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扩建论文范文

扩建论文范文

扩建论文

扩建论文范文第1篇

1.1评价原则及评价方法

1.1.1评价原则一是,按整体进行效益评价;二是,效益和费用口径对应一致;三是,以项目能够达到基准收益率12%为目标,反算管输费。

1.1.2评价方法以已建冀-宁管道初步设计概算投资(不含安平压气站)及增建南段复管工程估算投资之和为计算财务评价指标的总投资,根据相应运行成本费用,反算管输费,量化增建南段复管工程对冀-宁管道管输费的影响,并对项目整体进行经济分析,得出经济评价结论。

1.2基础数据

已建冀-宁管道项目初设概算总投资为77.7亿元,南段复管工程估算总投资为54.5亿元,得到财务评价所依据的总投资为132.2亿元。复管工程建设期为1年,2009年开始建设,2010年投产。整体管道运营期为20年,管道项目基准收益率为12%。南段复管工程建成后,冀-宁管道全线输气能力为113亿m3/a,根据设计输气能力及市场情况,输量安排逐年递增。

1.3成本费用估算

1.3.1作业成本一是,燃料费。天然气价格按1.286元/m3计算;二是,动力费。管道沿线不同电网的电价不同,按平均电价0.6元/kW•h计取;三是,输气损耗费。输气损耗按输量的0.5%计取,损耗计算采用的天然气价格按1.286元/m3计算;四是,人员费用。管道定员219人,泰安、邳州压气站另增加40人,共计259人,年均工资以每人4万元计算,福利费按工资的14%提取;五是,折旧费。采用平均年限折旧法,折旧年限为14年,残值率为0,年折旧率为7.1%;六是,修理费。修理费按固定资产原值(不含建设期利息)的3%计取;七是,其他运营费。按1万元/年•人计取。

1.3.2管理费用一是,摊销费。无形资产按10年分期摊销,递延资产按5年分期摊销;二是,其他管理费。按照4.32万元/年•人计取。

1.3.3财务费用包括长期借款、流动资金和短期借款的利息净支出。

1.3.4营业费用按照营业收入的1%估列。

1.3.5成本和费用估算结果经估算,年平均总成本费用122490.42万元,单位运输成本0.12元/m3。

1.4评价结论

经对项目进行盈利能力分析、偿债能力分析及不确定性分析,在项目达到设计输量并保证所得税后内部收益率为12%时,冀-宁管道全线平均管输费用为0.297元/m3,平均管输成本为0.12元/m3。相比已建冀-宁管道管输费用0.286元/m3(可研报告数据),增建复管后,全线管输费用将增加0.011元/m3,增幅3.8%。

2南段增压工程—“增量效益法”

在已建冀-宁管道泰安及安平2座站场增加压缩机及配套设备设施,工程总投资为5.3亿元。南段增压工程建成后,冀-宁管道向西气东输管道增加调气能力29.50亿m3/a。考虑到保安供气属于社会效益范畴,定性说明为宜,因此,确立了定量分析西气东输新增调气量经济效益的研究思路,增压方案的研究对象仍为单一的冀-宁管道,其新增投资对应的西气东输调气增量便于数值化;另外,可以获得冀-宁输气管道的现行运费及相应成本。因此,以销售天然气为目的,通过计算财务指标来衡量增压工程对西气东输管道调气的经济效益,具有现实意义及可操作性。财务分析重点是做好成本计算与定性分析。

2.1评价原则及评价方法

2.1.1评价原则一是,按增量效益进行评价;二是,效益和费用口径对应一致。

2.1.2评价方法财务评价采用“增量效益法”以及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定量分析以冀-宁管道南段进口天然气价格为基础,结合具体增输能力,计算成本费用。

2.2基础数据

增压工程建设期为1年,2009年开始建设,2010年投产,整体管道运营期为20年。根据增加设计输气能力及市场情况,输量安排见表1。

2.3成本费用估算

2.3.1作业成本一是,燃料费。该项目燃料费是各站场运行消耗的天然气费用及水费。泰安、邳州压气站天然气价格2010年至2014年为3.05元/m3,2015年及以后为1.37元/m3,水价按照2.64元/t计算;二是,动力费。电价按平均电价0.582元/kW•h计取;三是,输气损耗费。输气损耗按输量的0.3%计取,采用冀-宁管道泰安站进气价格;四是,人员费用。泰安、邳州压气站新增定员45人,人均工资及福利费的计算方法与复管方案相同。折旧费、修理费及其他运营费的计取方法与复管方案相同。

2.3.2管理费用一是,摊销费。无形资产按10年分期摊销,递延资产按5年分期摊销;二是,其他管理费按照4万元/年•人计取。

2.3.3财务费用包括长期借款、流动资金和短期借款的利息净支出。3.3.4营业费用按照营业收入的1%估列。3.3.5总成本和费用估算结果经估算,年平均总成本费用18102.84万元,单位成本0.07元/m3。

2.4评价结论

经过测算与分析,本项目形成的年平均总成本费用为18102.84万元,单位成本为0.07元/m3。同时,增压工程完善了天然气骨干管网——陕-京管道系统、西气东输管道,以及西气东输管道二线平顶山至泰安支线、山东支线和冀-宁管道的构成,解决了西气东输管道在青山分输清管站之前出现事故等工况下向山东及长三角地区保安供气问题,保障了供气安全,具有经济效益的同时,更具有深远的社会效益。因此,从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来看,项目是可行的。

3结论

扩建论文范文第2篇

突发事件本身的危害往往有限,但事件一旦扩散将会引发连锁响应从而造成严重危害。依据这一思路,剖析近年来发生的产品伤害、环境污染等多起典型企业突发事件恶化的原因,得到简化的社会网络环境中企业突发事件舆情扩散路径,如图1所示。图1描述的扩散过程是抽象化的舆情扩散路径。由于某重要事件源的发生,例如产品质量、环境污染等问题,导致某些社会群体利益受损。如果这部分群体的利益诉求不能得到企业的及时响应和满足,他们往往会选择媒体曝光、论坛发帖等方式营造舆论氛围,同时也会通过口碑传播将企业负面信息在其亲友、同事等社会关系网络之中进行传播,致使其所处的社会网络环境趋于恶化,甚至引发各种流言或谣言,提高公众对企业突发事件的风险感知。而且相较媒体信息,口碑传播的信息具有更高的可信性和诊断性,对公众对事件发生企业所持有的不信任态度和行为的影响更大。如果决策者应急管理行为不当,流言或谣言、公众风险认知和公众社会网络环境恶化三种事件之间将会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诱发大规模的顾客流失、公众抵制行为乃至其他次生事件,从而形成舆情的放大式扩散效应,导致事态不断升级。随着事态的发展,管理者和公众将根据对方行为和企业经营状况不断调整自身风险认知,促使双方关于事件各项特征的描述向着熟悉、可控象限聚拢,各自行为反应也回归理性,危机事件最终趋于平息。

2研究假设与模型

2.1基本企业突发事件舆情扩散模型企业危机的实质是公众的信任危机,是公众对企业所产生的不信任态度和行为。企业突发性负面事件的曝光能否真正演化企业危机,取决于其在部分公众心理中激发的不信任感在社会群体中的扩散程度。假设某企业负面信息在社会个体间进行传播,根据公众对企业所持有的不同态度和行为反应,将其分为传播者、易感者和排除者三种类型。传播者是指对企业突发事件有强烈的敏感性,接受并相信和传播企业负面信息的人群;易感者是指虽然暂时未受到企业负面信息影响,但与传播者具有直接或间接社会关联、品牌忠诚度较低的人群,他们是负面信息的接受者,并很容易受信息传播者的感染而演变为传播者;排除者是指受企业公关行为影响而具有了一定的抗干扰能力进而从传播者人群中移除的人群。为建立基本的企业突发事件舆情扩散模型并得到三类人群规模发展变化的规律,做出如下研究假设:假设1总人口规模N()t不变,始终保持一个常数N,其中t时刻传播者、易感者和排除者人群的规模分别记为D(t)、S(t)和R(t),则S(t)+D(t)+R(t)=N;排除者人群既非信息传播者,也不会因受到负面信息干扰而相信并传播企业负面信息,即他们因具有了免疫力而退出该扩散系统。假设2企业负面信息在公众社会关系网络中具有较强的扩散能力,而且信息传播者人群规模越大,事件舆情扩散能力也就越强。假设单位时间内,受一个传播者影响的易感者人数与其总体规模S(t)成正比,比例系数为β,从而单位时间内被所有传播者影响的人群规模为βS(t)D(t)。假设3单位时间内从传播者中排除的人群规模与其总体规模成正比,比例系数为γ,则在t时刻排除者的数量为γD(t)。显然,平均传播周期为1/γ,传播期接触数(即相对排除率)为比率γ/βρ。

2.2考虑直接传播的社会网络中企业突发事件舆情扩散模型在考察基本的企业突发事件舆情扩散模型(1)时,假设2约定单位时间内受一个传播者影响的易感者人数与其总体规模S(t)成正比。而现实中往往是只有与信息传播者有某种社会关联或连接关系的易感者才可能受到干扰而演变为传播者。基于这一事实,本文进一步做出如下研究假设:假设4事件负面信息仅通过社会网络的节点(社会个体)以及节点间的连边(社会关联)而传播,其中个体社会接触网络节点的平均度数为n、聚类系数为φ。根据假设4对基本模型(1)进行修正,并结合网络结构的对称性特征,可以得到考虑直接传播的社会网络中企业突发事件舆情扩散模型其中λ表示公众社会网络环境中连接上的感染率,有λ=β/n。模型(2)说明,只有与负面信息传播者有连接的易感者人群才可能感染。

2.3考虑直接和间接传播的社会网络中突发事件舆情扩散模型模型(2)是个体水平的企业突发事件舆情扩散网络模型,不仅没有考虑易感者群体受传播者群体所营造的特定舆论氛围的间接影响,而且假定个体一旦从传播者演变为排除者即会具有永久免疫力。然而在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一方面个体受从众心理的驱动,往往会不由自主得使自身对某项事件的知觉、判断、认知、行为上与周围人群相一致,尤其是网友论坛发帖对企业的舆论施压和持续揭露已成为中国特有的一个网络现象,个体受网络虚拟社区(如天涯、西祠、猫扑等)的影响日益强烈;另一方面信息传播者演变为排除者类群体之后,其对危机品牌的信任恢复也需要一定的时间,在此期间仍有可能再次感染而演变为传播者类。鉴于此,本文根据公众所处社会网络环境对负面事件发生企业的信任状态,将其划分为抵制型(ED)和包容型(E)社会环境两种类型,并做出如下假设:假设5公众对事件发生企业的态度与其所处环境有很强的相关性,传播者群体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网络环境必然对事件发生企业持抵制态度,易感者群体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环境对企业持包容态度。假设6在企业危机公关的努力下,传播者群体经过传播周期到排除者群体时,其所处环境对危机品牌的信任重塑需要一定的时间周期τ。根据假设5可知,这意味着τ不超过暂时的免疫期1/r,即要求τ"1/r,因此,排除者群体占主导地位的社会网络环境对危机企业可以是包容型的,也可以是抵制型的。以上分析和假设意味着,网络的一个节点相应于一个社会群体和其环境,因而两个节点有连接意味着某个社会群体(如易感者群体)和另外一个社会群体(如传播者群体)及其社会环境相连,从而企业突发事件在社会网络中的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均有可能发生。由此可以得到直接和间接传播共存条件下的社会网络中突发事件舆情扩散模型:其中,β和υ分别表示社会网络中的直接传播率和间接传播率;γ为从传播者类到排除者类的恢复率;r为排除者类群体因失去对事件负面信息的抗干扰能力而再次回到易感者类的转化率;τ为传播者群体演变为排除者类后其所处社会环境恢复对危机品牌信任的滞后时间;r1表示因为失去抗干扰能力,一个排除者类群体所处的包容型环境向易感者对应的包容型环境的转化率,即有r1=1/r-()τ-1;γ1是排除者群体所处的抵制型环境向包容型环境的转化率,故有γ1=1/τ;ES(ER)为易感者群体(排除者群体)所处的包容型社会环境;EDD(ERD)为传播者群体(排除者群体)所处的抵制型社会环境。由该方程组可以看出,所有节点的动态行为依赖于其环境状态,因此在方程组(3)中严格区分了社会群体的状态和他们所处社会网络环境的状态。

3数值模拟与结果讨论

3.1参数设置2011年3月15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3•15特别节目重点报道,大量喂有“瘦肉精”的生猪流入双汇集团下属的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由于食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公众的生命权和健康权,加之双汇集团作为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享有很高的知名度,因而一经媒体报道,公众对企业的质疑和不满迅速蔓延并很快达到一个高峰状态。随着双汇集团采取一系列的危机公关措施和品牌修复策略,瘦肉精事件的不良影响逐步消减,并于2012年3月份企业市场份额恢复至事件发生前的80%。双汇瘦肉精事件经历了生成期、爆发期、演进期、减缓期和消失期等典型生命周期阶段,在近年来我国发生的多起产品质量事件中具有显著的典型性和代表性。图2为2011年双汇发展股票价格波动情况。该图也能够从侧面反映出“瘦肉精事件”后企业市场恢复的基本状况,相关数据来源于新浪财经。该图显示,3•15瘦肉精事件后,双汇发展一度停盘,4月19日复盘后也一直下跌,历时近50天;5月5日后公司股价开始波段式上涨,并于8月11日达到74.9元,历时近百天。与此同时,家庭作为社会最基本的细胞,是最重要、最核心的社会组织和经济组织,成员之间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包括对危机品牌的信任态度和行为反应)具有较高的同步性和趋同性。因此,本文以双汇瘦肉精事件为背景,以家庭这一基本单位作为社会网络的节点,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分析免疫周期、传播周期、品牌信任重塑周期及社会网络结构参数的变化对模型(3)动力学行为的影响规律,并比较基本模型(1)和改进模型(2)、(3)仿真结果之间的差异。各参数的具体定义、数值设定及赋值依据如表1所示。

3.2参数变化对模型(3)动态行为的影响为了考察参数变化对模型动力学行为的影响,令其他参数不变,分别调整排除率γ(传播周期1/γ)、免疫失去率r(免疫周期1/r)和品牌信任重塑周期τ,利用Matlab7.0软件编程并对模型(3)进行数值分析,探讨不同参数对事件舆情扩散进程的影响特性。不同参数条件下的分析结果如图3-6所示。图3、4展示了排除率对模型解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一方面企业突发事件舆情很快爆发并达到一个局部最大值,然后振动而缓慢地趋向于事件平衡态;另一方面相对较小的传播周期(即较大的排除率γ)使得舆情爆发的极大值和稳定水平相对较小。图5展示了免疫失去率对模型解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一个相对较长的免疫周期(即较小的免疫失去率γ)能够有效降低舆情的爆发水平,但也增加了三类群体数量的波动性(减幅振动)。综合图3-5可以发现,如果减少传播周期、提高免疫周期(即提高γ、降低r),事件在初始爆发后将很快降低到一个较小的平衡态水平;而且相对较长的免疫周期与相对较短的传播周期将产生相似的动态行为。图6给出了传播者群体演变为排除者类后其社会环境恢复的滞后时间对模型解的影响规律。结论表明,品牌信任重塑周期越长,首次舆情爆发的极大值就越大并具有较大的平衡态和更强的波动性,这是由于该周期越长,排除者类群体被再次感染的可能性越大。以上结果表明,对于给定的直接传播率和间接传播率,不同的传播周期(或排除率)、免疫周期(或免疫失去率)和危机品牌的信任重塑周期能够导致不同的模型动力学行为,这将有助于解释为何经历类似的危机、采取类似的应对策略,但各个企业所面临的事件舆情扩散模式往往存在较大差异。例如,由于食品药品安全直接关系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与民生问题息息相关而具有极端的重要性,因此相较其他产品伤害事件而言,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传播周期较长、免疫周期较短、品牌信任重塑时间长,从而造成食品药品安全事件的快速恶化(即事件舆情扩散的极大值较大)和广泛不良影响(即事件舆情扩散的稳定水平较高),三鹿奶粉事件、修正毒胶囊事件均是如此。对于不同品牌价值的企业而言,根据期望破灭理论,公众通常认为高品牌价值的企业所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应该是高质量、低风险的,而对于低品牌价值的企业,消费者一般不会对其产生较高的期望。当企业遭遇负面事件时,其品牌价值越高,公众认为企业打破期望和违背隐性承诺的程度就越大,对企业也就越感失望。因此企业品牌价值越高,传播周期和品牌信任重塑周期越长,舆情扩散的极大值和稳定水平越高,即事件负面影响越广泛。

3.3社会网络结构对模型平衡态的影响网络结构的基本性质主要由节点的平均度数n和聚类系数φ来确定[15],因此本文进一步分析不同的网络结构对事件舆情扩散稳定水平的影响规律,不同网络参数条件下的分析结果如图7、8所示。图7展示了网络节点平均度数对事件舆情扩散稳定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随网络节点度数的增加,事件舆情扩散的稳定水平相应提高,尤其是当节点平均度数超过12时,事件舆情扩散的稳定水平有一个显著的增加。图8给出了模型(3)的稳定水平随n和φ的变化情况。对于较小的n(大约为14),事件舆情扩散的稳定水平随着聚类系数φ的增加而降低。显然大的聚类系数相应于更多的“三角形”连接,而接触主要是局部性的,相关性会变得越来越强而大大限制了事件的扩散,因此事件舆情扩散稳定水平的降低是由于缺少易感者类群体而非传播者类群体。相反,当n较大时,聚类系数φ对事件舆情扩散的稳定水平的影响强度较小。这是由于群体之间的社会接触性越高,越容易受到事件负面信息的干扰,故而网络节点的平均度数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企业突发事件舆情扩散的稳定水平随着节点度数的降低和聚类系数的增加而降低,而且聚类系数的影响强度会因节点度数的增加而减弱。以上结果表明,企业突发事件负面信息能否侵入整个易感者群体不但依赖于事件本身特征所决定的扩散序参量,而且还依赖于社会网络结构特征。这就意味着,由于制度背景、社会文化和价值观的差异,中国与西方国家的社会接触网络结构存在较大的不同,面对初始特征相似的突发事件,即使采取相同的应对策略,也很可能会产生迥异的事态发展结果。因此,将西方关于管理者、公众风险认知和行为决策理论的研究结果直接用来指导中国社会文化背景中的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实践是不适宜的,中国企业在面对突发性负面事件时必须充分考虑中国社会个体接触网络的特殊性。在中国社会情境下,企业负面信息大多首先在熟人圈中进行小范围的蔓延和传播,由于传播初期不同社会群体间的联系相对较少,聚类系数处于比较低的水平,如果企业能够建立起高效、敏捷的舆情扫描与监控系统,那么很可能会及时地发现、解决相关问题,避免事件的大范围爆发和蔓延。

3.4三种模型之间的比较图9、10显示了模型(1)、(2)和(3)平均意义上的企业突发事件舆情扩散情况,结果表明:模型(1)模拟得到的事件舆情扩散水平高于模型(2)和(3);当舆情扩散过程远高于负面信息侵入的阈值时,模型(2)和(3)结果趋于一致,二者能够较好的统一起来,如图9所示;否则,模型(3)得到的事件舆情扩散水平高于模型(2)的相应值,如图10所示。导致三者之间差异的根本原因在于,基本模型隐含地假定社会个体网络是全连接网络,任何个体之间都相互认识,而改进模型(2)和(3)则对社会个体网络的链接关系进行限制和约束,从而使得企业突发事件舆情扩散改进模型的扩散系数比基本模型的要小。该结论表明,当基本模型(1)预示事态会恶化而网络模型则显示事实并非如此,而且即使企业负面事件舆情蔓延开来,基本模型(1)显示的负面影响程度也将高于网络模型(2)和(3),也就是说,基本模型展示的结果将高估事态发展的严重性。因此,在企业突发事件应急管理实践中,如果企业以基本模型分析结果依据采取应急策略,则很可能会产生过度反应的现象。企业的过度反应不仅会增加企业成本,甚至会在一定的情形下起到反向作用。这是因为,根据媒体关注理论[9],媒体对负面事件的关注程度决定了该事件的影响程度。而企业的过度反应更容易引起媒体的关注,因此其负面事件也就传播得更快,影响范围更广,这样不仅会使更多的人了解到这一事件,而且会增加公众接触相关信息的次数,从而强化公众对企业负面事件的风险感知。例如,在2004年北京巨能新技术产业有限公司的巨能钙致癌双氧水事件中,其产品双氧水含量远低于法规要求,但公司先后采取了退货还款、赔礼道歉等一系列纠正措施,这不仅没有缓解消费者的危险感知,反而由于媒体的不断报道,消费者觉得产品真的有害而停止购买。(1)始终高估了传播者类群体的水平。当品牌信任重塑周期较短时,由于相关性作用占优,模型(2)和(3)模拟得到的舆情扩散稳定水平显著低于模型(1)的相应值。然而当品牌信任重塑周期较大尤其是趋近于免疫周期1/r时,模型(3)得到的舆情扩散稳定水平将趋近于基本模型(1)的相应值。在这种情况下,排除者类群体在其整个免疫周期内都与抵制型社会环境相对应,与其存在社会联系的易感者类群体因抵制型环境的间接传播而受到影响。因此,能限制传播的相关性因抵制型环境引发的高度感染而削弱,这意味着企业及时采取面向传播者类群体的品牌信任重塑公关,是预防事态恶化的有效策略。此外,本文还模拟了社会网络节点度数对三类模型稳定水平影响的差异性,如图12所示。结果表明,基本模型(1)模拟得到的结果显著高于模型(2)和(3)的相应值;社会网络的节点度数n越大,模型(2)和模型(3)的模拟结果越趋于一致。以上结果表明,企业一旦遭遇危机,除了通过合理选择应对策略,积极争取外界机构协助澄清,开展企业形象广告宣传等措施降低民众对事件的感知风险之外,还需要采取积极的面向传播者群体的品牌信任修复策略。例如,企业可充分发挥社会媒体的平台和导向作用,通过与公众的网络互动或现实互动,让公众感觉到企业在事件处理过程中,对于顾客导向和社会责任方面的行动和努力,体验到在互动中存在的被尊重和价值,从而引导传播者群体态度转变,改善公众社会网络环境。

4结论

扩建论文范文第3篇

旧制度中资产的期末计价均按实际成本,对长期股权投资和长期债权投资可以提取投资风险准备。而新制度规定,金融企业应当在期末对短期投资按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市价低于成本的部分,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应当在期末时按照账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计量,可收回金额低于账面价值的差额,应当分别计提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

(二)长期股权投资的账务处理

旧制度中规定,保险公司如有经国务院特批对外进行的长期股权投资以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颁布以前投出的目前尚未收回的长期股权投资,可以增设“长期股权投资”科目进行会计核算,但对于具体的账务处理没有做出规范。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而随着保险资金运用渠道的逐步放宽,保险公司进行股权投资乃至直接进入证券市场,都将成为其实现保险资金保值增值、链接保险市场与资本市场的一个重要渠道。新制度对长期股权投资的入帐价值、成本法和权益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当然这是针对所有的金融企业)。

(三)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

新旧制度对于购入固定资产的入帐价值规定相同,而对于另外几种情况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

1.自行建造的固定资产,旧制度规定按建造过程中实际发生的全部支出记账,而新制度规定“按建造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所发生的全部支出,作为入帐价值。”

2.投资者投入的固定资产,旧制度规定按评估确认的原价记账,而新制度规定“按投资各方确认的价值,作为入帐价值。”

3.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旧制度规定按租赁协议确定的设备价款、发生的运输费、途中保险费、安装调试费等支出记账,而新制度规定“按租赁开始日租赁资产的原账面价值与最低租赁付款额的现值两者中较低者,作为入帐价值。如果租赁资产占企业资产总额比例等于或小于30%的,在租赁开始日,企业也可按最低租赁付款额,作为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4.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建、扩建的固定资产,旧制度规定按原固定资产的账面原价,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增加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记账,而新制度规定“按原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加上由于改建、扩建而使该项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前发生的支出,减去改建、扩建过程中发生的变价收入,作为入帐价值。”

5.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旧制度规定按同类资产的市场价格或根据所提供的有关凭据记账,接受捐赠固定资产时发生的各项费用应当计入固定资产价值,而新制度规定“1.捐赠方提供了有关凭据的,按凭据上标明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本论文由整理提供2.捐赠方没有提供有关凭据的,按如下顺序确定其入账价值:(1)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存在活跃市场的,按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的市场价格估计的金额,加上应支付的相关税费,作为入账价值;(2)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不存在活跃市场的,按该接受捐赠的固定资产的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现值,作为入账价值。3.如受赠的系旧的固定资产,按照上述方法确认的价值,减去按该项资产的新旧程度估计的价值损耗后的余额,作为入账价值。”

6.盘盈的固定资产,旧制度规定按重置完全价值记账,而新制度根据其同类或类似固定资产是否存在活跃市场采取与捐赠固定资产类似的原则确定入账价值。

7.新制度还规定:“经批准无偿调入的固定资产,按调出单位的账面价值加上发生的运输费、安装费等相关费用,作为入账价值。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中,还应当包括金融企业为取得固定资产而交纳的契税、耕地占用税、车辆购置税等相关税费。”这在旧制度中均未说明。

(四)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

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对于无形资产的摊销期限,旧制度规定:“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的,按不超过受益年限的期限摊销。”而新制度规定:“合同规定了受益年限,法律也规定了有效年限的,摊销期不应超过受益年限和有效年限两者之中较短者。”其他情况新旧制度的规定一致。

(五)长期待摊费用的会计处理

新制度与旧制度相比,在长期待摊费用的处理上有以下几点变化:

1.旧制度规定,长期待摊费用是摊销期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不含1年)的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租入的固定资产改良支出以及摊销期限在1年以上的其他摊销费用。新制度对于长期待摊费用规定的概念一样,但范围有所缩小,主要是不再包括开办费(在开始经营的当月直接计入损益)以及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发生时直接计入损益),并且明确指出:“应当由本期负担的借款利息、租金等,不得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处理。”

2.旧制度规定:“开办费应当从公司开始经营的当月起,按不超过5年的期限平均摊销;如开办费不大的,也可在开始经营的当月一次摊销。固定资产大修理支出应在大修理间隔期内平均摊销;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在租赁期内平均摊销。”本论文由整理提供而新制度规定:“长期待摊费用应当单独核算,在费用项目的受益期限内分期平均摊销。租入固定资产改良支出应当在租赁期限与租赁资产尚可使用年限两者孰短的期限内平均摊销;其他长期待摊费用应当在受益期内平均摊销。”对于旧制度规定的开办费,新制度规定:“除购建固定资产以外,所有筹建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先在长期待摊费用中归集,待金融企业开始经营的当月起一次计入开始经营当月的损益。”此项规定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3.新制度增加了如下规定:“股份有限公司委托其他单位发行股票支付的手续费或佣金等相关费用,减去股票发行冻结期间的利息收入后的余额,从发行股票的溢价中不够抵销的,或者无溢价的,若金额较小,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若金额较大,可作为长期待摊费用,在不超过2年的期限内平均摊销,计入损益。”

4.新制度规定,如果长期待摊费用项目不能使以后会计期间受益的,应当将尚未摊销的该项目的摊余价值全部转入当期损益。

(六)借款费用资本化的会计处理

新制度对借款费用资本化做了详细规定,与旧制度相比,有以下变化:

1.旧制度规定,长期借款发生的利息支出、汇兑损失等借款费用,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开办费;属于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在固定资产尚未交付使用之前发生的,计入有关固定资产的购建成本;除上述情况之外的,计入当期损益。而新制度规定,除为购建固定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借款费用外,其他借款费用均应于发生当期确认为费用,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2.新制度规定,在以下3个条件同时具备时,金融企业为购建某项固定资产而借入的专门借款所发生的利息、折价或溢价的摊销和汇兑差额应当开始资本化,计入所购建固定资产的成本:(1)资产支出已经发生(只包括为购建固定资产而以支付现金、转移非现金资产或者承担带息债务形式发生的支出);(2)借款费用已经发生;本论文由整理提供(3)为使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所必要的购建活动已经开始。旧制度对此没有规定。

3.新制度还对资本化率、以非借款方式募集资金专项用于购建某项固定资产、某项建造的固定资产各部分分别完工、某项固定资产的购建发生非正常中断以及所购建的固定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情况做了详细说明,这些在旧制度中均无规定。

(七)短期投资利息收入的会计处理

新制度规定,短期投资的利息,应当于实际收到时,冲减投资的账面价值,但已记入“应收利息”的除外。而旧制度中规定,除已计入“应收利息”科目的以外,短期债券投资的利息收入一般应于收到时确认为投资收益。

(八)所得税的会计处理

所得税的会计处理主要有应付税款法和纳税影响会计法。两种方法下会计处理有很大区别,所确定的各期所得税费用也不同。旧制度规定,保险公司应当采用应付税款法计算缴纳所得税。而新制度规定:“金融企业应当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采用应付税款法或者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的核算。”如果保险公司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那么,就需要增加“递延税款”科目。

(九)外币业务核算

新制度对外币业务核算的主要变化有:

1.旧制度中规定,采用外汇分账制的公司,应设置“货币兑换”科目,各种货币之间的兑换及有关外币账户的联系均通过“货币兑换”科目核算。本论文由整理提供新制度中规定:“采用外币分账制核算的金融企业,应按业务发生时的各种原币填制凭证、登记帐簿、编制会计报表。金融企业发生结售汇、外币买卖以及各种货币之间的兑换及账务间的联系均通过‘外币买卖’科目,并按业务发生时的汇率记账。‘外币买卖’科目应采用多栏式账簿,同时记录外币金额、汇率等。”

2.旧制度规定,对于采用外汇统账制的公司,月份终了,其按照月末汇率折合的人民币金额与原账面人民币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开办费;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借款产生的汇兑损益,在固定资产交付使用前计入该项在建固定资产成本;除上述情况外,均计入当本论文由整理提供

期损益。新制度则规定:“采用外币统账制核算的金融企业,应分别记账本位币和各种外币进行明细核算。各种外币账户的外币余额,期末时应当按照期末汇率折合为记账本位币。按照期末汇率折合的记账本位币金额与账面记账本位币金额之间的差额,作为汇兑损益,计入当期损益;属于筹建期间的,计入长期待摊费用;属于与购建固定资产有关的借款产生的汇兑损益,按照借款费用资本化的原则进行处理。”

3.新制度对外币报表折算作了规定,要求金融企业应将以原币编制的财务会计报告,折算为人民币。具体折算方法如下:资产负债表,除权益类项目外,其他项目按照期末汇率折合为人民币;权益类项目按照历史汇率折合为人民币。不同汇率之间形成的差额,作为外币折算差额单列项目反映。利润表,按期末汇率折合为人民币。而旧制度中对此没有做出规定。

(十)增加了会计调整

新制度对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以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的处理做了详细规定:对于会计政策变更应当采用追溯调整法或未来适用法。会计估计变更时,不需要计算变更产生的累积影响数,也不需要重编以前年度会计报表,但应当对变更当期和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的会计估计进行处理。资产负债表日后发生的调整事项,本论文由整理提供应当如同资产负债表所属期间发生的事项一样,做出相关账务处理,并对资产负债表日已编制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及其相关附表和现金流量表的补充资料内容,但不包括现金流量表正表)作相应的调整。资产负债表日以后才发生或存在非调整事项,在会计报表附注中说明其内容、估计对财务状况、经营成果的影响;如无法做出估计,应当说明其原因。旧制度对此均未涉及。

(十一)增加了或有事项的处理

新制度对或有事项做了详细规定,指出金融企业不应当确认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但应当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或有负债形成的原因,预计产生的财务影响(如无法预计,应当说明理由),以及获得补偿的可能性。旧制度对此未涉及。

(十二)增加了对会计报表附注的规范

旧制度规定,公司的财务报告由会计报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没有对会计报表附注进行规范。而新制度规定:“金融企业的财务会计报告由会计报表、会计报表附注和财务情况说明书组成(不要求编制和提供财务情况说明书的金融企业除外)。”

扩建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与物质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是同等重要的。通过反复研究,人力资源投资与企业改扩建投资在本质上是相似的,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可以采用企业改扩建投资项目评价的“有无”增量法来间接计算和评价。

目前,我国很多研究都集中在设备、工艺等物质资源投资经济效果的评价方面,而忽视了人才招聘、人才开发等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的评价问题。其实,分析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效果可以指导人力资源投资决策,有利于减少在人力资源上的盲目投资造成的经济损失和机会成本,保证企业全部投资的经济效果,因此,对企业来说,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与物质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是同等重要的。通过反复研究,本文认为人力资源投资与企业改扩建投资在本质上是相似的,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可以采用企业改扩建投资项目评价的“有无”增量法来间接计算和评价。

一、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与支出的基本要素

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是指企业由于人力资源投资而增加的有关收入,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的基本要素有新增企业业务收入和回收流动资金收入。新增企业业务收入包括新增主营业务收入和新增其它业务收入,回收流动资金是指企业人力资源流动资金投资支出在人力资源退出企业时的收回额。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支出的基本要素有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和人力资源资本性支出。其中,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包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人力资源离职成本、人力资源使用成本。人力资源管理费用包括人力资源离职管理费用和使用管理费用,离职成本主要是离职补偿成本,使用成本包括基本工资等人力资源维持成本和奖金、奖励等人力资源激励成本;其中,人力资源资本性支出包括人力资源取得(招聘、寻求等)投资支出、人力资源开发(培训、深造等)投资支出和人力资源保障(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投资支出,它又可分为人力资源流动资金投资支出和固定资金投资支出两种类型。

二、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内涵

若按照投资项目评价的一般理论,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与支出应直接进行预测和计算,即应直接预测新增企业业务收入、新增企业人力资源收益性支出等基本要素。但是,企业一定时期所获得的总收入是企业中包括新的和原来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生产人员、销售人员等在内的所有人力资源相互支持、相互配合而共同创造的,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在接受人力资源投资后所新创造的收入是难以计量的,企业人力资源投资是在原有人力资源基础上进行的,因此,把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新增的业务收入与企业原有人力资源基础所创造的业务收入准确地区别和分离开来是非常困难的,即使可以准确地区分,其工作量和难度往往超过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本身。除非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全部用于新建一个地区销售分部,那么,这个新的地区销售分部的销售收入基本上可以看作是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新增的业务收入,但是这种情况不具有代表性和一般性。另外,由于企业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收益性支出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是混合性的,把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人力资源管理费用与企业原有人力资源基础所产生的管理费用准确地区分开来,也是非常牵强和困难的。由此可知,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新增的业务收入和收益性支出是不能直接预测和计算出来的。

尽管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业务收入与收益性支出难以直接预测和计算出来,但我们可以利用"有无"增量法间接预测和计算出来。由于人力资源投资和企业改扩建投资均是在企业原有基础上进行的,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和改扩建投资所产生的业务收入均与企业原有基础所产生的业务收入难以分开,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和改扩建投资所产生的收益性支出均与企业原有基础所产生的收益性支出难以分开,所以,人力资源投资与企业改扩建投资在本质上是相似的。由于企业改扩建投资经济效果评价采用的是"有无"增量法,因此,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也可以采用"有无"增量法。"有无"增量法是用"有项目"条件下未来的现金流量减"无项目"条件下未来的现金流量,得出增量净现金流量,对增量净现金流量进行折现,根据增量净现值大小来判断改扩建项目投资经济效果的方法。

三、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量分析

根据“有无”增量法的基本原理,人力资源投资经济效果评价的过程为:首先,预测并计算“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和“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的现金流出量与流入量;其次,计算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出量(增量)与流入量(增量);然后,计算人力资源投资净现值;最后,根据净现值大小判断人力资源投资的经济效果。

(一)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入量(增量)分析。根据“有无”增量法,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应通过企业“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未来的收入与“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未来的收入之差,即二者之间的增量间接计算出来的。企业一定时期进行的人力资源投资所产生的收入(增量),都可确认为人力资源投资中每期发生的现金流入量(增量)。通过对“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和“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包括的基本要素进行分析,可得出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入量(增量)的计算公式为:“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企业业务收入+回收流动资金收入“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企业业务收入人力资源投资现金流入量(增量)=“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不进行人力资源投资”条件下现金流入量=新增企业业务收入+回收流动资金收入。

扩建论文范文第5篇

辽宁科技大学位于辽宁鞍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临千山风景名胜区。千山是集自然、人文、古迹、佛道两教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其历史价值极为丰富,是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她以其俊秀的身姿和脱俗的气质为鞍山这座历久弥新的老工业基地营造了一个天然的洞天福地。千山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有与之完美统一的人文景观;她的宗教文化、建筑石刻、楹联诗词、神话传说等也绽放着夺目的人文盛景。

针对当地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辽宁科技大学在“建筑美术写生”课程中一直保留着到千山写生这一特色课程。在两周的美术写生实习周中,学生与老师寄住寺庙中,吃斋饭,睡通铺,颇有苦行僧的感觉。这对于从小娇生惯养的学生们是从没有过的生活体验。千山除了具有优美的四季自然景色外,其人文景观,如建筑寺庙、山门、佛教雕塑及纹饰,甚至是楹联、诗词及神话传说都深深吸引着学子们无限向往,并成为写生的元素。到千山进行美术写生实了能给予学生真实的写生素材外,还潜移默化地吸引着他们对千山宗教文化的探索。这对于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如中国建筑史和乡土建筑赏析及生态与可持续建筑等课程,都有很好的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千山的佛寺建筑的山门与建筑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佛寺建筑不同于其他建筑,一楼一阁一砖一瓦都有着自身的价值和内容,就像一种教学道具,启发学生思索。无论进入到哪一座寺院,最先遇到三门。因寺院大都在深山所以三门又俗称山门。三门常常建成殿堂式,因此,又叫三门殿。对于这些在中国建筑史课程中较为晦涩难懂的知识,学生在实地参观后马上豁然开朗。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起到了融会贯通作用。

从2009年到2011年,建筑系老师将相关课程与学院申报获批的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千山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课题相结合,使学生们通过千山实地考察和调研将千山文化与建筑设计课程联系起来,达到产学研一体化的效果。产学研结合对于保护及探索千山文化、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精神、提高本地区文化积淀提供了机遇及成果,是很好的教学实践。在建筑学专业的相关课程讨论中,师生通过围绕千山佛寺建筑及其宗教内涵进行探讨与研究,最终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校园传统文化特色与建筑课程结合

大学历史和文化需要依靠校园作为载体,体现着特定背景下校园所特有的场所精神和历史文化底蕴。当今,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大学传统校园的更新改造势在必行,直接影响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产出,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在全国各大学的更新改造建设如火如荼之时,如何使更新改造既能传承和保留传统校园的历史文化印记,又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和塑造出充满活力与特色的校园环境;同时使学生能时刻感受到校园文化氛围和创新活力。这既是当前大学改造要亟需解决的问题,也一直是将校园传统文化和特色与建筑课程结合的难点。

辽宁科技大学始建于1948年,其前身鞍山钢铁学院是中国较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经过60多年的风雨历程,学校已由原来单一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多科性综合性大学,并形成了独有的办学特色和校园传统文化。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原有的校园更新改造势在必行,2000年,学校对校园进行了置换建设。新校区以高新区分校为主体合并周边三所中专重新规划扩建而成。由于是在原基址上改造、扩建部分建筑和新建大部分建筑,必然涉及新旧建筑的协调关系问题。辽宁科技大学新校区对新旧建筑的协调处理得较为恰当,新老建筑结合完美,和谐共生,使新校园既具有完整统一的效果,又充满时代气息;既具有冶金文化特色,又不失清新优美的环境;是大学校园更新改造建设中新旧建筑协调的典范。

如何将特有的校园文化和特色融入到课程中使学生们深刻理解和掌握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在不同课程中,建筑系尝试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将二者结合得更加完美,以期使他们能从不同角度理解校园传统文化特色的魅力所在。例如,在“建筑造型”课程中,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作业:在科大校园中寻找新旧建筑协调的具体运用手法及其达到的实际效果,并要求将其整理成论文提交。学生针对本校历史文脉及环境特色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对调研能力以及总结归纳和撰写论文能力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为使学生掌握建筑色彩运用的多样统一原则,要求学生以校园新旧建筑的色彩协调为题目,对科大的各个主要教学楼及图书馆等进行实地考察,写出校园新旧建筑的色彩是否协调的调研报告。教师对提交的调研报告进行讲评,同时鼓励学生针对自己和别人的调研报告进行总结和评论。通过讲评学生们知道:现有的校园整体建筑色彩之所以以浅灰色调为主,间或有黑白灰黄等调和色组合,是为了体现出工科院校沉稳严谨的性格特征,同时这种主色调也是从科大校园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出发来确定的。正如有些历史文化名城,新建建筑色彩要严格受控于传统建筑色彩,才不会破坏历史整体的色彩协调。通过对身边的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并总结研究得出结论的做法,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上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将其融会贯通地应用到实际的设计工程中。

3钢铁冶金工业文化与建筑课程结合

辽宁科技大学位于钢铁工业名城,祖国钢都———鞍山市。基于工业城市的鲜明特色,学院在高年级开设的“建筑设计”课程中安排了工业厂房建筑设计题目。目的是为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到工业设计院承接厂房项目设计打好基础。课程开设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工业设计院的工作,及早独立承担工作任务。课程设计前期调研过程中,安排学生实地参观和考察鞍钢大型厂房的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活动,使学生们对于书本上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如钢结构建筑节点设计有了较清晰的感性认识,加深了理解,对于课程设计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景观设计原理”课程中,为了使学生从校园景观中找到最好的切入点,更好地完成景观设计题目,在校区扩建时特意在科大新校园规划建设中开辟了“工业文明园”景区,鞍钢退役的冶金设备,如铁水罐,切割机,变压器,飞轮,齿轮,电机,火车头等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些工业设备变成了景观、雕塑静静地融入校园环境中,它们既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缩影,也是老一辈工人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的见证,使学生们既新奇又兴奋。鼓励同学们奋发向上,学习老一辈人的奋斗精神,在见证历史的同时展望未来,引起学生们向更深层次思索,同时也能呼唤社会对历史建筑和构筑物以及老工业设备的保护和改造意识。

当前,全球化进程仍在不断推进,城市面貌千篇一律和建设趋同化已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和建筑逐渐取得了人们的共识。犹如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及文化底蕴对城市的发展尤为重要一样,对于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学校园,其历史文化传统及文化内涵的传承更是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深远影响。辽宁科技大学工业文明园景观的创意和建设正是秉承了辽宁科技大学“立足冶金”的校园文化传统,突出体现了鲜明的冶金文化特色和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提醒人们对于历史及文化内涵的保留不应只停留在单纯对历史及文化的完整保留及追忆上,而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思维方式赋予建筑和环境以新的内涵。新旧建筑协调相处,甚至达到同一建筑一样的共生共长。整新如旧,新旧建筑和谐共处的同时延续历史的记忆。

4结语

扩建论文范文第6篇

辽宁科技大学位于辽宁鞍山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紧临千山风景名胜区。千山是集自然、人文、古迹、佛道两教于一体的综合性景区,其历史价值极为丰富,是中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她以其俊秀的身姿和脱俗的气质为鞍山这座历久弥新的老工业基地营造了一个天然的洞天福地。千山不仅有秀丽的自然风光,更有与之完美统一的人文景观;她的宗教文化、建筑石刻、楹联诗词、神话传说等也绽放着夺目的人文盛景。针对当地所具有的得天独厚的自然及人文景观,辽宁科技大学在“建筑美术写生”课程中一直保留着到千山写生这一特色课程。在两周的美术写生实习周中,学生与老师寄住寺庙中,吃斋饭,睡通铺,颇有苦行僧的感觉。这对于从小娇生惯养的学生们是从没有过的生活体验。千山除了具有优美的四季自然景色外,其人文景观,如建筑寺庙、山门、佛教雕塑及纹饰,甚至是楹联、诗词及神话传说都深深吸引着学子们无限向往,并成为写生的元素。到千山进行美术写生实了能给予学生真实的写生素材外,还潜移默化地吸引着他们对千山宗教文化的探索。这对于学生学习后续的专业课程,如中国建筑史和乡土建筑赏析及生态与可持续建筑等课程,都有很好的抛砖引玉的作用。例如,千山的佛寺建筑的山门与建筑专业课程的有机结合。佛寺建筑不同于其他建筑,一楼一阁一砖一瓦都有着自身的价值和内容,就像一种教学道具,启发学生思索。无论进入到哪一座寺院,最先遇到三门。因寺院大都在深山所以三门又俗称山门。三门常常建成殿堂式,因此,又叫三门殿。对于这些在中国建筑史课程中较为晦涩难懂的知识,学生在实地参观后马上豁然开朗。理论联系实际对学生知识的掌握起到了融会贯通作用。从2009年到2011年,建筑系老师将相关课程与学院申报获批的辽宁省社科基金项目———“千山文化的当代价值与未来发展方向研究”课题相结合,使学生们通过千山实地考察和调研将千山文化与建筑设计课程联系起来,达到产学研一体化的效果。产学研结合对于保护及探索千山文化、弘扬传统优秀文化精神、提高本地区文化积淀提供了机遇及成果,是很好的教学实践。在建筑学专业的相关课程讨论中,师生通过围绕千山佛寺建筑及其宗教内涵进行探讨与研究,最终以学术报告的形式对研究成果进行交流,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校园传统文化特色与建筑课程结合

大学历史和文化需要依靠校园作为载体,体现着特定背景下校园所特有的场所精神和历史文化底蕴。当今,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大学传统校园的更新改造势在必行,直接影响到高素质人才的培养与产出,具有不可忽视的重要意义。在全国各大学的更新改造建设如火如荼之时,如何使更新改造既能传承和保留传统校园的历史文化印记,又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和塑造出充满活力与特色的校园环境;同时使学生能时刻感受到校园文化氛围和创新活力。这既是当前大学改造要亟需解决的问题,也一直是将校园传统文化和特色与建筑课程结合的难点。辽宁科技大学始建于1948年,其前身鞍山钢铁学院是中国较早组建的冶金高校之一。经过60多年的风雨历程,学校已由原来单一的工科院校发展成为多科性综合性大学,并形成了独有的办学特色和校园传统文化。由于办学规模的扩大,原有的校园更新改造势在必行,2000年,学校对校园进行了置换建设。新校区以高新区分校为主体合并周边三所中专重新规划扩建而成。由于是在原基址上改造、扩建部分建筑和新建大部分建筑,必然涉及新旧建筑的协调关系问题。辽宁科技大学新校区对新旧建筑的协调处理得较为恰当,新老建筑结合完美,和谐共生,使新校园既具有完整统一的效果,又充满时代气息;既具有冶金文化特色,又不失清新优美的环境;是大学校园更新改造建设中新旧建筑协调的典范。如何将特有的校园文化和特色融入到课程中使学生们深刻理解和掌握成为教学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在不同课程中,建筑系尝试用不同方法引导学生将二者结合得更加完美,以期使他们能从不同角度理解校园传统文化特色的魅力所在。例如,在“建筑造型”课程中,老师给学生布置了作业:在科大校园中寻找新旧建筑协调的具体运用手法及其达到的实际效果,并要求将其整理成论文提交。学生针对本校历史文脉及环境特色进行深入的探索和研究,对调研能力以及总结归纳和撰写论文能力起到很大的提升作用。“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为使学生掌握建筑色彩运用的多样统一原则,要求学生以校园新旧建筑的色彩协调为题目,对科大的各个主要教学楼及图书馆等进行实地考察,写出校园新旧建筑的色彩是否协调的调研报告。教师对提交的调研报告进行讲评,同时鼓励学生针对自己和别人的调研报告进行总结和评论。通过讲评学生们知道:现有的校园整体建筑色彩之所以以浅灰色调为主,间或有黑白灰黄等调和色组合,是为了体现出工科院校沉稳严谨的性格特征,同时这种主色调也是从科大校园历史文脉和文化底蕴出发来确定的。正如有些历史文化名城,新建建筑色彩要严格受控于传统建筑色彩,才不会破坏历史整体的色彩协调。通过对身边的建筑进行实地考察并总结研究得出结论的做法,使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书本上枯燥的专业理论知识,能将其融会贯通地应用到实际的设计工程中。

3钢铁冶金工业文化与建筑课程结合

辽宁科技大学位于钢铁工业名城,祖国钢都———鞍山市。基于工业城市的鲜明特色,学院在高年级开设的“建筑设计”课程中安排了工业厂房建筑设计题目。目的是为大部分学生毕业后到工业设计院承接厂房项目设计打好基础。课程开设有助于学生尽快适应工业设计院的工作,及早独立承担工作任务。课程设计前期调研过程中,安排学生实地参观和考察鞍钢大型厂房的调研活动。通过实地调研考察活动,使学生们对于书本上较难理解的知识点,如钢结构建筑节点设计有了较清晰的感性认识,加深了理解,对于课程设计会有很大的帮助。在“景观设计原理”课程中,为了使学生从校园景观中找到最好的切入点,更好地完成景观设计题目,在校区扩建时特意在科大新校园规划建设中开辟了“工业文明园”景区,鞍钢退役的冶金设备,如铁水罐,切割机,变压器,飞轮,齿轮,电机,火车头等得到了充分的展示。这些工业设备变成了景观、雕塑静静地融入校园环境中,它们既是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缩影,也是老一辈工人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的见证,使学生们既新奇又兴奋。鼓励同学们奋发向上,学习老一辈人的奋斗精神,在见证历史的同时展望未来,引起学生们向更深层次思索,同时也能呼唤社会对历史建筑和构筑物以及老工业设备的保护和改造意识。当前,全球化进程仍在不断推进,城市面貌千篇一律和建设趋同化已引起各界人士的关注。建设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和建筑逐渐取得了人们的共识。犹如一个城市的历史文脉及文化底蕴对城市的发展尤为重要一样,对于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大学校园,其历史文化传统及文化内涵的传承更是对学校未来的发展有着不言而喻的深远影响。辽宁科技大学工业文明园景观的创意和建设正是秉承了辽宁科技大学“立足冶金”的校园文化传统,突出体现了鲜明的冶金文化特色和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提醒人们对于历史及文化内涵的保留不应只停留在单纯对历史及文化的完整保留及追忆上,而应采取更加积极的思维方式赋予建筑和环境以新的内涵。新旧建筑协调相处,甚至达到同一建筑一样的共生共长。整新如旧,新旧建筑和谐共处的同时延续历史的记忆。

4结语

扩建论文范文第7篇

1.实践教学要系统化。专业性的实践教学在大学的人才培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应该将系统论的思想作为其指导思想,严密地考虑整个教学体系的系统性,让某段时间开展的实践教学内容与该段时间学习的理论知识尽量保持一致,这就需要学校在这方面进行时间上的合理安排,让整个教学过程系统化,这样的教学实践才会发挥出它应有的价值。

2.实践教学要有专业特色。通信工程专业对于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创新能力都有较高的要求,但是学生只有在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条件下才会知道如何动手操作,怎样去创新。因此该专业在重视实践教学的同时也不要放松对于专业理论知识的教学。该专业的实践地点一般是各自学校的实验室或者与学校合作的校内外企业,所以学校需要建立起自己的实习基地,保障与外界企业的良好合作,同时学生去实习也要为自己的学校争光,给企业留下好的印象,让企业相信我们学生的能力,为下一届学生再次去企业实习奠定基础。

3.实践教学要有可操作性。在进行通信工程的实践教学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保障实践过程的质量,让每个学生都能从中收益,所以学校必须对实践教学进行监督考察,并且建立适当的实践教学制度体系,在实践教学中形成自己的操作程序和操作规范,学生和老师从中积累经验,让实际教学和实践教学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二、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实验室条件和环境较差。由于大部分学校都在进行学生的扩招和学校的扩建,通信专业的人数也会大幅度地增加,学校在扩建过程中会存在资金问题,导致对于实验室仪器设备的资金投入不足,设备更新缓慢,与现代快速发展的通信技术严重脱节,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学到的知识也是几年前的,已经过时。同时在扩招过程中该专业人数大幅度增加,导致实践教学的场地紧缺,存在多人共用一套实验设备进行实践学习的情况,这就导致实践教学的质量不是很理想。

2.实践教学的老师对于这门课程不够重视。与老师熟知的理论教学相比较,实践教学操作十分麻烦,其中各种各样的环节让人头疼,长期从事理论教学的老师难以适应这样的教学过程,他们就会选择逃避,没有将实践教学真正地开展起来,学生只是进行一些简单的操作,无法学到真正的知识,没有获得实际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有些学生在老师的影响下也是持比较消极的态度,认为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可有可无,没有十分重要的存在意义。

3.提供给学生的实习单位较少。有些学校处在偏远地区,当地没有大型的通信企业,城市的经济相对较为落后,只有一些移动、联通、电信的服务型营业厅,没有从事通信工程方面的产品生产的大型公司,所以学生很少有机会进行实习,如果到深圳、广州等通信产业发达的城市进行实习,不仅组织起来比较困难,而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学生过去之后的管理问题也不是特别的方便。所以老师只是为学生讲解一些实习的经验供学生参考,学生学习效果不明显。

4.集中式的实践教学多是形式主义。在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中大多采取的是集中式的实践学习,在这个时间段学生要进行毕业论文的撰写,学生在时间上存在较大的问题,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写自己的毕业论文,往往就在网络上下载一些资料,选择一些没有创新意义的主题,抄袭问题不可避免。学生专业工程实践的时间和毕业论文的时间冲突,学生为了顺利毕业,把很多时间用在写毕业论文上面,集中实践的效果从而受到影响,这样就导致集中式的专业实践教学形式化,没有达到想要的效果。

三、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环节教学改革的主要方式

1.加强通信工程专业课程体系的建设。通信工程专业的课程设计主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科学合理地构造该专业的课程模体系和专业模块,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能力、不同爱好,老师为他们选择合适的模块,让教学的基本要素和基本内容与学生能力密切联系。(1)通信基础课程。学生主要学习的课程有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通信电子线路等,在对这些理论基础学习的时候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分析处理能力,为以后的专业课奠定基础,让学生对通信系统有一定的分析和设计能力。(2)通信技术课程。学生需要学习的课程有移动通信、光纤通信、计算机通信网、交换技术等等,主要让学生能够围绕着通信技术进行其中的理论学习,掌握现代的通信技术,将其应用到通信行业,促进通信行业的发展,促进新产品的开发。(3)专业任选课程。学生学习的主要课程有电子测量技术、数字图像处理、光传输和光交换、电信业务开发等等,这些课程主要是根据学生兴趣开设的专业方向课程,相对来说难度大一些,主要是让学生有一个学习的专业方向,学生根据自己的特长和兴趣学习专业课程,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会提高,视野更加开阔,为以后工作打下必要的专业基础。

2.加强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设。通信工程专业课程基本体系的建设要以实践教学体系为重点,在通信工程专业的实践教学环节中,其设计性、科学性、创新性要全面地体现出来,让每个学生在实践中都能够提升自身的能力,并且要注重学生整体能力的培养,加强实践教学的应用性,让学生在实践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对于课程设计、毕业设计重点管理和监督,学生在实践中有明确的目标,各自有明确的任务和分工,全面构造通信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为学生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提供有效保障。

3.加强通信工程专业实验室的建设。在通信工程专业实践中,实验室是学生的主要实践地点,学校应当关注实验室的设备的更新,对实验室进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加大资金的投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实验室学习和实践条件,同时实验室也要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损坏实验仪器的学生应当赔偿一定的费用,学生在实验室进行实验之后要打扫卫生,保障实验室的良好环境。实验室应当长期对学生开放,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验环境和条件。

4.加强校企协作,在校外投资实习基地。实习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总是在实验室中进行实验无法学到真正的工作经验,只有将学生带到通信工程的企业,让他们在其中进行实际的动手操作,他们才会学到实际有用的东西。因此,学校就必须与校外通信企业进行良好的沟通,学校与企业之间联合进行人才的培养,共同制定实习方案,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测试、开发、设计中,增加学生的兴趣,毕业后学校为该企业提供专业型人才,保持与该企业的良好联系。如果条件允许,学校可以在校外投入资金建设校企,这样就更加方便学生进行实习。

四、结束语

扩建论文范文第8篇

首先,我代表刘家垣镇党委、政府,对各位领导、专家莅临我镇对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作评估验收表示热烈的欢迎。恳请各位领导、专家对我镇的工作做出权威指导、提出宝贵意见。下面就我镇义务教育标准化创建工作情况向各位领导、专家做一汇报,敬请批评指正。

一、基本情况

刘家垣镇位于洪洞县西北25公里处,地处丘陵山区。全镇共有23个行政村,耕地面积5.9万亩,人口2.78万人。全镇现有初中1所,完全小学15所。共有中小学教师262名,中小学生3400人,其中初中生899人,小学生2501人。近年来,在各级党政机关和职能部门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我镇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列入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思想上高度重视,行动上狠抓落实,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学校布局趋于合理,教育资源更加优化,师资水平不断提升,教学质量稳步提高,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好评。

二、主要做法

(一)加大投入,因地制宜,改善条件,夯实基础

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义务教育标准化创建工作,强化措施,保障资金,扎实推进。*年,投资100万元,新建陈村、东梁教学楼,建筑面积1606平方米;扩建楼村小学辅助用房175平方米。*年,投资15万元,改扩建曹家庄小学108平方米,硬化三峪小学校园地面,修建花池。*年,投资646万元,新建刘家垣中学教学楼、宿舍楼、餐厅,建筑总面积5223平方米。*年在县政府“111校舍工程”中,共计投资377万元,新建东义、西义、磊上等三所小学,改扩建罗云、楼村、刘家垣、效古等四所小学,新扩建面积4834平方米。*年投资264万元,正在新建回坡底教学楼、楼村小学教师办公室、刘家垣中学和刘家垣小学教师办公楼,罗云小学教学用房,面积共有2200平方米。罗云、楼村、西义、东义、黄村、东梁、三峪等15所小学,危房改造工作,设计科学,施工规范,执行严格的监理制度,当年危房,当年消除。生均建筑面积13.05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100平方米,初中生均建筑面积5.6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33.4平方米,解决了部分学校规模过小、学生过多班容量过大、学校严重超负荷运行的状况。各小学有自然教室、仪器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刘家垣中学有仪器室、实验室、图书阅览室、微机教室、体育器材室等。具备规范的实验、阅读、活动等条件生活用房,如:食堂、开水房、厕所、教辅用房均符合规定要求。设施设备改善情况。

(二)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整合资源,谋求发展

根据洪洞县中小学布局调整实施意见,从*年3月6日全县布局调整动员大会后,我镇于3月10日成立了刘家垣镇学校布局调整工作领导组,制订了《刘家垣镇中学校布局调整实施方案》。并于*年3月22日至25日具体实施了撤点并校工作。在并校的同时,我们坚持“物随生走”的原则,将撤并学校的资产、图书、档案等物品一同并入所属学校。

陈村中学、回坡底中学、刘家垣中学三家资源整合,组成新的刘家垣中学。保证了学区内适龄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需要。小学布局满足了学生入学需要,小学班容量均控制在规定范围内。全镇小学全部实行了六周岁入学,统一实行小学学制六年、初中学制三年。小学适龄儿童*年2860人,*年2766人,*年2802人,*年2650人,入学率均达到100%,初中适龄少年*年1*3人,*年986人,*年751人,*年8*人,入学率达到99.8%,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年5人,*年6人,*年8人,*年10人,入学率达到100%。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按省政府办公厅晋政办发[2004]40号文件规定,在流入地全部入学。小学在校生*年巩固率达到100%,*年巩固率达到100%,*年巩固率达到100%,*年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在校生巩固率逐年提高,达到99.8%,三类残疾儿童少年巩固率达到100%。。14周岁人口中小学九年义务教育开学初完成率均达到100%,16周岁人口中小学教育完成率达到100%,均符合省定的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的标准。

(三)校本研训,打造名师,强化管理,提升质量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落实全县教育工作暨布局调整动员会议和县委县政府十六号文件精神,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全镇教育工作、促进全镇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再上新台阶,加快教育均衡发展。以人事制度改革为抓手,全面加强校长、教师队伍建设;以规范化管理、深化教研教改为手段,全力打造品牌学校、骨干教师;以安全发展、稳定发展、和谐发展为目标,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教学工作取得显着成绩。

一是出台了教育教学评估办法、中心校教研工作方案、校长绩效评估方案,完善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机制,实行了校长例会制度、教师业务实绩考评制度等。

我们于*年6月,迅速落实校长竞聘上岗实施方案,通过镇、村、家长、师生评议,完成了对15所小学校长的聘任,并实行严格的任期目标责任制,对其学校管理进行学期和年度考评,并根据目标任务的完成情况,分别予以推荐表彰、合格使用、限期整改、末位淘汰。

二是狠抓教学常规落实。学校常规管理,是实现教学质量提升和学校发展的根本。多年来,全镇各学校切实加强过程管理、环节管理,狠抓教学常规的落实,保证了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高。在教师绩效考核方案的基础上,制定科学的措施,狠抓教学管理,严格教学秩序,突出抓好教师备课、课堂教学、作业批改、课后辅导、教学反思等重要环节。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引导教师确立有效教学、成功课堂的理念,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开展了“集体备课,同步研讨”和“优质课评比”等活动。各校每周对教学常规检查一次,做到有记录、有问题、有措施、有考核、有整改。中心校采取得力措施、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各校全部开足开全课程,规范了办学行为。

三是狠抓教研教改工作。中心校制定了教研工作实施方案,出台了学期教研工作实施细则,注重教研活动的过程与效果,鼓励教研组创新管理、规范活动、积极实践,控制活动次数,提高活动实效性。每次活动都要有明确的主题,体现专题性、系列性、过程性,做到目标明确、形式多样、人人参与、讲求实效。*年暑期聘请山西师范大学教育科学院朱晓屏教授、刘刚教授及市教育局专家对我镇教师进行培训,多次派出教师到临汾、太原等地学习达60人次。

每学期中心校组织的较大型教研活动不少于8次、校内教研活动每1周一次,教师学习笔记一万字,每人写教学案例2篇。经常开展听课评课活动,每学期人人听评不少于40节课。在全面落实教师全员聘用上岗和业务实绩考评的基础上,深入开展“素质提升活动”,坚定不移地狠抓师德修养和教师专业素质提升,突出对新教师的培养使用和对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两个重点。开展了“同课异构”、“新老教师同上一堂课”、骨干教师“一带一”帮带活动等,为广大教师实现自身价值和专业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共培养名师12人,18人获得县级教学能手称号,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6人。先后在县、市、省、部级报刊杂志发表优秀课改论文51篇,48人次获得市、省、部级优秀论文证书。

四是狠抓质量监控工作。我镇在教育局质量监控工作机制的启示下,不断加大对各学校质量监控管理力度,明确方向,把握重点,采取检查与指导相结合的方式,引导教师集中精力做好阶段性教学质量检测工作,重视检测反馈、不断改进教法。

通过强化落实教学常规、教研工作、质量检测,近年来我镇教育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在教育局多次组织的全县小学段检测中,成绩均排在全县上游水平。

(四)以人为本,德育为先,优化环境,特色强校

一是坚持德育为先,引领学校发展的理念。我们开展了升国旗、重大节假日、纪念日教育等多种形式的德育活动,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要求三方共同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德育教育的强大合力。镇政府定期协调教育、工商、交警、派出所等部门对网吧、小食品摊点等的检查治理,定期组织开展校园法制教育,定期在重点时段对校园周边进行巡逻,净化校园周边环境。近年以来,各校开展了“爱祖国,迎奥运”、“中华魂”读书演讲、为汶川、玉树地震灾区捐款等活动,以实际行动体现了我们的德育教育新成效,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二是增强特色教育,丰富学校发展内涵。刘家垣小学歌咏队、三峪小学的习惯养成教育活动等已初步形成特色。三是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在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促进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不断提高。坚持每天锻炼时间不少于一个小时,坚持每日两操和自由体育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增强了学生体质。四是进一步加强安全管理,争创平安校园。认真贯彻省、市、县安全工作会议精神,建立校园安全长效机制,严格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坚持开展应急演练,加强食堂卫生管理,完善安全设施设备,开展安全教育活动,确保校园平安无事故。

三、存在问题与改进措施

由于我镇地处丘陵山区,刚于去年完成撤点并校,难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是学校部分设施有待完善;

二是缺乏专职保安人员;

三是课外活动开展不够。

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进一步完善,培养培训艺术教师,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是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基础,是振兴教育、实现教育跨越式发展的重要拐点。我镇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工作虽然取得的一些成绩,但与办人民满意教育这个目标还有很大距离。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一定遵照各位专家的意见建议,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针对存在问题,采取得力措施,扎实开展工作,切实整改完善,为使我镇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作出新的贡献!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