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英语专业教学论文范文

英语专业教学论文范文

前言:我们精心挑选了数篇优质英语专业教学论文文章,供您阅读参考。期待这些文章能为您带来启发,助您在写作的道路上更上一层楼。

第1篇

1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工作作为英语专业学科的重要部分,由于各种原因,还存在诸多的问题与不足:从教学内容与目标上来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文学题材的内容体系,还停留在应试的教育目标,没有真正把通识教育融合于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体系中。从教学模式与方式上来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传统的教师传授式教学模式中,还停留在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中,实践教学开发很不够,尤其是英语阅读的翻译实践开展得很少,极大影响了高校英语专业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提升。从教学平台和教学环境上来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还是采用课堂教学平台,课外教学平台和网络教学平台虽然有所开发,但是建设与利用很不够,极大影响了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吸引力。从教育主体与客体上来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的学生和教师在很多方面的能力和素质,不适应现代化和网络化的教育发展,从教育学、心理学和英语专业知识与技能等方面来看,确实还需要大大提高。从教育评价体系来看,我国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还没有真正建构适应网络教学的一套成熟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没有很好地将专业学习、学生技能成长等各个方面融合好,影响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内在驱动力。

2网络时代下推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改革创新研究

鉴于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针对网络时代给英语专业阅读教学带来的挑战和便捷,高校英语教师应该努力综合运用各种英语教学理论,从教育理念、教育内容与教育目标、教育课程体系、教育模式与方式、教育平台和环境、教育主体和客体、教育效果评价等各个层面建构起网络时代下高校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体系,努力提升英语专业阅读教学水平。第一,按照网络时代的要求,建构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现代化教育理念。这就要求高校英语教师要主动吸收和借鉴各种教育理念,比如项目论、图式论等等,坚持科学化、国际化和信息化的教育理念,推动英语专业阅读教学与国际接轨,实现信息化教学和可持续发展,以此不断完善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取向。第二,主动适应网络时代的要求,不断丰富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内容体系、课程体系和目标体系。这就要求高校英语教师要积极吸收网络上最新的教学资源,不断更新完善阅读教学的内容体系,不断提升阅读教学的目标体系,不断改革阅读教学的课程体系,以此夯实英语专业阅读教学的根基。

作者:罗洁

第2篇

一、突出层级性

语言的习得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需要不断加深认识、加深学习的。并且语言的学习也是由易到难的相互联系的过程。语言教学者和学习者可以参照《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最新推荐词汇量的要求,其具体的要求,包括一般要求、较高要求以及更高要求。每个部分都有详细的词汇量要求。这些要求能够给语言学习者提供参考。其中,一般要求的词汇量约4795个单词和700个词组,相当于大学英语四级水平;较高要求的词汇量约6395个单词和1200个词组,相当于大学英语六级水平;更高要求的词汇量约7675个单词和1870个词组,高于大学英语六级水平。[3]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案,弄清楚在什么阶段应该教什么词汇,应该教多少词汇量,以及高频词汇即常用的词汇。突出词汇教学的层级性,把握词汇教学的规律性,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更容易接受,教师更得心应手,教学质量也得到了提高。

二、增强紧迫性

笔者随机抽取了本院3个非英语专业班级的学生(共131人),开展了一项关于英语词汇学习的问卷调查。结果发现:达到41%的同学认为,英语单词很难记,即使记住不久便忘,找不到记忆单词的方法;有20%的同学认为,英语的词汇量只是停留在中学阶段所掌握的单词,不愿意吸收新出现的词汇;有11%的同学认为,英语单词没有规律性,只有死记硬背;甚至有9%左右的同学根本不知道单词的发音,无法完整地读出英语单词(据学生反映,从未学过音标);只有19%的同学认为,记忆英语单词有规律可循。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对于词汇的学习和掌握只是停留在盲目记忆的阶段,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如果所学词汇有限,在接受信息和传递信息时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语言始终不能作为工具来运用,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受到打击,不但不能进步而且原有的进步还会丧失。反之,如果词汇量大,能用英语进行交流,则对英语学习的积极性是一个极大的促进。

综上所述,加强词汇教学,既是学生学习所需,更是教师教学之本。笔者通过对双重代码理论(由加拿大心理学家佩维奥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提出的知识的认知表征理论,是很有影响力的认知理论之一)的学习理解,总结出以下两种词汇教学方法:一是以言语码和意象码为基础,形成经纬相交的记忆网络。双重代码理论认为,言语码和意象码都具有层级性,前者专门编码、组织言语信息,即将具体事物及抽象概念编码后形成的文字符号。[4]如“table”,“horse”,“dog”等单词,激起的是学习者对这些符号的语言反应;后者则处理有关非言语的物体和事件的信息,形成事物的心理意象,它包括非语言的客体、事件信息及情感反应,如,看到“restaurant”一词,大脑里浮现的是“服务员”、“菜单”、“酒”、“饮料”等相关的联想信息。如看到“storm”一词,脑海里出现的“暴风雨”的场面。言语码的组织是线性的、序列的,这与语言的序列特征有关。[5]如,看到“clever”,“a”,“child”三个英文单词,我们会很自然地想到“acleverchild”,而不会在大脑里形成“cleverachild”或者“childaclever”类似这样的短语。再如,看到“life”,“happy”“,my”三个英语单词,也会很容易想到“myhappylife”,而不会形成“lifehappymy”或“happylifemy”诸如此类的短语的。并且,视觉言语码的组织和听觉言语码的组织形式是不太相同的。其中,从字母到单词再到句子及篇章的序列为视觉言语码;从音素到音节,从音节到单词发音,然后从单词发音到词组发音为听觉言语码。二是以表象码和语义码为重点,形成长短互补的记忆模式。双重代码理论还包括表象码和语义码,这两种代码具有相互关联性,表现在存储信息方面,如在表象系统中,是由表象码存储信息的;在语义系统中,是由语义码存储信息的。另外,著名认知学家Atkinson-Shiffrin’s(1968)提出的记忆多存储模式把记忆分为短期记忆和长期记忆。其中,短期记忆是与感觉记忆相联系的,而感觉记忆是通过人的感官系统进行加工处理信息的,感官系统处理的信息量有限,所以通过短期记忆即感觉记忆的大部分信息遗忘的可能性会比较高。而长期记忆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信息存储[6]。这种信息存储遗忘的可能性小得多了。

第3篇

传统的任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只是期末考试卷面分数。后来改良为期末考成绩与平时成绩各占一定比例。平时成绩没有太多的根据,往往是教师对学生的一个学期的总体印象而给出的分数。有的学生心里不服,却只能接受。长期采用这种评价方式和方法,会出现以下不利于学生成长的后果。

1.平时懒洋洋

学生平时上课无所谓,玩手机、睡觉、讲话,不做作业。觉得自己底子薄,努力也没有用,自暴自弃。

2.期末抱佛脚

学生为了期末考,不惜加夜班,点蜡烛,开手电筒,眼睛红了,身体也熬坏了。

3.考试忙舞弊

期末考试采取偷看、夹带、抄袭等舞弊手段,不正常地提高考试成绩。任课教师虽然知道成绩水分多,有时因为无凭无据,也无可奈何,损伤了好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那么对学生的评价要怎么改,才能公平、公正对待每个学生,又能找回学生的自信呢?我想到了新措施——让学生“赚”分数。“赚”的过程中,学生体验成就感和自豪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尤其是对没有太多自信的中职生,给他们打一针强心剂。记得我第一次提到“赚”这个字眼,学生非常兴奋和好奇,趁热打铁,我宣布了“赚”的方法。满分是100分,分配到单元测试和课堂表现。其中单元测试40 分,每个单元学完后,都在我这里面试,采用抽中文签,做英语对话的形式,当面点评,当场给分;另外课堂表现60 分,分配到每次课为2 分,学生每一次主动参与课堂活动得一个星号,赚0.5 分,可以累计。若无人举手,我会随意点将,不加星号,不得分。

听完我的评价方法后,大多数学生沉默了,我的心也凉了一截。后了解到他们初中没有口语课,学的是哑巴英语,张不开嘴。我提问时,有几个胆子大的学生举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我马上做出积极反应,不管学生说得对错,我都及时加星号,而且隔一段时间就宣布每个学生的得分情况。有的学生告诉我看到同学赚分数,心理痒痒的,很羡慕。课堂上,我看出了没有举手学生的渴望,我又重申了如果课堂上不赚分数,期末成绩可能不及格。课后我帮他们找出害羞的原因,并且提出建议,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自己不敢举手,又想赚分数,怎么办?办法总比问题多。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告诉同桌他们的愿望,同桌就会帮他们把手举起来,如果我没有注意到,同桌会直接告诉我。万事开头难,几次发言后,害羞的学生胆子越来越大了,只要我给机会,他们就齐刷刷举手,很自然地说英语,甚至是上台表演。学生自信心完全树立起来了,没有给他们机会,他们还不高兴,无奈的时候,我先给发言少的学生机会,争取让每个学生在我这儿得到公平的对待。

由于每一分都是学生辛苦所得,他们特别在意和珍惜。自发地监督我做好每一次记录,我一点儿也不敢马虎。看完了分数,学生特别开心,都会给我一个美滋滋的笑脸,几个分数差不多的学生会暗暗较劲。我再也不用担心他们不开口说英语了。

学生不用期末考,减少了期末压力,分散到每一次单元考,更注重平时的努力。

学生在赚分数的过程中,体验到了乐趣。学生赚的每一分都是透明的,学生看得见,心理很踏实。每一节课都能感受到教师的肯定和鼓励,通过参与活动,检验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教师可以及时查漏补缺。学生发现自己的弱点,并很快被纠正,此时的记忆是最深刻的。

免责声明

本站为第三方开放式学习交流平台,所有内容均为用户上传,仅供参考,不代表本站立场。若内容不实请联系在线客服删除,服务时间:8:00~21:00。

学术顾问

免费咨询 学术咨询 期刊投稿 文秘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