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

配送管理论文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第1篇

一方面,高职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的传统教学模式只注重理论方面的灌输,而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重视不够。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较差,大部分学生不喜欢上理论课,上课玩手机、睡觉等消极学习的现象经常发生。改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针对高职学生的特点,引入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动手实践,从实践中不断增强对知识的综合运用,从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有针对性的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到明显提高。“理实一体化”是一种体现职业教育实践性强的教学模式,将课程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生产、技术服务为一体的,从学生认知规律的技能开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促进同步增强学生的专业理论和专业技能。这种教学模式是以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为目标,是高职院校认可的职业教育专业课程教学的最佳模式。

二、课程改革的思路

高职教育以就业为导向,在专业课教学中要做到“做什么工作,课程就教什么”。通过调查,物流管理专业和连锁企业管理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如果从事配送中心管理相关工作,一般是做仓库管理、分拣、复核、信息处理、客户服务,未来几年后可能会做到仓库主管。根据这种职业规划,《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课程理实一体化的改革思路是:结合高职学生在配送中心的工作岗位,在课程内容设计方面,根据各项工作流程的顺序设计课程学习情境;以企业实际、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对每个工作任务相应的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细化;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细分,将工作任务转换为学习任务;对每个工作任务设计配套的工作页;评估学生学习效果和教师教学效果。

三、课程内容的选取

(一)确定每个工作岗位的工作流程

根据配送中心从事岗位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将职业岗位能力分析如下:(1)信息员。会操作相关的物流软件,能填写和实时传递仓单和订单;(2)仓库保管员。能对货物进行验收、入库、填写入库单据、货物保管和养护、堆码、盘点、出库;(3)分拣。能按客户订单要求填写出库单、配货单、送货单,能配货,能正确操作相关的设备;(4)复核。根据客户订单要求整理货物,核对配送货物和单据,能正确使用打包捆包设备。

(二)提取工作岗位的典型工作任务

配送中心主要涉及十个服务项目:(1)商品结构与库存管理;(2)配送过程中如何确保商品品质;(3)客户紧急追加、减货的弹性;(4)根据需要确定配送时间安排;(5)缺货率控制;(6)退货处理;(7)流通中的拆零工作;(8)配送中心服务半径及门店编号管理;(9)废弃物的处理与回收;(10)建立客户服务窗口。根据以上十个服务项目,配送中心从业人员的典型工作任务就有以下一些:(1)商品检验和仓储业务。主要任务是检查并接受货物的数量,质量验收货物,办理入库手续;(2)商品的保管和维护、堆码、库存和出库工作。主要任务是保管和维护,根据库存商品的要求,合理堆放货物,办理货物的出库手续;(3)客户订单的处理业务。主要任务是收集客户订单,了解各种货物数量的总需求,将订单任务分发到各个职能部门;(4)分拣业务。主要任务是根据订单要求对货物进行分拣;(5)流通加工作业。主要任务按客户订单要求对某些货物进行简单的加工;(6)装车配载与车辆调度作业。主要任务是送货车辆的合理配载和车辆的合理调度;(7)配送路线的规划作业。主要是配送路线的优化;(8)退货处理。主要是为提高客户的满意度,妥善处理客户退货;(9)仓储配送中心的补货作业。主要任务是对拣选区或分拣区的货架,自动分拣机补货。

四、主要教学方法

(一)案例教学法

学院先后与沃尔玛武汉光谷店、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华中分公司、大道物流等相关企业建立了学生定期进行仓储配送业务实训的校外实训基地,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建立了相关管理制度,完善了学生从“企业认知实践”到“企业课程实践”,再到“企业顶岗实习”一系列学生企业实践的保障体系。专业教师利用假期参加“企业行”活动,每年到相关企业顶岗实践一个月。在此期间,专业教师收集了企业相关素材与案例,向企业专家学习解决问题的办法,丰富了我们的教学资源。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介绍企业实际案例,针对特定问题组织学生分析和讨论,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在《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讲授中将案例教学贯穿始终,一方面加深学生对配送中心的感性认识,另一方面,也为学生到相应企业去实习提供了岗前培训,提前了解企业。

(二)行动导向教学法

在案例教学的基础上建立学习小组,教师设置情境,根据完整的工作过程模式,在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互动,让学生通过“获取工作任务、制定工作计划、完成工作、评估工作过程”,在自己“动手”的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获得专业知识,从而建立一个属于自己的工作经验和知识体系。以《配送中心运营管理》课程中的库存管理模块中的订货子模块为例,介绍如何在教学实施中运用行动导向教学法。情境设置:月末,沃尔玛武汉光谷店食品类的方便食品进行盘点,经过盘点,发现如下情况:有6个小类商品短缺,1种休闲 食品快过期,6件商品塑料包装发生破裂有变质现象。思考题:盘点的流程和内容是什么?盘点发现:商品短缺如何订货?商品变质后怎么办?工作任务:对仓库中指定区域的货物数量进行盘点,并检查货物质量情况,检查保管条件、库存状况,审核仓库账物吻合情况,结合上期盘点记录,分析3种主要货物的流量情况,给出订货的合理性建议,最后形成库存分析报告。

(三)课程实践

让学生深入企业中进行课程实践,组织学生分小组到企业的仓储配送部门进行实践,使学生体会到:“我听过,我会忘记;我学过,我会知道;如果我做过,我会记住!”。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将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熟悉相关物流企业配送管理的实际工作流程。

五、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第2篇

论文题目: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的模式分析及改进

一、立题意义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含文献综述)

(一)立题意义及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本题研究的意义

家电连锁作为一种较为先进的业态,其连锁规模不断扩大,市场进一步细分,经营地位日益突出。尤其是近几年来丰富的家电产品、低廉的价格以及独特的购物环境,使其发展极为迅速。以国美、苏宁、五星为代表的家电连锁业态,成为家电业价值链中最强势的一方。家电连锁业态的快速发展致使家电连锁企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配送在其规模扩大的脚步中的作用也日益突出,如今配送成为企业降低经营成本的重要源泉之一,企业也越来越重视配送这一环节[1]。然而在物流配送这一大的系统中城市配送又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完成了最后一公里的配送业务,是家电连锁企业配送现代化、专业化的必然要求[2]。

目前,我国家电连锁企业的城市配送模式主要有四种。自营的配送模式、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供应商配送模式、共同化配送模式[3]。其上述四种物流配送模式各有自己的优劣,本题在我国家电连锁城市配送模式上选取国内主要的两个家电连锁企业(苏宁、国美)对其各自的城市配送模式进行分析比较。在经过价格这一战之后,各大型家电连锁企业开始关注在城市配送作用日益显著的同时也存在着很多问题,比如说城市配送的总体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经营分散物流布局不合理,城市配送的基础设施和相关建设还不够完善,没有形成完全符合现代经济要求的城市配送网络服务等,这些因素都制约着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的有效实施。因此我们需要提出改进的对策[4]。

2、国内外研究现状

2.1国内研究现状

2.1.1我国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模式的分析

在对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方面在我国很多专家学者会选取比较有代表性的家电连锁企业(苏宁、国美)作为研究的对象,研究其主要的城市配送的模式,而且大部分学者在研究时会对城市配送的模式进行分类对其各个模式的优劣势进行分析比较。例如耿松涛等学者将城市配送的模式分为四块:商流、物流一体化的(自营)的配送模式,指出目前大型的家电连锁企业多采用以自建为主的城市配送的发展战略[5]。王宝琴、吴清一等学者从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的特点及发展的趋势开始研究,指出这些特点在某一方面决定了城市配送模式的建立,配送的范围,配送的效率等。因此家电连锁企业的城市配送是靠近消费者的物流活动,是家电连锁企业管理控制的关键环节,而不是简单的运输[6]。

2.1.2我国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中存在的问题

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迅猛到来,城市配送,它不仅是第三方物流的灵魂,而且一跃而成为城市现代商业发展的灵魂[4]。城市配送在不断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何海军、王先庆,等学者指出的存在的几个问题:一是,体制上的障碍,城市配送是连接商业与消费的最基础环节,也是城市经济活动中最复杂的特殊组织部分,因此,城市配送管理涉及面广,协调管理难度较大[4][13]。由于缺少总体协调,各部门都从,自身角度出台相关规定,难免导致政策冲突或矛盾。这种体制上的障碍,已经严重阻碍着配送业的发展,成为现代城市配送的最大难题之一。二是,缺乏这方面的人才,高素质人才是现代物流配送发展的关键因素。也是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发展的关键因素。三是,政策障碍,由于城市配送是一个新兴行业,许多问题才刚刚开始引起决策层的关注[6],因此,城市配送发展政策滞后难以避免。四是,规划上的障碍,正是由于城市规划的缺陷,导致城市配送网络体系的建立缺少基本的道路和空间保障[8]。配送同交通原本应该是唇齿相依的关系,然而,现实情况是,错综复杂的交通问题已经成为许多配送企业的一大瓶颈,城市通行限制是行业面对的一大困境[7]。

高亚凡学者还指出家电连锁企业自身原因牵绊着城市配送,比如配送中心选址和建设规模,配送中心外部、内部建设规划问题,物流配送中心机械化、自动化程度低,人员素质不高,导致采购入库、订单处理、拣货与复核、发货配送等效率不高。、季节性差异及假日经济需求剧增和物流配送及时性矛盾日益突出,导致客户满意度下降[7]。

2.1.3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的改进措施

事实上,家电连锁企业早已意识到“成功来自背后的力量”。我国家电连锁店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既面临严峻的挑战,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11]。家电连锁店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健康而又快速的发展,就必须创新经营理念,加强管理,完善机制,提高更多高质量、优服务的产品,优化利润模式[3]。

王微、陈伟等学者的建议是让共同配送成为城市配送的主旋律,开辟城市配送绿色通道[12][14]。主要思路是:在城市里,为使物流合理化,在几个有定期物流需求的货主合作下,由一个卡车运输者,使用一个运输系统进行的配送。丁立言、何海军等学者则针对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的措施。一是,以点突破.通过示范效应完善我国社会化、专业化的城市配送体系[4]。二是,构建新的合作模式.发展战略同盟关系.在配送的广度与深度上进行延伸。三是,创新城市配送企业的赢利模式,改善企业的业务流程[10]。四是,寻求合适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保证配送企业能用得上,提高城市配送企业的管理能力.确保配送中心长期的发展。四是.寻求合适的物流人才培养机制,保证配送企业能用得上,提高城市配送企业的管理能力.确保配送中心长期的发展。五是,继续加强政府的管理职能与服务职能[11]。学者王晓东的观点包括促进观念的转变,进行政策调整,加快法律法规的制定等。

2.2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在配送及城市配送方面起步相对较早,目前已经取得了不少成就。如美国、日本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现在已经基本上构筑起了不同层次城市配送体系。

国外的学术界对城市配送方面的探索和应用都已经有深入的研究。斯伯伦萨提出了城市配送的瓶颈问题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还有国外的学者对于政府对城市配送发展的作用方面的作出研究,澳大利亚专家说:“城市配送是指在市场经济的框架中,在城市范围内考虑交通环境、交通拥挤、交通安全和能源节约的前提下,依靠先进信息系统支持、对配送活动实施优化的过程。[13]”城市配送关系到一个城市可持续发展,涉及诸多方面,必须依靠政府的力量协调各方面关系,有效整合资源。

除了以上国外学术界关于城市配送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几方面:一是,研究城市配送的发展环境,主要是人才的使用制度,市场的准入和退出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等。二是,研究家电连锁企业跨区域配送运作存在的主要问题。三是,研究关于城市配送成本控制的策略。四是,研究城市配送体系及其路线的优化[15]。五是,研究城市规划、建设和市政管理部门的参与对城市配送发展的影响。

3、国内外研究存在的问题

综上所述,不论是专家人士还是学术界的学者对家电连锁企业在城市配送中存在的问题的分析中可以看出体制障碍、城市规划中缺少城市配送规划、政策滞后、管理落后等已经严重制约城市配送发展,还有家电连锁企业在城市配送上如何施行共同配送[4]。特别是和西方的各国的城市配送相比之下,我国家电连锁企业在城市配送方面起步晚,经验和对策尚有不足。我国的家电连锁企业如何借鉴西方国家的城市配送也成为一个问题。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潜,孙毅.城市物流配送模型及优化调度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2006,(10):61-63.

[2]宋建梅.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及其发展对策[J].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2010,(23):46-47.

[3]牛芳兵.浅析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模式与对策[J].中国市场,2011,(5):19-22.

[4]何海军.当前莪国城市配送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商场现代,2005,(10):447.

[5]耿松涛.中国连锁超市物流的现状及其模式的分析[J].物流技术,2004,(5):32-41.

[6]吴玉堂.连锁超市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J].社科论坛,2008,(7):111-112.

[7]高亚凡.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瓶颈及解决方案[J].企业研究,2010,(12):31-35.

[8]刘培军.拿什么来拯救我们的城市配送[J].物流时代,2003,(6):52-53

[9]李钢,刘凯.我国零售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模式分析[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5,(1):24-26.

[10]张念.我国连锁经营发展趋势[J].经济师,2003,(6):52-53.

[11]金桂生.葛锋.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研究[J].现代商业,2010,(5):45-46.

[12]陈伟.中外购物网站配送模式比较分析[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5):65.

[13]王先庆.城市配送发展的主要障碍及对策[J].商场现代化,2002,(10):15-17.

[14]王微,物流与配送在中国的发展前景[J].沈阳大学学报,2007,(4):50-51.

[15]王劲鸿.蚁群算法在城市配送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博览,2011(10):303.

(二)本研究的内容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1、本研究的内容

本文对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的模式分析及改进的研究主要分为三部分来进行阐述:

首先,对家电连锁企业的发展进行分析,指出我国的家电连锁企业在近几年来发展迅速,有着一个良好的发展趋势。其次,对城市配送的模式进行分析,主要对四个模式(自营、第三方、共同化、供应商,这四种配送模式)进行解剖,指出其每个模式的运营方式,从而归纳出我国家电连锁企业在城市配送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根据城市配送存在的问题,提出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的改进措施。

2、本文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针对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改进方案。

二、本课题的主要研究方法、步骤、预期目的

(一)研究方法

在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模式的资料采用文献检索法:通过学校图书馆及网络广泛查阅本课题相关资料进行归结整理;对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发展的主要障用理论演绎研究;在城市配送的优化方案上归纳对比分析法,根据西方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的模式比分析并进行总结,提出我国的连锁企业需要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配送模式。

(二)研究步骤

1、确定论文的研究方向并初步收集和整理有关资料和信息;

2、理解整理后的资料,进行有目的的分类,在把握资料的大局后拟订题目,写出提纲;

3、研读学我国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中的不足,系统归纳,具体分析。

4、根据归纳的结果,查阅实例,对论点做进一步补充。

5、总结全文,并作一定的修改润色,最后定稿。

(三)预期目的

对家电连锁企业的城市配送模式进行分析,并且对家电连锁企业城市配送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改进方案,为家电连锁城市配送模式的优化提供一个参考。

三、研究工作总体安排及具体进度

第一阶段(20XX年8月份至9月份):论文定题,收集并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

第二阶段(20XX年9月份至10月份):撰写论文的开题报告并进行开题论证;

第三阶段(20XX年12月份至20XX年2月):毕业论文初稿的撰写;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第3篇

摘要:近年来,配送业的发展与城市规划之间的矛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主要问题。如何更好地整合资源,解决现代城市配送发展问题,使得配送业成为推动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是城市配送业研究的主要话题。

关键词:共同配送;配送体系;物流配送;供应链

0前言

共同配送作为一种先进的配送模式,在欧美和日本等一些发达国家广泛运用,对我国解决城市物流配送问题,构建现代化城市配送体系提供了借鉴经验和启示。实践证明共同配送在整合资源、提高配送效率、解决交通问题上有着很大优势。共同配送对解决城市配送问题有哪些作用,在我国主要城市内实施共同配送,对配送业和城市发展有何影响,其实现需要哪些条件和步骤,本文对此进行了一定分析。

一、城市配送体系存在的问题

城市共同配送体系是指:在一个城市区域范围内,对市区内主要的连锁企业和生产加工企业的运输配送系统进行一定的整合和规划,由一个或多个配送企业综合某一地区内多个用户的要求,统筹安排配送时间、次数、路线和和货物数量,经过配送中心的多功能服务,进行优化组合后的配送体系。它的目标是降低物流成本、节约社会资源、提高配送效率、快速反应信息、及时、准确的完成配送目标。

当城市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对市域配送的要求会阶段性提高。商品经济带现代配送业发展,但在我国绝大多数城市中,以第三方物流为核心的现代物流配送体系仍未能够得以构建,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配送业对经济发展、商品流通、大众消费的推进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说,在此阶段,配送业构成了城市发展的“瓶颈”之一,其主要体现在:

1.城市配送体系的建立和运行缺乏规范和统一管理,配送节点的建设自发性较强,往往造成重复性建设,造成资源浪费。自2002年起,不少省市已经把发展现代配送业,建立城市现代化配送体系列入了日程,还有许多省市开始制定城市物流配送规划,但从整体上看,大部分城市的配送体系建设仍然处于探索阶段,配送体系的规划和配送模式的运行具有较大的自发性,且许多重要基础设施处于垄断经营状态,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配送场站设施建设的长期性,车辆运行利用率等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

2.大型生产和连锁企业内部的配送中心在硬件设施、管理水平、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等方面,仍存在一定问题。近年来,城市配送体系在硬件设施上获得较大发展,有些已经达到较先进的水平。但就整体水平而言,城市物流配送中心仍然不能满足城市配送业的发展要求,尤其在服务多样化、响应及时化方面与发达国家有较大差距。配送中心在计算机管理,应用先进技术,实行增值服务方面意识较差。

3.作为现代城市配送体系的基础和运营主体,配送企业发展滞后,城市配送业整体上存量资产大,但布局分散,企业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管理落后,资产利用率不高,运行方式陈旧,竞争力不强,服务对象单一。这就造成了在城市配送体系中,配送企业往往是依托生产企业而存在,只为单一或少数几个企业服务。在配送体系的构建和配送模式的选择上,由于配送企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往往是由生产企业或连锁经营企业处于主导地位,企业出于自身考虑,总会采取对自己经营业务利益最高的配送方式,而且出于对商业机密的保密问题,往往不允许其配送经营者进行共同配送,这就对系统的整合资源,提高配送效率,发展共同配造成了障碍。

4.现代物流配送技术的开发研究取得一定进展,包括共同配送的各种先进配送模式在城市配送体系中开始运用。但一些物流配送企业在研究开发物流信息技术和物流配送管理技术上积极性不够,许多物流和配送业新技术不能得到及时的运用和推广,滞碍了我国城市配送业的发展。

二、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建设途径探讨

经济发展带动社会物流量的迅猛增长,在城市范围内,企业、个人用户对配送的强度和质量要求空前提高,在城市范围内,单纯的提高配送企业数量,建设配送设施和节点,必定会给城市交通带来困扰,在这种情况下,发展共同配送,是提高配送效率、合理利用资源、发展配送行业的有效模式。但在城市区域内开展共同配送、建设共同配送体系是一个长期的工程,它需要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对于一个城市而言,加快城市配送业发展,推行共同配送,需要实行以下措施:

1.革新观念,加强物流配送业行业行会的作用和地位。观念的变革是建设城市共同配送体系的前提条件。物流配送业在全国各个城市发展迅速,政府建立专门物流规划管理机构,对物流配送业进行专项管理。但总体上来说,城市配送业的发展仍是受到一些体制和观念上的制约。首先,城市物流发展管理混乱,条块分割、部门分割、地区分割现象严重,地方格局、行业和部门垄断使我国大多数城市的配送中心在发展中很难达到规模效益,与上下游企业缺少合作,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挫伤了许多连锁企业的积极性,从而限制了城市共同配送的发展;其次,企业对共同配送热情不够,建立城市共同配送体系,势必会在企业之间进行业务流程重建、信息资源共享,这样就有一定的风险造成企业一些核心数据泄露,给企业造成一定隐患。

2.在供应链体系中建立新型伙伴合作关系。在供应链体系中实行共同配送,需要明确相互之间利益分配和责任分担。共同配送是一种集约化的配送模式,在整个供应链系统中,上游企业、下游用户和配送经营者之间不再是一种单纯的竞争关系,在业务流程的构建中,配送方案设计者要充分考虑上下游企业的利益,才能保持共同配送的长期进行和合理运作,共同配送是一种以规模效益取胜的配送模式,其制胜点在于基于长期合作关系的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和信任,是一种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模式。在利益分配时,要做到公平、公开,才能保证整个体系的长期运行。

3.培养供应链中配送企业的主导地位。配送企业作为城市配送业的主体,在建立共同配送体系中起着重要作用。一些规模较小的连锁企业,资金比较匮乏,很难建立自己的配送系统,其在主观动因上存在采取共同配送的要求,由多个企业出资建设配送中心进行共同配送业务,将节约的物流成本转化为利润,进而形成稳定的销售渠道和配送渠道,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4.发展硬件设施建设和电子商务物流。共同配送的发展依托先进的物流设施和设备,与电子商务系统密切相连。尽管共同配送相对与传统的配送模式,在对配送节点的数量要求较小,对配送设施的利用率较高,但因为要同时满足不同客户的不同要求,要做到及时准确的服务水平,就对配送的硬件设施包括配送车辆、装卸搬运设备、配送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我国城市配送体系无论在物流设备还是电子商务化进程上都与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所以,要满足城市共同配送体系的发展,必须重视配送设施和电子商务化进程。

三、结语

城市共同配送作为一种在国外发达城市被验证过的先进配送模式,对解决我国城市配送体系混乱、资源利用率低、设施建设重复问题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其本质在于发挥企业人、财、物、时间等物流资源最大效率的同时,促进城市整体物流配送效率的提高,对配送量日趋增大的大城市而言,共同配送的推动实施有着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宾厚,袁义.共同配送—中小物流企业发展新趋势[J].包装工程,2007,(10).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第4篇

一、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定位

近年来,物流行业的发展迅速,其对相应岗位的从业人员要求也持不断提高的趋势,这就要求各大高职院校必须对仓储与配送管理的课程教学进行改革与定位。和仓储与配送相对应的业务主要包括信息服务、配送、包装、搬运、装卸以及仓储等,其涉及到的具体岗位有单证操作员、送货员、防损员、理货员、仓管员等。因此,高职院校需定位于培养基层管理与相关业务操作高技能型人才,确保其掌握现代物流的基本知识与操作技能,拥有更为先进的物流管理理念,且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二、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教学现状

2.1不够明确的课程定位

仓储与配送的业务自身与行业特点关系密切,就商品对象这一点来说,生鲜商品与普通干货业务有着较大的差异;就涉及到的领域而言,连锁百货的自营物流仓储与配送业务也和第三方物流的相关操作流程有着明显差距。总而言之,不同行业间的仓储与配送环节的流程不一,很难确定一套标准化的流程操作,而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定位就显得非常重要,其后续教学关键点就是如何依据行业背景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确定。但是,目前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的侧重点依然只是介绍通用的标准知识和理论,对课程的定位还不够明确。

2.2较单一的教学目标

实现方式尽管教学手段开始日渐丰富多样,比如课程网络平台、案例讨论、多媒体课件等,但与高职学生侧重培养动手能力这一定位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为更加合理、科学地组织教学,除了需要引进一些代表相关行业发展方向的教学硬件设备,更需要引入一些先进的教学理念。但是,目前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教学的目标实现方式相对单一,尚未实现多元共生的教学方式。

2.3缺乏全面系统性的课程考核

就目前来说,大多数课程的考核方式是将成绩构成分成平时成绩与期末考试成绩,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也不例外。简要来说,平时成绩主要包括学生课堂表现、考勤与作业等,一般占据30%至40%左右;期末是通过开卷或者闭卷理论的考试,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检验,通常占据60%至70%左右。该种考核方式导致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其实际操作技能与动手能力也没有得到系统、合理、科学的检验。

三、基于工作过程的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改革思路

3.1理论教学设计

(1)教学内容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依据能力要求通常将教学内容分七个模块,分别是基本概念、仓库布置与设备选用、仓库作业管理、仓储经营管理、配送作业管理、回收作业管理以及信息技术管理。(2)教学目标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理论教学目标是确保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仓储与配送作业的基本管理方法和技术、主要业务流程等,使其具备配送线路优化能力、配送中心内部的规划布置能力、库存管理能力、商品养护与仓库安全管理能力、依据仓库管理流程进行相关的仓储作业管理能力以及草拟仓储合同能力等。(3)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需着重激发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使其独立思考问题与适应岗位梯度变化学习能力得到提高,掌握具备创造性活动的程序、特点、经验以及科学思维方法。具体来说,项目教学法是依据物料流通的过程,将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七项,使学生通过学习每个项目,学会一项技能,其特点是能够构建出一个研究性、开放性的学习环境,使学生的社会能力、创新能力、探究能力、思辨能力、动手能力得到增强,并由此使其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得到大大提高;另外,也可依据课程的内容与性质,对多种教学方法作灵活使用,比如案例教学法、讲练结合法等,使学生应用理论知识的能力得到训练。举例来说,在讲解仓储出库流程的过程中就可以选用讲练结合法,即教师先讲解相关理论,再要求学生绘制出入库作业的流程图,使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熟悉入库业务流程,从而强化记忆。此外,为使学生在教学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各大高职院校与教师必须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和中心的现代教学观,推行交互式、启发式的教学,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积极性得到激发。

3.2实践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实践教学目标主要是确保学生能够熟悉仓储管理现状、设备与流程,掌握现代仓储管理所需的计算机软件、自动化立体库操作与仓储设备的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等,对配送线路与运输调度进行合理的设计,使其能够对仓储与配送管理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有效的判断、分析与解决。(2)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上,可采用情境教学法,在校内进行仿真模拟演练。具体来说,可对校内物流模拟真实训练室的设备、设施进行充分利用,并开展与之相应的实训内容,例如模拟超市配送、自动化立体仓库操作、仓储管理软件的仿真模拟、托盘堆垛的货物训练以及叉车操作等,确保学生掌握各环节的相关操作技能,并做到规范而熟练。另外,学校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校外实训的参观学习,使学生的知识面与分析判断能力得到有效的拓宽与锻炼,充分结合理论知识和实践锻炼。在进行参观学习的过程中,必须明确参观的要求、目的、方案与实施步骤等,并在结束学习后要求学生提交调查报告,保证参观学习效果,使其综合素质得到提高。此外,校方也可以多组织一些竞赛活动,或者鼓励学生多参加一些全国性物流大赛,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理论结合实践的重要性,并使其实践操作能力得到锻炼。

3.3课程考核方式

就仓储与配送管理课程的考核而言,可选用企业现场项目和任务的考核方式,依据工学结合现场开放式的考核题库,并由专兼教师进行相关的考评工作。考核的重点应包括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学习态度、分析判断能力以及岗位职业能力等,比重的划分则包括课堂考核30%左右,模拟实训30%左右,实习成绩40%左右。针对一些在大型比赛或者社会实践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适当给予加分,使学生对知识探究的欲望得到调动,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四、结语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第5篇

配送是运输的升级,特别是在现在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的买方市场,要做到合理的配送,需要比以前简单的运输更多的精力和更科学的管理。那么关于配送范围是作为一个配送中心经营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关键要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了,那么一个城区的管理范围的扩大势必会影响到作为该城区配送中心范围的扩大。究竟应该如何去管理这个发展趋势呢,这正是我们要研究的论点。

关键字:配送,管理,管理技术,城市运输,经济范围规划

城市配送现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人类生产能力的不断发展,剩余产品过剩促成交换的出现,这就是早期的商业活动。历史的见证商业活动的发展引起了进一步社会化大分工,而分工的结果则是使得商品生产的集中化同时销售消费的分散化,消费的分散引发的商品空间位置的移动运输由此产生出一个新的行业,那就是运输行业。早期的运输只是简单的将物品从生产场地运送至销售场地的简单搬运活动。

作为配送,是运输活动的升级,现行市场由于过剩的商品而逐渐发展成为买方市场,消费者的选择余地多了,自然消费要求就提高了。那么,在现在个性化要求越来越高,要做到合理的个性配送,就需要花费比以前简单的运输更多的精力和更科学的管理。作为一个城市的配送中心规划城市的配送往往会通过对城市幅面地域进行划分,规划运输路线和运输区域等等。那么关于配送范围是作为一个配送中心商业性经营中不得不考虑的一个关键要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和农村之间的界限已经越来越模糊了,一个城区的管理范围的扩大势必会影响到作为该城区配送中心范围的扩大。运输线路的重新规划和运输路线的增长、人力物力的增加对一个商业性配送中心来说就是一个很重的负担。

那么,面对市场竞争仍然不断扩大,应该如何规划一个配送中心的业务内容才能使企业面对挑战却一往如故地处于不败之地呢?

另一种局面

我们都听说了大型企业拆分的例子。凡是企业规模过大而影响到企业经营盈利的情况下,企业的决策者会通过把大型的企业按照区域或者职能把大企业拆分成几个相关联但是独立经营的分企业,通过这种做法使得企业的盈利趋于最大化。

这时候市场格局出现了巨大变化,首先大型企业自身的向外扩张。大型企业为了吞食更大的市场而让自己的业务范围不断增大,向城市扩展边缘的方向不断延伸,旨在于占领尚未被人开发的新市场。但是这时候企业面临着两个问题,就是新市场的开发的初期投入和风险管理。新市场的前景通常是没有办法做出准确预测的,规划这只能通过对该地区的消费者数量以及消费者消费能力,还有自身的市场渗透计划做一个简单的分析和规划,但是人为的分析和现实的变化情况总归会有差距。风险管理更加需要经验丰富却富有创造力的规划者管理者来共同管理,对投入产出的比率的控制,对市场变化的分析和决策,都是一项十分严谨的工作,需要投入更大的精力,人力以及物力。

另一种情况,是中小型企业的市场划分行为。中小型企业的人力和物力通常不能与大型企业相抗衡,这时候只有争夺被大型企业忽略掉的一些市场,由于企业数量繁多,市场若是希望避开无谓的剧烈争夺,那么就要进行市场划分。于是专业配送的出现发展开始,以配送内容进行划分的大致有:关于大型货件的配送,危险品货件的配送,特快货品配送等等;另外也有通过配送区域划分的有:专线配送,城区区域模块配送,边境对市中心配送等等。市场的划分使得市场结构较为和谐的发展,这样早就一定程度的业务重叠引发竞争现象,有利于企业不断更新自身的业务内容和业务水平;同时划分也避免了过度竞争,避免了资源的过多浪费。

所以作为新近行业的产业,我们换个角度想,把城市的配送划分成几个配送区域,而作一种专线配送,在现阶段仍然是可行的。

城市配送区域的划分事实上可以看作是这种城市地域拆分的雏形,作为一个营业性企业资源只有限性,我们只能将有限的资源作有利的划分,从而使得资源的收益率最大化。那么我们应该考虑一个问题,是否放弃一定的市场而专注以另一部分市场,然后增强自己的配送水平是自身的企业在某一部分市场成为一种品牌产品?

关于现代化配送技术的合理采用

作为一个理智的企业决策者自然会明白,并不是所有的先进技术都用上就可以给企业带来最大的利润。技术含量的把握,应该根据一个企业自身的发展情况而确定。

就像有的企业规模巨大,为了保证运营机制的流畅运作,若是任何环节任何细节都采用人力进行管理操作那么势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负担,而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难免就会出现一些错误,更可怕的是有时候一点小错误会通过管理层次的传递而不断扩大最后造成巨大的损失。那么作为大规模管理的企业应该选择一种自动化的智能计算机管理机制对企业的运作进行辅助管理,减少人力操作,并且计算机管理通常会使得企业信息传递速度大幅度增快和更新,管理者和决策者可以在第一时间内获得最近的企业资料并进行分析和管理等活动。比如说像现在很多企业运用的自动化系统——第三方物流协同化配送信息系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这个系统是面向专业化的第三方物流企业而设计的,以计算机网络技术、基于实时业务数据汇总的运输及协同配送计划优化技术和先进的第三方物流服务组织的管理手段为基础,面向电子商务的物流管理和协同化配送软件系统。总体上,这个第三方物流协同化配送信息系统包括第三方物流干线运输系统、协同化配送系统,及计划调度、货物跟踪查询和信息增值服务系统。

作为一个大型企业的管理幅度已经远远大于人所能达到的极限,这时候是必须要运用高计算能力的计算机系统来帮忙解决这个问题,以便使得企业的运营顺畅健康发展。

而相对来讲,中小型的企业却应该以扎实紧密的以人为本的管理为主。首先小企业相对大企业来说规模小得多,管理层次减少有利于信息的传递速度和准确性的提高,那么通常这种时候采用过于先进的昂贵的管理系统就成为没有必要的麻烦了。

综述:

作为一个商业性的企业来说,企业的盈利是企业的生存根本。合理的运用企业现有的资源对企业进行资源调配是有利于企业的发展的。那么作为一个配送行业,配送的管理就是企业的命脉,运用得好则可以不断突进不断发展。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第6篇

一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管理分析

钢材加工配送管理在当前钢铁总体产能过剩的形势下,有其问题的存在,同时也有其自身行业的独特性。这些问题和特点决定了在钢材加工配送中推行项目化管理模式和方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1.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管理存在的问题

受传统的钢铁企业生产管理思想和方法的影响,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在配送加工信息服务客户关系成本控制等方面存在着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对客户需求的系统分析和分类服务;缺乏对加工配送活动的时间质量成本的有效集成管理;活动的目的性和计划性不强, 不能有针对性的对具体管理活动进行绩效评估和改进。

2.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管理与项目化

钢材加工配送是一种比较典型的重复性工作,属于日常运营管理的模式,其管理内容实质是由一个个不同订单的管理活动组成的,业务流程是从客户订单的确认开始,至订单的完工交付(即客户验收)结束。根据项目导向理论,把一个订单视作一个项目,按照项目进行管理,这为成功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去研究和推行一种新型项目化管理的基本模式和方法提供了可能和依据,从而在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组织中能够应用“按照项目进行管理”的组织战略和管理战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

3.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的管理关键点与管理过程

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具有自身行业特有的管理模式和业务流程,一个订单的实现过程分四个项目阶段,就是基于订单的钢材加工配送管理中的订单管理计划与组织管理加工管理和配送管理这四个项目管理过程。一个订单的实现过程中任何一个项目阶段,都需要开展起始计划组织控制和结束这五个项目管理的具体活动。

二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管理的基本模式

建立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管理模式,就是建立一套可以仿效借鉴和适合现代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管理的模块或方式,以实现企业内的组织灵活性,使业务流程产品质量安全可靠,从而强化企业的竞争优势。管理模式的内容包括:基于订单的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订单管理基于订单的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计划与组织管理基于订单的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加工管理和基于订单的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配送管理等四个项目阶段(或过程)的基本管理方法。基本模型如图1所示。

三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管理方法

根据项目管理和生产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借鉴前人关于钢材加工配送管理的研究成果,结合本人深入研究及管理实践,提出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管理具体的应用方法。

1.基于订单的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订单管理

钢材加工配送订单管理,是钢材加工配送管理的核心,也是钢材加工配送管理活动的开始。它是运用客户关系管理和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组建项目团队进行客户分析与分类,从而针对客户订单的数据信息,进行客户交流,明确订单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建立客户档案,并通过开展可行性研究,进行订单管理前评估,与客户协商达成共识,最终形成正式订单的过程。

2.基于订单的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计划与组织管理

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计划与组织管理,是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运用项目管理的思想,开展计划与组织管理工作,组建项目团队,依据被确认的正式订单的信息数据,分析制定订单资源需求计划专项计划及订单加工配送整体工作的实施和控制计划文件,并对订单产品做出全面设计和规定,开展评估与论证工作,最终完成订单加工配送计划与组织的制定工作。它主要运用了项目管理学中的组织管理范围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时间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风险管理信息和沟通管理和项目论证与评估等技术和方法。

3.基于订单的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加工管理

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加工管理,是运用项目管理的理论和方法,确定项目范围,成立项目团队,开展前评估,制定订单生产实施的成本工期和质量控制标准,进行过程跟踪控制与协调,定期对实际工作进行绩效度量,并及时进行纠偏,确保订单产品按时保质完成。该阶段是项目产出物的生成过程,对项目产出物的质量和工期的管理和控制尤其关键。它主要运用了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的范围管理成本管理时间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项目评估与论证和信息与沟通管理等技术和方法。

4.基于订单的钢铁企业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配送管理

钢材加工配送项目化配送管理,是运用项目管理理论和方法,组建项目团队并建设,通过开展前评估跟踪评估后评估,对订单产品交付进行过程控制,实现订单产品保质按期顺利交付和客户满意。它主要运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的范围管理质量管理时间管理成本管理、集成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信息与沟通管理和项目评估与论证等理论和方法。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第7篇

制造业及销售业将没有竞争力的配送业务外包出去已成为企业的生存之道。配送中心的发展有效减少了交易次数和流通环节、产生规模效益、减少客户库存、提高库存保证程度、控制商品质量等。但配送中心较高的库存也使企业的运营成本居高不下,成为影响其发展的主要顽疾。本文在配送中心库存问题现状研究的基础上,提出配送中心库存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最后,提出控制库存的方法、策略。

【关键词】

配送;规模效益;库存控制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将物流成本细分后我们可以发现:库存成本是物流成本构成的重要组成部分,所占比例为16%左右,仅次于运输成本占44%的比例。由此可看出,通过降低库存成本以达到节约配送中心运营成本存在很大的空间,所以,作为实现配送中心经济效益的重要环节,对配送中心库存控制进行研究成为配送中心企业管理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

1 我国配送中心库存控制现状

1.1库存控制处于随意状态,普遍存在过度库存问题。

配送中心设置库存,主要就是为了解决供需之间的不协调。为了提高服务水平,满足顾客需求,配送中心往往通过大量囤积物资以保证产品的连续供应,即使有的配送中心为了降低资金占用,刻意对库存进行控制,但这种控制也只是一种随意性较大的控制,整体库存水平还是会出现短暂过高的状况。以上两种情况可以通过一组调研数据得到确认:通过相关专业人员的研究、调查,75%的配送中心经常出现库存量大于实际需求量,25%的配送中心偶尔会出现库存过高。

1.2没有使用科学的库存控制方法。

对于物流起步较晚的中国而言,配送行业还处于发展初期,目前,对于配送中心的研究过多的停留在配送中心选址、配送路线优化等方面,对于库存控制没有进行过多的关注,更不用说使用科学的库存控制方法对库存进行控制。

1.3专业人才的匮乏。

据有关专家调查,中国物流管理人才缺口较大。我国物流行业每年需要新增一线操作技能人员110万人,而目前国内职业院校专业毕业人数约40万,远无法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库存控制是一个管理难度较大的工作,更需要专业人才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及丰富的实战经验进行管理,而现实情况是,一方面专业人才出现较大缺口;另一方面,职业教育与企业之间对人才的要求出现了断节,普通高校教育过多的还停留在理论知识层面,学生远不能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

1.4由于资金的限制,配送中心普遍缺乏信息平台建设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要求企业内部的管理必须依靠信息系统的协助。我国配送中心多数是从传统的仓储、运输行业转变而来的,由于规模的限制,配送中心无力投入资金进行信息平台建设,而正是由于缺乏信息平台的建设,导致库存信息不能及时进行录入、采集,信息数据的缺失最终将导致配送中心无法进行库存需求的正确预测,订货数量、订货时间也都无法确定。

1.5与供应商缺乏联系,信息沟通不畅

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是流通过程中密不可分的四个部分,信息流作为流通体系的神经,它是流通体系存在和运动的内在机制,是物流活动的指挥棒。物流活动的合理、有序进行离不开信息流的调控,而信息流的获得需要配送中心与供应商加强联系,确保沟通畅通。然而大多数配送中心与供应商关系松散,没有建立良好的沟通桥梁,没有了供应商对库存控制的良好配合,库存压力完全由配送中心买单。据统计,我国配送中心采用VMI进行库存控制的几乎没有。

2 配送中心库存控制的方法与策略

由于配送中心在我国处于发展初期,配送中心内部对库存的管理大都属于随意性、经验性的管理,基本无方法可言。更甚者,有的配送中心对库存的控制完全是根据自身资金的状况,资金多,库存高,资金紧缺,库存低。所以,推进配送中心进行库存控制方法的学习可谓任重道远。

2.1应用ABC分类管理法对库存进行管理

ABC分类管理法是当前对库存进行管理的重要管理技术,它是按存货的成本价值、用量大小、重要程度、采购难易等实际情况,将所有存货分为ABC三类分别加以管理和控制。具体分类依据、管理策略如表1所示。

从表中可以看出,对于A类物资要进行重点管控,在满足配送中心正常运营的情况下尽量减少库存,按照计划订货,为了让A类物资发生突况前有准确的预警,平常要注意对A类物资进行时时盘点,确保A类物资信息的准确性。对于C类物资而言,其库存管理可以稍加懈怠,由于其所占金额较少,可建立较多库存以满足企业的正常运营。B类物资的管理介于A、C之间即可。

ABC分类法虽容易操作,但有其不足之处。例如制造商型配送中心,由于配送中心的物品数量较大,用ABC分类法进行分类有可能会导致物品不仅是三类,且仅A类产品的数目有可能就会很多。显然,如果出现上述情况将会加大人员作业量,耗费大量人力。同时,由于ABC分类指标为品种数量所占比及金额所占比,此种分类指标明显没有考虑每种物品对企业的利润贡献大小,也没有考虑物料在市场中获得的难易程度。比如,有的物料被划分到A类,但该种物料在市场中很容易获得且采购周期很短,对于此种物料如果在管理中严格按照A类物料的管理策略进行管理,无疑是浪费资源;相反,有些物品按照分类依据划分为C类物资,但是该物品在市场中很难获得,属于紧缺物资,采购周期也较长,如果对此种物料的管理采用C类物资的管理策略,有可能会使配送中心引起物资短缺而使运营中断。最后,由于其分类标准单一,对于储存期实效较短的产品有可能会因管理的疏忽导致腐烂变质,失去使用价值。由此可知,在对物品进行分类时对于特殊物品的管理缺乏考量。

2.2应用订货点法对库存进行控制

订货点库存控制法是指在库存量消耗至某一水平(即订货点)时开始下订单,其需要确定的参数有两个,订货点和订货量。订货点的库存=安全库存+前置期库存(其中安全库存是指为满足配送中心的配送计划而备有的库存,前置期库存=LT*D,LT指定货提前期,D均指日配送量)。由以上订货点库存控制法基本理论知识的浅析我们可以看出,此种方法较适合于独立需求的物品。

2.3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方法

供应链是指围绕核心企业,通过对工作流、实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控制,从采购原材料开始,制成中间产品以及最终产品,最后由销售网络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的将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零售商、直到最终用户连成一个整体的功能网链结构模式。如图1表示。

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是指通过对供应链上所有企业资源合理配置达到提高客户满意度、提高市场占有率及使供应链整体效益最佳的目的。从库存控制的角度出发,供应链环境下的库存控制方法如下:

① 联合库存管理(JMI)

联合库存管理即要求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通力合作,对库存进行综合控制并承担相应库存风险的方法。此种方法由于企业与企业之间利益相关,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信息沟通及时、有效,可以很好的避免因独立运作引起的“牛鞭效应”。所以,联合管理库存不仅使配送中心的库存管理更加合理,在供应链上的所有企业都会为降低成本而努力在保证供应链运营良好的情况下制定科学、合理的库存水平。

② 供应商管理库存(VMI)

供应商管理库存即配送中心内部需配送的产品库存水平设置、补给策略都由上游供应商控制,配送中心对于库存水平的设置只进行必要的参与。具体实施的过程中应注意:VMI管理的基础是配送中心与供应商之间要足够的信任,只有相互信任,才能确保信息传递的准确性、及时性。第二,由于VMI的实施关系到双方企业的利益,所以在具体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注意双方之间的权责、利益分配。既然合作对于双方的利益都有所牵连,故在实施过程中制定相应的框架协议并严格执行就成为必然,这样才能确保双方合作的稳定性、持续性。第三,由于VMI的实施过程中需要运用Internet、EDI技术进行大量的信息交换,在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中有可能会涉及企业内部的机密,此时,任何一方如果对信息进行截流,都将造成双方利益受到损失。所以,信息共享也是成功实施VMI的保障条件。

③ 协同式库存管理(CPFR)

协同式库存管理技术是在VMI、JMI基础上建立、发展起来的一种库存管理技术,它抛弃了JMI与VMI缺乏供应链集成的主要缺点,在CPFR共同预测和补货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共同计划的制定,即不仅合作企业实行共同预测和补货,同时将原来属于各企业内部事务的计划工作(如生产计划、库存计划、配送计划、销售规划等)也由供应链各企业共同参与[3]。

以上便是现阶段配送中心可以参考采用的库存控制技术、方法,当然,除了配送中心在库存控制方面使用适合的方法外,配送中心也可以在其他方面采用相应的策略对库存进行控制,具体入下:

(1)加快物流信息平台建设

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方面,走在前列的专业第三方物流企业从信息化建设的成果中已获得收益,但对于大多数中小型配送中心而言,还处于传统的人工管理阶段。现阶段,配送中心的库存在自身进行控制的同时,供应商、客户等处于供应链上的企业在库存控制方面能更好的实现库存压力的分担,如VMI、CPFR、JMI等的实施。供应链上的企业实现库存共同控制的前提是保证供应商信息、配送中心需求信息等的共享,做到信息的公开、透明,而信息的共享必须依靠信息平台作为技术支持。所以,加快信息平台的建设,可以更好的促进供应链上企业的配合,共同努力以使供应链效益最大化。

(2)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引进

物流专业人才的缺失让物流引以为豪的“第三利润源”在中国黯然失色,没有专业人才,先进的管理理念无法在企业内部推行,即使推行,也可能会“中途夭折”;没有专业人才,企业缺乏必要的物流服务意识,客户抱怨不断。总之,由于人才的缺失,第三方物流企业内部作业流程无法优化、服务水平无法提高、成本居高不下。所以,加快专业人才的引进势在必行。同时,企业高层主管应加大内部人员的专业培训力度,企业内部人员有着丰富的实战经验,如果能够接受专业的培训,则能力提高必定成效显著。最后,高校是培养物流人才的摇篮,但由于实践经验的缺乏,学生普遍理论强于实践,故企业可以选择与当地的高校实行校企合作,这样,高校资源为企业所用,学生专业能力有所提升,企业也得到了专业人才,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综上所述,配送中心对库存进行控制不仅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也可以发现企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问题,对配送中心库存进行控制,是增强配送中心核心竞争力的战略性举措。但还应注意,配送中心决定对库存进行控制时,应根据自身情况选择适宜的方法、策略。同时,加强其内部人员对库存控制的正确认识,做到全员参与,切实使配送中心在保证正常运营的情况下使库存最低。

【参考文献】

[1]李会景.配送中心库存控制实证研究-以贵阳市卷烟配送中心为例[D],贵州财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年,15-12.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物流配送;配送模式;电子商务;配送中心

一、引言

2009年3月,国务院颁布《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点发展物流产业,这也为我国的物流行业的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而物流配送作为物流的一个重要环节,应该与物流发展同步,甚至要超前一步。但是当前我国的专业配送中心很少,物流配送缺乏社会化和专业化,配送技术落后,严重的影响了配送的效率,而这也影响了整个物流的效率。在配送及时性和低成本方面,当前我国不完善的配送体系也存在许多有待改善的地方。当前我国的连锁企业大多配送规模小、统一配送率不高、现行的配送方式相对落后、设备设施落,功能不全、物流配送信息系统建设落后、缺乏专业化的物流配送管理人才,这些都给连锁企业的配送发展造成了巨大障碍。所以建立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是物流企业和连锁经营急需解决的问题。下面就文献综述的角度具体分析一下我国企业,特别是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和解决对策。

二、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和配送中心的问题

当前我国的物流配送存在很多问题。皱辉霞(2001)认为:物流配送体系薄弱,主要问题在物流平台构筑落后,物流配送效率低和物流装备标准化程度低,物流配送中心信息化程度低,物流配送人才短缺。除此之外,吴静旦(2007)认为:物流配送的主要问题有物流配送模式选择不当,配送中心设施落后、功能不全等。李兴国、顾峰(2008)等认为:国内企业,特别是连锁企业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在于存在多渠道的配送模式,统一配送效率低和采购成本居高不下,国内大部分连锁企业多采用自营配送却没有实现完善的配送作业,物流配送的标准化水平低。张亚娟、杜永刚、胡海英(2007)等认为:连锁企业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在于未能实现集中采购和进货,未能实现统一的存货和库存管理,标准化程度低,计算机信息系统建设滞后。张卫星和王欣(2008)特别提到:由于缺乏对选址决策重要性的认识,只简单地考虑仓储租金,很少结合配送成本、配送效率和服务质量来分析使得配送中心选址不科学,由于没有合适的装卸平台、足够的车辆和设备以及技术而使得配送中心建设不规范。秦瑛、陈竹君、陈丹晔(2008)等人认为:连锁企业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在于经营管理理念的不合理,配送中心发展不合理,配送中心机械化不高,配送的比率不合理。

对于物流配送至关重要的配送中心来说,除了上述的一些问题外,还存在以下的问题。张丽华(2009)认为:配送中心基础设施薄弱,利用率低,物流服务质量不高,配送中心人员的素质不高,缺乏现代物流的一些思想和意识。徐贤浩(2008)认为:物流配送管理体制和机制存在障碍,政府的各职能部门以及企业的各部门之间对现代物流认识不足和缺乏统一的战略思想。而物流以及配送基础设施呈现“瓶颈”现象,我国物流总体水平落后,存在物流配送技术和物流综合协调能力的约束。

三、物流配送模式

下面就简要的介绍一下国内学者认同的几种典型的配送模式,主要举几个学者的例子。曹宝亚(2008):我国的配送模式分为配送中心配送模式;自营配送模式;共同配送模式,就是各物流企业为了提高配送效率以及实现配送合理化而建立的一种功能联合体;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就是指交易双方把自己需要完成的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来完成的一种配送运作模式;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就是总部集中控制和集中采购,进而通过供应商配送到连锁店的一种高效的配送模式。多数学者采用的都是这几种配送模式,虽然在说法上可能有区别,但是其内容是一样的,如秦瑛、陈竹君、陈丹晔等论述的集团配送和供应商配送就指的是配送中心配送模式和连锁企业配送模式。

四、解决问题的对策

20世纪90年代依赖,随着互联网的兴起,电子商务获得了快速发展,由此电子商务成为当前物流行业发展的新机遇。而电子商务对物流特别是配送有着密切的关系。下面就从电子商务的基础上论述解决上述问题的对策。

(一)采取物流配送新技术,加强配送信息化建设

陈子侠(2001)认为物流配送新技术有条码技术、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EDI(电子数据交换)、Bar Code(条码技术)、射频技术RF(Radio Frequency)等。而曹宝亚(2008)认为电子商务环境下的物流配送技术有:交叉配送技术、准时制配送和ABC配送。

另外,需要建立一套信息管理系统,皱辉霞(2001)认为包括五个子系统:需求管理信息系统,采购管理系统,仓库管理系统,财务会计系统,配送管理系统等。在物流企业配送的信息化建设方面,朱鼎勋、沐林英、张丽辉(2008)认为:在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数据管理技术和物流配送新技术的同时,建立和完善物流信息系统。吴静旦(2007)也认为要采用先进的信息系统,提升信息技术管理,做好技术开发和引进,以及信息系统的建设和维护。张卫星和王欣(2008):通过采用先进的物流信息系统构造一个现代化的管理平台,改进配送调度、进行动态库存管理、实现在线交易处理,真正把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集成到一起。

(二)选择合适的配送模式

吴静旦(2007)认为:当前一些大型连锁零售企业逐步尝试将本企业的物流配送业务委托给第三方物流,这种发展趋势越来越明显。各种配送模式各有特色,连锁零售企业应当根据连锁企业经营的不同阶段和规模选择适当的物流模式。

秦瑛、陈竹君、陈丹晔(2008)认为:通过对五种典型的配送模式的SWOT分析,自营模式和配送中心配送模式适合那些实力比较强、资金比较雄厚的企业,可以通过发展自身物流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供应商配送模式主要适用于店铺规模大、采购规模大的大卖场及综合超市公司,在我国多数连锁氽业采用这种物流模式;第三方物流这种模式要求物流市场比较成熟,且连锁企、信息化程度较高;共同配送模式可以提高车辆利用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比较适合规模小、资金紧张的中小型连锁企业。

李兴国、顾峰(2008)根据现阶段我国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能力和物流配送水平可以将连锁企业分为四个等级,从两个维度――企业的规模、经营管理能力、配送能力;企业对配送业务水平的要求程度来划分,通过二维坐标轴,得出四种类型的连锁零售企业或者物流企业,为各类连锁零售企业做出与之适合的物流配送模式的选择策略。

(三)加强人才培养力度,培养现代物流理念

物流配送中人才的培养是很重要的。荣凤英(2001):“发展物流,要有高度系统化、集约化的管理体制作保证,要拥有系统的现代管理技术、管理手段以及相应的管理机构作支撑。而所有这一切起决定因素的还是人,现存的赖以发展物流的人员队伍还远远不能适应要求,因此着力培养物流人才更是当务之急”。

吴静旦(2007)认为:配送中心可以设立自己的培训机构,对员工定期进行培训或轮训,了解各自岗位的要求及其在整个系统中所发挥的作用。集中组织物流配送中心管理人员进行计算机应用和现代化物流理论知识的系统培训。另外也可以依靠大专院校、研究单位的力量,联合培养、引进高素质的连锁经营和物流配送人才。培养现代物流理念是很重要的,国内许多学者也有相关的论述,这里不再一一论述。

(四)配送中心的建设

配送中心建设是十分重要的,冯文龙(2008)认为:通过建立配送中心,连锁企业能统一购货,统一库存,统一配送,使得商品配送的时间缩短,物流配送中心运作成本下降,与商场前店后库的分散储存相比,大大降低库存,加快商品周转,提高物流效率,降低费用,提高厂家、批发商的送货业务效率,降低送交货成本,使企业在未来更为惨烈的竞争中获得生存空间和发展机会。对于配送中心建设具体的步骤,张卫星和王欣(2008)认为:一是按标准化建设配送中心,就是配送中心要逐渐实现装卸搬运机械化,适当推进配送中心的配车计划与车辆调度计算机管理软件的使用,缩短配车计划编制时间,更合理地安排配送区域和路线,提高车辆的利用率并减少等候时间。二是科学选择配送中心地点和规模,这可以提高配送效率和节省流通费用,并且影响配送中心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对零售连锁企业而言,需要采用根据区域成片开发的战略,实施构筑以重点区域为核心的配送中心,采用扇形辐射面、步步为营、向前推进的配送网络体系。

但是当前我国的物流发展比较滞后,不能一蹴而就,应该循序渐进。吴静旦(2007)认为: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来看,完全自动化的配送中心在我国不合适,条码、包装、员工素质等因素都制约着其正常运行。但是,实现一定程度上的机械化还是必要的,有利于改善工作条件、加快作业速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减少货损货差。但是物流配送中心的现代化是一个发展趋势,这也是国内学者的共识。下面就论述国内一些学者对配送中心的详细规划。

对于物流配送中心的规划流程,徐贤浩(2008)认为:可以分为项目规划、物流中心规划方案设计、方案评估、工程施工设计、工程建设。确定这些方面之后,进行规划分析,具体有设计物流配送中心功能模组,进行顾客需求分析,物流作业流程分析,作业区域布局分析。而周盛世(2008)认为:配送中心的规划要素包括配送的对象和客户(E),配送的货品种类(I),货品的配送数量或者是库存量(Q),物流通路(R),物流的服务水平(S),物流的交货时间(T),配送货品的价值或者建造的预算(C)。

五、总结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来,当前我国的物流配送发展还是相当滞后的,存在相当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又是阻碍我们物流发展的重要因素。当前发展物流配送的重点是建设标准化的配送中心,加强配送中心的信息化、自动化、机械化以及柔性化。

参考文献:

1、吴静旦.我国零售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策略探析[J].中国科技信息,2007(15).

2、李兴国,顾峰.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策略研究[J].物流科技,2008(3).

3、张亚娟,杜永刚,胡海英.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现状研究[J].商业流通,2007(2).

4、张卫星,王欣.家电连锁零售业物流配送现状及优化研究[J].中国市场,2008(45).

5、秦瑛,陈竹君,陈丹晔.我国中小型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模式的比较选择[J].中国市场,2008(28).

6、张丽华.物流配送中心的问题分析及对策[J].经济管理,2009(12).

7、徐贤浩.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运作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8、曹宝亚.基于物流信息化下的配送研究[J].中国集体经济,2008(1).

9、张朝霞.连锁超市物流配送方式的优化[J].山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4).

10、朱鼎勋,沐林英,张丽辉.连锁企业物流信息化研究[J].物流科技,2008(5).

11、冯文龙.沃尔玛物流成本管理的启示[J].成都大学学报:社科版,2008(3).

12、徐贤浩.物流配送中心规划与运作管理[M].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8.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第9篇

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通过对迪卡侬的案例研究,专门从物流管理角度来解析迪卡侬竞争力的形成,研究物流管理对于迪卡侬竞争力形成的重要影响。

【关键词】体育用品;迪卡侬;物流管理;高库存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和意义

据中国体育用品业联合会的消息,中国本土的体育用品零售商,譬如李宁、安踏、特步、361度等出现了高库存现象。过高的库存导致零售折扣的升高,势必严重侵蚀零售商的利润和现金流,体育用品商不得不关闭门店以实现“断臂疗毒”。这一切俨然表明持续了十几年的“盛宴”落幕,行业洗牌已经开始。而迪卡侬却能在业界同行深陷“高库存”、“关店潮”中实现逆袭扩张,它是如何应对行业普遍存在的高库存的弊病,实现业绩的增长的呢?

本文研究迪卡侬物流管理模式的意义在于:首先通过对迪卡侬物流模式的研究,希望能够借助一个优秀的物流管理企业去深入挖掘和分析体育用品行业高库存的根本原因,能够在充分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其成功经验和教训,从而为迪卡侬的持续增长提供有益的建议;其次,通过对迪卡侬成功物流管理模式研究,有助于中国民族企业不断去学习和借鉴成功的物流管理经验,促进中国体育用品行业进一步的发展。

(二)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芍郑

1.案例研究法

本文通过对国内外主要的物流管理理论的研究,结合迪卡侬具体的物流管理实践,以实现理论分析和实例分析相结合。

2.访谈法

本文通过在迪卡侬六个月的实习工作经历,与迪卡侬门店的高级经理访谈,获取了企业的具体数据和信息。

二、中国体育用品物流研究概况

(一)研究综述

1.关于物流和体育用品物流的研究

物流概念发展经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以詹姆士・约翰逊(James.Johnson)和唐纳德・伍德(DonaldF.Wood)为代表的学者认为“物流”一词首先用于军事。阿奇・萧在1915年在哈佛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市场流通中的若干问题》一书中指出:“物流是与创造需求不同的一个问题……流通活动中的重大失误都是因为创造需求与物流之间缺乏协调造成的”。

关于体育用品物流的研究主要是从基于供应链的物流成本控制和物流配送网络这两个角度来探讨的:任芳、武志鹏在《论如何降低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物流运作成本》一文中指出在中国体育用品行业中,随着体育产业不断发展壮大,体育用品生产企业也面临着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通过提高收益和控制成本提高企业竞争力,已经成为体育制造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唯一途径。

2.发展现状

对于体育用品零售商来说,为了抢占更多的市场资源和提高营业额,大多采用连锁经营或者授权加盟的方式实现扩张。为了满足正常经营的物流需求,体育用品零售商一般为了降低物流运输成本选择第三方物流企业来协助完成。这种由第三方物流企业完成自身物流配送的外包模式不但是顺应经济发展大趋势的必然选择,更是凸显自身核心管理竞争力的关键。但是这种模式下体育用品企业对于生产运输计划必须做好精准的控制,否则容易导致企业物流成本的高居不下和库存的增长。

三、国内外主要的物流管理理论

物流配送模式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并根据配送对象的性质、特点、工艺流程而形成的相对固定的配送规律。中国企业按照组织方式主要有自营配送、第三方配送、共同配送三种:

(一)自营型配送

自营型配送模式是指企业的物流的各个环节都由企业自身投资建设而成,并由企业全权管理。这种模式有利于实现物料供应、生产和销售的系统化,满足企业正常经营和扩张的需求。

(二)第三方配送

第三方配送模式就是物品供需的双方把配送业务委托给处于第三方地位的专业配送企业来完成的一种配送模式。

(三)共同配送

共同配送模式是为了提高配送作业效率,满足配送合理化要求,而将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配送任务合并在一起进行配送的模式,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标而共同建设使用部门配送设置或者设备的经营模式。这种配送模式一般是多个企业联合组织实施的配送活动。

四、迪卡侬物流业务创新

迪卡侬来自于法国,是全球最大的体育用品零售商,其物流业务创新主要有:

1.实现零售终端与品牌的真正互动。其在库存管理上的优势在于零售终端和品牌的关系。迪卡侬作为一个体育用品的零售专家,它能够经常在听取顾客和员工的需求建议之后,可以做到在第一时间把顾客的反馈提供给迪卡侬的品牌管理者,有效实现了品牌和零售终端联动效应。

2.一体化供应链。除一部分生产环节外包外,公司自身囊括了产品的设计研发、物料采购、物流到品牌营销,以及最终的零售等环节,几乎掌控了一体化产业链的经营模式。

3.高度自动化的物流信息化管理系统。信息化的程度直接决定零售企业能否实施精细化管理,而中国大多零售企业之前的粗放化管理方式导致实施精细化管理转变的难度相当之大。迪卡侬通过实现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和数据化,大大提高了物流管理效率和准确度,大幅降低了库存。

五、迪卡侬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物流配送中心响应速度较慢,订单处理效率低。

对于迪卡侬来说,现行的物流配送中心由于成立的时间比较晚,资深管理员工的缺乏以及相关工作流程管理制度的不完善导致存在响应效率较慢、分拣误差较大等问题。

2.货物在途运输过程存在较多管理缺陷

迪卡侬各门店货物在交由第三方物流运输企业实现运输的过程中存在没有实现路线选择最优和运输成本最优以及到货准确率不稳定的问题

3.系统人工订货参考依据的相对缺乏

在人工订货时应该综合考虑往年同期销售数据、目前公司销售业绩、行业总的发展趋势、预期的消费者购买需求高低来决策,如果人工订货在订货数据上决策失当,可能造成无货可售的尴尬局面或者出现库存的增长,这对于企业持续经营和产生效益是非常不利的。

4.货架陈列杂乱,货品盘点效率低

与货架陈列杂乱密切相关的是,迪卡侬在每周的部门商品盘点存在工作量大、耗时长、盘点效率低下的严重问题。

(二)改进建议

针对迪卡侬在物流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实施物流管理,降低物流成本,提高企业综合运营效益,更好地满足消费者的购物需求,本文提出了以下改进建议:

1.加强对物流中心业务流程的治理,提高响应速度

通过优化物流中心的工作流程,精简工作环节,提高综合反应速度,力争能够将物流中心对于订单的处理时间缩短至行业领先水平。另外迪卡侬需以人为本,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分析员工真正的激励要素所在,从而制定完善科学的员工激励管理制度。

2.制定和完善物流合作商管理制度,加强货物在途管理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降低企业的物流运输成本,在现有合作基础上通过双方协商制定、完善物流服务商管理制度。完善进入考核、运作考核和整体评测这三个指标,严格准入和淘汰机制,完善过程考核机制。

3.成立业务战略咨询组

成立业务战略咨询组的根本目的在于为各地门店科学订货和开展营销计划提供相关参考依据,从而更好地了解企业自身能力和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企业的综合反应能力,助力迪卡侬下属门店实现更加科学理性的人工订货。

4.优化货架陈列管理,提高盘点效率

良好的货架陈列不但能有效降低搜寻成本,而且能蚪更多产品陈列出去,从而有效降低库存。迪卡侬商场应该通过加强员工培训和管理方式来实现良好的货架管理,加强员工激励和完善责任制等方式来实现货架产品按照不同类别、型号、价位及时补货,适当补货,更加合理地利用商场空间,以此来进一步降低库存。

六、结论

本文在研究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基础之上,剖析迪卡侬体育用品公司如何通过优化物流管理模式来降低库存,降低企业的库存成本,实现在业内的逆袭扩张:主要是通过其良好的品牌和零售终端互动、一体化的产业链以及优秀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统。这为中国本土的体育用品企业在治理高库存问题上提供了良好的先例,启发他们如何在思考体育用品市场基本运作规则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经营实际来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物流管理模式,以实现民族体育用品品牌的良性增长!

参考文献

[1]范存军,“我国连锁零售企业物流配送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3月。

[2]张俊,“迪卡侬产业链整合研究”,杭州师范大学硕士学问论文,2013年5月。

[3]李响,“我国体育用品市场发展分析”,《商场现代化》( Market Modernization),2013年34期。

[4]李树伟,“体育用品企业李宁公司的物流特征探讨”,《商场现代化》( Market Modernization),2009年04期。

[5]许|、 梁芷铭,“论连锁经营企业的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物流技术》(Logistics Technology),2013年11期。

[6]周启蕾,《物流学概论》,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第三版。

[7]邬星根,《仓储与配送管理》,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8月第一版。

[8]任芳、武志鹏,“论如何降低体育用品生产企业物流运作成本”,《物流技术》,2013年11期。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第10篇

企业第三方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海燕,李宗平.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2000,8(6):311-314.

[2]孙焰.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建模理论及算法设计[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

[3]孙文霞,魏连雨.区域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的综合分析[J].河北工业大学报,2008,6(10):73-75.

[4]彭秀兰,毛磊等.物流运筹方法与工具[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5]封燕子,梁志富等.城市物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2010,10(6):27.

[6]孙会君,高自友.一类有竞争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模型[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8(4):54~57.

[7]丁浩,李电生.城市物流配送中心选址方法的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4,4(21):50~52.

[8]吴桂芳.物流配送中心中心选址优化模型及算法研究[J].物流科技2009,10(5):16.

[9]孙焰,李云峰.物流中心选址的两阶段法研究[J].物流科技,2006,7(29):41~44.

[10]丁立群,李永周.基于模糊评价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以武汉中铁一通物流公司为例[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3(12):4-9.

[11]肖孜,马林.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问题研究——以国美为例[J].物流技术,2008,8(9):21-23.

[12]臧红.基于定性定量方法的企业区域性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09,3(5):5-8.

[13]杨赟.物流配送中心选址研究[J].物流采购与研究,2006,9(7):31-33

[14]吴巧云,王家全,王耀军等.供应链环境下配送中心选址问题[J].物流与采购研究,2009,8(23):19-20.

[15]林强.物流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16]陈丽.需求量预测的企业分销配送中心选址问题的研究[J].物流科技,2009,5(4):23-25.

[17]丁小东,姚志刚,程高.LINGO语言与0-1混合整数规划选址模型的再结合[J].物流技术,2009,8(10):72-75.

[18]林立千.设施规划与物流中心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19]鲁晓春,詹和生.关于配送中心重心法选址的研究[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0,24(10):108-110.

[20]覃运梅.物流配送中心动态选址问题[J].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6(12):24-26.

企业第三方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张艳霞,霍震.配送中心选址的模糊方法研究[J].物流技术,2002,3(3):20-22.

[2]黄斌.Hopfidd人工神经网络在物流配送中心选址优化中的应川[J].组合机床与自动化技术,2003,12(3):24-29.

[3]胡刚,王淑琴,李铁柱,朱中.针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配送中心选址模型研究[J].公路交通科技报,2002,12(6):172-176.

[4]孙会君,高自友.考虑路线安排的物流配送中心选址双层规划模及求解筧法[J].中国公路学报,2003,6(2):115-119.

[5]蒋忠中,汪定伟.B2C屯子商务中配送中心选址优化的模型与算法[J].控制与决策,2005,20(10):125-128.

[11]徐杰,田源等.物流中心选址的影响因素分析及案例[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1,18(10):16-18.

[6]王燕,蒋笑梅.配送中心全程规划[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

[7]王转,程国全.配送中心系统规划[M].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3.

[8]周凌云,赵钢.物流中心规划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9]许恒勤,成晓钧.物流系统设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10]董维忠.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6.

[11]高举红.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0.

[12]杜文.物流运输与配送管理[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13]赵小柠.配送中心规划与设计[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3.

[14]谢金星,薛毅.优化建模UNDO/LINGO软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16]黄林山.基于本土化第四方物流平台的整合模型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07:157-158+142.

[15]胡迪.基于整合决策模型的第四方物流供应链资源整合优化分析[J].商场现代化,2014,27:44-46.

[16]李勇.跨境电子商务对广州发展现代物流的影响及对策分析[J].经营管理者,2015,02:301.

[17]何黎明.2014年我国物流业发展回顾与2015年展望[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5,03:24-28.

[18]徐岚清.建立村镇物流服务网点的可行性研究[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3:130-131.

[19]赵萍.阿里巴巴开启农村电商“大战”[J].决策,2014,12:68-69.

[20]焦瑞,余晓琼.我国农村物流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11,21:13202-13204.

[21]胡建波.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的竞争战略研究[D].山东大学,2013.

[22]吕建志.互联网金融研究[D].广西大学,2014.

[23]吕永攀,刘开军.基于4PL整合的逆向物流管理模式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4,07:71-73+27.

[24]黄昌数.邮政电子商务速递对接阿里巴巴[J].中国邮政,2008,03:36-37.

[25]孟丹丹.第三方物流资源整合能力评价与供应链管理运作模式选择研究[D].天津财经大学,2012.

[26]王同聚.基于电子商务的邮政快递物流资源整合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6.

[27]李弘.农资邮政物流网络的资源利用效率评价与配置优化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2.

[28]钱文强.山东邮政农村物流业务发展研究[D].山东大学,2012.

企业第三方物流论文参考文献:

[1]代文锋.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电子商务,2007(1):11-12;

[2]孟祥茹.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作模式及对策研究[J];商业研究,2007(2):22-23;

[3]汪丽.紧抓第三方物流发展的机遇[J];甘肃科技,2007年01期;

[4]陈伟,姜丹丹.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核心竞争力构成系统研究[J];科技与管理,2007(2):13-15;

[5]余竑,蒋晓全.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动因、特征及其实施策略研究[J];金融与经济,2006年(1):21-23;

[6]于伟,李红涛.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J];物流科技,2006年(3):14-17;

[7]陈雅萍.我国第三方物流的问题及其发展策略初探[J];科技管理研究,2007年(1):1-3;

[8]严瑜筱,杨云.电子商务下的第三方物流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11):12;

[9]郭秀春;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模式探讨[J];商场现代化,2007-10-09(2);

[10]焦雨洁,陈睿;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做大做强[J];太原科技,2007-01-02(3);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维修器材;供应链;装备

中图分类号:E246 文献标识码:A

装备维修器材是海警部队进行装备维修保障的重要物质基础,是影响装备保障费用和效能的重要因素。作为装备维修保障的重要资源,维修器材不仅直接影响到故障装备的及时修复,也是保障工作中经费投入最大的方面。据资料统计,在装备全寿命周期内,维修所需要的器材保障费用约占整个维修费用的一半以上。因此,装备维修器材保障的效果直接影响车辆装备保障的军事、经济效益。

1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由进行原材料获取,加工原材料成中间件或成品,再将成品送到用户手中的一些企业或企业部门构成的网络。从供应链管理的构成来看,参与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实体主要是供应商(还包括供应商的供应商)、制造商、配送中心、零售商、最终用户等。从供应链管理的内容来看,主要涉及参与供应链管理的相关实体之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同步与协调问题。供应链管理思想的出现,在给地方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军事物流的发展,特别是装备维修器材保障模式的发展突破提供了新的契机。假设:依托社会引入供应链管理思想,依靠国家经济力量,立足于现有物流基础设施水平,可以降低装备维修器材保障成本,实现海警部队“保障有力”。

2 可行性分析

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优化海警装备维修器材管理是否可行,主要从军事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判断其军事目标的可达性、技术上的先进性和可能性、经济上的合理性。

从美军在伊拉克战争中所采用的“即时后勤补给”战略来看,其采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对物流系统进行优化的效果是明显的,在战争中取得了很大的成功。海警装备维修器材多侧重于平时保障,同时要做好战时储备。其目标是将各级装备维修器材机关部门、基层单位等和地方器材供应商链接成为一个协调一致、相互支援、可发挥最大整体效益的集成系统,从而在正确的地点和时间,为海警部队各级别单位的正常运输勤务提供恰当数量的正确器材。优化的目标与供应链管理的实质是一致的。即:紧密结合用户需求,以系统和整体观念进行供应管理。

技术可行性分析主要从运用供应链管理思想优化海警装备维修器材管理,是否具备必要的条件,如组织结构、人员素质、物流装备、运作流程和信息系统等。海警部队已基本具备了装备维修器材供应链管理的组织结构、人员素质、物流装备和信息系统等。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上级领导大力支持优化装备维修器材保障系统,许多相关部门从切身利益出发也非常配合工作;第二,海警部队具备一批懂物流、精管理、会保障的专业人才,为成功应用供应链管理思想、实施基于供应链管理的装备维修器材保障储备了人力资源;第三,随着地方物流业的迅猛发展和近年来海警部队逐步加大在信息化建设方面的投入,立足于现有物流基础设施,海警部队能实施装备维修器材供应链管理和“保障有力”。

我国物流业在近几年有了较大的发展。铁路、公路、水运、航空与管道运输等各种运输方式和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大了投入,公路和铁路建设投资成数倍增长;另外,从优化项目经费的费效比分析,海警装备类型和使用情况,以及对装备维修器材需求的种类和频次有很多相同之处,这为供应链环境下装备维修器材的联合供应和协同保障提供了有利条件,有利于提高装备维修器材管理经济效益。

通过从军事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三个方面的分析,并结合国内外成功的实践经验可以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利用供应链思想进行海警装备维修器材管理是可行的。

3 供应链设计

3.1 供应链设计目标

利用供应链思想进行海警装备维修器材管理,主要是通过设计供应链来实现以下几个目标:

(1)系统集成。通过供应链设计,把装备维修器材管理过程中所涉及的相关单位或部门看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用系统工程的观点和供应链思想进行一定程度的集成优化。

(2)技术先进。通过供应链设计,海警装备维修器材管理的运作采用更加智能的物流设备、更加先进的物流技术,在物联网环境下实施装备维修器材管理。

(3)需求拉动。通过供应链设计,实现基层部队“需求”拉动装备维修器材“供应”的保障模式,即根据需求拉动确定供应。

(4)协同合作。通过供应链设计,协同合作意识将贯穿整个装备维修器材保障过程。主要体现在信息共享、围绕基层部队的需求共同解决问题、业务上不再有重复性工作、信息能实时准确获得等方面。

3.2 供应链类型选择

供应链类型的合理选择借鉴不同的军事供应链和企业供应链。军事供应链分析有助于明确军事需求,企业供应链分析有助于明确效益需求。军事供应链一般分为平时的军事供应链和战时的军事供应链[1]。平时的军事供应链主要是为了满足部队训练和战备建设的需要,强调压缩后勤规模,强调充分利用可支配的后勤资源,强调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和质量;战时的军事供应链主要是为了满足部队作战任务的需求,强调的是产品和服务的速度、柔性和质量。传统的供应链类型主要分为推动式和拉动式两种。推动式供应链是指从原材料出发,经由半成品、产成品、市场,直至最终用户的物流主导过程。拉动式供应链是指从客户需求出发,按照客户的需求设计产品或服务,再根据设计组织材料进行生产,这是一种以需求信息流为主导的供应链。

供应链类型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突发事件、通用性不同、器材需求量差异等。综合考虑海警装备维修器材需求不稳定因素和突发事件的发生概率,装备维修器材需求发生波动或需求不确定需要将“推动式”和“拉动式”供应链综合起来。配送中心可以灵活地根据保障任务的突变做出快速响应,将其作为“推动式”供应链和“拉动式”供应链的分界点比较合适,如图1所示。

3.3 节点设计分析

根据海警部队装备维修器材保障过程的特点,设计的供应链节点包括装备维修器材供应商、配送中心、部队用户。

(1)器材供应商节点。器材供应商节点需要从两个方面进行描述:一是供应商的规模;二是供应商所处的地理位置。供应商的规模大小决定了其能为部队提供的服务水平,供应商所处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是否处在海警部队最佳的供应保障范围内。

(2)配送中心节点。配送中心是装备维修器材供应链中连接上游器材供应商和下游部队用户的核心环节,在海警装备维修器材保障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要求配送中心节点要使器材供应适应部队需求变化;配送中心节点要经济高效地组织储运;配送中心节点要提供优质的保管、配送和信息服务。

(3)部队用户节点。海警部队保障有四级单位,从装备维修器材供应保障的实践出发,需要进一步明确供应链中部队用户节点的粒度。依据海警部队财务制度,综合分析,三、四级单位没有独立的财务结算权限,经费开支需经过二级单位统一预算。另外,二级单位有保障经费预算权限,在制度上也符合保障要求。因此,选择一、二级单位作为供应链中的部队用户节点最为合适。即:由配送中心或供应商将器材直接配送到一、二级单位,其他单位由二级单位另行组织。

3.4 保障模式设计

海警部队装备维修器材供应保障模式设计遵循了提高供应链的柔性和反应性的原则,并考虑供应链的敏捷性和动态性。保障模式大致可以设计为两种:直达配送保障模式和中转配送保障模式。直达配送保障模式的优点是订单一次配送到位,过程简单;减少配送中心运营成本;系统内总物流成本低。不足是及时响应时间长、供应速度慢;收货响应时间长;增加了各使用单位重复备货成本;企业仓库库存金额增加。中转配送保障模式的优点是实现配送运输规模化,增强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配送中心的建立分摊了器材供应商库存成本;缺点是增加了配送中心的采购、库存、配送和运输成本及器材中转次数。

论文认为海警部队装备维修器材保障系统供应链设计,应兼具以上两种供应保障模式的优点,即:建立配送中心,配送中心是供应链管理的信息枢纽,部队的需求信息在这里汇总;配送中心可以保障通用性较低的维修器材和应对突发事件造成波动的器材需求。器材供应商仓库,以就近原则保障部队用户需求,避免器材的重复运输,也减少了配送中心的采购、库存、配送、运输工作。

假定A省有i个器材供应商,B直辖市有j个器材供应商,C省有k个器材供应商。图2表示了两种供应保障模式相结合的供应链框架。图中实线箭头表示由配送中心配送部队用户的器材流动方向,虚线表示部分由供应商直接配送部队用户器材流动方向。

直达配送保障模式和中转配送保障模式相结合的供应链框架具有动态性特点。供应商、配送中心和部队用户之间的关系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保障任务的变化和供应商与部队用户之间的距离大小不同而改变。

基于上述供应链框架的器材保障流程描述:以系统整体效益最优为目标,根据器材的通用程度和供应商的地点,选择不同的库存策略和配送方式。这里的库存策略有配送中心是否零库存两种,配送方式分为供应商配送和配送中心配送。通用性的高低影响器材库存策略,通用性高的器材采取配送中心零库存,这样可以大大降低配送中心的库存成本,而当器材供应中断时,部队用户也可以直接从市场采购所需的器材,不会影响部队任务的完成;对于通用性低的器材采取配送中心安全库存,这样既满足了部队用户的需求,提高了部队用户满意度,同时也提高了供应链的抗风险能力。供应商与部队用户之间的距离影响配送方式的选择,距离较近时采取供应商直达配送模式,距离较远时则由各个供应商将器材运送到配送中心统一分拣,然后再分别配送到部队用户。以就近配送原则决定是否由供应商直接供应,不仅降低了器材运输时间和成本,同时也降低了配送中心的配送成本和库存成本。

4 结 论

论文结合现行海警部队装备维修器材保障系统分析,论证了装备维修器材实施供应链管理的军事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和经济可行性,明确了车辆通用器材供应链设计目标和类型。最后,对供应链框架结构中的核心——配送中心进行了规划设计,说明了供应链节点和供应保障模式,给出的海警部队装备维修器材保障结构对现行的供应保障模式有一定的优化作用。

参考文献:

[1] 孟宪刚. 中美军队后勤管理比较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硕士论文),2004.

[2] 宋方,蒋长兵. 现代物流案例教学与实例[M]. 北京:中国物资出版社,2007.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连锁医药业,物流配送,管理水平

1、绪论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成熟的零售经营模式和组织形式,在我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发展前景,它实现了商品销售的“最少环节、最短路径、最低费用、最高效率”,降低了商品零售价格,提高了企业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医药连锁企业数量的激增,企业间竞争越来越激烈,企业利润越来越少,因而寻求一种能降低企业成本、增加利润的新途径变得极为迫切,物流被誉为继降低资源消耗和人力资源开发之后的“第三利润源泉”,因此,对物流配送进行研究与改进,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2、连锁药业物流配送的相关理论

2.1连锁企业相关概论

连锁经营是指经营同类商品或服务的若干个门店,在总部统一的管理下,按照统一的经营理念,进行共同的经营活动以获得规模经济、共享规模效益的经营形式。

连锁经营作为一种现代化的商业模式和组织形式,在我国具有极强的生命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现在连锁经营出现在了不同的行业,如电器行业,零售行业,药品行业,服饰行业等。连锁企业的实质是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核算、统一标识、统一管理这五个统一,而统一配送是连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2连锁企业物流配送的特点

(1)订单频繁。由于连锁企业门店众多、分布广泛,订单需求频率高,大多数订单的货物种类繁多、数量较小,有的订单还有时间需求。

(2)货物种类众多。特别是大型医药综合超市,货物的种类一般都有上百种,规格各异,客观上加大了货物配送的难度。

(3)配送点多,线路复杂。连锁企业经营的门店一般是经济比较好的城市市区,车辆多,容易堵车、塞车。同时门店的数目较多、分布广泛,导致配送线路比较复杂。

2.3连锁医药业配送的模式

配送是实现连锁经营优势的关键环节,要使配送服务满足企业经营的需要,连锁企业必须正确选择配送模式,有四种模式可选:(1)供应商直接配送。由生产企业在指定的时间范围内直接将企业采购的商品送到各个终端商店甚至送到销售货架上的物流活动。(2)自建配送中心配送。目前大多数连锁企业采用这种配送模式,企业通过建立独特的配送中心,实现对企业内部各门店的商品供应和配送。(3)共同配送。这种配送模式是以企业间的总体配送合理化为目标,以互利互惠为原则,互相提供便利配送服务的协作型配送方式。(4)社会化配送。这种配送模式中,连锁企业的物流活动完全外包给第三方专业物流公司。

3、我国连锁医药业物流配送的现状及问题

3.1我国连锁医药业物流配送的现状

(1)自建配送中心偏多,自营配送模式占主导。由于认识程度和自身经营管理能力的限制,大部分物流配送中心并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导致统一配送效率低,物流资源浪费。

(2)商品种类多,配送要求高,配送效果不尽人意。连锁医药业涉及几百种药品,配送要求高,无论企业采用供应商直接配送还是第三方物流模式,效果都不尽人意。

(3)统一配送效率低,无法满足配送要求。连锁医药业配送量较小但需求多样,订单频率高,时间要求严格,运作难度低,加上人为因素的影响,造成门店的配送波动量大,无法满足其需求。

3.2我国连锁医药业物流配送的问题

(1)对物流配送的意义认识不足。连锁企业经营理念落后,没有认识到物流的重要性,硬件设施落后,自动化水平偏低。缺乏有效的合作机制,合作意识淡薄。

(2)物流体系不完备。我国连锁企业存在连而不锁的现象,大多数门店和门店之间缺乏内在的经济联系,整合的程度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落后,销售统计分析不足,发现不了顾客的真实需求,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

4、连锁医药业配送中心主要问的解决对策

(1)建立现代配送中心,增强配送能力。对医药连锁企业来说,社会化配送中心和企业自身配送中心都是十分必要的,每个企业应该根据整体实际情况、经营环境来进行判断,选择适合自己的物流配送方案,配送中心选址与建设要标准化、规范化。

(2)加强运输管理。配送中心应对各门店的需货订单进行预先处理,计算出配送产品的重量和体积,确定配送频率,提高车辆利用率。

(3)规范信息化管理。加强物流应用软件的开发和利用,根据自己的业务流程需求进行相应的信息化应用,使传统物流融合信息技术,逐步完成物流信息的标准化,规范化。

(4)完善医药物流人才培养。推行医药物流职业认证制度,针对不同的岗位,制定不同的培训目标和培训内容,提高职业素养,适应企业竞争的需求。

5、结论。

物流配送时进行连锁经营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物流配送水平的高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和决定着整个连锁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本文针对我国连锁医药业物流配送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于提高自身的物流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具有很现实的意义。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连锁企业的物流配送问题,选择合适的物流配送模式,建立现代的物流配送中心,发挥医药连锁经营的优势,提高我国医药连锁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

参考文献:

[1]范明.我国医药零售连锁企业物流管理研究[D].沈阳:沈阳药科大学,2008,3(1)

[2]杨建.连锁企业物流配送模式选择研究[D].四川:西南交通大学,2007 ,8(2)

[3]郝登伟.医药连锁配送中心构建实例[J].中外物流,2006,(2)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物流;配送;当当网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9-00-01

网络与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促使电子商务飞速发展。物流作为电子商务实现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低效的物流配送不能对实物的转移提供低成本的、适时的、适量的转移服务,使得物流配送的成本过高、速度过慢,形成了电子商务蓬勃发展的“瓶颈”,尤其是B2C行业。

一、当当网基本概况

当当网是全球最大的综合性中文网上购物商城之一,由国内著名出版机构科文公司、美国老虎基金、美国IDG集团、卢森堡剑桥集团、亚洲创业投资基金共同投资成立。

当当网在全国6地建立的9个分仓,是根据当当的历史销售数据,根据增长率、市场份额、覆盖地区、当地经营成本等多个数据作为参数进行选址。比如广州仓覆盖珠三角、上海仓覆盖长三角、成都仓覆盖西南地区、郑州仓覆盖中原地区等。

二、当当网物流配送模式构成

1.邮政服务配送模式。邮政在我国覆盖范围极广,利用邮政可以将业务做到每一个县市,这是其他物流方式无法做到的巨大优势。因此,凡是邮政系统能到达的地方,无论电子商务企业对其市场前景是否感兴趣,都会对该地区提供邮寄服务,因为邮寄的配送费会转移给消费者,对企业来说只有收益而无损失。

2.“加急送”模式。“加急送”就是当当网物流配送的特色,为在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廊坊6个城市地区的用户服务,并且为当地发货订单,用户可在结算中心“送货方式”部分选择加急快递送货上门。

3.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目前,当当网主要采取的物流配送模式就是第三方物流这种模式。

第三方物流企业是独立于电子商务企业之外单独核算的企业。对B2C电子商务模式下的物流配送来说第三方物流更专业化的服务可以减轻甚至消除企业在物流配送方面的顾虑,使其能够专心经营网络商品,同时又可以降低企业物流配送的成本。

4.多种物流配送相结合模式。当当网目前采取多种物流配送相结合的方式,几乎涵盖了目前所有的物流配送方式,这为广大顾客,提供了更多的选择和服务。同时当当加强了对物流团队的管理,极力加快物流配送时限,并且物流配送费用低廉,为顾客提供了更快捷、更贴心的服务,这些都深得人心,使越来越多的顾客向当当网集中。

三、当当网物流配送存在的问题

1.网上订货迟迟送不到,物流配送速度慢。物流环节一直是各大B2C电子商务企业最为重视,也被消费者诟病最为突出的一个环节。在目前几家B2C电子商务网站中,当当网的物流和配送环节受到的影响最为明显,竞争对手如卓越、京东商城这个现象并不突出,据消费者反映,在当当网下订单后,货配送公司迟迟不送货,多次投诉均石沉大海。

2.商品配送成本过高。电子商务公司的配送不仅面向批发商和零售商,还要直接面对大批的最终消费者,况且电子商务不受时间、地域上的限制,因此较难形成集中的、有规模的配送流量,由此造成配送任务复杂而琐碎,成本居高不下。

3.商品仓储费用高。电子商务企业想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技术更新和市场开发上,而把商品仓储等传统业务交由其他公司去完成;由于社会上仓储业的发展跟不上步伐,不能满足电子商务的要求,从而使电子商务不得不花大量的精力与物力去开拓本身并不内行的仓储业务,增加电子商务商品的成本。

4.物流配送的电子化、集成化管理程度不高。企业的集成化供应链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表现在运输网络的合理化有待提升、物流信息的速效性不高等方面。这与我国物流业起步晚,全球定位系统、地理识别系统、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射频识别技术、自动跟踪技术等先进物流技术设备应用较少有关。没有先进的技术设备做基础,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企业的集成化管理就难以实现;而集成化管理程度不高,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企业的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四、当当网物流配送存在问题优化策略

1.完善配送机制,提高配送速度。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后台建设,物流中心全面扩容。优化自身供应链管理,推行先进的物流管理技术和延伸服务。在物流运输方式上上,长途运输可由原来的铁路运输改成航空运输的方式。

2.确定合理的配送路线。配送路线合理与否对配送速度、成本、效益影响很大,因此,采用科学方法确定合理的配送路线是配送的一项重要工作。无论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满足一定的约束条件。一般的配送,约束条件有:满足所有零售店对商品品种、规格、数量的要求;满足零售店对货物到达时间范围的要求;在交通管理部门允许通行的时间内进行配送;各配造路线的商品量不超过车辆容积及载重量的限制;要配送中心现有的运力允许的范围之内配送。

3.降低仓储成本。要想做到降低仓储成本,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第一,降低存货发生成本。排除无用的库存;减少库存量;重新配置仓库时,有效、灵活地运用库存量。第二,降低产品包装成本。第三,降低装卸成本。使用托盘、集装箱等;减少装卸次数。

4.建立发达的信息管理系统。首先管理层要进行正确的预期,其次形成成熟的业务模式、建立稳定的组织架构,然后形成良好的管理基础和工作流程,并且要组建能胜任的信息化项目实施团队和职业经理人团队。

5.延长提货时间。很多白领―般都是在晚上才有时间网购,对于当当网以前每天l8点提货班次,这部分人的配送时间明显要延迟,所以,不妨把提货时间延迟到24点,以保证当日23点前的订单,可以在24点发出,次日送达。

6.完善物流管理系统功能,提高售后服务质量。针对网上购物出现的送货时间过长以及迟迟没有货源的现象,为了能更好地服务于顾客,当当网应加强顾客同供货商之间信息的交流与反馈,如加快订单处理的速度,并及时在网上进行更新,方便用户进行查询。

参考文献:

[1]王怡.浅析电子商务时代的物流配送[J].电子商务资讯网,2013.

[2]李雯,吴梦云,杜建国.我国电子商务环境下物流配送体系的研究[J].江苏商论,2013(08).

[3]尹洁.我国电子商务物流配送存在问题与解决方案[J].特区经济,2013(02).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联合库存管理;共同配送;库存

共同配送是一种配送经营企业间为实现整体的配送合理化,以互惠互利为原则,相互提供便利的配送服务的协作型配送模式。联合库存管理是一种在供应商管理库存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供应商与用户权利责任平衡和风险共担的库存管理方法。两者结合将具有显著效果和优化作用。

一、联合库存管理下共同配送的库存优化

将联合库存管理的理论运用在共同配送的库存优化上,使得整个共同配送体系的各节点共同制定库存计划,提高了每个库存管理者(供应商、制造商、分销商)之间的协调性,消除需求变异放大现象,从而优化共同配送库存结构、减少库存持有成本。

(一)优化库存结构

库存管理是物流管理的核心内容,优化库存结构是库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共同配送环境中,库存在一点或者几点集结,库存积压更为严重,更需要用联合库存管理的理论对库存结构进行优化。实施联合库存管理能将整个共同配送体系的各个组织实体的库存进行统一计划、管理和调度,降低了库存持有成本以及实现运输和采购中的成本节约。并且能更好地应对突发事件,规避供应风险。由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第一,以提高整个共同配送体系的库存周转率为依据优化库存结构。周转率是影响库存持有成本的重要因素之一,通过联合库存管理将整个共同配送体系中高额物资进行控制并且及时降价处理已近有效期的物资,还有削减滞销库存物资等措施来保证库存周转率的提高。第二,以定期盘点整个共同配送体系的库存为依据优化库存结构。建立联合库存数据库,根据历史发放数据,共同制定各库存物资的库存定额、安全库存、最高库存。同时根据所掌握的市场需求情况,预测需求数量,以月或季度为单位进行循环盘点,及时发现库存水平和短缺品种,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二)减少库存持有成本

在传统的库存管理中存在着各自为政的弊端,产生的“牛鞭效应”极大地降低了企业的运作效率,提高了库存持有成本。并且共同配送并不能根本上减少库存持有成本。而联合库存管理则打破了传统的各自为政的库存管理局面,体现了一体化管理思想。联合库存管理强调各方的同时参与,共同制定库存计划,共同分担风险,能够有效地消除库存过高以及“牛鞭效应”,从而减少库存持有成本,提高了整个共同配送体系的稳定性。主要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阐述:第一,通过加深共同配送体系中战略伙伴关系来减少库存持有成本。联合库存管理的实施是以共同配送中的各方的充分信任与合作为基础展开的,联合库存管理要想顺利有效运行,对于分销商、制造商和供应商而言缺一不可,大家都是站在同一条船上。因此,联合库存管理的有效实施既加强了企业间的联系与合作,加深了共同配送体系中的战略伙伴关系,又保证了整个共同配送体系风险共担,从而有效地消除了过多的库存,减少了库存持有成本。第二,通过加强共同配送体系中准时采购来减少库存持有成本。联合库存管理可以实现整个共同配送体系中从分销商到制造商到供应商之间在库存管理方面的一体化,可以让三方都能够实现准时采购。准时采购不仅可以减少库存,还可以加快库存周转,缩短库存水平,从而降低了企业的库存持有成本。

二、联合库存管理下共同配送的配送优化

在传统的库存管理模式下,供应链上各企业都设立自己的库存,随着核心企业的分厂数目的增加,会使物资的运输距离、配送距离和在途车辆数目的增加,其运输成本、配送成本也会大大增加。而联合库存管理在减少物流环节降低物流成本的同时,可使整个共同配送体系库存层次简化和运输路线、配送路线得到优化,提高配送服务水平、配送效率。

(一)提高配送服务水平

在整个共同配送过程中,配送服务直接与客户联系,成为其中最重要的环节。配送服务水平很大程度上决定顾客的满意度。通过联合库存管理对共同配送进行优化,可以更有效的提高配送服务水平、促进顾客满意度的提升,从而增加整个共同配送体系的竞争力。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说明:

第一,通过扩大整个共同配送范围来提高配送服务水平。近些年,共同配送的服务区域范围变得更加模糊,区域之间的交叉运输以及各区的忙闲不均情况频繁发生。造成服务水平不高、大量的物流资源浪费。联合库存管理可以通过扩大共同配送范围来优化配送。通过联合库存管理,可以对多个区域的库存进行统一的管理,从而实现跨区域的配送,防止缺货,更加及时地将货物送到顾客手中,从而提高配送服务水平。第二,通过与信息技术融合来提高配送服务水平。共同配送下的配送不仅仅是送货,而是要最终成为整个共同配送体系的服务商,协助上下游企业与顾客完成售后服务、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务。基于联合库存管理的理论,可以有效地将现代化的信息技术与这先进的管理理念的融合,转变配送传统管理方式和组织方式,重新整合供应配送内外部资源,提高配送服务水平。

(二)提高配送效率

通过对联合库存管理下共同配送的配送优化进行调研,可以进一步细化各个环节的工作措施,科学合理地调配资源,最大限度减少送货环节,最终达到降低物流成本,提高配送效率的目的。主要从下面几个角度进行阐述:

第一,通过制定共同配送计划来提高配送效率。运用联合库存管理理论的制定合理计划而不是完全按顾客要求那样进行共同配送,是提高配送效率的一大进展。计划有效地促进了共同配送更为合理化,可充分进一步提高车辆空载率,降低配送费用,提高配送效率。第二,通过采用多点补货来提高配送效率。共同配送企业仍然采用传统的基于分区策略的共同配送模式,强制构建“一对多”的分割共同配送体系,且配送路径设计是建立在出发时一次装载货物和闭环运输基础上的,没有考虑沿途多点补货和开放式运输的配送方式。而联合库存管理可以采用沿途多点多仓库补货策略,加强物流资源的有效整合和有效提高共同配送的配送效率,因为货车无须长距离返回始发共同配送出发点补充货物,而是选择就近联合库存点直接补充货物继续下一阶段物流共同配送。

三、总结

我国物流市场的潜力巨大,共同配送必将成为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而基于联合库存管理的共同配送优化必将受到人们的认同,成为推广共同配送的有力基础。在当今有利的经济环境和市场条件已初步具备的情况下,基于联合库存管理的共同配送优化必将大有作为。

参考文献:

[1] 罗建峰.关于共同配送的思考[J].2001(3):23-26.

[2] 张建鲁.共同配送――中小物流企业新起点[J].经济师,2004

(2):120-123.

[3] 杨冬.合作博弈下的共同配送利益分配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11(6):45-46.

[4] 琚春华,高春园,鲍福光,蒋长兵.基于多种方法的共同配送

成本分配模型研究[J].2011(3):33-35.

[5] 罗娟娟.共同配送在我国连锁零售企业应用的研究[D].福州:

配送管理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QFD;连锁超市;配送质量

中图分类号:F252.14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Take the A supermarket chain as an example, identify the requirements of distribution service quality, and then shine them upon the distribution technology index.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dex T1“the vehicle in good condition”and T3“perfection of distribution management software”are the key quality index; then shine the distribution technology indicators upon the technical assurance measur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distribution center of supermarket chain needs reasonable vehicle scheduling, refrigerated vehicl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delivery quality improvement of stores.

Key words: QFD; supermarket chain; distribution quality

0引言

QFD技术即质量机能展开技术,是一种以市场调查获取顾客需求,并通过质量屋(HOQ)将顾客需求展开至产品开发的各阶段及各部门的一种质量管理定量实现技术。该技术最初应用于制造业,现已在包括服务业在内的诸多行业中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结合连锁超市配送服务的特点,利用QFD质量机能展开技术实现连锁超市配送服务质量的保证。

质量屋是QFD的核心内容,利用矩阵展开,将顾客需求转换为产品开发中的技术特性。利用质量屋,首先识别作为顾客的连锁超市配送质量需求要素,并对要素进行重要度及顾客满意度定量评价;通过配送企业调查确定配送技术要素,并确立需求要素与技术要素之间的相关矩阵;在顾客需求层面和配送技术要素层面确立的基础上,确立技术要素的重要度,最终实现将连锁超市配送质量需求转换为配送中心配送关键性技术要素,整个过程如图1所示。

1连锁超市物流配送

零售业直接连接生产与消费,将商品及服务提供给消费者,使商品脱离流通领域进入消费领域。零售业的这种地位使得零售企业尤其是大型连锁零售企业在供应链中占据着核心主导地位。另一方面,消费者需求特性的获取对于设计、开发产品有着重要的作用,而零售企业是最接近消费者的环节,故零售业的作用越发显得突出。

物流配送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物流活动,配送环节也是连锁超市经营管理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直接保证了连锁超市日常销售商品的供应。目前各连锁超市普遍采用的配送形式主要有供应商直接配送、连锁零售企业自营配送、社会化配送及共同配送。如国际上具有代表性的大型连锁零售商沃尔玛独立投资建立的配送中心有200多家,专门为公司各连锁店实施商品配送。此外,麦德龙、家乐福及国内苏果等也建立有自己的现代化物流配送中心。无论何种配送形式,对于配送质量过程的把关均离不开顾客的需求。准确把握顾客需求,并将之体现到物流配送的全过程及所有相关方,显得尤为重要。

2配送服务质量研究现状

国外学者对于物流服务质量的研究很多,Russ曾于1974年提出7Rs理论,认为物流服务是以合适的数量、合适的质量、合适的产品或服务、适合的成本,在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交给合适的顾客[1]。Mentzer将可靠性、应急能力、订单周期、性价比、增值服务质量作为评价指标,且利用AHP法进行了评价研究[2]。Parasuraman于1988年提出Servqual量表[3],其主要理论依据为服务质量差距模型,即用户所感知的服务水平与所期望的服务水平的差异,之后很多学者将这一量表应用于服务业质量评价及改善;国内有关学者对不同的物流配送质量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研究,如崔建明[4]研究了邮政配送服务质量,揭示了邮政配送服务质量对顾客满意度和顾客口碑显著正相关;刘俊齐[5]研究了医药冷链物流配送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包括配送及时率、送达率、准确率、货物质量、环境质量、客户忠诚度几个主要一级指标。何云[6]提出,对于不同的产品(行业)市场应建立不同的物流配送服务质量模型,在此基础上做出有利于提高顾客满意度的差异化物流服务决策,并建立了电子产品、建材、鲜花拍卖市场的LSQ模型。周正嵩提出将Servqual量表融入LSQ模型,在考虑物流技术质量的同时要兼顾功能质量(过程质量、交付质量)[7]。

美国Tenessee大学2001年通过对大型第三方物流企业和顾客的深入调研,总结出以下9个指标度量物流配送服务质量(如表1所示):

3QFD技术下的连锁超市配送质量保证

选用A连锁超市为研究对象。该连锁超市主要以加盟连锁为主,门店数目较多,且分布又较广泛,故建立了专门的配送加工中心,对商品进行分类、加工、包装及配送。各加盟店规模大小不一、差别较大,而研究所选用的14家分店多为在100~600平米规模,加盟性质的分店。以下主要利用QFD技术对该连锁超市配送需求进行识别,并进行技术层面的展开,以提出配送质量保证的措施。

3.1“配送服务顾客需求/配送技术指标”质量屋展开

3.1.1配送服务顾客需求的获取。配送服务具有的无形性、瞬时性等特点使得配送质量需求的获取存在难度,但作为配送服务提供方,采用定量化分析方法是可以获取这一需求的。本研究利用现有LSQ量表(见表1)建立顾客需求指标要素,并利用问卷调研让被调查超市对各指标的重要度及实际感知质量进行评判打分。共选取了A连锁超市的14家分店进行了问卷调研,采用李克特量表五级制打分,对收回问卷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以下顾客需求重要度及感知质量评分表如表2所示。

表2中,U■表示质量指标,i=1,2,…,9;C■表示被调查分店,k=1,2,…,14。

3.1.2配送技术指标的获取。对于所列顾客需求,对配送方相应技术指标提出要求,QFD技术通常采用专业技术人员访谈方法确定技术指标。对A超市配送中心配送专员进行指标访谈,得到以下配送技术指标,这些技术指标对顾客需求项目有相关性。经整理后,确定配送技术指标主要有6项如表3所示,分别为:配送车辆状态良好(T■)、公司对配送人员的培训到位(T■)、配送管理软件完善(T■)、操作制度的明确(T■)、员工素质高(T■)、与生产商关系密切(T■)。

表3中,T■表示配送技术指标,j=1,2,…,6。

3.1.3质量屋的构建。经与公司有关物流配送专家讨论的方式建立质量需求项目与配送技术指标之间的关系矩阵。配送技术指标与顾客需求之间的相关关系采用独立配点法进行映算,即将质量需求重要度乘以关系矩阵中的符号对应的赋值,再对各指标得分值进行归一化处理。符号“”表示相关度最大,赋值5;符号“”表示相关度较大,赋值3;符号“”表示相关度一般,赋值1;空白表示不相关。独立配点法的映射算法如下:

TIR■=■CIR■×R■, i=1,2,…,n

其中:CIR■――第i个质量需求U■的相对重要度;R■――第i个质量需求和第j个质量要素(技术指标)间的相关度,其中=5,表示配送质量需求与配送技术指标之间呈强相关关系;=3,表示相关;=1,表示弱相关;空白表示不相关;TIR■――第j个质量要素的绝对重要度。

并确定本配送中心的质量计、确定营销重点,表中营销重点一栏,符号赋值1.5,赋值1.2。最终通过归一化处理算出各技术指标相对权重如表4所示。

3.1.4数据结果分析。质量需求项目指标权重计算结果显示,U■及U■项目权重较高,即货品精确率和时间性两个指标应受到足够的重视及改善提高;配送技术指标权重计算结果显示,T■及T■两个指标即“配送车辆状态良好”及“配送管理软件完善”权重较高,故在此基础上针对这两项进一步利用质量屋展开。

3.2“配送技术指标/技术保证措施”质量屋展开

质量屋中指标的确定对输出结果及结论的给出至关重要,故研究过程中选定A连锁超市配送中心配送经理1名、配送主管2名、分店收货部主管2名分别进行访谈调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确定T■及T■的二级指标,并进行指标重要度的评分。在对调研所得数据结果进行处理时,考虑三种专业人员的决策能力,采用加权平均法,设定决策能力配送经理:配送主管:分店收货部主管=3:2:1,结果如表5所示。

在访谈座谈基础上确定配送关键技术指标实现保证措施包括:车辆调度(S■)、车辆管理制度(S■)、配送路线优化(S■)、外租车辆(S■)、检修制度(S■)、GPS(S■)、冷藏车(S■)、手持终端(S■)、软件界面(S■)、门户网站(S■)。形成的质量屋如表6所示。

由“配送技术指标/技术保证措施”质量屋展开结果可知,技术保证措施“车辆调度(S■)、外租车辆(S■)、冷藏车(S■)”权重最高,故配送中心可采取进一步合理车辆调度、外租冷藏车等具体措施实现配送中心对各连锁门店的配送服务质量提升。此外,结合第一阶段质量屋展开结果,配送管理软件作为连锁超市各门店订货信息传递、及时了解订单信息的渠道,也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结论

连锁超市配送质量关系到最终消费者购买商品质量及零售业运营成本及利润。如何识别关键技术指标以保证顾客满意度的实现,是连锁超市配送服务质量保证过程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利用QFD定量技术可以实现这一目标。针对A连锁超市及其配送中心的研究发现,该配送中心配送实现的载体“配送车辆”及信息沟通的平台“配送软件”为门店配送质量的关键技术指标,又经过多层次质量屋展开得知,由于连锁超市中相当一部分商品需要冷藏,对于需要冷藏的物品,在配送过程中需要冷链物流配送,在运输途中离不开冷藏车。为既能保证车辆资源的充足又不至过多地投入资金,可采用租用冷藏车辆的实施措施。

参考文献:

[1]Frederick R.. Physical Distribution Service A Neglected aspect of Marketing Management[J]. MSU Business Topics, 1974(22):37-45.

[2]Mentzer J.T., Flint D.J.. Logistics Service Quality as a Segment-Customized Process[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1,65(4):82

-104.

[3]Parasuraman, A., Zeithaml, V.A., Berry, L.L.. SERVQUAL: a multiple-item scale for measuring consumer perceptions of service quality[J]. Journal of Retailing, 1988,4(1):12-40.

[4] 崔建明. 邮政配送服务质量的研究[D]. 成都:西南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5] 刘俊齐. 医药冷链物流质量管理模式研究[D]. 武汉:武汉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