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工学论文范文

工学论文范文

工学论文

工学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教学设计;精细加工;先置摘要

从斯金纳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到现今认知建构学习理论的盛行,教学理论方面的专家学者都尽力描绘其心目中理想教学模式的蓝图,虽然他们所持立场可能不一,但值得肯定的是,众多意见看法的提出,使得教学理论与实践的发展越来越能命中有效教学的靶心。其中,加涅的学习阶层论引发了我的思考:学习应该先具有整体概念再逐一建构,还是部分简单完成后再进到整体复杂的学习?较之于加涅的看法,瑞格鲁斯的精细加工理论认为,学习过程应该先有整体概念蓝图之后再逐一建构内容知识,如此学习才能四通八达、深入浅出,这种看法正如我国古人所言:“治学之道,贵乎能入能出。能入则能知;能出则能评。善入者必能登堂入室;善出者必有高情至论。”因此,要达到能入能出的境界,学习过程应该先掌握整体概念架构。

精细加工理论的基本内容

精细加工理论的基本内容可用“一二四”概括,即一个目标、两个过程、四个环节。

一个目标是指ET的全部内容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标:依照认知学习理论实现对教学内容(即当前所教学科知识内容)最合理而有效的组织。

两个过程是指ET主要通过两个设计过程来实现上述目标,这两个设计过程一是“摘要”设计,二是一系列精细加工等级设计。摘要设计是指从学科内容中选出最基础和最有代表性的学习任务作为初始摘要。学科知识内容通常可划分为三种类型:概念性内容(说明“是什么”)、过程性内容(说明“如何做”)和理论性内容(说明“为什么”)。这三种内容都可通过适当方式呈现给学生,但在某个教学单元之中占优势的往往只是其中的一种,因此可以从中选出初始摘要。如果当前选出的知识内容是概念性的,则初始摘要应包含一个概念定义、若干个概念实例和把概念应用于新情境的练习;如果当前选出的知识内容是过程性的,则初始摘要应包含该过程的基本功能及主要实施步骤;如果当前选出的知识内容是理论性的,则初始摘要应包含该理论的最基本原理及最主要观点。如果某个概念或原理很抽象或者较难理解,就要利用形象化的比喻或多媒体技术来辅助讲解。任何学科内容都可按照精细加工理论的方法加以组织和排序,无论这些内容是概念性、过程性或是理论性的。一系列精细加工等级的设计,要求对选出的初始摘要不断进行逐级精细加工,精细加工的复杂程度和精细程度逐级加深。等级为1的精细加工是指对初始摘要按照上述“由一般到特殊”的原则作适当的扩充,使之变得更充实和更具体一些;等级为2的精细加工除了对等级为1的精细加工结果作进一步精细加工(而不是对初始摘要精细加工)以外,其他过程与等级1相同。即每一级精细加工都是前一级呈现内容的深入与扩展,每一次精细加工使教学内容越来越具体、深入、细致。如此继续下去,直至达到教学目标所要求的学科内容复杂程度为止。

四个环节是指为保证精细加工过程的一致性和系统性,必须注意四个教学设计环节的密切配合。这四个环节是选择、定序、综合和总结。(1)选择是指从学科的知识内容中选出为了达到学习目标和单元或课程的教学目标所要教的各种概念和知识点,从而为摘要设计做好准备,这是ET的初始设计任务。(2)定序是要使教学内容(学科知识内容)按照“从一般到特殊”的次序来组织和安排,这既是摘要设计和精细加工系列设计的指导思想,又是设计的基本内容,从而保证每次精细加工结果的一致性。(3)综合的作用是要维护知识体系的结构性、系统性,即确定各个知识点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综合使学习者看到各个概念之间的关联以及它们在更大的概念图中(乃至整个课程中)所处的地位。(4)总结对于学习的保持和迁移都是很重要的。ET中包含两种总结:一种是课后总结,在一节课将要结束时进行,用来对本节课所讲授的知识和概念进行总结;另一种是单元总结,在一个教学单元结束时进行,用来对本单元之内所教过的所有知识和概念进行总结。在上述四个环节中,选择为摘要设计做好准备,定序为各级精细加工提供统一的指导方针以保证每次精细加工结果的一致性,综合和总结则建立起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以及各部分知识与知识整体的关系,从而把每次精细加工结果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形成系统而完整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互不相关的各种知识点的堆砌。

运用精细加工理论设计教学

(一)精细加工理论设计教学的程序

教学设计人员必须根据教学目标选定一种内容组织方式,即概念型、程序型或理论型。教学设计人员必须开发一种承载组织性内容的组织结构,它采用的是内容分析或任务说明的形式。用系统的方式分析组织结构以确定组织内容的哪个方面将在摘要中呈现以及哪些方面将在精细加工各种水平中呈现。此时,教学的“骨架”形成了。要使得“骨架”有血有肉丰满起来,必须将其他两种组织内容添加进来,同时还要考虑学习的先决条件。在把教学内容安排在不同水平的精细加工中之后,还要确定每堂课的深度和范围。范围一般来说是由组织性内容和重要的支持性内容事先决定的,而深度则是受学生学习负担合理程度制约的。每一种水平精细加工的每一堂课中,其内容结构要事先规划,包括学习先决条件、动机成分、类比、综合、总结以及扩展的摘要等。

(二)精细加工理论设计教学的实例

现以《VisualFoxpro数据库系统》中的操作部分为例来说明精细加工理论设计教学。教材内容的组织顺序是:详细的基础知识——表的基本操作——查询与统计,即在书本的开始便把后面学习将会遇到的知识点罗列展示。没有一个层层递进的过程,只是简单地认为只要把所有的知识按逻辑顺序摆给学生,学生在遇到问题时就会灵活选用相应的知识,结果通常是事与愿违。如在这部分内容中对VFP的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讲解,试想学生在接触伊始尚不知VFP的具体操作,对VFP没有多少感性认识,要掌握具有综合总结性的知识谈何容易。这是把内行专家的终点当成初学者的起点,是极不合理的。按照精细加工理论,在学习伊始,不管是程序型、概念型或原理型,均应先呈现一个摘要而不是总结,需要注意的是摘要与总结是有重要区别的。首先摘要只提供学科中所要教的很少量的观念,而总结涉及的观念往往非常多。其次,摘要是在具体的、有意义的、应用的水平上提供观念,而总结则可能是在较抽象记忆水平上来提供观念。因此,我们在教学开始首先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只做大概的介绍而并不深究,让学生知道什么是数据库,数据库是做什么用的即可。

接下来选择概念、程序、原理中的一种内容类型作为组织性内容,根据教材本部分内容特性和掌握要求,属于程序型内容类型。再选择程序性内容中最基础、最简单、最有代表性和最必要的观念,在应用水平上而不是抽象的、记忆水平上提供这些观念。依次设计教学内容组织顺序如下:

VFP基本操作摘要,包括VFP系统基本操作、VFP中文件的操作、表的操作。(1)VFP系统基本操作摘要:系统安装、系统启动、系统退出、VFP工作方式;系统安装详讲;系统启动(界面组成、界面操作)详讲;系统退出详讲;VFP工作方式(命令方式、窗口方式)详讲。(2)VFP中文件的操作摘要:文件的复制、改名和删除、显示文件目录、显示文本文件内容;文件的复制命令详讲;文件的改名命令详讲;文件的删除命令详讲;显示文件目录命令详讲;显示文本文件内容命令详讲。(3)表的操作摘要:选择工作区、表的基本操作、表中数据的操作、表结构操作;选择工作区详讲工作区的选择命令、表的结构;表的基本操作命令详讲表的打开和关闭、表的数据保存;表中数据的操作命令详讲数据基本操作命令(显示、编辑)、表达式、数据排序与查询命令、数据统计命令、记录的插入与追加、记录的删除与恢复;表结构操作命令详讲表结构的建立、修改和复制。

在每一层精细加工前还可以根据内容的容量和条理性在详细的知识讲解之前再呈现摘要,给每个知识点提供合适的固着点,以帮助学生顺利有效地同化新知识,建构自己的认知结构。还需说明的一点是,VFP中的命令格式通常有较多的参数,在详细讲解时,仍然是要按照精细加工理论的思想,先介绍命令的一般大体的框架格式,再一步一步地精细加工,由最简单、最一般的参数开始介绍,然后逐渐扩展直至所有参数介绍完毕。而不是一上来就展现所有参数,罗列全部细节,只顾知识的大而全和逻辑性,结果是方便了讲授却不利于学习和认知。

瑞格鲁斯致力于建立专家知识技能架构的外在表征,用意在于发展学生的内部认知结构,使其与专家的相类似。精细加工、序列、结构、摘要等概念为ET中心理念,其教学流程以整体认知结构为中心,教学的整体或细部都要掌握,精细地编排各种教学序列,由专家知识结构的表征来助构新手的知识结构,帮助新手在掌握知识的过程中学会如何学习,真正做到“授之以鱼,且授之以渔”。

参考文献:

[1]盛群力.现代教学设计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

[2]何克抗.教学设计理论的新发展[J].中国电化教育,1998,(10、11、12连载).

[3]李克东,谢幼如.多媒体组合教学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2.

[4]乌美娜.教学设计[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工学论文范文第2篇

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是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的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工程概念,建立工程意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完善与优化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体系与内容,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水平,是各石油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与研究课题,需要同行进行长期不懈的探索和努力。我校在原有教学大纲基础上,增加工程实践内容,提高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方式多种化,板书与多媒体结合,引入相关的声像资料、图片资料,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授课内容;成绩评定中增加文献撰写部分及讨论部分成绩,提高学生查阅、加工文献及表述能力。

2教材的选定

以林世雄主编的石油炼制工程(第四版)为主,参考侯祥麟主编的中国炼油技术,沈本贤主编的石油炼制工艺学,陈绍洲主编的石油加工工艺学等优秀教材,适当增加石油资源高效利用、清洁燃料生产和石油炼制工业关键技术的新发展等新内容,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课程内容,与时俱进,扩大知识范围,为学生提供更大的学习空间。

3每章增加课后习题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自我总结能力,每章增加不同类型的课后习题与思考题。包括石油产品有哪些分类及各自用途等基础性习题;冬天柴油车挂蜡如何处理等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习题;如何根据油品的特性实现油品的安全管理等与实际生产相关的习题。学生即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每章结束后要求学生对本章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再相互交流,把握主线,整体思路清晰。

4教学方法改革

4.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它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达到增强了学生对抽象概念、图形性质和学科定理的理解与感受,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具有专业性强,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铺垫;知识综合性强,涉及内容广泛,内容复杂,新工艺技术、新标准繁多;应用性强,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等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授课形式必须多样化,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授课中把新工艺、新标准等以多媒体的形式讲授,既直观、形象、又便于学生了解掌握,节省教师画图、画表的时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实现了大容量、高效率的教学。运用视频将理论与专业实验、仿真素材等紧密联系起来,如对实沸点蒸馏先进行理论介绍,再播放视频,一动一静,将枯燥的理论以实际过程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外学习平台也不断完善,包括授课视频、实验视频、课件、配套习题、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等,用现代技术及丰富生动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2启发式与对比式教学相结合为了改变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养成的被动式、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增加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知识的渴望与兴趣,本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大量采用启发式教学。如在讲授清洁燃料生产时,先通过图片了解现在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并给出具体数据,再讨论导致的原因。汽车尾气的排放就是源头之一,为了改善全球气候,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是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提高燃料的质量,即生产清洁的汽油和柴油。应用启发式教学,从我们切实能体会到的事情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既可以把问题简单化,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除了启发式教学外,还并用对比式教学方式,两者相互补充。如把汽油和柴油进行对比讲解,找出异同点,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先指出汽油机与柴油机的虽然都是活塞式发动机,工作过程都是由进气、压缩、膨胀做功、排气4个过程构成,但两者的压缩比、进入气缸的气体、着火方式等不同,所以对燃料的要求不同。汽油和柴油在发动机中燃烧不正常时都会发生爆震,且爆震现象相同,但是产生爆震的原因及时期却完全不同,两者用不同的指标来表示其抗爆性,由此得出各自的理想组分。通过对比归纳,内容清晰,层次分明,相似的知识点不易混淆,便于理解与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3小组讨论形式进入课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会不定期的提出一些与石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期刊、报刊、互联网、电视等)收集资料进行了解,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结合到我们的生活中,学生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高涨。比如绪论讲完之后提出问题:石油与你有多大关系,你一天消耗掉多少石油?在下次课中用部分时间进行分组讨论,在激烈的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真正了解到了我们的衣食住行确实离不开石油,但石油又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加工成我们想要的产品呢?有了疑问和好奇心,增强对本课程的兴趣。

4.4培养独立查阅并加工文献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提出几个比较热门的课题,如原油价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炼化企业如何实现清洁燃料的生产?现代炼油工业发展趋势?中国的能源安全及战略问题等。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取某一个课题,独立查阅文献并经过整理完成一份报告,提高学生查阅加工文献的能力,为以后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又加深对某一方面的深刻理解。

4.5加强工程意识与理论的联系石油加工工艺学是一门专业课,除讲授理论内容,还引入大量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案例,提升学生工程意识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工业生产紧密相连。如以辽阳石化加工原油-俄罗斯原油为例,根据原油性质、实沸点蒸馏数据及直馏产品性质,确定加工方案;以辽阳石化550万t/a常减压装置为例,讲授常减压装置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直馏产品性质等,运用实测数据进行产品实沸点切割计算,分离精确度计算等;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如当某一侧线产品出现头重尾轻的时候应如何调节操作?本专业定期聘请工厂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讲课,介绍工厂相关装置概况、原料及产品、市场需求、主要设备及生产工艺流程、从事化工行业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等事项,使学生不但有了安全意识,也对实际生产过程有所了解,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引起学生对自己未来工作的兴趣,提高学习动力。专业实验最能反映专业特色,是与本专业学科发展关系最密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我们不断对专业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改善,除了开设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外,又增加了设计型、研究型实验;建设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培训中心,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与运行能力;鼓励学生参加“中国石化-三井化学杯”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聘请设计院人员与教师共同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5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作为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的老师,本人除了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也具有实际生产经历,曾在中石化沧州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工作两年,每年参加知道学生下厂生产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并于2012年在辽阳石化炼油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培训,因此对炼油加工工艺过程及主要生产设备的操作及工作原理颇为了解。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实际生产与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并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实例进行分析、讲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事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的教师除了担任理论教学外,还担任专业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生产实习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工作。在学校、学院的推荐下,每年都有青年教师到中石油辽阳石化公司的生产一线进行实习,并派专业教师参加相应的技能培训,定期聘请工厂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座,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6结束语

工学论文范文第3篇

(一)课堂内容的呈现形式随着知识的快速更新和容量的增多,传统的“粉笔+黑板”授课方法已不能适应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因此,在课堂教学时,笔者建议采取“多媒体教学”方式,将抽象的概念、原理和设备直观地展现出来,便于学生理解。“多媒体教学”即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的特点,通过教学设计,合理选择和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并与传统教学手段有机组合,共同参与教学全过程,以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形成合理的教学结构,达到最优化的教学效果。多媒体教学在工业药剂学教学中具有如下优势:1.可直观、生动、形象地模拟生产过程,能够将抽象的概念和原理展现出来,使学生易于理解和记忆。例如工业药剂学涉及很多学生从未接触过的一些制剂制备过程、制剂设备操作等,传统的语言和图片描述都较抽象,往往是教师费很大力气讲解,而学生们仍旧无法理解掌握。应用三维动画则可形象、生动地演示动态过程,增加学生身临其境的感性认知。2.交互性强。传统教学提供给学生的刺激较为单一,而要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需要给以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实验表明,[3]人们一般能记住阅读内容的10%,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同时听到和看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所表达内容的70%。因此,多媒体教学方法不仅能带给学生多种感官的综合刺激,也为学生提供更多在课堂上参与和交流的机会。另外,课堂上应拓展教学内容,以增加信息量。近年来,药剂学发展迅速,新剂型和新技术层出不穷,课本内容的更新速度远落后于新技术的发展。此时,如果拘泥于课本,学生学到的内容往往比较滞后,无法了解当前医药行业的发展,这不利于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二)课堂互动形式传统的教学方法通常以教师为主,学生被动地学习一些内容。而工业药剂学的内容本就繁杂,若满堂讲解基本理论知识,沉闷的教学方式往往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不利于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要增加师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由灌输式的教学改为启发、参与式的教学,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思考。例如讲到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剂型和工艺,可以让学生自己查阅相关文献,了解制剂的处方、设计方法和制备过程等内容,课堂上再以PPT的形式展现给大家,教师和其他同学则通过旁听和提问的方式参与。这样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相应的理论知识,还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也有很大的帮助。

(三)课堂内容的考查以往每当课程结束时,教师通常会布置课后的思考题或习题等,这常常会导致同学之间抄袭现象的发生,教师无法有效地评估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对此,我们以实际生产中涉及的综合性问题设置作业,让学生开动脑筋,查阅资料,自己去解决,并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这种考查的方式能够使学生系统地梳理所学的知识,效果良好。

二、实验教学篇

工业药剂学的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实验教学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学习理论知识最终是为了服务于实践,正所谓“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所以实验教学对理论知识既有验证又有巩固的作用。

(一)实验内容传统的工业药剂学实验内容通常都是验证性的实验。学生按照已有的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依葫芦画瓢,不太需要思考实验的基本原理和设计思路。这种教学方式不能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谈不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实验的内容进行一些调整,以验证性实验为基础,重视综合性实验,辅以设计性试验。验证性实验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等基本技能,是实验教学内容中必不可少的部分。[4]为避免在实验教学改革中出现重视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教学、忽视验证性实验教学的偏向,弥补验证性实验教学存在的不足,我们在问题导入式实验教学法、示教系统演示性实验教学形式及现代教育技术(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等三个方面加以改革,以提高验证性实验的教学效果,为今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综合实验能力和设计实验能力夯实基础。综合性实验的内容涉及本课程的综合知识和相关课程知识,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综合考虑问题的思维方式,锻炼其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是介于基础教学实验和实际科学实验之间的较高层次的教学实验,能对实际科学实验的全过程进行初步训练。这类实验是验证性和综合性实验的延伸,具有综合性、典型性、探索性和部分设计性的特点。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自己查找和阅读各种参考资料,根据实验要求,独立设计实验方案,自行选择实验仪器,独立地操作、测量、观察和记录实验的现象和数据,研究和解决实验过程中发现的各种问题,最终完成实验,提交完整的实验报告。虽然设计性实验的周期较长,又容易出现失败的结果,但却是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所必需的。开展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试验,教师首先应选定合适的实验题目,根据实际的实验经费条件,利用现有的实验仪器设备开设实验课,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创新性思维。

(二)实验教学形式在实验教学的形式方面,我们首先要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态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掌握知识的能力。每做一项实验之前,学生都须提前预习,查阅相关资料,对实验目的、实验内容及注意事项都必须做出相应的书面汇报。实验教学过程中可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并定为平时的考核方式之一。这样做不仅可以考查学生的预习情况,也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次,内容的展示方面尽量采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动态演示可直观地剖陈实验过程的基本原理。再次,由于实验室设备与药剂工业生产设备差别较大,进行实验室教学时还应结合相应的工业流程进行讲解。

三、课外教育篇

工学论文范文第4篇

工程经济学论文范文一:建筑工程经济的理性思考

一、前言

建筑工程经济是建筑工程学与经济学互相交融的交叉学科。它的研究目标在于最大地提高建筑工程项目在实践活动中带来的经济效益。事实上,尽管我国的建筑市场随着国家发展、需求增大而迅猛发展,但是对于相关建筑工程经济管理理论,国内对其研究与国外还存在较大差距。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如何对建筑工程项目之中的经济问题进行有效的分析处理,如何平衡应用施工技与投资的金额之间的关系,如何利用最小的消耗得到最大的收益,如何在投入、工期与质量之间达到三方最优都成为了我国建筑工程经济亟需解决的问题。总而言之,当下我国的建筑市场需要一场关于建筑工程经济的理论变革,以此解决当前我国建筑业面临的一些普遍问题。

二、对建筑业在传统基础上的改革发展的理性思考

与其他行业不同,我国对建筑业的定义相对广泛。在我国,通常将以工程建设为主(铁路、公路、房屋等)的土木工程类,以大型设施的配套建设为主(电力、给水、供热等)的线路、管道、设备类以及以建筑物装修、装饰等活动相关的施工类合并成为建筑类。因此,对于建筑业而言,一个建筑工程是从设计到建设再到完善的系统工程,而并非是单单某一个子类。这样的定义也决定了在我国建筑业是与设计单位、中介组织、建材、设备供应、以及教育科研息息相关的产业门类。正是因为在我国建筑业涉及面的广泛,对于具体的建筑管理而言,建筑工程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通常而言,一个复杂的系统的管理是相对困难的。因此,对于建筑业系统范围的界定,国内一直存在者大建筑业与小建筑业的争议分歧。争议与分歧的焦点在于是否要将涉及建筑相关的勘察、设计、咨询单位以及部分专业工程纳入建筑业的范畴之内。对此,我们可以参照《建筑经济》中的相关定义。该册中指出,建筑业是包含从事建筑产品生产、维修和管理机构与有关教学、科研、咨询等项目的综合学科,是大建筑业中所指的定义。发达国家相对于我国更加认同大建筑业的概念。事实上,随着建筑业本身系统的不断扩大,它与其他行业的交叉也越来越多,并且建筑业与其他行业还呈现出系统集成的趋势。甚至在部分国家,政府已经组建了全新的用于管理建筑业与其他行业交融而成的管理机构。例如德国近几年组建的交通、建筑与住宅部,英国组建的环境、建筑与区域部等。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在建筑工程发达的国家小建筑业的概念在被逐渐抛弃,取而代之的是更加适应建筑业发展的大建筑业体系。可以说,大建筑业是综合了现代工程科技的集中体现,是建筑业改革的必由之路。长期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都依赖于建筑业的发展。建筑业能够成为经济支柱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括:①建筑业是独立的物资生产部门,为我国经济提供了重要的生产和生活用的固定资产。②建筑业在我国的国民收入中占据了很大的比重。③发展建筑业就等于在无形中发展了重工业和其他相应工业。④在我国当前阶段,建筑业的发展解决了一大批人员的就业问题。⑤我国许多大型的建筑企业承包了国际工程项目,无形中带动了我国的综合性输出。⑥建筑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息息相关,建筑业的发展状况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综上,建筑业可以说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核心产业之一。在我国建筑业的发展不仅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还在无形中改变了我国的城乡结构,促进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然而,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当前我国的建筑业已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建筑业体制改革迫在眉睫。事实上,尽管一直以来人们对建筑业管理体制改革的呼声很高,但是在具体怎么变革上还存在较大的分歧。这一方面是因为我国整体上正处于深化改革的阶段,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新信息喷涌而出使得人们在思想认识上出现分歧而相关的理论研究及政策导向却不能及时的给人们以明晰的答案,另一方面现行的建筑业管理体制复杂,部门之间利益纠葛,企业之间竞争等局面使得建筑业的改革与发展举步维艰。在通过对建筑业改革与发展的背景分析之后,结合当前国内形势以及未来建筑业改革出现的部分趋势,我们认为建筑业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把握几个要点。

1.归口管理

当前,我国建筑企业的管理在成分上有省、部属,地(市)属,县属之分。行政隶属关系的互不相同造成了对建筑企业的多头管理,条块分割。不同属别的建筑企业之间各自为政。在管理职能上,建设主管部门、综合管理部门以及专业管理部门之间存在交叉重叠的现象。由此,在审批权、收费权、发证权上各部门互相争夺。整个建筑行业虽然貌似稳定和谐,然而内部却十分混乱。行业与行业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保护主义横行,对市场规律完全忽略,统一的管理体制和市场迟迟不能建立。因此,想要对建筑业进行大改革,归口管理是第一项要进行的任务。只有加强了行业的归口管理,我们的建筑企业和行政部门之间的职能才能明确,业务活动才能更加专业。例如我们可以将工程资质的审查,招投标项目等方向性问题要归口与建设主管部门。

2.对建筑企业进行整合,优化现有结构

事实上,我国建筑行业的从业人员已经有80年代不足一千万人已经发展到如今三千五百多万人。从整体上,我国的建筑行业一方面出现了总量大,产能剩,利润少,竞争大等现象,另一方面又存在行业科技含量低,从业人员素质整体偏低,建筑企业发展稳定程度缺乏等情况。对此,我们应当采取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对建筑企业进行整合,通过调控企业规模,优化行业结构,合并改组企业,形成综合能力足够强大的建筑企业以改变当前建筑大而不精的现象。具体操作上,我们可以通过三级结构对现有行业进行改变。第一级别是总承包级别,负责项目的总体设计及承包事务;第二级是业务分包级别,负责项目具体的筹建等事务;第三级别是劳务输出级别,负责工程施工等现场问题。

3.加强市场及投资的管理

有效的市场运行机制不仅方便了建筑业的宏观调控以及监管,还将市场上活跃的各类经济成分有机的组合在一起。当前,我国建筑行业的计划性强于市场性,政府对建筑市场的管理干涉过多,以至于建筑市场尚不能发挥出其最大的作用。同样的对于建筑工程的投资而言,由于当前国家政策的影响,很多大型项目是由政府投资和集体投资的。对于此类工程投资而言,公益效益和工程质量是大众所关心的问题。然而,由于当前对投资管理缺乏足够的认识,建筑行业中的非私人投资往往出现浪费等现象。因此要想规范建筑业的发展,当前我们必须要加强对建筑业的市场以及投资管理。通过建立完善健康的市场机制以及严密的投资管理,建筑业会逐渐从混乱的现状中走出[1]。

三、持续加强对建筑经济领域相关问题的研究以促进行业发展

对于我国目前的建筑行业而言,急缺的并不是相关的技术人才和企业大牛,而是构建现代大建筑业的先进理论。建筑工程经济学是研究建筑工程与经济活动之间关系的重要学科,也是指导我们进一步深化对建筑行业的改革的重要抓手。建筑工程经济学的发展始于上世纪的二三十年代。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前苏联就出版了以建筑工程经济学为主要内容的专业刊物《苏联建筑工程经济学》。在此基础上,我国也在五十年代中期开始创建《建筑工程经济学》刊物。建筑工程经济学在我国起步之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由于国政政治环境的问题,并没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事实上,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的建筑工程经济学才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我国成立了建筑工程经济学术委员会,专门从事对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以及对现实建筑经济问题开展各类学术探究。也是在此阶段,《建筑经济》等相关专业刊物得以诞生。改革开放至今,我国建筑工程经济学的学科理论体系已经初步建立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然而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对比国外的相关研究,我国建筑经济理论研究明显滞后于行业发展。可以说,建筑工程经济学在我国还是一门相当年轻的学科。当然,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建筑行业的日渐壮大,建筑工程经济学的发展成熟也是指日可待。对于如何发展我国觉得建筑工程经济学,我们认为,发展中国的建筑工程经济学必须要结合我国的国情,结合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形势,加强与国际建筑工程经济学学科之间的甲流,融合发展出真正适合我国建筑业发展的建筑工程经济学理论体系。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我们还需要进一步的转变思想观念,积极吸收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建立稳定的研究队伍,通过不断的生产实践与再学习,激发出我国建筑工程经济学在建筑生产领域的强大生命力。也只有这样,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才能一如既往的繁荣下去,才能真正利于国计民生,才能真正发挥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作用。

四、结语

我国建筑业尚处于大发展时期,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暂时的繁荣而蒙蔽了眼睛。我们应当看到,当前我国建筑工程经济学与实际生产实践的脱节,也应当看到未来建筑行业大发展对建筑工程经济学理论的巨大需求。对此,我们切实把握机遇,真正地将具有我国特色的建筑工程经济理论体系建立起来,以应对未来我国建筑业的辉煌发展。

工程经济学论文范文二:工程项目中工程经济的作用

1、工程经济在工程项目投标阶段所发挥的作用

工程经济人员在工程项目投标的阶段内,主要负责的工作就是进行投标报价书的编制,在面对那些工期较长并且投资较大的项目的时候,承包商需要面临的风险也就更大,因此相应的提高了对工程经济人员的专业要求。投标报价环节中的第一个步骤就是熟悉标书的内容并且进行深入的研究。招标文件中体现出的是业主的主要意图,在研究的过程中对其技术规格、商务条件、承保范围、承包商责任、资金风险以及业主自身特殊的要求等,各个方面都要进入分析。在此过程中需要做到的首先是搞清楚招标的范围,不要出现遗漏报价的问题;其次是将招标文件中不够清晰的地方找出来进行澄清;然后是风险分析工作,以招标文件中的资金要求、施工工期以及付款方式等为依据来分析;最后是提高报价的针对性,熟悉标书中对于品牌和技术的要求。在对标书内容有了较为全面的掌握以后就要开始进行项目成本测算工作了,成本分为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两个部分。直接成本的构成内容是采购设备的费用、材料费、施工费以及设计和软件等,间接成本的构成内容是单位的人工费、差旅费以及招待费用等。其中直接成本是确定项目成本的主要因素。比较常见的工程项目报价模式是将工程量和综合单价相乘,综合单价的价格水平是以市场行情为基础而波动的,分为施工单价和设备单价两个部分。工程量则需要计算设计方案才能得出。所以我们可以看出,设计是整个工程设计、采购和施工环节中最为重要的部分,对于整个项目来说其基础也正是设计方案,所以设计方案和项目的投资水平是息息相关的。在投标初期工程经济人员就必须参与进来,对整个项目的方案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包括项目的工艺和流程、地基条件、布置总图等,目的是为了使报价内容更加准确而有针对性,如果工程量上有遗漏缺失也可以及时发现。在确定工程量的时候首先要按照设计方案进行工程量的仔细计算,其次是收集已经完成的同类项目的数据进行对照,将不可比因素扣除掉以后再对二者使用类比法确定其合理性。在确定了工程量以后需要进行的是综合单价的组织核定,首先是在项目中往往占比最大的费用,设备单价,有的单体设备具有很高昂的价格,决定着整个项目的投标价格。所以在核定设备单价的时候,工程经济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首先让设计人员列出所有的设备清单,并且标注清楚不同的规格型号;其次是尽量投有类似项目经验的标,除了询价以外,必须列出已完成项目的历史采购价格,然后进行对照考虑,因为设备的价格往往不会有大幅度的波动并且走势通常都是下降的,所以相比起询到的价格来说,历史采购价格的说服力更大;再次是选择一些供应常用设备的供货商,与其签署协议进行长期供货,双方约定好供货的价格,这种设备长协机制的优势是可以用更优惠的价格拿到设备;最后是那些价值较高的单体设备,尽量在投标前就与供货商进行约谈,确定设备的价格,有需要的话可以进行标前协议的签订。以上所说的内容最终的目的都是为了将盲目询价带来的危害降到最低,规避设备价格虚高的情况,对项目的整体报价具有积极的作用。然后是核定施工综合单价,工程经济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以招标清单的样式为标准来制作一份询价的工程量清单,在其中将工作内容一一标明,施工单位的报价则按照工作内容来,避免在成功中标以后双方扯皮;其次是针对钢材、电缆这种大宗材料,有两种采购方式,分别是由施工单位进行采购和自行采购。如果有能力自行采购,那么以设备询价的方式来进行。而由施工单位进行采购的则需要工程经济深入市场,真正了解这些材料的价格,因为其在施工报价中拥有很高的占比值;最后是将施工单位、设计部门以及采购部门等组织起来开沟通交流会,互相交底设计方案、设备交货状态等,施工单位可以更好的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施工组织方案的编制。施工报价必须要以施工组织方案为基础,如果报价脱离了具体的方案,那么也就失去了可参考性。

2、工程实施阶段的经济作用

工程经济的工作重心应当随着工程的承接而逐渐转移到对经费使用的控制上。这主要体现在设计、采购以及施工这三个方面,而流程通常是从费控指标下达开始,紧接着是对指标进行分解,最后对指标进行控制。通常,我们所说的费控指标的下达,是指在工程承接之后,下达相应的工程费用控制指标,这一指标的下达可以参考投标时的成本预算,一般包括以下一个项目:设计的费用,软件的费用,设备以及施工费用,最后是其他费用。而费控指标的分解,也就是指相关工作人员根据下达的费控指标指挥各部门对指标进行分解。一般而言,施工费用的分解是建立在图纸分解的基础之上的,在拿到出图计划后,所有的设计图都应当留有分解后的费用控制,同时还应当留有一定的设计和变更的费用。而施工设备的费用则应当根据采购清单进行分解,应遵从逐级分解的原理,从各个专业再到具体的设备,除此之外的其他项目,一般内容较少,不需要进行分解。当所有费控指标完成后,就可以送达各个部门,各部门的相关工作组进行严格的费控。再对费控进行分解之后,最重要的一步就是费控的执行。这一工作主要分为设计。采购以及施工三个方面。

(1)对设计费用进行控制。

通常,在这一项目中,设计是所有施工环节的重中之重,因为最好的设计可以以最小的代价获取最高的收益。因此,设计阶段的费用控制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要对限额设计严格把关。在设计人员准备出每套图纸前,必须仔细核算该套图的整个工程量以及其所需的相关费用,并对比结果是否与超出预算的经费,如果一旦超额,就不得出图,甚至需要采取其他措施,例如对设计方案进行更改等。

(2)对设备采购的费用进行控制。

在采购相应的设备时,采购人员应当通过一系列的比价方式来采购设备,例如经常使用的公开招标等方式,而且还应当在拟签合同之前进一步核查设备费控是否超出。而采购的结果应当以周报的方式报给相关的工程经济人员,并由他们将起汇入整体的费控中,从而进行进一步的核查。

工学论文范文第5篇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及自我总结能力,每章增加不同类型的课后习题与思考题。包括石油产品有哪些分类及各自用途等基础性习题;冬天柴油车挂蜡如何处理等与实际生活相关的习题;如何根据油品的特性实现油品的安全管理等与实际生产相关的习题。学生即掌握了基础知识,又可以运用所学知识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另外每章结束后要求学生对本章重要知识点进行总结,再相互交流,把握主线,整体思路清晰。

2教学方法改革

2.1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多媒体教学课件以它图文并茂、动静结合的表现形式,达到增强了学生对抽象概念、图形性质和学科定理的理解与感受,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课堂的教学效果。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具有专业性强,需要良好的专业知识铺垫;知识综合性强,涉及内容广泛,内容复杂,新工艺技术、新标准繁多;应用性强,理论与实际密切结合等特点,决定了该课程的授课形式必须多样化,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所以授课中把新工艺、新标准等以多媒体的形式讲授,既直观、形象、又便于学生了解掌握,节省教师画图、画表的时间,在有限的教学时间里实现了大容量、高效率的教学。运用视频将理论与专业实验、仿真素材等紧密联系起来,如对实沸点蒸馏先进行理论介绍,再播放视频,一动一静,将枯燥的理论以实际过程表现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课外学习平台也不断完善,包括授课视频、实验视频、课件、配套习题、实际问题解决方法等,用现代技术及丰富生动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2启发式与对比式教学相结合为了改变大学生在中学阶段养成的被动式、机械式的学习方式,变被动为主动,增加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对知识的渴望与兴趣,本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大量采用启发式教学。如在讲授清洁燃料生产时,先通过图片了解现在全球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并给出具体数据,再讨论导致的原因。汽车尾气的排放就是源头之一,为了改善全球气候,减少汽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是当务之急,这就要求提高燃料的质量,即生产清洁的汽油和柴油。应用启发式教学,从我们切实能体会到的事情出发,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既可以把问题简单化,又增加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除了启发式教学外,还并用对比式教学方式,两者相互补充。如把汽油和柴油进行对比讲解,找出异同点,便于学生的理解与掌握。先指出汽油机与柴油机的虽然都是活塞式发动机,工作过程都是由进气、压缩、膨胀做功、排气4个过程构成,但两者的压缩比、进入气缸的气体、着火方式等不同,所以对燃料的要求不同。汽油和柴油在发动机中燃烧不正常时都会发生爆震,且爆震现象相同,但是产生爆震的原因及时期却完全不同,两者用不同的指标来表示其抗爆性,由此得出各自的理想组分。通过对比归纳,内容清晰,层次分明,相似的知识点不易混淆,便于理解与掌握,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3小组讨论形式进入课堂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会不定期的提出一些与石油相关的问题,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期刊、报刊、互联网、电视等)收集资料进行了解,之后在课堂上进行分组讨论,把枯燥乏味的理论知识结合到我们的生活中,学生积极性较高,课堂气氛高涨。比如绪论讲完之后提出问题:石油与你有多大关系,你一天消耗掉多少石油?在下次课中用部分时间进行分组讨论,在激烈的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真正了解到了我们的衣食住行确实离不开石油,但石油又是什么,它又是如何加工成我们想要的产品呢?有了疑问和好奇心,增强对本课程的兴趣。

2.4培养独立查阅并加工文献的能力在授课过程中提出几个比较热门的课题,如原油价格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炼化企业如何实现清洁燃料的生产?现代炼油工业发展趋势?中国的能源安全及战略问题等。学生根据个人兴趣,选取某一个课题,独立查阅文献并经过整理完成一份报告,提高学生查阅加工文献的能力,为以后毕业论文奠定良好的基础,又加深对某一方面的深刻理解。

2.5加强工程意识与理论的联系石油加工工艺学是一门专业课,除讲授理论内容,还引入大量工业生产和科学研究案例,提升学生工程意识与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工业生产紧密相连。如以辽阳石化加工原油-俄罗斯原油为例,根据原油性质、实沸点蒸馏数据及直馏产品性质,确定加工方案;以辽阳石化550万t/a常减压装置为例,讲授常减压装置工艺流程、主要设备、直馏产品性质等,运用实测数据进行产品实沸点切割计算,分离精确度计算等;增加解决实际问题的环节,如当某一侧线产品出现头重尾轻的时候应如何调节操作?本专业定期聘请工厂有经验的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讲课,介绍工厂相关装置概况、原料及产品、市场需求、主要设备及生产工艺流程、从事化工行业要注意的安全事项等事项,使学生不但有了安全意识,也对实际生产过程有所了解,有利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引起学生对自己未来工作的兴趣,提高学习动力。专业实验最能反映专业特色,是与本专业学科发展关系最密的实践性教学环节,因此我们不断对专业实验教学环节进行改善,除了开设传统的验证性实验外,又增加了设计型、研究型实验;建设炼油化工与自动化仿真培训中心,强化学生的工程实践与运行能力;鼓励学生参加“中国石化-三井化学杯”大学生化工设计竞赛,聘请设计院人员与教师共同指导,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工程技能,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增强学生的工程设计与实践能力,实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3教师实践能力的提高

作为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的老师,本人除了具有丰富的理论教学经验,也具有实际生产经历,曾在中石化沧州炼油厂催化裂化装置工作两年,每年参加知道学生下厂生产实习实践教学环节,并于2012年在辽阳石化炼油厂进行为期一个月的实践培训,因此对炼油加工工艺过程及主要生产设备的操作及工作原理颇为了解。在理论教学过程中,能够将实际生产与理论知识结合在一起,并对生产中遇到的问题作为实例进行分析、讲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及理论联系实际,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事石油加工工艺学课程的教师除了担任理论教学外,还担任专业实验、毕业设计论文、生产实习及实践教学环节的指导工作。在学校、学院的推荐下,每年都有青年教师到中石油辽阳石化公司的生产一线进行实习,并派专业教师参加相应的技能培训,定期聘请工厂专业技术人员到学校进行讲座,以提高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4结束语

工学论文范文第6篇

把心理学应用到企业政工工作当中,可以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提高政工工作的效率和质量,从而更好地促进企业稳定的可持续发展。在企业政工工作中,主要运用的心理指导方法有引导法、暗示疗法、系统脱敏法、森田疗法、集体治疗等等。

(一)引导法。引导法主要是通过各种形式的方法引导企业员工主动完善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减轻员工的工作压力,让其精神愉悦、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工作当中,从而提高工作的质量和效率。在各种引导法中,拓展训练是各个企业政工工作当中最常用的引导方法。拓展训练的内容比较丰富,生动而有效,具体的拓展训练项目主要包括信任背摔、攀天梯、高空单杠、三人九足等。通过开展拓展训练,不仅可以帮助企业员工克服心理恐惧,磨练战胜困难的意志,发掘自身的潜能,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能提高企业员工参与集体的意识,增进企业员工之间的感情,从而营造一个更和谐的企业工作环境,提高企业政工工作的质量和企业的生产效率。

(二)暗示疗法。“暗示是人类最简单、最典型的条件发射。”暗示疗法指得是利用语言、动作或者其他方式,使被治疗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积极暗示的影响,解除其心理压力,消除心理疾病症状。在企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当中,可以利用言语、眼神、表情、姿态等暗示方法,启发引导员工发挥自我意识的调节能力,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完善自身的思想政治素质。例如,有些新来的员工,由于性格比较内向,不善于积极主动地和人交流,在公司中总是放不开自己,内心充满对陌生地方的恐惧。针对员工的这种情况,企业政工干部可以组织一些老员工积极主动地和其交流,通过言语、姿态的暗示,让其感受到企业的温暖,从而逐渐消除他对企业的陌生感和恐惧感,使其更加和谐地融入企业员工队伍当中来。

(三)系统脱敏法。系统脱敏法主要是通过各种方法、手段,诱导求职者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神经焦虑、恐惧的情景,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或恐慌的目的。在企业政工工作当中,对于那些在工作中存在恐惧感的员工,就可以使用系统脱敏的方法。例如,在企业当中,有些员工由于一些个人经历,对于公司布置的一些任务存在恐惧感,每次一碰到这种类型的工作任务,就不自觉地恐惧起来,不能很好地完成这项工作。针对员工的这种情况,企业政工干部可以通过逐步聊天的方式,帮助员工消除恐惧感:首先聊一些不涉及该任务类型的轻松话题,然后逐步地在聊天中增加与该类工作相关的话题。通过一段时间的谈话,逐步加深该员工对此类工作任务的了解和认识,从而消除其恐惧感,恢复工作的常态。

二、把心理学应用到企业政工工作当中的重要意义

企业政工最主要的任务是做好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员工思想朝着多元化方向不断发展,这就导致企业政工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困难。为了更好地做好企业政工工作,企业政工干部要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具体的政工工作当中,以人为本,促进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进一步科学化,从而为企业更好地发展做好基础工作。

(一)把心理学应用到企业政工工作当中,有助于更加深入了解企业员工。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企业员工,企业员工的行为是受文化、道德、思想、观念、意志、情感、个性等共同支配的,其中尤其受心理因素影响最大。他们心理情感的变化决定了他们行为的变化,因此企业政工干部要把心理学知识和原理应用到企业的政工工作当中,运用心理教育、心理咨询等各种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手段,全面深入地了解企业员工的心理状况,从而更好地指导政工干部的政工工作,提高政工工作的效率。运用心理学知识和规律指导企业政工工作,与传统“领导命令式”的思想政治工作是不同的,它具有平等性、启发性、易接受性等特点。它通过关心、尊重企业员工的心理活动规律,满足企业员工多层次、多方面的感受和需求,更加有针对性地解决企业员工的心理问题,从而促进企业员工的心理健康和心理平衡,营造一个和谐的企业工作氛围,促进企业工作效率的提高。

(二)把心理学应用到企业政工工作当中,有助于促进企业员工的自我完善。企业政工工作的内容之一就是帮助企业员工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从而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在企业政工工作中运用心理学知识,一方面可以促进企业政工干部的思想政治工作,促进其综合素质的提高。另一方面会最大程度促进企业员工综合素质的提高。首先,对于企业政工干部来说,他们最主要的工作就是帮助员工做好思想政治工作,但做好这项工作之前,他们要具有健康的人格和健全的思想政治素质。企业政工干部的工作多是和企业员工打交道的,工作内容繁杂,工作形式多样,因此他们面临着很大的思想压力,思想波动也很大。通过学习心理学理论知识和心理学咨询知识,可以帮助政工干部分析自身压力的来源,找出化解压力的方法,从而减轻政工干部的工作压力,使他们更好地工作。通过学习心理学知识,还能帮助提高政工干部的思想政治素养,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能力,从而更好的做好对企业员工的政工工作。其次,对于企业员工来说,通过学习一定的心理学知识,能够帮助企业员工更好地了解自己,了解自己的性格特质,了解自己的优缺点,从而更好地扬长避短,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企业员工解决心理问题,减轻工作压力;通过心理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提高思想觉悟,完善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并转化到自己的实际行动当中,提高工作效率。总的来说,把心理学应用到企业政工工作当中,有助于促进企业员工的自我完善,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三)把心理学应用到企业政工工作当中,有助于更加有针对性地开展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由于企业员工的个性特点、气质类型、性格特征等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开展政工工作的时候,只有针对性思想政治教育,才能起到良好的政工工作效果。心理学本身就强调不同人的个性特征,根据不同个体的不同气质、性格、兴趣,有针对性地分析其心理特点。因此把心理学知识运用到企业政工工作当中,可以根据不同气质类型的心理活动强度,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例如可以通过合理情绪疗法理论、人际交往黄金规则理论有针对性地对企业员工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工学论文范文第7篇

1.从教学定位来看,其中包括学校定位和办学特色。学校定位的得分为一般,办学特色的得分在一般和良好之间。教学定位的得分为一般。新疆工程学院自建校以来,一直是煤炭行业所属的高效,为新疆地区煤矿工人的健康与安全、煤炭行业职业病的防治、煤矿创伤救治人才培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专科和本科是有区别的,无论从培养目标和从课程设置方面还是科学研究方面都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应注重区域性需求和办学形式的特色化[2]。

2.从教学条件来看,包括队伍建设,教学基本设施,教学经费[3]。综合得分为一般。办学资源紧张,学院新校区建设一期已投入建设资金4.9亿元,其中自治区拨款2.3亿,神华集团援建1亿元,具体到位到学院的贷款1.6亿。目前二期工程项目因为资金的缺口较大还没有启动。新校区二期建设经费紧张,缺口很大。据初步估算,学院新校区建设资金缺口达5亿~6亿元。学院处于从专科升格为本科的过渡期。有些课程的设置虽然符合了国家对于本科院校批准的专业,但是,就学校自身角度来说,一些新设专业还不够完善,有些专业划分过细,缺乏扎实的基础教育底蕴。造成本科层次生师比过大,影响了本科生教育的质量,偏离了学校在培养学生的初衷。配备的老师大多从专科就开始代课,对于他们来说,教学理念和培养目标也有些滞后,新上任的老师大多为年轻老师,教学经验不足。

3.从教学过程来看,主要包括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和教学改革与管理。其综合评价结果处于优秀与良好之间。新疆工程学院从新疆高等专科学校转型而来,对于课堂质量的要求沿用本科,质量较高,对学生负责,教学手段较为成熟。专科学校对教育的重视程度高,学生基础较好,成绩突出。但从课堂教学角度看,选修课和实验课还是偏少,课程的设置处于研究型和应用型之间,目标不明确,学生选择课程的范围较窄,缺乏主动性和创新性。

4.从教学效果来看,分为基本理论与技能,学风建设和社会声誉。其综合评价得分为一般。学院一直秉承着不断创新工程教育理念,确立工程人才培养特色,有着优良的工程教育传统和与时俱进的创新精神。学风建设主要和生源有关,学校目前采用扩招的方式,导致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影响学风建设。

二、教学运行管理主要影响因素

1.新旧观念存在冲突。新疆工程学院在转型之前,教学成果较好,社会反映理想,是专科学校的典范,在长时期的办学中,总结完善了学校理念和教学管理运行体系,创出了本校的优势和特色。但升格本科之后,由于转型时间不长,在教学管理的各方面处于摸索和模仿之中,培养计划不合理,难免脱离了本学校实际情况和偏离社会需求的轨道,或者有些方面固守之前的经验,使得在实际操作中出现理论与现实的矛盾。

2.办学资金不足使得硬件设施不完善。办学资金主要来自于学生学费、地方政府拨款、银行贷款、社会资助与捐赠和其他收入来源。学校投入大量资金升格为本科,虽然从整体上符合本科标准,学校占地面积和住宿得到解决。尽管升本给予了此学校成为本科学校的资格,从真正意义上上来讲,与其他有着悠久历史的本科学校还存在很大差距。

3.师资队伍建设落后。从目前学校教师构成比例来看,新疆工程学院的教学质量相对于其他普通高校来说确实存在差距。就教师队伍素质来看,高水平、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的比例偏低;新教师所占比例偏高。主要是以招聘应届的本科或说是研究生,这些年轻教师缺乏一定的教学经验,在教学方法和授课方式上都有待提高。

三、结语

工学论文范文第8篇

1.1教学对象及课时安排

当前,桂林理工大学水文统计学课程面向水文及水资源工程专业大学三年级的学生开设,选课人数在70人左右,属于专业必修课,考试方式为考核,即可采用包括闭卷考试在内的任何形式进行成绩“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等制评定。学生在大学二年级已经学习了统计学的相关知识,水文统计学是一般统计学在水文专业方向上的延拓,课程共计32个学时,其中课堂讲解28个学时,上机操作4个学时。每周教学4学时,两次上机4个学时安排在最后1周,教学时长共计7周。

1.2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在参考相关教材内容的基础上,本门课程设置的教学内容共计10章。这门课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为估计理论、假设检验、回归分析和随机过程。教学方法以板书和口授为主,辅以多媒体教学和学生自学自授。实际考核方式为闭卷考试。

1.3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

当前,桂理工全体教职员工居住在屏风校区,大部分学生居住在雁山校区,两校区相隔50余公里。教职工每天乘坐校车往返于课堂与居住地,单程时间约50分钟。教师与学生相隔甚远,教师需按规定时间乘车往返,致使教师与学生课下交流时间紧张,甚至没有课下交流答疑的时间,这是当前学校在教学方面面临的困难之一。为此,学校号召和鼓励各科教师在不同层面上开展网络多媒体教学实践活动,充分利用网络促进学生与教师的课下及时沟通。

2存在的问题

2.1学生统计学基础普遍薄弱

学生在大学二年级上半学期已经学习了一般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其主要内容与所用教材前五章的内容,如事件与概率、随机变量及其分布、多元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数字特征与特征函数、极限定理基本一致。然而,在教学过程中明显发现,学生的统计学基础普遍薄弱,甚至出现少数学生连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如随机变量的数学定义等都还没有搞清楚,一半以上的同学对大数定律和中心极限定理的概念及应用不知所云的情况。

2.2学生计算能力及动手能力较差

当前,随着中低端计算机的普及和手机功能的加强,学生对计算软件的依赖越来越强,甚至简单的数学计算也要通过计算软件进行。如在课上计算若干个水文调查数据的数学期望,其算法是将相关数据相加后除以数据个数,面对这样简单的数学计算,只有少数学生能够主动动手演算,另有少数学生能够利用手机计算器进行计算,多数同学是被动地等待老师给出计算结果。在考试过程中,公式正确,代入数据正确,但最终结果计算错误的比率高达30%以上。另一方面,水文统计需要大量的查表计算。学生们对于统计表的使用能力也不尽如人意。学生不知道如何查表或查错表的现象时有发生,如本应查“标准化正态分布密度表”却去查“标准化正态分布函数表”。当需要插值估算数据时,对自己估算的结果缺少自信。

2.3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遍较低

虽然现在的大学生几乎人手一台电脑,而且在大学一年级就系统学习了计算机文化基础,但就水文统计学的上机情况来看,本专业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普遍较低,这主要表现在将Excel停留在表格填写水平上,不能熟练运用Excel的科学计算和统计分析功能。例如,学生们常在统计模块的加载、迭代次数的设置、常见计算函数的使用、统计表格的展示及美化等方面出现问题。

2.4所用教材存在一定的问题

在使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们发现本门课程所用的教材存在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1)与水文学相关的实例随章节进度越来越少,一般统计学的实例仍然较多,水文统计学的水文专业特色不突出。(2)实例中的错误,尤其是计算错误较多。(3)教材内容太过丰富,共计12章,不适合短学时课程的使用。(4)教材前五章属于一般统计学的基础知识,赘述篇幅过长。(5)教材内容讲述较深,不太适合我校水文专业学生的使用。如水文多元统计分析等,学生们几乎不能理解。

2.5基础教学与上机实践教学学时紧张

按照学校的教学设计,用28个学时在复习一般统计学知识的基础上讲完水文统计学中的抽样分布、估计理论、假设检验、回归分析、误差分析、随机过程等方面的内容实属困难。仅用4个机时的时间使学生们彻底明白回归分析、P-III型水文曲线的绘制、马尔可夫过程转移矩阵的计算等等与计算机软件操作有着联系紧密的水文统计方法也几乎不可能。当前,教学课时短,教学内容多,教学任务重,学生基础知识不牢靠等等已成为大学教学的通病。

2.6网络教学效果不理想

虽然学校层面和学院层面大力推动网络教学,希望通过网络课程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但是仅就水文统计学这门课程来看,学生极少主动利用网络教学资源,甚至在老师要求下都不登录相关网站。这不仅违背了学校建设这一网络平台及老师尽心维护这一教学资源的初衷,而且造成了网络多媒体辅助教学资源的浪费。

3解决办法

3.1加强基础统计学教学或与一般统计学合并

当前,我校水文专业的学生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学习一般统计学的知识,在三年级上学期学习水文统计学的知识,两门课程有五章的内容重叠。基于这样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以及学生们在水文统计课上的表现,笔者认为将两门课程合并可以起到压缩学时、避免重复教学的弊端;或者加强基础统计学的教学,使学生们夯实一般统计学的基础知识,在水文统计学课程中不必复习前五章的内容,直接从抽样分布开始讲述。

3.2调整学时修编教材压缩教学内容

当前,大学教学课时短、内容多、任务重、学生基础知识不牢靠等方面凸显出了几乎不可调和的矛盾。针对我校水文统计学教学现状,笔者认为延长学时或压缩教学内容是较好的改进方法。但在学时几乎不可能延长的前提下,压缩教学内容、修编适合本学校学生的水文统计学教材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认为,压缩前五章的内容,以一元统计为主,省略误差分析,简单讲解随机过程,这样调整后的教材较为合适。

3.3注重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教学

水文统计学本质上是统计学,实际上是数学。数学与其他学科在教学方法上的最大区别是教师必须亲自动手示范,学生必须亲自动手演算。这里强调注重多媒体教学和计算机教学并不是说要教师省略板书,而是提倡教师在课堂上结合例题或水文统计学的经典专业应用,如P-III型水文曲线的绘制,将统计软件的使用方法演示给学生,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机操作水平及自动化解题水平,以至于可以省略专门的上机教学环节。

3.4依托实际问题在实践或实例中教学

水文统计学不仅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而且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学科。因此,如果能够将实际问题融入教学或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实际问题使学生们在学习过程中一面学习、复习和巩固基础知识,一面思考解决实际的水文学问题,或在某一章节结束,或在整个课程结束后能够切实了解和掌握解决某一项或几项常见水文问题的思路和方法,将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同时,构建相应的考试考核方法,转变学生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的错误思想,学以致用。

4总结

工学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打工文学;文化研究

中图分类号:120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111(2008)11-023-02

作者:张一文,广东教育杂志社编辑,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广东,广州,510045

写打工者、或由打工者写,为打工者所喜闻乐见的文学作品,被称为打工文学。关于打工者与打工者的文学,有专家指出:“他们是新生活的参与者和塑造者,是此时此地的中国最具活力的一群人。然而,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文学对这群人保持着集体的沉默”(谢有顺语)。

不但“文学对这群人保持着集体的沉默”,文坛对这群人的文学也“保持着集体的沉默”!打工文学始终反映打工者的利益和尊严,坚持“为承认而斗争”,却在不少地域长期为主流文化所漠视和遮蔽,成为文化霸权下被遗忘的“灰姑娘”。

一、研究意义:对打工文学进行条分缕析。有多重价值。

首先是学理创新价值。对打工文学的语境、文本、作者、读者诸要素做互涉式分析,审视打工文学的缘起、成就、持久性及其对打工者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造成的影响,揭示底层写作在文学、社会、政治场域中的边缘化处境,展现体制外文学活动所引发的社会、经济以及文化后果,这些都具有学理创新价值。

其次是审美价值。通过对打工文学三代作家的优秀打工文学作品的文本研读,能够进一步体现和提升打工文学的审美价值;通过对非典型打工文学作品的检视和赏析,能够向世人展示改革开放30年来,草根文学创作方面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最后是经世致用的实际意义。研究总是对某个社会系统的干预。通过对打工文学进行系统研究,削弱强势文化的威严,对打工文学施于援手,对打工者等弱势群体“文化低保”(文化权益的最低保障)设置实践议题,提出应对策略,激发悲悯情怀和改造意识,这些都是打工文学研究的经世致用的实际意义。

二、研究现状:打工文学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不容乐观。

国内研究现状:打工文学的基础性研究薄弱,公开出版的图书文献太少。在中国国家图书馆馆藏检索中,以“打工文学”为“题名”,检索结果只有8本书,其中研究类著作只有1本。在“CNKI数字图书馆”,以“打工文学”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2000-2008)]上有19条记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记录为23条;[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记录为5条;[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的记录为0条。此外,国内尚无关于打工文学的专门学术刊物。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主流媒介和评论家,对底层写作的打工文学漠视或语焉不详,抑制了打工文学的创作、传播和研究。

国际上,荷兰、韩国、日本的学者对中国打工文学都有所涉猎。有代表性的是尾崎文昭(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著名的汉学家)的论文《底层叙述――打工文学――新左翼文学》,把打工文学定性为“新左翼文学”(详见《ァヅフ,(亚洲)游学》月刊94号,日本勉诚出版2006.12)。

三、研究方法:“外部研究”和“内部研究”并行。

研究打工文学,应该在继承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文学四要素”理论的基础上,采用“语境、文本、作者和读者”分析框架结构,通过文本分析、话语分析和叙事访谈等研究方法,从打工文学的“外部研究”(研究语境)和“内部研究”(研究文本)并行入手,来展开思考,以多个不同的观察角度,得出有批判意识的、具有新的分析框架和多样方法的、基于严谨学术研究原则的结论。

研究打工文学,不能做简单的知识罗列与归纳,而是既注重作家作品的个体研究,又有总体把握的恢宏气势;不再是直觉认识,而是建立在科学研究基础上的理性认识。要透过文化的视角,运用文化研究的理论方法,客观地对打工文学进行基本的梳理与评述,力争勾勒出打工文学文本与语境互动的多维图景,促进打工文学与社会的和谐共振,为或许会有的后续研究抛砖引玉。

打工文学研究虽有“前人栽树”,但应看到,在研究方法、范围、深度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具有创新意义的研究,应该是弥补现有的不足,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尽量提供新鲜的观点、命题和文本。

四、研究预设:对于打工文学,有以下基本内容及重要观点有待进一步检验。

(一)从产生背景看,打工文学是生于忧患的文化表达,是在社会矛盾激化、集结、凝聚的关键时刻,由开放潮流带来的社会变迁语境中创造的文本。

(二)从历史性看,打工文学创造了传统“悯农文学”的现代版本,和唐朝李绅《悯农》诗为代表的历代“悯农文学”同构,本性草根。

工学论文范文第10篇

针对《软件工程》教学过程存在的困难,提出构建《软件工程》课程纵向教学体系。《软件工程》课程纵向教学体系包括3个层次:理论教学方面:改进理论教学方法,调动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实践教学方面:结合具体项目,训练学生运用相关原理指导软件开发的全过程,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外实训:校企合作,使学生深入企业项目开发,培养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

1.1案例教学法在理论教学中的应用

案例教学法,是指教师在课程第一次授课前选取一个完整、难度适宜的软件开发案例;然后分阶段的在每章理论授课结束后,结合所讲章节的理论知识提出与章节内容相关的有引导性作用的问题,让学生认真分析、研究案例,开展问题研讨会,并为学生分配任务,使学生在课后收集相关资料,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相关原理来分析案例,并在规定的时间内(两周后)提交案例分析或设计报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教学方法。教师在理论授课时,注重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在学习章节内容前,说明本章节所涉及的专业基础课程及学生所需要具备的理论素养,给学生布置任务,重新学习涉及的专业基础知识;理论授课时,把章节理论知识与已学基础课程知识相结合,根据课程例题,详细讲解理论知识,并注意提示学生已学知识在例题中的运用,从而深入浅出,帮助学生把已学知识和章节理论知识结合起来,形成知识网络。在需求分析章节的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处,指明分析系统的数据要求,通常采用建立数据模型的方法。抽出部分学生按照他们准备的PPT来详细讲解以上问题,不足之处让其它同学补充。课后,教师把准备的问题解答PPT发给大家,使学生查漏补缺,建立知识网络,打下扎实的理论基础。章节授课结束后,通过案例教学法,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理论知识体系解决实际的问题的能力,给同学们列出需求分析报告--需求规格说明书的提纲,要求每个学生提交一份需求分析报告。比如,案例--学生公寓管理系统,请大家运用需求分析章节所讲的知识,深入学校公寓针对学生、公寓管理员做需求调查(要求灵活运用几种所讲的需求调查方法:访谈、问卷和场景),召开需求评审会议,验证需求的正确性与有效性,两周后提交需求规格说明书。

1.2项目驱动实践教学,理论联系实际

在理论授课结束前,老师提供若干个难度适中、开发时间在一个月左右的题目。学生以小组为单位(通常5-8人)组建自己的软件开发团队,并推选小组长,负责项目管理,根据小组成员的兴趣和爱好选择一题。团队成员应均衡,以便做好分析、设计、编程及测试的分工。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开始实践教学环节。选择结构化或面向对象的软件工程方法,按照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分阶段有顺序的进行软件项目开发。每位小组成员都要参与各个阶段的软件开发,每个阶段各个成员的任务由组长分配,管理。每个小组成员全程参与软件工程的各个阶段,把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项目的开发,由项目驱动实践教学,真正用所学理论知识指导项目的开发,为学生深入理解并灵活运用理论知识提供了良好的实践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环节结束,每个小组提交与选题对应的已实现的系统,并提交相关的设计文档。如开发小组选择面向过程的软件工程方法,需提交可行性研究报告、开发计划、需求规格说明书、总体设计的相关文档(系统说明、用户手册、测试计划、详细的实现计划以及数据库设计结果)、详细设计的相关文档(流程图及人机界面设计资料、用户帮助设施设计资料)、实现及测试总结、项目总结等。通过项目实践,学生会深刻认识并理解掌握所学理论知识,并且可以结合自身特点和软件工程的相关就业方向(前台开发、后端设计、测试、维护等),确定自己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继续深入学习,拓展自己的专业知识深度,为就业打下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1.3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

经过实践环节,学生对未来职业发展方向有了初步选择。在大四学期的实习环节,学校与相关合作企业进行对接,学生结合专业兴趣和职业发展方向,选择合适的企业进行校外实习。校外实习一般分三个阶段:理论知识的巩固与强化学习;职业定位方向核心技术学习;以团队为单位,参与实际项目,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团队精神;结合以上三个阶段的学习内容,独立完成一个实际商用项目。举例:如果职业定位为J2EE软件开发,校外实习的第一阶段学习JAVA语言核心内容,Oracle数据库技术,WebCilent编程和WebServer编程,结合具体项目把以上知识运用到实际项目的开发中。第二、三阶段贯穿项目深入学习JVAVEE企业级框架。第四阶段以开发团队小组成员的身份参与一个实际商用项目开发,使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果职业定位为软件测试,第一阶段学习测试基础并结合企业内部开发的自动化测试管理平台进行理论知识强化。第二阶段重点学习系统测试的相关技术,并结合具体项目使学生参与系统测试,编写与之相关的需求规格评审,系统测试计划、测试方案、测试用例、测试报告等文档资料。第三阶段学习软件功能测试自动化和性能测试技术,并学习企业使用的主流测试工具进行相关项目的自动化测试工具。第四阶段结合实际商用项目,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运用相关的自动化测试工具,进行项目测试,编写相关测试文档。通过项目实训,使让学生深入项目开发,把学生培养成专业理论知识扎实,动手能力突出的高素质软件工程人才。

2结语

工学论文范文第11篇

伴随着扩招,生源质量也有所下降,显得参差不齐上同一门课,有些学生学习能力比较强,课堂不能满足需求,显得&吃不饱’;另外有些学生又不能跟上课堂教学的进度,学习比较吃力因此,理论力学课堂改革就显得很有必要学生学习新知识,第一印象"""感性认识是很重要的只有通过感性认识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才能有兴趣把相关的内容学习好,甚至于通过自学来满足自身对知识的渴望而通过工程案例教学不但可以激发学习基础较差的学生的积极性,还可以通过大量工程案例的引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对课堂外知识的渴求工程案例的教学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1.工程案例的整理及提炼和力学相关的案例可以说是随处可见,小到日常生活,大到航空航天怎样选择合适的工程案例就显得比较关键好的工程案例既能引导学生快速理解工程背景,又能提炼工程当中的力学原理,达到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的效果因此,工程案例的收集整理就很有必要了比如理论力学当中的力矩问题,就可以用常见的吊车起吊重物来举例说明:某事故现场,吊车起吊出事的卡车,结果卡车没吊上来,吊车反而由于起吊位置选择的不合适而翻倒了这个实例可以很好的说明力矩,通过这个实例学生也能快速的将力矩理论与工程实际结合起来又比如裂纹和断裂,这两个概念相对而言比较抽象只有比较专业的课程才会谈到与裂纹有关的断裂问题裂纹和断裂也可以通过生活当中的实例来说明:乘坐公交车应该是很多人都有过的生活经历,而公交车的安全锤就可以很好的说明裂纹和断裂公交车上的红色安全锤是为了在紧急情况下让乘客逃生用的当公交车出现紧急情况时,乘客只需要用安全锤敲击钢化玻璃的四个角由于安全锤锤头很尖,接触面积小,手握安全锤大约用两千克的力就可以砸开玻璃的边角对钢化玻璃而言,一点点的开裂就意味着玻璃内部的应力分布受到了破坏,从而在瞬间产生无数蜘蛛网状裂纹,此时只需用锤子轻轻的再砸几下就能将整面玻璃砸开用这个实例不但可以讲清楚裂纹和断裂,还可以阐明应力和应力集中,可以将学生的理论学习与实践紧密相连。

2.工程案例的讲授有了好的工程案例,还需要有好的教师在合适的章节恰如其分的引入这就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毋庸讳言,力学尤其是基础力学,上课教师的数量偏少,质量也略显不足针对很多二本院校,基础力学的上课学生比较多,教师的教学任务相对较重,这也使得很多教师没法精心研究工程案例在教学当中的运用另外,有些高校的基础力学教师并非科班出身,这也使得教师自身对有些课程的理解还不是特别深刻,当然也就不能更好的促进课堂教学的完善和发展。

二、工程案例教学的实践

工学论文范文第12篇

双语教学的必要性

对于具备一定条件的土木工程专业的高校教育,实施土木工程材料课程的双语教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在国内能够学习到国外的前沿知识。通过使用原版英文教材,汲取国际最新知识,接触到土木工程学科领域最前沿的理论观点,达到与世界先进技术进行交流的目的。(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学生通常都是使用中文教材,初次接触外文原版教材,可激发学生对教材编写体系、作者的论述方法和写作思路等的学习,获得专业知识以外的东西,如思维方式、治学态度等,开阔了视野,激发其对专业学习的兴趣。(3)有利于教师提高专业学术水平和外语水平,为“专业外语”的教学提供了新的实践。作为双语教学的任课教师,必然会加强专业知识和外语水平的提高。(4)有利于土木工程材料教材建设。通过国内外教材的比较,去粗取精,保留精华,发展优秀,将对我国土木工程材料教材建设产生良好的影响。

双语教学的条件

为达到教学目标与要求,开展土木工程材料课程双语教学需具备一定的条件:

1师资条件

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要参与方,其素质和水平直接影响教学质量。土木工程材料的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英语方面,要求教师能够熟练使用英语口语进行授课,并精调本专业术语,最好具有一定的海外访学背景。专业方面,要求教师能够对本学科领域有充分的把握,对国际趋势有较好的了解,同时,要求教师对国内外土木工程行业规范及特点等有较深入了解。由于土木工程材料双语教学对教师提出了很高要求,优秀师资的缺乏是实施双语型教学的主要矛盾。

2教材选择

国外土木工程材料教材种类较多,通过大量比较国内外教材发现,由于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中国教材普遍具有较强的逻辑性,但是,实证性不够。外文教材则一般根据作者的文化习惯和思维方式编写,在综合介绍理论体系之前,就向读者呈现一系列的问题,以及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方案,最后才会有一段全章内容总结。并且,土木工程材料课程涉及大量的实验方法、规范、标准,而各国所采用的实验方法、规范、标准不尽相同。因此,在选择教材的过程中,要充分了解国内外的差别,优选国外土木工程材料相关优秀教材。同时,由于我国建筑行业标准、规范与国外不同,应该同时选用一本国内教材作为对比参考。中南大学土木工程材料教研室选用的外文教材是J.FrancisYoung和SidneyMindess等主编的、建筑工业出版社引进的“高等学校双语教学系列教材”之《土木工程材料科学与技术》,选用的中文教材是邓德华教授主编的、中国铁道出版社出版的《土木工程材料》(第二版)。

工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工程材料是高等学校机械类和近机类专业的大学生从公共课迈入专业课学习所接触到的入门课程,属于专业限选课,在我校开设于第三学期,是学生接触到的采用双语教学的第一门课程。本课程定位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和在专业学习中开始运用英语的过渡桥梁。作为一门专业技术基础课,本课程的任务是从工程材料的应用角度出发,阐明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揭示材料的成分、工艺、组织、性能等要素之间的内在关系,介绍常见工程材料的组成、工艺、性能和应用特点,重点掌握金属材料学知识和热处理工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初步具备根据机械零件使用条件和性能要求进行合理选材及制订零件加工工艺路线的能力。而作为在大学基础英语学习后即以英语作为工具进行专业学习的桥梁,本课程的目标是推动学生阅读英文原版专业资料,让学生熟悉英语专业词汇,了解科技英语的表述特点,培养从外文专业资料汲取信息获得知识的能力,把课外专业阅读写作与英语学习相结合,把通过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与本课程的学习统一起来,通过在专业领域的听说读写全方面的英语训练,巩固和加强学生的英语水平。

2教材选择

一本合适的双语教材是双语教学成功实践的基本保证。双语教学,无论采用什么具体的方式,教材首先必须是英文版的。与自编或汇编材料相比,原汁原味的原版教材更有利于学生提高运用英语学习的能力。并且国外优秀教材注重当代科技前沿的发展,注重最新的科研成果。同时国外经典教材都是一流科学家所写,作者本身即是位于学术前沿的学者,又是经验丰富的教师。根据本专业培养计划,结合我院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了JamesA.Jacobs和ThomasF.Kilduff著作的《EngineeringMaterialsTechnology》(第五版)。该教材语言流畅,逻辑清晰,表述科学,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材料学基础知识,热处理原理和金属材料及其他工程材料基础知识。该书图文并茂,在内容安排上由浅入深,便于教与学。且该教材与国内的经典教材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工程材料》内容基本一致,该教材也是我们目前正在使用的教材。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如果碰到较难理解的英文表述,特别是一些专业词汇和机理分析时,比较容易找到相应的中文参考书学习。

3教学手段

在“工程材料”双语教学中,教学方法是以多媒体为主要形式,并结合了混合型的双语教学模式。“工程材料”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多媒体教学方便将理论性较强的知识以仿真动画的形式生动形象地展现出来,这是多媒体技术的优势,方便学生理解与掌握抽象的理论知识;同时大量使用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表格图片来弥补教材的不足,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而实践性较强的内容通过播放相应的教学视频,让学生对相应的技术有直观了解。对重点教学内容和难点教学内容,教师借助板书给予充分说明和特别强调,便于学生抓住重点。

4教学方法

4.1循序渐进的授课方式

双语教学在实践中一般采用三种模式进行:沉浸式、过渡性和保持型双语教学。授课学生如果没有经过特别选拔,英语水平一般差异比较大,如果突然接受高要求的全外语专业教学,会激发学生的畏难情绪,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影响教学的顺利进行,因此在双语教学中主要采取过渡性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逐步调整双语教学的比例。在教学初期中英文各占一半,使学生逐步进入到英文思维和表达环境中,在教学中后期加大英语使用比例,仅对较难理解的专业术语和理论性较强的知识点进行一定的中文解释和说明。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努力用英语提出和回答问题,加强师生间用英语进行专业知识交流和互动的次数与程度,随着教学逐步深入,学生掌握的专业知识逐渐增多,对英语环境的适应不断增强,使学生从开始的不敢开口转变成基本敢用能用英语表达。

4.2采用灵活多样的双语教学考核方法

对课程进行考核既能检查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程度,也能评估一段时期教学的效果,还能发现教师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对双语教学的考核包括了平时成绩和考试成绩两部分。相对非双语课程,我们的平时成绩比重更高,以鼓励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参与,加强双语教学效果。平时成绩的评判依据是学生在课堂教学互动中表现出的专业知识素养和英语的听说能力。同时建立题型多样、知识覆盖面广的全英文试题题库,考核学生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和英文的读写能力。

5结束语

工学论文范文第14篇

教师自身的专业水平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工作中检验理论、提升理论,是企业对毕业生的要求。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工作中运用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是企业对工程技术人员的要求。作者曾在电力系统就职,体会比较深刻。对于变电站而言变压器检修经常要做空载和短路试验,工程上变压器空载试验方法采用调压器在低压侧加压,空载容量应小于调压器容量的50%,试验电流为额定电流的1‰~1%,以测量变压器的铁损。一般电力变压器在额定电压时,空载损耗约为额定容量的0.1%~1%。变压器短路试验用自耦变压器调节原边电压,原边电流达到额定值时,测量变压器铜损。通常电力变压器在额定电流下的短路损耗约为额定容量的0.4%~4%。通过亲自动手做压器空载、短路试验及观察实验现象,联系《电路》、《电机学》中关于变压器的相关知识,加深了对变压器的学习与理解。发电厂自动化控制是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与要求,已投产和在建的大型发电厂的自动化控制水平非常高,已达到“无人值守,少人值班”管理模式。发电机组的自动开停机、自动同期并网技术验证了《自动控制理论》、《继电保护》等相关理论知识。在电力系统工作的4年中,笔者的理论知识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得到深化和提升。

二电力系统工作经历对电气工程本科教学起到的积极作用

1教材选用目的更加明确教材是高校实施培养计划的重要介质

直接影响着教学质量和人才。高质量、合理化的教材是提高教学质量与水平、完成人才培养计划与目标的保证。作者在施教时参照自身的工作经验,选用更具有方向性与实践性的教材,提高毕业生与企业之间的契合度。智能电网、数字化电站是电力系统的发展趋势,其要求电网信息化、自动化程度更高。因为这一目的,可编程控制器(ProgrammableLogicController,PLC)被广泛应用到电力系统中,目前国内应用的PLC有西门子(SIEMENS)公司生产的S7系列、施耐德公司生产的Quantum等系列、三菱公司生产的FX3G系列等。随着日系PLC退出中国市场,西门子PLC被普遍应用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控制。例如三峡电厂、葛洲坝电厂、溪洛渡电厂等大型水电站使用PLC对发电机组、辅助设备系统等设备进行控制。因此在向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教授《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这门课程时,应该选用以西门子PLC为基础讲述电厂及电网自动化控制的教材,教学内容更接近电力系统工作实践,使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生在走上工作岗位时具有更强的适应能力。

2培养学生更具有方向性现代电力企业对高校毕业生有着严格的职业要求

扎实的专业能力、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必要的公文写作能力是毕业生就职于电力企业所必须具有的素质。电力系统设备分为一次设备、二次设备两大类。就发电厂而言,从事电气一次设备的检修、维护及管理工作需要毕业生熟练掌握《发电厂电气主系统》、《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机学》等专业课程的内容,熟悉电机、开关电器、载流导体、电抗器、补偿设备、避雷器、继电保护系统相关知识,这些是为适应发电厂工作而储备的理论知识。从事电气二次系统工作的毕业生则必须重点掌握《自动控制理论》、《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子技术》、《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的相应内容。因此拥有扎实、丰富的专业知识来服务电力企业,是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实践动手能力在促使毕业生快速融入到企业生产工作中扮演着积极、重要的作用。发电厂电气设备维修工作需要毕业生有较强的电气二次配线、布线及PLC编程能力。发电厂中大量布置电气二次控制盘柜,实际的检修与维护工作需要高强度的控制回路布线与配线工作,电力系统高度自动化则需要毕业生具备基于PLC的自动化程序读写能力。公文写作能力是现代化大型企业对职工的基本要求。我国各级电力系统的运营、管理、维护已经实现了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实际的工作中需要职工撰写大量的公文,例如对发电厂而言,每个月要写电厂运营报告、机组检修报告、技术改造方案等,特别是实行工作票制度后,每天都要写设备缺陷处理报告及巡检报告。这些工作要求职工具有一定的公文写作能力。对于毕业生而言,必要的公文写作能力在求职及就职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优越性。

3将工作经验融入教学将宝贵的工作经历融于课堂教学

可极大地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作者讲述《电路》第十一章时,结合自己的工作经历深入浅出地讲述了变压器的原理、空载和短路实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在讲述《电器与可编程控制器》时,以发电厂开停机控制流程、辅助设备自动化控制流程为例,将专业课程学习与电厂实际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以培养更适合企业要求的应用型人才。

4将企业中应用的前沿技术带进课堂随着数字化电站、智能电网的建设

大型发电机组实现并网发电,状态检测技术投入使用,开始对1000KV特高压技术进行实验研究。电力系统的发展日新月异,设备更新速度非常快。电气工程自动化专业的教学应当将当前电力系统的先进技术、发展趋势带进课堂,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增加学生对前沿技术的求知兴趣。笔者从事过175MW、770MW水电机组的自动化控制系统改造及维修工作,巨型水电厂厂用电系统运行及维护工作,水电机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系统的组建与维护工作。其中770MW发电机组自动化控制技术、巨型水电组状态检测与故障诊断技术都是当前电力系统的前沿技术。将这些知识带进课堂,有利于学生充分认识本专业的发展动向与趋势,积极地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

三结语

工学论文范文第15篇

一、文学与革命: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工具论的初始

20世纪20年代,中国文坛出现了一股倡导“革命文学”的潮流,这股潮流不同于五四时期的“文学革命”,其核心是“一种激进的政治文化观念”[2],后来被人们称为中国左翼文学批评。中国左翼文学思潮的涌动,正值20世纪二三十年代国际无产阶级文学运动的高涨时期,它的整个发生与发展过程,与当时声势浩大的国际左翼文学思潮息息相关,以至有学者说,“没有国际左翼文学思潮的影响,就没有中国左翼文学运动”[3]。但是,受国际思潮特别是苏联文学思潮影响的中国左翼文学批评,出现了严重的工具论倾向。1923年至1924年间,共产党人邓中夏、恽代英、萧楚女等人在《中国青年》上发表了一系列谈文艺问题的文章,其中有邓中夏的《新诗人的棒喝》《贡献于新诗人之前》,恽代英的《文艺与革命》,萧楚女的《艺术与生活》等。在这些文章中,他们批判了“文艺无目的论”,提出了“革命文学”的概念,并要求文学为革命服务。例如,邓中夏认为人是有感情的动物,当生活受到压迫,要进行反抗,就会发生革命。这就需要进行政治的和经济的斗争。这时,借助于有说服力的艺术或娴熟的新闻报道,可以达到这个目的,而“文学却是最有效用的工具”[4]。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期,中国文坛出现了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许多文学批评工作者更加强调“文学工具论”。他们狭隘地理解“革命文学”的理论性质,片面夸大“革命文学”的社会功能,忽视文学的艺术审美属性。例如,李初梨在《怎样地建设革命文学》中,要使“革命文学”变成“斗争的武器”,变成“机关枪、迫击炮”。他夸大文学的“教导”和“宣传”作用,认为革命文学“有时无意识地,然而常时故意地是宣传”。[5]忻启介也在《无产阶级艺术论》中认为,“宣传的煽动效果愈大,那么这无产阶级艺术价值愈高”[6]。当时,表现最为突出的是钱杏。他的文学批评的最大特点,是崇尚反抗的、战斗的“力的文艺”,贬抑轻盈、柔美的“抒情文学”。但是,什么是“力的文艺”,他认为只有正面描写革命时代,表现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斗争、反抗、复仇、罢工等活动的作品,才属于“力的文艺”。这样,钱杏在他的《现代中国文学作家》批评论集中,以“力的文艺”的标准来评判作品,因而大批“五四”新文学作家只能属于“死去了的阿Q时代”。[7]瞿秋白是20世纪30年代左翼阵营内较为有代表性的批评家。1932年,他对钱杏等人的文学批评提出了反批评。瞿秋白认为,“钱杏的错误并不在于他提出文艺的政治化,而在于他实际上取消了文艺,放弃了文艺的特殊工具……进一层说,以前钱杏等受着波格唐诺夫、未来派等等的影响,认为艺术能够组织生活,甚至于能够创造生活,这固然是错误。可是这个错误也并不在于他要求文艺和生活联系起来,却在于他认错了这里的特殊的联系方式。这种波格唐诺夫主义的错误,意识可以组织实质,于是乎只要有一种上好的文艺,一切问题都可以解决了”[8]。瞿秋白指出了钱杏等人的文学工具论的来源,即他受到了苏联“无产阶级文化派”代表理论家波格丹诺夫的影响,也认为这种“艺术能够组织生活,甚至于能够创造生活”的观点是错误的,但他也并不反对文艺政治化倾向,他所持的仍然是文学为革命服务的观点,也就是说,瞿秋白所使用的仍然是文学工具论。

二、文学与政治: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工具论的延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文学的工具论得到了延续,但在具体表现形式上,它已从文学为革命服务更改为文学从属于政治。对文学与政治的关系问题,在20世纪50年代,还为此发生过一场争论。1950年,阿垅在《文艺学习》杂志第1期上发表了《论倾向性》一文。他认为,就艺术创作和艺术作品而言,艺术与政治是“一元论的”,即两者“不是‘两种不同的原素’,而是一个同一的东西;不是‘结合’的,而是统一的,不是艺术加政治,而是艺术即政治”。[9]他最后的结论是,把作品的艺术性和政治性分开,片面地向作品要求政治倾向性是从概念出发,违背了艺术真实性的原则,势必会导致创作中的教条主义和公式主义。尚且不说阿垅对文学与政治关系的阐述是否完全正确,但就是这样较为“骑墙”的中性观点,不久就遭到更为激进的陈涌的批评。陈涌在《论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一文中认为,阿垅对政治与艺术的统一“作了鲁莽的歪曲”,“艺术即政治”的观点是“纯粹唯心论的观点”。它在表面上反对为艺术而艺术,“但实质上,却是也同时反对艺术为政治服务的”。[10]这非常明确地告诉大家,陈涌是认为文学应该为政治服务的,而这也是当时大多数文学批评工作者的看法。后来,邵荃麟又对文艺与政治的关系作了专题阐述。他在《文艺报》第3卷第1期上发表了《论文艺创作与政策和任务相结合》,把“文艺服从于政治”具体化为“文艺创作如何与政策相结合”。他认为,政治是现实生活的集中体现,而政策又是政治的具体表现,因此,文艺与现实生活的关系就集中体现在文艺创作与政策的紧密结合上。邵荃麟在论述这一问题时,首先引经据典,为自己的论点寻找坚实的基础。他说:“十月革命后,列宁曾经和蔡特金谈起这个问题,指出十月革命后的苏联文艺必须提高到政策的水平上来。1934年,斯大林和高尔基确定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苏维埃作家的创作方法问题时,也特别指出这种创作方法的主要特征之一,即是必须与苏维埃政策相结合。前几年日丹诺夫在《关于〈星〉和〈列宁格勒〉两杂志》的报告中,又重申了列宁与斯大林的指示,并且更肯定地说:‘我们要求我们的文学领导同志与作家同志,都应以苏维埃制度所赖以生存的东西为指针,即以政策为指针。’”[11]苏联常用简单粗暴和行政命令的方式,来对待文艺中的思想问题和是非问题,即用政治式的宣判来解决文学问题。例如,《关于〈星〉和〈列宁格勒〉两杂志》决议就对左琴科和阿赫玛托娃作出了无限上纲、狂风暴雨式的批判,骂他们是“文学无赖和渣滓”,结果左琴科被苏联作协开除出会,停止刊登他们的所有作品,连作协所发的食品供应证也被吊销了。左琴科受到精神和物质的双重打击,出版社和杂志不仅不再出版他的著作,而且还要逼他归还预支了的稿费。他走投无路,只得重操旧业当鞋匠,并变卖家中杂物勉强度日。不仅如此,左琴科还不断受到各种形式的批判。苏联文学决议解决文学问题手段的政治化,对中国20世纪50年代文学批评的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1951年6月,《文艺报》发表冯雪峰批判萧也牧小说的文章,用的就是政治斗争语言,显示出用政治手段解决文学问题的倾向。文章认为萧也牧“对于我们的人民是没有丝毫真诚的爱和热情的”,“如果按照作者的这种态度来评定作者的阶级的话,那么,简直能够把他评为敌对的阶级了”,“这种态度在客观效果上是我们的阶级敌人对我们劳动人民的态度”,“我们如果把左琴科照片贴在牌子上面,您们不会不同意的罢?”[12]后来,对胡风等人的批判,更是新中国成立后用政治手段解决文学问题的典型案例。1952年舒芜先后在《长江日报》发表了《从头学习〈在延安座谈会上的讲话〉》和在《文艺报》上发表了《致路翎的公开信》;1953年,《文艺报》又发表了林默涵的《胡风反马克思主义的文艺思想》和何其芳的《现实主义的路,还是反现实主义的路?》等文章,展开了对胡风文艺思想的批判。为了应对来自各方面的种种指责,全面阐述自己的文艺思想,1954年3月至7月,胡风在其支持者的协助下,写出了《关于解放以来的文艺实践情况的报告》,报告分四个部分共27万字,通称“三十万言书”。但是,事情出现了人们没有想到的结果,1955年5月18日胡风被捕,先后被捕入狱的达数十人,并以武力搜查到135封胡风等人的往来信件。胡风等人被定性为“反革命集团”,株连2100人,逮捕92人,隔离62人,停职反省73人,最后78人被确定为“胡风分子”,其中23人划为骨干分子。[13]一场本是正常的文学批评理论的论争,最后的结果却是用政治化的手段给以解决,并且酿成了一场巨大的悲剧,里面的原因值得深思。在当时“全盘苏化”的环境里,苏联这种把文学当做政治工具的解决问题方式,无疑对中国的文学批评产生了重大影响。

三、20世纪中国文学批评的工具论倾向之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