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复合材料论文范文

复合材料论文范文

复合材料论文

复合材料论文范文第1篇

1学校方面

①毕业设计时间短,与就业实习时间有冲突。高职复合材料专业按人才培养方案将毕业设计安排在第五学期,共八周时间。但这段时间也正是毕业生找工作,签订就业协议的时间。很多学生一旦找到了合适的岗位后,便立即与用人单位签订合同,出去顶岗实习,例如12级专业就有20名左右学生与菲舍尔航空部件公司签订就业协议,提前进厂顶岗实习。学生不在学校,这给毕业设计指导带来了很多的阻碍,指导教师只能通过电话、短信、邮件等方式和学生进行联系,无法进行面对面指导与交流,论文指导效果非常不好。有些学生离校后更换手机号码,不主动和指导教师联系,造成教师根本无法联系上指导学生,更不要谈就论文进行定期指导了。

②开展毕业设计的实践条件不足。毕业设计的选题大致为复合材料成型与胶接两个方向,学校虽然有一定的复合材料的成型和胶接的实验实训条件,但由于场地小,设备缺乏,无法满足专业学生的毕业设计要求,因此学生的毕业设计完成大多是参考相关文献进行工艺设计,只是理论上的分析,不仅学生完成困难,而且没有具体的工艺实训过程操作,内容空洞。

2教师方面

①师资匮乏,教师指导压力大。指导教师相对于学生的数量严重不足,教师指导压力大,无法保证对每位学生毕业设计进行有效的指导。毕业生忙于就业和实习,对于毕业设计不上心,加之高职学生基础薄弱,专业论文撰写的能力不强,所以老师指导起来更是压力倍增。教师在指导毕业设计同时还要完成相对较多的教学任务,往往会精力分散,指导学生又多,导致指导效果不佳。

②选题理论化,部分与生产实践脱节。虽然专业教师均具备硕士学位,专业理论水平高,但多半缺乏企业工作经历,不能及时准确把握企业动态和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此在毕业设计选题上很多老师多半采取由学生自主选择毕业设计课题或让学生参与自己的立项科研课题,而未考虑学生职业岗位的需求。因此选题理论化,与生产实际脱节。

3学生方面

①对于毕业设计积极性不高。在毕业设计期间,很多学生忙于找工作和提前进入企业实习,对于毕业设计积极性不高,得过且过。学生常常不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毕业设计的选题和资料搜集任务,也不能参加老师定期的指导会议。对于后期的论文修改,也不能及时认真修改,很多学生都是随意修改下,就交上来,态度不认真。还有部分同学很难联系上,对于毕业设计任务置之不理。

②搜集、整理资料能力差。撰写毕业设计首先应搜集相关专业资料阅读,并进行分析和整理,随后才能开展毕业论文的撰写。但很多学生搜集网络资料的能力非常差,大多数学生只会使用简单常用的搜索引擎,对于相关论文数据库的使用和信息检索非常陌生。同时,学生资料整理能力也有限,只会将查到的资料东拼西凑、无序堆积,缺乏逻辑性和前后的连贯性。

③毕业设计撰写能力差。毕业设计的撰写指导教师只起引导作用,主要给出资料搜集任务和对论文的修改意见,论文主体是由学生完成。大多数学生撰写毕业设计能力较差,在撰写毕业设计茫然一片,不知道如何编排结构,如何进行分层分析,逻辑推理。只是对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拼凑,论文内容逻辑混乱,前后层次不明,不连贯,读起来一头雾水。有部分学生内容与题目基本没关系,论文格式更是五花八门,错误百出。

二提高毕业设计质量的途径

1调整毕业设计时间

提前布置毕业设计任务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把毕业设计任务提前到第四个学期的期末,在学生参加暑期顶岗实习前,进行毕业设计工作动员和任务预分配工作。要求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结合自己实习的相关工作拟定毕业设计课题范围,在相关专业岗位认真将其工艺流程、参数等进行详细记录的任务,并要求学生完成实习岗位工艺的相关科技文献查询任务,开学以书面报告形式上交给指导教师。这样为学生后续毕业设计完成积累了素材,完成毕业设计也会顺手很多。

2重视毕业设计选题

注重与生产实践相结合毕业设计的选题应在理论深度上降低要求,注重其技能性和实用性。学生可在顶岗生产实习的过程中自主选择适合工作岗位的课题。由于学生所选课题紧贴工作岗位,有些甚至可能是单位急需解决的问题,学生认真思考和亲手操作过,对于其中的工艺流程和质量管理过程非常熟悉,因此学生的积极性会提高,参与性较强,毕业设计质量会大幅提高。比如2010级部分暑期在西安航天复合材料研究所实习的同学,选择缠绕和模压等与其工作相关的成型工艺作为毕业设计选题,其毕业设计就完成的非常不错。

3专兼职指导教师合作

团队指导毕业设计面对师资力量匮乏,有经验、有资历的指导教师人手不足的情况,我们应充分利用校外实训基地、顶岗实习单位的资源,采取激励制度,扩宽教师聘请的渠道,鼓励和吸引技术专家工程技术人员、技师等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骨干到校担任毕业设计指导工作。这些技术人员与我们的专职教师组成团队,共同指导毕业设计工作,这样既缓解了指导教师短缺的矛盾,又弥补了校内指导教师在实践方面的不足。另外,部分提前就业实习的学生可自主选择所在就业实习单位具有高级职称的技术人员作为指导教师,这样在做毕业设计时,指导教师就在身边,可随时指导,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也会避免老师与学生沟通障碍的问题,大大提高毕业设计指导效率和毕业设计质量。

4加强对毕业设计过程的监管

学校和系部对学生的毕业设计环节应加强监督管理,定期抽查,体现对毕业设计环节的重视。教研室定期组织指导教师对学生的毕业设计情况进行检查并将各组检查情况上报教研室。定期召开会议对各组指导情况及检查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并给出下一阶段指导工作的任务和具体要求。另外还可开展教师和学生的互评活动,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学生打分作为最后毕业设计总评的一部分;学生也可以根据教师的指导情况给教师评分,作为对教师教学效果评价的一部分,这样给学生增加了压力,给教师增强了责任心。与此同时,要严把答辩关,对于审查教师和评阅教师共同认定合格的论文才能进行答辩,并要求每位同学必须现场答辩,答辩过程中,论文的质量和现场表现均要纳入到答辩成绩中。

5毕业设计考核评价过程化

将学生平时参加组内讨论会情况、资料搜集整理工作情况、论文进度汇报工作情况、论文质量、答辩表现情况均纳入毕业设计考核中,并根据相应的项目给出合理的分数。毕业设计的考评最大限度反映学生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水平,也使毕业设计考核工作更加合理和公平化。

三结语

复合材料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保温材料屋面

上海锦秋加州花园是由香港远东发展有限公司投资兴建的一个大型住宅小区,其最大的建筑特点是引入美国加州小别墅建筑理念,采用外形充满浪漫情调的异形屋面形式(圆拱型屋面)。但这给屋面保温层的施工带来了诸多麻烦,对保温材料的热工性能、耐久性以及经济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该工程共分4期,一期工程已于1997年底建成并投入使用,其屋面保温采用的方案是:10cm厚普通混凝土+2cm厚砂浆十5cm厚珍珠岩保温板+2.5cm厚砂浆。该方案存在的缺陷是:

(1)保温材料耐久性不好

(2)施工程序复杂,施工速度太慢

(3)保温材料热绝缘系数较小(仅为0.75m2.K/w),达不到《上海市新型墙体材料试点小区节能住宅建筑热工设计暂行规定》对屋面保温材料热工性能的规定(该规范要求屋面保温材料热绝缘系数不小于0.9lm2,K/W)

(4)珍珠岩板保温工程经济性不良。此外,该工程在保温层上钉2层彩色防水瓦防渗,要求保温层具有良好的可钉性。但该方案中砂浆层性脆,可钉性达不到要求。为此,建设单位迫切要求对这一保温方案进行技术改进,克服上述缺陷。基于目前这一课题的普遍性,我们承担了这一课题的研究攻关任务。

2.高性能复合屋面保温材料的试验研制

《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207-94)将目前普遍使用的屋面保温层分为松散材料保温层(主要有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等)、板状材料保温层(主要有高分子材料泡沫板、膨胀珍珠岩板等)和整体保温层(主要有水泥膨胀珍珠岩、沥青膨胀珍珠岩等)。总结上述各种保温材料在上海各类建筑工程中的实际应用效果,我们发现:由于与之相应的施工工艺的局限性以及这些材料固有的缺陷,使上述各种保温材料往往达不到《屋面工程技术规范》提出的技术要求:“屋面保温材料应具有吸水率低、表观密度和导热系数较小,并有一定强度。”综合目前国外屋面保温材料的发展动向以及高分子保温材料和混凝土技术的新成果,尤其是考虑到陶粒混凝土具有质轻、保温、耐久性和可钉性好的优点,我们发现采取“高分子保温材料板十高性能陶粒混凝土”技术路线可实现规范对屋面保温材料的各项技术要求,而且可加快施工进度,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2.1试验用原材料及其性能

(1)高分子保温材料板:根据异形屋面特点、尺寸以及屋面工程对保温层热绝缘系数的要求在上海某化工厂定制。这种材料密度为20kg/m3,导热系数0.04lW/(m.K),其吸水率为3%,耐水性良好,并具有一定的塑性和强度。

(2)陶粒:常州产粘土陶粒。其筒压强度为4.3MPa,堆积密度为525kg/m3,颗粒表观密度为890kg/m3,空隙率为41%,吸水率为8.2%。

(3)细骨料(A料):为提高经济性,并贯彻执行上海市政府关于综合利用工业废料的有关政策,选用一种工业废渣代替陶砂。这种废渣除颗粒级配不理想外,其它性能均满足《轻集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90)对轻细集料的要求。

(4)水泥:上海水泥厂产425#矿渣硅酸盐水泥。

(5)掺合料(B料):一种微细工业废料粉。适量掺入可改善陶粒混凝土施工性能和耐久性,尤其可提高混凝土拌和物的稠度。

(6)冷拔钢丝:直径为4mm的冷拔钢丝。

(7)特种纤维(C料):适量掺入可显著提高陶粒混凝土的抗拉强度,防止在结构突变部位产生裂缝。

(8)高效减水剂(D料):一种引气型高效萘系减水剂。

2.2高性能复合保温材料的研制

2.2.1高性能复合保温层的组成方案

参照《上海市新型墙体材料试点小区节能住宅建筑热工设计暂行规定》对屋面保温材料热工性能的规定,再根据建设单位提出的要求以及我们选用的材料的性能,我们提出的高性能复合保温材料组成方案为:5cm厚高分子材料保温板+3.5cm厚高性能陶粒混凝土,其中高性能陶粒混凝土的配制是关键。

2.2.2高性能陶粒混凝土的配制

(1)工程对陶粒混凝土的技术性要求

28d抗压强度达到CLl5等级,干密度不大于1250kg/m3,陶粒混凝土屋面不能开裂,异型屋面陶粒混凝土施工不使用模板。

(2)高性能陶粒混凝上的配制

锦秋加州花园采用“圆拱型”屋面型式,这种屋面型式坡度大,结构上又有突变部位,上浇薄层陶粒混凝土,并使之达到上述技术要求,对配合比设汁提出了新的要求。按照《轻集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51-90)设计的陶粒混凝土(代号为ES-1)无法实现上述目标,为此我们利用现代高性能混凝土和纤维混凝土技术的有关成果进行优化设计和反复试配,配制了2组代号分别为ES-2和ES-3(用于结构突变部位)的高性能陶粒混凝土,满足了工程要求。上述3组陶粒混凝土的配合比及有关性能见表1。

2.3样板工程试验研究

为了对我们设计的施工方案和研制的高性能复合屋面的保温材料进行检验和评估,进行了样板工程的试验研究。样板工程的结构尺寸和形状与实际房型一模一样,浇筑样板工程的屋面结构层并养护至规定龄期后,在结构层上面进行保温层的试验研究。试验研究内容共分3部分:

(1)对施工方案的可操作性、工作效率以及对工程质量的影响等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并对其加以改进和完善

(2)按现场施工条件完成屋面保温层的施工,并测定其有关性能

(3)从技术性和经济性两方面对新老屋面的保温方案进行对比研究。

2.3.l施工方案的确定

根据实际施工操作顺序,我们设计了施工方案,通过对现场施工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并考虑施工工艺对保温材料性能的影响,对方案进行了补充和完善,最终采用方案如下

(1)用特殊材料和特殊工艺高效快速固定保温板,保温板错缝布置,可防裂并加快浇筑陶粒混凝土速度

(2)在保温板上绑扎冷拔钢丝,并使冷拔钢丝从保温板上垫起3cm,固定冷拔钢丝网,使之与保温板形成一个整体,可改善施工质量

(3)严格按规范对陶粒进行预湿处理,严格控制砂率大小及外加剂掺量,按规范和我们研制的配合比浇筑陶粒混凝土

(4)48h后洒水养护14d。

2.3.2新老屋面保温方案对比研究

我们制定的新屋面保温方案为:10cm厚普通混凝土(第1层)+5cm厚高分子材料保温板(第2层)+3.5cm厚高性能陶粒混凝土(第3层)。新老保温方案的耐久性优劣已为实践和研究所证实,因此本文主要对这2个保温方案的热工性能和经济性进行对比研究.

工程应用举例

通过样板工程的试验研究,保温材料的配制得到“了优化,施工工艺得到了改进,香港远东发展有限公司对我们的试验结果非常满意,同意在锦秋加州花园二期屋面工程采用这项科研成果。锦秋加州花园二期屋面工程总建筑面积为29705m2,要求在10~11月完成施工。上海l0~11月份阴雨天气比较多,施工难度较大,但由于我们选用的材料具有很好的耐水性,可以克服阴雨天气给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因此施工单位在45d内就完成了29705m2的屋面保温工程施工任务。而按老方案进行屋面保温工程施工,至少需要75d才能完成施工任务(据一期工程推算)。达到规定龄期后,经质检部门鉴定,该屋面保温工程各项性能指标均达到或超过有关规范规定的数值。

结论

(1)本项目采用新保温方案,使上海锦秋加州花园二期屋面保温工程取得了良好的技术经济效果。

复合材料论文范文第3篇

某梁采用复合材料制造,约长2m,变截面并带理论外形,零件腹板部分主体为平面,包含有台阶面,侧面与壁板外形相应曲面一致,外形公差为±0.1mm,装配要求高;为“U”形结构,侧面角度闭角结构(<90°)。该构件在热压罐成型过程中脱模困难,如果强行取出会损坏构件和模具,无法保证型面公差,这对成型模具的结构设计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2模具设计要求

复合材料成型模具直接影响着产品的质量,在设计时应满足:①模具要有足够的刚度、强度,以保证模具型面基准不变;②热容量小,热膨胀小,热稳定性好;③加工精度高,表面光度高,模具自身协调性好;④施工便捷,操作安全可靠;重量轻,运输方便;⑤可维护性好,制造成本低;⑥具有良好气密性。根据复合材料U形梁的结构特点,在设计中需要解决以下技术难点:成型模具的结构形式如何保证构件的型面公差,如何满足脱模要求并解决U形梁的回弹问题。

3模具选材

3.1模具材料

复合材料成型模具用料要求热变形小、热膨胀系数小以及导热系数高,大多采用普通钢、INVAR钢、碳/环氧复合材料和铝合金。普通碳钢适用于型面曲率不大的模具,当产品批量生产、尺寸精度要求较高时,选择钢制模具最为经济、实用;铝合金适用于平板类、尺寸精度要求不高的模具;INVAR钢适用于结构复杂、曲率大、尺寸大的模具。不同模具材料对复合材料构件变形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不同的材料热导率会影响与其直接接触的复合材料构件固化温度场的分布,从而影响最终构件内残余应力的大小及分布,引起不同的构件变形;另一方面就是不同材料的热膨胀系数不同,模具与构件之间的相互作用程度不一样,因此导致构件的变形不同。在固化过程中,模具与复合材料构件之间的热膨胀系数不匹配会引起模具与构件接触处的层间应力,包括层间剪切应力和沿构件厚度方向的力,这主要是由于模具与构件在固化压力的作用下始终粘贴在一起,随着模具受热膨胀,靠近模具的构件层比远离模具的构件层受到的约束张力要大,因此沿构件厚度方向形成一定的应力梯度,在固化过程中这部分应力被“冻结”在构件中,在脱模以前都没有得到释放,固化完成后冷却至室温脱模,这部分应力将被释放,脱模后的复合材料构件必须通过变形来维持应力的平衡。

3.2模具型面补偿修正

模具设计时要考虑复合材料与模具热膨胀系数的差异,INVAR钢和复合材料模具受热膨胀的影响很小,可忽略不计;但对于普通碳钢和铝合金模具影响比较大,对于大尺寸的复合材料构件需要采取补偿措施,根据计算公式和生产经验。考虑到制造成本和构件精度要求,本文设计的模具选用Q235钢制造,根据上述公式计算缩尺KS为-0.65‰,结合生产经验和复合材料梁的结构形式,提取整个构件的理论型面并按适当缩尺进行缩小,模具设计时按照缩小后构件提取的型面作为模具的设计型面,以减小构件的变形或抵消变形的影响作用。

4模具结构设计

4.1模具回弹角的补偿

复合材料在热固化成型过程中由于材料本身的各向异性、铺层方向引起的力学性能差异、结构的不对称性和基体的固化收缩效应等因素,在构件内经应力梯度和温度梯度耦合作用导致固化时的内应力积聚,一部分应力在构件中以残余应力的形式长久存在,另一部分应力在构件脱模后释放,这两部分应力存在的形式共同导致回弹变形。对于梁、长桁类有大夹角的构件,固化成型过程中在拐角处的回弹变形会导致夹角变化,即构件在固化脱模后,夹角因收缩而小于模具角度,此差值为回弹角。这将给制件间的装配带来容差、超差等问题,翼梁缘条回弹使其外形偏离了设计要求而导致蒙皮与翼梁间螺栓连接装配孔错位,若对装配件进行强制装配将会引起残余应力、密封不好等问题,这样会降低结构的强度和疲劳寿命,甚至造成制件报废。在模具设计时,通过调整模具型面来补偿构件回弹,即构件夹角加上回弹角等于模具夹角,使构件在脱模回弹后符合工程数模要求。国内外专家学者都在积极研究复合材料结构固化变形的预测及控制方法。GFG公司在复合材料工形梁的成型模具设计时,考虑工形梁缘条的回弹,采用经验的方法在模具的缘条型面上加入修正值(约1°)以抵消构件回弹。国内贾丽杰等人针对复合材料典型C形结构的回弹变形进行研究,通过对回弹角的预测结果进行修正,确定C形梁回弹角度在1°左右。本文涉及的复合材料U形梁为闭角结构,成型模具设计时需要进行回弹补偿,结合以往生产经验和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结果,在两侧缘条各设置1°回弹补偿角,提取补偿后的两侧缘条型面为模具的型面。

4.2模具结构形式

复合材料梁一般为细长结构,常用模具结构形式为阴模、阳模和阴阳模组合,分析构件是否有气动面、装配面、胶接面等,一般情况下可确定这些面为贴膜面。根据U形梁的结构特点,采用CATIAV5R18建模,模具为框架式阳模结构,采用Q235钢焊接制造,模具包括模胎、支撑框架(支板组件和框架)、盖板、工具球套。根据产品设计部门所提供的产品零件数模提取成型曲面作为模胎的理论型面,将该曲面偏移10mm切割实体,获得“Ω”型模胎;创建支板组件,输入单个支板尺寸创建实体并设计散热孔,通过阵列命令创建其他支板;框架为长方体结构,采用的方钢管为标准型材,根据彼此之间的位置约束关系通过阵列偏移命令进行设置。这种框架式模具结构厚度均匀,通风好,升温快,有利于模具各点温度均匀,可以减少模具在升温和降温过程中因各部位温度不一样而引起的模具变形。(1)模胎模胎是“Ω”型一体式结构,采用10mm等厚的钢板,在保证气密性前提下允许拼接焊接。在模胎上需要留有一定距离用于打真空袋,通常手工铺贴模具的余量区在100~200mm。模胎的型面轮廓度公差小于0.2mm,数控加工后按数模中模胎线数据集划线,深0.5mm、宽0.3mm,并在余量线外打出标记,所有划线位置的偏差不大于0.2mm。构件轮廓线用于非数控切边时使用,决定构件外形尺寸的精度,设计时应考虑模具材料的膨胀因素作适当缩放处理。铺贴线用于无激光投影时手工铺贴定位,以控制铺贴余量,防止由于铺贴不完全齐整、流胶、挡胶条等因素导致固化后产品边缘质量不高,通常铺贴线到产品轮廓线可留20mm余量。(2)支撑框架框架与支板组件主要起支撑作用,保证整个模具的强度和刚度。框架取消了传统的薄板格栅结构,采用方钢管焊接,具有成本低、加工周期短的优点,有效实现模具减重,又使得空气流在模具体上下表面任意流动,加热更均匀。在支板组件上设计散热孔,尽量在同一直线上保证成型过程中空气的流通性,有利于整个成型的复合材料构件温度均匀,保证成型产品的质量。同时在支板两端设计80×50×10mm的加强块,防止模具在吊装时沿长度方向产生变形。(3)盖板和工具球梁腹板平面处采用2mm铝盖板与阳模配套使用,使构件表面加热均匀,同时在抽真空的过程中传力均匀,保证构件外表面的平面度。工具球用于定位找正,在设计时要覆盖构件的最高点和最低点,长度方向间隔不超过1m。各工具球孔按数模制造,并在模胎上打出所有工具球实际坐标值及孔位序号,用于手动铺贴时放置激光投影的靶标,以定位铺层区域。(4)后续处理模具焊接完成后进行2~3次退火,消除焊接和机加应力,减少模具的变形;对模具型面进行激光测量,型面精度符合图纸要求;加工完毕做气密试验,保证模具气密性。

4.3工艺验证

在复合材料U形梁的热压罐成型工艺中,采用本文设计的成型模具进行铺叠成型,生产的复合材料构件易于脱模,表面光滑平整,型面公差符合要求,U形梁两侧缘条的角度变形控制在技术要求范围以内,满足了后续与壁板及其他组件的装配要求。

5结论

复合材料论文范文第4篇

复合材料是指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物质以不同方式组合而成的材料,它可以发挥各种材料的优点,克服单一材料的缺陷,扩大材料的应用范围。由于复合材料具有重量轻、强度高、加工成型方便、弹性优良、耐化学腐蚀和耐候性好等特点,已逐步取代木材及金属合金,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电气、建筑、健身器材等领域,在近几年更是得到了飞速发展。

随着科技的发展,树脂与玻璃纤维在技术上不断进步,生产厂家的制造能力普遍提高,使得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价格成本已被许多行业接受,但玻纤增强复合材料的强度尚不足以和金属匹敌。因此,碳纤维、硼纤维等增强复合材料相继问世,使高分子复合材料家族更加完备,已经成为众多产业的必备材料。目前全世界复合材料的年产量已达550多万吨,年产值达1300亿美元以上,若将欧、美的军事航空航天的高价值产品计入,其产值将更为惊人。从全球范围看,世界复合材料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美和东亚地区。近几年欧美复合材料产需均持续增长,而亚洲的日本则因经济不景气,发展较为缓慢,但中国尤其是中国内地的市场发展迅速。据世界主要复合材料生产商PPG公司统计,2000年欧洲的复合材料全球占有率约为32%,年产量约200万吨。与此同时,美国复合材料在20世纪90年代年均增长率约为美国GDP增长率的2倍,达到4%~6%。2000年,美国复合材料的年产量达170万吨左右。特别是汽车用复合材料的迅速增加使得美国汽车在全球市场上重新崛起。亚洲近几年复合材料的发展情况与政治经济的整体变化密切相关,各国的占有率变化很大。总体而言,亚洲的复合材料仍将继续增长,2000年的总产量约为145万吨,预计2005年总产量将达180万吨。

从应用上看,复合材料在美国和欧洲主要用于航空航天、汽车等行业。2000年美国汽车零件的复合材料用量达14.8万吨,欧洲汽车复合材料用量到2003年估计可达10.5万吨。而在日本,复合材料主要用于住宅建设,如卫浴设备等,此类产品在2000年的用量达7.5万吨,汽车等领域的用量仅为2.4万吨。不过从全球范围看,汽车工业是复合材料最大的用户,今后发展潜力仍十分巨大,目前还有许多新技术正在开发中。例如,为降低发动机噪声,增加轿车的舒适性,正着力开发两层冷轧板间粘附热塑性树脂的减振钢板;为满足发动机向高速、增压、高负荷方向发展的要求,发动机活塞、连杆、轴瓦已开始应用金属基复合材料。为满足汽车轻量化要求,必将会有越来越多的新型复合材料将被应用到汽车制造业中。与此同时,随着近年来人们对环保问题的日益重视,高分子复合材料取代木材方面的应用也得到了进一步推广。例如,用植物纤维与废塑料加工而成的复合材料,在北美已被大量用作托盘和包装箱,用以替代木制产品;而可降解复合材料也成为国内外开发研究的重点。

另外,纳米技术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纳米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发也成为新的热点。以纳米改性塑料,可使塑料的聚集态及结晶形态发生改变,从而使之具有新的性能,在克服传统材料刚性与韧性难以相容的矛盾的同时,大大提高了材料的综合性能。

树脂基复合材料的增强材料

树脂基复合材料采用的增强材料主要有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

1、玻璃纤维

目前用于高性能复合材料的玻璃纤维主要有高强度玻璃纤维、石英玻璃纤维和高硅氧玻璃纤维等。由于高强度玻璃纤维性价比较高,因此增长率也比较快,年增长率达到10%以上。高强度玻璃纤维复合材料不仅应用在军用方面,近年来民用产品也有广泛应用,如防弹头盔、防弹服、直升飞机机翼、预警机雷达罩、各种高压压力容器、民用飞机直板、体育用品、各类耐高温制品以及近期报道的性能优异的轮胎帘子线等。石英玻璃纤维及高硅氧玻璃纤维属于耐高温的玻璃纤维,是比较理想的耐热防火材料,用其增强酚醛树脂可制成各种结构的耐高温、耐烧蚀的复合材料部件,大量应用于火箭、导弹的防热材料。迄今为止,我国已经实用化的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用的碳纤维、芳纶纤维、高强度玻璃纤维三大增强纤维中,只有高强度玻璃纤维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形成了小规模的产业,现阶段年产可达500吨。

2、碳纤维

碳纤维具有强度高、模量高、耐高温、导电等一系列性能,首先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广泛应用,近年来在运动器具和体育用品方面也广泛采用。据预测,土木建筑、交通运输、汽车、能源等领域将会大规模采用工业级碳纤维。1997~2000年间,宇航用碳纤维的年增长率估计为31%,而工业用碳纤维的年增长率估计会达到130%。我国的碳纤维总体水平还比较低,相当于国外七十年代中、末期水平,与国外差距达20年左右。国产碳纤维的主要问题是性能不太稳定且离散系数大、无高性能碳纤维、品种单一、规格不全、连续长度不够、未经表面处理、价格偏高等。

3、芳纶纤维

20世纪80年代以来,荷兰、日本、前苏联也先后开展了芳纶纤维的研制开发工作。日本及俄罗斯的芳纶纤维已投入市场,年增长速度也达到20%左右。芳纶纤维比强度、比模量较高,因此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的高性能复合材料零部件(如火箭发动机壳体、飞机发动机舱、整流罩、方向舵等)、舰船(如航空母舰、核潜艇、游艇、救生艇等)、汽车(如轮胎帘子线、高压软管、摩擦材料、高压气瓶等)以及耐热运输带、体育运动器材等。

4、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

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的比强度在各种纤维中位居第一,尤其是它的抗化学试剂侵蚀性能和抗老化性能优良。它还具有优良的高频声纳透过性和耐海水腐蚀性,许多国家已用它来制造舰艇的高频声纳导流罩,大大提高了舰艇的探雷、扫雷能力。除在军事领域,在汽车制造、船舶制造、医疗器械、体育运动器材等领域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该纤维一经问世就引起了世界发达国家的极大兴趣和重视。

5、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是指以热固性树脂如不饱和聚酯树脂、环氧树脂、酚醛树脂、乙烯基酯树脂等为基体,以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超高分子量聚乙烯纤维等为增强材料制成的复合材料。环氧树脂的特点是具有优良的化学稳定性、电绝缘性、耐腐蚀性、良好的粘接性能和较高的机械强度,广泛应用于化工、轻工、机械、电子、水利、交通、汽车、家电和宇航等各个领域。1993年世界环氧树脂生产能力为130万吨,1996年递增到143万吨,1997年为148万吨,1999年150万吨,2003年达到180万吨左右。我国从1975年开始研究环氧树脂,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环氧树脂生产企业约有170多家,总生产能力为50多万吨,设备利用率为80%左右。酚醛树脂具有耐热性、耐磨擦性、机械强度高、电绝缘性优异、低发烟性和耐酸性优异等特点,因而在复合材料产业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1997年全球酚醛树脂的产量为300万吨,其中美国为164万吨。我国的产量为18万吨,进口4万吨。乙烯基酯树脂是20世纪60年展起来的一类新型热固性树脂,其特点是耐腐蚀性好,耐溶剂性好,机械强度高,延伸率大,与金属、塑料、混凝土等材料的粘结性能好,耐疲劳性能好,电性能佳,耐热老化,固化收缩率低,可常温固化也可加热固化。南京金陵帝斯曼树脂有限公司引进荷兰Atlac系列强耐腐蚀性乙烯基酯树脂,已广泛用于贮罐、容器、管道等,有的品种还能用于防水和热压成型。南京聚隆复合材料有限公司、上海新华树脂厂、南通明佳聚合物有限公司等厂家也生产乙烯基酯树脂。

1971年以前我国的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工业主要是军工产品,70年代后开始转向民用。从1987年起,各地大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如池窑拉丝、短切毡、表面毡生产线及各种牌号的聚酯树脂(美、德、荷、英、意、日)和环氧树脂(日、德)生产技术;在成型工艺方面,引进了缠绕管、罐生产线、拉挤工艺生产线、SMC生产线、连续制板机组、树脂传递模塑(RTM)成型机、喷射成型技术、树脂注射成型技术及渔竿生产线等,形成了从研究、设计、生产及原材料配套的完整的工业体系,截止2000年底,我国热固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生产企业达3000多家,已有51家通过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产品品种3000多种,总产量达73万吨/年,居世界第二位。产品主要用于建筑、防腐、轻工、交通运输、造船等工业领域。在建筑方面,有内外墙板、透明瓦、冷却塔、空调罩、风机、玻璃钢水箱、卫生洁具、净化槽等;在石油化工方面,主要用于管道及贮罐;在交通运输方面,汽车上主要有车身、引擎盖、保险杠等配件,火车上有车厢板、门窗、座椅等,船艇方面主要有气垫船、救生艇、侦察艇、渔船等;在机械及电器领域如屋顶风机、轴流风机、电缆桥架、绝缘棒、集成电路板等产品都具有相当的规模;在航空航天及军事领域,轻型飞机、尾翼、卫星天线、火箭喷管、防弹板、防弹衣、鱼雷等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

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是20世纪80年展起来的,主要有长纤维增强粒料(LFP)、连续纤维增强预浸带(MITT)和玻璃纤维毡增强型热塑性复合材料(GMT)。根据使用要求不同,树脂基体主要有PP、PE、PA、PBT、PEI、PC、PES、PEEK、PI、PAI等热塑性工程塑料,纤维种类包括玻璃纤维、碳纤维、芳纶纤维和硼纤维等一切可能的纤维品种。随着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技术的不断成熟以及可回收利用的优势,该品种的复合材料发展较快,欧美发达国家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已经占到树脂基复合材料总量的30%以上。

高性能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以注射件居多,基体以PP、PA为主。产品有管件(弯头、三通、法兰)、阀门、叶轮、轴承、电器及汽车零件、挤出成型管道、GMT模压制品(如吉普车座椅支架)、汽车踏板、座椅等。玻璃纤维增强聚丙烯在汽车中的应用包括通风和供暖系统、空气过滤器外壳、变速箱盖、座椅架、挡泥板垫片、传动皮带保护罩等。

滑石粉填充的PP具有高刚性、高强度、极好的耐热老化性能及耐寒性。滑石粉增强PP在车内装饰方面有着重要的应用,如用作通风系统零部件,仪表盘和自动刹车控制杠等,例如美国HPM公司用20%滑石粉填充PP制成的蜂窝状结构的吸音天花板和轿车的摇窗升降器卷绳筒外壳。

云母复合材料具有高刚性、高热变形温度、低收缩率、低挠曲性、尺寸稳定以及低密度、低价格等特点,利用云母/聚丙烯复合材料可制作汽车仪表盘、前灯保护圈、挡板罩、车门护栏、电机风扇、百叶窗等部件,利用该材料的阻尼性可制作音响零件,利用其屏蔽性可制作蓄电池箱等。

我国的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期,近十年来取得了快速发展,2000年产量达到12万吨,约占树脂基复合材料总产量的17%,,所用的基体材料仍以PP、PA为主,增强材料以玻璃纤维为主,少量为碳纤维,在热塑性复合材料方面未能有重大突破,与发达国家尚有差距。

我国复合材料的发展潜力和热点

我国复合材料发展潜力很大,但须处理好以下热点问题。

1、复合材料创新

复合材料创新包括复合材料的技术发展、复合材料的工艺发展、复合材料的产品发展和复合材料的应用,具体要抓住树脂基体发展创新、增强材料发展创新、生产工艺发展创新和产品应用发展创新。到2007年,亚洲占世界复合材料总销售量的比例将从18%增加到25%,目前亚洲人均消费量仅为0.29kg,而美国为6.8kg,亚洲地区具有极大的增长潜力。

2、聚丙烯腈基纤维发展

我国碳纤维工业发展缓慢,从CF发展回顾、特点、国内碳纤维发展过程、中国PAN基CF市场概况、特点、“十五”科技攻关情况看,发展聚丙烯腈基纤维既有需要也有可能。

3、玻璃纤维结构调整

我国玻璃纤维70%以上用于增强基材,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成本优势,但在品种规格和质量上与先进国家尚有差距,必须改进和发展纱类、机织物、无纺毡、编织物、缝编织物、复合毡,推进玻纤与玻钢两行业密切合作,促进玻璃纤维增强材料的新发展。

4、开发能源、交通用复合材料市场

一是清洁、可再生能源用复合材料,包括风力发电用复合材料、烟气脱硫装置用复合材料、输变电设备用复合材料和天然气、氢气高压容器;二是汽车、城市轨道交通用复合材料,包括汽车车身、构架和车体外覆盖件,轨道交通车体、车门、座椅、电缆槽、电缆架、格栅、电器箱等;三是民航客机用复合材料,主要为碳纤维复合材料。热塑性复合材料约占10%,主要产品为机翼部件、垂直尾翼、机头罩等。我国未来20年间需新增支线飞机661架,将形成民航客机的大产业,复合材料可建成新产业与之相配套;四是船艇用复合材料,主要为游艇和渔船,游艇作为高级娱乐耐用消费品在欧美有很大市场,由于我国鱼类资源的减少、渔船虽发展缓慢,但复合材料特有的优点仍有发展的空间。

5、纤维复合材料基础设施应用

国内外复合材料在桥梁、房屋、道路中的基础应用广泛,与传统材料相比有很多优点,特别是在桥梁上和在房屋补强、隧道工程以及大型储仓修补和加固中市场广阔。

6、复合材料综合处理与再生

复合材料论文范文第5篇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是由多层金属复合而成的,其通过将多层金属板经过叠压而形成,相对于颗粒增强复合材料,层状复合材料的制造工艺相对简单,同时能够达到工业应用的要求,随着科技的进步,金属层状复合材料已经由原来的双层发展到现今的多层金属材料复合,同时在制造的过程中,对于不同层板之间层板组分的合理选择以及选用相应的加工工艺,能够生产出符合工业特性要求的金属层状复合材料。通过使用金属层状复合材料能够有效地减少对于贵金属材料的使用,以较少的材料投入达到改善材料特性的目的,对于降低生产成本以及减少资源的浪费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2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

2.1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生产中的固-固相复合法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中的固-固相复合法是一种在上世纪30年代就发展起来的加工工艺,其主要原理是将两种或多种已经成型的板材通过叠加或者是轧制的方法使其能够形成多层复合的方式,从而使这种复合板材能够达到所需的性能要求。其中,复合板材所采用的轧制方法主要有热轧和冷轧两种,采用轧制的方法生产的复合板材具有生产成本较低、生产迅速以及成本板材的精度较高等优点,通过与现有的钢铁生产工艺及生产装备相结合能够实现大规模的生产,利用轧制法可复合的金属种类很多,但轧制复合往往需要进行表面处理和退火强化处理等工艺,板型控制困难,轧件易边裂,易形成脆性金属化合物,且道次轧制变形量大,需要大功率的轧机。

2.2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生产中的爆炸复合法

此种方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使用炸药作为主要的能源,从而将多种金属材料复合焊接成一体的加工工艺,采用此种加工工艺的优点是生产出来的板材具有很高的产品适应性且保留了复合材料原料的一些特性,同时生产的板材结合界面的结合强度较高,能够使得其在后续的加工过程中保持较为良好的加工特性,同时对于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大小以及形状等都具有很强的可调性且对生产设备要求较低,缺点是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巨大的噪音从而不利于生产的连续进行。

2.3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生产中的爆炸-轧制复合法

此种方法结合了固-固生产法中的轧制法以及爆炸法中的一些优点,通过使用此种方法可以使得金属层状复合材料板能够生产的尺寸更大、厚度更薄、长度更长以及更细的复合金属材料,从而使得金属材料的性能克服了单一工艺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2.4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生产中的扩散焊接法

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具有多种生产工艺及加工技术,扩散焊接是一种对在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复合加工中常用的技术,其能够进行多同种或不同种材料进行复合。在加热到母材熔点0.5~0.7的温度时,在尽量使母材不出现变形的程度下加压,使母材紧密接触,利用界面出现的原子扩散而实现结合的方法。

2.5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生产中的液-固相复合法

此种方法的原理是将一种(液相)的金属材料通过多种不同的方式均匀的浇铸在其他一种固态金属材料的表面,并依靠两种金属材料表面之间所产生的一定的反应来使两者之间出现结合,并在液态金属凝固后对其进行压力加工。

2.5.1直接浇铸复合法

直接浇铸复合法的制造工艺如下:首先需要将两块在内侧涂抹有剥离剂的钢板进行相应的叠合,并将两块钢板四周进行焊接后放入盛有金属液的铸模中,待到周围的液态金属凝固后进行一定的轧制,轧制完成后将焊接的钢板四周的焊缝去掉,从而可以得到分离后的两块液固复合板,在进行金属层状复合材料板的生产过程中如果做好对于加工温度的把控可以使得复合材料板具有较高的复合强度。此种方法操作方便、由于无需使用过多的机械设备以及其他附加工艺,因此,其加工成本较低,可以应用从而进行批量化生产,不足之处是由于需要将固态的金属板放置于高温下的液态液中待其凝固,在这一过程中,由于两者金属材料熔点的不同会使得高温的液态金属会对固态金属的表面造成一定程度的熔损,从而会对生产出来的金属层状复合材料板的质量造成一定的影响。双流铸造法又被称为双浇法,其主要是通过使用两种液态金属同时开始进行铸造,其主要利用的是两种合金之间的熔点差,通过将低熔点的合金首先浇注在一种特殊的扁模具中,而后通过将模具内的抽板进行一定的提升,其后再将高熔点的合金浇注在抽板提升后所留下的空位中,从而得到所需要的复合金属材料,使用此种方法需要做好时机的把控,特别是在金属液的浇注速度方面更是需要注意,从而使两层金属界面结合良好且界面稳定是比较严格的。

2.5.2钎焊法

钎焊法的主要原理是通过利用浸润的液态金属相凝固使两种金属焊合一起的技术方法。此种方法的加工工艺简单、操作方便,能够方便、快捷的完成异种金属之间的结合,其缺点是在钎焊结合部位的硬度不高,从而使得复合材料板出现小孔、夹渣、偏析等缺陷。

3金属层状复合材料中的表面工程技术

电镀主要是通过溶液中所含有的金属离子在导电的情况下聚集到电极中的阴极中并均匀的覆盖在阴极的表面使其形成能够与基体牢固相结合的镀覆层的过程。经过多年的发展,电镀已经成为了现今工业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电镀外,在材料表面工程处理中还具有刷镀、化学镀以及热喷涂、化学气相沉积法、物理气相沉积等多种表面处理技术,以上这些技术都各有优缺点,应当根据金属材料表面的特性需要适合的技术。

4金属层状符合材料的发展展望

随着科技的进步以及越来越多的新技术被应用于材料生产工艺中,现今,在金属层状复合材料的生产过程中主要有电磁成型复合、自蔓延高温合成焊接技术、激光熔覆技术、超声波焊接技术以及喷射沉积复合技术等。采用以上这些技术能够使得金属复合材料性能更高以及生产更为简单方便。

5结束语

复合材料论文范文第6篇

1.1数控加工技术复合材料模具的生产一般都是利用数控加工技术制造的,不同结构的模具及不同材质的模具都需要借助数控加工技术进行生产制作,数控加工技术能够有效地保证生产产品的精确度与质量标准。社会在不断发展与进步,数控加工技术亦是如此,新的高速数控铣削技术在生产复合材料模具的操作中运用,能够有效提高生产效率,并能有效做好产品的质量控制,所以数字化程度的加深绝对是一件美事。

1.2先进表面处理技术表面的技术处理是模具生产质量把控的重要环节之一,因为这关系着模具表层的成分及组织,它是模具性能的直接衡量指标,直接决定了模具的硬度、耐磨度及耐腐蚀性等,所以模具的表面处理必须受到足够的重视。现如今从生产上存在的表面处理技术概况来讲主要有以下几种:化学法、表层覆层法及激光法等。然而激光法就是目前数字化发展的典型代表,此方法现在被广泛应用在复合材料模具的生产加工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有效地处理模具表面存在的问题,实现规范模具标准,大大延长模具使用寿命。

1.3解决模具加工生产所面临的问题复合材料模具的生产加工环节必然会面临一些问题,比如在结构焊接过程中会出现残余变形和残余应力等问题,这个就必须采取合理的工艺措施并且选择科学的设计方案来预防问题的产生;加工精度和表面质量是比较关键也是技术难度系数比较高的环节,这个环节极易出现质量问题,这是由于多方面的因素共同导致的,所以在这个环节的每一步操作我们都需要谨慎,必要的话我们可以借用数字化检测设备对此环节进行严格的检测,预防问题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由于复合材料构件的不同类型及不同材质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热膨胀系数,这也是会影响复合材料模具成型的质量因素,所以我们在挑选材料时,尽可能选择热膨胀系数相近的材料,这样可以有效地防止由于热膨胀系数不同而产生的质量问题。

2结语

复合材料论文范文第7篇

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是针对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其内容涉及树脂基体、增强材料、增强材料的铺层和复合材料的夹层结构等多个方面,是一门理论联系实践应用、基础知识和科学发展前沿并行的课程。我们从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理论联系实际、启发式教学和考试方式多元化等多方面进行了课程改革和实践,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课程改革;课程实践;启发式;教育

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是本校针对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大四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是在学生学完了材料学概论、树脂基复合材料、复合材料工程实验等专业课程之后,为进一步拓宽学生的专业知识面、培养学生综合知识的运用能力而开设的,目的是培养其在复合材料原材料的选择、改性、结构设计方面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的教学内容包括复合材料概述、树脂基体材料结构与性能、高性能增强材料、增强材料铺层结构与性能及复合材料夹层结构等。复合材料概述部分重点介绍复合材料结构所包含的三个结构层次和复合材料的发展及应用近况;树脂基体材料部分主要介绍聚合物分子结构对性能的影响及基体材料的最新研究进展,让同学们通过学习掌握分子结构设计原理,初步具备从性能角度出发筛选合成原料的能力;增强材料铺层结构与性能和复合材料夹层结构部分突出复合材料结构的可设计性,根据复合材料结构件的受力情况,介绍增强材料铺设方式设计和夹芯材料选择的理论依据。不同于大学基础理论课,大学专业课的课堂教学内容必须紧跟本学科技术的发展。课堂教学中,教师在介绍完基础理论知识后,一定要配合实际的生产应用案例对其进行应用说明,这样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此知识点,并能通过实际的应用案例理解单纯追求某一性能指标是没有意义的,实际应用过程中应考虑工艺性能、应用性能、节能环保等综合因素。该课程为新开课,在教学内容、教学素材、教学方法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革,以适应复合材料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一、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信息化技术来辅助教学,丰富教学内容,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高密度的知识传授,增大教学信息量,并借助图片、动画、视频等媒介,增强学生的理解力,加深他们的记忆。[1]我们在传统的PPT中加入实物图片、工艺图片、三维设计动画、复合材料生产视频等,以丰富教学内容,把学生关心的一些复合材料应用领域的相关知识(复合材料原料、工艺及应用等)直接向学生演示出来,从而与文字讲义相呼应,给相对枯燥的教学注入兴趣和活力。多媒体教学(如制作动画、录像、图片和三维模型等)将原本抽象的、不易理解的复合材料多相结构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现,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加深对复合材料结构的理解,深层次理解复合材料结构对性能的影响。我们在查阅大量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编写了适合本课程教学特点的电子课件,并根据需要采用大量生动、形象的工艺流程图介绍复合材料的生产工艺,以实物图片介绍复合材料的应用领域,采用动画、视频的形式介绍复合材料不同层次的结构及结构设计对性能的影响。对于较难理解的章节,采用模型或模拟辅助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果。为了让学生较好地了解复合材料领域的发展,教师需要密切关注该行业国内外的发展动向,及时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获取与国际接轨的最新知识、先进教材和信息。教师需要适时地参加国内外复合材料展览会,对国内外参展公司的展品、设备和技术图片进行拍照、录像并整理,将其融入课程内容;还可以参加复合材料相关的学术研讨会,密切关注复合材料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的发展和应用,及时更新本课程的教学内容。

二、授课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课程,单纯以文字的形式介绍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特别是复合材料的夹层结构,很难介绍清楚,学生也很难想象,难以理解。因此,教学中一定要理论联系实践,以案例的形式讲授知识,如以风力发电机叶片、雷达罩、飞机机翼的结构为例,分别介绍其选材、结构,并解释原材料选择原因、结构设计的原理、性能特点、国内外的技术差距等。作为教师,将自己科研工作的实际应用案例加入课程讲授,理论联系实际,丰富课程内容的实用性,是非常必要的。不同高校复合材料专业的研究领域、研究特色不同,有的高校侧重于增强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如东华大学),有的高校重点研究复合材料结构件的设计制造(如武汉理工大学),而本校复合材料专业侧重于高性能树脂基体材料的研究与开发。在本课程的讲授过程中,我们将本校树脂基体方面取得的研究成果按相应类别穿插在课程内容中,如将耐腐蚀的乙烯基酯树脂、高残炭酚醛、脂环族环氧树脂、高性能芳炔树脂、高性能透波树脂等内容加入课程,分析其结构与性能特点。我校在复合材料增强材料、增强材料的铺设方式、复合材料结构的设计方面开展的研究工作较少,如果要想在这几章内容的教学中联系实践,教师需要做很多资料收集工作,特别是针对增强材料铺设方式和夹层结构部分,需要到相应的研究单位、生产单位进行调研,制作相应图片、三维模型、动画及视频,以丰富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理解。[2]

三、改进授课方式,采用启发式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点进行自主学习

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是复合材料专业大四学生的专业必修课,他们在此之前已经学完了大部分的专业课程,已基本掌握了复合材料的专业知识。本课程的目的是进一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实现与毕业课题研究、社会工作的衔接。因此,教学中应该改变以往的“老师讲、学生记”的方式,鼓励学生运用前面学过的专业知识去思考,激发创新思维,从中获得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成就感。教师可以提出现在行业中的难题,让同学们通过查找资料寻找解决方法,发挥大学生精力旺盛、创新性强的特点。[3-4]这也对教师提出了要求:要紧跟本学科的发展,与复合材料相关企业建立密切联系,了解本专业新型的原材料、成型技术、成型设备及新型制品结构。在复合材料概述中介绍新型的复合材料时,同学们对“自修复复合材料”非常感兴趣,但课上仅仅介绍了“自修复复合材料”的设计原理和性能特点及其在航天领域中的应用前景,教学中若能够以实物图片展示此材料的使用案例,以录像展示生产工艺过程,并提出应用过程中有待解决的问题,则可以更生动、具体地体现该材料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我们采用了启发式教学方法,建立教师和学生间双向互动的课堂气氛。教师采用提问的方式启发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对问题进行思考;当堂课不能解决的问题,则要求学生课后查找资料,以小论文的形式提交解决方案;鼓励学生探索科学前沿,激发学生对科学研究的兴趣。比如我们给学生留的课后作业为“你认为最有发展前景的复合材料是哪种类型?解释其原因”和“热固性树脂复合材料和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的优缺点及其发展趋势”。课余时间,学生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去查找相关的资料,了解该类复合材料的结构、性能、应用及发展情况。这样不仅能够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够激发其对复合材料科研的兴趣。[5-6]

四、考核方式多元化,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复合材料专业课程大多采用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考核,考试形式重于内容,考试分数重于能力,平时认真听课、认真思考的同学考试的分数倒不一定比背讲义、背课后题的同学高,这样打击了应用能力较强的同学的学习积极性,也与本课程的培养方案相悖。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是大四上半学期的专业必修课,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门课,旨在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发现实际生产中的问题并解决问题,传统的靠知识点记忆的考核方式显然已不适用于本课程,课程改革也应在考核方法上有所体现。根据知识点的不同,本课程宜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进行考核。重要的概念、原理、工艺、聚合物结构及性能等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点可采用闭卷考试,而不同类型复合材料的性能特点、发展及应用方面的知识是动态发展的,可以采用开卷考试的方式。这样学生可以在课下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详细了解复合材料的发展趋势,激发学习兴趣,拓展专业知识面。对于综合知识的运用,即从选择原材料、成型工艺选择、增强材料的铺设方式、夹层结构设计等方面设计某复合材料结构件,则采用小论文的形式考核,如设计轻质高强的工字梁结构。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可以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我们通过教学题材的更新、教学内容的多样化、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力争从教师讲授向学生在老师的启发下自主学习的模式转变,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主动性、激发学生创新性的目的。课程改革和创新需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摸索,我们将结合复合材料新技术的发展,继续探索复合材料结构与性能教学新模式。

作者:宋宁 侯锐钢 周权 陈麒 王帆 方俊 倪礼忠 单位:华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特种功能高分子材料及相关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参考文献:

[1]赵洪凯,肖力光,刘亚冰,等.《复合材料》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J].广州化工,2010,38(10):229-230,236.

[2]邓洪.材料化学专业《复合材料》课程建设与教学研究[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3):142-144.

[3]曹尤,王丽华,谷亚新.具有土木建筑特色的聚合物复合材料课程建设[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4(3):326-328.

[4]杨晓洁.“英特尔”未来教育与课改理念的融合———《复合材料》教学设计与反思[J].教育科研论坛,2010(7):56-57.

复合材料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金属复合材料;膨胀系数;NiTi合金

1 细观力学方法

NiTi-Al 金属基复合材料中NiTi合金纤维和Al基体为机械结合,机械结合是依靠Al基体和NiTi纤维之间摩擦力而完成,因此具有这类结合类型的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差。若承受垂直于纤维方向的载荷,NiTi/Al界面很容易松开而导致金属基复合材料失效。因此,NiTi/Al界面的性质决定了NiTi-Al 金属基复合材料材料只能承受沿纤维方向的载荷。下文将讨论的是NiTi-Al 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轴向弹性模量、泊松比、抗拉刚度、屈服强度、膨胀系数等热机械性能的计算分析方法。

特征单元:特征单元是一种几何单元,使得复合材料的力学场变量(包括应力、应变、刚度、强度等)相对这种几何单元而言是连续的。在特征体元上建立直角坐标系(x1,x2,x3),x1沿着纤维的轴线方向称为单向复合材料的径向,x2和x3则位于和纤维垂直的平面内,称为单向复合材料的横向。用V’代表特征体元的体积,特征体元内纤维和基体的体积分别用Vf'和Vm'表示。特征体元内求任意的应力和应变分量均是点坐标的函数,相对特征体元取平均值后的应力分量为:

(1)

式中:V'f-NiTi纤维在特征体元内体积分数;V'm―Al在特征体元内体积分数。

对第i个应变分量取平均,得到:

(2)

物体的体积或长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现象称为热膨胀。假设物体原来长度为L0,温度升高ΔT后,长度增加了ΔL,则:

(3)

式中:?琢L-线膨胀系数,表征物体受热时长度增大能力。

下文采用细观力学的方法,结合弹性力学理论并假设界面呈完美结合状态来研究NiTi-Al 金属基复合材料 纤维轴向的膨胀系数。假设金属基复合材料纤维方向膨胀系数为?琢,Al基体的线膨胀系数为?琢m,纤维的膨胀系数为?琢f,温度上升?驻T,基体和纤维的热变形相等,等于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轴向应变。则有:

基体中的热应力平衡:

由上面推导可见金属基复合材料的膨胀系数与NiTi合金和Al基体的膨胀系数及体积分数有关,下文将进行实验验证。

2 NiTi-Al复合材料单向膨胀系数实验测量

膨胀测试仪为湘潭湘仪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PCY-G系列膨胀测试仪器,系统测量误差在±0.1-0.05%之内,膨胀值测试分辨率为1μm,升温速度0-100℃/min 可调。

将样品尺寸制成长50±1mm,宽度为6.5±0.1mm。共有四个样品,从1号到4号NiTi合金的体积分数分别为0、2.07%、3.12%和4.56%。

3 实验测试结果与讨论

图1为膨胀系数测试仪测得的线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变化曲线,随着温度的升高,膨胀系数渐渐趋近于一个稳定值。从图中可知,NiTi-Al复合材料的单向膨胀系数随着NiTi体积分数的增加而减小。NiTi合金的初始预应变为4.5%,由于NiTi合金的形状记忆效应,当NiTi合金受热时,初始预应变将回复至零,但是由于Al基体的约束,NiTi合金内部将产生较大的回复力,这部分回复力通过NiTi/Al界面传递给Al基体,阻碍Al基体随温度的升高而膨胀,这样从整体来看,NiTi-Al复合材料的膨胀系数比纯铝材料的膨胀系数要小。

图1 线膨胀系数测试

表1列出了不同体积分数NiTi-Al复合材料在100℃的单向膨胀系数实验测试值与理论值。表1为100℃时不同NiTi合金体积分数NiTi-Al复合材料膨胀系数理论值和实验值对比图,从图中可知,理论预测值与实验值对比很相近,在NiTi体积分数为4.56%时,理论值与实验值对比最大误差为6.14%,这也从侧面证明了用细观力学的方法分析NiTi-Al复合材料的热-力学性能是较为准确的。

复合材料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复合材料与工程;人才培养;专业面;工程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0?摇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4)01-0098-02

复合材料是材料科学与工程发展最为活跃的前沿领域之一,是国防和国民经济建设的关键高技术新材料。我国高校开设的本科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一般以聚合物基复合材料为主线,目标是培养具备复合材料与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实验技能,适应现代复合材料高科技化发展趋势,掌握复合材料设计与制备技术,能从事先进复合材料与结构的设计、制备、评价的高级专业技术人才。我国聚合物基复合材料工业发展迅猛,产销量居世界首位。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的研究和应用水平,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面对日益增加的技术需求与教学内容的大量更新,为适应现代教育培养的新形势,必须对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进行全面研究与改革。济南大学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自1995年招收本科生,1999年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我校的人才培养教学实践和对其他高校的调研结果表明,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课程体系中普遍存在四个方面的问题:①化学与力学知识薄弱,创新能力差;②专业面太窄,毕业生工作适应性差;③理论与实践环节脱节,学生解决实际工程能力弱;④没有很好体现办学特色。针对上述问题,如何根据当今复合材料的发展,开展先进的、科学可行的专业人才培养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加强有机化学、高分子知识的讲授

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基体材料是有机物。有机化学是一门探讨有机分子结构性质、有机反应途径机理以及相关产物分离与结构鉴定的基础科学,是本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有机化学是聚合物合成的反应类型和反应机理的坚实基础。教学过程中应培养学生从有机化学的角度学习和设计聚合物合成的反应过程,提高学生学习高分子化学的效率,启发学生对聚合物设计的创新思维。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是本专业两门重要的专业技术基础课,既是理论学科,又是应用学科,涉及理论和实验教学两方面[1]。其专业理论性强,概念复杂,抽象难懂,聚合反应机理都是微观的,内容较难掌握,容易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教学内容与学时数减少的矛盾日益突出。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授课过程应结合复合材料常用聚合物基体材料,注重对各知识点进行重组和精练,不拘泥于教材内容的排序,兼顾聚合物基体最新的科技进展,做到重点突出,主次分明,紧密结合工程实践应用。

二、加强力学与结构设计知识的讲授

复合材料既是一种材料又是一种结构。复合材料的组分材料和纤维的铺设方向可以按照设计要求进行选择,即复合材料具有可设计性。复合材料的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是复合材料力学的重要特点。与常规材料的力学理论相比,普通力学问题在复合材料力学中需要重新研究,以确定常规材料的力学理论、方法、公式的适用性与如何修正。对于复合材料的结构进行力学分析和设计计算必须以准确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数据为前提。随着复合材料的开发和应用,复合材料力学已形成独立的学科分支并蓬勃发展。

三、扩宽专业面,提高毕业生工作适应性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涉及面广,内容多,如何根据社会的不同需要设置不同的专业教学知识体系十分重要,也非常困难。从毕业生就业和工作情况分析,应进一步扩宽学生知识面,提高其工作适应性。复合材料行业的发展,一方面分工越来越细,出现高度专业化趋势;另一方面技术复合程度越来越高,出现高度综合化趋势。因此,在专业课与选修课的设置上应充分考虑,使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工程素质与管理素质得到提高,工作的适应性增强。针对这种情况,我校对课程体系设置进行了改革,主干学科还是材料科学与工程,主要课程包括工程力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及物理、材料科学基础、材料复合原理、复合材料学、复合材料聚合物基体、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复合材料结构设计基础、复合材料测试技术、现代材料测试技术。选修课的设置充分考虑扩宽知识面和就业,具体科目包括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概论、新型建筑材料、工业仪表与工程测试、计算机辅助设计、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金属材料概论、材料科学研究方法、建筑装饰材料、建筑装饰艺术设计等。

四、进一步加强实践实训环节,提高毕业生工程能力

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属工程技术型专业,应侧重对学生工程能力、推广应用能力的培养。复合材料工业一直持续快速发展,其发展速度远超过经济发展速度,并且没有任何减速的迹象。限制其发展的主要因素是不能提供足够的训练有素的工程师。针对这种情况,我们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方案,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将教学实验、实习、科研实践相结合,将校内外实践教学相结合,增加开设了两周的综合性实验和一周的设计性实验。同时,与企业建立了多个复合材料教学实践基地,除了规定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实习以外,再组织有兴趣的同学利用寒暑假在企业进行实地学习,并请企业参与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定期邀请相关的专家报告他们的新产品开发研究,介绍行业新工艺与新设备。实践教学效果得到显著提高。

五、结合各校实际情况,体现学科的办学特色

各高校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办学条件差异较大,应扬长避短,积累优势,形成自己的特色[2]。复合材料按照基体材料的分类可以分为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金属基复合材料。我校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在十多年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办学特色和科研方向,将专业教学与科研融为一体。结合我校传统无机非金属材料的基础优势,在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中,将专业面从聚合物基复合材料拓宽到无机非金属基复合材料,并保持无机基复合材料的优势和特色。我校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于2009年被评为山东省品牌专业。实践表明,我们的特色办学促进了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在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方面发挥了独到的作用,也为学生就业扩宽了渠道,为山东省复合材料行业发展做出了贡献。总之,复合材料工程技术型专业人才的培养,应加强相关基础知识的讲授,扩宽学生知识面,努力提高学生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着力解决学生工程能力弱的问题,使毕业生在复合材料生产、设计及研究开发等方面具有更快更高更强的工作适应性。

参考文献:

[1]郝智,伍玉娇,罗筑,黄彩娟.高分子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初探[J].高分子通报,2012,(5):116-118.

复合材料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热膨胀本征应变,三相胞元,Eshelby-Mori-Tanaka方法,热膨胀系数

 

1 引言

颗粒性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1],但是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复合材料构件不可避免地产生热膨胀,导致结构尺寸发生变化而产生热变形,过大的热变形会导致结构破坏,这就要求材料具有很强的高温稳定性和低的热膨胀系数。而对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进行预报是细观力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材料进行热分析的基础。当前,对于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预报多见于单向或长纤维复合材料[2-5],而对于颗粒性复合材料研究较少[6]。姚占军等人利用二相胞元法预报了颗粒增强镍基合金复合涂层的热膨胀系数,但其所建立的模型中并未考虑界面因素影响[8]。

本文基于细观力学理论建立了包含脱粘界面在内的复合材料四相模型,如图1所示;将颗粒夹杂、脱粘界面和基体壳简化为椭球三相胞元;根据Eshelby- Mori-Tanaka方法推导得到颗粒夹杂和脱粘界面的热膨胀本征应变,进而求出三相胞元的热膨胀系数;考虑到三相胞元在复合材料中随机分布,应用坐标变换公式得到复合材料平均热膨胀应变,进而求得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2 热膨胀本征应变

取出一个三相胞元如图2所示,设三相胞元、颗粒夹杂以及脱粘界面体积分别为V为V1为V2,颗粒夹杂和基体的弹性常数分别为L1和L0,热膨胀系数分别为和。论文大全,三相胞元。

当温度变化ΔT时,由于基体和颗粒夹杂热膨胀系数失配而产生热应力为

(1)

式中,为颗粒与裂纹相互作用引起的扰动应变。

利用Mori-Tanaka方法和Eshelby等效夹杂理论可知颗粒中应力为:

(2)

其中,

(3)

式中,为是基体与颗粒的应变差值,是颗粒的等效本征应变,是基体和颗粒热失配应变,

(4)

此处

(5)

由于颗粒各向同性,我们知道

(6)

假设脱粘界面中存在应力,其弹性常数为,则根据式(2)得到:

(7)

(8)

其中,为脱粘界面与基体的应变差值,为脱粘界面的的Eshelby张量[7]。论文大全,三相胞元。论文大全,三相胞元。

实际上三相胞元脱粘界面处不存在应力,即,因此有

(9)

根据三相胞元内部扰动应力自平衡条件:

(10)

这里将(1)、(2)式代入(10)式得

(11)

式中,

将(3)和(11)式代入到(2)式得

(12)

上式,

其中,

将(11)和(12)式代入到(9)得到

(13)

式中

3 三相胞元等效热膨胀系数

体积为V的三相胞元的平均应变可以借助总量平衡的方法得到

(14)

将(3)、(8)和(11)式代入(14)得到

(15)

将(12)和(13)式代入(15)得到

(16)

式中,

矩阵K为3×3阶对称矩阵,可写成如下形式

(17)

式中Ki由颗粒和脱粘界面的Eshelby张量以及基体和颗粒的弹性常数确定。论文大全,三相胞元。

根据(16)和(17)可知

(18)

由此可得到三相胞元的热膨胀系数为:

(19)

4 复合材料的有效热膨胀系数

假设三相胞元椭球的三个主半轴长为,三相胞元椭球形颗粒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其中为材料的对称轴,并且。论文大全,三相胞元。三相胞元颗粒在复合材料中随机分布,并设轴与x,y,z轴分别成,,角。

当无限大体内部温度改变时,单个三相胞元颗粒产生的热膨胀应变为:

(20)

再由应变换轴公式知单个三相胞元颗粒在坐标轴x,y和z方向的热膨胀应变为:

(21)

因为三相胞元颗粒在复合材料中随机分布,材料的平均热膨胀应变为所有颗粒的热膨胀应变关于随机后的均值,取分布函数为,则有

(22)

经积分得

(23)

由上式可看出复合材料为各向同性,进而求出复合材料的有效热膨胀系数为

(24)

图3给出含有脱粘界面体积分数分别为0.03%、0.05%和0.07%时,复合材料有效热膨胀系数随颗粒含量变化曲线。从中可以看出,复合材料有效热膨胀系数随着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主要因为颗粒的热膨胀系数大于基体的热膨胀系数,其含量越大,对复合陶瓷的热膨胀系数影响也越大;另外,脱粘界面含量越高,热膨胀系数也越小,因为复合材料在受热膨胀时,微裂纹存在会降低颗粒对基体的影响,满足一般规律。

图4给出含界面体积分数分别为0.03%、0.05%和0.07%时,复合材料有效热膨胀系数的尺度效应。论文大全,三相胞元。从中可以看出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随颗粒直径增加而减小,因为颗粒的热膨胀系数大于基体的热膨胀系数,直径越大,单个颗粒的影响也大。

5结论

1)本文基于细观力学方法建立了包含脱粘界面在内的复合材料四相模型,将颗粒夹杂、脱粘界面和基体壳简化为椭球三相胞元,并根据Eshelby-Mori-Tanaka方法得到颗粒夹杂和脱粘界面的热膨胀本征应变,推导出三相胞元的纵向和横向热膨胀系数;

2)根据三相胞元的方位随机性,结合应力应变换轴公式确定复合材料平均应变,进而求得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

3)数值结果表明:随着颗粒夹杂含量增加,复合材料有效热膨胀系数会减小;另外,复合材料有效热膨胀系数具有较强的尺度效应,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热膨胀系数会降低。

参考文献

[1]Wang Junying, Ni Xinhua, Yang Qizhi.Study of thermal fatigue resistance of a composite coating made by a vacuumfusion sintering metho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Management 2003,8: 60-64.

[2]Z Haktan Karadeniz, Dilek Kumlutas. Anumerical study on the coefficients of thermal expansion of fiber reinforcedcomposite materials[J]. Composite Structures, 2005, 55(1): 1-10.

[3]孙志刚,宋迎东,高希光,高德平.细观结构对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 2004,21(2):146-151.

复合材料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热膨胀本征应变,三相胞元,Eshelby-Mori-Tanaka方法,热膨胀系数

 

1 引言

颗粒性复合材料由于其优异的性能在工程实际中得到广泛应用[1],但是在高温条件下工作的复合材料构件不可避免地产生热膨胀,导致结构尺寸发生变化而产生热变形,过大的热变形会导致结构破坏,这就要求材料具有很强的高温稳定性和低的热膨胀系数。而对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进行预报是细观力学界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对材料进行热分析的基础。当前,对于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预报多见于单向或长纤维复合材料[2-5],而对于颗粒性复合材料研究较少[6]。姚占军等人利用二相胞元法预报了颗粒增强镍基合金复合涂层的热膨胀系数,但其所建立的模型中并未考虑界面因素影响[8]。

本文基于细观力学理论建立了包含脱粘界面在内的复合材料四相模型,如图1所示;将颗粒夹杂、脱粘界面和基体壳简化为椭球三相胞元;根据Eshelby- Mori-Tanaka方法推导得到颗粒夹杂和脱粘界面的热膨胀本征应变,进而求出三相胞元的热膨胀系数;考虑到三相胞元在复合材料中随机分布,应用坐标变换公式得到复合材料平均热膨胀应变,进而求得复合材料的热膨胀系数。

2 热膨胀本征应变

取出一个三相胞元如图2所示,设三相胞元、颗粒夹杂以及脱粘界面体积分别为V为V1为V2,颗粒夹杂和基体的弹性常数分别为L1和L0,热膨胀系数分别为和。论文大全,三相胞元。

当温度变化ΔT时,由于基体和颗粒夹杂热膨胀系数失配而产生热应力为

(1)

式中,为颗粒与裂纹相互作用引起的扰动应变。

利用Mori-Tanaka方法和Eshelby等效夹杂理论可知颗粒中应力为:

(2)

其中,

(3)

式中,为是基体与颗粒的应变差值,是颗粒的等效本征应变,是基体和颗粒热失配应变,

(4)

此处

(5)

由于颗粒各向同性,我们知道

(6)

假设脱粘界面中存在应力,其弹性常数为,则根据式(2)得到:

(7)

(8)

其中,为脱粘界面与基体的应变差值,为脱粘界面的的Eshelby张量[7]。论文大全,三相胞元。论文大全,三相胞元。

实际上三相胞元脱粘界面处不存在应力,即,因此有

(9)

根据三相胞元内部扰动应力自平衡条件:

(10)

这里将(1)、(2)式代入(10)式得

(11)

式中,

将(3)和(11)式代入到(2)式得

(12)

上式,

其中,

将(11)和(12)式代入到(9)得到

(13)

式中

3 三相胞元等效热膨胀系数

体积为V的三相胞元的平均应变可以借助总量平衡的方法得到

(14)

将(3)、(8)和(11)式代入(14)得到

(15)

将(12)和(13)式代入(15)得到

(16)

式中,

矩阵K为3×3阶对称矩阵,可写成如下形式

(17)

式中Ki由颗粒和脱粘界面的Eshelby张量以及基体和颗粒的弹性常数确定。论文大全,三相胞元。

根据(16)和(17)可知

(18)

由此可得到三相胞元的热膨胀系数为:

(19)

4 复合材料的有效热膨胀系数

假设三相胞元椭球的三个主半轴长为,三相胞元椭球形颗粒为横观各向同性材料,其中为材料的对称轴,并且。论文大全,三相胞元。三相胞元颗粒在复合材料中随机分布,并设轴与x,y,z轴分别成,,角。

当无限大体内部温度改变时,单个三相胞元颗粒产生的热膨胀应变为:

(20)

再由应变换轴公式知单个三相胞元颗粒在坐标轴x,y和z方向的热膨胀应变为:

(21)

因为三相胞元颗粒在复合材料中随机分布,材料的平均热膨胀应变为所有颗粒的热膨胀应变关于随机后的均值,取分布函数为,则有

(22)

经积分得

(23)

由上式可看出复合材料为各向同性,进而求出复合材料的有效热膨胀系数为

(24)

图3给出含有脱粘界面体积分数分别为0.03%、0.05%和0.07%时,复合材料有效热膨胀系数随颗粒含量变化曲线。从中可以看出,复合材料有效热膨胀系数随着颗粒含量的增加而减小,主要因为颗粒的热膨胀系数大于基体的热膨胀系数,其含量越大,对复合陶瓷的热膨胀系数影响也越大;另外,脱粘界面含量越高,热膨胀系数也越小,因为复合材料在受热膨胀时,微裂纹存在会降低颗粒对基体的影响,满足一般规律。

图4给出含界面体积分数分别为0.03%、0.05%和0.07%时,复合材料有效热膨胀系数的尺度效应。论文大全,三相胞元。从中可以看出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随颗粒直径增加而减小,因为颗粒的热膨胀系数大于基体的热膨胀系数,直径越大,单个颗粒的影响也大。

5结论

1)本文基于细观力学方法建立了包含脱粘界面在内的复合材料四相模型,将颗粒夹杂、脱粘界面和基体壳简化为椭球三相胞元,并根据Eshelby-Mori-Tanaka方法得到颗粒夹杂和脱粘界面的热膨胀本征应变,推导出三相胞元的纵向和横向热膨胀系数;

2)根据三相胞元的方位随机性,结合应力应变换轴公式确定复合材料平均应变,进而求得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

3)数值结果表明:随着颗粒夹杂含量增加,复合材料有效热膨胀系数会减小;另外,复合材料有效热膨胀系数具有较强的尺度效应,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加,热膨胀系数会降低。

参考文献

[1]Wang Junying, Ni Xinhua, Yang Qizhi.Study of thermal fatigue resistance of a composite coating made by a vacuumfusion sintering method[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Engineering andManagement 2003,8: 60-64.

[2]Z Haktan Karadeniz, Dilek Kumlutas. Anumerical study on the coefficients of thermal expansion of fiber reinforcedcomposite materials[J]. Composite Structures, 2005, 55(1): 1-10.

[3]孙志刚,宋迎东,高希光,高德平.细观结构对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研究[J].应用力学学报, 2004,21(2):146-151.

复合材料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导电性;应用

中图分类号:TQ 3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6)06(a)-0000-00

导电高分子材料就是在高分子材料的基础上,根据使用的要求,加入了相应的导电体,经过多重技术的处理之后,使其具有了较高的导电能力。而由于这种材料在制造的过程中,使用对材料的要求不高,使用的技术加工手段简单,使用的生产成本较低,导电性能较好等原因,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重视。因此,为了使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在当前阶段中更好的应用,在当前的科学研究中,加强对其进行研究成为了必然趋势。

1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电理论

1.1 统计渗滤模型

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电理论中,首先就是统计渗滤模型,这一模型通常是几何模型为基础上建立的,就是将复合材料中基本物质使用一定技术将其抽象化,使其存在一定形状的分散体系,然后根据一定的机理要求,将其进行重新的排列,使其重新组合成一个整体,使高分子材料中的基本物质成为了连续相,而加入的导电体材料根据其功能的不同,有些成为了连续相,有些成为了分散相,这些有效的分散相以及连续相,就在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中构造出了导电通道。在这一模型的基础上,对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阻率与导电体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在两者之间建立相应的联系。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在建立统计渗滤模型时,根据不同的需求,将基本物质抽象为形状、大小不同的球型、规则的多面体等,同时将导电体抽象成连续性的珠串等[1]。这种模型有效的将高分子材料的导电理论进行了阐述,但是其也具有一定的缺点,就是其只能使用在较为简单的复合材料中,复合材料中只能有一种基本物质以及导电体材料,对于具有多种基本物质或者导电体材料的复合材料时,虽然也能建立相应的模型,但得到的理论与实际之间会存在较大的差异。

1.2 热力学模型

随着统计渗滤模型的使用,人们逐渐的发现其有一些缺点,例如在构建模型时,往往忽略了基本物质与导电体之间的作用关系,使得到的结果具有一定的偏差,不满足当前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就研究出了热力学模型来对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导电理论进行了阐述,使结果得到了很大的改进。这一理论是以热力学原理的基础上建立的,在这项理论中,认为构建导电通道的过程中,导电体处于临界状态的体积与模型中多余的自由能具有一定的联系,当模型中多余的自由能达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会在模型的内部自动的构建出导电通道。并且,高分子材料中基本物质的熔融粘度较大,更好的阻止了平衡相的分离;导电体粒子的直径较小,更好的帮助平衡相分离。使用这种模型来对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进行阐述与实际更加接近[2]。

2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特殊效应理论

导电高分子材料的性能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在特定的环境中,其性能也会逐渐的在变化着。例如一些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在拉力或压力的作用下,就会出现一些特别的效应,例如压敏效应、拉敏效应等,可以根据这些特殊的效应来对地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进行阐述。

在压敏、拉敏效应理论中,可以利用通道理论对其进行阐述。在不同的高分子材料,所中具有的临界范围不同,在压敏的情况下,材料中的导电体相对就不是很多,使得导电体的分布不是很好,无法直接构造出导电通道,如果在这时向复合材料施压,压力不是很高时,没有达到材料的最大临界值,复合材料仍然具有高阻态;当所施加的压力过高时,超过了最大临界值,就会使复合材料发生一定的形变,使其内部构建出了导电通道,从而使其具有了导电性。在拉敏的情况下,材料含有大量的导电体,其内部具有一定的导电通道,这时在对其使用拉力时,当垃圾过大,超过最大临界值时,复合材料就会发生形变,致使其全本具有的导电通道遭受了损坏,从而使复合材料不在具有导电性[3]。

3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以及发展趋势

3.1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

导电高分子的原材料一般为聚合物或者具有导电效果较强的填充物,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成功研制出了具有良好导电性的高分子复合材料,且随着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广泛应用,也增加了抗静电、电磁波屏蔽等功能,使得导电高分子材料获得了巨大的技术突破,目前,根据导电高分子材料的性能不同,可以将其分为半导体材料、高导电体材料、热敏导体材料等,其材料成分不仅有金属材料,如铜、铝等,同时也含有碳系聚合物,大大增加了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稳定性,同时降低了制作成本。另外,由于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优点,使得基于传统的工作方式有了极大程度的改善,如在开关元件生产过程,传统的导电材料的在开关中虽然能够保证电流的有效传输,但是金属材质会产生无用功率,同时导体过热还会引发安全事故,因此,在开关元件的生产中应用高分子复合材料,能够有效的保护用电安全,同时,利用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热效应,能够制作出热敏传感器,提高能源的利用率,另外,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也在航电器的制作、煤电系统、建筑施工中有着广泛的应用[4]。

3.2 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

由于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非常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我国重视并鼓励高分子复合材料研究的创新和发展,但是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较强的不稳定性,其性能容易受到制作工艺、制作环境等外在因素的影响,近年来,先进的导电理论指出寻研制能与复合材料稳定结合的导点模型是未来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发展方向。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已经得出复合体系的构建是建立导线模型的前提要素,利用拓扑学方法能够有效的对复合材料的参数进行测量,同时能够有效的观测出不同添加剂对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影响。由于高分子复合材料必须具有实用性,因此,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上也偏向于增加其稳定性、轻便型、降低制作工艺与成本,同时使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能够适应不同的温度及湿度,扩大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应用范围,尽管在理论研究上存在诸多的困难,但是在应用方面已经取得了巨大的突破[5]。

4 总结

综上所述,在现阶段的发展中,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占据重要的作用,有效的对其进行使用,可以更好地促进社会的发展。并且随着不断对其进行研究,相关的理论知识已经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处在了一个瓶颈阶段,很难在使其继续发展。因此,在当前阶段对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进行研究时,就要向着应用方面进行研究,使其在实际中起到更大的作用,有效的促进我国社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陆昶,胡小宁,赫玉欣等.特殊形态结构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学性能[J].材料研究学报,2012,07(01):37.

[2]屈莹莹,赵帅国,代坤等.各向异性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研究进展[J].塑料工业,2012,06(05):22.

[3]徐晓英,王世安,王辉.复合导电高分子材料微观网络结构及导电行为仿真分析[J].高电压技术,2012,10(09):2221.

复合材料论文范文第13篇

论文摘要:通过复合材料理论和劈裂试验的比较,确定了含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劲度模量;利用损伤理论计算了已含表面裂缝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探讨了新型纤维增强沥青路面。论文关键词:纤维增强沥青路面;复合材料理论;劈裂试验;损伤力学;疲劳寿命 日益增长的经济建设对道路交通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围绕减少道路病害,提高道路寿命的研究为世界各国所重视。沥青路面的设计大修期为15年,而目前我国的沥青路面往往8年~10年就需要进行检修。以路面寿命30年计,资料表明这期间用于道路的维修费用几乎等于新建道路的投资。可见提高公路寿命,延缓检修期至关重要。影响公路质量重要的因素之一是路面损伤,其中最突出的表现为路面裂缝。本文通过复合材料理论和劈裂试验的比较,确定了含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劲度模量;利用损伤理论计算了已含表面裂缝沥青路面的疲劳寿命,进而探讨了新型纤维增强沥青路面,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1 含纤维沥青混凝土劲度模量的确定1.1 复合材料理论与计算 当短纤维加到沥青混凝土中,纤维与纤维、纤维与周围基体之间由于纤维的不连续性而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它会显著地影响复合材料的韧性和破坏过程。那么,短纤维究竟如何影响复合材料的破坏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纤维究竟起到加筋作用、还是桥联作用即或是二者兼而有之?很难判断。因此,本文在认为纤维任意分布在混凝土的前提下,应用复合材料理论,在宏观上和试验的基础上,来确定含纤维沥青混凝土的劲度模量,并探索了纤维含量的最佳值。国内外目前使用的纤维主要有木质素纤维、芳纶纤维、玻璃纤维。本文使用芳纶纤维,因为芳纶纤维与沥青混凝土的粘结性好。纤维和沥青混凝土的材料参数见表1。由复合材料理论知[1,2],纤维任意分布的复合材料的有效体积模量和剪切模量分别为:k/k0=1/(1+cp ) μ/μ0=1/(1+cp) (1)式中 k,k0———分别为复合材料的有效体积模量和基体的体积模量;μ,μ0———分别为复合材料的有效剪切模量和基体的剪切模量;c———为增强体积百分含量。纤维沥青混凝土中,沥青混凝土为基体,纤维为增强体。p=p2/p1 q=q2/q1 式中p1=1+c[2(s1122+s2222+s2233-1)(a3+a4)+(s1111+2S2211-1)(a1-2a2)]/3ap2=[a1-2(a2-a3-a4)]/3a (3)q1=1-c{2/5[(2S1212-1)/[2S1212+μ0/(μ1-μ0)]]+1/3(2S2323-1)/[2S2323+μ0/(μ1-μ0)]-1/15a×[(s1122-s2233)(2a3-a4+a5a)+2(s1111-s2211-1)×(a1+a2)+(s1122-s2222+1)(2a3-a4+a5a)]}q2=-2/5[2S1212-1/2S1212+μ0/(μ1-μ0)]-1/3[1/2S2323+μ0/(μ1-μ0)]+1/15a×[2(a1+a2-a3)+a4+a5a)] (4)s1111=0, s2211=s3311=v0/[2(1-v0)]s2222=s3333=(5-4v0)/[8(1-v0)],s2323=(3-4v0)/[8(1-v0)]s2233=S3322=(4v0-1)/[8(1-V0)],s2323=(3-4V0)/[8(1-v0)]s1122=s1133=0,s1212=s1313=1/4 (5)a1=6(k1-k0)(μ1-μ0)(s2222+s2233-1)-2(k0μ1-k1μ0)+6k1(μ-μ0)a2=6(k1-k0)(μ1-μ0)s1133+2(k0μ1-k1μ0)

复合材料论文范文第14篇

本书包含了大量的论题,向我们展示了不同领域的先进复合材料的研究和发现,尤其是在航空航海领域甚至是在陆上的应用。

本书共分为5章:1.简介,后4章是主题论文合集:1.前言,简要介绍金属及材料学会年会及成书的原因;2.复合材料的加工和设计,论题包括(1)10%铝基飞灰复合材料的形变特性在空间航空中的应用;(2)B4C在铝基复合材料中对机械性能和耐腐蚀性上的影响;(3)细菌纤维素对β相聚偏二氟乙烯的相稳定增强研究;(4)合成复合TaCTaB2粉末;3.复合材料的微观结构和相图表征,论题包括(1)激光沉积原位TiC增强镍基复合材料:微观结构和摩擦学性能研究;(2)挤压浸透法生产微石英增强铝合金金属基复合材料;(3)混合金属功能梯度复合材料的挤压浸透法技术生产和表征;(4)磁性记忆合金NiCo40+xAl30-x\[X=0、3、6、10\]的微观结构和机械性能;(5)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定向凝固;4.材料的机械性能的发展,论题包括(1)一种高机械性能的金属纳米复合材料:NbTi纳米线和NiTi基复合材料的反常热膨胀; (2)复合材料数据融合无损检测技术对累计损伤进行定量;(3)计算预测玻璃态聚合物和热固塑料的机械性能;(4)多尺度表征SiC/SiC复合材料;(5)用于航空的铝基金属复合材料在加工中的断裂韧性和损伤力学研究;5.复合材料的界面和粘结,论题包括(1)连续纤维增强陶瓷铝基复合材料的多尺度建模;(2)冲击检测在评价复合材料层合板弱键中的发展;(3)用等离子体处理高分子纤维来增强织物复合材料层合板的机械性能;(4)1758K下钛铝合金对TiCx的润湿性研究;(5)用于汽车工业的金属聚合物金属三明治结构的成形极限图。

本书适合材料化学、固体物理、建筑学专业的研究生阅读,同时对从事复合材料研究工作的工程师、科学家和技术人员能够开阔视野,同时储备一些如何根据不同应用领域来选择和使用先进复合材料的相关知识。

复合材料论文范文第15篇

论文关键词:复合材料,电导率,渗流阈值

1.1引言

复合材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性能的材料按一定的方式组合而成,具有单一材料所不能获得的综合优良特性或功能的材料。通过复合不仅能使几种材料的性能互为补充,而且可能产生单一材料所没有的新特性。

电导率是材料最重要的物理性能之一。考察聚合物复合材料的电导率的目的有三个方面:(1)制取高性能的电工绝缘材料;(2)制取具有中等电导率的材料,用于涂层、屏蔽或避免静电电荷;(3)制取具有金属性电导的导电聚合物。

由于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具有类似于金属的良好导电性能,同时具有类似于高分子材料的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方便加工的特点。而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就是一种质优价廉的电磁屏蔽材料。验研究表明: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主要决定于其所填充的导电材料的含量、电导率、形状、分布等因素。理论上准确计算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电性能是非常困难的。人们常常将问题简化,忽略所填充的导电颗粒的形状和分布来建立电导模型去研究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电过程[1]。我们建立了一个考虑导电颗粒形状影响的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导电模型。利用该模型计算了碳纤维-聚脂树脂复合材料的有效电导率,结果表明该理论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较好。

1.2理论模型

我们研究这样一个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系统。它是由N1个椭球形的导电颗粒均匀地分散在N2个高分子颗粒中组成的。假定在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中第j个椭球形导电颗粒的三个半轴长分别为, 和,导电颗粒的量子隧道深度为t,那么该导电颗粒的实际体积与其有效导电体积的比值为

(1.1)

所以,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就可看作由有效导电颗粒和绝缘高分子颗粒构成。设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有效电导率为;有效导电颗粒的电导率为;高分子颗粒的电导率为。

根据平均极化理论[2],可以利用式(1.2)来计算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沿k 轴方向()有效电导率。

+ = 0 (1.2)

考虑到每个颗粒在空间取向上的随机性,我们可以得到整个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有效电导率方程。

(1.3)

为了简单,假设所有的高分子颗粒都是球形的,而所有的有效导电颗粒都是相同的旋转椭球形。旋转椭球的轴长比为M

(1.4)

其中a, b, c(=b)是旋转椭球的半轴长。

根据文献[2],得到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有效电导率方程。 (1.5)

其中,Ve为所有有效导电颗粒的总体积。

如果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中所有颗粒近似为球形,应用Maxwell-Garnett理论和两种拓扑结构(对称结构和反对称结构)的关系来确定上(下)边界[1],可表示为:

, (1.6)

其中,分别为第i个有效导电颗粒的考虑近场影响和未考虑近场的电导率。

将式(1.6)代入式(1.5),得到计算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有效电导率的公式。

(1.7)

其中,分别为考虑了近场影响的有效导电颗粒的电导率的x和y轴方向的分量。

1.3 导电颗粒形状和尺寸对渗流阈值的影响

实验研究表明: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导率不是随导电颗粒体积含量成正比地增加,而是当导电颗粒的体积含量增大到某一临界值时,导电高分子复合材料的电导率突然增加数个数量级。渗流阈值与导电颗粒形状和尺寸存在密切的联系。利用式(1.5),笔者分别计算了导电颗粒形状和尺寸对渗流阈值的影响情况。计算结果(如图1-1和1-2 所示)表明:渗流阈值的数值随着导电颗粒的轴长比M和界面层厚度t的增加而快速减小。

以上的理论计算结果表明:导电颗粒形状和尺寸是制备导电高分子材料时必须考虑的两个重要的参数。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