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交通环保论文范文

交通环保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交通环保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交通环保论文

第1篇

在公路工程施工中,水污染的表现主要是,在施工中所出现的生产与生活污染,如果没有得到很好的控制和处理,直接排到江河中,就会污染地面水环境,甚至对地下水源也产生危害。在公路桥梁基础等施工过程中,洼坑排水以及钻孔等产生的泥浆排入到河水中,会增加水质的含泥量。

2公路交通工程建设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1合理选择路线,精心设计

要减少公路工程建设对于环境破坏的一个最有效的方式就是选择相对合理的路线,在路线选择的时候要远离那些环境比较敏感的地区,包含多个方面:像气候、水资源、野生动物的栖息地等等。公路路线在经过那些植被比较茂密、动物种类比较多的路段的时候,就要尽量减少公路对于主河道的侵占以及对于周围植被的破坏。进行路线设计为了减少工程建设对于地形和植被的破坏,减少对自然水系产生的影响,就要把传统的定线方式改变,这样不但能够更好的提高定线的效率,还能使线路的布设跟沿线的地形吻合,减少断背曲线等不良路线。在纵面设计的时候,要在平面线位的配合下进行因势利导,不能过分的追求高指标,要减少大填大挖的现象出现,这样就能减少对自然植被所产生的毁坏。对于湿地、水源地等对生态环境起到重要作用的特殊地段,在进行路线设计的时候要尽量选择绕行。那些不能避开的,就要选择影响最小的路线,采用合理的措施减少环境破坏。公路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山区或者丘陵地带原有的自然稳定性,因为开挖问题就可能导致应力释放引发坡度滑动。当前很多设计都很少考虑到应力释放问题,只做了一些简单的地质勘探工作,在出现滑坡问题之后的治理费用要比之前避免滑坡的费用要高出很多。此外,还要重视公路排水设计问题,因为排水设计不到位不但会影响公路本身的使用,还会对环境产生破坏,出现冲刷原地表的现象。

2.2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2.1减少噪声污染的措施

为了减少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噪声污染,就要注重对公路施工机械的保养问题,保证机械有足够的来减少噪声。对于施工路段在居民住宅区的距离小于150m的情况,要限制施工的时间,也可以对施工的时间进行调整,减少施工噪声对于居民生活的干扰。为了进一步强化施工工人的劳动保护,要实施轮班机械操作制度,减少大范围接触高分贝噪声的时间。而对于那些在噪声周围工作时间比较长的工人,发放相应的耳塞等保护工具让他们进行自我保护。除此之外,还可以设置相应的公路防噪声屏障,把金属、轻型符合材料等多种材料结合在一起。

2.2.2减少大气污染的措施

为了防范公路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大气污染,就要在施工过程中定时进行洒水降尘工作,在粉尘材料运输的时候要有遮挡措施。料场与搅拌站要设立在比较空旷的地区,在距离两百米的范围之内不能出现集中的学校或者居民区等等。在进行沥青路面施工的时候,沥青材料搅拌厂要设置在学校或者居民区等环境敏感地点之外的风向处,这样为生产提供了方便的同时,也符合卫生方面的要求,此外,还要进一步提高爆破技术,可以采用合理的爆破器材以及装药方法,强化公路施工现场的管理,通过对施工人员进行施工作业安排、技术交底与指导,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从而减少爆破所产生的粉尘污染。

2.2.3减少水污染的措施

为了减少公路施工带来的水污染,以路边沟的路边水污染为例,要把路面的水跟农作物灌溉的水分开,可以在公路沿线设置一部分集水池,把公路路面水导入到这些水池中进行净化处理,经过处理达标之后排入到相应的污水处理系统。

3结论

第2篇

随着汽车产业的飞速发展,汽车产品日益丰富,供给能力日益增强。加上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不断增加,私家车购买能力增强。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有限,交通拥堵和环境保护日益突出,迫切需要城市公交系统运营创新。未来城市的公交系统势必“快主慢辅主次分明”。在公交系统发展趋势中,电动汽车示范运营也迎来了发展机遇。

一、城市公交系统发展趋势分析

(一)快速公交为主

1、快速公交的内涵

所谓快速公交是采用先进的公交车辆和高品质的服务设施,通过专用道路空间来实现快捷、准时、可靠和安全的服务的一种交通模式。随着城市向郊区的蔓延,城市中心逐渐成为商业区,郊区成为通勤者居所,通勤者每天都必须长途奔波往返于市中心和居所。因此,快公交发展成为必然。快速公交系统(BRT)是上世纪9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一种城市公交形式,快公交是以城市中心为核心成放射状大容量高速度通向城市各个郊区,成为城市公交的主动脉,既能保证城市各项功能的正常运作,又能满足通勤者远距离出行时间上的需要。

2、快速公交的作用

我国首条快速公交系统于2005年12月30日在北京正式建成,上海、天津、沈阳、武汉、西安、成都、杭州、昆明、济南、合肥等地都在加速快速公交系统建设。快速公交引发公交产业变革,其优势表现在:

解决拥堵的方式成本低。快速公交系统与轨道交通相比最大的优势之一在于其投资与运营成本要比轨道交通低得多。在中国,目前地铁平均造价为每公里二亿元至七亿元,快速公交系统平均造价为每公里二千万元至七千万元,快速公交系统投资,通常是轨道地铁的1/10,并且快速公交低能耗、低污染、低财政负担、低土地占用、低价格。

快速缓解城市交通压力。昆明自1993年开始发展中央快速公交专用道,快速公交系统已成为昆明的最佳选择。武汉市相关部门认为,在地铁等轨道交通远水不解近渴情况下,将筹建BRT快速公交系统,上海、天津、沈阳、济南、西安等城市一直都在做发展快速公交系统的研究,许多城市都确立了运营方案和运营线路。

拉动牵涉面广效应较大。公交乘客中,低收入者比例高。快速公交本质上是对城市路权的重新分配,是对城市公益的重新审视。从社会公平上讲,每个城市都应当发展快速公交。快速公交还将带动电动汽车产业、促进城市公交IC卡改革、促进城市智能交通系统的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交通管理才能。快速公交发展好了,城里小汽车流量将下降,由此引发的环境问题和社会问题也会逐步扭转。

(二)以慢速公交系统为辅

1、慢速公交的内涵

城市是有机体,快公交就象主动脉,慢速公交系统就象毛细血管。居所到公共汽车站、地铁站或轻轨站的短距离出行通常是步行,或以自行车等作为代步工具,因受道路条件和行车环境等因索的制约,这些出行方式的速度相对较慢,所以称为慢速交通,又因为慢速交通路线是以快速交通路线上的节点为这心向四面放射出去,因而可以比作毛细血管。

2、慢速公交的组成

无论是在现在的城市还是在未来的城市,慢公交尽管以辅助的姿态出现,却都是必不可少的。事实上,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慢公交,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时间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使用自行车已经不能满足通勤者时间上的需求,在慢速交通线路上建立公交系统的呼声日益高涨。

二、示范运营电动汽车产品分析

燃料电池汽车。燃料电池汽车均采用电一电混合驱动方案,在整车操控性能、行驶性能、安全性能、燃料利用率等方面均已得到较大提高。燃料电池将给汽车动力带来一次全新的革命,是电动汽车新的开发热点,但受催化剂铂的资源、价格等因素的制约,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商业化近期难以实现。氢燃料电池车的困难有成本和氢储存两方面。

混合动力汽车。由于受到蓄电池性能的严重制约,使纯蓄电池型电动汽车的产业化进程举步维艰,于是混合动力汽车成了内燃机汽车和电动汽车之间的过渡产品,既充分发挥了现有内燃机技术优势,又尽可能发挥电机驱动无污染的优势。混合动力汽车将现有内燃机与一定的储能元器件通过先进控制系统相结合,可以大幅度降低油耗,减少污染物排放,同时技术成熟、价格便宜。混合动力汽车要进入实用化,需要具备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的能量存储装置,低成本、高效率的功率电子设备和燃料经济性高、排放低的发动机。

纯电动汽车。纯电动汽车以车载蓄电池提供动力,能真正实现零排放,彻底解决能源与污染的问题,其续驶里程已基本能满足市区交通的要求,技术已经逐渐成热并开始商品化。目前纯电动轿车和纯电动客车均已通过国家质检中心的型式认证试验,各项指标均满足有关国家标准和企业标准的规定。天津清源电动车辆有限公司等单位研发的纯电动轿车,其整车的动力性、经济性、续驶里程、噪声等指标已超过法国雪铁龙公司赠送的纯电动轿车和箱式货车,初步形成了关键技术的研发能力。北京理工大学等单位初步完成了北京理工科凌电动车辆股份有限公司密云电动车辆产业化生产基地的建设,并顺利通过验收。

三、示范运营公交优化匹配

(一)混合动力适合快速公交

快速公交需要寻找一种新型交通工具来构建真正意义的快公交,混合动力公交车是较好的选择。用混合动力公交构建有秩序、零排放、低污染、低噪声的快公交已经势在必行。

油改气汽车不能满足使用要求。相对于传统燃油汽车,压缩天然气汽车的设计性能好,汽缸压缩比高,冷热起动性能好;挥发性好,冬寒起动性能好;CNG分子结构稳定,抗爆性好;燃料加装方便,汽车维修性好,对发动机磨损小,维修费低,腐蚀小,积碳小。CNG价格低于油,维修费用降低50%以上,发动机寿命延长2—3倍,大修间隔里程延长2—2.5万km,可减少50%机油费用。但是缺陷主要是车辆改装使用CNG后,动力有所上降;储气瓶增加汽车重量,占用一定空间;续驶里程短,加一次气行驶300—400km,而混合动力汽车不需要单独的加气站,续驶里程也比压缩天然气汽车多出一倍。

混合动力汽车比纯电动汽车的制造成本比较低。一辆混合动力公交大巴的成本是普通燃油大巴的1.5—2倍,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公交公司的购车成本压力,而且不需要额外投资建设充电站,日常养护费用也与普通燃油大巴相差无几。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运营成本和实验资金压力。

国家电动汽车产业化重点放在混合动力公交车。根据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我国在电动汽车研发方面的投入比较切合实际,重点放在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研制开发方面。

(二)小电动车适合慢速公交

为满足通勤者的需求,有秩序的慢公交势在必行,而小电动车的特点成为较好的选择。

无污染。小电动只依靠电能而不需要其他燃料来提供动力,因此没有任何尾气排放。城市居住者希望自己的居所周围有宜人的环境和清新的空气,慢公交往往比快公交更加贴近居所。因此,慢公交机动车应该低污染,小电动车对环境无污染的特点正好适合慢公交。

噪声低。由于电动小巴无发动机且传动结构简单,所产生的噪声主要是电机的电磁噪声和冷却风扇气动噪声,其幅值比前者低得多。慢公交中使用小电动车完全能够保证居住区安静优雅的环境。

体形小。电动小巴的体形优势使其可穿梭于城市的各种道路,能够直接到达出租车都不能到达的深居小巷,这更是其他大型交通工具所不能企及的。此外,小电动车停车面积小,这不仅可以节省宝贵的土地资源,能节省兴建大型停车场所需的费用。

速度低。小电动的较高时速通常不超过60km/h,虽然比一般小汽车的速度慢,但比步行或骑自行车要快得多,完全能够满足通勤者上下班时节约时间的要求,同时也提高了它在居住区行驶时的安全性。

驾驶易。驾驶电动小巴就不用操纵离合器和变速器,一旦操作熟练就得心应手。因此,小电动不仅适合于通勤者的慢速交通需要,也能为非通勤者的短距离慢速交通提供方便。

上述特点表明,电动小巴作为慢公交完全可行,且优越性十分明显。

四、武汉电动示范运营公交优化匹配

通过未来公交系统发展趋势的分析,结合目前电动汽车发展的不同特点,联系地区武汉电动汽车示范运营的实际。

“十一五”期间电动汽车示范运营规划:形成武汉市电动汽车“一线两端三区多点”有机连接“主动脉”和“毛细血管”的市级电动汽车立体交通网。一线,沌口——东湖;两端,沌口——东湖;三区,景区——校区——社区。其中“一线”是采用混合动力大巴连接内环与外环和连接两端的快速公交;其中两端是慢速公交的电动小巴与电动中巴;其中三区是电动小巴的慢速公交。主动脉——设立混合动力大巴公交专线,动脉——开通电动中巴支线,毛细血管——完善电动小巴网络,淋巴——开展电动出租车示范运营等方面统筹规划。这样形成武汉市内电动汽车快慢结合快主慢次的电动汽车示范运营格局。

第3篇

关键词: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Abstract: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the concept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road, and then expounds the highway traff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people life and affects the environment, and puts forward some solutions to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problems highway traffic of the difficulties, and finally put forward to highway traff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to resolve the problem.

Keywords: highway traffic;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中图分类号:X73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自改革开放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这30年以来,我国公路交通事业发生进程变化巨大,成为推动我国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我国公路交通事业进入一个崭新的发展时期。我国公路建设的发展从1980年全国公路总里程为 88.33 万 km,2000年末已达到 140.27 万 km;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00年底已发展到 1.63 万 km。根据交通部近期规划的“公路,水路交通发展三阶段战略目标”,到 2010 年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 180 万 km。为促使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可持续发展,人们越来越关注与公路相关的环境问题。

一、可持续发展和公路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一)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了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1989 年 5 月,联合国环境署第 15 届理事会通过了《关于可持续发展的声明》,明确地提出了可持续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认为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必须维护和改善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1992 年在里约热内卢召开的联合国环境和发展大会(UNCED)上,通过和签署了《关于环境和发展的里约宣言》,《21 世纪日程》。《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生物多样性公约》及《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五个重要的国际文件,从此,世界各国开始普遍接受可持续发展的观点。

可持续发展的思想表明,可再生资源的再生速度不得低于人类利用可再生资源的速度,可替代资源的开发速度不得低于人类利用不可再生资源的速度,污染物的排放量应低于环境的自净能力。

(二)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公路交通的可持续发展是指公路交通在满足社会发展需要的同时,还应保证自身发展及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1.公路交通的供给能力与经济发展对公路交通的运输需求应相平衡,即可持续能力与可持续发展相一致。

2.公路交通的经济与财务的可持续性。在可持续的运输条件下,公路交通运输系统的运行要在财务状况良好的情况下运行,这样公路交通资产才能较好地运行、保值增值才能得以实现,从而实现公平和有效的代际转移。

3.公路交通环境与生态可持续性。在公共或者私人的运输决策框架中纳入公路交通活动对公路交通环境和生态环境造成损害的情况明细,以便于算出公路交通受益者在公路交通中应承担的具体费用。

4.公路交通的社会可持续性。在全体社会成员中平均分配运输改善和运输发展的利益。

总而言之,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过程是动态的,在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需求的前提下,交通系统才能更好地保持系统本身稳定、健康发展,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保持自身较好地发展是不以生态环境、土地资源及各种其他资源的破坏为代价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公路交通发展的环境健康,进而能够长期有序发展下去。

二、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对人生活和生态环境的影响

(一)对人生活环境的影响

1.噪声污染。建设期、营运期施工机械噪声对公路沿学校、医院、村镇居民点工作生活空间带来了噪声污染的公害,尤其是公路的起迄点,交通出入点和城乡结合部位都是交通噪声污染的严重地区。交通噪声还是城市噪声的主要来源,几乎占了 80%。

2.空气污染。建设期沥青混凝土搅拌过程中沥青烟尘对公路沿线地区环境空气产生污染,营运期汽车尾气对沿线地区环境空气产生污染。汽车排放的主要污染物是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物和铅微料等。这些物质对人类和生物造成的危害相当严重。

3.水污染。建设期施工现场的生活污水、垃圾、生产废水、沥青、油料、化学品等建材堆放泄漏会对周围水体水质造成污染大型桥梁等结构施工也会影响到水体水质、营期服务区污水路面径流及化学危险品运输车辆可能发生的交通事故使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泄漏造成水体水质的污染。

(二)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公路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景象有很多,它不仅减少了沿线地段的植被,并且严重损害土壤,破坏土壤结构,降低土地肥力。不仅如此,公路还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动物的活动,破坏了动物的生存环境,这是很不利于生物多样化保护工作的开展的。道路的修通甚至对一些自然保护区或珍惜资源保护地域造成诸如塌方、泥石流滑坡等的威胁。

三、对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环保问题解决过程中碰到的难点

(一)对道路交通污染问题认识度不够,疏于执法。虽然我国已经颁布了一系列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等。各省、市、自治区也相应地颁布了具体的管理办法和实施细则旨在将道路交通污染的防治和管理纳入法制轨道。但是结果却不尽人意。

(二)过于人口过多,车辆和建筑过于密集,因而交通污染程度加大。我国的很多城市的交通规划还存在一些需要完善的地方,在城市化进程的过程中,城市发展的基本模式转化成了“单一中心的同心圆”。因而形成了城市中心非常拥挤的局面。经常出现交通问题,各种不同的车辆之间形成干扰。令人堪忧的现状是,随着当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机动车辆越来越多,城市道路交通的污染程度正逐渐加大,这对市中心密集的人口的危害是很大的。

四、解决措施

(一)环境意识和发展观念不会自发形成,广泛、深入的环境教育亟待开展。所以,关于公路系统相关人员的环保、节约培训工作需要加强,从而促使发展观的形成,并把它运用到实际工作中。

(二)公路绿化是目前做得最好的环保、节约项目,各省路网绿色通道工程的巩固和提高有待进一步研究,所有道、班、站、所都应成为绿化美化点;进一步提高道路养护的固体废物利用率,力争做到 100%利用;对发现的文物古迹点要100%加以保护。

(三)进一步确保所有公路建、养项目的环保、节约经费投入,根据需要逐步提高相应比例,并注意统计其环境经济效益。

(四)当前,要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公路交通系统人员队伍,加强环保、节约基础设施的建设,把好环保、节约的科研关,依靠先进的科技支持,从而保证公路建设进程的有序开展,在较低的环境代价下提高公路发展速度,从根本上提高交通的经济增长效益。

五、结语

我国社会经济要想持续良好的发展势头,发展公路建设是必然,现如今提出公路交通可持续发展环保问题是十分有必要的。要在保证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伤害后人生存环境需要的前提下,进行公路建设,从而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余霞.交通运输发展与环境保护探析[J]. 中国西部科技. 2009(32).

[2] 李梅,江新,王志祥.浅谈公路建设与环境保护[J].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06(06).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