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设计教学论文范文

设计教学论文范文

前言:写作是一种表达,也是一种探索。我们为你提供了8篇不同风格的设计教学论文参考范文,希望这些范文能给你带来宝贵的参考价值,敬请阅读。

设计教学论文

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1篇

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实习基地和实验条件,在生产实习和认识实习的过程中,使学生掌握压力容器的组成、典型组件结构及组件与组件之间功能和结构联系。另外,还对过程设备设计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增加了培养设计、创新素质方面的规定。如对每一教学章规定一个教学训练环节,改变教学方法。教学中结合工程实例,采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方法完成理论教学环节,改变粉笔黑板单一教学模式为课件加粉笔黑板模式,利用课件补充、增加工程实例图片、动画。在内容上,不仅要满足考试和考研要求,而且对实际设计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有很好的促进作用。经过几年不断地进入企业实地调研和收集资料,并查阅收集大量的工程案例,把它们合理地加入所编制的过程设备设计课件中。又经过较长时间授课、辅导效果验证和多轮次的修改完善,目前已经形成了一套高标准课件。该课件已具有集教师授课、学生自学、研究生考试复习等功能于一体,重点在于对知识点的学习与考察。新课件还具有实际工程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案例,通过对应章节的工程案例,将理论知识与工程实践相结合,至少要在每章教学内容前演示或提出一些适当的应用实例,或提出一些实际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边思考边学习。在选择例题方面,适当增加设计类题目。在教学中,重点讲授各种壳体结构及部件的应用场合、条件,结合实际应用研究各种壳体结构的设计方法,改变以前只注重书本理论知识、不注重实际应用的传统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意识,在理论教学中逐渐培养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

二、从实践教学方面进行改革

(一)完善实验环节

过程设备设计课程实验包含壳体应力测定、厚壁圆筒爆破和外压壳体失稳实验。此次改革在已有的过程设备实验的基础上,加设了常用壳体结构及其部件的认知实验和常用动设备的拆装实验,让学生在实验时,通过亲身观察常用压力容器和组成部件的结构和区别、它们在过程设备中的具体应用目的、安装位置以及工作过程,使过程专业学生都能对工程中常用压力容器及其部件的作用和工作原理有所了解,掌握相关的基本知识,增强对压力容器及其零部件的感性认识。同时对现有过程实验教程进行修订,使之更适合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达到实验教学的目的。课程实验也是一个检验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在实践中结合课程内容、性质,合理设定实验项目、实验内容,同时学时也能满足课程大纲的要求,使学生在实验中增强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且实验类型也很全面,如认知类实验、验证型、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并且不断增加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比重,如增设浮阀塔盘结构创新设计实验,管壳式换热器导流方式创新设计实验等,以提高学生的创新设计意识。在未来的计划中,将增开常用过程生产装置操作运行实验,使学生对整个过程设备和课程内容有一总体的了解和认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对过程设备设计课程设计的改革

设计题目中大致包括动设备、静设备、设备控制系统三部分内容。设计内容应有以往课程设计要求的理论设计计算与结构设计内容,能体现综合运用以前学过的专业课程知识的设计方法。即过程设备设计的课程设计题目,要包括各种典型过程设备的设计方法,如选择板式精馏塔机械设计作为课设题目,该题目可选择筛板、浮阀、舌形等各种传质的组合,以完成过程所必要的传质要求。设计中还包含降液管的设计、溢流堰的设计、容器壳体材质和壁厚的选择以及内外压强度校核等各种知识,题目综合性较好,且灵活多变,可以较好地训练学生应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在现有课程设计题目基础上,尽量丰富课程设计的题目,尝试将课程设计与机械创新大赛相结合,作为提高大学生创新能力的一个平台,以提高学生对课程设计的兴趣,并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分层次进行。依据题目的难易程度,把题目分成不同的等级,学生依据自己的能力选择相应难度的题目,成绩的划定也跟难度有关。此亦为了避免现有课程设计存在的弊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加强学生独立进行过程设备设计的能力。课程设计是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重要环节。在过程中,为了加强实践环节,提高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让学生接触工程实际,了解同类系列产品的性能、结构特点及制造过程,使学生懂得过程设备设计与过程工艺是紧密不可分割的,获得产品的有关工艺知识,我们在课程设计之前(或过程中)安排学生到相关工厂参观或者以多媒体的方式观看相关的工程案例,以此来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展设计思路,使设计与工程实际接轨。这样一来,既能扩大学生知识面,深化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又使课程设计的效果上升到新的层次。在课设指导过程中,为了提高设计质量并使学生获得更好的设计素质训练,在设计过程中增加研讨环节,即在设计的过程中,按照进度依次提出一些议题,如换热器壳程气体出入口管直径较大,影响管束长度利用效率问题和夹套反应釜夹套加热面积达不到工艺要求等问题,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案或答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力和想象力,开发创新意识,启发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引导学生如何更好地完成课程设计这一重要环节。依据以上改革措施,还应对课程设计的成绩评定体系做必要调整[2]。根据平时表现、设计能力、图纸质量、说明书内容和答辩情况综合评定成绩,并在这些方面修订教学大纲、教学指导大纲和质量规范标准,以规范学生重要实践环节的操作规程,提高课程设计教学质量。从制度层面保证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训练的严格落实。

(三)探索过程设备设计应用能力竞赛新模式

为检查学生应用知识解决工程实际的能力,学生完成过程设备设计课程的学习之后,举行过程设备设计应用能力竞赛,真正考察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给出设计要求,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设计出满足过程工艺要求的化工设备,以达到锻炼学生的能力和素质,并为学生参加省级以上各种大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如我们曾经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提出设计热力牛奶杀菌器为竞赛设计题目,受到同学们的欢迎,征集了20多种设计方案并有三种方案还制作了透明设备模型。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总结、分析和完善,探究一种适合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和创新意识提高的新模式,从传统的纸面试题形式向实际设备模型,微、小型过程设备的设计转型,并建立起一系列的成绩评定体系。使学生通过参加竞赛,对实际工程产生兴趣,并使学生的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得到紧密的结合,使学生得到创新能力的锻炼,从而满足人才培养模式的需求。

三、结语

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2篇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结果,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确定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体意识,发展学生主体能力,塑造学生主体人格。工作室着眼于学生未来发展,从学生角度审视教学,关注“全景式”教学过程,以学生的发展需求决定教师的教学策略,并突出师生互动、尊重学生差异。为学习设计教学过程,要突出教学活动的系统性、动态性和生成性。系统性要求教师统揽全局、着眼整体,在教学过程中逻辑有序、扎实可靠地落实好每一项教学活动。动态性意味着教学活动要依据学生认知和情感等方面的变化作出调整,充分利用课堂教学中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同时课堂教学要充分体现师生、生生的互动交流,有效调整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情境等诸多教学因素的相互作用,促进学生高效生成知识、迅速增长能力、快速升华情感。生成性是指学生理解意义的过程不是简单的搬运转移过程,而是要让学生通过猜想、假设、实验、观察、比较、类比和推理等探究手段建构、发现和领悟。基于这样的认识,工作室明确教学设计的新流程,如图1所示。

二、为学习设计物理教学方法

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要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全过程,开发学生身上蕴藏的潜能,找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积极性的途径,从而确保学生以自己原有的经验为依托,积极消化、领会、体悟、建构新知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能力、自身教学能力和教学方法的特点,通过综合分析、比较筛选、优化组合,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工作室对物理教学的方法及教师在运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等进行了分析、归纳,具体如表2所示。

三、为学习设计物理学习方法

学生是否学会学习的标志是:(1)具有物理学习的自我监控能力,形成自我监控的策略;(2)善于自主学习、自我调节地学习;(3)具有批判性思维能力,善于合作与探究,善于在学习过程中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形成创新能力。新课程强调“教会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有强烈的学法意识。教学过程既是教法的实施,又是学法的体现。学生主体性的发展贯穿于学生自我选择、自我监控、自我调节的整个自主学习过程。教师要设计并呈现问题或引导学生体验物理现象生成问题,让学生自主确定探究目标,自主建构探究策略和方法,然后在师生、生生互动的基础上形成探究共同体,并通过探究、反思,自主建构知识和方法体系。自主学习这一学习策略对教师的知识底蕴、思维敏捷性、课堂驾驭能力、艺术审美的价值取向都提出了新的挑战。学生在对学习资料的收集与处理时,各种品质的内容都会出现;另外,学生在交流、展示与集中研讨的过程中,会动态地生成很多不可预知的情况。这就要求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发挥教学机智,对各种生成性教学因素进行拓展,把握教学的走向。同时,必须承认学生的发展存在差异性,不能搞“填平补齐”,而要善于抓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不同学生的潜在优势,让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获得最优发展,让每个学生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鲜明的个性。教师要密切学科知识与现代科技、现实生活的联系,通过丰富多彩的交往形式,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学会倾听、交流、分享的合作意识和交往技能,并对教学的整体进行优化组合,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四、为学习设计物理作业

作业是课堂学习活动的延伸。作业设计包括作业设计思想、作业题材选取、作业呈现形式和作业与学生的匹配四个方面,它涉及作业设计的目的、内容、形式、表达、开放性、思想性等,是教师教学设计能力的反映。作业设计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的新课程核心价值,要尊重学生个性差异,要进行分层布置和反馈。作业目标应充分体现能力立意,强化策略和方法的领悟、情感的体验。作业选材要联系现代科技、社会和生活,重视过程与效益。作业内容和形式要多样化,充分体现作业的探究性和实践性,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的规律。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学生的作业完成率,是检验作业设计质量的标准之一。

五、为学习设计教学评价

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课程教学模式的研究

1.以实际工作过程为主线

无论是课程内容的选取,还是教学内容的组织,始终围绕实际网站设计与制作工作的过程及内容,以实际工作流程为教学内容和教学组织顺序,将课程融于实际工作需求中,突出了技能和素质的培养。

2.工作任务的真实性

课程实训中提交给学生的实训企业资料,均是以来自于实践一线的真实业务为基础,经过校企双方精心组织挑选。要求学生完成网站调研、网站建设方案书的撰写、网站的设计与制作等,与实际网站设计与制作岗位的工作情况完全相同。因此通过完成相应的任务而让学生掌握的相关知识、操作方法和操作技能,真实地反映了网站设计与制作岗位的能力和素质需求。

3.“教学做”合一

在课程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的工作导向式教学,教学的主线是指导学生完成实际网站设计与制作业务操作与管理工作,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来掌握操作方法和技能,通过操作来学习相关知识,从而将教、学、做有机地结合,突出教学的职业性、实践性特点。通过以上教学模式的创新,成功地将网站设计与制作岗位搬上了课堂,从而真正做到让学生通过该课程树立企业网络形象观念,掌握网站设计与制作工作的基本流程、步骤、内容及操作方法,具备独立完成一个小型企业的网站设计与制作工作的能力。

二、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

在课程教学中灵活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1.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

结合课程的性质和要求,我们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任务驱动法、角色扮演法、现场调研、仿真学习和作品展示法开展教学活动。

(1)案例教学法

在教学中,我们与企业合作,由企业提供典型的网站设计与制作案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通过组织学生进行问题分析、相互解答和自由互辩,再由教师和企业兼职教师共同引导,由此掌握不同类型网站建设的方法和技巧。

(2)任务驱动法

在教学过程中,基于资讯、决策、计划、实施、检查、评估六步法,我们组织学生每6人成立一个虚拟的网站建设公司,设置各工作岗位,包括美工、程序等真实岗位,并在内部实现轮岗交替,让学生能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照真实工作任务的要求完成每个学习情境的学习任务。

(3)角色扮演法

学生在虚拟网站企业中分别扮演网站设计师、程序员、网站美工、汇报人等不同的角色,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进行角色转换,使学生在情境模拟、循环和反复的过程中,加深对网站设计与制作工作任务的理解,提升操作与管理能力。

(4)现场调研

根据学习的需要我们安排学生分小组进入真实企业进行现场调研,或者邀请企业兼职教师进校讲解分析,学生根据调研得出网站建设的目标,完成网站建设方案书,设计并制作网站,提升学生吃苦耐劳、团队协作、沟通交流等素质。

(5)仿真学习

电子商务专业配有仿真实训室和创业实训室,实训室配以公司真实的经营环境,为学生提供真实的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的过程。学生可以通过组成公司,以轮岗分流、小组间对抗等方式,获得电子商务企业经营的宝贵经验。每个学习任务在实训室实现仿真训练,学习内容、学习过程、学习环境均与实际工作保持一致。

(6)作品展示法

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欣赏往届学生的作品,激赏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在任务进行到一定的程度时,举办班上同学的作品展示,让班上同学相互欣赏、由企业兼职教师讨论并分析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通过作品展示法,学生可以通过对比,了解自己作品的优点和不足之处,同时加强了网站评估的能力。

2.教学手段

针对如何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我们采用了校企联合授课、举办专题讲座、通过多媒体化、信息化、网络化组织教学和通过举办技能竞赛开展教学。

(1)校企联合授课

课程实行“双课程组负责人”制,企业专家与校内专职教师共同担任课程开发的负责人。企业专家参与课程的开发设计并承担学习任务设计工作,企业人员担任指导教师参与实践学习,学时比例达50%以上,课程组专兼职教师比例为1∶1。此外,由于网站设计与制作工作涉及到Photoshop广告设计、网页设计与制作、数据库等多方面的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和运用,本课程整合校内外教学资源,采取校企联合授课的形式组织教学,受到学生好评。

(2)举办专题讲座

教学中定期邀请企业专家为学生开展专题讲座,向学生讲解职业生涯中的精彩案例,通过分享经验、带来新鲜的工作任务,提高学生对网站设计与制作工作岗位的了解和热爱。

(3)多媒体化、信息化、网络化教学

教学中利用实训室,让学生在仿真的职场环境中实践。同时,我们在校园网上建立了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的课程网站,上传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1)完备的教学文件,包括教学大纲、任务单、实训教材、电子教案等。2)教材中配套练习题及参考答案,理论及实务考试样题、参考答案,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自主学习需求。3)辅助教学资源,包括与本课程有关的以音频、视频、文档等多种形式表现的教学辅助资料,如网站设计与制作、网页特效技能操作的示范录像、电子商务相关的从业资格考试的近期考试信息等。4)课程剖析,包括课程的定位、课程设计理念与思路、教学内容及组织、教学方法手段等。5)教学展示,包括主讲教师的相关资料、各界对课程评价、工学结合的项目作品等。学生还可以通过课程网站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在实地调研之后,利用网络辅助查找未了解的资料,完成资讯、计划等环节,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效率。

(4)技能竞赛

将行业技能竞赛和专业技能竞赛纳入素质拓展平台,以赛促学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通过举办主题网站设计等比赛,加深了学生对专业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对技能熟练度的操作,另外,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全国电子商务专业大赛,增强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实施中的反思和总结

在这几年的教学过程中,笔者发现以上教学方法和手段,虽然很多课程都在提倡或是已经在教学中使用,但不同的课程都具有各自的课程特色,同样的教学方法,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产生出不同的具体实施手段,让其发挥出更大的功效。例如:

1.校本教材的编订和使用

校本教材的编订和使用,对课程改革成果的冲击是巨大的和显著的。以笔者的亲身感受来讲,与企业共同编订的校本教材,加上配套使用的任务单,是针对学校现状、学生实际情况编订出来的,因此工作过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也更加具有工作过程系统化的特色。通过任务单来引导工作过程,配合校本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技能点,更加有利于学生进行系统化学习。

2.小组学习讨论法和二人搭档检查法相互配合使用

在学习过程中,我们需要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问题的讨论和解决,这主要是为了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增进团队协作意识。但是小组学习讨论法的缺点便是不能完全做到点对点交流,个别人容易产生怠倦的情绪,甚至有人“滥竽充数”。在这些年的教学过程中,针对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笔者发现,课程因为需要进行程序编写和调试,大量的代码容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因此许多学生在课程中容易产生眼酸、眼疲劳等情况,加之程序代码枯燥无味、人与人之间缺少交流,许多学生容易产生学习疲劳。另外小组长个人工作压力大,很难督促全组人员的学习进度,不能保证学习质量和学习效果,因此单纯的小组学习讨论法并不能有效地推动全班的学习进度。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尝试让每位同学都在另一个小组寻找一位搭档,两人相互共同学习和检查。学习过程中,每个小任务在指定的时间内,先由自已独立思考和完成,然后搭档双方都交换位置,由搭档来检查对方的完成情况并进行纠错,这种方法一方面学生让起立活动了筋骨,另一方面由他人的视角来检查问题往往更加能够一针见血,效果加倍。同时,一对一的搭档学习即保证了学习质量,也增进了同学之间的友谊。此外,这种搭档学习方法能够减轻小组长的工作压力,不论是学习、检查和评价,两人的双向交流都是及时的、认真的和有成效的。在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中,小组学习讨论法和二人搭档检查法是卓有成效的。

3.合理的设计知识归纳和总结

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知识归纳和总结的习惯,是必不可少的。在《动态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的学习任务中,每个情境都设计了对应的小任务,每次任务在检查和评价之后,由教师或是小组长带领同学先进行本次任务的知识归纳,总结学到的知识和技能,再进行本次任务的感受总结,例如任务中是因为粗心打错字符而导致程序调试失败等原因,最后是教师对学生在本次任务中的表现进行评价。通过每次任务都进行相应的知识归纳和总结,有效地对学生的知识做了系统化整理,并加深了对知识和技能的理解。

四、结语

笔者经过这几年不断累积教学经验,已经完成了校本教材和配套任务单的编订,并且逐步摸索出适合本课程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也意识到,教师课堂气氛的驾御能力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教师经验丰富、知识渊博,并且自身诙谐风趣,才能更好地促进课堂教学气氛。因此,除了寻找更加适合课程特色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师也需要提高和加强自身综合素质,才能更加胜任高职教师的岗位。

作者:郝静杨波单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贸易系

第二篇:电子商务网站设计教学改革

1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课程现存的问题

目前,许多高等院校都开设了《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课程,它已成为软件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信息技术、信息管理、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物流等专业公共的必修课程,也受到了其它专业学生的欢迎。电子商务网站设计教学内容通常包括HTML、语言、JavaScript语言、CSS+div、图像处理、动画制作等方面,常用的软件是网页三剑客和Photoshop的搭配使用。因此就授课内容而言,该课程具有知识点多、操作性强的特点。分析目前课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教条式的课程教学内容,内容无法反映当前社会需求;教师在教学中与学生缺乏互动,学生缺乏积极性;实验教学与实际需求脱节,课程实验往往是一些基础知识的练习,缺乏用于解决实际项目的技术,形成了学生学而不会用的局面。同时,各高校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课程多为36学时,课堂上学生无法获得足够知识点。而一些课程网站则只是简单的知识堆积,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作用。所以针对现有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1针对课程体系不连续性

笔者所在系为使学生能够了解创建网站的过程,掌握建立网站的工具,开设了以下几门课程:①Photoshop图像设计:主要介绍利用Pho-toshop工具对图像处理的方法和步骤。让学生能够使用Photoshop工具对网站的图片进行处理,同时学会利用切图工具对网站进行布局设计。②网络营销:如何利用网络销售产品,其中介绍了电子商务网站的类型、功能等。③网页设计:初步介绍静态网页的布局方法和Dreamweaver的使用技术。④数据库技术:数据库的基础知识,access数据库的构建及应用。⑤Web程序设计:介绍如何构建动态网页,以及如何利用动态网页技术连接网站和数据库。这几门课程都与电子商务网站设计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由于课程内容不固定。讲授这几门课程的教师所教授的内容以本课为主,不能兼顾后续课程。这就导致了学生在上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课程时,不知道或者忘记了如何应用前导课程的知识。

1.2针对课程特征不明显性

网页设计、Web程序设计及本课都是利用Dreamweaver设计网页或者网站。由于这几门的课程特征不明显,导致很多学生不清楚这几门课程的区别,简单地认为是“做网站”。尤其针对电子商务网站设计,很多学生分不清与之前所学的内容的区别。所以在本门课程开设前,会有一门《电子商务概论》课程,让学生在学网站设计前对整个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有一定的了解及各课程之间的关系。

1.3针对教学方法单一、枯燥等特点

目前,大部分院校和教师仍然沿用教师讲授,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违背了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这门课本身的特点,不能使学生融入情境。另外,由于是按照章节顺序进行教学,按照个别知识点安排实验。这种安排虽然很方便,但是学生缺乏综合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学生在真正面对网站的设计、布局、规划和实现时无从下手。所以本门课程除了课堂教学外,还有与之相匹配的实验教学,甚至会安排学生在校外实习基地进行培训了解。

2对电子商务网站设计课程的改革

鉴于以上原因,笔者采纳了学生和几个老师的意见,对电子商务网站建设课程进行改革。采取了“目标-项目-情境”三位一体的教学方法,即学生学习有目标,教师教学有项目,实际教学有情境。真正体现出学校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特色。这里所指的项目并不同于一般的教学案例,而是让学生真正制作电子商务网站。这样就解决了实际教学和社会实际脱节的问题,以项目贯穿全部课程。一般每个教学班有60个人左右,笔者要求学生4-6人成组,自己分组。自己寻找组员的好处是,学生之间比较熟悉,互相合作起来很方便,而且组长分配任务也很容易传达。小组内有一个组长,负责组织组员和分配任务。其他组员的任务由组长分配,一般包括页面设计、内容收集、网站内容填写以及后台制作等。整个课程的流程都是按照制作电子商务网站的流程进行。首先,要求学生进行市场调查,需求分析并书写需求分析报告。报告内容包括本组所制作网站的售卖的东西、面向的人群、受众的特征等。并为网站设计主色调和logo,解释logo的含义。因为垂直型电子商务网站特点明显,所以笔者要求学生在网站上售卖的商品要单一化。大部分学生选择的是服装、宠物、书以及咖啡等等。第二阶段是页面设计,这一部分在之前的课程已经学过,所以笔者没有过多的讲授,而是向学生介绍了电子商务网站所包含的基本页面,如前台包括:登陆页面、商品介绍页面、商品搜素页面、购物车页面、付款页面,后台包括:会员管理页面、商品管理页面、订单管理页面等。第三阶段主要内容是数据库的设计以及数据库和页面的链接。这一部分的内容比较难,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所以采用教师讲授,学生实践和练习的方法。第四阶段是要求学生根据上一阶段所学的内容,结合页面布局进行收集资源并制作网站。小组内部按照组长分配的任务进行,分工明确,遇到问题时可求助教师,教师进行指导。最后,本课采用的考核方式是学生对所做网站进行展示,讲解并演示各模块功能。由教师和其他组学生对展示小组进行评分,这种评分方式避免了教师对网站页面审美的单一性,也让学生参与到网站的考核中,增加的了学生的参与度。每一个学生的分数包括,小组的评分,课堂表现的平时分,在组内任务的难易程度分按照比例的综合评分。

3改革后的课程的效果

课程结束后,为了检验课程改革的效果,笔者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来做检验。收集了学生整个学期对本门课程的意见和建议,大部分学生认为,把所学的内容结合到项目中,使得学习目标更加明确,增加了学习兴趣,知识内容的实践性更强,而且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参观,让学生更直观的了解了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和维护等。有学生表示这种课程方式新颖,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参与到网站制作中可以真正学习、掌握并应用知识。经过这次改革笔者深刻地了解到改革的重要性,不仅仅是为了自身教学,更是为了让学生学到知识,并将它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而改革的重点其实是适应社会需求,学校不是让学生为了读书而读书,而是让他们从学校走出去之后,可以适应社会,满足社会所需,为社会,为国家做出更多的贡献。

作者:田久乐单位:吉林大学珠海学院物流与信息管理系

第三篇:高校网站设计课程的教学效果

一、明确课程定位

在以往的专科教学中,我校的《网站设计》课程都是由信息学院的老师讲授,而这恰恰不能凸显设计专业的特色,《网页设计》看似一门简单好学的课程,却往往得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常常是学生学过之后,不能独立的进行网站规划和页面设计,对晦涩难懂的网页代码无可奈何。这样的问题产生,其实是是课程定位不明确而导致的。通过对我院艺术设计专业课程体系的认真分析,因此将本课程定位在以培养专业的网站前台设计师为目标,能够完成网站前台美工设计、flash动画辅助、客户端静态网页实现等工作。所运用的软件包括photoshop、firework、dreamweaver、flash等。

二、确定培养目标

学生通过学习,了解网站和网页的基本设计思想,运用所学的色彩及构图的基础知识设计出色彩搭配合理、网页风格突出、富有艺术审美、网站结构清晰、使用者操作方便的网站;学生能够熟练运用网站设计软件,合理利用版面构成的形式要素、关系要素、网页设计构图与视觉传达的关系,熟悉点、线、面、色彩、肌理等设计元素的基本设计方法,并在实践中能灵活运用,能独立完成网站的前台设计及静态网站的生成;对于不同内容和性质的网站能够设计出符合市场和潮流的网站,通过对本课程中每个具体项目的完成,学生能够规划、设计、制作网页,具体实现的能力目标如下:

(一)专业能力

1.能够使用photoshop进行界面效果图的设计,完成高质量的设计作品;

2.能够使用flash制作与网站相关的动画,包括网站banner、广告等;

3.能够使用firework对设计好的网站作品进行切片处理;

4.能够使用dreamweaver生成静态页面;

5.能够看懂简单代码,并利用其修改页面。

(二)综合能力

1.协调沟通能力

重视客户的意见及要求,善于沟通,不“为设计而设计”;

2.协作能力

能够与团队成员合作融洽并积极主动的完成自己的工作;

3.资料检索能力

熟悉各种网页设计资源并能快速检索、下载并整理;

4.项目策划能力

能够对网站有宏观的认识,全盘策划,并具体执行;

5.创新能力

要有创意,有自己独到的想法和开阔的设计思路;

6.责任心

设计一旦开始,不半途而废,能够善始善终。

三、丰富教学方法

设计教育是要培养出领先于社会的人才,而不是被动地跟着社会的需求来培养人才。日新月异的时代对教师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学科教学方面我们不仅传授知识与技能,而且要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会学习,并逐步积累和提高创造性思维和处理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和实现自我价值做一个好的铺垫,在这里介绍几种教学方法:

(一)作品赏析法

对于网站设计还没有概念的学生,与其罗列一堆晦涩的理论知识,不如从作品赏析切入课程。专业教师可积累一大批优秀的的网页设计,如按国家分类有欧美、日韩、中国设计师的优秀作品向学生展示并分析各自的特色;按照内容分类有:①门户类网站、②政府类网站、③企业类网站、④行业类网站、⑤商业类网站、⑥教育类网站、⑦娱乐类网站、⑧个人类网站、⑨BBS以及论坛类网站,展示时讲解不同的网站具有的不同艺术特色及特点。使学生对网页制作有具体的概念,建立起学习的兴趣和信心。在平时授课时,以鼓励和引导为主,不断提出问题:如果由你来做这个网站,哪些地方需要修改?如果你做一个网站该如何设计?在学生的头脑中先有了一些模糊的认识,产生了做网站的想法,再在老师的帮助下梳理成一个比较成型的网站框架,接下来就是:怎么做网页?用什么工具?有了兴趣,带着这些问题,进入这一阶段的学习,就比较主动,学习效果也会比较好。

(二)协作式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对于培养研究能力和合作品质有重要的意义。以小组协作形式进行网页制作的实践活动,有助于学生在团队协作中克服困难,积极工作,完成制作任务。网页制作的主题可以由小组自行决策,教师作为场外指导。由于网页制作涉及到整体规划、内容整理、图形处理、页面制作等多个环节,采用小组方式可以让每个人负责自己虽擅长的那部分,这样一方面展现了学生个人能力,满足了学生的成就感;一方面也分担了网页制作的工作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另外,学生将来到企业中从事网页制作工作的时候,往往也是以团队的形式完成工作,所以通过小组形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有助于学生在未来工作中提高团队意识,更好的适应团队工作。教师应该抱着开放的心态,尊重学生的设计思维和作品,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教学灵活、多变,技巧上注重创意性、超前性。

(三)讨论式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的特点是通过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有主题的讨论来实现教学目标,教学采用启发式,注重对问题的讨论。比如对于好的网站设计作品的案例分析,让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或针对学生所作的网站设计作品开展优秀网页互评活动,提高学生审美和判断能力。设计是一种潜移默化的能力,并不能靠简单的知识传授就可以解决问题。所以,讨论式教学法可以让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地思考起来,以提高思辨能力和审美。

(四)个别化教学法

该模式的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自学与辅导相结合。学生接受事物的速度有快有慢,对设计的领悟有高有低,老师不能千篇一律,应该对学生进行个别化教学,比如基础好、悟性高的学生可以提出更高的设计要求让其完成,而不会因为等待其他同学而浪费课堂的宝贵时间。

(五)学界业界互动教学法

理论联系实践才能出真知,在培养艺术设计专业人才时要更多地联系社会,了解企业发展、需求现状,而不是一味地闭门造车。寻找时间聘请相关专家和从业设计师不定期举行交流讲座,并就相关问题进行交流和讨论。学生们可以积极参与、各抒己见,无形中拓展了课堂学习的知识面,弥补了单一课堂教学的不足,使学生了解社会的需求。学生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已经掌握了相应的知识,这时候可以鼓励学生学以致用走入业界,比如:引导学生创建自己的网站,或走出学校,到设计公司做兼职设计。通过学以致用,首先可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网页制作技术的能力,其次可以进一步激发学生进一步探索网页制作知识的欲望,最后网站还可以成为学生自我展现、自我推销的舞台,有利于吸引用人单位的注意。

四、考核方式

本课程对学生的考核成绩不通过笔试进行,而以每个主题学习单元的考核作为一次平时成绩,每个主题学习完毕后,学生上交自己的作品,多次作业积累在一起形成平时作业。期末考核时,老师提前就相关主题告之学生,学生搜集相关资料,最后也以上交的设计作品作为考核依据。既要重视考核结果,如任务完成情况、关键能力的体现(如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协作能力等)又要重视过程考核,包括工作态度(如出勤、回答问题等)。

五、结束语

网页设计需要艺术性与实用性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必须根据课程的特色探索出一条新的教学之路,将全新的教学理念运用于教学方法中,以培养学生逐步成长为真正的设计师为目标,既让学生学会网站设计的制作方法,又能在制作过程中充分体现艺术性与创新性,同时也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使学生未来能顺利走入社会。从教师宏观教学和培养学生的角度出发,禁忌以本为本,采取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浅入深的教学方式,才能更好地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以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设计人才。

作者:李霞单位:塔里木大学人文学院传媒系

第四篇:HTML5的教学资源网站设计

1.网站的系统设计原则与目标

1.1网站系统的实用性原则

实用性是对资源网站功能设计的最基本的要求。资源网站的设计应遵循实用性原则,不管采用什么技术,都不应该背离实用性原则,否则即使是再好的技术也只是画蛇添足。因此,在设计时,根据需求来运用技术,让技术用在正确的地方。因此,网站所使用的HTML5技术都是根据现有资源的特点所采用,为提高更好的用户体验而采用。

1.2网站系统设计目标

(1)针对网站系统的功能性需求分析,对网站进行整体系统架构的设计。

(2)根据框架的设计来详细地设计分析网站功能。

(3)最后,根据已设计的网站详细功能,对网站系统设计对应的数据库来存储数据。

2.网站系统功能设计

2.1网站系统总体功能设计

网站系统分为两个部分,分别为前台的用户使用模块和网站系统管理模块。系统前台设计主要使用Photoshop界面设计软件进行页面设计、以及使用HTML5+CSS3的网站架构对前台进行设计。功能模块的实现主要使用javascript语言、php语言、MySql数据库实现以及phpeclipse编译软件进行程序的设计。

2.2网站系统详细功能设计

网站系统的主要功能为视频播放功能、资源上传功能、评论功能、资源管理功能。根据第三章分析的需求,下面对这四个功能进行详细的相对应的功能说明。

2.2.1免除使用插件的视频、音频播放功能

视频播放功能是基于HTML5的<video>标签,实现播放的功能与flash播放器基本相同。可以实现视频的在浏览器中的全屏幕播放和停止播放以及音量大小调整等常用功能。视频带有时间标注,可以根据用户的需要移动到相对应的时间显示块上,然后根据需要点击播放的时间节点。

2.2.2资源的拖拉上传功能

资源上传功能是基于HTML5新增加的且基于javascript来实现的draggable属性来完成。主要功能是实现对文件的拖拽上传方式,来对文件进行直接的拖曳上传。若浏览器不支持拖拽功能,则另外提供传统的本地上传文件的方式对文件进行上传,上传文件的大小最大限制为20M。

2.2.3资源的评论功能

资源评论功能主要分为四种评论:应用实例、科学性错误、关键字。“应用实例”主要是教师用户在使用资源后,提出自己的在相关实践应用中使用方法并取得的效果。“科学性错误”主要是填写资源所存在的科学性错误,从这一反馈中,其他用户使用改资源时就可以了解资源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同时管理员就可对资源进行进一步的处理以便对资源进行优化。

2.2.4资源的语音搜索功能

HTML5支持语音搜索,在进行资源搜索时,如果浏览器支持这一功能,则提示可以通过语音进行搜索,这样为搜索提供了便利,不必进行文字的输入,直接通过语音即可进行资源的搜索。另外,如果浏览器不支持此功能,也可以直接进行输入搜索,因此不会影响交互性。

2.2.5资源的桌面推荐功能

用户可通过点击页面上方的推荐资源按钮,则在浏览器右下角出现相对应的文本框提示信息,提醒消息是根据使用者所填写的信息推荐相关资源,并根据其他用户在对资源使用会的评价进行匹配,获取相关系数最大的资源进行推送。在获取推送后,首先对用户评论的关键字进行配对,对关键字的配对,主要是通过获取关键字统计最大的数据进行推送。用户只要点击桌面显示的文件,即可直接链接到相关资源的页面。

2.2.6网站资源个人中心的管理功能

用户需要登录后进入个人中心对资源进行管理,主要是管理已经下载和上传的资源,对资源进行删除和修改,通过timesheet.js以及HTML5+CSS3技术,可对音频资源进行二次开发,给音频资源配上合适的配图和合适的文字,让音频资源更加丰富。主要实现方式:从已上传的音频资源选择合适的资源,进行编辑,主要是根据不同时间段,插入对应的文字和图片,让音频播放更加生动。

3.网站系统的数据库概念设计及数据建模

概念结构是指现实世界存在的真实事物进行一种抽象化的处理,而忽略事物本身所具有的本质的细节。概念结构并不依赖计算机系统以及DBMS。4.本文小结本文要对网站进行网站的系统结构设计以及数据库设计。首先分析网站的系统设计原则与目标,接着进行网站详细功能的设计,最后根据设计原则和目标以及功能要求,进行数据库的设计,为利用HTML技术教师教学资源网站的具体实现打下基础。

作者:罗淑芳崔灿吴丽杰单位:华南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学院

第五篇:moodle下网站设计与制作教学

1Moodle平台《网站设计与制作》课程设计

1.1消息公告栏

消息公告栏位于课程平台首页,学习者登录平台即可看到教师的公告信息,可了解课程动态及教师布置的各项任务与要求。

1.2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对学习者通过学习后应该表现出来的可见行为

1.3学习资源

学习资源为学习者上机练习提供必要学习资源,根据教学内容和学习者特征为学习者提供经典学习资源,作为学习者上机练习的有益补充。课程平台主要为学习者提供课程课件、相关软件、课程案例、教学视频、优秀网站作品、网站设计与制作的素材、W3C组织官方网址等基本教学资源。在学习者上机练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通过学习资源进行解决,减轻教师上机辅导的工作量。

1.4学习活动

学习活动是学习者熟练掌握知识的主要途径,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特点和学习者认知结构,设置灵活的学习活动,每章节学习活动一般包括两种类型,一类学习活动主要针对每个知识点设计的上机练习,主要考查学习者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类学习活动主要针对综合性的项目,主要考查学习者对知识综合应用的能力,这类学习活动主要通过Moodle平台wiki协作学习完成。

1.5学习论坛

学习论坛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交流的良好渠道,同时也是学习者主要答疑渠道,针对两类不同学习活动开启不同讨论主题,学习者可以围绕讨论主题展开讨论,也可以发起讨论主题。学习论坛可以及时解决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困惑,也可以了解学生的想法和观点。

1.6作业提交与反馈

作业提交环节是学习者学习成果展示的有效途径,通过作业提交可以及时了解学习者对所需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同时也是教师辅导的主要依据,作业提交包括平时上机练习作业和综合项目的作品。通过Moodle平台作业提交时间限制功能,可以让学习者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作业提交任务,教师及时给予点评,让学习者了解学习中的不足,及时解决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课程教学效果分析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Moodle平台教学效果进行调查分析,选取新疆昌吉学院物理系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1104班大三的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学生们具备相应的媒体操作能力,对Moo-dle平台操作不存在技术困难。采用问卷星进行问卷发放,发放问卷29份,回收问卷28份,回收率为96.55%;问卷的有效率为100%。

2.1学习者调查分析

对学习者在线学习进行调查发现,曾有过在线学习经验的占到36.22%,没有在线学习经验的占到63.78%,从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多数学习者没有在线学习的经验,可能会对课程平台教学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

2.2Moodle平台功能模块分析

在线学习过程中,对学习者使用Moodle平台最多的功能模块进行调查发现:学习者使用最多的功能模块是作业上传占91.43%,其次是论坛模块占48.57%,wiki协作学习模块和个人blog模块相对较少,分别占20%、5%。通过调查结果可以分析出,学习者对教师要求完成任务的功能模块使用较多,没有布置任务的功能模块很少使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表明学习者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自主学习能力不强。

2.3课程平台学习情况分析

笔者主要从学习兴趣、时间投入、学习动因、学习资源、学习方式和问题解决方式等因素来分析Moodle课程平台学习效果。对使用Moodle平台学习本门课程是否能够激发学习者学习兴趣调查,有28.57%的学习者认为能够激发学习兴趣,有62.86%的学习者不确定是否能够激发学习兴趣,只有8.57%的学习者认为不能激发学习兴趣。从调查结果可以分析出,小部分学习者认为Moodle平台能够激发学习本门课程的学习兴趣,而大部分学习者不确定是否会激发学习兴趣,其主要原因可能在于大部分学习者缺乏在线学习的经验。对课后每周学习时间投入情况调查,有95.86%的学习者在课后每周愿意花5小时以下时间利用平台进行学习,只有4.14%的学习者在课后每周愿意花5小时以上10小时以下时间利用平台进行学习。从调查结果可以分析出,课后绝大多数学生不会投入更多时间利用平台进行学习。同时笔者还对利用平台进行学习动因进行调查,有82.86%的学生者是因为有学习任务必须进行学习,有51.43%的学习者是为了查看资源是否有更新,有57.14%的学习者是为了查看是否有新任务,有4.43%的学习者是愿意利用平台资源进行学习,由此可见,绝大多数学习者处于被动学习状态,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可能因为长期接受传统教育的结果,习惯被动学习状态。对平台提供的学习资源是否能够满足学习需要调查,有94.29%学习者认为平台提供资源可以满足学习需要,只有5.71%学习者认为平台提供资源不能满足学习需要,从结果可以分析出,绝大多数学习者对课程设计的资源比较满意,只有少部分学习者认为不能满足学习需要,可能跟学习习惯有关,喜欢听从教师的安排与作业布置。对课程平台学习过程中。喜欢学习方式调查,喜欢整堂课教师讲授的学习者占到81.28%,喜欢小组协作学习的学习者占到10.15%,喜欢利用资源进行自主学习的学习者占到8.57%。从调查结果可以分析出,绝大多数学习者喜欢传统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学习方式,只有少部分学生者喜欢小组协作学习和自主学习。对在使用课程平台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时,解决问题方式的调查,有94.29%的学习者直接求助同学和教师,有32.86%的学习者通过网上搜索,有25.71%的学习者会在论坛发帖求助。从调查结果可以分析出,在问题解决方式上,绝大多数学习者还是喜欢传统解答方式。

3结语

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4篇

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需求在不断提高,服装设计的创新要求也越来越高。此时,服装设计不只是一种服务于大众的产品设计,更体现了艺术性。在当今这个时代,对时尚和个性的追求较为明显,设计过程的多元化,也逐渐成为主要的趋势。人们在对服装进行审美的同时,人们对服装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元化,这就决定了对服装设计师的要求,要求服装设计师能够有更好的素养,同时掌握更加丰富的信息,使得个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从这个层面上来看,要对服装设计的学生进行培养,应当将主要精力放在其创造性上。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需要通过服装设计环节,去凸显创新理念,使得服装设计教学,能够有着一个好的发展前景。同时,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有现实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让学生更让自己体会到一种生命的共存感。在培养训练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时,需要对师生之间进行合作,同时还要侧重于教师的培养,让教师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性。

2服装设计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教学方法

(1)追踪溯源法。

在服装设计相关理论中,有些理论看起来是简单。但是其实并非如此,要掌握并熟练运用这些理论,需要很深厚的艺术功底,同时还需要比较好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更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同时也能更正其对服装设计理论的基本了解。其外在表现形式也比较明显。对于服装设计行业来说,实践背景比较浓厚,如果学生无法理解该背景,在实际操作中,便没有办法对服装设计理论进行比较实际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对文化底蕴的忽视,将会使得整个教学缺乏活力。同时,作为一个好的服装设计师,应当对人文科学、自然科学等学科都有一定的了解,在这些了解的基础之上,去激发灵感,从而不断提高服装设计的水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在服装设计教学中,如果要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进行培养,不仅要侧重于学生理论知识的引导,同时还要向学生积极介绍与艺术和设计相关的其他书刊。使学生能够了解其他艺术,为学生了解服装设计奠定相应的学科基础,与此同时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美的分析能力,通过高雅艺术的接触,提升自己的审美能力,在创造过程中也能够更好的激发创作灵感。日积月累,学生的综合素质就能够得到很大的提高。进而对审美艺术以及相应的设计原理有着充分的了解,使得学生有朝一日从事实践工作也能够受益良多。

(2)身临其境法。

我们知道,作为一门实践性十分强的课程,服装设计需要不少的基本功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要注重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这也是服装设计在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要求。例如,要让学生学会对面料进行识别和设计,同时还要掌握多种裁缝技能,如平裁、立裁以及缝纫等等,唯有不断地对基本功进行锻炼,才能够真正掌握服装设计的精髓,并且自如的运用起来。不同的人对服装设计的运用有不同的看法,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其运用的方式、手段以及目的也在不断地变化。但是它和自然科学有着很大的不同,自然科学的相关理论如果要运用在实践中,可能可以找到一定的标准,但是服装设计理论则没有这样的标准,在实践过程中,也无法给出一个具体的标准模式。而身临其境的教学方法能够在一定的程度上弥补这个缺陷。根据相关经验表明,鼓励学生进行想象,能够让学生对服装设计的相关理论有着更加深刻的理解。使得学生在很平凡的地方,都能够应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在具体实践中,要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关注一些不常为人发现之处,从而深刻体会服装设计创造性思维的内涵。使得探索精神和想象力都能够得到很好的发挥。探索精神和想象力能够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生围绕问题,通过各种想象,不仅考虑充分考虑已知领域,更对已知领域进行突破,从而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在发散思维的基础上进行创意构思。创意可以反映在服装设计的方方面面。例如,针对题材创意,自然题材、历史题材等等都需要进行突破。针对服装造型等等,如方形轮廓、圆形轮廓等等,在色彩方面,则可以从中性色调以及对比色调等方面进行创意设想。总而言之,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在创造性思维的基础之上,去考虑服装主题以及服装造型等各方面问题,不断完善创意方案。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设计课堂还应当以学生为本,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使得课堂教学不仅使学生学习到知识,同时更加能够引起学生情感以及心理等等方面的共鸣。使得学生的眼界得以开阔,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结语

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5篇

设计教育的目标是培养人才,即站在国家战略的高度,培养适应产业发展所需要的设计创意人才。设计是把一种计划、规划、设想通过视觉的形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是产品生产之前的规划或方案,是社会分工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设计的品质决定了产品的品质,而产品的品质直接影响着企业在全球化竞争中的优势。创意产业背景下,文化创意能力逐渐成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经济的竞争转向文化的竞争,设计教学内容的文化性选择就显得意义重大。设计教学内容的文化性选择,是指在教育方案的设计过程中,明确将文化性内容作为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在其实施过程中,通过对具体教学环节的设计将中国人文精神融入到专业教育之中。“文”的本义是花纹,引申为后天形成的品德与修养。“化”的本义是改易,是从无到有的“造化”。因此中国古典的“文化”主要是指人的后天修养与精神、物质的创造。今天,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主要是指某一社会集体(民族或者阶层)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传承积累而自然凝聚的共有的人文精神及其物质体现的总体体系。中国文化更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是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而又不断增长的人文精神的总和,其中包含着中国人对尊严、价值、命运的维护、追求和关切,也包含着中国人的荣辱观念、价值判断、生活风尚和审美趣味等等内容,一般通过文字、语言、音乐、文学、绘画、雕塑、戏剧等展现出来,而在现代商业社会,商品亦是文化内容的重要载体之一。

2设计教学内容文化性选择的必然性

高等教育的目的是教育目的在高等阶段的具体落实,集中反映了一定历史发展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高等教育的要求。今天中国社会发展对设计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设计教学内容的文化性选择可以说是设计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回应。

首先,它是设计教育满足国家民族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从国家战略层面上来看,文化竞争力是综合国力的集中体现,也是国家、民族利益的集中体现,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国家带来了资金、技术与管理方式,也带来了拜金主义、消费主义、个人主义等西方文化观,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对我国原有文化体系、价值观念、生活风尚和审美趣味形成较大冲击。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在文化产品的设计、生产和推广还比较薄弱,尤其是缺乏有针对性的文化创意人才。从民族文化发展来看,改革开放30多年,社会经济水平提高较快,综合国力增强,物质文明建设相当的成就,中华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得以增强,对民族文化的理解、认同与需要也与日俱增。对承载民族文化内容的产品的需求成为时代的迫切需要。

其次,它是设计教育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必然选择。从社会经济发展形态来看,工业经济时代有工业经济的设计教育,信息时代有信息时代的设计教育,当今世界经济产业重点由有形的物质产品生产转向无形的文化服务性产品生产,更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设计教育为之服务。从人力资源生产来看,经济转型,物质生产转向文化生产,需要更多的创意人才支持。为制造业服务的艺术设计教育,注重技术与功能的满足,在产品开发、品牌营建与商品推销等方面研究较多。而在创意产业背景下,需要设计教育在针对文化产品的新特性上进行研究、教学与社会服务。从社会消费发展需求上来看,从早期以功能性为主的物质需求,到以品牌为主的形象需求,到现在以文化为主的精神需求,消费者对产品的需求是不断变化的。这种变化决定了产品生产内容的变化,也决定了企业对设计师的岗位能力要求的而变化。所以,设计教育必须加强文化性内容的教学。

最后,它是设计教育自身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教育的目的来看,我国《教育法》第七条规定: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可见以文化作为教学内容原本就是教育的目的之一。从设计教育现状来看,在工业社会制造业模式下,围绕产品生产销售进行设计,教学内容以形态审美、表现技术和商业推销为主,文化性与社会性要素考虑不足,大量单纯的技能训练和零散的设计片段堆砌,难以造就未来设计师的独特文化品位与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从设计教育的目标来看,在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办学模式下,课程的项目化程度非常高,针对具体岗位能力提升非常快,客观上完成高等教育的部分教育任务,而在人文和职业素养显得相对薄弱,难以完成高等教育培养全面完善的人的教育任务。从人才就业市场的需求上来看,用人单位不仅关注学生的软件应用能力,更关注学生的文化艺术修养;不仅关注学生的设计能力,更关注学生的职业道德修养;某些学校在教学实践中“重技轻文”“重艺轻德”的倾向,已无法满足就业市场的新需求。

3设计教学内容文化性选择的改革

设计教学内容的文化性选择是时展的需求,如何将文化内容通过有效的形式引入到设计教育实践中来,我们试图通过三个有机的组成部分来尝试阶段性的解答这个问题。第一个部分是指专业课程的文化性选择,它在专业课程中将本国、本民族和本地区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作为创作的素材,通过实地考察、资料采集、符号分析、设计创意等手段增强受教育者对文化元素的体验、认知、理解与再设计的能力,增强设计作品的文化原创力与文化吸引力。以《传统文化元素设计》课程为例,按照文化体验、文化比较、符号提炼和创意设计的过程展开。项目设计的素材是文化元素,设计的动力是创意,设计的结果是文化产品。课程选取北京、天津、河北、山东、山西、安徽等文化典型地区进行考察,通过观察、访谈、记录和体验,直接感受最典型的中国文化,最地道的民间手工艺、最富特色的地域风情。期间要求以日记、照片、录音等方式进行资料采集,以便回校后与本地文化进行比较,分析不同地域文化下同一内容的不同物化表现,在找寻原因的过程中理解环境和历史对文化形成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找到当地最有代表性的形象进行符号提炼与视觉设计,然后运用到日用品、家居品和旅游纪念品上,以展现本地文化魅力与扩大扩大其影响力。以“武汉印象”系列衍生品设计为例,在考察、研究武汉的气候、语言、高校、文化、小吃等地域特色基础上,分别用“汗”“喊”“涵”“撼”“酣”等汉字对其进行概括,以手绘插画形式表现出来,富于图案化的形式美;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开发成明信片、装饰画、T恤、水杯等多种旅游产品,并注意用现代设计语言和年轻一代进行沟通。武汉是亚热带季风性气候,中国“三大火炉”之一,非常典型的湿热,“汗”是其典型的概括,围绕“汗”的感觉,将蒲扇、烈日、竹床、西瓜、冷饮等元素一一铺开,展现出浓郁的武汉生活气息。第二部分是选修内容的文化性选择。典型文化形式通常是基于特定时代和特定区域的,生活在现代社会的青少年往往对其的理解和认同有一定的难度,可以利用文化选修课、文化讲座和文化社团等自主选择方式,让受教育者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议题、方式与时间进行深入探讨,达到对文化某个方面较深层次的理解与认同,为专业课程中的创意设计做好资源性储备。文化选修课适合需要系统讲授的有一定理论深度的课程,国学、美学、书法等文化修养性课程。文化讲座适合在较短时间了解某类事物的概貌,讲师一般学术水平较高,涉猎面广,经过精心准备的内容与经过修饰的演讲方式比较容易为大多数学生所接受。文化性社团可以引入剪纸、书法、国画、摄影等社团,社团利用业余时间,时间和形式比较灵活、互动性强,也比较容易接受。多种方式联合的选修制度一方面可以保证学习内容的可选择性和文化教学内容的多样性,另一方面也使得文化教育具有相当的弹性和适应性。以剪纸社团为例,组织同学研究蔚县剪纸的造型和色彩搭配的特点,并在动手制作过程中体会各种不同剪刻技巧,并引导同学针对民间的题材内容和造型语言的研究,其深刻理解这种艺术风格的特点以及它产生的地理与人文背景。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就会在后期的装饰画、包装设计和衍生品开发当中不自觉就会将这种理解和认知带入到项目之中。第三部分是实践项目的文化性选择,它以社会实题项目为主,强化文化产品价值实现的商业运作策略和技术实现手段的教学,并以市场标准来评价项目优劣,可以采用校企共建创意中心实习、创意产业园区实习和创意企业实习等方式进行。以校企合作项目《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绘本项目》为例,由企业提出具体设计要求,如风格、开本、版式以及成本的具体要求,项目小组分别负责不同的内容,如单页绘制、上色、排版等内容,以行业标准作为教学标准,以最终绘本出版作为成绩评定的最主要标准,重在市场与技术教学。在设计教学内容的文化性改革上,专业课程、选修内容以及实践项目三者有机联系,但也各有侧重。专业课程注重文化创意能力的培养;选修内容注重文化研究能力的培养;实践项目注重文化服务能力的培养;三者都是以提升设计教育的产业服务能力为目标。

4设计教学内容文化性选择中应注意的问题

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6篇

(一)组织模式缺乏灵活性

目前,交通土建专业毕业设计实践教学工作的组织开展模式仍是采用先学生选题后分组指导的方式。这种模式的问题首先出现在选题的方法上,目前采用的方法是从教师出的专题论文题目中进行选择,选择了哪个教师出的题目就跟哪个教师的小组做一般部分设计。教师出的专题题目往往和学生人数相等或者稍微多一些,这样以来,选题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重复(多人选一题),尽管后来采用了“增加志愿”的办法进行协调,但效果仍不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再加上由于将设计方向和选题挂钩,就容易造成“选择方向”和志愿从事的设计方向不相符,使得学生更加无所适从。因此,这是一种被动的选题,失去了原有的选题意义。应该鼓励学生自主选题,不是从老师给定的题目中选,而是自己拟定题目后与老师沟通、讨论后确定,这才是真正的选题。目前这种被动的选题方法常常导致学生勉强接收、被动应付。还有就是没有经过合理的控制分配,造成分组后常常是各组学生的素质差别太大,给指导工作带来极大不便。从整体上说,需要对目前交通土建专业毕业设计的组织模式进行调整,采用较为灵活的模式来满足实际现状的需要。

(二)指导模式缺乏高效性

交通土建专业毕业设计也是采用分小组指导的传统模式,然而由于专业特性,这种分小组的指导方式在本专业应用时存在很多缺点。首先,目前交通土建专业设计分为公路、桥梁两个方向,每个设计小组跟随一个指导教师就一个方向进行设计,小组之间相互独立。那么,对于公路工程方向来说,采用山区地形进行设计必然会遇到建设桥梁的问题,基于工作量的考虑,学生此时往往“重公路轻桥梁”,导致桥梁方案容易出现方案不合理的现象,影响整体的工程方案质量;对于桥梁工程方向来说,抛开工程背景环境单纯对某种桥型进行结构设计计算,计算的成分过多,设计的成分太少,学生的专业思想训练过弱,这种指导方式无法完整地锻炼和表现学生的专业思想和技术素质。另外,从指导教师的角度来说,每个教师的专业侧重不同,而路桥工程涉及面较广,遇到的技术问题多变,有时难免对偏离个人专业的细节技术问题把握不好,单独指导不如小组配合指导更加有效。为此,目前指导模式的教学效果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模式改革方法

为解决交通土建专业毕业设计教学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改革:

(一)设计内容模式改革

第一,将目前各自独立的设计方向改变为综合设计,即基于一定设计原始条件,公路和桥梁同时考虑,合并设计,将桥梁设计放在公路设计地形的大背景当中,这样的优点在于克服了原有的桥梁设计简单方案化以及过于程序化。当路线行进过程中,需要设置桥梁的时候,桥梁的方案对于路线影响其实是很大的,综合考虑有利于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这样以来,整体设计重点突出方案的考虑,加强设计思想的锻炼,适当降低纯计算的内容和工作量,而使得总工作量和原来大致相同。第二,以公路、桥梁设计为主,适当增加城市道路、隧道、地铁的设计内容,总体上使得设计内容更加丰富和多样化,达到这一点,可以通过设置设计背景进行体现。原有的设计背景大多数是选择距离城市很远的地区,这样的背景决定了设计以公路为主要对象。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提高,城市交通愈发重要,也造成了一定的相应人才短缺,为此,可以将设计背景设置于城郊地区,从而形成以公路为主,近城部分涉及城市道路以及地铁等设计,以迎合市场需求。

(二)教学组织开展模式改革

对毕业设计组织工作开展模式进行改革,重点是选题和分组的模式,以及如何有效地对设计工作进程进行控制,主要的办法是变目前“先选题后分组”为“先分组后选题”。这种方式有效地避免了选题的盲目性以及扎堆现象。一旦选题扎堆,最终还是仅能满足一个同学的选题,其余同学需要重选或者命题,于是先选题无法满足大多数人的意愿,也就失去了本来的意义。先分组则可以将选题人数化整为零,小组内进行选题必然效率更高,同时,先分组的还可以考虑小组间学生成绩、能力的均衡,这一点的重要性在于设计过程中,一个小组的设计进度和质量需要有1~2个领头羊,形成一种设计工作氛围,无形中促使着整个设计小组工作的前进。分组后的选题由“指导教师出题学生选”这种被动状态变成“学生拟题再与教师商定”这种主动选题。而对目前的过程管理,则应该改变现在的“大阶段制”为“小阶段制”,即需要将检查节点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事实反复证明粗放式的管理容易使设计工作失控,往往形成了赶设计进度的现象,设计质量难以保证。通过教学组织方式改革,总体上使毕业设计教学工作的开展更加客观化和灵活化。

(三)指导工作模式改革

针对目前采取的独立小组指导工作模式进行改革,配合设计内容模式的改革,主要采用设计指导小组的工作模式。将设计内容中的道路、桥梁、隧道、地铁合并设计时,当然需要相应方面的教师参与指导,为此,应由2~3名教师组成设计指导小组,其基本组成原则为小组成员的专业搭配合理,尽量兼顾职称、年龄的搭配,并考虑工作量等因素,每个教师平均指导人数可以与原来相同。这样以来,由原来的一名教师指导全部设计内容无法对每个方向进行精细掌握的状态,改为整个设计小组共同控制,小组成员之间进行合理分工,发挥各小组指导教师专业优势进行设计分部指导和质量控制,总体上提高了毕业设计指导工作的质量和效果。

三、结语

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7篇

以往学科教育中,专业课程实践教学大多从理论出发,课时少,没有可参照的实物,也缺乏实践性的场所,学生动手的机会很少,即便是生产实习中,也仅是一些感性认识,难以深入,而毕业设计阶段的毕业实习更是形同虚设,毕业设计受条件限制,局限在教室、机房中,通常是教师出题,学生选题,很少有机会在实验室,企业进行实地设计,现场设计等,这些都加剧了学生工程背景的匮乏,实践能力差。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企业越来越喜欢接纳有工作经验的人员。对于应届毕业生来讲,让学生具备实际工作经验是不现实,但重视企业所需要的专业技术能力的培养却是可行的,有助于学生增加就业的砝码。毕业设计是工科学生在校的最后一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对于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许多的用人单位都会关注学生毕业设计的内容及成效,这也是进行毕业设计改革的重要原因,以就业为导向,通过毕业设计,更好的衔接高校教育和社会需求,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因此,如何将毕业设计与真实的实践项目结合,完成高质量的设计是毕业设计实践改革的重要目标。

2以就业为导向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研究

结合天水师范学院(以下简称该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应用型学科特点和人才培养的定位,通过对企业及同类兄弟院校的大量调研,总结规律;通过了解往届毕业生和即将毕业生的切身感受,行业状况及影响就业因素,制定出一套可操作的“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毕业设计改革方案,见图1,由校企联合培养指导,考虑到教师和企业研究方向和学生的特长爱好,把学生分成小组,由小组(或个人独立)完成真实项目(具有生产意义)的毕业设计培养模式,提升学生的职业实践能力,提高毕业设计的质量。项目化毕业设计方案改革的主要举措包括以下几大方面。

2.1选题

探讨如何从模具制造类企业的实际项目出发,制定既符合现实需要又能体现教育认知发展的设计项目选题。从企业的实际项目入手,将高校研究理论在真实项目实践中完成,体现产学研一体化应用转型,为模具企业的实际项目保证科学的理论支持。

2.2毕业设计形式

根据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工科学科的特点,培养社会需要的各类职业岗位技术能力,毕业设计应在形式上实现多元化,学生可以依据自己的特长完成产品结构的设计、制造工艺的研究,产品模拟分析或是生产管理的革新等等,不仅体现学生自身的个性特征,更能提高学生的职业兴趣,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2.3毕业设计时间安排

以往的毕业设计开展的时间与毕业实习和找工作交织,匆匆而过,质量难以保证。项目化毕业设计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必须科学安排时间,合理处理毕业实习和设计的交融。

2.4毕业设计指导方式

按照前期对毕业设计的选题,必须建立与选题相适应的毕业设计指导方案。改变以往专职教师单一指导的模式,为保证学生的实践技能和理论水平的同时提升,实现企业和专职教师的联合指导模式。(5)毕业设计答辩形式:在前期选题、综合指导方式模式基础上,改变从前学生讲、老师听,提问的单纯形式,结合学生设计的不同特点,采用企业技改提案、研讨会等答辩形式,给予学生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机会。(6)毕业设计最终成绩评定办法:综合前面的研究,保证学生学有所用,进行全方位的评价,尤其关注企业对于学生毕业设计中展现综合能力的评定。

3项目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改革的创新点

3.1思路创新

毕业设计改革的思路创新在于以就业为导向,关注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更好的实现校企人才“零对接”,以项目为载体,将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贯穿于大学培养的全程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实践能力,学习兴趣,增加就业砝码。

3.2方案创新

从模具专业的市场人才需求出发,以“理论够用,重应用能力”的能力本位培养方式为指导,改变以往理论过重,走过场,脱离实际生产的毕业设计方案,建立操作性强、针对就业性强的项目化毕业设计方案。这也是应用型本科工学发展的必然趋势。

3.3实践理论相结合

在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2010届毕业生毕业设计中采用项目化毕业设计方案,取得了不错的成效,学生普遍反映明白自己要学什么,干什么,为什么,主动积极性高涨,在实践中提出了一些实用的技改创新,服务社会。

4以就业为导向的项目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

设计教学论文范文第8篇

设计的目的在于作品能够成功地运用到社会,为人们的生活提升品质。其主要的评价标准是作品的创意性与产品化。在中国设计专业教学中,基于传统的设计教学注重设计作品的视觉美感共性而忽略本土文化的深度挖掘与融合,致使中国的设计长期以来追随西方的设计观念,要改变这一现状,首先设计教学上确立常规教学理论与本土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其次是要确立立足于中国本土文化底蕴融合的设计教学理念。在本土化设计教学环节中,应该将专业共识理论部分作为专业常识来让学生理解,如图形创意课程教学环节,将图形创意的思维方法、创造手法、表现形式等作为共性知识体系来讲解,让学生对学习目标有个充分的认识,兼顾了课题教学的常规化。而在学生作品创造的环节,将项目具体到某个民族某个地方的某个项目上便于促进本土化设计的创意研究,凸显出教学特色。如“室内陈设设计”课程中的家具设计实践环节,要求学生运用某个民族的元素进行设计,教学设计中,不仅要求学生了解原始形象的来由、内涵、意义等,同时对元素的形象创造过程都要有一个过程的记录,比如以草图或效果图的形式记录下来,学生最后提交的作品就能成为系统的一套具有本土化特色的设计作品。

在对共性知识的理解下,不仅从原始元素形象到创造作品形象,以及元素本身的内涵、审美特征等方面都可以呈现出中国本土化设计的特点,教学形式不仅强调结果还注重过程。立足本土化设计的教学不仅要将理论和具体项目捆绑,而且还要在课程实践阶段安排对本土文化研究与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在设计阶段深入实地地对传统文化、地方民族元素进行收集、分析、整理、研究,让最终创造的作品真正体现本土化的特点。确立常规教学理论与本土项目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还体现在本土项目实践的整体贯穿性上,即每阶段的专业课程到毕业设计、毕业论文都能和本土特色项目结合起来,每个专业课程阶段都让学生进行一个地域民族元素的考察,学生毕业完成的作品都体现某一地方或某一民族的东西,这样一来,本土化的设计作品将是很系统的。学生在完成项目的过程中,明白各个阶段的创造活动以及创造方法,可以举一反三、由点及面,应对其他地域的设计问题时可以形成一个系统的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更能体现出良好的设计能力。比如环境艺术设计的学生,在进入专业课学习阶段,可以进行分课程阶段来解决相应的问题。比如课程实践以大理白族文化元素进行创意,在“居住空间”课程可以让学生从单体民居居室布局及空间的设计上融入白族文化元素;在“公共空间设计”课程让学生结合白族餐饮空间设计融入白族文化元素“;陈设设计”课程要求学生结合白族的图案元素进行家具设计等等。在整个过程中,学生始终结合了白族的民族文化进行研究,对白族的文化就有了充分的认识,不仅完成了设计实训,也加强了民族文化的认知,体现本土化设计创造的主旨。

2加强本土元素、符号的深层次挖掘

中国民族众多,同一民族在不同地域也存在差异,设计作品要具有其民族的典型特征必须对其民族有全面的认识。从目前学生创造的很多‘中国元素’作品来看,很多作品还缺乏深层次的特色与内涵。本土化设计的教学要取得更好的效果,必须在设计考察阶段对本土元素、符号作深层次的挖掘与研究。在本土化设计教学的课程体系中,计划部分时间来进行艺术采风是非常必要的。目前学生在做设计时,运用到的民族元素或了解民族的地域文化等方面最直接的手段就是从网络上“拿来”,之后模仿、套用。从这种现象上不难看出,在做本土化设计作品时,没有对本土化元素进行深入的考察与思考分析,缺乏对本土元素、符号的足够收集与整理是脱离设计目的的。因此,在本土化设计的教学中导入考察阶段的教学,让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来分析考察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对图片资料的收集,结合文献资料的查阅,不仅对本土化元素、符号有了深层次的挖掘,也为设计创意的阶段性工作做好了必要的准备。在设计考察环节,要求学生从多方面进行资料的收集、整理、挖掘:首先,要求学生通过网络、书籍查阅相关的资料,对所设计项目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生活习俗等有一个相应的了解,通过网络、书籍的图片资料进行收集,从初步资料对设计项目的本土文化有一个大体的印象。其次,带领学生深入实地进行细致的学习研究。这个过程,根据项目的不同考察方面可以有选择,也会因设计项目的不同考察周期而有所区别。如面对VI设计项目,学生应从图像符号上面进行考察收集,让学生充分收集本土化的视觉元素资料并进行系统的管理,因为在民族视觉图像方面具有本土文化的视觉元素很多,如民族视觉图像的符号化有图腾符号、图案符号、文字符号、意象化符号等等,这些符号直接或间接地出现在当地具有典型代表的器物、生活用品、工艺品、绘画、建筑、服装等媒介上。通过元素、符号的实地考察与收集,形成重要的资料,用以创作阶段的取材与加工。最后,指导学生整理资料。这个过程是学生根据设计项目的考察与资料收集后,需要在众多的资料中反复比较分析,结合创意想法,找出自己认为具有可参考价值或能够运用的图像资料或文本资料,为设计作品的创作活动提供重要的参考。

3注重本土元素、符号的提炼与创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