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财税管理制度范文

财税管理制度范文

财税管理制度

财税管理制度范文第1篇

为进一步规范我市河道采砂(含取土、采石)活动,依法、有序地开采河道砂石资源,保持河势稳定,保护河道生态环境,保障河道行洪和通航安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河道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现就进一步加强河道采砂管理通知如下。

一、建立权责明确的河道采砂管理制度

河道采砂管理实行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行政首长负责制。沿涪江各区县人民政府要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河道采砂活动的管理,做好河道采砂的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河道采砂的统一管理与监督检查工作;交通行政部门负责江河航道和通航水域水上交通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加强对运输砂石车辆的管理,严禁超限运输,减少对堤防、桥梁等的损毁;公安部门负责河道采砂治安管理工作,依法打击河道采砂活动中的犯罪行为;国土、农业行政主管部门要管理好土地,严禁非法在河道外耕地内开采砂石。

二、实行河道采砂统一规划制度

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严格执行已批准的《涪江**河段河道采砂规划》,河道采砂规划划定的禁采区、可采区、禁采期、可采期、可采深度、年采砂控制总量应向社会公告。

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批准的河道采砂规划和当年水情、工情、汛情、砂石资源分布和补给的实际情况,汛后应及时编制河道采砂年度实施方案,由市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报省河道主管部门备案后组织实施。

每年的6月1日至9月30日为禁采期,严禁在涪江河道**段内从事一切采砂活动。

三、实行河道采砂许可制度

在河道管理范围内进行采砂活动的单位或个人,必须取得河道砂石开采权,办理采砂许可证,缴纳河道砂石资源费。河道砂石资源费具体征收应当严格按照省物价和财政部门核实的收费标准执行,不得随意增加或降低收费标准。

河道砂石开采权采用公开竞争方式或申请方式取得。河道砂石开采项目开采量在l万立方米以下或涉河建设项目就地取砂的向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取得开采权;其余由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拍卖法》进行招标、拍卖等竞争方式取得。采砂活动的单位或个人依法取得河道砂石开采权后,应向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河道采砂许可证。申请使用河道采砂船采砂的,应提交由交通部门颁发的采砂船舶、船员相关证书。

发放许可证应本着“公开、公平、公正”和“高效、便捷”的原则,简化办证程序,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河道采砂许可证应载明采砂单位及法定代表人或采砂自然人姓名、住址、身份证号、联系方式、船名、船号和开采项目、开采范围、开采深度、开采总量、开采期限、作业方式、弃料处理等具体事项。河道采砂许可证的有效期限不得超过一年。河道采砂许可证使用省水行政主管部门统一印制的版本。已经批准采砂,需要变更开采范围与作业方式的,不论原许可证是否到期,均应重新申请报批。

四、加强河道采砂管理

市、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河道采砂管理工作的监督检查,维护河道采砂秩序,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按照“谁发证、谁管理”的原则,河道采砂许可证的发证机关负责河道采砂的现场管理,监督采砂单位或个人严格按照采砂许可的要求进行开采,对违法、违规行为,坚决予以处罚。

在通航河道的采砂作业应当服从通航要求,严禁占用航道采砂或向航道抛弃废石料。从事河道采砂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在采砂区域内设置安全警示标志。

财税管理制度范文第2篇

一、适用范围

(一)适用设备范围

我局所有的计算机及附属设备,包括小型机、PC服务器、台式电脑、便携式电脑、打印机、复印机、扫描仪、路由器、交换机等硬件设备。

(二)适用部门及人员范围

适用部门及人员:县局各科室、基层各单位(以下统称“科室”)及工作人员。

二、管理原则及方式

计算机及附属设备采用“集中采购、分散使用、统一管理、统一维护”的管理原则,即设备放在各科室使用,但是设备的购置、更新、登记、调配以及报废由县局办公室统一管理,设备的故障由县局信息中心(以下简称“信息中心”)统一维护。

三、计算机及附属设备的配备及采购

(一)设备的配备

1、设备的配备原则。先利用原有的闲置设备进行调配,不能满足业务需求的再进行采购。

2、设备的配置。台式计算机原则上人手配置一台,复印机、打印机、扫描仪、路由器、交换机、小型机、PC服务器、便携式电脑等根据工作需要由局务会议研究决定。

3、设备更新、更换条件

(1)使用年限在6年以上,且无法满足业务需求的。

(2)损毁、损坏或故障高发导致维修成本已大于设备自身现有价值的。

(3)业务特殊需求的。

4、配置程序

符合配置条件的由使用科室提出申请,填写“计算机及附属设备配置申请表”,由信息中心对申请进行需求分析,在申请表上提出建议,然后交于办公室,由办公室提出方案,报局务会议研究,经局务会议研究同意的,由办公室配置。

5、设备领用

科室领用计算机设备需先填写“计算机设备领用申请单”,经信息中心负责人签署意见,办公室审批后方可领取设备。

6、设备调配

因工作原因需要在科室之间调配设备时,由调入科室提出申请,报办公室,由办公室向调入、调出科室开具“计算机设备调配通知书”,办理调配手续。调入科室应按规定到办公室办理设备领用手续后方可使用。

(二)设备的采购

1、采购流程

办公室采购计算机等设备,由信息中心制定设备采购技术方案,报局务会议通过后,由办公室按照政府采购流程办理采购事宜。

2、设备验收

办公室和信息中心负责对到货(购置、调拨、捐赠)计算机及附属设备进行验收,核查设备配置。验收人员填写“计算机类设备到货验收单”。

3、设备登记

购置的计算机及附属设备验收合格后,由办公室统一制作、填写固定资产标签,注明编号、购置时间、使用部门等信息。同时将登记后的设备情况如实记入统一的管理台账。

四、计算机及附属设备的管理

设备的使用科室为设备的管理责任科室,科室负责人为该设备的第一责任人,具体使用人为该设备的具体责任人。使用人应珍惜维护好设备,若因人为原因造成设备损坏、丢失、被盗一律赔偿经济损失。

(一)设备移交

在职工作人员因辞职、调离、退休、更换岗位等原因脱离现在的工作岗位时,要向科室负责人移交设备,办理移交手续;科室负责人脱离现在的工作岗位时,要做好与下一任科室负责人的设备移交工作,同时人事监察科和办公室要做好监交工作,未交清者不得办理相关调动等手续。移交的设备由办公室统一调配,未调配的仍由原科室保管。

(二)设备的收回

1、计算机设备更换,应先收回原有计算机设备,再办理更换设备的领用手续。设备的收回由办公室填写“计算机设备收回单”,交于信息中心,核实设备后办理收回。

2、收回设备的处置。对于收回后可继续使用的设备,由办公室调配;对于收回后不可再利用设备,办理报废手续。

(三)设备报废

1、报废流程。符合报废条件的设备由信息中心填写“计算机设备报废申报表”交于办公室,办公室和信息中心负责设备的报废评估、核实工作,经办公室审核、局务会议同意后方可办理报废手续。报废后的设备由信息中心统一保管,报废设备的散件可供其他设备维修时使用。

财税管理制度范文第3篇

第一条为使本局全体干部职工履行消防安全职责,加强和规范消防安全管理,预防火灾和减少火灾危害,确保干部职工生命财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等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局实行逐级消防安全责任制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全体干部职工应当遵守消防法律、法规、规章和技术标准。贯彻“预防为主,防消结合”的消防工作方针,履行消防安全职责,保障消防安全。

第三条局法人代表为本局的消防安全责任人,对本局的消防安全工作全面负责。分管领导为本局消防安全管理人,负责全局的消防安全管理。专(兼)职消防管理人员负责实施全局消防安全的监督、检查和指导工作。

第四条凡在本局工作、学习的干部职工和外来人员,都必须遵守本规定,自觉维护消防安全。

第五条本局的消防安全工作接受消防部门及辖区派出所的指导。

第二章消防安全组织与责任

第六条成立局消防安全领导小组(以下简称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实施消防安全工作。组长由局长担任,副组长由班子成员担任,成员包括下属各科室和基层各单位负责人。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办公室,由局办公室分管消防安全的副主任任办公室主任,具体组织、管理和监督全局消防安全工作。各科室主要负责人、局内经营实体负责人及值班门卫是本部门消防安全责任人,确保消防安全责任落实到人、落实到岗。

第七条办公室区由专(兼)职消防人员(门卫人员)负责日常消防安全工作,食堂区块由兼职消防员(司务长)负责日常消防安全工作,计算机控制中心由信息中心主任负责日常消防安全工作,配电室由门卫负责日常消防安全工作。

第八条全体人员必须严格执行岗位消防安全责任制,遵守消防法规,掌握消防知识。动火用电期间,不得擅离职守。

第三章消防安全管理

第九条本局确定下列场所为消防安全重点,必须实行严格的消防安全管理:

1、计算机控制中心;

2、食堂;

3、办公楼;

4、配电房。

第十条禁止在具有火灾、爆炸危险的场所使用明火。因特殊情况需要的,应事先向消防管理部门办理审批手续,并完善安全措施,在确认无火灾、爆炸危险后方可动火施工。

第十一条加强日常的用火用电管理。

1、电器设备的安装、架设电线经由办公室批准,由电工专业人员进行,并严格执行《电业安全工作规程》,不得降低标准。各科室(局)未经批准不得私自安装使用取暖器等大功率用电设备。

2、不准在禁火区动火。因特殊情况需要动火时,必须经消防管理部门批准,并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

第十二条发生火灾时,应立即拨打“119”报火警,并迅速组织力量疏散人员、扑救火灾。任何单位、个人都应无偿为报火警提供便利,不得阻拦报警。未经公安消防机构同意,不得擅自清理火灾现场。

第四章消防安全检查

第十三条局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应每季度进行一次检查。元旦、春节、五一、十一等重大节日前,组织一次消防安全检查。

第十四条局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应组织对灭火器材进行一次功能性检查,并按有关规定及时进行水压试验、灭火剂重量和有效期的检查、维修工作。

财税管理制度范文第4篇

第一条认真履行档案管理工作职责,贯彻执行党和国家有关档案工作的规定,严格执行档案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提高档案管理水平。

第二条负责局机关综合档案室的管理工作,认真做好档案的接收、整理、立卷、归档、保管、利用、统计、编目、编研等各项工作。

第三条对本局各科室(基层单位)文件材料的收集、整理、保管工作进行督促和指导。

第四条做好档案的保密、保卫工作,确保档案和档案机密的安全。

第五条了解和熟悉档案室的室藏,及时发现并解决管理中出现的日常问题。

第六条熟练掌握编制、使用计算机等检索工具,能够按照程序和规定比较迅速地调卷,热情接待查阅人员。

第七条按照县局分管领导和办公室的要求,与鉴定小组人员共同做好档案的鉴定、销毁等工作。

第二章文书立卷归档制度

第八条各科室文档员负责收集保存本科室在工作中形成的文件材料,进行初步整理和分类后,于次年的3月底前主动向局档案室移交。

第九条局机关档案管理人员负责每个年度全局档案的接收、整理、立卷归档和保管工作。

第十条档案按照其内容和载体的不同进行科学分类,分类应当保持前后一致,具有稳定性。

第十一条档案立卷应当遵循文件的自然形成规律和特点,做到一事一件,一文一件保存。文件正本(包括附件)与定稿为一件,报表、名册、图册等一册(本)为一件(也可以来文与复文各为一件)。

第十二条文件(包括正式发文和其它应归档的各类材料)应当采用纸质档案和电子档案双套管理,电子文件应与其对应的纸质文件在基本著录项和档号上保持一致。

第十三条各部门在案卷归档后,如又发现具有保存价值的材料,应及时补办归档手续。

第十四条归档文件应编制归档文件目录,并按档案室编号顺序装入档案盒。

第三章档案资料借阅制度

第十五条借阅手续。凡借阅档案者,应按规定事先在档案借阅登记簿上登记,方可(按有关规定)查阅。

局机关内部借阅:1.局机关工作人员因工作需要可以借阅本职工作范围内的有关档案材料,非本职范围内的档案材料一般不得调阅;特殊情况需调阅者,须经办公室负责人批准。2.借阅一般业务性的档案,可由借阅人向档案室办理借阅手续;调阅机密档案,须经局领导或办公室负责人批准在规定的地点调阅。

外单位工作人员借阅:1.外单位工作人员借阅本局的档案必须持有单位正式介绍信,写明调借档案的内容和用途,经办公室负责人批准,向档案人员办理查阅手续。借阅本局的业务档案,须先经主管业务科室的同意再报办公室负责人批准。3.外单位人员利用本局档案,要严格执行保密制度,做到只准查阅,不得出借。4.外单位工作人员利用本局的业务档案确需复印的,须经办公室负责人批准方可复印。

第十六条档案资料的借阅和使用。1.借阅的档案材料一般不得拿出局机关,重要的和机密的文件(机密文件要经过相关审批程序),一律在档案室内查阅。2.查阅的档案,一般只准摘录,摘录内容涉及党和国家机密的或需全文复印的,须经办公室负责人批准。3.借阅的档案材料一般不得转借、不得泄密、不得拆卷。档案出借时要清点登记,归还时应按目录次序原样整理,不得散失。4.爱护档案材料,使用档案时不得遗失、涂改、剪裁、勾画和批注,保持资料的完好和整洁。5.档案借阅完毕后,在还卷时要向档案室反馈利用情况及效果,档案管理员应在检查档案原件是否完好后做好档案利用效果登记。

第四章档案保密制度

第十七条档案工作人员要认真学习贯彻落实《档案法》、《保密法》等有关法规性文件,确保档案和档案机密的安全。

第十八条本局所有的档案材料,未经主管领导或办公室批准,任何个人和部门不得外借。

第十九条本局档案按内容性质划分不同密级。接待需查阅保密档案者时,要严格按照档案借阅制度的规定办理手续;机密以上档案,只限本局主要负责人和分管领导查阅,其他人未经审批程序不得查阅。

第二十条档案密件的使用者必须按保密有关规定严格保密,未经审批不准复印摘抄,如确需摘抄或复印,须经相关科室负责人、办公室主任和分管领导审核,局保密领导小组负责人批准。

第二十一条非档案工作人员不得随意进入档案库房,档案人员离库时应注意关好门窗,切断电源,保持和落实室内温湿度等安全措施。

第二十二条档案管理人员定期进行保密检查,发现失密、泄密情况要立即报告有关部门,并采取有效的补救措施。对严重泄漏党和国家机密的事件,要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

第五章档案统计制度

第二十三条档案管理人员建立档案统计台账,及时对档案的收进移出、保管利用、销毁等进行统计,做到“家底”清楚。

第二十四条档案室的统计数据要保证以原始记录为依据,做到真实、可靠、准确,并按规定向本级档案部门和上级主管部门报送档案工作情况统计表。

第二十五条定期进行档案统计资料分析,便于发现问题和总结经验。

第二十六条遵守国家统计工作有关规定,使用科学方法统计,使档案统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

第六章档案库房管理制度

第二十七条局机关档案库房保管各科室(包括基层单位)形成的全部档案。

第二十八条档案库房应符合档案保护要求,做到防火、防光、防盗、防潮、防虫、防尘、防鼠、防高温,确保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第二十九条库房内保持清洁卫生,严禁吸烟,禁止存放与档案无关的杂物。

第三十条档案库房内配备足够的、符合要求的档案柜架,案卷应系统排列,并存放索引,方便查找。

第三十一条档案要坚持达标管理制度,逐步建立健全电子文档查阅体系,为档案管理利用创造条件。

第三十二条定期进行库房档案清理核对工作,做到案卷与目录相符,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财税管理制度范文第5篇

为切实推进财税征管工作的“公平、阳光、创新”,提高财税支持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促进全市财税工作又好又快发展。按照市委十届九次全会的要求,市纪委、监察局决定对全市财税征管工作实施专项效能监察。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效能监察的目的

按照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通过开展效能监察,进一步增强财税征收工作透明度,提升财税管理工作水平,积极推进财税征管的规范化、公正化、透明化,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效能监察的时间

此次对全市财税征管工作开展专项效能监察的时间为2011年全年。

三、效能监察的对象

此次效能监察的对象是税务征收部门和财税管理部门。

四、效能监察的组织

市纪委副书记、监察局局长顾荣任组长,市纪委常委苏林华、市监察局副局长周天成任副组长,市纪委执法监察室承担具体的督查工作。

五、效能监察的内容

税务征收部门:

1、拓宽税收渠道。以效益和市场为取向,巩固现有税源,积极培植新税源,优化税源结构,使地方税源构成更加科学化、多元化、精细化。

2、强化税收征管。加强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和纳税大户税收征管的同时,增强零星税源、小税源的征管力度,努力做到应征尽收,严征细管,构建公平、公正、和谐的征纳环境。

3、加强税负监控。利用全市工业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对税负率低的企业的监控分析,准确把握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提高税收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4、做好配合工作。按照工业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认真对本部门负责的各项指标进行审核、比对、更新;运用好系统管理资料,积极配合市政府做好工业企业信息化的各项相关工作。

财税管理部门:

1、强化财政支出管理。进一步完善部门预算制度,规范基本支出预算管理,完善项目支出管理方法和手段。进一步细化预算编制,严禁超预算和无预算支出,杜绝随意性支出,促进财政支出效益的最大化。

2、建立监管长效机制。进一步建立健全有关管理制度,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全面加强对财政财务的监督与管理。加大对单位财政支出管理、财经工作纪律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力度,及时发现财政财务支出中存在的新情况、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意见,切实规范财政财务管理。

3、做好管理协调工作。按照工业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加强对信息化管理各项指标的核实、比对,注重发现问题,指导并监督全市税务征收工作,着力构建财税管理信息化、征收公正化、运作规范化、监督透明化,达到市委提出的“公平、阳光、创新”的工作要求。

六、效能监察的方式

市纪委、监察局将以全市工业企业信息化管理平台为依托,会同有关部门,通过深入企业、走访窗口、社会调查、定期汇报、发放效能监察通知书或建议书等方式,对财税征管工作进行监督检查。

七、效能监察的要求

1、要进一步增强财税工作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各乡镇、各有关部门要树立全局意识,按照《关于对全市工业企业信息化管理工作实施效能监察的意见》,积极协助相关部门做好全市工业企业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认真配合财税征收和管理部门工作,支持纪检监察部门履行职责。各有关部门要努力把财政资源转化成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努力把经济发展的成果转化为财政收入的增长,努力把财政收入的增长转化到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社会事业的进步上来,不断推动我市经济良性发展。

财税管理制度范文第6篇

从经济性角度分析,企业纳税管理主要任务就是使得企业尽最大努力节约税收成本,使得税收支出缩减到最低。根据调查归纳就可以知道,我国企业纳税成本支出主要包括按照国家规定,必须上缴的税金,还有与之相关的人力物力财力。那么由于纳税管理出现失误而导致的税收支出我们主要考虑到两个方面,一个是企业未按照我国相关税收法律法规,定期定时缴纳税金,有意或者是无意的偷逃税金等一系列的不正确纳税行为从而受到了主观税务机关的罚款,补交税费并且还要缴纳相应的滞纳金,这一经济性的支出是企业没有做好纳税管理的显性税收支出。另一个方面主要是企业应该享受国家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由于自身纳税管理水平比较低,没有享受,给企业造成了税收支出的隐形成本。做好企业纳税管理工作,将能很好的避免上述两种不应该的税收成本支出。企业通过建立相应的纳税管理体系和风险控制系统不但会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还能够提高企业对外部风险的防控能力。

二、从经济性角度分析企业纳税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纳税管理观念意识不正确,重视度不够企业涉税事项是重要的经营业务之一,是任何企业避不开也绕不过的重要经济事项。但是由于我国税政事项发展历史制约,一些企业经营管理者也没有认识到税务管理对于企业的重要意义,也没有安排专业人员负责涉税事宜。对于企业税务关系最多就是关心一下相关税负。而关系到重大税负事项时,企业管理者往往想着“找关系”,或者采用一些不正确的行为以降低企业税负,没有认识到纳税是企业的重要义务,也没有考虑到税务风险对于企业未来长远发展的风险。当然,由于企业自上而下对纳税管理不够重视,也导致具体税务经办人员不仔细进行业务办理,不注意涉税风险的控制,由于工作失误,造成的企业税金浪费也没有及时的给与惩处。这样整个企业的纳税管理氛围非常不利于企业的正常运营。

(二)企业纳税管理财务人员水平比较有限目前,在我国很多企业中,并没有设立专业的税务会计岗位。财务会计把企业的会计工作全部承担,在涉税事项的管理上,企业财务人员水平比较有限,影响了企业的纳税管理质量。在经济转型期,国家也完善、出台了若干税务法规、制度,以及对于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但是由于企业环境、人员意识等方面的原因,也没有钻研与学习,导致企业无意中违反了国家的税收法规。同时由于不了解、不清楚相关的涉税优惠政策,也使企业交了“学费”、“冤枉税”。同时,企业虽然注重员工业务知识、专业技能的学习,但对于财税方面的培训明显重视不够。企业通常不会安排财税人员专门进行专项、长期的涉税培训,财务人员由于工作繁重也很少能抽出时间去进行专项的培训与学习,导致了企业在税务理论方面缺乏必要的经济与精力投入。所以在涉税事项的管理上,企业纳税管理人员的处理水平还比较有限。

(三)企业纳税管理过程中与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不及时无论企业大小,所处的行业和环境,其纳税管理都需要和当局税务机关进行沟通、协调。但是在我们的观察中发现,部分企业纳税管理人员根本不考虑主管税务机关的看法,只是在企业内部进行一系列的税收筹划,但是往往到最后都不能通过税务机关的要求,前期的纳税管理工作也都不了了之,不但没有为企业节约纳税成本,相反却花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整出了一整套不合时宜的方案。在企业纳税管理过程中与主管税务机关的沟通不及时还体现在当企业出现纳税困难或者报税问题时,不能够及时的和税务机关进行沟通,导致了企业在纳税时的被动,更严重的企业还要支付罚款和滞纳金。

三、提高企业纳税管理水平的经济性策略

(一)强化企业纳税管理整体管理意识强化企业纳税管理意识重点要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国家或者当地税务主管机关可以通过设置培训班等形式,给企业传达纳税管理的重要性。让企业管理者意识到只有提高纳税管理水平,才能够降低企业税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特别是财税机关要加强相关的检查,转变当前停留在事后稽查等模式为事前提醒与告诫相结合的模式。其次,企业要认识到纳税管理对于企业管理的重要意义。加强企业管理层对于企业纳税管理的重视度,在提高企业管理者纳税管理意识的基础上,建立企业纳税管理体制,做好企业纳税管理制度安排,明确相关责任人的权利和义务,统筹整个企业的纳税行为。最后,培养企业纳税管理人员的整体管理意识,意识决定行动,只有正确的纳税管理意识,才能做出正确的纳税管理行为。积极引导企业利用国家的优惠政策,为企业节约隐形的纳税成本,全面提高企业的纳税管理水平。

(二)加强企业涉税管理人员税法知识的教育加强企业财务管理人员的涉税事项管理水平,加强对涉税人员的税法知识传递。我国很多税收相关法律法规政策都是朝令夕改,所以需要企业纳税管理人员不断的进行自我完善,建立一套适合自己的继续教育途径。并把新的税收相关法律法规知识和企业的具体情况结合起来,分析企业比较新的纳税环境,只有这样企业涉税管理人员才能够准确的处理涉税事务,做好本企业的纳税管理工作。奖励一整套的企业纳税管理奖惩方案,对于企业员工积极利用剩余时间学习新知识,为企业纳税管理作出突出贡献的给与及时的奖励,在企业内部形成比较良好的学习氛围。

财税管理制度范文第7篇

1.给企业创造良好的财务环境,并且降低企业纳税的风险。在企业中,如果企业的税务会计师既懂税务又懂财务,有利于企业进一步完善相应的管理制度,同时也可以有效的降低企业的纳税风险。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企业就需要根据的现状与规定的政策制度,并结合企业自身的经营模式,来制定出符合企业实际发展情况的内部财务制度与税务管理的制度,也为企业分析财务与纳税核算提供一定的支持。例如在实际中,如果企业要对外资并购情况进行风险分析与纳税规划,就必须来评估企业实行外资并购的概况、性质以及影响后果做出有效的分析,而在一个公允的企业资产定价机制与开放性的经济市场,对企业的有效评价具有重要的意义。另外,在企业中来设立税务会计师职位,也说明了企业领导层对税务管理工作的重视,并且在企业中还可以根据自身特点、需求来改善企业纳税的环境,这样在企业中就有利于税务会计师充分的发挥管理职能,实现企业的财税管理,促进企业对资金的充分利用,真正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2.提高企业纳税筹划的水平。在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中,税务会计师可以有效的监督企业的税务核算业务与会计业务,并且在企业的财税管理工作中,为了实现企业的纳税规划与税务稽查,税务会计师还会从不同的角度来对企业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在会计核算上来提升企业的能力,同时也保证企业在进行税务核算时的全面性、系统性,规避税务风险。因此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工作中,税务会计师能够从整体上来提高企业税务管理的水平与税务服务意识。但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在提高税务会计人员管理水平的基础上,还要督促税务会计人员不断的学习新政策新知识,提高其在工作中的应变能力,也提高在企业财税工作的中的服务意识。除此之外,还要关注税收法律、法规上的一些变动,并且在工作中要运用科学的方法来进行财务工作,把企业的会计监督、纳税核算以及财务管理的水平提高到新的高度。

3.完善纳税筹划,合理的降低企业成本。在企业中,进行纳税筹划主要是在合法合理的基础上,根据税收的政策法规,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以及投资中来选择利益最大的企业纳税管理方案。在本质上,纳税筹划工作是一种合法的行为,并不是钻法律的漏洞而进行的偷税漏税行为。例如是某公司,主要业务是销售自来水,但同时也兼营生产销售纯净水。根据税法规定,企业在销售自来水时需要根据行业特点缴纳6%的增值税,但是该公司是一般纳税人,在销售纯净水时需要以17%税率来计算增值税的销项税额,而在生产纯净水购进材料时抵扣的进项税额却很有限。因此,税务会计师就可以筹划在成立一个小规模的纳税公司进行纯净水的生产销售,这样就合理的降低了公司14%的税率。另外,由于公司没有进行税额的抵扣,但是却要按照增值税来征收税率,这样为了降低公司的采购成本,也可以提前筹划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还是一般纳税人,合理的降低成本。而这个案例也说明,在企业的经营管理中,税务会计师可以利用一定的专业知识,在企业发生生产经营活动之前就可以把企业的税收当做一项成本来考虑,以合法合理的方法来降低企业的税收成本,并帮助企业在财务管理活动中实现财务目标。另外。税务会计师在进行税务筹划的时候,并没有违反相关的法律法规,不仅降低了企业的涉税风险,而且还有效的避免了企业由于偷逃税行为而被罚缴纳更多税款的可能,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的降低了企业的税收负担。

二、结语

财税管理制度范文第8篇

摘要:

财政税收是政府获得财政收入的重要方式,也是政府实现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做好我国的财政税收工作,对促进国家经济发展,保证政府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分析了当前我国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据此提出了可行的财政税收深化改革对策。

关键词:

财政税收;问题;改革策略

财政税收是政府以获得财政性收入为目的的税收,与非财政性税收不同,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一种政府税收调节手段和经济管理调控手段,更是国家实现对整体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杠杆,是调整收入差距的重要手段。在国家经济不断发展的背景下,财政税收在我国经济发展和管控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只有做好财政税收的深化改革工作,才能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保证政府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财政税收中存在的问题

1.管理制度不健全当

前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制度仍不完善,尤其是在一些基础地区,在财政税收工作中,没有严格按照国家税收规定开展相关工作,导致人们的利益遭受损害。部分管理单位没有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条件的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导致工作人员难以正常开展工作;部分工作人员的工作得不到有效的监管,工作态度不够积极,遇到问题不会主动解决,最终影响了单位的整体工作效率。除此之外,部分单位的管理制度比较落后,不能适应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导致制度难以得到有效的实行,这些因素都严重阻碍了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开展。

2.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

当前财政税收机构中的工作人员素质参差不齐,部分人员缺乏专业素质,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化培训,对税收等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不够;有的工作人员虽然具备专业知识,但是缺乏相关的工作经验,在工作中遇到突发事件不能很好的处理,导致税收过程中与缴税人员发生冲突,影响税收管理部门的形象;部分税收工作人员没有养成总结经验的好习惯,在工作中不能保持很好的工作态度,甚至缺乏对工作的热情;由于惩罚力度不够,工作人员缺乏责任心,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去,甚至对单位的规章制度视而不见。

3.财政税收预算体系存在缺陷

政府为了满足时展的需要,在经济发展的背景下,不断推进我国财政税收事业的改革,并且到目前为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是总的来说,我国的财政税收预算体系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问题。中央政府在财政预算体系构建方面取得了重大进步,但是地方政府在这方面的投入力度还有待加强。很多地方政府一味追求发展,但是缺乏明确的发展目标,缺乏长远的规划,并且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财政预算管理方面缺乏透明度,财政资金浪费、占用、挪用现象严重,最终不仅阻碍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也使得政府财政税收工作得不到有效的开展。

二、财政税收的深化改革策略

1.健全财政税收管理制度

要实现财政税收的深化改革,需要建立健全完善的税收管理制度,同时严格执行相关制度。科学的制度是单位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如果缺乏健全的制度,工作人员在开展工作的过程中,他们的行为便难以得到有效的管控,便容易导致工作人员做出违法违纪的事情。因此,各个用人单位必须要在不违背法律法规的基础上,根据上级部门的要求建立符合自身实际的、切实可行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规范单位内部员工的行为,保证人民利益不受损害。同时,还需要完善相关的绩效考核制度和奖惩制度,定期检查内部工作人员的工作效果,对优秀人员予以奖励,并建立工作责任制,提高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当然,建立税收管理制度的前提,是要建立国家统一的税收征管制度,完善制约监督机制,尽量减少漏税、偷税、避税现象的发生。各个单位根据统一的税收征管制度,再制定切实可行的税收管理制度,促进税收工作的有效开展,保证当地政府的财政税收收入。

2.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

工作人员整体素质不高,部分人员的专业水平较低,专业知识缺乏。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力度,加强他们对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让每一位工作人员都能够快速适应工作岗位;同时,还要努力培养工作人员的职业道德,增强他们的责任心和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工作人员自身也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不断更新自己的税收、财政、经济等相关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把握国家大政方针政策,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工作水平。

3.改革当前的财政税收预算体系

财政税收工作的开展,离不开管理制度和工作人员的整体素质,也离不开财政税收预算体系。要做好我国的财政税收工作,必须要改革当前的财政税收预算体系,保证国内各个地方都能被预算体系覆盖。目前我国财政预算中最大的问题是地方政府预算体系与中央财政预算体系的脱节,部分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的透明度不高,财政收支没有得到有效的监管。改革当前财政税收预算体系,最重要的就是加强对地方政府财政预算管理工作的监管,增加财政预算的透明度,建立长期发展规划,最终促进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

4.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财政税收工作中,存在的重要问题便是财政支出与收入结构不平衡,政府财政赤字超过必要限度。为了弥补财政赤字,平衡财政收支,部分地方政府加大了财政税收改革力度,但是却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人民的利益。因此,要深化改革财政税收工作,必须要调整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将专项支付与转移支付结合起来,加大民生扶持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加大对贫困人口与农村地区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让有限的财政收入发挥最大的价值。同时,政府需要定期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尽量保证财政收支平衡。

三、结束语

总之,财政税收是我国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对政府开展社会公共事业建设、调整国家经济结构、发挥宏观调控作用和杠杆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做好财政税收工作,才能促进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促进社会的长远发展,缩小贫富差距。目前我国的财政税收工作中还存在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健全财政税收管理制度,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培训工作,改革当前的财政税收预算体系,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保证财政收支平衡。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参考文献:

[1]于兆兴.财政税收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深化改革建议[J].财经界,2015,(3):266.

[2]高小钠.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探究[J].东方企业文化,2013,(17):149.

作者:白庆敏 单位:鄂温克旗财政局

第二篇: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摘要:

税收政策作为我国经济政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的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财政税收管理则是我国整个财政税收体系建设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这篇文章以财政税收制度为探讨的对象,集中分析了财政税收体制在改革过程中取得的成就和面临的实际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对进一步深化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提出了相关的可行性建议。

关键词:

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

目前,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主要是由财政税收管理构成,激发该类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仅可以提升财政税收管理的水平,而且还能保证财政收入可以不断的提高。办事方法是税收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不断创新办事方法是做好税收管理工作的关键,因此在税收管理工作过程中要重视办事方法的推陈出新。

一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没有规范化的转移支付

笔者通过对大量事实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目前,我国各政府部门之间发生贪污腐败的现象较为普遍,主要常见的问题有资金往来的流程欠缺规范、资金使用率不高、资金转移的周期过长。中央政府的工作主要负责的是工作室财政收入的管理,而地方政府的工作主要就负责财政的支出。中央政府通过对分税制度的改革,将财政收入的中央集中比例进行了调高,在一定的程度上有利于解决纳税人们不偷税漏税的问题,从而对中央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能力也有一定的帮助,而且有利于协调我国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关系。我国政府转移支付主要由财力性转移支付、税收的返还以及体制互补和专项转移支付三部分组成。其中,各个部分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加以改善。一方面,转移支付总量中税收返还和体制补助的资金比例过高,而一般性转移支付所占的比重相对比较小,一般性转移支付主要是对地方财务的均衡给予呈现,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高税收返额度是正常的现象,但是过多的差距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发展存在不平衡,同时,税收返还比例在不断的逐步加大,这样不利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因此造成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服务水平改善逐步的减慢。另一方面,在政府转移支付过程中也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机制,导致在政府转移支付的过程中常常发生财政截留和资金支出不透明等现象的发生,在这个过程中出现的财务问题所涉及到的支出项目非常繁杂、涉及的部门也比较多,造成核查工作施展相对困难,为此,笔者建议,应当在政府转移支付的源头就要做好把关的工作。

(二)财政监督力度需要加强

我国财政税收机构的改革在不断的发展,导致我国部分地区减轻了对财政税收的管理力度,从而撤离和兼并了一部分财政税收机构的工作人员,因此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人员的流动性相对比较大,从而影响了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造成了我国财政税收管理的滞后,我国财政税收管理质量的下降。甚至在我国一些地方还没有设立相应的财政税收管理的相关部门,在这些地方没有对于日常经费进行专业化的管理,日常经费自由配,而且缺乏专门管理财政税收工作的专业人员,造成这些地区的财政监督力度大大降低。

(三)民主管理体系不够完善

针对目前我国财政税收的发展状况而言,我国部分省份和市级地区并没有真正做好财政工作的民主管理以及政务管理的工作。在我国财政税收的工作过程中,政务公开、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是我国新时期党的建设工作中一项中心且重要的工作任务。当中,民主理财和财务信息的公开就是民主管理体系工作中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在我国财政税收的实际工作中,虽然也有不少地区和单位在其内部建立了专门的监督工作小组,但是大部分工作小组的成员并不是通过真实的民主选举而产生的,而是根据部门领导的安排进行任职工作的,这样的工作人员在监督过程中根本发挥不了真正的监督作用,大大的降低了监督的力度。

二财政税收管理改革创新的方法建议

(一)完善财政转移支付系统,建立透明、健全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在财政转移支付系统中一般性转移支付和有条件的专项转移支付应该进行合理的搭配,这样才能保证稳定的资金来源,与此同时,在各地区要设置完善各省、市级的财政转移支付系统,这样有利于形成科学、合理的资金分配的有效方法。笔者认为首先应该使一般性转移支付在所有的转移支付中占有比较高的比例,并合理的调整专项财政转移支付,从而使财政转移支付达到最合适的结构比例。其次我国应当对税收返还等管理制度进行加强和改革,这样才能确保财政转移支付资金来源的稳定性。最后要对财政转移支付的分配方式进行改革,进一步建设当前我国透明、健全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

(二)建立完善的“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保证政府收支平衡

建立完善的“分级分权”的财政体制,不仅符合我国目前的基本国情,同时也可以通过改革对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有效的解决。想要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税收比例达到合理,必须规划好各级政府、政府职能部门之间的分级分权财政体制,对于目前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可以在合理的范围内,中央政府可以适当的提高收入的比例,这样可以保证政府财政的收支达到平衡;通过直接增加中央财政支出的力度,加强财政税收的全面管理,认真解决财政税收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应该适当缓解地方政府财政管理工作中的压力,在简化的客观要求符合行政改革;除此之外,我国中央政府还应当对某些地方政府的资金支出权限进行规范化的管理,管理制度既要保证地方政府拥有足够的财政支出权利,也要对地方政府的财政自由进行有效的控制,完善地方政府支付财政税收管理的改革机制,使地方政府更高效的工作。

(三)创新我国财政税收体制,促进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财政税收体制中存在的问题一直是影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政府进行深化改革的最主要的问题。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我国农村地区的不断发展,极大的提升了农民对于种植工作的兴趣,国家应该适当降低农业生产工具的价格,从而降低农业的生产的成本,除此之外应当对我国的农业税收的项目进行适当的减免,对我国的税收的结构进行适当的调整。这不只是我国地方政府的必要职责,同时也是带动我国地方经济不断发展的重要方式。除此之外,政府部门还可以利用合适的途径来进行招商引资、吸收新的先进技术和扩大生产的规模。政府部门可以合理的将“合同制”运用在我国的财政税收体系当中,这也是实现我国财税制度创新的重要途径之一,这样一方面可以强化地方对财政税收的自主权,另一方面还能够让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得以加强,并能更好的发挥作用。财政税收的制度创新是我国财政税收制度改革过程中永恒存在的话题,制度的创新在一定的程度上对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起到促进的作用。然而,加强中央政府的管理和不同级别政府部门之间的协调配合是制度创新的出发点和着眼点,只有协调好中央政府与不同级别政府的关系,才能真正的对我国财政税收体制进行创新。

(四)国税与地税进行合理的调整,完善两者之间的协调体制

我国的税务机关应该对国税和地税的职责关系进行适当的梳理,完善国税和地税之间的协调体制。我国中央政府在实施分税制财税管理体制创新改革的基础上,除了极少数的省份外,我国大部分省份和市级地区对国税和地税都分别建立了各自的税收征管的机构。目前,我国部分有条件的省份和市级地区已经开始对国税与地税合作办公进行实验。全国各省份的不同地方的国税与地税机关应该多进行信息交流,当对我国出台的政策有不同理解或出现争议时,各省份之间应该进行共同的探讨,大家合力解决出现的问题,实现国税与地税之间良好的协调,这样我国财政税收工作才能更顺利的进行。

三、结语

总之,我国中央政府应该完善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财政体制的建立应该与我国目前的事权相匹配。调整我国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对我国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责任进行合理的划分和规划,建立健全的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的财政转移支付体制,按照财权与事权相匹配的原则,对我国省级以下的财政管理体制进行合理的梳理,这样我国的财政税收工作才能高效的进行,并且把财政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正所谓“君子爱财,取之于道”,有了为祖国繁荣昌盛的理由,并且更好的为社会和人民服务,发挥人民群众的缴税主动性,让人民群众看到祖国富强的希望和美好的未来,让民生可以达到一个新的高度,有了人民群众的支持,我国的财政税收才会更加的顺利。

参考文献:

[1]朱云飞,刘祥永.我国现行财政管理体制的思考[J].商业经济,2004,10:44-45+62.

[2]刘茂兴,司俊,萧绍良.关于构建我国财政监督管理体制的思考与建议[J].财会研究,1997,10:4-6.

作者:姜周 单位:江苏财会职业学院

第三篇:创新视角下税收体制的改革

摘要:

对我国财政具体税收体系进行构建的过程中,非常关键的一部分就是财政税收体制的进一步改革,主要是为了优化配置我国各项资源,尽管最近几年已经获取了相应的成绩,可依然存在各种现实问题,有待利用创新思维有效破解这些问题。本文主要对推动我国财政具体税收体制得到创新以及改革的合理有效策略进行分析探讨,提出相应的思考,希望可以促进我国财政税收领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关键词:

财政税收;体制;创新改革;策略

现阶段,我国财政具体税收体系实际建设中的重点环节之一就是财政税收管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将财政税收管理部门和相关工作人员所具有的主观能动性有效调动起来,改善财政税收征管效率,给我国财税收入相关工作任务的有效完成提供保障。尽管现今我国财政税收实际管理过程中依然存在各种不能忽视的困难以及问题,严重影响到了财政税收事业的有效发展,同时对我国财政税收相关工作的进一步推进带来了巨大的阻扰作用。所以,通过创新思维徐进财务税收具体管理体制的有效改革,建立和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求相符的新税收体制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一、对我国财政税收具体体制进行改革的意义

改革并且创新财政税收体制可以优化社会各种资源的配置,合理调节收人分配,使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得到进一步的健全以及完善,推动产业经济的有效转型升级以及经济社会协调的持续发展。此外,改革并且对财政税收体制进行创新,同时政府应该明确采购环节的详细管理制度,这样能够改善支出结构,同时让传统管理型政府慢慢发展成为服务型政府;改善现阶段的预算管理体制,进一步提高预算体制合理性;改革相关税制,促进其完成转型过程,构建增值税处于主体地位的相应流转税体系,使其发展成为新型流转税制;大力推动我国社会公共事业领域的有效发展,同时增加政府部门在社会服务或者是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各个方面的投人。

二、现阶段财政税收体制存在的主要问题

1.财政税收体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现阶段,我国具体财务税收体制依然有待完善,其中存在不少漏洞,对财政税收体制的有效运行造成也很大的影响,同时给财政税收工作的顺利进行带来了一定制约作用。现阶段财政税收体制提到的集中税收均有待健全,根本没有注意部分税种所产生的作用,没有对部分税种进行有效设计,这里提到的部分税种主要包含有所得税等,这些税种一般和资源的分配以及调节、社会的发展以及进步存在紧密的联系,若不加重视,就会对国家财政收入造成影响,同时影响国家对当前社会发展所给予的实际财政支撑力度,情况严重的时候甚至会使得国家出现动荡不安的局面,还遗漏了部分影响社会分配以及财政收人的极其不容易受到关注的税种,对财政税收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对于财政收人划分而言,也存在很大的问题,没有考虑部分重要资本创造所获得的收人,导致财政收人具体分配结构缺乏合理性,大多数都在顶层,逐渐往下就会越来越少[1]。

2.预算管理体制有待健全

现阶段,我国税收体制方面的改革依然未获得一定的实效,所以与我国经济发展具体需求存在一定的出入。比如,我国当今预算体制约束范围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当地政府部门没有对预算管理体制进行创新,依然采取的是传统体制,政府部门财政收支未纳入财政预算,这种预算管理制度有待进一步的完善,没有比较有效的监督体制或者是管理机制。现阶段,财政预算体制约束范围不大,贯彻预算体制时没有合理监管机制的支持,通常情况下预算审核以及审批仅仅是一种形式化的过程,没有发挥实质作用,导致相关预算管理机制不能获得人们的信赖。

3.财务核算缺乏真实性较差发展

至今,我国相关税收管理机制依然有待完善,还存在不少篇税、偷税以及漏税等行为,经常产生虚开或者是代开增值税不合理专用发票的不良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国家税收的顺利进行。部分管理工作人员或者是地方官员一般为了获得较高经营指标,而对财务核算过程进行强制干预,甚至套用账目,并且私自改动税金计算或者是上报内容,有的工作人员在财务核算时掺加虚假信息,从而导致财务数据不能将企业经营实际情况反映出来,给出的国民经济主要指标数据和实际情况不符。

三、财政税收体制产生上述问题的具体原因

1.管理人员没有注重财政税收体制的进一步改革

依据现实情况,我国有的地方或者是企业所实施的财政税收体制还存在大量问题,其中主要问题之一就是有的地方领导人员或者是企业管理工作者忽视了税收方面的工作,没有真正实施财政税收具体管理制度,本身存在税收资金是国家财产,考虑到交税会对企业所获得的经济效益造成不良影响的的观念,所以在实际生活中总是想尽办法减小企业税收支出,有的甚至产生弄虚作假或者是偷取税收的行为。

2.没有进行严格的监督以及管理

随着我国社会里面不同机构的进一步改革,监管税收方面的投入力度也有所调整,我国不少地区政府部门逐渐减小了监管相应财政税收体制具体实施情况的力度,并且对监管工作人员进行可一定的调整,比如,裁去了一些管理职位、降低了管理费等,这种行为使得监管工作人员出现了比较消极的工作态度,从而对监管的顺利进行造成了一定的影响,部分地区管理人员出现滥用职权或者是不将税收工作放在心上的行为,并且觉得税收工作应该由国家对其进行负责,与自己没有什么关系,一些管理人员甚至出现滥用权利的行为,依靠职权弄虚作假并且偷税漏税,部分为了获得利益而刻意违法,甚至唆使相关财务人员一起谋取利益,对税收工作的有效进行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3.各级政府自身管理职责不明确

对于我国财政收人以及分税制分配而言也具有一定的问题,各个地方以及中央分别对这两个税收内容的划分具有比较高的不均衡性,其中中央主要构建了其中某些税收机制,这些税制得到了重视,却没有在相关地方得到重视,所以划分缺乏合理性,既对我国财政实际收人水平的提升产生了阻碍作用,又严重影响到了相关税收机制的稳定改革进程,降低了国家宏观管理效率与调控税收的工作效率。政府部门没有明确人员管理职责,并且财政转移方面的支付制度有待完善,各个地区之间、各个城乡间的收人以及公共服务之间存在的差距越来越。此外,地方政府转移支付过程、财务管理过程、资金分配过程等均存在很大不规范性同时缺乏透明性,人为主观性非常强,从而影响到财政效率。

四、推动我国具体财政税收体制进行深入改革以及创新的策略

1.增强管理人员的素质以及能力

为了让地方政府官员以及企业经营人员更加重视财政税收体制方面的改革,强化经营管理工作者所具有的管理素质,就应该采取定期统一培训方式对税收管理工作者进行培训,采取学习环节、实践环节以及再学习环节循环的手段使税收管理工作者形成税收意识,增强其自身管理能力以及和内外部进行有效沟通的能力,同时可以帮助经营管理工作者主动注意自己的行为,促进税收体制的有效改革并且得到进一步的创新。

2.构建完善税收体制

应该适当调整直接税以及间接税之间的比例,调整以前工作过程中间接税处于主要税收地位的相应税收体制,合理调整直接税所占的比例,改革个人所得税方面的征收,深入改革税收方面的优惠政策以及体制,重新构建一套更加健全的详细管理制度,依据实际情况调整现阶段财税管理体制,同时应该注意在实际税收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必须尽量降低人为影响,增强管理权威性。

3.改革具体预算管理体制进

一步健全现阶段的预算管理制度,注意拓展预算范围,可以在各级政府或者是企业里面增加预算委员会这一组织与主要负责预算管理相关事情的部门,优化社会监督体系,有效保证最终预算和我国中长期发展详细规划相互协调。国家应该拓展预算覆盖范围,对复式预算体系进行完善,其中复式预算体系主要包含有社会保障预算、资本性预算以及经常性预算等各种内容,努力将政府全部财政性相关收支活动置于预算管理框架里面,这样对有效监督以及管理财政收支活动非常有利。

4.构建完善夺权以及夺级的具体财政体制

中央可以适当赋予地方先关权力,主要是让其在财政工作方面拥有更加多的自主权,有效划分国家中央以及地方财政收人具体管理体制,促进税收征管机构快速变得一体化。按照不同税种的属性,对国家中央以及地方相关政府部门所占收入比例进行有依据性地划分,降低地方政府部门在这一方面的工作压力,进一步改革各地基层政府所实施的详细财政管理体制。提高各级政府不同财政收人来源所具有的规范性,并且使当地各级政府部门所实施的收人机制更加规范,促进公共服务变得越来越均等化[2]。

5.对政府间财政关系进行规范

应该构建和事权相一致的具体财政管理体制,利用该体制对政府间存在的财政关系进行规范,明确界定各级政府部门在财政支出方面的责任,完善中央政府以及省级政府部门财政转移现行支付机制。应该结合财权以及事权相适应这一原则,有效理顺省级以下各项财政管理体制。中央政府应该承担全国性相应基本公共服务以及拥有调节收入分配这一性质支出方面的责任,地方政府应该承担地区性相关公共服务支出方面的责任;如果是带有跨地区性质的相关公共服务,其支出应该分清主要责任以及次要责任,即让中央和地方政府一起承担。应该进一步扩大普通性转移支付实际规模,加大对财政不好区域的支持程度;对于有条件的地区采取省对县直接管理方案,这样就可以降低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层次性,改善行政效率,增加资金使用效益。同时,应该在对乡镇财政具体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的过程中设置试点,对普通乡镇采取乡财县管方式,以此来使财政相关转移支付体系更加规范。

6.合理确定财税收支具体范围

国家应该结合服务、优化以及高效原则,给予正确的引导,对税负比例以及财税管理范围进行明确,将其有效配置于社会管理或者是公共服务领域里面,促使区域公共服务更加均衡。同时,应该明确财税管理工作职责和所拥有的权限,保证所有财税管理部门均可以行使职责和自身权利,拓展财税管理具体范围。此外,还应该在这一基础上依据财税管理部门相互之间职责划分具体情况,慢慢把财税管理的收入置于预算管理里面,尽量调整易使得财政税收税源出现转移和不同区域之间分配缺乏公平性的状况。应该同时考虑中央宏观调控具体需求以及地方在提高区域经济发展速度方面所起的积极作用,减小市场等因素给不同区域间实际财税收入转移情况造成的影响,从而促进财税管理事业达到可持续发展目标。

五、结语

现阶段,我国社会以及国民经济均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并且也处于多种社会矛盾同时凸显其,进一步改革以及发展的任务非常繁重。所以,我们应该了解到推动财政税收体制方面创新改革进程的意义,基于我国当前的国情,借鉴西方发达国家发展经验,对财政税收体制进行深入改革,促进财政职能转换以及政府职能转换能够同步进行,同时对各级政府具体财政收入来源进行规范,有效处理经济以及财政之间存在的关系。

参考文献:

[1]朱艳红.谈财政税收体制改革的理性思考[J].中国市场,2014,16(34):108-109.

[2]张磊.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与创新探讨[J].财经界,2014,05(9):12,66.

作者:曾艳 贾济梦 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第四篇: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

摘要:

财政税收管理是我国财政税收体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财政税收征管水平的提高及调动财政谁受益征管部门各人员的积极主动性等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还能确保国家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本文从我国现行财税管理体制现状入手,分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应现代化发展进程的几点创新对策。

关键词:

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

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是我国经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直接影响着我国的经济发展。目前,虽然我国的财政税收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仍存在诸多的问题,严重的阻碍了我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顺利进行,同时制约了我国财政税收事业的发展。因此,为适应现代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改革和创新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制度是我国财政税收发展的当务之急。

1我国财政税收体制改革取得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对税收制度进行调整,使其适应经济的发展,经过几十年的整改,成就显著。而目前,我国在在分税制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与创新,现在的体制既集中于中央,又下方于地方,根据地方实际进行创新,具有灵活性。由于我国特殊的历史进程和特定的社会性质转变历程,我国财税管理体制经历了从高度集中权利到适当放宽限度的过程,并且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多年发展,我国财税管理体制已经在加强国家宏观调控、防范经济危机,缩小区域贫富差距,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首先,实现了税制转型。增值税可分为消费型、收入型与生产型三种,有助于提高税负公平,可优化商品模式、促进社会大生产的发展。自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生产型增值税对经济协调发展与产业均衡发展的制约性愈来愈多的暴露出来,我国政府及时转变战略,适应新经济形势,开始将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逐步引导,并取得了成功,形成了新型流转税收体系,以消费型增值税为主体,实现了由浓重计划经济色彩向市场经济灵活多变形式的发展,为我国财政收入的持续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推动了产业经济升级步伐。其次,对国企经营机制进行调整,主要体现为企业税后利润实行按资本要素分配的政策,而在承包制度上,实行了新的承包政策,促进多种经济要素共同发展;三是优化财政支出,利用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明晰财政支出项目,促进财政支出的公开透明,防止偷用漏用行为发生,节约资源促进经济正常运行。

2现行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然而,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世界大范围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经济风险大幅提升,现有体制也逐步暴露出一些问题,制约了我国财税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2.1财政税权高度集中

虽然我国现在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受传统观念的桎梏,计划经济的残留影响依旧存在,加之我国自身的社会性质,决定了我国财政税收高度集中的现状。中央掌握税收大权,可以增强宏观调控、税收投入,但也带来了许多缺陷。我国领土面积广阔,省份多且发展不平衡,每个地区适合的发展政策和发展方向都不尽相同,若税权过于集中,将会导致部分区域因政策不适发展脚步延缓,拉大区域差距,不利于协调发展和社会稳定。

2.2财税法律制度尚不完善

法律制度是体制顺畅运行的保障,但目前我国对于税收管理方面规章明显多于法律,强制力度不够,财政税收管理人员在工作过程中享有过量的自由权,致使税收工作人为性强,随意性大,严重损害了我国财税执法部门的公允性和权威性。此外,我国财税体制现有法律也不够系统,相关规定极为分散,也给财税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

2.3资金效益有待提高

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措施的改革正处于过渡期,部分地方开始实行新的制度,即收支两条线管理,但从根本上还是实行的收支一条线的管理制度,这些地方在管理财政税收时,只是单纯的将收入资金和支出资金进行分离,加上一些专项资金需要经过的程序较多,这就严重的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总的来说,政府各部门间的职责没有完全的理顺,造成我国财政税收资金使用效率不高,严重的浪费国家财政。

2.4管理人员专业能力有待提高

现今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一直都在法制化下运行,但是相对于税收管理体制,国家的监督约束机制还不够完善,部分税收管理人员受到其他外界因素的影响,在管理的过程中出现了责任心缺乏,部分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有待提高,且有时会违纪违法事件的现象发生。这就让整个财政税收的管理缺乏了一定的控制与管理,从而让其在经济作用的发挥中受到了阻碍。

2.5责、权、利没有完全理顺,体制机制不够健全

在现今的财政管理体制中,有很多的改革措施有着明显的过渡性。有的地方在财政管理体制中虽然说实行了税收收支两条线的管理,但是在实际的运作中也仅仅只是将财政税收的收入资金跟支出的资金简单的划分开来,并且再加上在申请一些专项的资金的时候还需要很多的审批手续,这样就直接影响到了资金的使用效益,让财政税收管理的责、权、利没有得到实际的统一。

3针对财税管理体制问题的创新对策

3.1采取适当放权管理

如前文所述,税权的高度集中不利于地区按照自身特性和优势快速发展,可能导致区域不平衡现象的进一步扩大,因此,适当放权管理迫在眉睫,可在现行体制的基础上进行适当改进,如国家税种还是由中央统一立法,地方税种立法工作可以适当下放,这样既减轻了中央立法部门的负担,又能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当然,国家可对其工作进行监控和审查,确保放权限度适宜,避免因滥权造成腐败行为的滋生。

3.2建立健全财税制度

想要实现科学化管理,必须有相应的法令作为指导,应建立系统的财政税收法律制度,保证既能从整体上纵览全局,又能对财税工作的细化环节进行约束,使每一个工作步骤都能有法可依、有规可循,为财政税收管理的顺利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同时,应注重税收与支出管理范围的科学划分,明确税负比例,进一步加大在公共设施与社会服务方面的税收支出,加强服务型政府建设。在此基础上,兼顾中央宏观调控与区域发展需求,挖掘财税制度的积极引导与调控作用,促进我国整体财政税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3.3提高财政税收资金的使用效益

创新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切实提高财政税收资金的使用效益,积极的推进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整合财政税收的资源,不断地提高财政税收管理的公开与透明。同时,加大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发挥财政税收管理的优势,建立协调的财政税收资金整合机制,全程监督资金的使用过程,全面提高财政税收资金的管理、使用和效益。

3.4提升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综合素质

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完善和创新重点在于人才的进步,只有人才进步了才能让整个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有序进行。比如增加管理人员的实操水平,提升他们专业知识与技能水平,让这些管理人员能够深入了解工作,充分了解工作内容,并能快速解决。而要提高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素质,可以通过培训、深造、教育等方面进行培养,毕竟财政税收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影响着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效率与发展,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由这些管理人员来决定的。除了再教育与深造培养以外,还要让管理人员有一定的管理与服务统一意识,为百姓提供最好最优的服务,全面推进财政税收管理事业的健康发展。

3.5做到财政税收的责、权、利统一

对于整个财政税收的管理项目都做到明确的规定,保证在财政税收的管理能按照明确的管理范围进行财政税收的管理,从而让责、权、利得到统一。财政税收部门应建立完善的管理体制,保证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科学有序的进行。同时,在改革完善创新的基础上加强财政税收的管理职能,保证财政税收管理的科学性、民主性及高效性,提高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总体效率。

4结语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也要不断的创新,充分调动财政税收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做好财政税收管理工作,形成团结协作的团队意识,落实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改革,促进我国经济繁荣昌盛,推进我国财政税收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在对进行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的时候,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切勿盲目跟从一定要找出适合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

参考文献:

[1]张扬伟.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2,(13).

[2]郭丽梅.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对策研究[J].财经界,2013,(33).

作者:郭政敏 单位:新密市税源管理办公室

第五篇: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探究

摘要:

财政税收是国家建设的各种费用的主要来源,而财政税收的管理体制就是为了让这笔费用更好地投入到国家建设当中。对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创新,能够提高财政收入的利用率,体现财政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特点。本文将简单介绍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现状,列举财政税收管理体制中存在哪些不足,并且提出一些针对性的完善措施。

关键词:

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创新

随着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市场经济体制也越来越完善。我国的传统财政税收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形势,必须要进行调整、改革和创新。财政税收的管理体制,必须要深刻贯彻科学发展观,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从提高管理人员素质,科学制定财政收支方案人手。财政税收的管理体制创新了,财政税收才能够更好地投人到我国的经济建设当中去,推动我国的可持续性发展。

一、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现状

财政税收的管理体制是与国家的经济所有制相适应的。我国建国初期存在着多种经济所有制并存。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政税收的管理体制也在逐步调整和改革。我国现行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是建立在分税制的基础上,根据地方经济发展情况的不同进行了一些制度上的调整。这是为了方便国家的统一管理,也能够促进地方政府的具体财政税收管理的执行。但是,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政府部门加以关注,分析原因并且进行解决。

二、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不足

(一)对员工管理不严

在目前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当中,很多员工工作态度不认真,工作上的疏忽大意时有发生,更有甚者出现消极怠工的现象。这都是因为对员工的管理不够严格所导致的。如果不对这种现象加以制止,这种散漫的工作态度和工作情绪就会传染给其他员工,营造不好的工作氛围,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出现各种纸漏,给财政税收的管理工作带来消极影响。还有些员工利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违法乱纪,破坏了财政税收工作的严肃性,给国家的财政收人造成巨大损失。

(二)缺乏监管

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加上严格执行的配套监管制度,才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体系。对财政税收这种国家所重视的工作领域来说更是如此。良好的监管制度能够促使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提高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但是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系当中,往往缺少监管方面的相关经费,对监管人员的配备、监管工作的职责、监管人员的权力范围都没有明确的规定。这就导致了财政税收的管理工作缺乏透明性和公开性,给一些“暗箱操作”留下了活动空间。或者一些地方虽然设置了监管部门和监管人员,但是对于监督者的选举一手包办,导致监管部门形同虚设,监管工作没有得到落实。

(三)权责范围不明确

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当中,目前还存在很多过渡性的改革条款。比如说税收收人、支出的双线管理,在一些地方只是简单讲财政的收人和支出分别列出来而已。这些条款的过渡性质和执行上的走样,导致了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当中存在着权力范围和责任范围不明确的问题,一些单位的职责不明确,相互之间推诱。这是我国在财政税收管理体制当中的不健全。对此,我国的各地方政府需要根据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选择过渡性条款的执行方式。还要明确各个管理单位和管理人员的权责范围。一旦发生问题可以找到相关责任人予以惩处。

三、财政税收管理体制的完善措施

(一)财政税收的管理改革

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体制虽然一直在改革和调整当中,但是由于受到了“集权一分权”循环的影响,在整体健全性上还有很大的不足。我国的财政税收管理工作虽然一直被政府所重视,但是只重视财政税收的收人有多少,没有重视对财政税收进行科学管理。这是我国在财政税收管理上的认识误区。所以,我国要加强对财政税收的管理力度,通过相关立法作为管理的依据,形成财政税收的稳定秩序;同时要加强对债务的管理,避免不正常债务现象的出现;最后要根据经济发展的形势,对财政税收管理的具体条款进行调整,适应时展的节奏。

(二)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

管理人员的素质水平,是影响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的决定性因素。财政税收的管理人员是管理工作的执行者,对财政税收的最终结果具有直接影响。管理人员的素质不足所引发的财政税收管理问题,占财政税收管理问题总量当中的很大一部分。所以,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对财政税收管理工作的意义是巨大的。首先,要建立财政税收的管理规范,给管理人员的工作提供依据;然后才去一系列的教育、培训手段,优化管理人员的知识结构,提高管理人员的服务能力;最后,宣扬服务意识,让管理人员树立正确的工作态度,推动财政税收管理的发展。

(三)确定权责范围

我国在财政税收管理制度的创新当中,必须要根据市场经济的发展形势来确定财政税收管理的范围。财政税收的管理制度要列举出每一项管理内容,让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自认,形成财政税收的责任与权力上的统一。财政税收得到统一规范的管理才能更好地纳人国家的预算体系。

四、结束语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决定了财政税收管理必须要不断进行创新。我国必须通过财政税收管理的改革,完善财政税收的管理制度,明确财政税收管理的权责范围,提高管理人员的素质,推动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朱雁南.试论如何创新我国财政税收管理体制[J].新经济,2015

[2]罗朝辉.城市建设中财政税收管理建议[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