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药学职称论文范文

中药学职称论文范文

中药学职称论文

中药学职称论文范文第1篇

1、在取证方面:执业药师要高一个层次,执业药师是国家统一考试,全国范围都承认。药师证只是在省药监局组织考试,只有省内承认。

2、在认证方面:执业药师是从业资格。执业药师是指经全国统一考试合格,取得《执业药师资格证书》并经注册登记取得《执业药师注册证》,在药品生产、经营、使用单位中执业的药学技术人员。药学技术人员是指具有药学专业知识,取得药学专业技术职称并从事药学工作的技术人员。

3、在理论方面:执业药师是药学技术人员的一部分,药学技术人员不一定是执业药师,但执业药师一定是药学技术人员。

4、在职称方面:药师是属于职称,药师具体按专业不同分中药师、(西)药师,中药师与西药师都是药师,待遇都一样,只不过具体的专业不同。所谓的初级指的是职称,职称级别:初级、中级、副高、正高。

(来源:文章屋网 )

中药学职称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 双师型 师资队伍建设 现状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4)01(a)-0272-01

近年来,我国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发展迅速,对师资队伍建设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为了解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现状,笔者通过对部分教师发放问卷的方法,对此进行调查。

1 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现状的调查

调查选取的是江西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其作为全国八所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之一,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的新型特色高等院校,在同类院校内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次调查共向该校教师随机发放了200份个人调查问卷,收回有效问卷191份,回收率为95.5%,其中由“双师型”教师交回的有效问卷108份。

1.1 “双师型”教师的职称结构

根据调查显示,教师队伍结构渐趋合理,“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达到56.54%。但各级职称中“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不同,正高职称为85.29%,副高职称为66.67%,中级职称为48.61%,初级职称为39.13%。可见随着职称的降低,“双师型”教师的比例出现了明显下降。这是因为随着对教师需求量的不断加大,近年来新引进的年轻教师所占比例过大,而临床生产实践经验正是年轻教师所缺乏的,导致中级职称以下的教师中“双师型”教师所占比例不高。因此,中级职称以下的年轻教师是“双师型”师资队伍培养的主要对象。

1.2 “双师型”教师的来源情况

从调查数据得知,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的教师来源比较单一。“双师型”师资的主要来源是高校毕业生,占到69.44%。他们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的理论型人才,实践经验不足,需要通过日后的教学工作得到成长。因此,基于学校的教学实践,提高教师本身实践操作能力,从而培养“双师型”师资仍是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培养体系的主要模式。另一方面,虽然学校对来自医院、企业的人才有着巨大的需求,而且也通过校企合作等方式从医院、企业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医生和技师作为外聘教师使用,但真正从医院、企业引进成为学校专任教师的数量仍偏少,仅占12.96%。此外,从其他高校调入的占10.19%,退休返聘及其他途径进入的占7.41%。这些都制约了学校在实践技能教学方面的发展,影响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1.3 “双师型”教师的学历结构

接受调查的教师中,有博士学位的“双师型”教师有1人,研究生毕业或具有硕士学位的“双师型”教师有39人,占总数的37.04%,达到了教育部《关于开展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试点工作》中规定的研究生学历或硕士及以上学位比例35%以上的优秀等级。同时,具有本科学历的教师比例占58.33%,而专科及以下的人数所占比例仅为4.63%。充分说明近年来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师在学历层次、业务素质上有着明显的提高,为教师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4 “双师型”教师专业培训及临床实践情况

随着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的规模持续扩张,师资队伍的建设难以跟上招生数量的连年上涨,造成教师的教学任务较重。在被调查的教师中,周课时量超过16节的超过68%。教师除繁重的理论教学任务和实践指导教学任务外,还要承担教学改革和科研课题项目的工作,难以抽出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去参加专业培训活动和去医院和企业一线进行临床实践学习,使其本身就缺乏的专业实践经验和能力得不到应有的锻炼和提高。这一现象在年轻教师中尤为明显。根据调查显示,近五年内,参加过专业技术培训或竞赛的年轻教师不多,而且仅有不到半数的教师在学校附属医院上过临床或在学校附属药厂参加过顶岗实践。

2 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现存问题的成因分析

2.1 对“双师型”教师内涵的误读

许多教师仅按照字面对“双师型”教师内涵进行诠释,认为持有“双证”即为“双师”;加上学校和主管部门对教师进行评审考核的时候,都是以学历、学位和职称资格作为重点指标;导致教师将个人发展的重心放在提高学历、学位和职称资格上,而这些证书只需进行理论学习,并通过考试就可获取,对锻炼与提高实践能力缺乏应有的重视。

2.2 偏重专业职业能力,忽视教育教学水平

由于中医药行业的专业性比较强,部分专业教师对专业职业能力十分重视,却没有认识到作为“双师型”教师应首先应做个合格的高校教师。这些教师能力结构单一,虽然具有很强的业务能力,但缺乏授课和指导学生的能力,属于典型的“会做不会教”,直接影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2.3 繁重的教学任务造成了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

由于生师比的扩大,教学任务增多,而“双师型”教师是教学工作的中坚力量,使他们成为“教书机器”,无法长时间的放下本职工作,难以离岗外出进修学习。

2.4 保障激励、培养培训机制不完善

尽管国家针对高校师资建设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政策,但对高职高专院校的财政拨款和政策支持还是比较有限,约束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培训的发展。而且评审考核教师时侧重于学历、学位和职称,与高职高专院校教师注重实践经验和应用技能的需求不适合,无法从政策上激励“双师型”师资队伍的成长。

通过调查可见,近年来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双师型”队伍建设在取得一定的成绩的同时,还是暴露出一些问题:职称结构虽然较为合理,但队伍年轻,大多数教师从高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学岗位,从医院和药厂调入的较少,缺少实践经验和专业技能,而且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缺乏明确的认定标准、科学的培训方法、强势的吸引机制和有效的管理机制。因此,要进一步探索中医药高职高专院校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对策与措施,找寻“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途径,从而更好地促进中医药高职高专教育对中医药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

参考文献

中药学职称论文范文第3篇

在本市各药店、药厂、医药公司、民办诊所、民办医院以及其他医药卫生组织中从事医药专业技术工作的人员均可申报评审药师(医师)、主管药师(主治医师)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基本条件

1、药师、医师(助理级职务):大学本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半年以上;大学专科毕业后从事本工作满一年以上;中专、高中、初中毕业后担任药士、医士职称(员级职务)三年以上。对任药士、医士职称(员级职务)年限不够或因种种原因未能取得过药士、医士职称(员级职务)的,必须是中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满四年以上,高中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满六年以上,初中毕业后从事本专业满十年以上。

2、主管药师、主治医师(中级职务):大学本科毕业后,担任药师、医师职称(助理级职务)满三年以上;专科毕业后,担任药师、医师职称(助理级职务)满四年以上;中专、高中毕业后担任药师、医师职称(助理级职务)满期五年上。对任药师、医师职称(助理级职务)年限不够的,必须是本科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四年以上;专科毕业后从事专业工作满五年以上;中专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十年以上;高中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十二年以上;初中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满二十年以上,且获得本专业一年以上的结业证书。

凡符合上述申报条件的人员,还必须遵纪守法,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能认真履行岗位职责,在本专业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且具备相应的专业理论水平和实际工作能力。符合评审要求者,可在90个工作日内完成职称评审并拿证。

三、材料要求

为了保证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凡涉及申报对象的学历、专业年限、考试成绩、任职年限及本人的工作能力和主要业绩、奖惩情况,须由申报单位核实后,按规定的要求提交以下主要材料:

1、《专业技术职务评审表》(中、初级一式二份)、附件表(一式一份);

2、上一年度的《专业技术人员考核登记表》;

3、专业论文和业务工作总结;

4、其它能反映本人工作能力和重要业绩的相关材料;

中药学职称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目的为了解北京市药剂专业中职毕业生社会需求情况,使我校药剂专业教育适应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建立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方法采用问卷、个剐面谈、座谈会及深入企业访谈等形式进行调查。结果药剂专业中职毕业生的岗位群是:药品零售企业、社区医院或诊所、医院药剂科、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结论建议药剂专业细分为药品生产、药品经营、药学服务3个方向。 

为使北京卫生学校药剂专业培养目标定位准确,培养的学生符合用人单位的岗位需求,我们于2006年9月-2006年12月对北京市药剂专业中职毕业生社会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1调查目的 

北京卫生学校药剂专业始终坚持以市场为依托、以就业为导向、以学生为本位的办学理念,突出药学专业职业教育特色,努力培养具有扎实现代医药知识、熟练实践操作技能、较高职业素质的药学技能人才,为北京市医药事业发展服务,为高素质医药卫生队伍建设服务。通过调查,找准市场,确定就业岗位群,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情况,调整药剂专业教学计划,指导课程设置,逐步建立以就业市场为导向的课程体系和课程模式。 

2调查形式 

为使我校药剂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体现职业教育特点,与用人单位需求实现“零距离”对接,调查紧紧依靠行业、企业,深入到企业、医院、药店等单位中,从宏观上把握用人单位人才需求及职业学校人才培养现状。在此基础上确定药剂专业教学改革思路、培养目标及专门化方向等,提出药剂专业改革的建议。 

调查内容:被调查单位总体情况(单位名称、地址及邮编、性质、职工人数、现有我校毕业生人数、人才结构现状)、药剂专业各岗位和岗位群社会需求与学历需求情况等。 

调查方式:问卷、个别面谈、座谈会及深入企业访谈等。 

调查范围:北京市药品生产企业、批发企业、零售企业和各级各类医院或诊所。 

3调查人员 

药剂学科全体教师,与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药品零售企业一线工人、技术人员、工段长、车间主任、营销人员、各企业和单位人力资源负责人以及各企业和单位负责人沟通,与医院各岗位药学工作人员和药剂科主任沟通,完成调查任务。回收有效问卷332份,填写访谈记录5份。 

4调查结果 

4.1被镧查卓位总体情况 

4.1.1被调查革位种类及教量(见表1)被调查单位种类覆盖本专业主要就业岗位,详细情况见表l。 

被调查药剂科的医院包括:三甲医院1个,三乙医院2个,二甲医院l4个,二乙医院6个。被调查的社区医院包括:一甲医院8个,一乙医院74个,卫生服务站29个,个体诊所17个,其他医院5个。 

4.1.2被调查单位区域分布情况(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被调查单位覆盖北京市18个区(县),区域分布广。 

4.1.3被调查单位性质情况(见表3)由表3可知,被调查单位性质以全民所有制为主,占总数的35.54%,其中社区医院或诊所最多,占总数的21.39%;其次是个体(药品零售企业和社区医院或诊所),占总数的22.59%;再次是集体(主要为药品零售企业和社区医院或诊所),占总数的22.29%。 

4.1.4被调查单位有我校毕业生情况(见表4)从表4可以看出,我校毕业生在医院药剂科工作的最多,占我校毕业生总人数的58.97%;其次是药品零售企业,占我校毕业生总人数的19.87%;再次是社区医院或诊所,占我校毕业生总人数的18.90%。这说明我校毕业生就业单位以医院药剂科(主要是2002年以前)、药品零售企业和社区医院或诊所为主。 

4.1.5被调查单位职工学历情况(见表5、表6)从表5和表6可以看出,被调查单位职工学历以中职学历为主,其次是大专学历。 

4.1.6被调查单位职工专业技米职称情况(见表7、表8)从表7和表8可以看出,被调查单位职工专业技术职称以初、中级为主。 

4.2焉利专业近三年社会需求情况(见舂9、表l0) 

从表9可以看出,药剂专业各岗位社会需求由多至少排序如下:医药商品购销员、药店调剂员、质量管理员、收银员、医药商品储运员、药品检验工、药物制剂工、医疗机构调剂员、医疗机构库房员、医疗机构制剂工。从表10可以看出,药剂专业各岗位群社会需求由多至少排序如下:药品零售企业、社区医院或诊所、药品生产企业、医院药剂科、药品批发企业。 

4.3蒋剂专业各岗位和嵩位群学历需求情况(见表l1、表12) 

从表11可以看出,药剂专业各岗位学历需求由多到少排序是:大专、中职、本科、本科以上。药剂专业各岗位中职学历需求由多到少排序如下:医药商品购销员、医药商品储运员、质量管理员和药店调剂员、药品检验工、药物制剂工、医疗机构调剂员、医疗机构库房员、医疗机构制剂工。从表l2可以看出,药剂专业各岗位群学历需求由多到少排序是:大专、中职、本科、本科以上。药剂专业各岗位群中职学历需求由多到少排序是:药品零售企业、社区医院或诊所、医院药剂科、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 

5调查结果分析讨论 

5.1被调查单位从业人更基本情况分析讨论 

药剂专业目前从业人员学历基本情况是:中职、大专、本科、本科以上学历者分别占38.36%、30.40%、25.63%、5.61%。具有中职学历的从业人员最多,其次是大专生,本科以上学历人员较少。这说明中职学历人员最受被调查单位欢迎。 

药剂专业近三年目前从业人员专业技术职称基本情况是:初级、中级、高级职称者分别占44.34%、36.11%、9.71%,执业药师占9.84%。初、中级职称占80.45%,高级职称占9.71%。这说明药剂专业从业人员多为具有初、中级职称的一线人员,而中职药剂专业毕业生是主力军。 

5.2北京市中职菊学人才近三年社会需求情况分析讨论 

药剂专业近三年各岗位社会需求从多至少排序是:医药商品购销员、药店调剂员、质量管理员、收银员、医药商品储运员、药品检验工、药物制剂工、医疗机构调剂员、医疗机构库房员、医疗机构制剂工。药剂专业各岗位群社会需求从多至少排序是:药品零售企业、社区医院或诊所、药品生产企业、医院药剂科、药品批发企业。综合以上情况,药剂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主要是医药商品购销员、药店调剂员、质量管理员和收银员,岗位群主要是药品零售企业和社区医院或诊所。特别是药品零售企业,虽然竞争很激烈,但是由于民间资本和外资的进入,使北京市药品分销市场发展步伐加快,对中职药剂专业毕业生的需求还有较大空间。 

5.3北京市药剂专业各岗位和岗位群学历需求情况分析讨论 

药剂专业各岗位和岗位群学历需求由多至少排序是:大专、中职、本科、本科以上。虽然大专排序在中职前,但二者差距很小,这说明大专学历人才最受用人单位欢迎,但中职学历人才也非常受用人单位欢迎。 

药剂专业各岗位中职学历需求由多至少排序是:医药商品购销员、医药商品储运员、质量管理员和药店调剂员、药品检验工、药物制剂工、医疗机构调剂员、医疗机构库房员、医疗机构制剂工。药剂专业各岗位群中职学历需求由多至少排序是:药品零售企业、社区医院或诊所、医院药剂科、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尽管目前用人单位用人趋于理性,主要还是看能力而非仅仅看学历,但中职药剂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内容必须及时更新,以满足行业发展需要。 

6我校药剂专业教学改革建议 

6.1蒋剂专业培养目标应与行业需书相适应 

汇总调查结果和分析人才市场需求后,明确了专业发展的思路,确定了专业发展的方向和目标:坚持以市场为依托、以学生为本位、以能力为核心、以就业为导向,努力培养高尚职业道德和过硬职业技术相统一的高素质复合型技能人才。 

通过调查我们认为,药剂专业中职毕业生岗位群是:药品零售企业、社区医院或诊所、医院药剂科、药品生产企业、药品批发企业。建议药剂专业方向体系结构为一个专业、三个方向、强调实践、培养能力。药剂专业可细分为药品生产、药品经营、药学服务3个方向。在教学中以工作任务为引领,充分利用学校实训资源(模拟gmp车间、模拟药房、药品物流配送中心、药品质量检验中心)进行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 

6.2专业锞程馥置应与岗位需求相适应 

中药学职称论文范文第5篇

1.新时期对药师的要求

药业是一个不断开发新产品的行业,面对层出不穷的新产品,药剂师不仅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精益求精的技术,而且还应具备良好的协调能力才能做好工作。药剂师思想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医院技术质量和机构声誉,既尊重、关心病人、文明礼貌,爱岗敬业,刻苦钻研,正直廉洁;同时又应具有稳定的情绪。广泛的兴趣,精确的语言表达能力,热情的服务态度。药剂人员在工作中,更需要用精湛的医疗技术和崇高的道德,待群众如亲人,尽全力去关心和爱护病人。

其次,药剂工作是一项很复杂、细致、综合性很强、技术要求高而全面的工作,新时期要求药师不仅精通医学理论,懂得各科疾病,还要会心理战术。发药应喊取药者姓名全称,以免错发药物;对外用药一定要嘱咐使用方法和副作用;对需要做过敏测试的药物一定要问其实否已做过敏测试。服务对象一般缺乏医药知识,特别是老年、儿童患者,应耐心向其讲述服药方法及注意事项。由于我们的服务对象是亚健康人群,工作上稍有差错,易被病人发现,容易引起医疗纠纷,一旦出现失误,特别是发生医疗事故,轻则损害群众健康,重则使群众付出生命的代价。所以无论在什么情况下,要以精益求精的技术,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群众的生命安全。

2.新时期医院药师应具备的素质

2.1一是良好的业务素质。扎实的药学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岗位技能。无论是从事门诊药房的处方调配还是住院药房的病区发药或是药库的供应保管工作,在岗人员都必须经过系统的药学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和国家相关部门的考核,对四查十对,特殊药品的管理、效期监控、药品的储存与养护、药品的拆零使用,不合格药品的监督管理等一系列的岗位操作规范和工作制度以及与药品相关的法律法规,都必须十分熟悉,对业务要精通熟练。医院药学服务的核心是药师通过审方、用药指导、咨询服务等将药学知识全方位的融进给患者服务的全过程。二是丰富的医学专业知识和人文科学知识。医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交叉融合、交汇渗透的综合学科,我们面对的患者是一个个有生命有情感的社会化的人,只有具备较深厚的医学临床知识和人文知识和人文知识底蕴的药师,才能真正深入临床,与医护人员顺利交流,与患者顺利沟通。三是其他方面的综合能力。新时期的医药药师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及外语知识要有科研意识,积极参与药品不良反应监测、药物经济学分析等工作;具有良好的药患沟通宣传能力,办好《药讯》,当好医生的参谋;处在领导岗位的药师除了业务过硬外,还要有一定得组织管理能力,如构建科室文化、制定各种规章制度并组织实施与监督。

2.2良好的职业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药学职业道德是每个药学技术人员在职业生涯中必须遵循的基本道德,目前已被许多国家作为药师职业准入与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药师在日常的工作实践中,在与其他社会成员发生联系的过程中,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行为、活动和事件,新时期的药学技术人员更应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认真执行法律法规和技术操作规程,规范个人行为,提高自律意识。对工作高度负责,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同事团结协作,对病人慎言守密,树立良好的工作风气和药师形象。

3.职能转换的实现路径

目前我国还处于临床药学服务的初始阶段,药学监护尚处于宣传和讨论阶段。为加快我国医院药剂科和临床医学工作于世界接轨的步伐,笔者认为需要着重从下述几方面进行改革和探索。

(1)改革药学教育。我国传统的药学教育几十年来以化学课程设置为导向,侧重于培养药检和科研人员,缺乏解剖学、诊断学、内外科知识及临床药学等基础知识。目前的培养模式已经落后于现代药学的要求。近年来开展的临床药学研究重点也只局限于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等药代动力学研究,忽略了药物作用于患者后的一系列研究,如疗效、不良反应、患者使用药物后的生活质量情况,从而使药师很难深入开展临床药学方面的工作。因此,需要对学制和课程设置进行必要的改革,以适合于培养临床药师的需要。

(2)通过多种途径完善人才培养体系。将出国学习,继续教育和院内培训相结合,促进知识更新,保持和提高药师的专业素质。业务知识学习方面,药剂科可以组织资深的临床医生为药师补习医学知识,邀请高等院校的药学专家服务于药师的规范化培训,讲解国内外药学的最新动态,最新知识。现在医学发展速度极快,学生在校所学药学知识的大部分在五年后都会过时,所以继续教育和终身学习成为药师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

中药学职称论文范文第6篇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调查对象为新疆某肿瘤专科医院临床一线护士,包括29个接触化疗药物的科室499人,年龄29岁±0.45岁;其中本科96人,大专301人,中专102人;主管护师36人,护师75人,护士388人;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职称、工作能力将护士分为N1~N4级,其中N1级296人,N2级145人,N3级55人,N4级3人。

1.2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乌鲁木齐地区某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临床一线护士;接触化疗药物科室工作年限1年以上。排除标准:护士长及长期不从事临床工作的护士;哺乳期、孕产期的护士。

1.3内容与方法

研究工具:研究使用的调查量表《护理人员化疗职业防护状况调查表》是参考美国OS-HA细胞毒性药物的职业防护要求的基础上,结合护理、统计专家咨询意见编制而成。经预调查测定Cronbach’α系数为0.83,重测信度为0.81,CVI为0.817。调查问卷内容:内容为病区提供的防护设备、病区防护制度、科室对化疗职业防护的管理情况等。调查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于2014年3月—2014年10月进行问卷调查,与各调查科室护士长取得联系,在得到其支持后,应用《护理人员化疗职业防护状况调查表》,由各科室护士长监督,调查者独立完成问卷,回答时间20min,护士长负责回收问卷并进行核实,实际收回有效问卷479份,回收率为96%。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录入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卡方检验进行对比分析。

2结果

2.1防护用具提供情况

根据医院防护设施设备情况发现医院无化疗药物配置中心,但在接触化疗药物的科室均建立了单室配置化疗药物,据管理者表示该院正在筹划建立化疗药物配置中心,并且防护设施齐全,均配备了生物安全柜、一次性防护垫、一次性乳胶手套、一次性聚氯乙烯手套、一次性隔离衣、一次性口罩、护目镜等物品,防护用具提供较齐全。

2.2不同能级护士对化疗职业防护状况

全院护士实行能级管理,根据职称和工作年限将护士分为N1-N4级,根据各能级护士防护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能级越高的护士化疗职业防护能力越强。

2.3不同职称护士对化疗职业防护状况

根据护士不同职称将调查对象分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调查对象中无高级职称,按照不同职称人员防护现状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职称越高的护士化疗职业防护越好。

3讨论

3.1防护设施设备提供较齐全

肿瘤专科医院的护士是接触化疗药物最频繁的人群,而大量文献报告经常接触化疗药物对护士的身心均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严重者会造成脱发、白细胞降低、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等症状出现。而这些不同程度的危害在一定环境中是可以避免发生的,如果拥有良好的防护环境、充足的防护设备、健全的防护体制、严格的管理制度、较强的防护意识,并且做好防护措施,这一系列对健康的影响都会降低到最小。因此,作为肿瘤专科医院,为护士提供齐全的设备,做好防护措施是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国内外文献都显示,使用化疗药物配置中心之后护理人员的白细胞下降率、肝脏转氨酶升高率、及皮肤损伤发生率都有不同程度的下降,表明化疗药物配置中心可以有效地降低化疗药物对护理人员健康的危害,因此,在提供健全的防护设施设备的基础上,应重点放在建立化疗药物配置中心上,为护士创造一个健康、安全的工作环境。

3.2不同能级护士化疗职业防护差异显著

按照卫计委发放的优质护理标准文件,护士必须实行岗位管理,根据护士的工作年限、职称、工作能力,结合医院护士的实际情况,将护士分为N1级~N4级别,每一级别均有不同的晋级标准,达到晋级标准时才可晋升。根据表1数据显示职称越高的护士化疗职业防护能力越强,原因可能是能级越高的护士工作年限较长、职称较高,在该岗位的工作能力也相对较强,她们对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均高于能级较低的护士,工作经验丰富,对化疗职业防护的危害认识的程度也会越高。

3.3不同职称护士化疗职业防护有差异

不同职称护士对化疗药物认识情况也有显著差异,三组进行比较结果显示职称越高,防护能力越强,原因可能是高职称护士工作经验、自我保护意识较强。王卫康等研究显示,比起高年资、职称的护士来说,低年资、低职称护士在化疗防护方面自我保护意识更淡漠,防护措施更难于付诸于实践,与本次调查结果相似。

4对策

4.1规范管理,提供健全的化疗职业防护用具化疗

药物的配置应建立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中心,由专人进行配置,并防护到位。但我国多数医院未建立静脉化疗药物配置中心,造成化疗药物配置同普通药物配置。提供健全的防护设施设备是做好化疗职业防护的前提,医院应加大管理力度,完善管理体系,为护理人员提供更加安全的工作环境,建立化疗药物配置中心。

4.2加大检查力度,提升护理人员防护意识及防护水平

医院虽然提供各类防护设施设备,但是护理人员的执行力还待进一步提高。护理人员职业防护意识欠缺,医院应通过各种培训、检查方式,促进护理人员自我保护意识提升,将化疗职业防护内容加入到新招护士岗前培训中、日常培训及考核中,实行化疗职业防护的准入制度,来提高护理人员的化疗职业防护意识。通过加大检查力度来提升护理人员的职业防护水平,将化疗的职业防护列入到各级质控工作中去,督促护士使用化疗药物时严格按照职业防护的标准、流程进行操作。

4.3加大培训,提高护士层次

中药学职称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职业承诺;医院药师;满意度;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 R192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674-4721(2012)11(a)-0172-02

职业承诺作为管理者了解职工态度的重要指标和预测离职、转职倾向的敏感因素,日益得到重视[1]。国外对职业承诺的研究有近30年的历史,而国内对职业承诺研究较少,主要集中在护士、教师等群体中进行的、以医院药师为样本的研究近年来也逐渐引起重视[2]。北京一家调查机构对全国30所不同医院进行调查分析后发现,患者对医院整体服务质量满意度只有51.30%,对疗效满意度为56.92%,对医务人员态度满意为44.76%。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随着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深入,为了更好地生存,各医院都非常注重医疗服务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浙江省东阳市人民医院作为一所县市级三乙医院,以其先进的管理理念而闻名。医院在采取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的同时,也提出了“患者为先,服务创优”的服务理念。对于药房来说,提高服务的关键是提高药师的工作态度和服务质量。管理者如何在管理中将医院的发展目标与药房的服务质量及药师的职业发展目标相结合,让药师真正做到高效、高质量服务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笔者就这一问题对东阳市人民医院及周边医院53例医院药师的职业承诺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东阳市人民医院及周边地区医院的53名药师进行问卷调查,其中,高级职称6名,中级职称20名,初级职称15名,药士12名;男性16名、女性37名;< 25岁5名,25~35岁17名,> 35岁31名,平均年龄(37.12士2.4O)岁。

1.2 调查方法

参考国内外相关文献,自编医院药师职业承诺问卷,问卷包括150个条目,分属情感承诺、继续承诺和规范承诺三个维度,用Likert's 4点法记分,得分越高表示越符合(1=非常不符合,2=比较不符合,3=比较符合,4=非常符合)。本研究共发放问卷53份,收回有效问卷51份。

1.3 质量控制

调查员由项目组成员参与,经过统一培训。发放问卷时要求向调查对象阐述调查目的、意义和填写方法,问卷集中或单独发放,问卷收回时进行审核,去掉明显偏差及错误数据后,再进行统计分析。全部数据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处理;采用方差分析、F检验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处理[3-4]。

2 结果

2.1 医院药师职业承诺的基本统计

总体来说,医院药师职业承诺各维度水平差异明显,其中,继续承诺水平较高,规范承诺其次,情感承诺较低。见表1。

2.2 不同因素对医院药师的影响

为考察职称、性别、年龄等因素对医院药师职业承诺的影响,经方差分析和F检验,结果见表2。

从职业承诺的三大维度来看,性别在当中所起的影响最小,可见医院药师不论男女,三大维度水平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职称及年龄对情感承诺及继续承诺影响较大,成正比关系,年龄及职称越高,水平数据越高。职称及性别对规范承诺水平影响不大,年龄是最主要影响因素,35岁以上的医院药师规范承诺最高,25岁以下最低。

3 讨论

参考近年来国内护士、教师等职业承诺研究的成果[2],将医院药师的从业心里进行划分:(1)情感承诺,指医院药师对所从事岗位一种肯定性的心里,包括在感情上的依附、目标价值的认同、自豪感以及为了患者的利益愿意牺牲自己的情感。(2)规范承诺,指医院药师都是需要经过正规的学习和达到一定的学历才可以从事的岗位,受教育培训及工作实践中所形成的社会责任感的约束,为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而工作。(3)继续承诺,指对离开岗位所要承担的风险和代价的认知。这些从业心理与工作效益、患者满意度密切相关。

3.1 医院药师职业承诺的状况分析

总体来看,浙江东阳人民医院及周边医院的职业承诺水平处于一般状况,这与医院药师工作这一职业在人们心目中地位及医院地位是一致的,但是和企业及社会药房的药师职业承诺相比如何尚需做进一步的比较研究。低职称及低年龄的药师相对缺乏稳定性,对所在岗位的满意度较低。

医院药师继续承诺水平最高,规范承诺其次,情感承诺较低的现状间接为医院药师目前的工作现状做了分析,如此现状将导致严重后果:

3.1.1 阻碍医疗卫生改革的发展 医疗卫生改革需要所有医疗卫生工作者的努力,包括医院药师,在改革过程中,医院药师负有较大的责任和义务,特别是在改革中医院药师工作中,亟需从建立临床药师队伍、成立药学服务中心等方面入手,转变服务模式,提高药学服务水平,如果医院药师的职业承诺水平较低,会阻碍改革的进程,降低改革的效果[5]。

3.1.2 降低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患者大都对药学知识了解的程度较低,为此,药师们在审方时注意用药禁忌及用法、用量,发药时要注意“四查十对”。并根据患者的个人需求随时接受患者关于药品问题的咨询,排解用药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医院通过药师这个窗口为患者构建安全放心的用药环境[5-6]。医院药师的职业承诺较低,直接影响药师对患者的服务质量,降低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

3.2 如何提高医院药师的职业承诺

医院药师是需要经过正规的学习和达到一定的学历才可以从事的岗位,受长期形成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规范的约束,为尽自己的责任而工作。从现状上分析,医院药师对药师岗位均有较好的社会责任心,但是基于社会体系及医院体系对药师的认同感差、社会地位较低,直接导致药师工作的自信心较低和自我满意度差,不愿意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或者没有体系和制度来鼓励他们提供更好的服务,通常考虑完善医院药剂科本身的制度,提高制度的公平性,奖罚分明,为药师提供一个合理的竞争环境。如果是医院药师本身的观念问题,则可以考虑从教育、培训入手,提倡“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准则,学习如何站在患者的立场换位思考[7-8]。

放弃医院药师职业的员工,更多的可能会从事与医药销售、医院管理、公务员等有关的职位。医院药师的福利待遇的高低对低年资、低职称的药师影响较大,设置良好的、合理的岗位待遇制度,保障基本的福利[5],也有利于提高医院药师的继续承诺,有利于保持医院药师合理的人才年龄梯度。

3.3 研究展望

笔者认为在医院药师的管理中提高药师的职业承诺有利于提升工作效率和提高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尽管医院药师是一个特殊的职业,但医院药师从业的某些心理因素、社会因素及经济因素的影响和其他职业是共通的,今后医院药师职业承诺研究的重点将放在家庭关系、经济原因、性格特点等较具体的因素上进行进一步深入的探讨研究。

[参考文献]

[1] 刘鲁蓉,李昌吉,龙云芳,等. 中医医生职业承诺量表的结构模型评价研究[J]. 四川大学学报,2009,40(2):318-321.

[2] 龙建,龙立荣,王南南. 提高护士职业承诺的管理方法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2004,19(7):599-600.

[3] 张俊鹏,李瑞明. 浅谈医院药师如何面对医疗改革[J]. 中国药房,2009, 20(7):325-243.

[4] 薛子峰,蔺世英. 浅谈药剂师的职业道德[J]. Journal of Datong Medical College,2001,21(4):52-53.

[5] 宿怀予. 医院药师职业承诺调查分析[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08,17(5):344.

[6] 梁兰美,唐利民,刘艳秋. 药剂师在药房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初探[J]. 中国临床医药实用杂志,2004,4(17):96-97.

中药学职称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分析当前医院中药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造成中药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医院中药人才短缺矛质的主要途径。

我国加人wto,对中医药发展是一个严重挑战和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医药如何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中国传统医药精华如何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大家都十分关注。我国的中药事业发展缓慢,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药人才缺乏,中药队伍人员素质低下。笔者认为,要实现中药现代化,要使我国传统医药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人才是关键,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药队伍是当务之急。

1医院中药队伍的现状

多年来,在我国医疗单位中存在着重医轻药、重西药轻中药的倾向,在中药人才培养、中药专业技术建设、中药加工炮制、中药质量管理等方面一直未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忽视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在目前医院的中药队伍中,从正规中药大专院校毕业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是非中药专业科班出身的人员在从事中药工作,中药人才的严重短缺和断层现象、后继乏人现象是严峻的。

2医院中药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

2. 1各级部门缺乏对培养中药人才的重视

目前国家教育系统开办的中药大学很少,连专门的中药学校也不多,中药技术人才无源补充。从事中药管理的各级机构和组织存在重西药轻中药的倾向,没有把中药的技术建设放到应有的位置。在中药人才的使用上,也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只满足于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很少举办学习班、函授班等形式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使中药从业人员得不到正规的训练和教育,这与中药现代化的要求和中药的发展极不相适应。

2. 2医院中药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得不到改善

中药和西药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都是医院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卫生部门的干部部门至今没有出台正常的中药专业职称晋升制度,致使从事中药工作的技术人员得不到正常的职称晋升,他们的工作环境得不到改善,他们的待遇得不到提高,中药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甚至部分从事中药的人不安心本职工作,改行、调离的现象较普遍,中药队伍无法保持稳定。

3解决医院中药人才短缺的措施

3. 1国家应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教育体系

21世纪建立一个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教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这个体系要根据中药现代化的要求,既要培养能从事中药科研工作和担当中药学术带头人的高层次的中药人才,又要培养大量从事中药加工、炮制、制剂生产所必须的初、中级实用型人才。教育部门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制订长期规划和年度招生计划,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国际竞争需要不断调整招生结构。在专业设置上,各院校要适应中药现代化需要,培养中药材加工、药剂、制药工艺、药理、检验分析、临床药学等各方面的人才。在教育形式上,既要发展中药的中高等教育,又要坚持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电大、函大等多层次发展,形成完整的中医药教育体系,保证各种中药技术人才都有源源不断的输送渠道,以满足中药现代化发展需要。各医疗单位也要根据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人才,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组织在职继续教育,以不断提高在职中药人员的操作技术和专业素质。

中药学职称论文范文第9篇

论文摘要:分析当前医院中药人才队伍的现状和造成中药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提出解决医院中药人才短缺矛质的主要途径。

    我国加人wto,对中医药发展是一个严重挑战和一次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医药如何适应国际竞争的需要?中国传统医药精华如何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大家都十分关注。我国的中药事业发展缓慢,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最根本的原因是中药人才缺乏,中药队伍人员素质低下。笔者认为,要实现中药现代化,要使我国传统医药在国际竞争中站稳脚跟,人才是关键,培养一支高素质的中药队伍是当务之急。

1医院中药队伍的现状

    多年来,在我国医疗单位中存在着重医轻药、重西药轻中药的倾向,在中药人才培养、中药专业技术建设、中药加工炮制、中药质量管理等方面一直未引起高度重视,特别是忽视了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在目前医院的中药队伍中,从正规中药大专院校毕业的是极少数,绝大多数是非中药专业科班出身的人员在从事中药工作,中药人才的严重短缺和断层现象、后继乏人现象是严峻的。

2医院中药人才短缺的主要原因

2. 1各级部门缺乏对培养中药人才的重视

    目前国家教育系统开办的中药大学很少,连专门的中药学校也不多,中药技术人才无源补充。从事中药管理的各级机构和组织存在重西药轻中药的倾向,没有把中药的技术建设放到应有的位置。在中药人才的使用上,也存在重使用轻培养的问题,只满足于师傅带徒弟的方式,很少举办学习班、函授班等形式来提高他们的理论水平,使中药从业人员得不到正规的训练和教育,这与中药现代化的要求和中药的发展极不相适应。

2. 2医院中药人员的地位和待遇得不到改善

    中药和西药的关系应该是平等的,都是医院工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卫生部门的干部部门至今没有出台正常的中药专业职称晋升制度,致使从事中药工作的技术人员得不到正常的职称晋升,他们的工作环境得不到改善,他们的待遇得不到提高,中药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甚至部分从事中药的人不安心本职工作,改行、调离的现象较普遍,中药队伍无法保持稳定。

3解决医院中药人才短缺的措施

3. 1国家应进一步完善中医药教育体系

    21世纪建立一个具有中医药特色的教育体系是十分必要的,这个体系要根据中药现代化的要求,既要培养能从事中药科研工作和担当中药学术带头人的高层次的中药人才,又要培养大量从事中药加工、炮制、制剂生产所必须的初、中级实用型人才。教育部门要根据社会的需求制订长期规划和年度招生计划,并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随着国际竞争需要不断调整招生结构。在专业设置上,各院校要适应中药现代化需要,培养中药材加工、药剂、制药工艺、药理、检验分析、临床药学等各方面的人才。在教育形式上,既要发展中药的中高等教育,又要坚持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电大、函大等多层次发展,形成完整的中医药教育体系,保证各种中药技术人才都有源源不断的输送渠道,以满足中药现代化发展需要。各医疗单位也要根据工作实际,因地制宜地采取多种形式培养人才,举办各种形式的培训班,组织在职继续教育,以不断提高在职中药人员的操作技术和专业素质。

中药学职称论文范文第10篇

第一条为了发展我国医药卫生事业,充分调动卫生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卫生技术人员提高技术水平、学术水平和履行相应职责的能力,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以适应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根据中央和国务院关于改革职称评定,实行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的文件精神,特制订本条例。

第二章卫生技术职务

第二条卫生技术职务是以医药卫生技术应用为主要职责,根据医药卫生工作的实际需要设置的专业技术工作岗位。卫生技术职务有明确的职责和履行相应职责必须具备的任职基本条件,在定编定员的基础上,高中初级专业技术职务有合理结构比例。

第三条卫生技术职务分为医、药、护、技4类:

1.医疗、预防、保健人员:

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治(主管)医师医师医士

2.中药、西药人员:

主任药师副主任药师主管药师药师药士

3.护理人员:

主任护师副主任护师主管护师护师护士

4.其他卫生技术人员:

主任技师副主任技师主管技师技师护士

第四条主任医(药、护、技)师、副主任医(药、护、技)师为高级技术职务;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力中级技术职务;医(药、护、技)师、医(药、护、技)士为初级技术职务。

第三章岗位职责

第五条各类各级卫生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暂按卫生部(82)卫医字第10号、(83)卫防字第61号、(81)卫药字第10号、(79)卫药字第983号等有关文件的规定执行。

第四章任职基本条件

第六条卫生技术人员必须热爱祖国,遵守宪法和法律,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贯彻执行党的卫生工作方针,遵守职业道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第七条医(药、护、技)士

1.了解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

2.在上级卫生技术人员指导下,能胜任本专业一般技术工作;

3.中专毕业见习一年期满。

第八条医(药、护、技)师

1.熟悉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一定的技术操作能力;

2.能独立处理本专业常见病或常用专业技术问题;

3.借助工具书,能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4.中专毕业,从事医(药、护、技)士工作五年以上,经考核证明能胜任医(药、护、技)师职务;大学专科毕业,见习1年期满后,从事专业技术工作2年以上;大学本科毕业,见习1年期满;研究生班结业或取得硕士学位者。

第九条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

1.熟悉本专业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本专业知识,掌握国内本专业先进技术并能在实际工作中应用。

2.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熟练地掌握本专业技术操作,处理较复杂的专业技术,能对下一级卫生技术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3.在临床或技术工作中取得较好的成绩,或具有一定水平的科学论文或经验总结。能比较顺利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4.大学毕业或取得学上学位,从事医药(护、技)师工作4年以上;研究生班结业或取得第二学士学位,从事医(药、护、技)师工作3年左右;取得硕士学位;从事医(药、护、技)师工作2年左右;取得博士学位者。

第十条副主任医(药、护、技)师

1.具有本专业较系统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了解本专业国内外现状和发展趋势,能吸取最新科研成就并应用于实际工作;

2.工作成绩突出,具有较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本专业复杂疑难问题或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论文或经验总结。能顺利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3.具有指导和组织本专业技术工作和科学研究的能力,具有指导和培养下一级技术人员工作和学习的能力;

4.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含大学本科)学历,从事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5年以上;取得博士学位,从事主治(主管)医(药、护、技)师工作2年以上。

第十一条主任医(药、护、技)师

1.精通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掌握本专业国内外发展趋势,能根据国家需要和专业发展确定本专业工作和科学研究方向;

2.工作成绩突出,具有丰富的临床或技术工作经验,能解决复杂疑难的重大技术问题或具有较高水平的科学专著、论文或经验总结。能熟练阅读一种外文的专业书刊;

3.做为本专业的学术、技术带头人,善牛指导和组织本专业的全面业务技术工作,具有培养专门人才的能力;

4.从事副主任医(药、护、技)师工作5年以上。

第十二条各级卫生技术职务,必须由行政领导在经过评审委员会怦审的、符合相应条件的卫生技术人员中,按照限额进行聘任或任命。

对未经评审委员会评审或评审认定不符合任职条件者,任何单位或任何人不得聘任或任命其担任卫生技术职务。

第五章评审委员会的组建

第十三条各级卫生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分别由高级、中级、初级职务评审委员会负责评审。

高级职务评审委员会一般由国务院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组建;也可授权确实具备评审条件的下属单位直接组建,并报部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批准。

中级、初级职务评审委员会的组建权限国务院各部门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确定。

第六章附则

中药学职称论文范文第11篇

15人,山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10人。调查所要求的教师是讲授(或讲授过)药学专业英语的教师。共发放调查问卷37份,回收问卷35份,回收率94.6%,其中有效问卷33份。关于学生的调查同样来源于这三所学校。调查所要求的学生是参与过药学专业英语学习的学生。共发放340份问卷,回收问卷317份,回收率93.2%。

在本次调查中,教师从性别、年龄、学历和职称上呈现以下特点:性别上女性教师占100%。从年龄上看,36-45岁区间比例为40.8%,26-35岁区间比例为45.9%,而26岁以下,45岁以上占较小的比例。学历上硕士57.8%,本科42.2%。职称上高级职称占42.9%,中级职称占50.1%,初级职称及以下占7%。而在教师类型上,专业教师占28.6%,外语教师占71.4%。而对于学生的调查,男女性别结构为14:20,年龄结构全部集中在20-25岁区间。学历结构都是高中毕业。以上数据表示调查对象的组成无论在年龄结构,性别结构,还是学历以及类型上都比较合理,调查分析结果也将更为科学。

一、教学目标的现状

在本次问卷对“参与药学英语教学目标的制定人员”调查中,有60.4%的人选择了课程负责人,22.1%的人选择了“任课教师”,10.2%的人选择“教育专家”,只有7.3%的人选择“企业”。(见图2-1)

图2-1 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目标的制定者构成图

这说明我国高职院校药学专业英语的教学目标的制定者主要包括课程负责人、任课教师、教育专家以及企业。同时也表明在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核心还是课程负责人和一线的任课教师,而用人单位和企业很少参与到教学目标的制定中来。但在另外一个问题“您认为在教学目标制定中谁的意见往往更重要?”50.2%的人都选择了用人单位和企业,40.7%的人认为教育或课程专家的意见有着重要的作用,这也表明我们目前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更加注重用人单位和企业的加入。因为用人单位和企业本身最清楚学生学习的药学专业英语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需要做哪些方面的调整。而现在有些高职院校的课程负责人或一线的任课教师由于对学生的学习需求和职业需求的研究不够深入,各校制定的教学目标往往脱离实际。

二、教材的组织形式的现状

教材是供教学用的资料,如课本、讲义等。教材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教材指课堂上和课堂外教师和学生使用的所有教学材料。教师自己编写或设计的材料也可称之为教学材料。计算机网络上使用的学习材料也是教学材料。总之,广义的教材不一定是装订成册或正式出版的书本。凡是有利于学习者增长知识或发展技能的材料都可称之为教材。狭义的教材即教科书,教科书是一个课程的核心教学材料。教材是教学的主要依据,是阐述教学内容的专用书籍,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是学生获得知识的重要来源。因此,教材的好坏也决定着教学效果的好坏。

图2-2 《药学英语》教材难度调查

在调查中,笔者得知,大部分高职院校的药学英语教材都选择了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出版的章国斌教授主编的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的《药学英语》。在对“你认为《药学英语》的教材难度如何?”的学生调查中,57.5%的学生认为“一般”,25.6%的学生认为“难”,10%的学生认为“容易”,6.9%的学生认为“较难”。(见图2-2)

由以上数据可知,学生认为《药学英语》教材一般的占了57.5%,加上认为容易的10%,有67.5%的学生认为目前所使用的《药学英语》教材难度适中。只有32.5%的学生认为教材难度大。可见学生对目前所用教材比较满意,原因是由于该教材在编排上难度由浅入深,覆盖面也比较广泛,涵括了药品说明书、药店常用对话、英美药典、中药、药事法规以及比较热门的食品安全等方面的内容。但传统的药学英语教材由于从选材、编辑到出版发行耗时较长,时效性差,导致学生在课堂上不能学到本专业的最新研究和发展状况,和专业实际脱节。

与此同时,调查也发现几乎所有的教材都缺乏相关的教师用书及辅导材料,拓展读物不丰富。在对“您认为《药学英语》教材是否需要辅导材料?”将近90%的教师认为需要。由此可见,教师认为教材中有限的课文和一些单调的练习,不能完全满足学生药学专业英语学习的需求。

三、教学模式的现状

教学模式的研究是当代教学论中的一个综合性的课题,其核心是用系统、结构和功能等观点研究教学过程中的各种方式方法,考察其理论的或实践的基础,从而形成一种系统化和多样化相统一的教学模式体系。理论界对教学模式的理解很不一致,有多种认识。一种比较流行的看法是,教学模式是教学理论的转化形式,它是用于设计课题、选择教材、揭示教师活动的基本框架[1]。作为结构框架,突出了教学模式从宏观上把握教学活动整体及各要素之间内部的关系和功能;作为活动程序则突出了教学模式的有序性和可操作性。就药学专业英语课堂教学模式而言,就是要根据语言学习规律,突出药学专业英语教学特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在对“您目前所采用的药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是什么?”的教师问卷调查中,84.6%的教师对药学专业英语教学采用的是“公共英语教学模式”,也就是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把主要的课堂时间放在翻译课文,讲解语法和词汇上。10%的教师采用的是“CBI教学模式”。CBI全称是Content-Based Instruction,即内容教学法,是一种将目标语言与主题内容融合在一起的教学理念。5.4%的教师采用的是“任务型教学模式”[2]。任务型教学( task - based approach) 产生于 20 世纪 80年代,它是交际法教学和第二语言研究两大领域结合的产物,代表了真实语境下学习语言的现代语言教学理念。(见图2-3)

图2-3 药学专业英语的教学模式的选择

在对“你认为药学专业英语课堂教学如何?”的学生调查中,59.6%的学生选择了“枯燥乏味”,25.8%的学生选择了“一般”,9.7%的学生选择了“有趣”,4.9%的学生选择了“非常有趣”。根据以上数据我们可以看出,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的药学专业英语教师仍然沿用了传统的专业英语教学法――翻译+阅读文章,学生普遍反应课堂教学枯燥乏味,常常出现台上教师滔滔不绝,台下学生昏昏入睡的尴尬局面。教学效果不太理想。究其原因是由于药学专业英语相对于公共英语难度较大。同时,药学专业英语和公共英语的侧重点是不同的,药学专业英语更注重培养学生运用英语这一语言工具解决在药学领域中的问题的能力。教师若不采取相应的办法,照搬照抄公共英语的教学模式,只会使学生彻底失去学习的兴趣。

四、教学评价的现状

从教育的观点来讲,教学评价往往被定义成确定学生达到教育目标的程度的系统测定过程。它既包含对学生行为定量的描述,也包含对学生行为定性的描述以及与行为描述相关的价值描述。因此教学评价可以被看成是研究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价值的过程,其主要功能是促进被评者的发展[4],评价的过程就是通过信息的收集、分析,做出判断,为决策提供服务的过程。斯塔弗尔比姆说“评价是为了提高,而不是证明。”斯塔克的应答式评价模式也强调了评价的改进功能,不赞成在方案计划完成后进行的评价。克龙巴赫也说“评价能完成的最大贡献是确定教程需要改进的方面。”为此,他把评价定义为“为作出关于教育方案的决策,搜索和使用信息”。综上所述,教学评价是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运用科学的教育评价技术与方法,对教育教学活动及其相关因素进行系统描述,并做出相应价值判断的活动,它的目的是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和帮助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习目标。

药学专业英语的教学评价同样如此,教师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做出判断和指导,从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英语教学中获得各自所需要的知识,更好地让英语这门工具学科为职业学校的学生的专业服务。

对教师“教”的评价现状。在对“药学专业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开展情况”的学生调查中,70.5%的学生选择了“一次”,

16.8%的学生选择了“二次”,10.3%的学生选择了“三次”,2.4%的学生选择了“三次以上”。(见图2-4)

图2-4 药学专业英语课堂教学评价开展情况

中药学职称论文范文第12篇

[摘要]目的:了解门诊输液室护士在静脉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寻求适用于静脉安全用药的对策,帮助护士及护理管理人员提高安全护理的应对能力。方法:选择县级以上9所医院235名护理人员,分别按学历和职称分组,采用自制的问卷调查目前门诊输液室护理队伍中静脉用药不安全因素。结果:在静脉用药安全隐患因素综合得分方面,不同学历组间和不同职称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高学历和高职称的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中的安全方面优于低学历及职称者。护理人员必须加强静脉用药安全知识的学习,严格执行操作规程,建立健全静脉用药安全性应当遵循的工作方法和制度,有效防范护理差错事故,保障患者安全。

[关键词]静脉用药;安全隐患;对策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idden dangers of intravenous medication in the outpatient transfusion room, and seek the countermeasures suitable for the safe intravenous medication in order to help the nurses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afe nursing.Methods:A total of 235 nurses in 9 hospitals above the county level were divided according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professional title separatel.All were interviewed with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 on the main insecurity factors of current intravenous medication in the outpatient transfusion room currently. Results:On the aspect to overall merit of hidden dangers existing in intravenous medication,there i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professional title.Conclusions:The nursing staff with diplomas and high professional titles do better than those with low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titles on the aspect to safety of intravenous medication . The nursing staff must reinforce learning intravenous medication, and execute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trictly. The approach and system on safe intravenous medic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nursing error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

[Key words]intravenous medication;hidden dangers ;countermeasures

门诊输液室汇集了医院各科门诊输液病人,每天要接待大量的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的病人以及不同的医师、数十种的静脉用药,护理工作量非常大,护士人力资源又相对紧张,有时静脉用药中难免存在着安全隐患。为了解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寻求适用于安全静脉用药的对策,帮助护士及护理管理人员提高安全护理的应对能力,本文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以目前门诊输液室护理队伍中存在的静脉用药不安全因素为内容,抽样调查山东滨州县级以上9所医院门诊输液室235名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统计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滨州县级以上9所医院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共抽取235人,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4.0±8.8)岁,工作年限1~29年,平均(12.5±7.8)年。学历构成:中专35名,大专155名,本科45名。职称构成:护士121名,护师67名,主管护师42名,副主任护师5名。

1.2方法参考有关文献,结合目前护理队伍中存在的静脉用药安全隐患问题,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为多因素等级评分表,由护士长填写调查表,派3名护士发放,发出235份,全部收回,且全部为有效问卷。问卷的内容包括:(1)查对制度;(2)查看配伍禁忌;(3)药物作用掌握;(4)药物输注顺序;(5)用药知识指导;(6)用药中病情观察;(7)不良反应处理措施;(8)副作用预防知识;(9)用药前评估病人情况;(10)治疗前有无询问过敏史;(11)药物用量换算的准确率;(12)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血管;(13)执行医嘱的准确率;(14)微粒污染知识;(15)无菌技术观念;(16)自我防护意识;(17)法律意识。调查表内容分为2部分:(1)护士的背景资料,包括护理人员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2)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中安全隐患的项目及分值,按不同程度分为3个分值(良好3分,一般2分,差1分)。调查结束后,选择45名研究对象进行重测,调查表重测可信度为0.93。合理设计调查表,操作过程严格质控,尽量减少组内误差,避免主观性。

1.3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表1显示,学历组间在静脉用药安全隐患因素综合得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且不同职称护理人员存在的静脉用药安全隐患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随着病人法制观念、自我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病人对医院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治病,而是更加重视就医过程的安全性,更加关注护士药物治疗全过程的正确性,病人一旦对过程中的某一方面不满或发现问题,就可能导致他们对过程中的某一方面不满或发现问题,就可能导致他们对整个就医过程的全盘否定[1]。因此,要保证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关的药理学知识和护理技术,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临床静脉用药的安全意识与护理人员的学历及职称高低相关。高学历及高职称者调查综合评分高,说明高学历者理论知识方面扎实,有更强的可塑性及临床适应能力,职称高者相对年资高,经验丰富,静脉用药安全意识强。但在具体指标中,查对制度、药物输注顺序、用药前评估病人情况等方面与学历和职称无关,说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心以及敬业精神有待提高,也有助于加强提高护理人员静脉用药的安全意识。

4对策

4.1加强业务学习、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静脉用药的安全意识。培养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能力是护理工作依法管理的基础,只有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临床工作静脉用药的安全知识,培养较强的安全意识,才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减少导致不安全的隐患因素,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2]。护理管理者要有计划、有目的、并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用药安全知识的业务学习,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预见性及应对用药风险的能力。

4.2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落实岗位职责。加强查对制度,在药物配制过程中,认真查对药物的名称、用法、剂量、时间、浓度及有效期,并注意配伍禁忌,对新药要确知药物的性能、药理特性、使用方法、配制、注射时的注意事项等,防止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护理管理者要制订有关具体的考核标准,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加大执行力度,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违规、隐患,及时进行反馈、查处,并加强监控,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3]。

4.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慎独精神。护理人员在临床用药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而并非技术性的原因和业务水平问题,因此,要有效地使用药物,充分发挥药物效果,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强化自我管理,即慎独精神[4],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证及用药方法,对不熟悉的药品在使用前认真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使医务人员能及时掌握药品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用药注意事项[5],对一些有过敏反应或其他危害的药物,应在实施前向患者及家属交待、解释清楚[6]。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静脉用药中的安全隐患问题。

4.4静脉输液专业化管理成立专业化组织可以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输液专业化管理,是提高输液质量的有效途径[7]。

综上所述,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临床静脉用药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职业修养。管理者应建立健全安全静脉用药的应当遵循的工作常规、制度,有效防范护理差错事故,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秀菊,刘雪松,马志新,等.我院强化门诊服务质量管理的实践与体会.中华护理杂志,2003,19(8):641.

[2]魏红梅.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网络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A):68.

[3]李瑞兰,刘宜谦,潘宝玉,等.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5,5(8):27-29.

[4]吕利明.浅谈护士在药物治疗与护理中的慎独精神.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49-52.

[5]庄勤.南通市100例医疗事故争议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502-504.

[6]鸣笛.生命代价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07,7(2):193.

中药学职称论文范文第13篇

一、医学文书及资料

申报正、副高均要求提供任现职以来反映本人最高专业技术水平的住院病历复印件3份或专业技术总结1份。

专业技术总结是指任现职期间承担本专业的临床诊疗、实验、诊断、现场(流行病学)调查、药物调剂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和体会。具体要求应是申报人员在任现职期间比较集中开展的专业技术工作,其中选择1-2项代表本人专业技术水平的业务工作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表述:一是必须系本人在任现职期间主持的临床诊治、护理或诊断的疑难病例、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现场调查、处置、复杂的药物调剂和实验室技术等工作;二是结合国内外同行的先进技术和经验进行分析、讨论;三是结合或引用的国内外文献要明确注明出处。住院病历复印件,要由单位负责人确认后签字盖章。

二、科学研究获奖证书及课题研究结题要求

奖项:要求提供科研获奖证书原件及批文复印件(单位审核人签名医学全在.线med126.com,同时加盖单位公章)。

课题:要求提供结题报告(单位审核人签名,同时加盖单位印章)。

三、论文

中药学职称论文范文第14篇

【摘 要】目的:分析输液引起的护理缺陷及提出防范对策以减少失误。方法:分析2005-2007年间发生的15起输液护理缺陷的原因。结果:2007年后近一年未发生输液护理缺陷。结论:应及时总结工作中的失误,分析原因,总结方法,减少失误的再一次出现。

【关键词】:输液;护理缺陷;对策

【中图分类号】R4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517(2009)03(上)-0120-01

Analyze nursing defects of transfusion on 15 patients

Du Chun Lei

Abstract Objective:Analyze nursing defects of transfusion to avoid fault. Method:Analyze the nursing defects of transfusion between 2005-2007 on 15 patients. Result:No nursing defects occurred after 2007. Conclusion:We should sum up the defects to improve the our work..

Keyword nursing defects transfusion

为探讨输液护理缺陷发生的原因及防范对策, 实现“零缺陷”的工作目标, 现将我院2005~2007年发生的护理缺陷15起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5~2007年共发生输液护理缺陷15起。15起护理缺陷分类:注射输液错误7次,占416%;巡视工作不到位5次,占33%,新药知识欠缺3次,占20%。护理缺陷发生时间分布:白班12起,占70%;夜班5起,占30 %。护理缺陷人员职称结构:实习生2例,占12%;护士9例,占52%;护师4例,占24%;主管护师2例,占12%。

2 原因分析

2.1 注射输液错误 共7次, 居第1位, 具体为张冠李戴、看错药物名称或剂量、漏加药、液体内有絮状物未发现等。从发生护理缺陷过程分析均为未严格执行查对制度, 未做好三查七对工作所致。

2.2 巡视工作不到位 共5次, 居第2位, 具体为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1例, 液体渗漏未及时发现和处理导致皮肤损伤2例, 滴速过慢以致病人缺钾症状未改善1例。这些护理缺陷的发生与护理工作者工作主动性差、责任心不强、业务能力有限有关。

2.3 新药知识欠缺 共3次, 具体为配伍不当、调速不当,与工作不严谨有关,对新药根据药名凭经验操作, 未详细阅读药物说明书。

2.4 从护理缺陷发生的时间上分析 白班发生护理缺陷率(70%)远高于夜班(30%),与白班输液病人多、干扰大,(如接电话、回答病人咨询及疑问等)、工作紧张有关, 这样易分散护士注意力; 而白班中交接班时发生护理缺陷多(30%),护士连续紧张工作4小时, 机体疲劳, 生理机能处于半抑制状态, 而此时为接瓶、拔瓶高峰期, 护士工作量大而人员减少, 易忙中出错。

2.5 从护理缺陷人员职称分析 低职称发生护理缺陷(52%)远大于高职称的护士。因许多低职称护士参加轮转,未固定科室, 存在未完全熟悉科室工作环境和工作制度, 与高职称护士相比还存在经验不丰富、业务技术掌握不熟练、事件处理能力欠缺。而高职称护士由于工作年限长、工作熟练, 很大程度受自信、凭印象的经验思维和定势思维而发生护理缺陷。

3 讨论

通过我院输液护理3年来发生护理缺陷的分类、时间、人员职称的分析,我们体会到:健全制度、严格执行是防范缺陷的关键;良好职业道德、高度责任心是防范缺陷的基本保证; 业务素质与能力是防范缺陷的重要基础。管理者在工作中发现问题, 给予及时解决。由于管理制度实施到位,近一年多来本院输液护理时未在出现护理缺陷,并总结出以下几点经验供讨论[1]。首先应强化质量意识,科内建立二级质控管理,即质控成员与护士长每天不定时对科室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其次应健全制度,如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差错事故登记呈报制度等。明确各级护理人员的职责, 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并应重视安全和责任教:通过安全教育, 使护士明白差错与事故仅一步之遥, 发生护理事故时当事者要负法律责任,法律不因为护士辛苦而免其责任,以提高护士的风险防范意识。经常对护士进行职业责任教育,将职业道德教育列为新护士上岗培训的必修课,以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慎独修养。最后应注意业务培训::不同职称,培训的侧重不同,对初级护理人员, 尤其是对“高危人群”,以强化“三基”知识为重点,定期组织“三基”理论考试和操作考试; 对中级护理人员,以强化专科理论和技能为重点,不定期进行抽考;对高级护理人员, 则要求严把质量关,定期组织本科护士学习新药知识, 进行专题讲座。

参考文献

中药学职称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静脉用药;安全隐患;对策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hidden dangers of intravenous medication in the outpatient transfusion room, and seek the countermeasures suitable for the safe intravenous medication in order to help the nurses improve the ability of safe nursing.Methods:A total of 235 nurses in 9 hospitals above the county level were divided according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professional title separatel.All were interviewed with the self-made questionnaire on the main insecurity factors of current intravenous medication in the outpatient transfusion room currently. Results:On the aspect to overall merit of hidden dangers existing in intravenous medication,there is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between the different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professional title.Conclusions:The nursing staff with diplomas and high professional titles do better than those with low education and professional titles on the aspect to safety of intravenous medication . The nursing staff must reinforce learning intravenous medication, and execute 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 strictly. The approach and system on safe intravenous medication should be established to prevent the occurrence of nursing errors and ensure the safety of patient.

[Key words]intravenous medication;hidden dangers ;countermeasures

门诊输液室汇集了医院各科门诊输液病人,每天要接待大量的不同年龄、不同病情的病人以及不同的医师、数十种的静脉用药,护理工作量非常大,护士人力资源又相对紧张,有时静脉用药中难免存在着安全隐患。为了解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寻求适用于安全静脉用药的对策,帮助护士及护理管理人员提高安全护理的应对能力,本文采用自制问卷调查法,以目前门诊输液室护理队伍中存在的静脉用药不安全因素为内容,抽样调查山东滨州县级以上9所医院门诊输液室235名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进行统计学分析,现报告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滨州县级以上9所医院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共抽取235人,年龄22~49岁,平均年龄(34.0±8.8)岁,工作年限1~29年,平均(12.5±7.8)年。学历构成:中专35名,大专155名,本科45名。职称构成:护士121名,护师67名,主管护师42名,副主任护师5名。

1.2方法参考有关文献,结合目前护理队伍中存在的静脉用药安全隐患问题,自行设计调查问卷,为多因素等级评分表,由护士长填写调查表,派3名护士发放,发出235份,全部收回,且全部为有效问卷。问卷的内容包括:(1)查对制度;(2)查看配伍禁忌;(3)药物作用掌握;(4)药物输注顺序;(5)用药知识指导;(6)用药中病情观察;(7)不良反应处理措施;(8)副作用预防知识;(9)用药前评估病人情况;(10)治疗前有无询问过敏史;(11)药物用量换算的准确率;(12)保护和合理使用静脉血管;(13)执行医嘱的准确率;(14)微粒污染知识;(15)无菌技术观念;(16)自我防护意识;(17)法律意识。调查表内容分为2部分:(1)护士的背景资料,包括护理人员年龄、学历、职称、工作年限。(2)护理人员在静脉用药中安全隐患的项目及分值,按不同程度分为3个分值(良好3分,一般2分,差1分)。调查结束后,选择45名研究对象进行重测,调查表重测可信度为0.93。合理设计调查表,操作过程严格质控,尽量减少组内误差,避免主观性。

1.3统计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

2结果

表1显示,学历组间在静脉用药安全隐患因素综合得分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

3讨论

随着病人法制观念、自我保护意识的日益增强,病人对医院的要求已不再局限于单纯的治病,而是更加重视就医过程的安全性,更加关注护士药物治疗全过程的正确性,病人一旦对过程中的某一方面不满或发现问题,就可能导致他们对过程中的某一方面不满或发现问题,就可能导致他们对整个就医过程的全盘否定[1]。因此,要保证安全有效地使用药物,护理人员不仅要具备相关的药理学知识和护理技术,还要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临床静脉用药的安全意识与护理人员的学历及职称高低相关。高学历及高职称者调查综合评分高,说明高学历者理论知识方面扎实,有更强的可塑性及临床适应能力,职称高者相对年资高,经验丰富,静脉用药安全意识强。但在具体指标中,查对制度、药物输注顺序、用药前评估病人情况等方面与学历和职称无关,说明护理人员在工作中的责任心以及敬业精神有待提高,也有助于加强提高护理人员静脉用药的安全意识。

4对策

4.1加强业务学习、培训,提高护理人员静脉用药的安全意识。培养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专业技术能力是护理工作依法管理的基础,只有精通护理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熟悉临床工作静脉用药的安全知识,培养较强的安全意识,才能在繁忙的护理工作中减少导致不安全的隐患因素,防止差错事故的发生[2]。护理管理者要有计划、有目的、并结合实际情况组织护理人员进行静脉用药安全知识的业务学习,牢固树立“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观念,提高对药物不良反应的预见性及应对用药风险的能力。

4.2严格执行各项操作规程,落实岗位职责。加强查对制度,在药物配制过程中,认真查对药物的名称、用法、剂量、时间、浓度及有效期,并注意配伍禁忌,对新药要确知药物的性能、药理特性、使用方法、配制、注射时的注意事项等,防止引发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护理管理者要制订有关具体的考核标准,提高护理工作的规范化,加大执行力度,对在检查中发现的违规、隐患,及时进行反馈、查处,并加强监控,杜绝类似情况再次发生[3]。

4.3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强化护理人员的慎独精神。护理人员在临床用药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护理人员缺乏责任感和自我约束力,而并非技术性的原因和业务水平问题,因此,要有效地使用药物,充分发挥药物效果,应加强对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职业道德修养,强化自我管理,即慎独精神[4],严格掌握药物使用的适应证及用药方法,对不熟悉的药品在使用前认真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使医务人员能及时掌握药品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用药注意事项[5],对一些有过敏反应或其他危害的药物,应在实施前向患者及家属交待、解释清楚[6]。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解决静脉用药中的安全隐患问题。

4.4静脉输液专业化管理成立专业化组织可以有系统、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输液专业化管理,是提高输液质量的有效途径[7]。

综上所述,门诊输液室护理人员必须加强对临床静脉用药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提高职业修养。管理者应建立健全安全静脉用药的应当遵循的工作常规、制度,有效防范护理差错事故,保障患者安全。

参考文献:

[1]王秀菊,刘雪松,马志新,等.我院强化门诊服务质量管理的实践与体会.中华护理杂志,2003,19(8):641.

[2]魏红梅.建立护理安全管理网络的探讨.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20(9A):68.

[3]李瑞兰,刘宜谦,潘宝玉,等.护理质量管理督导在护理质量管理中的作用[J].护理管理杂志,2005,5(8):27-29.

[4]吕利明.浅谈护士在药物治疗与护理中的慎独精神.实用护理杂志,2000,16(4):49-52.

[5]庄勤.南通市100例医疗事故争议原因分析及防范对策.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4,20(8):502-504.

[6]鸣笛.生命代价的启示[J]中国护理管理,2007,7(2):1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