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护士毕业论文范文

护士毕业论文范文

护士毕业论文

护士毕业论文范文第1篇

新毕业护士基础护理技术操作中存在操作欠规范、心中只有操作而忽视患者、护理程序应用不熟练、忽视对患者的指导、应急能力欠缺、整体观念欠缺、法律意识淡薄、标准预防意识缺乏的问题。下面是学术参考网小编为朋友们搜集整理的护士毕业论文致谢信,欢迎阅读!

经过了两个多月的学习和工作,我终于完成了《###》的论文。从开始接到论文题目到系统的实现,再到论文文章的完成,每走一步对我来说都是新的尝试与挑战,这也是我在大学期间独立完成的最大的项目。在这段时间里,我学到了很多知识也有很多感受。

感谢我的爸爸妈妈,焉得谖草,言树之背,养育之恩,无以回报,你们永远健康快乐是我最大的心愿。

在论文即将完成之际,我的心情无法平静,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有多少可敬的师长、同学、朋友给了我无言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

护士毕业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面子维护;硕士;毕业论文;答辩;应用

1. 引言

面子理论最早是由Brown 和 Levinson 提出的,该理论在语用学研究里受到广泛的关注。本为以研究生硕士论文答辩为例,来谈面子维护理论在答辩时的应用。

2. 面子维护理论在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中的应用

在硕士毕业论文答辩特定环境下,如果有威胁面子的行为产生,交流者有必要采取措施来挽回面子。在维持正常交流的情况下,通常交流者首先考虑尽力维持自我面子。

2.1答辩人维护自我面子

关于自我面子方面,自我评价在现实情景下能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就是说进行自我评价时,在不丢面子的情况下,谈话者不能对自我评价过高,当然也不能过低的评价自我,比如说:

例1答辩人:“我做过一些这方面的研究,对于这个理论相对比较熟悉,所以想进一步来进行研究。”

通过使用,’相对’ 这个词,在此表达了谦虚准则,同时用‘熟悉’和‘曾做过这方面的研究’表明自己的理解程度,从而维护了自我面子。

2.2 维护教授的面子

在研究生硕士毕业论文答辩中,不仅要维护自我面子,同时也要考虑到教授的面子,尊敬师长也是我国的传统美德,所以在回答教授的提问时,一定要考虑保全教授的面子,比如以下例子:

教授:“如果你能再进行一些特殊文本分析的话会更好些”

答辩人:谢谢你!我非常感谢您的建议,我会认真考虑的。

以上例子中,答辩者应用了礼貌原则,很好的保全了教授的面子,他通过使用‘非常感谢’和‘认真考虑’表达了对教授的尊重,这种情况下,如此回答有利于交际的顺利进行。

3. 维护答辩人面子

在交际中,只有双方的面子都维护了,才能有和谐的交流环境。对于即将毕业的答辩者来说,顺利通过答辩对他们是非常重要的事情,所以答辩者心理容易产生紧张不安或焦虑的情绪,但是如果过于心理紧张就不利于答辩的进行。作为答辩委员,教授有责任维持相对轻松的答辩氛围,减轻答辩人的紧张感,所以面子维护理论在提问和纠正环节中也存在应用的价值。

3.1 提问

硕士论文答辩中,论文本身是否有意义很重要,所以答辩委员会围绕论文的意义而提问,同时教授会问答辩者相关的问题,以检验他们对研究领域是否熟悉。提问时教授的态度会影响到答辩同学的表现和发挥,温和而不失严谨的提问最好,如果措辞锋利,势必造成答辩同学紧张。比如

例1 教授 :你能试着把这个概念的意思讲一下吗?

例2 教授:为什么用这个案例来证明你的理论?你必须给我们说你的原因!

在例1中“你能试着把这个概念的意思讲一下吗?”很明显,这是一般疑问句,很容易理解,而且给答辩人留有一定的余地。而在例2中,“为什么”有明显的责备的意思,很容易造成答辩人心理紧张,在紧张的情况下,很不利于答辩人思路的清晰,同时“必须”更进一步增加答辩人的紧张感,面子威胁产生。

3.2建议

答辩委员对于答辩的内容及相关文章一般都有研究,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的权威。答辩时答辩委员会给答辩人一些建议,这些建议对论文的进一步完善有很大的帮助,能够让论文更加完善乃至完美,比如:

教授:“你还可以用相反的例子证实你的研究,不过这是我个人的看法。”

在这个例子中,教授所用的“也可以”属于委婉语,很明显,给建议的老师,对这方面一定有大量的研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教授使用的委婉语保留了答辩人的面子,答辩人在心理上没有压力感,“这是我个人看法”更进一步表明答辩老师尊重答辩人的想法,给答辩人有一定的思考空间,很好的维护了双方的面子。

3.3 纠正

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中,答辩老师会指出答辩论文的一些错误,让答辩人进行纠正,比如文章标题,关键词,语法错误,陈述错误,参考文献缺失等问题。在教授纠正环节,作为答辩人一般会比较紧张,如果这时答辩人感到丢面子的话势必影响接下来的表现,所以对于答辩者来说,答辩教授鼓励性的言语更有利于答辩的顺利进行。比如

教授:首先,我们翻到第三章,在目录上说第三章从3.1到3.5。但是在正文里,我没有看到3.5 ,你似乎是忘记了吗?

  答辩人:是的,我发现了,很抱歉,是我的失误。,

  教授:好的,没关系,随后一定要记得改正。

  发现问题后,教授没有指责,相反是清晰明确的表达了错误,用语轻松而不失幽默,在答辩人意识到错误,道歉并自我纠正时,教授进一步用鼓励性语言,“没关系”来减轻答辩人紧张感,给答辩人留了面子,有利于答辩人更好的表现。

4. 总结

本文举例并讨论了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时,如何应用面子维护理论来保全自我面子和答辩老师的面子。面子维护理论的研究和应用,有助于为答辩现场营造和谐的气氛,更有利于答辩的顺利进行。面子维护理论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应用广泛,对面子维护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在社会生活中与他人建立起良好的交际关系。

参考文献:

[1]Brown P,S Levinson. Universals in language usage: Politeness phenomena [A].In Goody, E, N. ed.: Questions and Politeness[C].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8.

护士毕业论文范文第3篇

    1.临床资料

    随机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2月住院期间有跌倒的老年心血管病病人20例,均患有心血管疾病,其中高血压6例,风湿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4例,冠心病10例,其中合并有糖尿病6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65~80岁。

    2.跌倒危险因素

    2.1年龄因素

    随着年龄的增加,跌倒的发生率也增加,且患者各相应器官因年龄增长而退化。

护士毕业论文范文第4篇

护理科研实践(毕业论文)

护理科研实践的主要内容包括科研全过程的训练,在修完全部专业主干课程,已修课程达到最低毕业学分的80%以上时进行。

为保证科研全过程的有效实施,建议在第四学期末进行布置,毕业论文在通科实习和专科定向实习期间完成。

1.毕业论文的类型

(1)科研论文:唯一可以用于学士学位申请的论文形式。需要申请学士学位的学生必须独立完成一份护理科研论文,论文成绩需达到良好及以上水平。选择其它类型的论文不能用于申请学士学位。

科研论文是指经过选题、研究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得出研究结果,对结果进行合理的解释,得出结论,并将整个研究过程及研究结果按照规范的书写格式撰写的论文。

(2)文献综述:不能用于学士学位申请。

文献综述是作者针对某一主题,在阅读大量相关的原始文献后,对其数据、资料和观点进行归纳、总结、对比、分析和评价,而写成的一种专题性的学术论文。

2.论文的选题要求

选题是进行毕业科研训练和完成毕业论文的首要工作,与毕业论文的质量关系密切。恰当的选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使学生得到科学研究过程和能力的基本训练。课题的选择应符合以下基本原则:

(1)选题必须符合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科研训练的教学目的;

(2)选题应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

(3)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选择护理临床实践中具有实用价值或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作为课题进行研究;

(4)指导教师应考虑学生的选题在时间、方法、经费和设备条件等方面的可行性,确保学生在预定时间内能够按要求完成毕业论文。

3.毕业论文撰写的内容

(1)课题计划书;

(2)毕业论文。

4.毕业论文的实施过程

毕业论文工作主要包括:选题、研究设计、资料收集与分析、毕业论文撰写、论文答辩。其中课题计划书和毕业论文要上交河南电大农医学院。

对申请学士学位的论文,由首都医科大学护理学院负责审核或抽查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

5.课题计划书

见“附件7: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科研课题计划书”。

科研论文、文献综述均须撰写课题计划书。按实际情况撰写。

在学生提交计划书后,各地电大应组织小规模的开题报告会,由2名以上导师和专家对开题报告进行审阅和评价,提出修改和指导性意见。课题计划在导师认可后方可正式实施。

6.毕业论文的写作步骤、书写格式及要求

(1)写作步骤

①科研论文。参见中央电大护理学本科教材《护理科研方法》王志稳等编第七章护理论文的撰写:第一节科研论文

②文献综述。参见中央电大护理学本科教材《护理科研方法》王志稳等编:第七章护理论文的撰写:第二节文献综述

(2)书写格式及要求

①科研论文。见附件8: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科研论文的书写格式、要求及封页;

②文献综述。见附件9:中央电大护理学专业本科文献综述书写格式、要求及封页。

(3)写作时间

每年上半年5月底前,下半年11月底前,必须完成毕业论文的写作,并将课题计划书和毕业论文上交河南电大农医学院。

7.毕业论文答辩

护士毕业论文范文第5篇

作者简介:吕晓玉(1967-),女,广西桂林市,本科,护理部副主任,主管护师,从事护理管理工作,主管护理培训和教学工作。

【摘要】目的:探讨新毕业护士的培训模式和方法。方法:采取二阶段式培训模式,建立完整的系统培训架构:包括培训对象的界定、培训目的、阶段培训计划、培训考核体系、培训评价体系的建立等。结果:经过二阶梯模式培训,新毕业护士业务技能显著提高, 病人满意度明显提升,能胜任临床护理工作。带动全院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结论:新护士培训系统化、科学化值得深入研究和推广应用。

【关键词】新毕业;护士;阶梯式培训

我院在2006年1月由原桂林市第四人民医院(三级综合医院)与桂林市妇幼保健院(二级专科医院)组建, 原两所医院护理单元不一,服务对象各异,对新毕业护士的培训模式不同,为探索新毕业护士培训体系及效果, 特制定二阶段式培训模式, 经过3年时间,取得了一定效果,现报道如下。

1 一般资料

2006-2008年,我院共分配新护士88人,年龄17~22岁,学历结构:本科生 4人占4.5%,大专生28人占31.8%,中专生56人占63.7%。其中2006年:大专生5人,中专生9人;2007年:本科生2人,大专生11人,中专生25人;2008年:本科生2人,大专生12人,中专生22人。

2 新毕业护士三至五年培训模式(阶梯式培训)

2.1 建立完整的系统培训架构:包括对象的界定、培训目标、培训时间、阶段设置、培训方法、培训考核体系、培训评价体系的建立等。

2.2 培训对象:新毕业来院从事护理工作的护理本科、专科、中专生,从毕业第一年见习期到护士(师)阶段的培训。

2.3 培训目标:达到卫生部《卫生技术人员职务试行条例》规定的护理师基本条件。

2.4 培训时间、阶段设置:培训时间为3~5年,分二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中、大专毕业后第1、2年,本科毕业后第1年;第二阶段为中专毕业后第3~5年、大专毕业后第3~4年,本科毕业后第2年。

2.5 培训方法

2.5.1 成立新护士培训管理小组:由一名护理部副主任为组长和各病区护士长组成管理小组,建立护理部科护士长病区护士长的层次管理体系。

2.5.2 建立《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手册》以国家卫生部《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为架构,结合培训大纲具体要求设置:①培训大纲、培训计划;②科室轮转计划;③培训考核实施记录;④基础护理记录等。

2.5.3 第一阶段的培训:①岗前培训一周,考核合格后转科室培训。②科室护士长制定入科培训计划,重点巩固专业思想、规范护理服务行为、明确临床护理工作程序和工作职责,抓好“三基三严”训练。指定带教老师负责进行培训考核,每月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1次、绩效考核1次,成绩记录在培训手册。③每3个月轮转科一次培训。④每月在示教室完成2项操作训练。护理部每季度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1次,每年度进行绩效考核1次,成绩记录在培训手册。⑤完成工作量化标准。⑥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考试。

2.5.4 第二阶段的培训:对参加全国护士执业考试合格人员,经注册后,考核达到临床护士的工作要求,可独立承担临床护士工作,进入第二阶段培训。科室护士长制定入科培训计划,重点掌握专科护理知识、危理论考试成绩(重病人护理及常用仪器的使用和保养等,抓好“三基三严”训练,提高学历教育。①科室每月进行理论和操作培训考试1次、绩效考核1次,成绩记录在培训手册。②每月在示教室完成操作示教1次,护理部每季度进行理论和操作考试1次,每年度进行绩效考核1次,成绩记录在培训手册。③完成工作量化标准。

2.6 培训考核体系:①成立考核小组:成员有主管培训的护理部副主任、科护士长及操作培训老师;②理论考核:建立试题库,理论考试为笔试;③操作技能考核:包括基础护理技术和专科护理技术;(4)理论和操作考核内容年初下发到各科室。

3 效果

理论考试成绩(表1),操作考试成绩(表2)如下。

经过3年有计划的阶梯式模式培训,2006年毕业生第一年通过护士执业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证8人,通过率57.1%,第二年通过5人,通过率80%,一人连续2年未通过予解聘;2007年毕业生第一年通过护士执业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证29人,通过率76.3%,第二年通过9人,通过率100%;2008年毕业生第一年通过护士执业考试取得护士执业证31人,通过率86.1%。执业考试通过率逐年提高。所有本科生均取得护师资格。“三基”理论和操作考试合格率逐年提高;护士学历有较大提高,87名(解聘1名)新护士中参加学历教育新取得本科2名,大专7名,大专以上学历占47.1%(41/87),本科在读24名,大专在读43名;医院3年来未发生护理差错和事故,住院病人对护士的满意度为96.8%。

4 讨论

护理学是一门应用性、

操作性及实践性很强的学科[1],一名新护士必须经过有目的、有目标、有措施、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才能在临床实践工作中不断掌握更多、更新、更深的相关知识和技能[2],从而提高护士自身实际工作能力,真正实现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服务,保证护理质量。

4.1 传统培训模式中存在的弊病:新护士的传统培训方法以经验教学为主,带教老师不固定、带教内容比较随机、散乱缺乏系统性,一般没有制定详细、系统的新护士培训计划,培养周期延长;缺乏完善、系统的理论和操作培训考核内容,每次理论考试无具体科目规定,一般为综合性出题,需复习的书籍多,无针对性;缺乏完整的培训考核评价体系;因此不利于新护士的长远发展,有必要改进和研究。

4.2 新护士阶梯式培训的特点:新护士的培训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系统工程,也是随着医学科学发展而不断改进的教育工程[3]。新护士只有通过有目的、有目标、有针对性的系统培训,才能胜任护理工作岗位。实行新护士二阶段式培训,将新护士培训变成了集体行为,通过培训管理小组和师资队伍共同参与管理,按计划、规范、系统地完成培训任务,在缩短培养周期的同时提高培训质量。培训考核内容由基本到复杂,由基础到专科,分解细化实施,循序渐进的设置,为护士临床工作的初期打下坚实的基础。第一阶段培训考核达标后才能进入第二阶段的培训

4.3 新护士阶梯式培训提高了年轻护士学习的自觉性:护士们充分认识到了仅仅有课本知识还不能适应新世纪的要求,必须进行知识的更新及自我完善,否则会被时代淘汰。报考大专、大本自修的人数增加了,营造了一种学习的氛围。同时提高了技术操作的能力,逐渐实现了由护生到护士(师)的角色转变,“三基”理论和技术操作考试合格率逐年提高,在医院管理年检查中“三基三严”考核合格率100%。

4.4 新护士阶梯式培训促进了临床服务质量的提高:护士将文明规范言行和沟通技巧运用到实际工作各个环节,增强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融洽了护患关系。在护理工作满意度测评中,满意度达96.8%,护理服务质量明显提高; 3年来医院未出现严重护理差错和事故。

自2006年加强了对新毕业护士的管理,重点改进了规范化培训与考核方法,实行二阶段式的培训模式,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只有规范化、标准化的人才培养才能使医院稳定、快速发展。新的培训体系虽取得了一定效果,但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参考文献

[1] 侯明君,解雪梅.ICU护理人力资源管理[J].护士进修杂志, 2005,20(6):521

[2] 叶文琴,朱建英,主编.现代医院护理管理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401

护士毕业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新毕业护士;压力;角色;岗前培训

【中图分类号】R473.72【文献标识码】C【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2-0122-02

随着优质护理服务工作的开展,对护理工作者的需求越来越大,使大批新毕业护士进入医院担任起临床护理工作。新毕业护士是指毕业1年以内的护士,新护士从学生走向工作岗位,面临环境的改变和角色的转变[1]。由于受临床经验的限制,加上工作环境的变化,对角色期望值过高等因素的影响,使部分新护士表现出由最初的自负感过渡到失落感,逐渐出现理论与现实脱节,主动性及学习态度欠佳等问题。如何帮助新护士摆脱这些问题的困扰,建立一套完整、科学的培训计划,使其尽快适应工作环境和顺利进入角色,是临床护理管理的一项重要任务。笔者对我院2011年新招聘护士角色适应状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分析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

我院2011年招聘新毕业护士43人,其中本科2名,大专20名,中专21名,平均年龄22.6岁。其中3名护士在工作一年内离职,离职率7%,给医院带来了一定的损失。

2方法

采取问卷及个别访谈的方法对新护士进入临床工作时面临的压力进行调查,问卷由一般资料和工作压力源量表修订后组成。修订后问卷包含6个方面因素,即工作环境和工作性质方面,个人适应角色方面,人际关系方面,病人方面,专业技能方面,地位与职业发展方面,共15条内容。发放40份,全部填写后当场收回,有效回收率100%。

3结果

duchscher[2]于2009年提出了转变冲击理论,认为新护士进入临床工作时,会面临责任、角色、知识、人际关系4个方面的重大变化。余菁等[3]对工作1个月护士心理状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主要以人际关系敏感和焦虑为主要表现,与护士工作环境、社会角色发生变化、专业知识缺乏和适应能力差有很大关系。本次调查结果显示,我院新毕业护士的压力主要来自于:护理工作繁重且责任重大、个人前途发展方面、角色适应能力差、临床知识及沟通交流能力欠缺、病人不合作等方面。排名前6位的压力见表1。

表1调查40名新毕业护士排名前6种压力来源压力来源 选择人数 百分比工作量太大及职业责任感带来的压力 38 95%个人发展方面压力 36 90%角色转变的压力 31 78%知识的缺乏 28 70%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 16 40%来自社会与病人的压力 8 23%4讨论

4.1新毕业护士面临的压力原因分析

4.1.1工作量太大及职业责任感带来的压力:因病房的护士配比未达到卫生部规定0.4:1的要求,导致护士工作量过大,加之护理工作与人的生命质量密切相关,在护理服务过程中决策时,面临着复杂的、决策方式不断变化的背景环境,对新护士来说,要做好护理工作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新护士毕业后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重大的责任压力,使新护士在校园形成的价值观与临床工作的价值观产生了冲突,从而降低了临床工作的积极性[1]。

4.1.2个人发展方面压力:新毕业护士未取得上岗证以及受医院编制限制等因素,工作中缺少稳定感,要面临资格考试、国家正式招聘等各类考试的压力,大部分新毕业护士对个人前途感到渺茫。

4.1.3角色转变的压力:角色压力是工作压力的重要压力源,从离开学校到进入临床的第一年中经历了一个由“理想”到“现实”差距日益增大的心理过渡期。在实习期间有临床带教老师指导,做错事可以有改正的机会,不会造成太坏的后果,因而依赖心理比较强。在步入工作岗位初期,对新的环境、新的人际关系感到陌生,业务不熟悉,担心出差错事故,教科书与临床实际差异诸多顾虑使其不能很好地由护生角色进入护士角色。

4.1.4知识的缺乏: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临床护理的发展对护理人员的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也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但要求护士具有精湛的技术操作能力和优良的服务态度,而且要求护士具有更新、更广的专业理论知识和社会、人文、心理学等知识。新护士刚刚走上工作岗位时工作热情高,有一定的护理学理论知识,但是她们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技术操作不够规范熟练,缺乏灵活应对临床工作中实际困难的能力。

4.1.5人际关系方面的压力:一旦走上工作岗位意味着学生时代的结束,人际关系网变得复杂,使她们面对的不只是昔日的同窗和师长们,还要面对医院里所有工作人员及形式各异的病人,总觉得自己基础知识及基本技能皆空,什么都不会做,什么都做不好[4]。加上合同护士较多,造成护理队伍不稳定,个别护士缺乏团队精神,合作性较差以及医生对护理工作过分挑剔等等因素,使护士感觉工作压力越来越大,动摇了对护理事业的信念。

4.1.6来自社会与病人的压力:由于社会上一些人对护士职业存在不同程度的偏见,没有正确看待护理工作和护士的劳动付出,否定了护理工作的技术含量。部分病人对疾病知识缺乏,对医疗技术服务期望过高,认为护士应对病人百依百顺,呼唤帮助不及时、说话语气不注意等都会导致病人的不满意,新毕业护士由于年轻没经验,病人和家属容易产生对她们的不信任,导致不合作,很大程度上打击了护士的工作积极性。

4.2对新护士角色转变的培训

4.2.1制定培训目标和内容

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是为完善毕业后护理学教育,对临床新护士所进行的专业培训[5]。培训要求及目标包括①熟悉医院工作环境,了解医院规章制度、医院文化;②护士仪容仪表规范和沟通技巧;③准确掌握医院感染知识;④掌握护士的基本要求与素质,熟悉工作流程、各班职责;⑤掌握各种护理文书的书写、护理基本操作、健康宣教,能独立胜任护理工作。⑥熟悉突发事件应急预案与急救程序等;⑦根据“三基”训练的要求,逐项考核过关。

4.2.2增强护理工作中的防范意识和责任意识:帮助新护士尽快熟悉环境,调整其心理状态,加强法律法规知识学习,重视强化自我防护意识和责任意识,使其在短时间内能够独立完成护理工作,担当起护士这一神圣职责。

4.2.3加强新上岗护士沟通技巧、保持良好的护士形象:护士除了有良好的仪表,还要有一个美好的心灵和得体的言谈举止,无论在什么环境和场所都应干净整洁、精神饱满、富有朝气、举止文雅、步履轻盈、动作娴熟、言语精炼,给病人以安全感、信赖感[6],以保证护理服务圆满完成。进入临床科室后,带教老师带领新护士做好在为患者进行护理的各个环节的有效沟通及规范的服务方式,赢得患者的信赖,使其主动配合治疗。

4.2.4重视健康教育的培训:随着优质护理的深入开展;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已成为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各科室带教老师根据本科室的病种特点,采用合适的教具和讲课方式,组织学习健康教育的概念、方法和目的意义等,强化健康教育意识。结合临床护理中的事例,从不同的角度诠释有效的护患沟通及健康教育的重要意义。

4.2.5因人施教,不断提高新护士的学习质量:带教老师要根据新护士的学历、心理、个性和接受能力,对带教计划做适当调整,因人施教。对专科生及接受能力强的,要着重培养其临床综合能力,评判思维能力,对中专生及接受能力差的,要着重培养其工作主动性、动手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

5体会

通过调查了解大多数刚毕业护士希望把护理作为终生职业,入职1年内对护理专业充满信心。由于全球护士短缺和经济危机,医院必须寻求更多创造性的方式来保留护士,协助新护士完成角色转变就是策略之一[1]。通过对新护士压力来源的了解,建立一套规范化的岗前培训内容,做到有的放矢,有利于新护士更快进入临床护理人员角色,尽早适应临床护理工作,以提高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含凤,李秋菊,吕冬梅.新毕业护士角色转变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1,46(11)1142-1143

[2]Duchscher JE.Transition shock:the initial stage Of role adaptation for newly graduated registered nurses[J].J Adv Nurs,2009,65(5):1103-1113

[3]樊永红,王欢.新护士到新单位后的心理问题调查及对策[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503-504

[4]李活青.护生临床实习中的失误与防范措施[J].卫生职业教育,2001,19(3):32

护士毕业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香港;护理教育;概况;启示

一、香港护理教育的发展历程

香港的护理教育开始于1893年的那打素护士学校,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之前,香港护理教育主要依靠医院。香港举办的护士学校负责办学,主要招收高中毕业的学生,学制3年,毕业后可直接成为香港护士局认可的注册护士(registerednurse)。还有一种毕业后不能直接注册,必须通过规定的继续教育课程才能得到注册护士的资格,这种护士学制为2年,属于登记护士(enrollednurse)。学生从入学第一天起就享受医院薪金,属于医院的员工。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将护理教育转入学院教育,香港理工大学和香港中文大学相继开设了护理系大专课程和护理学士学位课程。本科学制4年(另加1年大学预科),毕业后获得护理学士学位,可直接成为注册护士;护理大专学制3年,毕业后也可直接成为注册护士。2000年香港正式取消了医院为自己培训护士的模式,逐步取消登记护士,并将护理教育学位化。到2002年,香港的护理教育提升为学士学位的本科教育,完成了向高等教育的转变,并且不再有中专和大专层次的护理教育。护理教育全部在三所高校进行,香港护士管理局将学士学位作为护士任职的基本条件。香港护士的高学历构成和学制的提升,促进了香港护理事业的发展。

二、香港护理教育的教学特色

以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为例,在校本科全日制学生需完成五年的全日制课程并修满学分后,才能获得香港中文大学颁发的护理学士学位并有资格成为香港护士管理局的普通科注册护士。该校本科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要为病人提供优质护理,促进公众健康。培养出的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包括在生物、行为、社会和临床科学以及管理方面的知识基础;在护理工作中进行临床决策、客观思考与评估的能力;在不同护理环境中实践按需护理的能力,为个人、家庭、群体和社会提供切合其健康所需的护理服务。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五年的全日制课程涵盖生物及行为科学、健康维持与促进、护理实践与理论、护理科研及科技资讯。学生也可以通过到社区及医院实习获得照顾病人的实践与经验。

1.课程设置

由于香港高校实行的是学分制,在校学生不仅需要完成医学院医学院基础课程的学习,而且需要完成护理学院的主修学科学习。全日制护理学士学位教育的课程在不同学年有不同的侧重,在第一和第二学年学习的重点是健康的基础,包括护理学的起源及发展、生物科学、公共卫生、医院内的疾病预防及控制措施、健康评估与沟通、基础护理技巧、医护伦理、行为及社会科学以及临床实习。第三学年学习的重点转为社会与健康,包括以社区为本的护理及老人科护理、内科及外科的护理、护理伦理及法律课题、健康促进、行为及社会科学、补充和替代医学、基本药理学以及临床实习。第四学年学习重点转为个人与健康,课程包括临床护理专科、护理研究、行为及社会科学、护理专业发展课题、护理资讯学、复合健康问题和需要以及临床实习。到了第五学年,学习重点则是综合护理与健康,包括护理管理及领导、知识探究及多元文化接触、临床实习、灾难护理、传染病及其控制、文化与护理以及学生交换计划。这五年的课程设计完善,各学年的课程内容紧密相扣,以帮助学生建立稳固的理论及知识基础,培养学生成为专业的护理人才。从该课程毕业的本科生将来可到医院或社区医护机构从事护理工作,成绩优异的毕业生也可以进修护理专业研究生课程,然后晋升为专科护士、医院管理人员或教学人员。香港大学与香港理工大学的护理学本科课程与香港中文大学虽有不同,但总体而言基本类似。

2.教学模式

香港高校的护理学教育课程教学形式比较多样,除了有传统意义上的老师讲授以外,还有以不同的问题为核心的辩论式学习、小组讨论、临床实践、工作坊、网上学习等。香港高校护理教学的课堂上气氛生动活泼,学生思想活跃,师生间互动性较好,即使教师在讲授长篇大论的理论课程时,也能有效地运用网络上各种资源,与教学内容相衔接,增加学生对理论学习的兴趣。香港中文大学那打素护理学院的学士学位课程还有一项选修科目是护理学生的交换计划,大约有一半的应届毕业生有机会参加此项计划到境外大学进行为期二至三周的交流学习,加深对内地以及海外不同国家的护理及医疗卫生系统的认识,增进对不同护理教育与护理实践方法的了解,学校也会负责大部分费用,这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非常难得的机会。

三、启示与反思

护士毕业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8S”管理模式;护理学生;床边综合能力;培养

床边综合能力是指护士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解决实际问题时所表现出来的综合能力,其核心能力可包括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交流沟通以及应急处理等能力。

有研究显示:低年资护士(工作年限≤5年的护士)床边综合能力存在的问题较多。比如:操作流程不规范(操作前后不洗手,操作中操作后忘记再次核对);沟通能力欠缺(对患者的称呼不合理,沟通时表情僵硬、语气生硬);病情观察和应变能力不足(遇到突况,束手无策)等。[1]

低年资护士的床边综合能力欠佳,已经影响到整个护理的质量。现在的解决办法一般是护士入职后,医院采取院方培训和高年资护士传帮带相结合的办法来解决。这种解决办法一是需要一定的时间,二是存在着一定的护理风险。[2-4]因此,探讨如何另辟蹊径的提高低年资护士的床边综合能力就显得很有必要。潍坊护理职业学院已经注意到了这个问题,并尝试从源头上抓起,提高护理毕业生的床边综合能力,从2011年开始将“8S”管理模式引入到学校管理中,8S就是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TKETSU)、素养(SHTSUKE)、安全(SAFETY)、节约(SAVE)、学习(STUDY)八个项目,因其古罗马发音均为“S”开头,简称为8S,对床边综合能力培养进行干预,并对引入前后学生的护理安全意识情况进行了对比,效果明显。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从本院护理系2011级五年制大专护理专业(生源为初中毕业生)20个班级中,随机抽取5个班246人(其中男生13人)为实验组,推行“8S”管理;随机抽取5个班级238人(其中男生11人)为常规组,进行常规管理。两组学生无明显差异。2016年5月,学校举行“5.12”国际护士节大赛,对两组学生的床边综合能力进行比较。

2、评价方法

评价内容包括:理论知识、操作能力、护理程序应用能力、沟通能力、安全防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人文关怀能力七个方面,每项均为100分。理论知识采用笔试;操作能力、护理程序应用能力两项采用现场操作;沟通能力、安全防范能力、应急处理能力、人文关怀能力四项采用情景考查的方法。

3、统计方法

采用SPSS19.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并进行相应的统计分析。

二、结果与讨论

1、结果

实验组护生的考核结果明显高于常规组。

2、讨论

(1)运用“前4S”管理,注重显性能力的培养。规范整顿,让物品“各得其所”。整理是基础,让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物品以及实训物品,并达到“8S”管理要求,首先将要用的和不用的加以标示;要用的试验品、工具等要摆放整齐有序。在整理的基础上,要注意保持,以制度来维持成果。目的在于创造一个窗明几净的环境。

知识技能的讲授,做到“必需、够用”。打牢专业知识技能基础,这是保证护理毕业生能力强的前提。专业知识要突出课程的基础性,操作技能要强调实用性。高职护理毕业生为初中毕业生,基础课程的设置应该浅显易懂,以“必需、够用”为原则,突出对核心知识的讲授,深入浅出,不可以偏难偏深,但要保证课时的数量、授课的质量。操作技能要突出对高职护理毕业生“关键能力”的培养。规范护理学生的操作,通过“5・12”国际护士节的开展以及每年定期举办护士技能操作大赛等方式,以比赛强化训练,达到提高操作水准的目的。

(2)运用“后4S”管理,注重隐性能力的培养。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一是专业课、人文课程的设置,注重自由组合。可以将护理教育课程分为语数英等普通类、心理健康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等公共类,以及基础课等专业类三大模块,课程的实施,可采取必修和选修相结合的办法,根据学生的实际进行有效组合。二是人文知识的教学要渗透到其他教学中。要注重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课教学的融会贯通,把人文素质教育内容尽量渗透到教学的其他环节,达到润物无声地提高护生人文修养的目的。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学生素养的高低,依托的是师资队伍的素质,在师资力量的引进上,要着重引进既有扎实专业知识,又有丰富人文知识的双师型教师,并为他们提供良好的福利待遇,使他们安心教书,甘心育人。

案例和见习相结合,强化突发性护理安全应对能力。护理专业在校生,还没有走出校园,自然不会遇到临床护理中的形形的患者和各种新情况。为了让她们少走弯路,一是可以考虑将在医院曾经发生过的真人真事作为一个个案例做成校本教材,对学生进行警示教育。二是适当延长学生到医院实践的时间。现在的护理专业教学模式是四年在校的理论学习(包括校内实践),最后一年到医院等进行为期8-10个月的临床实习。本院结合自身实际,大胆进行改革,在学生四年的时间,探索周一到周三在校学习理论,周四到周五到医院见习的模式,第四年的边理论边见习。见习期间学生以独立个体进入单位,当她们遇到类似突发事件时,能根据积累的案例处理方法变通处理。这种理论联系实际做法,可以使护士在真实的情境中全方位、多角度地思考,能学到一些在书本上见不到的知识,这更有利于其床边综合能力的提升。

以案例作为警示教育,借鉴经验,吸取教训,可以从理论上给护理学生安全教育的预警,护理学生到医院见习时,当遇到类似突发事件时,她们根据头脑中的意识,就不会茫茫然不知所措,而是根据积累的案例处理方法变通处理。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效果会越来越凸显,久而久之,会水到渠成的形成护理安全防范意识,最终内化为职业所需的优良职业品质,从而降低突发护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三、结论

床边综合能力作为学生职业素养评判的重要指标,是衡量一个毕业生优秀与否的重要标准。床边综合能力作为一种复合型能力,其培养不是一朝一夕所能成就的。护理院校作为培养护理毕业生的场所,对提高护理的服务质量有重要意义。提高护理毕业生素质与能力符合现代护理发展要求,也符合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 王艳,姚旭.年轻护士床边综合能力的调查分析[J].当代护士,2016.

[2] 金玉梅.床边考核模式在新护士综合能力考评中的应用[J].护理学报,2012.

[3] 林丹.床边综合能力考核在护士规范化培训中的运用[J].福建中医药,2013.

[4] 李丽萍,刘艳.低年资护士综合能力培训模式的探讨[J].中外医疗,2013.

护士毕业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护理硕士研究生 工作状况 质性研究

随着我国护理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护理研究生教育作为高层次护理教育体系,是为护理队伍输送高级护理管理、教学、科研、临床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渠道,护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及其毕业后工作状况直接关系到我国护理学科的发展、护理队伍的稳定,也是我国护理综合实力的体现,随着每年毕业的护理硕士研究生的数量的不断增加,这些毕业生毕业后工作状况如何引起了教育者的关注。本研究通过质性研究中的现象学研究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探讨了护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在工作岗位上面临的问题以及他们自身的感受,为改进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引导护理硕士研究生正确就业择业,以及用人单位合理使用高学历人才、发挥高层次护理人才优势、避免人才资源浪费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一、对象与方法

1.对象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了四川省和重庆市医学院校已毕业参加工作的护理硕士研究生为抽样样本,纳入标准为:①为国家统一招生的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排除定向委培和在职研究生。②自愿参与本研究,语言表达清晰,有良好的沟通交流能力。③毕业后从事与护理专业相关的工作。样本量以受访者的资料达到饱和,资料时不再有新的主题呈现为标准[1]。共访谈了14名硕士研究生,访谈时间从2012年10月到2013年12月,均为女性,年龄27~38岁,硕士毕业后工作年限为2~5年。

2.方法: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法,对与研究者在同一城市的采用面对面访谈,不在同一城市的采用电话访谈的方式进行,本次共电话访谈5名,面对面访谈9名。在正式进行访谈之前征得被访谈者的同意,向被访谈者说明本次研究的目的、方法和内容,并承诺保护被访谈者隐私,采用匿名的形式,用编码替代姓名,先拟好访谈提纲,预约好正式访谈的时间和地点。访谈提纲包括4个问题:(1)当初选择读研的原因是什么?(2)毕业后在哪工作?选择这份工作的原因是什么?(3)谈一谈工作后的感受?(4)对将来有什么样的职业规划。访谈时间30~60min。访谈时,面对面访谈在征得被访谈者同意的前提下访谈录音,电话访谈采取通话录音的方式,并妥善保存录音记录,研究者在访谈过程中鼓励被访谈者自然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感受,注意观察其面部表情、手势、语调等信息,不明白的地方可适当澄清和追问,避免个人意见或看法干扰被访谈者或采用诱导式的提问。

4资料分析方法

访谈结束后,对照录音文件进行逐字逐句的转录,形成文字文件,按照L1―L14依次编码每个访谈记录,研究者通过反复聆听录音及阅读访谈记录,从被访者角度去思考和理解资料,对访谈内容进行客观细致的分析,找出主要问题。

二、结果

通过对19名护理硕士研究生进行访谈得知,5名目前在高校工作,9名进入三甲医院工作,绝大多数受访者表示无论是在高校还是在医院工作,她们或多或少的都承受一定的压力,工作后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惑。经过归纳总结,共发现以下几个问题,现分述如下:

1 就业现实与与择业理想的差距。

本组受访对象选择读研的原因主要有:①为了更好的就业②逃避进入临床工作③想进一步深造④为获得更好的工作环境或晋升机会。L1:本科毕业的时候我们很好找工作,我的同学绝大部分都能留在三甲医院当护士,但我不想在临床干,我想继续读研以后留在学校教书。L9:我以前在一家三甲医院工作,有正式编制,待遇也不错,但是工作强度太大,严重透支健康,所以我毅然辞职考研,希望毕业后能够到学校工作,哪怕收入少点都没关系。L14:我从事护理工作已经20多年了,读研前已是某科室的护士长,我觉得自己的管理能力、科研及教学能力提升有待提升,于是我辞职读了研究生。当然也有私心想的是如果我毕业后再回原单位的话至少能进入护理部。

然而现实是:L8:硕士毕业时找工作发现,我当年本科毕业就能进的单位现在都要求是硕士学历以上了,本科院校甚至都要求博士研究生学历或者副高职称了。L2:大城市基本是不可能了,要想当老师的话只能到三四线城市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在大城市的医院工作。L14:毕业后又回到了原单位,护士长的位置已经被人占了,最后只能在护理部当了一名没有实权的干事。L9:现在大医院的编制越来越紧张、对护理硕士研究生的需求还没有本科生多,而一般的医院又不甘心去,很矛盾。

2 .用人单位要求与自身能力现实的差距

护理硕士研究生进入工作岗位后,面对着单位的高期望高要求,感觉自身能力欠缺,有很强的受挫感,这种感觉尤其体现在之前没有过工作经验的毕业生身上。L10:我所在的医院是一所教学医院,作为该院招聘的第一个护理研究生,领导们对我非常的重视,一去就让我给本科实习生带教、给我各种培训机会,一段时间后还让我担任科室的副护士长,可是我除了学历比其他人高,工作经验和处事能力都不如经验丰富的同事,要管理科室里那些资历都比我高的人,没有底气。L3:我的研究方向是护理教育,我想我以后肯定不去医院当护士,所以不需要太多临床经验,当真正走上讲台之后才发现,护理是一门综合应用型学科,你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最新的临床知识,才能上好课,没有临床知识的武装,讲起课来很费劲。所以不管是当老师还是上临床,临床经验都是非常的重要。

3.自我定位与外界看法的差距

护理硕士研究生在本专业领域内属于高学历人才,然后却被其他人不理解,其中也包括其他医疗人员。L4:我上学、上班的时候总是会有人很惊讶地问我,当护士也需要研究生吗?打针输液这种简单的事情还需要研究啊?这种疑问听多了心里有点酸酸的,还有点自卑,总觉得这个研究生读得名不符实。L1:我们科室主任认为护士的活谁都能干,什么学历都无所谓,重要的是形象好,会交际。L12:本来以为自己是研究生,即使是去当护士工作内容应该会不一样。事实是我在临床上干着跟中专生、大专生一样的活,拿着跟他们差不多甚至比他们还少的薪酬,觉得自己毫无价值。

4.缺乏职业规划

受访者大都缺乏职业规划。L7:毕竟学了这么多年,而且我们学的东西专业性太强,想改行太难了,只能过一天算一天了,至少现在的工作还稳定,日子也还过得去。L4:我还是想去学校当老师,一边在临床干着,一边找机会跳槽去学校呗,如果实在不行,我就再去读博,到时候应该总能进学校了吧。L6:对未来也没有太多的规划,先把职称评上去吧,另外不断的提升自己的能力,遇到晋升的机会努力去争取一把。

三、讨论

1护理硕士研究生需调整自身定位、端正工作态度、提升自我

从本次访谈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受访者选择就读硕士研究生基于“功利主义”,为了就业、逃避工作或晋升。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起步较晚, 曾经毕业生数量少, 就业市场供不应求[2] ,于是很多人把研究生学历当成通向自己理想工作、职位的跳板,随着高校研究生扩招,护理硕士研究生不再是稀缺的“抢手货”,导致护理硕士研究生自觉就业不甚理想,再加上“重医轻护”大环境的影响,护理研究生到单位后不受重视,致使护理硕士研究生没有发展空间,使得他们缺乏对职业的热爱,产生失落感、落差感,甚至有离职或转行的念头。高泽宇,马玉萍[3]调查发现,65.3%护理研究生是应届毕业直接读研,导致其对职业发展的认识不足,再加上社会经验缺乏,读研期间不进行职业规划,择业时将会困惑与迷茫。 护理硕士研究生需要调整自身定位,需认识到“硕士研究生”只是学历的象征而不是能力的象征,在工作中是否得到重用、工作是否取得成就是跟自身工作能力成正比而不是跟学历成正比,学历只能给护理硕士研究生提供更广更大的就业平台和空间,个人发展则取决于自身能给用人单位提供的贡献和价值。因此护理硕士研究生在学习和工作过程中应加强自身综合能力的培养,改变自己重理论轻实践及眼高手低的心态,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只有自身能力提高了,能让人看到护理硕士研究生工作能力和学习能力与其他人的差别,能给患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才能改变外界对“护理研究生”的看法,而不是一味的抱怨环境的不公,总而言之,只有使自己变成“金子”,才能在任何地方任何时间发光。

2 高校需提高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水平,满足用人单位需求

访谈中部分受访者表示,面对工作单位的高要求高标准,感到自身能力和临床工作经验的欠缺,工作压力大。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虽然目前在蓬勃发展的阶段,但是对于培养模式尚在探索和实验阶段,没有统一的培养目标和模式。且护理师资力量薄弱, 缺乏护理专业特色, 培养目标定位不准, 课程体系与临床医学生相似, 严重地影响了护理硕士研究生的培养质量[3]。我国护理研究生教育笼统地要求护理硕士研究生掌握护理教育、管理、科研和临床护理方面的能力,对所培养的研究生应具备的能力没有具体描述和明确要求,对研究生的教育培养缺乏指导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4]。与护理研究生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美国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美国护理研究生培养目标明确、层次清楚, 强调护理伦理、预防保健、专业角色、护理理论和科学研究。硕士学位以培养具有各专科临床护理实践专长的高级实践护士及护士指导者为目标。毕业后可政委护理专家、担任临床护理指导或护理学教师等[5]。护理专业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型的学科,高学历人才的培养质量直接影响着整个护理学科的发展和壮大,我们在追求数量的同时更加要注重质量的提高。国内教育者应吸收国外发达国家的先进经验,不断改善人才培养模式,缩短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力求在培养综合素质能力研究生的同时侧重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并与用人单位形成很好的对接,这样才能避免教育资源的浪费,提高毕业生胜任工作岗位的能力,加强其就业信心,提升成就感。同时高校需加强对护理研究生的专业思想、人文素质教育及就业指导,避免学生出现消极怠学混文凭以及功利主义的思想,影响护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帮助她们理性认识自我,科学择业,也避免在工作中缺乏职业规划或者盲目跟风、为了逃避当前工作环境而选择跳槽或又期望通过进一步求学来改变工作现状,从而维持护理人才队伍的稳定。

3 用人单位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

用人单位出于对人才的需要和重视,迫切期望能够通过引起人才引进带动护理工作的开展,提高护理水平或带动护理学科的发展,提高教学质量,所以护理硕士研究生一来就成了“万金油”,科研任务、教学任务、临床管理等等任务接踵而来,哪里有需要就把他们往哪里搬,缺乏系统的培训,忽略了人才的成长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一事实,有“揠苗助长”之嫌。另一方面,护理硕士研究生到了临床之后,由于传统的护理工作模式难以根据个人的能力、知识、学历层次的高低来解决各级护士的分层使用[6],护理硕士研究生干着跟中专大专生一样的活,难免觉得屈才,这也是许多护理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更愿意去学校的原因。而去了学校又觉得自己缺乏临床实践经验而受挫,由此形成不管从事临床或是教学对工作状况都不太满意的现状。刘秀娜[7]等对护理博士临床使用困境的质性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认为目前临床对护理学博士使用中存在护理学博士自身定位过高、临床能够提供给护理学博士的发展空间较小、护理管理部门权力有限等困境。因此,用人单位应该建立合理的人才培养和使用机制,要认识到人才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促进人才成长、稳定人才队伍才是单位不断发展和壮大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明.护理质性研究[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39-59.

[2]张岳. 吉林省护理研究生择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 D] . 吉林: 吉林大学, 2009.

[3] 高泽宇,马玉萍. 护理硕士研究生择业观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护理教育,2012,9(6):266-268.

[4] 谭静,曾兢. 我国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对策 [J].卫生职业教育,2013,31(12):5-7.

[5]刘蕾, 钟玉杰, 迟琳琳.中美护理硕士研究生培养能力的比较分析[J].吉林医学,2009,30(8):762-764.

护士毕业论文范文第10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2-0123-02

护理管理是一种行为,一种模式,同时也是一门艺术。护理管理的好坏、成败直接影响护理质量。尤其对新毕业生,如何有效提升护理品质,护理技术,如何提高管理水平,使每位护士的潜能在工作中得到充分的发挥,是广大护理管理者工作的核心。如何加强护理管理,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传播最前沿的护理管理理念,提高护理质量,有效提升护理品质,是我们追求的目标。随着社会的进步,病人自我保护意识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对医院工作的要求越来越高,护理管理者应把提高新毕业生的素质,调动新毕业生的积极性、创造性放在首位,贯穿于护理实践始终。

1 重视素质培养,提高工作积极性

加强业务素质和人文素质培养。科内定期组织技能培训、护士长查房、理论学习和讲座,同时对新毕业的护士制定有计划的培训,以不断提高新毕业护士的整体业务水平。同时对新毕业的护士也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模范典型,促使护士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事业观和价值观。尊重每个人的想法,启发创新思维,使其发挥最大潜能。放大每个人的优点,鼓励护士之间相互学习。通过人文素质培养,使护士对护理工作产生热爱,并乐于为之奋斗。

强化团队精神和责任感,增强工作主动性通过各种形式的活动和学习,加强护士之间的沟通,促进形成良好的默契协作关系,更好的完成紧张而繁忙的急诊工作。护士长运用参与管理、民主管理等手段,充分调动护士参与科室管理的积极性,共同参与科室制度的制定。

2 规范服务行为,注重护患沟通

转变服务理念,提升服务水平是医院生存与发展的根本,而尊重病人是沟通的基础。良好的护患沟通,有利于患者康复,可减少不必要的医疗护理纠纷,也使护士实现自我价值。在科室管理中,强化护理人员的人文关怀意识,营造人文氛围。

从病人入院开始,就注重礼仪接待,温馨服务。通过与患者接触的各个方面,显示护士的形式艺术、语言艺术、服务艺术,促使护理人员和病人进行心理对接,把握临床护理中与病人沟通的契机,认真做好每一项护理操作。要求每位护士做到:入院多介绍、晨间多问候、操作多解释、术前多安慰、术后多询问、出院多关照。为病人提供优质、高效的护理服务。

3 加强科室管理,提高业务水平。

随着护理模式的转变,护士的工作职能及范围发生了很大变化,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发挥多元化角色作用,才能更好地适应新形式下的护理工作要求。

病人需求有直观性、潜在性、阶段性、情绪性的特点,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病人,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才能务病人所需。一个好的护理人员必须要培养自己的主动护理意识。主动服务意识是护理人员的职业素质、高尚的职业道德水准和丰富的护理学识水平的体现。

护理人员绝大多数为新毕业的护士,她们虽有工作热情,但缺乏临床经验,缺乏相应的业务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所以必须要在短时间内,尽快提高他们的业务知识水平,以适应业务需要。加大培训力度,从基础培训抓起,利用每周业务学习时间,结合现住病人病种,采用手把手教学,现学现用,便于掌握,易于理解记忆,使他们尽快适应工作需要。在日常工作中,及时给予指导示范,加强巡查和带教,发现不妥及时纠正,避免发生护理纠纷,杜绝差错发生。同时,护士长要注意言传身教,严格要求,起好表率作用。护士长应坚持不懈地学习、更新知识,做到学以致用,抓业务知识的培训和科室管理,调动护士工作积极性,以提高护士综合素质。通过教育学习使每个护士能够积极、主动、创造性地工作。

4 遵循礼仪服务,提高护理质量和效果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护理的内涵也发生了很大的进步和提升。医学模式的转变,使得“以人为本”和“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逐渐成为现代护理的新要求。这种理念不仅包含了为病人提供最优良的护理技术,还包含了广泛的优质服务。在护理工作中遵循礼仪服务就是其中的内涵之一。

仪表美不仅给护士自身带来自信,更是对患者的一种尊重。首先要求护士统一着装,整洁、合体的工作服,体现护士严明的纪律和严谨的工作作风,给病人一种美好庄重的感觉。在病区中更能营造温馨的氛围。美丽、端庄、整齐的仪表,给病人带来了身心的愉悦。

语言是护士与病人沟通、实施整体护理的重要工具。无论是入院介绍,术前、术后指导还是为病人做各种治疗、心理护理、健康指导等,护士都必须根据不同的对象和病人不同的心理特点,正确地与病人沟通。使用规范的礼貌用语,接待病人及家属时要求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得体。护士美好的语言可使病人感到温暖,增加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产生药物不能起到的作用。 同时护士应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避免将生活、家庭中的不良情绪带到工作中来。否则必将分散工作注意力,对病人态度也会表现不耐心不尊重。甚至违反操作规程,发生工作疏漏或差错。在护理全过程中要求护士面带微笑,带着关心、爱护、体贴的情感去为病人进行各种治疗和护理。

5 护理管理体会

社会的进步、医学的发展给护理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繁杂琐碎的护理工作中, 护理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应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要关心人,尊重人,要精心设计一种鼓励护士、不断创新的制度,才能发挥人个的智慧,进而发挥团体的智慧。在管理过程中,不再居高临下地发号施令,而是平等相待,关心解决护士的实际问题,经常深入了解护士在想什么,最关心什么,听取意见和建议,在和谐的气氛中进行引导,在情感的延伸与交流中提高认识,达到共识。通过加强与护士的沟通,尊重、关心她们,尽量为她们减轻来自工作及生活上的压力,最大限度调动新毕业护理人员的积极性,使护士重新认识自我;同时培养护士的综合素质,树立以人为本的护理观,激发了护士爱岗敬业、珍惜岗位、自觉学习的热情,树立了竞争意识,服务观念转变,主动服务于患者的意识增强,使全科护士整体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在管理上不断地拓宽和调整护理服务的内容和方式,患者的赞扬越来越多,满意度有了明显的提高,最终受益的是广大患者,同时为医院赢得了良好的社会信誉和经济效益;其次,在护理质量方面:护理技术操作熟练,患者有了安全感,提高了护士的信任度,护理文书书写比较规范,做到减少或杜绝护理纠纷,在我们广大护理人员的共同努力下,现代化医院所应具备的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医院已初具规模。

参考文献:

[1] 王伟智,王红,胡容.深化整体护理是理念与行为变革的过程[J].中华护理杂志,2000,35(7):416.

护士毕业论文范文第11篇

健康教育是通过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教育活动,促使人们自愿地采取有利于健康的行为,消除和减少危险因素,降低发病率、伤残率和死亡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并对教育的后果做出评价的一门学科。健康教育需要强调知识-信念-行为的统一,它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种方法学,是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各级各类医务人员的职责。在临床工作中,健康教育已成为整体护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毕业护士基础护理理论较扎实,但缺乏系统的临床护理工作经验,尤其是如何对住院患者的健康教育能力。

1方法

1.1健康教育目标的确定在确定目标时,新毕业护士把每位患者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看待,根据患者的个人特征,如职业、家庭、年龄、文化层次、性格特点、心理状况、社会背景、情感需要等,明确患者是否处于学习状态和需要的内容,与患者及家属共同商讨制订目标,调动患者实现目标的积极性,这样患者更愿意去达到这些目标。

1.2健康教育的内容健康教育内容主要包括病因预防教育,防止疾病发展教育,临床预防教育3个方面。概括起来讲:(1)宣讲入院须知;(2)疾病知识(病因诱发因素,并发症的预防)以及对疾病的正确认识;(3)药物介绍,各种检查治疗的目标及配合;(4)出院健康指导;(5)康复训练指导;预防疾病复发的指导。

1.3健康教育方法的选择

1.3.1教与学的方式采取群组教育,个体教育或二者相结合的教与学方式,指导护士特别注重不同个体的需求,充分考虑患者的病情、心理状况、文化水平、理解判断能力和视、听、语言状况,选择有针对性的个体化教育方式。尽管这种教育方式的所需人力,时间较多,但它在护患之间可最直接具体的接受和反馈信息,新毕业护士可掌握患者对健康教育的动态反应,及时采取相应指导,是最受患者欢迎的教育方式。

1.3.2教育的形式可采取授课、讨论、角色扮演、自学等方式。很多作者强调自学的重要性,并特别指出计算机辅助教学是今后教学的方向。新毕业护士应根据患者的理解能力,采用易被患者接受的教育方式。

1.3.3学习的媒介采取文字、图片、小册子、壁报、录像、幻灯片等视听教材,提高患者、家属的学习兴趣。

1.4制订健康教育评估表包括宣教方式、患者评价、综合评价几方面,自我评价和综合评价内容包括科学性、针对性、通俗性、教育性、艺术性5个方面,以优、良、中、差来评价。患者评价包括满意、不满意两个方面。

2评价

对患者讲解完后,先进行自我评价,然后再由患者组织评价,上级主管护师根据新毕业护士填写的健康评估表,到患者处进行现场反馈,了解患者掌握的程度和效果,按要求进行综合评价。评价标准应突出以患者为中心,重点对新毕业护士的工作评价转变为对患者得到实际效果的评价,围绕病人对健康教育的知、信、行衡量患者是否受益为原则,注重实效。健康教育的结果评价应着眼于提高患者的健康指数和生活质量。

3健康教育效果

护士毕业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 探究式学习; 新护士; 规范化培训; 评判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6805(2015)25-0078-03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effect of inquiry learning mode in the training of new graduate nurse.Method:100 nurses year new college degree in 2013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50 cases in each group,on the basis of the standardized training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inquiry learning mode for training,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standardization conventional training,the training satisfaction,scene case analysis test results,the assessment results,the critical thinking analysi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ining of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aining were compared.Result:After nurse training,training satisfaction,situation assessment of case analysis,critical thinking test,inquiry learning mod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uperior to the control group(P

【Key words】 Inquiry learning; New nurse; Standardized training; Critical mind

First-author’s address:Shaoguan Yuebei People’s Hospital,Shaoguan 512026,China

doi:10.14033/ki.cfmr.2015.25.037

护士培训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尤其是对于新毕业的护士,在从事专业的早期给予科学、有效的培训,有利于新护士尽快适应临床环境、角色转变、专业的成长和发展。传统培训法没有针对新护士的具体情况采用具体病例实施全程的理论结合实践进行培训,有时只是针对某项护理操作进行考核,此种培训方法存在着新毕业护士培训仅为操作而操作,无法做到“以患者为中心”,不能很好地运用评判性思维实施个体化护理[1]。为了更好地寻求科学、便捷、有效的新毕业护士培训方法,笔者所在医院在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融入探究式学习模式进行针对性的培训,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3年新入职的100名大专毕业护士为研究对象,其中男2名、女98名,年龄21~24岁,均为注册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性别、年龄、学历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按《广东省护理学会护士规范化培训》细则要求,制订笔者所在医院的护士毕业后规范化培训计划及培训实施手册。培训学员按规范化培训要求逐步完成包括理论、技能、临床护理查房或专科查房、书写反思日记等内容的培训。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按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应用探究式学习模式进行培训。护理部对临床指定培训老师进行培训,内容包括探究式学习模式的理论、培训目的、要求及方法,要求带教老师结合所选病例有目的的设置问题、设置情景,每周设置情景案例至少2例,在临床实践中,以护理查房、个案讨论的形式对临床护士进行评判性思维的训练,要求被培训人员结合情景题作答。

1.3 效果评价标准

1.3.1 评判性思维评价 评判性思维评价方式通常用CTDI-CV量表进行,显示了较高的信度和效度[2]。以香港理工大学彭美慈等翻译和修订的评判性思维能力(中文版)测量表(CTDI-CV)为测评量表。该量表共70个条目分别测试评判性思维的7个维度,每个维度10个条目。每个条目后的选项从“非常赞同”到“非常不赞同”分为6级,计为1~6分。各维度得分为10~60分,

1.3.2 一般满意度调查 设置一般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护士对培训工作认识的重要性、培训方式的满意程度、培训对临床实践中的帮助、医生及护士对配合方面迅速主动性的评价、对患者的评估能力、对患者的病情观察、处理能力、在工作中建立科学的评判性思维等方面的评价。观察组与对照组培训前后发放一般满意度调查问卷表进行填写,分析培训后两组护士对培训方法的满意程度。

1.3.3 设置临床个案情景考核题 观察组与对照组在培训前后予临床个案情景题进行考核,分析比较培训前后两组成绩的差异,检测培训的效果。

1.4 观察指标

两组护士对培训效果的满意度、评判性思维量表结果、临床个案情景考核成绩。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x±s),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字2检验。P

2 结果

两组护士对培训前后满意度比较,详见表1。两组护士临床个案情景考核成绩比较,详见表2。两组护士培训前CTDI-CV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22,P>0.05);两组护士培训后CTDI-CV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258,P

3 讨论

对新毕业护士运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培训,创新了培训模式,通过建立科学的培训体系,促进护士在工作中建立评判性思维。

3.1 创新培训模式

探究式学习的教学方式,优点在于策动学、引导学、促成学,通过把教学内容问题化,用问题驱动学生进行探究实践,以对问题的探究为途径,从而实现了教学目标[3]。笔者所在医院近年来不断加强护士队伍的建设,平均每年招聘新毕业护士100~180名,为使新毕业护士尽快适应从理论到实践的角色转变,探讨切实有效的新护士培训模式。郜正美用工作笔记法来培养新护士的评判性思维,认为在发现问题、寻找真相、开放思想、分析问题、评判思维自信心及求知欲和认知成熟度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4]。笔者所在医院结合临床所选病例有目的设置情景案例,以护理查房、个案讨论的形式对年轻护士进行评判性思维的培训。新护士每天学习有目标、有方法、有反馈,形成学员之间比、学、赶、超的良好局面,在工作中能力得到患者、医生及同行的肯定,大大提高新护士对培训和自我提升的信心。

3.2 建立科学的培训管理体系

培训模式是否能有效落实直接决定培训效果的优劣[5]。为更好地落实培训工作,笔者所在医院建立护理部-规范化培训小组-病区的三级培训管理体系,护理部设计整体培训方案,医院护士规范化培训小组负责计划具体的实施安排及监督执行情况,每名新毕业护士按照规范化手册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培训,在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融入结合临床的探究式学习模式。

3.3 促进评判性思维的建立

评判性思维是个体在复杂情景中,能灵活地应用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对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方法进行选择,在反思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推理,作出合理判断的一种思维方式。在面临各种复杂问题及各种选择的时候,进行评判性思维,可以帮助个体作出正确取舍[6]。探究式学习培训模式诱发求知欲,培养她们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建立评判性思维。目前评判性思维培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学生的评判性思维的培养,也有对教师及管理者的培养研究。国内对临床护士评判性思维培养方法研究较少,还未形成体系[7]。笔者所在医院通过对2013年新毕业护士实施不同培训模式培训效果对比发现,在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运用探究式学习模式,可锻炼新毕业护士在实施整体护理过程中能有效运用评判性思维解决问题。可较快提高新护士在患者入院评估、病情观察、健康宣教及护理查房等方面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文的研究选取了2013年入职大专学历100名护士,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名。其中观察组在规范化培训的基础上运用探究式学习模式进行培训,对照组应用常规的规范化培训,比较两组培训后对培训的满意度、情景个案分析考核结果、评判性思维评价。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在接受探究式护理学习模式后,其满意度高达98.00%,远远高于对照组的满意率76.00%(P

参考文献

[1]李玉琴,谢素音.两种培训方法对新毕业护士培训效果的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0,9(7):65.

[2]王雯,画妍,吕衡,等.我国护理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17):108-110.

[3]徐永红.探究式学习在急诊护理教学中的运用[J].井冈山医专学报,2004,11(4):38.

[4]郜正美.探讨工作笔记法对新护士评判性思维的影响[J].上海护理,2005,5(5):63-64.

[5]王侠.新护士静脉输液系统化培训与考核的效果评价[J].护理研究,2011,25(7):1751-1752.

[6] Ellermann C R,Kataoka-Yahiro M R,Wong L C.Logicmodels used to enhance critical thinking[J].J Nurs Educ,2013,45(6):220-227.

护士毕业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社会评价 护士生培养 护理教育

为了更好地总结高等护理教育的规律,探索高等护理教育与社会需求的关系。台州学院医学院护理系、学生工作办公室、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对2002~2008届的护理专业毕业生进行了调查。本次调查历时三个月,陆续走访了浙江省的上百家医疗卫生单位,采取问卷调查、座谈、访谈等形式对护理专业毕业生工作情况进行了实地调查。

调查结果显示,护士的工作是面向社会,面向广大公民,除有些在卫生保健机构从事保健工作,在学校从事护理教育工作外,目前重点是在医院从事临床护理工作,其中主要包括基础护理、专科护理、护理管理、护理教育、护理科研、预防保健等。用人单位普遍认为毕业生的素质较高,工作态度端正、工作责任心强、专业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专业技能娴熟、适应能力较强。毕业生能将自己所学知识运用到护理临床实践中,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风范。部分毕业生在各方面表现均很突出,已经成为单位的骨干力量或是重点培养的对象。同时,用人单位也指出部分毕业生需要加强的方面,例如,人文素养、人际沟通、开拓创新能力等。他们认为,一些毕业生的自主意识过强而心理素质相对较差,易满足,缺乏实干精神,在职业道德,吃苦精神方面都有所欠缺,在触及个人利益事情上表现比较偏激,有时表现为职业心理的不稳定。通过本次调查,医学院与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联系得到了进一步加强。用人单位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出的建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进一步加强对护士生的综合素质教育

现代护理人才的素质包括思想政治道德素质、专业业务素质、综合能力素质等几个方面。护理事业的发展有四大趋势:护理人员将成为医生的平等合作者;护理人员将成为社区卫生保健的主要力量;护理人员将成为健康教育的主要实施者;护理人员将为危重患者提供高质量、高技术服务。在经济飞速发展、改革不断深化的转型期社会里,社会各方面(包括护士生、家庭、用人单位、社会大众)对医学院校培养出来的护理专业毕业生有很高的期望。针对本次调查所显示出的毕业生的不足,护理教育应更加注重以下五个方面:

1.将护士生的素质教育纳入教学培养计划。护士生由于专业特点,基础及专业理论知识学习的时间相对较多,课程压力大。可以一方面适当增加他们选修科目的比例,另一方面,整合课程之间的共同点,以增加素质课教育比例,减少专业课负担。此外,加快医学院校人文社会学科的发展,针对不同年级和专业开设选修课程,建议开展心理学相关课程的教学,系统的培养护士生的人际交往与沟通能力。

2.重视对护士生心理品质的培养。现代医学模式的发展,对护理工作的要求不断提高,也包括病人的心理护理。这就需要护士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主要表现在:工作中高度责任感、果断而坚韧的意志、准确而持久的记忆、热情而稳定的情绪及敏锐的观察力等,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创造各种氛围,逐渐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3.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丰富校园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学生社团,参加各种实践和志愿活动,在活动中锻炼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学校应该主动为学生搭建社会实践平台,鼓励护士生走出校园,深入到社会各个层面及基层医疗机构,使他们了解我国医疗卫生现状,培养职业素养和团队精神。定期邀请专家学者及各界人士,举办素质教育讲座,使护士生能够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开阔视野。

4.加强职业荣誉感的教育。目前,大多数护士生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为人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譬如他们好以自我为中心,怕吃苦,怕脏怕累,自己又不肯吃亏,挫折能力差,心理素质相对较弱。再加上社会上普遍认为护士只是从事打针发药等简单工作的初级劳动者,使得他们觉得护士这个职业社会认同感不强。因此,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加强学生的职业教育,以南丁格尔精神为指引,加强职业荣誉感教育,提倡奉献精神。

5.在校内管理方面,应加强学生“三自”工作力度,“三自”指得是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使广大护士生从校内各种行为的自治中增强组织管理和人际交往能力。

二、建立执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医学院的护理教育大多仍是以专业知识为基本导向的教育模式。护理专业多数课程的理论体系与教学内容仍依附于以生物医学模式为基础的医学教育,强调疾病和治疗的多,讲病人与家庭社会、护理和预防的少。在护理专业的人才培养计划中,重点放在专业知识的积累和学习。医学基础知识内容的安排偏重,课程内容和护理专业要求有一定的偏离,学科间衔接有待进一步调整。近年来,护理教育中“课堂教学与临床实践相脱离”的问题已被多数人所认同。目前,护理专业教育已经普遍关注了学生专业技术,也就是实践技能培育的重要性,以专业技术为导向的教育模式逐渐进入实施阶段。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转变, 护理模式和护理概念已发生了变化,护理工作已从以疾病为中心转变为以人的健康为中心,从功能制护理转变为整体护理。执业能力的核心内容专业能力已成为当今护理专业培养的客观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建立执业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修正护理教育课程体系框架。

执业导向的护理素质教育模式应该包括以下内容:借鉴世界各国护理教育改革的成功经验,建立以执业为导向的护理素质教育结构理论模型,修订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建立和执业要求相适应的课程体系及教材体系,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效果,建立以执业为导向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及质量跟踪体系。

三、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工作

由于护理专业自身的特点及我国社会人群存在对护理价值认识不足的现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护理专业大学生专业思想的稳定、学习的热情及就业竞争力的提升。因此,护理专业大学生就业指导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帮助学生形成对本专业的正确认识和评价。学校要建立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长效机制,从大一开始,就要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就业教育等工作,帮助大学生了解护理专业职业发展和职业素质要求,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设计,帮助学生培养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就业指导的内容还包括就业思想、心理、就业信息、应试技巧、求职礼仪指导和专业技能训练,以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护理专业的毕业生在临近毕业时会面临较大的就业压力。主要原因是毕业生就业时的首选目标是城市里的大医院,而各地招收毕业生的时段相近,因此部分毕业生首次择业失败后就会面临就业“困难”。对此,医学院校应当积极鼓励毕业生转变就业观念,让学生们意识到在相对不发达的地区工作更能体现人生价值,也有更多的机遇。鼓励先就业,后立业,再创业。同时,医学院校应加强毕业生的职业规划教育,帮助学生瞄准目标、摆正位置,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脚踏实地做事,避免好高骛远。

四、加强对外交流和合作,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在毕业生中进行跟踪调查,是促进学校教育教学水平发展和提高的手段之一。此次调研工作不仅使我们能够了解到毕业生在各自工作岗位上的表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评价,而且能够了解到社会对护理教育改革的观点和看法。调研工作加强了学校与其他单位的联系,使我们有机会学习和借鉴其他医学院校的教学经验,有的放矢地开展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通过实地考察用人单位和毕业生的情况,可以向即将毕业的学生更全面地介绍用人单位,扩大毕业生的就业思路。同时,发挥毕业指导中心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加强与毕业生的联系,加深他们对母校的感情,让他们了解学校的新发展和取得的成就,使他们更有归属感。加强与用人单位的联系,征求他们对毕业生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不断完善护理教育提供最直接的依据,及时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并根据社会需求及时调整我校的培养方向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地培养人才。尤其是实地调查,能够得到更真实、更深入的调查结果,能够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相互借鉴一些有特色的教学和培养模式,共同为护理教育教学的发展创新提供宝贵的素材和思路。

参考文献:

[1]袁芳,徐云.面向21世纪护理人员应具备的知识与技能.实用护理杂志,1999,15(7).

护士毕业论文范文第14篇

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是为完善毕业后护理学教育,对临床护士所进行的专业培训。我院从2005年以来对毕业1年的新护士进行了规范化培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报道如下。

1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具体做法

1.1 目标:医院护理部根据护理人员基本素质和临床护理工作要求以及新护士的特点制定培训总目标。通过1年的培训,使新毕业护士能够达到:(1)具有专业护理人员的职业态度和职业道德;(2)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和护理服务规范,维护医院和护理人员的形象,无违纪行为;(3)熟练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操作,巩固护理基本理论和知识,护理理论和各种操作考核达标;(4)能够理解和陈述主要护理质量标准,并能依据质量标准进行护理实践;(5)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和沟通能力;(6)了解各种工作职责和程序,能够胜任临床各个班次的护理工作,为病人提供有效的护理,无护理事故、重大护理差错及护理纠纷发生。

1.2 方法:新护士规范化培训分为岗前和岗位两个阶段,岗前培训由院内组织集中进行,重点是使新护士熟悉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医院文化服务理念、服务规范、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原则和医院感染预防控制知识。岗位培训是科室根据护理部培训总目标、科室护理工作要求和新护士个人特点制定具体的培训计划,安排专人带教,采取单独讲解示教,晨间护理查房提问及对照标准自学的方法进行培训。重点在岗前培训的基础上使新护士逐步熟悉医院的环境,掌握护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术,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修养,适应临床工作,实现从学生到护士的角色转变,培养专业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1.3 考评:规范化培训效果评价工作由护理部质控人员、科室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共同完成。采取科内与院内现场检查考评,他评与自评,笔试与实际操作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科室护士长及带教老师定期对被培训人员进行笔试与实际操作考核,并评价其工作表现和能力,培训结束时先由新护士自评,科室再进行总结评价、考核,提出正式上岗意见上报护理部。

护理部教学管理人员在培训期间不定期对新护士的工作进行现场检查考评,收集病人及同科室医护人员对该护士的评价意见。将新护士的考核成绩、科室考评意见及病人评价纳入个人档案,作为绩效奖发放、转正与星级护士评定依据。护理部还将各科室的新护士培训工作质量纳入星级护士站和星级护士长考核。

2 规范化培训的体会

2.1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规范了护理教与学的整体过程,培训总目标的确定和培训计划的制定,对护理教学措施的落实和评价提供了依据,避免了教学的盲目性,提高了培训质量和效率,使教学管理更加科学化。

2.2 规范化教学减轻了新护士学习过程中的茫然感。规范化的培训过程为新毕业的护士在临床工作中提供了学习的方向、目标,减少了学习、工作的盲从感,使学生能够较好克服焦虑和恐惧心理,尽快进入角色,主动学习,达到培训目标。

2.3 规范化培训本身也规范了带教老师的带教目标及带教过程,避免了因临床带教老师期望值的差异给新护士带来压力或降低带教质量,无法完成带教目标任务。使科室带教目的更明确,标准更统一,计划性更强,提高了带教培训质量。

2.4 新护士规范化培训,使护理管理者对护士考核和病房教学工作考核有了规范化标准,考核更加全面。从过去对新护士的单纯基础理论和技术操作考核,转变成对规章、职责、服务态度、行为、工作方法的全方面考核。科室教学工作考核也从过去单一的操作技能考核转变成对护士职业素质培养、服务行为规范、沟通协调能力的全方位考核,加强了科室教学工作的整体管理。我院自2005年以来共对35名新毕业护士进行规范化培训,三基考核合格率为100%,半年内具有独立上岗能力的达94%以上,培训期间无护理事故、重大护理差错发生。

护士毕业论文范文第15篇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示码:B 文章编号:1729-2190(2008)10-0133-04

随着社会的进步,医学技术也在不断发展与更新,对护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1],护理人员仅凭原来在学校学到的知识,在临床上是远远不能满足高质量的护理服务需求[2],因此在职护理人员必须通过在职教育来提高整体素质,以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而医院分别从岗前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等不同层面,为护理人员开展培训工作。现就医院对护理人员培训课程设置的需求调查及成功经验作综述,以了解护理人员对在职教育课程的需求情况,也为护理管理者作好此项工作提供依据。

1 在职教育的概念

在职教育包括岗前培训、护士规范化培训、继续教育三个层面[3]。

1.1 岗前培训概念

指为从医学院校毕业后的护士分配到医院,准备进入临床第一线工作前而安排的一系列的培训活动[4]。

1.2 护士规范化培训概念

指护理专业院校的毕业生继岗前培训后所接受的护理专业化培训,国家卫生部制定的《临床护士规范化培训试行办法》中的护士是指护士、护师和主管护师中护士这一级的护理人员[3]。

1.3 继续教育的概念

我国卫生部在"继续护理学教育试行办法"中指出:继续护理学教育是继毕业后规范化专业培训之后,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终身性护理教育[5],培训对象:毕业后通过规范化或非规范化的专业培训,有护师或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正在从事护理专业技术工作的护理技术人员[6]。

2 护理人员培训课程的设置

2.1 岗前培训的课程设置

2.1.1 岗前培训的目的及培训对象的特点 岗前培训目的是使新招聘录用的护理人员能尽快适应医院环境,缩短由护生到护士的距离。关小玲的调查显示,所有的新护士都认为需要[4]。

新护士的特点是护理专业所需的态度、价值、信念还未完全形成;临床基本技能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实践、提高;沟通交流技巧需要不断地学习提高;团队协作精神、慎独精神和工作的自律性还需要在临床环境中不断培养;不熟悉医院的环境、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等问题;临床思维还未形成[7]。

2.1.2 岗前培训时间设置

一周为宜。关小玲的调查显示47.92%和39.58%的新护士认为培训时间为5 天和7 天[4],褚晓静调查[8]也同意这种观点。但张岩平的研究显示培训需要3 周[9],他在培训时把基础操作示教后的分组训练也纳入岗前培训范围,认为这一内容放在进入临床后的规范化培训更合适。岗前培训时间不宜过长,时间过长易使新护士产生厌烦情绪[4]。

2.1.3 岗前培训课程内容设置

为医院简介、医院文化、护士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医德医风、各项规章制度、医疗安全防范知识、职业防护知识、礼仪素质、奖罚制度、基础操作示教等[10-11]。岗前培训往往采取集体授课形式,培训结束统一考试。

通过医院简介、医院文化、护士职业道德、行为规范、医德医风、各项规章制度培训,可使新护士有爱院如家、院荣我荣的思想,用医院规章制度约束言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培养良好的医德医风[12],同时也有利于在较短时间内接收大量的信息。

医疗安全防范知识培训,随着《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医院质量年活动的开展,护士必须增强法律意识和安全意识,为服务对象提供安全、优质、高效护理,让护士了解病人压疮、跌倒、坠床、管道脱落等的防范措施及处理程序,使新护士能自觉参与到护理安全的管理中来。

职业防护知识,这方面的知识新护士是缺乏的,因为护士学校或学院没有专门开设职业防护知识教育课程,也没有系统的教材[13] 。必须强化这方面的知识,做好个人防护,减少职业暴露,如六步洗手法、锐器盒的使用、防止病人的血液、体液污染等。

基础操作示教,可使新护士护理技术操作规范化、标准化。因为新聘人员来自不同的院校,不同的层次,操作手法上各不相同。肖菊青的调研中发现新护士将基础护理操作培训看得更重要[14]。夏玲的调研显示操作示范训练的需求,大专达74.53%、本科达82.14%。说明这样的培训是有效的[15]。

2.2 护士规范化培训课程设置

2.2.1 护士规范化培训目的

使进入临床的新护士形成良好的医德医风和护士素质,熟悉医院护理工作制度,巩固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本理论和专业护理知识,熟练掌握基本护理技术操作和专科一般护理技术,具有较强的临床工作能力,逐步达到国家规定的护师任职基本条件[16]。

2.2.2 护士规范化培训时间设置

关于护士规范化培训时间设置,医院按护士学历分层次确定规范化培训内容及时间。培训的时间存在差异,有的是本科毕业生1 年、专科毕业生3 年、中专毕业生5 年[3][16],与我国护师职称申报条件上的时间相一致;有的本科毕业生3 年、专科毕业生3 年、中专毕业生6 年[17]。医院在实践中发现本科毕业生要在一年内完成基础培训阶段、专业培训阶段有一定的难度。陈冰认为适当延长本科毕业生规范化培训期更有利于其在业务上的进步[16]。由于护理人员的成长具有实践性和晚熟性的特点[7],按照国家卫生部规定本科1 年后具备护师资格,故护理本科生的培训周期有待进一步探讨。

2.2.3 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内容设置

包括:职业素质、医德医风、理论知识、操作技能、临床综合能力、外语水平培训[18],着重加强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训练,初步掌握各科常见疾病的护理技术操作、一般医疗知识及专科疾病的病情观察要点和抢救配合程序,熟悉各种护理工作及各项规章制度[19]。培训方式以临床实践为主,理论知识和外语以讲座和自学为主[3][18],培训分两个阶段:基础阶段、专科阶段。夏玲的调研显示:护士对规范化培训内容的需求度排序前5位依次为临床监护技能、护理专业服务流程、护理操作规程、人际沟通技巧和职业防护知识[15]。

肖菊青的调研显示:基础阶段培训新护士和护士长均认为最需要的内容有护士的专业思想和素质教育、各项应急预案和工作流程、医院的规章制度和岗位职责、医疗事故和纠纷的防范与应对、沟通技巧、护理心理学与临床护理文件书写和医嘱管理、护理专业基础知识、身体评估方法及异常体征、标本采集及参考意义、临床药理与护理、健康教育实施方法、急救技术、专科技术操作[14]。以上的课程也符合蔡虻所提到的新护士特点[7]。

专科阶段培训:着重于专科护理常规、各项急救护理技术的培训和掌握,重点培养观察病情、分析问题、处理问题的能力[15]。关于独立处理问题能力培训,王燕的经验是建立科室专科疾病抢救预案和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并作为新护士入科培训的重点内容,培训时结合科室模拟演练,从而强化应急意识,提高应急能力;有计划地安排她们参与临床疑难问题的解决和处理过程并及时给予指点与讲解,提出最佳方案[12]。

护理技术培训:由科室加大对护士专科护理技能、技巧、操作熟练程度的培训力度,采取高年资护士与新护士“一对一”方式[12],并且考核与培训相结合效果更好。

交流技巧培训:组织以人际交往、护患沟通为主题的聊天活动;组织护理服务规范演示,提高护士的感性认识;为护士安排一些健康宣教内容,锻炼语言表达能力,牢固树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意识[12]。

对培训对象的专业思想、服务态度、爱伤观念和职业责任心等进行言传身教。发现科室往往较重视理论、技能的培训,而容易忽略职业素质教育,但年轻护士的思想正处于最后的可塑期,因此这一阶段的职业道德教育成功与否,关系到培训对象今后的成长方向,也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规范化培训的效果[16]。

随着人们的法律意识不断增强,尤其是《医疗事故处理条例》颁布实施,使患者的利益得到最大限度的保护,医护人员在合法权益受到保护的同时,又面临着举证责任倒置的挑战,培养护士构建法制观念,树立法律意识。法律法规培训内容:《医院护理工作制度》《各级各类人员岗位职责》《护理安全教育读本》《护理差错判定标准及处理方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与医疗活动有关的案例[20] 学习、规范护理记录书写、明确护理实习生的法律身份[21]。

2.3 继续教育培训课程设置

2.3.1 继续教育的目的

从继续教育定义中已知,它的培训是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主的一种教育。美国护士学会则将继续护理教育定义为:“为了提高护理业务、教育、行政、科研而设计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学习,以增进在职护士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达到改进对公众的健康护理的目的”[22],可见,继续护理教育应该具有规范的组织体系,其内容应该具有创新性、实用性和系统性的特点[23]。继续护理教育内容应贴近国内外护理及医学发展的动态,紧扣当前护理理论及临床的热点问题,注意适合不同专科的护理需要,教育内容应定位于高起点、深层次、新进展上[24]。

2.3.2 继续教育培训时间的设置

护师或护师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的护理人员的一种终身教育。

2.3.3 继续护理教育培训内容设置

护理管理知识、护理新技术新理论、临床教学管理、科研设计和论文撰写、护理安全管理和相关法律法规、护理健康教育和社区护理、院内感染控制等[25]。

护理管理知识培训的需求,王爱平对我国7 个省、4 个直辖市、77家医院862位护理管理人员的问卷中发现94.5%的被调查者认为护士长需要进行培训[26]。邹碧荣关于护士长培训课程需求调查显示:最受欢迎的是管理专家讲授护士长管理、如何进行护理科研、沟通与协调技巧、如何提高服务意识、护士长素质培训等,被调查者反映护理管理专家的授课有理论性、实践性、系统性、先进性,因而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而本院护士长讲授护士长管理需求最低[27]。这说明护理管理专家的授课已达到了继续教育的目的,相反缺乏先进性的经验之谈不受欢迎。护理科研如此受欢迎是因为护士长们已意识到护理科研目前仍是护理人员缺乏的技能。护士长有提高沟通技巧与协调技巧的需求,发挥团队精神有利于提高护理单元全体人员的素质与士气,这样培训的课程具有实用性。

在新知识方面,应紧扣当前护理理论及临床的热点问题,如“循证护理研究”“护理科研论文的撰写”“多媒体技术在护理领域的应用”在专科护理方面,如“永久性肠造口的护理”“焦虑障碍病人的护理”[23]。

颜君等[28]通过354 名护师及以上护理人员调查继续教育最需要的课程是“护理技术新进展”,说明护理人员中大多数人重视临床新技术、新知识水平的提高,注重所学知识的实用性。近年来,医学科学的飞速发展以及高精尖医疗设备在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护理技术、理论不断更新,临床护理人员需要及时学习新的护理技术、知识,以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其次为“危重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抢救配合”危重症监护近几年来在国内外发展很快,在降低危重病人死亡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先进的危重护理知识及各种先进监护仪器的应用,使护理人员在校的知识显得落后与匮乏。

同时“护理论文撰写”“护理英语”“护患沟通技巧”和“护理论文选题”也受到欢迎,这与邹碧荣的调查相一致,说明越来越多的护理人员已认识到护理学科的发展和护理质量的提高有赖于护理科研的发展。一个学科的发展要靠科学研究来导航,要靠科研论文在本领域内的传播来推行,护理科研质量的高低和数量的多少能反映医院的学术氛围和护理人员的素质。从颜君调查中还发现超过50%护理人员选择了“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学”,说明护理人员已意识到处于护理这门高风险的行业中,必须通过学习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维持促进自己的心理健康。这种需求具有创新性。

白洪敏等[29]对19 所二级甲等及其以上医院护理人员309人,关于继续教育25项课程需求问卷调查,由于调查对象101人是护士,吴玉霞[30]对547名护理人员,(其中103人是护士)所以导致调查结果更适合护士规范化培训的课程。这可能与调查研究人员对继续教育培训对象概念不清的原故。在有些教育项目中,忽视了继续教育的目标人群是护师以上专业人员,培训内容停留在低层次、普及教育的水平,这就使得大量的教育项目没有发挥其应有的作用[23]。

3 小结

在职培训因培训对象的层次不同,故培训课程的设置也因有不同的侧重点,岗前培训重点让新护士在短期内对医院的概况、制度有一初步了解,完成从护生到见习护士的转变;规范化培训以临床实践为主,侧重于“三基”培训及“专科”培训;完成从见习护士向护士及护师的转变;继续教育侧重于“四新”培训,肩负着学科发展的重任。需提高在职人员培训的效果一方面需经常调研培训对象的需求,因为现代成人教育理论非常强调成人在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价值,认为他们的需要、动机、目的、情感因素和价值观是成人教育的前提条件和决定因素[31];另一方面培训应与相应的考评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宁宁,赖莉,陈海霞等."品质改善”管理活动对提高护理人员培训质量的效果评价[J].护理管理杂志,2006,6(12):25~28.

[2] 白蕊,陈爱杰,魏霞.门诊护理人员实施科内继续教育的效果与评价[J].现代护理,2007,13(12):1129~1130.

[3] 顾建芳,黄治华,唐晓娣.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现状与分析[J].上海护理,2006,6(6):47~49.

[4] 关小玲.护士对岗前培训知识需求调查[J].中国热带医学,2005,5(4):918~921.

[5] 沈宁.澄清基本概念 规范继续护理学教育[J].中华护理杂志,1998,33(11):651~652.

[6] 姜莉鸣.浅谈护理人员继续教育与职业发展[J].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0):2816~2817

[7] 蔡虻,姚莉,孙红等.新毕业护士规范化培训方法的探讨[J].中华护理杂志,2003,38(4):290~292.

[8] 褚晓静,黄立琴.强化新护士岗前培训促进角色转变[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3,12(6):646~647.

[9] 张岩平,戴玲.岗前培训有助于新护士角色转换[J].临床护理杂志,2004,3(1):43~44.

[10]郑玲,胥爱群.爱聘护士的培训与管理.黔南民族医专学报,2005,18(3):186~187.

[11]刘立捷,李亚洁,汪道萱.聘用护理人员的管理与培训[J].中华护理杂志,2001,38(8):609~611.

[12]王燕,王丽军,雷蕾等.对新护士实施规范化培训的管理对策[J].华北国防医药,2005,17(5):369.

[13]毛秀美,金得燕,于荔梅等.实习护士发生医疗锐器伤的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3,13(2):110~112.

[14]肖菊青,魏艳,张慰伦.新毕业护士培训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6,6(7):10~15.

[15]夏玲,陈家琴.临床低年资护士规范化培训需求调查[J].护理学杂志,2007,22(2):25~26.

[16]陈冰.毕业后护士分层次规范化培训方法探讨[J].现代护理,2005,11(1):61~62.

[17]张萍萍,郭瑛,赵立民等.护士规范化培训的管理体会[J].华夏医学,2007,20(2):387~388.

[18]汪生梅.加强护士规范化培训的做法与休会[J].当代护士,2007,学术版(2):83~84.

[19]范敏娟.我国护理人员在职教育现状[J].家庭护士,2006,4(10):52~53.

[20]唐勇,钟小勤,张专贤.护士长在培养护理人员法律意识中的作用[J].吉林医学,2005,26(3):247~248.

[21]刘义兰,王桂兰.加强护理人员培训防范护患纠纷[J].现代护理,005.11(1):57~58.

[22]陈淑琴,刁惠民.新加坡护理学继续教育的改革与启迪[J].中华护理杂志,2002,37(7):553~554.

[23]郭秀静,王玉琼.医院护理人员继续教育问题分析和对策[J].护理研究,2006,20(9):2335~2336.

[24]陆爱平,方玉桂,杨茜.对继续护理学教育运作中存在问题的发析.中华护理杂志,2002,37(8):603~605.

[25]汪淼.我国护理人员在职培训方法及效果评价.现代医院,2006,6(11):148~149.

[26]王爱平,李晓波,苏兰若等.2005~2010 年护理管理者培训必要性的调查研究.中华护理杂志,2005,40(8):564~566.

[27]邹碧荣,王练,孙静.护士长培训课程需求调查.护理学杂志,2004,19(5):52~53.

[28]颜君,陈志群.综合医院继续护理教育现状调查分析.护理学杂志,2005,20(2):57~59.

[29]白洪敏,黄玉华,张佩超等.护理人员继续教育课程设置需求调查分析.护理管理杂志,2004,4(12):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