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安全教育认识范文

安全教育认识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安全教育认识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安全教育认识

安全教育认识范文第1篇

研究结果与分析

1中学生对安全教育的认知情况分析

从表2可以看出,92.81%的中学生认为安全教育很重要,但还有7.19%的中学生认为安全教育不重要。反应出中学生对安全教育知识和技能有一定的求知欲,希望了解和掌握应急自救常识和逃生技巧。在对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这一问题的认识上,75.51%的中学生知道艾滋病是通过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传播来的,3.77%的中学生不知道艾滋病的传播途径,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认为握手、进餐、拥抱、共用马桶等一般的接触会传染艾滋病。各级学校应将安全教育纳入教学内容,并有一定的课时保证,充分利用学校的各种媒体和载体广泛宣传安全知识。

在对火灾如何逃生的调查中,86.64%的中学生知道应朝安全出口的方向逃生,但仍有13.35%的中学生做出不恰当的选择。在对地震时首先应保护的部位调查中,91.27%的中学生认为首先应保护头部,与2008年发生的汶川大地震后学校、家庭、社会齐抓共管宣传普及地震逃生知识有关。但还有分别3.77%、2.57%、2.40%的中学生认为首先应保护双手、胸部和双脚。因为绝大部分中学生并没有相关经历和实际经验,调查到的是行为知识,而非实际的行为和能力。尽管大多数学生对一些应激知识和技能的认识是正面的、积极的,但还需加强在实践中准确运用的演练。

2中学生对学校校园安全的认知情况分析

校园安全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保护好每一个学生,使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意外事故减少到最低限度,已成为中小学教育和管理的重要内容。从表3可以看出,中学生认为打架斗殴居校园安全隐患之首,其次是违章用电,学生私藏凶器和外出上网也会引起一系列安全问题。调查结果还显示,8.05%的中学生认为所在学校(包括宿舍、教室、食堂等)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67.98%的中学生认为存在一点安全隐患;16.44%的中学生认为学校内和学校周围环境非常安全,但有8.39%的中学生认为很不安全;49.83%的学生知道学校曾出现过安全事故。因此健全学校安全保卫制度,加强学生管理与教育,加强检查消除火灾隐患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3中学生对学校体育中实施安全教育的认知情况分析

3.1中学生在体育课中接受安全教育情况在被调查的584名中学生中,80.31%的中学生在学校体育中接受过安全教育,19.69%的中学生坦言在学校体育中没有接受过安全教育(表4)。传统的体育教学注重强调对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培养,而对人心理、行为价值观、情愿态度、卫生保健等知识的培养不太重视,教师在课堂中过分强调学生的体育成绩,忽视安全知识方面的教育,严重阻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由于学校体育教学有其独特的功能与特点:教学直观性强、示范性和可操作性强、学生接触范围广、开放性大。在体育课教学中进行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基本的自我防护、救护知识、方法与技巧等,在遇到突发事件或灾害时有应急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避免灾难的发生,这是落实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的一个具体措施。

3.2中学生认识的学校体育中安全教育的内容表5显示,学校体育中经常进行安全教育的内容排名前5位的依次是地震逃生(43.84%),消防安全(41.95%),交通安全(38.53%),运动损伤的预防、扭伤的处理(36.47%)、网络安全(29.11%)。而对自卫防身术、野外生存、心肺复苏术等不经常进行。除了野外生存技能少于一半的学生不会处理应对外,其他诸如消防安全、交通安全、地震逃生、运动创伤的简单处理和包扎以及运动损伤的预防和扭伤等均有超过70%的中学生表示会处理。但仍反映出学校体育比较强调安全意识的灌输,忽视了安全教育的技能训练,体育课程也根本无法包括安全教育的所有内容。

3.3中学生认识的学校体育与安全教育相结合的途径安全教育内容进入体育课程,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表6显示,中学生认为可通过课外体育活动、体育游戏、体育课和课间操/大课间时进行安全知识讲座与安全演习等安全教育。在课余活动时间开设拓展课程的训练将有利于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创新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的提高、对突发事件有积极应对的心理准备和身体素质能力。

在体育游戏中组织和开展了小型的安全竞赛活动,将前滚翻运动、跳山羊、跨栏跑等应用在障碍跑的比赛游戏中,使学生们在游戏中掌握了安全知识和技能,同时体会到游戏的乐趣。在学校体育课程内容也可融入安全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操作演习,教会学生掌握大量的应急逃生自救技巧及在灾难中的应急救人方法。课间操/大课间时间可以进行安全演习,将安全教育的实践内容通过变相的设置(比如规则、器材、场地等的变化),使之成为课间操的拓展内容。只要体育教师探索开发与安全教育有关的体育课程资源,一定可以找到好的结合途径,以实现安全教育的内容与体育课程进行整合。

3.4中学生认识的影响学校体育中进行安全教育的原因从表7可以看出,中学生认为影响学校体育中进行安全教育的原因排列依次是学生没有兴趣、教师没法去实际操作、学校对体育的要求是不受伤就行、难以体现体育课程的身体练习特征、学校场地器材设施不能满足安全教育、体育教师不重视安全教育以及体育教师不会进行安全教育等方面。可以反映出以下问题:首先教师应促进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间接兴趣,引导他们认识应急能力对自身生命安全健康的重要性;其次如果学校领导重视体育课程中的安全教育,那么体育教师自然对体育课程的安全教育也相应的重视;最后一些体育教师不进行安全教育的,最主要的原因是学校对体育的要求是不受伤就行,以及体育课程无法承担安全教育的重任,致使体育教师没有在体育课程中实施安全教育。这里面有学校重视程度的问题,也有体育教师自身的原因。

结论与建议

(1)新疆中学生对安全教育重要性的认识总体上良好,对一些应激知识和技能的认识是正面的、积极的,但仍有一部分中学生不了解安全教育,缺乏安全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因此学校可多角度、全方位地做好安全教育宣传,如报告会、专题讲座、知识竞赛、体育图片展、辩论会、黑板报、校广播站、校园网络等,在学生头脑中形成“安全重要”的意识,使学生深刻认识其重要性,了解安全教育的相关知识,加强法制观念、安全防范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

安全教育认识范文第2篇

关键词:大学生;安全教育;加强和改进

近年来大学生安全事故问题频繁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大学生安全问题的广泛关注,由于大学生的安全意识比较淡薄,自我保护意识比较薄弱,因此,高校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提升大学生自我保护意识,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一、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必要性

大学阶段与学生以往接受教育的阶段不同,大学中的环境比较开放,大学生的生活也比较多样化,同时也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问题。一旦发生安全事故,将会给学生的心理造成一定的伤害与影响。因此,确保大学生的安全也是当今高校所面临的重要课题。另外,大学生缺乏一定的社会阅历,容易对他人建立信任,在面对外界不良因素影响时,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因此,高校不仅要加强对学生学业的重视程度,同时也要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安全防范意识,这不仅需要高校方面认识到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学生自身也要意识到安全教育问题的重要性,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

二、目前大学生安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问题的重视程度较低。很多高校把教育与教学的重点放在对学生文化知识的教育上,对安全教育问题毫不重视,很多安全教育课程比较形式化,没有实际意义,没有将安全教育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要加强大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首先要做的就是提升高校与大学生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进而通过一系列的安全教育活动提升大学生的自我保护能力。2.高校缺乏安全管理制度。高校就如同一个小型的社会,高校中所涉及的工作十分的繁综复杂,在高校的建设工作中,没有及时对自身的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与更新。很多高校在安全管理工作中,受到一些客观因素的引影响,安全管理工作做的并不到位,开展安全管理工作的难度比较大,无形中也增加了安全隐患。因此,高校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及时的完善,促使大学生安全教育工作能够有效的提升与发展。3.教学模式相对比较落后。在高校实施安全教育工作的过程中,依旧局限于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师在课堂上将书本上的安全知识生硬的传授给学生,使得安全课堂氛围十分枯燥,学生对此毫无兴趣,导致安全教育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从目前高校安全教育的现状分析来看,很多高校中所用的安全教育教材都十分陈旧,没有进行及时更新,已不符合当今社会发展的需求,对学生的帮助也不大。

二、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有效途径

1.提升高校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目前来看,高校中的安全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教育成果还不够明显,无论是高校的领导、教师还是大学生自己,对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普遍偏低。因此,首先要提升这些人群对高校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视程度。校领导是高校的主要管理者与决策者,高校中的每一项活动深受其影响,所以高校的领导者要对安全教育工作重视起来,不论是在资金上还是在场地上都要给予大力支持。在高校的日常教学中,在校领导的带领下,教师也要对安全教育工作提升重视程度,教师是安全教育工作的直接实施者,因此,教师对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将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安全教育的质量。由于近年来大学生安全事故问题频发,对此,高校大学生要提升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不要感觉危险离自己很远,一旦发生紧急情况要具备一定的自救能力[1]。2.高校要构建完善的安全教育机制。大学生安全教育需要有安全制度的约束与规范,在高校中学生的学习、生活与课余时间都需要有完善的安全制度来进行管理,同时也是对大学生人身安全负责的体现,能够帮助大学生养成良好的安全习惯。因此,高校应根据国家安全方面的法律规范来制定并及时完善各项安全管理制度。与此同时,高校要将安全管理责任问题落实到个人,一旦发生安全问题,要启动问责程序。这样才能让安全教育问题有所依据,还能找到具体的责任人,能在大学生的思想上促使大学生提升对安全问题的重视,在日常的生活中能够规范自身的行为,从而达到长效的安全教育管理模式[2]。3.丰富安全教育的内容。高校的安全教育工作要做好与时俱进,要获取丰富的安全教育资源与内容,确保安全教育工作的时效性与广泛性,同时提升学生对安全教育工作的认识程度。因此,在日常对大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及时更新教材中的内容。传统的安全教育模式与教材已经不符合新时期安全教育发展的需要,同时也不利于大学生安全教育的效果。所以,要借助网络设备,利用多媒体平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安全教育素材,通过对真实案例的分析了解到目前安全教育工作的侧重点,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使教学的内容能与现实衔接,并且让学生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3]。

三、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教育阶段的学生是从学校过渡到社会的关键时期,学生的思想比较单纯,普遍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导致近年来大学生安全事故频繁发生,高校为保护学生不受到伤害,要充分改进安全教育工作,提升对大学生安全教育的重视程度,提升大学生的安全意识。

参考文献:

[1]向荫耀.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J].学园,2015(30):146-147.

[2]袁彤.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安全教育的实践与探索[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7(1):123-124.

安全教育认识范文第3篇

各级医院的检验科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实习和就业的主要场所,同时是患者各类标本(血液、体液、尿液等)的集中场所,这些标本可能携带有各类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是主要的污染源和传染源所在,也是造成医技人员职业感染的主要因素。而且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高,艾滋病感染者也逐年增多,这些都给检验科医技人员造成了威胁。调查显示,实习生是发生职业感染的主要人群之一,这可能与实习生的工作经验、基本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心理素质以及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缺乏,不懂得个人安全防护有关。因此,在校学习期间要加强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使学生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在以后的实习和工作中预防医院感染事件的发生,降低感染率。

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方式

由上可知,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已成为医学生尤其是医学检验专业学生知识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几种方式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一)在基础课程学习中增加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在第一学期就开始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这时就必须要求学生遵守实验室内的规章制度(不穿工作服严禁进入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喝饮料、吃零食等),提高学生的认识,使学生重视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并有一定的了解,从而在以后的实验课中不断得到强化。

(二)在专业课学习中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进入专业课学习后,医学检验专业学生就逐渐接触到血液、尿液、痰等标本,同时标本中的未知生物危险因子也威胁到学生的安全。因此,带教教师要以身作则,反复强调进入实验室时要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的规章制度,加强生物安全教育,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传授学生标本采集处理的注意事项,使其正确掌握操作技能。同时,对于实验室废弃物(如注射器、血液等)的处理,要按照实验室的规定进行处理,不能随意丢弃。同时,要做好实验室的清洁与消毒工作。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室安全防护知识和技能。

(三)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进行系统教育。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主要立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知识、规范化实验操作技能和相关法规,有助于增强学生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理念,有助于增强学生的生物安全防护意识,提高防护水平。针对医学检验专业操作要求较强的特点,以及结合学生未来岗位的特点,尤其是要增强学生防范实验室生物安全隐患的意识,加强个人生物安全防护。对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系统教育,使学生掌握实验室中存在的生物安全隐患及处理相关问题时应采取的措施,增强学生的实验室安全意识,从而有效降低实验室感染事件的发生。

(四)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强化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在见习、实习过程中,带教教师要尽职尽责,加强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帮助学生熟悉操作技能,提高对锐器伤、标本污染、气溶胶等职业感染因素的认识,掌握安全防护措施。同时,还要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实验室生物安全专题讲座或培训,促使学生不断提高、加深生物安全认识,培养、增强个人防护意识。

三、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保障措施

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具有必要性,在采取有效的方式进行教育的同时,还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措施加以保障。

(一)提高教师对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重视。我国开设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时间比较短,可能会有一些困难,这就需要使教师认识到对医学检验专业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必要性、重要性和迫切性,取得共识,从而更好地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

(二)建设规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医学院校实验室最低生物安全防护要求是一级、二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但现有的医学检验教学用实验室建成早,实验室设计不规范,不符合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要求,因此,需建设规范的生物安全实验室。只有具备了规范的实验室,才能给教师和学生提供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同时也是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的基础。

(三)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高职学生的自学能力比较差,其学习知识主要来源是教师,因此,要建设优秀的师资队伍。要在校内教师中开展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使教师掌握全面的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这样,教师才能更好地在专业课和其他基础课程中融入实验室生物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实验室生物安全教育。可以选择有生物安全实验室科研和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参与实验室生物安全课程教学,并安排他们参加一些“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培训班”之类的培训,以提高他们的业务水平。

安全教育认识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目标和基本原则

(一)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渗透在我市教育系统正在开展的“校本革命”、“十个一”活动、“三师”活动中,使广大中小学生牢固树立“珍爱生命,安全第一,遵纪守法,和谐共处”的意识,具备自救自护的素养和能力。

(二)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安全责任感,使学生逐步形成安全意识,认识生命的意义、价值和社会责任,了解与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具备基本的安全防范和避险技能,养成在日常生活和突发安全事件中正确应对的习惯,使每一位学生成为具有自觉的安全意识和自发的安全习惯的公民。最大限度地预防安全事故发生和减少安全事件对中小学生造成的伤害,保障中小学生生命安全和健康成长。

(三)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实效性。坚持专门课程与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育与实践活动相结合;知识教育与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与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全市统一要求与各校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自救自护与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不断强化,养成习惯。

二、主要内容:

(一)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预防和应对社会安全,公共卫生,意外伤害,网络、信息安全,自然灾害以及影响学生安全的其他事故或事件六个模块。重点是帮助和引导学生了解基本的保护个体生命安全和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价值和社会责任,正确处理个体生命与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之间的关系,了解保障安全的方法并掌握一定的技能。

(二)开展公共安全教育必须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做到分阶段、分模块循序渐进地设置具体教育内容。要把不同学段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有机地整合起来,统筹安排。对不同学段各个模块的具体教学内容设置,各校可以根据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加以选择。

1.小学低年级(1—3年级)的教育内容主要为:

(1)生命教育:初步培养锻炼身体的意识和习惯;初步认识生命现象,喜爱充满生机的世界;喜欢自己,乐于与同学交往。

(2)生活居家安全: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液化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生活用具的使用,学习和认识电、火、日用化学品的使用和危害性,认识与陌生人交往的安全问题。

(3)防自然灾害:了解风、雨、雹、雷、闪电、洪水、地震的基本自然现象及危险性。

(4)交通安全:认识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线,知道如何行路、乘车。

(5)卫生安全: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饮水、食品卫生安全常识,预防常见食物中毒和疾病。

(6)消防安全:认识玩火的危害,知道发生火灾怎么打火警电话、怎么逃生。

(7)活动安全:知道校内游戏、校外运动、户外活动注意什么,如何上下楼梯、乘坐电梯,公共场合不拥挤,知道躲避危险建筑物。

(8)运动安全:如何安全使用体育器材,体育运动注意什么等。

(9)应急处置:学习110、119、120电话的拨打方法和报警方法,向大人求助的方法。

2.小学高年级(4—6年级)的教育内容主要为:

(1)生命教育:认识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具有主动运动健身的意识;初步认识和体验人的生命是可贵的,能珍惜生命,学会劳逸结合;了解友谊的意义,懂得同情、关心,力所能及地帮助弱者,学习与他人合作;了解身体的生长情形,具有积极乐观的心态,理解性别认同。

(2)交通安全:避免道路交通伤害,铁路及道通伤害,知道交通安全基本法规。

(3)食品卫生安全:学习食品、饮食卫生知识,掌握常见传染病的危害、传播和预防措施,了解吸烟、酗酒、的危害。

(4)消防安全:了解灭火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掌握火情的处理和逃生自救互救基本方法。

(5)劳动安全:掌握一般家庭劳动、学校劳动安全知识。

(6)校外活动安全:了解郊游、游泳、滑冰、集体活动等安全常识。

(7)社会安全:了解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的一般方法,了解青春期发育基础知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时及时向他人求助的意识。

(8)网络安全:了解网络信息安全,认识黄色等不良信息的危害,学会控制自己的行为,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能认识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的不同;在法定假日以外时间、没有监护人陪同的情况下拒进网吧。

(9)防自然灾害:进一步了解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的危害,掌握突发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含义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3.初中年级的教育内容主要为:

(1)生命教育:了解爱护生命健康的意义,形成运动健身的习惯;了解生命的意义与价值,懂得尊重生命;培养积极的自我认同,包括自尊自信、自我评价意识和社会角色认同;能够尊重他人,关心他人,能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与交往;学习调节和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能够承受挫折与压力,钦佩顽强的生命;积极锻炼身体,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认识友情,建立自然美好的形象,学会健康的异性交往;认识青春期的生理现象,认识性别差异。

(2)防自然灾害:掌握一定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自然灾害发生时冷静对待、自我保护和逃生能力。

(3)卫生安全:学会预防传染病,事物及饮水中毒基本知识,掌握急救处理常识和简单用药知识。了解、艾滋病的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4)交通安全:学习道路交通法,懂得分析交通安全隐患,避免骑车打闹及影响他人交通行为,避免违章和交通事故。

(5)社会安全:掌握应对敲诈、恐吓、抢夺、抢掠、性侵害的防范方法,学会在公共场合分析公共安全隐患,拥有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不参加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6)运动安全:掌握预防体育运动教学安全事故的知识和技能,遵守实验教学规程,懂得一般实验伤害的救护知识。

(7)网络安全:认识判断网络色情,反动,邪教等有害信息,增强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诱惑的能力;正确分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在法定假日以外时间、没有监护人陪同的情况下拒进网吧。

4.高中年级的教育内容主要为:

(1)生命教育:认识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欣赏生命;认识生命健康的价值和社会责任,掌握一定的运动健身技能;学会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能够妥善处理人际交往中的冲突和矛盾,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学会用法律和其它合适的方法保护自己,学会正确应对人身侵犯;学会应对挫折的方法与技能,学习应对精神创伤的危机干预技能;培养积极的生命态度,树立正确的生命观和人生观;学会在日常生活中丰富充实自己,学习规划自己美好的人生;学会妥善处理和认识两性关系中的情绪问题和价值问题,认识和遵守异性交往的道德规范。

(2)交通安全:学习交通法规的性质及基本原则,掌握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应注意的事项,掌握一定交通事故应急急救方法。

(3)消防安全:了解造成火灾的原因,各种灭火器的使用知识,不同性质火灾的扑救方法,掌握各种场合火灾逃生自救互救技能。

(4)卫生防病知识:掌握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流感等常见传染病及艾滋病的病因及预防知识、基本用药常识。

(5)防自然灾害:基本掌握各种自然灾害自救的技能和紧急救护他人的知识。

(6)社会安全:有效应对敲诈、恐吓、抢夺、抢劫、性侵害事件,掌握保护自身安全的技能,形成在各种状态下自我防范的安全意识,掌握在各种生活环境、公共环境识别安全隐患的能力,有效抵制、防范安全事件发生,学习掌握国家安全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政策和知识,形成自觉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稳定的意识。

(7)网络安全:认识网络交流存在的安全隐患,识别欺骗、欺诈和各种不良诱惑,拒绝上当受骗;认识在现实世界和虚拟世界中的不同法律责任;在法定假日以外时间拒进网吧。

三、实施途径

(一)安全课程。在全市中小学开设公共安全教育课程。由公共安全教育专、兼任教师,使用省教育厅确定的读本,对学生进行有计划、系统的公共安全课堂教育。

(二)学科渗透。小学的科学、体育、品德与社会、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初(高)中的物理、化学、生物、体育、地理、思想政治、历史、语文、音乐、美术等学科,蕴涵着丰富的安全教育内容。要在这些学科的教学中增强安全教育意识,挖掘显性和隐性的安全教育内容,利用多种手段和方法,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安全教育。

(三)专题教育。结合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游戏、模拟、体验、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来开展安全教育,与消防、交通、公安、卫生、地震等部门联合进行形式多样的公共安全教育。

(四)实践教学。通过参观交通、消防、治安、疾病防控、自然灾害等展览进行安全教育,组织师生进行消防逃生自救互救演练,应急疏散演练、模拟地震演练等实践教学进行安全教育。

(五)媒体宣传。利用校园墙报、板报、报刊、广播、网络等媒体广泛进行安全知识宣传,营造安全教育氛围,产生耳濡目染的教育效果。

四、保障措施

(一)学校要保证公共安全教育的时间,采用专设课程和学科渗透相结合的方式。利用地方课时进行公共安全课堂教育,每隔周安排1个专设课时进行安全教育,确保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学校校长、主管副校长和相关部门负责人每学期听课数校长不少于2课时,主管副校长不少于4课时,相关部门负责人不少于6课时。市教育局和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听课每学期不少于4课时。安排开展每月一次的自救自护和逃生实践演练活动。

(二)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公共安全教育的有效教学资源,充分利用、开发校本课程。凡进入中小学校的自助读本或相关教育材料必须按有关规定,经主管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后方可使用。所需费用由公共教育经费支付,不得向学生收费。提倡有关教材循环选用。

(三)学校要在核实编制标准范围内,配备公共安全教育专、兼职教师。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专、兼职教师应当品德优良,身体健康,具有相适应的公共安全教育知识水平。各科教师要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可渗透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将其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学校要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系列和校本培训计划,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水平。

(四)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校本教研活动和课题研究,探索把公共安全教育研究列入当地课题研究规划。保证经费,及时总结、交流和推广研究成果。学校要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有针对性地开展公共安全教育的校本研究。

(五)学校和教师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情况纳入学校考核、教师考核内容。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公共安全教育师资队伍的建设,定期对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专任教师及安全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要每年进行一次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专任教师执教能力考核,考核不合格的,不得继续担任公共安全教育教师。

(六)每年三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日,每学期第一周和最后一周为公共安全教育周,在公共安全教育日、公共安全教育周期间和节假日前,学校要采取多种形式,根据季节性、地域性等特点对学生进行专题公共安全教育。

(七)学校要聘请司法、公安等有关机关、团体的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法制、治安防范、交通、消防、食品卫生、疾病防控等公共安全教育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两次。

(八)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根据本《方案》,结合实际制定各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的安全教育实施方案,并严格执行。

五、考核办法

(一)考核频次及方式:市教育局每学年组织一次专项考核,各县(市、区)和学校每学期组织一次专项考核。检查考核采用查看文字影音资料、听取汇报、明查暗访、座谈、随机询问、笔试答题等方式进行。

(二)考核对象及内容:

市教育局对各县(市、区)教育局和市直学校进行考核,考核内容详见《考核细则》

(三)考核结果的使用:

安全教育认识范文第5篇

(一)观念较为陈旧

一是教育思路缺乏创新。尽管年年开展活动,却难以见到公民消防安全素质发生实质性改变。消防安全教育活动不连续,一些大型活动轰轰烈烈几天后就销声匿迹、没有下文。至于有多少群众参加、参加群众获得多少教育、获得教育又有多少真正能够存记于心并转化为消防安全素质,往往无人关注和保证,以至于消防安全教育难以稳步奏效。

二是教育模式缺乏创新。有些地方社会消防安全教育还停留在计划经济时代,教育实施模式主要是上级机构制定下达教育措施和实施方法,然后由本地消防部门按照统一模式在某一规定时间段内组织实施,不能做到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活动,缺乏创新,往往是照抄照搬、年年一样。

三是教育制度缺乏创新。与消防工作面临的迫切形势不相适应,不少地区消防部门仍然存在着“上级催一催抓一抓、出了问题抓一抓”等消极被动的情况,缺少主动抓、主动管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从广东全省各地开展消防宣传教育工作的开发部来看,消防宣传教育工作存在形式单一、内容简单,无具体的长效宣传机制;存在推一下动一下的现象,上面没有文件通知要求,宣传工作就立马停滞不前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消防安全工作社会化的发展。

(二)机制不够完善

一是落实不到位。目前消防安全教育主要由消防部门组织实施,处于“孤掌难鸣”的尴尬境地,国家对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缺乏统一的强制性要求,特别是消防安全教育内容尚未纳入国民教育序列,造成学生群体的消防安全教育效果落实不好。就广大务工人员来说,情况也是如此。广东作为外来务工人员聚集的大省,人数超过3000万,约占全国的1/4,大部分外来务工人员居住条件简陋、生活水平不高、文化素质偏低,加上流动性强,难以接受系统的消防安全培训,逃生自救基本常识缺乏,一旦失火,很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二是教育不规范。社会消防培训组织机构不健全,培训内容不系统,缺乏标准化、规范化教材,消防安全教育师资力量缺乏、培训经费短缺,制约了教育效果。消防部门的培训多采取以会代训、监督检查代训等形式,培训时间短、内容少、效果差。

三是积极性不高。一些企事业单位以生产和工作繁忙为借口,不愿安排专门时间让员工学习消防知识,使得这些单位职工消防培训没有有效开展起来。学校消防安全教育目前正处于起步阶段,消防安全教育大多流于形式、难以持久。一些学校虽然成立了消防安全教育组织机构,但未把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列入计划,缺乏系统性、经常性;一些学校热衷于搞形式,轰轰烈烈走过场,缺乏实效。

(三)内容不够全面

一是内容不完整。表现在政策法规、消防常识方面缺乏有深度的引导性、警示性、监督性、娱乐性、趣味性内容,针对性不强,满足不了社会不同层次成员的需求。

二是安排不合理。教育内容多以灭火、逃生为主,内容过于单一,形式缺乏创新,难以引起教育对象的兴趣。应该根据教育客体职业、地域、年龄的差异,恰当安排消防安全教育的内容,因材施教,突出教育的针对性,提高教育的实际效果。

(四)方法缺乏创新

一是方法手段较为简单。目前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形式大多选择在空旷场地拉条幅,用扩音器进行宣讲;又如在节假日开展突击性街头宣传教育活动,张贴悬挂标语、条幅、口号,彩旗飘飘,锣鼓阵阵,发传单,作讲话,很难吸引年轻人的注意,来的多是一些中老年人,貌似轰轰烈烈,实则效果有限。

二是现代科技运用不够。目前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多采用传统的宣传形式,形式单一,活泼性、趣味性、直观性不足,难以引起受教育者的兴趣,难以激发其接受知识和技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随着科技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电子灯箱等新兴媒体不断涌现,能给受教育者带来强烈的感官冲击,产生较深刻的印象,这是传统手段所不能达到的效果。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应该充分利用这些新兴媒体的优势,弥补传统宣传教育方法的不足,以提高教育效果。

(五)教育力量薄弱

一是专业力量“分身无术”。消防部门是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主导机构,在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中处于重要位置。但是按照目前的消防部队编制,负责社会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人员支队级单位一般也只有1~3人,大队级单位一般不设固定人员。消防部队忙于以灭火救援为中心的各项救援救助工作,工作压力和负担比较重,往往无力抽出时间和精力从事系统性的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因此,消防安全教育专业力量薄弱,与社会消防安全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很突出。

二是社会力量相对薄弱。社会消防安全教育不仅仅是消防部门的职责,更重要体现为政府的职责和全社会的责任。当前,应充分挖掘社会单位和人员的潜力,弥补现役消防安全教育人员数量的不足,充分调动社会中愿意而且有能力从事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单位和个人的力量,让他们加入到教育队伍中来,出谋划策,贡献力量。现行社会消防安全教育体系既未建立行之有效的培养模式,也缺乏相应的职能管理部门,主要弊端是把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看成是单一的政府和消防部门行为,宣传、教育和培养等工作全部由政府组织与实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职责不清、权限分割、基础薄弱等现象,导致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思路单一、缺乏联动、力度不够、效果不佳。

二、我国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影响因素分析

消防安全教育是提高公民消防安全素质的教育。消防安全素质是人们应对火灾突发事故时确保人身安全不受威胁、财产不受重大损失所需的素养和品质,是公众消防法律意识、消防安全自觉需求意识、防火常识、灭火技能及疏散逃生能力的具体综合体现,是国民综合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就必须对影响我国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效果的主要因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一)教育主体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教育主体和教育客体是构成教育活动的最基本要素。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是教育主体通过自身努力,借助一定手段、运用一定方法去影响教育客体。一般来说,公民通过接受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接触丰富的消防安全信息,这些信息或深或浅、或强或弱、或正面或负面地对个人产生影响刺激,当公众接触到这些消防安全信息所产生的情景时,就会产生自我机体、心理、思想、情感诸多方面的反应,从而使人引起注意、理解、对抗或接受。教育主体是社会消防安全教育中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包括领导者、教育者和辅助人员,教育主体是影响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关键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认识和态度。教育主体特别是领导者的思路和态度决定了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落实程度,教育主体认识程度高,就会重视消防安全教育,给予必要的时间、经费、资源等投入;教育主体认识程度不高,往往会忽视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不能正确处理消防安全教育与生产、工作之间的关系,把消防安全教育看成是不必要的负担,认为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无关紧要,口头重视,但是缺乏实际行动;或者对消防安全教育认识不足,不愿组织消防安全教育活动或者敷衍了事,这种态度会给教育客体造成一定程度的误导,导致他们产生轻视和厌烦心理。在走访座谈中发现,很多人反映从没有接受过任何形式的消防安全教育,不懂得最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原因在于教育主体缺乏对消防安全教育重要性的必要认识。特别是在一些机关、学校、企业中仍然存在着较为严重的不重视消防安全教育的情况,关键在于这些单位的领导没有树立正确和必要的消防安全意识,导致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不得力,员工的消防安全综合素质普遍不高。

二是素质和能力。教育主体的素质和能力是决定消防安全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教育主体知识面宽,掌握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就能根据教育客体的具体特点,深入浅出地采用适宜的方法和手段,增强教育的效果。相反,如果教育主体的素质不高、能力不足,言之无物或照本宣科,就不能把握受教育者的特点,必然流于形式,使受教育者难以产生触动,必然降低教育效果。

(二)教育客体

教育客体是与教育主体相对应的概念,一般是指受教育者。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既有与国民教育相似的一面,又有其特殊的一面,这就决定了教育客体具有复杂性,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文化程度。一般来说,文化程度高低决定了人们学习知识和技能的接受能力,从而影响安全意识的培养。教育客体的消防安全意识与其受教育程度有关,良好的文化素质对教育客体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初中以下文化程度的教育客体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较差,获得信息的途径少,而且大部分人生活水平不高,生存是他们最大的问题,因此对于消防安全标志的设置以及对消防安全知识的了解很少,甚至有些人对消防安全工作态度冷漠、毫不关心。

二是生活阅历。生活阅历是影响消防安全教育效果的重要因素。一般来说,阅历、经验丰富的人对消防安全教育有着较为正确的认识,接受程度也较高,容易调动教育客体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教育效果就会比较好。相反,阅历简单、经验缺乏的教育客体往往对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甚至有抵触心理,教育效果就会比较差。

三是职业差别。调查结果显示,一般来说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以及正规企业对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认识程度较高,消防设施较为齐全,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落实也比较好,导致其成员整体消防安全素质比较高。相反,松散组织从业人员,例如个体经营者、农民工、社区退休人员等是消防安全教育的盲区和薄弱环节。

(三)教育方法手段

教育方法和手段是联系受教育客体与教育目的的桥梁和纽带,选择合适的方法和手段可以比较容易达到教育目的,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在选择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方法手段时要考虑以下因素:

一是趣味性。消防安全教育方法手段要讲究趣味性,确保容易接受,同样的内容、不同的讲授方法会产生不同的效果。讲究趣味性就是通过对教育内容的加工,针对不同的对象、时间、地点、内容,用形象、生动、丰富、多样的方法和手段,将不同的听者、看者、体验者的注意力都聚焦于教育内容上。社会消防安全教育主体应注重掌握趣味性的讲授方法,使所讲授的内容对听者、看者、体验者具有吸引力,使人想听、想看、想体验,达到启发群众、教育群众的目的。此外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对象是广大民众,向他们传播的消防科学知识和技能还必须通俗易懂,其形式也必须是群众喜闻乐见、乐于接受的,否则就会影响教育效果。

二是针对性。当前群众普遍缺乏基本的消防安全知识和技能,除了群众本身原因外,也与当前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内容过于空洞、形式过于单一有着密切的关系。当前进行的消防安全教育活动很多时候是在追求“热闹”的效果和轰动效应,缺少教育的针对性,造成教育效果不好。同时,在消防安全技能培训方面时间较少、内容单一,缺乏吸引力。总体来看,在消防教育安全知识和技能传授方面既缺乏对教育客体情况的深入了解,也缺乏对教育客体特点的深入研究,教育方法手段缺乏针对性,造成教育效果不好。消防工作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要求和重点,不同季节、不同行业、不同工种的消防要求也有很大的差别。所以,在进行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时要注意区别这些不同特点,紧紧抓住其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这样才能做到有针对性、有重点,从而提高教育效果。

三是创新性。随着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的快速发展,火灾发生的特点也在不断发生变化,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内容也应当相应地随之变化,才能适应新的需要和要求。在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立意和形式上必须不断创新,才能吸引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的兴趣,要解放思想,开拓创新,采用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容易接受的方式进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

(四)物质投入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离不开一定的经费、场地、人员等物质因素的投入,物质投入是决定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人力。专业人才是完成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活动的根本力量,缺乏相应的专业人才就无法保证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质量,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效果。目前既缺乏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更缺乏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工作的教育者和参与者。仅仅依靠消防部门来完成消防安全教育工作显然是不现实的,必须依靠政府组织和社会力量来完成消防安全教育工作。这就需要加大对消防安全教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力度,在专门的大专院校设立相应的专业,培养专业的消防安全教育人才,同时制定和完善各种政策机制,鼓励和支持相关人员特别是大学应届毕业生和消防部门转业官兵积极投身到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战线上来,不断充实和增强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人才力量建设。

二是资金。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工作需要一定数量的资金投入,尤其是在开始和初创时期。例如,各地目前所建消防安全教育场馆投资少则五六百万元,多则一两千万元,这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无疑是一笔很大的开支。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资金投入应该列入本级政府财政预算,特别是应列入教育经费财政预算,以相应的比例对社会消防安全教育进行投入。此外,还应以中央政府专项资金的形式对经济落后地区进行适当扶持,地方政府应按相应的比例进行配套追加,从而保证社会消防安全教育资金的投入,弥补历史和现实发展中的“欠账”。

三是设施。目前,教育基础设施匮乏和不均衡是影响公民消防安全教育的重要因素。目前我国还有数量不少的省、自治区特别是广袤的中西部地区普遍缺乏专门的社会消防安全教育设施。这些地区的社会消防安全教育仅仅依靠消防部门一家进行组织,由于消防部队本身在体制、资金、师资、器材、场地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很多制约因素,导致在这些地区消防安全教育培训开展较少、方法单一,接受教育的群众数量较少,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影响非常有限,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消防安全教育的效果,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民整体消防安全意识和安全素质的提升。

三、加强我国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对策

素质教育是社会最基本的教育,公众消防素质的高低不仅是影响火灾发生的重要因素,同样也是影响火灾危害程度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各级政府通过制定规章制度、采取多种手段和方法,改革社会消防安全教育体制,规范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形式和内容,不断提高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效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客观而论,我国社会消防安全教育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和需要完善之处,还有待进一步提升。为此,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不断完善和创新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思路,以此形成消防安全教育人人有责、人人需要的良好氛围,营造和建立政府和群众关注社会安全、消防安全的和谐氛围。

(一)以树立科学观念为先导,提升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水平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理念是行动的灵魂。强化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必须首先从树立全民观念、法制观念、效益观念和市场观念入手,理清思路,解决各级政府的思想认识问题,从根本上增强对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认识,树立“防火重于泰山”的观念。广大群众也要从根本上转变思想认识,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树立科学的安全意识,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

(二)以充实教育内容为载体,提升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水平

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对象是每个公民,不同职业、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人所需要和所能接受的消防安全知识也不同,因此社会消防安全教育也要遵循教育的基本规律,根据不同教育对象,选择不同的教育内容和形式,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突出科学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按照消防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以学历层次和职业特点完善教育内容体系,分阶段、分层次构建立体化、全方位的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内容体系。

(三)以探索方法手段为突破,提升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水平

近年来,社会消防安全教育采取了多种方法和手段,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但是与社会消防安全教育的目标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有相当的差距。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所面向对象的知识结构和文化层次不同、兴趣爱好各异,开展宣传教育的社会环境不同、场所不同、目的不同、内容不同,此外不同地区消防部门自身条件(资金来源、专业实力、人员配备、制度等)也不同,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要根据具体宣传教育任务和活动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具体来说包括运用媒体、移动电话、固定媒介、发放宣传材料、培训、讲座、授课、参观体验、开展实践活动等形式。只有根据不同教育客体,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手段,才能取得最佳的消防安全教育效果,提高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的效率。另外,消防部门还应结合工作实际和条件变化,探索更新更好的消防安全教育形式。

(四)以完善教育机制为重点,提升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水平

为了从根本上提高消防安全教育效果,必须探究出现问题的根本原因,追根溯源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治本办法。社会消防安全教育工作出现种种问题的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建立起一整套能够充分调动有关各方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宣传教育机制。机制是社会组织以及其中个体之间相互衔接、相互制约、相互配合的方式方法,机制科学有效,系统就能高效运转,得到理想的系统输出;相反,如果机制不科学,系统运转的效率就会降低,系统输出也就不会理想。消防安全教育工作也是如此,为了切实提高社会消防教育有关参与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必须从创新机制入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具体来说,应该建立和完善绩效评价机制、奖惩激励机制、系统协调机制、奖金保障机制和法律保障机制。

(五)以健全教育队伍为根本,提升社会消防安全教育水平

安全教育认识范文第6篇

以我们对唐山所在高校大学生的调查为例,有28.6%的学生由于计算机安全方面的事件对自己造成了不同程度的损失,造成网络安全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有37.5%的学生选择不清楚,由于未防范软件漏洞导致发生安全事件的占总数的45.2%,登录密码过于简单或未修改密码导致发生安全事件的占35.1%,足见学生的安全防范意识之薄弱。尽管如今众多专家学者已经认识到高校属于信息安全高危环境,但只有少数高校进行这方面意识的培养,也很少有高校能够达到指导教工和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信息系统安全在现有科技和新兴科技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一些学校中开展的尚不健全且目的不明确的教学研究项目可以反映出当前信息安全意识教育在高校中的地位很低。与此相反,信息技术的进步却不断要求学生具备更多信息安全的知识。显然,这两方面已经成为了一对尖锐的矛盾,学术界的相关研究也常常陷入孤军奋战的尴尬境地。多数研究局限于信息安全对于军事的价值和意义,工业、商业、社会生活等方面的用途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投入。这种全民信息安全意识的缺乏将造成一个恶性循环,高校的大学生走向社会必将成为未来企业中的中流砥柱,由于网络安全意识的缺乏,可能在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将重要的商业信息暴露于危险之中,或者在遇到这种不利的处境时束手无措,而给公司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明显滞后

也以我们对唐山高校的调查为例,发现学校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滞后。滞后的情况有以下几种:第一是对学生信息安全教育滞后于形势的发展。学校没有充分认识到快速发展的网络已经延伸到了校园的各个角落。搞好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不但可以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也是培养优质人才的需要。第二是高校加强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与培养健康、理性的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关系处理不当。搞好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不但能提高大学生自我防御、免受不良信息的侵害的能力,同时也避免大学生本身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也是高校保证其“产品”高质量、高出品率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第三是未能处理好安全教育课程与其他专业课程设置的关系。不少高校片面认为大学生安全信息教育不是学校教学内容可有可无,因而大学生的安全信息教育也就不能列入学校的教学日程。在接受调查的大学生中有36.5%的同学表示,学校的信息安全教育不系统。

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缺乏重视程度

学校的重视程度如何,直接影响大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的水平。通过我们的调查,发现在各个高校有不同程度的欠缺:第一是领导机制不健全。大多数学校没有专门的信息安全领导或管理机构。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采取什么样的运行机制,以什么形式纳入学校教学内容,没有明确的规定和安排,有的学校把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放在各院系办公室,有的放在学生处,教务处,有的放在保卫处等等,从管理体制上没有形成自上而下的统一。第二是没有把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一部分。信息安全教育方面的专门课程、专业教师和教科书寥寥无几。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教育一般也只是以报告、宣传等方式零敲碎打,致使大学生获取网络信息安全教育渠道不畅通信息不全面系统。第三是没有把大学生安全教育纳入教学计划。调查显示,大多数学校没有信息安全教育课程的教学计划,信息安全教育的时间、内容、教材、教师、教学效果等,都没有统一的规划。因此说,大学生信息安全教育在学校教学工作中一直没有应有的位置。

安全教育认识范文第7篇

一、指导思想

以“强化安全管理,共创和谐校园”为主线,深入贯彻依法治校目标的具体工作要求,营造浓厚的宣传舆论氛围,进一步增强“平安校园”的创建工作,以“安全教育周”活动为契机,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和措施,加强校园安全管理稳定工作。保证学生生命和学校财产的安全,特制定本方案。

二、活动目的:

围绕“强化安全管理,共创和谐校园”这一主题及有关安全的热点问题,根据本校实际情况,通过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树立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提高自护自救能力,进一步强化学校各项安全工作。

三、活动时间:年月日——月日

四、活动主题:强化安全管理,共创和谐校园。

五、活动内容

坚持以人为本的思想理念,切实强化安全教育,维护校园安全稳定工作。我班以“安全教育日”活动为契机,开展安全教育周活动,活动内容为:

(一)营造安全教育氛围

1、利用国旗下讲话、班会、宣传橱窗向师生宣传安全知识,对学生进行内容广泛的安全教育,使整个校园形成良好的教育氛围。

2、利用校园网进行广泛宣传。

(二)健全组织机构

1、成立由学校领导组成的安全领导小组(具体见应急预案)

2、成立由学生会干部为主体的学生安全小组(成员另附)

(三)认真开展“七个一”活动。

1、悬挂“安全重于泰山,生命高于一切”的横幅。(政教处)

2.张贴宣传图画或张贴标语。营造良好的宣传教育氛围。(政教处)

3、出好一期“济宁市实验中学安全知识”宣传页。(政教处)

4.举办一次讲座,防交通事故、防溺水、防火灾、防踩踏、防中毒、防校园暴力、防自然灾害、饮食卫生等方面的教育,加强对学生安全知识普及教育。(政教处、团委负责)

5、进行一次火灾逃生演练,使广大师生在教育活动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公寓办负责)

6、进行一次地震逃生演练,使广大师生在教育活动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保卫科负责)

7、召开一次以“安全教育”为主题的班会。(政教处、各年级负责)

(三)进行全校安全大检查。

对全校设施设备进行一次安全大检查,找出安全隐患。针对校园门、窗、栏杆、围栏、教室、实验室、电脑室、宿舍、食堂可能存在的问题认真排查,做好记录,各处室、各部位具体负责,处室负责人为第一责任人,发现隐患,及时消除。

六、后续工作

活动结束以后,我们将坚持安全工作“常抓不懈、警钟长鸣”的方针,继续深入细致、有条不紊地开展上述活动,不断完善和巩固相关安全制度,目的在于以“安全教育周”活动为载体,不断加强学校师生安全工作,牢固树立“安全教育第一,责任重于泰山”的防范意识,努力打造“平安校园”、“和谐校园”,为师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学习、工作环境。

中学安全教育管理方案----年中小学安全稳定教育工作策划方案(二)

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培养中小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保障中小学生身心健康,根据国家、省、市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教育目的、原则

通过开展公共安全教育,使中小学生学到健康生存所需要的基本安全知识,掌握基本的抵御危险、防范侵害、应对突发安全事件进行自救互救的基本技能,形成社会安全责任感,树立珍爱和相互珍爱生命的意识。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要遵循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握学生认知特点,注重实践性、实用性和时效性;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深浅适宜、循序渐进。坚持专门课程同在其他学科教学中的渗透相结合;课堂教学同实践活动想结合,知识教育同强化管理、培养习惯相结合;学校教育同家庭、社会教育想结合;全县统一要求同各地结合实际积极探索相结合;自救自护同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相结合的原则。

二、教育内容

公共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食品卫生安全、抵御自然灾害、防护治安侵害、认识侵害、预防艾滋病等传染病的卫生常识、网络信息安全、安全应急处理等。重点使学生掌握保护个体生命安全的基本知识和技能,树立和强化安全意识,有效防范各种危害。根据中小学的年龄和认知特点,按照小学低年级(1---3年级)、(3---6小学高年级)、初中、高中四个学段分别设置公共安全教育内容。

(一)小学低年级的教育内容主要为:

1、生活居家安全。学习家用电器、煤气、液化气、柴火、刀具等日常生活用具的使用,学习和认识电、火、日用化学品的使用和危害性,认识与陌生人交往的安全问题。

2、了解风、雨、雹、雷、闪电、洪水、地震等基本自然现象及危险性。初步学会在自然灾害发生时的自我保护和求助及逃生的简单技能。

3、乘车行路安全。认识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线,知道如何行路、乘车。

4、卫生安全。自觉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饮水、食品卫生安全常识,预防常见食物中毒和疾病。了解常见的肠道和呼吸道等常见疾病的预防常识。

5、消防安全。认识玩火的危害,了解野外用火和森林防火的知识,知道发生火灾怎么打火警电话、怎么逃生。

6、活动安全。了解游泳、滑冰、索道、游乐设施等安全知识,知道校内游戏、校外活动、户外活动注意什么,如何上下楼梯、乘坐电梯,公共场合不拥挤,知道躲避危险建筑物。

7、运动安全。如何安全使用体育器材,体育运动注意什么等。

8、应急处置。学习110、119、120电话的拨打方法和报警方法,向大人求助的方法。

(二)小学高年级的教育内容主要为:

1、交通安全。避免道路交通伤害,铁路及道通伤害,知道交通安全基本法规。

2、食品卫生安全。学习食品、饮食卫生知识,掌握常见传染病的危害、传播和预防措施,了解吸烟、酗酒、的危害。

3、消防安全。了解野外用火和森林防火的知识,了解灭火器的性能和使用方法,掌握火情的处理和逃生自救互救基本方法。

4、劳动安全。掌握一般家庭劳动、学校劳动安全知识。

5、校外活动安全。了解郊游、游泳、滑冰、集体活动等安全常识。学习预防和处理溺水、烫烧伤、动物咬伤、异物进气管等意外伤害的基本常识和方法,不参与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

6、防范治安侵害。学会应对可疑陌生人的方法,了解应对敲诈、恐吓、性侵害的一般方法,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形成在遇到危及自身安全时及时向他人求助的意识。

7、了解网络信息安全。认识黄色等不良信息的危害,学会控制自己行为,防止沉迷网络和游戏。

8、进一步了解防范自然灾害引发的危害,掌握突发自然灾害预警信号级别含义及相应的预防措施。

(三)初中年级的教育内容主要为:

1、掌握一定预防和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提高在自然灾害发生时冷静对待、自我保护和逃生能力。

2、学会预防传染病、食物及饮水中毒基本知识,掌握急救处理常识和简单用药知识。

3、了解、艾滋病的基本常识和预防措施,形成自我保护意识。

4、学习《道路交通法》,懂得分析交通安全隐患,避免骑车打闹及影响他人的交通行为,避免违章和交通事故。

5、掌握应对敲诈、恐吓、抢夺、抢劫、性侵害的防范方法。

6、学会在公共场合分析公共安全隐患,拥有自我保护和防范意识,自觉遵守和维护公共秩序,不参加影响和危害社会安全的活动,形成社会责任意识。

7、掌握预防体育运动教学安全事故的知识和技能,遵守实验教学规程,懂得一般实验伤害的救护知识。

8、认识判断网络色情、反动、邪教等有害信息,增强自觉抵制不良信息诱惑的能力。

9、学会克服青春期的烦恼,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打架、群殴等校园暴力事件的发生。

(四)高中年级的教育内容主要为:

1、交通安全。学习交通法规的性质及基本原则,掌握乘坐各种交通工具应注意的事项,掌握一定交通事故应急急救方法。

2、消防安全。了解造成火灾的原因,各种灭火器的使用知识,不同性质火灾的扑灭方法,掌握各种场合火场逃生自救互救技能。

3、卫生防病知识。掌握呼吸道传染病、肠道传染病、病毒性肝炎、流感等常见传染病及艾滋病的病因及预防知识,基本用药常识。

4、基本掌握各种自然灾害自救的技能和紧急救护他人的知识。

5、预防应对治安侵害。有效应对敲诈、恐吓、抢夺、抢劫、性侵害事件,掌握保护自身安全的技能。

6、形成在各种状态下自我防范的安全意识,掌握在各种生活环境、公共环境识别安全隐患的能力,有效抵制、防范安全事件发生。

7、认识网络交流存在的安全隐患,识别欺骗、欺诈和各种不良诱惑,拒绝上当受骗。

8、学习掌握国家安全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基本政策和知识,形成自觉维护国家和社会安全稳定的意识。

三、教育方式

(一)课堂教育。对无法进行学科教学渗透的公共安全知识,利用安全课进行课堂教育来完成公共安全教育规定的内容。

(二)学科渗透。化学、物理、地理、生物、体育等各学科,要在教学中渗透剧毒、易燃、易爆、防洪、防雷、防雹、地震、防电、防传染病、防食物中毒、防运动伤害等公共安全教育。

(三)专题教育。结合班会、团会、校会、升旗仪式、专题讲座、游戏、模拟、体验、活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和校园文化开展公共安全教育,与公安消防、交通、公安、卫生、地震等部门联合进行形式多样的公共安全教育。

(四)实践教学。通过参观交通、消除、治安、疾病、自然灾害等展览,组织师生进行消防逃生自救互救演练,应急疏散演练、模拟地震演练等实践教学开展公共安全教育。

(五)媒体宣传。利用校园墙报、板报、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广泛进行安全知识宣传,营造安全教育氛围,产生耳濡目染的教育效果。

四、实施措施

(一)学校要保证公共安全教育的时间,采用课程渗透和利用安全课相结合的方式,确保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各校每两周安排一节安全教育课,安全教育课可利用班会多种形式上,开展自救自护和逃生实践演练活动。

(二)各校根据本校实际情况,积极开发公共安全教育的图书、课件、音像制品等教学资源。凡进入中小学校的自助读本或相关教育材料必须按有关规定,经县教育行政部门审定后方可使用。自助读本或其他教学材料由学校统一购买,学生循环使用,所需费用由公用教育经费支付,不得向学生收费。

(三)学校应当在核实编制标准范围内,积极配备公共安全教育专兼职教师。学校公共安全教育专兼职教师应当品德优良、身体健康,具有相适应的公共安全教育知识水平。各科教师要结合课程特点,挖掘可渗透的公共安全教育内容,将其有机结合在教学中。学校要把公共安全教育列入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系列和校本培训计划,不断提高教师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水平。

(四)学校和教师开展公共安全教育情况纳入学校考核教师考核内容。

(五)每年3月份最后一周的星期一为学生公共安全教育日,每学期开课的第一周为公共安全教育周。在公共安全教育日、公共安全教育周期间,学校应当采取多种形式,根据季节性多发安全事故情况对学生进行“我是公共安全员”或“我是公共安全监督员”为主题的公共安全教育。

(六)学校应聘请司法、公安等有关机关、团体的专业人士对学生进行法制、治安防范、交通、消防、饮食卫生、疾病防控等公共安全教育讲座,每学期不少于两次。

(七)文体教育局实施学校公共安全教育目标责任制,将学校公共安全教育情况及师生安全知识水平作为对学校安全检查的重要内容,并列入年终综合考评,考评不达标的,当年不得评为先进单位,负有领导责任和直接责任的人员不得评为先进个人。

中学安全教育管理方案----中小学校园安全教育管理策划方案(三)

学校安全是开展正常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为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安全教育,提高广大中小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护自救能力,保护广大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根据省教育厅的安排,现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中小学安全教育系列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指导思想。通过安全教育系列活动,普及宣传校园安全知识,使广大师生正确掌握安全防范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师生的自我防范能力和危险情况下的自助自救能力,为我市广大师生创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二、组织领导

成立市中小学安全教育系列活动领导组。

三、活动内容和时间安排

月:新学期安全教育主题家长会;道路交通安全教育;进行逃生演练;3月最后一周的星期一“全国中小学生安全教育日”活动;

月:月第一周全省“预防溺水教育活动周”活动;防火、防电、防雷教育;

月:月日全省“安全教育演练日”活动;月日“安全教育培训日”活动;

月:预防溺水事故、道路和水路交通事故教育主题班会;预防血吸虫病、艾滋病和禁毒三项专题教育周;给家长一封信(安全教育主题);

月:安全教育书画比赛和征文活动;

月:月日市区学校参加由市政府组织的自救自护和逃生演练;新学期安全教育主题家长会;月第四周“道路交通安全宣传周”活动;

月:学生自救自护和逃生演练活动;安全教育主题班会;

月:全省安全教育征文评选活动;安全知识演讲比赛;

月:月日法制宣传日(《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小学幼儿园安全管理办法》宣传)活动。

四、活动方式

1.活动周、活动日活动:从年月新学年开始,系列活动作为全市中小学常规性安全教育工作,纳入学校的正常教育教学计划,常年定期开展。各校确定主题内容,按时组织实施,师生广泛参与,形式多样,可采取举办报告会、制作宣传品、开展演讲辩论、进行主题文艺演出等各种方式。培训日期间,各校要开展以培训班为主要形式的安全教育培训。

2.安全演练:各中小学根据实际情况,设想可能出现的火灾、地震、泥石流、洪水等情况,制定周密的演练方案,让全校师生熟知演练方案的应急信号、撤离的路线、先后顺序、安全集结场所。以校为单位,组织实施,学校要组织全体师生参加演练,每学期各学校演练次数不少于两次。

3.主题班会:各中小学根据季节特点、城乡特点和不同学段学生身心特点,以安全教育为主题,召开主题家长会、主题班会。主题家长会要确立重点,对家长进行安全教育,可以采取专题讲座、案例教育、与家长签订安全监管协议等方式。主题班会要对学生进行安全知识教育,可以采取知识讲座、案例教育、举办学生远离安全事故承诺仪式等方式。

五、有关要求

1、各中小学充分认识做好安全教育工作的重要性,建立中小学安全工作责任制。通过建章立制,明确学校领导、教职员的工作职责,严格管理,确保学校安全工作。

2、各县市区教育局、市直学校要把安全教育作为一项经常性工作常抓不懈,不能存在侥幸心理、麻痹思想。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全教育,做好积极的防范措施。

3、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台帐。各中小学在开展安全教育活动过程中,要健全学校安全台帐,注意保存和整理有关讲议、计划、总结、图像、数据等资料,做到分类整理,存档备案。

安全教育认识范文第8篇

学校安全教育是指学校管理者及教育者以党和国家的法律、法规、方针、政策为依据,通过日常教育、课程教育及入学教育等多种方式,使在校学生提高安全意识,系统掌握安全知识及安全技能,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针对体育专业学生的特点,学校以安全教育课为主阵地,深入开展了一系列安全教育活动。在安全教育实施前后,我们对2012级体育专业学生先后进行了两次一样的问卷调查,从而及时地了解安全教育的实施效果。

1.学生对于安全教育课的认知态度对比安全教育课是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规定的一门高校学生必修课程,是安全教育的主渠道及主阵地。该门课程以学生的安全态度、安全知识、安全技能的培养为主,致力于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终身发展。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学校就将安全教育课纳入新生的必修课程,制定了教学计划,并且贯穿于大学三年之中,在每一学期末都对学生进行考核,同时给出相应的考核分数,对于不及格的学生要求进行补考并进行思想教育。对于刚进入大学的体育专业学生来说,他们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安全教育课的重要性。通过一年的安全教育课,学生对安全教育课的认识有了一定的转变,如表1所示,认为开设安全教育课非常有必要的学生从40.1%升至48.7%,认为完全没必要的学生从19.1%降至10.0%,从这一升一降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学生逐步意识到安全教育课的重要性,也能更自觉地参与到安全教育课的学习之中。

2.学生安全知识掌握程度对比学校充分发挥安全教育课的主渠道作用,利用课堂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同时能紧紧抓住每一次系会、年级会、班会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向学生强调安全的重要性。在安全教育的过程中,内容形式丰富多样,以“环境日”“消防日”“世界艾滋病日”节日为契机,邀请相关专家开展安全教育系列讲座,向学生系统讲述日常生活安全知识、自然灾害与自救知识、交通安全知识、社会生活安全知识,组织学生开展消防演练、食物中毒急救演练及防灾避险演练,开展学生安全知识竞赛活动,通过活动增强学生的安全知识,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安全技能及逃生技能。如表2、表3、表4所示,学生通过在校一年的安全教育,消防安全知识、食物中毒急救知识、防灾避险知识均有了提高,学生从不了解、不知道到比较了解、十分了解、十分清楚,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也证明我们的安全教育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3.学生安全防范意识前后对比高专院校学生的年龄多在20岁左右,他们的生理已经基本发育成熟,但是心理发育仍然滞后,由于社会经验、人生阅历不足,他们在独立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时,往往对各种安全隐患缺乏必要的重视和警惕,安全意识往往较为薄弱。因此,学校从新生刚入学开始就强调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充分利用广播、板报、校园网、报刊等舆论形式,在全校范围内营造了人人讲安全、人人懂安全、人人重安全的氛围。在实践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功能,在学校成立了护校队、伙食管理委员会等学生组织机构,让学生参与维护校园的安全稳定,使学生在自我安全管理的过程中不断增强安全意识,提高学生的安全防范能力。同时,深入开展文明校园、安全寝室创建活动,在实际生活、学习中通过学生干部及党员的榜样作用,实现学生整体安全意识的提高。通过调查,我们发现通过一年的安全教育,学生有了更强烈的维权意识,在自身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往往不会自己默默承受,而是更多地选择报警或者报告相关部门等方式进行处理,从表5的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安全教育的实际效果。学生对于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交通安全等也有了更强烈的防范意识,能以更加安全的方式来处理日常生活中的事情,如表6和表7所示。

4.学生安全行为表现前后对比如前所述,高专院校体育专业学生往往具备自身的一些行为特点,如团队意识强、纪律自觉性差、个人表现欲强、心理承受能力差等。学校管理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结合学生的特点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对他们进行安全教育,经常与学生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困难,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与教师形成亲近的心理,使他们自觉认同教师的教育。特别是对于一些经常晚归、打架、喝酒的学生,我们的学生工作者更是经常与其进行谈心,向其强调安全的重要性,让他们能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发现一些学生有不良的心理时,及时采取心理疏导,对学生予以鼓励,动员学生身边的同学来做其思想工作,使其能尽快走出心理误区,实现健康发展。从表8可以看出,学生在安全教育之后,面临心理压力时往往能选择更加合理的排解方式。学生对于人身安全及社交安全也有了更强的安全意识,晚归现象较之教育前有较大好转,如表9、表10所示。

二、对高专院校体育专业学生中实施安全教育的建议

通过对学校2012级学生安全教育前后的调查我们可以发现,安全教育的实施对高专院校学生行为态度的影响是比较大的,学生通过安全教育掌握了安全知识,安全防范意识有明显提高,安全行为表现有所改善。但是,我们也发现学生中仍然存在许多安全问题,如仍有21.2%的学生完全不了解食物中毒急救知识,12.7%的学生在出行时,仍然选择乘坐“黑”出租车或者“摩的”等不正规营业的交通工具,37.5%的学生经常在晚上11:00之后才回到宿舍等,这些都是我们下一步安全教育应该重点关注的问题。通过安全教育的实践,我们认识到高专院校体育专业学生的安全教育必须切实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到位与措施落实相结合安全教育关系到学生的切身利益,关系着学校的教学秩序及生活秩序,关系着和谐校园的建设。学校领导及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要以“稳定压倒一切,安全重于泰山”的意识,做好安全教育各项工作。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制定安全教育课的课程计划、安全教育的重点及难点、安全教育的活动内容及形式等,使得安全教育能落到实处,切实解决学生最薄弱的安全环节。

2.齐抓共管与分工负责相结合安全教育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涉及学校教务、学工、保卫、宣传等多个部门,是班主任、辅导员责无旁贷的义务,同时也是各任课教师共同的责任。全体教职员工应该结合自身岗位,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切实履行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职责。学校要制定安全教育管理相关的工作规范及考核指标体系,实现岗位责任制,同时定期进行指导、监督和考核,确保安全教育管理工作顺利进行。上能做到齐抓共管,下能深入各个班级,落实到学生个人,使安全教育实现制度化、经常化。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