美章网 资料文库 运筹学知识范文

运筹学知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运筹学知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运筹学知识

高校运筹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分析

摘要: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组织形式以及教学方法手段等方面,对目前运筹学课程建设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运筹学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进行了探讨,期望达到提高学生综合能力和促进课程发展的目的。

关键词:运筹学;教学形式;教学方法

一、引言

20世纪50年代后期,运筹学在中国开始兴起并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我国高校经济管理类、工程管理类、工业工程类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大多开设了这门课程,并进行了相关的课程平台和资源库建设,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然而,运筹学研究的过程包括了形成问题、构造模型、提出解案、进行检验、建立控制,直至付诸实施为止的所有环节,这种研究过程完整性的特点决定了仅通过传统的教学方法去学习运筹学课程是达不到教学效果的目的。因此,有必要对高校运筹学课程教学方法改革做进一步探讨。

二、运筹学课程教学中的现状分析

1.教学内容的交叉性和综合性较强。一个完整的运筹学学科体系包括了线性规划、非线性规划等多个分支,其涉及到的内容涵盖了多方面和多领域,具有较强的综合应用特性。同时,运筹学与数学、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等学科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学科之间相互交叉、融合发展。运筹学课程具有的这些特性,在实际教学中,由于课程设置和教学课时的限制,也是对如何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求选取教学内容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上提出一个很大的挑战。

2.教学目标定位不明确。合理的教学目标定位是教学设计的起点和基础。在设计教学目标时,只是一味强调运筹学课程中的概念、算法、公式、原理,偏重于知识目标,忽视了实践教学。虽然学生学会了大量的算题,但在分析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上并未有所体现。这种定位也恰恰违背了运筹学课程以学生为主体,服务于社会的教学要求。例如“运输问题”模块,将教学目标只定位为“要求学生掌握求解最优调运方案的表上作业法”,忽略了对自主创新学习能力的培养,缺乏对物品运输在不同情况的改进与优化问题上进一步探究的过程。

3.教学组织形式单一。我国高校运筹学课程普遍采用班级授课制,以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为例,物流管理4+0应用型本科专业采用64课时平行班授课。多数以灌输知识为主的传统授课模式,教学组织形式比较单一。老师花费的时间多,而收到的效果甚微。另外,由于内容多和课时少的局限,教师在课堂教学之外对学生的个性化辅导投入力度不够,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无法做到兼顾,且对学生合作讨论重视不足,未能改变以往“老师教,学生学”的学习模式。

继续阅读

“ 运筹学 ” 多元化教学改革与实践

摘要:“运筹学”是一门重要的应用型课程,传统的教学方式和考试方式比较单一,教学考核效果不甚理想。对“运筹学”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和考核形式三方面进行改革。凸显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学生的综合素质与创新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升。

关键词:运筹学;多元化教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知识的获取途径不再局限于书本和课堂,学生可以从在线网络课程、电子图书馆、搜索引擎等轻易获得,因此,人们对高等教育的期待从知识的传授转向能力的培养。同时,现代社会需要更多的应用型人才,要求人们可以快速学习知识,并将其应用于社会生活实践。鉴于此,对传统的教学、考核方式进行改革势在必行。开展多元化教学与考核,不仅能为学生提供更充实更有意义的学习体验,而且能培育出适应社会要求、更好地服务社会的人才[1]。运筹学是应用数学方法,对需要进行管理的问题进行统筹规划,作出决策的一门应用科学。既是现代管理学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也是应用数学专业的一门核心专业应用课。学习这门课的任务是使学生以数学知识为主要工具,寻求由生产、管理和生活中提出的若干问题的最优方案[2]18-20。运筹学课程以数学分析、高等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等专业核心课程为先导课程,结合特定的实际问题,提供以数量化为基础的科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选择优化方法、利用计算机去处理、分析数据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对这门课程进行了探索和思考,并获得了一些经验与体会。

一、运筹学课程多元考核改革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的改革运筹学课程是56个学时,其中48个理论学时,8个实验学时。由于时间的关系,以往的理论教学内容主要是线性规划、目标规划、整数线性规划及动态规划的基础理论。其中因为线性规划内容的基础性、单纯形法及对偶理论的重要性,该部分内容所占学时较多,注重让学生掌握其原理、方法。根据学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要求和学校的办学定位,对接《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参考专业认证标准要求及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对我校人才培养提出的要求,将教学内容进行了适当调整。很多理论性的内容作为提高内容和扩展内容让学生课后进行自学,而将上课内容进行了大范围的扩展,增加了图论、排队论、对策论和决策论的重要内容,拓宽知识面,文理交叉,学科交融,使其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另外,实验教学部分,也不再局限于LINGO软件的基础使用方法及应用LINGO软件求解线性规划问题。而是设立了大量的应用案例,例如:选址问题、最短路问题、指派问题、装配线平衡问题、值班安排问题、旅行销售问题等。通过这些案例的学习,将运筹学理论和专业的优化软件包两者结合起来,在学习运筹学思想和方法的同时,借助软件的强大功能,直接得到优化模型的结果。这样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运筹学理论的理解,另一方面使其快速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二)教学方式的改革运筹学课程内容宽泛,应用性很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若干优化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能应用运筹学的模型和方法独立地完成某些实际案例的分析,并进行求解。为了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性,提高学生思维、推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对原有的教学方式进行了改革和调整,增设了学生专题讨论,案例分析等环节。即全班分为若干个研究小组,每个小组有2-3人,模仿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模式,每个研究小组就某章的授课内容或专题在课余时间进行学习、讨论,并运用这些知识研究实际生活中的一个问题,进行建模和求解,最后将其撰写为课程小论文,并在学期结束时进行小组论文答辩。通过这样的教学,使学生掌握数学建模的基本技巧,能够对简单实际问题进行抽象、简化、分析,并实现建模,然后运用常用软件,对实际优化问题进行分析、求解,最后结合问题实际进行合理评价,切实提高了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实验部分针对具体的算法,使用了对比教学法,同时用LINGO软件和MATLAB软件进行编程,在对比中掌握两个软件的使用方法。(三)考核方式的改革针对运筹学课程应用性较强的特点,我们以过程性评价为主,采取了“平时考核+期末考试”的模式。一方面改变了一次考试决定成绩的不合理情况,另一方面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补救。考核的标准是平时考核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分别占60%和40%,最后综合成绩达到60分即考试合格。平时考核成绩包括:课堂出勤率占10%,课堂表现占5%,课后作业占15%,课程实验占20%,小论文占15%。

二、运筹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改革的成效

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我们对运筹学课程进行了多元化教学改革实践,并与2015-2016学年的情况进行了对比,得出结论如下:1.学生课堂出勤率有一定的提高。一方面是因为课堂出勤占有一定的考核比例,另一方面是过程性评价的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参与感,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课堂气氛更活跃。因为课堂表现在考核体系中占5%,其中3%是基础分,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有突出表现者,酌情加分;上课玩手机、睡觉等捣乱课堂秩序,视情节而定,酌情扣分。通过这个考核鼓励学生课堂上积极思考,跟随教师讲课思路,将课堂搞“活”。实施过程中学生上课积极思考,踊跃回答问题,有时还上讲台互动,参与感很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模式的优势。同时,上课玩手机现象也明显减少。3.课程实验学习效果较好。课程实验报告共四份,均是从实际案例出发,学生自主建模并用软件求解,切实提高了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且由于小论文要自助调试程序进行计算,所以学生学习积极性较好。4.小论文水平有所提高。很多案例都来自于生活,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例如,有的学生对临县枣的销售问题进行建模,有的学生对学校小卖部的库存进行建模等,学生注重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问题相联系,能够用所学知识去解决身边的问题。论文撰写水平得到了提高,为毕业论文的撰写奠定了一定的基础。5.从试卷回答情况来看,期末考试成绩及格率将近80%,说明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更加透彻。

三、运筹学课程多元化教学改革的改进探索

继续阅读

翻转课堂中运筹学教学模式改革

《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6年第3期

摘要:

翻转课堂打破了传统自上而下的教学模式,为教学改革的开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从而也成为近几年来国内外教育界的热门话题。文章首先介绍了在模块化教学改革背景下针对运筹学的课程特点实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必要性,然后针对运筹学课程的特点构建了适用于该课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并加以实施。教学实践证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既可以提高学生对运筹学这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的学习兴趣,又可以有效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微课程;慕课;翻转课堂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多种培养方式”[1]。在此背景下,为了适应应用型大学的办学要求,2011年我校在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实行模块化教学改革,将运筹学归为运筹与优化模块。模块化教学改革是以专业能力培养为目标[2],注重教学内容的实践性和应用性,要求改变传统的以知识输入为导向的课程体系为以知识输出为导向(从能力分解出发)的模块体系[3]。

运筹与优化这个模块以往的教学模式是基于模型驱动的教学模式,学生学习了课本上的模型以后往往感到在处理实际问题时还是摸不到头脑,从而产生数学没用的想法,大大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于是在运筹学的教学过程中尝试了问题驱动教学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但是由于运筹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将学生局限于校园和课堂的45分钟,一来提出的问题跟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有一些脱轨,二来因为没有实际背景和相关的专业知识,学生对于老师提出的问题很难给出满意的回答。随着模块化建设的深化,尝试将学生带到企业去,然后在现场向他们提出实际问题,学生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再回到课堂上时给出的答案较之以前有了明显的进步。但是每门课程的学时有限,这种将课堂搬到教室之外的做法虽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却给学时安排带来了极大的麻烦。因此,必须继续探索出新的教学模式以适应问题驱动教学法的需要。我们考虑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特别发达的今天,学生对知识的学习可以在课下进行,既可以借助于网络资源也可以借助老师针对这个知识点制作的微课程来进行。把课堂变成老师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的场所,包括答疑解惑、知识的运用等。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当下流行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

1研究基础

继续阅读

企业经济管理模式的论述

一、知识经济时代下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分析

相比于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形态,管理经营模式在知识经济方面表现出,其不是直接用于资源、物资以及相应的资金资本等等硬件技术,而是通过现代化时代的信息而产生的技术手段的有效地能动作用。从知识积累再到释放,这过程在企业竞争实力积蓄中表现如下。

(一)管理目标

高额收益在工业经济时代中往往是通过增加产品数量的达到,扩大生产规模而改进管理模式则是企业经济管理的主要目标所在。企业经营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的要求则有所不同,为了更好满足客户、需求者的物质需求与精神需求,项目的产品质量则是在提升数量的同时应该注意的问题,产品售后的受理服务在合理的市场业务渠道中应该得到重视,通过良好的信誉和服务来赢得市场,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对于创收利润的科学管理方法不断进行总结和分析。

(二)管理思想

知识的应用管理应该与企业的管理系统想通知,这在知识经济背景下显得尤为重要,因为良好的能动效能只有通过综合型人才才能实现,这种有效载体的劳动力的管理工作非常重要。所以,管理方式进行进一步深化发展过程中,工业经济年代以“物”为重心的不再适用,而应该把业务重心向以“人才”为核心的思想进行转变,这才能体现知识经济的特点所在。“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在企业管理方式中起着主导作用,为了加速这一进程的有效实现,需要管理方式的创新不断加强,管理意识不断提升,以便更好促进职能和创新的发挥。另外,还应该使得“以人为本”管理观念切实为企业创收而服务,利用好知识经济年代所发挥的能动作用,对于企业在管理过程来说,还能使得企业文化内涵得以丰富,无形资产得到扩大。

(三)管理组织

在工业经济时代中,精细化管理、分工合理的传统管理模式则是企业的组织与资源结构的特点,但是,只有少数人能够掌握相对较为高端的生产技术以及相应的投资决策,这是由于时代经济与技术的限制影响,金字塔”组结构决定了重要的信息资源流动形式,这种垂直流动形式缺乏一定的灵活性、成效效果非常慢,在逐渐的市场需求以及技术要求下,经营生产管理方式与生产作业往往容易出现一定的脱节现象,使得经营目标情况有所偏离。所以,在当今的企业管理中,管理团队应该具有灵活应变的组织能力、具有高效的活力、结构紧凑等特点,精干化的组织模式则是发展的需求,做好相关的结构组织管理部署与安排。

继续阅读

高职物流管理论文6篇

第一篇:高职物流管理的实训课程改革

一、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实训课程开发思路与原则

作为高职物流管理专业课程建设的新型模式,基于工作进程的专业实训课程开发是通过对能提供物流专业毕业生岗位的企业进行调查,得出物流毕业生就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要求,根据要求的这些知识和技能构建物流实训课程,然后将物流岗位和物流课程的实训相连接构建课程。这样实训课程或课程实训环节会围绕企业所要求的岗位能力来开展,在链接课程和企业所要求的职位能力的同时,能有效地训练学生的岗位技能和职业素养。

(一)完善开发思路

将物流课程的内容和结构进行调整是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课程的实质,这样以个体为具体任务并获使其获得任务成果,从而进行一个完整的工作程序。作为实训综合系统,实训课程的实施是应对企业需要而变动的。所以,追求学科架构的系统化不是工作过程导向的实训课程特点,而工作过程的系统化则是其目的。工作过程系统化中体现的工作流程来源于行业和企业的具体岗位,这类课程强调学习项目中的主体是学生。将学生放在学习情境中依据企业岗位要求而自我调节,通过教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之间的合作将工作任务整合从而形成课程。这种实训课程体系不同于传统学科型教师讲、学生听甚至闭门造车的课程模式,更能针对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要求培养复合的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二)开发原则

基于工作过程开发的物流实训课程严格遵循企业要求,以期达到顺利就业的目的。所以这种课程是高职教育针对企业适应行业要求和发展的有力体现。这样,在开发课程中力求做到课程实训之间的环节协调,不会出现实训之间、课程之间的内容重复。具体而言,在开发课程过程中要先确定物流整体课程体系中核心课程、基础课程、支撑课程以及他们之间的前导后续关系,同时明确课程之间的主次关系,然后根据企业和行业的要求通盘考虑学生知识水平、能力水平和素质之间的协调发展。以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实训课程开发为例,在设置仓储作业、配送实训课程中通过模拟物流配送中心订单处理、进货作业、分拣作业、流通加工作业、补货作业、出货作业、车辆配装配载到线路优化作业、退货调货作业这一完整企业运作流程,以配送中心常规作业流程为依据设计配送各环节实训项目,和连贯实训课程从而达到培养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处理问题的能力。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物流专业实训课程开发实践

继续阅读

经济数学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一、引言

高等学校的目标和任务是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需要的有用人才。探讨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对于学科建设与高等教育的发展,使我们培养的学生在社会需求的竞争中有较强的竞争力、在继续深造的环境中具有较强的科研与创新能力,对于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安徽财经大学从2005年开始招收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第一届本科生49人,2009年48人顺利毕业,47人取得理学学士学位,考取硕士研究生14人,考研录取率28.57%,18名同学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2006年招收第二届本科生45人,2010年44人顺利毕业并取得理学学士学位,考取硕士研究生13人,考研录取率29.55%,13人获得省级以上科研奖励。除了继续攻读硕士学位部分同学以外,大部分同学工作在银行、证券、投资和保险等部门,具有很好的数学基础是他们的优势和特色。

从2005级和2006级同学的成长以及知识结构来看办学方向是对的。在办学的过程中,对财经类院校开办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进行了长期的研究和不断探索,2004年申请并立项安徽财经大学校级教学研究重点项目:“应用数学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探索”,该项目的研究及顺利完成,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学生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了进一步依托我校经济、管理专业优势,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要办出自己的特色,办出自己的方向,我校2009年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设置经济数学方向招生,近两年招生生源明显好转。经济数学方向是充分利用安徽财经大学的学科资源和“数量经济学”硕士点学科的师资力量,培养经济管理应用型人才,凸显学科交叉的优势,为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和继续深造攻读经济(尤其是数量经济学等)管理(尤其是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类专业硕士研究生奠定基础。迄今为止,全国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按照经济数学方向招生的院校为数不多,经济数学方向也没有现成的培养方案可以照搬,在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学生选择专业趋于“实用化”的今天,在符合教育部“数学与统计学课程指导委员会”制定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教学规范》[1]的要求的基础上,根据安徽财经大学的具体特点和学科优势,探讨具有经济数学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二、经济数学方向的素质要求

针对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的经济数学方向的培养目标,应具备的专业素质[2],围绕教学计划和培养方案的修订,在以下个方面提出要求,以体现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经济数学方向的特色。

1.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

既然是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就要严格按照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的要求,严格坚持标准不降低。目的是为学生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为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包括: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解析几何、常微分方程、概率论;专业必修课包括复变函数、实变函数、数值分析(或计算方法)、数理统计、运筹学、数学建模等课程。这些课程包括了数学学科的几个分支,其作用和意义是很鲜明的。(1)函数论:包括数学分析、常微分方程、复变函数、实变函数等。主要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同时为进一步学习优化分析奠定基础。如一些宏观经济模型的优化的基础是凸分析、微分方程与泛函分析等。(2)代数几何:包括解析几何、高等代数、近世代数等。主要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经济学的规律打下基础。如多数经济计量模型与投资决策模型的数学基础是代数学中的二次型等。(3)概率与统计:包括概率论、数理统计、随机过程等。主要培养学生处理随机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进一步研究不确定环境下风险管理与风险控制奠定基础。如金融风险管理模型、时间序列分析的基础概率论、数理统计和随机过程等。(4)应用数学:包括数值计算、运筹学、数学建模等。主要培养学生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用运筹学与数学建模的方法解决经济、管理、工程等方面的实际应用问题是极为有效的,也是21世纪的主流方法。为了能使学生打好坚实的数学基础,我们严格把关采取有力措施。教材选用国家级规划教材或者国家级精品课程的教材;配备教学经验丰富、科研能力强、认真负责的教师授课。在数学基础的要求上要强于一般师范院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更要强于新办本科院校的“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只有这样培养的学生才能有更强的发展后劲和创新能力。

继续阅读

民办院校数学建模教学实践与探索

摘要:分析在民办本科学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数学建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教学改革实践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通过积极组织学生参加各类数学建模竞赛及研究活动,提高了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和科研水平.

关键词:数学建模;民办高校;创新实践

1992年,随着第1届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的举办,数学建模竞赛及数学建模课程在我国得到飞速发展,2017年有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包括香港、澳门和台湾)以及新加坡和澳大利亚的1400多个高校近11万名学生参赛.数学建模竞赛的声誉越来越高,在高等院校和社会上的影响越来越大,对学生的吸引力越来越强.重点高校数学建模竞赛参赛的积极性比较高,获奖较多,很多重点高校甚至出现上百个队报名参赛的情况,普通高校由于师资力量及学生综合能力的不足,参赛队数相对较少,成绩也比较一般.对于普通民办本科院校来说可能更是如此,民办院校大多建校时间短,师资薄弱,主要以年轻教师和部分外聘退休教师为主,全国高校普遍扩招的情况对民办院校生源质量影响较大.学校数学教学的重心主要是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等基础课程,学校一般比较重视英语和计算机等级考试,对参加各类科技竞赛有时不太重视,即使参加一些科技竞赛,也由于实力原因导致成绩不太理想,这从历年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参赛学校及成绩也能够反映出来.

1民办本科院校开设数学建模课程的意义

有一些意见认为,对于民办本科院校学生,能把基本的高等数学、线性代数和概率统计等基础数学课程学习好,通过考试就不错了,开设数学建模课程以及参加数学建模竞赛,课程难度大,组织参加竞赛有成绩的压力.但本文认为,数学建模课程及竞赛对于民办本科院校来说,更具有重要意义.

1.1有能力学好数学建模课程

民办院校学生高考数学入学成绩相对不高,但原因主要是高考解题技巧掌握不足,差在解题技巧上,对于高中基本的数学知识大部分学生都能掌握.大学数学学习不再一味强调解题技巧,能理解相关的概念,掌握常见的解题技巧即可,只要学习态度端正,大学数学学习难度不是太大.宿迁学院于2002年建校,是一所公办民营本科院校,目前办学已有16年.从历年的数学教学来看,大部分学生学习态度比较端正,各门数学课程学习成绩整体良好,具备进一步学习的条件和基础.学校自2005年以来一直参加江苏省非理科高等数学竞赛,成绩在同类高校中一直名列前茅,从某种方面也是学校大学数学教学成果的体现.数学建模课程要求学生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建立数学模型,求解得出结果.在整个过程中,对解题技巧的要求相对不高,即使是民办院校学生,只要态度端正,认真学习,一样可以学好数学建模课程.

1.2有必要学好数学建模课程

继续阅读

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现状

摘要:通过对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信息类专业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教育基本情况进行调研,总结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现状,并对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发展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关键词:医学信息类专业;高等医学院校;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

2016年,国务院印发的《关于促进和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应用发展的指导意见》及《“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对加强健康医疗(卫生)信息化复合型人才队伍建设的要求,使得卫生信息化人才能力培养得以强化。高等医学院校的医学信息类专业作为卫生信息化人才培养的摇篮,应及时调整教学体系,以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缩小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间的差距。本文通过调查部分高等医学院校医学信息类专业教学情况,总结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现状,并对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发展提出建议。

1研究对象

在宏观了解全国高校医学信息类专业设置情况的基础下,根据专业开设时间,从东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等地域选取9所高等医学院校,分别是中国医科大学、新乡医学院、湖北中医药大学、重庆医科大学、广东药科大学、西南医科大学、辽宁中医药大学、安徽医科大学、川北医学院。以这些医学院校的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为例,分析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现状。

2医学信息类专业教育现状

我国医学信息类专业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形成目前以本科教育为主体,向下涵盖专科教育,向上发展为硕士、博士研究生教育的多层次教育体系[1]。

2.1培养目标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