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书籍管理范文

书籍管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书籍管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书籍管理

书籍管理范文第1篇

关键词:图书馆;上架;借阅;服务

云南省图书馆坐落于云南省昆明市,占地约为12300平方米,总藏书量约为440万册。作为云南省最大的公共图书馆,云南省图书馆馆藏丰富、种类繁多。仅中文阅览室就具有藏书约28万册。根据统计,仅2016年,外借数目为464005册、借书人数为202784人次、还回403867册、剔旧4800册、新书为13277种,共计29054册。经过计算,到馆借书量约为每人2.29册。云南省图书馆现使用的是ILASIII图书馆管理系统。ILASIII是以数字图书馆实用数据库平台和图书馆自动化管理系统为基础,以数字资源建设和数字化服务为发展方向的图书馆应用系统。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发现该系统对于书籍保存状态的设置缺乏人性化,即当图书因为某些原因在馆不在架时,图书管理员不能对该书籍的保存状态进行标记。

一、在馆不在架现象

在馆不在架是指:当读者通过图书馆的书目检索系统,查找所需的书籍时,系统显示该书的保存状态为“在馆”,但依据索书号对该书籍进行查找,发现该书籍并不在书架上的现象。针对这个现象,我们对图书馆的读者中做了大规模的调查问卷。为了了解读者对于图书馆的在馆不在架问题的态度,调查问卷的问题涉及如下:读者检索书籍的首选方式;读者遇到在馆不在架的频率以及希望得到的解决方法;如果多次遇到上述情况,读者认为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调查结果显示,大约55.7%的读者会采用手机微信平台对所需书籍进行检索;23.6%的读者会使用图书馆的官网进行检索,还有少数读者会随意查找或是向图书管理员寻求帮助。对于“在馆不在架”出现的频率问题,只有8.4%的读者表示没有遇到过此类问题,64.8%的读者遇到过此类现象,高达23.2%的读者多次(5次以上)遇到这个问题。如遇到上述情况,大约有74.3%的读者希望读书管理员帮助解决这些问题。如果这种问题没有解决,有43%的读者认为原因是图书馆管理不当,而大约19.4%的读者会选择更换一家图书馆。这些数据表明,越来越多的读者对需要借阅书籍的目的性增强。他们会使用现代化的工具对所需书籍进行检索,查到书籍的的保存状态为在馆后,才会来到图书馆进行借阅。这些新的检索方式的选择已经改变了传统的读者到馆进行检索的方式。这种新型的书目检索方式,引发了新的读者问题。例如,居住很远的读者,会在确定所需书籍在馆的情况后,才来到图书馆进行借阅。但在实际操作中,明明在系统中显示为在馆的书籍,当读者真正进入图书馆进行查找时,发现书籍并不在书架上。这时,很多读者就会要求图书管理人员进行查找。在这种情况下,图书管理员会根据索书号进行再次查找,但是如果还是没有找到该书籍,这时,图书馆工作人员会建议读者借阅相似书籍或是解释不在馆的原因。在大多数情况下,读者会听从图书馆员的建议。至于产生此类现象的原因,约有半数的读者认为是图书馆管理不当所致,甚至有些读者产生了更换图书馆的想法。由此看见,书籍“在馆不在架”问题的能否解决,对于整个读者群对于图书馆的信赖度和粘着度,以及提高图书馆的整体服务质量是至关重要的。

二、“在馆不在架”的原因

1.图书乱架。图书乱架是指读者不按规定使用代书板,随意抽取、放置图书,造成图书在书架上错位、缺位等排列无序的凌乱现象[1]。乱架的原因主要有两种:一、读者对书籍上架知识的缺失。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很多读者并没有经过严格的训练,有些人取阅后,会随手放在书架上,有些读者会将书籍放到很远的书架上,无论是哪种方式,书籍都会因为读者的错放,而无法根据索书号进行查找。究其本质,皆是因为对书籍的排列方式和错架后果缺乏了解。二、读者有意藏匿。很多借阅者会将自己无法借阅的书籍进行有意塞藏。例如,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发现在G架的最末端存放着两本小说,且小说为上下两册,而小说的分类号为I类。这足以说明,此书籍的错架是由读者故意藏匿所致。

2.图书剔旧。剔旧的具体范围:内容陈旧过时的书刊、流通率极低的书刊、复本过多造成积压的书刊、内容重复的图书资料、内容不健康应停止流通的书刊、残破不全无法修复的书刊[2]。很多书籍是具有使用年限的,例如《诺基亚手机的修理》一书,存在一定的时效性。使用时期一过,此类书籍将被剔旧。还有很多书籍因为缺页、破碎等问题,也被工作人员进行了剔旧处理。但是由于剔旧和数据处理存在一定时间差,有些图书馆内会将整理出来的准备剔旧书籍进行堆放,之后将这批书籍集中处理,那么有些读者在实际借阅中查找的书籍在数据库中显示在馆,但是也不在书架上。

3.私人外借。在实际工作中,很多馆内工作人员也会进行私人借阅。但是这些书籍的流通并不是正规的渠道,大部分都是同图书管理员进行口头上的借阅。所以当读者进行书目检索时会发现,此显示在馆的书籍,根据索书号进行查找时,却发现并不在书架上。此类书籍在各馆都会存在,只是数量的多少不同。而且在某些情况下,馆内工作人员因为借阅时间过长,造成了书籍的丢失或是因为时间过久,很多工作人员忘记归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也是不能在书架上找到该书籍的。

4.丢失。图书丢失与读者直接相关,原因可谓多种多样:有的读者看到书好有价值,但是价格昂贵或者在外面买不到,但是又想据为己有,于是想出各种方式把图书从图书室内带走。这种行为不但影响了图书的馆藏量,而且影响到了图书的正常流通。正因为书籍的非正常流通,导致在ILAS中,系统无法将书籍流通的信息进行更改,造成了在图书系统中书目的保存状态依然为在馆。

5.新书上架。在图书馆A类书籍之前往往存在几架书架用于放置最近出版的新书。而大多数情况下,新书架上的新书都是按照字母的大类分类,并没有分得很细致。很多读者在书目检索中发现了图书,便根据检索出来的索书号进行检索,发现所需书籍并不在对应的书架上。

三、解决方案

1.开展图书馆的借阅常识普及活动。在大部分图书馆中,对读者的借阅指导还仅限于对读者进行口头上的指导。这种指导总体上来说不具备系统性,往往只是针对读者出现的个别问题进行了回答。图书馆咨询部门要不断更新现有的入馆借阅常识普及活动,以DV纪录片、动画课件、互动讲座等形式,来调动读者学习的积极性,提高读者的借阅知识。读者自觉地、主动地去学习如何更好地利用图书馆现有的信息资源和服务,同时也保证了图书馆正常的流通和阅览秩序。

2.中转书架的提供。图书馆的书籍众多,随着图书馆开架借阅室的不断增多,很多读者借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的恶习也被无形地放大了。这种借书行为给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增加了巨大的工作压力。为了减轻上书人员的工作负担,图书馆可以在全开架借阅室中设置中转书架。所谓中转书架,是指在全开架借阅室中的每排书架中留出一列书架,作为周转书架专供读者存放从该排书架中抽取出来的图书。虽然从表面上看好像是增加了工作人员的工作量,但是这种方式的采用,可以大大减少乱架机率[3]。

3.加强读者素质文明的建设。对于读者自身的随意性和漫无目的的浏览借阅,以及在这种方式下产生的乱架现象,根本的解决方式还是改变读者的借阅习惯和素质。图书馆需要配合咨询部的工作,多做读者的思想教育工作,让读者自觉养成文明利用图书馆的好习惯。图书流通部可以配合咨询部在图书室四周张贴一些警示标语和提示性的小贴士,这虽然是一种简易的方法,但可有效提醒读者保护图书,使读者自觉主动地养成良好的借阅习惯,从而减少图书乱架现象的产生。

4.建立工作人员的工作监察系统。云南省图书馆内共有上书人员7名,分别为社科2人,文艺4人,自科1人。上书的时间主要集中在上午9:30到10:30,下午2:00到3:00。上书的工作人员的工作量是很大的,每人每天约上500本以上。在实际上书过程中,图书管理员都是一边上书,一边整理书架上的乱架书籍。但是很多情况下,图书馆工作人员对乱架的书籍并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因为书架现在都已分管到每个工作人员身上,很多乱架书籍是当工作人员发现时才会予以更正。应当适当地建立一个监察系统,使得工作人员在不上书的时候可以随时检查,随时对乱架书籍进行整理。此外,对于馆内人员的书籍借阅问题,也应该严格按照正规的工作流程进行,杜绝内部工作人员对书籍的口头借阅。

5.对在馆不在架书籍进行登记和统计。图书馆现在使用的ILAS系统中,借阅室的工作人员没有权限对书籍的流通状态进行更改。很多图书管理员对读者没有找到的书籍的关注力度也不大。但是,由于系统的问题,此类书籍在数据库中出现的情况越来越多。此类情况的不断发生,会极大地影响图书馆在读者心中的地位和信赖度。建议在实际工作中,使用excel表格进行登记和统计。通过对在馆不在架书籍的记录,找出借阅书籍的基本情况,定期对书籍进行检索,并对书籍的情况进行登记。如果借阅次数较多,便可以向馆内采编部门进行反映,以便及时进行购买。图书馆作为当代重要的信息中心,在市民内心的分量是极重的。

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已经改变了传统的图书馆书籍的检索模式和借阅模式。读者在实际借阅过程中遇到书籍的“在馆不在架”问题,已经影响到读者对图书馆的信赖度甚至引发读者对图书馆服务质量产生怀疑,所以应当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针对此类问题,图书馆应该提高图书管理员的整体素质,利用现代化的方法对读者的借阅知识进行普及和提高,使读者的借阅习惯加以改善,降低图书的在馆不在架的概率,从而更好地为读者服务。

参考文献

[1]李瑛,王春燕.开架书库错架和乱架的原因及其对策[J].肇庆学院学报,2010(3):94-96.

[2]赵豫英.浅谈中学图书馆如何开展藏书剔旧工作[J].科技资讯,2009(21):255.

书籍管理范文第2篇

任何系统的存在都有目的性,书籍设计系统的目的性要求设计师首先明白这一系统究竟要达到何种目的?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不同的设计解决的问题不同,目标系统也在不断移动和重新确立。目标系统确立的过程也就是设计定位的过程。”[5]明确目的对设计人员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工作,当设计师在面对不同层次不同系统中的问题,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由于复杂系统是具有多目标和多方案性的,当组织规划这个复杂的大系统时,先确定战略目的这一大的系统,保证大的方向正确无误之后,再制定不同的战术目标等子系统,通过对大系统的各项目的的分析、探讨和商榷,逐渐达到综合平衡,目标的接连实现进而向最终目不断靠近。

二.从整体上认识、处理书籍设计中的问题

系统的整体观念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从整体出发,考虑整体与个体,环境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全面的分析和处理问题。书籍设计就是一个大系统,它由若干复杂的子系统所构成。按照书籍设计形态构成要素划分为“文字、图像、媒材、色彩、时间”等子系统。当设计人员面对这样一个如此复杂的设计系统,首先,必须从整体出发,树立全局观念,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其次,加强系统要素管理,系统中各要素的性质和行为都会影响到系统的整体功能,确保各要素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最后对各要素资源的组织与利用的归宿又统一于整体。

三.优化书籍设计各系统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

恩格斯说:“我们所面对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这些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他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可见系统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势必影响其他要素相应的变化。书籍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系统的工作状态,书籍设计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是书籍设计系统形成的基础,书籍设计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力大于瓦解力时,书籍设计系统才得以存在,反之系统将灭亡。因此,书籍设计就是要通过构建书籍设计文化,建立合理有效的书籍设计机制,加强要素之间的黏性作用力,维护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正如荷加斯所说:“我们首先应该考察的是每一个东西的局部与其整体意图的适应,因为它对整体的美具有最大的意义。”

四.构建书籍设计的环境适应性系统

“书籍并不是瞬间静止的凝固物,而是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生命体”系统的输入来自环境,系统的输出也必须适应环境。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系统只有涌现出特定的整体性,才能与环境相适应,形成稳定的环境依存关系。书籍设计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科技、地域、不同群体与读者等因素。书籍设计系统是个开放的系统,他必然与整个外部的社会环境产生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又必然受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读者环境的制约,因此书籍设计系统必须适其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其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设计师根据现实情况和现有条件灵活运用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书籍设计体系和模式。

五.以动态观点看待书籍设计的不断发展

书籍设计的动态性原则要求设计师:首先,在从事书籍设计的过程中,不能静止地看待问题,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问题。其次,建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媒材的新换代使人目不暇接,作为设计师要始终保持对问题变化的敏感度,对书籍设计领域的时事变化作出积极有效的反应。再次,书籍设计动态性原则要求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行为互动和信息交换,随时调整对事物的认识和反应,抓住事物发展的最新势头。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开放系统才能导致有序,而封闭系统只能导致无序、即萎缩、崩溃,直至系统灭亡。

六.结语

书籍管理范文第3篇

系统的整体观念是系统论的核心思想,从整体出发,考虑整体与个体,环境之间的联系和作用,全面的分析和处理问题。书籍设计就是一个大系统,它由若干复杂的子系统所构成。按照书籍设计形态构成要素划分为“文字、图像、媒材、色彩、时间”等子系统。当设计人员面对这样一个如此复杂的设计系统,首先,必须从整体出发,树立全局观念,古人云“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其次,加强系统要素管理,系统中各要素的性质和行为都会影响到系统的整体功能,确保各要素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最后对各要素资源的组织与利用的归宿又统一于整体。

二、优化书籍设计各系统要素之间的结构关系

恩格斯说:“我们所面对的整个自然界形成一个体系,即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这些物体是相互联系的,这就是说,他们是相互作用着的,并且正是这种相互作用构成了运动”可见系统各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其中某一要素的变化势必影响其他要素相应的变化。书籍系统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系统的工作状态,书籍设计各要素之间相互作用是书籍设计系统形成的基础,书籍设计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力大于瓦解力时,书籍设计系统才得以存在,反之系统将灭亡。因此,书籍设计就是要通过构建书籍设计文化,建立合理有效的书籍设计机制,加强要素之间的黏性作用力,维护整个系统的稳定性。正如荷加斯所说:“我们首先应该考察的是每一个东西的局部与其整体意图的适应,因为它对整体的美具有最大的意义。”

三、构建书籍设计的环境适应性系统

“书籍并不是瞬间静止的凝固物,而是与周围环境息息相关的生命体”[6]系统的输入来自环境,系统的输出也必须适应环境。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系统只有涌现出特定的整体性,才能与环境相适应,形成稳定的环境依存关系。书籍设计的外部环境包括经济、政治法律、文化、科技、地域、不同群体与读者等因素。书籍设计系统是个开放的系统,他必然与整个外部的社会环境产生物质、信息、能量的交换,又必然受不同文化、不同地域、不同读者环境的制约,因此书籍设计系统必须适其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其发展的过程也是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设计师根据现实情况和现有条件灵活运用设计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书籍设计体系和模式。

四、以动态观点看待书籍设计的不断发展

书籍设计的动态性原则要求设计师:首先,在从事书籍设计的过程中,不能静止地看待问题,要以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研究问题。其次,建立科学发展观,与时俱进。现代科技迅猛发展,新技术、新媒材的新换代使人目不暇接,作为设计师要始终保持对问题变化的敏感度,对书籍设计领域的时事变化作出积极有效的反应。再次,书籍设计动态性原则要求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行为互动和信息交换,随时调整对事物的认识和反应,抓住事物发展的最新势头。耗散结构理论认为,开放系统才能导致有序,而封闭系统只能导致无序、即萎缩、崩溃,直至系统灭亡。

五、结语

书籍管理范文第4篇

当代书籍市场要求书籍的整体性设计,狭义上讲是建立在理解书籍内涵之上的对设计各要素的整体性把握,广义上讲是生产一本书各环节的整体性设计,从创意策划、确定选题、寻找合适的作者、编辑加工、书籍整体设计、印刷实现到销售各个环节中,设计师全程参与。

设计师在进行具体设计时能够实现对书籍整体内涵的深层次理解,将有助于把握书籍的框架命脉,用最合适的语言设计出一本精美的书。如书籍设计大师吕敬人先生就鼓励设计者积极对文本传达的视觉化阅读设计观念的导入,即与编著者、出版人、责任编辑、印艺者在策划选题过程中或选题落实后即开始探讨文本的阅读形态,从视觉语言的角度提出此书内在信息的架构和视觉辅助阅读系统,并提升文本信息传达质量,以便于读者接收书籍形神兼备的形态功能。编辑设计注重设计师的主观能动性在出版各环节的渗透,运用设计语言配合文字表达进行视觉阅读设计,表现书籍设计的本质———阅读的目的。编辑设计有利于文本传达,扩充文本信息的传递,提升文本的阅读价值。优秀的书籍设计师不仅能创作一幅优秀的封面,而且能够创作出出人意表、与众不同、耐人寻味并有独特内容结构和秩序的阅读价值的图书设计。

《北京跑酷》就是一本非常优秀的书籍设计作品。设计家陆智昌不满足于旅游书传统的文字和照片的一般化设计,他组织香港、汕头等地艺术学院的大学生,指导他们将北京风光通过视觉化解构重组的插图和矢量化图表对地域、位置、物象进行逻辑化、清晰化、趣味化的编辑。在图文的叙述之中,加入了书籍阅读语言的崭新表达,将视觉阅读贯穿于全书的编辑,完全打破旅游书千篇一律的传统编排模式,赢得了各阶层读者的普遍欢迎和赞赏,在第二届中国政府装帧奖的评选中受到一致好评。像陆智昌这样主动挖掘书籍内涵,将视觉化设计语言加入到文本信息传达的设计思路,为读者带来了新的视觉感受。

吕敬人设计的《怀珠雅集》也是一件不错的作品,这是一套五位画家的藏书票作品画册。吕敬人认为当今对藏书票了解的人越来越少,随着电子时代的到来,年轻人对书卷文化的认识也越来越淡薄。他说:“画家绘制的藏书票作品集固然好,但受众只是一小部分。如果能将名人学者有关读书、藏书、藏书票审美的文章评述通过摘取只言片语编辑设计在每页里,融进这五本画册中,即可使内涵丰富,主题也更加明确,并增大了全书的信息量,作者对藏书票的创作涵义也得到引证和补充。”他提出这样的设计思路,得到了出版社的全力支持,专门组织了编辑班子由资深编辑郑一奇先生带领,查阅大量书籍进行编辑组织工作。最终,这套书从形式到内容令人耳目一新,一经出版就受到人们的关注,书也一售而空,并成为读者的收藏品和赠品。

分析书籍的受众群体,把握他们的审美需求

书籍市场如火如荼的竞争,迫使每个出版者必须准确把握书籍在市场上的定位,分析书籍的受众群体。这就要求我们采用书籍营销中市场细分的方法将多样化的大市场划分成更易管理的子市场,把每一个细分市场中相似的文化需求和欲望合并成一个独立的市场,并以此指引我们有针对性地使用设计语言。经济的发展决定了消费的多元化。

当今书籍种类的极大丰富,给人们带来了更多的选择空间。作为消费主体的消费者,在性别、年龄、职业、经济、文化、身份等多方面都存在着差异,这就决定了消费者在购买书籍时存在着不同的审美需求,对书籍装帧艺术的需求自然有所差异,使得书籍市场的任何一种出版物都需要挖掘不同的消费需求,正如俗话所说:“萝卜白菜,各有所爱。”所以在图书选题、策划、设计制作过程中,设计师与出版社要根据读者的不同层次需求和审美情趣选择合适的设计语言,使书籍设计定位准确,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例如,设计老年人的刊物时,要针对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特点,要以易读性为原则组织设计元素。

一般来讲,老年人喜爱安详、稳重、和谐的格调,因此在书籍装帧设计时,字号要大一些,标题要醒目,版式要简洁明了,色彩的使用不宜过于鲜艳、刺激,过于刺激的颜色对于老年人衰退的视觉系统将是一种负担,同时也会造成紧张的情绪,会使他们感到疏远。

而中青年人常常追求有品位、有内涵、有情调、有趣味的阅读,时尚、新颖的元素对他们有较强的吸引力。所以针对这类人群的设计手法可以不拘一格,各种特殊材质的运用,各种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图形,荧光色的使用,都会得到他们的喜爱。而青少年喜爱热烈、奔放、激荡的格调,这个年龄段图书的装帧设计,要表现出当代青少年青春动感的审美观念,选用积极向上的图形元素,不能让一些粗制滥造、庸俗艳媚的设计作品成为他们的主流读物。

在设计幼儿刊物时,要充分考虑这个年龄阶段的幼儿心理、生理特点,针对幼儿天真、活泼、纯真的特点,采用色彩鲜艳、层次感强烈、造型简洁、形象活泼可爱的图形图像。在开本选择上,儿童读物应选择小开本或异形开本,小巧玲珑更适合儿童小手易翻的特点,设计手段应该更加新奇、独特,从而引发他们阅读的欲望,同时还要注重每个年龄段的婴幼儿不同的特点,按照他们的心理需求设计出他们喜爱的书籍。以目前文化市场上的一些期刊为例,如《老年人》、《年轻人》、《少年文艺》、《儿童文学》等刊物是为不同年龄层次的读者服务的,其封面设计应各有特点。如《女友》是为年轻女性服务的,常常以年轻美丽的女性形象作为封面的图案,因为爱美是广大年轻女性的共同特点。在书籍的外在形态上,如同样是教材、教辅,由于农村和城市收入消费水平的不同,他们对书籍的档次就表现出不同层次的需求。

书籍管理范文第5篇

关键词:电子书;高职院;图书馆;馆藏资源

高职院作为培养人才的高等学府,主要目的是培养适用于社会的职业人才,满足社会对职业人才的基本需求。学校在培养学生时,教师在课堂上教授的内容毕竟有限,并且知识面不够广阔,知识的深度不够,因此,在高等教育阶段学生习得知识最主要的途径是自主性的学习。当学生在进行自主性学习的时候,需要足够的学习资源加以利用,因此,图书馆便是为学生学习提供学习资源的宝库。将图书馆馆藏资源进行合理科学的建设,是使得图书馆馆藏资源进一步完善的必要手段。

一、电子书产业发展下的高职院图书馆馆藏资源体系建设概述

电子书产业作为数字阅读时代的产业,具有知识量大、资源丰富的特点,对学生的学习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的高职院图书馆馆藏的资源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不少高职院校是从中职院校转型过来的,与本科院校相比,学习的资源存在严重不足的情况。部分高校的图书馆,在图书馆内很难找到所需要的专业书籍,抑或是某些书籍并不对外开放,学生不能将书籍从图书馆借走,使得学生的学习资源大大的缩减,学习资源严重不足。针对电子书的建设,因为高职院的起步较晚,书籍亦存在严重缺失的状态。大部分高职院的图书馆内设有电子图书馆,可以通过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免费下载所需要的书籍,但是,电子图书馆上面所存的书籍尚不完善。例如,某化工高职院的电子图书馆,一般包含了人文社科、文学、化学、管理学、创业、励志等书籍,但是书籍的数量较少,与专业课程相关的书籍更少。比如,某学生来自于化学工程工艺专业,需要化工单元操作的书籍,在电子图书馆上搜索关键词,可是却不能将此书找寻到。或者某些学生对哲学书籍较为感兴趣,想将自身的思想素养加以提升,在学校的图书馆上搜索哲学书籍。比如需要的书籍是辩证主义逻辑思维,而搜索的页面上虽会出现相关的哲学书籍名单,却未免就是自己想要找的那本书。因此,高职院的图书馆建设尚不完善,无论是纸质书籍,还是电子书籍都存在严重缺失的状况。所以,电子书产业发展下的高职院图书馆馆藏资源体系建设与完善刻不容缓,需要引起高职院校的足够重视。

二、电子书产业发展下的高职院图书馆馆藏资源体系建设研究

(一)建立多样化的馆藏模式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电子书产业的盛行,传统的纸质版书籍受到了较大的冲击,但是也不能被完全取代,纸质版的书籍仍然有存在的较大用途和意义,甚至可以说,无论时展得有多超前,纸质版的书籍都不可能被完全取代。因此,现代的图书馆馆藏方式应该是电子书籍和纸质版书籍并存的方式而存在。电子书一般以虚拟的方式而存在,人们可以通过计算机、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现代化设备进行观看,在一部手机里面,可以存储成千上万本书籍。简言之,电子书籍具有数量大、观看方便、容量大的特点,并可以摆脱时间和地域的限制实现随时随地看书的目的。因此,电子书籍作为以虚拟形式而存在的出版物,将会在高职院的图书馆馆藏资源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图书馆所包含的电子图书馆之图书的下载服务,将会在学校的不断发展中逐渐的建设的更完善,而图书馆馆藏资源的模式和结构也将会得到改变。此外,在纸质版的书籍与电子版的书籍作为图书馆的资源共同进行收藏时,传统思维模式也应该发生较大的转变,主要表现为图书馆资源的“藏”转变为资源的使用。针对纸质版的书籍,图书馆可以将其进行馆藏,并采用科学合理的办法对书籍进行保护。使得书籍可以被不同的学生重复的使用,提高图书使用的效率。电子版的图书主要表现为使用方面,图书馆可以对电子书籍进行收藏,学生若需要某类书籍,则将此书籍进行下载即可,然后进行书籍的使用。通过上述方式,使得图书馆在传统的纸质版书籍与新型的电子版书籍共同馆藏下,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为学生的知识增长贡献一份力量。使得学生在阅读书籍时,若喜欢纸质版的书籍,则可以自行在图书馆挑选纸质版的书籍进行阅读。若喜欢电子版的书籍,则在电子图书馆的页面上进行下载即可,实现本院校图书馆的多元化建设。

(二)电子馆藏基本定位

电子图书馆的类型不只有一种形式,而是以多种形式的方式存在。比如购买、租用、链接,自行开发等形式。也有多样的种类,比如电子期刊、电子图书、数字文档等类别,不同的图书馆,给人们所带来的功能也不尽相同。因此,自然而然的也伴随着图书馆藏的定位不同。定位一般遵循用户定位、特色定位、经济定位、目标定位等原则。针对用户定位原则,主要是指根据用户的不同进行定位,比如,对象是学生,那么在馆藏资源的时候可以根据学校所设置的专业、学生的人数、学生的知识文化高度进行定位,使得馆藏的书籍可以满足学生的基本需要。如若定位的对象是学校的教师,那么在定位的时候可以根据教师的人数,教师的自身文化等进行定位,使得馆藏的资源可以对学校的教师发挥最大的作用。简言之,用户定位原则是根据使用对象的实际情况进行书籍的馆藏。针对特色定位原则,主要是指根据高职院校本身的特点进行定位。高职院校的不同,其定位也有较大的区别。比如,某院校是石油类学校,那么在馆藏资源的时候所馆藏的核心资源是与石油有关的书籍。比如某院校主要的专业设置时是教育专业,那么院校在馆藏资源时馆藏的核心资源便是教育类别的书籍。上述所言,并非只是馆藏某院校的核心专业类别书籍,只是需要将本院校的特色弄清楚,根据院校的特定特色进行图书馆馆藏资源的建设,使得资源的存在可以为学校的师生提供最大的帮助。针对经济定位原则,一般是指在对图书馆的资源进行馆藏的时候尽量的节省费用,满足经济型的原则。一般的情况下,高职院校的经费不及本科院校的经费之足,很难将学校的图书资源建设的像本科院校那样完善。因此,高职院需要在有限的经费支撑下尽量引进学生需要的书籍,尽量用团购的方法引进电子书籍,使得引进书籍的费用降低。同时,在满足经济实惠的基础上,也需要引进的书籍具有较高的价值。针对目标定位原则,主要是指图书馆在引进电子书籍资源的时候需要将本校的实际情况加以结合,在明确本校的性质和教育目标的基础上进行资源的馆藏。学校的教育情况,学校的发展状况,学校的培养人才目标,都在图书馆引进资源的考虑之列。使得图书馆的学习资源与学校的整体教育相适应,具有高度的契合性。

(三)高职院电子图书资源馆藏具体方法

不打无准备之仗,不做无目标之事,电子书籍在引进之前,需要将准备工作做好,需要进行深入的调研。上述提到,高职院校不同于本科院校,高职院校的经费难免存在不足的现象。因此,在引进图书的时候,应该慎重,将各方面的问题都考虑到位,使得引进的书籍科学合理、先进新颖、实用价值较高。图书馆在进行调研时,需要将学生和师生的需求了解清楚,并对本校的专业设置结构有整体上的了解和掌握,使引进的书籍遵从实用、易用、价格实惠等原则。同时,图书馆在引进资源的时候,需要将各类书籍的比例协调好,使得引进的书籍可以满足各个专业学生的学习,数量上也与学生的数量比较契合。此外,因为高职院校主要是培养社会的实用型人才,因此,图书馆在引进图书资源的时候需要与职业进行紧密的结合,适时地将现代社会潮流之新型产业,科学技术进行引进,并将书籍所涉及的知识面尽量的扩宽一些。不可否认,现代的社会需要专业知识技术人才,需要“专才”,但同时社会也需要“通才”。所谓通才,是指除了对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掌握外,也需要将与专业知识无关的知识进行适时的掌握。有研究显示,“通才”似乎比“专才”更适合成为领导,因此,高职院在培养人才时可以适当的将学习资源扩展的更宽广,满足各种学生的学习要求。所以,图书馆在引进资源的具体方法中,可以适当的将社会的潮流产业和知识进行引入,以此扩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以后的人生道路提供些许的理论化指导。

三、结语

电子书产业发展的背景下,高职院图书馆馆藏资源体系的建设在传统的模式上进行调整,使得资源馆藏的模式为电子书籍资源与纸质版书籍资源共存,达到满足学校师生对学习资源需求的目的。并主要从建立多样化的馆藏模式,电子馆藏基本定位,高职院电子图书资源馆藏具体方法几个方面进行图书馆馆藏资源体系的建设,使得图书馆馆藏资源体系建设得更为完善。

参考文献:

[1]衣丰涛.电子书:数字阅读时代将崛起的新产生[J].中国集成电路,2012(05):63-66.

书籍管理范文第6篇

关键词:艺术语言;现代书籍;版式设计

0前言

书籍能够帮助人们表达思想与情感、传播文化与文明。现代书籍以其独有的艺术表现形式,丰富了人们的思想与理念,传播了知识与信息。对于现代书籍而言,版式设计无疑是书籍的核心环节。无论是版式设计中的文字排版、图片选择,还是版面设计,都决定着现代书籍的气质与风格。在艺术语言视阈下,探索现代书籍的版式设计,一方面要保持现代书籍版面设计的基本原则,另一方面还要迎合现代读者的审美需求,采用适当的艺术语言形式,丰富现代书籍的版式设计手法与表现力,从而更好地展现现代书籍的内涵与特色。现代书籍版式设计,即在规定范围内,利用巧妙的设计手法与设计理念,将书籍所呈现的内容信息,按照主次分明、主题明确的方式,通过艺术语言来更好地表现。客观上来说,一本好书除了内容的优质以外,首先需要在版式设计上多花心思,要有新颖的设计,使得内容与版式相得益彰,这不仅能够更快的吸引读者,而且还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对于现代书籍版式设计者而言,需要同时兼顾文本的内容,并搜索大量与内容相关的、更为贴切的图片,并通过结构的处理、图文的安排,针对人的五感体验来设计版式,这将有助于打造最佳的现代书籍版式,进而给读者带来心理与视觉的双重享受,让读者能够更多的体验到阅读的趣味性与舒适性。

1艺术语言视阈下现代书籍版式设计的形式

1.1文字版式

作为当前全球硕果仅存的象形文字,汉字的艺术性与内涵远远超过其他语言、语系的文字语义,每一个字都有其显著的特点。充分利用汉字的艺术语言特点,可以为现代书籍的设计提供更多重的设计优势与设计特征。与此同时,在现代书法艺术的承载之下,汉字还能够在现代书籍的版式设计中,继续拓展、美化,局部设计单个字形。客观而言,通过借鉴我国传统书法艺术中的任何一种艺术形式,都能够让单个的汉字显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在此基础上,能够让现代书籍的版式设计样式呈现出更加多元化、更加新颖化的艺术特色,从而提高现代书籍的识别性。在现代书籍版式设计中,设计者常常会采用现代化的艺术软件工具,对汉字进行再设计,并以形象化的汉字为基础,将汉字打造为现代书籍内的视觉化符号,从局部到整体,打造统一与和谐的编排版式效果。从专业性的角度而言,在现代书籍版式设计中,对文字版式的设计要求,需要基于一定的根据,要保持书籍整体的内外融合性与艺术美感。不能过度突出华丽的文字效果,而缺乏文字内容的底蕴支撑,这样会导致读者在视觉审美上的疲劳,甚至会出现文字信息表达不明确、不顺畅等问题,进而影响书籍的整体艺术效果。

1.2视图版式

在现代书籍版式设计中,除了文字信息之外,还存在着图形信息,在封面与内页都需要呈现一些图案或图形。通常现代书籍版式设计中的视图版式设计也十分关键,需要保持其与书籍文化内容的匹配度,并且要符合文字信息的排版情况,将统一、和谐的内容呈现在读者面前。客观而言,视图版式的设计需要避免简单的罗列,尤其是对于系列书籍而言,更要确保整体之间的统一性与差异性,充分地利用艺术语言。从专业性的角度来说,现代书籍版式的优质成果,需要文字与图形的表现形式中,具备识别性、视觉形式美感以及文化性三个基本特征。所谓的视觉形式美感,即现代书籍的版式设计需要符合形式美的基本要求,要有别致的独特性效果,通过简约的视觉效果,给读者带来现代化的审美体验;所谓识别性,即在大量书籍面前,读者能够快速识别书籍的有效视觉信息,能够通过书籍的识别性,简单地了解书籍的整体结构与文化内涵;所谓文化性,即现代书籍作为文化知识传播载体的重要属性。当现代书籍陈列在书架上,其视觉上的形式美感、文化性表现与识别性,都需要通过版式设计的编排有所呈现,并且内外还要同时兼顾。现代书籍的版式设计是一门价格科学与艺术融合的视觉艺术,除了要考虑美感的呈现与艺术语言的表达之外,还要注意采用合理的设计方案,完善艺术视觉的表达,要选择适当的视图版式与视觉表达手法,强化版式设计的视觉识别性,强化识别度,并为书籍的传播与推广带来优势。

2艺术语言视阈下现代书籍版式设计的原则

2.1一致性与思想性

现代书籍版式设计的根本目的,并不是为了强调审美效果,而是要将其作为传播书籍基本信息的方式。在艺术语言视阈下,很多设计师往往过度沉醉于个人的设计风格,导致版式设计的主题与书籍的内涵并不相符,最终影响了书籍的有效传播。客观而言,现代书籍版式设计的首要原则,即要保持内外的一致性,艺术语言的思想性,要通过呈现内容的主题思想,强化读者的理解力与注意力。唯有鲜明的主题特色,才更容易吸引到读者。

2.2装饰性与艺术性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版面内容,现代书籍版式设计的视觉语言修饰就显得非常重要,要通过艺术性的呈现,达到最佳的诉求效果。其设计的第一步,就是要构思立意,要在明确主题之后,选择适当的布局、构图与表现形式,争取达到最佳的形美、意新、和谐统一的效果,能够赋予现代书籍艺术性的审美情趣。所谓装饰性,就是要将诸多艺术语言的装饰要素,包括文字、图形与色彩等,利用点线面的组合,采取象征、夸张或比喻等手法,美化版面,达到最佳的视觉效果,强化识别性与传达性。

2.3个性化与趣味化

现代书籍版式设计的个性化,就是要彰显书籍的鲜明个性,要让整体的版式设计具有灵魂。一方面要采取出奇制胜的理念,别出心裁地带给读者新的阅读体验,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多消费者的支持与喜爱。而现代书籍版式设计的趣味化,就是要保持形式的趣味性,要以现代视觉语言来设计版面,制造趣味性的话题,调动艺术语言,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让书籍的传媒信息更加有神来之笔的韵味,更能够打动人心并吸引读者。想要秉承趣味化的设计原则,可以选择适当的抒情、幽默与寓意的设计手法。

2.4协调性与整体性

现代书籍版式设计的整体协调性非常关键,需要设计者能够同时兼顾版式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选择整体协调的色彩、结构安排,通过整体的图文协调安排,让版面具有现代美感,升华视觉效果,要在强化整体布局的同时,统一外在形式与内在内容,彰显现代书籍版式的独特艺术价值和社会价值。

3现代书籍版式设计的艺术语言表达

现代书籍版式设计的艺术语言表达,需要借助色彩、图像和文字等艺术语言作为符号,这也是现代书籍版式设计的核心环节。

3.1文字语言

作为现代书籍版面的核心,文字无疑是现代书籍版式设计中最关键的环节。没有图片与色彩,现代书籍在文字的衬托下,依旧能够传播知识与文化,并且还会具有一定基数的读者。基于艺术语言视阈下,点和线是文字的基本元素,在点与线的组合之下,让汉字充满了艺术的特质。所以在现代书籍版式设计中,文字艺术语言的表达最为关键,需要能够正确的传递书籍的内容信息,还要借助现代的艺术形式,表现出内容自然性、流动性的美感。从字体的艺术表达上来看,楷体清秀典雅、宋体严肃谨慎、行楷飘逸舒展、隶书平缓柔和。不同的字体特点对应不同的版式设计,通过现代的艺术手法,能够打造现代书籍的独特风格。根据不同读者群体的审美需求,字体的大小与色彩安排,也需要多加注意。

3.2图像语言

作为现代书籍的重要内容,图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图像语言的好坏,也将直接关系到现代书籍版式设计的最终效果。首先,书籍中图像语言的呈现,能够彰显出客观性与具象性。在现代书籍中,很多书籍的图像均出自文字写作人的精心挑选,其与文字的匹配度极高,而且图像凭借着表达力强、形式简洁与直观等特征,更容易吸引读者的眼光。特别是在现代信息爆炸的时期,在不断加快的生活节奏与信息爆炸的背景下,大量读者都进入到了看图时代,这种阅读倾向性,也在影响着现代书籍版式设计的图像语言表达。其次,图像不仅存在着静态感,在特殊的情况下,图像还能够彰显出动态感,而且这种特性与优越性,可以大大提高读者在阅读现代书籍时候的阅读体验。客观而言,在现代书籍版式设计中,图像语言的可视性效果,甚至还要超过文字语言,所以相关工作人员需要遵守一定的视觉规律,统一图片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与思想性。图片不能过大或过小,应该以视觉趣味性为原则,强化图片语言的美学价值。

3.3色彩语言

在现代化的彩印技术之下,现代书籍版式设计中色彩语言的呈现,也成为了重要的一个环节。针对不同的读者群体,结合书籍的实际内容,选择不同的色彩,都将是现代书籍版式设计的关键环节。通过呈现和谐统一的版面色彩,有助于获得更多读者的认可。客观而言,彩色现代书籍由于其现代性、时尚感与醒目等特性,对现代读者的吸引力要远远大于传统书籍。在现代书籍版式设计的色彩选择上,需要同时保持韵律感与节奏感,更要兼顾文字、图形和色彩三者的协调统一,三者存在着相互配合与依存的关系,三者共同的艺术语言表达,就是版面整体的韵律感与节奏感。色彩的对比和反差,将有助于强化色彩的艺术语言效果,可以使用色彩来表达情感,营造更好的视觉效果。在设计过程中,需要充分考虑色彩的关系,既要大胆创新,又要彰显个性。

4结语

现代书籍版式设计的核心目的,即达到和谐统一,保持内部与外部的整体协调性,并且还要具备独特性、创新性与时代性的审美效果,要通过适当的艺术语言设计手法,突显现代书籍的艺术价值与魅力。作为视觉传达的公共语言,版式设计在现代设计理念下,存在着多样性与广泛性的特征,开拓了现代书籍版式设计的设计空间。基于艺术语言视阈下,唯有注重现代书籍设计的每一个环节,采用适当的设计手法,遵循一定的审美需求与原则性,才能够达到最佳的设计效果。只有不断的实践创新和艺术革新,才能够让现代书籍的版式设计,更具有现代特色,更符合现代读者的审美需求,从而带来更好的阅读体验。

参考文献:

[1]李湘媛.我国传统古籍印本版式对现代书籍版式设计的影响[J].包装工程,2014(18):104-107.

[2]周明明.构成在书籍版式创新思路中的应用研究[J].大众文艺,2015(01):56.

书籍管理范文第7篇

一、色彩个性对简约、雅致型书籍封面设计风格的影响

歌德曾说过:“简洁和天才是孪生姊妹。”的确,简洁要求设计师具有很高的审美能力和视觉语言表现力,简洁、雅致的设计语言相当于文学中的“一语惊人”,是装帧设计理念的最高境界。这一类型的设计风格主要运用在文学类书籍上,在文学类书籍封面设计中的色彩应单纯、简洁,少用色彩种类或用色相、明度、纯度都比较接近的色彩搭配,能够使作品具有较高的品位,如用一些白色、灰色、绿色与金黄、白色搭配。法国的布封有一句名言:“风格即人。”我国历来有“文如其人”、“诗如其人”等说法。陆智昌正是这样一位有个性风格的书装家,他有自己独到的语言,独特的表现手法,简约雅致的风格。如他装帧设计的小说《洛丽塔》(2006年上海译文出版社),在色彩的运用上独具匠心。该书的主体色即底色为鹅黄色,花和英文签名为白色,吸管和可乐瓶为橙色,其余文字部分为黑色宋体。书名以白色英文字母连笔的书写,显得飘逸,鹅黄色表现出了年轻的朝气蓬勃、活跃和俏皮,橙色则突出了吸管和可乐瓶,也体现着年轻的活力,白色的花朵象征了纯洁无瑕。1981年出版的《九叶集》,是一本中国新文化运动初兴年代的九位诗人的合集,设计者曹辛之先生用一棵大树九片茁实的叶子比喻九位诗人,寓意深邃,启人遥想。全书构图平稳,树叶错落有致,设色单纯、雅致,把该书的内涵,含蓄而诗意般地呈现给读者,体现了一代大师的功力。古代文学书籍的封面设计风格一般比较简单典雅,封面常用花青、国槐绿、宝蓝、玉脂白、胭脂红等有中国味道的颜色。近现代文学书籍的封面常用古代元素与现代元素的融合而表达出时期的特殊性。比如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近代文学论文集》(小说卷),在其封面设计上运用了中国传统的图腾纹样元素和淡宝蓝色,配合现代的印刷仿宋体文字,来表达这一过渡时期。有些反映近代中国人们苦难生活与反叛的思想抗争的文学,在书籍的设计上色彩比较暗淡,封面图案较少。比如中国妇女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鲁迅著作《夜秋•两地书》,该书的封面以灰蓝色为主色调,仅用一张很小的鲁迅肖像作为装饰,白色的文字在灰色的色彩背景下更显突出,表达出作者对当时社会制度抗争的迫切精神。当代文学书籍的封面在当代多元化文化并存下,设计元素也倾向多元化,设计的风格趋向简洁明快而大气。比如人民出版社2007年出版的黄永林著作《中国民间文化与新时期小说》,这本书的封面以白色为底色,给人感觉整体比较明快,配合少量的民间剪纸图案与脸谱彩图来提示书籍的内容。小说类书籍装帧大多精良考究,古典小说更注重“文人气质”,设计格调清雅,素而不俗。比如2009年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古典小说《四大名著珍藏精装版》(四本),四本书封面以灰白色为主色,用红、蓝、绿、黄四种辅色分别代表《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和《三国演义》。

二、色彩个性对古朴型书籍封面设计风格的影响

这类型的书籍主要有历史、社会科学类。色彩多用黑、白、灰。书籍不是静止的装饰之物。读者在翻阅过程中,与书沟通并产生互动。书成为一个驾驭时空的能动的生命体。读者从中领悟深邃的思考、生命的脉动、智慧的启示、幻想的诱发,体会情感的流露、视觉传达的规则、图像文字的美感,从而享受到阅读的愉悦。书籍设计师在完成内容传达的同时,仍不忘营造书籍设计中从整体到细节,从无序到有序,从空间到时间,从抽象到物化,从逻辑思考到幻觉遐想,从书籍形态到传达语境。在《马克思手稿影真》一书的设计中,吕敬人通过纸张、木板、牛皮、金属以及印刷雕刻等工艺演绎出一本全新的书籍形态,尤其在封面不同质感的木板和皮带上雕出细腻的文字和图像,更是别出心裁,趣味盎然,古朴雅拙。《朱熹榜书千字文》是他的得意之作。在构思这一书籍的形态时,吕敬人认为朱熹的大字遒丽洒脱,以原大复制既可保持原汁原味,又可创造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形态。在内文设计中,他用文武线为框架将传统格式加以强化,注入大小、粗细不同的文字符号,以及粗细截然不同的线条,上下的粗线稳定了狂散的墨迹,左右的细线与奔放的书法字形成对比,在扩张与内敛、动与静中取得平衡和谐。封面的设计则以中国书法的基本笔画点、撇、捺作为上、中、下三册书的基本符号特征,既统一格式又具个性。封函将一千字反雕在桐木板上,仿宋代印刷的木雕版。全函以皮带串联,如意木扣合,构成了造型别致的书籍形态,形成一种古朴的设计风格。再如吕敬人的作品《梅兰芳》《共产党宣言》,亦俱是成功之作。

三、色彩个性对自由飘逸型书籍封面设计风格的影响

这种风格类型的书籍主要有艺术类书籍,其色彩要求具有丰富的内涵,要有深度,切忌轻浮、媚俗(女性书刊的色调可以根据女性的特征,选择温柔、妩媚、典雅的色彩系列;体育杂志的色彩则强调刺激、对比,追求色彩的冲击力);色彩配置上除了协调外,还要注意色彩的对比关系,包括色相、纯度、明度对比。封面上没有色相冷暖对比,就会感到缺少赌气;封面上没有明度深浅对比,就会感到烦闷而透不过气来;封面上没有纯度光鲜对比,就会感到古旧和平俗。我们要在封面色彩设计中控制住明度、纯度、色相的关系,同时用这三者关系去认识和寻觅封面上产生弊病的缘由,以便提高色彩涵养。这种类型风格的书籍封面色彩的选择十分重要,因为读者进入书店浏览图书时,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色彩。色彩中红、黄、蓝、灰、黑、金、银等各种不同的色彩构成了艺术类书籍封面五彩缤纷的世界。例如用灰色作为背景,可以衬托严厉的文字、图形,既协调又显亮丽,纯度高的色彩排列在一起,特别刺激和活跃,和谐统一的色调让人感到温馨、安逸,利用纸张的原色为色调,给人的感觉自然、清新,等等。

四、色彩个性对艳丽型书籍封面设计风格的影响

这种设计风格类型的书籍主要是一些儿童读物,色彩在儿童的成长启蒙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一本成功的儿童书籍装帧设计离不开色彩的装饰,没有色彩,孩子就无法识别和感受五彩缤纷的世界。一般说来,设计儿童类书籍的色彩,要针对孩子单纯、天真、可爱的特点,色调选择高调,减弱对比力度,强调柔和感觉。这是因为,儿童认识世界往往是从色彩开始,先入为主,对色彩的喜好是孩子的天性,长期生活在绚烂的色彩世界中,使他们对色彩具有一定的感知力。儿童时期好奇心强,喜欢艳丽绚烂的色彩,各年龄阶段的儿童对色彩的感知不尽相同。幼儿时期的儿童能认识红、黄、蓝等基本颜色,但不能区别色度,不能把颜色和颜色的名称进行一一对应;中班儿童能认识紫、橙、黑、白等多种颜色,逐渐能区分颜色的明度和纯度,并偏爱各种色系;大班儿童色彩辨别能力强,具备了比较丰富的运用色彩的表现能力,对混合色产生了极大的兴趣,比较喜欢鲜艳的对比强的色彩。儿童对色彩的感受力很强,丰富绚丽的色彩将有助于儿童愉快的感受。儿童都喜欢强烈、张扬、鲜艳的色彩,偏爱那些描绘熟悉的物体、色彩明快的艺术作品。艺术作品的内容和色彩是他们判断作品好坏的两个主要的标准。由上述阐述可知,儿童类书籍封面设计应以鲜艳的色彩为主。由于儿童类书籍具有知识性、趣味性的特点,故此类书籍封面设计的色彩表现形式追求生动,优秀的儿童书籍封面装帧色彩设计不仅使他们感受到美的享受,同时能够培养他们欣赏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由于儿童类书籍封面设计内容广泛,题材多样,无论运用抽象、夸张的绘画手法,还是细致精美的装饰画,其共同之处在于色彩的运用上大多以红、黄、蓝等鲜艳夺目的色彩为主,画面整体明亮、鲜艳,给人以活泼、跳跃、分外醒目之感。这是由孩子们的天性所决定,也是儿童书籍封面设计与成人书籍封面设计的不同之处。儿童的喜好成为设计的关键。研究认为,多色彩、高亮度对儿童的视觉吸引力最大。因此,在设计中,大胆使用红、橙、黄、蓝、绿等强烈色彩,会收到很好的效果。随着时代的进步,儿童书籍封面设计已呈现图文互动的趋势,色彩的取舍,不同明度、纯度的搭配,色彩层次的变化,会更加受到儿童与家长的喜爱。

五、色彩个性对端庄典雅型书籍封面设计风格的影响

这种类型风格的书籍主要是科技类和经济管理类书籍,色彩要端庄、严肃、高雅,体现权威感,不宜强调高纯度的色相对比,如红色、黑色等。科技类书籍的色调要强调科技感、神秘感,如蓝色、绿色等。由于色彩不仅对读者具有视觉上的吸引力,更重要的是能够通过心理的暗示作用影响读者在心理上对于该图书的认可及内容的认知,因此正确地使用颜色非常重要。这种书籍的封面通过形式、颜色的单一来形成一个视觉整体。该类书籍读者的群体年龄较轻,有良好的数理学科背景,逻辑思维较强,比较理性,对抽象的艺术形式有较好的理解力和想象力,因此该类书籍设计风格形式要简约、抽象、典雅,图案和色彩要力求单纯、鲜明并具有标志性特征。如“精通”系列书设计:底色为单一的淡黄色,封面顶部绘制数条较粗的、黑色平行装饰线,经封面、书脊至封底,在前后两端书口处出血,系列书名采用勾边的大黑体字嵌入装饰线中,形成了典型的标志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经济管理类图书是直接面对和研究经济问题的,似乎更应责无旁贷地首先在装帧设计中体现出“经济改革大潮”的汹涌澎湃和波澜壮阔。再加上现代电脑设计的运用,为装帧设计打开了一扇新奇广阔的桌面创意空间,使经济管理类图书的封面设计成为一个颇具视觉冲击力的封面群体。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公共行政与公共管理经典译丛”中的“经典教材系列丛书”,封面上以黑、白、灰三色加一单色,通过几个高低错落排列的不规则形状的色块,加上一些弧线、直线,构成点、线、面相互穿插的一幅抽象图案,比较符合时下讲究通过点线面的丰富变异来形成新异的图案之风尚,讲究时尚语言,颇具现代感。对经济管理类书籍而言,要做到构思新奇而不怪诞,画面引入时尚而不过于浮躁,面向大众而不哗众取宠。做到这些,也就是提高了设计的格调、档次。在这一点上,近几年的图书设计整体水平较10年前又有了进一步提高。“噪音式”的设计日见减少。一大批构思新颖、画面精巧、颇具品位的设计纷纷涌现出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作为一家大学出版社,以出版教材和学术专著为主,在封面设计上,为把握好教材、专著自身科学性、学术性强的特点,必须注意从书的内容出发,注重体现其庄重、典雅的一面。一般而言,要有“书卷气”之美,通过含蓄而有寓意、有联想的画面去提示内容和书的个性气质。例如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最新推出的一套“高等院校经济与管理核心课经典系列教材”,这套丛书多由一流专家、教授撰写。为体现其权威性,封面采用了黑底色;为体现其内容的丰富性,在黑色纸上加上了几条彩色条纹,打破了大面积黑色容易造成的沉闷感;书名字用大黑体,反白字,显得庄重、突出。整个画面庄重大方,很有分量,充分体现了丛书的性质和内涵。同时,简洁的构成,鲜明的色彩对比亦体现出了一定的端庄典雅的风格。

六、色彩个性对民族传统型书籍封面设计风格的影响

书籍管理范文第8篇

【摘要: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功能

二十一世纪是信息高度交流和发展的时代,面计算机系统则在信息时代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脚色,随着计算机的不断发展,计算机以渗透到各个领域,图书馆也不例外,图书馆的计算机化以不容迟缓。

图书馆在正常运营中总是面对大量的读者信息、书籍信息以及两者相互功能产生的借书信息、还书信息。需要对读者资源、书籍资源、借书信息、还书信息进行管理,及时了解各个环节中信息的变更,有利于提高管理效率。作者针对图书馆手工管理的目前状况,经过具体系统的调查,阐明了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和功能,为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打下坚实基础。

一、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

当决定要开发一个信息系统时,首先要对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分析,需求分析要做的工作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系统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其他有效性需求。

获得当前系统的处理流程,在此首先假设当前系统是手工处理系统。手工处理流程大致是这样的。读者将要借的书和借阅证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将每本书附带的描述书信息的卡和读者借阅证一起放在一个小格栏,并在借阅证和每本书上贴的借阅信息。这样借书过程就完成了。还书时读者将要还的图书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图书信息找到相应的书卡和借阅证,并填写相应的还书信息。

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理解当前系统“怎么做”的基础上,抽取其“做什么”的本质,从而从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在物理模型中有许多物理因素,随着分析工作的深入,有些非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物理因素就成为不必要的负担,因而需要对物理模型进行分析,区分出本质的和非本质的困素,去掉那些非本质的困素即可获得反映系统本质的逻辑模型。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分析目标系统和当前系统逻辑上的差别,明确目标系统到底要“做什么”,从而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在对上述流程进行分析后,我们对新的图书处理流程进行整理,图书馆借还书过程如下摘要:

借书过程摘要:读者从架上选到所需图书后,将图书和借书卡交管理人员,管理人员用码阅读器将图书和借书卡上的读者条码2码读入处理系统。系统根据读者条码从读者文件和借阅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根据图书上的条码从图书文件中找到相应记录,读者假如有如下列情况之一将不予办理借书手续。

①读者所借阅图书已超过该读者容许的最多借书数目。

②该读者记录中有止借标志。

③该读者还有已超过归还日期而仍未归还的图书。

④该图书暂停外借。

若读者符合所有借书条件时,予以借出。系统在借阅文件中增加一条记录,记入读者码、图书条码、借阅日期等内容。

还书过程摘要:还书时读者只要将书交给管理人员,管理员将书上的图书条码读入系统,系统从借阅文件上找到相应记录,填上还书日期后写入借阅历史文件,并从借阅文件上删去相应记录,同时系统对借还书日期进行计算并判定是否超期,若不超期则结束过程,若超期则计算出超期天数、罚款数、并打印罚款通知书,记入罚款文件。同时在读者记录上作止借标记。当读者交来罚款收据后,系统根据读者条码查罚款文件,将相应记录写入罚款历史文件,并从罚款文件只删除该记录,同时去掉读者文件中的止借标记。

为了对图书管理系统做完整的描述,还需要对上面得到的逻辑模型做一些补充.首先采用图形的方式描述图书管理系统的用户界面,这样做的目的是保证整个系统的用户界面的一致性,同时也有国助于后续的开发人员更好地理解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其次,说明图书管理系统的一些特珠性能要求。如借书、还书服务花费的时间一次不得大于5分钟等。

前面着重对借还书流程进行了说细的阐述,下面介绍图书管理系统的总体功能要求。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主要包括下面的功能摘要:

借书处理摘要:完成读者借书这一业务流程。

还书处理摘要:完成读者还书这一业务流程。

罚款处理摘要:解决读者借书超期的罚款处理。

新书上架摘要:输入新书资料。

旧书淘汰摘要:删除图书资料。

读者查询摘要:根据读者号,查询读者借阅情况。

二、图书管理系统的功能分析

系统功能分析是在系统开发的总体任务的基础上完成。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功能主要有摘要:

有关读者种类标准的制定、种类住处的输入,包括种类编号、种类名称、借书数量、借书期限、有效期限、备注等。

读者种类信息的修改、查询等。

读者基本信息的输入,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

读者基本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读者编号、读者姓名、读者种类、读者性别、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电子邮件地址、办证日期、备注等等。

书籍类别标准的制定、类别信息的输入,包括类别编号、类别名称、、备注信息等。

书籍信息的输入,包括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名称、书籍类别、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书籍页书、、登记日期、备注信息等。

借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借书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借书信息编号、读者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备注信息等。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