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班级教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班级教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范文

时间:2022-07-10 08:22:45

班级教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摘要:教育与文化有密切的联系,班级教育公平是教育公平的微观体现,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教育公平发挥重要作用。明确班级教育公平与班级文化建设的内涵,观察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教育公平现状,分析班级文化建设中应坚持的教育公平原则,并最终构建班级教育公平的文化建设保障机制,有利于促进班级内公平和谐氛围的形成,推动教育公平进程。

关键词:班级教育公平;班级文化建设;保障机制

班级文化是一种环境教育力量,彰显了一个班级独特的精神面貌,具有凝聚、约束、鼓励等重要作用。班级文化建设是班级集体的结晶,需要班级每一个成员的参与。其存在方式是动态、系统的,是在不断变化中逐渐发展的。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要使其作用最大化,以最有效和公平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发展。可以说,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教育公平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有意识地在发展班级文化上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有效推进班级教育公平进程,以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

一、班级教育公平与班级文化建设

(一)班级教育公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要使全体学生拥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和发展机会,在教育过程中享有公平合理的对待,实现个体全面和谐的发展。有学者指出,广义、宏观上的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体现,是社会所有成员在当时和地方各级自由、平等地去选择和分享公共教育资源的状态”。而班级作为实施教育的最基层单位,在班级建设中实现教育公平就是“给相同的人以相同的待遇,给不同的人以不同的待遇”。即班级教育公平就是在保障公平的教育机会和教育资源的共享共有的前提下,因人而异、因材施教,根据学生不同的特点给予个性化的发展空间[1]。

(二)班级文化建设班级文化是一个班级的内在核心,班级成员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创造各种满足社会与自身发展需要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过程就是班级文化建设。一般来说,班级文化主要由班级物质文化、班级制度文化与班级精神文化三个文化要素组成[2]。班级物质文化主要指班级文化中的空间物质形态,包括教室环境、各种教学设施、桌椅的排列、墙报与黑板报等。班级规范文化又称班级组织与制度文化,体现为班委和团支部建设、学生小组等组织形态,班规、班训等各类规章制度及班级成员角色规范。班级精神文化或班级观念文化,多通过班级成员的人际交往、班风学风等形式表现[3]。

(三)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教育公平的作用班级文化是班集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班级文化建设对班级教育公平也发挥着重要功能。班级文化作为一种隐性的环境教育力量,富有感染力,通过班级物质环境、制度规范、价值观念、交往活动等方式去影响班级成员的思想观念,并选择与之相应的行为表现,对师生的心理素养具有规范、提升的作用,即在公平的班级文化氛围下,师生的公平观念会较为稳定牢固,这有利于教育公平的实现。然而,班级文化也不可避免地具有负向功能,尤其是班级中处于权威地位的教师行为观念会对学生的思想与行为产生很大的规范与控制作用。

二、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教育公平缺失

(一)班级文化建设公平性缺失1.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不公平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不公平主要表现在班级座位安排不公平。在课堂教学中,座位安排影响学生的信息接收、课堂参与度及教师的关注点。一般来说,处在中间及靠前的学生思维是积极且持久的,而后排和两边的学生思维较为沉闷。前排是优等生的专属座位,总是获得教师更多的关注和互动,后排成为“差生”的聚集地而多被教师忽视[4],长此以往,形成“好生”越好,“差生”越差的恶性循环,影响教育过程的公平性。2.班级制度文化建设不公平班级制度文化建设的不公平包括:一是对班干部选拔的不公平,成绩成为教师选拔班干部的最重要指标,而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二是班规内容“千班一面”,缺少针对性的约束引导,同时一成不变的内容忽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变化;三是班级奖惩制度不公平,处罚重而奖励轻[5],同时惩罚项目广泛,制约了学生的大部分行为,而奖励方面相对狭窄,主要围绕学习成绩进步及为集体作出的显著贡献,这种奖罚比例的失衡降低了教育质量,影响班级教育公平。3.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不公平目前,班级精神文化建设不公平表现为:一是师生交往过程的不公平,传统课堂中的教师一般处于优势和控制地位,掌握课堂学习过程和学生话语权力,同时教师会因学生的成绩、家庭背景等不同而存在偏好或刻板印象,导致师生交往机会呈现两极分化的差异[6];二是课外活动参与机会的不公平,且不同学生在活动中获得教师支持和指导是不同的,这也显然影响班级教育公平性;三是生生交往过程的不公平,主要原因在学习成绩的差异,在部分教师和家长的限制和思想影响下,学生间人际交往多在成绩相近的群体内进行,跨群体交往较少。

(二)班级文化建设民主性缺失班级文化的民主性是要每位班级成员都能在班级文化建设中里发挥作用,共同参与和决策班级文化建设各个要素,但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忽视了民主性的体现。教师在班级文化建设中处于控制和权威地位,从班级制度的确立、教室环境的布局,到集体精神的建设,处处都体现了教师的观念,只有少数班干部、优等生才有机会参与到班级文化建设中来,大部分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的主体性弱化或缺乏,这无疑会加剧学生之间的不平等,影响班级教育公平的实现。

(三)班级文化建设个性化缺失个性化的班级文化建设要突破传统的固化模式,以独特的班级物质环境、制度规范、价值观念为载体,彰显学生的个性,让学生主动参与并创设自我教育环境。当前的班级文化建设主题和内容同质化,形式和方法大同小异,忽视学生个性化的发展和特色班级文化的建设,使本应彰显个性的班级文化失去了个性魅力,从根本上弱化了班级文化应有的育人功能,也忽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影响班级教育公平。同时教师权威绝对化,影响学生的主体地位,忽略学生的自主创造性而遏制其个性发展。

三、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教育公平原则

明确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教育公平原则是构建班级教育公平保障机制的价值基础,主要包括平等原则、个性原则和民主原则。从班级文化建设层面来看,班级教育公平的平等原则主要是要求教师在班级教育过程中都要一视同仁,强调无论学生的成绩、家庭环境等如何,都要保障学生在班级文化建设中享有平等的机会和权利[7];班级教育公平的民主原则关注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在班级文化建设的各方面程序、内容和过程中尊重每个学生的意见,彰显民主精神;班级教育公平的个性原则,要求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要变整齐划一为独具个性,在民主公平的基础上追求个性化班级物质、制度和精神文化建设,以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

四、班级文化建设中的教育公平保障机制构建

(一)班级文化建设目标机制:以班级教育公平和学生个性全面发展为根本班级文化建设是当今新课程改革发展的要求,是保障学生公平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课程改革以学生的个性发展、创新精神和合作意识作为价值取向,强调以生为本的教育情怀,重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精神文化培养,营造公正平等的环境氛围。良好的班级文化不仅有助于班级教育公平和班级精神的形成,促进班级各类教育资源的合理分配和教育机会的获得,而且有利于激励学生有效学习,培养追求民主公平的生活目标和人生规划,从而真正影响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因此,班级文化建设的最终目标就是创设开放、公平的班级物质、制度与精神教育环境,让每个学生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机会,遵循教育过程中的公平规律,发展个性,尊重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以发展班级教育公平为根,加强物质环境、制度规则、精神风气等班级文化建设,营造和谐、美丽、公平的班级教育环境,推动班级教育公平进程。

(二)班级物质文化建设机制:营造公平的教育环境班级物质文化是开展班级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是班级得以存在与发展的基本条件。在班级物质文化建设中,要重点建设体现公平公正的元素,让班级成员在耳濡目染的环境熏陶中感受班级教育公平的精神和氛围。首先,要建设公平、开放的教室环境,发挥润物细无声的育人功能。苏霍姆林斯基说:“无论是种植花草树木,还是悬挂图片标语,或是利用墙报,……挖掘其潜移默化的育人功能,并最终连学校的墙壁也在说话。”[8]所以,营造公平的班级环境,可通过丰富黑板报的主题,突出弘扬公平公正、奋发向上的精神;或建立读书一角,在阅读中让学生体会公平观念等方式。其次,公平安排学生座位,做好班级教育资源的配置和教育机会的分配。一是可以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的原则。这是座位安排应该坚持的首要原则。教师安排座位时不仅要考虑每个学生的身高、视力等实际情况,保证每一位学生的视线清楚,增加课堂参与度;还可以定期对学生座位进行调整,保证每个学生都有与教师互动的机会,强化不同学生之间的交流。二是坚持按照“程序公正”的原则。座位安排应广泛征求学生意见,努力尊重其意愿[9],不为学生设置“特殊”座位,也不要将所谓的差生或难管教的学生安排在角落。三是可以提倡根据教学内容、教学要求的变化,科学灵活选择不同座位模式,最后,班级物质文化建设应当做到以教师引导,全体学生参与,创造公平有爱的班级环境。

(三)班级制度文化建设机制:突出学生主体意识和公平观念班级制度是班级成员都要遵循的规则,其制定和实施需要班级成员的积极参与,更需要彰显班级教育公平的精神,让学生自己成为班级制度规范的制定者、执行者和评价者。第一,班级制度的制定要发动班级全体学生共同讨论,群策群力,民主决定,并把确立班级制度的过程作为发动师生、统一思想、体现公平的教育过程,以提高全班成员共同创建优良班级制度的主体性和自觉性,并保证制度的公开公平。第二,班级制度需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心理特点和发展需求,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制定并操作。同时,“天生我才必有用”,充分发挥学生的长处特点,安排不同的职位,让“人人有事做”,既尊重学生个性,也能保证班级制度执行的公平性。第三,班级应该制定一系列能体现学生主体和公平精神的制度,如班级重大事务民主决策制度、班级成员基本权利保障制度[10]等,同时必须将制度操作的规范解释清楚,让学生明白其中的权利和义务。若是存在暗箱操作行为,则制度本身就背离了民主公平的原则。(四)班级精神文化建设机制:以公平精神为导向班级精神文化表现为一种精神、一种信念,是“班级文化的主导价值取向”[11],引导和规范着所有班级成员去追求和思考。其中,教师应该成为班级文化建设的主导者,学生为主体,通过思想铸造,人际交往,实践活动等,逐步形成班级内公平民主、彰显个性的价值观与文化内涵,形成鲜明的班级精神文化特色。班级精神文化建设,首先,要创设公平民主的师生关系。师生交往是发生在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切人际交往活动的总称。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意愿表达,树立平等的学生观,公平地与每一位学生进行交流与沟通,营造和谐的班级人际关系,形成班级精神文化建设的合力;同时,教师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认识差异、承认差异并积极对待差异,从而促进班级学生之间的平等交往,保障班级生生交往公平的实现。其次,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只有通过组织有序、公正合理的班级实践活动,班级成员之间才会相互作用,公平的班级文化理念才会形成和发展,班级教育公平的进程也会向前发展。为每一个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充分发展开拓出一个空间,给每一个学生提供一个在班级中张扬个性施展才能的平台,教师应鼓励每位学生都参与班级活动,从而实现班级教育过程的公平。最后,班级精神文化的培养要以公平的价值观为导向,以班级环境和制度为保证,孕育以公正平等、团结合作、民主开放为主要内容的班风学风,促进班级教育公平的实现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汪蕾.初中班级管理中实质教育公平问题与对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硕士论文,2013.

[2]罗锐.浅论班级文化建设的三要素[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3(9).

[3]田恒平.中小学班级常规管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5.

[4]郭双锦.班级文化建设中师生互动的研究——基于个案的思考[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5.

[5]王丽霞.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3.

[6]陈婉婕.教育过程参与机会公平问题研究[D].芜湖:安徽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13.

[7]褚宏启,杨海燕.教育公平的原则及其政策含义[J].教育研究,2008(1).

[8]伍莉.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班级文化建设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9]徐敏娟.从教室座位安排看教育过程平等[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5).

[10]余清臣.班级文化建设中的公民价值观教育[J].班主任,2012(5).

[11]李学农.中学班级文化建设[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87.

作者:孙昕妍 张放 单位:西南大学

被举报文档标题:班级教育下的班级文化建设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wxlw/bjwhlw/736884.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