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卫生资源论文范文

卫生资源论文范文

卫生资源论文

卫生资源论文范文第1篇

1.1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数量不足

全科执业医师配置逐年增加,提前达到2015年深圳市每个社康中心配置2名全科执业医生的要求。从事公共卫生服务的公卫人员明显不足,较少社康中心配置公卫人员,并且公卫人员呈现逐年流失情况,应引起管理者的高度重视,需要尽快采取相应手段补充足够人员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不足原因可能是因为从事公共卫生服务收入偏低,各社康中心更愿意把人力资源投入到社区基本医疗服务创收工作上,同时对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的绩效考核不合理,社康中心内部同比待遇明显偏低,故人员呈现严重流失状态。社区公共卫生服务工作是整个公共卫生工作的网底,各级主管部门应为保证网底的有效运作提供支持。建议政府相关部门对每个社康中心专门定岗拨款配置公卫人员,没有配置的社康中心则取消该项拨款。

1.2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构成不合理

按WHO为中等发达国家制定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比例构成标准(高级:中级:初级)1:3:1,本地区社康中心高级和中级职称人员配置明显不足,卫生技术人员呈明显的“金字塔形”,初级以下比重明显过大。同时高级职称人员主要是社康中心主任,日常主要承担管理工作,从事一线时间更少,可见卫生技术人员技术水平远远不能满足辖区居民就医需求,事实上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已远超中等发达国家水平,社康中心的卫生资源配置明显落后本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辖区居民舍近求远,更愿意到综合性医院就医不足为怪。社区卫生服务在解决看病贵、看病难的问题上有重要意义,改善目前社康中心人力资源配置需要多管齐下,首先在职称评定上需要对全科医学进行倾斜,按现行广东省高级职称评审对科研课题和论文的要求,全科医生晋升较困难,建议相应降低课题和论文的标准,提高全科服务能力考核的标准,明确全科医生的职业发展前景;其次在福利待遇上对社区卫生人才进行倾斜,完善绩效考核及收入分配办法,确实提高真正干事的中、高级职称人员的待遇,激励高层次人才愿意留在基层社康中心工作;同时建立医院本部专家定期到社康中心服务的强制性制度,达到技术支援,对全科医疗进行有效补充,发挥专家的传、帮、带的作用,确实提高社康中心的诊疗水平,满足辖区居民的就医需求。

1.3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学历偏低

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构成以大专为主,本科学历次之,研究生及以上学历人员奇缺。学历构成与广州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存在问题具有相似之处。主要因为社区卫生服务工作无吸引力,在继续教育、职业发展前景等方面明显受限。建议在政策上鼓励和吸引高等医学院校毕业生到社区卫生机构工作,现阶段本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最重要任务是加强存量人力资源的培训,加强现有人才在职参加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支持进修学习和提升学历教育,必需盘活现有存量人力资源,才能不断满足辖区居民卫生需求。

1.4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队伍稳定性需要进一步加强

龙岗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自动离职率较高,但整体上已呈逐年减少的向好趋势。自动离职人数偏多,可能原因同以上职称构成不合理原因相似外,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有较多的雇员编制,但雇员编制无任何无吸引力,建议把雇员编制转成职员编制才能较好地留住人才。

2.结束语

卫生资源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关键词:农村,卫生资源,配置

 

1引言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包括医疗资源在内的各种社会资源享有与分配存在着严重不平衡,致使城乡差距日益增大。虽然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形成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对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城乡差距仍然过大。如何缩小城乡卫生差距,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城乡卫生的均衡发展,让农民也能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样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2卫生资源配置的内涵

卫生资源是社会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占用或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卫生资源配置是指卫生资源在卫生行业(或部门)内的分配和转移(流动)。其有两层含义:一是卫生资源的分配,称为初配置,其特点是卫生资源的增量分配;二是卫生资源的流动,称为再配置,其特点是卫生资源的存量调整。卫生资源配置的内容主要有卫生机构的设置、医院床位、卫生人力、卫生设备和卫生经费配置等5个方面。

3安徽省农村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政府为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其效率和效益,满足农村居民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不断加强对农村地区卫生资源的投入,使得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方面有了显著改善,农村卫生资源总量不断增长。2005—2009年,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量共增加0.2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持续增长毕业论文ppt,已由2005年的61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4651.7万人,增加了4037.7万人;截止到2009年末,新农合参合率已达到93.57%,有效地减轻了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改善了农民的就医状况,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

在村卫生室总量方面则呈递减趋势,且减幅比较明显。2005—2009年间村卫生室数量由2.3万个,下降到1.9万个,共减少0.4万个。究其原因在于近年来在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方面,安徽省坚持“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结合各地的乡镇区划的调整、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村卫生资源的现状,调整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布局,对原有的村卫生诊所进行了整合中国论文网。并按照《安徽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求,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置一所村卫生室。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可以不设卫生室,人口少的邻近行政村也可以联合设置卫生室。因此,近年来在村卫生室总量方面有所下降(见表1)。

表1 2005—2009年安徽省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年份

村卫生室

(万个))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万人)

农村有医疗点的村

占总村数的比例(%)

参加新农合人数

(万人)

参合率(%)

      2005

2.3

4.7

95

614

  2006

2.2

4.6

96

1384.8

  2007

2.1

4.4

96

3602

85.7

  2008

1.9

5

96

4523.9

90.12

  2009

1.9

4.9

96

4651.7

卫生资源论文范文第3篇

论文关键词:农村,卫生资源,配置

 

1引言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社会城乡“二元”结构的特征,包括医疗资源在内的各种社会资源享有与分配存在着严重不平衡,致使城乡差距日益增大。虽然近年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形成了以大病统筹为主的农民医疗互助共济制度,对减轻农民因疾病带来的经济负担、提高农民健康水平起到了重要作用,但是当前我国卫生资源配置的城乡差距仍然过大。如何缩小城乡卫生差距,合理配置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城乡卫生的均衡发展,让农民也能享受到和城镇居民同样的优质医疗卫生服务,全面提高我国农村居民健康保障水平和生活质量,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之一。

2卫生资源配置的内涵

卫生资源是社会在提供医疗卫生服务过程中占用或消耗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总称。卫生资源配置是指卫生资源在卫生行业(或部门)内的分配和转移(流动)。其有两层含义:一是卫生资源的分配,称为初配置,其特点是卫生资源的增量分配;二是卫生资源的流动,称为再配置,其特点是卫生资源的存量调整。卫生资源配置的内容主要有卫生机构的设置、医院床位、卫生人力、卫生设备和卫生经费配置等5个方面。

3安徽省农村卫生资源配置的现状

近年来,安徽省政府为建立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农村卫生服务体系,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其效率和效益,满足农村居民多层次的健康需求,提高农村居民健康水平,不断加强对农村地区卫生资源的投入,使得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方面有了显著改善,农村卫生资源总量不断增长。2005—2009年,乡村医生和卫生员数量共增加0.2万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持续增长毕业论文ppt,已由2005年的614万人,增加到2009年的4651.7万人,增加了4037.7万人;截止到2009年末,新农合参合率已达到93.57%,有效地减轻了农民就医的经济负担,改善了农民的就医状况,提高了农民健康水平。

在村卫生室总量方面则呈递减趋势,且减幅比较明显。2005—2009年间村卫生室数量由2.3万个,下降到1.9万个,共减少0.4万个。究其原因在于近年来在优化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方面,安徽省坚持“控制总量、盘活存量、优化增量、提高质量”的原则,结合各地的乡镇区划的调整、交通条件的改善和农村卫生资源的现状,调整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的布局,对原有的村卫生诊所进行了整合中国。并按照《安徽省农村医疗卫生机构设置指导意见》的要求,原则上一个行政村设置一所村卫生室。卫生院所在地的行政村可以不设卫生室,人口少的邻近行政村也可以联合设置卫生室。因此,近年来在村卫生室总量方面有所下降(见表1)。

表1 2005—2009年安徽省农村卫生资源配置情况

 

年份

村卫生室

(万个))

乡村医生和卫生员

(万人)

农村有医疗点的村

占总村数的比例(%)

参加新农合人数

(万人)

参合率(%)

      2005

2.3

4.7

95

614

  2006

2.2

4.6

96

1384.8

  2007

2.1

4.4

96

3602

85.7

  2008

1.9

5

96

4523.9

90.12

  2009

1.9

4.9

96

4651.7

卫生资源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卫生资源 公平性 泰尔指数

一、前言

作为社会公平基本内容之一,卫生资源分布的公平意味着每一位社会成员拥有相同的机会获得医疗卫生服务,其直接体现社会公平,并对构建和谐社会产生重要的影响。通过进行卫生服务资源公平性的研究,可以指导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发现并保护弱势群体,进而促进建立卫生服务公平的动态监测与反馈机制等。

国内对卫生资源分布公平性已有一些研究,但是大部分研究文章停留在描述性分析的层面上,没有根据公平性指标对其进行量化。部分研究采用了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来评价我国卫生资源分布的公平性,但是由于这两种测算方法存在着内在缺陷,分析结果往往与实际情况不完全相符。本文通过泰尔(Theil)指数的运用,试图克服基尼指数分析的缺陷,较为深入地分析我国卫生服务资源的公平性。文中所用到的全国各省地级市人口和卫生资源的数据资料来源于国家统计局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编写的《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2002、2004、2006和2008年卷。

二、研究方法与结果

1.研究方法的说明

关于公平性分析的指标,国外有一些文献采用公平性指数对卫生服务公平性进行分析。Wagstaff 等(1991) 利用集中指数法衡量保健费用和健康状况分布的不公平性。Doorslaer等 (1994) 提出了一种使用各种患病率指标衡量健康不公平性的方法。Gerdtham 等(1996) 用集中指数法衡量健康状况的不公平性。Matthews 等(1999) 进行了性别差异对健康不平等影响的研究。

国内研究卫生服务公平性主要采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法作为指标进行衡量。丁汉生、胡善联(1994)介绍了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测量卫生服务公平性的方法,并以各省区为单位计算出了1990年前主要年份中国卫生服务若干项目的基尼系数。曹建华,陈俊国等人(2006)比较完整地介绍了测量卫生服务公平性的主要指标及评价,但是未介绍各指标的计算方法。

事实上由于在以省为单位计算基尼系数时,往往会掩盖省内各地级市之间的不公平性,从而产生卫生服务资源配置相对较为公平的假象。为了克服基尼系数的这种缺陷,郭清等人(2006)提出可以采用泰尔(Theil)指数评价社区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并分析了5个城市7个行政区社区卫生服务的公平性。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利用泰尔指数分析我国各省内部和各省份之间卫生公平性的研究。

泰尔指数最早由荷兰经济学家H.Theil于1967年利用信息理论中的熵概念来计算收入的不平等性。该数值越小说明区域间不平等程度越小。其中各省内的卫生资源分布的不公平性指数Ti为:

2.式中令i省内有a,b,c…等数个地级市,pia为a市人口数占i省全省人口总数的比例,即pia=Pa/Pi,Ei和Ea分别表示i省和a市的人均卫生资源数。其余参数含义与(1)式中相同。各省之间卫生资源分布的不公平性指数TL为:

则全国范围内总的不公平性指数T为:

通过计算各省份不公平性对全国不公平性的比例,可以计算出个省份不公平性对全国不公平性的贡献率,数值大小反映了该省对全国的影响程度。其中i省省内不公平性贡献率Di=Ti*Pi/T,各省间差异贡献率DL=TL/T。

3.泰尔指数方法研究结果

以我国各省、直辖市、自治区为单位共31个,每个省份和自治区以地级市为单位,直辖市以区县为单位共402个进行划分。选择床位、医生和护士三种卫生资源的地区分布作为分析对象,根据历史数据,采用泰尔指数来分别测算我国各省份内部、各省份之间和全国范围卫生资源分布的公平性。

(1)各地区内部资源分布的泰尔指数

以床位资源为例,将各个省份按照地级市、直辖市按照区县进行划分,根据式(1),首先测算各年份我国床位资源分布公平性的地区内泰尔指数如图1。

从图1我们可以看出,我国各省内床位资源分布的不公平性差异很大,最低的海南省、河北省、辽宁省等省内的泰尔指数都不超过0.05,而重庆市、安徽省、天津市、广东省等地区的泰尔指数值都接近甚至超过了0.2,说明我国各省份内部,有些省份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较好,而有些则很差。比如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经济发达,卫生资源也非常丰富,而粤北地区经济较为落后,与珠三角地区差距很大。此外我们注意到天津市、重庆市这样的直辖市的床位资源分布也很不均匀。由于对于直辖市,我们是以其行政区域内各个区为单位计算内部不公平性指数的,因此可以看出,相对于上海、北京市来说,重庆和天津市的医疗资源大多集中在市中心,而市郊等偏远区的床位资源密度则有所不及。这种省内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用基尼系数无法反应出来,这也体现了泰尔指数的优势。

(2)各地区间资源分布的泰尔指数

讨论完地区内部的公平性问题后,我们再来讨论地区之间的不公平性。根据式(2),计算得出我国各省(市)之间不公平性的泰尔指数如表1所示。

根据表1可以发现,除了2007年的医师资源不公平程度出现反弹之外,总体来说我国各省间卫生资源分布的不公平性近年来有稳定的逐渐改善的趋势,床位资源的地区间泰尔指数从2001年的0.036稳步下降至0.03以下,而护士资源的指数也有明显降低。

此外,我国三种卫生资源中,床位资源的泰尔指数值最小,医师资源其次,而护士分布的不公平性偏大。换句话说,我国的硬件资源,如床位资源的分布公平性要好于医生和护士等软件资源。

(3) 资源分布总的泰尔指数和各地区贡献率

综合我国卫生资源地区内和地区间的不公平性指数,根据式(3),我们可以计算出我国卫生资源分布总的泰尔指数如表3。

表2的数据表明,虽然表1中我国卫生资源分布的地区间公平性不断改善,但总的泰尔指数却没有出现明显下降。这主要是由于地区内部的泰尔指数有上升的趋势,这种分布不均的加剧抵消了各地区之间公平性的改善。图1表现了这种趋势,比较多的省份内部的泰尔指数出现了上升。

如果采用基尼系数测算的话,由于只测算地区间不公平性,得出结果将与表1较为一致。通过对比表2我们可以发现,以往的一些文献采用基尼系数进行测算,往往会得出“近年来我国卫生资源地区分布公平性有所下降”的错误结论。

为了量化总的泰尔指数中各省内部和省份之间不公平因素起到的作用大小,我们计算出各地区分布对总泰尔指数的贡献率。以床位资源为例,得出结果如表3所示。版面有限,这里我们仅列出2007年贡献率在前10位的地区的历年数据。

表3显示,在我国床位资源总的泰尔指数中,各地区间的不公平对总的不公平程度贡献最大,约为30%左右,但是比例逐年缩小,从2001年的35.4%到2003年的33.0%,最后2007年降至28.2%,可见各地区间的不公平性得到了持续性改善。但是省份内部的不公平性却有所加剧,例如广东省内部的不公平性贡献率有2001年的10.5%上升至12.0%、13.0%乃至2007年的13.6%。由于部分地区省内卫生资源分布不公平的增强,尽管地区间不公平性有所改善,但是全国范围内总的泰尔指数并没有明显下降。

三、分析结论与政策建议

通过上文的分析结果我们可以发现,尽管通过基尼系数我们可以得出我国卫生资源分布公平性近年来快速改善的结论,但是在采用泰尔指数以克服基尼系数缺陷,综合考虑地区内部和地区间不公平性的情况下,我们发现我国地区内部,城乡之间卫生资源分布的不公平性有所上升,这种上升抵消了地区间公平性的改善,从而我国总的卫生资源分布公平性近年来没有太大变化。此外,文中讨论的三种卫生资源中,床位资源分布的公平性要好于护士和医师资源。也就是说,我国卫生硬件资源的分布公平性要好于软件资源。

根据文章结论,我们试图提出以下两点政策建议。

1.改善卫生资源分布的地市差异和城乡差异

省内卫生服务发展的不平衡,以及中心城区和郊区乡镇发展的不同步,都制约了我国公平性的进一步改善。广东、天津、重庆等省市经济发展走在了中国的最前端,反而正是这些地区的不公平问题最为严重。我们在追求发展的时候,往往只聚焦在最发达的地区,而牺牲边远地区的利益。因此,在进一步推进我国卫生资源公平分配的发展的进程中,应当开始更多地注重地区内部公平性建设,加强省市自治区内部各地区的共同发展。在评价地方政府卫生服务建设绩效时,在考察当地整体发展情况的同时,需要将该地内部的公平性列入考核指标并给予较大权重。

2.不发达地区卫生资源硬件与软件的发展需双管齐下

近年来我国致力改善中西部地区卫生设施的建设,在中小城市和乡镇建立了很多地区医院以及卫生防疫站等医疗服务资源,但是卫生人员的配备没有跟上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很多医院里医生和护士资源紧张。因此需要提高农村和中西部医务人员的福利待遇,多推出优惠政策,鼓励医务人员到西部去,到农村去,改善这些不发达地区卫生服务软件资源贫乏的状况。

参考文献:

[1]曹建华 陈俊国等:卫生服务公平性理论及方法研究[J].西北医学教育,2006,(12)

卫生资源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城乡差异;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

一、相关理论和概念

(一)公共产品理论。公共产品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的性质。非竞争性使消费者对公共产品总是有扩大消费的倾向,非排他性则容易产生 “搭便车”现象,并且公共产品的投资成本大,个人和企业也没有承担如此雄厚资金成本的能力,因此公共产品必须由政府来向全体社会公民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就是一种以服务为形式的公共产品。

(二)公共服务供给理论。从政府供给论到多中心供给论,公共服务供给理论不断发展完善。政府供给论以美国经济学家保罗・萨缪尔森为代表,基于公共产品理论,提出公共产品必须要由政府来提供。多中心供给论则基于治理理论,强调政府必须与企业、公共组织共同承担公共服务。

(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是指每个社会成员无论其身份、职业、年龄、社会地位,都能够平等地享受到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并不是指“平均化”,而是力求每个社会成员均能享受到最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达到最基本的健康水平和生存标准。

二、我国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

通过对“软件”、“硬件”两方面,对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和基础设施投入两项指标,分析我国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

(一)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现状。根据《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显示,在最近五年间,城市每千人口中卫生技术人员由2008年的6.68人增长到2012年的8.55人,而农村则由2.80人增长到3.41人,城市与农村的卫生技术人员增长速度差距明显,大多数卫生人员流向了城市。同时,在每千人口执业医师和注册护士的绝对数量上,2012年城市地区分别是3.19人和3.65人,而农村地区则分别只有1.40人和1.09人,城市所拥有的医疗卫生人力资源几乎是农村的两到三倍。城乡之间的卫生人力资源无论在数量还是在质量上均呈现出非均等化状态。

(二)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基础设施投入现状。关于基础设施方面的城乡差异我们可以选取城乡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这一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来分析。依据《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的数据,截止到2012年,农村的每千人口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只有3.11张,而城市拥有6.88张,比农村的两倍还多。与此同时,每千农业人口乡镇卫生院床位数在2008年仅有0.96张,到了2012年也才1.24张。农村地区医疗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的基本卫生服务得不到有效保障,逐渐拉开与城市的差距,加剧了我国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向非均等化方向发展。

三、我国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存在的问题

(一)城乡公共卫生资源分配不均。通过对我国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现状分析,无论是从卫生技术人员还是每千人口医疗机构床位数,在城乡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上都存在着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大部分的卫生资源投入流向了城市地区,而农村的卫生资源投入的很少,城乡公共卫生资源分配不均问题尤为明显。

(二)城乡医疗卫生筹资水平差距较大。由于城市与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城市与农村在公共卫生筹资方面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政府对农村的医疗卫生机构投入的财政资源相对较少,农村的医疗筹资水平远不如城市,城乡医疗卫生筹资水平上的差距影响了农村居民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水平。

(三)城乡二元的医疗保障制度。城乡二元的医疗保障制度,城镇居民医疗卫生保障制度把进城务工人员排除在外,进城务工的农村流动人员无法享受到城市居民同等的医疗卫生保障。同时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保障水平相对于城镇居民来说也相对较低。

四、促进我国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的对策

(一)提升农村医疗卫生服务质量。提高我国农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质量,一方面在医疗卫生人员的质量上,加强卫生人员的专业培训,提高卫生人员素质;另一方面全力完善乡镇卫生院的医疗卫生硬件设施建设。

(二)合理分布公共医疗卫生资源。政府应依据各地区的公共卫生需求来配置医疗卫生资源。对于人口密集、需求量大的城市地区,提高卫生资源的供给数量。农村地区人口相对较少,农村医疗机构的就诊率较低,就要合理地整合农村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减少卫生资源的浪费。

(三)完善财政体制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作为城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主要供给者,基层政府的医疗卫生资源的供给能力起到关键的作用。省级政府要根据市县政府的经济状况,加大对市县政府财政转移支付力度;要落实好省直管县的政策,在财政转移支付方面直接落实到县一级,提高财政资金的利用率。

(四)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支付能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农村乡镇企业经济,设法为农民创收。提高城乡居民的医疗卫生支付能力,既要提高农民经济收入,也要适当对农村居民进行救助,减轻农民在医疗卫生服务方面的负担。

参考文献

[1] Dennis C. Mueller. Public Choice [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3.

[2] [美]戴维・奥斯本,特德・盖布勒等.改革政府[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3] 陈昌盛,蔡跃洲等.中国政府公共服务:体制变迁与地区综合评估[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4] 解奎.城乡卫生医疗服务均等化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5] 马海涛,姜爱华等.中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1.

卫生资源论文范文第6篇

>> 新医改环境下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研究 乡镇公立卫生院人力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宁夏原州区乡镇卫生院卫生人力资源现状的研究 新医改背景下对我国基层卫生人力资源配置的思考 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新医改背景下公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的思考 新医改、新农合后乡镇卫生院发展思考 乡镇卫生院新医改分配制度现状分析 试论基于新医改环境下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研究 新医改背景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优化探索 四川省部分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卫生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西安市乡镇卫生院医生人力资源调查研究 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新医改下的乡镇卫生院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建立研究 浅议医改、新财务会计等制度的实施对乡镇卫生院经济运行的影响 简析新医改下医院人力资源配置的优化措施 沈阳市妇幼卫生机构人力资源配置现状研究 齐齐哈尔市乡镇卫生院人力资源状况及存在问题 论医改新形势下乡镇卫生院的财务管理策略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7] 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办公室.关于乡镇卫生院机构编制标准的指导意见[EB/OL].[2015-03-05]. .

[8] 陈东.农村基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现状与发展探讨分析[J].安徽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1(6):1-2.

[9] 陈烈平,郑锦焕,林修全.医学毕业生到乡镇卫生院就业意向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卫生政策研究,2009,2(10):31-34.

[10] 方铁红,陈家应.关于发挥高等医学教育资源优势加强基层卫生人才培养[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10,(2):119-120.

[11] 孟润堂,朱国军,龚文举,等.新医改背景下乡镇卫生院功能定位的思考[J].卫生软科学,2012,26(2):97-100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卫生工作的决定[EB/OL].[2015-03-05]..

[13] 韩春梅,赵源,王钢,等.临床乡镇执业助理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大纲和考试方案的对比研究[J].中国临床医生,2012,40(7):34-36.

[14] 顾.解析《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J].中国卫生人才,2010,(9):25-27.

卫生资源论文范文第7篇

1.1山西省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现状

2010年山西省农村人口数达2329.18万,占总人口数的67.05%,有村卫生室29253个;乡镇卫生院1201个,床位数28891张;县级医院406个,床位数32949张。

1.2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系统分析

从系统的完整性角度分析,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系统包括资源在农村医疗机构内部及医疗机构之间的投入与产出。“投入”指卫生技术人员、床位数、医疗设备、医疗材料等。“产出”则指诊疗人次数、入院人次数、等。此外,“农村医疗机构”包括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

1.3因果关系图及反馈路径分析

系统动力学模型的基本结构是反馈结构,这种反馈结构是建立在系统的反馈因果关系上的[3]。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系统因果关系分析如图1所示。图中所示“卫生设备”包括卫生机构床位及高科技、信息化的医疗辅助设备等等,“卫生材料”则主要指医疗过程中所消耗的一次性、不可再用的药材和器材。农村卫生资源系统因果关系图中的主要回路为:(1)卫生总投入县级医院总收入卫生材料/卫生设备/卫生技术人员县级医院卫生服务能力县级医院服务总量卫生服务总量农民健康水平农村人口数卫生服务需求量卫生总投入(2)卫生材料县级医院/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卫生服务能力县级医院/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服务总量卫生材料其中,(1)为正反馈路径,(2)为负反馈路径。

2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系统动力学模型

2.1系统流图

因本文研究的局限性,对模型进行基本假设:不存在潜在患者;医疗卫生服务不包括疫苗的接种、卫生保健等基本医疗服务;农民的医疗消费均用于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和县级医院,其他医疗机构不予考虑。根据图1的分析结果,用Vensim软件绘制农村医疗卫生资源系统流图,如下图2所示。

2.2主要方程设计

本文只列出与“县级医院”的部分方程,如表2所示。“村卫生室、乡卫生院”的相关方程式以此为参考。

3仿真结果及分析

模型运行起始时间为2005年,结束时间为2015年。结果如图3所示。将图3仿真结果及真实数据对比分析,可知:①山西省农村医疗机构中的卫生技术人员数在持续增加。②县级医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在增加,而乡镇卫生院的卫生技术人员却在不断地减少,且县级医院卫生技术人员的增加速度要远大于乡镇卫生技术人员减少的速度。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有很多,归根结底为医疗机构对卫生技术人员的管理体制和激励制度不完善、乡镇医疗机构设备落后,导致医学人才向县级医院集中。由图4可知,农村卫生机构床位数逐年增加。与此同时,病床使用率也在不断增加。因此,推测农村医疗机构对医疗卫生资源———床位的配置效率将趋于最大化。但是,乡镇卫生院的病床使用率还是低于县级医院的病床使用率,其原因可能与住院环境、医疗设备等有关。

4结论

卫生资源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医丹卫生机构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卖施职业化袅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的观点,论述了“职业化’对于医疗卫生机构及其从业员工的意义并探讨了相关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实施职业化管理的策略。

引言

    医疗卫生事业长期以来一直是政府有关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关注的问题。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人民的生活质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其重要性确实不容忽视。近年来,国内一些医疗机构,特别是一些中小城市的医疗机构受到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困扰,从业人员的总体素质低、人力资源管理体制的落后等因素严重影响了一些医疗机构的总体发展。因此,深人研究医疗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颇具现实意义。

一、医疗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常见问题分析

    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落后

    由于受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对于一些作为事业单位的医疗卫生机构而言,“平均主义”及“大锅饭”的思想严重影响着其人力资源管理机制。人力资源规划、绩效评估、工作分析、科学的激励手段等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中十分常见的概念及管理手段在一些医疗机构中很难得到体现,许多管理者缺乏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意识,以绩效评估为例,在一些管理不够规范的医疗卫生机构中,思想上缺乏绩效评估的观念,而实践中缺乏绩效评估的标准,导致了绩效考评工作严重缺乏科学性,影响了员工的工作热情及积极性。

    2、管理体制落后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机构隶属关系较难理清,有的隶属于政府有关卫生管理部门,有的是带有赢利目的私营机构,有的又隶属于企事业单位等。因此,相当一部分医疗卫生机构的发展壮大受到多层领导或行政干预过多等因素的影响。对于组织而言,管理体制的落后影响了许多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建设,对于员工而言,管理体制的落后也可能对员工的工作热情、积极性及职业的技能提高产生消极的影响。落后的管理体制同时也是滋生“推该、懈怠”等不良工作作风的源泉。

    3、缺乏职业晋升中的正向激励

    对于许多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员工而言,职称晋升要依靠指令性的负向激励。如湖北省城市大中型医院医生需在社区卫生机构工作一年后才有机会晋升高级职称。天津市、河南是和安徽省也有类似规定存在。熊昌娥( 2009)认为这些指令性的只有时间约束的负向激励所取得的效果可能是大医院医生到社区只是走过场,晋升职称是他们的首要目的,违背了让大医院医生用先进技术、理念支援社区的初衷。

二、科学的职业化管理是提高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管理的有效途径

    全球化、国际化的不断发展赋予了职业化管理越来越强的生命力.从另一层意义上来看,职业化是也是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职业化管理在现代企业中甲分常见,也为一些企业的发展及腾飞做出了贡献。一般而言,医疗卫生机构不是企业,但在组织管理方面,企业中的一些成功经验及发展实践也值得借鉴。尤其是医疗卫生事业是一个对从业人员职业枝能要求很高的行业,因此,职业化的理念确有用武之地。

   无论是对于医疗卫生机构或是业内员工而言,职业化均有着其特有的意义。具体而言,职业化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休现:y职业化可以促进医疗卫生机构对关键业务骨卜的培养。通常而论,一个职业化的医疗卫生机构要求其拥有系统性较强的人才培养及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为其不断培养及输送专业技能较强的关键业务骨干及管理人才。2)职业化有利于医疗卫生机构培育自身的文化。从企业界内的有关经验来看,一个职业化建设较好的组织往往是拥有优秀文化气氛的组织,也往往是一个具有创新能力的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组织。3)职业化可以帮助医疗卫生机构建立并实现远景目标。对于组织而言,具有并实现发展的远景目标对丁其综合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一个职业化实施较为成功的组织而言,明确的、科学的发展目标是不可或缺的。对于医疗卫生机构而言,实施职业化管理往往也意味着明确科学的远景发展目标及目标实现的具体策略的科学规划。

    对于医疗卫生机构的从业人员而言,职业化同样意义重大,其最重要的一点主要体现在员工价值的体现和素质及能力的提升方面。首先,职业化对于培养员工的核心竞争力意义重大,进而促进其个人价值的最大化实现及在工作岗位中的不可替代性的形成及发展。

三、医疗卫生机构职业化策略探讨

1、树立正确的职业化管理理念

    加强文化引导,帮助员工建立科学的、正确的职业化管理理念及组织文化理念是在医疗卫生机构中实施职业化的基础。“职业化”可以被理解为一种理念,因此,只有当员工可以正确地并较为深人地理解职业化的理念及其意义时,职业化的进程才能够得到有力的推动。

    2、确定任职资格标准

    明确合理的任职资格标准是在医疗卫生机构实施职业化管理的重要前提之一。通常来说,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及专业技能是任职资格标准的三个基本方面。对于专业性很强的医疗机构而言,任职资格标准确定的难度较大。根据整理有关文献,笔者认为职业任职资格标准确定的两个基本步骤可以被考虑采用。这两个基本步骤为:1)通过运用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及观察法等具体手段分析职业标杆人物的有关情况;2)通过分析所取得的标杆人物的有关资料及信息来确定此类专业人员所应具备的素质、技能等,进而确定任职资格标准中所包含的模块及其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具体分析内容大致包括行为道德标准分析、职业素养分析及知识技能分析。在得到任职资格标准的雏形之后,可组织熟悉医疗卫生机构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有关专家进行进一步的研讨并确定适合本组织的职业任职资格标准。应当指出的是,任职资格标谁应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检验及调整,而并不是一旦确立后就万事大吉。

    3、任职资格评估工作的开展

    任职资格评估工作的开展要以所确定的任职资格标准为依据,并需考虑医疗卫生机构的基本特点,在此,科学的评价方法与评价程序、高水平的评审专家及合理的评价周期等对于评价工作的开展及评估的效果都十分重要。具体而言,任职资格评估工作的开展可注意以下原则;1)评估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员工工作绩效与工作效率的可持续发展,以便为组织的科学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2)评估工作应以公正、客观为原则,评估结果应对员工有指导意义,帮助其发现、分析在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3)在评估工作中应注意定量与定性相结合,量化是为了保证组织内不同员工工作绩效的比较,而定性是为了帮助员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4)评估的结果应与激励制度挂钩,以便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给其工作增加动力。

卫生资源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医疗服务;卫生资源;公平;辽宁省

中图分类号:D 632.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758(2012)06-0521-05

“看病难、看病贵”其根源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公平,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已成为当今社会各界最为关注、亟待解决的民生问题之一。公平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是公平利用医疗卫生资源,维护健康公平,实现“人人公平享有医疗卫生服务”的前提。然而,真正实现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却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有资料显示,目前世界上公认卫生资源分配公平性最好的是两类地区:一类是实行全民免费的国家,如英国和北欧国家;另一类是全民都不免费的国家,如非洲一些酋长国,从酋长到平民一律自费。除此以外多数国家和地区在破解这一难题上还没有找到有效的办法,而我国是这其中公平性排序靠后的国家之一。本文从转型期人民群众最关心、反映最强烈的医疗卫生诉求入手,对辽宁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进行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和可行性的改进建议。

一、文献综述

国外文献关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研究主要从政府责任、需求幸福、基本权利、能力发展等方面论述卫生资源应如何公平分配,研究多偏重于法理和伦理道德。比较有代表性的如:W,凯姆利卡认为,如果人们的不平等是由他们所处的环境影响而非他们自己选择的结果,那么政府有责任纠正这种不平等。马克斯・韦伯认为,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是政府谋求和维持政治合法性的责任目标,合法性是人们对享有权威者地位的确认和对其命令的服从。哈贝马斯认为,只有政府贯彻公平、正义、平等的原则才具有充分的合法性。《世界人权宣言》中指出,人的尊严是所有人权的核心,人的任何基本权利从根本意义上讲都是为了体现和维护人的尊严。社会契约论者认为,政府权力的产生是公民与政府之间契约的结果,其目的是维护全体公民的公共利益。

国内关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配置主体、筹资公平性和城乡差距等方面。在配置主体方面:彭志丽、何洁仪针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强政府对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力度,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以发挥医疗卫生资源的整体效益,实现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刘媛媛认为,对于医疗卫生领域市场化改革,政府要保证一定比例的财政卫生支出,否则市场机制一旦出现严重失灵,会带来极大的经济和社会福利损失,因此政府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主体上承担着无可替代的主体责任。在筹资公平性方面:毛瑛、张仁吉等人对卫生筹资公平性调查后得出经济收入水平越低的人群,医疗卫生费用占收入的比例越大,表明卫生筹资的不公平性的结论;姚有华、冯学山认为,卫生经费投入要向农村、欠发达地区以及弱势群体倾斜,提高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和可及性;刘民权、李晓飞、俞建拖认为,政府卫生支出的水平、结构以及负担比例影响了国民享受医疗卫生服务的公平性。在城乡差异方面:刘明慧认为,应尽快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农村医疗卫生保障体系,完善农村医疗卫生专项转移支付制度,缩小城乡差别;陈文贤、李蕾等认为,要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医院经费投入要向农村和基层社区医疗机构倾斜;苗艳青对江苏、山东、河南、四川4省8县46个村庄进行入户调查分析后认为统筹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合理配置医疗卫生资源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良性互动和协调发展的关键。

二、资料来源与研究方法

1 资料来源

本文资料来源于《中国卫生统计年鉴》、《辽宁卫生统计年鉴》、《辽宁统计年鉴》和政府相关文件。根据数据的可得性和代表性,选取卫生机构、床位、卫生总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医师、护士师的总数和这些指标每千人口的相应数据及财政补助收入,对辽宁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状况进行实证分析。

2 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上,运用洛伦兹曲线法分别从人口和土地面积两方面对辽宁各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和可及性进行分析,同时采用对比分析法对辽宁城乡之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分析。洛伦兹曲线是反映公平的重要工具,洛伦兹曲线弯曲程度越大,基尼系数就越大,说明公平性越差,反之公平性越好。基尼系数不会大于1,1是绝对不公平状态,也不会小于0,0是绝对公平,小于0.3是最佳平均状态,0.3~0.4之间为正常状态,0.4为警戒状态,0.4~0.5是不公平,0.6以上是高度不公平状态。本文根据绘制的洛伦兹曲线,运用几何图形分块近似逼近计算的方法直接计算出基尼系数,使得计算结果更加精准,避免了由于拟合函数的误差导致结果的失真。

三、研究结果分析

1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人口公平性分析

千人口人均卫生资源占有量不仅是评价医疗卫生服务可得性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的重要依据。根据2009年《辽宁卫生统计年鉴》数据,在对辽宁省各城市卫生机构、床位、卫生技术人员、医师、护士师等要素进行统计分析基础上,按各城市人口累积百分比绘制了辽宁省各城市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洛伦兹曲线,如图1所示。

各城市医院(卫生院)床位、卫生总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医师、护士师的五条曲线弯曲程度很小,且非常接近。根据曲线计算出来的医院(卫生院)床位基尼系数为0.129,卫生总人员基尼系数为0.143,卫生技术人员基尼系数为0.119,医师基尼系数为0.124,护士师基尼系数为0.183。其中护士师基尼系数最大,卫生技术人员基尼系数最小,但都没有超过0.2,说明辽宁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从人口分布角度看是较为公平的,五种卫生资源的配置是基本相同的。

2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土地面积公平性分析

按土地面积百分比绘制的辽宁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洛伦兹曲线如图2所示,与按人口累积百分比绘制的洛伦兹曲线不同,按照地理分布绘制的医院(卫生院)床位、卫生总人员、卫生技术人员、医师、护士师五条曲线弯曲程度较大且比较接近。根据曲线计算出来的医院(卫生院)床位的基尼系数为0.325,卫生总人员基尼系数为0.344,卫生技术人员基尼系数为0.345,医师基尼系数为0.339,护士师基尼系数为0.381,上述五类医疗卫生资源的基尼系数均在0.3以上,最大的护士师基尼系数0.381接近于0.4的警戒状态,这说明从土地面积看,辽宁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各项指标均已偏高,并接近警戒状态,公平性和可及性不够理想。进一步研究发现沈阳、大连两个中心城市土地面积仅占全省总面积的14.4%,而医疗卫生资源却约占全省的38%,其中医院床位占36.9%;卫生总人员占38.7%;卫生技术人员占39.3%;医师占38.5%;护士师占41.9%。由此可见,在高额利润的市场机制作用下,优质的医疗卫生资源必然向经济发达、居民收入相对较高,需求与支付能力较强的地方流动,如果调控不力,势必造成马太效应,这也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医疗卫生资源贫乏的主要原因之一。

3 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比较分析

而从2000-2009年辽宁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现状看(见表1),城市医疗卫生资源的拥有量明显高于农村。千人口床位数10年变化均值,城市7.22,农村1.362,城市是农村的5.3倍;千人口专业卫生人员数均值,城市11.066,农村1.863,城市是农村的5.9倍;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均值,城市8.531,农村1.477,城市是农村的5.7倍;千人口医师数均值,城市3.501,农村0.644,城市是农村的5.4倍;千人口护士师数均值,城市3.171,农村0.379,城市是农村的8.3倍。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十年间延续了差距且非常不公平的事实:城市占有了80%的医疗卫生资源,甚至更多,而这种差距和不公非但没有明显改变,反而有加剧的趋势。这种不公平不可避免地体现在了城乡居民健康水平上,导致城乡居民健康和疾病模式的差异。城乡之间健康水平差距大,城市居民已经基本完成了疾病模式的转变,其面临的卫生健康问题,更多是“后医学时代”所要解决的问题;而农村居民仍处于疾病模式的转变过程中,他们仍然处于“医学时代”,需要通过改变基本卫生就医条件等加速疾病模式的转变。事实上,20世纪80年代后期城乡出现健康不公平主要原因是政府在城乡医疗保障和卫生供给领域职能缺位,将应承担的职责交给原本就失灵的市场。要改善这一现状,必须强化政府的主导责任,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医疗保障制度。

4 城乡财政补助收入分析

“十一五”期间是辽宁经济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的五年,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065.6亿元(2009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91.2亿元(2009年),经济总量年均增长13%以上,年均增速超过全国(11%)2个百分点,高于同期东部沿海发达地区平均增长水平。但高增长没有带来医疗卫生资源的高投入,与经济发展速度相比,医疗卫生财政投入明显不足,尤其是城乡医疗卫生资源差距没有得到明显改变。从财政补助收入的相对量上看,城市医院是县级医院的6倍左右(2009年下降到3.9倍),是乡镇卫生院的5倍左右(2009年上升为6.7倍);从绝对总量上看,城市医院的投入是县级医院和乡镇卫生院投入总和的3倍之多,延续和加剧了城乡医疗卫生资源两极分化的趋势。

5 辽宁与全国卫生资源平均量比分析根据对2010年《辽宁卫生统计年鉴》数据统计,辽宁省总人口4 260万,医院床位数:174 368,卫生总人员数:278 986,卫生技术人员数:221 875,医师数:92 033,护士师数:83 726,千人床位数:4.09,千人卫生总人员数:6.55,千人卫生技术人员数:5.32,千人医师数:2.16,千人护士师数:1.96。上述数据与全国数据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辽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高于全国平均总量约10个百分点,说明辽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相对充足,见表3。另从表3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从2003―2009年的近7年间,辽宁省的医疗卫生资源,除了医院、卫生院床位数环比每年以1%的速度增加外,其余的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均变化不大。进一步研究分析发现,虽然辽宁医疗卫生资源总量得到有效控制,但由于新增资源投入不多,比重不大,其增量对存量的“杠杆”和调节作用无法明显体现,因而结构不合理、配置不公平的现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

四、结论与建议

1 结论

运用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分别从人口、土地面积两个方面对辽宁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从土地面积角度配置的辽宁省医疗卫生资源公平性低于从人口角度配置的医疗卫生资源公平性,说明辽宁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的可及性略显不足。从城乡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比较分析中,可以看出80%以上的医疗卫生资源都集中在城市大医院,而农村医疗卫生资源极度匮乏;从财政补助收入的相对量和绝对量上看,城乡差距巨大,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性和不合理性严重。辽宁省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公平不仅与辽宁城市人口多、交通发达、国内生产总值高、居民收入低的特点有关,而且与政府在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中主导责任的缺失有关。

2 建议

(1)控制总量、限制增量、盘活存量,优化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结构

在实施均衡发展战略中,优化资源结构,提高运行质量和效率,实现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合理性,有效策略之一就是处理好总量、增量与存量的关系,从表3可以看出辽宁近7年来卫生资源总量增幅均在1%左右,控制总量基本实现。但如何限制、用好增量,盘活存量则有待进一步解决。推进辽宁医疗卫生资源结构调整,关键要在资源存量与增量的调整上下功夫,要坚持供给结构在投资结构的带动下,按照需求结构的要求,用投入适当比例的优良增量带动和改变较多的落后存量,并通过资源重组与整合,促进存量资源的合理流动,在流动中实现长线补短线,由供给过剩转为供求平衡,由利用效率低转为利用效率高。

(2)突出重点,加大投入,逐步改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合理、不公平的格局

“十一五”以来,辽宁在落实国务院振兴东北战略中,率先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2011年辽宁省地区生产总值突破两万亿元大关,意味“量”的“加速度”扩张与释放,财政一般预算实现2 640.5亿元意味“质”的提高。财政收入的迅速增加,使政府可以有更多的财力投向民生领域,增收富民已成为辽宁现阶段社会发展的大主题。在健康公平的前提下,政府应逐步提高和改善辽宁人民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水平,改变现有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不公平现象,在政策导向、投资比重、扶持力度、持续程度上重点向卫生资源贫困地区和基层倾斜,并在新增资源的初次分配和存量资源的再次分配中,坚定不移地把贫困地区和贫困人群作为扶持的重点。财政投入要坚持能力与需求的统一,经济发展与福利改善的同步,经济社会与社会建设协调发展的原则。

卫生资源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医疗卫生资源 均衡性 洛伦兹曲线 基尼系数

中图分类号:R197.1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07-0029-03

A Study on the balance of allocation for medical and health resources

in downtown of Nanjing

YANG Lu, XU Huai-fu

(International pharmaceutical business school, China Pharmaceutical University, Nanjing, 211198)

ABSTRACT Objective:To evaluate the balance of allocation for main medical and health resources in downtown of Nanjin, and provide the reference for improving accessibility of medical and health resources. Methods:The balance of allocation for medical and health resources was analyze in 6 areas of Nanjing in 2009 by means of Lorenz curve and Gini coefficient. Results:Gini coefficient of the number of medical institutions, beds, doctors, registered nurses and pharmacists by local population distribution was 0.07,0.25,0.20,0.25,0.19, respectively. In the aspect of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Gini coefficient was 0.42,0.58,0.54,0.58,0.53, respectively. Conclusion:The allocation for the main medical and health resources according to local population in downtown has arrived at a perfect status, but it is not quite reasonable by geographic distribution and the balance should be further enhanced.

KEY WORDS medical and health resources; balance; Lorenz curve; Gini coefficient

近年来,“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已成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瓶颈,是医改的难点所在。政府加大医药卫生投入对缓解医疗卫生资源短缺的问题起着重要作用,但是受我国经济发展的制约,医药卫生投入增加的幅度有限,因此,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均衡性直接关系到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这成为研究和改革的重要依据。本文利用洛伦兹曲线(Lorenz curve)和基尼系数(Gini coefficient)法来评价2009年南京市主要医疗卫生资源在6个城区内配置的均衡性,为提高南京市医疗卫生资源的可及性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南京的行政区县划分为3大区域:城区、郊区和县(溧水县、高淳县),根据本研究的目的和要求,将南京市的玄武区、白下区、秦淮区、建邺区、鼓楼区、下关区这6个城区作为调查研究对象。

1.2 资料来源

数据来源于《2010南京卫生年鉴》的南京市各区县有关数据与指标统计。以南京市的6个城区为研究单位,数据指标包括2009年各城区的人口数、土地面积、医疗机构数、床位数、医生数、注册护士数、药师数。

1.3 研究方法

将上述医疗卫生资源数量分别按照累计人口或地理面积百分比绘制出各种医疗卫生资源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并计算相应的基尼系数。

洛伦兹曲线是20世纪初美国经济统计学家洛伦兹根据意大利经济学家巴雷特提出的收入分配公式绘制成的描述收入和财富分配性质的曲线。洛伦兹曲线离对角线越远,表示收入分配公平性越差。

基尼系数是根据洛伦兹曲线计算出的反映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统计指标。

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Gini=A/(A+B)

式中A+B为45°对角线与绝对不平等线围成的直角三角形面积;A为洛伦兹曲线与45°对角线(绝对平等线)围成的面积,计算时用“直角三角形面积-B”表示;B为洛伦兹曲线与绝对不平等线围成的面积,计算时用该面积分割成的若干梯形面积的总和代替[1]。

卫生资源配置的基尼系数与均衡性之间的关系参照经济学中人群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基尼系数标准:基尼系数在0~1之间,0.2以下表示最佳的平均状态;在0.2~0.3之间表示比较平均,在0.3~0.4之间为相对合理的正常状态; 0.4为警戒线,0.4~0.5之间表示差距较大、不均衡,0.6以上表示差距悬殊,属于高度不均衡的危险状态[2]。

2 实证分析与结果

2.1 南京市城区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状况

表1和表2显示了2009年南京市6城区主要医疗卫生资源分别按人口配置和地理面积配置的平均数量。

2.2 洛伦兹曲线的绘制

2.2.1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人口均衡性分析

将各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的医疗卫生资源量从小到大排序,以人口累计百分比为横坐标,医疗卫生资源量累计百分比为纵坐标,绘制出2009年南京市6城区医疗卫生资源按人口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图1),并计算得相应的基尼系数(表3)。

2.2.2 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地理均衡性分析

将各区平均每平方公里配置的医疗卫生资源量从小到大排序,以地理面积累计百分比为横坐标,医疗卫生资源量累计百分比为纵坐标,绘制出医疗卫生资源按地理分布的洛伦兹曲线(图2),并计算得出相应的基尼系数(表4)。

2.3 分析结果

表3显示,医疗卫生机构数、药师数在区域人口配置方面基尼系数在0.2以下,其均衡状态为最佳;床位数、医生数、注册护士数按人口分布的基尼系数介于0.2~0.3之间,处于比较平均的均衡状态。

表4显示,医疗卫生机构数按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介于0.4~0.5之间,表示地理配置差距较大,处于不均衡状态;其他医疗卫生资源的基尼系数均超过0.5,其中床位数、注册护士数的基尼系数接近0.6,已经接近高度不均衡的危险状态。

3 讨论

3.1 存在的问题

所有医疗卫生资源按地理面积配置的基尼系数都比较大,说明地理分布高度不均衡,从图2可看出,每种医疗卫生资源的洛伦兹曲线与对角线都有较大的偏差,尤其是床位数和注册护士数的洛伦兹曲线的偏差最大,均衡性最低。通过表2可以看出,大多数医疗卫生资源集中在地理面积最小而经济水平最高的鼓楼区和白下区。以上结果表明,南京市城区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可能与各区域经济发展程度相关,鼓楼区和白下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较多,其他几个城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医疗卫生资源配置较少。

按人口配置与按地理面积配置相比,各城区每千人口拥有的医疗卫生资源数相差不大,分布比较均衡,人口分布的均衡性明显优于地理分布的均衡性。这与长期以来医疗卫生资源的配置以每千人口拥有资源数量为标准进行分配,较少考虑地理因素对医疗卫生服务可及性的影响有关。

3.2 建议

医疗卫生资源总量有限,资源均衡配置是提高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效率的前提,能够满足人们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保障基本医疗卫生资源的可及性,因此,在进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时政府应同时考虑人口分布均衡性和地理分布均衡性,统一规划各城区的医疗卫生资源,加强政府财政的导向作用,对各城区均衡投入。

不论是医疗卫生资源配置人口均衡性还是地理均衡性的分析,均显示医疗卫生机构配置的均衡性相对最优,医生数和药师配置均衡性次之,床位和注册护士配置均衡性最差,因此在进行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时,应更多考虑床位和护理人员的合理配置。

参考文献

[1] 饶卫振. 基尼系数计算方法新思考[J]. 统计与决策, 2007, 23(7): 28-29.

[2] 张晓燕, 梁倩君. 湖北省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分析:基于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的综合分析[J]. 中国卫生资源, 2010, 13(2): 69-71.

[3] 罗娟, 汪泓, 崔开昌. 上海市医疗资源配置状况分析[J]. 中国卫生统计, 2009, 26(5): 466-469.

[4] 王悦, 刘莉云. 浙江省卫生资源配置公平性研究[J]. 中国卫生经济, 2008, 27(3): 29-32.

卫生资源论文范文第11篇

>> 荔浦县荔浦芋产业发展现状及栽培技术 铅山红芽芋产业发展概况 海南岛油茶产业发展历程及展望 海南省油茶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海南香蕉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前景思考 芋优异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研究 资源市场配置与海南产业结构趋异效应实证研究 山西水果产业发展特点及建议 原州区马铃薯产业发展特点及建议 半导体产业的特点及近况 云南民族文化资源及其产业特点分析 世界钾盐资源分布及特点 现阶段海南省信贷运行特点分析及政策建议 海南省典当行的业务特点及市场定位思考 当前海南省房地产市场运行特点、问题及建议 四川芋疫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技术 芋田斜纹夜蛾重发原因及防控措施 新时期海南产业现状 海南岛区域产业结构\人力资源及人口变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海南省高职院校体育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l.

[13] 彭静,柯卫东,叶元英,等,2002.317份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品质性状分析[C]//中国园艺学会,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全国蔬菜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8.

[14] 黄新芳,柯卫东,叶元英,等,2002.多子芋种质资源商品性比较研究[C]//中国园艺学会,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全国蔬菜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4.

[15] 黄新芳,柯卫东,叶元英,等,2007.芋种质资源多样性研究[C]//中国园艺学会,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农业厅.第二届全国水生蔬菜学术及产业化研讨会论文集:4.

[16] 黄新芳,柯卫东,孙亚林,等.芋种质资源开花结实状况调查[J].植物遗传资源学报,2011,12(5):811-815,819.

[17] 黄新芳,柯卫东,刘义满,等.芋种质资源染色体倍性鉴定[J].中国蔬菜,2012(16):42-46.

[18] 黄新芳,柯卫东,刘义满,等.芋优异种质资源鉴定评价研究[J].长江蔬菜,2013(18):85-91.

[19] 普迎冬,杨永平,许建初,等.云南芋头种质资源及利用[J].作物品种资源,1999(1):2-5.

[20] 沈镝,蔚,李锡香,等,2002.云南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RAPD分析[C]//全国蔬菜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7-31.

[21] 柯卫东,黄新芳,刘玉平,等,2002.云南省部分地区水生蔬菜种质资源考察[C]//中国园艺学会,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所.全国蔬菜遗传育种学术讨论会论文集:6.

[22] 沈镝,蔚,李锡香,等.云南芋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的AFLP分析[J].园艺学报,2005,32(3):449-453.

[23] 李婉莎,⒌峦牛胡向阳.云南栽培种及野生种芋头的AFLP指纹分析[J].生物技术通讯,2011,22(6):855-858.

[24] 魏文麟,林碧英,林峰.福建省的芋种质资源[J].福建果树,1988(1):41-42.

[25] 吴忠声.宁化县芋品种资源调查报告[J].福建稻麦科技,1997(3):40-42.

[26] 邓孝广.温州市芋艿资源调查及其开发利用[J].浙江农业科学,1994(4):188-191.

[27] 陈泉生,孟凡磊,马荣飞,等.崇明香酥芋种质资源鉴定与分析[J].天津农业科学,2011,17(4):35-37.

[28] 刘独臣,李跃建,房超,等.四川芋种质资源球茎主要营养成分分析[J].长江蔬菜,2012(16):31-34.

[29] 程范,林志猛.海南蔬菜生产流通调查报告[EB/OL].http://,2012-03-21.

[30] 邢福武,吴德邻,李泽贤,等.海南岛特有植物的研究[J].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1995,3(1):1-12.

[31] 王向社,李锐,胡茂松,等.海南岛芋疫霉菌生物学特性、致病力、对甲霜灵的敏感性研究[J].热带作物学报,2001,

22(1):83-90.

[32] 李德明,胡艳平,蔡兴来.海南水生蔬菜产业发展现状[J].长江蔬菜,2015(3):1-2.

卫生资源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卫生资源配置

通过实践调研发现,我国卫生统计信息来源比较广泛、信息量大而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内容重叠现象,导致数据的准确性和时效性较差。为了更好地落实和实践《全国卫生统计工作管理办法》,真正推进卫生统计工作的稳步发展,本文以卫生统计指标体系为选题,不仅是立足于对我国经济社会现实问题的关注,更是立足于对卫生统计与调研等相关理论的梳理,以期通过深入的研究和分析提出切实可行的相关政策建议。

一、完善我国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工作的重要性

卫生资源主要包括四部分:以医院房产、病床、设备等为主的卫生物力资源;以医疗、预防以及保健人员为主的卫生人力资源;以资金为主的卫生财力资源;以制度、组织和管理人才等为主的卫生管理资源。通过不断完善我国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工作,了解卫生资源的配置情况,关系到国家或地区居民的健康水平和资源利用效率:其一,对完善我国财政医疗卫生支出的监督考核的客观需要。不仅需要对政府资金进行监督考核,还需要对社会资金、医疗卫生机构的收入资金等进行具体考核,尤其是考核购买医疗卫生设备的招标程序的透明性。其二,加强对各级地方政府考核的现实需要。主要对财政专项医疗卫生支出情况,比如是否及时并足额到位;其次是调研城乡之间医疗卫生服务的均等化程度及落实情况;最后是对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的考核指标体系、资金使用和考核结果相关程度的统计。其三,对我国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及工作人员考核的重要参考。考核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制度、基本设施及具体措施等;考核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专项资金的使用及财务管理具体情况;考核医疗卫生服务工作人员的工作量及工作成效等;考核医疗卫生服务的实施效果,调查辖区内各方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了解程度、利用程度和满意度等。

二、卫生统计指标筛选的主要方法

卫生统计指标筛选,即根据实用性及操作性较强的基本原则,科学选择一些关键、核心的卫生服务统计指标来对卫生事业发展给予监测、评价,决策分析和编制规划等。综合国内外相关文献,发现目前关于卫生统计指标筛选主要有两类方法,具体如下。

(一)以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和专家讨论为主的专家主观判定法

(1)德尔菲专家咨询法:其核心思想是通过匿名的方式经过几轮的函询征求专家小组的意见,并对其进行汇总和反馈,形成一个比较一致的方案或结论。优点是可以集思广益,准确性较高,弊端是成本耗费较高。(2)专家会议法:类似于头脑风暴法,其核心思想是根据规定的原则挑选一定比例的专家,充分发挥专家小组的职能结构效应,汇总各位专家的意见形成评价或结论。不足之处是代表性可能不够充分、专家权威程度有所影响等。

(二)数理统计分析方法

主要包括变异系数法、综合指数法、主成分分析法、指标聚类法、离散趋势法、关键绩效指标法等。这对于合理构建卫生统计指标体系,进行定量指标筛选大有裨益。

三、目前建立我国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基本结构模式分析

鉴于目前我国卫生统计指标面临的诸多问题,如“出生率”与“普通出生率”等名称不一致问题,以及一些因为语境不同导致统计结果出现差异等问题,为了更好地规范卫生统计调查和评价,本文建立了我国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基本结构模式,即健康结果、健康的非医学因素、卫生服务及支撑体系等,具体如下:

(一)卫生统计指标体系基本结构模式

一级指标:健康结果、健康的非医学因素、卫生服务及支撑体系。二级指标:(1)健康结果:寿命、生长发育、患病、残障、死亡。(2)健康的非医学因素:行为和环境影响因素、营养状况、健康教育及人口学。(3)卫生服务:公共卫生服务、妇幼保健、卫生监督、医疗卫生服务。(4)支撑体系:机构、人力资源、经费及医疗保障制度等。

(二)卫生机构支撑体系的具体指标筛选

本文主要就支撑体系这一指标进行细化,主要包括:(1)机构:组织机构代码、机构名称、机构属性代码、经济类型代码、卫生机构类别代码、机构分类管理代码、机构所在地是否民族自治、单位开业/成立时间、设置/主办单位、政府办卫生机构隶属关系、法定代表人姓名(单位负责人)。(2)支出费用:注册基金、医院支出、医院支出类别、总资产、资产类型、负债与净资产、负债与净资产类型。(3)资金来源:医院收入、财政补助收入、专项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业务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4)人力资源:人员数、职工总数、卫生技术人员数、执业医师人数、中医执业医师人数、执业助理医师人数、中医执业助理医师人数、注册护士人数、药剂人员数、执业药师人数、执业中药师人数、检验人员数、其他卫生技术人员数、其他技术人员数、管理人员数、工勤人员数、离退休人员数。(5)物质资源:下设直属分站(院、所)个数、社区卫生服务站个数、床位数、编制床位数、实有床位数、标准床位数、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构建房屋建筑面积(平方米)、租房面积(平方米)、业务用房面积(平方米)、每床房屋建筑面积、万元以上设备台数、50万元以下设备台数、50~100万元设备台数、100万元以上设备台数。

四、结束语

卫生统计指标的筛选工作已经成为“十二五”期间我国卫生部及相关部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卫生统计指标需要进一步科学扩充指标涵盖的业务范畴,不断吸纳卫生行业其他专业领域统计指标。本文作为探索性的研究,希望能够为国家卫生统计工作和宏观决策提供标准化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参考文献:

[1] 娄苗苗,刘丹红.卫生统计基础数据分类与描述[J].中国卫生信息管理杂志,2013(02).

卫生资源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

[中图分类号]D66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4 — 0123 — 02

人力资源是发展社区卫生服务的关键所在。社区卫生服务靠卫生人力资源来完成和实现一切社区卫生目标。如果社区卫生服务的人力资源被充分利用,将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城市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有效解决社区居民健康问题的关键因素之一。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力资源管理就是通过对社区卫生人力资源进行规划、培训、使用和管理,实现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使卫生机构和个人均获得最大的收益,它直接决定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1〕。

一、多方面开发城市社区卫生人力资源

1.引导退休医生进社区

分流公立医院的医生进入社区。政府介入,制定一定的标准将要退休的医生分流进入社区,实行双薪制(即原单位待遇不变,进入社区后由下政府额外补贴另外部分薪金);同时要求所属医院与转进社区之间不能有利益关联,医生根据疾病治疗的最佳技术分流病人。医生自身待遇不再与医疗业务量直接挂钩,不再面向市场,按照政府的要求行医。使政府监管、社会监督与实行医生自律完美结合。当然对分流进入社区的退休医生有着严格的要求:年龄需满50岁,学历本科以上,职称副高以上,并且在原医院考核必须合格。

2.医学院校加强对全科医生的培养

在政府的指导协调下,社区和教育主管部门一同协助,科学合理的培养医学生开展社区活动。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后备力量或者说是接班人主要是医学院校的大学生,要培养全科医生务必使医学院校学生了解和掌握全科医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服务模式,开设全科医学必修课和选修课就变得尤为重要了。培养的同时还需要对医学毕业生进行引导,使其进入社区工作,这样在提高了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的学历结构的同时,还能使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的年龄比例更加协调,也大大提高了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准入标准。现在不少医学院校热衷于办研究性大学,我认为更为迫切和必要的是为农村和社区多培养能够真正解决实际问题的全科医生,就要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在医科大学设立全科医疗系,有针对性地制定培养规划和培养方案,加强全科医学教育,培养全科医生,为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高素质人才储备提供途径。

二、提升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制定相应的培训制度

社区卫生服务医务人员普遍素质不高,知识结构老化,学历与职称层次较低也是其普遍特征。大多数社区全科医生没有经过全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全科医学知识不系统,不够全面,导致整体素质不能满足社区卫生服务的需要。如何改变目前这种状况?可以从两方面加以干涉:一方面针对刚毕业的大学生,建立毕业后全科医学培训培养体系,另一方面针对在职人员,开设继续教育。

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是改善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途径。也是提升社区卫生服务供给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因此需加强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员的培训,使其更加明确社区卫生服务的主要职责和重要意义,从而激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的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要建立职工培训学习教育制度,规范培训模式,建立、健全相应的奖惩制度。同时对社区卫生人员的卫生专业知识的及时更新、补充和扩展也非常重要。合理安排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卫生技术人员的培训次数、培训方式,将理论培训与实际操作结合,全面提高社区卫生人员的综合素质。在培训教育之前卫生服务人员的知识技能首先应该被考核,应优先考虑知识结构老化、技能较差的卫生服务人员,要根据哪方面欠缺,进行相应的补充,哪方面急用,先对应的对哪个方面进行先行补充原则。对于已经取得资格的全科医师,积极开展继续教育,内容以学习全科医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和新方法为主,使其在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的同时理加适应全科医学的发展,从而全面提高了社区卫生人员的整体素质。

三、严格社区卫生人力资源准入标准,激活现有社区人力资源

目前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经常出现学历不高、职称偏低、技能水平差等现象,主要是由于进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准入标准不够严格。大部分社区卫生服务人员都是从医院转岗而来,不论学历,不论职称,不论业务素质和能力、知识技能水平等如何都可以进入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导致卫生服务机构水平参差不齐,造成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整体素质不高的情况。只有实行严格的准入标准,与时俱进激活现有社区人力资源,以上现象才会得以缓解甚至解决。

1.社区卫生人力资源的聘用和考核相辅相成

聘用与考核是城市社区卫生部门获取合格员工、保障城市社区卫生组织活力和长期绩效的重要途径。也是激活现有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重要手段之一〔2〕。

卫生资源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人才;人力资源;管理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就是突然发生、且会对人们的人身安全、财产等造成极大影响的事件,如食物中毒、原因不明的疾病和传染病等。我国已经颁布相关法律条文,对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策略给出明确的指导,以此降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率,避免其对人们产生的危害。

1 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及特点

1.1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的内涵 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需依据突发事件的性质和特点,制定可靠的应急计划,在此期间需对人力资源实施合理分配,进而发挥出人力资源的最大作用。卫生应急人才的挑选,主要通过应急事件的需求培训或选拔而成,以此体现人才的优点和长处,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相关部门通过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活动,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进行有效预防、控制和管理,以维持社会的稳定。

1.2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 卫生应急人力资源就是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针对实际状况制定的控制体系,其可将各个单位聚拢,形成一个整体,共同应对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人力资源最基本的特点拥有专业的知识人才(如专项管理的医生、护士和疾控人员等)、自我价值实现、精神激励等。由于卫生应急人力资源获取的方式不一样,因此,其管理对突发事件的性质会起到巨大的影响作用,由此可知,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还具备一定的复杂性和特殊性 。

2 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2.1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管理者的素质不高 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的管理者,素质参差不齐,大部分管理者存在依法行政意识薄弱、危机管理意识不强、应急处理和综合协调能力缺乏等问题,无法有效处理突发卫生公共事件,造成比较严重的后果。

2.2专业应急人才总量缺乏 由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具备突发性、不可预测性,因此,需大批专职人才随时待命,以备不时之需。但是我国大多数应急人才均为兼职者,真正的专业应急人才数量不足,并且专业的应急人才储备少,会影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效果。

2.3专业应急人才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专业应急人才的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人才自我认识不足、危机观念薄弱和能力不足等方面,这主要受专业应急人才队伍分散、信任度低等因素影响 。

2.4应急反应、危机处理的能力不强 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过程中,管理者及应急人才对事件的反应、处理能力较弱,甚至出现隐瞒、虚报突发事件的现象,进而将事件的危害性扩大,不利于社会的稳定。

3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对策

3.1提高突发卫生公共事件管理者的素质 建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机制,并提高管理者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是政府的首要任务。而增强管理者综合素质的主要方法有:一是增强管理者的法治意识:管理者需依据国家现有的防洪法、传染病防治法、防震减灾法等法律条文开展工作;二是强化管理者的危机意识:可在相关的应急预案中制定一个新老接替的管理条例,从而督促管理者不断增强自身的危机意识,提高自身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三是提升管理者的领导能力和心理素质:提高管理者对突发事件的认识,优化其领导力,培养其心理能力,着重培养管理者的判断力、心理承受力和领导力。从而使其能在面对突发公共事件时,作出正确的决断,采取果断的行动。

3.2科学地组建和优化专业应急人才队伍 卫生应急管理部门需组建一支专业性强、装备精良、行动快的骨干队伍。卫生应急队伍则是由地方各级医院的专业医护人员、心理专家、政府部门的管理人员等组成。各地政府需根据自身实际,预测出本地所需的卫生应急人力资源数量、类型和结构等,从而为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的招聘、人才培训和考核等提供依据。同时需对招揽的专业应急队伍中各类人才进行分类培训,以提高其危机处理能力,增强其综合素质。另外,各地政府还需吸收一批组织性强、实践能力强、专业知识丰富的医疗专家队伍,以应对大型、高难度的突发事件 。

3.3开展专业应急团队建设 在处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过程中,卫生应急队伍是一个整体,需将各类人才聚集在一个团队中,以提高卫生应急队伍的整体质量。由于卫生应急队伍的凝聚力具备松散性的特点,因此,卫生应急队伍属于虚拟团队的范畴,其工作方式也带有虚拟团队的性质,故而会出现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力度不强、孤立感、文化差异大等问题,因此,急需建立一套信任、团结的团队文化,以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信任感,为其提供更多的交流沟通时机。具体的措施有:定期举行学术交流、开展应急演练等,在各类活动中提高卫生应急队伍的业务技术和综合素质 。

3.4培养卫生应急人才的应急反应、危机处理的能力 各级政府需加强对应急人才的应急理论培训,帮助其了解和熟知国家、各地的应急管理体系,以及重大应急事故的卫生应急处置程序等知识,同时加强对应急人才的卫生应急能力培养。同时在理论学习时,辅以实践训练,如通过诸多的案例分析或者现场模拟、实地演习等形式,提高应急人才的应急反应能力和危机处理能力。另外,在培训、演习的基础上,需激发卫生应急人才的主观能动性,促使其在医疗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

综上所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会极大地危害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扰乱我国的社会秩序,不利于国家和社会稳定、和谐发展。因此,需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加大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的管理力度,优化应急人才队伍,并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应急处理,提高管理者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意识。

参考文献:

[1]金贺,宋娟.基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卫生应急人力资源管理[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44):160.

[2]韩锋.略论新媒体视角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人力资源困境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5(33):103.

卫生资源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卫生资源 配置效率 数据包络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1533(2014)01-0044-03

卫生资源是指卫生部门拥有和使用的人、财、物、技术和信息等各种要素的总和,卫生资源要发挥效益必须进行合理配置,众多学者对卫生资源的配置效率进行了研究。Grosskoph等 [1]运用数据包络分析(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模型,比较了加利福尼亚州22家公立医院与60家私人非营利性医院的经营效率。结果发现由于公立医院严格的预算约束,使得其效率比私人非营利医院高。谭勇[2]认为,广东省卫生资源配置集中在大城市,城市又集中在大医院,这种卫生资源配置与居民疾病分布不平衡,呈倒三角。刘元凤等[3]利用DEA模型对上海市浦东新区医疗资源配置效率进行了研究,发现公共财政投入对于新区卫生资源配置效率有显著性影响,同时指出,部分医疗资源产出不足也是导致效率低的原因。尹勤奋[4]指出,我国卫生资源总量偏低,政府投入严重不足,卫生服务负担大部分由居民自己承担,导致群众“看病难,看病贵”。

结合以上研究,笔者利用上海各区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以及《上海统计年鉴(2010)》的部分数据,运用DEAP2.1软件,计算2009年上海市18个区县卫生资源的相对DEA效率,进一步对非DEA有效的区县进行投影分析,提出优化配置的建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利用上海市2010年各区县《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0)》以及《上海统计年鉴(2010)》中关于卫生方面的统计数据,获得各区县医疗机构的诊疗人次、出院人数、床位数和卫技人员数等材料。

1.2 研究步骤与内容

1)指标的选择。 DEA分析方法是建立在已知数据集(Xj,Yj)的基础上,评价结果直接依赖于输入和输出指标的选择。当某输入指标与其他输入指标存在较强线性关系时,应考虑剔除;而当输入、输出指标存在线性关系时,则所有决策单元都是DEA有效,故应保持输入和输出指标中不存在较强的线性关系。故笔者最终选取的投入指标为床位数、医生数、护师数3个,产出指标最终确定为诊疗人次和出院人数2个。

2)数据分析。 运用DEAP2.1软件对2009年上海市各区县卫生资源投入和产出指标进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相对效率结果

运用DEA模型测算的相对效率:纯技术效率(pure technical efficiency,PTE)是指医疗设备或技术发挥水平带来的成效,规模效率(scale efficiency,SE)是指医疗资源投入等比增加时,医疗效果增加价值大于投入增加价值的情况,综合效率(technical efficiency,TE)=PTE×SE,结果见表1。

由表1可见,2009年上海市18个区县中,有11个区县的医疗资源配置是DEA有效(PTE=1),占61.1%;非DEA有效的区县为静安、杨浦、闵行、宝山、金山、松江和奉贤这7个区县,其中郊区占了5个;资源配置效率最低的是金山,综合效率仅为0.688。

从投入产出的规模效率来看,规模报酬不变的区县为黄埔、徐汇、普陀、闸北、虹口、杨浦和崇明这7个区县;规模报酬递增的区县为卢湾、长宁、静安、宝山、嘉定、金山、松江、青浦和奉贤这9个区县,说明这些区县卫生资源规模不足,需要加大投入;规模报酬递减的为浦东新区、闵行这2个区县,说明卫生资源已经超过了最优配置规模,应当适当控制医院规模,发挥已有投入资源的产出效率,提高医疗质量。

2.2 非DEA有效的分析结果

当决策单元为非有效时,必然存在投入冗余或者产出不足这两种情况,我们通过DEAP2.1软件,进一步分析非DEA有效的原因,结果见表2。

由表2可知,第一,上述区县非DEA有效的原因主要是投入冗余,例如:静安区有171名医生和754名护师没有得到利用;7个区县均存在床位、医师、护师投入冗余,其中以护师冗余出现的比例最高,说明护理人员未得到充分利用是主要问题。第二,从产出指标来看,诊疗人次已经全部达到目标,出院人数仅闵行和宝山未达到目标,分别欠缺3.345万人和2.02万人。第三,从规模效率变化来看,除闵行外其他区县均是规模效率递增,说明其他区县均存在卫生资源规模不足,仍需要加大投入。

3 讨论

世界卫生组织在2000年世界卫生报告——《卫生系统:改善绩效》中,提出并构建了卫生系统绩效概念框架。卫生资源配置[5]反映的是不同医疗机构和地区如何在现有的卫生资源配置条件下,用尽可能少的资源投入,提高医疗机构的运行效率,提高居民的健康水平。

上海市卫生资源配置存在城郊差异。2009年上海市18个区县中61.1%的区县DEA有效,基本上可以认为上海市医疗资源整体配置效率比较高,但是非DEA有效的7个区县中,郊区占了5个,说明郊区的卫生资源配置效率低于城市中心区。梅文华等[6]运用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方法测定卫生资源配置的公平性,同样显示出市区医疗资源占有量大的特征。这与目前城市中心集中大量优质医疗资源,居民偏向选择大医院有直接关系,所以在目前医疗资源短缺的情况下,政府应进行合理规划,引导居民分流是解决郊区配置效率低的关键。

优化卫生投入规模更为重要。研究显示,投入指标普遍存在低效状态,尤其是护师利用率不足的情况更为多见,这可能与医疗单位片面的追求床护比,短期内增加大量护理人员,却未开展合适的医疗项目,造成了相对性的投入冗余,可以通过加强培训、开展新项目等措施,使护师更多地参与医疗工作,提高效率。

增加卫生资源投入仍有积极意义。本研究数据显示,除闵行区外其他区县均是规模效益递增,说明在目前这段时期,适当增加投入,仍可以取得产出效果的增加,建议政府仍应加大对卫生事业的投入。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上海市医疗资源配置目前是总量基本满足下的结构性失衡,应根据中心区、郊区的不同情况采取针对性措施,利用有限的卫生资源实现最佳的效益。

参考文献

[1] Grosskopf S, Valdmanis V. Measuring hospital performance. A nonparametric approach[J]. J Health Econ, 1987, 6(2): 89-107.

[2] 谭勇, 梁勇, 凌莉. 广东省城镇医疗卫生资源现状分析及对策[J]. 中华医学科研管理, 2006, 19(5): 268-270.

[3] 刘元凤, 孔超. 浦东新区医疗资源配置效率探究[J]. 中国卫生资源, 2009, 12(5): 240-243.

[4] 尹奋勤. 我国医疗卫生资源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学术论丛, 2008, 44(11): 94-97.

[5] 任苒. 区域卫生规划与卫生资源配置[J]. 医学与哲学, 2000, 21(5): 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