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

高校双语教学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第1篇

1.1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准备工作

1树立对体育双语教学的正确认识。只有对体育双语教学有了正确的认识,才能有效地开展体育双语教学。在体育双语教学中,体育学科知识的获得是主要目的,同时也是给学习者创造学习和使用英语的空间,使学生在掌握学科知识的同时,能够尽可能多地使用需要他们掌握的英语。英语学习不仅仅是在英语课上,而是在所有的学科中,在教学过程的所有活动中。体育双语教学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也能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提高了英语应用能力,而且对体育双语教师和英语教师也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体育双语教学和英语教学是相辅相成的,而不是互相矛盾的。

1.2培养合格的从事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师

从事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师不仅要具备体育专业的教学技能,具备专门的学科知识,而且还要能够熟练的运用汉语和英语进行教学。目前体育专业的在职教师和在校大学生在大学入学时英语要求较低,毕业时很多院校也对体育专业的毕业生的英语要求较低,这就造成了体育专业的在职教师和在校大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较低的情形,让他们去担任体育双语教学课程是有难度的。而且,目前只有极少的高等院校开设了针对体育教育专业的体育双语教学课程,应该说体育双语教学的后备人才是不足的。不言而喻,体育双语教师的匮乏是开展体育双语教学所面临的最大困难。师资的培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学校加大投入,在体育专业教师中选拔基础较好者进行英语培训,并从中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双语教学的师资储备;校际间加强交流,实现人才共享。不同学校的师资力量各有偏重,为充分利用教师资源、引入竞争机制,可实行教师跨校授课、学生跨校选课,实现资源更有效的整合;教师教学意识的转变,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让教师产生了危机感,只有快速更新知识、提高英语水平,才能立足讲坛,教师必须清醒地意识到双语教学同样关系到自身的发展和生存。

1.3树立合适的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

在我国英语学习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只会写,不会说;听力差;各学科领域的词汇量太少。为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扩大学生的英语知识视野,体育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是在体育课的授课过程中合理适时地渗透英语,使英语与体育学科知识同步获取。于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的水平和英语交际能力,提高他们学习体育和英语的兴趣,从而达到全面发展的目的。

1.4选用合适的教材

双语教学的教材可采用英语国家的原版教材、网上下载资料和学校自己编写的各种教材。这些英语教材,可以为学生创造一个“不是学英语而是用英语学”的好环境。在英语教材的选用和引进过程中,以下几方面的差异不容忽视。其一,标准的差异。不同的国家,教育体制不同,各阶段的教育目标也各异,因而在内容上、深度上不可避免地存在差异。教材的编写和选用应与我国对体育专业的要求相一致。其二,教学方法的差异。教材要与教学方法相匹配,以实现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统一。在引进原版教材的同时,应根据适合中国学生的教学方法组织教学。

2体育双语教学的方法及原则

2.1体育双语教学方法

体育课是实施体育双语教学的最主要的载体。体育教师应从易到难,逐步深入,先从口令等比较简单的入手,然后慢慢过渡到对动作技能的讲解等难度比较高的内容。碰到较难的体育专业词汇,学生不能完全听懂,可以巧妙地在体育课的教学中应用画图或身体语言来辅助教学。

2.2体育双语教学的原则

简练、灵活性原则。即教学中对许多复杂的综合性练习、技术动作的描述,尽量简练化,尤其注意选用常用词语讲解,使学生易听、易记、易理解,在简练表达的基础上,又注重语言运用的灵活性,即同一练习的要求或同一技术动作采用不同的常用词语去描述与表达,从而使学生灵活掌握与运用外语。

2.3看、听、做、说同步性原则

体育教学中,讲解、观察与模仿动作无处不在,任何动作不但有其明确的含义,而且语言直接描述也是技术动作理解和掌握必要的一环。因此,在体育双语教学过程中,要求观察时动口;耳听时配合身体动作练习;动作练习时,同伴或自我语言提示。在同一教学过程中,保证学生听、看、说、做同步进行,既加深对技术动作要领的理解和印象,又具有良好的语言强化练习作用。

2.4技术与语言练习的情景性原则

即在教学组织安排中设计出带有情景性的练习形式,这样使每个学生在练习情景中都有一个明确的角色,表达什么、做什么,大家都十分清楚,加之情景练习中热烈、活跃、自然的气氛,很容易消除单纯语言练习时的害羞心理,突破“开口难”的障碍。因此,在这种情景中,语言的交流讨论、相互间的提示,能在自然轻松状态中进行,这正是语言学习所需的环境。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原则。在双语教学中,注意利用两者的优势,将两种学习教材融为一体,相互促进教学效果,这是我们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这可使学生在体育运动中,同时练习提高语言能力,又可在语言练习中,加深对技术概念的理解和印象,提高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改革体育双语教学的考核制度

为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应增加体育双语教学课程考试中的口试比重,采取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方式。学生平时在课堂上的发言次数、质量和水平也都可被计入考试成绩,以此来鼓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水平及知识掌握程度。对于学生成绩的评定,要结合课程总结性考试与平时考核进行综合评价,使成绩构成多样化,并逐步加大平时考核成绩在总成绩中所占比例。可实行百分制、等级制、评语相结合的评分方法。注重平时考试,并不是频繁增加考试次数,而是任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要求,灵活运用提问、讨论、作业、小测验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并通过测验获取教学信息,指导教学更好地开展。体育双语教学的推广是一个长期的工作,需要有师资、学生和整个教育大环境的配合。如果一门课程同时设立了中文教学和双语教学两种教学方式,则应对采用双语教学方式学习的学生的成绩予以注明,从而给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提供较公平的环境。体育双语教学在我国尚处于摸索阶段,开展体育双语教学必然还会面临许多的困难。

4双语师资队伍建设途径探讨

(1)制定相关标准规范双语教学和适当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是双语教学顺利实施的有力保障。

制定符合我国实际国情的双语教学政策极为重要,这已被成功实施双语教育的国家如加拿大、新加坡和卢森堡等所证明。双语教学在我国正处于试验和探索阶段,各试验学校由于对双语教学认识的理解不同,所采取的措施和方法也存在差异。首先,要制定有关标准来规范双语教学。目前,双语教学在多数高校虽开展得如火如荼,但实际上,在开展双语教学的大部分学校,既缺乏真正有能力进行双语授课的教师,也缺乏进行双语教学的教材,更没有与双语教学相适应的教学方法。于是,在体育课上,教师用英语发出简单的动作指令竟被视为双语教学也就毫不奇怪了。也正因为如此,双语教学也被一些人士误解为有其表而无其实,只是一些学校吸引生源的招牌。这样的双语教学是失败的双语教学,其根本原因是双语教学还没有规范的标准。所以,亟待制定相应规范,杜绝这类“挂羊头、卖狗肉”的做法。对于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一方面要严格根据双语教师能力要求,建立双语教师准入制度,设立门槛,杜绝滥竽充数;建议教育管理部门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加强关于双语教学标准的制定,包括双语教学的目标、双语教师资格认定、双语教材以及双语教学的评价等,以此来规范我国正在蓬勃开展的双语教学实验工作。另一方面,建立适当的激励机制与评价机制,对于从事双语教学的双语教师给予各方面的鼓励和优惠,调动广大教师从事和研究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2)合理引进是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的捷径。

①吸引“海归”人才落户高校。学校可以根据需要,采取特殊政策引进留学人员回国进行双语教学工作。留学归国人员在国外学习生活时间较长,外语水平无疑较高,而且专业知识也处于国际前沿,当然是双语教学的最佳师资。

②短期内外聘一定数量的教师来弥补师资困乏的局面。相对来说,重点大学双语师资较为充足,普通高校可用外聘的办法来弥补自己的不足。

③聘请外籍教师。目前,各高校聘请的外籍教师一般来说都只担任纯外语语言的教学工作。为了更好地贯彻双语教学的方针,我们可以引进更多的外籍教师来承担某一学科的教学工作,

即承担双语教学的任务。

(3)建立多渠道、多层次的双语师资培训体系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心。

在师资培训工作中,一方面,要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短期培训与长期进修、校内与校外、国内与国外培养相结合的多种培训模式,加强实践环节的管理,注重能力培养。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国际的合作与交流,把最新的科研动态和教师的实际教学工作结合起来,把正规的脱产学习和不脱产进修以及非正规的专题讲座、学术研讨会等形式结合起来。有条件的院校可以建立双语教师培训基地,培养双语师资。可选择外语基础较好的专业课教师,对他们进行外语培训。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选派教师出国留学,在学习本学科最新知识的同时,提高英语水平,为回国进行双语教学打下基础,也可对英语教师进行专业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使之可以胜任专业双语教学工作。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第2篇

摘要:采用文献资料法对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双语教学的可行性、教材的选用、课程设置、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等进行研究,研究发现:高校体育专业课程采用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力。

关键词: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双语教学

一、高校体育专业双语教学的可行性

1.英语学习为体育专业双语教学打下了基础,学生从小学就开始学习英语,初高中连续的学习为双语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使双语教学成为可能,英语学习是以语言学习为主,间接进行语法和语言理解的学习,而体育专业双语在提高学生学习英语、习惯英语的基础上附加很多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学习,更增加了学生学习英语、使用英语的积极性和趣味性。

2.体育的国际化和体育教学的灵活性使双语教学更容易开展。体育更具有国际性,随着我国体育强国的推进,更多的国家赛事在我国举行。赛事的完美操作需要具有高水平的体育人才,而双语人才更加紧缺。而体育教学虽然有德育和专业知识寓于其中,但独特的肢体语言和场地的宽阔、蓝天白云之下,则使英语的学习有了更加鲜明和舒适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氛围之下,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动作表现和其他的肢体语言深刻领会技术动作英语。

二、高校体育专业双语教材的选用

1.原版教材的选用。使用英语的原版教材有助于我国高校体育专业知识迅速拓展和更新,体育技术和技能更快的提高,能更好的把脉世界前沿学术水平、拓宽专业技术和技能的学习和训练方法,使高校学生在获取最新专业体育知识和技术、技能的同时,提高使用英语的能力,学生用英语思考和表达专业知识的方式方法会更好的得到锻炼。但是原版教材的选取,不可赶时髦,而应根据本校学术的具体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选择,不可一哄而上,盲目为之。

2.自编教材。现在比较常用的是主讲教师自己编写的体育双语教材,这种教材教师会紧扣教学大纲,根据自己学生的实际进行编写,具有针对性,自己使用会得心应手,但是自编教材因为教师水平有限,会出现很多的问题,它里面的内涵非本土人则很难把握,所以自编教材缺少深度和广度,最好自编教材最后请专业英语教师校对,以避免出现错误。

3.翻译教材。这种教材的最大优势可以避免学科损伤,还能满足高校学生学习和训练的需求,但是这种教材与翻译者的素质有很大的关系,会具有明显的倾向性,首先译者必须熟悉本学科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术语,最好是有专业背景的留学生更能胜任。

三、我国高校体育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

1.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原则。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非常重要,双语教学的过程不仅是体育学科学习专业知识、技术和技能,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英语和熟悉英语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负荷比一般单纯使用一种语言学习要高很多,心理负荷也较一般的学,所以课程的设置不好,会严重影响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积极性,不但不会起到好的效果,反而会挫败学生和教师的教学效果。课程的设置原则应该以奥苏伯尔的学习迁移理论为指导,根据认知结构的三个特征——可利用性、可分辨度和巩固程度为原则,尽可能选则与学生已学过的知识相联系的、互为补充的材料和课程,与原有的知识相接近的课程,就能比较容易地完成知识的再升华,从而使双语教学比较顺利的实施,以达成学习目标。

2.高校体育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情意过滤假设是由杜雷德和勃脱(DulayBurt)提出的。此假设认为,情意过滤是指学习者接受所学信息的心灵的选择、也可以看作是排除障碍。障碍少,学习者对于学习内容吸入也会越多。这就要求在进行高校专业双语教学的课程设置时,要选择学生喜欢的、比较大众化的项目,学生对这些非常感兴趣,情意过滤障碍减少,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明显高于学生不是很感兴趣的项目,也可适当分组,相同爱好或相近的学生分为一组,教师因材施教,有的放矢,教学效果会大不一样。

四、高校体育专业双语教学设计

1.高校体育专业双语教学设计的理论基础。系统理论。系统是由相互联系的、不可分割的若干元素结合而成的整体,所谓系统理论就是强调双语的教学应该把握教学的整体性,注重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独立性、相关性、动态性、有序性和整合性;传播理论。传播理论包括信息传播者、信息、信息通道和信息接收者,而体育教学过程就是信息传播过程。教师通过手势、身体姿势、语言、表情等传播方式对学生进行体育教学;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认知结构和认知过程相互作用的结果。教师在使用双语教学过程中,应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要以学生为中心,要求他们由被动的灌输者变为主动接收外部刺激的积极主动者,在主动接收外部刺激的同时,注重知识结构的重塑。

2.高校体育专业双语教学设计模式。高校体育专业课的双语教学可分为三种模式:第一是渗透模式,即以中文讲授为主,课堂上穿插外语讲授。比如技术中的关键环节可以用中文母语讲解便于学生理解,而其他的相关环节则可使用外语,这样双语讲授,可以增加上课的趣味性,但是开始外语讲授不宜太多,在学生慢慢适应的基础上,逐渐增加外语讲授的数量。第二是整合模式,教师在讲课时交替穿插使用中英文,让学生熟悉并学会使用外语表达所学内容,其实有很多的词和句子在一堂课中会反复出现,教师一定要注意这些句子的重复,久而久之,学生不但能听懂,也能敢于使用。第三是外语思维模式,这种模式对教师的英语水平要求很高,对学生的听说能力要求也很高,建议在前两种模式交替使用的基础上,再使用此模式,让学生学会用外文来思考和解决问题方式和方法。

五、高校体育专业双语教学情景教学法

1.情境教学法: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地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的、以形象为主体的生动具体的场景,引起学生一定的态度体验,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并使学生的身心机能得到发展的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目的就是通过创设一定的情景引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是在生活中通过反复提炼加工浓缩而成的精华,诸如好人好事、英雄人物,形象的肢体语言都是把具体的体育教学内容融入到具体的富有个性的情景之中,其中必然蕴藏着丰富的滋润心灵的含义。

2.情境教学法教学特点。创意性:体育情境教学具有鲜明的创意性,突出情景,传达意境。它要求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设计中,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散思维,为新知识的传授创设恰当而鲜明的情景,突破传统教学模式,使学生的学习结合适当的情景创意,突出新颖灵活。激发性:需要是动机的源动力。动机是激发人进行思维和活动的源泉,是发自内心的需求,而活动的目标就是实现和满足个人的愿望和梦想。”情境教学法正是由教师设定相应的与教学内容相关的教学情境,用语言描述或肢体语言或动画设置等把学生带入到该情境之中,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产生想要学习的欲望和动机,使这种学习动机和教师的导向发生共鸣,学习的动机和教师指导的“碰撞”,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的教授和学生学习之间的多边互动的链接,学生和教师相互之间形成的“共鸣”,进而实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主动性:体育情境教学要求教师不只单纯地备好教材、备好学生、场地器材,而且要主动创设特定的与教学相关的特定的教学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人境一体,通过语言、动作、音乐、视频等特定手段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景之中,充分发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出问题并设法解决问题,体现学生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教学方式灵活,教学效果良好。实效性:体育情境教学设计,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情绪、情感、动机和想象力,将体育课的教学内容、场地器材与学生情感的调动充分结合,教学设计必须全方位到位,要合理利用教学场地和器材、人和物,设置教学场景,使学生快速融入教学情景,把握教学基本技术和技能和知识的教学目标能够得以实现。

总之,在体育专业理论和专业技术技能课教学中,采用双语教学,不仅能提高体育专业学生专业知识水平,而且使课堂教学情景化,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熟悉英语和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学以致用,起到双向调节,高校体育专业课程双语教学势在必行,具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

参考文献:

[1]任北上,等.高师院校双语教学的理论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3).

[2]刘汉德.吴晓云.语言教学还是教学语言浅谈我国推广双语教学的困惑及对策[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2).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第3篇

双语以及双语教学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加拿大等移民国家。双语教学的目的主要是通过双语教学来实现多元文化的共存。“双语”的英文是Bilingual,直接的意思是Twolanguages(两种语言)。这两种语言中,通常有一种是母语或本族语,而另一种语言往往是后天习得的第二种语言或者是外国语。在很多国家或地区,政府规定的官方通用语言有两种甚至更多。在这种情况下,为了交往的方便,往往两种语言并重,即“Bilingual”,或是一种语言为主一种语言为次。但就“双语”的具体内涵,不同国家有着不同的界定。如在美国,“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西班牙语;在加拿大,“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法语;在新加坡和我国香港、澳门地区,“双语”主要是指能熟练使用英语和汉语。

双语教学产生于20世纪初期,但真正被各国广泛运用则是在20世纪60年代。不过,对于“双语教学”,国际社会尚无统一的定义。英国著名的朗曼出版社出版的《朗曼应用语言学词典》所给的定义是:Theuseofasecondorforeignlanguageinschoolfortheteachingofcontentsubjects。即能在学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著名语言学家西格恩和麦基(SiguanandMackey)则指出:“使用‘双语教育’这个术语是指一个把两种语言作为教学媒介语的教育体系。其中的一种语言往往是(但不一定是)学生的第一语言。”

对于双语教学的含义,我国学者之间认识也不尽一致。如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是使用另一种语言来讲授母语某一学科的知识内容,教学形式通常是学生看的教材是汉语编写的,教师授课则全部用外语,即学生在视觉上接触的是汉语,听觉上接受的则是外语。还有学者认为双语教学就是教师以外语作为教学媒介语传授学科知识。学习者通过外语学习学科知识,达到熟练运用两种语言进行交际、工作、学习的目的。笔者认为,双语教学是指在教学中使用中文的同时,使用第二语言(如英语)或使用第二语言教材(如英文教材)进行教学的一种教学模式。必须指出的是,双语教学并非通过语言课程来实现语言教育的目标,而是通过其他科目的学习来达到帮助学习者掌握学科知识以及语言的目的。

同时,根据笔者的理解,以下情形不属于双语教学:(1)全部教学仅仅只使用一种语言,而该语言并不是学生的第一语言。如外籍教师给中国学生进行的语言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在大学早已是司空见惯,它显然不是双语教学。(2)在教学中使用同一语言的两种变体进行的教学,如标准语和方言。(3)一切学科教学用语为学生的第一语言,第二语言只是作为一门课程。

从双语教学在各国实施的具体模式来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浸润式教学模式(ImmersionProgram),指使用一种非学生母语的第二语言进行教学。浸润式教学模式又可分:(1)沉浸式(Immersion),指用第二语言作为教学语言的模式。第二语言不仅是学习的内容,而且是学习的工具。学生在校的全部或部分时间内沉浸在第二语言的环境中。这种模式旨在使母语不是第二语言的学生能在较短时间里掌握第二语言,同时也学习和掌握其他学科知识。这种模式最早出现在加拿大,主要用于法语和英语的教学。(2)双向沉浸式(Two-wayImmersion),指把两种不同语言文化背景的学生编排在一个班共同进行学习,参与各种活动,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获得双语能力。它是加拿大沉浸式传人美国后发展而来的一种教学模式。(3)结构型沉浸式(StructureImmersion),指以学科双语教学为基础,利用第二语言教授学校开设的几门学科,通过学科内容的学习来达到语言学习的目的。

2.保持型双语教学模式(MaintenanceBilingualEducation),即学生刚入校时使用母语教学,然后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进行部分学科的教学,有的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

3.过渡型双语教学模式(TransitionalBilingualEducation),指学生入校后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然后逐步转变为只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

实施国际贸易课程双语教学的现状及问题

英语在世界经济、文化等全球化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运用双语教学方法进行国际贸易的教学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国际贸易基课程实施双语教学是适应经济全球化与教育国际化的需要,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需要,是推动我国国际贸易学发展的需要。

目前,双语教学在许多高职院校已经成为一个耳熟能详的词语,许多发达地区的中小学也开始了双语教学的尝试。然而,从各地区、各不同级别的学校实施双语教学的效果来看,却是参差不齐。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师资的因素,也有教材的因素以及学生英语能力的因素等。在国际贸易学课程的教学方面,目前也有许多高职院校开展了双语教学的尝试,不过,也有很多高校由于条件的限制,没有开展双语教学。同时,已经开展了双语教学的学校,取得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总体而言,在我国大范围推广国际贸易学双语教学,仍然存在许多制约的因素。笔者认为,现阶段影响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因素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师资的问题双语教学成败的关键是师资。因为开展双语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具备较高的英语水平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仅有扎实的专业基础或仅有流利的英语都不足以担当双语教学的任务。只有任课教师既具备标准、流利的专业口语表达能力,又拥有厚实的专业背景才能有效地组织双语教学。然而,目前许多学校都出现了师资短缺的问题,而能够担当双语教学任务的专业教师更加稀缺。由于受到我国传统教育模式的制约,许多专业教师,虽然英语基本功较为扎实,教学经验也较为丰富,但是口语能力较为欠缺,难以胜任双语教学的任务。还有一部分教师,虽然具备一定的听、说、译、写能力,但缺乏专业英语知识,难以在短时间内适应双语教学的要求。正是上述问题的存在,才使得尽管双语教学在国内各高校普遍受到重视,但是真正能够利用双语教学的高职院校屈指可数。师资的欠缺是在我国推广双语教学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障碍。

双语教材问题目前我国对于国际贸易双语教材的选用还处于探索阶段,基本上还没有形成系统的教材体系。在双语教材的选用方面,各高校的做法各不相同。一部分高校坚持使用原版外文教材。使用原版教材的优点很明显,一方面学生可以接触到“原汁原味”的外语,另一方面也可以借鉴国外先进的教学理念和课程体系。但是,使用原版教材也并非毫无弊端。实际上,原版教材的选择和双语教学之间存在许多不可回避的矛盾。首先,原版教材的版权和费用高昂。一般的原版教材动辄几十美元甚至上百美元,如果完全使用原版教材这对中国学生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负担。其次,国外教材自身也存在许多与我国现行教材的冲突之处。如国外原版教材一般针对性不强,教材内容不完全适应中国国情;国外教材一般重点分散,给学生掌握带来困难等。再次,学生的外语水平参差不齐,不适合完全使用原版教材。最后,国外教材普遍缺乏对中国对外贸易问题的系统论述,这必然会给学生的知识结构带来一定的问题。也有一部分学校在进行双语教学时,使用现有统编教材,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将统编教材翻译成英语进行教学。这种做法也很难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双语教学,至多只能是缺乏双语教材下的权宜之计。

学生素质的问题一般来说,高职院校国贸专业学生的外语都已经具备一定的基础,他们学习外语的经历一般也有6~7年之久,已经具备了接受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模式的最基本条件。但是由于地区的差异以及自身情况的各不相同,他们之间的外语语言能力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这就给实行双语教学带来了困难。如果学生语言能力不能达到一定的程度,那么双语教学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根据美国加州大学科拉申教授所提出的“输入假设理论”,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条件就是学习者要能理解略高于他的水平的输入语,如果学习者现有水平为i,那么教材提供的输入只能是i+1,如果输入内容太难,那么学生的积极性和自信心将会受到挫伤,最终收效甚微。如果输入内容能为学生所理解,并能引起他们的共鸣和思考,学生的学习动力将会增强,自信心将会上升,渐渐地会形成积极的态度。另一方面,在我国,许多学生深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习惯于消极灌输的教学模式,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参与热情,也给双语教学的推动带来了障碍。笔者对学校国贸专业本科共280名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仅有30%的学生对双语教学持赞同态度。令人吃惊的是,超过50%的学生感到学习吃力,觉得难以接受。由此不难看出,学生的实际能力严重制约了双语教学的开展。

考核和评价体系问题尽管教育部下发关于推动双语教学工作的通知已经三年过去了,但直到现在,我国还未建立一套完整的双语教学考核和评价体系。主要表现为:缺乏教师的上岗资格认定标准;缺乏具有指导性的双语教学效果的考核评价标准等。考核和评价体系的滞后给推广双语教学带来了困难。

改进国际贸易双语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针对目前我国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和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上述问题,笔者认为要实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从教育理念到教学模式等方面都要进行全面改进。具体包括:

培养和引进双语教学师资要想大力推广国际贸易双语教学,培养既通晓英语又了解WTO规则的高素质人才,必须解决的瓶颈问题就是双语教学师资。为了推动双语教学的进行,提高教学效果,目前,许多学校都开展了各种各样的师资培训。如笔者所在学校于2004年和2005年先后选派15名各专业的骨干教师到英国剑桥进行了两期的双语教学培训,这些经过培训的教师都成了本专业双语教学的骨干。这些措施无疑对提高教师水平,推动双语教学的进行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我们也应该看到,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人才的培训是一项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所以,在教师的培训方面,应该有系统的安排和合理的培训计划。对此,笔者认为可以采取以下做法:在培训形式方面,采取国内培训与国外进修相结合的方式,要求教师首先在国内接受一定课时的强化培训,达到一定标准后,再利用假期到国外进行几个月的外语实践,以强化语言的运用能力。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仅靠高校自身培养无法在短期内解决双语教学人才的需求矛盾,要想使双语教学制度化,还需从国外大量引进合适的双语教学人才,以充实双语教学的师资。

激励和促进双语教材的建设教材建设是双语教学模式定位的关键因素。前已述及,完全引进国外原版教材有利也有弊。不过,从长远来看,要真正提高双语教学的效果,还是要编写适合我国国情的国际贸易学双语教材,只有这样,才能开阔学生的国际视野,使学生掌握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政策,同时又能加强学生运用国际贸易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基本政策分析和解决国际贸易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的能力。在编写双语教材时,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编写的双语教材要符合国家教育部颁布的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等的要求。(2)要严把教材的质量关,做到宁缺毋滥。国际贸易学双语教材的编写者应该具备较高的外语水平和丰富的实际教学经验,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通过国际贸易学课程的学习提高语言的实际运用能力。(3)正确处理双语教材与统编教材的关系,两者应该形成互补的关系。(4)教材的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外语水平。

探索合适的双语教学模式前已论述,在双语教学方面,主要有三种不同的模式。从各国实践来看,运用比较成功的模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浸润式模式;另一种是过渡式的模式。浸润式模式主张把学生完全浸泡在第二语言环境中,所有学科内容都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这种模式在加拿大运用较多。浸润式模式比较适合有第二语言环境的国家和地区使用,对于缺少语言环境的国家和地区,过渡式是一种比较可行的选择。在我国开展国际贸易学双语教学,具体采取、应该采取什么教学模式,笔者认为不能一概而论。应该视不同的情形分别采取不同的方式。正如学者指出,双语教学有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简单的渗透层次,上课时,教师可以用英语讲重要的定义和关键词,学生可以多一些机会接触外语;第二个层次是整合层次,教师讲课时交替使用中英文,让学生学会如何用英文表达英文;第三个层次是双语思维层次,让学生学会用母语和外语来思考解答问题。第一个层次对很多学校来说并不是问题,但是要达到第

二、第三个层次则需要假以时日不断地努力,并不是所有学校都能达到的。所以,在我国现阶段实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不可能要求所有学校从一开始就实行浸润式教学模式,现实的做法是首先实行过渡式的教学,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逐渐采取浸润式教学模式。同时,在实施双语教学时,要经过认真调查和论证,并根据各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构建自己的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模式。

加强互动,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当前,互动教学理念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互动教学对于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最终目标是教师用双语讲授,学生用双语思维以及师生之间用双语交流,以此来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和综合能力。在具体实施国际贸易双语教学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来加强互动,如可以采取外文案例分析、外文原著的选读与讨论、师生之间角色互换等多种方法来加强教学互动,以提高教学效果。此外,还可以借助互联网、多媒体等手段实现双语教学的互动。

运用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多媒体课件是随着高科技的发展而在近年逐渐开展和普及的新生事物。它具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使用灵活等特点。在双语教学举步维艰的今天,多媒体教学的使用无疑可以极大地促进双语教学的开展。首先,多媒体课件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内传送大量的信息。其次,课件的使用可以缓解双语教材不足的矛盾。再次,课件的使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英语口语的不足。最后,使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录音、录像等设备将教学内容图文并茂、声形俱备地传输给学生,增加教学的趣味性,缓解学生的压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第4篇

1.1部分教师对双语教学存在偏见。(1)部分教师认为由于地方高校大多数学生的英语基础差,学生接受双语教学有难度,没有必要开设双语教学,能把专业课学好就不错了。这样的理解是片面的,不但忽略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增长需要,也忽略了教师个人专业成长的需要。(2)纠正偏见。基础差不是不学的理由,正因为基础差我们才要更加重视。开展双语教学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外语能力,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原汁原味的体会到原版教材的内涵,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和爱好。对于教师而言,教学是首要任务,而科研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要想在科研上突破,就要积极的吸取国外先进的研究成果,没有外语能力的支撑,只懂专业课也是闭门造车。教师在双语教学过程中,自身的专业也会成长起来,外语能力和专业能力都会有很大的进步。所以能从事双语教学是对教师的挑战,同时也是培养教师教学和科研共同进步的有效途径。

1.2部分学生对学习双语教学课程存在偏见。(1)我每次在上双语教学课程第一节课时,我就会强调双语教学的必要性。从部分学生的眼睛里和神态上我看到了不懈的表情、懵懂的神态和“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厌学情绪。教师的讲课情绪会受到学生的感染,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提醒自己要保持平静的心态,严厉的态度。这样的课堂表现说明学生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拘泥于学好专业课,对学习外语有畏难情绪,对自身综合素质要求不高,对个人成长的定位不明确。(2)加强教育,提高认识。大学教育理论教育固然重要,同样不可忽视学生思想的教育。要帮助学生成功的从高中过渡到大学,树立远大的理想抱负,对自己的大学生活设计规划,鼓励学生要有自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由此可以看出,思想教育和指导要贯穿在学生整个大学期间,在每学期开始要安排专门的教师开展课前教育,明确每学期的授课安排和课程难易程度、考核方式等。让学生在学习新课程之前有心理准备,不至于迷茫。

2.考核方式没有体现课程特点,要具体问题具体对待。

目前我院的双语教学课程大多采用开卷考试形式,考核标准是总成绩=平时成绩×15%+期中成绩×15%+期末成绩×70%。从目前来看,期中考试成绩所占比重较高,因为有部分教师在期中考试环节没有太注意题型设计、考核要点和考核标准致使考核结果不具有参考价值,这样的结果只能使学生总成绩不具有真实性和可比性。本人认为在双语教学课程考核时要注意灵活,需要考虑课程的特点以及授课方式。双语教学在平时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中心”,课堂表现、课外作业、出勤率显得尤为重要,所以本人建议将期中考试成绩取消,增加平时成绩的比重。当然这样会使教师的工作量增大,对每一位同学的表现都要有详实的记载并妥善保存。

考核只是一种手段,而不是目的。结合课程教学特点,灵活采用考核方式。当然在灵活的背后必定要有强有力的监督机制。以我院2010级财务管理本科为例,在大二下学期开设《西方会计》双语教学课程,该专业共有5个班,每班平均人数45人。由于师资和多媒体教室的限制,只能两个班合班上课,共计两个合班、一个单班,由一个老师承担授课任务。这样的授课规模给考核带来了难度,为每一位同学设计一张考核表,共计225份考核表。如此多数量的考核表由一个任课老师统计分析既费时又费力。于是本人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分组式教学,即6-10人一组。教师只需以组为单位考核即可,组内成员注意既要包含男生又要包含女生,既要包含成绩好的同学又要包含成绩差的同学。任命成绩好的、责任心强的、综合素质高的学生担任组长。采用分组式教学要注意组内成员的成绩要有区别,小组中表现优秀的与表现差的在成绩上要体现出来,任课教师要加强监督避免有同学浑水摸鱼、拖后退的现象发生。

在开卷考试的试题设计上,也要注意难易结合,不要认为开卷考试题量要大,难度要高。由于学生学习英语是第二语言,会计学专业开设双语教学课程一般在第三学期或第四学期,这个阶段80%的学生英语尚未通过英语四级,阅读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层次各异,太难的题目会使大部分学生卷面成绩不及格,影响课程整体教学效果。

3.双语教学师资缺乏系统培训,封闭培训为最佳选择。

在九江学院,学校和学院层面在双语教学中都采取了有力措施,保障双语教学的顺利开展。我校定期举办双语教学比赛,促进各学院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旨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学校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双语教学的课酬折算系数,为双语教学老师提供必要的便利。各二级学院积极引进“海归”教师,鼓励教师攻读博硕士学位,提高专业水准。但是,“海归”教师由于曾在英语的环境下系统学习过英语能力强,但科研水平不是很高,对专业前沿知识掌握不够,博硕士毕业的老师专业知识丰富、科研能力强但英语表达不是很地道,短期培训更是不系统、不专业,这就造成了专业知识与英语文化不能融会贯通,教师的整体水平不能实质性提高的局面。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民办高校;经济学;双学位教育

1引言

随着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国家一系列政策引导和支持下,许多高校纷纷开设双学位教育,以培养具有多学科背景的复合型人才。而民办高校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补充力量,凭借着灵活的办学机制,也积极尝试双学位教育教学,致力于提升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拓宽就业面、增强就业竞争力奠定了基础。各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开设的经济学类的课程,在双学位教育教学过程中,也呈现出一些问题,我们就这些问题展开讨论,并给出相应改革措施。

2相关概述

2.1民办高校学生的特征

与普通高校相比,民办高校的学生由于生源基础偏低,结构复杂(统招、专转本、专升本、对口单招等),参差不齐,所以其往往具有学习基础较差,自律性弱的特点。另外,由于民办高校收取的学费较高,需要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来为学业的完成做支撑,因此民办高校的学生大都经济条件较好,依赖性较强。当然这不代表民办高校的学生就没有自身优势,他们通常思想活跃,对社会和人生都有独特的认知和见解;善于交际,外向活泼;讲求实际,能客观的认识和评价自我,有较好的社会适应性和生存发展能力。因此,我们要用全面的眼光去看待民办高校的学生,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因势利导,真正地做到扬长避短。

2.2经济学专业的课程特点

经济学专业的课程,无论是作为专业课程铺垫和准备的专业基础课(如西方经济学、统计学、财政学、管理学、证券投资学等),还是向学科纵深发展的专业必修课(计量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包含的原理和模型都较多,逻辑性强;在研究方式上多采用数学和图形分析方法,比较枯燥抽象。因此,民办高校的经济学双学位教学应结合学校和学生的特点,适应经济社会需求,设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因材施教。

2.3双学位教育

双学位是指在校本科学生在修读主修专业获得学士学位的同时,又修读其他学科门类专业,而获得的学位。双学位本科教育满足了社会对“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迫切需求,培养了他们以不同学科背景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民办高校经济学双学位教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3.1教学内容难度较大

首先,接受经济学双学位教育的学生,基本都是其他专业的,他们都是在零基础的前提下接触经济类的课程,建立一整套新的经济学的思维模式,而鉴于民办高校学生的基础差、学习能力不足的特点,这可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另外,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多为相对抽象的图表、公式和模型,需要有一定的数学基础和逻辑思维能力,这对于多数在高中时是文科生、数学基础薄弱的民办高校学生而言,难度很大。其次,由于双学位教育的课时安排往往都比较紧凑,老师为了赶进度,使每节课的信息量都很大,一旦学生对所讲内容存有疑惑,一知半解,而他们又没有充分的时间去与同学交流沟通、向老师请教(修双学位的学生往往来自不同院系、不同专业,除了上课时候聚在一起,其余时间都各学各的,交流沟通很少;而且他们除了修本专业的课程外,还要修经济学专业的各项课程,课程多,任务重,压力大),这就会使其后续的学习难上加难。久而久之,他们就会觉得该学科枯燥乏味、晦涩难懂,进而失去了学好它的信心,降低了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一旦没有了学习的愿望,后面所讲的知识点就会更加的不理解,渐渐就更不愿意去学,加重厌学的程度,如此这般就掉进了恶性循环的陷阱。

3.2教学手段和方式单一

目前民办高校大学生的教学模式大多仍然是“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注入式教学,即在老师为主体的课堂上,学生多是被动接受。由于经济学课程大都充斥着枯燥抽象的图表、曲线、经济模型等,这些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要求都较高。而且如今的经济学课堂上多数教师仍是在传统板书的基础上进行教学,也有部分教师采用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但是利用的效果不够理想,教师通常是把原来要板书的内容直接做成PPT,将授课的主要内容(如难画的图表)以大纲的形式直接显示在屏幕上,而这种做法只是在某种程度上节省了课上教师写板书的时间,教学手段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另外,大部分的经济类课程都需要配套做大量的习题才能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真正领会所学知识。而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就无法满足这一点,因此,若想让学生最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就必须要采取适合的教学方法。

3.3学生的学习积极热情欠缺,教学效果差强人意

由于民办高校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律性差,在主修经济学双学位课程时对抽象经济知识的接受能力有限,使得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受到抑制,不愿意投入过多精力,基础差的学生更是以期末考试不挂科、拿到学位证为直接目的来学习。但是经济学的学科性质不同于纯文科,如果平时不好好学,仅靠考试前的临时抱佛脚是不行的,因此该科的不及格率往往居高不下,从而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4民办高校经济学双学位教育教学的改革措施

要调动学生学习经济学类课程的积极性和提高教学效果,民办高校必须从教材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等多方面对经济学双学位的教学进行改革。

4.1选用普适性较强的教材,降低难度

要想让民办高校非经济专业的学生学好经济学的相关课程,教材的选用是关键。具体可结合民办高校学生的特征,尽量选用内容深入浅出、结构安排要紧凑、实际案例多、趣味性强的入门级基础性教材,尽可能避免复杂的公式模型。这样一来,浅显易懂、实用性强,更能被学生们所接受,亦有利于建立起学好课程的自信心。另外,在讲授课程的过程中,可以适当引入当代经济热点问题,在增强课堂的趣味性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引导学生理论与实际的结合,让学生更强的体会到经济学知识在现实生活中的实用性。

4.2采用多元化教学模式,丰富教学手段

打破传统以教师为主导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运用启发式教学,多结合实际进行案例教学。在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借助多媒体教学,生动、直观地展现教学内容,如讲到GDP、CPI、基尼系数等常见的经济术语概念时,播放央视财经的相关视频短片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增强娱乐性。也可以鼓励学生多看些经济类著作和文章,并尝试着写一些读后感或评论,而不是教条的局限于课本,以此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学以致用。另外,与学生沟通的手段要与时俱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如QQ群、博客和电子邮件等,最大限度地与学生交流,直接进行网上解惑答疑,指导学生学习。

4.3改革考核方式,加大对双学位专业的引导、支持与奖励

一方面,对于民办高校的经济学双学位的学生而言,一味地要求其掌握内容深奥的模型与公式是没有必要、也是不切实际的,所以可以调整教学目标,降低要求,只要学生了解掌握学科的基本内容、主要理论即可,而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培养学生的经济学思维及能理论联系实际的进行问题的分析上。这就要求在考核方式上也做出相应调整:改变只看期末考试成绩的一贯做法,增加平时成绩的考核权重,包括常规的出勤、课堂表现、平时的作业成绩等,这样一来,多样化、多层次的考核方式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另一方面,鉴于双学位专业的学生的特殊性,他们学习任务繁重,平时在一起的时间较少,彼此间无法建立有效沟通,致使班级的群体凝聚力弱,缺乏积极浓厚的学习氛围。因此更要注重对经济学双学位专业学生的引导,提供加强交流的平台,取长补短、互惠互助。另外,双学位的学生往往并不关心具体成绩的好坏,而总以较低的目标——顺利完成学位课程,拿到学位证书来要求自己。因此要想真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可以采取一些激励措施,如像其他专业一样设置优秀学生奖学金、颁发“学习标兵”荣誉称号等。总之,民办高校的经济学双学位教学不可机械化、模式化,要结合学生的具体特征,扬长避短,多为学生创造参与机会,培养他们对经济学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升经济学专业双学位教育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沈爱军.民办高校自身及学生特点分析[J].市场周刊,2013(4).

[2]沈志远.高校“双学位”教育问题及对策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7(34).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第6篇

关键词:教育国际化;双语课程;课程建设

当前国内多所高校大力推进国际化进程,结合学校专业特点开展了各类国际化合作,包括国际性专业人才特色培养、与国外高校合作举办的中外合作专业等项目。而国际化合作的核心之一就是双语课程。一门优秀的双语课程能使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先进技术手段的同时,又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专业外语水平、创新能力和国际化视野,对于学生的国际化培养至关重要。苏州大学近年来致力于学校国际化,依据“以国际知名带动国内一流”的发展思路,与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50余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建立了交流合作,并设立了4个中外合作的本科教育项目。笔者近几年来独立承担苏州大学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中外合作专业的一门专业课授课工作,在教学工作中从自身角度出发,总结了一些思考。

一、对于双语课程的理解

双语课程特指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两种语言进行授课的课程。在国内,大部分的双语课程是基于英文、中文两种语言。英文的使用也成为此类双语课程的特征。然而,受学校的要求、专业的类型、任课老师的能力以及学生的接受能力等因素影响,英文在授课中的比例可以说是一个动态的变量,各门双语课程使用英文的比例都可能有所不同。甚至在同一门双语课程的授课过程中,根据课程的进度和师生互动的实际情况,英文的使用比例也可能会有一定的变化。这也对任课教师的专业知识、授课水平、英文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二、双语课程的准备

与所有课程一样,双语课程的准备工作是教学的第一步,也是奠定整个课程的重要基础。一般来说,双语课程的准备工作包括课程内容的规划、课件的制作、习题的准备、语言准备。其中,内容规划、课件制作、习题准备与传统课程类似,而语言的准备是双语课程中特有的一项准备工作。

(一)课程内容的规划任课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的内容,把握课程内容要点,结合自身的知识体系,融会贯通。考虑到有些专业是双语课程和中文课程结合的教学方式,任课教师在课程规划时要特别注意双语课程内容与相关中文教材的关联性,并且考虑到与学生之前知识体系的承接、与其他专业课程的互补以及学生考研等方面的需要。课程内容的规划是一门课程教学的基础,对该课程影响重大,在双语课程规划中还应该借鉴国外优质教材,与中文教材相结合,在符合学生现有知识体系的基础上,加入国际上最新的知识点。

(二)课件的制作在当前的课堂教学中,课件的重要作用愈发体现。一份优秀的课件,不仅包括了各个知识点,而且应该活用各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如表格、图片、视频、实物展示等,生动详实地对课程知识点进行展开。在制作课件的过程中,应条理清晰、主次鲜明、内容翔实。作为双语课程课件,由于英文是课堂教学的主要语言之一,课件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程内容,因此双语课程的课件制作需要格外仔细。

(三)习题的准备根据课堂上讲授的知识点,教师应该及时通过习题的形式让学生加以巩固。习题可以简单地分为随堂习题和课后习题。随堂习题可以及时地帮助学生了解知识点的运用,并且可以加入师生互动环节,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后的习题可以弥补随堂习题数量上的不足。双语课程的习题应尽量使用英文,帮助学生熟悉一些试题中常见的专业英文词汇。

(四)语言的准备对于双语课程来说,语言的准备是重中之重。一门优秀的双语课程,课件、授课语言、习题、考试应尽量都使用英语。因此,语言的准备渗透于之前提到的三方面课程准备工作。任课教师需要具备良好的英文功底,并应对所有的专业词汇掌握透彻。对于重要的专业词汇,有必要在课程准备时进行总结归纳,提前和课件一起发给学生,给学生充足的预习时间,帮助他们听课时理解。

三、双语课程的授课

双语课程与传统课程的最大区别之一就是英文的使用,因此双语课程的授课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三方面:课堂语言、授课进度、与学生的互动。

(一)课堂语言原则上,授课语言应该尽量多地使用英文,使学生快速地适应英文教学的氛围,并积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的讨论、随堂问题回答都使用英文。但是,授课时仍应着重注意学生对课程内容的掌握情况,积极寻求学生对课堂教学的反馈,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地加入中文解释。从最大限度地帮助学生掌握知识点的这一根本要素出发,动态地改变英文使用的比例,必要时可对重点概念进行中英文分别讲解。

(二)授课进度教师在双语课堂上尤其要注意对课程进度的掌握。由于英文的使用,学生可能需要更多的时间理解新知识,因此,教师授课的节奏应该比传统课程偏慢。授课过程中,可以适当地预留一些时间,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为依据,并根据学生具体的课堂互动情况,特别是针对一些重点概念,进行多次的讲解。

(三)与学生的互动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互动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感,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并且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以此为依据对课堂授课进行实时的调整。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适当地安排一些小问题,与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讨论,也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另外,还可以提前布置小型的研究课题,让学生在课余时间准备,在课堂上安排时间让学生进行展示。

四、学生的要求与期待

现代教学要做到以人为本,双语课程更是如此。双语课程教学必须重视学生对于课程的要求和期待。课堂时间以外,任课教师可以在课后与学生进行交流,另外还可以通过调查问卷的形式得到一些系统的反馈意见。笔者在双语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前文讨论的一些要点,设计了调查问卷,从学生处得到了一些反馈。例如,对于“双语课程的授课语言”,有部分英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希望是全英文教学,而大部分学生(72%)希望是以英文为主中文为辅的形式。对于“授课过程中对学生帮助比较大的因素”有:老师讲解(91%)、课后复习(67%)、课前预习(52%)、课堂互动提问(28%)、课外材料(24%)。可见,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对于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至关重要,另外,学生也很重视对课程的预习和复习,这就要求教师提前准备好课件发给学生,并且课件内容尽量详细,帮助学生课后复习。具体到课件,学生评价“帮助最大的课件内容”有:例题(82%)、章节总结(69%)、图表(42%)。因此,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适当增加一些随堂例题,并且进一步细化章节总结,另外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堂内容。另外,在关于“作为学生所关注的双语课程老师的素质”,学生在丰富的专业知识(85%)、良好的课堂组织能力(84%)、较高的英语水平(76%)、熟悉外文材料(67%)这几个方面都有比较大的关注度。这也对双语课程的任课教师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准备课程时有了更强的针对性。

五、结语

双语课程是高校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学生的重要手段。现阶段我国的双语课程仍处在发展初期,有许多方面需要探索与试验。一门优秀的双语课程需要结合学校的政策、教师的业务素养以及学生的配合下协同建设。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才能制定出符合我国国情的双语课程,推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宁,蒋文龙,陈沅灵.高校中外合作办学背景下的双语课程建设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

[2]郭维维.双语课程教学的要素及其重要性分析[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

[3]米锦平.高校双语课程建设影响因素探析[J].徐州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2).

[4]侯萍,朱建辉.高校双语课程建设体系与学生满意度关系的实证研究[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5(2).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第7篇

双语教学(BilingualTeaching),就高校而言一般是指在高校里使用第二语言或外语进行的专业课教学。其内涵因国家、地区而异。在我国主要是指采用国外原版专业教材,除汉语外,用一门外语(目前主要是英语)作为课堂主要用外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双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传授知识,而不是学习语言,其有两个关键特征,第一,双语教学强调的是在非语言类专业中用语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对非语言类专业知识的学习达到学习专业知识和提高外语应用技能的双重目的;第二,双语教学强调的是运用外语进行课堂教学的交流与互动,促进学生对母语国家文化的了解。正如美国教育学家鲍斯顿所言,“对同一学生群体,运用两种语言(母语和一门外语通常是英语)进行各门学科的教学。一种完美的双语教学应培养学生的自我认同感与两种文化的自豪感。”

进入21世纪,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对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提高。随着我国对外开放步伐的进一步加大以及对外交流的日益频繁,我国迫切需要大量的既精通英语,又有丰富专业知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高校是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基地,双语教学势在必行。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教育部做出了推动“双语教学”的决定。教育部2001“4号文件”提出,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等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的教学,力争3年内,外语教学课程达到所开课程的5%~10%,暂不具备直接用外语讲授条件的学校、专业可以对部分课程先实行外语教材,中文授课,分步到位。同时强调率先在金融、法律、生物工程、信息技术、新材料技术及其他国家发展急需的专业开展“双语教学”,从而使一些国际通用性、可比性强的专业与学科尽快与国际接轨。在教育部2007年“2号文件”和《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实施方案》中也对双语教学工作提出明确要求,确定双语教学在师资、教材、教学方法、外语使用等方面的具体标准和要求,培养高校双语教学教师,提升双语教学水平。

开设双语教学,能够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外语水平,尤其是实际运用外语的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有利于吸收借鉴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最新科技成果和多元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国外先进科技成就的能力,培养大批能够熟练应用外语的专业技术人才,加快我国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进程,使我国的教育逐步与世界接轨。在高校推行双语教学,正是顺应了这种教学改革的需要,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是时展和经济全球化的需要,是新时期我国人才培养质量的要求。

二、高校双语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现状

正因为推行双语教学是时展的需要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的内在要求,因此,近几年双语教学在我国高等院校迅速发展,许多高校都已经或尝试开展双语教学活动。从院校分布来看,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有数百所高校正在开展“双语教学”。从开设双语课程占本校全部课程的比例来,据教育部高教司2004年对全国105所高校的调查,双语教学课程占到全部课程的2.66%,而在这2.66%中,经济类专业双语教学课程所占比例较高,平均为24%。从双语教学的课程属性来看,目前大多数高校开设的双语课程仍属于专业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从非外语专业学生层面看:双语教学属于专业教学。许多专业开出的双语教学课程仅有1—3门,而且学时有限。可以说,高等学校的双语教学工作并未达到预期效果,双语教学工作还面临种种困难,推进和深化双语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

2.高校开展双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对于教师在双语教学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我们进行了问卷调查。2005年11月,以举办双语教学高级研修班为契机,我们对来自全国156所高校的教师开展了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60份,收回有效问卷42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4%;2006年12月,共发放100份问卷调查表,收回96份,有效回收率达到96%。因两次问卷仅相差一年,且培训项目和参加培训的教师以及问卷的内容在统计意义上同质,所以进行了合并处理。两次共收收回问卷138份,有效回收率达到86.25%。通过问卷调查,得知高校在开展和推进双语教学过程中仍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通过可以看出,要有效地开展双语教学,要解决好授课对象的接受能力、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教学资源、学校支持等诸多因素。

教师关注最多的方面是学生的接受能力,占88.41%,包括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目前授课对象多为二、三年级学生,学生的英语能力受限制,尤其是专业性较强的课程,学生的英语能力受限制,课堂上互动效果不佳,影响了双语教学的课程教学目标的实现。其次,教师自身教学水平,占78.99%,包括教师自身的专业外语技能以及专业外语和专业教学有机融合的水平。由于我国高校的绝大多数教师接受的都是传统的教育,有扎实的专业基础,但缺乏专业和英语学科的交叉和融合,精通外语的人不懂专业知识,通晓专业知识的人不会外语,能够胜任双语教学的较少,如何提高双语教师的教学水平成为进一步推进双语教学的关键。再次,近6成的教师认为双语教学的资源不足是开展和促进双语教学的困难之一。主要包括适合本科生原版教材较少,尤其是缺乏教辅材料,购置问题、价格因素等。第四,超过55%的老师认为,学校层面的硬件(如多媒体设备、教室等)和软件配套政策或措施不够,缺乏合理的激励机制。更多的教师希望学校认识到开展双语教学的难度,给双语教师更多参加培训或交流的机会,在激励机制上加大力度,给予政策或资金支持。

最后,53.62%的老师在课堂组织设计上存在困惑,如课堂教学的组织形式不够丰富,多样性不足,课堂教学外语和汉语如何穿插、互动环节的创设,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的实现尚待完善。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既涉及教师自身的教学水平、学生的接受能力,也涉及高校的决策层和教学管理者,如何正视和克服这些困难,是高校推进双语教学值得探索的问题。

三、高校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对策

上述问题的存在,总起来看属于目前各高校在开展双语教学中存在的较为普遍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各高校需要从本单位的实际出发,正确分析本单位开展双语教学的主要困难,进行不同的机制设计,从学校、教师、学生等不同的方面加以解决。

1.制订双语教学的目标,提供政策和资金支持

学校的高度重视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变量。学校决策者应从人才培养的特色和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的角度出发,对学校开展“双语教学”给予积极的支持和参与,不断激励进行“双语教学”模式的探索,鼓励高校逐步建立并完善有效的“双语教学”体系。但各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标准不同,这就决定学校对开展双语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同,同时影响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对双语课程的积极性。具体到我校,我校对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在培养国际化和复合型人才,学生必须具备跨文化交流能力和懂专业、会外语的基本技能。校领导对双语教学高度重视,学校对双语教学的目标定位清晰,把开展双语、全外语教学作为增强学校国际化办学特色的重要手段。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在部分专业引进原版教材后学校就开始了双语教学的探索。就学生而言,就业取向定位于外向型企业或跨国公司,学生未来就业的需要决定了学生对双语教学具有较高的认同度。近几年,学校每学期使用原版教材均在30种以上。另外学校的其它硬件设施充足,完全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完善激励机制。

教师是双语教学的主体,提高双语教学的师资水平就成为提高双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通过教育部双语教学骨干教师高级研修班的问卷可知,78.99%的教师认为需要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其中主要原因在于开展双语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要求较高。通过可以看出,95%以上的教师认为,开展双语教学除要求教师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外,还要求教师具备良好的专业外语水平以及使用专业外语进行专业教学的融合能力。近80%的教师认为需要将专业外语与专业教学有机融合,能较好地把握重点,能就专业教学内容自由地使用汉语和外语两种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互动。既然解决双语教学师资问题需要重点关注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专业外语水平以及双语课堂的组织和驾驭能力,各高校应根据自身的条件采取不同的方式解决双语教学的师资问题,比如通过选派教师出国进修来解决;也可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采用短期培训、脱产培训或出国培训;或是不拘一格引进双语教学人才。就我校而言,主要采取了以下措施:

(1)加强师资培训,强化激励机制,推进双语教学

从80年代中期,我校就陆续派出教师到国外学习、访问、工作,加强校际国际交流和国际合作,学校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措施,加强双语教学师资队伍建设。近三年,学校先后选送数十名教师到英语国家进修;进修教师回校后,大多能够承担相关本科课程的双语教学任务。此外,学校还聘请一定数量外籍专家或能以外语授课校外教师来校讲课,增强了学校双语教学师资力量。另一方面,学校还制定激励政策和教学规范,保证双语教学不断发展,创造条件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对使用外语授课的教师,在教师教学工作量考核、课时津贴与学生评教中均有相应的激励措施,激发了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积极性。

(2)健全教学规范,保障教学质量

在鼓励教师开展双语教学的同时,学校对双语教学进行全面质量监控,制订了《非外语类课程“外语教学”和“汉外双语教学”管理办法》,单独制订了面向双语教学课堂的教学质量评估指标体系,规范了双语教学质量标准。学校对新开双语课教师实行试讲制,形成了院系考核开课资格,学校组织专家认定,期末学生对双语教学的教师单独进行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双语教学全程监控机制。近三年,全校平均每学期开设双语教学课程45门,涉及160多个课堂,受益学生上万人次。学生对双语教学表示认同和满意,采用双语教学的课堂教学质量评估优良率达到89.3%。

(3)深化英语教学改革,提高学生适应双语教学水平

学生具备较高英语水平是开展双语教学的关键变量之一。调查问卷显示,88.41%的双语教师认为学生的接受能力,包括学生的英语水平和专业知识水平必须提高,以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双语教学作为教师和学生教学互动的统一体,如果学生的接受水平不能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双语教学的开展将面临具大的挑战。由于各地区和各院校对学生英语水平要求的差异性,对于如何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以适应双语教学的需要,也可能是各高校最值得探索的问题之一。作为高校,需要深化英语教学改革,增强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适用能力,将是一项长期任务。就我校而言,学生对所开课程满意度较高。绝大多数同学认为,老师在课堂上双语结合得非常好,体现出老师良好的专业素质和优秀的英语水平,尤其是在讲到难点和重点时辅以汉语讲解,采取各种方法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形成互动,学生得以更好地掌握知识点,教学效果很好。我校学生对双语教学的适应能力较强,是与我校的英语教学改革分不开的。在英语教学改革方面,我校重点抓了三件事:

(1)积极推进教学手段的改革

学校从2001年开始着手探索英语教学手段的改革,于2002年成立外语自学与研究中心,按照“听说领先”的英语教学原则,首先开始听力课教学改革。学校购置了国外先进的英语教学软件Vektor和DynEd,将大学英语的听力课程全部改为使用多媒体教学,组织高年级学生和以英语为母语的来华留学生形成学生助学团队(TATeam),通过软件本身的教学管理系统和学校的制度管理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产生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引起许多兄弟院校的浓厚兴趣,先后有40多所兄弟院校来学校观摩。

(2)分级教学,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率

考虑到学生生源的外语基础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学校自2002年开始,在英语教学上推行分级教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听力、口语、写作等方面的测试,同时,参考学生高考时的英语成绩,将学生按不同起点组织教学,但不降低学分要求。将口语和精读课程分为普通班和高起点班组织教学,这样既保证大部分学生能够达到学校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又能够使一部分学生英语技能得到强化,英语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3)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

高校双语教学范文第8篇

“渐进式”双语教学存在于“双语教学”的基础之上。“双语教学”指为促进学生两种语言技能的发展而设计的教育课程。很多时候也指在学生受教育生涯的某一阶段使用两种(或者更多)教学媒体语。需要明确的是,“双语教学”中的“双语”是指两种不同的语言,它们只是教学的媒介而并非学习的目标。对于我国高校而言,“双语教学”即指在专业学科课程的教学中,采用国外原版教材(通常是英文教材),而在授课时则采用两种语言即汉语和英语交叉进行,作业、实验以及考试均采用外文(主要是英语)的一种教学方法。

渐进式双语教学体系是建立在沉浸型双语教学以及保持型双语教学基础上的一种教学体系。沉浸型双语教学指学校使用一种不是学生在家使用的语言进行教学,保持型双语教学指学生刚进入学校时使用本族语,其他学科仍使用母语教学,只是在部分学科逐渐地使用第二语言的教学。建立于这两种教学模式的基础上,加上过渡型双语教学即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先是部分或全部使用母语,以后逐步转变为全部使用第二语言进行教学的模式,结合课程体系,根据专业特点及培养目标,通过“渗透、整合、思维”三个步骤,先为学生提供接触英语的机会,逐步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表达中文内容,最后再让学生学会用英语来思考并解答问题。这个渐进式的过程使学生逐步形成英语思维,并能够在英语环境中学习、工作和生活。

二、地方高校工商管理双语教学课程存在的问题

在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采用双语教学整体上已经取得了不错的进展,但在应用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主要表现为:

(一)双语教学出现目标偏离英语只是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媒介,在工商管理专业采取双语教学,本应以传授专业知识为主要目标,而锻炼运用专业英语进行交流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只能作为第二目标。然而现实却是在应用双语教学过程中,部分师生过于关注专业英语的词汇、句型和句法,导致表面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其实质却成为了“专业英语”的教学。把英语理解和运用作为学习的目的无疑是喧宾夺主,偏离了工商管理专业知识学习的目标。

(二)双语教学缺乏应用性应用双语教学开展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本为了应用,提升经营管理能力,培养学生运用专业知识解决企业在生存和发展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的能力。而实际情况却是,因为地方高校工商管理课程总是选用英文原版教材开展双语教学,教材中国际上的先进理论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企业的经营管理,这对于学生来说,内容不免单调。加之英语原版教材是按照国外高校课程体系进行编排的,一般篇幅较大,而我国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目前的学时安排常常无法完全讲完教材的全部内容,这使得双语教学内容的应用性被大大削弱了。

(三)双语教学的形式表现单一双语教学本来具有双重目标,为了帮助学生积累运用专业知识,要求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必须采用实践性较强的教学形式,以帮助学生积累用英语解决商业经营以及管理问题的经验。然而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却仍以讲授为主,即便是有一些实践活动,则也是一些单纯以提升学生英语能力为目的的,诸如英语角、英语演讲、编写英语剧等。或者开展一些商业案例分析活动等这类单纯以提升管理专业知识运用能力为目的的实践活动。

三、渐进式双语教学在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当前,世界各国的高等教育正在受着世界经济全球化、一体化以及信息产生与传递的网络化的巨大影响。作为应用型专业,工商管理专业和市场经济有着最为紧密的联系。社会上的用人单位,尤其是涉外的外资企业、中外合资企业以及贸易公司等对工商管理专业毕业生的外语应用能力也在不断提高着要求。在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采用双语教学将大大有利于提高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竞争力。另外,如今国内市场国际化、国际市场国内化都在日益加深,为了培养出能够步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与合作的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以应对好国内以及国际市场的挑战,推进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改革可谓意义深远。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应该认识到这个大趋势,在该专业的课程教学中积极采用渐进式双语教学,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具备国际交流能力的高素质工商管理人才。

结合渐进式双语教学的特征,针对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一些不足,迫切需要在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课程学习中应用渐进式双语教学模式。其具体操作不妨按如下方式开展:

第一,根据目标调整教学模式的匹配。前面提到地方高校工商管理专业的双语教学出现目标偏离的现象,而应用渐进式双语教学可以有效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比如,在双语教学的初期可以采用渗透模式。可以将工商管理学科领域的专业术语英语化,将英语渐渐地渗透到日常的双语教学活动之中。在渗透中也可以经常地印发一些工商管理的英语资料,帮助学生开拓视野,更加感性、直接地了解工商管理学科的知识体系。到了双语教学的中期,适合采用整合模式,就是在双语教学中,即汉语和英语不分主次,互为主体。此时,可先将一些通俗易懂、非难点的、专业性不够强的知识用英语教学,还可以请学生用英语来问答和讨论,以此来提高学生英语的运用和理解专业英语的能力。工商管理专业应用渐进式双语教学的最高模式是将英语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相关课程教学的主体语言,这是国际贸易专业双语教学后期最高的模式,也是工商管理专业双语教学的真正实施和最终归宿。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