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饲料安全论文范文

饲料安全论文范文

饲料安全论文

饲料安全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教学;开放式教学;科研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4-0258-02

一、课程的重要性

饲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水产品品质的好坏,水产品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卫生、无公害的水产品将会备受消费者的青睐,而正是动物饲料、水产品、人类食品这样一条食物链,使饲料的质量安全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源头。对饲料进行分析和检测,则是饲料质量与安全的技术保障。

二、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饲料原料,饲料的加工工艺还是饲料成品的保存都关系到饲料的质量,因此通过《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们既能掌握各项检测技术及原理,熟知相关仪器的操作,又能根据饲料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挖掘影响饲料质量的因素,成为一名具备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在现有的课程设置和管理模式下,该门课程的教学实验以验证型实验项目为主,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一个实验充其量有三个学时,学生们因为没有全程参与,故对某些环节半知半解,质疑或改进技术并在管理工作中加以灵活应用的锻炼机会较少。为通过饲料分析与检测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在饲料质量安全评价和管理方面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概括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必要利用课余时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基础上,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成为有思考能力的管理人才,是我们在目前的教学实验课程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饲料分析检测课程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顾名思义即整合教学和科研资源,打破教学和科研界限,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产学研平台,让学生在接受最基本的理论和实验学习的基础上,以创新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为契机,以创新思维培养为导向,在校内外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中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1)实验内容的改革。根据饲料质量评价要求按部就班检测饲料原料、配合饲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各项营养指标、卫生指标,再与相应的标准相比较,得出待检物是否符合质量安全要求,是本课程所应达到的最基本的培养目标。为顺应创新人才的培养趋势,结合课程学习进行科研成为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1]。建议采用由简到繁的培养方式,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原来的单一验证实验调整为综合实验,针对某一种饲料原料或配合饲料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饲料质量评价实训,鼓励大学生进入专业教师的研究队伍,开展相关创新实验或毕业论文设计,经历一个从无到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过程[2]。①综合实验方案的确定:以3人小组为单位,首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撰写针对特定原料或配合饲料质量安全评价的实验方案,选择针对性强的评价指标,再由教师修改实验方案。②饲料原料的识别: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配合饲料学》等课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展示常见的饲料原料实物,给同学们最直接的感官认识。③检测分析过程:每组派出若干名代表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熟悉实验仪器使用的基础上,在课堂上配合老师指导其他学生正确地使用实验仪器[2];在实验教学课堂上,老师给每个实验小组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④数据的处理:除计算检测结果外,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实验结果可靠性的能力,分析出现非正常结果的可能原因,提醒学生避免用实验指导书上的“注意事项”代替可能原因。设置三人小组的目的是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确保每一小组至少得到三个“平行”数据用于统计分析,若条件允许,还可比较三人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同一名学生得到的三平行结果的异同,让学生在教学实验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⑤安全质量评价:根据选定的单一指标和多项指标综合评价饲料或原料的质量,并分析影响原料或饲料质量的可能因素。此过程须以熟悉原料及饲料标准,饲料及添加剂管理条例和相关法规为前提。⑥作业要求及反馈:实验报告的撰写,强调对结果的分析讨论;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及时讲解分析。据笔者六年的教学经历,发现学生尽管在实验初期不能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但只要经过2~3次针对性的反馈和辅导,就会写得非常流畅。模仿小论文的结构和要求书写实验报告,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饲料分析与检测质量安全评价实训。校园内的教学不容易给人紧迫感,因此有必要把学生派到公司或专门的质检机构强化饲料分析与检测能力、饲料质量安全评价和管理能力。据笔者几年的带教经历,发现饲料企业是非常不错的实训平台。与学校里比较枯燥的说教相比,在企业进行的现场教学显得更为生动。在那里,学生可以亲眼目睹各种饲料原料,真真切切了解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在两周左右的实训中,同学们除了巩固、强化原料和配合饲料成品的质量安全指标检测能力外,配合饲料半成品的车间质量监控也能弥补因校内无成套饲料加工设备而缺少相应学习内容的遗憾。实训中,与一线工人同工,能让学生快速高效地学习到多种技术;与相关部门领导的交流,能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学到针对性强的饲料质量管理方法。期间,邀请公司的技术人员开设专题讲座,更能针对性地解答实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践六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与水产饲料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或拔尖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聘请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企业领导或部门经理作为校外兼职导师,能切实有效的为水产养殖专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3)饲料分析与检测的延伸。通过分析与检测,获知了饲料或原料的质量与安全性能,但还不能从根本上了解其对水产动物安全性的影响,为此,通过创新项目的开展以及毕业论文的设计均能使饲料分析与检测结果用生物学的方法加以验证,在科学研究中使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内容得到升华。①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创新项目的开展。对于1~2年级的学生而言,专业水平有限,因此开展创新研究有相当大的难度[4]。笔者指导的几名学生尽管当时没有取得预期的研究结果,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远远超过未做过创新实验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大有提高。因为任何创新实验的实施,学生们都经历了项目申请书的撰写,原料营养成分的检测,饲料配方的设计,实验室条件下配合饲料的制备以及饲养试验;实验结果的处理和项目结题材料的汇总,对饲料或原料的质量安全评价已经有了大概的框架,因此到三年级参加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学习时,就会有较强的全局驾驭能力,也具备了多角度分析、解决课程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推荐优秀学生参加专业教师的课题研究也能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在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自身的科研思路会更开阔,这样,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就能达到双赢的效果。②毕业论文设计。尽管毕业论文设计是独立于实验教学的课程,但是从培养专业人才角度而言,如果能把毕业论文设计作为专业课程的延伸,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因为实验教学课时数不够,学生无法全程参与实验,或创新项目限项申报,受益面不广的不足。因此就人才培养的整体性、逻辑思维的连贯性而言,建议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这样的毕业论文设计不失为变零散的专业知识为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有良好的科研训练基础的学生,较易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也较易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从而也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开放时间的保证。为保证学生能在课余时间参加实验,就必须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指导老师和教辅人员也应该在开放时间内继续上岗,这就需要学生层面划拨经费给予劳务支持。另外,可适当安排研究生参加实践教学指导本科生,实现大学生培养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双赢局面。允许学生跨学期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也是不错的方法。

四、考核方式的转变

考核方式是开放式教学模式的难点,没有标准答案可供参考,全凭指导教师主观打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果实,以高度的责任心,用伯乐识骏马的慧眼发现学生任何可能的闪光点。任何一项能力的培养、实验项目的实施都是以充足的时间保证为前提的,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投入是本课程的考核基础。其次,在注重实验技能考察的同时,把每一个实验的方案设计、实施过程、结果的呈现和分析讨论等环节都作为考察要素,将综合实验的整体性作为重点考察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过程体验中接受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五、结语

开放式教育模式,不仅能提升学生分析、检测饲料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也能切切实实提高科研能力,这无疑是新教育背景下培养有创新能力的饲料质量安全管理人才的有效举措。

参考文献:

[1]张志刚,殷科生.加强应用型高校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2011,(1):8-49.

[2]龙激波,阮芳,王平,钟珊.以创新实验计划为契机的地方高校大学生科研能力培养[J].人才培养改革,2012,(13):29-30.

[3]任洪涛.《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改革与思考[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11):56-57.

饲料安全论文范文第2篇

一、课程的重要性

饲料的质量直接关系到水产品品质的好坏,水产品质量的好坏又直接关系到人类的健康。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安全卫生、无公害的水产品将会备受消费者的青睐,而正是动物饲料、水产品、人类食品这样一条食物链,使饲料的质量安全成为食品安全监管的源头。对饲料进行分析和检测,则是饲料质量与安全的技术保障。

二、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饲料原料,饲料的加工工艺还是饲料成品的保存都关系到饲料的质量,因此通过《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学习,旨在让学生们既能掌握各项检测技术及原理,熟知相关仪器的操作,又能根据饲料分析得到的数据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挖掘影响饲料质量的因素,成为一名具备饲料质量安全管理能力的复合型人才。然而,在现有的课程设置和管理模式下,该门课程的教学实验以验证型实验项目为主,培养的是技能型人才。一个实验充其量有三个学时,学生们因为没有全程参与,故对某些环节半知半解,质疑或改进技术并在管理工作中加以灵活应用的锻炼机会较少。为通过饲料分析与检测的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在饲料质量安全评价和管理方面的独立思考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概括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有必要利用课余时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在实验操作技能的培养基础上,让学生最大程度地成为有思考能力的管理人才,是我们在目前的教学实验课程中值得深思的问题。

三、饲料分析检测课程存在问题的解决途径――开放式实验教学

开放式实验教学,顾名思义即整合教学和科研资源,打破教学和科研界限,整合校内外资源,充分利用产学研平台,让学生在接受最基本的理论和实验学习的基础上,以创新实验和毕业论文设计为契机,以创新思维培养为导向,在校内外课程教学和实践教学的结合中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综合素质。(1)实验内容的改革。根据饲料质量评价要求按部就班检测饲料原料、配合饲料半成品和成品的各项营养指标、卫生指标,再与相应的标准相比较,得出待检物是否符合质量安全要求,是本课程所应达到的最基本的培养目标。为顺应创新人才的培养趋势,结合课程学习进行科研成为培养学生科研兴趣,提高科研能力的重要途径[1]。建议采用由简到繁的培养方式,在掌握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将原来的单一验证实验调整为综合实验,针对某一种饲料原料或配合饲料进行综合评价;在此基础上,进行全面的饲料质量评价实训,鼓励大学生进入专业教师的研究队伍,开展相关创新实验或毕业论文设计,经历一个从无到有,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过程[2]。①综合实验方案的确定:以3人小组为单位,首先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撰写针对特定原料或配合饲料质量安全评价的实验方案,选择针对性强的评价指标,再由教师修改实验方案。②饲料原料的识别: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配合饲料学》等课程理论学习的基础上,展示常见的饲料原料实物,给同学们最直接的感官认识。③检测分析过程:每组派出若干名代表参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熟悉实验仪器使用的基础上,在课堂上配合老师指导其他学生正确地使用实验仪器[2];在实验教学课堂上,老师给每个实验小组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做实验。④数据的处理:除计算检测结果外,培养学生分析判断实验结果可靠性的能力,分析出现非正常结果的可能原因,提醒学生避免用实验指导书上的“注意事项”代替可能原因。设置三人小组的目的是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内,确保每一小组至少得到三个“平行”数据用于统计分析,若条件允许,还可比较三人小组的实验结果与同一名学生得到的三平行结果的异同,让学生在教学实验中体会科学研究的严谨性。⑤安全质量评价:根据选定的单一指标和多项指标综合评价饲料或原料的质量,并分析影响原料或饲料质量的可能因素。此过程须以熟悉原料及饲料标准,饲料及添加剂管理条例和相关法规为前提。⑥作业要求及反馈:实验报告的撰写,强调对结果的分析讨论;报告中存在的问题,无论是共性问题还是个性问题,及时讲解分析。据笔者六年的教学经历,发现学生尽管在实验初期不能写出规范的实验报告,但只要经过2~3次针对性的反馈和辅导,就会写得非常流畅。模仿小论文的结构和要求书写实验报告,则能有效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2)饲料分析与检测质量安全评价实训。校园内的教学不容易给人紧迫感,因此有必要把学生派到公司或专门的质检机构强化饲料分析与检测能力、饲料质量安全评价和管理能力。据笔者几年的带教经历,发现饲料企业是非常不错的实训平台。与学校里比较枯燥的说教相比,在企业进行的现场教学显得更为生动。在那里,学生可以亲眼目睹各种饲料原料,真真切切了解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在两周左右的实训中,同学们除了巩固、强化原料和配合饲料成品的质量安全指标检测能力外,配合饲料半成品的车间质量监控也能弥补因校内无成套饲料加工设备而缺少相应学习内容的遗憾。实训中,与一线工人同工,能让学生快速高效地学习到多种技术;与相关部门领导的交流,能在耳濡目染中,潜移默化地学到针对性强的饲料质量管理方法。期间,邀请公司的技术人员开设专题讲座,更能针对性地解答实训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实践六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高校与水产饲料行业中的龙头企业或拔尖科研机构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聘请具有一线工作经验的企业领导或部门经理作为校外兼职导师,能切实有效的为水产养殖专业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的学生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3)饲料分析与检测的延伸。通过分析与检测,获知了饲料或原料的质量与安全性能,但还不能从根本上了解其对水产动物安全性的影响,为此,通过创新项目的开展以及毕业论文的设计均能使饲料分析与检测结果用生物学的方法加以验证,在科学研究中使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内容得到升华。①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方向创新项目的开展。对于1~2年级的学生而言,专业水平有限,因此开展创新研究有相当大的难度[4]。笔者指导的几名学生尽管当时没有取得预期的研究结果,但理论知识和实验技能远远超过未做过创新实验的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也大有提高。因为任何创新实验的实施,学生们都经历了项目申请书的撰写,原料营养成分的检测,饲料配方的设计,实验室条件下配合饲料的制备以及饲养试验;实验结果的处理和项目结题材料的汇总,对饲料或原料的质量安全评价已经有了大概的框架,因此到三年级参加饲料分析与检测课程的学习时,就会有较强的全局驾驭能力,也具备了多角度分析、解决课程实验中出现的问题的能力。推荐优秀学生参加专业教师的课题研究也能起到异曲同工的效果。在学生参与教师科研的过程中,指导教师自身的科研思路会更开阔,这样,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科研活动中就能达到双赢的效果。②毕业论文设计。尽管毕业论文设计是独立于实验教学的课程,但是从培养专业人才角度而言,如果能把毕业论文设计作为专业课程的延伸,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因为实验教学课时数不够,学生无法全程参与实验,或创新项目限项申报,受益面不广的不足。因此就人才培养的整体性、逻辑思维的连贯性而言,建议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毕业论文的选题,这样的毕业论文设计不失为变零散的专业知识为系统的专业知识的有效途径。有良好的科研训练基础的学生,较易完成毕业论文设计,也较易写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5],从而也能更加有效地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开放时间的保证。为保证学生能在课余时间参加实验,就必须延长实验室开放时间,指导老师和教辅人员也应该在开放时间内继续上岗,这就需要学生层面划拨经费给予劳务支持。另外,可适当安排研究生参加实践教学指导本科生,实现大学生培养和硕士研究生培养的双赢局面。允许学生跨学期完成该课程的学习也是不错的方法。

四、考核方式的转变

考核方式是开放式教学模式的难点,没有标准答案可供参考,全凭指导教师主观打分,这就需要教师充分尊重学生的劳动果实,以高度的责任心,用伯乐识骏马的慧眼发现学生任何可能的闪光点。任何一项能力的培养、实验项目的实施都是以充足的时间保证为前提的,因此学生在课堂上的时间投入是本课程的考核基础。其次,在注重实验技能考察的同时,把每一个实验的方案设计、实施过程、结果的呈现和分析讨论等环节都作为考察要素,将综合实验的整体性作为重点考察内容,目的是让学生在过程体验中接受逻辑思维能力的锻炼。

饲料安全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瘦肉精;动物饲料;动物饲料质量监管多年未绝的“瘦肉精”再现江湖。这一次,附体于行业老大——双汇。3月15日,央视曝光了河南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收购“瘦肉精”养殖的所谓“加精”猪,一下子将这家国内肉制品行业的龙头企业推上风口浪尖。通过此次事件,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心动物饲料质量监管制度。

一、“瘦肉精”介绍及对人体的危害

瘦肉精是一类动物用药,有数种药物被称为瘦肉精,任何能够促进瘦肉生长、抑制肥肉生长的物质都可以叫做“瘦肉精”,例如莱克多巴胺及克伦特罗等。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促进动物体蛋白质沉积、促进脂肪分解抑制脂肪沉积,能显着提高胴体的瘦肉率、增重和提高饲料转化率,因此曾被用作牛、羊、禽、猪等畜禽的促生长剂、饲料添加剂,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减少饲料使用、使肉品提早上市、降低成本。

食用含有“瘦肉精”的猪肉会直接危害人体健康,其主要危害是:出现肌肉振颤、心慌、战栗、头疼、恶心、呕吐等症状,特别是对高血压、心脏病、甲亢和前列腺肥大等疾病患者危害更大,严重的可导致死亡。

二、我国动物饲料质量监管制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动物饲料质量监管制度的现状

1 建立了动物饲料标准及饲料质量监管法律体系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制定和了一系列标准,包括饲料分析检测方法,饲料添加剂质量标准、饲料标签、饲料卫生标准等。

1999年5月18日,国务院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并于2001年进行了修订),这标志着我国饲料法规的正式建立,使我国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生产、销售、使用真正走向法制化管理的轨道。还有其它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或规章都对动物饲料质量监管提供了法律保障,如《产品质量法》、《行政处罚法》、《行政复议法》以及《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管理办法》、《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批准文号管理办法》、《饲料药物添加剂使用规范》、《动物源性饲料产品安全卫生管理办法》、《禁止在饲料和动物饮用水中使用的药物品种目录》等。

2 设立了动物饲料质量监管机制

国务院《饲料和饲料添加济管理条例》第二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饲料管理部门根据饲料、饲料添加剂质量监督抽查工作规划,可以组织对饲料、饲料添加剂进行监督抽查,并会同同级产品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公布抽查结果。而在日常的饲料监管工作中,也是以县级饲料监管部门为主在监管,县级饲料监管部门在饲料监管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3 实行执法追究制度

进一步明确饲料执法工作责任,严格执法,凡在饲料执法工作中不作为和乱作为的单位和个人,均要承担相应的行政、法律责任。

(二)我国动物饲料质量监管制度存在的问题

1.我国动物饲料法律体系不完善

虽然我国有了《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以及其它的法律法规及行政规章和地方性法规或规章为动物饲料质量监管提供了法律保障,但我国缺乏专门的动物饲料法,而且有些法律法规及规章的可操作性差,体系更新慢,建设滞后,已成为提高我国饲料和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瓶颈”问题,因此,尽快制定出台《饲料法》及完善现有饲料监管法规条款,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强烈呼声。

2 .我国动物饲料监管机制不完善

虽然我国已经设置了动物饲料监管机制,但是目前我国动物饲料监管机制角色不清,权限不明。各监管部门难以协调,对饲料监管执行有待提升,对分散养殖动物的农户监管难度很大。

2.我国动物饲料标准化体系建设滞后

虽然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制定和了一系列标准,包括饲料分析检测方法,饲料添加剂质量标准、饲料标签、饲料卫生标准等。但是,目前我国饲料行业和质量标准体系不健全。对动物饲料检测手段落后,而且我国动物饲料质量安全标准未与国际标准接轨。

三、完善动物饲料质量监管制度的措施

(一) 完善动物饲料的法律法规

鉴于我国动物饲料法律体系不完善,缺乏专门的动物饲料法,所以,下一步我们应该加快《饲料法》的制定颁布与实行,同时我国也应学习外国的先进经验,尽快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我国的饲料安全法律体系,为动物饲料质量提供更完善的法律保障。

(二)完善动物饲料监管机制

明确动物饲料部门的职权,加大县级动物监管部门的监管力度,认真执行饲料添加剂和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生产许可证制度,加强企业资格审查,坚持年度考核,严格饲料企业市场准入,对未取得卫生许可证的,不能进行食品加工。加强对流通市场的监管,对市售产品进行不定期抽样检验,不合格的,坚决退市销毁,并一查到底。加强有关部门的密切合作,并且加强对饲料产品的卫生安全检测,加强对饲料产品的日常监督检查,加大对饲料监管工作的宣传力度,并且加强管理人员自身能力的培训。加强对饲料产品的全程监管,不论是在生产,储存,运输以及使用的过程中,都要做到有效监管。

(三)完善动物饲料质量安全标准体系

借鉴国外先进标准,做好有关饲料卫生的标准工作,为我国的饲料和畜产品进出口提供技术支持,建立完善的动物饲料质量安全应急处理机制,建立标准化工作核心单位,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目前,我国各级饲料企业和科研单位都必须建立健全饲料质量标准和饲料检测标准,加强在饲料的基础理论和检测技术方面的研究,从而在技术层面为饲料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此外,为了从根本上杜绝违禁药品的使用,必须制定政策或者设立相关奖项,鼓励无公害、无残留、无污染的新型饲料及添加剂的研究和开发,鼓励生产药物饲料添加剂替代品。(作者单位:西南科技大学法学院)

参考文献:

[1]张桂英,“瘦肉精”的危害及监管探讨”,中国动物检疫,2011,28(5)

[2]彭剑虹,构建我国动物源性食品安全质量监管体系的探讨,科研园地,2004年2月

[3]马德美,动物源性食品安全的隐患及应对措施,畜牧与饲料科学,2011,32(7)

饲料安全论文范文第4篇

为进一步促进我省饲料业稳定健康发展,保障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巩固2008年饲料专项整治成果,根据农业部有关要求,2009年我厅决定以《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颁布实施10周年为契机,在全省范围内组织开展“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以下简称“饲料执法年”)行动,即2009年饲料专项整治行动,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保安全、促发展为总目标,以规范饲料企业生产经营,查处在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为重点,以抓法制、抓监管、抓源头、抓基础为手段,着力强化饲料质量安全日常监管,提高饲料基础支撑能力,全面促进饲料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饲料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饲料产品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查处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杜绝在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有效防范重大饲料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蛋白原料、自配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 三聚氰胺、瘦肉精、镇静剂类、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

(二)重点单位: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户)。

(三)重点区域:饲料原料生产企业,饲料原料及饲料产品批发、集散地,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安全隐患大、问题突出的地区。

四、整治任务

(一)严厉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

(二)严厉打击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品、苏丹红等非法添加物的违法行为。

(三)扩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抽检范围,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查处力度。

(四)提高饲料行政许可门槛,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管。

(五)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饲料企业,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生产企业。

五、总体要求

(一)统一组织,落实监管责任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按照省农业厅的统一部署,抽调得力骨干,切实落实行动方案,将职责任务层层分解到州(市)、县的具体部门、单位和责任人。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派出督导组,落实方案各项要求,对重点地区及时进行督导检查。

(二)细化方案,明确工作进度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根据总体方案,制定本地区详细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验收、有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交流,及时报送信息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从2009年2月开始,每月14日和28日分两次向省农业厅“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材料内容包括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查处情况和量化指标,及时反映进展和成效。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立即报告,及时处置。

(四)加强联动,形成整治合力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围绕本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工作。要加强协调,搞好衔接,形成合力,突出成效。

六、工作安排

“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总体安排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启动阶段(2月20日-3月10日)

1. 2009年2月,根据农业部有关要求,制定我省饲料执法年总体实施方案。

2.2009年3月,召开“饲料执法年”活动启动仪式,成立全省“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部署总体行动方案。

3. 各州市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成立“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进度,要求各州市于2009年3月10日前将活动领导小组名单上报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

(二)集中整治阶段(3月10日-11月底)

1. 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009年全年以蛋白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三聚氰胺检测为重点,继续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例行检测、饲料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通报、及时查处。各州市饲料管理和饲料质检机构在本辖区内开展监测和执法工作,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对饲料生产企业及养殖场(户)进行重点检查,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省农业厅每季度对重点地区饲料监管工作进行督导,主要检查“饲料执法年”活动的进展及执行情况。对饲料企业和畜禽养殖基地的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产品标签、使用记录、检验记录等进行重点检查。各州市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也要安排督导,加强检查。

3. 举办中期总结暨饲料执法培训班,提高执法水平。7月,组织各州市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经验,查找不足,督促各地按照工作方案和时间要求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并组织对州市(县)饲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4. 举办饲料安全宣传月活动。9月,开展以各级管理部门和相关事业单位为主体,以展览、宣传册、新闻媒体专题报道等为手段的宣传月活动。各级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充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主题宣传。一方面通过对曝光的案例进行报道,对掺假售假和添加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另一方面正面宣传管理部门、行业协会、质检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等对饲料安全所做的工作与成绩,向社会公众介绍饲料管理、科研、检测等方面的成果和成效,介绍企业保证饲料质量安全采取的措施,宣传科技成果,彰显监管成效,为饲料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三)总结表彰阶段(12月)

召开“饲料执法年”活动总结大会,全面总结活动成效与经验,对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予以通报表扬。

附:

云南省饲料专项整治整治领导小组成员名单

组长 张泽军 省农业厅副厅长、省畜牧局局长

副组长 徐祖林 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处长

成员 马兴跃 省草山饲料工作站站长

宋学林 省动物卫生监督所所长

张思东 省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

张存焕 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副处长

王文惠 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

赵梦莹 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

高婷婷 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省农业厅草山饲料处,徐祖林同志任办公室主任。

2009年云南省饲料专项整治行动工作安排表

阶 段时 间工作名称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目标

第一阶段2月20日-3月初启动部署成立全省“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部署总体行动方案。

3月1日-3月10日各地制定工作方案召开全省“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启动仪式,各地成立“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进度。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有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验收、有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要求各州市于2009年3月10日前将方案、进度及领导小组名单上报省农业厅。

3月10日-3月15开展自查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对辖区企业开展自查。重点产品:蛋白原料、自配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三聚氰胺、瘦肉精、镇静剂类、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重点单位: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户;重点区域:饲料原料生产企业,饲料原料及饲料产品批发、集散地,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安全隐患大、问题突出的地区。

第二阶段3月15日-11月底开展监测,查处违法违规行为以蛋白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三聚氰胺检测为重点,继续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饲料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各地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对监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通报、及时查处。州市饲料管理部门要组织饲料质检机构在本辖区内开展监测和执法工作,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3月15日-11月底督导检查省农业厅对重点地区饲料监管工作进行督导,主要检查“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的进展及执行情况。对饲料企业和畜禽养殖基地的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产品标签、使用记录、检验记录等进行重点检查。农业厅每季度督导一次,各地畜牧饲料管理部门也要安排督导,加强检查。

7月举办中期总结暨饲料执法培训班组织各州市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经验,查找不足。并组织对州市(县)饲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执法水平。督促各地按照工作方案和时间要求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并在全省范围内培养一批能执法、敢执法、会执法的基层管理人员,提高饲料执法能力。

饲料安全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配制,原则

 

鸽粮即日粮,日粮配制是养好鸽子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配出能满足不同品种、年龄、用途、生理阶段、生产水平鸽子对各种营养的需要,才能充分发挥鸽子的生产性能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或比赛成绩。例如,正在育雏的亲鸽,由于雏鸽生长发育极为迅速,所以应该配给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最丰富的日粮,而未在育雏的鸽子则可以少用些蛋白质饲料;日粮的喂量也可少一半左右;又如,竞翔鸽应保持其有强壮的体格和充沛的体力,所以日粮中豆类籽实尤其是豌豆的用量比例应比其他鸽子高。

一、以饲养标准为依据

到目前为主,国内外还没有公布过鸽的饲养标准,有的也只是一些经验配方或典型日粮配方。所以,鸽的日粮配制只好以这些配方为依据。因为鸽子的常用饲料以谷豆籽实为主体,故日粮配好后,根据饲料化学成分分析表计算一下蛋白质含量是否在12~14%范围内或营养比是否属于中等营养比,只要日粮的蛋白质含量合乎要求,其他营养成分一般不会不合要求。

二、控制粗纤维和体积

鸽子日粮的粗纤维含量不宜超过5%。鸽子需要营养多,但1天内消耗饲料30~60克,有时还包括喂给雏鸽吃的饲料量在内,所以,日粮的体积也不能太大。如果以谷豆籽实为主体配制日粮,这两点很容易控制。如果以糠鼓、饼粕等组成粉饵,就应该注意原料的选用。

三、饲料种类多样化

不要只用一、二种饲料,否则难以使配出来的日粮有比较高而全面的营养,难以发挥各种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难以有较高的消化率、适口性和生产效能。

根据养鸽者的实践经验,少到用3~4种谷豆籽实就可以达到目的。当然,如果为了广辟饲料来源,减少豌豆和玉米的用量,和使某些低价格代用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不超过5%或10%的限制,用5~6种或7~8种或10来种饲料配制鸽子日粮也完全是可以的。

三、质量安全有保证

1、质地良好

配制好的日粮要适口性好,要便于饲喂,不含有害、有毒、霉变、污染物质,不含致病菌和寄生虫卵。

2、生产效能高

为某群鸽子配好的日粮,用于喂在生产上或比赛中要能获得尽可能高的效果和成绩的鸽子。

四、维持相对稳定

鸽子日粮配好后,即使是经实践证明是生产效能很高的,也要随着季节、饲料货源、饲料价格、生产水平等变化而进行适当调整或重新配制,但是,切忌变动太多太大,务必保持相对稳定。当必须较大变动时,可以事先安排一个供短期用的过渡日粮,以免引起鸽子患消化系统疾病。

饲料安全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 转基因饲料 转基因安全

一、引言

纵观全球,转基因饲料因其价格优势,在许多发展中国家拥有广泛市场,廉价的转基因饲料为解决全球粮食问题作出了很大程度的贡献。目前,我国转基因作物种植面积已有6.7万多hm2,列世界第4位,大部分转基因作物及其副产品如豆粕、棉籽粕和菜籽粕等被广泛用作饲料原料。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进口大豆或大豆粕2000多万吨,其中相当一部分是转基因产品。[1]目前在饲料原料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是转基因农作物,常规饲料中豆粕比例为25%~30%,玉米比例为60%~65%,若玉米和饼粕类饲料均来自转基因饲料,其比例占饲粮组成95%以上。可见转基因农作物原料占整个饲料成分的比例很大。[2]我国的农畜大多是由这些转基因饲料所喂养的,而这些农畜的下一级消费者是人类。因此,我认为,转基因饲料的安全与否,是关系着人类的健康、社会的稳定乃至经济发展的重大问题。

二、转基因饲料的本质分析

转基因饲料是由转基因农作物为主要原料制成的。转基因农作物是由人们应用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入植物细胞,并在其中整合、表达和传代,从而创造出新型的植物,通过这种方法创造出来的新型植物。和普通的农作物相比,这些农作物有着抗病、抗虫。产量高和品质好等优点。从源头分析,导入的外源基因的本质是脱氧核糖核酸(DNA)。DNA是由四种脱氧核糖核酸ATGC通过磷酸二酯键连接而形成的。我们所说的转基因则是通过内切酶等手段切断DNA后再连入一段特定DNA并筛选得到成功插入个体的过程。根据中心法则,转基因农作物优于普通农作物的原因是,导入的特定DNA序列转录为mRNA,再经翻译为蛋白质,优良性状得以表达。

三、转基因饲料的安全性分析

从基因水平看,新导入的DNA和自然DNA的化学本质相同;两者所转录的mRNA的化学本质相同,只是由于两者的序列不同而导致翻译的蛋白质不同。那么转基因饲料的安全性关键就取决于转基因农作物的蛋白质是否安全。综合国内外的信息看,未曾发现有关于人类食用转基因农作物后产生不良影响的报告,只有少数论文的实验数据说明对小白鼠使用转基因饲料后某些生理指标会产生变化。从根本上来说,现在我们所食用的自然农作物,本质上也是由于人类长期选育而基因改良的结果。转基因只是为了缩短选育时间而采用的一种改变基因的方法。2016年年初,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陆川县土猪在食用转基因饲料的同时出现死亡率上升的情形。经过江南大学关于转基因饲养家畜相关问题研究大创团队于2016年4月下旬前往陆川县八角村进行实地调研,没有发现大白猪有异常情况,即使2012年到2013年稍有问题出现,但近两年情况明显好转,值得一提的是,由于健康卫生的养猪方法的推广,陆川猪近几年在饲养方面进步明显,而农民所反映的大白猪幼崽出栏率下降极有可能是个别现象。

四、结语

目前并没有充分证据证明转基因饲料的安全性低于非转基因饲料的安全性。

(作者单位为江南大学)

[课题项目:本文系江南大学省级大创项目(201610295013Y)。]

参考文献

[1] 屈健.转基因饲料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中国畜牧杂志,2006,42(14):22

饲料安全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水温;液态发酵;液态转固态;pH值

中图分类号:S816.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0439-8114(2011)08-1637-03

Effect of Beginning Water Temperature on pH Variation of Feed Liquid Fermentation and Fermented Solid Feed

WEI Jin-tao1,LI Shao-zhang1,LIU Shou1,YANG Xue-hai1,YAN Nian-dong1,ZHAO Na1,ZHANG Wei1,

HUANG Shao-wen1,CAI Ying-hong2,WU Zheng-jie2

(1. Animal and Veterinary Science Institute,Hubei Academy of Agriculture Science,Wuhan 430209,China;

2. Hubei Jianfeng Animal Husbandry Co. Ltd., Huangshi 438204,Hubei,China)

Abstract: The effect of beginning water temperature on pH variation of feed liquid fermentation and 0 h and 24 h solid fermented feed was studi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when the beginning temperature was 17~20 ℃, the pH value decreased obviously and matched linear model. The variation of pH of liquid fermentation feed and solid fermented feed according to beginning water temperature could be estimated by function y=-0.179x+7.584 and y=-0.142x+8.587, respectively. When the beginning temperature was above 20 ℃, its effect on pH was not significant(P>0.05). The pH variation of 24h solid fermented feed at different temperature range wasn’t significant(P>0.05).

Key words: water temperature; fermented liquid feed; liquid change into solid; pH

发酵饲料是指在人工控制条件下,微生物通过自身的代谢活动将植物性、动物性和矿物质性物质中的抗营养因子分解、合成,产生更能被畜禽采食、消化、吸收的养分的饲料。从2006年起,欧盟全面禁止在饲料中使用促生长类抗生素,液态发酵饲料开始在欧洲广泛的应用而且研究的热度不断提高[1]。

液态发酵全价饲料在发酵过程中分解了饲料中的游离氨基酸,产生大量的酸性物质和生物胺,导致饲料pH值过低,适口性下降,最终导致畜禽生产力降低[2]。液态发酵饲料还需要价格高昂的全自动液态饲喂系统相配套,显然不适合目前中国的国情。本课题组率先将部分饲料经过液态发酵后加入全价配合饲料,将其转为固态饲料饲喂畜禽,并对该液态转固态发酵工艺开展了多方面的研究,证实该工艺能发挥液态发酵饲料的既有的优势,降低生产成本,是适合目前中国国情的一种理想的发酵饲料生产应用模式。

发酵可以使饲料pH值降低,李军等[3]综述了温度在控制液体饲料发酵和降低其pH值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要达到较低的pH值并保持稳定,最低需要25 ℃,25~30 ℃效果会更好。Hugo Holm报道,发酵液体饲料在料槽中的pH值应控制在4.5左右。因此,pH值的研究和控制在发酵饲料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本研究主要研究了初始水温对液态发酵饲料pH值变化规律及将液态发酵饲料转为固态之后0 h和继续发酵24 h后pH值变化规律,从而为液态转固态发酵饲料在畜禽养殖现场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时间地点

试验于2009年4月20日至6月4日在湖北健丰牧业有限公司恒健猪场进行,每天早上5∶30和下午16∶30各进行一次液态发酵和液态发酵饲料转固态试验。

1.2液态发酵

1.2.1液态发酵基础饲料的制备基础料主要由玉米、豆粕等成分按照一定比例进行配置,粉碎、混合后经过热处理后制成液态发酵基础饲料。

1.2.2液态发酵称取1份发酵基础饲料,9份自来水,按照105 CFU/mL植物乳酸杆菌量接种,室温放置发酵48 h之后取样测定。

1.3液态发酵饲料转固态

1.3.1全价饲料配方用于转固态的全价饲料配方见表1。

1.3.2液态发酵饲料转为固态饲料将液态发酵饲料和全价饲料按照4∶6混合,用湿拌饲料搅拌输送机搅拌均匀后一部分取样测定pH值,另一部分装入密封袋中继续发酵24 h后测定pH值。

1.3.3湿拌饲料搅拌输送机本课题组专利产品,由孝感朗夫机电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生产。

1.4pH值测定方法

1.4.1液态发酵饲料搅拌均匀后,直接取50 mL料水混合物进行测定。

1.4.2固态发酵饲料取样10 g加40 mL蒸馏水(使含水率为80%),搅拌均匀后,直接取50 mL料水混合物进行测定。

1.5数据分析

各组数据均以平均值±标准差表示,用SAS8.0软件对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线性分析。

2结果与分析

2.1初始水温对饲料液态发酵pH值变化规律的研究

初始水温对饲料液态发酵pH值的变化规律见表2。从表2可以看出,从17~20℃温度之间发酵基础饲料经过48 h的液态发酵pH值降低十分显著,通过SAS 8.0软件对其分析表明,这个温度阶段初始水温和液态发酵后pH值的关系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关系,直线回归方程为.179x+7.584(液态发酵后pH值,x为初始水温,r2=0.857 3)。初始水温在20℃以上时用SAS8.0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初始水温对基础饲料液态发酵24 h后pH值的影响不显著(P>0.05),说明在初始水温20℃以上时对基础饲料液态发酵后pH值的影响较小。

本文为全文原貌 未安装PDF浏览器用户请先下载安装 原版全文

2.2初始水温对液态发酵饲料转固态后pH值变化规律的研究

初始水温对液态发酵饲料转固态后pH值变化的规律见表3。从表3中可以看出,从17~20℃温度之间由于基础饲料液态发酵pH值降低较快。因此,转固态后和液态发酵呈现出同样的规律。通过SAS 8.0软件对其分析表明,这个温度阶段初始水温和液态发酵转固态后pH值的关系呈现出显著的线性关系,直线回归方程为-0.142x+8.587(液态发酵转固态后pH值,x为初始水温,r2=0.918 2)。初始水温在20℃以上时用SAS8.0做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初始水温对基础饲料液态发酵转固态后pH值变化影响不显著(P>0.05),说明在初始水温20℃以上时对基础饲料液态发酵转固态后pH值的影响较小。

2.3初始水温对液态发酵饲料转固态后再发酵24h后pH值变化规律研究

初始水温对液态发酵饲料转固态后再发酵24 h后pH值变化规律见表4。从表4中可以看出,初始水温对液态发酵饲料转固态再发酵24 h后pH值变化并不明显,用SAS 8.0对其进行单因素分析发现,初始水温对液态发酵饲料转固态再发酵24 h后pH值变化影响不显著(P>0.05)。可能是因为液态发酵转固态饲料发酵24 h后发酵已经基本上处于稳定状态。

3讨论

饲料发酵可以提高饲料的消化利用率、提高饲料中各种营养物质的含量、降低饲料中抗营养因子的含量[4-6]。畜禽饲喂发酵饲料可以提高饲料转化率、改善肠道健康状况、降低养殖业环境污染[7,8]。另外,饲料发酵可以产生大量的益生菌,对解除养殖业生产中普遍存在的对饲料药物添加剂的严重依赖性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乳酸杆菌可以抑制肠道病原菌生长,具有整肠、降低血清胆固醇、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乳糖消化等作用。乳酸菌还是发酵食品的主要发酵剂,对传统发酵食品实行专业化、安全化生产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9]。利用植物乳酸杆菌发酵固态基础饲料后和全价饲料配合配制的发酵饲料可以提高仔猪的生产性能,提高饲料中养分的消化利用率,降低仔猪断奶时的应激性腹泻,可以配制不含抗生素的仔猪全价配合饲料[10]。但是这样的饲喂方式操作不便,工作量大,不适合发酵饲料在养殖生产中的应用。但是先将基础饲料经液态发酵再利用专业的搅拌机和全价饲料按比例混合转为固态饲料,既能发挥固态发酵的优点,又能降低其缺点带来的不便,是一种规模化养殖场利用发酵饲料进行养殖的可行性方法。

本试验主要研究了初始水温对液态发酵饲料pH值变化规律及将液态发酵饲料转为固态之后0 h和继续发酵24 h后pH值变化规律,发现初始水温从17~20℃温度之间发酵基础饲料经过48 h的液态发酵pH值降低十分显著,可能是因为在这个温度段不适合植物乳酸杆菌的生长繁殖,所以发酵后pH值较高,而初始水温达到20℃以上后,乳酸菌生长速度较快,经过48 h的发酵后即达到稳定状态,所以发酵后的pH值变化并不明显。该结论和Jessen等研究结论有所差别,可能是因为在实验室条件下发酵环境温度控制较好而在生产条件下的环境温度差异较大。液态转固态再发酵24 h后各个温度段的pH值变化都不明显,可能是因为经过液态发酵后乳酸菌含量已经比较高,再经过24 h的固态发酵后发酵已经处于稳定状态,因此pH值变化不大。

4结论

初始水温对液态发酵饲料pH值变化规律及将液态发酵饲料转为固态之后0 h的变化规律均为初始水温从17~20℃温度之间pH值显著下降,并且呈线性相关,分别可以方程=-0.179x+7.584和=

-0.142x+8.587估测,而初始水温在20℃以上时发酵对pH值影响不大。液态转固态再发酵24 h后各个温度段的pH值变化都不明显。

参考文献:

[1] 李军,张日俊. 发酵液体饲料的研究进展[J]. 国外畜牧科技,2001(6):21-23.

[2] 马文强,冯杰,刘欣. 微生物发酵豆粕营养特性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2008,23(1):121-124.

[3] 魏金涛,赵娜,杨雪海,等. 发酵饲料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和饲料养分表观消化率的影响[J]. 中国粮油学报,2009,24(2):129-133.

[4] CANIBE N, JENSEN B B. Fermented liquid feed and fermented grain to piglets-effect on gastrointestinal ecology and growth performance[J]. Livestock Science 2007,108:198-201.

[5] CANIBE N,VIRTANEN E,JENSEN B B. Microbial and nutr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pig liquid feed during fermentation[J].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134:108-123.

[6] FENG J, LIU X, XU Z R ,et al. The effect of Aspergillus oryzae fermented soybean meal on growth performance, digestibility of dietary components and acitivity of intestinal enzymes in weaned piglets[J].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134(3), 295-303.

[7] FENG J, LIU X, XU Z R, et al. Effects of Aspergillus oryzae 3.042 fermented soybean meal on growth performance and plasma biochemical parameters in broilers[J]. Animal Feed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7,134(3):235-242.

[8] HANSEN E B. Commercial bacterial starter cultures for fermented foods of the future[J]. Int. J. Food Microbiol., 2002, 78:119-131.

[9] HIRABAYASHI M, MATSUI T, YANO H, et al. Fermentation of Soybean Meal with Aspergillus usamii Reduces Phosphorus Excretion in Chicks[J]. Poultry Science, 1998, 77: 552-556.

饲料安全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关键词:配制,原则

 

鸽粮即日粮,日粮配制是养好鸽子的一个重要环节。只有配出能满足不同品种、年龄、用途、生理阶段、生产水平鸽子对各种营养的需要,才能充分发挥鸽子的生产性能并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或比赛成绩。例如,正在育雏的亲鸽,由于雏鸽生长发育极为迅速,所以应该配给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最丰富的日粮,而未在育雏的鸽子则可以少用些蛋白质饲料;日粮的喂量也可少一半左右;又如,竞翔鸽应保持其有强壮的体格和充沛的体力,所以日粮中豆类籽实尤其是豌豆的用量比例应比其他鸽子高。

一、以饲养标准为依据

到目前为主,国内外还没有公布过鸽的饲养标准,有的也只是一些经验配方或典型日粮配方。所以,鸽的日粮配制只好以这些配方为依据。因为鸽子的常用饲料以谷豆籽实为主体,故日粮配好后,根据饲料化学成分分析表计算一下蛋白质含量是否在12~14%范围内或营养比是否属于中等营养比,只要日粮的蛋白质含量合乎要求,其他营养成分一般不会不合要求。

二、控制粗纤维和体积

鸽子日粮的粗纤维含量不宜超过5%。鸽子需要营养多,但1天内消耗饲料30~60克,有时还包括喂给雏鸽吃的饲料量在内,所以,日粮的体积也不能太大。如果以谷豆籽实为主体配制日粮,这两点很容易控制。如果以糠鼓、饼粕等组成粉饵,就应该注意原料的选用。

三、饲料种类多样化

不要只用一、二种饲料,否则难以使配出来的日粮有比较高而全面的营养,难以发挥各种营养物质的互补作用,难以有较高的消化率、适口性和生产效能。

根据养鸽者的实践经验,少到用3~4种谷豆籽实就可以达到目的。当然,如果为了广辟饲料来源,减少豌豆和玉米的用量,和使某些低价格代用饲料在日粮中的比例不超过5%或10%的限制,用5~6种或7~8种或10来种饲料配制鸽子日粮也完全是可以的。

三、质量安全有保证

1、质地良好

配制好的日粮要适口性好,要便于饲喂,不含有害、有毒、霉变、污染物质,不含致病菌和寄生虫卵。

2、生产效能高

为某群鸽子配好的日粮,用于喂在生产上或比赛中要能获得尽可能高的效果和成绩的鸽子。

四、维持相对稳定

鸽子日粮配好后,即使是经实践证明是生产效能很高的,也要随着季节、饲料货源、饲料价格、生产水平等变化而进行适当调整或重新配制,但是,切忌变动太多太大,务必保持相对稳定。当必须较大变动时,可以事先安排一个供短期用的过渡日粮,以免引起鸽子患消化系统疾病。

饲料安全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饲料企业;经营管理;高质量发展

1研究背景

经过40年的大浪淘沙,我国饲料行业已步入整合提升的成熟阶段,饲料行业高速扩张的时代已一去不复返,集约化经营、扁平化营销、市场化服务已成为饲料行业发展的主旋律。同时,随着新经济时代我国供给侧结构改革的深入推进,饲料行业面临着食品安全保障标准趋严,环境保护压力增大,生产成本大幅提升等现实问题,高成本已成为新时期现代饲料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关键问题(耿东锋,2019)。特别是进入2020年以来,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受到极大的冲击,正如2020年4月17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的那样:“当前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饲料行业经营管理面临的困难和压力已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为我国经济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饲料行业生产秩序都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蒋和平等,2020),尽管随着复工复产政策的推进和落实,饲料行业生产秩序得到一定程度的恢复,但从饲料行业产业链运营的整体性角度来看,饲料行业经营管理仍然面临诸多困难,如上游原材料难以正常供应,产品销售渠道阻滞,运营成本明显增加等压力,饲料行业经营管理整体状况不容乐观,亟需饲料企业转变经营思路,创新管理模式,推动饲料企业早日走出发展困局,在危机中发掘助推饲料企业保持市场竞争力和高质量发展的经营管理之道。

2饲料企业经营管理面临的现实问题

2.1食品安全保障标准趋严

作为高度市场化的经济实体,饲料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市场需求的变化同气连枝。经历了改革开放40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稳步提升,按照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随着最基层的温饱问题的解决,人们更加关注生活品质和自我获得感,食品安全作为与人民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关键要素,受到人们的关注和重视,基于这种导向,我国食品安全经历了三鹿奶粉、毒馒头事件等信任危机后,食品安全保障标准愈发严格(王春华,2013)。因此,饲料行业经营管理面临的食品安全保障成本上升已成为大势所趋,但这并一定是坏事,饲料行业完全可以通过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变挑战为机遇,打开提升市场竞争力的“大门”。

2.2环境保护压力日渐增大

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近年来同样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环保已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关键指标,一旦环保不达标会遭遇“一票否决”。作为工业企业,饲料行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同样面临着极其严重的环保压力,如在饲料生产的整个流程中,原材料发酵会产生废液,饲料加工容易导致粉尘超标(鲍斌等,2019),机器运行不可避免的会出现噪音污染,给饲料企业经营管理带来极大的环保压力,饲料企业必须在优化生产流程、强化技术赋能、调优产品结构等经营管理环节注入新的动力,只有这样才能对冲环保压力增大带来的成本上升。

2.3原材料难以正常供应

目前玉米和豆粕仍是我国饲料行业生产加工的主要原材料,受原料价格疲软和饲料需求扩大等因素的双重影响(王辽卫,2020),我国饲料行业面临着较为严峻的供需形势,饲料行业原材料供应压力较大:一方面,受国内和国际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玉米产量大幅减少,进口玉米占比不断提升,直接影响国内玉米种植户的热情,同时受中美贸易战的影响,我国饲料市场进口玉米存在不确定性和一定的成本风险,饲料市场玉米工业供应量面临着较大的缺口。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饲料行业产业链难以正常运转,行业上下游协力难以得到有效发挥,饲料企业复工复产受到较大影响,特别是交通管制给大宗饲料运输带来了诸多不便(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饲料创新团队,2020),多重因素给饲料行业原材料供应造成了极大的困难。

2.4产品销售渠道阻滞

2020年一季度,我国饲料行业销售渠道受到严重影响,饲料产品出仓率大幅下滑,对饲料企业而言,如果饲料产品难以按时销售出去,饲料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会受到严重影响,直接打乱企业的整个生产步骤和生产流程,从客观上讲,当前我国饲料企业产品销售渠道阻滞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道路交通受阻,纵然饲料企业克服了原材料供应的压力,企业员工能按时复工复产,并且保质保量完成了产品生产,饲料产品销售无门仍然是摆在饲料企业经营管理面前的一道拦路虎(陈小连,2020),这种严峻形势短期内恐怕难以得到有效改善。二是线上经济活力不显,饲料产品通常是大宗交易,因而传统的饲料产品销售偏向于线下销售,尽管目前政府在大力提倡电子商务和和线上交易,但受制于饲料产品交易规模、产品质量、市场信任度和交易成本等各方面因素,饲料企业电子商务的发展明显缺乏后劲,难以有效利用在线经济打破饲料产品销售困局(张利庠,2020)。总之,饲料产品销售渠道受阻带来的必将是饲料企业整体利润率的下降,势必加剧饲料企业经营管理的困难。

2.5运营成本明显增加

成本一直是企业经营管理的重心。近年来,我国饲料企业运营成本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给饲料企业经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全新的挑战:一是饲料市场原材料成本上扬,受玉米、豆粕等饲料产品原材料供应量降低的影响,我国饲料企业原材料采购成本不断增加,而饲料产品本身的售价却没有同步上涨,严重压缩了饲料企业的利润空间;二是饲料生产成本费用大幅上涨,随着我国人口红利优势的逐渐缩小,饲料企业的用工成本急剧增加,饲料企业提高待遇留人与控制用人成本之间左右摇摆,导致饲料企业进退两难。与此同时,饲料企业管理费用同样面临持续加大的压力,随着政府全面执行环保电价,饲料企业的的用电成本也在不断上升,废液排污治理成本同样居高不下,大幅拉高了饲料企业的成本费用。

3新时期现代饲料企业经营管理创新之道

随着大数据、互联网+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深度开发,我国饲料企业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时期。所谓高质量发展就是更加强调饲料企业的精细化治理,改变传统的,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转向向发展要效益、向技术要空间、向人才要未来的新型经营管理模式,这是我国饲料企业在未来相当长的一段时期的工作重心。

3.1构建精细化经营管理机制

精细化管理是我国企业近年来涌现出的重要管理模式的代表,无论是从管理理念、管理方式,还是从人力资源管理、企业文化构建等方面,精细化都非常契合我国饲料企业经营管理的变革需求。一是在成本精细化控制上,饲料企业首先应从降低损耗着手(张森和,2019),如加工饲料不可避免的会产生一些落地料,饲料企业应通过流程管理尽量减少这种浪费,实际上,精细化管理的一大要义就是要在做细做精生产流程上下功夫,把降本增效的行动落实在具体细节中。二是在提升工作效率上,饲料企业应通过精细管理制定科学完备的生产计划,确保饲料生产机器效率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针对不同的机械设备量身定做生产方案,如粉碎机的日工作量应是满负荷的,避免因计划不当造成浪费。三是在优化生产流程上,饲料企业应把着力点放在节能减耗上,最大限度的降低饲料企业产品的单位能耗,如对饲料产品品种加工进行规划,避免因生产品种切换造成的浪费。四是在安全生产上,饲料企业要始终紧绷安全生产这根弦,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做好饲料企业生产经营的安全管理工作,如要通过培训大力提高饲料工作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坚决做到安全生产零事故,这是饲料企业精细化管理的重中之重。五是在饲料产品质量把控上,要坚持产品质量就是饲料产品生命的理念,从严把控饲料产品的生产质量,产品质量安全任务分解到饲料生产的每一个环节,通过生产全流程的精细管控为保障食品质量安全筑牢防线。

3.2打通多元融资通道

资金是企业经营的永恒主题,只有获得充分的资金支持,饲料企业才能更好的在互联网经济时代展现作为,无论是饲料企业的扩大经营,还是技术研发,抑或是产品迭代升级,都离不开庞大的资金支持,因此,饲料企业必须想方设法打通多元融资通道,具体如下:一是商业银行贷款,随着商业银行投资取向越来越偏向实体经济,饲料企业完全可以凭借这股东风,积极向银行争取贷款支持,加速推动自身经营管理的转型发展;二是股权置换融资,不同企业之间通过股权置换实现跨界经营,解决了一些企业营运资金投资无门的窘况,也有利于缓解饲料企业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导致发展乏力的困境,为企业经营管理深度推进注入了新的发展活力;三是政府政策性资金支持,目前我国各级政府都为推动复工复产和经济社会平稳有序进行做出了大量努力,政府在实体经济领域投入了大量资金,饲料企业应积极争取相关政策性资金,无论是减税降税等税收优惠,还是积极参与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战略获得资金支持,饲料企业都应把政策性资金作为打通融资通道的一种可行路径。

3.3优化营销工具组合

互联网时展到今天,与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愈加密切,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都已经被互联网裹挟前行,互联网时代的饲料企业营销应更加注重拓宽营销工具组合(沈捷等,2020)。一是注重内容营销,饲料企业扩大销售规模的基础在于产品内容,饲料企业营销应坚持“内容为王”的理念,把内容营销做得更为扎实,因此,饲料企业必须树立品牌战略,通过打造营销联盟,在共享资源的基础上把企业品牌树立起来,把企业优质服务模式打造出来;二是注重植入营销,互联网时代的企业营销手段层出不穷,植入营销就是一种典型,饲料企业把营销融入日常、嵌入经常,通过互联网广告植入、网络热播剧植物品牌宣传等方式扩大饲料品牌的产品知名度,此外,自媒体平台也是现代企业营销的主战场,微博、抖音、微信小程序等平台的传播效率已不可同日而语,饲料企业应积极运用这些新型营销工具,推动饲料企业电子商务营销的提质增效。三是注重服务营销,在现代企业营销过程中,服务已成为与产品质量并驾齐驱的一种力量,产品本身的好坏固然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产品服务是否周到体贴也直接关乎到营销的长期效果,饲料企业既可以依托现有的大型电子商务平台,也可以投入资金自建企业网站、交易APP等平台,把企业产品信息准确无误的展现给网络世界的潜在客户,帮助客户更好的筛选出契合需求的优质产品,同时饲料企业要定期做好客户回访,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变化和用户体验反馈,从而培育出饲料企业长期稳定的忠实客户。

3.4强化管理制度建设

按照制度经济学的观点,企业经营管理制度的完备与否直接关系到一个企业的成熟度。作为企业优化流程管理、强化内部建设、打造优质品牌的助推剂,饲料企业应把制度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工作。一方面,饲料企业要对标行业更高标准,主动向业内标杆企业取经,再结合饲料企业自身经营目标,逐步建立完备饲料企业经营管理制度体系,如便捷高效的财务控制制度(KimAnhVuThi等,2018),为饲料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提供源源不竭的制度力量,最终为饲料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作出积极贡献。另一方面,饲料企业要把制度落实同步推进,在构建出符合饲料企业自身发展需求的制度的基础上,饲料企业应当强化制度的执行力,在企业内部树立“一切按制度办事”的原则,与此同时,饲料企业还应注重制度的动态更新,要及时根据市场需求和企业经营管理环境变化,建立制度动态调整的长效机制,保证制度生命力,推动饲料企业经营管理行之有据。

3.5着重培养管理人才

现在饲料市场的竞争最终呈现出高端管理人才的竞争,饲料企业经营管理必须转变管理人才培养理念(肖诗怡,2017),建立阶梯式的管理人才培养机制,为饲料企业经营战略的高效执行做好管理人才储备。在管理人才的选拔上建立竞争机制树立鲜明的实绩导向,把工作能力强、业务素养高、管理水平高、创新意识强的复合型人才选拔出来。在管理人才的培训上,要拓宽培训方式、培训领域和培训效果,全方位的提高管理人才的专业知识、业务技能和管理水平。在管理人才激励上,既要强调感情留人,又要建立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激励机制,让事业留人真正成为饲料企业管理人才发挥聪明才智的内生动力(HarrA等,2019),如饲料企业可以建立与企业共同成长的中长期激励机制,从而让管理人才定下心来为企业经营服务,为饲料企业打开进一步发展空间提供强大的人才储备。

饲料安全论文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以保安全、促发展为总目标,以规范饲料企业生产经营,查处在饲料中添加和使用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为重点,以抓法制、抓监管、抓源头、抓基础为手段,着力强化饲料质量安全日常监管,提高饲料基础支撑能力,全面促进饲料行业稳定健康发展。

二、工作目标

饲料质量安全水平稳定提高,饲料产品监测合格率提高2个百分点;查处使用瘦肉精等违禁药物的行为,杜绝在饲料中非法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行为;有效防范重大饲料质量安全事件发生。

三、整治重点

(一)重点产品:蛋白原料、自配料和非蛋白氮及其类似物;三聚氰胺、瘦肉精、镇静剂类、苏丹红、孔雀石绿等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

(二)重点单位:饲料生产经营企业和畜禽养殖场(户)。

(三)重点区域:饲料原料生产企业,饲料原料及饲料产品批发、集散地,违禁药物和非法添加物安全隐患大、问题突出的地区。

四、整治任务

(一)严厉查处在饲料原料和产品中添加三聚氰胺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的行为。

(二)严厉打击养殖过程中添加瘦肉精等违禁物品、苏丹红等非法添加物的违法行为。

(三)扩大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的抽检范围,加大对违法违规企业的查处力度。

(四)提高饲料行政许可门槛,加强对获证企业的监督检查和日常监管。

(五)严厉打击违法违规饲料企业,坚决取缔无生产许可证、无产品批准文号、无产品标签的“三无”饲料生产企业。

五、总体要求

(一)统一组织,落实监管责任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按照省农业厅的统一部署,抽调得力骨干,切实落实行动方案,将职责任务层层分解到县(市)区的具体部门、单位和责任人。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派出督导组,落实方案各项要求,对重点地区及时进行督导检查。

(二)细化方案,明确工作进度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根据总体方案,制定本地区详细的工作方案,细化工作任务和工作要求,明确工作进度和时间安排,做到有安排、有重点活动、有检查验收、有责任追究,确保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到实处。

(三)加强交流,及时报送信息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从2009年2月开始,每月10日和25日分两次向市农业局“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市畜牧局畜牧处)报告工作进展情况。报送材料内容包括整治工作进展情况、存在问题、查处情况和量化指标,及时反映进展和成效。重大案件及突发事件立即报告,及时处置。

(四)加强联动,形成整治合力

各级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要围绕本方案制定的工作目标和重点,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开展工作。要加强协调,搞好衔接,形成合力,突出成效。

六、工作安排

“保障饲料安全,推进健康养殖——饲料质量安全执法年”活动总体安排分三个阶段进行:

(一)部署启动阶段(2月20日-3月10日)

1.2009年2月,根据上级农业部门的有关要求,制定我市饲料执法年总体实施方案。

2.2009年3月,召开“饲料执法年”活动启动仪式,成立全省“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及办公室,部署总体行动方案。

3.各县(市)区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成立“饲料执法年”活动领导小组,细化整治方案,明确工作进度,要求各县(市)区于2009年3月15日前将活动领导小组名单上报市畜牧局畜牧处。

(二)集中整治阶段(3月10日-11月底)

1.开展饲料质量安全监测,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009年全年以蛋白饲料原料和饲料产品中三聚氰胺检测为重点,继续开展饲料质量安全例行检测、饲料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对监测中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及时通报、及时查处。各州市饲料管理和饲料质检机构在本辖区内开展监测和执法工作,及时查处违法违规行为。

2.对饲料生产企业及养殖场(户)进行重点检查,对整治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检查督导。市农业局每季度对重点地区饲料监管工作进行督导,主要检查“饲料执法年”活动的进展及执行情况。对饲料企业和畜禽养殖基地的生产许可证、产品批准文号、产品标签、使用记录、检验记录等进行重点检查。各县(市)区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也要安排督导,加强检查。

3.举办中期总结暨饲料执法培训班,提高执法水平。7月,组织各县(市)区农业(畜牧)饲料管理部门对前一阶段的工作进行总结,交流经验,查找不足,督促各地按照工作方案和时间要求完成全年各项任务,并组织对州市(县)饲料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提高执法水平。

4.举办饲料安全宣传月活动。9月,开展以各级管理部门和相关事业单位为主体,以展览、宣传册、新闻媒体专题报道等为手段的宣传月活动。各级管理部门和相关单位要充分结合本地区、本单位的特点和优势,进行主题宣传。一方面通过对曝光的案例进行报道,对掺假售假和添加违禁药物的违法行为形成强大的威慑力;另一方面正面宣传管理部门、行业协会、质检机构、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和企业等对饲料安全所做的工作与成绩,向社会公众介绍饲料管理、科研、检测等方面的成果和成效,介绍企业保证饲料质量安全采取的措施,宣传科技成果,彰显监管成效,为饲料行业持续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饲料安全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精细化营销 细节营销 饲料业

1、我国饲料行业发展概况

1.1、我国饲料行业整体现状

饲料原料大多是资源性产品,由于资源短缺,原料价格普遍上涨,总体是大宗原料高位运行,添加剂小料部分暴涨。其中玉米、菜粕、棉粕、鱼粉等普遍上涨,幅度较大,豆粕、磷酸氢钙略有下降,整个行业呈现如下特点:

首先,产品结构发生变化,配合饲料比重大幅度增加。玉米价格高,畜产品价格持续回升,养殖户舍得投入,规模化养殖快速推进;其次,产量产值双增,经营利润下滑。原料价格上升推高商品饲料价格,但饲料价格增幅低于原料价格增幅,大部分企业利润率下降。部分企业改变饲料原料配方,使用DDGS等原料作为替代,降低成本,利润率有所提高;最后,大型企业向原料产区扩张势头明显。大型饲料企业继续扩张,扩大产能并向产业链上下游延伸。部分企业从饲料原料销区向东三省,中部地区等原料产区扩张建厂。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五力”理论,竞争规律体现为新的竞争对手入侵、替代品的威胁、客户的砍价能力、供应商的砍价能力以及现存竞争对手之间的竞争5种竞争的作用力。饲料的上游原料主要包括玉米、豆粕、菜粕、鱼粉、添加剂等,下游客户包括各种大型养殖场、个体养殖户。饲料本身根据产品可分为水产饲料、禽饲料、生猪饲料三大类。

2、我国饲料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原因

2.1、蛋白原料和能量饲料供应日趋紧张

畜牧业的持续发展加重了饲料资源短缺,尤其蛋白质资源的短缺已成为行业稳定发展的“绊脚石”。蛋白原料主要指豆粕、棉粕等植物性蛋白和鱼粉、肉骨粉等动物性蛋白。其中,以豆粕、鱼粉为代表,使用最为广泛、用量最大。2009年,我国大豆预计年产量仅为1450万吨,而实际需求量超过5000万吨,榨油行业使用大豆90%以上依赖进口。同年我国进口鱼粉130.8万吨,已占国内鱼粉消费量的70% 以上。蛋白原料的短缺和依赖进口,使得蛋白饲料原料价格频繁波动,增加了饲料和养殖业经营风险;能量饲料来源方面,2009年我国玉米产量达到1.64亿吨,较2005年提高了2400万吨,而同期饲用玉米消费量由9300万吨上升到10660万吨,增加1360 万吨,占新增玉米产量的57%,即每年新增饲用玉米340万吨,而且这个增长趋势在今后几年内仍将持续。

2.2、粗蛋白指标不合格及部分预混料造假

2009年上半年抽检不合格的135批次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产品中,粗蛋白指标合格的有132批次,占不合格产品的97.78%,同比上升11.80个百分点,粗蛋白指标不合格仍是影响配合饲料和浓缩饲料产品质量的最主要原因。在抽检的60批次微量元素预混合饲料中,有7批次铜、锌含量几乎为0;在抽检39批次维生素预混合饲料中,有3批次维生素A、维生素D3含量均为0;在抽检373批次复合预混合饲料中,有6批次铜、7批次锌含量几乎为0,有7批次维生素A、维生素D3、维生素E含量为0。

2.3、饲料行业标准化体系不健全

2.3.1、饲料行业标准老化

现行标准大多数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尽管一些标准冠以20世纪90年代的年号,但多数是多年前起草的,或原来的老标准换上国家推荐标准号后重新颁布。特别是饲料产品标准严重老化,如目前配合饲料产品只考虑粗蛋白的指标,而不考虑氨基酸的平衡等,随着饲料工业的快速发展,这些老的标准已不适应新的形势,赶不上饲养营养指标的变化。

2.3.2、现有饲料质量安全标准数量少、覆盖面小

我国饲料质量安全标准共需制近千项,而目前仅完成400多项。一是管理规范类标准,以往的饲料工业标准制定工作主要侧重产品标准和检测方法标准的制定,缺少对饲料产品及生产企业综合评价标准。另外,在制定标准方面,对饲料产品的储运、管理及环境保护方面关注较少;二是检测评价标准,共需制定400多项,目前仅完成156项,仅占标准体系表中的30%多。尤其是安全评价类标准,目前完成的仅7项;三是产品标准,在农业部已公布的《饲料添加剂品种目录》中共有260多种饲料添加剂产品,但已经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仅91种,只占总数的34.8%。缺少宠物食品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2.3.3、科技水平含量低

科技投入主要在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一是加强标准专项研究。如增强对管理体系、操作规范、检测方法、产品质量等方面的研究投入,然后转化成技术标准;二是加强标准化研究。如加强对现代食品安全管理体系方面的研究,使各项标准和技术进行集成,贯穿于产业链的全过程,实现整个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三是加强标准化理论研究,并用于实践。

2.3.4、企业标准水平较低

(1)标准中指标不全,不能完全体现产品所应具有的功能特性。以浓缩饲料为例,国家推荐性标准中浓缩饲料产品质量指标中应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以高蛋白为特征的常规养分含量、氨基酸含量、矿物质含量、维生素含量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但相当一部分企业的标准中只有常规营养成分的指标,没有规定卫生指标

(2)产品指标定的过低,降低了产品中营养物质的含量。如有的企业标准,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预混料的有效成分含量只有定性,没有定量指标,产品质量得不到保证

(3)企业制标人员水平较低,标准的结构、文字、术语等混乱。

2.3.5、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

虽然饲料质量逐年提高,许多企业建立了比较完善的质量体系,如四川通威饲料集团、四川龙蟒集团等率先通过IS09002质量体系认证,但有一部分企业质量意识还不强,有的没有科学、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有的没有必要的质量控制和检验设施条件,没有相应的检验人员,进厂的原料和出厂的产品没有或缺少检验手段,特别是对饲料卫生指标,没有有效的控制手段,饲料质量不尽人意。

除以上分析外,对比国外饲料行业的状况,我国饲料企业还存在以下问题:

(1)产业短链发展,缺乏长期发展战略,且易变。下游养殖规模化程度不高,养殖户对价格的敏感度高,而且饲料行业技术壁垒低,行业内的企业竞争激烈,产品同质化高,品牌替代作用明显,因此各饲料企业不愿先提价而丢失市场份额;

(2)市场及产品定位模糊,执行不到位

(3)多数企业管理粗放,产品质量不稳定导致品牌忠诚度降低,无形中加大客户开发与维护成本

(4)终端渠道落后,普遍缺乏市场化运作机制,仍处于简单推销阶段,以价格和促销为主要营销手段,营销人员专业化程度低,数量偏多质量偏低。

3、我国饲料行业精细化营销建议

3.1、精细化营销的内涵及意义

精细化营销的概念最早由世界直效行销创始人莱斯特・伟门在1999年提出的。莱斯特・伟门对精细化营销的定义是:改变以往的行销渠道及方法,以生产厂商的客户和销售商为中心,通过电子媒介、电话访问、邮寄、国际互联网等方式建立客户、销售商资料库,通过科学分析确定可能购买的消费者,从而引导生产厂商改变销售策略,为其制定出一套可操作性强的销售推广方案。同时为生产厂商提供客户及销售商的追踪服务。

简言之,精细化营销是以科学管理为基础,以精细操作为特征,追求营销资源合理配置,达成商品(服务)市场价值最大化的营销模式。其思维逻辑是:区域内客户最看重什么?具体需求是什么?满足他们的哪些需求可以获利?通过加强哪些工作,可以在该处获得尽可能多的市场份额?这就是说,精细化营销既关注市场份额,同样主张对市场进行精耕细作,但强调的是:在能够获利的细分市场上占有份额,在能够获利的细分市场上精耕细作。并且在营销理论和实践中,人们提出的“市场深耕”也是这个概念的部分注解。企业必须认识到,市场开发到了一定的程度,如何有效地保有和进一步开发利用市场资源,如何培养营销资源,增加营销效益乃至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将成为营销的主要问题。精细化营销应该被提上日程,这有利于饲料企业充分利用和培养营销资源,增加企业营销效益,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3.2、产业链精细化

产业链(Industry Chain)是以生产相同或相近产品的企业集合所在产业为单位而形成的价值链。其实质就是产业关联,而产业关联的实质就是各产业相互之间的供给与需求、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我国饲料产业链是以饲料加工为中心将原料采购、动物种苗供应、养殖组织、兽医服务、屠宰加工、食品销售等环节链接成一个有机整体,并对其中人、财、物、信息、技术等要素流动进行组织、协调与控制,以实现我国饲料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代化经营模式。因此,我国饲料产业链精细化主要是建立集约化的养殖小区,提高养殖户的组织程度,降低产业链的交易成本,并以饲料企业为龙头,通过龙头企业建立养殖小区,把分散的养殖户联结组织起来,进行统一饲料、统一培训、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生产,形成一种新兴的养殖方式。养殖小区实行全封闭养殖,要求建设标准的养殖舍,进行标准化生产和标准化管理。同时要求建立完善的服务机制,为农户提供包括饲料调配、配种、防疫免疫等服务。小区配专门的技术服务人员,对养殖户进行饲料科学鉴别和使用指导,提高养殖户的饲料安全知识。

另外,在食品安全的研究过程中,人们过多将注意力集中在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忽视各饲料安全流通和养殖户环节。众多经销商和数以千计的散养户恰恰是饲料安全最薄弱的环节。所以,要保证饲料安全,首先要通过宏观调控手段支持企业走兼并之路,争取在较短的时间内,从根本上改变我国饲料企业数量多,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资源严重浪费,产品良莠不齐,恶性竞争的落后局面,积极鼓励和引导饲料企业构建稳定的营销网络,不断培训和引导经销商,使经销商企业化,发展饲料产品连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通过销售和技本服务的紧密结合,促进饲料进入养殖小区和专业养殖村。

同时,政府建立并完善饲料营销人员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加强饲料行业从业人员技术培训和技能鉴定。完善行政执法、行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相结合的市场监管体系,维护和健全市场秩序。真正建立起“公司+养殖园区+市场”的组织形式和“品牌+标准+规模”的经营体制。

3.3、走生态饲料发展之路拓展国外市场

随着养殖动物成倍的增长,养殖产品的安全问题,养殖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越来越凸显出来。生态养殖不仅要解决动物性食品的安全问题,还要解决养殖对环境的污染问题。这要求我国饲料营销也要跟上时代步伐,走绿色营销之路,协调好企业、消费者和社会三者之间的利益关系,充分考虑自然生态平衡,避免污染,节约资源,维护人类社会的长远利益,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具体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强调需求的全面性。包括对健康、安全、无害产品的需求,对美好生存环境的需求,对安全、无害的生产和消费方式的需求,对和谐社会关系的需求;强调不仅要发现需求、满足需求,而且要引导需求;强调经营活动的可持续性。

要求企业在生产和消费中,使资源可得到补充和不超过环境承受能力,以确保人类长期的生存和发展需要;要求企业扩展后营销的内容。即对顾客购买产品后,消费产品时和消费产品后对环境和他人的影响进行追踪,指导消费者进行绿色消费,倡导环保意识,在使用过程中和使用之后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污染;要求企业重建绿色的竞争观念。生态系统的整体性,把整个企业的命运连在一起,企业之间除了竞争,还有相互合作、相互联系的一面,所有企业都是经济体系的命运共同体,更是整个生态系统的命运共同体。

总之,走生态饲料之路,积极开拓国际市场,是未来我国饲料行业大势所趋,这将为我国饲料企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食物转型的需求,而且对我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和食品安全工程具有深远意义。

参考文献:

[1]范爱民.精细化管理[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第1版,2005.

[2]汪中求.细节决定成败[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

[3]张立庠.中国饲料经济与管理研究[M].上海:中国经济出版社,第1版,2007.

[4]尤建新、杜学美、张建同.质量管理学(第二版)[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5]熊超群.3倍执行力[M].北京:中信出版社,第1版,2008.

[6]菲利普・科特勒.市场营销管理(亚洲版)[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7.

[7]胡运芳.中小饲料企业的营销现状与对策[J].饲料广角,第13期,2008.

[8]蔡辉益.中国饲料产业现状及展望[J].饲料博览(管理版),第1期,2008.

[9]熊吉陵、钟仕海.中小企业的营销渠道变革及其管理策略[J].市场营销导刊,第1期,2009.

[10]谷继承.提高质量安全水平,提升产品竞争力[J].中国饲料,第23期,2008.

饲料安全论文范文第12篇

[摘要]本文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实验教学;课程考核

方面介绍了饲料学教学改革的具体内容与措施,通过教学改革明显提高了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操作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饲料学;改革与创新;教学;动物科学《饲料学》是动物科学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主要学习饲料学的基本概念、饲料分类、饲料原料的营养特性、饲料添加剂、饲料配方、饲料加工、饲料营养价值评定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验技能[1]。传统的教学偏重理论,面广量大,学生较难掌握。为实现“基础扎实、知识面宽、能力强、素质高”的高等学校人才培养模式[2],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饲料学教研室对理论与实践教学过程进行了大胆改革,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实践教学体系。

1优化教学内容

传统的饲料学课程主要讲述饲料分类、饲料营养价值和特性、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饲料添加剂、饲料配方的制作以及饲料加工等知识,这些内容是饲料学的基础,但随着相关学科的发展,尤其是生物技术在饲料业的广泛应用,饲料学的教学内容发生了明显变化。因此,结合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饲料学教研组调整了饲料学的知识结构,优化后的教学内容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饲料学的发展概况,突出科学技术的发展对饲料学的促进作用;(2)饲料原料的营养价值与特性,突出生物技术在非常规饲料资源开发与利用中的作用;(3)饲料添加剂,强化新型绿色、功能性饲料添加剂的研发与利用;(4)饲料配方的制作,强化特殊生理状态(如热应激、冷应激、运输应激等)下动物的日粮配方特点;(5)饲料营养价值评定,强化瘘管技术、血插管技术、同位素示踪技术、基因组学技术、蛋白组学技术、代谢组学技术等在饲料营养价值评定中的应用;(6)饲料安全与产品品质控制,突出霉菌毒素、抗生素、重金属的危害与控制[3]。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将学科的基础知识与最新研究进展相结合,并介绍相关研究领域的杰出科学家。这一优化方案不仅保证教学内容的时效性与先进性,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与创新思维[4]。我们也尝试着将本学科的知识与其他学科的知识联系起来,培养学生从多视角看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到影响饲料吸收率的因素时,我们特别强调了肠道菌群的作用,尽管传统上这一部分属于畜牧微生物学课程的内容。又如,在学习饲料加工时,我们讲述了机械加工、仓储和经济学等相关领域的知识,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在进行饲料加工时,要同时考虑多方面的因素。

2丰富教学方式

除采用常规的教学方式外,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饲料学教研组还采用课程组授课和小组讨论授课方式。教师在授课中分担不同的教学任务,其中一位教师总体负责课程的组织与安排,同时根据教研组老师的知识结构特长,选择性地主讲所擅长的教学内容。此外,安排课程讨论,一般为3~4次。讨论题目通过在线教务系统提前安排,以确保有充足的准备时间。学生自由组合,一般为5~7人一组。组员先查阅、消化资料,然后再进行讨论。课堂上,每一小组挑选出代表发言,其他组员进行补充。教师对各小组的发言进行点评,同学之间则开展广泛讨论[5]。这种方式改变了过去老师授课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西南大学饲料学教研组还采用项目化的教学模式。项目教学法是“行为导向”教学法的一种,通常是老师提出研究问题,学生对此进行深入调研,并制定研究计划和具体的实施方案,最后开展试验。在此过程中,教师会对学生的方案进行审查并给予指导意见。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方法,项目教学法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所设计的研究内容,而不是让研究计划仅仅停留在“纸面上”。项目教学法的优点在于学生会根据自己的能力制定出简单可行的实验方案,而不会“好高骛远”和“纸上谈兵”地设计出不切实际的研究方案。

例如,我们安排了“猪对无机磷的吸收率”这一项教学研究内容。经过深入的讨论后,有同学认为应该采用常规研究方法,即分别测定饲料和粪便中磷的含量,然后计算出猪肠道对磷的吸收率。但也有同学对该方法提出异议,认为小肠上皮细胞对磷的吸收受饲料来源与种类的影响,并且由于存在个体差异,要测得相对准确的磷的吸收率需要较大的实验样本,这无疑增加了工作量。有同学认为可以利用细胞培养技术,即通过测定一段时间内细胞中磷的增加量以及培养基中磷的减少量来计算肠上皮细胞对磷的吸收率。在细胞水平上研究磷的吸收率固然降低了工作量,但是培养基中磷的变化量是非常微小的,现有的常规方法无法对此变化进行准确测定。此外,细胞模型试验不仅无法反映出动物机体的生理状态,同时还存在许多弊端。最后大家决定采用尤斯灌流法,即通过体外分离肠黏膜组织并测定组织培养液中磷的减少量来测定肠上皮细胞对磷的吸收率。通过项目教学法,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显著提升。此外,我们充分利用了在线教务系统,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学生与老师的交流和学生与学生的交流。通过在线教务系统,教师除布置和评阅作业外,还可以设置提交作业的截止时间,这能有效改变学生拖拉作业的现象。作业的批阅结果和成绩都会立即在网上显示,便于学生及时了解自己的学习水平,也能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其他学生的差距。此外,老师和学生之间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可通过教务系统随时进行交流。

3创新实践教学内容,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3.1制订明确的实验课程培养目标

西南大学饲料学教研组将饲料学实验能力的培养分为两个方面:(1)饲料学基本实验技能:包括饲料样品的采集、制备与物理性状检测、营养成分分析、青贮饲料的制作、饲料配方的制作等。通过这一部分内容的培训,学生可以掌握饲料学基本的实践技能。(2)饲料学实验创新实验技能:创新型实验教学是高等教育关注的重要课题,西南大学饲料学教研组在注重基本实验技能培训的同时,也注重培养学生独立进行实验设计的能力,以及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总结及讨论的能力[6]。创新实验技能培训的基本路线如下:学生自己或在老师建议下确定题目,然后进行文献查阅、制定研究方案、准备实验材料、开展实验、分析与整理数据,最后得出结论与总结。这一创新能力培养方式能够极大程度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明显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3.2教学平台与研究平台融合

受仪器设备的限制,饲料学教学实验通常只能开展饲料中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等常规营养成分的分析,学生毕业后由于不能应用一些先进的仪器分析设备而受到研究机构与饲料企业的质疑[3]。针对传统实验教学的弊端,西南大学饲料学教研组进行了一项大胆创新,即将教学平台与研究平台相融合。西南大学动物科技学院所建的生物饲料与分子营养实验室拥有大量先进的仪器设备和检测方法。教学平台与研究平台融合不仅能让本科生学习、掌握先进仪器设备的使用,同时能从研究生身上学习到大量的研究技术。通过四年的实践,本科生在毕业之前已熟练掌握饲料成分分析技术、瘘管技术、尼龙袋降解技术、体外发酵技术等饲料学科的传统实验技术,同时初步掌握了细胞生物学技术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这一举措将教学实践与综合性研究技能有机结合起来,为实验教学改革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研究水平。

3.3建立本科生导师制

西南大学饲料学教研组老师在新生入学时都会同大一学生进行广泛的交流,介绍本实验室的基本情况以及研究方向,吸引学生进入实验室学习。进入实验室后,首先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基本实验技能,这一过程大约需要1年的时间。在掌握基本实验技能后,导师们会根据学生的兴趣确定其研究方向,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选题、立项、开展科研。在整个过程中,导师仅限于指导,具体操作则全部由学生自己完成。本教研室老师也指导本科生申报国家、地方、学校、企业的创新基金。此外,鼓励本科生阅读英文文献、撰写英文文章。通过长期的磨练,部分本科生达到甚至超过研究生水平。例如,2011级动物科学的几位本科生从大一开始进入饲料学创新实验室学习,通过1年的学习既已掌握了饲料成分的分析技术以及常规的分子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实验技术,此外,对科学研究也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在具备以上基本科学素养后,这几位同学在大二期间成功申请到大学生国家创新基金(L-谷氨酸对山羊小肠氨基酸吸收转运的调控作用及机理)。在开展该研究后发现,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的划分是相对的,在山羊小肠吸收转运层面,某些非必需氨基酸如谷氨酸起到重要调控作用。在饲料学创新实验室学习的同学还获得了其他科研项目的资助,例如雅琪创新基金、西南大学本科生科技创新基金等。在取得科研结果后,本科生也积极撰写科技论文,到目前为止,已经有8位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动物营养学报》等期刊上发表研究性论文。西南大学饲料学教研组实行的本科生导师制全面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以及研究水平。

4完善成绩评价体系

传统的饲料学成绩评价体系一般包括期中、期末理论考试成绩、考勤、课堂表现、课程作业、实践五个方面,很显然这一评价体系是不充分的。多样化的课程成绩评价才能综合、客观、公平地反映教学和学习效果。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以及实践相一致,西南大学饲料学教研组对课程成绩评价体系进行了补充完善,现在的课程成绩评价项目包括随堂测试与测验、期中和期末考试、课程作业、论文、课堂讨论、实验操作与报告等。突出随堂测试与测验,这一部分成绩占到饲料学总成绩的50%;淡化期中和期末的理论考试成绩,这一部分成绩仅占总成绩的30%;其他部分占20%。课程成绩通过在线教务系统能及时反馈给学生,使学生能在第一时间了解到自己的学习状况。通过多元化的评价机制,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能够全面反映学生对知识、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论文写作及口头表达的能力。

此外,我们鼓励学生撰写科研论文、申请专利或提出针对饲料业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案,并将学生取得的成果纳入成绩考核中。目前,许多学生仍以获取高分为学习目标,殊不知当代大学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研能力。学生要发表文章,首先得查阅大量的文献,以储备相关知识,此外,在研究方法和研究技术上也需要有所创新。在文章审稿过程中,评审专家会提出许多宝贵的建议或者指出试验中存在的问题。在此过程中,学生能够得到与知名专家交流的机会,从而提升对科学问题的认识能力。在学习与实践过程中,有些学生通过观察与思考,发明了一些很实用的装置,最后获得发明专利。还有些同学利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了饲料企业或养殖企业某些生产环节存在的一些问题,或改进了某些生产环节,为企业创造出额外的利润。我们这一成绩评估体系的改革鼓励学生学以致用,将所学的知识广泛应用于科研与生产实践中。

5小结

通过本教研室的不断探索与努力,创新了饲料学的理论与实践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及实践能力。但是,要想取得更为显著的教学成果,还需要在教学过程中探索新的方法和途径。

参考文献:

[1]曾有权,兰云贤,苏军,等.改革《饲料学》教学培养创新型人才[J].畜牧与饲料科学,2009,30(2):69-71.

[2]丁雪梅,张克英,吴彩梅,等.《饲料学》课程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3,34(7-8):33-34.

[3]杨彩梅,汪以真,詹勇,等.饲料学课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J].饲料博览,2011(11):51-53.

[4]郑曙明,何利君,吴青,等.建立开放型实验室培养学生能力的研究[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3(1):137-138.

[5]王平.浅谈美国大学“大班”教学的启示--美国UIUC营养与饲料学课程教学观摩有感[J].家畜生态学报,2013,24(1):90-93.

饲料安全论文范文第13篇

论文关键词:草鸡的饲养管理

 

草鸡鸡肉的肉质细嫩,滋味鲜美,适合多种烹调方法,并富有营养,有滋补养身的作用。鸡肉不但适于热炒、炖汤,而且是比较适合冷食凉拌的肉类。鸡的全身上下都可以食用,且营养功效丰富,随处可见,故民间称鸡为“济世良药”。该鸡习性活泼,觅食能力强,适应性广,抗病力强,体形适中,皮肤黄,脚细长,饲养比较容易农业论文,经济效益较好。

一、草雏鸡的喂养

1、适时饮水与开食。在雏鸡入舍后,1~2小时即可给以饮水。初饮时可在水中加入5%葡萄糖与电解质多维,以增强鸡的体质.缓解应激,便于胎粪排出。水温一般要接近舍温(16~20℃).雏鸡,一般在出壳24小时后开食,最初时可喂给碎米,3日龄后改喂全价颗粒料。

2、控制好鸡舍内的小气候。舍内温度的控制,在育雏期最为重要.其具体要求是:0~1周龄为33~31℃;2~3周龄为30~25℃;4周龄后25~20℃。舍内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雏鸡出壳后第1周内,每天需要20~23小时的光照;第2周以后,每天光照可减至13小时,以后可逐步采用自然光照。一般灯泡距地面为2米,每平方米1.5~2瓦即可。

3、舍内喂养密度要适宜。每平方米放养的适宜密度:10日龄40~50只,20日龄40只,30日龄30只,60日龄15只,90日龄10只,120日龄8只。

二、青年期的喂养

草鸡青年期是指60~130日龄。青年鸡要公母分栏喂养。这样便于管理与减少饲料消耗。其具体要求分别如下:

1、小公鸡的喂养中国学术期刊网。小公鸡一般在100~120日龄其体重可达0.8~1.2公斤,即可上市。为使小公鸡按时达到商品化体重要求,在喂养上要求喂给全价配合饲料,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质饲料饲喂,增大采食量。适当放牧锻炼,有条件的农户,可进行放牧,让小公鸡能够吃到一些活食与青绿饲料,并充分活动,使鸡肉达到味美、细嫩的要求。

2、母鸡青年期的喂养。采取限制喂养,限制其日粮中的营养水平,适当降低日粮中蛋白质与能量的比例。在管理上,应适时进行转群,到120日龄,就应将青年鸡转到产蛋鸡舍进行喂养。若到开产时再进行转群,易产生应激反应农业论文,会影响到鸡的产蛋率。转群应在傍晚进行,尽量使鸡保持安静。

三、草鸡产蛋期的喂养管理

1、创造与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鸡舍内的温度应保持在13~24℃;每天光照时间为14~16小时,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2.5瓦左右,同时还应保持鸡舍内安静。

2、制定或选用科学的饲料配方。应根据鸡的产蛋量的变化,适时变动饲料配方,以满足产蛋期鸡的营养需要。

3、要定时饲喂砂粒。每天下午,可在饲料中放入砂粒,供鸡群自由采食,以增强鸡的消化机能。

四、日粮的配合要求

1、当草鸡在育雏期时,饲喂最好选用肉用鸡前期全价颗粒料。

2、青年期时小公鸡建议饲料配方为:玉米60%、豆饼20%、鱼粉3%、麸皮10%、壳粉6.5%、多维、微量元素等0.3%、食盐0.2%。母鸡配方为:玉米52%、豆饼10%、鱼粉1%、麸皮15%、糠14.5%、壳粉7%、多维、微量元素等0.3%、食盐0.2%。

3、产蛋期饲料配方:玉米58%、豆饼20%、鱼粉4%、麸皮10%、骨粉贝壳粉7.5%、多维、微量元素0.3%、食盐0.2%。饲料配方应根据鸡的产蛋量进行适时调整。

五、疫病的预防治疗

1日龄时马立克皮下注射,10~12日龄小三联(法氏囊、新城疫、传支)油剂肌注。20~40日龄饲料中添加一些抗球虫药,同一球虫药不宜长期使用,70日龄Ⅰ系苗肌注并同时进行驱虫,130日龄,新城疫油乳剂肌注,并再次进行驱虫,平时每隔半个月用1次抗菌素类药物,10天1次鸡舍内外消毒即可。

饲料安全论文范文第14篇

论文关键词:草鸡的饲养管理

 

草鸡鸡肉的肉质细嫩,滋味鲜美,适合多种烹调方法,并富有营养,有滋补养身的作用。鸡肉不但适于热炒、炖汤,而且是比较适合冷食凉拌的肉类。鸡的全身上下都可以食用,且营养功效丰富,随处可见,故民间称鸡为“济世良药”。该鸡习性活泼,觅食能力强,适应性广,抗病力强,体形适中,皮肤黄,脚细长,饲养比较容易农业论文,经济效益较好。

一、草雏鸡的喂养

1、适时饮水与开食。在雏鸡入舍后,1~2小时即可给以饮水。初饮时可在水中加入5%葡萄糖与电解质多维,以增强鸡的体质.缓解应激,便于胎粪排出。水温一般要接近舍温(16~20℃).雏鸡,一般在出壳24小时后开食,最初时可喂给碎米,3日龄后改喂全价颗粒料。

2、控制好鸡舍内的小气候。舍内温度的控制,在育雏期最为重要.其具体要求是:0~1周龄为33~31℃;2~3周龄为30~25℃;4周龄后25~20℃。舍内相对湿度以55~65%为宜。雏鸡出壳后第1周内,每天需要20~23小时的光照;第2周以后,每天光照可减至13小时,以后可逐步采用自然光照。一般灯泡距地面为2米,每平方米1.5~2瓦即可。

3、舍内喂养密度要适宜。每平方米放养的适宜密度:10日龄40~50只,20日龄40只,30日龄30只,60日龄15只,90日龄10只,120日龄8只。

二、青年期的喂养

草鸡青年期是指60~130日龄。青年鸡要公母分栏喂养。这样便于管理与减少饲料消耗。其具体要求分别如下:

1、小公鸡的喂养中国学术期刊网。小公鸡一般在100~120日龄其体重可达0.8~1.2公斤,即可上市。为使小公鸡按时达到商品化体重要求,在喂养上要求喂给全价配合饲料,采用高能量,高蛋白质饲料饲喂,增大采食量。适当放牧锻炼,有条件的农户,可进行放牧,让小公鸡能够吃到一些活食与青绿饲料,并充分活动,使鸡肉达到味美、细嫩的要求。

2、母鸡青年期的喂养。采取限制喂养,限制其日粮中的营养水平,适当降低日粮中蛋白质与能量的比例。在管理上,应适时进行转群,到120日龄,就应将青年鸡转到产蛋鸡舍进行喂养。若到开产时再进行转群,易产生应激反应农业论文,会影响到鸡的产蛋率。转群应在傍晚进行,尽量使鸡保持安静。

三、草鸡产蛋期的喂养管理

1、创造与提供适宜的生活环境.鸡舍内的温度应保持在13~24℃;每天光照时间为14~16小时,光照强度为每平方米2.5瓦左右,同时还应保持鸡舍内安静。

2、制定或选用科学的饲料配方。应根据鸡的产蛋量的变化,适时变动饲料配方,以满足产蛋期鸡的营养需要。

3、要定时饲喂砂粒。每天下午,可在饲料中放入砂粒,供鸡群自由采食,以增强鸡的消化机能。

四、日粮的配合要求

1、当草鸡在育雏期时,饲喂最好选用肉用鸡前期全价颗粒料。

2、青年期时小公鸡建议饲料配方为:玉米60%、豆饼20%、鱼粉3%、麸皮10%、壳粉6.5%、多维、微量元素等0.3%、食盐0.2%。母鸡配方为:玉米52%、豆饼10%、鱼粉1%、麸皮15%、糠14.5%、壳粉7%、多维、微量元素等0.3%、食盐0.2%。

3、产蛋期饲料配方:玉米58%、豆饼20%、鱼粉4%、麸皮10%、骨粉贝壳粉7.5%、多维、微量元素0.3%、食盐0.2%。饲料配方应根据鸡的产蛋量进行适时调整。

五、疫病的预防治疗

1日龄时马立克皮下注射,10~12日龄小三联(法氏囊、新城疫、传支)油剂肌注。20~40日龄饲料中添加一些抗球虫药,同一球虫药不宜长期使用,70日龄Ⅰ系苗肌注并同时进行驱虫,130日龄,新城疫油乳剂肌注,并再次进行驱虫,平时每隔半个月用1次抗菌素类药物,10天1次鸡舍内外消毒即可。

饲料安全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蛋白饲料 食品安全 经济效益 发酵

秸秆菌体蛋白生物饲料,就是以农作物秸秆、杂草、树叶等为主要原料,将秸秆粉置于人工造就的特定的生态环境中,经过制作剂--秸秆生化饲料发酵剂的生物化学作用,促使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和活动,合成游离氨基酸和菌体蛋白,从而使秸秆转化为富含粗蛋白、脂肪、氨基酸及多种维生素的高效能秸秆饲料。秸秆蛋白饲料技术就是利用微生物技术,改变秸秆的物理,化学性质,把农作物秸秆发酵为动物容易消化吸收的单糖,双糖,氨基酸等小分子物质,从而提高饲料的消化吸收率。

一、我国发展秸秆菌体蛋白生物饲料的优势

1.发展秸秆菌体饲料,我国有着丰富的资源优势

我国能用于生产菌体蛋白的原料十分丰富,仅食品工业废水、废渣利用起来,就可年产饲料酵母和其他饲料产品上百万吨。单酒精、味精及造纸工业废液、皮革脱毛废水等,估计每年总产量达2,245万吨以上,其中大中型企业占总资源的一半,如加以利用能年产饲料酵母10万吨以上。我国每年的纤维素资源约有50亿吨左右。其中农作物秸秆(麦秸、稻草、玉米秸等)就达5亿吨左右,若将秸秆进行微生物处理,则可大大提高动物的消化利用率。如果我们每年将3/5(即3亿吨)农作物秸秆经微生物发酵处理作饲料,就等于增加了8,100万吨燕麦,相当于目前我国每年所用的全部饲料粮。

2.微生物饲料在我国有着十分巨大的市场潜力

长期以来,我国存在着人多粮少、能源匮乏等隐患,但这也表明微生物饲料在我国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随着我国高效率、规模化、集约化的畜牧生产体系逐渐形成,也为微生物饲料的推广带来了巨大的商业契机。

二、饲料和食品链安全与人类健康

目前,人们高度重视食品安全,世界上许多国家纷纷禁止在饲料中使用抗生素。为了从根本上保证食物的安全,只有从食物链的角度综合考虑,才能获得彻底的解决。

饲料产品安全是指安全的饲料产品通过饲料动物转化为人们日常食用的安全食品,如肉、蛋、奶、鱼和其它畜产品等。如果饲料产品中存在不安全因素,譬如含有毒副作用和违禁物质,必然影响饲养动物的正常健康生长,其残留转移、积蓄,不仅污染环境,破坏生态环境,而且最终也会影响到人类健康。

饲料安全及食品安全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共识,食品和饲料在美国是同一概念,适用于同一部法律,破坏生态环境,而且最终也会影响到人类健康。

饲料安全既食品安全的概念在世界范围内已经成为共识,食品和饲料在美国是同一概念,适用于同一部法律:丹麦政府为了保证食品安全,制定了饲料生产中禁止使用抗生素的规定;欧盟为了保证食品的安全,也明令禁止在饲料中滥用抗生素;我国政府一直把健全饲料法律法规、禁止在饲料中滥用抗生素、激素等药品作为保证养殖业健康发展、维护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措施。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安全、卫生、健康、生态、等问题的日益关注和绿色意识的不断增强,绿色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一股追求无污染、无残留、安全、卫生、健康的绿色食品的象征。据专家预测,今后,绿色食品将成为人们消费的主流。畜禽是食品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员,是人类动物蛋白的主要来源。无论是从满足人们消费需求或是从提高经济效益和市场竞争能力来看,发展蛋白饲料既是客观需要,也是现实选择。

三、秸秆菌体蛋白饲料的五大优点

1.原料来源广

凡是无毒,无霉变的稻草,麦秸,玉米秸,高粱秸,豆秸,棉杆,花生秧,地瓜秧等所有作物的秸秆和杂草,树叶以及其他植物的根,茎,叶经过处理后都可以采用。

2.饲料成本低

用1kg秸秆生产1kg秸秆菌体蛋白饲料养猪或其他畜禽,可节约1kg玉米面或麸皮的精料。用其养猪,可节约50%至80%,降低养殖成本。

3.营养价值高

秸秆菌体蛋白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蛋白质含量高达16%左右,具有香味,适口性较好,消化吸收率高。

4.动物生长速度快

用秸秆蛋白饲料喂猪,猪抗病能力强,生长快,一般比传统饲料喂猪快一倍,配合精料饲喂日增重可达1.25kg,为其他畜禽,表现同等优势。

5.使用范围广

秸秆菌体蛋白饲料可广泛用于猪,牛,羊,鱼等,不受地区,时间,季节,环节,数量的限制。

四、秸秆菌体蛋白饲料的制作技术

秸秆菌体蛋白饲料的制作技术就是如何解决粗饲料的利用问题。这是一个世界难题。目前主要的办法:一是粉碎后通过微生物发酵处理,先选用400型或500型粉粹机,筛孔以0.5至1mm为宜,每1h可粉粹150至250kg秸秆,粉粹的秸秆应成细末状,无杂质。再就是选用菌种发酵,目前常用的菌种有:霉菌、酵母菌、乳酸菌、放线菌等。其一是利用霉菌分泌多种酶类,同时将饲料中纤维物质、淀粉及果胶等转化为各种糖类;二是利用酵母和乳酸类细菌将饲料的某些成分进一步合成营养价值较高或适口性较好的物质,如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有机酸、未知生长因子等。以此增加菌体蛋白并能提高各种营养消化率,用于饲喂反刍动物,确有一定效果。但提高蛋白值的比例有的高,有的低.关键是菌种。办法二是在发酵处理后,在饲喂时,或在制成颗粒饲料中再加入酶制剂(从生物中提取出的具有酶性的制品称为酶制剂),如非淀粉多糖酶类:包括纤维酶、半纤维素酶(包括木聚糖酶、甘露聚糖酶、阿拉伯聚糖酶和聚半乳糖酶等)、果胶酶、葡萄糖酶等,效果显著。但因单胃动物不分泌NSP酶,因此用外源的NSP酶催化细胞壁,有利于细胞内容物中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等养分从细胞中释放,同时缓解可溶性NSP导致的食糜粘度过大,使之充分发挥消化道内的酶作用,提高这些养分的消化率。NSP酶可使NSP分解为可利用的糖类。一般来说,可提高饲料利用率6-8%,且对幼畜更为显著。但由于价格较贵而受到限制。 秸杆经粉碎发酵等理,粗蛋白、氨基酸平均水平提高40.6%和95.8%。是可能的,如秸杆粗蛋白含量按3%计算,提高3%的40.6%,也指提高3×40.6=1.218%。即从3%增加到4.218%。培养方法有塑料袋培养法,缸培养法,水泥地培养法。

综上所述:秸秆菌体蛋白饲料作为畜禽的饲料具有极高的推广价值和实用价值。能提高畜禽的生长发育以及健康程度,从市场上来说,极大的提高了经济效益;从食品安全上来说,对人民的身体健康有极大的益处,将会减少人们食用食品添加剂,抗生素等食品工业中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