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计算机数据库论文范文

计算机数据库论文范文

计算机数据库论文

计算机数据库论文范文第1篇

目前,著名数据库管理系统有Oracle、Sybase、Informix、Microsoft、MicrosoftAccess、VisualFoxPro等,这些产品各以自己特有的功能,在数据库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下面简要介绍几种常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

1.Oracle。Oracle是一个最早商品化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也是应用广泛、功能强大的数据库管理系统。Oracle作为一个通用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不仅具有完整的数据管理功能,还是一个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支持各种分布式功能。Oracle使用PL/SQL语言执行各种操作,具有可开放性、可移植性、可伸缩性等功能。

2.Sybase。最新版本的SybaseAdaptiveServer与以前的版本相比,具有更丰富的功能设置,Sybase比较强大的地方在于它对资源的低占有率上。在这一方面,Sybase15还引入了新的“专利查询过程技术”,显示了增强的性能和降低的硬件资源消耗。

3.MicrosoftSQLServer。MicrosoftSQLServer是一种典型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在许多操作系统上运行,它使用Transact-SQL语言完成数据操作。由于MicrosoftSQLServer是开放式的系统,其它系统可以与它进行完好的交互操作。

4.MicrosoftOffice。作为MicrosoftOffice组件之一的MicrosoftAccess是在Windows环境下非常流行的桌面型数据库管理系统。Access既拥有用户界面(VB可以用来开发用户界面);也拥有逻辑、流程处理,即VBA语言(VB也可以用来做逻辑处理);又可以存储数据,即在“表”中存储数据。使用MicrosoftAccess无需编写任何代码,只需通过直观的可视化操作就可以完成大部分数据管理任务。在MicrosoftAccess数据库中,包括许多组成数据库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是存储信息的表、显示人机交互界面的窗体、有效检索数据的查询、信息输出载体的报表、提高应用效率的宏、功能强大的模块工具等。

5.VisualFoxPro。VisualFoxPro是Microsoft公司VisualStudio系列开发产品之一,简称VFP是Xbase数据库家族的成员,可以运行于Windows9X/2000和WindowsNT平台的32位的数据库开发系统。VisualFoxPro提供了一个功能强大的集成化开发环境,采用可视化和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方法,使数据管理和应用程序的开发更加简便。VisualFoxPro是数据库管理软件,可实现数据与应用程序独立。

二、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数据库软件

1.按性能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予以考虑:

(1)构造数据库的难易程度;(2)程序开发的难易程度;(3)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性能分析;(4)对分布式应用的支持;(5)并行处理能力;(6)可移植性和可扩展性;(7)数据完整性约束;(8)并发控制功能;(9)容错能力;(10)安全性控制;(11)支持汉字处理能力。

2.按需求来选择

选择一个数据库的主要理由就是它的功能是否可以很好地支持你的应用程序。人们通常使用数据库来完成的任务有:支持Web、事务处理、文本搜索,有的情况下复制也是一个重要的要求。在事务处理方面,Oracle看上去更有领先优势,接下来是微软的SQLServer。没有一个开源数据库具有可以与Oracle相媲美的事务处理功能。

3.按易用性和管理来选择;

4.按支持性来选择;

5.按成本因素来选择。

三、结论

Oracle是商业数据库的代表,具有非常丰富的功能、广泛的平台支持和大量的附加功能。目前Access更常用一些,Access不是一种存储格式,是一种软件。ACCESS这个软件本身就具有开发者使用的界面和适合于“最终用户”的界面。但学习FoxPro可为学型数据库管理软件大典基础。微软的SQLServer只可以运行在其Windows操作系统平台上。不过由于Windows操作系统的广泛普及,缺乏对其他系统的支持并没有阻挡SQLServer的市场份额的增长。SQLServer是真正的中大型数据库,VFP是桌面数据库,使用方便、易学,但实际上牺牲了真正数据库的一些功能,如安全性;此外,VFP既是数据库又是编程语言(开发工具)。SQLServer是中大型数据库,VFP是带有自身数据库的编程语言。

总体来说,选择什么样的数据库要看你的应用程序的需要。如果它是以阅读数据库为主的Web应用,MySQL无疑是最佳选择。而如果需要那些事务处理和复杂的数据库功能,那么可选择Oracle和微软的SQLServer。如果你需要一些商业数据库的高级功,但又不想支付授权费用,那么可以考虑PostgreSQL或Ingres。对于嵌入式数据库应用,MySQL和Sybase所占有的系统资源最少。总之,最适合的才是最好的!

参考文献:

[1]刘守根.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现状和发展方向初探.内江科技,2006,(2).

[2]陈业斌.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安徽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

[3]姬志刚.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社会.科技咨询导报,2006,(20).

[4]薛向阳.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开发与程序的设计.渭南师范学院学报,2005,(2)

[5]竺洪平.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与程序的开发.中小学电教,2005,(6).

计算机数据库论文范文第2篇

科学技术的进步实现了计算机技术的全面升级,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能在满足信息统筹管理的基础上,对相关数据进行系统化整合。其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具有组织性特征。在计算机数据处理过程中,由于数据具有一定的连接性特征,因此,要将具有关联结构的数据整合在一起,从而形成统筹化的数据库。主要是借助一种特定的关系进行数据组织以及匹配,确保组织解构特征的实效性,也能强化数据之间的关联维度[1]。其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具有共享性,在数据应用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数据的共享模式,也是建立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主要目的,因此,要充分发挥数据的价值,就要结合数据模型和数据共享参数进行系统化处理以及信息管控,确保使用效率的完整度,也为信息利用效率优化奠定坚实基础。

二、计算机数据库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就目前技术的发展结构而言,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实际运行过程中,整体技术维度和技术运行机制也在发生改变。第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范围在逐渐扩展。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频率和市场前景越来越大,无论是工业、农业以及文化产业等,都将其视为有效的信息处理工具[2]。因此,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和适配性尤为重要,各行业也在自身发展进程中不断摸索和技术优化,真正建立切实有效的管控模型和管理机制,确保管理维度的实效性,也为信息结构优化奠定坚实基础[3]。第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也在探索中逐渐得到强化,也突显出计算机数据管理项目的具体要求,只有优化其安全价值,才能更好的建构高度机密性以及敏感性数据管理维度,保证了信息备份管理以及恢复功能的有效性,对于数据信息的复制和备份,要在优化信息维度的基础上,真正实现了数据库的安全性升级。

三、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优化路径

(一)优化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安全性

要保证数据完整性,就要从安全应用以及安全管控模型出发,建构系统化管理维度和管控要求,保证数据在得到共享的同时,相应的数据信息也是安全准确的。因此,技术人员要结合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相关要求,提升信息完整度和安全性[4]。

(二)优化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实践性

在实际信息管理和信息控制过程中,要积极落实理论和实践的融合机制,确保管理维度和管理效果的最优化。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将数据库原理和数据库管理技术模型进行深度管控,是提升数据科学性以及合理性的重要路径,也是研究数据分析机制以及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模型的重要参数,因此,要保证理论联系实践,建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用整体。

(三)优化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技术性

对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来说,最基本的就是技术参数,因此,要保证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得到推广,最基本的就是要保证技术模型的安全性和准确性,并且积极落实计算机共享体系。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最根本的要求就是要规避数据库被非法入侵,确保其技术安全和信息共享安全。但是,在实际管理机制中,信息的绝对安全存在风险。提升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技术安全性,能更好的落实信息应用价值,确保信息维度得到有效优化。因此,相关项目技术人员要利用加密技术对非共享信息进行系统化管控,提高管控效果的同时,积极落实技术性管理要求,借助权限管理机制、数据加密技术以及强制存取控制技术等措施,进一步优化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技术安全性[5]。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信息管理过程中积极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能在满足共享需求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信息的实用性价值,确保信息得到充分利用,也为实践优化提供动力,确保技术模型以及信息管理维度之间形成有效的控制机制,也为数据应用研究奠定坚实基础,保证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信息管理之间的优化契合。

作者:陈文杰 单位:

参考文献:

[1]王瑜.探究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与实现途径[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15(11):2074-2074.

[2]温林芝.试析计算机数据库安全管理技术与方法[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5,15(04):183-183.

[3]赵宏飞,国静萍.试论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防范技术及安全管理[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15(04):190-190.

计算机数据库论文范文第3篇

1.1信息安全。根据有关资料显示,信息安全经历了一个几十年的发展过程,逐步形成了今天人们对其的认知体系。信息安全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信息的私密性、信息的完整性、信息的真实性与信息所在系统的安全性。而信息安全这一概念的范围相对较为广阔,包括防止商业机密泄露、防止青少年对不良信息的浏览、各种个人信息的泄露等等。1.2计算机数据库。数据库技术也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主要是基于计算机网络的发展,用来研究各种数据的存储、设计与管理的一种手段。数据库中要对各种数据进行分类和管理,一旦输入各种指令就可以最快速度的得到结果。在这种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过程当中,需要对数据进行统一的管理,建立数据库的相关管理系统以及对已有的数据库系统进行不断地优化,挖掘出更多、更方便的数据管理途径。1.3信息安全在数据库技术中的相关概念。数据库环境即网络环境,在千千万万的数据信息中保证自己数据、信息的安全就是指信息安全在数据库技术的概念。在这种情况下,主要是指保证计算机操作系统的安全,保证各种安全协议的准确无误,保证自身数据库的建立不存在漏洞,这样才能防止其硬件、数据、物理环境等遭到破坏,造成严重的数据流失,引发严重的后果。

2当前我国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在很早之前,我们的数据信息管理完全依靠人力,然后利用纸笔进行记录,这个过程不断非常耗费人力物力,而且一旦发生突况,丢失的危险也比较大。而数据库技术就解决了这样一部分问题,例如数据库进行数据系统的优化,将数据进行分门别类的保存,然后根据已有的程序进行保护。这种技术上的进步减少了不少人力资源的浪费。同时数据库技术还能发挥另外一个重要的作用,即数据的共享作用,只要在同一个系统当中,有无数的人都可以进行资源的分享。但是,在众多优势的背后,不得不看到当前我国信息技术管理中、数据库应用的许多问题,例如:数据库系统的独立工作能力较差,在平时的工作中维护的效率也相对较低,安全性与可操作性更是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方面。2.1数据库的安全性问题。当前我国的很多企业单位都采用了数据库技术,在数据库中保存了各自单位的相关信息甚至行业机密。针对这种情况,有些不法分子看到了可乘之机,即利用相关行业竞争对手的心理,对有些企业的数据库进行数据盗取,这种行为不仅仅是犯罪行为,同时也可能扰乱社会秩序,造成用户客户的信息流失,造成企业的信誉下降与经营危机。2.2数据库的兼容性问题。事实上,应世界的发展趋势与国家的要求,很多行业都需要“共享”“共赢”才可能发展。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对有些数据信息进行共享,所以要求我们的数据库技术的兼容性可以更上一个层次。但当前显然我们的数据库技术的兼容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2.3数据库的操作性问题。数据库技术需要良好的操作性,只有在随时可控与合理优化的前路上,数据库才能够更加安全。但当前我国的数据库技术现状是很多程度的操作性不够强,在这样的情况下,信息管理的效率不但受到影响,既有可能在外来操作入侵的时候,不能够完全应对导致数据泄露甚至系统崩溃。

3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当前的数据库技术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所以具备这个阶段的相关特点。只有更好的了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方向以及现有特点,才能够更好的将其应用在信息安全管理上。数据库的特点有主要有:独立性、组织性、灵活性与共享性。3.1独立性。数据库的独立性特点主要是由其本身的结构所决定的,具体指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先前使用过的数据相关信息发生了改变,但并不会影响之后数据库的逻辑运行。逻辑结构的独立性是数据库技术的最大特点,它在各个部分的运行逻辑都是相对独立的,不会因为一者的改变而发生改变。所以在运行的过程当中,可以放心的部分的数据库运行逻辑产生更改。3.2灵活性。灵活性在计算机数据库中主要体现在相关信息的修改与编辑上。数据库技术不仅能够进行数据的存储与管理,还可以编辑数据,修改数据以及查询数据。这一特点可以似的用户查找所需资料时方便快捷,节省时间。3.3组织性。数据库技术的独特性不仅仅体现在独立性上,还体现在组织性上。组织性是指在数据库中存储的某些文件会根据其相关的逻辑关系产生一定的逻辑关系,这些就可以更好的体现出数据库的优势。3.4共享性。数据库技术在当前应用最广泛的一个特点就是共享。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做到了资源的有效共享。通过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能够及时处理数据库内的数据信息,同时,还能将数据库内的数据信息应用到一个计算机应用程序中,也可同时应用于多个计算机程序中。由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具有资源共享性特点,所以对于不同用户提出的信息安全管理需求能够很好的满足。

4强化信息安全在数据库技术中的技术

信息安全是数据库技术中当前需要首要解决的问题,因此要从各个薄弱的环节入手,找出症结所在,然后进行一定的合理的技术分析,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最后进行实际操作的检验,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使信息安全问题不再成为单位、企业甚至个人在计算机网络高速发展时代所担心的问题。作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建议。4.1保证计算机数据扩技术的安全。在前文中,作者已经多次提到计算机技术安全性的重要性,这里就不加以赘述。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保证数据的安全完整、避免不法分子对数据库系统进行破坏、建立安全完善的保密协议以及使用条件。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等级还应该进行分类,例如涉及国家机密的军事、财政等方方面面要进行最高程度的安全防护。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数据库应用的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努力,前路维艰,任重而道远。我们要学习国外的计算机技术,但不能止步于此,进行自足研发,是我们的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有一个质的飞跃。由于数据库共享性的特点,势必会降低数据库的安全性,所以我们在做好共享的同时,保密工作不容忽视,例如:针对DBMS的统一控制要求,严控使用权限,用户访问过程中必须采取数据加密、视图机制,对于没有合法使用权限的用户,不得实施相关操作。4.2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由于各个事物都是在不断的发展过程中进行的,所以计算机数据库理论与实际情形也随着各种环境的不断改变而发生变化。因此,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我们应该保持着一颗时刻学习的心,不断的将最新的理论成果与研究成果应用到实际业务上面,使其更科学、更高效、更严谨。反过来,也应该针对实际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达到一个共促共进的效果。

总之,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是一个在现在以及未来都将改变世界的重要技术,所以应该给予其足够的重视以及研究力度。但是,共促共进不能停留在纸上,应该使更多的人看到其带来的实际效益,这样才是一个有力的循环,才能推动进一步的发展。4.3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安全性保证数据库中数据的完整性指的是从源头上保证数据库中信息的安全。当一个危险靠近数据库时,数据是第一个接触源、然后系统的安全防火保证是第二个保护层,最后是系统中的数据库保护措施。我们要从源头控制危害信息安全的因素,即在数据从中心网络接入的入口处设置相关的防火墙,只只针对特定的IP地址允许访问,设置访问人口的黑名单,一旦有过不良记录便拒绝再次进入。还要遵循不同区域进行各自管理的原则,即分区原则。将不同区域部署为面向客户应用的Web服务器层、应用层和数据库层,从安全访问控制、入侵防御、应用加速等方面进行网络安全。

5信息安全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实例

根据有关数据,信息安全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银行系统的工作中,将存在着大量的个人信息,这时在系统中会建立一个安全的有自身识别特点的数据库,并且设置多层保护系统。一旦有外来数据入侵时,系统会发出警告,确保数据库内信息的安全。

6结语

在信息安全的道路上,计算机数据库所要进行探索的道路还有很长。本文针对现存的一些问题,如安全性、共享性等,提出了一些建议。但作者认为这些还远远不够,只有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相关性能发展的更加完善,才是根本解决之道。

作者:高鹏 单位:北京农业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赵亚男.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分析[J].科技风,2016(01).

[2]李磊.信息安全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实际应用探究[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9).

[3]钱坤.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4).

[4]谢小波.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6).

计算机数据库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古典文献数据库 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 文献检索服务系统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古典文献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计算机技术在古典文献研究中的运用仍然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也是不容回避的。笔者近几年来主持并直接参加设计“e书库”数据库的过程中,感到有必要将自己的一些想法提供给正在设计有关软件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愿意使用该类软件的专家学者们参考。

一、我国古典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历程

自古以来,历代学者对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一直沿袭手工操作的方式,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开始涉入到古典文献研究中,对传统的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方法(自然也对一切需要使用古典文献资料的专业研究)起到了极大冲击。

首先简单回顾一下计算机技术在古典文献研究领域内发展的历程。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一些图书馆、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陆续开始大规模地利用计算机设计并建立数据库。大致说来有两类数据库,一类是书目数据库,一类是文献数据库。南京图书馆于90年代初率先建立书目数据库,对读者检索有关书目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之后,各地图书馆纷纷效尤,类似的书目数据库很快就普及了。虽说至今各地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的检索方式,仍存在机读编码格式不统一的问题,然而书目数据库提供的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对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具体到学术研究来说,至少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比较方便的查找有关古典文献的实用工具。

在建立书目数据库的同时,一些大专院校与科研机构开始研发各自的文献数据库。从数据制作格式来说,大致可以区分为两类,一类是图像格式,即将按原著内容扫描成PDF图像文本,另一类是元数据格式,即录入文献文本内容(或扫描并转化为电子文本)导入数据库,并转换成可阅读与检索的数据库机读格式。一般说来,无论是PDF格式还是元数据格式,它们数据库容量都较大,也提供了较为原始的检索方式,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不小的帮助。从上述两类制作格式的数据库来说,PDF图像文本可以直接阅读图像文字,但总体说来不太适应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需要。而元数据格式较为精致,初步具备了较为方便的常用的功能,可以检索、作卡片等等。

古典文献数据库从收录的文献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类目数据库,即按“类”收录有关图籍,如经学类、史学类、文学类以及甲骨文、金文或出土文献资料、石刻资料等等,另一类是综合数据库,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国学宝典》之类数据库。

大陆最早的古典文献数据库是河南大学的《宋人笔记检索系统南宋主要历史文献》,建立于1987年。之后,各种数据库纷纷涌现,比较重要的有南京大学、河南大学、苏州大学联合研制的《计算机甲骨文信息处理系统》、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唐诗》、《先秦魏晋南北朝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十三经》、《全唐文》、《诸子集成》等数据库、北京大学《全宋诗》数据库、南京师范大学《全唐五代宋词》数据库、四川大学《宋会要辑稿》数据库(与海外合作)等等。港台古籍数字化起步较早,均采用繁体字形式。1984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研发《汉籍全文资料库》,香港中文大学则有《汉及以前全部传世文献》、《魏晋南北朝全部传世文献》、《竹简帛书出土文献》数据库等等。其中《竹简帛书出土文献》收录《马王堆汉墓帛书》、《武威汉简》、《睡虎地秦墓汉简》、《银雀山汉简》、《居延汉简释文合校》及其它散见简牍共140多万字的竹简帛书出土文献,价值颇高。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库主要是提供给本单位研究人员使用的,当然也有部分数据库对外开放,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定帮助。虽然这些数据库有种种限制,但它们无疑为古典文献的研究(当然包括其它专业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方便。之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各地方的图书馆、以及其它数以百计的网站向用户提供收费或不收费的古籍文献检索服务,甚至还提供古籍文献的下载服务。显然,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学术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支持。至今为止,据笔者所查索到的除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各地图书馆数据库之外,提供各种文献下载的中文网站至少在200个以上,其中就有不少古籍文献下载的网站。这些古典文献数据库或有关网站的建立,确实为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乃至其它学术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帮助。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古典文献数据库大量涌现的同时,一些潜在的问题与数据库本身的缺陷严重地制约着古典文献数据库的正常发展。

从古典文献数据库技术发展角度来说,笔者认为大致经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PDF图像文本数据库,其数据来源主要是以扫描方式获得,形成PDF图像文本。这种图像文本优点是直观,与原书分毫不差,但它的缺点是功能极其单一,仅可供浏览图像和简单地检索书目。虽然第一阶段的数据库功能极少,但毕竟能方便而直观地阅读文献了,因此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兴趣。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功能太少,这类数据库难以进一步发展。

计算机数据库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古典文献数据库 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 文献检索服务系统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古典文献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计算机技术在古典文献研究中的运用仍然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也是不容回避的。笔者近几年来主持并直接参加设计“e书库”数据库的过程中,感到有必要将自己的一些想法提供给正在设计有关软件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愿意使用该类软件的专家学者们参考。

一、我国古典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历程

自古以来,历代学者对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一直沿袭手工操作的方式,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开始涉入到古典文献研究中,对传统的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方法(自然也对一切需要使用古典文献资料的专业研究)起到了极大冲击。

首先简单回顾一下计算机技术在古典文献研究领域内发展的历程。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一些图书馆、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陆续开始大规模地利用计算机设计并建立数据库。大致说来有两类数据库,一类是书目数据库,一类是文献数据库。南京图书馆于90年代初率先建立书目数据库,对读者检索有关书目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之后,各地图书馆纷纷效尤,类似的书目数据库很快就普及了。虽说至今各地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的检索方式,仍存在机读编码格式不统一的问题,然而书目数据库提供的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对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具体到学术研究来说,至少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比较方便的查找有关古典文献的实用工具。

在建立书目数据库的同时,一些大专院校与科研机构开始研发各自的文献数据库。从数据制作格式来说,大致可以区分为两类,一类是图像格式,即将按原著内容扫描成PDF图像文本,另一类是元数据格式,即录入文献文本内容(或扫描并转化为电子文本)导入数据库,并转换成可阅读与检索的数据库机读格式。一般说来,无论是PDF格式还是元数据格式,它们数据库容量都较大,也提供了较为原始的检索方式,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不小的帮助。从上述两类制作格式的数据库来说,PDF图像文本可以直接阅读图像文字,但总体说来不太适应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需要。而元数据格式较为精致,初步具备了较为方便的常用的功能,可以检索、作卡片等等。

古典文献数据库从收录的文献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类目数据库,即按“类”收录有关图籍,如经学类、史学类、文学类以及甲骨文、金文或出土文献资料、石刻资料等等,另一类是综合数据库,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国学宝典》之类数据库。

大陆最早的古典文献数据库是河南大学的《宋人笔记检索系统南宋主要历史文献》,建立于1987年。之后,各种数据库纷纷涌现,比较重要的有南京大学、河南大学、苏州大学联合研制的《计算机甲骨文信息处理系统》、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唐诗》、《先秦魏晋南北朝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十三经》、《全唐文》、《诸子集成》等数据库、北京大学《全宋诗》数据库、南京师范大学《全唐五代宋词》数据库、四川大学《宋会要辑稿》数据库(与海外合作)等等。港台古籍数字化起步较早,均采用繁体字形式。1984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研发《汉籍全文资料库》,香港中文大学则有《汉及以前全部传世文献》、《魏晋南北朝全部传世文献》、《竹简帛书出土文献》数据库等等。其中《竹简帛书出土文献》收录《马王堆汉墓帛书》、《武威汉简》、《睡虎地秦墓汉简》、《银雀山汉简》、《居延汉简释文合校》及其它散见简牍共140多万字的竹简帛书出土文献,价值颇高。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库主要是提供给本单位研究人员使用的,当然也有部分数据库对外开放,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定帮助。虽然这些数据库有种种限制,但它们无疑为古典文献的研究(当然包括其它专业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方便。之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各地方的图书馆、以及其它数以百计的网站向用户提供收费或不收费的古籍文献检索服务,甚至还提供古籍文献的下载服务。显然,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学术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支持。至今为止,据笔者所查索到的除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各地图书馆数据库之外,提供各种文献下载的中文网站至少在200个以上,其中就有不少古籍文献下载的网站。这些古典文献数据库或有关网站的建立,确实为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乃至其它学术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帮助。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古典文献数据库大量涌现的同时,一些潜在的问题与数据库本身的缺陷严重地制约着古典文献数据库的正常发展。

从古典文献数据库技术发展角度来说,笔者认为大致经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PDF图像文本数据库,其数据来源主要是以扫描方式获得,形成PDF图像文本。这种图像文本优点是直观,与原书分毫不差,但它的缺点是功能极其单一,仅可供浏览图像和简单地检索书目。虽然第一阶段的数据库功能极少,但毕竟能方便而直观地阅读文献了,因此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兴趣。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功能太少,这类数据库难以进一步发展。

第二阶段是元数据数据库,以香港迪志公司投资、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设计、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库全书》、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设计、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的《四部丛刊》、尹小林《国学宝典》、南开大学永川公司的《二十四史》,以及大陆、港台等大专院校或科研机构制作的较大型的数据库为代表。它们的优点是具有较多的基本功能,如检索、卡片、打印等功能,有些还附加了日历查询、字典、音乐背景等附加功能。然而,它们都不允许对数据库内的文本错误进行修订、没有图表处理能力、不提供功能升级服务(某些软件提供所谓新版本,实际上只是增加一些文献文本,并未真正提升软件服务功能)。而且由于各自为政,开发者大都采取自定义方法来自造非常用的生僻词,因此各种数据库之间字库不能相互兼容。这一阶段的古典文献数据库也有吸收第一阶段数据库有图像的优点,如上述提及的《四库全书》就附有图像,以利研究者核对文字。该阶段绝大多数数据库注意到版权问题,但仍有一些数据库在版权上出现较大问题,乃至引起法律纠纷。

计算机技术广泛地涉入文科研究领域,各种古典文献数据库纷纷建立,当然给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帮助,然而,在笔者看来,目前计算机技术在这一领域中的运用形成纷乱无序的“战国时代”,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否则将会影响或说削弱计算机技术在古典文献研究(乃至其它学术研究)中巨大作用。对此弊病,笔者拟作一概述,企望引起有关部门、数据库开发者及使用者的重视,以期真正使计算机技术对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大致说来,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缺乏整体领导与规划,国家投资与收益不对称。当然,首先应该看到,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着手做了一些规划,也实施建立一些比较大的古典文献数据库,如2002年10月,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受科技部的委托,牵头联合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单位,启动了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项目。这一项目的目的就是力图建立我国比较统一和规范的数字图书馆标准,自然也会对建立古典文献数据库有较大的借鉴与参考的价值。又如北京大学《中国基本古籍库》、上海图书馆《古籍影像光盘制作及检索系统》等等,也由国家有关部门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已经启动并完成了部分内容。不过也应该强调,由于国家没有制定出一个比较符合国内数据库发展状况的真正有价值的规范体系,因此这些项目的承担者仍是各自为政,数据库之间并不能兼容,不可能形成技术“合力”。再从所取得的社会效益或说实际使用价值来看,也不尽人意。因为至今为止建立的各种数据库仍人为地设置许多障碍,无法使它们实现较大的使用价值。数据库由国家投资,收益自然应该归国家,或者成为不收费的公益数据库,但目前收益既不归国家,又未能成为公益数据库,这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遗憾。实际上,数据库制作者无偿利用国家投资进行了开发,制作完成后却获得相当丰厚的收益,使人感到有“国家投资,个别单位图利”的印象。笔者不反对交纳一定使用费用,但收费单位一定应该说明收费后去向,绝不允许产生国家投资而由个别单位乃至某些个人得利的情况。

其二,开发商嗜利忘义,数据库错误严重。除上述由国家投资开发的古典文献数据库外,还有一些有一定技术实力的软件开发商加入到古典文献数据库的开发中来了。比较而言,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各地图书馆建立的古典文献数据库质量较高,而开发商则很少关注数据库中的文献质量。我们承认确有少量开发商制作的数据库质量较高,如迪志公司开发的《四库全书》之类,然而象《四库全书》这样的数据库确实凤毛麟角,难以寻觅。我们发现,甚至有些开发商仅仅是把文本进行文字扫描导入,疏于校对,因此文本错误百出,难以卒读。由于利益驱使,绝大多数开发商都以“独自开发”为己任,数据库设计相互保密,互不兼容,使用户深感不便。这些问题已严重地影响到古典文献数据库的正常发展了。

其三,热门文献数据重复,冷门文献数据罕见。虽说目前数据库品种繁多,但由于考虑到使用者对文献内容的需求,因此许多开发者热衷于开发那些热门数据,而一些比较冷门的文献则鲜有人问津。实际上,冷门的文献并非是没有学术价值的文献,只是使用人较少而已。因而,目前不但数据库中文献内容重复现象极为普遍,甚至同名同姓的数据库也有不少,如《四库全书》就出现了武汉大学版、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等数种不同版本。且不说那些数量繁多、质量也不甚高的数据库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其实也使用户陷入无可适从、欲舍不能的境地。用户往往为了某些少量文献内容不得不购买和安装整个数据库操作系统,而且这些庞大的数据库大量占据硬盘空间,导致计算机运行速度大为减慢。而那些允许网上检索的文献数据库又往往容量极大,上网检索者多,导致“交通阻塞”!

其四,技术关卡重重,难以互相兼容。各开发者既鉴于不同开发目的与技术条件,又为防止他人解密,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在数据库某些程序中人为设置技术障碍,以保障自己利益不受损害。自然,开发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障本身利益不受损害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也由于人为地设置了障碍,却使各种文献数据库之间不能兼容,无法形成合力,先进的技术反而成为技术壁垒。实际上,这一情况大大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与财力,对古典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有百害而无一利。另外,由于技术壁垒,在古典文献数据库的文字方面更导致许多问题。我国古籍常用汉字大约为4万余个,这还不包括超过2万个异体字及数千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然而我国目前在计算机上采纳的国标字库(GB)和扩展字库(GBK),两者相加也只有27000余字,这与我国古籍常用汉字数量相比,实在差距太大。因此,如此小的字库与需求相比确实是捉襟见肘。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一些软件设计者就采取在自定义区自造字(乃至占据字库中扩展B的位置)、有些也用图片方式来填字。而这些自造字、图片字,拷贝到WORD文本之后,由于内码位置的差异就变成其它字了,从而导致文本错误。

其五,功能单调,难以真正为科研服务。建立较早的古典文献数据库功能比较单调,只能做些简单检索、拷贝,没有更为先进的功能,不能适应学术研究的需要。后来的一些古典文献数据库也存在类似问题,例如《四库全书》的检索功能,虽说可以采用添加“作者”、“书名”等限定条件,但检索结果只是罗列一排出处,无法直观地了解检索到的具体内容。而且《四库全书》也没有提供更多的功能给用户,因此这一巨大的工程仍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况且这一数据库目前已经“定型”,不再继续开发,使用户对此深感遗憾。而其它古典文献数据库设计者的思维大多仍停留在“文本之争”当中,重复着原来设计思想的错误,没有更多地开发为科研服务的有效功能,因此在笔者看来,这一做法显然不可能真正摆脱古典文献数据库目前面临着的困境。

其六,学术圈地,使人心有余而力难用。解放后,一些部级出版社化费了极大的精力,组织专家点校了不少重要古籍,为学术研究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然而时至计算机时代的来临,却出现了“版权”的问题。一些制作者忽视了国家有关版权法规,直接利用了一些出版社的成果来牟取经济利益,理所当然地会产生版权纠纷。笔者以为,保护版权是每个学者乃至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根本毫无讨价还价的余地。然而问题是,现在一些出版社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对自己已出版的点校过的古籍进行开发,而愿意开发这些古籍资源者却无法涉入其中,导致他们处于既想开发这一宝藏又无法回避版权问题的尴尬境地,这就使众多需要使用者望洋兴叹。如果有关出版社不愿授权,那么想要开发这些古籍者只能返回到没有标点的原始文本中去。这种情况确实使每一个希望使用古典文献数据库的用户感到极其失望,而且严重影响了古典整理与研究的现代化进度。

上述种种现实情况,已经是制约计算机技术对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支持的瓶颈了,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计算机技术即使再发达,恐怕也难以对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予以真正意义上的支持与帮助。

转贴于 三、如何解决古典文献数据库存在的问题

古典文献数据库存在的问题是十分明显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利学术研究(当然包括文献研究)的迅速发展?笔者以为现在应该设计和开发出新一代文献数据库的软件。按照笔者设想,这代软件应该以建立能自由升级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为目的,是一种以提供强大功能为主、彻底解决版权问题的数据库,实际上是建立一个规模巨大的功能相对完善的学术研究资源库。所谓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是综合性数据库,只能由国家有关部门作为主要规划者,它应该尽可能地包罗我国传世古典文献、碑刻资料和出土文献等。在此基础上允许建立适应每个研究者研究范围的个性化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个性化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是指每个具体研究者所拥有的安装在各自计算机上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它拥有一定数量的适合自己研究的范围的古典文献文本。其实,各个研究者并不需要一个“包罗万象”的规模极其巨大的数据库,即使象占据6至7个G硬盘的《四库全书》,具体到一个研究者真正需要的内容并不是全部,而是其中一部分内容。

问题的关键在于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与个性化文献检索服务系统两者之间的技术“契合”,即两者互相兼容的程度。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应该与个性化文献检索服务系统有所区别,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应该侧重于文献数量的完善、完备,而个性化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则应该考虑其功能强大。因此,从本质上说,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应该是一个统一的设计比较周密、与其它个性化数据库在技术上能实现良好兼容的的数据库;而个性化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应该是“百花齐放”式的但必须能与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兼容而非各自为政的小型数据库。两者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鉴于此,笔者以为目前应该从两个层次上来解决问题,一是尽快建立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一是继续开发个性化文献检索服务系统。

根据笔者近几年的实践,感到要解决这些问题并非不可能的。其实只要认真对目前计算机技术在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一分析与梳理,重点突破一些瓶颈问题,应该说是能解决上述这些问题的。那么怎么才能突破上述这些瓶颈呢?笔者以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考虑的。

其一,加强总体规划,建立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作为一个具体单位来说,谁也没有可能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古典文献数据库,因此,这只能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人力物力来完成。其实,就目前来说,国家投入资金并不少,但由于制度原因,只是向某些重点院校或科研单位、向重点项目投入巨资,而这些单位建立起各自为政的古典文献数据库、期刊数据库,虽然也为学术研究作了一些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各自设计思路不同,相互之间不能兼容,已经妨碍到数据库进一步发展了。以笔者愚见,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主动负起责来,加强领导,重新考虑古典文献数据库的立项问题,组织力量、投入资金,真正建立起一个规模巨大、能为绝大多数研究者利用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同时也应该考虑所立项的古典文献数据库与其它数据库(如现代文献数据库、当代文献数据库、期刊数据库等)之间的兼容关系,只有这样,或许若干年之后就能建立起一个价值极大的能真正为学术服务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乃至包罗一切文献的数据库。当然,就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来说,可以进行适量收费服务,但主要仍应该定位在“公益”上,不以“利”为主,这样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有价值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来。

其二,数据库内容与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分离。这个问题与上述问题是紧密关联在一起的,如果不能真正做到数据库内容与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分离,那么目前“列国纷争”的面貌是不可能真正解决的。

我们知道,一个古典文献数据库实际上是两大部分组成的,一是古典文献数据库内容,即数据库所包括的文献文本,二是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其实目前所见有关古典文献数据库都是“两者合一”,即既包含一些文献数据内容,又有具体的操作服务系统。事实上,这些古典文献数据库在功能上明显存在缺陷的。就目前古典文献数据库管理形式来说,一是网络管理,一是个人管理。前者是网络数据库,一般是单位所拥有的数据库,即我们所说的网络版,后者是安装在个人电脑中的个人版。就功能来说,网络版没有必要具有卡片、文本修订、书签等个性化的功能,个人版应该具有做卡片、文本修订、书签、文献管理等个性化的功能。就文献数量来说,网络版自然力求文献内容丰富,尽可能包罗文献文本,而个人版实际所需要的文献数量是根据各自研究需要而定的,因而强行“规定”使用所有文献内容并不值得肯定。就文献内容来说,网络版与个人版都应该允许不断地增加其数据库文献内容,但不同的是,网络版应该是只增不减,而个人版应该允许用户根据研究需要自由增减文献内容。

在笔者看来,应该从单纯的文本内容竞争的思维中解脱出来,进入以文献检索服务系统竞争为主,文本竟争为辅的体系,或许是解决古籍文献数据库的出路。也就是说,擅长计算机技术的开发者(开发商)应该注重文献检索服务功能的开发与完善,而具体文本的整理可由研究学术的专业人士来完成。这样,开发者就可能开发出比较成功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而数据库中的文本也由于专业人士的加入而能大大提高文本的准确率,然后合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当然,输入和整理古典文献文本可以采用投标(或以申报项目形式)来确定,规定统一格式,要求保证文本的正确率达到一定比例,完成后再分别导入这一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中;经过若干年努力,最终能形成一个规模巨大、适应于学术研究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我想,采取这种措施不但节省了大量重复投资,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且一旦建立起这个规模巨大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可以解决了目前数据库泛滥、文本错误太多、重复劳动等弊病,而且真正能做到广大学者对古典资源“共享共有”。

在此基础上,各个开发商可以力求开发学者们个性化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它无须考虑文献文本内容,但必须功能强大、操作方便,并与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完全兼容,学者们通过“购买”文本或其它方式来方便地组建自己的数据库,这样或许会给学术研究带来真正的方便。

还须补充的是,我国的古典文献中有大量表格与图片,而由于技术原因,目前所有古典文献数据库都没有导入原著的表格与图片,极个别数据库有少量图片也是不能检索,这是目前众多古典文献数据库的重大失误之一。其实只要真正化力气去探索,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因为笔者曾作过设计并反复试验,只要设计合理,图片与表格不但可以导入数据库,而且都是可以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其三,加速确定字库方案,以利数据库健康发展。当然,要真正解决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问题,还必须解决字库问题。目前,国家虽然组织专家在论证有关字库问题,然而由于进程不快,远远落后于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按照笔者的看法,应该建立一个以Unicode字库为基础的、适应汉语古籍需要的、并与国际接轨的真正有中国特色的字库。这就需要抓紧工作,迅速落实扩展字库B的内码。同时根据我国汉字的具体特点,对自定义区域的6400字的内码配置也应该有所规范,这样才能使汉语字库统一问题落实到实处。如果真能做到如此,那么就能真正解决目前古典文献数据库之间字库互不兼容问题。

与字库相关联的是字体问题。古典文献数据库应该考虑到古代文献对文字的特殊需要,笔者以为凡是古代文献数据库中的文本应该保留繁体字,以防繁简不分而导致文义偏差。就目前计算机技术来说,解决这一问题是毫无困难的。其实用繁体字输入文本早已不是问题,而扫描古籍文本再转换成文字的技术也十分成熟,如北京书同文公司的“数码翰林”OCR识别系统,应该说是极有价值的识别软件,对绝大多数繁体文字能够正确识别。如果能再进一步加以改进,使扩充字库数量并与Unicode字库兼容,那么古代文献的文字识别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应该强调的是,古代文献以繁体字导入数据库,但应该允许在数据库中自由进行繁简转换,换句话说,若需要使用繁体字时,文本可以保留繁体字,而需要简体时,可以十分方便地转换成简体,这样就适应用户对繁简体的不同需要了。

其四,彻底解决古典文献版权问题。这是困挠计算机古典文献数据库建设的重要难题之一。自然,这一问题要真正得到落实确实存在相当困难的,因为版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不过,即使困难再大,古籍文献数据化的发展的潮流是不可能停止的。笔者以为,有关出版社在维护自身法定的版权权益的前提下,应该从大局出发,在收取一定数量的报酬前提下,允许制作有关古典文献的数据库,以利学术研究的发展。至于报酬多少可以也应该实事求是地酌情商定,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主动与那些出版社协调,亦可将目前大量分散投入到各课题中的资金中抽出部分来补偿有关出版社,双赢互利,以求突破版权瓶颈,早日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

与此相关的是古典文献电子文本的版权问题,这也是个极难处理的问题。因为用户若贪图小利,版权意识不强,不愿化费代价使用电子文本,就容易产生“盗版”问题,如此就使得制作古典文献电子文本者的正当利益大受损失。按笔者设想,如果真正能够由国家有关部门主管古典文献数据库建设工作,那么就可以设想建立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规定导入数据库的文献文本都给予一个“统一编号”,没有统一编号的文献就不能直接导入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和个人使用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中,也就是说,个人使用古典文献电子文献必须化费一定的代价才能取得使用权,这样就可以保证制作古典文献电子文本者的一定收益,防止版权意识不强者侵权使用。同时由于古典文献电子文本都有了统一编号,那么也就可以防止某一具体文献文本重复录入的问题。即使有部分重复,古典文献电子文本也可以在用户选择过程中优胜劣汰。

其五,建立公平的交易平台。建立庞大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当然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而这种古典文献数据库自然不是每一个普通研究者购买得起的。在笔者看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应该在经济允许的前提下购买有关数据库,以供教学、研究之需。当然也应该允许个人在交纳一定数量的经费后,自由上网使用这一数据库,并允许购买(下载)一定数量的古典文献文本,自行导入各自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以利建立个性化的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如果真能做到这样的话,那么就将会促进学术研究的迅速发展。

计算机数据库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古典文献数据库 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 文献检索服务系统

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为古典文献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其贡献是有目共睹的。然而,计算机技术在古典文献研究中的运用仍然存在着极为严重的缺陷也是不容回避的。笔者近几年来主持并直接参加设计“e书库”数据库的过程中,感到有必要将自己的一些想法提供给正在设计有关软件的计算机专业人员、愿意使用该类软件的专家学者们参考。

一、我国古典文献数据库建设的历程

自古以来,历代学者对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一直沿袭手工操作的方式,然而自上世纪8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开始涉入到古典文献研究中,对传统的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方法(自然也对一切需要使用古典文献资料的专业研究)起到了极大冲击。

首先简单回顾一下计算机技术在古典文献研究领域内发展的历程。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一些图书馆、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陆续开始大规模地利用计算机设计并建立数据库。大致说来有两类数据库,一类是书目数据库,一类是文献数据库。南京图书馆于90年代初率先建立书目数据库,对读者检索有关书目起到了极大的帮助。之后,各地图书馆纷纷效尤,类似的书目数据库很快就普及了。虽说至今各地图书馆的书目数据库的检索方式,仍存在机读编码格式不统一的问题,然而书目数据库提供的方便快捷的查询功能,对读者来说无疑是一件大好事,具体到学术研究来说,至少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比较方便的查找有关古典文献的实用工具。

在建立书目数据库的同时,一些大专院校与科研机构开始研发各自的文献数据库。从数据制作格式来说,大致可以区分为两类,一类是图像格式,即将按原著内容扫描成PDF图像文本,另一类是元数据格式,即录入文献文本内容(或扫描并转化为电子文本)导入数据库,并转换成可阅读与检索的数据库机读格式。一般说来,无论是PDF格式还是元数据格式,它们数据库容量都较大,也提供了较为原始的检索方式,为学术研究提供了不小的帮助。从上述两类制作格式的数据库来说,PDF图像文本可以直接阅读图像文字,但总体说来不太适应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的需要。而元数据格式较为精致,初步具备了较为方便的常用的功能,可以检索、作卡片等等。

古典文献数据库从收录的文献内容来说,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类目数据库,即按“类”收录有关图籍,如经学类、史学类、文学类以及甲骨文、金文或出土文献资料、石刻资料等等,另一类是综合数据库,如《四库全书》、《四部丛刊》、《国学宝典》之类数据库。

大陆最早的古典文献数据库是河南大学的《宋人笔记检索系统南宋主要历史文献》,建立于1987年。之后,各种数据库纷纷涌现,比较重要的有南京大学、河南大学、苏州大学联合研制的《计算机甲骨文信息处理系统》、中国社会科学院《全唐诗》、《先秦魏晋南北朝诗》、《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十三经》、《全唐文》、《诸子集成》等数据库、北京大学《全宋诗》数据库、南京师范大学《全唐五代宋词》数据库、四川大学《宋会要辑稿》数据库(与海外合作)等等。港台古籍数字化起步较早,均采用繁体字形式。1984年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开始研发《汉籍全文资料库》,香港中文大学则有《汉及以前全部传世文献》、《魏晋南北朝全部传世文献》、《竹简帛书出土文献》数据库等等。其中《竹简帛书出土文献》收录《马王堆汉墓帛书》、《武威汉简》、《睡虎地秦墓汉简》、《银雀山汉简》、《居延汉简释文合校》及其它散见简牍共140多万字的竹简帛书出土文献,价值颇高。

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数据库主要是提供给本单位研究人员使用的,当然也有部分数据库对外开放,为其他研究者提供一定帮助。虽然这些数据库有种种限制,但它们无疑为古典文献的研究(当然包括其它专业的学术研究)提供了方便。之后,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各地方的图书馆、以及其它数以百计的网站向用户提供收费或不收费的古籍文献检索服务,甚至还提供古籍文献的下载服务。显然,这些工作的开展,为学术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极为有力的支持。至今为止,据笔者所查索到的除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各地图书馆数据库之外,提供各种文献下载的中文网站至少在200个以上,其中就有不少古籍文献下载的网站。这些古典文献数据库或有关网站的建立,确实为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乃至其它学术研究提供了极有价值的帮助。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当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在古典文献数据库大量涌现的同时,一些潜在的问题与数据库本身的缺陷严重地制约着古典文献数据库的正常发展。

从古典文献数据库技术发展角度来说,笔者认为大致经过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是PDF图像文本数据库,其数据来源主要是以扫描方式获得,形成PDF图像文本。这种图像文本优点是直观,与原书分毫不差,但它的缺点是功能极其单一,仅可供浏览图像和简单地检索书目。虽然第一阶段的数据库功能极少,但毕竟能方便而直观地阅读文献了,因此引起了学者们广泛的兴趣。必须指出的是,由于功能太少,这类数据库难以进一步发展。

第二阶段是元数据数据库,以香港迪志公司投资、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设计、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库全书》、书同文数字化技术有限公司设计、万方数据电子出版社的《四部丛刊》、尹小林《国学宝典》、南开大学永川公司的《二十四史》,以及大陆、港台等大专院校或科研机构制作的较大型的数据库为代表。它们的优点是具有较多的基本功能,如检索、卡片、打印等功能,有些还附加了日历查询、字典、音乐背景等附加功能。然而,它们都不允许对数据库内的文本错误进行修订、没有图表处理能力、不提供功能升级服务(某些软件提供所谓新版本,实际上只是增加一些文献文本,并未真正提升软件服务功能)。而且由于各自为政,开发者大都采取自定义方法来自造非常用的生僻词,因此各种数据库之间字库不能相互兼容。这一阶段的古典文献数据库也有吸收第一阶段数据库有图像的优点,如上述提及的《四库全书》就附有图像,以利研究者核对文字。该阶段绝大多数数据库注意到版权问题,但仍有一些数据库在版权上出现较大问题,乃至引起法律纠纷。

计算机技术广泛地涉入文科研究领域,各种古典文献数据库纷纷建立,当然给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的现代化提供了极其有利的帮助,然而,在笔者看来,目前计算机技术在这一领域中的运用形成纷乱无序的“战国时代”,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否则将会影响或说削弱计算机技术在古典文献研究(乃至其它学术研究)中巨大作用。对此弊病,笔者拟作一概述,企望引起有关部门、数据库开发者及使用者的重视,以期真正使计算机技术对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起到更大的促进作用。大致说来,主要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缺乏整体领导与规划,国家投资与收益不对称。当然,首先应该看到,国家有关部门已经着手做了一些规划,也实施建立一些比较大的古典文献数据库,如2002年10月,国家科技图书文献中心受科技部的委托,牵头联合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中科院图书馆、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单位,启动了我国数字图书馆标准规范建设项目。这一项目的目的就是力图建立我国比较统一和规范的数字图书馆标准,自然也会对建立古典文献数据库有较大的借鉴与参考的价值。又如北京大学《中国基本古籍库》、上海图书馆《古籍影像光盘制作及检索系统》等等,也由国家有关部门投入大量资金,而且已经启动并完成了部分内容。不过也应该强调,由于国家没有制定出一个比较符合国内数据库发展状况的真正有价值的规范体系,因此这些项目的承担者仍是各自为政,数据库之间并不能兼容,不可能形成技术“合力”。再从所取得的社会效益或说实际使用价值来看,也不尽人意。因为至今为止建立的各种数据库仍人为地设置许多障碍,无法使它们实现较大的使用价值。数据库由国家投资,收益自然应该归国家,或者成为不收费的公益数据库,但目前收益既不归国家,又未能成为公益数据库,这不能不说是个极大的遗憾。实际上,数据库制作者无偿利用国家投资进行了开发,制作完成后却获得相当丰厚的收益,使人感到有“国家投资,个别单位图利”的印象。笔者不反对交纳一定使用费用,但收费单位一定应该说明收费后去向,绝不允许产生国家投资而由个别单位乃至某些个人得利的情况。

其二,开发商嗜利忘义,数据库错误严重。除上述由国家投资开发的古典文献数据库外,还有一些有一定技术实力的软件开发商加入到古典文献数据库的开发中来了。比较而言,各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及各地图书馆建立的古典文献数据库质量较高,而开发商则很少关注数据库中的文献质量。我们承认确有少量开发商制作的数据库质量较高,如迪志公司开发的《四库全书》之类,然而象《四库全书》这样的数据库确实凤毛麟角,难以寻觅。我们发现,甚至有些开发商仅仅是把文本进行文字扫描导入,疏于校对,因此文本错误百出,难以卒读。由于利益驱使,绝大多数开发商都以“独自开发”为己任,数据库设计相互保密,互不兼容,使用户深感不便。这些问题已严重地影响到古典文献数据库的正常发展了。

其三,热门文献数据重复,冷门文献数据罕见。虽说目前数据库品种繁多,但由于考虑到使用者对文献内容的需求,因此许多开发者热衷于开发那些热门数据,而一些比较冷门的文献则鲜有人问津。实际上,冷门的文献并非是没有学术价值的文献,只是使用人较少而已。因而,目前不但数据库中文献内容重复现象极为普遍,甚至同名同姓的数据库也有不少,如《四库全书》就出现了武汉大学版、上海人民出版社版等数种不同版本。且不说那些数量繁多、质量也不甚高的数据库浪费了多少人力物力,其实也使用户陷入无可适从、欲舍不能的境地。用户往往为了某些少量文献内容不得不购买和安装整个数据库操作系统,而且这些庞大的数据库大量占据硬盘空间,导致计算机运行速度大为减慢。而那些允许网上检索的文献数据库又往往容量极大,上网检索者多,导致“交通阻塞”!

其四,技术关卡重重,难以互相兼容。各开发者既鉴于不同开发目的与技术条件,又为防止他人解密,因此在开发过程中在数据库某些程序中人为设置技术障碍,以保障自己利益不受损害。自然,开发者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保障本身利益不受损害是无可非议的。然而也由于人为地设置了障碍,却使各种文献数据库之间不能兼容,无法形成合力,先进的技术反而成为技术壁垒。实际上,这一情况大大浪费了宝贵的人力资源与财力,对古典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有百害而无一利。另外,由于技术壁垒,在古典文献数据库的文字方面更导致许多问题。我国古籍常用汉字大约为4万余个,这还不包括超过2万个异体字及数千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然而我国目前在计算机上采纳的国标字库(GB)和扩展字库(GBK),两者相加也只有27000余字,这与我国古籍常用汉字数量相比,实在差距太大。因此,如此小的字库与需求相比确实是捉襟见肘。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一些软件设计者就采取在自定义区自造字(乃至占据字库中扩展B的位置)、有些也用图片方式来填字。而这些自造字、图片字,拷贝到WORD文本之后,由于内码位置的差异就变成其它字了,从而导致文本错误。

其五,功能单调,难以真正为科研服务。建立较早的古典文献数据库功能比较单调,只能做些简单检索、拷贝,没有更为先进的功能,不能适应学术研究的需要。后来的一些古典文献数据库也存在类似问题,例如《四库全书》的检索功能,虽说可以采用添加“作者”、“书名”等限定条件,但检索结果只是罗列一排出处,无法直观地了解检索到的具体内容。而且《四库全书》也没有提供更多的功能给用户,因此这一巨大的工程仍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况且这一数据库目前已经“定型”,不再继续开发,使用户对此深感遗憾。而其它古典文献数据库设计者的思维大多仍停留在“文本之争”当中,重复着原来设计思想的错误,没有更多地开发为科研服务的有效功能,因此在笔者看来,这一做法显然不可能真正摆脱古典文献数据库目前面临着的困境。

其六,学术圈地,使人心有余而力难用。解放后,一些部级出版社化费了极大的精力,组织专家点校了不少重要古籍,为学术研究的发展作出了极大贡献。然而时至计算机时代的来临,却出现了“版权”的问题。一些制作者忽视了国家有关版权法规,直接利用了一些出版社的成果来牟取经济利益,理所当然地会产生版权纠纷。笔者以为,保护版权是每个学者乃至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根本毫无讨价还价的余地。然而问题是,现在一些出版社由于各种原因,没有对自己已出版的点校过的古籍进行开发,而愿意开发这些古籍资源者却无法涉入其中,导致他们处于既想开发这一宝藏又无法回避版权问题的尴尬境地,这就使众多需要使用者望洋兴叹。如果有关出版社不愿授权,那么想要开发这些古籍者只能返回到没有标点的原始文本中去。这种情况确实使每一个希望使用古典文献数据库的用户感到极其失望,而且严重影响了古典整理与研究的现代化进度。

上述种种现实情况,已经是制约计算机技术对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支持的瓶颈了,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计算机技术即使再发达,恐怕也难以对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予以真正意义上的支持与帮助。

三、如何解决古典文献数据库存在的问题

古典文献数据库存在的问题是十分明显的,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以利学术研究(当然包括文献研究)的迅速发展?笔者以为现在应该设计和开发出新一代文献数据库的软件。按照笔者设想,这代软件应该以建立能自由升级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为目的,是一种以提供强大功能为主、彻底解决版权问题的数据库,实际上是建立一个规模巨大的功能相对完善的学术研究资源库。所谓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是综合性数据库,只能由国家有关部门作为主要规划者,它应该尽可能地包罗我国传世古典文献、碑刻资料和出土文献等。在此基础上允许建立适应每个研究者研究范围的个性化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个性化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是指每个具体研究者所拥有的安装在各自计算机上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它拥有一定数量的适合自己研究的范围的古典文献文本。其实,各个研究者并不需要一个“包罗万象”的规模极其巨大的数据库,即使象占据6至7个G硬盘的《四库全书》,具体到一个研究者真正需要的内容并不是全部,而是其中一部分内容。

问题的关键在于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与个性化文献检索服务系统两者之间的技术“契合”,即两者互相兼容的程度。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应该与个性化文献检索服务系统有所区别,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应该侧重于文献数量的完善、完备,而个性化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则应该考虑其功能强大。因此,从本质上说,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应该是一个统一的设计比较周密、与其它个性化数据库在技术上能实现良好兼容的的数据库;而个性化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应该是“百花齐放”式的但必须能与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兼容而非各自为政的小型数据库。两者关系是源与流的关系。鉴于此,笔者以为目前应该从两个层次上来解决问题,一是尽快建立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一是继续开发个性化文献检索服务系统。

根据笔者近几年的实践,感到要解决这些问题并非不可能的。其实只要认真对目前计算机技术在古典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作一分析与梳理,重点突破一些瓶颈问题,应该说是能解决上述这些问题的。那么怎么才能突破上述这些瓶颈呢?笔者以为以下几个方面是值得考虑的。

其一,加强总体规划,建立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作为一个具体单位来说,谁也没有可能建立一个包罗万象的古典文献数据库,因此,这只能由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人力物力来完成。其实,就目前来说,国家投入资金并不少,但由于制度原因,只是向某些重点院校或科研单位、向重点项目投入巨资,而这些单位建立起各自为政的古典文献数据库、期刊数据库,虽然也为学术研究作了一些贡献,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各自设计思路不同,相互之间不能兼容,已经妨碍到数据库进一步发展了。以笔者愚见,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主动负起责来,加强领导,重新考虑古典文献数据库的立项问题,组织力量、投入资金,真正建立起一个规模巨大、能为绝大多数研究者利用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同时也应该考虑所立项的古典文献数据库与其它数据库(如现代文献数据库、当代文献数据库、期刊数据库等)之间的兼容关系,只有这样,或许若干年之后就能建立起一个价值极大的能真正为学术服务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乃至包罗一切文献的数据库。当然,就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来说,可以进行适量收费服务,但主要仍应该定位在“公益”上,不以“利”为主,这样才能真正建立一个有价值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来。

其二,数据库内容与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分离。这个问题与上述问题是紧密关联在一起的,如果不能真正做到数据库内容与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分离,那么目前“列国纷争”的面貌是不可能真正解决的。

我们知道,一个古典文献数据库实际上是两大部分组成的,一是古典文献数据库内容,即数据库所包括的文献文本,二是对这些数据进行管理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其实目前所见有关古典文献数据库都是“两者合一”,即既包含一些文献数据内容,又有具体的操作服务系统。事实上,这些古典文献数据库在功能上明显存在缺陷的。就目前古典文献数据库管理形式来说,一是网络管理,一是个人管理。前者是网络数据库,一般是单位所拥有的数据库,即我们所说的网络版,后者是安装在个人电脑中的个人版。就功能来说,网络版没有必要具有卡片、文本修订、书签等个性化的功能,个人版应该具有做卡片、文本修订、书签、文献管理等个性化的功能。就文献数量来说,网络版自然力求文献内容丰富,尽可能包罗文献文本,而个人版实际所需要的文献数量是根据各自研究需要而定的,因而强行“规定”使用所有文献内容并不值得肯定。就文献内容来说,网络版与个人版都应该允许不断地增加其数据库文献内容,但不同的是,网络版应该是只增不减,而个人版应该允许用户根据研究需要自由增减文献内容。

在笔者看来,应该从单纯的文本内容竞争的思维中解脱出来,进入以文献检索服务系统竞争为主,文本竟争为辅的体系,或许是解决古籍文献数据库的出路。也就是说,擅长计算机技术的开发者(开发商)应该注重文献检索服务功能的开发与完善,而具体文本的整理可由研究学术的专业人士来完成。这样,开发者就可能开发出比较成功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而数据库中的文本也由于专业人士的加入而能大大提高文本的准确率,然后合成为一个规模较大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当然,输入和整理古典文献文本可以采用投标(或以申报项目形式)来确定,规定统一格式,要求保证文本的正确率达到一定比例,完成后再分别导入这一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中;经过若干年努力,最终能形成一个规模巨大、适应于学术研究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我想,采取这种措施不但节省了大量重复投资,真正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且一旦建立起这个规模巨大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可以解决了目前数据库泛滥、文本错误太多、重复劳动等弊病,而且真正能做到广大学者对古典资源“共享共有”。

在此基础上,各个开发商可以力求开发学者们个性化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它无须考虑文献文本内容,但必须功能强大、操作方便,并与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完全兼容,学者们通过“购买”文本或其它方式来方便地组建自己的数据库,这样或许会给学术研究带来真正的方便。

还须补充的是,我国的古典文献中有大量表格与图片,而由于技术原因,目前所有古典文献数据库都没有导入原著的表格与图片,极个别数据库有少量图片也是不能检索,这是目前众多古典文献数据库的重大失误之一。其实只要真正化力气去探索,这个问题是不难解决的。因为笔者曾作过设计并反复试验,只要设计合理,图片与表格不但可以导入数据库,而且都是可以在数据库中进行检索。

其三,加速确定字库方案,以利数据库健康发展。当然,要真正解决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问题,还必须解决字库问题。目前,国家虽然组织专家在论证有关字库问题,然而由于进程不快,远远落后于当今计算机技术发展的需要。按照笔者的看法,应该建立一个以Unicode字库为基础的、适应汉语古籍需要的、并与国际接轨的真正有中国特色的字库。这就需要抓紧工作,迅速落实扩展字库B的内码。同时根据我国汉字的具体特点,对自定义区域的6400字的内码配置也应该有所规范,这样才能使汉语字库统一问题落实到实处。如果真能做到如此,那么就能真正解决目前古典文献数据库之间字库互不兼容问题。

与字库相关联的是字体问题。古典文献数据库应该考虑到古代文献对文字的特殊需要,笔者以为凡是古代文献数据库中的文本应该保留繁体字,以防繁简不分而导致文义偏差。就目前计算机技术来说,解决这一问题是毫无困难的。其实用繁体字输入文本早已不是问题,而扫描古籍文本再转换成文字的技术也十分成熟,如北京书同文公司的“数码翰林”OCR识别系统,应该说是极有价值的识别软件,对绝大多数繁体文字能够正确识别。如果能再进一步加以改进,使扩充字库数量并与Unicode字库兼容,那么古代文献的文字识别问题是可以得到解决的。应该强调的是,古代文献以繁体字导入数据库,但应该允许在数据库中自由进行繁简转换,换句话说,若需要使用繁体字时,文本可以保留繁体字,而需要简体时,可以十分方便地转换成简体,这样就适应用户对繁简体的不同需要了。

其四,彻底解决古典文献版权问题。这是困挠计算机古典文献数据库建设的重要难题之一。自然,这一问题要真正得到落实确实存在相当困难的,因为版权保护工作任重道远!不过,即使困难再大,古籍文献数据化的发展的潮流是不可能停止的。笔者以为,有关出版社在维护自身法定的版权权益的前提下,应该从大局出发,在收取一定数量的报酬前提下,允许制作有关古典文献的数据库,以利学术研究的发展。至于报酬多少可以也应该实事求是地酌情商定,国家有关部门应该主动与那些出版社协调,亦可将目前大量分散投入到各课题中的资金中抽出部分来补偿有关出版社,双赢互利,以求突破版权瓶颈,早日解决这一棘手的问题。

与此相关的是古典文献电子文本的版权问题,这也是个极难处理的问题。因为用户若贪图小利,版权意识不强,不愿化费代价使用电子文本,就容易产生“盗版”问题,如此就使得制作古典文献电子文本者的正当利益大受损失。按笔者设想,如果真正能够由国家有关部门主管古典文献数据库建设工作,那么就可以设想建立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规定导入数据库的文献文本都给予一个“统一编号”,没有统一编号的文献就不能直接导入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和个人使用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中,也就是说,个人使用古典文献电子文献必须化费一定的代价才能取得使用权,这样就可以保证制作古典文献电子文本者的一定收益,防止版权意识不强者侵权使用。同时由于古典文献电子文本都有了统一编号,那么也就可以防止某一具体文献文本重复录入的问题。即使有部分重复,古典文献电子文本也可以在用户选择过程中优胜劣汰。

其五,建立公平的交易平台。建立庞大的公共古典文献数据库当然需要投入巨大的资金,而这种古典文献数据库自然不是每一个普通研究者购买得起的。在笔者看来,大专院校、科研机构应该在经济允许的前提下购买有关数据库,以供教学、研究之需。当然也应该允许个人在交纳一定数量的经费后,自由上网使用这一数据库,并允许购买(下载)一定数量的古典文献文本,自行导入各自的文献检索服务系统,以利建立个性化的有实用价值的数据库。如果真能做到这样的话,那么就将会促进学术研究的迅速发展。

计算机数据库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计算机;信息;查询

1、综合信息的查询

目前,随着工具软件的发展和广泛采用,使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如虎添翼,其中PowerBuilder以其独特的数据窗口(DataWindow)倍受欢迎。

PowerBuider是美国著名的数据库应用开发工具生产厂家Powersoft公司于1991年6月推出的功能强大、性能优异的开发工具,它是一种面向对象的、具有可视图形界面的、快速的交互开发工具。智能化的数据窗口对象是其精华所在。利用此对象可以操作关系数据库的数据而无需写入SQL语句,即可以直接检索、更新和用多种形式表现数据源中的数据。但要注意,必须使数据窗口成为窗口(Window)下数据窗口控制的一个连接对象,数据窗口才能使用户在应用执行期间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

利用PowerBuilder提供的内部查询机制,我们即可以让数据窗口作为查询条件的输入,又可以让该数据窗口作为查询结果的输出,这样就可以使数据窗口中的所有数据项进行自由组合的查询。例如:在窗口W_que上建立两个数据窗口控制dw_1和dw_2,分别连接两个数据窗口对象dw_que1与dw_que2,其中dw_1用于输入查询条件,而dw_2用于显示满足查询条件的所有元组。事实上条件的输入及元组的显示完全可以在一个数据窗口中实现,考虑到这两种操作的差别(例:条件输入可编辑,而元组显示不可编辑;条件输入可为某一范围,而元组显示仅为满足条件的所有纪录……)将其用两个数据窗口控制来实现。这就要求dw_2与dw_1数据共享,即要求dw_que1与dw_que2两数据窗口的数据源完全相同。

用这种方法实现查询优点突出,例:通过设置数据窗口中对应列的编辑风格(EditStyles)为相应的下拉式数据窗口(DropDownDataWindow),使显示的元组文字化。注意,这要事先建好下拉式数据窗口。设置数据窗口中对应列的编辑风格同样可满足其它显示需要。利用数据窗口的风格特点:查询表的列宽、列序可自由改变,甚至可以覆盖掉一些列,以达到更满足查询显示的需要。综合查询的信息来自多个表,改变数据窗口的数据源,采用多表连接的数据源即可实现。但是如我们问题的描述,如果我们需要的查询项随机地来自这43张表中的数据项,显示项也是随机地。这种任意条件的组合,可选输出项的显示称为动态查询(DynamicQuery)依然采用上述方法,数据窗口dw_que1与dw_que2的数据源将是这43张表的连接,先不说效率问题,单从这426个项中输入查询条件,又显示这426个项,就使人敬而远之。因为,在每一次查询前,都不了解此次查询的要求是什么,这样,每张表中的每一个数据项都缺一不可;另一方面,每一次的查询,一旦查询条件确定、显示条目也确定后,我们会发现,每一次有意义的查询并不是需要全部的43张表,换言之,每一次查询没有必要将43张表全部连结,而应只连接那些被选中数据项所在的表,即数据源是动态产生的。由于数据源不确定,数据窗口就无法设计,动态查询无法用这种方法实现。

2、计算机动态查询的实现

在某些实际的应用系统开发中,由于用户在开发前提不出查询的需求,而在系统运行中希望能够对所有的数据项任意组合进行查询,以满足来自多方的需求,实现动态地查询(即随机地从43张表中选择数据项进行组合作为查询条件并任意地选择数据项作为显示条目)。对于此类查询的实现要利用PowerBuilder通过编程的方式在运行时动态地创建数据窗口,并动态地控制数据窗口。

动态地创建一个数据窗口,应用程序需要执行下列任务:

•动态地构造SQL语句。

•用符合数据窗口语法的字符串,为现在的数据窗口控制创建一个数据窗口对象。具体实现如下:超级秘书网

2.1动态地生成SQL语句,根据SQL的语法:SELECTstringaFROMstringbWHEREstringc也就是动态地生成stringa,stringb,stringc.由用户输入要显示的列,一旦输入完毕,列名就随之确定,将所有列名拼成一个“串”,中间用“,”分隔,形如“columm1,column2,column3,...,columnr”,则动态地生成stringa;同样由用户输入查询条件,包括相应的列、满足的条件或范围、逻辑关系等,将这些条件拚成一个串,即为stringc,显然,所有的列名都确定了,他们所在的表名也确定了,按照stringb的语法规则即可构造。

注意:上面的stringc由两部分(表间关系stringc1及查询条件stringc2)组成;表名串stringb与表间关系stringc1、查询条件stringc2及显示条目stringa均有关。

在实现的过程中:为贴近实际应用,习惯上,先输入查询条件,再输入显示条目。即在输入查询条件后,生成strinc2,stringb,stringc1;然后,再在输入显示条目后生成stringa,并修改stringc1,stringb。最后形成SQL语法:

str="select"+stringa+"from"+stringb+"where"+stringcl+stringc2

2.2在现在的事物对象里利用相关的SyntaxFromSQL()函数生成符合数据窗口语法的字符串:

exp=syntaxfromsq1(sq1ca,str,strsty,error)生成数据窗口的源代码

其中:strsty为数据窗口的显示风格,例:

strsty="style(type=grid)datawindow(units=lcolor=12632256)text(font.face=''''system'''')"

2.3创建数据窗口对象

dw_que.create(exp)

这样就实现了用户要求的随机查询。

在真实系统中,用户在输入查询条件时希望通过选项方式录入查询信息,由于库表中存放的大量信息为代码,这就需要在程序中先把录入的文字信息转化成相应的代码再连接到查询条件中。为简化输入,提高准确性,可采用代码输入,即动态地嵌套下拉式数据窗口。在显示查询结果的数据窗口中,事先不能嵌套下拉式数据窗口,可预先做一个函数,在程序运行中根据所选的列把代码转化成所对应的汉字显示,这样更完善了用户要求的随机查询。

根据数据窗口的动态特性,对于那些运行时才能确定的数据窗口采用动态方式创建,使应用程序能更灵活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计算机数据库论文范文第8篇

1.1有效避免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

对于计算机软件系统而言,数据库作为其中的核心内容,需要得到人们的重点关注。在数据库设计的过程中,需要通过对软件工程的定义分析,实现对不同软件工程项目的认识及理解,满足数据库编程的基本需求,从而有效避免了数据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在软件设计中,设计人员需要提高对软件数据库编程的重视,通过对数据库资源的综合性分析,避免数据库出现使用性能不高的问题,解决数据故障限制因素。对于不良的数据库而言,其后期系统的维护频率会不断增多,从而造成了计算机软件维修中资源浪费的现象。

1.2提高计算机软件系统运行速度

在计算机系统设计及分析中,需要通过对软件系统的运用,实现对程序功能的稳定发挥,为数据资源的系统运行提供有效支持。而且,在高性能数据软件系统运用中,可以通过对计算机系统的操作分析,进行准确、快速的信息传输,全面提高软件系统的运行速度。同时,在计算机软件系统使用的过程中,通过对数据库资源的拓展分析,可以为用户提供便利性的服务支持,减少数据资源浪费现象的发生。通過计算机软件数据库的构建,可以实现对数据库资源的合理革新,从而为数据资源的储存软件系统的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2计算机软件工程中的数据库建立

开展计算机软件工程建设过程中,首先要针对数据库系统进行完善,设计构建基础的框架,计算机软件通常是在网络环境下运行使用的,因此在建设期间,也要考虑是否存在影响因素,通过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来实现软件功能,数据库中的信息安全性也能够得到保障。对于软件工程中针对数据库编程管理问题,在建立初期要有明确的使用方向,完成基础框架设计后需要针对功能方面采取完善措施,不断的补充其中的功能,并提升软件自身防御能力,这样即使是在网络运行使用环境下,也能最大限度的避免受到病毒攻击,确保数据信息安全,同时数据库中信息的更新速率也能够达到使用需求标准。数据库建立是基于编程技术基础上来开展的,对于一些技术性问题,通过功能之间的协调使用,可以更好的避免出现技术性问题,同时在软件工程投入使用后最大限度的利用数据库资源,在网络环境中也能够实现软件的自动更新检测。建立过程中要选择适合的程序汇编语言,通过语言来完成功能框架编写,选择适合的汇编语言,针对不同的功能模块也可以做出区分,这样可以更好的帮助提升设计效果。

3对数据库文件的应用

3.1面向对象的数据库存储模式选择

数据库存储模式选择,需要在分区后进行,存储功能中可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功能隐患问题。这种数据库存储模式选择也是对用户访问权限的定义,在软件使用过程中,为确保内部重要信息的安全性,会对用户的访问权限进行定义,这样不同级别的用户所能够登陆到的界面也存在差异,数据库信息也都得到安全保障。基于文件类型选择基础上所进行的文件访问,也更高效合理,实现上述功能在程序编写期间要重点设计,根据所存储的信息类型来对数据库做出选择,避免出现更深层次的问题,并帮助合理优化资源,利用过程中达到更理想的效果。不同资源在使用时需要根据所接收到的指令来调动数据库内部信息,实现资源利用方面的优化。

3.2数据库文件的加密保护

文件加密保护主要是针对基础信息来进行的,这部分信息关系到使用者的个人隐私,一旦泄露会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在所开展的数据库文件加密保护中,要根据不同信息的重要程度来设置等级,采用登陆口令以及密码加密的形式来进行保护,登陆到数据库文件内部需要输入相应的加密密匙,这样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常见问题来探讨解决加密措施,以免文件应用过程中受到网络病毒的影响,造成数据库使用期间瘫痪问题。对于文件加密期间的数据信息选择,通过各个系统之间的文件加密选择,如果出现功能方面的冲突问题,可以通过系统的框架结构优化来达到更理想的优化使用模式。为各个系统之间的功能优化创造有利环境。

3.3数据存储模式使用方法比较

存储功能使用性能是否稳定,要从使用方法对比过程中来进行探讨,观察运行状态下的软件是否存在功能不稳定的现象,并从技术性角度来深入探讨预防措施。设计期间的功能选择直接关系到后续网络访问所选择的形式,以及工作任务开展期间可能会遇到的相关问题,帮助提升系统投入使用后的功能稳定性,通过这种工作模式上的创新利用,可以帮助避免网络环境中软件使用受到计算机病毒的入侵,并最大程度的保护数据库中信息的安全性,对于一些比较常见的技术性问题,对于这种配合方法的选择也能够达到更理想的运行效果。系统在运行过程中会对所接收到的信息快速筛选,将其中的有用信息进行归类,这样可以根据使用需求快速的调动数据库内的信息,软件投入使用后也可以根据操作需求对功能进行更新处理,这种方法的实现也需要各个系统之间的相互配合。对存储模式进行对比,观察其中所存在的问题,更有利于下一阶段软件功能设计的实现。

3.4开发设计中的编程技术选择

编程技术选择过程中,要以软件功能的稳定性来进行探讨,观察在系统设计中对资源的利用是否优化,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功能不稳定现象。针对比较常见的系统功能问题,在编程阶段的技术选择可以采用对比的方法来进行,观察系统功能的稳定性,发现数据传输不准确的现象要及时采取解决控制措施,预防软件的功能出现大面积瘫痪,影响到正常工作使用。程序检测工作开展也是针对这些技术选择问题来进行的,对所开发设计出的软件进行稳定性检测,为系统的运行创造出安全适合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下才能够解决运行稳定性问题,并达到系统需求的工作环境。软件功能稳定性与编程技术的选择之间有很大关系,因此在选择编程方法时要考虑是否可以解决这一技术优化利用的问题。开发初期阶段出现问题可以重新优化基础框架结构,这样后续的建设计划也可以顺序开展,在这样的环境下,计算机程序汇编面临着功能实现与网络环境安全防护的双重任务,实现各项工作任务也是十分复杂的。

计算机数据库论文范文第9篇

现在的网络教育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方式,网络教育具有诸多特性,如灵活性、主动性、创造性和互动性等。特备是网络教育网站的出现和应用,更是从根本上解决了在网络教育这种非面对面教学形式中学习者跟教师之间难以进行广泛交流的难题。所以,通过将网络技术和数据库技术的广泛结合,通过现在普遍采用的ASP技术来构建一个能够提供动态服务的教育网站,也就成了网络教育这种新型教育模式的必然选择。

 

2、目标和功能

网络教育网站的基本功能就是满足教学双方的根本需求,在能够为教师提供备课和课堂教学参考的同时,还能偶为学生的课程学习服务;应该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非常便利的网上学习和讨论交流的学习环境;比外,还应该能够为教师和学生提供方便使用的资料查询和检索功能,便于教师和学生的日常使用。

所以,为了能够满足这些要求,就应该使教学网站具有如下几个主要的功能部分,即:

(1)、学习功能。教学网站的学习功能主要是针对学生设计的。学生通过该功能模块,可以对各种课程的电子教案进行在线学习,了解相关的学习方法、课时分配和教学计划等等跟课程相关的内容;还可以开设各种跟学习相关的论坛;具有即时和错时的交互式学习界面;能够通过对共同关心问题的深入讨论,引导学生参加在线的交流、评价和调查等,将网络构建成课程学习的另一个战场。

(2)、教学功能。网站的教学功能主要是针对广大的教师队伍而设置的,能够为教师提供结构化的系统平台,便于教师将各种跟课程教学相关的电子和声像资料上传到网站中,还应该便于教师进行动态的网上交流、和答疑,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对学校的教学和科研动态进行及时地了解和掌握。

(3)、资源整合跟查询功能。作为网站建设中的主要工作和功能模块,网络资源的整合和查询可以通过建设一个对本地站点进行搜索的引擎,对互联网上的运行环境进行模拟,提高上网查询资料和访问的效率,从而构建出比较完备的信息资料收集和查询系统,对网上的资源进行整合和查询,构建出简单实用的专题数据资料库。

3、教育网站建设

3.1 系统结构及平台

本文系统实现中,主要采用基于B/S的网络构建模型,也就是常用的浏览器/服务器模式。该网络构建模式可以将应用逻辑跟用户界面和数据的访问分割开来,便于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此外,利用各种组件技术,可以有效降低数据库的访问压力,提高系统的运行性能。访问者可以通过本地浏览器对网络服务器进行登录访问,由于网络服务器和应用服务器都属于应用逻辑层,这样,网络服务器在接收表示层所提交的访问申请之后,就可以通过调用服务器中的相关模块,对具体的逻辑操作和运行进行执行,并数据库服务器提出及时的数据请求,得到结果之后,就可以将结果返回到网络服务器,最后,网络服务器就可以将结果数据提供给访问者。

3.2 技术方案

现在,可以用于网站开发的技术和手段主要有:基于HTML文件的开发技术、基于CGI的动态页面生成技术以及基于ASP的开发技术。下面对这几种技术体系进行简介和说明。

首先,就是基于HTML文件的网站开发。作为第一种通用的页面描述型的开发语言,HTML简单易学,且具有非常强大的超媒体支持能力,便于在超媒体的信息网中进行使用。通过HTML语言就行网站的开发,其特点为速度比较快,且不需要高水平的技术力量。不过,有优点肯定就有缺点,缺点是在使用过程中的网站维护工作量比较大,及时进行小范围的修改,也需要对整个网页进行操作。

其次,基于CGI的网站开发技术。传统的静态网站构建技术已经难以满足人们对网站的访问需求,所以,基于CGI技术的动态交互式网站就开始逐渐兴起和发展。这主要是由于采用CGI技术构建网站,可以大大提高网站的交互性能,便于用户和网站管理人员以及用户和用户之间的信息交流。不过,这种网站构建技术也存在明显的缺陷,就是这种开发技术跟操作系统的关系紧密,所以,使得利用该技术所构建的网站的可移植性能比较差。

第三,就是基于ASP技术的网站开发技术。作为一种新开发的网页开发技术,ASP技术是一种动态服务器网页,能够很方便的对数据库进行访问。现在的网页设计中,采用ASP进行功能实现的越来越多,可以利用ASP技术来创建动态的网络页面,或者功能强大的网络应用程序。此外,ASP技术可以通过ADO控件对象来实现对数据库的访问,ADO的特点为高效、简单和内存开销较小,更加适用于基于B/S的客户端模式或者其他基于网络应用的开发。

基于ASP技术的网站工作方式可以描述为:浏览器通过向网络服务器发送访问请求,激活ASP的脚本运行程序,之后,网络服务器就可以通过调用ASP来对请求的文件进行读取,并同时执行脚本的命令,最后将网络的页面传动给浏览器。此种模式下,网页的脚本运行主要通过服务器来完成,所以,从浏览器上所看到的网页是在网络服务器上生成后传送过来的,浏览器不用负责对脚本的处理。网络服务器能够实现所有的脚本处理,且能够将标准的HTML页面传送到浏览器。浏览器所接受的只是脚本运行的结果,并不对服务器端的脚本进行复制,所以难以得到支持其页面内容的脚本命令,这样,系统的访问和运行安全性就可以得到保障。在该方式中,用户可以通过目录来进行边界的定义,以以此作为应用程序的作用域,使得在每个网站站点都可以运行多个应用程序,且在服务器端并没有实际的页面存在和出现,任何网页都是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动态的实时生成和运行的,在用户访问结束后就自动消除。

3.3 服务器与数据库的连接

现在,能够实现网络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之间通信和数据交换的技术主要有:动态数据交换技术、SQL技术和ODBC技术等。

在这几种数据交换方式中,ODBC技术已经成为应用系统和驱动程序之间的标准数据交互接口。作为一种调用层的数据接口,ODBC并不需要要预编译程序,可以像调用函数一样来实现对ODBC的操作。对于不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来说,ODBC对其的访问和管理是半透明的,可以通过驱动程序的加载来实现逻辑结构到具体数据库管理系统的DBMS的映射。而应用程序对数据的访问和操作,则不需要通过任何DBMS来实现,由此就可以实现应用程序对不同DBMS的共享。所以,对于不同的应用系统来说,ODBC具有高度的可移植性和互用性,通过基于ODBC的标准开发,用户可以跟不同的数据库系统进行通信,此时的应用程序并不需要做任何改变。

计算机数据库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信息管理;数据库系统;计算机

在计算机技术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应用领域就是数据库,数据库从诞生以来,得到了较为广泛的应用。数据库安全指的是对数据库进行保护,避免非法用户对其越级使用,对其中的数据进行更改、窃取或者破坏。

一、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特点

数据库管理系统是数据库系统的核心,主要是管理数据。通过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成功构建和管理数据库。如今,数据库的应用范围在逐步的扩大。数据库管理系统可以有效应用数据库。具体来讲,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优势有这些:需要数据的用户可以支配整个组织内的数据,相较于单一记录环境,管理者可以对更多的信息进行分析。冗余数据库系统在最大程度上降低了文件之间数据的重复性,比如对于某企业的质量数据库来讲,只会在一个记录中出现某一产品的质量指标,不会存在于各个部门的文件中。另外,数据的一致性可以得到提升,因为数据冗余得到了减少,那么就在较大程度上降低了数据的不一致性,如果数据是不一致的,那么产生的报表就会互相矛盾。

最后是数据独立性得到了强化,数据库系统有效分离了数据的描述和数据的应用,这样改变了数据定义,也不会对数据相关的应用程序进行修改,这样程序维护方面的开销可以得到较大程度的降低。同时,改变了文件结构,也不需要对应用程序进行修改。

另外,信息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数据库管理系统产品将会朝着差异化的方向发展,通过生成差异化的产品,以便于市场的多元化需求所满足。

二、信息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现状分析

数据库的理论和实践方面都在不断的发展,并且紧密结合了计算机技术,这样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领域和范围就得到了大大的提升。结合应用领域的不同,又可以将其划分为多种类型,如统计数据库系统、海河流域数据库系统等等。要想实现数据库管理,非常重要的一种技术就是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管理。

一是应用范围在不断的扩大:通过结合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理论,产生了巨大的优势和市场发展前景,如今也在不断的扩大它的应用范围,目前,在工业、农业以及第三产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它可以显著提升相关行业的信息管理效率,对于行业生产力水平的提升,也可以产生较大的推动作用。

二是数据库技术飞速发展: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技术的水平,将会直接影响到它的使用质量,并且对于它进一步的发展也会产生影响。如今,数据库系统已经经过了几个阶段的较快发展,如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以及关系数据库等等,适用性和操作性得到了显著增强。因为具有较强的适用性和操作性,因此可以更好的应用到信息管理中。

三是可以有效强化系统的安全性:通过不断发展,如今计算机数据库的安全性越来越高。在信息管理中,数据是重要的资源,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安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到数据库发展的重大障碍,那么在信息管理过程中,就需要对敏感数据的防窃取和防篡改充分重视。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应用,除了提升信息管理的效率,也保障了信息的安全。信息备份和信息恢复功能的实现,可以在不增加成本的基础上,来拷贝和复制计算机系统中的数据,这样信息误删,或者是计算机系统本身的措施,影响到信息管理的质量。还有就是数据库安全指数得到了不断的提升,如今除了将传统的安全手段应用进来,如用户账号、操作许可外,还将一些抗软件风险给增加了过来。进一步提升和增强了数据库管理系统安全保障措施,对于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发展和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可以起到有效的推动作用。

三、如何强化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在信息管理中应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已经逐渐显现了一系列的优势;但是还有诸多的因素对其进一步应用产生了限制作用,需要我们对其产生足够的重视。

一是对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进行强化:如今在安全管理中,还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如用户没有足够的安全意识,没有充分重视网络安全,没有严格落实安全管理措施等等,都很可能会出现安全事件。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数据库系统的生命就是保证数据库的安全,数据库里的信息足够安全,方可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如今,数据库技术的应用范围在逐步的扩大,那么就会有越来越多的重要信息,这样就需要对数据库的安全提出更高的要求。数据共享是数据库安全的薄弱环节,那么在保证数据共享的基础上,如何促使数据库的安全得到保证,是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二是进一步有效结合计算机数据库理论与实践: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库原理的不断发展,在较大程度上推动了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理论的发展。那么在应用过程中,就需要大力应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发展的最新成果,以便更加科学合理的开展实践工作。同时,要结合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实践,来大力研究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理论,以便更加针对的研究计算机数据库理论。

结 语

通过上文的叙述分析我们可以得知,因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具有一系列的优势,如今已经被广泛应用到信息管理中,它可以有效提升信息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但是在应用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对其进一步的应用和发展起到了限制作用。针对这些问题,就需要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在深入实践的基础上,大力开展理论研究工作,推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天燕,王小龙.浅析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2(12):123-125.

计算机数据库论文范文第11篇

1 数据库系统的主要特点

1.1 数据结构化:在文件系统中,尽管其记录内部已有了某些结构,但记录之间没有联系。而数据库系统则实现了整体数据的结构化,这是数据库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数据库与文件系统的本质区别。

1.2 数据的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于扩充:数据库系统从整体角度看待和描述数据,数据不再面向某个特定的应用程序,而是面向整个系统;因此,数据可以被多个用户、多个应用程序共享使用。数据共享可以大大减少数据冗余,节约存储空间。数据共享还能够避免数据之间的不相容性与不一致性。

1.3 数据独立性高:数据独立性包括数据的物理独立性和逻辑独立性。物理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存储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的数据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数据在磁盘上的数据库中如何存储是由DBMS管理的,用户程序不需要了解,应用程序要处理的只是数据的逻辑结构,这样,当数据的物理存储结构改变时,用户的程序不用改变。逻辑独立性是指用户的应用程序与数据库的逻辑结构是相互独立的,也就是说,数据的逻辑结构改变了,用户程序也可以不改变。

1.4 数据由DBMS统一管理和控制:数据库的共享是并发的(concurrency)共享,即多个用户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数据,甚至可以同时存取数据库中的同一个数据。

DBMS必须提供以下几方面的数据控制功能:数据的安全性保护(security),数据的完整性检查(integrity),数据库的并发访问控制(concurrency,)数据库的故障恢复(recovery)。

在各类计算机数据库系统中,较广泛运用的有Ashton-Tate公司的DBASEIII、Foxsoftware公司的FoxBASE+,以及Microsoft公司的Access,Borland公司的Paradox。前两者属于传统的关系型数据库。从组成上来看计算机数据库一般包括以下一些内容:①结构化了的数据;独立于使用它们的程序。②在一个单独的数据库中,字段名是唯一的。③用公共通用的方法可以完成数据处理。④具有连接、选择、投影的特点,可以进行数据库之间的关系运算。数据库的这些优点极大地方便了数据库的使用,有效地提升了数据库资源的使用率,从而减少了大量的人力劳动,促进和实现了信息资源的进一步合理优化配置。

2 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应用现状

2.1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理论相结合体现出了良好的生命力和市场发展前景,其在当前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的迅速的扩大,目前已经扩大到了我国工业、农业和第三产业,成为带动相关行业信息管理效率的提升,推动行业生产力水平提升的重要技术支撑和保障。

2.2 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优劣好坏将对其使用质量产生致命的影响,并将影响到其进一步的发展。事实上数据库系统在经历了网状数据库、层次数据库、关系数据库和面向对象数据库等四个发展阶段后,已经具备了更强的适用性和操作性。这种适用性和操作性为其在信息管理中的良好应用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2.3 安全性不断加强。安全性的不断增强是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不断得到应用的又一有力保证。数据是信息管理中极为重要而有价值的资源,企业信息化过程中,各种应用系统的数据库中大量数据的安全问题、敏感数据的防窃取和防篡改问题,成为信息管理面临的重大问题。

2.4 受重视程度不断提高。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因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适用性。在实际使用和操作中体现了良好的应用性能,因而其在理论研究与实践开展中都得到了各界的广泛重视。

3 改进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应用的建议

计算机数据库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

中图分类号:TP311.13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与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各类信息极度丰富,数字化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高速发达,使得在计算机应用已经普及并不断发展的今天,掌握计算机基本技术和具备应用计算机技术的能力是当今人们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它已成为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技术的核心和基础,本文就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1 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数据库系统是实现数据存储、组织和管理的有效形式,而计算机数据库管理可以实现数据库的建立和使用,是数据库系统安全使用的保障。但是,在使用数据库的过程中其安全性至关重要,在一个网络化和信息化的系统中,数据很容易被用户非法越权使用、盗取、更改甚至破坏险,无论发生哪一项,都将严重损害数据库的安全性并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保证数据库的安全使用是数据库管理技术中至关重要的问题。下面从三方面阐述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问题。

1.1 操作系统的问题

数据库操作系统的主要风险来源之一就是计算机操作系统,计算机病毒和木马程序、服务器操作系统后门以及操作系统和数据库系统的关联方面都是操作系统中存在风险的地方。

第一,病毒是最常见的风险,由于操作不当可能会导致木马程序的产生,这种病毒会对数据库的安全性构成极大的威胁。木马程序可能会修改计算机程序的密码,这样系统的新密码可以随时被入侵者盗走,进而篡改数据库信息,大大地破坏了数据库的信息内容。

第二,我们在设置操作系统时,不可避免地会在在服务器操作系统中留有一个后门,这是伴随着数据库系统的特征参数设置的,它使得数据库的信息通过这个途径可以被电脑黑客们盗取,极大程度地破坏了数据库的安全性。

第三,数据库系统和操作系统有着很大的关联性,因为硬件设备和操作系统所提供的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所以一旦问题出现在操作系统环节上,例如操作系统允许直接存取数据库文件,这样子无论数据库管理系统采用怎样的措施都无法保证数据库的安全。

1.2 管理方面的问题

一般网络用户只注意获得网络资源的时候网络是否方便、高效,这样的情况下当使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用户缺少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时,也就是保密意识薄弱,且对实际存在的风险与后果不能够正确认识,从而忽视了网络安全问题。这样子一旦安全管理方面出现问题,又或者安全防范措施落实的不够充分,就会发生安全事件,都是管理工作失职的表现。

1.3 数据库系统自身的问题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关系数据库的特征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与应用,近十几年已广泛被人们所使用,各方面技术已趋于成熟。但是在如今的计算机时代,存在的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与十几年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如今的网络操作环境和应用系统对于数据库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显然,关系数据库系统所具备的安全特征不够充分,系统的安全特征还不能得到有效发挥与实现,这也是数据库系统中不成熟的一部分。

2 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分析

本文从以下三个方面对数据库管理技术进行了技术分析,来解决数据库管理系统存在的问题。

2.1 加密技术

现今数据库里存储着重要的机密数据,一些网络黑客却出于特殊目的,通过非常规手段非法窃取他人的用户名和密码,越权打开其偷取数据库文件和篡改信息,这样尤为重要的机密文件与信息就会外露,造成不必要的损失进而可能会导致严重的后果发生。针对上述情况,可以采用的数据库技术―加密技术,通过对重要数据的加密处理,就可以保护数据库里存储的数据。当一些重要的信息数据存储在数据库后,加密技术可以阻止数据在未授权下被访问,这样子就算数据库管理系统崩溃了,数据的安全性也不会受到影响与威胁。例如,一些重要文件如商业机密、金融数据或是网络游戏的虚拟财产等,在数据库系统中对它们进行加密,这样就能防止数据在未授权的情况下被访问,哪怕整个系统崩溃了,也不用担心其安全性,因为加密技术在保护着数据的安全致使不会被非法盗取。

2.2 存取管理技术

存取管理技术是数据库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访问控制技术和用户认证技术两大部分。其中访问控制技术是指对已经进入系统的用户的控制,涵盖了数据的修改控制和浏览控制,在计算机系统处理功能方面对数据进行保护,在最前方保护数据的安全性。数据库管理系统一般采用两种方法进行访问控制:第一种是将数据库系统的使用权限交给用户,一般使用的是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以达到加强访问控制和身份认证的效果;第二种是利用数据功能模块设置用户使用权限,并且针对不同的用户设置不同的使用权限。而用户认证技术相对访问控制技术而言是由系统提供的最外层安全保护方式,来达到是阻止用户的越权访问的目的,因此系统必须在用户每次请求进入数据库前对用户身份进行合法身份的识别和认证以确保安全性。目前,最常用的方法是设置口令法,近几年也发展出像指纹、虹膜、智能卡认证技术等高技术身份验证方法,达到了更高的安全标准。

2.3 备份与恢复技术

计算机系统发生故障是不可避免的,经常会损坏或丢失数据,这样以来提前做好数据库备份,即使系统突然发生故障或崩溃,数据库中的文件与信息也不会遭到破坏,数据库还是可以完整地恢复到原来的水平和状态。数据库常用的备份方法主要有三种:一是逻辑备份,即通过软件实现原始数据的镜像拷贝;二是静态备份,即在结束数据库系统时将其备份;三是动态备份,即在数据库系统使用过程中将其备份。

4.结论

数据库管理技术如今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发展与应用,几乎涉及社会各行各业,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方便,与此同时,数据库管理技术也有着它的不成熟性正待提高与改善,数据库系统安全问题一直是数据库管理技术最为重要的核心问题,是计算机数据库管理技术亟待重点解决与提高的地方。本文对数据库管理技术的安全问题和应对技术进行了分析与讨论,相信不久的将来,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将会更加成熟与完善,为人们带来更多的便利与服务。

参考文献

[1]石伟.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1).

计算机数据库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计算机数据库技术 信息管理 运用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5)11-0002-02

当今社会,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已经离不开信息技术的应用,在每一个行业领域工作人员都需要大量的信息数据需要处理,这时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就能帮助工作人员进行数据信息的管理计算。如今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应该广泛的应用于经济、政治、文化等行业领域并随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不断更新,还会向更加广泛的领域扩展为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便利。针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对人类社会的巨大贡献,我们需要对当下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提高重视,并借助于高科技技术优化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提高信息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应用中的优势特点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和完善,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使用中已经可以实现数据信息的共享和有价值信息的组织,此外,相较于传统的信息技术,如今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无论是在数据处理的灵活性上还是数据的独立性上都有了大幅度的提升[1]。从如今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来看,其主要的优势特点主要为以下几个方面。

1.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组织性

数据库是用于数据信息的存储、计算和整理的一种计算机应用软件。在数据的多个文件夹中彼此之间都有密切的联系。从数据的整体意义上来看,这些数据文件都有一定的组织结构,方便管理人员对数据信息的应用和安排。

2.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共享性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数据具有共享性是数据库的一个重要特性,因为数据具有共享的特点,所以信息管理人员即便不在同一个地域位置也能够实现信息的共享查看以及通过信息数据所表明的信息,对企业下一步发展计划进行讨论和研究。假若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没有数据共享的这一特点,那会大大的降低信息数据的时效性,而且不便于企业发展计划的及时拟定,从而减慢了企业发展速度并可能致使企业陷入运营危机[2]。

3.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独立性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独立性主要是表现在逻辑的独立性和物理的独立性。逻辑的独立性是指计算机数据库即便总体的逻辑结构发生改变,例如新型数据项目的增加和修改以及对之前数据的变更等等,都不需要在重新的修改之前的数据程序,这就意味着总体的逻辑结构已经独立于整体的数据库信息修改管理之外,从而减少了数据库信息工作人员的工作负担。物理的独立性则是指即便硬件的数据存错结构发生改变不会对数据的逻辑结构造成任何的损伤,而且不会影响整个数据库程序的变动状况。这样一来,方便了数据存储信息的及时更新,而且还降低了因存储信息遭人篡改,数据库整体程序受到影响的风险。

4.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灵活性

随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管理系统除了具有数据存储仓库的职能以外,还具有管理功能。例如在数据库信息的输入和输出当中以及数据的查询和编辑中,都具有良好的灵活性能。掌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操作人员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工作需求,建立适合工作自身发展的数据库,一来便于数据的查找而来减少了数据的冗余[3]。

二、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应用中的发展现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使得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各个行业领域的使用范围不断的拓宽,从而方便信息管理人员对数据的查询、修改、完善以及更新。此外,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按照不同的应用领域,可充分的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灵活性特点,建立特色的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当前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也借助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优势地位拓展自己的市场领域。由此可见,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有效应用所带来的市场转变。然而,在如今的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弊端,如数据的安全性和共享性问题。还需要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人员对其采取进一步的修改措施[4]。

2.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当今社会,我国很多大中型企业包括一些小型企业都采用信息化的管理方式,为了提升数据处理的准确性和时效性,企业专门的引进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从而提高信息的处理效率。其中,为了保障企业发展,对一些企业内部的信息都是采取保密措施,针对这种情况,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中的共享性显然不适合企业对数据保密性的需求。而且一些非法分子还可能借助于数据库的共享特性,恶意的攻击企业内部网站,造成企业内部保密数据的丢失和篡改。

除了信息的安全性可能遭到破坏外,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人员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操作还存在不熟练的现象,在企业数据库的建立上因为信息人员技能有限,其建立的数据信息的适用性不强,这不仅加大了后期数据完善工作人员的管理难度,还可能因为信息管理人员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使用的不规范,还容易造成数据的丢失和遗漏现象,降低了信息管理的可靠性。

三、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应用中的修正措施

1.提高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若是企业内部的机密数据信息出现被他人篡改、非法使用和窃取的现象,有可能会给企业带来较大的生存危机,使得企业出现停滞不前甚至是破产现象。由此可见,加强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安全性的重要作用。其次,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应用中安全性的破坏还可能是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共享性遭到了不法分子的利用,因此针对企业内部的共享性应该采取限制性的共享策略,对一些企业内部的机密数据文件要加强保密措施,必要时取消信息的共享,避免企业内部出现安全危机[5]。

2.提升信息管理人员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理论和实践的有效结合

因为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此种技术在实践过程中也帮助企业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因为企业信息管理人员知识技能水平的限制,不能对计算机数据库进行有效的信息管理,这就给企业的发展埋下了安全隐患。鉴于此,企业要想完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有效应用,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理论和实践致死的有效结合,从根本上提升信息管理为人员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水平。这样才能方便信息管理人员对数据库系统的建立和管理以及对一些安全隐患因素的预防和处理[6]。

3.提高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革新频率

计算机数据库的使用在当今社会使用越来越广泛,并且受到了社会各个行业领域的认可。如今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之所以受到高度重视主要来源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革新频率。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运用到计算机技术中,既能开拓计算机技术的市场,还能够提升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地位。因此,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要想在信息管理得到更有效的运用还需要不断的提升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革新效率,使其能够适应时代的发展。

4.增强计算机数据库恢复技术

在科学技术发展的今天一些企业内部经常会新出现数据丢失和篡改的现象,而且企业内部的信息管理人员还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删除一些有用的信息。这就造成企业内部重要信息的丢失,计算机数据库恢复技术的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就是为了有效的解决此类问题,恢复一些因不正当操作造成的数据丢失,保护信息使用者所应用数据库的安全[7]。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运用越来越重要。目前,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对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也进行了不断的更新和完善,使其具有了共享性、灵活性、独立性等优势特点,但是针对于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的运用还是存在很多问题缺陷,需要管理人员对此进行不断的完善,加强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保护计算机数据库使用者使用信息的安全,并且提升计算机数据库恢复技术,恢复一些因不当操作造成的数据丢失,从而促进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的有效运用。

参考文献

[1]曹鑫,张亚娜.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分析[J].硅谷,2014,(21):63-63,55.

[2]王亚娟.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研究[J].通讯世界,2015,(14):80-80.

[3]钱坤.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探析[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4):8093-8094.

[4]贺墙.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运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4,(27):3740-3741.

[5]谢小波.信息管理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应用探析[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6):75-75.

计算机数据库论文范文第14篇

摘要 计算机数据库是由信息系统中衍生出来的,与此同时,它也是信息系统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数据库系统文件是计算机数据库的核心部分。文章从数据库的概念、发展历程、安全应用与管理等几个方面对计算机数据库中的相关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

关键词 计算机应用;数据库;管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TP3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2)67-0183-02

对计算机数据库进行合理高效的管理与应用,是实现其正常运行的有力保障,加强对计算机的数据库管理、提高其应用效率的相关研究,对于我们今后的工作将大有裨益。

1 数据库的概念

计算机数据库是计算机重要组成部分,它存储在计算机内,有固定结构与层次。数据库通常来讲,可以对自身所保存的数据进行分类别的处理。其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计算机文件系统内,储存记录虽有一定层次结构,但各类记录间没有必然联系。但数据库则可以把各种数据完全有机联系在一处,达到数据整体结构化的目的,此为数据库同文件系统的基本区别;

2)对数据库技术加以使用,可使数据针对整个系统,达到数据高度共享,多用户、多程序可同步使用数据。大幅度减少数据冗余,节约储存空间;

3)数据库的数据独立性强,数据存储在磁盘之中,独立在应用程序外,这是数据库物理独立。用户使用程序时,用户应用程序不用跟随存储结构而发生改变,这逻辑独立;

4)数据库使用中,多用户可同步使用数据,这种统一管理与控制的共享被叫做并发共享。

2 数据库的发展

2.1第一阶段数据库系统

第一阶段的数据库系统支持网状和层次两种数据化模型。层次数据库为数据库系统之先驱,网状数据库为技术方法的奠基。这们是应用较早的数据库技术。

2.2 第二阶段:关系数据库

关系数据库为第二阶段的数据库系统。这种数据库技术之应用,使数据库技术被广泛应用到办公自动化、企业管理、情报检索等多方面,成为优化信息系统的普遍技木。它是以严格的数学概念做基础,简单、明晰,容易被用户应用与理解,因此,它的发展迅速,深受用户欢迎。

2.3 关于关系数据库发展

关系数据库模型越来越完善,其运行环境从单机发展到网络,数据收集、存储、传播由集中走向分布,由封闭走向开放。系统不但提供有数据定义、存取等基本操作功能,还有系统的安全检查、数据库重组等功能,并研发了软件,给用户提供了良好的应用环境。

3 计算机数据库应用管理的落实

在计算机数据库的应用与管理过程中,信息安全问题是至关重要的。数据库安全指的是对数据库加以保护,防止不法用户对资源超越权限加以使用,或者对数据进行窃取、篡改、破坏。数据库安全关系到很多层面的问题,搞好安全管理是十分必要的。在实际应用中,计算机数据库的风险来自于下面几个方面。有风险则有隐患,我们一定要加以重视。

1)操作方面的风险。在操作中出现的风险来自于操作系统后门、数据库系统同操作系统的关联上,计算机病毒自不容忽视。首先,在病毒问题上,操作系统内可能存有的木马程序对于数据库系统是个极大的威胁。计算机数据库的管理人员一定要注意木马程序进入对于系统造成的威胁。木马程序会对入驻程序密码进行修改,当密码更新时,会得到新密码。第二,在操作系统后门上,很多数据库管理人员觉得使用非常方便的特征参数,对于黑客来说也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它为数据库的服务器在主机操作系统中留有后门,黑客通过后门进入数据库,对信息安全构成威胁。第三,操作系统同数据库之间的联系。操作系统有文件管理作用,可以用存取矩阵对各种文件(包括数据库文件)进行读写与执行,所以数据库系统是否安全还是要靠操作系统与硬件设备所给予的环境,若操作系统同意用户对数库文件直接进行存取,那么,即使数据库系统采用最高的安全防护措施也没有效果;

2)管理不当带来的风险。这表现在用户的安全意识淡薄,对信息安全不够重视,这是现在管理工作上的主要问题。从已经发生的安全事故调查研究结果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事故原因占前两位的是:未进行软件修补的安全漏洞、登录密码未进行修改或者密码过于简单的安全漏洞。这很说明问题,需要我们的用户要加以重视,提高防范意识与防范常识;

3)数据库自身不足带来的风险。大多数关系数据库虽然业已存在十余年之久,产品趋于成熟。可许多特征,还不够完美,尤其是一些比较重要的安全性能并不成熟。对于很重要的机密数据,象金融数据、虚拟财产、商业秘密等,都必须储存在数据库当中,对数据库的威胁有时来自网络内部,内部用户或许会非法获取密码,越权应用数据库。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此外,在数据库进行加密以后,一些不必要了解数据的人员见不到明文,对于提高数据的安全是有很大帮助的。而存储管理的技术包括有认证技术同访问控制技术两个方面。认证技术有用户的身份识别同用户的身份认证两方面内容。而访问控制技术也包括有数据的浏览控制同数据的修改控制两方面内容。对于这些方面,都有必要加以慎重管理。如果出现任何纰漏,对于数据库的安全应用都可能会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害。

4 结论

伴随着计算机技术与数据库原理等科学研究的进展,计算机的数据库理论也处在不断的发展成熟过程当中。我们一定要把计算机数据库研究的最新成果在实践中得到指导应用,从而使实践中的管理应用更加科学合理。计算机的数据库理论研究同时也要以实践中的经验为基础,使理论研究更加具有针对性。计算机数据库因其方便快捷的性能,决定了其发展前景的大有可观,但是,我们需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使其成长速度加快,更积极地为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进行服务。

参考文献

[1]王子芳.数据库及应用课程教学探讨[J].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2]金彬斌.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J].现代商业,2008(12).

[3]隽军利,李天燕,王小龙.浅析计算机数据库系统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8(12).

计算机数据库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信息管理;特点;应用现状;改进建议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4)21-0063-01

目前,每个单位都需要对大量的数据进行管理,如果单纯的采用人进行管理,不仅工作量特别大,还容易出现错误,因此就有了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数据库技术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它给管理者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因此,应重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

1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特点

1)数据的组织性。

数据库中的数据并不是杂乱无章、没有任何关联的,在同一个数据库中,很多文件都是具有关联性的,根据某一个特点,数据库中具有这个特点的数据,会形成一个特定的组织结构形式,形成一个包含这些数据的集合。

2)数据的共享性。

共享性作为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特点之一,也是设计者建立计算机数据库主要的目的。共享性可以在同一个单位中,不同的部门可以通过已经建立的数据库实现数据共享,此外,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在不同的单位、国家或地区也可以进行数据共享。

3)数据的独立性。

计算机数据库中数据具有独立性,这个独立性包括逻辑和物理两方面。逻辑独立性是指当数据库的总体结构发生改变时,不需要修改原来的程序;物理独立性是指数据而言,无论数据的存储结构发生怎样的改变,数据库的逻辑结构都不会改变,也不会引起应用程序的变动。

4)数据的灵活性。

数据库并不是简简单单的对数据进行存储的仓库,它还具有很多的管理功能,比如数据的输入输出、数据的查询、对数据进行编辑修改等功能,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所以在建立数据库时,根据人们实际要求的不同,所建立的数据库特色也不相同。

5)数据冗余度的可控性。

冗余是指数据间相互重复的现象,当数据库里的数据专用时,用户在使用属于自己的数据时容易出现数据冗余的现象。对于数据库中的冗余现象,数据库会根据共享性的特点以及设计者的要求,数据库会自动的消除重复的数据。人们为了方便在使用数据时进行查询,设计人员也会对冗余度进行合理的控制,以提高查询效率。

2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应用的现状

1)数据库技术大范围的应用。

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企业的发展,企业的发展带来了大量需要处理的数据,因此,对数据处理系统的需求就越来越强烈。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有着强大的数据处理优势,逐渐得到越来越多企业的认可,广泛的应用于农业、工业和第三产业。

2)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和兼容性不断加强。

目前,我国企业都有大量的数据信息需要进行管理,所以大多数的企业引进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而企业出于竞争和发展的考虑,需要对企业的一些数据进行保密。因此,在发展过程中,计算机数据库技术不断的对系统的安全性和兼容性进行完善,尽量的防止企业数据库中的保密数据被窃取或者篡改,同时,为了应用的更加广泛,数据库的兼容性也得到了很好地提高。

3)数据库系统的适用性和操作性得到了强化。

在进行信息管理时,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高低会影响其技术效果的发挥,对于自身的发展前景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已经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和应用,在这个过程中,适用性和操作性都得到了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因此,更为强劲的适用性和操作性为实现高效的信息管理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3 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应用的改进建议

1)加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尽管在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上已经有了一定程度的加强,但是在实际的应用中,还是存在着大量的不可避免的风险,严峻的考验着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假如这些风险转换为现实,就会对信息管理造成非常严重的影响,给数据库使用者带来巨大的损失。因此,在数据库的安全性上,还需要进一步的加强,通过考虑数据库所面临的各种现实环境和实际问题,来加强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

2)在应用过程中加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随着数据库的广泛应用,在实践过程中,数据库技术得到了更为充分的完善和发展,为了更好的将数据库技术应用到各个领域的实际生产生活中,就需要在实际应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过程中,重视理论与实践的深度结合,从而增强计算机数据库系统理论研究的针对性,帮助企业更好的实现信息管理,让管理者获得更大的边际效益。

3)进一步增强数据的完整性。

对于数据库数据完整性的增强,可以从四个方面来增强:①窗口操作输入的完整性通过客户端应用程序来保证,这样不但可以保证将非法数据直接拒绝在数据库大门之外,还可以保证用户根据得到的反馈信息作出正确的选择;②数据库中有些数据是从其他途径转入的,对于这些数据的完整性,可以通过服务器端数据库管理系统来保证;③数据库中需要维护数据的一致性,所采用的方法是利用服务器端的触发器和表定义的约束来实现;④对于某些特定的系统,会对数据完整性和安全性的要求比较高,一般来说,这样的系统可以采取的保护措施是实行多层保护屏障。

4)提高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能。

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能是针对数据库中的数据来说的,保护数据的安全性是指防止外人非法的进入数据库系统,对数据进行盗取、修改或者为自己所用,因此,只有增强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安全性能,才能保证整个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另外,数据的共享性是数据库系统所特有的优势,但是也因为这一优势,很容易产生数据库的安全问题。因此,要在发展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其安全性能,从而保证数据库系统的安全性得到提高,最终保证信息管理的有效进行。

4 结论

综上所述,在信息管理方面,人们科学管理的意识越来越强,由此,推动了计算机数据库技术空前的发展,并且推动着其应用领域更加广泛的增加。因此,要在充分分析数据库的特点和应用现状的基础上,不断地创新和完善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发挥科学管理的作用,真正的做到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和信息管理相结合。

参考文献

[1]李旭军.计算机数据库技术在信息管理中的应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27(10):6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