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第1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标 古诗词 教学

一、小学语文新课标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是在国家教育改革和时展的要求下实施和颁布的。新课标指出应致力于小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小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也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小学语文是基础语言工具,是表情达意的基础工具,是有很强思想性的基础工具,它对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起着关键性的作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人文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的汉语工具。

小学语文新课标是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和个性教育三大教育理论发展下提出来的,小学语文教学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积极倡导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努力建设充满活力而又多元化的语文课程。

我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历史文化的国家,作为我国的一名公民应了解自己祖国的文化背景知识,小学语文是普及文化的一门基础课程,学好汉语是每个公民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其他课程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语文文化才能立足于这个社会。小学语文强调引导学生学习中国文化,同时让学生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文化的多样性。

二、古诗的特点

古诗一般分为两大类:叙事诗和抒情诗。叙事诗以描写具体事件、人物为主的;抒情诗是以抒发作者感情为主的,它又可以分为写景和写意两大类,但不少古诗既写景又写意,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用极为有限的诗句表达尽可能多的意思,其最大的特点可用于一个字来概括“美”:意美、语美、音美、形美。意境美,是故事中所描绘生活画面与作者思想感情融为一体而形成的艺术境界的美,正如人们常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情。”作者选取最富有特征的具体事物,或最有意义的场景,或最典型感受来言志抒情,以启发读者展开丰富的想象,去领会意境与情感,并从中受到熏陶。语言美,是指古诗的语言凝炼、生动形象,常常运用夸张、比喻、象征等多种手法再现大自然的美、社会的美和艺术的美。这些诗句读来令人感到美不胜收。音乐美,古诗讲究押韵和节奏。音韵和谐,节奏鲜明,所以读起来琅琅上口,听起来声声悦耳,产生了音乐美。形美,是指形式美与形象美。

三、新课标下古诗词的教学

古诗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它以含蓄精炼的语言、深邃优美的意境、丰富诚挚的情感,成为脍炙人口的一种文学体裁。它在现行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古诗不仅能让学生拓展自己的知识视野,了解到古代社会的状态及古人的情感,还可以让学生在古诗中领悟到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的文学熏陶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⑴创设意境,感知诗意之美

古诗是诗人的感情在特定的环境下即兴地抒发,而此种感情往往是借助一些具体的形象而产生的,然后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在古诗教学中,如果将抽象、凝练的语言与具体的物象联系起来,能提供给孩子们鲜明、准确、丰富的感性认识,把学生较快地带入“智力发展区”,唤起他们的形象思维,提高想象力。音乐是开启人们感情闸门的一把金钥匙,而诗与音乐有着密不可分的特殊联系。如果在教学中把意蕴含蓄的情感与悦耳动听的音乐联系起来,将古诗中的“情”化为听觉中的“声”,有利于学生披文入境,深入感受古诗中语言文字的独特魅力,从而体会诗人在诗中所表达的情感。

⑵赏词句,品味语言之美

古诗讲求“炼字”,其简洁精炼的语言含蓄深沉,使人时常回味。只有引导学生弄懂诗句中字、词的真实含义,揣摩出其精妙之处,他们才会真正理解诗句的意思,也才能真正品味出诗的韵味来。因此,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每首古诗时应当先让他们找出诗中不理解的字、词,然后借助工具书进行讨论、交流,弄懂词义,理清诗句的意思。不过,这种方法在实际教学中显得有些呆板,学生学起来也感到枯燥无味。而电教媒体能克服时空限制,将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直观、形象、具体的视听文字,这样有利于学生抓住诗中含义深刻的词语,反复琢磨,体会语言文字的精妙。

⑶启迪想象,感悟表达之美

诗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浓缩性,所以给读者留下很多的“艺术空白”。而新课标下的教学手段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有效地启发学生去进行丰富的想象,进行艺术的再创造,切身感受诗的意蕴,在进一步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的同时得到美的熏陶和情感的升华。

显然,作为一个老师,特别是小学教师,尽管小学生在这一阶段正是知识的旺盛期,但也不能一味对学生进行知识的填塞,以为越多越好。相反,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针对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古诗教学,制定相应的教学计划,如此才能事倍功半。

参考文献:

[1] 徐国芹. 探索各种教学媒体和技术在教学中的合理应用[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09(3): 127-128

[2] 李志坚. 中小学数字电视教材后期制作方法初探[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7(12)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 教学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在小学时学过的这些古诗,我至今仍能熟练地背出来。这些古诗要么描述祖国的大好河山,要么抒发诗人内心的某种情思,要么表现一种奇妙的美景,无论哪一种诗境,都能让我们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意境。这些诗词就像从远古流传下来的一条河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读书人。大量的事实证明,在少年时期学习到的东西往往是终生难忘的,就像是一处宝藏,任何时候都可以从中取出光彩夺目的珍珠。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要让学生喜欢古诗词,背诵古诗词,尽可能多地储备些“珠宝”。

但是,小学生初接触诗词,理解有些难度,我们要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形式,以增强他们学习古诗的兴趣,下面本人就自己在古诗方面的教学谈点体会。

一、问题导入法

小学生初学古诗,对古诗没有什么概念,如果直接拿出作品来读来背,学生势必一头雾水。这时,最好找一个问题作为切入口,这个问题要适合古诗的情境,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课时,我问学生:“你们离开爸爸妈妈时会想念他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我又问:“如果想他们又见不到,怎么办呢?”有的同学沉默了,有的学生说:“可以看照片。”我接着问:“古时候的人,有时候因为某种原因也会远离家人,也会想念家人,那时候又没有照片,他们会怎么办呢?”这下,学生开始思考了,我便顺势提出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找找答案。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古诗的情境,边读边思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这种导入方法从学生可以理解的情感入手,教他们从生活中去体会。在这首诗中,核心的情感就是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我的导入是先导入了情感,呼唤起他们对亲人的情感,尽管思念时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无论是看照片还是登高望远,其对家人的情感则都是完全一样的。这样,他们在理解上就没有了障碍,同样的思念还能拉近他们和诗人之间的距离。

二、运用诵读教学法

俗话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诵读法不是要求老师逐字逐句去解释古诗,而是通过有情感的朗读,使学生们感受到古诗的抑扬顿挫之美。古诗都是押韵的,读起来朗朗上口,也便于学生背诵熟记。小学生的记忆特点是感性的,善于记忆,就算他们并不懂得诗词的意思,但只要读的熟了,同样能够背诵下来。原来很多作家都提到他们在上私塾的时候,那个时候根本读不懂,但是也按照要求背诵了下来,等到渐渐长大,他们也就逐渐懂得了那些诗文中的深刻含义。

当学生熟读成诵时,再让学生理解古诗中所描写的景,或所抒的情感,稍加点拨,便可以体会诗中的含义与感情。另外,朗读,还有助于引发学生的想象,让学生闭上眼睛,一边读一边想象,诗中的意境便会在头脑中形成。可见,有情感的朗读是让学生感悟古诗内涵的最佳途径。

朗读教学的关键在于要读出诗词的音韵美,用音乐的美打动学生,让他们忘我地朗读,反复地朗读,从而背诵下来。还有一点要提到,虽然我们一直在倡导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习毕竟是一种需要吃苦精神的活动,所以也要让学生们懂得学习就是要吃些苦,不能够给学生学习只有享乐没有艰辛的错觉。

三、运用图片教学法

有些古诗的意境比较深远,学生难以想象出,这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放映一些画面。如在学“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两句诗时,由于学生生活在平原,对大山没有什么概念,不能理解山间小路无人踪迹的景象,于是,我给学生们放映了两幅图画,画面上,山高路远,到处是白皑皑的山,山上小路时隐时现,没有飞鸟,也没有其他的人,只有诗人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舟中遥望。这样一来,不仅古诗中深远的画面展现在眼前,诗人的情感也凸显了出来。我们的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出诗的意境,通过视觉辅助,这个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同时,美丽的画面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古人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见诗和画的紧密联系,用画来诠释诗是对诗词最好的注脚和说明,既能够锻炼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能够锻炼学生描述画面美景的描述能力,对于理解用词和造句具有积极的作用。使用图片,不仅仅是利用多媒体,还可以运用其他课本插图,或者其他资料里的插图,也可以锻炼着让学生读完诗之后,通过想象来描述,或者画出头脑中的意境。这对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把握具有深远意义。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古诗词;小学语文;教学

传统的教学过程中,老师没有对古诗词教学引起足够的重视,在课堂上仅仅向学生解释古诗词中不认识的词语及句子,然后向学生传达古诗词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己创新的思维,时间久了,学生会觉得古诗词的学习枯燥乏味,从而失去了对古诗词学习的兴趣。然而,新课程的标准对古诗词的要求比较高,为符合新课标的要求,传承我国的优秀文化,老师也开始重视古诗词的教学,本文就在新课程改革的条件下如何提高小学语文中古诗词的教学方法进行了概述,会对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及综合情操有很大的帮助。

一、趣味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文前面写了,以往的教学方法中老师总是向学生解释生词意思等,最后让学生将古诗词背诵下来,在第二天的课堂上老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情况,如果背诵效果不错,这节古诗词的学习就完成了,时间久了,学生的背诵负担加重,就会逐渐失去学习兴趣。为改变小学语文古诗词学习的这种状况,老师应该在课堂上着重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然后再对古诗词进行讲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好的时间是在课堂的开始,所以老师更应该在课堂的开始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在讲解唐代诗人杜甫的《绝句》时,老师在课堂的开始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多媒体的作用,向学生放映有关黄鹂啼叫、白鹭飞行、航船停泊等的动画,以小学生调皮活泼的特点,形象的动画及悦耳的声音肯定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这时老师再讲些有关黄鹂及白鹭的传说故事,让学生对这它们充满好奇之心,逐步走进诗词意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是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水平的第一步。

二、引导分析语句,加深学生对诗词及作者的了解

在趣味引入课堂后,学生对这一节古诗词的学习充满了好奇之心,此时老师应该开始向学生讲解这首诗词。首先应该说明作者的生平经历及时代背景,这有助于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其次言简意赅是古诗词最突出的特点,所以老师要解释诗词中每一个词语的意思、每一个事物在古代确定的含义,最后让学生自己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而不能像以往的课堂上那样老师逐字逐句向学生"翻译"诗词。例如,讲解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时,首先应该李白的生平经历和时代背景告诉学生,然后讲解"玉笛"、"洛城"的含义,因为这是学生平时不会遇到的,它们分别指精美的笛子和地名洛阳(现河南洛阳),而"折柳"在这里指的是《折杨柳》笛曲,因为在古代"柳"蕴含着离别情怀,古人便用"柳"来抒发自己的离别愁绪。这部分知识在古诗词中是可以通用的,所以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积累古诗词知识对以后学生自己学习有很大的帮助。接下来,老师需要做的就是引导学生了解诗词的意境,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诗词描写的意境。这样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自己对小学语文中古诗词的分析能力,久而久之,便可以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教学水平。

三、鼓励学生联想,体会作者的感情

老师关于古诗词的讲解,加深了学生对诗词的了解,不知不觉中便会深入其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此时老师已经引导学生了解了诗词描写的意境,接下来需要鼓励学生自己去联想,将学生自己大胆的想象力赋予诗词,深化对古诗词的理解,深刻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例如,讲解小学语文课堂中唐代诗人孟浩然的《春晓》时,在老师将诗中"晓""啼鸟"等词语的意思讲解清楚之后,学生对诗词的意境有了一定的体会,诗词描写了春天来了,十分优美的风景。此时,老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大胆想象,春天来了,万物复苏,一切事物都有了生命,各处都向人们表达了春天的生机勃勃,以此让学生体会春天的优美风景,感受作者对春天的热爱与怜惜之情,来理解文章的主旨。这种鼓励联想的方法可以更容易使学生体会作者想要表达的感情,锻炼学生的想象力,从而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及学习能力,老师也就可以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水平。

四、开展活动,拓展古诗词学习平台

中国的古诗词文化博大精深,仅仅学习小学语文课本教材中的古诗词是不够的,因此在课堂以外老师也要教育学生学习古诗词。老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书籍《唐诗三百首》,平时鼓励学生读写、理解、背诵,然后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举行古诗词比赛,例如,在比赛的过程中老师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然后比赛哪个小组背诵的诗人李白的诗词多,或者是其他诗人的诗词,并且在活动的最后评定出冠军小组,给予奖励,从而激励学习参加比赛,然后努力去背诵诗词。这种组织活动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学习诗词的兴趣还可以激励学生努力学习,多去背诵理解古诗词,使之成为自己的知识,这有助于学生理解力的提高,从而提高古诗词教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水平需要老师和学生自己的努力,从以上这些方面出发,精心设计适合自己班级学习古诗词的教学方案,老师可以培养学生的古诗词学习能力,进而继承我国的古诗词文化,使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越来越大。

参考文献

[1] 林巧燕.古诗词教学也应彰显语文教学本色[J]. 黑河教育. 2011(06)

[2] 吕冬梅.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的审美教学[J]. 语文学刊. 2011(10)

[3] 刘静.用诵读与积累强化小学生古诗词能力的培养[J]. 新课程学习(基础教育). 2010(12)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阅读;情境;诗眼

古诗词是我国辉煌文化的瑰宝,它蕴含了我国优秀的历史文化,可以感染并净化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具有一定的推进作用,蕴藏着饱满的人文精神。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的古诗词内容丰富多彩,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所展现的情感健康饱满。本文针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人文教育丧失的现象,提出几点在古诗词教学中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

一、小学古诗词教学中人文教育缺失的表现

1.注重诗词字面意思,忽视诗词教学美感

小学语文古诗词中的意思和如今的白话文意思并不相同,很多语文老师在进行古诗词教学时,只知道简单地讲解诗词的字面意思,以为学生只要了解了古诗词每句的意思就等于了解了全文。

在教学中,老师把每句话的意思抄写在黑板上面,让学生再抄写下来,然后死记硬背,使得本来十分美感的古诗词被分割得枯燥无味。比如,某老师在进行贺知章的《咏柳》教学时,把历史名句“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表达为“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剪出来的?原来是二月里的春风”,这样毫无美感的表达只能导致古诗词中蕴含的美感以及意境被完全破坏。

2.注重老师讲解,忽略学生探讨

老师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总是运用程序化授课:解释诗词题目,了解诗人―解释诗词中的难字,翻译诗词―解释诗词蕴含的思想,学生背诵全文。很多老师的古诗词教学仅仅只是在课堂上,他们很少结合书本之外的知识,不愿意将自己的阅读感受运用到教学中,使得学生不能轻易地感知到古诗词的美。学校的古诗词文化管理也相当淡薄,本应该生气勃勃的课堂转变成毫无生气的“满堂灌”,这样的授课模式抑制了学生的创新思维,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长此以往,学生失去了独自思考的能力。

3.注重诗词背诵,忽视兴趣培养

教育的改革创新严格要求小学语文古诗词背诵,老师也十分注重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但是很多老师仅仅注重学生对古诗词的背诵量,只知道满堂灌,让学生死记硬背,忽视了学生的想象力以及创造力,让学生变成学习的奴隶,没有兴趣可言。也因如此,很多学生都对古诗词的枯燥背诵产生了逆反心理,进而失去了学习古诗词的热情,甚至害怕古诗词的学习,更不必讲古诗词的美感了。

二、小学古诗词教学中培养以及发展学生人文素养的措施

所有的古诗词都具有一定的人文内涵。在教育改革创新下,在人文教育的环境下,老师需要积极运用多种方式,注重人文教育,进行成功的古诗词教学。

1.依据诗人的生平事迹以及写作背景学习诗词

学习古诗词时,老师可以指引学生依据写作背景以及诗人的生平事迹做详细的探究,进而走近诗人,更好地感受诗词的意境。比如,柳宗元的《江雪》仅仅用区区20个字就设置了独特的意境,使得无数的江山骚客品味深思。老师可以指引学生通过详细地认识诗人以及写作背景进而发现:诗人生活在动荡不安的中唐,这个时候他被降职为永州司马,离开朝廷。白雪纷飞,鸟雀无踪,杳无人迹,体现了孤舟寒江的氛围,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在贬职后孤独以及悲愤的心情。当然,我们针对的是小学生,所以对诗人的生平事迹以及写作背景的讲解要简单易懂。

2.通过阅读初步认识诗词

诗词本来是以吟唱的方式说出来,因此它符合乐曲的韵律,需要押韵以及平仄,字、句都相对一致,读起来朗朗上口,使人可以感知到古诗词中的优美韵律以及前后呼应的押韵。老师需要仔细指引学生朗读,通过多次朗读从而掌握诗词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感情。老师应该变成学生朗读的指导者、推进者。比如,某老师在进行陆游的《示儿》教学时,按照下面的顺序进行朗读指引:初次阅读,讲解写作背景,知道诗人的“悲秋”心事;仔细阅读,知道诗人的遗憾所在,理清诗人的“悲怆”心境;研究式阅读,了解诗人的信念,理解诗人的“悲壮”心愿。在初次阅读的基础上,确定悲伤的阅读基调;仔细阅读时指引学生用悲怆的语气展现诗人对祖国未来发展的忧心;研究式阅读时指引学生用坚定的情感展现出诗人为祖国呐喊的义气,进而使学生获得情感上的共鸣。

3.设置相应的情境再现诗歌

所有的古诗词都蕴含了优美的情感。老师可以以配乐朗读、图文并茂的形式设置情境,指引学生大胆想象,再现诗词形象。比如,在进行李白的《静夜思》教学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展现出月夜冷清的画面,在背景音乐的播放下缓慢地阅读诗词,可以将学生带到一个月明星稀、诗人靠窗思念家乡的情景当中,这样诗人孤独的情感就得以展现出来了。又比如在进行苏轼的《春江晓景》教学时,可以让学生依据诗词意境画出一幅相符的春江图,进而感受诗人对春景、自然的热爱之情。

4.利用“诗眼”“词眼”进行诗词教学

在古诗词中“诗眼”“词眼”是理解诗词意境的关键,老师应该学会在诗词教学中和学生共同抓住“诗眼”“词眼”进行探讨,既可以体现诗词的关键所在,也可以免于一字一句的讲解。比如,在王安石《泊船瓜洲》的教学中,“春风又绿江南岸”,诗人来回思量,放弃了“来”“过”“入”“满”,而使用了“绿”,进而生动地展现了万物争春的现象,再指引学生感知自然,了解诗人想要重返政坛的愿望,“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深刻感叹就能够很好地理解了。

5.结合老师的指导走近诗词

因为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小学生对古诗词的句子并不能很好地认知理解。所以,学生通过自己朗读、相互交流讨论依然不能解决的问题,老师应该适时进行指导,这样不仅可以促进学生对诗词的把握,也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比如,在进行白居易《忆江南》的教学时,“春来江水绿如蓝”,学生对“绿如蓝”的认识有分歧,有人认为是江水绿得像蓝色,有人认为江水绿得像蓝色的海洋。老师可以首先提出“青出于蓝胜于蓝”,告知学生“蓝”是一种草,青是从这种草中获得的,但是颜色却比蓝草更重。这样学生对“绿如蓝”的认识就更加清晰了:江水绿得好像蓝草。老师在重点的地方、在学生不能理解的地方或者学生经常忽视的地方进行适当的指导,让学生可以更加充分地理解诗歌。

古诗词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以及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老师在古诗词教学中,要重视诗词的熏陶作用,使学生可以感知到诗词中深刻的人文熏陶。

参考文献:

[1]诸葛彪.小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法[M].江西高校出版社,2007.

[2]吴忠豪.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

[3]胡华琴.小学古诗词教学中的人文教育渗透[J].教育科研论坛,2010.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

中国是诗歌的国度,在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古诗词是我国古代社会人民群众生命体验的结晶,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精湛的文字、深刻的意境展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成果。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加入古诗词教学,对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素养、审美情趣和爱国情感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由于受多方面因素影响,我国目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以对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有所裨益。

一、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

(一) 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在传统的“应试教育”体制下,小学古诗词教学开展面临诸多阻碍。长期以来,我国小学语文教学大纲和考试大纲的着重点都主要集中于应试层面,由此,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也是围绕考试展开,为了适应“应试教育”需求,教师在古诗词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单纯关注介绍诗词作者和诗词大意以及诗词背诵与默写,而忽视了诗词鉴赏方面的内容。新课标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提出新要求,更加注重学生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要求通过古诗词教学,培养学生语感,提升学生语文素养。有相当一部分教师未能对课改完全适应,在教学理论和方法上跟不上理念的更新,还是采用过去的“填鸭式”机械教学,不能实现课改教学目标,教学课堂死气沉沉。传统的教学模式显然无法适应新形势的现实要求,教学模式亟待改革。

(二)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高

许多小学语文教师自身文学功底有限,轻视古诗词教学。经大量调查研究发现,相当一部分数量的语文教师在课程计划编排中都将现代文作为教学重点,对古诗词教学的态度则比较微妙,部分教师甚至对古诗词教学采取“忽略”态度,对古诗词相关文本的解读单纯停留于文字表面理解和作者简介上,而对古诗词鉴赏方面不予深入探讨。由于教师自身专业素养不高,在课堂教学中只能简单地将诗词画面展现给学生,教学始终处于表面层次,无法深入把握诗词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艺术境界,导致在教学中忽视了古诗词本身的逻辑思维,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诗词本身的完整性和艺术性。

二、提高小学语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措施

(一)转变教学模式

在古诗词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利用多种教学手段,不断丰富教学内容,与时俱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随着社会发展与时代进步,教育教学设施也逐渐趋于完善,小学语文教师应充分发挥现代多媒体电教设备的作用,结合古诗词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合理运用PPT、纪录片、动画、专题片、背景音乐等音像资料辅助教学,有效锻炼学生逻辑思维,通过优美的画面和音乐,帮助学生更直接地理解诗词内容。小学生尚处于形象思维形成时期,古诗词通常文字简洁凝练、意境深远,学生学起来难度较大,通过多媒体电教设备的运用,给学生带来更加生动直观的感官感受,从而激发学生想象力。新型的古诗词教学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更加关注学生的能动性和创造性,更加关注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高。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学起来轻松,教学效果显著。

(二)提高教师文学素养

教师文学素养博大精深,通过言传身教,学生才会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当代小学生聪明、好问,语文教师必须依赖渊博的的专业知识教育、说服学生,相反,小学语文教师如果没有足够的文学素养,很难在教师岗位上立足。特别是在古诗词教学上,对语文教师人文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因此,教师应定期参加培训进修,以不断提升自我文学素养,完善知识储备。只有具备渊博精深的文学素养,才能真正走进课本,充分挖掘教材中深藏的内涵,从而更深层次地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古诗词中的意境。教师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才能够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才能适应新课改的现实要求。

三、诗歌学习策略研究

(一)熟悉背景,理解诗意

古诗词一般篇幅较短,文字高度凝练,跳跃性较大,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如果教师能够在进入正式学习前引导学生了解作者创作背景,知道诗人所处时代环境和创作时的心情,就能够在理解诗意、感受作者表达情感上事半功倍。

如在《送元二使安西》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先为学生讲述诗人王维送别即将去往西北边疆友人的创作背景,然后引导学生进入文本学习,帮助学生理解诗词中不仅蕴含有诗人与友人之间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还包含着对友人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学生在感受诗词的过程中如身临其境,也体会到了离别的淡淡忧伤。

(二)发挥想象,感受情感

古诗词学习最需要的就是想象力。小学生想象力丰富,正好符合诗歌学习的特点。教师在古诗词教学中应注重诗歌画面感的讲解,引导学生进入诗歌内容所描绘的情境中去,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切身感受诗人感情,体会诗歌意境。

如诗歌《清平乐?村居》的学习,引导学生对文本词句大意有了初步了解后,教师请同学们闭上双眼,听老师有感情地吟诵。在轻柔的背景音乐声中,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学生展开想象,完全沉醉到原词的意境之中。于是,教师提问:“来到村居,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我仿佛看到岸上长满碧绿的青草,随风摇曳,还仿佛闻到了泥土的清香。”在课堂热烈的讨论中,教师逐步将学生引入到生活场景之中去想象一个个生动的画面,勾起了他们对词中所描述的田园生活的向往,表达出的情感也真切而朴实。

(三)熟读成诵,其义自现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讲的就是反复诵读的重要性。学生在学习理解课文之后反复诵读,理解其节奏韵律,有感情地背诵过程中对古诗词进行再学习、再创造,加强(理解和记忆,在诵读的抑扬顿挫中再度与诗人产生穿越时空的情感共鸣。其次,在韵角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一定的培养,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自己学习如何创写诗词,因教学难度较大,可以采用因材施教策略,从小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利于学生今后向此方面的发展。

四、结束语

古诗词是我国劳动人民社会活动的精神文化成果,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灿烂文化的结晶,是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教育部门和教师在课堂课外教学引导中应注重古诗词教学的策略艺术,培养学生学习古典文化的兴趣,提升学生文学素养。

参考文献

[1]王瑞红.浅谈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艺术[J].读写算:教育教学研究,2011,(52):275-275.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古诗词;语文教育;人文课堂;创新

【中图分类号】G623.2

语文是一门重视人文关怀的语言学科,它对学生综合素养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而古诗词是我国语文教学的教学重点,要发挥语文教学的作用就要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古诗词这一宝贵资源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

一、 人文课堂初探

语文学科除了具备工具性这一特点外还有人文性这一特点,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沉重忽视了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这是语文学科教学成果不够显著的一大原因。语文学科的人文性质是在最近的大讨论中提出来的。很多人在这个讨论的过程中提出了语文学科人文性的重要性,认为人文性才是语文学科的真正属性,工具性是从属于人文性这一特点的。语文学科的教学任务是通过语言的学习和感悟,培养学生的情感,提高审美水平,发扬中华文化。学生在语文课堂中能够感受到中国深厚的文化积淀。这是一种非常新颖的观点,它的提出为加深了人们对语文学科的理解。但是目前有的教师过于重视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在教学过程中孤立工具性和人文性,甚至形成了人文至上的错误观念。所以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以工具性作为教学基础,人文性作为教学提升。

二、 古诗词人文课堂初探

1、 注重学生审美素养的提高

古诗词是注重意境的艺术,通过学习古诗词我们能够感受到诗人描绘的优美情景以及蕴含在诗词语句中的深厚情感,它对学生素养的提高具有非常大的意义。所以在古诗词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单纯地讲解字、词、句等理论知识,还要带领学生理解诗词的美感。以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李白的《静夜思》这首诗为例。这首诗朗朗上口,是一首表达作者思念家乡的诗作,大部分学生之前都接触过这首诗甚至可以说对这首诗的理解已经达到了很深的程度,为了帮助学生通过这首诗提高审美水平并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我改进了课堂教学手法。首先我让学生朗读这首诗,朗读的要求相应提高,不仅要熟练朗读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在朗读的过程中加进自己的情感。其次我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根据这首诗改编的动画作品,这个阶段的学生以具象思维处理各种问题,动画欣赏能够帮助学生在脑海建立诗词的具体形象,一轮皎洁的月牙挂在天空,清冷的月光洒在床前,诗人独立在房内,如此皎洁的月光本来应该温馨怎奈诗人心中对家乡的思念......动画欣赏完毕后再进行体具体知识点的讲解,最后给学生布置任务,课下画一幅阐释诗句内容的简单作品。这样以来学生对诗句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在不自不觉中提升了自身的审美水准。

2、 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想象力是人类发明创造的必要因素也是人文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小学阶段采用的古诗词大多都比较简短,语言简洁充满丰富的意韵,包含的思想内容十分丰富。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就要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学生想象力的培养。

以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小儿垂钓》为例,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这是诗人胡令能的的作品,诗句主要描绘了小儿垂钓的情景。一个蓬头小孩学着大人的样子在河边钓鱼,侧身坐在莓苔上,小小的身影掩映在野草丛中。听到路人问路忙想路人招手示意路人小点声,生怕鱼儿被惊走,不敢回应路人。诗句中的"蓬头"一词写明了诗句中主人公是一个年龄不大的幼儿;"侧坐"形象地说明幼儿的可爱姿态;"草映身"看出了小孩的顽皮,而且这一词形象地向人们展示了小儿的姿态;"莓苔"点名了小儿垂钓的位置是阳光稀少人迹罕至并且鱼儿不易受惊的地方,这里可以看出小儿的聪明,也为下句"怕得鱼惊不应人"做铺垫。在讲解这首诗时,我先带领学生熟练朗读诗句并且向学生简要介绍了诗句的内容,最后以小组为单位演绎诗句的具体内容。根据学生的表演情况作出合理的点评,最后向学生展示根据这首诗改编的动画丰富学生的想象内容。

3、 提高学生感受诗人情感的能力

在古诗词教学中提高学生对诗词感情的理解,就要结合诗作的具体背景以及诗人的性格特征进行教学。举例来说,在讲解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册《石灰吟》这首诗时就一定要帮助学生理解这首诗作中对坚强不拔的意志和宁死不屈的爱国情怀的歌颂。"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身碎骨全不顾,要留清白在人间。"这是明代诗人于谦的作品。诗句主要表现了作者对虽然种种磨难但依然保持自身清白的石灰的喜爱,作者借物咏志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深厚情感,无论遭受多大的变故都要保持对祖国的一腔热情。在讲解这一首诗时如果只是一味地讲解诗人在这首诗里倾注了多少感情是不能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的。小学生的生活阅历毕竟比较少,所以一定结合作者的生活背景进行诗词的讲解。于谦是明代末期将领,在明代保卫京师之战中担任军事统帅,率军击败了瓦刺军,虽然有显赫的战功但是在英宗夺帝之变中受到陷害。这首诗就是写于作者遭受陷害时期。通过这些历史知识的讲解,学生不仅了解了的一定的历史知识还加深了对作者以及诗句的理解。再次理解诗句时,学生就会体会到诗人的深切情感。这样以来学生感受诗人情感的能力得到很大的提升。

结束语:

语文是一门工具性与人文性兼具的学科,它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有非常大的意义。古诗词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加强古诗词课堂的人文性是发挥语文学科的重要作用。所以我们在对小学阶段语文课古诗词课堂渗入更多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刘长熔.新课标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理念的探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09(12)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第7篇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5)02A-

0102-01

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也是小学生感受传统文化、提升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教学逐渐突显其内在的教学价值和审美意义,课堂教学也呈现出了多样化的发展趋势,其中对古诗词审美内涵的感悟成为了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古诗词作品往往是对语言文字、思想情感、审美意蕴的高度融合,因此,引导小学生对这些内容的领悟与学习,成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关键。笔者结合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的创新与多样化设置,使学生领悟古诗词中的文字美、意象美、情感美,提升学生的知识水平和综合素养。

一、精心设置朗读环节,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的文字美

文字美是古诗词的一个重要内涵特征,古诗词凝练的文字、抑扬顿挫的节奏值得学生感悟与领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将古诗词中具有美感的句子画出来,通过美文朗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感悟古诗词的文字美。如在苏教版语文第八册古诗《小儿垂钓》的教学过程中,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对全诗进行整体朗读,使学生初步感知文字的韵律与节奏,融入到诗词营造的情境氛围中去。而后,笔者引导学生在吟诵的过程中轻轻地闭上眼睛,去感悟诗词的意境。笔者深情描述道:“一个富有朝气的孩童在河边垂钓,饱含稚嫩与童真。这个孩童为了不让鱼儿受到惊吓,连忙摆手婉拒过路人的问路。”在这一过程中,笔者充分把握意境构造与解读的语气、节奏与氛围,引导学生感受孩童的稚气、天性与童真,最后引领学生根据此前的诗词解读与意境构建,再一次感受与体会诗词的文字之美。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情境中感悟古诗词的意象美

纵观古诗词的内在构成,意象和情境是古诗词的一种外在表现形式,往往将诗人的思想情感也蕴含其中。在小学古诗词的教学过程中,小学生由于自身的理解力和感悟能力有一定的欠缺,难以深入地理解和认知古诗词的内在意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在脑海中构建古诗词营造的情景,使之能够充分感受和领悟诗词的意象之美。如在苏教版语文第六册课文《咏柳》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就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将诗词描写的情景呈现在学生面前,使之充分感悟与领会诗词之美。首先,教师在授课之前向学生展示春天万物萌发、生机勃勃的图片,同时播放春天柳树的视频资料,让学生在心中初步构筑柳树的意象。其次,以春天生机勃发的图片作为背景,引导学生齐声朗诵《咏柳》全文,使学生逐步感悟春柳纷飞的意境。紧接着,教师逐词逐句对课文全篇进行解读和讲述,渲染、描绘和增强诗词意象的形象性、生动之感。最后,为了加深学生对全诗的理解和认知,教师鼓励学生通过绘画的形式,将自己心目中的诗歌意象和情境表现出来,并且通过对诗词的写作与记忆,完成整体教学目标。

三、营造愉悦的教学氛围,让学生深入感悟古诗词的情感美

在古诗词作品中,情感是贯穿诗词始终的一条重要线索,引导学生理解与认知诗词作品情感成为了重要的教学内容。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多渠道、多方面地调动学生感悟和理解诗词情感的积极性。诸如在苏教版语文第十二册《石灰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知识讲解、学生讨论、诗词主题辩论等形式,使学生理解、领会和认知诗词作品情感,获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诗词的教学内容,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诗词朗诵等教学活动,并通过多媒体教学系统地展示石灰煅烧的画面,将石灰的基本特征展示给学生,以帮助其理解诗词意境和思想情感。接着,教师让学生以“《石灰吟》的朗读思考”为主题分组讨论,鼓励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阐述,营造出积极、踊跃的思考氛围。在学生初步完成了《石灰吟》的主题讨论之后,每个小组派一位成员采用演讲的形式阐述观点,教师则在一旁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与点评。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通过思想表达、辩论和思考的方式深入体会了诗词的情感美和思想内涵。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 古诗词教学 新思考 朗诵 图片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9-0192-02

小学阶段的古诗词难度较低,如果教师掌握了合适的教学方式,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式便能很容易攻克“古诗词”的难关。当然,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目的也不单纯局限在提高整体成绩上。因为无论是哪一种诗境,都能让我们领悟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深远意境。所以,小学语文教师要重视古诗词教学,尽全力让学生喜欢古诗词,背诵古诗词。

一、小学语文重视古诗词教学的新意义

1.能够弘扬民族文化

古诗词不仅体现古人对社会事物、人情哲理的深刻认识,更是千百年来劳动人民的智慧结晶。古诗词教学可以汲取古代思想精髓,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它能让学生珍惜新生活,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以及思乡惜友之情,同时教给学生阐明事理,为人处世之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2.能够起到审美教育的作用

古诗词把意境美、音韵美、哲理美融合一体,有着特殊的审美功能,学生可以从中受到美的熏陶。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审美体系,对于好与坏、美与丑、善与恶往往凭借外部表象去感知,而不能分析其内在的美和价值。通过古诗词教学正好可以弥补这一点,因为古诗词往往反映一种内化的、含蓄的感情,诗人把自己的意志和感情寓含在诗词中,正所谓“诗以明志”。教师可以通过对古诗的讲评,扩展学生的审美视野,让学生获得更高层次的审美感受,得出正确的审美标准。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新方法

1.分层教学法

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层次性。新课标中指出,第一学段学生只要学会生字词,扼要理解诗句的意思,能背诵和默写就可以了;第二学段学生在达到低年级要求的基础上,还要能够理解诗句的含义,根据诗情想象出画意,还应扼要懂得一些古诗词的常识,诸如:了解古诗产生的时代及作者的姓名;认识古诗的体裁(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认识古诗的押韵(绝句和律诗的双句押相同的或大致相同的韵);知道一些通假字,如《鹿柴》的“柴”通“寨”,返景入森林的“景”通“影”,“返景”即指阳光反射等。高年级阶段,学生已有较厚的学习古诗词的基础,其分析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创造能力、记忆能力等都有较大提高。为此,教师可以适当提高要求,表现在具体教学中应体现出一定的难度和综合性。教师可在中年级的要求的基础上,再增加一定难度,提出“初步领悟诗歌意境”的新要求。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问题引入法

小学生初学古诗,对古诗没有什么概念,如果直接拿出作品来读来背,学生势必一头雾水。这时,最好找一个问题作为切入口,这个问题要适合古诗的情境,又贴近学生的生活。在学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一课时,我问学生:“你们离开爸爸妈妈时会想念他们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想。”我又问:“如果想他们又见不到,怎么办呢?”有的同学沉默了,有的学生说:“可以看照片。”我接着问:“古时候的人,有时候因为某种原因。也会远离家人,也会想念家人,那时候又没有照片,他们会怎么办呢?”这下,学生开始思考了,我便顺势提出在《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诗中找找答案。

这样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古诗的情境,边读边思考,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导入方法从学生可以理解的情感入手,教他们从生活中去体会。在这首诗中,核心的情感就是思念家乡想念亲人,我的导入是先导入了情感,呼唤起他们对亲人的情感,尽管思念时的表现形式不同,但无论是看照片还是登高望远,其对家人的情感则都是完全一样的。这样,他们在理解上就没有了障碍,同样的思念还能拉近他们和诗人之间的距离。

3.适当采用图片教学法

有些古诗的意境比较深远,学生难以想象出,这时候可以借助多媒体,放映一些画面。如在学“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这两句诗时,由于学生生活在平原,对大山没有什么概念,不能理解山间小路无人踪迹的景象,于是,我给学生们放映了两幅图画,画面上,山高路远,到处是白皑皑的山,山上小路时隐时现,没有飞鸟,也没有其他的人,只有诗人一个人孤零零地站在舟中遥望。

这样一来,不仅古诗中深远的画面展现在眼前,诗人的情感也凸显出来。我们的古诗教学的重点,是让学生能够体会出诗的意境,通过视觉辅助,这个问题就变得简单了。同时,美丽的画面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古人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可见诗和画的紧密联系,用画来诠释诗是对诗词最好的注脚和说明,既能够锻炼学生丰富的想象力,也能够锻炼学生描述画面美景的描述能力,对于理解用词和造句具有积极的作用。使用图片,不仅仅是利用多媒体,还可以运用其他课本插图,或者其他资料里的插图,也可以锻炼着让学生读完诗之后,通过想象来描述,或者画出头脑中的意境。这对于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和把握具有深远意义。

总而言之,小学语文教师只有重视古诗词的教学,不断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正确把握作品的情感,采取科学有效的手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才能使学生热爱古诗词,热爱祖国优秀的文化,引导学生去发现它的美,欣赏它的美,享受美感的体验,以此丰厚孩子们的人文素养。

参考文献:

[1]陈建伟.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中旬刊),2014,1.

[2]李慧.试论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贸,2010,12.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古诗词、教学现状、教学方法

古诗词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但是由于古文今文之大不同,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一直处于薄弱环节,其教学现状也不容乐观。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教育界实施新课程改革,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如何改进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进一步提高初中语文教学成效,落实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方针,是摆在当代初中语文教师面前的一大课题。

一、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之现状

在我国历史上,古诗词灿若繁星,是中华文化史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和义务来传播我们优秀的传统文化。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目前一直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令我辈辗转反侧。

1、古诗词自身特点令课堂教学难度加大

古诗词的学习与现今白话文的学习方式不同,古诗词主要是作者有感而发,因而学习古诗词要根据作者当时的社会背景、作者自身的生活际遇等来对全文进行把握。古人追求炼字锻句,词约义丰,用最简练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情感,“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就是这种写照,因而不易把握。再者古诗词中的典故、意境等对于初学者来说也不易理解和接受。所有这一切,不仅增加了语文教师传授知识的量,而且加深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难度。

2、古诗词别与白话文,令学生产生畏惧心理

古诗词无论从花费时间和精力上来说,都要比白话文费时费力。

对于初学者,古诗词初读起来拗口、不顺畅,导致部分学生对此失去学习兴趣。其次学生古文知识积累较少,古诗词的用典、指代词语较多,这就增加了学生理解古诗词的难度。最后一点是学生古文语法知识有限,古诗词中大量的被动句、倒装句、前置句等,使得学生理解课文难度较大。所有这一切让学生其产生畏惧心理。

3、传统课堂教学模式阻碍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以往传统的教学论的指导下,古诗词教学也显得枯燥乏味,一般先介绍文学常识,包括作者的生平、代表作、背景知识等,接下来再正音、断句、朗读课文,然后是落实字词涵义、串讲课文,之后再分析思想内容、赏析写作特色,最后再做练习。这样一系列呆滞的流程下来,课堂了无生趣,导致学生对古诗词学习缺乏积极性。

二、新课程下初中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1、古诗词诵读新法。

“书读百遍,其义自现”,诵读是初中语文古诗词学习的一个基础。传统的古诗词诵读,或老师领读,或学生自我阅读、朗读,学生缺乏积极性制动性。我在古诗词教学过程中,除正常的朗读背诵模式外,曾尝试过表演诵读方法,课堂效果比较不错,在此与各位同仁共享。

学李白的《行路难》其一,课堂实践如下:

教师带领学生通读课文一遍。

教师布置学生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并诵读表演。

学生自告奋勇者做诵读表演:该生摇头晃脑“金尊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两手作环抱状,形容酒坛,面部表情则是目瞪口呆,表示出对“珍羞”值“万钱”的惊讶……其他学生对其表演或若有所思,或摇头……

教师再组织学生对该生的诵读表演进行评价,先小组讨论,后学生踊跃发言。教师再引导学生,该生表演的好,好在那里;表演不好,不好在那里,该如何做?然后学生自主发言,教师做最后点评。

这种表演式诵读,既能让同学们感同身受,又能让学生投入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课堂效果非常不错。

2、创造多种条件,让学生积累古诗词知识。

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要多方面为学生创造条件,积累古诗词知识。古诗词对于学生来说虽然陌生,但同样充满神秘色彩。所以我在上语文课时采取“每课一诗”,“每周一汇”等方式。“每周一诗”即占用课间几分钟,让学生自己选择好一首古诗词抄于黑板上,供大家学习背诵,教师只简要介绍一下诗词相关背景,大意即可,课下让学生互相交流。“每周一汇”则是让学生汇总一周来“每周一诗”所学习的古诗词,对比课堂所学,表达各自对古诗词的欣赏及理解。

3、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多媒体是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工具,古诗词教学可以很好地利用多媒体工具。如学李白的《下江陵》,我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安史之乱”的史实音像资料,让学生形象地感知李白写此诗的社会背景及心情。在学古诗《山行》时,大多数同学对于“霜叶红于二月花”一句颇难理解,于是我用多媒体工具做了一个深秋枫林的动画,给学生强烈的视觉感受,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古诗词的积极性。

4、创设良好的情景,指导学生鉴赏古诗词。

古诗词含蓄隽永,具有韵律美、语言美、意境美三大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品味诵读、想象体会、联系比较等方法,引导学生去体会古诗词的美,身临其境的感受作者创作古诗词所表达的心意。

如白居易的《钱塘湖春行》一诗中最精彩的两联:“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其意浅显易懂,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品味诵读,学生在诵读中,边读边想象诗中所展现的优美画卷,既能体会到工整漂亮的语言,又能欣赏诗之美妙意境,一举两得。

三、小结

作为中学语文教师,一定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真正实施创新教育。不断探究创新,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利用课堂教学和有益的课外活动,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有效引导学生,启发想象,丰富积累,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感悟和理解,让古诗词教学绽放奇光异彩。

参考文献:

1、刘忠存.浅谈新课程下古诗文教学[J] .大学语文论坛.2011.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第10篇

【摘 要】古诗文是世界文化遗产,其语言优美,充满画意,且意味隽永,经常出现“言在此而意在彼”或“言近而旨远”的情形,是诗人反应当时社会政治动态、风俗习惯、自然现象、劳动生活以及个人感受的主要形式。本文主要从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编古诗词的篇目、题材、内容等方面,深刻阐述和分析了苏教版小学语文古诗文的特点和选编现状,提出了“以诗解诗”的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方法。

关键词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苏教版教材;方法研究

古诗对于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记忆力以及语文素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小学生接触古典文学的启蒙教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及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指出分析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文,有助于全面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

一、研究的意义

1.有助于传承中国优秀文化

随着世界文化的多元化和多样化,部分青少年盲目追求国外文化、轻视中国传统文化的现象日益严重。古诗文教学一直是语文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华民族传统优秀的文化遗产,更是人们的精神家园,让学生从小接受古诗文的熏陶,感受中国几千年文化的沉淀,珍惜自己祖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形成强烈的爱国理念和荣誉感。

2.有助于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和语文能力的培养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中,非常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在课程教学实践中,越来越受到许多教师、家长、学生以及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同时,部分学校改变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把古诗文教学作为语文教学活动的主要平台。

3.有助于教材质量和教学水平的全面提高

随着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选编的古诗词暴露出的典范意义缺乏、脱离学生生活、缺乏必要的注释以及儿童题材的古诗文数量所占比例小等突出问题,同时,教学方法陈旧、教师思想观念保守以及老师忽略古诗文教学的重要意义,致使小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低下,小学语文诗词教学效率长期得不到有效的改善,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中国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学习。

二、研究角度及创新论点

1.心理学角度分析

传统的古诗教学模式,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只有遵循语文教育教学规律,在充分尊重学生身心发展和认知规律的基础上,有效开发古诗文教学资源。

2.艺术角度分析

将美学理论与古典诗词教学活动有效结合起来,通过寓思想教育于形象感染、动画呈现等方式,在充分利用教材范本的前提下,通过诵读过程中发现美,全面提高学生古诗词阅读欣赏水平,让枯燥无味古典诗词教学活动变得更加有意义。

3.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角度分析

小学语文课程务必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在学生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的基础上,注重情感的体验,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在语文新课程改革国际化、全球化的背景下,高度重视并研究古诗文教学,是追求教育民族化和本土化的要求,也是学生充分吸收民族文化智慧结晶的有效途径。

三、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

在苏教版小学古诗文研究中,对于教学教法、教学过程以及教学理念的研究比较零碎。从教材的角度分析,小学语文教材的诗歌包括古诗、古词、儿歌以及儿童诗。而在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古诗文选编中,古诗成为古典诗词学习的全部,在小学语文教材文体选择上,务必考虑到古诗文题材的复杂性,全面满足儿童的生长状态、情感萌动以及心灵世界。

“以诗解诗”是古诗文研究的趋势。所谓“以诗解诗”,就是以相关的诗文为中介,让学生通过已经学习的诗句更好地感受古诗的艺术形象,深刻领会诗人的感情,从而引导学生进入诗句灵性的美妙古诗意境,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效果,有助于小学生记忆能力、理解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以及想象能力的全面培养,使得小学生的审美情趣、爱国情感得到普遍提高。同时,“以诗解诗”的教学形式,既能很好的促进古诗文教学的开放性和有效性的实现,又能充分体现教师课程理解能力与资源开发的能力,在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实践中,理应受到越来越多的小学语文教师的重视。例如,在学习《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最后两句诗句时,即理解“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时,诗中的“孤帆”、“唯见”等词深刻体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意。但对于缺乏情感经历的小学生在理解该句诗句时,且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因此,教师可以引入学生已学过的送别诗,如在《别董大》中,以物送别;在《赠汪伦》中,以歌送别;在《送元二使安西》中,以酒送别,通过这样的“以诗解诗”教学方法,降低了学习的难度,让学生深刻体会到了以景送别的写作手法,埋藏在学生心底的情感不再仅仅是依依惜别之情,还有对友人的祝福以及两人友谊天长地久的祝愿。

四、总结

综上所述,我国在小学古诗文教学方面做出了许多实践与探索,值得一些教学新手学习和借鉴,但是他们的研究与实践较为零散。笔者认为,要改变目前广大一线教师、专家学者对小学教材古诗文选编及教学缺乏系统理论研究的现状,既要从内容、朝代、体例等方面对目前古诗文选编进行改革,又要及时转变应试教育对古诗文考查的形式。总之,教师只有不断探索古诗文教学的新方法和新思路,在充分激发学生对古诗文兴趣的前提下,才能在感受古诗文美感的同时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的素养。

参考文献

[1]周士宏,崔亚冲.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成语选编问题[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3(6)

[2]尧新瑜,张红玉.还给儿童想象的翅膀—对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童话选编的思考[J].江苏教育研究,2014(13)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古诗词;语文课堂教学;初中语文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9-304-01

古诗词鉴赏能力的高低能体现一个人的文化修养水平,因此在初中阶段的语文教学中也十分重视初中生古诗词鉴赏能力的培养。但是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诗词有很多都是唐宋时期的作品,这些作品的创作年代距今有数百甚至上千年。由于距今年代久远,这些古诗词创作年代的汉语词汇的含义和语言表达形式都随着语言的变迁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给学生理解这些古诗词的含义以及古诗词的已经制造了巨大的障碍,也给语文教师提出了一个巨大的难题。

一、初中古诗词教学的目标

在初中阶段进行古诗词教学的目标是通过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初中生阅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通过初中阶段的古诗词教学,让学生在阅读古代诗词的过程中,积累较多关于古代文化的知识,掌握读懂古诗词的能力,进而在理解古诗词含义的基础上,领会古诗词的深层次含义和作者隐藏在作品之后的深意,感悟到古诗词所蕴含的意境之美和含蓄之美,最终能够独立鉴赏古诗词。

二、实现古诗词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途径

理解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和部分关键词的含义对初中生来说是具有较高难度的,这就给初中生读懂诗词增加了困难。而且很多诗人的人生都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波折,因此这些诗人的情感也就较为丰富。这种经历和情感对生活在现在的初中生来说是很难体验和明白的,这也进一步增加了学生读懂古诗词作品的难度。因此教师应在课堂教学中,通过课堂教学帮助学生突破学习古诗词的障碍达到教学目标,实现古诗词教学的有效性

1、强化古文知识,帮助学生理解诗词含义

在古代诗词中有很多语义较难的文言文词汇和一些较难的典故,现在的学生由于接触的传统文化知识较少,所以很多学生不能正确理解这些关键词的含义和典故代表的意义。不能理解古诗词中部分关键词和诗词中典故的含义是学生学习古诗词的最大也是最难突破的障碍,不能突破这个障碍学生是无法读懂古诗的,自然也就谈不上进一步理解作者在这首诗词中的隐藏意义。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文言文词汇和古典典故来源的教学,强化学生的古文知识,为学生学习古诗词奠定较为深厚的文言文知识基础。

例如在《望岳》的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在完成诗词阅读和背诵之后对这首诗的解释五花八门,这说明学生在理解诗中的一些关键词的时候出现了错误。我提问学生之后发现很多学生把“会当凌绝顶”的“会”和现在汉语中的会理解为一个意思,这就犯了一个十分严重的错误。因此学生会在解释诗词含义的时候出现非常明显的偏差。这说明学生的文言文知识储备不足,在遇到一些难度较高的词汇时不能准确理解词义,进而导致学生难以正确理解诗词含义。

我给学生补充了类似关键词的词性和词义知识之后,学生很顺利的完成了整首诗的翻译,虽然学生在字面意义上翻译的很标准,但是我发现学生在理解这首诗的层次还是局限在登山上而不能准确理解作者要在诗中表达的含义―像在泰山上一览众山小那样蔑视艰难险阻,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经过讨论之后我发现学生之所以难以理解作者隐藏在文中的豪情壮志与学生不知道“一览众山小”的典故有关。如果学生知道孟子所说的“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典故,就会懂得作者所说的一览众山小并非单纯表示自己站在泰山顶上看见的景色,而是从哲理上表示个人站的高度不一样,看问题的角度也就不一样,站在最高处看事情,就能从超然的角度看待人和事。所以学生如果不知道这个典故的话,教师要花很多时间才能给学生解释清楚作者写这首诗的本意;但是如果学生知道这个典故或者是在学习了这个典故之后在读这首诗,教师只要稍加点播学生就能读出作者在诗中表达的真正意义。

2、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领会诗词意境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出现的古诗词篇幅大多比较短小,在区区的数十个字中糅合了写景、叙事和抒情,因此古诗词具有高度抽象和概括的特点。和传统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和教学内容呈现形式多样化的优势。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充分利用多媒体工具的这一优势,将原本抽象难以理解的古诗词处理的较为直观,以图像甚至是视频等较为直观的形式展示给学生,帮助学生突破理解障碍。

例如我在《次北固山下》这首诗教学的教学过程中就采用多媒体辅助,帮助学生读懂和理解这首诗。《次北固山下》是唐代诗人王湾的作品,诗人用短短的四十个字描写了镇江北固山的冬末美景和对家乡洛阳的思念。这首诗虽然无论是内容还是意境都很优美,但是整首诗却由于篇幅有限所以在内容上十分抽象难懂,不利于学生的阅读和学习。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指导学生在学习这首诗之后,又在PPT上投影出《次北固山下》的配图,让学生一边阅读这首诗一边通过欣赏配图来理解诗中的含义。

由于学生在观摩配图之前已经学过这首诗了,虽然受限于知识基础和理解能力不能完全理解这诗中的含义,所以在这个时候带着一些疑惑来欣赏配图,就能通过直观的观察配图来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障碍,更深入的理解诗中的含义和意境。

参考文献:

[1] 尕松求加.试析初中语文课堂如何实施合作学习[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1(02)

[2] 吴西海.浅谈初中语文课堂学习的理想状态[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1(07)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新高考;视阈;古典诗词;赏析;指导;提高

中图分类号:G63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7)15-0204-03

一、课题背景及界定

1.在高中语文必修、选修教材中,古典诗词不仅篇目多而且数量大,在语文高考中,古典诗词鉴赏为必考内容,因此对高中生进行古诗词赏析方法的指导研究很有现实意义。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阅读与鉴赏活动中不断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对文本做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了解诗歌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了解作品相关的背景材料,分析和理解作品;用现代观念审视作品,评价其积极意义与历史局限;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作品的内容价值,从中汲取民族智慧。

3.《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认为,阅读与鉴赏的根本目的是“立人”,从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角度,以“立人”为本提出阅读鉴赏目标,从教育的本质上来理解阅读鉴赏活动,侧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一维度。文学作品的教学应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点。文学鉴赏的更高要求就是对作品做出探究性的鉴赏和理性思考。重视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把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放在目标的核心位置,强调背诵一定数量的古代诗文名篇,要求学习鉴赏诗歌的基本方法,鉴赏重点在于探索作品的意蕴和艺术魅力。

4.《新课程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明确规定古代诗文阅读为必考内容,能力层级涉及A识记、B理解、C分析综合、D鉴赏评价,每年高考试题所选古诗词不在教材里,而且作者也不一定是名家,在引导学生鉴赏古诗词时,知人论世,整体把握十分重要。结合学生实际、古词文本内容及作者经历,在古诗词专题复习及日常教学中,有序进行古诗词方法技巧的指导并扎实训练,这一定会有效提高高中生的古诗词鉴赏能力。

(1)古典诗词赏析方法:结合高考考纲、考点及高中语文课标要求,结合古典诗歌文本,从意象意境、表达技巧、思想感情及语言风格等方面归纳总结诗歌赏析方法。

(2)指导学生:结合新高考及考纲修订情况、高考真题及训练题,引导学生利用归纳出的赏析方法,准确有效地读古典诗歌文本,品味名句,提高学生古典诗歌的鉴赏能力,有效培养、提高学生的诗歌审美能力和阅读水平。

(3)进行研究:在解读古典诗歌文本、品味名句的基础上,利用已经归纳出的赏析方法,适当研究并总结古典诗歌鉴赏的技巧和规律,有效提升学生的古典诗词鉴赏水平,滋养心灵,升华人格。

二、理论依据及意义

1.理论依据,包括: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诗歌鉴赏及美学理论,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建构主义理论和多元智力理论。高中语文课标及上述理论都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自主、合作和探究学习,而高中语文注重学生的选择性和个性发展需要,培养学生审美和探究能力,加强文学教育,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学习中国古代优秀作品,体会其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基础。最近,教育部也出台了《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强调在中学阶段,诵读古代诗词,初步了解古诗词格律,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位,阅读传统文化经典作品,提高古典文学和传统艺术鉴赏能力,引导学生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自信心,这样能促进学生提高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2.实践意义。结合我校高三学生的实际,以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和陕西省高考语文考纲对古代诗歌的能力层级要求以及对应的考点为依据,利用陕西省、宝鸡市及各地高考模拟题、近五年高考语文真题,强化训练,引导学生归纳、概括并掌握鉴赏古代诗词的规律、路径和方法,有效提高学生古代诗词鉴赏水平和答题技巧。以学习小组为载体,以古代诗词佳作为媒介,引导学生学会欣赏、评价、质疑,以批判思维用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认识古代作品的现代价值及意义,真正提高学生古诗词的鉴赏水平,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研究的目标、内容、方法、步骤及过程

本课题研究力求从我校高三学生古诗词学习状况出发,结合我校“四步12法”高效课堂有效教学模式推进及高中语文课标和高考考纲对古典诗词鉴赏的能力要求,有序对学生进行古诗词鉴赏方法的指导与研究,通过扎实训练,切实有效提高学生对古诗词的鉴赏评价能力。课题组计划分三个阶段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调研、论证、确定课题,申报课题,成立课题组,制订课题实施方案,撰写、提交课题开题报告,开始课题研究。根据课题组成员情况,确定我校高三理科班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文科班。在研究时,结合高三复习,引导学生以陕西高中课改前后的新课程高考语文试卷(陕西卷)为主,从古代诗歌阅读试题中找出古诗词的考点及具体考查内容。要求学生完成2009―2013年陕西高考试卷中古代诗歌阅读题,师生总结考点及考查方式、内容,并对陕西课改后高考古诗词阅读的考查方向及考点分布有一定的认识和研究。

第二阶段:实施研究阶段,分解子课题,适当分工,明确任务,确定研究样本,调查分析,阶段推进,有计划、有目标,形成过程性资料和阶段性成果,有初步结论,为结题做准备。对2013年全国高考试题全面解析,结合考点具体指导训练学生。结合考纲、教材和课标对古诗词鉴赏的能力层级要求,结合训练材料,在复习时,我们引导学生从思想感情、形象(意境意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等方面鉴赏古诗词,力争深刻理解诗句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情趣和理趣,着力引导理科生形象化思维、生动化审美,准确诠释古诗词的意象意境,规范清楚表达诗词的意蕴,经过悉心指导和训练,利用有关文字、视频、音频等资源,帮助学生切实提高古诗词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

结合高考考纲要求,全面归纳、梳理古诗词的考点、知识系统,从思想感情、形象(意象意境)、语言和表达技巧入手,结合模拟题强化训练,引导学生总结规律,掌握鉴赏古诗词鉴赏方法和答题技巧,结合训练实际,制订指导方案,形成专题性古代诗歌鉴赏指导训练(一)―(二十二),有效设计课堂,使学生阅读古诗词的能力明显提高。在考试时,对古诗词阅读的采分点认识更清楚,答题更规范,得分率有了显著提高。

结合试卷讲评,要求学生不仅要弄清古诗词的考点,而且对试题所涉及的古诗词进行鉴赏、评价,并有效积累方法,教师予以针对性指导、训练、拓展,使学生每次训练、模拟考试后,有积累、有收获,鉴赏水平明显提升,逐步做到阅读古诗词不是盲目乱解、随意发挥,而是有备而来,依照规律、方法,找准路径,提高赏析水平和答题能力。

经过师生努力,总结的方法、技巧在古诗词阅读实践中的有效运用,理科生对古代诗歌阅读更有信心了,文科生则稳定发挥。课题研究形成过程性资料和阶段性成果,有初步结论:经过强化训练,主动梳理、归纳出古诗词的知识和阅读、鉴赏的方法及技巧,学生阅读古诗词的信心大大提高了。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整理资料,分析研究数据,提交统计分析或调查报告,得出结论,形成最终成果,撰写结题报告,提出结题申请,验收、评估、结题。

结合课堂及复习实际及时总结、反馈。对陕西省宝鸡市一模、二模、三模和西安高新三中模拟试卷中的古代诗歌阅读题具体分析,帮助学生真正把握考点,根据古诗词文本及作者,有效鉴赏诗词,仔细解读,用心答题、品味。这些方法、技巧能帮助学生提高古诗词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提高阅读品位,提升审美情趣和评价能力。这也确实为增强学生的传统文化底蕴奠定了基础,使学生古典文学素养有了一定的提高,从内心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核,依托古诗词名作、经典作品,丰富人生、健全人格、放飞梦想,让古诗词陪伴自己的生命历程,与大师对话,慰藉心灵,完善自我,快乐成长。

四、研究结果与成效

通过梳理古诗词知识系统,归纳整理考点及能力层级要求,结合强化训练,师生合作,学生古诗词鉴赏水平和答题技巧有了很大进步。在研究过程中,我们先后积累完成了《2014年古诗词鉴赏高考试题例析》(一)―(三)、《指导鉴赏诗歌的形象(人物形象)教学设计》、《古代诗歌鉴赏指导训练》(一)―(二十二)、《2015年陕西省高三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宝鸡市高三语文质量检测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金太阳陕西专用高三语文试卷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一)―(三)、《2015年西安高新三中语文高考标准化考试练习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和《2015年西安高新三中高三语文考前适应性考试古诗阅读题鉴赏指导》等共37件成果,成效显著。这使我们深信,古诗词鉴赏不仅有规律、路径,而且合理利用高考试题、模拟题和诗词鉴赏资料,强化训练,恰当指导学生掌握方法、技巧,从而迅速提高学生的古诗词阅读水平和评价鉴赏能力,培养学生养成自觉阅读古诗词的良好习惯。同时,潜移默化地净化学生的心灵,有效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鉴赏能力。

以小课题研究为平台,与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促进我们专业化成长,促使课题研究成果多样化,并能尽快转化为教学效益,在总结的基础上,及时反馈,得出一些结论,使课题研究顺利进入第三阶段,按时结题。

五、存在问题及改进

语文课标非常重视古诗词教学,高考考纲规定古诗文为必考内容,但课改以后,语文选修、必修及模块化受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及高考科目的影响,学生在高二就文理分科,理科生往往重理、轻文,导致古诗词积累不多,阅读水平和鉴赏能力不高,对诗词理解不到位。同时,高考古诗词阅读文本选自课外,范围很大,所选诗词为名家的二三流作品或二三流作家的代表作品,要么作品内容不熟悉,要么作品的作者及所处时代不清楚,导致学生尤其是理科生,对古诗词阅读信心不足,这给课题研究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古诗词作为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蕴含了中华民族精神的精华,我们必须传承并予以发扬光大,因此结合高考实际,我们还是努力引导学生细心品读古诗词,掌握b赏的方法、路径和技巧,经过强化训练,学生信心大增,对古诗词的理解能力有了一定的提高。

面对理科生古诗文基础不扎实这一实际,我们不能回避,也不想回避,而是通过深入摸底,引导学生利用抽象思维方面的优势,主动阅读、鉴赏古诗词,而不是死记鉴赏术语,不投机取巧,而是扎扎实实读懂古诗词的字面意思,尽可能理解言外之意,形象化理解诗句中的景、情、事、物和理,在诗句中体味生活的滋味和生命的灵动,从而避免枯燥和乏味,有效提高古诗词的鉴赏水平和能力。

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对古诗词的鉴赏渐入佳境。除了文字资料外,我们还积累了很多绘画、音频、视频素材及资源,置身于中国古诗词的艺术王国,聆听妙音美曲,欣赏优美恬静的画面,体味“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顿感诗意的人生真美。可惜,对于博客操作的不熟练,无论我们怎样插入、粘贴、链接,那些美图、美曲、视频、音频也进入不了博客,就只能在博客里保存文字,留下些许遗憾,因此以后应努力学习博客如何操作。

总之,课题研究与语文课堂教学同步,既促进小课题研究,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改进教学效果,又能帮助师生进步、发展和成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教育部基础教育教育司、师范司.语文课程标准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西安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西安市普通高中新课程学科教学指导意见(语文)[Z].2008.

[4]教育部.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指导纲要[Z].2014.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6-283-01

作为我国古代文化中的宝贵财富,在促进学生文化素质和修养的提升方面具有现实意义。虽然现阶段,小学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是,只要学校和教师,转变工作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就能避免传统古诗词教学模式的弊端。本文以小学生古诗词教育的意义作为文章内容的切入点,并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运用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一、小学生古诗词教育的意义

1、了解深厚历史文化底蕴,提高小学生文化素养

古诗词是我国深厚文化历史底蕴的体现,是古人文化智慧的结晶,也是我国古典文化的瑰宝。我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文明的积淀,更是语言艺术的精髓,它讲究炼字精准、对仗工整,小学生古诗词教育对提高学生语言规范性和准确性以及写作能力具有显著的作用。此外,古典诗词涵盖内容丰富、题材广泛,生动全面的展现了古代社会生活和文化发展的历程,并蕴含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品格。大量流传下来脍炙人口的诗词篇章或是雄奇飘逸,或是婉约细腻,又或是富含哲理、发人深省,处于小学基础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理解古诗词的过程中会潜移默化的受其影响,丰富知识、陶冶情操,提高自身文字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同时提高其文化素养。

2、有利于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古典诗词不仅具有极高的文学性,还具有极高的艺术性,因此,古诗词教育是对学生一种美的启迪。首先,古典诗词是一门语言的艺术,其中大量的运用叠字、拟声、格律、用韵等,使其朗朗上口并形成一种韵律美感和声韵美感。比如,《春晓》这首诗,读起来就很押韵,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不仅朗朗上口,而且,容易记忆。其次,古诗词更具有深远的意境之美,很容易引发读者的想象并沉浸其中。比如,《望庐山瀑布》这首诗,从诗句的描写中,我们仿佛看到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色。小学语文古诗词教育能有效的提高学生认知和欣赏美的能力,进而发掘诗词所传达的内涵和意境,达到审美教育的目的。

二、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运用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方法的运用主要有:在熟练朗诵的基础上,体会诗词所传递的情感;教师要逐字进行解读,以便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引导学生进行对古诗词的自主解读,提高他们学习自主性;拓展古诗词教学内容和深度,便于学生品味诗词意境。具体内容如下:

1、在熟练朗诵的基础上,体会诗词所传递的情感

朗诵,是语文教学的重要手段和必要环节。一首诗词的学习要以朗诵为基础,进而通过语气和语调的变化展现其韵律、节奏等无法通过文字传递的内涵,令学生能够结合阅读对诗词产生立体化、全方位的感性认知,体会诗词所蕴含的情感,并潜移默化的融入作者创作的感情基调中。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因此,朗诵能为学生理解诗词内涵、领悟诗词意境及情感奠定坚实的基础,教师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学生的朗诵技巧加以指导,帮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诗歌的深层次内涵。

2、教师要逐字进行解读,以便于学生对诗词的理解和记忆

在学生熟悉原文的基础上,教师应对古诗词中每个字、词进行深入的解释,以便于学生掌握其含义、用意,进而结合字义及诗词的含义进行诗词的背诵。理解性的记忆相比于机械性的死记硬背,会令学生感到更加轻松、顺畅、牢固,且在课堂默写中也不容易发生拼写错误,传统古诗词的教学方法,过分注重学生的背诵,却没有让学生真正对诗歌的内涵加以理解,这样不利用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更无法对诗歌内涵领悟透彻,偏离了教育的本质。

3、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对古诗词的自主解读,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

灵活多变是古诗词的一种特性,这主要体现在,不同的人由于不同的心境或角度对同一诗词会产生不同见解和体会,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因此,教师应在古诗词教学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讲解了诗词基本含义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解释和想象,鼓励学生对于诗词的内涵和意境各抒己见,表达自己的想法,增强他们学习古诗词的主观能动性,并尊重理解和体会的差异,带动学生进行讨论和研究,以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最后,要由教师进行最终的归纳和总结,并对积极参与讨论的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从而真正达到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的目的。

4、拓展古诗词教学内容和深度,便于学生品味诗词意境

在小学语文古诗词教育中,只有让学生领悟诗词意境之美,才能更好的实现对学生的审美教育,提高他们的审美情趣。因此,应把提高学生品味诗词意境的能力做为小学古诗词教育的重点工作来抓。这就需要教师整合诗词资源,根据诗词表达情感的相同或近似,整理统一主题的古诗词篇章,以凝聚主题进行对比教学。对比之下会令学生更容易领会诗词的内涵和意境。同时,教师应注意古诗词学习的延伸和扩展,很多诗人都不仅一首代表作,就像李白,他的有很多诗都家喻户晓,教师可以在讲到他的诗的时候,再把其他的著名作品展示给学生,扩大学生的知识面,比如,在讲到《独坐敬亭山》这首诗的时候,就可以把《赠汪伦》《早发白帝城》等作为扩展学习的内容。这样做的好处不仅是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加深了学生对诗人的整体了解,为作文的写作积累了很好地写作素材。

综上所述,开展好古诗词教学工作对促进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人文素养的提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只要教师与时俱进,创新工作模式,将素质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就能提高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质量,为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学生全面发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升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 余惠玲.对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的思考[J].内江师范学院学,2009,(S2).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第14篇

一、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原则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既要遵循语文教学的一般原则,又要遵循古诗教学的特殊原则。

(一)从属原则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从属于小学语文古诗教学。要以古诗的语言文字为媒介,以指导学生理解运用古诗中的语言文字为手段,以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为目的,实现古诗教学中的美育目标。

(二)渗透原则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渗透在初步的古代汉语知识的传授中,渗透在古诗的意境体验中,渗透在听说读写能力的训练中。同时,它还渗透于古诗教学本身。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课堂结构是否合理,是否疏密有致、节奏和谐;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是否切实有效,富于变化;教师的语言是否准确生动,富于条理性、逻辑性和启发性;板书是否简明扼要,富于美感……都将影响古诗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实施。

(三)情感原则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以情感为基础。要重视古诗中的情感分析和情感体验,要做到导情、带情、动情、传情,情贯始终。

(四)趣味原则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的审美教育要注重情趣和意味。这种情趣和意味来自于古诗中语言文字的理解,来自于古诗意境的再现和情感的体验。

二、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方法

古诗的美是多方呈现的,语言、情节、意境、声韵,不一而足。因此,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其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但因为古诗本身是一个整体,这些方法通常是同步或者综合运用的。

(一)在理解词句中领略古诗语言的美

古诗是用古代汉语写成的,与现代汉语的差距较大。要欣赏古诗的语言美,必须首先理解它的字词句,读懂它的意思。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字词句的理解,有一个度的问题。随便疏通一下,让学生似懂非懂,不行;想要讲深讲透,让学生全盘掌握,又不可能。只能着眼于为理解古诗的思想内容、情感意味服务,让学生具有初步理解古代汉语的能力,从而体会古代汉语的凝炼、含蓄与变化,领略古诗的语言魅力。

在小学语文古诗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初步认识古代汉语中的同源通用及通假现象,如《敕勒歌》中“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见”和“现”,《鹿柴》中“返景入深林”的“景”和“影”;要让学生初步了解古代汉语中词的活用,如《别董大》中“千里黄云白日曛”的“曛”属名词活用为形容词,《泊船瓜洲》中“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属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要让学生初步懂得古代汉语中的词义变迁。

古诗的语言美,集中体现在它的凝炼、生动、含蓄和变化。教师要在教学中帮助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体会。如教学《题临安邸》时,就要注意让学生体会“暖风熏得游人醉”中“熏”和“醉”的精妙用法。这两个字,将那些纵情声色、祸国殃民的达官显贵的精神状态刻画得惟妙惟肖,确实生动形象、凝炼传神。而教学《早发白帝城》时,则要注意让学生揣摩“轻舟已过万重山”的“轻”的意义。这里的“轻”,其实不只是小船的轻快,更是诗人心情的轻松。当然,要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是需要适当介绍古诗的背景的。

(二)在融合情境中体味古诗意境的美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古诗多数是写景的。教学这些古诗,要特别注意让学生感受古诗的融情于景、情境交融,进而体味古诗的意境美。如《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写的是乍雨还晴、风云变幻的西湖景象。诗人先在船中,后在楼头,抓住急剧变化的自然景物:黑云翻墨、白雨跳珠、风卷地、水如天,由远及近,动静结合,写得有声有色,有景有情,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美感。

(三)在分析情感中感受古诗境界的美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少数古诗叙事议论直抒胸臆,情感炽烈,思想境界较高,如《夏日绝句》《示儿》《题临安邸》《石灰吟》,至今仍有一定的进步意义。教学这些古诗,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作者深沉的情感,感受诗作崇高的境界。如《示儿》是陆游的临终之作。一个人临终之时有多少话想说啊!“死去元知万事空”,诗人什么也不挂念。只有一件事情让诗人直到死也牵肠挂肚,那就是国家的兴亡,民族的命运――“但悲不见九州同”!诗人唯一要嘱咐子女的是“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教学《示儿》,必须让学生充分感受诗人浓烈的爱国情感,感受诗人相信国家一定能够统一的坚定信念。

小学语文古诗词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教材革新 去中国化 短板效应 传统文化

小学语文教材去掉部分古代经典诗词,近年来不断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究其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人们很重视孩子的教育,参与教育的意识也越来越强;二是古诗词的严重缩水,引起社会各界的热议和激烈的争论;三是人们对我国传统文化传承之担忧;四是“国学”热度持续上升,众多家长纷纷把孩子送往各类“国学班”接受传统文化教育,家长们的选择真实地反映了人们的实际需求。

小学语文教材去掉部分古代经典诗词,同样得到了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强烈关注――我们先来看看关于“”的三件事:第一件事儿是于2014年9月9日在北师大与师生交流时说,他不赞成把古典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脑子里,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基因;第二件是9月11日,在前往塔吉克斯坦的专机起飞后,就来到后舱看望工作人员,期间,很有感触地说:“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在出访的万米高空,还不忘重申把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这足以说明,在两天前所批评的“去中国化”并不是随口一说,而是表明了他对传统文化的态度;第三件是同年9月24日,国家最高领导人出席了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发表讲话,高调纪念孔子,其实是再次为传统文化“撑腰”。为何如此重视孔子、重视传统文化,这其中是大有深意的。作为一名在一线工作的初中语文教师,我非常赞成“”的观点和做法。根据媒体的公开报道,有记者曾梳理发现,近年来至少有43篇经典课文消失在小学到高中的课本中,其中22篇为经典古文、古诗词。这也是我们语文老师在一起经常谈论的令人担忧的话题。

我国最近一次修订的中小学课程标准是在2012年公布的。在对语文课标的修订中,增加了小学、初中语文课本的背诵篇目,而且这些新增的背诵篇目全部是古文经典。但从课程总量上看,课文中古诗文所占篇幅少于15%。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总目标第七条针对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了具体要求:“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对于古诗文来说,在阶段性目标中,按照不同的学习阶段,专门针对古诗的学习提出了非常明确的目标和要求。第一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是:“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二学习阶段的学习目标是:“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与第一学习阶段不同的是,第二学习阶段进一步把诵读与情感体验这两个过程结合起来了,而且有了对理解作品内容的要求。第三学习阶段在前面的基础上有了更细更高的要求:“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第三学习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首先在阅读诗歌中领悟诗情,体会诗人情感,这标志着对文本意义的领悟有了更高的要求。而且强调“注意通过诗文的声调、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则更进一步地深入了解文本,贴近了文本,开始关注文本的形式,以及形式与内容之间的关系。

通过上述语文课程标准,可以看出小学阶段学习古诗词要注重对作品的情感体验。文学作品以抒感为主,字句皆是情感的载体。因此,学习文学作品并不仅仅为了理解字句的表面意思,而是它们所蕴含的内在情感。而诗歌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样式,其所抒发的感情是复杂微妙、曲折含蓄的。我国古典诗歌往往借景传情,以形象寓意,其显著的形象性特征使诗歌的内在情意往往只可意会而不可言传。同时,由于形象性特征,又使其内在意义具有无限的丰富性。不同时代、不同年龄、不同身份的读者,阅读同一首作品往往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和感受。如果只是用主题或中心思想、段落大意之类的简单概括的方式去阐释诗歌内涵,那就过于肤浅了。只有引导学生自己体味作品,才能获得真实的、自我的、深刻的感受。

大家都知道,小学时期不仅是一个人记忆力最好的时期,也是一个人直觉感受力最强的时期。儿童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形式、声音、色彩这些形象直观的元素,最能引起孩子们的注意。小学生学习古诗就是要通过感性的直觉教育,培养他们对作品形式和内容的审美感受能力,并从中得到一种心灵的愉悦。那么,诵读作为一种感性的直觉教育方式,从声音上作用于孩子们的听觉器官,正是培养孩子们对古诗审美感受能力的有效方法。古人早已认识到诵读对于体验诗歌情感的巨大作用。用清代曾国藩的话说就是:“李、杜、韩、苏之诗,韩、欧、曾、王之文,非高声朗诵则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韵。” [摘自《曾国藩家书》]由此看出,古人是非常重视古诗词的诵读的。而诵读是需要从小培养的。一年级的语文课本让“古诗词”退役,既达成不了《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小学生制定的“古诗词”教学目标,又违背了小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在对待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态度上,确有“去中国化”之嫌。况且,小学的教学目标不达标,必将影响初中“古诗词”教学目标的达成。

下面,我们再来看看初中的“古诗词”教学目标。《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生制定了“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目标。并要求学生会“初步鉴赏浅易的古代诗词”。这样的要求,有助于提高初中学生的古诗词鉴赏水平,对增强初中学生的传统文化素养不无裨益。另外,《考试大纲》也对诗词鉴赏做了如下要求:1.根据作品相关背景、正解诗歌内容,体悟作者情感和诗歌意境;2.从遣词和修辞角度赏析语言,理解诗句含义;3.体会诗歌韵律、节奏,理解常用写法及作用;4.借助联想和想象揣摩诗歌意境,能用自己的语言再现其意境或内涵。

从上面的教学目标可以看出,小学、初中乃至高中对“古诗词”的教学要求,是一个由易到难的、循序渐进的、长期而复杂的过程。基于此,对于小学教材的“去中国化”倾向,无论是寻常百姓的热议,还是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强烈关注;不管是人们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之传承的担忧,还是对当前九年义务教育的关注;不论是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来看,还是从阶段性目标来看。都可以说明这样一个问题,小学语文教材去掉部分古代经典诗词,必将给初中语文的教育带来很大的影响。从一个基层教育者的角度来看,古诗词作为传统经典,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是民族的精神家园,其特有的教育、熏陶功能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具有不可替代作用的小学教育,理应给传统经典足够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让传统文化植根于民族的血脉中,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完善人格、净化心灵。而这一过程即小学六年的古诗词学习,从简单到复杂;从会诵读到理解,再到能领悟其情感与意境,最后再到会鉴赏、会审美,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这六年的学习是一个漫长的、循序渐进的过程,它不是一蹴而就的。删除教材中的古典诗词,其初衷是为教材“瘦身”、为孩子减负,但这种方式存在这么一个疑问:在小学一年级删去的古诗词,是彻底“退役”了,还是向后挪到二年级或三年级,即使是向后挪,原二年级的、三年级的又该咋办?是“删”是“挪”?是降低教学要求改写课标,还是增加后面年级的学习负担?关于这一点,我至今未看到专家们的任何说法或媒体的相关报道。但不管是“删”还是“挪”,这都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里关于“古诗词”教学的总目标和各个阶段性目标产生了不可调和的矛盾和冲突。这必将使中小学“古诗词”的教学在衔接上将出现难以愈合的裂缝。无论从中小学生的认知特征来看,还是从教育教学规律来看,小学语文教材去掉部分古代经典诗词,必将给初中语文的教育教学,尤其是古诗词这一块的教学造成基础“短板”效应。这就让初中三年的古诗词教学,不能较好地完成《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为初中生制定的“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的教学目标了。这是让每一个有责任感的初中语文老师所担忧的问题。而这一基础“短板”效应,又将给高中的语文教育教学带来多大影响,由于水平有限,在这里就不敢妄言了。

参考文献

[1]2014年8月至11月的人民网相关报道。

[2]2014年下半年《人民日报》相关时评、报道。

[3]《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版)》。

[4]《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