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学生;纸质图书;利用

中图分类号:G258.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003-1588(2017)02-0082-03

应用型本科院校主要培养有一定理论基础、掌握新技术、具备较强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的技术型、应用型和复合型人才[1]。图书馆作为学校的文献信息资源中心和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基地[2],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提供个性化的信息服务。纸质图书在高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中占有很大比例,对大学生课外阅读,帮助学生完成大学学业起着重要作用。为了了解新升本科的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年级学生纸质图书的利用状况,笔者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3级学生、2014级学生为例,统计分析其借书人数比率、平均借书册数、个人借书数量和借阅图书类型等情况,以期提高大学生图书的利用率。

1 研究内容及方法

1.1 研究内容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2年被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2013年开始招收本科学生。笔者就河南牧业经济学院2013级及2014级本科生、专科生第一学年办理借阅证人数、借书人数比率、平均借书册数、个人借书数量、借阅图书类型等情况,分析新升应用型本科院校不同年级、不同层次大学生在获取图书文献信息方面的特点,探讨提高大学生图书利用率的对策。

1.2 调查方法

笔者采用统计分析法,利用河南牧业经济学院图书馆使用的现代电子化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MELINETS)的统计功能,对2013级本科生、专科生,2014级本科生、专科生第一学年借阅的纸质图书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时间: 2013级(以下简称“13级”)学生,从2013年9月1日至2014年8月31日纸质图书的借阅情况;2014级(以下简称“14级”)学生,从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8月31日纸质图书的借阅情况。统计来源:“现代电子化图书馆信息网络系统(MELINETS)”的流通日志。

2 两个年级学生借阅图书情况统计

2.1 两个年级学生借书人数比率和平均借书册数统计

笔者统计了13级、14级学生的办证人数、借书人数、借书册数,计算了两个年级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借书人数比率和平均借书册数比,具体统计结果见表1。

从表1可以看出,不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14级学生的借书人数比率和平均借书册数比都低于13级。就同级学生而言,专科生的借书人数比率和平均借书册数比均高于本科生。

2.2 两个年级个人借书量统计

笔者统计了每个学生借书的册数,是按借书量1~5册、6~10册、10册以上范围统计对应的学生人数,计算各借书量范围学生人数占总借书人数的比率,具体情况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不论是本科还是专科,一学年借书5册以下的学生占总借书人数的一半以上。14级本科生借阅5册以下图书人数最多,占总借书人数的74.62%。两个年级借书6~10册的学生人数占总借书人数的16%~24%,借书超过10册的人数仅占总借书人数的8%~21%。13级专科生借书超过10册的人数最多,占总借书人数的20.32%,14级本科生借书超过10册的人数最少,仅占借书总人数的8.89%。

2.3 两个年级学生借阅图书大类统计

2.3.1 本科生借阅图书类型统计。笔者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22个大类统计13级、14级本科生借阅的图书大类的册数,用每一大类册数除以各大类册数总和(表中总计)即为大类借阅率。从表3可以看出,13级本科生借阅了22大类图书中的16类图书,有6大类图书基本]人借阅。14级本科生借阅了22大类图书中的19类图书,有3大类图书无人借阅。两个年级本科生都没有借阅的图书大类是N类、P类和U类。两个年级的本科生借书量排在前9位的图书大类相同,分别是I、H、B、K、S、T、J、O、F类,这9类图书的借书量之和在13级本科学生中占总借书量的94.61%,在14级本科学生中占总借书量的95.17%。两个年级本科生借书大类排列第一位的都是I类,排列第4位的都是K类。

2.3.2 两个年级专科生借阅图书类型统计。笔者按照《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22个大类统计13级、14级专科学生借阅图书的大类册数,计算大类借阅率。

从表4可以看出,两个年级的专科学生都借阅了22大类图书中相同的20类图书,有2个大类图书没有学生借阅,分别是E类和N类。两个年级的专科学生借阅率排在前9位的图书大类相同,分别是I、H、B、K、S、T、J、F、C类,这9类图书的借书量之和在13级专科学生中占总借书量的95.36%,在14级专科学生中占总借书量的94.18%。两个年级的专科生借阅的图书大类排列第一位的都是I类,排在第9位至12位的相同,均为C、Q、G、R类图书。

3 讨论

3.1 14级学生的借书数量和借书人数比率均低于13级

经笔者统计分析,两个年级的学生第一学年均有将近50%的学生没有到图书馆借过图书,说明学生到图书馆借书的积极性不是很高。14级的学生,不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借书数量和借书人数比率均低于13级学生。笔者分析还发现,同一年级的本科生借书量和借书人数比率小于专科生。

3.2 个人借书册数与借书人数成反比

两个年级个人借书量5册以下的人数均占各自借书总人数的一半以上,借书数量在6~10册的人数位居第二,借书量10册以上的借书人数占借书总人数的比率最小。14级本科生借书1~5册的人数比率最高,13级本科生次之,13级专科生借阅人数比率最低。借书册数10册以上的借阅比率最高的是13级专科生,其次是14级专科生,借阅比率最低的是14级本科生。由此不难看出,专科生的个人借书热情大于本科生,利用图书馆学习课外知识的主动性强于本科生;14级的学生不论是本科生还是专科生,利用图书馆的主动性和频率,均低于13级学生。

3.3 本科生和专科生阅读倾向相同

本科生和专科生借书最多的大类都是文学(I类),占借书总量的一半左右,由此可以看出,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后,学习有所放松,有过度追求闲适、娱乐的趋势。本科生和专科生所借图书前9类除1类不同外,其他8类完全相同。本科生借阅的前9类图书中,O大类图书的借书率排列比较靠前,这是由于本科生第一学期开设的高等数学是必修课,所以相应的O大类教学参考书被本科生借阅得较多。而专科生的高等数学是考查课,考试及格相对容易,所以借这一类参考书的数量要相对少一些。笔者认为,对于两个年级均未借阅的N类图书或借阅率较低的图书,图书馆可以选择少买或不买。

4 采取措施

4.1 各类专业认知提前介入,引导激发内在阅读需求

学校引领与本校专业有关的行业、企业和专业认知提前介入,引导学生接触了解各相关专业的企业家、研发技术人员和专业教师,使学生熟知应用技术型人才所需的知识、素质和能力,从而激发其内在的阅读需求。

4.2 优化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

两个年级学生所借的前9类图书分别是I、H、T、J、S、K、F、B、O、C类。根据这一结果,图书馆可以完善馆藏文献资源购置计划。在深入开展馆藏图书利用率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对于零利用率或利用率极低的图书,根据学校的发展方向和人才培养目标,调整馆藏文献大类配置比例,优化馆藏文献资源,为读者提供实用价值更高的图书。

4.3 变自发阅读为必需阅读

编制读者必读书目,纳入学生学习积分。图书馆应结合本科生和专科生的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在充分征求有关教师、管理人员和学生代表意见后,确定一些书目作为学生在校学习的必读书目,学生阅读考核合格后计入学分。

4.4 主动服务读者,提高阅读兴趣

P者认为,图书馆服务读者的有效措施是:①举办读书工程指导活动,教授学生阅读方法[3]。②通过学生之间交流读书心得,分享读书成果,从而增强学生的读书信心,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③图书馆与院(系)结合开展读书智力竞赛活动。通过竞赛可以考验学生的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想象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提高学生的读书热情,促使学生走进图书馆,多读书、读好书。

参考文献:

[1]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指导意见[Z].河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教育厅关于促进普通高等学校分类发展指导意见的通知,〔2015〕148号,2015年11月30日.

[2]教育部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规程》的通知[Z].教育部文件.教高[2015]14号.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2篇

【关 键 词】小学数学教材;九章算术;负数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3)04-0146-03

1972年第二届国际数学教育(ICM)大会上成立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国际关系研究小组( International Study Group on the Relations between 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 ),简称HPM。HPM关注的内容包括:数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多元文化的数学、数学史与学生的认知发展、数学史与发生教学法、数学史与学生学习的困难、数学原始文献在教学中的应用等等。自1996年开始,HPM组织研究的一个重点是数学史在数学教学与学习中的角色。直到2005年5月我国第一届HPM研讨会在西安(西北大学)召开,我国才建立起HPM的交流平台,这也标志着我国HPM研究进入组织化阶段。

新颁布的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也凸显了数学史的地位和作用,无论义务教育阶段还是普通高中阶段,都有与数学史相关的论述和要求。2011年版的小学数学新课标指出:数学文化作为教材的组成部分,应渗透在整套教材中。为此,教材可以适时地介绍有关背景知识,包括数学在自然与社会中的应用以及数学发展史的有关材料,帮助学生了解在人类文明发展中数学的作用,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感受数学家治学的严谨,欣赏数学的优美。例如,可以介绍《九章算术》、珠算、《几何原本》、机器证明、黄金分割、CT技术、蒲丰投针等。[1]因此,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各版本,都不同程度地选入了一些数学史料作为背景知识。

迄今为止,已有一些专门研究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相关问题的文章,但是就某一具体内容进行专门研究的尚鲜见。笔者认为,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无疑能为高师教师提供参考依据,使其在进行数学史教学时对相应内容有所侧重。本文主要讨论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九章算术》内容。文章选取人教版[2-4]、苏教版[5-7]和北师大版[8-11]教材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一、《九章算术》简介

《九章算术》是中国古典数学最重要的著作,也是世界数学史上极为珍贵的古典文献。它总结了秦汉以前我国在数学领域的辉煌成就,开创了独具一格的理论体系,它的成书标志着中国传统数学理论体系的形成。该书的作者和成书年代据考证至迟在公元前1世纪。[12-14]

现传本《九章算术》包括246道数学问题,按性质分属于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句股九章,故称为《九章算术》。全书采用问题集的形式,书中每道题都有问、有答、有术(解题的思想方法、公式、法则),有的一题一术,有的一题多术,有的多题一术。其内容与当时或更早的社会生产、经济、政治等都有密切联系,许多社会问题在书中都有反映。[14]

《九章算术》的成书标志着中国传统数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公元656年,李淳风受诏负责编撰“算经十书”作为国学的标准数学教科书,[12]其中就包括《九章算术》。

正是由于《九章算术》在我国数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及其影响,三种版本的教材均用了较多的篇幅介绍与教学内容有关的《九章算术》史料。

二、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九章算术》史料

以下分别是人教版、苏教版以及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中关于《九章算术》的内容及呈现形式[2-11](表1):

由以上统计可以看出,《九章算术》史料在三种版本教材中均是占篇幅最多且介绍最详细的,只是根据各自教学内容的差异,教材选择具体介绍的史料也有所不同,但三种版本均选择了“负数”进行介绍,以下便以此为例加以说明。

三、负数

人教版(如图1)是在六年级下册学习第一章“负数”的过程中以“你知道吗”的形式介绍这一史料的,除介绍《九章算术》的“负数”外,教材还同时介绍了负数在国外的发展;苏教版(如图2)则是在五年级上册第一章“认识负数”的学习任务结束时以“你知道吗”的形式介绍这一史料的,且除介绍了《九章算术》中的“负数”外,教材还介绍了刘徽《注》对“负数”作的注解;而北师大版(如图3)是在四年级上册第七章“生活中的负数”的学习任务结束时以“你知道吗”的形式介绍这一史料的,其关于《九章算术》“负数”的文字介绍与苏教版相似,但没有数学家刘徽关于“负数”概念的解释,同时也没有图片。

关于负数,《九章算术》在第八卷“方程”是这样介绍的:正负术曰:同名相除,异名相益,正无入负之,负无入正之;其异名相除,同名相益,正无入正之,负无入负之。刘徽对此作了这样的注释:今两算得失相反,要令正负以名之;正算赤,负算黑,否则以邪正为异。[15]即两数相减,同号则绝对值相减,异号则绝对值相加,零减正数为负数,零减负数为正数;两数相加,异号则绝对值相减,同号则绝对值相加,正数加零是正数,负数加零是负数。刘徽注释为:正负是两种“得失相反”情况的反映,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黑色算筹表示负数,或者用正、斜排列的方式分别表示正、负数。

由以上介绍可以看出三种版本都介绍了《九章算术》用红色算筹表示正数,用黑色算筹表示负数的方法。只是对于其运算律即原文说的“正负术”均未作介绍。俗话说:授人一瓢水,身有一桶水。因此,尽管小学数学教材只介绍了《九章算术》中用算筹表示正负数的方法,但是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对《九章算术》关于正负数的知识都有一个粗略的了解,那么作为高师学校的教师,就更应该在数学史课程介绍关于《九章算术》史料时对负数部分做重点介绍,以便开阔未来小学数学教师们的视野,使得他们在今后的教学中有足够的知识储备,能够尽快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数学教师。

参考文献:

[1]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1:24.

[2]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6:54,85.

[3]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1:47,87,112.

[4]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10:4.

[5]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M].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9,16.

[6]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M].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0.

[7]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下册)[M].苏州: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36.

[8]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54.

[9]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0.

[10]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四年级下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99.

[1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上册)[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48.

[12]李文林.数学史概论(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2:72,89.

[13]朱家生.数学史(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5:54,57.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3篇

在新课改的要求下,数学史逐渐融入小学数学教育,其重要性在小学数学教材中相关数学史内容的编排上得以体现。数学史作为数学文化的一部分,不仅对学生具有极大的德育、智育和美育价值;也有助于小学数学教师加深对学生数学认知过程的了解,提升对教材的理解能力,并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关键词:

数学史;小学数学教材;数学文化

数学,起源于人类对生产生活中实际问题的探索与解决。数学史凝聚着无数数学家和数学工作者的智慧,不仅在国际教育界得到认可,也受到我国数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在新课改明确提出将数学史融入小学数学教育后,我国多个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都对数学史的内容进行了选择和编排。数学史的学习,不仅能激发小学生数学学习的兴趣,有助于他们对知识的理解,更能展示出知识形成的线索,有助于教师的数学教学。

一、数学史与小学数学教育的关联建立与发展

德国数学家海尔布罗纳与法国数学家蒙蒂克拉分别于1742年和1758年出版的《世界数学史》与《数学史》,标志着一个独立研究领域———数学史的出现。之后,数学史的教育价值得到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1]85-89。1972年,研究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关系的国际研究小组(HPM)成立,数学史渗透到数学教学中、数学史与学生的认知提升、数学史与教师的专业发展等都是其研究与关注的主要内容。数学史,是数学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揭示了数学知识的产生和发展的曲折过程,包含数学知识,思想方法,思维过程,是人类智慧宝库中的结晶[2]98-99。教育部在2001年颁布的《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强调数学史的教育功能,在教材编写建议中明确提出“介绍有关的数学背景知识”,认为这样不仅可以让他们对数学的发展历程有所认知,还可以让他们初步体会数学在人类社会发展史做出的非凡贡献,体验到数学的价值,激发他们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2005年5月,我国“第一届全国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会议”在西北大学召开,来自全国多个省市以及国外著名大学的众多学者参加了此次会议。会议围绕如何将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相结合以及如何在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学史这一主题展开。该会议提出了研究数学史的重要目的———为历史而历史、为数学而历史、为教育而历史[3]108-109。在2011年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中,对这一内容进行了进一步的细致化。在“教材编写建议”部分中提到,数学文化是教材中不学发展史的相关材料,帮助小学生了解数学在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增加小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家严谨和认真的治学态度,欣赏数学所蕴含的逻辑美与形式美等。例如,可以引入《九章算术》、《几何原本》、珠算、黄金分割等数学史料。在教材内容设计上,《标准》还提倡要为学生提供一定量的数学阅读材料,包括背景材料、史料知识等,供学生选择阅读[4]63。可以看出,虽然我国数学史与数学教育关系的研究起步较晚,但自新课改实施以后,对于数学史与数学教育的联结与互动日益重视起来。在“一纲多本”的理念下,我国小学数学教材编写呈现出丰富多样的态势,数学史作为数学背景知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呈现出多维度的渗透与融入小学数学教材中的特点。下面以人教版和苏教版两个不同版本的小学数学教材作为对象进行简要分析。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从一年级上册到六年级下册共十二册,每册平均约110页。其中,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四年级下册和六年级下册均未安排数学史相关内容。涉及的数学史内容包括三年级上册的分数表示法、乘号的来历、古代计时工具介绍;三年级下册的七巧板、加减符号、小数的表示法、除号的来历、指南针等等。纵观涉及数学史内容的6本教材发现,除了六年级上册只有一处数学史内容———鸡兔同笼外,其余各册所含较多,共23处。且每处篇幅大小不等,从1/4页到一页不等。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平均每册110页左右。其中,一年级上册、一年级下册、二年级上册、二年级下册、三年级下册、五年级上册和六年级下册均未涉及数学史内容。其余几册共有13处,分别为三年级上册的24时计时法、分数的产生、古代计数法;四年级上册的计算工具的发展、古代乘法计算(铺地锦);四年级下册的哥德巴赫猜想、古代欧洲“双倍法”、计算乘法、用字母表示数;五年级下册的古代方程思想方法的发展、求公因数方法;六年级上册的鸡兔同笼、黄金比[5]80-83。以此为基础,对两种版本的教材关于数学史的相关方面进行进一步分析、比较,可以发现:首先,数学史在数学教材中呈现的时段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一、二两个年级均未涉及数学史内容;其次,在数学史的呈现方式上,两个版本的教材都有“文字给出”、“文字为主辅以图片”、“图片为主辅以文字”和“连环画”四种形式。其中,“文字为主且辅以图片”形式占多数;再次,在数学史内容的选择上,两种版本的教材皆选取了著名数学家的故事(如高斯、杨辉等)、相关数学知识史料(如分数的表示法、除号的来历等)以及经典数学问题(哥德巴赫猜想)等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最后,在选材时空上,跨越中外,横跨古今,如此广阔时空的数学史内容,既可以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发展历程,又能够拓展学生在数学方面的视野。

二、数学史学习与小学生的发展

读史可以明智。数学史是一部厚重的、丰富多彩的文化史,它如同人类演变史一样,再现数学发展的原貌和全景,展现出伟大数学家们不断探索的艰辛的数学历程和数学的独特魅力。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融入对小学生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兼具德育、智育和美育价值。

(一)德育价值

学者骆祖英早于1996年所写的《略论数学史的德育教育价值》一文中指出了数学史具有不可替代的德育教育价值。第一,数学史的学习有助于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数学,归根结底来源于生产和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的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我国数学具有辉煌的发展历史,在14世纪以前曾是数学大国,取得的数学成就得到了世界的公认。近现代也涌现出了多位数学大师,如华罗庚、陈景润、陈省升等,他们均作出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在我国数学不断发展的同时,国外数学领域也有瞩目的成果不断诞生。因此,对数学史的学习和了解,不仅能够使小学生感受祖国的光辉荣耀,激发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同时,也能接轨国际数学教育,了解其他民族文化中有关数学的应用,并体会到数学文化的多样性,为数学的无穷魅力所折服。第二,数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加深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数学教育,多数时候是以相对概念出现的,如“大”与“小”、“多”与“少”、“加”与“减”、“有理”与“无理”等。因此,从发展历程而言,数学就是在不断的对立、转化的循环往复中取得进展的,数学史不仅是一部矛盾史,也是一部运动发展史,充满了辩证唯物主义。对数学史的学习,将有助于加深学生对辩证思想的认识与体会。第三,数学史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人格和精神的成长。数学上的每一步前进,都需要数学家们艰辛的探索和实践,哪怕是一个小小的证明,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勇气作支撑。伟大的数学家,如欧拉、华罗庚等,身残志坚,为钻研数学作出了很大的牺牲。数学史充满了数学家们为真理而献身的事迹,他们的伟大人格和崇高精神为小学生们照亮了学习的旅程,激励他们勇敢地克服困难,为数学奋斗[6]。

(二)智育价值

美国数学家、数学史学家莫里斯•克莱因曾说过,由于在课堂学习中,学生也会遇到数学家曾遭遇的各种难点和问题,因而历史对于课堂教学具有极其重要的指示和借鉴作用[7]11-14。作为学生,虽然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不必重复历史,但也不该从历史停止的地方开始学习。新课改强调小学生的学习方式不应只限于接受、模仿与记忆等,而应积极进行自主学习与合作探究。小学生要逐步在教师的引导下,懂得主动去发现、探索并感受知识的形成过程,如此将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自主学习能力;此外,数学史也是一部思维发展史。数学思维作为数学的灵魂,是数学中最根本、最精彩且最有价值的部分。因此,小学生学习数学,应该遵循“重现法则”,小学数学教材中通过系统地呈现数学史料,渗透数学思想,将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和思维方式深入浅出地呈现给小学生。学生通过对和自己所学相关的数学史内容的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活动,逐步得到数学思维的训练,并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意识,进而能够促进学生增长知识,发展智力。通过了解,更好的体会数学知识的价值及其应用。

(三)美育价值

数学,源于自然,是对自然之美的探索和解密。数学的内在美具有的神奇魅力,是驱使数学家们奋斗和拼搏的内在动力。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数学史的美学价值,逐渐引起教育界的注意并被挖掘出来。如黄金分割比0.618,是古往今来被认可的呈现数学美的典型案例。公元前6世纪,古希腊的哲学家、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研究正五边形和正十边形的作图中初涉这个比例。随后在公元前4世纪,柏拉图学派中最杰出的数学家———欧多克索斯,在处理“不可公度量”问题时对此进行研究,并依此建立的比例理论推动了数论和几何学的发展。最后,在欧几里得的《几何原本》著作中,黄金分割这一理论得到系统的论述并成立。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黄金分割为“神圣分割”。此后,黄金分割比0.618尤其受到建筑师们的青睐。无论是古埃及的神奇金字塔,印度的名著泰姬陵,还是中国的艺术博物馆———故宫等,这些享誉全球的建筑尽管风格各异,构造奇美,但都有意无意地使用0.618法则,尽显和谐之美,使人赏心悦目。数学史上类似的例子比比皆是,数字与音乐、数学与围棋等方面的探究成果无不彰显了数学所潜藏着的智慧和美。因此,提及数学之美,倘若只是注意到对称,无疑是大大窄化了数学背后所蕴涵的思维之美、方法之美与文化之美。透过教材所呈现的有关数学史料、图片,不仅能让小学生获得数学美的熏陶,提高审美意识,也有助于教师在欣赏数学美的同时学会寻找、挖掘教材中更多的美的元素。

三、数学史学习与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

数学作为小学的核心课程,对小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基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数学史对小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求小学数学教师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数学课程专业知识,也需要有宽厚的数学文化底蕴,具备广泛的数学史常识,并能将之有效的融入数学教学之中。因此,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育中的融入,对于小学数学教师的专业成长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一)有助于加深对学生数学认知过程的了解

小学生的数学学习包含复杂的认知活动。但由于数学学科严密的逻辑性和高度的抽象性与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学习能力存在一定的差距,使得他们在数学学习时总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如对负数的认识。其实回顾负数概念的发展历程,数学家们也同样经历过各种障碍,甚至大数学家欧拉都对其表示怀疑。认知的历史发生原理提出“个体知识的发生过程遵循人类知识的发生过程”的观点[8]2-3。即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和认知障碍在一定程度上与前人所遇见的极为相似。因此,教师们可以通过对数学史料的学习和分析,梳理出有关数学知识的发生过程,通过数学家所走过的曲折道路去认识学生可能存在的困难,从而在教学中正确认识并把握学生数学学习的认知过程,从而提高教学的质量。

(二)有助于提升对教材的理解能力

香港大学学者肖文强曾说过,一个数学教师,需要像一个独奏表演者一样,可以凭借自己的理解和领会能力去演绎音乐作品,但要演绎得十分美妙,表演者自身必须先了解并熟悉这部作品[9]48-49。数学史是认识数学、了解数学、学习数学的重要工具,一旦脱离,教育者则丢失了数学宝贵的财富,只剩下简单的逻辑、公式与例题。苏联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也曾指出影响个体所处的社会文化对个体的认知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10]131。不同的教材使用,要求教师要有广泛的知识面和深刻的理解能力,而精选的数学史料则能帮助教师加深对数学的认识,提高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控能力。

(三)有助于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师要将数学文化融会贯通,必须真正读懂教材。数学史在小学数学教材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以注释、小知识点的形式呈现,展现古往今来的数学家、数学成就、数学难题等。教师在授课时,倘若只是局限于知识静态教学,学生则在长久的学习和艰难的探索中容易对数学失去兴趣。所以,充分利用数学史,开创独特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介绍著名的数学典故,展示优秀的数学成果,将数学知识置于历史长河中,让数学知识以动态的形式走进学生的心中,将有助于教师形成独特新颖的教学风格[11]21-24。

四、总结

数学史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将数学史的相关内容编排进小学数学教材中,不管是对于小学生的学习,还是对于小学数学教师的教学都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目前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呈现多数仅限于静态的点,还难以在学生头脑中动态的联系起来。随着电子教材、多媒体等现代教学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数学家、数学教育者、小学数学教材编写者应探索更多的将教育史融合于教材中的方式方法,提供广泛的资源库和电子链接,开发数学史选修课程,编写数学史读本等,真实地展现数学充满挫折和困难的发展历程,而不仅限于静态的数学成果的呈现。作为一线教育者的小学数学教师,应通过课题研发、专项培训、改革教育模式、与高校教师联手等方式努力提升数学史素养,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

作者:李星云 单位:南京师范大学小学教育研究所

参考文献:

[1]谢明初.数学史应用于数学教育:发展历程与研究展望[J].广东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3(33).

[2]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3]冯振举,杨宝珊.发掘数学史教育功能,促进数学教育发展[J].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

[4]教育部.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63.

[5]杨豫晖,魏佳,宋乃庆.小学数学教材中数学史的内容及呈现方式探析[J].数学教育学报,2007(16).

[6]骆祖英.略论数学史的德育教育价值[J].数学教育学报,1996(5).

[7](美)莫里斯•克莱因.古今数学思想[M].张理京,张锦炎,江泽涵,等译.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9.

[8]徐章韬,汪晓勤,梅全雄.认知的历史发生原理及其教学工程化[J].数学教育学报,2012(1).

[9]陈秀琼,杨高全.提高小学数学教师的数学史知识水平[J].湖南教育(数学教师),2009(12).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4篇

数学是一门学科,也是一种语言。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数学教学也是数学语言的教学。”任何一门语言的教学,都离不开阅读,尤其是数学,更离不开对教材的阅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不光要重视学生的阅读,而且还要有效的阅读,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在教学中应如何才能进行有效阅读呢?

1 咬文嚼字的精读

语文中学生是从字开始理解的,数学阅读中尤其是要抓住关键字进行咬文嚼字的精读,对定义、定理、概念、公式等要逐字逐字的阅读,理解。数学语言比较精简,逻辑性较强,对某些关键字词可以先从语文的角度让学生理解,再从数学的角度让学生去阅读理解。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上册的“循环小数”,可让学生先理解“循环”的意思,再进行阅读,从数学角度理解“循环小数”。在精读中理解其包含的内涵与外延。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上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就是方程”,即方程具备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含有未知数,二是等式。再比如题目中经常出现的“照这样计算”就要理解“这样”具体指的是什么?再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连接圆心和圆上任意一点的线段叫半径”中“任意”这一关键词,从而得出半径可以有无数条。在精读中弄清楚易混淆的概念,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上册中的“计数单位”和“数位”。弄清楚数学概念与生活中的概念的差异,比如数学中的“距离”、生活中的“距离”。

2 在阅读中进行数学语言的转换

数学语言主要有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这三种语言在数学教学中,通过阅读要让学生会互相转换。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顶点在圆心的角叫做圆心角”这一文字语言要让学生能转换成图形语言“直径也是圆心角”。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中经常出现的“增加百分之几,减少百分之几,节约百分之几”这一文字语言也让学生能够转换成线段图这一图形语言。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下册“ab”这一符号语言让学生能够转换成文字语言“直线a垂直于直线b”,同时能够转换成图形语言,即能够画出直线a垂直于直线b的很多种情形。再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上册中的表格:

学生阅读、填空后能够将这一图形语言转换成文字语言“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

3 静态的文字、动态的阅读

阅读就是动口、动手、动脑有机结合的统一协调过程,在数学教学的阅读中,动态阅读尤为重要。在阅读时,让学生动手补充完整省略的部份,动手激活静态的文字,展现知识的脉络过程,允许、鼓励学生讨论,向老师提出新的问题。提出、展示与教材中不同的解决方法。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五年级数学上册

0.25x+0.2x=4.5

0.45x=4.5这两步之间省略了(0.25+0.2)x=4.5这一步,在阅读中要让学生补充理解。

2x-32=8

2x-32+32=8+32为什么可以进行这样解?

特别是对例题的阅读,更是需要学生动手把静态的文字动起来,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圆的面积公式推导”,让学生制作学具,在阅读中动手操作从而理解圆和长方形的关系,掌握圆的面积公式,而不仅仅是能够根据公式计算。人民教育出版社四年级数学上册“一亿有多大”这一内容,让学生在阅读中动手操作、测量、计算,从而得出结论。人民教育出版社六年级数学上册中的分数除法解决问题,在教材中更多的是以方程为手段来进行解决,也鼓励学生用算术方法进行不同于教材的解决处理。

4 拓展阅读、感悟数学文化价值

新课程标准赋予数学文化价值,主要体现在:要用数学的悠久历史来展现数学文化的丰厚背景,用数学的广泛应用来感受数学文化的博大精深,用现代的文明成果来展现数学文化的功能价值,用数学的美学价值展现数学文化的无穷魅力。在教学中借助课外资料,网络搜索来进行拓展阅读,让学生在演绎数学历史的过程中激发民族自豪感,在与数学家的对话中感悟探索的精神,在了解数学的现代文明成果中激发社会使命感,在挖掘数学美育功能的过程中领略数学的奥秘,在应用与探索中培养发现意识和形成科学求真的精神。比如人民教育出版社数学课本每册教材中都有的“你知道吗?”内容可让学生通过拓展阅读,从而感悟数学文化价值,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5 相互阅读、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在教学中,让同班学生之间、同级学生之间进行相互的作业阅读、试卷阅读。一是阅读别人的错题,思考错的原因及地方;二是阅读别人的对的部分,与自己的进行相互对比。通过不断的引导,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阅读习惯。

参考文献: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人教版教材 苏教版教材 高中文言文 选文研究

一、选文篇目与数量的比较

人教版必修教材共五册65篇课文,其中文言文有17篇,占到课文总数的26.2%。而苏教版必修教材也是五册,共113篇课文,文言文仅有24篇,占到课文总数的21.2%。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人教版教材文言文选文的比例要高于苏教版。人教版是单元编排,每册课本中都有四个单元,其中有一个独立的文言单元。而苏教版是专题编排,每册课本中有四个专题,文言文则是散见于每个专题中。人教版教材中,每册课本分布的文言文近乎相同,而苏教版的分布则很不均衡,在必修1-5册教材中,文言文的选文数量分别是4篇、2篇、8篇、4篇、6篇。必修3和必修5的文言文最多,其中必修3还专门以一个专题的形式安排文言文,其他各册的文言文则穿插在各个专题中。从这样的编排中我们发现,人教版比较重视文言文整体性的学习,而苏教版则侧重对专题的理解和把握,即对人文情感的熏陶和人文素养的培养[1]。苏教版教材在把握语文教学人文性的同时却忽略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特点和能力,苏教版教材中各册文言文不均衡的分布必然给学生的学习增添了压力。而人教版教材中各册文言文均衡的分布却考虑到了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凸显了以人为本的理念。

二、选文题材和体裁的比较

我将两版教材文言文选文的题材分为人物形象、哲理情思、人格精神、观点论辩四种类型[2]。人教版和苏教版都将“哲理情思”题材作为选文的重点。人教版选文6篇,苏教版选文10篇,在文章的选择上也尤为相近。《陈情表》以细腻的笔触,把作者对祖母的孝心与对朝廷的忠心表现得淋滴尽致;《兰亭集序》以轻快的笔调,表达了作者对诗意人生的感慨。从这些文章中,学生既可以学习丰富的文言知识,也可以挖掘古代人思想的精华,体现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其次,选文以“观点论辩”这类题材为主。两版教材《劝学》、《师说》和《寡人之于国也》这三篇课文充满了论辩的色彩。学生学习这些课文,不仅学到了论辩的方法,而且培养了思辨的意识。但议论文本就是高中学生学习阶段的一个难点,初学者很难把握其思辨思想。如果把它放在3册以后,学生也容易理解。因此,人教版的设置比较妥当;而苏教版把它放置在第一册中,我认为是不太恰当的,这将给初学者在学习上造成极大的困难。

无论是人教版还是苏教版都更倾向散文的选编,骈文和韵文的量相对较少。人教版选取了15篇散文,苏教版选取了23篇。散文包括史传文、论说文、杂记文和应用文等不同体式。两版教材都将论说文作为主要的体式进行选编。在高中阶段,学生主要由对记叙文的学习转变为议论文,为了适应学生文体学习的转变,教材选编也积极作出了调整,将几乎一半的论说文安排在教材中,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考虑。从文体编排这个层面看,人教版和苏教版编排都较为妥当。

三、选文的衔接比较

为了全面考察教材衔接的情况,有必要对两版教材的文言文选文进行纵向分析。所以我选取了九年级下册选文和高一年级选文进行比较,从而推断出两版教材在初高中选文的衔接上是否合理。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6篇

评价性内容是指与评价有关的内容,主要是教材中非课文内容部分中能够体现学生评价、判断的相关语句。当代教育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引导学生学习的重要媒介的教科书应当呈现一定的评价性内容,促进学生对学习,对内容的评价,提升其学习质量。基于此,探讨小学语文教科书中的评价性内容,有着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选择与归类

依据教育评价的相关理论,笔者翻阅现行苏教版全套小学语文教材(2011年版)共计十二册,对这些教材进行了仔细的阅读与认真地记录,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严格地筛选和归类。因此本文所呈现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评价性内容,都是非课文内容部分中与学生评价和判断有关的语句内容。如三年级(上册)第7课中的“找出课文中你喜欢的句子,再抄一抄”[1]。以及一年级(上册)中出现的“说一说,上面图中的同学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2]这些内容均属于笔者的研究内容。

对评价性内容进行的分类,具体从其分布、呈现方式、具体内容及评价方式这四个方面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评价性内容进行。

在评价性内容的分布分析中,按分布位置,将评价性内容分为三类,属于课后习题中的评价性内容、属于单元练习中的评价性内容、属于习作中的评价性内容。而在评价性内容的呈现方式分析中,按句式分为三类,属于陈述句型的评价性内容、属于问句型的评价性内容、属于组合型的评价性内容。在评价性内容的具体内容分析中,按其内容属性分为三类:一类是学习型的评价性内容,主要是关涉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另一类是内容型的评价性内容,主要关涉对课文内容及课文中人物的做法行为进行的评价;还有一类是生活型的评价性内容,主要是指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评价性内容。而在评价性内容的评价方式分析中,按其评价方式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比较进行的评价性内容;另一类则是不通过比较的评价性内容。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具体分析

(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分布分析

按分布位置不同,将评价性内容分为三类,一类是属于课后习题中的评价性内容,如二年级(下册)第24课《问银河》中课后的第四小题“你见过‘斜拉桥’和‘拦河大坝’吗;大家都来画一画,看谁画的好”[3]。一类是属于单元练习中的评价性内容,如一年级(上册)《练习6》中的“听老师讲《小猫钓鱼》的故事,然后再把故事讲给同学听;比一比,看谁讲得好”[4]。最后一类是属于习作中的评价性内容,如三年级(上册)《习作7》中的“请你把自己喜爱的玩具带到学校里来,摆一摆,玩一玩,再编个童话故事;先把故事大意讲给同学听,然后写下来,比一比,看谁写得有意思。”[5]评价性内容分布的具体情况详见表1。

经统计,位于课后习题板块的评价性内容共22处,位于习作板块中的评价性内容共5处,位于单元练习板块中的评价性内容共18处,从评价性内容的数量上来看,位于课后习题板块中的评价性内容数量最多,其次是位于单元练习板块的评价性内容数量,而位于习作中的评价性内容数量则最少。

位于课后习题板块中的评价性内容数量呈现出递增的趋势,内容数量随着学段的升高而增多。

位于习作板块中的评价性内容数量,从三年级上学期评价性内容开始在习作板块中出现,直至五年级上学期止,基本都处于第二学段。

位于单元练习板块中的评价性内容数量,呈现出先减后增的趋势,在第三学段时内容数量到达最高点。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内容分布有其独特的优势,具体表现为:分布区域较多,不论是课后习题、单元练习或习作板块中均有分布,有利于学生进行及时的评价练习;分布范围广,除二年级上册之外,每一册均有分布,尤其是从一年级上册便出现关于评价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培养进行评价的意识。

但从教育评价及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显示出以下不足之处: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评价性内容的分布较为零散,不论是横向的每一册中的内容分布,或是纵向的每一学期的内容分布,均无固定的板块及数量,就分布位置的固定性及分布的平均性均较差。因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在分布的固定性及稳定性方面有待加强。

(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呈现方式分析

笔者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评价性内容,按句式不同分为三类:一类是属于陈述句型的评价性内容,如一年级(上册)的“听老师讲《小猫钓鱼》的故事,然后再把故事讲给同学听,比一比,看谁讲得好”[6]。一类是属于问句型的评价性内容,如四年级(上册)的“你最喜欢这首诗里的哪些诗句”[7]。还有一类是属于组合型的评价性内容,如二年级(下册)的“你见过“斜拉桥”和“拦河大坝”吗?大家都来画一画,看谁画的好”[8]。评价性内容呈现方式的具体情况详见表2。

经统计,以陈述句型出现的评价性内容有27处,以问句型出现的评价性内容有8处,以组合型出现的评价性内容有10处,从数量上看评价性内容最多的是陈述句型,其次是组合型,而问句型出现的最少。

陈述句型的评价性内容,呈现出先增后减的趋势,在第二学段时内容数量达到最高点。

问句型的评价性内容,内容分布并无明显规律,甚至有些杂乱,有些学期并无相关评价性内容出现。

组合型的评价性内容,其分布较为杂乱,在第三学段时出现的评价性内容数量最多。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呈现方式有其独特的优势:呈现方式多样,有包括陈述句、问句的句式,并且句式排列较为多样,从句式的作用来看,陈述句表述直白,内容简洁明了,有利于学生理解文字内容,问句表达的语气更为强烈,较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引发学生对于句子意义的思考,并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第一学段的学生要能够:在阅读中体会句号、问号、感叹号所表达的不同语气[9]。而一年级(上册)中便已出现带有句号及问号符号的评价性内容,这一点十分符合课程标准对于学生标点学习的规定。

但从教育评价及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呈现方式存在不足之处:句子较长,而且句子理解的难度并没有依据学生学习发展的规律依次递增,如一年级(上册)中的评价性内容就比四年级(上册)中的评价性内容,总体上学生理解起来要更困难一些,因此依照学生学习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评价性内容呈现方式的选择更为科学合理。此外,笔者发现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标点的标注存在一定的问题,如“为什么”后面既有“。”标注,又有“?”标注,这也给分类增加了一定的难度,因此不仅要考虑评价性内容的呈现形式与学生发展之间的关系,还要注意规范标点的形式,做到准确、统一。

(三)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具体内容分析

笔者将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按其具体内容不同分为三类:

一是学习型的评价性内容,主要是指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有评价自己学习的评价性内容,如三年级(上册)中的“读读下面的词语,加点的字可要留心呦;读后再查字典,看自己读得对不对”[10]。也有评价他人学习情况的评价性内容,如三年级(上册)中的“收集几个小笑话,讲给同学们听听。看谁说的笑话最有趣”[11]。

另一类是内容型的评价性内容,主要是对课文内容及课文中人物的做法行为进行的评价,如二年级(下册)中“看图,说说下面图中的小朋友在什么地方跟谁说话,说话姿势是不是正确,为什么”[12]。以及一年级(上册)中的“说一说,上面图中的同学做得对不对;为什么;应该怎样做”[13]。

还有一类是生活型的评价性内容,主要是指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评价性内容,如对学生个性特长的评价、学生参加活动的评价等。如四年级(上册)中的“读了这两篇习作,你一定会想,我也有我的长处,我的本领。请选择自己最得意的一个方面写下来”[14]。评价性内容具体内容的分析详见表3。

经统计,学习型的评价性内容有17处,其中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仅1处,对他人的学习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共16处。而内容型的评价性内容有23处,其中对课文词句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共11处,对课文整体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共7处,而对课文中人物做法行为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有5处。生活型的评价性内容仅有5处。

从内容数量来看,内容型评价的数量最多,其次是学习型内容,而生活型内容的数量则相对最少。

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仅有一处,并且在第二学段中才出现;在对他人的学习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中,第二、三学段中的相关内容明显较多。两者从比例上来说极不均衡。

在对课文词句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中,同样也较为集中在第二、第三学段;在对课文整体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中,几乎仅在第三学段出现过相关内容;在对课文中人物做法行为进行评价的评价性内容中,则只在第一、第二学段出现过相应的内容。

而生活型的评价性内容,则基本分布在第三学段,一共仅出现了5处,占总体数量的比例也较少。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内容具体内容的编排有其独特的优势: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涉及的范围较广,既包含与课文内容相关的评价性内容,也包含了与学生相关的评价性内容,内容的类型多、范围广,这样的内容编排有利于学生体验不同类型的评价,丰富学生对评价内容的认识。

但从教育评价及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中具体内容的编排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尽管教材涉及的评价内容类型较多,但有关学生对自我进行评价的内容很少,直到三年级上学期,即第二学段时才出现相关的内容,并且仅有2处相关内容。而根据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相关知识:我国儿童自我意识各因素(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展是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的,其中自我评价开始发生的年龄为3—4岁之间。[15]这一结论正说明了处于第一学段中的学生,完全有能力也应该进行自我评价,并且学生在1至3年级期间,自我意识的发展速度十分迅速,因此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应该适当增加有关学生自我评价的内容,并且应该从一年级上学期开始就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与自我评价的能力,这样能够使得评价性内容的内容编排更为全面、科学。

(四)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评价方式分析

笔者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按其评价方式的不同分为两类:一类是通过比较的评价性内容,即有对比的评价性内容,如三年级(上册)的“练习讲一讲‘哪吒闹海’的故事,看谁讲得最生动”[16]。另一类则是不通过比较的评价性内容,即无对比的评价性内容,如三年级(上册)中的“当你一个人在家的时候,有人敲门,你会怎么想,怎么做;大家说说这些做法对不对,为什么”[17]。而有无对比的评判标准,笔者则是依据评价性内容中有无“比一比”、“看谁”、“谁最”等一些含有比较性质的词语。评价性内容的评价方式分析详见表4。

表4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评价性内容的评价方式分析

经统计,有对比的评价性内容共19处,无对比的评价性内容共26处。从数量上看,无对比的评价性内容多于有对比的评析性内容。

有对比的评价性内容,总体呈现递增的趋势,第三学段时内容的数量达到最高点,但六年级时并无相关内容出现。

无对比的评价性内容的趋势则相对平稳一些,第二学段及第三学段时所占比重均较多,第一学段时内容数量最少。

尽管从数量上来看,无对比的评价性内容多于有对比的评价性内容,但从内容出现的时间来看,在一年级上学期时就已经出现让学生进行比较的评价性内容,过早让学生进行比较,这一点是否符合儿童心理发展的规律仍需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内容具体内容的编排有其独特的优势:体现的评价方式较多,学生能够得到不同锻炼机会,并且通过比较也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等方面的发展。

但从教育评价及儿童心理发展的角度来看,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评价性内容的评价方式存在以下不足之处:尽管评价方式较多,但其中大部分评价的进行需通过比较的方式,并且还让学生通过比较他人与自身的学习表现,从中选出表现较好的一方,这样的比较方式、结果,以及比较次数的过于频繁,会使学生之间产生相互攀比、相互竞争的问题,从而影响到同学之间的关系。此外,对学生评价能力发展的相关研究中也并未提倡或鼓励过早的让学生接触比较性的评价,因此关于选择何种评价方式让学生进行评价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注: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一般项目“大陆与台湾现行小学语文教科书比较研究”(12YJA880066)的阶段性成果。)

注释:

[1]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五册[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38.

[2]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一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28.

[3]张庆,朱家珑.语文第四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35.

[4]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一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38.

[5]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五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23.

[6]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一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38.

[7]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七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8.

[8]张庆,朱家珑.语文第四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35.

[9]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8.

[10]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五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07.

[11]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五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93.

[12]张庆,朱家珑.语文第四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78.

[13]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一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125.

[14]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七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40.

[15]朱智贤.中国儿童青少年发展与教育[M].北京:中国卓越出版公司,1990:420.

[16]张庆,朱家珑.语文第五册[M].江苏教育出版社,2011:55.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教材 中小学英语教材 教材衔接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言技能是英语学习交际能力的重要部分。语言技能主要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技能以及这四种技能的综合运用能力。其中听和读是理解技能,说和写是表达技能。语言技能分为九级目标,小学六年级毕业需要达到二级目标,初中一年级,即七年级需要达到三级目标。显然,要落实好这些教学目标,教师必须关注教材的衔接问题,注重对教材进行一定的对比分析,从而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本文笔者即以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的内容为例,从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三个维度进行文本对比分析,以期为有效开展教学提供帮助。

一、语言技能维度的对比分析

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笔者首先对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的听、说、读、写技能部分进行文本分析归纳,以体现教材在培养学生语言技能方面的目标,进而对比初中和小学衔接部分教材内容在听、说、读、写技能上的差异(见表1)。

笔者将表1里涉及的各语言学习项目按照年级进行了整理,以六年级和七年级教材中每个新授课单元为基准,以课文中的每个独立语言练习项目为单位,汇总形成了表2。

从表1、表2所呈现的教材在听、说、读、写四项中安排的操练栏目所占比例来看,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第一,结合表1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在语言实践活动设计的项目总数上大致相当,其中北师大版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每个新授课单元下设Warm-up, Reading,Speaking, Vocabulary等板块,每个板块下面设有具体的相关听、说、读、写的一些语言实践活动,所以总体来讲包含的实践活动要稍多于北师大版小学教科书。

第二,结合表1、表2,对比两个年级栏目设计的类型,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在听、说方面和读、写方面的教材训练形式和数量相当,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的听、说和读、写方面存在差异,初中阶段读、写部分在教材中所占的比例明显大于听、说部分。除听、说、读、写四个基本技能的单项训练,我们还看到六年级、七年级的教材中都有综合性及趣味性的栏目,这些栏目对提高学生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起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其中可以明显对比出六年级教材(上、下册)中语言综合运用能力部分的训练要多于七年级教材(上、下册),设计的栏目种类较丰富。

第三,从栏目设计侧重点来看,六年级教材(上、下册)侧重培养学生说和写的能力,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更侧重于培养学生写的能力,根据课程标准上的要求,学生在七年级阶段应该能够满足语言知识三级的要求,即能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能正确使用简单的图表和海报等形式传达信息;能参照范例写出或回复简单的问候和邀请;能用短语或句子描述系列图片,编写简单故事。所以这就需要教师在小学高年级阶段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做好过渡。

二、语言知识维度的对比分析

语言知识包括语言、词汇、语法、功能和话题等五方面内容。笔者主要对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中各单元的话题做一些归纳。由于小学阶段英语教学还不涉及系统的语音、语法知识,所以结合课程标准只做概括介绍。

通过对六年级教材(上、下册)的统计,笔者发现每单元涉及的话题主要有校园生活、课外活动、物品价格、电脑游戏、体育运动、安全意识培养和自然环保等话题。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涉及的话题主要有家庭、学校设施、课程安排、购物饮食、季节天气、情绪、动物等话题。通过以上统计结果,可以看出:

第一,小学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所选话题均涵盖在《课程标准》规定的二级和三级语言知识目标中,话题多为学生所熟悉的学校、家庭生活,题材贴近实际,语言生动活泼,学生乐于学习。

第二,从所选话题的内容和范围来看,小学六年级教材(上、下册)每单元的话题内容相对来说较为单一,主要围绕学生的校园生活开展;进入初中阶段之后,每单元的话题逐渐丰富起来,教科书中所列的话题内容引导学生恰当理解与运用相关的语言表达形式。

对于语法部分,结合《课程标准》对二级和三级语言知识目标的要求,七年级教材(上、下册)相比于六年级教材(上、下册)更加凸显了对语法部分的关注,突出语法的表意功能,对于七年级学生需要掌握的具体语法知识如常用语言形式的基本结构等作了具体的描述。

三、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维度的对比分析

《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英语课程分级目标体系,其中义务教育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二级要求,包括对英语学习有持续的兴趣和爱好。乐于了解异国文化、习俗。而到了七年级,则要达到三级目标要求,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表现出积极性和初步的自信心,能尝试使用适当的学习方法,克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能意识到语言交际中存在的文化差异。

通过对比表3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首先,从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呈现方式角度来看,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呈现的方式角度大致相同,都是在校内和校外两个大的维度下,以学生较为熟悉的校园、家庭生活为话题,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具体如教育学生爱祖国、爱学校、爱父母,热爱大自然等。

从情感态度和文化意识目标的具体教育内容来看,两套教材设计的内容均比较广泛。但相对比而言,六年级教材(上、下册)相比于七年级教材(上、下册)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注重在文化意识培养方面的双向渗透性,教材中呈现的内容多是让学生了解其他国家同龄孩子们的日常生活和文化交流。

通过对北师大版六年级教材(上、下册)和七年级教材(上、下册)在语言技能、语言知识和情感态度、文化意识目标三个维度上的文本分析,可以明显看出北师大版中小学教材在内容衔接上存在的差异,广大一线教师可以结合这些差异进行合理化教学,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甘玉国.中小学英语现状衔接调查[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10).

[3]陈利.找准中小教学的衔接点[J].四川教育,2007(5).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选题 条件 目标 效益

中图分类号:F299.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7)01(a)-0229-02

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数控机床是制造装备的装备,是“工作母机”,是国家创新能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标志。数控机床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所需要的大、特、精、小等装备必须应用数控机床进行加工,例如,航空航天、国防军工制造业需要大型、高速、精密、多轴、高效数控机床;汽车、摩托车、家电制造业需要高效、高可靠性、高自动化的数控机床和成套柔性生产线;信息技术业、生物工程等高技术产业需要纳米级、亚微米级的超精密加工数控机床等。数控机床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已充分证明数控机床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国防建设和综合国力的增强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数字控制技术是20世纪最伟大的工程技术发明之一,已有六十多年的发展历史,和计算机技术、集成电路技术、纳米技术、高分子技术等一样,成为对制造技术发展有着深远影响的共性工程技术。数字控制技术是数控机床的关键核心技术,是数控机床实现自动化、柔性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关键技术,它使产品实现更新和升级换代,技术性能指标大幅度提高,在功能、水平、质量、品种、使用效果和价格等方面能更好地满足制造业的市场需求,增强产品的竞争能力。另外,数控装备易于根据市场需求组织和改变产品生产,缩短新产品生产周期,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数字控制技术以其本身特有的技术优势迅速改变现代制造产业的产品结构和生产装备结构。

我国机床数字控制技术的发展是从1958年开始的,从程序控制到计算机数字控制,从单坐标到多坐标数字控制,从单功能、单工种到带有自动换刀装置的多功能、多工种加工中心数字控制,从单机到柔性制造系统和柔性生产线的数字控制,从传统加工到特种加工的数字控制以及从整体式到嵌入式和分布式数字控制等,有了显著的进步和发展,取得了多项成果,值得总结,也急需编册,以便为机床数字控制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而且工程手册是一种最具指导性的工程技术参考书,是工程技术人员必备的最有效的文献资料,曾经在历史上、一直到现在都在发挥着重要的指导和参考作用,编写一本高质量的工程技术手册不仅对该工程技术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也标志着该工程技术发展的阶段,具有里程碑的意义。

2 选题实施的条件、优势与主要目标

纵观近年来,我国在机床数字控制方面出版的各类图书还是不少的,但教材、丛书比较多,缺少专门的综合性手册。虽然不少手册都有专门的章节对机床数字控制技术进行了介绍,但在内容上远不够系统和完整,因此需要出版一套权威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兼备的专门的机床数字控制技术方面的手册,来反映当前机床数字控制技术的发展,供广大相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1)组织条件。《手册》的编写工作将由清华大学、山东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东南大学、中北大学、南京工程学院等大学和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西门子数控有限公司、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等企业以及北京机床研究所、成都飞机工业有限公司等科研院所老、中、青相结合的专家级编著团队承担。拟由清华大学王先逵教授担任主编,山东大学艾兴院士担任主审。

(2)技术条件。编写单位承担了“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其他相关的部级和省部级项目一百多项。这些单位近年来硕果累累,成绩显著,获得了国家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部级教学成果奖、国防科学技术奖、航空科学技术奖等奖项。为《手册》的编写提供了厚实的技术条件。

(3)人力资源条件。计划参与编写作者学术造诣高,工作经验丰富,成就突出,具有高度的行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手册》编写团队将包括973“首席科学家”、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教学名师、研究单位技术总负责人、“数控一代”专项专家组成员、部级或省部级中青年专家等科研教学第一线领军人物,他们毫无保留地把自己长期积累的科研、教学成果以及实践经验无私贡献出来,为推动行业发展尽心尽力。这为保障高质量、按时完成《手册》提供了人力资源保障。

(4)出版社优势。在手册图书出版领域,国防工业出版社出版了一大批高水平、高质量的专业手册,其中《船舶设计实用手册》《现代工程材料手册》《电镀手册》《非标准机械设计手册》等在业内产生重要影响,在读者中具有很高的声誉和良好的口碑。同时,在数控专业图书方面也出版了一系列图书,如“现代数控技术系列丛书(第1版、第2版、第3版)”等。培养了一支有专业背景、编辑业务知识扎实、力量雄厚的编辑队伍;一支工作认真负责、质量意识强,以一级校对为核心的校对队伍;一支o跟出版科技发展,极具创新意识,坚持高标准、高质量的印刷生产管理队伍;一支市场竞争意识强,能力突出的营销队伍。

这些有利条件和优势将保障《手册》达到以下目标:

(1)普及先进技术,提高行业整体水平,成为促进行业发展的“精品”项目。

(2)促进数控机床设计科技创新的“好助手”。《手册》将大量吸收数控机床设计的最新成果、经验和资料,为数控机床设计人员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指导。

(3)《手册》收集、整理了大量最新设计和加工实例,许多内容都可用于工程实践的参考,并对设计中容易产生问题的关键点给予明确提示,可为科研设计人员提供一条学习、参考、创新的捷径。

(4)工程人员的“好帮手”。《手册》沉淀了作者们长期积累的科研、教学成果与实践经验,理论论述清晰、系统,综合性强,设计实例经典、选型丰富,技术标准收录全面、整理有序,论述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深入浅出,便于读者全面了解、学习和掌握数控机床设计和操作的知识,对工程技术人员的实际生产、研究开发工作有指导作用。

3 选题的特色突出

《手册》不是一般的数控技术手册,而是以机床为对象,限定在机床的数字控制技术,而且采取了以机为主、机电结合的写法。当然,机床的数字控制技术也可用于其他装备制造上。《手册》具有权威性、先进性、系统性和实用性特色,体现了我国数控机床的自主创新能力和在提高数控系统的附加值等方面的水平和能力。

(1)权威性。高水平的作者团队、丰富的科研成果、科学的组织工作,将给予《手册》权威性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参编单位都是从事数控技术研究的权威部门,集聚了大批优秀的科研工作者和优秀科研团队,承担了许多部级和省部级的项目,他们的科研工作和成果奠定了《手册》的内容基础,保证了手册的权威性。

(2)先进性。《手册》内容将包括:①最新的设计理念、设计路线和方法;②最新的国家标准;③国内外最新、最先进的数控机床设计技术、工艺、装备、产品和操作系统;④ “高档数控机床与基础制造装备”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近三个“五年计划”和“863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重点科技攻关、预先研究、支持项目的科研成果。《手册》的先进性,为数控机床科研设计人员站在更高的起点进行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3)系统性。《手册》计划分为技术基础卷、机床及系统卷、操作与应用卷,比较系统、全面、内容丰富。内容涉及机床、电机电器电路、计算机、自动化、控制、软件等多个方面,对专业交叉内容从工程实践角度进行了分工、协调,保证内容既有联系、相互对应,又相互印证、统一,使之更全面、更系统地反映数控机床的设计理念、方法和技巧,从不同专业角度丰富《手册》,使其更具系统性。

(4)实用性。《手册》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编写密切结合我国企业数控技术的应用实际,广泛、充分地吸纳了各著名企业的资料,同时在编写过程中,采取学校与工厂、企业密切结合、共同编写的方式来保证理论联系实际。《手册》还专门编写了“操作和使用卷”,介绍了国内外知名企业的典型数控机床和数控系统,论述了数控机床的安装调试、性能检测、可靠性、故障诊断,以及实用操作模式、加工仿真和典型加工实例,并编写了常用数控标准、参考资料和常用数控名词术语中英文对照等,确保了《手册》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4 选题的主要框架

数字控制技术是一项先进技术,机床数字控制技术一直处于高速发展期,内容不断变化,体系不断更新,新技术、新水平不断涌现。同时,数控技术在应用上不断扩大,它又成为高新制造技术的基础。因此《手册》在编写过程中,力保体系结构新颖、内容科学先进。手册共分三卷:技术基础卷、机床及系统卷、操作与应用卷,内容比较全面、完整。

5 选题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图书馆,馆藏结构,读者结构,利用

 

图书馆是学校办学的重要条件之一,在办学水平评估过程中,对图书馆的评估通常着重考查生均阅读面积、总藏书量、生均册数、电子资源与纸质资源比例等一些硬性的指标,而对图书馆的馆藏资源结构和利用状况很少进行深入分析。免费论文。为了更好地满足高职院校师生的教学科研需求,提高馆藏建设质量,我们对河源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和利用状况进行了详细的统计和分析,以期探索出搞好高职图书馆馆藏建设的路子。

1.馆藏结构

1.1纸质资源状况

另外,图书馆现有期刊1030种,报纸101种,保留刊11000册。期刊所涉及各专业的比例与图书各类的比列大致相当。

1.2 电子资源状况

图书馆现有电子图书20万册,主要集中在维普科技全文期刊、超星数字图书、万方学位论文库等几大镜像资源中。除此以外,还有《网上报告厅》、环球英语多媒体资源库、起点自主考试学习系统等十余个使用数据库。维普科技全文期刊和万方学位论文库都是按专题库的方式购买,专题库的选取主要参照学校专业课程设置情况,如资源中重点保证经济、管理、机械等方面的文献,而医学、农业等方面的文献很少,万方学位论文库收录的全是硕士学位论文。超星数字图书根据纸质图书各类的比例配置,同时,通过超星的读秀知识库连接其他馆的资源以及本馆自建的数字资源。

除数据库外,图书馆还储存有光盘7000余张,视听资料3000余盒。光盘和试听资料主要为语言和艺术学习资料。

1.3 馆藏资源结构分析

从文献分布比例来看,目前文献资源总数达到了56.3万册,其中电子资源20万册,约占资源总量的35.5%,纸质资源和电子资源的比列是合适的。在《中图法》22大类中,社会科学的图书约占70%,自然科学的图书约占30%,自然科学的图书偏少,这主要是受到了04年以前馆藏中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图书比列过分悬殊的影响(04年以前自科与社科图书的比列分别是15%和85%)。

从生均资源状况来看,目前我校在校生8700人,生均图书64.7册,生均册数未达到评估所需的80册的指标。这主要是受到了两个因素的影响:一是2008年新生人数比上年有大幅度的增加,二是2008年图书采购集中在下半年,部分已采购的新书还未完成加工,无法供读者利用。

2.读者结构

到2008年9月份,我校图书馆共有注册读者7757人,我校共有学生8700多人,到目前为止,共有1300多学生未办证。另外,根据学校的要求,我校图书馆同时面向广大市民开放,注册读者中有部分校外读者,但从统计数据来看,校内师生读者仍然占有绝对的比例。详细数据见表二。免费论文。

 

开户馆 读者类型 数量 百分比 hzy | 河职院图书馆 1 | 老师 347 4.47% hzy | 河职院图书馆 2 | 学生 7364 94.93% hzy | 河职院图书馆 3 | 高级读者 8 0.1% hzy | 河职院图书馆 4 | 校外读者B1级 29 0.37% hzy | 河职院图书馆 5 | 校外读者B2级 9 0.12% hzy | 河职院图书馆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10篇

一、政治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党员,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领会执行党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措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要契机,加强对马列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现代经济、科技、法律、办公自动化等与工作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使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有了新的提高。

二、工作方面

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事项:

1.学生学籍注册、学历注册及学年注册的相关工作

2013.2014级学年电子注册工作的完成,2013级注册人数2752人,2014级注册人数4448人。

2015级学籍电子注册工作的完成。2015级新生共计录取5565人,注册人数4578人,放弃入学资格985人,保留入学资格2人。

2011届2482名毕业生及2012届2593名毕业生的学历注册工作。

2.学生成绩的相关工作

2014年共完成9802名在校生成绩的汇总,预计2593名毕业生在校期间全年成绩的汇总及更正,108名转专业学生成绩的录入及查询。

2015年共完成12765名在校生成绩的汇总,预计2752名毕业生在校期间全年成绩的汇总及更正,155名转专业学生成绩的录入及查询

以及每学期点名册及补考单的回收、整理入档案。

3.在校生的学籍异动

每学期进行在校生学籍信息核对的工作,学生信息核对表的制作、打印、发放、保存。近两年共办理一千余学生的休学、复学、留级、退学、转专业、保留入学资格、保留学籍等相关学籍的异动手续与登记。

4.教务管理平台的维护

作为数据平台的维护者,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确保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及补考成绩的正常录入。

5.毕业生信息的核对及毕业证书的办理

2014年完成11级大中专毕业证书的办理工作。其中大专毕业生2482人(含结业7人)。中职毕业生一专业1538人,二专业344人。

2015年完成12级大中专生毕业证书的办理工作。其中大专毕业生2593人(含实习不合格5人)。中职毕业生一专业652人,二专业166人,往届实习不合格延缓到今年毕业人数4人。

6.学生学籍学历图像信息采集的相关工作

2012级共计2602名学生,2013级共计2748名学生学籍学历图像信息采集工作的完成。

7.学生人数的及时更新及相关高基报表的统计。

每学期学籍异动后学生人数的及时更新,以及每年完成高基报表311,321,331,332四张表格的填写工作。

8.2013级共108名,2014级共155名学生转专业工作的完成

包括转专业申请表的完善,人数的统计,文件的拟定,学籍的异动等相关工作。

9.大中专学生毕业证明书的补办工作。

大中专往届毕业生毕业证明书的办理工作,包括补办资料的填写,毕业证明书的打印,验印及盖章。

10.教务处用章的管理工作

作为教务处办公章的保管者,做好用章的管理,登记工作。

11.协助部门领导完成学校质量提升工程的相关工作。

12.参与修订学籍学历管理规定的相关工作。

13.保质保量地及时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任务

14.完成学校及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学习生活方面

在工作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性,一是向书本学习,坚持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广泛汲取各种“营养”;二是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工作中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虚心求教的态度,主动向领导、同事们请教,学习他们任劳任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三是向实践学习,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查找不足,提高自己,防止和克服浅尝辄止、一知半解的倾向。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11篇

一、政治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党员,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领会执行党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措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要契机,加强对马列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现代经济、科技、法律、办公自动化等与工作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使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有了新的提高。

二、工作方面

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事项:

1.学生学籍注册、学历注册及学年注册的相关工作

2013.2014级学年电子注册工作的完成,2013级注册人数2752人,2014级注册人数4448人。

2015级学籍电子注册工作的完成。2015级新生共计录取5565人,注册人数4578人,放弃入学资格985人,保留入学资格2人。

2011届2482名毕业生及2012届2593名毕业生的学历注册工作。

2.学生成绩的相关工作

2014年共完成9802名在校生成绩的汇总,预计2593名毕业生在校期间全年成绩的汇总及更正,108名转专业学生成绩的录入及查询。

2015年共完成12765名在校生成绩的汇总,预计2752名毕业生在校期间全年成绩的汇总及更正,155名转专业学生成绩的录入及查询

以及每学期点名册及补考单的回收、整理入档案。

3.在校生的学籍异动

每学期进行在校生学籍信息核对的工作,学生信息核对表的制作、打印、发放、保存。近两年共办理一千余学生的休学、复学、留级、退学、转专业、保留入学资格、保留学籍等相关学籍的异动手续与登记。

4.教务管理平台的维护

作为数据平台的维护者,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确保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及补考成绩的正常录入。

5.毕业生信息的核对及毕业证书的办理

2014年完成11级大中专毕业证书的办理工作。其中大专毕业生2482人(含结业7人)。中职毕业生一专业1538人,二专业344人。

2015年完成12级大中专生毕业证书的办理工作。其中大专毕业生2593人(含实习不合格5人)。中职毕业生一专业652人,二专业166人,往届实习不合格延缓到今年毕业人数4人。

6.学生学籍学历图像信息采集的相关工作

2012级共计2602名学生,2013级共计2748名学生学籍学历图像信息采集工作的完成。

7.学生人数的及时更新及相关高基报表的统计。

每学期学籍异动后学生人数的及时更新,以及每年完成高基报表311,321,331,332四张表格的填写工作。

8.2013级共108名,2014级共155名学生转专业工作的完成

包括转专业申请表的完善,人数的统计,文件的拟定,学籍的异动等相关工作。

9.大中专学生毕业证明书的补办工作。

大中专往届毕业生毕业证明书的办理工作,包括补办资料的填写,毕业证明书的打印,验印及盖章。

10.教务处用章的管理工作

作为教务处办公章的保管者,做好用章的管理,登记工作。

11.协助部门领导完成学校质量提升工程的相关工作。

12.参与修订学籍学历管理规定的相关工作。

13.保质保量地及时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任务

14.完成学校及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学习生活方面

在工作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性,一是向书本学习,坚持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广泛汲取各种“营养”;二是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工作中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虚心求教的态度,主动向领导、同事们请教,学习他们任劳任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三是向实践学习,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查找不足,提高自己,防止和克服浅尝辄止、一知半解的倾向。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12篇

一、政治思想方面

作为一名党员,认真加强思想政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深入领会执行党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措施。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重要契机,加强对马列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及现代经济、科技、法律、办公自动化等与工作领域相关的专业知识的学习,使思想认识和自身素质有了新的提高。

二、工作方面

主要完成了以下工作事项:

1.学生学籍注册、学历注册及学年注册的相关工作

2013.2014级学年电子注册工作的完成,2013级注册人数2752人,2014级注册人数4448人。

2015级学籍电子注册工作的完成。2015级新生共计录取5565人,注册人数4578人,放弃入学资格985人,保留入学资格2人。

2011届2482名毕业生及2012届2593名毕业生的学历注册工作。

2.学生成绩的相关工作

2014年共完成9802名在校生成绩的汇总,预计2593名毕业生在校期间全年成绩的汇总及更正,108名转专业学生成绩的录入及查询。

2015年共完成12765名在校生成绩的汇总,预计2752名毕业生在校期间全年成绩的汇总及更正,155名转专业学生成绩的录入及查询

以及每学期点名册及补考单的回收、整理入档案。

3.在校生的学籍异动

每学期进行在校生学籍信息核对的工作,学生信息核对表的制作、打印、发放、保存。近两年共办理一千余学生的休学、复学、留级、退学、转专业、保留入学资格、保留学籍等相关学籍的异动手续与登记。

4.教务管理平台的维护

作为数据平台的维护者,保证平台的正常运行,确保每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及补考成绩的正常录入。

5.毕业生信息的核对及毕业证书的办理

2014年完成11级大中专毕业证书的办理工作。其中大专毕业生2482人(含结业7人)。中职毕业生一专业1538人,二专业344人。

2015年完成12级大中专生毕业证书的办理工作。其中大专毕业生2593人(含实习不合格5人)。中职毕业生一专业652人,二专业166人,往届实习不合格延缓到今年毕业人数4人。

6.学生学籍学历图像信息采集的相关工作

2012级共计2602名学生,2013级共计2748名学生学籍学历图像信息采集工作的完成。

7.学生人数的及时更新及相关高基报表的统计。

每学期学籍异动后学生人数的及时更新,以及每年完成高基报表311,321,331,332四张表格的填写工作。

8.2013级共108名,2014级共155名学生转专业工作的完成

包括转专业申请表的完善,人数的统计,文件的拟定,学籍的异动等相关工作。

9.大中专学生毕业证明书的补办工作。

大中专往届毕业生毕业证明书的办理工作,包括补办资料的填写,毕业证明书的打印,验印及盖章。

10.教务处用章的管理工作

作为教务处办公章的保管者,做好用章的管理,登记工作。

11.协助部门领导完成学校质量提升工程的相关工作。

12.参与修订学籍学历管理规定的相关工作。

13.保质保量地及时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任务

14.完成学校及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三、学习生活方面

在工作过程中,我深深感到加强自身学习、提高自身素质的紧迫性,一是向书本学习,坚持每天挤出一定的时间不断充实自己,端正态度,改进方法,广泛汲取各种“营养”;二是向周围的同事学习,工作中我始终保持谦虚谨慎、虚心求教的态度,主动向领导、同事们请教,学习他们任劳任怨、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处理问题的方法;三是向实践学习,把所学的知识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实践中检验所学知识,查找不足,提高自己,防止和克服浅尝辄止、一知半解的倾向。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13篇

会计师事务所是指依法独立承担注册会计师业务的中介服务机构。是由有一定会计专业水平、经考核取得证书的会计师(如中国注册会计师、美国执业会计师、英国特许会计师、日本公认会计士等)组成的、受当事人委托承办有关审计、会计、咨询、税务等方面业务的组织。会计师事务所信用指的是注册会计师能够站在独立、客观、公正的立场上,按照会计准则和审计准则对被服务单位的会计资料审核,提出公允意见,而会计师事务所能够严格按照质量控制要求进行复核,使社会公众足够信任被审计单位经营状况。信用评级又称资信评级,是社会中介服务为社会提供资信信息,或为单位自身提供决策参考。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信用评级就是从审计质量、规模、管理水平、历史表现等多方面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并给出相应的级别。

二、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的意义及理论依据

(一)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的意义 社会主义经济既是竞争经济、法制经济,更是信用经济。良好的社会信用体系是建立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的重要保证,也是促进经济健康、持续发展的先决条件。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规范发展行业协会和市场中介组织,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党中央对行业协会的发展和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给予了极大的关注。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市场中介组织,扮演着“经济警察”的角色,在服务过程中必须保持诚信,否则会影响市场经济秩序,最终被市场所淘汰。然而,众多造假事件的出现,使得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受到了一次又一次质疑,也使得会计师事务所乃至整个注册会计师行业的社会公信力受到严重损害。因而,建立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信用体系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信用评级是信用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信用评级并定期公布,使社会公众及时了解会计师事务所的信用等级,从而形成社会监督机制,促使会计师事务所依法依规按程序执业,提高审计质量。因此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信用评级,是促进行业健康规范发展的必然要求。

(二)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的理论依据 信息不对称理论是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信用评级的理论依据。信息不对称理论是指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各类人员对有关信息的了解是有差异的;掌握信息比较充分的人员,往往处于比较有利的地位,而信息贫乏的人员,则处于比较不利的地位。信息不对称会造成市场交易双方利益的失衡,影响社会的公平、公正,影响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在审计市场上,对公司的审计是由会计师事务所完成的,而广大投资者不直接参与。由于投资者无法完全掌握会计师事务所的行为,只能得到审计结果,因此造成了信息不对称。在此情况下,投资者无法对企业做出正确的评价,从而影响投资。投资者、信贷者将会通过更高的资本报酬来补偿由信息不对称造成的风险,致使企业融资困难以及资本成本的上升。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信用评级,可将事务所区分为不同的等级。根据事务所的信用等级,投资者可以掌握会计报表的可信度,进而依据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对企业做出正确的评价,避免因虚假信息造成决策上的失误,蒙受经济损失。

另外,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信用评级还可以对审计委托人起到有力的监督作用。事务所信用等级定期公布,为社会公众所知,如果审计委托人聘请信用等级低的会计师事务所,就会表明其不良动机。这样便促使审计委托人聘请等级高的会计师事务所,为公众提供真实的财务信息。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信用评级,还可以约束会计师事务所的运作,弥补现有监管体系的不足,促进会计师事务所加强信誉管理。有学者通过研究指出,中介机构的声誉越高,维护自身声誉的动机就越强,这将带来更高质量的信息认证和价格。同理,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声誉越高,越有利于其加强信誉管理。为了获得或维持较高的信誉,会计师事务会不断提高专业能力,防止审计失败对其声誉带来损害。对于等级低的会计师事务所,业务量会逐渐减少,最终被市场所淘汰。对于监管机构而言,通过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信用评级,监管机构可以在评级的基础上进行分类监管,降低监管成本。因此,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信用评级是十分必要的。

三、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现状

(一)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制度 会计师信用评价始于美国,是以事务所整体为评价对象,并且评价结果向公众公开,但评价只列举重大缺陷不进行评分或评级。我国台湾对注册会计师的信用评价主要是抽查个别审计案件的工作内容,以判定注册会计师信用好坏,这种评价方法主要与台湾注册会计师多,单独执业且事务所规模不大有关。王善平提出对会计师事务所实行星级管理,认为应按会计师事务所的规模和服务两个方面的综合体系评价事务所,其规模包括注册会计师、证券从业注册会计师、从业人数、注册资本和年平均签证业务收入;服务包括证实与证伪能力、服务态度、服务的及时性、对社会的责任感,并建议规定不同星级的事务所执行不同的业务范围。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关于规范和发展中小会计师事务所的意见中提出,要研究探索中小事务所信用评级制度。通过对中小事务所人才状况、内部治理、行业贡献、诚信水平和品牌形象等进行客观考察,评定信用等级。对业务精专、质量过硬、市场信誉度高的中小事务所,给予宣传推介,重点扶持。上海市财政局和上海市注册会计师协会率先推出注册会计师执业信用管理和注册会计师诚信管理等举措,由上海注册会计师协会和上海资信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信用档案,逐步收集、记录注册会计师与会计师事务所的基本信息和被政府部门处罚的情况,并通过适当的渠道进行披露,这是培育事务所声誉的很好的尝试。目前,会计师事务所及注册会计师的信用体系还在完善之中,注册会计师执业中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目前的诚信档案存在局限性,仅仅只对每年一度的执业质量检查中不良记录的情况记入档案,涉及注册、执业、培训、会费缴纳等方面的情况并没有记录其诚信档案,导致部分注册会计师以虚假信息挂靠会计师事务所,任由他人以自己的名义出具报告。(2)部分注册会计师的诚信和风险意识较差,只要有钱,什么报告都敢出。(3)建立注册会计师个人诚信档案的宣传工作尚不到位,部分人直到受到惩戒才知道不良记录会记入其个人诚信档案。(4)极少数人以手中的资源,利用部分人急于挣钱的心理,网络一部分注册会计师成立会计师事务所为其“服务”。由于这些人完全是以经济利益为目的,利用注册会计师的资格违规出具报告,赚了钱是自己的,出了事由注册会计师承担,而少数注册会计师由于法制观念淡薄,为了一点点小利,心甘情愿地受他人控制。(5)由于目前相关制度的不完善,诚信档案尚没有完全向社会公开,其作用尚不能完全体现出来。(6)成立会计师事务所的门坎太低,导致会计师事务所越办越小、越办越多。(7)重检查轻处罚使注册会计师有恃无恐,过去对会计师事务所的执业质量检查,都是本着治病救人的想法,对会计师事务所出现的问题主要以风险提示为主,同时考虑不扩大社会舆论对行业造成的不良影响,轻易不惩戒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这种良苦用心却被一些人当作挡箭牌,导致起不到任何警示作用。

(二)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方法 刘爱东提出了会计师事务所信用的多层次灰色模糊评价方法,构建了以会计师事务所内部管理水平、从业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执业状况、组织结构、承担风险能力和信用状况等6个方面为主要指标的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价指标体系,在评价指标权重确定时运用了带有专家可信度的非线性优化层次分析法。张俊民等以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状况评价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状况,构建了评价模型,提出了会计师事务所诚信评价指标体系及权重。陈明等从经济学角度对会计师事务进行信用评级进行了解释,并构建了信用评价指标体系,指出信用是一个综合的概念,准确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信用,单一指标是不够的,需要一个合理的综合指标体系来实现。对于会计师事务所而言,有信用意味着其在执业过程中能提供高质量的审计服务,因此构建信用评价标准时多考虑影响审计质量的因素,建议从事务所规模、承担风险能力等六个方面进行信用评分。徐剑峰提出了基于“五C”系统的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制度,从品质、能力、资本、抵押和条件五个方面来评价会计师事务所的信用状况。虽然刘爱东、张俊民等提出了一些评级方法,但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信用评级是复杂的系统工程,还需进一步研究。

五、KNN信用评级方法运用

(一)数据来源 收集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的2008年、2009年、2010年会计师事务所综合评价前百家信息。同一个会计师事务所在这三年中的信息不一样,将其作为三条独立的数据。将每年的前百家会计师事务所分为甲、乙、丙、丁4个等级,每个等级共有75条数据。在4个等级中各随机抽取9条作为测试数据,即作为待评级的会计师事务所,如表1所示。4个等级中余下的数据中各随机抽取30条作为训练样本,如表2所示。

(二)特征项选取与量化 为了简化过程,只取“年度总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领军人才数量”、“分所数量”、“从业人员人数”作为特征项。

(三)向量表示 先进行特征项量化,量化方法如下:已知训练样本xi的年度总收入为ai,则xi的“年度总收入”这一特征项的分值为ai/max(ai),其中max(ai)指的是ai(i=1,…,m)中的最大值。其它特征项的量化使用类似的方法。虽然这种量化方法与上文讲到的量化方法不一样,但也能反映出这些特征项与事务所信用高低的关系,不影响对这种评级方法的测试。量化结果如表3、表4所示。然后根据表3、表4将测试数据、训练样本表示成向量。例如,测试数据1对应的向量为(0.91926,0.582248,0.214286,0.222222,0.957209),训练样本1对应的向量为(1,0.46,0.3,0.409091,0.723315)。

(四)相似度计算与信用评级 利用夹角余弦公式分别计算36条测试数据与120个训练样本的相似程度。为每一条测试数据选出10个最相似的样本,如表5所示。然后利用上文中的方法给每一个等级打分,选出分值最高的等级作为信用评级结果,如表6所示。

(五)评级结果 利用基于KNN算法的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方法得到的结果与之前设定的等级一致,说明该方法在进行信用评级时能达到预期效果。在利用KNN算法进行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时,是将评价指标作为特征项,然后对特征项量化,把会计师事务所表示成向量。为了简化实验过程只使用了“年度总收入”、“注册会计师人数”等五个特征项,不能全面地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信用评级,在实际应用中需要考虑各个方面的特征项,同时还要考虑各特征项的权重。

六、结论

建立一套科学、可行的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理论上不仅要有科学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中更要与会计工作实际相结合,要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解决好会计师事务所信用评级方法问题,并为监管部门提供一个信用评级的工具,有利于监管部门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分类管理。监管部门可将评级结果对外公布,并强制上市公司在经审计的定期报告中披露所聘事务所的评级情况,给市场一个有关执业质量的信号,这样会促使事务所加强自身服务质量,改善注册会计师行业服务的需求者(社会公众)与供给者(会计师事务所)之间信息失衡的状态,更有效地维护广大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这对净化我国市场经济的运行环境,促进我国市场经济朝着健康、规范、有序的方向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罗劲博:《西安市会计师事务所社会信用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研究》,《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1期。

[2]刘爱东、王慧:《会计师事务所信用的多层次灰色模糊评价方法》,《财务与金融》2009年第1期。

[3]张俊民、韩传模、王成秋:《会计师事务所诚信监管评价指标体系研究》,《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年第5期。

[4]张岩:《会计师事务所评级制度探讨》,《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6年第3期。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14篇

但是营造出一个优质的班级论坛是需要管理员及相关教师悉心维护和合理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才能实现的。那么怎样从管理员的角度去合理引导小学生正确使用班级论坛呢?经过几年班级论坛管理的经验来看,我个人认为采用堵疏结合的方式管理是一个捷径。

1.论坛采用实名注册审核制度,适时关闭论坛注册功能

由于论坛特有的开放性,导致其很容易被某些人利用作为宣泄和散布不良信息的地方。许多有灌水习惯的学生,由于使用了实名注册发帖而会变得收敛不少。在论坛后台设置了注册用户需要管理员审核通过才能使用发帖的策略,同时在注册页面上说明需要使用自己的中文名注册,但是经过一段时间下来,后台里面总是会出现夹杂着许多用英文字母及数字作为用户名的待审核的用户。让学生注册用户名的时候只能输入中文,即在用户名输入框里面用代码限制,一旦用户输入非中文的字符将无效。这一功能的实现为后台维护省去不少精力。但还是有学生不用自己的姓名注册的,其中有用其他词汇来代替,这样是不能通过审核的,当然这个帐号是无效的;另外就是用其他同学的姓名注册,这个是比较麻烦的,管理员需要借课堂机会询问班级同学,是否注册,如果发现没有注册的同学的名字被其他学生注册了,需要记录在案,将这个用户名密码修改后告知当事同学并告诫其勿将密码泄漏。

等到学校班级的学生大部分都注册后,将论坛注册功能关闭,这将堵住许多一人多号现象的发生。但还是会有漏掉的学生没有注册,管理员可以在网站留下E-mail,学生通过E-mail向管理员索取帐号密码,同时也为一些忘记密码的学生提供恢复密码的渠道。

2.设置论坛操作日志记录及IP记录

由于许多管理员认为小学生的论坛一般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会忽视日志和访问者IP的管理。下面举两个案例来说明这些设置的重要性:

案例一:学生和老师的弱密码问题总是让人比较头疼的。论坛设置虚拟太阳币来提高学生使用班级论坛的积极性,某老师使用的密码过于简单,被一个学生利用后登录将其用于奖励学生优秀帖子的太阳币全部转入自己的帐号。由于论坛设置有操作记录,最终还是没有逃过管理员的监察,对其的惩罚将是帐号被禁用一段时间并删除所有太阳币。

案例二:小x和小z在班级里面发生了摩擦,小x利用小h的弱密码帐号登录班级论坛发帖诋毁小z,还用小z的帐号登录发些不良的帖子形成自毁形象的现象,造成一些不良影响,引起了老师同学乃至家长的关注。管理员首先将这些不良帖子锁定回收,然后根据帖子相对应的IP记录分析比较发现均是小x一人所为,最终将这件扑朔迷离的“案件”弄个水落石出。当然小x毕竟是个小孩子,为了保护她,老师还是单独与其谈话教育,没有扩大影响范围。小学生发生这样的网络犯错行为,老师需要合理疏导,不能一味批评,以免造成学生逆反敌对心理。

3.对论坛漏洞及时升级和打补丁

有些学生为了增加自己在论坛中的各种级别,灌水现象十分严重,有些能力较强的学生还会使用论坛漏洞进行非正常的操作。这时候,对论坛的维护和管理工作就十分重要了,主要是请各班班主任或者优秀积极的学生做版主,适当给予学生以正确的引导,并对论坛漏洞及时升级和打补丁。

4.寓教于乐,奖惩并用,提高粘度

选用优秀稳定的论坛代码,经过悉心整合,加入了能够很好吸引学生的插件,如虚拟银行、勋章奖惩、天天背单词等。一些学生上网除了查询学习资料,就是玩Flash小游戏,虽然如今的许多Flash网站内容十分丰富,游戏品种繁多,但是有许多是不适合小学生娱乐的。而利用出色的插件,能够自主添加适合的Flash游戏,可以记录游戏成绩并且可以进行排名,这确实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兴趣,而且游戏都是经过我严格筛选的有益的游戏,家长对学生在班级论坛游戏也大可放心。经过班级论坛管理几年的经验来看,班级论坛提供Flash游戏娱乐不是初衷,这仅仅是增加学生使用论坛的粘度。

一年级数学下册论文范文第15篇

一、学情分析

这一届三年级学生已使用了两年的实验教材,对一些基础性的数学知识有了初步的认识。学生已经比较习惯于新教材的学习思路和学习方法,大多数学生认识到数学知识无处不在,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这为学生对本册的学习打下了重要的基础,也为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

二、教材分析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

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27课时),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