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安全法治教育范文

安全法治教育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安全法治教育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安全法治教育

安全法治教育范文第1篇

1.1青少年对于网络安全法律教育重要性认识不足。青少年了解网络安全的法律渠道太窄,很多青少年对于学校开设《道德与法律》方面的公共课程没有兴趣,也没有想到会在生活中用到。同时,缺乏专门的网络安全的法律专题教育,青少年不知道从何处了解,好多青少年从不知走到了无知,有的甚至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1.2青少年网络安全法治教育途径单一。大部分青少年目前以接受的传统应试教育为主的方法。这样的方式一方面不能使学生们意识到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或者这种安全意识仅仅停留在书本上,试卷上;另一方面,旧的教学方式也无法充分表达网络违法犯罪现象的严重性。在学生眼里,网络本身就是由数字构成的虚拟空间,是一个绝对自由的空间,甚至是一个“法外”空间。要改变学生这种想法就必须改革传统的书本教育进而探索新的教学模式。

1.3缺少网络安全法治教育意识。随着计算机技术、互联网技术、软件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青少年进行专门的计算机、网络以及软件技术的教育。这种教育能够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新技术人才。但是,如果这批掌握了最新技术的青少年不能正确运用所学到的知识,甚至用它来进行违法犯罪,就会对我国互联网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必须对青少年进行专门的网络安全法治教育。如此才能从最大程度上防止这些掌握高新技术的专门人才变成危害网络安全的人。

2、提高青少年网络安全教育的策略

2.1提高法律意识的教育。互联网以自由著称,但互联网里的自由也同现实世界中的自由一样,是有限度的自由,是理性的自由,以遵守法律为前提。应当以法律、法规、条例为主要内容对人们进行教育,增强法律意识,从而让青少年们知道在互联网上什么行为可以做,什么行为不可以做,并且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提高思想认识,作为青少年,要能正确利用网络、运用网络,为求知和学习提供了良好的途径和广阔的空间;另一方面要认识到,网络本身存在着一定缺陷,网络环境往往较为复杂,缺乏有效的管理和保护。一些青少年由于长时间沉湎网络,致使其严重混淆虚拟空间与现实社会,从而影响其正确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的形成。由于认识上的偏颇以及道德素质的缺失、道德行为的失范,很容易被网络中的色情、暴力、淫秽等不良信息所诱惑,轻则会损害身心健康,荒废学业,重者为满足自己的奢望而诱发违法犯罪。

2.2拓展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的新渠道。第一、开设专门的针对网络安全法律教育的选修课;第二、通过案例教学、网络法律知识竞赛等新型手段,利用较多的时间,充分激发青少年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使青少年能够在实践中进一步自主学习。

2.3加强有关网络安全的舆论宣传。通过舆论宣传不仅可以让大学生了解网络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安全的内容,还可以起到舆论导向的作用,通过这些网站,间接对青少年进行引导和教育,培养青少年“文明上网”的品德。对网络给青少年造成的负面影响予以强调,特别是在青少年中进行类似的教育和宣传,对青少年起警示作用。青少年涉世未深,对新鲜事物缺乏判断和鉴别,无法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后果,这是青少年的一大弱点;然而,青少年也正处于接受各种教育的最佳时期,他们的思想和行为模式尚未定型,易于教化和引导。

2.4建议有关部门在互联网上经常举办一些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活动,吸引青少年积极参与,培养青少年“诚信上网”的品德,从而达到潜移默化的引导教育作用。青少年迷恋网络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在网络世界中,他们能够寻求到个人价值的体现。青少年个人价值的体现是多方面的,也许是玩网络游戏的胜利;也许是自己张贴或发表的言论有较高的点击率;也许是想扮演一回黑客,事实上,青少年在网络上个人价值的体现方式是比较集中的,满足他们的这些需求,自然就能够吸引住青少年的参与。所以,如果有关部门在互联网上经常性地举办一些能够满足青少年需求的活动,就能通过这些活动对青少年进行各种主题的引导和教育。

安全法治教育范文第2篇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和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形势特点,深入推进“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落实,广泛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不断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持续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为市加快建设生态绿色的山水名城和创新开放的产业新城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活动主题

加强全民普法促进全面小康

三、宣传重点

(一)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二)宪法、民法典等法律;

(三)《党章》《中国共产党政法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中国共产党重大事项请示报告条例》等党内法规;

(四)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境卫生检疫法、动物防疫法、食品安全法、社区矫正法和《省食品安全条例》《省中医药条例》等有关疫情防控的法律法规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省人大常委会关于依法全力做好当前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

(五)“六稳”“六保”工作相关法律法规;

(六)国家安全、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等方面的法律法规;

(七)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规划、决议等;

(八)《省法治宣传教育条例》《省法律援助条例》《省环境保护条例》《流域水污染防治条例》《省多元化解纠纷促进条例》《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依法做好多元化解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中矛盾纠纷工作的意见》等有关地方性法规、文件;

(九)行政执法机关、监察机关、司法机关在执法、监察、司法工作中依据的重点法律;

(十)各地各部门在普法和依法治理工作中好的做法和经验。

四、活动步骤

(一)8月至9月,各村(社区)各单位根据自身实际,开展“普及行”“宣传行”活动,掀起镇法治宣传教育高潮;

(二)10月至11月,镇政府和司法所、镇宣传办到各村(社区)和有关单位(镇直机关、企事业单位、中小学校)进行督查,开展“督查行”活动;

(三)12月,结合“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活动,集中开展以宪法为核心的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活动;

(四)12月上旬,镇政府对“普及行”“宣传行”“督查行”进行总结。

五、活动方式

镇政府在全镇范围内分别组织开展“三行”即“普及行”“宣传行”“督查行”活动。“三行”活动方案分别制定,连同本方案一并印发。

六、相关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各村(社区)各单位要深刻认识全民普法和守法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一项长期基础性工作,切实加强对普法工作的领导,坚持把“普法行”特色品牌活动作为推动实施“七五”普法规划和贯彻实施普法决议的重要载体,精心组织,协同配合,抓好落实。今年的“普法行”活动,尤其要充分认识宣传好实施好民法典的重大意义,有计划、按步骤、高效率地推进学习宣传活动,实现民法典学习宣传与实施的有效衔接和紧密配合。要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安全法治教育范文第3篇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师;法律素养;职前培养

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今年将开始小学教育德育师范专业方向招生,未来毕业生主要从事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少先队工作以及学校德育工作,而道德与法治教学自当是主要工作。结合《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道德与法治课程与教学的要求,本文将对教师的法律素养做一分析,以期为小学教师教育德育方向和职后教师培养提供一些参考。

一、道德与法治教师法律素养概述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素养指平日的修养,修养指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还指养成的正确的待人处事的态度。[1]在《辞海》中,修养指个人在政治、思想、道德品质和知识技能等方面,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所达到一定水平。[2]由此看来,素养应是经过长期锻炼和培养在政治、思想、理论、知识、艺术、道德品质方面所达到的水平。法律素养,简言之,指认识和运用法律的能力或素质,一个人法律素养如何,是通过其掌握、运用法律知识的技能及其法律意识表现出来的。[3]该定义只是说明了法律素养的外在表现。我们认为,法律素养应该是内在法律修养与外在运用法律能力的相互统一,结合素养的一般定义,法律素养一般可以定义为:个人经过长期培养和锻炼在法律理论、知识、思维以及运用法律的能力所达到的一定水平。包括法律知识的掌握、法律思想和观点、在社会生活中运用法律进行思考,以及运用法律处理社会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法律素养指个人为了从事教师职业,经过一定后天的学习和培养,所获得的关于教师职业法规知识、能力以及在此过程中形成的相应思想观念、意识、态度等,也可以称为法律素质。[4]道德与法治教师属于一般教师范畴,但是,由于其在教学中需要运用大量法律理论、观点、知识,其法律素养应高于一般教师,不仅包括教师职业法律素养,还包括从事道德与法治教学应具备的法律素养。据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法律素养主要指作为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经过培养和锻炼所形成的具有从事教师工作的职业法律素养,以及按照国家法治教育方针、政策及课程标准要求,为从事法治教育教学所具备的法律素养。

二、道德与法治课教师法律素养的具体要求

(一)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法律基础知识是法律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没有扎实的法律基础知识,很难具备良好的法律思维能力及形成对法律的情感和信仰。按照《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现有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标准(2011版)的要求,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具备的法律基础知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基本的法律理论知识。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法律理论基础知识方面,应了解法的产生和发展、法的概念及本质特征、法的价值,社会主义法的产生、本质、特征,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法律关系,基本法律概念等。二是对宪法的深刻理解。《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道德与法治教材特别突出了宪法教育,教师必须对宪法有深刻的理解。掌握与宪法的有关的基本概念,如公民、国籍、基本权利、国体、政体、国家制度、国家体制、国家结构等;掌握宪法的特征、我国宪法的基本原则、我国的国家制度、国家结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国家机构等;认识理解宪政,正确看待当代宪政思潮。三是对于部门法的一定了解和掌握。依据《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和道德与法治教材涉及的法律知识,教师需了解和掌握的部门法包括宪法,涉及宪法及宪法修正案、国籍法、选举法、民族区域自治法等;刑法,涉及刑法及刑法修正案等;民商法,涉及民法总则、继承法、侵权责任法、婚姻家庭法等;行政法,涉及治安管理处罚法、国家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环境保护法、消防法、食品卫生法、禁毒法等;程序法,涉及刑事诉讼法、民事诉讼法、行政诉讼法、仲裁法等;经济法,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产品质量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还包括未成年人保护的法律,涉及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劳动法等。

(二)基本法律意识所谓法律意识,“是人们对法的理性、情感、意志和信念等各种心理要素的有机综合体”。[5]作为道德与法治教师首先要相信法律,能够正确认识法的作用和价值;树立积极的法律情感,加深对法律的认同和信任;具备法律的观点和信仰,能从法律的视角分析社会现象和问题;能用法律思维的方法分析教育教学中的法律问题。

(三)运用法律解决问题的能力道德与法治教师要能够熟练运用掌握的法律知识,对教材中出现的法律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同时还能举一反三,拓展学生对问题的思考;对于学生平时提出的法律问题能进行初步的分析和解答;能根据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安排,对学生进行各种法律教育和宣传活动;对于侵犯师生权益行为能进行初步法律的分析,维护师生权益。

(四)法律语言的熟练使用语言是人们交流的工具,人类的任何交流活动都离不开语言,这就要求道德与法治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准确使用和解释法律概念;准确引用法律条款,明确其中条、款、项的含义;准确区分相关概念,如公民与人民、国家机构与国家机关、权利与权力、国体与政体、罚款与罚金、定金与订金、违法与犯罪、期日与期限等;明确民事行为能力、行政责任能力、刑事责任能力的年龄划分;还能用通俗的语言向学生解释专业的法律概念和术语。

三、道德与法治教师法律素养的养成路径

道德与法治教师法律素养的养成,主要通过职前培养和职后培训提升。为适应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师资需求,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今年将开设小学教育德育师范方向,计划从以下几方面努力培养学生的法律素养,以适应教学一线的实际需要。

(一)以师范生法律课程设置引领教师素养提升为培养小学教育德育方向师范生的法律素养,除作为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的通识教育课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以及作为培养教师法律素养的儿童权利与保障等专业基础课程外,将开设法学概论、法律思想史两门专业方向核心课程。其中,法学概论共计64学时,分两个学期开设,法律思想史32学时。法学概论主要介绍法的一般理论知识,依法治国的基本理论,部门法的基本知识。法律思想史主要介绍中西方不同时期法律思想变化过程,以加深学生对法的深刻认识,更好地认识法的本质与价值。法学概论课是基础的法律教育课程,其教学具有的一般要求包括:一是注意法律概念和专业术语的解释。虽然德育方向师范生为非法律专业学生,但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必须注意对法律概念和法律术语的解释。只有具备对法律概念和术语清晰的界定和把握,师范生未来才能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向学生阐释和分析法律问题,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当前的道德与法治教师队伍培训亦当如此。二是教学中要用法言法语表述法律问题。教师在教学中,以及现有道德与法治教师职后培训中,必须用法言法语表述法律问题,课堂教学中运用法律语言要做到规范、严谨、准确、平和[6]。只有这样才会给师范生和在职教师起到示范和表率作用,使其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能运用法言法语去影响学生对法律的理解,产生法律情感。三是有效开展案例教学。案例教学是一种重要的法律教育方式,通过选取典型案例,对案例中的法律适用问题进行分析,尤其可能涉及多个法律条款适用的案例,更具说服力和教育效果。道德与法治教材中涉及法律的知识,几乎全部以案例形式呈现。这为学生以及当下的道德与法治教师从事教学提供了模板,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法律素养。除了情境教学法、情感教学法等之外,教师要善于在课堂上引入法学教育中常用的案例教学法,从社会热点案例、身边的案例入手,进行深入分析与解读。四是注意法律条款的运用与解释。任何法律问题的解决,都离不开法律条款的适用问题。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许多实际案例的分析,都需要引用相应的法律条款以增强说服力。教师在教学中分析实际问题时,必须注意法律条款的引用,做到于法有据,这样也可以使学生养成运用条款的习惯。培养方案中的法律课程设置,希望能为当前普遍缺乏法学背景的道德与法治教师开展自主学习,提升法律素养,提供一定参考。

(二)在教育实践活动中把握道德与法治的关系道德与法治课程意味着将“法治”主题正式与思想品德并列,进入中小学德育课程。从教学内容看,德育课程由“单核”变为并列的“双核”,在教育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的知识储备等方面,均需进行相应拓展;更重要的是,“双核”之间并非相互分离和独立,而是一个关系紧密的有机整体。因此,无论是师范生教育还是在职教师培训,都需要认真审视这门课程的内在逻辑关系,把握道德与法治这两大主题之间的衔接点,并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就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特别重视以下几层关系:一是道德和法治的结合性。法律并非凭空虚构的产物,而是与各种或明或暗的道德规范相互联系而成。一方面,法治的顺利推行依赖于一系列良好而有序的、包括道德在内的社会规范,社会道德为法治的存续提供了基本的社会条件。另一方面,道德也是法律的主要来源之一。

西方法学发展史上历史最为悠久的自然法学派就认为法律根源于人类的理性和良心,并且要以理性和良心对法进行检验。在现代国家,“道德法则会影响立法,它也对法官所造之法产生影响。每一代人的道德法典,混合了习俗、哲学与每一种中间等级的行为与信仰,它提供了行为规范或标准,这种规范或标准会努力使自身在法律之中得到体现。”[7]当社会中的道德规范发生变革时,又会带来新的义务观念,并导致法律的变革。道德不仅是法治的来源,也是法律的权威和有效性的重要来源。法律的权威性首先来源于国家的强制力,但更重要的是,法律应当代表一种“正当”的权威,只有这种正当性才能激发人们守法的道德义务。人们守法不应只是因为害怕受到惩罚,更是因为相信它本身是对的。而法律这种正当性正是基于一种符合大众的、社会的道德价值。“法只能从伦理的有效性推导出自己的有效性,法的规则之所以有效,是因为它们作为伦理规范而拥有道德之品格。”[8]所以,道德是人们尊重法律的基础,合道德性是考量法治观念能否深入人心的重要依据。在人类历史的很多时候,遵守法律本身就是一种道德义务。相应地,道德也是评价法律有效性的主要标准。“没有任何一套规则可以配称为法律,除非它和道德规范吻合,或至少能包含在道德规范之中。”[9]二是道德和法律的差异与互补性。道德和法律之间有着明显的差异:首先,从根本的出发点上来看,“法律是以权利为本位的,而道德则是以义务为本位的。”[10]其次,道德的调整范围和适用范围远比法律广,包含了许多法律不会干涉的社会关系,如友谊关系、爱情关系等。但法律会对公共生活有全面的调控,而道德则更多地聚焦于私人生活里的关系。再次,法律不干涉人们内心的想法与观念,只看重人的行为及其结果。而道德则要求从内心观念到外在行为都合乎标准。第四,法律较之道德有着显著的体系性,并有硬性的国家强制力作为支撑,等等。但更重要的是,法律和道德的目标、逻辑和标准,均有本质不同,不可相互替代。如果简单地用一般社会上的道德观和正义观替代法律的内在目标,可能最终根本无法建立法治秩序或者使原有的法治秩序受到破坏;同时也不能忽视对法律自身的内在道德的培育,否则容易出现以法律为名而实施各种邪恶。[11]因此,理解、尊重和恪守道德和法律之间的差别,乃至它们和政策、纪律、风俗等其它社会规范形式之间的差别,是良好的法律素养的重要体现,也是确保法治得以实施的基本保证。与此同时,道德和法律在内容和作用范围上的差异使之也能够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因此,教师应当了解和把握道德和法律各自的边界,比如见义勇为和义愤伤人之间的界限,并能够准确判断一种问题是属于道德范畴还是法律范畴。三是道德和法治的冲突性。在日常生活中,道德与法律的要求之间也常常会产生冲突。人们有时虽然做了法律上正确的事,但内心却感到不安,便是这种冲突的直观体现。

究其根源,这种冲突有几种不同的形成原因。首先,道德和法律可能会有不同的诉求原则。比如,法律要求对所有人一视同仁,但道德有时却要求对弱者进行特殊关怀和差别对待。这就意味着法律和道德采用了不同的公平和正义原则。其次,宪法所保护的、公民的不同权利之间有可能会发生冲突,重大的宪法案例尤其会经常涉及到不同道德价值之间的选择。第三,比较而言,道德具有更为明显的阶级性和经济制约性,也会因不同的文化、亚文化而有所差异。有的道德甚至可能是以宗教信仰或迷信为基础,从而导致人们所持有的道德观念与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相去甚远。随着当前我国的社会日趋多元化,这些冲突在未来只会有增无减。因此,在教育教学中结合案例,教师充分展示和讲解道德与法治之间可能的冲突,以及化解之策,是提升学生的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的重要一环。正确理解、把握和讲授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关系,是道德与法治课程的内在要求。为此,在教学内容上应使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充分衔接和相互呼应,在讲述法治内容时要联系其道德根源,并引申到相应的法律原则和精神。在日常各项教学和管理工作中,要通过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践行民主政治、提升法治观念和意识的机会,比如班干部的民主选举、学生的自主管理、主题式的社区服务活动等。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1297.

[2]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北京:中华书局,412.

[3]巫建忠.构建和谐高校:加强法制教育提高法律素养[J].法制与社会,2007(01):577.

[4]李晓燕.中小学教师法律素养在法治教育中的师表作用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8(03):7.

[5]刘洪旺.法律意识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1:49.

[6]肖宝华.律师语言的"四性"[J].中国律师,2006(06):94.

[7][美]本杰明•N.卡多佐.法律科学的悖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20.

[8][德]古斯塔夫•拉德布鲁赫.法律智慧警句集[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10-11.

[9][英]丹尼斯•罗伊德.法律的理念[M].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23.

[10]张文显.法理学(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84.

安全法治教育范文第4篇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精神,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法治思想及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精神,构建和谐为总目标,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建设中心工作,以提高干部职工法律素质,促进依法治理为着眼点,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为全市农业持续、健康、有序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二、主要工作目标

(一)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精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全面依法治国新理论新思想新战略,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二)突出学习宣传宪法。按照全市统一部署,结合我局实际,组织开展“学习宪法、尊法守法”等主题活动,重点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开展局党委中心组宪法专题学习,推动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提高农业系统干部职工特别是领导干部和机关工作人员的宪法意识和法治观念,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努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让宪法家喻户晓,法治理念深入人心。

(三)开展以宣传刑法、刑事诉讼法、民法典、治安管理处罚法、禁毒法等与深化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坚持宣传法律知识和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相结合,坚持教育群众与服务群众相结合,弘扬社会正气,让人民群众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法律。

(四)注重领导干部学法用法。一是进一步加强对《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意见》贯彻落实,进一步健全和完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制度,加强对领导干部法律知识的宣传,切实增强广大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二是创新领导干部学法内容和形式,全面落实局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点,确保领导干部学法常态化、系统化、制度化。三是健全完善领导干部学法守法用法考评机制。把依法决策、依法管理、依法办事能力、遵守党纪国法、领导干部年度述法纳入考核,推动行政机关依法行政。

(五)为进一步建立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和学法考法平台,着力推进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工作持续深入开展。按照市委普法办《关于国家工作人员在线学法工作的通知》和《关于统一学法档案的通知》要求,继续做好2021年领导干部职工法宣在线网络学法工作、个人学法(个人自学)工作、集体学法工作,组织普法骨干力量学习培训,采取“自学、以会代训”等多种方式,切实提高广大干部职工依法办事的能力和水平,增强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必追究、侵权需赔偿的法治意识,让广大干部履职更规范,依法行政、依法办事意识明显提高。

(六)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继续推进“谁主管谁普法,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工作责任落实。立足提高公职人员的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深化“法律进机关”,不断增强依法管理和服务社会的能力;充分利用各类法律颁布实施纪念日,组织开展主题法制宣传日、宣传周和宣传月活动。

(七)认真开展好“法律六进”活动,通过开展普及法律的活动,使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大力推进“法律六进”活动。认真抓好贯彻落实,培养和树立先进典型,推广“法律六进”活动的新形式,新方法,以典型示范带动“法律六进”活动的深入开展,重点是推进法律进机关、进单位。

(八)做好2021年行政执法人员执法证件申领和审验的相关工作。实行行政执法人员资格制度,坚持先培训合格,后持证上岗执法,未经培训考试或考试不合格的,不予上岗执法。

三、学习宣传内容

进一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学习宣传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各项法律法规。深入学习宣传宪法的主要原则、基本精神和基本内容,引导全系统干部职工牢固树立宪法意识,自觉遵守宪法,维护宪法的权威。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及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深入学习宣传促进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服务经济发展。同时加大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2012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恐怖主义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消防安全法规》、《信访条例》等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形成全社会崇尚法治、学习宪法法律的浓厚氛围;深入学习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用法律法规武装广大干部职工的头脑。

四、工作要求

(一)局属各单位要高度重视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组织领导,切实把这项工作抓紧、抓实、抓好。

安全法治教育范文第5篇

一、学习宣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一步推动党委中心组开展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专题学习活动,开展“法律六进”活动,增强全社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二)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按照四中全会《决定》中关于加大全民普法工作力度的要求,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统一部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结合普法工作,大力宣传我国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促进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二、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一)持续深入开展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宣传教育。推动各社区各部门常态化学习宣传宪法,精心组织2020年度“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在全镇普遍开展宪法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活动。推动开展宪法法律知识考试、宪法宣誓、宪法学习报告会、法律知识竞赛等形式,持续推动宪法法律和党内法规的学习宣传。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充分发挥“报、网、端、微、屏”在法治宣传教育中的作用。

(二)大力开展肺炎疫情防控法治宣传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坚决打赢肺炎阻击战的一系列决策部署,针对疫情防控工作中热点问题,采取多种形式组织开展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宣传和以案释法活动,编印疫情防控普法读本,为疫情防控提供法治保障,营造良好舆论氛围。按照全国、全省、全市、全县统一部署,在全镇组织开展“防控疫情、法治同行”专项法治宣传行动。

(三)组织开展各类主题法治宣传教育。督促指导相关部门,及时做好新出台法律、法规和规章宣传工作。深入学习宣传民法,组织系列宣传活动,大力弘扬平等自愿、诚实信用、权利义务相一致、公序良俗等法治精神。深入开展“4.15”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宣传教育,加强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宣传教育,使维护国家安全的观念深入人心。全面落实《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关于进一步加强脱贫攻坚中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意见》,以法治助力脱贫攻坚。加强扫黑除恶专项斗争中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引导市场主体合法经营、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利用各种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各具特色的法治宣传活动。

三、积极构建齐抓共管的普法工作大格局

(一)组织召开普法领导小组会议。召开2020年度全镇依法治镇普法教育领导小组会议,总结2019年全县普法依法治理工作,部署2020年重点工作,进一步明确各社区,各部门工作职责,形成工作合力,统筹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

(二)切实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严格落实普法工作“三责任两备案”制度,制定2020年度镇直各部门普法宣传责任清单,强化普法主体责任、管理责任和考核责任,完善普法工作年度计划备案(事前备案)和完成情况备案(事后备案)。组织相关牵头部门开展法治典型案例、微视频、微戏剧、微动漫以及普法教育课等系列评选活动,着力打造一批高质量普法宣传精品力作。统筹协调宣传、组织、教育、农业农村、团委等部门,针对党员领导干部、青少年、工人、农民、网民等不同群体,开展分众式、差异化普法。推动行政执法部门、司法部门在执法、司法过程中普法,形成普法工作大格局。加强对落实普法责任制的考核检查。

(三)扎实抓好重点对象学法用法。进一步落实党委中心组成员学法用法制度,推动将宪法法律列为党委中心组学习必修课。落实司法部、全国普法办、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推动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意见》,采取网上观看或者现场旁听等形式,安排镇机关和社区工作人员每年至少旁听庭审一次。切实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贯穿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各个阶段,分学段分重点开展。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开展特殊人群法治教育,加大对社区矫正对象、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法律宣传和教育引导力度,最大限度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

(四)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队伍建设。加大对社区“两委”干部的法律培训,在镇、社区两级干部的培训中,加入相关法律知识培训内容;加大对普法志愿者、“法律明白人”、“法治带头人”的培训力度,提高负责法治宣传教育专兼职队伍政治素质和履职能力,实打实的做好各项工作。

(五)深入总结“七五”普法工作。认真做好“七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总结、检查、评估、验收工作,做好“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和个人评选表彰及迎接全国、全省、全市、全县普法办对我镇“七五”普法工作检查验收的各项准备工作。科学谋划我镇“八五”普法规划。

四、扎实推进法治文化、法治乡村建设

(一)推动法治文化阵地建设。大力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加强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积极参与第二批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基地评选命名和第五批市级法治文化建设点评选活动,推进法治公园、广场、长廊等阵地建设。加强已建成法治宣传教育基地的管理利用,充分发挥基地作用。

(二)推动新时代法治文化作品创作和传播。积极参加全国、全市、全县法治漫画、故事、微视频征集活动。

安全法治教育范文第6篇

一、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服务大局,积极推进普法依法治理

1.把学习宣传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作为全民普法的首要任务。进一步推动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入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内容,推动领导干部发挥示范带头作用,增强全社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2.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四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省委、市委和区委的要求和部署,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结合普法工作,大力宣传我国的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促进广大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

3.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以及我市《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实施意见》要求,推进全民守法普法,营造全社会讲法治、重道德的良好环境,不断提升公民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加深入人心。做优“法德共进”工作,积极运用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法治大讲堂”平台,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和中华传统文化,各“法治大讲堂”每年至少开展2次法治宣传活动。

4.积极开展防控肺炎疫情专项法治宣传行动。按照区普法办《关于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普法宣传工作的通知》,在全区组织开展防控肺炎疫情专项法治宣传行动,深入阐释有关防控疫情重要讲话精神;深入宣传党中央、省委、市委、区委关于疫情防控的决策部署,以及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的有力举措;深入宣传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境卫生检疫法、食品安全法、药品管理法、价格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以及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关内容。

5.继续深入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活动。围绕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决战脱贫攻坚、扫黑除恶专项斗争等主题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宣传普及国防和国家安全、乡村振兴战略、防恐、消防、保密、质量、民族宗教、安全生产、人口计生、食品安全、电信网络诈骗、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生态环境保护、“双拥”工作等相关法律法规,为推进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二、突出工作重点,落实各项举措,全面实施“七五”普法规划

6.持续开展宪法的宣传和贯彻实施。推动宪法进企业、进农村、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军营、进网络、进万家,让宪法宣传天天见、处处见,推动宪法精神深入人心。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宪法宣誓和领导干部任前或新任宪法知识考试制度。组织开展2020年“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集中宣传活动。落实媒体公益普法责任,充分发挥“报、网、端、微、屏”在宪法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形成共同学习宣传宪法、尊崇宪法的浓厚氛围。

7.广泛开展新颁布新修改法律法规和党内法规的学习宣传。2020年在全区居民中重点宣传普及民法典、社区矫正法、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优化营商环境条例、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三法三条例”。继续组织开展纪法宣传教育系列活动。

8.进一步强化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认真落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人社局《市关于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的实施意见》,全面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将法治教育纳入2020年全市干部教育培训工作要点,列为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社会主义学院主体班次教学内容,党委(党组)每年度至少组织两次集中学法,重点学习党内法规和与本单位业务相关法律法规。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任职法律知识考试以及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述法制度,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各级各单位普法办要认真做好学法教材、聘请专家授课等保障工作。做好全国“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试点工作,按分管业务领域分别明确应知应会法律目录,作为领导干部学法基本任务、法治素养评估基本依据和年度述法基本内容,探索形成“模式”。

9.进一步抓好青少年普法教育。切实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贯穿幼儿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和高等教育各个阶段,分学段分重点开展。进一步加强法治教师、法治辅导员和法治副校长队伍建设,举办全市中小学法治课教师专项能力培训班,组织开展中小学教师优质法治课评选活动。利用开学第一课、毕业前最后一课、国家宪法日等举办集中法治讲座和宪法晨读活动,在毕业仪式、班会、队会、课外活动中有机融入法治教育。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建设,各县区在年底前建成8个以上(含往年建设任务)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市普法办将组织推荐申报省级示范性青少年法治教育基地。举办全国第四届学生“学宪法讲宪法”市选拨赛和第三届全市青少年法治知识竞赛。

10.扎实开展特殊人群普法教育。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对涉军、民办教师、企业改制人员、征地拆迁户、社区矫正人员、刑满释放人员等特殊群体的法律宣传和帮教引导力度,协助政府合力化解社会矛盾。要着眼维护社会大局稳定,及时、准确了解掌握群众诉求,引导群众依法维权,最大限度做好维护稳定工作。

11.完成农村“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目标。落实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全市农村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实施意见》,确保2020年全市各行政村每10户至少培养1名“法律明白人”骨干,且有农村“法律明白人”的户数占农户总户数的50%以上。充分利用省“法律明白人网校”、市“智慧法律明白人”平台APP和实体终端,切实提升“法律明白人”培训和“法律明白人”参与法治实践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12.深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继续推进基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推动县区级法治文化公园(广场)和社区(村)“五个有”标准化法治文化阵地的升级改造。各部门各单位及其基层单位要全面打造完成法治文化阵地。充分利用各种法治文化阵地开展“法治文化基层行”、法律咨询、法治宣讲、法治文艺演出等丰富多彩的法治文化实践活动。开展第三批“市级法治文化示范基地”评选,并择优推荐申报第二批“省级法治文化示范基地”。开展第八届“十大法治人物”暨第四届“十大法治事件”推荐申报活动。组织开展法治文化精品创作,举办首届“洪城法韵”法治文艺作品征集比赛。打造普法融媒体平台,继续推进“智慧普法”。组织参加第十四届百家网站微信公众号法律知识竞赛和“省百万网民学法律”系列知识竞赛等活动。继续丰富“VR游法治文化阵地”集群内容,将第二批“市级法治文化示范基地”制作成VR形式。优化“学法达人勇闯关”微信有奖法律知识竞赛AR技术,举办第三季“民法典学习宣传”主题竞赛。

13.提升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推进法治乡村建设,贯彻落实国家《关于加强法治乡村建设的意见》和省实施意见,推动健全党组织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组织开展全国第八批“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和第六批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评选推荐申报活动。充分发挥村(居)法律顾问作用,打通公共法律服务“最后一公里”。

三、强化组织保障,压实工作责任,健全完善普法工作体系

14.承担好相关工作职责。认真完成好市委全面依法治市委员会及其守法普法协调小组年度工作要点中相关工作任务,做好相关普法依法治理工作任务的落实。

15.进一步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落实国家机关普法责任清单、年度工作计划、普法工作报告等制度。完善“以案释法”制度,健全市法治宣传教育案例库,各县区每月向市普法办至少报送1个典型案例,全年不少于12个,各单位每年至少报送2个典型案例。市普法办将组织编纂《市“以案释法”法治宣传教育系列读本之四》。落实市司法局、市普法办、市中级人民法院《关于推动全市国家工作人员旁听庭审活动常态化制度化的实施意见》,采取网上观看或者现场旁听等形式,安排国家工作人员每年至少旁听庭审一次。切实做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网络安全宣传周、国际禁毒日、全民国防教育日、全国交通安全日等各类法治宣传月、周、日等特殊时间节点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深化“法律六进”活动。加强对落实普法责任制的考核检查,完善普法责任制考核评估指标体系和考核结果的运用。

16.加大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宣传力度。着力加强对我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的调查研究和理论分析,各县区年内至少提交典型经验总结或调研文章1篇,各部门各单位根据工作实际提交。市普法办与省《新法制报》联合开辟“法治护航小康路全民普法新征程——市‘七五’普法工作总结与展望”专栏,各县区全年在此专栏用稿不少于6篇,向市普法办报送信息不少于12篇,各单位在此专栏用稿不少于3篇,向市普法办报送信息不少于2篇。

安全法治教育范文第7篇

一、思想引领实践,深入学习宣传贯彻法治思想

1.以法治思想引领新时代全民普法工作。把学习宣传贯彻法治思想作为全民普法工作的头等大事,学习宣传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准确深入领会法治思想精神实质和核心要义。举办全县普法骨干培训班,以法治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引领新发展阶段全民普法工作。

2.推动领导干部学习法治思想。将法治思想纳入各级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重点学习内容,纳入党校重点课程,纳入领导干部任前法律考试,切实将法治思想与实际工作相结合。

3.广泛开展法治思想学习宣传。把法治思想落实到普法工作全过程、各环节,充分发挥好各基层单位普法实效,推动法治思想进企业、进机关、进校园、进社区、进网络,向面上拓展、向基层延伸、向群众贴近。推动法治思想学习宣传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法律明白人培养工作深度融合,组织开展系列宣讲活动,让法治思想深入人心。

二、科学系统谋划,推动“八五”普法规划部署实施

4.制定实施我县“八五”普法规划。及时向县委、县政府报告全县“七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根据国家和省市“八五”普法规划,结合本县实际,编制出台全县“八五”普法规划。配合做好县人大常委会普法专题调研,听取全县“七五”普法规划实施情况及“八五”普法工作安排意见专题报告,并作出相关决议。

5.筹备召开全县“七五”普法总结表彰暨“八五”普法实施动员部署会议。全面总结交流我县“七五”普法工作成绩和经验,做好全国、全省、全市“七五”普法先进推荐报送和全县“七五”普法先进集体、先进个人评选表彰。部署“八五”普法规划全面实施。

6.督促指导各乡镇及时启动“八五”普法工作。全县“八五普法规划出台后,指导各乡镇、各部门行业抓紧制定出台本乡镇、本部门行业“八五”普法规划,认真组织实施。

三、聚焦重点群体,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

7.抓好“关键少数”法治教育。进一步落实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推动全面落实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和政府常务会议学法制度及领导干部年度述法制度。探索建立领导干部学法清单制度,推动全县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8.抓好“关键时期”法治教育。进一步落实《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切实把法治教育纳入义务教育和高中教育各个阶段,分学段分重点分年龄开展。健全完善全县中小学法治副校长管理和运行机制,强化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加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联动。

9.抓好“绝大多数”法治教育。根据省实施公民法治素养提升行动工作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工作方案、细化目标,针对不同人群,制定有针对性的目标、任务和措施,分层分类实施,引导全县公民增强法律意识,树立法治观念。

四、突出重点法律,提升法治宣传教育针对性

10.加强宪法学习宣传和贯彻实施。推进宪法宣誓制度和宪法知识任前考试工作制度化常态化,不断健全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宣传教育机制。加强青少年宪法法治教育,通过在青少年成人仪式和学生毕业仪式等活动设置敬礼宪法环节营造尊崇宪法的文化氛围。组织开展2021年“12.4”国家宪法日和宪法宣传周系列集中宣传活动,推动宪法精神深入人心。

11.继续做好民法典学习教育和宣传普及。开展“美好生活,民法典相伴”主题宣传活动,结合民法典颁布一周年,组织普法志愿者走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公益普法,让民法典走进千家万户,到每一个公民身边。

12.加强年度重点普及法律法规宣传解读。2021年在全县公民中重点宣传普及刑法、行政处罚法、生物安全法、长江保护法、退役军人保障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省宗教事务条例、市电动自行车通行管理条例、市城市区户外广告设施和招牌设置管理办法等“六法三条例一办法”。

13.加强党内法规的学习宣传。结合建党100周年,以党章、准则、条例为重点,集中组织开展党内法规学习宣传教育,推动党内法规宣传常态化、制度化,不断强化全社会对中国共产党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14.持续开展“服务大局普法行”活动。围绕县委、县政府工作大局,加强国家安全、消防、保密、密码、档案、宗教、禁毒、优化营商环境、电信网络诈骗、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节能减排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加强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为推动我县经济社会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营造崇法尚德的良好氛围。

15.推动疫情防控法治宣传教育常态化。推动全县疫情防控法治宣传持续发力,宣传刑法、传染病防治法、突发事件应对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充分发挥媒体平台作用,加大以案释法力度,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为推进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五、夯实基层基础,提高依法治理能力

16.继续深化实施“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出台《关于在全县进一步巩固做实提升“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的实施方案》,确保培养工程提质增效。建立“法律明白人”特别是“法律明白人”骨干与村组干部、网格员、人民调解员、人民陪审员等融合发展,完善“法律明白人”参与乡村治理等法治实践制度,探索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新任“两委”成员的“法律明白人”骨干进行普遍集中轮训。开展“十佳百优”“法律明白人”选树活动,加强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

17.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将法治文化与传统艺术相结合,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积极创作戏剧、歌舞、小品、动漫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法治文化作品。组织参加第五届全国“我与宪法”优秀微视频、第十八届全国法治动漫微视频优秀作品征集展播、第八届“十大法治人物”选树等活动。打造一批法治文化宣传教育基地,挖掘各地传统法治文化、红色法治元素,推进宪法公园、法治文化长廊、法治文化广场等阵地建设,确保每个村都有一个以上法治文化阵地。

18.扎实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加强法治乡村建设,推动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组织国家级、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创建申报工作,用好电子地图,加强动态管理,提高创建质量。

六、落实普法责任,构建社会大普法格局

19.强化“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按照《关于深入贯彻落实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的实施意见》,加强对普法责任制落实情况的督查考核。加强法官、检察官、行政复议人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组织协调做好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网络安全宣传周、国际禁毒日、全民国防教育日、全国交通安全日等各类法治宣传月、周、日等特殊时间节点的集中专题普法。

安全法治教育范文第8篇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五中全会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依法治国总要求,突出保障社会公正、促

进社会诚信、维护社会秩序三大重点任务,进一步强化部门普法工作责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责任制,形成部门分工负责、各司其职、齐抓共管的“大普法”工作格局,教育引导全民树立法治信仰、增强法治观念,为建设平安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二、主要任务

(一)深入宣传宪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突出学习宣传宪法基本原则和基本精神,学习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的重大意义和基本构成,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政治经济制度。

(二)深入宣传交通运输方面的法律法规。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要求,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省道路运输条例》《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

(三)继续深入学习宣传国家基本法律制度,学习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民主法治建设的理论、方针和政策,提高全县交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的宪法、法律意识,提高领导干部的法治理论水平及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和能力。

(四)坚持交通普法与交通法治实践相结合,继续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认真落实中、省、市、县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的有关部署,健全依法行政各项制度,建立岗位责任体系,严格依法行政程序,强化行政行为监督,建立和完善交通执法责任制、执法公示制、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和执法质量考核评议制,积极探索将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提高我县交通系统的法治化管理水平,加强对管理相对人的法治宣传。

(五)组织开展交通法治宣传教育主题活动。要加强领导,大力推进交通法治宣传教育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等活动,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营造学法用法的氛围。特别要以“12.4”全国法治宣传日宣传教育活动为契机,以宣传宪法为核心,围绕各项交通法律法规主题宣传活动,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交通法治宣传教育,积极发挥交通法治宣传教育在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交通事业健康发展中的作用。

(六)积极开展以案释法。结合“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重点围绕“春运”、“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等时间节点宣传相关法律法规。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开展菜单式普法和以案释法,推动执法与普法有机融合。

三、任务安排

(一)重点宣传普及《公路安全保护条例》、《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责任单位:县交通运输局)。

(二)重点宣传普及《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国内水路运输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责任单位:海事处)。

(三)重点宣传普及《省道路运输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道路旅客运输及客运站管理规定》、《道路货物运输及站场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责任单位:运管所)。

(四)重点宣传普及《公路法》、《公路安全保护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管理条例》、《省公路路政管理条例》、《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责任单位:执法大队)。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强化保障。局属各单位要理顺普法依法治理领导机构,明确领导职责,建立和完善领导小组定期会议、年度工作汇报、工作督查等制度;要继续加强对交通依法行政办公室的建设,保证普法工作所需人员和经费;建立交通法治宣传教育激励监督机制,建立健全交通法治宣传评估考核机制,完善评估考核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激励监督机制,开展年度考核,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行表彰奖励;落实交通普法工作责任制,明确有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实行目标量化管理,对交通普法工作定期进行检查、督促。

(二)加强对交通系统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宣传教育,努力提高依法行政能力。领导干部要带头学法用法,大力推进领导干部法治教育制度化、规范化,继续坚持和完善党组集体学法制度、领导干部法治讲座制度、重大决策前的法律咨询审核制度、法律知识培训考核制度,并把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情况作为领导干部年度考核和任用考察时的重要内容。

(三)行政执法人员要深入学习贯彻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战略,党的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法律素养,忠实于宪法和法律,要掌握行政执法原理,认真贯彻执行行政诉讼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国家赔偿法、行政监察法、行政许可法以及其他与本职工作相关的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行使公共权力的能力,促进严格执法、公正执法和文明执法,提高交通行政管理水平,规范决策、管理和服务行为,确保交通法律法规的正确实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