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教师信息素养的校本培训策略范文

教师信息素养的校本培训策略范文

时间:2022-12-29 10:39:04

教师信息素养的校本培训策略

在信息化环境下,教育信息化是指在教育领域运用计算机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促进教育的全面改革,使之适应信息化社会对教育发展的新要求。而教育信息化的核心内容是教学信息化,因此,教学信息化的快速发展把高校教师推到了信息化建设的前沿。在信息时代的教育环境下,如何更为有效地培养高校教师良好的信息素养成为迫在眉睫且任重道远的工作。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的概念最早发端于美国图书情报界。1974年,保罗•泽考斯基(PaulZurkowski)在向美国全国图书馆和信息科学委员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首次提出了信息素养的概念,即“利用大量的信息工具及主要信息资源使问题得到解答的技术和技能。”自此,有关信息素养的研究迅速发展,并从图书情报界逐渐扩展到教育界、信息技术界等各领域,成为信息化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一般认为信息素养是识别、获取、加工处理信息以及有效利用信息、开发信息、应用信息的综合能力。对于高校教师而言,信息素养更加强调以创造性思维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本学科教学研究与实践的能力,这也是信息素养的最终价值体现。

二、培养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1、教育信息化发展的需要教育信息化是在教育领域全面深入地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改革和教育发展的过程,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对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提出了新的要求,同时也丰富了教师职业发展的内涵。随着信息技术在高校教学科研等领域的广泛应用,多媒体授课、网站教学、网络资源辅助教学、互动学习等教学模式大量涌现并已成为众多高校的基本教学手段。此外,教育信息化使得数字教学资源的共享与利用成为趋势。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必须具备与之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才能充分掌握并发挥现有资源与设备的优势,而不至于被信息化改革的浪潮所吞噬。

2、信息化人才培养的需要信息化环境下的高等教育承担着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信息化人才的重任,而能否培养出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创新人才,除了要依托高校的信息化环境建设之外,还要取决于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教师驾驭现代教育手段和教育信息的能力具有示范效应,因此可以说,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将影响到信息化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劣。

三、校本培训的内涵与发展

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国际上出现了一种教师素质优化发展理论,即“校本教师发展理论”(School-basedStaffDevelopmentTheory)。后来,随着学校改革思潮的兴起和教师专业化运动的进展,校本培训在世界各国普遍盛行开来。校本培训在我国的广泛开展始于90年代后期,虽然晚于国外,其产生和发展的时间不是很长,但其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已不断深入,在校本培训的目标定位、时间模式、运作机制等方面已经积累了一系列的成果和经验。校本培训(School-basedIn-serviceEducation)是一种以教师任教学校为培训基地,辅之以大学或师资培训机构提供必要课程和人员而开展的师资培训活动。校本培训具有自主性、针对性、灵活性和开放性的特征,能充分利用学校现有人力和资源,切实营造良好的学习文化,促进教师的职业发展和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如今,校本培训已经成为许多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教师在职培训的主要形式,成为学校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校本培训策略

提升高校教师信息素养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校本培训、校际培训等多种途径加以实现,对于高校而言,校本培训是一种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和职业发展能力便捷而有效的方式。校本培训的目的是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因为如果教师不能很好地掌握现代信息技术,就不可能实现教育的信息化和现代化。正是由于目前高校教师信息素养的缺乏,导致了教育信息设备的利用率低,信息技术对教学科研的实际渗透率低,教师信息素养与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和未来趋势有较大差距。因此,高校必须重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而校本培训是信息技术整合于教育教学的平台和基石。

1、确定合适的内容校本培训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就要提供合适的培训内容。高校可以通过摸底测试、个人需求申报等方式了解教师在信息技术方面的应用能力和现状,并“因师施教”确定培训目标和内容。这样便于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群体进行分类培训,避免出现信息素养参差不齐,以及完全统一的培训内容与教师个性化需求之间的矛盾。同时,根据学校整体目标要求和培训发展现状,不定期地进行岗位训练和业务考核,并依据考评结果,重组和调整教师受训群体,使得培训内容能够与教师需求紧密相连。这种脚踏实地的培训才能引起教师的共鸣,从而得到教师的积极参与。

2、合理安排培训方式对于不同受训教师群体要进行分别指导、分类调控、多方督导的方式不断推动校本培训的实施与发展。根据受训群体的培训要求和目标,培训方式可以多种多样,例如专题讲座、案例教学、课题研究、教师论坛、团队学习等等,这样可以防止单一渠道、单向的、灌输式的培训活动对教师参与积极性的消极影响,从而实现多渠道获取信息、接受与反馈相结合、自主合作学习与培训活动相结合的多元化形式,大大提高教师的参与热情和培训效果。

3、营造良好的培训氛围校本培训中应淡化行政力量或强制力量的影响,营造积极向上的培训氛围,促使教师主动意识到参加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例如聘请教育专家开设相关专题讲座,使教师意识到教育信息化对信息素养的要求以及未来信息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从而促进教师以开放、主动的心态积极参与校本培训,避免消极抵触情绪和敷衍了事态度的产生。当然,培训氛围的营造不是请专家做一场讲座,开一次全校思想动员大会就能解决的。因此,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积极落实校本培训的方方面面,每个环节都应充分体现自由民主和平等参与的原则,使教师广泛参与培训计划的制定,培训内容、方法、时间和场所的选择等等,这样才能获得教师思想上的积极认同,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兴趣和热情。

4、采用档案式管理和形成性评价高校教学管理部门应该为教师参与校本培训的项目名称、内容、时间、成绩等资料建立个人档案,这样既方便学校掌握教师校本培训的进展情况,为校本培训评价提供重要文本资料;同时还有利于教师研究和反思自身信息素养的差距和发展情况。针对教师信息素养现状对教师进行分层指导并不意味着对教师的分等鉴定,而是要发挥校本培训的诊断功能,从中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校本培训的评价主要是形成性评价或发展性评价,而不应该采用“分数定终身”的结果性评价。

五、结语

教育信息化不只是教育手段的改变,更是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模式的转变。如今,教师的信息素养已经成为我国推进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的主要制约因素之一。在这样的信息化环境下,高校教师的信息素养除了包括与时俱进地学习信息技术之外,还更强调整合信息技术于教学科研的实际应用能力。因此,对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训必须与教师教育教学的真实情景和实际需求结合起来,切实帮助教师解决问题和改进教学,切忌以“技术至上”为宗旨,出现本末倒置的状况。当然,校本培训可以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升提供充分的支持与保障,但不可忽视的是教师的自主发展意识,它是教师提高自身信息素养的内在动力,可以激发教师不断进取、不断创新的思想意识和教育理念,有助于教师努力提高信息素养,加强专业发展,最终成长为学习型和研究型教师。

作者:刘怡 单位: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被举报文档标题:教师信息素养的校本培训策略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