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养老保险制度现状范文

养老保险制度现状范文

养老保险制度现状

摘要探讨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以及现阶段存在的不足,提出了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思路。

关键词养老保险制度现收现付制完全积累制资本市场隐性债务

目前,我国城镇企业职工的养老保险制度正处于改革和完善的过程中:在体系结构上,统一了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并鼓励发展企业补充养老保险和个人储蓄性保险;在制度模式上,基本养老保险实行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补充养老保险实行市场化运营和管理;在基金筹集上,基本养老保险以企业和职工的缴费为主,国家财政给予必要的补充,目前正在拓展筹资渠道;在统筹层次上,部分地区实现了省级统筹或建立了省级调剂金。

1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对我国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贡献

1.1有利于扩大消费需求

在总需求的三个组成部分,即投资需求、消费需求和出口需求中,消费需求是最重要、最稳定和带动能力最强的力量。从1998年市场需求的状况看,消费需求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已明显不足。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宏观调控的重点必须进行调整,由原来的抑制需求,调整为大力扩大消费需求,对养老保险制度进行改革是扩大消费需求的重要措施。

1.2有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中国养老金制度原来主要局限于国企和公共部门,采用现收现付制。1997年改革后,国家把私营部门的员工包括到基本养老保险中,新制度主要包括现收现付制和个人退休账户。国务院展开由旧的现收现付制体系向新的双层体系过渡的工作,新的双层体系由缩减的现收现付福利和个人养老保险帐户共同构成。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中国的可持续经济增长。

1.3有利于国有企业改革

国有企业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剥离企业办社会的负担、分流企业富余人员,是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前提。只有把国有企业所承担的养老、医疗等社会职能转移出来,把富余人员分流出来,才能为国有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创造公平的环境,才能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和竞争力。

1.4促进个人储蓄

国外有部分人认为养老金的基金方案会导致储蓄的增加,进一步会导致比现收现付制方案较高的产出增长。费尔德斯坦通过时间序列数据研究发现,美国的社会保障计划(即现收现付制)减少了个人储蓄的大约50%和股本的38%。世行也认为,实行完全积累的老年保障计划,一方面要求人们积累一定的储蓄额,另一方面会减弱现收现付制对储蓄的消极影响,从而增加完全积累制对储蓄的促进作用。

1.5优化资本市场

在我国,退休基金可以为资本市场注入大量资本,扩大资本市场的总供给,推动资本市场和金融工具的多元化,改变我国居民的储蓄结构,改变我国目前储蓄不能有效转换为资本的状况。另外,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养老基金的经营还可以促进其本身专业化、网络化的建设步伐,从各个方面促进我国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

2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覆盖面仍然较窄,且扩大覆盖面的难度非常大。2002年底,全国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1000万人,而同期全国城镇从业人员数量为23940万人,参保人数还不足目标人口的半数。更突出的问题是进一步扩大覆盖面越来越难。其中原因很多,但最核心的问题还是缴费率过高。由于过高的缴费率大大影响企业的人工成本及赢利水平,致使很多企业以各种方式逃避参保。覆盖面难以顺利扩大,使得有关保险制度必须以高缴费率甚至不得不通过进一步提高缴费率来维持收支平衡,进而陷入扩大覆盖面越来越难、费率越来越高的恶性循环。这种状况不利于劳动力的跨部门流动和不同类型企业之间的公平竞争。

(2)对养老保险难以实施有效管理,制度漏洞很多。私营企业抵制加入养老金体系,因为他们缴纳的钱大多都用来支付国企的养老金债务。而个人帐户则根本就没有钱。中国省市级社会保障部门定期拿这些款项去弥补现收现付制养老体系的赤字。除逃避参保等问题外,不合规的提前退休以及冒领养老金等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

(3)隐性债务问题普遍存在。同世界上其他转制国家(如智利)一样,从现收现付制向部分积累制过渡,无法回避隐性债务问题。据劳动保障部门统计,1999年,全国有25个省、市、自治区出现了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挪用个人账户资金达到近1000亿元。长此以往,必然会导致个人账户的名存实亡。

(4)省级统筹的调剂能力效果不明显。我国的养老保险基金实行省级统筹,省级统筹虽然在一定的时期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企业经济效益没有得到根本好转,养老保险基金收支不平衡矛盾将进一步显现,而省级统筹的调剂能力较弱,不能真正分散养老保险基金的风险。

(5)养老保险基金的保值增值不理想。由于基金收益的预期收益率低,仅为银行同期一年期存款利率,低于社会资本平均收益率,这会导致高费率,高费率又导致低覆盖率和低征缴率,直接加重了制度的现行负担并减少了个人帐户的积累额,还间接减少了统帐制度的收入。实际收益为负,基金贬值,加剧了收支不平。

3对中国养老保险市场的分析

(1)在20世纪40~50年代,瑞典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按照普遍性原则建立起来,经过40多年的努力,瑞典建成了全民福利、收入均等化的高福利国家,“福利和发展”成了瑞典模式的代名词,其取得的成就为世界所公认。尽管公共福利支出在不断膨胀,税收负担过重,但瑞典模式创造了高度的安全感和社会稳定,并迅速完成了从穷国变为富裕国家的过程。从瑞典的社会福利制度改革的经验来看,按照普遍性原则扩大我国养老保障的覆盖面是十分必要的,扩大我国养老保障的覆盖面一方面可以创造了国民高度的安全感并增进社会稳定,这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另一方面,扩大养老保障的覆盖面在现收现付制下可以在更大的范围内增加代际之间的互济性。

(2)社会保障基金要投资于资本市场并获得可观的收益必须满足以下条件:整个宏观经济运行处于动态有效状态;经济体系中已经具备一个有效的证券市场;资产价格不存在大规模的泡沫成分,如果经济中的资本市场是对外开放的,当全球性投机的金融资本大规模进入和退出本国资本市场时,金融当局能对资本市场有效进行调控,对市场的汇率机制也能进行迅速的反应;经济中存在许多相互竞争的有效的基金经营公司;本国的人口的年龄结构不会出现大规模的变异等等。而我国的情况是:居民的储蓄过度,消费严重不足,银行利率处于非常低的水平,资产价格的泡沫成分不可避免;我国抵御外来金融冲击的调控能力有限,汇率等机制目前也难于发挥作用,资本市场基本与外界隔离;由于独生子女政策的实施,在50~60年代出生高峰年出生的人口已经或正在步入储蓄高峰的年龄段,对储蓄和资产价格的波动起着加速作用,但等到这一代人口退休时,资产价格必然会出现大幅缩水;最后,更为严重的问题是,一方面我国居民的储蓄不断增长,却难以转化为有效的投资,另一方面外国直接投资增长快,收益高,导致利益的流出,同时外国投资对本国投资也存在一定程度的“挤出效应”。根据上述分析,对于社会保障基金投资于资本市场的问题,我们必须保持非常谨慎的态度,不能因为在资本市场得到短期的收益而掉以轻心。

(3)有计划地提高退休年龄,降低人口赡养率,能切实地减轻养老金负担,缓解养老金隐形债务。现行的退休年龄(男60岁,女55岁)是上个世纪50年代规定的,当时的平均寿命较低,仅有50多岁,而现在中国人口的预期平均寿命已达70多岁。因此提高法定退休年龄具有较大空间。国际上退休年龄一般定义为65岁左右,大大高于中国平均退休年龄。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提高退休年龄相当于增加劳动力供给,在经济未达到潜在产出的情况下可以增加产出,促进经济增长,而且,一些经济学家相信,当经济的迅速扩张力求适应劳动力增长时就引起一种推动力,这种推动力引起生产率提高:劳动力增长的提高有助于引起生产率增长提高。

4进一步改革的思路

(1)加快养老保险制度的法制化步伐,把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建设与运行纳入法制的轨道之中。而我国目前的养老保险立法不健全,实践迫切需要我们来健全社会保障法,以法律为依据调节社会保障实施中的各种关系,保证养老保险政策的实施与贯彻执行,以实现中国养老保险制度的规范化运营。

(2)对养老保险的社会统筹应该由现在大部分省级统筹提高到全国统筹,从而与之相对应的养老金缴费比例和给付标准实现全国统一,这样就能避免因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同而形成的养老金数额不同。

(3)提高退休年龄,降低制度赡养率,降低保费率。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发展、人均寿命延长,养老金隐形债务也不断加重,适当增大法定退休年龄与国际社会接轨,是未来养老金制度的必然趋势,也是从根本上解决中国养老金隐形债务及促进我国经济进一步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

(4)大力发展和规范我们的资本市场,挤掉资本市场的泡沫成分,培育良好的养老基金营运公司和制定严密的法律监管体系。到时间成熟时,将社保基金适当推向资本市场,获取多元化的收益。在规范的资本市场和有效的基金公司培育尚未完成之前,在宏观经济动态无效状况没有显著改善之前,比较理想的做法,是让我们的社会保障基金通过委托国际性基金公司走向国际资本市场,得到尽可能高的资本回报。

5解决养老金隐形债务的办法

(1)国家财政资金填补。一是政府将直接用财政资金填补养老金不足部分,以维持新制度的财务平衡。二是政府发行认可债券,职工退休时进行兑换。

(2)国有资产分割补偿。在实际操作中,可以结合对国有企业的公司化和股份制改造,将国有企业的部分股权划归到专门的社会保障机构,用股权收益支付负债;或者将部分国有企业划归社会保障机构机型经营,以其经营收入偿债;再者将以一部分国有资产,比如一些中小型企业、部分国有房地产等进行出售、租赁,以销售和租赁收入偿债。

综上所述,养老保险改革是一项关系到我国国计民生的重要举措,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可低估,为了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应针对当前养老保险改革的不足进行进一步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