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扩面论文范文

扩面论文范文

扩面论文

扩面论文范文第1篇

1.1样本来源

样本来源于《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1版)。由浙江省出版发行的医学专业期刊共有25种,占浙江省科技期刊总数(115种)的1/5。涉及基础医学、内、外科等13个学科,数量最多的为综合类(4种),其次为学报类(3种)。刊期以月刊为主(12种),其次为双月刊(11种),半月刊和季刊各1种。

1.2统计方法

以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1版)为数据源,统计25种期刊的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基金论文比等3项反映期刊影响力的指标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同时,为客观评价期刊的水平,对以上指标用本期刊的指数/学科平均指数来进行纵向的比较,比值>1表明该指标高于学科平均水平。

2结果与分析

2.1浙江省医学期刊影响因子与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它表征期刊有用性或显示度,与期刊影响力、论文质量和学术水平直接关联,是目前公认的衡量期刊尤其是同类期刊影响力大小的最为重要的指标之一。表2显示:浙江省医学期刊总体的影响因子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影响因子/学科平均比值>1的期刊仅有5本:中国医学高等教育(2.303),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1.612),护理与康复(1.243),肝胆胰外科杂志(1.203))和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1.190),其余都在本学科的平均水平之下。从以上结果来看,除了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外,其余4本杂志均具有鲜明的专业学科特色,表明专业特色对提升杂志的影响因子具有较大的帮助;而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虽为综合类期刊,但其依托浙江大学雄厚的科研背景,使杂志的成长有了有利的环境。总被引频次可以显示期刊被引用和受重视的程度,以及在科学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是评价期刊学术水平的重要指标。浙江省医学期刊中总被引频次均值为1201次/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882次/刊),说明浙江省医学期刊在学术交流过程中有一定的地位。但是高于本学科平均水平的并不多,仅有4本期刊:中国高等医学教育(3.659),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1.581)),浙江预防医学(1.187)和中华急诊医学杂志(1.162)。有学者认为总被引频次与载文量相关,本文总被引频次/学科平均>0.6的13种期刊中只有2种是双月刊,因此浙江省医学期刊整体的总被引频次较高是否与其载文量较多有关,有待探讨。

2.2浙江省医学期刊基金论文比情况

基金论文比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科技期刊吸收学科前沿和高质量论文的能力,因此也是衡量期刊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浙江省医学期刊的总的基金论文比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有8本期刊与学科平均比值>1,分别为: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温州医学院学报,中华急诊医学杂志,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浙江医学和口腔材料器械杂志。一般来说,高校学报或者由高校主办的杂志依托高等学府,基金来源丰富,拥有较高的基金论文比的几率比较高,本文中除了《口腔材料器械杂志》和《浙江医学》,其余6种杂志均由浙江大学或者温州医学院主办,这2所大学均拥有较雄厚的科研实力。值得关注的是《浙江医学》作为一本地方性的医学杂志,拥有较高的基金论文比,充分说明其在浙江省医务工作者中的地位。

3讨论

3.1浙江省医学期刊的总体评价

目前,期刊的评价指标有10余种,其中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和基金论文比是其中比较重要的指标,虽然这些指标各有局限,但还是能够基本反映期刊的总体状况。本文通过对浙江省医学期刊以上3种指标的统计分析发现:浙江省医学期刊的总体水平偏低,影响力较弱,虽然在学术交流中有一定的作用和地位,但是吸收前沿学科和高质量论文的能力与国内的优秀期刊相比还有待提高,这与浙江省期刊的总体情况相似。但是也不乏亮点,一些期刊如《中国高等医学教育》,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等在其自身的学科领域内名列前茅,具有较高的学术质量。

3.2提升浙江省医学期刊影响力的建议

3.2.1找准定位,坚持专业化和特色化

随着生物医学的快速发展,要在国内的众多杂志中占有一席之地,需要找准自身的定位,寻求鲜明的特色和学科优势。从本文结果可以看出,有着自身特色或者学科优势明显的期刊影响力均较强,如《中国高等医学教育》的各项指标名列前茅,这与其是为数不多的医学领域中涉及高等教育的杂志密切相关,独特性和稀缺性导致了高影响力。另外几种具有较高影响力的期刊,除了浙江大学学报,其余几种也都具有明显的“小而精”专业特色。因此,找准适合自身的发展道路,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这不仅需要编辑部根据自身的特点制定发展方向,同时也需要管理部门在政策层面上给予引导和支持。

3.2.2探索集约化的发展之路

2011年,原新闻出版总署已明确科技期刊出版体制的改革的”路线图”,期刊的集约化发展已势在必行。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集约化有助于提升期刊的核心竞争力,如国内中华医学会的“中华”系列杂志,在医学领域里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在浙江省主办的3本“中华”系列杂志中,除了中华临床感染病杂志因办刊时间较短,一些指标略低之外,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和中华急诊医学杂志在本学科领域中名列前茅,充分显示出“中华”品牌较强的竞争力。因此,今后可以结合浙江省医学期刊的特色或者学科特点,逐步整合横向和纵向资源,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建立具有鲜明特色的浙江医学期刊集群,通过集团优势提升期刊整体的影响力和竞争力,如刊名带有“浙江”的地方性医学期刊,因其强烈的地域特色,普遍存在影响力偏低的现象,而且一些杂志的学科和内容也趋于雷同,这些杂志是否可以尝试联合经营,优化配置,取长补短,通过团队的力量形成有自身特色的品牌集群,进一步带动期刊的整体发展。

3.2.3加快信息化建设,大力发展数字化出版

扩面论文范文第2篇

(1)课程设置和工程硕士教育的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工程硕士教育目的是培养工程实践者,故在工程硕士研究生教育课程设置时,应该在满足研究生基本的课程设置的基础之上,将其重点课程(计算机和英语)设置的更宽更深,突出工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特点。另外由于工程硕士的培养方式是校企结合的方式,许多学生由于时间和地域方面的原因无法亲自到学校上课学习,虽然目前实施了网上课程教学的方式,但是一方面大多数的网上课程得不到及时的更新,使得学生无法获得最新的知识;另一方面网上课程教学使一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不懂的问题时不能及时得到解决,这样学生只能被动的接受知识,使得教学效果受到一定的影响。

(2)授课内容不能满足工程硕士的知识需求,与实际脱节。工程硕士学习是带有目的和问题的,需要在老师的课堂中得到解决。然而有些老师在授课时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导致教课内容比较单一,不能满足工程硕士的需求。甚至有些教师讲授的内容已经过时,不能紧跟时代的发展。

(3)学位论文在选题上没有针对性,在质量上呈现良莠不齐的情况。工程硕士学生学习的目的是将学校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解决企业在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是将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桥梁”。因此,工程硕士的学位论文应该是针对企业中遇到的问题作为研究题材,而不是和工学硕士一样泛泛而谈,没有实际针对性,这样违背了工程硕士教育的初衷。虽然有的论文的选题是具有针对性,但是在论文的质量方面却体现不出学员充足的理论知识即论文缺乏理论的支撑,只是单纯的为解决问题而解决问题,失去了研究的意义。

(4)双导师制发挥不足。校企联合的培养方式应该是学校和企业双方都是监督人员,共同督促学生完成工程硕士的学习。然而,目前的状况基本上完全由学校一方监督,企业很少或基本上不参与。校企双方在沟通交流方面也不够,导致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定位不明确,未能给企业面临的问题带来实质性的解决方案。

2对工程硕士培养中存在问题的一些思考

(1)加强校企双方的沟通与交流。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设置方案》中明确规定“对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人员实行高等学校与工矿企业或工程建设部门合作培养。要加强合作培养基地的建设,形成合作培养的有效机制”。因此,在工程硕士培养过程中要充分的调动企业和学校两方面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和学校共同监督和担负起工程硕士培养的职责,这样不仅能够迫使工程硕士研究生的认知观得到改善,而且还能保证培养质量和提高办学效益,达到“双赢”。

(2)工程硕士培养课程应该具有鲜明的针对性。

工程硕士课程体系的设计,应本着宽口径、厚基础,着力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思维能力的原则,注重使工程硕士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注意扩宽和加深工程技术知识。因此工程硕士培养的课程应该结合企业需求和工程硕士培养的特点来设置一些比较有特色的课程。另外,由于工程硕士研究生都处于企业当中,随着全球经济时代的到来,企业所面临的问题也越与国际接轨,在工程硕士培养的课程设置中,应该定期的聘请国内外各相关领域著名的专家针对当前此领域最新的发展状况给工程硕士做相关报告,以保障学生能够了解此领域的最新动态,掌握此领域最新的知识和技术,并将其运用到企业中。

(3)加强教学监督力度。

针对教师授课的情况,我们可以定期的在学生当中举行一次教师教学质量评估,在评估中不仅要找出哪些老师在交课的过程中存在问题,而且还要找出存在哪些问题。这样不但可以督促老师在课程中更加的认真负责,同时,也可以找出问题的所在并给予及时更正,使教学质量得到实质性的提升,将教学质量管理真正的落到实处。

(4)对学位论文进行严格把关。

扩面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摘要]锅炉燃烧离不开锅炉的风系统,风系统包括二次风系统、一次风系统、扫描冷却风系统和炉顶密封风系统。各系统的风均有相应的风机提供。以某热电有限公司2-300MW机组工程4#锅炉烟风系统为例分别讲述了AN轴流式吸风机、FAF轴流式送风机、离心风机的安装步骤。

该热电有限公司2×300MW机组工程#4锅炉烟风系统安装按平衡通风设计,满足一次风机、送风机、吸风机在锅炉低负荷工况或一侧风机故障时单侧运行,空预器进出口烟风道上均设有隔离门。送风机采用50%容量的动叶可调轴流风机两台,吸风机采用静叶可调轴流风机两台,一次风机采用50%容量的定速单吸离心风机两台。

制粉系统采用中速磨冷一次风机正压直吹式。其密封系统采用母管制的密封风系统,每台炉设2台离心式密封风机,一台运行,一台为备用状态。

根据施工图纸要求:送风机、吸风机、一次风机、磨煤机密封风机都布置在锅炉房零米层,送风机对称布置在炉架两侧预热器冷空气仓的位置,中心线与锅炉纵向中心线垂直,其起重机械扩侧应为HB36B建筑塔吊,固侧应为KH180履带吊;吸风机对称布置在电除尘器后面,中心线与锅炉纵向中心线平行,其起重机械为KH180履带吊;一次风机对称布置在预热器出口水平烟道的下方,其起重机械为KH180履带吊;密封风机布置在炉内预热器进口空气管道的下方,用卷扬机进行配合安装。

一、在施工作业中具体的步骤

(一)AN轴流式吸风机作业方法

该类风机安装的一般性规律,是以机壳装配(后导叶和叶轮外壳)为基准和固定端;其进气箱、集气器和前导叶为前(近电机方向)热膨胀滑动端,其扩压器和扩压器芯筒为向后(远电机方向)热膨胀滑动端。

其具体安装顺序步骤和要求如下:

1.将全部机件存放于基础附近,清理杂物,除毛刺,准备起吊设施。

2.基础清理干净,检查各部分基础标高、各基础孔尺寸;将各部分垫铁、基础板与支腿连接后安放好。基础板找平,检查标高。

3.将机壳装配(后导叶组件与叶轮外壳组件)并在一起联好后吊入预定位置,穿好地脚螺栓。用框式水平仪找正机壳装配的垂直度和水平度。同时,保持机壳轴线与风机进出口管道一致。

4.粗找正后,可对后导叶组件和叶轮外壳组件的基础进行一次灌浆。水泥达到规定硬度后,复查找正情况;无误后紧固地脚螺栓达到所需力矩。

5.将扩压器外壳下半部联好后吊入预定位置,一面与后导叶外壳法兰螺栓相连,另一面将支腿圆弧板与支腿和扩压器外壳分段点焊,焊牢。

6.依次联接小集流器、前导叶组件、大集流器、进气箱各部件下半部。注意:按要求在法兰间加密封材料,其进气箱支腿和圆弧调整好位置后电焊点牢。注意在前后支腿点焊以前,应严格保证其机壳装配的垂直度,防止外悬重力过大,防止倾斜及机壳装配地脚螺栓松动,如吊装就位时不能及时点焊支腿,应用枕木和千斤顶支牢,以保证安全。

7.按总装图要求对进气箱滑动支腿和扩压器滑动支腿安装。注意螺栓头部外露部分适当加长,以后要加一滑动压板位置(如总装图示)。支腿和支腿圆弧板焊接时注意对称分段焊接,以减少焊接变形。

8.安装主轴承座,按要求加装防松垫,按规定力矩拧紧联接螺栓;拧紧后按图安装径向测温元件。按图安装前后冷风罩和轴向测温元件,其中锥形冷风罩上半部分可最后装。

9.吊装叶轮,按规定力矩紧固压盖螺栓,盘车检查轮毂与后导叶芯筒间的轴间隙,叶顶与机壳内壁间的径向间隙尺寸。

10.叶轮侧半联轴器(Form03)与叶轮连接,按规定力矩拧紧螺栓。

11.按图示安装电机端联轴器(Form01),将电机粗定位于预定位置。论文范文

12.吊装传扭中间轴,其拧紧力矩应达到要求。吊装前建议在电机端准备一个门形架,其转轴与叶轮端联好后,另一端用滑轮吊在门形架中,调好高度,尽早与电机端联轴器联好。注意:在吊装过程中当叶轮端联好后,另一端偏移距离不得超过5㎜。否则将对膜片联轴器的弹性性能造成不良影响,甚至可能造成联轴器损坏。

13.按AN系列轴流风机转轴系找正原理示意图:以叶轮端半联轴器和电机主轴水平为基准,找平找正。应保证叶轮端后导叶组件中主轴承座位置的热膨胀补偿量,即电机水平位置的预抬量(具体数据见总装图)。应以两个联轴器膜片间的张口值来保证,其张口值大小,可通过计算得知;按一般的比例,其张口值约0.20㎜(因烟气温度也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即可。

14.电机基础、进气箱基础、扩压器基础二次灌浆,达到规定硬度后拧紧地脚螺栓,复查张口数值。

15.组装扩压器芯筒,传扭中间轴护管,轴封筒等。

16.组装冷风管护筒,冷风管路安装,油管安装。

17.进气箱、大集流器、前导叶、小集流器等上半部、扩压器上半部安装。注意各法兰之间加装密封材料,须现场封焊的圆法兰及对口板外不加密封材料(参见风机总装图)。

18.调整前,导叶开启程度应基本保持一致,建议在0度时(即前导叶叶片与主轴中心线平行时)调整和检查。

19.安装前导叶操作执行机构,注意叶片开启,机壳外的指示执行器的指示应保持一致。

20.按图纸要求安装冷却风机、加油装置、现场测温、测振装置、防喘振报警装置(若有)等(具体见各装配图)。

21.安装进出口膨胀节、内外保温防护层,整个风机与管道系统连接。

(二)轴向预拉量的调整

由于该类风机在热态工况时,烟温较高,传扭中间轴较长,其轴热膨胀量较大(约5~10MM)。因此在冷态安装时应将单个联轴器的安装间隙比自然间隙预拉开2.5~5MM。

1.设备清点、检查。在设备到货的情况下,对设备进行清点检查。

2.基础划线、垫铁配置,纵横中心线相对锅炉中心线偏差不大于20mm。地脚螺栓箱标高误差不大于10mm,相对之间误差不大于2mm。

3.轴承组安装。轴承组就位安装,要求:中心距误差5mm,标高误差10mm,轴承组中心线的水平度公差0.1mm/m。调整调平螺栓,紧固地脚螺栓。

4.进气室、扩散器的安装。进气室、扩散器就位,安装好地脚螺栓,通过调整垫铁使之与主轴承风筒对正,其标高允许偏差为0~-10mm,水平度偏差不大于3mm。两者与主轴承风筒之间的间隙按图纸要求为20mm。

5.电机找正和连轴器的安装。风机和电机轴线同轴度公差0.05mm。联轴器端面之间间隙应均匀,间隙偏差不得大于0.08mm。

6.风机的润滑

(1)油站及油管道安装中,严格遵照供油装置的厂家所提出的技术要求进行施工。在需要润滑的各个部位,添加图纸或说明书要求的润滑油或润滑脂。

(2)管道安装力求走向合理,工艺美观,回油管需有3.5的倾斜。油箱及附件检查、清洗,油箱用煤油做渗油试验,冷油器按其工作压力的1.25倍作水压试验,附件清洗后,喷油恢复。

(3)对油管路系统进行油冲洗,冲洗化验合格方可具备试运转条件。

二、离心风机作业方法

(一)设备检查、检修

1.检查叶轮旋转方向、叶片弯曲方向、机壳出风口角度应与图纸相符(特别注意叶轮的左右旋之分);

2.机壳、转子外观应无裂纹、砂眼、漏焊等缺陷;机壳内部耐磨衬板应牢固、平整、无松动现象;

3.入口调节挡板门应零件齐全、无变形、损伤,且动作灵活同步、固定牢固;

4.轴承冷却水室水压实验应严密不漏,按1.25倍工作压力进行水压试验;叶轮与轴装配应装配正确,不松动;轴承型号及间隙应符合设计,用压保险丝法检测各间隙;风机轴承推力间隙应在0.3~0.4mm之间,用压保险丝检查,膨胀间隙应符合图纸规定;安装时应使轴承纵横中心偏差=10mm,轴水平度偏差=0.1mm/m;

5.拆卸下来的零件应妥善保管按顺序编号,放置在干净的地方,以免带上杂物,不可碰伤。

(二)离心风机安装方法

1.首先,检查地基的外形尺寸、各预留空洞的中心尺寸;地基外型尺寸偏差应在±20mm范围内,各预留空洞的中心尺寸偏差应在±10mm之间;基础划线,以主厂房建筑基点或锅炉纵横中心线为基准,测得基础纵横主中心线偏差应在±10mm,中心线距离偏差应为±3mm,基础标高应在±5mm之间;

2.凿平地基,放置地脚螺栓、布置垫铁,垫铁组一般为2平1斜3付垫铁,厚的放下面,斜垫铁应成对使用;并伸出机框约20mm;找正后应焊牢、不许松动;垫铁应放置在设备主受力台板、机框立筋处或地脚螺栓两侧,在不影响二次灌浆的情况下尽量靠近地脚螺栓孔;

3.机壳下半部粗定位:注意厂家的安装标记,通常揂敗B号各位一台,就位前注意区分与进出口风管的关系、叶轮旋向等;

4.将集流器喇叭口插入叶轮内用铁丝固定后,将整个转动组吊入预定位置;安装地脚螺栓,地脚螺栓的弯曲度应≤L/100(L为地脚螺栓的长度),地脚螺栓底端不应接触孔底、孔壁。地脚螺栓应受力均匀、并螺栓外露2~3扣;然后松开铁丝将集流器下部与机壳下半部用螺栓固定初步调整叶轮与喇叭口的间隙。

5.风机转动组找平、找正:风机主轴与轴承座之间的垂直度采用如下方法找正:将磁力座贴在主轴上,将百分表表头指向轴承外圈或轴承座弹位端面上(既上端盖加工面上);此时旋转主轴一周以上其表针读数不大于0.15mm即可,此读数值为该轴承座与主轴的垂直情况。

6.电动机找平、找正:调整风机与电机主轴同轴度(既联轴器找平找正)。用三块百分表找正,轴向两块、径向一块;每盘动轴90度,记录数据,测量其上下左右的读数,调整同轴度,使其误差≤0.05mm;且两靠背轮之间应有10mm间隙。找正后,复查轴中心高度等部分数据,做好记录。

7.在风机找正后,进行机壳上半部扣盖、集流器与机壳安装就位,两机壳之间应垫石棉绳;拧紧连接螺栓,四边螺栓应受力均匀;以叶轮为基准,再次调整叶轮与喇叭口的间隙。

扩面论文范文第4篇

下面,将我矿在科技兴矿方面的主要做法和体会,向各位领导作一汇报,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加大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努力搭建科技创新平台

科技创新是企业快速发展的源动力。多年来,北皂煤矿注重搭建良好的科技创新平台,健全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不断挖掘和提高矿井安全生产科技的创新力,促进了全矿科技工作的蓬勃发展。一是建立完善了技术管理体系。成立了北皂煤矿专家委员会,加大了科技研究和开发的力度,建立了每两年一届的科技大会制度、每年一次的科技工作总结会、每月一次的科技例会制度和课题项目攻关小组制度。组织了规程、措施、设计评优活动,对获奖项目进行表彰奖励,技术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

二、建立完善了科技创新“三个体系”。成立了以矿长为主的人才使用、资金投入的保障体系;以总工程师为主的工程技术人员科技创新、科技攻关和技术改造网络体系;以全员参与小改小革发明创造的“五小成果”推广应用体系。三大体系的建立,有力地促进了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

三、是建立完善了科技创新的人才激励机制。坚持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着力创造育才、引才、留才的环境。通过建立技术后备岗制度、技术人员培养考核管理办法,将技术创新、技术攻关等方面的成果,作为晋升职称、提拔任用、评先树优的重要依据。坚持“压担子、打板子、架梯子、抬轿子”的人才培养机制,为工程技术人员的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培养了大批专业技术人才,一批又一批专业工程技术人才走上了领导岗位。在加强技术队伍建设方面,结合北皂煤矿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现实,积极组织专业技术培训,鼓励员工立足岗位,自学成才。许多员工参加了函授、自学等继续学历教育,并逐步成为生产实践中的技术业务骨干。我们通过选拔和考察,对其中的优秀者,我们大胆启用他们从事技术工作,极大地调动了广大员工自学成材的积极性,全矿上下形成了学知识、学业务的浓厚氛围。我矿运转工区充灯工王秀丽同志在职工技能大赛中分别获得集团公司第4名、全省第7名的好成绩,综采一队采煤机司机曹贻好同志更是一路过关斩将、凯歌高奏,分别获得集团公司第2名、全省第3名、全国第4名的优异成绩,成为新时期高素质煤矿工人的典范。

二、依靠科技进步,大力实施“四大工程”,矿井可持续发展力进一步增强

在*年集团公司确立的“五大重点工程”中,北皂煤矿有四项,即主井改造、海域工程、东风井建设和4402大储量工作面准备。围绕四大重点工程的实施,我们积极开展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矿井的可持续发展力进一步增强。

1、主井改造工程。北皂矿原设计能力90万吨,虽然经过多次优化改造,但已远远不能适应生产大发展的需要。*年,在公司的直接关心和支持下,投资270万元对主井提升系统进行了技术改造,对主井及相关的井上下主要运输系统进行了改造,箕斗提升量由5吨/次提高到6.5吨/次,提升循环时间由60秒缩短为57秒,提升能力由156万吨提高到213万吨,应急提升能力达到260万吨,有效地解决了制约我矿生产的“瓶颈”问题。同时,对井上下储装运系统、供电系统、通风系统进行了全面的技术改造升级,矿井的综合能力大幅度提高,为生产大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4402大储量工作面。集团公司成立以来,按照集团公司全新的发展思路,我们进一步开阔思路,更新理念,科学论证,大胆设计,突破“三软”地层禁区,成功实施了龙口矿区第一个200万吨大储量工作面,在公司的大力支持下,投资4000多万元,引进了全新综采放顶煤设备,使工作面具备了日产过万吨的能力。生产能力的大幅度提高,使我们在4110面提前停产、全矿生产接续重大调整的情况下,二季度一举创出了原煤产量77.61万吨的季度历史最好水平,并创出了26.4万吨的月产历史最好水平。自4月份4402工作面正常生产以来,除7月份限产外,全矿月产都保持在25万吨以上,为弥补一季度欠产、实现生产大发展提供了有力保证。

3、海域开发工程。海域工程是北皂煤矿的资源接续工程,我们以董事长“冲向海域”的题词为动力,以科技为先导,加快了海域工程进度。一是积极配合集团公司举办了海域专家论坛,对海域开采前的安全生产“四大技术课题”进行了定向研究,目前正在积极进行中。二是配合煤业公司组织召开了海域东一采区三维地震勘探资料评审会,为首采区确定了较为准确的地质资料。三是加大海域支护技术研究力度,为海域支护提供安全技术保障。先后组织技术人员赴日本考察海下采煤技术、赴邯郸考察水体下采煤技术、赴铁法局小康矿考察巷道支护技术,结合现场实际,积极开展海域支护技术研究,召开了支护技术研讨会,经过大量的探索实践,确定了海域的支护方案(U36壁后充砼),满足了现场生产需要。与此同时,积极进行开采工艺、生产设备、首采区、首采面等应用技术研究。目前,海域皮带运输系统已经形成,空中索道运行正常,提升、供电、排水等系统正在形成,海域首采面设备即将到位,预计二00五年二季度末海域首采面将正式投产。

4、东风井建设工程。东风井工程是海域开发的配套工程,于04年5月1日正式动工,目前,主体工程已经完工,设备安装正在进行,即将投入使用。东风井工程的建成使用,将极大地改善矿井通风条件,有效地保证矿井通防安全,为海域的顺利投产铺平道路。

“四大工程”的实施,标志着矿井的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力又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大力引进新设备、新技术、新工艺,矿井装备水平和科技含量不断提高,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取得新突破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发挥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北皂煤矿二十多年的发展建设充分证明了这一点。综采技术、综采放顶煤技术、综掘技术等大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应用,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特别是*年以来,先进设备的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速度进一步加快,“150万吨综采队”、“200万吨综采队”“万米综掘队”创建成效显著,高产高效矿井建设实现了新跨跃。

1、加强技术引进,为安全、高效创造了条件。*年,引进了全新综采放顶煤设备,采用MGTY250/600-1.1D型采煤机替代AM-500型采煤机,采煤机截深由0.6米增加到0.8米,刮板输送机的功率由400KW增加到630KW,使工作面具备了日产过万吨的能力;S100综掘机的引进使用,通过对掘进机后配套进行优化、改造、升级,形成了掘进破岩、装载、运输一条龙作业,大大提高了出煤速度,同时采用机轨合一,使喷浆工作和迎头施工平行作业,增加了迎头施工时间,从而提高了掘进机施工速度,有力地保证了矿井生产接续;电动葫芦的推广使用,大大提高了工作面的安装速度;井下提升机防爆变频电控系统以及PLC电控系统的应用,提高了提升机的自动化程度,减少了故障率。同时,我们积极引进推广了风动锚杆钻机、风动扳手、大功率喷浆机、井口推车机、井下变频调速绞车、井上自动拌料系统、皮带机电气软启动、人车、海域索道、助行器等,不仅有效地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有力地保证了安全生产。

2、优化生产工艺,提高劳动效率。在引进先进技术设备的同时,我们结合现场实际,积极探索和实践新的生产工艺,有效地提高了劳动效率,保证了安全生产。一是机组一次性扩切眼工艺。在4110面安装切眼,我们在总结几年来的安装经验的基础上,利用锚索支护和π钢单体支柱联合支护技术,大胆采用了采煤机一次性扩切眼施工工艺,保证了顶板的稳定,实现了节支降耗,提高了安装进度,缩短了安装工期,保证了安全生产;二是综采支架配150机组开采工艺。2415工作面四采煤柱回收,工作面压力大老巷多,采用高档回采安全管理难度较大,采用综放又没有成套的放顶煤设备。矿有关部门经过反复研究论证,成功地采用150采煤机配轻放支架,实现了特殊配套的综采工艺,解决了工作面在特殊条件下顶板管理的技术难题,大大提高了效率,保证了安全生产;三是综掘机整机拐弯工艺、综掘机扩切眼技术。针对掘进机拐弯时不能连续生产、开机率低、施工工序复杂、工期长、掘进单进低、安撤次数多、工人劳动强度大、安全管理难度大等问题,我们组织技术部门、机电部门开展联合攻关,在借鉴济三矿经验的基础上,结合我矿的现场实际,制定了掘进机拐弯的技术方案,在4101切眼施工中,一次试验成功,实现了掘进机整机拐弯,实现了掘进机连续生产。同时,采用综掘机扩切眼和切眼一次性扩刷工艺,改变了传统的边扩刷边安装的施工工艺,并首次在切眼大断面巷道采用锚网喷、锚索配合单体柱联合支护替代原来的工字钢棚与单体柱联合支护,取得了较好的支护效果。四是“三掘三喷”新工艺。结合综掘快速掘进,将与之配套的锚喷工艺改为“三掘三喷”,即采用三班进尺,三班喷浆,进尺、喷浆平行作业,实现了迎头施工、备料等工作与喷浆工作平行作业,综掘机的开机时间达到18小时以上,大大提高了掘进效率。同时,我们根据现场情况,采取了安置2趟供风管路,使用两台喷浆机同时喷浆和采用大功率喷浆机提高喷浆效率的措施,保证了快速掘进的施工速度和施工安全。

生产工艺的优化和改进,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有力保证了矿井生产接续。0三年综掘最高单进达到635米。今年四月份、十月份又先后突破700米、800米大关,日最高进尺达到37米,实现了矿区综掘进尺的历史性跨跃。*年综采队单机单面产量达到167万吨,04年9次月产超过20万吨,其中10月份创出了单机单面22.5万吨的历史最好水平,标志着单机单面具备了240万吨以上的能力。至12月2日单机单面产煤200万吨,提前29天完成了创建200万吨综采队的目标,全年预计完成220万吨,占全矿原煤产量的81.2%,高产高效综采队建设迈上新台阶,为创建“一井一面两头2000人300万吨”高产高效矿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坚持“产、学、研”相结合,不断扩大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

近年来,北皂煤矿坚持走出去、请进来,不断扩大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先后聘请了中国矿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煤炭经济学院等许多知名的通防专家、支护专家来矿讲课。与中国煤炭科学总院、济南设计院、唐山煤科分院、上海煤科分院、西安煤科分院、抚顺煤科分院等科研院所保持了良好的业务技术合作关系,在“产、学、研”相结合上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和探索,一大批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风力摇床干法选煤技术在北皂煤矿的应用及研究》、《极典型“三软”地层综放技术的应用》、《“三软”地层条件下综放采煤上限技术研究》获省科委科技进步三等奖;《综采放顶煤技术在“三软”复杂地质条件下大倾角附采工作面中的应用》、《北皂煤矿主井提升系统自动化改造》获山东省煤炭(协会)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创新安全管理方法,构建安全长效机制》获省局现代化管理优秀成果一等奖;*年申报的《软岩大间距煤层构造类比分析与综合探测技术研究》已通过山东省科技厅的鉴定,《三软地层条件下综掘快速施工技术研究》已通过省煤炭工业局鉴定。另外《煤炭企业责任目标成本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发展》获中国煤炭学会优秀论文二等奖;三篇论文获第十八届“鲁、皖、彭”采矿专业技术论文交流优秀论文奖,六篇论文获得山东省经贸委优秀论文评选优秀论文奖,并在《中国煤炭》杂志专刊25篇;*年获得全省煤炭工业“科技兴煤”优秀矿井称号。

同时,我们坚持积极开展“向科学管理要效益、向科技创新要效益,向回收复用要效益”活动,采取以发明者姓名命名革新项目、给予物质奖励等形式,鼓励员工结合实际自我创造,积极开展小改小革“五小攻关”,充分调动了广大员工革新创造的积极性。全矿性的技术比武活动、技术练兵活动蓬勃开展,孙延胜自动吊梁、王汝炭风水联动喷雾装置等一大批既实用、又简单的技术革新项目在生产中得到应用;自行研制加工了卧式压力机、整形机、U型钢卡子修复模具,实现了对海域用U36钢棚的加工修复,对旧钢棚的加工复用率可达到70%,今年以来科技创效益和小改小革项目达到114项,创效益约315万元,其中有42项被列入煤业公司“小改小革100推”项目。

五、加快矿井信息化、自动化建设进程,全力打造数字化矿山

扩面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扩频通信原理特点发展应用

论文摘要:扩频通信是现代通信系统中新的通信方式,它具有较强的抗干扰、抗衰落和抗多径性能,频谱利用率高。本文介绍了扩频通信的工作原理、特点、及其发展应用。

一、扩频通信的工作原理

在发端输人的信息先调制形成数字信号,然后由扩频码发生器产生的扩频码序列去调制数字信号以展宽信号的频谱,展宽后的信号再调制到射频发送出去。在接收端收到的宽带射频信号,变频至中频,然后由本地产生的与发端相同的扩频码序列去相关解扩,再经信息解调,恢复成原始信息输出。可见,一般的扩频通信系统都要进行3次调制和相应的解调。一次调制为信息调制,二次调制为扩频调制,三次调制为射频调制,以及相应的信息解调、解扩和射频解调。与一般通信系统比较,多了扩频调制和解扩部分。扩频通信应具备如下特征:(1)数字传输方式;(2)传输信号的带宽远大于被传信息带宽;(3)带宽的展宽,是利用与被传信息无关的函数(扩频函数)对被传信息的信元重新进行调制实现的;(4)接收端用相同的扩频函数进行相关解调(解扩),求解出被传信息的数据。用扩频函数(也称伪随机码)调制和对信号相关处理是扩频通信有别于其他通信的两大特点。

二、扩频通信技术的特点

扩频信号是不可预测的、伪随机的宽带信号,其带宽远大于要传输的数据(信息)带宽,同时接收机中必须有与宽带载波同步的副本。扩频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1.抗干扰性强

扩频信号的不可预测性,使扩频系统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干扰者很难通过观察进行干扰,干扰起不了太大作用。扩频通信系统在传输过程中扩展了信号带宽,所以即使信噪比很低,甚至在有用信号功率低于干扰信号功率的情况下,仍能不受干扰、高质量地进行通信,扩展的频谱越宽,其抗干扰性越强。

2.低截获性

扩频信号的功率均匀分布在很宽的频带上,传输信号的功率密度很低,侦察接收机很难监测到,因此扩频通信系统截获概率很低。

3.抗多路径干扰性能好

多路径干扰是电波传播过程中因遇到各种非期望反射体(如电离层、高山、建筑物等)引起的反射或散射,在接收端的这些反射或散射信号与直达路径信号相互干涉而造成的干扰。多路径干扰会严重影响通信。扩频通信系统中增加了扩频调制和解扩过程,利用扩频码序列间的相关特性,在接收端解扩时,从多径信号中分离出最强的有用信号,或将多径信号中的相同码序列信号叠加,这样就可有效消除无线通信中因多径干扰造成的信号衰落现象,使扩频通信系统具有良好的抗多径衰落特性。

4.保密性好

在一定的发射功率下,扩频信号分布在很宽的频带内,无线信道中有用信号功率谱密度极低,这样信号可以在强噪声背景下,甚至在有用信号被噪声淹没的情况下进行可靠通信,使外界很难截获传送的信息,要想进一步检测出信号的特征参数就更难了.所以扩频系统可实现隐蔽通信。同时,对不同用户使用不同码,旁人无法窃听通信,因而扩频系统具有高保密性。

5.易于实现码分多址

在通信系统中,可充分利用在扩频调制中使用的扩频码序列之间良好的自相关特性和互相关特性,接收端利用相关检测技术进行解扩,在分配给不同用户不同码型的情况下,系统可以区分不同用户的信号,这样同一频带上许多用户可以同时通话而互不干扰。

三、扩频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在过去由于技术的限制,人们一直在走增加信号功率,减少噪声,提高信噪比的道路。即使到了70年代,伪码技术已经出现,但作为相关器的“码环”的钟频只能做到几千赫兹也无助于事.近几年,由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发展,几十兆赫兹,甚至几百兆赫兹的伪码发生器及其相关部件都已成为现实,扩频通信获得极其迅速的发展.通信的发展史又到了一个转折点,由用信噪比换带宽的年代进入了用宽带换信噪比的年代.从最佳通信系统的角度看扩频通信.最佳通信系统一最佳发射机+最佳接收机.几十年来,最佳接收理论已经很成熟,但最佳发射问题一直没有很好解决,伪码扩频是一种最佳的信号形式和调制制度,构成了最佳发射机.因此,有了最佳通信系统一伪码扩频+相关接收这种认识,人们就不难预测扩频通信的未来前景.从9O年代无线通信开始步人扩频通信和自适应通信的年代.扩频通信的热浪已经波及短波、超微波、微波通信和卫星通信,码分多址(CDMA)已开始广泛用于未来的峰窝通信、无绳通信和个人通信以及各种无线本地环路,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接入网是由传统的用户线、用户环路和用户接入系统,逐步发展、演变和升级而形成的.现代电信网络分为3部分:传输网、交换网和接入网.由于接入网发展较晚,往往成为电信发展的“瓶颈”,各国都很重视接入网的发展,因此各类接人技术和系统应运而生.由于ISM(IndustryScientificMedica1)频段的开放性,经营者和用户不需申请授权就可以自由地使用这些频段,而无线扩频技术所使用的频段(2.400~2.483)正是全世界通用的ISM频段,包括IEEE802.11协议架构的无线局域网也大部分选用此频段.在无线接人系统中,扩频微波与常规微波相比有着3个显著的优点:抗干扰性强、频点问题容易处理、价格比较便宜.而且,扩频微波接入技术相对有线接入技术来说,有成本低、使用灵活、建设快捷的优势,在接入网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扩频微波主要应用在以下几个方面.语音接入(点对点);数据接入;视频接入;多媒体接入;因特网(Internet)接入。

四、结语

扩频通信是通信的一个重要分支和发展方向,是扩频技术与通信相结合的产物。本文主要论述了扩频通信的特点、理论可行性及典型的工作方式。扩频通信的强抗干扰性、低截获性、良好的抗多路径干扰性和安全性等特点,使它的应用迅速从军用扩展到民用通信中,它的易于实现码分多址的特点,使它能与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完美结合,发展前景极为广阔。

参考文献:

[1]曾兴雯等.扩展频谱通信及其多址技术[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2]查光明,熊贤祚.扩频通信[M].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4.

扩面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摘要通过园地选择、品种选择、定植、土肥水管理、整形修剪、花果管理、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介绍,为甜樱桃早果丰产栽培提供技术支持,从而指导果农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甜樱桃素有“春果第一枝”之称,具有耐寒、适应性强、效益高等特征,果实色泽艳丽,味美甘甜,上市早,经济价值高,被列为早中珍品。阿坝州于1987年从大连市农业科学探究所开始引进试验,1990年起先后在适宜区建立了甜樱桃生产示范园,取得了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为全州果树产业结构调整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园地选择

本着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选择背风向阳、有机质含量高、土层深厚、排灌方便、地下水位低的砂壤、壤

土或轻粘土建园。并做好园地规划,建设好排灌系统、路道和防护林。

2品种选择

阿坝州地处西南高海拔地区,选用品种应遵循早结果、丰产、大果、风味好、抗病性强的原则,在“早”字上下功夫,适当搭配中、晚熟品种。充分利用立体气候明显的特征,在不同的海拔地区建成早、中、晚不同成熟期的甜樱桃栽培带。主栽品种以红灯为主,搭配美早、拉宾斯等品种,授粉品种为巨红、早大果和意大利早红。

3定植

在定植前,按株行距挖定植穴,规格为直径80cm、深80cm的圆柱体,将挖出的表土和心土分放,每穴备充分腐熟有机肥40~60kg,磷肥1~2kg,同表土混匀后,填入穴中至穴80%处,再填心土至地平,泡透水沉实,备用。3月初定植,将沉积好的定植穴覆土至地平,选择直径0.7cm以上、苗高80cm以上、无机械损伤、无病虫害、芽眼饱满的一年生优质苗,按品种捆扎,用3~5°Bé石硫合剂浸泡10~12min消毒,再在清水中浸泡12h左右,让其充分吸水,解开嫁接膜,按挖穴、展根、扶正、踏紧方法拉线定植。定植宜浅,埋土和苗木根系原土痕相齐为宜。以苗木为圆心,做1m直径的窝圈,灌足定根水。3d后松土保墒、复垒窝圈,有条件的进行地膜覆盖。

4土肥水管理

4.1土壤管理

甜樱桃是浅根性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在20~40cm深的土层中。从定植的第一年开始,通过扩穴改土、中耕除草、果园覆盖等方式改良土壤。扩穴改土时间为每年的9~10月,在株间开挖壕沟进行扩穴,一层基肥,一层土壤;每年中耕除草2次,夏季6~7月割草压青,增加土壤水分和有机质,秋季9~10月全园铲除杂草,结合秋施基肥和深翻扩穴埋入底层。

4.2合理施肥

4.2.1基肥。定植后的第

二、第三年,9~10月份,结合深翻扩穴,增施有机肥,施充分腐熟的有机肥52.5~60t/hm2,果树专用肥600kg/hm2。4a以后,施有机肥75~90t/hm2,果树专用肥750~1125kg/hm2。

4.2.2追肥。每年进行2次。第一次在发芽前,以氮肥为主,株施尿素0.5~1kg;第二次在采果后,以磷、钾肥为主,株施磷酸二氢钾0.5~1kg。叶面喷肥全年共4~5次,发芽前喷0.3%尿素+0.3%硼砂液,花前、花后各喷1次0.3%尿素,果实成熟期和采果后各喷1次0.3%磷酸二氢钾,可有效提高座果率,增加产量。

4.3水分管理

甜樱桃根系分布浅,对水分状况反应敏感,既不抗旱,又不耐涝。我州甜樱桃园处于干旱半干旱区,结合施肥,1a需要灌水5次,着重是抓好萌芽前和硬核期、采果前和封冻前灌水。

5整形修剪

树形采用自由纺锤形,树高3~3.5m,干高50~60cm,主枝15~20个,开张角度80°左右,交错排列,定植后留80cm定干,剪口下第

二、第三个芽去掉,对整形带内的其他芽进行了目伤,促发分枝。当年冬剪时剪口下第一个枝剪留60cm作为中心干,在整形带内选择3~4个方向适宜的枝作为主枝,其余枝条重堆或者去除。在樱桃萌芽前,对主枝延长头中部以下的芽进行目伤。秋后对所有大枝进行拉枝,将基角开到80°。第二年春,在中心干留60cm左右剪截,秋天继续拉枝,培养主枝,将下部主枝及上面拉平的枝条甩放,待新梢长到20cm时留15cm摘心,促使其转化为中果枝;第三年的修剪方法和第二年基本相同。注重去除过密枝,及时对新梢进行摘心,以促生分枝或促进花芽形成;第四年以后,主要做好摘心和对角度不好的主枝拉枝,可在花期喷施2次15%的多效唑200倍液,以控制旺长,促进花芽形成。

6花果管理

(1)人工授粉或花期放蜂。在铃铛期采取花粉,在盛花初期人工授粉或花期放蜂。

(2)疏花疏果。在开花前或初花期疏除细弱枝上的花蕾及花束状果枝上的弱质花、畸形花,每个花束状短果枝留2~3个花序;于4月中下旬生理落果后,疏除小果、畸形果及光线照不到的内膛果和下垂果,一般1个花束状果枝留2~4个果

即可,最多4~5个。

扩面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报;特色栏目;办刊理念;区域经济

我国5000多种科技期刊,是由高、中、低3个层次的期刊构成的金字塔,科学共同体既需要塔尖期刊,也需要塔身、塔基期刊,以满足不同层次作者和读者的需求[1]。《赣南师范大学学报》依据学校的科研实力、办刊质量和文理合刊的现实情况,将自身定位为塔基期刊,努力发挥“小期刊,大贡献”的作用。在办刊实践中始终坚持“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的立德树人功能[2],提出“注重地域学科优势,精心打造特色栏目;培育创新科研人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办刊理念,不为进入核心刊物和一味提高刊物的影响因子而放弃自己的刊物定位,把功夫用到办刊之外[3]。“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在2016年“科技三会”上讲的这番话,使广大期刊人深受鼓舞,通过全力把科研人员的研究论文刊发在自己期刊上,把发表的科技成果转化为实现现代化事业的直接生产力,实现期刊服务社会的功能。特色栏目的质量建设是当前地方高校学报提高办刊质量的有力抓手,特色栏目的设置要结合地方优质资源和特色产品,努力找准地方高校学报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契合点[4-5]。地方高校学报通过组织学校有关专家、政府决策部门和相关企业科研人员,共同调研讨论栏目策划、选题策划和核心作者群的确定,打造学报特色栏目[6],形成自己的办刊理念和办刊风格,避免刊物的同质化。2013年《赣南师范大学学报》编辑部通过组织相关教学学院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调研和讨论,选定“稀土”和“脐橙”这2大地缘优势产品作为《赣南师范大学学报》的特色栏目,栏目名称为《稀土功能材料》和《园艺科学与生物技术》。编辑部每年通过编委会制定来年特色栏目的研究方向及主题,有目的地引导地方高校科研人员与校外相关科研人员参与到学报特色栏目的研究中,不仅反映区域经济热点和优势资源,同时发表最新研究成果以解决区域经济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和技术难题,不断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而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为特色栏目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可靠的稿源保证,建立学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

1利用战略合作契机助推稀土新材料研发

赣州享有“稀土王国”的美誉,中重离子型稀土储量居全国第一,在全市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赣州稀土产业是全国最大乃至世界稀土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重要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之一。2013年通过责任编辑的牵线搭桥,赣南师范大学与赣州市纳税大户,排名全国稀土生产量和占有率全国第二[7]的赣州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并与合作双方就开办特色栏目的可行性和研究方向等问题进行研讨,最终将栏目名称定为《稀土功能材料》。责任编辑了解到教育部科学技术重点资助课题“镁合金强变形及其稀土低温扩渗表面改性研究”实验阶段已经完成,有多篇研究论文正在写作或修改阶段,经过多次与课题主持人和化学化工学院领导沟通,希望科技人员的科研成果能在学报上刊发。最终该课题的系列论文刊发在2014年第3期《稀土工程材料》专栏上。其中《气流磨工艺对烧结NdFeB磁体组织与性能的影响》一文中所引介的方法运用到虔东稀土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粉体制备中,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产生直接经济效益6800多万元[8]。在《稀土功能材料》后续组稿中发现栏目名称限制了研究范围的拓展,组约不到栏目所需的稿件。2014年10月,为保证栏目持续发展,编辑部聘请1名学术鉴赏能力、栏目策划能力、科研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强的主持人,具体负责栏目选题策划、组约稿等工作。栏目主持人的引入不仅弥补了责任编辑学术能力的不足,也更有利于打造特色栏目,提升学报的学术品位[8]。由编辑部与栏目主持人组织学校相关科研机构的科研人员和赣州多家稀土企业的科研人员反复调研、讨论,最后将专栏名称改为《功能材料化学》,更名后稿源的拓宽保证了栏目的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国稀土学会”“稀土冶金及功能材料国家研究中心”“中国稀土行业学会”等知名网站的最新信息和稀土产业的发展状况,制定出栏目主要研究方向。1)稀土功能配合物。依托江西省高校功能材料重点实验室在非线性光学、导电、磁性、介电、铁电等功能配合物的设计和合成,稀土和贵金属催化材料以及生物活性化合物的合成与性质研究等领域进一步深入开展了创新性研究,合成一系列稀土功能配合物,拓展赣南稀土的应用范围。2)稀土镁合金材料。依托江西省镁合金工程中心进一步提升稀土镁中间合金制备技术,开发多种稀土镁合金产品,并大力推进已开发的高纯钆镁、钇镁和富钇镁中间合金3个江西省重点新产品的成果转化,为赣南“稀金谷”的建设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推动了我国稀土镁合金产业的发展。责任编辑长期关注学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重点课题资助的立项情况,加强与课题主持人沟通联系,跟踪课题研究进展,争取组约到更多更好的论文在学报上发表。如课题主持人的“多功能嘧啶酮甲磺酸稀土配合物的合成与抗氧化活性研究”2014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组在《赣南师范大学学报》的《功能材料化学》栏目发表系列论文7篇。赣南师范大学每年邀请校外专家到学校进行学术讲座近200场,编辑不出校门就可以获得与专家面对面的沟通机会,通过参加学术讲座提出与专家研究方向一致且感兴趣的创新主题进行约稿,成功组约到多篇论文到专栏刊发。《功能材料化学》栏目中稀土镁合金的成果主要在赣州飞腾轻合金有限公司应用转化,累计生产稀土镁合金100余t,产值1500余万元,利税200多万元,为我国航天航空、武器装备制造等行业提供了大量质优价廉的合金产品,有利促进了我国高性能镁合金行业的发展,提升了我国稀土冶金行业的科技水平[9]。近20多年来,赣州稀土资源的过度开发对生态环境破坏比较严重,基于此,期刊抓准时机,2019年将《功能材料化学》栏目主题定为“稀土合理开发与环境保护,及时营造科研氛围及导向”,引导稀土资源的可持续性开发,保护地方生态环境。

2依托“双一流”学科和部级科研平台促进脐橙产业发展

脐橙是赣州市的主要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荣获“中华名果”等称号。赣州市脐橙种植面积世界第一,是全国最大的脐橙主产区。赣南脐橙品牌价值达到668.11亿元,连续4年位居全国初级农产品类地理标志产品价值榜榜首[10]。2013年赣南师范大学为充分发展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技术支持和辐射带动作用,助推赣南脐橙产业升级发展,选派7名干部、博士分别到赣南7个脐橙种植大县担任副县长或县长助理1年,主抓脐橙产业工作。坚持每年派出科技特派员、博士服务团对脐橙重点产区进行技术服务和培训;通过科技下乡和社会实践等活动,为果农编印、赠送和讲解脐橙栽培技术、黄龙病防控技术、脐橙采后贮藏技术,全面提高果农生产技术水平。在指导果农生产实践中发现技术问题和技术难题,反过来又促进研究人员在后续的研究中解决这些实际问题,促进脐橙产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园艺科学与生物技术》栏目以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科研平台和园艺学“双一流”学科为依托,以赣南脐橙这一地方特色园艺植物为研究对象,结合“中国柑橘网”“中国柑桔学会年会网”等知名网站的最新信息对《园艺科学与生物技术》专栏进行合理的策划,确保栏目内容的时效性和科学性。2013—2017年学校立项脐橙方向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项,省级以上课题25项。《园艺科学与生物技术》栏目共刊发论文38篇,论文研究范围涉及脐橙全产业链,刊发论文的基金比达90%多,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有6个课题的阶段性研究成果刊发在专栏上。这些论文主要围绕脐橙产业品种单一、果园土壤退化、脐橙病虫害防控、鲜果供应期短、脐橙采后处理水平低、脐橙风味保持等突出问题,进行理论研究并找到了较好的解决方案,对脐橙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极大地推动了脐橙产业的技术进步和技术升级,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和充分肯定。柑橘黄龙病检测方面,对赣州各脐橙园送检样进行检测,产生直接经济效益49.66万元,间接经济效益5860.11万元。脐橙新品种在全国脐橙主栽区大面积推广,解决了脐橙集中上市问题,优化我国脐橙产业结构,拉长了成熟期延长了货架期。在赣州信丰铁石口坝高村、大塘埠羊马村等多地进行中试,产生的间接经济效益1亿3532万元[11]。以柑橘皮渣为主要原料的生物有机肥及其制备方法,在脐橙产区推广应用,将废弃物变成肥料,不仅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也减少了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水冷自然通风库对赣南脐橙贮藏保鲜效果研究》减少脐橙短中期贮藏保鲜成本和增长保鲜时间[12],在脐橙产区推广应用,水冷式贮存能力达70万t,脐橙由原来的常温贮藏3个月,提升到可贮藏6个月,每kg提升产值2元以上。有力助推赣南脐橙走向全国,甚至走向世界。2019年《园艺科学与生物技术》专栏主题定为“脐橙新品种的开发与培育”,提高了鲜果供应时间,促进赣南脐橙产业链做大做强。另外,本刊还非常重视发现和增培养人才工作。通过充分利用编辑初审、专家修改意见反馈和退稿等编辑环节[13],加强对研究生作者的科研能力和写作水平的培养,不断壮大特色栏目的作者群,保证栏目的可持续发展。在特色栏目的组约稿中,有近40%第一作者为研究生,如2013年第3期《园艺科学与生物技术》专栏4篇论文都是研究生的处女作。研究生作者认真学习编辑初审和专家审稿意见,通过与编辑的面对面交流讨论,反复修改论文,他们的科研水平和写作能力得到了较大提高,近几年有多人的多篇论文在核心期刊和省级期刊上发表。

3结束语

扩面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从测土配方施肥、筛选优良品种、选择最佳适播期、机械化半精量扩行播种、旋耕镇压、分期施肥氮肥后移、科学化学除草、化控防倒、综合防治病虫害等方面介绍了小麦的超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为小麦的高产栽培提供参考。

近几年利辛县全面开展了小麦高产攻关竞赛活动,集成小麦高产攻关技术规程,严把各项技术环节的落实,使小麦产量逐年提高,出现了大面积产量超过9000kg/hm2的超高产田块和高产示范区,现将小麦超高产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1测土配方施肥

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技术,能够培肥地力,提高土壤基础肥力,增强小麦抗倒性,提高小麦品质。由于以往偏重于化肥的施用,而忽视了对有机肥的积制,对于一些秸秆也随意丢失浪费,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粮食作物产量的提高。近几年通过测土配方施肥工作的开展,了解了土壤养分含量状况,土壤有机质含量偏低,增长缓慢,在1.2%~1.4%之间,速效养分含量表现为少氮、稳磷、钾下降趋向;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方案。要求秋种时要保证增施有机肥45t/hm2以上,进行秸秆还田2250kg/hm2左右,同时对氮、磷、钾速效化肥,进行合理配比,达到节本、增产、降耗的目的。通过试验,认为速效氮肥的基追比例以7∶3为稳妥,磷、钾一次性基施,具体用量基施尿素300~375kg/hm2、磷酸二铵150~180kg/hm2、氯化钾120~135kg/hm2。通过组织专家测产验收,增施有机肥的田块,产量大部分都突破了9000kg/hm2大关,最高产量达到9525kg/hm2。因此,通过近几年的技术经验总结,增施有机肥,推广秸秆还田,科学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是夺取小麦高产的关键所在。

2筛选优良品种

前几年,我镇小麦品种多、乱、杂现象比较突出,以豫麦18为主的春性品种播种面积占70%以上,导致了小麦冬前冻害现象年年发生,造成了小麦大幅度的减产。为解决这一新问题,我们加强品种的对比试验筛选工作,通过各项种植对比,选择了一批高产、抗冻性强的新品种,如皖麦50、皖麦52、烟农19、西农797、豫麦70等作为主推品种,搭配有苗头的品种,淘汰豫麦18、豫麦34、郑麦9023等抗冻性差的老品种,为我镇小麦再创高产打下坚实基础。

3选择最佳适播期

小麦播种过早,轻易造成冬前冻害,不利于优质生产;播种过晚,不利于产量的提高。选择最佳播期,是夺取小麦高产优质的关键环节。要达到小麦既高产又优质的双重目标,适期播种非常重要,通过多年经验总结摘要:小麦要高产,就要适当早播,而小麦要达到优质生产,就要适当推迟播期。这就形成一对矛盾,因此选择小麦最佳播期,是实现小麦既高产又优质的唯一方法。半冬性品种播期以10月10~15日播种为最佳,春性品种以10月18~25日播种为最好,这样既防止了因播种过早而造成的冻害,又提高了产量,也减少了养分的消耗,提高了品质。同时,在适期范围内,足墒播种,能促进根系下扎,增强对养分的吸收,增强抗冻性,从而保证产量的提高。

4机械化半精量扩行播种

机播、半精量播种省种、深浅一致,苗情均匀,利于通风透光。加大机械化半精量扩行播种技术的推广,提出“少播5kg种,多打50kg粮”的节种增产口号,提高播种质量。一般播种量控制在135~180kg/hm2,行距由20cm扩大到23cm左右,有利于分蘖生长和合理群体的发挥,降低倒伏可能性,为高产丰产奠定基础。

5旋耕镇压

旋耕作为机耕的一种整地方法,被大面积采用,但旋耕耕层浅、表土空虚、漏水漏肥严重,土壤空隙多,不利根系下扎,轻易造成冬前冻害等。为解决这些新问题,推广旋耕镇压技术,一是播种时带镇压器;二是在出苗后,用机、磙、耙进行镇压,效果明显。非凡是在小麦冬前出现旺长的情况下,提出全面镇压,对促弱控旺起到了关键功能,确保小麦前期的茁壮生长,防止后期的倒伏。

6分期施肥氮肥后移

大力推广分期施肥、氮肥后移技术。分期施肥,氮肥后移能合理分配肥料用量,确保后期需肥量,对限制节间伸长,促进穗大粒多、粒重至关重要。一般在小麦拔节中期,3月15~20日追施尿素120~150kg/hm2,可有效防止小穗小花退化,促进坚固率。

7科学化学除草

化学除草可以减少杂草和小麦的争水争肥矛盾,提高除草效果。加强不同除草剂的除草对比试验,对不同品种、用量、使用方法、使用时期进行认真对比调查探究,为选择对路、平安除草剂,提出合理化学除草方法,提供可靠依据。通过多点试验,化学除草以年后2月下旬至3月上旬除草为好,使用药剂以75%的巨星22.5g/hm2对水600kg喷雾为好,或用使它隆600mL/hm2喷雾。3月15日以后,在小麦拔节期要禁止使用除草剂。

8化控防倒

对分蘖多、群体大,出现旺长现象,应早发现、早分析、早预防。在春节前加强镇压技术指导,春节后在小麦返青拔节期喷施助壮素、多效唑化,化控防倒,用助壮素或多效唑450mL/hm2对水600kg喷雾,能有效防止节间的过分伸长,预防后期倒伏现象的发生。

9综合防治病虫害

小麦生产时间长,病虫害发生多,为防止病虫多发,采取统一预告、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施药方法,利用综合配药技术。在返青拔节期用井冈霉素3000mL/hm2加高效氯氰菊酯300g/hm2对水600kg喷雾,防治小麦纹枯病、蚜虫等;在小麦抽穗、灌浆期用多菌灵1.2kg/hm2加吡虫啉1.05kg/hm2对水750kg喷雾,综合防治小麦白粉病、锈病、赤霉病、穗蚜、麦蜘蛛、吸浆虫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