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情商教育论文范文

情商教育论文范文

情商教育论文

情商教育论文范文第1篇

一、当代大学生情商现状

尽管大学生情商总体较好,为了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情商教育,还是很有必要将其放在“显微镜”下仔细观察研究。

(一)管理自我情绪的能力较弱

美国著名软糖实验证明,只满足眼前欲望、不懂得自控的孩子成人后易被挫折打倒。高情商体现一个人的涵养和素质,是获得成功的重要砝码。当前社会竞争更趋激烈,加之学习、就业、情感、人际交往、社会消极现象等方面的困扰,使大学生受到刺激,造成较多心理困惑,进而影响到情商的健康养成。这表现为管理自我情绪的能力较弱,缺乏自控力,易出现暴躁、冲动、焦虑等负性情绪。比如,校园安全事件往往就是没有自控力导致的。

(二)欠缺积极的自我激励与勇于冒险的精神

自我激励本质上是一种积极的心理暗示,利于增强自信,激发青少年不断开拓、勇于前进的生活激情。大学生普遍缺乏创新的自信和勇气,动手操作能力不强。这与他们实际学习生活中创新热情不高,多数学生停留在思想巨人、行动侏儒的层面不无关系。

(三)同理心与人际交往能力有待加强

同理心(empathy)是能够体会他人的情感及立场的情商要素。卡尔•罗杰斯指出,同理心是感受别人的痛苦与喜悦,站在他人的角度看问题,同时要表现出相应的喜悦或是痛苦的情绪来。可见,同理心是在与人相处过程中的理解别人情绪情感的能力,属于顾他意识,即站在对方立场想问题的将心比心。相当数量的大学生缺乏爱心、良知和责任感,仅就心理学因素考量,与他们欠缺同情心和同理心有关。相反,他们的自我意识较强,或者个性趋于特立独行,或者过高估价自己形成自负情绪。互联网的普及,也造就了一大批象牙塔“宅男”,产生人际交往的困难和障碍。

(四)承受挫折能力较差

由于从中学生到大学生角色转换,部分新生对于环境、学习方式、远离亲朋等变化极为不适应。部分大学生在现实我与理想我之间存在不小差距。所以,当新生活出现困境时,他们往往缺乏挫折承受能力,具体表现为无所适从新环境、心理压力较大、易生心理疾病,严重的甚至轻生。

二、大学生情商现状的原因简析

(一)家庭教育的偏差

家庭教育是伴随终生的教育实践形式。如果家庭教育存在不足,定会影响大学生情商养成。造成家庭教育偏差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很多家长只重视孩子智力的开发和物质的供给,而忽视人际交往、自信诚实、合作友善等情商的培育。二是家长不科学的教育方式,给小孩设定过高目标导致压力大,或者溺爱使他们形成孤僻封闭、意志消沉的不良人格。三是家庭社会交往程度不高,这无疑会影响家庭成员人际沟通的方式和态度。

(二)学校教育的缺位

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在关心他人、认识社会、处理各种关系表现出较低情商是与学校教育的滞后性有一定关联的。第一,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出大量“高智商、低情商”的大学生。很多高校缺乏情商教育理念,没有把情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之中。第二,单一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造成专业口径窄、缺乏综合交叉知识优势,忽视大学生个体差异与情商培养。第三,学校软、硬件相对滞后,缺乏心理情景实验、校园文化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大学生情商养成。

(三)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

大学生的情商必然要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利益主体多样化、社会价值多元化都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情商产生影响。房屋价格、教育费用、医疗开支、就业压力以及社会部分贪腐阴暗现象不断冲击大学生核心社会价值观,导致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滋生。这无疑对大学生情商的形成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四)自我心理调适乏力“心理适应通常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从而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过程。”[2]70大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差主因在于没有准确的自我定位、承受挫压的心理准备不足,由此向往独立的自我极易造成心理上的困惑,致使大学生的情绪不佳。

三、加强社会实践,促进情商教育

在大学思政课程里,除了要培养大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精神外,还应该加强大学生情商教育。笔者认为,思政课程社会实践除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我国国情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认识自我及他人情绪的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通过社会实践,还可以加深大学生对艰苦创业精神的理解,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心理承受力和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建立科学的社会实践活动机制

1.成立社会实践指导委员会根据课程性质和社会实践内容,学校及相关学院、教学单位应该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委员会,通过专门的课程、讲座等形式宣传社会实践的理念及重要性,对大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各阶段指导。2.完善社会实践形式根据实践教学安排,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勤工助学活动、社会兼职、社会调研与考察、大学生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活动等。3.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开展项目化运作形式,寻求各种实践合作机会,拓展一批比较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并保持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使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情商培养、专业技能、择业就业相结合。4.建立社会实践保障与评价机制从政府职能部门、学校、教学单位或相关赞助单位筹集活动经费,以保证人力、物力、财力充足,免除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后顾之忧。社会实践是否取得成效,很重要的标准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情商管理水平,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大学生提前社会化,更趋成熟。

(二)开展“三下乡”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

“三下乡”活动与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红色之旅”学习参观等有机结合是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丰富载体,既能发挥大学生人才智力优势,又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意志、培养情商。在“三下乡”等实践活动中,大学生深入农村,挖掘农村美好的一面,努力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先行者。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积极主动地深入到真实的社会实践,可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能力,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提高情商管理水平。

(三)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构建校内社会实践机制

情商教育论文范文第2篇

(一)家庭教育的偏差家庭教育是伴随终生的教育实践形式。如果家庭教育存在不足,定会影响大学生情商养成。造成家庭教育偏差的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很多家长只重视 孩子智力的开发和物质的供给,而忽视人际交往、自信诚实、合作友善等情商的培育。二是家长不科学的教育方式,给小孩设定过高目标导致压力大,或者溺爱使他们形成孤僻封闭、意志消沉的不良人格。三是家庭社会交往程度不高,这无疑会影响家庭成员人际沟通的方式和态度。

(二)学校教育的缺位许多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在关心他人、认识社会、处理各种关系表现出较低情商是与学校教育的滞后性有一定关联的。第一,传统的“应试教育”培养出大量“高智商、低情商”的大学生。很多高校缺乏情商教育理念,没有把情商教育纳入教学计划之中。第二,单一的学校人才培养模式造成专业口径窄、缺乏综合交叉知识优势,忽视大学生个体差异与情商培养。第三,学校软、硬件相对滞后,缺乏心理情景实验、校园文化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不利于大学生情商养成。

(三)复杂多元的社会环境大学生的情商必然要受到社会大环境的影响。我国处于改革开放关键时期,利益主体多样化、社会价值多元化都不可避免地对大学生的情商产生影响。房屋价格、教育费用、医疗开支、就业压力以及社会部分贪腐阴暗现象不断冲击大学生核心社会价值观,导致拜金主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滋生。这无疑对大学生情商的形成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四)自我心理调适乏力“心理适应通常是指当外部环境发生变化时,人们通过自我调节系统做出能动反应,使自己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更加符合环境变化和自身发展的要求,从而使主体与环境达到新的平衡过程。”大学生自我调控能力差主因在于没有准确的自我定位、承受挫压的心理准备不足,由此向往独立的自我极易造成心理上的困惑,致使大学生的情绪不佳。

二、加强社会实践,促进情商教育

在大学思政课程里,除了要培养大学生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与法治精神外,还应该加强大学生情商教育。笔者认为,思政课程社会实践除有助于大学生了解我国国情外,更重要的是可以提高认识自我及他人情绪的能力,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通过社会实践,还可以加深大学生对艰苦创业精神的理解,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增长见识、开阔视野,提高心理承受力和增强社会责任感。

(一)建立科学的社会实践活动机制1.成立社会实践指导委员会根据课程性质和社会实践内容,学校及相关学院、教学单位应该成立大学生社会实践指导委员会,通过专门的课程、讲座等形式宣传社会实践的理念及重要性,对大学生的实践过程进行专业技能培训和各阶段指导。2.完善社会实践形式根据实践教学安排,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各项校园文化活动、勤工助学活动、社会兼职、社会调研与考察、大学生志愿服务、暑期“三下乡”活动等。3.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开展项目化运作形式,寻求各种实践合作机会,拓展一批比较稳定的社会实践基地,并保持长期的合作伙伴关系,使社会实践与大学生的情商培养、专业技能、择业就业相结合。4.建立社会实践保障与评价机制从政府职能部门、学校、教学单位或相关赞助单位筹集活动经费,以保证人力、物力、财力充足,免除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后顾之忧。社会实践是否取得成效,很重要的标准是提高大学生自身的情商管理水平,调动大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促进大学生提前社会化,更趋成熟。

(二)开展“三下乡”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三下乡”活动与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志愿服务、科技发明、勤工助学、“红色之旅”学习参观等有机结合是新形势下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丰富载体,既能发挥大学生人才智力优势,又使他们在社会实践中磨炼意志、培养情商。在“三下乡”等实践活动中,大学生深入农村,挖掘农村美好的一面,努力做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传承者,新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良好社会风尚的先行者。正如孟子所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积极主动地深入到真实的社会实践,可培养学生战胜困难的能力,增强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断提高情商管理水平。

情商教育论文范文第3篇

1.在美育中学会认知他人的情绪

情商也是个人和他人情感把握和调节的一种能力,在人际交往中,只有学会识别他人的情绪,才有可能与他人进行比较顺利的沟通和交流。在职业学校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常常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给学生提供了合作的机会,增加了学生之间互助的频度和强度,从而让学生学会与人沟通、交流,强化团队精神。比如在动漫短片制作教学中,让学生分组讨论,先编写剧本,根据故事情节来设计分镜头,由小组里的每个人分别完成一个画面,共同制作成一部比较完整的动画小短片。而在室内设计教学中,教师则让学生分组研究不同居室的特点,并根据要求设计和制作居室装饰效果图。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相互协作的重要性,而对作品的观摩和讨论则起到了相互学习、巩固教学成果的作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创作兴趣,同时也建立了和谐的同学关系和师生关系。这种以小组形式开展的美术学习和创造活动,帮助学生学会认知他人的情绪。这是与他人正常交往,实现顺利沟通的基础。既能让学生学会互帮互学、取长补短,更能强化集体荣誉感和协作精神。

2.在美育中学会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完善品德

美术欣赏是感知与理解、感情与认识相统一的一种精神活动。画家总是试图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对世界的认识融合到作品中,以引起观众在情感上的共鸣,从而起到教育的作用。因此,美术作品对欣赏者的教育作用,主要表现为一种“潜移默化”的过程,也就是对人的思想情感的陶冶过程。对学生进行美育,要引导他们深入到现实的和艺术的美的意境中去,激起情感上的共鸣,使美融化于心灵。如欣赏齐白石的画,感知到的不只是花鸟虫鱼,而是那清新的春天般的气息引起的喜悦;看梵高的作品,感知的不只是画面的色彩,更要感受到画家狂热的生活激情以及不被世人理解的孤独感;浪漫主义画家德拉克罗瓦通过《自由引导人民》,号召人们去为自由和民主而斗争;法西斯的残酷,让毕加索在义愤填膺中创作了《鸽子与少女》这幅惊世之作,通过绘画语言表现了画家对战争的痛恨,对手无寸铁的百姓的同情以及对和平的向往。只有对感知的美有深刻的情绪体验,才会产生对美的热爱,对生活的热爱,从而陶冶情操,完善品德。

二、美育中情感培养的途径

职业学校的美术教育应该要求学生不断地与社会接触,与自然交流,要调动学生积极思考,开拓创新,要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要求既要有脑的教育,更要有心的教育,即情感教育。

1.走进自然

印象派画家结合自然科学对色彩与光线变化研究得出的规律,运用了更为客观的再现色彩的方法,使印象派绘画焕发出了耀眼的光彩。当我们在聆听江南丝竹的《紫竹调》时,眼前不禁浮现出江南水乡的秀丽景色,让人联想到陈逸飞的画作《双桥》,而《双桥》又将人引入“小桥流水人家”的意境之中,耳边又仿佛能听到温软细腻的锡剧或苏州评弹。这就是艺术家将自然中的点滴转变成艺术,带给人的审美享受。但是美好的画面从来都不是随手可得的,它需要我们去发现,选择并经过取舍和加工。这就要求作者对生活要充满激情,要有健康的审美观,善于在自然的平凡的景色中去发现和提炼动人的画面。课外训练是职业学校美术专业的学生技能学习的基本途径。自然美本身不表现情感,但它作为审美对象可以激发人的情感,所谓触景生情,就是说欣赏自然景物可以牵动人的情感。有情才能有意,才能意在笔先。不管是艺术作品还是各种设计作品,都反映着人们对大自然的向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以及对自身审美理想的诉求。大自然是一座丰富的艺术殿堂,她给艺术家们以无穷无尽的素材。教师可以带学生走进大自然,接触大自然,用画笔去描绘大自然。以自然为师,培养从大自然中感悟美的能力以及运用造型艺术手段美化自然和生活环境的能力。

2.走进社会

职业学校的美术教育不仅要重视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还要重视学生的人文、科学等素质的提高,应鼓励设计专业的学生将美术、艺术设计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比如在POP广告教学中,从最初校内的艺术节、音乐节等活动的宣传海报,到校外的超市、商场等各商业场所的商品价格海报,我们都力求让学生参与制作。又如室内设计,让学生参与到真实的案例中,这不仅让学生真切地体会到美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而且促使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学习研究。通过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渐渐地开始关注身边的设计艺术,并对广告、装潢装饰和动漫等艺术设计有了比较详细的了解,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想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职业素养。这不仅是课堂教学的延续和补充,更是拓宽学生知识面、丰富实践经验、培养其个性情操的重要手段。学生不仅增强了社会参与意识,而且对于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和开朗、乐观的个性心理品质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3.走进生活

艺术来源于生活。比如罗中立的《父亲》,画家以深沉的情感、超写实的手法,刻画了一个勤劳朴实、历经沧桑、忍辱负重的老农形象,画面诉说着父辈的苦难和艰辛,具有悲剧性的、强有力的震撼,发人深省。法国画家米勒在他的作品《拾穗者》中,没有对3位农妇做任何美化,真实地描绘了生活中的田间劳动者,这是对劳动者最好的颂歌。美术作品在描写生活的同时,体现着艺术家对生活的评价和看法。当然,人的内心丰富到什么程度,对艺术就能理解到什么程度。艺术设计离不开生活,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以及生活观念的转变,使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对生活品位的追求也日益突出。生活方式通常反映出个人的情趣、爱好和价值取向,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和民族性。因此,美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生活方式改变的同时也带来美术形式的变革。美术作品的魅力在于对生活的思考、反观生活、启发人生。而走进生活的美术教育则能够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评价生活,评价生活中的人。

三、结语

情商教育论文范文第4篇

摘要:2005年国家武术运动管理中心把学校武术教育提到了重点位置,并对武术教育体系、模式和内容进行了改革,使武术在学校教育中得到更广泛开展,而武术体育的发展离不开武术教师,商丘市中小学武术老师情况又如何呢?

关键词:武术师资 武术教育 学校武术

1.前言

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其综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教育的质量和学生的身心健康。可以说,师资的优良与否是推动或制约学校体育教育的关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因此,中、小学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在于高素质的教师。而武术项目的体育教师与一般体育项目的体育教师相比又有所不同,因为武术动作结构复杂,又要求形神兼备,这就对武术课教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因此,一个学校的武术教学能否开展得好,其主要关键取决于武术课教师的武术教学水平。所以,中、小学武术教育问题的解决首先要解决武术师资问题。

2.商丘市武术师资情况

2.1武术师资情况比例

商丘市 30 所市区中、小学共有体育教师526名,其中武术教师(教过武术课的体育教师)有17人。武术教师仅仅占体育教师的3.23%,非武术体育教师却占了体育教师的96.77%,非武术体育教师是武术教师的29倍还要多一点。而在武术教师中的武术专业(项)教师有6名,占体育教师的0.54%;非武术专业(项)教师有11名,占体育教师的2.70%。

2.2武术教师的最终学历结构分析

武术教师的学历是反映武术教师接受教育程度的主要依据,可反映出其教学能力的前提条件。依据教师问卷“您的基本情况”中学历一栏(表1)的统计结果显示,商丘市 30 所市区中、小学17名武术教师中本科学历的武术教师有9名,占武术教师的52.94%;大专学历的武术教师有6名,占武术教师的35.29%;中专学历的武术教师有2名,占武术教师的11.77%。

表1商丘市30所市区中、小学是否有武术教师的学校数量统计表(n=30)

武术教师 有 没有

学校记数 17 13

比例(%) 56.67 43.33

2.3武术教师五年内的数量分析

依据教师问卷第18题(表2)的统计结果显示,商丘市 30 所市区中、小学17名武术教师有5名武术教师五年内在1-3篇,占武术教师总数的29.41%;有3名武术教师五年内在4-5篇,占武术教师总数的17.65%;有9名武术教师五年内没,占武术教师总数的52.94%;五年内5篇以上的武术教师没有

表2 武术教师五年内数量的调查统计表(n=17)

1-3篇 4-5篇

教师记数 5 3

比例(%) 29.41 17.65

2.4武术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情况

依据教师问卷第21题(表3)的统计结果显示,商丘市 30 所市区中、小学17名武术教师参加过武术技术和专业理论的进修培训的有7人,占武术教师总数的41.18%;从未参加培训的有10名,占武术教师总数的58.82%。依据体育教研室负责人问卷第8题(表35)的统计结果显示,影响商丘市 30 所市区中、小学17名武术教师继续教育的主要因素中学校领导不支持占76.47%;学校教学任务重占64.71%;信息不灵,从未接到通知的占47.06%;经费紧张占94.12%

表3 武术教师参加武术技术和专业理论的进修培训统计表(n=17)

参加过 从未参加

教师记数 7 10

比例(%) 41.18 58.82

2.5武术教师科研信息获取主渠道分析

依据教师问卷第20题(表4)的统计结果显示,商丘市 30 所市区中、小学17名武术教师获取科研信息的主要渠道的比例分别为:通过网络中获取科研信息的占武术教师的11.76%;通过期刊中获取科研信息的占武术教师的17.65%;通过上级文件中获取信息的占武术教师的52.94%;通过其它途径获取科研信息的占武术教师的17.65%。

表4武术教师科研信息获取主渠道统计表(n=17)

网络 期刊

人数 2 3

比例(%) 11.76 17.65

3.结论

1.由上可知,商丘市市区中、小学武术师资比较匮乏,并且学历结构较低,因此,要加强商丘市中、小学武术教师人材的引进工作。制定师资队伍建设规划。

2.提高商丘市教育主管领导的认识,对武术教师的专业技能、专业理论、教学能力、科研能力和武术教育能力进行培训。

3.建立武术老师综合性的评价、督查和评估制度,以促进武术老师自身的业务水平的提高。

4.武术教师的科研水平有待提高,相关部门对中小学武术教师的科研水平应引起重视。

5.加强科研信息方法和途径获取途经,加强科研信息的掌握量,引导教师运用科技手段收集科研信息。

参考文献:

[1]张艳萍.甘肃省中小学体育师资队伍的现状与建设[J].固原师专学报(自然科学)2006,(6):92-94.

[2]孙 健.关于广东省中小学武术散打教育开展现状的思考.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7,(2):88-90.

情商教育论文范文第5篇

商务礼仪论文参考文献:

[1]周桂凤.角色扮演法在中职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J].科教导刊(下旬),2015

[2]王冬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

[3]吕亚君.“商务礼仪”课程整体设计探讨[J].教育与职业,2010

[4]蔡华妹.商务礼仪教学中情景模拟教学的思考[J].吉林教育,2014

[5]苏陈艳.浅谈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商务礼仪素养培养[J].校园英语,2014(21):84.

[6]徐小芳.商务英语专业学生商务礼仪素养探讨[J].现代商贸工业,2011,10:188-189.

[7]石慧.商务英语专业课程设置的需求分析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0.

[8]陆娟,杨晓嫱,张婵依.外语专业商务礼仪教学必要性及教学改革具体操作设想[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1):129-130.

商务礼仪论文参考文献:

[1]吕冬梅.商务礼仪教学中多媒体辅助教学应用的误区及对策分析[J].科技资讯,2007(21):136-137.

[2]王冬梅.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14(4):146-147.

[3]李湘棱.电子商务实务多媒体课件设计制作与教学应用研究[J].企业科技与发展,2014(7):140-141.

[4]李军莉.远程教育中《商务礼仪》课程教学实践的改革研究——以陕西广播电视大学《商务礼仪》课程教学为例[J].才智,2014(33):43,45.

[5]宁艳珍.《商务礼仪》精品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J].经济师,2015(7):222-223,226.

[6]颜莉虹.面向高职学生的《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90-94.

[7]严军.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商务礼仪》课程实践教学模式初探[J].职业教育研究,2011(S1):93-94.

[8]何剑霞.情景化教学法在商务礼仪课程中的运用[J].南昌高专学报,2011(6):132-133.

商务礼仪论文参考文献:

[1]宋峻峰从当前社会需求看高职文秘专业人才的培养[J].教育与职业,2013(32):123-124

[2]朱颖高职商务礼仪教学与职业素养教育相融合的思考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17):145-146

[3]莫少红高职“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2(36):148-149

[4]罗金凤高职商务礼仪课程开放式教学的研究与实践[J].教育与职业,2014(21):120-121,122

[5]刘秀荣基于行动导向法的商务礼仪课程改革的探索与实践——以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为例[J].职教论坛,2015(27):72-75

[6]向立志,崔晓莉从企业需求探讨高职文秘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2(2):82-84

[7]萧琳基于岗位核心能力的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商务礼仪”课程设计[J].教育与职业,2013(36):138-140

[8]张淑英商品经济市场环境下关于商务礼仪的思考与建议[J].中国商贸,2014(19):214-215

[9]史锋,张徽商贸类学生商务礼仪素养教育探析[J].巢湖学院学报,2011(2):142-145

[10]邹亮商务礼仪课程模块化教学模式探讨[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5):110-112

情商教育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灵商;教育;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6)12-0215-02

早在20世纪80年代,学界就已提出素质教育的概念,最初提倡在中小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以实现应试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转变。1995年,国家教委在全国52所高校进行文化素质教育试点工作,素质教育从基础教育阶段向高等教育阶段拓展。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它强调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不仅仅要看学生专业素质,更重要的是要考查学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人文素质。而在这里,要进一步强调的是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应该以灵商培养为基础。

一、灵商的含义

一般认为,英国人达纳・佐哈、伊恩・马歇尔夫妇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提出了灵商的概念。其灵商的思想在二人合著的《灵商:人的终极智力》一书中系统展现,让全世界惊喜地发现,原来人类除了智商、情商之外还具有第三种商――灵商(Spiritu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SQ)。之后,灵商理论开始在一些领域得以应用,在中国,灵商理论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有必要先了解灵商是什么。

达纳夫妇在其专著中将灵商描述为人的心灵智力,即灵感智商,实际指的是一种智力潜能,是对事物本质的灵感、顿悟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他们以近于诗人的语言反复向世人描述,灵商是人类大脑和心灵的一种内在的、天生的能力,它能够使大脑在解决问题时发现和运用意义;灵商是存在于自我深处的智力,它与超越自我的智慧或意识精神结合在一起;灵商是赋予我们认识现存的价值和创造性地发现新价值的智力;灵商赋予我们辨别的能力,我们可用灵商来应对各种美好的和邪恶的道德问题,来展望各种尚未实现的可能性,并且激励我们去梦想、去追求,使我们自己脱离污浊。达纳夫妇还强调灵商是人类独有的能力,是人类的最高和最终智力,是智商和情商这两者有效运转的必要基础,往往与人类寻求意义的需求相联系。

综上,我们说灵商是这样一种智力,我们用它来提出和解决关于意义和价值的问题。通过灵商的运用可以使我们的行动和生活富有意义与价值。同时也可以对我们行动的某个过程或者某段生命历程进行反思,得出意义和价值的评判。也就是说高灵商代表着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分辨是非,甄别真伪。如果灵商低则表示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引,无法分辨是非黑白,这样的人,其他方面的能力越强,对他人及社会危害性也就越大。只有以灵商为基础的智商和情商才能对社会、对他人产生积极作用。在我们生命中,会有许多疑问与意义的探求紧密联系,如生命是什么?为什么我要为这个学位而学习?它对我意味着什么?它是我打算某一天为之献身的东西吗?我所从事的工作意味着什么等等。当疑问出现时,人们依据灵商而产生对意义、事业和价值观念的渴求。灵商使得人们去梦想,去追求梦想的实现;灵商支撑着我们所信奉的那些东西,支配着人们的信念和价值观念、人们自身生活的塑造和行动。据此,高灵商代表着有正确的价值观,能分辨是非,甄别真伪;低灵商则表明没有正确的价值观指引,无法分辨是非黑白。总之,追寻意义是人生之所为人生最基本的需要,如得不到满足,我们必定会生活得浅薄、空虚,甚至绝望致死。针对意义的寻求和价值观的引导都需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灵商,这是人文素质教育发展至今再也不能忽视的核心内容。

二、灵商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的关系

教育部在1998年《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要加强对大学生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方面的教育,这是从内容层面对人文素质教育内涵进行的描述,以区别科学素质教育。随着人文素质教育的发展,人文素质教育的丰富内涵愈加显现出来。

目前,对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解有两层:一是从内容层面看,它是以文史哲艺术等人文社会科学为内容的教育,相对于科学教育有明显不同,其中包括人文主义精神教育;二是从目的层面看,它是为了培养“人”,教育学生学会做人,做个高智商、高情商的人。这与我们所说的人道主义教育、人性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类似,并且与灵商培养的目标具有一致性。这与强调应用型、技能型的专业素质教育有根本区别。这即是说人文素质教育一方面强调了以人文社会科学为内容的教育,另一方面是指“成人”“化人”的教育。其中,以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和素养为目的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其涉及的内容更加广泛,主要包括人文知识与技能、人文能力与方法、人文精神与品质等三个方面。这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在这三大要素中,人文精神与品质主要指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理解和应用人文的意识和态度以及对人文的情感、兴趣和动机等等,人文精神与品质在人文素养各要素中占据核心地位,直接决定着人文素养的方向。

据此,我们可以看出,人文素质教育的内容及目标方面都与灵商紧密相关,以灵商培养为基础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能彰显人性,完善人格,实现以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标的教育。注重灵商培养的人文素质教育是人的心灵自悟、灵魂陶冶,着眼于情感的潜移默化。它可以塑造一个人的知识、能力、意志、情感、观念等内在品质,并表现为人格、气质、修养等个性品格。总之,灵商培养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和核心,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必须重视对大学生灵商的培养。只有以灵商培养为基础的人文素质教育,才能使大学生自觉地追求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向往和塑造健全完美的人格,热爱和追求真理,珍惜生命及意义,才能利用其专业技能造福于他人、社会乃至全人类。

三、人文素质教育中灵商培养的途径

灵商培养简而言之就是需要培养大学生学会询问为什么,促使他们有意识地去寻找事物之间的联系,并努力寻找事物背后和内部的意义,使他们变得更爱思考,更加具有承担责任的自我意识,对自己能更诚实和更无畏,也就是要通过教育的方式来提高大学生的灵商。

首先,高校要树立起以灵商培养为基础的人文素质教育理念。根据灵商理论,灵商低的人所具有的能力越高对社会和他人的危害越大。据此,我们说高校不能仅仅将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专业的、应用型的人才作为自己的培养理念,必须对灵商给予高度重视。我们所强调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当然包括心灵智力,但是更应该认识到,灵商是高校培养人才的基础,否则只能培养出社会的“害虫”。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高校应该密切关注教师这一施教主体的灵商情况,对教师的灵商进行培养和监督,只有高灵商的教师队伍,才能对大学生的灵商教育提供经验和借鉴。

其次,课程设计方面要丰富多彩,体现多元化特点。一是从课程内容看,尽可能多开设一些涉及意义和价值内容的课程,如文史哲和艺术类课程,或者进行专门的生命教育、人格修养等训练,可以从各个角度渗透灵商的教育。二是考核方式上,要采取多种灵活的方法,比如论文、演讲、社会调研报告、小组任务等,摒弃传统单一的笔试考核方式,可以给学生多种选择,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的热情。三是课程安排上,要必修课、选修课都开,给学生充足的空间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当然,课程设计方面更多的是以教师为主导,为了凸显学生的主体性,高校要建立公开透明的教师教学评价体系,由学生为任课老师的授课情况进行打分,以监督老师的教学工作,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的实施效果提供一定保证。

再次,重视高校心理咨询室的设立及实施效果。适当、科学、合理的心理干预是灵商培养的重要内容,也是人文素质教育的实践。一是加大对教师心理咨询方面素质的培养,将一定的心理学理论和实践能力作为高校教师基本素质的组成部分,这样便于老师可以较早地发现心理不适的学生,避免极端事件发生。二是将心理咨询室的工作分成常规和特殊两部分,常规性的心理咨询以老师和学生每天值班的形式体现,要注意保证在规定工作时间内,值班岗必须有具备一定心理咨询资质的老师或学生在岗。特殊心理咨询针对心理调查结果显示需要重点关注的一些学生,这样的学生可以由心理咨询老师主动联系,帮助他们及时化解心理障碍。

最后,设立专门的素质学分,以激励学生参与人文素质教育的主动性。现在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学生的业余实践活动,也会组织多种形式的文体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等等,如大学生创业创新训练计划、“挑战杯”、暑假社会调研等。但很多时候学生并没有参与的热情,究其原因如下:一是活动组织者流于活动形式,实施混乱,学生参与之后发现无法取得实际效果;二是活动本身的激励不足,参与这样的活动需要占用学生的课余时间,如果没有可见的激励措施,会导致学生参与后劲不足。针对这样的情况,一些高校采用专门的素质学分来激励学生。学生参与的各种实践活动,取得相应效果的都给予一定的素质学分累计,这些素质学分,在学校的评优、保研以及一些重要奖项评比时可以起到加分的作用,如此必将极大地激励学生参与的热情。这些活动本身都是非常好的灵商培养方式,可以起到情境教育的效果,远比教师的单方传递效果好。

综上,灵商培养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内容,是人文素质教育改革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只有通过灵商培养,塑造出拥有积极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的大学生,才能实现人文素质教育让人珍视生命、热爱生活、重视人生的价值,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的目标;也只有高灵商的人在人际交往中才能树立起平等的精神,关爱他人,乐于助人,追求和谐的人际关系,才能发挥对社会的积极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Z].教高司[1998]2号,1998-04-10.

[2]郭荣丽.“灵商”培养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基础性作用问题分析[J].学理论,2012(16).

[3]翁丽华.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探索,2012(4).

情商教育论文范文第7篇

当前我国的素质教育仍然存在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发展失衡的问题,导致大学生的“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越来越重。灵商教育能够有效促进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充分满足企业的人才需求和个人幸福的诉求,充分发挥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社会价值,因而要求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的创新。

[关键词]

灵商;人文素质;教育方法

[基金项目]

黑龙江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项目“灵商视角下高校人文素质教育改革问题”(项目编号:JG201401080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一、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社会越来越认识到人文素质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杨叔子院士曾经说过,人文素质教育关系着“民族存亡、国家兴衰、社会进退、人格高低、思维智愚、言行文野”,而且对“中国梦”的实现有决定性的影响。然而在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更需亟待完善。由于科学教育比人文教育更为人们所重视,进而导致二者发展失衡,这成为目前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这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体制和观念。计划经济和苏联教育模式对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深远,据此建立起了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体制和观念,不仅严重限制了国人的知识结构,而且造成了人文素质的先天性缺陷。二是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取向和短期化行为。市场经济运行中强调效率优先、利润最大化,在这种理念的驱使下,人们更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重视工具的效率而忽视价值的功效,重视现实得失而忽视理想追求,由此导致多数人成为功利的“经济人”而非全面发展的“文化人”。市场经济的这种导向对人文素质教育形成了排斥,如在市场经济导向下形成的学科发展规划及基于此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必将使大学教育仅仅服务于市场。对于一些基础学科由于与市场经济联系不密切,所以发展会严重受阻;而自然科学中的一些新兴学科及社会科学中的部分学科将被过度重视而形成热门甚至扭曲性竞争。再如,一些高校的学科设置、教学内容过分片面地注重实用性,导致学科单一,专业划分过细,形成了“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惯性模式,实际上损害了人才知识结构的整体性。三是科学教育作用的过度扩张。当前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地位和影响日益突出,科技教育相应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教育的最核心内容,这就导致了人们对人文素质的忽视及排挤。但人们没有意识到,虽然人文素质教育不能直接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但它能通过对人才的全面塑造来改造大自然、改造物质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所以,传统观点认为,只有科技教育有用,而人文素质教育无用的观点是错误的。四是教师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从高校教师自身来看,由于知识面不宽、人文知识匮乏、综合素质不高,所以教师的人文素质修养也存在不足,进而很难达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同时,教师往往仅重视人文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体系中人文素质的缺失,直接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如有些大学生信仰迷失、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行为不文明、心理承受能力差、沉溺网络、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理解和同情能力匮乏,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当前人文素质教育缺乏行之有效、行之高效的方式方法。

二、灵商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灵商是心灵智力或灵魂智力(SQ)的简称,是20世纪人类对智力研究的最新代表性成果,是继智商(IQ)、情商(EQ)之后进一步揭示人类智力的又一种商。英国达纳•左哈和伊恩•马歇尔夫妇认为,灵商是一种能够治愈自己和创造自己整体的智力,是一种能创造性地发现新价值的智力[1]。所谓灵商,是人类大脑的一种能力,它可以提出和解决关于意义与价值的问题,帮助人进行创造性的、富有洞察力的、制定规则和打破规则的思维活动,从而将人的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联系起来。灵商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人们往往更加重视智商教育的重要性。近几年,虽然情商教育受到了重视,但灵商教育几乎为零,这也正是导致校园内一些极端事件不断出现的原因之一。因此,智商、情商和灵商三商协调发展对于当代大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发展灵商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企业人才建设、提升个人幸福指数的必然选择。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教育在于培养人的生存能力、生活智慧以及健全的人格。中共十提出,高等教育的首要工作是培养提升创新人才。由于灵商可以内化知识成为创新的源泉,所以灵商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人的创造力的发挥[2]。按照这一观点,我们可以借鉴灵商理论,培养智商、情商、灵商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二,企业的发展需要技术型和复合型的人才,高分低能的大学生已经不再受企业青睐。企业管理没有定式,单靠固定的理论解决不了特定的问题,企业管理中更多的是需要管理者运用自己的潜能、悟性、韧性、决断力和魅力,更多地依赖于自己的见识、胆识、机运与品格力和抗挫力,而这正是灵商所涵盖的内容。可见,企业需要三商兼具的人才。智商高的人很容易找到一份工作,情商高的人可以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灵商高的人定会成为一位事业上的成功者。第三,教育要使人成为有能力的人,并最终成为幸福的人,但如果受过教育的人生活没有幸福感,那么教育就是失败的,没有任何意义。由于灵商是成功与幸福的缔造者,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人们的幸福程度,所以灵商教育可以充分体现高等教育的价值。人的智力从智商到情商再到灵商的发展,反映了人们对生存、生活、生命的反思和关怀,这正是决定一个人幸福程度的重要因素。

三、基于灵商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借鉴灵商理论并基于灵商理论,本文认为,深入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包括三个关键点:一是重新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一套“智商+情商+灵商”的人才培养模式[3];二是大力推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科学认识和处理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的关系、必修知识与选修知识的关系、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关系;三是实现教学管理模式革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具体有如下建议。

1.构建包容性认知结构,推动学生的灵感飞跃

有一种能够实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转换的场所,即所谓的包容性认知结构,它能在旧知识与新问题以及新知识与旧问题之间建立起较强的关联性,从而使新情况、新问题转变为旧问题、旧情况,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无意识条件下,实现了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增强了其通过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真正把所学知识成为自己深刻领悟、日臻完善、不断升华的特质,实现由内而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意识的加强。

2.善用点拨法提升学生的顿悟力

通过有计划、有准备的专门训练可以大大提高一个人的顿悟力,尤其在教学课堂中,老师的不经意点拨是学生顿悟力得以有效提升的关键。比如,老师可以允许学生敢于思考、勇于不断试错,让学生真正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未知情况的答案,以便他们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当学生走入误区时,能及时地给予指导,使他们具有发散思维,从而激发他们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长此以往,养成思考的习惯,最终达到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3.运用换位思考培育学生的创新性思维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运用常规思维来思考问题,而常规思维往往会限制人们的视野。所以,当人们遇到困难时,用常规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是徒劳无功的。此时,如果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往往会茅塞顿开,走出困境。同样,在教学工作中,如果要让学生能真正地理解课程内容,那么老师也必须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让自己能够融入学生的世界并从他们的角度分析问题。同时,充分认识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很容易被外部环境干扰,所以授课的方式要新颖有趣,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教学语言的使用上,也要考虑年龄问题。

4.用“入心入脑”的评价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学生的自我展示应该在教学课堂中享有更多的机会,以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出其个人的看法,采用入心入脑的评价方式方法激励大学生勇于创新,不断增强其自信心。

5.用危机意识提高学生的敏感性

危机意识作为人为人处世的重要方面,只有按照它的要求,始终拥有进取精神,时刻维持进取状态,经常处于进取模式,方可增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辨别能力,才会敏感地对某些事和某些人作出应有的反应[4]。将危机意识引入高等教育,对于修正传统教育体系中的偏差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危机环境下的训练,当代大学生能够有效增强其坚强的意志、抵抗力和抗压能力,以及由小及大、防小变大的能力。

作者:郑岩 曾雪梅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1][英]达纳•左哈,伊恩•马歇尔.灵商:人的终极智力[M].,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70-76.

[2]蒋旋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背景、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7,(11):94-95.

情商教育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灵商;人文素质;教育方法

一、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当前,社会越来越认识到人文素质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杨叔子院士曾经说过,人文素质教育关系着“民族存亡、国家兴衰、社会进退、人格高低、思维智愚、言行文野”,而且对“中国梦”的实现有决定性的影响。然而在我国,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不容乐观,尤其是高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更需亟待完善。由于科学教育比人文教育更为人们所重视,进而导致二者发展失衡,这成为目前人文素质教育存在的最主要问题。这主要受到以下因素的影响:一是长期存在的应试教育体制和观念。计划经济和苏联教育模式对我国教育体制的影响深远,据此建立起了根深蒂固的应试教育体制和观念,不仅严重限制了国人的知识结构,而且造成了人文素质的先天性缺陷。二是市场经济的功利性取向和短期化行为。市场经济运行中强调效率优先、利润最大化,在这种理念的驱使下,人们更重视眼前利益,而忽视了长远利益,重视工具的效率而忽视价值的功效,重视现实得失而忽视理想追求,由此导致多数人成为功利的“经济人”而非全面发展的“文化人”。市场经济的这种导向对人文素质教育形成了排斥,如在市场经济导向下形成的学科发展规划及基于此对学生的教育培养,必将使大学教育仅仅服务于市场。对于一些基础学科由于与市场经济联系不密切,所以发展会严重受阻;而自然科学中的一些新兴学科及社会科学中的部分学科将被过度重视而形成热门甚至扭曲性竞争。再如,一些高校的学科设置、教学内容过分片面地注重实用性,导致学科单一,专业划分过细,形成了“以专业为中心、以行业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惯性模式,实际上损害了人才知识结构的整体性。三是科学教育作用的过度扩张。当前科学技术第一生产力作用的地位和影响日益突出,科技教育相应越来越成为当代大学教育的最核心内容,这就导致了人们对人文素质的忽视及排挤。但人们没有意识到,虽然人文素质教育不能直接影响社会的经济发展,但它能通过对人才的全面塑造来改造大自然、改造物质世界,从而潜移默化地促进社会发展和进步。所以,传统观点认为,只有科技教育有用,而人文素质教育无用的观点是错误的。四是教师缺乏深厚的文化底蕴。从高校教师自身来看,由于知识面不宽、人文知识匮乏、综合素质不高,所以教师的人文素质修养也存在不足,进而很难达到言传身教的作用。同时,教师往往仅重视人文知识的讲解,而忽视了人文素质的培养。教育体系中人文素质的缺失,直接导致一部分大学生产生了“人文社会学科缺乏症”,如有些大学生信仰迷失、社会公德意识淡薄、行为不文明、心理承受能力差、沉溺网络、不善处理人际关系、理解和同情能力匮乏,甚至存在一定的心理障碍,对民族历史优秀文化、优良传统了解甚少。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当前人文素质教育缺乏行之有效、行之高效的方式方法。

二、灵商对于人文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灵商是心灵智力或灵魂智力(SQ)的简称,是20世纪人类对智力研究的最新代表性成果,是继智商(IQ)、情商(EQ)之后进一步揭示人类智力的又一种商。英国达纳•左哈和伊恩•马歇尔夫妇认为,灵商是一种能够治愈自己和创造自己整体的智力,是一种能创造性地发现新价值的智力[1]。所谓灵商,是人类大脑的一种能力,它可以提出和解决关于意义与价值的问题,帮助人进行创造性的、富有洞察力的、制定规则和打破规则的思维活动,从而将人的内在世界与外在世界联系起来。灵商是人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然而人们往往更加重视智商教育的重要性。近几年,虽然情商教育受到了重视,但灵商教育几乎为零,这也正是导致校园内一些极端事件不断出现的原因之一。因此,智商、情商和灵商三商协调发展对于当代大学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发展灵商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企业人才建设、提升个人幸福指数的必然选择。第一,人的全面发展是学校教育的最终落脚点。教育在于培养人的生存能力、生活智慧以及健全的人格。中共十提出,高等教育的首要工作是培养提升创新人才。由于灵商可以内化知识成为创新的源泉,所以灵商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人的创造力的发挥[2]。按照这一观点,我们可以借鉴灵商理论,培养智商、情商、灵商协调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这也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内在要求。第二,企业的发展需要技术型和复合型的人才,高分低能的大学生已经不再受企业青睐。企业管理没有定式,单靠固定的理论解决不了特定的问题,企业管理中更多的是需要管理者运用自己的潜能、悟性、韧性、决断力和魅力,更多地依赖于自己的见识、胆识、机运与品格力和抗挫力,而这正是灵商所涵盖的内容。可见,企业需要三商兼具的人才。智商高的人很容易找到一份工作,情商高的人可以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而灵商高的人定会成为一位事业上的成功者。第三,教育要使人成为有能力的人,并最终成为幸福的人,但如果受过教育的人生活没有幸福感,那么教育就是失败的,没有任何意义。由于灵商是成功与幸福的缔造者,所以它在一定程度上能影响人们的幸福程度,所以灵商教育可以充分体现高等教育的价值。人的智力从智商到情商再到灵商的发展,反映了人们对生存、生活、生命的反思和关怀,这正是决定一个人幸福程度的重要因素。

三、基于灵商的人文素质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借鉴灵商理论并基于灵商理论,本文认为,深入推进人文素质教育包括三个关键点:一是重新明确人才培养目标,探索一套“智商+情商+灵商”的人才培养模式[3];二是大力推动人文素质教育课程设置改革,科学认识和处理科技知识与人文知识的区别和联系,以及基础知识与应用知识的关系、必修知识与选修知识的关系、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的关系;三是实现教学管理模式革新,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具体有如下建议。

1.构建包容性认知结构,推动学生的灵感飞跃

有一种能够实现新知识与旧知识相互转换的场所,即所谓的包容性认知结构,它能在旧知识与新问题以及新知识与旧问题之间建立起较强的关联性,从而使新情况、新问题转变为旧问题、旧情况,这样有利于学生在无意识条件下,实现了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增强了其通过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真正把所学知识成为自己深刻领悟、日臻完善、不断升华的特质,实现由内而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和意识的加强。

2.善用点拨法提升学生的顿悟力

通过有计划、有准备的专门训练可以大大提高一个人的顿悟力,尤其在教学课堂中,老师的不经意点拨是学生顿悟力得以有效提升的关键。比如,老师可以允许学生敢于思考、勇于不断试错,让学生真正用自己的双手去探索未知情况的答案,以便他们更加牢固地掌握所学的知识。当学生走入误区时,能及时地给予指导,使他们具有发散思维,从而激发他们更多的创作灵感和创作欲望。长此以往,养成思考的习惯,最终达到培养他们创新思维的能力。

3.运用换位思考培育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一般情况下,人们都会运用常规思维来思考问题,而常规思维往往会限制人们的视野。所以,当人们遇到困难时,用常规思维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往往是徒劳无功的。此时,如果换个角度思考问题,往往会茅塞顿开,走出困境。同样,在教学工作中,如果要让学生能真正地理解课程内容,那么老师也必须换位思考,站在学生的立场来考虑问题,让自己能够融入学生的世界并从他们的角度分析问题。同时,充分认识个体差异,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比如,低年级学生注意力很容易被外部环境干扰,所以授课的方式要新颖有趣,从而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在教学语言的使用上,也要考虑年龄问题。4.用“入心入脑”的评价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的自我展示应该在教学课堂中享有更多的机会,以便学生能够充分表达出其个人的看法,采用入心入脑的评价方式方法激励大学生勇于创新,不断增强其自信心。5.用危机意识提高学生的敏感性危机意识作为人为人处世的重要方面,只有按照它的要求,始终拥有进取精神,时刻维持进取状态,经常处于进取模式,方可增强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和辨别能力,才会敏感地对某些事和某些人作出应有的反应[4]。将危机意识引入高等教育,对于修正传统教育体系中的偏差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危机环境下的训练,当代大学生能够有效增强其坚强的意志、抵抗力和抗压能力,以及由小及大、防小变大的能力。

作者:郑岩 曾雪梅 单位:哈尔滨商业大学

参考文献:

[1][英]达纳•左哈,伊恩•马歇尔.灵商:人的终极智力[M].,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70-76.

[2]蒋旋新.高校人文素质教育背景、现状及发展对策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7,(11):94-95.

情商教育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情商;地理教学;情商培养

一、地理教学情商教育研究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1.非智力因素。

非智力因素是指人在智慧活动中,不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需要、兴趣、动机、情感、意志、性格等方面。

2.智力因素。

智力因素是指在人们的智慧活动中,直接参与认知过程的心理因素,包括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等方面。

3.情商。

情商(EQ)又称情绪智力,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总的来讲,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

4.智商与情商的辩证关系。

(1)智商是情商的基础,情商是意商的基础。

(2)情商是一种特殊的、相对独立的智商。

(3)情商的发展为智商的发展确立基本的方向。

(4)智商、情商与意商既相互区别、相互独立,又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二)理论基础

1.社会交往理论。

社会交往系统的基本要素包括社会交往的主体和客体、交往力、交往关系、交往的意识、交往的需要和交情等。

2.社会学理论。

社会学是从社会整体出发,通过社会关系和社会行为来研究社会的结构、功能、发生、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学科。

3.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是由美国哈弗大学教育研究院的心理发展学家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在1983年提出。

4.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经验性的主动建构:当代建构主义者主张,世界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对于世界的理解和赋予意义却是由每个人自己决定的。

(2)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情境性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除了强调经验型的主动建构外,情境性也是其十分重要的特征。传统地理教学教师常习惯于照着课本的灌输式教学。但是以学生的兴趣倾向为基本的情境式教学已经在我们的地理教学中被不断展开。

(3)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强调合作式的主动建构:建构主义学习非常重视学生的经验和情感的培养,这就对应了我们情商教育的情感培养。

二、地理教学情商教育培养的可能性

1.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

2.地理教学内容的体现。

初中地理教材融思想教育和知识教育于一体,情商范围内的资源相当丰富。当今地理知识不断地增长和加速变化,地理科学体系不断更新,不断发现真理,也是不断更新真理的过程。

3.地理教学方式的实施。

如今在我们的地理课堂教学理念中,以学生为主体已经被逐渐倡导,让学生大胆的动手动脑解决问题培养其能力是我们的一个发展方向。

(1)自主学习。

(2)合作学习。

4.心理学原理的客观要求。

心理学理论认为,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是相辅相成的矛盾统一体。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凭借自己的情感,让学生怀着快乐的情绪进行学习,从而熏陶、感化和塑造学生,使学生爱学、乐学。

三、地理情商教育所需注意的问题

如今虽然情商教育已经逐渐被我们所接受,并逐步渗入我们的地理教育教学,我们的学生也已深刻体会到主观能动性在我们的地理教学起到的良性作用。但是如今应试教育在选拔人才的束缚使我们如何考评学生的自我能力也得到曲解。如何将情感教育因素融人考核因素内,将其量化,使它变成一个衡量标准如今还存在难度。并且在课堂控制上很难找到完全兴趣主义和传统教学的结合点。平衡应试与情商考核之间的关系也有待我们接下来时间的处理。

情商教育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健商”;校本课程;体育类高校;理论课程

中图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808(2012)03-0064-04我们的伟人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曾说“体者,乃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健康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现代社会人们面对竞争的压力、环境的污染、生态的恶化健康无疑受到极大威胁,一些英年早逝的现象屡屡发生。2009年8月20日,46岁的时尚传媒集凼总裁吴泓因胰腺癌症病逝;2009年8月26日,浙江卫视年仅28岁的女主播梁薇因突发心脏病逝世。对大学生而言,面对当前紧迫的就业压力、繁重的学业压力、恋爱等情感的困惑,有许多人表现出烦躁不安以及不良的心理行为,严重者甚至选择自杀等。健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育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把教育与人的生命发展联系在一起,将“健商”思想引入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教学中,一方面对于促进体育类大学生健康发展,为成为高素质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级体育专门人才奠定健康基础;另一方面,由于体育类大学生今后的工作是体育教师、教练员、健身指导员等和体育与健康有关的工作,他们“健商”的提高,对于促进更多的人提高健康水平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关注健康,提高健康意识和水平,形成良好的健康爿惯,首先应从源头做起,体育类高校学生是未来的体育人才,在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中关注“健商”,以提高他们的“健商”水平,不论对于他们自身健康状况的提高还是对于未来工作的需要无疑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健商”的内涵

2000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传统医学研讨会上,加拿大皇家医学院院士、华人医学家谢华真教授首次提出了健商的概念。2002年,谢华真教授所著的《健商HQ》在北京出版发行,健商开始引起极大的关注。健商,是由英文“Health intelligence Quotient”翻译而成,简写为“HQ”,即健康商数,是指个人所具有的健康意识、生活方式、精神健康、生活技能。“健商”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健康不仅是有机体的健康,心理因素、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可以对他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健康状况包括生理的、心理的、情感的、精神的、环境的和社会的种种因素,还包括人的生活质量。

2将“健商”作为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一个视角的意义

“健商”同“智商”、“情商”等都是人类基本素质的重要标志。在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中关注“健商”,把“健商”作为课程开发的一个视角,可以提高体育类高校学生对健商的了解,通过健商评估法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制定一个适合自己的改善生活和健康的行动计划,并且付诸实践,有利于体育类大学生形成“健康第一”的意识和行为,并且把这种意识和行为延伸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样,以几何级数增长,使更多的人群受益。

2.1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关注“健商”有利于推动体育类高校理论课课程改革

“健商”理念的出现,给我们冲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启示,使我们对于一些长期困惑难以解答的问题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和回应。“健商”是关于人的健康智力的表现,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健商为进行体育类高校理论课课程改革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路。长期以来,体育类高校理论课课程存在着脱离现实,学生缺少兴趣的问题,引入“健商”有利于推动体育类高校理论课课程改革。可以围绕“健商”的理念,整合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运动医学、运动心理学、教育学、运动营养学、体育保健学等课程,加强各门课程的有机结合,开发综合课程,加强理论课程与现实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学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需要。

2.2引入“健商”有利于体育类高校学生形成“健康第一”的理念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学校教育要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切实加强学校的体育工作。”“健商”强调的是人们对于自身健康的全方位的把握,是对于人们的健康知识、自我保健、生活方式、精神健康、生活技能的感知和理解。开发和提高学生的“健商”与实施“健康第一”的价值取向是完全相吻合的。将“健商”理念引入到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中,可以促使体育类大学生对健康更加重视,形成“健康第一”的观念。“健商”理论告诉我们正确的个人健康行动是可以改善健康水平的。例如,教师在理论课课程中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实物标本以及模型向学生传授健康饮食、科学的作息时间分配、个人卫生管理、运动注意事项等知识,并且劝诫学生远离烟、酒、毒的侵害,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自我保护意识,树立“健康第一”的思想观念,进而提高体育类高校学生的健康水平。

2.3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中引入“健商”的理念可以使体育类高校学生将“健商”理论推广传播,使更多的人受益

体育类高校学生今后主要从事与体育和健康有关的工作,比如大中小学的体育教师、健身俱乐部和运动队的的教练员、社区的健康指导员等,提高他们的健康意识和健康水平,不仅仅对于他们自身的健康有益,更为重要的还在于通过他们健康观念和健康行为的提升,将健康思想得以传播,使更多的人终身受益。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高校体育工作座谈会上,提出了“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思想,将“健商”理念作为体育类高校理论课课程开发的一个视角,可以增加学生的健康知识,提高学生的健康行为,他们会将这种知识和行为带到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让更多的人形成“每天锻炼1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思想和行为,使更多的人认识到“终身体育”的意义,并形成“终身体育”的爿惯,这对于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健康水平大有益处。在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北京体育大学校长杨桦指出,中国青少年体质一些重要指标呈下降趋势,令人堪忧。突出表现为:第一,肥胖率日趋增长,超过“安全临界点”。第二,心肺功能下降,运动能力趋低。第三,视力不良检出率不断攀升,位居世界前列。健康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问题,直接关系到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人类和社会的发展,在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中引入“健商”的理念,可以使体育类大学生对健康更加关注,这对于他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播散健康的种子,让更多的人受益,将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3在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中引入“健商”的对策

3.1更新观念,提高对“健商”的认识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体育理论界和体育教师,都以“增强体质”作为体育的本质功能,而当“健康”的定义提出后,就忽略了“体质”的内涵,这是一种狭隘的偏见瞄。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中引入“健商”理论,是对健康有更深刻的认识,健康也包括体质,但是仅有体质的增强是不够的,还达不到健康的目的,应更新观念,提高对“健商”的认识,健康是全方位的。“健商”代表一个人对健康的态度和健康的智慧。健商和智商、情商一样,也是一个人的重要智慧之一。“健商”不是先天决定的,后天的教育、认识、意志和情商等都可以提高一个人的“健商”。一个人的情感、心理状态以及生存环境和生活方式,都可以对他的健康产生直接影响。体育类高校理论课开发校本课程需要重新思考“健康”的内涵,提高对“健商”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提出了一个明确而全面的定义:“健康是指在身体、心理和社会各方面都完美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完全突破了原先的思维模式,对健康的概念有了新的认识。美利坚大学的国家健康中心提出个体只有在身体、情绪、智力、精神和社交等5个方面部健康才称得上真正的健康,或称之为完美的状态。在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校本课程开发中引入“健商”就要全面研究健康的内涵,更新观念,提高对“健商”的认识。

3.2根据各体育类高校具体情况将“健商”开发成独立的课程或将“健商”内容融入其它相关课程中

对于课程的理解历来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按照美国教育家施瓦布的观点,课程是由教师、学生、教材、环境4个要素构成的,这4个要素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课程的基本内涵。教师和学生是课程的主体和创造者,教材是课程的有机构成部分。开发“健商”课程也离不开这4个因素。由于各地方体育类高校在师资水平、经费、学生情况等各方面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对于开发“健商”课程,也不应有统一要求。各地方可根据具体情况,将“健商”开发成独立的课程,或是将“健商”内容融入其它相关课程中,最终使学生从自我保健、健康知识、生活方式、精神健康、生活技能等方面全面提高,为使学生成为适应时代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高素质的专门人才奠定基础。

3.3提高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教师的素质

3.3.1提升思想素质和道德素质将“健商”引入体育类高校理论课程中,需要教师更新知识,提高技能,为提高学生的健康知识和健康水平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这对于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教师的事业心、责任感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教师要更加严格地要求自身,在思想上、道德上达到一个新的层次,要具备忠诚教育事业、热爱体育工作、努力学爿、热爱学生等优秀品质;其次,开发“健商”课程,需要众多的教师共同努力,教师要有团结友爱的合作精神;最后,开发“健商”课程很可能对某些教师所承担的课程产生冲击,作为教师要有大局观念,为了学生的发展,要有奉献精神。

3.3.2更好地掌握多方面知识和技能将“健商”引入体育类高校理论课程中,对于理论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英国著名课程论专家斯腾豪斯曾说过:没有教师发展就没有课程开发。体育类高校理论课教师需要加强学爿,通过各种“健商”知识培训活动,通过进行科学研究工作,通过与其他教师的互相交流等方式不断提高自身的知识、技能、能力,才能适应工作的需要。

4结语

现代社会随着社会压力的增加、环境的污染、生态的恶化,人们对于自身健康越来越关注。2000年,在北京举行的国际传统医学研讨会上,加拿大皇家医学院院士、华人医学家谢华真教授首次提出了健商的概念。2002年,谢华真教授所著的《健商HQ》在北京出版发行,健商开始引起极大的关注。“健商”是一种全新的健康理论,包括5大要素:自我保健、健康知识、生活方式、精神健康、生活技能。在体育类高校理论课程中关注“健商”,并开发“健商”课程,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体育类高校开发“健商”课程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艰巨的工程,在开发“健商”校本课程中,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既可以开发出独立的“健商”课程,也可以在其它课程中融入“健商”内容。

参考文献

[1]王敬英,高校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健商”的意义及对策研究[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10,(5):141,

[2]戚万学,高等教育学[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8:3,

[3]龚正伟,体育教学论[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4:14-15,

[4]北体大校长:青少年体质指标呈下降趋势[N]都市资讯报,2012-03-12(第12版),

[5]王梨,高校体育教学改革中若干理论问题的研究[1],福建体育科技,2010,(3):61-62,

[6]张华,课程与教学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20-21,

[7]刘彤,郑伟,教师规避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因探析[1],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3):93,

[8]郭洋波,公共体育教学在理工科院校的改革探讨[J],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X)9,(5):71-74,

情商教育论文范文第11篇

1 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现状 

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得到了教育界的普遍重视,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1.1 认识存在偏差 

意识是行为的先导,它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引领作用。目前工商管理类专业人才培养认识存在偏差,过于重视学生工商管理专业知识教育,也开始专业技能教育,但是忽视或者淡化创业意识教育,学生创业的主动性不强。 

1.2 创业氛围不浓 

氛围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行为,由于工商管理论文专业在日常教学中没有重视创业意识教育,因此在高校中缺乏创业氛围。创业氛围的缺失使创业没有能够成为高校学生的一种追求,校园文化建设也没有突出创业元素,某种程度上也影响了工商管理专业教学改革。 

1.3 师资建设滞后 

创业导向下的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不是简单地假如创业方面的教学内容,需要学校进行一系列的调整与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教师队伍建设。教师是创业教育实施的直接推动者,基于创业视角的教师队伍亟待加强,教师的知识结构需要进一步完善。 

1.4 创业实践乏力 

学生创业能力的培养除了理论指导外,更需要积极开展基于创业导向的实践活动。目前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活动,缺乏将创业与实践活动相融合的思想意识,要将创业理论指导与创业实践结合起来,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内化理论并丰富创业理论。 

2 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改革的思考 

2.1 构建基于校情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不少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出现同质化现象,创业教育缺乏特色。关键的原因在于创业教育没有与校情结合起来,因此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创新教育要进行重新定位,将创业教育置于校情背景下,充分根据自身人才培养的优良传统,进一步放大自身人才培养的优势。“创业教育逐渐从作为一项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的重要举措转变为一条关涉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理念更新与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有效路径。”[2]在此基础上,重新审视创业教育存在的不足,积极借鉴成功学校创业教育成功经验。这样才能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创业教育模式,彰显学校特色。 

2.2 构建基于创业导向的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要紧密结合高校的教育教学发展,从文化方面作用于师生的精神世界。创业教育背景下,校园文化建设要进一步提升自身建设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将创业元素作为新时期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通过文化渗透的形式,向学生渗透创业知识,适时地开展以“创业”为主题的文化实践活动,积极宣扬创业实践事迹,在学校营造浓郁的创业教育文化氛围,进一步激活全校师生创业的意识,提升创业能力。 

2.3 启动“一师多能”师资建设工程 

教师队伍建设是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改革的关键,学校要启动基于“一师多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其基本思想是“外引内培”。一方面,学校要根据工商管理专业教师队伍现状,有计划地引进具有创业素养的教师,通过优秀教师的辐射作用,带动学校其他教师的转变;另一方面,要夯实既有教师队伍建设,聘请具有丰富创业经验的导师定期开展讲座,深入开展基于创业视角的教学研究活动,打造出一支“多能型”师资队伍,推动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 

2.4 构建基于“利益共同体”校企合作 

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专业教育,离不开创业实践载体。因此高校要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模式,发挥校企合作在创业教育中的推动作用。基于目前校企合作的现状,要改变当前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热情不高的现状,必须要构建基于“利益共同体”的校企合作,通过校企不仅有助于培养创业型人才,还要在校企合作中,使企业获得利益,切实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升企业发展的理论高度,使企业在校企合作中直接或者间接地产生经济效益,这样才能通过校企合作推动工商管理专业的创业教育。 

3 结 语 

总之,创业导向的工商管理类专业改革是时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高校要在创业教育实践中加强思考,正视工商管理专业创业教育的现状,不断进行改革,向社会输送高素质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 

情商教育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情商;高校毕业生;就业

一、情商与情商教育的概述

1.情商:是由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塞拉斯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梅耶两位心理学家在 1990年首次提出的,用来诠释人类了解、控制自我情绪,理解、疏导他人情绪,并通过对情绪的调节控制,以提高发展和生存的质量和能力。我国学者结合我国国情又进一步将情商概括为五个核心因素:自我认识、管理自我、自我激励、识别他人情绪、人际交往。

2.情商教育的意义。自从情商概念提出后,各国的教育工作者探索了情商教育的意义。

首先,智商不能代替情商。智商只是一种潜在的认识和创造能力,这种潜能发挥得如何还要看他的情商能力。情商和智商一样是衡量和培养人才的重要心理指标,是内在的心理现象,需要通过行为来评价。一般来说,人的智商很难改变,但是人的情商是在漫长的生活中培养和造就的,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不断提高的。

二、我国大学生情商的现状 (文章题目是高职学生,但是正文基本上都写的是大学生,是普通高校的学生,这个与高职学生还是存在差别)

如果把自我意识能力、情绪控制能力、自我激励能力、人际沟通能力、挫折承受能力作为衡量情商的指标,那么就总体而言,我国大学生的情商水平是不高的。当然,这并不是说我国所有大学生的情商水平都低,而是说相当多的大学生在这五个方面都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当代大学生情商水平总体不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两方面:

1.家庭对子女的过多呵护。当代大学生70%是独生子女,家长往往被家长溺爱,本来应该由他们自己去做的事情也常常包办代替,总是把一切都为他们安排好。长期生活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使这些高校学生随心所欲,没有意识并控制自己的情绪,因而自我意识和情绪控制能力偏低。而且他们的生活经历一帆风顺的,很少遇到不如意的事情,即使遇到了也有人为他们解决,因而承受挫折的能力和自我激励水平往往不会很高。

2.学校培养目标和方法的偏颇。当前,我国教育正处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 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自爱加强大学生基本道德规范教育的同时,还要加强人文素质和科学精神的教育。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高职时我国培养“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的具备综合技能和全面素质人才的高技术人才”的重要教育资源。目前,我国高校城北扩招,很多高等院校文化氛围不够浓,文化底蕴不够深,严重制约了高职教育,从而影响了就业率。尽管人们从观念上已经认识到了应试教育的弊端及开展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各种层次的学校也对教育内容和方法进行了一些改革,但从总体来看,应试教育仍占相当大的比重,这种教育指导思想严重影响了学生情商的发展。

三、情商教育在高校毕业生就业过程中的实施的重要性

随着高校扩招,高校毕业生的数量日益增多,社会对高校毕业生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人才市场上,多数用人单位都是采用公开选拔考试和现场面试的方式对应聘者进行精挑细选,并不是专业成绩好的学生就一定能够找到好工作,相反有很多成绩不是很突出的学生也能经过层层考核最终面试成功。具有高情商素质的人才会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并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取得成功。这也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十分关注的问题。

据调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最易就业的人群为高情商人群。2009年初,北京人力资源部门和部分高校进行的调查问卷显示,有8类求职大学生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包括:在最短时间内认同企业文化;对企业忠诚、有团队归属感;不苛求名校出身、只要综合素质好;有敬业精神和职业素质;有专业技术能力;沟通能力强、有亲和力;有团队精神和协作能力;能带着激情去工作。除了对专业技术的要求外,这些毕业生都具有较高的情商素质。

大学生要适应社会发展要求,就必须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创新,而这些非智力因素,大都需要通过情商教育才能获得。

四、情商培育与就业指导的融合

针对现在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很多方面要从主观上面考虑从学校本身对学生的培养抓起,尽量做到:

1.将情商教育融入就业指导课中。目前我国高校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介绍目前的就业形势, 国家现行的就业方针、政策,现有的职业类别、可供岗位以及人力资源总体状况,有关职业的基本理论知识等,但是缺少情商教育的内容。

针对这样的一种状况,高校要及时吸收各类新知识,包括情商教育等融入到就业指导课,并增加有利于学生素质全面提高的情感性内容和技能性内容的教育,有针对性地科学制定学生情商培养计划,通过邀请有关专家进校举办情商教育辅导报告会和专题辅导讲座,加强理论教育、日常管理、实践活动、校园文化、传播媒介等五大情商教育载体建设。如果有条件,最好是单独设立一项毕业生创业/就业能力培养计划,要求所有在校生选修职业能力课,其包括:自我负责、自我管理、自我检测评价、自我发展、团队共事、信息技术、应对困难、应对挑战、创新革新等内容。其主要目的就是为每一个大学生提供机会培养良好的心态、素质和行为方式,充分利用在校时间发展自我。

2.重视校园活动,有针对性地进行情商素质训练。教育者应重视校园课外活动对高校生情商培养的重要作用,为高校学生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做人提供平台。除了日常的人际交往意外,还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生社团活动。学生社团一般是按照兴趣爱好、特长或专业等组成的由学生参与的功能团体,具有满足人们情感需要的功能,是陶冶情操的重要课堂,也是大学生开发潜能的重要手段。

3.建立专业的心理测评和咨询队伍。情商是心理素质培养的基础,想要提高大学生的情商水平,必须通过各种方式,对他们进行心理指导。高校应建立心理咨询机构,使在心理和情商方面存在问题的学生得到及时的帮助。心理学教育专业的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理论和技巧方面的教育和指导;学生管理干部,可结合实际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具体的指导或组织社团活动进行宣传教育学校为全体学生工作干部发放情商书籍,要求学生工作干部首先加强自身情商理论知识学习,积极开展学生情商培养理论与实践研究,为学生开展情商专题讲座报告。一般专业的教师,要根据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只有建立起多形式、多层次、多方面的教育指导体系,才能为大学生情商水平的提高提供有力的保证。

4.逐步建立情商培育的评估体系。一种教育体制能否得以确立并不断发展,与拥有一个人完善的评估体系紧密相关。教育,总是要通过一系列的教育活动来达到一定的教育目的,而所进行的教育活动是否合理有效,只能靠评估才能判断。我国目前所实行的素质教育之所以进展不快,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素质教育还没有完善的评估体系。所以,学校和教育者应在实践中不断研究和探索,逐渐总结出一套检验情商培育效果的标准和手段。

结论

大学生情商培养工作的开展,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能力素养,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实力。学校培养的毕业生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情商是就业的前提,只有在认识上高度重视,在行动上采取有效措施,自觉地按照社会对人才的要求,去提高毕业生的情商水平和综合素质,高校就业质量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时兰英;情商理论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意义[J].湖北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

情商教育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高职;情商;培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705216

1丹尼尔・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概述

“情商”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它是情绪智力商数的简称。虽然在查阅以往的文献发现,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有人陆续提出过这一概念,但那时提出的情商与我们现在所说的情商意义不同。1990年,美国耶鲁大学心理学家彼得・萨拉维和新罕布什尔大学的琼・迈耶正式提出了“情绪智力”的概念,并由此形成了一套理论,“用它来诊释人类了解、控制自我情绪,理解、疏导他人情绪,并通过情绪的调节控制,以提高发展和生存的质量和能力”。

1995年,《纽约时报》的专栏记者、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丹尼尔・戈尔曼收集了大量的有关研究和生活中的个案,出版了《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书,探讨了情绪智力的内涵、生理机制、对成功的影响、情感智力的培养等问题,基本形成了情绪智力的理论体系。

丹尼尔・戈尔曼的情绪智力理论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是自我觉察能力,即能够直觉、了解和审视自己的情绪体验;二是情绪管理能力,即能够管控自己的情绪,使之适时适度地表现出来;三是自我激励能力,即能够调动自己的情绪,使情绪专注的能力;四是移情的能力,即能够发现、辨别和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五是人际关系管理的能力,即能够调控、处理他人情绪的能力。

2基于情绪智力理论的高职学生情商的现实表现总体来看,“90后”的高职学生乐观上进、勇于挑战,表现出奋发有为的精神面貌。但受应试教育体制下“重智商、轻情商”的影响,使得高职学生在情商方面暴露出来的问题层出不穷,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在自我觉察能力方面,表现为无法全面认知自我

对一个高职学生来说,弄清楚“我是谁”、“我想干什么”、“我能干什么”是发展和健全人格的第一步。然而有些学生急躁冒进,不善于与他人合作,有些学生在学习和工作遭到挫折时心理落差较大,难以平静地面对客观事实;有些学生妄自菲薄,过分低估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畏首畏尾,踟蹰不前,没有承担责任和肩负重担的勇气,也没有主动请缨的积极性。

22在情绪管理能力方面,表现为自我管理能力低下

现在“90后”的高职学生都是受祖辈和父母精心呵护成长的一代,他们的吃苦精神、团队协作精神、自控能力存在不同程度的缺失。有些学生面对学习、工作、恋爱等不如意事时,容易出现一些极端行为,伤害别人甚至伤害自己。

23在自我激励能力方面,表现为自信心不足

不少升入高职的学生往往认为自己是高考落榜生,进入高职是一种“失败”,是无奈的选择。这些学生自高中起大多不被老师所重视,进入大学容易迷失方向,觉得自己什么都不是,什么都干不好,什么都不愿意L试。

24在移情方面,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不会换位思考

大部分学生都是独生子女,由于受家庭、教育等原因,表现出较强的个人行为主义,不会替他人着想,不会尊重、理解、宽容他人,极易出现寝室矛盾等问题,甚至由此萌生退学的想法。

25在人际关系管理方面,表现为倾听和沟通能力弱

有些学生在网络上畅所欲言,但在现实生活中却孤陋寡言;有些学生由于性格等原因,不善于与人沟通,不喜欢参加社团活动,没有自己的社交网络,交际范围极其狭隘。

3高职学生加强情商培育的重要性

31情商培育是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立命之本

2013年5月,在天津和高校毕业生、失业人员等座谈时,指出做实际工作情商很重要。总书记的一席话,意在提醒和告诫高校毕业生,提高智商莫忘培养情商,在学好科学理论知识的同时,还要注重实践锻炼、增强工作本领。

根据我们对近几年高职毕业生所做的就业质量跟踪调查情况来看,在校读书成绩好的学生毕业之后有不少人碌碌无为,他们经常抱怨与人相处难、得不到领导的赏识、自己没有可利用的关系等。这除了社会环境、机遇等因素外,情商低确实是一个重要原因。而那些在校学习成绩平平,工作后有不少人如鱼得水,他们摆脱了在校学习时的被动状态,较好地适应了社会环境,更重要的是因为他们善于把握和调整自己的情感,善于把握和适应领导的愿望和要求,善于把握和处理自己周围的人际关系。所以,情商高低已成为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成为高职学生成长成才的迫切需求。

32情商培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应有之义

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有许多劣势,比如社会认可度低,办学条件相对薄弱,教学模式建设滞后、录取分数线较低……此等“先天不足”限于高职院校的性质和功能很难在短时间内改善,这一办学层次低等劣势是先天的,但是学生的情商素质不是与生俱来,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培养训练得到提高的。因此,在当下日益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高职学生的情商教育,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必须解决的现实课题。

4高职学生情商的培育途径和策略

41构建情商培育系统化

要跳出情商看情商,高职学生的情商培育的定位应更加高远。对于学生个人来说,关乎其综合素质和就业质量的提升;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关乎育人模式的转变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对于社会来说,关乎一个庞大社会群体的素质提升。有了这样的定位,情商培育就不单单是一项工作,而是承载了更多的社会责任与教育情怀。

高职学生的情商问题,归根结底是受其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支配的,有很强的可塑性。在刚结束不久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的工作要求,对于高职教育工作者来说,就是要做到“了解学生要细心、思想工作要耐心、心理疏导要贴心、成才引导要热心、平时相处要交心、帮困解难要有爱心”。只要这样,教师才能走入学生的内心,触及学生的思想,才能引导学生全面认识自我、认识社会、处理人际关系,才能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立、自强的优良品格,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学生健康成长指导者和引路人的责任。

42构建情商培育全程化

高职院校应着力构建全员参与、全程贯穿、全面成才的情商教育体系,实现情商教育与专业技能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融合。要将挫折教育、团队意识教育、适应性教育、自制力教育、人际关系教育等情商教育内容纳入高职院校的整个教育教学之中,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有所体现,在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等各个方面有所体现。

大一阶段:这是学生由“高中生”到“大学生”的角色转变的重要时期。新老师、新同学、新校园、新的生活环境、新的教学风格、新的学习方式,如果学生没有及时调整对自我的认知,忽略客观环境的改变,极易导致对自我认知的偏差,进而产生心理问题。此时,在情商训练中,应特别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使他们能客观正确地认识、评价自己和他人。注重提升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相信自己的价值,善于表现自己的个性和优势,尽己所能实现成才目标。

大二阶段:这是大学三年里学生可以最大化自由安排自己时间的时期。如果学生不懂方向把握,不懂自我约束,不懂自我激励,就有可能发生多米诺骨牌效应。此时,在情商训练中,应特别注重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疏导和自我调节,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在学习、工作、交友、娱乐、恋爱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始终保持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

大三阶段:这是学生由“大学生”到“职业人”的角色转变的重要时期。有的学生或面临就业和专升本的两难选择,或是面对未来一片迷茫,或是遇到求职失败就垂头丧气、怨天尤人,或随意违约、缺乏诚信,这个阶段毕业生的心理状态变化很大。此时,在情商训练中,特别注重加强职场情商和挫折教育,引导他们准确觉察他人的情绪、动机、欲望等,并做出适度反应。

43构建情商培育多元化

一是注重课内教育和课外教育相结合。在课内,可以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感恩教育、思想道德修养教育等方面入手,把有利于提高情商的情感性内容和技能性内容融入这些课程来进行教学。在课外,高职院校特别要注重融合校企文化来培育学生的情商。在借鉴、消化优秀企业的经营理念和企业精神的基础上,通过企业家报告会、模拟面试、顶岗实习等途径,将学校的培育理念与企业的文化观念有机结合,培养学生诚信、敬业、公平、竞争、效率等意识,以实现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

二是要注重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相结合。充分挖掘高职院校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贴近实际,贴近师生,增强情商培育工作的力度;要注重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相结合,在提升传统媒体影响力的基础上,优化资源配置,实现校内媒体的深度融合,使文字有力、广播有声、图片有意,增强情商培育工作的广度。

参考文献:

[1]丹尼尔・戈尔曼情绪智商[M].耿文秀,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2]董宇艳德育视阈下大学生情商培育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8)

[3]周瑜高职院校学生情商培养模式的构建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5(4)

情商教育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产学结合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4428(2016)11-157 -03

近年来,电子商务在我国获得了快速发展势头,对我国经济和社会产生了革命性影响,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的快速发展对电子商务人才产生了强大需求。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联合赢动教育的《2015年度中国电子商务人才状况调查报告》显示,75%的电商企业存在人才缺口① 。事实上,为解决电子商务发展所产生的人才需求问题,从本世纪初到现在,教育部就已先后批准了430多所高校开设电子商务专业,每年毕业生达几万人② 。可随着电子商务专业人才培养数量的增加,毕业生就业质量却不甚理想。为什么在企业电子商务人才存在缺口的情况下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就业质量却不够好呢?除了全国大学生就业形势因素外,最为重要的原因就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不能达到产业发展的要求,从而产生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不平衡的矛盾。纵观国内高校电子商务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模式,我们不难发现,当前人才培养主要以学科理论为导向,以培养理论型人才为主要目标,且培养方式和过程同质化现象十分严重。而从人才市场和人才招聘网站上,我们可以看到,当前绝大部分企业都对电子商务专业人才设置了“须若干年实践经验”的门槛,这自然将所有仅经过理论学习而未进行实践锻炼的毕业生挡在了门外。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将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构建产学结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一、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产学结合教育思想理论渊源流长。早在公元前6世纪,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将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相统一的过程,主张学习与行动相统一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也有一些先驱者提出产学结合的教育理念,如孙中山先生的“以行而求知”、蔡元培先生的“边工边学”、黄炎培先生的“做学合一”和主席的“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等等。从国外来看,早在18世纪初,欧洲就产生了学习与劳动相结合的教育思想,20世纪中期,美国实用主义哲学也主张“从做中学”。这说明,学习必须与实践相统一,教育必须要兼顾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的协调与平衡。为此,英国在20世纪初就开展了“三明治教育”实践,美国也于同期开展“合作教育”实践,德国也在此基础上开展“双元制教育”实践。

由于各种原因,我国专业教育基本都实行以学科为主导的专业教育体制。这种教育体制通常以学科理论为基础,根据学科理论自身的特点来进行专业教育方案的制定与施行,较少考虑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和特点,从而使得专业教育过于理论化而不能满足社会实践需要。而产学结合教育思想要求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协调进行,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并重发展,其实质就是根据产业实践活动的特征和发展变化情况来调整人才培养的目标与方法,人才培养要根植于产业实践的需要,绝对不能脱离实践发展。

以学科理论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本质区别是如何处理理论教育与实践发展的关系,以及理论教育如何与产业实践互动。从培养过程来看,以学科理论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指导实践”、“理论应用于实践”,虽然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从人才培养过程也会加入实践环节,如实习和毕业论文等,但其作用和在培养过程中所占比例显得相当有限,辅助角色地位相当明显。而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理论与实践同等重要,要从实践中学习,也要学以致用,学习与实践相得益彰。从培养结果来看,以学科理论为主导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理论型人才为目标,而产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以应用型人才为目标。

二、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特征与人才需求

当前之所以会产生人才培养与人才需求不平衡的矛盾,很大程度上是由电子商务产业发展特征所决定的,产业发展特征从根本上决定了人才需求的标准和层次。

(一)电子商务产业发展仍处于发展期

电子商务从20世纪90年代诞生至今,已走过了20多个年头。目前,我国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突破20万亿元大关①,且从使用范围来看,电子商务已俨然进入全民电商时代。由于目前很多传统产业仍处于在电子商务转型阶段,且其转型过程尚未完全结束,电子商务仍处于“电子商务+”的工具范畴,其产业主体地位尚未明确,因而从产业发展周期来看,电子商务产业仍处于发展期,尚未进入成熟期。通常情况下,处于发展期的产业对人才需求层次比较高,但对人才需求标准未明确界定,经常根据产业发展情况作出灵活变化。而作为培养电子商务人才的高校来说,由于教育体制、无法全面了解产业实践状况等原因,很难有针对性地提出符合产业要求的培养模式,从而使得人才供需矛盾无法协调。

(二)电子商务产业涵盖范围过于宽广

由于电子商务是综合利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从事商务活动,从产业范围看,电子商务几乎囊括了所有的产业;从产业链的角度看,电子商务几乎包含从运营商、网络服务商、设备提供商和产品生产商等各领域环节。事实上,作为从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的高校来说,很难对产业范围如此之广、产业链如此复杂的电子商务提供完美的解决方案,因为这牵涉到的学科范围非常广泛,整合学科资源对当前很多高校来说是容易说而不容易做的事。为此,目前很多高校都只能依托于某一学科开设电子商务专业,而通过该学科整合其他学科资源以满足人才培养需要。在当前各高校学科发展各自为营的情况下,整合效果很难达到理想化境界,其结果是电子商务专业在不同的高校偏向不同的学科方向。这种局面使得电子商务专业毕业生知识能力结构很难达到产业发展的要求,从而加剧人才供需矛盾。

(三)电子商务产业变革速度较快

随着互联网发展速度加快,电子商务也迈入了快速发展轨道。电子商务的无国界及7*24小时服务特征决定这种商务形式必然要面对激烈的竞争形势。企业要想生存和发展,必须要不断革新,创造企业持续的竞争优势。当产业内的所有企业都面临相同的生存法则时,速度将会成为企业决胜的关键。谁能根据市场形势快速地推陈出新,创造适宜于市场需求的经营方式,谁就能够站稳市场,立于不败之地。这种“快鱼吃慢鱼”的生存法则使电子商务产业变革速度变得越来越快,同时大大提高了对人才的要求,即不但要懂得如何经营,还要擅长于如何快速创新,而这对于只接受过理论教育的高校毕业生来说是很难达到的。

三、产学结合的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

为了解决目前电子商务人才供需矛盾,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电子商务产业发展提供智力资源,作为提供人才培养服务的高校来说,必须要改变现有以学科理论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现状,构建产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借鉴产学结合教育理念,根据目前电子商务人才培养现状,我们提出构建理论与实践并重的产学结合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具体如图1所示。

(一)产

产即产业实践。按照西方实用主义哲学的观点,个体应该从工作中获取知识,即从做中学,主张经验是获取知识的基础。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应用性极强,因而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该强化产业实践的导向作用。而且相对于其他专业来说,电子商务产业实践更加便捷,学校完全可以利用一些初会资源为人才培养服务。大体上讲,电子商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可以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为模拟仿真实践,主要通过利用一些模拟仿真软件让学生认识和了解电子商务的实质和交易过程;第二个层次为综合实践实训,主要通过使用一些综合性任务型实训平台,如网络营销能力秀、C实习等等,让学生参与并完成一些任务,从而获得综合性的知识;第三个层次为产业经营实践,主要通过学生创建电子商务经营实体,真正开展电子商务经营实践活动。

(二)学

学即理论学习。理论学习是通过让学生学习一些成熟的理论知识,以更好地指导和应用于产业实践,是开展专业教育的基础。理论学习模式目前已相对成熟,且教育形式也基本相同。在理论知识教育中,既要开展专业教育,又要兼顾基础教育。基础教育主要通过开设公共基础课和学科基础课,使学生具备良好的知识基础和知识结构。专业教育主要通过开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方向课,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的同时,又能根据自己的偏好有侧重地对专业知识进行深化。

(三)“产”与“学”结合

英国“三明治”教育提出“理论学习―产业实践―理论学习”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理论能够较好地强化理论学习成效,协调理论与实践相向发展。但由于电子商务专业应用性非常强,且其专业内涵仍不够明确,所以在人才培养过程别应注重强化“产”的导向作用。与英国“三明治”教育不同,我们主张电子商务推行“产业实践―理论学习―产业实践”的教育模式,如此可以让学生首先对电子商务有一个感性认识,然后通过理论学习后上升为理性认识,最后将理论知识再应用于实践之中,以更好地指导实践。之所以采用这种教育模式,是由于当前电子商务普及率已非常高,青年学生对电子商务已不再陌生,让他们从非常熟悉的实践开始具有先天的认知优势。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产业实践的先期导入,可以让学生对实践有更多的思考,从而在理论学习阶段更加有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潘旭华, 尉斌, 张波. 电子商务专业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09,(15):16-19.

[2] 瞿辉, 王景河. 产业导向型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16,(17): 94-96.

[3] 陈维彬. 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与实践探索[J]. 教育与职业, 2007,(21):97-99.

情商教育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大学生;情商教育;情商培养机制;职业规划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09)14-0077-02

一、问题的提出

情商(EQ)也叫情绪智商,它是相对智商(IQ)而言的心理学概念。它反映的是一个人把握和控制自己情绪、对他人情绪的揣摩和驾驭、承受外界压力的能力、不断激励自己和把握自己心理平衡的能力,是属于人的非智力因素的范畴。情商的高低可以说与智商一样,对个体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近年来国内外相关学者对大学生情商教育的研究取得了长足进展,特别是情商教育对我国大学生人格的形成,个性的发展和择业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成果引起我国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对我国高校学生情商的培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该方面的研究也存在着两个十分重要但却容易被忽视的问题:一是如何形成大学生情商培养机制。使大学生的情商培养制度化;二是如何结合实际确立大学生情商培养的主题,使大学生情商培养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拟就这两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在科学发展观背景下大学生情商培养的制度机制框架。

二、大学生情商培养机制的现状

就我国目前状况来看,大学生的情商培养已经受到各高校的高度重视,各级教育部门也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去引导高校改进教育手段、重视对学生全面能力、心理素质和情商的培养。但在如何保障大学生情商培养,如何使大学生行为、个性、能力符合时代要求等方面因为缺乏相应的理论支撑,使情商培养机制的形成相对滞后,具体表现在:

(一)学校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方面

尽管绝大多数高校都已经认识到大学生情商培养的重要性,但因为受到传统教育教学观念的影响和片面追求经济效益和传统的社会以纯技术和科技含量评价高校价值和知名度的影响,很多高校在办学理念上仍然没有体现情商培养的要求,至少没有将情商的培养与智商培养作为同等重要的素质培养目标纳入到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模式中,更谈不上情商培养的制度建设的完善化、体系化的问题。综观各高校的人才培养方案,无不是强调培养学生技能和理论素养却极少提到学生个性培养、社会协调能力及应付社会复杂环境能力的培养。

(二)日常教育教学方面

因为学校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目标的偏差,就直接影响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尤其重视了安排好学生的基础课和专业课学习,一般也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修养,但对学生各种社会能力、个性培养的均衡发展和提高重视不够,尤其是现代社会所需要的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等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发展的课程基本没有开设,而是培养模式和评价指标千人一律。同时,专业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般是绝口不提与专业无关的事情,更谈不上将专业教学与情商培养有机结合的问题。思想政治课教师一般也是强调学生思想品德修养方面的教育而忽视学生其他社会能力的培养,这就不可避免地使学生的注意力转向提高自身智商而忽视情商的提高。

(三)大学生职业规划指导方面

不仅在教学方面未能将大学生情商的培养纳入培养机制,就是与大学生情商直接相关的职业规划体系中也没有充分重视对情商培养的要求。学生一进入大学,学校就对他们灌输的职业规划理念一般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对口专业,然后是如何指定一个专业培养的中长期计划,最后是通过专业训练和专业实践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整个职业规划过程从一开始对情商培养的重要性就认识不够。尽管近年来也使用到了一些有利于学生情商培养的方法,如在就业前训练学生的面试技巧,引导学生收集社会信息,应付就业中可能遇到的复杂社会环境等,但在规划中未能明确情商培养的理念。更是缺乏一整套保障情商培养的保障机制。

综上所述,大学生情商培养的问题尽管已经得到了各高校的广泛重视,但由于缺乏科学发展观理论的指导,系统完善的大学生情商培养机制远未形成,对情商培养的制度化、系统化、协调化、均衡化的认识还没有上升到应有理论高度,大学生情商培养机制理论框架的形成势在必行。

三、大学生情商培养机制理论框架初步认识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人为本的发展观,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就是以人为本“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对于高校来说,就是要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工作都以满足学生需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对大学生进行情商教育是一项全面而系统的工程,需要得到全社会尤其是高校教育教学各个环节的参与与配合。从办学理念到人才培养目标到日常教育教学再到大学生职业规划、社会实践能力培养以及校园文化的形成等都应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注重大学生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能力,培养真正符合社会可持续发展要求的专门人才。

(二)学校办学理念的更新和转变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高校要进一步树立以人为本的办学理念,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要以促进学生的成长成才为出发点和归宿,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安排好学生的基础课和专业课以外,还要重视学生道德品质的修养和情商的培养,各种能力的均衡发展和提高,尤其是现代社组织能力、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等,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特长发展,培养模式和评价指标不应千人一律,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要将学校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学校要主动与社会联系,建立更多的产学研基地,指导学生将理论学习与社会应用结合起来,在实践中看社会,知不足,强责任,学知识,长才干。大学生情商培养是一个系统的工程,需要高校富有远见的认识和战略性的投入,把情商培养纳入到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中,向全校推广。

(三)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制度,保证情商培养机制顺利运行

高校应根据社会发展的要求创新和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将大学生情商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来抓,从培养学生成长、成才及综合素质全面提升出发,高度重视大学生情商教育的组织领导,加强制度建设,从高校的实践经验看,在高校内部成立大学生情商教育研究和推广工作的领导机构很有必要,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重点抓,以教务、科研、学生工作部门等为主,其他相关各部门分工合作,全体教职员工齐抓共管是高校实施 大学生情商教育的宝贵经验。设立专门机构负责情商教育是体现组织领导支持力度的重要方面。

(四)学生工作部门的具体指导

学生工作部门应该加强具体的指导,引导大学生了解社会、接触社会和融入社会,根据自身的特点找到其在社会中的位置。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身的个性特质、现有与潜在的资源优势,对自己的综合优势与劣势进行对比分析,帮助大学生重新对自己的价值进行定位并使其持续增值,引导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根据社会要求和社会发展趋势明确今后的职业发展方向,确立大学期间的学习目标,学会有目的地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引导大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结合实际进行职业定位,同时搜索、发现新的或有潜力的职业机会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就业创业观,自觉地把个人前途同祖国命运结合起来,把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与服从国家需要结合起来,把追求个人利益与承担社会责任结合起来,引导大学生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与措施,不断增强自身的竞争力,为今后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五)将情商教育融入日常教学

学校专业课程教育应当渗透情商教育的内容,在长期素质教育中,形成了完整的体系,体现科学发展观全面、协调发展的要求。门类众多,领域分治,每门学科都蕴涵着情商教育的内容,如社会科学课程中众多的创业者的风范和改革家的事迹,自然科学课程中缜密的逻辑思维、科学设计和发明家的创造智慧与意识等,将其与其所处的时代和个性的发展极其与社会自然的环境相结合予以介绍,都会给学生以启迪和感悟。因此,学科课程学习是对大学生进行情商教育的有效途径。一方面,它有效地利用了课堂资源,拓展了学科教学的应用领域;另一方面,它又节约了教育时间,优化了教学内容,常常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情商教育应渗透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在两课教学中从引导大学生逐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人手,指导大学生确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与社会协调的能力是影响其情商的重要内因。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