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采矿安全论文范文

采矿安全论文范文

采矿安全论文

采矿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金矿矿山;采矿安全管理问题;防护措施;设备技术

金矿矿山在采矿时最重要的工作是保证采矿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开采时有许多安全的隐患,对于采矿安全管理工作应该重视起来。通过不断的反复研究,寻求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寻找到解决办法的合理有效的措施。为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做保障,保证开采工作正常的进行。

1加强金矿矿山采矿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性

我国现如今金矿矿山开采安全管理工作中的法律制度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对于这方面投入的力度也不足,明显落后于其它发达的领域。许多企业对安全管理工作不够重视,等到出现问题时已为时已晚。如何解决我国金矿矿山采矿安全管理的工作,将会影响着今后采矿工作的发展的好坏[1]。

2金矿矿山采矿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2.1安全管理制度只是形式上的存在。为了能够保证金矿山采矿安全管理工作正常实施,国家颁布了《矿山安全法》和《生产安全法》一系列相关的法律。这些法律明确指出了在矿山开采中需要怎么去做。但是实际在执行的过程中,许多企业并不依照这些法律去做,这些法律成了一个空壳,造成了许多安全事故的发生。2.2设备与安全技术落后。我国金矿矿山开采技术与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相比,存在着很大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本原因是大多数来源于资金的短缺。由于缺少资金许多企业无法使用先进的设备和技术,达不到更高的标准。有许多企业的顶层人员,一味的注重经济的效益[2]。2.3安全责任制度落实的不够妥善。有一些企业负责开采尽管矿山的工作中,不能完全落实好安全责任制度。对待工作没有一个认真负责的态度,不能脚踏实地的去做,而是蒙混过关。导致真正出现事故的时候,找不到具体的负责人。这使得安全事故发生的频率增大。由于责任制度落实的不完善,很多管理人员的监管工作存在意识不到位和落实不到位的情况。长久发展下去,必然会造成事故的发生。2.4工作人员的专业性不足。从我国目前的形势上来看。许多经过矿山开采公司在招聘工作人员的时候,对于他们的技术专业性和心理素质要求都不高。一些工作人员对工作安全的意识不到位。在实际工作中操作,不具有专业性水准。2.5采矿的作业比较复杂。采矿作业是一个复杂的繁琐的过程,中间需要注意的细节很多。在井下的环境也不容易操作。环境大多数都阴暗潮湿,工人们对其很不适应。不同的地理条件造成了不同的金矿山的开采环境,出现的问题也不相同。很可能一些小地方没做好,就会出现严重的后果。有的需要面临巨大的自然灾害,比如滑坡透水。许多的露天矿山存在着一些相似点,但是由于开采的矿床类型有所区别。所以开采的模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3金矿矿山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3.1严格按照国家的规章制度施工。国家制定的相关法律对于提升机构矿山采矿安全管理工作是一个安全的保障。他出于企业的发展和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着想,矿山开采作业有着一定的危险性。矿山开发企业制度的制定和实施的过程比其他企业和单位要更加严格。必须严格按照制度执行工作。工作人员不仅要对规章制度有一个很好的了解,同时技术人员应该熟练的掌握操作的每个流程和技巧,严格按照规定操作。3.2引进高科技的技术和设备。企业不能只注重利益,忽视设备上的问题。出现安全事故的一大原因是由于技术和设备不过关。对机器使用方面,开采人员在下井时需要仔细的检查设备是否出现老化,零件运转不灵的情况。如果存在,马上进行维修或是更换更优良的设备。防止机器的缘故给安全管理工作带累影响。3.3明确好各个部门的任务,落实好责任制。在了解好国家一些相关法律以后,公司领导应该严格的分配好任务。明确了工作目标,才会直到自己下一步应该做什么,怎么将工作做好。将责任制度落实到个人,让每个人都有着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这样如果发生事故时,将会有人具体负责。每一部分的领导人员为了避免发生事故,将会重点监督工作完成进度情况,是否存在安全隐患等一些问题。这为金矿矿山安全管理的工作提供了很大的帮助。3.4落实好技术培训的工作。要想保证下井人员的生命安全,应该从下井人员自身做起。企业应该成立专门的培训部门,对现场人员的安全意识进行灌输。讲述一些真实的安全性事故,积累下井人员的经验。传授一些专业性的知识和操作,提高下井人员的工作水平。能够让矿井人员从根本上意识到安全管理工作的必要性,减少事故发生的概率。3.5深化改革,加大监督的力度。要不断发展金矿矿山安全管理工作,找出具体的有效对策,企业应该加大投入力度,不仅仅为企业的利润考虑,更要为下井人员的安全着想。在下井员工开展工作时,要派专门的监督人员对他们工作进行监督,并且成立奖罚制度,对于操作较好的员工应该给予奖励,对那些经常出现错误屡教不改的员工做出惩罚甚至辞退。这样会形成一个良好的氛围,员工们为了获得工作上的奖励,增大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当员工在下井时容易出现紧急状况,监督人员可以为他们提供帮助。这样起到了对安全管理工作的强化。监督工作应该实行动态循环的原则,尽一切可能消除不安全因素,保证下井人员的人身安全。

4结语

采矿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摘要】663工作面为大俯角回采工作面,根据该工作面的实际地质情况,制定了支架防倾斜、防飞车、防飞矸针对性的安全回采技术措施及管理方法,确保了663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关键词】工作面;回采;安全;技术

1概况

刘桥一矿主系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的四煤层和山西组的六煤层,分两个水平开采。近年来,一水平、南翼二水平相继报废,采场已集中在北翼二水平。六采区为一水平遗留的一块六煤,设计从北翼二水平够采这块六煤。663工作面为六采区右翼首采工作面,在工作面俯采角度大的条件下,通过加强工作面回采安全技术管理,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2工作面地质情况

663工作面为北翼二水平66采区六煤层首采面,工作面平均走向长750米,倾向长200米,煤层厚度1.3~3.7m,平均厚度2.8m,煤层赋存较稳定。该工作面可采储量为54.17万t,工作面煤层倾角18°~32°,平均倾角为26°。工作面共揭露4条断层,落差为1.0~1.5m。煤层伪顶为泥质粉砂岩,厚0.1m;直接顶为粉砂岩,深灰色,较硬,厚约3.7m;老顶为15.4m厚的中粒砂岩和13.8m厚的砂质泥岩。直接底为深灰色砂质泥岩,厚5.6m;老底为砂质泥岩,厚度19.7m。工作面六煤底板至太灰水顶板间距为42~50m,太灰水对工作面回采有相当大的威胁,回采前采取了针对性的措施,保证了工作面的安全回采。

3工作面巷道布置

663工作面回采上限标高-150m,下限标高-360m,掘进工程量为2000米。风巷靠近刘桥镇保护煤柱,风巷掘进520m遇F663-3断层,调整方向进尺80m作为外段切眼,再调整方向与外风巷平行再进尺130m到里切眼;机巷上部为待开采区;切眼靠近煤层露头防隔离煤柱。

4底板水的治理与应用

六煤底板至太灰水顶板间距为42~45m,工作面在俯采过程中可能造成对六煤底板的破坏,导致太灰水涌出,威胁矿井安全。回采前加大对太灰水的治理是663工作面回采首要解决的问题。

4.1打钻放水:

六采区轨道石门二处打有四个钻孔、3#联络眼打有二个钻孔,现在放水量控制在260m3/h。通过对六煤底板太灰水的疏放,控制了水压,降低了突水系数。

4.2太灰水的应用:

3﹟联络眼二个钻孔疏放的水直接为663工作面所利用;-380轨道石门四个钻孔调节向Ⅱ46采区、Ⅱ66采区供水。对六煤底板太灰水既达到了有效治理又达到有效应利用。

4.3底板加固:

风巷设计4个钻机窝、机巷设计5个钻机窝,分别对663工作面底板进行打钻注浆加固,每个钻机窝设计5-8个成放射状注浆孔,共注水泥1.2万t,有效地控制了太灰水的涌出。

5支架防倾斜管理

5.1控制割煤速度及割煤量:

采取单向割煤,往返一次进一刀,空刀装煤;或采取浅截深多循环,使其达到截割深度,卧底量符合要求;再者割煤速度要控制在1.5~2m/min。通过减缓割煤速度,保证煤机匀速运行,减少割煤负荷,有助于保持支架的稳定性。

5.2移架防倾斜措施:

工作面抵车前先人工卧底并找平底板,采用带压擦顶移架。移架时严格控制降架高度,防止支架倾斜。拉架必须保证支架垂直于顶底板,歪斜度<±5°。

5.3支架歪斜处理:

支架歪斜度>5°时使用侧护千斤顶进行调架,必要时可使用单体进行调架。用单体调架以相邻支架的顶梁或底座为支撑点(避免刚性接触),将支架扶正。

6工作面对接支架防倾斜管理

6.1生产技术部测量人员提前对工作面对接地点进行测量,为工作面对接提供可靠数据,保证工作面支架对接间隙不超过规定(200-300mm)。

6.2施工单位做好工作面对接前的准备工作,根据对接地点底板高低控制采煤高度,使对接地点两面高低一致,并人工趁平底板,防止对接支架倾斜。

7工作面移架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7.1抵车前先支护好顶板,找掉伞岩,然后人工卧底攉煤,找平底板再抵车。

7.2采用液压单体辅助抵车时,单体一端打在力柱上,另一端打在采煤机跑道下方,每隔2架打一液压单体,用棕绳将其拴紧拴牢。刚性接触之间用薄板皮垫实,防止打滑崩坏设备或伤人。推移千斤顶与液压单体应同时供液,且对液压单体远距离操作。

7.3移架期间操作人员应站在四力柱之间,人要站稳,手要抓紧液压支架可靠部位,防止支架移动时人随下移方向滑倒。

7.4移架应二人配合,一人操作液压支架,一人距此架不少于3m处观察移架情况,并作警戒,防止其他人员误入移架区内。

8老塘防窜矸管理

由于工作面俯采开采,老塘侧矸石容易窜入支架内,影响移架、调架,危及安全生产。采取在液压支架架间设置挡矸帘。挡矸帘是用铁板制作并用配套的钢丝绳与绳卡固定在支架四连杆上。

9机风巷隅角防窜矸管理

9.1回柱前,靠放顶线打一排密集支柱,间距为300mm,要求所打密集支柱垂直顶底板,初撑力不小于11.4Mpa。

9.2靠密集支柱里侧使用半圆木、塘柴捆、大笆背严挡实。

9.3所打单体必须棵棵拴紧拴齐防倒绳,防止支柱卸载歪倒伤人。

10机巷防飞车防飞矸管理

663工作面上部有180m俯采角度大,俯采角在32°左右;下部俯采角度变小,俯采角在18°~26°左右。机巷依次铺设一部皮带机、二部链板机及60m搪瓷溜槽。机巷设置了皮带机防飞车、防飞矸装置。

10.1皮带机防飞车安全技术措施:

皮带机为下山运行,煤量较大时容易造成飞车,针对防飞车设计阻尼板,每100m安置一个,有效控制了飞车事故的发生。阻尼板是用长4m×0.3m×0.002m的4块木板组合,并在木板上方钉上皮带,铺设在皮带下面的托辊上方,用铁丝将组合好的阻尼板捆扎在杠杆上。

10.2皮带机防飞矸安全技术措施:

为防止皮带机运行飞矸伤人,每隔50m安设一道防飞矸装置。防飞矸装置是使用加工的槽钢安设在皮带机杠杆架上,将长5m、宽1m的皮带卡住,沿皮带运行方向压住随皮带机运行的大块煤矸石,防止飞矸。

10.3搪瓷溜道防飞矸安全技术措施:

机巷搪瓷溜道外侧设置挡煤板,其高度1.4m。挡煤板是使用厚30mm大板、方木撑装钉,挡板里侧钉上废旧皮带,用铁丝把钉好的挡板固定好。在搪瓷溜道距尾部2m、中部、距溜槽头部10m设置三处防飞矸帘。飞矸帘制作:是用长1.5m、宽1m的皮带距溜槽上沿200mm用1分的钢丝绳将其吊起并固定在顶板锚杆或棚梁上。

11结语

采矿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作为事故多发、安全生产形势较为严峻的矿山企业,在政府及各相关部门的逐年整治和措施推广下,其安全生产形势展现出逐渐好转的趋势,安全管理也从原来的“无目的、无效率”步入系统、有序的状态。但影响矿山作业安全生产的因素是多重的,各种事故的诱导条件也是综合的、复杂的。

1.1安全意识淡薄

上至安全监督机构,下至矿山一线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认识并不深刻。而矿山职工大多综合素质不高,加之缺乏针对性的培训,员工自我保护能力和意识均达不到较高水平。这是安全事故发生最根本的原因。

1.2现场管理混乱

矿山作业现场环境恶劣,危险系数大,有效的防爆、防灾设备至关重要。但一些矿山在应急设备方面并不达标,下井人员都未能按要求随身携带自救设备。事故发生时,工人若不能有效地自我保护,选择正确的逃生路线,往往会使事态的发展更为严重。

1.3防护措施缺乏针对性

据调查,在过去十年里,将近80%的重、特大事故是由违反劳动纪律或操作规程造成的,这就对安全管理的执行力提出了质疑。在一定程度上,矿井越深,其危险性越大,相关部门特别是领导阶层人员应该实时严把安全关,将安全管理落实到位。

2采矿技术安全管理策略讨论

2.1规范采矿技术管理计划

任何一项有条不紊的生产进程都离不开合理的计划,在综合考虑国家政策、市场需求和矿山长远规划的基础上,建立完善的计划是提高矿山生产效率,健全安全管理机制的首要措施。1)编制采矿技术安全管理计划应当遵循相应原则,在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国家和行业相关规范政策的基础上,以充分降低矿石损失、最大限度地回收矿产资源为前提,充分发挥矿山现有生产能力,发掘新的技术工艺,引进新技术,以求更高的生产力。2)在编制技术计划的基础阶段,妥善准备所需资料,例如矿山采矿设计规模和核定产量数据,包括中段分层平面图、矿体投影图、采场矿量以及开拓、运输、通风系统等信息。3)编制的采矿计划文字部分,应当包括上年度采矿的预计情况和与此相对比的执行情况、在此期间发生的重大举措、技术改良、本年度预计采矿计划和任务特点与依据。

2.2加强对采场技术的管理策略

一方面,采矿生产的各级人员应该协调配合,学习新技术、新工艺,各部门相互配合,达到高效、低能、安全的采矿要求,合力达成安全生产的要求。另一方面,采矿现场需要建立完善的验收制度,根据采矿方法的不同,设定不同的验收标准。采场验收应分产前、产后阶段性验收,做到技术无失误,验收无遗漏。在矿山主体范围妥善安置的基础上,残留、零星的回收矿也应该作为采矿产量指标的一部分,纳入矿山生产的正常管理。在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原则的基础上,除了要将回收采场的边界明确示意,还要请地测部门进行定期的实测填图,以利于生产技术的实际指挥。

2.3做好采矿行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

人是活动中最重要的因素,做好采矿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无异于是安全管理措施的重中之重。首先,加强矿山作业人员安全意识的培训。由企业组织各个部门,学习国家政策、安全条例、技术规程等等,使各个岗位的人员对采矿事业拥有宏观概念,具备一定的安全技术管理知识水平。其次,对特殊工种的教育培训要尤为着重。在矿山操作中,起重、放炮、绞车司机等等危险性和技术性相对较高的工作是安全生产的关键环节。企业必须对特殊工种人员进行系统的培训、测试和定期考评,严格执行持证上岗的机制,严防特殊工种的失误而导致的安全事故。然后,做好对各个岗位人员的安全检查工作。对于采矿这种安全受所多重因素影响的技术,管理人员有必要将各阶层人员的工作职责和安全职责详尽、细化地交待清楚。明确各部门乃至各岗位需要遵守和监督的责任,是将安全隐患降到最低的有力方式。再者,利用事故教训建立典型的经验教育。采矿安全是需人人维护的有机生命体,模范带头作用和反面教材的警示作用同等重要。这就需要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多深入到基层一线采掘作业人员当中,以身边的具体实例对其他人员进行教育,用积极向上的观点带动采矿的安全生产。最后,强调按照规范流程操作尤为重要。对于一线采矿人员,按照规范操作是安全生产最切实的保障。设备机具均需按照正确的使用方法和操作步骤使用,矿山的作业量应该不超过核定的技术指标,规范安全的作业意识要深入到每个岗位人员中。总之,安全生产的主体是人,只有在“人人当心,人人用心”的工作氛围中,矿山采矿的安全管理才有资可谈。

3结束语

采矿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为了使安全质量管理工作得到进一步的落实,还需要在实际工作的开展中,重视对工作面质量要求的评估与分析。结合采掘工作面的具体情况来看,主要的安全质量要求可以归纳为工作面支护、煤壁与机道、机电设备、采高与资源回收这几个方面。具体分析如下:

首先,从工作面支护的角度上来说,为了保障采掘作业的安全可靠,工作面支柱需要打直线,偏差值应当控制在±100.0mm范围内。同时,支柱间距也应当控制在±100.0mm范围内。同时,对于工作面新设置的支柱而言,其初撑力的控制标准应当按照以下方式进行控制:对于单体液压支柱而言,800.0mm状态下所对应的初撑力应当在60.0kN以上,100.0mm状态下所对应的初撑力应当在90.0kN以上,同时还需要安排工作人员巡查工作面,杜绝缺梁少柱问题的发生。针对相邻的支架而言,相互之间的高度偏差也应当有严格的控制标准:从避免支架发生相互挤咬的角度上来说,顶梁高低台阶所对应支架高度应当控制在2/3*侧护板高度的范围内,且相邻支架的空隙应当满足≤200.0mm的基本标准。

其次,从煤壁与机道的角度上来说,工作面支架(支柱顶梁)、端面距都要符合作业规程规定,做到“三直一平”:支架(支柱)排成一条直线,偏差不能超过50.0mm;工作面伞檐长度不大于1.0m时,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50.0mm(薄煤层为200.0mm),伞檐产犊大于1.0m时,最大突出部分不超过200.0mm(薄煤层为150.0mm);端面距按照≤340.0mm的标准进行控制,煤壁片帮超宽时及时超前移架(或打设贴帮柱)进行支护。

再次,从机电设备的角度上来说,结合采掘工作面恶劣的环境条件来看,机电设备运行期间的安全质量管理工作意义重大。在电气设备上方有水的情况下,需要重点做好防水保护方面的工作,增设必要的防水设备,确保其防水性能的稳定与可靠。同时,闲置设备应当和材料放在安全出口20.0m以上距离的地方。对于采掘工作面输送机设备而言,需要确保其能够与顺槽输送机合理搭接,运行期间杜绝出现底链牵拉回头煤的问题。同时,采掘期间需要安排专人对工作面的输送机铲煤板、挡煤板以及螺栓等相关部件的完备性进行检查,保障管路敷设符合相关安全标准与规范,杜绝胶带输送机运行期间出现胶带跑偏的问题。

最后,从采高与资源回收的角度上来说,采掘工作面采掘作业实施期间所产生的煤炭不能够随意丢弃,而应当集中堆放后做合理处理。同时,在采高作业期间,其高度应当遵循一定的控制标准,结合工作面的具体情况,将采高误差控制在100.0mm范围以内。杜绝支架间隙出现浮煤炭堆积的问题。除此以外,还要求上分层综采面人工假顶铺设,金属网的要求网和网之间应该横向相对接,纵相接的搭架应该按照≥300.0mm的标准进行控制,端头的两个网头要链接好,防止出现网之间的相互牵扯;联网丝应该用网钩旋转30圈左右,钉牢固,以防脱落。

2.结束语

采矿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1采矿区井巷设计中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在采矿区中部车场设计中,通常采用单道起坡和双道起坡两种方法,单道起坡工程量小,能够节省弹簧道岔,从而节省施工材料和成本。因此,很多采矿人员为了追求更大的利润喜欢采用单道起坡,使打点挂钩人员因为材料车和空重车下放而被打伤,造成事故。而双道起坡虽然在操作过程中需要运用一个弹簧道岔和弹簧固定道岔,需要更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对于开采量比较大的作业区,更能保证采矿作业的安全性,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安全隐患。为了保证采矿人员的安全和提高采矿效率,应在中部车场设计中采用双道起坡。在采矿井巷施工中,出现安全事故的几率和曲率半径设计有关,曲率偏大或偏小都会影响工程的安全运作,如曲率偏大就会造成坡度太大,威胁采矿人员的人身安全;曲率偏小,就会严重地磨损钢丝,最后形成安全事故。所以,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曲率半径设计要符合实际情况,这样才能减少事故的发生,进而保证施工安全。而设计人员在进行弯道井巷曲率设计时往往重视上坡曲率半径设计而忽视下坡曲率半径设计,造成机车人员视野受到一定的限制,从而产生安全事故。所以在设计弯道曲率时要同时考虑上坡曲率半径设计和下坡时视野问题。另外,设计人员在弯道井巷曲率设计中还经常没有根据运输设备的载重能力计算出合适的弯道曲率,造成曲率过大或过小,曲率过大时,拐弯就会比较急,很容易碰到天花板,使碎石脱落,曲率过小,就会严重地磨损运输设备的钢丝,使钢丝断裂,为了避免这些安全隐患,就必须充分考虑运输设备的载重能力,设计出合理的弯道井巷曲率,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

2井巷施工中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在井巷施工中,巷道的高度合适与否对采矿安全有重要影响,一般要求在具体的施工过程中,采用高度大于1.2m的半圆拱面结构,这样安全生产才有保证。但很多施工企业巷道的高度并没有达到1.2m也照样正常采矿,容易导致巷道作业中架设的电线出现问题,影响正常的巷道照明,致使机械没有办法正常工作,容易出现安全事故。所以,在进行巷道设计时,高度应达到或大于1.2m。另外,施工单位往往采用1.2m左右的双轨距离,而安全的下部车场运输双轨距离应大于1.3m,会因为双轨距离较小而造成机电车运输矿物时两车相撞,甚至导致电路短路,挤伤人员。所以,在设计下部车场距离时一定要大于1.3m,这样采矿人员和采矿设备的安全才能得到有效保证。

二、采矿和挖掘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1采矿工作面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在具体的采矿过程中,巷道通常是位于矿层的底板,而施工一般采用反眼头双向施工,这种方法在进行爆破时容易使反眼柱受到多重震动,造成较大面积的空顶出现坍塌,增加维护的难度,因此,如果在实际的施工中如果采用反眼头双向施工,采矿人员一定要特别小心谨慎地进行操作,保证自己的人身安全。而设计工作面的切眼时,其方向和矿层正倾斜方向不一致,造成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特别是切眼施工中,三角区域垮塌。因此,在设计工作面的切眼时应保持和矿层的正倾斜方向一致,也就是沿着矿层的正倾斜方,这样防止在切眼施工中三角带矿柱出现垮塌事故。另外,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设计急倾斜层坡度往往会达不到23度的安全倾斜标准,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在设计急倾斜层坡度时一定要达到23度的倾斜标准,为回采过程保驾护航,保证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

2挖掘工作面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及解决对策。

挖掘工作面施工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改造眼坡度不合理和选择的运输巷道拔口位置不合适两个方面。我们知道,即使是在采矿区域,采矿层也是有限的,并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是,所以如果要想充分利用矿产资源,就必须合理地改造矿井中的眼,需要注意的是,在改造矿井中眼的实际过程中,一定要根据地下岩石结构和矿洞的具体承受能力等多种因素,经过认真研究之后进行综合性的改造,坚决避免因为追求最大化的经济利益而盲目进行改造,进而提高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和减少财产的损失,具体来说就是,改造矿井中的眼一般控制在25&以下,才能有效保证生产的安全性。针对运输巷道拔口位置不合适的问题要选择最合适的拔口位置。通常情况下,内开石门矿层两边开口是在其中,而石门恰巧通过矿层,这时应该将运输巷道设计为正反拔口两个,这样两个运输巷道距离刚好可以错开,进而有效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三、结语

采矿安全论文范文第6篇

炭煤矿自1958年规划建井,设计年生产能力45万吨,投产以来,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同时矿山地质环境也遭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炭煤矿存在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如下。

1地面塌陷炭煤矿井田范围

内一1煤地下采空区面积10.5km2。根据实地调查,一1煤采空区出现地表塌陷,在采深200m以深地区,地表无明显裂隙,采深200~100m地区未见厂矿、民房明显破坏,采深100m以浅地区地面出现采动裂隙,对农田耕种有一定影响。采空区及其伴生地面裂缝对流经矿区的东泗河有严重影响。由于东泗河流经采空区,地面塌陷和地面裂缝破坏河道地层结构,已经成为地表水渗漏主要通道,河道地表水通过地裂缝下渗进入煤矿巷道,严重影响到采矿安全。需要采取综合工程措施对其进行应急治理,并加强监测工作。

2含水层破坏

炭煤矿矿井正常涌水量9000m3/d,已造成煤层顶板灰岩含水层和底板灰岩含水层水位下降,且降幅明显。采矿活动对深部岩溶含水层影响较严重,主要表现在承压水头有较大幅度的下降,深层地下水资源量减少,开采条件恶化。

3对原生地形地貌的破坏

炭煤矿一1煤层己基本采完,采空区面积已达10.5km2,上部的华泰煤矿开采二1煤,也已形成地下采空区面积2.1km2。对原生地形地貌景观影响明显,地表局部见有地裂缝,但相对丘陵地形而言,对矿区地形地貌景观影响较大。

4河床开裂渗漏

造成煤矿开采安全隐患东泗河是矿区内的地表水和地下水的主要流通、排泄通道,该河向西北约10km流入伊洛河,属于季节性河流。该河流经井田范围内长度约900m,河道土质以碎石土为主,局部地段为粉土和淤泥及淤泥质土。河道从采空区或采空区附近通过,有地面塌陷及伴生地面裂缝发育,河道地层结构遭到破坏,有地表水入渗进入煤矿巷道的现象,影响炭煤矿生产安全。为了防止河道沟谷中地表水渗漏地下进入炭煤矿巷道,保证煤矿安全生产,本着安全合理、经济可行的原则,对炭煤矿区段东泗河河道进行必要的调查、勘查工作。

二工程主要治理措施

1河道治理工程

(1)排水渠治理为了快速排泄地表水,防止地表水顺地面裂缝渗漏进入煤矿巷道,影响煤矿安全生产,在东泗河河沟内修建排水渠。排水渠为M7.5浆砌石结构,块石强度不小于40Mpa。排水渠过水断面为梯形,最小结构尺寸为底宽3.9m,顶宽4.5m,高3.0m,砌石厚度0.8-1.1m,修建排水渠长度为900m。主要工程量为:河道清淤土方开挖工程量18573.61m3,碎块石挤淤置换工程量720.83m3,浆砌石排水渠工程量为12967.80m3。

(2)排水渠的过流能力验算根据调查,多年最高水位计算,东泗河二十年一遇的最大洪峰流量不超过12.0m3/s。

(3)沟渠地基处理针对不同的地层类型,采用不同的地基处理方法。对于碎石土(无裂缝发育和其他异常情况),可以不进行地基处理。对于裂缝发育的地段,地基处理措施是:首先对裂缝进行适当的开挖清理,然后用粘土进行充填夯实,再铺设70cm厚的粘土防渗垫层,然后再砌筑沟渠。对于粉土地段,地基处理的措施是:首先铺设60cm厚的碎、块石置换层,并灌注水泥砂浆,然后再砌筑沟渠。对于淤泥和淤泥质土地段,首先采用碎块石挤淤置换的方式进行处理,然后再砌筑浆砌石排水渠。

(4)防渗及抗冲击对于无裂缝发育地段,采用“浆砌块石+混凝土”双层复合防渗及抗冲击结构,即先铺设800-1000mm厚的浆砌石渠底,然后再浇筑200mm厚的混凝土(C20)防渗层,共同起到抗冲击下彻及防渗作用。对于地裂缝发育地段,则采用“粘土防渗层+浆砌块石+混凝土防渗”三层复合机构,共同起到抗冲击下彻及防渗作用。即先对裂缝采用粘土进行充填夯实,再铺设700mm厚的粘土防渗垫层,然后砌筑800mm厚的浆砌石渠底,再铺设200mm厚的混凝土(C20)防渗层。对未稳定的和潜在的采空塌陷区,预测变形参数,采用粘土垫层进行防渗,兼有调整塌陷变形的功能。

2土方回填夯实

工程在排水渠超挖部分以及原始地面至排水渠顶之间,用开挖出来的土方进行回填夯实,回填夯实地面高程应不低于排水渠顶面高程。土方回填夯实工程量为18712.99m3。

3植树绿化工程

在土方回填夯实区域范围内进行植树绿化,以恢复植被,美化矿山环境。绿化采用适应当地气候的杨树,在渠的两侧各栽植两排。树的规格为胸径3cm,植树网格间距3m。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无机械损伤、树形端正和根系发达的苗木。主要工程量为:植树1100株,绿化面积9000m2。

三工程效益分析

(1)减灾效益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可以改善地表水的流通条件,防止地表水入渗煤矿巷道,降低煤矿生产安全隐患,具有减灾防灾的效益。

(2)环境效益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消除对居民和公路交通干道的安全隐患,提高植被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和周围生态景观,使矿山生态环境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和保护。

(3)社会效益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消除了灾害隐患,美化和恢复了矿山生态环境,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矿区附近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美化了当地居民的居住环境,使得矿山企业和地方政府、地方群众和谐共生,共同发展。有利于促进地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形成安定团结、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政治局面,有利于构建和谐社会。

(4)治理工程的实施,可有效避免地表水入渗到煤矿巷道,降低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干扰,提高煤矿的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降低生产成本。同时植树1100株,新增绿化面积约9000m2,经济效益明显。

四结语

(1)河南大峪沟煤业集团炭煤矿存在开采引起地面塌陷、地裂缝,河床开裂渗漏,造成煤矿开采安全隐患等矿山地质环境问题。

采矿安全论文范文第7篇

在规划时综合考量,整体分析施工过程中要运用到的技术和设备。例如施工工地土质较松,要事先准备加固设备和材料,如果施工区域土质硬,就要事先规划好要使用的钻孔设施和防断裂设备,避免施工过程中发生意外。未雨绸缪是解决技术不安全因素的最好办法,所以关注规划阶段,从工程的初始阶段就将不安全因素避免掉是极其必要的。

2具体施工方面操作不规范

在采矿的具体施工环节,技术操作不规范将严重影响工程的安全性,而施工中的安全事故会直接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

2.1井巷设计不规范

现阶段,对井巷工程的巷道曲率半径是有一定要求的,若需要进入防爆机车,巷道曲率半径一般要求设置为12~15m,若采取其他方式,则需设置为±9m,一些施工者为节约人力、物力,一般会缩小这一半径,在施工中,也许不会影响人员或设备的进入,但如此的设置必然会对生产的安全造成很大的影响。因此,应对这一半径严格规范,只能对不同情况设置为>9m或者>12m,避免造成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另外,施工区域下部间隙的安全距离一般是1.3m,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很多工地的这一间隙不足1.3m,为安全考虑,应适当拉大这一距离,避免车体相撞造成严重的损失。在井巷工程中,还有许多方面存在着设计不合理,这必须引起管理者的重视,规范这些工程的设计,为其安全提供技术的保障。收稿日期:2014-04-28作者简介:罗远林(1968-),男,贵州六枝人,工程师,现在贵州浙商矿业集团有限公司工作。

2.2采掘工作面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技术因素

在采矿施工的过程中,切眼技术和分斜坡技术的实际操作也有很多不成熟。如开口时选址不明,造成切眼的作用不大;另外在分斜坡的过程中,没有准确的坡度要求,致使坡度不合理,对岩体造成一定的伤害。针对这些情况,在实际施工中应注意规划,在施工时准确计算开口位置及深度,规划分斜坡的位置和坡度。

3采矿的监督管环节待于提高

采矿工程中,技术操作难免会有疏漏。因此,必须加强技术管理监督的力度。

3.1策划安全监督

工程是开始于策划阶段的,工程策划是后期施工的指导。某些策划在形式上看起来令人叹服,但在实际施工中就会发现其中的很多细节都不合理,造成施工不可控,对工程安全造成影响。因此,必须组织专业人员在工程的策划阶段就进行监督,避免后期的麻烦。

3.2施工安全监督

施工是采矿工程的具体操作阶段,这一环节的技术一旦出现失误,将直接对施工人员以及财物的安全造成影响,这就需要对施工专业性、器材完好性以及施工材料的合格性等等进行监督,为工程的开展保驾护航。

3.3工程后期安全监督

很多企业在开采过后将开采基地弃置,造成一定的安全隐患。针对这种情况,企业应在工程完结之后一段时期内,对老工地进行监督,避免其出现塌方等事故,对附近人员造成伤害。

4爆破技术的安全应用

在爆破技术方面,要借鉴深孔爆破、等离子爆破等先进技术。另外爆破中产生的飞石一般从爆破点向外扩散,因此施工者还要设置防护措施,避免飞石造成安全事故。要积极招揽专业技术人才,学习先进的爆破技术,提高采矿爆破的安全性。还要注重自身爆破人员素质的提高,组织定期培训,不断提高从业人员专业水平,为爆破技术安全性提供更可靠的保障。

5结语

采矿安全论文范文第8篇

(一)巷道工程设定中的不安全因素

车场位置设定的不合理成为采矿工程的不安全因素。由于在设计过程中,人们仅仅将设计目光投放到上山和运输巷道的位置的选择,由此不得不将车场设计在弯曲巷道中,这样就严重阻碍了电车司机的视线,无法及时看到前方信号,并无法和工作人员实现交流沟通,由此会引发危险事故的发生。对于巷道进行设计的时候也往往会发生高度过低的情况,并且由于在开拓巷道的过程中我们往往会采用半圆拱形的断面,倘若在墙面设计中没有采用规定的1.2m,那么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尤其是在设定了架线的巷道中,由于高度不到,由此影响工程进度,并且比一般的工程设定容易引发机电事故的潜在危险高达原本4倍以上。对井下巷道的掘进施工过程中,中线起到方向指示的作用。在我国采矿工程设定中,一般要从棚梁和模板位置都需要设定4个和3个中线点,并需要采用偏中或者正中的形式。腰线则主要用来表示标高和坡度,一般而言会采用水尺延伸到掘进迎头部来了解腰线的位置,一般会采用30m-50m的距离进行腰线的设定,一旦发现腰线偏离则需进行矫正。但在巷道开采施工中,不得不对厚煤层位置进行分层开采,进而导致巷道压力增加,倘若发生支架错动或者变形会直接影响到中线点,进而对巷道的质量水平产生影响,使他们不能处于同一直线上。

(二)采掘工作中的不安全因素

1.切眼和分斜坡中出现的问题

采掘过程中,对切眼的开口操作过程中,倘若没有严格地按照正倾斜方向进行切割,或者没有达到原本设定的长度,就会造成切眼和分斜坡的不稳定,进而造成三角带煤柱垮帮,导致发生重大安全事故。

2.坡度过小

由于采矿工程设定中任何因素都可能成为不安全因素,在针对倾斜煤层进行坡度的设计过程中,尽管拥有原本规定的精确数值,但也难免会出现一系列的问题,导致主斜坡的坡度根本就不能满足施工的整场需求,进而在下降过程中受到重力的作用不能有效下降,严重影响了工作效率。或者是由于下降速度过快,导致无法控制,发生一系列的安全事故,直接威胁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

3.改造眼不规范

实际工程开采工作中,人们往往太注重经济效益,在改造眼的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往往忽视综合情况,甚至会出现一些不符合规章制度的设计,由此导致改造眼在反眼或者拐弯处出现了坡度过大的情况,为正常施工埋下了不安全因素,成为安全事故的导火索。

4.运输巷拔口位置不规范

由于运输巷口的特殊性,在采矿过程中占据了非常重要的地位。设定运输巷拔口的时候不仅需要考虑到周边的位置,还需要选择周围环境,采矿工程设定中,一定要将外开口巷道和内开口巷道之间的距离保持在8m上,但由于受到经济、技术等条件的限制,导致人们忽视这一要点,为采矿工程带来不安全因素。

(三)应对措施不及时、能力不足的不安全因素

我国采矿工程一旦发生事故,由于各部门应急能力不够,专业水平不足,导致一旦发生安全事故,无法做出正确判断,甚至引发事故的扩大化,造成不可弥补的事故发生,产生恶劣的影响。(四)安全管理、公共方面的不安全因素由于我国安全管理机构的不健全和监管体系的不完善导致有些部门甚至直接取缔了安全管理机构,无法对采矿工程进行客观监管。有些部门在人员的选择中,为应付检查,选择并无应付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能力的人员,造成事故因素的不可控性。并且在安全管理方面,有些部门只顾生产,不顾安全,安全问题形同虚设,成为施工不安全元素关键所在。公共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主要表现为施工现场没有明显的安全标志,工作人员可以在没有安全防护的状况下,随意进行施工现场,带来安全危机。施工现场的漏斗、升降口、沟、洞、坑等地方由于没有盖板没有防护栏造成不安全因素。在2m上的邻边由于资金限制,尚未设置防护栏,导致不安全因素的出现。其次,我国施工现场并没有安全出口、楼梯无扶手、踏板尚未固定、易塔防材料下作业、断线依旧带电、搬运危险物品时措施不到位都成为采矿工程的不安全因素。

二、采矿工程事故的防范措施

(一)完善安全管理工作做好防范工作

对采矿工程需要设定专门的监管部门,实时监测,发现不安全因素进行综合分析,提出解决措施,并在工程施工过程中,要求工作人员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开设“发现不安全因素”活动,针对实际操作中不安全因素的发现者实施物质、名誉的奖励,进而激发积极性,做好防范工作。

(二)挑选专业人才做好防范工作

由于我国采矿工程缺乏专业技能型人才,针对安全事故的发生不能做到精准判断,也不能提前发现危险性因素,由此就需要公司、企业进行专门人才的培训和专门性人才的引进工作,为采矿工程的正常施工出谋划策。实施过程中,不能只注重经济效益,应将人员生命安全放到第一位,以专门人才的专业性建议为主,从技术到公共安全、起重作业、巷道工程、采掘工程提出可实施建议,确保做好安全事故的防范工作。

(三)规范施工做好防范工作

做好采矿工程的安全施工是防范事故发生的关键所在。针对中部车需采用双道起坡的方法,从而避免巷道阻塞的情况发生。下部车场安全间距一定要保持1.3m以上,确保安全距离;将改造眼坡度设计为25度以下;采用规范施工的方法,对施工现场、施工方法进行安全指导,实现安全作业,并对周边环境做好防护工作,确保工作的正常、安全进行。

三、小结

采矿安全论文范文第9篇

2007年全省累计生产原煤2157.25万吨,发生死亡事故24起,死亡34人。同比分别下降44.19%和32%。百万吨死亡率为1.58。同比下降43.79%,达到福建煤矿安全生产历史最好水平,突破全国乡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平均2的水平,提前实现国家“十一五”乡镇煤矿百万吨死亡率控制4以下的目标。

一、福建省煤矿基本情况

(一)煤矿基本概况

目前,全省共有煤矿332个。其中,省属国有煤矿28个,乡镇煤矿304个(占92%)。主要集中在龙岩、三明、泉州等3个设区市。有新罗、永定、永安、大田、永春等19个产煤县(市、区)。

(二)福建煤矿特点

1、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福建省煤田地质构造复杂,煤层赋存条件差。断层、褶曲发育,且基本是薄和极薄煤层。煤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煤层瓦斯含量低。均为低瓦斯矿井,无高瓦斯或瓦斯动力现象矿井。矿井煤尘无爆炸危险,煤层基本无自燃倾向。

2、乡镇小煤矿多,办矿起点低,落后现象严重。福建小煤窑开采历史悠久、数量多,据统计,开采初期小煤矿数量总计有4000余处,在2001年的煤矿清理整顿中,关闭了1970处非法小煤窑,在2004年的全省煤矿专项整治中,又关闭无证非法煤矿(井)1444个。截至2005年颁证前,全省各类煤矿还有469个,其中乡镇煤矿406个,而且挂靠各类井(硐)、系统438个。乡镇办矿起点低,历史欠帐多,矿井开采前期,装备和工艺十分落后,技术管理薄弱,无序开采的现象突出,事故多发,2005年,全省百万吨死亡率达6.21。

3、乡镇煤矿基础薄弱,水害问题突出。福建乡镇煤矿是在七、八十年代“有水快流”、扭转“北煤南运”的历史背景下,由“夫妻硐”、“朋友硐”发展而来。管理水平低。技术力量薄弱。虽经多次专项整治,但是在2005年颁证前,水害问题仍然较为突出。

一是矿井布局不合理。水害防范难度大。在同一井田内、在不同标高有多个乡镇煤矿,矿与矿上、下重叠,形成“抽屉式”开采,矿与矿之间没有规范的开采顺序,也没有留置隔离煤柱,对矿井水害防治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二是勘探程度低,水文地质资料欠缺。多数乡镇煤矿勘探程度低,水文地质资料及矿井水害分析程度不高,小煤窑及其采空区没有实测图纸,地质资料,各类图纸资料不全。其分布及积水空间难以摸清,水患较为严重。

三是水害防范意识低。多数乡镇煤矿业主文化水平低,对水息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技术力量和探放水设备配备不足,在水害防治方面的投入也还不到位。

四是容易引发较大水害事故。在我省顶板、瓦斯中毒窒息和水害等三大事故中,水害是造成群死群伤事故的最大因素。据统计,2001―2005年福建省共发生各类透水事故10起,死亡31人,其中,较大及以上事故4起,死亡21人,2005年5月28日龙岩市新罗区发生1起重大事故。死亡10人。

(三)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管理基本情况

2005年以来,我省开始实施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后,总计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435本,已注销生产矿井安全生产许可证65本。目前全省现有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总计370本,其中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38本,生产矿井安全生产许可证332本。

二、突出重点,严格标准,立足防范较大事故,认真做好煤矿安全生产许可证颁发工作

根据《安全生产许可证条例》和《煤矿企业安全生产许可证实施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文件要求,我们进一步细化标准,制订下发了6项颁证管理办法和通知等文件,严格执行颁证程序,以颁证为契机,坚持“突出重点,严格标准,淘汰落后,立足防范较大事故,提升矿井安全生产基本条件”的原则做好颁证工作,促进煤矿全面夯实安全生产基础。

(一)突出水患重点。立足防范较大事故

针对福建煤矿水害突出的特点,颁证时,我们在保证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达标的基础上,细化防治水标准,提高颁证准入门槛,把住水害治理关口。立足防范较大事故。首先把矿井水害调查论证作为颁发安全生产许可证必备条件严格审查,凡是矿井水害专项调查不清,论证不充分、结论不明确,没有配备探放水设备的煤矿,一律不予颁证。

一是要求各类煤矿企业“必须开展矿井水害普查工作,必须将矿井和周边的老窑和采空区及积水情况调查清楚并填绘在采掘工程平面图和井上下对照图,并建立水文地质档案”。对水害调查不清或未建立水文地质档案的煤矿,一律不予颁证。 二是县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必须对矿井水害调查资料进行审查论证,确认矿井“水息调查清楚”。并由县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主要负责人审查签字、部门盖章。对县级煤炭行业管理部门审查论证不充分或结论不明确的煤矿,一律不予颁证。

三是水息调查材料必须经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论证复审合格。对未经设区市煤炭行业管理部门论证复审或论证复审不合格的煤矿,一律不予颁证。

四是严格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审查。规定煤矿安全现状评价报告必须专题评价矿井水文地质类型,水害危害程度,防治水机构、人员、措施和设备配备等,要求评价报告论证充分,评价结论准确、可靠。对安全现状报告不全面、不充分或评价结论不准确、不可靠的矿井,一律不予颁证。

由于采取以上措施,提高了颁证标准和门槛,促使煤矿企业争相加大加快安全投入,纷纷聘请安全管理和技术人员,认真开展矿井水患调查和防治水专项治理,积极改造、完善矿井排水等系统。有效消除了矿井水息,提高了矿井抗水灾能力,极大的提升了矿井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二)坚决清理挂靠井(硐)口,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2005年颁证时,由于历史遗留问题。我省乡镇煤矿大量存在“一证多硐”的现象,即一本煤炭生产许可证挂靠多个硐(井)和系统。这些挂靠的硐(井)和系统安全生产投入不足、设备简陋、水平落后、缺乏专业技术人才,特别是超层越界、水害隐息严重,容易发生煤矿安全事故。为提升矿井安全条件,坚决淘汰落后,我局制定具体措施,严格按照“一证一井、一个经济实体、一套生产系统”的原则进行颁证,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条件的挂靠井(硐)和系统,一律不予颁证。至2005年底,全省共清理出各类挂靠井(硐)和系统438个,大大提升了全省煤矿安全生产基本条件。

采矿安全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新城;金矿;回采;研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 P618.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00-00

山东黄金矿业股份有限公司新城金矿我国大型黄金矿山之一,位于山东省莱州市金城镇境内,是一座有着30多年发展历史,现有采、选、冶综合生产能力5100t/d以上,年产黄金10万余两的大型黄金矿山。

自建矿以来,新城金矿为适应生产发展,历经了三次大的改扩建工程建设,形成了目前以主斜坡道、主竖井―辅助斜坡道、主斜坡道的多种开拓方式共存,机械化盘区充填采矿法为主要采矿方法的现代化矿山。

纵观国内外高品位残矿开采方法,充填采矿法因回收率高,顶板暴露面积小,安全性好而成为残矿开采的首选采矿方法[1,2]。充填体内残矿的开采是软破复杂环境下矿体的复采。由于残矿周围充填体强度不同、残矿本身的留设空间位置与大小不同、残矿在母体开采时作用的不同,使残矿开采的复杂程度与技术难度不能与正规矿体的开采相提并论。因此,其开采方法与技术应该围绕在软破介质环境下的不规范矿体的开采上,国内外虽然没有相同的开采方法与经验,但煤矿、有色、化工等行业有相关方面的技术与经验可以借鉴。例如盾构法解决软破岩层下巷道的掘进问题、小断面进路法(上向、下)用于破碎矿体的开采、钢纤维喷射砼用于破碎顶板的支护等[3,4]。

总之,充填体中高品位残柱的开采,不仅是一种采矿方法的问题,更多地涉及到软破介质内的掘进与支护技术、软破介质的地压管理与顶板安全技术等,是一个危险隐患环境下安全开采的系统工程问题,必须对传统的充填采矿方法进行改革与技术创新,在安全开采前提下,实现充填体内高品位残矿的充分回采。

2 新城金矿残留矿壁回采技术研究

2.1新城金矿残留矿壁回采技术总体目标

(1)实现浅部中段高品位残矿充分安全回采,回收率达到85%以上。

(2)通过软破介质内巷道掘进相关技术研究,确保矿石、人员、材料的安全运输,解决采空区的充填问题。

(3)通过软破介质内残矿安全开采相关技术研究,确保残矿开采安全。

(4)完成采场施工设计。

2.2新城金矿残留矿壁回采技术研究方法

为确保新城金矿充填体内残柱安全高效回采,首先对残柱资源进行调查,对矿体的空间定位及其开采环境进行现场调研。采用数值模拟与理论力学模型对散体下顶底残柱开采过程进行了稳定性分析。建立理论力学模型,应用修正普氏拱理论计算了进路顶部荷载,采用数学力学解析法对不同规格的进路在开挖过程中的承载层进行了内力分析,得出了进路开采半宽和承载层厚度之间的拟合函数,进而得出了不同跨度进路顶板需预留原岩的最小安全厚度。应用ABAQUS软件对不同规格进路的开挖过程进行了塑性变形和顶板应力分析,得出了进路的合适采高及预留原岩的安全厚度,以及不同跨度的进路顶板冒落规模,从而得到采场进路宽和高。将理论力学分析和数值模拟分析的结果应用于新城金矿残柱的开采中,并对采场沿脉巷道进行位移监测,能确保试验采场安全生产。以此为依据,进行残矿开采方法选择与设计,确保高品位矿的高效低成本开采。对软破介质内采场的支护形式与支护方法进行研究,保证充填体内残矿开采安全高效。

2.3新城金矿残留矿壁回采技术路线

(1)残柱资源调查与空间定位

(2)残柱分布状况及其开采环境调研

(3)软破介质掘进及残矿开采相关技术调研

(4)软破介质内巷道掘进方法与支护方法研究

(5)残矿开采方法选择与设计

(6)充填体内采场回采工艺与技术研究

(7)软破介质内采场的支护形式与支护方法研究

(8)充填体内残矿开采安全技术研究

3 新城金矿残留矿壁回采技术应用效益

3.1经济效益

本项目研究的经济指标是残矿回收率≥85%,选冶综合回收率90%以上,预计经济效益2亿以上。具体计算公式如下:

该项目预计回采矿石量为12万t,平均品位10g/t,新增金金属量1200000g。以目前国际黄金交易价格260元/g计算:

新增销售收入:1200000×85%×90%×260=23869万元;

新增利润:23868-1200000×90×10-4 =13068万元。

其中2014年回采矿石量为6万t,平均品位12g/t,新增金金属量720000g。以目前国际黄金交易价格260元/g计算:

新增销售收入:720000×85%×90%×260=14320.8万元;

新增利润:14320.8-720000×90×10-4 =7840. 8万元。

2015年预计回采矿石量为6万t,平均品位8g/t,新增金金属量480000g。以目前国际黄金交易价格260元/g计算:

新增销售收入:480000×85%×90%×260=9547.2万元;

新增利润:9547.2-480000×90×10-4 =5227.2万元。

3.2社会效益

当前,类似新城金矿的老矿山,均面临资源殆尽,井下环境复杂,开采难度大等一系列难题,残留矿壁回采技术研究为矿山的发展开辟一条新的途径。大大增加了矿山的产量,为矿山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解决了矿山的就业压力,提高职工收入,有利于社会的稳定。该项目的研究,保证了井下工人安全作业,保证安全生产。总之,该项目的研究,对于充分回收有用资源、提高矿山企业经济效益、保证经济持续发展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残留矿壁回采技术研究及应用在国内外没有完全相同的开采方法与经验,属于新城金矿针对目前的矿山开采条件进行的突破性研究,该项目应用前景广阔,在山东黄金集团内的黄金矿山均具有借鉴与推广价值,可为集团创造上亿的利润。

同时,该项目的开展,将为国内乃至国际范围内类似生产工艺矿山的软破介质内矿石的回收利用创立参考,对矿物资源充分回收意义重大。

4 结论

残留矿壁回采技术研究及应用主要探讨充填体内巷道掘进与支护方法、充填体内残矿开采方法、充填体内地压管理与顶板控制方法、充填体内残矿的充填工艺与技术,以此实现软破介质内残矿的安全、经济与合理回收。通过实践表明,该项研究技术大大提高了新城金矿的回采率,企业的经济效益得到增长,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为类似矿山二次开采提供了技术支持。

参考文献

[1] 肖迪民,苏心德,张根深. 锡矿山南矿难采残矿回采实践 [J].采矿技术,2007(2):1~25

[2] 赵明宣,于常先,张伟洲,等. 三山岛金矿上盘护顶矿回采技术研究及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2):2~35

采矿安全论文范文第11篇

随着国家队能源资源开采的关注与重视,采矿事业在近些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是由于采矿不安全问题造成的重大伤亡事故时有发生,随之而来的采矿安全问题也引起了相关人员及社会大众的高度重视,因此,本文对采矿安全技术管理的相关问题及解决措施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为保障采矿安全及提升采矿经济效益方面提供一定的依据。

【关键词】

采矿;安全技术管理

0 引言

采矿工业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重要意义,它为国家社会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资源与能源材料,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提供

采矿工业是为现代化建设提供能源和原料的基础工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在生产实际中,由于矿山采矿的作业空间狭小,环境差,难以预见和控制的不安全因素普遍存在,导致矿山采矿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十分突出。如果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必然会严重威胁采矿工人的生命安全,还将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并使国家的矿产资源遭到破坏。由此可见,加强矿山采矿安全技术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明确相关技术的管理任务

从当前我国采矿安全技术管理整体情况来看,就是要严格落实国家指定的相关法规及政策方针,并以此为依据建立完善的采矿安全规章制度体系,最大限度的避免安全隐患的存在与发展发生,从而有效减少由于安全事故导致的大量经济损失,为采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及国家经济财富的累积奠定基础。与此同时,还要注重不断挖掘生产活动的客观规律,有针对性的制定采矿相关安全技术管理措施,为企业的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笔者针对以上要求,提出了以下几点具体意见。

第一,建立健全采矿中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及各项法律法规,并将其深入到采矿工人的思想中,认真贯彻与落实;

第二,增设与完善采矿企业安全技术管理部门,严格控制管理人员的准入标准,选用专业性强、高素质的安全技术管理员对采矿工程中的各项安全问题,进行严格检查与审核;

第三,建立安全生产及技术管理资料档案,对有关安全技术管理的各项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与保存;

第四,按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及企业制定的安全生产政策与规章;

第五,制定相关措施保障安全技术的落实与实施,提高生产环境的整体水平,引进先进设备与技术,从而更好的保障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

2 加强采矿安全技术管理的实施

面对当今采矿工程中频发的各种安全事故,做好安全技术管理是保障采矿安全及采矿工作顺利开展的重要的内容,对于采矿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具体的实施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树立采矿安全责任意识。各方面人员应当高度重视安全管理责任意识的培养,上至领导,下到基层工作人员都要认清自己的工作职责,在自己的职责范围内办事,并在安全责任意识的指引下完成工作。因此,树立树立采矿安全职责意识,健全采矿安全责任制度,对于保障采矿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采矿安全技术管理以责任到人为原则,以完善的采矿安全职责为基础,高度重视采矿安全,提高采矿安全技术管理水平,提升采矿企业经营效益。

其次,做好安全检查相关工作。采矿企业安全检查的主要目的就是及时对采矿工作中的各种安全因素进行检查,尽量消除或较少安全事故的发生,从而有效保证采矿安全。安全检查通常都会采取有领导、有组织的检查方式,并如实记录检查情况,并将检查结果及采矿安全中的各种问题公布于众,同时还要做到“四不推”,班组不推给工区,工区不推给矿部,矿部不推给主管部门,主管部门不推给当地政府,扎实做好采矿安全技术检查与管理工作。关于安全检查工作的具体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五点:一是要认真检查安全技术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及法规的执行情况;二是要检查对上级的安全生产政策、方针及决定的执行情况;三是要检查采矿环境的安全情况,如井下巷道的支护状况,空顶情况等;四是检查采矿工具、设备及相关防护装置与安全设施等是否符合安全技术管理的相关标准,检查安全技术措施是否按照原计划有效的落实;五是检查预防自然灾害的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只有在采矿安全检查过程中做好以上五点工作,才能保障采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的切实有效。

第三,积极开展安全技术管理的培训工作。

从目前多起采矿安全事故的分析研究中我们发现,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领导及员工都未接受过采矿安全技术上的相关培训,不具备专业性的采矿安全理论与实践基础,从而会导致违章、违法等操作出现,因此,如何在采矿企安全技术管理过程中,做好技术和安全方面的教育培训是实现采矿安全的重要途径。培训的主要内容应紧紧围绕采矿企业安全、技术部门安全意识的提升来开展,经过专业的培训之后,采矿技术人员及安全部门负责人应当树立起较强的安全操作意识,并以榜样的形象激励基层员工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政策,从而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增强全体采矿人员的安全意识。

最后,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具体是指各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采掘作业规程。前者主要包括严格按照工具的使用方法及操作程序进行使用,同时要注意相关的注意事项,尽量避免由于工具操作的不正确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此外还要考虑岗位与工种的差别,在操作流程及规定上也要进行相应的区分,并要求操作人员严格遵守执行;后者主要包括采掘作业范围内的地质概况、安全技术措施及生产工艺等都有严格按照规范流程操作,从而有效的指导采矿安全生产,对于保障采矿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若在采掘作业过程中有异常情况出现,需要按照安全措施,结合实际情况,对异常进行及时分析与处理,确保采掘工作的顺利进行。

3 结论

综上所述,采矿作业在位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能源资源的同时,采矿安全事故也为国家经济带来了重大损失,为采矿人员的生命安全带来威胁,采矿安全问题不容忽视,采矿企业及领导管理层应当加大力度重视采矿安全技术管理,保证采矿事业的安全,尽量避免或者是减少采矿安全事故的发生,以及由此给国家、社会带来的经济损失,对于保护人们和国家的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对采矿安全技术管理工作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望能够为日后的采矿安全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杜海卫.矿山采矿安全技术探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3-12

[2]王湛文.简论矿山采矿技术安全管理[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08

[3]葛燕平.矿山采矿技术中不安全因素的分析[J].科技资讯.2013-05

[4]李伟山.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J].河南科技.2013-01

采矿安全论文范文第12篇

Abstract: The accident rate of coal mining is high, its risk practitioner is high, and the labor intensity is also high. Therefore,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is the fundament of coal mining and the guarantee of coal mine benefits. In this paper, the importance of 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in coal mining process is explored.

关键词: 煤矿开采;安全管理;煤矿安全管理

Key words: coal mining;safety management;coal mine safe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TU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0-0116-02

0 引言

煤矿安全管理是批煤矿生产过程中的全部安全工作及一系列法制、组织、技术、措施和管理工作,从专业角度包括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生产建设中的动态安全管理及安全信息化工作。近几年来,国家和各级部门召开多次会议,下达一系列关于煤矿安全管理的文件,事实表明这些理论上的工作是起不了太多效果的,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实践操作到每一个具体企业,每一个煤矿职工身上。

1 我国煤矿安全现状分析

煤矿开采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近几年来,随着我国煤矿安全监察体系的实行和强化,煤矿安全状况有了很大改观,然整观我国煤矿安全状况,灾害事故仍旧频繁发生,如瓦斯煤尘爆炸、透水事故、冲击地压和顶板灾害事故。我国煤矿95%属于地下作业,地质条件复杂,我国开采装备的不良、科技水平低、自然灾害以及诸多主观原因等因素,是造成了我国当前煤矿安全状况差的现象。随着近年对煤矿的深度及强度上的开采加大,更多的重大动力灾害也随着开采条件的加剧复杂性而日渐频繁。

目前,我国乡镇煤矿安全事故最高,国有地方煤矿次之, 国有重点煤矿最低的特点,这种形势是由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管理中存在的以下问题导致的:①当前法律法规不够完善,监察、监督方式方面的不足。比如:现行煤矿安全监察机构人员配置远远不够,监察方式无法实现危险源的动态系统监控,以及大量煤矿事故企业对上面隐瞒不报。②安全观念、煤矿开采生产技术(特别是安全管理技术方面)比较落后,保护意识不强。比如,目前还有1/3以上的乡镇煤矿还采用落后工艺式生产煤炭,使得资源浪费且安全系数低。③缺乏安全科技人才,对职工合理的现场管理及科学的安全指导的不善,增加了煤矿事故机率。④安全投入未合理落实,缺乏安全人才培训与储备。

2 煤矿安全管理的任务、意义与作用

安全管理是指对相关安全决策、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的进行,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促进企业管理和经济效益的第一要素。煤矿的安全管理是煤矿生产的根本所在,是职工的效益保障,是煤矿发展的基本前提,其根本任务是预先发现各种危险,加以分析后,在生产过程中得到控制或消除,其目的是保护广大职工的安全与健康,避免各种损失,防止伤亡事故发生,促进生产力和文化的发展。

2.1 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的根本对策 安全管理的缺失或失误,能致使人与物的不安全情况、环境的不安全,这一连串的因素往往也是国内外发生重大事故的基本原因,可见安全管理在企业管理中起决定性作用。要杜绝煤矿开采过程中伤亡事故,必然从安全管理上加以控制,从安全管理、安全技术、劳动卫生方面进行优化,以提高煤矿安全管理的基本水平,以此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危害。

2.2 执行煤矿安全生产方针的基本保证 经过长期安全生产实践工作经验和教训中,科学总结为十六个字“安全第一、生产第二,预防为主、综合治理”,这也是我国安全生产的根本方针。建立完整的安全管理体系,增强广大职工的自我安全意识和自我防御能力,提高各级领导的安全责任感和自觉性,全面贯彻“三个代表”的落实,实施对各种事故的防止和职业危害的对策,切实保障煤矿职工的生命财产安全,对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和持续稳定发展有着重大意义和作用。

2.3 加强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的重要前提 搞好安全管理是实现煤矿安全生产工作的根本保证,安全管理涉及在煤矿开采中对安全技术和劳动卫生的利用。安全技术措施需要科学的决策,包括对尘、火、易爆品、水等的防范处理;劳动卫生包括对尘毒、噪声、有害气体等各种物理和化学危害的防范。煤矿灾害防治水平的提高要改善煤矿的劳动条件,组织安全技术人员采取有效措施,并在开采先进设备,及时发现不安全隐患,是确保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的基础工作,是企业管理改善和经济效益提升得到体现的根本。

3 煤矿安全管理常用的方法

在安全管理过程中,对对环境因素的研究、安全措施的思考、安全隐患等措施的解决技巧,归为安全管理方法。基于安全管理中安全工作的重要与复杂的特殊性,可以采用是一些基本方法,但必须随着社会和企业生产的发展而不断创新进步。常用的煤矿安全管理方法包括:安全检查法、安全目标管理法、系统工程管理法、煤矿系统安全预测法、煤矿系统安全评价法。其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为前两种方法。安全检查,又称安全生产检查,是管理技术中一种很实用方法。包括查现场、查隐患、查领导、查制度、查管理、查思想六查。根据煤矿企业的生产特点,通过检查与整改相结合、自查与互查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来促进安全管理应用于煤矿企业中。

安全目标管理是一种指导性的管理,在煤矿安全管理中应用较为广泛,是实施全系统、全方位、全过程和全员性的安全管理,是安全管理的目的和集中要求所在。通过工作任务的明确转化,既重视人的作用,又强调工作成果,提高了系统功能,达到降低事故发生率;通过定目标、定方针、排日程、自觉行动与严格检查,实现安全目标值,保障搞好企业安全生产这目的重要策略。

以上两种为煤矿管理中的两种主要方法。根据煤矿安全生产工程的研究内容多、范围广的特点,也需要用到系统工程管理法、煤矿系统安全预测法和煤矿系统安全评价法,从安全痢疾专业技术、安全生产管理技术及人的安全行为方面,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研究、对事故制定预防对策等,采取降低危险性的措施,实现系统安全化,从而达到最佳安全生产效益。

4 结论

煤矿安全管理是煤矿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基本原理就是研究煤炭生产过程中的自然条件、物的状态、人的行为和管理工作等方面的不安全因素与煤矿开采的矛盾和对立统一的规律,是实现煤矿安全开采及煤矿职工安全与健康的重要保障。对于煤矿开采的安全管理需要把安全预防落到实处,安全管理必然务实,安全开采要强化细节管理,警惕不良习惯灾难,安全工作需要强化闭环管理,但最主要的还是需要从业职工的自觉、自律的学习安全常识、增加安全意识和防范技能、自觉遵章守纪,才能保障煤矿安全管理各环节的安全开采。

参考文献:

[1]高崇辅.浅论煤矿开采安全管理之关键[J].经营管理者,2012.

[2]高平.论煤矿开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J].科学之友,2011.

[3]李志强.安全管理在煤矿开采中的重要性[J].内蒙古煤炭经济,2013.

采矿安全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完善;基础

引言:

在人们的日常生产和生活中,矿产资源是一项基本的能源,对于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今社会92%以上的一次能源、80%的工业原材料、70%以上的农业生产资料取自矿产资源。矿产资源具有特殊的自然属性、社会属性和经济属性。在实际找矿过程中是预查普查详查勘探的顺序进行找矿,以提高找矿的效率和精度。

1.矿区水文地质勘探的基本内容

随着资源的不断开采,矿产资源作为不可再生的资源逐渐呈现枯竭的趋势,现代矿产企业面临着严重的发展问题,新型的矿产勘探技术应运而生,矿区水文地质的勘探能够有效精确的对矿产特点以及矿产储量进行一个科学的评估,从而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促进社会的有序发展,这就对勘探技术的研发和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谓的矿产地质勘探是利用多种技术对地下矿区情况进行一个科学的探究和评估,通过勘探结果对矿区煤储量或者其他矿产的储量和地质情况进行一个全面的确定,地质水文的勘探是一个复杂的工作内容,作为矿产开采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矿产企业必须充分重视矿区水文地质的勘探工作,其不仅关系着矿产的开采同时还关系着矿区防治水工作的开展,是安全和高效的开采基础,在矿产开采中一定要遵守先探后掘、有疑必探的原则,保障矿井建设和安全生产工作,在水文地质专业中要注重防、堵、疏、排的治理措施,为查明地质条件和开采技术条件,奠定良好的基础。例如在煤矿的开采中,对于矿区水文地质的测定要对相应的煤矿储量以及近矿围岩技术性能进行勘探,为煤矿的开采提供良好的数据支持,其中包括储层、深度、松散系数等内容,具体开采中根据矿场经济条件以及水文地质勘探资料对煤矿开发利用价值和开发难度进行系统的评价和估计,从而规划和设计矿山的建设,保障投资的可靠性和合理性,预估煤矿发展价值,充分考虑矿产综合利用和环境问题,我国的总体地质呈现多起破坏、复杂多变的特点,这就为矿产的开采提出了更大的挑战,如何保障我国能源供应和工业发展就需要不断研发矿产勘探技术、创新勘探设备,目前我们已经大致形成了板块构造理论、含油气系统、层序地层学等七大理论,为我们认识裂谷盆地、大陆边缘盆地的油气地质特征提供了可靠地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应用为传统的矿产生产理论提供了良好的创新环境,极大的促进了矿区地质勘探新成果的涌现。

2.矿区水文地质勘探技术研究

2.1GIS技术

在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中,GIS技术应用与煤矿地质勘探工作中的空间数据和勘探成果,煤矿地质勘探具有勘探工作繁琐,勘探内容复杂,勘探数据较多等特点,GIS技术能够对相关数据进行有效的管理和存储,从而减轻了工作强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可视化系统实现了计算机数据和图形的结合,利用网络技术进行数据的直观展示,从而更容易做出科学的决策。

2.2地球物理方法

地球物理方法是矿产水文地质勘探工作中的先导技术,往往是通过地球物理方法加以基础地质技术的配合来实现地质勘探的基本工作,例如在煤矿开采工作中,通过每层开采地质条件评价、综采工作面地质条件超前预测、煤层开采地质条件勘察等内容来进行动态监测和管理。

2.3射线勘探技术。

这种技术的主要功能是用于矿区中的水资源检测,通过射线在遇到不停岩石的反映来推测地下水的情况,通过涉及勘探技术往往能够对地下层情况进行详细的了解,尤其在地下层表现为断层或者碎裂等问题时尤为关键,这种勘探技术具有较高的效率,使用方便快捷是一个值得推广的方向。

2.4层序地层学分析技术

市场经济的介入推动了矿产资源的行业化发展,这就对矿产企业的开发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还要兼顾商业市场趋势,利用有效的勘探开发技术,通过层序地层学的应用来进行分析,层序地层学分析技术已经在国内外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我国企业也要根据具体的地质特点进行选择应用,结合我国实际吸收并创新,推动矿产开发的经济效益和商业价值。

2.5提高人员素质

人员是勘探机构生产经营以及活动的主体部分,勘探人员的文化水平、技术水平、决策能力、管理能力、组织能力、作业能力、控制能力、身体素质及职业道德等,都将对矿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的结果和质量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是决定勘探工作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水文地质勘探机构应加大对勘探技术人员综合素质及专业技能的培养力度,打造一支高素质高专业高水平的勘探队伍,从战略角度上正确认识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作用。

2.6加强技术创新

科技的发展为水文地质勘探工作奠定了良好的设备基础,这就为矿产的开采和生产提供了有力的支撑,不断推进技术创新,促进核心技术的发展,支持矿产生产安全,通过地下水系统理论,依据相关地质理论的分析,对地下水系统以及矿床水文地质勘察系统做一个系统的研究和基本勘察方法,根据水文地质物探等勘查技术和综合地质评价理论实现矿产安全生产的技术基础支持。保障矿产开采的安全。另外,水文地质理论的研究对于矿产的生产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前提,通过详细的地质勘探和工作实践将多源地学信息复合叠加原理和地质信息系统技术耦合,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模型,同时依据矿产床充水条件,提出了多充水水源矿产床水文地质勘查类型划分方案,这对于矿产床水文地质勘查实践具有理论指导作用,不断的推进矿产水文地质勘探技术和理论的进步,实现小构造、多层采空区等地区的探测,不断提高探测精度和标准。

结语:

综上所述,在矿产的开发过程中,矿区水文地质勘探是一个重要的基础和工作内容,这就需要相关专业人士必须对矿区水文地质进行科学详细的勘探之后再根据数据表现制定勘探方案,保障后续工作的安全,为社会的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采矿安全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字:采矿工程 开采方法 选择

一、一般采矿方法选择的过程

(1)选择采矿方法时要考虑到以下要求:

1.生产安全

这是各行各业都要考虑的第一因素,它不仅包括工人在开采过程中的安全和发生坑内灾害时能及时撤离危险区,也要保证坑内和安全范围内的设施及建筑物不受破坏或受到最小危害。

2.高强度的开采

在安全范围允许内,高强度的开采有助于保证开采过程的安全和最大经济效益的获得。

3.可持续的生产过程――原材料消耗量少,劳动生产率高、生产成本低,这也是获得经济效益的保证。

4.矿石损失与贫化率低――另一个角度的矿产资源利用率及矿石质量高。

5.采矿方法简单、可靠且灵活

方法简单,则易于掌握,有利于快速的施工和生产;

方法可靠,则有利于进一步的生产,也是生产稳定的表现;

灵活性是指一旦开采条件有较大变化,能迅速改变作业与工序,相应成为其它可行的采矿方法。

(2)影响方法选择的因素

1.地质因素

地质因素主要是指矿床自身的条件,包括矿山和围岩的物理学性质,他们的稳定性决定着采场地压管理方法等,还有矿体产状,包括矿体倾角、厚度和形状,矿石的品味及价值,有用矿物在矿体和围岩中的分布,矿体赋存深度,矿石与围岩的自然性和结块性,这些因素对采场布置、构成要素、地压管理、矿石运搬方法和采矿方法的确定有决定性的影响。

2.技术因素

技术因素包括对矿体勘探的程度,矿山的开采规模,采装运机械化程度与装备水平、矿山技术操作水平和管理水平,加工部门对矿石的要求以及地表陷落的可能性等。

3.经济因素

采矿方法的选择方法一般有两种,其一是直接法,它根据矿山的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在所有的采矿方法中直接选择几种采矿方法;其二是剔出法,它根据矿山地质及开采技术条件对所有的采矿方法进行考虑,剔出大多数不适应条件和要求的采矿方法,余下的几种即为可行的采矿方法。

第一,总结开采条件。通过对开采地的调研,将矿山的地质条件、开采的适合条件、不适合条件,开采的技术要求等相关调研结果列入采矿方法表格,然后再用直接法或剔出法初选出1―3种可行的采矿方法。

第二,对比优劣,筛选结果。对初选的l一3种采矿方法,结合矿山实际和技术上的分析,列出彼此的优缺点,从经济、技术、安全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以确定出较好的l一2种采矿方法。

第三,综合论证,选出结果。倘若还没有选出最优的采矿方法,则必须进行详细的综合经济分析比较,以确定一个经济上合理的采矿方法。但经济评价,并非在任何情况下都是最后的准则,尤其是当评价的结果各采矿方法之间相差不大(10一15%以内)时,仍须结合技术论证,最终选出一个技术上可行,安全可靠,经济上合理的采矿方法。

(3)选择开采方法的同时,我们还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选择采矿方法前,首先要熟悉地质和相关技术条件等,带着问题做调查研究;

第二,选择采矿方法时,要实事求是地测评各个采矿方法;

进行技术指标评比时,要留有余地,考虑多重因素;

要对矿房、矿柱的回采方法和采准系统做统一的考虑,不能只图方便。

选择采矿方法,不仅是选出一个技术经济合理的采矿方法,而且要求对选择的采矿方法做具体的分析,并绘出相应的设计图纸,写出说明书。

必要时可以进行采矿方法的试验。许多新建的矿厂对采矿方法试验研究工作做得不细。投产后采不出矿石,长期不能达产,从而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所以想要一劳永逸,就必须严格选择开采方法,找出最适合本地的。

二、对开采方法进行有效选择的必要性

正确地选择采矿方法对于采矿工程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采矿方法的选择正确与否,将直接影响到矿山的生产能力和经济效益。合理的采矿方法既能保证安全生产,有较高的采矿强度及优越的经济效果,又能充分利用资源等。

我国传统的对于采矿方法的选择过程一般包括初选,技术经济分析和综合分析三个阶段,再对比后选择最优方案。由于在考虑过程中涉及到的因素具有不确定性,一些经济技术指标没有统一规定,甚至某些技术因素不能定量比较,而设计者又具有个人主观性,使选得的最终方案未必是客观的。为了克服上述方法的不足,国内外相关学者积极探讨,他们从其他学科的不同角度,特别是近年来的电子计算机及其它软科学的发展。如模糊数学、价值工程、灰色理论等,对采矿方法选择给予了一定的技术支持,有效地解决了采矿方法方案中的完全定量化问题,较好综合了各评价指标的影响。

三、模糊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是美国运筹学家,匹兹堡大学的saaty教授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的一种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系统分析方法。它通过明确问题,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和层次总排序5个步骤计算各层级构成要素对于总目标的组合权重。从而得出不同可行方案的综合评价值,为选择最优方案提供依据。

(一)实践的步骤:

1、建立层次分析结构模型;

根据待解决问题的目标,分析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此模型。

2、构造两两比较判断矩阵;(正互反矩阵)

首先,确定评价集V和因素集U,评价集是对评价对象的集合,若评价对象有n个,可表示为

V=[v1 ,v2 ,v3・・・vm]

因素集是评价对象的评价因素的集合,若因素有m个,则表示为

U= [u1 ,u2 ,u3・・・um]

3、针对某一个标准,计算各备选元素的权重;

主要步骤为:构建层次结构模型,构造判断矩阵,层次单排序,一致性检验,层次总排序.由于评价方法优劣的评价集V已确定,因此不需要构建层次模型和进行层次总排序.

4、计算当前一层元素关于总目标的排序权重。

5、进行一致性检验。

(二)注意事项

如果所选的要素不合理,或要素间的关系不正确,就会降低结果质量,甚至导致决策失败。因此需把握以下原则:

1、分解简化问题时把握主要因素,不漏不多;

2、注意相比较元素之间的强度关系,相差太悬殊的要素不能在同一层次比较。

四、突变评价理论

突变理论是20世纪70年展起来的一个新的数学分支。1972年数学家雷内・托姆在《结构稳定性和形态发生学》一书中,明确地阐明了突变理论,宣告了突变理论的诞生。突变理论主要以拓扑学为工具,以结构稳定性理论为基础,提出了一条新的判别突变、飞跃的原则:在严格控制条件下,如果质变中经历的中间过渡态是稳定的,那么它就是一个渐变过程。

参考文献:

[1]柳小胜.基于粗糙模糊集理论的采矿方法优选[J]. 采矿技术,2008(07)

[2]安文龙,王青海. 运用模糊决策理论优化采矿方法[J]. 黄金科学技术,2005 (11)

采矿安全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字 全尾砂充填采矿法;充填系统;安全评价要点

中图分类号TD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3)90-0096-02

0引言

2012年,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根据安全生产的实际需要,对我国新建的非煤矿山,提出原则上需采用充填法开采的要求,根据这一要求,在非煤矿山新建及改扩建项目中,很多企业采用了充填法开采。其中,全尾砂充填采矿法是应用非常广泛的一种。与之相关,在进行非煤矿山“三同时”安全评价过程中,全尾砂充填采矿法及其系统,成为需要重点关注的评价对象。

1全尾砂充填采矿法的基本特点

1.1充填系统的基本构成

全尾砂采矿法开采的矿山,其充填系统基本上由地表充填站、充填物输送管路、以及采场充填系统3个主要部分构成。

1.2全尾砂充填采矿法的基本分类

目前,我国非煤矿山普遍采用的全尾砂充填采矿法分及时充填和嗣后充填两种(学术上也有把全尾砂嗣后充填的采矿方法归为空场采矿法一类,本文不引用这种提法),主要是针对采空区处理的时限来界定的。

1.3全尾砂充填采矿法应用的基本目的

从近几年我国应用全尾砂采矿法的矿山的实际情况来看,使用这种采矿方法最主要的目的主要有两个:

1)控制地表沉降,一则对地表现存的建构筑物是一种有效保护,二则可大幅减少征地费用,此外,也为一些保护对象下的矿床开发提供了可能。

2)减少尾矿库的库存

大部分尾砂经加工后充填到了井下,地表尾矿库的库存大大减少,即减少了征地,又对环境保护做出了贡献。

2全尾砂充填采矿法的评价要点

对全尾砂充填的矿山进行安全评价,需要从系统工艺的特点及危险有害因素的分析入手。

2.1 全尾砂充填系统工艺的特点

1)采场地压管理的重点仍为顶板,采场侧壁受充填体保护,冒顶片帮发生的风险降低;

2)地表充填站年处理量大,存在众多大型设备;

3)充填倍线较容易控制,但近些年新兴的铁矿等大型矿山存在输送管路长、倍线较大、充填系统复杂的问题,给设计和管理带来很大难度;

4)控制地表沉降的效果需要针对保护对象的保护要求慎重论证。

2.2系统主要危险有害因素的评价要点

使用充填采矿法回采矿石的矿山,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与其他矿山相类似,主要有冒顶片帮、火药爆炸、中毒窒息、高处坠落与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车辆伤害、透水、空压机及压力容器爆炸、触电与雷击、火灾、淹溺、粉尘、噪声等,本文对此不展开分析,而是结合本文2.1节提出的几个主要特点,分析充填采矿法矿山关于充填系统(含采场)的评价要点。

(1)关于采场地压管理的评价

建议采用专家评议法进行评价。

以水平分层充填法为代表的及时充填采场,采场地压控制得到明显加强,不仅采场上、下盘的地压显现明显减小,而且采场作业空间小,压力二次分配控制效果明显好于其它类采场。

但采场顶板的地压与其它类型采场区别不大,评价过程中,仍需重点关注顶板暴露面积,要重点论述设计顶板暴露面积与岩石稳固性的匹配关系。

以VCR法为代表的嗣后充填法的采场,除上述特征基本相同外,还需关注以下两个评价要点:一是此类采场在回采结束后充填采空区,要充分保证充填前及充填时采场的稳固;二是采场回采时,虽然采场上下盘岩石的稳固性得到了控制,但近几年新兴的大型铁矿往往存在采场高度大、开采深度大等问题,对“一房一柱”布置的采场的侧壁充填体(凝固后)的强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充分论证可靠性。

(2)关于地表充填站的评价

地表充填站需要重点关注漏浆跑浆、高处坠落、机械伤害、淹溺等风险。

其中,设备故障、闸阀磨损;充填材料质量或浓度不合格;充填工艺、充填路线设计不合理;充填管接头密封不严等因素易引起浆体跑冒。

平台、梯子不稳固或未按要求进行设置;接充填管过程中未进行安全防护,砂仓、水泥仓、沉淀池、浓缩池顶部及周边未设防护栏或防护栏破损等因素易引起高处坠落。

搅拌机、空压机、清水泵、渣浆泵、加压泵等采取防护措施不当、未及时检修、违章操作等因素易引起机械伤害。

充填砂仓、水泥仓、沉淀池、浓缩池、水池未采取防护措施、未设置警示标志等因素易引淹溺。

(3)关于充填体泄露的评价

单独提出此类风险是因为充填管路及采场一旦发生充填体泄露,后果极其严重,尤其是在井下部分。充填系统本身具有导致淹没矿井或中段的风险。因此,井下充填管路及采场的防泄露措施是评价重点。

①充填管道泄漏

从地表充填站到采场,充填体通过管道输送,充填线路一般很长,如充填管道因磨损或外力,导致破损,则充填体会在瞬间泄露,堵塞巷道并凝固,造成井下出口堵塞,严重危及作业人员的安全。

②充填出口控制

新兴大型铁矿一般深度较大,井下充填作业点(采场)多,如充填倍线过大,或采场充填出口控制不当,也易造成充填体泄漏事故。

③采场嗣后充填后发生泄露

采场嗣后充填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有:充填浓度过低,采场内有大量积水;未采取妥善的脱水措施;采场封闭措施均不可靠;采用连续充填过程,未等充填体充分凝固。

(4)关于充填效果的评价和结论

使用全尾砂胶结充填的矿山,绝大多数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控制地表沉降,按照地表保护对象要求的保护级别不同,该法采矿又分为几种不同的工艺,在进行安全评价时,建议根据不同的工艺及保护对象来分类进行。

①地表只有农田、果园等低级别保护设施。保护要求为地表不能塌陷,但可以有岩移产生。

②地表有建筑物、风景区、铁路、公路设施、河流等等许多一类保护对象,要求充填效果极好。

此类充填矿山要求地表岩移在控制微量的基础上,还要与充填对象的保护要求进行比对,才能得出最终评价结论。

3 结论

从水砂充填过渡到全尾砂胶接充填,本身经过了几十年的发展。这个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技术革新;安全评价的指导思想是帮助矿山企业实现本质安全,结合这两点考虑,本文认为在进行充填类矿山安全评价时,应紧扣技术发展的脉搏,分析行业特征和基本的危险有害因素,进而推动非煤矿山评价技术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刘同友,等.充填采矿技术与应用[J].冶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