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职成教育论文范文

职成教育论文范文

职成教育论文

职成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塑造心灵。音乐是以审美为核心,对学生进行感受、鉴赏及创造美能力的培养。

(二)教化学生。音乐是用愉快的形式表达深刻的思想,它能够愉悦人的身心,陶冶人的情操,使人的行为变得高雅。

(三)激发创造性思维。人类已经将音乐开发人类智能作为教育的基本途径了。许多杰出的人物都是造诣深厚的艺术活动实践者,如达芬奇既是美术家又是音乐家,爱因斯坦既是物理学家又是小提琴演奏家。(四)促进健康。高职院校学生以职业技能训练为主,学习生活枯燥,容易消极悲观、情绪不稳定。我们可以以绚丽多彩的音乐来吸引学生,帮助学生调节情绪,促其健康发展。

二、养成教育中音乐助力的发挥途径

音乐在高职生养成教育中作用不容忽视,那么,如何发挥它的助力作用呢?笔者认为:

(一)明确地位,加大力度不同时期的音乐代表了不同时期的文化特征,汇聚着丰富的民族精神,是人类历史的沉淀和智慧的结晶。它总是与人们的工作生活、学校教育紧密相连,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要素。虽然高职院校很早就开设了音乐课,但并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如音乐课面向部分学生开设,授课形式单调,缺乏有效的考核方式等。高职院校应该明确音乐的地位,摆正位置,坚持养成教育寓于其中,学生综合素质寓于其中的理念,采取积极措施,利用音乐丰富课余生活,营造良好的环境,拓宽视野,提升品位,扩大范围,让更多的学生受到音乐的熏陶,多层次多渠道地满足学生心灵的需要,淋漓尽致地发挥音乐的作用。

(二)拓展内容,深化内涵目前高职院校音乐内容的设定大多停留在音乐技能上,学生望而生畏,违背了音乐教育的普遍性规律。在《全国学校高雅音乐发展规划2001-2010》中提到:“教学机构的优美音乐要充分以素养教学为宗旨,……让受教育者在接触音乐常规知识以及常规能力的时候,也重视养成热爱国家以及团体主义的意识,养成创造思想以及实际技能……”。在音乐教学中,我们要注重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将养成教育的内容渗透其中,改变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不仅要重视教会学生音乐能力,而且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合作精神、勤俭的生活态度及良好的行为习惯,拓宽音乐内容,提高音乐层次,深化教育内涵。

(三)增设课程,拓宽途径高职院校可以将音乐课程体系分成理论与实践两部分。理论部分包括“中国音乐赏析”、“外国音乐赏析”、“影视音乐鉴赏”、“舞蹈音乐赏析”、“基本音乐常识”等课程;实践部分包括“合唱”、“舞蹈”、“器乐”,还可以再细分。学校应根据本校实际,努力挖掘潜力,创设特色课程,促进音乐教学水平的提高,促使音乐教育工作持久开展,可以采用专业必修与公共选修相结合的形式,实行学分制,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水平。

职成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1.1学生文化基础知识薄弱,文化学习上存在畏难情绪

报考高职院校成人教育的学生,大多是不具备大专学历的社会在职人员,他们或是初中毕业后就外出打工,在面临跳槽、评定职称、工资晋级等问题需要大专文凭时,再报考高职的大专,这些学生具有较为丰富的工作经验,但他们没有高中学习的经历,文化基础知识非常薄弱,尤其是数学、英语学科。入学以后,学生在学习文化基础课程时,常常觉得学习困难,于是请假、旷课、逃课等现象时有发生。

1.2学生工学矛盾突出,到课率不高

从2008年起,教育部出台文件,规定普通高校停止招收成人脱产班学生,至此以后,高职院校的成人教育招生对象只能是社会在职人员,其中以企事业单位一线在职职工为主。目前高职院校成人教育教学一般采用集中教学模式,要求学生集中到学校参加面授辅导,而作为企事业单位一线的职工,由于工作的时间长,劳动密度大,很难定期按时到校参加学习,这就导致学生缺课现象严重,工作与学习之间矛盾突出,最终部分学生因缺课而无法顺利毕业。

1.3学生求知心理多元化,混文凭现象严重

为了解当前成人教育学生的学习动机和目的,笔者对常州高等职业教育园区内的六所高校的成人教育学生进行了调查,通过发放调查问卷、走访教师、电话采访和当面访谈等形式了解到,在参加成人教育的学生中,学习动机大致分为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种以优化知识结果,提高自身素质为追求,称为“主动学习型”;第二种以获得文凭为最终目标,称为“文凭动力型”;第三种属于“被动学习型”,他们大多受单位委派,自身没有明确的目标,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参加学习。在接受调查的学生中,有近75%的学生表示属于混文凭,他们学习目的不明确,行为自由散漫,缺课逃课现象严重,期末考试前期,他们相互借鉴复习试题,只求顺利通过考试,正常毕业。

1.4学生管理模式滞后,学生管理队伍知识结构、政治修养、工作能力不适应当前的形势要求

受传统观念的影响,目前高职院校的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大都采用刚性管理的模式,何为刚性管理?刚性管理是指以规章制度为中心,利用组织结构、责权分配来实现由支配到服从的管理,这种管理优点十分显著,首先采用刚性管理可以促使秩序井然,行为规范,其次采用刚性管理可以保证公平公正,再次可以保证执行快速,实施效果明显等。但刚性管理以规章制度为准绳,忽视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自治能力,因此说刚性管理已经不适应新形势下成人教育学生管理的需求。目前,高职院校成人教育学生管理队伍多是由兼职人员组成,院系的学生辅导员整体上十分年轻,很多人不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出身,缺乏学生管理经验,尤其是对成人教育的学生如何管理、教育,更是缺乏经验,工作中一味的进行上传下达,只要将上级管理部门的通知要求传达到班主任手中即可。班主任接到通知后,也是简单的通过QQ、短信通知学生,缺乏对学生的跟进管理,久而久之,学生管理出现混乱的局面,满足不了学生的需要和学生管理的要求。

2加强高职院校成人教育学生管理的思路与探索

高职院校成人教育面对的主体的是具有一定工作经历的成年人,他们有自己较为成熟的想法和特立独行的行为习惯,会自己进行判断是非,不满足于被动接受别人的指令,对于这样的成人学生,如何尽心有效管理是值得广大成人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高职院校的成人教育要实现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必须打破原有的学生管理观念,面向在职人员,树立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工作新理念,即要坚持以人为本,坚持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既要充分发挥学校教师、党团组织的教育引导作用,又要充分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在这样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强调发挥学生的自我作用,构建新型的师生关系,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从而实现预期的人才培养目标。

3新形势下加强高职院校成人教育学生管理的对策

3.1大力推行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新理念

成人教育的学生管理是高职院校成人教育办学的主要工作之一,是维护学校正常办学秩序、保障学生成人成才的基础,以人为本的学生管理理念是适应科学管理尤其是新形势需求的科学理念,是高职院校建设和谐校园的前提。高职院校的成人教育办学要实现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目标,学生管理上必须与时俱进,摒弃传统的刚性管理,积极推行以人为本的新理念,不断探讨、研究以人为本的成人教育学生管理的新途径、新机制、新方法,建立健全以人为本的成人教育学生管理的规章,从而实现成人教育学生管理的新飞跃。

3.2加强管理人员、班主任、班干部三支队伍建设

从事具体学生管理工作的管理人员、成人教育班主任、班级的学生干部是开展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工作的中坚力量,这三支队伍的素质高低,直接决定了成人教育学生管理水平,因此高职院校应该大力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在管理人员选聘方面,要注重选聘责任心强、热心成人教育工作的教职员工从事日常的成人教育学生管理,切实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热心服务教师的教学、学生的学习,做好服务工作。同时学校应出台相应的进修、培训政策,鼓励管理人员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理论修养,激发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与管理人员不同,成人教育的班主任直接从事第一线的学生管理工作,负责具体的学生考勤、评奖评优、学风建设、档案管理等工作,他们是学生最亲密和最信任的良师益友,他们的政治素养直接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因此,更加要重视班主任的选聘工作,特别要注重选聘能够熟练运用新媒体技术的年轻教师担任班主任,从而方便和学生开展交流。新生入学后,班主任选聘政治过硬、具有公益心的同学担任班干部,充分发挥班干部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通过参加社会活动等载体,引导班级其他同学自觉参加班级的日常管理,从而实现成人教育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和自我服务。

3.3运用新媒体加强成人教育学生管理

职成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一、适应形势,精心谋划“订单教育”

20世纪90年代末期,随着教育体制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深化,大中专毕业生由国家统招统分转变为自主择业。劳务市场对人才技术含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导致了就业人口剧增与就业岗位不足的矛盾,因此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难。县级职业教育因其专业设置僵化,办学与实践条件、师资、学生水平处于劣势,降低了县级职业教育办学吸引力,生源萎缩。2001年,黄骥市职教中心在校生不足400人,办学规模跌入低谷,职业教育的生存与发展受到挑战。校委会一班人在调研市场、在认真研究总结职业教育兴衰规律和办学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从更新办学观念、改革办学模式人手,成功地探索出一条符合职教办学规律与校情相稳合的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路子。其办学思路概括起来讲就是:以“升学有望、就业有路”为目标,借鉴市场营销模式实施“订单教育”;以“出口”带动“人口”,走联合办学利益共享的路子:“订单教育”的宗旨是按照市场需求确定培养目标,把解决好毕业生的就业放在首位,通过“出口畅”赢得“生源旺”。为此,学校走出校门调研,用人单位急需什么样的人才,学校就开设什么样的专业,在招生前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订单”,确保能为毕业生安排满意的工作。目前这一崭新教学运作机制已步人良性循环发展的轨道。

二、贴近实际,大力实施“订单教育”

(一)“订单教育”的载体—联合办学。

联合办学是在新形势下振兴农村县级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是改革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扩展办学空间、借力发展的重要举措,是成功实施“订单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校企、校校等形式实行联合办学,解决了四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解决了毕业生的去向问题。招生前深人企业了解用人情况,和企业签订技工培养订单,明确毕业生的去向,据此调配专业、安排课程,避免了招生的盲目性,确保了毕业生学以致用,对口安置。二是解决了实践技能操作问题。职业技术教育实践性很强,只有理论课和实践课同步进行,才能使学生学的实、学的活。三是解决了企业单位的人才需求问题。校企联办的毕业生,为企业输送大批知识与技能双过硬的人才,对提高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的综合实力将产生重要作用。四是解决了学校师资和经费不足等问题。校校联办解决了数控、空乘等专业的教师不足问题,甚至个别专业我们只开设基础课,专业课全部由联办学校负责;校企联办,解决了汽修、模具等专业的实习问题,由联办企业担任实习教师。企业的场地、生产车间是对口专业学生最为理想的实习基地,直接参加实实在在的技术生产,取得了在课堂上难以达到的理想效果。

(二)“订单教育”的运作模式—产教结合。

1.贴近市场,服务于当地经济,与企业联合办学。

“订单教育”首先要服务于当地经济,瞄准县城经济的规模特色行业,培养本土化的实用型人才,既能赢得企业的青睐,政府的支持,学生和家长的信任.又能提高学校办学声誉和办学效益。2002年初,黄哗市职教中心与新林坡塑料模具公司达成联合办学协议,学校的第一张“订单”隆重诞生。学生一入学即与职教中心、模具公司三方签定“培养及就业合同”,毕业后由公司全部安排到公司一线工作。这种做法吸引了很多学生。春季招生时报名人数一涨再涨,学校不得不打破招生计划扩招,由初定的一个班增到两个班,最后仍未能满足初中毕业生对此专业的求学需求。这种现象,证明职业教育真正摸准了市场脉搏,和区域经济发展合拍共振。之后又分别与黄弊市昌弊汽车改装厂、前进、东城、东风、华宇等大型汽修企业联办了第一届第二届汽修专业班。特别是模具专业,学校于2003年7月份实行了双向联合办学,与黄弊镇模具工业园区达成协议,为其培养专业技术工人;与河北科技大学联合办学,对学生进行技术拔高培训。学校在第一届模具专业班中选派5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于2003年7月19日赴河北科技大学进行为期半年的培训,毕业后颁发职业中专学历、河北科技大学模具专业合格证书和劳动等级证书,由河北科技大学和黄哗市职教中心择优推荐就业。今年年初,本届学生已全部安置到模具城实习,将成为该市模具加工业技术人才的主力军。这样,学校形成了贴近市场、依托高校、校企联合的较为成熟的职教模式。今年招生前学校又与有关企业签定了120人的新“订单”,与石家庄铁道学院达成了对机械、汽修专业学生进行技术拔高教育的联合办学协议。

2.实施“嫁接教育”,与外地学校联合办学,实现劳务输出与技术引进。

县级职业教育的发展受到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因此实施“订单教育”不能局限于当地市场。学校专门设置了市场开发就业指导办公室。安排专人搜集市场信息,了解本地企业和外地各行各业的用人需求,进行广泛的办学交流和合作。黄弊市职教中心先后与天津市劳动经济学校、青岛人才技术培养中心、北京中国民航管理干部学院达成联合办学协议,分别按“2+1"、“卜1”模式联合举办计算机、电子电器、数控技术、空乘外事服务等中专班,由外地学校和学生签订培养与就业合同,在安排就业、最低月工资标准、跟踪服务等方面做出承诺。两年来已有400余名学生到这些城市学习、就业。今年学校又提出了“增加数量,提高质量,由一般劳务输出向技能型劳务输出迈进”的目标,学校与苏州工业园达成劳务输出协议;与天津中德职技学院、青岛港湾学院、河北师范大学、承德旅游学院就联合举办模具、港航、幼师、旅游大专班达成协议,通过与省内外高校联合,提高了劳务输出的学历技术档次。利用嫁接教育的形式和外校联合办学,实现了学校与外校的互通有无、互借优势和利益共享,走出又一成功之路。

3.提高办学层次,与高等教育学校及外经单位联合办学,实现技能拔高和海外劳务输出:

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主体开始下移,高等教育布局结构也在不断调整一些高校办学形式随之发生较大变革。黄弊市职教中心抓住这一有利时机,经多方争取,获得了河北师大、河北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教育管理、体育、法律和计算机网络四个专业的承办权;获得北方交通大学、天津南开大学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的人力资源、保险专业的承办权。目前上述几个专业在籍学员己突破3600人。同时,学校与河北科技大学按“1+1”模式联合举办了模具专业班和焊接专业班,为订单教育注人了新活力。学校与高等教育学校的联合办学不仅为我市及周边县市的在岗人员学历进修及技术培训带来实惠,而且大量的外地学员在学校参加进修为市区的商业服务行业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近期,黄弊市职教中心与沦州市对外经济合作总公司达成联合办学意向,经学校培养的数控技术等专业人才,由公司方向海外输出:签订海外就业订单—签订招生订单—县级职教中心进行语言及技能基础教育—高等院校进行专业技能拔高教育—毕业后由沧州外经公司向海外输出劳务。届时学校在毕业生去向上实现了跨国输出人才的战略目标。将职教中心的人才输出打人国际市场,对提高职教中心办学层次、办学吸引力、减轻当地就业压力以及带动当地经济技术发展都有着重要意义。

三、“订单教育”的成效和主要体会

正是由于“订单教育”摸准了市场的经济脉搏,与服务于当地经济紧紧结合在一起,使职业教育迸发出强大活力,展现出勃勃生机。当前,黄弊市职教中心在校生总数较两年前翻了两番,由2001年的不足400人扩展到1800多人规模扩大了四倍。本学年学校的职业教育类又新增空乘与外事服务、保安等专业.使不同校别(联办学校)的专业设置达到18个。中专类的模具、汽修、计算机、电子电器、数控技术、焊接、高分子材料加工工艺、空乘及外事服务八个专业全部实行了“订单教育”,为当地培养了大量的专业技术人才,也为广大在校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空间。从就业情况看,模具专业一年级后,56名同学被送到河北科技大学,12名同学安置于新林坡。2004年1月56名科大结业生一次性全部在模具城就业,仍不能满足厂家需求。昌弊机械专业45名学生于2003年11月全部进厂实习就业。去青岛的32名学生于2004年2月底全部就业在学校的“订单教育”由探索尝试到逐渐成熟的历程中,也获得一些经验。

一是从办学思想观念、办学模式到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方面.职业教育不能等同于普通教育。办好职业教育,要摒弃封闭自守、按部就班的落后观念,善于和敢于抢抓机遇,按照市场营销模式运作职教办学模式。要跑市场、跑信息、跑企业、跑高校,在跑中发现机遇,赢得合作伙伴.获得“‘订单”.吸引生源:用运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分析、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办学规律,真正使职业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合拍共振,与社会就业需求合拍共振:要立足于贴近市场、搞好专业设置.以“订单”带“专业”,以“出口畅“带“生源旺”;“订单教育’‘要研究市场,研究社会教育需求。譬如,考虑受教育群体的性别需求,学校面向男生开设了汽修、模具等专业.面向女生开设了服装幼师、空乘等专业;在技术需求上,学校根据市场和学生双向需求不断新增或改设技术专业;在受教育期限上,按专业设置三年制、两年制、短期培训班;在市场对劳力的需求上,学校以市场调研数据确定招生数量。形成专业设置多样化、教育形式市场化的灵活办学机制。

二是作为县级职教中心,成功实行“订单教育”,要走联合办学利益共享的路子。联合办学解决了职教中心师资、场地、设施、器材和办学经费不足的问题,拓展了办学空间,开辟了办好职业教育的新天地,成为“订单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利益分享达到了本校赢、联办学校赢、企业赢、学生赢的多赢办学目标,形成了联合办学共同体。

职成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1.高职院校对养成教育的重视程度不够(1)对养成教育在高职教育中地位的认知不够。高职院校在“以市场为导向,以就业为中心”的办学理念下,往往围绕市场设置课程体系、安排课堂教学,其结果极易形成这样一种倾向:弱化人文教育,忽视养成教育,窄化素质教育,形成单一的“专业教育”。客观上不仅使所培养的学生缺乏一定的人文底蕴,致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存在缺陷,同时也会在某种程度上导致学生缺乏素养,人格不完整。(2)养成教育制度的不健全。高职院校针对学生的养成教育制度的内容通常局限于学生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的养成,对于学生的道德品质、健康心理、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养成制度则很少或基本没有。(3)经费的缺乏。为了保证就业率和吸引生源,高职院校的资金投入多倾斜于教学硬件设施、实验实训设备和人才培养基地建设,而投入养成教育的资金明显不足,导致学生的技能水平与思想素质水平严重失比。(4)师资配备上的不足。大多高职院校尚未开设专门的养成教育课程,养成教育的师资配备有限,学生的养成教育主要是由辅导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完成。就目前来看,辅导员的工作重点主要集中在学生奖、惩、助、贷等日常管理,而涉及养成教育的思政课程中,养成教育的内容所占课时少之又少,往往被忽略或流于形式。

2.高职大学生思想素养问题丛生(1)个人习惯差、自我管理意识不强。如:上课迟到、早退、旷课、玩手机、睡觉、穿拖鞋进教室等不守纪律的行为;公共场所抽烟、随意丢垃圾、乱涂乱画等不讲公德的行为;考试舞弊、弄虚作假等不诚信的行为;浪费水、电等公共资源的行为。(2)思想道德水平较低。当代高职学生人生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深受“个人本位”价值观的影响,尤其是在“拜金主义”的错误价值观影响下,价值取向发生偏差甚至扭曲,“为了明天能有好的生活”“为了以后能挣更多的钱”成为当代高职学生的普遍追求和人生信条。他们对我国传统主流文化持怀疑态度并出现了严重的信仰危机,开始疏离、抛弃社会主流道德价值,追求个人利益的愿望日益强烈,物质化和功利化思想严重,甚至对来自外界的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较强烈的排斥情绪,缺乏社会责任感、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3)学习品质较差、创新思维缺乏。大部分高职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不强,厌烦枯燥无味的理论学习,缺乏动力,没有清晰的目标规划。无法正确认识基础课程与应用课程的关系,没有好奇心和探索问题的敏锐性;不愿意独立思考,不思进取,满足于现状。成长于这样一个讲求实际的时代的高职学生,表现出超出年龄的“务实”。“读书无用论”的消极观念影响,加之就业逐年低潮的现实压力,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大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动力,理想信念模糊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的普遍现象。(4)对健康的心理品格缺乏认知。对于多为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呵护的当代高职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的个性特征突出,常常抱怨,不能较快适应环境,不懂换位思考,自负计较,不能客观评价自己。部分高职学生个性孤僻,不愿意参加集体活动,在与人交往过程中“以个人为中心”思想依然占主导。一旦遭遇失败或困难,他们便悲观低迷,不善于调节情绪,不能保持乐观平和的心态;一旦出现竞争压力大或人际关系紧张等问题时,他们不能控制情绪,容易消极应对,加上法律意识的淡薄,部分大学生会选择极端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二、高职“思政课”进行养成教育的途径

要提升高职院校学生的综合素质,应该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针对不良习惯的表现,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和策略。

1.“思政课”教师要传递正能量,做养成教育的示范者要想成为学生养成教育的最好示范者,“思政课”教师要转变观念,加强师德学习,积聚自身的正能量。教师不仅用教材教学生,其自身的思想、言行、品质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教师职业生涯中表现的道德水准,是决定教育成败的重要因素。所以,“思政课”教师应成为灵魂的化身、智慧的化身、力量的化身,成为学生的示范者、助推者、观察者、诊断者、守护者,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了解他们特有的情感世界,懂得他们失败的痛苦和成功的喜悦,让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时时感受到老师的关怀,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学生的心定会融化在师爱中,在学习中找到快乐,愉快地接受教育。教师必须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总结,通过各种方式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把自己最优秀的一面展示给学生,把正能量传递给学生,帮助他们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健康快乐地成长。

2.把握高职学生心理特点,有效加强养成教育被称为青年中期的大学阶段,是青年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也是思想品德发展、道德规范和行为习惯养成的阶段。在自我意识、思维、意志等方面的发展使他们能够掌握一定的社会标准,并以此来衡量各种社会现象,甚至开始思考人生的相关问题。然而,处于青年中期的高职学生在认识世界和认识自我的过程中,因为环境、心理和各方面发展的不平衡,往往容易引起冲突和矛盾,这正是这一阶段的高职学生道德心理尚未完全成熟的表现。“思政课”应该在这一关键期不失时机地推进养成教育,既掌握学生群体特点,又关注学生个性特征,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开展个人行为习惯、道德品质与个人发展的理性思考,积极确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心理环境和社会关系。通过把握高职学生心理特点和养成教育的有力介入,逐步实现高职学生道德心理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完善。

3.“教、辅”结合,发挥“思政课”的内化作用“思政课”应以正确的理论引导学生,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催生他们前进的动力,提高遵守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自觉性。“思政课”教师在养成教育过程中,要克服纯灌输式的传统教育方式,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运用探究、思辨、讨论等教学方法,结合信息、网络、情景、案例等多种教学媒介和手段,让学生通过理性的思考来完成道德认知的真实内化。但是,由于年龄和知识水平所限,高职学生难以全面深刻地认识事物。所以,单纯的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思政课”教师应借鉴心理辅导的理念和方式,加强与学生思想和情感上的沟通与交流,关注和培养其健康心理和良好习惯。对于早已接触并依赖于信息和网络的当代高职生,“思政课”教师还应充分利用科技平台,综合运用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等知识,配合高职院校各部门,组建全面、完善的学生辅导系统,通过各种交流途径帮助学生解决在思想道德认识、人际关系、社会认知等方面的问题和疑惑,促进良好的认知和习惯养成,并掌握正确的心理调整和防御方法。

职成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成本核算;现状;对策

随着中国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以及高等教育收费制度的全面实行,核算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既是满足社会和学生对教育成本知情权的一项基本要求,也是高职院校提升自身办学效益和实力的客观需要。然而,由于长期以来中国一直把高等学校(包括高等职业院校)归属于非营利的事业单位,目前高职院校在进行成本核算中还存在诸多理论和实践方面的障碍,还没有形成一套科学的成本核算体系,高职院校很有必要借鉴企业产品成本核算原理和方法,在与高校现行会计制度相协调的基础上,建立适合高职教育的教育成本核算体系。

一、高职院校成本核算的现状

1.现行高职院校会计制度的核算基础不科学,影响高职院校成本核算的真实性。按照中国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等学校会计核算一般采用收付实现制,经营性收支业务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但是,现行的收付实现制基础给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造成了很大障碍。高职院校要实行教育成本核算首先必须解决教育成本的确认和计量问题,成本是对象化了的费用,也就是说成本必须是和一定的对象相联系的。高职院校必须将为提供教育服务而发生的耗费,根据配比原则,按照一定的程序归集和分配到相应的对象之后才能形成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根据成本核算的配比原则和费用发生的时间来看,要核算教育成本就必然涉及的费用的预提和待摊问题。而收付实现制是以款项的实际收付为标准来处理经济业务,确定本期收入和费用的,反映的是高职院校现实的收支情况,不存在费用预提或待摊的慨念,这样势必会影响教育成本信息核算的准确性。因此,现行高职院校会计制度的核算基础问题是高职院校要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必须重点解决的问题。

2.高职院校定资产的折旧方法不合理,影响高职院校会计核算的完整性。按照现行高校会计制度规定,高校当年购置的固定资产直接计入当年的设备购置支出,在使用的收益年限内不计提折旧,因此,高职院校现有的会计数据中都无法反映固定资产新旧程度和已耗损价值。在办学过程中,房屋、建筑物、图书、教学仪器设备等固定资产购置支出在高职院校经费支出中占有很大的比重,是高职院校为改善办学条件,提高办学水平进行的重要投入,与学校的教学活动密切相关,因此,高职院校固定资产的损耗成本应是高职院校教育成本的一项重要内容。现行高职院校会计制度不反映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逐渐损耗的价值,这样得出的教育成本信息就不完整。

3.现行高职院校会计科目的设置单一,弱化了高职院校会计核算的目标,不利于实行成本核算。现行的高职院校会计制度中会计科目体系的设置,主要考虑的是政府部门预算管理的需要,重点反映学校教育经费的收支情况,没有考虑到高职院校进行成本核算的需要。如现行高职院校会计制度对于高职院校支出是按支出性质分类而不是按支出功能分类,主要有以下两种分类:第一,按照支出用途将事业支出分为教学支出、科研支出、业务辅助支出、行政管理支出、后勤支出、学生事物支出、离退休人员保障支出和其他支出等八类支出,反映了一定分类核算意识但比较粗糙,难以满足教育成本核算的需要;第二种是按照支出内容分为基本工资、补助工资、其他工资、职工福利费、社会保障费、助学金、公务费、业务费、设备购置费、修缮费、其他费用和业务招待费等,这给高职院校实行教育成本核算带来了很大的困难。高职院校如果要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就必须按支出功能对现有支出数据进行归类和重组。中国理论工作者曾对此做过两种尝试:一是根据支出原始凭证,按功能分类重新核算成本;二是利用会计科目细目数据按功能进行大致归类来核算教育成本,但均未取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第一种方法的缺陷在于工作量过大,很难推广;第二种方法缺点在于比较粗略,难以提供准确的教育成本信息,所以,高职院校如果要进行教育成本核算就必须对现有的会计科目体系进行改革。

4.高职院校经费使用效益考核评价的片面性,软化了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体制。长期以来,由于认识上的片面性,对高职院校投资只注重其消费性,忽视其投资性,导致对高职院校经费使用效益考核评价的片面性,往往只侧重评价经费使用后体现出的事业效果和社会效益,而对社会效益考核评价又缺乏科学的定量指标体系,结果造成高职院校经费运行中投入产出相脱节,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脱节。由于缺乏对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方面的考核评价,国家、主管部门以及学校自身对会计信息的需求仅仅停留在财务信息方面,而缺乏对衡量高职院校综合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的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指标的需求拉动,导致高职院校现行的会计核算体系中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机制的软化。

二、构建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的途径与对策

高职院校会计环境的诸多变化,已使现行高职院校会计制度已难以适应高职院校发展的需要,其制度性缺陷和缺失成为成本核算无法回避的问题。要想走出困境,科学实施高职院校会计成本核算,必须借鉴企业会计的成熟做法,弥补和完善高职院校会计制度,进而针对高职院校会计成本的特点,构建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体系,从而为各方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事业健康有序的发展。

1.确定高职院校教育的本核算的对象和会计期间。由于高职院校不招本科生和研究生,不存在不同层次间学生数的转换,因此可以认为,高职教育成本核算的对象就是按专业分类的全日制高职生。成本核算周期应以一学年为一个计算期,起止时间从公历9月1日至次年的8月31日。

2.明确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原则。高职教育成本核算主要应遵循:(1)权责发生制原则,指确认本期的收入和费用是以其归属期为标准。即根据收入和费用之间的权责关系确定。(2)配比原则,指成本费用与其相关的收益相配合.即将某一会计期内的费用成本或归集于某些对象上的费用成本与有关的收人或产出相配合、相比较。(3)划分收益性支出与资本性支出原则。指将与当期收益相关的支出计入当期的损益,将与当期以及以后多个期间的收益相关的支出计人资产的价值。超级秘书网

3.设置高职院校教育成本核算的具体项目。为满足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和控制的需要,根据高校教育活动的特点和高校教育成本的内涵,可将教育成本项目设置为:人员工资、公务费、业务费、助学金、折旧费、间接教育成本等六项,各个成本项目归集的费用内容如下:

人员工资,这是教育成本项目中最主要的项目,此处的工资是广义的工资,是指高校支付给教师以及为教学服务的教辅、行政等部门的职工的薪金报酬、职工福利及社会保障支出。主要包括高校发放给教职工的工资、津贴、奖金,计提的职工福利赞、工会费以及学校为教职工负担的公费医疗、养老金、失业金、住房公积金等内容,但不包括离退休人员的离退休金和补助支出以及高校后勤社会化剥离出来的人员的薪酬支出。

公务费,指高校用于教学和管理方面的日常公务活动支出,包括办公费、邮电费、水电费、差旅费、会议费、租赁费、招待费、维修费等。业务费,指高校为完成教学业务活动所发生的费用和购置教学耗用品的开支,包括教学差旅费、资料印刷费、生产实习费、军训费、招生费、教学(实验)材料费、资料讲义费等。

助学金,指高校按照规定给在校学生发放的各类奖学金、助学金、贷学金、勤工助学酬金、困难补助、学生公费医疗、生活补助等学生事务的支出。折旧费,是高校教学所用的固定资产耗费的价值,是教育成本的重要内容。

按照现行的会计制度,学校的固定资产不计提折旧,现有的账簿记录不能反映固定资产的新旧程度及已经损耗的价值。为了进行教育成本核算,需要对现有的固定资产进行评估,确定各项固定资产的剩余使用寿命或折旧年限,按期计提折旧费计入教育成本。

间接教育成本,用于归集与学校提供教育服务间接相关,但需要通过一定成本分配的方法才能分配到各个教育成本对象的成本,如学校管理、教辅、后勤等部门的各项支出及学校开支的公共费用等。

职成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近年,我国职业教育迎来了发展“春天”,国家和各级人民政府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改善了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国家对职业教育基本实行了农村学生免学费、补助生活津贴等优惠政策,使职业中职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探索北部湾职业技术学校高晓兵周小霞王增祥学校的学生规模大幅度增长,但受“普高热”的影响,学生生源仍较有限,生源质量未能得到保证,有不少学生缺乏学习自信心,常常做出一些不文明的举动,其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1.出口成“脏”。部分中职生在说话时常会使用一些不文明的语言,有的学生甚至将脏话当成口头禅,在任何场合都不避讳,这有损学生和学校的形象。2.烟雾弥漫。在教室、校道等公共场合,经常能看到抽烟的学生,尤其是在卫生间、宿舍等场合,抽烟的学生甚多。通过调查发现,有的学生已经有3~5年的抽烟史了,有的学生一天抽两至三包烟,这些学生的抽烟行为使得学校烟雾弥漫,学生精神涣散,无心向学。3.手机乱响。学生使用手机已成为不少学校的一个大难题,学生的手机都是不离手的,有的学生甚至在课堂上接打电话,手机铃声经常响起,既影响自己和其他学生的学习,又扰乱了教师的课堂秩序。4.损坏公物。一些中职生不遵守学校规章制度,损坏门、窗、路灯等行为时有发生,导致学校的公物损坏较重。5.乱扔垃圾。在学校,经常会看到一些学生将牛奶盒、饮料瓶和塑料袋等随手丢在校道上;在晚会或集会过后,原本清洁的广场变成了垃圾场;在教室,也经常看见地板上有很多纸屑和塑料袋等杂物。

二、案例实践

为了纠正中职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笔者在日常工作中采取了相关管理措施。本文例举一个实践事例:每当看着电视银屏上环卫工人在搞清洁的画面,看到大街小巷的环卫工人打扫城市卫生,想着高速路上与垃圾赛跑的环卫工人,笔者想象着:会不会有一天环卫大哥穿着西装革履、环卫大姐穿着巴黎时装“美容”城市?能不能让学生尽可能少扫地?对此,笔者于2011年春季学期在2010级计算机3班提出了一个大胆想法——“宿舍和教室卫生争取一周只清扫一次”。这一想法在一个班级进行实践,具体做法是:首先,在班级向学生提出上述想法,说明缘由,指出实现策略——保洁,而后达成共识;其次,班级督导学生要养成将垃圾放置于指定地点的习惯,做好保洁工作,并约定“我捡三次地面垃圾后,谁制造垃圾谁值日”;再次,三个星期后,教室实施“一周只清扫一次”计划,由女生委员检查教室走廊卫生;最后,在宿舍进行“一周只清扫一次”计划,男女生宿舍各安排一名班干部检查宿舍走廊卫生。通过这一次实践发现,学生在实施过程中都能遵循“21天养成一个好习惯”的规律,在反复督导的过程中,学生的保洁意识得到明显提高,自觉养成了“不乱丢垃圾”的文明行为习惯,学生养成教育有较明显的效果。

三、中职生行为养成教育的策略

班级是学校教育和管理的基本单位,也是学校各项教育活动的单位载体;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力量,在班级中起着枢纽的作用,是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者和引导者。要进行中职生行为养成教育,班主任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身体力行。俗话说:“正人先正己”。江苏省南通市海晏小学的陈建华老师撰文指出,“教育,度人者先度己”,他认为,成功的教育多系自己先做出来,再教育别人,正可谓“正人先正己”,这就要求与学生有接触的教师(包括班主任、副班主任、任课教师和实验教师等)能够严格要求自己,以自身的良好行为习惯进行言传身教,以自身的举止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不文明行为习惯目前较常见的现象主要有:(1)衣着不得体,如男教师穿休闲短裤或背心在校园内转悠,女教师在课堂上穿着露背装、透明装和超短裙等;(2)用语不规范,如有些教师不分场合地说脏话、讲粗语等;(3)行为不优雅,如部分教师用手指头指责学生或者翘着二郎腿讲课等行为。因此,教师要克服以上不良行为习惯,要做到身体力行,为学生树立好榜样。

2.开展主题教育。主题班会是班级教育活动的重要形式,是实施德育的有效方式,也是学生行为养成教育的重要平台。班主任可以采取多种方式开展主题教育,充分挖掘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素材。在实践中,教师可以通过三种形式开展主题教育:(1)依托学校多媒体设备,借助PPT课件,让学生在听讲述、看图片、观视频、共讨论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和明白文明行为习惯的作用和不文明行为要承担的后果;(2)组织学生观看《窈窕绅士》等电影,并围绕主人公的言行撰写观后感,然后在班级开展观后感交流活动;(3)让学生列举身边的某些不文明行为进行讨论和总结,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引导他们学会“照镜子”,从中查找自己或别人存在的不文明行为,从而增强学生判断文明行为规范的意识。此外,其他任课教师也要在教学过程中渗透行为养成教育,培养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

3.渗透情景教育。教育需要情景,教育需要入境,需要让学生“身临其境”。为了增强中职生行为养成教育的效果,班主任应想方设法让他们到“第一现场”接受教育和洗礼。在渗透情景教育的实践中,教师可以尝试以下几种方式:(1)利用情景。教师要教会和鼓励学生,如果在校内看到一些不文明行为,如乱丢垃圾和讲脏话等,学生可以对这些不良行为进行“点评或谈感受”;(2)想象情景。与学生在看电影或新闻时,看到一些不文明行为,教师应引导学生想象,如提问学生“如果你是那个人,你现在看到了是啥感觉”,由此启发学生对自身行为习惯的反思,以及对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思考;(3)还原情景。还原情景可以使学生学会换位思考,增强集体意识;(4)情景剧表演。教师定期或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围绕文明行为和不文明行为编排一些小品等,在班级活动课或班会课上表演,这样可以让学生在编剧、表演和观看中自觉提高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认识,从而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

职成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通过对人力资源市场的调查,走访企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资深人员,与优秀员工、企业老板、企业管理人员对话、访谈,与顶岗实习学生和毕业生聊天等多种形式,我们了解到:用人单位和毕业生都很纠结。说到招工,用人单位总是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对于新毕业的学生,他们普遍认为,新员工专业技能差,不是最重要的问题,问题是职业意识不强,责任心比较差,比较难管理,不能较快地融入企业文化氛围,一般喜欢有一定工作经历的员工;而对于毕业生而言,抱怨比较多的问题是:工作难找,工作环境不理想,薪酬比较低,劳动强度比较大等。从上面调查情况不难看出,高职院校培养的毕业生,在职业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素质方面与企业用人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针对以上问题,我们与企业有关管理人员共同分析了产生这种结果的原因,认为目前开设的实训课程多以专业技能学习和训练为主,缺乏包括职业行为习惯在内的职业素质的培养。职业行为习惯的训导和养成,根据目前学校课程设置和实训安排,还没有这方面的教育、教学内容,学生只能在就业后的企业培训或在工作实践中逐步培养和形成。而企业培训往往是不及时的、不系统的、不确定的、被动的,会造成新员工职业行为习惯养成的先天不足。如果学生能够在走向职场前就能够对职业行为规范有一定的认识和了解,并且能够得到一定的训练,在就业之前形成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无疑会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顺利就业并很快适应企业要求,实现职业能力的快速提升。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可以有效满足学生、学校、企业的共同利益需求,可以实现多方共赢的局面,在帮助学生将来走向社会,成为优秀职业人,取得事业的成功的同时,也为企业输送了素质高、能力强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促进企业发展。基于以上分析,我们认为:高职院校应立足自身实际,加强关于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通过教学实践切实帮助学生完成“学生到员工”的转变,使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过程中,能够“留得下、站得稳、长得壮”。

2高职学生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践与探索

我院实训中心机械加工实训教研室充分发动实训中心的教育教学科研力量,并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了以“贯穿于机械加工实训的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为课题的专项研究,尝试把企业文化引入实训教学。通过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多方密切合作不断开发与完善,“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训模块现已经成为机械加工实训课程的核心内容之一,成为提升学生职业素质的有效平台和抓手。

2.1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训模块教学内容

基于调查研究并结合我院实际确定该实训模块主要有以下内容:安全生产要求及法律法规;工矿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企业基本工作程序与步骤;与机械制造业相关的职业行为习惯和操作规范。企业对员工职业行为习惯的基本要求有以下几点:(1)遵纪守时。为了让学生树立职业意识,接受职业行为习惯的养成训练,首先要让他们知道,走入职场,就要遵守职场规则。遵守职场规则是个人职业发展的基础。企业规章制度不是某个人、某个单位的要求,而是企业为了保证正常的工作、生产经营所必需的,也就是说,是职业的需求。通过多年对员工考勤结果的总结,擅自迟到、早退、旷工的现象多发生在工龄三年以下的新员工中,而试用后不能正式上岗的主要原因,也是不能很好地遵守企业规章制度;(2)忠于职守,尽职尽责。这是做好工作的基本要求,新员工可能有做到忠于职守,尽职尽责的愿望,但实际工作中往往结果不佳,追其原因是不知该做什么、如何做;(3)分析、总结和创新。在工作中善于观察、总结和创新是促进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养成对所从事的工作进行分析、总结的习惯,是优质、高效地完成工作的前提,也是进行改革创的基础。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无疑会促进企业的发展,因此每个企业都希望留用有较好的职业发展前途的员工;(4)团结合作。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善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善于团结他人、与他人愉快合作、营造良好工作环境的员工,往往更能得到认同;(5)工作程序步骤清晰,工作场地整洁条理。这样的员工看上去一般会给人以工作能力上的信任感。

2.2建立仿真机械加工实训基地

以仿真机械加工实训基地作为机械制造业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实训教学平台,以制造业生产型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行为规范、管理要求和管理工具为教学依据,把机械加工实训的过程按生产作业流程设计成仿真生产情景单元,把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贯穿于实训过程中,让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了解和掌握制造业职业行为基本要求和养成方法。(1)建立工作流程。原材料→出库→零件加工→质量检验→防护→入库。目的:帮助学生了解生产企业的工作流程和工艺流程,并参与实施,从而了解加工制造、检验、质量控制、物料管理等过程的基本方法和要求,学习和训练生产过程中的技能操作能力和管理能力。(2)建立仿真实训车间。车间布局仿真:按照生产型车间划分原料区、生产区、在制品暂存区、待检区、检验区、成品区、物流安全通道等,按生产工艺安排设备,力求还原企业生产车间的实际情况。目的:建立实训教学平台。(3)实行生产计划管理。订单→生产计划编制→生产指令下达→生产调度→核销订单→发货。目的:了解生产管理的目的,训练执行能力、沟通能力和协调能力。(4)推行现场管理。通过了解现场管理得目的、内容、方法、工具等内容,进行职业行为习惯养成训练。(5)建立仿真组织机构。按照生产企业的生产系统组织机构的管理岗位设置,教师和学生分别承担其中的角色,在实训中训练和熟悉基本管理程序、掌握基本管理方法,从而达到规范和养成职业行为习惯的目的。

2.3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招聘和培养等方式,建设成了一支专兼结合、优势互补、团结协作、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机械加工实训教学团队现有专任教师7人,职称结构:既有教授、副教授、讲师,又有企业工作经验丰富、科研与操作技能均过硬的高级工程师、工程师。职业资格情况:人力资源管理师1人、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车工、钳工、焊工考评员3人、二级建造师1人、ISO9001/ISO14001审核员1人、钳工技师、焊工技师2人;通过聘请和培养多种方式形成了由6人组成的兼职教师队伍。他们的企业经历、娴熟的操作技能、优良的工作习惯和高尚的职业操守等,给学生树立了榜样,是职业习惯养成教育得以实施的重要保证。

2.4实训教学模式

本模块的设计,源于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意见反馈、一线教师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经历和经验积累,以及对人力资源中介等所做的调查结果。在模块设计及教材编写过程中,我们访问了多年从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资深人士,设计了“生产实景+入职教育+实习训练”的教学模式。

2.5改革实训教学方法

对于理念建立类的内容,如果教法选择不当,容易给学生造成程式化、概念化、说教化的印象,产生抵触情绪,不易接受,因此,如何让学生接受教学内容,自觉接受训练,成为教学的难点,它需要一系列可以操作、学习和传授的具体工作行动,需要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我们主要采用了如下方法。(1)氛围感受法。在教学中为了增强学生对未来岗位的认识,机械加工实训室从名称、人员称谓、学生管理等方面,都按照一般生产型企业设计,在真实的生产环境中以员工管理模式对学生进行管理。机械加工实训室=机械加工车间,××班级=××车间,班长=车间主任,实训小组=生产班组,老师=师傅,让学生在职业氛围中认识岗位,以此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自己管理自己;按实训课目分成生产作业小组,明确管理人员:任命组长、副组长,班长总负责。(2)任务驱动法。实训教学过程以典型零件加工为载体,学生在实训中边做边学,使学生的职业技能、职业行为习惯都得到提高。(3)行为示范法。比如教师在机械设备的保养、工具的摆放、上下班等都要养成良好的习惯,用实际行动教育学生,往往能起到更好的效果。(4)目标引导。实训开始,向学生讲清楚企业对员工的基本要求及职场基本规则,并以实例说明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及职场规则对新员工的重要性,引导学生去做。(5)因果转换。以实例向学生讲清楚企业基本要求对企业安全生产、有效经营的重要性,职业行为习惯对产品质量、工作质量的影响。

2.6学法

行为习惯养成教育以“养成”为主,也是教学重点。(1)自主学习法。向学生介绍企业管理方法,要求学生按照企业员工要求管理自己,学生在管理体系中扮演一定的角色,自己管理自己。(2)合作探究法。在实训过程中,鼓励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交流和沟通,共同探讨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方式、方法,好的方法大家可以相互借鉴、推广,营造一个合作探究的氛围。(3)实践操作法。习惯养成只有在行动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养成,贯穿于整个实训过程。

2.7教学过程设计

说明本模块训练的意义、目的;模块包含的内容;讲明训练目标、标准、讲明训练方法;分组,分配角色,发放管理工具;检查执行情况,讲评,提出整改意见。

2.8实训成绩考核评价

该实训模块的成绩约占总成绩的30%,按日常工作现场、设备、量具等的维护、实训纪律的遵守、到课情况等各项由指导教师、学生共同给予评定。

3职业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效果与思考

职成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人文素养 养成教育 酒店管理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7-0093-02

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定的目标是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高质量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当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高职学校在注重学生职业技能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与此同时高等职业教育也出现了职业人文素养教育缺失的不良现象。不少学校在学生教育培养中看重职业技能的训练而轻视职业人文素养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出现严重偏差,一些职业人文素养课程课时少而且还被当作选修课来对待,甚至有时被专业实践课所取代。教学内容走过场,职业人文素养教育流于形式。这种弊端势必使高职教育走向极端,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只能是被社会淘汰的畸形儿。基于此,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高职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当今高职学生的就业现状表明,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一个成功的职业人除了有出色的职业技能,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协作尤为重要。很多社会矛盾产生并不是我们的设备、技术、制度或职业人专业技能出了问题,而是长期职业人文素养教育缺失造成的,工作没有责任心、缺乏创新能力、人际沟通能力差等。从这个意义上说,职业人文素养的养成教育是高职院校培养适应社会人才需求的必要内容,也是发展高职教育的客观要求和必经之路。

那么什么是职业人文素养呢?所谓职业人文素养是指针对于某一个特定职业所需要的修养或涵养。具体可体现在一个人对自己、他人和社会的认识态度和行为准则中。职业人文素养的内涵极为丰富,可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情感和职业习惯等。它涉及到的是人的一种内在品质和精神修养,是职业人综合素质的集中显现。具体分开来说,职业道德是指职业人在工作过程中应遵守的行为规范。例如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一个合格的毕业生必须具备热情友好、宾客至上、真诚礼貌、不卑不亢、团结协作等职业道德。每个酒店员工职业道德水平的高低对于酒店的竞争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有直接的影响。职业情感是指一个人从事特定职业而产生的内心体验。试想一个酒店管理专业的学生如果不热爱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工作缺乏热情与兴趣,那么苦练业务基本功、钻研业务技能也只能是空中楼阁。职业习惯是指职业人在职业信念的支配下把良好的职业意识变成自己自觉地行动。一个好的酒店管理专业的职业人,我们可以从他不经意的言谈举止和待人接物习惯细节中感受到特定的职业风范。职业习惯是在工作实践中长期积累并形成的。

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养成教育我们应该怎样进行?笔者认为高职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教育培养务必要避免形式上的僵化和脱离实际,不能形而上,不能仅仅依赖于大学语文和“两课”教育来进行。职业人文素养的教育应该多渠道、多方式立体式进行,要以形象性和生动性为特点。可以说探索职业人文素养教育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已经成为现在迫切而重要的话题。具体来说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提高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先决条件

由于受传统认知的影响,相当一部分高职专业教师认为职业人文素养教育不是自己的责任,职业技能的训练和职业

知识的传授才是重中之重,从专业本位考虑先天就对学生职业人文素养教育比较轻视。有的教师更是认为职业人文素养教育不可能有明显效果而且也无从下手,在他们的脑子里职业人文素养只是一个轻描淡写、抽象的概念。从酒店管理专业的教师问卷调查看,84%的教师将自己的职责定位于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认为职业道德、职业情感等职业人文素养内容属于思想政治等课程的任务。基于此,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是提高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先决条件。只有专业教师的教学观念转变了,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教育才能提上日程。也只有教师充分认识到职业人文素养教育的重要性才能强化自己的基本道德素养和业务素养,给学生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二、课堂教学渗透是提高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基础

高等职业教育因为教育年限短,技能实训任务重,所以在课程设置上职业人文素养教育课课时远远少于专业课。例如在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中,语言与交际、思想道德与法律、大学语文等周课时限两课时,且仅限其中一二门。从与学生的访谈中也了解到,这些人文素养课教师在上课过程中教学内容枯燥空洞,缺乏与特定职业情景的真实性和学生的互动。学生对这些课程的设置意义不明,大多认为与本专业无关缺乏学习兴趣。因此,我们一定要在这些单独设置的职业人文素养课程中加强引导,把课程内容和职业人文素养融合起来,可利用一些真实有效的职场案例来渗透人文素质教育。而对于一些专业课我们也应该适时融入一些文化元素,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深入浅出的使其成为职业人文素养培养的重要渠道。此外,还可以根据各专业的不同,在专业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发一些选修课,进行职业人文素质教育。例如在酒店管理专业中可开设中国文化概论、美学概要、中国民俗等选修课。这既可以增强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了解,又可以使学生自发的对本专业产生热爱之情。

三、严格执行实训考核规范是提高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核心环节

实践出真知。高等职业教育中实践技能训练环节,既是教学重心又是提高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核心环节。严师出高徒。能力高,素质也要高。作为高职院校可通过详细的社会调研,结合企业相关生产工艺规程的要求,制定出实训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在学生实训时,教师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操作,务必让学生亲自体验,切不可因为学生人数多而敷衍了事。教师严把实训质量关可以实行操作环节一票否决的考核机制。细节决定全部。只有教师认真做好每一个细小环节的实践教学考核工作,学生才能养成一丝不苟的严谨的工作作风。例如在酒店管理专业中无论客房部、前厅部还是餐饮部实训,首先,肯定要明确不同部门相关工作操作标准,要求学生养成不懈怠、有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习惯。其次,可以对学生进行岗位编制,结合不同岗位要求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次,实训可按不同的酒店管理技能单元循序渐进的进行考核,实行实训带队教师和酒店综合考评的考核机制。最后要规范学生的酒店实训报告写作,并将其纳入实训考评内容,以此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四、丰富校园文化内容是提升学生职业人文素养的必备补充

校园文化是学校本身形成和发展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总和。它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学校发展的独特理念与发展特色。丰富的校园文化在营造优良的校风、学风;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心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作为高职院校来说,可结合专业特色及利用一些社会上的人际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酒店管理专业可以搞一些酒店项目调查、酒店科技文化服务、酒店勤工助学、大学生青年志愿者、酒店管理人员专题讲座等活动来提升学生的职业人文素养。校园文化的载体异常丰富,可以寓教于乐,避免了理论教育的枯燥、乏味,同时职业人文素养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事半功倍。

参考文献

1 栗延斌.高职学生的人文素养与就业及企业的可持续发展[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0(1)

2 许亚琼.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综述[J].成都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3 白鸿辉.高等职业教育要强化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2)

职成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辅导员(班主任)是最直接接触本班学生的老师,从入学查阅学生档案、学中对学生生活情况了解和帮助、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培养、推优入党、专升本教育、奖助学金的评定、毕业的顶岗实习及工作的竞聘推荐等环节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高职院校应加强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要配备尽职尽责的优秀人员。辅导员(班主任)要经常深入到学生中去,对每个学生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做到个性化指导,要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消费及交友习惯等,这些习惯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如在学习方面,求知欲越来越淡漠,不注重学习方法的探索,作息不科学等;在纪律方面,自律和他律不能很好地结合,自我约束能力差,思想和行为常常偏激;生活方面,承受挫折的能力较差,消费盲目攀比,铺张浪费;交友方面,缺乏集体荣誉感,独断专行,拉帮结伙现象严重,并且不能很好地处理与异性同学的关系,早恋现象普遍。针对以上问题,要及时纠正和帮助解决。

二、查找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

学生不良行为习惯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它与该生所处的家庭背景、教育背景及社会风气等环境因素的影响密不可分。因此查找原因是正确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如学生学习习惯可能会受教师教学方法的影响,也可能受其他学生学习习惯的影响,还可能受自身因素的影响。而学生在守纪、交友及上网等方面的习惯就直接受到朋友的影响,如果一个学生周围有一群不学无术的朋友,而要求这个学生做到严于律己,自然困难较大。而学生在生活、消费等方面的不良行为受家庭、朋友影响较大,如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殷实家庭及好友导向等因素都可能导致学生不良行为的出现。可见,我们要认识到学生行为习惯形成的复杂性,才能因材施教,为养成教育奠定基础。

三、全方位、多渠道进行教育

(一)专业技能素质教育。在专业技能素质教育方面,高职院校要搞好实训基地(校内、外)建设,建立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有条件的要建立类似医学院校与附属医院紧密结合的办学机制。(1)设置专业时应由学院、行业和企业相关人员共同制订;(2)课程设置应按专业岗位要求来确定;(3)办学资源上,学校应建立校内、外学生实训基地,邀请行业、企业一线技术人员及负责人来校指导;(4)技能考核上,应由学校和行业、企业共同制定技能综合考核指标;(5)进行毕业设计和科研课题研讨时,要求学生针对岗位中的实际问题,用工学结合模式去设计、思考和解决问题。

职成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职业学校 语文教学 基础教育

有这样一份调查:在对90家企业的调查中,技能型人才应具备哪些能力:团队合作;职业道德和工作态度;胜任目前工作的能力;相关专业知识;工作效率;学习新知的态度。

从这份调查中不难得知,企业需要的首先不是技能的高超,而是对个人人品与素质更加在意。他们需的是有德有才,哪怕是有德无才之人,而非无德无才,哪怕是无德有才之人。试想一个没有道德要求的人,又会怎么样给一个公司带来真正的利益呢。所以,他们需要的是能与他人协作发挥力量,并能以正能量为企业注入新的活力,带来积极健康的影响的人。

企业之所以把技能放在后面,是因为学生最终都是要经过企业的再培养,而只有在工作中通过实践学得的知识,才是最终可应用的能力。而在这再培养的过程中,态度就成了首要的关键词,而态度的好坏,不仅直接来源于学生本生,也无可厚非的源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

从学校这方面来讲,语文教育就是要填补学生在某些方面素养的不足,让他们认识真实的自我,树立信心,完善他们生活中可能都不曾在意的部分。语文是所有课程的基础,没有语文的学习,他们不能理解语言的意义,不能分析老师的讲解,不能体会老师教导的深意。

一、对基础素质不能忽视

所谓基础素质,我把其定义为语文的基本功,也就是读、写能力。最基本的是能流利的诵读文章,不念错别字;能规整的书写,不在常用书写中写不出字,或写错别字。再高一点的要求,就是要语言流畅,语态自然。

对基础知识的学习,是为人的基本,只有先将基础素质提高了,才具备学习其他的根本。中职生由于其特殊性,能力常参差不齐,稍不在意,便会在日后的就业考试中闹出大笑话:不会写字,写错别字,连小学生都会笑话的说:这我都会。加强基础素质的养成,是不能忽视的,不仅要认真对待,还要加强练习,反复考试。学生越是不在意,我们就要越让他们知道:你真的不会,但一定要会。

与此同时,诵读能力也要加强。学生常表现出来的不会说话,说不明白话,说不清话都直接影响他与别人的沟通能力,这里说的别人,不是朋友,同学,而是领导、上司、老师及在正规场合下的表达能力。所以提高诵读能力:流畅,富有感情,加强体悟力。这都是训练学生对文章的深层挖掘,理解,表达。

最后当落到笔头上,能写好每一个字。最低的标准是要规整,能看清。字是人的脸面,在就业时,学生填的各种表格,都是他们的脸面,试想,也许就是因为你的字,让上司印象深刻,你才会得到比别人更多的试用机会。

二、对文化素质的再培养

所谓文化素质,我认为即是对人文、历史、地理、艺术等多方面知识的了解力和关注度。而这不在于一定要去学多少,而在于,你想知道多少。比如说我讲到《废墟》,里面就涉及了大量的历史文化资料,如果我们的目标是中、高生,那就应该将其,所蕴含的深层次的文化内容、作者的态度观点讲清讲透。但是对于中职生来讲,我想重点应放在这些文明古迹,历史事件,介绍风土人情上,将课堂的广阔外延最大程度的展开,吸引他们对多元文化的兴趣,再加上相应的图片、影像资料,这一定是他们在平时上网时所不会去关注的,但是在课堂上,这些就变的异常有趣。这在中学教学中可能会被认为浪费时间,却成了中职生睁大眼球都觉不够的有趣的欣赏,及对其历史片段的如渴般的汲取。再比如《天山景物记》、《一段最古的长城》、《黄山记》这类写景散文,我们都可以以导游的方式,改变这些沉闷抽像散文的学习角度。培养他们对祖国山河知晓与热爱,其中对地理环境的了解,对历史的补充。使语文学习成为神秘文化的殿堂,成为满足他们好奇心的花园。虽然我们不能做到真正,但是多少我们可以改变一些语文在学生心中枯燥乏味的印象,让它活起来。在对文言文的学习上,如《师说》、《劝学》都在讲说做人的道理,学习的态度。我们不但不能回避其对中职生来讲的难度,反而要提高他们对文学经典的学习,背诵,在潜移默化上让他们受到熏陶和感染,至少,不要让他们脱离了传统文化的影响。这,总是有好处的。

另一方面,应该让学生在早上看电视听新闻,不论是什么内容,总是比枯燥的学习生活有趣的多,也会比平时更引起关注,关心国家大事,就是提高自身的责任感,正义感。学生还会在镜头前找寻自己的社会定位。老师再加以分析,并让学生稍作讨论,这都足以让他们不偏离社会主流思想,我想,久而久之,学生会有一个不小的变化。以文化魅力,灵动的社会现实来影响、感染、甚至矫正他们未出现或已出现的误区。通过正确的引导,让他们提高对自身不足的自我反省能力。

三、让人文素质在习惯中养成

所谓的人文素质,就是起码的在道德标准和行为规范上对自身的要求。人文素质表现在外在的文明上,简单讲即是不说脏话,不随地乱扔东西,对老师及同学还有父母要尊重等基本要求。但更深层讲,则是内在自我修养的提升,比如稳健的行为及谈吐,周全高效的办事能力及风格,懂得如何与人为善,并为他人着想等。人文素质其实就是道德的体现,精神的提升,个人魅力的表现。也许作为中职生,并未能做的如此完备,但至少,不会成为一个让外界人忽视的人。

人文素质更多的是靠学生自身的积累,成长,与感知力。也是在前两种素质的前提下更高的提升,它是自我形成的结果,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比如在学苏轼的《赤壁赋》,我们可以不必过细的讲读文字,我们更多的是要教学生如何像作者一样,在困境面前拥有乐观的精神。对于中职生,我们不能过份的要求他们能达到什么程度,只能通过一点点的引导,告诉他们,你们要尽力达到什么程度,要让他们明白,他们不是被放弃的一群,他们的一点点进步,都是自我的重生,都是老师心中闪亮的火花。

职成教育论文范文第11篇

一、高职高专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重要性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发展中的一个类型,肩负着培养面向生产、建设、服务和管理第一线需要的高技能人才的使命,在我国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随着时代的发展,高职教育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高专大学生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生力军。“高等职业院校要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这是国家对高职教育的殷切希望,也是高等职业教育的责任和义务。因此,重视高职高专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具有重要意义。

(一)文明礼仪养成有效提升高职高专大学生思想道德素养

思想道德素养是一个人思想、政治、道德、品质和行为规范的集中反映,它是在社会生活和社会舆论中形成并得以巩固的。文明礼仪具有道德功能,它可以通过文明要求、礼仪规范来规范、调节、修正人的行为,使人的行为控制在道德范围之内。重视高职院校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可以系统的引导其思想和行为,指导他们在实际生活中如何将自己的思想、行为规范在可控的道德规范之内。在不断实践中将文明礼仪规范内化为自身的行为规范,从而不断提升自己的思想道德修养水平。

(二)文明礼仪养成提升大学生个人素质,为顺利进入职场做好准备

大学阶段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进入大学意味着马上要向职业人、社会人转换。这不仅要有专业知识的积累,还要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习如何与人交往、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设计自身的形象、如何尽快的适应社会等文明礼仪规范。这不仅是提高自身综合素质的需要,更是应对招聘单位考核要求的需要。现实表明,具有较强道德修养、较高文明礼仪素养的大学生或者职业人,更容易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环境,更容易获得成功。

(三)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对和谐校园、平安校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时代的发展,大学教育大众化的趋势不可避免。大学不再是象牙塔、大学生也不再是天之骄子。但是很多同学进入大学还是抱着得过且过、混文凭的态度。因此,打架斗殴、网络谩骂等行为时常发生,这些情况的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和谐校园、平安校园的建设。因此,大学生良好的文明礼仪行为养成减少同学之间的矛盾和冲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同学关系,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生存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一个有优美的环境、处处有文明、人人讲礼仪的氛围中生活和学习,势必也会促进师生的身心和谐,愉快工作、快乐学习。

二、高职高专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

为了准确了解大学生文明礼仪的现状,课题组通过对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大学生文明礼仪现状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从结果来看,我校大学生的精神面貌总体是较好的,总体得分79分-70分段占56.10%,及格分以上占92.68%。但是在日常的行为规范、文明礼仪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尊重意识淡漠,以自我为中心

部分同学无视学校的规章和制度,不尊重他人,一切以自己的意志为出发点,不顾及别人的感受。见到老师不主动问好,同学、舍友关系紧张;在公交车上遇见老人、小孩熟视无睹。以自我为中心的结果导致个人责任意识的严重缺乏。

(二)组织纪律观念淡漠,言谈举止不规范

部分学生存在上课迟到、早退和旷课的现象;上课玩手机、睡觉,在公共场合不爱护公物,男女同学的举止不文明和舍友、同学间人际关系紧张等现象时有发生。针对问卷中“你平常举止文明吗?”这个问题的回答,不涉及自己的利益时举止文明程度还好占59.49%,在小利益损失情况下也会保持得体的有教养的举止占36.26%。在“你平常的语言文明吗?”的调查中,语言文明一般的占63.55%。由此可见,同学们对大学生的群体举止语言文明程度的认知在正常情况下仅处于及格线左右,在涉及利益时举止文明程度时则给予了基本的否定。

(三)仪容、仪表不符合大学生形象

在“你认为当前大学生的仪容仪表是否符合学生的基本装扮?”问卷调查中,仪容、仪表总体评价基本符合学生的装扮占66.95%。同学们对大学生外在的衣着还是不太满意,仅达到及格分。在“你对学生穿拖鞋、睡衣、背心等进教室的态度是什么?”这个问题的调查中认为穿拖鞋、睡衣、背心等进教室无所谓占9.95%,偶尔穿进教室可以原谅占18.04%,别人穿与不穿与我无关占6.75%,不能穿进教室占37.10%。从对大学生仪容仪表的认知调查结果得出的结论:当代大学生追求个性、喜欢标新立异,对奇装异服习以为常。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着装问题和日常的仪容仪表还是令人堪忧。

三、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促进高职高专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的优势

高校国防理论教育以军事学科中最基本技能、知识和理论为内容育。除了专门的军训以外,还包括集中的课堂理论知识的教育。在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文明礼仪教育有其独特的优势。

首先,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以典型战争、事迹,先进人物开展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责任意识。国防理论教育中包含着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军事理论和军队建设思想,使大学生掌握了无产阶级的战争观和方法论,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大学生的头脑。包含着国家安全形势、国防的重要性、国家主权意识、国家利益意识和国家安全意识等内容。使学生胸怀全局,让学生关心国家改革开放事业和中华民族的振兴。让学生自觉承担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学生只有自觉践行历史使命,才会从行为规范、道德素养等方面来约束自己。

其次,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中蕴含着丰富的团结互助和集体主义精神。军营是最集中、最统一、最紧张、最严格的。除了一般集体所具有的团结、严肃、协调、一致等作风外,还有令行禁止、雷厉风行、英勇顽强、艰苦奋斗的良好作风。大学生的军事训练,让每一个大学生都有亲身的体验和感悟。每个学生被编进了班、排、连、营的集体中,每天都生活在整齐划一、步调一致、令行禁止的集体中,“集体”很快成为大学生的自觉意识。

最后,国防军事理论教育给予学生生动的组织纪律观念教育。通过军事理论和军事训练更好地为青年学生补上了集体主义教育课。接受教育的每一个大学生对大学生的一日生活、礼节礼仪、言行举止、军容风纪、内务卫生、请假销假等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和要求。通过军营式的环境、规范化的管理、制度化的训练,对于克服大学生中不同程度存在的松、散、懒、娇的不良习惯,培养了大学生良好的军人姿态、协调一致的动作、优良的作风和严格的纪律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四、以国防理论教育为切入点,推进高职高专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

以国防教育理论教育为切入点,不仅可以增强高职高专大学生的国防意识,了解军事思想、军事技术,领悟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爱国主义思想,而且通过国防理论教育,使大学生加强个人纪律、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培养团队合作意识,仪容仪表符合大学生形象。

(一)加强国防军事理论课对促进高职院校大学生文明礼仪养成重要性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高校存在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忽视文明礼仪课程的情况比较严重。再加上家庭文明礼仪教育的缺失,导致部分大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纪律观念不强、团队合作意识较差、忽视课堂礼仪、师生礼仪、同学交往礼仪和公共场合礼仪的现象较为普遍。因此,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的条件下,高校应该加强对文明礼仪教育的重视程度,重视作为文明礼仪教育载体的国防军事理论课的教学。加大对国防军事理论课的投入程度,完善国防军事理论课程教学设施。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并形成长效机制。

(二)加强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中文明礼仪教育的内容

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不仅要让学生了解国防、军事和国家安全的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通过国防军事理论教育促进文明礼仪不仅丰富教育教学的内容,也可以在一定在程度上解决文明礼仪教育建设的短板问题。在教学中,可以突出介绍军队对军人站、立、行的要求,展示标准的军容军姿并进行相关练习;通过军人礼仪规范和外交礼仪讲述引导学生学习人际交往礼仪及注意事项;突出讲述军队或典型战役中表现出来的组织、纪律观念和集体主义精神、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团队意识等。

(三)提高国防军事理论课教师的礼仪修养,塑造良好职业形象

教师不仅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也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甚至经常会成为学生模仿的对象。教师文明的礼仪修养、良好的职业形象是影响教学活动和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对于教师威信、示范作用的形成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耳濡目染国防军事理论教师符合礼仪的言谈举止、仪表着装、待人接物、工作作风等,必然有助于修正学生自己的言行,引导学生正确按照礼仪规范的要求学习、生活和工作,正确处理人际关系。因此,国防军事理论教师要充分认识到自己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这就需要教师内修道德修养、丰富的文化知识、高雅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沟通能力;外在形象上要做到整洁的仪容修饰、良好的体态、合理的着装、得体规范的语言。

(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丰富国防理论教育课程的教学方式和手段

职成教育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高职教育; 悉尼协议; 成果导向; 学风建设; 建筑类专业; 非正式课程;

目前, 我国已加入《华盛顿协议》, 本科工程教育认证体系日益完善。高职层面的工程教育规模较大, 却处于相对封闭的状态, 还没有加入针对“工程技术专家”认证的《悉尼协议》。近年来,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和“一带一路”等产业发展战略的提出, 需要高职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人才的国际流动能力。《悉尼协议》是工程教育与工程师国际互认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高职院校参与此项认证已成为必然趋势。成果导向教育是《悉尼协议》认证的关键核心理念, 它已成为高职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研究方向。同时研究发现, 目前困扰高职院校教育质量的重要问题是长期以来形成的不良学风, 而高职院校的学风问题必须从理念与制度上着手解决。所以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健全学风建设制度, 构建新的学风建设模式极具现实意义。

1 高职院校的学风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学风是学生“知、情、意、行”等在学习问题上的综合表现, 是一种学习的习惯与状态。优良的学风有助于教育和引导学生端正学习目的和动机, 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 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因此, 学风建设工作是学校的基本任务。随着“中国制造2025”口号的提出, 高职院校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国家、社会及人民的重视, 培养出高水平的高职人才成为复兴我国制造业的重中之重, 而高职院校的学风建设是决定其人才培养质量的关键。从整体上看, 我国高职院校的学风情况并不理想,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 生源基础较差

在高校扩招及部分院校实施单独招生之后, 高职院校的整体生源层次不高, 主要表现在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及自我控制能力方面。学习能力差会使学生难以适应大学的学习节奏, 面对较难课程 (如高数、英语、力学等) 时学生望而却步;没有好的学习习惯, 让部分学生把不认真学习当成很平常、没什么大不了且一向如此的事情;而缺乏足够的自控能力, 则让某些学生过分沉溺于网络游戏、影视小说及恋爱中不能自拔, 这些问题都在无形中破坏了学风。

1.2 学风建设制度尚不完善

由于高职学生自律性不强, 仅靠学校及教师的感召与学生的自觉, 难以达到优良学风的建设效果。学风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 涉及到教育理念和学风建设的整体思路、模式、途径和措施等, 必须依靠相关学风制度来约束。只有通过制度建设, 才能更好地解决学风建设问题, 让学生明白高职院校并不是随便就能达到学业目标的, 可以“宽进”, 但必须“严出”。

1.3 学生缺乏专业及职业的自信力

高职院校的学生多数对学习缺乏自信, 由此而产生自暴自弃心理, 使学生畏惧甚至是厌烦学习。与本科院校相比, 专业水平及未来的职业发展也让高职学生缺乏足够的信心。高职学生没有意识到自身职业的重要性及发展潜力, 在学习过程中易产生迷茫等情绪。

2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对于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意义

成果导向教育 (Outcome based education, 简称OBE, 亦称能力导向教育、目标导向教育或需求导向教育) 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念[1], 已成为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目前, 我国高职院校正努力申请通过国际工程专业教育认证体系之一的《悉尼协议》认证, 采用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引导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具有现实意义。

经调研发现, 高职院校学生在学业水平上差异较大, 其中学业优异的学生多出自校级、二级分院班级内的学生干部;而在普通学生中普通存在“混证”, 学业出彩渴望不足的现象。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强调让每个学生都成功出彩, 扩大成功机会, 激起学生成功渴望。成果导向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强调能力本位, 紧紧围绕学生能力的提升设定教学目标与过程, 让每个学生都能体会能力提升的喜悦, 都享有学业出彩的机会。学风建设主要体现在学校宏观学习风气的提升上面, 通过以成果导向理念进行的学风建设, 有利于全面提高高职院校学习风气, 让学风建设真正落实到每个学生身上。通过能力的逐步提升, 可树立起学生的专业自信及职业自信。另外, 成果导向注重评价机制的建立, 其特有的多元化评价机制有助于对学风建设制度层面的补充与完善。

3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开展学风建设的具体措施

成果导向教育范例的内涵在于期待所有学生成为真正且成功的学习者, 把培育优良学风作为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永恒主题, 坚持以学生为本, 以思想教育和正面引导为切入点, 以规范管理和严格控制为着力点, 从制度导向、行为约束、过程控制、效果评价等关键环节入手, 齐抓共管、标本兼治, 促进学生行为养成, 建立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3.1 健全学风建设规章制度

学院以“让学生爱上学习, 提升学生核心能力”为学风建设总体目标, 以学风建设为龙头, 以增强教师严谨的治学精神和育人意识为基础, 以教育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明确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为核心, 以大学生涯设计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为抓手, 以班级建设和公寓管理为重点, 以制度建设为保障, 着力构建学风建设的长效机制。

由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学业过程表现, 所以黑龙江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严格把控学生的课堂表现。为此特设立《黑龙江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课堂管理规定》, 对学生在上课时睡觉、玩手机、吃零食等各项违反课堂管理规定的行为给予相应处罚。成果导向教育理念要求有详细的考评标准, 故制订《黑龙江职业学院建筑工程学院学业表现评定办法》, 评定学生总体学业表现, 并建立学业预警机制, 通过对学生考勤、成绩、学籍异动、纪律处分和毕业审核全程监控, 进行综合素质测评。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科研成果、竞赛获奖和文体活动等方面进行量化计分, 全面评价学生的在校表现。评价结果将与学生评奖评优及推荐实习就业单位挂钩。通过学风制度的建立与完善, 让学习在学生的心中占领制高点。

3.2 构建齐抓共管的学风建设工作格局

成果导向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中心, 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管理者, 即从教师“怎么教”变成了学生“怎么学”, 所以需要加大力度改变学生的“学法”。同时学院领导、任课教师及辅导员也需要改变传统工作思路, 加强责任意识, 在坚持以原有的学生“四率”管理为主要抓手的同时, 加强联合深入课堂、寝室开展学风检查的力度, 重点检查迟到、早退、晚归和旷课等情况。成立学风督导组, 分管学生工作、教学工作领导为学院学风建设第一责任人;辅导员为直接责任人, 负责学生日常学风建设, 保证学风建设责任落到实处。实训教学团队主抓学生技能大赛工作, 在学习效果评价机制基础上, 优选学生参加省级、部级技能大赛。建立起“校、省、国”三级专业技能大赛筹备体系, 以此增加学生的专业竞争意识, 促使学生不断挖掘自身潜能, 同时了解行业前沿技术与工艺, 开拓职业视野。

4 取得的成效

通过以上学风建设措施, 广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断增强, 学生上课的到课率、自习出勤率、图书馆资源利用率均有提高。主要表现在:1) 考试违纪率逐年下降。2015年学生考试违纪率低于0.05%, 违纪人数同比2013年减少50%。2) 学生学习效果明显提升。近两年学生专升本报名人数逐年增加, 专升本的升学率同比2015年增加26%;英语二级半、四级与计算机等级通过率同比2013年提高20.60%。3) 实行学业预警, 有效地降低了补考率和延修率。2015年同比2013年, 在校生预警比例减少1.80%, 毕业年级补考人数减少0.13%, 降级学生人数减少0.31%。4) 学生创意创新能力不断加强。优良的学风激发出了学生身上无穷的创造潜能, 并在各级大赛中大放异彩。如工程造价专业学生李一鸣凭借智能家居项目获得全省首届“互联网+”创业大赛一等奖。同时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发起了一系列课外创意制作活动, 其中“变形金刚焊接机器人”等代表作品均在省级大赛中获一等奖。

5 结论

基于成果导向教育理念的高职院校学风建设, 通过健全学风建设制度、构建学风建设格局、开展多元促风活动及实施专业非正式课程等措施, 开创了高职院校学风建设的新模式, 使学院学风建设初见成效, 各项考评指标稳步提高。“笃学、乐学”成为学生日常主要活动心理, 并通过新老生“传帮带”形成了学风的良性循环。学生的职业意识、创新意识被有效激发, 创意作品层出不穷, 在各级大赛中屡创佳绩。

职成教育论文范文第13篇

(一)单一的教学方法和落后的教学手段阻碍着人才培养的转型

高职会计专业成本会计课程的内容复杂、理论实践和操作性强,要求学生在学习时能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思维。而目前成本会计课程的教学却依然停留在教师讲、学生听的单一、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这样的教学方式显然不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接纳,反而使得学生缺乏对成本会计学习的兴趣和乐趣,更谈不上将所学理论联系到实际,因此远背于现代职业教育提出的“三型”人才培养的需求。

(二)成本会计实践教学重视不够

成本会计本身就是一门集理论和实践为一体的课程,而现行教育模式下,成本会计的教学依然是注重知识的传授,轻视对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教学观念还依然根深蒂固地驻扎在成本会计的教学中,久而久之,必将影响学生毕业后适应岗位的能力。这也是目前许多会计专业学生毕业后很难走马上任会计岗位的重要原因。

(三)课堂教学内容的设定缺乏创新,且内容分散,缺少连贯性

俗话说:没有创新何谈发展?成本会计的教学更是如此,目前成本会计的课堂教学都是以课本案例为主,而课本上的案例只是仅仅为满足某个知识点的需求来设定的,缺乏前后环节应有的连贯性,如若在讲课中不能和实际相联系,就更不利于学生发散思维的培养,时间长了,学生只会失去学习中思考的兴趣,更谈不上对知识的创新和发展。

(四)教师本身缺乏实战经验,不注重新知识的更新

教书实际是一个师范的过程,“德高为师,学高为范”是我们经常用来形容教师标准的尺度。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是知识的传授者。而现行的状况是,高职教师大多都是高校毕业生直接应聘从教,即便是多年经验的教师也因扎身教育事业而与实际岗位脱离。而成本会计的实践性很强,若教师本身就缺乏应有的实战经历,那么何以将最前沿的技术知识传授给学生?再有者,有的教师本身就不注重新知识的更新,其何以能带动和引导学生去追求创新?

二、高职教育成本会计教学改革的思路

(一)重视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

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师教、学生听的教学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教育需求了,为使得学生能够在课堂上有效地掌握并运用专业理论知识,教师必须重视现代化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应用。比如,在讲授理论知识时,能够通过设疑导趣、情景导入等方法,用和学生最贴近的案例引导他们积极思考,使得学生能主动参与到知识的形成过程中去,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也只有在此基础上,我们才能更进一步地引领学生去创新、去发展。

(二)积极探索项目教学法在成本会计实践教学中的应用,做到实践教学从“单训练”到“双训练”的升级

项目教学法是以实践为导向、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按照确定项目任务、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检查结果等步骤,实现“教、学、做”三者融合的有效方法。其目的是在课堂教学中把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充分发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同时,我们在开展实践教学的同时,不仅要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而且要强化他们的专业技术训练。且我们的实践教学不仅要再现生产过程或工作过程中应知应会的职业岗位要求,更要体现作为高等职业教育中“高”的属性。处理好“基于工作的学习”和“基于学习的工作”的关系,防止实践教学简单肤浅和低水平重复的弊病。

(三)创新成本会计教学内容,将分散的知识点集中化

知识点分散是成本会计课程的一大特点,这也是最不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目的的绊脚石。因此,教师应该在设计教学内容时有所创新,使得分散的知识点集中化。比如,我们在课前设置案例导入时,能引用企业的完整实例,引导学生按照生产过程一步步分析,使得学生通过分析思考将前后理论知识联系起来,这样既实现了知识点的连贯性,又锻炼了学生分析问题、发现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使得学生养成良好的探究新知的习惯,为后期创新能力和发展能力的培养打下基础。

(四)有效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加强教师实战经验的培养

众所周知,校企合作是目前高职院校用以实现校企深度融合的重要平台。为使得学生能更好地适应岗位的需求,学校通常会通过从合作单位中聘请一些企业的专家作为教学顾问给学生讲授所谓的高层次专业技术知识,从而忽视对本校专职教师实战经验的培养。孰不知,企业的教学顾问在授课过程中往往会因缺乏教学经验而达不到我们期望的效果。因此,我们应该有效利用校企合作平台,将我们的教师送去企业,通过开展“下企业实践”的活动,达到提高教师实践经验的目的,使得教师在教学中真正起到引领学生学习前沿技术知识的桥梁。只有如此,我们的“三型”人才的培养才更能付诸行动。

三、结语

职成教育论文范文第14篇

1.树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理念

学校要真正推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就必须树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办学理念,它决定着学校职业素质教育的类型和内容,决定着职业素质教育的价值取向和方向。学校要树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理念,并能在旅游专业教学中,真正以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为核心展开教学活动,并积极研究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内容,明确其蕴含的内容是很广泛的,包括知识、能力、人格、涵养等,只有树立素质本位的教育思想,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才能获得成功。

2.明确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随着我国旅游行业的迅猛发展,企业对员工的职业素质要求更高了。其中,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更多地体现在隐性方面的素质要求上,也就是对员工的人格修养和品质方面应具备的职业素质要求很高。因此,根据旅游行业的发展特点,学校要明确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旅游专业职业素质人才。具体内容更要详细斟酌,笔者认为应包括以下内容:

(1)诚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

(2)具有服务和责任意识;

(3)具有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具备职业心理和职业习惯;

(5)具有应急处事能力和学习创新能力。学校在人才培养方面,要综合这几方面的内容,进行教育内容创新,才能真正培养出高素质的职业人才。

3.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学校要根据学生职业素养的需要,根据行业发展的需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要建立以职业素质培养为核心的课程体系,其中,要包括隐性课程,要开创旅游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文化模式,通过课程化教育模式和企业顶岗实习模式的综合应用,使学生能不断体验,不断进行感悟实践,使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能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在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教育的具体内容,选择合适的养成教育的方式途径,使各种方法能有机融合,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综合发展。

4.建立有效的旅游专业职业素质考评体系

要通过考评体系的建立,对职业素质人才培养的过程进行动态管理,不断调整完善教育内容方法,使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具体而言,考评体系要包括以下内容:认知测试、行为考察、实验测试,要重视考核评价的过程性,能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实施过程为主线进行考评,通过考评促进学生职业素养的有效提升。

二、结语

职成教育论文范文第15篇

会计专业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而不断进步,会计专业想要获得机遇,会计专业学生想要获得市场和社会的认可,就必须做到对会计专业教育和教学的不断地创新。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会计专业的整体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改革和创新的大潮下也需要不断地推陈出新,这样才能适应会计专业的建设需要。而当前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经常被传统而单一的知识学习和陈旧的教学所取代,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没有必要的针对性,不能根据学生特点和市场需要做出内容、方式和核心上的调整,出现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创新不足,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成果不明显的实际问题。

二、会计专业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新模式

(一)加强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应该占据中心的地位,要根据市场需要有针对地对会计专业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以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为中心,辅助思政课程和专业教学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真正做到对学生爱岗敬业精神、遵纪守法思想、严谨诚信态度、文明礼貌礼仪的全面教育和培养,以规范的职业观、价值观来保障会计专业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以此来适应会计市场和会计工作的实际需要。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应该通过挖掘学生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来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要培养学生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成长的能力,最终实现会计专业学生的全面的完善和发展。

(二)提高会计专业学生职业的核心能力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需要针对学生职业的特点,形成最根本、最重要的职能能力,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应该将交流、合作、学习、应用、创新等能力作为中心,以教学、实习为途径提升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有效性。职业核心能力是会计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优势,也是确保学生职业成长的重要基础,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过程中要突出会计信息处理能力提升,会计实际问题解决,会计工作国际视野培养等内容,通过课堂渗透、日常规范、全面考评等措施来促进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专业能力发展,达到对学生职业内心能力的提升作用。

(三)加强会计专业学生职业身心素质建设

职业身心素质是会计专业学生从事会计职业工作的基本条件,全面的会计职业身心素质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二者相辅相成,共同作用于学生的职业发展和自我成长。良好的身心素质是学生在会计事业中取得成功和成绩的必要前提。当前,市场对会计专业学生除了要求具备强健的体魄之外,还需要会计专业学生具备健康、可控、全面的职业心理,因此会计专业建设和职业素质养成教育要以加强学生职业身心素质建设为重点,应构建以“大学生心理健康”必修课的心理健康教育体系,选用心理类课程、沟通类课程作为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会计专业应该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为主阵地、以各类心理社团活动为补充、以心理健康指导教师、学生工作人员为主力军的会计专业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网络体系,针对学生特点、会计行业实际和企业的基本心理素质要求,发展和完善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心理健康保障体系,在确保会计专业学生人格健全和心理发展政策的基础上,有效发展养学生的环境适应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敢于吃苦的精神和敢于竞争的勇气,培养学生学会自我心理调适、学会健康快乐地生活。同时,也应该在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加强对会计专业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应该根据会计专业的实际需要,站在专业长远发展和学生职业成长的高度,组织和规划学生身体素质的锻炼与提升工作,挖掘会计专业工作中有利于发展身体素质部分的潜在价值,实现对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保证与支撑作用。

(四)加强职业素质养成教育中的职业发展素质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