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培训职业教育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经验告诉我们:发展职业教育必须开展企业培训;开展企业培训离不开政府的政策支持。而目前我国各级政府的政策大多停留在“鼓励”或“倡导”等“一般性号召”上,要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支持作用,首先要明确政府在其中的角色定位:
(1)观念引导、宣传推动作用。政府应充分利用行政资源、大众传媒等手段进行宣传教育:企业的教育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一部分,从观念上引导企业,提升企业对职业教育的理解和认识,使企业意识到积极参与职业教育是企业应尽的社会义务,是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促使企业提高积极参与职业教育的使命感与责任感,从而引导企业积极参与职业培训。
(2)制定政策、行政监管作用。各级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及规章制度,运用法律、财政、税收等必要的行政手段,确立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主体地位,规范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行为,建立奖惩机制,对企业进行行政监督与管理。我国职业教育开展企业培训应本着“政府调控,企业主导”的原则,政府应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起协调、激励及监控机制,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才能确保我国职业教育健康、稳定、协调、持续发展。
一、政府制定政策、法律法规是推动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培训的有力保障
政府应全方位地加强政策、法律法规建设,形成完整的政策、法律体系,明确落实政府、学校、企业等在职业教育开展企业培训中的权利与义务,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才是校企合作持续健康发展的源动力,也是推进企业积极参与职业培训的必要保证。首先,各级政府应修订完善已有相关法律文件,明确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主导地位及法定义务,明确企业开展职业培训的社会责任和应享有的法定权利,使企业充分任识到:开展企业培训不仅仅是成本投入,而是履行社会责任;开展企业培训不只是企业应尽的社会义务,同时企业也享有相应的法定权利。对严格履行企业培训义务的企业应有具体的奖励政策,让企业在职业教育中有充分的发言权,并获得相应的利益;对于不履行企业培训义务的企业要有具体的惩罚措施,让其付出相应的代价。其次,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法律法规必须保证其配套性和连续性,以便形成持续的、长效的影响和保障,这也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得以顺利进行的一个前提。同时,政府还要建立校企合作的协调机制,协调教育、人事、劳动、财政、税务、工商等部门,保证各项政策法规落到实处。
二、加强宣传,调动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积极性
为了进一步鼓励企业投身职业教育积极开展企业培训,我国政府可以通过树立典范,激发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热情,对积极参与企业培训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企业,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表彰;对在校企合作中作出重大贡献的企业家,也同时给予相应的物质奖励并授予荣誉称号。如国家或各地方政府都可设立固定奖项,每年对积极主动参与企业培训,并取得突出效果的企业给予一定的荣誉称号及经济奖励。同时,政府充分发挥大众传媒的宣传鼓动作用,为企业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当企业形象获得广大消费者认可时,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其产品,从而使企业获得更大经济效益,让企业意识到参与职业教育不仅是义务,对企业来说,既是一种荣誉,又是一种宣传,能提高企业形象,企业形象直接影响经济效益。
三、本着“谁参与,谁受益“的原则,政府出台更加灵活多样的优惠政策
一、重庆职业培训存在的问题
1.政府行为对职业教育培训的限制。第一,政府对本市职业教育培训在行政法规、条例建设上存在滞后性。第二,政府偏重投资研究型办学机构,对以专业技能培训为主的职业教育机构投资不足,制约了本市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速度。第三,本市职业教育培训管理主体主要是由重庆市职业教育学会,政府极少参与本市的职业教育管理,对我市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的管控力不足,缺乏约束性。第四,政府对我市培训市场规范不力。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培训价格竞争白热化;具有政府背景和行业背景的培训机构,控制了组织报名、培训内容和效果评价的全过程,收费高,不存在议价机会,从而获得垄断利润。另一方面,劳动监察力度不够。没有建立劳动监察大队,对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的从业人员资格监管难。
2.制约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行业因素。第一,以就业为导向的运行机制尚未真正建立,我市大部分职业教育培训机构仍以学历教育为主,对技能培训的发展缺乏市场前瞻性。第二,我市职业教育办学模式单一,合作办学的互利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虽然重庆市场开始实行企业、第三方(人力资源公司)和学校作为主体共同合作办学,但只有个别实力强大的企业与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建立合作,因此我市的职业培训机构后续如何开展工作仍处于迷茫期。第三,中等职业教育培训办学规模过小,未能适应重庆经济结构调整对人力资本投资的要求。并且没有具有针对性培训的教育。第四,我市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对农村职业培训的重视不够。
二、提升重庆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对策
1.从政府角度提升我市职业教育培训能力。(1)加强对职业教育培训的宣传。利用多种形式和方法,大力宣传国家发展职业教育培训的政策措施,对在技能人才培训、再就业培训、创业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等领域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和培训机构大力宣传并实施奖励。(2)加强职业教育培训的相关立法。我市应向国内、国外积极学习。比如借鉴德国的“双元制”的职业培训体系,主要是主体实现政府、社会、企业、学校、个人共同参与,在层次构件上加强职业培训单项法规建设,可以提出我市促进职业教育培训的政府条例。(3)政府应对职业教育培训实行倾斜政策,主要是:第一,针对职业教育培训机构:政府以直接投资、补贴、协助贷款等方式在学校设施、师资力量加大投入;专业设置更市场化。第二,放宽市场准入、实施税收优惠等鼓励民间资本投入。(4)规范培训市场,主要是:第一,制定职业培训的市场准入条件;硬性规定硬件设施、流动资金数量、师资队伍等对正在进入或现有的培训机构进行资格评审。第二,规范职业培训行为,避免培训项目重复设置,造成浪费。第三,对每个培训机构特别是社会办的培训机构要严格实施收费审批制。(5)构建完善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政府应加大对认证制度的投入建设,确保参加职业教育培训人的相关利益:一方面,加大资格证书监管,杜绝伪造。另一方面,加强企业特殊工种执证上岗的监督。
2.从培训机构出发提升我市职业教育培训能力。我市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应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实行立体教学,宽基础,重视多学科的交叉学习,最大限度地实现师资共享、学科共享,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挖掘每位学生的个性和潜能,培养学生成为一专多能的适应性更强的人才。我市的职业教育培训机构应深入分析市场,深化办学体系的改革,打造富有地方特色的职业学校品牌,整合市场内各培训机构的教育资源,向特色化、专业化发展。同时扩大兼职教师的比例,创新师资队伍管理模式,加强对现有师资队伍的培养,提升师资队伍的文化、技能水平。
3.从企业角度提升我市职业教育培训能力。作为最大的受益者,企业加强员工的内部职业培训投资,比如开展新员工入职培训、岗位轮换制度、挂职学习培训、内部定期专项学习等提高企业员工参加再教育的积极性。同时有实力、有需要的企业应加大与培训教育机构的合作,以培养出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人才,将再教育和再培训贯穿整个工作和生活过程,以适应企业和社会的发展。
总而言之,我市的职业教育培训能力的提升应结合我市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实际和特点,在实践中树立创新意识,打造出敢于创新、善于创新的氛围。倡导各方参与,开发思想,加强区域合作,促进我市职业教育培训的发展。(本文作者:岳婷单位:延安大学管理学院)
校企深度合作实训基地高效运营,包括实现校内专职教师和校外兼职教师的融合、职业院校教学标准与石油企业岗位技术标准的融合、传统教室与岗位场景的融合、院校学员与石油企业员工的融合、院校毕业考核标准和石油企业用人考评标准的融合,及石油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的融合。实训基地高效运营过程中,校企双方连师资建设、学员评价考核等方面,都围绕着如何使得石油企业与学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大前提,以保证双方利益的最大化。校企深度合作过程中,要有意识地把石油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糅合在一起,通过制度加以规范。同时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秉承协商共议的原则。校企深度合作,共建高效实习、实训基地,只有在相互理解信任的基础上,才能够实现双赢。
国外实训基地运行状况
(一)德国的“双元制”实习实训模式
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是指将在企业里进行的实践教学与在职业学校里进行的基础课程教学结合起来进行职业教育培训。企业的实践教育培训为“一元”,职业学校基础课程教育培训为另“一元”。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的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需求为核心。基础理论课程设计是以职业活动需求为中心选择基础理论课程内容,基础理论课程内容覆盖了职业活动所需的所有理论,知识面广,深浅适度,综合性强,着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员的实习、实训、实践主要由企业负责组织实施,学校内部也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和良好的教学条件辅助学生实习、实训、实践。学生在实习、实训、实践阶段直接使用的各种实验设备是企业正在使用和将要使用的,这就保证了学生毕业后能够直接顶岗。
(二)美国的“合作型”实训模式
1906年,美国辛辛那提大学推出一项教育计划:学生一年中要有四分之一的时间到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企业进行实习、实训、实践。学生上岗实习、实训、实践前,由学校安排实训目的、任务和要求;学生上岗实习、实训、实践后,学校会经常去企业监督和指导,征求实习、实训、实践单位对学生的意见。学生完成阶段性的实习、实训、实践任务后,要写出实习、实训、实践的详细总结,各接受学生实习、实训、实践的单位给出学生的实训鉴定。
(三)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实训模式
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是以岗位需求为基础的教育模式,是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澳大利亚的技术与继续教育中,行业或企业是教育内容和评判标准的制定者,院校是实施者;技能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按照产学研结合的模式运行。技能学习与职业岗位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包括校内实训和企业上岗实训,且顶岗的岗位就是学员未来的就业岗位。技术与继续教育特别重视实习、实践、实训课,所有教室都建在实训车间一角。只有必需的少量基础理论教学在教室进行,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实训车间操作,进行职业技能的训练,学员毕业时完全能直接顶岗。
区当前有适龄劳动力22.45万人,其中农村劳动力4.4万人,城镇劳动力14.5万人,失地劳动力3.55万人,每年还新增大中专毕业生、退伍军人等新生劳动力,就业压力与日俱增。由于我区农村劳动力及失地农民总体文化偏低、缺乏技能、综合素质不高,在劳动就业中"有人无岗、有岗无人"的结构性矛盾非常突出。如何从提高劳动技能培训水平入手,增强劳动者素质,真实现充分就业,是当前以至今后一段时期的就业工作重点。
近日,区政协专门赴职业教育先进地区市区学习考察,当地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让绝大多数农民子弟走上工作岗位,实现劳动技能培训与职业教育对接,给我们启发很大,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劳动技能培训应充分利用三区职业教育资源。长期以来,各有关部门、各街道、各社区在劳动技能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仅区级财政每年要投200万元组织劳动就业培训,但街道、社区由于受培训场地、师资、设备等条件限制,只能开展一些如插花艺术、超市理货、场内驾驶等低层次、低技能的培训活动,而且有些基层劳动服务站往往为应付培训任务考核,只重视培训数量,不重视培训效果,致使培训与就业脱节。从劳动就业跟踪调查结果看,正因为缺乏专业技能,造成岗位不稳定、收入偏低、次年失业的情况比较普遍。
从另一个角度看,我区劳动技能培训又处在"身在宝山不识宝"、"近水楼台不得月"的境地。我区区域内有技师学院等9所高等职校、1所省三星级中等职校,开设各类专业方向几十个,校内外实训基地多达数百个,专职教师三千余人。职业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却没能得到很好的利用。据了解,按照有关规定,我区新港职校每招收一名学生,两学年内区财政要为其支付3000元,区财政每年要给新港职校400万元。如此专业化的技能培训基地,区财政每年的大笔投入,却没有与地方劳动就业培训有效对接、发挥作用,不能不说是很大缺憾。
地区的经验表明,要提高劳动技能培训水平,必须走整合职教资源之路,把劳动技能培训班办到技校、职校中去,使教育大区真正发挥其独特优势。
二、区新港职校要为劳动技能培训发挥作用。职业教育中心校就读的学生基本上是本地农民的孩子,通过职校的学习,毕业后都能找到稳定的工作岗位,学校为当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做出了很大贡献。此外,学校还主动开展和承担本地农村劳力转移培训、失地农民、退伍军人、下岗职工技能培训,此类培训年平均达7564人次,被定为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市再就业培训定点机构。
相比之下,我区的新港职校,包括大学城的各个技校,还没能主动为地方劳动就业排忧解难,各街道、社区劳动技能培训也没有主动与职校对接,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希望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三、区有关部门应加强对劳动技能培训的组织协调。劳动技能培训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到教育、劳动、民政,以及工、青、妇各个部门,涉及到大学城、新港开发区各个方面,区里需要成立领导小组,加强统筹协调。要根据三区用工需求,制定技能培训计划;要根据区域内职校学科分布、实训基地情况编制技能培训方案;要加强对劳动就业培训经费的集中管理,培训经费要向技能培训、等级证书培训倾斜;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由街道、社区组织待业人员到职校集中培训,或者请职校老师来基层上课;要注重学员获取技能等级证书,以提高技能培训的档次,真正使技能培训能增强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要加强对技能培训上岗就业率、签定合同率的考核,通过高质量的就业,来吸引更多的待业人员参加技能培训。
1新生代农民工现状分析
渴望有一技之长,但对于职业培训畏惧与上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的文化程度有了明显提升,基本都是初中以上学历,还有一些人毕业于职高、技校、大专,这不仅使得他们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能,而且他们更容易接受新事物,可以通过报刊、书籍以及网络获取大量的知识和信息。但是这些新生代农民工清楚地知道他们并不是要和他们的父辈比,和城市里的同龄人相比他们的文化底蕴、知识储备、学历水平、生活条件都相差很多。在由农民转化为非农劳动者的过程中,他们并未使自己的技术含量得到提升,大多数农民工只能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工作,并且长期沉淀在低层次劳动者群体中,因此他们从内心强烈渴望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但生活的窘迫使他们必须早出晚归地挣钱糊口,没有多余的时间“浪费”在学习上,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种奢侈,而即使有时间和精力去学习,但由于其综合素质和自身学习能力的欠缺使得他们对再学习充满畏惧,而且也担心学到的东西是否真正有用,是否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这种矛盾和犹豫使很多人失去了再教育的机会。
2秦皇岛市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秦皇岛市政府十分重视和关心农民工问题,把解决农民工问题摆上重要位置,不断加大农民工社会保障工作力度,先后出台了《秦皇岛市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实施办法》、《关于建筑施工企业农民工参加工伤保险的实施意见》、《秦皇岛市农民工平安计划(二期)实施方案》、《秦皇岛市农民工基本医疗保险暂行办法》等文件,对农民工就业、工资、社会保障、享受公共服务等一系列问题作出了详细规定。但是“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在给新生代农民政策保障同时,应该更加注重农民的教育培训,通过培训完成角色转换、提高就业能力、改善生活质量。对此政府也采取了鼓励、支持甚至埋单的政策,以此来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但总体收获不大。
2.1职业教育培训与就业联系不够紧密,课程设置针对性不强缺乏就业技能是制约新生代农民工进入更高层次就业领域的主要障碍,秦皇岛把培训新生代农民工作用放在促进就业的突出位置,帮助更多的劳动者提高技能和素质。但是根据调查新生代农民工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并不高,原因在于传统的大课堂集中授课的方式已经不适合他们,而且农民工普遍认为培训内容和就业是“两层皮”。因此对农民工进行教育培训首先应该明确对该群体实施何种类型、何种层次的教育,清楚地了解该群体面向的职业领域与就业层次,合理地设计课程内容。职业技能培训中应注重培训内容的实用性和针对性,既要有面向市场的前瞻性,又要符合农民工自身教育程度和工作实际,使新生代农民工学有所用、学用结合、用到见利、见利促学,真正提高新生代农民工的就业竞争能力。
2.2职业教育培训与企业脱节,企业参与度不够根据对秦皇岛新生代农民工的调查显示他们更喜欢半工半读或订单式培训,这表明新生代农民工倾向与在稳定的就业环境下参加培训,而且希望能够在遇到问题时能直接接受有针对性的指导与帮助。根据我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的规定,企业应按职工工资总额1.5%~2.5%足额提取职工教育培训经费,而秦皇岛大部分企业没有执行。目前企业对新生代农民工重使用、轻培养,许多企业没有把对新生代农民工的培养培训作为自身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更不重视在职的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对农民工参加学历教育在时间和经费上不支持。因此政府要制定切实有效的政策使企业成为培训农民工的主阵地,对新生代农民工培训的地点应该从学校转到企业,让企业为农民工提供较好的学习条件,并抽调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参与到农民工培训当中,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的结合。
2.3职业教育培训资源匮乏,缺乏合理的整合新生代农民工的职业培训涉及政府、职业院校、企业三方面,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往往各自为战,缺乏有效地配合和协调,培训机构分散、泛滥、缺乏监管,培训资源得不到有效的整合和利用,造成资源的很大浪费,培训质量难以提高。将农民工培训与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职教研究有效结合起来是实现新生代农民职业教育突破的根本途径。秦皇岛拥有完善的监控和评估机制、高水平的教师队伍、先进的培训设施设备,如果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学校主抓,三方联动起来整合优势资源,必将解决农民工培训的瓶颈问题。
3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策略
摘要:职业院校是为我国培养优秀的应用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场所,所以对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有较高的要求,应该加强对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文章对我国现阶段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模式中存在的不足进行分析,然后提出改进的建议,希望能够对提升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模式;现状;建议
职业教育教师的综合水平直接关系到职业院校的教学质量,而在我国现阶段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中还存在种种问题,培训内容落后,培训形式单一,培训考核办法不合理等,都制约了职业教育教师的培训质量和培训效果。这种培训模式不仅浪费了教师的时间,而且对实际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应该对现有的培训模式进行反思,然后进行相应的改进,提高专业教师的执教能力,打造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模式的现状
我国现有的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模式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影响到教师的培训质量。主要问题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培训内容更新速度慢。现阶段的职业教师培训大多采用“菜单式”培训,主要在教室中对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进行理论内容的讲解,每期都是固定的内容,更新速度慢。同时,培训内容与职业院校的实际教学需求相脱节,接受培训的教师无法将培训内容应用于实际教学工作中。第二,教学形式单一。目前主要的培训形式为班级授课,而职业院校的教学特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教师缺乏实践操作方面的经验和技能,就无法对学生进行更好的教学,所以教师培训缺乏实践锻炼是现阶段最大的弊端。第三,培训缺乏自主性。有些学校的教师培训为被迫式参与,教师事先不知道培训具体内容和培训模式,多数为行政命令的安排,没有遵从教师的意愿,同时有的教师还会参加重复性的培训,导致培训资源的浪费。第四,培训考核模式不科学。在教师接受培训后,为了检验培训效果,直接对教师进行纸面考核或者以教学课时为标准,而完全没有注意到教师是否将受训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中,导致教师培训流于形式,没有实际价值。职业教育教师的这种培训模式,不仅导致资源的浪费,同时也阻碍了职业教师的专业成长,不利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的打造,最终影响到职业院校的教学效果。
二、职业教育教师培训模式的改进建议
(一)培训形式多样化按照不同的划分标准,教师的培训形式也不相同。为了充分发挥职业教师培训的潜在价值,调动教师学习的积极性,应该探讨更多形式的培训课程。在信息现代化的时代背景下,可以将集中面授与远程网络培训相结合,各个地区的教育部门可以建设职业教育教师交流平台,可以将优秀教师的教学模式上传,供教师学习。各个地区之间的教师进行交流,可以吸取先进的经验,以提高本校的教学质量。还可以采用“专家门诊式”培训,邀请名师、导师对本校教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诊断”,这种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对提升教师的整体水平具有重要作用。
(二)建设校企合作的“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为了适应职业教育的需求,对教师的培训内容应该与实际教学相结合,不仅要注重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传授,更要注重对教师实践操作技能的培训。职业院校可与有实力的企业开展校企合作建设“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这是提升职业教育教師质量的重要手段。我国职业院校的教师普遍缺乏在企业一线的生产工作经历,所以应该到企业中去顶岗锻炼,并且在不同的岗位之间进行轮岗实践。教师只有亲身经历了岗位工作的业务流程,进行岗位实操,才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这样才能够将教学内容与企业的实务相结合。
随着城市化率的逐年提高,中国正处于城市加速发展阶段。其中,农民工作为一种“中国特有”群体,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广泛分布于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党中央和国务院一直非常重视农民工问题,在中央1号文件中多次提及“农民工”一词。农民工代表在历次人大会议上也传达出一个讯息—需要职业教育培训。可见,开展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显得尤为重要。当前,我国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总量过剩、结构短缺”的矛盾特点非常突出。对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问题进行研究,探索出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路径与对策,提高农民工就业与再就业的问题刻不容缓。
1相关文献回顾
国外关于农民工职业教育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研究、就业与及技能培训相关研究、职业技能培训相关措施研究等方面。尤其,在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最具代表性的经典理论有以下以几种:无限剩余劳动力发展模型、托达罗人口流动模型、“配第法则”、垂直流动理论。从培训与就业关系视角出发,国外学者提出,培训对于就业有着深刻影响,高质量的工作往往与较高的技能是相关的。国外在职业技能培训相关措施方面取得成效的主要有:以法律法规形式出发,日本政府建立特有的农村职业训练制度;法国制定相关社会政策以保证农业职业教育;德国采用“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加拿大坚持的“培训与市场接轨、培训与全社会相关、培训与就业衔接”三项原则。
目前,针对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问题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比较多,国内研究成果主要从职业培训的必要性、参与决策、影响因素、效果评价等方面归纳阐述了我国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主要内容。许多学者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农民工培训的必要性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关于职业培训参与决策及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农民工职业培训意愿的探讨、关于职业培训模式、内容和形式的探讨、关于农民工职业培训内容结构的探讨、关于职业培训经费投入机制的探讨、从职业培训市场的供给与需求的探讨、关于职业培训供给主体的探讨、关于管理机制、政策等影响因素的探讨等七个方面。关于农民工培训效果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关于农民工职业培训效果的研究、关于农民工职业培训保障机制的研究等方面。通过对国内外研究现状的简单回顾,依据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理论框架体系,本文拟研究设计出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单指标定量测度及多指标综合评价的模型及方法,最终确定筛选出指标体系,在整合归纳的基础上针对相关问题提出对策建议,以期促进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发展。
2构建评价体系
对农民工进行职业教育培训,既提高了农民工自身的职业素养,又促进了国家整体劳动力质量的优化,所以研究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实施后的效果就显得尤为重要。构建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指标体系,主要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检验和评价,二是改善。国内外学者在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的评价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还没有达成共识,尚未形成一套统一的、规范的指标体系。因此,加强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评价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探讨如何构建适合的评价体系,对提高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实施效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2.1评价体系构建原则
2.1.1科学性原则评价指标体系要建立在公认的科学理论和对农民工职业教育培训发展的相关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充分反映其本质特征和基本规律,设计的每项指标概念必须明确,并且有一定的科学内涵。
摘要:依托“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建设项目,为服务柬埔寨及澜湄国家的中资企业及民众技术技能的提升,针对培训中心当地实际情况研制出针对“电工”这一技术工种的培训考核装置。该设备在结构、电气功能模块及供电系统方面进行了创新和改进,弥补了市面已有产品功能单一、价格昂贵、集成化程度较低等不足。设备能够完成“电工”职业标准要求的全部电气装调和电气控制的培训任务,也能够进一步开发实训项目进行教学改革,是向澜湄国家输出我国“电工”这一职业标准的重要桥梁。
关键词: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电工考核培训;技术技能培养;澜湄国家
一、研制背景
“澜湄职业教育培训中心”的建设是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进行的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立足柬埔寨,服务澜湄五国及东盟十国,旨在将我国先进的教育培训理念及技术输出海外,为澜湄国家培训优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实训中心下设三个专业方向———电气工程技术,通信工程技术,机械工程技术。根据对柬埔寨当地劳工技术水平及企业人力需求的调研,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准备输出“电工”等职业资格的认定及培训,并已完成了相关培训模块设计和考核内容的制定。为保障培训中心职业资格考核及培训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配套相应的考核培训装置。电工考核培训装置是培训中心开展培训考核工作所必须的设备,该装置集成化程度较高,但是市场产品功能质量参差不齐,且柬埔寨当地的工业发展水平和高温少电的设备运行环境大大限制了设备的选购工作,因此澜湄项目组教师团队决定自行研制,原因为:第一,国内市面上的相关考核设备价格昂贵,功能不全且质量参差不齐。市面上的相关设备功能单一,仅适用于电工初级,中级或高级培训考核之一,功能集成化低。经预算,此自制设备比市面同等性能产品可节30%左右经费,且此自制设备可满足维修电工培训及考核的全部内容,功能较市面同类产品更为全面,同时设备也更符合我校制定的培训考核方案需求。第二,柬埔寨当地电气设备元件缺乏,当地采购成本较高且无法满足考核及培训需求。柬埔寨工业发展程度较低,目前没有专门针对“电工”这一职业资格考核培训的集成设备。且相关电气元件无法顺利采买,购买成本较国内高出一倍左右。因此,设备在国内自主研制十分必要。第三,依托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光伏专业优势和参考柬埔寨光照条件充足但电能短缺的情况,可将光伏发电系统应用于实训柜的设计中,同时实训柜背板安装光伏片,不占用空间又节能美观。
二、研制内容及创新
为了弥补市面已有类似设备的不足,满足应用于柬埔寨等东南亚国家“电工”这一技术工种培训考核工作需求,相关教师对电工培训考核设备在结构优化、控制模块功能多样化集成化、供电系统改进等方面进行了创新和突破。
1.结构优化整个实训考核装置的柜体采用正反双面开门,一侧的上半部分安装有电源控制模块及用于电气安装的网孔板,另一侧上半部分安装有电源控制模块、PLC控制实训模块、变频器实训模块、触摸屏实训模块,充分利用了空间,使电器元件布局更紧凑,且按初级中级高级任务对应的培训电器件区域划分更明了。整个柜体中间部分为拉板抽屉(前后两面打通),抽屉内放置不同型号的小型电动机,实训考核的时候可以直接将抽板上的电动机拉出(抽板拉出后可固定)和上方的网孔板器件或变频器模块进行接线,完成相应培训考核任务。不用找专门的实训台放置电机,也不用像其他已有产品一样需要将电机上下搬动进行接线。柜体最下方的空间用于储存小型柴油发电机和其他的电气元件。保证整个操作设备及全部培训考核所需元器件可随时移动、打包到任何所需要的场所,适应各种运行环境[1]。
2.功能多样化、集成化本培训考核装置的电气模块系统主要有:电网进线、电源控制模块(电源控制系统,电压AC380V±5%,电流5A),电气装调模块(散件,实训时按需求自由组装在网孔板上)、PLC控制实训模块、变频器实训模块、触摸屏实训模块及照明单元和电子线路单元。这些模块单元能够满足“电工”这一职业资格培训考核所需的全部实训任务,模块可应用于“电工”初、中、高三个级别的培训考核实训任务,覆盖全部国家职业标准对“电工”这一工种的全部技术技能要求。且模块功能区域划分明确,集成化程度高,节约空间,适用于不同等级的培训考核需求。装置电气系统设计如图2所示[2]。工业三相交流电给电源控制系统供电,同时配套的柴油发电机即可给电源系统供电。通过电源控制系统,不同等级的输出电压向设备的五大功能模块单元供电,完成“电工”培训考核的工作任务。其中,为保障设备的节能性,也为柜体安装了小型供电系统即太阳能电池板和蓄电池,可输出6V直流电压为LED照明系统供电,同时亦可为电子线路单元模块的实训供电。图3,图4,图5是不同功能模块电气图。为了充分利用双面位置,柜内装有各种培训考核任务所需的单相电度表、日光灯、单联开关、插座、感应开关、漏电开关等,以及电气控制所需要的多种低压电器,如漏电断路器、熔断器、电流互感器、交流接触器、时间继电器、热继电器、中间继电器、行程开关、按钮、信号灯、转换开关、电压表、电流表、功率表及电度表等。为了延长电器使用寿命,各电器的接点都与接线端子相连,再由接线端子与被控制电气连接,并配备三相异步电动机(180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