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IT论文范文

IT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IT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IT论文

IT论文范文第1篇

一、封面

题目: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各项内容:四号宋体居中。

二、目录

目录: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章节条目:五号宋体。

行距:单倍行距。

三、论文题目:

小一号黑体加粗居中。

四、中文摘要

1、摘要: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2、摘要内容字体:小四号宋体。

3、字数:300字左右。

4、行距:20磅

5、关键词:四号宋体,加粗。词3-5个,每个词间空一格。

五、英文摘要

1、ABSTRACT:小二号TimesNewRoman.

2、内容字体:小四号TimesNewRoman.

3、单倍行距。

4、Keywords:四号加粗。词3-5个,小四号TimesNewRoman.词间空一格。

六、绪论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内容5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七、正文

(一)正文用小四号宋体

(二)安保、管理类毕业论文各章节按照一、二、三、四、五级标题序号字体格式

章:标题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

节:标题小三号黑体,加粗,居中。

一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四号黑体,加粗,顶格。

二级标题序号如:(一)(二)(三)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顶格。

三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四级标题序号如:(1)(2)(3)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五级标题序号如:①②③标题小四号宋体,不加粗,缩进二个字。

医学、体育类毕业论文各章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1××××(小2号黑体,居中)××××××××××××××(内容用4号宋体)。1.1××××(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1.1.1××××(小3号黑体,居左)××××××××××××××××××××(内容用4号宋体)。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三)表格

每个表格应有自己的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方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续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

(四)插图

每幅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洁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

(五)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2.1、表3.2、公式(3.5)等。

文中的阿拉伯数字一律用半角标示。

八、结束语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300字左右,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九、致谢

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小四号宋体,行距:20磅

十、参考文献

(一)小二号黑体加粗居中。内容8—10篇,五号宋体,行距:20磅。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二)参考文献的格式:

著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IT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中历史;历史小论文;指导方法

著名历史学家李维曾说过:“研究历史是医治心灵疾病的良药。”历史对于一个民族和国家来说十分重要,忘记历史就等于背叛。历史在整个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并且与其他学科也关联密切。为了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开展历史小论文教学是高中历史教师必须要做的工作。近些年来,撰写历史小论文已经成为高中历史课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且也在历史高考中以新题型的形式呈现。撰写历史小论文可以锻炼学生的基本能力和相关思维,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史料的能力。历史教师要充分认识到撰写历史小论文的重要价值,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有益的指导。

一、高中历史小论文的类型介绍

首先,我们要了解历史小论文的概念。“小论文”是针对专业的论文而言的,一般来说,小论文的字数较少,也并不像期刊论文或者学位论文那样规范。它是学生在历史教师的指导下,结合相关史料,运用所学知识就某些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并加以论证的文章,要求学生将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应用到新的历史情境中,通过恰当的描述来表达出自己的观点。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我总结了三种历史小论文的类型:第一类是陈述性小论文,要求学生在总结教科书内容和初步查阅资料的基础上,陈述一个特定的历史场景、历史事件、历史人物等,比如“如果你是生活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人,请你用日记描述自己的生活”。第二类是论证性论文,要求学生针对某一历史时期、某一历史事件、某一历史人物,利用所学知识、查找相关的资料进行论证,并得出相应的结论,比如“论证塞缪尔•亨廷顿‘文明冲突论’这一观点”。第三类是评论性写作,它的要求比较高,也相对自由,是指让学生自由评论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观点等,通过自主构建历史框架,形成独立客观的历史认识,着重培养学生“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能力,这类论文对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着很好的帮助。

二、撰写历史小论文对高中历史课堂的意义

撰写历史小论文对高中历史课堂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首先,撰写历史小论文可以推进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使历史课堂具有生命力,教给学生有活力的历史内容。撰写历史小论文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学生在资料收集、设计选题以及论证思考的过程当中,全程都在扮演学习中的“主角”,教师退居次席,这种历史课堂模式是良性的,既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还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其次,撰写历史小论文有利于提升教师的水平。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历史论文的写作有着一套严密规整的体系,需要大量的史料作为基础,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自身的学习,既丰富自己的历史文化知识,又能够学习写作历史小论文的相关理论和知识,这样才能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指导。最后,撰写历史小论文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撰写历史小论文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要求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在写作前期还需要学生进行资料搜集,在写作过程中需要学生运用历史语言来写作,对史料进行加工和分析的过程就是学生进行创新的过程。

三、如何指导高中生撰写历史小论文

(一)分析史料,提炼观点历史论文的写作不同于其他论文,需要大量可靠的史料作为依据,而不能信口胡说。因此,在撰写历史小论文之前,需要进行资料收集和筛选的工作,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收集史料、解读史料、提炼史料的方法。由于高中生的学习任务繁重,学生并不能有大量的时间去阅读历史书籍和课外史料,这就要求教师给学生挑选一些史料,让学生进行阅读、分析、考证和研究,从而为历史论文写作奠定基础。例如,在讲授“明治维新”这一部分内容时,我给学生推荐了一些历史阅读书目和相关论文,比如《日本明治维新之富国强兵》《麻辣日本史》《明治维新》等,让学生着重掌握“明治维新”三方面的内容:(1)明治维新的历史背景;(2)明治维新的过程和基本内容;(3)明治维新对日本近代化进程的意义。学生通过大量研究性阅读,提出了一些具有思考性的论点,比如“明治维新成功具有历史的必然性”“明治维新是日本军国主义思想的源流”“明治维新与日本近代化存在着内在的逻辑冲突”等。

(二)选准角度,整体思考一个好的选题胜过一百条史料。历史论文撰写质量的好坏并没有明确统一的评判标准,但是一定要有创新点,观点一定要独到,能够带给人启发,这基本就是比较好的历史论文。知道了如何搜集和分析史料之后,学生还要了解如何进行选题,选择小论文写作的角度。在选择论文切入点的时候,最忌讳的就是碎片化和孤立化的论述,但是比较大的选题学生也是不容易把握的,因此选择能够“以小见大”是最合适的。例如,在让学生撰写关于“辛亥革命”的小论文时,教师就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综合的思考,然后提出具有创新性的观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历史意义已经被论述了很多,但是关于辛亥革命中底层人民生活变化的研究却较少,这些都是学生可以利用的点。辛亥革命对历史的影响是巨大的,全方位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反过来从这些生活当中的变化我们就可以对“辛亥革命”这一历史事件做全新的阐释。此外,能够选择的角度有很多,比如一本论著、一段历史名言、一个历史故事都可以成为论文的切入点。

(三)旁征博引,科学论证一篇好的历史论文需要充实的论据和科学的论证,这也是历史学的基本原则。历史论文必须以丰富、翔实的历史资料作为依据,才能形成强大的说服力。要想达成这一目标就要做到两方面的工作:一是选择具有价值的史料,二是能够架构论文框架,对历史论文进行逻辑严密地叙述。二者缺一不可,相辅相成。例如,在让学生论证“我国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时,不同的学生选择的观点也不一样,有的人认为始于秦汉,有的人认为在宋代出现,有的人则认为是在明清时期,这也是目前学术界争论比较多的一个问题。比如在指导认为资本主义萌芽始于明清的同学写作论文时,首先引导学生架构文章,设计分论点,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是出现资本主义雇佣关系,而在明清时期才开始普遍出现这一现象。然后引导学生搜集史料,比如从《明史》《明实录》以及研究明清财政金融的一些书籍当中摘取有意义的史料,归纳形成论据。如果能够从更多的史实中捡取若干历史细节,给人的印象会更加具体,也更能让人信服。总而言之,撰写历史小论文对高中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历史素养,对提升学生其他各方面的能力都有重要的帮助,尤其是可以促使学生进行创新性的思考。作为高中历史教师,我们应该认识到历史小论文的价值,并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探索有效的指导方法,帮助学生撰写出优秀、高质的历史小论文。

参考文献:

[1]汪瀛.如何撰写历史小论文[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8(03):52—53.

[2]黄蕾.指导初中生撰写历史小论文的点滴探索[J].成才之路,2012(33):13.

IT论文范文第3篇

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指标之一,各国都对科学研究活动提供大量经费支持,资助额度呈逐年增长之势。我国教育部的直属院校科研经费已由2000年的57亿增长到2009年的276亿[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年度资助金额由2006年的44.6亿增长到2009年的70.5亿元,全国高校2009年科研经费为468.2亿元,是2000年的6.1倍[2]。2007年全国研发经费支出3710.2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49%,《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中指出,到2020年全社会研究开发投入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预计会提高到2.5%以上。如此庞大数量的科研经费几乎都是以项目的形式下拨,比如:科技部的863计划、973计划和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基金委的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各省科技厅和教育厅的科技项目,各市、地方的科技攻关项目等。随着知识产权制度的完善,为了明确研究成果的产权归属,几乎每个项目部门都要求在所资助学术论文上标注资助项目,否则,无法作为项目验收依据。近日的《辽宁省教育厅关于对2006~2010科研项目结题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专著需注明“辽宁省教育厅科技研究项目资助”字样,江苏省教育厅科研项目结题验收要求中也明确指出,成果出版、发表时须注明省教育厅科研项目资助字样。其它省、市的科技项目对结题验收也有类似的要求。由于同一项研究内容可以得到多项科研资助,论文中所列的资助项目数量常常不止一项。我国学者王楚鸿抽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中不同学科的10个学术期刊进行数据分析发现,2007年标注2项以上资助项目的论文占总论文的37.2%,最高标注项数为8项[3]。我们将这种在一篇论文中标注多个资助项目的现象称为“一文多注”。“一文多注”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和必然性,但过于泛滥的资助标注给项目管理和绩效评估带来困难。

2重复资助是“一文多注”的直接原因

正常情况下,一篇论文标注多个资助项目,说明同一研究工作得到不少于两个项目的资助,即重复资助。造成重复资助的原因很多,有政策层面的因素,也受科研活动发展规律的影响。

2.1不同管理部门的项目申报指南存在交叉和重复

大多管理部门的申报指南都是依照国务院和各部委的政策(如国家中长期发展规划)编制而成,各部门设定的资助范围和资助侧重点必然会有所交叉和重复。这就为同一课题组的同一研究内容在不同机构获得资助创造了机会。

2.2“马太效应”是项目获得重复资助的重要因素

“马太效应”是指那些拥有良好声誉的科学家更容易获得认可,在项目申报的评审中,胜出的机率要远远超过未出名的科学家。“马太效应”把科学家或课题组的声誉提到了首位,把科学家或课题组的声誉对科研资源的吸引作用发挥到极致。由于科研资助总是稀缺的,为了保证资助的效益最大和风险最小,往往要求将资助限定于该领域受认可度高的科学家或课题组。另外,现代的科研越来越依赖高水平的实验装备和科研团队。那些业绩优秀者不仅得到很高的学术声誉,而且与未出名者相比,更容易得到先进的设备,更容易组建成多学科、多层次的科研团队,即“集聚效应”。“马太效应”扶强抑弱,将科研资源投给少数业绩优秀者,它实际上是科研资源优化配置的结果,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对科研资源进行再度优化。在科研活动发展的初期,“马太效应”可以使科研资源迅速集中,所形成的科研力量能够完成艰巨的科研任务,多出成果,出高水平成果[4]。但“马太效应”的过度发展,将会造成科研资源的浪费。经济学家大卫•李嘉图的“报酬递减”理论指出,同类资源的重复投放会使这些资源的效益下降。另外,对学术界整体的科研发展也是不利的,“马太效应”是一种“损不足补有余”机制,少数高资历科学家或课题组对科研资源垄断占有的同时,会导致一些青年科学工作者和小的课题组因资源不足而无法深入发展,不利于科研人才的推陈出新。

2.3项目资助的“低额平均化”所导致的重复申报,也是获得重复资助的重要原因之一

许多部门的项目在立项中都存在经费资助的平均化现象。由于科研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压低资助额度,扩大资助面是协调各方面利益的常用办法。项目评审专家代表不同的利益群体,“见者有份,平均分配”的利益协商也是必然过程,“低额平均化”也成了必然结果。据笔者对所在学校的科研项目调查发现,项目立项时的获批经费通常都要少于申请预算,但合同书所列的预期完成指标一般是不允许由于经费压低而调整的,这就给项目的研究工作造成经费困难,有些根本无法完成预期任务。为了研究任务的顺利完成,课题组不得不就同一研究内容四处申请,争取各方资助[5]。这些来自不同部门的低额度项目对同一研究内容都起到了资助作用,时的“一文多注”现象也就成了必然。由此可见,重复资助是科技活动在逐步走向成熟阶段的必经过程,重复资助所引起的“一文多注”,在一程度上是难免的,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重复资助的过度发展明显不利于科技领域的长远发展。

3项目管理不严格和科研人员学术不规范是“一文多注”的重要原因

3.1验收不严格导致科研人员投机取巧行为

各个科研管理部门在项目验收时都要求将资助标注在发表的论文上。而在实际验收时,一般不对论文的具体内容进行审核,只是核实论文的级别(SCI,EI,核心等)和数量是否符合项目合同书要求。目前我国各类科研项目数量巨大,对论文的内容审核需要相当的专业知识,科研管理部门无法对论文的标注进行一一核实。由于验收不严格,科研人员学术不规范,常常在一篇论文中标注多项资助,这样就可以用一篇论文在多个项目验收时起作用。也就是干一份活,拿几份钱,交几份差。

3.2高校没有能够对项目经费的交叉支出进行有效管理

科研经费管理不规范也会导致课题组在经费使用时,将项目B的花费放到项目A中报销[6];或是项目B在申报之前的预先研究中使用了项目A的经费,在项目B获批后的研究论文中自然就标注了项目B。从经费使用的角度来看,论文研究过程使用了项目A的经费,标注项目A资助是合理的,但这是科研经费运作不规范造成的,不符合项目经费的专款专用原则。教育部和财政部相继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科研经费管理的若干意见》(教财[2005]11号)、《关于“十一五”期间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教财[2007]1号)等文件,目的在于规范科研经费管理,做到专款专用。因此,以经费的跨项使用为由,在论文中作资助标注是没有依据的,项目经费只能用于本项目工作,只能标注于与项目研究任务密切相关论文。

3.3期刊偏爱基金资助论文也促使论文的资助标注泛滥

一些期刊优先发表基金资助论文,有些基金论文甚至可以不通过审稿程序而直接录用。这也激励着投稿人争相标注基金,标注高水平项目的行为。但期刊对录用论文所标注的资助与论文相关度把关不严,这就导致了一些科研人员的就高标注现象,即不论相关与否,都要把课题组的高水平项目标注在论文中(如有的论文甚至将基金委的植物学研究项目标注到动物学研究论文中去)。

4“一文多注”的弊端

4.1“干一份活,交几份差”,这是“一文多注”的直接结果

如果是由于“马太效应”的重复资助导致的“一文多注”,大卫•李嘉图提出的“报酬递减”现象必然会出现,即科研效益将大幅度下降。这是与我国近年提出的加大科研投入,促进科技发展的战略背道而驰。加大科研投入,目的是为广大科技工作者提供良好的科研条件,使大家不会因为经费不足而影响科研活动。相对于我国的科研人员总体规模发展的迅猛势头来说,增长的科研经费总是不足的。在这种情况下,一些科研优势课题组由于“马太效应”吸引了大批项目和经费,无形中就使其他课题组失去了资助机会。这些经费对于优势课题组庞大的经费基础而说,可能无足轻重,但对于一些刚刚起步的小课题组,也许是制约他们发展的关键一环。如果是由于项目的“低额平均化”造成重复资助,即单个项目经费不足以完成研究任务。课题组为了完成合同规定的科研任务,不得不就同一研究内容四处争取资助,这势必会分散项目负责人的精力,不利于科研成果的产生。“低额平均化”所产生的小项目一般经费少、周期短,不利于科研资源整合和团队间协作,一般很难出现高水平研究成果。这是我国目前项目研究的普遍现象。

4.2“一文多注”还会带来科技成果知识产权归属

混乱和绩效无法明确评估的问题2009年10月,基金委召开的科学基金资助与管理绩效国际评估座谈会上,很多专家都指出“一文多注”所导致的成果归属问题,将会直接制约科学基金绩效评估[6];在评价科学基金在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和贡献时,如何在对同一研究内容的多项资助中确定科学基金份量和贡献大小,成了评估面临的首要难题[7,8]。比如,我们不能因为基金委项目的级别高,就忽视了其他项目的资助作用,有些地方项目的资助额度远高于基金委的下拨经费,他们在项目的实际研究中起到了重要的经济支撑作用。但也不能单单从资助额度的角度确定对项目研究工作的贡献大小,因为获得高级别项目的成就感和激励作用所产生的科研动力也不可小视。因此,多个项目对于同一研究内容,甚至同一篇论文的研究工作的贡献,是很难通过简单的方法进行分割细化的。

5关于“一文多注”的几点建议

诚然,在科技活动发展的初期,我国科技投入不能完全满足科技工作需要的情况下,“马太效应”和“低额平均化”是科技领域的必然发展阶段,加之各管理部门项目申报指南的交叉和重复,重复资助现象无法避免,“一文多注”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过于泛滥的“一文多注”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必须引起我们的注意。

5.1强化科技工作者严谨的资助标注意识,是避免

“一文多注”泛滥的重要举措首先要对科技工作者进行相关知识的介绍和讲座。笔者工作中所接触的科研人员中几乎没有人认识到“一文多注”对知识产权归属和绩效评估所造成的难题。科研人员想的最多的是如何申请到项目,如何完成项目预期任务。项目负责人是项目的第一责任人,应当对整个项目的运作负主要责任。项目负责人也是对项目最了解的人,哪些项目必须标注,哪些项目可标可不注,只有项目负责人最清楚。因此,应当通过讲座或座谈会的形式使科学工作者了解文章资助标注的严肃性和重要性。笔者认为这是规范资助标注的关键环节。

5.2加强项目经费的专款专用管理

对经费的使用,也应当对项目负责人进行专款专用讲座,说明经费不规范使用所导致的一系列混乱问题。因为报销用的票据只有项目负责人清楚是属于哪个项目的。安瑞等[9]认为论文应当标注对论文所报道研究成果提供资金支持的基金项目。结合我国目前各部门对经费的管理规定,项目经费只能专款专用,笔者认为标注的资助项目应与论文研究内容密切相关,而不能单单以花了某项经费作为标注该项资助的依据。

5.3对“马太效应”和“低额平均化”进行适当限制

目前一些部门已经开始对申报项目进行匿名评审机制,由于申报材料不能够完全隐藏住申请人信息,“马太效应”不能够彻底消除,但可以看出科学界已经开始关注这个问题,相信不久会出现更为合适的评审制度。同时,国家基金委已经注意到“低额平均化”的问题,这几年的项目资助额度不断提高。目的在于让项目负责人有更多的时间搞科研,不必为经费不足而再度奔波。随着国家科技投入额度的加大,“低额平均化”问题将会得到有效缓解。

IT论文范文第4篇

(一)进行针对性教学

首先从声、韵、调语音的基本功来练习好语音,这是普通话口语表达的一个关键。对于普通话语音,主要是从声母、韵母、调值等来考虑。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只要一方面有问题,就会影响语音,造成发音的错误、不完整等,所以,提高普通话水平是必须的,应该从声、韵、调开始练习,这是基础发音的训练。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在开学前,大部分学生是有良好的语音的基础,但也存在方言,随着地区的不同,每个人的语音存在不足,即存在“尖音”“齿间音”“前后鼻音”分不清楚等现象,甚至有的学生在语音的调值上具有差别,所以,我们进行针对性地教学是必要的。这是打好普通话的语音的一个基本。

(二)理论结合实践

为了掌握正确的发音,对于播音主持与播音员的语音,除了要求规范,还要具有优美的感觉,这里也指唇、齿、舌等的运用,需要灵活、有力;而发音部位、发音的方法,需要准确、到位,即在发音方面,咬字上不要含混字、不脱漏字、不吃字等情况。为了做到这一点,必须抓好普通话的基础,尤其是发音理论的教学,在严格要求学生学习理论的前提下,准确读好普通话是关键,从声母、韵母、声调等方面把握好普通话的发音、变化的规律。换句话说,从声母发音的部位、方法上考虑,以及韵母舌位、唇形、动程;或者声调的调型、调值;音变的形式、规则等方面来综合考虑,这是最基础的,需要一招、一式、扎扎、实实的做起,在每个音素的发音上,都要达到准确、到家。只有从根本上消除自己在语音方面的不足,才能学成最纯、最正、标准的普通话。

(三)找出方言的差异

为了突破语音的重难点,找出不同地区、不同的方言、不同的特点是必要的,对于普通话的差异和关系,这些地方是不同的。如在山东、辽宁地区,方言与普通话的不同是声调上的差异;而四川、重庆等地,普通话的难点是在前后鼻音、轻重上的不同。因此,我们要了解学生的出生地,了解和分析其语音的条件、背景,在结合各地方言的基础上,来区别出与普通话的不同,再针对其不同进行重点、难点语音的练习,这很容易收到好的效果。需要特别注意的是,那些方言不同与普通话的地方,如:“舌尖前阻的z、c、s发成了舌尖后阻的zh、ch、sh,舌面声母的j、q、x发成了舌尖前音,前鼻音韵母的in、en发成了后鼻音ing、eng”等。这些是区别很显眼的,在记忆和纠正上,是不困难的。对于那些和普通话发音大体相近或相似的语音是最难区别的。如在某些方言中,与普通话比较,阴平调的调型是相同的,但调值不同;而后鼻韵母、儿化时,元音不是鼻化的;在四川方言中,存在轻重格式的不同。所以,对于这些细微的差别,一旦长久不注意,就会让人听不懂发音。

(四)需要分阶段性教学

我们从“字音”开始到“说话”,是一个应循序渐进的过程,对于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学生,普通话的运用水平需要提高,按照从低到高来划分为,往往是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能够单独的去读字音、词语,而且语音要正确;第二阶段、能够读论文,语音要正确;第三阶段、能够以最随意的状态来表达,语音也要正确。在教学中,往往最容易不重视的是在第二三阶段的训练。学生往往在大量的训练后,存在满足的心理,认为自己在语音方面不存在问题了。这样的话,在论文朗读或说话时,只注意了语言的表达,就会暴露出大量的语音问题。

二、结语

IT论文范文第5篇

语感能力的培养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语感是对语言文字敏锐的感悟与领会的能力,这种能力要在坚持不懈的规范的语言训练中逐步形成。然而,受传统教学思想和应试教育的影响,初中语文教师在阅读课堂上喜欢进行繁琐的分析,将一篇完整的课文肢解成孤立的字、词、句、段,向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点。这是一种灌输式、注入式的教学方式,它将导致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厌恶与疏远,抑制学生理解、感悟能力的发展。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应为改变这一现状而努力。语文课堂上要坚持通过指导朗读、诵读的方式来培养学生语感,要借助联想和情境体验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要通过指导学生品词、析句,将文学鉴赏与语言推敲结合起来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语感。尤其是要帮助学生养成品词、析句和推敲、运用的习惯,将语感培养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如,笔者教学朱自清的《春》,着力抓住富有表现力的语句,引导学生欣赏、品味,让学生借助文字进入意境,感悟内容与形式之美,享受审美乐趣。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语文课必须姓“语”,必须把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放在首位,要传承传统语文教学方法的精华,在语言积累与品味上下功夫。语文教师要以自己的语文气质来影响学生,以自己的思想来点燃学生的思想,让语文课堂充满灵性与激情,弥漫着语文的气息。

二、重视挖掘文本中蕴含的人文元素,提高学生人文素养

(一)充分挖掘文本中蕴藏的文化内涵,以此滋养学生的心灵阅读学研究理论告诉我们,阅读是披文得意的过程,它有助于促进学生心智的发展,给予学生精神上的享受,丰富学生的文化涵养。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文本中蕴含的文化内涵,引导学生通过对文本的品味与欣赏,来感悟文本所折射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征。例如,教学余光中的《乡愁》,笔者注重引导学生把握寄托乡愁的意象:邮票、船票、坟墓和海峡,让学生反复诵读、玩味、欣赏,思考诗句通过这样一组意象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诗人是如何将浓郁的思乡之情曲折、婉转地诉之于文字的?在笔者的点拨、启发下,学生展开了讨论,畅所欲言地发表自己的见解。他们针对阅读中想到的某一问题各抒己见,侃侃而谈,品味埋藏于诗人内心深处的浓浓乡情。同时,阅读过程中笔者还引导学生将这种人间之情进一步拓展开来,拓展到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的学生谈起了厚重如山的父爱和温情似水的母爱,有的谈起师长对自己的关怀与期待,并将这种感悟与体会也化作诗句,以自己的视角来探寻属于自己的生存感受,来表达自己的观点,抒发自己的情怀。语文教师就应当善于深入挖掘文本中闪烁着人文精神的光华,以此来照亮学生的心灵,并由此扩展开来,延伸到生活的方方面面,引发学生的感悟与思考。

(二)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与渲染,提升阅读教学的品位中华民族拥有着源远流长的灿烂文化,语文教材中浓缩着其中的精华,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重文化氛围的营造与渲染,引领学生潜心阅读那些具有文化底蕴的名篇佳作。如,教学陶渊明的《饮酒》时,就要引导学生穿行诗行之中,漫步于字里行间,驻足欣赏,用心感悟,在欣赏作品的同时,体味诗人的高尚追求,领悟弥漫于诗中的文化底蕴。在学生真正理解诗歌的内涵,感受到诗歌的文学魅力之后,教师还可指导学生开展“走近陶渊明”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尝试着撰写相关的研究论文,发表自己的真知灼见,与大家分享。语文课堂教学应当让学生沐浴在优秀文化的熏染之中,增进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情感,提升学生的理解水平与鉴赏能力。久而久之,学生的人文素养就能在不断的体悟中得到积淀与丰富。

IT论文范文第6篇

1.1学生方面

1.1.1找工作、实习使精力、时间不足我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写作时间安排在大四第二学期,这一学期,学生们往往会忙于考研、考公务员、实习、找工作等等事情,从而无暇顾及毕业论文的写作,或者很难保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用在毕业论文资料的收集和写作之中。学生为了完成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将开题报告、论文提交给指导教师,往往在网上进行下载复制粘贴,在短时间内造论文,论文的质量就无从保证。1.1.2学生自身的知识储备不足笔者在论文指导环节中发现毕业学生对所选题目、论文设计、格式要求没有准确的理解和应用。不能很好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就体现出了学生在知识储备方面的不足。对一些基本概念理解不透,不知道文献综述、摘要部分怎么写。在格式上,对基本的计算机操作不熟练,不知道论文格式的排版、间距等的调整。

1.2教师方面

1.2.1指导教师水平、经验有限由于我校是新升格的本科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也是新增专业,实行本科毕业论文仅有2年时间,青年教师和老教师都没有论文指导经验,大多凭借自己上大学做毕业论文的经验去指导,因此,存在着研究手段和方法落后、指导出的毕业论文水平存在明显差异。1.2.2重课堂教学轻论文指导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往往重课堂教学而轻论文指导。一方面,认为课堂授课直接影响到学生接收信息的效果和考试成绩,评价一个教师的好坏和水平的高低,往往是从课堂教学情况、学生的反响以及科研、学术水平而进行的,因此,指导教师没有将毕业论文指导环节放在重要的地位加以重视;另一方面,忽视了毕业论文对毕业生的重要性,投入的精力非常有限,认为毕业论文就是一次简单的完成作业和批改作业。1.2.3远程指导,面对面沟通减少由于学生们撰写毕业论文的时间刚好是他们在校外实习或是最后一学期找工作时间,因此,学生大都在校外甚至有的同学回到本省、本地实习或找工作。这就造成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较少,大多采用网络qq、邮箱、电话等方式进行远程指导,面对面的沟通交流较少,不能及时规范学生的论文写作,有时会出现理解上的偏差。

1.3制度、管理方面

1.3.1制度实施中存在缺陷学校制定了《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规程》,院(系、部)教学科往往将这一工作规程发给学生辅导员,而学生辅导员从qq平台上将学校毕业论文工作规程发送至共享上要求学生自助下载查看。学生有些由于没有上网或种种原因未能及时下载查看,或不认真对待和查看,导致制度落实不到位,学生不了解学校关于毕业论文设计要求,评想象自己拼凑和粘贴。不按照学校、院(系、部)要求写作,造成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在指导环节中的重复修改、要求,都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1.3.2时间安排紧张院系制定的毕业论文事件安排表,一般在大四第二学期开学后的4、5月份进行开题,而最终正式答辩和提交论文时间在6、7月份。这样,学生们真正撰写论文的时间就很有限。加上,有些学生因为开题论文题目过大或是种种原因要求从新更换题目,从新梳理思路,这样,从新定题目开始写文章又显得时间很紧张,这样的情况,学生和指导教师两者都深有体会。

2.解决策略

2.1提高毕业生对毕业论文的重视度

一方面,院(系、部)应该营造一个较为宽松的条件,给予毕业生从选题、开题答辩、论文答辩到成绩评定等一系列的指导和制度规范。院(系、部)加强前期的宣传的动员,提高学生对于毕业论文撰写的格式、写作要求、写作方向等都有一个明确的认识,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建议可以将毕业论文写作时间进行调整,从原来的大四第二学期,调整为大三第二学期进行开题,大四第一学期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和答辩工作,这样就可以给同学们在大四第二学期找工作、实习留出时间和精力。

2.2加强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指导

目前,教师普遍重视课堂教学而忽视毕业论文指导环节,基于这一现象,要求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应该加强指导环节,提高重视程度。对于学生从开始的宣传到论文题目的初选、终选、行文思路、开题撰写与答辩、论文整体设计及答辩环节等各个环节给予指导。在确定选题前,可以帮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实习单位和当前公共事业管理包括卫生事业管理、卫生法学方面的热点问题选择题目较小、较易于操作并符合本科生毕业论文要求的题目,避免由于学生论文题目选择过大而造成内容空泛、行文受阻、开题不通过等现象出现;在确定了选题后,论文指导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查阅大量的论文相关文献,寻找创新点并培养他们自学的能力。根据选题与学生加强沟通和交流,对行文思路给予梳理,并在指导的前期、中期和后期都加强沟通和联系,要求能够面对面的指导,而不仅仅局限在网络远程指导或电话沟通上,这样能够及时发现问题,调整完善研究方法,保证论文质量和进度。并从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规范书写,端正态度,帮助学生掌握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从文章结构、语言陈述、实验数据、调查问卷设计、图表制作、统计分析等方面加强学生的能力,从而为最终能够提交优质的毕业论文做保证。

2.3完善管理制度和监督制度实施情况

IT论文范文第7篇

科学技术报告是描述一项科学技术研究的结果或进展或一项技术研制试验和评价的结果;或是论述某项科学技术问题的现状和发展的文件。

科学技术报告是为了呈送科学技术工作主管机构或科学基金会等组织或主持研究的人等。科学技术报告中一般应该提供系统的或按工作进程的充分信息,可以包括正反两方面的结果和经验,以便有关人员和读者判断和评价,以及对报告中的结论和建议提出修正意见。

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表明作者从事科学研究取得创造性的结果或有了新的见解,并以此为内容撰写而成、作为提出申请授予相应的学位时评审用的学术论文。

学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较好地掌握了本门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并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

硕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的基础理沦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并对所研究课题有新的见解,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成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博士论文应能表明作者确已在本门学科上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并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了创造性的成果。

学术论文

IT论文范文第8篇

纵观岩画研究的历史不难发现,中国是最早以文献形式记载岩画的国家,《韩非子》《史记》等先秦和秦汉时期的典籍中已有相关记载。《水经注》是北魏时期地理学家郦道元留下的巨著,其中《河水》篇中关于北方草原岩画的记载和描述尤为详尽:“山石之上,自然有文,尽若战马之状”“故亦谓之画石山也”。在此,我们且不论先秦、秦汉,就是北魏距今也有千年之久,其历史价值不言而喻。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上述有关岩画的重要记载长期以来一直湮灭在浩如烟海的文献之中,确实遗憾。20世纪末叶以来,随着北方草原岩画考古的深入,研究者开始用一种新的视角审视岩画与中国北方草原音乐文化的关系、与蒙古族音乐的关系,颇具创意。时至今日,有关北方草原岩画的研究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主要标志是,继《阴山岩画》《乌兰察布岩画》《巴丹吉林沙漠岩画》等早期研究著作问世之后,《贺兰山与北山岩画》《红山岩画》《达茂岩画》《西桌子山岩画》等著作陆续出版,其研究成果所包括的范围涵盖了整个北方草原。与此同时,《古代岩画》《中国岩画》《中国岩画艺术》等诸多有关岩画研究的理论著作相继问世。上述有关岩画的研究成果对草原音乐文化,特别是蒙古族音乐的研究者来说具有重要价值。其原因是:材料不仅完整、系统,更具原生性质,实属难得。但我们在肯定成果的同时也应该看到,就研究的深度而言,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可以拓展的空间很大。

二、蒙古音乐与草原音乐的关系问题。

蒙古族集草原文化之大成,这已经是学界的共识,应该说音乐文化也在其中。我们所说的“集大成”不仅体现在宏观视域,也包括实例佐证。就宏观而言,历史上曾经生活在中国北方草原的匈奴、乌桓、鲜卑、党项、契丹和奚等游牧民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创造了各自的文化,这些文化用“辉煌灿烂”来表述很是准确。从文化生成的环境看,上文所涉不同时期、不同民族的文化具有鲜明的同源性。也就说,这些民族文化所生成、所依附的自然环境是一致的,其范围同在被称为“草原地貌脊梁”的阴山——大兴安岭山脉和南北两麓的广阔草原。在此,我们将其概括为所处的自然环境一致、社会环境一致、生产方式一致。正因为如此,以上民族在文化(包括音乐文化)上表现出了较多的一致性或相似性。12世纪末至13世纪初,蒙古族代之而起,成了这块广袤土地的统治者。就生产方式等而言,蒙古族与此前的民族存在着明显的继承性。正是这种继承性导致学界从“同源角度”看蒙古族和其之前民族在音乐方面的联系,并且得出了“蒙古族的乐器潮尔、四湖等都是从奚琴演变派生而来的”之结论。就实例佐证而言,同样不乏例证。据有关文献记载,成吉思汗“从西夏征用旧乐”,窝阔台“在燕京征用金朝太常寺遗留的雅乐”。进入忽必烈时期,活跃在宫廷中乐师、乐士、舞者数以百计,有的来自草原,有的来自内地。不难看出,蒙古族音乐与曾经存在于草原上的各个北方游牧民族的音乐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二者互为依存。离开了对草原音乐文化的研究,对蒙古族音乐,特别是蒙古族早期音乐的研究就不可能深入;而将草原音乐文化的研究不适当地放大,就会偏离研究的主体,进而失之偏颇。

三、有关早期蒙古音乐的系统研究问题。

对早期蒙古族音乐的系统研究到涉及到音乐本体,其重要性不言而喻。然而,因研究力量较为薄弱,研究方法较为滞后,研究所需的基础材料较为缺乏等原因,目前对此问题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其成果缺乏系统性和学理性。正因如此,草原岩画的恰当“介入”,会从另一个侧面推动研究领域的拓宽和相关问题的解决。所谓系统研究离不开音乐形态、基本特征等一系列重要问题的解决,此前的研究者已付出了相当多的努力,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有学者将早期蒙古族音乐的基本特征概括为“曲调简短,节奏急促”“粗犷有力,稚拙古朴”;另有学者将蒙古族早期的音乐,也就是“狩猎经济时代”的音乐置于一个大的时代背景下加以关照,并提出“歌、舞、乐融于一体,唱歌跳舞、游戏娱乐”“边唱边舞”的观点,在业界具有很大的影响。以上论述对于早期蒙古族的音乐文化研究之所以有导向意义,其根本原因在于透过现象而关注了问题的本质,进而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路径。通过对具体的岩画作品进行分析、解读,不难发现,在如此众多的画面中,粗犷有力、稚拙古朴的作品不在少数,而将歌、舞、乐融于一体,在同一时空内唱歌跳舞者也可谓比比皆是,如果将其视为一个整体加以研究,找出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并非没有可能。

四、结语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