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水质管理论文范文

水质管理论文范文

水质管理论文

水质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近几年来,我国施工单位也对其加强了关注和管理,但是施工质量还是得不到明显的提高和改善,我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我国水利工程质量控制的主要现状:第一,施工管理人员不够充足稳定。目前,我国水利工程的施工管理人员不断及其缺乏,而且存在极大的不稳定性,这就导致了施工过程中管理不到位、秩序混乱等问题的出现。一支足够强大和完整的施工队伍对施工质量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我国水利水电施工管理人员由于不够充足稳定,导致了施工效率低下。第二,质量意识淡薄。施工单位中存在一部分施工人员单纯地、盲目地追求施工进度,他们最为关心的是工期,唯恐耽误了工期,却置施工质量于不顾。第三,施工单位因为经费紧张,质量控制把关不严格。我国的一些水利工程常常存在压制施工单位经费的情况,而施工单位由于经费不足,就会盲目地转包工程,工程经过一层又一层的转包与分包,自然而然地导致施工质量不能引起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最后一级包工程的队伍会浑水摸鱼,唯一的目标就是交付工程,在这其中伴随着劣质施工材料的使用,低下的施工技术的运用,并不管施工质量的高低,质量控制把关不严直接导致了施工质量的低下。

2如何提高对于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质量的控制

2.1加强对于施工人员的控制

人是施工工程中最为活跃的因素,人在施工过程中是主导因素,所以要想提高施工质量,首先就要提高相关人员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思想道德素质,要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职业道德,增强实践能力,积累实践经验,还要提升专业技能,补充专业知识,以雄厚的专业知识作为施工的强大后盾。

2.2加强对于建设施工材料的控制

建筑施工材料作为施工的基础成分,是影响施工质量最为关键的因素,所以在材料进入施工场地之前,要提前对材料进行严格的检查,采取抽样调查的方法检测其质量的高低,提高建筑材料的准入门槛,当施工材料进入后,要进行质量的复查,发挥材料的最大功效,做好回收利用,这样一来,既能节省成本,又达到了提高施工质量的目的。材料质量的的高低可以说对整体工程的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所以在选择材料的时候要选择质量有保证的生产厂家,实行严格的材料准入制度,在材料进入工地之前实行严格的检查,直到其质量符合标准要求为止。最后,提升相关人员的道德修养和文化素质,树立社会责任心,增强业务能力和专业知识与技能,从而建立一支高水平、合作能力强、有责任感的施工队伍,提升施工质量。

2.3机械设备的控制

需要保证施工设备的质量和规格符合施工要求,既要保证施工机械设备跟得上施工进度,不耽误工期,又能保证施工质量符合相关规定和标准要求。

2.4切实落实好对工序质量的控制,严把质量大关

我国的一些水利工程常常存在压制施工单位经费的情况,而施工单位由于经费不足,就会盲目地转包工程,工程经过一层又一层的转包与分包,自然而然地导致施工质量不能引起施工单位的高度重视。最后一级包工程的队伍会浑水摸鱼,唯一的目标就是交付工程,在这其中伴随着劣质施工材料的使用,低下的施工技术的运用,并不管施工质量的高低,质量控制把关不严直接导致了施工质量的低下。鉴于此,应该控制分包和转包的层次,提高质量门槛,从根本上保证质量。

2.5运用正确的施工方法:

施工技术的高低施工方法的正确与否基本上代表了施工质量的高低。所以,施工方法是极有讲究的,在把施工环境、经济基础、技术含量等各种因考虑在内的基础上采取恰当合理的施工方法,达到提高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的最终目的。

2.6加强对于工程建设环境影响因素的控制

现在,无论是做什么,都讲究一个因地制宜,水利工程建设也不例外,加之实水利建设处在及其复杂的环境之下进行,影响其质量的因素有很多,所以,施工的时候要考虑到各方面的因素,考虑全面,尽可能使得施工方法和措施、程序等适应周围的环境,不要试图改变自然规律,为工人们创造一个适合的、安全的施工环境对提升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施工质量,加快施工进度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3结束语

水质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湖泊是人类文明之镜”,从湖泊的水质保护状况更可以反映人类文明程度。湖泊作为水系的一部分,自古以来就成为人类文化与文明的摇篮。特别是长江下游平原地区的淡水湖泊一直是我国农业经济发达的鱼米之乡,赞美洞庭、鄱阳、太湖的诗词歌赋大量涌现,成为我国水文化的重要内容。

随着近代工业化的发展,除各种自然有机物及各种水土流失物进入湖泊可能会影响湖泊水质外,各种人工化学物质进入湖泊可能导致湖泊水质的急骤变化。在江河已遭到严重污染的今日,湖泊已成为保护人类水源的最后一个阵地,湖泊水质的恶化将从根本上破坏流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条件。对湖泊的水质保护,最重要的是处理好流域内人与湖泊的关系,建立人与湖泊长期和谐共处的关系。

二、湖泊的基本特征

湖泊的基本特征随湖盒形状及其容量大小而有所差异,同时流域内人类活动也会影响和改变湖泊的基本特征。容量较大的湖泊其环境容量亦大,相对不易受到污染,可是一旦被污染又较难净化。而较浅的湖泊也较容易被污染,而且受风、热的影响较大。

进入湖泊的污染物或泥沙由于湖泊内的流动而被输送到全湖。因此要掌握湖泊内污染物及泥沙的输移扩散状况,必需掌握湖流特征。湖流的成因可分为:

①吞吐流,由进、出湖河道的水流动引起;

②风生流,由风作用于水面的剪切力引起;

③热成流,由于太阳辐射,而接受辐射的水体深浅不一,热容量不同而引起;

④柯氏力,由地球自转所产生的离心力及线速度差异所引起。在洪水季节,吞吐流影响较大,在枯水季节,风生流影响最大,而热成流只在湖盒地形变化较大,水体深浅不一时才显示其影响。对面积较小的湖泊可以忽略柯氏力的影响。对于北半球湖泊而言,由于南向季风及柯氏力的影响,大多会出现逆时针方向的环流。太湖的主导湖流也是逆时针方向的环流。

在遭遇较大风力时,由于风的吹送,湖泊近风一侧水位下降,远风一侧水位将抬升,湖面倾斜,在太湖这种北高南低的水位差可达0.3~0.4米。如果风力忽强忽弱,或风向不断变化时,湖面会产生像潮汐一样的静阵现象,亦称假潮,其周期与湖盆形状有关。太湖水面振荡周期约1~1.5小时。过去在太湖渔民中曾有“一日十八潮”之说。对于较深的湖泊,在每年春夏之季尚可能出现温度分层现象,影响上、下层之间的物质交换。太湖属浅水湖泊,一般不会出现分层现象。

从湖泊的水质变化过程来看,要由幼年的贪营养型湖泊青年的中营养型(偏贫)壮年的中营养型(偏富)老年的富营养型,这是湖泊由幼年至老年的变化过程。在自然条件下,这一过程发展相当缓慢,但是由于人类活动的刺激,这一过程也可能变得十分迅速。湖泊水质由幼年期进入青年期,或由青年期进入壮年期时,往往会发生淡水赤潮,而进入老年期时则发生“水华”。因此有人把赤潮称为湖泊的“青春痘”,而把水华称之为“老年癍”。湖泊一旦进入富营养化状态即意味着已进入老年期,在伴随水华发生的同时还会出现沼泽化,沿岸湖湾域水深不断变浅,湖泊面积逐渐缩小。湖泊一旦出现富营养化要使其逆转,再返回青春是较难的,但可以采取多种措施,延缓其老化过程。

三、太湖的水质评价

太湖于80年代初,先是在北部湖湾区域出现明显的大面积水华,其后向湖心发展,1990、1994、1995年七月无锡梅园水厂因藻类异常增殖,导致水厂过滤器堵塞,水味异常。目前太湖呈现典型的老年症状。即大面积的水华和东太湖的沼泽化。太湖入湖泥沙量不大,粗估为200万m3/年,相当于每年平均淤积1mm,但由于湖水较浅,一有风浪就被掀起,并随湖流输送到东太湖及其它湖湾地区。在东太湖的一些地方,每年`可淤积0.1m,水深逐渐减小。

太湖水质污染严重,1995年全年平均已无Ⅱ类水,Ⅳ类水以上面积占总面积36%,东太湖与湖心区最好,藻类生物量为3.5~4.5mg/l,而五里湖、梅梁湖最差,全年超Ⅴ类水,藻类生物量为3.5~4.5mg/l。太湖水质如此急骤恶化,主要是由于流域内人类活动不当`,如不采取严格而科学的管理措施,太湖的水质及生态难以向好的方向发展。据最近的调查,每年进入太湖的污染物负荷量为:CODCr282.9万吨,T-N17.79万吨,T-P1.69万吨。CODCr中工业排放占83%;T-N中工业占43.7%,面源占26.1%,生活污水占14.6%,畜产占12.4%;T-P中工业占55.9%,生活污水占23.1%,畜产占15.8%。目前从太湖的水质环境状况来看,有机污染的主要来源是工业排放。从富营养化状态来看,氮过剩,磷为控制条件。而磷的来源,工业污水占一半以上,而生活污水占近四分之一。

四、太湖综合治理措施

太湖作为大型湖泊具有三大功能,即资源功能、环境功能和生态功能。资源功能主要是为周边地区提高丰富的水资源;环境功能包括其自净功能,对周边地区的气候调节功能,与空间景观相关的文化娱乐及休闲功能;生态功能包括保持生物多样性及保护其持有物种的功能,以及渔业生产功能等。作为综合治理的目标应当使太湖的资源、环境、生态三大功能都得到改善,太湖水质改善的目标只是之一。而且三者之间是相互关联的,因此在考虑太湖的综合治理时,应当避免单打一的治理规划,首先要确定一个合理的综合治理目标。太湖的综合治理措施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

(一)污染源控制措施;

(二)湖泊生态修复措施;

(三)流域人类活动管理措施。

污染源控制措施

点源控制措施包括:①工、矿企业及大型旅游设施的污水达标控制;②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③河道污染物沉淀设施;④地下卵石槽净化设施;⑤前置库;⑥农村人、畜粪尿沼气化设施。

面源控制措施包括:①土壤净化资源的开发利用;②陆域低洼地区的生物处理措施。国内外研究表明,受到污染的自然水体,在芦苇地区或水草区域滞留时间超过70小时,其脱磷和脱氮率都可达到70%以上;③水土保持措施。坡耕地流失的水土中含有多样营养盐类,应避免其直接入湖。

湖泊生态修复措施

湖泊的有机污染及富营养化是湖泊老化及生态环境恶化的一种表现。生态环境的变化表现在生物种群数减少,水体透明度降低,沉水植物逐渐消失,浮游植物减少,耐污能力强的贝类及鱼类增加,经济价值较高的小型鱼类减少,大型鱼类增加。由于藻类的异常增殖,水中有机质增加,在其死亡和分解过程中产生腥臭味并大量耗氧,使水中溶解氧浓度降低,甚至导致鱼类大批死亡。在污染源逐渐得到控制的同时,湖泊的生态也可能得到某种程度的修复。生态修复措施包括:

在湖滨建设水生带。天然条件下湖与陆是连续的,随着湖泊水位的升降

会形成环湖湿地。这些湿地是保持湖泊生物多样性最重要的地带,由浅至深会形成大面积的芦苇或水草带、水生物带。它是多种鱼、贝类产卵、栖息之地,也是多种昆虫、鸟类的筑巢之所。同时它又是湖泊的天然屏障,对于湖周入湖污染物起到遮挡、沉淀、吸收作用,寄生在水草根部的各种菌类也可以对有机物进行分解。但是,环湖大堤建成后,水陆的连续性遭到破坏,湿地消失,适于在浅水中生长的芦苇水草带消失。对太湖而言,若恢复环湖水生带需修整环湖地形,创造适合于芦苇、水草、挺水植物生长的条件。

对湖内生态进行规划和管理。目前东太湖水草旺盛,形成了较独特的生态系统。由于湖流向东太湖输送了大量土壤和营养盐,湖盆变浅,为挺水生物的生长创造了条件。而挺水生物的大量生长又减少了风浪及流速,为落淤创造了条件。同时水草的生长会吸收水中的营养盐,从而减少了水中磷、氮的浓度,抑制了藻类的生长。因此水体透明度增加,又有利于挺水和沉水植物的生长。东太湖成为太湖的生物净水器。需要研究的是今后能否逐渐扩大湖内水草的生长范围以及如何对湖内水草进行管理。水草吸收磷、氮而生长,因此适时收获水草就等于从水中提出磷和氮。如果不及时收获水草又可能因死亡而分解出磷、氮,成为内污染源。水草收获后的利用以及次年的生长都是需要研究的问题。

另外,湖泊的水位对湖泊生态有一定的影响,同时湖泊水深与风浪,透明度等都密切相关,因此在研究湖泊生态问题时应当注意对湖泊水位的控制与管理。

流域人类活动管理

在研究我国湖泊水质变化过程时,都会发现一个共同的事实。就是大多数湖泊的水质都是在近20~30年内急剧恶化,而在此之前的数千年中,这些湖泊水质基本保持良好状态。而近数十年来湖泊流域在水文、气象等条件并没有发生特别异常的变化。可以断定,湖泊水质的急剧恶化是人类活动方式和内容的变化所引起。因此,要实现湖泊的综合治理目标,必须对流域内人类活动的管理。特别是保持过去的一些好的生活方式,形成“少废生活方式”,这是保护湖泊的长久之计,而人类活动的管理,需要通过立法来实现。

1水源涵养林的管理。对于太湖西、南部入湖河流的水源地要保护原有林地,并根据规划逐步恢复涵养林,以保持水源清洁,减少洪水形成的水土流失。

2对于水土流失的控制管理。除对水土流失严重的沟谷进行整治,控制水土流失外,要对25度以上坡地严格执行退耕还林。

3土地开发利用的管理。太湖流域是雨量较充沛的区域,土地内的各种污染物容易被冲淋入湖。因此,应当尽可能增加雨水在流域内的滞留时间。在有条件的地方多修建水塘、水田,保留一定的洼淀用于培植芦苇和滞留雨水。对土地利用方式进行合理规划。

4对家庭有机垃圾进行管理。提倡使用农家肥,对家庭食物残渣、粪尿等沤制农家肥,减少化肥用量。

5对合理使用化肥进行指导。由于化肥施肥方法不当,约有50%肥料流入湖中。因此需要加强研究与指导,减少化肥的流失量。

6禁止在流域内使用含磷洗衣粉。太湖流域已明令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但应加强对生产、销售环节的管理,加强对居民宣传、教育、监督是十分重要的。

加强对湖内渔业生产的管理。湖泊内鱼类种群与数量对湖泊内生态系统影响较大,因此要对渔业捕捞量、禁捕鱼种,捕捞方式进行管理。同时要严格控制引入外来鱼种,以免引起生态失衡。控制或禁止网箱养鱼,大量投放饵种成为湖内污染源。

加强对湖周及湖面旅游活动的管理。太湖位于经济发达地区,旅游业十分发达,景点大量兴建。这些景点紧靠湖滨,对其排污要严格检查和控制,没有污水处理设施的不准营业。对水上船只不准排污和丢弃垃圾入湖,建立垃圾及粪尿的回收处理系统。

加强沿湖垃圾的管理。禁止向湖内及进出河道内丢弃垃圾。因此要在流域内的广大城镇和居民点建立完善的垃圾回收系统。

对流域内从小学开始进行爱湖教育。培养流域内居民的爱湖意识,应当从小学开始,材,广泛宣传,并组织各种爱湖活动,设立宣传周、宣传月,持之以恒方能收效。

5.太湖当前治理目标与对策太湖的水质改善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上述各项措施的实施和收效也将是需要大量资金和很长的时间。当前,根据现有的经济实力,应当抓紧进行的工作是什么呢?本人的看法是:

抓紧开展流域调查,尽快制定太湖流域生态、环境、污染控制规划。通过规划确定太湖流域的环境目标,生态目标并与流域内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相协调。该规划应当充分考虑我国已签署协议的“可持续发展”、“湿地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等一系列原则,由多方面专家共同完成。同时制定达到这一目标的各种中、长期对策。在流域环境、生态目标规划的前提下制定全流域包括点源、面源在内的污染源控制方案。

通过调查指导农田控制入湖污染物,充分利用土地、卫星湖、洼地的净化能力。面源污染中来自农田的污染占较大比例,结合农田基本建设应大量修建多功能水塘,贮留雨水,减少直接入湖地面雨流。水塘兼有防洪、除涝、抗旱、养殖、净化等功能,希望尽早提出示范样板,及时推广。在有条件的地方扩大水田面积,同时指导科学施肥,减少化肥的流失量。

太湖周围有许多卫星湖和大量洼地。这些湖泊可改建为前置库,利用生物措施将流入太湖的河水净化后再进入太湖。多数低洼地带已被改造为农田,从生态角度和太湖保护角度来看,应当尽量退出一部分洼地,形成自然生态系统,利用芦苇等净化水质。对于地下水位在地面以下较深,而土质为沙壤土的区域,可利用土地作污水净化处理,利用土壤空隙间的微生物对有机物进行分解。估计在太湖西部、南部地势较高区域具有潜力。

在广大农村成立志愿环保组织,指导家庭减少污染物排放。目前在农村地区还一时难以建设集中污水处理装置。但可通过环保志愿者广泛进行宣传,自行减少和处理家庭垃圾,减少进入水系和地下水的污染物。在日本琵琶湖保护初期就曾有家庭妇女组成的志愿组织,用肥皂和无磷洗衣粉逐户换回含磷洗衣粉,同时广泛地进行爱湖宣传。

加强对修复湖泊生态的调研与试点工作。湖泊生态和修复对改善湖泊水质是有效的,但在理论上、技术上必须搞清其可行性及其具体实施步骤。因此,目前应抓紧前期的调研和试点工作。

抓紧点污染源特别是对磷污染源的控制。如前所述,在入湖总磷负荷量中,工业占55.9%,生活污水占23.1%,蓄产15.8%,所以治理的重点是工业污染源治理。生活污水中如能控制含磷洗剂的使用将是有效的。但是无论是工业污水,还是活用水的处理都是很花钱的事情。而且目前污水处理技术的脱磷、脱氮效率都很难超过50%,要进行高度处理,投资是相当大的。据中日合作“太湖水资源保护项目”估算,若使太湖水质在2020年恢复到80年代初期,即基本达到Ⅱ类水水平,用于污染源处理的费用达2000亿元人民币。所以污染源的治理非搞不可,但根据目前的经济实力,难以短期见效,是一项持久努力的工作。

除对污染源进行处理之外,还可以通过技术改造,改进生产工业,减少工业污水排放总量,并尽可能减少磷、氮的排放量。而目前磷的排放主要集中在无锡、常州、苏州三市,应当作为重点治理目标。

水质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样板是一种标准楷模,建筑工程的样板在施工中能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样板要体现设计要求,达到指定的质量等级,把抽象的设计要求和繁复的质量标准、规范、规程等具体化、实物化,使全体施工人员,尤其是操作工人看得见、摸得着,便于对照。因而,推行样板管理是保证和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的有力措施,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样板管理是一项细致的工作,须抓好以下5项工作:

1.1体现设计意图。满足设计要求是做好样板的前提。

1.2选用合格的材料。合格的建材是“样板”质量的保证,“样板”选用的材料,不仅要材性合格,而且还要注意规格、色泽及形体完整洁净等要求,尤其是装饰材料。

1.3选择合适的技术工人施工,这是样板成败的关键。在一般情况下选用技术水平中上的技术工人操作,容易把样板做好,在面上推广时也容易做到。若用一般技术工人操作,做出的“样板”水平低,无推广价值;但是用技术水平上等的技术工人,虽能做出高水平的样板,但在面上推广困难,无现实意义。

1.4在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技术、质量交底。施工前向操作者进行详细的技术、质量交底,是做好样板的重要环节,包括样板的名称、部位、使用的材料、技术、质量标准、操作要领等,使操作者做到情况明,要求清。

1.5组织质量专检人员评定质量等级。“样板”施工完毕后,现场施工项目部须及时组织有关人员对质量进行评定,一般在操作者自检合格后分别由项目部、项经部、公司质量科等有关质量员,项目经理或工程师鉴定通过,有些外饰面、油漆、装饰工程或由设计方或甲方指定的项目,应请设计方及甲方参加鉴定,特殊项目还要聘请有关专业人员参加,样板一经鉴定通过,就应指导面上施工。

2.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

2.1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作用与目的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力的质量监控能使工程质量做到防患于未然,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高,降低工程成本。

2.2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范围较广,从设计图纸、原材料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熟悉和掌握监控的范围及重点,有利于事前采取措施,使质量处于预控状态,在一般情况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为:

(1)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认真阅读,了解设计意图,因为一个不符合设计的产品是没有什么质量可言的。然而,按图施工是建立在学习与会审的基础上,要把学习与会审结合起来。会审不是简单地审查图纸差错,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施工。在有些场合下,虽然设计是符合规范的,但由于施工较困难,为保证施工质量,需对设计进行适当优化,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2)对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监控是质量监控的关键环节。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的质量直接影响工程质量,因而要对它进行监控。不仅要检查进场实物,还要检查质保书,看它的型号、规格、性能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等还要根据规定做复试。对易碎、易潮、易变形、易污染的物品,在运输、堆放、安装过程等环节亦要进行监。

(3)抓分部、分项工程按规定规程施工是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分部、分项工程质量是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因而质量监控工作应把它作为主要环节来抓。

在按图施工和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前提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抓规范、规程、规定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按工序进行控制,出现问题应立即纠正,把事故苗头消灭在施工过程中。监控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交工前的产品保护,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监控目标。

(4)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是质量监控的重点。单位工程的关键部位与薄弱环节是根据工程对象和队伍素质决定的,如框架结构中的梁、柱是关键部位,混合结构中的砌体和预制楼板安装是个关键部位,在装饰工程中,如大面积水磨石地坪,外墙大面积贴面砖,或内墙大面积贴墙纸等都可作为关键部位。薄弱环节有2种含义,一是新技术、新工艺,因是第1次施工,质量无把握,因此要重点控制;二是易发生问题的部位,如轴线位移、钢筋位移、梁柱不归中、混凝土施工缝位置不正且有灰碴、砌体粘结率差、预制板轧缝,以及渗、漏、沙、壳、堵等质量通病。对关键部位、薄弱环节的重点控制,只要方法对头、措施得力,往往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

质量监控对施工现场来说一般有事前监控、施工中监控和分项完成的监控。如对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监控,应在有关分项施工前进行,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事先控对于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则应重点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真正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但离整体交工尚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对产品若不注意保护,则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实行监控,直到交工为此,如地面面层、油漆、表糊等等,这些属于分项完成后的监控。

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完善,逐步走向系列化、科学化。然而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传统和现有技术、质量管理方法,把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工程质量处于受控状态,达到监控目的。在实践中应抓好下列几项工作:

3.1技术复核。重点应放在定位、引测标高、轴线、各层标高、成品、半成品的选用。

3.2隐蔽工程验收。是监控的主要手段,凡属隐蔽项目,必须进行全数监控,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地下混凝土、地下砖墙、防水层、平顶吊筋、保温层、暗埋、管线、电缆、下水道等。隐蔽工程验收应按有关规程进行。

3.3材料试验。对钢材、水泥、防水材料,除应检查出厂合格证外,尚须按规定抽样检验。砖可检查出厂合格证或试验报告,其它一般材料检查出厂合格证。

3.4抽检。随机检查不受时间条件限制,容易发现问题,发现问题早,整改方便,提检频率也不受限制,是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

3.5试水、通球检验。此项检验直接关系到使用功能,必须认真按规程操作严格把关3.6班组自检。班组自检是保证质量的根本,只有每个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自检,认真把关,质量才有扎实基础,因此要牢牢抓住,不应忽视。

3.7设置质量管理点质量管理点可用于多种环节,如推广新技术、质量难点、薄弱环节,要求达到高质量的分项等等,在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上设置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看来是个薄弱环节,但由于事前采取了措施,设置了质量管理点,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设置质量管理点是质量监控的一个有力手。

4.质量验评管理

4.1查要细、面要广是正确评定质量的基础在质量评定中检查要细致,覆盖面要广,这是作出正确评定的基础。“细”就是要逐项对照检查,不能走马观花,不求深入;“面要广”就是不能见一当十,检查覆盖面要大。在班组操作时必须全数检查,质量部门检查时抽查面要大,不应低于评定办法的规定,否则评定的结果会缺乏代表性。例如在检查室内抹灰时,只查大间不查小间,只看大间阴阳角,不看小间管道后面阴阳角是否顺直;只查墙面平整,不查空鼓等是不细的表现;在多单元工房检查时,在一个单元的少数楼层检查几间内抹灰后就对整个工程的内墙抹灰评定质量等级,这样显然检查面不广,评定质量等级依据不足。

4.2分项评定是做好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关键分项工程质量评定是分部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而分部工程质量评定又是单位工程质量评定的基础,所以分项质量不能认为是个局部,不碍大局,应看到它能牵动全局,所以分项工程的质量评定是做好单位工程质量评定。

5.结论

一个优质的水利建设工程,是实施严格且先进的质量管理的结果。一般来说它是通过施工前期的质量管理和施工过程的质量管理来实现的。因此,切实抓好水利工程现场质量管理是创造优良工程的关键。

参考文献

[1]李宇轼.工程监理概论[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10.

[2]王铁成.混凝土结构基本结构设计原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3

水质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1.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

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2.技术资质不具备多种职能融一身

设计单位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其职能不单纯是行政管理,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

3.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意识浓

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

4.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

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有的甚至从思想意识上就根本没有这根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国家的有关规定

1.工程建设质量分工负责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部门监督。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

2.注重科技进步和质量管理

有关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

3.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

大中型水利工程以及配套和附属工程,要按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地方小型工程,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三、建议

鉴于基层水利部门的现状,短期内在县(区)级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水利设计、水利监理单位也有难度,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大势所趋,不能含糊,小型水利工程也要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全程质量监控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开发人力资源培养行家里手

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

对基层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2.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在小型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基层水利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在工程施工时,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用经济手段制约建设各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

3.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

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不合格的不使用。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严格监控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减少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减少工程的弊端。

4.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永续利用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质量包括“安全、适用、经济、美观”四个方面,只有四者全优,才是真正的优质工程,上级对水利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越来越细、越来越严。小型水利工程也必须遵照执行。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包括“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纵向”即自始至终(全过程),“横向”即全面覆盖(大、中、小型),小型水利工程也不例外。

小型水利工程须从项目的论证、设计、建设、监理、管理等环节抓起,做好质量全程监控工作。基层水利部门多数集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职能于一体,应注重开发人力资源、加强质量教育、提高检测水平、搞好建后管护等,建立起适合自身情况的质量保证体系。

水质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管理

一、基层水利常见的问题

1.技术力量单薄业务水平偏低

设计或监理工作多由县(区)级以上相应单位负责,基层水利人员从思想上有了靠山并产生了惰性,致使整体技术水平徘徊不前,有的还出现下降趋势。基层水利技术人员从事上传下达等事物性工作较多,没有或很少有时间进行深造,技术水平提高的速度慢,更缺乏深层次的实践经验,难于承担有一定深度的工作。

2.技术资质不具备多种职能融一身

设计单位按其资质等级及业务范围承担勘测设计任务,监理单位依照核定的业务范围承担相应的监理任务。基层水利部门管理范围窄、级别低、直接面向农村,其职能不单纯是行政管理,技术服务也是一项很重要的内容,兼有设计、监理、施工、政府监督等多种职能,但一般不具备相应资质。

3.设计施工不规范因陋就简意识浓

小型水利工程立项很少组织可行性论证,工程建设常常不合理或不规范。基层水利技术人员由于缺乏足够的建筑学知识和艺术训练,往往只注重功能的需求而甚少涉及艺术和美观的需要。国家或水利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规范,但很多水利基层单位和个人并没有掌握并付诸实施。小型水利工程多以民办公助为主,建设资金较为紧张,存在能省则省、因陋就简的意识。

4.监控措施不完善检测手段太落后

多数基层水利部门没有建立起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也没有行之有效的质量监控措施,对小型工程施工质量的监控多停留在目测上,凭直观印象下结论,很少有先进的监测设备、仪器,更缺乏监测人才,在实施质量监控活动时没有强有力的说服力。有的甚至从思想意识上就根本没有这根弦,出现工程质量问题也就在所难免了。

二、国家的有关规定

1.工程建设质量分工负责

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由项目法人(建设单位)负责、监理单位控制、施工单位保证和政府部门监督。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全面责任,监理、设计、施工单位按照合同及有关规定对各自承担的工作负责,质量监督机构履行政府部门监督职能。

2.注重科技进步和质量管理

有关工程建设的单位都要推行全面质量管理,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模式和管理手段,推广先进的科学技术和施工工艺,依靠科技进步和加强管理,努力创建优质工程。

3.工程建设实行招投标制

大中型水利工程以及配套和附属工程,要按水利部“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管理规定”进行公开招投标;地方小型工程,由省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具体管理办法。三、建议

鉴于基层水利部门的现状,短期内在县(区)级成立具有法人资格的水利设计、水利监理单位也有难度,但实行全面质量管理是大势所趋,不能含糊,小型水利工程也要参照国家有关规定做好全程质量监控工作。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开发人力资源培养行家里手

高度重视基层水利行业整体人力资源的开发。要有计划、按步骤地选拔人才去深造,以适应岗位需要和市场需求;鼓励职工在职学习,不断提高整体素质,使基层水利人力资源切实得到保值和增值。

对基层现有水利技术人员进行适当分工,明确每个人的业务主攻方向,尽早造就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水资源管理、地质及地下水、水行政执法、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行家里手,并能统揽全局,承担起相应的工作。同时,加强对乡镇水利技术人员的培训,并向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使他们也能独当一面。

2.加强质量教育建立保证体系

“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要加强对全体水利职工质量意识和质量管理知识的培训,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的激励机制,积极开展群众性质量管理和合理化建议活动。在小型工程立项时也应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方案讨论,及时弥补设计中的不足,将隐患消灭在萌芽之中。

基层水利部门需要综合监督、设计、监理、施工等多种职能,参照国家的有关规定,建立自己的质量保证体系。工程设计要符合国家及水利行业有关工程建设法规、工程勘测设计规程、技术标准的要求,加强设计过程质量控制,健全设计文件的审核、会签、批准制度。在工程施工时,做好“三控制”、“两管理”、“一协调”工作,用经济手段制约建设各方,确保工程质量达到优质的目的。

3.改进监控方法提高检测水平

为了提高质量检测水平,需购置必要的检验、测试仪器和设备,对工程所用材料和施工质量进行全面检查或抽样检查。严把材料、设备的进货关。批量购置的材料、设备等,要根据国家、部颁技术标准先检测后使用,不合格的不使用。加强施工质量监测。对重点工序和部位,设置质量监控重点;对关键工序实施旁站监理,严格监控施工质量;技术人员在施工现场要做到“腿勤、手勤、眼勤、嘴勤”。通过实测、实量、实敲、实弹等手段,获得准确、客观、公正的监控数据。增加质量监控的说服力和威慑力,减少或避免工程质量评价中的错误、纠纷和矛盾,减少工程的弊端。

4.进行科学管理确保永续利用

要把小型水利工程管理作为一门科学来对待,注重向管理要效益,扭转重建轻管的局面。建后形成的小型水利资产要及时移交给有关单位和个人,颁发产权或使用权证书,采取专业管护、拍卖经营、个人承包等形式,以便形成切实有效、适合当地社会情况和不同工程类型的运行管护模式,使新老水利工程都进入良性运行轨道。

水质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五大因素

水利工程施工作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全面系统地调动人员的能动性,运用要综合运用施工建筑的技术手段,保证质量管理的前提下,按期完成。即影响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五大因素主要有:

(一)人为因素

人为因素是指包括工程组织者和施工操作者在内的水利建筑工程项目的参与者。一是,在水利工程的建设项目中,施工人员都会直接或者间接的参与到项目建设当中。其素质是影响工程项目施工建设的主要因素,统称为人员素质。人员素质主要是包括了施工人员的细想素质、工程质量管理意识、强烈的责任心以及专业化得技术水平等;二是,就是包含有水利工程建设项目施工的组织者,表现出对工程质量管理的责任心和管理水平,工程施工的操作人员的素质。因此,需要确保工程质量管理的要求,高质量管理、高效率的工程项目则需要高素质的人员以及高水平的工作能力。

(二)材料质量管理

项目施工的材料质量管理指的是包含有砂石、水泥、钢筋、装饰等材料在内的项目施工中所需求以及消耗的建设原材料。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材料都要求质量管理达标,需要在招标采购和购买中保证和全面监管,施工中的正确运用等程序来达到质量管理要求。

(三)机械设备

机械设备指的是在水利工程建设现场施工中所需要的各种建筑机械设备。施工现场的机械设备直接影响了工程的质量管理以及效率。所以在考虑机械设备的选择上,应注意合理的价格、先进的技术、方便的操作以及维护等,才能够在保证施工质量管理的前提下,正确的使用设备。

(四)技术方法

技术方法指项目设计,方案、工艺、施工流程、现场操作顺序等。在设计上,需要研究其可行性,并进行论证,施工方案是否经济、合理,是否按照了质量管理规范要求进行操作,利用成熟的工艺技巧,实现技术、组织、管理、经济等方面的综合效果,确保工程的安全以及经济、施工成效,从而提高水利工程的整体质量管理。

(五)环境

首先,在施工质量管理的影响中,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最为严重、复杂,如气象、水文、地质等,如果没有正确的论证和研究,难以预计的后果容易发生,因此,因地制宜的计划工期设计、人员安排、组织管理、机械设备运作和原材料供应等因素的合理和计划与否,决定了工程质量管理的情况。其次,当地的人文环境,对水利工程的施工也具有影响作用,需要认真和具体分析,重视环境因素对工程施工的强相关性。

二、工程施工中质量管理问题的表现

(一)投资不足,材料、设备和专业人才缺失

中小型水利工程投资小,但往往伴随着投资不足的情况,而且一部分资金由地方筹资,投入资金紧张,费用控制严谨,材料的采购和使用不符合建设的要求,致使施工设备老化,且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依赖于经验与个人判断。监管人员专业水准欠缺和人员稀缺,无法保证工程质量管理的验收和管理。

(二)前期可行性研究不足

前期勘测设计的深度、精度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经费进行专业的勘测,由于中小型水利工程在前期的勘测方面不足,在施工过程中,经常遇到一些安全、技术上的隐患。后续问题的暴露正是因为前期的研究不透彻,后续严重的问题将导致更大的投入和困难,恶性循环。

(三)违背合同约定转让施工任务的情况

在水利工程的建设上,对承包都是有严格控制的,既不允许分包,也不允许转包。实际情况中,水利工程中出现了较为普遍的分包与转包(尤其是在小型水利工程建设中存在的转包现象要比大型水利工程普遍的多。),很多的承包商都没有资格承接这些项目建设的资格。分包和转包都做的相对隐蔽,这也给监理工程师造成难以有效的控制质量管理相关问题。

(四)工程项目的腐败问题

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前提的调研研究,材料的准备和中期的施工,涉及的利益问题监管不严,会出现偷工减料,挪用或侵占项目资金的问题,腐败是工程项目中经常出现的问题,必须坚持严格的监管和处罚。

三、水利工程施工质量管理的控制措施

坚持全面质量管理管理的施工要求来控制水利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问题。必须建立包括终身质量管理的制度,质量管理意识,工程建设前的准备工作,工程施工中的严格要求,工程建设后的验收处理,建设市场征信系统保证,强度大的监管等组成系统化标准化的全面质量管理管理体系。

(一)终身责任质量管理制和征信体系制服措施

1、工程项目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各参建单位的法定代表人、工程项目负责人、工程技术负责人、注册执业人员要按照各自职责,对工程质量管理负终身责任,各参建单位必须签订工程质量管理安全终身责任书,如果出现质量管理安全问题,无论其在什么岗位、担任什么职务,都要依法追究相应责任。

2、全面实施建设市场诚信体系,加大企业和从业人员的失信成本,对各类企业和注册执业人员的信用进行公开,对失信企业采取记录、警告、处罚、取消市场准入资格等措施,使信用管理真正发挥市场准入和清出的主导作用,从根本上提升企业质量管理安全管理工作的主动性。

(二)高强度的媒体和公众监管制度

建立新闻媒体和人民群众全过程监督,建立投诉举报制度,鼓励和激励工程施工人员和外界公众的监督,强化监督的力量,坚决排除人为干扰,严肃查处,做到过程和结果公开公平公正,把握质量管理的要求。

(三)工程建设前的准备工作

1、在项目施工之前,考虑到水利工程的规模、性质、要求等级以及施工企业的具体条件,选择具有高信誉、高资质、高效率的施工企业。并考察企业是否具有法律资格、相关技术施工经验、机械设备以及施工人员的条件、财务等筛选出符合标准的企业,严格控制施工企业的进场条件,并按照施工项目的明文规定招标监理单位,明确其合同内的责任与义务。

2、选取具备管理水平,专业素质,施工人员资格以及相当数量的管理、责任方面的人才。在前期尽量选择好,避免在施工过程当中更换管理人员以及施工队伍,相对稳定的施工,也能偶增强其责任与安全方面的重视程度。完成材料采购和设备配备的透明化,监管控制体系强化,处罚严格和鼓励监督管理。

3、完成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和施工方案的合理安排,首先让施工企业熟悉现场施工条件和设计图纸,做好图纸设计等相关技术胶结,并对施工企业提供的施工组织、技术措施设计进行审查。

4、研究制定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管理的标准,明确检测质量管理的手段、方法。对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保障体系及实际施工方案进行严格的、细致的审核,审核的范围包括施工企业所划分的单位、分布以及单元。

5、确定建设的计划工期,违反约定的整改期限及处罚措施,对造成不同程度档次施工质量管理事故,明确法律责任。

(四)工程施工中的严格要求

1、严格的检查,保证各种机械设备、建筑原材料等品级,包括依据合同内的质量管理标准规范要求其采购、运输、加工、入场检查、存放以及出仓等。采用突击检查和不定期检查的方式,确保质量管理可靠,保障施工质量管理所需的条件完备。

2、对施工企业在投标书里面承诺的各项条件,如机械设备、施工人员、经验技术等进行严格检查,并及时检查其是否及时到位,技术人员是否有岗位证书等。

3、严格查处违背合同进行施工合同段的转包行为,对转包涉及人员严格查处。

4、参照水利建筑行业施工的技术明文规定、标准,在施工中强调控制检查,在施工之后,做好认真复查,保证本道工序的质量管理,如遇到上道工序不合格时,不允许进行下道工序。在施工过程中,对平面几何、高度、垂度、钢筋规格等做到随时观察,做到善于发现安全隐患,并能够及时进行调整处理。

5、针对审核变更设计和完成、修改设计图纸建立审查机制,做到及时、快速的完善,对施工中使用的主要设备以及原材料的质保认证、抽检,送检等做到步步跟踪。

(五)工程建设后的验收处理

水质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水利工程质量工程管理质量管理

0引言

随着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国家加大了水利建设的投资规模,我国水利工程质量总体水平虽有较大提高,但质量问题仍然不少。质量水平发展不平衡,一些工程的质量隐患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暴露出来,质量事故时有发生,危害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影响水利事业的发展。百年大计,质量第一,质量是水利工程的生命线,水利工程质量已成为人们关注的一大热点,工程质量责任重于泰山。加强水利工程质量和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是水利建设永恒的主题。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水利工程质量仍然是当今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针对当前我国水利工程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和建议,供参考。

1出现水利工程质量问题的主要原因

1.1有些项目法人队伍建设不够规范完善主要存在如下一些提问:

1.1.1行政干预过多,违反建设程序,任意压缩合理工期,影响工程质量。

1.1.2责任意识不强,质量意识薄弱,管理松懈。

1.1.3项目法人责任制不够落实,项目法人“名不符实”,权责不统一,一是有些项目法人责任主体出现缺位现象,没有真正树立项目第一责任人的观念;二是有些项目法人单位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不高,对国家的法律法规懂得不多、理解不深、执行不够,甚至存在有法不依、规避监督和不执行法定的建设程序等问题;既没接受过专业知识教育,也没水利工程建设经验,缺乏应有的理论和技能培训,缺乏起码的从业资格;三是项目法人组织结构不合理,在项目相对较多的情况下,各部门人员在多个项目身兼多个职务,苦于分身乏力,要求其认真细致的对某一项目实施全过程跟踪监督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四是部分项目法人的自我约束机制不完善,落实不到位,管理不规范。

1.1.4资金不到位,资金运作有问题,建设方要求承包方垫资,拖欠工程款,造成盲目压缩质量投入。

1.1.5有些地方招投标不够规范。一是对投标人的资格审查不严;二是招标文件编制不够规范、水平偏低;三是少数地方还存在一些人为干预招标投标活动和地方保护的现象;四是评标未能真正按照择优的原则,减少人为因素,有些项目被简单地采用最低价中标和相当于抽签的方式评标。

1.1.6工程建设主体合同管理意识淡薄。有些项目法人对建设合同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对合同管理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仍存在着认识差异;另外,由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多为各级财政投资,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拥有较多的决策权,造成部分管理者仍习惯于用行政管理手段来管理工程项目,合同管理流于形式。在项目法人制定和签署合同中,不时存在风险分配和变更索赔管理不合理转嫁的现象,不利于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1.2诚信缺失由于我国的行业信用体系尚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建立统一的全面的和动态的信用体系,监管难以到位。使个别水利设计、施工、监理单位以及相关的执业人员有机可乘。有些项目法人缺乏有效的水利建设市场监督机制,缺乏对施工、监理单位建设行为的有效监管。虽然有些单位和个人屡屡违规失信,在一个地方违规失信,到另一地方或行业照样干而没有受到应有的制约、惩罚,这种状况严重影响了整个水利建筑市场的健康发展。

1.3施工不规范导致工程质量差

1.3.1有些工程存在将主体工程变相转包、偷工减料、弄虚作假的现象;

1.3.2部分施工人员业务素质差、技术水平低、实际经验不足;

1.3.3不按规范施工,质量控制手段落后,管理水平低下,质量体系不健全,质量把关不严,严重影响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

2保证水利工程质量的对策、措施与建议

2.1加强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整顿和规范水利建筑市场秩序一要加强建筑法制建设,强化法制意识,认真贯彻执行《建筑法》、《招标投标法》、《建筑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提高依法行政的自觉性。二要进一步加强对水利建筑市场从业人员的专业知识培训和诚实信用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市场主体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的自觉性。积极推进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质量体系认证工作,规范工作程序,严格执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质量。三要大力推进水利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积极支持发展中介服务组织,建立和完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咨询等行业协会,开展信息和评估业务,努力提高中介机构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为水利工程建设提供规范优质的中介服务。四要建立健全行业自律、新闻监督、群众参与为主要内容的社会监督体系,把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营造良好的水利建设市场环境。

2.2规范建设单位市场行为,落实项目法人职责切实强化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核心作用。项目法人是项目建设的责任主体,对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工程进度、资金管理和生产安全负总责,并对项目主管部门负责。为了顺利推进水利工程的建设,一要高标准组建项目法人,项目法人要合理组建,既要求专业技术人才、业务管理人才和领导人才的合理配置,又要求有一定比例、具有丰富工程实践经验的人员;同时要求项目法人机构精简、运行效率高和协调与约束机制完善等。二要严格按基本建设程序办事,杜绝“三边”工程。三要依法组织招标,并按规定签订有关合同。四要严格择优选择施工队伍,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严禁转包和违法分包行为。五要负责按有关验收规程组织或参与验收工作。六要按工程实际需要把建设资金及时落实到位。七要鼓励质量创优,实行优质优价,严禁盲目压价。八要保证有合理的设计、施工工期,防止盲目抢进度、赶工期的现象。九要进一步落实领导责任制,扭转部分领导重效益、轻管理和重进度、轻质量的倾向。十要保证监理单位责、权、利统一,充分发挥监理单位的作用。十一要积极推行“代建制”、“总承包制”等管理模式。:

2.3加强施工管理,确保工程质量施工是形成工程质量的决定性环节之一。施工单位质量控制和管理是工程项目质量控制的重点和基础。一要完善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严格实行质量“三检制”,并使该体系正常、有效运转。二要从操作人员、建筑材料、施工机械、施工工艺和方法、施工环境五个方面做好施工工序质量控制。三要对工程施工环节进行严格的动态控制,做到施工前主动控制,施工中认真检查、施工后严格把关的质量控制措施。四要加强施工单位内部管理,严格按设计图纸和施工规程、规范、技术标准精心施工。五是项目经理、质检员、特种作业人员等相关人员要持证上岗。

水质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全面质量管理;建筑安全管理;PDCD循环

建筑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建筑业也是一个危险性高、易发生事故的行业,是国家安全生产专项治理的重点行业之一。近年来,建筑业安全管理的现状和建筑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影响了建筑业效益的提高,也是建筑业及建筑施工现场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一、事故是建筑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长期以来,建筑业一直是各国职业安全事故率较高的工业部门之一。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英国平均每周有1名建筑工人死亡,建筑事故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项目成本的3%~6%;美国平均每周有2名建筑工人死亡,所造成的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项目成本的7.9%。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周死于建筑事故者约7人,我国虽然还没有有关建筑事故所造成经济损失的统计数据,但实际经济损失也不会低于其他国家。在竞争日趋激烈的建筑业市场上,这一比例已经超过了承包商的平均利润率(我国2000年建筑业产值利润率为1.5%)。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2007年的《安全生产简报》中公布:2007年建筑施工发生较大坍塌事故66起,死亡375人,分别占建筑施工较大以上事故的64.1%和73.4%。由此可见安全问题已成为建筑业发展的巨大障碍。

近年来重大恶性事故发生频繁,引起我国政府、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普遍关注。落后的安全技术水平和安全管理水平已成为阻碍国家基本建设和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筑行业较差的安全管理状况导致了生产率降低、成本上升、工程质量水平降低、建设周期加长等。建筑业的效益在很大程度上来自于施工现场,而建筑施工现场的诸多不安全因素及安全管理现状是建筑业乃至建筑施工现场不能吸引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原因之一。

为了建筑业持续健康的发展,国内外很多学者从20世纪60~70年代就开始对建筑业的安全管理问题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研究。结果表明,建筑事故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而且绝大部分事故与管理因素有关。从这个意义上讲,尽管安全技术是建筑安全生产的基本保证,但安全管理却是安全技术与安全规程实施的保证。本文将全面质量管理(TQM)中PDCD循环的方法运用于建筑安全管理,以期保证安全技术、安全规程、安全措施等在建筑企业中得以正确实施与贯彻,从而达到降低建筑业安全事故率、提高建筑企业效率、改变企业形象的目的。

二、全面质量管理的PDCD循环

全面质量管理(TotalQualityManagement,TQM)或全面质量控制(TotalQualityControl,TQC)是已经得到普及的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其实质是依靠全体员工对生产、经营、服务过程进行全方位的系统化管理,最大限度地改进产品、工作以及服务的质量水平,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依据TQC(TQM)原理建立起来的PDCD(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模式是企业质量管理中一种有效的工作方法。如果将其有效地运用到建筑安全管理之中,将使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由过去的“群众运动式管理”转化为连续、动态循环式的过程管理,由此将大大强化企业全方位的、系统的安全管理工作,提高建筑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

三、建筑安全管理的PDCD循环及其对策

建筑安全管理的PDCD循环包括安全决策阶段(计划)、计划实施阶段(实施)、效果检查阶段(检查)、汇总总结阶段(处理)四个过程。

1.安全决策阶段——计划(Plan)

该阶段包括施工公司制订某一时段具体时间如一年、一个季度、一个月的安全管理计划;提出安全工作指标;编制安全措施计划等内容。与历史上最好阶段、一般阶段、最坏阶段以及与本企业具有可比性的其他企业的同类状况相比较,经过周密调查、细致分析和充分论证,确定出该段时间内具体的、可以量化的安全工作指标。在安全指标已经确立的基础上,通过运用关联图、因果图等工具对前期(一般为上一阶段)曾发生的事故(或隐患)进行分门别类的统计和汇总,找出导致事故(或隐患)发生的全部末端因素(可采取措施预防的因素),进而运用排列图等方法找出其中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在施工生产现场予以确认。依据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企业的总体安全措施计划内容,然后将其逐层细化到职能部门、项目部、工程队、班组以及个人的职责范围内,并指定各自的负责人、检查人和完成期限,同时绘制出目标管理图。

2.计划实施阶段——实施(Do)

实施阶段是整个PDCD过程中工作量最大、任务最繁杂、内容最细致的。它是决定PDCD循环成败最关键的程序。依据细化后的安全措施计划进行实施,在实施过程中,项目部可结合自身的工作实际,采取灵活多样的工作方式,也可在自身的工作范围内制定,并进行部门、单位的PDCD循环计划(该循环应包含于企业总的PDCD循环之中)。经过一定阶段的实施后,企业安全管理计划的总目标负责人集各分目标负责人,分析和汇总各部门的实施情况,以便对安全措施落实情况和下一阶段的实施进程进行分析、协调及修正,必要时还可组织有关部门对实施情况进行安全检查和巡视,及时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杜绝安全隐患,保证安全施工达到预期安全生产目的。最后确定下一阶段的实施计划。通过几次反复循环直到所制订的目标最终全部完成。总的PDCD循环包含多个部门和各施工队的PDCD循环,这样环环相扣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3.效果检查阶段——检查(Check)

当达到制订的安全目标或者计划进行了一段时间后,各部门、各单位针对自身安全管理中的薄弱环节采取了相应的整改措施,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其最终的、整体的效果如何,还需在生产过程中检验和确认。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或其业务主管部门应及时对计划实施情况进行全面的、系统的评估和检查。评估检查与实施过程中的工作检查之间的区别在于前者是正式的、全面的和最终的。

4.汇总总结阶段——处理(Disposal)

PDCD循环的关键环节是总结阶段,它是安全水平改进与提高的基础。具体做法为:对实施情况评估检查后,企业安全管理目标负责人召集与安全有关的所有单位或部门的负责人对整个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系统的讨论、汇总和总结,并将有效的经验或措施用书面形式固定下来,依照既定的工作程序纳入企业有关的技术或管理标准之中。还要进一步研讨下一个PDCD循环要解决的内容。周而复始、不断循环,在循环中发展,在循环中进步。

按照以上建筑安全管理模式,在2008年3月,河南中原铁道广告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承接的郑州铁路公安局沿线护路岗制作安装工程开始施工时,由于是在郑州铁路局管辖内的沿线各站施工,施工线路长,紧邻铁路线,危险系数高,面对重重困难,公司采用了建筑安全管理模式。首先制定出安全管理实施计划,列出工程项目各阶段需要达到的安全指标,按此计划逐层细化到项目部、工程部以及个人,并指定工程施工队的队长为负责人。工程开始后,经过一段时间的实施,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对安全实施情况汇总,查找漏洞并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2008年7月当郑州铁路公安局沿线护路岗制作安装工程完工后,公司安全质量部、项目部负责人召集各工程队队长和参与工程的管理人员,对整个建筑安全管理实施过程进行全面、细致、系统的分析和总结,以书面形式记录在案,以便于后期工程参照,如此严格按PDCD模式管理这项工程,取得了无一人伤亡的好成绩。按照PDCD模式管理其他工程也都收到理想的结果。

水质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施工单位在水闸的建设中,着重将重心向生产的进度上迁移,没有相应的安全意识。在施工单位的操作过程中,在面对施工的质量和施工的经费出现矛盾的时候,就会选择将水闸施工的质量放弃,更多的选择面子工程和外表的施工。真正在工程使用之后,将会产生很大的安全隐患。在泵站的整体施工当中,有严格的设计要求,很多水利施工单位不按照施工的要求,随意在施工中变更施工方式,监理也在这个环节中没有履行好相关的责任,在没有很好的责任意识和质量控制意识的前提下,完成的水闸建设有很多技术上的问题。其中还会涉及到施工方案的变更问题,在现在我国的竞标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有人恶意的压低工程的竞标价格,低价获得泵站施工的权利,为了获得利益,就会在施工的材料上进行扣减,以次充好,没有按照设计的要求进行施工。

2泵站水闸的施工管理方式

施工管理最大的问题要从原材料选择方面进行控制,泵站施工中大量使用的材料是水泥和砂石,在材料进场的过程中对于砂石、水泥的合格证书要仔细检查,尤其是一些材料的检测报告,并且采取抽样的方式对于同一批次的材料进行检查,只有经过这样的流程符合要求之后,才能允许材料进场。此外,混凝土的配比和搅拌的方式都会对于泵站水闸施工的稳定性有很大的影响。在浇筑混凝土时,采用现阶段较为先进的平板振捣技术。在泵站的混凝土浇筑中,都是一些大批量大体积的浇筑过程,不同于简单的浇筑方式,要在横向和纵向上进行振捣,充分考虑到混凝土直接的搭接,需要在模板处预留一定的水分,方便后期混凝土进行无缝连接的方便。

在后期完成混凝土浇筑之后,要对混凝土表明进行处理。完成一系列的工作之后就是模板拆除的工作。要考虑到合理的时间段,不能在混凝土没有凝结的情况下拆除,会造成混凝土有流浆的情况发生。也不能太晚拆除,使得混凝土与模板粘合在一起,对于施工的难度大大增加。在泵站的水闸施工中,质量的管理还要对于施工整体进行管理。尤其是突出泵站的安全管理。加强泵站施工现场的制度化的管理,设置安全管理人员对于紧要工作的安全性严格的控制。当施工中出现安全隐患的情况下,一旦发现就要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以最为有效的管理方式来解决安全隐患。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以及施工人员的施工工艺。泵站施工中会使用一定的爆破材料,要对易燃易爆的材料要专人专管。每次使用的要认真记录,没有使用完的炸药要重新进库登记。通过质量管理的方法打破一些水阀施工中的不良习惯,加强施工中的检查力度,把握好细节施工,避免在施工中出现安全隐患,切实的提高泵站水闸施工的质量。

3泵站水闸的施工技术

在水闸施工中所涉及到的断面较长,并且其长度也比较长,所以对于土石方的开挖至关重要,其质量好坏直接影响到了水闸投入和质量。一旦开挖的断面过大,必定要充足的混凝土,开挖断面过小是不能够满足水闸的强度需求。因此开挖时必定要按照设计腰线严格施工,要确保设计与开挖施工相符合。开挖施工完成后要按照设计图纸检查验收,符合要求才能进行下一步施工。在水闸金属结构施工时必须要严格依照相关技术标准与规范实施,严格空格内置安装程序、加工工艺以及材料等方面,这样才能够保障施工的质量。水闸施工之中和金属相关的施工,常见就是对钢闸门的制作安装,以及门槽预埋件及制作安装钢闸门。

(1)要控制好制作质量,钢闸门应该在厂内生产、分片或者整体运输及现场安装,制作材料一定要有质保单,在使用之前要随即抽样检验保证材料质量。焊接之时还必须要控制好质量,尤其是要严格控制出现焊接变形现象,不仅仅是确保模型,还要涉及到工艺制定的次序焊接。焊接完成之后应用水平仪对门叶进行检测,一定要确保闸门外形尺寸好设计相符,要在其允许偏差范围之内。

(2)在制作安装门槽埋件时要按照施工图纸与相关埋件制造规定执行;在加工主轨不锈钢的工作面时,要确保表面粗糙度满足6um,在出厂之前要对每套埋件进行预组装,确保各项尺寸的偏差以及接缝都要符合施工图纸及相关规范规定。各个不锈钢接头都要使用不锈痛的焊条焊接。同时对现场安装之时必须制动出合理工艺措施,焊接中要密切关注变形情况,一旦发生变形就要及时矫正。

4结束语

水质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摘要]本文对我国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关键词]水电工程;质量管理 一、水电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发展历程 我国水电建设已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目前我国水电己建规模和在建规模均位居世界第一位。国家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掀起了水电资源开发的又一新高潮。随着水电建设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水电建设市场已处于开放状态,不仅多种性质资金投入到水电开发市场,使水电开发的投资主体趋向多元化:而且大、中、小型水电站及水库等各种规模工程项目可谓遍地开花。在建的水电项目中,不仅有单个工程规模位于世界第一的三峡水利枢纽工程(装机容量1820万千瓦),还有规模位居世界前列的溪洛渡水电站(装机容量1260万千瓦!、龙滩水电站(装机容量630万千瓦,在建的世界第一高碾压混凝土重力坝)、水布娅水电站(装机容量!60万千瓦,在建的世界第一高面板堆石坝)和小湾水电站!装机容量420万千瓦,在建的世界第一高混凝土拱坝},而且数量之多,也是世界少有。特大型水电工程项目的全面开发,必然唤起水电建设管理方面的改革与进步,借鉴国际经验,探索研究适合于我国国情的新型项目管理模式,对于丰富和积累水电建设管理经验,培育发展适应国际建筑市场条件的中国水电质量管理企业,增强国内企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二、水电工程建设中的多种管理模式 目前,国际通行项目管理模式有工程总承包(EPC)模式、工程项目管理承包(PMC)模式、施工管理服务(CM)模式以及BOT模式等几种。随着国际建筑市场的不断发展变化,又出现了PPP,PFI,Portnering等新型项目管理方式。而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所有投资项目均以国家直接投资方式建设,所采用过的项目管理模式,如建设单位自营方式、甲乙方承发包模式、投资包干制和工程指挥部方式等,从总体上讲都属于自营方式。目前,我国的经济建设己迈上国际化道路,这些方式己不再能够很好地适应我国经济建设发展的形势。尽管,改革开放以后,我国水电建设在逐步引进国外先进管理模式的基础上,曾尝试采用了平行发包、施工总承包、工程总承包等方式,但由于对各种方式的基本理论、概念定义、适用范围、合同管理和招投标方法的研究和实践投入不一,以及配套法规不健全,以致各种模式的市场发育程度不一。到目前为止,在水电建设实践中只形成了以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和建设质量管理制为体制框架的平行发包模式。只在局部地区范围和极少数工程中尝试采用了工程总承包模式。由此可见,我国水电建设管理改革、管理模式探索研究与实践方面,与国际惯例还存在很大差距。 随着我国己加入WTO的进程不断深入,我国水电建筑市场将进一步跟国际市场接轨,国内建筑市场更加开放,其国际化特性也越来越明显,水电工程管理模式也将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国际通行模式的影响,并最终与国际模式接轨。因此,我国水电行业的方方面面都将面临严峻挑战,尤其是设计、咨询、质量管理和施工等为项目开发服务的企业。为迎接挑战,2003年,建设部印发了《关于培育发展工程总承包和工程项目管理企业的指导意见》,在培育和完善市场经济条件下工程承包市场和培养发展有国际竞争力的中国工程公司和项目管理公司等方面做出了具体规定和要求。笔者认为,我国的水电工程承包企业应该抓住水电大开发和国家政策支持的大好机遇,推进水电工程项目管理模式的创新,大胆尝试开展工程总承包、项目管理服务和其他多种形式的管理模式创新,为水电设计、施工、咨询质量管理等类型企业实现向国际型工程公司和具有进行综合项目管理能力的公司的转变奠定基础。 三、受业主委托进行项目管理是水电质量管理发展方向 对于水电工程而言,由于其工程普遍具有规模宏大、建设周期长、投资额大、技术难度高,风险大等特点,和当前我国设计施工企业的工程总承包能力、风险承担水平,笔者认为总体上讲在水电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上可以分阶段分步骤地运用多种管理模式,具体有以下的项目管理模式选择建议: (1)放大合同标段,由现有水电工程施工企业组成联合体进行工程施工总承包,以培养施工企业大型工程的项目管理能力,这是目前最现实同时也是有过成功实践经验的方式。这种做法己在很多大型工程中运用,如三峡、小湾、龙滩等大型、特大型工程都在实施。对于一般的大型水电工程,可以将整个工程的土建施工、金属结构及机电设备安装作为一个标发包给一个联合体。对于特大型和巨型水

水质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1.水源管理为保证水质达标

首先要科学卫生地监管水源,确保水源不受污染。现如今,我国几乎所有的城市为了保证水源卫生安全,提升质量,都有成体系的保护部门。不过,为使水源质量更好,各地饮用水供应部门都要注意以下四点:

①强化水源保护观念,使供水职工对水源质量给予充分的认识,要深知水源质量的关键,自己职业的重要性、关键性,提升责任感,严格遵守工作条例,认真工作,切勿大意。

②供水员工与管理层领导的关系要和谐,及时沟通,明确分工,对于自己负责的任务要明确,主动保护水源,技术部门也要准备好对于突发事件的应急措施,一旦发生,及时补救,进一步减小污染程度。

③工作人员要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如知晓水质质量与污染程度的联系,不同季节水源水质的变化,及其与水文条件的关系,以上的客观因素都会影响到水质的好坏,因此,管理部门和供水职工要了解相应的专业知识。

④每个城市的政府领导要严格督察供水部门的设备更换情况,定期清洗净水仪器,如有损坏,及时更换新的设备,不断完善净水技术,学习先进技术,确保整个供水系统井然有序,将污染最小化。对于已被污染的水源要严格处理,层层把关,确保净化好的水源不再被污染。

2.净化管理净化水源就是为了减少污染物的含量

使其处于国家标准规定的范围之内。要更好地实施这一过程,水质供应部门要有合格的净化仪器,采用国内外超前的净化技术,确保水源水质完全达标。纵观整个城市供水系统的实施过程,要想做到饮用水完全达标,水源的生产、供应、产销过程要紧密联系,不能断开节奏,防止中途污染,所以,净化部门在整个供水过程中不能懈怠,要科学有效地净化。在该过程中要严格遵守下面两点:

①科学加入混凝剂。净化水源时要定期加入相应的混凝剂,由于加入的量和添加方法都会影响水源质量,所以,务必选择科学的药剂、合理的投入量及正确的投入方法。

②科学加入消毒剂。要选择最佳的消毒剂并选定合适的投入量。如今,我国几乎所有自来水公司选择的消毒剂是氯及氯的化合物,不过最近时期,有些自来水公司选择NO2来取代氯的化合物,该消毒剂能更好地起到消毒作用,是以后净化水方面选择消毒剂的方向。

3.化验管理评价水源的质量主要靠的是检测化验技术

也是最重要的环节,分析测试人员要有担当、责任心,做到一丝不苟。现在,几乎所有正规自来水公司都建立完善的监管制度,具备齐全的分析测试仪器,各负其责。分析测试人员要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操作要熟练,尽职尽责,细心谨慎,用真实的数据反映问题,严格把关水质质量,通过遇到的问题来指导相关部门改进。

二、水质监测技术

1.水质监测系统的构成

水质监测系统能够一直监管所管辖的水源区域,可以远距离观察水源情况,公司员工就可以对所有水源的情况了如指掌,也可以有效预测未来几天的污染情况,可以科学解决两个区域产生的矛盾,此外,也可以对于工厂污水的排放情况实施监测控制。水质监测都是远距离水源的控制,是很复杂的网络体系,监测中心主要采用卫星监控及移动电话两个途径进行监管,时时管理小区域水源和相关数据,对于所管辖的小区域水源,监管中心还可电话联系,方便快捷地管理。整个监测系统是一个全自动化的操作体系,所管辖的子站也是独立的自动监测系统,分为六个环节:采样环节、水质监测设备环节、PLC控制环节、收集数据环节、处理数据环节和远程监测系统环节等,该分类依据主要是下面3种:

①小区域水源子站包括很多小型的分析测试仪器。

②固定式子站是先前的监管体系组成方法,所有监测设备要集中放在一辆车上,固定起来。

③流动式子站是根据实际情况移动相关设备,方便监测。

2.水质监测的核心

①采样环节。采样设备主要由抽水泵、电路、发电设备和科学安装组成。实际操作时要切实掌握当地的天气地势、水质情况和河床淤泥沉积等,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最佳的采样方案,使各个环节紧密连接,能同时工作,源源不断地采出水样。

②水样处理环节。将新采集的水样进行预处理,自动净化杂质,所有监测技术都是自动化的,监测时能自动供应水源,同时清洗泥沙,过滤掉杂质,配备的清洗管道可以二次清洗杂质,整个过程中,要控制水质初步质量、压力及流量都在所有设备的监测范围之内。

水质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1.工程质量目标的基础管理工作

1.1质量思想教育工作

项目工程管理部主要成员应摆正工程质量第一的意识,在保证质量前提下考虑经济效益。每个人坚持以“质量第一”的思想去组织和检验自己的工作,同时做好全体职工正确质量观工作。

1.2技术能力培训工作

为建设好工程必须有一支生产技术素质好,管理过硬的队伍,正确执行有关规范、标准,对工程施工质量目标管理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必须对全体职工进行质量规范和专业(工种)的培训,同时制定一套切实可行的技术业务考核制度,并与工资奖金挂钩。

1.3加强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工作

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按要求做好“三检制”;按图纸、招投标文件、变更通知和《江苏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作为操作标准;按《水闸施工规范》施工,认真填写有关资料表格,按质量目标和管理制度要求施工。

1.4质量信息工作

项目管理部应积极收集有关新规范、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信息,加强对施工方案、技术交底、图纸会审、设计变更、隐蔽工程和有关质量记录的收集整理,对机械设备、测试仪器等进行严格管理。对各种管理信息应及时收集、及时反馈、及时分析、及时应用,避免人为的浪费。

2.制定工程质量岗位责任制

2.1项目经理岗位责任制

项目经理是工程项目质量管理工作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对保证工程质量起决定性作用。项目经理承担工程项目质量指标。

1.对职工进行“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向顾客提供满意服务”的教育,广泛发动群众开展创优质工程活动。

2.执行国家和业主、企业与监理颁发的工程质量规定、规程、制度和措施,并针对工程特点制定质量规章制度、质量目标、建立完善的质保体系,最后检查落实。

3.正确处理施工质量与施工进度以及监理关系,合理安排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对不合格工程和质量事故负直接责任。

4.组织工程项目开展“三检制”活动,推行工程比赛制。支持质检员的工作。主持工程项目质量分析会,不断提高工程质量。

5.掌握工程项目的质量情况。严格执行质量奖罚制度,按“三不放过”的原则处理质量事故。

6.每月组织一次工程项目的质量检查,针对主要问题,亲自组织攻关。对重大质量问题负责,并及时上报有关部门,以得到妥善解决。

2.2项目工程师岗位责任制

1.负责向班组作技术要求质量标准交底,并在施工过程中认真检查落实情况,对违反操作规程的班组和个人有权纠正和制止。必要时令其返工和停工,严防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对施工项目测量轴线定位,水准点及高程控制及时进行复核,并负直接技术责任。

3.负责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经现场监理和有关人员认定全部符合技术质量要求,办理签证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

4.检查督促自检、互检、交接检落实情况。

5.及时检查验收进场原材料、成品、半成品、零配件的质量情况,对不合格品应提出验收意见及处理意见,坚决制止使用不合格材料。

6.及时搜集工程项目的有关技术、质量档案、建立工程技术质量档案。

7.督促试验人员对原材料、砼、砂浆、回填土、焊接件等按要求及时做试验或送委托试验室检验,并提供检验报告。要求试验资料必须及时、真实、全面地反映质量状况。

8.督促工程项目材料人员熟悉掌握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质量标准,供料时必须向施工单位提供材料出厂合格。严禁供应不合格的材料,并对由于供应不合格的材料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及经济损失承担直接领导责任。

9.记录“大事记”,内容应完整,格式应简明。

2.3质检员岗位责任制

1.对工程进行熟悉了解,进行单元、分部、单位工程正确划分。

2.认真贯彻执行招标文件,国家和业主、企业和监理的各项技术规程、施工规范,负责项目工程质量的核定工作,并对其工作质量负责,保证其准确率。

3.对施工项目进行隐预检及主体结构验收并签证。纠正违章施工,必要时下达临时停工命令并及时报主管领导处理。

4.参加施工项目工程质量的定期检查、施工中间检查以及工序间的交接检查。督促检查签证“三检制”落实情况。

5.负责做工程项目的质量总结和统计报表工作。建立单元、分部、单位工程质量台帐,隐患通知书和监理联络单台帐及其它台帐。

6.检查工程材料质量,制止使用不合格材料。

7.参加工程设计图纸会审及设计交底。

8.参加工程质量事故的处理,督促当事单位上报质量事故

9.依据班组的“三检”资料,签证工序质量评定表及单元、分部、单位工程质量评定表,并及时整理。

10.保证工程质量评定的真实性、准确性、及时性。及时上报月工程质量报表。

2.4生产班、组长质量岗位责任

1.对本班组人员经常进行“质量第一”的思想教育,树立“向顾客提供满意服务”和“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认真贯彻质量管理制度和各项技术规定、质量标准。全面负责本班组的质量自检、互检和工序之间的交接检查,杜绝工程质量事故的发生。

2.领导本班组人员严格按图纸、技术交底和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并本班组的工程质量负操作责任和经济责任。

3.严格材料使用关,砼、砂浆配合比关。拒绝和制止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对不合格的单元工程做到上道工序不交,下道工序不接。接受质检人员、技术人员的检查指导,随时纠正违章操作现象。

4.组织班组成员按时填写各种原始记录、统计报表,保证数据真实可靠。分析工程质量存在的问题,实行对策管理。

5.对本班组成员操作的不合格工序,应主动组织返修返工,直到合格为止。

6.参加工程项目经理组织的质量检查及本班组施工的单元工程质量评定。

2.5操作工人质量岗位责任

1.做到“三懂四会”,即设备性能、懂质量标准、懂操作规程;会看图、会操作、会维修、会检测。坚持按要求施工,做好自检自评记录。

2.爱护工程材料,正确合理使用各种工具、量具和仪表设备,做到精心维护,使其经常保持良好状态。

3.严把质量关,做到不合格的材料设备不使用,不合格证的工序不交接。凡属不定期按操作规程、不按施工图纸和技术交底要求施工造成返工或质量事故者,要负直接责任和经济责任。

4.自觉接受质检人员和技术人员的检查指导,及时纠正违章施工,确保施工质量。

5.爱护和保护工程施工成品。

3.工程质保体系

为保证工程质量目标的实现,必须形成质量保证体系,使各部门、各环节有机协调起来,形成一个整体,使质量管理制度化。

3.1质量保证体系图

见附图1

3.2保证工程质量的控制

3.2.1施工工艺控制

单位工程开工前认真编制施工组织设计,经监理工程师审批后,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主要分部、单元工程编制施工方案,科学地组织施工。在施工过程中,经常检查施工组织设计及施工方案落实情况,以确保施工生产正常进行。

3.2.2工程材料的质量保证

工程材料和辅助材料(包括构件、半成品),都是构成建筑工程的实体。保证工程材料按质、按量、按时的供应是提高和保证质量的前提。因此供应管理部门,必须对采购的原材料、构(配)件、半成品等材料,建立健全进场前检查验收和取样送验制度,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入现场。

1.水泥、钢材及其它成品半成品进场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并做材质试验,水泥应在有效期内用完。

2.地方材料应先调查料源,取样试验,试验合格并经监理认可后方可进料。

3.现场设专人收料,不合格的材料拒收。施工过程中如发现不合格的材料应及时清理出现场。

3.2.3工程质量保证

1.成立质检机构,配备专职质检员。

2.项目经理每月组织一次本单位的质量大检查,作业队每天进行施工中间检查及竣工质量检查并评出质量等级。

3.班组坚持“三检制”,自检合格后,专职质检员全面检查验收。然后请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认。

4.发现违反施工程序,不按设计图纸,规范、规程施工,使用不符合质量要求的原材料、成品和设备时,质检人员有权制止,必要时可向主管领导提出暂停施工进行整顿的建议。

5.项目经理部每月向监理报当月工程质量报表,进行质量分析,建立健全各种工程质量台帐,收集整理各种工程质量资料。

3.2.4施工操作的质量保证

施工操作者,是工程质量的直接责任者。工程质量的好坏,除了设计方面的原因外,单就工序质量来说,施工操作者就是关键,是决定因素。

施工操作者,必须具有相应的操作技能,特别是重点部位工程以及专业性很强的工种工程,操作规程人员必须具有相应的工程岗位的实践技能。因此,保证施工操作质量,就必须按不同工序的质量要求,合理解决施工水平问题。对一些专业技术工种,必须要做到考核持证上岗。

施工操作中,要坚持自检、互检、交接检制度。对一些专业技术工种,必须本着自我控制的指导思想。所有工序有隐预检要求的必须坚持隐检制。要牢固树立“上道工序为下道工序服务”和“下一道工序就是用户”的思想,坚持做到不合格的工序不交工。

要按明确的质量责任制检查操作者的落实情况,各工序实行操作者挂牌制,促进操作者提高自我控制施工质量的意识。做到操作任务明确,质量责任清楚,同时施工操作者还必须做到“原材料把关制”杜绝使用不合格的材料。做好施工工程的成品保护。

在整个施工操作过程中,要贯穿工前有交底、工中有检查、工后有验收的“一条龙”操作管理方法。做到施工操作程序化、标准化、规范化,确保施工质量。

3.2.5人员素质的质量保证

在工程质量管理中,“人、机、料、法、环”这五要素,人是决定的要素。施工管理的工程技术人员、专业管理人员、施工操作人员素质的好坏,对施工工程质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必须通过培训学习不断提高。

各专业技工、高级技工等人员必须保持相对稳定,保证其工作的连续性及原有操作技能水平。

3.2.6正确处理进度与质量的关系

进度与质量是对立的统一,没有质量就没有进度。实施工程项目施工与管理过程中,必须正确处理质与量的关系。生产指标(任务)、进度(任务)完成后,必须检验质量是否合格。项目经理一定要摆正(进度必须服从质量)这个关系。坚持好中求快,好中求省,严格按标准、规范和设计要求组织、指导施工,绝不能因为抢工期而忽视质量。

3.2.7质量保证控制流程图

见附图2

4.工程质量检查、评定与验收

4.1质检工具

为保证工程质量,在科学管理手段外,施工现场应配备必要的检验工具:水准仪、经纬仪、砼试模、坍落度筒、靠尺、塔尺、塞尺、钢卷尺、线锤、水平尺等。

4.2工程质量检验标准

按《江苏省水利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进行工程质量检验和评定,并切实参照有关新规范内容进行调整。

5.工程施工中关键点

水闸施工中必须处理好地基处理、止水、伸缩缝、砼(内在和外观)、预埋件、闸门、启闭机等,只有在保证这些主要部位施工质量好的基础上,才能控制好整个工程的施工质量。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加大质量管理力度,严格按有关规范施工,避免产生质量问题。

水质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论文摘要:从我国水利工程监督管理的基本制度展开讨论,论述了我国水利工程监督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提出相应的建议措施。 论文关键词:水利工程;监督管理;对策建议 中图分类号:F40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09)22-0041—01 1 引言 建设工程质量是社会广泛重视的一个问题,水利工程质量不仅关系着工程效益的得失,也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加大了对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规模与力度,水利工程质量总体水平得到大幅度地提高,但其监督管理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问题。采取何种有效的措施提高水利工程质量是当前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 2 我国水利工程监督管理制度 2.I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基本原则 (1)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目的是保证水利工程使用安全和环境质量。 (2)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依据是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 (3)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方式是政府认可的第三方即质量监督机构的强制监督。 (4)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主要手段是施工许可制度和竣工验收备案制度。 2.2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的组织结构 目前我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为三级设置:水利部总站及流域机构分站;各省中心站;地区、市质量监督站。 水利部设全国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总站,办事机构设在建设与管理司,水利水电规划设计管理局设置水利工程设计质量监督分站,各流域机构设置流域水利工程质量监督分站;各省设置水利工程质量监督中心站;各地、市水利局设置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也存在个别任务比较重的地方政府的水行政主管部门设置了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站。各级质量监督机构隶属于同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业务上接受上一级质量监督机构的指导。 3 我国水利工程监督管理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机构组织形式不合理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虽然体系已基本形成,但水利部总站力量薄弱,例如总站站长由水利部建设与管理司司长兼职,而没有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导致对本行业质量监督事业的发展不能起到较好的指导作用。另一方面,由于水利工程存在流域管理和地域管理的特征,水利建设项目投资的数量和规模必然存在差异,同时各个流域和地区的质量监督机构发展程度不同、质量管理工作力度也不同,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系统和管理网络,致使行业管理薄弱。 3.2 质量监督执法工作力度不够 过去质量监督工作体制不健全,缺乏必要的法律依据,工作人员素质能力满足不了监督执法的需要,使得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与国家建设部的工作要求存在很大差距。 一方面是人们对其作用和地位认识不足,认为过去没有实行质量监督,工程建设也照常进行了;另一方面人们对建设监理与工程质量监督区分不清,出现了“实行监理的工程可以不进行质量监督”等提法,有的部门还出台了实行监理的工程减少工程质量监督费的规定;有人把政府实行的工程质量监督同建设、监理单位对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甚至是企业内部的监督约束机制混为一谈。 3.3 监督管理职责划分不清 《水利工程质量监督管理规定》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划分了各级质量监督管理机构的工作职责;但是在具体执行过程中,由于水利工程建设存在着地域性、区域性、流域性的特点,仅单单依据投资性质划分职责范围,在一定程度上给质量监督工作造成诸多矛盾,从而引发出各种问题。 3.4 质量监督机构经费不足 按现行规定,工程项目法人应向质量监督部门交纳质量监督费,用于工程质量监督、检测开支以及必要的差旅费开支等。但由于收费标准低,工程多处偏远地带,质量监督费用还不够差旅费,尤其自收自支单位连起码的人员开支都难以保证,也就很难保证质量监督工作的全面开展。 4 对存在问题提出的相应对策 4.1 加速人才培养建设.提升监督层次 质量监督员的水平直接决定着水利工程的质量。为了提高水利工程整

水质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论文摘要: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作为中线工程的一部分,自2003年12月31日滹沱河倒虹吸工程率先开工建设以来,河北省南水北调工程建设管理局坚持以工程建设为中心,紧密结合工程建设实际,以建设优质工程为目标,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层层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圆满地完成了项目的建设管理工作。 论文关键词:南水北调;质量管理;控制措施 中图分类号:TV5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900(2009)04-0062-03 1 工程基本情况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是一项跨流域的特大型调水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配置的战略性基础设施。中线总干渠工程自河南省丰乐镇穿漳河进入河北,沿太行山东麓和京广铁路西侧北行,途经邯郸、邢台、石家庄、保定境内25个县,于涿州穿拒马河中支进入北京。河北省境内线路全长461km,各种建筑物641座。 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起点为石家庄市西郊田庄分水闸,河北境内全长227.155km,途经石家庄、保定两市的12个县。起点设计水位76.408m,设计流量220m3/s,终点设计水位60.30m,设计流量50m3/s。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以明渠为主,明渠段总长201.872km,各类建筑物共431座。根据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公室批复,南水北调中线干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委托河北省建设管理的项目总长164.567km,其中,明渠长度149.9km,单独设置的建筑物316座,包括大型河渠交叉工程16座、隧洞工程2座、左岸排水工程76座、渠渠交叉工程18座、公路桥101座、生产桥86座、铁路交叉工程1座、分水闸9座、退水闸7座。 2 主要质量管理措施 2.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 2.1.1政府质量监督体系 受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委托,我省于2011年3月成立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程河北质量监督站,依托河北省南水北调办开展工作。本着“监督、检查、帮助、提高”的原则,全面认真地履行政府质量监督管理职能。为规范参建各方质量管理行为,确保工程建设质量起到了有效的保障作用。 2.1.2建设管理单位质量负责体系 根据工程特点和实际情况,河北建管局成立了以局长为组长,主管副局长、总工为副组长,各建设部经理及技术部、工程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质量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工程部作为工程质量宏观管理部门,设置专职人员和管理岗位。各建设部也同时成立了以经理为组长,副经理、质量监督站巡视组长、总监、设代负责人及承建单位项目经理等人员组成的项目质量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现场工程质量控制与管理。 2.1.3监理现场质量控制体系 监理作为现场质量管理的主体,对工程建设质量控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5个监理单位全部实行总监负责制,并成立了由总监、副总监及各标段监理负责人组成的质量保证机构。 2.1.4施工单位质量保证体系 50个施工标段的承建单位全部建立了以项目经理(决策层)、总工及部室负责人(管理层)、作业队(作业层)组成的质量管理机构。 2.1.5设计单位现场服务体系 工程开工后,成立了以河北院院长为总经理的南水北调项目部(综合处),下设多个专业处室及南水北调图纸审查中心、南水北调技术反馈中心。为做好开工项目现场服务,设计院成立了“南水北调工程总设代”,全面负责开工项目现场设代的沟通、指导与协调。与各现场建设部相对应,分别设有设计代表组,负责现场技术交底、技术服务工作。 2.2 强化落实质量管理责任制 在建立多级质量保证体系,形成质量管理网络的同时,监管局局长对委托的建设管理项目全面负责。分管局长、职能部门、现场建设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进行质量管理;监理单位全部实行总监负责制,配备质量监理工程师及各标段监理工程师;施工单位项目经理为工程施工质量的第一责任人,项目部设置专门的质检机构,配备专职质量检查工程师,明确各专业、各工种的质量责任人和各自的职责,实施质量跟踪,做到质量责任能追溯到具体责任人;所有参建人员分工、责任明确,基本形成了全员参与的质量责任网络体系。 2.3 建章立制,促进管理的规范化 我局及所属现场建设部结合工程实际情况,先后制定了《南水北调中线干线工

水质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

在居民生产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背景下,水污染问题依然严峻,虽然近年来对于水污染治理问题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但是因为技术水平以及思想意识等方面的限制,导致治理效果十分有限。为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利用专业技术对水质进行监测,对实现水资源有效管理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需要重视水质采样质量管理,保证监测结果的准确性和真实性,为水资源管理和利用提供指导依据。

1环境监测水质采样管理分析

水质监测作为环境监测的重要部分,对其进行采样质量管理,是保证水环境监测数据真实性、代表性以及准确性的前提,对于环境管理工作能够科学开展具有关键性影响。监测数据以及信息质量,作为环保部门水资源管理与利用方案制定的科学依据,同时也决定了水污染治理工作开展的方向。因此,要求各级环境监测站提高对水质监测工作的重视,保证监测人员均持证上岗,且具有良好的工作态度和责任感,在日常工作中可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检定和校准,确保不存在任何问题,避免造成采样质量失准。但是就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现状来看,受思想意识限制,管理工作上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和不足[1]。目前水质采样质量管理多集中在实验室内部环节,具有良好环境条件与固定场所,且仪器设备运行稳定性高,所有工作的实施均按照规范流程操作,还可以进行平行样分析、空白试验、标准物质考核以及质量控制图等来对管理手段进行完善,最终得到高准确度的分析数据。但是个别现场采样监测环节,质量管理还缺乏统一有效的方法,可能造成较大误差,影响监测结果准确性和有效性。

2环境监测水质采样管理影响因素

2.1水质采样点选择在环境监测中,水质采样点不同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监测结果,同时也是影响水质采样质量管理的重要因素之一。结合环境监测特征来看,部分情况下,水质采样时点位设置不够合理,很难完全达到规范要求。尤其是对地表水的监测,存在部分工作人员为减少作业量、缩短工作时间,随意选择监测点,导致水质采样结果不具有代表性,监测结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大的差异[2]。另外,就以往经验来看,环境监测水质采样工作的实施受工作人员主观影响比较大,在对监测点位进行实地考察不够彻底的情况下,直接确定采样点位,最终监测结果无法完全反映该点位水质情况,不利于环境管理工作的开展。2.2采样设备状态环境监测水质采样工作的实施,需要利用专门的设备进行,尤其是水质很多参数需要现场进行监测,如水温、pH值等,为保证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必须要选择应用性能良好的设备,避免因设备因素导致监测结果失准。水质采样设备专业性比较强,除了要安排具有经验的人员操作外,还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维护,且每次在使用前要进行校准,避免存在较大误差,与水质实际情况产生较大差异。但是就实际作业来看,虽然也会采取措施对监测设备进行校准维护,但具有很强的局限性,很难完全达到期望效果。个别工作人员对设备校准要求重视程度不足,造成设备监测结果失真。此外,由于工作人员操作不规范,甚至可能造成待测组中水样被污染,无法保证监测结果的有效性。2.3样品保存运输水质监测工作按规范要求对水样进行保存和运输,是保证监测结果有效性的重要前提。现在个别水质采样保存和运输环节存在较大问题,尤其是在水样采集完成后,未按照专业规范向其中添加固定剂,且水样各参数保护不当,使其在保存和运输阶段发生变化[3]。如果不采取任何措施对样品进行保护,很可能会导致水样到达实验室后,各参数已严重失真,无法达到预期监测目的。

3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优化措施

3.1加强前期准备管理为提高水质采样质量管理效果,需要提高对前期采样准备工作的重视,为后续监测工作的顺利展开打好基础。①文件学习。参与水质采样的所有工作人员,均需明确监测方案内容,基于相关监测规范要求对各环节工作做到心中有数。②设备准备。采样项目负责人需要按照清单,对监测设备型号、数量进行核对,并做好开机检查与校准。保证所用水样采集容器材质、数量、规格等完全满足监测要求,并做好检查、校准记录。经过核对后所需各类仪器设备和药品试剂不存在任何问题,详细登记后方可出库装车。3.2落实现场采样规范现场采样工作是否满足监测规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水质监测结果,对后续水质样品质量管理工作的实施起到关键性影响。因此,现场监测人员需要有较高的职业素养以及专业技能水平,不仅要严格按照规范采样,同时还要灵活应对各种问题,降低各项因素对水质监测结果的影响。在实际工作中,安排工作经验丰富的人员带新上岗人员,确保新人可以尽快掌握操作规范要求,灵活应用各项现场采样测试技能。现场采样人员要灵活应用各项技术,并规范操作监测设备,提高质量控制意识。同时,还要组织不定期抽查,开展质量监督工作,对于不符合规范的采样工作,需要及时改正,减少不规范行为的出现。且现场监测工作的进行,要做好详细记录,作为后续水质样品质量管理的依据,对比发现其中存在的隐患,便于采取有效措施处理。3.3重视设备管理维护对于水质采样所需设备仪器均需要做好日常维护与保养,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进行校准,避免影响监测结果准确性。当完成现场采样测试后,需要及时对设备进行清理和检查,在确认无问题后与同组人员做好对接,核对确认仪器编号节能环保与数量,并做好入库记录。现场监测人员需要熟练掌握各仪器设备结构特点以及操作要求,能够及时排除各种小故障,对于不能排除故障的仪器需要贴标签注明,交由专门管理人员处理。初步检修完成并排除故障后,将仪器入库,如果依然无法排除故障,需要及时与供应厂家联系进行维护保养,且详细做好维修记录,保证所有仪器设备可以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4结束语

环境监测采样质量管理工作的优化,需要确定常见问题,基于实际情况采取措施进行优化,降低外界因素的影响,保证采样规范性,以及运输过程中的安全性,确保监测结果具有准确性和代表性。

作者:张福全 单位:济南市环境监测中心站

参考文献

[1]曲冬梅.分析环境监测水质采样质量管理[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6(04):99.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