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

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

六步教学法论文

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篇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获取知识和技能是教学的关键。教师不但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还要引导学生在学习和交流中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会整理、加工传递并表达信息,最终实现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使学生具有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的终极目标。我校的三环六步教学法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凡能让学生自学的内容,尽可能让学生自学;其次是提倡学生之间互助学习,共同提高。这一理念与信息技术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因此,三环六步教学法既是基于我校学情的最切合实际的教学方法也是适合信息技术新课标要求和信息技术课程新理念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三环六步教学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我以黑教版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第六课《Windows7的磁盘维护》为例,谈谈这种方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

1.课前环节(预习)

在课前我仔细研读、分析教材,设计好导学案,引导学生进行预习,并根据本课内容要求和学生学习情况设计A、B两个思考题,同时要求学生登录教学网站、阅读资料、回答思考题,使他们认识到磁盘维护和清理的重要性。

2.课中环节(学习)

(1)导入新课,明确这节课的学习目标:①利用Windows7自带的系统工具中的磁盘清理程序对磁盘分区进行清理。②利用系统工具中的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对磁盘分区进行磁盘碎片清理。(2)要求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遇到疑难问题与同组同学研讨共同解决。教师巡视,检查小组学习情况。(3)练测拓展、合作探究。要求学生先完成两个任务“利用磁盘清理工具对其他分区进行磁盘清理”以及“利用磁盘碎片整理程序对各个分区进行磁盘碎片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进行磁盘碎片整理。最终明确“磁盘清理”和“磁盘碎片整理”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最好先进行“磁盘清理”。(4)展示评价,达成目标。由各小组推荐代表对各自的思考进行总结,明确收获与问题。

3.课后环节(跟踪记录)

(1)填写好上机记录。(2)完成导学案。

三、三环六步教学法的成效

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六步教学法;启动机;教学设计

一、研究背景

汽车产业是我国经济支柱产业,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亟须汽车专业人才,然而高等职业院校毕业学生与汽车企业的要求存在较大的差距。怎样培养出适应我国汽车发展的“适销对路”的高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工作者应思考的问题。

汽车电器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原有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在课堂上把所有的理论知识讲完,然后在学期末安排一周实训课,造成了理论和实践相脱节。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学生感觉枯燥乏味,学习积极性难以调动;在进行实训时,无法在实践中结合理论操作,因此影响了高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二、项目教学“六步法”

基于工作过程的项目化教学过程,应当保证工作过程结构的完整性,即包括明确任务、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控制和评价反馈等六个阶段。如姜大源教授所述的六个普适性的步骤――“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这就是高职项目化教学中通常采用的项目教学“六步法”:资讯是学生获取与项目任务相关的知识和信息;计划是为完成项目任务制订的初步可行的方案;决策是通过研究、讨论等一系列活动最终确定实施方案的过程;实施是学生按照实施方案独立完成工作的过程;检查是针对最初给定的工作任务要求进行核对的过程;评价是对完成工作任务的表现和质量进行总结的过程。

汽车电器课程作为汽修专业的专业核心课,必须紧紧围绕着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实施教学。因此对该课程项目化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具有较强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三、项目教学“六步法”教学设计与实施

我院汽车电器课程总计划学时为48学时,该课程项目化教学设计的突出特点是项目来源于生产实际,并按项目教学“六步法”完成每个任务。下面以“任务3.1启动机的拆检”为例,说明项目教学“六步法”在汽车电器课程中的教学设计与实施,具体实施如表1所示。

“启动机的拆检”项目教学“六步法”实施过程表

在教学实践中,利用项目教学“六步法”组织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的自觉性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资讯阶段,学生自觉自律性、主动性较差;实施阶段学生参与协作能力较差,部分学生不能很好地参与到学习过程之中。

参考文献:

[1]丛文龙.关于学习情境实施“六步法”[J].职业教育研究,2010.

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魏书生;六步教学法

一、“六步教学法”的优点

(一)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结合第一部分对《桃花源记》教学案例的详述,“六步教学法”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定向”环节是教师引领同学们制定本课的学习目标,如果缺少教师的指导,学生制定的学习目标会有缺漏或偏离重点;如在“答疑”环节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更重要,学生提交的问题哪些是重点,哪些是非重点都需要老师挑选之后再对其讲解;再如“自结和自测”两个看似与教师主导不太紧密的环节都需要教师指导学生自结学习过程,而并非只是知识内容。

(二)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六步教学法”就很好的体现了能力成长比知识增长更重要。其每个环节都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从“定向”环节中师生共同商定《桃花源记》的学习目标,到“自学”环节学生独立自主地解决每一个问题,到“讨论和答疑”环节中师生间、生生间思想的碰撞,再到最后的“自结和自测”环节同学们检验和总结自己的学习成果,巩固所学知识,都在无形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三)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以学生为主体的“六步教学法”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定向”环节由老师和同学共同讨论、制定学习目标,改变了传统的由老师独立制定目标的方式,增加了学生的参与度,这样才会充分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再如,“自学”环节改变了传统的满堂讲的方式,教师由重视“教”转向重视“学”,学生由“被动”变为“主动”,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不断探索教学方法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六步教学法”也不例外,“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和自结”六个环节环环相扣形成一个高效的学习系统。如“定向”环节制定学习目标;再如“自学”环节是对本节课知识的巩固,提高了学习效率。

(五)实现完善的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根据教学过程可分为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及时评价,其主要职能是反馈;终结性评价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后对学生进行总结性评价,其目的对学生做出评定。

“六步教学法”实现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的结合。“讨论”和“答疑”环节便是形成性评价,可反馈出学生的学习程度,并加以改进。“自测”环节便是终结性评价,是对本节课的学习效果进行“回顾式”评价。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同时实现了评价的反馈、调整、改变等功能。

二、“六步教学法”的局限性

(一)“应试有余”

1、“六步教学法”存在明显的知识主义倾向。首先,“定向”环节的严密使同学们无法突破学习目标进行其他探索性学习;其次,“自测”环节对学生所学知识进行巩固是明显的注重知识的获得而轻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养成;最后,即使魏书生老师注重对学生的素质养成,但考试作为最终的评价方式是学生需要应对的。

2、“六步教学法”注重机械训练。正如魏书生老师本人所说“我是基本上不教的,只是把同学们和我的想法统一后,规定制度和规矩,变成具体的措施,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按规矩去做。”“制度和规矩”等词明显体现出了“六步教学法”的机械和模式化,真正优秀的教学方法应该是灵活的,可适时而变、因人而异的。注重机械训练的“六步教学法”是应试的产物。

(二)“素质不足”

1、“六步教学法”缺失情感关怀。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是新课改的三维目标。而“六步教学法”以学习语文知识和发展能力为目标,缺少了人文性。对文学性和文化教育强调不够。

2、忽视语文素养的全面发展。新课标所提出的语文素养包括:字词句篇的积累、语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和口语交际能力、审美情趣、文化品味、知识视野、学习方法和学习习惯、思想观念等内容。目的在于提升学生知识本位和能力本位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文化底蕴。但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是在旧的教育体制下,以应试为目标提出的,忽视了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启示

(一)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终身学习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不竭动力,教育者应树立宽阔的视野,不断学习,汲取“六步教学法”的优势:营造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实现完善的评价方式等,摒弃其局限性,形成自己完善的教育教学方法。

(二)立足实践,不断发展

“六步教学法”是魏书生老师在实践中形成的教学方法,学习其方法不能仅仅简单模仿,要知道“任何一种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都需要抓住其神而不是简单模仿其形,要不断对其原理进行学习,否则只模仿其操作方法是达不到预期效果的。”要求教育者立足实践,走出自己的道路,并不断博采众长,丰富自身。

(三)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一方面,“六步教学法”的形成基本上是在上世纪80年代,符合当时的时代特征,但随着时代的发展新的课程改革被提出,其思想便具有了局限性,所以教学法的发展应与时俱进。另一方面,“教学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教育者不应追求一种或几种固定的模式,要不断努力学习,创造出新的教学方法,也可将“六步教学法”尝试运用到其他学科中。

作者简介:王亚青(1994.3-),女,本科,河北大学教育学院13级教育学,研究方向:教育学。

参考文献:

[1]徐凯.新课改背景下六步教学法在不同问题类型教学中的具体应用研究[D].[硕士学位论文].河北:河北师范大学,2013.

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4篇

六步教学模式由我国当代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书生先生通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探索出的的一条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新途径。多年来它被广泛的应用于不同学段的语文教学中,也有许多优秀的一线的教师,尝试将六步教学模式应用于数学、历史等学科教学中,例如张素坤、徐宗禹老师分别尝试将六步教学法应用于数学、历史的课堂教学中,但罕有教师将其应用于英语教学中。

六步教学模式虽然属于语文教学模式,但是汉语和英语同属语言,具有工具性、人文性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

就工具性而言:语言教学承担着培养学生语言知识、言语技能、言语交际技能的任务。①语言知识。包括语音、词汇、语法等语言要素的知识和相关的理论知识。②言语技能,包括听、说、读、写的技能及这些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③言语交际技能,即一个人用语言进行交际的技能,它在强调言语准确性的同时,还要求言语的得体性; 就人文性而言: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它传承、发展和创新着人类的文化,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性。语言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任务,即学生通过语言课程的学习能够开阔视野,丰富生活经历,形成文化意识,增强爱国主义精神,发展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品格和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因此综上所述六步教学模式具有可迁移性。

2 六步教学模式在英语课堂的实施

2.1 定向

定向是学生确定学习目标过程。主要采用两用方式,第一种方式为课上师生共同制定。第二种方式为学生自己制定。学生依据教师课前下发的导学案中明确提出的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制定适合自己的学习目标,课上向同学展示。

阅读课,主要采用学生自己制定学习目标的方法。教师在课前编写导学案,并在导学案中明确提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教师制定的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制定自己的学习目标。并把自己的学习目标,写在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的下方。教师所制定的教学目标是比较宏观、面向全体同学的,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出适合自己的具体学习目标。

2.2 自学

自学环节是六步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得以顺利实施的保证。新课程改革开始后,我市选用了人教版教材。人教版教材具有话题广泛、语言材料多样、词汇量大的特点。但我校学生英语基础较差,掌握的词汇量小、语法薄弱,因此教材对我校学生来说存在着普遍偏难的现象,学生在学习教材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困难。例如在阅读课上,课文中出现的新单词、旧单词、语法知识、句子结构会对他们的阅读理解造成多重障碍,教师忙于帮助他们扫清这些障碍,课堂教学无法顺利开展。因此只有学生课前开展有效的自学活动,做到扫清词汇障碍,初步了解文章大意,才可以在教师的引领下训练阅读技能、培养阅读能力,挖掘课文中传达的更深层的信息。

由于阅读课课文篇章较长,词汇量较大,教师通常把自学活动安排在课前进行。自学活动的目的是使学生扫清阅读过程中的词汇障碍;理清文章的脉络,了解文章的内容;准备小组活动的材料。为了保证自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教师通过编写导学案的方式,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确定学习内容,捋清学习思路,开展有效的自学。在学案编写的过程中,教师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例如在布置任务时,明确给出完成任务的方法。

完成导学案并不意味着完成自学过程。教师设计的导学案是面向全体同学,因此学生要根据自己的水平、层次,为自己增加或删减学习的内容。 为了保证导学案完成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自我监控意识,师生共同设计了学案完成情况记录表,要求学生每日填写。记录完成时间,评价完成情况,记录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法、总结收获。教师在课前对学案进行批改,了解学生的预习情况,并根据学生的基础水平,对学案完成的情况进行等级评定,评出每日的优秀学案。同时教师要对学案的完成记录表进行查阅,通过此表与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对记录表中提到的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给予方法指导,对学习中学生采有的效的学习方法、取得的进步给予肯定,鼓励他们继续努力。

2.3 讨论

在讨论环节中,教师根据课型,课程内容的特点、设置话题、任务,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每当新的阅读课开始阶段,利用5到10分钟的时间进行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目的是检查预习效果。

讨论是六步教学模式实施中的关键环节。教师采用师生共同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小组竞赛等形式完成此环节的教学。为了保证此环节的顺利进行,在六步教学模式实施前,笔者对班级进行了分组,制定了小组评分规则、奖罚机制。

全班共分6组,每组5人。分组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充分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水平、学习能力、性格特征、性别差异等因素。让不同特质、不同层次的学生优化组合,使每个小组都有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生。实际操作中注意把善于表达与(下转第140页)(上接第113页)沉默寡言的学生搭配、活泼好动与性格内向的学生搭配,这样不仅有助于小组角色的分工,也可以使每一个小组中都有拥不同风格的学生,利用互补的优势提高合作学习的质量。同时为了保证组间竞争的公平性,笔者以高一下学期期末考试成绩为依据,对各小组的平均成绩进行了计算。并根据计算结果对分组情况进行调整。

在讨论环节中,教师根据课型,课程内容的特点、设置话题、任务,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每??新的阅读课开始阶段,利用5到10分钟的时间进行分组讨论、小组竞赛。目的是检查预习效果。

2.4 答疑

答疑是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疑问进行解答。实施形式比较灵活、教师可以根据课堂教学情况随时调控。主要有学生解答及教师解答两种方式。采用何种形式,由问题的性质决定。如果是集体性的问题,交由全班同学讨论解答。但如果是个人问题或是小组问题,教师可即时给予方法指导,由学生实践解决问题。

2.5 自测

自测是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检测。主要采用学生出题和教师出题检测两种形式。在阅读课中,通常采用教师出题的形式。为了检测学生对重点单词、短语的掌握情况,开展小组竞赛。

2.6 自结

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5篇

魏书生老师是我国着名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劳动模范。虽然他担任的是中学语文教学工作,但语文教学是相通的,他的很多方法理论是值得我们去学习、去思考、去借鉴的。六步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魏书生老师的课堂讲究少讲多读,他认为“讲得少,教师才更珍惜讲课的时间,仔细考虑哪是必讲的内容,哪是讲了以后学生能记得住、能理解的内容。讲的少学生才可能记住。读得多,学生才可能提高阅读的能力。”所以他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探索出独特的教学方法——“六步课堂教学法”。昨天我们有幸观看了《魏书生六步教学法》视频。收获很大,受益匪浅。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点。

一、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每节的重点即从本节的角度看,更重要的的是从单元,从整册书,以致从学科总体目标角度看,从期末复习的角度看。

二、自学。目标明确,学生可以驾驶着自己思维的汽车向目标行驶。

三、讨论。经过自学,大部分难点可以解决,不能解决的,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研究自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疑去解决。

四、答疑。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五、自测。自我检测,测验方式不同,学生可以根据学习重点自己出题,自己答自己的题,也可以请一名学生出题,大家答,也可以每组出一道题,其他组抢答,检查学习效果。

六、自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简言之,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这六个环节既是独立又紧密联系的。

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学案导学 高中语文 六模四步 高效课堂模式

【中图分类号】G4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4)08-0150-01

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认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现代教育显著的特征之一就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普通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基础教育的任务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这样一种先进理念的引领下,我校2008年在学习了东庐中学、杜郎口的先进做法的同时,开始了学案教学的探索。

“学案导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实际,以课标课本为纲,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为主线设计的教学活动方案。高效课堂,是高效型课堂或高效性课堂的简称,具体而言是指在有效课堂的基础上、完成教学任务和达成教学目标的效率较高、效果较好并且取得教育教学的较高影响力和社会效益的课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经过三年多的课题研究和课堂实践,我们在学案导学教学模式上初步形成了学案导学下的“六模四步”高效课堂教学模式。

“六模”即导学案设计模式分为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及难点、基础知识教学、中心教学内容、巩固训练、归纳总结、当堂检测六个模块,每一模块都有具体的要求,要依据课本,以本为本,根据新课标及考纲,以纲为纲,准确明晰学习目标及重难点,每一模块都要有学法指导,每一模块都要有时间预设。学习目标和学习重点及难点模块要依据课本,以本为本,根据新课标及考纲,以纲为纲,准确明晰学习目标及重难点;基础知识教学模块,包括知识回顾、知识链接、基础知识等学生可以通过自学和结对解决的问题;中心教学内容模块,依据学习目标及重难点,设置便于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研读共品的问题;巩固训练;归纳总结模块,学生反馈,教师精点;当堂检测模块式对知识的拓展运用。

“四步”即学案应用于课堂的“四步”基本导学模式:第一步:独立思考(限时完成学案基础知识的教学),第二步:结对交流(同桌交流,互相检查,互相讲解,对基础知识和比较简单地问题进行自主学习),第三步:小组交流(对中心内容或较难问题共同研读,合作探究,是一个全员参与的过程),第四步:展示反馈(根据问题的价值,采取组内展示、起立展示、台前展示等不同的方式)。

这四步是学生在课堂的学习活动,那么这种模式下教师的任务是什么呢?教师的任务也是四步:

第一步工作是在备课环节,高效的课堂必须有更精心的备课,学习目标,重难点,问题的设置,时间的预设,精讲点拨的预设,课堂情况的预设都学要我们更精心的思考、准备。第二步课堂巡视,掌握学情,随时指导。第三步学生活动的安排与操控。第四步精讲点拨与设计多元评价。

“六模四步”的教学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体性,学生一改被动的学习地位,积极主动地参加到教学活动中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注意力。我们对实验班所作的学习态度、学习兴趣问卷调查表明,实验班在学习态度、学习兴趣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学生对现有的课堂教学方式的满意率由原来的仅有9%,上升为65%,大部分学生能够自主的学习。

提高了教学质量,学生成绩明显提高。我们对实验班与对照班的语文成绩作了全面的统计和对比,结果表明,实验班的学习成绩都比对照班有明显提高。

学案导学下“六模四步”教学模式是一种可行的、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实验的方法,它对改进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帮助学生学习和巩固知识、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有着很好的作用。学案导学下“六模四步”教学模式没有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一般也不会限制学生的思维,但在设计和使用学案的过程中应该更多地征询学生的意见,吸收学生参与学案的设计。应该注意不同年级、不同性别学生对学案的要求,使学案具有更强的适应性;不同文体学案的设计和使用应该有不同的特点。因此应该加强对学生的研究和对不同文体特点的研究,注意吸收和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增强教师的理论修养。

参考文献:

[1]教育科学出版社《高效学习的心理学研究》

[2]程汉杰主编《高效阅读锦囊快速理解》(高一、高二、高三)

[3]广西教育出版社《语文教学思维论》《语文教学艺术论》

[4]《语文教学情境论》《语文教学设计论》《语文教学考试论》

[5]钱梦龙《导读的艺术》

[6]武玉鹏《名师研究》

[7]潘庆玉《语文教学发展论》

[8]倪元宝《语言学与语文教育》

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 自学指导;互教;引导评判;训练

“三步六环”教学法是我们以前的几位老师在前辈秦开科老师的指导下,为适应新课改理念探究出来的一套教学模式。这里,我谈谈自己在教学中使用这一教学模式的具体做法和一点感受,一些困惑。

“三步六环”的“三步”包括自学、互教和训练三步,“六环”包括导入、自学指导、巡视自学、检查自学效果、引导学生评判和当堂检测这六环。下面我以高二选修教材《古代诗歌散文欣赏》中的《李凭箜篌引》为例,谈谈我的具体做法。

第一步:自学。这一步中包括三个环节:指导目标(即导入)、出示自学指导、教师巡视自学情况(即学生讨论)。

“导入”环节,我首先播放周杰伦的《东风破》片段,让学生说说听了音乐之后的感受,自然引入新课,激发学生欣赏《李凭箜篌引》的兴趣,然后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介绍作者、解题。这一环节大约用5分钟时间。

第二环 出示自学指导:

1.朗读诗歌。要求:读准字音,正确停顿,把握节奏;初步感知诗歌的内容和感情。

2.结合文下注释,并联系上下文,从字面上理解诗歌的内容。有不理解的地方可暂时存疑,等待讨论时解决。

3.找出诗歌中的意象,结合诗人的身世经历,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把握诗歌的感情。

4.从修辞、炼字、表现手法、语言特点等方面谈谈这首诗歌的艺术特色。

第三环 教师巡视自学情况,督促、指导学生自学。

这一步三环大约用10分钟时间,关键是设计自学思考题,督促学生人人自觉学习。

第二步:互教 这一步包括两个环节:检查自学效果和引导学生评判。

第一环 检查自学效果 这一环节中,要求学生以4-6人小组为单位,各自谈谈自己自学的情况,并讨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要求人人动脑动嘴动手,讨论后仍不理解的问题可继续存疑,留待下一环节中解决。

第二环 引导学生评判 这一环节中,教师主要引导学生展示汇报探究结果,并互相评判、补充、解疑。必要的时候,教师可以进一步解疑、补充、完善。具体教学过程这里不再详述。

这一步两环大约用10分钟时间,关键是学生发言的质量和老师的补充讲解。

第三步 训练 这一步中包括一个环节,即“当堂检测“。在学习《李凭箜篌引》时,这一环节我主要设计的有三种形式:学生小结本节课的重点并谈自己的收获、比赛朗读背诵和笔练。笔练的内容主要是根据教学重点让学生选做“三维设计”上的习题,另外安排学生听了琵琶曲《高山流水》,写自己的感受。

这一步一环大约用15分钟时间,主要目的是检查本节课的学习效果,关键是笔练的内容要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和“双基”。

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三环六步 活化 探究 合作 自主 高效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模式成为教师的当务之急。为此,大庆市育才高级中学推出了“三环六步”教学法以适应课堂教学改革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主动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使老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与合作者。

“三环六步”教学法,“三环”即课前、课中、课后三个环节;“六步”即预习、示标、研习、探究、达标、跟踪六个步骤。它是以课前预习为前提,以学习目标为核心,以目标导学为手段,以自主学习为主旨,以探究合作为方法的教学模式。

一、以课前预习为前提。以学习目标为核心。活化课堂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课前的预习很重要,无论教师以何种形式设计课堂活动,都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课前的预习当然不能完全拘泥于导学案,而是要在教学目标的指导下,灵活运用教学手段。所谓以学习目标为核心就是让课堂活动始终围绕学习目标,形成不同的学习方法,不同的课堂活动,让师生共同投入,互相交流,帮助学生将其所学知识变成语言技能,培养学生以交际为目的初步运用语言的能力。

现行的英语教材内容各个模块主题有别,活动的方式也不尽相同。对于那些程序性强,趣味性弱的模块,往往教师讲得吃力,学生听得不轻松,效果也未必好。面对这种情况,在实际教学中,笔者是这样处理的:在让学生熟悉课文后,依据课文的基础,教师进行演示。学生不但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而且巩固了知识,提高了语言技能。比如,高一英语必修1Mod-ule 2 My New Teachers本模块以新教师为话题,介绍了具有不同教学风格和个性特征的教师,旨在通过模块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描述教师及校园生活。课前教师布置预习任务,学生分组完成。学生在阅读教材,自主习标后,对自己的老师进行描述。上课时在大屏幕上打出各科老师的生活照,做到图文并茂。学生以My favourite teacher为题,书写自己理想中的老师。这一环节锻炼了学生说和写的能力,完成了能力目标。通过这个模块,学生也加深对老师的了解和热爱,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完成了情感目标。

二、以目标导学为手段,以自主学习为主旨,活化教学手段

新教材的每个模块都设置在一定的情景中,这样运用灵活、恰当的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景生动、形象的表现出来就显得至关重要。“三环六步”教学法要求以目标导学为手段,以自主学习为主旨。

在英语必修2 Module 3 Music中,介绍了音乐家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以及他们的伟大成就,笔者找到三位音乐家著名的代表作其中的一些片段,在课堂上给学生欣赏,然后分组讨论:谁是你最喜欢的音乐家?为什么?学生讨论热烈,并得出结论,音乐家的成功都是勤奋换来的。有的学生带来自己的乐器,进行表演,都及时给予鼓励。在表演的过程中笔者也发现了学生们的智慧、灵感与多才多艺。我们的学生多需要发现与鼓励啊!

学习必修2 Module 6 Films and TV Progammes这一模块时,笔者从网络上下载一些影片的资料和海报,从录像带上截取影片的精彩片段。例如教材中提到的《哈利波特》,《卧虎藏龙》,和斯皮尔伯格的著名影片,生动的展现了一个精彩的电影世界。

三、以自主学习为主旨,以探究合作为方法,活化训练方法

无论是课堂内容的安排,还是教学手段的设计,笔者认为都应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中心,以提高学习能力为目标。要达到这个目的,对学生的训练与一定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如何让学生愿意接受练习是训练的关键。这就要讨论到“练测拓展,达成目标”这一阶段。“三环六步”教学法提倡的重要一条是“用中学”,即通过听、说、读、写来训练语言,逐步掌握运用语言的能力。

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9篇

摘 要:机械制图是中级技术学校机械加工类专业一门重要的技术基础课,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思维能力。只有学好这门“工程语言 ”,学生才能运用机械制图的基本知识学好后续专业课程。笔者结合教学实践,以基本几何体中正六棱柱的三视图为例,着重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 :任务驱动教学法 机械制图 三视图

传统的机械制图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讲授,学生练习,讲授的知识点多、细、难,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学生的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而任务驱动教学方法能很好地弥补传统教学的不足。

所谓“任务驱动”就是在学习的过程中以任务为主线、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改变了以往“教师讲,学生听”,以教定学的被动教学模式,创造了以学定教、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协作、探索创新的新型学习模式。整个教学过程可以分为任务设计、任务实施和任务评价三个阶段。笔者以基本几何体中正六棱柱的三视图为例,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在机械制图课程中的应用。

一、任务设计

1.分析教学内容,明确任务目标

教学内容:基本几何体中正六棱柱三视图的学习,包括正六棱柱三视图的画法及尺寸标注。

能力目标:能够正确绘制正六棱柱的三视图及标注尺寸。

任务目标:通过完成任务,达到能力目标和知识目标的结合,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2.根据学生特点及知识储备,确定任务项目

学生已经学习了三视图的投影规律及物体上顶点、棱线、表面的投影,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此外,正六棱柱的形体结构比较简单、常见、易懂,因此,教师要抓住机会,让学生接受任务、完成任务,以满足其成就感和求知欲。在教学时,学生对于基本几何体并不陌生,教师要理清步骤,让学生按照步骤一步步完成。

3.确定具体任务目标

任务1:课前制作正六棱柱,加深学生对正六棱柱形体结构的认识。

任务2:分析正六棱柱结构特点。

任务3:正确绘制正六棱柱的三视图。

任务4:在三视图正确地标注正六棱柱的尺寸。

二、任务实施

1.任务引导

课前展示正六棱柱的制作过程,学生在课前完成制作。教师在课上根据学生制作的模型来讲解正六棱柱的概念,结合学生初中学过的有关知识,启发学生分析在日常生活中和生产实习中见过哪些外形是六棱柱的物体,或含有六棱柱结构的物体。利用模型引导学生分析正六棱柱的结构特点,即:两底面是全等的正六边形;六个侧面是全等的矩形,且都与底面垂直;六条棱线等高,且与底面垂直。在分析时,教师要起到引导作用,采用对学生分组指导和小组合作学习,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通过课堂任务,突破难点、重点。在操作的过程中,学生难免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但这些错误会让学生的探索更加深入,此时,教师要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2.任务演示

教师合理摆放正六棱柱模型,启发学生思考围成正六棱柱的各个平面的种类名称,引导学生对照模型分析正六棱柱的三视图,要注意分析两个底面和六个侧面的投影,特别注意分析形体上的投影面垂直面的投影。分析时要结合前面所学过的物体棱线的投影和物体表面投影的有关知识,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最后,学生动手尝试三视图的草图绘制。

3.任务执行

演示结束后,学生分组讨论并根据演示来进行三视图的绘制及标注尺寸,尤其注意左视图和俯视图要符合宽相等的投影规律。以往学生绘制时往往使其宽度等于主视图的“长”,教师要给予正确引导,让学生分析出长和宽,即:长等于正六边形的对角距,宽等于对边距,两者是不相等的。教师要特别强调,防止学生出现错误。

三、任务评价

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把学生的作品进行展示,推荐优秀的绘制图形让大家欣赏,并请学生分析自己的不足。最后,教师根据整个过程的实施和结果,总结该次课程中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学生自主学习、小组学习情况及在整个实践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该次课程虽然内容简单,却是任务驱动教学方法的一次很好的尝试。

总之,任务驱动对学生而言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对教师而言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方法。它改变了传统的教与学的结构,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有助于形成“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使理论知识的学习与实际操作的训练相结合,学生的操作技能、识图能力都能得到一定的提高。

参考文献:

[1]谷江南.AutoCAD与机械制图融合式教学的探讨[J].职教论坛,2010(23).

[2]董火琴.浅议任务驱动法在“机械制图”教学中的应用[J].科教文汇,2010(10).

[3]郭岩.以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探析[J].西北职教,2007(10).

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认识;人力资源管理

同志在《实践论》中用简明的语言概括了人类认识的总规律:“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的进入了高一级的程度。”这一公式是作为《实践论》的结论提出来的,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创新的重要标志。

本文试图用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一认识的总公式,运用到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当中。使教学更加生动。在新的教学条件下重新解读这个公式,把握他的深刻的内涵和价值意义,必将给我们新的智慧、力量和方法的启迪。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课程主要讲述的是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原理,阐述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知识的基石。由于理论性太强,学生难以理解,更谈不上掌握。如教材的整个章节就六章,也是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为标题的,如第一章就是人力资源规划。此前学生并没有接触过这六大模块,而本书就直接对概念进行阐述,由于学生没有接触过人力资源管理,所以任凭教师对概念解释的多么全面、深刻,学生仍是只知其表,不知其理。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②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来源于实践,由感性认识发展到理性认识是认识发展的两个必经阶段,人的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终上升到理论,理论反过来又能更好的指导实践。而《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的教材仅仅强调了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见图1),确忽视了认识过程必经的实践阶段。

基于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理论,笔者提出四步教学法(见图2)。所谓四步教学法,是指将教学内容分四步完成。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原则。

第一步,绕开人力资源中抽象的六大模块部分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以学生为主,由教师指导学生分组“模拟公司”进行角色扮演。其中扮演的角色有总经理、人力资源部经理、招聘经理、培训经理、绩效经理、劳动关系经理,所有岗位都有教师提供的岗位说明书。学生按照岗位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模拟,学生根据模拟(实践)当中遇到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

第二步,学生根据模拟演练,谈自己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解,教师以此为契机引出人力资源管理的教学任务“六大模块”的理论。也就是从实践到认识的阶段。

第三步,进行第二次教学模拟,本次模拟以学生为主导。要求学生在模拟中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各大模块的整体流程。

第四步,进行纯理论教学。

四步教学法是为了让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产生感性的认识,再由教师引导上升到理性认识的阶段,最后将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运用到实际中去,不断实践不断认识。由于这种方法是遵循马克思主义实践观中“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条原理的,故称之为四步教学法。

一、实施四步教学法的前提

1、“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③。所以四步教学法要求教师能够搜集一些企业人力资源的相关问题,而不是在没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指导。

纵观所有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教材,都是以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配置、培训与开发、绩效管理、劳动关系管理为标题的六章。与现实工作脱节,学生无法知道这六大模块与实际工作的联系。四步教学法讲的是模拟,学生在模拟演练中体验企业实实在在发生过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因此在备课环节教师要广泛搜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遇到的实际案例,更好的为学生“出题”“解题”。

2.四步教学法要求教师有眼利耳聪的能力。实施四步教学法要把学生分组进行演练,而教师必须做到坚固每组学生,在学生模拟演练中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足,使模拟演练更加逼真。

3.四步教学法要求教师有一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企业从业经验,不能像“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势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做人的感性活动,当做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④“在马克思看来,以往唯物主义思维方式的主要缺陷,在于它只是就对象看对象、就客体谈客体,而且是只凭借直观的形势去理解世界,不懂得要从人与世界关系的角度,联系人的主体的、感性的、现实的活动即实践去理解他们。”⑤强调了人应该在实践中证明自己思维的真理性、直观性的原则。也就是教师不能就教科书谈教科书,凭借自己对企业的猜测去理解企业,而必须有实际的企业工作经验,这样才能够把课讲得理论联系实际,生动有趣。而目前人力资源管理教师的从业现状是,大多数毕业于211、985院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通晓书本知识,可谓满腹经纶,但从未接触过人力资源管理实实在在的工作。没有企业工作经验。这样讲起课来难免枯燥,与实际连接不紧密。笔者建议这些教师可以利用寒暑假在企业进行一些挂职锻炼,这样传授知识中就不会显得枯燥、无味。

二、实施四步教学法的过程

1.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在传授专业知识前先让学生进行实践,也就是模拟演练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角色。在模拟演练后让学生谈认识,教师进行补充,然后进行理论教学模块。理论教学模块要以学生在模拟演练中出现的问题为导火索进行切入。这样对于初次接触人力资源管理的学生而言就成功破冰了。当学生了解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的流程之后再去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已经是“拨云见日”了。

2.搜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案例。搜集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实际案例是四步教学法中重要的一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教师可以利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一些案例为学生进行课程讲解。这样更具有说服力。在搜集案例中,教师也可以利用互联网进行案例的搜集比如管理资源吧,还可以参考一些实战的书籍如“2012人力资源24模块操作案例大全”,这样老师和学生都会从实践中成长。

3.进入课堂教学。课堂教学是实施四步教学法的关键步骤,课堂应该选择在专业的人力资源模拟实验室,或者桌椅能够随意摆放的大于100平方米的教室。学生不要超过40人。上课前应该准备好学生模拟演练需要的剧本(包括岗位说明书、模拟的流程、模拟控制时间等)。根据重新编排的授课结构,根据四步教学法(见图二)进行授课。四步教学法需要完成的具体任务如下:

第一步实践:“实践演练”(模拟演练)。在制定教学计划时应该注意到,人力资源实操课程中只能涉及到一些简单的流程性的项目,限定在学生既可以接受,又能够与人力资源的六大模块紧密相连。上课时根据教学内容首先播放人力资源工作的短片。对于初次涉及的基本概念,教师只需要做一个最基本的讲解,给学生一个大概的印象。课件播放后,布置模仿演练内容,教师可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布置演练内容,如本节课讲授培训与开发,那么教师就布置和培训与开发相关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动手,体验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乐趣,模拟演练结束后,学生对演练进行总结。教师肯定学生取得的成绩,进一步增强学生对人力资源工作的兴趣。这样做的根本目的在于让学生对人力资源工作产生感性认识,使学生掌握一些人力资源工作的“经验”。第二步认识: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中的其中一块中的理论知识。遵循实践到认识的原理。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因此在制定这一阶段的教学计划时,应该注意课件与教材相结合。一方面讲授教材的内容,一方面播放课件。用课件来演绎教材,用教材来阐述课件。详细讲解,深入学习。将人力资源的概念、原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阶段。第三步再实践:遵循“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哲学原理,完成了第二步的教学任务之后,学生对人力资源管理已经有了深刻的认识,具备了一定的理论水平。再次基础上我们再来一遍模拟演练。这次演练主要以学生为主,让学生自己写“剧本”自己演绎“剧本”。完成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整个过程。第四步再认识:对于学生来讲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重点还是理解和掌握人力资源的基础知识,我们还是应当回到理论知识这个重点上来。经过三个步骤认识、实践、再实践,学生已经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技能了,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也不再陌生。这时候由教师趁热打铁再传授一遍理论课内容。到了这一步学生就很容易掌握了。

三、实施四步教学法的效果评价

四步教学法的实施,是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创新。一方面它符合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规律,体现了人力资源管理教学的新特色。另一方面它展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无缝焊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四步教学法的实施能够有效地改变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厌学,教师厌教的被动局面。

四步教学法的实施能够让学生找到了学习人力资源管理的乐趣,成绩稳步上升。

四步教学法的实施能够让教师积极探索教学改革的新思路,工作成绩节节提高。

【参考文献】

①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M].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0.

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高效课堂 六步教学法 民主 和谐

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主张民主化教学,课堂上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助和谐的关系: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服务者,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的主体,这样的关系有利于使学生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内动力。要形成这种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就需要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是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劳动模范魏书生老师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视科学与民主,创造出的新的教学方法。

一、谈一谈六步教学法在政治课堂教学中的运用心得。

笔者以政治必修三《文化生活》第五课第二框《文化创新的途径》授课为例,谈一谈如何运用现代教学方法创设课堂环境的。本框内容结合全国教育改革专家魏书生老师提出的“教师课堂教学十项要求”和“学生十二个学习习惯”(见备注),同时运用“六步教学法”,并以“六步教学法”贯穿课堂教学始终。(六步教学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个环节。)

首先,定向。即让学生明确学习目标。学习目标要精心设计,既要包含重难点,又要分高、中、低三个层次,目的是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同时要尽量简明、容易记忆。这节课我用数量词(3、2、1)的形式给出学习目标“文化创新需要三个途径、克服两种错误倾向、坚持一个正确方向”,并且使学习目标始终出现在多媒体页面右上角,有助于学生加深记忆,明确本节课要完成哪些学习任务。

第二、自学、讨论环节是六步教学法的重要体现,通过自学、小组合作讨论,一些较易掌握的知识就不必在课堂上过多研究,这样就可以把学生的时间和精力放在重难点知识的学习探讨上。如: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较易理解,学生通过图文资料很容易就能总结出是立足于社会实践。这时教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回答这一问题就需要复习上一框题的知识,这样做有利于温故而知新,加强知识的前后衔接。

第三、通过自学指导给出自学问题、学习方法和充分的自学讨论时间。学生在自学讨论过程中出现意见分歧,或是不能解决的问题适当做出标记,留在课堂上解答。解答时也要以学生答疑为主,教师适当引导。本课在学习文化创新的两个基本途径“继承传统 推陈出新”和“面向世界 博采众长”时,通过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事例让学生产生共鸣,总结出理论知识,又通过教师介绍我国的原创艺术——杂技芭蕾,使学生感受到中国人民的首创精神,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

文化创新要克服两种错误倾向,这是本课的难点,我在设计环节时,使用了通过标记重点字词的形式让学生们能更直观的理解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和的区别,又通过实例“连连看”,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这一知识点。

通过设置问题“举例说明:社会生活领域和学习过程中是否也需要创新”,开拓学生思维,进行知识迁移,使学生感悟到创新的途径不仅仅可以运用到文化领域,也可以运用到经济、政治、自身学习等方面,由此感受到——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我们要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力量。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升华。

第四、自测 。原意是“根据定向指出的重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测学习效果。”但是根据所学框题内容的特点和难易度,自测可以灵活运用,例如较难把握的框题内容可以把自测变通为检测。本堂课就是由教师设置了低、中、高难度的选择题,对学生进行检测。对于有争议的问题,先由答对题的学生解答,再由教师适当点拨。记忆习惯是“学生十二个学习习惯”的内容之一,限时记忆有利于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生学习习惯。还可以通过同桌互考、学生间互问互考的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加深记忆。

第五、自结。下课前,围绕授课内容的重点要有总结,可以鼓励学生自己总结本堂课的知识,也可以谈谈自己的收获。先让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和主要收获,再在好、中、差各类学生中分别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各类学生接收的信息都得到及时的反馈。

最后,留课后作业,老师留的作业不一定同时适应所有的学生,所以要留不同层次的作业,设置必做题和选做题。这节课必做题的内容我设置了练习册中的基础习题,便于学生巩固所学教材知识,为高考夯实基础。选做题可以选择发散学生思维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这样更有利于发散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能力。

二、教师课后反思:

(一)政治课堂“六步教学法”的优点

1、克服了教师“一言堂”“满堂灌”的弊端,学生参与课堂学习占据了整堂课的大部分时间。在活动中也是以学生活动为主,这就完全转向了以学生为中心,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从而克服了教师满堂灌的弊端。

2、克服了学生课外负担过重的弊端。本教学法重在向课堂要效率,当堂传授,当堂测试,当堂巩固所学知识,打造高效率课堂。

3、克服了教师不认真备课,课堂随意性的弊端,本教学方法要求每一堂课和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要精心设计教案,不然作业处理不了,学生掌握不了课堂知识,也就无法进行下一课,进而影响整个教学计划。

4、克服了教学中教师只备教案不备学生的弊端。要提高教学质量,除备好教案外,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备学生,对学生承受能力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因材施教,这样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5、克服了片面追求高分而不注重能力培养的弊端。本教学法从思到评,都注重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正所谓教书育人,不仅仅站在一堂课角度,而是在学生以后做人,完成某一件事,处理某一个问题方面,都注意加强如何育人。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传授中注意了各学科尤其文史类知识的紧密联系,起到相互渗透、相互提高的作用。

(二)“六步教学法”教学模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这一模式是主干,不是课堂的全部,即主干部分与枝节部分(课前预习、导入新课、联系、测试)结合起来

2、克服了七个不充分:自学不充分;思考不充分;谈论不充分;提问不充分;质疑不充分;巩固练习不充分;量化评比不充分

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2篇

同志们、同学们:

2011年是“六五”普法工作实施的重要一年,为争取在“六五”普法工作中取得好的成绩,进一步提高我校师生员工的法律素质,全面推进依法治校进程,学校召开了这次会议。今天会议的主题是:“总结‘五五’普法工作成绩及经验,表彰“五五”普法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全面启动‘六五’普法工作,推进依法治校”。刚才,**副书记在“五五”普法工作总结中,全面、客观地总结了我校“五五”普法工作的经验和成效。

下面我就学校的普法宣传教育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过去五年,学校各部门齐抓共管、通力合作,我校“五五”普法工作成效显著

2006年以来,我校在全校范围内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五五”普法工作,全面完成了“五五”普法规划提出的目标任务,取得了显著成绩:2004年评为**省“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示范单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2006年评为“法制宣传教育全国先进单位”。这些成绩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一)普法工作机构队伍、制度体系进一步健全

学校党委高度重视普法工作,调整、充实了“五五”普法领导小组及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院、系、部成立了以单位党政主要领导人为组长的普法工作小组;制定了《**民族学院关于在全院开展法制宣传教育的第四个五年规划》;建立健全“五五”普法工作监督检查制度和奖惩制度。“五五”普法工作开展以来,我校制定或修订规划制度247个,并汇编成册。

我校通过建立健全普法工作的机构队伍、规划制度,建立了在纵向上,党、政、群每条线都有普法工作的骨干力量;在横向上,校、院两级都有普法工作的部门和专门的工作人员的普法工作网络,形成全方位工作格局,为推进“五五”普法工作提供了有力保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领导干部、教职员工、青年大学生学法用法水平进一步提高

普法学习是依法治校的基础工作。校党委每年都以工作要点的形式安排年度学习计划,根据国家“五五”普法精神的要求,将法制教育的内容纳入每学年领导干部的学习、教职员工政治学习、学生素质教育中。学院制定有对各类学习检查、考核的办法,将学习的成效作为领导干部、教职员工考核的标准之一。同时,除了从制度上保证经常性的学习外,我校还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普法学习,切实保证法制学习正规化、制度化。首先是校党委中心学习组带头学法,作广大干部和教职工的表率,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的水平。其次是校党委把全校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学习作为重点来组织,不断强化领导干部的法律意识。再次是广大教职工的法律素质进一步增强。各院、系、部,把法律知识作为教职员工政治理论的内容,此外还参加如WTO知识考试,省教育厅组织的各类法律知识竞赛等。最后是青年大学生的法律意识进一步提高,学校学生学习时间除“政治理论课”教学外,还同班会,党、团活动等结合进行。

(三)普法工作阵地进一步健全发展,形成了普法工作的氛围

“五五”普法以来,学校加强阵地建设,逐步建成了“政治理论课”主阵地、教育阵地、文化阵地、舆论阵地、普法实践基地五个普法工作阵地。学校依托这些阵地,拓宽了“五五”普法工作的渠道,在全校形成了普法工作氛围。其中,尤其是以“五五”普法共建基地、“三下乡”活动基地、“**民族学院青年法学会”、“**民族学院法律援助中心”、法律诊所、法律顾问小组、教育法学研究所等为载体的完善的普法实践基地,增强了广大青年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提高了学生将所学的知识技能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四)学用结合,普法工作中不断创新工作形式

“五五”普法以来,我校普法办,各院、系,各部门普法机构认真组织全校师生员工广泛开展各种普法活动,除充分利用重要纪念日、宣传周、宣传日等重要节点,开展文艺演出、广告宣传、模拟法庭、参观考察、法律知识竞赛、宣传栏、图片展、演讲比赛、报告会等多种形式深入进行法制宣传教育外,还在普法工作中根据情况不断创新工作的方式、方法,力使普法工作更好地体现时代特点和行业特色,切实提高普法工作的实效性。如与**省羊艾监狱共建普法教育基地,监狱学员用失足经历,现身说法,警示当代大学生;青年大学生以青春朝气,感染和启示服刑学员,帮助他们改造。这种互动的方式对两个单位的普法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五)学以致用,依法治教、依法治校、依法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在“五五”普法中我校依法治校、依法执教、依法管理的实际水平有显著提高。“五五”普法以来我校坚持“联系实际、注重实效”的原则,将普法教育与学校各项工作紧密结合,注重把普法工作与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教职工代表大会、学生军事训练、校务公开等工作联系起来,在实际工作中开展普法教育、解决问题。实践证明,这种联系学校工作,联系群众关心的问题,联系群众切身利益去学法用法的好方式效果明显。

二、准确把握“六五”普法精神实质,明确工作目标和任务,按照部署抓好学校“六五”普法工作

《**民族学院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是根据教育部《全国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第五个五年规划》,省委、省政府转发的《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和依法治理第五个五年规划》,在总结我校“三五”、“五五”普法以来所取得优异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的。《规划》明确了“六五”普法的指导思想,提出了我校“六五”普法期间的主要目标、工作原则、主要任务,对“六五”普法工作步骤进行了阶段性的安排部署。《规划》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具有可行性和实际操作性。

学校各级普法机构要认真贯彻落实《规划》要求的各项目标、任务,准确把握“六五”普法规划的精神实质,切实配合好学校普法办的工作,并抓好本院(系)、本单位、本部门的普法工作。坚持法制教育与道德教育并重,坚持法制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为学校改革发展,为学校迎评促建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和法制环境,力争在“六五”普法中取得更为优异的成绩。

三、进一步做好“六五”普法工作的几点要求

总结我校10年来普法工作的成功经验,在“六五”普法中我们应扬长避短,发扬以前工作中好的经验和做法,力争在“六五”普法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现就进一步做好“六五”普法工作提出以下几点要求:

(一)突出重点,分类指导,加强学习,全面提高学校教职员工和青年大学生的法律素质

第一,要进一步抓好校党委中心组带头学法用法。校党委中心组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中心组学法制度、重大事项决策前的法律咨询制度等,提高学校党政领导班子的法制理论素养,提高依法决策、依法治校、依法管理的能力与水平。

第二,要进一步抓好学校处级领导干部的学法用法。要把抓好处级领导干部的学法工作列为学校普法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培训处级干部的法律意识带动各学院、系、部、中心、单位的普法工作,从而提高各学院、各部门、各单位依法治教、依法管理,学法用法的能力和水平。

第三,要进一步抓好教职员工的法制教育。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要将教师学法用法纳入教师继续教育的培训内容,要结合师德师风建设和教育教学业务学习有关法律法规,引导教师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好“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第四,要进一步抓好青年大学生的法制教育。根据大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能力,开展法制教育。强化学校法制教育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继续推进法制教育进课堂工作,充分利用学校“政治理论课”教学加强与学生就业、创业相关的法律知识宣传,使之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继续创新“六五”普法工作的形式、方法,切实提高普法工作的实效性。

作为省“五五”普法依法治理示范单位、教育部“依法治校示范校”、全国法制宣传教育先进单位,这些荣誉的获得肯定过去成绩的同时,对我们今后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在“六五”普法中,我们应继续创新普法工作的形式、方法,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积极探索做好“六五”普法工作的新举措、新方法,切实提高普法工作的实效性。应该寻求一些与学校情况相符合的,能够更好地体现时代特点、学校特色、学校风格的,合情合理合法,入耳入脑入心的法制宣传教育方式。在“六五”普法工作中重点做好以下三点:一是继续推进依法治校进程;二是在全校师生中大力开展诚信教育;三是致力于全面构建和谐校园;四是把普法教育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紧密结合起来。

(三)加强领导,把“六五”普法和依法治教工作不断引向深入

一是要制定工作计划、做好工作总结。学校普法办、各学院(系)普法小组要按照“六五”规划要求,结合实际情况做好每年的普法工作计划,年终要做好年度普法工作总结,使普法工作有序展开。

二是要健全领导小组。学校“普法”领导小组已作调整、充实。各院、系的普法领导小组也要根据人员和工作变动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充实,并将名单上报校普法办。各级领导小组必须担负起相应的普法统筹规划、协调指导和检查督促的责任。

三要保障工作条件。学校、各院(系)的普法机构都要在年度公用经费中安排专项经费,用于普法和依法治教工作。同时,要保证普法工作机构队伍必备的工作条件。

四要建立激励机制。“六五”普法结束时,要像“五五”普法一样评选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并加大表彰奖励力度。对工作不力的单位及其主要负责人,该批评的要批评,该通报的要通报,实行责任追究。要把法制教育和依法治教工作的情况,纳入对领导干部和单位的绩效考核指标。

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语文教学法 课堂活动设计

引言

语文教学法的含义可以从两个维度体现。广义的语文教学方法是指针对教材和教学过程设计的具体教学方案。例如任务教学法,讨论教学法等。狭义地说,其含义是指各种具体单一的教学方法。如:课堂讲授法、随机提问法和课外阅读法等。在语文教学方法中,例如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因其科学的方法设计,效果显著,受到广大师生的欢迎和推崇。本文从魏书生老师的语文教学法为理论支点,进行英语教学法的改革研究。

一、魏书生语文教学法概论

魏书生老师首创的六步教学法,以学生为中心,以教师为主导,以生生合作为手段的教学方法。具体内容是指第一步制定学习目的;第二步:提前布置自学任务;第三步:上课先讨论;第四步:出题测试;第五步:课后学生自觉测试;最后一步是对于本课学习的每日总结。通过这样六步教学法的持之以恒的锻炼,学生真正成为了课堂的主人,实现了素质教育的目标。

二、高校英语课堂研究现状

由于高校的扩招,导致全国多数高校学生数量和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力量不够,最终导致多数高校英语课堂为大班授课。本人从事大学英语教学工作已将近六年,在这六年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在积累了很多好的教学方法的同时,也发现了大学英语课程现存的许多问题。而有些问题并未得到足够的重视。作为一名高校英语教师,到底应该设计哪些课堂活动能够重建学生的主导地位,通过什么样的教学手段能够顺利组织并开展这些课堂活动,如何科学有效地设计有意义的课堂活动等问题,是摆在我们高校英语教师面前的棘手问题。新课程强调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个性需求,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历和认知水平出发,倡导通过观察、体验、实践、合作和探究等方式,发展听、说、读、写的综合语言技能,使语言学习的过程成为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态度、提高人文素养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的过程。

三、语文教学法在高校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中的应用

魏书生语文教学法在大学英语课堂活动设计中主要应用在以下两个方面:反复磨练法和双力锻炼法。

(一)反复磨练法―反复听、大声朗读、模仿

在六步语文法中,最值得高校英语借鉴的就是其中的反复磨练法。语文教学注重多写,多记,多背诵,通过心里默念和书面重复书写的形式输入重要的有用信息。在语文教学中,老师会通过让学生朗读和背诵课文来提高记忆力。同样,在高校英语教学中,英文老师可以在课堂上选取有代表性的英语报纸、杂志和书籍里面的精彩段落,先进行示范朗读,然后分小组进行多种多样的朗读活动,例如分角色、分性别、分段落、自由朗读等。另一方面,选择名篇佳作安排学生课后背诵或者课堂改写,或者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学生们在多维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提高听力、口语和写作翻译等英语综合水平。通过反复磨练的方法,学生可以通过反复听,大声朗读和模仿这些形式手段,积累口语和书面表达方法并记忆了大量的英文词汇。通过对每年我校在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外研社演讲比赛、外研社写作比赛中名列前茅的学生的调查研究中发现,他们成功的关键除了个人基础水平之外,反复磨练法是他们取得成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他们都是通过大量朗读并背诵优美的文章,演讲并且跟读模仿来学习英语。反复磨练法在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成功应用和推广,证明这是一种成功有效的学习方法,值得引起国内外语教师的关注。在我国英语教学中,发现许多教师过于注重花哨的外国教学法,来指导中国英语课堂教学活动。但是针对我国外语教学改革趋势,像语文教学法中的反复磨练法指导下进行的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才是真正符合中国国情和发展的特色之路,成功之路。它不但能够提高学生的语言基本功锻炼,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语言应用能力。

(二)双力锻炼法―注意力,思维力

双力锻炼法指的是在有效的课堂活动中训练学生的注意力和思维力。这种教学法也是在六步语文教学法中提炼出的精华部分。在英语课堂活动中,娱乐性的教学活动能够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注意力。娱乐活动指的是通过娱乐的方式让学生达到英语学习的目的。例如:在每堂课的开始5分钟,可以安排学生进行个人才艺展示,讲个英语笑话,唱首英文歌曲,做一个简短的英语介绍和发言。在同学表演的过程中,其他同学会非常专注于他所说的信息,并给予鼓励。在娱乐中学习到了知识。在高校英语课堂活动实践中发现,最能够提升学生注意力的方法是通过学习唱一首英文歌,欣赏英文原声电影,进行配音比赛,心有灵犀游戏,绕口令练习,英文成语接龙,脑筋急转弯等喜闻乐见的英语课堂活动形式,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每个同学都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在锻炼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达到了提高学生听说技能。

另一方面,学生的思维力的训练与开发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够锻炼高校学生思维力的课堂活动主要是指通过小组形式进行的团队合作活动形式,在这种团队活动中开发出每个人的潜力,学习别的同学的长处和优势来弥补自己的不足,最终达到共同进步目标。例如,比较成功地提升思维力的英语课堂活动包括戏剧表演,首先教师在课前搜集几部适合练习的英文戏剧或者话剧,提前把学生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课前布置好任务,并由组长进行组内角色安排。提前排练,备好台词。在戏剧表演课上,展示他们的成果,并由教师和其他组员对于表演组进行点评和错误分析。最后评选出最佳表演组。在这个过程中,口语差的同学可以向口语好的同学请教发音,不会的单词课前查好背下来,让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回到主体地位。还有另一项有效的课堂活动英语辩论赛也能在锻炼思维力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教师可以提前布置辩题,以班级为单位进行辩论,在正式辩论会前可以为学生播放优秀的辩论会视频,帮助学生尽快进入角色。学生在课下必须搜索大量的准备资料,进行语言扫盲,选手交流等。在这样的团队合作中,学生们的表现欲望被激发出来,同时还能够体现出他们的创造力。思维力得到了极大的锻炼。

结语

综上所述,英语高校教师应根据高校英语教学的实际情况,结合语文教学法中的精华,进行优化组合,从而达到语文教学方法在英语课堂活动中最优化的目的。语

参考文献

[1]Allwright, D. & K. Bailey. 1991.Focus on the LanguageClassroom: An Introduction to Classroom Research forLanguage Teachers[M]. Cambridge: CUP.

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决策 教学方法 专业课教学 传统教学模式

近段时间,由于学院数控专业进行专业示范性建设,专业课程需要进行新课程标准的制订或修改。本人参与到了《制图测绘与CAD应用》这门实训课课程标准的制订。接到任务后,本人首先发现该课程标准要求用六步教学法填写学习情境,包括收集资料、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估等六步。对于该教学法本人是又爱又恨,爱的是经过传统教学的熏陶,学院总算决定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了,恨的是该课程是否适用于大专院校的专业性较强的学科还未得到验证。

《制图测绘与CAD应用》这门实训第一个任务(即学习情境)就是进行球阀的测绘。广大机械类专业的教师或者学生都肯定了解,该项目用到的球阀是一类比较典型的装配体,它里面包含了箱体类、盘盖类、轴类以及叉架类零件,可以说机械制图学习中主要介绍到的典型零件该装配体中都有。对该装配体进行测绘是对机械制图这门课程的一次总结,也为今后的专业课学习打下基础。本门课的实训流程是这样的:首先介绍球阀在生活中的应用场合,引起学生的兴趣。然后拆装该球阀,让学生认清该装配体的组成零件。接下来学生对非标准件进行测绘,根据测绘出的数据绘制装配图,最后完成零件工作图及总结。该项目一共进行30个学时左右。但是,要将如上安排完美的填入表格中给我带来了深深的压力。因为本院学生水平普遍不高,高考成绩绝大多数都是两、三百分,学习兴趣也不浓,布置下去的课后作业基本都不会做,所以收集资料这一步根本就无法进行。计划这一步也只能是教师安排好任务流程然后介绍给学生。后面的决策更是无从说起。实施、检查和评估这三步倒是可以进行。但是,某权威人士主持的《六步教学法解读》中说到:收集资料要包含教师的问题、情景驱动,学生的阅读、思考与活动。计划包含教师的观察与倾听,学生的交流、合作与分享。决策包含教师的举例启发与点拨,以及师生思维交锋。实施包含追问与反思。检查包含评价与提升,学生应及时反馈、提升到学科思想方法。评估是指动脑思考、动手实践、出声表达。

对比此文章和我自己做的表格,我觉得我们应进行深思。教学到底是应该因为产生了新的教学法就直接套用,还是应该根据学生水平和专业需要进行教学法的灵活安排?我相信对于广大教师来说,不管教学方法是否采用所谓的六步教学法,这张六步教学法的表格都能很完美的填完,不让主管领导找到一丝漏洞,并在教学中仍采用自己认为合适的教学方法。所以对于特定学生来说,一份无法进行的课程标准或者说教学方法有没有必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甚至财力来完成或推广,值得广大专家思索。

对于六步教学法的产生背景,本人做过一定的了解。魏书生先生具有五多的工作环境:兼职多、会议多、来访客人多、信件多、稿债多。用于语文教学时间,仅占全部时间的十分之一,要提高教学质量,出路只能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上。魏书生千方百计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他从五方面入手,实现他的理念:老师要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思想;建立互助的师生关系;发展学生的人性和个性;决策过程与学生商量;教给学生参与教学管理的机会。他通过建立计划系统、监督系统和反馈系统,提高语文管理自动化的程度。就我个人观点,魏书生先生对于教师的本职工作我认为是不合格的,但是究其工作环境,魏书生先生提出六步教学法也是一个无奈之举,由于上课时间不多只能要求学生进行自学。而且语文这门课的学科性质也适合学生进行自学,适合学生感受作者的思想,适合学生提出自己的看法。但是对于广大专业性极强的工科课程来说,有些内容是国家标准规定的,不能按照学生自己的理解进行,老师都恨不得把一节课掰成两节课来上,哪来时间给学生进行自学。可能有人会说,自学不一定要在课堂上。但是请大家想想,课后会自学的学生大多数都上本科学校了,有多少会在一个一般的专科学校里面。而且某些专业一周34节课甚至更多,课后作业都无法完成哪还有时间进行自学。再加上现在的教材良莠不齐,如果遇到一些错误较多的教材,反而会给学生一个错误的第一印象,不利于教学。笔者也与一位同事讨论过该问题,该同事对《技术测量》这门课的一部分内容进行过一次六步教学法的尝试。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问题后,留出了充分的时间给学生自习,以及上网查阅相关资料。但是最后的结果并不理想,大部分学生课后根本就忘了自学这件事,少数自学的学生表示课本上的一些解释或者图形根本看不懂。所以笔者认为,要实现六步教学法应该选择具有一定水平或者学习热情的学生,而不是大面积的不加挑选的施行。

再比如对于《制图测绘及CAD应用》实训的第二个部分CAD应用来说,其内容主要是实践操作,巩固并强化计算机绘图软件的操作。那么收集资料、计划、决策这三步有何意义?

所以说六步教学法实际上前三步是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自学的一种教学法。此方法也用如下四步描述:自习——实施——检查——评估,这与传统教学方法有何本质区别?对于一些专业课程来说,学生很难理解一些术语及定义,那么六步教学法中的教师与学生的思想碰撞如何产生?对于大专院校来说,用传统教学模式反而更能适应广大学生的情况。所以,六步教学法的推广及实施应该做深入的调研,而不应该盲目套用。

【参考文献】

六步教学法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六书”理论; 历史演变; 识字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3)09-0000-02

“六书”理论以《说文解字》为载体,其历史演变主要经历了以下几个时期:创立期、中兴期、鼎盛期、新时期。我们发现,在前三个时期中,“六书”理论在识字教学中均发挥很重要的作用。然而在近代以来的新时期,“六书”理论在识字教学中发挥的有效性却在逐渐降低。面对当前识字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我们主张以“六书”理论为视角,提高识字教学的有效性。

一、“六书”理论的历史演变

(一)创立时期――东汉

东汉时期,班固、郑众、许慎分别列出了“六书”的具体名目。三家具体名目依原来排序罗列如下:

班固:象形、象事、象意、象声、转注、假借(《汉书・艺文志》)

郑众:象形、会意、转注、处事、假借、谐声(郑玄注《周礼》)

许慎: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假借(许慎《说文解字・叙》)[1]

三家的说明,虽然名称和次序略有差异,但基本内容还是一致的。其中,许慎不仅说明了“六书”的名称,而且还对每一书下了定义,并列举了例字,影响最大。他对“六书”传承、阐发和运用的成果――《说文解字》是“六书”理论的物质载体,在后世绵延不断,久远流传。正因如此,我们有理由说,东汉时期是“六书”理论研究史上的创立期。有了理论基础,“六书”开始应用于识字教学中,并在其后长时期成为我国古代识字教学最主要的方法。

(二)中兴期――宋元明

在“六书”理论的研究史上,这是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

在整理研究《说文解字》方面最典型最具影响的代表是徐锴、徐铉,史称“大小徐”。他们无论是以私家著述还是官刊本的形式,校理或传注了载有许慎“六书”理论的《说文解字》,从而,为研究“六书”学说奠定了物质基础。其中的徐锴还首开阐发“六书”之风,并创“凡六书为三藕也”之说。[2]王安石的《字说》,尽管一概用会意说形声字,自多穿凿附会之说,但引发了人们的思考,对“六书”的研究是有所裨益的。王圣美“右文说”着眼点也在形声字,提出从声符求字义的学说,世称“右文说”。[3]

“六书”理论在这一时期取得了许多开创性的研究成果。在这些研究成果中,有的是继续性的,继承和整理了文字学的已有研究成果;有些是开创性的,丰富了古文学研究的理论宝库。这一时期学者们的继承与创新,丰富了“六书”的理论基础,同时也为“六书”在识字教学中的兴盛奠定了基础。

(三)鼎盛期――清

清代是我们所说的“六书”理论研究的鼎盛期,主要体现在:

一是“六书”性质的突破。继杨慎“经纬说”之后,戴震对“六书”进行了“体”“用”的分类,提出了“四体二用”说。他认为,象形、指事、会意、谐声“四者,书之体止此矣”,转注、假借“所以用文字者,为字之用”。二是“右文说”研究在这个时期有新的发展。清代学者发明的“以声为义”、“声近义通”、“因声求义”等训诂方法都是在宋代“右文说”的启发下做出的;对于语源学的研究,“右文说”更是提供了重要门径。三是转注研究,在清代可谓星光灿烂。戴震创为“互训说”。其弟子段玉裁力倡其说“转注犹言互训也”。王筠也指出:“故转互为注,遂为转注之律令矣。”朱骏声创为“词义引申说”。其转注是“体不改造,引意相受”,也就是词义引申。将身创为“立部属字说”。许宗彦、孔广居,张行孚、陈醴等学者均从之,并谓“此真转注之的解也”(孔广居《说文疑疑》)。“立部属字说”与“互训说”不仅在清代二分天下,今亦有从其说者。转注研究绵延到晚近,章太炎曾创为“音转说”,也是一主要派别。[4]

这一时期的研究者们以前人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继续对“六书”进行系统地总结与阐发,有些对汉字形体演变规律的探讨虽然很有创见,但在“六书”理论上却没有多少创见。因此,我们说,清代的“六书”理论研究没有多少新的突破。

(四)新时期――近代以来

近代以来,传统“六书”理论研究处于一种新的时代氛围之中,具有一种全新的面貌和气息,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传统“六书”性质的研究。学者们仍有坚持“六书”为“造字之本”者,有继续“四体二用”说的研究者,还有对其进行现代文字学意义上的研究和当做教学条例、识字方法研究的。他们的见解,自成其说,颇有益于现代文字学理论系统地构建与完善。[5]

二是对“六书”各“书”的研究。这一时期的文字学家对形声转注和假借的研究倾注了不少热情。在对“六书”进行的总体分类上,有“四体二用”之说,还有将“六书”分为“形系”和“声系”或“尚形”和“尚声”的。

三是对汉字基本类型及结构的研究。上世纪30年代,唐兰第一个开始批判传统“六书”,提出了关于汉字构造的新理论――“三书说”,即象形文字、象意文字、形声文字。“三书说”之外,汉字结构类型的分类特点,其中最具典型意义的是詹勤鑫提出的“新六书说”。他将汉字结构类型分为“比传统六书更加明确”的六类:象形、指示、象事、会意、形声、变体。[6]

“六书”理论虽然在这一时期的研究视角有所突破和创新,但是它在识字教学中的地位却开始下降,“六书”不再是最主要的识字教学方法。加强“六书”理论的研究和探析,对于发展文字学和在识字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具有深远的意义。

二、“六书”理论在识字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蒙养之时,识字为先”。识字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第一个阶段,它与语文教学的各个阶段都有密切的联系。儿童在掌握了一定数量的字、词之后,就为以后的阅读和写作,为以后的进一步学习和工作开辟了道路,奠定了基础。[7]

(一) “六书”理论在古代蒙学识字教学中的应用

张志公先生总结的传统语文教育的识字教学经验中,集中识字便是最重要的一条。而决定集中识字开展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便是汉字以象形为基础的表意特点,这样,“六书”理论在蒙学中的作用便凸显出来。

“六书”理论一提出来,就一直被汉字研究学者奉为圭臬,成为汉字研究的准绳,并历代沿袭,逐渐形成了我国古代以识字教学为核心,按照汉字结构特点进行识字教学的语文教学系统。在教学中,教师要把“六书”的规则教给儿童,一般先教独体字,再教合体字,清人王筠在《教童子发》中说“先取象形、指事之纯体教之……纯体既识,乃教以合体字。又须先易讲者,而后及难讲者。能识两千字乃可读书。”历史证明,这种识字教学方法卓有成效,历经千年而不衰。

古代蒙学集中识字阶段的识字量以2000字左右为宜。“三、百、千”三本书合起来,单子在2000字左右,刚好达到初级阅读所需要的基本识字量。“六书”理论在识字教学中的运用,极大地提高了古代蒙学的识字效率。中国按照汉字结构分类集中识字的传统教法,起源于西周。六书教学方法的大盛则在小学发达的东汉、魏晋时期。可以说,从西周开始出现的“六书”理论,支撑着中国两千多年的小学识字教学,并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二)“六书”理论对当代识字教学的启示

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中之重。“万丈高楼平地起”,识字是阅读、写作的基础,它不仅决定语文学科的后继学习,也影响着其他科目的学习效率。统观目前的识字教学,不但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而且学生的识字兴趣极差,识字教材大多采用随文识字和分散识字,缺乏必要的系统性。

针对目前识字教学所存在的问题,回归、借鉴传统“六书”可能是一条很好的出路。

1.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针对部分小学教师文化素养不深、专业水平不高的现状,我们有必要对小学语文教师普及古代汉语常识,特别是以“六书”为中心的文字学方面的知识。

众所周知,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可谓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成为承载中华文化的重要工具。古老的汉字之所以能几千年来一直沿用至今,是因为它与汉语、汉文化至今有密不可分的联系,它既能反映文化,又与文化相互依存,还能伴随时代的变化而调整自己的结构。教师在课堂上结合古代字形讲述古代文化,既有助于学生深入了解字义,又有助于学生区分形近字,避免写错别字。例如:小学生往往容易将“礻”(示) 和“衤”(衣)相混淆,教师只要向学生强调凡是从“礻”的字均与祭祀有关,凡是从“ 衤”的字均与衣服有关,这个问题就轻轻松松地解决了。通过这种方法,学生还能掌握一系列带有这些偏旁的汉字。

2.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针对小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分散,上生字课积极性不高的现状,很有必要结合“六书”理论制作精美的课件,教师配以生动形象而又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多媒体教学。

有些古文字就像是一幅幅生动的图画,很容易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力,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生字的兴趣,增强学习效果。古人造字充满智慧的联想和想象,既方便了汉字的产生,又方便了后人好认好记。所以,“六书”应该成为现代识字教学的一个基本方法,如在教“吠”字时,首先告诉学生这是会意字,是“狗”与“口”合形而生意,而且突出了“口”,是狗张大嘴在叫,正好是“吠”(狗叫)的意思。

普通的识字方法是把汉字拆开来看,拆开来学和记,这样学生的注意力被分散,字的趣味性丧失,认字成了枯燥的机械劳动,自然难有好的效率和效果。汉字是充满趣味的,形意同位,美如图画的。进行汉字教学,教学生识字记字,应该尽可能多了解一些字的字源,知道汉字书写形式的流变,懂得“汉字六书”理论中包含的种种道理。只有这样,教学才可能更有效果,学生才可能对汉字发生兴趣,从而学好汉字。

3.从识字教材角度看,针对当前常见的小学语文教材生字表中的生字排列缺乏内在联系的现状,很有必要在教材后再附录一个以“六书”作为关联的集中识字的新生字表。现在小学所用的几个版本的识字教材从总体上来说是非常不错的,紧跟时代步伐,融德育与智育为一体,密切学生课内与课外的生活。但是美中不足的是,这些教材中的生字表顺序基本是按照课文的先后顺序排列的,生字之间缺乏必要的、系统地联系,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与记忆。纵观古代识字教材的范本“三、百、千”,在古代蒙学的识字教学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原因就是这些识字教材言简意赅,容量丰富,其内容包括天文、博物、历史、人伦、教育、生活各方面,从“六书”理论和韵语化角度集中识字,在当时流传甚广。所以我们可以借鉴古代识字教学的经验,按照“六书”理论,采用集中识字的方法对语文教材中原有的生字表重新分类汇总,根据字与字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新的生字表,与原有生字表相结合,供教学参考。

当然,在实际教学中,教师也不能过分拘泥于“六书”,对于一些字型、字音发生了很大变化,无法从“六书”角度来分析的字,老师应及时结合其他教学方法来教学。正所谓“教有法而无定法”,我们应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因字因人而异,才能使“六书”识字法真正达到使学生受益、教师省力的效果。

指导教师:耿红卫

参考文献

[1] 董志翘 杨琳.古代汉语(上册)[M].武昌:武汉大学出版社,2012.91.

[2] [5]韩伟.“六书”研究的历史演变[J].山西师大学报,2004,(1):124,126.

[3] 韩伟.试论宋元时期的六书研究[J].信阳师范学院学报,1999,(3):79.

[4] 韩伟.论六书研究的历史分期及其学术蕴含[J].深圳大学学报,2007,(5):129-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