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奢侈品消费论文范文

奢侈品消费论文范文

奢侈品消费论文

奢侈品消费论文范文第1篇

【论文摘要】奢侈消费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中国人的奢侈消费速度之快已经引起全球瞩目。文章分析了中国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以及特点,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建议。

现在,中国人是路易·威登的第四大客户群,是古驰的第五大客户群。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未来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可能会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二。

一、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

1、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提高

奢侈品消费之所以能快速增长,经济发展无疑是一直接的原因。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持续了20年,世界银行公布的2005年全球GDP排名中,中国以2.229万亿美元被列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9407亿元,外汇储备达106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国富而民强,富裕起来的中国消费者拥有了更大的消费能力,从而使奢侈消费具有了可能性。根据社会学家分析,当人们面临自己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社会学家认为这是一种心理释放,那种一掷千金的消费方式呈现为一种非理性的疯狂,但是从营销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阶段性的、自然的心理需求。

2、虚荣心和面子消费观的驱使

虚荣心的驱使一直是奢侈品消费的一个主要动力。“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人格特征、社会文化的耻感取向共同作用的综合体。不论自己是否喜欢、在不在意,也要考虑他人会怎么看自己。消费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人们之间的交际功能,所以在消费中不能不讲面子。面子文化作为中国的独特文化确实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消费行为。许多人将奢侈消费视为身份、实力、品位的标志,认为这样才能被人看得起。由于虚荣心作祟,有人甚至省吃俭用也要买名牌。奢侈品市场所代表的中国“新富阶层”,对中国中低层经济收入者原本平静如水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新富阶层”和“成功人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的“光辉形象”刺激着中产阶级脆弱的神经,迫使他们做出“宁有包,不食肉”的准坡似的举动。

3、年轻人的及时行乐观念

一项对中国城市青年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年轻人认同“人生及时行乐”的观念,并表示愿意购买高品质物品。对现在的年轻人而言,高强度的工作、巨大的生存压力,无时无刻不对他们的心理形成压迫。他们需要大量的奢侈品,说明他们需要不断地证明自己、表现自己。此外暴富后对财产拥有的心理不确定性也是新富们及时行乐的内在原因。

4、制度层面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期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制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经由过去的对外排斥和保守中脱离出来,人们也慢慢地从思想管束中解放出来,中国的市场也由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一般说来,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年收入在1000美元以上时,社会的消费结构将发生全面升级,将由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稳定,新富阶层形成,这是中国奢侈品消费日趋高涨的社会结构背景。

5、商家的商业宣传渲染着高消费的氛围

商家为了追逐丰厚的利润,在商业活动中总是不遗余力的推崇物质文明。奢侈品牌生意的秘密实际上就是“人为地制造对于奢侈的渴望”,其传播之道就是“通过精准而持续一致的传播,巧妙地运用消费者和媒体对于奢侈的‘渴望’”。这类广告诉求核心在于表现豪华场景尊贵气质,它们用最豪华绚丽的场景、最浪漫温馨的情感、最崇高伟大的理想、最功成名就的人士竭力描绘一幅贵族生活,刺激人们追求商家所营造的那种高消费的生活,对追求“新、奇、多样化、高档化”消费心理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6、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

在信息量爆炸的今天,传媒的商品意识更加突出。一些媒体在“贩卖”信息时爱用夸张的手法,呈现出一种以极端形态吸引受众的趋势。在有关奢侈消费的报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天价”、“最富有”等字眼颇受记者编辑的欢迎。在媒体的大力渲染下人们也会不自觉地开始关注这些外国产品,追求所谓的品位生活。

7、疏解压力的要求

奢侈消费正向大众层面转移,虽不是富人,也可以用偶尔的奢侈品消费来犒赏自己。购买那些质优价高的名牌,也是一种缓解工作生活中的紧张感、压力感和艰难感的途径。消费的核心不是区分社会地位,而是情感流露。这是一种与“旧奢侈”不同的“新奢侈”,又被称为“趋优消费”。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人(96.2%)都愿意为至少一种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产品多花钱,70%的人确定了多达10种他们愿意花巨额消费的产品类型,近一半的消费者愿为某一特定产品进行狂飙消费。

8、奢侈品牌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

近几年来,全球奢侈品市场相当低迷,原本作为奢侈品最大市场的欧洲、美国和日本,在这几年并没有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奢侈品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它们要努力开拓新兴的市场。在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中国的奢侈品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建立了详细的中国市场战略计划并开始实施。

9、新的消费手段的出现

信用卡、电视网络购物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讲都是在诱惑、强制人们消费。层出不穷的个人消费贷款品种的推出,使借钱过日子成为一种时尚,这同时也表明银行正在经历一场“从生产信贷”为主转为“消费信贷”为主的“市场经济”大革命。随着信贷消费品种的猛增,信贷条件的放宽,使得那些原本不具有奢侈消费能力的人有了提前进入高消费行列的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众提前进行高消费。

10、受西方发达国家消费模式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西方世界的消费模式成为国人消费模式的典型参照系,对部分群体发挥着淋漓尽致的消费刚性效应。

二、中国奢侈品消费的特点

1、年轻化

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30-50岁,月收入在5000至1万元之间,他们经常在奢侈品打折时消费,而在发达国家,主导奢侈品市场的是40到70岁的中老年人,万事达卡亚太地区奢侈品市场报告指出,到2016年,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的奢侈品消费额将达到589亿美元,将其中年轻富裕族奢侈品消费额将达到334亿美元,年轻富裕族成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主力。

2、阶层型

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主要在新富阶层。西方奢侈品消费者多为贵族,这个阶层有着卓越的审美观念,能从产品的享用中找到高尚的文化品味。而在中国的富豪中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没有读完小学,因此,他们缺乏城市新贵的优雅、品味。

3、物质性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群更重产品,而非体验。从真实物质的满足到精神消费的满足,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真正的奢侈“生活”需要物质的支撑,却又在物质之外,相对于中国目前的国情,它更意味着“超前意识”。

4、个体性

中国奢侈品消费和国外相比最大的一点就是中国人更追求个人的“人生奢侈”,而在欧美国家,绝大多数人追求的是家庭的“生活奢侈”。由此可见。中国即使真的进入了奢侈品的消费时代,那也只是进入了奢侈“品”的消费时代,离奢侈“生活”还太远。

5、低端化

领带、皮鞋、皮包等小配件和化妆品是“入门级”的奢侈品,这类商品的相对价格高但绝对价格低,在我国很多主力消费者的所购买的第一件奢侈品就是以上品类。而服装、手表、珠宝等中级奢侈品才是奢侈品市场的主力,其消费人群也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

三、结论

中国还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因为从财富积累的角度看,中老年人有钱才表明一个社会真正富裕。因此,目前的奢侈品消费带有某种畸形心态。都市中蜂巢式的生活状态又容易让人攀比,助长奢靡之风。奢侈品在中国的消费更加凸现的是国内消费者对于国外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扭曲崇拜,促使洋奢侈品的品牌崇拜也在中国市场被演绎得淋漓尽致。部分高消费人群的高消费,一定程度上会带动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人群的消费,也容易使一部分低收入群体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引发人们的“仇富”心理,造成紧张的社会关系,并影响民众对社会主义政府的信心和信任度。

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用自己财富的4%左右去购买,而中国的一些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用40%甚至更多的比例去“苦求”的情况并不罕见。这就是非理性消费的表现,因此,务必要形成一种“绿色奢侈品消费”的理念。

新富阶层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在基尼系数达0.47的情况下(警戒线为0.4),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美国的GDP是中国的5倍左右,但捐助在慈善事业的钱却是中国的500倍,由于大部分的中国富豪都是一夜暴富,没有捐献的意识,于是大量的钱就用在了购买奢侈品上。新富阶层应当学会自己支配财富,在合理限度内享受财富生活,而不是被财富支配,仅仅为了炫耀财富而使自己成为财富的奴隶,丧失一个真正富人对财富的从容不迫。

在奢侈品消费过程中,存在着“消费升级”的趋势。领带、皮鞋、皮包等小配件和化妆品是“入门级”的奢侈品,而随着年龄、收入增长以及奢侈品消费心理的成熟,消费取向就会逐渐转向服装、手表、珠宝等中级奢侈品,中级奢侈品是奢侈品市场的主力,其消费人群也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大多数人的消费止步与此,对于千万富豪来说,他们的消费会继续升级,豪华车、豪宅等成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建立健全的个人破产制度和个人信用记录。使一些高负债消费者考虑到会上银行“黑名单”而不敢过度消费。政府应采取措施,调节高消费。对于高消费,政府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调节,如通过对奢侈品征收超高额税收,或是通过一定范围的限制高消费,以做到社会消费的一定平衡,我国湖南省发出首个“限制高消费令”,虽然这个法令的初衷是降低债务人的社会公信力,让不讲诚信的“老赖”成过街老鼠,以促使债务人主动、自觉的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一部分人的借贷、借债进行的高消费。对公款消费进行有效的制衡和监督,包括制定消费的标准,限制追逐高消费的行为与范围,查处违法、违纪的消费行为等。

在国际品牌倚仗其品牌威力和资金实力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大举扩张的背景之下,中国的传统产业必须以全球化的眼光来看待自身品牌的生存发展之道,这就是“走高端,做精品”。作为行业,有必要实行资源集中、品牌集中,大力扶持知名品牌、重点品牌;作为企业,则必须迅速提升自身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实现品位升级。

【参考文献】

奢侈品消费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摘要】奢侈消费已经成为人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中国人的奢侈消费速度之快已经引起全球瞩目。文章分析了中国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以及特点,对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了建议。

现在,中国人是路易·威登的第四大客户群,是古驰的第五大客户群。全球四大会计师事务所之一的安永会计师事务所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未来10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可能会超越美国,居世界第二。

一、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

1、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提高

奢侈品消费之所以能快速增长,经济发展无疑是一直接的原因。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已经持续了20年,世界银行公布的2005年全球GDP排名中,中国以2.229万亿美元被列为全球第四大经济体。200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09407亿元,外汇储备达10600亿美元,成为全球外汇储备最多的国家。国富而民强,富裕起来的中国消费者拥有了更大的消费能力,从而使奢侈消费具有了可能性。根据社会学家分析,当人们面临自己突然增加的财富时,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富贵的标志”——奢侈品,来表明自己新的经济和社会地位。社会学家认为这是一种心理释放,那种一掷千金的消费方式呈现为一种非理性的疯狂,但是从营销角度来看,这也是一种阶段性的、自然的心理需求。

2、虚荣心和面子消费观的驱使

虚荣心的驱使一直是奢侈品消费的一个主要动力。“面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传统价值观、人格特征、社会文化的耻感取向共同作用的综合体。不论自己是否喜欢、在不在意,也要考虑他人会怎么看自己。消费在某种程度上实现人们之间的交际功能,所以在消费中不能不讲面子。面子文化作为中国的独特文化确实影响了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消费行为。许多人将奢侈消费视为身份、实力、品位的标志,认为这样才能被人看得起。由于虚荣心作祟,有人甚至省吃俭用也要买名牌。奢侈品市场所代表的中国“新富阶层”,对中国中低层经济收入者原本平静如水的内心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一方面,“新富阶层”和“成功人士”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他们的“光辉形象”刺激着中产阶级脆弱的神经,迫使他们做出“宁有包,不食肉”的准坡似的举动。

3、年轻人的及时行乐观念

一项对中国城市青年的调查显示,超过60%的年轻人认同“人生及时行乐”的观念,并表示愿意购买高品质物品。对现在的年轻人而言,高强度的工作、巨大的生存压力,无时无刻不对他们的心理形成压迫。他们需要大量的奢侈品,说明他们需要不断地证明自己、表现自己。此外暴富后对财产拥有的心理不确定性也是新富们及时行乐的内在原因。

4、制度层面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已经三十年,期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的制度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已经由过去的对外排斥和保守中脱离出来,人们也慢慢地从思想管束中解放出来,中国的市场也由计划经济转向了市场经济。一般说来,当一个国家的人均年收入在1000美元以上时,社会的消费结构将发生全面升级,将由温饱型向发展型、享受型转变。中国经济持续增长,社会稳定,新富阶层形成,这是中国奢侈品消费日趋高涨的社会结构背景。

5、商家的商业宣传渲染着高消费的氛围

商家为了追逐丰厚的利润,在商业活动中总是不遗余力的推崇物质文明。奢侈品牌生意的秘密实际上就是“人为地制造对于奢侈的渴望”,其传播之道就是“通过精准而持续一致的传播,巧妙地运用消费者和媒体对于奢侈的‘渴望’”。这类广告诉求核心在于表现豪华场景尊贵气质,它们用最豪华绚丽的场景、最浪漫温馨的情感、最崇高伟大的理想、最功成名就的人士竭力描绘一幅贵族生活,刺激人们追求商家所营造的那种高消费的生活,对追求“新、奇、多样化、高档化”消费心理的形成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6、新闻媒体的推波助澜

在信息量爆炸的今天,传媒的商品意识更加突出。一些媒体在“贩卖”信息时爱用夸张的手法,呈现出一种以极端形态吸引受众的趋势。在有关奢侈消费的报道中表现的尤为突出。“天价”、“最富有”等字眼颇受记者编辑的欢迎。在媒体的大力渲染下人们也会不自觉地开始关注这些外国产品,追求所谓的品位生活。

7、疏解压力的要求

奢侈消费正向大众层面转移,虽不是富人,也可以用偶尔的奢侈品消费来犒赏自己。购买那些质优价高的名牌,也是一种缓解工作生活中的紧张感、压力感和艰难感的途径。消费的核心不是区分社会地位,而是情感流露。这是一种与“旧奢侈”不同的“新奢侈”,又被称为“趋优消费”。调查显示,几乎所有人(96.2%)都愿意为至少一种对自己有重要意义的产品多花钱,70%的人确定了多达10种他们愿意花巨额消费的产品类型,近一半的消费者愿为某一特定产品进行狂飙消费。

8、奢侈品牌的经营环境发生变化

近几年来,全球奢侈品市场相当低迷,原本作为奢侈品最大市场的欧洲、美国和日本,在这几年并没有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景象。奢侈品牌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变化,它们要努力开拓新兴的市场。在已经进入或即将进入中国的奢侈品企业中,有相当一部分已经建立了详细的中国市场战略计划并开始实施。

9、新的消费手段的出现

信用卡、电视网络购物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讲都是在诱惑、强制人们消费。层出不穷的个人消费贷款品种的推出,使借钱过日子成为一种时尚,这同时也表明银行正在经历一场“从生产信贷”为主转为“消费信贷”为主的“市场经济”大革命。随着信贷消费品种的猛增,信贷条件的放宽,使得那些原本不具有奢侈消费能力的人有了提前进入高消费行列的机会,并在一定程度上刺激了民众提前进行高消费。

10、受西方发达国家消费模式的影响

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受到了西方文化的冲击。西方世界的消费模式成为国人消费模式的典型参照系,对部分群体发挥着淋漓尽致的消费刚性效应。

二、中国奢侈品消费的特点

1、年轻化

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主要集中在30-50岁,月收入在5000至1万元之间,他们经常在奢侈品打折时消费,而在发达国家,主导奢侈品市场的是40到70岁的中老年人,万事达卡亚太地区奢侈品市场报告指出,到2016年,中国大陆及港台地区的奢侈品消费额将达到589亿美元,将其中年轻富裕族奢侈品消费额将达到334亿美元,年轻富裕族成为中国奢侈品市场的主力。

2、阶层型

中国奢侈品消费人群主要在新富阶层。西方奢侈品消费者多为贵族,这个阶层有着卓越的审美观念,能从产品的享用中找到高尚的文化品味。而在中国的富豪中还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甚至没有读完小学,因此,他们缺乏城市新贵的优雅、品味。

3、物质性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人群更重产品,而非体验。从真实物质的满足到精神消费的满足,中国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真正的奢侈“生活”需要物质的支撑,却又在物质之外,相对于中国目前的国情,它更意味着“超前意识”。

4、个体性

中国奢侈品消费和国外相比最大的一点就是中国人更追求个人的“人生奢侈”,而在欧美国家,绝大多数人追求的是家庭的“生活奢侈”。由此可见。中国即使真的进入了奢侈品的消费时代,那也只是进入了奢侈“品”的消费时代,离奢侈“生活”还太远。

5、低端化

领带、皮鞋、皮包等小配件和化妆品是“入门级”的奢侈品,这类商品的相对价格高但绝对价格低,在我国很多主力消费者的所购买的第一件奢侈品就是以上品类。而服装、手表、珠宝等中级奢侈品才是奢侈品市场的主力,其消费人群也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

三、结论

中国还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因为从财富积累的角度看,中老年人有钱才表明一个社会真正富裕。因此,目前的奢侈品消费带有某种畸形心态。都市中蜂巢式的生活状态又容易让人攀比,助长奢靡之风。奢侈品在中国的消费更加凸现的是国内消费者对于国外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的扭曲崇拜,促使洋奢侈品的品牌崇拜也在中国市场被演绎得淋漓尽致。部分高消费人群的高消费,一定程度上会带动物价上涨,影响低收入人群的消费,也容易使一部分低收入群体形成巨大的心理落差,引发人们的“仇富”心理,造成紧张的社会关系,并影响民众对社会主义政府的信心和信任度。

世界上奢侈品消费的平均水平是用自己财富的4%左右去购买,而中国的一些消费者,特别是年轻人,用40%甚至更多的比例去“苦求”的情况并不罕见。这就是非理性消费的表现,因此,务必要形成一种“绿色奢侈品消费”的理念。

新富阶层要树立理性的消费观念。在基尼系数达0.47的情况下(警戒线为0.4),贫富差距日益扩大,美国的GDP是中国的5倍左右,但捐助在慈善事业的钱却是中国的500倍,由于大部分的中国富豪都是一夜暴富,没有捐献的意识,于是大量的钱就用在了购买奢侈品上。新富阶层应当学会自己支配财富,在合理限度内享受财富生活,而不是被财富支配,仅仅为了炫耀财富而使自己成为财富的奴隶,丧失一个真正富人对财富的从容不迫。

在奢侈品消费过程中,存在着“消费升级”的趋势。领带、皮鞋、皮包等小配件和化妆品是“入门级”的奢侈品,而随着年龄、收入增长以及奢侈品消费心理的成熟,消费取向就会逐渐转向服装、手表、珠宝等中级奢侈品,中级奢侈品是奢侈品市场的主力,其消费人群也是奢侈品消费的主力。大多数人的消费止步与此,对于千万富豪来说,他们的消费会继续升级,豪华车、豪宅等成为他们的下一个目标。

建立健全的个人破产制度和个人信用记录。使一些高负债消费者考虑到会上银行“黑名单”而不敢过度消费。政府应采取措施,调节高消费。对于高消费,政府应采取适当措施进行调节,如通过对奢侈品征收超高额税收,或是通过一定范围的限制高消费,以做到社会消费的一定平衡,我国湖南省发出首个“限制高消费令”,虽然这个法令的初衷是降低债务人的社会公信力,让不讲诚信的“老赖”成过街老鼠,以促使债务人主动、自觉的履行生效法律文书确定的给付义务。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一部分人的借贷、借债进行的高消费。对公款消费进行有效的制衡和监督,包括制定消费的标准,限制追逐高消费的行为与范围,查处违法、违纪的消费行为等。

在国际品牌倚仗其品牌威力和资金实力在中国市场大展拳脚、大举扩张的背景之下,中国的传统产业必须以全球化的眼光来看待自身品牌的生存发展之道,这就是“走高端,做精品”。作为行业,有必要实行资源集中、品牌集中,大力扶持知名品牌、重点品牌;作为企业,则必须迅速提升自身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快实现品位升级。

【参考文献】

奢侈品消费论文范文第3篇

目前,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消费者可支配收入的增加,中国正成为世界重要而且快速增长的奢侈品市场。中国是全球最有发展潜力,且增长最为迅速的奢侈品市场。改革开放将中国带入了经济腾飞、社会祥和、人民富足的繁荣阶段。中国人的生活观念、生活态度和生活方式都随生活环境的改变而改变,中国的奢侈品消费也因此被唤起和激发,中国正在涌动着一股强劲的奢侈品消费潜流,这是消费品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规律。也是历史和现实的多重因素促成的。本文就奢侈品的消费心理进行相关探讨,以期更好了解奢侈品消费研究。

2顶级奢侈品消费类别及特征分析

一切经济活动是从需要开始的,没有需要就没有生产。根据消费过程的运行轨迹,消费经济学的研究也就是从消费需要、消费需求的研究开始的。这样就要涉及到:研究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需要,人们的消费需要如何日益丰富和不断发展;研究需要总量的变化、需要结构的变化:研究如何根据需要结构来调整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研究消费需要的层次性及其变化,人们的消费需要如何由低层次向较高层次的变化;研究不同类型的消费者的消费需要的不同变化、特点以及变化趋势;同时分析影响消费需要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分析需求上升规律的作用及其实现,从而使人们的消费需要不断得到满足。对顶级奢侈品的消费研究正是作为消费经济学的一个分支而存在的。顶级奢侈品是与必需品相对应的一个概念,它是一个动态的概念,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人们不断的出现更多、更高层次的需求。根据美国心理学家马斯诺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交往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恩格斯的消费资料基本属性理沦(生存资料、享受资料和发展资料)以及日本心理学教授宇野政雄的消费结构三阶段理论(以衣食为中心、以安全舒适为中心、以生存意义为中心)可知,人的需求是由低级向高级逐级发展,当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时,自然会产生较高层次的需求。在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会有一部分消费者追求高级的消费形式以满足其更多高层次的需要,所以顶级奢侈品消费的出现是一种必然现象,也是消费发展到一定程度的必然阶段。奢侈品指在各种商品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超出必要程度的费用支出及生活方式的某些方面,更多时候用来描述那些费时费力精雕细刻完美无瑕的精制品。奢侈品的定义因人而异。对于一个贫穷的孩子,一个漂亮的文具盒可能就是奢侈品;对于一月收入千余元,精打细算过日子的普通上班族,一件上千元的衣服是奢侈;对于富豪们来说,这些简直不值一提。奢侈品不仅与金钱直接联系,更是一种文化,一种生活品味。顶级奢侈品的消费指的是享受超出社会平均价格水平以及社会心理的价格承受能力的产品消费,同时也是一种超实用功能的、以享乐或炫耀为目的的消费,是购买和享用异乎寻常的高档或优质产品和服务的过程。顶级奢侈品消费可以分成“创造性项级奢侈品消费”和“浪费性顶级奢侈品消费”两类。

(1)创造性顶级奢侈品消费是指消费通过劳动和技术而创造的更优良、更精致、更高档的产品。它被称为顶级奢侈品是因为该产品成本高昂,价格昂贵,暂时还没有进入大众化产品阶段。例如,当大家都在看黑自电视的时候,彩色电视机就属于顶级奢侈品。当大家都在看CRT电视的时候,等离子电视机也属于顶级奢侈品。这种顶级奢侈品属于创造性顶级奢侈品。这一类奢侈产品的消费的确在某种意义上促进了生产和技术的进步,从长远来看创造了社会的富足,它能集中最先进的技术、最和谐的产品美学、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品质内涵,并刺激革新创造工作机会,塑造品位和风格。

(2)浪费性顶级奢侈品消费是指非实用性的排场、张扬和铺张性消费。比如,为举办宴会而花费巨款大放焰火,为举办婚礼而雇用几百、上千辆的车队招摇过市,为摆谱显阔而一掷千金、纸醉金迷等等。这一类奢侈消费品对社会风气有不良影响:第一,“先富”阶层的奢侈消费冲击了社会心理的平均价格承受能力,对社会起了一种强烈的社会风气的示范作用,其结果,是容易导致整个社会追求奢靡的生活方式。第二,在社会的贫富差距拉大、社会公平感削弱、人们对收入分配日益感到不公的情况下,富人的奢侈消费会在某种程度上加剧社会矛盾和冲突。社会上颇为普遍的“仇富心理”,实际上是人们对社会公平感削弱现状的不平。第三,顶级奢侈品存在“可经济替代”,在此情况下去追求奢侈消费,造成了社会总福利的损失,因为它在某种程度上造成了稀缺资源的浪费,对于此种消费是不应提倡的。

3顶级奢侈品消费特征

在消费社会中,消费与人的真实需求之间的关系会背离得很远,商品及其形象成为一个巨大的“符号载体”,不断地刺激人的欲望并驱动人的行为选择,我们所消费的不仅是一个物质的产品,而且也是一个象征的符号,这种符号在某种程度上象征着人们的身份或社会经济地位。在奢侈消费中,人们追求的核心价值己不在商品的本身之上,而是依附在商品使用价值之中的“符号象征价值”。从这里我们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些人为博得红颜一笑可以一掷千金。戴一只几百元的手表和戴一只价值百万元的江诗丹顿表,其看时间的功能是相同的。但戴一只用18k金作壳,满是钻石的名牌江诗丹顿表能显示出主人与众不同的身份。经济学家把消费这种极其昂贵的名牌商品称之为炫耀性消费。其含义在于这种消费行为的目的不在于其实用价值,而在于炫耀自己的身份。炫耀性消费这个概念是美国19世纪末20世纪初制度经济学家凡勃伦在1899年出版的成名作《有闲阶级论》一书中提出的。作为经济学家中制度学派的创始人,凡勃伦对先富起来的资产阶级持批判和嘲讽的态度。他认为,这些人有了钱以后以显示自己的优越和荣誉的心理出发,从事浪费性消费,这就是炫耀性消费。他还以这个阶级如何在服装上争奇斗胜,借此炫耀自己的财富和地位来说明这一点。凡勃伦对炫耀性消费是否定的,这体现了他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批判。凡勃伦的《有闲阶级论》也曾洛阳纸贵,但并没有能阻止炫耀性消费的“发扬光大”。当然,这也不是个人的能力所能阻止的东西。他去世80年间,炫耀性消费愈演愈烈,成为一种不可抗拒的潮流。人们的观念也发生了变化。2001年德国企业家沃夫冈•拉茨勒写了一本名为《顶级奢侈品带来富足》的书。这本书被称为“风靡欧洲的奢侈宣言”,荣登德国《明镜》周刊的畅销书榜首。拉茨勒认为,少数富人放弃炫耀性消费并不能消除世界的贫困。炫耀性商品(即顶级奢侈品)的生产和消费对社会发展有积极的作用。它集中了最先进的技术、最和谐的产品美学、个性化和人性化的品质内涵,它能刺激创新、创造工作机会、塑造品位和风格,总之,只有肯定炫耀性消费才能增进社会财富,使更多的人生活更好。这正是《奢侈带来富足》的含义。这两个人的观点其实代表了人们对炫耀性消费的不同心态。凡勃伦作为一个清贫的知识分子从道德层次上批判炫耀性消费,而拉茨勒是拥有沃尔沃、美洲豹、陆虎、林肯等众多名牌汽车的PAG集团董事会主席,则从现实经济的角度称赞炫耀性消费。观点不同是正常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也不一致。是否进行炫耀性消费是消费者选择的自由。我们今天还是普遍认为:顶级奢侈品是消费者消费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顶级奢侈品消费是引领消费时尚,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排头兵”。尽管顶级奢侈品消费只是占总人口比重较少的富人或中等收入阶层的人的行为,但对引领消费时尚,拉动经济快速发展的作用非常重大,它会带动中低收入阶层的消费潮流,拉动国民经济。我们可以亲眼见证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加入WTO以来,顶级奢侈品在中国市场不断扩大的现象,无论是基本的衣食住行方面,还是教育、医疗、休闲领域,我们都能看到由高档物品(特别是国际知名品牌)的方式在引领着人们的潮流,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的国际化大都市,潮流和时尚的生活方式时时刻刻在渗透着,各种各样的品牌展示、旗舰店、名人代言等活动从来就没有停止过,从高档首饰、化妆品、服装、手表、汽车等顶级奢侈品的消费和高级文化娱乐消费方式的选择,都在不断的推进着这个人都市朝更加国际化迈进。

4顶级奢侈品消费群体及消费观念分析

顶级奢侈品消费者是由形形的人组成的一个团体,其构成成分相当广泛和复杂。通过调研,研究者发现:尽管没有严格意义的顶级奢侈品消费者,但是顶级奢侈品消费者具有一些相同的行为表现。在一项由某时尚杂志所做的调查中显示:有96.2%的被调查者愿意为至少一种对他们有重要意义的产品“多花钱”,几乎有70%的人确定了多达十种他们愿意以巨额开支消费的产品类型。这意味着,与他们在其他种类产品上的开支相比,他们愿意花费在顶级奢侈品消费上的开支与自己的收入水平极其不相称。然而,另一个调查中,“只有近一半的消费者(48.4%)准备着为一个特定的产品种类“能花多少钱就花多少钱”,这部分的消费者中只有一半愿意为三种类别的产品狂热消费。上述这些调查结果提供了一项有趣的发现:顶级奢侈品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往往具有高度选择性。他们细心地而且是有意地去趋优消费特定种类的优质商品,同时他们又在很多类产品中,或者说大部分其他品种的产品中花更少的钱,进行“趋低消费”;他们有选择性的购物标准既是理性的—包括了对产品的工艺和功能的考虑,也是情感的。具体来讲,趋势优消费的人群可以划分为以下几类:

(1)有工作的单身青年一族.这一类人除了房租、家庭用具和电话通讯费用之外,没有什么其他花销,会有不少可以自由支配的收入。

(2)独居空巢的人。包括已婚夫妇、丧妻者或丧夫者,他们收入不错,孩子们不再住在家里。

(3)离异女性。在上述调查中,离异女性说她们愿意在多达30个品种的产品中选择价高质优的购买,这远远超过了其他消费群体。通过对其消费心理分析发现:一方面,离异女性试图从顶级奢侈品购物中寻求一种情感慰藉;另一方面,还或多或少的存在报复性购物的冲动。

(4)丁克家庭。丁克家庭即DINKs(doubleincomenokids)是指没有孩子的双收入家庭。这类家庭,通常他们拥有较高的学历,挣两份收入,拥有足够的可支配财富能花在优质产品上。同时,他们工作压力大,需要购买让他们的生活更容易、更轻松的物品。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人们所拥有的可支配收入越来越多,同时,伴随着女性在社会和家庭的重要作用、家庭结构的变化以及消费者在消费时更加理性和成熟,但是以上诸因素还能够培育出受情感力量所支配的大量的顶级奢侈品消费者。人们总是提倡勤奋工作,而对过度消费却感到不以为然。这种价值取向对顶级奢侈品消费市场的开拓形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同时,社会发生的巨大的变化在赋予了消费者以更大的购买力、更丰富的消费知识和广泛的购物范围的同时,也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损失和压力。由于工作压力和紧张的生活方式,人际关系难以维系,离婚率不断攀高;工作缺乏保障,雇员缺少对公司的忠诚;尽管在工作上拥有很大的选择空间,却往往感觉不知所措,不知何去何从;为争夺报酬最高的工作和最引人注目的机会,人们感觉到处都充满了竞争带来的压力;担心自己达不到标准,会在竞争中失败。消费者内心的焦虑需要心灵的慰籍,也需要缓释的通道。而购买顶级奢侈品则在一定程度成为消费者释放焦虑的媒介和通道。通过研究,本文归纳出影响消费者购物行为和与购买顶级奢侈品密切相关的四种重要情感因素。

(1)关爱自己

伴随着经济迅速发展,工作、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大多数工作人员,特别是有家庭的工作女性感觉工作过分劳累,时间远远不够用。他们迫切希望能拥有属于自己的片刻喘息时间,在劳累了一天后犒劳自己一下,给疲惫不堪的身体注入活力,缓解紧张的情绪。因此,购买顶级奢侈品能让她们感到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自我感觉更好。诸如,个人保健、洗浴及护肤用品、减肥温泉疗养、家用美食、内衣内裤和床上用品及家用电器都是重要的关爱自己类产品。

(2)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指发现、建立、维护,加深与那些对我们重要的人的关系。人际交往包括三个次空间:吸引异性、成为朋友和团体中的一员、照料家庭成员。人际交往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情感活动,也是顶级奢侈品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市场。为了吸引异性,消费者购买衣物、内衣、珠宝、首饰,并且利用各种各样的美容手段,让自己显得更年轻,也更具吸引力;为了建立友谊、密切与团体成员之间的关系,他们分享优质葡萄酒、餐厅大餐、汽车、运动设备和旅行;为了关怀家庭成员,他们购买使用方便的器具等。例如商务交往是要讲究排场的,精明的商人自然知晓这个道理。要讲究排场的话,当然也就离不开奢侈品。生意场上很多奢侈品是一种实力表现,体现出商谈的诚意。瑞士手表一向是高档奢侈品,几十万元的手表在中国市场也一样有人买。但是,一般不是自己佩戴。当生意中的一方摆出豪华酒店、名车等等排场之后,一般对方都会认为这体现了其经济实力。尤其中国人爱面子。一般的中国人都认为排场足是体现了对自己的尊重。生意自然好谈多了。

(3)探索

探索,指探索世界,获得新经历,开拓个人视野。其包括:探险、学习知识、掌握知识和得到乐趣。顶级奢侈品消费者寻求一种经历,这种经历能够使他们受到教育和挑战,而且有助于树立其在周围人们心中的形象。对大多数新顶级奢侈品消费者而言,融探险和学习为一体的活动值得他们花上一大笔钱。旅行、减肥温泉疗养、汽车、运动设备、外出就电脑、葡萄酒都属于探索类物品。探索,既包括真实行动也包括一种感受与体验,它还能为消费者提供一个想象空间。

(4)个人风格

个人风格指表现个人品位,使自己与众不同,显示出成熟和成功。个人风格往往与“时髦”、看上去“漂亮”和感觉“独特”相关联。服饰、内衣、时尚首饰、手表、汽车、酒类、外出就餐和旅游都是能够让消费者展示他们的风格、知识、品位和价值观的产品类型。

5消费者顶级奢侈品消费选择的影响因素

消费者顶级奢侈品消费选择行为是极其复杂的过程,是大量变数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可以从两个方面对这些变数加以考察。一种是内部因素,如需求、欲望、动机以及消费者的情感、信念、观点、主观知识和客观知识、能力水平、收入水平、教育程度、个人倾向性等因素;另一种是外部因素,又可分为环境因素以及与商品有关的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情景等,与商品有关的因素包括广告、包装、设计、价格、品牌、产地、促销等。作为内部因素的消费动机是激发和维持消费者进行购买活动的动力。动机不同,所表现的顶级奢侈品消费选择行为必然存在着差异。在商业上应用较广的是心理动机理论,包括12个方面:追求一致性的需要、归因的需要、归类的需要、对线索的需要、追求独立的需要、求新和猎奇的需要、自我表现的需要、自我防御的需要、出风头的需要、强化的需要、对亲密和谐的人际关系的需要、模仿的需要。在制定广告和营销策略肘可以根据以上内容进行相应的定位。影响消费者顶级奢侈品消费选择的外部因素包括环境因素和与商品有关因素。其中,影响消费者行为的环境因素很多,主要有:文化、社会阶层、社会群体、家庭、情景。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人重财好名。人们希望通过奢侈品消费,维护自己的面子,提高社会地位。同一社会层次的成员在价值观、爱好、兴趣、行为方式上具有同质性:社会群体是通过一定的社会成员结合起来的进行共同活动的集体。群体影响个体消费行为,信息如何在群体中传播。前者涉及群体影响类型与影响程度、群体内服从、群体人员的角色及其对购买行为的影响。家庭是重要的社会群体,家庭人员共同进行购买决策;情景或购买情景是在特定时空条件影响消费者活动的环境因素。与商品相关因素包括了:广告、品牌、价格、口碑和该商品的包装等。

奢侈品消费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摘要:消费者购买奢侈品这一行为的态度与奢侈品的优质性、自我延伸、享乐性三个变量显着相关,而炫耀性、稀缺性这两个度量与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这一行为上的面子意识显着相关。奢侈品企业据此可以从多个方面提高消费者购买意向。

论文关键词:奢侈品;合理行为理论;购买动机

合理行为理论是分析影响行为意向因素的理论,经常被应用到对消费者购买意向的研究中,是研究消费者行为的有效工具。本研究将结合合理行为理论对我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动机进行理论分析,为奢侈品动机研究提供一个全新的视角。

一、文献回顾

奢侈品是那些通过使用或展示某个特定品牌的产品而使拥有者受到尊重的产品,奢侈品与其使用价值没有必然联系奢侈品使消费者得到心理上和功能上的满足,而奢侈品给消费者带来心理上的满足是奢侈品与非奢侈品、奢侈品与假冒品相区别的主要原因。奢侈品往往是与相应的品牌相联系的,品牌是奢侈品与非奢侈品相区别的最直接标志。Nueno和Quelch将奢侈品牌定义为那些功能性效用与价格比较低,而无形效用和情景性效用与价格比较高的品牌。

对于消费者获得奢侈品动机的研究最初认为人们购买奢侈品是为了给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消费者希望通过其消费行为营造出受欢迎的社会形象。也就是说,人们购买奢侈品是出于社会目的,一方面得到社会的认可,另一方面突出其在社会中的突出位置,这种观点得到了炫耀性消费理论的支持。在1899年出版的《有闲阶级论》中,凡勃伦讲到,“要获得尊荣,并保持尊荣,仅仅保有财富或权力还是远远不够的,有了财富和权力还必须能够提供证明,因为尊荣只是通过这样的证明得来的。凡勃伦区别了炫耀性消费的两种动机。一种是歧视性对比,一种是金钱竞赛。前者指财富水平较高的阶层通过炫耀性消费来区别于财富水平较低的阶层;而后者则指财富水平较低的阶层力图通过炫耀性消费来效仿财富水平较高的阶层以期被认为是其中一员。奢侈品一方面具有价格昂贵的特征,另一方面是一定社会地位的象征,所以对奢侈品的消费往往能够达到炫耀的目的。无论是为了区别于特定群体的歧视性对比,还是为了从属于特定群体的金钱竞赛,都是一种社会目的。消费者这种区别于特定群体和从属于特定群体的心理不仅表现在对财富的炫耀上,而且表现在对稀缺产品的渴求上。产品的稀缺会增加消费者对品牌的偏好。忉当一个奢侈品因为其独特性而更难获得时,其对于消费者来说更有吸引力,产品的稀缺使产品拥有者与非拥有者相区别,而从属于其他产品拥有者所构成的群体。

之后,学者们从更为广泛的视角研究了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动机,这种观点认为消费者购买奢侈品不仅出于社会目的,而且出于个人目的,应该从社会导向和个人导向两个方面研究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动机。从个人导向研究消费者购买动机主要从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后会获得的情感利益、象征利益和使用利益三个方面出发,从而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牌的个人原因包括:自我享乐;自我奖励;与内在自我相一致;质量保证。理论上说,奢侈品能够给消费者带来两方面的利益,一方面是个人导向的,另一方面是社会导向的。这些潜在利益的满足情况是消费者对一个品牌奢侈程度的衡量标准。由于中国在文化上与西方文化有所不同,中国文化更为注重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所以,中国消费者和西方国家的消费者对奢侈品牌的理解可能有所不同。

二、理论模型建立

1967年Fishbein以Dulany的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合理行为理论。合理行为理论假设在社会心理学中大部分行为是在意志控制范围内的,而且是在特定的情境之下的,一个人具体行为意向会影响其随后的行为。在合理行为理论中,行为意向是指在既定情境下执行某一特定行动而得到预期表现的意愿。合理行为理论通过分析影响行为意向的因素来解释人们行为意向的原因,该理论是消费者行为研究的一个有效理论。

根据合理行为理论,有两个主要因素决定特定行为意向,即个人的态度的因素和社会的规范的因素。其中个人的态度的因素即行为态度,指一个人对在既定环境下执行特定行为的态度,该变量取决于这个人对各行为结果的评价以及对结果产生可能性的预期。而社会的规范的因素即主观规范,指一个人认为对他来说重要的人认为他应该或不应该执行特定行为可能性的信念,主观规范涉及社会环境对行为意向的影响。合理行为理论可以概括为图1。

尽管合理行为模型对美国样本有很好的预测和解释能力,但是有些学者认为这个模型中存在西方文化偏见。韩国一些学者对合理行为模型进行了跨文化的研究,结果表明,虽然以韩国消费者为调查对象的数据不能否定合理行为模型,但是经过跨文化修正的模型对数据的解释力更好。妇李东进等考虑到中国文化受儒家思想影响较大,与西方文化在多方面有着极大的区别,因而根据中国文化特点对合理行为模型进行了修正,用面子意识和群体一致意识两个变量替换了主观规范这个变量,提出了更为适合中国消费者购买意向的模型。如图2。

通过对奢侈品购买动机研究的回顾,笔者认为消费者购买奢侈品主要有两大动机:一是出于社会动机。首先,购买奢侈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炫耀财富的需求,奢侈品价格昂贵,只有少数人可以负担得起,而这部分人往往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或拥有较多的财富,所以对奢侈品的消费也就成了地位和财富的象征,奢侈品本身也成了一种社会符号;其次,购买奢侈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猎奇的需求,奢侈品往往是潮流的引领者,而且相同款式数量极少,从而使对奢侈品的消费成为品位的象征,同时对奢侈品的占有具有排他性和独占性,可以表现出其在社会中的优越感。二是出于个人动机。首先,购买奢侈品可以满足消费者的享乐需求,享乐性反应消费者通过对奢侈品消费而获得感官上的满足和乐趣;其次,所购买的奢侈品是拥有者的一个组成部分,消费者可以通过对奢侈品的消费来增强自我概念,再次,是购买奢侈品可以满足消费者对产品的高质量需求,消费者感知奢侈品牌有更高的价值可能是因为其提供了更高的品牌质量和信誉。学者们也是从这五个角度来衡量一个品牌的奢侈程度的,只有一个品牌在这五个方面的得分较高,才可以称其为奢侈品牌。

由合理行为理论可知,行为意向受行为态度和主观规范两个方面因素影响,其中行为态度是个人方面的因素,而主观规范是他人方面因素。对行为的态度取决于行为对个人可能带来的结果,而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期望带来的结果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是得到优质的产品、享乐和表现内在自我。所以本研究认为奢侈品的优质性、奢侈品的享乐性和奢侈品的自我延伸分别与消费者购买奢侈品这一行为的态度正相关。另外,奢侈品炫耀性和稀缺性这两个方面是他人影响的基础,本研究用面子意识代替合理行为理论的主观规范这个变量,而且本研究认为奢侈品的炫耀性和稀缺性与消费者面子意识正相关。通过以上分析,可以将奢侈品购买意向模型概括为图3。

三、数据收集与分析

本研究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数据,主要调查消费者对奢侈品以及购买奢侈品行为的一些看法。问卷由五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关于购买奢侈品动机的量表,该量表主要由五个方面构成,分别是优质性、自我延伸、炫耀性、稀缺性、享乐性,每个方面由四个问项组成,共20个问项。第二部分是面子意识,由四个问项构成。第三部分是购买奢侈品的行为态度,由三个问项构成。第四部分是奢侈品购买意向,由三个问项构成。第五部分是关于被调查者样本的个人信息,由四个问题构成。本研究共发放问卷300份,回收285份,其中有效问卷266份。被调查者中,男士128人,占4&1%;女士138人,占51.9%。

本研究利用SPSS15.0对问卷中的项日进行了探索性子分析。分析结果表明KMO指标为0.846,Bartlett’s检验的着性为0.000,这说明数据适合作因子分析。旋转后因子荷载和累积方差贡献率如表1所示。

从旋转后的因子荷载上看,题项A14、A19、A5三个题项旋转后因子荷载没有达到0.6,所以本研究将这三个题项删除,在后面的研究中不包括这三个问项。信度分析结果见表2。

五个变量的Cronbach0t值均大于0.7,所以可以认为问卷中这五个变量的测量结果是可靠的。

在删除了AI4、A19、A5三个题项后再次做探索性因子分析后,以优质性、自我延伸、享乐性三个因子的因子得分为自变量,行为态度做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分析后模型整体的解释力即调整的一0.827,显着性水平为0,说明数据适合做回归分析。优质性、自我延伸、享乐性的标准化系数分别是0.417、0.337、0.392,并且通过了显着性检验,说明优质性、自我延伸、享乐性分别与购买奢侈品行为态度显着相关。

以炫耀性、稀缺性两个因子的因子得分为自变量,面子意识做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分析后模型整体的解释力即调整的R2—0.785,显着性水平为0,说明数据适合做回归分析。炫耀性、稀缺性的标准化系数分别是0.396、0.308,并且通过了显着性检验,说明炫耀性、稀缺陛分别与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时的面子意识正相关。

以行为态度、面子意识为自变量,行为意向为因变量进行回归分析,分析后模型整体的解释力即为一0.876,显着性水平为0,说明数据适合做回归分析。面子意识、行为态度的标准系数分别是0.343、0.451,系数都通过了显着性检验,说明面子意识、行为态度分别与购买奢侈品意向显着相关。

四、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结果表明,对购买奢侈品这一行为的态度与奢侈品的优质性、自我延伸、享乐性三个变量显着相关,而炫耀性、稀缺性这两个变量与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这一行为上的面子意识显着相关。另外,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意向方面既会考虑个人态度,又会考虑他人的看法。

奢侈品消费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奢侈品;品级;驱动模型

一、问题的提出

在中国奢侈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欢迎,根据世界奢侈品协会2012年1月11日的公布的最新官方报告:截至2011年12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26亿美元(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和奢侈品车),占据全球份额的28%,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奢侈品消费国。

中国的经济形势良好,整体的财富迅速膨胀,新富阶层开始追求更精致的生活,注重时尚奢华感成为新兴富豪透露身份的代表,可以断定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还有很大的扩张空间。

为何奢侈品在中国越来越受到关注?为何它比一般消费品显得高级?

首先将产品的功能分为基本功能和社会功能。奢侈品在产品功能方面更加注重社会功能,而且越来越注重社会功能,奢侈品正是由于其社会功能,在人际关系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因此它的价格也比一般消费品要高得多。中国是一个古老的国家,更加注重人际关系,因此大多中国人一旦有了条件,就会关注奢侈品,关注奢侈品的社会功能,以期升级他们的交际圈。而不同的奢侈品偏重的社会功能不同,其高低档次也不尽相同,其价格也就天差地别。

对于公司来说,高端市场的竞争力来自于产品的独特设计,同时还需要保持自身产品的高端性。对于中国奢侈品消费者来说,追求奢侈品的高端性以及个性是他们购买奢侈品的动机。

因此,有必要奢侈品厂商有必要建立一套符合消费者心智的奢侈品品级驱动模型,才能认识到自身产品的品级,才能创造出更具有竞争力的奢侈品。对于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来说,奢侈品品级概念可以让中国消费者更加直观地认识奢侈品。本文将在奢侈品感知价值、消费者效用理论的研究基础上结合相关问卷访问,建立基于中国消费者心智的奢侈品品级模型。

二、文献回顾

(一)奢侈品感知价值

在过去的30年中,奢侈品产业作为新的经济领域被提出来,奢侈理论学术研究在此期间蓬勃发展。奢侈品感知价值,可以用来解释的奢侈品购买决策的内在动力。

奢侈品感知价值理论认为,消费者对于泛滥的产品和品牌的选择过程,实质是在寻找一种价值的组合。奢侈品感知价值理论的发展过程有一个清晰的脉络,从社会导向的奢侈品感知价值到个人导向的奢侈品感知价值再到社会导向和个人导向共同作用的奢侈品感知价值组合。

1899年,凡勃伦在经典著作《有闲阶级理论》首次提出奢侈品的炫耀性动机,系统地阐述了人们??使用和消费奢侈品的原因,也就是说,富裕的上层阶级通过消费的贵重物品炫耀性,证明财富并争得了荣誉。

Harvey Leibenstein (1950)关于消费需求的理论的著作中,提出非功能性需求的三个效应:赶潮流效应,势利效应,凡勃伦效应。Mason(1993)通过进一步分析和验证,得到奢侈品社会导向感知价值的三个维度:炫耀性价值,独特性价值,从众性价值。奢侈品和大众消费品的产品属性对比,大众消??费品的主要属性为功能特性,奢侈品具有的体验和标志性属性。奢侈品的消费功能和大众产品存在差异,这正是奢侈品社会属性决定了奢侈品社会导向的感知价值对购买意愿的重要性。

随着奢侈品消费的日渐风行,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寻求自我精神的表达,奢侈品消费开始服务于个人的情感体验,不再只是社会阶级区分的标志。Sirgym(1985)指出产品也具有个性形象,通过象征意义的消费,个人消费行为可以促进和巩固自我概念。在品牌形象和自我形象基础上,当消费者通过他们的品牌选择构建自己的个性品牌时,品牌所具有的涵义就从产品身上转移到消费者身上。

Vigneron and Johnson(1999)根据前人的研究,提出“追求声望消费行为”的概念框架,“奢侈品”在该文献中是指具有声望的产品,也可以使用这一概念框架作为“奢侈品消费行为”的研究,该研究推出社会――个人导向的感知价值,即奢侈品感知价值分为人际间影响价值(感知炫耀价值、感知独特价值、感知社会价值)和个人自我影响价值(感知情感价值、感知质量价值)。

国内学者朱晓辉(2005)基于Nancy Y. Wong(1998)和Shu-pei Tsai(2005)的研究成果,研究儒家文化背景下的奢侈品感知价值与西方消费者的区别,创新性地提出“自我解构”影响下的奢华品感知价值的研究模型。

(二)消费者效用价值

效用,意味着消费者可以从商品或者服务的消费者获得满足感。效用价值论,是以物品满足人的欲望的能力或物品效用的主观心理评价解释价值及其形成过程的经济理论。效用价值论认为商品的“价值”是用户的“效用”的评价值,用户认为能满足自己的效用,就有“价值”,否则是没有价值的。一种商品的客户有效性,取决于客户的紧迫性,以及喜好或喜欢程度、替代物等因素。即使是相同的产品,不同的客户可能有不同的效用评估,从而有不同的效用或价值。高的“效用”,就给予高的评价,该产品就具有高的价值;否则,产品价值就低,甚至没有价值。

三、问卷访谈

为了更加深入了解中国消费者对于奢侈品的态度和认知。本文于2013年1月份进行了一次网上问卷访谈。访谈目的意在了解中国消费者如何看待奢侈品的特点、奢侈品的价值。访谈结果将作为奢侈品品级模型的基础。

访谈问题包括:

1.谈到奢侈品你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2.你是否买过或者有意愿买奢侈品?你为什么买或者有意愿买奢侈品?

3.你认为奢侈品的特点体现在什么地方?

4.你第一个想到的奢侈品品牌是什么?

5.你认为奢侈品的价值体现在那些方面?是否这些方面越好奢侈品的价值就越大?

6.你认为奢侈品的价格合理吗?

7.你认为奢侈品的价格为何定价这么高?

最后收到62份有效问卷,其中42女性,20男性,平均年龄31岁,平均月收入13000元,绝大多数都买过或接触过奢侈品。其中接近50%来自广东和上海地区,其他来自全国各地。

在访谈的问卷中参与者提到的关键词分别有:质量、品质、品牌、尊贵、档次、象征、身份、地位、品位、时尚、潮流、稀有、独特、虚荣、炫耀、满足、享受、犒劳自己、个性、馈赠、自我表现等。

四、构建模型

总结受访者提到的关键词,同时结合Vigneron and Johnson(1999)在奢侈品感知价值的研究,归纳奢侈品给中国消费者的9个效用价值,主要是一种人际间价值与个人性价值,共包括:社会地位、炫耀、追求认同、追求与众不同、品位表达、馈赠、品质保证、自我犒劳、满足渴望。同时整理出5个基本维度(分别是高价格、稀缺性、品牌形象、风格独特以及品质保证)与12个观察变量(高价格、限量生产、原材料珍贵、购买途径限制、个人识别、社会地位识别、内在一致、美感特征、时尚与流行、与众不同、质量保证、服务质量)。最后建立基于消费者心智的奢侈品品级模型,如图1。

(一)基本驱动因素

1.高价格

奢侈品向来是和高价格联系在一起的,同时奢侈品的高价格也为消费者提供了炫耀的价值功能。凡勃伦(1899) 在《有闲阶级论》中首次提出了奢侈品的炫耀性动机,界定了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最主要的原因是炫耀。访谈中参与者提到了商业馈赠与自我犒劳,无疑高价格的奢侈品恰好可以满足这一效用。在观察变量中的高价格直接对应该基本驱动因素。

2.稀缺性

稀少与独特一直以来是奢侈品品牌发展的指导原则,一旦太多人拥有奢侈品,造成奢侈品大众化,那么奢侈品所能带给消费者的感知独特性价值便会受到侵蚀。Dubois and Paternault (1995)以美国家庭为单位作了一个研究,并提出了“奢侈的梦想公式”:奢侈的梦想等于知名度减去购买。奢侈品必须创建一个很多人渴望但只有少数人拥有的情况,这样保持奢侈品的独特性,以满足消费者感知独特诉求。结合访谈结果,本文认为奢侈品的稀缺性来自于产品的限量生产、原材料珍贵、购买途径限制。

3.品牌形象

奢侈品已经不仅仅是产品,它还具有鲜明的形象――品牌形象,品牌形象传递的符号是成功、财富和社会地位。人们在消费商品时不仅考虑商品的使用价值,还要考虑在心理上带来的享受性附加价值。Martin and Brown(1990)对品牌形象的定义,消费者对品牌的定义主要是根据对品牌的联想,品牌形象是关系到对一个品牌的特定联想。本文指的品牌联想是指象征联想,品牌形象可以象征一个人的身份地位、个人喜好、个人形象等,因此本文所指的品牌形象产生于奢侈品所具有美感特征、个人识别与社会地位识别以及奢侈品品牌形象可以使消费者产生符合自己个性感觉即内在一致。

4.品质保证

当我们在谈及奢侈品的质量时,通常包含许多不同的构面,主要指的是一连串基于产品的品质感知,包括了效用承诺、外形、功能、售后服务、包装等等。产品品质是奢侈品让消费者信赖的基础,是产品最基本的属性。同时产品质量对于产品品牌知名度以及品牌忠诚度都具有极大的意义。在访谈中,受访对象提到奢侈品的品质,大多认为其有良好的原料(珍贵的材质)与精湛制作过程(手工制作),还有提到优质的售后服务。因此本文认为品质保证来自于产品质量保证和服务质量。

5.风格独特

奢侈品的设计独特精细,注重每一个细节,件件都包含着品牌所独有的风格,很容易与其他商品区分。奢侈品所具有的独特风格往往能够激起某些消费者的共鸣,满足他们追求自我的需求。法国学者 Tufan Orel分析:消费者购买商品的动机不再只包含的功能,还有一种仪式和自我时尚。仪式是指用以证明自己的身份和品位,反映奢侈品人际间价值;自我时尚是消费者通过消费的手段来测试自己的新生活,体现对个人价值的自我追逐。现代人追求时尚来表达自己独特的个性,前卫时尚的人展现了一个独特的自我优势;而时尚的潮流又可以获得集体的认同。因此,关于时尚的纯社会动机是双重的:同化与分化。因此本文认为风格独特来自于奢侈品自身的时尚与流行、与众不同两个观察变量。

(二)直接驱动因素:消费者效用价值

消费者效用来自于消费者需求,而消费者需求可以理解为消费动机。凡勃伦最先(1899) 在《有闲阶级论》中提出奢侈品的炫耀性消费动机。Vigneron and Johnson(1999)在研究西方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时,提出了消费动机模型的,指出人际间消费动机有炫耀、领先、从众,个人自我动机有享乐、追求精致。

台湾学者Tsai(2005)进一步拓展了奢侈品个人导向动机研究,他发现自我导向的奢侈品购买动机存在四个维度:自我取悦、自我赠礼、内在一致与品质保证。

朱晓辉(2006) 在西方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的结构上,结合中国儒家文化价值观,提出了“中国奢侈品消费动机修正模型”,将中国奢侈品消费动机细化为社会消费动机和个人消费动机。其中,社会消费动机主要包括炫耀、从众、社交、身份象征;个人消费动机则包括品质精致、自我享乐、自我赠礼。

本文根据以上研究以及访谈,认为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分为人际间消费动机和个人性消费动机。人际间消费动机包括:炫耀、馈赠、社会地位、品位表达、追求认同、与众不同。个人性消费动机包括:满足渴望、自我犒劳、品质保证。

基于以上分析建立奢侈品品级模型,将奢侈品品级建立在奢侈品感知价值上,奢侈品感知价值建立在消费者效用价值上,奢侈品效用价值建立在奢侈品品级模型的基本维度上,如图3。而奢侈品品级模型中,基本维度中的每一条都与消费者效用价值的所有存在对应关系,因为基本维度中的每一条相互之间也是存在影响的,因此每一条基本维度都可以满足多条效用,或是一种效用需要多条基本维度才可以完全满足。

(三)高品级奢侈品产生的简单过程

首先,没有消费者的需求就没有奢侈品,因此满足消费者的特殊需求是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理由。其次,消费者感到其特殊需求满足的程度是评价奢侈品品级的直接标准,因为消费者效用价值是奢侈品品级的直接驱动因素。再次,厂商要想构建高品级的奢侈品必须抓住产品的一些外部客观因素,从前面模型的驱动关系来说即抓住奢侈品的观察变量,这部分因素是厂商可以通过直接努力达到效果的,从而驱动后面的基本维度――消费者效用价值――消费者感知价值最后到奢侈品品级。

结论

高品级奢侈品的价值主要来自于它的社会――个人导向功能,而不是其基本功能,主要体现在5个消费者感知价值层面上,包括:感知社会价值、感知独特价值、感知炫耀价值、感知情感价值、感知品质价值。厂商为了打造高品级的奢侈品就必须抓住12种客观的观察变量驱动因素,即高价格、限量生产、原材料珍贵、购买途径限制、个人识别、社会地位识别、内在一致、美感特征、时尚与流行、与众不同、质量保证、服务质量;但是单纯的提高某一种因素的评分可能会影响其他11种的评分,因此厂商需要综合地考虑提高哪些种的评分,以期最大限度的提高奢侈品品级,提高产品竞争力。

从国内奢侈品消费者消费心理开始,关注他们的真实需求,从而理解如何打造高品级的奢侈品,制定有效的市场营销策略,无疑对奢侈品厂商来说有着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Dubois Bernard and Claire Paternault (1995),”Observations: understanding the world of international luxury brands: the dream formula”[J].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Jul-Aug, 69-76

奢侈品消费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奢侈品;消费行为;富有弹性;缺乏弹性

伴随着改革开放程度的不断深入,我国的富裕阶层越来越多,当先富起来的阶层在克服了物质贫乏之后,精神层面的要求就更高了。与此同时,我们与外界的联系越来越多,尤其是西方的一些商品满足人们对品质的高要求,这些商品不仅品质好,而且最重要的是它自身的内在价值,通过它的内在价值来体现它的拥有者的财富和社会地位。奢侈品就这样走进了中国的消费人群中,并且迅速的在中国市场受到追捧。因为中国市场的发达程度和成熟程度和国外的发达市场还有一段的差距,因此,奢侈品的消费在中国也就有了它自己的特点,并且有了自己的一些独特的经济分析方法。下面,我们就具体的分析中国奢侈品消费行为。

一、奢侈品的定义及奢侈品的特征

欧洲的“奢侈品Luxury”概念来源于拉丁词“Luxus”,指的是“极强的繁殖力”,引申为“超乎寻常的创造力”,近代以后,西方将这一词的意思引申用来描述在不同的商品创造和利用过程中,超过了正常生活所必需的费用,经常用来形容那些浪费时间和精力而精雕细琢出来的完美无缺的精美品。因此,可以看得出东西方文化背景和经济水平的差异,也说明了“奢侈”这一词在不同的社会发展过程中有不同的标准。目前,对于“奢侈品”一词的定义,国内外的学界还未有一个统一的定论。各界的学者对于“奢侈品”都提出了自己不同的见解,商品学界将“奢侈品”概括为:价格高的商品并不就是“奢侈品”,“奢侈品”价格的高昂性也绝对不是用又多又高的物质成本蕴蓄堆积而导致的,它的价格的高昂性是因为它自身的百年历史文化传承和一直以来自身完美体系的支撑。而经济学家将“奢侈品”界定为最高品质和价值的产品。可以说奢侈品是无形价值和有形价值之比最高的商品。美学家则认为“奢侈品”是一种充满了艺术化符号的商品,它是艺术美学的象征。它涵盖了历史、文化、艺术和哲学等方方面面的含义。

从“奢侈品”的定义中可以看出,“奢侈”的概念不是绝对的,没有一个同一的概念,年代的不同,社会背景的不同,消费个体的不同,对于“奢侈”一词的理解都在逐渐的改变,产品和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它的不同。所以,“奢侈”的特征也就在这个过程中慢慢的凸显出来。

高昂的价格。奢侈品的高价格,会使许多消费者望而却步,从而与奢侈品有了距离。奢侈品价格的高昂性必定导致了惟有一部分人能够支付得起它,与此同时它的价格一般比较稳定,不会任意降价,因为任意的降价,会使消费者对奢侈品的价值产生怀疑的态度。

个性。消费者愿意出高价钱来购买奢侈品,就是因为消费者希望他们购买的奢侈品能够让他们与众不同,有自己的风格特点。奢侈品的独特设计,关注细节的特点,这些都满足了消费者的购买要求,最终博得了消费者的认可。

稀缺性。稀缺性是奢侈品的重要特征之一。奢侈品的数量有限,它通过控制生产的数量给消费者一种稀有性和至尊性。它通过数量的稀缺来显示它的物有所值。使消费者更加的认同奢侈品的珍贵之处。

就是因为奢侈品有这样的特征,促使它能够在中国的市场得到认可,因为中国人很多元化,大家追求个性的欲望越来越强,通过购买奢侈品来体现他们的不同。因此,也得出了中国人消费奢侈品行为特征。

二、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及特点

与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相比,虽然中国的奢侈品市场发展时间很短,但是非常迅速。尤其是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时,中国人的奢侈品购买能力令全世界人叹服。虽然中国的奢侈品市场还有巨大的潜力等待开发,全球顶级的奢侈品品牌也正在慢慢进入中国市场。但是,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与西方奢侈品市场相比,中国奢侈品市场发展时间较短,处于初步发展阶段,还不是很成熟,在许多方面都存在着一些问题。

首先,中国奢侈品消费全体结构过于年轻化。在发达国家,奢侈品消费群体的主力军是四十岁到七十岁的中老年人。但是,在中国奢侈品购买者中大部分人是四十岁以下的年轻人。我们的购买者不仅年轻,而且结构也不是很合理。购买力主要是很多的年轻的学生、富二代或官二代,中国的奢侈品购买群体是全球奢侈品消费者年龄层最小的国家。但是伴随着中央八项规定、反对铺张浪费等政策的落实,中国的奢侈品市场也在悄悄的变化着。其次,中国的奢侈品购买者购买奢侈品过于盲目,存在很多不理性消费的现象。现在,大多数的中国奢侈品消费者购买奢侈品常常是因为炫富心理,为了所谓的“面子”而购买,在购买奢侈品时,不会考虑所买奢侈品的品牌特征、历史文化等内涵,而仅仅是因为该商品的高价格、高知名度而选择。因此,非理性消费的现象很严重。但是,伴随着中国人走出去,更加的了解世界,大家的各种素质也有了很大提高,大家也注意到了自己的问题,因此,可以说中国奢侈品消费者的购买理性正在慢慢回归正常。再次,奢侈品礼品化。在发达国家,消费者购买奢侈品主要是基于自己喜欢而购买,但在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更多的是为了在某些场合或节日时馈赠他人。这样导致了奢侈品的购买者与实际使用者不一,导致购买者在购买时不会考虑所买商品本身,更多的是将注意力专注于该商品所代表的价格和地位上面。最后,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以国外商品为主,而本土奢侈品牌发展非常缓慢。我认为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主要是因为以下几种原因:第一,中国人消费心理还很稚嫩,总有一种国外的商品都非常好的心理;第二,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发展缓慢,其竞争力与国外品牌的差距很大。

三、中国奢侈品消费行为的经济学解释

需求理论悖论。经济学中,需求是指有能力购买且愿意购买的某种商品的数量。对于这一需求的定义,来解释中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热情显然不能够有说服力,因为按照经济学中的需求的观点,对于奢侈品而言,绝大多数的购买者都是有购买的强烈欲望但是却不具备支付奢侈品高昂价格的能力。因此,在中国只有所谓的富人才具有真正的支付能力来满足对奢侈品的需求。然而,现实中我国奢侈品消费现状的反映却并非如此,而是恰好相反,在中国购买奢侈品并不是富人的专属,普通民众也会购买奢侈品,并且对此非常的追捧

弹性理论悖论。在我们看来,奢侈品的价格与它实际所拥有的价值有很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就是奢侈品的爱好者们对奢侈品的特别的愿渴望而提升了奢侈品的价格。根据弹性理论,对于不同种类的商品,厂家所会采用不同的定价战略。一般来说,正常商品的价格弹性小于1,厂家将会采纳涨价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利润,而奢侈品的价格弹性大于1,厂家可以采用降价的方式来获得更多的利润。这一定论是基于消费者的收入水平和消费偏好趋同的条件而得出的,但是,当消费者能够根据自己的实际收入水平或者逐渐变化的消费偏好而进行有效细分时,以上的结论就不一定完全成立了。另外,因为奢侈品消费者普遍存在攀比心理,当奢侈品涨价时会促使消费者增加奢侈品需求,相反,当降低奢侈品价格时会促使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购买欲望降低。所以,奢侈品通常是被认为是缺乏弹性商品,必须通过涨价的方式来获取更多的利润。

四、我国奢侈品市场发展的对策

促进我国本土奢侈品品牌的发展,改变国外奢侈品品牌独占我国奢侈品市场的现状。由于我国奢侈品市场发展很晚,虽然消费能力提高很快,但是我们的奢侈品供给能力却发展很慢,与国外奢侈品品牌比较来看,我国奢侈品品牌还落后很长一段距离。因此,积极发展我国本土奢侈品品牌,将消费者的购买力留在国内消费,这对于扩大内需,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引导中国奢侈品消费者建立健康的消费观念。目前,我国奢侈品市场处在初级阶段,中国奢侈品购买者的消费观念、消费心理还不成熟。随着国外文化对我国国内文化影响的加深,很多年轻人只是学到了国外文化的外表,注重追求攀比、炫富,而忽略了其文化背后所代表的独立、节约和环保的内涵。因此,需要引导我们广大的消费群体树立一个理性消费的观念,使我国国内的奢侈品消费市场进入良性的发展阶段。

调整我国的关税,减少奢侈品消费外溢的现象。我国的奢侈品进口关税税率最高,有一些甚至比其他国家高一倍。高额的关税导致国内进口奢侈品价格高于国外市场的价格,从而导致国内的消费者不得不到国内消费,这样既能节省购买成本,也能保证商品的高质量。我国应适当调低奢侈品进口税率或设立免税店等方式,解决消费外溢现象,促进中国奢侈品市场的发展。

以上对奢侈品消费行为整体特征作了概述,并且分析了我国奢侈品消费行为的特征以及我国奢侈品消费行为应该如何完善,从而使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进入良性发展阶段,最终能够达到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效果。

参考文献:

[1]李朋.中国发展本土奢侈品品牌之路的思考[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2]张晓薇.中国奢侈品消费调查:年轻人赴世界各地疯狂购置[J].中国青年报,2001(03).

[3]詹鑫.浅谈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及其发展趋势[J].工程科技,2013(07).

奢侈品消费论文范文第7篇

首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近年来GDP高速增长,在世界经济中的贡献比例逐渐增加,但是中国依旧是制造业大国,没有在根本上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仅仅依赖对外来产品的加工和市场上山寨产品的大量涌现,使得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和品牌管理的步伐日益趋缓,金字塔顶部技术的欠缺无法保证产品质量,产品的性价比过低导致广大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度降低,使得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难以建立。其次,我国的一些老品牌缺乏成为奢侈品必要条件之一的产品文化内涵。同为家族企业,欧洲的家族企业在打造出奢侈品后经营模式快速转变,从而在世界站稳脚跟。而我国众多的家族企业,由于不重视品牌建设、不懂得与时俱进、管理不完善等因素已经逐渐消亡,无法称霸于奢侈品领域。最后,物美价廉的消费理念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而奢侈品是较昂贵的非生活必需品。所以,本土品牌无法迎合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薄弱的本土市场基础导致企业没有资本进入到国际市场,这也是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建立最难解决的问题。

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创立的建议

基于上述问题,国内奢侈品企业,尤其是我们传统的民族品牌在消费对象的心理动机分析与定位和品牌构建维护上应充分体会与把握奢侈品的基本特征元素,充分赋予其独特沉厚的中华文明积淀,在4Ps理论基础上,运用基于顾客关系与沟通的4Cs理论与基于维护客户忠诚度的4Vs理论所产生的整合营销理论指导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营销。

1从消费心理看,奢侈品消费主要体现为象征消费、体验消费和炫耀消费。其动机恰恰验证了奢侈品的符号意义,体现了外界的认同和尊敬、自我满足感和享受感。奢侈品的消费群体,在东西方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年龄分类,我们可以将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以三个维度(崇尚个性或注重集体为代表的消费者价值观维度、感情冲动型或逻辑分析型为代表的消费者思维方式维度、显示炫耀型或功能实用型为代表的消费者对奢侈品的理解维度)为基础,最终划分为4种类型(奢侈品消费的领军者、奢侈品消费的跟随者、奢侈品消费的思考者、奢侈品消费的滞后者),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营销策略。

2在产品研发和生产上,强调品牌定位的重要性,加紧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创造出满足消费者需求,并且引导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相对于大众型消费品,奢侈品消费者及潜在消费者的人数相对较少。独具个性的产品能够让消费者产生感知共鸣,使其作出积极的购买行为。品牌在产品被接受的同时作为价值陈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此,企业要挑选有价值的消费族群,确定细分市场的消费潜力,树立更贴近消费者的品牌。在此基础上,针对一些特定人群量身定做一些限量产品,走物以稀为贵的路线。

3在价格策略上,在了解消费者为满足其需求所需支付的成本基础上制定相应价格策略。对奢侈品而言,消费者要支付的不仅是产品使用价值所形成的成本,更大一部分是产品品牌背后隐含的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以及由于奢侈品的独享性所带来的心理上的优越感所形成的无形价值成本。奢侈品昂贵的价格不仅是品牌定位的需要,更是使奢侈品消费与大众消费得以区分,获得心理满足的需要。

4方便目标顾客是整合营销渠道策略建立的指针。奢侈品销售的渠道影响着顾客对品牌形象的判断。针对奢侈品消费小众化的特点,深入了解目标顾客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方式,找准与顾客的接触点是成功营销的基础。在渠道建立的质量方面,应竭尽全力打造高质量,世界化的服务。这对顾客来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和满足,是一般大众消费品无法做到的。

奢侈品消费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奢侈品领域的巨头,在中国上也遇到了各式各样的问题。该文通过对奢侈品市场的研究,分析了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促进中国本土奢侈品牌发展的一些对策。

一、奢侈品以及发展本土奢侈品牌的意义

(一)奢侈品的特征

目前,国际上一般把奢侈品定义为“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从学意义上讲,奢侈品是指市场上那些价格和品质比值为最高的商品。无论人们对奢侈品有着如何的理解,无论奢侈品行业如何的发展,纵观形形色色的奢侈产品,具有其本身独特的特征元素。

1.高价格和高品质特征。奢侈品显然具有高价格,是同类商品中最贵的。

2.稀有性特征。奢侈品是一种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奢侈品中常常包含着或是一定量的短缺资源(如紫檀木、黄梨木等),或很高的科技含量,或很高的人文因素,

3.炫耀性特征。奢侈品具有超出实用价值的“符号价值”,是消费者炫耀财富、身份地位和生活方式的象征符号。

4.地域性特征。奢侈品带给消费者梦想和品位的同时,而且无论无形当中增加了多少生产,奢侈品的欧洲原产地是不会转移的(奢侈品中只有极少数美国品牌)。

5.特征。作为一种,奢侈品被赋予了许多的文化、、艺术、和涵义,其背后有一个由几十年或上百年传承下来的文化体系支撑,是一种高品位生活方式的外在体现。

(二)中国发展本土奢侈品的意义

中国奢侈品牌的出现首先要依赖于中国的经济成功。从更深的角度,中国奢侈品牌在全球市场上出现及流行,必须有强大经济实力支持下的中国文化做背景,在这种背景发展起来的中国本土化奢侈品不仅对于中国的经济,乃至一个大国的形象都有着深远而广泛的意义。

随着的迅猛发展,人均收入和消费支出将大大增加。中产阶级家庭的崛起意味着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在平民贵族化风潮下,消费者不再满足于低质量的廉价品,其消费品位逐渐升级。对于未来的我国市场来说,奢侈品不言而喻是黄金产业,是能够给企业带来高利润、给消费者带来高层次精神享受的商品。

二、国内奢侈品市场概况以及影响本土奢侈品牌发展的因素

(一)国内奢侈品市场概况

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消费倾向与态度的逐渐改变,使中国正成为世界奢侈品消费新的主力市场。目前中国大陆地区奢侈品市场的年销售额20亿多美元,约占全球650亿奢侈品消费的3%,实际上,中国人支撑的奢侈品市场还不止全球奢侈品销售总额的3%,因为这只是中国国内的奢侈品销售额,没有包括在境外的购买量。

(二)影响发展本土奢侈品牌的因素

1.中国消费者偏好国际品牌。中国对奢侈品品牌盲目崇拜,他们心中奢侈品品牌总是和欧洲印象联系在一起,购买奢侈品更多的是在体会欧洲的一种生活方式。对于奢侈品而言,品质只是一个基本条件,制造地点和历史往往赋予了奢侈品更多的涵义。

2.国内企业缺乏奢侈品品牌化运作的理念。目前我国国内企业对奢侈品品牌概念还在认识模糊的基础上,我国奢侈品品牌发展现在处于初始阶段,缺乏长期战略考虑。品牌根本不考虑长期甚至3~5年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思路,采取随波逐流的发展模式。导致国内现有的品牌凤毛麟角,很多企业还选择和大牌合资,沿用他们的生产和设计,以至于产品缺乏奢侈品品牌背后的一些元素,比如原创性的设计思想,以及赋予这个品牌的历史感和品牌所代表的国家形象。

3.国际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奢侈品牌的产生是历史积淀的结果,需要在特定的文化背景下精心培育,以形成独特的品牌理念。同时,人们对奢侈品牌的理解与认可也要有一个过程。这些都是需要时间积累的。在我国,企业对品牌的重视也才一、二十年的时间,奢侈品牌的培育只能说是刚刚起步。随着全球化和加入WTO,中国已经成为一个国际化的市场。

三、发展本土奢侈品牌的营销对策

(一)与现代文化有机组合,做到国际品位的时尚化

奢侈品牌的塑造需要很长时间,消费者对奢侈品牌的认同也需要一个较长过程,因此通过奢侈品牌的运作来实现盈利必须是一个长期的目标。由于奢侈品牌本身就是一段历史、一种文化的承载,因此在奢侈品牌塑造上,不但要充分利用其得天独厚的品牌资源,创建一个品牌强有力的、极具吸引力的故事;还需要对其注入独特的中国元素或符号,如丝绸、刺绣、云锦及茶文化等。在此基础上,运用西方化思维,搜集、保留奢侈元素;借助国际顶级设计师的品牌,中西贯通实现中西合璧,将人们对东方的感觉神秘化、时尚化,为现代新贵族塑造东方生活风格。

(二)立足在全球范围内发现市场机会,满足客户需求

奢侈品牌属性及消费者奢侈的研究结果证实:奢侈需要距离,这种距离可以与久远的历史、不同国别文化的跨度,以及卓尔不群的地位高度有关。数字表明近年来到海外的中国游客人数的增加大大促进了奢侈品销售额的增长,虽然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者是世界第三大奢侈品消费群,但从统计数字来看,对于大多数本土奢侈品牌而言,国内消费市场还不够成熟;国外市场则可能提供更多的机遇。

(三)遵循奢侈品牌运作的规律,分阶段进行营销规划

奢侈品牌这一个领域,无论是运作服饰、珠宝、汽车或是名酒,成功的关键因素是这个品牌是否能够成为特定阶层的典型标志,是否能够创造愉悦和舒适的消费体验。因此不同于传统实用品牌的运作规律,奢侈品牌的运作有其自身的特殊性,笔者认为:

1.锁定细分的目标客户。目标客户就是那些有显赫身份的金字塔尖人群,与这些富裕人群建立起密切的关系,研究他们的需求,了解奢侈品牌传承的理念和精神是不是目标消费群最欣赏的。

奢侈品消费论文范文第9篇

    首先,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虽然近年来GDP高速增长,在世界经济中的贡献比例逐渐增加,但是中国依旧是制造业大国,没有在根本上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仅仅依赖对外来产品的加工和市场上山寨产品的大量涌现,使得中国企业自主创新和品牌管理的步伐日益趋缓,金字塔顶部技术的欠缺无法保证产品质量,产品的性价比过低导致广大消费者对品牌的信赖度降低,使得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难以建立。其次,我国的一些老品牌缺乏成为奢侈品必要条件之一的产品文化内涵。同为家族企业,欧洲的家族企业在打造出奢侈品后经营模式快速转变,从而在世界站稳脚跟。而我国众多的家族企业,由于不重视品牌建设、不懂得与时俱进、管理不完善等因素已经逐渐消亡,无法称霸于奢侈品领域。最后,物美价廉的消费理念在中国消费者心中根深蒂固,而奢侈品是较昂贵的非生活必需品。所以,本土品牌无法迎合大部分消费者的需求。薄弱的本土市场基础导致企业没有资本进入到国际市场,这也是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建立最难解决的问题。

    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创立的建议

    基于上述问题,国内奢侈品企业,尤其是我们传统的民族品牌在消费对象的心理动机分析与定位和品牌构建维护上应充分体会与把握奢侈品的基本特征元素,充分赋予其独特沉厚的中华文明积淀,在4Ps理论基础上,运用基于顾客关系与沟通的4Cs理论与基于维护客户忠诚度的4Vs理论所产生的整合营销理论指导中国本土奢侈品品牌营销。

    1从消费心理看,奢侈品消费主要体现为象征消费、体验消费和炫耀消费。其动机恰恰验证了奢侈品的符号意义,体现了外界的认同和尊敬、自我满足感和享受感。奢侈品的消费群体,在东西方有明显的差异,根据年龄分类,我们可以将中国奢侈品消费者以三个维度(崇尚个性或注重集体为代表的消费者价值观维度、感情冲动型或逻辑分析型为代表的消费者思维方式维度、显示炫耀型或功能实用型为代表的消费者对奢侈品的理解维度)为基础,最终划分为4种类型(奢侈品消费的领军者、奢侈品消费的跟随者、奢侈品消费的思考者、奢侈品消费的滞后者),从而有的放矢地制定营销策略。

    2在产品研发和生产上,强调品牌定位的重要性,加紧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和欲望,创造出满足消费者需求,并且引导消费者需求的产品。相对于大众型消费品,奢侈品消费者及潜在消费者的人数相对较少。独具个性的产品能够让消费者产生感知共鸣,使其作出积极的购买行为。品牌在产品被接受的同时作为价值陈述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因此,企业要挑选有价值的消费族群,确定细分市场的消费潜力,树立更贴近消费者的品牌。在此基础上,针对一些特定人群量身定做一些限量产品,走物以稀为贵的路线。

    3在价格策略上,在了解消费者为满足其需求所需支付的成本基础上制定相应价格策略。对奢侈品而言,消费者要支付的不仅是产品使用价值所形成的成本,更大一部分是产品品牌背后隐含的文化价值和情感价值以及由于奢侈品的独享性所带来的心理上的优越感所形成的无形价值成本。奢侈品昂贵的价格不仅是品牌定位的需要,更是使奢侈品消费与大众消费得以区分,获得心理满足的需要。

    4方便目标顾客是整合营销渠道策略建立的指针。奢侈品销售的渠道影响着顾客对品牌形象的判断。针对奢侈品消费小众化的特点,深入了解目标顾客的消费心理及消费行为方式,找准与顾客的接触点是成功营销的基础。在渠道建立的质量方面,应竭尽全力打造高质量,世界化的服务。这对顾客来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享受和满足,是一般大众消费品无法做到的。

奢侈品消费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 品牌消费奢侈化 奢侈消费大众化 消费游戏 潜规则

品牌消费可追溯到封建社会时期,但是品牌概念真正意义上被提出是在20世纪50年代,由广告大师大卫•奥格威提出的。奢侈消费的出现要追溯到更早的奴隶社会时期,是相伴有闲阶级的明显有闲而出现的明显消费行为。

20世纪80年代至今,消费领域发生了巨大变化,而变化的基础则是品牌理论的发展。上世纪80年代进入现代品牌理论阶段,品牌消费走入消费者生活。同时,奢侈品消费在国际上得到空前发展,奢侈被公认为一个完整独立的经济和工业领域。此时的消费者过于盲目追求品牌消费,甚至“不惜任何代价”购买奢侈品牌。进入90年代,品牌意识深植消费者心中,品牌的“可选择性”让消费者不再过于盲从,时尚的混搭风格也让奢侈品消费文化开始转变。21世纪初,我们进入了疯狂的时代,太多变数无法掌控,消费者依赖的是他们与品牌的缘分和情感认同,品牌无法再随意引导消费行为,品牌若想存活并且发展,就只能在品牌自身,以及营销活动中去改变和提升。

30年的品牌理论与实践的发展使得消费文化在悄然改变,其中不言自明的文化也为各行各业所遵守着,只是无人去总结归纳,品牌消费奢侈化和奢侈消费大众化即为其中两种。消费社会就像一个大型的游戏,内容丰富,而消费文化就是其中的规则。如此说来,可以将品牌消费奢侈化和奢侈消费大众化比作消费游戏中的两种潜规则。

一、品牌消费奢侈化&奢侈消费大众化的出现

1870年之前,人类社会处于品牌观念时代。1870年~1950年,品牌意识逐渐出现在个体生产者脑中,但是品牌概念及其重要性并未提出。1950年之后,随着奥美提出品牌概念,品牌理论先后经历了古典品牌理论、现代品牌理论和当代品牌理论三个阶段。品牌概念的渗透让消费者完全进入了品牌消费时代。

从产品到品牌,消费者完全接受了品牌消费意识,但这不是终点,品牌又被分为高、中、低档,品牌消费自然也就划分了等级。人类是一个上进的群体,不论是处于哪一社会阶层,都希望得到更好的以满足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基于消费者的这种“求上进”的欲望,品牌消费奢侈化随之出现了。这里的奢侈化并非单纯的去消费奢侈物品,奢侈化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品牌消费趋向高档品牌,甚至奢侈品牌。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出于“物有所值”、社会身份地位和社会认同等方面的考虑,追求品牌产品、名牌产品、国际名牌产品甚至奢侈品牌产品。例如箱包方面,不论男性女性都向往名牌和奢侈品牌产品,白领对奢侈品牌LV的消费更是趋之若鹜。二是品牌产品和服务的包装奢侈化。由于品牌竞争压力,各品牌为了吸引和维护消费者,倾力打造“买椟还珠”的效果。如化妆品产品的内外包装愈发精美奢华,有的堪称艺术品;再如家居物品的消费,品牌为追求真实感不惜人力、物力、财力搭造产品展示区,以求消费者的“一见钟情”。

品牌消费的一个极端则为奢侈品牌消费,凡勃伦在《有闲阶级论》中详细介绍了奢侈消费的深厚历史背景,品牌时代的到来让奢侈消费相较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商品品牌化和传播媒介全球化推动了奢侈消费的快速发展。但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后,奢侈品不仅仅为有闲有钱阶级所消费,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也加入了奢侈消费的行列,奢侈消费出现大众化现象。除了奢侈品消费阶层的改变,奢侈消费大众化还体现在奢侈品的销售渠道和新品目标消费者等方面。奢侈品不仅仅出现在奢华顶级店铺或顶级商场中,许多品牌也进入了高、中档商场,部分品牌更是进行B2B或B2C的网络销售。对于化妆品行业的奢侈品牌这已不是什么新鲜事,销售渠道上早已放下了身段。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消费能力让奢侈品牌不再将其拒之门外,而是将其纳入了部分新品的目标群体,路易威登价格万元左右的包即为这个群体所生产的。

品牌消费奢侈化和奢侈消费大众化虽然在生产和消费领域不是约定俗成的规则,但是早已成为消费游戏中默认的潜规则。

二、潜规则的形成原因

20世纪90年代以后,品牌消费奢侈化和奢侈消费大众化在消费领域中逐渐显现,两种潜规则的形成原因较为复杂,包括宏观外部因素和微观内部因素。

1.外部因素

影响两种潜规则形成的外部因素可从政治、经济、社会道德和传播媒介四个范畴来分析。

政治范畴。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国际政治趋于稳定,各国政治重心由外事转向内事。政府支持本国企业的发展,尤其是名牌产品和奢侈品牌产品在国际贸易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同时,为国与国间的贸易关系加强政治合作,如亚太经济会议、WTO世贸组织等。中国政府的努力为世界贸易带来了一片生机。近日《商业蓝皮书:中国商业发展报告(2009-2010)》公布,截至2009年中国奢侈品消费总额已增至94亿美元,全球占有率为27.5%,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这其中不乏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的一份贡献。此外,各国政府在企业补贴和贷款方面也实行了相对宽松的政策,为品牌消费的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经济范畴。近30年,中国作为经济快速发展的代表,城市工薪收入增长速度明显,由此形成的年轻化中产阶级和小资产阶级成为消费领域的主力军,带领品牌消费逐渐奢侈化。这一群体虽然并非有闲有钱阶级,无法在衣、食、住、行方方面面进行高档或奢侈品消费,但是偶尔的单方面、单件商品的奢侈消费却是可承受的。与此同时,30年间,多次经济危机也给奢侈消费带来了一波波冲击,2008年百年一遇的大危机让奢侈消费大众化更加清晰的显现出来。

社会道德范畴。让•鲍德里亚在《符号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提到商品除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外还具有符号价值。品牌消费之所以被认为是非必需消费正是因为商品的符号价值,奢侈消费则是符号价值的一个极端体现。道格拉斯和伊舍伍德认为,“每一种文化都以不同的方式切割出自己的道德现实层面,并根据当地的观点规定或是不许可的美德或罪恶。”在经济语境下,品牌消费和奢侈消费往往和浪费、贪婪、非正常、非理性等带有道德批判色彩的贬义词联系在一起,而 “浪费始终被认为是一种疯狂、精神错乱、本能的官能障碍,因为它使得人们销毁储备物资,并通过非理性之举殃及生存条件”。现代经济语境中,对于浪费的道德批判有所缓解,一方面是因为浪费现象的普遍化,一方面是因为更多的社会道德问题凸显出来。因此,品牌消费逐渐奢侈化虽然仍会引起社会道德批判,但已经为大多数消费者所包容。

传播媒介范畴。30年间,传媒业迅速发展,其中影视图像将人们带入了品牌世界,也将审美条件刻板在消费者脑中,缩小了社会群体审美的差别化。网络媒介的兴起让消费者更加了解品牌信息,奢侈品也不再神秘。传播媒介的全球化引导了广大消费者追求品牌,追求时尚,追求奢侈。

2.内部因素

宏观的外部因素只是大方向的一个助推器,而行业内部或品牌自身的因素才是消费游戏潜规则的核心成因。为了更加清晰,下面将分别分析两种潜规则的内部成因。

(1)品牌消费奢侈化内部成因

品牌符号的奢侈化追求。人往高处走,品牌亦向高处寻,没有哪个品牌想一直在原地打转。品牌借助传播媒介、店铺包装和活动(包括品牌活动和赞助活动)等方面不断提升其品牌形象、知名度等符号价值,符号价值的提升才能使普通品牌晋升为名牌,名牌晋升为奢侈品牌。符号的奢侈化追求也影响到消费者的心态,在消费商品的使用价值同时得到了商品带来的附加利益,且对附加利益的要求愈来愈高,愈来愈奢侈,这让消费游戏变得更加吸引人。

时间积淀的奢侈。历史长河中优胜劣汰流传下来的少数品牌不是名牌就是奢侈品牌,正是因为难得而造就了奢侈。品牌为了生存不断努力升华自我,形成了奢侈的规范制度。例如全聚德烤鸭不论是在选料、制作工艺还是服务态度上都有着严格的规范;再如爱马仕的鳄鱼皮包一定要打磨出天然光泽而非喷漆,皆为手工缝制而非机器缝制。同时也是因为对奢侈化规范的坚持经受住时间的考验,使得品牌登上了金字塔塔尖位置,从而受到消费者的尊重。

(2)奢侈消费大众化内部成因

品牌符号大众化。品牌之间的差异主要在于符号价值的差别化,符号价值愈高,品牌愈趋于奢侈。符号大众化一方面如埃丽亚特•胡所认为的,符号奢侈已经作为奢侈真正的大众化和主流的趋势。各档次都有趋向奢侈化转变的品牌,这就意味着大众消费者会追求并消费奢侈化的品牌或奢侈品牌仿制品。另一方面符号通过媒介为各阶层消费者所熟知,符号认知上达到大众化。

奢侈品促销。近些年来,由于竞争压力,奢侈消费领域出现“买即赠”、捆绑销售和打折等促销现象,这与大众市场如出一辙。化妆品品牌尤为如此,产品礼盒搭配赠送非卖品试用装;满购买金额赠送礼品,如首饰盒、包等;直接削价。这些促销活动虽然一时达到销售指标,但是削弱了品牌的符号价值,使品牌大众化甚至平庸化。同时加剧了消费者的不忠行为。

第二渠道的出现。世界劳动力的不平衡使得许多欠发达国家出现“代加工厂”,中国的东莞、深圳等地更是代加工部分国际奢侈品牌。代加工,来料加工,代销商,零售商等因监管不力或自身资金等问题导致第二渠道出现奢侈品牌货物。正规渠道购买的奢侈品牌或高档品牌产品意味着要支付额外费用,而第二渠道的低价同质商品却更易为大众消费者接受,由此直接造成了奢侈消费大众化。

奢侈品扩宽目标消费者。新品推出时间间隔的缩短,使市场上奢侈品数量过多,目标消费者仅局限于社会等级的塔尖群体是不明智的,无法支持奢侈品牌的长久发展,而严谨有层次的定价策略和变相折扣加快了大众化步伐。

当然,两种潜规则的形成原因不局限于此,以上是导致其形成的主要原因。而正是由于这复杂的成因,意味着两种潜规则不会止步于此,将会继续影响着消费行业的发展,消费游戏也会更加激烈、精彩。

三、总结

品牌消费奢侈化和奢侈消费大众化已然让人们照章办事。虽然各档次的品牌都不甘于此,想要改变现状,但是低档次品牌无法一口吃个胖子变身高档品牌,奢侈品牌也无法逆转事实继续俯瞰品牌消费,只能在未来的发展中逐渐改变规则或形成新规则。

在消费领域的大形势下,品牌数量会愈来愈多,品牌消费奢侈化虽然是品牌存活和发展的一条道路,但是激烈的竞争仍会使稍微落后的品牌被无情淘汰。品牌应该继续挖掘除了虚荣情感以外的东西。奢侈消费大众化无法避免,但是可以尽量减轻。奢侈品牌应拒绝陷入促销的漩涡,这只会造成恶性循环。同时要进行正面竞争,适时采用大众市场销售方式,以强有力的竞争力度打击对手,当然前提条件是雄厚的资金背景和严谨的调查分析。

消费领域愈来愈激烈,消费游戏也愈来愈值得关注。笔者发现的仅是沧海一粟,消费游戏中还有更多的新大陆值得人们去探索和发现。

参考文献:

[1]【美】凡勃伦著,蔡受百译:《有闲阶级论》[M].商务印书馆,1987年

[2]【法】让•鲍德里亚著,刘成富、全志钢译:《消费社会》[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10月

奢侈品消费论文范文第11篇

中国真的存在一个巨大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吗?

大家都知道的事实是: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近年高速增长。

2005年到2010年高速增长,2010、2011两年出现井喷现象。

即便2009年的全球经济衰退,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还是增长了16%,仅稍低于前几年20%的增长水平,但仍大大好于许多国家的奢侈品市场。2015年中国奢侈品消费将达到1800亿元(按固定汇率合270亿美元)。届时,中国将占全球奢侈品市场的20%还多,超过目前世界最大的奢侈品市场日本。

这些数据是真实的,但是由此简单推出结论,中国存在奢侈品消费市场,而且很大。这个结论需要仔细推敲,否则,我们的企业就一直在错误的战场上用错误的方式战斗。

中国人买奢侈品,但并非精神消费

魔鬼,总是藏在细节之中,我们看看如下消费行为:

中国人在不同地点购买的奢侈品,购买比例为:中国大陆:港澳:欧美国家=1:1:1。其原因为境外价格便宜。

中国消费者还存在较低的品牌忠诚度和较强的印象型消费观,并没有对哪个品牌情有独钟。

中国大多数奢侈品消费者在品牌选择上偏好选择大众知名度较高的奢侈品牌,属于“随大流”的情况,他们的选择范围会集中在社会主流倾向的少数十几个品牌上。

以第五大道网站为例,品牌知名度高、Logo明显的产品明显要卖得好,而且这些商品都是那些品牌入门级别的基本款。

这些是奢侈品消费应有的特点吗?不是,这些特点说明,中国人不是消费的品牌文化,他们消费的是载体本身!

中国大量存在的是次奢侈品消费(高端商品消费)

由上文的消费特点可以推断出:中国大量存在的是次奢侈品消费,而不是奢侈品消费!(为了便于区分和表述,以后的文章中我们把次奢侈品消费称为高端商品消费)

当高端消费得不到满足时,消费者拥入奢侈品市场

有人提出疑问,你说消费载体本身我同意,但是他们为什么不买国内更高品质的载体?比如,国内某品牌服装包包款式,用材更好,为什么不热销?

这是一个好问题。

我给出2个公式:

奢侈品消费=消费精神文化

高端用品消费=精致物质享受+A

这2个公式有助于我们理解消费扭曲的过程:中国大量的奢侈品消费并不是为精神文化买单的,因而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奢侈品消费行为,中国市场真正大量存在的是高端商品消费。而目前中国的高端用品品牌无法同时满足必须满足的2个因数,有的品牌无法提供精致物质享受(各行各业都有装B装格调,产品含金量上不去的品牌和企业),有的品牌无法提供那个精神方面的A(本文暂不讨论A与奢侈品品牌精神有什么不同),于是呢……?

大家转入购买国外奢侈品,于是有了中国特色的奢侈品市场(扭曲的奢侈品市场)。

这就是我这篇文章试图引入的话题——中国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高端商品市场。

奢侈品消费论文范文第12篇

>> 艺术+设计=奢侈品? 奢侈品与艺术 钟表的奢侈品艺术 浅析奢侈品消费成因 浅析奢侈品的营销策略 浅析服饰奢侈品的内涵 浅析本土奢侈品消费 GHERARDINI“奢侈品中的贵族” 寻找名酒中的奢侈品 奢侈品惊艳艺术品市场 奢侈品走廊 奢侈品 奢侈品 奢侈品大潮 奢侈品喷发 奢侈品新贵 奢侈品潮流 奢侈品恐怖 奢侈品 潮流 远古奢侈品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 2012-08-14.

[2] 中国奢侈品消费告别炫耀式时代[DB/OL].新华网(新闻),http:///2016-03/02/c_1118214813.htm . 2016-03-02.

[3] 曲哲涵.拨开大牌奢侈品的珠光幻影,我们更应关注正在扭曲的社会价值取向――生活不等于奢侈品[N].人民日报,2011-1-13(018).

[4] 蒋荣昌.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文学文本形态的转折[D].四川大学博士论文,2003.

[5] 吴兴明.人与物居间性展开的几个维度――简论设计研究的哲学基础[J].文艺理论研究,2014(5):6-15.

[6] 余虹.现代性与当代审美文化的结构[J].江海学刊,2006(05):192-198.

[7] 陶东风.日常生活的审美化与文化研究的兴起――兼论文艺学的学科反思[J].浙江社会科学,2002(01):165-171.

[8] 朱明侠,周云.奢侈品的广义定义及其研究框架[J].经济师,2008(7):31-32.

[9] 吴兴明.反省“中国风”――论中国式现代性品质的设计基础[J].文艺研究,2012(10):16-27.

[10] 吴兴明.论解分化作为艺术研究的思想视野――对重建艺术研究思想背景的一个简要考察[J].中外文化与文论,2014(02):20-41.

[11] 让・鲍德里亚(法).消费社会[M].刘成富,全志钢,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8.

奢侈品消费论文范文第13篇

>> 打造中国本土奢侈品牌的设想和建议 中国本土奢侈品企业营销策略研究 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分析 中国奢侈品消费趋势及分析 对话美国本土奢侈品品牌 浅析中国企业如何打造本土奢侈品品牌 文化自信力:唤醒中国本土奢侈品的关键力量 中国奢侈品牌本土化 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及营销策略 浅谈中国奢侈品消费现状及探析 中国奢侈品消费群体特征分析 中国服装类奢侈品消费现状分析 中国的奢侈品消费市场分析 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调研分析 中国奢侈品消费的动因分析 中国奢侈品消费行为经济分析 中国奢侈品消费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当中国遭遇奢侈品消费 奢侈品消费进入中国时代 中国奢侈品消费初探 常见问题解答 当前所在位置: .2012(01).

[2] 夏莹.中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分析及对策建议[D].云南财经大学. 2011,(06).

[3] 裴长洪.中国人海外奢侈品消费达500亿 是国内4倍.中国经济网.http:///specials/zxxx/201203/23/t20120323_23183561.shtml .2012-03-23

[4] 周展宏.洞悉中国高端消费者——2011中国奢侈品品牌调查报告. 财富中文网http:///life/c/2011-09/02/content_69155.htm.2011-09-02

[5] 郭立场.国人为何对奢侈品情有独钟[J].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12(06).

[6] 林思雨.浅析中国奢侈品品牌塑造与国际化发展[J].经营管理者.2012(14).

奢侈品消费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奢侈品商品经济概念定义

在当今世界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和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的时代,尤其是在经济得到长期快速发展的中国,行将作为奢侈品消费大国而立名于世。奢侈品经济在中国已日渐显露头角,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虽然奢侈品的经济体量相对于其它重要的基础产业经济,占整个社会经济总量的比重较小,但奢侈品消费中存在的许多独特现象和特征,对于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具有巨大而深刻的影响和作用。

奢侈品消费作为一种古老的社会经济现象,早已存在于现实社会生活之中。而奢侈品经济作为一种新起的产业部门,还处在产业发展的初始阶段。目前,对于奢侈品概念、定义、范畴、类型、属性等基础性的学术理论研究,业界、学界尚缺少统一或系统的研究阐述,已成为研究现代奢侈品经济的理论壁垒。

奢侈品的概念与定义

“奢侈”的概念,中外各类表意不一。“奢侈”一词,最早源于拉丁文“Luxus”,原意指非凡超强的繁殖力或创造力,后移植于法文“luxe”,被蕴以充裕、富足、精细、精致之意。在西方表述中,“奢侈”大都具有优越、优雅、精致、精细的内涵;沃尔冈•拉茨勒在《奢侈带来富足》中认为“奢侈是一种整体或部分地被各自的社会认为是奢华的生活方式,大多由产品或服务决定”;维尔纳•桑巴特在其《奢侈与资本主义》中提出“奢侈是任何超出必要开支的花费”。而在中文中,“奢侈”的表述含义是“花费大量的钱财追求过分的享受”,其定义表达和哲学意境明显要高于西方的含义释解,从字面表意上看,它较为直观地揭示出了这一概念内涵中,蕴含着财富和消费、物质和精神的两种对立与统一关系,即通过对大量占有财富的物质化消耗,换取物质消费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某种超越的精神享受。

通常在对“奢侈”概念的理解中,许多人都将其与“奢华”、“奢靡”等同或混同起来,实则不然。虽然三者均含有“通过大量的财富消耗换取某种过分的享受诉求”之意,但究其本质,它们三者之间还是存在着内涵上的区别:“奢侈”主要是以追求物品或服务内在品质为重心的一种消费行为,其表现对象主要为某种特定的行为或物品;“奢华”却主要是以追求装饰或环境外在华丽来装裱门面为重心的一种炫耀行为,其表现对象主要为外在的装饰或环境;而“奢靡”主要是以通过过分地铺张浪费来达到外界注目的享乐行为,其表现对象主要为某种特定的生活状况或状态(沃尔冈•拉茨勒称之为生活方式)。三者相比,“奢侈”的境界和层次,明显要比“奢华”和“奢靡”要高,奢侈的享受不仅需要大量的财富消耗,往往还需要更高的文化素养。或者说,只要财富充裕、富足,奢华、奢靡的生活享受,人人皆可为之;而“奢侈”未必然之,它除了应当具备相应富裕的财富外,消费者还需要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或精神品质。“奢侈”是人们自然追求物质与精神享受合一的一种富足、高品质的生活方式,这也应是“奢侈”真正的经济学意义。

“奢侈品”(Luxury)的概念,是一个域外舶来名词,同样来源于拉丁文中的“Luxus”。关于“奢侈品”概念的定义,国内外学者作过各种不同的解释,其中较为常见的定义如下:一是认为奢侈品是“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超出必要程度的生产成本或使用费用的商品”。二是英文辞典中的词义解释,“可拥有而非必需”的商品,其涵义中具有精神上获取愉悦、使用中得到舒逸、价格上异常昂贵的特点。三是美国芝加哥大学克里斯托弗•贝里在《奢侈的概念:概念及历史的探究》中认为,“奢侈品是那些可以轻易并毫无痛苦地替代的物品”,其实质指可廉价替代或轻易放弃的非生活必需品。四是德国经济学家维尔纳•桑巴特在其《奢侈与资本主义》一书中,以“精制品”的概念将“奢侈品”从“量”与“质”的角度进行阐释,认为奢侈品就是在产品的基本用途之外,通过对产品原材料的添加或外观工艺的改良而进行再加工的产品。五是国际定义,认为奢侈品是“一种超出人们生存与发展需要范围的,具有独特、稀缺、珍奇等特点的消费品”,又称为“非生活必需品”,这也是目前人们通常采用的一种定义。

以上各种奢侈品定义,从不同角度揭示了奢侈品概念的内涵,但其内涵都只是局限于奢侈品商品属性的某个方面,这无形中扩大了奢侈品概念的外延。无论是“超出必要成本的商品”、“可拥有而非必需的商品”、“原料添加或外观改良的商品”,还是“非生活必需品”,其内涵均只是从生产和使用角度涉及了奢侈品的部分商品属性。同时,根据概念定义中内涵与外延的反比关系,由于对奢侈品概念内涵的局限性,使得其外延得到了不必要的扩大。例如,“超出必要成本的商品”的定义中,很难让人区分一般低、中、高档商品与奢侈品的界限,因为“生产成本”与“使用费用”原本就是商品价格的构成,这不仅仅是奢侈品的特性,而是所有商品的共性;再如,“原料添加或外观改良的商品”的定义中,其实质内涵也同样只是体现在商品价格的成本构成中;至于“可拥有而非必需的商品”、“非生活必需品”等定义,其内涵概括明显过于笼统与抽象。

对此,本文在借鉴和吸纳有关奢侈品概念内涵的基础上,从奢侈品多属性内涵的角度进行概括,以更为科学地明确奢侈品概念的定义;并从奢侈品的消费主体、消费客体和价值构成的角度,对奢侈品概念的内涵进行研究分析,从而明确奢侈品概念内涵的内容,即:为特定社会富有消费阶层拥有和享受,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所获取的精神附加价值要远高于实用价值的珍贵稀缺商品或服务。

由此可知奢侈品固有的内涵:一是奢侈品的消费主体只能是社会中极少数的特定富有群体;二是奢侈品的消费客体只能是具有珍贵性、稀缺性的商品或服务;三是奢侈产品的价值构成主要由物品的实物价值(或可称原始价值)和精神附加价值(或可称引申价值)构成,并且消费主体在消费中获取的精神附加价值,要远远高于奢侈物品本身的实物价值。

奢侈品的范畴与属性

(一)奢侈品的本质属性

哲学上的范畴是人的主观思维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概括和反映,正如商品、成本、利润等属于经济学的范畴一样,研究奢侈品范畴的根本目的也就是在于客观地概括或反映奢侈品概念内涵的普遍本质与属性表现。从所有商品的实物生产和价值构成的对比研究中,清晰而明确地找到奢侈品区别于其它任何商品的普遍不同之处,那就是作为奢侈品的商品具有的本质属性。

一是奢侈品有形实物价值的稀有珍贵性。有形实物的消耗是所有商品得以客观存在的物质载体,这是所有商品在实物生产过程中的共性,但奢侈品在其实物生产中所消耗的基础材料、加工流程、生产技术、人工成本等有形实物,必然具有明显的稀有珍贵性。这可以从维尔纳•桑巴特的“量”与“质”的概括中得以说明,即相对于其它商品,奢侈品在其实物产品形成中使用和消耗了更多或更好的有形实物,通常表现为奢侈品形成中所使用原材料的珍贵和制作工艺的精良。实物性奢侈品一般是指产品可以通过有形实物的外在表现形态而存在的奢侈品,简而言之,就是能够看得见、摸得着的奢侈品,如豪宅、名车、游艇、珠宝、服装等,一般传统的奢侈品都属于实物性奢侈品。服务性奢侈品一般是指产品通过无形服务的外在表现形态而存在的奢侈品,这类奢侈品没有特定的实物形态,其价值往往通过消费者接受服务消费时所获得的无形体验和感受而实现,例如健身、社交、休闲、美容、旅游、美食、体验等,相对于传统的实物性奢侈品,服务性奢侈品应当是现代生活中一类新兴的奢侈品。

(四)奢侈品本身所依附的实物价值载体

根据奢侈品本身所依附的实物价值载体的不同,可将奢侈品分为资本性奢侈品与资源性奢侈品。

资本性奢侈品一般是指通过对物品的拥有可以实现保值或带来增值的奢侈产品,消费者拥有这类奢侈品的目的并非直接消费,而在于占有和收藏,如珠宝首饰、金银玉器、古董字画等;资本性奢侈品可以通过占有、收藏方式拥有,并可进行估值抵押融资。资源性奢侈品一般是指在生产中过分地占有人力、材料、土地等自然或社会资源并最终用于消费的奢侈品,这类奢侈品的最终效用明确在于消费而非增值,如豪宅、游艇、名车、时装、腕表、箱包等。资源性奢侈品以使用、消费的方式拥有,一般很难实现保值性融资,同时它们相对于普通商品,在生产制作中会占用和消耗更多、更好的资源。

(五)使用和消费过程中的实物消耗方式

根据奢侈品在使用和消费过程中的实物消耗方式的不同,可将奢侈品分为一次性奢侈品与重复性奢侈品。

一次性奢侈品一般是指产品实物在使用和消费过程中一次性消耗并完成全部消费过程的奢侈品,如雪茄、名酒、美食、化妆品等,这类奢侈品只能经历一次性消费,其产品实物形态随消费而消耗及消亡。重复性奢侈品一般是指产品实物可以在使用和消费过程中多次循环使用的奢侈品,如服装、皮具、钟表、眼镜等,这类奢侈品虽然多次重复地使用直至其实物形态的毁损灭失,但它一般也有特定的使用周期或期限。应该明确的是,这种分类方式从逻辑划分角度而言,一次性奢侈品和重复性奢侈品只是属于消耗性奢侈品的一级子概念,而与消耗性奢侈品相对的保值性奢侈品,可以将其理解为可无限次循环使用的重复性奢侈品。

在上述有关奢侈品的分类中,新兴的服务性奢侈品是否已脱离了对奢侈品内在实物价值珍稀性的本质范畴或属性范围,应当值得关注。事实上,现代生活中出现和兴起的康体、美容、健身、休闲以及太空旅游、极地观光等服务性奢侈产品,消费者在体验和享受中同样会含有实物价值的体现,如专业器械、专业护理、精心服务、技术指导、优美环境等等,无不体现出服务性奢侈品中所含实物、资源价值的珍贵性与稀缺性。因此,服务性奢侈品同样具有奢侈品在实物价值上的稀有珍贵性和在无形价值上的外在彰显性两大本质属性。

奢侈品经济与现代商品经济

奢侈品是在一定经济与社会发展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特殊的商品类型,它是阶级社会等级制度环境条件下的一种客观必然而普遍存在的商品形态和社会现象。在现代市场商品经济体系中,奢侈品与其他类别的商品或产业一样,是现代商品经济中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在现代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由于行业尖端资本的聚合、私人物质财富的集中,以及人们对身份、地位、形象等外在彰显的心理需求或对某种个性化生活品质的追求,这些经济和社会条件的客观存在,为现代奢侈品经济的发展建立了稳固的市场供需关系,并且已成为现代经济和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产生重要影响。

现代商品经济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以参与各方互惠为条件、以劳动产品交换为目的的社会经济关系的总称,而奢侈品经济之所以可以相对独立地作为现代商品经济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由市场主导条件下的商品经济产业或行业内部的专业化精细分工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特定商品营销市场定位的必然要求。首先,奢侈品经济是一种具有完全商品特征的特殊的消费商品或服务产业体系。由于市场需求的导向和产业分级的细化,以及客观存在的商品与服务的不同档次和消费层次的个性需要,使得奢侈品从普通商品序列中分化出来,以其“质优价高,满足尖端消费群体的个性需求”的鲜明特色,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商品产业体系。其次,奢侈品经济的运行体系具有区别于普通商品的独特运行机制。奢侈品的生产制作、营销宣传、包装运输、售后服务、消费体验等商品运动过程与生产流通环节,均较之普通商品具有更多、更高的质量要求,产品质量标准往往明显优于行业或国家的相关质量标准,尤其在原料、工艺、技术和个等资源整合中,一般具有行业的珍稀性、独创性、领先性等特点。再者,奢侈品经济具有相对独立的产业经济系统属性。奢侈品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等经济关系的调整与运行,可以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产业部门体系,并具有不同于其它普通商品调整与运行的经济规律和产业要求。

奢侈品经济是集奢侈产品的生产制作、加工流转、营销宣传、消费文化等于一体的系统产业运行集成,作为现代商品经济系统中相对独立的产业经济部门,其特有的生产与消费的周期性形成了独立的产业循环运行机制。同时它所带来的促进产业发展水平、创新商品制造工艺、创造社会财富和提供就业岗位、满足个需求、提升人们生活品质等方面的效用,也是引导和推动现代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理论上而言,任何一个行业或品类的商品与服务,都有可能产生各自领域的奢侈商品。

在奢侈产品(含奢侈性商品和服务)的生产过程中,无论是从原料选择还是制作工艺上,以及在同类产品生产所需各类资源的优化整合上,往往都代表着相应行业内的最高水平,同时在产品研发与创新投入上也要远高于同行业水平,奢侈品生产中产品品质与工艺技术的更新更迭,使得一些适用的高新技术会梯度转移推广至其它同类产品的生产制造中,这必然有助于推动同类产品行业发展水平的改良升级。在奢侈产品的流通过程中,其在包装、存储、运输、营销等各流通环节上,较其它同类产品具有更高的品质和工艺要求,这些高标准、高水平、高质量的品质要求,无疑有助于促进奢侈品产业在社会经济协作关系基础上的专业化、精细化的分工发展,并形成系统的经济运行机制。

在奢侈产品的消费过程中,奢侈产品的拥有和消费不同于其它普通的商品或服务,它能够更多地带动其它相关专业性强的社会服务和产品消费的需求,如奢侈服饰消费带来的服装保养、专业洗涤、品质维护等方面的服务需求;奢侈豪宅消费带来家政和生活服务方面的服务需求……,这些产生于奢侈品消费过程的衍生性社会服务需求,将会延伸奢侈品经济的产业链条和范围。

参考文献:

1.[德]维尔纳•桑巴特,王燕平,侯小河译.奢侈与资本主义[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2.[德]沃尔冈•拉茨勒,刘风译.奢侈带来富足[M].中信出版社,2003

奢侈品消费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奢侈品;购买动机;消费

世界奢侈品协会最新公布的报告显示,截止2011年12月底,中国奢侈品市场年消费总额已经达到126亿美元(其中不包括私人飞机、游艇与豪华车),以28%的市场消费份额成为全球第一的奢侈品消费国。在奢侈品消费快速增长的背后,我国消费者购买奢侈品的动机是什么呢?本文对已有的文献中关于奢侈品购买动机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分析。

一、奢侈品的界定

奢侈品的相关研究最早开始于经济学领域,在20世纪中期开始,社会学及营销学等学科的学者也开始对这一领域进行了研究。

在经济领域,在《奢侈与资本主义》一书中,经济学家维尔纳・桑巴特(1913)认为奢侈是任何超出必要开支的花费。同时,他也强调了"必要开支"只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没有一个恒久的标准。Lipsey(1989)认为奢侈品的需求价格弹性应大于必需品。Nueno和Quelch(1998)则认为奢侈品是功能性价值占无形价值比重低得产品。可见,经济学家在对奢侈品进行界定时,更多的是从必需的角度进行考察的,且对奢侈品的划分没有一个固定的标准,它会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改变。

而在社会学领域, Berry(1994)则认为奢侈品的定义不唯一,在不同的社会标准、不同情况下,奢侈品的定义都不尽相同。Kapferer(1997)描述到"奢侈品代表的是美好的事物,是应用于功能性产品的艺术。"与必需品紧紧消除生活中的不愉悦感相对的是,奢侈品则是人们渴望得到并给人带来愉悦感的物品。在以社会学为研究角度的文献中,奢侈品被作为是拥有者的身份、地位和权力的象征,更多的是彰显个人的财富和社会地位。

营销学者则以市场细分为切入点,认为奢侈品的细分市场主要是高收入的客户群体。Charles J.Reid以此为基础将奢侈品描述为"这类商品有95%是专门提供给金字塔顶端人士使用的,只有5%的金字塔顶端消费者负担的起的商品或者服务"。营销学者的研究认为,奢侈品由最优质的材料制造的商品,只是专门针对一个特殊群体而进行服务的。

在结合了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基础上,营销学者Dubois和Duquesne(1993)认为奢侈品与一般物品在功能上没有任何优点,仅是具有相对或绝对价格极高的物品。Nia和Zaichkowsky(2000)指出奢侈品具有给消费者带来额外名望和个人特性展示的功能。综合各国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奢侈品的研究,我们可以发现,奢侈品的一个共性是它可以满足消费者功能性需求的同时还可以给消费者带来非功能性需求的满足。

二、奢侈品购买动机研究

西方学者购买动机的研究较为久远,研究的角度也包含了行为科学、心理学、生物学等角度,形成了精神分析流派、特质论流派、社会心里个性流派、自我概念与象征流派四个主要流派。

(1)西方学者关于奢侈品购买动机的相关理论研究

Veblen(1899)在《有闲阶级论》中较早对奢侈品的购买动机进行了研究,并提出消费者主要是出于炫耀的目的进行奢侈品消费。Leibenstein(1950)将炫耀性消费动机的效应分解为:赶潮流效应(Bandwagon effect)、势利效应(Snob effect)和逆反效应(Veblen effect),并在此基础上把消费者对奢侈品的购买动机细分为从众、独特和炫耀三种。Dubois和Laurent(1994)在发展34个项目表的基础上,对法国学生购买奢侈品的动机研究结果表明,在社会性动机外还存在着享乐主义与完美主义的购买动机。

Dubois和Laurent的研究极大的拓展了奢侈品购买动机理论。Vicker和Renand(2003)通过对英国消费者的调查,把奢侈品的购买动机分为象征主义、体验主义和功能主义三种,而象征主义对消费者购买行为的影响最为重要。Wiedmann,Hennigs和Siebels(2009)则首次从感知角度将奢侈品购买者分为了物质主义者、理追求者、极度威望追求者和内在享受追求者四类。

(2)国内学者对奢侈品购买动机的研究

相对西方学者关于奢侈品消费动机的逾百年研究历史,我国关于这方面的研究还处于探索性的起步阶段。

中国台湾学者Tsai(2005)利用一个28项目表对自我导向动机进行研究。他对亚太地区的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西欧的德国、法国和英国,以及北美的美国与加拿大的近一千个研究对象进行了调查,总结出了在自我导向性购买动机中的四个维度:自我取悦、自我赠礼、品质保证和内在一致。

我国独特的文化及价值观对奢侈品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有较大的影响,朱晓辉(2006)结合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借鉴Vigneron的研究基础上构建了中国奢侈品消费动机修正模型。并分别从社交、从众、身份象征为主的社会消费动机和以自我赠礼、追求精致品质为代表的个人消费动机两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张茂华(2007)以中国的白领群体为研究对象,发现白领群体进行奢侈品消费更多的是出于享乐主义和对品质的追求。

本文对奢侈品和消费动机的相关理论进行了总结,在现有的文献中,国外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奢侈品及其购买动机进行了研究。针对奢侈品的消费动机,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其进行了研究。但是,针对中国目前快速膨胀的奢侈品消费,其真正购买动机还期待着学者结合中国特殊国情进行深入研究。

参考文献:

[1] [德]维尔纳・桑巴特.王燕平,候小河译.奢侈与资本主义[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3]R.G.Lipse.Product Differentiation[J]. Handbook of Industry Organization,1989(1)

[4]Nueno, Jose L. and John A. Quelch. The mass marketing of luxury[J]. Business Horizons,1998(6)

[5]Dubois &Duquesne. The Market of Luxury Goods: Income Versus Culture[J]. European Journal of Marketing,1993(27)

[6]Arghavan Nia, Judith Lynne Zaichkowsky. Do Counterfeits Devalue the Ownership of luxury Brands?[J]. Journal of Product & Brand Managemenr,2000(9)

[7]Veblen, Thorstein. The Theory of the Leisure Class[M]. New York:Macmillan,1989

[8]Tsai, Shu-pei. Impact of Personal Orientation on Luxury-Brand Purchase Valu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rket Research,2005(4)

[9]朱晓辉.中国消费者奢侈品消费动机的实证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0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