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林业育苗论文范文

林业育苗论文范文

林业育苗论文

林业育苗论文范文第1篇

1.1缺乏新兴技术的引进和运用

林业育苗技术的引进和缺乏是当前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当前在国际上有许多先进并且成熟的育苗技术,但我国的育苗技术依旧以传统的技术为主,国际上的优秀林业育苗技术并没有得到我国的借鉴和引进,新兴林业育苗技术的缺乏,使得我国林业发展体系并不够完善。一方面,我国在林业技术方面还缺乏高新的硬件设备,例如电子设备、机械设备、自动灌溉技术等等。这些设备的缺乏和完善,使得一些技术难以运用;另一方面,在当前的技术管理中,缺乏较优越的新技术引进机制,在对新技术的认知上缺乏一定的了解,所以不注重新技术的引用和应用。

1.2技术机制不完善

在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林业育苗工作中能否提供相对应的技术支持的意义相当重要,但我国的育苗技术并不完善,使得育苗中出现的一些技术性问题无法得到妥善解决,一系列因素使得育苗效果不高;育苗技术机制不完善,缺乏技术支持体制严重阻碍了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开展和发展。长期以来,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投入较少,特别是新造林没有进行管理和保护投入,所以很难巩固建设成果;国家的林业建设政策没有充分地调动社会力量,加上参与到科技成果推广活动的工作人员积极性不高,使得技术和科技推广速度比较慢,造成造林的科技含量低,人力物力浪费现象严重。

2针对林业育苗存在问题的对策

2.1更新育苗观念

育苗管理工作任重道远,育苗过程复杂长久,社会是在不断更新换代的,这就要求育苗工作者跟上时代的脚步,积极更新自身的育苗理念,结合自身成熟的育苗技术,树立起先进的林业育苗技术管理观念,正确的认识到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的基础概念和重要意义,,在技术应用中将技术管理作为其必要保障。技术管理的工作就是通过一系列的设计、规划和监督等方式保障林业育苗技术的广泛实施。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是育苗的首要之选。

2.2引进先进育苗技术

先进的林业育苗管理技术是实行育苗造林的必要保障,其做法主要是:定期组织技术人员参与专业性的育苗技术管理的研讨会,育苗工作者们相互交换和传授各自的育苗经验;组织技术人员定期去国外考察学习新技术,引进国际上广泛优越的种植技术,努力提高自身的专业业务水平,积极关注国内外林业育苗的最新技术和科研成果。

2.3完善技术支持

机制政府加大对林业育苗的关注力度,设立育苗发展基金,将对育苗发展资金支出列入到财政预算,对育苗这一产业提供资金和制度保障,将我国的林业育苗产业做大做强,要以市场为导向,发展林业为主要目的,培育适应的品种;对育苗工作者进行技术培训,提高育苗技术水平,降低育苗成本,增加苗木在市场中的竞争地位;建立完善的技术管理机制,从育苗管理工作的开始到结束,都要进行全程的技术规划与技术指导,在管理过程中,如果出现技术问题无法被解决的情况,应向有关技术管理部门及时反映,相关部门应立即对此出现的问题联系其他技术机构进行咨询,联合解决。

3结语

林业育苗论文范文第2篇

随着现代化社会的迅猛发展,林业育苗成为了园林绿化项目的重要环节,与此同时,林业育苗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其中,容器育苗技术为我国林业育苗技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容器育苗技术在我国林业育苗工作中的应用时间不长,因此许多专业人员没有全面掌握该技术,造成许多人认为林业育苗的产量、质量都与容器育苗技术的掌握程度相关。实际上,任何一种先进的育苗技术都必须与育苗特点相符才能被有效应用,而容器育苗技术即使在某一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不能代表其在任何育苗产业中都适用,应当选择适合育苗生长的技术加以应用。按照我国林业领域的发展现状来看,应用最为广泛的是无纺布育苗容器技术,该技术可综合运用两种不同质材料,并经过自动化技术将两种材料进行焊接,然后应用到下种、扦插以及培苗移栽的过程当中用。此外,随着电子化机器的普遍应用,电子设备也可快速并准确的将机器切割处理,同时在节省时间、人力的基础上,做到整齐、美观。但是在这一过程中,应当掌握机器进料口处的尺寸调节,满足育苗的不同尺寸,尽可能栽培多种类育苗。

2林业育苗的管理策略

要提高林业育苗的产量与质量,不仅需要通过提高育苗技术得以实现,同时还必须在苗木生长过程中加强管理,保证育苗始终处于良好的生长状态。

2.1做好育苗前准备

2.1.1苗床准备

在进行育苗之前,首先需要平整苗床,根据苗木种类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营养土配方,营养土配制成功之后需要选择尺寸相符的容器填入其中,整齐排列后才可育苗。

2.1.2种子处理

林业育苗工作人员需要严格把控育苗前的准备工作,以最大限度优化育苗条件,提高苗木质量与产量。首先,工作人员应结合当地环境、气候等特点科学的贮藏种子。然后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健壮枝条进行消毒,做好生根素处理,将芽条的1/3插入大棚沙床中,或将已经准备好的种子经过消毒杀菌处理后撒于沙床上,并平铺一层细沙,约1cm厚度,保湿催芽。

2.2强化日常管理

2.2.1合理施肥

合理施肥可增强育苗的生长态势以及存活机率。在施肥过程中,需要对特殊病虫害采取隔离解决措施,在消除病虫害的同时保证不影响健康育苗。并且,应根据育苗的生长习性及生长环境,合理选择肥料,通过实施花费提高育苗的防病害能力,从而有效保护育苗健康。

2.2.2细心养护

任何种类的树木在遭受病虫害侵袭后都容易受到损伤,这就要求育苗养护人员在苗木生长的过程中高度重视苗木的生长情况与健康状态。为防止由于一个小枝干而使整片苗木受到影响,养护人员必须将受病虫害影响的枝干进行修剪,一旦苗木受病虫害较为严重,且极有扩散可能,则必须对该苗木及时采取整体分离。为避免苗木再次遭受病虫害影响,当修剪完毕后,需将受到病虫害侵袭的枝干集中处理,通常采取高温烧毁。

2.3优化配置

在同一片林业育苗区域中,育苗质量均不相同,如风折苗木、枯立苗木、病害苗木等都属于质量较差的树种,需要及时将其处理,积极优化林业育苗配置,局部清理无法痊愈的苗木,有效改善育苗生长环境。经过多年实践可知,在林业育苗管理中采用合理的优化配置管理,更有利于减少病虫害发生率,提高育苗生长质量。此外,由于受到早期的不合理栽培或不可抗力因素等影响,许多林业育苗地都会出现局部性稀疏苗木,并且这种现象较为常见。一旦林业育苗地已经发生局部性稀疏苗木现象,则必须及时封锁育苗,在不影响其他区域苗木正常生长的基础上,对该片稀疏苗木进行整改工作,最大限度保护植被及育苗的完整性。在整改局部性稀疏苗木的同时,不仅需要通过人力对整片稀疏苗木区域进行补植或补播工作,还需要重视阔叶林树种的栽培工作,以实现林业育苗的多样性发展。

3结语

林业育苗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 林业 种苗 培育 发展 对策 生产管理

[中图分类号] [S7-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3)04-0092-01

近些年来,我国的林业生态建设任务越来越重,黑龙江省实施风沙治理工程的任务量很大,导致种苗需求量越来越大,这些都给黑龙江省种苗生产带来了很好的发展机遇。黑龙江省在种苗生产基地建设这一基础之上,继续巩固以及发展苗圃育苗生产基地的建设工作,积极发展林业社会育苗,初步形成了一种以国有苗圃作为主体,社会育苗作为补充的黑龙江省苗木生产体系。面对当前我国林业生态发展形势,黑龙江省虎林市将建设绿色生态示范区作为中心内容,将市场作为导向,将科技作为动力,对科学发展观进行贯彻以及落实,加强和加大执法的力度,强化林业行业的管理,对生产结构进行优化,对优良品种进行选育以及推广,尽最大努力推进黑龙江省虎林市林木种苗得到健康以及可持续发展,进而奠定坚实的基础,下面,笔者就对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进行探析。

一、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实施科技兴种

近些年来,黑龙江省虎林市实施科研和生产相互结合,提升林业种苗科技的含量,已经成为了林业种苗事业得到快速、持续以及健康发展的基本保证。在林业种苗生产的过程中,黑龙江省虎林市加大了林业种苗生产适应技术的不断推广以及不断应用,先后对地膜覆盖育苗技术、根宝育苗技术、营养钵育苗技术以及ABT生根粉育苗技术进行了推广,与此同时,加强了新品种引种示范的工作,黑龙江省虎林市先后从中国林科院、黑龙江省林科院引进了多个新品种,并且对其实施了引种试验以及示范工作,逐渐培育出了适当以及适宜的良种壮苗,进而为林业生态建设奠定了技术服务工作的基础。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因此,黑龙江省虎林市想要保证林木种苗的培育质量,使其得到良好发展,必须要不断实施科技兴种的政策。

二、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依法治种

黑龙江省虎林市通过认真学习、贯彻以及落实我国《种子法》的相关规定,初步形成了一种依法开展种苗经营、种苗生产这样良好的氛围,首先,要实施林木种苗生产的六证一签制度,严格把好林业种苗的质量关,禁止不合格的林业苗木进入到重点工程中,这些都从本质上保证了我国林业建设工程高质量实施以及高标准实施。其次,要实施林业种苗供应的招投标制度,禁止关系苗、人情苗的出现,把优质苗以及合格苗用在林业工程上面,这样能够真正保证工程造林质量。最后,要实施种苗价格听证制度,坚决制止哄抬种苗价格以及垄断种苗市场等行为的出现,通过对各个方面的意见进行倾听,确定一个合理的林业苗木价格,进而有效维护用苗单位自身的利益,最终保障了苗木生产者合法的权益不受侵害。

三、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夯实基础

近些年来,黑龙江省先后实施林木种苗工程项目,按照黑龙江省所制定林木种苗工程管理办法以及所提出来的质为优和慎用钱的要求,必须要严格执行相关审批规定以及相关建设的程序,认真落实以及贯彻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度以及林业工程质量监理的制度,确保相关资金做到安全运行以及专款专用,最终保证了林业工程建设的质量。

四、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深化改革

所谓的深化改革就是指深化国有苗圃的改革,国有苗圃一直都是林木种苗行业中最为重要的骨干力量,能够有效促进虎林市林业种苗得到健康发展,黑龙江省对于国有苗圃实施了内部的整合,进一步将管理的体制进行了理顺,进而实现资源的整合,统一规划、合作发展以及分组管理这样的体制。扩大种植规模,合理实施规划,促进科学发展以及我国国有苗圃快速的发展。在苗圃内部也要组建四组一队,所谓的四组一队就是指绿化队、科研组、育苗一组、育苗二组以及营销组。在内部实施十分严格的目标管理责任制度。

近些年来,人们在抓好林木种苗生产供应的过程中,将苗圃服务的领域进行拓宽,将重点放在了种苗市场的营销以及营林绿化施工方面,这些从本质上为国有苗圃发展添加了一定的活力以及后劲。伴随着林业种苗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虎林市必须要借助自身所具有的地理位置优势,建立营销队伍,这样可以从本质上讲地区性种苗供应以及需求结构性的矛盾进行了解决。

五、结语

本文中,笔者主要从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实施科技兴种、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依法治种、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夯实基础以及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要深化改革这四个方面对林业种苗的培育与发展进行了探析。

参考文献

[1] 陈幸良.洑香香.施季森.林同龙.CHEN Xing-liang.FU Xiang-xiang.SHI Ji-sen.LIN Tong-long 南平地区林木种苗产业发展分析[期刊论文]-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32(2).

[2] 王健.司徒春南.杜文军.张雯赤水市楠竹林场几种引种竹生长情况调查分析[期刊论文]-安徽农业科学2011,39(9).

林业育苗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 林业 持续发展 苗圃育苗

[中图分类号] S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5)06-0122-01

对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就是尽可能的满足现在人的要求,又可以给后展提供条件,可持续发展是世界各地林业发展的目标。现在我国人类破坏了大量的林业资源,这样生态平衡就受到了影响。林业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样相对的就提高了森林资源的利用率,而且生态环境也就能够持续发展下去,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给人们。林业法展的基础就是苗圃育苗,想要使林业能够持续发展首先就要培育优秀的幼苗,本文对此进行了讨论。

1 林业发展中苗圃育苗的重要性

林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满足现在人的生活需求,同时不破坏子孙的经济利益,在这条件约束下就一定要保持林业生态系统的平衡,还要应用方法让林木可以从生,使林业系统能够得到完善。可是,林业想要可持续发展就一定离不开苗圃育苗。首先,林业能够种植面积的大小受到苗圃育苗质量好坏和数量多少的制约,想要林业工作不受阻碍,就要对苗圃育苗进行保障[1]。其次,苗圃育苗可以对生态系统中的繁多种类进行维护,并将其进行遗传。对森林的遗传进行人工控制,这样森林就会延长生命,并且对病虫害的抵御能力也会增强。并且还把森林的面积扩大了,统一了经济和社会效益。

2 主要存在在苗圃育苗中的问题

2.1 不完善育苗技术和设备

很多的育苗方式都为嫁接式,将粘土装在育苗袋、塑料盘等装置中进行育苗,应用的育苗容器根本不先进、技术也较为落后,这样苗的长势就不会良好,也没有抵御病虫害的能力。并且,还没有先进的基地为苗圃建设,大多数的栽培方式都是漏天的,完全不会在室内进行栽培。除此之外,还没有先进的技术,这样培育出的幼苗就不会非常优良,有时还会出现种子不足的现象,没有土壤检测设备,这样幼苗都不会很好的成活[2]。

2.2 林业企业经营模式不够规划

现在,我国 有很少的苗圃育苗具有规模性,一般情况下只有大面积的林区才有育苗基地。其主要原因是需要大量资金才能构建育苗基地,可林业却没有较高的效益,太多的育苗基地想要扩建却没有资金,更不要说把先进技术引进来。

2.3 没有良好的市场接管机制

现在,很多苗圃育苗地点没有先进的信息,没有完善的市场接管机制,很多育苗企业的生产机制不是以市场为主体,所以就没有培育出符合市场的幼苗来,这样就浪费了大量的资源。有的因为数量不足对林业的效益也有一定影响。不完善的信息化阻碍了林业经济和生产,使幼苗的效益减低。

3 针对苗圃育苗的完善提出的方案

3.1 使育苗基地变得规范

起初,当地政府一定要意识到林业可持续性发展中苗圃育苗起着重要作用,制定法律法规,对苗圃实施各项优惠政策,例如:税收、土地、水电等,对苗圃的发展进行鼓励。还要对绿化面积进行增加,把一些市场需要提供给育苗企业。还要,依据自身情况将苗圃育苗的经营模式构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具有自己的方针政策,引进先进技术、招揽人才和健全的设备,将物质和技术提供给企业。这样育苗企业才能够持续发展。

3.2 信息的衔接机制要健全

企业要对自身的机制进行完善,将信息从决定层传达到生产层。决定层的任务就是及时对苗圃进行研究,找到其需要制定的对策,对生产层进行指导。决策层还要研究市场的需求,对其中的信息进行收集,对其发展进行预测,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对一些风险实施防止,对一些会给企业造成危害的因素进行排除[3]。同时,还要和政府进行联系,清楚其对林业的规划,例如:需要多大的种植面积、苗圃所需要的数量、苗圃所需要的种类等,只有这样才能对市场的形式进行把握,才能实施对应的方案,才能促进林业的发展。

3.3 对苗圃基地的建设进行完善

企业要研究实际的发展情况,对其进行资金投入,使其规模扩大,将先进的技术引进苗圃育苗中,并对其进行推广,对苗圃的质量应用工厂化方式进行提高,给林业培育出优质的幼苗。

企业还要对技术人才进行引进,使与林业的合作变得更高效,并且还要定期请技术专家来对其进行指导,这样才能保证林业能够持续发展。

结语

林业的发展和苗圃育苗紧密相连,想要让林业能够持续发展做好苗圃育苗是关键。虽然现在有很多的问题存在在苗圃育苗中,但如果相应问题应用对应的解决方案,对苗圃培育技术进行引进,这样林业才能够稳步的发展。总之,想要实现林业的可持续发展就要深入探究苗圃培育工作,使育苗技术发展的同时,林业也随之发展。

参考文献

[1]韩福盛.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15):263-263.

[2]李玉萍,张怀敏,张玉波等.林业苗圃育苗地耕作层土壤的改良及养护研究[J].农民致富之友,2014,(12):110-110.

林业育苗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林业育苗技术;苗期管理

1林业育苗的现状

长久以来,人们都非常关注林业育苗工作,伴随着历史持续演进已取得傲人的成绩并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从而为林业的今后的发展以及相关基础建设打下坚实的基础。通过对当前林业育苗工作的深入观察,不少核心环节依旧存在各种各样的弊端及问题,这些都严重影响了育苗的质量及效率,林业育苗体系的优化和发展也是受限,对于林业育苗全面发挥自身的优势和功能非常不利。

1.1理念不够创新

被老旧技术观念以及意识制约,林业育苗技术尚未有丝毫突破以及创新,在这种模式下的工作人员,大多不具备领先的管理理念,更没有运用新型育苗技术的积极性,主动反思的意识薄弱,更不能大面积深入研讨育苗技术中存在的漏洞和问题,造成育苗工作并未和先进的科学技术相结合,科技水平和工作效率都比较低;无论管理人员或科研人员,在发现育苗工作方面都存有缺陷,缺少知识以及技术的共享平台,把管理人员桎梏在过去的管理模式中,对育苗工作调整对现代化的重要性以及工作的本质完全忽视,这对全面科学的管理林业工程不利。

1.2林业育苗工作不能全方位的实施

不具备一个系统的工作机制以及实际工作能对林业育苗技术提供有力支持,而且在林业育苗工作的进行中,无论设计方案或育苗实施上都存在非常多的问题,给其基础价值发挥作用和功能方面均带来阻碍,不能确保技术的实施;林业育苗工作在管理中不能严格监管育苗工作,造成育苗工作不能系统全方位的实施,真正的价值也无法发挥。

1.3受传统观念制约

受过去观念制约,林业育苗的技术不能及时完成更新,就算是大规模重点林业工程中也尚未运用先进的育苗技术,只是因循守旧,对引进和使用自动控制设备完全忽视,使得林业育苗技术未获得应有发展,长期处在落后状态。而且对提高管理效率也极其不利,无法充分发挥出管理功能及作用。

2提高林业育苗技术与苗期管理

2.1积极运用现代化育苗技术,强化育苗基础分析

这一点是提高林业育苗效率的有效措施。由于苗木种子的发芽和成长均需要特定环境,例如湿度、温度、和土质疏松度等,而且种子品种不同对要求也存在差异,那么在育苗时,运用现代化的检测设备或分析仪器,分析种子生长的环境,并有针对性地调整环境,那么种子的发芽率和成活率都会有显著提高。此外借助现代化分析检测技术,既能有效改善种子生长环境,还能起到优化幼苗移栽环境的作用。

2.2运用现代化设备育苗

运用现代化设备完成育苗工作是提升林业育苗效率以及质量的重要方式。在现代化育苗中,将无纺布等现代设备当作育苗容器,由于无纺布的分解性较强,因此不用再对幼苗进行二次移栽。此外在培育幼苗时,多使用稀土育苗法,将有效促进幼苗生长。在如今的育苗中,改善部分容器后发现,运用现代化设备进行育苗,既提高了,育苗的质量也有了显著提升。

2.3在苗期管理的时候强调全面性

苗期管理属于林业育苗的一个重要环节,这时期的管理想收效显著,就一定要实现全面性,全面的苗期管理主要含2方面内容:供给正常的苗木生长元素,例如各类营养物质、水分等。在苗木生长元素管理时,一个重要方面便是创造生长环境,例如空气流通度以及阳光照射度。充分考虑好这些方面,苗木的生长质量就能有明显提升。防治苗木病虫害。在苗木培育期间,病虫害将对其质量产生极大危害,因此要针对苗木的特性,全力做好疾病以及虫害的预防和治理工作,进一步提高苗木的生长质量。

2.4强化苗期专业性管理

这一点也是提升苗木苗期生长质量的重要措施。专业性管理主要涉及2方面:提供专业的生长要素,例如在施肥与浇水时,要针对苗木的真实需求,如此才能确保水分以及肥料的定量,防止浪费或不足现象的发生;在苗木培育时,要针对其生长定期完成专业修剪。

2.5借助现代技术建立有效监管,提高管理有效性

建设现代化监督机制,增强管理的有效性也属于苗期管理中一项关键内容。监督机制有2个作用:第一时间发现培育过程中的缺陷,进而对培育的不完备进行改进,利用这样的方式能使苗期管理更有效;监督机制的建立能更好地监管苗期培育中的资源使用情况,监督能有效防止传统管理中资源严重浪费的现象。

参考文献

[1]张玲.林业育苗及苗期管理技术分析[J].福建农业,2015(8).

[2]罗娟,李干荣.提高林业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5(18).

林业育苗论文范文第6篇

论文关键词: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

高等教育如何面向21世纪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各级教育部门所关心的重点当前正值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对此,高等农林院校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新时期对高等农林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各高等院校纷纷进行了教学改革。“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一)“森林培育学”课程简介

“森林培育学”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林学、森林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主要讲述造林树种的良种生产、壮苗培育、人工林营建、森林抚育的理论与技术。其内容涉及从林木种子和苗木培育、植树造林到幼林抚育、森林经营的森林培育全过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常用造林树种的良种、壮苗生产及人工林营建和抚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并能独立进行苗圃规划、苗木繁殖、种子生产、种子检验、苗木质量检验、苗圃管理、造林规划、植树造林、幼林抚育、森林采伐等林业生产环节。

随着林业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入,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等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林业生产中,各地涌现出许多新的育苗和造林技术,新技术在规模化生产中作用突出。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反映学科新发展、新技术,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动态,培养实用创新型林业科技人才,“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森林培育学”教学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森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宝贵的再生资源,担负着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多重责任。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的学科,内容涵盖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人工林培育技术、森林抚育管理技术等,不仅包含人工林营建的理论与技术,而且也涉及到天然林培育。“森林培育学”课程与植物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树木学、林木育种学、森林生态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实践性强。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在介绍森林培育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讲授森林培育的理论与技术,使学生明确我国造林工作的方针,系统掌握森林培育的原理与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的教学在强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同时,尤其要充分考虑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并利用计算机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森林培育学”教学的实施

目前,全国通用的森林培育学教材是由北京林业大学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森林培育学》(沈国舫,2001年,中国林业出版社)。该教材与原来的教材《造林学》(孙时轩,1992年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相比,在体系上变动较大,在内容上也有较大的修改和补充。虽然课程的总体内容还是以林木种苗生产、人工林营建、森林抚育与更新为主,但是在理论部分增加了能反映最新研究进展与成就的内容,删减了具体操作技术的细节。例如,增加了“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与森林培育”的内容,补充了农林复合经营、森林立地、封山育林等内容,使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随着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各林业院校在“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教学计划与实施等方面略有不同,但课时数普遍压缩较多。为了确保“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对“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教学环节进行了总结,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在教学计划与教学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课程教学计划中,应保证先学习树木学、森林生态学课程,再学习“森林培育学”课程;(2)由于该课程中的“森林抚育采伐与更新”部分与森林经营学、森林经理学课程中的内容存在雷同,所以在开设森林经理学、森林经营学课程的院校,可将该课程中的“森林抚育采伐与更新”内容删减:(3)教学场所强调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生产和科研现场相结合:(4)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成立课程兴趣小组,布置课程小论文,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调查、科研试验,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实践技能。

(四)“森林培育学”课程改革的内容

1.修订教学计划

根据我校原有的教学计划,“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为70学时,课程教学实习为1周。鉴于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笔者建议教学时数增加到80~90学时(包括实验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70学时,实验14~20学时。教学实习由原来的集中实习改为分散实习,总计2~周,由任课教师根据育苗生产环节和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实习时间和地点,采取参观、实地调查、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尽量使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各个生产环节,掌握主要的技术环节。通过边上课边实习,使学生在实习中及时“消化、吸收”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知识。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不可忽略的几个重点实习环节是:苗圃规划、母树调查与产量调查、采种、播种育苗过程、扦插育苗过程、苗木施肥、间苗、移植、苗木截根、起苗、分级、产量统计;造林规划与设计、造林整地、立地调查、密度效应调查、农林复合经营调查与设计、混交林调查与设计、直播造林、植苗造林等。

2.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林业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常规技术已经在生产中普及。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应增加种子休眠解除理论与技术、设施育苗理论与技术、容器育苗理论与技术、组培育苗、苗木施肥技术、植物激素在森林培育中的应用、现代林业技术动态、径流林业、生态林业、抗旱造林技术等,以丰富教学内容,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另外,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对章节安排顺序进行调整,按照林木种子和苗木培育、人工林营建、幼林抚育的序列进行讲授。

3.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信息时代。目前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生产、科研中,也为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机遇。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已经编制发行了许多幼儿、中小学课程的教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辅助教学取得了瞩目成绩。但是,由于大中专学校的许多课程专业性强,所以有关专业课的教学多媒体软件还不多。

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幻灯片、多媒体光盘,并在教学中应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对培养跨世纪新型实用人才具有实际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林业院校已制作了果树修剪学、森林经理学、森林病理学、植物学等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光盘。这些精品课程以网络为基础,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例如,江西农业大学已经制作完成了森林培育学网络教学课件,内容安排合理、完善,条理清晰,目标明确,并配有复习思考题,大大推动了该课程的网络教学进程。美中不足的是课件中图片、动画太少,多为文字描述。所以,笔者认为,森林培育学的理论教学应以现有的计算机设备为基础,结合Powerpoint、Autherwar等多媒体软件,制作图文并茂、声像具备的教学幻灯片和多媒体光盘,从而改变“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林业育苗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塞罕坝林场;苗圃建设;浅析

中图分类号 S7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07-0110-02

1 塞罕坝林场苗圃基本概况

目前,塞罕坝林场现有骨干苗圃6个,均为20世纪60―70年代根据林场造林需要而建立,属造林保障性苗圃,分别为大唤起四十号苗圃、第三乡林场苗圃、千层板林场苗圃、北曼甸林场苗圃、阴河林场苗圃、三道河口林场苗圃。总经营面积44hm2,可育苗面积31.9hm2,主要育苗树种以落叶松、云杉、樟子松为主,全场6个保障性苗圃现有职工总人数为34人,其中管理人员6人,生产人员28人。

2 苗圃的发展历程与经营模式

塞罕坝林场在建场之初,造林所用苗木均从东北地区调运,由于路途遥远,调运中间环节较多,加之外调苗木不能完全适应坝上气候条件,致使造林成活率较低。为加速绿化进程,塞罕坝创业者在气候及其恶劣的河北坝上地区,采用雪藏混沙拌种、播种覆土严格控制厚度、调节温度防高温伤苗和低温霜冻、解决立枯病及地下病虫危害、建立一套科学的苗木管护措施等办法,攻克落叶松种子处理关、出苗关和幼苗培育关三大难题。1964年落叶松全光育苗试验获得成功,由起初1962年1hm2产18万余株到当年1hm2存苗量达300万株,满足了大面积造林对苗木的需求,成功地实现了自育自栽,从此结束了从省外苗圃调苗的历史,为塞罕坝由荒原变绿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近年来,塞罕坝为缩短林木培育周期[1],把培育良N壮苗作为重点,先后从黑龙江、辽宁及当地林木良种基地引进了兴安落叶松、长白落叶松、日本落叶松、华北落叶松及油松良种进行培育。并针对乡土树种通过全场范围内划定区域、指定优质樟子松、云杉母种进行采集,再通过种子、苗木选优,达到优质速生的目的。同时,为提高育苗质量,配备了专门的喷灌、晒水池、起苗机械、供排水设施及种子加工、精选、检验等设备,基础设施齐全。每年可产落叶松、云杉、樟子松、油松等良种壮苗600余万株,除满足本场造林需求外,还远销北京、内蒙、山西、陕西等地。

塞罕坝林场苗圃隶属于基层林场管理,在经营上实行计划管理方式,采取全额核定投资[2],总场统一调配育苗任务,每年根据全场造林任务及用苗情况、林业的新形势和苗木市场的需求,为各苗圃下达育苗计划,指定购置种子、指导和宏观调控管理,采取奖惩相结合的管理办法,从而极大地调动了苗圃生产和管理人员的积极性,为林场造林提供了优质壮苗。

3 苗圃存在的问题

3.1 基础设施陈旧老化 目前,塞罕坝现有苗圃全部为20世纪60―70年代建立,土壤贫瘠、肥力下降,设施设备陈旧老化,和林业现代化建设要求有很大差距。虽林场定期投入了大量的资金进行土壤改造、基础设施建设[3],但由于林场财力有限,未能从根本上解决,造成产苗能力不足,严重制约了林木种苗的生产效能。

3.2 育苗树种单一,可供培育的良种种源有限 塞罕坝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加之林场现有苗圃属于自给自足、供应林场造林用苗的需求,多年来偏重于落叶松、樟子松、云杉3个造林树种所需苗木资源的培育,对新树种的引育较少、积累的经验不足,造成育苗树种单一,同时,可供培育的良种资源有限,造成苗木的核心竞争力不足。

3.3 科技创新水平和技术力量薄弱 塞罕坝林场在圃地建设和育苗技术上经过50多a的探索总结,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也培养了大批育苗和苗圃管理人才,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对新技术、新理论的要求更高,塞罕坝林场在育苗人才方面出现短缺。

4 苗圃面临的发展形势

党中央、国务院对林业和生态建设高度重视,十做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战略部署,提出了建设美丽中国的宏伟蓝图,河北省提出了“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打造山清水秀河北”的决策,全社会对林业的认识空前提高,这为发展林木种苗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空间[4]。林木种苗是造林绿化的物质基础和希望,在林业和生态建设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造林绿化种苗先行,塞罕坝林场深深体会到苗木的重要性,为提高苗木培育质量,在河北省林木种苗管理站的指导下,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意见》(〔2012〕58号)精神,严格按照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林木种苗工作的实施意见》(冀政办〔2013〕4号)的具体要求,在强化种苗发展上做文章,在提高种苗质量上下功夫,本着服务林业、保障造林绿化用苗的总体要求,以良种使用率100%、壮苗使用率100%为目标,严把造林绿化第一关,突出质量监管,强化现有苗圃的技术管理,通过加大考核奖惩力度、注重林种使用率、加大林木新品种的引育等举措,努力提升林木种苗培育质量与成效,目前,塞罕坝林场各苗圃人员配备齐全、经营运行状况良好,所产苗木质量逐年提高,不但保证了场内造林绿化的良种壮苗供应,每年还为社会提供造林及绿化苗木100余万株。

4.1 林业的发展为塞罕坝林场苗圃提供了良好机遇 随着生态建设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内容,造林绿化步伐的逐步加快,社会对苗木的需求量将逐年递增,而塞罕坝高寒、干旱、严寒、无霜期短等特殊的气候条件,造成所产苗木适应范围广、抗性强,受到了周边省份的青睐,“塞罕坝”苗木已经成为品牌,这为发展塞罕坝林场苗圃、提高苗木培育数量和质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4.2 造林树种多样化为苗圃健康发展搭建了平台 塞罕坝林场根据当前林种树种调整需要,为培育更加合理的后备资源,缩短培育周期,进一步强化了苗木与苗圃建设,用苗也由单一向多样化转变[5],而塞罕坝苗圃作为林场资源培育的保障,也将随着造林需求逐步转变培育品种、培育方式,这为苗圃向规格多样化、品种多样化搭建了平台。

4.3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当地群众脱贫致富 塞罕坝前后3代务林人探索育苗技术,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探索出了在高寒地区的育苗、栽植、管理等一整套的独特模式与技术理论,通过发展苗圃建设,发挥国有林场苗圃的骨干和示范作用,可以带动当地育苗技术和造林技术的提高,促进生态环境的良好发展,从而促进种质资源、苗木培育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农民就业、拉动经济发展搭建发展平台,促进林区居民群众脱贫致富,加快地方经济发展。

5 进一步推进苗圃建设的意见及建议

苗圃作为生态和谐、环境美化建设的载体,承载着引领和创新的重要职责,是开展种苗工作的重要资源。塞罕坝林场苗圃作为实现林场持续发展的重要一环,顺应时展,提高苗圃产能、激发活力、增强改革发展力度是摆在塞罕坝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社会发展、生态建设的内在要求。

(1)创新管理,实现苗圃建设标准化。塞罕坝林场作为河北省主要林区,要把苗木培育作为重中之重,不仅要求数量上具有优势,而且在质量上要高、要精、要新、要有自己的特色,进一步创新管理举措,以苗圃建设标准化、育苗标准化为目标,在强化常规技术的同时,加大新力度,不但要在引进新树种上做文章,还要在繁殖技术、引种驯化、栽植养护、植物保护及大树移植等方面下功夫,探索先进技术,不断更新技术,借助现代化先进机械和设备提高育苗水平。

(2)精益求精,提升育苗质量。苗木作为塞罕坝林场造林绿化的保障,要紧紧围绕抓好出圃苗木的质量这个中心,进步完善育苗机制和管理体制,把合格苗木的生产作为长效机制,在保证塞罕坝造林需要的同时,把培育新品种、新规格作为重点,积极探索,实现育苗良种化、品种多样化、质量优良化。

(3)增强科技支撑,提升苗圃技术水平。建议上级林业主管部门把苗圃人员培训作为长效机制,定期进行培训、参观考察,搭建交流提高的平台,提升育苗水平。同时,塞罕坝也将在苗圃技术和管理人才的培养方面下功夫,通过交流学习、与科研院校合作、定期聘请专家授课培训等,逐步培养苗圃专业技术人才,以适应林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打造现代化苗圃、提高苗圃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4)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提高苗圃软硬件实力。塞罕坝苗圃先天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落后,已成为制约苗圃发展的瓶颈,在进一步增加苗圃建设场内投入的同时,需积极争取省级资金的扶持力度,主要用于苗圃改造、基础设施建设和种质资源保护、林木良种繁育、试验示范等项目补助,以弥补和缓解塞罕坝自身改造的资金压力,逐步增强塞罕坝各保障性苗圃自身的发展能力,增强“造血”功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冯志超.浅谈苗圃的经营与管理[J].林业科技,2012(08).

[2]王艳洁,刘祖伦.城市园林苗圃可持续发展的对策[J].中国园林,2013(11).

[3]黄国学.北方园林苗圃现状及发展趋势[J].辽宁林业科技,2012(02).

[4]韩玉林.现代化园林苗圃建设需重视解决的几个问题[J].安徽农学通报,2008(17).

林业育苗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

高等教育如何面向21世纪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具有创新精神的复合型人才,是目前各级教育部门所关心的重点当前正值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之际,生态环境建设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主战场。对此,高等农林院校肩负着重大的历史责任。科教兴国、科教兴农,新时期对高等农林院校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培养符合时代要求的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素质高、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级专门人才,各高等院校纷纷进行了教学改革。“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改革正是在这一背景下展开的。

(一)“森林培育学”课程简介

“森林培育学”课程是高等农林院校林学、森林资源与环境等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主要讲述造林树种的良种生产、壮苗培育、人工林营建、森林抚育的理论与技术。其内容涉及从林木种子和苗木培育、植树造林到幼林抚育、森林经营的森林培育全过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学生应掌握常用造林树种的良种、壮苗生产及人工林营建和抚育的基本理论与实践技能,并能独立进行苗圃规划、苗木繁殖、种子生产、种子检验、苗木质量检验、苗圃管理、造林规划、植树造林、幼林抚育、森林采伐等林业生产环节。

随着林业科学研究的发展和深入,计算机技术、生物技术、农业工程技术等已经被广泛地应用到林业生产中,各地涌现出许多新的育苗和造林技术,新技术在规模化生产中作用突出。为了更好地服务教学,丰富教学手段,反映学科新发展、新技术,丰富学生的实践经验,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动态,培养实用创新型林业科技人才,“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二)“森林培育学”教学的目标和指导思想

森林是地球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宝贵的再生资源,担负着改善生态环境、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多重责任。森林培育学(Silvicult-ure)是研究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的学科,内容涵盖森林培育的基本原理、人工林培育技术、森林抚育管理技术等,不仅包含人工林营建的理论与技术,而且也涉及到天然林培育。“森林培育学”课程与植物学、土壤学、植物生理学、树木学、林木育种学、森林生态学等学科密切相关,实践性强。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在介绍森林培育学基本概念的基础上,重点讲授森林培育的理论与技术,使学生明确我国造林工作的方针,系统掌握森林培育的原理与技术,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该课程的教学在强调理论教学、实践教学、实验教学相结合的同时,尤其要充分考虑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增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并利用计算机技术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森林培育学”教学的实施

目前,全国通用的森林培育学教材是由北京林业大学组织编写的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森林培育学》(沈国舫,2001年,中国林业出版社)。该教材与原来的教材《造林学》(孙时轩,1992年第二版,中国林业出版社)相比,在体系上变动较大,在内容上也有较大的修改和补充。虽然课程的总体内容还是以林木种苗生产、人工林营建、森林抚育与更新为主,但是在理论部分增加了能反映最新研究进展与成就的内容,删减了具体操作技术的细节。例如,增加了“国家林业重点工程与森林培育”的内容,补充了农林复合经营、森林立地、封山育林等内容,使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能够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随着本科教学改革的深入,各林业院校在“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教学计划与实施等方面略有不同,但课时数普遍压缩较多。为了确保“森林培育学”课程教学的顺利实施和提高教学效果,笔者对“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教学环节进行了总结,如图1所示。笔者认为在教学计划与教学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1)在课程教学计划中,应保证先学习树木学、森林生态学课程,再学习“森林培育学”课程;(2)由于该课程中的“森林抚育采伐与更新”部分与森林经营学、森林经理学课程中的内容存在雷同,所以在开设森林经理学、森林经营学课程的院校,可将该课程中的“森林抚育采伐与更新”内容删减:(3)教学场所强调教室、实验室、实习基地、生产和科研现场相结合:(4)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成立课程兴趣小组,布置课程小论文,鼓励学生参加一些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调查、科研试验,以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提高实践技能。

(四)“森林培育学”课程改革的内容

1.修订教学计划

根据我校原有的教学计划,“森林培育学”课程的教学时数为70学时,课程教学实习为1周。鉴于该课程实践性强的特点,笔者建议教学时数增加到80~90学时(包括实验学时),其中理论教学60~70学时,实验14~20学时。教学实习由原来的集中实习改为分散实习,总计2~周,由任课教师根据育苗生产环节和当地实际情况灵活安排实习时间和地点,采取参观、实地调查、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尽量使学生多接触、多了解各个生产环节,掌握主要的技术环节。通过边上课边实习,使学生在实习中及时“消化、吸收”在课堂上学习的理论:通过理论与实践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到更多知识。根据该课程的教学目标,笔者认为不可忽略的几个重点实习环节是:苗圃规划、母树调查与产量调查、采种、播种育苗过程、扦插育苗过程、苗木施肥、间苗、移植、苗木截根、起苗、分级、产量统计;造林规划与设计、造林整地、立地调查、密度效应调查、农林复合经营调查与设计、混交林调查与设计、直播造林、植苗造林等。

2.丰富教学内容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林业技术已经有了长足的发展,常规技术已经在生产中普及。因此,在该课程的教学中,应增加种子休眠解除理论与技术、设施育苗理论与技术、容器育苗理论与技术、组培育苗、苗木施肥技术、植物激素在森林培育中的应用、现代林业技术动态、径流林业、生态林业、抗旱造林技术等,以丰富教学内容,适应现代林业发展的需要。另外,为了便于学生理解,在课程教学中,可以对章节安排顺序进行调整,按照林木种子和苗木培育、人工林营建、幼林抚育的序列进行讲授。

3.改进教学方法与手段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我们迎来了新的历史时期——信息时代。目前计算机技术已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生产、科研中,也为高等教育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改进提供了机遇。特别是近年来国内外已经编制发行了许多幼儿、中小学课程的教学多媒体光盘,计算机辅助教学取得了瞩目成绩。但是,由于大中专学校的许多课程专业性强,所以有关专业课的教学多媒体软件还不多。

利用计算机技术制作幻灯片、多媒体光盘,并在教学中应用,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丰富教学内容,扩大学生知识面,对培养跨世纪新型实用人才具有实际意义。目前,我国已经启动了高校精品课程建设工程。林业院校已制作了果树修剪学、森林经理学、森林病理学、植物学等课程的多媒体教学光盘。这些精品课程以网络为基础,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例如,江西农业大学已经制作完成了森林培育学网络教学课件,内容安排合理、完善,条理清晰,目标明确,并配有复习思考题,大大推动了该课程的网络教学进程。美中不足的是课件中图片、动画太少,多为文字描述。所以,笔者认为,森林培育学的理论教学应以现有的计算机设备为基础,结合Powerpoint、Autherwar等多媒体软件,制作图文并茂、声像具备的教学幻灯片和多媒体光盘,从而改变“黑板+粉笔”的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和教学质量。

林业育苗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林业;育苗技术;管理

中图分类号:F32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51232080

在林业生态建设中,林业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深入分析育苗技术的发展现状,应树立正确的育苗技术,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为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发挥作用。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对国家生态林的建设及林业经济的发展,始终都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林业生态建设发展的过程中,重视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有利于促进林业事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1林业育苗技术的发展现状

在实际工作中,我国为了进一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工作中,必须将林业育苗工作作为生态绿化的中重点,在具体的工作环节,对树苗进行合理的培养,确保树苗的生活率与生长率,符合林业经济效益的发展。但是,在林业生态建设事业的发展中,也暴露了一些问题。传统的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树根的生长,树苗变得非常细小,严重影响了树木的质量。因此,在林业生态建设的过程,必须结合林业育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重视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措施的探究,进一步改善林业育苗管理工作中的问题。

2林业育苗技术

2.1土壤消毒措施

在进行林业育苗工作的过程中,应结合林业育苗工作的计划,首先利用药剂对土壤进行一定的消毒,通过药物的作用预防树苗生长期发生病害。技术人员在兑制药品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药品的说明说进行,确保药物与苗木表土有效的混合在一起,为树苗的生长提供良好的土壤。在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中,重视土壤的消毒措施非常重要。

2.2种子的催芽技术

在林业育苗工作中,种子催芽技术的应用,对于提高树苗的成活率非常重要。常用的种子的催芽技术,主要包括:温水浸泡及热水浸泡2种。进行温水浸泡主要是每天定时使用温水淘洗种子,并进行1次的反转,以保证种子均衡的生长。热水浸泡主要是指,将一些外皮较硬的表皮裂开之后,再进行播种。在使用热水浸泡种子的环节,将热水倒入装有种子的缸里,还需要注意遵循水的重量与种子的重量呈现2倍的关系。

3林业育苗管理

3.1管理机制创新

为了更好的促进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工作顺利的开展下去,在实际工作中,结合林业生态建设的具体工作,进行管理机制的创新意义重大。在进行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工作中,应按照市场的运营方式,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使之可以满足林业发展的新需求,确保林业生态建设事业的发展。因此,林业部门在实际工作中,应重视管理机制创新方面的工作。

3.2育苗机械化管理

在林业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工作,需要依靠育苗机械化管理方式,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育苗机械化管理工作,主要是根据育苗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机械化技术改进,降低林业成本。在重视林业育苗工作的同时,实现林业育苗工作的机械化发展目标。

3.3育苗期管理

在林业育苗期管理工作中,工作人员需要利用容器进行育苗工作,并对育苗工作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监督。管理人员在进行种子播种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表面涂层的消毒,保持土壤的湿润性。要注意在播种环节的施肥工作,避免施肥工作影响正常的播种工作,对林业育苗工作的整体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在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中,重视育苗期管理工作也具有积极的意义。在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意义重大。由于其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对树木的需求量较高,林业管理人员应该重视育苗技术,对育苗工作制定科学的管理机制。在现有科学技术的发展前提下,重视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工作,对于促进林业生态建设的发展非常重要。如何结合林业工作的实际发展状况,做好林业育苗管理的细节工作,不断提升育苗的工作效率,有效的促进我国生态林业的建设事业,促使林业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钟能,庞文波.浅议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5,35(8):95,104.

[2]米超运.浅谈林业育苗技术及其管理[J].农家科技(下旬刊),2014(5).

林业育苗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太行山封山育林,点播,植苗,适地适树

 

太行山地处华北大平原西侧,是京津和华北大平原的天然屏障。它既可抵御西北寒潮的袭击,又可接纳东南暖湿气流,是海河水系的发源地及黄河中下游部分支流的上游。太行山在山西、河北、河南、北京4省市的交际处,总面积1049万公顷。太行山山势陡峭,地形复杂,土壤瘠薄,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旱、涝、洪、雹、冻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落后。建设太行山绿化工程,不仅具有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本地效应,而且具有重要的“外部”效果,对于根治海河,减少京津及华北平原的自然灾害,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特点

太行山属于石质山区,并有多处侵入性火成岩,由于这个区域的特殊地理位置,在历史上开发较为久远,原有森林植被已被破坏殆尽,仅有少数深山地区还保留一部分天然次生林。除了植被较好的地方外,大都岩石裸露,土层瘠薄。该区域为半温暖半湿润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雨水集中于夏季,春冬干旱。由于土壤,气候限制,造林成活率偏低,即使成活了,人蓄、鸟兽危害也比较严重,特别是冬春季节,易发生森林火灾,使造林成果毁于一旦。

二、建议

1、封山育林 荒山造林应当以封为主,特别是在土壤瘠薄、坡度陡峭的山地,人工造林难以成活,即使成活也生长缓慢,这时就应当采取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资源的一种重要营林方式,具有用工少、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对加快绿化速度,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原来的疏林地、灌丛地、灌木林地、具备封育条件的荒山荒地等经过5―10年的封育,大多成为了有林地,而封育成本仅为人工造林的1/5―1/10。封育起来的林地,植被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增加,使其涵养水源、改良土壤、水土保持的功能大大增强,森林病虫害减轻,林分质量提高,育林不破坏植被,既可保护原有的树种资源,又能形成混交林,是保护珍稀树种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保存原有灌木,采取封山的方式,减少人为的破坏,应当成为我国荒山造林的一种重要模式。

2、适地适树 根据造林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做到“树”与“地”的辨证统一。论文参考网。适地适树是因地制宜原则和生态经济原则在造林树种选择中的具体应用,既如何使树木资源与综合自然生态因数密切适应,以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首先在大区域方面,尽量选用乡土树种,乡土树种是最适合本地土壤、气候等生长因子的,是自然界竞争、淘汰存留的树种。如果选用外来树种,要先小区域、小范围引种实验,观察其在本地的生长发育情况,看其是否适应本地各种生长因子,能否正常生长,以及是否对本地其他物种构成威胁。盲目引种,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次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选用不同的树种,在土层深厚的地方,可以种植花椒、枣树等具有经济效益的树种或椿树、黄连木等树种,而在土壤瘠薄或坡度陡峭的山坡上,应采用适应性强耐瘠薄的侧柏等,甚至采用马角刺、荆条、酸枣等灌木。

总之,适地适树是首要原则,违背这一点,轻则树木生长缓慢,重则树木死亡,达不到造林期目的,只能是劳民伤财。

3、造林方式 造林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播种造林,一类是植苗造林。

播种造林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式。分为飞机播种与人工播种。播种造林的人工林,从种子发芽开始就在造林地上生长,中间不经过移植。因此林木个体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有所增强,而且根系未受损伤,对树木生长十分有利,这一点对于直根性树种尤为重要。播种造林的施工技术比较简单,它不仅省去了繁杂的育苗工序,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也比植苗造林简便的多。播种造林的优点是投资小,主根明显,生命力强,效率高。论文参考网。飞机播种适宜在山势陡峭,人工难以作业的地方实行。

植苗造林是我国的传统造林方式,是用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具体分为裸根苗造林与容器苗造林两种。具有成林快,林相整齐,除了在土层深厚的地方种植经济树木外,应尽量采用小穴造林,以减少对地表物的破坏,防止造成水土流失。容器苗带土移植,不损根系,没有缓苗现象,成活率比较高,但成本大。论文参考网。裸根苗造林与容器苗相比,方便快捷,但根系损伤严重,缓苗期长,成活率、保存率低。

三、讨论

为了尽快绿化太行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我们应建立起护林防火专业队伍,大力开展封山育林,采取点播与植苗相结合,选用本地乡土树种,针叶树与阔叶树混交,实行乔、灌、草多层次方式,使物种多样化,林业的生态效益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造林学》北京林学院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年

[2]《太行山生态林业工程实用技术》.李新平主编.

[3]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

林业育苗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林业育苗;管理策略;技术

中图分类号:TM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7)10-0310-01

前言:林业育苗工作在我国造林事业发展中具有重要影响,林业育苗技术是林业资源得以科学、迅速增长的前提,是林业建设、林企振兴的基础与平台。目前,在我国对林业育苗技术的使用上,普遍采用的仍是传统的育苗设备及技术,虽然一些林场已经使用了林业育苗新型技术,但是,对于新工艺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技术上的把握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如何推进和提高林业育苗技术应用现代化、林业育苗技术管理科学化的进程与质量,运用新的管理策略推进林业育苗的发展。

1、我国育苗管理现状

在实际工作中,我国为了进一步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在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工作中,必须将林业育苗工作作为生态绿化的中重点,在具体的工作环节,对树苗进行合理的培养,确保树苗的生活率与生长率,符合林业经济效益的发展。但现在出现了林业育苗技术和管理理念落后的现象,当下林业育苗技术和管理存在传统技术和固化思想,进而使林业育苗技术和管理出现实质性的落后和欠缺。林业育苗技术应用中缺乏高新科技元素和先进技术体系的支持,使林业育苗技术和管理受到了阻碍同时,在育苗技术上,我国对林业育苗技术的使用,普遍采用的仍是传统的育苗设备及技术,虽然一些林场已经使用了林业育苗新型技术,但是,对于新工艺的使用非常有限,在技术上的把握上还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2 在林业育苗前的工作上加强管理

2、1 选中育苗

在农贸种植资源和苗木质量是林业育苗技术的核心目标,也是林业工程得以全面、顺利开展的关键基础,做好选种育苗工作不但直接关系着苗木的生长和发育,而且也对林企技术、管理等重要工作有着直接影响,因此,在育苗工作开始前,要高度重视选种育苗这一基础性步骤。在过去技术中,在选种育苗上,大部分采取传统的露地直播的方式或采用阳|、改良阳|和日光温室。但这会出现育苗质量差、大小不齐、而且成本高,为此,我们采用集中育苗移栽方法。一方面,集中育苗前期方便管理,特别是病虫防治育苗所用基质营养配方合理,培育的苗壮,根系发达,生长快,花芽分化好,增产且能提早上市。

2、2 土壤选择

在育苗工作中,重视土壤,首先利用药剂对土壤进行一定的消毒,通过药物的作用预防树苗生长期发生病害。在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中,重视土壤的消毒措施非常重要。同时要改造苗圃土壤的理化性质,对于黏性土壤、酸碱度过大土壤要进行彻底改造,按设计添加沙土、轻土,掺加草木灰、石灰,实现苗木土壤能够满足种子萌发和苗木生长的需要。

2、3 育苗场地

苗圃地址选择过程中,要选择交通便利的区域,要选择位置合适、地势平坦的地方,这有利于苗圃的灌、施肥、除草和排水,苗圃建设过程中应该采用合理结构和坐落方向,提升苗圃的通风效果和采光质量,做到对温度、光照更为准确地调节,提升苗圃育种与育苗的质量。

3、育种过程中技术管理

3、1 育苗期管理

林业育苗技术的落脚点要以强化苗木培育、苗木抚育、苗木管理等环节入手,要借用当前发达的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以遥感、通信、数字设备建立起苗木管理的信息化平台,将苗木管理的各项工作进行信息化和数字化,做到对苗木生长态势、苗木抚育信息的全面监控,进而做到对苗木的科学全面管理。同事,在育苗期还应密切关注土壤等的变化,管理人员在进行种子播种之前,需要对土壤进行表面涂层的消毒,保持土壤的湿润性。要注意在播种环节的施肥工作,避免施肥工作影响正常的播种工作,对林业育苗工作的整体发展造成不良影响。在林业生态建设工作中,重视育苗期管理工作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2、2 运用机械化

在林业生态建设的过程中,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工作,需要依靠育苗机械化管理方式,才能更加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育苗机械化管理工作,主要是根据育苗工作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机械化技术改进,降低林业成本。在重视林业育苗工作的同时,实现林业育苗工作的机械化发展目标。

2、3 引进运用新技术和新机制

在现代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育苗技术管理人员需要重视先进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定时组织管理人员去国外进修,加紧引进先进技术的步伐,并且重视各项硬件设备的配备,才能够更好的应用国际上的先进技术,给予林业育苗技术良好的技术支持。对于我国林业育苗技术和管理的硬件落后的现状,我们的林业育苗技术体系要努力向智能化、自动化发展,相对应的林业育苗管理中要能形成网络化、电子化的平台,自动化灌溉技术、模糊化管理方法等先进科技元素整合在林业育苗技术和管理实际工作中,推进了林业育苗技术和管理建设和长期发展。

林业育苗技术和管理的机制不完善,特别在林业育苗技术引M和育苗管理方面机制长期囿于传统管理思维,产生林业育苗技术更新困难,管理工作效率低下,各类人员难于将技术引入具体的育苗和管理工作中,进而给林业育苗技术和管理的长期发展形成阻滞。因此,在建立更先进的技术保障机制时,需要细分技术人员的责任范围,定期了解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支持情况。当发现技术难题时,技术管理部门应及时与其他部门和机构联系,及时寻求咨询与帮助,建立起更加完善、高效的技术管理保障机制。

重视林业育苗的发展,在技术、机制等方面加以改革创新,合林业工作的实际发展状况,做好林业育苗管理的工作,不断提升育苗的工作效率,有效的促进我国生态林业的建设事业,促使林业经济得到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钟能,庞文波.浅议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J].农业与技术,2015,35(8):95,104.

林业育苗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太行山封山育林,点播,植苗,适地适树

 

太行山地处华北大平原西侧,是京津和华北大平原的天然屏障。它既可抵御西北寒潮的袭击,又可接纳东南暖湿气流,是海河水系的发源地及黄河中下游部分支流的上游。太行山在山西、河北、河南、北京4省市的交际处,总面积1049万公顷。太行山山势陡峭,地形复杂,土壤瘠薄,植被稀少,森林覆盖率低,水土流失严重,旱、涝、洪、雹、冻等自然灾害频繁,生态环境恶化,经济发展落后。建设太行山绿化工程,不仅具有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本地效应,而且具有重要的“外部”效果,对于根治海河,减少京津及华北平原的自然灾害,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现状特点

太行山属于石质山区,并有多处侵入性火成岩,由于这个区域的特殊地理位置,在历史上开发较为久远,原有森林植被已被破坏殆尽,仅有少数深山地区还保留一部分天然次生林。除了植被较好的地方外,大都岩石裸露,土层瘠薄。该区域为半温暖半湿润地区,冬季寒冷夏季炎热,雨水集中于夏季,春冬干旱。由于土壤,气候限制,造林成活率偏低,即使成活了,人蓄、鸟兽危害也比较严重,特别是冬春季节,易发生森林火灾,使造林成果毁于一旦。

二、建议

1、封山育林 荒山造林应当以封为主,特别是在土壤瘠薄、坡度陡峭的山地,人工造林难以成活,即使成活也生长缓慢,这时就应当采取封山育林。封山育林是培育森林资源的一种重要营林方式,具有用工少、成本低、见效快、效益高等特点,对加快绿化速度,扩大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质量,促进社会经济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原来的疏林地、灌丛地、灌木林地、具备封育条件的荒山荒地等经过5―10年的封育,大多成为了有林地,而封育成本仅为人工造林的1/5―1/10。封育起来的林地,植被种类丰富,生物多样性增加,使其涵养水源、改良土壤、水土保持的功能大大增强,森林病虫害减轻,林分质量提高,育林不破坏植被,既可保护原有的树种资源,又能形成混交林,是保护珍稀树种和生物多样性的重要途径。保存原有灌木,采取封山的方式,减少人为的破坏,应当成为我国荒山造林的一种重要模式。

2、适地适树 根据造林的立地条件,选择适宜的树种,做到“树”与“地”的辨证统一。论文参考网。适地适树是因地制宜原则和生态经济原则在造林树种选择中的具体应用,既如何使树木资源与综合自然生态因数密切适应,以充分发挥其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首先在大区域方面,尽量选用乡土树种,乡土树种是最适合本地土壤、气候等生长因子的,是自然界竞争、淘汰存留的树种。如果选用外来树种,要先小区域、小范围引种实验,观察其在本地的生长发育情况,看其是否适应本地各种生长因子,能否正常生长,以及是否对本地其他物种构成威胁。盲目引种,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其次根据不同立地条件,选用不同的树种,在土层深厚的地方,可以种植花椒、枣树等具有经济效益的树种或椿树、黄连木等树种,而在土壤瘠薄或坡度陡峭的山坡上,应采用适应性强耐瘠薄的侧柏等,甚至采用马角刺、荆条、酸枣等灌木。

总之,适地适树是首要原则,违背这一点,轻则树木生长缓慢,重则树木死亡,达不到造林期目的,只能是劳民伤财。

3、造林方式 造林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播种造林,一类是植苗造林。

播种造林又称直播造林,是将林木种子直接播种在造林地进行造林的方式。分为飞机播种与人工播种。播种造林的人工林,从种子发芽开始就在造林地上生长,中间不经过移植。因此林木个体对环境条件的适应能力有所增强,而且根系未受损伤,对树木生长十分有利,这一点对于直根性树种尤为重要。播种造林的施工技术比较简单,它不仅省去了繁杂的育苗工序,而且在施工过程中也比植苗造林简便的多。播种造林的优点是投资小,主根明显,生命力强,效率高。论文参考网。飞机播种适宜在山势陡峭,人工难以作业的地方实行。

植苗造林是我国的传统造林方式,是用苗木作为造林材料进行造林的方法。具体分为裸根苗造林与容器苗造林两种。具有成林快,林相整齐,除了在土层深厚的地方种植经济树木外,应尽量采用小穴造林,以减少对地表物的破坏,防止造成水土流失。容器苗带土移植,不损根系,没有缓苗现象,成活率比较高,但成本大。论文参考网。裸根苗造林与容器苗相比,方便快捷,但根系损伤严重,缓苗期长,成活率、保存率低。

三、讨论

为了尽快绿化太行山,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我们应建立起护林防火专业队伍,大力开展封山育林,采取点播与植苗相结合,选用本地乡土树种,针叶树与阔叶树混交,实行乔、灌、草多层次方式,使物种多样化,林业的生态效益才能充分发挥出来。

参考文献

[1]《造林学》北京林学院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1981年

[2]《太行山生态林业工程实用技术》.李新平主编.

[3]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年.

林业育苗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林木种苗;林业发展;重要性;解析;措施

我国林业营林离不开林木种苗的技术和质量支撑,种苗培育优良,会直接影响林区的树种、生长周期、木材功能和质量等。在我们的林业发展比较落后的情况下,林木种苗的科学选择和培养是提高林业生产效益最直接的手段。

1 林木种苗在林业发展中的重要性

1.1 林木种苗培育为我国的林业建设提供了充足的苗木来源

当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上都面临着严峻的气候环境,加强林业建设是当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根据国家的十二五规划纲要,加强林业建设也是国家的重要战略之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需要。林业建设的大规模开展,必然对种苗有极大的需求,在数量要求增加的情况下,对林木种苗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要求。加强林业种苗建设,注重培养优良的种苗,为我国林业建设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强大保证,为林业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林业种苗来源,满足了林业发展的需要。

1.2 林木种苗建设促进了我国林业产业体系的发展

林木种苗是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林木种苗的数量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林业产业发展的水平。林木种苗实现了林产品和木材的产量化以及品种的多样化,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林木种苗的支撑下,林业的生物质材料、高新技术等产业不断兴起和发展,整个林业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体系,并且这个体系在林木种苗的支撑下,不断发展壮大。

1.3 林业种苗制约着林业的可持续发展

林业种苗的建设能影响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水平,当选择质量差或不适宜当地林区的林木种苗时,会影响树木的成活率,使林木的生产周期变缓,浪费维护和治疗的费用,影响了林业产业的效率和长远发展。集约型生产方式下,人们对林产品的要求更高,要提高产品质量,必须提高种苗的质量,要培养优良种苗,加强种苗的品质,从而提高林木的效率,降低费用,增加产出,培养多样化树种,促进整个林区的树种改良,合理安排各层次树苗布局,实现林区的良性发展。

1.4 林木种苗建设有利于我国的生态建设

我国相当长一段时间,林区的管理不善,滥砍滥伐现象严重,致使森林资源受损,自然环境破坏,生态平衡失调。林业的发展对生态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林木种苗建设也是其中重要的工作环节。林木种苗建设在为营林提供苗木良种的同时,还可以为社会供应相关的盆景、花卉等,更好的服务于大众。

我们林业部门的领导和工作者已经认识到了林木种苗建设的重要性,但是当前的林木种苗发展中还存在很多不足,总体水平不高。林木资源保护不力,林木良种育苗体系不完善,种苗技术含量皓,管理不规范。针对种种不足,我们必须采取恰当措施,加快林木种苗事业的进程。

2 林木种苗工作的改进措施

2.1 加强领导,为种苗发展提供组织保障

各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要提高对种苗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切实做到“一把手抓种苗,下大力气抓种苗,超前抓种苗”,真正把种苗工作当作增产增效的重要措施来抓。还必须建立健全种苗管理机构。要落实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和管理经费,建立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种苗行政管理体制,为林木种苗业的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2.2 依法治种,为种苗发展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2.2.1 对执法人员进行严格培训和考核,提高林木种苗的行政管理水平,对违法乱纪行为做到及时纠正和整顿。

2.2.2 加强种苗普法宣传教育。多渠道、多形式、全方位地开展宣传活动,对违反《种子法》的典型案例予以曝光,对依法生产经营的好经验、好典型加以宣传推广,普及法律知识,提高全社会法律意识。

2.2.3 严格实行市场准入、标签制度和市场监管制度。加强种苗生产、经营许可证的核发和标签的使用与管理工作,把好种苗生产经营的准入关、销售关和使用关。严厉打击无证生产经营、无签销售、假冒伪劣、乱引滥繁等各类违法行为,为种苗生产、经营者营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2.3 加强监督,建立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体系

2.3.1 建立健全各级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机构。配备必要的检验仪器设备,考核培训质检人员,形成上下一体的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体系。

2.3.2 建立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抽检制度。首先,县级建立基层林区自查制度,省市级建立苗种抽查制度,尤其对重点工程定期抽样检测。其次,对抽样检测结果实现公开通报制度,对不合格种苗不姑息,不允许使用,对责任人实行相应处罚。

2.4 科技兴种,建立科技创新和林木良种繁育体系

2.4.1 加强林木种质资源保护利用工作。抓紧进行林木种质资源清查、收集、保存、研究和开发利用,建设林木种质资源基因库。

2.4.2 加强林木育种科研攻关和引种驯化工作。开展抗逆性生态树种、速生丰产树种、优质经济树种的育种攻关;加强种子加工处理技术与种苗检测等应用性技术研究。根据造林绿化需要,积极开展适生的、优良种苗的引进和区试,尽快筛选出适合不同立地条件的林木新品种,不断丰富种质资源。

2.4.3 要突出抓好林木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加强林木良种基地的建设与管理,实行科研、生产、管理三结合,鼓励支持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的专家教授参与良种基地建设,解决基地建设中技术力量不足的问题。定期召开专家论证会,研究探讨基地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

2.5 强化服务,建立种苗市场和信息服务体系

2.5.1 加强宏观调控,强化宏观管理。要研究生态建设和造林绿化的新形势及对种苗的不同需求,做出较科学地预测,正确引导林木种苗生产,保持种苗供需总量的基本平衡和品种对路,避免种苗生产的大起大落。

2.5.2 建立种苗市场和信息体系。通过加强固定时间、地点的种苗交易会和具有区域特点的种苗交易市场的建设,通过加强种苗信息报刊、种苗网站以及信息反馈系统的建设,形成一定范围内的种苗市场和信息体系,为给生产者和使用者建立一个便于沟通的渠道。

总之,林木种苗是林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发展现代林业的重要前提。我们的林业工作者要不断改进技术,研究优良树苗品种,在林业源头上把好高质高量关。有关部门要给予政策和资金的支持,加大林木育苗方面的人才培养力度,促使我国林业的持续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林业育苗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林业;育苗;技术;管理苗木

在各个生长阶段的培育技术都不相同,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侧重点,苗木的育苗阶段是保证苗木健康生长,正常发育,获得效益最大化的关键环节。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生态文明被提到了较高的位置,人们也越来越关注环境问题,大量培育苗木,满足了社会各方面的需求和供应。本文从林业育苗的现状入手,阐述了当前林业育苗的基本形势,对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进行总结。

1林业育苗现状

科学合理的林业育苗,有利于丰富我国林业资源,满足公益林、工业用材、绿化以及生态发展的需求。要想保证林业资源满足我国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就要把林业育苗作为载体,重视林业育苗技术普及与管理。

1.1育苗观念落后,技术水平有待提高

从当前我国林业育苗发展的现状来看,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现阶段的林业育苗过程中,技术以及管理理念依旧停留在传统阶段,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育苗人员不积极主动去寻求新的育苗方法,导致了育苗机制与社会脱节,缺少先进技术及高新技术的支持,从而影响育苗的成功率,阻碍了林业育苗的发展,从而导致林业事业发展滞后。就育苗栽种方面而言,很多地方还在使用蜂窝纸或者塑料袋这种传统的栽种办法,而实际上这种传统的育苗栽种方法对于苗木根部的生长和发育是不利的,甚至容易抑制根部的正常生长和发育,不利于苗木后期的生长,影响苗木的产量,降低苗木的质量。有的地区采取播种或者扦插的育苗方式,这种育苗技术较成熟,但是此技术对于种植人员的技术水平要求较高,很多地区掌握此技术人员极少,人员不足和技术水平不高都是制约其健康发展的因素。

1.2人才储备不足,难以满足发展所需

在林业育苗技术发展的过程中,亟需相关部门有针对性的开展技术培训,提高从业人员技术水平,尤其是林业育苗技术的普及后期管理方面。管理跟不上将导致林业育苗状况不佳,苗木长势不好,影响林业可持续发展。

1.3管理机制有待完善,影响育苗工作有序开展

在林业育苗的管理以及技术发展过程中,其机制不完善,长期受到传统管理观念的影响,不注重更新发展,最后导致育苗技术发展缓慢,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出现了管理工作效率低等不利现象。在育苗生产管理的过程中,如果管理人员没有认识到林业育苗技术以及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不注重先进技术的应用,很难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最终会出现育苗技术发展缓慢的现状。

2林业育苗技术及管理

提高育苗效率及质量,有利于保证公益林、商业林乃至绿化造林的质量和效果,促进我国林业健康发展,符合国家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1育苗前期、中期与后期

育苗前期。前期应选择合适的苗圃,营造良好的苗圃空间。苗圃地的选择必须保证土层深厚,土壤肥沃。并对苗圃的地块进行整地、施肥、消毒,保证苗圃温湿度合理,通风良好;种植中期。要管理好水肥,对幼苗进行遮荫处理,避免强光照射;栽种后期。注意松土和除草,避免土壤板结,保证土壤通透性,合理灌溉与施肥,这时要重点加强对常见病虫害的防治。

2.2创新育苗管理机制,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在育苗管理机制方面要建立责任制,针对组织管理内部优化创新,改革分配制度,合理安排人力与物力,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保证工作效率,提高育苗质量。加大对育苗人才队伍的培养及育苗技术培训,有目的地培养一批技术水平高的人才,为林业健康发展奠定基础。

2.3开展育苗机械化

育苗工作繁重,单靠人力无法解决大量育苗以及技术问题,要合理使用机械化,加强技术创新,提高育苗效率及质量。就林业育苗的实际情况看,其普遍存在多季节性的特点,尤其是存在育苗数量多、育苗土地面积小以及育苗经济效益低等问题,给林业的综合发展造成了极为不利的影响。因此在林业育苗过程中,应当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开展育苗机械化管理,加强技术创新,在保证林业育苗管理质量的基础上,对林业管理成本进行优化控制,从而保证林业发展的综合效益。

3结语

提高林业育苗技术水平,加大林业育苗管理力度,有利于促进我国林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符合我国发展国情,切实做好林业育苗工作。

参考文献

[1]刘大海.探析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甘肃科技纵横,2015,(07).

[2]刘彩虹,罗晨,王立辉,张立民.林业育苗技术及苗期管理[J].现代园艺,2016,(16).

[3]魏娜,文慧,曾繁华.浅谈林业育苗技术质量关键要点[J].门窗,2013,(11).

[4]张从明.浅析林业育苗技术管理中的问题与对策[J].农技服务,2014,(06).

[5]汤伟强,李凯,丘辉峰.林业育苗及苗期管理研究[J].北京农业,2014,(18).

林业育苗论文范文第15篇

(1湖南省汨罗市林业局,湖南汨罗414400;2湖南省林业科学院,长沙410004;3湖南省汨罗市国营桃林林场,湖南汨罗414400)

摘要:为探讨湿地松家系苗期生长表现,以湖南省汨罗市桃林林场国家湿地松良种基地湿地松无性系种子园的36 个半同胞家系子代苗为研究对象,在湖南省桃源县进行试验,对1 年生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进行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家系间苗木的苗高和地径生长差异显著,其中苗高生长大于对照且有极显著差异的有:0-1027、0-456、II-101、0-761、11-16、0-53、7-245、25 号、11-13 等9 个家系;地径生长大于对照且有显著差异的有:25 号、Ⅰ-10、0-464、Ⅱ-101、3-1、0-615、7-245、8-126 等8 个家系。

关键词 :半同胞家系;苗期生长;湿地松

中图分类号:S72 文献标志码:A 论文编号:2014-0235

0 引言

湿地松(Pinus elliottii)原产美国东南部,是美国主要造林树种,具有生长快、适应性强、材质好和纤维长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造纸、木材加工和林化工业等方面[1]。中国在20 世纪30 年代开始引种,70 年代开始大量推广,目前已经成为南方低山丘陵主要造林树种之一[2-4]。湿地松良种选育及遗传变异的研究一直是生产栽培的关键技术环节之一,国内林业专家对湿地松半同胞家系进行了一系列研究。吴际友等[5-6]对火炬松、湿地松半同胞家系的遗传方面做了详细的研究;童方平等[7-9]对湿地松半同胞家系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做了详细的研究。刘光金等[10]进行了美国湿地松第3 代种子园不同家系育苗与造林试验;郑燕[11]对湿地松截根育苗技术及造林成活率进行了研究;詹其龙[13]对湿地松优良家系的性状选择进行了研究;易能君等[14]对湿地松抗病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分析。苗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造林成功与否。笔者对不同家系的湿地松苗期生长量进行研究,旨在为湖南湿地松苗木培育的家系选择、种子采集提供参考,也为进一步开展湿地松优良家系选择提供相应资料。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时间、地点

于2012 年2 月22 日在桃源县盘塘镇白家育村苗圃进行育苗。

1.2 试验材料

试验材料是国家湿地松良种基地湖南省汨罗市桃林林场湿地松一代去劣种子园的35 个湿地松半同胞家系。试验对照(CK)为湖南省汨罗市桃林林场湿地松优良母树林种子。

1.3 试验方法与设计

1.3.1 种子处理用浓度为0.1%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2~3 min,浸时应经常搅拌,以防药液烧伤种子,之后用清水反复冲洗,直至没有颜色为止。将消毒洗净的种子放入温水中,浸种20~24 h 后稍晾干准备播种[12]。

1.3.2 播种与试验设计每个家系播种30 g,并插好地牌,做好标记,播种方法为条播,播种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36 份参试材料(含对照CK),随机选取系号种子每系号每次播种10 g,重复3 次,种子播下后,盖一层过筛的黄心土。抚育管理同一般育苗。

1.4 数据测定与分析

2013 年3 月10 日,在苗木出圃前,对试验区进行调查,主要调查苗高、地径生长,每小区调查30 株苗木。数据分析采用spss软件和Excel 进行方差分析[15]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苗期高生长

将36 个家系的苗高进行统计于表1。

2.1.1 方差分析通过软件对测量的各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分析结果见表2,不同家系间的苗高生长差异显著。

2.1.2 多重比较(LSD 法) 为了进一步选出湿地松良种,用SPSS 软件进行了多重比较。从结果(表3)可知,苗高大于对照且有显著差异的有3-1、VI-130、0-456、II-101、0-761、湿10 号、0-615、11-13、11-16、0-464、0-53、7-245、I-42、0-1027、4-26、25 号、湿7 号、0-258 等家系,其中0-1027、0-456、II-101、0-761、11-16、0-53、7-245、25号、11-13 等9 个家系差异达到了极显著。

2.2 苗期地径生长

将36 个家系的苗高进行统计于表4。

2.2.1 方差分析通过软件对测量的各组数据进行了方差分析,分析结果如表5,不同家系间的苗高生长差异显著。

2.2.2 多重比较(LSD 法) 为了进一步选出湿地松良种,用SPSS 软件进行了多重比较。从结果(表6)可知,地径大于对照且有显著差异的有3-1、10-180、0-456、II-101、0-615、6 号、湿10 号、11-16、0-464、I-10、0-53、7-245、7-77、8-126、25 号、0-88、5 号、11-17 等家系,其中25 号、Ⅰ-10、0-464、Ⅱ-101、3-1、0-615、7-245、8-126 等8 个家系差异达到了极显著。

3 结论

(1)在桃源县进行36 个湿地松半同胞家系育苗试验,结果表明,不同家系间苗高、地径生长量差异显著,说明进行湿地松半同胞优良家系苗期选择是可行的。

(2)在36 个湿地松半同胞家系中苗高生长大于对照且有极显著差异的有:0-1027、0-456、II-101、0-761、11-16、0-53、7-245、25 号等9 个家系;地径生长大于对照且有极显著差异的有:25 号、Ⅰ-10、0-464、Ⅱ-101、3-1、0-615、7-245、8-126 等8 个家系。

4 讨论

本研究结果与谢汝根等[16]对杉木优良品种育苗研究的结论基本一致,湿地松半同胞家系间苗期生长表现差异显著。笔者仅对湿地松半同胞子代苗期性状作了研究,初选出的优良家系造林后的生长表现等有待在今后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 祁承经,汤庚国.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3:53-54.

[2] 童方平,方伟,马履一,等.湿地松优良半同胞家系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J].中国农学通报,2007,23(8):102-107.

[3] 吴际友,左海松.湿地松一代去劣种子园种子丰产技术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2,29(4):6-8.

[4] 林思京.抗病湿地松、火炬松家系评价及优良家系选择[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4(2):51-54.

[5] 吴际友,龙应忠,童方平,等.火炬松半同胞家系遗传测定与早期性状评定[J].中南林学院学报,2006,26(5):20-25.

[6] 吴际友,龙应忠,胡蝶梦,等.湿地松半同胞家系主要经济性状的遗传变异及其综合选择[J].林业科学,2000,36(4):106-109.

[7] 童方平,方伟,马履一,等.湿地松优良半同胞家系蛋白质及糖类对水分胁迫的生理响应[J].中国农学通报,2006,22(12):459-464.

[8] 童方平,刘振华,吴际友,等.湿地松半同胞家系氮素吸收特性研究[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25):16-20.

[9] 童方平,徐艳平,龙应忠,等.湿地松半同胞家系净光合速率的比较研究及季节变异规律[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7):419-424.

[10] 刘光金,白灵海,孙文胜,等.美国湿地松第3 代种子园不同家系育苗与造林试验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0,38(19):10364-10366.

[11] 郑燕.湿地松截根育苗技术及造林成活率探讨[J].湖南林业科技,2003,30(2):37.

[12] 翟建中,潘其云.湿地松育苗与栽培技术[J].上海农业学报,2005,21(1):87-91.

[13] 詹其龙.湿地松优良家系多性状选择的研究[J].浙江林业科技,2000,20(2):19-22.

[14] 易能君,韩正敏.湿地松抗病种子园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林业科学,2000,36(z1):5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