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枯萎病论文范文

枯萎病论文范文

枯萎病论文

枯萎病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阐述长丰地区草莓枯萎病的发病症状、传播途径与发病条件,并提出综合防治措施,包括整地施肥、灌水覆膜、揭膜旋耕、栽植脱毒苗、实行轮作并加强田间管理、药剂防治等措施。

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长丰县草莓的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2007年已达到4666.67hm2,预计2008年将突破6666.67hm2。随着大棚种植草莓的年限在逐年延长,土传性草莓枯萎病的发生与危害在加重。据笔者调查,此病一旦传染侵入草莓就会迅速蔓延,很难根治,一般发生年份该病的发病率为5%~12%,重发年份高达20%~35%;轻病株结果很少,品质差,商品价值低,防治好的可减少产量损失6%~13%,防治差的可减产16%~26%,甚至呈现毁灭成灾的局面。在连年种植的田块发生重,特别是采用本圃培育的草莓苗更易发生。如2006年,在水湖地区草莓基地,严重田块的株发病率达40%以上,几乎到了不能再种植的地步。

1发病症状

草莓枯萎病多在苗期或开花期发病。初期仅心叶变黄绿或黄色,有的卷缩或产生畸形叶,至病株叶片失去光泽,老叶呈紫红色萎蔫,后叶片枯黄至全株枯死。剖开根冠,可见叶柄、果梗维管束变成褐色至黑褐色。病原为尖镰孢菌草莓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小型分生孢子肾形或卵形,无色,单胞或双胞;大型分生孢子纺锤形至镰刀形,厚坦孢子球形,多数单孢。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主要以菌丝体和厚坦孢子随病残体遗落土中或在未腐熟的带菌肥料及种子上越冬。病土和病肥中存活的病菌,成为翌年主要初侵染源。病菌在病株分苗时进行传播蔓延,病菌从根部自然裂口或伤口侵入,在根茎维管束内生长发育,通过堵塞维管束和分泌毒素,破坏植株正常疏导机能而引起萎蔫。最适温度30~32℃,连作或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良、地温低、耕作粗放、土壤过酸和施肥不足或偏施氮肥或施用未腐熟肥料,致植株根系发育不良,都会使病害加重。品种间抗性有一定差异。土温15℃以下不发病,高于22℃病情加重。

3综合防治措施

草莓枯萎病是一种可防难治的病害,因此应采用从源头上杜绝病原物的侵染,从栽植的土壤、种苗和传播途径上切断病菌的侵入。

3.1整地施肥

每年的6月中旬至7月中旬,将前一年栽过草莓的地块拉秧并清理干净,施入7500kg/hm2麦秸及足够的有机肥,加入750kg/hm2土壤净化剂,将以上物质均匀撒于栽培床面,并用旋耕机旋耕2遍,使麦秸、底肥及土壤净化剂混合均匀,而后建成高25cm、面宽50cm、底宽100cm的高垄。

3.2灌水覆膜

用白地膜将床面覆盖,用竹片支1m拱架扣棚,拱膜可用上年的旧棚膜。向地膜下畦沟内浇水,使畦面有足够的积水。将地膜拱膜封闭后处理15~20d,遇阴雨天适当延长。注意消毒期间只灌1次水,灌水的主要目的是增加土壤中的含水量和膜下的湿度,使高热高湿传播到土壤的各个角落。

3.3揭膜旋耕

揭膜后,用旋耕机旋1遍,整畦起垄种植草莓。由于覆膜灌水产生的高温高湿(棚内温度可达75~80℃,地表65~67℃),可以杀死土壤中的病原物及草籽、虫卵,所使用的麦秸全部转化为有机质,土壤净化剂变成速效氮。所以使用此法,还有培肥地力和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

3.4栽植脱毒苗

长丰县农技推广中心自2004年采用组培技术繁殖脱毒原种苗,再送到天堂寨山上繁苗;截至到2008年,本中心累计繁殖脱毒试管苗20万株,推广原种苗600万株。有效地从源头上切断了草莓枯萎病病原的传播。

3.5实行轮作并加强田间管理

栽培草莓田要与禾本科作物进行3年以上轮作,最好与水稻田轮作,效果更好。同时广大农户要多施腐熟有机肥,保持田间杂草少,勤施肥,少施肥,勤浇水,湿度适中;当田间发现枯、黄萎病株时,要及时拔除;同时要对周围土壤进行消毒处理,以防侵染其他植株。

3.6药剂防治

发现病株,及时拔除,集中烧毁或深埋,病穴施用生石灰进行消毒。在定植缓苗后,用育苗清150倍液加丰抗素灌根1次。发病初期,采用70%敌克松1000倍液或50%多菌灵1000倍液灌根,隔7~10d灌1次,连用2~3次。

参考文献

[1]廖新梅,张百文.草莓主要病害的发生与防治[J].广东农业科学,2007(12):104,113.

[2]吴宝荣.草莓枯萎病的识别与防治技术[J].现代园艺,2006(4):28-29.

[3]卢代华.草莓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J].四川农业科技,2004(9):34.

枯萎病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设施黄瓜栽培过程中,一直有两大制约因素,就是产量低、易得病,而黄瓜嫁接恰恰能很好解决这一新问题。具体介绍了黄瓜嫁接前的预备工作、嫁接方法以及如何优化嫁接后的管理,以提高嫁接成活率。

黄瓜嫁接栽培就是利用南瓜等抗土传病害的葫芦科植物作钻木,以黄瓜作接穗,利用嫁接苗进行栽培。这种嫁接的好处,一是可防根位病害,非凡是对防枯萎病效果十分显著。因为枯萎病菌不能侵染南瓜根系,所以换根栽培,枯萎病株可以降到20%以下,甚至根本不发病。二是南瓜根系发达,吸肥水能力强,嫁接后的黄瓜植株生长旺盛,环境适应性强,可增加产量30%~50%,并能提早上市5~7d。

1嫁接前的预备

主要嫁接栽培用的南瓜苗和黄瓜苗要培育适时,嫁接一般在出苗后7~8d进行。黄瓜、南瓜幼苗2片子叶都充分展开,真叶还没萌生,苗高达4~5cm,叶色由黄转绿时嫁接便于操作,一般成活率可达95%。假如过早嫁接,因幼苗太小,不易操作;假如嫁接过晚,因幼苗组织老化,成活率不高。

育苗方式有三种摘要:一是用无土育苗法育黄瓜和南瓜子叶苗,嫁接时将子叶苗拔出,然后一对苗一对苗地在水碗中嫁接,嫁接好后再移到苗床中。二是用纸袋、塑料钵育苗,将黄瓜和南瓜苗挨着育在一起,然后进行靠接。三是用营养土方法育苗,嫁接时将苗拔起集中以插接法嫁接。

育苗时要注重摘要:一要先播南瓜,过2~3d再播黄瓜,因南瓜生长较慢,相差2~3d,嫁接时正好两者子叶都同时展开;二要分2~3批育苗,顺延1~2d,以便陆续进行嫁接;三要适当提高育苗温度,使子叶下胚轴伸长脖,便于嫁接时操作。

2嫁接方法

2.1插接

先用细竹签将南瓜生长点去掉,然后沿1片子叶和茎成45°角穿刺。要严格把握刺深度,不要穿透茎壁,但太浅也影响成活。接着在黄瓜近子叶处向下斜切茎部,最后将黄瓜茎切口朝下插入南瓜穴孔,其深度和穿刺孔相同。

2.2靠接

先取南瓜苗,去掉生长点,保持子叶完好,在其下1cm处,用刮脸刀片斜向下切,切口长1.5cm,呈舌状,横向深度不超过茎粗1/2;再取黄瓜苗,在同样位置,从下向上切一同样切口;最后将黄瓜舌状部分插入南瓜切口内,使2个舌状物吻合,用乳胶条缠住,栽入育苗床。

2.3切接

南瓜苗按上述方法切成舌状口,然后取洗净根部的黄瓜苗,把茎削切成斜面,最后把黄瓜苗茎切口朝下插入南瓜切口,使黄瓜茎切口和南瓜切口舌状物吻合,用乳胶条缠好或用新式嫁接塑料卡摄住,栽入苗床。

嫁接时应注重使黄瓜和南瓜幼茎的形成层相吻合,这样才能保证成活。黄瓜苗茎比南瓜苗茎细,嫁接时不要使黄瓜茎插入南瓜切口中心,要保证切口一侧靠齐相吻合。

3嫁接后管理

嫁接成活率的高低和嫁接后的管理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必须创造一个适宜的温、光、水、氧环境,才能保证嫁接伤口的愈合和生长。

3.1温度

黄瓜嫁接愈合最佳温度为25℃,一般嫁接后3~5d保持白天24~26℃,夜间18~20℃;3~5d以后通风,逐步降温,保持白天22~24℃,夜间12~15℃。

3.2湿度

嫁接苗床的空气湿度必须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一般为85%~95%;土壤湿度不宜过高,否则轻易造成嫁接苗根系腐烂。因此,嫁接后不宜大水漫灌。另外,大水漫灌轻易导致伤口被土传病菌感染,还会提高接穗气生根的发生率。

3.3光照

要进行遮光,降低温度,保持湿度,提高接穗的成活率。通常采取隔2条揭1条的覆盖法,形成花荫,夜间要全覆盖进行保温,随着嫁接伤口的愈口,3d后可早晚揭,中午盖,7~8d后不再遮光。

3.4及时断根和去萌蘖

砧木苗生长点去掉后,会促进不定芽的萌发,如不及时去掉,将会影响对接穗的养分和水分供给,应每2~3d检查1次,防止侧芽长成。采用靠接法嫁接的黄瓜苗,要在嫁接后10d左右,用刀片将黄瓜胚轴切断,并拔出根茎。断根晚,黄瓜根系在土中易遭受枯萎病菌侵染,病苗可向上侵染达1m左右,使嫁接失败;另外,黄瓜叶片制造的养分会大量向黄瓜根系运输,影响嫁接苗的生长速度。

枯萎病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黄瓜;嫁接;方法;管理

论文摘要设施黄瓜栽培过程中,一直有两大制约因素,就是产量低、易得病,而黄瓜嫁接恰恰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详细介绍了黄瓜嫁接前的准备工作、嫁接方法以及如何优化嫁接后的管理,以提高嫁接成活率。

黄瓜嫁接栽培就是利用南瓜等抗土传病害的葫芦科植物作钻木,以黄瓜作接穗,利用嫁接苗进行栽培。这种嫁接的好处,一是可防根位病害,特别是对防枯萎病效果十分显著。因为枯萎病菌不能侵染南瓜根系,所以换根栽培,枯萎病株可以降到20%以下,甚至根本不发病。二是南瓜根系发达,吸肥水能力强,嫁接后的黄瓜植株生长旺盛,环境适应性强,可增加产量30%~50%,并能提早上市5~7d。

1嫁接前的准备

主要嫁接栽培用的南瓜苗和黄瓜苗要培育适时,嫁接一般在出苗后7~8d进行。黄瓜、南瓜幼苗2片子叶都充分展开,真叶还没萌生,苗高达4~5cm,叶色由黄转绿时嫁接便于操作,一般成活率可达95%。如果过早嫁接,因幼苗太小,不易操作;如果嫁接过晚,因幼苗组织老化,成活率不高。育苗方式有三种:一是用无土育苗法育黄瓜和南瓜子叶苗,嫁接时将子叶苗拔出,然后一对苗一对苗地在水碗中嫁接,嫁接好后再移到苗床中。二是用纸袋、塑料钵育苗,将黄瓜和南瓜苗挨着育在一起,然后进行靠接。三是用营养土方法育苗,嫁接时将苗拔起集中以插接法嫁接。

育苗时要注意:一要先播南瓜,过2~3d再播黄瓜,因南瓜生长较慢,相差2~3d,嫁接时正好两者子叶都同时展开;二要分2~3批育苗,顺延1~2d,以便陆续进行嫁接;三要适当提高育苗温度,使子叶下胚轴伸长脖,便于嫁接时操作。

2嫁接方法

2.1插接

先用细竹签将南瓜生长点去掉,然后沿1片子叶与茎成45°角穿刺。要严格掌握刺深度,不要穿透茎壁,但太浅也影响成活。接着在黄瓜近子叶处向下斜切茎部,最后将黄瓜茎切口朝下插入南瓜穴孔,其深度与穿刺孔相同。

2.2靠接

先取南瓜苗,去掉生长点,保持子叶完好,在其下1cm处,用刮脸刀片斜向下切,切口长1.5cm,呈舌状,横向深度不超过茎粗1/2;再取黄瓜苗,在同样位置,从下向上切一同样切口;最后将黄瓜舌状部分插入南瓜切口内,使2个舌状物吻合,用乳胶条缠住,栽入育苗床。

2.3切接

南瓜苗按上述方法切成舌状口,然后取洗净根部的黄瓜苗,把茎削切成斜面,最后把黄瓜苗茎切口朝下插入南瓜切口,使黄瓜茎切口与南瓜切口舌状物吻合,用乳胶条缠好或用新式嫁接塑料卡摄住,栽入苗床。

嫁接时应注意使黄瓜与南瓜幼茎的形成层相吻合,这样才能保证成活。黄瓜苗茎比南瓜苗茎细,嫁接时不要使黄瓜茎插入南瓜切口中央,要保证切口一侧靠齐相吻合。

3嫁接后管理

嫁接成活率的高低与嫁接后的管理技术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必须创造一个适宜的温、光、水、氧环境,才能保证嫁接伤口的愈合与生长。

3.1温度

黄瓜嫁接愈合最佳温度为25℃,一般嫁接后3~5d保持白天24~26℃,夜间18~20℃;3~5d以后通风,逐步降温,保持白天22~24℃,夜间12~15℃。

3.2湿度

嫁接苗床的空气湿度必须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一般为85%~95%;土壤湿度不宜过高,否则容易造成嫁接苗根系腐烂。因此,嫁接后不宜大水漫灌。另外,大水漫灌容易导致伤口被土传病菌感染,还会提高接穗气生根的发生率。

3.3光照

要进行遮光,降低温度,保持湿度,提高接穗的成活率。通常采取隔2条揭1条的覆盖法,形成花荫,夜间要全覆盖进行保温,随着嫁接伤口的愈口,3d后可早晚揭,中午盖,7~8d后不再遮光。

3.4及时断根与去萌蘖

砧木苗生长点去掉后,会促进不定芽的萌发,如不及时去掉,将会影响对接穗的养分与水分供应,应每2~3d检查1次,防止侧芽长成。采用靠接法嫁接的黄瓜苗,要在嫁接后10d左右,用刀片将黄瓜胚轴切断,并拔出根茎。断根晚,黄瓜根系在土中易遭受枯萎病菌侵染,病苗可向上侵染达1m左右,使嫁接失败;另外,黄瓜叶片制造的养分会大量向黄瓜根系运输,影响嫁接苗的生长速度。

3.5防治黄瓜根结线虫

根结线虫除自身危害外,还可传播或诱发某些真菌性和细菌性病害,导致根系腐烂、嫁接植株枯萎,可用药剂灌根,保证嫁接成活率。

参考文献

枯萎病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介绍了西瓜新品种汴杂九号栽培技术,包括选地、整地施肥、育苗、定植、定植后管理、采收等方面内容,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栽培提供技术指导。

汴杂九号为河南省开封市蔬菜科学探究所培育出的中熟、大果型西瓜新品种。具有植株生长势强、分枝性中等、坐果力强、果实椭圆形、瓤色大红、含糖量高、品质优、产量高、果皮纯黑色、韧性强耐储运、中抗枯萎病、耐湿性好等特征,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可种植。现将其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瓜田选择

选择排灌方便、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的轻沙质土壤的土地,同时考虑枯萎病的预防,不宜选有枯萎病发生的重病田内重茬种植,一般旱地轮作需6~7年,水田轮作需2~3年。若必须连作时最好采用嫁接栽培。

2整地施肥

由于汴杂九号属于大果型高产品种,所以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入冬前深耕30~40cm,耕后不耙,保持大土块冻晒垡,有利于改善土壤结构,减少地下害虫和土壤有害菌源的传播。春季整地前要施足底肥,一般施入腐熟土杂肥45~60t/hm2、尿素300kg/hm2、过磷酸钙750kg/hm2、硫酸钾225~300kg/hm2。土杂肥撒施于瓜田后深耕20~40cm。化肥要穴施或沟施,以提高利用率。

定植行应整成龟背形高垄,畦中部高、两边低,中间最高处10cm左右,行间距为180cm。定植带在畦中部,宽约60cm,定植前覆好地膜,以利于增温、保墒。

3育苗

3.1配制营养土

营养土用未种过瓜类蔬菜的田土和腐熟的有机肥配制。施用田土和有机肥过筛,田土和有机肥体积比为3∶1。

3.2种子消毒和催芽

西瓜种子表面易附着炭疽病、枯萎病等病原菌,催芽前必须进行种子消毒。消毒方法可以采用温汤浸种或药剂处理,温汤浸种的做法是摘要:将西瓜种子放入55℃温水中,并持续搅拌,当水温降到30℃时停止搅拌,然后浸种4~5h。浸种后将种子放在净水中反复搓揉,去除种子表面黏质,再用湿毛巾包好,在28~30℃环境下保湿催芽。24~28h芽可出齐。

3.3播种

根据试验和推广栽培经验,汴杂九号以集中育苗再定植栽培为好,育苗可以采用常规育苗和嫁接育苗,黄淮地区以定植后覆膜方式,一般在3月中下旬播种,苗龄1个月左右。

3.3.1常规育苗。育苗可以使用小拱棚或简易温室。将经过消毒催芽后的种子直接播种在苗床。

3.3.2嫁接育苗。假如栽培田为重茬的枯萎病重病田或者人力等条件答应,最好采用嫁接育苗。嫁接苗具有明显增强植株生长势、提高植株的抗逆性、提高产量、有效的防治枯萎病等优点。砧木可以选择黑子南瓜或瓤瓜,嫁接方法可以采用顶插接法或靠接法。采用顶插接法时砧木要比西瓜早播7~8d,使砧木苗大于西瓜苗,便于嫁接。砧木种子催芽后,直接播种在营养钵中,每钵1粒。接穗种子催芽后,可以播种在苗床或育苗盘中,当砧木第1片真叶展平时为嫁接适期。采用靠插接法时,西瓜要比砧木早播7~8d,当接穗真叶长到1角钱硬币大小时为嫁接适期。嫁接方法为摘要:①顶插接。先用竹签或刀片将砧木生长点切除,然后用和接穗下胚轴粗细相同的竹签,在砧木切口处呈45°角向下斜插深约0.5cm,竹签暂不拔出。取接穗在子叶下方0.5cm处,由叶端向根端斜削长约0.5cm的楔面,拔出竹签,随即把削好的接穗插入砧木孔中,使砧木子叶和接穗子叶呈“十”字形,立即用专用夹夹住接口,把嫁接好的营养钵紧密排列在苗床内,将小拱棚覆上膜。②靠插接。选用大小相近的砧木和接穗,在砧木下方1.0cm处,用刀片呈45°角向下斜削1刀,深至胚轴的2/3至1/2,长约0.5cm。然后取接穗在子叶下方1.5cm处,向上斜削1刀,长约0.5cm,将接穗和砧木切口相互嵌合,叶片呈“十”字形,然后用专用夹将接口夹住,栽入营养钵。将营养钵密排在苗床内,浇足水,扣上小拱棚。栽时接口应高出钵面3.0cm左右。

无论采用哪种嫁接法,在嫁接前1d傍晚将砧木浇透水,用多菌灵700倍液对砧木和接穗及四周环境进行消毒。

3.4苗床管理

幼苗出土前温度要高,白天不放风,使床温控制在28~32℃。瓜苗出土后,根据不同的育苗方法采取不同的管理。

3.4.1常规育苗管理。在瓜苗出土后要适当降低苗床温度,防止幼苗徒长形成高脚苗,白天温度把握在20~25℃,夜间保持在12~15℃。汴杂九号是对肥水比较敏感的品种,苗期为防止幼苗徒长,在苗床灌足底水的情况下,应严格控制浇水,出苗前不浇水,1片真叶展开前若中午叶片出现萎蔫,可喷少量温水。在瓜苗生长过程中,若营养土中营养充足,苗期一般不再追肥,如发现缺肥现象,可以结合浇水少量施肥,一般用0.1%~0.2%尿素浇施。注重喷洒叶面肥浓度不能太大,否则会形成烧叶。

3.4.2嫁接育苗管理。从嫁接到成活约需10d左右,这个期间为了促进接口愈合,必须做好保湿、保温、遮光、放风和除萌等项工作。这10d内要实行分段管理摘要:①1~3d,棚室要密封,小拱棚加覆盖物,避免阳光直射苗床,防止嫁接苗萎蔫,棚内湿度要保持在饱合状态;棚内温度白天保持28~30℃,夜间15~18℃。②3d后,早、晚可见散射光和侧光,将棚内湿度控制在90%~95%之间;温度白天保持28℃,夜间不低于15℃,超过35℃或低于10℃都会影响成活率。③7d后嫁接苗基本愈合,温度白天25~28℃,夜间13~14℃,开始放风炼苗,放风口由小到大,逐渐加大通风量,晴天中午光照强,必须用草苫遮光。假如棚内温度不够,也可隔苫遮光。④10d后同常规育苗的苗床管理。

采用靠接法时要适时进行接穗断根处理。一般在放风后1~2d,假如嫁接苗不萎蔫,接穗便可断根,在接口下1.0cm和钵面处各切1刀。断根前1~2d将苗床浇足水。断根后中午仍要遮光1~2d。另外嫁接苗在苗床生长期间,砧木仍有侧芽萌发,如不及时摘除会影响接穗生长。因此,要及时除掉砧木上的萌芽,但不要损伤接穗和子叶。

3.5苗期病虫害防治

苗期常见的病虫害有猝倒病、立枯病、疫病和地下害虫。防治要结合农事操作同时进行。①配制营养土时,1m2可拌50%多菌灵可湿粉8g或50%甲霜灵可湿性粉8~10g,以有效防治苗床土壤传播的枯萎病、猝倒病和立枯病。②播种后出苗前用90%敌百虫晶体1000倍液浇灌苗床防治种蝇等地下害虫;出苗后可以使用40%乐斯本乳油1000倍喷雾。③在作好苗床土和种子的消毒处理后,假如碰到多雨寡照天气,易发生猝倒病、立枯病、疫病,可在晴天中午使用50%多菌灵500倍液、8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或50%甲霜灵可湿粉1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

4适时定植

4.1定植适期和密度

当日平均气温稳定在15℃,日最低气温不低于5℃,10cm地温稳定在12℃以上便可定植。华北地区露地定植一般在4月最后1次晚霜过去即可定植;地膜覆盖或天地膜双层覆盖栽培时,可以适当提前定植。由于该品种生长势强,不宜采用放任生长,以三蔓整枝为好。行距180cm左右,株距60~70cm,定植8250株/hm2左右。

假如定植的是嫁接苗要防止自生根,定植时接口部位应高出地面1cm左右。

4.2定植时病虫防治

根据土壤带病虫情况进行土壤处理,防治土壤传播的病虫害。使用5%丁硫克百威颗粒剂45~60kg/hm2,均匀撒施后和土壤充分混合,防治根结线虫,兼治地下害虫;使用重茬灵30kg/hm2施于定植穴内预防枯萎病。

5定植后的管理

5.1苗期管理

指从定植到团棵的一段时期,包括缓苗期和团棵期。缓苗期主要是要及时检查定植后的活苗情况,发现有死棵或成活不良的植株要及时进行补苗和换苗。苗成活开始生长后及时浇1次透水,一是让苗四周的土壤充分沉落,使瓜苗根系和土壤紧密接触,有利于生根发棵;二是为瓜苗伸蔓提供水分,以保证整个伸蔓期对水分的要求。

5.2伸蔓期管理

指团棵后到雌花开放的一段时期。这一段时期是西瓜植株和根系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要加强田间管理。在施足基肥和浇好定植水和缓苗水的情况下,一般不需要浇水施肥,以便控制植株疯长,促使植株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化。即使碰到干旱等非凡情况需要补浇或追肥时,也要控制不用大水漫灌、适量追施复合肥;汴杂九号分枝能力强,进入伸蔓期后,要及时进行整枝压蔓。整枝以三蔓整枝法为好。结合整枝过程要进行压蔓,压蔓的功能主要是让田间的枝蔓叶片分布均匀、不互相挤压翻转扭曲,以达到充分利用光能制造养分。一般天地双膜覆盖时使用明压方法,单层地膜覆盖或陆地栽培时采用明压暗压都可以。假如大田有枯萎病菌、定植的又是嫁接苗,不能压蔓,以免生长自生根,同时还需要对爬蔓畦采取覆盖稻草等办法,防止接穗生根和植株感病。如瓜蔓上发生不定根,应及时抹掉。

5.3结果期管理

指雌花开花到果实成熟这一时期,一般需要30~33d。管理有以下几个方面摘要:①促进坐果。汴杂九号坐果能力强,一般可以自然坐果。但由于其生长势强,叶片肥厚,碰到阴雨天气或管理不当时,轻易形成植株旺长或徒长影响坐果,这时可以采取人工辅助授粉、断掉部分侧根或使用坐瓜灵等办法,改善植株生长状况,促进坐果。②选瓜、留瓜。由于汴杂九号为大果型品种,一般1株只留1个瓜。在幼果鸡蛋大小开始褪毛时选瓜,以主蔓第2或第3雌花留瓜为主,若主蔓瓜畸形或明显生长不良,也可以选择侧蔓留瓜。③肥水。坐果期是肥水管理的关键时期,要分期合理追用水肥。幼果鸡蛋大小开始褪毛时浇1次膨瓜水,此后,保证土壤湿润,当土表出现早晨潮湿,中午发干时再浇水,每次浇水都要浇足。当果实基本稳定,不再膨大后停止浇水。结合浇1次水追施膨瓜肥,膨瓜肥以速效化肥为主,一般施硫酸钾225kg/hm2、氮磷复合肥450kg/hm2,根据植株生长情况还可以追施0.1%~0.5%尿素、磷酸二氢钾和硫酸钾等叶面肥。

5.4主要病虫害防治

定植以后发生的主要病虫害有蚜虫、红蜘蛛、棉铃虫、炭疽病、病毒病。蚜虫和红蜘蛛可用10%吡虫啉4000~6000倍液、1%甲维盐1000~1500倍液喷雾防治;棉铃虫可用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800~1000倍液喷雾防治;炭疽病可用50%甲基托布津可湿粉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粉500倍液喷雾防治;病毒病可以使用病毒A可湿粉或植病灵喷雾防治。同时,要及时拔掉重病株带出田外销毁。

枯萎病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大棚黄瓜;早春茬;培育壮苗;定植;田间管理

论文摘要介绍大棚黄瓜早春茬栽培技术要点,包括品种选择、培育壮苗、定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等内容,以供黄瓜种植户参考。

黄瓜是人们喜爱的瓜果之一,我县每年种植露地、保护地黄瓜面积达1500hm2以上,可进行周年生产,均衡供应,特别是早春茬黄瓜,市场效益很高。根据实践经验现把我县早春茬大棚黄瓜栽培技术要点介绍如下。

1品种选择

早春茬黄瓜宜选早熟、耐低温、耐弱光、高产优质品种,如津春3号、新泰密刺、李氏21等。

2培育壮苗

2.1苗床设置与营养土的配制

苗床选用大棚内阳畦为佳。要求苗床背风向阳,土壤肥沃,阳光充足,东西走向,苗床宽1.2m左右。营养土配制为优质土壤40%、腐熟优质土杂肥60%,每1m3营养土加三元复合肥2.5kg、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掺拌均匀。

2.2种子处理

首先晒种半天,然后用55℃温热水浸种20min,热水量为种子量的5倍,浸种时要不断搅拌,然后用1%福尔马林溶液浸种20min灭菌,后用清水洗种,再放温水中浸种5~6h。待晾干种皮水分后用湿纱布包好,放在背光处28~30℃温度下保湿催芽。

2.3播种

把营养土装入10cm×10cm钵中,再把营养钵排入苗床上,钵间封严土。灌水浇透营养钵,在每个营养钵中心打1.5~2.0cm深穴,把发芽种子播入后覆盖营养钵,盖上地膜或弓棚。也可将种子直接播入苗床上,两片子叶展平心叶吐露时,分苗于营养钵中育苗。

2.4苗期管理

播种后密闭加棚保温,白天温度28~32℃,夜间18~20℃,当70%的种芽拱土时,地膜方式的要揭去地膜,撒0.5~1.0cm细潮土。瓜苗基本出齐后白天温度20~25℃,夜间15℃左右。当第2片真叶展开时,进行大温差育苗,白天25~28℃,夜间10~15℃;定植前7d进行低温炼苗,白天25℃左右,夜间8~12℃。苗期一般不浇水,在苗床干旱时可在上午向苗上喷与气温相同的温水,然后升温排湿。

2.5育苗与定植时间

为提早上市,争取好的经济效益,早春茬大棚栽培育苗可提前在1月中下旬,定植在2月下旬至3月初。苗龄30~40d,3~4片真叶,苗高10~13cm。根据生产设施的保温性能,适当提前或延后。

3定植

3.1施肥整地做畦

在定植前5~7d,施腐熟的优质土杂肥75t/hm2,三元复合肥(15∶15∶15)750kg/hm2,饼肥2250kg/hm2,钾肥150kg/hm2,尿素150kg/hm2,锌肥、硼肥各30kg/hm2。撒施深翻,耙细整平,实现平、松、润的标准。6~8m跨度的大棚,棚两边各留15~20cm,按110cm放线,做沟宽30cm、畦面宽80cm、高20cm的小高畦,畦面中央挖一深7~8cm、宽20cm的地沟,然后盖上地膜,扣棚升温。

3.2移栽定植

棚内10cm地温稳定在10℃以上,选冷尾暖头晴天上午定植。一般定植大行距64cm,小行距46cm,株距33cm。定植时将地膜剪成“十”字口,挖穴浇足水,水温20℃以上,趁水未干时把去钵苗放入,苗土表面与畦面持平或稍高畦面封好土。

4定植后的管理

4.1缓苗期管理

定植后到心叶开始生长这段时间为缓苗期,一般5~7d。此期间要密闭大棚保温,白天温度控制28~32℃,夜间18~20℃为宜。

4.2根瓜采收前的管理

缓苗后为加速生长可在地膜下浇1次井温水,也称缓苗水。白天温度25~28℃,夜间温度15~18℃,根瓜采收前追肥浇水,追施尿素300kg/hm2、钾肥225kg/hm2。

4.3结瓜期的管理

早春茬大棚黄瓜栽培在管理上采用“大水大肥高温促”的办法促瓜早上市。白天温度控制在28~32℃,夜间温度15~18℃,高温管理也能减轻病害的发生。7~10d追肥浇水1次,每次追施尿素300kg/hm2、钾肥300kg/hm2、磷肥150kg/hm2。同时要从结瓜开始进行叶面喷肥,喷施0.3%尿素+0.2%磷酸二氢钾溶液,5~7d喷2次。结瓜盛期7~10d喷1次90%亚硫酸氢钠15g/hm2对水75kg,喷2~3次。能有效提高黄瓜产量和质量。4.4整枝吊蔓

大棚黄瓜可纵向拉几道(与黄瓜行数相同)铁丝,然后用尼龙绳,下边栓在黄瓜茎基部,上端活扣在铁丝上,尼龙绳长度应是大棚高度的2倍以上,瓜蔓绕绳往上攀援,也可人工绕绳辅助攀援。秧顶要与棚膜保持40~60cm距离,过长秧要落盘。

枯萎病论文范文第6篇

1油用亚麻育种工作成就

1.1改进了品质新育成油用亚麻品种不但提高籽实产量,而且含油率均达到40%以上。90年代以来,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产品深加工的快速需求,亚麻油的开发利用已由食用、工业及医药等用途,向医疗保健方面发展,要求油用亚麻品种在抗病和高产的基础上,力争籽实高含α-亚麻酸。针对生产和市场需求变化,开展了抗病、高产、高α-亚麻酸油用亚麻新品种选育,在对2700多份油用亚麻资源鉴定评价基础上,按照育种目标要求和性状遗传规律选择适合亲本,通过杂交育种和系统选育,选育出“坝亚11号”、“坝亚12号”和“坝选三号”等综合性状优异油用亚麻品种,其中“坝选3号”含油量在42.27%,α-亚麻酸含量在56%以上,最高可达60.1%,品质性状表现突出。“坝选3号”已成为油用亚麻精深加工企业的首选品种[5]。

1.2引进和创制了一批核心种质资源张家口市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一直重视油用亚麻种质资源的收集整理与鉴定评价工作,1978年有10份资源入选《中国亚麻品种资源目录》,“八五”期间对引进42个国家的2130份亚麻资源进行观察、分类、鉴定、评价,这些材料包括俄罗斯128份,印度281份,美国177份,意大利138份,土耳其127份,北美198份,阿根廷160份,法国125份,CFRESBR103份。通过鉴定评价,筛选出抗病材料415份,抗旱材料678份,高产丰产材料269份,纤维用材料339份,晚熟(106-122天)材料394份,早熟(76-90天)材料472份,并从中评选出56份优良材料作为育种亲本利用。通过多年资源鉴定及亲本综合利用效果评价,筛选出“尚义大桃”、“红木65”等10多份核心杂交亲本资源。当前张家口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拥有国内外油用亚麻资源2700多份,居国内各育种单位之首,近年来不断提供给多家育种单位利用。

1.3油用亚麻育种理论研究不断深入方法不断提高几十年油用亚麻育种实践,一方面促进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其中抗旱资源鉴定评价、抗病育种、远缘杂交育种、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变异规律、性状相关、配合力分析在实际工作中得到了广泛应用[6-15],取得了一定进展,并在《中国农业科学》、《中国油料作物学报》、《中国麻业科学》、《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安徽农业科学》等刊物发表“栽培亚麻×野生亚麻种间杂交及胚胎发育的研究[16]”、“国外引进油用亚麻品种资源农艺性状分析与评价[17]”、“基于‘尚义大桃’和‘红木65’资源利用的胡麻骨干亲本选择重要性评价[18]”等有关学术论文30多篇;另一方面丰富了油用亚麻育种手段,形成了引种、常规杂交育种、远缘杂交育种、航天育种[19]相结合育种方法。极大地提升了油用亚麻育种水平,缩小了与油菜、大豆等大油料作物育种工作差距。

1.4油用亚麻育种工作得到各级各部门支持“六五”以来,河北省油用亚麻育种工作一直承担国家、省、市科研任务。据初步统计,30多年来共计承担部级科研项目3项,省级科研项目14项,地市级科研项目6项。参加国家“八五”科技攻关项目“国外引进优异种质的利用研究”;主持“九五”河北省科技攻关项目“优质多抗油纤兼用亚麻品种选育”、“亚麻高产新品种选育与种质资源创新”;主持承担“十五”河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亚麻野生种与栽培种种间杂交及种质创新研究”;主持承担“十一五”河北省成果转化项目“高油亚麻新品种‘坝亚9号、11号’中试与示范”和国家财政项目“高油亚麻新品种‘坝亚9号、11号’繁育及有机栽培技术推广”、承担国家航天育种项目“高产、优质油用亚麻空间环境诱变育种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这些项目承担有力地推动了油用亚麻育种工作进程。

1.5获得成果奖励、制定标准河北省张家口市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在油用亚麻品种资源利用、新品种选育方面曾先后获得部级奖励1项(参加),省部级奖励9项,地市级奖励17项。其中“坝亚3号”曾获农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49—99”、“坝亚6号”、“坝亚7号”等分获河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坝亚9号”和“坝亚11号”获得河北省山区创业二等奖。制定颁布地方标准6项,其中制定颁布“坝选3号”和“坝亚12号”品种标准2项。

1.6培养了一大批专业人才经过历代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河北省油用亚麻科研工作不断创新,稳定发展。科研项目及经费不断增加,科技成果级别不断提高,科研人员自身也得到锻炼成长。到目前为止,研究油用亚麻的科技人员先后培养出研究员6名,副研究员6名,硕士4名,河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一名、市级拔尖人才一名、三三三工程人才5名。

2油用亚麻育种工作存在问题

2.1选育品种遗传基础较为狭窄“尚义大桃”是七、八十年代我国各油用亚麻育种单位丰产育种首选核心亲本,“红木65”是八、九十年代我国各油用亚麻抗枯萎病育种首选核心亲本,各地在不同时期利用这些亲本选育出一大批优良品种。30多年以后,“尚义大桃”和“红木65”各育种单位仍然在沿用。我国各地选育推广一大批油用亚麻品种都含有“尚义大桃”和“红木65”血缘。选育出的品种遗传基础较为狭窄。

2.2育成品种方法较为单一育成品种仍然主要以常规杂交育种方法为主[20-22],运用远缘杂交育种、航天育种方法目前仍没有选育出表现突出品种。

2.3实验室测试手段滞后当前油用亚麻仍然没有根本脱离“手摸、牙咬、眼盯、尺量、秤称”等原始育种方法,由于缺乏实验室快速检测品质(含油量、α-亚麻酸含量)设备,后代材料无法在早代进行检测。对于油用亚麻品质育种来说,没有早代材料品质检测结果,给后代材料选择增加了很大的工作量。

2.4育成品种缺乏广泛适应性不同育种环境选育油用亚麻品种具有明显地域性,甘肃省定西市是我国半干旱地区典型代表,该市西寨油料站多年以来选育品种在各地表现具有极强抗旱能力也证明了这一点[23]。目前普遍存在高代材料缺乏逆境、丰水条件强化鉴定和不同生态区域多点鉴定,这样很难选出广泛适应性品种。

3油用亚麻育种工作展望

3.1育种目标的准确定位优先抗病、高产适当兼顾品质仍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油用亚麻育种工作的重要目标。要在不断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重视优质、专用型品种的选育。

3.2种质资源挖掘和引进目前,张家口市农科院油料作物研究所拥有国内保存数量最多油用亚麻品种资源,通过进一步精准鉴定和综合评价,进而挖掘出1-2份类似“尚义大桃”和“红木65”等配合力超强核心亲本材料,对于丰富油用亚麻遗传基础,促进油用亚麻育种工作将起到决定作用。

3.3提高育种测试手段积极创造条件,改善育种环境,增加设备投资,提高育种测试手段。比如:具备远红外油分测定仪,针对油用亚麻品质育种在低世代对杂交后代材料进行含油率和α-亚麻酸含量测定,根据检测结果决定材料保留和取舍,就可以大大减轻后代材料选择工作量。

枯萎病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要从选用优良品种与搞好播前准备、适期早播、合理密植、加强田间管理、病虫鼠害防治、适时收获等方面介绍花生高产栽培技术,从而为花生种植户提供技术参考。

阜阳市位于淮北平原的西北部,砂土层较深厚,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地势平坦,光、热、水、气等自然资源丰富,生产条件比较优越,蕴藏着较大的增产潜力,是种植花生的良好基地。花生不仅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油脂等,而且国内及国际市场需求很大。以前,由于群众缺乏种植花生的栽培技术,故造成夏花生产量一直徘徊在2100kg/hm2左右和春花生徘徊在5250kg/hm2低产量,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广大群众种植花生的积极性,影响和制约着当地经济的发展,因此提高花生的高产栽培技术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选用优良品种,搞好播前准备

选用优良品种是夺取花生高产的关键措施,俗语说“好种出好苗,好苗夺高产”。通过多次试验,适宜我区种植的花生品种有鲁花一号及海花一号,这2个品种增产潜力大,抗逆能力强,花多针多,生育期在130d左右,是当地花生种植的理想品种。播种前先果选,后粒选,其次用温水浸种和25%多菌灵拌种。同时进行土壤处理,用呋喃丹1.5kg与麦麸8kg拌成毒饵施入土壤中,防治地下害虫。不仅可以一播全苗,而且有效地控制病虫害的发生。有了良种,还要讲究适期足墒播种。就沿沙河流域来讲,春播花生面积较少,大部分都是在5月底、6月初种植夏花生,当时正值气候干燥、日照充足、干旱少雨季节,空气及土壤中的水分含量少,因此要搞好造墒,保证足墒下种,为花生整个生育过程的生长打下良好基础。

2适期早播,合理密植

适期早播、合理密植是高产攻关的决定性因素。在适宜播种期内,播期愈早,生育期愈长,籽粒愈饱满,产量就愈高。因此,在麦收后,要抢时抢墒播种,不要拖延播种期,一般6月5~10日播种结束。在做到适期早播的同时,还要掌握合理密植这一关键技术环节,一般种植22.5万株/hm2左右。

3加强田间管理

3.1苗期管理

花生出苗后及时查苗补缺,达到苗全、齐、匀、壮,促进花芽分化,花针期要确保植株生长稳健,及时查防害虫,花针下扎前,进行中耕培土2~3次或中耕不培土,用手压分枝,使分枝早接触地面,有利于花针早入土,提高有效果数,增加百果重量。培土时施二铵225kg/hm2,草木灰450kg/hm2。

3.2合理追肥

除了追施二铵和草木灰外,还要追施一定量的钙肥。钙是花生生长发育所必需的大量元素之一,花生施用钙肥不仅能提高光合强度,加速光合物的积累运转与分配,而且能促进荚果充实饱满,提高花生单产。据调查,施用450kg/hm2石灰比不施石灰的可增产荚果690kg/hm2,百果重增加21g。结荚期应促进营养生长,适时转移到生殖生长上来,稳住植株长势,如有旺长趋势,可及时喷B9或缩节胺1000倍液,控棵促果。

3.3科学管水

花生具有“喜涝天,不喜涝地”和“地干不扎针,地湿不鼓粒”的特点。要做到旱灌涝排,满足花生生长的需求,保证花生正常发育,获得花生高产。饱果期喷施磷酸二氢钾2.25kg/hm2,可喷2次,既能保持花生青秀不衰,又能增加籽粒的饱满度,从而提高花生产量。

4病虫鼠害防治

主要病虫害有花生枯萎病、叶斑病、锈病、蛴螬等,并要防治老鼠,根据当地病虫鼠情测报及时做好病虫鼠防治工作。其主要虫害为蛴螬,幼虫在花生全生育期都能进行为害。在我地为害花生的主要种类是暗黑鳃金龟子,1年1代,基本上是1月下旬前后产卵孵化幼虫,3龄幼虫越冬。因此,要抓住6月下旬至7月上旬关键时期喷药防治,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用50%辛硫磷3.75kg/hm2拌土450kg拌匀后撒在田中,结合中耕培土,掩埋土中,能起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5适时收获

花生要达到丰产丰收,适时收获很重要。如果收获过早,籽粒干瘪,百果重量减少;如果收获过迟,籽粒在适宜土壤中会破壳发芽,不能达到丰产丰收效果,所以一般根据花生生育期的天数,观察植株成熟的特征,在荚果停止生长时,就及时收获,夏花生一般在10月5日左右收获。

参考文献

[1]桑荣生,周忠新.花生高产高效栽培技术措施[J].丽水农业科技,2007(3):37.

[2]王圣力.夏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07(18):121.

[3]谢联,孙波,吕宝航,等.花生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2007(8):30-31.

枯萎病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阐述了亚麻的形态特征及生物学特性,并从选地、整地、施肥、选种、播种、病虫害防治、收获等方面介绍了其高产栽培技术,以供亚麻种植户参考。

亚麻的纤维和种子是重要的工业原料,在亚麻干茎中含有20%~28%的有价值纤维,而且亚麻纤维具有某些棉纤维及其他麻类作物纤维所不能代替的用途。它具有耐久性,在潮湿条件下抗腐性强和散热快、伸缩小、吸水膨胀及导电性小等特点。因此,亚麻纤维除了能结成美观的各种日用纺织品外,在工农业生产及消防、运输等方面都有广泛的用途。短纤维和麻屑可以用来织布、制地毯、作隔热材料及造纸原料等。亚麻种子平均含23%的蛋白质和32%~48%的脂肪。亚麻油具有很高的碘价和良好的干燥性能。因此,在涂料、油漆、橡胶、制革及制药工业中都广泛利用亚麻油。另外,其还有很高的食用价值。

1亚麻的特征特性

1.1亚麻的形态特征

亚麻属亚麻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全株由根、茎、叶、花、蒴果等5部分构成。

1.1.1根。亚麻的根属直根系,主根较长,略呈波状,主根深1.0~1.5m。侧根短小细弱,主要分布在5~10cm土层中。

1.1.2茎。亚麻的茎呈圆柱形,表面光滑附有蜡质,茎长一般60~120cm,茎粗一般1~5mm。纤维亚麻适宜茎粗1.0~1.5mm,过粗的亚麻出麻率低,品质低。

1.1.3叶。亚麻叶全缘,互生。由于着地部位不同,叶的形状也略有差异,茎下部叶子较小呈匙状,中部叶片较大呈纺锤体,上部叶片细长呈披针形。每一植株生长叶片50~120枚,长1.0~2.5cm,宽0.3~0.8cm。

1.1.4花。为总状复伞形花序。每朵花有花萼、花瓣各5枚。花的颜色有蓝、紫、白,也有少数红色。亚麻是自花授粉植物,天然杂交率为1%。

1.1.5蒴果。呈球形蒴果,顶端稍尖,成熟时呈黄褐色,正常成熟时1个蒴果可结8~10粒种子。

1.2亚麻的生物学特性

纤维亚麻的生育期70~80d,共分5个时期。

1.2.1出苗期。即从播种到出苗,当土壤温度在20~25℃、土壤含水为20%左右时,一般9d就可以出苗。但在生产中由于土壤温度低,需15~20d才能出齐苗。当75%的幼苗出土、子叶展开时为出苗期。

1.2.2枞形期。在幼苗出土2~3周,幼苗具有3对以上真叶,形成叶片聚生在植株顶部,呈小松树状,故叫枞形期,一般20~30d。

1.2.3快速生长期。枞形期后,即转入旺盛生长阶段,植株的旺盛生长是靠节间伸长进行的,此时植株特征是生长点下弯,株高生长迅速,每昼夜植株生长达3~5cm。在快速生长期必须给予充分的水分、养分条件,才能保证亚麻得到充分的生长。快速生长期为30d。

1.2.4开花期。从出苗到开花约50~60d,花期为10d。

1.2.5成熟期。亚麻开花后25d左右即达到成熟期。工艺成熟期的主要标志是:茎下部表皮变黄色;植株下部叶子开始脱离;蒴果有1/3变黄褐色;少数种子变成褐色,种子坚硬有光泽,其他种子呈绿色。此时的纤维强度大,品质好,产量高。

2亚麻栽培技术

2.1选地选茬,合理轮作

要选择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平岗地或二洼地。前茬主要以大豆、玉米为好,忌重迎茬。轮作年限5年以上。

2.2整地保墒

整地以秋翻春耙为主。在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秋翻,待第2年春播前,采用耙、耢、压连续作业,整平耙细,压碎坷垃,减少水分蒸发,达到保水、保湿、保墒的目的,为适时播种抢墒夺全苗打下基础。

2.3合理施肥

亚麻每形成50kg干物质(茎、叶及种子),需从土壤中吸收氮650~755g、磷185~260g、钾310~685g。可见亚麻是一种需肥较多的作物。亚麻不仅需要氮、磷、钾三要素,而且也需要铁、锰、硼等微量元素,缺少任意一种必需元素都能影响亚麻正常发育。

根据亚麻根系纤细、吸肥力弱而集中的特点,在耙地前施农家肥15t/hm2,种肥二铵75.0~112.5kg/hm2。

2.4选用良种

目前主要优良品种有:凡尼、双亚6号等。种子在播种前必须用专用亚麻种子精选机进行筛选,使其净度、纯度、发芽率都能达到国家标准。

2.5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2.5.1播期。一般气温稳定在7~8℃时即可播种,我县在4月25日至5月10日为最佳播期。

2.5.2播法。采用7.5cm条播或重复播;播深3~4cm,播量120kg/hm2,播后要及时镇压,确保1次播种保全苗,保苗1500~1800万株/hm2。

2.6防治病虫草害

2.6.1防草。亚麻除草以化学除草为主,并结合人工除草。在亚麻苗高10~15cm、杂草3~5片叶时进行药剂灭草,主要用拿扑净1.5~2.25kg/hm2、二甲四氯750~1125g/hm2,对水450kg/hm2防除杂草,采用人工喷雾,喷洒均匀,做到不重喷、不漏喷,喷后4h内遇雨要重喷。

2.6.2防病。用0.3%种子量的炭疽福美或多菌灵防治立枯病、枯萎病。

2.6.3防虫。用豆饼粉毒饵(或毒土)防治地老虎和蝼蛄。即用90%敌百虫7.5kg/hm2溶于67.5kg/hm2水中化开后,拌到375kg/hm2豆饼中。待豆饼把药液吸收完阴干,于傍晚顺垄撒在亚麻根际周围,用饼饵75kg/hm2。

2.7适时收获,妥善保管

亚麻收获最佳时期是在亚麻黄熟中期收获,收获标准:一是麻田植株有1/3变成黄色;二是蒴果有1/3变成黄褐色;三是下部叶片有1/3脱落。

收获时要做到三净一齐,即拔净麻、挑净草、摔净土、墩齐根,在靠近根部6~7cm的部位捆成拳头大小的小把平放或立放,晒至6~7成干,在田间垛成小园垛。要注意防雨。待种子充分成熟后,方可脱粒。脱粒时用木方搭成60~

70cm的架子,人工摔净粒,用两道绕捆成25~30kg的大捆,交送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