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风景区规划设计范文

风景区规划设计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风景区规划设计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风景区规划设计

风景区规划设计范文第1篇

景观规划设计“三元论”是同济大学刘滨谊教授的重要理论。其主要包含三个方面:一是景观感受层面,通过视觉效果所体现的自然与人的形态关系,即狭义景观设计。二是环境、生态、资源层面,包括自然资源(土地利用、地形、水体、动植物、气候、光照等)的调查、分析、评估、规划及保护,即大地景观规划。三是人类行为以及与之相关的文化历史与艺术层面,包括潜在于园林环境中的历史文化、风土民情、风俗习惯等与人们精神世界息息相关的文明内涵,即行为精神景观规划设计。简单而言即将感官环境形象、环境生态绿化、大众行为心理三方面作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每一个规划设计的项目都涉及这三方面,只是有的方面突出,有的方面相对薄弱。我认为这对城市湿地规划也具有很大的指导意义。城市湿地公园是一个有机的统一综合体,它涉及到的理论是多种多样的。因此湿地公园景观研究具有交叉性、融合性等现代新兴应用科学所具有的特点。正是因为城市湿地公园规划研究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所以针对立新公园在多个角度上对公园提出了不同的三元论:在设计策略上——原生态、净环境、大包容;在区位设计上——山水一体、呼应整体、道路合理;在营造意境上——自然、人工、天工合一。

二、立新水库改建湿地公园规划方案

根据立新水库与望牛亭公园的地理地貌情况,将湿地公园分为三大功能分区——山地风景区、林地风景区、湿地核心区。山地风景区下辖三小区——山脚广场区,盘山小路区、山顶平台区;林地风景区分为两大系统——林间跑道系统和邻水平台系统;湿地核心区分为湿地科普园区、湿地植物风景区、湿地养殖区。

(一)山地风景区山地风景区主要是原望牛亭公园部分,面积较小只有0.2平方公里,这里位于水库西南角,地势隆起可以俯瞰周边风景。根据望牛亭公园的地形地貌特征和原有的植物景观为基点,坚持三元论中“原生态、净环境、大容量”的方针,加大对原山地面貌的保护与游客的容载量。其中,集中体现扩大容载量的元素是山脚广场区。这里位于望牛亭公园的入口处,地形开阔平坦,少有景观植物阻拦,属于大型全开放公共空间,为游客的团体活动提供了团体活动的场所。并且从水库开出一条小河,将水库的水引致瀑布之下,这样就扩大瀑布对整个环境的渲染,使瀑布不再是一个孤立的景点,而是成为新湿地公园当中山水相连的纽带。“盘山小路区”的特点是环山而建,道路较窄,小型平台点缀其间。“山顶平台区”是山地风景区的核心主题,这里有一座大亭子——望牛亭,即山顶风景区的主题所在。游客在爬山之后常会选择在这里休憩。

(二)林地风景区林地风景区的主要范围在水库以南望牛山公园以北,占地约为0.45平方公里。这里被一条公路(政丰北路)穿过,将望牛亭公园与立新水库一分为二,且公路旁靠近水库一边还有一座垃圾回收站,严重的影响了周边的环境。根据区位设计上的三元论——山水一体、呼应整体、道路合理的要求,将会对这个区域的道路做出相应的修改或调整。对于政丰北路,连接着多个制造中心和居住中心,对于整个区域的生产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如果将这条道路封死,第一,会对居住区居民上下班造成不便。第二,工业园区之间都是存在产业链上下游关系的,所以工业园区之间的道路运输要求也是十分巨大的。第三,封死政丰北路之后,会将巨大的车流量人流量转移到其他的道路,这会给原本就压力很大的道路交通更大的打击。为了对经济的发展不造成影响,结合实地的地形情况与道路情况可以打造隧道。选定的连接区域较短,建造隧道的成本不是很高。并且道路所处的地形本身就是一块小型山脊,原道路通是通过路线规划的弧度来降低道路的坡度,从而使道路可以直接通过山脊。

(三)湿地核心区“湿地核心区”是整个改造工程的主题,湿地科普园区位置选择在水库的东部,这里有一座湖心小岛,最宽处有110多米,最长处有160米,东部有一条走廊可以连接岸边。可以说是环境优美地理位置优越。科普园可以利用湖心岛的优越地理环境塑造各种湿地景观,以及标本馆、湿地生态链主题馆等进行湿地生态服务功能和生态环境价值演示,还可以对游客进行科普宣传等活动,从而可以让游客在休闲之时还能够较全面的了解和认识湿地,提高他们保护湿地环境的意识。科普园的存在还不仅提高整座公园的文化气质,还能使人们在自然之中看到点缀其间的人类文明。在选择湿地植物时,结合这里的水质,应该偏向于多种植睡莲、水葫芦一类即具有较大净化水质能力又具有观赏性的湿地植物。深圳市的气候条件也非常适合这类植物的生长。同时在湖心岛周边可以多种植芦苇等高大湿地植物,可以起到很好的视觉缓冲效果。其他湖面的广大区域,可以继续发展水产养殖。可以开发钓鱼等湿地娱乐项目。这样,可以将原来产值较低的第一产业变为产值较高的第三产业,既保护了环境又促进了经济发展,还增添了周边居民的娱乐项目。

三、结论

风景区规划设计范文第2篇

关键词:武陵源风景区城市化对策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和旅游业的迅猛发展,风景区城市化现象日益普遍。风景区城市化是指发生在风景区内的城市化现象,其人口由农村向风景区内的城镇转移,农业生产活动向旅游接待为主导的第三产业活动转移,农村生活方式转变为城镇生活方式。风景区内的城市化现象按照发生地域的不同,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风景区核心景区的城市化现象,如通常所说的“山上、沟内、湖内”等地域,另一类是风景区内接待基地(旅游村、镇)的城市化现象。

一、武陵源风景区的城市化

武陵源自古地处边远,旧时交通闭塞,舟车隔绝。其开发以1979年由张家界国营林场开放接待游客1.3万人次开始,到2002年接待游客量560万人次。武陵源风景区的城市化现象始于1970年代末-1980年代初,自1990年代城市化迅猛发展。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自然遗产委员会专家对武陵源的考察报告中,“对武陵源的旅游业基础在1992年评估后的发展速度十分震惊”,认为“武陵源现在是一个旅游设施泛滥的世界遗产景区”,“已变成被围困的孤岛”,它们“对景区的美学质量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2000年4月,武陵源风景区建筑物拆迁总体方案出台,“连同居民住房在内将有近34万平方米的建筑物被拆除,耗资至少3.45亿元”,“自1990年到现在,景区所有门票收人也不过这个数,等于白干了”。武陵源风景区的城市化已经成为关系到这一世界级旅游胜地生死攸关的关键问题。

1990年以前,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开发建设,基本上处于“无规划、无管理”阶段。1990年,经国务院批准的《湖南省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颁布实施,但没有及时编制重点景区和旅游城镇的控制性详细规划,区内的建设项目没有按照总体规划执行,而且审批权限过于下放。由于旅游经济的刺激致使风景名胜区城市化快速膨胀,并且品质较低,规划管制过松,未经审批的违章建筑迅速扩展,是武陵源城市化最快的一个阶段。2001年湖南省人大颁布了《湖南省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保护条例》并开始实施,规范了建设项目审批手续,使规划建设走上了法制化轨道,风景名胜区内的建设项目得到了控制,品质得到了提升。

武陵源风景区内的城市化主要发生在锣鼓塔(图1)、索溪峪(图2)、天子山(图3)。2001年,锣鼓塔的旅游床位数已达3484张,索溪峪的旅游床位数达6731张,以天子山为主的核心景区内旅游床位(包括袁家界、杨家界等)2875张。其中,锣鼓塔位于金鞭溪上游、森林公园人口,是风景区的南大门、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处驻地,距张家界市区20min车程。索溪峪是武陵源区人民政府驻地,是风景区的东大门,距张家界市区在30min车程内,用地条件良好,且位于金鞭溪下游。天子山位于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核心景区内,是高台地,与张家界市交通联系相对不便,目前有天子山索道和水绕四门观光电梯沟通山上和山下。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vspace=5border=0>

图1索溪峪的城市化过程

(据相关年份的1:1万和1:5万地形图转绘)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vspace=5border=0>

图2锣鼓塔的城市化过程

(据不同年代的1:1万和1:5万地形图转绘)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vspace=5border=0>

图3天子山的城市化过程

(据不同年代的1:1万和1:5万地形图转绘)

二、山地风景旅游镇的城市化的空间过程

考察索溪峪的城市空间生长过程,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2.1点状形成阶段,此时主要发生在风景区旅游开发之前,当时主要是其自然山地村落,主要包括桂花村、高云村、文丰村、岩门村和沙坪村,居民主要从事传统的农业生产。

2.2轴向扩展阶段。随着风景区的旅游开发,沿主要景点、景区的交通线及人口处,集聚发展了一批简单的接待设施,这些接待设施大都占地较大,也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街区的形状。这一阶段主要为1980年代。

2.3伸展轴稳定阶段。随着旅游业的进一步扩大,多个投资主体进入武陵源,尤其是武陵源被列人世界遗产之后,政府部门、实力强大的行业部门开始大规模的圈地,逐步形成了街区(其中主要是武陵大道的形成),沿主要的交通沿线的土地基本被各个单位占完,城市伸展轴稳定。这一阶段以1990年代最为明显。

2.4内向填充阶段。由于风景旅游业的进一步发展,游客量剧增。原先各单位、部门利用权力和其它手段占领的土地,在商业化的浪潮下,进行了接待设施的升级改造,一些重要地段的土地得到了置换,并不断填充。这一阶殿主要出现在最近3年,如天子街的改造和一些高档酒店的建成。

2.5再次轴向扩展阶段。由于风景旅游业的扩展,地形条件较好的地块仍然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在跨越了城市生长的门槛之后,另辟新的增长廊道和增长极。这一阶段正处于规划之中。《索溪峪旅游城镇总体规划(2001—2020)》中确定了未来新的城市增长轴和增长极,如岩门作为新的城市中心,并形成了新的增长轴线,同时确定规划控制区为文丰、高云和沙坪组团。

三、风景区城市化的动力机制研究

3.1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者的行为规律和偏好是风景区城市化的内在动力

由于风景旅游资源是一种舒适性商品,具有唯一性、真实性和不可逆性,其开发利用的收益非常高,远远超过了社会平均利润。以致许多风景区内的旅游服务接待设施投资当年就可以收回成本,稍长的也只需两三年。有的开发项目,几千万的投入可以得到几个亿的回报。高利润和高投资回报使各方利益主体趋之若鹜,纷纷在风景区内兴建接待设施。

改革开放以来,旅游人数快速增长,区内的接待设施也快速增长,基本能够满足旅游者的需要。接待设施基本保持与游客人数同步增长(图4)。旅游接待的压力带来了接待设施的快速增长,因而促进了风景区的城市化。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vspace=5border=0>

图4武陵源风景区内床位数增长与游客量增长的关系

一些大型的风景名胜区,由于位置偏远,与风景区外的旅游服务基地的交通联系相对不便,或者需要额外的特殊交通费用,并且一般需要两日以上的游程,旅游者根据最大效益原则和最小的旅游时间比,在暂住地附近采用节点状旅游线路。因此风景区内核心景区便容易成为游客的逗留点和集散地。

许多旅游者急切需要欣赏风景区内的美景,不愿停留在距离风景区有一定距离的服务基地或进出口岸。而在风景区的旅游村镇、人口附近等,一般都能直接欣赏到风景区内的美景,因而旅游者乐意到这类地区逗留。

武陵源风景名胜区中的天子山地区就属于第一种情况。锣鼓塔、索溪峪等地属于第二种情况。

3.2城市化进程的带动作用

中国正经历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期,宏观的大环境悄悄地影响着风景区内的城市化,它往往成为城市扩张的牺牲品,其中城郊型风景区尤甚。因此,可以说,旅游城市化是伴随着城市化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必然现象。

3.3国家政策和特殊的社会环境

政策制度是导致风景区城市化发展的又一重要因素。在旅游扶贫、大旅游政策、支柱产业政策等一系列新政策的引导下,旅游业蓬勃发展,城市化速度也大大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也使风景区城市化速度加快。地方政府为了加快区域经济发展,出台的诸如各种税收优惠政策、土地廉价出让审批手续简化、经营权转让等,均吸引了旅游投资项目,推动了风景区内经济发展、人口的迁移和城市化进程。

在特殊的社会环境下,在地方政府和部门领导的长官意志、崇洋媚外、急功近利的错误思想和认识下,形成了一哄而上、盲目错位、杀鸡取卵、竭泽而渔式的开发,大大加快了风景区内的城市化进程,并且破坏了风景名胜资源。

3.4多主体推动

在大旅游口号的推动下,风景区内城市化的主体包括外来开发商、本地开发商、当地居民、政府及管理部门、各行业部门等。在这一过程中,自上而下是政府在风景区内的推动作用,地方政府在城市化过程中的作用尤其突出,自下而上是开发商、当地居民在城市化中自发投资进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的推动作用。

总之,一方面源自旅游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游客的行为规律,另一方面包括特殊的政策环境、领导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以及多方利益主体的推动,是风景区城市化形成的动力机制。

四、风景区内城市化的危害

世界上其他国家的国家公园和风景旅游区也同样经历了城市化的困扰。世界上第一个国家公园——黄石公园至1970年代末,公园内的野营基地已达11处,且主要集中在游人经常进出的路段旁和重要景区。1980年代以来,在公园中心的钓鱼桥(FishingBridge)、TW服务社(TWServices)建立了综合服务基地,建有358套客房和乡村客舍,年供应量达170万次的豪华快餐店、游船码头和一个公共汽车运输系统、三处租车中心,公园中南部的格兰特村(GrandVillage)已发展成拥有300多套客房的现代化汽车旅馆、给养站和维修站等设施的旅游基地。公园内部旅游设施的不断扩大,破坏公园整体景观的和谐。更主要的是,对于多数体型较大的哺乳动物,尤其是食肉动物,人工建筑往往构成他们运动中的主要障碍(如灰熊)。泰国巴塔亚旅游度假地1960年代初是曼谷市民周末休憩地,到1990年已发展成为海滨城市,过夜游客量增加到245万人,客房数从1970年的300间发展到22000间。度假旅游的发展刺激了海岸土地开发,延岸开发与沿路开发使巴塔亚度假地不断沿海岸延伸,向纵深发展,自然环境质量下降,海水污染、基础设施不足等问题日益暴露出来,游人数从1990年开始下降。

对于我国风景名胜区,城市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危害:

4.1最大的个人利益,但众多的利益主体的理性行为导致了风景资源被过度使用,最后导致了资源的枯竭。

风景名胜资源是一种公共物品,公共物品可能出现三种博弈情形:囚徒困境、智猪博弈和斗鸡博弈。囚徒困境揭示了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可能出现的困境:如果每个利益主体都出钱保护资源,每个人的福利都会增加。问题是,如果我保护你不保护,我得不偿失,而如果你保护我不保护,我就占便宜。所以每个人的占优战略都是“不保护”。智猪博弈可以帮助人们认识政府和一般开发商在风景名胜资源保护中的博弈关系。政府好比大猪,普通的开发商好比小猪。这里的纳什均衡是,政府担当起资源保护的职责,是“按”的角色,而普通的开发商则是“等待”。斗鸡博弈则表明,政府在保护风景名胜资源和治理景区环境时应采取强硬的措施。

4.2破坏视觉景观

风景区内的核心景区和旅游村镇往往具有非常杰出的自然景观,而在该地段城市化之后,这些杰出的自然景观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对武陵源进行景观美学评价中,认为人工设施是影响石英砂岩峰林景观的负面影响的首要因素,其权重值为—41.29;而正面影响权重仅为3,这说明即便是与自然环境紧密结合的人工因素,对峰林景观美景度的贡献也相当低,也就是说峰林景观的美学价值来自于它的天然构成本身,人工因素不可能起主导作用;另一方面破坏性的人工因素不仅影响到生态功能,而且已经严重影响到美学质量。研究表明,人工干预对于武陵源世界自然遗产的美学质量来说,其弊是远大于利的。

4.3破坏生态水文环境

1992年联合国世界遗产高级顾问验收武陵源,认为5540m长的金鞭溪,清澈的溪水,完好的植被,长地段不见人烟,这在亚洲是十分少见的。然而,1998年世界遗产官员再次检查武陵源时,认为“在峡谷人口区和天子山这样的山顶上,其城市化对自然界正在产生深度尚不清楚的影响”。较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主要表现在:水质明显恶化,大气环境质量逐年降低,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等。

为了满足日益增多的游客住宿的需要,风景区内锣鼓塔、天子山、索溪峪等地段城市化进程迅猛,而同时污水处理等设施严重滞后。服务设施增多的同时,环境质量明显下降。以锣鼓塔为例,接纳其生活污水的金鞭溪水质指标已发生明显变化。森林公园人口游客量与老磨湾断面水质污染物总值的对比关系(图5)可以看出,在1980年代,尽管人园游客量较大,但当时接待设施档次相对较低,金鞭溪水质仍然良好。但进人1990年代以来,随着宾馆饭店的不断新建和升级改造,金鞭溪的水质呈逐年恶化趋势,并与森林公园人口游客量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金鞭溪的水质污染呈现明显的有机型污染,总磷2000年度各断面年均值100%超标。总磷在枯、丰、平三个水期超标率分别为:52.9%、50.0%、100.0%,并与游客年内季节分布趋势基本一致。

screen.width-500)this.width=screen.width-500"vspace=5border=0>

图5森林公园入口游客量与老磨湾断面水质检测总值对比

资料来源:张家界市环境监测站.张家界环境质量报告书.2002.

接待设施过多地布局在风景区内,不利于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由于风景区内的用地、水源、交通等限制,风景区内不可能形成完善的旅游服务产业体系,而风景区内的过度城市化现象生硬地将游客引导到风景区内消费,但不能充分发挥风景区在区域经济中的带动作用。

总之,风景区内的城市化现象已经影响到了风景名胜区的可持续发展,影响了风景名胜区的生命周期。

五、风景区城市化的对策

5.1合理布局旅游接待设施,严格执行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做好控制性详细规划,合理使用土地

严格规划管理,按照规划审批,核心景区禁止任何过夜接待设施的建设,已有的接待设施应该逐步拆除。对重点景区景点分别编制控制性详细规划和环境整治规划。在严格保护风景名胜资源的同时,控制风景区内的接待设施总量,高水平规划设计旅游村镇。

现阶段,风景名胜区城市化的现象同我国规划设计机构的水平和意识有关。美国国家公园署下属专门的丹佛规划设计中心和哈普斯斐利解说规划中心为所有的国家公园的规划设计提供服务。而我国风景名胜区内的规划设计大多由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完成,他们将城市公园、城市广场、欧式建筑等城市化的东西搬到了风景区内。建议应组建专门为风景名胜规划服务的机构,以提供专业化的高水准的设计服务。

5.2改善风景区内外的交通联系

完善风景区内的内部交通网络,尽可能采用环保机动交通,使游客能够在风景区快速扩散,缩短游客在风景区内停留的时间,加快游客周转。同时使风景区与进出口岸的交通四通八达,加快游客向风景区外的服务基地扩散,减轻风景区内的接待压力。

5.3妥善安置居民生产生活

核心区内的居民应该逐步迁出。调整风景区内的产业结构,改变风景区内单一地依靠旅游业的局面。鼓励风景区内劳动力外出经商、打工,并把劳务输出与资金、信息、技术引进有机结合,带动旅游基地经济发展。同时鼓励经济条件允许的居民外迁,以缓解风景区内的资源压力。

5.4限制人口流动

严格控制外来人口落户缓冲区、发展区;应推行外来人口准人制度,禁止外来人口落户核心区。风景区内的旅游服务企业应该优先雇佣本地居民。

5.5增加政府投入

风景区是公益性事业,应有财政支持。在韩国和美国,国家公园的经费基本上是1/2国家支出、1/2靠门票和社会捐助。而我国的地方政府普遍将其视为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龙头,每年还向景区收钱。例如,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门票收入60%归张家界市人民政府,而作为风景名胜区管理机构的武陵源区人民政府仅得40%的门票收入,尚不够风景区正常的保护和管理费用。这迫使风景名胜区管理部门扩大商业开发规模,修建多种破坏性的旅游设施,引导游人在景区内消费。

风景区规划设计范文第3篇

一方面,导师带领研究生对照地形图对场地及周边现状进行详细了解。另一方面,师生与建设委托方沟通、座谈,初步确定园区的功能分区。

(一)调研熟悉项目区的自然条件

项目地形地势西高东低,兼有部分沟渠,土质较肥沃,以黄棕壤土为主;地处北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属于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雨热同季,无霜期长;水文上毗邻魏楼水库,引水方便,便于园区种植灌溉用水以及景观水体建设。这些都为园区的主体———果树种植提供了良好的自然条件。交通条件:项目位于遂平县嵖岈山风景区,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南距武汉320公里,北距新郑国际机场150公里,京广铁路、京珠高速、107国道纵贯遂平县境。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缩短了景区与大都市之间的距离,交通方便快捷。

(二)分析项目区周边环境

项目区位于嵖岈山风景区北大门外侧,依据风景区总体规划布局,已建成的景区有温泉度假小镇、千亩玫瑰园、千亩百花园、千亩郁金香园和千亩薰衣草园。为了拓展风景区的观光旅游内涵,现规划千亩采摘园。采摘园的规划设计应明确建设方的主旨意图。建设千亩采摘园是为了丰富嵖岈山风景区的观光游览项目,提高游客的参与性。因此,必须做好园区的功能区划。

二、初步规划突出主题,汇报方案修改完善

在进行场地调查和与建设方充分交流的基础上,利用地形图进行初步规划。规划定位。远观嵖岈之风貌;重温西游之文化;体验采摘之乐趣;品味百果之香甜。以嵖岈山风景区为大背景,以百果园为主体,运用园林景观表现手法,把西游文化和民俗文化元素融入、渗透到整个园区,并根据主栽果树品种的盛果期,定期举办不同的文化节,为园区注入新的生命活力,形成情景交融、相互渗透、浑然一体的风格布局。规划突出参与性原则、生态性原则、地域性原则和经济性原则。规划共划分门景区、果树采摘区、果树领养区、果树盆景区、休闲娱乐区以及沿线文化展示区等区域。规划总面积为72公顷。初步规划方案形成以后,与建设方汇报、交流探讨。建设方组织有关方面的专家就方案提出修改意见。协商出入口设置是否合理;功能分区是否科学;道路系统是否顺畅;地域文化内涵如何进一步提升等等。方案修改完善后组织第二次评审,以最终确定建设方满意的规划方案。

三、详细设计注意细节,注重文化地域特色

规划方案确定以后进入详细设计阶段。门景区的设计包括大门、管理房、门内外广场和停车场的设计。道路系统设计包括生产车行系统、观光电瓶车行系统和游客步行系统设计。采摘果园的设计包括果树品种的选择。园区景观规划设计包括绿化植物造景设计、景观建筑小品设计。其他如生产加工区设计、给排水设计、节能环保设计、分期规划设计、园路铺装设计、灯具照明设计、服务设施设计等等。体现特色是规划设计的灵魂和重中之重。嵖岈山观光采摘园的特色应从三个方面去表达:一是西游文化;二是地域文化;三是植物节日文化。由于嵖岈山是西游记的拍摄地之一,在设计中,西游文化体现在东大门的构思以水帘洞的形式呈现。另有放生广场、芭蕉扇广场、红孩儿许愿树等文化景点。地域文化景点有桃符文化广场、大铜器娱乐广场、公社文化广场等。遂平“桃符宋”桃核雕花工艺入选驻马店市市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遂平大铜器表演起源可追溯至3000多年前的殷商时期,历史悠久,在民间也广为流传,几乎每个村庄都有大铜器表演队,具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全国第一个遂平嵖岈山卫星就诞生在这里。这三个广场结合建筑小品最能体现地域文化特色。园区植物节日文化的创意如下:百花节设在4月15日;樱桃节设在5月15日;蟠桃节设在6月15日;葡萄节设在8月15日;猕猴桃(石榴)节设在9月15日;冬枣节设在10月15日。

四、施工设计规范图纸,总结经验提升水平

风景区规划设计范文第4篇

方法设计

1理论基础

斑块-廊道-基质模式是景观生态学用来描述景观空间格局的一个基本模式,构成景观整体的具有相对均质的各空间单元,按照其在景观的地位和形状,可区分为斑块、廊道、基质3种类型。1)斑块:在外貌或性质上与周围地区有所不同,并具有一定内部均质性的一块非线性空间单元;2)廊道:与本底有所区别的狭长地带;3)基质:范围广、连接度最高并且在景观功能上起着优势作用的景观要素类型[10]。景观生态设计是以多学科知识为基础,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和系统分析技术,为合理利用土地和保证人类、动植物及其赖以生存的资源都有适宜的空间而进行的设计[11]。景观生态设计可将水利风景区的景观在空间上分解为"基质"、"廊道"和"斑块"三个部分,将水利生态系统视为"基质",将具有旅游景观价值的水域湿地、植被、山体视为"自然斑块",而把水利旅游服务设施和人工景点等视为"人工斑块",水利风景区的陆上道路和水路航线视为"廊道"。这种划分有助于对水利风景区进行保护性景观生态设计。景观生态设计主要对斑块与廊道进行设计,而基质以维护自然现状为主。

2设计原则

水利风景区景观生态设计的应包括如下五个原则:1)景观异质性原则。将各种景观要素根据各水利风景区的地脉与文脉进行有机组合,将根据景观异质性理论导入水利风景区旅游开发与环境保护的规划设计中,突出水域、森林、山体、人文各类斑块和水陆廊道等水利景观的异质性。2)景观共生性原则。采用生态学共生原理,使得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共生程度高,真正做到人文建筑的"斑块"、"廊道"和自然的"斑块"、"廊道"、"基质"相协调,促进景观生态系统的稳定。3)景观生态化原则。景观生态设计应尽可能保护性利用原有的湖泊河流等自然要素,保留大型的自然斑块和廊道。依据地脉增加自然生态景观,建设充满水域自然风情的生态化风景空间,增加软质景观以弥补硬质景观过多给游客不良的感觉。4)突出民生水利设计原则。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和生态文明建设理念运用于水利风景区的景观生态设计之中,强调设计理念与内容要以服务于当地居民和游客的民生水利为目标,推动水利风景区旅游可持续发展。5)综合效益最大化设计原则。水利风景区景观生态设计必须优先保障水利设施的基本功能,保障河、湖、库、渠的水利功能正常发挥,要统筹各方利益相关者,推动水利风景区的生态、社会、经济等综合效益的最大化发展。

3设计目标

水利风景区的景观生态设计需达到如下目标:1)优先设计保护自然景观,尤其是水域景观;2)突出水利与地域特色,使水利景观与自然环境和谐融洽,创造和谐健康的水利景观系统,使各类水利建筑和游憩设施与自然环境融为一体;3)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生态环境;4)提高水利景观美观度与水利旅游者的满意度;5)促进水利风景区综合效益最大化。

4设计方法

水利风景区内人工斑块的景观生态设计,主要应体现以下几点:1)水利旅游的人工斑块与自然斑块景观共生设计。要求水利建筑设施除了满足水利的主要功能外,其本身也应成为水利风景,并与环境相契合。要把水利建筑作为景观要素来考虑,使之与周围的地形地貌相适应并融为一体,构成优美的水利景观。由于水利风景区的建设往往依托水利设施及其周边自然环境而建设,不同的旅游服务设施应根据其功能及适当位置分散设置,同时水利风景区内各项设施应在整个景观结构内与当地自然景色及自然地形融为一体。2)积极融入当地民俗及风土环境等文化元素。注意从地方居民中汲取精华,从文化学及地方文脉的角度来探讨风景建筑的文化归属,从而找出其创作的着眼点,设计出得体于自然,巧构于环境的风景建筑。3)建筑物的规划与设计。要根据当地的水利文化,详细的做出水利建筑规划设计的思路,水利建筑规划设计要突出水利服务功能,所有的水利旅游建筑规划建设要以优先满足水利服务功能为前提。将水利旅游建筑作为水利风景区产品中的重要部分,打造成水利旅游的点睛之笔。建筑物的设计形式应有一定程度的统一和规范,才能显得井井有条,但也应允许和鼓励一定程度的变异,这此变异应足以吸引人们的注意和兴趣,而又不会造成人们视觉景观的混乱。自然斑块对于水利风景区的景观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它通常包括水利风景区内主要的植被、水体、山体等。自然斑块的景观设计,1)突出因地制宜的原则,植被景观设计提升要尽量以乡土植物为主,局部地区为营造景观,考虑外来物种时,应充分考虑其适宜性,避免出现严重的生态侵入现象,导致乡土植被斑块受到影响。2)要在尊重水利风景区的地脉基础上适当进行改造利用。对于水利风景区而言,最核心的景观在于水体斑块,要营造良好的水体景观,须以地脉为基础,在适宜的局部地块适当进行人工化设计与改造。3)水利风景区的景观生态设计要与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紧密结合,在充分保证水利设施正常运行的基础上,利用其资金与技术对水利风景区进行景观生态设计。水利旅游廊道影响着水利旅游线路的合理安排、生物多样性的有效保护与水利设施的服务功能正常发挥,包括水利风景区外部的地点进入水利风景区的通道和风景区内部的通道系统。从通过方式来说,可分为车行道、船行道和步行道,主要包括生态小道(步行)、骑马小道、自行车小道、汽车行道、航道等其他各种通道。除了简单高效的旅游交通运输外,廊道系统还具有多种实用功能:给旅游者留下第一印象,起着影响之后的旅游感知;是旅游活动较多地方,连接各个人工与自然斑块,具有观光、休闲体验等旅游功能。水利旅游廊道系统在景观设计时,应加强功能定位与建设,注重道路景观的美化及舒适性。依据地脉设计风景区的生态游径,在主要观景点适当加宽,以便在游径旁建成康体休憩区。

案例分析

1研究区概况

白龙江腊子口国家水利风景区位于甘肃省迭部县境内,界于103°10''''-103°56''''E,33°53''''-34°12''''N之间,包括白龙江(电尕镇至代古寺段)与腊子河两侧河谷地带,以及老龙沟、朱立沟和美路沟峡谷区域,东西长约65km,南北宽约23km,面积595km2;所在流域的水系属长江水系的二级支流。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整体地势呈现西部高、东部低,海拔高度1600-4920m之间;属于暖温带和高山气候带共同作用形成的半湿润区,年均气温6.7℃,年平均降水量634.6mm;生态环境较为脆弱,2010年该流域爆发了舟曲县特大泥石流。因此,随着水利建设与发展,如何科学协调水利风景区内旅游开发与自然景观和生态环境保护成为实现该区可持续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3]。

2景观构成

白龙江腊子口国家水利风景区内已建成水电站14座,在建水电站8处,拟建水电站1处,共23处。丰富多样的水利设施,成为水利风景区内独特的人文景观。与此同时,水利设施的建设对自然景观与生态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例如对自然植被、地质地貌造成一定的破坏。1935年,红军长征在水利风景区留下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胜迹,如"俄界会址"、"茨日那旧居"、杨土司粮仓遗址"崔古仓"、"腊子口战役"遗址等重要革命遗址。而风景区中的腊子口景区已列入全国一百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腊子口战役纪念馆陈列的主要红色文物有368件。风景区处于亚热带和寒温带植物区系的交界地带,主要植被类型为:森林、草地、农业种植,以自然针阔叶混交林、山地草场和亚高山草甸及灌丛草甸为主。风景区具有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其中高等植物种类计有144科、481属、1671种;野生珍稀植物资源种类多,国家Ⅰ类保护野生植物有红豆杉、独叶草2种,国家Ⅱ类保护野生植物有岷江柏木、秦岭冷杉、麦吊云杉、紫果云杉、水曲柳、杜仲等10种。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蕴藏着悠久灿烂的藏族民族文化,有甘肃省唯一保留的萨迦派寺院白玉寺,建筑风格独具特色,建筑精雕细刻,雄宏庄严,经卷、佛像历史久远,文化价值极高,壁画、酥油花、木偶表演、泥塑、木刻等民俗文化主要集中于寺院。非物质文化有:民间音乐(民歌、山歌、劳动号子等)、舞蹈(尕巴舞、阿嘉舞等)、其他民俗文化。

3景观生态设计

白龙江腊子口国家水利风景区内的人工斑块主要有:水利旅游设施、红色旅游建筑、藏族民俗文化建筑,其景观生态设计如下:(1)从当地藏族民俗文化、红色旅游文化中提取景观元素,依托岷山、迭山与白龙江等自然斑块设计水利旅游建筑等人工斑块,如藏族的六字真言和水嘛呢融入白龙江畔的水车等水利旅游项目设计。对于已建成的水利设施,应在不影响水利服务功能的前提下,予以景观生态提升设计与建设。(2)水利旅游设施的设计与建设不但要满足景观效果的需要,而且要本着"以人为本"的设计建设宗旨,尊重当地历史、尊重游客、维系水利风景区的生态系统的前提下,促进"水文化•水生态•游客为本"和谐共处,为游客提供一个立足于保护水生态环境、集旅游六大要素为一体的水利风景区。(3)白龙江旺藏乡段的部分村落房子太破有损感观,可以考虑两种方案:1)可考虑根据当地藏族建筑风格,重新改造,这种方案适宜于开展农家乐或渔家乐;2)可考虑用分枝较低、树形高大的树种来遮挡视线、美化景观与保护生态。(4)红色旅游建筑突出长征精神,依托白龙江和腊子口险峻的地形,营造红色历史文化景观;沿岸藏族寺院予以环境综合整治,完善其旅游服务功能。

白龙江腊子口国家水利风景区内的自然斑块主要有:自然植被、白龙江水体、岷山与迭山山体。当前风景区内面临着重大的生态保护任务,因此自然斑块的景观生态设计尤为重要。针对当前水利风景区内水土流失、生态恶化的自然斑块,这部分主要分布在电尕镇至代古寺段。解决水土流失与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将面临三大难题:第一,"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工程的实施需要解决好当地居民的替代性生计;第二,长期严重的水土流失已使不少土地发生逆向演替,土地生产潜力严重下降,如何科学开展植树造林;第三,作为水利风景区的自然斑块,应考虑其景观的观赏价值。提出下述生态设计思路:(1)从技术、政策与资金三方面鼓励和支持退耕(牧)后的居民参与水利旅游开发,发展休闲农业,转变其生产生活方式,发挥水利旅游的扶贫和生态保护功能。(2)植树造林要因地制宜,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乡土植被类型,土地生产潜力特差的地区,须遵循生态学原理,精心设计建设与管理,从种草种灌木开始。结合地形地貌,营造符合当地气候条件的自然林相景观。例如在岷山与迭山的山腰与山顶处,宜种植高寒带绿草叶灌丛,而山底、山谷、江畔则适宜种植寒温性针叶林,温性针叶林和落叶阔叶林等植被类型。(3)根据水利风景区景观的观赏性需求,按照景观异质性原理,根据各地块植被生长条件,构建针叶与阔叶、乔灌草相结合的自然斑块,提升自然斑块景观的观赏性与异质性,满足水利旅游功能的需求。此外,对于水体与山体的景观生态设计,应尽量保持原始的地脉格局,尽量展现自然生态之美,自然美化和修复人工建设所留下的痕迹。

根据白龙江腊子口国家水利风景区景观呈现带状结构的特点,旅游线路主要为沿江旅游,以沿江公路为主廊道,在个别地段设置水面旅游廊道和生态游步道。为提升旅游景观廊道的观赏性和保护环境的生态功能,可在廊道两侧进行下述生态设计。(1)沿江公路行道树的设计,水利风景区的中间地带为白龙江,两侧分别为岷山和迭山,故行道树的选择靠江一侧宜用不遮挡视线的矮乡土树种,而另外一侧则适宜种植冠幅较大的树种(如岷江柏木、秦岭冷杉、麦吊云杉等)。(2)在廊道两侧的果园与农牧地内,可以选种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乡土苹果、桃、杏、小麦,进行景观生态设计,形成一定规模,营造良好的果木、农牧生物景观效果,科学管理经济果林与农牧地。春来赏花、夏秋采摘,获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实现水利廊道的旅游观赏-经济增收-生态平衡三方面协调发展。(3)水上旅游廊道、生态游步道的景观生态设计主要在于三个方面:旅游服务节点、水面旅游廊道与生态游步道的生态化建设。旅游服务节点主要为水面廊道的码头、峡谷探险廊道的入口服务处,水面旅游廊道主要为漂流、游船等水上活动的航线,生态游步道主要包括峡谷探险廊道、生态游步道。这三类廊道的建设首先要选择景观效果好的地段;其次,以生态保护优先,尽量依托自然地形,建设内容要尽量与周边环境保持协调;第三,尽量采用生态环保型材料,如木栈道和环保垃圾箱等,减少环境污染。

风景区规划设计范文第5篇

2.1阻力面理论的基本含义

景观生态学家俞孔坚博士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了生物物种迁移过程中的阻力面概念,并建立了判别模型,俞孔坚博士用阻力面理论来识别景观生态平安格局的状态。在阻力面理论中物种对景观的利用被看作是对空间的竞争性控制和覆盖过程,而控制和覆盖必须通过克服阻力来实现,即阻力面反映了物种的空间运动趋向[1。

2.2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分析

在旅游开发建设中引入的阻力面概念,则应当是反映具有相当价值的旅游资源点、资源区克服阻力实现开发建设规划,不断扩大规模,参和旅游市场竞争的能力在空间的运动趋向。因而,建立这样的阻力面的旅游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TMCR)的因素则应从资源点、资源扩展阻力及其影响因子等几方面考虑。旅游地最小累积阻力模型公式如下摘要:

附图

式中摘要:TMCR——某个地区内所有资源点扩散到空间某一点的最小累积阻力;

f——某个待定的正函数;

D[(K),ij——以资源点i为圆心,以其中心开发建设的景区j向外辐射的半径;

R[,i——以资源点为主要开发对象的景区j在开发建设中的阻力,由当地的基面特性和资源点本身的扩散能力(市场竞争力)决定;

n、m——分别是资源点和景区类型的数目。

K[,i——从源j到空间某一点的路径数目。

其中需要指出的是确定模型中的R[,i值时,要考虑两个方面因素的情况,一是当地基面特性,二是资源点本身的扩散能力(市场竞争力),其包括的具体影响因子可如图1所示。

附图

图1影响资源点本身的扩散能力(市场竞争力)因子分析

Fig.1Theanalysisofthefactorsthatinfluencethecapabilitycompletion

2.3理论探究和实践指导意义分析

在旅游区规划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影响阻力面的各个构建各因子D[(k),ij、R[,i、及n、m、K[,j等的分析确定,利用旅游资源点的最小累积阻力模型(TMCR)来确定阻力特征,再用相等的阻力特征值绘制旅游地等阻力线图(图2),旅游地等阻力线图可以很好的表明旅游资源点、资源区在扩大规模和参和旅游市场竞争能力中其空间阻力的分布状态,在旅游地的规划和开发建设中通过对旅游地等阻力线图的分析可以找出旅游资源点或资源区的运动趋向。从旅游地阻力线图中可以得到以下结论摘要:资源点或资源区的扩散阻力在源区呈区域性下陷(图中的大面积黑色区域,已经将源包含在其中);在空间扩散最难的区域,其阻力最强,等阻力线分布类似于地形图中的山脊区域,区域阻力线分布集中且呈蜂状突起;在两下陷区域之间有低阻力分布区域,类似于地形图中的山谷区域,等阻力线分布稀疏或没有分布,可用谷地线相连,即旅游地阻力线图中的源间通道;两峰之间可用代表高阻力面的脊线相连[2。

在指导实践上方面,可以根据阻力面进行空间分析,以判别资源点和资源区的在空间运动过程中的区间连接线、辐射道和战略点[3;根据旅游地阻力线图进行空间分析,可建立一组和景观生态平安格局相对应的旅游地规划要素,即摘要:

以上述分析为基础而进行景区规划,可以达到地方旅游地科学合理开发的目的,其中,旅游地阻力面理论的实践意义可具体体现为以下几方面摘要:①旅游区的功能分区规划;②旅游线路的设计;③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的建设;④旅游产品的建设布局;⑤旅游区的范围界线。

3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在旅游开发实践中的应用分析

本文采用我们参和完成的黑龙江省计划委员会和黑龙江省国土资源厅项目“黑龙江省五大连池火山地质遗迹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总体规划”中,旅游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的探究为基础,对旅游地阻力面理论加以点滴应用,以阐明该理论在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3.1指导区域旅游空间结构优化的功能

按照旅游者的市场需求,结合旅游资源的分布特征,有效地组织合理的空间结构和旅游线路,是区域旅游开发和规划过程中需要加以解决的重要新问题之一,而阻力面理论的构建正是基于对当地旅游资源开发阻力的空间分析。在旅游地阻力线图中,其点、线、面三类空间要素均可成为区域旅游空间结构要素的选择基点,为优化区域旅游空间结构提供分析依据。

附图

五大连池自然保护区(风景区)面积为1,060km[2,按其旅游资源的地域组合特征来看,可分为7个景区[4。其中,药泉湖景区、药泉山景区、老黑山景区和火烧山景区之间相距较近,是整个风景区的核心景区,目前的开发层次较高,也是旅游者必然游览之景区。而旅游资源品质相当的南北格拉球山景区、龙门山景区、笔架山景区和两个以火山堰塞湖为基础的水域景区等,或由于旅游资源开发水平较低,或由于距核心景区较远等因素,而旅游客流很少,在浪费了旅游资源合理利用价值的同时,严重影响了风景区旅游业的发展。例如,南北格拉球山景区的旅游资源在火山地质景观中实数罕见的景观类型,对五大连池这一以火山地质景观资源为旅游资源基础的风景区,其“火山地质博物馆”的美誉就是产生于火山地质景观的典型性、系列性和完整性,旅游资源的开发不足严重影响了风景区的景观形象,减少了风景区的旅游容量,降低了游客的滞留时间,影响了风景区的开发效益。如何降低景区开发劣势,科学合理的开发这一景区,旅游地阻力面分析可为其提供联系中心景区的最小阻力线和最佳战略点提供依据(图3)。在战略点设置具有吸引旅游者游览参和的景观,以有利于旅游活动的空间扩散,如可设置火山活动模拟演示馆。战略点的景观建设,在空间上将南北格拉球山景区和核心旅游区连接了起来。

3.2优化旅游路线,提高旅游产品丰度

旅游产品是地区旅游规划的核心所在,其独特性和丰富程度是吸引客源和发展地区旅游产业的关键。阻力面理论通过对各影响因子定量分析而确定的区域旅游发展阻力线图,可为旅游资源实现产品开发提供指导。就线状空间的利用而言,有两种重要的线状空间区域有待发现和利用,其一,旅游区域内景点和景点之间、景区和景区之间所形成的最小阻力线作为设计旅游线路的选址依据;其二,源间通道的选定为考察地文景观资源提供了最好的路线,以便于风景区的进一步开发建设旅游产品设计新的内容,例如,源间通道的地文为森林景观则可设计为林间浴场或狩猎观鸟道;再如源间通道为是河流等水域景观的则可设计漂流项目;假如地文景观为陡峻的山体则可将其设计为探险攀登旅游产品。这两种旅游空间区域的发现,为旅游路线的设计和旅游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有利的依据,使旅游路线设计即达到了连接景点和景点、景区和景区的功能,同时又丰富了该旅游路线上的旅游产品,提高了景区整体旅游产品的丰度。

在五大连池风景区,岩浆流动形成的五个火山堰塞湖,湖面清亮、两岸风景秀丽,有温泊和灰鹤湿地等高品位的旅游资源,又和火山景观形成完好的景区空间结构,然而由于水域景观长期没有得到相应的开发,使相当的水域已遭到周边农业污染和沿湖水土流失的破坏。运用旅游地阻力面理论来分析,可将五个湖泊作为五个旅游资源点——源,源之间有天然流水通道,将各源之间的流水施以少量工程便可开发出一条以船为交通工具的优质旅游路线,将旅游接待区、水域观光娱乐景区、老黑山景区、南北格拉球山景区有机的连接成一体,沿源间通道可建设的旅游景点、景区主要有摘要:温泊云雾奇观、垂钓乐园、连池矿泉水上餐厅、湖滨浴场、灰鹤湿地以及野外度假区等,在湖的两岸还可以开发大量的湖滨园林或其它人造景观,这不但丰富了旅游产品,增加了旅游路线,同时开辟了其它旅游产品的新的观赏角度,有力地提升该风景区的旅游产品品位。

3.3建立风景区间的联系形成旅游网络体系

按照等级一尺度理论,地方旅游区仅是更大时空尺度系统中的一个组成部分[1,在对区域旅游开发规划的探究和管理中,不仅要注重风景区内旅游资源和产品的空间特性探究,而更应注重某风景区和相邻地域其它风景区或旅游影响要素间的关系探究,以及旅游区和旅游区之间的关系探究。在更为广泛的时空尺度上进行旅游区的规划设计和开发建设,并将不同层次的旅游区连接成为一个整体的旅游空间网络体系。

阻力面理论可将不同等级和不同空间规模的风景区或旅游区确定为不同的因子层次,确定其模型分析中的因子等级尺度,并根据实际探究区域范围的大小进行分析,设计出更大空间的旅游区域网络体系,并用以指导具体风景区的旅游规划和建设。在小尺度上探究景区内各资源点,例如,五大连池风景区内的一个泉眼、一个火山口、一片石海等的空间阻力特征;在中尺度上则可将风景区内不同的景区作为点要素来考虑,例如,五大连池风景区内的10个景区,以景区和景区所形成的空间阻力面特征分析来实现整个风景区的各景区之间的空间结构优化组合关系,制定出整个风景区旅游业发展建设的理论依据;在大尺度上着眼于五大连池风景区和黑龙江省(乃至东北地区)其它风景区间的主力特征分析,建立以风景区为区域单位的旅游源之间的点状要素,其阻力面特征分析则是用来探究更大空间范围区域或国家之间旅游空间结构特征。这样不同尺度旅游空间阻力面分析一方面为确定空间范围内旅游发展的构建基础,另一方面也为各确定区域的比较优势分析提供建设依据,同时有利于建设更大空间的旅游网络体系,该探究策略的应用对以省或国家为区域单位的旅游发展规划的制定具有不可替代的功能。

风景区规划设计范文第6篇

城市建设无论是从城市规划、景区规划方面,还是在城市基础设施、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上,都与城市经济的发展,与旅游业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

**年5月,我市风景名胜区被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随后,我市成立了风景区管理委员会,设立了风景区管理处,负责风景区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制定并执行景区资源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计划;制定景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并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紧接着,我市又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旅游产业作为我市主导产业的思想观念开始逐步形成。

近3年以来,为打造经济发展环境,城市建设一直在扮演着挑大梁,肩重担的角色。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景区基础设施建设上3年累计投资达1.46亿元。对市区道路、桥梁、广场、公园、4A级景区、十里长堤及市区绿化、风景区建设、污水处理工程、环卫设施等进行改造和重建,对重点城镇进行规划和建设。

纵向比较,我市近几年城市建设和景区建设发展的速度是较快的。但是,横向与先进地区相比,我市又存在明显的很大的差距。

如何准确把握下一步工作的切入点,为我市城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是我们一直思考的重大课题。

二、工作现状

**年,我市城市建设方面的主要任务是:积极做好5项规划(城市总体规划、详细规划、市区绿地系统规划、重点乡镇总体规划和14个乡镇的消防规划),深入实施9项重点工程(排水及污水处理工程、完成引水入城二期工程、市区绿化、景区旅游资源整合规划及建设项目编制和景区部分配套设施建设、修复市区道路、人行道及排水和路灯等配套设施、4A级景区建设、房地产开发和小城镇建设)。

(一)规划工作:

1、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包括详细规划、绿地系统规划)

5月份,由市政府组成规划编制考察组,先后与多家规划设计研究院商讨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事宜。经实地考察,建议采用招投标方式确定规划设计队伍。

为实现城市市工业外移,市区扩张的城市总体规划设想,本次规划修编覆盖建成区面积25平方公里,详细规划主要放在河西区和城市中心外围区域,面积为6平方公里。《市区绿地系统规划》借助总体规划修编时一并完成。

2、城镇总体规划和消防规划

现已落实三个少数民族乡编制完成总体规划和消防规划,也已落实了资金和规划编制队伍,由XX规划设计院编制。

(二)重点工程

1、城市排水及污水处理厂工程进展情况

排水及污水处理工程现已进入收尾阶段,全厂联动试车预计于6月25日进行。为确保污水处理厂能按期接户试运行,市委、市政府成立了污水入网工作领导小组,按入网单位性质分设2个工程推进组,经推进组多方努力,现已完成23家排水大肆户入网。

2、市区人行道改造及排水等配套设施维护工程

现正在对去年因热网改造损坏的道路进行修复,对排水边沟进行维修改造,对主要街路破损的步道板进行调平和更换,利用有限的资金对市区5条主要步道板进行调平,为保证调平标高和风格样式统一,对每一路段的道板样式作了统一规划设计。现已完成3条街道的铺装,两侧边沟排水沟的砌筑也已完成。

3、市区道路建设:拟对群众反映强烈的市区9条道路分两期进行维修、硬化。

4、亮化工程:我市现有7条街路在硬化时未安装路灯,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提案中都有所反映。今年准备全部完成。

5、市区房地产开发

今年审批的项目有19项,审批面积共计11万平方米,年末可竣工8万平方米。今年房地产开发项目少和面积小的主要原因是1、拆迁难度大;2、建筑材料涨价。

6、市区绿化工作

上半年,市区绿化工程完成投资106万元。出动1万余人次,共植树3万株,乔木7000株,花灌木23000株。专业绿化由建设局组织完成;义务绿化分别由办事处和工业园区负责组织实施,由于措施得当,各责任单位领导重视,超额完成了年初确定的任务。

7、景区建设

从5月份开始,编制景区基础设施工程项目的可研、立项和报批工作,为下一步建设做好准备。景区标志标牌正在规划设计中,景区大门已设计完成。

8、城市公园晋升4A级景区建设

为使公园顺利晋升4A级景区加强了硬件建设。上半年为增设标识标牌和其他服务设施,投入资金41万元,其中:园内维修18万元,绿化7万元,建游客中心16万元。

9、小城镇建设

今年主要是完成民族乡镇的道路工程建设。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城市建设资金缺口较大,制约了城市建设重点工程项目的实施。同时,拖欠工程款现象也十分严重。从**年至**年底,我市利用亚行贷款、招商引资、职工和市民以资代劳集资等方式筹集建设资金,对市区道路、桥梁及基础设施进行改造和重建,累计完成投资1.7亿元,到位资金1.5亿元,累计欠款2000万元,其中拖欠施工企业1500万元,建筑材料款5000万元。按照国务院和建设部要求,应制定切实可行的还款计划,并按时还清拖欠款以后,才能获得再建重大项目的申批立项。

在建项目应通过多种方式,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贷款、招商引资、争取上级补助或从城市土地收益中拿出一部分集中用于城市建设。

2、风景区品牌知名度不高,宣传力度不够。景区建设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制约了旅游业的发展。丰富的景区资源没有发挥出应有的社会效益,而我市目前财力有限,投入不足,靠本市财力难以在短期内从根本上改善这一状况。

四、城市建设发展思路

根据我市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地理位置和现有资源优势,城市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扬长避短(丰富的景区资源和自然山水为长,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为短),以国家风景名胜区为依托,充分发挥自然资源优势,打景区品牌,把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风景旅游城市和发展旅游业作为我市城市发展的长期战略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在风景名胜区建设方面,一要在宣传上加大力度。像九寨沟那样大肆宣传,提高景区的知名度,引起轰动效应,从而使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这一金字招牌早日在全国树立起来。通过宣传,吸引和汇聚旅游的人气,有了人气,就会带来财气,就会推动旅游业和

二、三产业的发展。二要制定优惠政策,形成政策性集聚资金的洼地,通过争取上级专项建设资金,招商引资等方式,汇集景区开发资金,完善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是景区道路、电力、环保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为旅游业发展和腾飞夯实基础。

2、在城市建设发展方向上,要扬长避短,做山水文章,建设生态园林城市、山水城市,逐步形成我市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我市的长处和优势就是自然山水和绿色植被,基础环境好,又是国家风景名胜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它投入相对较少,见效快,有特点,且具有长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建设生态园林城市符合我市的实际情况,切实可行。生态园林城市追求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和谐,追求自然系统和谐,经济高效、生态循环。与我党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但是,创建生态园林城市又是一项涉及面广、硬件指标多的系统工程,按照建设部要求,创建工作要分三步走:第一步,建设自治区级园林城市,第二步,参加国家级园林城市创建活动,第三步,只有成为国家级园林城市才有资格参与申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因此,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创建“生态园林城市”是一项系统工程,我市现状指标距离生态园林城市的标准还有很大差距,面临着许多困难,要制定切实可行措施,分步骤,分年度、分阶段逐步实施。也正因为如此,我们必须有紧迫感,抓紧时间搞好创建活动。在具体措施上,首先,由绿化委员会牵头,组织林业、城建、水务、环保等部门制定规划,然后,采用义务劳动或承包方式,对市区内、周边山体及荒坡、荒滩植树造林,恢复植被,对三废污染彻底整治,用7至8年时间,把我市打造成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

3、在城市建设发展布局上,要以城市规划为指导,坚持“工业外移,市区扩张”的发展格局,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工业外移就是在工业园区规划范围内,以优惠政策吸引具有拉动作用的工业大户入驻园区。不断完善市政配套基础设施(道路、供排水、供电、供气、供热、通讯、污水处理、垃圾无害化处理等)建设,为工业园区和城市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硬件环境。市区扩张,就是把城市开发、建设的重点放在河西区,河西住户分散,开发成本低,在布局上回旋余地大,还可以在西郊浅山区开发,形成高低错落的山城风格城市建筑群。在建筑风格上,要以小区为单元,或欧式、或中式、或现代,营造独具一格,过渡协调,中西合璧的总体建筑风格。继续给开发商以优惠政策,鼓励和规范房地产开发行为,不断建设风格独特、功能齐全、配套设施完善的住宅小区,进一步改善经济发展环境、社区环境和人居环境。同时,还要统筹城乡发展,优先发展具有区位优势、经济特色优势和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重点城镇,为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发展第

风景区规划设计范文第7篇

一、**年工作总结

今年以来,我局继续按照“突出生态、依托佛教、发掘文化、三产配套、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分步实施、创新特色、打造品牌”的指导思想,把提升景区档次、强化宣传促销、规范行业管理、优化产业结构和加强队伍建设有机结合,虽然遭遇了百年不遇的地震灾害,但通过大家的不懈努力,全县旅游业在确保旅游经济各项主要指标都全面提升的基础上,仍然取得了较大的突破。全年接待游客41.4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57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40%、78%,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提高了**的知名度,形成了良好的旅游发展氛围。

(一)启动了“**祈福一日游”线路

为了使太**风景区尽快融入市场,拉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我局借助太**农历二月十九庙会大好时机,联合市内各大旅行社隆重推出了“**祈福一日游”线路,开辟了**旅游史上“组团游”的先河。为了确保线路顺利推出,我们下足了功夫:一是强力宣传。不仅在《南充晚报》刊出1/2版广告强势宣传,还配合市内各大旅行社印制小广告,广泛散发,吸纳游客,在短短四天时间内,便组织起了66人的大团队。二是精心策划。为了使游客们对太**之行留下深刻美好的印象,我们特意在团队进入**县城时在宝珍广场举行了别开生面的欢迎仪式,并在景区入口处打出了欢迎横幅,让游客们感受到了**人民的真诚与热情,得到了大家的高度赞誉。三是认真组织。在线路上进行合理安排,力求让游客全面感受太**的生态美景和佛教神韵;在菜品上反复考究,以突出地方特色为宗旨,力推**凉面、贵妃咂酒、**板鸭等美食,使游客们既饱了眼福,又饱了口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第一次“组团游”的圆满成功对**旅游起到了良好的宣传作用,在今年五

一、十

一、农历六月十

九、九月十九这几个节庆,我县又先后迎来了多个通过旅行社组织的团队共计700余人,有力地提升了**旅游知名度,推动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二)完成太**、西月湖景观规划

为了确保又快又好地实现太**创国家AAA级风景区、西月湖创国家AA级风景区的目标,使景区开发建设更为科学、规范、有序,我局于今年3月邀请到成都园林规划设计院的专业设计人员,在对太**和西月湖两大景区的人文历史进行充分了解和地貌踏勘后,结合实际情况,历时5个多月,对西月湖公园按AAA级标准,太**风景区按AAAA级标准进行了高起点的景观规划编制。这两个规划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可操作性,于今年8月通过专家评审,现已进入实施阶段。两个规划的出台结束了两大景区无序建设的历史,使景区发展有规可依,有章可循。

(三)做好A级景区创建工作

1.西月湖公园成功创建国家AA级风景区

今年年初,我局在接到市政府下达的西月湖公园创建国家AA级景区的目标任务后,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实施,确保了创AA工作顺利推进。一是成立了创A领导班子。成立了以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杨勇为组长,县委常委、副县长刘晓梅和副县长李建民为副组长,目标办、财政局、旅游局、公用事业管理局、规划办、朗池镇等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西月湖公园创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工作领导小组”,以确保西月湖公园创A工作的有序开展和成功创建。二是多方筹措创建资金。为保证创建成功,县财政年初专门安排预算100多万元,用于设施维修、规划设计、标识系统添置。创建部门公用事业管理局还督促各农家乐业主自筹资金对农家乐的相关娱乐设施进行改造提升,督促游乐场承包业主对部分游乐设施进行了更新。另外,我们还发动一些社会贤达和经商能人捐赠资金进行公园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公园功能。三是制订了周密的创建实施计划。接受任务后,我局随即对照国家A级景区评定标准,查漏补缺,列出了创建中需要具体添置和完善的内容,制订了详细的实施步骤,并将任务分解落实到各责任单位,确定了具体的责任人,明确了完工时间,使创建工作有条不紊的顺利开展。四是开展培训提升服务质量。为了提升景区的服务质量和接待水平,促进景区的服务更上一层楼,特别是为了加强对农家乐的旅游服务管理,我局与就业局于9月下旬组织公园内的农家乐业主前往仪陇县琳琅山风景区进行了实地考察和培训。同时,对公园内的其他经营业主进行了旅游服务素质培训和安全教育,不断提升景区的服务水平,努力形成与AA级景区相适应的服务功能。五是认真编制创A软件资料。我局安排专人负责收集整理资料,严格遵照国家AA级景区的评定细则,编制了《西月湖公园创建国家AA级风景区申报说明材料》。六是设计制作了标识标牌。对景区内的导览系统的造型进行了专业设计,并派人进行蹲点守护,监督制作和安装。七是打造游客中心。对游客中心的内部和外墙进行了维修和装饰,添置了咨询台、阅读架、景区宣传资料和为特殊人群提供服务的轮椅、拐杖、童车等物品,使中心的服务功能更加完善。八是全力修缮基础设施。打通出入口通道,维护和装饰门楼,使人们对西月湖的第一印象感觉良好。对停车场进行大小车分区,设置停车线、回车线,并分设出入口,方便了游客有序停车。添置景观石,明确了公园的主题和功能,提升了景区文化内涵。增设垃圾桶,美化了公园环境,确保了景区的清洁卫生。

通过近一年的创建,西月湖公园于今年11月7日成功创建为国家AA级风景区,成为我县旅游发展史上首个取得国家A级景区资格的景区。

2.太**稳步推进创A工作

根据市上下达的目标任务,太**风景区拟在2009年底完成国家AAA级景区的创建任务。为了尽快完成这一目标,我局自去年起,就启动了创建工作,制定了创建计划,对部份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并打造了新景点。今年,我们在去年的基础上,一是根据新编制的《太**风景区景观规划》,对创建计划又进行了进一步完善和修改,使其更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二是对环山步游道的文化内涵进行了深度挖掘,将步游道命名为“佛缘路”,在道路沿途适当的岩壁和石头上刻写与佛教有关的诗句或文章,以弘扬佛教文化,营造浓烈的佛教氛围,增加环山步游道的看点;三是继续对太**庙宇群进行建设,目前,寮房建设已基本完工;四是对东门的上山道路进行了初步整治,提升了景区的档次;五是请到专业设计人员设计了引导标识,目前正在制作之中;六是与原“太**庄”的经营单位县电力公司达成了协议,将“太**庄”转让给太**风景区管委会经营,取得了山庄的经营权,目前正在拟定将其改建为游客中心的计划;七是加大了对核心景区和荒山荒坡的绿化力度,种植了黄花槐、六月雪等植物,增强了太**景区的生态美感;八是进一步加强了对太**风景区内香蜡纸烛销售点的规范管理,完善了景区各项管理制度,使景区管理运行逐渐走上正轨;九是继续对景点进行打造,完成了长寿湖、李公洞和陈才人“御敇楼”等景点的规划设计。目前,太**的创AAA级景区的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地向前推进,明年年底有望创建成功。

(四)启动开发打造龙王寨风休闲度假村工作

配合凉风乡完成了龙王寨休闲度假村的规划和设计工作,目前已经全面启动实施。

(五)积极搞好灾后重建

“5·12”地震发生后,我局迅速作出反应,第一时间奔赴各个景区查看景区受损情况,采集第一手灾情资料,即时启动《紧急救援预案》,并随即编制了《**县“5·12”特大地震灾害后旅游恢复重建规划》,按规划积极做好灾后重建工作。一是及时对太**、望龙湖、西月湖内受损的道路、景观、文物、公共设施等进行修复。特别是针对太**透明岩上方的危岩,专门召开了现场办公会,提出整治方案,落实了各有关责任单位的责任,对岩石下方的旅游通道进行了封锁,对受岩石威胁的农户进行了搬迁,确保了游客和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和景区的正常运行。二是积极搞好宣传促销活动,重振旅游市场活力。于“十一”国庆节前在会展中心开展了“迎国庆·赏秋景--**人游**”旅游公众咨询活动,在太**开展了“金秋**”摄影活动、“**祈福一日游”等系列活动,提升了我县旅游知名度,激活了旅游市场繁荣。三是对天胜大酒店和太**等重要单位的管理人员和服务人员进行专业培训,尤其是加强对地震、火灾等突发事件的安全常识、人员疏散、应急处理等方面的知识教育,并进行模拟演练,以确保在实际情况发生时尽量将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降到最低。通过全方位的努力,目前,我县的旅游业活力已经基本恢复,旅游市场正逐步走向稳定和繁荣。

(六)强力进行宣传促销

为了把**景区宣传出去,扩大影响,今年我们做了这几方面工作:一是积极参加市上组织的各类宣传促销活动,广泛发放宣传资料,宣传我县旅游资源;二是在《南充日报》、《南充晚报》等报刊上多次刊登了关于我县旅游工作动态、景区建设进程、旅游线路推荐、旅游活动策划等方面内容的宣传文章;三是在“五一”、“十一”和太**庙会等节庆前,都会举办一系列的宣传促销活动,带动节庆期间旅游业的兴旺繁荣;四是充分利用媒体的影响力,在每次大型的旅游节庆活动前,在县电视台播放宣传片或打出滚动字幕,相关旅游信息,激发广大市民的游览热情;五是组织各景区在南充举行了一次大型的旅游推介活动,提升了**的旅游知名度;六是制作了西月湖、太**的单页宣传资料,详尽地推荐景区看点、线路安排和餐饮、住宿情况,在城区、饭店和景区向广大群众发放,让人们一目了然,大大方便了游客的游览;七是以改革开放30周年为主题,制作了反映**旅游发展情况和成果的展板,在县会展中心展出;八是在我县的改革开放30周年邮资明信片、《2009年经济信息概览》台历、《中国网通黄页·美丽新四川》和2009年邮政贺卡上对**的旅游资源进行介绍,展示**的秀美风光。九是即时向市、县两级报送旅游信息50余条,政务信息3条。

(七)招商引资成效明显

一是引进业主投资650万元,对西月湖乐场进行新、改、扩建,开发了水上游乐项目,目前,到位资金500万元,一期建设已经完成;二是与新疆川疆建筑实业总公司张大旗达成了捐资50万元修建太**天王殿的投资意向。

(八)旅游市场监管到位

一是向各旅游企业宣传贯彻执行星级饭店、旅行社资质等级、A级景区、星级农家乐和旅游定点单位评定的相关标准,认真开展各项评定工作,全面提升行业服务质量;二是进一步加大旅游执法力度,整顿旅行社市场,规范旅行社经营行为;三是建立和完善了旅游投诉机制,加强旅游投诉的处理,受理了“五星旅行社非法组团”和“成都旅行社来**天胜大酒店进行异地组团,私揽客人”两起旅游投诉,并对其进行了妥善处理;四是积极组织旅游从业人员参加市上有关培训,今年4月,我县有三名人员取得了景区讲解员资格;五是对各景区(点)、宾馆饭店和农家乐的旅游从业人员进行了行业培训达118人次,有效地提升了旅游服务质量。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工作,切实确保了全县旅游市场有序、健康、高效发展。

(九)旅游安全万无一失

一是强化安全意识,明确了专职安全生产工作人员,杜绝安全事故发生;二是制订了《**县重(特)大涉旅安全事故应急预案》,与公园管理处和各宾馆饭店签订了安全责任书,督促其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工作责任制,落实了安全责任人;三是坚持定期不定期地对望龙湖、太**、西月湖三大公园的安全、卫生进行拉网式大检查达10余次,及时排除安全隐患;四是坚持大假值班和安全工作月检查制度;五是对各旅游企业的从业人员进行了专门的安全知识培训及演练,提高从业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能力;六是与县交通部门联手,加大了对旅游道路交通安全的整治力度,确保了旅游交通安全;七是积极参加了6月11日在县会展中心举行的安全月宣传活动,发放宣传资料3万份。全年无任何涉旅安全事故发生。

(十)强力打造乡村旅游

在进行景区开发建设的同时,我们还着力于乡村旅游的打造。一是制定了《**县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目前初稿已经完成,正在审定之中;二是进一步推行农家等级评定工作,一方面对去年评定的星级农家乐进行严格的复核审查,另一方面在五星村和锁水村新评定出三星级农家乐5户,二星农家乐7户,有效地提高了农家乐的经营水平和服务质量;三是撰写了《**生态农业旅游的发展与创新》的专题论文,为我县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导;四是对各个乡村旅游示范点的道路交通、基础设施、经营环境进行了改造,并派出专人对发展较好的农家乐进行具体业务指导,帮助他们开发“农耕体验”、“果树认领”、“民俗展示”等各种有趣味、有内涵的游乐活动,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品牌。目前,我县已初步形成了以朗池北堰村、东升锁水村、黄渡晨钟村、渌井五星村、太**风景区、望龙湖风景区为主体的乡村旅游示范片。

(十一)认真做好统计工作

一是及时、准确地上报各类旅游统计数据和报表,为领导决策提供依据;二是认真做好天胜大酒店网上旅游统计数据的审核,并督促其按时上报。

(十二)加强机关自身建设

以创建“四型”机关和效能建设活动为载体,加强机关队伍建设和制度建设。一是对我局的基本情况、主要职能、局工作人员组成、机构设置及职能、服务承诺、管理监督等情况进行了政务公示,接受广大群众的监督;二是出台《**县旅游管理局管理制度》,让大家按章办事,按规奖惩,全方位地规范了干部职工的言行举止,做到了管理科学化、规范化,确保了局机关和谐、高效、有序运行。

二、2009年工作打算

(一)重点工作

1.做好太**创AAA工作:对太**东门至穿岩洞游步道进行全面改造,加宽道路,安砌栏杆,加固护坡,整理边沟;启动太**穿岩洞至景福寺石梯建设工程,从景福寺大门前,沿坡砌筑一条石梯至穿岩洞前坪坝;修缮太**东门牌坊,并对牌坊前坪坝地面进行平整,铺设石砖,新建花台,绿化美化;对太**东寨门进行仿古修缮,门前悬空架设平台,上边建一个休闲亭阁;完成太**导览工程,在适当位置添置导览指示、安全警示、公共信息符号、景点介绍牌;将“太**庄”改造为游客中心;加强景区管理,完善太**景区各项规章制度,规范山上香蜡纸烛销售秩序,增加山上农家乐的数量,提升食宿接待能力。

2.强化景区宣传促销,充分运用报纸、电视、网络媒体的作用强势对外宣传。制作画册等宣传品,广泛散发,扩大影响。以“**祈福一日游”活动为载体,吸纳外地游客。

3.提升景区市场化程度,通过优惠政策调控,广泛调动社会力量对乡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积极性,引进业主,吸纳民资,投入景区建设,进一步提高旅游经营市场化程度和经营品质。

4.在望龙湖环湖植被较好的山峰半山腰处开辟若干条林间步游道,并启动水上游乐馆的建设,延伸望龙湖景区游览半径。

5.深度打造龙王寨风景区,制定总体规划,启动休闲度假村和农家乐建设。

6.继续推进农家乐星级评定工作,加强对锁水村、五星村、晨钟村的星级农家乐评定。

7.为了拉动内需,国家增大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我们一定抢抓机遇,申报项目,有所作为。

8.对贵妃豆瓣、贵妃咂酒、太蓬仙米、小桥草编等15种旅游商品进行策划包装,批量生产,投放市场。

9.做好2009年旅游从业人员培训规划,对天胜大酒店和太**等重要单位的管理和服务人员要进行重点培训,力争全年培训旅游从业人员150人次以上。

(二)特色工作

1.举行“新年祈福行大运——**大型祈福活动”。于2009年农历正月初一,由景福寺住持带领善男信女在太**大雄宝殿举行大型新年祈福仪式,吸引回乡探亲的乡友和广大群众到太**祈福观景,炒热**春节黄金周旅游。

2.举行“太**旅游形象标识征集大赛”,启用太**旅游形象标识。

3.争取县上出文,以福利优惠的办法,把太**作为公务员和退休职工休假之地,吸引客源。

4.规范太**香蜡销售,开办专门为太**供货的香蜡制造厂,制作具有太**特色的香蜡,对香烛的尺寸、商标统一规格进行批量生产。变革烧香方式,提倡文明敬香,杜绝随地烧纸现象发生,消除火患,确保安全。

风景区规划设计范文第8篇

关键词:生态景观;水利水电工程;设计;类型;方法

在物质极大丰富的今天,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十分重要,近年来发展速度极快。与此同时,许多问题相伴而生,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导致整个工程缺乏观赏性、艺术性,是由于对工程的生态景观设计极其不重视。具体表现为项目景观单调乏味,毫无特色,无法展现地域美感;不能很好的掌握各自然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搭配混乱,整体结构布局不协调;人文观念弱化,缺乏艺术性,与现阶段人们的精神文化追求相背离。因此,加强水电水利工程的生态景观设计研究刻不容缓[1]。

1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景观设计要点及类型

1.1生态景观类型选择

水利水电工程的生态景观主要分为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建设,自然景观,顾名思义,天然形成,根据该地域独特的地理要素进行设计,具有浓厚的原始生态特色,人为干预少[2]。人文景观则是在自然景观的基础上,将当地居民的价值观念、生活习惯、民间风俗融入其中,改造设计自然景观,提高景观的文化价值。

1.2生态景观设计要点

在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景观建设中,一定要突出体现环保理念,落实可持续发展观,绿水青山即为金山银山,对自然资源、自然景观的保护尤为重要。因此,在对自然景观进行方案设计过程中,勿要大规模变动,破坏原有地貌、植被、水文,合理利用当地自然元素,保留自然环境特色,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统一,提高当地整体美学价值[3]。有所保留的同时,也要兼顾人们视觉欣赏的要求,满足人们观赏心理,适当整改,具体分析,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使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辅相成,并驾齐驱[4]。

2生态景观设计现状

2.1创新意识不足

创新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设计人员在对生态景观进行规划时,缺少创新意识,只是死板的照搬旅游项目内容,在风景区开展垂钓、划船、农家乐等传统娱乐项目[5]。可如今这些以及远远不能满足现代人的娱乐消费需求了,而且容易使人产生倦怠感,对于游玩失去兴趣,如若不能吸引游客消费,那么水利水电工程的旅游价值会大打折扣。

2.2景观布局混乱

景区管理直接影响游客心理,如果水利水电景区没有科学有效的规划管理,会造成旅游资源的巨大浪费。比如现在许多景点进出只有一条路,游客参观完相关景点必须原路返回才能找到出口,不仅十分拥挤,而且会浪费大量时间,导致游客旅游兴趣不高,不利于充分利用当地旅游资源价值。作为景区的管理人员,必须恪尽职守,做好本分工作,严格落实,对景区进行有效管理。

2.3景观形态单一

水利水电工程的风景区水资源丰富,因此许多生态景观设计形态单调乏味,景观类型少,欣赏价值低,不能吸引游客兴趣。与此同时,应更加注重水体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整体性,不要造成局部水体涉及突兀,使游客心理不适,破坏整体美感。不仅如此,设计者在设计生态景观的过程中,往往为了追求完美而照搬以往优秀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设计模式,而没有自己的地域人文特色,千篇一律,毫无看点,制约景区经济发展。

3水利水电工程生态景观设计方法以某水电站为例分析

水利水电工程景观设计。在对布西水电站进行规划时,设计师充分考虑了当地的资源种类、分布、开发难度系数等,制定了合理的方案。首先,将景区分为多个板块,如大坝观光区、水库度假区、水库沿岸休息区等;其次,根据当地水体特点,计划建设相应的水上休闲娱乐设施,并做好相关的安全防护及提示,使游客放心娱乐,激发游玩兴趣;再次,景区内的建筑地域特色鲜明,民俗气息浓郁,更利于展现当地的民族文化,丰富文化多样性。该景区设计师从水体景观、人文景观、植物景观、建筑景观四个角度深入挖掘,细致分析,规划设计方案。

3.1充分发挥当地植物的装饰作用

布西水电站地处纬度较低,气候温暖,生物多样性丰富,植被种类多样且茂盛,不同的植物相互错杂分布能够使整个布局更为合理,且促进生态系统平衡,使人产生人视觉美感;浅水区或死水湾生存的水生植物不仅适应能力强且具有强大的净化能力,有利于净化水体;水体周边建有许多亭、阁,方便人们休息和观赏水生植物。布西水电站风景区十分重视园区入口处、施工影响区、景区广场的绿化建设,因地制宜,不同种植物相结合,满足各个地区的绿化要求[6]。

3.2合理设计水体景观

利用光影反射原理带给人们的奇特视觉感受,布西水电站在岸边设置许多灯塔,不仅能在夜晚照明,而且在水中形成倒影,使得风景层次感鲜明,更加立体。养殖业的发展也为该地提供可观的经济收入,在水中投入各种鱼、蚌等水生生物,使景区更有生机。依据景区内河流的特点,堆砌石头和水泥,使其呈现出不规则的美感,带给游客视觉享受;落差形成水能发电,布西水电站利用河流高度落差及河床高度的不同,塑造了众多天然瀑布,增加水电站的美学观赏价值,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场面十分壮阔。除此之外,景区内还设置许多喷泉,不仅美观,且还能提高空气湿度,降低温度,净化空气。在炎热的夏日使人心旷神怡,清凉消暑,游客与水亲密接触,拉近人与自然关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3.3结合人文景观设计方案

在生态景观工程设计中融入人文理念,有利于提高景区文化体验价值。布西水电站实现了自然景观与当地历史文化完美结合,使整个风景区极具地域文化特色,让游客在游玩过程了解当地民俗文化,起到文化交流传播的作用,增加了娱乐的趣味性。

3.4合理设计建筑景观

秉持保证建筑协调,整体美观的原则,在对水利水电工程景区进行建筑设计时,要考虑当地特点和建设需求,合理布局,使其具有鲜明层次性。布西水电站以水坝为主体,坝体用沥青混凝土建造,没有多余附属,不同河段的坝坡形式不同,底部设有石质台阶,有利于保障游客安全,满足游客水坝散步的需求。不仅如此,根据当地环境特色,景区内还设置了揽翠亭和放水塔,增加了库区观赏性,更有利于吸引游客前来游玩。

4结束语

生态景观设计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整个水电工程的美学价值,不仅能够带动当地旅游业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促进当地居民就业,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更能够营造环境保护氛围,落实可持续发展观念。水利水电工程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完美融合,有利于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符合现代社会发展需要。

参考文献:

[1]王其全.城市河流水利工程景观化的设计探讨[J].现代园艺,2017,(7):124.

[2]詹文泰.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6):97-98.

[3]龚谦,马燕儿.生态、景观与水利工程融合的河道规划设计研究[J].珠江水运,2016,(10):14-15.

[4]王绪刚.新时期水利工程设计中生态景观及文化元素的融入[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5,(3):14-15.

[5]崔军,周凤扬,陈玉斐,周万洋.淮安市小型水利工程景观设计现状与思考[J].中国水利,2013,(4):34-35.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