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气象体系工作规划范文

气象体系工作规划范文

时间:2022-10-23 03:52:48

气象体系工作规划

一、“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气象事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以新型工业强市、文化旅游名市和水乡园林城市建设战略的气象需求为牵引,坚持“公共气象、安全气象、资源气象”的发展理念,面向民生、面向生产、面向决策,以气象防灾减灾和应对气候变化为主题,以现代气象业务为主线,以气象科技创新和气象人才为支撑,以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动力,加快“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建设步伐,推进结构完善、功能先进的气象现代化体系建设,提升气象事业对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与支撑能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一流的气象服务,进一步加强气象现代化建设,改善职工工作和生活条件,加强三个文明建设,促进我市气象事业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

按照上述指导思想,“十二五”时期必须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上下衔接,协调发展的原则。我市气象事业“十二五”规划,必须与国家和全省气象事业“十二五”发展计划相衔接,在省气象局“十二五”规划的指导下,紧密依托国家、省的重点工程和项目,提高我市气象现代化水平,同时“十二五”期间的气象事业发展不能脱离“十一五”建设的基础,注意上下衔接、协调发展、保持发展的连续性。

2、需求牵引,服务引领原则。我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必须以新型工业强市、文化旅游名市和水乡园林城市建设战略的气象需求为牵引,发展多种服务模式,围绕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地方经济建设、新农村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等重大需求明确公共气象服务重点,突出重点,攻克难点,创新机制,优化模式,加强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气象服务效益。

3、坚持量力而行,分步实施原则。市气象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设必须着眼于科学发展,做好顶层设计,整合资源,统筹协调,优化资源配置。项目建设规模大,任务重,将在今后若干年内分步实施。项目建设将充分利用现有气象资源,在现有业务服务系统的基础上,根据需求进行补充和完善。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有序推进,减少投资盲目性,更好地发挥资金效益。

(三)总体目标

“十二五”期间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目标是:

1、通过建设新观测场,使国家基本气象站的气象探测环境得到改善,达到气象探测环境保护标准要求,从而更具有“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服务。

2、业务质量:天气预报准确率、短期天气预报和中长期天气预报准确率提高5个百分点,灾害性天气预报准确率达60%以上,提高约10个百分点,为领导决策的气象服务无重大失误,基础业务工作质量90%以上项目达到“A”档。

3、业务现代化建设:基本建成我市三大业务现代化系统,即综合监测系统,气象卫星综合应用及等效雷达系统,防灾减灾综合气象服务系统。

4、基础设施建设:职工工作生活环境条件进一步改善和美化,处于当地同类部门中上等水平,建成一流的花园式气象站。

5、精神文明建设:深入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提高文明单位创建质量,继续保持“省级文明单位”。

二、主要任务

为了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十二五”期间,我市气象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

(一)加快现代气象业务体系建设

现代气象业务体系是气象现代化的核心,是提升气象能力的关键。“十二五”期间,将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牵引,以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加快产品丰富、领域拓展、手段先进的现化气象业务体系建设。

(二)加强公众气象服务和气象防灾减灾服务

以围绕提高公众气象服务满意率为目标,针对公众需求,提供与公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气象服务。同时,完善“政府主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的气象灾害防御体系,建立“监测预报、预警服务、风险评估、应急处置、应对防范”有机统一的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机制。加强气象灾害的监测预警,提高灾害预警的准确及时性,扩大气象灾害预警覆盖面,发挥气象灾害预报预警“第一信号”的作用,提高气象灾害预警服务的针对性,增强气象防灾减灾的社会经济效益。

(三)加强气象为农服务

为农气象服务是气象服务的传统重点,需要在新形势下继续加强和完善。加强农村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系统建设,发展农村气象信息员队伍,着力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加强粮食安全、粮食增产气象保障,为优化粮食生产布局、优良品种培育、农业避灾提供气象服务。加强种植业、水产、畜牧业气象服务产品的研发,提高为大农业服务的水平。

(四)加强台站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协调、突出重点、分类指导的原则,全力推进一流台站建设。加快台站基础设施综合改善步伐,提高应对自然灾害的基础保障能力。重点加强工作、业务用房改善,稳步推进台站分离值班公寓建设。逐步提高职工生活待遇,使职工能安居乐业,营造稳定和谐发展的氛围,为气象事业更好更快发展奠定基础。

三、“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

(一)全市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建设

1、建设必要性。

地处江汉平原腹地,气象灾害种类多、发生频繁、范围广、强度大,给本市国民经济和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为了有效防御和减轻因暴雨、高温、大风、干旱、雷电等气象灾害和次生、衍生灾害造成的损失,提高应对突发公共事件应急的气象保障能力,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对气象灾害的综合、立体、连续观测,提高气象灾害的监测能力。因此,“十二五”期间需建成国家基本气象站、区域自动气象站网、闪电定位仪监测站、风廓线雷达站、卫星遥感等自动化监测等组成的综合气象观测网络。

2、建设内容

⑴国家基本气象站新址自动化观测建设。市气象局始建于1954年6月,系国家基本气象站,随着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建设的日新月异,现观测场已经处于城市规划的中心地段,探测环境日益恶化。为了保证国家基本气象站探测数据的“代表性”、“准确性”、“比较性”,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中国气象局、省气象局已在“十一五”期间对新站的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立项建设,在“十二五”期间,市气象局将按照中国气象局全面实现气象要素自动化观测的要求,对现用自动气象站设备改造升级,主要自动气象观测设备达到一主二备运行,全面达到设备自动化观测。

⑵全市区域自动气象观测站网优化升级工程。目前我市我已建设单、双、四要素自动气象站23套,部分设备建设于2005年,功能单一,使用年限过长,日益老化。计划在“十二五”期间将所有单、双要素自动气象站升级更新为四要素自动气象站,同时在高速公路及一级公路沿线新增建设15套能见度观测站(包括五要素自动气象站及部分地温),新增建设1套含能见度、路面状况、视频多要素气象监测站,3套六要素自动气象站,使全市四下要素以上自动站达到23套,能见度观测站达到19套,形成功能完善,反应迅速的区域气象综合监测网。

⑶闪电定位仪监测站。在我市代表性的地方,安装闪电定位仪,以竟陵为中心形成对全市闪电、雷暴的自动监测。

⑷气象卫星综合应用及等风廓线雷达监测系统。建立中国气象卫星地面接收站和与武汉相匹配的等效雷达系统,从而提高对全市的天气、暴雨、干旱植被、森林火险等灾害进行监测的能力。

⑸气象信息网络高速传输处理系统改造。将市到省通信网络的速度由现有的4M提升到10M,并升级相关路由设备。市气象局网络机房环境改造,配备3层交换机作为核心交换机,配备可管理2层交换机作为接入交换机。完善市级气象综合数据库及信息共享平台。

3、预期效益

通过我市的综合气象观测网络系统建设,可实时监测我市所有乡镇、水库、林场、交通等自然灾害,随时掌握其发生的时空变化,迅速有效地作出准确的预报,评估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为市委、市政府防范自然灾害提供科学依据。为我市工农业生产、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服务做出贡献。

(二)防灾减灾综合气象服务系统

1、建设的必要性

是气象灾害多发和重灾地区之一。地形西北高,东南低,汉江东西纵贯全市,自然形成平岗、平原、滨湖三种地带。水资源东南部多,西部和北部少。近年来,突发性、灾害性天气明显增多,灾害性天气致灾严重。因此,在大力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很有必要以科学的发展观来加强防灾减灾安全保障体系建设,提高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达到趋利避害,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2、建设内容

⑴完善气象灾害预警预报系统。完善现有决策服务系统、公众气象服务系统、专业专项气象服务系统、突发气象灾害预警信号系统、建立到省气象局的高清(新一代)视频会商系统。

⑵应急移动气象台。建立车载为主体的集移动探测、移动通信、综合信息处理、应急气象服务于一体的流动气象台。

⑶气象服务产品系统。建立和完善由气象影视平台、广播、报纸、手机短信预警平台、电话气象服务平台、气象网站等组成的公众气象服务产品系统,通过光缆或宽带,实现信息源的快速广泛传输和。

⑷风廓线雷达建设工程。风廓线雷达能够实时提供大气的三维风场信息,增加无线电-声探测系统(RASS),可实现对大气风、温等要素的连续遥感探测,是一种新的高空大气探测系统。十二五期间,我市拟布设边界层风廓线雷达一部,重点监测大尺度天气系统,为掌握大气环流规律,研究天气系统提供技术支撑。

⑸雷电监测预警服务系统建设。建立包括雷击风险评估、防雷定期检测、防雷装置设计技术性审查、新建建筑物跟踪检测等技术服务内容的防雷技术服务业务平台。增强防雷技术服务业务能力,建设分行业、分系统、功能齐全、科学规范的雷电防护技术服务系统。

⑹建设农村气象预警信息网络。加大乡镇电子显示屏建设力度,通过共建方式实现一镇一座电子显示屏;完善“乡村决策气象服务信息系统”;完善手机短信、电话、电子显示屏、信息专栏等气象灾害预警信息系统;建立气象部门和乡镇、行政村、中小学校的气象灾害防御负责人和气象信息员的双向预警信息传递机制;实现至少有一种手段能将气象预警信息送达到农村每一个地区,延伸到每一个村镇,传递到每一位农民,实现气象信息的“进村入户”。

⑺构建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建立市政府统一领导、综合协调,相关部门各负其责、有效联动的农村应急减灾组织体系,实现市镇有分管领导、镇有气象信息服务站、村有气象信息员;建立和完善以气象预警信息为先导的各部门应急联动机制,实现各单位预案联动、信息联动、措施联动;按照“六有”的要求建立气象信息服务站。

3、预期效益

通过市气象防灾减灾安全保障系统的建设和不断完善,将明显增强对突发气象灾害应急预警能力,气象信息对国家安全的保障能力和气象资源为可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显著提升。通过建立气象信息共享平台、公共气象服务平台,实现计算机、网络、信息资源的充分共享,更好地发挥现代化建设的综合效益。

(三)、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项目

1、建设的必要性

我市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县市,其中干旱灾害损失占气象灾害的40%左右,大旱平均两年一遇,小旱一年一遇,是全省有名的旱包子,频发的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造成了一定的危害,已成为制约我市农业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实施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基地建设,大力开发利用空中云水资源,是减轻干旱灾害对农业生产影响,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必然要求。

2、建设内容

⑴建立完善人工影响天气监测系统。依托气象综合观测系统和业务系统,配置移动X波段小雷达探测系统1套、毫米波雷达系统1部。

(2)建立人工影响天气作业指挥系统。建设800平方米面积的指挥中心大楼一栋,并进行环境改造、路面硬化及其它配套设施建设;建立人工增雨防雹外场指挥系统,集人工影响天气决策服务、信息传输采集、应急服务等平台为一体。加强对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条件的监测预报和预警,快速高效指挥和实施作业。

⑶建设完善抗旱作业系统。增加配备移动火箭作业系统,逐渐淘汰单管高炮;建设标准人工影响天气作业工作站;配备移动作业指挥平台1套。市人工影响天气指挥室配备计算机、网络及其它指挥办公软硬件。为提高作业安全水平,在各固定作业点配置弹药防爆装置。

3、预期效益

通过空中云水资源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将在农业生态建设和保护、森林防火灭火、城市空气污染、突发污染事件、重大社会活动保障、水库河流增水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必将大大提高我市科学防御气象灾害的水平,促进我市的粮食稳定增产和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保证我市农业生产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

(四)、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建设工程项目

1、建设的必要性

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直接面向决策、面向生产、面向民生,是气象事业发展的牢固基石。加强该项目建设是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提高工作效率、创建和谐环境的必要条件和物质保障,是建立气象现代化体系的重要基础保障,对气象事业科学发展起着基础性的作用,因此,加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建设势在必行。

2、建设内容

⑴气象探测环境保护与改善。编制台站探测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按照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环境和设施保护办法》,对要求的台站探测环境予以保护。

⑵新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项目大楼。新建气象灾害监测预警中心大楼,使之能适应气象事业发展的需要,具有抗御一般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为气象业务的发展预留一定的空间。加强附属设施建设,供电、供水、供气、排污、道路等与地方市政建设联网运行。配备1辆以上能满足防灾减灾气象服务、行政管理、技术保障、物资供应等需求公务用车。建设确保消防安全、业务设施安全的消防设施和综合监控系统。

⑶气象科技文化设施建设。进一步建设和完善具有特色鲜明、设施完备、宣传教育体系健全的基层台站气象文化。建设台站图书阅览室、职工活动室、气象科普室、台站室外运动场和宣传教育阵地建设,建设电子显示屏、宣传栏。

3、预期效益

围绕“一流装备、一流技术、一流人才、一流台站”建设,大力发展先进气象文化,提升我局干部职工的文化生活质量和水平,工程完成后,将全面提升台站的整体实力,服务于地方政府和社会,支撑气象业务的能力明显提高,行政和社会管理职能得到切实履行。职工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职工的精神风貌更加昂扬向上。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气象事业在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对国家安全、社会进步具有重要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充分认识到气象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和长期性,进一步加强对气象事业的领导。要把气象工作真正纳入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总体规划中去,把气象工作纳入各级政府的目标考核,综合运用各种手段推动气象事业的发展。

(二)加强队伍建设。采取多渠道引进、培养气象高层次人才,大力开展干部职工继续教育培训,培养高技能人才,全面提高我市气象队伍人员素质。

(三)加强科技创新。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广气象新技术,加强科技创新,增强气象防灾减灾的能力,提高气候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的支撑和重要保障。

(四)拓宽投资渠道。建立和完善稳定可靠、逐步增加的以国家财政投入为主的气象投入机制,加大对气象事业的投入力度,确保气象事业健康发展。坚持双重计划财务体制,合理安排中央投资和地方投资,确保规划项目资金得以落实。

被举报文档标题:气象体系工作规划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hua/guihua/611625.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