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初级中学教育范文

初级中学教育范文

初级中学教育

初级中学教育范文第1篇

关键词: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初级中学;功能室设计

随着我国对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日益重视,初级中学教育功能室配备不全、设计缺陷引发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在适应我国国情和教育体制的前提下,如何加强、改进、完善教育功能室建设,为初中生营造良好温馨的课程学习环境、健康成长环境、素质提升环境,成为建筑师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1“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背景下初级中学教育功能室的必要性

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的综合表现,而非一纸成绩单.“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共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等三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国家认同的18个基本要点,可以概括为“三点六方面十八条”.《交往与空间》一书中杨•盖尔将活动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社会性活动.

2初级中学现有教育功能室的设计缺陷

面对现代社会复杂多变的挑战,学生能力培养的重点已不再是传统的读写算,而是更为关注批判性思考、沟通与合作、创新与创造等能力.从建筑设计的角度来思考,初级中学校园设计中应增加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开放灵活且更加专业化的弹性空间,来弥补标准化教室的缺陷.笔者将实地调研的初级中学依照建成时间、建筑造型、室内设计和功能室种类等标准分为传统型和创新型两种形式,经整理调研问卷数据后发现,传统型初级中学的学生和教师对于功能室的需求比例占总调查人数的近88%(146人中占128人),创新型初级中学的学生与教师对于功能室的好评比例占总调查人数的近97.5%(154人中占150人).综合分析实地调研与文献资料,得出以下五点初级中学教育功能室的设计缺陷:(1)功能室停留在标准化设置,形式单一,不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2)实践性、开放性、体验性、探究性需要增强;(3)信息通讯技术的运用不够普及;(4)学科教室特色不够明显,室内设计千篇一律;(5)缺少温馨感和归属感.

3教育功能室创新设计的策略

初级中学的学习是培养兴趣和思维方式的重要阶段,作为面向此阶段学生的教育空间,教育功能室设计需要在严谨和趣味之间寻找平衡,既要考虑到青少年自由好动的天性和12-15岁的认知水平,又要起到补充普通课程教学不足的综合素质教育作用.(1)有针对性的营造良好的建筑外部环境.心理咨询室外绿植环绕、相对安静;舞蹈室连接宽敞的室外场地;书画室、美术室连接展示区;植物园、地理园、历史长廊等可结合操场、楼间空地和走廊进行设置.(2)注重室内空间尺度与划分.图书馆可以根据使用人数和室内元素的尺度划分为书库、影音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和讨论室,满足学生各类需求;生物学科教室除传统的实验室之外还可以增加生物与生活特色教室和标本室;心理教育室可根据需要化整为零,设置沙盘室、电子沙盘室、心理舒缓室、宣泄室、团体辅导室和较为私密的个体心理咨询室.(3)室内设计风格反映教室特色.沙画室的墙壁以整幅沙画装饰;家长来访室装饰温馨如家;国画室与西画室通过室内设计风格的中西差异进行区分.(4)设施与设备的完善.电子阅览室有充足的云读书、电脑等电子设备;录播室专业化,实现教师现场观察、教学、录课、点播和教研等教学活动;交流室、阅览室工作日全天开放,有足够数量的桌椅,方便学生课余时间使用;3D打印教室、数控雕刻工坊等新技术走进课堂;心理舒缓室引进新技术舒缓座椅,具有行为矫正、绘画治疗、音乐治疗、体感按摩等功能,对有心理压力的学生进行多层次的心理调适.

4教育功能室的创新设计实例

笔者通过实地调研,针对上述初级中学教育功能室的设计缺陷,贯穿创新设计理念,进行创新设计例证研究.

4.1营造良好的建筑外部环境,增强开放性.以邯郸市广泰中学地理园等为例,将地理园、百草园、书画长廊等设置在楼间和楼后的花园,利用开敞的环境营造适应学科的开放式教学空间,增添学习的趣味性.以邯郸市汉光中学天文馆为例(图4-1),将天文馆二层与屋顶花园相结合,既丰富建筑外部环境,又为学生提供室外休憩场所,开放性增强.

4.2注重室内空间尺度与划分,增强体验感.以天津市第二十五中学图书馆为例,图书馆划分为:影音室、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书库和讨论室等五部分,分区明确,可以满足不同学生在同一时间段内的不同需求.以天津市南开大学附中的生物标本室为例(图4-2),生物标本室作为生物教学课程和生物实验室的补充,面积是普通教室的三倍,橱窗中陈列着从世界各地收集来的生物标本,每周四、五大课间开放,学生可以在开放时间自行观赏学习.邯郸市广泰中学中也有类似功能室设置,如生物探究实验室和开放式化学实验室.以邯郸市汉光中学物理名师工作室为例,除物理教室、实验室外,另设一间物理名师工作室,以名师影响力激发学生的学科兴趣.近期新高考“弃物理”现象,恰恰说明对于初中生来说,物化生等理科课程是新接触、比较枯燥乏味且难理解的,增设教育功能室是解决这一问题的理想手段.通过调研得知,大部分初级中学的教育功能室中都会设置智慧教室,笔者认为,可以将与物理学科相关的实验和课程动漫化,输入智慧教室中配备的平板电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3室内设计风格符合功能室特点,更加个性化.以天津市第二十五中的教育功能室为例,美术教室分为国画室与西画室,通过室内设计风格与设施进行区分,教室特色更加鲜明;史地教室、劳技教室和生物与生活特色课程教室为特色学科教室,让学生通过富有学科特色的学科用具和室内设计来达到巩固补充课程所学知识的目的,摆脱在普通教室仅凭教师口述和课件来学习的窘困.以天津市耀华中学中华文化元素专用教室为例,通过室内设计风格与设施差异,细化为李文珍美术室、国画、陶艺、缝纫、刺绣、茶艺等工作室,学生通过个人喜好进行课程选择,在传承中华文化的同时又能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4.4功能室设施与设备的完善,增强实践性.以邯郸市汉光中学的录播室为例,功能比较完备的录播室分为两部分,教师观摩室(图4-3)与学生录课室之间以单面镜隔开,教师可以看到学生但学生看不到对面的教师,从而保证录课时学生没有紧张感,发挥出自己的正常水平.以天津市南开大学附中的心理教育室为例,除普通的心理咨询室外,还设有沙盘室、电子沙盘室、舒缓室、发泄室和休闲长廊.舒缓室(图4-4)中配备新技术舒缓座椅,具有行为矫正、绘画治疗、音乐治疗、体感按摩等功能,使用15分钟相当于熟睡两个小时的效果;发泄室配备假人、发泄墙和电子分析数据系统;休闲长廊(图4-5)重在营造“家”的感觉,绿植环绕,软装温馨,让学生拥有一方能够让紧张的心完全平静和放松下来的区域.

总之,初级中学教育已经走上兴趣培养、素质拓展、发展核心素养的新道路,教育功能室建设正在被更多的学校,特别是新建学校、实验学校、重点名校日趋重视、探索实践,初级中学教育功能室的设计也将围绕“教育为先、功能齐备,以人为本、百花齐放”的理念,不断创新发展、不断优化完善.

参考文献

[1]张艳颖.当代教育新理念下的中学建筑教育空间模式与设计探讨[D].浙江大学,2015

[2]赵宏玫.当代中学校园建筑研究及未来发展趋势[D].天津大学,2014

[3]伍一.新加坡教育改革背景下中小学设计理念研究及应用[D].清华大学,2015

初级中学教育范文第2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技巧;创新教育

初中语文教学为学生思想素质和文化精神的提高创造条件,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全方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学生语文素质的培养,提升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而对其他学科的学习过程产生影响,保证对学生的学习起到积极作用。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掌握高效的创新教育方式,让语文教学向良好的方向发展。

一、突破传统理念,创新教学技巧

传统教学理念主张以应试教育为基础,导致学生的创造性和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得到提升,而且还影响学生自由发挥的能力,这是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创新教育主要从学生的问答开始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过去的问题都有参考答案,答题模式要求统一的结构和格式,学生的答题需要紧靠答案的要求。学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和创新答题不仅能取得好成绩,还能发挥自己的创新精神,但是由于考试机制的限制,难以使学生突破思维,这就促使语文教学要创新教学方式。教师可以设置等级排名奖励,激励学生取得好成绩,让学生更加努力学习。同时,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学习技巧的相关视频,让学生在学习时用对方法,毫不费力地学习,认真对待每一次学习机会,掌握更多知识,提升自己的能力,这也是语文教学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尝试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建立师生之间的友好关系,让学生能够接受教师的教学,养成自己思考问题、主动提问的习惯。教师在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要准确判断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开展符合学生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营造和谐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学习兴趣更浓,形成爱学习的好习惯。在使用教学课件时,教师要引用其他简单、有趣的故事解释课文,或者经典深刻的作品,让学生思考作者的写作意图。针对有不同看法的问题,可以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总结自己的答案,最后教师再给出正确答案。教材教学限制了学生思维的开放性,有的教师为提高教学效率,要求学生听课时仔细观察,教师写完后要求学生自己思考所讲内容,并自己总结笔记,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进行交流和提问。运用这种方法更好地创新了教学工作,实现了教学工作的正确开展,树立高度的创新教学方式。

二、创新教育方式,开展教学活动

1.营造语文学习环境

为营造具有活力的课堂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增加文艺性和艺术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班级里组织学生开展阅读活动,利用课余时间培养学生多读书、多看报的好习惯,了解实时信息和新闻,让语文学习与实际生活相连;定期组织关于语文朗读或者背诵的比赛,确保学生取得好成绩;开展诗歌朗诵会,形成主动学习的动力;积极参加大型语文知识竞赛,让学生在浓厚的语文氛围中学习,体验语文阅读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的前提应该要结合学生的心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产生积极的作用。良好的学习环境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让学生的人格健全发展,对学生的人生观和生活态度等各方面都进行教育,让他们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保证以正确的方向进步,为学生学习提供持久的动力。

2.从节目中学习语文

为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衍生出许多的新文化节目,如《中国诗词大会》《朗读者》《中国成语大会》等,教师可以让学生观看这类电视节目,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培养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在观看《中国诗词大会》时,学生会发现自己背诵过的诗词,了解到背诵诗词的意义,同时节目中的讲解对学生学习古诗词也是非常有利的,能够让语文学习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在观看《中国成语大会》时,既有常见的成语,又有特别难的成语,让学生主动思考节目中的语文知识,能够学会更多的成语知识。尤其是节目中许多人抢答相关问题的环节,还培养了学生的竞争意识,有了目标和对手才有激励学生学习的动力。一个好的竞争环境能够塑造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才,确保他们保持激情和信心,对未来的发展充满热情。

3.转变语文教学方式

语文是一门极富有特色的学科,它与数学相比没有固定的公式,离我们的生活并不遥远,且贴近现实生活。教师应当设置不同的教学模式,如研究课、辩论赛、实验课等。在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要适度改变自身的教学观念,联系生活实际开展教学,转换学生与教师的关系,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彰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自己学习与理解语文基础知识,这样会比教师讲授更有效。创新教育课堂应引导学生保持对课堂的兴趣,保证课堂教学的活跃度和轻松度,保证语文教学的高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语文水平。课堂上需要教师巧妙设计课堂问题,学生主动完成教师的提问,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思考问题,鼓励学生解决问题。教师要检查每名学生的答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激励他们主动学习。语文教学是学生整个学习过程的基础,对其他学科的教学产生重要影响。从初中语文教学出发,实施创新教育发展,为改变传统教学模式、为实现更高一层的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引导学生如何应对各种挑战,学会与他人如何相处,保证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桂平.初中语文教学的技巧及创新教育分析[J].教育评论,2018(10).

[2]刘长华.初中教育教学的创新[J].中华少年,2016(24).

[3]陈杰.初中语文教学技巧及创新教育探究[J].黑龙江科学,2018(4).

[4]杨桂平.初中语文教学的技巧及创新教育分析[J].教育评论,2018(10).

初级中学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技巧;创新教育

语文是初中教学体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并且初中生对语文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直接影响着其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初中语文教学的有效开展,不仅有助于提供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等,而这些均是初中生走向社会后必须具备的一些基本能力。与此同时,随着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初中语文教师必须积极的革新自身的教学观念,突破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模式,与初中生之间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同时,初中语文教师还应该积极的探究新的教学技巧,并积极的进行创新教育,以此培养初中生的创新能力,从而为其未来的学习与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

从初中语文学科教学活动开展中方式方法选用这一层面来看,虽然创新教学的大环境较好,但机械式教学法依然被广泛地应用到了学科教学活动开展之中。很多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思想与意识并未发生明显转变时,课堂教学阶段“填鸭式”教学法也成为了“主流”,教师与学生对于传统教学法甚至产生了较为明显的依赖感。从形式上来看,机械式教学法应用较为普遍会大为增加整体教学的单一性,并压缩创新教学法应用的“空间”[1]。从影响上来看,机械式教学法虽然可以将学科知识单向地传授给学生,但对于学生语文能力培养的贡献力极为有限。更为严重的是,机械式教学法长时间应用会导致学生养成被动接受知识学习的习惯,这自然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较好培养与提升。

二、初中语文教学技巧及创新教学的有效途径

(一)突出初中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位置在传统的语文教学模式中,任课教师是教学的主体,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停的进行知识的讲解,并没有为初中生提供充足的时间与空间来消化这些知识内容,大部分教师将教学目的定位初中生语文学习成绩的提高[2]。然而这样的教学模式,很难提高初中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初中生很容易被这种教学模式所影响,形成思维定式。因此,任课教师应该积极的转变教学观念,突破传统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突出初中生在语文教学中的主体位置,创新教学技巧,不断的挖掘学生的潜能,这样不仅有助于激发初中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还有助于提高初中生的创新能力。(二)认真备课,力求创新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应用的范围不断的扩大,初中语文教师应该积极的将信息技术运用到教学中来,以此灵活的使用教学技巧,并更好的进行创新教育[3]。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运用,将给教学带来很大的便利。任课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搜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资料,以此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力求做到创新。过去,大部分任课教师均依赖自身的知识积累和教学经验进行备课,甚至还有部分教师多年来一直沿用同一教学方案,为对其进行创新,显然,这时难以满足现代初中语文教学要求的。现阶段,任课教师可以通过信息技术从网络上搜集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能够吸引初中生注意力的内容融入到教学中。另外,任课教师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声情并茂的教学课件,可以通过视频、文字、声音、图片等多样化的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力争做到教学内容的创新、教学方法的创新,以此促使初中生能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教学中来,需要注意的是任课教师在进行备课时,应该加强对初中生实际学习情况的了解和掌握,并结合初中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备课,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

综上所述,随着新课改不断深入下,初中语文教学活动开展中要进行较大程度的调整与创新。在实际教育教学活动开展中,需要优化对初中语文教学技巧的使用与创新教育进行较好的融合,以此推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并培养初中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山东高密市创新教育研究院王利群.浅谈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创新[N].发展导报,2019-03-05(020).

[2]王宏宇.课改背景下初中语文教学思路与方法的创新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9(02):62.

初级中学教育范文第4篇

一、以“精神文化”激励学生进行化学学习

在激励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过程中,要以“激励教育”作为教育学生的基础,推动化学激励教学的推进.并在“激励教育”普及的过程中,充分地意识到,进行对学生的化学学习不仅仅是督促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更是要激励学生不断地进行化学学习,充分地发掘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学生自主进步.与此同时,在进行化学教学的过程中,要秉承求实奋进的校风,严谨博爱的教学之风,踏实奋进的学风,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进行学习,并不断地鼓励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的心态,充分地发掘出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潜能,保证学生的学习质量.例如,可以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开始,让学生进行宣誓,提升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的信心,教师也要向学生庄严宣誓,让学生知道教师对于自己的关心与爱护,激励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

二、以“制度文化”规范学生化学学习习惯

为了保证“激励教育”在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作用的发挥,要通过设置化学学习的制度文化来保证激励教学的顺利推广.具体的来说,就是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对学生的特点进行总结分析,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方法的设置.与此同时,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地重视到对学生的意见的听取,让学生可以在化学课堂上敞开心扉,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在进行初中化学的教学过程中,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干劲,初中化学教师要善于表扬学生,尤其是在学生在课堂上用于提出自己不同的观点的时候,教师要对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肯定,满足学生的荣誉感和成就感.与此同时,在进行对学生的鼓励过程中,要饱含真挚的情感,让学生充分的意识到,教师是真正在关心到他的成长和发展.除此之外,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可以选出优秀的学生作为学生学习的榜样,如“化学之星”,并在课堂上给予其充分的肯定,激励班级其他学生向优秀的学生学习,鼓励全体同学积极奋进,共同进步.

三、以“行为文化”塑造学生化学学习特点

在“鼓励教育”文化建设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要充分地利用好现有的资源,丰富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内容,利用初中生所喜爱的学习方式,创造出一种积极向上的化学知识学习氛围,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自主的进行化学知识学习,了解到化学知识背后的基本原理,提升学生的化学理论实践能力.在进行鼓励教育“行为文化”的建设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建设:首先,可以在化学课堂内部开展优质化学课堂建设活动.具体的活动内容包括:第一,化学教师针对一个化学课题建立班级研究组织,并为该组织确立一个口号.例如,水污染研究课题组,氧气研究课题组等;第二,化学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将班级内部的学生分为几个研究小组,并为每一个小组确立一个准确的名字;第三,为即将开展的化学课题研究活动确立相应的规则,并让课题小组在规则的限定范围内开展课题研究活动,让化学课堂充满生机活力.其次,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过程中,要将学校的实验室对学生开放,提升学生的基础化学实验动手能力,并在学生进入实验室之前,对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室安全知识进行严格的审核:第一,对要即将进行的化学实验的基础知识进行对学生的提问,只有学生掌握了化学实验的基础原理才能进行实验;第二,鼓励学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大胆探索,了解到实验现象背后的基础原理;第三,要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互相帮助,共同进步.最后,为了保证初中化学鼓励教育的教育效果,要不停地开展相应的化学活动,并通过开展各式各样的活动,突出初中化学教学的中心主旨,鼓励学生进行化学知识学习.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开展化学知识考核,学校可以在学校范围内开展化学知识趣味竞赛,通过这样的方式,既可以保证学生对化学知识学习保持足够的兴趣,也可以鼓励学生多进行化学知识的锻炼,在同学们面前展示自己的风采,促进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动力和兴趣的提升.

四、以“物质文化”营造化学学习氛围

为了保证初中化学教育“激励教育”的顺利推广,初中化学教师要在班级范围内营造良好的化学知识学习氛围,为化学知识的学习打下良好的物质基础.例如,在进行班级的墙纸设计的过程中,可以将一些基础的化学知识原理和化学家的故事填写上去,例如居里夫人的故事,以及氧化还原反应原理的基础内容,既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化学知识的学习,又可以帮助学生时刻温故而知新,及时回忆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在进行初中化学教学的过程中,初中化学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进行化学课题小组的标志的设置.例如,当涉及和水资源保护的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指导学生设置水滴形状的标志,并将水分子的化学表达式杂糅进水滴中,既可以保证标志的生动形象,又可以保证化学课题的相关性.

初级中学教育范文第5篇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信息技术;实践策略

引言

信息技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教师要摒弃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和习惯,积极吸收信息技术的优势,使传统语文阅读课堂变得生动立体,彰显语文学科的人文价值,提升初中生的阅读视野和阅读品味,涵养他们内在的精神品质。笔者认为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应从以下要点出发。

一、注重学生阅读兴趣的提升

初中生的阅读基础普通很差,和他们缺乏一定的阅读兴趣和课外阅读动力有很大关系。而信息技术与传统阅读教学相比,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这也是信息技术的最大价值之一[1]。教师要积极开发信息技术中有利于激发学生阅读积极性的要素,使学生爱上阅读。如,教师在教学《春》这篇课文时,这篇优美的文章对春天的描写令人印象深刻。如何加强学生的阅读审美素养,帮助学生感受朱自清笔下的春天,引导学生对美好生活产生向往,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由于每位学生的感悟不一致,如果只让学生阅读课文,阅读效果又参差不齐。因此,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通过多媒体给学生展示一些洋溢在美好春天里的小草,春山,桃花,杏花,细雨,风筝等。使学生置身在充满生命律动的春天的情境中,领略春天的迷人风姿。教师一边给学生示范朗读课文,一边播放和春天有关的歌曲。如,歌曲《春天里》《我们的田野》《让我们荡起双桨》等。通过歌曲进一步烘托阅读氛围,使学生在多种信息技术手段的交融中感受阅读的魅力。

二、注重语文阅读内容的拓展

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拓展语文阅读内容的局限性,使学生的阅读视野得到提升,阅读品味得到加强[2]。如,教师在教学鲁迅先生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这是初中生第一次正式接触鲁迅的作品原文,对学生感受鲁迅思想特点和文章的艺术价值有很大地影响。教师可以借此机会,给学生制作几个微课视频。一个视频介绍鲁迅的生平,一个视频介绍《朝花夕拾》的主要内容,一个视频介绍鲁迅其他重要著作或作品。如,《坟》《南腔北调集》《且介亭杂文》《华盖集》等著作。教师还可以打开鲁迅的绍兴故里网站,带领学生虚拟参观绍兴鲁迅故居,看看现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样子。通过这种全景式的立体展现,使学生对鲁迅的作品产生浓厚地阅读兴趣,为学生深刻理解这篇回忆性散文打下良好阅读基础。

三、注重语文阅读方式的创新

信息技术下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在形式上有很大地空间,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如,微信,QQ等人们日常不可或缺的交流工具已成为重要的阅读手段。教师可以成立微信阅读群,经常在群里为学生发送一些适合初中生阅读基础和兴趣爱好的文学书籍。鼓励学生把读后感发送到群里,大家一起互评,互赞,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阅读素养的提升。学生们也可以利用教师开辟的交流平台,把自己阅读的课外书和阅读感悟一并发送到群里,教师可以和学生互动交流,提升学生的阅读深度,促进师生关系的融洽。一些优等生可以组织大家开展课外阅读比赛,设置一、二、三等奖,指定一本书。如,指定《平凡的世界》这本书,看看谁的阅读感悟最深,最真,最美,就颁发“最佳阅读创作个人”奖。奖品可以是一个记事本,也可以是一本《平凡的世界》课外书。教师通过这样的形式促进学生阅读,让学生都能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对初中生的业余时间和精神生活有十分重要地价值。四、注重教师信息素养的改进信息技术在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离不开教师良好的信息素养做保障[3]。在阅读教学理念上,教师要养成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习惯,为信息技术地广泛运用做好铺垫。在信息化阅读中给学生充分地自主时间和机会,才能充分彰显信息技术的魅力。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的信息素养。包括微课制作,多媒体运用,授课助手,电子白板,平板电脑,云教育平台。微信,微博,QQ等,这些工具教师都要熟稔于心,才能在信息化阅读中多管齐下,多措并举,多方参与,使信息技术的价值充分呈现出来。教师要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多学习,多交流,多反思。既要加强信息化素养的提升,又要注重传统教学手段。如,黑板和粉笔等方式。发挥传统和先进教学手段的各自优势,互相弥补,互相促进,相得益彰。使新时代的初中语文阅读课堂多姿多彩。

五、结束语

总之,信息技术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趣味性,丰富性和深刻性有十分重要地推动价值。教师要积极实践和总结,不断反思,养成习惯,使信息技术成为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向前发展的重要引擎和契机。

参考文献:

[1]高洁.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初中语文学习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8(35):37.

[2]安胜焕.论现代信息技术与初中语文教学的融合[J].华夏教师,2018(25):44.

初级中学教育范文第6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方法文化思考

在初中体育教学时,田径运动是其中的重点所在,它包含了走、跑、跳、掷等多项活动内容,载体形式可谓相当丰富,能够使学生在丰富的活动过程中感受到身体锻炼的意义与意志磨练的作用。一般情况下,对初中体育尤其是田径进行教学,时间与成绩是其重点评价标准,特别说明了在特定技术条件下的训练效果,却未能从中融入充分的文化因素。笔者的观点是,如果能够在初中时期把技术训练教学同文化渗透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对于学生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综合发展是极有好处的,基于这样的认知,相关的探索与研究便势在必行。

1以技术训练为基础

技术训练可谓是初中体育教学尤其是田径教学的基础保证。在新课程改革的时代大环境之下,体育教学应当关注到学生身体心理健康的共生性,据此把田径运动当成一种文化来对待,但这并非是说作为基本技术训练的内容应当被忽略。恰恰相反,在实际操作时,身体素质是体育运动的核心应对方向,而田径运动则非常有利于初中阶段学生身体发育朝良性轨道发展,对于提升学生脏器机能及肢体健康状态作用非常,将这种作用发挥出来,正可谓体育教学的奥义所在。但正像本次讨论的核心观点:技术训练不应单纯地沦为机械训练,而是要在其中增加易于为学生所接受的富于技术含量的内容。以快速跑方面的训练为例,在具体教学过程当中,通常教师仅对学生的运动速度表示关注,片面要求学生跑得更快一些,但是却没有意识到学生在既有生理基础之上,如果真要达到更“快”的理想效果,所依靠的并非单纯重复训练,而是要以科学的方法促进自身运动潜能的激发。此处需要注意到两个着力点的应用,着力点之一是如何让身体素质变得更强,其中强调了体重、下肢等项内容,这些均需要与长期训练为基础,与合理饮食相配合;着力点之二是完善学生在快速跑时的技术要领,这便要求教师进行系统化的方法指导。在教学过程当中,笔者为学生重点突出了快速跑动之际,如何进行后蹬力量方面的科学训练,以及如何控制步长、如何控制步频,如何保证前摆抬腿高度及双臂摆幅的合理性。具体而言,笔者利用25m、50m等不同长度的快速跑基础训练,以学生不同身体特点为突破口,利用动作分解和分解动作的结合,使学生主动探索出与自身发展特点相适应的快速跑技巧。这可以说是笔者所总结的有益经验,因为如果使不同学生应用完全一致的训练技巧,其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问题的关键正在于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采取因材施教的策略,而因材施教的前提又是发现不同学生所具有的差异化跑动特点,如笔者在班级中发现有一名学生存在体型偏胖的问题,但四肢有力又是其长处,因此在教学时便提示其针对自身特点,对步频进行集中训练,以步频为前提,继而带动步长和重心控制等方面的后续训练,最终这名学生取得了非常好的快速跑成绩,从侧面印证了技术指导针对性的优势作用,为接下来的文化融入奠定个性化的基础。

2以文化渗透为脉络

在充分的技术训练基础之上,再进行相应的文化渗透,便成为田径教学乃至整个体育课程的发展脉络。一些成功的教学案例能够证明,把体育文化应用于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其现实意义是非常突出的,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了解到,处在初中时期的学生,对于体育运动存在着各种类型、深浅不等的认知,有一部分学生片面地以为体育运动无非是跑跑跳跳,是机械化的流汗运动。而若想使学生切实调整这样的不合理观念认知,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使学生意识到体育文化所具有的强大力量。比如对于田径运动来说,它是常见体育运动的一个大类,其中便蕴含了极为可观的体育文化内容。无论是大型国际体育赛事,还是小至一个学校乃至一个班级的普通田径训练,事实上都存在着体育文化的影响,教师改善教学的关键便在于,将这种文化的影响力突显出来,让学生真正感受到文化的力量。不管是基于班级整体教学而言,还是基于学生个体发展来说,速度都可谓是田径教学过程之中的关键词,其中会涉及到最高速度、反应速度、速度与耐力、加速跑等多项要素,那么我们是不是可以考虑在速度训练中置入文化因素呢?笔者认为是可行的,也就是要依赖于现代化的教育教学方式,让学生欣赏到一些大型体育赛事中的经典案例,如博尔特、苏炳添等,使学生以独立思维加以总结,并意识到在体育运动赛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既是为国争光,也是对自我的不断超越,其实皆是以一个目标为指引,将自己内心深处的精神力量激发出来,这种精神力量与身体力量的结合,会帮助自己在赛场上取得更快的速度、更好的成绩。而若想做到这一点,更需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努力提升自身身体素质,特别是借助包括田径运动在其中的体育运动,促进自我认知效果的提升,强调以以速度为核心、以文化为辅助的体育训练作用。当这样的认识深入人心并且落实到具体训练中去后,学生将不再视田径运动为苦差使,而是因付出辛苦和汗水而感受到喜悦。在教学过程中,笔者特别留意给学生供给这些文化和精神方面的力量,其结果是绝大多数学生均能在体育训练与考评中取得更加理想的成绩。

3以和谐发展为追求

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身体和心理的和谐发展应当是教师孜孜以求的探索目标,也是教学技术与文化共融的理想追求。比如在进行田径教学时,探索硬件与软件,也就是身体和文化的结合,实际上正是以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在初中时期探索这种融合式做法,其意义并无需阐述过多,问题的关键在于如何落实才能保证和谐发展目标的实现。像田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初中体育训练的重点所在,其中包括了用于耐力训练的快速跑、用于节奏训练的障碍跑,以及其他诸如接力跑等内容。从严格意义上讲,这些类型丰富的田径训练应当是处在共同系统之内的,比如在学生进行耐久跑之后,有些会产生腿软或者呼吸急促等情况,在这些极点情况发生的时候,教师便需要进行适当调整,包括提醒学生注意对情绪加以稳定,对呼吸加以调整,利用跑速的变化,带动“极点”的去除,并在此期间使学生体会到意志文化的功能作用。

4结语

总而言之,我们认为,包括但不限于田径在内的初中阶段体育学科教学,只有在不放松基本技术训练的前提下,做好文化方面的引导,使技术和文化和谐共融,才能保证学生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的全面方面,最终达到健康成长的效果,而这也恰恰正是体育课程的奥义,值得所有教师给予充分的关注。

参考文献

[1]张宜向.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初中体育教学的价值和可行性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4(S2):483.

[2]姚祥健.初中体育课程资源整合共享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4,11(4):168.

[3]卢远贵.初中体育教学方法使用的规范性与准确性的探讨[J].当代体育科技,2014,4(19):77,79.

[4]马小清,张华.广西农村初中体育教师科研能力现状与提高对策[J].钦州学院学报,2015,30(11):55-58.

初级中学教育范文第7篇

1回顾100年来我国中学生物学教学沿革

我国最早的中学“生物学"教育可以追溯到1842年的外国传教士的“马礼逊学堂"中开设的“生理学"课程,但尚未形成系统的“生物学"课程体系。而真正的有系统的我国中学“生物学"教育开始于本世纪初的1902年。在世纪之末回顾和总结近100年中学“生物学"教育史和“生物学"教学改革的得与失,必将有助于面向21世纪。

1902年清朝政府“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又补充“钦定中学堂章程",不但明确而清楚的规定了中学的5年学制,而且还规定包括“博物"课程在内的12门课程。对“博物"课程的教学内容也作了规定:“博物:其植物当讲形体构造、生理分类功用;其动物当讲形体构造、生理习性特征、分类功用;其人身当讲身体内外之部位、知觉运动之机关及卫生之重要事宜;其矿物……"。“凡教博物者,在据实物标本得真确之知识,使适于日用生计及各项实业之用,尤当细审植物动物相互关系,及植物动物与人生之关系。"当时的“博物"就是“生物学"和“地学"等自然科学的综合课程。

1912年,国民党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中学校令实施规则",中学学制改为4年,“博物"开设3年。1922年的新学制又将中学学制改为6年,初中、高中各3年。初中开设“自然"和“生理卫生",其中包括植物学和动物学,高中开设“生物学"。1932年,初中开始分别开设“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3门生物学课程,高中仍开设“生物学"课程。这样的中学生物学课程体系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经过几次变革,但总体框架没有太大变化。初中开设分科的“植物学"、“动物学"和“生理卫生"三门课程,高中开设综合的“生物学"课程的课程模式和基本教学内容一直沿用了近60年,到本世纪90年代初才开始有所变化。

1988年国家教委组织编订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中学生物学教学大纲》,并提出可以一纲多本的编写各具特色的教材。此后,人民教育出版社首先编出初中《生物》新教材。该教材虽然将过去的“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三部分内容合在一本《生物》教材内,但教学内容仍然分为“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卫生"三个主要部分及“细菌、真菌、病毒"和“遗传、进化和生态"内容。接着,广东等省市编写出综合的初中《生物》教材。在江苏省教委提出“整体规划,分步实施,逐步到位"建议义务教育教材的总体构想下,江苏省教委教研室从1994年开始组织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南京农业大学、南京大学生物系等部分高校专家学者和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等部分中学高级教师共同编写综合的初中《生物》(苏科版)教材。从1995年秋季开始,新教材在江苏省镇江市、连云港市、苏州市、盐城市、连云港市等地试用,经过几年的试教和不断修改完善,1998年11月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定。国内多本初中《生物》教材的成功编写,代表了我国初中“生物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综合化的趋势,进行了我国初中“生物学"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探索。

2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课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化趋势

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材的改革特色除了表现在基础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等几个方面外,正日趋综合化。初中生物学教学内容的综合化至少由生物科学本身的综合化和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的时代化两个重要因素所决定。

本世纪初至20年代,美国、英国等国“生物学"课程也是分为“植物学"和“动物学"分别开设的,课程的内容也很突出动、植物的分类、结构等知识;30年代以后,国外一些国家开始把动、植物学合并为一门“生物学"讲授;50年代后,随着生物科学的迅猛发展和教育学、心理学科的进展,国外中学“生物学"课程的总趋势是在初中开设综合“理科",高中开设综合的“生物学"。例如,日本不仅在初中开设综合理科,在高一仍然开设综合“理科",只在高中二年级和高中三年级开设综合的“生物学"课程。美国在初中阶段有些学校开设综合“理科",有些学校开设综合“生物学",在高中阶段开设综合“生物学"。英国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课程也是综合的“生物学"。初中阶段综合的“生物学"课程反映了生物科学内部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的飞速发展,生物科学各分支学科如植物学、动物学、生理学自身日趋综合的趋势。

国际上强化理科包括生物学教育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代社会对人的发展的要求越来越高。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不仅仅是要求了解社会,也要求了解自然,认为这对人的思维发展和智能培养都有重大意义。“科学"教育界认为,“科学"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使学生掌握某些科学知识,还应该理解自然现象,了解自然概貌,培养学生对自然的调查研究能力和热爱自然的情感,认识自然界各事物之间的联系,使学生逐步形成自然界是统一体的观念。这是初中生物教学目标时代化的要求之一。

长期以来,尽管生物科学进展迅猛,但是,我国的初中生物学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变化一直不大,其主要原因是“初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现象"的教学目标没有变化。“高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本质"的教学目标决定了高中生物学的综合性,“初中生物学的教学重点是讲授生命现象"的教学目标则决定了初中生物学的分科性。“讲授生命现象"就意味着侧重教授“生物的形态、结构和分类"等知识,当然分成植物、动物和人去讲更好。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应该体现当代生物科学和教育科学的时展,教学目标不应该仅仅是了解“生命现象",也应该包括理解“生命本质"。例如,初中阶段讲授“植物的呼吸"知识,讲授“动物的呼吸"知识和“人的呼吸"知识,目的不应该仅仅是让学生分别了解植物是如何呼吸的、动物是如何呼吸的、人是如何呼吸的有关知识,学生应该了解的是生物呼吸的共性和特性知识。再例如,初中阶段讲授“动物的呼吸"知识时,有没有必要分门别类的教授“草履虫的呼吸"、“水螅的呼吸"、“蛔虫的呼吸"、“蚯蚓的呼吸"……直到“哺乳动物的呼吸"的详细的知识?很多学生此后可能再也不会看到“草履虫"、“水螅"等动物了,再也不会用到相关的知识,初中学生学习这些知识的目的无非是了解动物分为低等动物和高等动物,在动物进化的过程中,呼吸方式也是多样化的,它们都和生活环境相适应。如果初中生物学的教学目标是“了解和理解生命现象和生命本质",生物学教学内容就只有综合起来,而且综合起来的知识更有助于学生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这也是初中生物学教学目标时代化的要求。

总之,初中生物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综合化符合现代社会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趋势;可以避免分科教学内容的重叠,减少学生的学业负担;可以强化学科之间的本质联系,既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又使学生更好的理解科学、技术和社会的关系。

3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的强化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趋势

在面对跨越千年史册的、知识经济已露端倪的巨大变革时期,面向21世纪的初中《生物》教学改革应该摒弃重视知识传授、漠视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的观念,力图做到既重视基础知识的传授又重视创新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

国外理科教育的激烈改革起于1957年,当时前苏联的一颗人造卫星的发射,特别引起了西方国家对基础教育中理科教育的反省。此后西方国家的理科课程和教学改革进入大变革时期,逐步取得统一认识的趋势主要是要强化创新教育和提高科学素质。英国教育界认为,理科教学的重点不在于仅仅让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和模仿、重复他人的经验,而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分析和动手解决问题的能力。美国的一些教育家在检讨理科教育弊端后主张,在强化基本科学素质的基础上,理科教育要通过讲授创造发明的科学史,培养和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要鼓励学生开动脑筋、动手实验,创造出新的东西。

从世界范畴来看,知识经济已见端倪。知识经济时代的主要特征表现为:知识和智力正在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信息正在成为重要的商品;知识创新的速率愈来愈快;无形化知识资产愈来愈成为经济发展的动力;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竞争愈来愈激烈等。有关的研究表明,人类知识创新的速率变化惊人。以从科学到技术的周期变化为例,19世纪为50多年,20世纪上半叶大约为10年,20世纪下半叶已经缩短到5年左右,而本世纪末,多媒体电脑从设想到产品仅用了4年。长期以来,人类及其社会的发展并不是仅仅依靠人的遗传本能,更重要的是后天的学习,继承和发扬前人的成果,才能加速人类和社会的更快发展。因此,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越来越重要。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首席专家路易斯·罗斯说,在知识经济时代“对你的职业生涯而言,知识就像鲜奶,纸盒右边贴着有效日期,工程技术的有效期大约是3年,如果时间到了,你还不更新所有的知识,你的职业生涯很快就会酸臭掉。"造就一代会学习的人才,关系到一个国家的未来。全面提高全民的科学素质和重视培养创新能力是世纪之交我国“科学"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也是我国初中“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

4《生物》(苏科版)教材面向21世纪教学改革的实践和探索

在改变观念的基础上,江苏省教委教研室组织江苏省部分高等院校和中学高级教师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实践、探索,《生物》(苏科版)教材终于面世并且于1998年11月获得国家教育部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的审查通过。审定委员会认为,“《生物》(苏科版)教材能按‘九年义务教育初中生物教学大纲’的要求进行编写,能体现义务教育的培养目标,教材具有一定的时代精神";“教材采用小综合体系,按照大纲对知识内容的要求,确立了以生命基本特征为编写教材的主线,突出重点,有利于加强生物学基础知识的落实和基本技能的培养";“教材具有地方特色,结合江苏省经济发展和自然条件,选择增加了有关教学内容。教材从培养学生科学素质的要求出发,增加了一些反映现代生物科学新成就的内容,同时增加了不少学生实验和观察内容";“教材中安排了不少栏目,如‘观察’、‘实验’、‘讨论’、‘思考’、‘阅读’等等,这对学生学习十分有利。教材中不仅增加了插图数量,而且某些插图具有新意"。

《生物》(苏科版)教材成功的主要原因是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从一开始就十分明确,要瞄准国际上发达国家初中生物学教材改革的大趋势:课程和教学内容综合化的趋势;强化创新教育和提高科学素质的趋势。

初级中学教育范文第8篇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积极推进基础教育改革,确定本年度教学工作重点为:以新课程改革为突破口,改变教育观念,加强课堂教学及教学常规管理,强化质量意识,积极进行课题研究,努力推进课程改革,结合新教材内容和我校学生实际,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灵活扎实地搞好教与学的实践活动。

二、主要工作。

1、努力实施新课程改革,以课改为核心,牵动学校整体教学改革,提高全员的课改意

识,做好课改实施阶段性的总结,争创课改启动实施的示范校。

2、要大兴教学研究之风,认真做好现有科研课题、教研课题的实验研究工作,同时,做好已结题实验成果的推广使用工作,组织教师开展立足课堂,面向学生、服务教学实际的校本教研,努力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

3、探索常规教学改革。以作文教学、教学能力培养、英语口语交际等为突破口,强化教师落实课程改革的“三维度”目标,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校本培训,加快校本课程的开发进程,培训中做到理论学习与基本功训练有机结合,做到信息技术掌握与课堂教学实践相结合,做到发现问题与教学反思相结合。使培训工作制度化、内容化、科学化。

5、实施青年教师培养工程,通过学习、实践、研讨等形式,不断发现能人,培养能人,鼓励能人,搭建平台,训练培养一批青年教师,使其牢固树立名师意识,打造名师带名校效应。

6、强化质量意识,认真做好阶段性检测,及教学质量分析,逐步规范学生作业,教师批改等常规性工作,探索新课改下的评价改革。

7、在各科教学中注重加强环保教育,以课堂渗透为主,并辅以综合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环保意识。

8、加强艺体卫工作,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

三、具体工作。

1、加强师资培训,转变观念与新课程同行,不断提高专业素质。

在课改新形式下,重视培训,努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制定与素质教育要求相适应的教师发展目标,转变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树立"为人的可持续性发展而教"的现代教育理念,增强教师的整体素质。

(1)组织教师继续学习新课程改革内容。

理念是先导,学习是保证。为进一步转变广大教师的教育观念,把广大教师的教育理念提升到一个新的层面,本年度,我们要继续加强教师的理论和业务学习,采用理论联系实际、集体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要求每位教师每天自学《走进新课程》一书中的一问,做好读书笔记,每月记一次教育随笔,每节课后记教学随记。并经常交流,使先进的教育思想牢牢扎根于每位教师心中,从而更有的放矢地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更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

(2)通过开展“拜师带徒,青胜于蓝;互帮互学,齐头并进”活动、群体教研活动、教师基本功达标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能力。

(3)多方面创造条件为教师提供进修和培训的机会,以获取先进的教改信息,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和实践经验。

2、抓常规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1)抓好开学初各项计划的制定工作,学期中抓好计划的落实和监督工作,学期末、年末抓好各项工作的总结和评比。

(2)组织各类教学竞赛和抽查,随时随地对每位教师进行听课和教学质量及工作落实情况的抽查,评估其在实施新课程标准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的完成情况和取得的成绩,切实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3)抓住课改实践的主要方面和着力点,在知识技能练习、课外作业布置、发散思维训练、质量检测等方面进一步进行有益尝试。英语教学,注重交际能力的培养,营造良好的英语学习与应用的环境。在上学期集体备课教案书写实验的基础上,本学期试行“双轨”教案,促使教师在备课中换位思考,重视学生学的过程的设计。

(4)切实抓好毕业班的各项工作,保证质量,提高素质。

(5)优化课程结构,突出特长培养。

我校严格执行国家课程安排计划,开齐开全开满大纲中规定的各学科课程,教师授课严格执行教学进度计划,执行课程表不挤、占、挪用音、体、美课时,并根据学科特点,本学年我校继续组织开展特色星期五活动,把每周五下午定为活动课时间,共开设14类26个活动班,学生活动面达100%,让每位学生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自己选择活动班,广泛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特长,还给学生的自主空间,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学习和成长环境。本学期期中要求任课教师拟定验收方案,期末进行验收。

3、以课改为重点,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研活动。

(1)建立和完善校本教研制度。

(2)进行课改教学研讨。

教师面对课改,在教学中会出现困难,本学期还将组织教师学习交流会,实践交流会,对新课改实验工作及问题的对策进行研究,把自己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相互讨论,取长补短共同进步。举办课改教学展示会,使即将开始进行课改实验的教师,了解课改进程;让没有参加课改的教师,借鉴课改的教育教学方法,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

(3)充分发挥教研组教学研究的职能,努力开创教研工作新局面。

围绕"转变学生学习方式"扎扎实实地开展教研活动,要求教研组成员都要认真对待,组长按要求定出研究的内容、操作的步骤,上报给教学处。教师要在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认真上好每一节教学研讨课,既把自己新的教学方式展现出来,共同发现不足,找出改进的方

法,逐步提高教学水平,提高教师课程建设能力、实施能力和研究能力,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以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4)根据本校教学实际,本学年我校以作文教学、应用题教学作为教研重点,将开展学习、研讨、赛讲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改变学生作文难,解应用题难的局面。

4、加强科研工作,密切联系教学实践,开发校本课程。

(1)加强对课题的指导,深入课题及年级组,了解课题的进展情况,协调有关问题的解决。

(2)规范课题研究制度,按照实施方案的要求,重新调整各子课题的进程。各科研课题组要结合各自课题,列出本学期的具体实施计划,包括学习安排、操作步骤、目标达成情况等。

(3)改革教科研学习的方式,变单纯的学专著,学理论为问题讨论、实践展示、反思交流等。

(4)能认真落实本学年的成果展示活动。展示的形式要求如下:

每位教师有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包括摘抄及读书心得)。

每位教师撰写一篇切合课题的质量较高的科研论文或总结。

案例2份、公开研究课1节。

(5)认真组织实验阶段性验收,并及时总结。

5、完善教学管理量化考核制度,建立制约机制,使教学管理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

附:月份主要工作安排

九月:

1.第一周公布本学期学校教学计划,任课教师制定个人教学计划。

2.第二周进行假期教师备课普查。

3.第二周开始进行普听课,了解常态教学情况,进行贯彻课堂教学常规的落实与检查。

4.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献课活动。

十月:

1.新课改课堂教学尝试。

2.聘请课改校教师进行课堂教学指导。

3.进行校内教学评优课活动。

十一月:

1.进行全校学生作业检查,进行学生作业展览。

2.期中检测及教学分析。

3.英语口语交际活动月

十二月:

1.家长开放日:(时间待定)。

2.抽查部分教师备课。

3.结束新课,进入总复习,制定复习计划。

一月

1.进行期末考试、阅卷等工作。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