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范文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范文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吉林省教育学会原秘书长张少华从“九五”的“中小学实施责任教育行动研究”、“十五”的“青少年责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十一五”的“责任教育操作实验研究”到“十二五”的“增强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分别在省教育学会、省教育科研领导小组、中国教育学会和教育部立项为科研规划重点课题,带领团队坚持研究19年。

通过实验研究,首先研究总结责任和责任教育的内涵、外延、特点,以及和道德教育、素质教育、公民教育的关系;然后重点探索在青少年、幼儿责任教育实施过程中,在具体操作层面上的一般规律、重要原则及有效的方法、策略和模式;最后摸索在不同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和幼儿中实施责任教育应采取那些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方法、策略和模式,使责任教育活动更加系统化、具体化、校本化,更具有针对性、操作性、实效性和鲜明个性。

十多年来,在全省有300多所中小学校、职业高中及大中专学校,2000多名教师参与研究;先后在全省召开座谈会、报告会、研讨会、经验交流会和研究成果现场汇报会等学术活动达21次,有3200人次参加;出版科研成果专辑3部,报刊发表责任教育方面的文章155篇,其中张少华的《责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支撑点》获吉林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和吉林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在研究过程中,总课题组的此项研究还得到各地政府、党委宣传部门、团组织及行政部门的重视和支持;其中,洮南市政府和长春市教育局等分别下发文件,号召在当地中小学师生中开展责任教育。

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教育局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科研先导”的工作理念,在“九五”至“十二五”期间,为进一步推进全区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确立并实施了“责任教育研究”区域性课题。

一、坚持不懈,不断深化责任教育的探索和实践

南关区自1994年12月开展责任教育研究至今,已走过十八年的历程,伴随着对此课题研究之深远意义由浅入深的认识,我们经历了尝试摸索、科学论证、成熟发展到实践创新这样一个研究历程。

1994年12月,以教师队伍中存在“责任缺失”问题为突破口,我区在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教师中开展以加强责任意识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这标志着南关区从此踏上“责任教育研究”之路。

1995年起,在开展专项调研与课题论证后,我区自主选题《南关区中小学实施责任教育行动研究》被批准为“九五”期间独立立项的省级教育科研重点课题。2001年以后,作为全省第一个实验区先后参与吉林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青少年责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和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规划重点课题《责任教育操作实验研究》。2010年,又加盟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十二五”重点课题《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至今,南关区教育局已经更换了五届局级领导班子,责任教育研究仍常抓不懈。

课题研究伊始,我们就紧紧抓住“增强中小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负责任公民”这一主题不放松,在实验探索逐步深入的过程中,我们的理论认识、研究主题和关注点也与时俱进,不断深化。18年来,我们先后提出了“责任教育是伦理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责任教育主渠道是课堂教学”、“责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支撑点”、“社会责任感是21世纪公民的首要责任”、“责任教育是公民教育的核心内容”、“培养负责任的公民是中小学教育的培养目标”等理论观点,使南关区的责任教育研究逐步走向深入、走向成熟。

二、完善机制,责任教育研究走上科学发展轨道

1. 研训一体的培训机制。从“九五”期间就开始制定并逐步完善了“责任教育课题研究人员培训提纲”。提纲划分为“基础理论”、“责任教育研究”、“课题实验操作”、“科研业务”和“课题管理”等5个部分,共计26个大题,还细化为50多个小题目。每逢五年在课题开题前,都要进行以责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集中或分散的参研人员培训。2009年12月,我们重新组建专家室,2012年4月,又成立了名师工作室,在专家和名师的带领下,进一步强化了以责任教育为主要内容的区域师资队伍培训,形成了以专家与名师为核心的高层次骨干教师团队。并在工作中逐步摸索了“三级”管理网络、“四步”工作策略、“五种”管理制度,完善了优质、高效、开放、立体化的培训机制。

2. 全员参与的研究机制。在实施责任教育研究过程中,我们将责任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中。南关区现有77%的学校为责任教育实验学校,从幼儿园、小学、中学、高中到中职学校实现了区域全覆盖。各校校长作为子课题的负责人主持课题研究工作。实验学校又将承担的子课题分解成若干小课题,从实际问题出发,结合学校办学特色,开展“小课题”研究,使责任教育研究更具针对性、实效性。各实验学校把教学工作、培训工作、德育工作、课外活动、主题活动等系列工作,都与责任教育研究紧密整合融为一体。全区中小学校和校外教育机构中专任教师、后勤人员以及学生家长都支持参与责任教育,让大家各负其责。

3. 明晰责任的服务机制。在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同时,我们还十分注重教育者自身整体素质的提高,特别要求教育行政干部在参与责任教育研究过程中“关注细节,明晰责任”。教育行政部门还要进一步转变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学习型、研究型、服务型教育行政部门,发挥责任教育实验校核心组和指挥部的作用,不断提高服务水平,推动我区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三、育人为本,责任教育研究成效显著

1. 以理论创新,提升办学水平。随着责任教育课题研究的不断深入,我们对于责任教育理论丰富蕴含的认识也不断增强,在关注实验学校提高教学质量的系统工程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高尚道德情操,着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重视学生学习体验及价值观、幸福感的形成。教育工作者能够站在教育改革的前沿,研究成果和理论积累转化为教育发展方式上的创新,把先进的办学理念通过教师转化为课堂行为,以学习讨论、调查研究、查找差距和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形式,着力研究提出促进教育科学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新举措,实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质量提高、校园管理创新、师德师风改进,最终实现整体办学水平的提升。西五小学开展的“生命与责任教育研究”就是在全国首创的科研项目和坚持十多年的办学特色。他们以绿色教育的前瞻性理念为引领,把小学学科课、综合课、社会活动课作为生命与责任教育的基本途径,指导帮助学生从认识生命、欣赏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等身边细微事情做起,在教育教学中扎扎实实地开展增强小学生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的实践教育。

2. 营造校园文化,润物细腻无声。树勋小学以鲜活的校园文化为依托,积极开展“生活化”的责任教育,以学生的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和自然生活为基础,结合学校艺术教育特色,让学生在轻松自然氛围中,明确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对国家、对自然的责任。

我们要求各实验校从整体上融合物质和精神文化,从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两方面营造优质责任教育环境。校园文化用以体现学校整体办学思路及办学特色,以突出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从环境、行为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入手,以学校的传统、校风、人际关系、集体舆论、心理氛围以及学校规章制度为内容,营造格调高雅、品质上乘、内涵深刻的校园环境;而班级文化则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调动学生内因,帮助学生树立责任意识为主要内容,从班级精神、班级目标、班级制度、团队意识等方面,努力创设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班级环境。56中学每个楼层一个主题,形成不同板块的责任教育文化氛围。实验学校通过优质的责任文化,润物无声地开展责任教育,发挥了环境育人的潜在功能。

3. 形成办学特色,促进内涵发展。责任教育研究至今,南关区始终以发展学校特色为载体,坚持内涵式发展,各实验学校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良好态势。

我区103中学在开展“以多元课程体系为载体,多途径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课题研究中,以国家课程为主体,开发了德育课程、实践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多元化渗透责任教育课程体系,这些自主开发的拓展性课程,成为责任教育课题研究深入发展的重要渠道。平泉小学进一步彰显“冰上体育”办学特色,使之“实践体验活动”成为实施责任教育的重要渠道。通过“构建科学管理体系”、“特色与学科教学融合”、“主中心,分目标”的体验活动三种模式,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

4. 完善规章制度,健全评价体系。在课题的研究过程中,南关区注重对规章制度的建立和科研工作的指导,通过重新制定“责任教育研究教师管理制度”、“责任教育课题验收指标体系”、“科研骨干动态管理”等规章制度,使课题研究工作有据可依、有序进行。在课题研究中初步总结了“四个结合”、“三个联系”和“四个增强”的责任教育研究原则。“四个结合”:即“责任教育和教学活动有机结合,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有机结合,一线老师和行政后勤人员有机结合,学校、家庭和社会有机结合”;“三联系”:即“责任教育与实际、与生活、与学生的密切联系”。“增强四性”:即“增强责任教育活动的科学性、有序性、针对性和实效性”。遵循这些原则,使责任教育研究更加系统化、生活化、校本化,更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责任教育评价体系,反映了研究人员对责任教育的认识程度,关系到责任教育研究导向和目标实现,也是我们研究工作的重点。我们以“是否形成了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责任品质及健全人格”为总体要求,不断完善和更新责任教育评价体系。

一是形成多元的责任教育评价内容:包括“责任教育研究管理及其效果评价;责任教育实施过程及其效果评价;学生责任意识评价;学校责任教育的辐射作用评价。”

二是搭建三维式责任教育研究评价模式。即:学生自我评价――学校评价――家庭(社会)评价。

回族小学一直以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为特色,在责任教育研究中开展了“好习惯存储行”活动。学校根据学生们的实际情况,评价、考核的方式包括自我评价、同伴评价、老师评价和家长评价等几种渠道。

5. 重视活动载体,强化行为训练。开展实践活动和行为训练是培养负责任公民的主要途径。我们要求每所实验校充分运用好“宣传阵地”、“实践基地”,广泛开展责任教育实践活动,把活动的内容列成细则,让学生易于学习,进行训练,并运用到实践中。南关区东四小学是吉林省第一所少年交警学校,对交通负责、对生命负责也是东四小学责任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采取“形象教育与法规教育、课内教育与课外教育、自我教育与社会化教育”“三个结合”的管理模式,使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形成了制度化、系列化、经常化,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生 责任意识教育 品德与社会教学 活化教材

责任是一种职责和任务,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的体现,是一个人对待人生,和对待生命环境的态度。责任是人的道德情感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既能激发人奋发向上的进取心,又能促使人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既有利于培养完善人的个性,又有利于提高人的道德情感,进而促进人们道德行为的发展。小学教育是儿童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儿童责任意识形成的雏形阶段,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肩负着培养小学生责任意识的奠基教育。为此,要把握儿童责任意识教育的主题,要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活化教学内容,扩展教学空间。教学设计要立足与儿童生活,教学方法要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游戏中,欣赏中,讨论中形成责任意识,领悟责任的重要性。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引导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家庭责任意识,团队责任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

1. 当下在校小学生责任意识状况分析

当下的小学在校生多数为独生子女,他们活泼可爱,聪明伶俐,思维敏捷,对新事物接受能力强,是值得学校因势利导进行培养教育的。但是,由于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L”心切,对孩子的评论、评价都是以学习成绩论高低。由于家长对孩子宠爱过度,使儿童成为家中的“小皇帝”“小公主”,“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安逸生活。导致很多学生劳动观念淡薄,缺乏家庭责任意识;独往独来,为我独尊,缺乏团队责任意识。喜欢比吃比穿,怕苦怕累,惟我独尊。为此,抓好小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是我们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点任务之一。

2. 从学生的劳动意识教育入手,培养小学生良好的家庭责任意识

古希腊哲学家德谟克利特说过:“如果儿童让自己任意地不论去做什么而不去劳动,他们就既学不会文学,也学不会音乐,也学不会体育,也学不会那保证道德达到最高峰的礼仪。”这就告诫我们:一个没有经过劳动磨练的人,难以懂得生活的真谛,也不可能有家庭责任与担当,更谈不上个人的远大理想。所以,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学生劳动观念的培。如;小学一年级下册讲解《我为家人添快乐》一文,可以结合课文扩展教学。在活动中观看爱劳动,爱父母的儿童典型的多媒体视频,引入入胜的历史故事孔融让梨;行军探母,执意要给瘫痪在床的母亲洗衣服等诸多感人事迹。在教师的点拨下进行讨论,回顾父母为自己付出记忆最深的一件往事,讲述我为父母做了什么。通过讨论使学生懂得感恩,体会到自己是家庭一员,具有家庭责任与担当,激发学生自立自强,主动为父母分担,努力学习,立志成才,报答父母养育之恩。使学生在劳动中去感悟家庭责任的含义,自觉履行自己的家庭责任,逐渐形成良好的家庭责任意识。

3. 充分发挥学生的课堂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良好的团队责任意识

美国学者门肯说过:“人一旦受到责任感的驱使,就能创造出奇迹来”。精辟地阐述了责任感的重要性。员工的责任心是团队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因素,团队责任意识是个人融入社会生存与发展的基石。为此,品德与社会教学必须把培养学生团队意识作为教学重点之一。要联系学生思想实际,认真研究教材,抓住学生思想的薄弱点构思教案。教学设计要新颖,对学生要具有吸引力。教育要有层次,做到由浅入深,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教学思路。如:三年级《我的责任》教学是《我为家庭添光彩》责任教育的深化。以播放全国优秀少年吴逊事迹的视频导入正课。板书呈现:《我的责任》,教师提出问题:我们要向全国优秀少年吴逊学习什么?我们要为学校、班级做些什么?通过开展课堂讨论,把学生带入欣赏与思考“我的责任”的情境之中。在讨论中学生们主动与典型对比,找差距,表决心,不仅充分发挥了课堂中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提高了教学效果,强化了学生团队意识。这样在学生中逐渐形成从我做起,爱同学,爱班级,爱校园地和谐向上的班级氛围。

4. 延伸活化教材,扩宽教学口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顾炎武曾说过:“国家兴衰,匹夫有责”。社会责任是在社会生活中对国家或社会以及其他人所承担的一定使命、职责、义务,是每个公民的基本义务。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重要环节。为此,教师要认真研究教材,扩展教学内容,强化学生社会责任意识教育。如在《做学习的主人》中可配合教学制作《优秀少年赖宁》、《爱国科学家华罗庚》等PPT及视频资料,以榜样去激励学生刻苦学习,报效祖国。在《不能忘记的耻辱》教学可制作《中日甲午战争》、《开国大典》,《宇宙飞船对接》等电子课件和视频,开展今昔之比的讨论式教学。也可以根据需要做到走出去,参观我国的科技展;请进来,以老红军的现身说法,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使他们懂得红色江山来之不易,国家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是硬道理的意义。激励他们勤奋学习,立志成才,报效祖国,以自己的行动去完成国家民族赋予的神圣使命。

. 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培养一种认真的责任心,是解决许多问题的教育手段”。责任是人在社会的立足之本。当代的小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必须从“责任”二字教育入手,要充分发挥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主导作用,要积极开展与少年先锋队,班主任,任课教师有关责任意识培养工作的探讨,达成共识,形成良好地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校园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责任意识,担当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任。

参考文献

[1]宋金花 小学品德和生活教学中体验式教学法的运用《课程教育研究》2016、09139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责任教育 特色 学校 品位

        当前小学生中普遍存在着“以我为中心”的现象,缺乏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如果今天对自己的学习与友谊不负责,对家人、对集体、对学校不负责,明天就可能无视最基本的法律约束,对社会和人民不负责任。

基于此,广安小学就“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深刻反思、广度调研,大力开展校本革命,以“理念革命”为引领,确立了“责任教育”育人理念。意在培养班子成员、教师和学生勇于担负责任,履行责任,享受责任,做有责任感的人。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我们走出了一条“科研兴校、质量立校、责任强校”的办学之路,构建了“四系五体”责任教育模式,(“四系”即:构建责任教育的理论体系、内容体系、课程体系和评价体系。“五体”即:校园文化体现责任;课堂教学体现责任;学校管理体现责任;综合实践体现责任;日常生活体现责任。)促进了学校整体工作的高效优化。

具体做法是:

一、构建责任教育“四系”

1.学校从构建“责任教育”理论体系入手。

以理论为依托,以课题为载体,承担了国家“十一五”重点课题《心灵成长的八面镜子》实验研究,建立了责任认知、责任体验、责任强化、责任反思的责任教育理论体系。

2.构建“责任教育”内容体系。

对自己负责;对家庭负责;对他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和社会负责;对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负责。

3.构建“责任教育”课程体系。

建立了认知课程、体验课程、隐性课程三大模块。 

4.构建“责任教育”评价体系。 

将责任教育的内容,分解到低、中、高三个年级段,提出了具体指标体系。

二、构建责任教育“五体”

1.从校园文化中体现责任。

学校有责任壁画、责任长廊和责任园,处处向学生讲述“身边无小事,事事皆责任”的道理。

2.从课堂教学中体现责任。

课堂是主战场,更是实施责任教育的主阵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深挖教材中的责任资源,构建“责任”课堂。 

3.从学校管理中体现责任。

班子成员都有自己的“责任田”,在这片“责任田”里从环境卫生、秩序维护、教育教学都要承担责任;年初层层签定工作目标责任状,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干部,做到事事、处处、人人都有责任。此外,还实行“条块点”式管理:比如德育副校长,除管理全校的德育工作(条式),还要承担某一个年级段的所有工作(块式),同时还要负责学校某一处的管理和维护工作(点式)。

4.从综合实践活动中体现责任。

让学生走进社会、走进自然,主动寻找自我责任角色,让学生在参与和体验中学会负责,成为“责任教育”的主人。

5.从日常生活中体现责任。

在师生中开展“三心”“六爱”“焕话?rdquo;活动。“三心”:关心、爱心、热心;“六爱”:爱党、爱国、爱家乡、爱父母、爱同胞、爱自然;“一拉一帮”:在低高年级段之间开展“大手拉小手”活动,在同年级中开展“一帮一”活动。此外,还积极拓展校外“责任教育”,打造家庭、社会协作平台,开设了网上家长论坛、电台咨询站,成立了家长学校、家长委员会等。

三、责任教育成效

1.促进了学校发展

2.提升了教师素质

3.提高了育人质量

参考文献:

(1)《成都晚报》2010年5月,《实施“责任教育”, 不负教育使命》 

(2)百度网,《努力构建与完善学校“责任德育”课程框架》 

索取号: 3101174016-201001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一加强责任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责任教育是时代的呼声

20世纪是科学技术迅猛发展与物质生活空前繁荣的世纪,也是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高度紧张、人的主体价值严重消逝的世纪。生态失衡、环境污染与能源危机,以及道德沦丧、信仰动摇与精神迷茫等问题的出现,使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弘扬人文精神,复兴道德教育,强化责任意识,成为时代的最强音。

美国的学校德育强调:培养青年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道德推理能力,在塑造国家精神的同时更注重发展青年承担社会责任、创造新生活的品质。英国学者阿什比指出:“英国大学教育目标的实质是造就有教养的人而不是有学问的人。”日本规定教育的中心目标就是“充分发展个性、大力培养有强烈责任感和充满独立精神的人。”德国教育家鲍勒夫提倡一种“朴素道德观”,主张重视负责任、乐于助人等方面的教育。

在我国,责任感的培养也一直居于重要地位。曾多次强调责任感问题,在《纪念白求恩》一文中指出:“白求恩同志毫不利己、专门利人的精神,表现在他对工作的极端的负责任,对同志、对人民的极端热忱。”邓小平十分重视责任感培养,指出:“我们要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忠于社会主义祖国、忠于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忠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的优秀人才,将来走上工作岗位,成为有很高的政治责任心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坚定的革命思想和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的工作作风,严守纪律,专心致志地为人民积极工作的劳动者。”高度重视责任感培养,强调“越是搞现代化建设,越要教育我们的人民,教育我们的军队,尤其是教育青年一代,不断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责任感,把爱国奉献精神大大发扬起来。”也特别强调责任感培养,指出:“教育成效不应只看学生是否能准确填写标准答案,更要看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看他们是否掌握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关键能力,看他们是否具备了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可见,高度的责任感是未来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基本要求,加强责任教育是时代的呼声。

(二)加强责任教育是中西文化的融合点

一方面,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注重个体内在的品格修养,强调人的尊严与价值,认为人不同于禽兽,人是具有独立意志的;强调人的独立人格与个性,主张通过主体内在的自觉自律即“内省”、“克己”来加以实现。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为仁”既是一个品格修养过程,又是一个道德实践过程;“由己”则意味着主体内在的努力。依孔子看来,无论在品格修养中,还是在道德实践中,主体内在的自觉自律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孔子的忠恕之道“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以及“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同样体现了上述思想。所谓“立人”、“达人”,无非是“立己”、“达己”的推延。孔子学生曾参的“三省吾身”,既是“内省”、“克己”的集中体现,更是对自己、对他人负责的极佳证明。但另一方面,儒家文化关注人与人之间伦理关系的亲和,强调群体认同与社会责任感。“入则孝悌”、“出则忠信”实质上就是对他人负责的态度;“修己以安人”以及“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便是群体认同与社会责任感的直接体现。而《大学》中提倡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是道德关系上的自我实现与利益关系上的群体认同合二为一的典型例证。两千多年来,中国历代仁人志士所形成的那种“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浩然正气不能不说与儒家强调的群体认同思想有着直接的关联。

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社会责任伦理本位相反,西方从古希腊开始,就高举功利主义的旗帜,强调个体对自己负责,其主要特点为:第一,承认私利的合理性,个体对私有财产负责。古希腊的普罗泰戈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观点,表明个人不再必然服从城邦的利益与外在的道德,主张以个人的欲望与利益作为道德品质的源泉与道德行为的标准。第二,关心个体的地位与价值,个体对自己的人格负责。人的地位与价值一直是西方文化关注的焦点。苏格拉底第一个把哲学变为人的哲学,提醒人们要“认识你自己”;康德高扬人的尊严,提出“人是目的,而不是手段”的口号。第三,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个体对他人负责。从个人本位出发,西方文化主张人人平等,反对等级差别,“人生来是平等的,造物主赋予他们与生俱来的权利”的思想几乎成为社会公理。通过对西方文化特征的考察,我们了解到,西方文化侧重于行使权利,侧重于个性发展、人格独立与自我负责。但目前,西方文化也出现了个性发展与社会责任感融合的趋势。西方各国无一例外地强调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对于国家与民族的重要性,道德教育的中心目标也由过去的追求个性自由、“个人为本”转到追求群体意识、“社会为本”上来。东方的“社会为本”理念日益受到他们的青睐。正如哈佛大学教授洛吉所言:“西洋文化是个人主义文化,而东方文化是集体主义文化,在今后的世界经济战中,集体主义文化比个人主义文化占优势。”

由此可见,重视责任感,既吸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有价值的成分,又融进了西方文化中的伦理新要素,成为中西文化的最佳结合点。

(三)加强责任教育是大学生健康成长与发展的内在需求

1强烈的责任感是大学生个性健康的保障

个性即一个人的独特性,就其心理特征而言,一般包括兴趣爱好、能力、气质与性格四方面内容。重视大学生个性发展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题中应有之义。但在传统教育中,我们曾一度忌讳“个性”、“个性发展”这类字眼,将它们与个人主义联系甚至等同起来,从而很大程度上忽视了大学生的个性发展。在现代开放的社会条件下,多元的教育背景与文化观念、多样化的生活方式与人才需求,使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个性越来越鲜明,发展他们的个性,把他们每个人的优势充分挖掘出来,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一项不可推卸的责任。

个性发展以全面发展为基础。人的个性总是一定社会关系的体现,离开人的社会性,自然因素在人身上的表现就无从理解。因此,在提倡大学生个性发展的同时,必须追求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是教育的共性要求,发展大学生的个性是教育的个性要求。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又统摄着个性,共性离不开个性;个性通过共性表现出来,个性也离不开共性;共性与个性相互联结,密不可分。一方面,责任感以个性发展为基础,没有一定程度的个性发展,责任感的造就只能是单调与片面的;另一方面,个性发展是责任感养成的目的与归宿。责任感的养成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外部条件”,个性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内部因素”,两者的良性互动是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和谐发展的强大支点与有效途径。我们培养的大学生如果缺乏鲜明的个性,一味地服从,将难以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创新要求;如果过分张扬大学生的个性,忽略大学生责任感的培养,那么未来的一代将是失落的一代。强调个性发展,并不是提倡我行我素,倾向于利己主义;注重责任感的培养,也不是不顾个人的正当利益,一味地倡导为他人、为社会做贡献,两者是内在统一的。只有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才能收到最佳的教育效果。

2强烈的责任感是大学生人生价值的根基

责任感既是社会与人民对个人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基本形式,责任感的实质就是人生价值的取向。当前不少大学生之所以价值观念混乱,易受社会不良倾向的袭扰;之所以缺乏“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的豪迈情怀,缠绵萎靡中任时光流逝;之所以目光短浅,个人功利主义色彩浓厚;之所以“有智商没智慧,有前途没壮志,有文化没教养,有知识没思想,有青春没热血,有个性没品性”,从一定意义上讲,同没有正确处理社会利益与人生价值的关系不无关联。个人价值的实现离不开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没有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没有生产力水平的提高,没有生产关系的完善,没有精神文明的进步,就不可能有个人价值的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内容如何,个人利益的内容也就如何;社会整体利益发展到何种程度,个人价值也就实现到何种程度。社会整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源”,个人利益是社会整体利益的“流”。要实现个人价值,唯一的途径就是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推动社会整体利益的发展。因此,当代大学生只有从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高度来塑造自己,以振兴中华为己任,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勇敢迎接时代的挑战,才能使自己有限的生命放射出无限的光芒,实现自己崇高的人生价值。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感途径

(一)挖掘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责任教育因素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培养大学生责任感方面较之其他课程具有更大的优势,其本身就蕴藏着丰富的责任教育因素。我们要善于挖掘这些因素,以培养大学生高度的责任感。例如,在讲授《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一章第三节“邓小平理论”这部分内容时,我首先向学生介绍了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人生经历,并设置如下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和讨论之后交流体会。第一,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人生经历对我们大学生有何启迪?第二,邓小平“三落三起”的人生经历铸造邓小平怎样的人格特征?这种人格特征与邓小平理论的创立有何关联?针对第一个问题,一位同学说,因为邓小平深深地爱着祖国和人民,他才能在遭遇重大挫折之后不灰心,等待机会再为祖国和人民效力。每每重新出山,他都能抓住契机,创造奇迹。另一位同学补充到:邓小平“三落三起”的经历表明.一个人无论何时何地,地位高低,只要不斤斤计较于一己得失,能够勤勤恳恳为他人、为集体、为国家做事,就会受到人民的褒奖和爱戴。针对第二个问题,一位同学说,邓小平“三落三起”的特殊经历,不仅使他对马克思主义有深邃而独到的理解,而且铸就了他的崇高品格和风范。当他受到打击、处于逆境时,他从不消沉,总是无私无畏,不屈不挠,沉着坚韧,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贞,对党和人民的事业充满信心,并总是由此更加深刻地思索中国革命的经验教训和根本规律问题,发愤要有新的作为。这使他能够顺应历史和时势的要求,在经历逆境之后重新起来担当重任。最后我作了点评:邓小平一生中虽遭遇几次重大挫折,但他在泰山压顶之时没有倒下,没有退缩,是因为他心忧国家命运和黎民苍生,对未来满怀希望。他能够一次次抓住复出机会,为祖国的繁荣昌盛立下汗马功劳。生命是一种责任,承担和履行这种责任的过程就是探索生命价值的过程。生命因承担和履行责任而富有意义。一个人只有对自己负责,珍爱自己的生命,牢牢掌握生命的自决权,才能承担起其他的人生责任。邓小平一生很不平凡,其过人之处正在于此。缅怀伟人,我们应该懂得感恩,珍惜生命,勇担重任,让青春在为祖国和人民的真诚奉献中更加绚丽多彩!

(二)以重大节日为契机,营造责任教育环境

重大节日都有其不同的内涵和意义,蕴含着宝贵的教育资源。我们要善于以重大节日为契机,适时适度地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例如,清明是祭祀的节日,今天我们过清明不只是为了缅怀先人,也不只是为了扫墓,更多的是通过扫墓祭祀等形式唤起对祖先的追思和敬慕,全面体现感恩祖宗、传承家族荣誉的文化传统,从而不断增强凝聚力。再如,每逢在中秋节、元旦、春节等到来之前,我都会及时提醒学生向父母送上一声祝福,教育和引导学生对家庭负责,懂得作为家庭的一员,不应单方面地要求得到家庭的关爱和呵护,还应使家庭幸福美满、父母健康安乐。又如,我还以世界环境日等为载体,教育学生学会对大自然负责,亲近和热爱大自然,养成保护环境的强烈责任感,创造一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处处是枝繁叶茂、清泉潺潺和鸟语花香的美好世界。

(三)由小见大,积善成德

当今大学校园里,不文明现象随处可见。有的同学没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乱丢果皮废纸;有的同学不注重仪容、仪表,特别是在夏季,有的同学敞胸露怀,穿着背心、拖鞋在校园里招摇过市或出入教室,还自认为“潇洒”;有的同学不讲礼仪,谈吐粗俗,有时因为一言不和而拳脚相加、打架斗殴……殊不知,大的责任感是在小的责任感的基础上逐步培养起来的。一个对所谓小事采取马虎态度的人,很难谈得上具有对大事的强烈责任感。大学生只有从一点一滴的小事上严格要求自己,并一丝不苟、一如既往地坚持在小事上锻炼自己,切实承担起“扫一屋”的责任,将来才有可能肩负起“扫天下”的重任。北大学生曾响亮地喊出过:“思考起来,行动起来,从小事做起,从点点滴滴做起!”这是一个再精辟不过的口号了。大学生要学会做人,关键是要把社会公德、做人的基本准则内化为自觉意识与道德行为习惯,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与价值观,处理好利益原则与道德原则的关系,从自身基本文明修养抓起,在点点滴滴的凡人小事中,在日复一日的严格自律中,讲道德与修养,讲理想与价值,讲责任与贡献,讲政治与正气。只有这样,才能做一个真正脱离低级趣味的人、一个纯粹的高尚的现代人、一个堂堂正正的大写的中国人!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一、高站位、深挖掘,充分认识“责任教育”的重大意义

责任是公民素养的基石,是人格素质的核心。责任感是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责任感的培养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和完成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史命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历史上,无数仁人志士胸怀大志,褒扬责任。从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到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所有这些铿锵有力的社会责任情感和行为,始终是勉励人们斗志,催人奋进的强大精神动力之一。

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是为学生一生奠基的根本,以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

公民道德素质又是思想道德素养的要素。在当今社会,学生道德水平出现滑坡已成为不争的事实,这种滑坡可归结为公民责任感的缺失。因此,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已成为我国基础教育中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二、找入口、寻出口,全区调研,为课题的顺利开展提供有力保障

1994年12月,南关区教育局组织了联合调研组,对全区教育工作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调研组深入基层学校,分别听取了校长、教师反映的教育教学现状,经过反复调研论证,南关区决定以教师队伍存在的“责任缺失”问题为突破口,在党员干部和教师中开展以加强责任意识为主题的系列活动。1995年,南关区在展开专项调研与课题论证的基础上,将责任教育系列活动上升为科研课题项目。从“八五”最后一年到“十二五”的第二年,我们开展责任教育研究已经连续坚持了十八个春秋。

三、重过程、抓质量,责任课题研究初显成效

十八年的历程中,围绕目标与任务,基本上形成了宏观上——区域常态化管理;中观上——实验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基本模式。为了增强责任教育研究的系统性和有效性,为了探索责任教育实践研究模式,从责任教育机制、责任教育课程、责任教育途径、责任教育环境、责任教育评价及责任教育内容六个方面着手,搭建了责任教育实践研究框架。

(一)开发多元化的责任教育课程

课堂是责任教育研究的重要渠道。南关区组织专项研究小组,探索了课堂重要渠道的三个基本途径,即“教师示范、习惯培养、学科活动”和三项基本内容,即“学科渗透、实践活动课、校本课程”。 103中学在开展“以多元课程体系为载体,多途径培养中小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课题研究中,总结出四种可操作的基本模式:“以国家基础课程为主渠道,让责任教育常规化”;“以修身塑德的特色德育课程为载体,让责任教育习惯化”;“以团结、协作的实践课程为途径,使责任教育生活化”;“以校本开发为主体的拓展性课程为辅助,使责任教育个性化”。西五小学为了使学校的责任教育研究更好地为学生成长服务,教育学生从小学会“践行责任、传承美德”,组织老师创编了1—6年级《提高责任意识 弘扬传统美德》“八字”道德教育学生读本,以朗朗上口、易于背诵的童谣和三字歌的形式,从“忠、孝、仁、义、礼、智、信、廉”方面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

(二)拓展多样的责任教育途径

责任教育活动是实践研究的主要途径。在指导实验学校开展责任教育时,要求每所学校做到“学校无小事,以微知著;学校无闲处,育人无声”。

1.运用好宣传阵地。利用好校园广播站等宣传阵地,表扬、宣传身边先进教师、突出学生的感人事迹,树立典型,弘扬正气,对师生进行人生观、价值观、文明习惯、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教育。

2.运用好实践阵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在实践中得到锻炼,丰富自己的阅历,开拓自己的视野。

3.运用好专题活动。利用升旗仪式,节日、纪念日的活动、主题团队活动等,让每一次专题活动都使师生有所收获,自觉形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和责任意识。

东四小学是吉林省第一所少年交警学校,对交通负责、对生命负责也是东四小学责任教育的重要内容。学校结合不同年级采取“三个结合”的管理模式。以“三个一”为载体,有计划、分步骤地向学生灌输交通法规知识,使学生的交通安全教育形成了制度化、系列化、经常化,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三)打造优质的责任教育文化

学校的整洁、优雅、安静、舒适,都会对学校的教育产生一定的影响,南关区把丰富多彩的责任教育文化作为课题研究的主要平台,把创建良好的责任文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我们把责任教育文化分为“硬文化”和“软文化”,即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要求学校从整体上融合“物质和精神”文化,从校园文化和班级文化两方面进行提升。南岭小学在责任教育文化设计上,把责任教育和现代文明、“传承”和“发扬”、美德和责任、规范和成长相结合,每个楼层各有责任教育主题,形成不同板块的文化氛围。实验学校通过良好的文化环境,润物无声地开展责任教育,发挥了环境育人的潜在功能。

(四)挖掘科学的责任教育内容

通过对责任教育课题的深入研究,南关区提炼了责任教育的六个方面,三十七项基本内容:

1.对自己负责。内容包括“学会生存基本技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珍爱生命、爱惜名誉、热爱生活、健康审美、健康心态、健康体魄、树立法制意识、爱惜时间”等九个方面。

2.对他人负责。内容包括“尊重他人、态度真诚、乐于助人、尊重他人隐私、诚实守信”等五个方面。

3.对家庭负责。内容包括“尊重、孝敬父母及长辈、养成勤俭节约的好习惯、承担力所能及的家务、为父母分忧”四个方面。

4.对集体负责。内容包括“服从组织意识、爱护公物、树立集体荣誉感、学会与人合作、热爱班级、热爱学校”等六个方面。

5.对国家,社会负责。内容包括“热爱祖国、树立远大想、树立民族意识、维护国家利益、维护国家荣誉、维护国家统一、遵守国家法律”等七个方面。

6.对环境负责。内容包括“爱护生活环境、爱护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树立正确资源观、良好的环境道德观念、整体自然观”等六个方面。

六个方面,三十七项内容在不同学校有不同的实施策略,对于不同年级的学生有不同的具体目标,每项内容都有与之相对应的方式、方法。在课题研究中他们初步总结了 “提倡四个结合”、“加强三个联系”和“四个增强性”的责任教育工作原则。遵循这些原则,使责任教育研究更加系统化、生活化、校本化,更具有实效性和可操作性。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

中图分类号:G640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3-291X(2014)16-0287-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到:“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笔者仅以高职学生为对象,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角度出发,对中国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研究进行梳理归纳,这有助于我们从宏观上把握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特点和现状,提升高校对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方向,也对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社会责任感的界定

社会责任感是指社会群体或者个人在一定的社会里,或者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为了建立和谐社会而承担的各种责任、履行相应义务的自觉意识与情感体验[1]。高职学生不仅仅是单个个体,他们与这个社会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社会中立体化存在的人。因此社会责任感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理解:一是社会责任感是高职学生对社会产生的一种道德情感;二是社会责任感是一种自律意识,是个人内化而成;三是社会责任感形成与当时所处的社会历史条件相关,并对所处的社会产生认同感,在自愿的基础下承担社会所赋予的责任。

二、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研究现状

1.理论性研究成果较少。社会责任问题源于20世纪欧美学者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关注,进入20世纪70年代,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主导下,责任教育引入到高等教育体系。在中国历史文化传统中不乏责任教育的相关内容,但在高等教育体系中实施责任教育的实践却落后于国际社会。近些年来,中国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得到了长足发展,但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相关研究与普通本科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成果相比显得较少,在中国学术期刊网上,以“高职”、“社会责任感”为关键词,要求精确匹配的文献检索中相关文章却不多,近十年期间相关的期刊文献和学位论文,共39篇,完全符合查询条件的文章22篇,学位论文两篇,其中核心期刊上无相关文章。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理论和实践研究不是很多,有待于进一步深入。

2.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区分度不高。随着高职生源的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高职学生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关于提高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呼声越来越高。许多专家、学者针对高职院校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进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性和实践性成果,但在高职学生与普通高校学生对社会责任感本质区别分析不足,学者们在研究中把高职学生等同于普通高校大学生,对高职学生在心理、思维、意识发展等方面所独具的特点以及责任感认同度涉及不多,或者一笔带过。因而在在增强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对策途径时,其培养角度、方式、措施等与高等教育区别不明显,脱离了高职院校和高职学生特色和特点,缺乏特殊性的研究。

三、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缺失因素分析的研究

1.社会责任感的认知程度不高。当代高职学生普遍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易于接受新事物,可塑性较强,具有积极进取的精神。然而,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一部分学生功利化思想较重,对家庭的责任感意识弱化、对社会责任感和群体责任感存在缺失现象。例如,一些学生尽管来自于高寒贫困地区,父母对他们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可是学生认为父母的所作所为理所当然,天经地义,在生活中一味向父母索取而没有考虑到回报,同时互相攀比、追求享受的现象十分突出[2]。高职学生对自身的责任感、家庭责任感、社会责任感、群体责任感等认知度偏弱,甚至对自身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或“当然之事”漠然处置。

2.社会角色定位不清晰。高职学生社会角色定位直接影响到其社会责任感的形成,社会角色的定位受到社会需要的影响。当代高职学生家庭责任感不强,对爱情、婚姻、工作、他人责任意识比较淡薄,集体责任观念淡化,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自身角色定位模糊造成的。还有高职院院校人才培养以提高质量为重点,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此种培养模式使高职学生在大学期间,将自己的角色定位局限于成为一名合格的技术人员而忽略了对自己的人生价值、人生意义的思考,这样容易造成其社会责任感的缺陷。当高职学生有了正确的社会角色定位,才会树立自己远大的理想信念,才能够树立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3.社会责任感的结构失衡。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完善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要在社会接触和交往中,参加各种组织和社会活动,并且在主观及客观因素相互作用下,慢慢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人在出生后,便在家庭中与亲人接触,在此关系下,产生一定的家庭责任意识。随着家庭结构的变化,家庭对子女过分溺爱的教育方式,以及对子女家庭责任感教育培养逐步减少或弱化,很难使家庭责任升华为内心崇高的社会责任感,高职学生也不例外。另外,高职院校过多注重专业技能的培养,忽视人文素养方面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突出职业岗位需求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过分集中于专业技能的操作,重视职业素质培养而忽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四、增强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的研究

1.对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内容进行分析,提出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的作用,明确社会责任感的具体内容,如生命责任、行为负责、成长成才、感恩回馈、生态保护等教育,转变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观念,增强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2.对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途径进行分析,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明确自身肩负的社会责任、职业责任和家庭责任等,使学生在实践中践行社会责任感,增强社会归属感;通过加强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对学生进行教育和渗透,激发学生的责任感。

3.对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资源进行分析,建立家庭、学校和社会在高职院校责任意识培育上的协同机制,整合三方资源,三方积极配合,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宽容和发展空间,教导他们尽量多考虑别人,让他们明白自己的社会角度及相应的社会责任[3]。有学者认为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感体现在重个人轻社会,其形成的原因主要有社会和个人两个方面,大学生应从个人、别人、家庭、集体、国家和人类等七个方面去培养其社会责任感[4]。即为从加强高职学生个人修养和自我责任起,逐步延伸到人类,多种渠道促进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和提高。

五、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培养研究的发展趋势

1.注重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理论性的研究。社会责任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研究应结合心理学、社会学、教育学、德育论、马克思主义理论等多学科知识交叉进行。目前,针对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主要囿于微观和中观层面,仅仅限于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研究,很少跨学科、多领域进行研究,这些研究只限于现状、对策等方面的探究,而对社会责任感本质的探讨极少,这就导致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先天不足”。另外,大多数研究文章只是小范围、小领域、子层面的小打小闹,很难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马克思主义关于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学说以及关于责任与自由的哲学理论,是理解和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理论基础[5]。此外,还要结合社会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运用到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研究当中来。

2.增强对高职学生自身特殊性的研究。高职学生是大学生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除了在招生中比普通高等院校的学生入学分数稍低外,仍有其他的特殊性。在对高职学生的心理、认知、人才定位、学业发展、就业政策、教育制度等和普通高等院校学生相比有其独特的特点。今后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应结合自身的特殊性,采用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内化和外化相结合的原则,对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进行深入分析,探索一套适合于高职学生心理、思维、意识发展的途径、方法,才能有效地促进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形成。

3.建立全方位立体化的权责体系。众所周知,“破窗理论”在心理学、犯罪学等研究中常被运用,环境可以对一个人产生强烈的暗示性和诱导性。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一旦犹如“破窗理论”一样,那么这个社会责任意识更加淡薄。在此增强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结合当今时展相结合,根据时展的特点,把新媒体、新载体运用到学生社会责任的培养中来,建立以个人社会责任意识为根本,家庭责任教育、学校责任教育、社会责任教育三位一体通力协作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权责体系。以“学生为本”进行责任意识教育,促进高职学生内心对社会的认可,对社会产生一种归属感,理念上成为“不假思索、条件反射式”的责任习惯,深化社会责任感教育的内涵,利用多媒体等渠道传递社会责任担当的正能量,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构建相对系统化、客观性、全方位的培养机制。

参考文献:

[1]郑琪.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11.

[2]杨淑菊.如何培养高职大学生的社会感[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3,(11).

[3]吴雪芬.高职院校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育路径[J].教育观察,2013,(5).

[4]陈强.高职学院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0,(4).

[5]杨茹,丁云,阚和庆.大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内涵、理论基础及现实意义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2,(11).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高校 大学生 责任教育 “四位一体”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Perspective

"Four in One" System in the Perspective of College Education

LV Ji, LIU Shuanghong

(Finance and Taxation Department of Jiangxi Vocational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Jiujiang, Jiangxi 332000)

Abstract Students'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and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related to the future of the country and the nation. Responsibility for college students' college education is an inescapable responsibility. Based on the perspective of higher education, discusses the main causes of the problem and responsibility to educate college student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the main presence at the operational level, and proposed solutions to the problem, namely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ontent system, curriculum, practical system, evaluation system of college students'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four in one" system.

Key words college; college students; responsibility education; "four in one" system

1 责任教育的内涵和意义

从高校教育角度出发,大学生责任教育就是高校作为教育主体,针对大学生群体这个教育对象开展的责任教育,是高校通过一定的教育载体,以一定的方式方法,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促进其主动担当责任的教育活动。

大学生责任感的缺失是世界很多国家共同面对的难题,大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已经引起了世界性教育组织的高度重视。1998年在巴黎召开的首次世界高等教育大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明确指出 “培养合格的毕业生和满足人类各方面活动需要的负责公民” 是高等教育的首要使命。大学生作为一个社会的高素质群体,其责任感的强弱以及担负的责任能否实现,不仅直接关系到大学生个体的自身发展,更重要的是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未来。而对大学生进行责任教育的主体――高校应该发挥其应有的教育功能。

2 高校对大学生实施责任教育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2.1 责任教育内容缺乏连贯性,导致认同度不够

目前我国责任教育在时间上是不连续的,现阶段的大学生都是90后,几乎都是独生子女,大部分的家庭从语言到行动都未能对其进行责任教育;进入幼儿园之后,在老师的管教下,在与其他小朋友相处的过程中,90后们得到了一些责任教育的机会;而进入小学之后,一直到高中毕业,90后们受到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中都只把道德责任教育放在理论课上,缺乏实践性,学生对责任教育的内容缺乏认同度。家长和学校只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对学生的要求也主要局限于学习成绩,只有理论内容和实践上的相互冲突、矛盾,致使学生不知如何适从,而学生也逐渐养成了“学习好就万事OK”的心态,对责任教育的内容缺乏认同度。

2.2 责任教育学科体系未建立,基础性地位未突出

我国高校目前的大学生责任教育没有进行单独的学科设置,更不用说形成独立的学科体系。长久以来,责任教育仅仅只是德育的内容之一,内容分散在思想道德修养课之中,高校只是将培养大学生的责任意识列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之一,但是没有突出责任教育的基础性地位。现有的教材之中,也是将责任教育内容寓于爱国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等众多教育知识之中,没有明确的独立的责任教育的内容体系,甚至没有提出“责任教育”这一确切概念。而事实上,责任教育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不论是爱国主义教育、家庭道德教育、社会公德教育、集体主义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等等内容,都是立足于培养教育对象具有相应的责任意识这个前提,从一定意义上来看,它们都是以责任教育为根本,是责任教育大树上的枝叶。责任教育学科建设的滞后,不利于大学生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的培养。

2.3 大学生缺乏实践性教育

责任教育的主要目的不仅仅局限于通过理论教育来培养和提高教育对象的责任意识,让大学生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如果没有配套的实践课程或实践项目,大学生也缺少机会积极主动的去履行自己的责任。所以,责任教育更为重要的是培养教育对象的行动力,即高校责任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履行责任的能力。现有的高校责任教育实践中,责任教育的实践性不足成为普遍现象,有的学校过于注重安全稳定和就业率而对责任教育缺乏足够的重视,有的学校为了节约办学成本而故意忽视责任教育实践,有的高校也开展了一些责任教育的实践活动却难以形成体系等等。责任教育实践开展的不足,导致大学生们忽视责任教育本身,或者是对责任教育理论和实际结合的可行性产生怀疑。

2.4 责任教育缺乏利益引导和评价机制

近年来,部分大学生责任感缺失的现象引起了广大教育者的普遍关注,而很多高校也开始行动起来有针对性地加强了对大学生的责任教育,比如开展关爱农民工子女活动、捐款献灾区活动、对口支援困难乡镇活动、诚信签名活动、地球一小时活动等等,这些活动营造了良好的责任氛围,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活动参与者的责任意识和责任感。然而,不可否认的一点是,这些活动仅仅是在精神上去鼓励受教育者,而缺乏一种利益激励机制来引导学生主动负责,也缺乏一种评价机制来监督和处罚不负责的行为。这种活动可以感染学生,增加他们的责任体验,缺乏利益引导和评价机制的行为无法实施长效机制,只能起到“昙花一现”的效果,而绝不会内化成他们的责任观。

3 大学生责任教育“四位一体”体系的构建

3.1 内容体系

从人本主义出发,先教学生“爱己”,后触动学生“爱人”,搭建大学生普遍认同的责任教育内容体系:

(1)自我责任观内容:教育大学生首先要爱自己,客观地审视自己,不自傲,也不妄自菲薄,学会欣赏自己的优点同时接纳自己的缺点,以乐观积极的态度对待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促使自己获得更好的发展。(2)家庭责任观内容:教育大学生树立家庭观念,让他们认识到家庭每个成员都有义务,不能只索取不付出,大学生作为家庭的一份子,不应单方面要求得到家庭的照顾,而必须对父母负责,调节兄弟姐妹关系,使家庭美满幸福。(3)他人责任观内容:教育大学生认识到,人不是孤立存在的,总是要与他人发生联系,每个人的行为都会直接或者间接地对他人产生影响,对他人负责本身就是对自己负责的一种表现。(4)职业责任观内容:教育大学生认识到既然选择好了工作就要在遵守法律和恪守职业道德的前提下热情、认真地做好本职工作。(5)集体责任观内容:教育大学生树立集体荣誉感,学会团队合作,要能够融入集体中去,在集体中发挥自己的一份热,甚至在集体中承担主要工作,提升自己的组织能力和沟通能力。(6)社会责任观内容:教育大学生认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切实担负起保家卫国、建设国家的责任。

3.2 课程体系

依托于目前理论内容上、课程安排上都已经非常完善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来建立责任教育的课程体系。设置专门的“责任教育”课程以突出责任教育在整个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基础性地位,同时把心理学、教育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纳入责任教育的课程体系,按照各个年级的学生特点来开设课程,逐层深化。其中,大一上学期可以开设以“责任”命名、以责任教育五大内容为主的理论课程,让学生全方位理解“责任”的内涵,首先在理论上认识自己应当承担的责任;大一下学期可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并帮助同学修正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在此过程中强化学生“为未来做好准备”的人生责任意识,进一步明确自己的责任、对他人的责任、职业责任等内涵;大二阶段可以选修课的形式开设心理学、教育学等课程,帮助学生将责任意识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并将实践纳入课程的考核体系,真正构建以“责任教育”课程体系为基础、思政课教学部门牵头实施的“大思政”教育体系,整合校内心理咨询部门、团委、就业处、学工处、后勤处等多个职能部门的力量,形成责任教育工作的长效机制。

3.3 实践体系

要使大学生真正理解责任的深刻内涵并由此形成稳固的责任意识,需要将责任教育生活化和实践化,把责任意识内化到实践活动中,更易于让90后大学生接受吸收。目前,很多高校组织了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元旦晚会、篮球赛等各种文体活动、社团活动、迎新服务、暑期三下乡活动、青年志愿者服务、对口支援活动等,但是这些活动都是自愿参与的,不带有一定的强制性,这就把一些被动受教育者“拒之门外”了,也鲜有学校把这些实践活动纳入到责任教育的实践体系。建议学校在校园文化活动、学校管理与服务、社会实践活动等多个层面建立适合各种个性类别学生的责任教育实践平台,并设置责任实践学分制度,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修满对应的责任实践学分,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动力、有压力参与这些实践活动并在其中担当相应责任的工作,体验担当责任的过程,提高大学生应对责任问题的处理能力。

3.4 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包含监测机制和反馈机制两个方面。监测机制就是通过对涉及大学生的道德责任信息进行收集,然后选择一套能够形成量化表格的指标体系,对大学生的责任感和责任行为的现状进行量化打分和综合评价,并将这种评价与大学生的奖学金、助学金、优秀学生干部等奖惩机制挂钩,通过利益导向激励负责的大学生继续坚持负责任的态度,并对不负责任的学生进行相应的处罚,从而对不负责任事件的发生、发展和消解实现有效的预警监测。反馈机制就是将大学生责任行为信息和量化打分情况、综合评价等反馈到责任教育工作者,帮助他们在责任教育过程中掌握必要的信息、及时总结经验、从而全面科学地评估责任教育的内容、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方式方法的效果,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决策部门能够从实际效果出发安排责任教育的理论课程和实践,从而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计划性和有效性。

此文系2013江西省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大学生责任教育“四位一体”体系构建与实践研究》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Y1333

参考文献

[1] 程东峰.责任论.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7:28.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课题研究的意义和必要性分析:

责任意识是一个人道德素质的核心,是人类基础道德最本质的东西。要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成效,就要从道德中最本质、最核心的要素点切入。而抓责任教育就是这个切入点。所以,学校决定以“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作为科研课题,以培养学生“责任心”为突破口,全面促进学校内涵的发展。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在应试教育这根指挥棒的指导下走入了误区,不少的教师和父母心目中“好学生”的衡量标准就是学习成绩,只注重了智育,而忽视了思想品德、道德素质的教育。许多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注重了道德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对学生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内心世界的塑造和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能力的培养。再加上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对学生的影响,独生子女教育畸形发展,导致在部分中小学生中存在着种种不良的表现:自我意识强,自私自利,很少考虑到他人和集体;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没有热情、对班集体漠不关心。没有理想或目标,易满足,不求上进,只求得过且过;攻击性强,抗挫折差,一味追求享受,却不肯付出,做事缺乏恒心和毅力……这种种状况不能不引起我们的思考。当今,无论谁,要想在他将来的本职工作和学习中作出成绩,他都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感。我们很难想象,这样自私、没有责任感、没有爱心的下一代,将来如何担负起民族振兴的大业。

研究目的:

本课题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积累资料,在比较、分析、综合、概括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揭示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为开展责任教育活动,组织责任教育研究提供经验借鉴和理性思考。

研究对象: 一至六年级在校学生

课题研究人员:沈风云、吴丽丽、姜明芳、姜桂英

研究实施方案:

准备阶段:

1、成立学校中心课题组;

2、查阅资料、收集资料、进行理论学习,进行课题论证;

3、制定《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实施方案;

4、召开开题会,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5、教师申报子课题,并制定出子课题实施方案;

6、进行“小学生责任意识与责任行为”的现状调查研究,写出调查报告。

实施阶段:

1、深入落实课题实施方案:

①确立各年级段责任教育的内容和目标,开发系列责任教育校本教材;

②建立小学生责任教育系列制度;

③完善小学生在校一日常规(重在学习行为);

④构建小学生责任教育评价体系。

2、办好家长学校,进行学生家庭责任教育的指导,并进行经验交流;

3、开展一系列实践体验活动;

4、每学年对课题的实施情况进行评估一次,及时调整课题实施方案;

5、每学年召开阶段成果汇报、经验交流会。

总结阶段:

1、实践、总结—由经验上升为理论,推而广之;

2、做好课题的结题工作;

3、完成预期的课题成果。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1、若干篇;

2、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报告;

3、小学生(分年段)责任教育校本教材一套;

4、小学生责任教育研究案例集;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中国梦;大学生;责任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6)12 ― 0179 ― 02

当前,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当代大学生是新时期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力军,必将勇敢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历史使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中提出:“要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服务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实现“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和责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加强在“中国梦”背景下的大学生责任教育,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也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

一、“中国梦”背景下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必要性

(一)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是实现“中国梦”的时代要求

“中国梦”不仅是国家梦、民族梦,也是包括青年大学生在内的每一个中国人的梦。我们深知,“中国梦”的实现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过程,离不开大学生这支庞大的队伍作为载体和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曾经指出:“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是无所谓的。这个任务是由你的需要及其与现存世界的联系而产生的。”〔1〕由此可见,责任体现了人的一种社会必然性,是每个公民对于社会和他人应尽的一种义务。

“中国梦”的提出对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有了更高的要求,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应该勇于肩负起时代赋予他们的伟大使命。大学生责任意识的强弱关系关系到他们能否或在多大程度上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担当。当代大学生有着崇高的理想

想信念、聪慧的头脑、开阔的眼界、创新的能力,是推动国家发展进步的不竭动力源泉,是实现中国梦的中坚力量。当代大学生,要在深刻了解国史、国情、世情的情况下,勇敢地站在时代的前列,承担起青年本有的使命和责任。这就要求大学生必须将个人理想与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相结合,勇做时展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实现人生价值。

(二)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内在要求

实现“中国梦”对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了更为充分的条件。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在当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将大学生责任教育作为其重中之重的内容。大学教育绝不是仅仅传授给学生知识,不仅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学习,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学会做人,如何运用自身所学的知识去实现人生理想和人生价值。大学教育要重视培养大学生的健全人格,重视大学生全面发展,真正把大学生培养成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担当的人,成为社会发展需要的“责任公民”或者说成为一个“道德人”。当代大学生只有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才能认真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才能更好地提升综合素养,为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当今世界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网络化发展迅猛,多元化的价值观念和道德标准彼此碰撞激荡,造成部分大学生价值标准混乱、信仰缺失。因此,培养大学生责任意识对于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以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创造条件增强大学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意识;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培养和提高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素质。总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不断促进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激励大学生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目标而努力奋斗。

二、“中国梦”背景下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途径探索

(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将“中国梦”教育与责任教育有机结合

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思想政治理论课则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将“中国梦”教育及责任教育融入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之中,可以进一步丰富和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针对性和现实性,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有助于提升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实效性,更好地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育人功能。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过程中实施责任教育,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一是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有意识地确立责任教育的目标、内容。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有五门课程(“马克思主义原理”、“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基础”、“形势与政策”)。加强责任教育需要把培养大学生对国家、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以及对自然负责的责任品质确立为责任教育的目标,把责任意识和责任能力作为对大学生道德评价的重要指标,并将责任素质作为大学生各类评优评奖等方面的重要考察内容。二是要注重整合责任教育的内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中的责任教育相关素材,引导教师将责任教育渗透到教学过程中。例如,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中,其教学内容与“中国梦”教育和责任教育都具有十分紧密的联系。授课教师可以“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和责任教育融合到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价值教育等“基础”课的几大主要教学模块之中。教师也可以将责任教育整合为一个专题教育,分析概括“基础”课中责任教育的具体内容及内在联系,整合责任教育的教学内容体系,能够有效增强“基础”课责任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和实效性。

(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融入“中国梦”教育,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校园文化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学校的精神和灵魂。校园文化在高校的人才培养、校风建设、价值引导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紧密融入“中国梦”宣传教育,丰富校园文化建设,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努力使广大师生成为走中国道路的坚定实践者、弘扬中国精神的重要承载者、凝聚中国力量的核心I跑者〔2〕。因此,有针对性地把“中国梦”宣传教育融入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能够更好地培养和强化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高校要重点培养一批专门研究“中国梦”的教师队伍,特别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要不断加强对“中国梦”教育的理论研究,帮助大学生系统认识和正确解读“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明确自身在“中国梦”实现道路上的重大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高校应寻找出一条将“中国梦”宣传教育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路径,充分利用广播、校刊、网络等多种传播渠道,将“中国梦”宣传教育渗透到校园文化建设的各个方面与环节。高校要重视引导学生系统学习中华民族的近现代历史和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 多年来的伟大实践,使广大青年学生真正意识到中国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千辛万苦才寻找到的符合中国发展的道路选择。使学生意识到要实现我党提出来的“两个一百年”的伟大奋斗目标,就必须要有强烈的责任担当意识。同时,高校可以在校园的人文化景观中植入有关增强责任担当的元素,如名人塑像、爱国名言等;也可以把责任教育融入各种校园活动中,如通过辩论赛、歌咏比赛、演讲比赛、主题班会等活动,不断增强大学生的责任担当意识。

(三)在社会实践中融入“中国梦”教育,提高大学生责任担当能力

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要让大学生群体能够养成自觉的责任行动,让大学生自觉履行对国家、民族和社会的责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即是加强大学生的行为能力教育。众所周知,大学阶段是大学生社会化和职业准备的关键时期,如果他们在这一重要的成长过程中缺乏应有的责任体验,则很能形成强烈的责任意识,又怎么可能在走向社会后主动承担起对国家民族发展的重任?因此,加强大学生在校期间的责任教育,通过“中国梦”的宣传教育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社会生活,丰富责任体验,主动承担各种社会责任,理应成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

美国哲学家杜威指出,教育即生活,道德和社会责任教育的最终目的不过是促进学生的社会化,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有效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3〕。由此可见,加强责任教育必须结合社会实践来开展。高校应当以开展宣传“中国梦”教育活动为契机,建立健全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机制,充分地为学生提供培养责任感、丰富责任体验的机会,动员他们以国家公民身份参与各种有意义的社会活动,如通过组织开展暑期“三下乡”、服务社区活动、社会捐助活动、支教活动、义工活动等各种形式的公益性实践活动,让大学生走进农村、走进社区、走到人民群众中去,让他们在社会实践中更全面地认识社会、了解社会。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才能切身体会承担责任和履行责任的重要意义,才能够真正感受到人生价值的意义和实现,进而形成强烈的社会责任信念,锻炼并提升责任担当的能力。

三、结语

“中国梦”对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和责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加强“中国梦”背景下的大学生责任教育,既是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也是不断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在“中国梦”背景下,我们要把加强大学生责任教育作为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并探索切实可行的途径与方法,不断增强大学生责任教育的实效性。

〔参 考 文 献〕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329.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论文关键词:学校;责任;文化意识;教育工作者

从《现代汉语词典》对责任的解释来看,包含三层意思:一是指使人担当起某种职务和职责;二是指份内应做的事情,即份内之事;三是指因为做不好份内应做的事情,因而应该承担的过失。但究其实质,责任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伴随着每一个生命始终的社会使命、社会法则,更是一个人最基本的职业精神、道德法则与心灵法则。它是人生中的一种追求,一种至高无止的追求。责任能够让社会平安、健康地发展,能让家庭充满爱,更能让学校充满凝聚力、战斗力和竞争力。因此,对于责任,虽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但从文化意识的角度来对教书育人者的责任进行探究,仍值得我们去思考。

一、责任文化意识的内涵

责任应是一门学问,一种文化。当责任成为一种文化,在学校就表现为一种以师生责任为核心,以文化为依托的文化意识。而构建责任文化,营造责任文化氛围,能使师生自然而然地富有责任感与责任,从而产生对责任的崇尚和敬畏。韩愈在《师说》中写道,“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这句话说明了教师的责任是给学生传授知识。现代教育家陶行知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在新时代,人民教师有两层深刻的含义,第一是为民服务的教师,第二是让人民满意的教师。要做到这两个要求,仅做一个传授知识的“经师”是远远不够的,而必须做一个关注学生精神成长、又能为学生精神成长以示范的“人师”。

适应新世纪教育发展的需要,教师的责任文化意识至少应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岗位责任,即要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特征。二是社会责任,保护学生,培养学生,以学生的成长为己任,这是教师的天职。三是国家责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培养千百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中华民族的希望,这是教师的崇高追求。其中保护孩子、培育未来乃是教师最大的责任,是教师理应肩负起的一种光荣使命。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有了责任,才因忙碌而充实,才因尽责而幸福。若没有了责任,教育工作就会失去方向,人生也就没有了意义。

二、学校责任文化意识的内涵结构

(一)责任与诚心

1.爱心是教师责任的源泉责任就是一种爱,爱心是责任的本质,有人这样说过:“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则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教育首先就是爱的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教师的爱,爱学生也是教师的天职。教育界前辈吕型伟说:“没有爱的教育是死亡的教育,不能培养爱的教育是失败的教育。”爱心与责任是学生认知感恩的源泉,爱心是水,会滋润学生的心田;爱心是金钥匙,能够打开学生心灵的窗户;爱心更是成功教育的原动力,可以呵护和培养出的“嫩苗”长成“参天大树”。因此,我们说,爱是责任的体现,责任是爱的化身。

2.敬业是教师责任的体现敬业是责任精神的体现,是对责任的一种升华,是教师的一种主动精神。一般来讲,一个真正具有敬业精神的人非常热爱自己的工作,他们在工作当中会得到满足。当然,这种满足感不是因为薪水的多少,而是工作本身给个人带来的满足感和成就感。如果一个人只是为了薪水而工作,那么他的生活将因此陷入平庸之中,而人生真正的成就感就体现在他日益平凡的工作中。

3.承诺是教师责任的升华《史记》有言:“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资治通鉴》则说:“一言许人,千金不易。”对于信守承诺的人来说,承诺就是一种责任。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我们都应坚守承诺,只有信守诺言,才会给学生留下诚实可靠的形象,才能以身教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

(二)责任与实践

1.履行职责要从现在做起真正懂得把责任作为一种职业习惯的教师,都会明白承担责任不是一句空话,而是要从现在做起,从此时此刻做起,并且说到做到,凡是单位制定的工作制度、规范、流程,一定要不折不扣地执行。教师工作的价值,就是一个个责任的积累过程,只要行动,任何时候都不晚。也许浅析浙江民营企业国际化理论综述现在我们并不真正拥有优秀的品质能够胜任目前的工作任务,但只要在平时常常向着这个目标努力,就能慢慢接近,成功地超越自己。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只要承担责任就要做到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2.专心致志地做好小事任何远大的目标都是从最细小的具体行动开始的。只有用心把每一天每一件小事做到最好,才会成就自己的大事业。英国王储查尔斯说得好:有很多事情我们不但要做,而且要做好,这就叫“责任”。责任更多地体现在每一个细小的环节上,一位管理大师说:“小事体现品位,小事显示差异,细节决定成败。”对学校来说,学生无小事,处处皆教育。因此,无论是学校的管理者、教师,还是普通职工,都不能忽视每一件小事,要以做大事的心态对待每一件小事。

三、学校责任文化意识与师表形象的确立

(一)责任文化意识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条件

1.责任心是成功谋事的前提人可以清贫,可以不伟大,但不可以没有责任。托尔斯泰曾经说过:“一个人若没有热情,他将一事无成,而热情的基点正是责任心。”何谓责任心?责任心是指一个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负责,对他人、集体、社会、国家乃至整个人类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的自觉态度。高度的责任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正是我们从事教育工作所最需要的,也是我们做好一切事情的前提。有了责任心、责任感,我们才能认认真真做事,才能尽最大可能把事情做实做好。相反如果没有责任心,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干不好。

作为学校的一名教师,责任意味着做好学校赋予的一切有意义的事情:一是遇到矛盾不绕着走,敢于触及矛盾,具有解决矛盾的勇气和能力;二是不把矛盾上交,敢于处理棘手问题;三是能好事让别人做,得罪人的事留给自己办;四是工作要有长远打算,心中有数。所以能否正确行使职责,有没有责任心,责任心强不强,是能不能当好教育工作者的前提和思想基础。

2.工作就意味着责任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不须承担责任的工作;相反,你的职位越高、权力越大,你所肩负的责任就越重。西点军校认为,没有责任感的军官不是合格的军官。同样,对一所学校来说没有责任感的教师肯定不是优秀的教师。在任何时候,责任感对自己、对单位、对国家、对社会都不可或缺。在竞争和就业压力如此巨大的今天,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勿庸质疑也就应该承担一份责任。虽然这份责任有大有小,但对于学校整体工作来讲,大家的每一份责任都是不可或缺的。对一个教师来讲,只要有了责任心,他的生命才会闪光;只要有了责任心,就会就拥有至高无上的灵魂。一个教师有了责任心,我们的教育事业才会变得更精彩、更迷人,也只有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社会才能和谐与进步。

(二)养成担责的习惯是成熟教育工作者的重要标志

1.敢于坦率地承认自己的错误在工作当中,孰能无过。但面对错误,一些人会找各种借口替自己推脱责任,一些人会抱着沉默与观望的态度,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绝不会主动承认错误。我们教育工作者应提倡在犯错后,诚恳地承认错误,斩钉截铁地说:“这是我的错!”对待失误的态度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教师的敬业精神和道德品行的体现。因此,面对犯错的最佳对策便是勇敢承担责任,是自己的责任就要全力承担,一定不能推卸,要诚恳地承认错误,并积极地寻求补救方法。如果不是由于自己的过失造成的,也不要求急于替自己辩白,应首先着眼于学校的利益,等事情得到了妥善处理,事情的真相自然会浮出水面。作为一名教师,必须树立这样的一个信念:只有敢于承担责任的人,才有可能做成大事。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范文第11篇

1.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全面贯彻落实党章、《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意见》《党委(党组)落实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规定》《关于加强全区中小学党建工作的实施意见》等党内法规,组织召开党的建设工作会议,聚焦中央巡视组巡视XX、自治区党委巡视组巡视XX等反馈意见涉及教育问题的专项整改,扎实整改从严治党工作中市委指出的问题。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教育引导广大干部师生把“两-2-个维护”融入日常,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2.进一步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机制。将中小学、民办学校党建纳入教育督导内容,开展专项督查。持续完善健全中小学党建工作管理体制,认真落实中小学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和具体措施,建立健全议事规则。推动民办学校坚持党的领导与依法治校相统一。探索建立部门、地方沟通联动机制,协同推进学校党建工作。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组织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二、深入学习宣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五中全会精神,全面加强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

3.强化党的创新理论武装。把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五中全会精神不断推向深入,切实增强全市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和教师的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制定2021年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计划和系统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方案,深入推进“四史”专题教育,跟进学习最新重要论述,做到学习培训全覆盖。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宣传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各中小学校建好用好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所),发挥好活动场所文化宣传教育作用、道德教育志愿服务队的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落地。持续开展文明校园创建,提升校园文明程度和学生文明素养。强化理想信念教育,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德育载体,深入开展爱党爱国教育、国情教育、国家安全教育、民族团结教育、法治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活动。抓好疫情防控期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宣传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5.加强宣传引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宣传工作条例》大力宣传解读党中央、自治区、XX市决策部署和教育新政策新举措,全面展现教育改革成就,广泛宣传教育战线先进典型。围绕迎接庆祝建党100周年、学习“四史”、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等,精心策划组织主题宣传教育活动,为党的百年大庆记载伟业、展示辉煌。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宣传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6.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办好思政课,发挥立德树人关键课程功能。建立市县两级党员领导干部联系学校和上讲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授课机制中小学党组织书记、校长要履行主要责任,带头推动思政课建设,主动联系思政课教师,确保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学校领导班子每学期至少2次专题研究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相关工作及时解决各种问题。建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队伍,加大中小学专职思政课教师配备、培训、激励力度,筹建思政课名师(教研员)工作室。开展优秀思政课评选、展示、巡讲活动。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宣传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7.落实教育系统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强化责任意识,将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情况纳入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对照检查、书记述职评议和年度工作考评内容。扎实做好意识形态形势季度分析研判。开展全市教育系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情况专项督查。加强教材、课堂、讲堂、报告会、研讨会、论坛等中小学意识形态阵地管理,严格落实活动审查报备制度。加强网络意识形态工作,增强网络安全意识,提高用网管网治网水平。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宣传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切实提升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

8.建立健全组织体系。持续统筹落实全市中小学校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实施细则(试行),持续整顿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实施党支部“达标创优”工程,确保2021年全市党支部100%达到自治区建设标准,积极创建“标杆式基层党组织”。压实主体责任,落实市县两级教育工委书记及班子成员党建联系点制度。实施不同类型单位党建“亮旗领航”工程,加强学校党建工作分类指导。进一步加强离退休党支部建设工作。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组织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9.培优建强工作队伍。实施“双带头人”培养工程,选优配强各级各类党组织领导班子,合理配备专、兼职党务工作人员,完善培训制度,健全激励机制。完善党员积分管理制度,设立党员示范岗。实施发展党员“拓源提质”工程,进一步落实将骨干教师发展为党员、将党员教师培养成教育教学管理骨干的“双培养”工程。贯彻落实党员教育工作条例,继续推进落实党支部组织生活质量提升行动,抓好“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落实。加强党建带团建带队建。围绕庆祝建党100周年,按照上级党委的统一部署安排,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组织开展表彰慰问及庆祝活动,宣传一批“身边榜样”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组织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10.推动党建工作和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实施党建品牌“示范引领”工程,围绕教育教学实际,继续打造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的党建品牌,发现、培育、宣传一批先进典型和成功案例,进一步推动党建工作与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的深度融合发展。持续推进“精品党课”和“优秀党课主讲人”评选等活动。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组织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11.实施民办学校党建工作攻坚行动。开展《民办学校党建工作重点任务》专项督查行动,加强民办学校发展党员工作,完善建立派驻党建指导员制度。加快推进市属民办高校党建工作攻坚行动,开展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程。加大在优秀青年教师和民办高校学生中发展党员的力度,重视培养和吸收符合条件的民办学校出资人和举办者入党。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组织部,市教育局机关党委,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直属各民办学校党组织。

四、充分发挥统一战线作用,凝心聚力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

12.抓好《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条例》学习宣传工作。把《条例》纳入中心组学习和各级党组织学习、干部业务培训内容,全面准确学习领会党的统战理论方针政策,提高统战意识。强化学习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各级党组织落实统战工作主体责任。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13.做好党外人士工作。强化思想政治引领,推动“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等主题教育活动与学习贯彻党的五中全会精神相结合,凝聚党外教师思想政治共识。紧扣庆祝建党100周年,组织开展“守初心筑同心谋发展一中共党员与党外知识分子对话”等活动,凝聚党外教师服务教育发展的向心力。建立和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党员与党外代表人士联谊交友制度。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14.做好民族宗教工作。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推进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开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进校园试点工作。加强马克思主义宗教观教育,加大宗教政策法规常态化宣传教育,坚持教育与宗教相分离。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宣传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五、严格落实“两个责任”,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

15.强化责任压力传导。严明政治纪律政治规矩,建立和完善党组、书记、班子其他成员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清单,抓好党组织书记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压实压紧全面从严治党责任,推动基层党组织和领导班子成员、领导干部落实“一岗双责”。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16.抓好作风建设。持之以恒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开展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涉及教育民生等问题专项检查和整治,建立通报工作机制。认真开展勤廉榜样选树和宣讲活动,推动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育人氛围。

责任单位:市委教育工委办公室、宣传部,各县(市、区)党委教育工委,各直属党组织。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范文第12篇

一、调研目的

此次调研旨在对推进和实施素质教育二十多年来所形成的成果、经验和结论以及所存在的问题症结进行全面的、综合的梳理和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办法和政策建议,概括而言,即“摸清情况、找出问题、想出办法”。

二、调研内容

(一)系统研究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相关理论;(二)总结和评价实践素质教育的具体模式;(三)研究新形势下推进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和突出问题和应试教育倾向愈演愈烈的原因;(四)分析我国现行素质教育相关政策的落实情况;(五)分析2004年中央8号和16号文件精神贯彻落实情况;(六)总结各级各类学校促进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的主要成效和经验;(七)研究当前大中小学生身心健康以及学校开展音体美教育的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三、研究框架与方法

以上调研内容可从理论、政策、实践等三个方面进行分解,形成下图研究框架:

此次调研主要采用综合分析的方法,同时辅之以必要的实地调研、问卷调查、访谈和座谈会等方法。

四、具体分工

(一)总课题组组成

组长:朱小蔓(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所长、党委书记、教授);

副组长:田慧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成员包括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若干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等的负责人和研究人员。

(二)根据以上研究框架,课题组下设10个研究小组,其工作任务和人员安排如下:

第一组:系统研究素质教育的概念、内涵与相关理论。

负责人:高宝立(《教育研究》杂志主编、编审)

成员:朱小蔓、毕诚、刘惊铎、宗秋荣、武思敏、金东贤

第二组:总结和评价实践素质教育的历史进展与具体模式。

负责人:陈如平(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管理处处长)

成员:崔相录、酆力、刘晓楠

第三组:研究新形势下推进素质教育面临的主要挑战和突出问题和应试教育倾向愈演愈烈的原因。

负责人:方晓东(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成员:田慧生、程方平、郝志军、吴安春、秦行音、陈金芳、邓友超

第四组:分析我国素质教育政策的背景、内容与落实情况。

负责人:吴霓(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发展研究部副主任、博士)

成员:曾天山、明航、杨润勇

第五组:研究和分析各级各类学校德育现状。

负责人:詹万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主任、研究员)

成员:齐欣、李书华、宁武杰、徐安德

第六组:研究分中小学教学质量评价与学生课业负担的情况。

负责人:张铁道(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博士)

成员:赵学勤

第七组:研究分析各级各类学校促进学生参加劳动和社会实践的现状。

负责人:李继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副主任)

成员:于慧颖、徐美贞

第八组:研究当前大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现状以及教育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负责人:王书荃(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教育理论研究部副研究员)

成员:马艳云、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心理健康》课题组

第九组:研究当前大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与学校教育的情况,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负责人:李永亮(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体卫艺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

成员:吴键、中国学校体育研究会

第十组:研究各级各类学校艺术教育的现状。

负责人:李鑫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学校教育研究部副研究员)

成员:李荣芝

(三)根据调研工作需要,设北京、辽宁、山东、江苏、湖南、甘肃等若干个地区调研组,整理、总结和评价各地区实施素质教育的经验与存在的主要问题。

负责人:田慧生

(四)根据调研工作需要,总课题组设秘书处,挂靠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科研管理处,具体负责此次调研的联络、协调以及总研究报告的撰稿工作。

负责人:陈如平

成员:郝志军、付文瑞、刘晓楠

(五)总报告撰写组成员:

负责人:陈如平

成员:郝志军、金东贤、秦行音、邓友超、杨润勇、明航

(六)总课题组协调员:续梅(《中国教育报》基础部主任)。

四、研究成果

(一)调研报告的具体成果由总报告、分报告、地区个案、附录四部分。

(二)总报告由总课题组秘书处组织人员撰写,总字数在1.5~2万字左右。

(三)分报告由10个研究小组负责撰写,独立成章,字数以1万字为限。

(四)地区个案由地区个案研究组负责撰写,字数以1万字为限。

(五)附录主要包括各类文件法规、参考文献、素质教育大事记等。

五、时间安排

8月5日,组成课题组,将课题组成员名单上报教育部。

8月10日前,拟制调研工作方案,供第一次工作会议讨论。

8月10日,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召开在京课题组成员第一次工作会议,讨论与修订调研工作方案,并部署具体工作。

8月15日,将调研工作方案上报教育部,待批准;各研究小组按照分工,拟订工作计划,开展资料收集、细化分工等前期准备工作。

8月15日~9月15日,实施调研工作。

8月24日,各研究小组负责人会议。

9月9日,各研究小组工作进展中期汇报。

9月15日前,完成分研究报告,并汇总到总课题组秘书处。

9月17日,在北京举行第二次工作会议,全体课题组成员参加,讨论总研究报告初稿撰写计划安排。

9月25日前,总课题组秘书处组织人员完成总研究报告初稿。

9月30日前,经总课题组负责人确认后,将总研究报告上交教育部。

六、工作要求

(一)此次调研工作属国家重大调研项目,意义重大,所有参与调研的人员要高度重视,应本着科学严谨、认真负责的态度,不仅要积极、有效地做好此次调研工作,还要为今后开展此类活动积累成功经验和探索有效途径。

(二)此次调研工作任务艰巨、时间紧迫,各研究小组要明确责任,按照分工抓紧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切勿影响调研工作的总体步骤。

(三)研究报告无论总报告和分报告,均须按A4纸规格、小四宋体打印、装订成册,同时上交电子稿,总课题组秘书处为此次调研建立专题档案信息库。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范文第13篇

长春市南关区西三小学参与了全国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增强学生社会责任感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的子课题《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与研究》。他们基于上述两点考虑,构建了一种“提高认识――实践巩固――激励需求――强化行为”的研究模式。这是一种操作模式,对提高科研效果和普及科研知识都有一定意义,而且在构建过程中,又是一个学习、研究、提高的过程。

这个模式是通过对责任教育若干教育因素进行认真研究概括出来的。

长春市南关区西三小学是吉林省体育项目(乒乓球)传统校,他们把乒乓球训练作为研究责任教育的重要切入点。经过总结和筛选,学校确定了如下教育因素。

1. 教育目标。总目标是提高学生责任感,强化责任行为。

具体目标是:①低年级对参加乒乓球运动感兴趣,有信心学会打球。按时参加,认真学习,爱护器材。选择一种握拍姿势,能学会简单接、发球。②中年级认真与同伴练习,能互相学习,能接有一定难度的发球,学习基本步伐。③高年级学习对攻,能接有一定难度的球,粗知一些战术知识。能耐心地帮助伙伴、低年级同学提高技艺。

2. 教学内容。①责任意识、责任感、责任行为基本知识。②优秀运动员为国争光的事迹。③乒乓球技术。

3. 教学方法。①讲述。②实践(示范、观摩、练习、比赛)。③总结。

4. 教学管理。

①成立两个机构:一个是由学校领导、专业教师、省市体育运动委员会有关领导组成的训练参赛协调小组,保证平时训练、比赛能正常、高效运行;一个是由学校领导、实验教师、专业老师组成的科研小组,负责责任教育按计划开展、实施。

②建立有关制度。学校从实际出发,制订责任教育方面的检查评价制度,推出“三制度”:《责任教育月检查通报制度》、《责任教育成果交流展评制度》、《乒乓球社团奖励办法》等,通过检查通报,促进教师思想上有“触动”,措施上有“举动”,交流上有“互动”,成果上让人“心动”。也就是通过总结,促进责任教育健康发展。

③坚持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科研小组要重视形成性评价,即过程评价,要及时发现研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值得保留的经验。科研小组要以“科研”的眼光看责任教育研究的问题,不是单纯看乒乓球技艺的进步,而是重点研究通过乒乓球训练,观察学生责任意识、责任感、责任行为的变化。当然,阶段性总结也是必要的,对确定下一阶段的目标、任务和应该肯定的人与事是不可缺少的。

构建责任教育模式并不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既要考虑普遍性问题――教育教学的基本规律,又要考虑责任教育自身的特点。

首先,提高认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这是一个普遍的教学规律,其含义是在实践的基础上概括理论,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然后在理论的指导下,在理性的指导下进行实践。然而有人只注重实践,忽视理论的学习和理性的指导,实际上这是盲目实践。责任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强化学生责任认识,这既不是靠简单说教能解决的,也不是靠偶尔一两次对优秀行为的肯定能奏效的。必须要做的是,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对责任意识、责任感的认识,树立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对集体负责、对国家负责的榜样。在熟悉教育目标的基础上,提高对参与责任教育的认识,增强参加乒乓球训练的自觉性。

其次,实践巩固。责任教育要纠正学生不负责任的行为,纠正关于推卸责任的错误观念。这是责任教育重点所在。但要注意,教育的效果是“滞后性”的,往往一次或几次教育活动能解决一些问题,但不能解决很多问题,也不能长久地解决问题。对在教室里获得的正确认识还必须在实践中巩固。应该注意,实践巩固是对教学方法的强化和补充,没有这个环节责任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所以,他们要求学生要认真参加训练;认真清扫场地;认真参加每一场比赛……养成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对集体负责的行为。

第三,激励要求。当遇到一件自己该做而没做的或能做好而没做好的事时,自己会感到一种内疚,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责任需求”。激励需求其实就是“实践巩固”的延续,简单地说就是通过适时、适度的奖惩巩固良好的责任意识、责任行为。在乒乓球对抗赛中,有同学因不守纪律而被罚停赛一场,对他的教育相当深刻,让他逐步体会到对自己负责和对集体负责是一致的,并进一步认识到责任感责任行为对一个人的重要意义。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范文第14篇

本人在任职的近几年里,一直担任中高年级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先后两次从四年级接班带到六年级毕业。两个循环中,既任班主任工作又在四年级期间教语文数学双科,五年级六年级教数学课。这六年时间里一直保持出全勤、勤奋工作、努力进取、成绩出色,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圆满的完成了上述工作任务。

二、热爱教育事业,自强不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世纪之交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新的挑战和考验。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需要,我自中师毕业的同时先后进修北大心理学、教育学院英语专科,目前还在进修中文本科学历,充实全面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工作实践中自己特别注重向身边的老师学习经验,探讨教书育人的道理和方法,同时又根据本班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去探索、体验,出于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心理,大胆的应用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和素质教育的精神指导自己的工作,以执着、热情、无私奉献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和家长及老师们的认可,于2000年至2001年和2001年至2002年连续两年荣获区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奖励称号。

3、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根据各阶段教育教学中的任务和实践情况,不断的总结经验、,争取得到各级领导、专家们的指导,从中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如1999年12月写《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并收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论丛》中;2000年6月撰写《浅谈小学作业的强化管理》论文获全国中小学教育论文三等奖;2004年2月写《操行评语改革中怎样评价学生》论文获市小学素质综合评价优秀论文三等奖;2004年8月写《浅谈小学数学与素质教育》获市“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三等奖;2005年4月写《素质教育必须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论文获中华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

三、注重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它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人才的质量当然成为重中之重。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迫在眉睫,我作为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尽全力去拼搏,为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而奋斗。

1、为人师表,突出身教重于言教。

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产生具有强烈持久的影响,这是我深有切身感受的体验。不管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班主任施教地位这种特殊的关系,足以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教师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所以我深知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好。如按时到校、文明礼貌、尊重学生、认真写作业、热爱劳动、遵守纪律,以至日常行为规范等等,真正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发挥导师的作用。几年的育人工作使我更加认识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在塑造一代新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重视养成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思想从小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基础教育要奠定学生一生需要的基础素质。素质教育必须从小抓养成教育,立足于做人教育。我充分利用每周的升旗、国旗下演讲、少先队主题班会、保护绿色家园、清理白色垃圾、校园之声广播、文明监督岗、看电影等各项活动及时组织讨论、演讲、写心得、办墙报、口头表扬等各种形式,进行生动、活泼的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把握这些教育的机会,教育学生爱集体、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从一点一滴地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启蒙性和实效性,表现在学生对团组织开展的向贫困地区学校捐款捐物的活动都积极主动参加,何杰同学拣到手表主动交公,李海路同学在校外拾金不昧受到失主对学校的表扬感激。在完成社会公开课上,学生表现热情积极、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受到各级领导老师们的赞赏;在参加全市各区县开展的第一届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团体第一名等等。事实证明,突出养成教育小学阶段是最佳时期,从小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人生观。

3、强化日常行为规范,培养自律及责任感。

我的原则是以课堂为生活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劳动、待人接物等几个方面的行为准则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能力,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统一,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如在课上自控能力培养上,要求学生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写作业,就及时提示姿势正确;学会抓紧时间保证效果;发言时要求站姿端正、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过细的言行举止养成自觉控制的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班里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每个学生对班集体都有一份责任感。在值日的一天里不管是纪律、卫生、出勤、各项活动、值周检查等都要管理到位,每个值日生都做到尽职尽责。久而久之,一个良好的班风将给全班学生营造出良好学习环境,而且使全体学生都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自制自律能力,从而更加热爱班集体。

4、重视舆论导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班主任为人师表,严格管理是重要导向。建立培养有利的班、队委、抓好骨干队伍也是重要的导向。我特别注重坚持民主作风自荐、考查、民主选举的原则产生班干部,并严格要求培养他们的榜样作用,放手让他们大胆工作,适时指导,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他们得到全班学生的信任,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几年来班里的文、体、少先队等活动都由他们出面组织,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锻炼了学生。

对于校内外、班内外出现的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及时做分析、讲述利弊关系,进行是与非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学会做人的道理,保证学生健康的发展。如对打架、偷窃行为,假期里学生花钱顾人写作业行为,校外偷自行车、偷铁卖钱行为、进网吧不回家行为等等进行导向教育,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价值、自身目标、自身的位置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改邪归正,在正确舆论导向作用下,健康的发展。

5、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面对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对孩子期望值高,造成德育工作难度较大。如普遍学生都比较自私、花零钱、不爱劳动、学习不刻苦、集体观念差、不礼貌等等。凭借教师的大量思想工作,五十多人的班集体远远做不到及时和深入,必须与家长保持及时的沟通,二者形成合力才能准确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学习等各方面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德育工作。如薜宏亮同学经常去网吧,开始家长不管还给钱,后来旷课2天到网吧没有回家,在与家长联系后控制了形势的发展。几年的教育工作证明德育工作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当今社会是复杂的,家庭条件也各不同,甚至我们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家长的工作,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四、以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做好教学工作。

多年来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当今社会确实迫切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面向未来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都集中在育人的基点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突出了这个道理。作为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全面的科学知识才能胜任起教师的重任,所以我必须不断的拼搏进取,从理论到实践。

1、在教学实践中尽职尽责。

六年来的带班教课,我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育为主导的原则,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积极性;以激发鼓励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强化基本功训练;以双基训练为中心,强化作业管理,突出针对性,保证整体效果,具体在(1)备课中做到认真备教材的同时充分的备学生,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2)讲课中做到表达准确,把握学生的听课效果,讲练结合;(3)对待学生作业一直坚持全批全改;(4)辅导与讲评,针对性强,及时解决问题,尤其对后进生加强课外教练,不让一人掉队;(5)对待每次单元考试都做到认真批阅,严格要求,总结经验,尽职尽责。

2、关爱学生是我的享受,也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

常年的教学中,出于对事业的热爱,总能保持和善可亲的自然教态与学生相处,课上得到学生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一直保持良好效果,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对后进生我倾注了更多的关爱,不厌其烦的教会为止,在多次考试中差生的成绩并不差,使我由衷的感到欣慰。我的关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鼓励鞭策着学生,久而久之,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学生变得很自觉,彼此都很了解,都一样的努力。在班级整体的教学效果上,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年级之首,多次考试达标率为100%,优秀率为80—87%,直到毕业统考2003年平均分为93.6分,2006年为91.7分。

3、积极参加教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水平。

小学生责任教育论文范文第15篇

本人在任职的近几年里,一直担任中高年级的班主任和教学工作。先后两次从四年级接班带到六年级毕业。两个循环中,既任班主任工作又在四年级期间教语文数学双科,五年级六年级教数学课。这六年时间里一直保持出全勤、勤奋工作、努力进取、成绩出色,在校领导和老师们的大力支持下圆满的完成了上述工作任务。

二、热爱教育事业,自强不息,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1、世纪之交培养新时代高素质的新型人才是对我们小学教师的新的挑战和考验。为了适应素质教育、基础教育的需要,我自中师毕业的同时先后进修北大心理学、教育学院英语专科,目前还在进修中文本科学历,充实全面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教学工作奠定坚实的理论基础。

2、在工作实践中自己特别注重向身边的老师学习经验,探讨教书育人的道理和方法,同时又根据本班学生的客观实际情况去探索、体验,出于热爱教育、热爱学生的心理,大胆的应用儿童心理学的理论和素质教育的精神指导自己的工作,以执着、热情、无私奉献和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赢得了领导和家长及老师们的认可,于2000年至2001年和2001年至2002年连续两年荣获区先进班集体和优秀班主任奖励称号。

3、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自己的认识能力和写作水平。根据各阶段教育教学中的任务和实践情况,不断的总结经验、,争取得到各级领导、专家们的指导,从中提高自己的理论认识水平。如1999年12月写《推进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教师素质的提高》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研究优秀论文,并收入《中国基础教育改革论丛》中;2000年6月撰写《浅谈小学作业的强化管理》论文获全国中小学教育论文三等奖;2004年2月写《操行评语改革中怎样评价学生》论文获市小学素质综合评价优秀论文三等奖;2004年8月写《浅谈小学数学与素质教育》获市“走进新课程”优秀论文三等奖;2005年4月写《素质教育必须将德育工作放在首位》论文获中华教育科研论文二等奖。

三、注重德育工作,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小学基础教育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它肩负着培养跨世纪人才的重任,人才的质量当然成为重中之重。全面落实素质教育迫在眉睫,我作为小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就是尽全力去拼搏,为完成这一艰巨任务而奋斗。

1、为人师表,突出身教重于言教。

班主任在学生心目中是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他的一言一行都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学生的道德认知、情感产生具有强烈持久的影响,这是我深有切身感受的体验。不管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由于学生的认知能力和班主任施教地位这种特殊的关系,足以成为学生效仿的榜样。教师就是一面镜子,一本书。所以我深知要规范学生的行为,首先要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学生的素质首先要提高自己的素质,要求学生做到的教师必须先做好。如按时到校、文明礼貌、尊重学生、认真写作业、热爱劳动、遵守纪律,以至日常行为规范等等,真正在学生的健康成长中发挥导师的作用。几年的育人工作使我更加认识到教师的人格魅力具有极高的影响力,在塑造一代新人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2、重视养成教育,培养爱国主义思想从小做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基础教育要奠定学生一生需要的基础素质。素质教育必须从小抓养成教育,立足于做人教育。我充分利用每周的升旗、国旗下演讲、少先队主题班会、保护绿色家园、清理白色垃圾、校园之声广播、文明监督岗、看电影等各项活动及时组织讨论、演讲、写心得、办墙报、口头表扬等各种形式,进行生动、活泼的寓教育于丰富多彩的活动之中,把握这些教育的机会,教育学生爱集体、爱祖国的思想情感,从一点一滴地突出教育的基础性、启蒙性和实效性,表现在学生对团组织开展的向贫困地区学校捐款捐物的活动都积极主动参加,何杰同学拣到手表主动交公,李海路同学在校外拾金不昧受到失主对学校的表扬感激。在完成社会公开课上,学生表现热情积极、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深厚情感受到各级领导老师们的赞赏;在参加全市各区县开展的第一届头脑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团体第一名等等。事实证明,突出养成教育小学阶段是最佳时期,从小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人生观。

3、强化日常行为规范,培养自律及责任感。

我的原则是以课堂为生活主体,以常规训练为主线,加强对学生课堂纪律、常规礼貌、卫生劳动、待人接物等几个方面的行为准则教育,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自学、自理、自控能力,使课堂教学中师生和谐统一,完成各项教学任务。如在课上自控能力培养上,要求学生拿起书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只要写作业,就及时提示姿势正确;学会抓紧时间保证效果;发言时要求站姿端正、态度自然大方,声音响亮,吐字清楚。过细的言行举止养成自觉控制的能力和良好的行为规范,同时班里建立全班学生轮流值日制度,使每个学生都有表现和锻炼的机会,每个学生对班集体都有一份责任感。在值日的一天里不管是纪律、卫生、出勤、各项活动、值周检查等都要管理到位,每个值日生都做到尽职尽责。久而久之,一个良好的班风将给全班学生营造出良好学习环境,而且使全体学生都具有独立工作能力、自制自律能力,从而更加热爱班集体。

4、重视舆论导向是德育教育的重要环节。

班主任为人师表,严格管理是重要导向。建立培养有利的班、队委、抓好骨干队伍也是重本文_来源于_贵大.在线要的导向。我特别注重坚持民主作风自荐、考查、民主选举的原则产生班干部,并严格要求培养他们的榜样作用,放手让他们大胆工作,适时指导,不断总结经验教训,使他们得到全班学生的信任,具有号召力和凝聚力。几年来班里的文、体、少先队等活动都由他们出面组织,取得良好的效果也锻炼了学生。

对于校内外、班内外出现的正反两方面典型事例及时做分析、讲述利弊关系,进行是与非的教育,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学会做人的道理,保证学生健康的发展。如对打架、偷窃行为,假期里学生花钱顾人写作业行为,校外偷自行车、偷铁卖钱行为、进网吧不回家行为等等进行导向教育,使学生明确自身的价值、自身目标、自身的位置和存在的问题,从而改邪归正,在正确舆论导向作用下,健康的发展。

5、重视与家长的沟通,是做好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面对的学生多是独生子女。由于家庭生活条件优越、家长对孩子期望值高,造成德育工作难度较大。如普遍学生都比较自私、花零钱、不爱劳动、学习不刻苦、集体观念差、不礼貌等等。凭借教师的大量思想工作,五十多人的班集体远远做不到及时和深入,必须与家长保持及时的沟通,二者形成合力才能准确的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学习等各方面情况,有的放矢的开展德育工作。如薜宏亮同学经常去网吧,开始家长不管还给钱,后来旷课2天到网吧没有回家,在与家长联系后控制了形势的发展。几年的教育工作证明德育工作必须得到家庭和社会的大力配合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为当今社会是复杂的,家庭条件也各不同,甚至我们还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做家长的工作,这一点我是深有体会的。

四、以高度的责任感,努力做好教学工作。

多年来的教育理论学习和教育实践使我深刻的认识到,当今社会确实迫切需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尤其是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面向未来转变教育观念,明确教育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文化功能都集中在育人的基点上,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突出了这个道理。作为教师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全面的科学知识才能胜任起教师的重任,所以我必须不断的拼搏进取,从理论到实践。

1、在教学实践中尽职尽责。

六年来的带班教课,我一直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教育为主导的原则,根据不同阶段的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课堂为主阵地,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的积极性;以激发鼓励为主,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培养能力为重点,强化基本功训练;以双基训练为中心,强化作业管理,突出针对性,保证整体效果,具体在(1)备课中做到认真备教材的同时充分的备学生,保证不同程度的学生得到良好的学习效果;(2)讲课中做到表达准确,把握学生的听课效果,讲练结合;(3)对待学生作业一直坚持全批全改;(4)辅导与讲评,针对性强,及时解决问题,尤其对后进生加强课外教练,不让一人掉队;(5)对待每次单元考试都做到认真批阅,严格要求,总结经验,尽职尽责。

2、关爱学生是我的享受,也是保证教学成功的必备条件。

常年的教学中,出于对事业的热爱,总能保持和善可亲的自然教态与学生相处,课上得到学生的大力支持与配合,一直保持良好效果,使学生从中体会到参与之乐,思维之趣,成功之悦,对后进生我倾注了更多的关爱,不厌其烦的教会为止,在多次考试中差生的成绩并不差,使我由衷的感到欣慰。我的关爱、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鼓励鞭策着学生,久而久之,我们建立了深厚的情感,学生变得很自觉,彼此都很了解,都一样的努力。在班级整体的教学效果上,近几年来一直保持年级之首,多次考试达标率为100%,优秀率为80—87%,直到毕业统考2003年平均分为93.6分,2006年为91.7分。

3、积极参加教研,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和自身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