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体验管理论文范文

体验管理论文范文

体验管理论文

体验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读中体验,凸显"主体地位"。

新修订的小学语文大纲中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爱到情感的熏陶。"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目的是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运用语言文字,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鸣发阅读的"感兴"。所谓"感兴"就是感受、情致,即以一种欣赏的心境读文,从而感受语言文字的音韵美、形象美、意境美以及文章结构的严谨美和文章思路的逻辑美等。因此,教师要改变阅读教学观念,以读为主,让"读"成为语文教学导线,以读代讲,读中激情,读中体验,读中感悟,充分凸显学生主体地位。

1、使学生知道读什么:

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是教育的一个关键点,选择高质量的阅读材料则是阅读教学的核心。具有创见的思想家、文学家所呕心沥血写成的充满智慧火花和文采斐然的经典作品,即一切文质兼美的作品,都可以让学生主动去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而每篇课文都要整体感知,都要理清思路,都要筛选信息,都要理解关键语句,都要体验思想感情,但不管如何都得从读"开路"。如优美的写景抒情散文《第一场雪》便可用先读整体,领略美与喜;再变序读各层,入情入境;再读"点睛之笔"(瑞雪兆丰年),突破重难点;最后扣题读精华,师生共同梳理主线,"言有尽而意无穷"。

2、教学生体验怎样读:

读的方法、技巧、形式多样,无论是齐读、引读、自由读,还是朗读、默读、速读,都要能有体验的读、抓住主要信息的读,要读思结合、读议结合、读行结合。如《鸟的天堂》里"那翠绿的颜色,明亮的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作者热爱生命、礼赞生命之情,使我们如同看见巴金那颗因爱生命美丽而激动之心。孩子们固然读不到那么多,这需要教师去渲染、引导、开启。教师要范读,要反复指导,要设疑激趣,要组织讨论,要点拔,必要时也要讲解。

3、指导明确读到什么目标:

如古诗文要熟读成诵,化为民已有,能脱口而出。名篇佳作,不要求全懂,但要求读流利,读出感情,基本读懂等。

二、理解中体验,启发深层感悟。

"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后,在深入的理解中体验,便能启发深层感受悟。感悟是人的智慧和品格发展的一种最重要的方式,它具有潜隐性和长期性,是人的精神生命拓展的工作间,是学习的核心部分。但感悟,只能由学生自己获得,精神生命的拓展是别人无法取代的。

因此,教学中,我们更强调让孩子自己去观察,去思索,独立寻找结果,深入理解,形成深层感悟。如《苦柚》中,伯父明知柚子是苦的,为什么还要"全买下"?为什么说"苦柚"也会"变甜"?学生在伯父与小姑娘的对话间,经过独立思索,理解感悟出思路:满意的微笑----有些激动----更加激动----意味深长的赞叹,由此一个诚实善良的小姑娘形象跃然纸上。学生顿悟:"甜"在伯父心里,在于小姑娘的心灵美。从而深层感悟生活中类似的"苦"与"甜",升华其内涵。

三、争辩中体验,开发创新潜能。

马克思说:"真理是由争论确立的。"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新事物、新观念也层出不穷,孰是孰非,往往在争辩中更能泾渭分明。"争论"的基础是不同观点之间的交锋,它必然引发学生独立思考,演化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认识,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参与争论的学生,必然精神亢奋,注意力高度集中地去寻找不同见解,智慧的火花必会竟相迸射。因此,针对一些课文的内容外延,组织学生有效地课堂争论,对于开发创新潜能有着重要作用。

1、创设和谐气氛,营造开放争论的条件。

著名心理学家罗杰斯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只在让学生处在一种无拘无束、自由畅通的空间,他们才会尽情地"自主参与"与"自由表达",这就要在课堂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2、诱发学生"质疑",激活学生创新意识。

如《落花生》中父亲说花生不像桃子、石榴、苹果那样,使人一见就生爱慕之心。诱发学生为桃子、石榴、苹果申辩:这只是一种自然美,"体面"不为错,"体面"也有用呀。一石必会激起千层浪。

3、创设"生疑"情境,指点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善于争论的能力。

如教师在教学中有意"挑起事端",设计一些问题,"多向型思考","多向型交往"。

4、培养辩证思维,激发乐于争论的兴趣。

如《落花生》中争论后,还得让学生辩证、全面看待父亲说的主要目的,重在从这个侧面突出"落花生",并不在于贬损"桃子、石榴、苹果"。四、想象中体验,拓展思维空间。伟大的自然科学家牛顿讲过:"若没有在胆的猜想,就做不出伟大的发现。"少儿时代是充满幻想的黄金时代,孩子是异想天开的幻想家,他们的想象最活跃、最大胆、最奇妙。因此,有人称:想象是思维的翅膀。

如安徒生笔下的那只丑小鸭经过他一想象,变成了美丽的天鹅;神奇的火镰帮助小兵做了国王,还有"竹影扫阶尘不动,月穿谭底水无痕",足见想象的魅力.因此,在语文教学中,针对课文的童趣,针对孩子的童心,激发他们在大胆的想象中体验,在生活现象中想象体验;在课外阅读的童话、科幻文章中开启想象思路,必将拓展思维空间,使想象的翅膀日益丰满,写出有新意、有诗意的好文章来。

五、活动中体验,发展语文个性。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学习是个性化行为",强调语文个性就是强调学生个人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立价值和独特感受。"个性化行为"的自主性体现在个体需要的满足和实现,学习内容的选择和判断,认知策略的参与和实践。在语文教育中要注意发展学生的个性,充分开发学生潜能。正如总书记在第三次全教会讲话中指出:"在出人才的问题上,要鼓励和支持冒尖,鼓励和支持当领头雁,鼓励和支持一马当先。"

在教学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培优辅差,充分调动每个孩子的个性。如课前可让中等生讲些成语故事,课中放手让一些优生尝试当小老师,课后让后进生自选取内容与老师交流,展示自我。

又如在《春风吹》一文中,可让学生说春天,画春天,唱春天等;在《我爱祖国》后鼓励学生模仿作诗;在《只有一个地球》后办报,宣传演讲;在《我选我》后,补选"雷锋小队长"等。让语文与一切活动融为一体,让每个孩子都有展示自己个性的一个界面。

六、实践中体验,内化语文能力。

"实践性"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属性之一。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要让学生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小学语文,依靠的是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对语言文字感性的把握。因此,在实践活动中体验是内化语文能力,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新大纲明确提出:"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人,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能力。"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就是在课内外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研究、练习;敢于独立思考、判断、求新;主动获取知识,形成语文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即教师的主导作用必须落到学生身上,才能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

1、给学生足够的语文实践活动的时间和空间。

给学生一定的自学时间,学生的学习才能有充分的思维活动,学习的主动性才能有充分的思维活动,学习的主动性才能调动起来。同时,学生的智慧的激发,更需要广阔的空间。教师要给二分之一或三分之二的时间,让学生听一听,说一说,读一读,写一写,做一做;使他们充分动耳、动手、动口、动脑;引导学生主动课外阅读、课外练笔,写日记、读书笔记,办手抄报,课外演讲、讲故事,让学生自主去图书室,上网查资料,提高读书兴趣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全面落实语文实践活动的效果。

体验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长期以来,我国学生处于被动、缺少自主探索、合作的地位。在很多学科的学习上,往往也都是以教师讲述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在当前的旅游管理教学中,这种传统教学模式的身影仍然时常课件,旅游管理课堂基本上也是“以教师为主,以教材为主,以课堂为主”的模式。这种模式主导下的旅游管理教学,不仅与时展脱轨,更对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目标相悖。而体验教学则恰恰相反,其教学操作的核心是关注学生体验、感悟和实践的过程,并在此过程中,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丰富学生的学习经历和体验,以促使其知识、能力、价值观等的培养和统一。由此可见,在旅游管理中开展体验式教学意义重大。

2.旅游管理学生开展“体验式教学”实习的策略

体验式教学对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升旅游管理课程教学效率至关重要。那么,在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实习活动中,该如何实施体验式教学呢?作者认为可以从“模拟导游”、“案例教学”以及“优化设计”这三个方面加以考虑:

2.1开展模拟导游活动,强化学生情感体验

对于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而言,导游身份应该不会陌生,并且有很大一部分的学生在毕业之后,都将从事导游工作。在开展体验式教学活动中,模拟导游活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体验方式。这里所说的模拟导游,主要指的是模拟即景导游。众所周知,即景导游需要具备多种能力,既需要具备充足的知识储备,又需要能够创造丰富的旅游情境,给予游客丰富的情感体验。尤其是在那些历史文化浓厚的景点担任解说时,旅游情境的创设必不可少,其是激发游客情感体验,引发游客情感共鸣的重要手段。比如在对“幽州台”这一景点的解说时,如果导游没有具备足够的理论知识,不懂得这个看似简单的台子就是古人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中的幽州台,游客就无法理解这位怀才不遇的诗人在写此诗时那忧伤、悲愁的心绪,也无法真正欣赏这个景点的人文内涵。这就是情境渲染的力量。是否能够有效地渲染出情境,加强游客的情感体验,是衡量一位导游能力高下的重要指标。因此在旅游管理体验课堂上,开展模拟导游活动,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边游览边解说过程中,掌握相关旅游知识,还能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旅游管理专业实习活动中,可以结合体验式教学法,开展模拟导游活动,来强化学生的情感体验。在此过程中,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实现。通常,在模拟导游实习活动中,需要结合多媒体手段开展教学。比如通过多媒体,以幻灯片为背景,将景点相关的图片用幻灯片播放,使学生如临其境,并就着图片,以导游的身份进行讲解,然后现场的教师和学生对此加以评价,通过此来不断强化其知识和能力的掌握。通过这样的方式,一方面极大程度地促进了学生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的兴趣,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和趣味性,使体验式教学恰到好处。

2.2结合旅游管理案例教学,提升学生思维体验

什么是案例教学法?简单地说,案例教学法指的是教师在学生掌握相关理论和知识基础的前提下,从旅游管理专业教学目标和内容出发,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通过精心策划和指导,运用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以此来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探问题、解决问题等能力,同时培养学生正确的管理理念、沟通能力和合作能力等的教学方法。在现代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中,案例教学法在旅游管理专业教学上的优势不断地被实践证明,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而在旅游管理体验式教学课堂上,结合案例教学法,有助于用现实案例,构建起实际体验情境,并将学生进一步引入案例情境中,去整理、分析、理解案例,以此来提升学生思维体验,使学生在实际情境体验中,体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开放型学习氛围,从而促进学生思维得以不断深化。

3.总结

体验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体验学习历史三维目标历史课程师生角色

体验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实践与反思相结合来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学习方式。它注重学生对经验的总结和反思,以及在反思和体验中获得成长性的发展。体验学习的理论内涵不但适应目前高中课程改革的内容,而且更能体现历史教学三维目标的实现。因此,实施体验学习对历史教学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尝试。

一、体验学习视角下的高中历史教师角色

角色是个体符合社会期望实现其身份的权利和义务的特殊行为模式。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任务是促进每个学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展,其根本途径是通过转变教师的教学模式来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一个自主、体验、探究、合作、交往的学习平台。它要求教师必须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改变,在教学策略上大胆创新和实践,以追求课堂教学效率和培养学生的科学与人文素养为核心。教师要用科学的发展观找准自己的位置,适时点拨学生的创新意识,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认知结构更加深刻、多维。针对体验学习的特点,笔者主要将历史教学体验学习过程中教师所扮演的角色主要分为三种,即体验教学中的“特殊学生”、“引路人”及“历史智者”。

1.体验学习中的“特殊学生”

体验学习中的“特殊学生”,这种提法意味着打破长期以来形成的“师道尊严”的教师权威。传统的历史教学中,人们赋予教师以知识的最高权威的角色。因为教师承担着传递人类知识的责任,所以教师是知识的化身,这就决定了教师相对于学生来说是一个知识“权威”。前苏联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自己必须有一桶水。”这是对教师作为知识传授者角色的一种“隐喻”。在这个“倒水”的过程中,学生被“物化”为一种接受知识的容器,抹煞了自身的主体性。但是在知识爆炸的信息社会,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获得知识,教师不再是唯一的途径,而且社会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极大丰富也决定了教师穷尽一生也无法涉猎所有领域的知识。所以,这里的“特殊学生”包含了以下三种含义。

首先,是对教师自身来说。要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体系,及时捕捉学科前沿动态,“活到老,学到老。”同时,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充满生命力的千差万别的学生,教育过程又是一个复杂的动态变化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教师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理论,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针对自己的教育情境加以批判改进,提出最贴切的改进建议。由教师来研究改进自己的专业事务及事物情境乃是最直接、贴切的方式。

其次,是相对于学生来说。在当今这样一个信息与网络时代中,教师的知识权威地位正受到巨大挑战,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唯一拥有者。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信息,而且有可能知道教师尚不知道的知识。所以,教师应该走下“唯我独尊”的讲台,“不耻下问”,这样能从学生那里获得他还不甚了解的东西,得到不少来自学生的启发,真正通过合作学习做到“教学相长”。

第三,是相对于教学过程而言。这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前两者是静态式的“特殊学生”,而在教学过程中的是一种动态式的“特殊学生”,即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和参与者。在体验学习的实施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切实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使教学可以收到良好的效果,要求教师努力做到与学生融为一体,建立一种与学生平等相待,和谐、亲切与互助的伙伴式师生关系,形成“学习共同体”。在“学习共同体”中教师作为“特殊学生”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

2.体验学习中的“引路人”

如果说“特殊学生”是从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的宏观层面上提出来的,那么“引路人”就是针对微观层面提出来的一种认识。依据职责表现的不同,教师“引路人”的角色可以再细化为针对于教学活动的“教学的组织者”、针对于教学内容的“课程的开发者”、针对于教学过程的“学习的引导者”及针对于教学效果的“教学的创新者”。

(1)“教学的组织者”。教学是有目的的行为,教师在将学生引导到完成教学目的的过程中,首先要把教学活动组织好,以保证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因此,教师作为组织者,要面向全体学生,了解和研究每一名学生的需要及其发展的可能性,注重个体差异性,以尽可能满足学生的各种不同需求,促进学生的心智同步提高发展。

(2)“课程的开发者”。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和历史思维,帮助学生形成完善的人格和能力,体验学习的课程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了。需要教师因材施教,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不同,有针对性地做一系列的引导。

(3)“学习的引导者”。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必须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全新的体验学习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以“知识权威”的角色出现,取而代之的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

(4)“教学的创新者”。新课程改革带给教师的不仅仅是挑战,更是机遇,它拓宽了教师的发展空间。作为新课程实施主体之一的教师,不再是新课程和新教材的被动的执行者,而成为教学的主动决策者和建设者。例如新制定的历史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针对实际的教学情况,对教材进行重新整合,教材仅是教学的一种依据而已。这给予教师很大的权利,让教师的个性化教学和专业发展成为可能。

通过以上几种行为的进行,作为“引路人”的教师可以把学生顺利地带入预期的教学情境中,实施体验学习过程中前一阶段的任务,即具体体验和观察与反思。

3.体验学习中的“历史智者”

在“特殊学生”营造平等、和谐的教学环境后,在“引路人”完成体验的初始阶段后,“历史智者”开始登上了体验学习的教学舞台。“历史智者”角色的职责是当“感性”向“理性”过渡,当“量”向“质”飞跃时的那一把适当的推动。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教师是体验教学中学生发展的“促进者”或“点拨者”。

教育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但在注重学生自己的发展成长的动机和欲望在教学过程中起主体作用的这一新的历史背景下,教师不能再把单纯的知识传授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而应该把形成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方法及灵活的知识迁移能力作为教学的主要任务,担当起“学习促进者”的角色,教给他们“点金术”。此时的教师更多的是关心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更多的是关心他们掌握知识的方法,“授之与鱼不如授之与渔”。

除了以上三种角色以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需要扮演许多其它的角色,例如家长的者、纪律的维护者、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等,从职能上看这些角色都可以归类于上面这三种主要的角色,所以它们也可说是在具体操作中的微观层面的理解。教师只有把“特殊学生”、“引路人”、“历史智者”这几种角色把握好,体验学习才能够顺利实施。

二、新的学习方式中学生地位的转化

转变学生学习方式、实现学生角色转换,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也是新课程改革最大的难点和热点之一。与传统教育相比,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应是自主学习者、合作学习者、知识探究者和社会实践的积极参与者。

1.历史学习的“主动者”

长期以来,传统教育总是将学生置于被动的纯粹的客体地位,强调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学生是可任意塑造的对象,而教学活动则是由“教”到“学”的单向过程。在教学活动中,忽视学生作为完整的人的主体能动性,阻碍学生个性能力的自由发展,损伤和压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在这种教育体制下,学生也形成了依赖、服从、被动的性格特征。所以,倡导学生主动学习,认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就有其强烈的现实意义。

当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意味着学习不仅是学生的一项基本任务,更是学生的内在需求;意味着学生拥有较强的学习独立性,有主动探究、获取知识的权利;意味着学生有独立思考、独立表达、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意味着在一定范围内,学生对学习内容、学习活动、学习进度、学习结果等环节有参与决策和自主决策的权力,在教学活动中学生有自己独立的人格价值。教学真正成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整体。

体验学习是学习者在有意识地思考各种经验的基础上发展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也是体现学习者内心价值和焕发其生命活力的发展过程。这种“有意识”就是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建构的过程。学生自觉担负起学习的责任,不断挖掘潜在的独立学习的能力,是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

2.历史体验的“感受者”

既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那么学生也必然是学习的实践者。知识可以传授,但是经验却需要学生亲自尝试后才能产生。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桑代克根据饿猫尝试打开笼门取食的实验,得出学习是尝试和错误的过程。美国心理学家柯勒根据大猩猩尝试站到箱子上或使用竹竿拿到挂在笼顶上的香蕉实验,得出学习就是尝试后产生顿悟的过程。这两个例子正好说明学习需要尝试,学生需要感受。因此,在历史教学中实施体验学习就是要让学生在“实践”中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和认知体系,从而获得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的发展。当然,这种“实践”不仅是指身体上的,也是思想上的。高中历史教育功能中的人文素质教育就是通过学生的所看、所想、所感而实现的。因此,要让学生去尝试、去探究,让学习具有更强的问题性、实践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同时通过经历探究过程来获得理性的发展和深层次的体验,从而建构知识,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3.历史结论的“发现者”

根据布鲁纳的理论,发现不只局限于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为,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活用知识的一切形式。学生所获得的知识,尽管都是人类已知晓的事物,但是如果依靠学生自己的力量探寻或者得到,那么对学生来说都可以算是一种“发现”。“发现”是学生掌握学科知识结构的最好的方式。因为,学生获得知识的多少并不取决于学生记忆和背诵教师所传授内容的能力,而是取决于学生根据自己经验去建构有关知识的意义的能力,也就是“发现”的能力。

不断的学习行为,将外界知识源源不断地输送到学生的大脑中,新的认知与大脑中已有的认知结构开始发生冲撞、融合、建构,进而形成新的认知,这种新的认知就是“发现”,这种“发现”比直接获得的认知来得更为深刻而且存在的时间更持久。而且相同的认知经过不同学生的学习,会产生截然不同的“发现”,这也是作为人文学科的历史课程的精妙之处。

因为“主动”,所以有“感受”;因为“感受”,所以有“发现”。这三种学生在体验学习中所扮演的角色正好是学生将知识进行意义建构的整个过程。虽然在体验学习的过程中,根据体验的具体内容来看学生还有这样那样的角色,但对学生影响较大的就是以上三种。如果教师引导学生将这几种角色扮演好,那么体验学习就真正达到它最初的目的了。

三、结语

将体验学习引进历史教学,是历史课程改革中的一个积极的尝试。虽然目前对于体验学习的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但其实践后所呈现出来的效果还比较令人满意,在促进学生发展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我们也要看到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需要采用体验学习方式来进行,因此要正确认识和定位体验学习的作用,不能因为体验学习的有效而全盘否定其他学习方式的有效。历史内容有多元化的特点,历史教学要面对的是多元化的学生,因此历史教学的方式也要具有多元化,才能适应教学的发展。所以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将体验学习与其他学习方式结合灵活使用,才能真正发挥体验学习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韩萍.我看“体验式教学”——一节“人际关系辅导活动课”引发的思考[J].人民教育,2003,(18).

[2]姬秉新.理解与实践高中历史新课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3]历史课程标准研制组编写.历史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

体验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王阳明;良知体验美学;审美教育;性灵说

同良知体验审美论一样,良知体验艺术论是王阳明良知体验美学的具体展开。如果良知体验在审美论中着重主客体审美关系的话,那么在艺术论中就侧重于审美活动的个体与社会之关系。王阳明的艺术论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的内容:一、对艺术的基本看法,二、艺术的审美教育作用,三、王阳明美学之地位。这充分凸现了良知说顺利贯彻的生命力。

一、王阳明对艺术的基本态度

像其他大儒学家一样,王阳明在道与文的关系上,注重道对文的决定作用,但不否认“文”的重要作用,认为艺术是社会生活中不可少的,而且是其良知说的内在要求,但他反对虚“文”,主张古乐与今之戏子的“相近”。

1.道(良知)与文(艺)

在道与文的关系上,王阳明首先认为道对于文的主导作用,文就内在于道中。他说:“夫道广矣,大矣,文词技能于是乎出,而以文词技能为者,去道远矣。”②很明显,这里的“文”是依附于道的,若只为“文”,就会失道。在王阳明看来,“道即是良知”(第105页),是造化的精灵、生命之本体。从这个角度说,“文”一定要内在于道,否则就无“文”。同时,他也认为文(艺)是“义”(第100页),而“义即是良知”(第102页)。这里就有道即文或文即道的涵义,同时也隐涵着形式与内容、现象与本质相统一的深刻思想。这是内在于良知说的,是对当时伊朱理学的教条化和文坛上的复古主义极端形式主义的反动。实质上开启了性灵说的波澜。

然而,文与道毕竟不是简单的同一,“文”在许多时候不能达到其本然的“文”(即道)。这种“文”就是“虚文”,是有害于“道”(“文”之本体)的,也就不是真正的“文”或艺术。这种“虚文”是王阳明所反对的,因此,他认为:“天大之大乱,由虚文胜而实行衰也。”(第7页)“外好诗文,则精神日渐漏泄在诗文上”(第32页),“使天下靡然争务修饰文词,以求知于世,而不复知有敦本尚实,反朴还淳之行”。(第8页)由此,他提出了他的诗言“道”说。他说:“志于道是念念要去择地鸠材,经营成个区宅。据德却是经画已成,有可据矣。依仁却是常常住在区宅内,更不离去。游艺却是加些画采,美此区宅。艺者,义也,理之所宜者也,如诵诗读书弹琴习射之类,皆所以调习此心,使之熟于道也。苟不志于道而游艺,却如无状小子;不先去置造区宅,只管要去买画挂做门面,不知将挂在何处?”(第100页)这里,王阳明首先肯定了“艺”对人生的美化或积极作用(“美此区宅”)。同时,“艺”、“义”、“道”的内在统一,同是“调习此心”即致其知,使之熟于道。很明显,王阳明把道德情感内化为个体的审美心理,使人生审美化了,使艺术为人生服务。

王阳明认为,艺术内在于道,是“吾心”的情感抒发,是喜怒忧惧等情绪的表现,是人生之诗。他说:“诗也者,志吾心之歌咏性情者也”;“乐也者,志吾心之欣喜和平者也。”(第254页)王阳明注意到了艺术的特殊规律——自律与他律的统一,不是隶属于某种社会目的的工具,而是要传达个体生命体验的情感。这是情与理的统一,是对孔子文质统一论的发展。

2.“古乐”与“今之戏子”

如前所述,王阳明及其良知说都是历史的产物。王阳明十分关注艺术与现实生活的统一,并提出了“古乐”与“今之戏子”相似即艺术的继承与创新问题。

我们知道,明代中叶由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都市不断繁荣,市民阶层不断壮大,以戏曲、小说为主体的,供广大群众消费的市民文学蓬勃发展,并成为文学的主流。这对于供极少数贵族欣赏的古典诗文无疑是一次致命的打击,这也是那些传统守旧的象牙之塔的书生所不愿看到的事情。因此,明代文坛,尤其是进入明中叶,为反抗粉饰太平,禁锢思想的“台阁体”,为挽救被日益壮大的市民文学所冲击而逐渐衰落的传统旧体文学,出现了声势浩大的拟古思潮。随之,拟古主义与反拟古主义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与王阳明同时代的李梦阳、何景明就是高唱“文必秦汉,诗必盛唐”进行复古的,但他们的复古不是对传统艺术精神的真正继承,而只是追求一种与古乐貌似神离的重格调法式的纯形式的摹拟,脱离现实生活,不关注广大群众的需求,以致走人拟古不化的境地(当然,李氏在晚年见到王叔武的“真诗乃在民间”③时,有些醒悟)。针对此种时弊,王阳明反对“虚文”,强调诗乐是“吾习”

之外化和显现。从而强调既重视对古乐的继承,又注重当时出现的“今之戏子”的创新,并认为“古乐”与“今之戏子”的内在精神是统一的,都是“吾心”之显现。《传习录》有一段文字集中反映了这一思想。

先生曰:“古乐不作久矣!今之戏子,尚与古乐意思相近。”未达,请问。先生曰:“《韶》之九成,便是舜的一本戏子;《武》之九变,便是武王的一本戏子,圣人一生实事,俱播在乐中。所以,有德者闻之,便知他尽善尽美,与尽美未尽善处。若后世作乐,只是做些词调,于民俗风化绝无关涉,何以化民善俗?今要民俗反朴还淳,取今之戏子,将妖淫词调俱去了,只取忠臣孝子故事,使愚俗百姓人人易晓,无意中感激他良知起来,却于风化有益。然后古乐渐次可复矣。”(第113页)

这段文字,许多论者认为是复古乐,我不敢苟同。从整段文字及其良知说精神来看,王阳明在这里当是强调继承(古乐可复)与创新(今之戏子)的关系。他认为继承古乐是指继承中国古代的艺术精神实质——自孔孟以来的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的本色,促使社会“合同”(见荀子《乐论》)与礼并用。但又反对照搬古乐的形式而脱离社会现实生活的习气,提倡今之戏子,这也就是王阳明既不同于宋儒又不同于明代复古主义的根本之点。他的这种艺术观在其艺术创作实践中获得很大的成功。正是从这一思想出发,他才认为古乐与今之戏子意思相近。这与他的“人人皆可为尧舜”的思想是相类的,因此,也只有创新才会有“《韶》之九成。便是舜的一本戏子,《武》之九变,便是武王的一本戏子”。这是其一。其二,正是古乐随着时代的变化而不断创新或改造,才使它们注入了特定时代审美者的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新的血液如《韶》之九成,《武》之九变;才使它们更关涉民俗风化,大放光彩,为人熟知。今之戏子就是新时代的《韶》、《武》。其三,对于“今之戏子”中出现的有伤民俗,只注重形式改革而不关心民俗风化的贵族艺术习气,他进行了严肃的批评即“破心中贼”、“去人欲”(“人欲”实指统治阶级骄奢淫逸的生活,而非劳动人民正常需要的吃、喝、住等)。他认为“今之戏子”中的“妖淫词调”要去掉。“妖淫词调”是指那种伤人伦、败风俗之辞(虚文、人欲)。从历史上看,对于“妖淫词调”哪个社会都是反对、禁止的。何况当时文坛有从雅到俗的趋向。在这一趋向中,“俗”有时是庸俗的,低级趣味的,纯感官满足的代称,这是有害于社会,有害于作为类存在的“人”的发展的。这样的东西不可能化民善俗,理当大加反对。为了促进社会健康发展,他认为要以那些能给人向上的美好的东西(“忠臣孝子故事”之类)来取代“妖淫词调”,使民俗反朴还淳。其四,王阳明认为如果有这种健康活泼的“今之戏子”,就会使“古乐渐次可复”,“愚俗百姓,人人易晓,无意中感激他良知起来”,艺术也就更有其生命力。

二、艺术的审美教育功能

王阳明良知体验美学的主要内容是“圣人”境界,即个体感性与社会理性的高度统一。这也就是审美境界。良知体验是这种境界获得的过程,而艺术活动是这种良知体验的具体实施。在这一活动中,使自在的人转变为具有审美能力的主体。所以审美教育就成了良知体验美学的落脚点。如果说审美体验是以个体的内在心灵沟通方式来追求审美境界的话,那么,审美教育则以社会的外在的相互间的潜移默化形式达到审美境界。

依王阳明的良知说而言,圣人境界(良知)是人人同具的,本然的,潜在的,但毕竟只是一种可能而不是现实的。这就要去追求和实现。艺术就是一种很重要的手段。就此,王阳明从对儿童进行审美教育人手,提出很多有益的观点。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第87页),中,王阳明对其审美教育的基本思想作了较为集中的表述,现分述之。

首先,王阳明针对当时教育中出现的弊端,说:“若近世之训蒙稚者,日惟督以句读课仿,责其检束,而不知导之以礼;求其聪明,.而不知养之以善;鞭挞绳缚,若待拘囚。彼视学舍如囹狱而不肯人,视师长如寇仇而不欲见,窥避掩覆以遂其嬉游,设诈饰诡以肆其顽鄙,偷薄庸劣,日趋下流。是盖驱之于恶而求其为善也,何可得也?”(第88页)这就是说:从事教育的人,每天只知道督促学生读书写字,要求他们规规矩矩,而不知道用“礼”去引导;要求他们聪明,又不知用和善的方法去教养他们。教师用鞭子抽,绳索捆,把学生像囚犯一样对待,这样学生也就把学校视为监狱而不愿上学,把老师看作仇敌而不愿见面,为了嬉戏玩耍只有躲藏掩蔽,这样,学生顽皮捣蛋,说谎骗人,品德变坏,日趋下流。一方面驱使学生去做坏事,另一方面又要求他们成为好人,这可能吗?

其次,王阳明指出,古代教育,是“教以人伦”,后世记诵词章的习惯形成后,先王的教育衰亡了,他认为,今天教育儿童,应当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专门任务,栽培涵养的方法“则宜诱之歌诗,以发其志意;导之习礼,以肃其威仪;讽之读书,以开其知觉”(第87页)。而“今人往往以歌诗习礼为不切时务,此皆末俗庸鄙之见”,怎么能知道古人立教之意呢?由此,王阳明认为儿童教育重在“教以人伦”,而“人伦”的形成,在于审美教育。审美教育在王阳明看来,主要有三个方面,即“歌诗”、“习礼”、“读书”。

再次,王阳明对“歌诗”、“习礼”、“读书”三方面的特点和功能作了具体说明:

第一,“歌诗”。他说:“凡诱之歌诗者,非但发其志意而已,亦所以泄其跳号呼啸于咏歌,宣其幽抑结滞于音节也。”(第88页)这就是说“歌诗”不但能表达发挥儿童内在志气意向,还能通过咏歌的音韵节奏使儿童“跳号呼啸”的意趣和“幽抑结滞”的情感得以宣泄。这充分说明王阳明对文学艺术的特点及其对儿童的审美教育作用,有非常深刻的认识。

第二,“习礼”。他说:“导之以习礼者,非但肃其威仪而已,亦所以周旋揖让而动荡其血脉,拜起屈伸而固束其筋骸也。”(第88页)“习礼”不但能够使儿童仪表端庄,还能够通过“周旋揖让”、“拜起屈伸”的熟练动作,使儿童活动血脉,坚固筋骨。实际上,在古代文化中“礼”本身就具有浓厚的审美意味,同时还有体育作用。这说明王阳明对美育与体育的联系也有一定的认识。

第三,“读书”。他说:“讽之读书者,非但开其知觉而已,亦所以沉潜反复而存其心,抑扬讽诵以宣其志也。”(第88页)读书不但能够开发儿童的“知觉”能力,还能通过“沉潜反复”、“抑扬讽诵”的朗读,使儿童心机灵敏而有志向。这说明王阳明对朗读所起的增长智力、陶冶性情的作用有所认识。

第四,以上三方面的共同目的是通过良知体验以达到“中和而不知故”的审美境界。王阳明说:“顺导其志意,调理其性情,潜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顽,日使之渐于礼义而不苦其难,人于中和而不知其故。”(第88页)这说明王阳明对审美教育的特点和方法有较深刻的认识。

最后,王阳明对审美教育作用的认识,主要还在于他对儿童的心理生理特征有很深入的

了解,而这一点是审美教育得以顺利实施的主观条件或基础,更是良知体验的前提。他说:

“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今教童子,必使其趋向鼓舞,中心喜悦,则其进自不能已。譬之时雨春风,沾被卉木,莫不萌动发越,自然日长月化。若冰霜剥落,则生意萧索,日就枯槁矣。”(第88页)王阳明这种尊重儿童性情,反对摧残儿童性情的教育方法,对我们当今也同样具有积极作用。

从以上论述可知:王阳明对审美教育的重视主要目的是召唤人的主体意识,凸现个体生命的价值,使个体人不为整体人所吞没。达到“为己”和“无我”的“有无”境界即圣人境界。

综上所述,王阳明的艺术论,从道、文内在于良知出发,强调艺术应直抒胸臆,注重艺术的创新,重视艺术的审美教育对其良知体验美学所起的作用。

三、王阳明之美学地位

王阳明美学,是以圣人境界为主要内容,以良知体验为核心的良知体验美学,是对中国传统美学的继承和超越,在某种意义上说,是中国美学史上的一个集大成者,对明清之际和近代中国的文艺思潮有一定影响。如前所述,依王阳明理解,良知(圣人,天人合一)是“无我”与“有我”的统一(即有无之境),是道德与超道德的统一,是宇宙生命的本体。美与丑也只有在能否充分显现个体生命的“良知”时,才可辨认,而这个个体又是与宇宙万物合一(与万物一体)不可间隔的,“我”的生命通过世界天地万物的运作而呈现。世界万物的意义也只有通过“我”的良知体验才能昭示,我和世界才能同一,美的真义才能“存在”。

正是这种对个体生命重视的美学思想,对后来艺术思潮的影响也是很大的,尤其是“性灵说”。我这里所说的性灵说是广义的,包括诗论、画论、曲论等强调抒发个体情性的理论。

这一理论是对明中以前尤其是宋代以来的那种压制个体的所谓“正统”思想的反动。这一理论的主要代表有徐渭、唐顺之、公安三袁、李贽、汤显祖、董其昌、石涛、袁枚、龚自珍、王国维。正是这一连串彪炳史册的人物,使中国美学由古典走向近代,走向未来的。而他们正是王阳明良知体验美学的展开或发展。

首先,“性灵”一词的概念就与良知说有关。稍后于王阳明的明代文论家屠隆在其《刘鲁桥先生文集序》中指出:“夫万物之灵,人,于万物之为尤灵者道也。匪道则块然之形出。物之无情者则无灵,……余姚王先生则揭良知以示学者,学者如披云雾而见青天。夫良知者,人心之灵明也。”也就是说人为万物之灵,其所以灵在于道,道即良知,而良知即人心中之灵明,由此而知良知是性灵的本体,性灵的特点都内在于良知。

明代中后期到清初的文艺美学主潮是直接承续心学传统的。清代中期以袁枚为代表再度高唱“性灵”,这实际上也是王阳明心学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复兴。在此自然不用赘述。历史进入近代,王国维建构了著名的“境界说”。强调以“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为出发点,还强调“不失赤子之心”对词人的重要,甚至认为“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均见《人间词话》),这可以说是王阳明良知说的复活。当然,王国维是站在中西文化交融点上对王阳明良知体验美学的更高水平的推进。到了“五四”,一大批赤子更是“唯我”、“写我”,为“真情”献身,使中国古典美学向现代迈进。

总之,王阳明良知体验美学昭承先秦中国美学传统,开启了延续几百年的转型时期的美学思潮之波澜。

注释:

①原载《武汉教育学院学报》2000年第2期,又见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0年第8期)

体验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一、体验类节目的优势和特点

1.体验类节目找到了电视观众收视兴趣和经济生活现状的结合点。体验类节目是指:记者以第一人称形式对客观新闻事实进行亲身体验采访,从而获得真实报道的电视报道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经济报道“重理论轻现象,重物轻人”缺乏新闻冲突和可视性的问题。市场经济初期,制度和法律规范的不完善必然使经济生活中存在种种尚待完善的问题,这些与观众息息相关的领域正是他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体验》节目的选题正是选准了这些极具现实意义和新闻冲突的热点问题予以报道,从而达到了把报道经济生活与满足观众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98年3月我们选择夜间消费为报道点,对零售、餐饮、医药、交通、售后服务等领域进行了体验报道,体验过程中许多不合理现象被反映出来:百货商场在规定时间之前很早就或关门大吉,或早早停止服务,售货员整装待发,顾客不得不争先恐后地“逃出”正在徐徐落下的铁门;饭店里下班前服务小姐开始用扫地、抹桌、撤菜等种种形体语言向顾客抗议;同等的消费在自助餐厅却会发现白天尚有的几种价值最高的菜品被夜色吞没了。同样,夜色也掩盖了许多其他丑恶,白天不准销售的处方药,夜里到处可以买到;白天救死扶伤的医生晚上对根本没病的记者毫不检查就睡眼朦胧地开出了一大堆药;白天刚经严格整顿的出租车,夜间却在计程器上大做手脚……这一切真让我们为夜间出门的消费者捏了一把冷汗。更“精采”的是保证二十四小时售后服务的商家和厂家的维修人员晚上居然会对焦急的求助者说:“我们的二十四小时服务只是指接电话。何时维修?那就请您请假在家等着吧!只要您不怕扣奖金。”于是所谓二十四小时服务就成了无味的销售噱头。这些具有现实性.冲突性还有些戏剧性的题材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一旦搬上银屏就极具可视性,易于在广泛的收视群中获得认可。因而《体验》节目98年创下了济南电视台经济类自制节目最高的收视率,并超过了同期一些影视剧的收视记录。

2.体验类节目具有双重视角的特色,其采制记者具有记者和消费者的两种身份。在传统新闻报道中,记者只能站在一个旁观的角度,以全知全觉的评论者的立场报道客观事实。为了保证客观公正性,记者不能过多做表达主观色彩的报道,对广大受害者也只能表示同情。体验类节目则不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首先是以消费者的身份去体验现实生活,去感知现实生活中普通消费者的喜怒哀乐,其次才是以记者的身份记录客观现象,揭示深层问题,进行公正评论。这双重的身份既保持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良知、新闻敏感和客观公正,又能以消费者的身份感触各类社会现象。同时,以消费者的身份体验生活,可以接触到平时以记者身份无法采集到的新闻事实。第一人称的直接体验能真正感受消费者的境遇和心情,从而与观众产生双向的共鸣,配合现场主持的背景交待,和事后以记者身份对被体验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进行深度回访,做客观的分析点评,就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报道形式。另外,以消费者的角度反应现实的过程还极具不可知性。这与传统新闻在已知新闻背景、新闻事实的情况下,回溯式的采访制作有着很大的不同。记者采访体验前虽然有着充分的策划,但在体验过程中,无法以记者身份驾驭事态发展,从而会有许多事先绝难料到的事件发生。这当然有利有弊,然而如果真实地记录这一过程就会使节目极具趣味性。如在体验交通服务时,记者遇到一位态度友善的司机,他把我们这些故意操着外地口音的记者热情送达目的地。一路攀谈,介绍泉城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付款找零及时,毫无“宰客”迹象,我们一面惊叹遇到了“雷锋”叔叔,一面为泉城出租车的整顿有力而欣喜。看来,交通体验要从正面报道反映了,可是一位同事却根据他的经验告诉我们同样路程绝用不了这么多车费,惊疑之余,我们以记者身份拦面的重走了一遍原路程,结果令我们苦笑不已,在“温情脉脉”的面纱下,这位“雷锋叔叔”温柔一刀多“宰”了我们三分之一的车费。当我们通过主管部门找到这位司机时,他坦承计价器做了手脚,这一波三折的体验被我们如实地反映到节目中,成为节目中的一个亮点。

3.体验类节目具有电视形象艺术的强烈感染力。&127;以消费者身份体验现实生活的报道形式不是电视所独有的,报刊、杂志、广播过去也很早就以相同手法报道过一些类似题材。这些媒体在体验时,不必使用复杂的隐蔽拍摄设备和技术,因而体验的范围更大,难度更小,加之文字的可塑性更强,所以也能形成较强的感染力。然而与电视的动态画面表现形式相比,这类媒体的体验文章就显然在真实性和现场感、亲和力上都稍逊一筹,这类作品往往只令人感到是换了一种写作手法而已,文章的主人公仍然只是一名记者,而他所反映的事实也未必都是他亲身体验得来。这其中是否难免会有些主观臆测或艺术加工的成份,读者往往不得而知。而电视体验类节目借助隐蔽采访拍摄技术,如实地记录整个体验过程。纪实性镜头的最大优势就是真实,观众跟随记者的暗访镜头如身临其境,与采访人一同经历种种冲突,很容易被记者的报道强烈感染,带来独特的审美和理性沟通。

二、电视体验类节目的局限性

剑有双刃,优势往往可以转化为缺憾,电视体验类节目做为一种新生的节目形态还远未达到成熟的境界。

1.电视体验类节目受选题范围的局限。体验类节目独特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它无法反映经济生活中的一切现象。那些时效新闻、实用常识、理论分析、信息知识类的题材,就很难以体验的形式报道。只有既具备一定新闻冲突,又能用消费者身份体验暗访,同时易于隐蔽拍摄的素材,才能形成体验。这些都大大局限了体验类节目的选题范围,使之无法任意自如的驰骋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往往一个绝佳的题目,由于无法以体验的手法表现不得不割爱,或另选其他形式制作。

2.受双重身份的影响。记者的客观立场与消费者的主观判断不易协调。在采访过程中,不合理现象的冲突气氛往往影响记者的情绪,感性认识干挠了记者的理性思维。甚至在后期编辑制作过程中也影响到记者的客观立场,常使报道中不自觉地加入了一些主观色彩过重、过于情绪化的叙述和评论。同时记者的采访习惯也常在体验过程中不经意地流露,从而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份,往往为了达到采访目的向暗访对象提出一些平常消费者轻易不会提出的问题,引起被采访者的警觉,打草惊蛇导致体验的失败。

3.反面报道的局限性。在体验节目中批评性的反面报道往往是节目的卖点,观众最感兴趣的总是那些对不合理现象的揭露和鞭挞,然而揭露经济生活中的黑暗面,只是体验节目的手段而绝非其最终目的。使问题得以解决,保证经济生活步入正轨良性发展,才是我们的责任和目标。有些体验类节目只停留在暴露表象,以尽力曝光为能事,只重过程而不重因果,在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之外对解决问题善现状却毫无益处。在制作过程中如果仅以批评揭露为出发点那就大大限制了体验节目社会功能的发挥,使之沦为一般性批评报道,而丧失了其对经济生活的促进作用。

4.隐蔽采访手段的局限。这首先是个技术性问题,专业电视节目对播出画面的把关限制严格,平时拍摄时对拍摄站位、角度、光线、平稳性都有极高的要求。而体验所惯用的隐蔽性采访由于不能让采访对象察觉,就无法象平时一样自由调整角度,选择照明光线,特别是夜间或较昏暗的房间(这往往是暗访中易“出彩”的地点),平时可以用新闻灯补光,这时则不可能高举灯光暴露身份。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画面质量,镜头的摇晃偏离,画面倾斜、黑暗等情况时有发生,这给后期编辑带来很大难度,为了体现真实性,保持镜头的完整,往往不得不使用一些质量较差的镜头。我们常自嘲这类节目是以“摇摇晃晃的镜头和不标准的普通话(为了麻痹被采访者,&127;记者常以方言与之交流)取胜”,这虽是玩笑,&127;却也说明了纪实手法在体验节目中的重要性,然而大量运用纪实镜头,毕竟影响了电视镜头的审美功能,并非长久之计,而如何取舍仍然存在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

三、对体验类节目今后良性发展的一些想法:

1.在选题上尽可能开阔思路,不局限于狭小的消费领域,应立足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不同层面发掘选题,使节目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既服务又引导,把宏观经济发展与百姓生活的关联作为出发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复杂的经济现象以体验的形式付诸通俗化、大众化、形象化。

2.引进先进技术,拓展表现手法。电视摄录技术的发展给体验节目的隐蔽性采访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摄像机的体积不断缩小,对环境光线的适应能力不断加强,铁背心等稳定设备的运用都使隐蔽性拍摄在逐渐摆脱环境的束缚而日趋完美。我们应当尽快更新设备、适应新技术、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体验类节目的表现力。在利用新设备的同时,也应当创意新的表现手法,不再局限单纯的暗访式采制方法,大胆引进创新诸如电话采访,通过互联网络跟踪调查等新的形式。技术和手法的结合将给体验类节目带来新的活力。

3.批评功能和服务功能的结合。在对不合理现象予以批评报道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忘记生活节目的服务功能。告诉观众“怎么样”的同时,也要教给观众“怎么办”,体验过程中要加入更多的信息量,可以适当开拓非批评报道的服务形态,即对不同层次、位置的经济服务机构进行体验调查,根据结果可以得出谁优谁劣的结果,从而使观众了解如何鉴别产品、选择服务、保护权益。另外树立一批正面形象也让商家厂家能够依靠榜样的力量,引导自己向正确方向发展。

4.客观立场和主观评论的结合。为了避免记者双重身份的相互干挠,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采取了事实报道与分析评论分开的策略,即当记者以消费者身份暗访时,尽可能抛开记者身份,真实记录一个普通消费者可能遇到的现实过程。其间基本只交待现象事实,不进行过多的评论而在其后重新以记者的身份对采集到的现象进行客观评述。结合自己以消费者身份得到的感触,二者互为依托,以此完成体验记者双重身份的辩证统一。

体验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体验类节目的优势和特点

1.体验类节目找到了电视观众收视兴趣和经济生活现状的结合点。体验类节目是指:记者以第一人称形式对客观新闻事实进行亲身体验采访,从而获得真实报道的电视报道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传统经济报道“重理论轻现象,重物轻人”缺乏新闻冲突和可视性的问题。市场经济初期,制度和法律规范的不完善必然使经济生活中存在种种尚待完善的问题,这些与观众息息相关的领域正是他们最为关注的焦点。《体验》节目的选题正是选准了这些极具现实意义和新闻冲突的热点问题予以报道,从而达到了把报道经济生活与满足观众需要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98年3月我们选择夜间消费为报道点,对零售、餐饮、医药、交通、售后服务等领域进行了体验报道,体验过程中许多不合理现象被反映出来:百货商场在规定时间之前很早就或关门大吉,或早早停止服务,售货员整装待发,顾客不得不争先恐后地“逃出”正在徐徐落下的铁门;饭店里下班前服务小姐开始用扫地、抹桌、撤菜等种种形体语言向顾客抗议;同等的消费在自助餐厅却会发现白天尚有的几种价值最高的菜品被夜色吞没了。同样,夜色也掩盖了许多其他丑恶,白天不准销售的处方药,夜里到处可以买到;白天救死扶伤的医生晚上对根本没病的记者毫不检查就睡眼朦胧地开出了一大堆药;白天刚经严格整顿的出租车,夜间却在计程器上大做手脚……这一切真让我们为夜间出门的消费者捏了一把冷汗。更“精采”的是保证二十四小时售后服务的商家和厂家的维修人员晚上居然会对焦急的求助者说:“我们的二十四小时服务只是指接电话。何时维修?那就请您请假在家等着吧!只要您不怕扣奖金。”于是所谓二十四小时服务就成了无味的销售噱头。这些具有现实性.冲突性还有些戏剧性的题材能让观众产生强烈的共鸣,一旦搬上银屏就极具可视性,易于在广泛的收视群中获得认可。因而《体验》节目98年创下了济南电视台经济类自制节目最高的收视率,并超过了同期一些影视剧的收视记录。

2.体验类节目具有双重视角的特色,其采制记者具有记者和消费者的两种身份。在传统新闻报道中,记者只能站在一个旁观的角度,以全知全觉的评论者的立场报道客观事实。为了保证客观公正性,记者不能过多做表达主观色彩的报道,对广大受害者也只能表示同情。体验类节目则不同,在采访过程中,记者首先是以消费者的身份去体验现实生活,去感知现实生活中普通消费者的喜怒哀乐,其次才是以记者的身份记录客观现象,揭示深层问题,进行公正评论。这双重的身份既保持了新闻工作者的职业良知、新闻敏感和客观公正,又能以消费者的身份感触各类社会现象。同时,以消费者的身份体验生活,可以接触到平时以记者身份无法采集到的新闻事实。第一人称的直接体验能真正感受消费者的境遇和心情,从而与观众产生双向的共鸣,配合现场主持的背景交待,和事后以记者身份对被体验单位及其主管部门进行深度回访,做客观的分析点评,就形成了多层次、全方位的立体报道形式。另外,以消费者的角度反应现实的过程还极具不可知性。这与传统新闻在已知新闻背景、新闻事实的情况下,回溯式的采访制作有着很大的不同。记者采访体验前虽然有着充分的策划,但在体验过程中,无法以记者身份驾驭事态发展,从而会有许多事先绝难料到的事件发生。这当然有利有弊,然而如果真实地记录这一过程就会使节目极具趣味性。如在体验交通服务时,记者遇到一位态度友善的司机,他把我们这些故意操着外地口音的记者热情送达目的地。一路攀谈,介绍泉城风土人情、名胜古迹,付款找零及时,毫无“宰客”迹象,我们一面惊叹遇到了“雷锋”叔叔,一面为泉城出租车的整顿有力而欣喜。看来,交通体验要从正面报道反映了,可是一位同事却根据他的经验告诉我们同样路程绝用不了这么多车费,惊疑之余,我们以记者身份拦面的重走了一遍原路程,结果令我们苦笑不已,在“温情脉脉”的面纱下,这位“雷锋叔叔”温柔一刀多“宰”了我们三分之一的车费。当我们通过主管部门找到这位司机时,他坦承计价器做了手脚,这一波三折的体验被我们如实地反映到节目中,成为节目中的一个亮点。

3.体验类节目具有电视形象艺术的强烈感染力。&127;以消费者身份体验现实生活的报道形式不是电视所独有的,报刊、杂志、广播过去也很早就以相同手法报道过一些类似题材。这些媒体在体验时,不必使用复杂的隐蔽拍摄设备和技术,因而体验的范围更大,难度更小,加之文字的可塑性更强,所以也能形成较强的感染力。然而与电视的动态画面表现形式相比,这类媒体的体验文章就显然在真实性和现场感、亲和力上都稍逊一筹,这类作品往往只令人感到是换了一种写作手法而已,文章的主人公仍然只是一名记者,而他所反映的事实也未必都是他亲身体验得来。这其中是否难免会有些主观臆测或艺术加工的成份,读者往往不得而知。而电视体验类节目借助隐蔽采访拍摄技术,如实地记录整个体验过程。纪实性镜头的最大优势就是真实,观众跟随记者的暗访镜头如身临其境,与采访人一同经历种种冲突,很容易被记者的报道强烈感染,带来独特的审美和理性沟通。

二、电视体验类节目的局限性

剑有双刃,优势往往可以转化为缺憾,电视体验类节目做为一种新生的节目形态还远未达到成熟的境界。

1.电视体验类节目受选题范围的局限。体验类节目独特的表现形式决定了它无法反映经济生活中的一切现象。那些时效新闻、实用常识、理论分析、信息知识类的题材,就很难以体验的形式报道。只有既具备一定新闻冲突,又能用消费者身份体验暗访,同时易于隐蔽拍摄的素材,才能形成体验。这些都大大局限了体验类节目的选题范围,使之无法任意自如的驰骋于经济生活的方方面面。往往一个绝佳的题目,由于无法以体验的手法表现不得不割爱,或另选其他形式制作。

2.受双重身份的影响。记者的客观立场与消费者的主观判断不易协调。在采访过程中,不合理现象的冲突气氛往往影响记者的情绪,感性认识干挠了记者的理性思维。甚至在后期编辑制作过程中也影响到记者的客观立场,常使报道中不自觉地加入了一些主观色彩过重、过于情绪化的叙述和评论。同时记者的采访习惯也常在体验过程中不经意地流露,从而影响了消费者的身份,往往为了达到采访目的向暗访对象提出一些平常消费者轻易不会提出的问题,引起被采访者的警觉,打草惊蛇导致体验的失败。

3.反面报道的局限性。在体验节目中批评性的反面报道往往是节目的卖点,观众最感兴趣的总是那些对不合理现象的揭露和鞭挞,然而揭露经济生活中的黑暗面,只是体验节目的手段而绝非其最终目的。使问题得以解决,保证经济生活步入正轨良性发展,才是我们的责任和目标。有些体验类节目只停留在暴露表象,以尽力曝光为能事,只重过程而不重因果,在满足了观众的猎奇心理之外对解决问题善现状却毫无益处。在制作过程中如果仅以批评揭露为出发点那就大大限制了体验节目社会功能的发挥,使之沦为一般性批评报道,而丧失了其对经济生活的促进作用。

4.隐蔽采访手段的局限。这首先是个技术性问题,专业电视节目对播出画面的把关限制严格,平时拍摄时对拍摄站位、角度、光线、平稳性都有极高的要求。而体验所惯用的隐蔽性采访由于不能让采访对象察觉,就无法象平时一样自由调整角度,选择照明光线,特别是夜间或较昏暗的房间(这往往是暗访中易“出彩”的地点),平时可以用新闻灯补光,这时则不可能高举灯光暴露身份。这些因素严重影响了画面质量,镜头的摇晃偏离,画面倾斜、黑暗等情况时有发生,这给后期编辑带来很大难度,为了体现真实性,保持镜头的完整,往往不得不使用一些质量较差的镜头。我们常自嘲这类节目是以“摇摇晃晃的镜头和不标准的普通话(为了麻痹被采访者,&127;记者常以方言与之交流)取胜”,这虽是玩笑,&127;却也说明了纪实手法在体验节目中的重要性,然而大量运用纪实镜头,毕竟影响了电视镜头的审美功能,并非长久之计,而如何取舍仍然存在一个不断摸索的过程。

三、对体验类节目今后良性发展的一些想法:

1.在选题上尽可能开阔思路,不局限于狭小的消费领域,应立足于社会经济生活的不同层面发掘选题,使节目具有更大的包容性,既服务又引导,把宏观经济发展与百姓生活的关联作为出发点,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把复杂的经济现象以体验的形式付诸通俗化、大众化、形象化。

2.引进先进技术,拓展表现手法。电视摄录技术的发展给体验节目的隐蔽性采访带来了越来越多的便利,摄像机的体积不断缩小,对环境光线的适应能力不断加强,铁背心等稳定设备的运用都使隐蔽性拍摄在逐渐摆脱环境的束缚而日趋完美。我们应当尽快更新设备、适应新技术、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体验类节目的表现力。在利用新设备的同时,也应当创意新的表现手法,不再局限单纯的暗访式采制方法,大胆引进创新诸如电话采访,通过互联网络跟踪调查等新的形式。技术和手法的结合将给体验类节目带来新的活力。

3.批评功能和服务功能的结合。在对不合理现象予以批评报道的同时,我们绝不能忘记生活节目的服务功能。告诉观众“怎么样”的同时,也要教给观众“怎么办”,体验过程中要加入更多的信息量,可以适当开拓非批评报道的服务形态,即对不同层次、位置的经济服务机构进行体验调查,根据结果可以得出谁优谁劣的结果,从而使观众了解如何鉴别产品、选择服务、保护权益。另外树立一批正面形象也让商家厂家能够依靠榜样的力量,引导自己向正确方向发展。

4.客观立场和主观评论的结合。为了避免记者双重身份的相互干挠,我们在实际操作中,采取了事实报道与分析评论分开的策略,即当记者以消费者身份暗访时,尽可能抛开记者身份,真实记录一个普通消费者可能遇到的现实过程。其间基本只交待现象事实,不进行过多的评论而在其后重新以记者的身份对采集到的现象进行客观评述。结合自己以消费者身份得到的感触,二者互为依托,以此完成体验记者双重身份的辩证统一。

体验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摘要】文章在提出管理会计的定义和职能基础上,分析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关键词】管理会计;应用;职能;对策

一、管理会计的定义及职能

(一)管理会计的涵义

管理会计即在一个组织内部对管理当局用于规划、评价和控制的信息进行确认、计量、积累、分析、处理和传递的过程,以确保其资源的利用并对他们承担经济责任。管理会计形成和发展是以适应市场竞争、满足经济组织内部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它是从传统会计中分离并发展起来的现代会计的一个分支,对会计学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从管理会计的内容看,他完全冲破了传统会计的束缚,广泛吸收了现代行为科学、管理科学和系统理论,形成了一门综合了多学科的科学。它既是会计的一个分支,同时也是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

(二)管理会计的职能

管理会计的主要职能是为了提高企业经济效率和效益而建立的各种会计控制制度.编制提供企业内部管理会计需要的各种数据、资料等,也就是说,管理会计是运用适当的观念和技术来处理企业个体的历史或预测性的经济资料,已达到预期经济前景、参与经济决策、规划经营目标、控制经济过程、考评经营业绩的目的。目前,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管理中的应用正处在一个关键的转折点上,急需将以往的经验加以总结和提高,形成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二、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作用

(一)管理会计的主要作用

1.成本性态分析。所谓成本性态,是指在业务量变动的情况下,某一类成本的变化形态.按成本性态分类,可将成本划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成本性态分析,是研究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依存性(即成本性态),考察不同类别的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特定数量关系,把握业务量的变动对各类成本变动的影响.由此可见,成本性态问题,实际上就是将成本按其同业务量的相互关系,进行适当的分类。研究成本性态,主要是处于两个方面的需要:一是成本控制需要.二是计划编制工作的需要。进行成本性态分析,有助于企业从数量上具体掌握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联系,为充分挖掘内部潜力、实现最优管理、提高经济效益提供有价值的资料。

2.CVP分析。CVP分析,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计算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展开的一种分析方法。CVP分析,全称为:成本一业务量一利润分析,是研究企业内的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之间变量关系的一种数学分析方法。具体地说,它是建立在成本性态分析的基础上,以数学化的会计模型与图示,来揭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销售量、单价、销售额、利润等变量之间的内在规律联系,为会计预测、决策、和规划提供必要的财务信息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

CVP分析是管理会计中一项重要分析法,其对于正确进行决策分析和有效控制等方面具有广阔用途,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预测盈亏临界点;规划目标利润,编制利润预算;预测保证目标利润实现所需要的目标销售量和目标销售额;为生产决策和定价决策做出最优选择;通过对利润的敏感分析,估量售价、销售量和成本水平的变动对目标的影响,并可据以进一步控制目标成本;可以应用于企业的全面预算、成本控制和责任会计等方面。

3.投资决策。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重要因素:货币的时间价值;投资的风险价值。资金在不同的时点上,其价值是不同的,由于不同时间的资金价值不同,所以,在进行价值大小对比是,必须将不同时间的资金折算为统一时间的资金价值不同,所以,在进行价值大小对比时,必须将不同时间的资金折算为统一时间后才能进行大小的比较。在企业的生产经营中,企业投人生产活动的资金,经过一定时间的运转,其数额会随着时间不断增长。企业将筹资的资金用于构建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劳动者借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从而实现价值转移和价值创造,带来货币的增值。除了包含时间价值因素以外,还包括通货膨胀等因素。

(二)我国企业中的管理会计的特点

1.受地域经济影响较大。沿海开放和经济发达地区,由于受外部环境冲击较大,经济发展较快,管理要求迫切,管理会计方法应用较多,如上海、深圳、珠江三角洲地区等;经济欠发达地区,由于基础较差,内部组织机构不健全,缺乏科学的管理经验,应用管理会计的观念较淡薄。

2.上市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比较重视管理会计的应用。这类公司和企业管理人员素质较高,管理手段新,比较注重管理会计的应用;而其他中小企业,由于受地理环境、传统观念和人员素质的影响,则很少意识到管理会计的作用,有的就根本未涉及管理会计这个领域。但即便在应用比较好的企业,管理会计也只注重短期经营考核和历史性后顾信息的传递,而忽视了长期战略决策和前瞻性预测信息的提供。

3.我国管理会计方法与国外先进管理会计方法有一定的差距。企业现在多沿用一些传统的管理会计方法,如各种预算方法、本量利分析。而国外新兴的先进的管理会计方法在我国的运用程度太低,并且与其他国家的差距甚大。但在全球竞争市场上,这些国家亦是我们的竞争对手。如此大的管理会计实践差距,必将影响我国企业的管理效率,进而影响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三、管理会计在我国企业中遇到的问题及对策

(一)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会计缺乏严密、完整、有效的理论体系。缺乏坚实的理论基础,缺乏可靠的理论依据。相关学科的引入并不全面系统,只是对管理会计某些假设进行个别修改,许多只是处于定性的分析阶段,缺乏实际应用价值。

2.会计理论研究与实践脱节,可操作性差。目前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还局限于对国外著述的翻译介绍,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研究方面还做得很不够,没有总结出适合我国国情的方法、体系。

3.管理会计的发展难以适应知识经济的挑战。向知识经济转变过程中,行业类型的多样、企业形式的演变、经营状况的不定,要求管理会计提供的信息更加全面、及时。但我国现行的管理会计教材中,大都是以工业企业为例讲解的,研究领域比较狭隘,理论创新没有跟上经济环境的变化。

4.会计人员素质与管理会计要求有一定差距。会计人员对管理会计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会计人员的素质来体现的。但我国现阶段会计人员的总体素质还比较低,突出表现为会计人员的知识层次低,知识结构不合理,在专业教育方面水平低。

5.经营决策者的管理意识有待提高。企业经营决策者的重视程度已成为能否提高管理会计应用水平的关键因素,这实际上反映的是企业经营决策者的素质问题。但目前有相当多的企业经营决策者不懂财务和会计,更不用说管理会计,其结果直接影响了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

(二)解决问题的对策

1.从企业管理角度出发,改变传统观念。努力提高企业管理者和会计人员的素质。企业的管理者对管理会计的重视程度直接影响到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程度和应用范围,所以企业的管理者注意学习现代管理知识,了解管理会计的理论和作用,加强对管理会计课的教学和进行管理会计培训。

2.管理会计系统研究。推广管理会计,首先应该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我国的管理会计应定位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发展,密切结合中国企业实际情况,加强对现有的理论体系重新评价。应该设立一个专门机构来研究和指导管理会计工作,展开管理会计的系统研究;创办专门的管理会计刊物,促进学术交流;拓展管理会计的研究领域,加强有针对性的系统研究,建立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会计体系。

3.加强典型案例研究,促使理论与实务紧密结合。管理会计能否在实践中得到有效的推广和使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如何及时地将实践中得到的成功经验进行归纳总结、整理推广,形成示范效应,使一些实用、有效的方法很快得到推广和应用,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改革现阶段会计教育,提高会计人员素质。改革现有的管理会计教材,解决成本会计、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内容重复的问题,引入案例教学方法,增强所学模型的实用性。

5.将管理会计推向职业化。管理会计实现职业化,首先需要一个专业机构来引导和管理。现代西方发达国家一般有管理会计师协会,作为管理会计师的专业组织。这些专业组织的成立不仅推动管理会计在企业中的应用发展而且加强了管理会计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我国应根据实际情况并借鉴国外的做法,创建管理会计学术和职业组织。

【参考文献】

[1]阿布来提·阿不都热西提.浅议管理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J].新疆职业技术教育,2006,(3).

体验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一、实践中体验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忽视学生的阅读实践和体验,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如教《军神》一文时,让学生围绕“怎样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军神”这一主题,通过深入体味,的语言、动作、神态以及沃克医生的神态、语言,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与文中的主人公对话,在实践中对主人公的品质肃然起敬,产生心灵的共鸣。学习《赠汪伦》时,让学生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结合,有的画画,有的写故事,有的查资料……最后进行交流。由于每组都以学生个性为依据,学生的合作、探索、交流就很充分。

二、思考讨论中体验

从众心理在小学生中普遍存在,表现在阅读活动上就是人云亦云,不能或不敢提出自己的独特见解,这显然不利于个性化阅读。思考阅读强调的是学生在独立阅读过程中,对课文的语言文字进行感知,对语文的内容、精彩片段、重点语句等进行思考、感悟、体验。如:教《天上回来的朋友》一课时,我问学生该怎样朗读“我回来了,我回来了!”这句话。结果有的学生说声音拖得长点,读得轻点,理由是这声音是从很远的半空中传来的;有的学生说读得急点、声音大点,理由是小雨点已落到了朋友身边……学生从不同的理解角度读出了自己的体会。

三、评价延迟中体验

《课程标准》强调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这就要求教师多采用延时性评价。在正常情况下,由于受思维定势的影响,新颖、独特、有创意的见解常常会出现在思维过程的后半段,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顿悟”和“灵感”,倘若过早地对一个可能有着多种答案的回答给予终结性的评价,可能会扼杀学生创新与发散思维的火花。运用延时评价,能让更多的同学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产生更多、更美好的创新灵感,使个性思维和个性品质得到充分发展。如:教师让学生找出“燕子、老虎、狮子、狐狸”中不属同类的一个词,学生轻而易举地说出“燕子”,理由是老虎、狮子和狐狸都是兽类,燕子是鸟类。教师不忙评价,再问有无其他理由,学生思考后说:“燕子有翅膀,会飞;其他三种没有翅膀,不会飞。”教师继续鼓励学生发表不同意见,学生们说:“燕子爱吃小虫,老虎它们爱吃肉。”“燕子是母亲下的蛋孵出来的,另外三个不是。”“燕子只有两只脚,其他三个却有四只脚。”……试想,如果教师运用即时评价而不是延时评价,学生能有如此富有个性的思维,多角度、有创意的见解吗?

四、开放中体验

体验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为切实查找、解决人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突出问题,武汉市卫生计生委制定并实施了“假如我是患者(医务人员)”换位体验活动方案,委机关及直属单位共计219人分别深入到12家市属医院开展“双体验”活动,认真“查实情”。领导干部带头查。武汉市卫生计生委领导班子成员带头,机关全体干部、基层单位领导全员参加,同时邀请行风监督员、志愿者参与该活动。所有参加人员必须按照统一流程完整体验门诊就诊每一环节,并对就诊全过程进行观察记录,全面客观地掌握情况。统一标准规范查。印制《体验活动意见建议采集表》,明确就医体验需采集的信息项目,包括体验的医院、科室和时间以及就医每一个流程所用时间。根据流程提出体验者自己的意见建议,收集相关医务人员的意见建议,同时采集受访者满意情况。不打招呼悄悄查。体验前不准通知相关医院,必须完全以普通患者的身份去体验排队—挂号—分诊—划价—取药—复诊等门诊就医的每一个环节、医院服务的每一处环境,真实感受病人的需求、门诊医务人员的工作环境,查找医疗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二、坚持原汁原味整理,认真抓好“摆问题”

体验活动结束后,参加体验的机关干部和行风监督员、志愿者,将填写好的《体验活动意见建议采集表》统一交到武汉市卫生计生委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班,专班工作人员按照原汁原味、不重复不遗漏、不改变原意的原则进行整理,并结合实际情况研究制定整改方案。迅速整理汇总。武汉市卫生计生委教育实践活动专班对各体验组提出的234条改进意见和建议,按照不同的医院分别进行汇总,初步整理后原汁原味地反馈到相关医院,督促医院迅速制定整改措施,尽快改进。进行综合分析。对体验中查找出来的问题,分别按照医疗流程、服务质量、医疗安全、便民措施、人员素质等方面归类,形成医疗服务综合分析报告,提交武汉市卫生计生委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讨论。广泛开展讨论。按照自下而上的原则,武汉市卫生计生委针对收集整理的意见和建议,先后开展支部讨论、党委中心组交流和全体干部职工大讨论,深入反思作为卫生行政主管部门、作为医院管理者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做好下一步工作的建议。

体验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在高校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中,教学资源的共享已成为构建教育服务体系的重要趋势。但传统的信息计算和存储平台存在资源独占、信息孤立、维护和管理费时费力、效率低下等突出问题。例如,不同的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的设备配置不一致,仅仅依赖网络来实现资源共享难度较大;高、低不同配置的计算机难以平等地共享资源;个体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资源只能在小范围的局域网内访问,在全校范围内共享还有一定障碍等。又例如,以往计算机系统的保护和恢复模式是使用保护卡和网络同传方法,虽能较快恢复计算机操作系统,但个性化的应用程序及计算机驱动型号的差异增大了维护难度,对实验教学仍然会有较大影响。此外,一些连续性的教学任务在保护卡应用后容易造成数据丢失问题;保护卡对Mac操作系统不起作用[1]。为提高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管理效率和计算机维护工作质量,一种新的解决方案———桌面云,将出现在我校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工作中。IBM对桌面云的定义为:“可以通过瘦终端或者其他任何与网络相连的设备来访问云服务器端的应用程序,以及整个客户桌面。”桌面云的瘦终端拥有独立的嵌入式操作系统,通过远程桌面协议访问云服务器端的虚拟桌面,所有支持操作系统以及应用软件运行的资源消耗均发生在云服务器端,云终端不承担计算、存储任务,其主要作用是提供人机交互功能。桌面云借助分布式云计算技术,将用户端的用户数据、应用程序和操作系统转移到服务器端的数据中心,实现用户桌面的集中监控、管理和存储,使程序操作和程序运行分离[2]。桌面云的架构如图1所示。桌面云平台由瘦终端、网络的接入、工作台和身份认证、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以及存储层构成。(1)瘦终端。可以是瘦客户机、传统PC机、笔记本电脑、智能终端等,连接到运行在服务器上的桌面的设备(虚拟桌面需采用RDP、HTTP、TCP/IP等远程桌面协议来实现与服务器的通信)。(2)网络的接入。有线网络和无线网络接入方式。(3)工作台和身份认证。虚拟桌面控制器OVD、虚拟机管理平台OVP,用户的认证和授权,对运行着虚拟桌面的云服务器进行配置和管理,监控运行时云服务器的一些基础性能指标。(4)操作系统或应用程序。虚拟机、共享服务采用共享服务的方式来提供桌面和应用,在特定的服务器上提供更多的服务。(5)存储层。服务器集群和磁盘阵列为桌面云平台提供存储资源池。

2用桌面云技术管理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的优势

用桌面云技术管理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方面。(1)节省采购成本。PC机平均更新周期为3~5年,而云终端的工作时间可达10年左右。虚拟化软件ThinputerVDI可以永久使用;服务器的寿命也远高于PC机。如果需要提升桌面的处理能力,只需要给服务器增加CPU和内存配置即可,众多的云终端无需更换。(2)降低维护成本。随着桌面的集中,本地用户不用再考虑数据存储、数据同步、数据备份等问题,数据的备份和安全管理全部交给服务器管理部门或管理员来完成。通过授权控制用户USB拷贝数据,保护计算机数据安全。(3)可持续节能和降低成本。传统PC机的能耗大多在250W以上,而云终端能耗小于10W,平均约为5W,云终端+服务器的方式比传统PC机节约能耗约95%,能够大幅减少电费成本,实验操作环境绿色环保。(4)提升管理效率。桌面云可以通过“资源池”来组织管理CPU、内存、磁盘等资源,同一资源池中的VM可以共享该资源池中的资源。管理员可以根据最终用户的资源需求灵活配置资源池中的资源,从而大大减少闲置资源和提高资源利用率。

3桌面云实施方案

3.1多媒体性能测试

由于多媒体教学已是当今很普及的教学模式,因此桌面云的多媒体性能指标(特别是动画、视频、图片等性能指标)在测试中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也是衡量桌面云技术可行性的关键指标之一[3]。通过对虚拟桌面的协议比较(见表1)来看,VDX协议的性能还是稳定、可靠的。尤其是视频多媒体播放的流畅度方面,完美支持1080P的高清视频在线和本地播放,达到了与传统PC一致的用户体验,所以最终选择了ThinputerOVD桌面云平台的方案[4]。表1主流虚拟桌面显示协议比较协议传输带宽要求图像显示体验视屏播放支持传输安全性PCoIP高好差高RDP高差中中SPICE中中好高ICA低中中高VDX高好好高。

3.2瘦客户端桌面云模型组建

瘦客户端通过开源的终端操作系统连接到服务器获取桌面服务,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中的每个用户得到的虚拟桌面服务是一样的(见图2)。服务器资源可以由机房管理员动态分配,在出现闲置瘦终端时,可以为其他瘦终端用户分配专用的虚拟桌面。对于公共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主要是公共语音计算机实验室和公共计算机实验室),主要功能应用就是播放音频、视频和PPT以及联网服务,应用需求较单一。瘦终端完全可以取代以前较低配置的计算机,特别是低配置的计算机报废后,可以尝试在全校范围内更换瘦终端。还可以将瘦客户端扩展到教师桌面漫游,学校为每个教师分配一个专属的虚拟桌面,实现教室之间的无缝漫游。OVS是终端Linux操作系统。相比传统的Win-dows操作系统和原生的Linux系统,OVS摒弃了不必要的系统组件,对终端性能要求非常低,CPU主频在500MHz、内存512MB的终端即可安装OVS到终端,从而可低成本实现桌面云平台改造。同时,由于终端操作系统为开源系统,无需支付Windows系统授权费用,可大幅节约部署成本。无论是在旧计算机上部署OVS终端操作系统,还是用云终端完全取代传统PC机,对于机房管理员而言,都可以提高终端管理效率,快速实现桌面的还原和更新,实现计算机集中式远程管理,真正实现终端零维护。但是,桌面云初期建设成本是较高的。这是由于:(1)建立桌面云需要有服务器,瘦终端上的所有负载都加在服务器上,所有的虚拟机都在服务器上运行,因而对服务器的配置要求较高;(2)由于瘦终端的资源完全来自服务器,瘦终端访问外部设备(如外部打印机)时对网络带宽占用较多[5],网络承担着瘦终端与服务器的连接和通信,因此,桌面云对于网络的依赖性也很高,网络布线的成本也比传统机房布线高。桌面云有效地改变了传统PC整个生命周期的总体拥有成本(totalcostofownership,TCO)和能耗高的劣势。由于软成本的大大降低,且软件成本在TCO中比重非常大,所以总体TCO是不增反降,预计可以减少40%左右。

3.3胖客户端模式桌面云模型组建

广西民族大学的实验课类型多种多样,其中一些专业实验软件并不适合在桌面云系统运行,如动漫设计、Photoshop、3dsMAX等,仍然需要沿用原来较高配置的计算机,即胖客户端。机房管理员对该类专业多媒体计算机实验室的分类管理是通过配置模板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模块,并将模块推送给胖客户端,胖客户端可以通过服务器网络镜像启动操作系统[6]。由于多媒体计算机专业实验室为不同专业所用,硬件配置种类较多,胖客户端的模式能够较好地支持不同型号客户端的硬件。胖客户端能够快速从网络镜像中获取操作系统,大大节省了机房管理员对批量计算机系统修复和安装的时间。例如多媒体计算机专业实验室每学期都要承担校内专业设备共享及对校外提供社会服务的任务,例如新汉语水平考试(HSK)、ATA考试、思科网络工程师考试、国家职业资格考试和银行系统招聘考试等。对于这些不同的考试环境,机房管理员只需通过桌面云胖客户端模式将不同的模板保存在服务器上,将相应的考试模板推送给客户端使用即可,省去对多台计算机格式化硬盘、重做系统、还原系统的工作。机房管理员的工作只是维护若干刀片服务器,工作效率会得到明显提升。

4结束语

体验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鉴于学生存在个性能力差异性,因而在体验式教学中教师应当综合考虑各自的能动性与学识水平,多为学生创设沟通与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学会总结实践经验,并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在参与实践教学活动中的体验与思考,指出从中发现的问题,而后教师引导学生积极解决问题,进而调动学生的参与性,同时也进一步培养学生深入探究的意识与能力。由此可以看出,体验式教学是一种动态的、发现性的、寓教于乐的、实践参与性的教学模式,教师将教学内容融入到各种教学形式与教学活动中,让学生在参与体验中获得实践技能,并且感受到其中的快乐,从而真正达到“乐中学”的教学效果。

二、体验式教学模式中的教学方法

( 一) 案例教学法

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案例教学法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学生受生活环境局限性的影响,他们不可能获得生活中的全面体验,但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获得犹如亲身体验般的领悟。根据教学内容,教师可以选取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并围绕着案例分析来展开理论知识的教学,这样学生就能通过特定的案例事件获取认识与体验,利于学生日后在一线工作中的借鉴。对于酒店管理专业教学来说,其具有明显的实践性,学生在参与酒店服务与管理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难以预料的情况,因而采用案例教学法能够让学生投入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学生在思考与阐述的过程中需要运用大量理论原理,因而加强了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

( 二) 模拟情景教学法

模拟情景教学法是一种让学生有效获得体验的途径,教师根据现实中的情景来模拟与创设教学情景,从而增添课堂教学的生动性与趣味性,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在模拟情景教学中,教师根据所教课程来设置角色类型,以酒店管理教学为例,教师分别让学习扮演经理、服务员、宾客等,而后依据酒店管理中的常见案例来编排小品,让学生在表演过程中演示如何接待宾客与服务宾客,当遇到服务员与宾客发生冲突时管理者与经理应当采取怎样的解决措施等等。通过这种模拟情景的教学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并让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掌握酒店管理与服务工作的基本程序、技巧等。

( 三) 社会调查教学法

学生要想获得学习体验除了通过课堂教学来初步了解之外,还需要走进社会、接触社会,因而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社会调查教学法也被广泛使用。当然,由于酒店属于商业个体,需要学校与教师在此之前与其构建联系与合作的关系,以院校的名义让进入酒店中参观与学习,实现社会调查目的,而学生在与酒店管理人员充分交流中更深层次的熟悉整个酒店管理与服务的工作。此外,教师还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社会调查题目,让学生在课余时间自主开展社会调查活动,同时引导学生利用调查报告来梳理与总结调查结果,以此教学方法来拉近学生与社会的距离,积累学生的实践经验。

( 四) 项目课题教学法

为了锻炼学生在学习中的自主性与综合能力,为了让学生获得更多的实践体验,于是教师在体验式教学中采用了项目课题教学法,通过布置项目课题任务让学生自觉、主动的参与到社会实践中。教师可以根据酒店管理课程来设置相关的项目课题,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出酒店餐饮方面的规划,并制作成 PTP 模板进行展示,实行评选奖励机制,以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性。而后学生自主展开分工合作,调查酒店餐厅的经营情况、菜单设计等信息,最终在团队合作的基础上完成项目课堂任务,并在完成过程中收获体验,树立相互协作意识。

( 五) 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法

素质与能力并存是对一个人才的综合性要求,而体验式教学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出符合市场需求的这类综合型人才,因此对学生的专业技能训练必不可少,教师利用专业技能实训教学法能够极好的培养学生的实践技能。以酒店管理教学中的餐饮管理课程为例,这一课程注重培养学生在餐饮服务方面的专业技能( 如服务礼仪、口布折花、中西餐摆台方法等) ,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先让学生通过视频资料来大致了解相关流程,而后创设专业技能实训的教学活动,首先教师亲自示范教授学生相关操作步骤与技巧,之后让学生反复练习、相互观察,从而训练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

三、体验式教学在酒店管理教学中的应用

( 一) 基本认知体验

理论认知体验,这是酒店管理体验式教学中的第一步,相关课程会安排在大一学期进行教学。据了解,大部分学生在高考报选专业时存在盲目性、跟风性,因而许多学生在正式接受酒店管理专业学习之前对于酒店概念还并不十分了解,更谈不上熟悉酒店的类型、星级等知识。于是,对大一新生进行基本认知体验教学,以帮助学生初步了解有关酒店的基本性理论知识,为其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奠定基础。而在随后的专业教育阶段,教师为学生提供实际的参观机会,组织学生到不同类型、等级的酒店中参观学习,通过酒店管理员的介绍让学生对酒店组织机构、基本设施、岗位分布等有具体的认知体验,以提高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的学习兴趣。

( 二) 模拟演示体验

模拟演示体验,这是酒店管理体验式教学中的第二步,需要建立在学生对酒店管理专业有了基本认知体验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由于酒店管理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操作性,因而模拟酒店情境、演示实践操作就显得十分必要,但需要注意在这一教学环节中学生是主体,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模拟体验的教学活动中。

1. 布置教学任务

现如今随着酒店行业飞速发展,教育领域对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也越来越重视,以市场需求为基准来严格制定教学大纲,而后各大院校依据教学大纲要求来设置教学项目与教学任务,由专业教师将教学任务布置给学生,并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各种教学任务。

2. 组织自主训练

学生在获知教学任务之后,在教师引导下需要组织自主训练。学生以小组的形式依据课程内容来创设模拟训练情境,进行不同角色的扮演及演示。以《餐饮服务与管理》课程为例,在该课程的实践训练中,学生分别组织中餐与西餐两种不同的点餐情境,通过训练来帮助学生积累经验,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组织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

3. 汇报交流学习

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汇报与交流学习过程的机会,根据教学任务形式来开展相应的课堂汇报活动。而酒店管理专业主要有两种类型的教学任务,一是工作情境任务形式,学生可以通过实际的现场模拟表演来展现汇报结果; 另一种是方案设计的任务形式,学生通过多媒体展示及口头阐述的形式进行汇报。这种机会能够让学生相互交流与学习,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现场表现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综合能力。

4. 总结评分检验

在了解了学生各组的汇报结果之后,教师需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总结与评分,以鼓励学生进行保持进步为主,并及时之处学生的不足之处,帮助学生尽早纠正错误。此外,为了进一步调动学生自主参与体验训练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将每一次学生的汇报评分累积在一起,作为学期结束时该课程的成绩考核中,用以参考学生的整个学习与掌握的情况。

( 三) 岗位实训体验

学生通过专业性的酒店管理课程学习之后,对于酒店相关的工作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这时为了提高与锻炼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院校可以为学生联系岗位实训体验的机会,在寒暑假或节假日时间让学生亲身实践去体验酒店方面的工作。如《餐饮服务与管理》是酒店管理专业中的一门重要课程,学生在学习了这门课程之后,并没有多少实践体验的机会,因而院校可以为学生提供实训平台,组织学生到酒店、社会餐饮企业中去实习,进而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工作中,从而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

( 四) 顶岗综合体验

在酒店管理体验式教学中,顶岗实习是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步骤,主要在学生毕业之前的一年或半年中展开。院校与星级酒店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顶岗实习的机会,从而让学生经历综合体验,而这种顶岗实习是学生步入社会之前较为正式的工作机会,学生能够在真实的酒店环境中独立完成工作任务,通过顶岗实习来获得综合性的社会体验,包括收获服务真谛、管理技巧、以及提升自身素质。

四、结语

体验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体验式的教学模式最早出现在西方国家,该教学模式最早由美国教学专家提出,该教育理论提出了一种新的学习模型,结果表明在参与实践体验后可以更好滴从中学习、思考、表达看法,然后再一次回到初始的实践中思考,最后总结新的认知和理论并将其应用到学习当中去。通过理论的学习,再通过实践来提升对于理论的认识是体验式教学的最主要的思想。在实践的过程里需要教师提前设置,使得模拟和真实场景尽量接近,便于学生学习思考。学生需要不停地进行教学实验和教学创新。在参与过程中,他们需要和团队成员交流沟通和归纳总结,再各自进一步反思,获得新的启发,达到更加深度的认知。常规的传统教学远远做不到这些,学生通过体验式教学后形成了对事物本有认知潜力,在今后的实践中再一次遇到类似的工作有应对的方法,印证了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的道理。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对于传统的教学模式是一种改革和创新,使学校教学工作和学生的能力成正比二者不再脱轨,相对传统课程来讲更加的丰富多彩。传统的教学方式虽然也有一定的教学模式的创新,但是最后还是以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强迫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对知识死记硬背和不断做练习题获得分数,学生没有从本质上理解知识内涵,所以在该教学方式下学生的学习热情不会有大的改善,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学生通过参加仿真情景获得体会经验,使学生获得探讨未知的乐趣,学习新知识和掌握新技能。这比传统教学方式更加能吸引学生主动学习、探求新知识,改变传统的被动学习的局面,明显改善学生理论的学习和现实生活的应用实践相背离的问题。学生在今后工作中所需的综合能力,譬如坚韧的意志、团结友善的人际关系、对人和事的忠诚、融洽的人际关系、创新精神等也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得到了锻炼。有很多外企的老板为员工采用体验式教学模式作培训,包括国际知名大学的课程也实施体验式教学模式。

2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

根据市场对于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特点,要加强学生创新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就要对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进行变革,实现对于创新型物流管理人才的培养。

2.1课程设置模块化

物流管理专业是应经济和政策而生的新兴学科,实践性强,以系统工程作为实践支撑,它的教学理论基础是管理学和经济学。因此该专业的课程设计要满足国家经济发展要求的标准,并结合高等院校的发展规律,以满足市场对人才的需求,真正实现理论应用到实践、在实践中创新二者的有机结合,实现该专业功能模块化和体系化。从物流管理专业的基础内容看,物流管理专业的课程内容设计要根据基础岗位的工作内容来制定,设定基本的管理理论知识,锻炼学生的岗位综合素质及综合能力。为满足这些要求,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内容设计分为三大模块:本专业基本的认知模块、物流管理的技能模块、实践理论和技术应用到工作的模块,各个模块流程的设计按如下要求:情景模拟案例设计以职场典型的真实工作内容作为基本的教学内容,结合该专业岗职工作要求,根据具体的项目目标任务和管理流程以及具体岗位内容和职业技能的要求,将专业知识理论和技术联系实践,真正体现高职院校的教育特征。确定科目相关课程分析岗位的能力标准设计岗位工作流程设计项目的教学模块可行科目课程的生成工作的过程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各模块的开发过程

2.2课程内容情景化

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注重教学课程内容设计的情景化,努力做到根据企业物流管理工作的实践的情景来模拟教学学习过程。根据教学课程内容和教学进度要求设计模拟情景、系统操作、具体的项目流程。教学设计者在教学中要打造出积极的工作氛围和逼真的工作环境,使学生进入管理者的状态中,意识到管理者身份,尽早体验到基础管理岗位的职责。通过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模拟情景启发学生创新的灵感,培养熏陶学生管理能力,做到教学结合实践的目的,为打造学生专业知识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奠定基础。

2.3教学方法综合化

体验式教学模式要把讨论、研究及实践放在教学工作内容的首要环节,改变传统的学生被动的教学方法。例如参与过程中要学会举例分析、参与讲故事做游戏、角色饰演、举办沙龙、岗位实习、问卷调查。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把体验式教学功能的作用发挥出来,努力达到模拟教学符合实践的综合性。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借助视频、网络、多媒体等平台,使得模拟教学课堂的教学内容更加吸引学生,让学生感觉既有知识性也有趣味性。体验式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可忽视,表现在教学课堂组织、学生之间的协调沟通、对学生的指导和帮助、以及及时向学生反馈评价。

2.4教学体系系统化

体验式教学模式教学过程应将通用管理技能贯穿在教学中,并配以综合管理素质穿插在一起:第一堂课的核心内容是以开展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教学,第二堂课程要以拓展知识应用和创新的名家教学讲座为主,第三课堂为实验课,主要是根据模拟的项目,展开运营试验,第四课堂是激励教师引导和学生学习的竞赛课堂,即通过比赛促进教学、竞争促进学习,第五为实践课堂,开展定岗实训和创业实践的实训课。通过这五个课堂的开展,构建了创新教学模式具有互动体验的新课堂,最终实现学生的自身综合能力与对基层管理者的职位要求的统一。一体化教学知识拓展、讲座创业项目与实验竞赛方式促进教学实训定岗、实践工作的过程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各模块的开发过程第一课堂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第四课堂第五课堂

2.5教学评价多样化

体验式教学模式致力于使学生参与教学过程、启发学生专业管理和创新能力的思维。传统教学模式考察和评价学生学业成绩的考试成绩,更注重结果,只对学生已掌握的知识进行巩固,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提出、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对新事物的逆向思维、想象力及创造力,它已远远不能适应新的教学要求。与笔试为主的传统考核方式相比,体验式教学模式改为实践体验比赛、案例设计与策划及分析、讨论演讲、报告调查、工作流程等方式。在考核标准和考核结果方面注重具体化,忌主观化,所有考核公开化,分单位分小组考核,考核内容涉及学生的团体意识和创造力,通过系列的考核使得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后,在实践中实现质的飞跃。

3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创新

体验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1)不重视实验室建设长远规划。由于管理体制的原因,应用型本科高校没有对实验室建设形成总体的、长远的规划。作为主管方,实验室建设只按照各院系自身教学需要而建,一种都是一些规模小、功能单一、种类不全。如一些院系以计算机辅助设计为主的实验,院系实验室计算机数量远不能满足学生实验的需要,而大型的实验中心要担负着全校的计算机相关的实验教学工作,不堪重负。一些学院在需要落实实验任务时才发现设备、场地不够,无法安排实验等。

2)实验室建设规模跟不上招生规模发展。应用型本科高校最大的特点就是培养实践能力强的应用型人才。但作为实践最主要基地的实验室却跟不上招生规模的发展。在缺乏总体、长远规划的情况下,往往造成实验室规模偏小,重复实验室建设比较大,各院系实验室自成体系,自我管理和自我完善,使得各实验室资金不能集中、有效利用,无力购买先进的大型仪器设备,不能将一些高级的设备应用到教学和科研上,缺乏实验室的综合优势培养出来的学生难以适应新形势下的人才市场需求。

3)各自为政,资源无法有效共享。目前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都是由院系级直接管理,在各院系之间、各实验室之间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作情况下,各院系都是利用手上的实验室资源优先安排本院系师生的实验,其他院系无法共享实验室资源,常常跟实验室维护费用、耗材、安全责任、卫生等理由拒之门外。由于没法利用其他院系的实验室资源,一些有实验需要的院系只能重新申请建设实验设备,造成学校设备资源重复购置,利用率较低。

4)实验室队伍建设滞后。应用型本科院校已明确以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中心的办学定位,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中才培养的中心环节,而实验教学是学生实践能力提升的主要环节。但由于实验室管理体制的问题,绝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实验室队伍是最不被重视的。在身份地位上,实验室队伍被称为实验员,并非教师队伍的一部分,而是属于教辅人员;在学历上,招聘的门槛最低,要求本科学甚至大专学历即可;在待遇上,是全校待遇人员最低的一个群体。在身份地位、待遇、考核、晋升方面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严重挫伤实验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以致人员流动较大,专业化实验队伍建设无从谈起。

二、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对策

1)统一规划,建立学校直管教学实验中心。实验室管理体制改革要以利于学科建设、办学质量提升和学生实验实践能力提高、资源优化配置为目标,由过去分散型向集中型管理模式转变,将去过以课程为定义对象建设实验室转变为以学科为定义对象建设实验室的建设体制,通过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实验资源优化配置,提高实验室资源利用率和投资效益。建立全校的教学实验中心,实现采集化管理模式,对实验教师、管理人员、设备仪器、实验浪费等进行统一的管理。建立学校直管的大实验中心主任制,负责全面所有实验室资源的统一规划、整合、调配,对实验室进行综合管理。

2)引进先进的设备与安全管理体制。首先要教务处制定实践教学计划,由大实验中心统计下达实验教学任务,并协调各实验室完善教学任务。其次建立起完整的管理账目。按照仪器设备购置的经费来源、管理模式、使用方向、维护情况建立起相应的登记制度,明确管理办法、损坏赔偿制度。再次,实行实验室资源信息化管理制度,通过建立信息化平台,将各种实验技术、实验指导老师、实验室管理制度在信息平台上,师生可以自行进入信息平台预约使用实验室资源;最后,重视安全管理。建立起不同层次的安全岗位责任体制,落实安全事故责任人,从大实验中心主任到各实验室教师以及参加实验的科研人员、师生和学生明显具体的职责和安全操作规程,以确保设备与人身安全。

3)建立规模大,资源共享的实验室。在实验室建设时,应当考虑办学定位和长远的招生规模而统一建设。在实验室建设上,将所有权统一起来,从学校宏观角度对实验资源进行有效的调配,改变过去各二级单位对实验室“归我所有”的思想,提升“为我所用”的思想意识,最大限制避免仪器分散和重复购置,节约学校实验室建设成本,集中力量建立规模大、设备先进、资源共享的现代化实验室,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和实验室建设效益。

4)加强实验队伍建设。实验室队伍建设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室改革的重点,也是改革成败的关键所在。只有充分尊重人才、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将实验室队伍个人发展与实验室建设紧密结合在一起,激发他们的热情,帮助他们实现自身价值,才能使实验室改革充满活力,才能使实验室改革走向成功。因此,在思想层面上,应当对实验室队伍引起足够的重视,将实验实践教学列为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学的中心环节;在制度层面上,应当尽快出台相应的加强应用型本科高校实验队伍建设的实践办法,明确实验实践教学的地位和实验队伍的身份和地位;在待遇层面上,要将实验队伍列入应用型本科高校教师队伍的一部分,并给予相应的待遇,调动实验教师的积极性;在专业化建设层面上,大力培养与引进实验实践教学专业人才充实实验队伍,加大经费投入,帮助他们开展创新性实验实践研究,从而提高实验队伍专业化水平。

三、结论

体验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设计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是一次大胆尝试与创新,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改变和颠覆。教学模式实质上是一整套的方法论体系。此体系由教学思想、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程序、具体的教学方式和技能、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评价手段等整合组成。从静态上看,是一种教学的结构,它是由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组织、教学评价方式等基本要素构成。从动态上看,它是一种运行的流程。为此,针对教学模式的概念,我们在设计旅游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时,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制定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

增加实践教学环节以及校企合作模式,适应市场需求从体验式教学的角度分析,高校应对旅游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重新审视,并制定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目标及方案,在人才培养的制定上应细分培养层次,有针对性地对不同专业方向、不同学历层次的进行科学培养,例如:为了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与社会需求相吻合,具有竞争力,很有必要对旅游人才市场进行细分。第一种是以整体旅游人才市场为目标,培养适合所有旅游企业的通才;二是将旅游管理专业总体人才市场细分为酒店管理、旅行社管理、餐饮管理、旅游规划与开发等四个子市场再进行专业细分,分别培养出精于酒店管理、餐饮企业管理等四大需求的人才;三是在将旅游管理总体人才市场细分为上述四个子市场的前提下,仅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子市场作为自己的目标市场,创新旅游教学方法,改革旅游教学考评方式养人才,以满足社会的需求。在确定了培养目标之后,根据目标市场的需求增加相应的实践教学,并且进行校企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去实习、实践,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锻炼自己,使学生能在毕业之后迅速上岗,只有这样,我们培养出来的人才才能更好地适应旅游业的需求。

2、更新旅游教学内容和方法

营造开放的旅游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应该更新的是教材,应该选用在国内比较有影响力和权威的教科书、报刊等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形成开放式的、更新、更合理的知识体系,改变教材选用的“本土化”,适当参照和引进行业标准。其次,要进行课程实践性环节的创新。旅游管理专业中诸如《旅行社管理》、《导游业务》、《餐饮管理》、《前厅与客房管理》等应用性、实践性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理论,还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业务流程和具体操作。为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业务水平,可以采用现场教学、课堂模拟操练法、案例式教学、研讨式教学等方法,以弥补传统课堂讲授和实际业务操作相脱节的缺陷。第三还要进行教学方法的创新。选择教学方法时,强调所采用的教学方法必须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根据所授课程的特点与具体的教学内容,可以设计多种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知识竞赛法、创业大赛法、角色扮演法等。

3、改善旅游教学设施

改革现有旅游教学组织形式目前,旅游管理专业的教学实施普遍投入不足,很多高校都是依然是黑板加粉笔的教学模式,甚至有些院校连多媒体教学设备都严重不足。这些旅游教学设施方面的不足,成为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设计的最大障碍。因此,必须加强对旅游教学设施的投入和建设,不断扩建旅游专业的模拟实训室,例如导游模拟实训室、客房模拟实训室、模拟餐厅、模拟酒吧、模拟前台、模拟商务谈判室、茶艺实训室等,建立属于自己的实训基地,这对增强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与业务实操能力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真正为体验式教学模式设计奠定良好的基础。

4、转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角色

改革旅游管理专业的考评方法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践应用性,要求教师不但要有丰富的理论知识、灵活多变的教学组织能力,而且还必须具备丰富的旅游业阅历和经验、娴熟的操作能力以及从事旅游实证研究的能力。在体验式教学模式中,教师不能仅仅以知识传授者的身份出现,而应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方向转变,以体验式教学的组织者、促进者、环境构建者与评价者作为角色定位。教师要根据每门专业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制定评估手段、评估标准,改变“凭一张试卷评价学生”的不合理现象,积极采用笔试、情景模拟、实际操作等相结合的方式以及考评小组综合打分的方式评估学生的学习成绩和实践能力,并且改变在成绩中的分数构成,提高实践成绩所占的比例,加大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动手能力的评估。

二、旅游管理专业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施

体验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1.1内部审计不到位

检测实验室是服务于社会、企业、大众的重要组织,应严格控制检测质量,对检测的结果进行反复的确认,才可下定论。但是,由于检测实验室的内部审计不到位,并没有对检测的各个环节、流程、检测系数进行确认,仅凭检测人员的一面之词就下结论,对检测的质量无法进行有效的控制,一旦出现问题,后果不堪设想。

1.2质量控制意识低

质量检测数据是由检测人员得出的,由于检测人员、质量控制人员失误而导致的恶性事件层出不穷。由于检测人员或质量控制人员的疏忽,在质量检测时缺乏规范性和合理性,为了简化操作流程,过早的下结论,最终由于质量超标而导致社会损失巨大。此类现象的发生,其主要原因归咎于检测人员或质量控制人员的质量管理意识低,并没有将质量控制最为重点项目来抓。

1.3检测数据不真实

检测数据的不真实主要取决于检测人员或质量控制人员的个人素质和职业道德上。部分质量检测人员工作态度不够严谨,在记录检测数据时发生书写上的错误,是个人态度和素质缺失的重要表现;企业为了获得卫生许可,对质量检测人员进行贿赂,质量检测人员受到利益的驱使,而做出了不真实的检测报告,是职业道德缺失的表现。

2加强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的有效策略

2.1加大审计与监督力度,以加强对质量的全面控制

由于检测实验室检测的对象都会对社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像食品、化工、环境等,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由此可知,更要加强监测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加大内部审计与现场监督力度,对质量管理体系的策划、建设情况等进行严格的审核,扩大审计范围,提高审计质量,对实验室现场进行监督,严格监督检测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检测人员的行为、操作流程、检测手段等内容,以保证检测的规范性,对提高检测质量具有决定性的意义。在检测实验室中,应建立实验室审计与监督小组,对实验室的检测过程进行跟踪性审核与监督,随时掌握检验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对日常的检验工作的质量数据进行抽查,可有效调动质量检测人员的积极性,有利于提高检测质量,为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升级保障。

2.2加强质量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性

食品检测、化工检测、环境监测等对检测质量的要求很高,可能一个小数点之差就会产生巨大的危害性,对社会造成严重的负担。因此,应加强质量检测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性,能意识到质量检测的重要性,提升自身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端正的职业态度,对提高检测质量具有积极意义。另外,在检测实验室的检测中,检测数据出错、不真实的现象叠出,制约着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检测人员应认真对待工作,严格进行规范性的操作,对产生的质量检测数据进行反复的确认,与此同时,要提升检测人员的职业道德,不被利益所诱惑,刚正不阿,都有利于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建设。加强质量管理队伍建设,提高检测人员的专业性和个人素质,能以更专业性的态度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将真实的检测数据进行上报,杜绝出现数据不真实、假报、误报的现象。

2.3构建质量风险预警机制,做好风险预防措施

质量检测是一项复杂、难度系数大的工作,会随着被检测对象的不同而存在不同的难度,也就意味着检测质量会相对受到影响,检测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尽量避免检测错误或风险的出现,应建立风险预警机制,做好风险预防措施,对存在异议、难度大的检测物质要进行小组讨论或有更为专业的人员进行检测,并进行反复的确认,一旦发现问题或错误判断应立即采取措施进行纠正,以保证检测结果的精确性,降低风险的发生概率。目前,潜在的质量风险问题颇受关注,只是通过相应的数据或客户提供的信息来进行判断,并没有具体的科学资料予以支持,会存在潜在质量风险,要对潜在质量进行预防,实现检测实验室管理体系的系统化建设。

3结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