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培训职业教育范文

培训职业教育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培训职业教育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培训职业教育

培训职业教育范文第1篇

(1)观念引导、宣传推动作用。政府应充分利用行政资源、大众传媒等手段进行宣传教育:企业的教育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从观念上引导企业,提升企业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使企业意识到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是企业应尽的社会义务,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促使企业提高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职业培训

(2)制定政策、行政监管作用。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及规章制度,运用法律、财政、税收等必要的行政手段,确立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规范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行为,建立奖惩机制,对企业进行行政监督与管理。我国职业教育开展企业培训应本着“政府调控,企业主导”的原则,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起协调、激励及监控机制,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才能确保我国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协调、持续发展。

一、政府制定政策、法律法规是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有力保障

政府应全方位地加强政策、法律法规建设,形成完整的政策、法律体系,明确落实政府、学校、企业等在职业教育开展企业培训中的权利与义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才是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动力,也是推进企业积极参与职业培训的必要保证。首先,各级政府应修订完善已有相关法律文件,明确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主导地位及法定义务,明确企业开展职业培训的社会责任和应享有的法定权利,使企业充分任识到:开展企业培训不仅仅是成本投入,而是履行社会责任;开展企业培训不只是企业应尽的社会义务,同时企业也享有相应的法定权利。对严格履行企业培训义务的企业应有具体的奖励政策,让企业在职业教育中有充分的发言权,并获得相应的利益;对于不履行企业培训义务的企业要有具体的惩罚措施,让其付出相应的代价。其次,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必须保证其配套性和连续性,以便形成持续的、长效的影响和保障,这也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前提。同时,政府还要建立校企合作的协调机制,协调教育、人事、劳动、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保证各项政策法规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调动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

为了进一步鼓励企业投身职业教育积极开展企业培训,我国政府可以通过树立典范,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对积极参与企业培训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表彰;对在校企合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家,也同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并授予荣誉称号。如国家或各地方政府都可设立固定奖项,每年对积极主动参与企业培训,并取得突出效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及经济奖励。同时,政府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鼓动作用,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当企业形象获得广大消费者认可时,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其产品,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经济效益,让企业意识到参与职业教育不仅是义务,对企业来说,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种宣传,能提高企业形象,企业形象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三、本着“谁参与,谁受益“的原则,政府出台更加灵活多样的优惠政策

各级政府还可以对积极参与企业培训的企业实行灵活多样的优惠政策,例如,贴息贷款、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立项优先等,从而充分调动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职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具体措施如下:

1、对参与职业教育合格企业可根据培训情况按比例减免教育附加费;对参与职业教育不合格企业,要求其限期整改,全额征收教育附加费,并处一定罚金。

2、对开展校企合作的职业院校,其针对企业技术革新改造的课题,可获得政府优先立项、优先给予资金保证。

3、实习学生的工资由政府、企业、学校三方共同承担,以提高企业接纳实习学生的积极性。

4、对积极参与企业培训的优秀企业由国家优先发放科研经费,优先批准贴息贷款。

5、降低培训企业劳动力交易成本,企业通过参与职业培训优先获得高素质、与企业匹配的技能型人才,提高生产效益。即:优先保证校企合作企业用人需求,对积极开展企业培训的企业,劳务和人才市场应该赋予其优先挑选劳动力的权利。

培训职业教育范文第2篇

1.政府行为对职业教育培训的限制。第一,政府对本市职业教育培训在行政法规、条例建设上存在滞后性。第二,政府偏重投资研究型办学机构,对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机构投资不足,制约了本市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速度。第三,本市职业教育培训管理主体主要是由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政府极少参与本市的职业教育管理,对我市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管控力不足,缺乏约束性。第四,政府对我市培训市场规范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培训价格竞争白热化;具有政府背景和行业背景的培训机构,控制了组织报名、培训内容和效果评价的全过程,收费高,不存在议价机会,从而获得垄断利润。另一方面,劳动监察力度不够。没有建立劳动监察大队,对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员资格监管难。

2.制约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行业因素。第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我市大部分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仍以学历教育为主,对技能培训的发展缺乏市场前瞻性。第二,我市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单一,合作办学的互利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虽然重庆市场开始实行企业、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和学校作为主体共同合作办学,但只有个别实力强大的企业与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因此我市的职业培训机构后续如何开展工作仍处于迷茫期。第三,中等职业教育培训办学规模过小,未能适应重庆经济结构调整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要求。并且没有具有针对性培训的教育。第四,我市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对农村职业培训的重视不够。

二、提升重庆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对策

1.从政府角度提升我市职业教育培训能力。(1)加强对职业教育培训的宣传。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大力宣传国家发展职业教育培训的政策措施,对在技能人才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和培训机构大力宣传并实施奖励。(2)加强职业教育培训的相关立法。我市应向国内、国外积极学习。比如借鉴德国的“双元制”的职业培训体系,主要是主体实现政府、社会、企业、学校、个人共同参与,在层次构件上加强职业培训单项法规建设,可以提出我市促进职业教育培训的政府条例。(3)政府应对职业教育培训实行倾斜政策,主要是:第一,针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政府以直接投资、补贴、协助贷款等方式在学校设施、师资力量加大投入;专业设置更市场化。第二,放宽市场准入、实施税收优惠等鼓励民间资本投入。(4)规范培训市场,主要是:第一,制定职业培训的市场准入条件;硬性规定硬件设施、流动资金数量、师资队伍等对正在进入或现有的培训机构进行资格评审。第二,规范职业培训行为,避免培训项目重复设置,造成浪费。第三,对每个培训机构特别是社会办的培训机构要严格实施收费审批制。(5)构建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政府应加大对认证制度的投入建设,确保参加职业教育培训人的相关利益:一方面,加大资格证书监管,杜绝伪造。另一方面,加强企业特殊工种执证上岗的监督。

2.从培训机构出发提升我市职业教育培训能力。我市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应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实行立体教学,宽基础,重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最大限度地实现师资共享、学科共享,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每位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培养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适应性更强的人才。我市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应深入分析市场,深化办学体系的改革,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职业学校品牌,整合市场内各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向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同时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创新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加强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提升师资队伍的文化、技能水平。

培训职业教育范文第3篇

国外实训基地运行状况

(一)德国的“双元制”实习实训模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将在企业里进行的实践教学与在职业学校里进行的基础课程教学结合起来进行职业教育培训。企业的实践教育培训为“一元”,职业学校基础课程教育培训为另“一元”。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需求为核心。基础理论课程设计是以职业活动需求为中心选择基础理论课程内容,基础理论课程内容覆盖了职业活动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的实习、实训、实践主要由企业负责组织实施,学校内部也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教学条件辅助学生实习、实训、实践。学生在实习、实训、实践阶段直接使用的各种实验设备是企业正在使用和将要使用的,这就保证了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顶岗。

(二)美国的“合作型”实训模式

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推出一项教育计划:学生一年中要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实践。学生上岗实习、实训、实践前,由学校安排实训目的、任务和要求;学生上岗实习、实训、实践后,学校会经常去企业监督和指导,征求实习、实训、实践单位对学生的意见。学生完成阶段性的实习、实训、实践任务后,要写出实习、实训、实践的详细总结,各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实践的单位给出学生的实训鉴定。

(三)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实训模式

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是以岗位需求为基础的教育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中,行业或企业是教育内容和评判标准的制定者,院校是实施者;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按照产学研结合的模式运行。技能学习与职业岗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包括校内实训和企业上岗实训,且顶岗的岗位就是学员未来的就业岗位。技术与继续教育特别重视实习、实践、实训课,所有教室都建在实训车间一角。只有必需的少量基础理论教学在教室进行,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实训车间操作,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学员毕业时完全能直接顶岗。

(四)新加坡的“教学工厂”实训模式

“教学工厂”模式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前院长林靖东先生倡导推出的、借鉴德国“双元制”模式,并结合新加坡国情实行的培训模式。所谓“教学工厂”,就是在学校的教学环境内营造企业实践环境,以教学和技能培训为主要目的,用以开展基于项目训练的实训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极大地推动了新加坡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在实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下的实训基地的运行具有以下共性:

1.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学制灵活,在校理论学习与在企业岗位实习分配合理,在企业岗位实习的时间有保证;

2.企业实训基地,不仅为学生提供岗位实践的机会,还相应地给予一定的工作报酬,可以提高学生在企业岗位实习的热情;

3.学校实训紧贴企业岗位需要,真正做到了与企业岗位的“零距离”接触。虽然,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已经形成一套较为成熟的体系,但是并不能完全为我所用。因为复杂的系统、体系、模式是不可复制的,复杂的系统体系、模式由环环相扣的链条所组成,任何一环中断或者削弱都会引起整体失败,更何况中西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性;同时,社会体制、政策制度也不相同。所以我们应着力探索出适合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符合时展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我国职业教育培训中实训基地运行模式的探究

教育部最近下发的高职教育指导意见,要求企业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合作培养、合作就业、合作发展,实际上就是要求企业进入学校办学、深入学校办学、融入学校自身办学。积极探索推行“教学工厂”“企业校区”、“校企双体”等教、学、做一体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职业教育培训过程中实训基地运行模式可归结为如下三种:

(一)“教学工厂”实训模式

“教学工厂”的名称最初由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克隆到国内的。“教学工厂”的最大特点是打破了传统高等学院学科教育模式,初步构建出与企业生产相匹配的真实生产环境,并依托真实的生产场境实现教学与实训、学习与工作、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井控培训中心”承担着中国石油天燃气集团公司及辽河油田公司、中国石油长城钻探公司等单位的井控培训任务。学员通过在井控中心的钻井模拟器操作台上的操作演示,学习钻井工艺流程,并且模拟体验操作失误产生井喷等一系列事故,使学员产生强烈的“现场感”。学生所学即所用,在技术上“先进、实用”,在理论上“必须、够用”。“教学工厂”这一职业教育模式,要求学员大部分时间在企业进行实践操作技能培训,而且所接触的是企业目前使用或即将使用的设备和技术,实习、实训、实践在很大程度上是以生产性劳动的方式进行。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装备制造实训基地,兼培训与生产功能为一体,机加专业的学员生产加工的抽油泵、抽油杆接箍、封隔器等产品都已直接运用到生产一线。这样就减少了培训费用并提高了学员学习的针对性,使学员在培训结束后能即时顶岗投入生产工作中去。

(二)“企业校区”实训模式

“企业校区”实训模式要求合作企业提供大量的具有技术含量、专业优势的顶岗实习岗位;给予学员“同岗同酬”的待遇;为学员提供标准教室,以供顶岗实习的学员下岗后学习理论知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企业校区”承担了“三段式”教学过程,即:新学员的认知见习,此阶段使学员知道在相应的专业生产岗位做什么;学员在接受教育培训中期的企业实训,此阶段是告诉学员在相应的专业生产岗位怎样做;学员在接受教育培训后期的顶岗实践,此阶段是使学员理解如何做得更好。受训学员每个学习过程分为校内学习和企业实践两个阶段,流程设计依次为专业认知、职业体验、专业基础理论学习、专业实习、岗位认知、专业技能考评、顶岗实习等几个层次,辽河石油职业技术学院与辽河油田曙光采油厂等几家采油厂正在进行校企深度合作,在采油厂设置高技能操作人才培养实训基地,逐步探索形成一个工学交替的人才培养模型。

(三)“校企双体”

就是将职业院校中的教学、科研、社会服务与企业产品的开发、生产、推广及员工培训等进行组合,加强校企深度合作,建立职业院校与企业之间长期稳定的深度合作机制,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的能动关系。校企双方在不断追求共同利益最大化的基础上,审时度势不断产生新的合作意向和动力,进而推动校企双体进程,不断优化、更新、发展校企双体合作模式。

结论

培训职业教育范文第4篇

近日,区政协专门赴职业教育先进地区市区学习考察,当地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绝大多数农民子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劳动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对接,给我们启发很大,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劳动技能培训应充分利用三区职业教育资源。长期以来,各有关部门、各街道、各社区在劳动技能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仅区级财政每年要投200万元组织劳动就业培训,但街道、社区由于受培训场地、师资、设备等条件限制,只能开展一些如插花艺术、超市理货、场内驾驶等低层次、低技能的培训活动,而且有些基层劳动服务站往往为应付培训任务考核,只重视培训数量,不重视培训效果,致使培训与就业脱节。从劳动就业跟踪调查结果看,正因为缺乏专业技能,造成岗位不稳定、收入偏低、次年失业的情况比较普遍。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区劳动技能培训又处在"身在宝山不识宝"、"近水楼台不得月"的境地。我区区域内有技师学院等9所高等职校、1所省三星级中等职校,开设各类专业方向几十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多达数百个,专职教师三千余人。职业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却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据了解,按照有关规定,我区新港职校每招收一名学生,两学年内区财政要为其支付3000元,区财政每年要给新港职校400万元。如此专业化的技能培训基地,区财政每年的大笔投入,却没有与地方劳动就业培训有效对接、发挥作用,不能不说是很大缺憾。

地区的经验表明,要提高劳动技能培训水平,必须走整合职教资源之路,把劳动技能培训班办到技校、职校中去,使教育大区真正发挥其独特优势。

二、区新港职校要为劳动技能培训发挥作用。职业教育中心校就读的学生基本上是本地农民的孩子,通过职校的学习,毕业后都能找到稳定的工作岗位,学校为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出了很大贡献。此外,学校还主动开展和承担本地农村劳力转移培训、失地农民、退伍军人、下岗职工技能培训,此类培训年平均达7564人次,被定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市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

培训职业教育范文第5篇

渴望有一技之长,但对于职业培训畏惧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有了明显提升,基本都是初中以上学历,还有一些人毕业于职高、技校、大专,这不仅使得他们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而且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可以通过报刊、书籍以及网络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但是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清楚地知道他们并不是要和他们的父辈比,和城市里的同龄人相比他们的文化底蕴、知识储备、学历水平、生活条件都相差很多。在由农民转化为非农劳动者的过程中,他们并未使自己的技术含量得到提升,大多数农民工只能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并且长期沉淀在低层次劳动者群体中,因此他们从内心强烈渴望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但生活的窘迫使他们必须早出晚归地挣钱糊口,没有多余的时间“浪费”在学习上,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奢侈,而即使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但由于其综合素质和自身学习能力的欠缺使得他们对再学习充满畏惧,而且也担心学到的东西是否真正有用,是否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种矛盾和犹豫使很多人失去了再教育的机会。

2秦皇岛市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秦皇岛市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农民工问题,把解决农民工问题摆上重要位置,不断加大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先后出台了《秦皇岛市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办法》、《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实施意见》、《秦皇岛市农民工平安计划(二期)实施方案》、《秦皇岛市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等文件,对农民工就业、工资、社会保障、享受公共服务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详细规定。但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给新生代农民政策保障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农民的教育培训,通过培训完成角色转换、提高就业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对此政府也采取了鼓励、支持甚至埋单的政策,以此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总体收获不大。

2.1职业教育培训与就业联系不够紧密,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缺乏就业技能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进入更高层次就业领域的主要障碍,秦皇岛把培训新生代农民工作用放在促进就业的突出位置,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提高技能和素质。但是根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原因在于传统的大课堂集中授课的方式已经不适合他们,而且农民工普遍认为培训内容和就业是“两层皮”。因此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首先应该明确对该群体实施何种类型、何种层次的教育,清楚地了解该群体面向的职业领域与就业层次,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职业技能培训中应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既要有面向市场的前瞻性,又要符合农民工自身教育程度和工作实际,使新生代农民工学有所用、学用结合、用到见利、见利促学,真正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竞争能力。

2.2职业教育培训与企业脱节,企业参与度不够根据对秦皇岛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显示他们更喜欢半工半读或订单式培训,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与在稳定的就业环境下参加培训,而且希望能够在遇到问题时能直接接受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根据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规定,企业应按职工工资总额1.5%~2.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而秦皇岛大部分企业没有执行。目前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重使用、轻培养,许多企业没有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养培训作为自身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更不重视在职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对农民工参加学历教育在时间和经费上不支持。因此政府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使企业成为培训农民工的主阵地,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地点应该从学校转到企业,让企业为农民工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并抽调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到农民工培训当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

2.3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匮乏,缺乏合理的整合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涉及政府、职业院校、企业三方面,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各自为战,缺乏有效地配合和协调,培训机构分散、泛滥、缺乏监管,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造成资源的很大浪费,培训质量难以提高。将农民工培训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职教研究有效结合起来是实现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突破的根本途径。秦皇岛拥有完善的监控和评估机制、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先进的培训设施设备,如果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学校主抓,三方联动起来整合优势资源,必将解决农民工培训的瓶颈问题。

3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策略

3.1培训层次新生代农民工都是年轻人,厚积薄发,应兼顾知识、能力、心理、情感等方面的培养,使其具备现代社会新观念。知识方面,具备社会生活、法律和心理健康知识;技能方面,掌握一门以上可以谋生的技术;心理方面,学会合作、自信、自强和心理疏导,正确对待挫折和人生;情感方面,融入城市生活,热爱城镇,安心工作。

3.2培训课程新生代农民工除了参加学历教育,人力资源部门可开设职业课、选修课、企业类课程。职业课根据行业、工种设置课程,如电工类课程、美容类课程、家政类课程,按照初、中、高层次设立班级,增加实践教学课时比例,供学习者自由选择。选修课体现多样化和实用性,开设电脑类课程、英语口语类课程、社交礼仪类课程,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素养。企业课程以企业文化、企业规章制度、团队意识等教育为主,由各企业负责实施培训,与用工相结合,使新生代农民工尽快融入企业。

3.3培训形式实行旺进淡出,允许新生代农民工自由选择培训机构、培训内容以及培训时间。可以通过修学分方式获得职业培训证书。在教学形式上循序渐进,深入浅出,加大实际操作,精讲理论,教师讲解演示,手把手指导。

培训职业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模式;现状;建议

职业教育教师的综合水平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而在我国现阶段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还存在种种问题,培训内容落后,培训形式单一,培训考核办法不合理等,都制约了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这种培训模式不仅浪费了教师的时间,而且对实际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应该对现有的培训模式进行反思,然后进行相应的改进,提高专业教师的执教能力,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模式的现状

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模式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培训质量。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训内容更新速度慢。现阶段的职业教师培训大多采用“菜单式”培训,主要在教室中对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进行理论内容的讲解,每期都是固定的内容,更新速度慢。同时,培训内容与职业院校的实际教学需求相脱节,接受培训的教师无法将培训内容应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第二,教学形式单一。目前主要的培训形式为班级授课,而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教师缺乏实践操作方面的经验和技能,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所以教师培训缺乏实践锻炼是现阶段最大的弊端。第三,培训缺乏自主性。有些学校的教师培训为被迫式参与,教师事先不知道培训具体内容和培训模式,多数为行政命令的安排,没有遵从教师的意愿,同时有的教师还会参加重复性的培训,导致培训资源的浪费。第四,培训考核模式不科学。在教师接受培训后,为了检验培训效果,直接对教师进行纸面考核或者以教学课时为标准,而完全没有注意到教师是否将受训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导致教师培训流于形式,没有实际价值。职业教育教师的这种培训模式,不仅导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阻碍了职业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利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打造,最终影响到职业院校的教学效果。

二、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模式的改进建议

(一)培训形式多样化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教师的培训形式也不相同。为了充分发挥职业教师培训的潜在价值,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应该探讨更多形式的培训课程。在信息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可以将集中面授与远程网络培训相结合,各个地区的教育部门可以建设职业教育教师交流平台,可以将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上传,供教师学习。各个地区之间的教师进行交流,可以吸取先进的经验,以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还可以采用“专家门诊式”培训,邀请名师、导师对本校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这种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对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二)建设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需求,对教师的培训内容应该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不仅要注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传授,更要注重对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职业院校可与有实力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这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師质量的重要手段。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普遍缺乏在企业一线的生产工作经历,所以应该到企业中去顶岗锻炼,并且在不同的岗位之间进行轮岗实践。教师只有亲身经历了岗位工作的业务流程,进行岗位实操,才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将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务相结合。

(三)充分尊重教师培训的自主性在教师职业生涯的不同发展阶段,会有不同的培训需求,所以在制定职业教师培训标准时,应该做好培训需求的调查分析,根据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律和特点,为不同专业、不同教龄段的教师建立相应的课程体系。教师也可以自主选择培训单位和培训内容,这样更有利于教师个人专业素质的快速提升,能够最大限度的调度教师培训的积极性,充分利用教师培训资源。在条件限制的情况下,也可以根据教师培训需求,国家指定培训单位。

(四)完善培训考核办法为了提高教师对培训内容在实际应用中的转化,应该改善培训考核办法,从更多维度对其成果进行考核。可分为作业考核、培训成果展示以及技能操作三个部分,作业考核部分从作业的完成进度和质量两个方面进行考核;成果展示可以针对某一方面以PPT的形式进行讲解;操作技能要由现场实际操作和企业顶岗学习的考察报告为准。这种考核形式应该注重阶段性,教师将所学内容在实际教学中应用还需要不断的提升,所以不同的阶段会有不同的效果。

(五)差异性与通用性相结合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的民族和地域在经济和文化方面存在一定的差异性,所以在职业教师培训标准方面也应该注意到这种差异化,不要全部用国家统一的标准来要求不同地域的教师,这样就无法满足不同地区、不同专业教师的需求。但是对于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这是教师的共性特点,所以在教师培训标准中全国都可通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该注意差异性和通用性相结合,以完善职业教师培训标准。

三、结语

对现有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模式进行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培训内容更实际,培训形式多样化,培训考核人性化,更加注重企业实践,为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提供有利的条件。更加注重教师的自主性,不断完善职业教师培训体系建设,从而全面提升职业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报春,黄玲芝.基于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建设的制约因素及对策分析[J].职业•中旬,2017(4).

[2]刘天放.培育“双师型”教师破解职教突出矛盾[N].中国商报,2019(2).

培训职业教育范文第7篇

1相关文献回顾

国外关于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就业与及技能培训相关研究、职业技能培训相关措施研究等方面。尤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最具代表性的经典理论有以下以几种:无限剩余劳动力发展模型、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配第法则”、垂直流动理论。从培训与就业关系视角出发,国外学者提出,培训对于就业有着深刻影响,高质量的工作往往与较高的技能是相关的。国外在职业技能培训相关措施方面取得成效的主要有:以法律法规形式出发,日本政府建立特有的农村职业训练制度;法国制定相关社会政策以保证农业职业教育;德国采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加拿大坚持的“培训与市场接轨、培训与全社会相关、培训与就业衔接”三项原则。

目前,针对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比较多,国内研究成果主要从职业培训的必要性、参与决策、影响因素、效果评价等方面归纳阐述了我国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许多学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培训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关于职业培训参与决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农民工职业培训意愿的探讨、关于职业培训模式、内容和形式的探讨、关于农民工职业培训内容结构的探讨、关于职业培训经费投入机制的探讨、从职业培训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的探讨、关于职业培训供给主体的探讨、关于管理机制、政策等影响因素的探讨等七个方面。关于农民工培训效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农民工职业培训效果的研究、关于农民工职业培训保障机制的研究等方面。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单回顾,依据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理论框架体系,本文拟研究设计出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单指标定量测度及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模型及方法,最终确定筛选出指标体系,在整合归纳的基础上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发展。

2构建评价体系

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既提高了农民工自身的职业素养,又促进了国家整体劳动力质量的优化,所以研究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实施后的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构建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指标体系,主要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检验和评价,二是改善。国内外学者在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评价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没有达成共识,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规范的指标体系。因此,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探讨如何构建适合的评价体系,对提高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实施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1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2.1.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要建立在公认的科学理论和对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充分反映其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设计的每项指标概念必须明确,并且有一定的科学内涵。

2.1.2全面系统性原则指标的选取应该注重全面性,必须能够全面反映综合水平以及各方面发展的因素指标,主要涵盖农民工自身的要求、对教学者的要求、就业单位的要求、职业教育培训效果的收益性。

2.1.3适应性原则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评价体系的选取,需要结合当前的市场经济的要求、城镇化的要求等基本国情与国家政策,把握我国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总体走势。

2.1.4可行性原则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评价体系必须适应于不同的地区,各项指标的内涵、统计口径和适应范围对不同区域必须一致,具有可比性,定量指标要能够有可靠的数据来源,定性指标要有统一的分析评判标准。

2.1.5公平性原则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评价体系构建过程中,指标选取要结合帕累托标准、卡尔多希克斯标准、约翰罗尔斯的再分配标准等对各项指标进行择优选取。

2.1.6发展性原则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进程,必须依照动态发展性原则,为评价指标的调整、充实留下一定的空间,广泛吸收地区间乃至国际间的经验,通过不断地修正评价指标,以充实和完善现有的指标体系,做到与时俱进,保持时效性。

2.2评价体系的构建

2.2.1设计评价体系框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评价指标体系涵盖培训制度、培训投入、培训发展和培训成效多方面的因素,需要建立对这些方面进行衡量的多层次指标体系。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过程可概述为:分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总目标→构造层次结构→建立预选指标集→筛选指标→最终确立评价指标体系。指标体系能否全面、真实、准确地描述和反映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效能,关键在于所选取的指标是否全面、真实、准确地反映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制度建设、经费投入、发展过程及成效评价等方方面面。将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这一系统分解成若干子系统,然后逐步细分,再对每一个子系统的属性进行分析,分解成具体构成指标来描述,构造出梯形层次结构:A目标层→B准则层→X指标层。A目标层是指标体系对评价对象总目标的综合描述和整体反映,本研究以评价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作为目标层;B准则层也可称为子系统层,在构造这一层次结构时,我们从对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内涵、特征的科学分析入手,避免只注重成效产出情况,而把与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成效产出相关的制度建设、发展过程和培训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等方面引入到指标体系中来,构建了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综合评价体系的管理支撑系统,管理运行系统和管理目标系统三大子系统。C指标层是而每一个准则层又由几部分组成,比如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制度建设由管理制度、师资队伍建设、课程设置和监督机制构成,每一个指标层都由几个具体的统计指标来反映。

2.2.2构建评价指标体系经过筛选,最终确定的评价指标体系由4个准则层、26个指标组成(表5)。评价指标涵盖面广和内在逻辑性较强,数量繁简适中,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较客观和准确的描述职业教育培训的内涵与结构。因此,可以用此评价指标体系来衡量和分析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

3小结

培训职业教育范文第8篇

关键词: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电工考核培训;技术技能培养;澜湄国家

一、研制背景

“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是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进行的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立足柬埔寨,服务澜湄五国及东盟十国,旨在将我国先进的教育培训理念及技术输出海外,为澜湄国家培训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训中心下设三个专业方向———电气工程技术,通信工程技术,机械工程技术。根据对柬埔寨当地劳工技术水平及企业人力需求的调研,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准备输出“电工”等职业资格的认定及培训,并已完成了相关培训模块设计和考核内容的制定。为保障培训中心职业资格考核及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配套相应的考核培训装置。电工考核培训装置是培训中心开展培训考核工作所必须的设备,该装置集成化程度较高,但是市场产品功能质量参差不齐,且柬埔寨当地的工业发展水平和高温少电的设备运行环境大大限制了设备的选购工作,因此澜湄项目组教师团队决定自行研制,原因为:第一,国内市面上的相关考核设备价格昂贵,功能不全且质量参差不齐。市面上的相关设备功能单一,仅适用于电工初级,中级或高级培训考核之一,功能集成化低。经预算,此自制设备比市面同等性能产品可节30%左右经费,且此自制设备可满足维修电工培训及考核的全部内容,功能较市面同类产品更为全面,同时设备也更符合我校制定的培训考核方案需求。第二,柬埔寨当地电气设备元件缺乏,当地采购成本较高且无法满足考核及培训需求。柬埔寨工业发展程度较低,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电工”这一职业资格考核培训的集成设备。且相关电气元件无法顺利采买,购买成本较国内高出一倍左右。因此,设备在国内自主研制十分必要。第三,依托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光伏专业优势和参考柬埔寨光照条件充足但电能短缺的情况,可将光伏发电系统应用于实训柜的设计中,同时实训柜背板安装光伏片,不占用空间又节能美观。

二、研制内容及创新

为了弥补市面已有类似设备的不足,满足应用于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电工”这一技术工种培训考核工作需求,相关教师对电工培训考核设备在结构优化、控制模块功能多样化集成化、供电系统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1.结构优化整个实训考核装置的柜体采用正反双面开门,一侧的上半部分安装有电源控制模块及用于电气安装的网孔板,另一侧上半部分安装有电源控制模块、PLC控制实训模块、变频器实训模块、触摸屏实训模块,充分利用了空间,使电器元件布局更紧凑,且按初级中级高级任务对应的培训电器件区域划分更明了。整个柜体中间部分为拉板抽屉(前后两面打通),抽屉内放置不同型号的小型电动机,实训考核的时候可以直接将抽板上的电动机拉出(抽板拉出后可固定)和上方的网孔板器件或变频器模块进行接线,完成相应培训考核任务。不用找专门的实训台放置电机,也不用像其他已有产品一样需要将电机上下搬动进行接线。柜体最下方的空间用于储存小型柴油发电机和其他的电气元件。保证整个操作设备及全部培训考核所需元器件可随时移动、打包到任何所需要的场所,适应各种运行环境[1]。

2.功能多样化、集成化本培训考核装置的电气模块系统主要有:电网进线、电源控制模块(电源控制系统,电压AC380V±5%,电流5A),电气装调模块(散件,实训时按需求自由组装在网孔板上)、PLC控制实训模块、变频器实训模块、触摸屏实训模块及照明单元和电子线路单元。这些模块单元能够满足“电工”这一职业资格培训考核所需的全部实训任务,模块可应用于“电工”初、中、高三个级别的培训考核实训任务,覆盖全部国家职业标准对“电工”这一工种的全部技术技能要求。且模块功能区域划分明确,集成化程度高,节约空间,适用于不同等级的培训考核需求。装置电气系统设计如图2所示[2]。工业三相交流电给电源控制系统供电,同时配套的柴油发电机即可给电源系统供电。通过电源控制系统,不同等级的输出电压向设备的五大功能模块单元供电,完成“电工”培训考核的工作任务。其中,为保障设备的节能性,也为柜体安装了小型供电系统即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可输出6V直流电压为LED照明系统供电,同时亦可为电子线路单元模块的实训供电。图3,图4,图5是不同功能模块电气图。为了充分利用双面位置,柜内装有各种培训考核任务所需的单相电度表、日光灯、单联开关、插座、感应开关、漏电开关等,以及电气控制所需要的多种低压电器,如漏电断路器、熔断器、电流互感器、交流接触器、时间继电器、热继电器、中间继电器、行程开关、按钮、信号灯、转换开关、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及电度表等。为了延长电器使用寿命,各电器的接点都与接线端子相连,再由接线端子与被控制电气连接,并配备三相异步电动机(180W)。

3.供电系统改进“电工”培训设备需要三相电和单相电双电源,对培训场所供电条件要求较高,很多场所并不能满足双电源供电条件。因此,采用380/220V双电源供电系统,电源控制电路。另外配备一台380/220V,5.5kW的小型柴油发电机,用于供电条件不符合的实训场所。同时柜体两侧安装有太阳能电池板,搭建有一个小型供电系统,用于为实训柜顶部的日光灯供电,可节约部分能源。光伏照明系统DC输入6V/700mA,DC输出5V/500mA,照明功率3W,蓄电池容量8000mAh[3]。

三、研制过程及实现方法

1.设备研制过程(1)操作面板的集成设计:该自制设备需要将电动机,接触器,继电器,隔离开关,指示灯等电气控制设备按考核及培训的要求规划设计在尽可能小的壁挂操作面板上,再将不同功能的集成操作面板合理安装在操作柜中,方便运输减小设备体积。因此对于设备的电气连接需要进行特别的设计布局。有效的电气规划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小设备的占地面积,使操作更加人性化,更加方便考核及培训任务的操作。(2)电气系统设计:根据培训考核任务需求和集成设计的要求,绘制电气原理图,布局图和电气元件接线图。(3)附加供电系统单元设计:设备除完成“维修电工”考核及培训的基本任务外,还需要为其设计一套专门的小型发电系统。根据澜湄项目团队柬埔寨实地考察情况,柬埔寨当地电力供应情况较差,经常停电,且电力维修时间很长(通常在12小时以上)。因此,为保障考核及培训的按时完成,需要给此自制设备配套小型发电系统。同时设计小型光伏供电模块可充分利用柬埔寨光照充足的优势,供给部分设备元器件的电能需求,提供实训柜内部的照明用电。光伏板安装于实训柜顶部和背板,节约空间,美化外观。(4)电气元件的采购,安装调试:此项工作在主要设计工作之后开展,最大限度的节约设备经费。

2.核心问题及解决方法(1)实验研制法。对采购来的元器件进行初步测试,保障其能够正常工作,电压指标正常。然后在整个系统安装完成后进行试验测试,根据设备功能要求进行三相电流测量,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连接,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星-角启动控制电路的连接测试,多台电机顺序控制电路的连接测试,普通车床控制电路的连接,按钮切换双速电动机调速控制电路连接,时间继电器切换的双速电动机调速控制电路连接等,交直流电机基本的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诊断和排除等培训考核项目的运行情况,同时对设备的运行电压电流进行基础测试以保障不会发生短路或漏电等故障[4]。(2)比较分析法。与市场设备进行比较。通过设备对培训考核项目完成情况的实验测试数据与市场的考核设备进行比较,找到本设备功能优势和存在的缺点,并缺陷进行改进。同时将设备外观和集成情况与市场设备进行比较分析。(3)异地适用性问题解决方法。对于本培训考核装置主要可能遇到的问题为适用性、运输、后期维护保养(准备备用电气元件)这三方面的问题。由于该装置将用于位于柬埔寨的培训中心,柬埔寨常年高温且多雨潮湿,对设备的运行条件要求比较高,设备可能会出现不正常运行的状况。对应的方法为采购元器件的时候选择耐高温质量好、防腐性能好、绝缘好的设备,对设备能够提前进行高温测试。同时,确定设备的使用环境。设备运输问题可能造成设备的损坏,且运输费用较高(路程远,设备沉),需要占用部分设备的制作经费,可能会导致制作后期制作经费紧张。解决方法是咨询运输成本,对运输费用进行大致估价,目前运输出入关经费大致在5000元左右。后期维护保养是主要问题,柬埔寨电气发展程度较低,设备的主要元器件在当地采买困难。解决方法为准备足够的备用元器件耗材,设备已配置充足的备用元器件,但核心控制单元如PLC[5],变频器等需按要求使用,维护成本较高。此装置完成后主要可以解决当前市面现有考核培训设备功能不齐全的问题。同时能够节约30%左右的设备经费,还避免了柬埔寨当地供电条件不足的问题。该实训设备能够满足的考核内容有:三相电流测量,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的连接,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星-角启动控制电路的连接测试,多台电机顺序控制电路的连接测试,普通车床控制电路的连接,按钮切换双速电动机调速控制电路连接,时间继电器切换的双速电动机调速控制电路连接等,交直流电机基本的电气控制线路的故障诊断和排除等。配套的发电系统可提供220/380v的常用电源输出,保证在电网断电情况下使该设备正常运48小时。光伏模块可供给实训柜内部照明和部分元器件的用电。

四、研制的意义

应用于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电工考核培训装置作为柬埔寨“电工”职业资格考核培训工作的主要操作设备,能够完成相关的电气装调和电气控制的培训任务,为柬埔寨当地电气企业和当地中资企业培养合格的技术技能工人,是我国向澜湄国家输出我国职业标准的重要桥梁。设备还可进一步开发实验实训项目,进行教学改革研究。此设备丰富了市面现有设备的功能,优化了结构,同时节约了30%左右的设备经费,还避免了柬埔寨当地因供电条件不足造成设备无法正常运行的问题。整台装置以电气控制柜为主柜,利用柜体的双面空间,布置电器及配套实验器材,能完成从初级电工简单的电气接线到高级电工考核鉴定中的电力拖动控制与照明电路的实操项目。该电工实训考核设备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突出技能训练,注重针对性、实用性、科学性。该装置设计合理、实操方便,占地面积少。为延长电器的使用寿命,各电器的接点都与接线端子相连,再让学生在接线端子上接线,连接电机、电器来完成各项控制实验,有效降低材料消耗,延长使用寿命。该套设备不仅能够应用于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培训考核工作中,还适用于各劳动职业技能鉴定部门,同时适应于国内各大、中专、技校、职校及培训中心的电工初、中、高三个级别的电工相关专业教学与实训考核工作中。

参考文献:

[1]易应宽.电气设备柜体结构可靠性设计的探讨[J].山东工业技术,2016(3):135.

[2]王波,李时辉,郑鹏飞.多功能分布式维修电工技能培训与考核设备的研制[J].2015(20):236.

[3]姚立波,江笑文.光伏蓄电池供电的Boost转换器输出稳压设计[J].自动化仪表,2015,36(12).

[4]王安琪.电气控制柜中低压电气故障分析[J].科学技术创新,2018(31):63-64.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