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

校园活动管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校园活动管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校园活动管理

校园文化对非艺校专业生的重要性

1在艺术专业学生学生管理工作中所出现的问题及原因

1.1由于缺乏艺术专业的办学经验和学生管理经验,很多非艺术类高校在进行艺术专业学生管理时,总是以非艺术生的标准进行要求和对待,不能因材施教,从而和艺术生的性格特点以及学习习惯有所不符,自然会产生较多问题。

1.2所以从问题和问题产生的原因中我们能够发现,非艺术类高校在进行艺术专业学生管理的时候确实存在很多先天性的不足。那么,用什么样的方式来弥补这些不足,并能够因材施教、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专长和学校自身的特点是本文将要集中探讨的内容。

2校园文化建设对非艺术类大学艺术专业学生管理的作用

高校校园文化是一种独特而具有魅力的文化现象:在校园的空间下,参与主体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内外活动为主要方式,主要反映高校师生在校园内长期教育和实践过程中的生长和发展状态,具有鲜活的时展特点和校园特色的文化特征。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丰富的校园活动不仅能提升高校的校园氛围,增强活跃气氛,同时能够大大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使学生在校园活动中不断精进、受益、成长。

我们还能够从中发现,校园文化具有十分活跃的特点,并且其中包含有浓厚的艺术色彩、创新色彩和人文色彩,这与艺术的自身特点是相互吻合的。所以从这个切合点上来看,从校园文化和校园活动的角度来融入并增强对艺术专业学生的管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是一个大有可为的领域。

2.1艺术专业学生对于增进校园文化的作用从艺术专业学生对于增进校园文化的作用方面,主要可以体现在以下几点。

首先,艺术专业的艺术活动可以为校园增加浓厚的艺术氛围。其不仅可以增加校园中的人文情怀和浪漫气息,美化校园环境,并且可以使其他专业的学生在良好的艺术气氛中受到熏陶,提升自身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促进自身学科的创造力和发展动力。

继续阅读

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经验

《青少年科技博览》2018年第4期

摘要:对河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策略与实施路径进行分析,认为构建高效的管理机制,谋划全面的推进策略与开辟多维的实施路径,是河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得以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对省域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学校体育;校园足球;河南省

2015年国务院颁布《中国足球改革总体方案》,青少年校园足球的国家战略地位正式确立。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的重要举措,是提高国家足球运动水平的基础工程。开展校园足球对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成就中国足球梦想,推动学校体育深入发展和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和深远的意义。作为一个上亿的人口大省和拥有2000多万在校学生的教育大省,如何加快发展青少年校园足球,对于全国校园足球的发展进程都将产生重要影响。2016年5月,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教育部体卫艺司司长王登峰带领专家组到河南检查校园足球工作情况时,对河南省近几年校园足球工作给以充分肯定与褒奖。本研究对河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发展的经验进行了总结。

1构建高效的管理机制

早在2013年初,河南省就把校园足球工作办公室设在了教育厅,至2015年河南省青少年校园足球领导小组正式成立,教育厅已实际负责管理校园足球工作两年有余,在当时是全国唯一一个由教育部门管理校园足球工作的省份,这为河南省校园足球的迅速起步和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校园足球领导小组由教育厅厅长任组长,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下设由教学、培训、竞赛、宣传等部门构成的校园足球专家指导委员会,专家委员会每月召开一次例会,通报、研究、部署校园足球的各项具体工作及发展进程并形成会议纪要。教育行政部门直接负责校园足球工作,保证了校园足球有关政策、举措的传播通道更加顺畅,强化了校园足球相关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度,使校园足球工作的领导机制更加有力和高效,为河南省校园足球步入快速发展通道提供了管理与智囊方面的保证[1]。

2谋划全面的推进策略

2.1理念先行,目标驱动

继续阅读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思考

学校是心灵碰撞、知识交融、品格塑造的场所,校园文化对学校的人才培养和良性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校的软实力之一。对校园文化的重视和研究,有利于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和培养目标的实现。

一、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校园文化有重要的育人作用优秀的校园文化像扑面而来的清风,使人感到精神愉悦,体验到精神的力量。积极向上、丰富浓郁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底色,为学校的各项管理和教书育人目标的实现提供推动力。校园的文化环境与精神氛围蕴含着教育目的,深刻地影响着学生的个性发展,特别是影响着学生的价值取向、思想品德的形成。校园文化以强大的渗透力、影响力和教育力,帮助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塑造健康的人格。涂又光先生提出“泡菜坛子”理论,指出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对教育和影响学生的重要性。学校的文化氛围和精神传统就像泡菜坛子里的水一样,对学生的教育起着浸润和渗透的作用。

2.中职学生身心发展需要适合的校园文化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薄弱,许多学生在中小学阶段由于学习成绩不理想,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较低评价,心理上受到挫伤,产生了自卑、逆反心理,他们以不同的方式发泄着痛苦和不满,行为举止存在诸多陋习。要让学生学会做人,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人才,要保持校园稳定、和谐,就必须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润物无声地教育和感化学生,使他们重获信心和勇气,学会正确地对待自己和他人,在学会技能的同时形成较高的素养。

二、中职学校建设校园文化的方略

1.制度建设促进成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准确把握中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任务,把学校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观体现在管理制度中。中等职业教育肩负着为生产一线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重任,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学习知识和技能,更要学会为人处世的道理,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良好的行为。要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学校的实际,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有计划、有步骤地从多角度营造校园文化环境,给制度以灵魂,强调师生的理想信念、奋斗方向、做人准则。加强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制度管理,把精神要求与具体规定有机地结合起来,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指明方向。

2.开展有特色的校园文化社团活动中职学生思维活跃,精力旺盛,自我意识增强。要围绕学校办学目标和学生身心特点,有针对性地开展校园文化建设,突出重点发展的校园文化品牌。通过举办各种校园文化活动,为学生提供展现才华的舞台,用富有情趣和高尚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情操,充实学生的精神世界,培养他们的积极情感,养成健全人格。开展校园文化活动,首先要体现思想教育功能,通过重大节日和有意义的纪念活动,开展一系列主题活动,使学生参与其中,受到感染熏陶。其次,通过举办丰富多样的活动,融入教育目的,实现对学生的教育和感化,如举办科技节、体育节、艺术节、运动会、读书活动、书画比赛、校园歌手大赛、迎新文艺演出等活动。再次,搞好社团组织建设,培训校园文化骨干,使其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先锋作用。通过对学生团体骨干的培训教育,实现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目标。

3.营造人性化管理的育人环境营造浓郁深厚的校园文化,需要师生共同努力。隐性文化中动态的因素,如师生交互作用、教学方式的变化、环境因素等,可以体现人性化管理的思想,使校园文化建设扩展到整个学校生活,发挥教化育人的作用。校园文化是最具体的教育文化背景,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作用于学校教育的中介,其健康积极的发展无疑对教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方法等产生深刻的影响,使教师更忠诚于自己的理想,振奋精神,激发热情。这些积极因素必然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

继续阅读

教育局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意见

各学校:

校园文化是学校自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在学校教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是学校综合办学水平的重要体现,更是培养适应时代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内在需要。为进一步推动我市校园文化建设深入开展,结合我市实际,现就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理念,以建设优美的校园环境为基础,以建设优良的教风、学风、校风为重点,以推进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构建体现传承与创新的校园文化精神为取向,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努力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学校个性的校园文化体系,使师生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感染,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促进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

二、总体目标

通过3—5年努力,提升我市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整体水平。推动全市中小学逐步形成彰显个性魅力和办学特点的校园文化体系,校风、教风、学风焕发新的面貌气象,校园文化活动进一步繁荣发展。基本建成基础设施完备、校园环境优美、书香氛围浓郁、文化底蕴厚重、规章制度完善、师生关系融洽、教学质量优异的学校群体。逐步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学校管理文化、教师文化和学生文化,初步彰显教育品牌特色。

三、工作重点

推进校园文化建设重点包括物质文化建设、制度文化建设、精神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等四个方面。

继续阅读

校园文化活动的政治教育功能

《黑河学刊杂志》2014年第九期

一、开展校园文化活动的现实意义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一所高校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它不仅反映了学生的精神面貌,也展现了高校的整体人文素质。常新的、具有永恒魅力校园文化活动不仅能唤起青年一代的心灵,激发青年学生激情,还能唤起青年一代对高尚、独立人格的追求和高尚道德的追求。1.校园文化活动具有育人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调适功能。其中育人功能是最主要的功能。首先,校园文化是一种“润物细无声”般的渗透教育,它能使学生在不经意间感受到终身难忘的教育,显现素质教育培养人的核心价值观。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和张扬,可以达到陶冶情操、愉悦心情、提高审美、树立志向、塑造品质等成效。其次,在以校园文化活动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过程中,制定相关的校园规范与激励机制,把握住其正确的导向,营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氛围,可以引导广大学生追求真善美,抵制假丑恶。再次,充分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集体活动特征,以其强烈的向心力、内聚力和群体活动使广大学生在参加校园文化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整体和谐、相互协作、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精神。最后,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高校师生保持身心健康,形成健康的体魄和稳定的心态,促进大学生个性心理的全面发展。2.校园文化活动是有效实施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途径和载体。一方面,将学生管理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中既能激发学生管理工作的活力和内在动力。在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中,可以潜移默化的对学生起到教化熏陶、规范启迪等作用,又能让学生在不断的社会交往和协同合作中感受到自我实现的成就感,有利于学生思想水平、知识结构、文明言行的养成。另一方面,针对当前大学生自我意识强烈、思想活跃、情感丰富等特性,将教育管理寓于校园文化活动中,变有形管理为无形管理,更能符合青年一代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更容易得到学生的认同并接受。3.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更好的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推行素质教育。一方面,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培养大学生独立的意识,使其更能适应社会发展;另一方面,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学生的工作能力和组织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促进了教育的健康发展。

二、正确处理校园文化活动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党的十八大提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就决定了教育必须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教育方针的两大抓手。它们在育人的层面上既相互促进和影响,又相互渗透和融合;它们有着相同的育人目标和内涵,但又存在着本质的不同。首先,校园文化活动和思想政治教育是两个独立的体系,但它们都是以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培育社会主义“四有”新人为目的,共同的担负着高校人文素质培养的使命。此外,校园文化活动在育人功能、导向功能、凝聚功能和调适功能等方面的内涵与思想政治教育极度一致。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处于一种我中有你,你中有我的交织状态。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丰富多彩,可以使学生更好更自觉的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同样,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效显著,亦能营造更好的和谐校园文化氛围。其次,校园文化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和延伸。随着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文化也在与时俱进。当代大学生更表现出新时代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和方法已经越来越不受学生的青睐。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贯穿于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之中,在学生的自我锻炼、自我展示中,以校园文化活动为载体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更乐于接受,也更容易接受,并能以此为基础得到补充和延伸。再次,思想政治教育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指明方向。在高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为达到其育人目的,传递正能量,牢牢把握其正确的导向功能,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把思想政治教育内化为人的自觉行为。思想政治教育对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具有政治导向和道德净化的作用,同时也是校园文化活动开展的有力工具和校园文化传播的主渠道。

三、如何发挥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潮,能够引发学生思想共振的校园文化活动,发挥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是贯彻落实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必然要求,是全面推进我国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是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迫切需要,是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的有效途径。只有在继承传统校园文化活动的基础上,创造性的发展校园文化活动的内容和形式才能推动校园文化活动健康有序的发展。就如何以科学的引导和合理的设计,最大限度分挥发校园文化活动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把握。1.发挥高校领导的核心作用,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建设。目前,大部分高校领导能意识到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只有充分发挥高校领导的核心作用,提高领导人对校园文化活动建设的重视程度,对校园文化建设注入更多的关心和支持,新建更多的校园文化活动设施、建立大学生活动中心,为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场所和空间,才能更好的促建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领导只有加强对校园文化活动的抉择者、执行者、控制者等人力资源进行开发和建设,努力构建一支结构合理、思维新潮、执行力强信念坚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才能发挥好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凝聚力。2.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指导作用,倡导全体教职员工参与共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具有专业理论扎实,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不断更新的知识结构和新颖的教育手段等特点,他们掌握了最新的社会前沿动态,具有较强时效性和创新思想。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过程中聘请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担任指导老师,能更好更准确的发挥好校园文化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也能促进校园文化活动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性。此外,在全校范围内倡导全体教职员工参与校园文化共建,充分发挥好教职员工的设计师和榜样作用,教职员工的道德素质、文明修养、治学态度、生活方式都能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也能达到寓教于乐的良好效果。比如,开展“5.25”大学生心理健康周活动时可以聘请思想政治教育教师参与策划指导,邀请心理学教师共同参与等。3.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新视域、新要求、新境界为指导,以优良的“三风”即校风、教风、学风为途径,以完善的制度建设为保障,开展高品位、多形式、深内涵的校园文化活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寓于校园文化建设中,对提高校园文化活动的教育功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4.走出校园、将校园文化活动社会化。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应不仅仅是局限于校内活动,而是要源源不断的注入新的动力和活力。要坚持“请进来,走出去”的原则,加强校园文化、社区和社会之间的交流,把优秀的专家、学者和社会知名人士请进校园,拓展校园文化活动的渠道和空间,把学校高雅、文明的校园文化传播到社会,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如可以在开展以“践行中国梦”为主题的活动时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新农村建设的调查问卷,走进社区,走进农户等。

作者:陈勇兵单位: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思政部

继续阅读

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政教育协同育人运用

摘要:校园文化建设同高校思政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共通性,对加强新时期大学生思想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但在当前,其发展建设仍存在一系列问题,严重影响着德育功效。基于此,以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的实践路径为研究内容,深入分析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的内涵与育人功效,并从优化顶层设计、丰富内容供给、加强物质保障、加强师资建设等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当前,大学生生活环境日益复杂,加强高校思政教育已刻不容缓。而高校思政教育的建设离不开校园文化这一重要核心。因此,如何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发挥出积极的育人功能已成为社会各界所关注的重点话题。

一、高校校园文化与思政教育

1-校园文化

1.内涵

在新时期背景下,校园文化是指高校在社会要求以及高校教学目标的指引下,通过在全体师生的教育、生活、劳动等活动基础上,经过长期累积、沉淀而形成的包括价值取向、思维方式、行为规范等在内的思想价值,是一种鲜明的、相对独立的文化现象。一所高校的校园文化集中体现在高校的校训上,并通过校风、学分、教风表现出来。高校校园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系统,主要包括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从物质文化层面来看,其主要由两部分构成,一是硬件设施,即建筑、景观、设备等根据一定目的创造出来的、能够承载高校教学、生活的物质载体;二是软件设施,主要指教师资源、课程设置等在内的隐形教学条件,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的基础和外在标识,经人创造又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想发展。从精神文化层面来看,主要包括全校师生所认同并遵循的道德观、价值观、文化观及思维方式等,并以校风、校纪、班风或班纪等外在形式表现出来,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贯穿于高校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并深刻影响着师生关系的发展。从制度文化层面来看,主要是指为规范约束师生行为、维护正常秩序而存在的各种规章制度以及相关文化,是一种被物化的心理认同,是校园文化外在的表现形式[1]。

2.特点

高校校园文化具有以下特征。其一是学术性,学术性是高校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的一个显著特征。从历史发展进程来看,在长期的教学科研过程中,大学逐渐形成了浓厚的学术氛围以及规范性的发展制度,这使得大学能够更加规范、系统、科学地进行教学研究活动,确保其学术性特点。从当前社会来看,高校承担着服务社会、知识创新以及培养高级人才的职能,这使得其应当加快专业知识和学术的研究建设,才能进一步实现其自身职责。从高校自身来看,其拥有大量高层次高学历的专业学者、丰富的藏书、前沿的科技文化信息,这决定了高校校园文化具备独特的学术性特征。其二是多元化,大学历来便是多种文化思潮汇聚、碰撞的场所。因此,高校校园文化中蕴含着与生俱来的多元化文化因子。在全球化、信息化的推动下,从西方而来的大量外来文化涌入高校,这使得高校校园文化意识形态、文化格调等大一统文化价值被打破,多元文化在高校校园文化中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共同形成了多元化的校园文化局面。其三是时代性,文化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产物,其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往往会被深深地刻上时代的烙印,高校校园文化同样如此,其文化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例如,在当今社会,信息化是其发展的主旋律,高校校园文化也与时俱进,不断加强信息化建设,使其能够快速融入社会与时代的发展[2]。

3.德育功能

继续阅读

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探究

【摘要】安全无小事,尤其是学校安全更是不容忽视,小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以及全社会的稳定发展,因此,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工作是全社会的安全管理工作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学校要以国家的法律法规为准则,建立健全校园安全的管理制度,加强全校师生的安全教育,加大对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研究是极为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校园安全;安全管理

为了保障校园师生的人身安全不受侵害,教育部联合其他部门,根据我国教育法律法规和国务院的相关规定,制定了《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其内容有9个部分组成,分别是安全管理职责、校内安全管理制度、日常安全管理、安全教育、校园周边安全管理、安全事故处理、奖励与责任、总则和附则。如今小学校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全社会关心的热点话题,既要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进行约束,同时,又要有完备的安全设施,可以说青少年能否健康成长,是关乎到每一个家庭的,更能影响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因而,为了促进社会和谐,青少年健康成长,学校必须要建立起安全、稳定、健康的校园环境。

1.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内涵

(1)校园安全管理。校园安全管理应当主要包含校园的基础设施的安全、校园周边道路的交通安全、校园里食品及饮用水等安全、校园的周边安全、校园安全管理制度以及校园安全教育等方面的内容。校园安全管理是小学管理中的重要内容,要为师生共同营造出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生活的环境。(2)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的意义。首先,加强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可以防止校园安全事故的发生。比如当课间时人流量较大,而走廊又有些狭小时就应当注意避免发生踩踏,当校园门前乱停车造成交通阻塞和混乱的时候,应加强交通疏导,避免事故发生,体育课、实验课等安全设施不完善,基础设施不合格,应加强管理,避免造成人身伤害等,营造安全健康的校园环境,是全体家长关注的问题,刻不容缓。其次,加强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可以促进社会稳定。我国正处在社会发展的关键时期,如果校园安全问题不处理妥当,就不单单是影响一个家庭,更会对全社会造成影响,从而引起全社会的公共危机,社会各界近些年来尤为重视小学教育,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更是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最后,加强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有利于师生的学习与生活。良好的校园环境对于学生与老师的成长是有极大促进作用的,而一旦出现校园安全问题会影响到小学生的心理,会使学校良好的教学秩序被打乱,从而导致师生都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与学习之中,造成不安与恐慌。

2.小学校园安全管理现状分析

由于近些年来对小学校园安全的极大重视,国家制定的一些列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加的规范化,小学校园的安全管理问题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良好秩序的背后也仍旧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如下:(1)制度制定与执行不一致。在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上尽管有相应的政策和举措,但是诸多部门,如教育、公安、卫生等部门未能做到通力合作,联动机制尚未形成,使许多的政策法规仅仅是只停留到表面,执行力度明显不足,许多地区对于小学教育关心的层面很多在于如何提高小学生的学习成绩,而将小学校园的安全管理问题摆到首要位置,尽管经常强调校园安全问题,但是落到实处并且被执行的却很少。(2)对安全管理人员监管不到位。目前对于小学校园安全管理问题等许多部门仅仅是流于形式,许多校园的安全管理者都将校园安全管理问题置于脑后,仅仅是片面的去在意学生的学习成绩,正是由于没有相关的政策和制度,导致了许多的社会组织无法参与到学校的安全管理工作之中,许多学校的现状就是政府部门进行了牵头,但学校参与度低。小学校园安全管理问题不受理论的灌输,而是要学会随机应变,面对安全问题可以应对。(3)安全教育活动重理论轻实践。尽管许多学校都会定期的进行安全管理人员的培训,但是老师们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任务较多,不能分出更多的精力进行培训学习和实践,许多教师自身态度不端正,势必导致安全培训的效果不佳,使得安全意识和防范意识欠缺,另一方面,学校在进行安全教育相关的知识学习与宣传,但是安全演练的机会却几乎为零,如果不进行相关的演练,当真正出现安全问题的时候,小学生们就不能采取正确的方式进行问题解决,这就说明,小学校园安全管理教育活动的时候,对安全理论多度重视,而忽略了实践演练。

3.小学校园安全管理对策

继续阅读

校园媒体校园文化论文

1高校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所存在的问题

1.1硬件建设相对滞后高校管理者基于各方面的限制,对高校媒体硬件设施的投入支持力度不够,导致高校媒体硬件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高校的媒体形式主要以传统的纸质书刊、小功率的电台以及宣传栏等形式存在,而没有应用具有多媒体技术的现代媒体设备,既有高校购置了先进的媒体设备,但是由于其运行维修费用过高,导致其出现损坏后,不能及时地维修影响使用。

1.2传播内容不够丰富当前高校媒体的宣传内容主要集中在高校管理者的活动、各种学校会务信息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等,而缺乏对高校基础信息的宣传,尤其是与学生个人相关的信息更是非常少,这样的传播内容很难引起学生的关注,而且高校媒体宣传的内容也缺乏时效性,不能及时对最新发生的信息进行传播,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了解信息的渠道非常广泛,一旦高校媒体宣传的内容超过了它的新鲜实效,就不足产生其宣传功效。

1.3媒体资源缺乏整合分析高校媒体资源可以说形式多样、种类繁多,既有学校层次的学报、高校网站以及高校广播站,还有各个院系组建的系报、系信息宣传栏等等,这些高校媒体之间相对独立,缺乏有效的内部沟通,结果导致宣传的内容出现重复现象,造成资源的浪费,没有产生造势增值的新闻传播效果。

2发挥校园媒体的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功能的有效途

2.1重视校园媒体作用,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高校媒体是高校信息传播的主要载体,也是推动校园文化发展的重要工具,因此校园媒体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主渠道作用,因此高校媒体要切实履行其功能,发挥把关人作用,抵制不良文化。高校媒体要对进行宣传的信息进行仔细地甄别,防止将一些错误的思想意识灌输给学生;校园媒体要发挥其引导、宣传教育作用,积极将一些良好的社会风气融入到校园文化的构建体系当中,比如高校媒体可以利用学校广播站积极宣传高校内所发生的的好人好事,加强对良好校园风气的宣传,从而带动整个校园内的风气朝着健康、积极的方向发展。

2.2高校要提高对校园媒体的支持力度校园媒体要发挥对校园文化功能的建设作用,需要高校加强对校园媒体的支持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为校园文化提供先进的载体,加强对校园媒体的支持:第一,高校管理者要高度重视媒体的硬件建设,高校要增加对采购先进媒体设备的资金投入,及时购置先进的媒体设备,同时也要加强对设备的维护保养,制定科学的设备使用规范,以此延长媒体设备的使用年限;第二,提高媒体工作者的业务素质,从事校园媒体工作的学生由于其没有专业的媒体设备使用技能,因此需要高校加强对学生的技能培训,提高他们应用媒体设备的技能,同时还要增强学生的职业道德,本着事实求是的态度从事新闻媒体工作;第三,高校要建立切实可行的运作模式,在不影响学生学习的情况下,激发学生的参与激情。

2.3整合校园媒体资源,丰富校园文化素材整合高校媒体资源,充分发挥各自的宣传优势,是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措施,通过整合媒体资源可以多方面的拓展校园文化宣传素材,为学生提供各式各样的校园文化建设信息,有助于构建具有高校区域特色的媒体宣传体系,实现资源的共享,避免了媒体宣传内容的同质化现象。整合校园媒体资源:一方面要完善媒体管理体制,完善的媒体管理机制是保证媒体资源优化配置的基础,就如同清华大学、同济大学设立的新闻中心,就是通过统一的管理部门实现对高校媒体工作者的集中管理,并且根据新闻工作的实际需要开展针对性的管理策略;另一方面高校要加强不同媒体之间的协作,形成合理舆论引导。不同的媒体具有不同的宣传侧重点,比如学院的学报主要是宣传高校的教育教学理论研究、高校网站则侧重对高校整体发展的宣传,而二级院系的刊物,则主要集中在本院系的日常活动或者好人好事等,因此通过加强它们之间的协作,可以加快信息传播、扩大信息接受层面。

继续阅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