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资料文库 地方第三产业集聚工作规划范文

地方第三产业集聚工作规划范文

时间:2022-08-20 10:52:08

地方第三产业集聚工作规划

本规划是市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规划编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依据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要求和《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市服务业发展规划》、《市城市总体规划》等,并与土地利用规划等相衔接。规划期限为2011~2015年。

一、发展条件

服务业集聚发展是产业发展高级阶段的重要态势。改革开放以来,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专业市场、旅游等服务业集聚区初具雏形。进一步发展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加快工业转型升级和服务业跨越发展、提升城市功能的内在要求。

(一)现实基础

1.产业基础:以市场、旅游为特色的服务经济日益壮大。近年来,服务业持续较快发展,经济增长贡献不断增强。2005至2010年,服务业增加值从73.6亿元提高到156.8亿元,年均增长13.8%,占GDP比重达到38.3%,成为经济发展新引擎。服务业体系日趋完善,初步形成以乌镇5A级旅游景区为龙头、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综合旅游发展格局,以濮院毛衫、崇福皮草为重点的专业市场体系,“一主三副多结点”的物流发展布局,为集聚提升奠定了坚实基础。

2.空间发展基础:一批服务业集聚区初具雏形。依托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基础,初步形成“一镇一品”的服务业集聚区块差异化发展格局,各区块特色明显,亮点纷呈。濮院镇按照打造毛针织服装设计、研发、销售中心的目标,加强市场改造建设,中央商城、国贸名品港、物流仓储中心和“320创意广场”等项目加快推进;乌镇5A级旅游景区进一步提升服务功能,着力建设集观光、休闲、度假、养生为一体的综合旅游目的地;崇福、洲泉等地依托专业市场,加快建设市场型服务业集聚发展平台。

3.区位基础:地处长三角核心地带,区位条件优越。长三角是我国城市化程度最高、城镇分布最密集、经济发展水平最高的区域,《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推进长江三角洲地区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长三角到2020年要形成以服务业为主的产业结构。地处长三角三大经济圈(上海经济圈、环太湖经济圈、环杭州湾经济圈)的中心位置,约100公里半径范围内有沪苏杭等中心城市,交通网络四通八达。特别是随着沪杭高铁建成,进入与沪杭同城时代,承接服务业转移和发展服务外包的优势更加突出。

4.文化基础:历史文化资源底蕴深厚。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的美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的乌镇,位于境内西北部,为杭嘉湖平原上一方古朴清雅之地,被称为中国最后的枕水人家,人文魅力远播海内外。杭白菊为博得“百花地面”之美称,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国90%,“菊花仙子”的美丽传说今古传诵。文化名人辈出,茅盾、丰子恺等群星璀璨,影响深远,当代文化人才众多,屡有优秀作品面世。这些为城市建设平添了许多文化韵味,为建设具有文化创意、设计功能的服务业集聚区提供了较好基础。

(二)形势要求

1.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加快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引擎。2010年,人均GDP达60830元(按户籍人口),按平均汇率折合8986美元,处于中等收入国家(地区)水平。正逐步迈进工业化后期阶段,处于工业经济转型和服务经济扩张的重要时期。根据国内外经验,规划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有助于在较短时间内形成服务经济发展新高地,带动工业创新提升,提高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促进区域经济转型升级。

2.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的核心载体。近年来,服务业规模和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列各县(市、区)前茅,但增速偏慢。传统商贸增长潜力空间有限,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龙头企业相对缺乏,这要求服务业加快做大做强。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优化发展环境,集聚高端要素,是加快做强生产性服务业和商贸旅游业,促进传统服务业态向高端业态转型的必经之路。

3.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提升城市功能品位的战略途径。改革开放以来,走了一条以强镇经济为主体的发展道路,各镇(街道)工业、商贸和城镇建设三位一体,独立发展。中心城区人口和要素集聚不足,城市功能不强,各镇(街道)在城镇建设品位提升、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等方面进展较慢。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是城镇建设的高端形态。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升城镇功能品位,是建设长三角现代化中等城市的重要途径。

(三)主要问题

1.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处于启动阶段。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服务业发展,先后出台服务业发展规划和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意见,明确了服务业发展的思路目标。但全市上下对服务业集聚区的认识还不统一,集聚区规划范围、功能定位、建设任务和政策措施还不明确,总部经济形态和生产性服务形态的集聚区建设尚未实质性启动,“320”创意广场等已启动建设但缺乏有效空间载体,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任重道远。

2.集聚区类型比较单一,层次较低。初具雏形的10余家服务业集聚区块中,专业市场约占一半左右。在经济总量上占绝大多数,以科研、设计、创意等为主体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严重滞后。现有集聚区块中企业以传统商贸类为主,大多为中小规模,实力和竞争力有限,生产性服务企业缺乏。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处于起步阶段,研发平台创新能力不强,产学研合作机制有待完善,职业技术教育培训平台、电子商务平台等亟待加强。这制约了服务业档次和水平提升,也影响了块状经济升级。

3.服务业集聚区与城镇建设联动比较薄弱。服务业集聚区大多以强镇经济为依托,开发建设相对独立,资源共享性较差,联动发展机制尚未建立。乌镇古镇旅游人气旺、客户资源丰富,但与濮院毛衫、崇福皮草、振东新区等市场联系不紧密,制约了专业市场做大做强,也影响了旅游区功能提升。濮院、崇福等地已经形成一定的科研设计基础,但与毛衫市场、皮毛市场联动不够活跃,制造企业剥离发展服务业的进展较慢。独立、分散的局面降低了服务业集聚区对全市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

4.人才、科研等高级生产要素制约较突出。人才是现代高附加值服务业发展的核心,但目前人才资源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无法满足服务业发展需要。“人才短板”尤其是“设计人才短板”形成了服务业提档升级的“痛处”,技术研发、检验检测等专业技术人才同样严重不足,人才引进和培育机制还不完善。另一方面,大量中小企业对生产性服务需求不足,也影响了服务业企业和人才的集聚。这制约了高附加值服务业的发展,导致服务业集聚区功能单一、层次低、升级缓慢。

(四)战略机遇

1.我国服务业进入大发展时期。现代服务业已经成为国际产业转移新热点,跨国投资中服务业占三分之二以上。据联合国贸易发展会议测算,全球服务外包市场已超3000亿美元,并将保持年均30~40%的增速。我国服务业持续加快发展,“十二五”将迎来一个大发展时期。位处长三角,临近沪杭,建设服务业集聚区,承接国际服务项目转移面临重大机遇。

2.新型城市化加快带来服务业需求新提升。加快新型城市化,提升城市功能,推进城乡一体化,是“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与新型城市化建设关联密切,一般城市化水平高的地方,服务业集聚区发展好,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也能促进城市功能品位提升。因此,“十二五”期间,加快城市化,将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供广阔发展空间。

3.产业转型升级带来生产性服务新突破。块状经济发达,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濮院羊毛衫、崇福皮草等块状经济加快向现代产业集群转变,生产性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为研发设计、物流等生产性服务集聚区发展提供了无限商机。

4.消费结构升级带来高端生活服务新发展。人均GDP已经接近9000美元,城乡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不断提高,生存型消费加快向发展型、享受型消费转变,个性化、时尚化的消费日渐盛行,为休闲旅游、文化创意、高端商贸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市场需求支撑。

5.服务业政策日趋完备带来服务业发展新支撑。东部地区重点发展服务业形成战略共识,服务业发展环境日益优化,产业扶持政策日渐健全,集聚区建设蓬勃兴起。我省先后制定出台服务业发展规划和加快服务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全省服务业发展思路、任务和引导政策。专门成立服务业发展局,率先设立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加快专业市场提档升级和块状经济提升,这为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增加了强劲推动力。

二、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实施“工贸强市”战略和服务业倍增行动计划,按照市建设现代化组团城市的总体要求,突出特色优势,选准战略重点,着力集聚提升,强化多元联动,加快创建一批以生产性服务、新型专业市场和文化旅游、休闲养生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构筑“一心五片八区”空间格局,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高地、现代城市功能综合体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区,引领推动全市服务业跨越式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

(二)发展策略

——着力二三产业联动,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主平台。立足濮院毛衫、崇福皮草等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基础,大力发展研发设计、展示交易、软件应用、现代物流等生产性服务,推动“制造”升级,强化“创造”功能,形成块状经济、专业市场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三位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平台。

——着力商旅联动,协同建设现代服务业金名片。突出产业特色,发挥“商”、“旅”金名片的品牌优势,进一步做强做优濮院毛衫、崇福皮草和乌镇旅游三个在国际国内市场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美誉度的服务品牌,培育提升时尚购物和乡村生态游,以旅带商,以商促旅,加强市场开拓、管理服务等各方面的联动,形成互动共赢发展格局。

——着力市镇联动,协同建设现代城市新地标。按照现代化组团城市的总体框架,优化中心城区、濮院副城、高桥新城、崇福小城市以及各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导向,着力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提升现代服务功能,强化人才、金融等资源共享,形成集聚现代服务业、提升城市功能品位的新地标。

(三)基本原则

——统筹规划、有序推进。各地要把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纳入城镇建设规划,加强与各类专项规划的衔接协调。立足今后一个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需要和服务业集聚区的现状基础,明确建设重点和次序,优先发展特色优势明显、带动效应大的集聚区,带动全市服务业全面突破。

——立足特色、联动发展。立足块状经济和传统专业市场基础,合理布局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根据产业转型升级和城镇建设需要,明确服务业集聚区的功能定位和发展目标。在“做特”的基础上,积极“做精做强”。坚持联动发展,努力承接沪苏杭等地高端服务资源,实现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新跨越。

——集聚集约,紧凑布局。坚持服务业发展扶持政策向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倾斜,引导优质服务企业集聚。坚持集约、紧凑原则,充分利用旧厂房、旧民居等存量建设用地资源进行再开发,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坚持资源整合和设施共享,防止重复建设和无序竞争,努力实现高集聚、高产出。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切实增强政府在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方面的服务职能,以规划为引领,以项目为抓手,以考核为督促,又好又快地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充分调动市场主体投资建设积极性,积极引进大企业和大项目,倡导整体连片开发,形成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有机联合的集聚区建设模式。

(四)发展目标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总体目标是,到2015年,基本完成“313”建设目标,即五年累计投资300亿元以上,培育限上服务业企业100家以上,创造服务业增加值300亿元以上,集聚区综合经济实力和影响浙北领先,基本建设形成市现代服务业集聚高地、现代城市功能综合体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示范区。

——集聚区建设水平显著提高。到2015年,力争创建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2个,带动全市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整体上台阶。服务业集聚区企业入驻率逐年提高,大部分集聚区入驻率达90%以上,集聚形成一批研发、设计、创意等高端服务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形成创业创新活跃的良好集群生态。

——集聚区结构层次明显优化。集聚区类型更加丰富,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和行业总部基地加快壮大,新型专业市场和文化商旅综合体功能进一步提升。集聚区综合实力加速扩大,争取培育限上服务企业100家以上,年营业收入超20亿元的服务业集聚区达5个,其中年营业收入超100亿元的力争达到3个。

——集聚区管理体制日趋完备。各地与集聚区发展相适应的管理模式基本确立,管理体制集中精简、灵活高效。建立健全市场化运作的开发建设机制,形成多元投入、科学规范的投融资方式。因地制宜,探索有效的服务业集聚区开发建设模式,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成为产业平台开发模式创新的示范区。

——集聚区社会贡献大幅增强。集聚区规模占全市服务业份额大幅提高,成为引领全市服务经济跨越发展的核心载体。到2015年,重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增加值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高端服务功能日益增强,对经济转型升级的带动作用不断提升,成为经济发展的核心引擎。

三、主要任务

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空间布局,主要有三大导向,一是依托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布局,二是依托城镇中心区和特色街区布局,三是依托交通枢纽布局。根据这三条导向,结合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集群基础,突出生产性服务,重点规划建设八家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形成“一心五片八区”总体框架。

(一)构筑“一心五片八区”总体布局

围绕现代化组团城市建设的总体布局,依托城镇中心区、开发区和特色产业集聚区等,构筑“一心五片八区”的总体布局框架,形成现代服务业跨越式发展的核心平台。

“一心”。依托中心城区商贸物流、金融商务、市场集群和科技文教事业等,重点打造中心商务区、振东市场集聚区、梧桐综合现代物流园区及振西文化创意产业。着力以中心商务区为核心,高标准规划,高水平设计,高起点开发,大力引进商务办公、金融保险、现代商贸等高端业态,打造城市发展核心标杆和全市现代服务业中心。

“五片”。即以乌镇为核心的休闲旅游片,濮院为核心的毛衫科技创意服务经济片,崇福为核心的皮草创意商贸经济片,高桥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经济片,洲泉为核心的临杭生产性服务经济片。突出各地现代服务业发展特色,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为核心,强化集聚辐射,整体带动各地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八区”。即八大现代服务业重点集聚区。坚持龙头带动,推进产业集聚,突出重点扶持,强化要素保障,加快建设形成一批特色鲜明、企业集聚、竞争力突出的长三角地区一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优先发展金融、现代商贸、物流等生产性服务业和文化创意产业,优先发展总部经济、楼宇经济等形态,联动制造业集群和专业市场,形成二三产业集聚集群的产业综合体。

(二)争创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按照乌镇国际旅游区、濮院城市副中心和崇福现代小城市的建设要求,突出乌镇旅游、濮院毛衫和崇福皮草三大品牌,强化文化休闲、创意设计等高端服务,着力打造国际国内一流的特色优势服务业高地,争创全省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

1.乌镇国际旅游区

空间范围

位处乌镇镇,规划面积16.8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

提升乌镇5A级旅游景区品牌,拓展高端服务功能,打造以江南水乡为特色,集旅游度假、文化创意、影视拍摄、商务会议、健康养生等多种功能为一体的“江南威尼斯”,形成内涵更丰富、功能更多样、水平更高的国际旅游休闲度假区。

发展目标

到2015年,旅游人次数和旅游总收入持续提高,休闲度假、影视会议、健康养生等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稳步提高,入驻各类旅游服务企业20家以上,文化商旅综合体的功能进一步增强,达到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标准。

建设任务

以乌镇水乡古镇景区为核心,高标准规划,高起点建设。积极发展影视拍摄、文化创意、会议度假、健康养生等服务,加快雅达国际健康生态产业园和平安养生综合服务社区项目建设,实施东西栅景区连接的三期工程规划建设,丰富景区功能,优化旅游收入结构。同时,深入实施商旅联动战略,推动乌镇旅游与中心城区商贸、濮院毛衫、崇福皮草等地形成商旅联动、市场共拓机制。

2.濮院毛衫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空间范围

位处中国濮院羊毛衫市场内,主要沿320国道展开,以楼宇经济、创意设计、网络经济为基本形态。

功能定位

围绕濮院毛衫品牌,坚持“整合、共享、创新、服务”宗旨,发展楼宇经济和网络经济,建设国际针织服装科研、创意和设计中心;联动毛衫市场和针织产业园,协同打造现代国际商贸城和国际毛针织服装产销研基地。

发展目标

到2015年,濮院毛衫研发、设计和创意等服务企业达到100家以上,公共服务平台完善,专业人才密集,创业创新活跃,研发投入占总销售(营业)收入的比例达到5%以上,拥有一定数量自主知识产权,原创产品占有一定市场份额,达到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标准。

建设任务

大力建设毛衫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进一步提升研发应用、质量检验、品牌策划、毛衫技术中试、科创孵化等功能。大力建设“320创意广场”,以楼宇经济为基本形态,培育楼宇集群,集聚优质设计创意类企业,加强与毛衫市场和针织产业园企业的对接,打造全球毛衫设计创意高地。

加快打造国内一流的毛衫网上交易市场,树立毛衫网上交易的领先优势,形成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增强毛衫品牌展示功能,不断提升市场功能品位,加快实现毛衫专业市场向国际商贸城转型。持续办好年度毛博会,不断扩大市场影响。加快建设中国毛衫流行趋势中心。

进一步开发濮院羊毛衫市场旅游购物,健全商旅联动机制。联动推进毛衫市场改造提升和经营业态升级,加快濮院物流仓储中心建设,提高物流专业化水平。

3.崇福皮草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空间范围

位处崇福镇区南部,规划用地面积0.5平方公里。规划范围东沿市河(老运河),南邻崇福皮毛市场(320国道),西与建业路交界,北接崇福繁华商业街。

功能定位

围绕崇福皮草品牌,打造集产品研发设计、商贸、办公等功能为一体,占据行业高端的皮草行业总部基地。联动崇福皮毛市场和加工园区,打造集展示交易、研发设计、文化休闲等功能于一体的皮草研发设计、创意中心和交易中心。

发展目标

到2015年,引进皮毛皮草创意设计企业20家以上,培育或引进企业总部10家以上,展示营销、创意设计等公共服务平台迅速发展,初步建成特色鲜明、品牌汇聚、国内领先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争取达到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标准。

建设任务

大力开发商业配套设施区块。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积极推进商务办公楼、酒店等商务设施建设,集聚皮草品牌企业。配套建设高品质住宅,为吸引皮草设计专业人才、经营管理人才、技能人才等提供良好生活交流环境。

发展皮毛工艺研究院设计、检验等功能。鼓励企业参与行业标准制定。努力扩大皮博会展示、交易、休闲等综合功能,加大崇福皮草优势的宣传力度。

加快打造国内一流的皮毛皮草网上交易市场,树立网上交易的领先优势,形成实体市场与虚拟市场良性互动发展格局。

加快启动建设崇福物流中心及其配套工程,发展专业化行业物流,形成对皮草交易的有效支撑。

(三)优化打造城市现代服务业中心区

依托市中心城区,突出建设中心商务区、振东市场集聚区和梧桐综合现代物流园区三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着力集聚高端要素和优质企业,形成全市现代服务业中心。

4.中心商务区(微型CBD)

空间范围

位处中心城区,空间范围东至步行街,南至振兴中路,西至庆丰中路,北至北港河北岸,用地面积约0.3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

着力打造集商务办公、金融保险、高星级酒店、大型商厦等为一体的中心商务区,提升现代城市功能。

发展目标

到2015年,集聚一批高端商务、金融银行、文化休闲娱乐等服务业龙头企业,基本建成展现城市现代风貌、引领城市发展的中心商务区,形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城市服务中心。

建设任务

优化步行街、香港城等功能定位,加快集聚人气。稳步推进中心商务区的更新改造,分步改造,分阶段招商。加快集聚区公建设施建设。大力发展楼宇经济,积极引进金融保险机构以及高端商务中心。

5.振东市场集聚区

空间范围

位处市城东新区南部,空间范围东至绕城东路、北至和平路、西至秦皇庙港,用地面积约1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

依托世贸中心、振东汽车商贸城、国际蚕丝城、红星美凯龙家居广场等市场,打造金融一条街,探索发展新型业态,着力打造辐射长三角的皮革制品和家纺家居用品交易中心。

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成集市场交易、博览展示、物流配送等功能于一体的专业市场群,年市场交易额超过50亿元,且在国内市场具有较强影响力的市场交易中心。

建设任务

提升世贸中心、国际蚕丝城等现代商贸业态功能;加快市场区存量土地和项目的开发建设,推进市场区“零土地”招商力度,切实提升市场开铺率;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推进商务、金融、星级酒店等的发展;加强市场配套物流项目建设,培育壮大企业规模;完善市场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市场联络、交流及互动的信息平台。

6.梧桐综合现代物流园区

空间范围

选址梧桐街道北部或开发区,用地面积约0.67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

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和综合交通优势,立足市域中心商贸、周边制造企业生产、专业市场发展等物流需求,辐射长三角,着力打造区域性中转集散中心。

发展目标

到2015年,初步建设以块状经济和商贸活动等物流需求为主,集仓储、配送、流通加工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现代物流园区。

建设任务

加快推进集水陆一体化的500吨级仓储物流基地;积极引进一批专业化物流企业,搭建物流服务基地,并依据不同企业物流需求,优先建设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坚持联动发展战略,提供专业化第三方物流服务。

(四)积极培育新兴服务业集聚区

结合高桥新区和临杭经济区开发定位,依托交通区位优势以及先进制造业和专业市场基础,承接沪、杭等地服务业辐射,打造以高端城市服务、养生养老综合服务为核心的高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和以物流、科研为核心的临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加快形成经济新增长点。

7.高桥现代服务业集聚区

空间范围

位处高桥新区内,包括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站前商务商贸区、总部经济区、会展服务区、服务外包产业区等功能区,用地面积10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

坚持接轨沪杭战略,发挥“沪杭同城”效应,规划建设以商务办公、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等为龙头,以楼宇经济为主要业态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现代城市核心区。

发展目标

到2015年,高桥新区综合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基础设施基本建成,入驻培训、会展、信息、研发等服务企业和机构20家以上,高端服务业初具规模,为打造生态型、创新型和复合型的产业新城打下坚实基础。

建设任务

加快推进平安养生综合服务社区、站前商贸区、商务办公区、旅游集散中心等项目建设;高水平建设总部经济区,努力集聚总部型企业办公和营销总部,完善公共配套设施;规划建设服务外包园区,扎实推进科创中心等项目建设。

8.临杭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

空间范围

位处洲泉镇东北侧,占地面积1平方公里。

功能定位

依托临杭经济区,以化纤、蚕丝品、鞋业等特色产品为基础,打造集研发设计、技术培训、市场信息、产品销售与物流配送等于一体的综合生产性服务集聚区。

发展目标

到2015年,基本建设成为临杭经济区配套服务相结合的以物流、研发为主的生产性服务集聚区,入驻一批物流、科技服务、创意研发、商务服务、餐饮等企业,成为西部对接杭州的现代新城。

建设任务

健全市场信息网络和洲泉仓储物流中心等配套设施,加快引进和发展一批现代物流企业;加快网上交易平台建设,实现有形市场和网上市场的有机结合,提升市场竞争力;着力引进经济区配套的生产、生活服务。

同时,镇(街道)主导,按照特色定位、错位发展、集聚提升的要求,在石门、龙翔等地,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生态观光、文化创意等集聚区,作为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备选梯队,稳步发展壮大,成熟一家,认定一家。重点培育的备选名录见表格1。

四、建设要求

按照省级现代服务业集聚示范区建设标准,以加强平台建设为重点,创新开发模式为保障,丰富集群生态为要求,提升城市功能为导向,重点突破,统筹推进,构建各类服务业集聚区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的发展格局,争创一批省级、、示范区。

(一)加强平台建设

公共服务平台是现代服务业集聚区的基础。深入挖掘产业共性需求,优先建设具备重大共性服务和关键服务的公共平台,逐步提升服务能力,引领块状经济和专业市场转型升级。

新兴企业孵化平台。面向技术研发、创意设计和应用软件开发企业,建设若干家孵化平台。在设备租赁及经营、办公场地租赁等方面提供租金减免优惠,在企业登记、项目申报等方面提供代办服务,在产品推广、信息服务等方面提供必要帮助。

综合信息服务平台。面向毛衫、皮草等优势产业,建设若干家行业性信息服务平台,如创办行业信息媒体等,传播和引领行业时尚信息潮流。依托高等院校、块状经济、专业市场和服务业集聚区,加强区域信息共享,保障信息安全,开展增值服务,为企业提供人才信息、产品供需信息、物流配送信息等服务。

科技创新支撑平台。依托毛衫产业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染整、纺纱等重点实验室、质量检验中心。依托国家制革与制鞋研究院和市皮毛工业研究院,建立皮草新工艺、新技术研发基地等。着力为技术研发、产品检测等企业提供大型共性设备,推动区域科技资源共享,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电子商务交易平台。依托濮院羊毛衫市场、崇福皮草市场、振东专业市场集群等,建立国内一流的电子交易网站,加强与银行对接,提高交易支付的便利性与安全性。着力为企业提供市场交易、产品展示、电子支付、信息交流、诚信评估等服务。

知识产权中介平台。引进培育专利申请代办、律师事务所、知识产权交易等中介服务机构,为企业提供产权认证、专利申请等服务,帮助企业处理产权纠纷,促进知识产权交易。

(二)创新开发模式

因地制宜构建高效开发模式是集聚区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保证。一般有政府主导、企业主导和政企共管三种模式。结合实际,着重优化政府主导和政企共管模式。濮院毛衫、崇福皮草等服务业集聚区,进一步优化政府主导、管委会负责的开发运行模式,充分发挥协调能力强、推进速度快等优势,加快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确保集聚区上档次上水平。文化商旅综合体、运河风情景区等服务业集聚区建设资金需求量大、投资回报期长,鼓励采取政企共管模式,积极发挥社会力量,综合政府协调能力强和企业机制活双方面优势,确保集聚区加快开工建设。鼓励引进战略投资者,对物流港区、文化商旅综合体等可采取分割成片出让方式,开发发展楼宇经济和企业产业园。

(三)丰富集群业态

高标准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强化产业关联效应和社会网络效应,打造资源共享、网络共联和品牌共创的现代产业集群。强化商旅联动。以乌镇旅游区为龙头,完善强镇间交通网络,在石门等地联动开发旅游景点,在濮院、崇福等地联动建设旅游购物点,扩大旅游对全市经济发展的辐射带动效应;以振东专业市场集群、濮院毛衫市场和崇福皮草市场等为龙头,联动开展乌镇等地旅游营销,形成商旅联动发展格局。强化文化融合发展。推进文化创意、工业设计、包装设计等融合产业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综合竞争力。积极规划实施文化创意园区建设,推进文化创意集聚集约发展、融合互动发展。推动强化制造创造联动。以服务业集聚区为龙头,加大研发设计、时尚、现代物流等高端服务投入,联动专业机构,建立研发设计同盟或采取弹性合作机制,协同打造高水平服务平台,推进特色制造向高附加值环节提升;以块状经济为支撑,鼓励工业企业将研发、物流、营销等服务功能剥离,发展专业化服务企业,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互促并进、服务业集聚区与块状经济联动发展的格局。

(四)提升城市功能

加快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打造城市提高集聚辐射能级的核心载体,增强对资金、人才、技术信息的吸引,带动城市功能品位迈上新台阶。以集聚区建设为契机,提升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水平。发挥多元化建设主体和多渠道资金的优势,缓解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压力,快速推进城市交通、通信设施、生态环境改造等建设,推动全市公建水平再上新台阶。以集聚区建设为抓手,提升高端服务功能。大力发展楼宇经济,提升商务办公档次;建设新型商业中心,提升商贸、休闲等服务业档次和水平;建设高品质普通住宅等,增强置业吸引力,形成宜商宜居宜业环境。以集聚区建设为促进,提升城市文化。突出“风雅”城市品牌,拓展浙北古镇文化、江南水乡风情,宣传茅盾、丰子恺等名人文化,以文化名市建设带动城市功能品位提升。

五、保障措施

“十二五”时期是实现服务业跨越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必须紧紧抓住黄金机遇,加强组织领导、政策扶持和要素保障,加快集聚区建设,加快提升集聚区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组织领导

充分发挥市服务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作用,把服务业发展摆到与工业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统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与工业平台建设布局。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健全服务业集聚区发展的工作推进机制。充分发挥发改局(服务业发展局)作用,定期研究集聚区发展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并加强部门间协调,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集聚区建设顺利推进。抓紧研究出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认定办法,建设配套扶持政策以及年度考核评价办法。指导重点服务业集聚区编制控制性详细建设规划,明确近期建设重点,确保集聚区建设扎实有序推进。积极发展行业协会组织,发挥其在行业自律、品牌创建、信息整合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二)强化要素保障

加强建设用地保障。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逐步增加城市服务业用地比例,优先保障八大重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建设用地需求,优先保障鼓励发展的现代服务业建设项目,引导服务业企业向集聚区集中。全市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节余指标重点用于服务业发展。集聚区项目同等条件下优先申报省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争取上级用地、财税等政策支持。

加强财税政策支持。用足用好国家和省关于扶持服务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对八大现代服务业集聚区引进金融、第三方物流、研发设计、文化创意、旅游服务等方面的国内外知名企业,给予一定年限、一定比例的地方财政税费返还优惠。放宽创新性、示范性服务业企业准入条件,简化服务业企业注册审批手续,对集聚区引进的企业工商登记等方面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服务。

加强投融资支持。加强市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作用,“十二五”期间增加专项资金规模总量,重点支持集聚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重大项目贷款贴息、龙头企业培育等,同时积极争取国债资金和省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积极引导各类金融机构为集聚区开发建设提供开发贷款,鼓励担保机构积极为集聚区开发建设提供融资担保。积极争取各类创业风险投资机构、私募股权基金等新型金融实体,加大对集聚区开发建设和重点服务企业发展的投融资支持。大力支持集聚区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拓宽股票上市、企业债券、项目融资、产权置换等筹资渠道。

加强人才政策支持。依托上海、杭州等人才高地,大力引进毛衫皮草设计、技术研发等服务业方面技术人才、职业经理人才以及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健全户籍、社保、子女教育、住房等方面的配套政策,推动紧缺人才落户、服务。加强技能人才培养,做强职教中心,加大职教投入,深化校企合作,为服务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鼓励行业协会等组织服务业专题培训,提升服务业发展能力。

(三)着力招商选资

招商选资是集聚企业的重要抓手。明确招商重点。按照集聚区功能定位和目标任务,建立重点招商项目库。已经具备一定规模的集聚区,立足现有基础,着重引进龙头企业,提升集群发展水平。处于起步阶段的集聚区,依托特色经济基础,重点引进与本地产业链有关联,实力较强、成长性好的优质企业;突出引进优质开发企业,推行连片滚动开发。创新招商模式。立足长三角,面向国际,创造性地招商引资。强化二次招商,配合开发主体做好新型业态培育。加强产业链招商,延伸毛衫、皮草和相关服务业产业链,推行“以商引商”。大力培育本地服务企业,推动本地制造企业往研发设计、营销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延伸,落实和强化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制造企业分离发展服务业。建立集聚区企业退出机制,促进集群生态循环,保持发展活力。

(四)完善考核机制

加强规划实施情况的考核评价,将重点服务业集聚区建设发展情况纳入所在镇(街道)及相关部门领导班子的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年初编制年度规划实施计划,明确任务分解和责任分工,确保规划高效实施。建立集聚区发展情况动态监测机制,完善重点企业网上统计直报系统,将集聚区发展数据监测推向规范化、制度化和公开化,并建立年度统计分析报告制度。建立健全服务业集聚区考核办法,按照集聚区的不同类型和发展基础,确立差别化考核标准,考核评价结果作为集聚区下一年度扩建、安排建设用地等的依据。建立动态调整机制,将发展情况好的集聚区纳入重点序列,对长期发展不佳的进行必要调整。

被举报文档标题:地方第三产业集聚工作规划

被举报文档地址:

https://www.meizhang.comhttps://www.meizhang.com/jihua/guihua/609427.html
我确定以上信息无误

举报类型:

非法(文档涉及政治、宗教、色情或其他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内容)

侵权

其他

验证码:

点击换图

举报理由:
   (必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