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实验论文范文

小学实验论文范文

小学实验论文

小学实验论文范文第1篇

一、科学实验的研究

学生进行科学实验之前,教师一定要亲手做一次,这样在小学生实验的过程中,教师才能够针对实验过程中学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想出应对措施,或者对学生提出的疑问做出合理的解释。同时在小组中能够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的问题,教师不要干涉,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的结果会比教师直接给出的答案记得更加深刻。教师的演示实验一定要规范、科学,教师就是学生学习的榜样,教师不经意的举动很有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不良的影响,教师也可以在做第一遍实验的同时指导每一组的组长,要求他们在实验过程中兼顾到自己的组员,这样不仅可以增加科学知识的见解,提高实验的效率,也可以增强小组长的责任心。教师在实验之前要对每位学生说清要求,每一位学生都是第一次进行科学实验,一定会感到新奇,教师一定要在第一次的科学实验就让学生养成好的习惯,但是由于学生的年龄小,很有可能会不够仔细,教师不会兼顾到每一位学生,这时,小组长就要更加认真,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科学实验的总结

小学生做完实验之后,要对自己做的实验总结一下,将小组中每一位成员做过的每一个环节想过之后,了解实验过程中的科学知识,联系实际生活,将实验总结报告完成,教师可以从旁指导,引导学生在正确的路上,对科学研究愈加有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小学实验论文范文第2篇

四年级数学实验小论文摘要: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本文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肤浅的体会。

关键词:四年级数学教学兴趣

小学四年级学生的特点天真,活泼、好动,爱表现,爱好广泛,求知欲旺盛,但注意力的时间相对较短,也让许多的老师头疼。如何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激活枯燥的数学课堂,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兴趣是学生可持续学习的一个支点。同时,也是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突破点。一个师生关系和谐、赏识、宽容、富有人格魅力的教师必然会对学生学习兴趣的保持、产生不凡的影响。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形成良好课堂气氛的基础;宽容,能为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学习环境;赏识,更能为学生兴趣之火的燃烧添加无尽的燃剂。课堂交往中,学生对教师的人格态度、专业水平、教学方法、甚至对某一问题的看法,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进行评价,作出信任或不信任的判断,和亲近或不亲近的情感反应;甚至于把对教师的好恶迁移到教师所授课程上来。对教师没有好感,也就不想学他教的课。在新课程改革的理论指导下,我们一直在实践中思考、探索,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自己肤浅的体会。

一、转换教师角色

师者,所以传道,解惑者也。在现代教育中,教师究竟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随着“应试教育”逐步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多年来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而形成的一套传统、滞后的教育教学模式显然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需要。特别是作为一位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师,我认为小学数学的课堂教学要进行创新,教师必须改变已经形成的老一套以知识为核心的观念和行为,改变那种把注意力集中在课堂知识教学目标上,而忽视能力、态度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切实改掉过去一味的教师“讲”一味学生的“听”注入式的教学方式;真正体现教学形式多样化,让学生自己探讨、讨论、实际操作、合作学习、交流体会、互相帮助,使得教学气氛和谐,学生能活泼地、愉快地进行学习,真正实现把数学的课堂还给学生,切实让学生多想一想,让学生多“看一看”,让学生多“做一做”,让学生多“说一说”。因此,我认为教师角色应该定位为学生学习上的指导者,要大胆地放手让学生从感知中领悟到知识,从而达到化教师的教为学生的学,还学生主体的地位。充分让他们在学中玩,在玩中学,促进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二、注重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

实践活动是儿童发展成长的主要途径之一,也是学生形成实践能力的载体。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我认为应重视通过实践操作的方式,培

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主动参与意识和勇于探索创新的学习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一个学生提供摆、弄直观材料的机会,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自己去发现规律、概括特征、掌握方法,在体验中领悟数学、学会想象、学会创造,让学生摆脱数学的枯燥乏味,从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兴趣。《三角形三边的关系》一课中,学生们都准备了三根木棒,我先让他们自己摆一一个三角形,然后再让他们逐一说说自己摆的是三角形,为什么?从而引出三角形的概念,并让他们通过比较两根木棒一另一根木棒的长短,自己进行发现、总结。在“你说我来做”这个环节中,当一个学生说出一种三角形的时候,其他学生都争先恐后摆弄,根本没有空闲去做小动作。整节课,学生们注意力集中,兴趣昂然,表现活跃积极,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让数学课堂生动起来

新课程改革对教

学手段的运用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充分让计算机等现代化教学工具走进教学,肯定会给课堂带来无限生机。同时,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现代化的教学工具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时代的需要。多媒体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当我在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时,鲜艳的色彩,可爱的形象,逼真的动感,迅捷的切换吸引了学生,集中了他们的注意力,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果。主要就是提高了学生对数字的兴趣,对数学兴趣。

四、猜测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小学实验论文范文第3篇

加强艺术学科教育的校本教研,充分发挥音乐、美术、体育三个学科组的骨干作用,强调艺术教育的规范化、制度化和实效性。加强艺术教育的评价制度研究,用艺术评价来推动艺术教育,增强部门、教师、班级对艺术教育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用规范化的管理来扎实提高艺术教育的实施水平。

二、立足课堂教学,加强校本教研,培植校本课程,在艺术教育的课程实施上做文章

从广义上说,艺术教育融合和渗透在各学科教育之中,各学科表现出艺术教育的形式和内容有所不同。在小学阶段,艺术教育是以音乐、美术、舞蹈、体育等学科为主导,但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在加强学生的语言文字、口语写作、空间抽象、科技动画等艺术素养的训练和培养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应该说,各学科都是搞好艺术教育重要的根基,他们之间互相支撑、相互补充,是促进“艺术细胞”更加健康生长不可缺少的土壤。扎实搞好学科教育,提升课堂教学水平。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是学校艺术教育的基础学科和主导学科,学校高度重视艺体学科的教育教学工作,改变过去重语数外、轻艺体综合的思想,加强课堂教学质量的监管和考核,定期召开艺体专题工作会,定期进行艺体学科校本教研,通过学科教育质量的提升来推动学校的艺术教育。同时,重视挖掘语文、数学、科学、综合实践等学科中的艺术因子,充分发挥各学科独有的艺术内涵和优势,强化学科教育的主阵地作用,真正提升艺术教育的水平。开设特色选修课,为艺术尖子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各种特色校本课程的开设,是搞好我校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法宝”。学校把选修课程纳入学校课程体系,进行规范管理,先后开设了合唱、管乐、鼓乐、乒乓球、花式跳绳、舞蹈、手工制作、剪纸、笛子、电子琴、篮球、科技制作、腰鼓、武术等20等多门选修课程,选聘校内外专兼职教师,制定课程计划,统一课程时间,明确课程目标,落实工作责任,切实加强选修课的过程监管和考核评价。正是长期以强化对选修课程的研究和实施,才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发现、展示、培养艺术才能的坚实舞台,培养了一大批艺术尖子,不但发挥着传、帮、带的重要作用,更为学校艺术教育注入强劲的活力和动力。着力打造全校性特色课程。选修课只能针对部分艺术特长学生,涉及面不宽,为此,学校一直努力在打造全校性特色校本课程上下功夫。结合“星光灿烂,卓越人生”的办学思想,学校通过认真论证,把“花式跳绳”作为特色校本课程实施。为规范管理,学校把“花式跳绳”纳入体育课程教学,专门研究和制定出台了《仁怀市实验小学花式跳绳特色校本课程实施意见》,明确了总体目标、阶段目标,并重点对课程实施提出了明确的意见,通过编制绳操、编制教材、组建跳绳队、举办跳绳节、进行达标测试、实施过关考级等一系列课程实施,把艺术与体育有机结合起来,让“花式跳绳”成为全校师生必修课程和必备的一门艺体技能。目前学校人手一绳、天天训练、人人训练的浓郁氛围正在形成。下一步,学校将重点在校本教材、特色大课间、跳绳艺术节、课程品牌等方面上下功夫,力争通过两三年的努力,真正把“花式跳绳”校本课程做出成效,做出特色,做出品牌。课程教学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主阵地,只有重视课程教学,加强课程研究,突出课程特色,才能实实在在提升艺术教育的工作水平。

三、搞好艺术活动,搭建成长平台,彰显个性特质,在艺术教育的特色载体上做文章

丰富多彩的活动是艺术教育不可缺乏的重要实施途径,因此,能否抓好活动这个重要载体,是艺术教育成败的关键。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我校高度重视各种艺术实践活动的开展,为广大师生搭建良好的成长平台,让他们在艺术实践活动中激发艺术兴趣、提升艺术素养、享受艺术成果、体会艺术魅力、突出艺术个性,努力推动全体学生全面健康发展。大力实施“五名一语”工程。为营造良好的文化艺术活动氛围,学校着力打造以“名歌、名曲、名诗文、名影视、名人传记、师生星语”为主要内容的“五名一语”工程,制定出台《仁怀市实验小学“五名一语”工程实施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艺术教育。每天进行“名歌、名曲”欣赏,了解歌曲作者、时代、写作手法、特色、风格等,提高学生音乐欣赏水平;“名人传记”以古今名人、英雄人物、时代人物为主,帮助学生树立学习典型和榜样;制定“名影视”欣赏安排表,以班级、年级为单位开展“名影视”欣赏活动,让学生在艺术熏陶中培养勇敢、坚强、乐观、善良等优良品质;“师生星语”立足于让广大师生畅谈理想、敞开心扉、发表见解等。全面实施“品经诵典、书香校园”主题教育活动。学校结合学生年龄特点,分年级编制“品经诵典”教材,将其纳入课程体系,规范系统地开展诵读、赏析活动。在深入开展古今“名诗文”泛读活动的同时,学校把《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文学经典编制成校本教材,分别作为1~6年级深度朗读的经典诗文,逐字逐句进行解读赏析。为确保活动效果,学校对活动时间、要求、实施与责任、考核和评价等都进行明确要求,坚持每周二全校集中诵读制度和班级课前三分钟诵读制度。通过多年努力,“品经诵典”已经成为广大师生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升文学素养、增强审美和鉴赏能力的一个重要平台,成为我校艺术教育的一张“名片”。扎实开展“艺术节”“合唱节”等艺术教育活动。我校艺术教育的基本思想是:努力让每个学生都有一个艺术爱好和特长,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参加一个艺术项目,让每一个学生都有上台表演的机会。为此,学校对每届“艺术节”“合唱节”都高度重视,不管在表现形式,表演内容上都进行精心设计,重点强调学生的参与度,强调学生艺术兴趣的培养。每届“?艺术节”“合唱节”都为期两个多月,广大师生同台,自编自导自演,通过歌曲、舞蹈、小品、相声、课本剧等节目排演和摄影、美术、书法、手抄报、科技制作、动画制作等作品的创作,让广大学生在浓郁的艺术氛围中深受感悟和影响。为让更多学生能参与到艺术表演中,学校每届“艺术节”“合唱节”都通过班级表演、年级组展演、全校汇演等形式层层评选推荐,学校指导思想是不强求学生节目、作品有多好多精,更重视尽可能有更多的学生能站在舞台中央,亲身去感受艺术、展示才能、享受成功。同时,学校还利用“六一”“国庆”“五一”等传统节日开展形式多样的艺术活动,并通过参观、劳动、游览等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参观、感受、欣赏大自然的美,来激发学生心中的“艺术种子”。正是由于高度重视各种艺术活动的开展,才使我校艺术教育获得了一系列突出的成果,学校先后荣获贵州省“贵青杯”艺术大赛最佳团队表演奖、仁怀市“红歌唱响校园暨红色经典诗文朗诵大赛”特别奖、校园集体舞第一名、第二届合唱节第一名、第二届艺术节一等奖、第三届艺术节一等奖等表彰奖励,广大师生在省、遵义市、仁怀市等各种艺术竞赛活动中多次创造佳绩。四、重视文化建设,营造艺术氛围,陶冶艺术情操,在艺术教育的环境创建上做文章润物于无声,育人于无形,环境的作用是巨大的。在艺术教育中,学校十分注重浓郁的艺术教育环境的打造,大力实施“用人文的环境吸引人”的治校策略,潜移默化地激发学生艺术的因子。一是充分利用楼梯、走道、橱窗、墙壁、立柱等空间,以“明礼篇”“诚信篇”“求实篇”“创新篇”为主题,用文字、书画、图片、美工等艺术载体深刻表达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内涵。二是打造“主题花园”,重点在艺术性、人文性、主题性上下功夫,把花园建成师生的学园和乐园和艺术教育基地,优雅的“主题花园”是我校一张形象“名片”。三是通过线条、色彩、构图等艺术手法,绘制“文化教育长廊”,以学校围墙为载体,进行“爱国主义”“法制宣传“”感恩万物”“红色文化”“启蒙思想”“健康常识”“科技普及”“礼仪知识”等主题教育,营造强烈而浓郁的文化和艺术教育环境。四是打造特色班级文化,班级文化着眼点要重点放在学生的感悟、成长和激励上,各班充分运用各种艺术手段,结合学生和班级特点来规划和设计班级文化,努力创造班级个性文化和艺术氛围。五是以办公室文化、功能教室文化、厕所文化作为重要补充。办公室文化突出学科特点、工作职能和人性关怀;功能教室文化突出教室的功能和个性;厕所文化强调规范性、知识性和雅致趣味等。

小学实验论文范文第4篇

一、实验的基本作法

调查研究表明:农村自然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仪器设备少。但农村学校也有许多有利的教学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自然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自然教学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自然课中50%以上的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等等。所以,我们特别注意引导实验教师充分利用这些有利条件。

(一)因地制宜,选择适应教学需要的替代材料。

自然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对教材中与自然条件结合较紧的课文进行系列梳理,列出不易得到的教学材料,选择可以达到的教学目的要求、当地易得的材料替代和补充(如用红薯藤替代天竺葵学习“扦插”,用菜青虫替代蚕学习“养蚕”等),并列成“教学材料结构表”印发给当地乡、村小学自然教师使用,以便教师课前准备和要求学生自带材料,从而使所有学生都能亲自参加观察、实验活动,直接感知各种自然事物。实践证明:这些作法是可行的,效果是好的。广大农村自然教师反映:“教学材料结构表”实用性强,易操作,便于兼职教师课前作准备,同时也改变了因缺乏教学材料,只能靠老师演示实验、学生看的状况,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增加了学生了解家乡自然事物特点的机会,培养了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能力。

(二)利用农村土地较多的条件,师生动手建设、管理生物园。其作用是:

1.生物园能为教学提供观察实验的材料。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按教学需要分类、分期栽培植物,饲养小动物,为课堂教学提供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解决了学生因缺乏实验材料无法亲自观察、实验的矛盾。

2.生物园是学生进行栽培、饲养等学习活动的基地。自然教学大纲要求尽可能创造条件,联系实际,让学生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学习自然知识,这一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有了生物园地,教师就可以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引导学生在生物园地中直接参与栽培、饲养等实践活动,如嫁接、扦插、喂养小兔等,从而能更好地在实践中学知识,学技能。

3.生物园的建设能紧密结合当地生产实际,为当地发展经济服务。在生物园的建设中,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结合当地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进行培植花木幼苗、果树、药材等经济作物的实验。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扦插葡萄、石榴两万多株,种植香菇45蓬;新州县旧街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在生物园种植半枝莲、舌干等药材,还进行芽接板栗的实验;利川市黄泥坡小学的实验教师指导学生对珍贵树种“珙桐”、“水杉”进行繁育实验,他们还学习扦插大黄杨树苗,成活率达85%……学生在亲自参与栽培植物的实验活动中,学习兴趣得到了提高,增强了科学种田、科学饲养的意识,学习了一些实用技术,直接或间接地为参加当地经济建设奠定了初步基础。

总之,生物园不只是教学的基地,其功能和作用是多方面的。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考察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为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场所。实验教师注意充分利用这一有利条件,带领学生到大自然这个“大课堂”去上课,自然课中凡是适合在当地自然环境中教学的内容,如水域的污染和保护、植物与环境、能源矿产、岩石、土壤等等,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当地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自然课的教学和课外自然研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使自然课取得了综合的教学效益。

(四)结合当地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增补一些有利于学生了解、可以利用家乡自然条件科学致富的教学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认识家乡的自然资源──如家乡的地形和作物、家乡的地热资源、家乡的水域、家乡的药材、家乡的茶等。

2.家乡人民对自然界的利用和改造,如柑橘的保藏。

3.科学致富的内容──如池溏的综合利用、兔的饲养、种甘蔗、种菊花、生物防治等。

在学习这些内容时,教师把学生带到田地边、池塘旁、饲养场和农村专业户中,让学生边考察、实践、边学知识,使学生对家乡了解更全面,感情更深厚,并增强了动手能力和科学致富的意识。

二、实验的成效

我省在农村自然教学方面,经过了几年的研究与实验,已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

(一)提高了教师素质。

教改实验是提高教师教学水平、研究能力最好的培训班。在参与教改实验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钻研教育理论,了解教改信息,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据不完全统计:参与实验的260多名教师90%学习了《儿童心理学》、《探究──研讨教学法》、《小学自然教学法》、《教学论》等专著,广泛搜集了有关教改的资料,特别是农村教育、教学改革的资料。至1993年11月,实验教师在市以上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教学论文或经验总结57篇,其中在《课程·教材·教法》、《湖北教育》、《小学自然教学》等省内外刊物上发表13篇,有2篇论文参加了全国小学自然教学研究会农村小学自然教学论文评比,分别获一、二等奖。85%的实验教师承担过省、市、县(区)的公开课、观摩课任务,共100多人次,其中3人获省优秀课奖,60多人获地、市(县)优秀课奖。通过实验,除培养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外,还促进了当地农村自然教研活动的开展,发现和培养了一批青年教师。据不完全统计:实验前,骨干教师仅占本地任课自然教师的12%左右,到1993年已上升到27%,其中青年骨干自然教师,由占骨干自然教师的15%上升到65%。这样,就充实了骨干教师队伍,较好地解决了困挠学校的自然教师“断层”问题。还有一些教师因在实验中乐于奉献,成绩突出,受到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仅宜昌市就有4名教师的事迹被湖北教育杂志和小学自然教学杂志刊登。

(二)提高了自然教学质量。

随着实验的深入,这些地方自然课的实验教学、实验园地的建设与利用、课外实践活动等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从而增加了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和对家乡的资源、环境、经济的了解,增强了学生学习自然、研究自然的兴趣,提高了学生观察和动手能力,还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热爱农村、热爱劳动、立志建设家乡的思想感情。这些地方的“四小”活动(小论文、小制作、小发明、小实验)空前活跃,一些学生撰写的小论文在报刊上发表,自制学具被教学仪器部门推广。仅宜昌市和荆门市的小学生就撰写考察报告、观察日记和小论文800多篇,自制学具、标本几千件,40多篇调查报告和观察日记在省、市(县)一级刊物上发表。

(三)学生能运用所学的知识,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实验点的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把在种植、饲养等实践活动中学到的科学知识,掌握的先进技术介绍给农民,帮助农民拓宽经济发展的路子,使庭院经济和农业生产取得良好的效益。例如: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地处山区,临近的8个村都有煤窑,农民的经济收入较高,生活富裕。铁坪村却一个煤窑也没有,村里虽然也挖了几口矿井,但都没有找到煤。1993年元月,实验教师在教学《能源矿产》一课时,把学生带到马河煤矿井下参观,学生对煤的形成、煤的地质环境以及开采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回校后,他们制定了考察铁坪村两座山的计划。通过三次课外考察活动,同学们发现小林湾这个地方的岩石层分布很有规律,岩石的颗粒粗糙、均匀、表面松散,一些岩石黄中带黑,夹有闪光的黑色物质,此外,还发现了大量物化石,上面有植物叶的痕迹。学生根据这些发现,联系自然课本中关于煤的形成的知识,推想小林湾可能有煤。为了进一步证实推想,学生们把采集的黑石头和黑土带到学校,做成煤块放在炉子里烧,发现重量减少了35%,进一步证实了这些黑色土石里含有煤。同学们把这次考察的情况写成《小林湾矿产资源考察报告》交给了村委,引起了高度重视。1993年3月,村里请湖北省勘测院在这个地方进行勘探,证实这里确有丰富的煤。

这个学校的实验教师还把学生带到青峰寨上《植物与环境》这一课,通过实地考察,同学们发现流传中的山青水秀、树木参天的青峰寨,如今已名不符实,水土流失非常严重。这主要是当地农民乱砍滥伐树木造成的。同学们把考察的情况和建议写成考察报告,交给村委。村委及时采取补救措施,1993年修拦沙坝七座,并在山边种植了根系发达的树木,有效地防止了水土进一步流失。同学们还把这些情况向农民宣传,增强农民保护环境意识。

钟祥市张湾小学的实验教师带领学生到附近的林场,聘请技术员讲解植物怎样过冬的知识,并结合实际在生物园进行柑橘过冬的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之后,学生及时把保护柑橘过冬的方法介绍给家长,帮助家长和邻近农民用科学的办法保护柑橘过冬。1992年冬季,邻近村因没有采取措施保护柑橘,柑橘树冻死了80%,而这个村仅冻死了17%。农民们说:“娃娃们帮了我们。”

新州县旧街小学实验教师带学生到生物园进行种植药材的实验取得成功,学生掌握了种植、管理半枝莲、舌干、白钱草三种中药材的方法。实验班51名学生有45名和家长一起在自家田地种植这三种药材,都获得成功,取得了投资少、见效快的经济效益。如今,这个村家家户户都种植了舌干、半枝莲、白钱草、药用菊花等药材。

枝江县东林小学的实验教师在生物园和学生一道进行芽接板栗,扦插葡萄、大黄杨,嫁接梨树苗的实验,都获成功,直接经济收入一千余元。他们及时把这些技术介绍给农民,受到农民的欢迎。

在学习有关动物知识的课文时,一些实验点的教师还聘请当地兽医和饲养员给学生讲解家禽、家畜常见病的防治方法。学生通过实践,也能在家给家禽、家畜看病了。特别是春秋两季鸡、猪瘟发病季节,学生还主动到农民家协助农民为猪、鸡治病,宣传预防的方法,减少了经济损失,受到了农民的赞扬。

一些实验点的师生,还把在实验中总结的利用当地条件科学种植、科学饲养的经验,以及从报刊杂志上搜集的科技兴农信息,编成“信息小报”,印发给农民,为农民拓宽了经济发展的路子,增强了农民科技兴农的意识。仅荆门市马河镇铁坪村小学的同学,1993年就自办“信息小报”8期,提供科学种植、饲养的经验和信息100多则。

以上事例说明,尽管自然是小学教学中一门“小学科”,但只要我们认真从农村的需要出发,研究和改进教学,也是能为当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

三、几点体会

几年的农村自然教学研究与实验,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观念的转变只有在教改实践中方能实现。

小学实验论文范文第5篇

要想改变我国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现状,首先要改变之前的教育观念[2],教育工作者要重视科学实验教学,同时也要明确教学目标。小学阶段是人生中最好奇好动的时期,对于动手的课程小学生会有很大的兴趣。教师可以根据这点,合理制定教学方案,引导小学生自主探究科学实验的原理,使他们在一个轻松愉快的氛围内学到知识。不过教师还要督促小学生在动手的过程中记得自己的任务,使他们在玩的时候学到知识,这样也可以更好地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建立健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体系

教师在进行科学实验教学的时候,要从教学目标出发,对教学内容进行完善,建立健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体系。教师首先要把教学教材中的的各个知识点进行充分的研究,确保在教学工程中不会遗漏知识点。其次,教师要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完善教学内容与方法[3],使小学生更快的接受与掌握科学实验。最后,教师要将上述两点相结合,综合考虑,逐步完成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目标。另外,教师还要激发小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使他们在课余生活中也积极地寻找问题,发现问题,思考问题,总结经验与方法,最终使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内容渗入到小学生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对种子的发芽实验的教学中,根据教学的目标,教师可以采用与学生对话的方式,循循善诱,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开展积极地讨论,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通过提出问题、实验猜测、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以及验证推测的途径,有序的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工作,最终很好的落实教学目的。

(三)优化教学方法

教师在进行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时候,要与小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不能只在讲台上讲解实验原理。教学方法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质量以及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很大的联系,因此,教师一定要优化教学方法,在制作教学方案之前,一定要充分了解自己学生的喜好,依据学生的喜好合理制定教学方法。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根据学生对科学实验的掌握程度,进行不同的指导,以鼓励学生为主,提高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保证小学生可以配合教师的工作,与此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小学生总结实验结果,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培养小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4],指导小学生在科学实验中不要怕失败,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不断地去改进试验方法,最终掌握科学实验的方法。

(四)结语

小学实验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阅读教学 理论与实践

一、加强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价值。

小学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又是一门母语课程。语文教学主要通过语言文字实践提高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因以教师的分析来替代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课以听说读写为主要方法,字词句段篇为主要内容。语文课的特定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工具的能力,不过这个基础工具身上背负的东西比较多,有发展思维能力,有陶冶思想情操。阅读教学课堂实践不外乎借助听说读写之手段进行字词句段篇的语文训练。在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听”是语言活动最基础的环节,新课程理念对说和听越来越强调了,而语文教学中真正让学生听的环节却越来越少了,为了改变这种教学现状,笔者在阅读课堂教学中让学生学会耐心倾听,培养听话习惯;边听边思,掌握听话方法;听说结合,提高听说能力。一个人的听觉器官是与生俱来的,而听说的态度、方法和习惯是后天培养的,听的能力其实就是对语言文字的理解领悟能力。在语文新课程的总目标中指出,要“学会倾听”,在每一学段的目标中都有“听”的具体目标。在养成良好的倾听习惯的同时,要掌握正确的听话方法。因此,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应该担负起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主要任务。

二、培养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

根据语文教育的特点,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必须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为了体现学生对课文理解的“多元”而”独特”,让学生多说说体验感受。多读可以培养语文能力。叶圣陶老先生这样说过:“就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品读是补充;但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但无论采用哪一种方式读,其宗旨都是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自读课文,吸收语言材料。小学高段语文教学自读课文是一种常用的阅读形式。一方面让学生自读课文,直接与课文对话,由外而内地吸收语言材料;一方面通过学生自读反馈交流,既能培养学生自读时认真仔细,边读边思的良好习惯,自我习得,自主吸收的要比灌输式的接受强得多。另一方面自读符合学生实际水平的需要,自读的速度能自己调控,自读的内容可以自己把握,自读的方法可以自己选择,并且根据自读反馈交流的情况,教师便于调控教学目标内容,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教学的点拨和引导,避免教师把学生能自读自悟的内容还是按部就班地教,对学生难以读懂的地方忽略不导。精读课文,品味语言材料。有的书只要读其中一部分,有的书只须知其中梗概,而对于少数好书,则要通读、细读、反复读。通过反复朗读、精读品味,体会到语言的魅力。

三、在阅读教学中强化素质教育。

从课文的意境中发掘美对课文意境的挖掘是培养少年儿童审美认识的开始。意境,是形象思维派生的奇葩。如何使学生形象地体会文章的写意与环境,伴随作者的思想感情,完成这个思维过程进入文章的意境,是受教育者自觉接受美育教育的重要前提。在教学中还引导学生从实践中正确的区分美和丑,明确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创造人类物质文明的奋斗和劳动的境界,是人类力量的美:而不努力追求、懦夫懒汉、鼠目寸光思想是人类的丑。高尚的友谊,以及诚实、勇敢、胸襟豁达是人类情感的美:而狭隘自私乃至着眼于渺小的个人恩恩怨怨、虚情假意其丑无比。坚强的意志,高尚的气节,不屈不挠的精神境界是人类气质的美:而懦弱、动尧沉沦、自暴自弃的颓萎的精神境界,以及那些卑躬屈膝、丧失国格和人格的奴才相,更是丑陋的行为。小学语文教材所选编的多种体材课文都是内容和形式完美的统一体。它们反映的美的形象、美的意境,美的语言,合情合理的形式,多样的结构,对少年儿童有强烈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对提高他们的思想素质有着积极的影响和作用。我们在教学活动中可以引导学生从美学的高度去领会、去体验、去感受,使学生受到高尚理想、情操、品德的陶冶。这对培养少儿健康的审美心理、审美情趣、审美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事实证明,在教学中对文章意境开掘的深度,决定着所确立的学生审美认识的高度。

四、在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实现健康审美教育。

小学实验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关键词:种子萌发,实验

 

新课标明确规定要“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机会。

在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0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第126-127页有一个探究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做好这个实验对于学生巩固和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对照实验的变量设置有着重要的作用。我经过反复摸索并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改进了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改进后的实验不仅使人人动手参与,也使这一实验变得简单易行,而且还可以利用这个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等到植物长大一些,还可以利用长出来的蚕豆叶子补充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此外还可以利用长大后的蚕豆植株指导初一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的演示实验,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等实验,提高了《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这一实验的综合利用率。下面我就谈一谈对这一实验的一些改进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实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来说,学生的认知水平还非常有限,要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必须适当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料。因此,“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布置前小学教学论文,教师可以提供相关信息:农民伯伯在播种之前,往往会先将土壤疏松?播种之后为什么要将水一次浇足浇透?为什么多数种子选择春天播种而不在夏天或是冬天呢? 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进行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

二、综合考虑,合理安排实验时间

按照教材进度和教学计划,八年级上册第20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内容计划在12月中下旬才能上到,但那时气温比较低,那时的温度已经不适宜种子的萌发了,所以在近两年的实际教学中,我把《植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系列实验包括《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安排在国庆假期让学生回家做。学生的家大多数在农村,很容易找到蚕豆种子进行实验,在家7天内也便于学生观察,假期结束,还可以带到学校继续观察中国学术期刊网。这样不但实验效果好,而且充分利用了学生假期时间,极大地充实了学生的假期生活。

三、废物再利用,改变实验装置

课本上的实验装置采用的烧杯和玻璃棒,虽然规格统一,效果好,但不适宜学生在家开展实验活动。我将原来的烧杯换成550ml的矿泉水瓶或其它能用的透明瓶子,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利用身边的废弃物,然后将矿泉水瓶的上端用刀削去一部分,将原来的玻璃棒换成学生自己能想到能找到的竹签或筷子或细铁丝等。为了更好的观察和比较,我建议学生在材料充足的情况下在每个矿泉水瓶子里放2-4组实验材料。

四、依据学情,增加实验组

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探究实验中得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交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阳光能否影响种子的萌发有着错误的认识,认为种子萌发需要阳光,这与教师之前的设想的三个外界条件有出入,于是我又增加一组实验装置,取具有萌发力的蚕豆种子,在竹签上、中、下、各捆一粒,把竹签放入放了水的矿泉水瓶中,中间一粒种子一半控制在水面以下小学教学论文,一半控制在水面以上,然后把该装置放在纸盒中,盖好纸盒的盖子,让该装置处于无光的环境下。

五、实事求是,做好实验记录

注意观察比较常温下、冰箱里、纸盒里上、中、下三粒种子各自的萌发状况,做好实验记录。实验过程中应该及时更换和补充杯内的水分。下面是实验记录表。

 

编号

时间

1号

(常温下)

2号

(放在冰箱里)

3号

(放在纸盒里)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

 

 

 

 

 

 

 

 

 

 

分析

现象,

得出

结论

小学实验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种子萌发,实验

 

新课标明确规定要“倡导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在自主、合作、交流的方式逐步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多给学生创设主动学习和探究学习的机会。

在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第20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第126-127页有一个探究实验:《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做好这个实验对于学生巩固和掌握探究实验的一般过程和对照实验的变量设置有着重要的作用。我经过反复摸索并结合农村中学的实际情况,改进了实验方法和实验过程。改进后的实验不仅使人人动手参与,也使这一实验变得简单易行,而且还可以利用这个实验观察种子的萌发过程。等到植物长大一些,还可以利用长出来的蚕豆叶子补充观察植物叶表皮的气孔,此外还可以利用长大后的蚕豆植株指导初一课外兴趣小组的同学做“植物的生长需要哪些无机盐”的演示实验,做“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等实验,提高了《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这一实验的综合利用率。下面我就谈一谈对这一实验的一些改进做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实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初中生来说,学生的认知水平还非常有限,要有效地激发并维持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必须适当提供相关的信息资料。因此,“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的实验布置前小学教学论文,教师可以提供相关信息:农民伯伯在播种之前,往往会先将土壤疏松?播种之后为什么要将水一次浇足浇透?为什么多数种子选择春天播种而不在夏天或是冬天呢? 问题引发学生思考,学生自然而然地想进行探究:种子的萌发需要哪些外界条件?

二、综合考虑,合理安排实验时间

按照教材进度和教学计划,八年级上册第20章《植物的生殖和发育》的内容计划在12月中下旬才能上到,但那时气温比较低,那时的温度已经不适宜种子的萌发了,所以在近两年的实际教学中,我把《植物的生殖和发育》中的系列实验包括《探究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安排在国庆假期让学生回家做。学生的家大多数在农村,很容易找到蚕豆种子进行实验,在家7天内也便于学生观察,假期结束,还可以带到学校继续观察中国学术期刊网。这样不但实验效果好,而且充分利用了学生假期时间,极大地充实了学生的假期生活。

三、废物再利用,改变实验装置

课本上的实验装置采用的烧杯和玻璃棒,虽然规格统一,效果好,但不适宜学生在家开展实验活动。我将原来的烧杯换成550ml的矿泉水瓶或其它能用的透明瓶子,让每个学生都充分利用身边的废弃物,然后将矿泉水瓶的上端用刀削去一部分,将原来的玻璃棒换成学生自己能想到能找到的竹签或筷子或细铁丝等。为了更好的观察和比较,我建议学生在材料充足的情况下在每个矿泉水瓶子里放2-4组实验材料。

四、依据学情,增加实验组

本实验的目的是让学生从探究实验中得出影响种子萌发的外交条件是:适宜的温度、一定的水分和充足的空气。然而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对阳光能否影响种子的萌发有着错误的认识,认为种子萌发需要阳光,这与教师之前的设想的三个外界条件有出入,于是我又增加一组实验装置,取具有萌发力的蚕豆种子,在竹签上、中、下、各捆一粒,把竹签放入放了水的矿泉水瓶中,中间一粒种子一半控制在水面以下小学教学论文,一半控制在水面以上,然后把该装置放在纸盒中,盖好纸盒的盖子,让该装置处于无光的环境下。

五、实事求是,做好实验记录

注意观察比较常温下、冰箱里、纸盒里上、中、下三粒种子各自的萌发状况,做好实验记录。实验过程中应该及时更换和补充杯内的水分。下面是实验记录表。

 

编号

时间

1号

(常温下)

2号

(放在冰箱里)

3号

(放在纸盒里)

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

 

 

 

 

 

 

 

 

 

 

分析

现象,

得出

结论

小学实验论文范文第9篇

做法:传统教学中,教师在备课和教具的准备上颇费心思,尤其是实践设计课,如初中课本的《贺卡设计》、《装帧设计》、《招贴设计》和《标志设计》等,教师既要准备大量的图例,又要考虑在有限的课时内解决难点问题,学生练习、反馈的时间明显不足,在不能增加课时的情况下,对教学质量的要求则明显降低,因此,在计算机教学软件的编制中,我们紧抓重点、难点,将原来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转变成以学生主动探讨为主,学生间协作学习相结合等灵活多样的教与学的形式,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如:在制作《招贴设计》课件时,选用多幅著名的和平运动招贴画,从内容、形式多方面进行分析演示,使学生对招贴画的设计构思进行全面了解,并在设计步骤上设置相应的从低到高、从简单到复杂的操作练习,使学生加深了对重点、难点内容的理解,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效果。

教学流程见下图:

 

程序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情景导入 运用音、画情景或设问情景引起学生的注意及兴趣 感受情境,对学习目标注意和感兴趣   

自主学习 提供学习材料及简短的语言介绍 利用教师准备好的课件进行学习和探讨   

学生练习 及时发现学生出现的问题,并做适当评议 学生练习、自检,发现错误及时改正   

交流 调动学生参与交流和互评 让学习成果进入网络交流,开展协作学习   

反馈总结 归纳总结 自我测试、自我小结,达到知识与技能综合提高 

注:《招贴设计》一课的教学设计详见附录。

在传统教学中,工艺美术设计课的教学目标一般是通过“教师讲解,学生练习”等环节实现。其中主要教学环节是教师讲解,给出图例。在传统教学模式下由于班级集体授课和每节课时间的限制,在一堂课上能让学生自己领会和做练习的机会很少。要完成教学目标,关键是每个学生都要有一定的基础,即全身心参与学习过程。显然,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这是难以做到的(只有少数优秀学生才能达到)。有了计算机特别是多媒体计算机网络作为教学媒体以后,就可以在课前编制好适合学习的教学软件。当老师讲解清楚教学目标和内容要点后,让学生通过课件进行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来学习,可以学得快些,也可以学得慢些;遇到不懂的地方,可以向老师询问、或通过多媒体网络与同学进行讨论;学习完后,可以直接在计算机上使用WORD来做练习。练习完后,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展示学生作品。这种自主、交互的学习方式,能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而通过信息技术和美术设计的整合教学,达到了使用信息技术来学习其它课程的目的;同时,又强化了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使学生对软件运用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2、通过上述网络环境的美术教学设计的实例,我们看到课程整合应遵循下面的原则:

①层次性原则:强调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确立不同的创新教育目标,设置不同的学习目标和要求。因为在同一个教学班中存在各种层次的学生,所以在设计教学时要考虑到全体学生。对于不同程度的学生确立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使得全体学生都能通过学习有所收益。

②主动性原则:强调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其观察能力,注重维持其好奇心,使学生在学习中自主地探求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改变传统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从而建构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认知主体作用。

③个别化教学和协作学习相结合的原则:个别化教学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指导无疑是有好处的,但只强调个别化是不够的,在学习高级认知能力的场合(例如对疑难问题求解或是要求对复杂问题进行分析、综合、评价的场合),采用协作(Collaboration)式教学策略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因而更能奏效。而且协作学习对合作精神的培养和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也是最有利于培养21世纪新型人材的教学策略之一。所以在课程整合中,应该考虑把个别化教学与协作学习相结合,使学习收到最好的效益。

④注重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强调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对于学有余力的学生营造宽松的教育环境,给予相应的特殊政策,提高学生的求知欲和创造欲。江泽民同志指出:“教育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也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重要摇篮。无论在培养高素质的劳动者和专业人才方面,还是在提高创新能力和提供知识、技术的创新成果方面,教育都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信息技术教育的过程,是学生动手实践的过程;也是学生的创造过程。在学生完成一件作品、利用计算机进行学习的过程中,都需要学生开动脑筋、大胆想象,自己动手。开展信息技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个极好的途径。在对学生进行信息技术教育时,一定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

3、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1)高度重视在信息技术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教育。

在推进信息技术教育的同时,不能忽视信息垃圾带来的负面影响。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但也带来了令人不安的问题,不科学、伪科学、不健康的甚至有害的信息垃圾泛滥。对此,许多地区和学校采取了建立“防火墙”或把教育资源下载到学校的服务器上,利用局域网教会学生上网学习的方法,来防止学生受到不良的影响。当前,境外敌对势力加紧利用网络对我国进行攻击和煽动,国内利用互联网传播反动的、不健康的信息垃圾的事情也时有发生,一定要防微杜渐,千万不能掉以轻心,要加强对学生使用信息技术的人文、伦理、道德和法制的教育,培养学生鉴别信息真伪的能力和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

(2)加强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

以计算机为核心的信息技术确实具有优化教育、教学过程的多种宝贵特性,集中体现就是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性,从而为学生创新能力和信息能力的培养营造最理想的教学环境,这样的环境正是创建新型教学活动进程的结构所必不可少的。而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能够有效地改进课程的教学,实现下面的目标:①增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合作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②使信息技术的运用成为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从而便于学生掌握信息的收集、检索、分析、评价、转发和利用的技能;③不仅促进了班级内学生的合作交流,通过互联网还可以促进本校学生与全球性学习社区的合作交流,从而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进一步探索信息技术教育与其他课程的整合,应该从传统的课件制作,转移到在各个学科的学习中应用信息技术和学习信息技术;积极探索应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方法和途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信息技术对教育推动作用。

小学实验论文范文第10篇

1.部分小学的科学教学没有专职教师,多由其他学科教师兼任,科学实验室的管理也就理所当然地由其他学科教师兼管了。总之,专职实验教师不断萎缩,兼职人员参与管理意愿不高,有的学校甚至存在实验教师可有可无的现象。兼职管理员也存在教学任务重,计算劳动量不合理,劳动报酬不落实,管理人员与任教学科不一致,“外行”管理导致管理不规范、学校监督不到位等问题。

2.缺编制,地位低,待遇差。其具体表现是,职业认同度不高,岗位缺乏吸引力,无职业幸福感;现任实验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学历偏低,专业能力不强,流动性大。主要原因为:一是人事编制部门未单列实验管理序列。据调查,翠屏区学校师生比是:高中为1∶12.5,初中为1∶14,小学为1∶19.5,乡镇村小不足23人按班配备两名教师。二是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未按上级要求,明确落实按类别专人管理实验室。三是学校领导认识不到位,如为了保证教学人员人数,有些学校往往压缩甚至挤占实验管理人员编制。确定的兼职实验教师任课多,衡量管理的工作量少,考核奖励向任课教师倾斜。专职实验教师按后勤人员、工勤人员对待,评职晋级“遥遥无期”,无法与任课教师同等对待。绝大部分专职实验教师由学历低、临近退休、不能胜任教学工作的教师担任,或由后勤人员、临聘人员等担任,存在年龄偏大、专业知识缺乏、专业能力不高等问题。据调查,专职管理人员本科、专科、高中的比例是1∶6∶3。

3.中小学实验管理教师缺乏后备人才,缺乏专业培养渠道,师资来源多样化。(1)高等师范院校未设立实验管理专业,许多改任管理人员的教师由任课教师或其他理科教师担任,缺乏专业化和职业标准。(2)教育技装管理部门对实验教师后期培训抓得不够,对实验教师的专业发展未引起足够重视,培训没有长远规划,没有系列完整的培训教材,缺乏系统化和专业化。培训倾向于应急培训,如接受上级检查的“评估标准”的解读、设备器材管理、资料准备等培训;而实验管理与学科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培训、实验预做与实验探究和创新实验的培训、科技创新活动培训、自制教具培训等却很少组织。(3)实验教师流动性大,很难做到全员培训与轮训的有效与持久。

4.实验管理评估游离于教学质量整体评价之外,实验管理评价在教学质量综合评价中的权重偏低,人员配备所占分值小。评估存在重装备轻应用、重硬件指标轻软件管理等问题。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提高认识,解决管理人员的后顾之忧。一是提高各级领导的认识,促其重视实验教学管理工作。二是统筹安排学校工作,规定实验教师在岗位津贴、绩效工资、评职晋级、评优选先等方面与教学人员同等待遇。三是实行双向选择,明确责任与奖罚,加强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制定专业教师与兼职教师轮岗和同工同酬策略,激发从业人员的工作热情。四是提高从业人员的认识,从培养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感入手,让他们树立职业自信,增强工作的主动性。五是注重情感激励与差异认同性激励相配合,真正提高实验教师的幸福指数和职业意愿。

2.保障编制,避免缺编、占编现象的发生,提高专职实验教师比例。市级及以上教育装备技术示范校及一类学校须按要求配备专职管理人员,且任课量每周不超过4节或总工作量的1/3;减少兼职实验教师任课量,每周工作量不超过8节或总工作量的2/3,工作量核算尽量合理,劳保待遇必须落实。

3.保障师资来源,改善、优化实验教师来源渠道。师范院校应设置实验管理专业,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应请高等院校代为培训人员,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实验教师与学生比例差距。教师培训机构应加强实验教师培训工作,建立培训长效机制,实行持证上岗制度。保证实验管理人员的相对稳定,建立有效培训体系,实行实验教师全员培训和轮训制度,创新培训模式,研制系统、规范、实用的培训教材,使管理和学科实验教学相结合,不断提升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业务能力,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率。

小学实验论文范文第11篇

科学教学的难点贵在对实验的理解,而不是机械的记忆,单纯的记忆只是一时的,所学习的知识还要在课堂上进行及时的巩固,巩固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效。要对学生所掌握的知识进行深刻的理解,就要借助信息技术,可以设计有趣的游戏与科学学科结合起来。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冷热与温度》一课时,这一课有个知识点,可以把这五个知识点设置成游戏的五个关卡,先是制作一个游戏情境,再把科学知识融入到这个游戏中,制作成FLASH。整个游戏界面美观,设计新颖,再加上动听的音乐,学生在这样的情境之下能积极参与学习,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性,小学生在好胜心的驱动下,都能全身心的进行游戏练习,他们既得到了成功的喜悦,又能掌握了科学知识,真正理解了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同时也学会了读温度计,为接下来的实验操作做好了铺垫。

二、巧借摄像技术再现实验过程

小学科学的实验有很多种,同一实验中也有不同的操作方法与结果。如果把这些实验都一一做出来或者给学生演示是不可能实现的,但是,我们可把实验进行录制,再逐一对比。在演示之前,先让学生学习操作方法,让他们处于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还要告诉学生将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这样,学生就初步了解了对比实验的基本方法。然后,再由学生进行实验,学生的分组由学生自己支配,各组自行设计与操作。让学生在实验中记录下自己的过程与结果,并对这个结果进行分析,实验是不是成功,影响成功与否的因素有哪些,从而设计对照组与实验组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最后通过实验自己得出因果关系。学生在实验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既存在着不足,也存在着很多闪光点,为了帮助实验结果的分析,把实验过程拍摄下来,等结束之后再进行回放对比,从而找出发生的问题,这对于学生加深理解有很大的帮助。

三、运用信息技术处理科学实验数据

小学实验论文范文第12篇

经过许多科学教育工作者的努力,小学科学的实验教学模式发生很大的改变,从学生听、看到学生体验,最后发展到现在学生探究、应用的模式。小学科学实验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关注“人性化”,越来越注重“以学生为本”的理念。模式的发展需要不断探索,笔者在实验中不断追求模式的创新,力求带给学生新奇的感觉。在科学实验中,笔者根据教材内容采取“学生主导、学生指导”的实验教学模式,让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大胆猜测,自行设计实验并求证,通过讨论完成实验方法的总结,并推选代表进行组间指导和评价,让学生间相互评价并补充,最后自行总结实验结果并概述。整个实验过程教师尽量不参与,只在最后进行课程总结,并对知识点和操作点进行概括说明,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和回味。新模式的运用为学生提供了展示自我的平台,特别是让优秀的学生有展示成绩的机会。虽然该模式没有得到系统的论证,但在实际中由于教学模式的改变,给学生以尊重和重视的感觉,教学效果自然好了不少。

二、用创新之心丰富实验教学方法

“常教常新”是对教师的要求,实验教学手法的多样性和创新性尤为重要。一些教师的实验教学方法数年来一成不变,给学生学习造成很大影响。在指导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必须要考虑学生的实际的情况和差异,有些教学方法在某个班有用,放到另外班级就失效了,因此实验指导方法必须要创新,而且要根据学生的学情进行调整。例如:“让学生做小教师”的手法,许多教师都在使用,笔者也非常乐于运用,但不能经常使用,否则失去新鲜感。所以我不断改变教学方法:例如不光“让优秀学生做小教师”,还“让后进生做小教师,优秀学生做督学或校长”等,方式改变或角色转变只有一点点,但凸显的“椰壳效应”就很明显,学生们非常喜欢这样的改变。虽然只是一点的创新,却使得教学方法绽放青春,发挥功效。

三、用创新之心激发学生在实验中的创新

小学实验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物理小实验,调节教学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科书中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还有每章都安排的小实验。论文参考,物理小实验。通过这些小实验,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调节教学以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渗透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创造教育,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科学依据,使教学系统优化运行、教学信息优化传递、教学过程优化控制。

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符合调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调节为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原则,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一、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降低自学释疑环节中学生遇到问题的难度。论文参考,物理小实验。

学生在预习和自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对某些物理规律将信将疑,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自学效果。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呢?指导学生做个小实验就是好办法。例如小实验“筷子提米”,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确信了摩擦力的存在,认识了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小实验可以起到“引导”、“解惑”的推动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讨论、改进和提高,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会大幅度地提高。论文参考,物理小实验。

二、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训练操作中的主体作用。论文参考,物理小实验。论文参考,物理小实验。

训练操作就是要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操作是检验能力的关键。小实验从开始设计到制作,从演示实验到观察现象,从总结规律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学生亲身实践,通过耳听、眼观、脑想、语言表述和动手操作练习来完成的。例如在学习导体和绝缘体时,学生用导线将电池(三节)、小灯泡和两个鳄鱼夹组成一个检验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组。当鳄鱼夹夹住铅笔芯部分时,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连通,碳质导电是导体;当鳄鱼夹夹住铅笔木质部分时,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干木材不易导电是绝缘体;当用两手各握一个鳄鱼夹时,小灯泡亮了,说明人体导电是导体;当松开一只手时灯泡熄灭,这说明空气不易导电是绝缘体。通过实验,学生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实践中提高,思维在训练操作中也得到发展。

三、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在反馈环节中查缺补漏。

调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反馈矫正。只有在教学中及时接受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调节教学内容、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尽快纠正偏差,才能做到讲课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生活习惯的“前概念”的干扰,受前面所学知识中的“负积累”及知识综合难度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新知识时会有障碍。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抓住反馈及时矫正,学生便容易接受。如为了帮助学生区分熔化和溶解两个概念,我便让一个同学亲自动手做两个小实验,其他同学当参谋。实验一是把一勺白糖放入盛水的试管中,观察白糖有什么变化?思考试管里有几种物质组成?实验二是把一勺海波放入空试管中,用酒精灯均匀加热,观察海波有什么变化?试管里有几种物质组成?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实验有什么区别,再用熔化概念去对照分析哪种属于熔化现象,最后让学生讨论。论文参考,物理小实验。可见,借助小实验可以形象、具体、直观地说明问题,使学生能够尽快弥补知识和技能上的欠缺。

四、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使学生在延伸迁移环节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逻辑推理能力,将所学知识延伸迁移、进一步深化与升华,就需借助于小实验开阔学生思路。如小实验“巧找重心”复习了“重心”和“重力方向”等概念,还可使学生学会用吊挂法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搞清楚杂技演员“走钢丝”、“顶碗”、“蹬杀等技巧的道理。这样用小实验说明大道理,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充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能使调节教学更加生动、具体,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充实,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

小学实验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信息论与编码;教学改革;实验设计;图像编码

中图分类号:TN911-3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39-0127-02

一、引言

信息论与编码是各高校电子信息类本科专业广泛设置的专业基础课,该课程综合性较强,涉及高等数学、近世代数、概率论、随机过程、密码学、通信技术等许多领域,学生学习时用到的知识较多。这门课的香农信息论部分可以让学生对通信理论和技术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而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加密编码则注重实践应用。由于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对于学生毕业后从事通信领域的科学研究或工程实践具有广泛影响,因此,加强信息论与编码课程的教学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是非常有必要的。[1,2]

二、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对于通信工程专业的学生而言,信息论可说是专业基础课中的基础课,通过信息论的学习可以加深学生对通信原理等其他专业课内容的理解,但在学生看来,信息论学习的好坏并不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从解题的角度来讲尤其如此。另外,各高校研究生招生考试时很少将信息论与编码作为笔试课程,因此,学生如果从实用的角度出发来判断一门课的重要性,就会忽视该课程的学习。

2.课程内容带来的问题。信息论中有很多相似并且互相关联的概念,还有一些较为烦琐的推导证明。比如,信源熵和平均互信息性质的证明、一般离散信道的信道容量计算、信息率失真函数参量表达式的解法等。这些内容涉及概率论与随机过程的知识,比较复杂、抽象,同时还涉及通信方面的一些专业知识,在学习的过程中显得抽象、枯燥,学生接受起来比较困难。[3-7]

三、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

从以上特点出发,各高校任课教师对这门课进行了大量的教学方法研究,所研究的方法涉及教材内容的选择、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使用、互动的课堂教学方法、增加实验内容等。其中,增加实验内容是一项被广泛提及的重要教改内容,可以为这门偏理论的课程增添实践色彩,从而让学生认识到信息论与编码课程内容的实用价值。[3-7]毫无疑问,增加实验内容是十分必要的,但如果实验内容选择不合理或实验实现的难易程度设定不当,很难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8-10]

四、本文提出的教改方案和实验设置方法

本文提出的信息论与编码教改方案主要包括以下一些内容。

1.适当调整讲授顺序,保证编程实验有充足的时间。教学顺序的调整具有可行性。编码部分与香农信息论有一定的独立性,学习香农信息论以前,学生在通信原理课程中就已经初步学习过有关编码的部分内容,因此可以将编码部分的教学内容适当提前。这种调整有其必要性。一方面,信息论与编码的实验利用计算机即可完成,不需要特殊的实验装置和设备,因而一般可以作为课外作业布置给学生。按照原来的授课顺序,讲完信道编码时,只剩下最多两周的时间留给学生做编码实验,时间少,自然无法进行课堂讨论。另一方面,编码部分讲完后,学生即开始分组讨论并动手做实验,在以后的课堂中,适当安排一些小段的时间来讨论实验中遇到的具体问题,让各个小组在课堂上讲解和演示实验结果,其他学生给出评价,从而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2.以分组协作的形式完成一个大的实验,串连起编码部分的教学内容,凸显其实用性。所设计的实验是对一个16×16的图像块进行压缩编码,处理过程涵盖信源编码、信道编码和加密编码,其中信源编码是混合编码,包括变换编码、预测编码、游程编码以及熵编码,信道编码和加密编码采用常用的典型编码方法。采用这样一个实验方案有两个优点:第一,实验中,数据在小组间顺序传递,每一个小组都把自己处理完的结果给下一组,下一小组以此为输入再做进一步的处理,这种联系使得小组之间必须进行交流,除了完成本组任务以外,还须了解和关注其他小组的工作。第二,与单步骤的实验方案相比,该方案能够让学生看清各种编码方法在整个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第三,整个任务具有一定的深度,任务被分解后,每个小组的工作量又都可以设计得比较合理,不会让学生望而生畏。

3.对授课内容及其重点的调整。讲解香农信息论时,要改变对定理证明过程的教学方法,尽量减少不必要的例题和习题,扩展一些学生感兴趣的信息理论和技术,让学生参与,增加课程的趣味性和吸引力。①香农信息论中有一些定理和性质的推导过程比较烦琐,将这些推导过程整理成单独的演示文档,对学生可能看不太懂的地方加上详细注释,将整理好的文档放在Bb平台上,或者随堂给学生,让感兴趣的学生课后研读。②一些问题和计算对于大学四年级的学生来说非常容易理解,没有任何难度,应当避免做过多的例题和习题。比如,自信息和信源熵的计算,这些题目往往偏于概率计算,没有必要进行反复练习。③用每次课的最后10~15分钟,陆续对各小组的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讨论。实验方案见图1。

实验过程分编码、解码以及扩展内容三部分,按照学生人数细分成小的任务步骤,相应地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3~4人,大致让每个小组平均有两次任务。对于人数较多的班级,可以在扩展的部分适当增加一些实验内容。图1给出的是以9个小组的划分方式进行实验时编码端的工作分配情况。

五、结论

我们已经将本文所提方法用于我校大学四年级学生以及研究生的教学,达到预期效果。研究生班级人数一般较少,每个小组通常只有一名学生,而本科教学班级人数较多,每个小组至少有3名学生,更容易形成好的学习氛围。

参考文献:

[1]仇佩亮.信息论与编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傅祖芸.信息论――基础理论与应用[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3]邓家先.信息论与编码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7,(2):111-114.

[4]张小峰,逄珊,邹海林.信息论与编码的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育,2011,(13):11-14.

[5]席在芳,欧青立,曾照福,吴新开.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8,(2):99-101.

[6]张正言,田雨波,张冰.MATLAB在“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实验室科学,2010,(03):109-112.

[7]郭里婷.“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教学的探讨[J].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2,(3):79-80.

[8]张正言,黄炜嘉,张冰.信息论与编码实验教学平台的设计[J].现代电子技术,2011,(3):191-193.

小学实验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物理小实验,调节教学

 

物理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物理教科书中有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还有每章都安排的小实验。论文参考,物理小实验。通过这些小实验,可以开发学生智力,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际动手操作的能力。

调节教学以和谐教育思想为指导,渗透愉快教育、成功教育和创造教育,以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为科学依据,使教学系统优化运行、教学信息优化传递、教学过程优化控制。

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符合调节教学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思维为核心、训练为主线、调节为关键、能力为目标的原则,能有效地提高物理教学质量。

一、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降低自学释疑环节中学生遇到问题的难度。论文参考,物理小实验。

学生在预习和自学过程中常会遇到一些疑难问题,对某些新的物理概念似懂非懂,对某些物理规律将信将疑,有时想不通就会产生畏难情绪,影响自学效果。怎样帮助学生克服困难呢?指导学生做个小实验就是好办法。例如小实验“筷子提米”,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确信了摩擦力的存在,认识了摩擦力与压力的关系。小实验可以起到“引导”、“解惑”的推动作用,帮助学生认识和理解物理知识,降低学习难度,通过对实验的制作、研究、讨论、改进和提高,帮助学生逐步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效果会大幅度地提高。论文参考,物理小实验。

二、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更好地发挥学生在训练操作中的主体作用。论文参考,物理小实验。论文参考,物理小实验。

训练操作就是要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操作是检验能力的关键。小实验从开始设计到制作,从演示实验到观察现象,从总结规律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都是学生亲身实践,通过耳听、眼观、脑想、语言表述和动手操作练习来完成的。例如在学习导体和绝缘体时,学生用导线将电池(三节)、小灯泡和两个鳄鱼夹组成一个检验物体是否导电的实验组。当鳄鱼夹夹住铅笔芯部分时,小灯泡发光,说明电路连通,碳质导电是导体;当鳄鱼夹夹住铅笔木质部分时,小灯泡不发光,说明干木材不易导电是绝缘体;当用两手各握一个鳄鱼夹时,小灯泡亮了,说明人体导电是导体;当松开一只手时灯泡熄灭,这说明空气不易导电是绝缘体。通过实验,学生认识了导体和绝缘体。知识在训练中巩固,能力在实践中提高,思维在训练操作中也得到发展。

三、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在反馈环节中查缺补漏。

调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是反馈矫正。只有在教学中及时接受反馈信息,根据反馈信息调节教学内容、进度,改进教学方法,尽快纠正偏差,才能做到讲课有的放矢,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教学质量。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到来自生活习惯的“前概念”的干扰,受前面所学知识中的“负积累”及知识综合难度和抽象思维能力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学习新知识时会有障碍。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抓住反馈及时矫正,学生便容易接受。如为了帮助学生区分熔化和溶解两个概念,我便让一个同学亲自动手做两个小实验,其他同学当参谋。实验一是把一勺白糖放入盛水的试管中,观察白糖有什么变化?思考试管里有几种物质组成?实验二是把一勺海波放入空试管中,用酒精灯均匀加热,观察海波有什么变化?试管里有几种物质组成?然后引导学生比较两个实验有什么区别,再用熔化概念去对照分析哪种属于熔化现象,最后让学生讨论。论文参考,物理小实验。可见,借助小实验可以形象、具体、直观地说明问题,使学生能够尽快弥补知识和技能上的欠缺。

四、充分发挥小实验的作用,使学生在延伸迁移环节中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逻辑推理能力,将所学知识延伸迁移、进一步深化与升华,就需借助于小实验开阔学生思路。如小实验“巧找重心”复习了“重心”和“重力方向”等概念,还可使学生学会用吊挂法求不规则物体的重心,搞清楚杂技演员“走钢丝”、“顶碗”、“蹬杀等技巧的道理。这样用小实验说明大道理,即可收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总之,充分发挥小实验在物理学科调节教学中的作用,能使调节教学更加生动、具体,使物理教学变化多样,内容丰富充实,使学生把知识学得更灵活主动,从而更好地发挥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