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据库设计论文范文

数据库设计论文范文

数据库设计论文

数据库设计论文范文第1篇

参考文献的写作要按照论文当中标注的先后依次用阿拉伯数字编码,用方括号标注序号,如果作者反复引用该文献,在论文当中用同一序号标注就可以了,关注学术参考网查看更多优秀的参考文献,下面是小编采编收集的关于数据库设计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数据库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谭怀远.让Oracle跑得更快2——基于海量数据的数据库设计与优化.电子工业出版社,2011.

[2]冯建华.数据库数据库系统设计与原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3]康诺利,何玉洁.数据库设计教程[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4]任巍.铁路巡检作业信息实时管理系统的数据库设计[J].信息与电脑(理论版).2015(02)

[5]谭峤.SQLServer数据库性能优化研究[J].硅谷.2014(08)

[6]林元彦.SQLServer数据库性能分析与优化[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17)

数据库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李金靖.浅析软件开发中的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和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15).

[2]曹志锦,王永梁.基于RS485的多级串行通信实验系统设计及应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2,19(5):65-67.

[3]李金靖.浅析软件开发中的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和实践[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6).

[4]ThomasM.connolly.数据库设计教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5]刘亚军.数据库设计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数据库设计论文参考文献:

[1]谢星星,朱婵.PowerDesigner系统分析与建模实战[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5.

[2]李波,孙宪丽,关颖.PowerDesigner16从入门到精通[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

[3]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M].4版.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55-77.

[4]郭东恩.数据库原理及应用[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31-160.

数据库设计论文范文第2篇

一、成立数据小组

大型数据库数据元素多,在设计上有必要成立专门的数据小组。由于数据库设计者不一定是使用者,对系统设计中的数据元素不可能考虑周全,数据库设计出来后,往往难以找到所需的库表,因此数据小组最好由熟悉业务的项目骨干组成。

数据小组的职能并非是设计数据库,而是通过需求分析,在参考其他相似系统的基础上,提取系统的基本数据元素,担负对数据库的审核。审核内容包括审核新的数据库元素是否完全、能否实现全部业务需求;对旧数据库(如果存在旧系统)的分析及数据转换;数据库设计的审核、控制及必要调整。

二、设计原则

1.规范命名。所有的库名、表名、域名必须遵循统一的命名规则,并进行必要说明,以方便设计、维护、查询。

2.控制字段的引用。在设计时,可以选择适当的数据库设计管理工具,以方便开发人员的分布式设计和数据小组的集中审核管理。采用统一的命名规则,如果设计的字段已经存在,可直接引用;否则,应重新设计。

3.库表重复控制。在设计过程中,如果发现大部分字段都已存在,开发人员应怀疑所设计的库表是否已存在。通过对字段所在库表及相应设计人员的查询,可以确认库表是否确实重复。

4.并发控制。设计中应进行并发控制,即对于同一个库表,在同一时间只有一个人有控制权,其他人只能进行查询。

5.必要的讨论。数据库设计完成后,数据小组应与相关人员进行讨论,通过讨论来熟悉数据库,从而对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控制或从中获取数据库设计的必要信息。

6.数据小组的审核。库表的定版、修改最终都要通过数据小组的审核,以保证符合必要的要求。

7.头文件处理。每次数据修改后,数据小组要对相应的头文件进行修改(可由管理软件自动完成),并通知相关的开发人员,以便进行相应的程序修改。

三、设计技巧

1.分类拆分数据量大的表。对于经常使用的表(如某些参数表或代码对照表),由于其使用频率很高,要尽量减少表中的记录数量。例如,银行的户主账表原来设计成一张表,虽然可以方便程序的设计与维护,但经过分析发现,由于数据量太大,会影响数据的迅速定位。如果将户主账表分别设计为活期户主账、定期户主账及对公户主账等,则可以大大提高查询效率。

2.索引设计。对于大的数据库表,合理的索引能够提高整个数据库的操作效率。在索引设计中,索引字段应挑选重复值较少的字段;在对建有复合索引的字段进行检索时,应注意按照复合索引字段建立的顺序进行。例如,如果对一个5万多条记录的流水表以日期和流水号为序建立复合索引,由于在该表中日期的重复值接近整个表的记录数,用流水号进行查询所用的时间接近3秒;而如果以流水号为索引字段建立索引进行相同的查询,所用时间不到1秒。因此在大型数据库设计中,只有进行合理的索引字段选择,才能有效提高整个数据库的操作效率。

3.数据操作的优化。在大型数据库中,如何提高数据操作效率值得关注。例如,每在数据库流水表中增加一笔业务,就必须从流水控制表中取出流水号,并将其流水号的数值加一。正常情况下,单笔操作的反应速度尚属正常,但当用它进行批量业务处理时,速度会明显减慢。经过分析发现,每次对流水控制表中的流水号数值加一时都要锁定该表,而该表却是整个系统操作的核心,有可能在操作时被其他进程锁定,因而使整个事务操作速度变慢。对这一问题的解决的办法是,根据批量业务的总笔数批量申请流水号,并对流水控制表进行一次更新,即可提高批量业务处理的速度。另一个例子是对插表的优化。对于大批量的业务处理,如果在插入数据库表时用普通的Insert语句,速度会很慢。其原因在于,每次插表都要进行一次I/O操作,花费较长的时间。改进后,可以用Put语句等缓冲区形式等满页后再进行I/O操作,从而提高效率。对大的数据库表进行删除时,一般会直接用Delete语句,这个语句虽然可以进行小表操作,但对大表却会因带来大事务而导致删除速度很慢甚至失败。解决的方法是去掉事务,但更有效的办法是先进行Drop操作再进行重建。

4.数据库参数的调整。数据库参数的调整是一个经验不断积累的过程,应由有经验的系统管理员完成。以Informix数据库为例,记录锁的数目太少会造成锁表的失败;逻辑日志的文件数目太少会造成插入大表失败等,这些问题都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必要的调整。

5.必要的工具。在整个数据库的开发与设计过程中,可以先开发一些小的应用工具,如自动生成库表的头文件、插入数据的初始化、数据插入的函数封装、错误跟踪或自动显示等,以此提高数据库的设计与开发效率。

6.避免长事务。对单个大表的删除或插入操作会带来大事务,解决的办法是对参数进行调整,也可以在插入时对文件进行分割。对于一个由一系列小事务顺序操作共同构成的长事务(如银行交易系统的日终交易),可以由一系列操作完成整个事务,但其缺点是有可能因整个事务太大而使不能完成,或者,由于偶然的意外而使事务重做所需的时间太长。较好的解决方法是,把整个事务分解成几个较小的事务,再由应用程序控制整个系统的流程。这样,如果其中某个事务不成功,则只需重做该事务,因而既可节约时间,又可避免长事务。

数据库设计论文范文第3篇

人力资源管理的招聘环节由招聘经理负责,完成以下四项内容,即招聘需求管理;应聘者信息管理;应聘者考评管理;任职条件评分。首先,招聘需求的确定是根据组织架构中的职位空缺来确定的,应聘者信息管理主要是对应聘者的相关资料做最基础的管理,而应聘者考评需要依据以下两点,一是战略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内容,二是根据相应的职位要求对应聘者评分,也因此设置了应聘者任职条件评分模块。

2人力资源数据库设计

本文在设计企业战略视角下数据库过程中,对开发工具、数据库对象命名规则、表、Check约束、SQL脚本等进行分析,提出完整的数据库设计方案。第一,本文研究的人力资源数据库设计工具选用的是MicrosoftSQLServer2008,它是一个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它的优点就是可伸缩性比较好,具有较高的集成度,较强的可信性,以及高效性和智能化。

第二,关于数据库对象命名,本文研究的数据库对象命名由四部分构成,即英文字母、数字、下划线和中文。如表“t01_02_组织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其中,01是表所属模块的编号,即核心能力素质管理,02是表所在模块中的顺序,即02号表组织核心能力评价指标表(表1)。再如视图“vw_0102”,代表由“t01_02_组织核心能力评价指标”表构成的视图,而“vw_0102_0103”就是由“t01_02_组织核心能力评价指标”和“t01_03_组织核心能力评分”两个表构成。

表1核心能力管理模块表第三,关于Check约束,在表“t01_01_组织核心能力”中有一个字段为“能力权重”,其主要作用就是比较同一层级各项能力在同一父项能力中的重要性比重(0<能力权重≤1=。比如产品研发作为组织核心能力的一种,它又包含了硬件开发和软件开发两种,那么二者谁更重要一些,于是就需要对能力权重添加Check约束,其SQL脚本为:ALTERTABLEt01_01_组织核心能力ADDCONSTRAINTchk_t01_01_组织核心能力_能力权重CHECK(能力权重>0AND能力权重<=1)

3结论

数据库设计论文范文第4篇

一、实验情境设计

某小型企业已建立采用B/S结构设计的销售管理系统,其后台数据库名称为example,products表和orders表是example数据库中的两张表。要求用户a~e能登录数据库服务器并按照设计的访问控制权限访问相应的服务器及数据库资源,访问用户及权限设置如表1所示:表1用户及访问权限设置表

二、实验技术分析

本实验主要实现在SQLSERVER中对数据库安全性的管理问题。首先明确SQLServer中身份验证的种类和实现步骤,然后再熟悉为用户分配登录账号和权限的操作方法,对于SQLServer安全性的各种管理,尤其是对数据库访问控制操作有深入要求。要管理数据库安全性,必须了解各种账号和权限,因为安全性就是通过它们的分配来实现的。所以掌握它们的区别和用处非常重要。(一)SQLSERVER身份验证模式SQLSERVER身份验证模式指SQLSERVER如何处理用户名和密码的问题,SQLSERVER提供两种身份验证模式。1、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在这种方式下,用户只可以使用Windows身份登陆连接到SQLServer,由Windows操作系统对客户端进行身份验证。我们知道,SQLServer和Windows同属于微软公司的产品。当使用Windows身份验证连接到SQLServer时,SQLServer使用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信息验证账户名和密码,用户不必重复提交登录名和密码。这种验证方式的弊端在于若采取B/S结构服务器,远程客户机无法连接到服务器,这时须使用混合验证模式。2、混合验证模式,即可以同时使用Windows身份验证和SQLServer身份验证。使用具体验证方式取决于在最初通信时使用的网络库。如果一个用户使用TCP/IP进行登录验证,则使用SQLServer身份验证;如果用户使用命名管道,则登录时将使用Windows身份验证。[1]图1SQLServer安全性决策树通过以上两种身份验证模式,用户如果想使用指定的登录名称和密码连接到SQLServer,SQLServer会按照图1所示的安全性决策树进行安全身份验证。本实验中要实现在采用B/S结构设计的销售管理系统中让不同的客户端用户能访问服务器的数据库资源,所以身份验证模式可以设置为“SQLServer和Windows身份验证模式”。(二)账号和权限1、登录帐户登录账户是让用户登录到SQLServer服务器中用的账号,如果用户不能登录SQLServer的服务器,也就不能访问该服务器上的数据库资源。在实验中,需要创建登录帐户logina~logine,让这些帐户都能登录数据库服务器。2、数据库用户一个SQLServer服务器下面可以建多个数据库。能登录到SQLServer服务器,不一定能访问到服务器中的数据库。在实验中,需要创建数据库用户userb~usere,使这些数据库用户都能访问sample数据库。3、角色为了便于管理数据库的的权限,SQLServer提供了若干“角色”,“角色”就是用一种方法来把用户集中到一个单元中,并在此单元上应用权限。SQLServer提供了预定义的服务器角色和数据库角色,也可以在数据库中创建用户自定义的数据库角色。在实验中,用到如下两个固定的服务器角色和数据库角色:sysadmin固定服务器角色的成员可以在数据库引擎中执行任何活动。db_backupoperator固定数据库角色的成员可以备份数据库。由于本实验中用户a需要访问控制全部服务器资源,即用户a要求完全的数据库服务器访问权限,所以用户a应设置为固定服务器角色sysadmin的成员之一,使之成为服务器的超级管理员。用户a的安全访问流程如图2所示。图2用户a安全访问流程用户b要能备份数据库,可以将其添加到数据库角色db_backupoperator中,用户b的安全访问流程如图3所示。用户c与用户d都要访问数据库中的表,所不同的是具体的访问对象及访问权限,在实验中可以创建两个自定义的数据库角色R1和R2,将用户userc、用户userd分别添加到R1角色R2角色中。4、权限在为用户和角色分配登录帐户后,还必须为他们分配权限以增强数据库的安全性。权限详细地说明了可以让用户使用哪些数据库对象,并可以对它们进行哪些处理。用户在数据库内的权限取决于用户帐户的权限和该用户所属的角色成员。在实验中为R1角色授予查询、修改products表的权限,为R2角色授予查询orders表的权限,为用户usere添加访问products表、orders表的权限。用户c~用户d访问数据库资源的控制方式如图4所示。图4用户c~用户e安全访问流程

三、实验过程

该实验需要每人PC机一台,操作系统为Win-dowsxp或win7,实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为SQLServer2005或SQLServer2008。请学生务必用每个用户的身份进行登录、比较操作以校验数据库安全访问控制实验过程的正确性。

四、实验总结

数据库设计论文范文第5篇

对于嵌入式数据库系统是利用计算机的技术,并且是可以根据软硬件的不同要求进行指定应用,这样可以满足系统在应用时对功能和可靠性的要求。在嵌入式系统运行时,其都是隐藏于内部的设备中,不是通过计算机的形式显示出来。如果在系统中加入了嵌入式的数据库系统,一般会认为是智能的系统。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中必须融入计算机技术、电子技术和新兴的半导体技术,这些技术完美的结合才能成就嵌入式数据库系统正常可靠的运行。因此,嵌入式数据库系统是一个要求有技术支持,并且资金足够,在知识系统的创造上也必须合理的系统。在对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进行结构分类时,其主要是分为嵌入式的处理器和的一些构件。在数据发展的历史上分析,一般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会促进数据库的发展,同样反过来也一样。这两项技术在历史的发展中都是相互促进并且相互影响的。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中一个主要的用途就是移动数据的处理。移动数据技术可以实现不受时间以及地点的限制,进行数据的交流。现在技术在不断地提升,在无线通信的网络服务和各种形式的移动的设备,这些都是要建立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之上的。虽然,嵌入式数据库比较复杂,但是其用途很广泛。

2对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研究

2.1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含义

为了满足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各种功能及标准上的要求,一般分为嵌入式的数据库、PC主数据源和同步模块这几个部分,在这些构成部分之中,微型化的嵌入式的数据库系统的设计具有最高技术性和应用性以及容易携带的特点,这就是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一般含义。这三个构成部分,其中微型化嵌入式数据库有数据的容量比较小,其可靠程度比较低的缺点,但是这点在PC主数据源中会有弥补,因为PC主数据源只能用于PC机中,这样就不能按照意愿进行移动。在这些构件的中间部分是同步模块,这个部分可以进行数据的双方向的交换,将数据在嵌入式数据库和主数据源之间进行传递,保证信息传递的及时性和一致性。因此,我们可以把同步模块作为信息交流的桥梁。只有嵌入式数据库设计中三个部分合理的结合应用,才可以互相补差补漏,既可以有嵌入式数据库的便于携带的优势,又可以获得大量的数据,这样对于想要随时获得大量信息的用户来说,就得到了满足。通过三种部件互相结合的方式,就是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主要方式。

2.2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特点

在传统的计算机系统的结构体系的设计中,一般采用固定的网络连接对不同的计算结点之间连接,这样可以保证网络能够连续的连接。但是随着移动数据技术的发展,它要求固定的节点和移动的结点相结合,那么以前传统的网络连接就不能够满足条件。对于移动数据库,其要求的性能比较高,所以要求有嵌入式数据库系统的设计,这种设计是建立在传统分布式的数据库的建设上进行拓展而来的。现在的移动数据库是把固定的服务器节点和客户端进行连接以获取动态的数据,因此可以将移动计算机环境中的数据库管理系统看作是动态式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从根本上来说,传统的数据库的设计和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有着很多不同点,如果在移动的计算机环境下进行移动数据的应用就是嵌入式的数据库系统,这种可移动的特点优于传统数据库设计。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主要特点是包括有对标准的SQL进行技术支持,对事务的管理功能和完备的数据库管理功能,可以供多种嵌入型操作系统的应用。

3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技术和应用前景

3.1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

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其中一项主要技术就是数据的复制和缓存的功能。通过这项技术可以将需要维护和备份的数据在不同的多个移动的网络节点之间进行复制备存。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中的这项功能主要是进行服务器之间的复制数据和移动的计算机数据信息之间的复制和保存。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只有服务器之间进行的复制才能被称为数据的复制,而计算机上所保存的数据进行复制就是属于数据的缓存。复制可以提升分布式的数据库的可靠程度和访问的性能,但是必须保证多个复制节点在数据上的一致性。根据维护复制的功能上所采取的技术方法的不同,就可以将复制功能分为严格一致性和弱一致性。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复制和缓存技术中,如果要求严格的一致性就要保证在无论何时复制的数据信息其内容都是一致的,但是对一致性的要求比较弱,那么可以允许在较短的时间内有不相同的现象的出现。但是我们要求其不同的数据不能太多,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并且最终随着时间的演变是能够趋向相同的。对于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另一个技术就是数据广播。这项技术是应用于移动的计算环境之下,关于客户的机器和总的服务器双方是不对称的,正好应用了这一点,就可以用类似于周期式的形式来传递数据和信息。通过数据广播技术可以帮助处理数据库系统的断接问题,并且不会因为用户的数量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对于数据广播技术的构造中一个方面是服务器,这个层面是用来进行组织广播和调节数据,可以对广播数据进行本地缓存。因此,复制缓存技术和数据广播都是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主要技术。

3.2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的应用前景

随着物流业的逐渐发展壮大,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系统设计也可以应用在物流方面。采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可以对物流的信息进行准确的跟踪,对生产、销售和运输过程中的资金进行合理的安排。在物流的运输工作中,可以利用嵌入式数据库系统技术将车辆信息中移动的数据信息进行传递,从而保证物流车辆在运输过程中的一切行踪都在总系统的控制范围内。通过嵌入式数据库设计可以将手写的信息用无线的网络传入中央的数据库来存储,这样有利于物流信息的更新和保存。同时,嵌入式移动数据的技术也可以应用于移动的银行。目前,我国的移动用户的群体在逐渐的扩大,所以银行移动化也是大势所趋。嵌入式数据库系统设计在移动银行上进行应用,可以帮助用户进行实时的账务查询和交易,增加了灵活性。移动银行的用户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来办理银行业务,从而也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在水电业中,对于数据传统上的采集方法是进行家家户户的抄录数据,现在则可以利用嵌入式数据库技术进行移动的传输数据,从而提高了工作效率。

4结束语

数据库设计论文范文第6篇

1.1信息管理模块

本模块主要是员工具体信息的录入以及修改、员工字段的设置、浏览全部员工信息并可筛选部门输出、人员基本信息的批量导入功能,共包括四个窗口。员工个人信息中以身份证号码为主码,通过Combobox下拉列表框来录入员工的信息例如,性别可以通过“男”或“女”选择录入。如果系统里面录入的身份证号相同,系统则会提示重复录入。记录添加窗口主要用来设置Combobox下拉列表框可选择的信息。例如,职称选项可设置为教授、教授级工程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讲师等。人员基本信息批量导入功能主要为减轻管理人员的工作量而设计的,当一个单位职工很多,且每一个职工都有几十条信息需要输入的时候,会给系统管理员带来不小的麻烦。如果有现成的数据,可以通过excel电子表格进行批量导入,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1.2审核统计模块

本模块主要的功能是用来显示全院教职工的信息以及审核已经注册了的员工的信息,共包括两个窗口。数据统计窗口包含了多个字段统计结果,在该窗口,管理员可以直观地看到常用的一些需要统计的数据,以学历为例,管理员很直观地能看到学历为研究生的有多少人,本科有多少人,大专及大专以下分别有多少人,当然,如果按系部的职工数来统计,可以直观地看到具体的部门所有的人数,比如可以看到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有多少人,材料工程系有多少人等等。审核窗口主要用来审核新注册员工的个人信息,通过他自己录入的信息跟档案进行核定,确保信息准确无误,才能审核通过,审核通过的员工可以到登录界面,正常查看自己的个人信息变动情况,如职称以及聘用日期等等信息。

1.3管理用户模块

本模块主要的功能是用来修改让其他教工可看到的管理员个人信息、限制教工用户的一些功能,以及数据库的备份功能,主要包括两个窗口,系统参数设置窗口主要用来公布一些管理员的部门信息,比如联系人、联系方式以及全部教工需要注意的公告等信。其次,用来锁定教工用户、禁止教工用户修改个人信息以及禁止登录系统等。数据库备份窗口主要用来备份全部或选择性的备份部分数据,防止数据全部丢失。

2系统数据库设计

数据库设计是指对于一个给定的应用环境,构造最优的数据库模块,使之能够方便地存储数据,满足用户对数据的存取和调取。数据库选择ACCESS,是应用最广的数据库,对于初学者来说容易上手,操作方便简单。本系统包含的数据表有用户登录信息表、用户登录信息表用来保存用户登录的相关信息,包括用户名、登录密码以及登录时间等信息。

3系统实现

3.1系统登录界面实现

当登录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人事信息管理系统时,会弹出登录界面,教工根据自己的账号、密码和验证码来登录,如果输入的信息其中任何一个有错,将不能登录,直至输入的信息全部正确,则登录成功,进入主窗体。用户分管理员和教工两种同的用户,进入的欢迎界面自然也不会一样。以管理员进入的界面为例,如图2所示。

3.2系统主功能界面的实现

系统的主界面共有3个,分别是浏览管理所有记录、记录添加、字段项目设置,页面左侧有类似任务管理器的功能,主界面如图3所示,下面列出了字段项目设置、新增学习经历功能和数据库链接的一些关键代码。

3.2.1字段项目设置

此页面主要的作用是用来设置常用的一些字段的下拉选项,以字段“职称”为例,在稳步框中输入“教授,教授级工程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高级实验师,讲师,工程师,会计师,实验师,助教,助理工程师”,那么在记录添加页面的列表框“职称”下拉选项中将会出现。

3.2.2新增学习经历或工作经历

此功能的作用主要是用来增加或删除学习经历或工作经历,由于我院人事信息当中的学习经历要求从小学填起,所以每个人的学习经历非常多,如果用EXCEL表格来管理学习经历,数据列将会非常长,导致难以管理,如果用系统的方式来管理,不仅易于管理,而且很直观。

4系统的优越性

以前学院单靠一张人事信息表来管理,没有实现数据的共享,人事处所拥有的信息经常和系部等的信息对应不起来,导致信息滞后的现象时有发生,导致不管是给对外还是对学院内部统计的数据时有误差,以前所收集到的信息都是人员报道以后,把纸质的文件交到人事处,然后人事处通过手工录入到人事信息表里,这样对信息的录入、查询非常的不便,由于excel工作表中含有多个单元格,容易出错,通过系统的管理,首先,信息录入首先由本人亲自录入,这样保证的了数据的准确性,因为本人更加的清楚自己的具体信息,然后由系统管理员根据档案审核,审核通过以后,每个教师都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查看自己的信息,这样就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性,再也不需要向人事处打电话或亲自到人事处来查询自己的信息,对提高人事管理员和教师个人的工作效率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第一次使用系统来管理人员的单位,最头痛的是把现有的信息录入到系统里面,本系统也考虑到了这个问题,专门设置了信息批量导入功能,导入后使得系统能够马上发挥作用,不再需要一个一个的录入,这样比纯录入信息的方式从最开始效率就高出了许多倍。统计数据对每个员工众多的单位来说是个很痛苦的事情,以前统计数据,往往是通过一张表格进行多次筛选才能得到,如果用系统的方式来统计,只需要在复选框中选中需要的字段就可以了,导出的数据会自动选择出需要的字段,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5总结

数据库设计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数据库系统原理 课程建设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9682(2011)06-0045-02

一、引 言

《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数据库系统、数据模型、数据库查询语言、关系数据库设计、数据库系统实现技术等,还包括分布式数据库、并行数据库、面向对象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挖掘、信息存储与信息检查、多媒体信息处理、数字图书馆等新技术。

为了适应现代数据库技术的发展趋势,使学生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以及实现技术,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原理、技术和方法,本文在课程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课程实践、测试方法等方面进行了探索,在培养学生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两方面均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设计数据库、学习和使用各种数据库开发工具、从事数据库管理工作、开发新型数据库系统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改革探索

1.新的教学理念

针对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计算机技术人才的目标,以及多年教学实践中发现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广、深、新、用”这一新的教学理念,制定了有特色的教学内容,解决了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中存在的“窄、浅、旧、轻视系统实现技术和新技术”问题。

(1)“广”。在教学中注重教学内容的广度,不但讲授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模型、语言、数据库设计技术、关系数据库等基本内容,还深入讲授系统实现的理论、技术和算法,也讲授数据库领域新技术。

(2)“深”。在教学中强调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技术的深度,深化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技术、理论和算法的讲授,并将相关的教学内容分解到各实践教学环节中,形成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3)“新”。将数据库最新的研究成果融会贯通于课堂教学中。指导学生参与数据库的相关科研项目,使学生密切接触该领域中的新问题和新方法。

(4)“用”。强调知识的学以致用。在实验教学中设置了与各个知识单元配套的设计性实验题目,学生完成每个题目,设计相应的软件构件,并最终把软件构件整合成原型系统。

2.教学内容改革

《数据库系统原理》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的课程,要求学生既要掌握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又要学会使用和实现数据库管理系统。在教学过程中突出数据库管理系统实现技术方面的深度,反映最新研究成果及发展,追求学以致用。具体要求如下:

(1)数据库基本理论。要求学生掌握关系数据模型、关系代数操作、关系数据库查询语言、数据库的安全性和完整性等内容。

(2)数据库应用。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库的设计理论,包括概念设计、逻辑设计和物理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同时要求学生熟悉某种大型数据库产品,如Oracle、DB2、SQL Server等,能够在现有的数据库系统如oracle上设计并开发应用系统。

(3)数据库实现。要求学生熟练掌握数据库实现的理论和方法,包括存储和索引方法、关系代数操作的实现算法、查询处理和优化技术、并发控制和恢复技术等,并利用理论课上学习的方法和技术实现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原型。

(4)数据库新技术。要求学生了解数据库的当前研究现状和数据库新技术,如并行数据库、Web数据库、多媒体数据库、数据仓库、数据挖掘、嵌入式数据库、数据流等,并指导学生参与数据库的相关科研项目,使学生密切接触该领域中的新问题和新方法。

学生学习的重点是关系代数及SQL语句的使用、实体-联系模型、关系数据库理论、逻辑数据库设计、存储和索引方法、关系代数操作的实现算法及查询优化技术。学习的难点在于关系数据库理论、存储和索引方法、关系代数操作的实现算法。

3.教学方法与手段

(1)多种教学方法灵活使用。在《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中,对传统的、单纯课堂教学的模式进行了较大的改革。我们将任务驱动教学法与其他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模式等相结合,达到互相取长补短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学习内容,灵活应用这几种方法,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如针对数据库设计一章,采用任务驱动与案例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而模式设计理论一章则采用提出问题,进行研究性学习,针对应用系统设计与开发则采用合作学习方式。

(2)采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在理论课教学中,对传统的板书、讲授式教学方式进行了改进,采用多媒体技术手段,提高了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建立了教师的备课电子资源,使教师方便地进行教学研讨、教学经验交流,教学资源共享;学生能方便地利用电子资源进行预习、复习和讨论,进行实验的准备,提高了实验课的效率和效果。电子资源的建立进一步拓展了学生的学习空间,使学生能够接受并掌握最新的数据库前沿专业知识。

(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课程,通过理论课的学习来指导实践,通过课程实践来巩固所学理论。学生需按照实践讲义的要求,认真完成每一个实践项目,将数据库系统的基本理论教学与实际Oracle或SQL Server数据库系统实践相结合,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4)作业与测试多样化。通过课堂讨论、课后练习、阶段测试、实践测试等学习方法,巩固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要求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积极思考,认真完成课后作业。课堂思考和课后练习是应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教学环节,有助于课堂教学内容的消化、加深对所学理论知识的理解。阶段测试理论课的阶段测试和课程实践的阶段测试,目的是了解学生的阶段学习效果,对学生在不同学习阶段出现的共性和个性化问题及时解决。

4.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中的应用

现代化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角色转换法和专题授课法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包括:电子教案、电子课件、CAI课件、教学案例源程序及开发文档、教学网站、习题库、试卷库、案例库等。

网络教学平台为学生构建了新的含有丰富教学资源的学习环境。通过课件浏览,初步了解课程的主要内容及知识点,达到预习效果;通过网上教学案例使学生对数据库设计和数据库实现方法有了直观的认识,为应用系统及原型系统开发奠定了基础。指导学生如何通过网络获得数据库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使学生能够跟踪和学习最前沿的知识。

三、实践教学模式探索

1.实践课程的设计思想

为配合《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开设了实践课程。《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实践目的是解决数据库实践教学三个关键问题:①将数据库管理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②将数据库应用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③将数据库科研项目中的部分研究内容引入实践教学。该实践课程为培养计算机专业技术人才必备的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开发技能提供了有效途径。

2.实践课程的目标

《数据库系统原理》实践课程的目标是通过完成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以及实现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原型,使学生较全面地、系统地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以及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和实现方法,使学生更深刻地领会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工作原理和实现方法。同时鼓励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项目,为将来从事数据库系统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奠定坚实的基础。

3.实践课程内容

为配合《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的教学,《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实践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①针对教学内容的关系代数及SQL语句部分,要求学生在Oracle数据库上建库并使用SQL语句完成各种数据库操作,从而深入理解关系代数的定义,熟练掌握SQL语句的使用。②针对数据库理论及数据库设计部分的教学内容,要求学生设计并实现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如学生管理系统)。通过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实例来巩固教学环节中数据库设计技术和方法。③针对数据库实现部分的教学内容,安排“数据库管理原型系统实现”这一实践项目,将数据库管理原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使学生通过实际动手实现数据库管理系统来深入领会数据库实现技术。④针对数据库新技术部分的教学内容,将数据库科研项目中的部分研究内容引入实践教学,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相关的数据库新技术。

4.组织形式和指导方法

采用分组的方式进行课程实践,把学生分为若干组,每组8人。每组学生均需完成全部实验内容。组内按照系统功能模块对学生进行任务划分。每一项实践任务都有规定的完成时间,完成一项任务后方能开始下一个任务。每一项实践任务结束后,学生都需提交相应的书面报告。在全部实践内容完成后学生提交最终文档。

教师指导方法如下:①按照预期进度,在每一项实验内容开始前,提醒学生做好预习,设计好实验方案。②每一个实践项目开始时,教师针对实践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共性问题进行实践指导,讲授设计要点及实践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③在学生的自由上机时间,针对学生随时出现的疑问进行个性化的实践指导。④每50个学生配一个实践指导教师,能够保证实践指导和考核的顺利进行。

5.考核内容与方法

对上述每一个实践项目分别进行考核,对每个实践小组的每项实践项目都按照实践讲义规定的内容和步骤逐一检查。每个实践项目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按照考核标准中规定的实践项目的分值,成绩达到及格以上方可进行下一个实践项目。

课程实践的重点内容为数据库管理原型系统,占整个实践分数的80%。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数占实践总分的20%,科研项目的完成情况作为整个实践课程的提高部分,在前两部分基础上附加10分,满分100分。组中每名成员的分数按照相应实践项目的分值折算成百分,每组视两个系统的总体功能完成情况为组中成员的分值加权。

6.课程效果

(1)该课程为学生的继续深造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近五年来,有71名学生考取了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数据库方向的硕士研究生,有14名同学考取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等重点院校以及美国等国外大学数据库方向的博士生。目前,有很多人已成为学术界的骨干。8人已分别成为哈尔滨工业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大连海事大学等高等院校的教授,从事数据库研究,有的已成为学科带头人、博士生导师、院长。20余人已是多个高等院校的副教授,从事数据库研究。

(2)该课程为提高学生就业率起到了重要作用。近五年来,110名毕业生(占就业毕业生总数的20%)从事数据库相关的研发工作。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受聘于IBM公司、微软、ORACLE公司、朗讯公司等国内外著名企业,也有一些人受聘于联发、华为、联想、金山、神州数码、亿阳等国企和合资企业。很多人已成为企业骨干和领导。

该实践教学模式有效地培养了学生的应用软件开发技能、系统软件开发技能以及科研能力,巩固了理论知识,使学生的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显著提高。

四、结束语

本文针对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目前的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课程建设的积极探索,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手段及实践教学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课程建设设想,并在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为学生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设计和实现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的技能。

参考文献

1 游晓明、刘 升.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改的研究和实践[J].教学研究,2004(5)

2 陈树平、侯贤良.《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教学方法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7(5)

3 段华斌.《数据库系统原理》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咨询,2008(2)

4 王 力、袁 嵩.《数据库系统原理》课程改革实践与研究[J].教书育人,2006(14)

数据库设计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 数据库; 课程体系; 本科; 地方高校; 课程群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8228(2013)11-61-02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软、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及计算机应用的普及,以数据库为主要存储形式的信息处理技术已经在人们生产和生活中得到了广泛和持久的发展。数据库课程已成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和近计算机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程[1]和核心课程。该类课程理论性强、实践性突出,与学科内的多层面内容相融合,前沿技术快速发展,是集理论性、实用性、操作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2]。改革、制定合理实用的数据库课程体系,使其适应于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需要我们认真探讨的问题。

1 课程定位与教学目标

1.1 课程定位

大力培养应用型人才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已成为地方大学本科教育的基本定位。与“学术型教育”不同,“应用型教育”旨在培养直接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的应用型人才,其须具备以下两个方面的能力:①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和技能;②较强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即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强调学科知识的同时,注重面向工作的应用能力的培养,是一种学科与应用并重的高等教育模式。

目前,我国数据库应用人才主要分为三类。

⑴ 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人员,需要能在数据库管理系统上开发数据库应用系统的一类专业技术人员。

⑵ 数据库管理员,其负责管理、维护数据库,包括日常的性能检测、故障排除、数据备份、安全审计、性能调优、系统升级等。

⑶ 数据库设计师,其负责中、大型软件系统开发时的数据库设计工作。

以上三类数据库人才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深度各不相同。一般来说,地方大学的应用型本科教育主要是对第一类人才的培养,通过理论和实践教学,学生能掌握数据库知识、概念,具备简单的数据库设计、应用系统开发和管理能力,初步积累对相关工作的认知和感受。步入职场后,学生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逐步锻炼成为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设计师。

1.2 教学目标

以社会需求和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教育培养方向为指导,数据库课程应培养学生对数据库系统的认知、分析、设计及应用的能力。学生在熟练掌握数据库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工程化的软件开发思想,能够从事和数据库相关的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规划、部署、实施、开发和高级管理工作,同时实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持续学习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以及团队沟通合作能力目标。

2 课程体系的设置

切实达到培养应用型人才的目标,设计、建设合理完善的课程体系是极其重要的工作之一。首先,要明确社会对就业学生应用能力的需求;其次,要明确与应用能力相关的学科知识。如上所述,数据库应用人才主要分为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人员、数据库管理员和数据库设计师三大类,社会对这三类人才的能力需求及相关的学科知识如表1 所示。

2.1 课程群及课程链的制定

基于上述分析,需要设计合理的数据库系列课程群及课程链,解决课程设置与衔接问题,制定一个有效的数据库课程体系。

数据库课程群主要包含四大块,分别涉及基础理论知识、数据库原理知识、数据库应用设计知识及数据库前沿知识。①基础理论知识课程有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编译原理、离散数学、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②数据库原理知识课程有数据库原理等;③数据库应用设计知识课程有Sql Server使用技术、Oracle数据库、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Web数据库开发等;④数据库前沿知识课程有NoSql数据库、Hadoop应用程序开发等。

数据库课程群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课程开设的先后顺序必须遵循教学规律,应根据课程的内在先后关系在各学期中合理安排,形成科学的课程链。图1描绘了数据库相关课程之间的开设次序,其中箭头表示“直接先修关系”,例如,程序设计语言是软件工程、数据结构、编译原理三门课程的直接先修课程。从图1中可以看出,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前两年(4个学期)主要是打基础,掌握基础理论知识。从第5学期开始,学生接触数据库知识,首先以关系数据库为主,掌握数据库的基础原理知识,同时可配合学习一种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Sql Server或Oracle等大中型管理软件);另外,这学期还同时开设软件工程课程,与数据库原理课程中的数据库设计章节相配合,为下一阶段的应用开发打基础。进入第6学期,因为有了第5学期的知识储备和铺垫,这一学期将开设数据库应用开发的相关课程,同时为了让学生跟上数据库前沿技术的发展,可开设非关系型数据的相关课程以供学生选修。通过数据库相关课程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能达到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人员的水平,能够使用Sql、NoSql语言操作数据库,并基于某种开发平台,开发数据应用系统,为学生毕业后尽快适应职场环境打下基础。

2.2 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

数据库课程群包含了一系列的相关课程,不同的课程所用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不能一概而论,对具体课程做具体设置。教授基础理论知识和数据库原理知识,所用教学方法可用传统的教师授课与网络课堂相结合的方式,使学生不受限于课堂有限的时间,能够更开放地自主地学习;教授数据库应用设计知识和数据库前沿知识,宜采用小班教学,可以采用项目驱动法来进行,将学生分成若干项目组,每个项目组被分配一个项目,教师更多的作用是一名指导者,指导学生怎样获取知识来完成项目,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能达到教师授之以渔的教学目的。

考核方式上采用多种评价指标相结合的方式。①理论考核:采用闭卷、开卷及一页纸开卷多种形式;②实验考核:重点考察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有些科目采用限时抽题考核,即学生在限定的时间内完成抽到的题目,这适用于一些较小的考题,有些科目采用不限时考核,学生可自行安排时间完成题目,适用于一些综合性的的考题,例如开发项目之类;③平时考核:主要对学生的出勤率、上课表现、课后作业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考核。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不但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理论基础,而且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结束语

随着数据库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不断更新,数据库课程教学体系改革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本文对地方高校应用型本科计算机专业数据库课程的定位与教学目标进行分析,设计了课程体系,明确了数据库课程群和课程链,探讨了相关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下一步的工作是将理论研究成果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以不断改革、完善课程体系结构的各个环节,使学生在校期间能更好地掌握数据库相关技术,为走向社会做好必要的知识储备。

参考文献:

[1] Hay P, Katsikitis M. The expert in problem-based and case-based learning: necessary or no[J]. Medical Education,2001.35(1):25-30

数据库设计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数据库;SQL SERVER;计算

中图分类号:G250.7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22-0146-03

一个数据库实例能够以最佳状态运行是以良好的设计为基础并配合合理的硬件部署和软件协助实现的。本文针对占有市场份额很大的数据库产品SQL SERVER,讨论数据库实例设计方面的优化技术。在数据库的设计中,我们可以依据概念结构设计的结果得出数据库的具体模式结构,从而进行合理的部署。数据库的初始大小是设计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数据库初始大小过大,会浪费我们不必要的硬盘空间,数据库初始大小过小,SQL Server会经常根据需要进行数据库的扩容,从而增加了系统运行负担,因此数据库的初始大小是优化技术的一个关键。那么数据库的初始大小应该设计为多大合适呢?

SQL SERVER的数据库存储空间的大小由以下几个因素决定:堆或者聚集索引的大小,非聚集索引的大小。本篇仅对堆的大小估算进行讨论。

一、估算堆的大小的步骤

1.估算表中将存储的行数:Num_Rows=表中的行数。

2.指定固定长度和可变长度列的数量,并计算存储所需的空间:计算每组列在数据行中所占据的空间。列的大小取决于数据类型和长度说明。Num_Cols=总列数(固定长度和可变长度);Fixed_Data_Size=所有固定长度列的总字节数;Num_Variable_Cols=可变长度列的数量;Max_Var_Size=所有可变长度列的最大字节数。

3.保留行中称为空位图的部分以管理列的为空性。计算大小:Null_Bitmap=2+((Num_Cols+7)/8)取整数部分。

4.计算可变长度数据的大小:假设所有可变长度列均百分之百充满。如果表中有可变长度列,确定在行中存储这些列所用的空间:Variable_Data_Size=2+(Num_Variable_Colsx2)+Max_Var_Size如果预计可变长度列占用的存储空间比例较低,可以按照该比例调整Max_Var_Size值,从而对整个表的大小得出一个更准确的估计。如果没有可变长度列,则Variable_Data_Size取值为0。

5.计算总的行大小:Row_Size=Fixed_Data_Size+Variable_Data_Size+Null_Bitmap+4其中的数值4是数据行的行标题开销。

6.计算每页的行数(每页大小为8K,页首的12个字节用于存储页的基本信息,因此有8096可用字节):Rows_Per_Page=8096/(Row_Size+2),由于行的存储不能跨页,因此每页的行数应向下舍入到最接近的整数。公式中的数值2是计算行数时引入的行大小余量。

7.计算存储所有行所需的页数:Num_Pages=Num_Rows/Rows_Per_Page估计的页数应向上舍入到最接近的整数。

8.计算在堆中存储数据所需的空间量(每页的总字节为8192):堆大小(字节)=8192xNum_Pages。

二、下面以employees表为例,估算存储该表所需的堆空间大小

employees表结构如下:

Create table Employees

(EmployeeID int,

LastName nvarchar(20),

FirstName nvarchar(10),

Title nvarchar(30),

Birthday datatime

HireDate datatime

Adress nvarchar(60),

City nvarchar(15),

PostalCard nvarchar(10),

HomePhone nvarchar(12),

其中的固定长度列有EmployeeID,Birthday,HireDate共计3列。

其中可变长度列有LastName,FirstName,Title,Adress,City,PostalCard,HomePhone共计7列。

固定长度列的总字节数:Fixed_Data_Size=(int)4+(datetime)8+(datetime)8=20

假设所有可变长度列均100%充满,Max_Var_Size取表中的Address列的长度60,则可变长度列的总字节数:Variable_Data_Size=2+(7x2)+60=76

保留空位图大小:Null_Bitmap=2+((10+7)/8)=3(下取整)

行的总大小:Row_Size=20+76+3+4=103

每页的行数:Rows_Per_Page=8096/(103+2)=77

假定该表将存储1000条记录,则存储所有行所需的页数:

Num_Pages=1000/77=13(上取整)

该表存储所需的空间量:8K*13=104K。估算出数据库中所有表(堆)的大小求总和就得到数据库的初始大小。假定数据库EMP中还有5张表,每张表的堆大小估算结果分别为,220K,171K,128K,350K,760K。则数据库的初始大小为=104K+220K+171K+128K+350K+760K=1733K,约2M(上取整)。

定义数据库的物理结构

CREATE DATABASE EMP

ON

(name=’EMP_DAT’,

Filename’d:MPfileEMP_DAT.MDF’,

Sieze=2M,

Maxsize=5M,

Filegrowth=1M

LOG ON

(name=’EMP_log’,

Filename’d:EMPfileEMP_LOG.LDF’,

Sieze=1M,

Maxsize=3M,

Filegrowth=1M

三、总结

讨论数据库的初始大小,对于某些实例非常有效。比如数据增加不大的一类管理系统,一旦数据录入结束,后期运行维护时产生的数据非常小,这样数据库基本无扩容,只要确定好数据库的初始大小即可。在确定物理数据库的各文件属性时,SIZE属性就是本文讨论的主要问题。另外,数据库文件的部署(FILENAME属性),数据库的增长方式(Filegrowth属性)也影响数据库实例的运行效率。数据库的增长方式有两种,按M字节增长和按百分比增长,一般情况下,我们将数据库的增长方式设置为按M字节增长较优。如果考虑到数据库的安全性,可以将数据库文件同RAID磁盘阵列技术结合,合理部署数据库文件的fliename属性。将文件部署于不同的磁盘上,既加快了数据库的读写速度,又提高的数据的安全性。合理设计、恰当部署是数据库在设计阶段进行优化的起点,SQL Server的数据库优化技术还体现在诸多方面,比如索引的设计优化、查询的优化等。因篇幅有限,在此不多讨论。

参考文献:

[1]明日科技.SQL SERVER 2005开发技术大全[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粘新育.SQL Server 2005数据库应用技术[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数据库设计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CDIO;数据库;课程体系;工程教育模式

CDIO代表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施(Implement)与运行(Operate),它是麻省理工学院和瑞典皇家下学院等4所大学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经过4年的研究而得出的成果。CDIO高等工程教育模式以构思、设计、实践及运作全过程为载体来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不仅包括个人的学术能力,还包括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团队能力和大系统掌控能力。CDIO工程教育模式(Initiative)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教育方法,有助于解决工程教育普遍存在的问题,并可满足学生和社会的需求。

数据库课程与其他课程结合紧密,与操作系统、数据结构、编译技术、离散数学、程序设计、软件工程等课程都有密切关系,是集理论性、实用性、操作性、创新性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数据库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本专业每个学生的数据库应用水平和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

针对数据库相关专业毕业生缺乏工程设计能力、不能满足IT企业需求的情况,我们在数据库课程新体系中引入CDIO工程教育模式,以帮助学生建立理论知识与工程设计知识之间的联系,进一步提升教学效果。

1 将CDIO引入数据库课程体系的必要性

许多大的现代企业,他们对年轻工程师所需的品质要求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企业界要求工程师所需具备的知识、能力和态度,主要包括:了解工程基础、工程设计和工程制造过程;具有工程实践的背景;具有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沟通能力与团队工作能力。

目前,我校数据库课程体系的直接相关课程有: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数据库程序、数据库大型实验周、软件工程、UML可视化建模。课程体系设置的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培养方案设置的专业课程里单科性课程太多,理论分析学时过多,过分注重单学科课程的理论性和知识的系统性。相反,培养学生工程综合能力的课程少,训练学生的直观判断力和工程经验、工程意识的教学环节少,但都是以“知识点”的形式串接在各相关理论课程单元之间,学生很难把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这种工程教育模式培养训练出来的学生与飞速发展的现代工业社会极不相适应。因此,高校工程教育陷入怪圈:一方面产业界缺乏有实践经验和动手能力强的大学毕业生;另一方面工科大学毕业生抱怨在学校没有实践机会,学习空洞理论,求职无门而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

将CDIO理念引入到数据库课程体系教学之中,旨在培养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将理论课程与实践环节相互关联,环环相扣,围绕社会和企业的需求,将软件工程设计方法和软件开发技术融入教学内容之中,为学生铺垫更宽广的职业道路。

2 构建基于CDIO的数据库课程新体系

2.1 课程新体系目标

数据库课程体系主要目标是基于软件工程理论,让受教育者了解和掌握软件开发中的方法学和工程学知识,并应用于实践。学生通过学习实践掌握软件工程的设计方法,并能应用到数据库原理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且高效地开发软件并进行有效维护。培养学生数据抽象和数据建模能力、一定的系统分析与设计能力、较强的数据库设计和应用开发能力、使用和维护数据库的能力,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学习、创新和团队协作精神。

2.2 课程新体系的教学内容改革

2.2.1 教学大纲及教学内容的整合

我们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数据库程序设计、UML可视化建模和软件工程作为集成课程,修订了教学大纲,将理论知识、软件工具应用和工程设计方法结合起来,形成理论――应用――工程设计方法的教学主线。

此外,数据库原理与应用中的基础篇、系统篇与设计篇与数据库程序设计课程相关内容进行关联;应用开发篇中数据库原理及应用中的数据库设计概论、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逻辑结构设计、物理设计与数据库的实施和维护同工程设计方法的软件工程概论、软件需求、软件概要设计、详细设计、软件实现相对应;同时将软件工程中各个阶段的文档进行规范说明,并以UML为实例在各个阶段予以讲解,从而可以看出数据库实践开发过程中所贯穿的软件工程理念,且在数据库程序设计中具体实现。具体知识结构如图1所示。

2.2.2 改革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完善实训环节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讲授课堂理论知识,还在教学过程中,将大案例的工程设计问题以任务的形式布置给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讨论,按照软件工程的设计步骤,分析案例中的工程任务,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分步骤完成任务,最后形成工程设计方案。教师及时指导、反馈学生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在最后选择优秀设计向学生展示,与科研案例进行比较,点评设计中的不足之处。

通过课程设计实践环节,实战训练学生的工程设计能力。选择小型的数据库工程设计项目,将学生分组,每组设计一个小项目,教师为学生发放项目设计任务书,任务书包括项目需求和项目设计要求,并要求学生按照软件工程设计方法按步骤进行设计,设计过程中组长要组织组员进行方案论证和软件设计,要求撰写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技术报告、软件使用报告。在实践过程中,教师要和学生不断交流,对于学生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要及时反馈。在整个实践过程结束后,教师要向学生展示成功科研项目,帮助学生寻找设计中存在的差距。

2.2.3 加强教学辅助环节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为了更好地指导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本项目组开发了网络化教学与学习平台,平台包括软件简介、教学大纲、教学电子教案、示范案例演示、优秀设计演示、设计小知识、小项目任务要求和互动天地等内容,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后指导和学生的在线学习提供了技术平台。其中示范案例演示了教师的真实科研案例,给学生提供一个数据库应用系统软件的总体设计思路,另外学生还可以参考真实科研案例中的实际文档内容,更加清晰地理解演示中的系统设计思路;在“工程设计”的“课程设计”中给出课程设计任务的任务书以及文档书写规范,“设计小知识”根据学生选择的开发语言把学生提出较多的软件实现问题以示例展现给学生,帮助学生解决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互动天地”中与学生进行交流,回答学生的问题,接受学生提出的建议,并在以后的课程设计教学工作中进行改进。

数据库设计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系统结构;系统;数据库;学习论坛;动态网页;在线考试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1-0000-02

Computer Systems Architecture Assisted Teaching

――Databas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Liu Wenjie

(Guangdong Trade&Industry Higher Technical School,Lechang512200,China)

Abstract:This paper introduces how to design and implement a database for computer architecture aided educational system.It introduces how to use Java Server Pages with the character of setting up and running interactive and dynamic web server and other specialties to make up dynamic page and expounds systematically how to design,create,manage and maintain the website’s database by using databases.

Keywords:System architecture;System;Database;Study forum;Dynamic page;

The on-line examination

一、引言

(一)专题辅助教学系统的发展现状

通过互联网,学生可利用远程资源在网上完成学习的各个环节。但是目前很多专题学习辅助教学系统存在许多不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重开发实践,轻理论研究,真正实用的教学软件系统不多

2.专题选择的范围不恰当

3.专题内容多杂,针对性差,学科特征有所忽视

4.忽略“师生共建”的原则,建设主体单一化

5.辅助教学系统建设过程与应用过程分离

二、数据库系统功能设计

(一)数据库设计方案

1.数据库设计原则及优化

数据库设计遵循生命周期法等系统方法,强调分步进行和推迟实现。用户是系统开发设计的提出者和最终使用者,因此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必须强调用户参与。数据库的设计应分阶段进行,前一段的结果作为后一阶段设计的依据,后一阶段也可以向前一阶段反馈要求。具体设计步骤如下:

(1)需求分析:通过广泛、详细、深入的调查,了解计算机系统结构辅助教学系统的信息需求和处理需求,根据调查结果形成合理的需求分析说明书,作为设计的依据。它包括数据库所涉及的数据范围、各项数据的特征描述、数据量等。如数据名称、类型、是否主码等。

(2)概念设计:利用数据库模型表述数据与数据之间的关系。在概念设计的时候先设计与具体的用户应用相关的设计结构,然后进行视图集成,经过反复推敲、修改,最后得到一个能正确的反映单位数据及其相关联系并能满足各种处理需求的数据模型。

(3)逻辑设计:将概念数据模型转换为一DBMS对应的逻辑数据模型,同时也将用户视图转换为外模式。

(4)物理设计:根据具体DBMS的特点设计数据库内模式,由于计算机系统结构辅助教学系统的数据库并非大型数据库所以对系统性能影响不大,但是同样应该根据处理要求、设备性能等进行精心的设计优化。

在分步设计的过程中,如果发现某一阶段的设计不理想,可以立即反馈,对原设计进行修改,通过如此反复进行,实现数据库的优化。

2.数据库的安全性

计算机系统结构辅助教学系统使用Microsoft Office Access 2003数据库。为了保证数据库的安全,限制非授权的存取,数据库系统具有一个安全与授权子系统。它包括方面的内容:第一,为管理员提供建立用户帐号和密码,第二,进行安全性检查。

在本教学系统中,数据库安全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采用数据库密码的登录。

(2)采用MD5加密算法进行加密。防止了SQL的注入,即使数据库被非法登入也无法知道用户的登陆信息,大大提高了用户信息的安全性。

(二)数据库系统的功能设计

1.学习论坛模块数据库实现的功能

学习论坛系统模块的结构功能如下所示:

(1)用户注册:以严格的注册流程,合理化的动态表单,实现注册人员的信息收集。

(2)用户登陆:动态实现窗口登陆,功能引导,并对非法登陆给予限制。同时登陆时根据权限授予相应的功能,登陆时分三种权限:普通用户,斑竹,超级管理员。用户登陆页面。

(3)帖子管理:对各栏目帖子的管理,可以简便实现帖子的回复,打印,增删新贴。同时可以搜索相应发贴人的资料。

(4)公告管理:管理员可随时登陆更新公告的信息,修改,添加,删除已的公告信息。

(5)用户管理:超级管理员可以授予用户不同的权限,通过斑竹管理相应的论坛,减少超级管理员的工作量,方便论坛的管理。同时,管理员也可以启用禁止用户,修改,删除用户的信息及他所发的帖子。

(6)搜索功能:可以实现用户对帖子及用户的分类快速搜索。按的时间和论坛类别进行限制性的搜索。

(7)资料显示:显示当前用户注册的信息及发,回帖子的情况,同时也可以对已添的资料进行修改,删除。

(8)论坛管理:管理员可以整添新的论坛,确定斑竹人选,还可以对已有的论坛进行修改,删除。

2.新闻公告模块及在线考试模块数据库实现的功能

在新闻公告模块中当用户打开系统首页后,首先看到的是新闻动态、站内公告两个版块,其中每个版块均显示最新的8条信息,并且提示的标题,时间,作者,浏览次数。大家可以分版块有选择的查看最新新闻动态、阅读本站的最新公告。

新闻动态模块与站内公告模块类似,点击相应的标题就可以直接进入相应的阅读,并且可以在百度上搜索与之相关的信息,如图1。

在线考试模块,对用户进行在线测试。这里选择10道有代表性,不同难度的试题对学生进行测试,目的是验证学生对这个知识点的掌握程度,答题完毕提交后会自动显示结果,并且给出正确的结果。

3.后台管理模块数据库实现的功能

在后台管理模块中当用户打开管理首页后,首先看到的是登陆界面,只有在正确登陆的情况下才能对后台的信息进行更新。后台管理主要包括下面几项功能:新闻动态文章的管理,站内公告文章的管理,用户管理,站点信息动态管理,频道栏目的管理。

进入后台管理模块,在后台登陆界面中输入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系统随机产生四位有效验证码,在上述三项正确填写后,进入后台管理的首页登陆成功,就可以直接进入管理界面,进行相应信息的管理,如图2所示。在首页中,可以对用户,新闻,公告,频道栏目,站点信息进行相应的管理。图3是后台管理模块流程图。

三、结论

我们在研究国内外已有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辅助教学系统的基础上,结合师生的实际需要,开发了新的计算机系统结构辅助教学系统。本系统主要包括课堂教学、学习论坛、在线考试、课件下载,维客天下,教学大纲,后台管理等功能模块。

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系统结构辅助教学系统数据库的设计与实现过程。首先,说明了利用JSP创建并运行动态交互的网络服务器应用程序生成动态网页的方法,然后,系统地阐述了使用数据库进行网站数据库的设计、创建、管理和安全维护的方法。最后,介绍了添加数据库驱动,建立数据连接,完成数据操作,关闭数据库连接的实现方法。本软件系统测试结果表明系统的学习功能比较全面、运行良好,为广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计算机系统结构课程的辅助平台。

参考文献:

[1]彭林,余艳.Access 2003金典教程.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1

[2]廖彬山,高峰霞.Web数据库开发技术.西安: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

[3]Database Systems-A Practical Approach to Design,Implentation,and Management Thomas Connolly,Carolyn Begg.

数据库设计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数据库;设计;技巧

中图分类号:TP311.13

一般来说数据库的设计与系统运行的效率有很大关系,一定要全面顾及到数据的统一性、全面性、可靠性以及其延伸性。数据库设计需达到的一个标准,达到这些标准的数据库都有下述一些共同的优点:结构分明、简洁,而且不会出现插入、删除以及更新等操作问题。我将数据库设计经验以及技巧作为切入点,进行深入的分析,相关内容如下所述。

1 数据库的类型

一般都会按照使用的需求去选用相应的数据库。在目前的市场中,基本将数据库分为下述几类:大型数据库,中小型数据库以及小型数据库。

其基本原则为下述:

(1)系统数据量较多,对相关的性能需求较高,数据的密级高,要顾及到优化等问题,这样的情况一般使用大型数据库。

(2)系统数据信息不多,容易进行操作且方便管理,数据库基本可以保持稳定,这样一般都会使用中小型数据库。

(3)系统数据量很小,其系统投资少,这样就可以选择使用小型数据库。

2 数据库对象以及物理模型设计技巧

针对对象的模型设计,要与客户进行交流,深入地了解客户所想要的,且要顾及到客户的需求延伸。基于IPO设计理念进行工作,深化功能模块的处理、输出以及输入,且具体到所有属性,全面地掌握和本系统有关的外部接口以及数据。用建模工具构建ER图表,且在每一字段细致地做出标注以及详解,对对象命名进行规范化处理,以便进行维护。

表设计的标准以及规范化。数据的硬性指标是以范式去定义的,常规的数据库设计都是依附于第三范式,由于第三范式被认为在延伸性、数据全面性以及性能等方面都达到最佳的平衡。不过很多时候,为了其效率与特殊的需求,可以选择非常规范式指标的设计。

第一点,编码与参数要利用表维护,字段命名要构建相同命名的规范,中文详解要尽可能地细致。

第二点,顾及到一些改变。在构建数据库表字段的时候,要全面顾及到哪些字段以后会出现变更的情况。

第三点,选择自定义出现次数多的字段,这样以便于进行修改以及调整。比如日期、备注以及金额等。

第四点,设计那些较为常用的隐藏字段去实现一些特殊要求,如加设删除标记的字段、数据构建的日期以及数据调整的日期等。

一般的视图是为应用程序对数据抽象而构建的,全面利用视图能够深化数据库设计的多元性。针对视图构建要防止非关联查询操作。一般的视图设计要采用相应的数据库性能分析软件,从根本整合视图性能,持续地去改进。

较为繁重的数据运算、业务参数处理一般都是利用存储过程去完成的,因为性能较为优异、处理效率高以及易于修改。存储环节编写要利用性能分析软件实施检测并予以分析,持续优化存储。针对核心代码,要予以必要的加密功能。

不要轻易使用触发器,那样会在调试环节为你造成很多不必要的麻烦。一般设计过程中要了解触发的先决条件,通过一定的分析而去选择触发模式,而且还要顾及到此表的操作是不是影响到其余表。

3 文件管理

一般来说数据库配置文件可以把数据与日志文件放到系统可靠并有一定空间的位置;数据文件可以设置成增量扩展,而且还能按照数据量的多少予以设置;可以将数据库设置成差异备份,按时进行较为全面的备份。

4 对数据进行全面性设计技巧

要实体全面性。利用主键以及联合主键进行控制,可以使用系统编码,而不是使用业务编号进行控制。父表里的插入、删除以及更新数据。删除方式要利用级联删除,权限删除以及置空值等;插入操作则利用权限插入以及递归插入方法;对数据进行更新则利用级联更新,权限更新以及置空值等技巧。用户定义的全面性,NOT NULL,触发器以及CHECK。针对松散耦合数据,不需要利用数据库设计去确保数据的全面性以及完整性,尤其是业务的约束,利用应用程序去完成,从而不会因为系统受到过多的局限,而发生数据库异常的情况。

5 针对表设计相应技巧

经常对应很多编码的字段,如果应用十分繁杂,且数据量较多,那么就要考虑在表中加设冗余字段,可以加上设备的编号,也可以增加设备的命名字段等,从而就能够防止过多的操作其他表,以便于程序的编写以及提升系统的运行效率。加设记录日志以及数据版本的字段,这样有利于系统实施管理与跟踪,按照相应的实际情况进行设计。针对数据量多,且需保存的数据库表,可以使用历史表,从而去保存出现的数据,以便提供数据的备份以及对现有数据的使用。

6 检查数据库设计以及帮助文档的技巧

在数据库的设计过程里,都会选择一些数据库设计软件,其中包括Power Desiger,数据库表设计结束后,要有检查数据库表设计的良好习惯。

数据库设计工作者要深化经常查阅数据库帮助文档的工作习惯,认真地比对以及检查相应功能函数与设计措施的迥异。

7 总结

针对数据库设计过程中的侧重点,是要在数据库设计的过程里去感受、对比、总结以及分析的。一个优秀的系统与数据库的设计密不可分,所以数据库工作者对数据库的设计要有较为深入的认识以及灵活多变的设计技巧。

参考文献:

[1]姚卿达.汉字情报检索系统CCIRS研究报告(Ⅱ)――数据库设计的多级方法[J].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4(22):1814-1819.

[2]申玉静,谭业武.数据库案例教学在计算机专业专科教育职业化改革中的应用与研究[J].福建电脑,2010,12(16):1031-1036.

[3]姜卉芝,钱丽瑾.LotusNotes数据库设计[A].数据库研究进展2012――第十四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下),2012,11(12):1004-1006.

[4]王正山.在ASP中利用SQL语句实现动态网页与WEB数据库的连接[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3(03):293-295.

[5]马垣,张红云,李晓瑞,刘刚,张小平,马文胜.关系数据库中基于拓扑空间的聚类方法[A].第十八届全国数据库学术会议论文集(研究报告篇),2011,17(04):372-373.

[6]吴连喜.农化服务关系型数据库的设计[A].青年学者论土壤与植物营养科学――第七届全国青年土壤暨第二届全国青年植物营养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2013,11(02):178-181.

[7]许伟成,姚亚明,余立军,林志军.广域网下异构远程数据库的包装入网技术[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计算机应用分会第七届年会土木工程计算机应用文集,2013,15(06):692-671.

数据库设计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数据库及其应用;三维案例;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3)08-0134-02

0引言

数据库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产生到现在几十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是计算机技术中发展最快的技术之一。许多高校的计算机专业都开设了数据库相关课程,而《数据库及其应用》则是其中一门非常重要的主干课程。在该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特别强调课程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的结合、注重学生数据库实际设计能力的培养。本人从事该门课程的教学多年,下面就该课程在目前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应用以及期末考核的方式三个方面作一探讨。

1《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方法过于陈旧

目前高等院校的《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常常采用灌输式的方法,教师基本上是在讲台上利用PPT和黑板进行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学生只是在被动的接受知识,根本没有进行独立思考和对所学课程提出问题的机会,这样就使得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都不是很高。

1.2教学内容编排不合理,造成学生刚开始学习时感到枯燥无味,失去学习兴趣

在目前的数据库课程中,大部分教师在编排教学内容的时候,基本上都是首先介绍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数据库的创建和表的创建,并且这部分内容在一开始的时候,介绍的时间还会很长。由于这些内容枯燥无味,不便记忆,有些学生还没开始去学,就产生了畏难情绪,从而失去了学习的兴趣。有些基础差的同学,刚开始就放弃了。

1.3传统的考试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能力

在目前的教学管理体制下,该课程的期末考核方式仍使用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在这种模式下,高等院校以期终理论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该门课程的最终学习成绩,导致学生只是为了考试而学习,不太注重提高自己的数据库实践能力,教师仅为完成教学任务而教,并不注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2改革思路

2.1改进教学方法

《数据库及其应用》是一门集理论与实践为一体的数据库课程,它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既要有一定的知识理论基础,又要有足够强的实践操作能力。而要在有限的学时内实现教学目标,重点在于如何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建立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所以,为了使学生在毕业之后,能够很快地适应社会的就业岗位需求,在校期间就应为学生提供能完成上岗实践的学习环境。

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本人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采用“三维案例”教学方法,即将教学过程分成三大模块:包括理论课程的“案例教”、实践课程的“案例学”以及课程设计过程的“案例做”。通过课内理论环节的“教”,实验和实训环节的“学”,课程设计的“做”,三者联动,共同作用于教学过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我们应逐步形成“以能力培养为中心、案例驱动教学、边讲边练、讲练结合”的“三维案例”教学模式,彻底撇开目前教学中将理论同实践分开的做法,重点突出职业综合素质能力以及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2.2合理组织教学内容

根据专业设置教学内容,每一门课程都有它的教学目的和要求,而教学内容的取舍应该要根据教学目的和要求来定。所以在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根据“三维案例”教学方法,针对数据库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数据库的设计等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案例。《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数据库的基础理论和数据库操作实践方面的内容。即教学内容可由数据库基础理论、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模块和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三部分组成。其中数据库的基础理论主要包括数据库管理系统的有关概念、数据库设计理论、数据库并发控制、数据库安全性控制以及数据库的完整性控制理论;数据库系统的应用模块主要是介绍一个数据库管理系统DBMS的具体操作,主要是指SQL Server 2000系统软件;对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的设计与开发,主要介绍数据库管理系统的设计开发工具及实例。在实际的教学实施过程中,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在理论课程的讲授过程中,以“学生信息管理系统”案例贯穿是始终,主要讲解数据库的基本概念,查询优化技术,模式分解等内容,避免学生刚开始学习该课程时接触大量的概念而过于枯燥,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在实践课的讲授过程中,以“教务管理系统”案例贯穿始终,主要讲解数据库的设计(需求分析,概念结构设计,数据库的逻辑结构设计,物理结构设计,数据库的实施,数据库的运行和维护),数据库对象(表,对象,存储过程,触发器)的创建等内容;在课程设计的阶段,要求学生设计开发一个具体的小型数据库应用系统,允许同学们自行分组,各自分工进行。这样将数据库课程的各个知识点系统地分解到具体的各个案例中去,避免了相互独立的各个章节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感觉到知识点零散,从而使同学们在理解数据库设计的各个阶段工作的过程中,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提高了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3改革考核方式

《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的考核一般都是以笔试的方式进行,但是往往单纯的笔试往往不能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实际水平,比如很多考试成绩很好的同学,但在数据库的设计方面却很薄弱;而且有很多与实际十分相关的操作只能上机课完成,没有办法通过考试来进行。因此学生在学校期间,他们参加专业课程的学习最为关注的问题往往是如何能通过考试。这样就使得一部分学生一味地追求分数而不重视该课程的实践操作的练习。所以该课程的考核应该增加上机考试模块。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将学生平时成绩拆成两部分:学生上机考试得分(占20%)和平时成绩(占20%),笔试(占60%),这样来计算期末考试的最终成绩。因此只有平时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勤动手和思考的学生,其期末考试才能获得较好的成绩。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积极性,也减轻了学生期末考试的压力。

本文讨论的教学改革措施已在实际的课程教学过程中取得较好的效果。《数据库及其应用》课程教学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与发展。任课老师在讲授该门课程时,要加强实践学时的比例,通过丰富的案例将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学习该课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在学完该课程后真正的掌握数据库的相关理论。

参考文献

[1]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2]潘东梅.数据库及其应用教学改革探讨[J].广西财经学院学报,2006,10(19):156-157.

[3]毛嘉莉,李明东,赖晓风.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与实践[J].西华师范大学学报,2011,4(32):385-387.

数据库设计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教学目标;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TP311.1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98-01

文章通过对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标的阐述,分析了保证教学效果的课程教学三段论,提出了对提高学生数据库技能的三个基本点分别进行了如下探讨研究。

一、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以及实践经验得出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通过对数据库定义的了解在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掌握以下几个能力。首先是通过对数据库课程教学的管理以及数据库维护的能力,例如,索引、缓冲池以及数据库容灾等;其次是让学生掌握数据库的实际业务能力,例如,数据库当中的一些数据字典、E-R抽取、触发器以及数据库安全等;其次是让学生掌握基对于数据库的应用和开发能力,例如,使其和各种开发语言互相融合的MIS等,学生在掌握这几种能力的同时,掌握的程度一定要做到一个比一个的深入、细致,同时还要求提高学生的手动能力以及分析能力,所以,要想取得完善的数据库课程教学效果,就要对数据库课程的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讲解,与此同时也要把其他课程的知识点与其进行互相融合,此外,通过教师的引导,还要让学生对于其他的课外专业知识进行认真的学习。

二、在进行教学当中,我们要确保教学效果的课程教学三段论

在大学生毕业设计当中我们了解到,部分学生在进行数据库设计的时候做的不好、不够理想,比如在数据库设计当中的E-R图不完善,在进行设计数据库表的时候比较随意,同时也忽略了数据库的安全可靠性,对其没有认真地考虑,还有的个别学生甚至都分不清数据库的物理设计的步骤以及逻辑设计的步骤等,那么通过研究分析,我们知道,大学生是在大学二年级学的数据库知识,等到大学毕业的时候在进行对数据库的设计的时候,由于已经过了一年多的时间,所以就把之前学的知识几乎全都忘了。这种情况也发生在学习好的同学身上,因而,为了使学生在经过年多的时间里对数据库的知识不会忘记,同时也能加强对数据库技能的巩固,进而提出了三段论。

第一阶段:在课程的学习过程阶段,简单地说也就是让学生了解数据库的理论知识、进行数据库的设计、以及培养实践技能的学习阶段,把学习数据库的知识安排在大二的下个学期,在上实验课的时候要对学生进行实践技能的培养,在进行数据库的教学当中通过采用案例式的数据库教学方法,来达到学生由不了解数据库的知识到能按照案例进行设计的设计,对于学生来讲硬顶要重视学习和掌握数据库设计的基本流程以及其使用的方法。

第二阶段:在学生大三的下学期末对学生进行数据库的专项训练,安排一周的时间,通过分成小组的形式,地点要选择在实验室进行训练,在这个过程中,把学生掌握的某一编程语言以及掌握的对数据库的设计,然后二者融合到一起进行应用,我们要把学生掌握的数据库的进本流程和某一编程语言的融合看做是重点。

第三阶段:要在学生大四的上学期末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训练,安排一周的时间,通过分成小组的形式,地点要选择在实验室进行训练,根据实际选择的题目,通过以软件工程的角度出发来进行对要求的分析、概要设计到开发、部署等全流程,在进行研发的整个过程中要让学生参与进来,我们要把学生掌握软件工程的思想理解视为重点,把学生掌握系统的开发功能看成是重中之重。

在进行的几个阶段的过程中,我们要知道每个阶段都是前一个阶段的拓展。相信通过这几个阶段的学习与训练,不仅会提高学生的理论还会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三、提高学生数据库技能的三个基本点

(一)案例是学习的基础

通过案例的学习,会使学生对数据库从不懂、不了解到掌握数据库知识的一个基础,我们要采取一些简单而且容易让学生懂的案例,通过对数据库课程案例的学习,要把案例贯穿到第一阶段的课程教学中,在数据库的课程案例教学中包括需求介绍、数据库设计、建库、建表和sql练习和实践以及数据库的备份和数据安全和和数据库性能维护等专项技能案例,在进行第二阶段的综合训练中也要体现案例教学法的使用,而且选择的案例要有代表性。

(二)在进行数据库的课程教学当中,教师的指导是关键

在进行数据课程教学当中教师的指导是关键的一个步骤,同一个案例,如果在教师的指导过程中,教师具有专业的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的实践经验,就会轻松的掌握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有哪些的困难和问题,这是指导教师会把自己丰富的知识以及宝贵的经验教给学生,同时采取学生会接受的办法来解决,另外,指导教师还会交给学生课外的一些知识同时也会给学生一些指导性的建议,让学生在最短的时间里学会数据库知识的使用以及对学生进行培养数据库技能的使用,所以说,我们在选择指导教师的时候,一定要选择具有专业理论知识以及丰富经验的教师来担任主讲教师。

(三)在进行数据课程教学的过程中,第三课堂为必修

如果学生想要很好地掌握数据库技术,靠自身学到的知识以及之前的3段论还不够,通过补充课外的一些丰富的知识,通过对软件公司研发的一些软件技术以及长常用的一些知识[辅助设计工具(Powerdesign、E-Rwin)、高级网络编程言语、最新的web技术如Ajax、以及流行的一些成熟的框架(如Java SSH),工作流(如:JBPM)]的学习,然而这些知识在教学课程中是学不到的,这就需要学生通过第三课堂的学习,所以说第三课堂为必修。

四、结束语

由此可以看出,数据库课程在高校培养软件类人才的课程体系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所以,希望通过本文对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来达到能够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同时更能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动手能力和知识综合应用能力,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如平.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0,19.

[2]柴梦竹.基于任务驱动的《数据库设计与实现》课程改革与探索[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5.

[3]李永杰,汪厚祥,崔良中.信息化条件下军事院校数据库课程教学改革探讨[J].计算机教育,2009,13.

数据库设计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数据库;教学改革;课程教学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800(2012)003-0190-02

作者简介:白杨(1978-),女,辽宁人,硕士,呼伦贝尔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网络数据库。

1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学生对数据库的分析及设计能力欠缺

一般的教材都采用和学生生活最为贴近的学生成绩数据库作为实例,来分析和讲解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的相关知识。虽然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是在教学中采用单一的数据库,不符合实际工作需要,造成很多学生在毕业设计中对与学生成绩无关的数据库设计不合理。使学生缺乏对学生成绩之外的数据库的分析和设计能力。

1.2 工程化观念缺乏

数据库的设计和应用需要设计者具有工程化的设计思想。而在现实中,无论是上机实验还是课堂实训,学生都抱着完成作业的消极思想。这种被动接受知识和训练的状态肯定达不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只有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合作意识,让学生把软件工程的基本方法与数据库的应用相结合,才能够达到教学目的,体现工程化原则。

1.3 教学方式缺乏多样性

目前各高校都采用多媒体教学模式,传统的黑板在很多教室消失。PPT教学虽然比黑板教学信息量大,教学内容的呈现也更直观和丰富,但PPT教学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也减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导致学生的思维难以与教师同步。另外在教师讲解过程中,学生没有电脑,不能及时复习,几天后再去做实验时,所学的知识也所剩无几。对于学生提出的有些问题,用PPT表达起来没有黑板表达灵活。所以在教学中要采取多种教育手段,取长补短,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1.4 教学方法陈旧

以往灌输式的方法,教师讲学生被动地学,已经不适合现代学生的学习需要。现在的学生思维敏感、活跃,一味地讲解会让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从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的理论讲授过于详细,缺乏对学生的引导,也不利于学生求知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1.5 实践与理论脱节

《数据库原理》是一门理论性较强的课程,而且这些理论知识相对来说比较抽象,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其理论并不是空洞、抽象的概念,它的理论设计来自于实际需要。在该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将重点偏向理论,就算有实践也是将实践课安排在最后,以至于学生上机时忘记了理论,和理论根本结合不起来,更不用说去验证理论了。

2 改革方法

2.省略程序设计,教学重点是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设计数据库。主要介绍数据库的设计方法及流程,并按数据库的设计流程设计实验,实验给出多个不同的题目,每两个同学一个题目,给学生更大的空间去思考和设计数据库。按照数据库的不同设计阶段进行考核。在每一阶段的设计过程中要把上一学期所学的相关知识及软件工程知识在该部分应用上,并给出相应的设计报告。具体实验安排如表1。

表1 数据库实验表

序号实验项目名称实 验 内 容学时

1需求分析1.需求分析的方法。2.组织结构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分析。3.数据字典设计8

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1.确定实体、属性及联系。2.绘制E-R图4

3数据库逻辑结构设计1.E-R图转化为关系模式。2.对关系模式的优化4

4数据库物理设计及实施1.数据库的建立与存储。2.表的建立。3.视图与索引的建立。4.存储过程的建立与使用。5.触发器的建立与使用。6.用户、角色的权限设置。7.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8

5系统设计1.省略 与sql的连接。2.系统的界面与代码设计。3.系统测试12

这样的内容安排我们增加了一学期的课程,相当于让学生学完理论之后做了数据库的课程设计。让数据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切身体会到数据库的作用和地位,并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和工程化意识。

2.2 教学方法上的改革

2.2.1 情境教学

根据课程内容设计合理的学习情境。教学设计应本着以学生为中心进行,以实际应用过程为主线,找到课程内容由实践情景构成的过程逻辑,使学生学习课程的过程变成实际应用的过程。在每一个学习情境的设计中,我们要考虑任务的难度是否适当、任务的相互关联性是否连接、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如何、是否便于组织教学、教学信息量是否适宜等问题。实训部分我们找一个相对完善的系统,让学生扮演不同的用户,体验不同的用户对数据库的权限及数据库所提供的功能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2 案例教学

案例教学可以提高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在教学中针对课程里相对抽象的理论,根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教学策略,设计一些具体的案例。在课堂授课过程中,将相关联的案例导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并从案例分析中理解和掌握所授的理论知识,使抽象的理论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激发学生主动学习探索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融入案例讲解理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理论水平,更能提高学生运用理论开展实践的能力。采用案例教学的方法,课堂气氛变得较为活跃,学生积极参与到案例中来,各自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教师再分析比较不同方案的利弊,最后给出一个比较可行的设计方案,有利于学生创造能力的开发。

2.2.3 任务驱动

在第二学期的课程中我们给每个同学下达了实验任务,让学生体会数据库的设计流程。在任务的解决过程中,学生分析任务、自主学习、交流讨论、解决问题、经验总结。在任务完成过程中,始终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结果是既使学生熟悉了应用、巩固了理论知识,又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2.4 协作学习

在实验教学中,学生要在数据库基本理论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库的开发与设计。在开发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协作意识,启发小组成员相互合作、共同探讨、互相激励,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从而巩固和完善自己的知识系统。这样,即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高了他们与人合作的能力。

2.2.5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数据库原理及应用》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数据库原理的掌握需要大量的案例讲解、实验和实践。学生只靠课堂讲授很难将理论知识掌握,只有通过案例分析和讲解或上机操作才能真正理解、消化。因此,讲完理论内容后要及时进行案例讲解或实践操作。另外,在教学中理论教学与教学实验要协调同步,并保证时间、内容及实验总结的及时落实。对于实验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及难点问题要进行公开讲解,保证实验的效果。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真正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袁玫,商新娜.面向应用性教育的数据库课程改革设想\[J\].计算机教育,2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