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监察管理论文范文

监察管理论文范文

监察管理论文

监察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十年后的观照

自20__年中办发﹝20__﹞12号文件下发以来,中央纪委监察部对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以及由此展开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改革已经进入第十个年头了。作为党中央改革完善纪律检查体制的重大决策,十年间,纪检监察派驻机构新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已经建立起来,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各项措施制度不断完善,统一管理后的各项工作逐步走上正轨,驻在部门的反腐倡廉工作保持健康发展,成效明显。实践证明,中央关于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决策是正确的,对于充分发挥纪检监察机构的职能作用,加强对驻在部门领导的监督,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起了重要作用。

然而,借助网络搜索引擎,我们很容易就能发现,在统一管理工作开始之初,社会上对于这样体制改革关注度极高,媒体和网络的评论很多,民众充满期待。但是这种关注和期待的热度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在降低,今天的媒体和网络上已经少有关于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报道和评论,即使发生重大的腐败案件,舆论也较少注意到派驻机构。公众、媒体和观察家的兴趣消减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因为激情退却,失去了新鲜感和神秘感,也可能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而导致的精神懈怠。就体制改革本身来说,则可能意味着来到了一个评估和反思的节点。同志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也再次强调:“完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加强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监督。”在进入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第十年的这个时间点上,我们的确有必要对这一问题做一番理性的梳理。

二、派驻机构的履职困境

实际上,公众关注度消退的背后是十年间派驻机构履职的真实困境——派驻的纪检监察机构能否以及如何实现对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及其成员的真正监督?

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和巡视制度是党内监督,特别是监督省部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两项重大决策。巡视制度旨在加强对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监督的力度;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则强化对国家机关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经常性监督。国家机关权力集中,干部较多,监督责任重大。派驻机构要真正实现监督,至少需要独立的地位、明确的职责、顺畅的体制机制、适当的管理模式等基础性条件。而在这几个方面的某些欠缺也容易在一定程度上给当前派驻机构的履职带来困境。

(一)派驻机构独立性不完整带来的困境。完整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应当包括对派驻机构业务工作、干部工作和行政后勤的统一管理三大方面。这三个方面是派驻机构独立履行职责特别是监督职责的重要条件,是派驻机构充分发挥作用的体制保障和组织保障。但是由于最初条件不成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采取“分两步走”的办法,先对派驻机构的业务和干部工作实行直接管理,行政后勤仍按原渠道和办法由驻在部门负责,同时,先对双派驻机构实行统一管理,单派驻机构后统一管理。单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在随后的20__年已经完成,至此派驻机构业务工作和干部工作统一管理基本实现,但行政后勤的统一管理由于问题复杂,迟迟没有完成。因此,当前的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并不能说是完整的统一管理,从而影响了派驻机构的独立性。有人通俗地说,“吃人家的,住人家的,拿人家的,你怎么能够保证很好地监督人家?”

(二)派驻机构职责不清带来的困境。纪检监察派驻机构在监督之外的另外一项职责是协助驻在部门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驻在部门和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责任主体是部门党组织和行政领导班子。派驻机构应当集中精力研究和处理监督方面的重要问题。但是现实中,有些派驻机构主动或者被动地成为了驻在部门党风廉政建设工作的实际承担者,造成了监督者与被监督者身份上的混同,也影响了整体的监督效果。

(三)派驻机构体制机制不畅带来的困境。除了行政后勤没有实现统一管理外,各派驻机构之间在人员编制、内设机构的设置、工作方式等方面也存在差别,在这些方面目前还没有对派驻机构的统一要求。同时,作为各级纪检监察机关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地派驻机构的存在方式很不统一,既有归口派驻的(比如山东省在市县两级实行归口管理,集中办公,派驻机构干部的行政关系、组织关系、工资福利、教育培训、奖惩、招考录用等由市县纪委、监察局统一管理),也有联合派驻的(比如海南、深圳等地实行“一对多”的派驻模式,每个派驻组负责两家以上单位的纪检监察工作),还有单独派驻的(省一级纪检监察部门目前大多数采取这种形式),不一而足,在地市以下的纪检监察部门更加突出。这种情况有时会影响到派驻机构与纪检监察本部以及上下级纪检监察部门的工作交流,也可能影响到统一有效的纪检监察体系的形成,实践中更可能影响到同一系统内派驻纪检监察机构之间的业务指导和协作。

(四)派驻机构管理模式带来的困境。纪检监察机关对派驻机构的管理,主要是干部的管理。仅中央纪委监察部派驻机构就有几百名干部,是纪检监察战线上一支重要的力量。由于其特殊的性质,通过派驻机构的干部管理,不仅要提高纪检监察专业素质和办案能力,增强其围绕驻在部门的中心任务开展工作的能力,还要让其牢固树立监督意识并为其独立地履行监督职责创造条件。但是目前派驻机构或多或少存在着人手不足,办案能力较弱,对驻在部门业务了解不够,独立履行职责的意识、动力和保障相对欠缺等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干部的成长和纪检监察资源的优化配置。

三、如何突破困境

对于派驻机构的履职困境,在实行这项改革之初,党中央和中央纪委监察部是有充分的估计和准备的,这在相关的制度文件、领导讲话中都有所体现。因此,对于突破当前的困境,完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我们应当抱有坚定的信心。作为中央纪委监察部派驻机构的工作人员和这项制度的观察者,我认为,进一步完善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切实维护派驻机构统一管理的完整性。要按照派驻机构统一管理制度设计的初衷,加大力度推进行政后勤的统一管理,从而使派驻机构尽可能地保持独立性。除此之外还应当认识到,纪检监察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工作是从对中央纪委监察部派驻机构的统一管理开始的,但这并不是这项工作的全部。规定:“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在同级党的委员会和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双重领导下进行工作。党的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和基层纪律检查委员会要同时向上级纪律检查委员会报告。”纪检监察领导体制的特殊性对全国纪检监察系统的统一性提出了要求。应该看到的是,正是由于当前各个地方在派驻机构设置上的多种探索,为将来的统一和完善提供了很好的经验。探索要重视,经验要珍惜,但不能仅仅停留在探索和经验的层面。

二是明确界定派驻机构的职责和工作重点。纪检监察派驻机构要把监督作为第一位的职责,牢固树立“加强监督是本职、疏于监督是失职,不善于监督是不称职”的观念,切实加强对权力的监 督制约,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统一管理后,派驻机构从由驻在部门与纪委监察部门双重领导、双重管理到纪委监察部门直接领导、统一管理,地位更加超脱,这为实施监督创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对于驻在部门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派驻机构不能大包大揽或者包办代替,而是要提出意见和建议,督促驻在部门领导班子切实担负起党风廉政建设的全面领导责任,积极协调各职能部门抓好反腐倡廉工作的落实,做到“到位而不越位”。

三是认真对待派驻机构在体制机制上的差异与统一。应当承认,驻在部门职能不一,实际情况千差万别,派驻机构存在差异十分正常,也十分必要。比如在实行全国垂直管理的部门的派驻机构与对本系统只有指导而没有领导关系的部门的派驻机构之间,在国务院部委的派驻机构与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的派驻机构之间,应当保持差异。但是这种差异应当是建立在一定的统一原则基础上的差异,而且是能够保证最大限度发挥效用的差异。实际上,按照一定的统一原则根据驻在部门和系统的不同特点确定派驻机构的编制、内设机构和履行职能的方式,也是优化资源配置,增强派驻机构监督力的重要途径。

四是进一步完善派驻机构的管理模式。要探索一种更加适合派驻机构干部特点的教育监督和管理方式,既要加强纪检监察业务能力,特别是办案能力的锻炼,又要结合驻在部门和行业的特点提升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特别重要的是,由于驻机构的首要职责是监督,在派驻机构干部的管理上要突出强调保持其独立性和权威性,这一点对纪检组长和监察局长来说尤其重要。在实践中,通过纪检组长在党组内按任职先后排序和监察局长列席驻在部门重要会议等规定增强了监督的权威性,这方面需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同时,在保持独立性方面,新修订的监察法规定:“对派出的监察人员实行交流制度。”这项规定应当认真落实,特别是对长期在一个部门工作的纪检监察干部要加大交流力度。

监察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一、水政监察队伍要外树形象,内强素质

水政监察队伍接触到各行各业,因此水政监察队伍要提高综合知识水平,以适应工作需要。还要以高度的工作热情和敬业精神,以文明优质的服务、扎实有效的工作,向社会树立良好形象。建立整个水利行业的内部和外部监督管理网络,接受对水利行业执法人员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公开、公正、公平的监督。强化素质就是在完善“八化”(执法队伍专职化、执法管理目标化、执法行为合法化、执法文书标准化、学习培训制度化、执法统计规范化、执法装备系列化、检查监督经常化)的基础上,加强执法队伍素质训练,逐步达到管理规范化、办公自动化、执法法制化、办案程序化、收费制度化的现代化管理模式。

二、建立和完善水政监察队伍制约机制

要积极向上级领导多做宣传,争取他们的大力支持,达到人员经费全额拨付,配备必要地办公、执法设备,按照《水政监察工作章程》的要求建立起综合执法的水政监察队伍。这是建设高素质水政监察队伍的基础。

要在提高整体素质上下功夫,就要建立和完善激励机制、约束机制。激励机制是要把执法管理目标明确到岗、到人,严格考核,实行工效挂钩,把执法目标和岗位职责完成情况与工资发放结合起来,把平时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评定格和奖励的主要依据。约束机制就是要依据《水政监察工作章程》,制定工作守则,规范和约束水政监察队伍、人员的行为。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制度的队伍是打不了胜仗的。水政监察队伍要依法履行职责,就必须有强硬的制度管理。要强化制度建设,就要制定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要建立健全目标责任制、岗位责任制、水政执法责任制、错案追究责任制,还要完善评议考核制度、执法巡查制度、执法统计制度、文书档案管理制度、装备使用管理制度、学习培训制度、检查监督制度等。按照“业务精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执法秉公”的要求,不断加强水政监察人员的训练,严格执行水政监察人员的考核培训上岗制度,在水政执法队伍中形成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良性机制,实现依法行政、文明执法、和谐执法。

三、加强水政监察队伍思想、组织建设

抓好思想建设,就是强化学习培训,全面学习法律法规知识,提高自己的理论水平。强化业务训练,明确执法规范,严格法律程序,提高执法水平。强化大局观念,明确组织规范,使执法技能适应执法需要。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和素质教育放在首位,积极开展思想道德建设,树立行业作风,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和文明执法意识。

抓好组织建设,就是要完善队伍的组织机构建设,建立完善的组织指挥、指导系统,达到组织设置规范化、合法化、程序化,做到因事设岗、因岗设人、人尽其职。

四、严格落实水政执法责任制

在加大水行政执法力度上,应重点加强责任制的落实,把对水资源、河道、水工程等水事的检查、监督明确到人,实行个人包片、包线路、包目标任务。做到人人有任务,个个有压力,以推动执法工作有效运行。具体地说应采取如下措施:

1、宣传教育与行政处罚相结合,宣传教育的目的是增强人们的水法律意识,水行政执法中通过加强宣传教育,使当事人了解法律精神,使他们遵守水法律法规变成自觉行动。处罚的目地是进一步扩大宣传教育面,要善于利用行政处罚的手段,力求做到查处一案,教育一批,教育为主,处罚为辅。

2、项目审批与行政执法相结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取水许可、河道占用、水土保持开发建设项目等,必须按照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办理审批手续,否则一经发现一律作为违反水法规予以立案查处,以促进项目审批规范化,保障水行政执法的有序进行。

3、个人分工与集体办理相结合,针对水政执法人员在具体工作中发现的违反水法规的行为难以查处的情况,水政监察队伍应及时调集人员,集中力量迅速予以查处,取得重点突破。

4、定期检查与突击性活动相结合,对本辖区内的水事行为,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及审批手续、方案进行定期检查、回访,对已经变更的行为、项目应及时办理变更手续,对接到群众举报或检查中发现的违法行为应采取突击性的办法迅速予以立案、查处,坚持查、管并重,重在执法。

五、加强水行政执法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

一个水行政执法人员没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就不可能具有政治上的坚定性,只有每个水行政执法人员都具备了较高的职业道德,才能得到水行政执法相对人的信赖和支持,保证公正执法。

监察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纪检监察机关能不能管理好党员干部,首先在于思想教育。一是教育内容要创新。把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融入反腐倡廉教育之中,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创新观念,增强以新理念指导各项工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二是警示教育要加强。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止一次的讲过,反腐败是关系到人心向背和党的生死存亡的大事。引导党员干部清醒认识国情、党情,要正视党内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有紧迫感,要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地位观,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提高纪律意识和法制观念,筑牢自身道德防线。三是学习指导要跟进。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实际上就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水平,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管理服务能力是贯彻落实新理念的核心工作。要把新理念学习当做大事要事来抓,引导党员干部树立管理服务观念,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不断提升管理服务水平。四是制度建设要完善。要把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水平纳入反腐倡廉的制度建设之中,结合工作实际有针对性地制定制度,重点整治本地区在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苗头性问题。同时,要严格执行制度,对违反制度、规避制度的行为,要加大问责力度,坚决维护制度的严肃性和权威性,防止和纠正“重制定,轻执行”的现象,增强制度刚性,做到制度管理。坚决反对腐败、严厉惩治腐败分子,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二、执法监督工作实现整体联动,重点突出。

纪检监察机关作为党内专门的反腐机构,案件查办是惩治腐败最直接、最有力的手段,我们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这一方针政策,委局各科室要实现整体联动,打一场重点突出的反腐攻坚战。

(一)做好监督。

工作是纪检监察部门的“千里眼”、“顺风耳”,是案件查办的线索来源。要切实发挥主渠道作用,要紧密联系群众、依托群众,重视群众反映的问题和举报的线索;对于搜集的线索要进行统一管理、仔细甄别,为案件查办工作提供有力支持。同时,要注意尺度分寸,尽量遏制隐性问题显性化、制止倾向性问题严重化、避免苗头性问题扩大化。

(二)做好执法监督。

是社会第一大害,因为所有的社会丑恶现象几乎都与此有关。它是一切社会消极现象的总开关和“龙头”。在执法监督中要突出重点,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现象。突出重点对象监督。加强对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以及掌管人、财、物部门的监督,特别是要突出加强对“一把手”的监督。“一把手”在整个领导班子中处于重要位置,既是管理监督的客体,又是管理监督的主体;既要接受管理监督,又要参与领导管理监督。只有既管理监督好“一把手”,又充分发挥好“一把手”管理监督班子其他成员及下属的作用,干部监督工作才能事半功倍,确保各项任务落实到位。突出重点时期监督。突出在重点时期对干部的监督,如职务变动、工作调动、逢年过节、婚丧嫁娶、以及“八小时外”等违纪现象“多发期”和影响权力运行的“高危期”。通过及时了解掌握干部重点时期的思想、工作、学习、廉政、勤政等情况,随时警省、警钟长鸣,使监督工作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努力使廉洁从政成为一种理念,一种规范,成为自觉践行的操守,从根本上消除为政不廉现象。

三、效能监督促进作风转变,主动服务。

当前,一些党员干部的主动服务意识还不够强,一些损害群众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的不正之风依然存在,因此,我们纪检监察部门要积极发挥效能监督作用,促进管理服务观念的落实。

(一)围绕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加强监督检查。

及时了解和掌握对重大决策部署工作的落实情况和各级党组织、党员干部执行决策和措施的情况,督促有关部门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提高管理水平的深层次矛盾问题,着力破除影响和制约创新与加强的体制机制,以严明的纪律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二)围绕优化市场监管和发展环境加强监督检查。

加强对改善市场监管和发展环境、机关行政效能建设和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不断优化市场监管和发展所需的法制环境、市场环境和政府服务环境。把行政效能监察贯穿于施政的全过程,渗透到行政管理各个环节,增强执行力度,确保政令畅通。

(三)围绕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加强监督检查。

加强对职能部门、行政执法部门行使权利、履行职责情况的监督检查,纠正和查处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或行政乱作为、不作为等行为,切实解决队伍中损害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

监察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管理;工程项目;纪检监察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纪检监察工作的工作性质具有特殊性,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意义十分重大,其管理职能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自身的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纪检监察工作的自身建设能不能搞好直接关系到项目本身,与此同时,也关系到整个行业的总体形象。因此,要认真做好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纪检监察工作,做到提前防治,发现早治,标本兼治,只有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纪检监察工作做到位,才能促进整个行业的不断发展。

1加强思想教育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思想教育是加强认识的重要手段,由于近年来社会大环境中出现的一些道德滑坡、享乐主义日趋严重等现象,这些社会杂音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纪检监察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产生不良影响,做出诱导性示范。所以,加强纪检监察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设问题势在必行。

1.1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是基础

重点学习国家法律法规,不定期的利用学习小组和支部学习的机会进行政治理论的灌输,在不断的学习与探讨的过程中增加反腐倡廉方面的意识,加强廉洁自律观念的不断深入,通过不断地组织学习进行法律法规观念的增强,最终在每位纪检监察人员内心都形成一道最基本的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另外,思想教育建设不仅要在纪检监察人员中进行开展,同时还要在领导层深入,很多领导缺乏对管理中的纪检监察工作最基本的认识,其中就包括:管理中的纪检监察工作的性质、具体的操作方法、范围、要求以及最终目的等最基本的认知,因此领导层面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2加强警示的教育必不可少

企业应定期组织工程项目中的纪检监督人员对典型的腐败案例进行讨论,要求在讨论中有深刻地认识,人人都要从案例中总结教训。对于可能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要着重的进行专题性质的警示教育,并且对反腐倡廉所取得的讨论成果进行定期的展出,对于重要的讨论成果要予以表彰,在纪检监察人员中起立起正面的指导方向。

1.3多种形式的教育相结合

纪检监察廉政建设方面的书籍以及报刊杂志等读物的发放也是增强纪检监察人员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不定期的举行关于纪检监察廉政文化的讲座,让纪检监察人员在文化层面上有效的增强自身廉洁意识。在此期间,要着重注意纪检监督工作中的正面积极引导。要加强媒体方面的引导,要努力增强社会大环境的正能量,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风气,让廉洁文化充斥在纪检监督人员工作的环境以及生活的大环境中去。让纪检监察廉洁文化在家庭层面、社区层面、项目层面、工程层面、企业层面进行积极的开展和渗透。

2完善纪检监察的制度建设是重要保障

制度是行为规范的重要标尺。纪检监察制度的建设是对纪检监察人员的行为约束,同时也是其他部门进行廉洁制度建设的重要参考。要想保证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纪检监察制度能够顺利开展,就必须要根据国家相应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制定出相应的监察制度。要做到纪检监察制度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人人遵守。首先要确保能够定期的举行纪检监察制度的建设讨论会议的召开。要坚持每两个月至少召开一次,要明确会议的主题、对之前的工作进行总结、积极的吸取工作中的经验以及教训、明确每次会议的讨论重点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达到能够加强主动监督的目的。要学会用制度去管理人员、用制度去管理工作、用制度管理权利,明确在制度面前人人都平等、人人都遵守。

3强调队伍自身的建设是执行力的根本

纪检监察队伍自身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管理中纪检监察的成果。所以加强纪检监察的队伍建设问题是不容小觑的。这也就要求我们对此要保持高度的重视以及不断地观察调整。加强纪检监察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入手。首先,加强组织的建设。要把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两个方面作为最基本的评判标准,将在这两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志选拔到纪检监察队伍中来,在纪检监察书记、纪检监察科长、纪检监察人员等多个层面,健全自上而下的分层分级的组织机构管理,要做到具有明确分工的组织管理体系。其次,加强队伍中的作风问题的建设。此项建设既包括纪检监察干部的平时的工作方面的作风,同时也包含纪检监察干部的日常的生活方面的作风。工作上,我们要求要做到敢做,同时要坚持制度原则;在生活上,要保持劳动人民本色,要勤俭节约,同时要能抵挡社会上不良风气不正之风的诱惑。纪检监察的领导尤其要注重以身作则的模范带头作用。要以自身行动抵制各种诱惑,做纪检监察廉洁文化的排头兵。最后,要加强专业方面的建设。就是要加强纪检监察人员的专业业务能力的培养,要让纪检监察人员的专业素质成为行业内的“内行”。不定期的开展行业内专业知识的讨论会议,对行业内专业的重点领域进行着重学习。另外,纪检监察人员需要具备监察能力,要将依照法律法规工作和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作为工作切入点和重心;要讲究方式方法,就是对法律法规的条文掌握娴熟,在执行纪律时要做到严格依照规定,同时讲究处理问题的技巧方法;要深入生产的一线进行积极地教育引导,与此同时要做好调查研究,争取提升到理论高度继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理论与实践中形成良性互动,在实际的工作中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在工作中将纪检的职能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4结语

纪检监察制度是正确规范工程项目管理的重中之重,同时也是着重提高经济效益不可或缺的重要方式方法,这也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要做到履行工作职责认真;实践中,勇于不断地探索和完善;在各行各业中,努力开拓积极创新;最终都应落脚于:切实提高以及加强纪检监察工作的能力,从而促进各项工程项目的圆满完成。

参考文献

[1]吴立敏.强化项目管理中的纪检监察工作[J].石油政工研究,2012(05).

监察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管理;工程项目;纪检监察

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纪检监察工作的工作性质具有特殊性,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意义十分重大,其管理职能也具有无可替代的作用。在工程项目的管理中,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自身的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纪检监察工作的自身建设能不能搞好直接关系到项目本身,与此同时,也关系到整个行业的总体形象。因此,要认真做好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纪检监察工作,做到提前防治,发现早治,标本兼治,只有将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纪检监察工作做到位,才能促进整个行业的不断发展。

1加强思想教育的建设是重中之重

思想教育是加强认识的重要手段,由于近年来社会大环境中出现的一些道德滑坡、享乐主义日趋严重等现象,这些社会杂音在一定程度上都会对工程项目管理中纪检监察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产生不良影响,做出诱导性示范。所以,加强纪检监察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的思想建设问题势在必行。

1.1要加强政治理论的学习是基础

重点学习国家法律法规,不定期的利用学习小组和支部学习的机会进行政治理论的灌输,在不断的学习与探讨的过程中增加反腐倡廉方面的意识,加强廉洁自律观念的不断深入,通过不断地组织学习进行法律法规观念的增强,最终在每位纪检监察人员内心都形成一道最基本的拒腐防变的道德防线。另外,思想教育建设不仅要在纪检监察人员中进行开展,同时还要在领导层深入,很多领导缺乏对管理中的纪检监察工作最基本的认识,其中就包括:管理中的纪检监察工作的性质、具体的操作方法、范围、要求以及最终目的等最基本的认知,因此领导层面的思想教育工作的建设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1.2加强警示的教育必不可少

企业应定期组织工程项目中的纪检监督人员对典型的腐败案例进行讨论,要求在讨论中有深刻地认识,人人都要从案例中总结教训。对于可能出现的苗头性问题,要着重的进行专题性质的警示教育,并且对反腐倡廉所取得的讨论成果进行定期的展出,对于重要的讨论成果要予以表彰,在纪检监察人员中起立起正面的指导方向。

1.3多种形式的教育相结合

纪检监察廉政建设方面的书籍以及报刊杂志等读物的发放也是增强纪检监察人员法制观念的有效途径。与此同时,不定期的举行关于纪检监察廉政文化的讲座,让纪检监察人员在文化层面上有效的增强自身廉洁意识。在此期间,要着重注意纪检监督工作中的正面积极引导。要加强媒体方面的引导,要努力增强社会大环境的正能量,从而营造出良好的社会风气,让廉洁文化充斥在纪检监督人员工作的环境以及生活的大环境中去。让纪检监察廉洁文化在家庭层面、社区层面、项目层面、工程层面、企业层面进行积极的开展和渗透。

2完善纪检监察的制度建设是重要保障

制度是行为规范的重要标尺。纪检监察制度的建设是对纪检监察人员的行为约束,同时也是其他部门进行廉洁制度建设的重要参考。要想保证工程项目管理中的纪检监察制度能够顺利开展,就必须要根据国家相应的政策以及法律法规制定出相应的监察制度。要做到纪检监察制度的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人人遵守。首先要确保能够定期的举行纪检监察制度的建设讨论会议的召开。要坚持每两个月至少召开一次,要明确会议的主题、对之前的工作进行总结、积极的吸取工作中的经验以及教训、明确每次会议的讨论重点以及下一步的工作计划,达到能够加强主动监督的目的。要学会用制度去管理人员、用制度去管理工作、用制度管理权利,明确在制度面前人人都平等、人人都遵守。

3强调队伍自身的建设是执行力的根本

纪检监察队伍自身素质的高低将会直接影响到工程项目管理中纪检监察的成果。所以加强纪检监察的队伍建设问题是不容小觑的。这也就要求我们对此要保持高度的重视以及不断地观察调整。加强纪检监察队伍的建设可以从以下多个方面进行入手。首先,加强组织的建设。要把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两个方面作为最基本的评判标准,将在这两方面表现突出的同志选拔到纪检监察队伍中来,在纪检监察书记、纪检监察科长、纪检监察人员等多个层面,健全自上而下的分层分级的组织机构管理,要做到具有明确分工的组织管理体系。其次,加强队伍中的作风问题的建设。此项建设既包括纪检监察干部的平时的工作方面的作风,同时也包含纪检监察干部的日常的生活方面的作风。工作上,我们要求要做到敢做,同时要坚持制度原则;在生活上,要保持劳动人民本色,要勤俭节约,同时要能抵挡社会上不良风气不正之风的诱惑。纪检监察的领导尤其要注重以身作则的模范带头作用。要以自身行动抵制各种诱惑,做纪检监察廉洁文化的排头兵。最后,要加强专业方面的建设。就是要加强纪检监察人员的专业业务能力的培养,要让纪检监察人员的专业素质成为行业内的“内行”。不定期的开展行业内专业知识的讨论会议,对行业内专业的重点领域进行着重学习。另外,纪检监察人员需要具备监察能力,要将依照法律法规工作和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作为工作切入点和重心;要讲究方式方法,就是对法律法规的条文掌握娴熟,在执行纪律时要做到严格依照规定,同时讲究处理问题的技巧方法;要深入生产的一线进行积极地教育引导,与此同时要做好调查研究,争取提升到理论高度继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在理论与实践中形成良性互动,在实际的工作中形成积极向上的舆论氛围,在工作中将纪检的职能作用得以充分的发挥。

监察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电力;安全监察;监督;管理

中图分类号:F407.61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安全监察是一种运用国家权力,对生产企业和生产管理部门履行安全职责,执行有关安全生产法规、政策的情况,依法进行监察、纠正和惩罚的工作。电力安全监察是指电力安全监察部门和安全监察人员,依据国家法律和行业有关规定,对行业内部各企业或企业内部各生产管理和有关部门,贯彻国家、行业安全生产规定和生产安全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活动。电力行业和企业内部自上而下、各个层次的安全监察部门和人员,构成了电力行业和企业的安全监察体系。它具有双重职能:一方面是运用行政和上级赋予的职权,对电力生产和建设全过程的人身与设备的安全进行监察,这种监察职能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公正性和带有强制性的特征;另一方面,又作为安全管理的综合部门,协助领导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开展各项安全活动,具有安全管理的职能。

1 电力安全监察理念的研究

1.1 研究现状

目前,大多数电力企业都提出了自己的安全理念,以明确企业安全管理总体思路。如电网公司提出了“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明确了公司的安全管理方针、思路、目标和主要矛盾等基本内容;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相互关爱、共保平安”的安全理念,大唐集团公司提出了“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安全理念。但还没有电力企业明确提出安全监察理念,更没有形成行业内统一认可的安全监察理念。

国内已有一些行业开始对安全监察理念进行研究。如在煤矿安全监察系统,已经有基层单位开展了安全监察理念的研究,并用以指导实践;但也还没有形成行业内统一认可的安全监察理念。那么,电力行业是否有必要开展安全监察理念研究呢?众所周知,电力企业的安全管理是通过安全生产保证体系和安全生产监督体系共同实施的,两个体系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安全理念是两大体系都必须遵守的安全管理总的指导思想。但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两大体系之一的安全生产监督体系,有着自己的业务特点,如何落实安全理念?如何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落实到安全监察工作中去?安全监察管理的主要矛盾是什么?应该采用什么样的科学方法?这些都是影响安全监察管理发展的基础性问题。只有回答了这些问题,才能统一安全监察管理的指导思想,明确其发展方向。

1.2 研究目标

研究目标就是:要用一句话提炼出企业的安全监察理念。这个理念要与。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和。一切事故都可以预防”的安全理念一脉相承,是安全生产方针和安全理念在安全监察工作中的具体体现;要明确安全监察工作的主线、要领,体现安全监察工作的核心业务和基本要求;要继承发扬电力系统多年来安全监察管理的成功经验、成熟做法和核心思想,并吸收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管理理论,摒弃僵化、落后的管理方法;要突出主题、简洁明快,便于员工记忆。

2 电力安全监察理念的研究方法.成果及意义

2.1 研究方法

2.1.1 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指从研究课题的历史出发,搜集与该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从中抽取出有规律性的东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调查、分析,展开深层次的研究。一直以来,电力行业在生产方面实行的是“电力安全监察制度”,电力部门也从上到下都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安全监察体系,并随着电力行业的发展不断加强和深化该体系,培养了大量的安全监察管理人才,同时创造,积累了大量的管理成果,并通过各种规章制度、行业规程、论文报告等不断将其传承和发扬。通过收集整理、查询分析大量的安全管理文献,并对各种规章制度、论文报告进行深入研究,总结提炼了我国电力行业发展过程中安全监察体系从无到有、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中所积累的成功经验,坚持的基本原则和思路,采用的基本方法等内容,并进行逐一对比分析,同时剖析了安全监察体系发展历程中受到的冲击以及教训。深入研究了安全目标管理、安全责任制、安全监督检查等传统安全管理手段的重要作用和存在的不足,并与当前国际先进的安全管理思想、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

2.1.2 头脑风暴法

头脑风暴法是指通过召开专题会议,发挥专家的群体决策作用,尽可能激发专家的创造性,使他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邀请企业内部安全管理专家,基层单位安监负责人和外单位安全管理专家,采用头脑风暴法对安全监察理念进行研讨,在融洽轻松的会议气氛中请专家发表自己的意见。与会专家从不同的侧面、结合本单位实际和个人安全管理工作经验提出了“控风险严在事前,全过程共铸安全”、“以制度和措施来消除物的不安全因素,用关爱和文化来引导人的安全行为”、“求真务实抓安全,巩固规范谋发展”等一系列安全监察理念。通过对专家意见的分析、讨论,在以下几个方面达成了统一认识:一是安全监察管理要充分体现预防的思想,这不仅是对“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的贯彻落实,更是扭转“以事故为中心”的事后安全管理的重要理论依据。只有将关口前移,提前预防、超前监督,才能有效防止事故的发生。二是安全监察管理应该采用风险管理的思想,以风险为安全管理的丰要对象。风险管理也是当今国际先进的主流安全管理思想。三是安全监察管理要体现责任,以责任的履行确保安全管理到位。

监察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企业 效能监察 监督作用

企业效能监察是企业监察部门依照国家的行政法规和企业的规章制度,对企业生产经营管理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管理行为实施监督检查的高层次管理活动。企业效能监察作为企业内部管理监督的一种形式,属于企业管理工作的范畴,可以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在监督内容和方式方法上,与企业内部其他监督形式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弄清这种联系和区别,对我们搞好效能监察和纪检监督工作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一、企业效能监察在审计、财务、技术监督的作用

企业效能监察和企业审计、财务、技术监督等其他内部监督形式虽然有上述诸多方面的不同,但是它们又有着密切的联系,这种联系主要表现在:一是业务联系广泛。企业开展效能监察一年一个新内容。如开展了物资采购、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管理、设备修理费运输费等方面的效能监察,但无论开展哪方面的专项监察都离不开计划、财务、审计、基建、技术等相关部门的配合。如开展资金管理效能监察,就需要财务、审计等部门提供信息资料。当效能监察发现资金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就有必要请相关部门为效能监察提供政策依据和法律咨询。二是需要借助经济监督的手段。企业效能监察需要经济监督的手段和方法来达到效能监察的目的,如查处经济问题时可以通过劳动人事部门进行经济处罚,在查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中决算超概算的问题时,就可以请审计部门就地审计,核实有关问题。必要时,可以组织联合调查组,这样有利于充分发挥各种监督形式的作用,集各家之长、补己之短,形成合力。三是监督的目的一致。企业效能监察和其他经济监督形式的目的都是在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

二、企业效能监察在法律事务监督的作用

企业法律事务监督在企业内部监督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是企业内部法律事务管理部门在参与企业经营管理中,以审查规范性文件、经济合同、提供法律服务为主要内容的监督,它与企业效能监察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联系有四点:一是都对企业的经营决策实行监督,都要求经营管理者按科学的民主决策程序办事,减少决策失误,少冒法律风险。二是都为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法律咨询和服务。如重视经济合同的订立和履行,发现有妨碍合同履行和违反国家法律的问题,及时要求合同当事人及有关部门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维护法律的严肃性。三是要依法办事,严格执法,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运用法律手段,努力避免和减少经济损失,使企业从管理到经营,从决策到执行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四是都要运用违法违纪案件开展教育,促进企业和领导人员廉洁经营。

三、企业效能监察在职工民主监督的作用

职工民主监督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行使民利,参与企业经营管理,对企业经营活动和领导干部进行监督的一种有效形式。它与企业效能监察的联系体现在:一是实行职工民主监督是企业效能监察获取有关信息的重要渠道, 违法违纪案件线索来源于群众的举报,有关证据需要职工群众提供。二是运用群众监督手段可以深化效能监察,发挥监督的合力作用。三是企业职工群众对效能监察查出的问题予以监督,可促使监察部门在分清责任,做出处理上公正行使职权,避免和减少失误,防止执法不严。四是企业效能监察部门可以借助群众之力、群众之威遏制和纠正消极腐败现象,防止企业权力失去有效监督而产生腐败。

监察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监狱警察文化的内涵及特征

文化性质的政治性。监狱警察文化属于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范畴,必须与社会主义文化保持高度一致,诸如“监狱机关必须置于党的绝对领导之下”“政治建警”等,这些不仅是一种理论上的表述,在实践中也得到充分体现。

文化内涵的人本性。监狱警察文化建设就是以人为核心,注重关心人、理解人、尊重人、激励人、塑造人,满足监狱民警自尊、自爱、自我实现等高层次心理需求。

文化表象的教化性。监狱警察文化不同于公安文化、军营文化,监狱警察还担负着教育改造罪犯的重要职责,它必然彰显着教育人、改造人、挽救人的色彩。

文化演进的时代性。监狱警察文化是监狱警察对服刑人员监管改造实践活动状况的一种积淀,对服刑人员的监管改造实践活动随时代变迁,监狱警察文化亦随时代变迁而变化。

文化机制的吸纳性。监狱警察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不可能孤立地封闭在监狱警察自身领域的框架里完成。相反,它总是要在多种文化交织而成的庞杂文化网络中,通过吸收和接纳其他文化中的有益成分加以完善和发展。

监狱警察文化建设的作用

加强监狱警察文化建设,是引导监狱民警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有效手段。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在各种诱惑面前,个别警察价值取向和行为出现扭曲。要解决监狱警察深层次思想问题,必须加强监狱警察文化建设,培育良好的软环境,以文化和道德的力量来规范和约束民警的行为,形成良好的价值导向。

加强监狱警察文化建设,是增强监狱民警队伍素质的重要途径。虽然监狱警察文化是长期形成的,是无形的,但又无时无处不在,体现在监狱民警的工作、言行中。因此,必须把提高监狱民警的文化修养和自身素质放在首位,只有锻造出一流的监狱民警队伍,才能创造出一流的工作业绩。

加强监狱警察文化建设,是提高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有力保障。加强监狱警察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载体和重要途径。监狱警察文化的教育、启迪、激励等作用,通过潜移默化,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加强监狱警察文化建设,是科学管理监狱警察队伍的必然选择。当前,监狱机关研究制定了对民警工作科学的、严谨的管理目标要求和规章制度,但往往忽视人文管理,仅仅把民警看作一个被动的执行者,降低了管理效率。而文化的作用可弥补其不足,促进监狱民警队伍管理的现代化。

我省监狱警察文化建设现状

警察文化建设的保障更加有力。专门制定出台加强警察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将警察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工作、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落实。抓住布局调整的契机加大投入,警察文化基础建设初具规模。积极研究解决监狱警察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难题,努力做强硬件,做实软件,创新机制,完善制度,为警察文化建设提供强有力保障。

警察文化建设的形式更加多样。在全国监狱系统率先推出警察精神和标志,受到司法部和省委政法委的充分肯定。通过举办征文演讲比赛、文艺汇演、书画摄影展览等,丰富民警的精神生活。顺应民警多层次文化需求,成立艺术团,组建书画协会、摄影协会、冬泳协会等,举办警察文化艺术节、才艺表演大赛,引导民警崇尚高雅艺术、追求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

警察的理论研究工作更加深入。培养了一大批理论研究人才,有12名民警成为监狱理论研究的学术带头人,184人取得高级职称,3人被确定为全省“333工程”首批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5人获得监狱学专业研究员资格。全系统每年都有多篇有影响力的监狱文化理论研究文章在部级刊物上发表,省局还出版了《监狱文化论》一书。自办的《江苏警视》杂志、“江苏监狱网”成为广大民警进行理论探讨、文化交流的良好平台。

警察队伍的文化基础更加扎实。以创建学习型民警队伍活动为载体,通过深入开展“执法大培训、岗位大练兵”活动、举办业务知识培训、鼓励自学和参加在职学历学位教育等,加速民警知识更新,促进民警素质全面提升。目前,全省监狱系统民警中,本科以上学历占74%,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791名,3988人获得国家三级以上心理咨询师资格,2人被司法部聘任为首批服刑人员心理矫治专家。

监狱警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

围绕坚定理想信念,加强价值文化建设。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和“三俗”文化的侵蚀,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引导民警端正政治立场、坚定理想信念。大力弘扬江苏监狱人民警察精神,强化忠诚意识、法治意识、职业道德、创新精神,在全体民警中形成共同的价值追求。

围绕提高队伍素质,加强学习文化建设。积极推动团队学习、全员学习、终身学习,使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形成江苏监狱系统特有的学习文化。深入开展岗位练兵活动,建立院校教育、函授教育、远程教育、短期培训、自我教育相结合的学习培训机制,实现学习方式多元化。

围绕丰富业余生活,加强群众文化建设。因地制宜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寓教于乐,鼓励文化创作,重视文化活动人才的培养,建立文化活动人才库。

围绕美化工作环境,加强环境文化建设。以创建省级文明单位、部级现代化文明监狱为契机,优化、美化、净化工作环境。注重人文景观的内涵建设,营造浓[文秘站:]郁的人文氛围。加强

监察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安全生产理论和实践的创新发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决定,在安全监管监察系统开展思考研究安全生产若干重要问题论文征集活动。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安全发展”指导原则,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安全生产一系列方针、政策,落实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总体工作部署,深刻分析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安全生产面临的新机遇新挑战、新形势新任务、新矛盾新课题,通过开展深入研究,理性思考,把握特点,探索规律,推动以“安全发展”为核心的安全生产理论创新,建立安全监管监察长效机制,促进全国安全生产状况的持续稳定好转。

二、论文选题的参考范围

1.巩固发展百日安全督查工作成效。这次安全生产百日督查专项行动有哪些特点;取得哪些切实成效;还存在着哪些问题,如何改进提高;今后的督查工作如何进行。

2.深入持久抓好隐患排查治理。隐患排查治理是开展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途径,也是加强安全监管的有效措施。如何制度化、规范化、经常化;如何使这项工作在基层得到落实,取得实效。

3.加大安全生产工作力度。如何做到安全生产警钟长鸣;通过什么方法和途径,才能保持高压态势,并使安全生产工作常抓常新;北京奥运会之后以及下一阶段,如何有效防止事故反弹。

4.营造有利于加强安全生产的舆论环境。怎样形成强大的舆论环境,凝聚全党全社会共识,为加强安全生产提供强有力的舆论支持。

5.抓好煤矿这个重中之重。如何贯彻落实太原“全国煤矿安全生产座谈会”和辽宁“全国煤矿瓦斯治理现场会”精神,建立“通风可靠、抽采达标、监控有效、管理到位”的瓦斯综合治理工作体系,继续整顿关闭不合法、不合格的小煤矿,深化煤矿安全两个攻坚战。

6.抓好各行业(领域)重点工作。危险化学品、非煤矿山、烟花爆竹等行业领域,安全监管监察的基本思路和要点是什么;当前的工作重点是什么。

7.探索实行分类指导、重点监管。如何通过普查、评估、会诊等方法,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科学分类,明确各级安全监管监察机构监管监察工作重点;如何强化责任,逐级落实责任,确保监管监察到位。

8.加强监管监察队伍建设。近年来队伍建设的基本经验、最大教训是什么;采取哪些得力措施,让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机关这个“龙头”摆起来;如何提高各级安全监管监察人员的业务素质。

9.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如何才能建立健全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安全生产立法工作的重点是什么。

10.加强执法体系和执法队伍建设。如何建立健全安全监管监察执法体系,当前的薄弱环节是什么;如何建立健全与安全监管监察繁重任务相适应的执法队伍。

11.完善执法手段和途径。现阶段安全监管监察执法有哪些手段和途径,如何用好这些手段和途径。

12.加强和改进联合执法。采取哪些办法,才能充分调动相关部门的积极性,提高联合执法的效率效能。

13.落实“两个主体责任”。目前存在的突出矛盾、主要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如何建立促使“两个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的工作机制。

14.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工作。从生产三要素(劳动场所、劳动工具、劳动者)分析,目前各类企业特别是高危行业企业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什么,如何解决。

15.治标与治本相结合。治标包括哪些内容;治本包括哪些内容;如何才能做到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16.完善控制考核指标体系。如何进一步增强安全生产控制考核指标体系的权威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采取哪些行之有效措施,推动指标体系落实,确保目标实现。

17.建立长效机制。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基本内容是什么;从哪些环节着手建立长效机制。

18.支撑体系的构成。支撑体系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由哪些子体系构成;支撑体系建设的现状,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当前要突出抓好的工作是什么。

19.科技支撑体系建设。安全生产科技支撑体系的职能任务是什么;如何建立健全科技支撑体系,发挥相关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的作用;如何建立强大的安全生产专家队伍,发挥专家的作用;安全生产科研攻关的主攻方向和技术进步的重点是什么,*年和今后两年要在哪些重点课题上取得突破性进展。

20.应急救援体系建设。应急救援体系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当前应着力抓好哪些环节的工作。

21.发挥协会和事业单位的作用。协会和事业单位如何服从服务于安全生产这个中心,围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党组的总体部署和阶段性任务开展工作;采取什么办法措施,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在督查检查、评估评价、普查调查、咨询服务等方面的作用。

22.利用好外部资源。如何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共同参与支持安全生产工作。

三、论文的基本要求

1.以上所列22个论文选题为参考范围,可在此范围内根据研讨需要自定题目,但要紧紧围绕所列研讨方向。

2.论文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既要体现一定的思想深度和理论水平,又要理论联系实际,回答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增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

3.论文要紧扣主题,观点正确,思路和逻辑关系比较清晰,语言比较精炼,力求数据准确,列举事例具体,分析问题深入,善于抓住本质,把握规律性。

4.论文个人或集体署名均可,字数在3000字左右,请于*年8月底前,将论文报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政法司,来稿请写明姓名、工作单位、职务、联系电话。

四、论文的组织与评选

1.国家安全监管总局成立评审领导小组。组长由总局领导担任,成员由总局办公厅、政法司、协调司、监管一司、监管二司、危化司、人事培训司、直属机关党委和煤矿安监局综合司、安全监察司,应急指挥中心等单位负责同志组成。有关组织协调工作由政法司负责。

2.论文的组织、推荐工作,分别由各单位负责。征文期间,各单位推荐稿数不限。

3.奖项分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4.获奖论文将汇集成册,编印《安全生产优秀论文集》,并予以奖励。

五、工作要求

1.搞好发动,积极参与。各单位要高度重视,及时召开全体干部会议,进行广泛的思想发动,提高大家的思想认识,积极参与论文征集活动,为搞好安全生产献计献策。

监察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效能监察;企业管理;反腐倡廉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02-0129-02

企业效能监察是指企业为了提高经营管理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企业党组织和决策层领导下,监察部门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企业的规章制度,对生产和经营管理过程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影响企业效能的主要问题,对监察对象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一能三效”是企业效能监察的指导思想,效能是反映企业管理成效的“晴雨表”。三效包括效益、效果和效率,效能一般是指经济效益、管理效益、社会效益,效果则是对有效管理的综合反映。效率是指各种投入和产出的比。对电力部门而言,效能监察作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工作方式和手段,是对组织的运转状态和员工在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活动中的岗位胜任能力、履职过程及产生的作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管理效益、社会效益和反腐倡廉成效等进行监察。

一、当前效能监察工作的现状分析

当前,一些电力企业通过开展效能监察在提高经济效益、完善企业管理、规范窗口服务、促进风险防控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各单位效能监察工作开展还不均衡,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归结起来主要表现为:强调客观原因的多,寻找自身不足的少(履行职责不到位,职业技能低)。重复立项的多,开展一项,巩固、拓展一项的少。随意性运作多,规范性运作少。治标的工作多,治本的工作少(问题重复出现)。应付上面的多,出成果的少(无计划、无目标、无措施)。

1.思想上重视不够

有部分人处于迷惑阶段,对开展效能监察工作的意义不清楚,重要作用理解不到位,认为效能监察是个负担,是上级摊派的任务,没有从企业优化经营管理出发,把效能监察作为企业矫错纠偏、规范行为、完善流程的法宝,导致效能监察的作用和地位被弱化。有些纪检同志则片面认为,当前形势依然严峻,且出现了一系列新特点,廉政工作是工作重点,对效能监察工作有所忽视。实际上,廉政工作与效能监察是有机联系在一起的,效能监察着重解决的是渎职问题,目的是查补风险点、完善流程;廉政监察关注的是以公谋私问题,做到廉洁奉公。廉政监察和效能监察,不能把二者孤立起来看,更不能把效能监察当做纪检监察工作的负担。

2.各项机制尚不完善

一是没有一部程序性的效能监察法规,现在所依据的能够作为依据的法规大多过于原则,导致制度不配套,操作各行其是。二是开展不够规范。在活动实施中,从立项到审批,从监察到整改,过程上都一一履行的,但实际效果是值得怀疑的。在操作方法上,一些企业也仅仅只是听下汇报,看看台账,弄个座谈会,提些无关痛痒的建议,难以深入。三是有效的激励监督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缺乏一套完整严格的考核、告诫、失职追究等配套监管制度。四是奖惩方面还不明确,不规范,或者只奖不惩,或者只惩不奖。同时,对问题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如效能监察效果标准评价的问题、数据收集的客观准确性问题等。

3.相关资源整合不够

首先,力量分散。业务执行部门,财务、计划、审计、管理等配合不够,对部门日常管理中发现的问题,不是实时提供给纪检监察组织,反而出现回避,缺乏有效的宣传、沟通,监察力量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其次,监察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大多数监察人员实际由纪检监察人员兼任,他们有些对财务、审计、企管等业务不了解,适应效能监察工作慢。即使抽调专业人员,因工作的临时性,不可避免有些人员存有临时思想,不能全身心的投入。再次,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提高,我们的监察技术与方法跟不上,还在用过去的老办法,监察成效不明显。

二、必须厘清的两大关系

1.明确效能监察与企业管理的关系

我们经常说效能监察是对企业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效能监察通过参与企业管理,对履职进行监督,查找管理上的漏洞,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减少管理行为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和减少失职、渎职行为发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因而,从企业管理角度分析,效能监察属于“间接控制”范畴,是对企业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

效能监察通过参与行政管理活动,对监察对象履职尽责情况实行监督,查找内部管理上存在的问题,提出健全制度、改进管理的意见和建议,规范企业内部管理,促进企业依法经营,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通过强化企业内部制约机制,使监察对象的经营管理行为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减少管理行为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确保企令畅通,实现高效经营。采用多种监察手段,对监察对象的经营管理行为实行全过程、多角度的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不正当的做法,采取防范措施,避免和减少失职、渎职等不良行为发生,从而起到有效的预防作用,促进企业廉洁经营。所以,从企业管理理论角度分析,企业效能监察属于管理控制职能的“间接控制”范畴,是对企业管理的再管理,监督的再监督。强化企业效能监察,不仅拓宽了纪检监察工作领域,而且能够更直接地促进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

2.明确企业效能监察与内控及惩防体系关系

内控体系是企业防范经营风险的保障。建立健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是在新形势下对反腐倡廉工作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目前绝大多数国有企业在内部监督机构设置上既有监察又有审计。在企业内部,两个机构共同承担着专门的监督控制任务。二者的不同之处是工作的侧重点不同,监督的层次不同。从国有企业的实际出发,企业的内控体系建设应当充分考虑效能监察的功能作用,发挥效能监察对控制环境的有效监控作用,对领导人员授权和职责分配进行监督,特别是对“三重一大”进行监督,避免决策失误、用权不当等风险。在防体系中,效能监察既具有惩治的作用,也具有预防的作用。通过效能监察挖掘查找线索,揪出腐败分子,这是惩治作用;查缺补漏,完善流程,采取措施进行纠正,在萌芽状态就解决问题,是预防作用。效能监察总体上更侧重于预防,也体现了当前注重预防的方针。

三、提高效能监察工作有效性的建议

一般来说效能监察概念大致包含七层意思,即效能监察主体、效能监察对象、效能监察内容、效能监察方式、效能监察作用、效能监察目的、效能监察性质。在这诸多因素中,效能监察作为企业加强内部管理的重要工作方式和手段,要提高效能监察工作有效性,笔者认为,必须牢牢抓住“人、管理、效能”三个关键性要素。

1.对人员履职情况开展效能监察

效能监察是指对其监察对象履行职责情况所进行的监察活动。即对管理组织和管理人员在管理活动中的行为能力、运转状态及产生的作用、效果和经济效益、管理效益、社会效益和反腐倡廉成效等进行监察。根据《中央企业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的规定,效能监察的对象是各级经营管理者。比较广泛的是将企业领导人员、业务部门和有人、财、物等业务处置权的人员作为监察对象。因此,要提高效能监察的有效性,“人”的因素是一个重要因素。由于对履职情况开展效能监察是一把双刃剑,根据斯金纳强化理论,如果对履职情况不能客观真实的开展效能监察,即会对人产生负强化作用,特别是在企业开展效能监察由于目前理论指导缺乏、制度和机制不健全和传统观念影响等原因,效能监察工作大多数针对具体的项目和管理开展,对管理人员和员工履职开展效能监察和建立、完善其效能监察机制是我们需要探索的一个重要方向。

2.对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开展效能监察

要提高效能监察的有效性,必须充分发挥效能监察对企业管理的再管理作用。根据电力生产的特点,从管理入手将监察工作融入安全生产和经营管理等活动中,围绕安全、效益、效率等重要方面,从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提出修正建议。如项目管理和物资采购监控的重点环节放在项目计划、审批、预算手续是否合法完备,招投标和非招标方式是否严格按有关规定,项目安全、质量、进度是否有措施进行有效控制,竣工后是否严格进行验收和结算审计等方面。

3.注重源头治理、重效率、重效益

重源头治理,一是法律法规、制度、流程等精神层面的内容是否是合理或完善;二是执行过程中由于人的各种因素而出现问题和偏差。重效率,效能监察工作通过与绩效管理、奖励机制挂钩,进一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提高效率,再创效益。重效益,企业监察最终目的是提高效益,管理水平,促进党风廉政。电力部门最大效益就是安全生产,效能监察首先应在安全生产下功夫,无论是对干部和员工履职情况实行效能监察,还是对管理过程实行效能监察,都不能离开安全生产的主题。

4.在依法经营上下功夫

无论对财务管理效能监察,还是对工程项目管理、物资采购等实行效能监察,都不能离开依法经营的主题,通过依法经营规避各种风险,产生直接经济效益或间接经济效益。

5.全方面考虑问题,形成系统

一是发现问题,二是治理,三是评估。建立包括事后的评估和一定时间再评估,通过评估检验效能监察的成效、经验、不足以及改正措施。把好的经验、方法通过执行部门固化在管理流程中,提高管理水平。三个层面环环相扣,第一个层面是基础,第二个层面是提升,第三层面是巩固,形成一个PDCA闭环管理。

参考文献:

[1]郭坚.融入管理规范发展——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中央企业效能监察工作综述[J].中国监察,2008,(12).

[2]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中央企业效能监察暂行办法》的通知[Z].国资发纪检[2006]139号,[2006-08-05].

[3]彭吉龙.效能监察理论研究与实践[M].北京:中国检察出版社,2001.

监察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纪检监察;企业文化;重要性

企业文化是以一个核心的价值体系为基础,以此构建一个大家共同尊奉的认知模式与行为方式。简单地说,企业文化是由企业环境、企业价值观、企业形象、企业管理制度,企业人才建设等几个要素组成。

纪检监察机关存在于我国政府部门与国有企业中,纪检监察工作的成效直接影响党风、党政的建设,从而影响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因此,纪检监察工作在建设与推进国有企业文化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进而影响这一国有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纪检监察工作在国有企业中的重要性

(一)引导国有企业文化在良性化轨道上运行

改革开放以后,企业对我国的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企业尤其是国有企业在进行改制后,权力出现高度集中且缺乏有效管控的情况,这导致部分管理者在思想作风上出现一些偏差,这为腐败的滋生提供了温床,也为企业文化添加了消极与不稳定的思想因素。因此,强化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对企业管理者及员工的思想观念起积极的引导作用,有利于引导企业管理者建立正确的经营理念,有利于引导国有企业职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追求。

(二)推动提升企业的品牌形象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变成了一个自负盈亏、在市场竞争中谋求发展的独立法人。在国有企业纳入市场经济运行体制的过程中,企业在重组、扩大规模、协调企业与社会之间利益等方面矛盾或问题增多,使得企业管控难度增加,防腐难度加大,原本刚建立的良好企业形象可能由于对这些方面问题处理的不善遭到毁誉。因此,加强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力度有利于建立企业诚信守法和廉洁从业形象,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企业品牌在群众中的影响力,一定程度上推动社会文化的健康发展,进而巩固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

(三)有力推进国有企业的管理制度建设

在市场经济中,不光是民营企业,即便是国有企业仍存在管理上的薄弱环节,诸如企业在招标、投资流程中制度的规范问题,企业相关政策的执行不到位,企业人员的调配不合理,企业人员个人合法利益受到侵害,某一国有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利益的协调存在冲突,企业决策层决策的民主性欠缺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企业管理制度的规范、执行与监管,影响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正常运作。而加强国企的纪检监察工作则有利于推进国有企业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建设,使之有序、有效进行,因而有利于规范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行为,进而能提高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市场竞争力。

(四)强化企业对人才的尊重,有助于提升企业文化品质

人才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则是每个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重视的课题,这也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因此,加强纪检监察工作能够使“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企业文化氛围得到巩固与延续,保护与激发员工的创造性与工作热情。而纪检监察工作的完善有利于保障员工自身的利益和自我价值的实现。

二、搞好国有企业纪检监察工作的对策

要想加强国有企业的纪检监察工作,以此从整体上改善企业文化,进而推动企业健康可持续发展,重点有以下工作要做:

(一)要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

改善企业文化首先要从领导者的思想抓起。思想信念是行为的指导方针,思想信念发生动摇会给整个国有企业文化增添不稳定、不和谐的因素,进而影响到企业的健康发展。因此,纪检监察工作首先从领导干部的思想抓起,对国有企业的领导要经常进行相关的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强化企业领导干部的法制观念,提高企业领导干部的思想道德素质。以此帮助领导干部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得领导干部建立正确的企业经营管理观念等方面起模范带头作用。

(二)在企业的管理制度上要严格落实纪检监察工作

加强对企业相关管理制度的监督管理,是落实企业整个管理制度并使之走向规范化、优化的关键,它为完善与优化企业文化具有重要作用。在用人选人方面,国企监管部门通过建立相关的人员选拔任用责任追究机制,以此杜绝人员选用上的不正之风。在企业重大问题决策方面,企业纪检监察部门要配合企业建立健全党组织内部民主议事与决策程序,协调好个人权力与集体民主之间的矛盾,同时务必做到权力在阳光下运作。纪检监察部门要在企业管理的薄弱环节下狠手,重点在财务管理、质量与安全管理等环节运用相关的监督手段对企业的管理进行监督。通过相关监督手段的实施,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总结相关的经验教训,进一步使企业的管理制度得到不断完善与优化,并推动国有企业领导干部管理水平的提升。

(三)通过多种形式创建企业廉洁文化

在利益诉求多元、价值观多样的现代社会,企业的发展与进步需要企业有一个良好的廉洁的企业文化作为其发展的内在力量。而这种企业文化充满着人性化的东西,它能洗涤人的心灵,它能吸引人们的思想朝健康、积极方向靠拢。在建设廉洁的企业文化的过程中,企业的纪检监察部门要不断革新企业廉洁文化的宣传载体,通过廉政展览、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法律法规讲座、相关知识竞赛等形式加大国有企业员工的参与度,吸引更多的员工参与廉洁的企业文化建设,从而为企业营造廉洁的企业文化氛围。通过这些形式将企业员工凝聚在一起,来提高员工对本职工作的积极性与创造力,让企业职工为企业共同的建设目标而努力奋斗。

(四)加强企业纪检监察队伍的建设

由于企业纪检监察队伍在企业中所肩负的特殊责任,这支队伍素质是否过硬直接影响企业文化的纯洁性,影响企业廉政建设与反腐效果。因此,企业监察队伍本身要加强相关的职业道德教育与理想信念教育,培养其职业的责任感与其为纪检监察工作的献身精神。另外,企业监察队伍本身要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加强相关的理论与业务知识的学习,通过具体的工作实践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与组织协调能力。

在国有企业中,积极且有效的纪检监察工作有助于完善与优化企业的管理制度,有助于提高企业自身的凝聚力,能帮助企业建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并塑造健康的企业精神,能全面推进企业文化向良性方向发展,进而为企业健康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许成锁.分析纪检监察在构建和谐企业中的重要性[J].办公室业务,2012(5).

监察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论文关键词 行政监察 公众参与 群众路线 新公共管理

一、何谓行政监察

行政监察,就是“国家行政机构内专门行使监督职权的机关,依法对国家行政机关、国家公务员行使行政权力的行为进行的监视和督察。” 行政监察作为国家行政管理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的一种自我制约和内部监督,是实施有效行政管理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

二、何谓公民参与

公众参与,通常又称为公共参与、公民参与,“就是公民试图影响公共政策和公共生活的一切活动。” 公民参与源于古希腊雅典的直接民主模式,到十八、十九世纪表现为洛克与密尔提倡的民主理论、黑格尔的“公民社会观”、哈贝马斯的“公共领域”论点,直到 20 世纪中后期,公民参与才被广泛应用于行政领域,甚至改变了行政的运作模式——由行政主导演变为公民参与主导。

随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新公共管理理念在全球范围内的扩散、新公共管理改革在多个国家的稳步推进,西方国家政府再造、行政管理模式的转变以及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深度与速度都在加强。其中,加强公民参与和实现行政民主化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新时代全球性的公共管理改革的发展趋势。

三、在行政监察中的引入公民参与的必要性分析

从促进行政监察制度功能的实现出发,学生认为在其中引入公共参与,有必要性如下:

(一)功能主义视角

功能主义认为,社会是由在功能上满足整体需要从而维持社会稳定的各部分所构成的一个复杂的系统。 社会学家孔德、斯宾塞等人将社会整体看做一个有机体,按照达尔文“进化论”的理论,其中各社会因素、组成部分都具有其存在的意义,都对社会这个有机体的成长、运行、发展具有一定意义,起到一定作用。按照《行政监察法》第一条的表述,行政监察的功能是“为了……保证政令畅通,维护行政纪律,促进廉政建设,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简言之,即为了促进行政权的有效实施。而行政权的实施,是以社会为客体,以社会成员、社会事务为承载体的,即其实施是为了社会有序运行、发展。公众作为社会的主体,其利益的实现即成为了行政权之功能的指向,也是行政监察功能的体现。故而,之于社会这个有机体整体而言,行政监察功能的实现应以公众为目的。公众参与是充分表达、充分实现公众利益的高效机制,因此,行政监察制度中引入公众参与是其功能实现的必要条件。

(二)行政环境视角

行政环境是行政管理学(公共管理学)中的重要概念,它是指影响行政系统生存与发展的要素的总和,包括外部环境与内部环境。行政管理学认为行政系统是与外部环境密切联系的开放性社会系统,它适应外部环境需要而产生;在与后者的相互作用中,发挥自己的特殊功能,保持自己运行的和谐。全面考察行政环境,研究外部环境对行政系统的影响,对正确理解行政系统的建立原则、结构特点、运行方式、功能范围、发展规律与历史命运,掌握优化行政环境的正确途径和科学方法,提高行政管理水平等,都有重要意义。

(三)交易成本视角

学生认为,交易成本理论也可以用来对行政监察制度进行“成本——效益”分析。在行政监察制度的运行过程中,为完成交易(行政监察目标的完成与实现),至少需要人力、物力、信息、时间等方面的成本,而行政监察作为行政系统内部的监督制度,不能避免因“裁判员”与“运动员”之间的紧密关系而带来的在形式上、实质上的不利益。由于行政系统本身作为一个社会子系统,在其结构中,不仅有简单作为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身份,以工作关系为纽带而形成的正式群体,也有因工作原因进而产生其他情感交流,而形成的以其他社会关系为纽带的非正式群体。非正式群体属于初级群体的一种,初级群体是一个相对较小,有多重目的的群体,群体间的互动式亲密无间的,并存在一种强烈的群体认同感。 其对于其所在社会(子)系统的运行具有正、负两种效应。因此,在行政系统内部进行行政监察制度的运行过程中,基于行政工作人员之间基于非正式群体成员身份的情感,将会对行政监察工作带来负效应,如包庇、监察力度弱、通风报信等。换言之,即基于非正式群体效应,行政监察制度的运行效益会降低。为降低行政监察人员与其他被监察人员之间形成非正式群体的概率,为抵消、减轻非正式群体效应对监察效益的损耗,必然要求在监

察成本方面进行“增资”——专门监察队伍的培养、专业监察技术的培养、监察周期的增长以及监察力度的加强。这些“增资”主要表现在人力、物力、时间、信息成本的大量提升上。行政监察制度自身的目标是“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能”,而若其成本巨大,则必然被束之高阁,成为非常态、非常规运行制度。

行政监察制度运行中“交易成本”的降低,不能简单粗暴的从成本的量上入手,而应当从成本的承载者入手。即在不降低行政监察现有质量的前提下,于行政监察机关之外,引入其他主体参与行政监察活动的运行实施,从而使人力、物力、时间、信息等行政监察所需“交易成本”被其他主体承担,以此提高行政监察的效益,达到一定社会条件下的“帕累托最优”。

(四)新公共管理理念、群众路线指引下的行政监察制度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以来,在新公共管理改革浪潮的推进下,“公私合作(公私协力)”模式逐渐成为了各国行政机关所采取的提供公共产品的主要手段之一,它具有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促进服务质量的优势。而该模式在发展历程以及先进实践中更多的是应用在公共服务的提供方面,而在行政监察方面则无直接体现,究其原因,在于行政监察行为相较于公共服务及一般行政管理行为而言,有更强的行政性,难以让第三部门或者市场主体、社会组织承担,否则对社会秩序、行政管理秩序的安定性影响过大,也不利于行政决策、行政行为。

监察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信息化煤炭企业监察审计

一、监察审计信息化在煤炭企业应用现状

(一)现场监察审计实施系统的应用

1.监察审计前期资料准备的变化。传统的审计方式,是从纸质资料如报表、合同、账簿入手的。因此在到监察审计现场前,监察审计人员应通知被监察审计单位要将被监察审计年度的所有资料提前打印。而信息化条件下,被监察审计单位则无需提供纸质资料。监察审计人员直接从相关部门取得电子账套、合同、协议等,导入监察审计信息系统中,即可进行审计检查。

2.信息化带来的便利。一是数据筛查的快捷。二是数据统计的便利。三是数据的趋势分析。四是计算工具的使用。五是法规文件查询方式的变化。

(二)监察审计管理方式在信息化环境下的转变

1.电子文档的使用。在电脑上采用文字处理软件进行撰写、修改,令监察审计文书的撰写工作变得不再繁琐,效率得到了极大提升。还可以将监察审计底稿、监察审计报告等电子版的监察审计档案存储在电脑中,并随时从电脑中调用电子档案,使监察审计的信息资料从采集、整理、分析、使用到存储等形成一个综合数据库,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规范性。

2.网络的使用。监察审计部门的管理人员可以通过网络向监察审计人员下达监察审计计划、监察审计指导方案、上级文件等,监察审计人员也可以向管理人员上传监察审计报告、工作总结等。监察审计人员之间以及监察审计人员和被监察审计单位之间也可以相互传送监察审计文档,同时,还可加强与相关部门如纪委、财务、企管等部门的横向的部分数据共享,加强横向数据间的勾稽对比分析和成果线索利用,提高监察审计工作的准确性。

3.监察审计对外宣传的新途径。在信息化条件下,通过设立监察审计部门网站来增加监察审计对外宣传的力度,让更多的干部职工了解煤炭企业内部监察审计部门的工作职责、工作流程以及取得的成果,增加内部监察审计的影响力。

二、监察审计信息化应用存在的不足

(一)实际工作中对监察审计信息系统的应用仅处于低层次

在实际的监察审计工作中,对于监察审计信息系统,部分监察审计人员还把它仅仅看作是在电脑上看账看资料,主观上不愿去使用监察审计信息系统提供的丰富功能。客观上,由于被监察审计单位有各自的特点,系统部分功能不能全部适用。或者由于监察审计部门自身的特点,系统部分功能只有个别监察审计部门能够使用。

(二)监察审计信息系统软件的培训不及时

监察审计人员难以全面掌握系统功能。自从推广监察审计信息系统软件开始,相关的培训未能及时跟上。随着监察审计人员的新老交替,新加入监察审计队伍的人员不断增加。没有培训,也没有相应的指导书,仅靠自身摸索很难让新监察审计人员全面掌握监察审计信息系统的丰富功能。

(三)监察审计信息系统的后续更新处于停滞状态

监察审计信息系统在会计信息系统版本更新后进行过相应更新,但其他的后续更新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客观上看,由于监察审计信息系统是由监察审计部门和信息部门联合开发,软件开发完成以后,开发人员各自回到原岗位,进行后续更新确实有困难。

(四)监察审计管理系统未能建立

对于监察审计信息化来说,监察审计管理的信息化也是一个重要的部分。目前陕西煤炭企行业还没有一个监察审计管理系统,也没有在监察审计信息系统当中设立相应的监察审计管理模块,对监察审计计划、监察审计电子档案、监察审计人员等的管理没有做到系统化。

三、提高信息化在监察审计工作中的运用,提高监察审计质量和水平

(一)完善和扩大信息化在监察审计工作中的应用

从信息化全覆盖,横向监察审计与纵向监察审计相结合入手建立一套完备的网络信息工作制度,制度是监察审计工作信息化运行走向科学化和规范化的保证。。工作制度制定以后,各受控部门都要严格组织执行,并定期对执行制度的情况进行检查监督,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解决。

(二)加强网站质量建设,统一内容和形式,发挥导向作用

监察审计信息网站是监察审计工作在网络上的信息库。一个网站就是一个存放在网络服务器上的完整信息集合,它包含一个或多个网页,这些网页以一定的方式连接在一起。监察审计信息网站的设计直接影响到网络的利用率。日常工作中,可将国家的监察审计制度、案例、单位中发现的问题、整改措施等相关信息在网上,充分发挥网络导向和宣传作用。

(三)搞好使用部门的培训,提高网络信息的使用效率

监察审计信息网络建成后,要及时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使大家迅速掌握网络系统的使用,通过网络的宣传、警示、警戒,不断提高企业和职工学法、守法、懂法、敬法的自觉性,自觉维护经济次序,使企业健康稳定发展 。

(四)注重信息开发队伍建设,强调监察审计信息理论研究

要加强信息开发专业人才的培养和教育。人才的质量有了保证,信息的质量和信息化的发展才有保障。监察审计工作信息化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理论的牵引和指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理论研究的深入与否,关系到监察审计工作信息化的发展动力、发展速度和未来走向。

总之,只要坚定的走信息化监察审计的道路,通过解决在推进监察审计信息化工作进程中的遇到问题,不断总结经验,监察审计信息化就一定能使煤炭企业内部监察审计工作更好地为正确决策和有效监督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参考文献:

[1]程艳.试论会计信息化监察审计模式的创新[J].网络财富,2009,(06) .

[2]王宏武.会计信息化监察审计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09,(06) .

监察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在时代背景下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近年来,检察机关结合执法办案工作,适时的制发检察建议,在保障民生、化解矛盾,规范执法、促进公正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效。然而检察建议的概念、性质和定位在理论和实务界尚无定论,客观上也导致了检察系统外认为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检察权的滥用,应当取消;检察系统内部却存在因检察建议无强制执行力,回复率不高,不能充分体现法律监督的权威性,为更好的参与社会管理创新,规范和加强检察建议的刚性适用的呼声不断增强。存在这么大的争议的关键原因就是对于检察建议是否有法律授权?什么是检察建议?检察建议的特征是什么,它有何法律属性等诸多问题在理论上尚未理清和统一。一、检察建议的法律依据

检察建议经历了曲折、顽强的发展过程。上世纪五十年代,它作为检察机关“一般法律监督”的方式在实践中兴起,随着“一般法律监督职能”事实上被取消而消灭,直至1978年检察机关重建,检察建议才以预防犯罪综合治理为功能而恢复并大量运用。到如今检察建议拓展了法律监督功能,作为法定监督的手段被越来越广泛的运用。关于检察建议有无法律授权在理论界存在争议。有观点认为检察建议“无法律的授权,却以公权力大行其道”[1,2,3]。笔者不同意这种观点。经历了60多年的发展检察建议,的确存在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尚不完善,缺乏有效规制等问题,但是这并没有动摇检察建议作为法定权力的本质。

目前涉及检察建议的法律法规及规范主要有四类:一是概括性法律规定:《人民检察院组织法》第4条、《刑事诉讼法》第2条中的原则性规定,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第33条明确规定检察官“提出检察建议或者对检察工作提出改革建议被采纳,效果显著的”应当予以奖励,该条规定虽只是列为奖励内容,但已从法律上承认了检察建议这一形式。二是确定性的司法解释:《人民检察院刑事诉讼规则》第239条规定“对扣押在人民检察院的犯罪嫌疑人的违法所得需要没收的,应提出检察建议”;《人民检察院民事行政抗诉案件办案规则》第八章对检察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的不同情形予以规定。三是系统性的规范文件:最高人民检察院《人民检察院检察建议工作规定(试行)》明确了检察机关提出检察建议的原则、发送对象、内容要求、使用范围、提出程序、制发主体、审判程序等方面。《关于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加强预防职务犯罪工作的决定》对职务犯罪预防中如何使用检察建议进行了规范,《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监所检察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中亦有关于制发检察建议的规定。四是地方性规定。如上海市2009年通过的《关于加强人民检察院法律监督工作的决议》,把检察建议定位为检察机关加强法律监督的重要抓手。不完全统计,上海涉及检察建议的2部;北京涉及检察建议的有4部;江苏涉及检察建议的有8部。[1]

综上,认为检察建议天生缺乏法理基础,不是检察机关的法定职权的看法有失偏颇。虽然关于检察建议的法律规范整体规范程度不高,相关规定有待完善,但检察建议作为法律赋予检察机关的一项公权力,是检察机关作用于纠正违法、制裁违法、预防违法、宣传法治、维护法制的一种重要的监督手段和有效载体。它不同于社会上一般单位对单位提出的建议,有相应的启动程序及法律后果,是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二、检察建议的概念

打开网络检索检察建议的概念,至少有十几种说法呈现在你面前,概括起来有以下四种:一是语义说。顾名思义,凡是检察机关提出的建议都可以称之为检察建议。[4]该定义将检察机关在诉讼活动中依据各项法定职能所提出的建设性主张和意见均包含在内,只要形式上、书面上与建议有关都纳入检察建议的范畴。二是监督说。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为发挥法律监督功能,发现妨碍法律正确实施但又尚未引起法律责任的情况,以及可能导致违法行为再次发生的因素,可以通过检察建议的方式向有关人员提出改进或纠正的意见,要求其消除妨碍法律正确实施的情况,以免违法行为再次发生。[5]三是延伸说。认为检察建议是检察权的派生物,是检察权的延伸和补充,属于一种辅质的职权。[6]四是综合说。治理说以《检察大辞典》“检察建议”词条为代表,“检察建议是人民检察院履行法律监督职责和参与论文联盟社会治理综合治理的一种形式”[7]。该定义将检察建议定位为法律监督和综合治理两项功能。

笔者认为要全面定义检察建议要着重考虑两方面的因素:一是检察建议的规范依据,因为大量规范性文件已经给出了检察建议的大致范围;二是检察建议的司法实践。结合这两点,仅从字面、形式角度定义检察建议的“语义说”,范围过大,没有揭示出检察建议的本质,例如“追捕追诉遗漏犯罪嫌疑人的建议”、“量刑建议”虽从形式上、书面上与“建议”有关,但与检察建议规范性文件框定的检察建议范围相距甚远。“监督说”的观点是从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地位和根本属性出发,认为检察机关发出的检察建议理所应当具有法律监督的功能,将属于服务性职能的预防犯罪综合治理类型的检察建议从检察建议中排除,这种观点不仅不符合检察建议的司法实践,也难以将纠正违法通知书、抗诉书与检察建议书区分开,所以不可取。“延展说”认为检察建议既不是检察职权,也不具有法律监督的性质,而是服务和辅助检察机关实现法律监督目的的非诉讼检察活动方式。从检察建议的法律依据的论述中可知,检察建议权是法律赋予给检察机关的一项公权力,本质上是一种综合性的法律监督权。“延展说”与实践不符,不足取。

笔者同意“综合说”,即检察建议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职能和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一种形式,是检察机关服务大局保障民生,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途径,是履行法律监督职责,促进严格公正执法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和扩大检察机关社会影响力的重要手段。检察建议的主体是人民检察院,包括对法院审判活动的监督,对公安机关侦查活动和监狱刑罚执行活动的监督,还包括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犯罪等。它符合了检察建议规范性依据的内容和检察实践。三、检察建议的特征(一)法律监督和服务社会的双重属性

转贴于论文联盟

根据检察建议的定义,它具有法律监督的属性无可厚非。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可以分为强制性法律监督和柔性法律监督。强制性法律监督是指被监督单位按照监督权的内容遵照和执行,据此产生相应的法律效果,其监督的形式和引发的强制性效力都有法律明文规定;柔性的法律监督由法律概括地赋予检察机关结合办案,履行法律监督、参与社会综合治理的方式,是一种柔性实施方式。检察建议正是作为检察机关实施柔性监督的一种法律存在,这种法律监督属性明显区别于批捕权、权、抗诉权等强制性法律监督,它属于相对弱势的公权力行使,在充分尊重对方的主体地位的前提下,以“提醒”的方式引发对方的自觉行动,对方依据自觉、自愿、自主决定发挥检察建议的作用。

检察建议服务社会的属性主要通过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过程中,作为法律监督部门的社会公共组织的形象而存在。不难看出,检察建议工作再度兴起,检察机关以法律监督机关的身份参与所有社会组织和公民共同承担社会管理创新,在进行法律监督的同时,提供社会服务,柔性法律监督的内容辅助于强制性法律监督发挥更大的效果,它不仅弥补了常规法律监督手段的不足,还服务社会、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预防犯罪,为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发挥应有的作用。(二)内容的综合性

检察建议定位于法律监督和综合治理,是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对法律遵循、实施、执行过程中带有普遍性、倾向性的问题,对服务大局、服务民生、综合治理、预防犯罪以及建章立制中突出问题都可以提出检察建议。它涵盖内容丰富、涉及面广。依据检察建议职能的不同可将检察建议分为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建议与履行综合治理职能的检察建议。其中,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的检察建议又可以细分为履行侦查监督的检察建议、履行审判监督的检察建议、履行刑罚执行监督的检察建议;履行综合治理职能的检察建议可细分为一般犯罪预防的检察建议和职务犯罪预防的检察建议。(三)法律地位的从属性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部门,与一般的公共服务部门不同,它履行职能必须与法律监督的目的紧密相关,在保障国家法律统一、正确实施的同时,还要适应司法体制变革的形势,依法行使检察权,不越权、不越职,而不能脱离职能搞服务。[2]作为检察机关参与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手段的检察建议尤其应遵循这样的准则,主要表现在:其一,检察建议适用范围取决于检察机关的职责范围,它只适用于与履行法定职权直接关联的事项。比如在案件没有到达检察机关审查批捕、审查阶段,检察机关不会、也不能对者提出检察建议。其二,检察建议的制发对象只能是发案单位和对发案单位负有监督管理责任的行政主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制发,而不能对为发生刑事案件的单位或者当地党委或人大发出检察建议。其三,检察建议的内容来源于具体执法办案活动,只能针对具体的违法行为和不执行法律事项的情况提出具体的建议,而不能泛泛而谈,尽管在实践中的确存在部分检察建议笼统说事,建议内容缺乏针对性,无的放矢的情况,但这正是未来检察建议自身需要改进完善之处。其四,检察建议只适用于法律对检察机关开展法律监督活动方式没有明确的情形,在法律已经明确规定的事项上,不能用检察建议方式代替其他法定监督方式。比如对于公安机关在侦查过程中存在的违法行为,应采用制发纠正违法通知书的形式进行监督;对法院已经生效的判决、裁定,发现违法行为,应当抗诉的,应采用制发抗诉书的方式进行监督。然而制度责任设置上的缺陷给检察建议的适用带来了“价值洼地”。[8]司法实践中,对公安机关的侦查活动,法院审判活动中的违法行为很多都用检察建议的方式进行监督,检察建议在司法实践中运行的这种“双赢”模式,显然缺乏法律依据,是执法中的不规范现象。(四)执行的非强制性

正如前文所论述,检察建议是作为柔性的法律监督形式而存在。所谓“建议”,就是“希望”对方做些什么和怎么去做,检察建议的内容对被建议对象来说,并不具有必然的服从或接受的强制性,即使建议不被采纳,检察机关也不可能、也没必要诉诸法院以强制执行。从实际情况来看,检察建议的回复率并不高。被建议单位是否予以回复主要看检察建议本身是否切中要害、有理有据,是否具有操作性强,以及办案人员是否做好了前期沟通工作;反之,被建议单位就可能对检察建议置之不理,或者客气地回复一下了事。

当然,检察建议虽然没有“刚性”的效果,但是它本身还是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因为检察建议不同于一般单位的建议,它是检察机关建立在对社会当中的某些现象(一般是违法现象)进行评价分析的基础上,这种评价本身就是对社会单位或者个人具有一定的影响力。随着国家法治建设和检察民主的推进,检察机关在与各类社会主体由于执法办案所产生的法律关系中,更多地需要对话,而不是对抗;需要合作,而不是斗争;需要预防,而不是制裁。在这种发展趋势下,作为非强制性的检察建议也应当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以发挥更大的影响力。[9](五)功能的辅

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者不但应当致力于实现法律监督多元价值的平衡,而且要努力实现法律监督价值与安全、和谐、效益等社会多元价值的综合平衡。[10]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主体参与社会管理创新,其手段不能一味强调制约与制裁,而要通过不同性质的监督权力努力一种内外兼顾、制约与激励相容的社会管理秩序。具有柔性法律监督性质的检察建议与强制性法律监督的有机结合能最大程度上保证法律监督职责的实现。首先,法律不能穷尽司法实践中需要的监督形式,难免会存在法律监督的真空地带,典型的就是在办理民事行政抗诉案件时,由于法律规定的提起民事抗诉的条件比较苛刻,在原审判决确实存在一定问题,但又不足提起抗诉的条件时,检察建议经常被作为一种法律监督权的拓展方式,从而达到实施法律监督的目的;其次,检察建议的这种柔性的监督方式更容易被对方接受,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弥补强势手段带来的监督盲区,有利于提高监督效率。

四、结语

监察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epening of the reform of enterprise management system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perfection, the discipline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work continuously gets into the enterprise management, the safety production and other activities, gradually infiltrates into every link of enterprise operation, monitors the safety of capital operation. How to full play the functions of the discipline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of enterprises, further improve and perfect the enterprise control mechanism, improve the management level of enterprises are urgent tasks for staffs of the discipline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 which need us carry on a further study and take measures to solve those problems.

关键词: 纪检监察;企业管理;价值作用

Key words: the discipline inspection and supervision;enterprise management;value

中图分类号:F27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4)03-0154-02

0 引言

企业职能部门的一项重要职责就是纪检监察,主要是避免腐败体系的重要突进和有力助手,是强化监督制约机制、调高管理效能、完善规章制度确保企业管理人员廉洁从业的重要手段。纪检监察不仅能够有效促进各级领导干部的责任心,还能一定程度上避免企业管理漏洞的违法乱纪问题的产生,真正的监控资金动作的安全,使纪检监察渗透到企业运作的各个环节。

1 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在企业管理中约束和规范作用

1.1 抓超前、抓教育,筑牢防线,增强廉洁自律的自觉性

企业党委、纪委坚持以人为本,把廉洁从业教育作为企业反腐倡廉建设的基础,把廉洁文化教育作为廉洁从业教育的核心内容。一是将企业廉洁从业教育活动与企业的实际紧密结合,开展廉洁文化、廉洁从业教育,在企业人员集中醒目地段、重点教育对象的工作岗位及与供应交接等相关场所,建立廉洁文化标识标语、廉政建设专栏、廉洁从业承诺书等,展示廉洁从业理念,形成视觉冲击力。二是由企业党委、纪委等相关人员亲自指导,组织开展以廉洁从业教育为主题的座谈交流,进而强化了廉洁从业理念,突显了廉洁文化教育效果。三是着力构建“干净做事、清白做人”廉政理念,以自尊、自重、自警、自励时刻提醒自己,做一个作风正派、品德高尚、诚实正直、奉公廉政的员工。四是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及管钱、管物、管人等重点部门及重要环节岗位员工开展经常性的党风党纪、法律法规、职业道德、廉洁从业等教育,努力提高反腐倡廉的认识和廉洁从业的自觉性,在做人的基本原则上植育廉洁从业理念,筑牢拒腐防腐防线。

1.2 建立制度,规范行为,夯实廉政建设基础

一是围绕“如何在突破发展中实现率先发展”主题内涵,结合企业“双基建设强化年”活动和工作实际,进一步修订、规范、完善廉洁从业制度,增强对职业道德和廉洁从业的约束,打造廉洁型领导班子及员工队伍、创建本质廉洁型企业的廉政建设重要基础。二是结合企业当前“内扩、外延”的形势,通过召开会议重点研讨并制定了企业各级领导和重点岗位人员的《廉洁从业守则》,公司所有管理人员及重点岗位人员签订了“廉洁从业承诺书”,较好地约束规范了廉洁从业行为。

此外,企业制定了“三重一大”决策制度和领导干部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在现在这个阶段,根据企业的要求,应启动全面廉洁风险管控体系建设工作,从“找、防、控”三个环节紧紧抓起,以监督制约和规范权力运行为核心,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更加注重超前预防、更加注重源头预防、更加注重过程监管、更加注重重点防控、更加注重责任追究,逐步建立完善集教育引导、程序规范、全面预警、全程监督为一体的规章严密、作风严细、管理严格、常抓不懈的“三严一常”廉洁风险管控体系。切实夯实了廉洁从业、反腐倡廉建设基础,增强了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1.3 加强监督,防范未然,增强纪检监察工作的执行力

纪检监察工作的重点就是以预防违法为主。因此,就需要纪检监察部门把工作加强在日常的监督上,要有计划、有安排的对企业进行监控,针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添加措施,以此达到真正规范企业内部的管理程序。有效将违法违规行为扼杀在萌芽中,这样一是能够加强效能监察,二是能够加强执行力度,三是能够使厂务公开监察,包括企业日常的投资项目、人事变动、招标程序、工程建设管理等情况,应予以全部公开,接受群众的监督,减少群众因不必要的猜疑而出现不稳定因素。通过认真落实监督制度,完善制约监督机制,加强对企业领导人员及管理人员和重点岗位的监督,提高了监督的有效性。

1.4 严肃查处,纠风惩腐,促进党风廉政建设

应把纪检监察工作融入到企业生产经营、改革发展之中,严惩腐败行为,打击腐败犯罪。重点加强了供销部门管理,特别是过磅、售油、采购物品,物品验收等重要环节的管理。

2 发挥纪检监察对企业管理的再管理作用

纪检监察在企业管理中是很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所以这就意味着企业的行政管理者是纪检监察的主体,但是它的监察客体不直接表现为企业的人、财、物和产、供、销的过程,这六大环节的合法性、合理性、有效性才是它的监察客体的体现。这就促成企业纪检监察是对企业管理在另一层次上的再管理。

3 发挥纪检监察对企业资产的再监控作用

执法监察是企业纪检监察的任务之一,而廉政监察和纪检监察也是企业执法监察的基本职能,前者是对企业管理者有无、贪赃枉法而使资产受损或流失,惩办有罪者,促进管理者清正廉洁。而后者则是对企业管理者职责、能力、成绩的监督检查,促进各级管理者为各自担负的资产保值的责任做出成绩。追究因失职、渎职而造成资产流产的责任,两者之和,必然大于一般行政管理者对资产的监控能力,以达到对资产的再监控。

4 充分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职能作用

企业纪检监察是对企业内部监督工作的再监督,无论是哪个环节,因为不管是财务部门、资金管理部门,还是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只要是企业的内部管理部门,都会依照自己的业务范围实施专业的监督检查,而企业纪检监察和业务监督部门虽然分工不同,却都有监督监察的责任,只是在监督监查上分不同层次。这种监督具有高层次性和综合性。同时,纪检监察的主动性和灵活性大,这种功能是企业内部其它监督部门所不具有的,是特有的优势。

5 结语

总之,企业纪检监察对企业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都起着保护、监督、促进的作用,他们之间不是孤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只要充分发挥纪检监察在企业管理中的约束规范作用,就能提高纪检监察对企业资产的有效监控管理,使纪检监察真正的落实到企业经营的各个环节,企业资金的安全就会得到很好的监控,纪检监察就一定会为企业的改革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参考文献:

[1]刘新建.浅议纪检监察工作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企业管理特刊,2009(101).

[2]杨增春.试论纪检监察工作在现代国有企业中的作用[J].中国网,2012-05-08.

[3]谭海鑫.试论发挥纪检监察工作在卫生企业经营管理中的特殊作用[J].中国卫生产业,20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