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绿色农业经济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绿色农业经济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第1篇

首先,绿色经济是以生态经济为基础,以知识经济为导向,从社会生态条件出发,所建立的一种“可承受的经济”。绿色农业经济作为绿色经济形态之一,其本质是要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与社会、生态资源的协调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发展绿色农业经济对防止单纯追求生产增长或强调生态保护,使农业生产从经济数量增长向社会效益增长转型有相当重要的战略意义。

其次,绿色农业经济生产过程是先按照农业生态规律,对各种农业资源进行开发并保持农业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然后在此基础上达到的农业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活动过程。所以,绿色农业经济生产与一般农业物质生产有着本质的区别,它通过采用具有节约、清洁、无污染等优点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将经济发展同农业生态环境附加值的增长联系起来,实现了二者协调统一的发展。

最后,由于绿色农产品减少了生产、消费过程中及消费后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因而降低了未来社会治理污染所需投入的资金、技术与人力的强度,也就是降低了未来清洁环境的成本,使得绿色农产品具有很高的价值。所以,发展绿色农业经济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

2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

2.1地域环境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环境支撑条件

绿色农业生产区所在地的地域环境体系应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生产区的区位条件,生产区空间分布的特性,生产区的地域、地势、地带特点,生产区的区域差异规律,生产区所在地的生态结构、生态环境状况、人文环境状态及地区环境容量。

绿色农业地域环境体系有助于我们掌握绿色农业生产区的区位特点,使绿色农业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能扬长避短,根据各种生物所适应的特定繁殖生态位来发展相应的种植与养殖业,以逐步达到绿色农业生产的高产、优质、高效目标;有助于我们看清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有利环境条件与不利环境条件,使绿色农业生产者及时掌握区域环境容量,确定绿色农业生产区所必须遵循的环境约束条件的临界点与阀值,进而将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控制在可承载的环境容量之内。

通过提高一个绿色农业生产发展的环境预警屏障,促使绿色农业生产者保持这个生态环境体系的良性循环,以使其足以支撑绿色农业经济持续发展下去。所以,地域环境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是最为基础的支撑条件。

2.2农业资源承载力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资源支撑条件

农业资源是农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固有资本”。农业资源承载力是指:一个地区范围内,人均占有的农业自然资源的数量和质量,对整个社会范围内的当代及后代人口基本生存与发展的支撑能力。从农业生存的角度来看,某一地区所拥有的农业自然资源数量越多、种类越丰富、质量越高,那么该地区的农业资源承载力就越强,其支撑作用也随之增强,农业的生命力也就越旺盛;从农业经济发展的角度而言,当某一地区的农业自然资源能够承载当地农业经济的发展,满足当代人口及其后代人口对农产品的数量和质量需求,那么,该地区的农业经济就可以持续发展下去。

绿色农业作为可持续的农业生产模式,虽然依靠绿色技术提高了资源利用率,以满足人们对高质量农产品的需求欲望,但并没有改变农业自然资源本身所具有的原始承载力,只是在一定范围内提高了农业自然资源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的弹性。

2.3绿色农业生产力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支撑条件

绿色农业生产力是指:绿色农业生产在农业劳动力、绿色技术与农业资本(含物化资本)的总体水平运动下,可能转化为绿色农产品的能力。

显然,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会受到绿色农业生产力的制约,制约的程度取决于绿色农业生产力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支撑作用的强弱,而其支撑能力的强弱又体现在以下3个方面:在人力上表现为绿色农业生产者的素质水平;在技术上表现为绿色农业科技含量水平及技术普及状况;在资本上表现为资金投入水平及融资渠道的数量和种类。所以,绿色农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将决定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它是推进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条件。

此外,绿色农业生产力是一种集合生产能力,其中某单一要素生产能力的大小虽对整体生产能力有影响,但不能决定整体生产力水平的高低。同时,不同要素之间的组合方式并不能简单的叠加,而要巧妙结合、有机组装,以达到效益最佳的目标。所以,绿色农业生产力作为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支撑条件,对其支撑能力的改善应给以相当的重视。

2.4智力支持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决策支撑条件

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智力支撑条件也可称为绿色农业生产者的管理调解能力,它需要绿色农业生产者的认识能力、决策能力及调节应变能力能驾驭“农业—自然—社会”这个复合系统,以适应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要求。通常情况下,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以实现“最小”、“最安全”、“最经济”、“最合理”、“最协调”等目标的行为,可统统包含于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决策范畴。

绿色农业的经济发展决策可分为2类:一类主要解决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最优化”的一般性决策,另一类是主要解决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中最可能的“安全临界”的风险决策。其中,风险决策是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处于某种最优化前提下,综合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某些不确定因素,经过分析后得出到的以最小风险为代价,获得的某种最佳效益的具体结论。也就是说,风险决策是对一般决策的调整与修正,其目的在于使决策更利于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

绿色农业经济发展不仅要求绿色农业生产者能控制某种或某些变量,还要求绿色农业生产者能评价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系统在这些变量被控制后其反应的合理程度,以便由此回溯,再调整或重新制定相应的若干控制措施,直至系统反应表现出最佳效应或最优特性为止。因此,绿色农业生产者智力素质的高低也成为支撑绿色农业经济顺利发展重要因素之一。

3加强以上条件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支撑作用的政策性建议

3.1法律法规

国家根据现有的关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出台国家和省级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法律规定,并以此为准绳,严格贯彻落实,做好配套细则工作;各地区根据自己的农业经济发展现状,建立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地方性法规;树立农业自然资源整体化的观念,通过农业资源立法的前瞻性,强化农业资源综合管理意识,以确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业资源综合管理法律的地位,并建立农业资源综合管理系统;各地区尤其是绿色农业试点区要积极拓展有关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的覆盖面,并将绿色农业生产、绿色技术推广、绿色农产品销售统一起来,共同纳入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系统中来。

3.2财政政策

国家结合现有的财政扶持政策,在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的同时,出台一系列支持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财政政策,以积极引导社会资金向绿色农业领域的转移;探索建立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基金,对致力于研发绿色技术、从事绿色农业产业化经营、开发绿色农产品销售渠道的组织给予财政上的重点扶持。

国家在完善现有税收扶持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相应的、专门针对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各地区再依照国家规定的优惠标准,根据自身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外部条件及实际状况,进行适当的调整。

制定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信贷扶持政策,对积极从事绿色农业生产,推进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绿色农业生产经营者,通过农业银行和信合以低息贷款、无息贷款、延长信贷周期、优先贷款等方式予以资金上的支持,并拓宽他们的融资渠道,以逐步完善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融资模式。

通过探索绿色农产品的资源价格体系构造,理顺不同地区的价格体系间的关系,出台绿色农产品的价格调节政策,以确保绿色农业生产经营者的经济效益。

3.3技术研发

减量技术:大力普及高效喷灌设施,推广高效栽培技术和集约化养殖禽粪便的资源化利用技术,采用绿色农产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推动农业资源高效产出技术和无害化生产。

利用技术:重点研究应用农业废弃物的循环再利用,在某些相对产出效率较低的农业生产部门,积极推广投入产出转化系统的优化技术,以促使绿色农业生产者更新现有生产设备、再造生产工艺流程、调整绿色农产品结构和提升生产管理水平。

替代技术:重点研发再生能源的高效循环利用技术,积极推进绿色农业能源的应用技术,大力鼓励低物耗、低能耗和高转化率的生物质能转换技术。

系统化技术:加快建设以绿色农业生产试验区为载体的绿色农业产业化经济发展平台,在整个绿色农业产业系统中建立起“生产资料供应商—绿农—绿色产品分销商—绿色产品最终消费者”的持续性物质流和资金流途径,以实现绿色农业经济链上各节点的共生耦合。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第2篇

1强化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政策扶持

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是新的农业发展模式,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政策支持、引导绿色农业经济发展。首先,根据现有的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法律法规,出台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相关法规及政策,让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做到有法可依,为绿色农业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政策保证,规范绿色农业经济市场,推动绿色农业经济市场走向健康发展的道路。绿色农业是农业与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模式。要树立环保生态的可持续发展理念,以循环利用为主要发展方式,以保护农业生态系统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地整合农业经济发展的有生资源。只有树立可持续发展理念,在实践中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确保绿色农业经济持续长久发展。其次,加大绿色农业科技创新的宣传力度,通过政府文件向下传达政府政策核心内容,并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广告等模式大力宣传农业科技创新政策和绿色农业知识,让大家认清建设绿色农业是农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增加农业收入的根本途径,并进一步充分了解国家政策,围绕国家政策开展工作,做到切实按照政策执行。最后,国家的财政支持。建立企业、政府、银行相结合的科技投入体系,将绿色农业经济发展视为农业投资的重点,调整投资政策,以各种优惠的投资政策刺激企业重视并加大科技创新的投资,将传统农业引导向绿色农业发展,促进绿色农业经济快速发展。比如可以适当的减免部分税收,或者给予部分补贴、启动资金等等相关财政政策。同时,政府也要加大农业科技创新的投资力度,增加绿色农业科技创新的拨款份额,加强科技创新。

2加快绿色农业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

要快速打开绿色农业经济市场,就要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做到“优质、高产、安全”三保证。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新品种,是科技创新的工作重点。农产品的某些特性不满足消费者需求,为此可以通过科学研究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扩大农产品的市场,推动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就水稻而言,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提高了水稻产量,但我们仍需根据水稻自身品质,完善水稻质与量的问题。根据不同区域水稻品种特性实验培育水稻苗,然后再移植到大田种植进行大田试验,并进行不同品种的水稻杂交,通过多代如此的水稻杂交获得新的符合市场需求的稳定的杂交品种。再如,西红柿保鲜期不够长,所以研究保鲜期长的西红柿就很受欢迎,市场需求空间大。研究人员根据不同的西红柿品种特性,选择所需品种特性的西红柿进行杂交育种,再从培育出的优良品种中挑选优质、高产、安全、保鲜期长且稳定的西红柿品种。绿色农业经济发展在科技创新方面,要加强农作物新品种选育和引进,积极开展农产品加工新产品研究、开发和引进,创新农产品标准化生产技术、质量检验检测技术、农产品深加工技术、节水、节肥、省药技术、良种技术等[4]。加强农业基础设施的研究,生产高效的农业机械设备,减少农作物作业时间,提高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农田灌溉可以采用喷雾浇灌,节省浇灌时间,也能确保农作物浇灌均匀。稻田犁地可以采用机械犁地,速度快,效果好,减少人力成本。稻田收割采用收割机,一个人就能收割大田地的水稻,比以往人工收割水稻快很多,人力也减少,大大降低收割成本,提高收割效率。可见,大力研发新的农业基础设施,十分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有利于绿色农业经济的发展,让绿色农业步入机械化时代。科研成果的转化与推广,是推动绿色农业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只有将科研成果大面积应用于农业生产,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优化农产品质量,生产符合市场需求的农产品,扩大绿色农业的市场需求,才能进一步推动绿色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将企业、农业示范区、农村合作社等作为农业科技推广的主要载体,积极扶持,形成良好的农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鼓励科研人员到企业、示范区、合作社等地进行现场技术指导,并对相关操作人员进行科学技术培训,组织开展新型农业创业活动,提高操作人员的科技文化水平。

3小结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第3篇

关键词:Android平台;农产品;经济

1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我国对绿色农产品销售关注也是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质量提高后才逐渐发展起来的,和国外绿色农产品销售关注情况相比较起来算起步较晚的了。虽然我国对绿色农产品销售关注程度总体比不上发达国家,但是在对绿色农产品销售网站建立方面我国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从这些年的发展也明显看出了对绿色农产品销售网站的建立对农业经济的明显影响,建立一个功能齐全适合大众的当地农产品销售网站可以更好的引导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促进农业产品质量的提升,从而提升农业行业经济的发展。

2农业经济

2.1农业经济的发展农业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近代农业的发展还是伴随着第二次工业发展的,电力和石油的利用使得农业机器有了更好的动力机,能够持续高效的使发动机输出动力,从而使得大规模的农场可以在较少人员的管理下进行正常的生产。在二十世纪50年代农业发展迎来了春天,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工具使得人们生产农产品更加的便捷。而我国的农业发展远的可以追溯到秦汉年间,但是近代农业发展还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的发起,土地承包制给了农民更多的自由和权力,农业经济至此之后快速发展,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也反作用于其他经济的发展,就这使得我国的农业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得比重越来越重要了。

2.2销售网站对农业经济的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农产品质量的关注情况也比以往提高了,如今人们对于肉类,奶制品类,水果类,蔬菜类的需求量发生了改变,最开始的农产品是没有多大需求量的,那时候的人们更加偏爱肉类和奶制品类,还有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的经济落后,人们的传统观念较强,不太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现在的的绿色农产品的需求量很大,人们对销售农产品的网站充满了期待,甚至也出现过一些高价收购纯天然的农产品的现象。如今的销售网站有很多种,但是针对当地农产品的却很少,以方便担心食品安全的问题,另一方面就是建立网站不知道应该突出那些方面更具有相对于传统市场销售有吸引力,农产品的销售网站在农业的运用也促使了农业被大众所看好,使得农业的发展也是越来越好,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向前,反过来人们更加富裕之后会增加消费能力从而再促进农业经济的发展。

3Android平台网站的实质内容

3.1销售网站技术内容所有的销售网站必须包含前端系统和后台系统,Android平台开发的软件实质是基于Linux开发的C/C++语言编程开发,采用虚拟机运行机制,Android平台上运行的软件程序都是Java编写的。Android客户端采用Eclipse开发工具,使用http通信协议,用java语言编写。网络后台采用的开发工具有MyEclipse、Tomca、MySql,开发环境需求JDK6.0+struts2.2.3+spring3.0.5+Mybatis1.0.1,该后台采用B/S结构,数据库和应用程序均由管理员统一部署。服务器要求:操作系统WindowsServer2003ServicePack2、数据库MySql5.5、JDK6.0.本系统采用B/S结构,数据库和应用程序均由管理员统一部署。客户端要求使用IE浏览器上。Android客户端采用统计设计架构:数据持久层,网络通信层,视图层。网络通信层主要采用http通信协议,向服务器发送异步请求信息然后异步获取json数据解析json数据,提供给视图层进行展示。视图层主要根据设计需求对不同类型数据进行不同效果的分类展示。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第4篇

关键词:畜牧业;农业经济;发展;应对措施

1畜牧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畜牧业是内蒙古地区的优秀农业经济产业,充分体现出“畜牧业+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突显出畜牧业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笔者看来,畜牧业在农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集中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畜牧业是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

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仍是我国产业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蒙古农业经济的发展中,依托地理资源优势,大力推进畜牧业发展,契合内蒙古的实际发展需求,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新的活力。当前,畜牧业逐步由粗放型向规模化转变,推进了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这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地方经济增长的重要部分。随着现代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民众对于肉、蛋、禽及奶类畜牧业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这说明畜牧业的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在旺盛的市场需求之下,畜牧业的发展可以成为农户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也可以形成地方经济增长的新亮点,优化农业产业发展。

1.2畜牧业是牧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农业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关键在于如何让农民在农业发展中获利,提高农民的经济收入。对于内蒙古牧区而言,畜牧业是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因此,发展畜牧业是基于区域经济发展下,农业经济特色化发展的集中体现。畜牧业成为了内蒙古农业经济的主体,也是体现内蒙古经济特色的重要载体。依托畜牧业发展,确保牧民增收,分享畜牧业发展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农民以农业生产为主体,畜牧业的发展能够为牧民带来直接的经济收益。并且,畜牧产品被农民自产自销,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农民的生活支出,进而成为牧民增收效益的重要手段,突显出发展畜牧业的重要性。

1.3畜牧业是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

畜牧业是我国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对于内蒙古地区,畜牧业是农业经济的主体,是实现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着力点在于如何紧扣区域经济特色,在寻求农业经济发展的同时,发展壮大区域特色农业经济,提升农业经济的竞争力。内蒙古地区发展畜牧业就是基于可持续发展下,特色农业经济做大、做强的重要举措;畜牧业的发展为现代农业的推进,创造了良好的内外条件,畜牧业所形成的产业链条,更有助于形成更具市场竞争力的经济模式;畜牧业的发展能够为土壤增加有机肥量,减少大量农药等的使用。畜牧业发展为循环农业经济的构建,提供了有力保障。

2当前畜牧业的发展现状

在新的历史时期,畜牧业发展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更是内蒙古农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障。但从实际而言,畜牧业的发展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生产水平不高、产业链不完善等一系列问题,成为制约畜牧业发展下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子。

2.1畜牧业生产水平不高,产业链不完善

在畜牧业现代化发展的当前,低水平的生产现状,成为制约农业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我国粗放型畜牧业发展模式十分普遍,畜牧业的现代化发展有待进一步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是新时期的发展方向,但产业链不完善、产业附加值低等问题,弱化了畜牧业的发展价值,不利于农户经济效益的创收。因此,在新的历史时期,深化畜牧业发展,关键在于产业化的发展推进,不断完善产业链,适应新的环境。

2.2土地退化严重,采用散养式养牧

由于传统散养式养牧,造成了土地退化严重的问题。当前,内蒙古在发展畜牧业经济的过程中,面临土地退化等一系列的问题。农户散养的方式,对草场的破坏性大,特别是掠夺式的经营竞争,加剧了草场的退化率,进而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对畜牧业发展形成较大制约。因此,发展畜牧业经济面临严峻的环境问题。

2.3畜牧业产品附加值不高,畜牧业发展滞后

在市场经济环境之下,畜牧业的发展也需要积极融入经济市场,通过畜牧业产品的企业化、规模化生产是提高产品价值的重要手段。但是,畜牧业产品附加值不高,弱化了牧民的养殖积极性,畜牧业发展之后的问题比较突出。畜牧业生产沿袭传统生产模式,产品在创新等领域,缺乏实质性的工作开展,这是导致畜牧业产品附加值不高的问题所在;畜牧业发展滞后,牧民参与的积极性不高;畜牧业发展尚未形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低效益的生产模式有待进一步优化与提高,以更好地适应新的市场经济环境。

3畜牧业发展下农业经济发展的应对措施

基于畜牧业发展下的农业经济发展,是内蒙古立足省情、基于发展需求,所需夯实的重要基础。畜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以创新为驱动,在产业化发展的同时,积极依托区域优势,发展绿色畜牧,进而形成良性循环的农业经济产业链。并且,在农业规模化的发展进程中,要强化政府的引导作用,并充分整合区域经济特色。因此,具体而言,畜牧业发展下农业经济发展,应切实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3.1以创新发展为驱动,推进绿色畜牧产品开发

在新的市场经济环境之下,畜牧业发展的困境,在于如何依托创新驱动畜牧产品的研发。为此,要抓住机遇,能够迎合时代的发展需求。畜牧业经济的发展需要立足内蒙古的区域经济特点,在发展中实现产品的创新发展。例如,当前环境保护力度加强,企业在经济投资的过程中就涉及产品研发力度不足,绿色畜牧产品的发展有待进一步提升;畜牧业产品具有独特性,是绿色天然食品。为了更好地提高畜牧业的经济发展,可以在绿色畜牧经济领域进行科学拓展。建立“开发—生态—绿色”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引导农业经济发展迈入新的历史阶段。畜牧业发展下农业经济的发展更加完善,走“三位一体”的发展道路,契合当前的发展需求。

3.2推进畜牧业产业化发展,优化现有产业结构

在强化农业产业发展领域,可以通过畜牧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分析与研判市场经济的发展现状,进而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畜牧业粗放型的生产模式不适应当前的市场经济环境。为更好地推进畜牧业的产业化发展,需要进一步优化生产模式,提高生产效率,以确保畜牧业经济的良性发展;优化产业结构发展,在第一、二、三产业的协调发展中,实现畜牧业经济的良性发展;积极推进规模化经营发展,转变生产耕种模式,以提高畜牧业的经济效益。

3.3强化畜牧业的发展规划,搭建新的发展模式

畜牧业发展是一个过程,需要进行科学合理的发展规划。为此,在笔者看来,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应突出畜牧业的本质属性,在发展中搭建新的发展模式,提高畜牧业的生产水平及经济效益。政府应发挥积极有效的引导作用,通过政策引导等措施,实现畜牧业经济的良性发展;农民要提高思想认识,依托现代化的发展模式,形成具有先进技术的生产能力;充分立足区域经济发展特色,并在畜牧业经济发展中充分体现,发展成为市场竞争的外在要素。因此,畜牧业的发展,需要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也需要整合好资源优势,进而在发展中创造市场竞争力,提高畜牧业经济的发展动力。

4结束语

畜牧业发展的有力推进,构建“畜牧业+农业经济”的发展模式,对于农业经济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在笔者看来,畜牧业发展下农业经济的发展,着力点在于:强化思想认识、提高生产效率,为畜牧业经济发展创设良好的内部环境;强化政府引导、推进产业化发展,旨在为畜牧业经济发展搭建外部条件。

参考文献

[1]杨芬红.畜牧业发展的困境及对策分析[J].青海畜牧兽医,2015(15).

[2]崔宇红.浅析畜牧业产业化与农业经济发展[J].当代畜牧,2013(5Z).

[3]彭彦文.贵州省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对策浅析[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08).

[4]徐军.产业化农企发展策略浅析[J].湖北省畜牧兽医,2017(02).

[5]郝志龙.浅析西部地区畜牧业产业化建设[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4(13).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第5篇

1.会计制度

我国传统会计只反映了企业主体与企业主体内部的农业经济关系,只承认那些能以货币计量的并且能用价格确认和交换的东西,未将资源和环境的消耗计入成本,仅计算了微观的农业经济成本,而没有计算宏观的社会成本,变相鼓励了以牺牲环境、透支未来而取得短期利益的做法。

2.审计制度

传统审计制度重企事业单位的财政财务情况、轻企业的农业经济绩效审计,对于环境绩效审计更是一片空白。根据环境审计具体内容的不同,还可以将环境审计的具体目标细分为以下四类分项目标:(1)评价环境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帮助有关部门制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环境规划。(2)评价环境投资项目的农业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为改善环境投资提出建设性意见。而当前我国的审计制度设计上,无论是国家审计还是独立审计或者内部审计,这一方面都很欠缺。(3)评价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和工作效率,揭示影响其工作效率的消极因素,提出改进建议。

3.完善措施

3.1会计制度设计:应逐步构建和完善绿色会计理论体系。绿色会计把视野扩大到主体同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将整个社会生产消费和相应的生态循环都反映到会计模式上,来计算和揭示会计主体的活动给社会环境带来的农业经济后果。它或表现为社会资源的增加,产生“社会利益”,或表现为社会资源的减少,形成“社会成本”,并将社会利益与社会成本加以比较来评价企业的社会贡献。绿色会计应克服传统会计的缺陷,其基本目标就是在促使企业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同时高度重视生态环境和物质循环规律,合理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努力提高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其具体目标是充分披露有关的环境信息,为决策者实施农业经济和环境决策提供信息帮助。

3.2审计制度设计:对应于绿色会计,我国还应该进一步健全发展绿色审计。绿色会计提供企业在履行环保责任方面的会计信息,此信息是否真实有待于绿色审计的监督、评价与鉴证。绿色审计是一种控制活动,通过检查企业的环境报告,对其受托环境责任履行情况进行监督和评价,从而实现对企业受托环境责任履行过程的控制。其目的是促进环境管理系统的积极有效运行,控制社会农业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促进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二、总结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第6篇

关键词:农业经济;发展趋势;对策

吉林省是我国农业大省,作为第一产业的农业,占吉林省经济比重的绝大部分,农业经济的发展状态直接影响了吉林省整体的经济情况,进而影响全省广大农村人口的生活状态。因此,对农业经济发展趋势进行探讨,有助于进一步对各项经济活动进行调整,从根本上实现吉林省经济的飞速发展。

1发展现状

“地广人稀”曾经是对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条件的简单概括,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农业生产方式的现代化发展,单一的种植粮食型农作物使农业能够实现的经济效益越来越有限。吉林省政府以及农村经济管理部门,开始对吉林省农业的经济发展进行改革和创新,其中即包括农业生产方式放慢的创新,也包括经济组织的整改等。吉林省农业经济的改革创新发展有风险也有机遇,因此要建设新型农业产业体系、新型农业生产体系、新型农业运营体系,合理运用农业政策,快速有效的进行农业现代化建设,以增强农业综合生产力,转变以往农业的发展方针,最终实现吉林省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增长。

2发展趋势

2.1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

在不断进行农村经济改革过程中,优化农业经济结构成为经济发展中最明显的趋势,从传统农业的粗放型生产方式,到现代农业的集约型生产方式,经济结构由个体经营转向合作社和企业经营形式;从种植单一的粮食作物到实现农村土地的立体化应用,经济结构由扁平化模式转为多元化模式。目前,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体现在绿色农业的建设方面。首先,吉林省农产品进出易额在逐年增长,而农产品生产标准与国际要求相差甚远,进行绿色农业生产成为进一步提高进出口贸易利润之必须;其次,应环保规划和城市生活的需要,粮食作物和蔬菜已经不是城郊区农业生产的主要项目,很多农户以及农业企业开始转向果树种植园和花卉种植园、农村休闲娱乐项目的建设,这不仅节约了大量的土地资源,而且实现了环境保护的目的,更使农村经济有了新的发展空间。

2.2农村经济发展加快

现代经济发展将各个行业之间的隔阂逐渐消除,跨行业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趋势,农业发展也需要应对这个趋势。从农业经济本身发展的需求来看,参与金融经济发展,将农业经济发展与金融结合起来,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之一。首先,吉林省农业企业和农户个人在农业经济项目的经营中需要大量的资金,融资活动势在必行,这是农业金融发展的契机;其次,国家对农业经济发展以及农村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提出的构想中,有关于金融介入农村经济发展的内容。

2.3信息技术介入农业经济发展

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信息技术介入各行各业的发展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农村经济发展中也是如此。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促进农村经济利润的提升,表现在很多方面。吉林省提出“智慧农业”发展战略,从2013年开始,加大智慧农业建设示范项目,并把实现农业智能化生产、农业与物联网融合发展确定为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吉林省己经建成了智慧农业综合服务平台并开发了玉米、水稻两个产业物联网技术服务系统。通过“一台二系统”可以远程直观地查看作物长势、土壤墒情、预警病虫害、组织实施病虫害统防统治等工作,实现了农情监控、生产管理、信息采集的信息化与自动化。

3发展对策

3.1调整农业经济发展配套设施

绿色农业的发展不仅是农业企业以及农村个体劳动者的责任,而是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尤其是与农业相关的社会服务业的参与,例如,酒店建筑和管理、导游服务、销售等。因此,调整农业经济结构,建设绿色农业,需要从全面调整农业经济发展的配套设施入手。对吉林省广大农村进行村容整体建设、修建道路、规划旅游区项目等。

3.2鼓励商业银行参与农业经济建设

农村经济发展中,金融活动的加强需要商业银行的介入,鼓励商业银行参与农村经济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应积极鼓励商业银行在广大农村地区设立办事处或者银行网点,深入农村了解农业经济发展状况,为农业经济提供适合的金融产品,与农业企业达成深度合作,以实现农业金融的进一步发展。

3.3加大农业信息化投入

农业信息化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各级政府应该加大资金投,并争取把涉农专项资金向农业信息化倾斜。同时,政府有关部门应建立起多元化的投资渠道,鼓励社会资本向农业信息化投入,促进农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4结语

综上所述,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表现出明显的经济结构优化趋势,金融参与农业经济发展势在必行,而信息技术的介入则会给农业经济活动带来更多的帮助。优化农业经济发展的配套设施、鼓励商业银行参与农业经济建设,并对信息技术的应用进行资金和技术的投入,能够使农业经济实现健康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刘晶晗.吉林省绿色农业发展路径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08):115-116.

[2]刘宏.浅析农业信息化背景下的吉林省农业经济发展策略[J].现代交际,2016(06):123-125.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第7篇

关键词:iOS平台;农牧产品;经济

1国内外相关研究情况

近些年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绿色农产品销售关注度越来越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因此不断提高,虽然其进度和国外绿色农产品销售关注情况相比较较晚,同时我国对绿色农产品销售关注程度总体比不上发达国家,但是在对绿色农产品销售网站建立方面我国还是取得了一些成果的。从这些年的发展也明显看出了对绿色农产品销售网站的建立对农业经济的明显影响,建立一个功能齐全适合大众的当地农产品销售网站可以更好的引导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过来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会促进农业产品质量的提升,从而提升农业行业经济的发展。当地农产品销售网站建立必须保证农产品的质量,国外的农产品销售网站起步就在第三次工业革命时期,较早的农业经济发展为之后的农产品销售网站发展起到了引导作用,我国的农产品销售网站建立主要是在2008年之后才开始展开建立的,直到如今也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成果。农产品销售网站使人们在平时生活中不仅可以详细了解当地农产品种植过程和当季农产品的价格情况,还能通过该网站进行农产品进行选购。这样可以很好的促使农业经济的加速发展,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质量。

2农业经济相关介绍

2.1农业的发展农业在我国历史上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经历了漫长的岁月,近代农业的发展还是伴随着第二次工业发展的,电力和石油的利用使得农业机器有了更好的动力机,能够持续高效的使发动机输出动力,从而使得大规模的农场可以在较少人员的管理下进行正常的生产。在二十世纪50年代农业发展迎来了春天,各种现代化的农业机械工具使得人们生产农产品更加的便捷。而我国的农业发展远的可以追溯到秦汉年间,但是近代农业发展还是在新中国建立之后,尤其在改革开放以后,随着的发起,土地承包制给了农民更多的自由和权力,农业经济至此之后快速发展,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随之也反作用于其他经济的发展,就这使得我国的农业经济在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占得比重越来越重要了。

2.2网络对农业经济的影响随生活质量的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关注情况也比以往提高了,如今人们对于肉类,奶制品类,水果类,蔬菜类的需求量发生了改变,最开始的农产品是没有多大需求量的,那时候的人们更加偏爱肉类和奶制品类,还有一方面也是因为当时的经济落后,人们的传统观念较强,不太容易接受新鲜事物。现在的的绿色农产品的需求量很大,人们对销售农产品的网站充满了期待,甚至也出现过一些高价收购纯天然的农产品的现象。

3iOS平台网站的实质内容

3.1销售与展示网站内容所有的销售网站必须包含前端系统和后台系统,iOS平台开发的软件是采用C/C++语言编程开发主要有kell4环境,采用虚拟机运行机制,iOS平台上运行的软件程序都是C++语言编写的。iOS客户端采用Eclipse开发工具,使用http通信协议,用java语言编写。网络后台采用的开发工具有MyEclipse、Tomca、MySql,开发环境需求JDK6.0+struts2.2.3+spring3.0.5+Mybatis1.0.1,该后台采用B/S结构,数据库和应用程序均由管理员统一部署。服务器要求:操作系统WindowsServer2003ServicePack2、数据库MySql5.5、JDK6.0.本系统采用B/S结构,数据库和应用程序均由管理员统一部署。

3.2销售网站的实际运用登陆该网址需要先注册,采用实名制,同时网站需要加大安全系数以保证个人信息不被泄露,人们可以随时随地用电脑等进行当地农产品的进行了解和筛选,销售网站还可以展示农产品的生产过程和价格,第一时间上线当季节的农产品并及时通知到关注过该类产品的顾客,这样方便人们选购当地当季节农产品,以此提高服务同时促进农产品销售,促进农牧增收。

参考文献:

绿色农业经济范文第8篇

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建立在现代农业资源、生产、贸易、环境和人类消费需求变化以及上述各方面间和谐统一基础之上的现代农业生产贸易方式,是现代农业可持续生产、经营和贸易活动过程的总和。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农业增长国际化的前提和基础,是现代农业经贸史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和最终选择,是农业贸易与环境和谐统一的客观需要,也是发展农村区域特色经济的必然要求。

加速区域经济发展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的必然选择。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生产要素的不完全流动性、生产要素的地域间不均衡性和产品与服务不完全流动性决定任何一个地区、任何时候都具有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利用地区资源优势,集中和发展规模经济,减少产品与服务的转移成本,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促进农产品国际间贸易的必要性。经济全球化加快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循环,为稀缺的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置换与整合创造条件。区域经济集团化使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在自由贸易、关税、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政治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使区域同盟成员之间的资源配置优化,经济上互补、互利、互惠,共同促进经济增长,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农业大国,农业基础落后,地区发展不平衡,区域农业经济发展初期不具备推动所有农业产业和所有地区经济均衡发展的资本、技术和其他资源,政府对农业各地区、各部门或各产业进行广泛的、大规模投资是不现实的,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很难做到地区均衡发展,因此,区域农业经济非均衡发展也就成为客观现实。区域农业经济非均衡发展过程实质上就是要因地制宜地加速发展地区绿色农业经济,促进农产品绿色生产和贸易。

农产品绿色贸易不仅是当前和今后农村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也是当前和今后农业发展的主流方向。当今,农产品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贸易及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和战略制定来推进农产品绿色贸易和区域经济的加速发展。

二、农产品绿色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间的关系

(一)实施农产品绿色贸易发展战略的重要性

农产品绿色贸易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战略的理性选择。农业经济发展史实质上是农产品贸易战略变化的历史。从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的阶段看,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依附阶段、自主阶段和战略阶段等三个不同的贸易发展阶段。随着社会工业化的发展,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小,农业问题已不再是农业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基础。发达国家基本上都把农产品贸易发展看作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题,从社会经贸发展史看,贸易与环境和谐统一是现代社会经贸史发展进步的必然结果和最终选择;从国际农产品贸易协议谈判看,国际贸易协议谈判中,农产品贸易谈判历来成为国际贸易谈判的焦点问题;从当今国际农产品贸易发展趋势看,近年来由于国际农产品绿色贸易的兴起和绿色贸易壁垒的抬头,使我国农产品贸易受到严重挫折。以福建农产品贸易为例,受绿色贸易壁垒的影响,2001年全省农产品出口贸易额下滑到156376万美元,比2000年的170041万美元下降了8个百分点。因此,农产品绿色贸易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顺应历史发展潮流的战略问题。

(二)绿色贸易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贸易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主要障碍

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是制约我国农产品贸易和区域农业经济发展的一个主要原因,我国国内农产品自身品质、质量与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也是另一个重要原因。

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体系不健全是主要原因。表现在:第一,农产品产前、产中的安全卫生与过量用药的污染问题。化肥、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过度使用严重影响农产品品质、质量和食品卫生安全。农药残留、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等严重影响茶叶、蔬菜、水产品等大宗农产品出口贸易。第二,农产品无公害生产技术水平不高问题。一是环保安全型生产资料少。目前我国农业生产中,造成产品污染严重的常规肥料、农药、兽药和饲料添加剂等,市场份额占到95%以上,用于生产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资料不足5%。二是缺乏相对完整、配套、可操作的农产品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技术体系、标准和具体措施。一些无公害生产基地、绿色食品基地、有机食品基地,由于缺少无公害型的农用生产资料作为技术保障支撑,产品质量名不符实。三是产品检测技术与手段落后。农产品质量控制手段相对薄弱,已有的检测技术和各种设备重点是针对产后商品的安全性检测,普遍忽视了产前、产中生产过程控制的质量检测。第三,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与发达国家差距问题。我国现行制定的有关无公害农产品质量标准等项目少,标准也相对低,与发达国家差距甚大。长期以来,我国技术标准体系落后,技术标准水平低(现有国家标准中,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采标率为43%),技术标准更新慢(现有国家标准中有一半应废止和急需修改),尚未形成有效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预警和快速反应机制等,严重影响农产品出口质量和产品竞争力。第四,农产品产后加工、储藏保鲜技术落后,产品流通、市场管理体系不健全等问题。主要表现在,品种较单一,成熟期过分集中。初级产品直接上市多,产品出口主要以初级产品形式为主;产业化程度不高、产品营销方式落后,如,大多数果农还停留在果熟才找出路的无序竞争阶段;储藏、冷冻、保鲜技术不过关,不符合标准规定的保鲜剂应用影响品质;流通运输条件差,产品长途运输影响质量,产地批发市场、集贸市场建设落后;农产品地区市场结构雷同、产品缺乏特色;农产品出口地区过于集中等。

(三)农产品绿色贸易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1.农产品绿色贸易是现代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前提和动力源泉农产品绿色贸易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积极和深远的影响。表现在:第一,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区域农业经济增长的前提和动力源泉。发展绿色农业经济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是现代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主旋律,也是绿色经济社会的重要特征。第二,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克服传统农业增长方式危险性的重要途径。传统以粮食为主的自给农业,是一种土地密集型产业,并以资源消耗的增加为农业增长的基础。随着土地及其它资源稀缺性的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机会成本不断增加,农业产业比较利益不断降低,使传统农业增长方式最终难以为继。第三,农产品绿色贸易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有效措施。发达国家依靠技术优势制定了一系列严格标准,限制国外农产品流进本国,只有大力发展农产品绿色生产,发展区域特色农业经济,才能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有效打破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第四,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实现区域经济由梯度发展战略到平衡发展战略转移的必要途径。受边际投资回报率递减规律的影响,随着发达地区某一阶段农业外向型绿色经济的边际投资回报率递减和不发达地区农业边际投资回报率的递增,发达地区农业投资增加最终会过渡或转移到不发达地区,实现农业由梯度发展战略到平衡发展战略的转移。

2.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农业增长国际化的重要前提首先,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有利于改善农业的贸易环境,提升农业国际竞争力,使农业的贸易免受其他国家在非关税壁垒方面的种种歧视及农产品进出口带来的压力,降低农产品贸易的谈判成本和交易成本,赢得更多的国际市场;有利于推动农业的对外开放,为国外投资者创造更为宽松、透明、稳定的投资环境,吸引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参与国际竞争;有利于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产业结构升级;有利于使农业贸易获得主动权,维护农业及农民的利益。其次,农产品绿色贸易有利于区域农业充分利用国际和国内两种资源和两个市场。农产品贸易可以从世界范围解决农产品供求平衡问题和有效配置稀缺农业资源问题,有利于促进各国资本、技术、人力等生产要素自由流通,为农业增长国际化提供了从世界范围寻求要素资源与产品市场的空间和机会;有利于使农业增长从国际国内分工和产业转移中获得结构调整、外向发展的机遇,实现供给创新,创造新的需求,开拓新的市场;有利于促进农业发展根据当地自然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产业和产品布局调整,压缩、淘汰那些落后的过剩生产能力,解决适地适种或适养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农业的产业素质和经济效益,发挥比较优势,增强国际竞争力。

3.农产品绿色贸易是适应WTO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客观需要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两大趋势,经济全球化加快了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的流动和循环,为我国相对富余的劳动力要素与稀缺的资本、技术等要素的置换与整合创造条件。在世界经济全球化迅速发展的同时,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也在迅速发展。区域经济集团化使区域经济集团组织在自由贸易、关税、共同市场、经济同盟、完全的政治经济一体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它通过区域集团组织的协议、条约等形式在资本、技术、商品、信息等领域进行合作,实现区域同盟成员之间的资源优化配置,经济上互补、互利、互惠,共同促进经济增长,达到互惠互利的效果。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既相互矛盾又相互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是适应WTO及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4.农产品绿色贸易有利于提升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提高区域农业生产水平从农业国际间技术和产品的交流角度看,农产品贸易是获得农业技术外部经济和资本外部经济的基本前提条件。国际贸易理论认为,一国或地区在经济成长过程中,其相对优势会由劳动密集向资本和技术密集的产品转移。农产品绿色贸易,通过国际间产品、技术的贸易和交流,可以有效促进农产品生产水平和技术的提高和进步,克服国际间的技术性贸易壁垒;可以有效促进农业技术引进、创新和交流,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的提高。因此,在不妨碍我国自主发展能力的前提下,要积极鼓励外国农业高技术产业公司来我国投资,并在地域上集中布局,以扩大技术外溢效应;同时,积极帮助国内农业新兴、幼稚产业和中级产业的发展,培育农业后劲产业,为农业结构升级提供了基础。

5.农产品绿色贸易是促进区域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满足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的必然选择许多发展中国家根据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制定了先出口环境资源发展经济后治理环境的发展战略,利用环境资源的比较优势发展对外贸易进而推动经济增长。我们认为,发展中国家应该正确地处理好对外贸易、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三者的关系,走社会、经济和环境相互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道路。第一,实现农产品绿色贸易有利于保护贸易环境,减少、消除污染和环境破坏,维护动植物和人类自身的安全与健康,维护生态平衡,是实现农业生态文明及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目标,是追求人与自然共生与循环的不可逆转趋势。第二,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农业国际化发展趋势的要求。随着农业国际贸易环境的不断优化,关税和非关税限制逐步减少,自由贸易原则得到贯彻,绿色贸易政策的透明度逐步增强,农产品绿色贸易成为实现国际贸易的自然要求。第三,农产品绿色贸易是人类消费需求变化的结果。人类消费需求变化导致国际农产品市场供求格局发生重大改变。农产品消费需求的变化将集中表现在具有优质、卫生安全、便利和品种、风味多样化等特征的产品上。

6.农产品绿色贸易符合比较利益原则,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提高农业比较效益经济发展的过程,实质是资源优化配置的过程。农产品绿色贸易是实现农业资源合理配置的基础,是提高农业比较效益,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参与国际、国内分工与合作的重要途径。我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的1/4,人均土地资源是世界1/3,人均森林资源是世界的1/7,人均草地资源是世界的1/2-1/3,人均海洋资源是世界的1/4,通过实现农业国际化,可利用国际资源解决中国农业资源不足的问题,将自身资源配置到能发挥最大效率的地方,从而促进农业提高比较效益。

7.农产品绿色贸易是我国农业实现工业化和市场化进程的必然选择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长期以来我国农业实行负保护,农业为实现工业化发展资本积累提供重要来源,农产品出口仍是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国农业部门在工业化过程中的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仍是一个不断作“贡献”的部门,政府不可能也没有能力通过价格支持、收入补贴、市场收购等方式对农业部门进行较大程度特别保护和支持,只有充分发挥农业资源优势和特色,促进农产品绿色贸易,才能有效保护农业本身发展,促进二元结构的根本转变。

摘要:绿色壁垒已成为制约我国农产品贸易及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瓶颈。本文从农产品绿色贸易与区域经济发展特征、关系和意义出发,提出重视发挥政府在区域优势发展中的战略指导作用;建立农产品国家(区域)技术标准体系,实施技术标准战略;整合科技力量,实施科技与市场一体化发展战略;建立农产品绿色贸易区,实施区域优势发展战略和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建设等若干冲破绿色壁垒、发展区域经济的构想和对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