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本文简要介绍了用于各种软件间数据交换的STEP技术及其在国内外的发展状况和前景,介绍了作者在建筑热环境分析集成化环境中应用STEP技术构成基本数据库实现CAD工具与各种计算软件间数据交换的体会,对制定建筑和HVAC系统的标准STEP数据模型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数据库集成化技术建筑CADSTEP

Abstract

ThispaperoutlinesthedevelopmentandapplicationofSTEP(Standardforexchangeofproductmodeldata)technology,presentsapracticeofbuildinganintegrateddatamodelforbuildingthermaldesignandanalysiswithSTEPtechnologyandmakessomesuggestionsconcerningthedevelopmentofstandardbuildingandHVACdatamodels.

Keywords:databaseCIBSCADSTEP

1前言

开发集成化建筑设计系统的关键在于实现CAD工具、分析软件以及各种数据库间数据交换。而要实现"开放式"系统,使集成化系统中的各个部分都可以独立研究开发并不断扩充,就需要有一种标准的数据交换方式。80年代以来国外逐渐开发出STEP技术(StandardfortheExchangeofProductModelData)作为产品数据交换标准。目前该技术已广泛用于机械制造业的CAD、CAM系统中,国际标准化组织ISOTC184并制定了国际标准(ISOCD10303)。在建筑设计CAD和集成化系统的开发研究中,也开始采用STEP技术。我国1994年由国家技术监督局牵头成立了STEP技术中心,1995年国家技术标准委员会成立了STEP标准分委员会(CSBTSTC159SC4),开始制定我国的STEP标准,并组织推广STEP技术。

2STEP技术简介

不同软件间一般通过数据文件进行数据交换。正确的数据交换的前提是要使数据的接收方能够完整准确地"理解"所接收的全部数据。最初这是通过数据生成方与数据读取方的协议来实现的。此协议包括数据的格式、顺序、数量以及数据文件中每一个位置上的数据的物理意义。

随着产品和工程数据复杂的增加,上述方式就愈来愈不适应。同一类型的事物,具体对象不同,所要描述的数据的数量就不同,所表示的物理意义亦不同,甚至数据类型也不同。例如描述一座建筑物数据,其结构及数量随建筑的楼层、房间数及门窗墙数的不同百有很大差别;描述一个空气处理室的数据,对于不同结构的空气处理室(表冷器、喷雾室),有些数据代表的意义相联系才有意义,一组数据只有与它们的相互关系的定义相结合才有意义。仅依靠预先约定的一些协议,很难准确反映每个数据的物理意义及数据间的相互关系,更难以适应被描述事物类可能具有的各种变化。数据的物理意义、数据间的相互关系以及数据本身三者共同构成了对事物的描述。数据交换与传递也应包括这三部分内容,而决不仅是数据本身。

基于上述观点,提出了STEP数据交换技术。将数据组织为数据项储存。每个数据项包括描述该项内容的若干个数据,其中亦可有与此项内容有关的其它数据项名。每个数据与它的物理名共同储存。为了准确地描述数据项内部结构及各数据项间的关系,对种每数据项的内部结构及其中每个数据的物理意义都要用EXPRESS语言严格定义。这种数据项的EXPRESS定义称作数据模型。根据此数据模型可以准确写出STEP方式的数据文件,也可以很容易地理解按此模型生成的STEP方式的数据文件。

以描述一个建筑物的几何尺寸为例。建筑物可看成是由许多封闭空间组成;每个空间由若干个表面所围成;每个表面由若干条线段为边界;每条线段由它的起始坐标确定。同时,每条线段又是两个表面的相交边界;每个围护结构都以两个表面为其两侧。这个数据模型可以用如下EXPRESS语言描述:

ENTITY:建筑

iscomposedof:SETOF围护结构

contains:SETOF空间

ENDENTITY:

ENTITY:空间

iscomposedof:SETOF表面

ENDENTITY:

ENTITY:表面

hasareaof:REAL

iscomposedof:SETOF线段

issurfaceof:围护结构

faceof:ONEOF(空间,外环境)

ENDENTITY:

ENTITY:线段

Point1:点

Point2:点

boundaryofsurface1:面

boundaryofsurface2::面

ENDENTITY:

ENTITY:点

xis:REAL

yis:REAL

zis:REAL

ENDENTITY:

ENTITY:围护结构

Side1is:SETOF表面

Side2is:SETOF表面

ENDENTITY:

以上定义的EXPRESS数据模型中,大写字母为一些由语法决定的关键字。小写英文字母及中文说明物理意义。每一组ENTITY定义了一项数据项结构。按照这个数据模型,一个具体的建筑几何尺寸可用如下形式的STEP文件描述:

#1=建筑((#80,#81,#82,#85,……),(#2,各围护结构的代号#3,#60,……))

各空间的代号

#2=空间((#4,#5,#6,……))

各表面的代号

#3=表面(24.5,(#10,#11,……),#80,#2))

面积各线段代号所属围面对

护结构空间

#4=表面(32,(#10,#14,……),#81,#2)

……

……

#10=线段(#50,#51,#3,#4)

点1点2面1面2

#11=线段(#51,#52,#3,#6)

……

#50=点(0.3,12.8,0.3)

x坐标y坐标z坐标

#51=点(………)

……

#80=围护结构(#3,#4)

上述STEP文件中,#n仅作为一项数据的识别名,其顺序无任何意义。等号后的名称给出此项数据的结构。它表明括号内的内容必须与该项ENTITY在EXPRESS中定义的结构一致。括号内#n则给出各项数据间的相互联系。

这种方式的数据文件,各项数据顺序无关,根据被描述事物的复杂程度,总的项数亦可很不相同。只要得到它的数据模型,即可产生或理解全部数据内容。这样,EXPRESS定义的数据模型相当于严格定义的计算机化的数据文件协议。在它的公开与一致的基础上,即可实现数据的准确理解。

实际的建筑物涉及的信息当然远比上例复杂,但用同样方法亦可准确完整地描述清楚,并可灵活使用。

上例描述的基础,建立在数据模型的一致上。若数据模型不一致,也就是看待和描述事物的角度不一致,仍不能实现这种数据交换。例如,如果某个软件是用各面墙的中线描述建筑物几何信息,其数据就很难直接用上述数据模型表出。因此,制定统一的标准数据模型,即统一的EXPRESS形式的定义文件,是使用和推广STEP技术进行数据交换的关键。

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已开发出许多使用STEP的软件工具。例如以图形化方式定义数据模型并直接生成EXPRESS文件的NIAM;将EXPRESS文件自动转换为C++中数据类型说明的CCGEN;直接存储、管理和检索STEP形式数据的动态数据库软件等。目前随着STEP技术的普及与深入,新的工具还在不断出现。

3使用STEP的初步尝试

与英国建筑研究中心(BRE)合作,并结合国内的具体情况,作者近两年来开发出采用STEP数据交换方式的集成化建筑热环境分析系统IISABRE。它的基本思想就是试图将相关的各种计算软件及CAD工具集成到一起,每个软件可以使用其它软件的各种输出结果,它的输出结果亦可被其它软件所使用。系统的核心是使用STEP技术按照EXPRESS定义的建筑信息数据模型(IDM,IntergratedDataModel)。该数据模型包括建筑物的几何信息、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建筑物的运行管理方式以及微生物的能耗、采光、自然室温等各种物理性能。利用此数据模型可基本上描述与建筑热物理有关的各种信息。为了实现各软件与以此数据模型为原型的数据库交换数据,每个软件都配一个数据转换器。此数据转换器从STEP数据库中取出该软件所需要的数据,按其要求生成数据输入文件。数据转换器又将该软件的计算结果转换为STEP方式并存入STEP数据库中。

利用这一系统,用户首先AutoCAD上描述所分析建筑的三维几何形状,并通过从门窗墙部件库选择相应的部件来定义各建筑部件的材料和物理性能。这些输入结果都被转换为STEP的数据项,存入数据库中。用户可调用计算软件对此建筑进行分析。例如检查它的围护结构是否满足保温标准或进行能耗估算。用户还可进一步定义要求的房间范围以及HVAC形式,从而进行负荷计算或自然室温计算。这些计算结果亦存入数据库中,并可被其它软件利用。由于采用了开放式结构,此系统还可以运行现成的计算分析软件。目前已试将美国开发的SERIRES(建筑热模拟软件)和英国开发的BREDOM(建筑能耗估算)连入。利用这种方式现有的分析计算软件资源可以较方便地集成于此系统中。

此系统目前仍处于开发完善中,但已显示出STEP方式的优越。随着系统复杂性的增加,这种优越性会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4建议和设想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1.1异步转换技术

这种技术是一种面向连接宽带的交换技术,是传统分组交换技术和电路交换技术的延伸和发展。该技术是使用定长分组把语音和图像等信息分解成固定长度53b的信息,定长分组就是信元。作用机制是将信元作为单位进行复接、传输、交换,获得了空信元就可以插入信息,且插入的位置可以是随意的,然后进行信息传输。这种技术的优点是能进行无连接传输,有助于宽带高速交换,简化了网络协议和功能等。主要业务有互联局域网、虚拟局域网组建、支持无连接数据通信业务、支持帧中继业务等。

1.2光交换技术

这是建立在光纤介质上的交换技术,可以分为波分光交换技术、时分光交换技术和空分光交换技术。波分光交换技术的基础是波分复用技术,能开展超大容量的数据传输,采用的方法是波长变换和波长选择。该技术分别有N条输入和输出管线,且每条光纤都是借助波分复用技术有n个波长的载波信号,并在每个复用器之间实现N路光纤的n个波长信号交换的。时分光交换技术的基础上时分复用技术,原理是时隙互换。时分复用技术是将时间化成好多帧,将每个帧划分成N个长度一样的时隙,并将时隙分别分给N个信号,最后将N个信号复接到一条光纤上的传输技术。空分光交换技术的基础是光开关技术,通过光开关技术把光信号的传送通路进行变化,达到传输的目的。此外,光交换技术还有一种是对上述三个技术的组合,形成组合光交换技术。组合光交换技术主要是由光开关阵列和波分复用器组成的。

2强化交换技术在现代数据通信中作用的建议

在现代数据通信中,选择并使用合适的交换技术是至关重要的,尤其是对提高数据通信质量有直接影响。要想充分发挥交换技术在现代数据通信中的作用,很重要的一个衡量指标是要确保数据通信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即保障数据通信质量。为了强化换技术在现代数据通信中的作用,提高数据通信质量,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1)制定科学合理的通信协议。即要尽量减少数据包的长度,可以使用长度字节来对数据包长度进行标志;已经制定好的通信协议要经过多次验证,提高有效性;可以采用合理的帧进行同步标志。

(2)最大程度的降低波特率相对误差。

(3)合理使用软件抗干扰技术。软件抗干扰技术是一种单片机系统的自身防御,系统中控制程序代码必须要不被损坏是该技术的使用前提。

3结语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通信交换原理;通讯网络技术;交换方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日常生活受现代通信技术的影响很大,在通信网络技术当中,交换技术在不断的被更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通信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可以说,通信网络技术的核心技术就是交换技术。因此,在以后的发展中要充分考虑现代交换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所受的影响因素,当出现问题时能够及时解决问题,使通信网络技术能够得到完善和发展,可见加大对交换技术在通信网络技术中的应用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1交换原理概述

交换技术是指有目的的传递用户之间的信息,而数据交换是指转换不同用户之间的数据,世界上要想进行信息的传递就必须进行交换,所以在很多领域上交换具有重要的应用,特别是在通信领域对交换功能则更加具有依赖性,应用于通信网络交换中心,负责转换来自四面八方的信息,在通过中心交换机,将这些信息向目的地进行传输。一开始的通信技术是步进制传输,已经发展为今天的IT,可以说通信行业有了巨大的发展,而通信技术要想实现转换大规模的数据就需要依靠交换技术进行信息之间的交换。现在地热层交换机结构模块主要用ASIC(ApplicationspecificIntegratedCircuit)芯片进行数据包的转发,具有非常快的转发速度。

2通信网络技术中常用的交换方式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信息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现在常见的交换技术已经有很多,常见的有程控交换、分组交换技术以及ATM交换技术等,具体如下。

2.1程控交换技术

以前在进行传输时采用的是语音传输,而现在通信业务已经转换为数据传输,这种给编,也使传统的电路交换技术转变现在数据软交换。程控交换技术,是指通过程序控制进行的交换技术,通过专门的计算机对数据和语音之间的程序交换。程序和数据是程控交换技术的要组成部分,而系统程序和应用程序组成了程序,而系统数据、用户数据、路由数据和交换框架数据则组成了数据。

2.2分组交换技术

分组交换技术是指将报文分成一些等长的报文组,在存储和转发这些报文组,具有较高的利用率。延时小以及较强的实时通信能力等特点,存储和转发是分组交换技术的交换形式,分组交换技术是报文交换网之后发展出的一个新型交换网络技术,在很大程度上能够使现代的通信数据传输要求得到满足。在此基础上产生了包括电子邮件、在线视频及数据交换等原理的增值业务,这些都是利用了动态技术将数据进行分割,转变成多组数据,并对这些数据进行标识,再通过分组进行传输。分组交换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广,其中包括机关单位和企事业单位内部的局域网,并对不同的机型以及不同传输速率的用户之间传输数据都适用。

2.3ATM交换技术

作为电交换技术的一种,ATM交换技术进行交换的交换单位是信元,对信头的交换处理是将信元从一个逻辑信道迁移到另一个逻辑信道,实现这些信元时间和空间的交换是通过一张翻译表,通过译码可以对当前的交换状态进行列出。在当今时代,人们对信息的依赖无异于对食物的依赖,现在应用广泛的宽带业务就是在ATM交换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数字电话网逐渐发展起来的。与其他的交换技术相比,ATM交换技术的安全性和封闭性更高,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对用户的数据进行保护。

2.4软交换技术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下一代网络交换技术的主要技术将会是软交换技术,在很多企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软交换技术和传统的网络一直是相互联系的技术,保证了网络数据的统一性,网络控制的核心就是软交换技术,其业务层是第三方应用平台和数据,同时又提供了第三方应用以及管理业务,使协议对网络设备的干预得到了保证。

参考文献:

[1]李硕,王学望,康锐.面向完整性要求的航空电子全双工交换式以太网可靠性评价参数研究[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3(3).

[2]于铁峰,刘晓静,李文卿,等.基于交换式以太网的实时工业通信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0.

[3]何育武.全局在胸道义在肩——中国电信新疆公司勇担责任高效执行应急通信保障任务[J].中国电信业,2010(4).

[4]张培.高职现代交换技术学习领域课程开发实践——以苏州市职业大学为例[J].南通职业大学学报,2015(A2).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通过医疗机构信息交换平台可以与直属重点医院、120急救数据中心、其它医院信息系统连接,实现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 通过医疗机构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医疗机构与外部相关,如审计局、财务局、社保局、药检局、公安局等政府部门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 2.2信息交换系统架构图

2.3信息交换平台解决的主要问题 由于各医疗机构采用不同系统,不同数据库或者医疗机构之间根本无法连通,医院、医生、病人无法通过现有网络获得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数据之间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根据信息交换技术对安全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技术特性的需求,信息交换平台应解决同构和异构数据交换问题。在目前各医疗机构单位中,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从零开始,许多单位已有了自己的业务系统,其采用的硬件、平台、数据库和应用不尽相同,信息交换平台必须全面解决异构平台、异构数据库之间的信息交互问题,充分保护各个单位已有投资和历史数据。 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可达到如下目标:

消除数据冗余

能够在不同系统间进行数据转换和传递

支持不同数据格式和通信协议 2.4信息交换平台架构

该交换平台采用xml作为信息交换的标准,通过消息传递进行数据的交换,在交换过程中能对消息进行加密、审计、能监控和管理不同应用系统之间通信。

2.5信息交换平台的关键技术

1) 信息的访问控制:在分布式应用计算环境中,信息交换平台应提供数据的访问授权和操作控制,确保数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本方案中将主要采用基于pmi的访问控制技术,将授权机制的定义与实现分离。

2) 信息的分析处理:分析处理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主要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综合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包括olap功能支持。

3) 信息的暂存控制:交换平台应对信息在交换过程中提供暂时存储服务,根据数据的安全级别提供相应的安全保护机制,并对交换完成的数据进一步提供数据销毁机制,防止数据的泄漏。

4) 信息的分发控制:信息交换平台的数据交换权限控制采用pmi授权管理技术体系,由各部门对各自需要交换的业务数据提供对应的分发控制策略的定义,并由数据交换子系统根据该策略进行相应的数据流控制。

5) soap服务支持:信息交换平台需要提供对soap服务的支持,以确保数据在交换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以及抵赖性。soap技术所采用的xml数据表示方法也能提供对异构数据库平台之间的数据转换功能支持。 2.6 信息交换流程

采用web service进行系统的集成,下图所示web service是分布在互联网上的web service对象,为说明问题我们只举例列出三个web service对象。

下面举例大概说明直属重点医院和急救中心如何进行信息交换,医疗机构信息交换平台调用直属重点医院的web service,直属重点医院web service通过查询数据库来提供患者的信息,将结果以soap编码xml文档的形式返回给医疗机构信息交换平台,再转交给急救中心web service来处理。

加入web service对象三层模型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医疗机构信息交换品平台承担了中间服务层的角色,而直属重点医院web service、急救中心web service、卫生局web service属于数据层部分。

中间服务层与数据层的交互可动态进行,具有松散耦合的特点;这是由于web service具组件对象的即插即用的特点;web service还可以通过uddi可实现完全的动态查找和发现机制。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发展;分析

0.引言

现代化社会中,人们各项生产活动和生活都离不开计算机技术,在信息化,自动化的生产模式下,计算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发展也成为了业内人士所广泛重视的问题,提高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水平,对我国计算机事业的发展必然会起着积极地促进作用。我国相关的工作人员,需要从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地探索新的技术,这样才能够为我国的计算机事业做出应用的贡献。

1.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

1.1电路数据交换

半导体产生于上个世纪,那个时候开始,人们就已经将其应用于交换机中,与此同时也逐步进入了电子技术,这就是初期的电子交换机。最初阶段人们是在交换机的控制部分引进的电子技术,而其话务部分依然采用的机械接点的方式,这时就衍生了半电子交换机、准电子交换机等技术的出现。真正的全电子交换机出现是在微电子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出现后,才得以快速发展。交换技术从传统的模拟交换进入到了数字交换时代的标志是一九七零年在法国的拉尼翁成功的开通了世界上第一台程控数字交换系统。程控数字交换技术所采用的 PCM 数字传输和数字交换,该技术首先应用在信息数字化中,接着应用于普通电话通信,并且为开通用户电报、数据传送等非话业务也提供了有利的条件。这就是现在寻常百姓家的电话通信所采用的通信技术,现在也发展到电话通过ADSL 拨号上网上面来了。电路交换技术要求在通信之前在通信的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能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该通路由电话线联通。其优点有五个方面,其一传输数据的延时短,因为通信的线路为用户双方专用,数据是直达的;其二实时性强,由于通信的双方之间有专用的通信通道,建立后双方可以随时通信;其三没有失序的问题出现,通信的双方按发送的顺序来传送数据,秩序有然;其四既能传输模拟信号也能传输数字信号,能将数据很好的进行数模或模数转换;其五电路交换设备和控制都比较简单。缺点主要有三点,其一由于占用专有的通信通道,就会出现即使无人使用该通信通道也不能为其他人所服务,导致信道的利用率很低,出现资源浪费;其二由于数据的类型、规格、速率各不相同,其数据交互通信中就难以避免出现差错;其三计算机出现后,由于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其速度比电路交换数据的速度快出了很多倍,因此出现通信滞后的现象。

1.2报文交换技术

在交换技术不但发展的过程中,报文交换方式也随之出现,它主要就是将数据块从站点发出,并且在长度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可以改变,其最小单位用报文表示。其数据交换的过程如下,当一个站点要发生报文的时候,先将一个目标地址附加到报文的上面,网络站点根据报文上面的目标地址连接到目标节点,将数据传输到目标节点。每个目标节点在接收到整个报文后进行检查,如果确认无误则保存此报文,而后用路由信息找出下一个节点的地址,再将整个报文发送至下一个节点。因此,节点的端与端之间不需要先通过呼叫来建立连接。报文数据交换的单位是报文,报文中有目标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内容,在交换节点上采用的是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其优点有,第一,报文交换无需为通信双方预先建立一条专用的通信线路,不存在连接建立时延,用户可随时发送报文。从而解决了电路交换中占用专有通道的缺点。第二,通过对报文数据的存储转发,具有这些优势:(1)在存储转发中可以实现代码的转换和速率的匹配,在收发双方的时候可以不同时的处于可用状态,这就能方便不同类型、规格和速度的计算机之间进行相互通信;(2)在报文交换中便于设置代码的检验和数据的重发设施,加之交换结点的路径选择优势,当某条传输路径发生故障时,会自动重新的选择另一条路径传输数据,从而提高了传输的可靠性;③能为多个目标同时提供服务,即一个报文可以同时发送到多个目的地址,群发的功能是十分有优势的。另外还允许自己设置数据传输的优先级,让优先级别高的报文优先得到转换。

1.3分组交换数据方式

所谓的分组交换是现代化交换技术不断发展的产物,它是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与趋势。其优点众多,其中以报文交换和线路交换量的部分最为凸出。其所采用的统计复用技术,工作效率与质量都相对较高。而交换节点使用储存转发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则常常出现掉队的现象,为了能够很好地将这个问题解决掉,人们引用了分组交换不固定延迟的设计理念,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综上所述,计算机数据交换技术的三个部分,使其得以发展并能够普及的关键所在,在人类社会越发进步,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愈发依赖的形势下,提高计算机数据交换技术水平,找到现阶段存在的不足,并加以完善和改进,是推动我国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动力和前提。

2.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发展趋势展望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得人们与计算机的联系更加紧密,这就使得人们对于计算机网络业务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同时对其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与此同时,其所包含的内容也在逐渐增多,交换技术作为计算机技术中核心部分,也必然需要与时俱进,不但创新。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不断发展,由人工交换到自动交换的发展转化,其自动化与智能化得到了不断的提高,并随着宽带业务的广泛开展,极大的推动了同步数字技术与异步传输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从目前的发展趋势分析,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走量遍和质变的发展路线。走量变速度会越来越快,已经从千兆跨越到万兆;走质变目前已发展到第七层网路应用层的交换上。如何更好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需要我们从数据交换技术上不断加强研究和创新,为人们提供更便捷的信息交流。

3.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高度普及和应用,标志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各个领域已经逐步实现了自动化,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计算机也是不可缺少的重要工具,也就是说,计算机与社会和人类的联系越来越紧密,而作为计算机技术核心部分的网络数据交换技术水平也必然要有所提高,这样才能够适应新时期人们的要求。从目前我国在计算机网络数据交换技术的研究上来看,成绩不能否定,但是这些成绩与实际的要求相比还远远不够,这还需要全体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通过医疗机构信息交换平台可以与直属重点医院、120急救数据中心、其它医院信息系统连接,实现医疗卫生信息资源的共享。WwW.133229.cOm 通过医疗机构信息交换平台实现医疗机构与外部相关,如审计局、财务局、社保局、药检局、公安局等政府部门的信息交换和信息共享。 2.2信息交换系统架构图

2.3信息交换平台解决的主要问题 由于各医疗机构采用不同系统,不同数据库或者医疗机构之间根本无法连通,医院、医生、病人无法通过现有网络获得有价值的数据信息,数据之间形成了一个个信息孤岛。 根据信息交换技术对安全性,开放性和灵活性等技术特性的需求,信息交换平台应解决同构和异构数据交换问题。在目前各医疗机构单位中,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并不是从零开始,许多单位已有了自己的业务系统,其采用的硬件、平台、数据库和应用不尽相同,信息交换平台必须全面解决异构平台、异构数据库之间的信息交互问题,充分保护各个单位已有投资和历史数据。 通过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可达到如下目标:   消除数据冗余   能够在不同系统间进行数据转换和传递   支持不同数据格式和通信协议 2.4信息交换平台架构

该交换平台采用xml作为信息交换的标准,通过消息传递进行数据的交换,在交换过程中能对消息进行加密、审计、能监控和管理不同应用系统之间通信。

2.5信息交换平台的关键技术

1) 信息的访问控制:在分布式应用计算环境中,信息交换平台应提供数据的访问授权和操作控制,确保数据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本方案中将主要采用基于pmi的访问控制技术,将授权机制的定义与实现分离。

2) 信息的分析处理:分析处理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数据挖掘和分析技术,主要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综合分析为科学决策提供数据支持,包括olap功能支持。

3) 信息的暂存控制:交换平台应对信息在交换过程中提供暂时存储服务,根据数据的安全级别提供相应的安全保护机制,并对交换完成的数据进一步提供数据销毁机制,防止数据的泄漏。

4) 信息的分发控制:信息交换平台的数据交换权限控制采用pmi授权管理技术体系,由各部门对各自需要交换的业务数据提供对应的分发控制策略的定义,并由数据交换子系统根据该策略进行相应的数据流控制。

5) soap服务支持:信息交换平台需要提供对soap服务的支持,以确保数据在交换过程中的机密性,完整性,以及抵赖性。soap技术所采用的xml数据表示方法也能提供对异构数据库平台之间的数据转换功能支持。 2.6 信息交换流程

采用web service进行系统的集成,下图所示web service是分布在互联网上的web service对象,为说明问题我们只举例列出三个web service对象。

下面举例大概说明直属重点医院和急救中心如何进行信息交换,医疗机构信息交换平台调用直属重点医院的web service,直属重点医院web service通过查询数据库来提供患者的信息,将结果以soap编码xml文档的形式返回给医疗机构信息交换平台,再转交给急救中心web service来处理。

加入web service对象三层模型示意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医疗机构信息交换品平台承担了中间服务层的角色,而直属重点医院web service、急救中心web service、卫生局web service属于数据层部分。

中间服务层与数据层的交互可动态进行,具有松散耦合的特点;这是由于web service具组件对象的即插即用的特点;web service还可以通过uddi可实现完全的动态查找和发现机制。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物理隔离,5号令,VLAN,防火墙

新编行业标准《火力发电厂信息系统设计技术规定》已完成了报批稿并报批,在讨论稿中提出了SIS和MIS两网合一和功能融合的概念,统一为电厂信息网络系统。网络结构上SIS交换机和MIS交换机合并配置,通过交换机模块和端口间的VLan技术和防火墙技术,实现SIS和MIS的隔离方案,信息系统网络结构示意见下图所示。

SIS和MIS两网合一信息系统网络结构示意图

常规SIS和MIS网络结构示意图

虽然通过交换机模块和端口间的VLan技术和防火墙技术的SIS和MIS两网合一方案相比于常规SIS和MIS网络结构方案可以减少一对核心交换机和一台SIS镜像服务器,理论上可以减少投资,提高数据的传输效率。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VLan技术和防火墙是基于交换机的配置功能,通过交换机的管理程序设定的,而交换机的保护能力较弱,端口隔离功能和控制权限的设置信息存储在交换机的配置文件上,黑客或者恶意的攻击者可以通过修改交换机的配置文件的方式取得交换机的控制权限,从而建立控制区和管理区的连接,通过管理区的端口取得对控制区的访问和控制能力,从而对电厂的运行造成破坏。

2. VLan技术和防火墙只能做到应用层和表示层的数据隔离,通过对数据包的报头地址过滤和阻断进行隔离,实现两个区之间的数据包的传输限制,而对于广播性质的无地址的数据包并没有防护能力,并不是实质物理层的隔离,恶意攻击者仍然可以通过广播方式利用操作系统的漏洞或者后门实现对控制区主机的控制,或者可以通过克隆控制区主机的网卡物理地址伪装成控制区设备取得数据和控制权限。

3. 在电厂项目中,SIS服务器和交换机设备往往放置在控制楼或电子设备间,而MIS服务器和交换机设备往往放置在生产办公楼区域,布置位置并不适合合并设置,而且虽然减少了交换机的数量但是需要配置具有高级网管功能的模块式交换机,而且交换机的交换能力要求更高,连接的端口并没有减少,因此投资并不会减少,而且会造成交换能力的浪费。

4. SIS和MIS交换机合并设置,MIS系统由于处于管理和办公区等级较低经常存在着升级和维护的需要,如果需要停止交换机的运行将会影响SIS系统的数据采集,造成数据曲线的中断影响机组的数据完整性。

5. 《电力二次系统安全防护规定》(电监会5号令)中规定SIS和MIS之间应采用经国家指定部门检测认证的电力专用横向单向安全隔离装置进行隔离。对于物理隔离设备安全隔离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内网与外网永不连接,非网络方式安全隔离与单向控制,内网和外网在同一时间最多只有一个同隔离设备(电子数据交换器)建立非TCP/IP协议的数据连接。其数据传输机制是存储和转发。每一次数据交换,隔离设备都要经历数据的接收、存储和转发三个过程如图所示。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从计算机技术应用于会计信息系统以来,企业内部或不同企业的系统之间会计信息交换的需求就开始萌生。随着会计信息化的发展,越来越明显的会计信息交换需求推动着相关技术和方法的发展。早期的EDI(电子数据交换)主要用于贸易伙伴的计算机系统之间交换商务信息;关联的会计主体之间相同的或不同的财务软件系统相互联系,就必须依赖一定的数据接换会计数据;而在互联网时代,上市公司与外界进行直接的、广泛的会计信息沟通,需要借助跨平台、可扩展、自描述的XML技术及其在会计领域的子集XBRL(可扩展商业报告语言)。会计信息交换的方法及标准从产生到逐步完善主要经历了EDI、《财务软件数据接口标准98―001》、上海《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规范》、国家《信息技术会计核算软件数据接口标准》、XBRL五个阶段。

二、会计信息交换工具XBRL的应用

XBRL是XML在财务报告信息交换中的一种应用,是目前应用于非结构化信息处理,尤其是财务信息处理的最新标准和技术。XBRL在会计中的应用能够实现不同公司之间会计信息共享和操作。我国会计数据交换标准将数据交换格式重点放在文本文件类别,并提出了XML文件类别的格式定义,但并未涉及我国XBRL标准的制定。XBRL致力于提高企业内外部会计信息交流效率,它继承了XML利于网络信息交流的特点,并在会计信息交流方面有所发展。利用XBRL,企业可以将企业内各子系统(无论差异有多大)提供的信息(无论格式如何)自动转换(无须重复录入)为XBRL的格式;可以将XBRL格式的会计数据以不同形式但内容高度一致地呈现给内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会计信息使用者可以方便地(信息查找成本低、效率高)提取(无须重复录入)、交换(无论格式如何)、处理及分析各种会计信息。XBRL标准自2000年7月之初,XBRL国际联合会下属的各国际工作组一直致力于XBRL标准完善和推广工作,XBRL的应用将为信息产生、流转到应用的各个环节带来了深刻的变革。目前,XBRL已在国际上得到广泛的应用,并成为一种更为快捷的会计信息传递方式与高效的信息审核工具。

三、会计信息交换方式的特殊性

会计信息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供求之间的交换方式,有其特殊性,具体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企业(供给方)对外提供的会计信息,从形式上看,其需求者无需支付任何费用就可获得。因此,会计信息从供给方转移给需求方,并没有遵循商品交换中的等价交换的原则。二是会计信息公开披露后,实现了会计信息的“市场交易”,但事实上,会计信息的价值是很难用货币计量。企业对外披露的会计信息对需求者有利或不利程度很难用货币计量,因此,会计信息本身的价值也很难用货币计量。这一特殊性也决定了会计信息无法按等价交换的原则对外披露。三是会计信息有“公用性”。一个企业的会计信息,一旦公开披露,则成为一种“公共物品”,任何个人和组织都可以使用。会计信息的这种“公用性”,使其无法做到“一对一”的交换。四是企业必须依据有关的会计制度、会计准则,按照统一规定的格式、内容,在规定的时间内公开对外披露其会计信息。因此,企业对外披露会计信息似乎是一种“强制性”的被动行为。

四、会计信息交换的影响因素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通信传输;光交换技术;技术应用

中图分类号:TN919

1 光交换技术的含义及特点

1.1 光交换技术的含义

光交换技术是指利用光纤进行数据,信号的传递以完成通信传输的技术,由于光信号在处理过程中能够通过外界控制对信道进行分类,满足不同类型光线的传输需求,因此光交换技术的应用领域更为宽泛,能够在不同的应用环境中对多种数据信号进行传输。在光交换技术的应用过程中,光线的传输不需要经过光线转换,能够直接通过光纤输送到指定的输出端,传输过程中不同光交换技术的处理也有效提升了数据信息的光交换效率。相比于其他类型的数据信号传输手段,光交换技术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伴随着社会中人们对光交换含义的深入理解,光交换技术的开发将更为深入,并为光纤传输网络的发展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1.2 光交换技术的特点

伴随着我国社会建设中光交换通信传输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正在逐步实现向光纤网络的转化,通过建立起光纤通信传输网络进一步提升数据与信号的传输效率,并加强对数据内容的安全性维护。光交换技术能够实现线路的灵活转换,通过在光纤网络中光路变换器的有效控制实现对传播光路的转换,在保证传输内容安全的基础上实现传播路径的高效转换。光交换技术还能对不波形的信号进行传输,当波形信号在光纤网络中进行传输时,光纤能够对波形信号进行有效控制,最大限度的避免波形的幅度或周期因外界影响而发生变化,保证通信传输的质量。

2 光交换技术的理论分类分析

不同种类通信数据的传输需要选择相对应的光交换技术,依照通信数据的波长和组数对光交换技术的种类进行划分,能够将光交换技术分为分组光交换技术和光路光交换技术。

2.1 分组光交换技术

分组光交换技术的实质是通过将通信信号分配在时间轴上,并按照时间轴上不同的时段对不同信号进行传输,由于分组光交换技术是将分段后的通信信号进行光纤传输,因此在光纤的信号接收端设有分接器,将多段分频后的信号进行重组,重新恢复通信信号的内容,实现通信信号的分组光交换传输。在搭建分组光交换的光纤通路时,应注重设置对数据接口和输出口的结构,如在信号输出口的设置中,应建立起传送接头与控制器的有效连接,并通过对接口结构设计的改进保证数据内容在传输中不会因开关的断开受到扰乱,保证接口内部与外部数据信号的高度统一。

2.2 光路光交换技术

光路光交换技术是指在光纤的数据信号传送中建立起双向的信号传输模式,通过使用光复交叉连接器对光纤通路中的信号进行处理,以此实现光路传输通道中的数据通信传输。光路光交换技术中对通信信号的处理通常采用波长交换的形式,在线路的节点中,光纤通道只对应一种波长的信息,这样就使得光纤进行数据传输时能够有效保证传输速度,并且能够提升传输的透明性,有助于光纤网络的建立。

3 光交换技术实际应用分析

光交换技术在通信传输的实际应用中,按照光数据信号的类型划分,能够将光交换技术分为空分、时分和波分三种,进而实现不同光路通道中的数据信号传输,保证通信传输的传输效率极其稳定性。

3.1 空分光交换技术的应用

空分光交换技术是将光学开关进行阵列排布,再以阵列开关对光学开关进行控制,通过阵列控制完成光学开关的闭合与打开,进而实现光纤中信号空间域内容的交换。光纤中数据信号的空间域交换,实质上是对数据信号的波长进行像元值转化,再对转化后的像元值进行交换处理。空分光交换中数据信号的空间域转化能够进一步丰富数据传输中光路的形成方式,多种形式的数据信息交换通路,进一步提升了光交换技术对不同种类数据信息的处理能力。空分光交换技术主要应用于光学开关的控制,开关的不同种类主要包括光电转换型开关,复合波导型开关以及机械转换型开关等,不同类型的光学开关在应用时都要注意标定参数与光交换实际参数的比对,通过比对选取合适参数的光学开关,以保证空分光交换过程中数据信号的稳定。

3.2 时分光交换技术的应用

时分光交换技术的核心是光纤中数据信号的时分复用,是指将不同的数据信息配置在周期性的时间间隔上,并按照时间轴上的信号排布对信号进行处理。时分光交换技术通常应用于时分光交换器中,在时分光交换器工作中,首先要对光纤中的数据信号进行延迟处理,处理的方式是在数据信息的时隙交换中,利用时分开关中的数据延迟技术对数据信息进行处理,使得光纤中的数据信息在输出端口的输出时间向后推延,进而实现对数据信息的延迟处理。在完成数据信息的延迟后,时分光交换器通过复合器对延迟数据进行整合,进而完善数据信息内容,实现光纤通路中数据信息交换。

3.3 波分光交换技术的应用

波分光交换技术主要应用于光纤进行数据传输过程中的光波复用系统,由于波分光交换技术能够传输数据的波形进行处理,使得光纤的信号输入端和输出端的数据波形相同,进而使其在光波复用系统中实现数据信号的有效传输。光波复用系统在运转过程中首先利用波长交换器对数据信号的波长进行处理,再利用复用器对波长变形后的数据信号进行分割处理,并对分割后的数据信号进行交换,最后交换后的分割信号配置在时间轴上,并由光纤进行输出。波分光交换技术在光波复用系统中的应用,有效实现了对分割后数据信号的整合处理,这种数据信号的处理方式,不仅扩大了光交换中数据信息的容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通信传输的速率,为今后光交换技术的发展指明了发展方向。

4 结束语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通信传输作为数据交换的重要方式,已经在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中被广泛应用。不同的网络数据处理需要对应的传输交换技术,而为有效实验数据的传输与处理,需要对通信交换技术进行改进。光交换技术作为光纤传输网络数据的重要方式,能够高效实现数据的大量传输,并有效维护数据的安全,在数据服务中最大限度的满足用户需求。独特的通信传输特点使得光交换技术的应用日渐普及,在通信传输技术不断进步发展的背景下,光交换技术将会更加成熟,并为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数据传输做出重要贡献。

参考文献:

[1]吴建瑞.交换技术的发展与在网络智能化的应用[A].中国科学年会――通信与信息,2008.

[2]刘迎春.浅谈未来光交换网络的发展及其应用[D].吉林大学,2011.

[3]董朝燕.简要论述通信传输中的光交换技术的技术特点[J].通信发展论文集,2009.

[4]李维丹.光交换技术实际应用中的问题处理方式探究[J].吉林大学学报,2012.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陶瓷造型设计专业已经成为高校的冷门专业,虽然陶瓷设计作为一种传统艺术,但由于受众人群少,因此很难获得学生的认可。传统的教学缺乏实践性和趣味性,对学生的兴趣提高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新时期的陶瓷造型设计教学主要任务就是采用能够激发学生兴趣的方法,数字交换技术具有直观性、高效性,其应用具有积极意义。

数字交换技术的应用优势

与传统的教学相比,数据交换技术在高校陶瓷造成设计专业中的应用具有一定的优势。首先,这种教学方法将学生视为教学主体,通过清晰化的教学内容来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教师需要掌握的是教学技术和教学技巧,而传统的陶瓷造成设计在案例提供时还需要教师做大量的准备工作,很明显数字交换技术提高了教学效率。陶瓷是居家必备的一种生活用品,目前,陶瓷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教学中要充分认识陶瓷的全新的应用,而这恰恰需要信息技术来完成。数字交换技术一定程度上提出了多种设计方法和全新的设计理念,为陶瓷造成设计提供了前提条件。数字交换技术还开发了设计潜能,设计与理念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多媒体课件的展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使其设计不拘一格。

数字交换技术的实现过程

要发挥数字交换技术在陶瓷设计教学中的作用,首先要采取正确的教学方法。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注重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方法的应用,才能提高陶瓷设计教学的效果。

1.数字交换技术与理论教学的结合

教师首先要了解数字交换技术,并利用这一技术制作需要的教学课件。将理论渗透给学生,并且不断的将理论与数字交换技术相结合。设计与理念和思维是分不开的,因此除了强调方法外,设计教学中还要重点强调思维。教师要善于通过多媒体的优越性,激发学生的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当然,基本功不能忽视,把握好教学节奏是教师的重要任务,教师应根据课堂内容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准备,发挥其补充作用,并且定期对学生进行测试,根据其表现对教学做出适当的调整。

2.多媒体的正确应用

现代教学中,多媒体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多个学科的教学改革中都提到多媒体。设计离不开图形,更需要多媒体来补充。合理的利用多媒体可以丰富教学资料,构建现代化的课堂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率。在陶瓷设计中我们可以应用计算机计3ds max技术、MAYA 技术等。教师应换位思考,从主讲人转变为主动与学生分享,使学生自主了解优秀网站、优秀设计作品,讨论设计过程从而合理化设计过程。总之,要合理使用以计算机和多媒体为主的多种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实现数字交换技术在陶瓷造型设计中的应用。

数字交换技术在陶瓷造型设计教学中的应用实例

1.数字交换技术模型制作

要应用数字交换技术,要从素材的模型制度开始。具体讲数字交换技术的素材模型制作可分为:静态的动画素材、动态的贴图设计素材和素材模型制作交互素材模型等。这些技术的实现是shader设计的基础。课件数字交换技术是一项复杂的过程,要完成这一过程,需要教师掌握扎实的计算机3dmax等制作手法,了解内页层级制作、脚本制作编写等多种内容,做到精心设计,目的明确。教师准备的越充分,学生的接受程度也就越高。

2.陶瓷造型特色shader的设计和制作

陶瓷的广泛应用早在我国古代就有发生,当代人反而对这种古老的艺术显示出陌生,目前优秀的陶瓷设计师少之又少,这与高校的教育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我们将陶瓷造型特色shader的设计过程进行分析,提醒现代陶瓷设计教学中,采取合理的方法,培养专业的设计人才。陶瓷造型设计中要注意节省资源,灯光的使用就值得思考。Shader基本原理认为,通过在一张可以展现特殊质感位图上进行颜色提取,之后将所提取的颜色映射到对应的陶瓷模型表面,这就是一种特殊的Shader设计方法。其中,质感图的选择决定了图片的效果,需要设计师根据其理念设计出不断变化的陶瓷作品。

总结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 数据通信;应用背景

中图分类号:TN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597(2013)24-0003-02

1 数据通信的概念和构成原理

1.1 数据通信的概念

数据通信实际上是通信技术同机技术相互融合产生的一种新型通信方式。要实现在不同地区之间的信息传输必须设置传输通道,根据数据传输媒介的不同,可以分为有限数据通信方式和无线数据通信方式两种。但是,两种数据通信方式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都要采用数据通道将数据信息终端同计算机相连接,最终在不同区域之间的数据终端实现数据信息的软件和硬件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和应用。

1.2 数据通信的应用原理

数据通信在数据终端的类型方面可以分为分组型终端和非分组型终端两大类型。分组型的数据终端通常包含计算机、数字传真机、用户智能电报终端和交换机以及图文接入设备等。而非分组终端包含的设备相对较少,只有部分的计算机终端和图文终端和用户电报终端等专用终端类配置。数据信道和数据终端设备组成数据电路,传输通道通常为模拟信道,利用调制解调器将收到的模拟信号进行数字化转换,如果收到的是数字信号则可以直接对线路进行控制管理。数据传输形式方面既包括模拟信道和数字信道之外,还包括有线信道和无线信道以及专用型线路和交换网络型线路。专业型线路在建立连接后不需要经过交换网络型线路的拆线过程,计算机设备可以通过信息控制器控制和管理数据终端连接的所有通信线路,而重要处理器则是数据信息处理的核心场所。

2 数据通信的交换形式和适用范围

2.1 电路交换形式和适用性

电路交换通常指的是当两台计算机或者数据终端在互相通信的状态下,可以使用同一条物理链路,并且该物理链路将作为这两个计算机或者数据终端的专用信道,不会被其他的计算机或者数据终端占用以及共享。这种交换形式具有接通率高、工作效率明显、降低用户用线距离和实现线路均衡性的优点,广泛应用于公用电话网的数据通信系统中。

2.2 报文交换形式和适用性

报文交换方式是通过将用户的报文存储在交换机的内存或者外存上,当系统电路有空闲时,再将报文信息发送到数据终端。这种数据通信方式可以充分利用线路,提高电路的利用率。主要应用在需要不要传输速率、不同执行协议以及代码数据终端,作为一点对多点的数据通信技术应用。但是,因为这种方式对于线路中交换机的内存和外存空间占用较大,安全性要求高的数据通信系统,不宜采用该种交换方式。

2.3 分组交换方式及适用范围

数据通信中的分组交换通常是将用户的整个报文文件进行有序的分割成若干等份数据块进行分组存储,不同的用户都可以对线路中的分组数据进行地址标识进行传输和应用,可以提高通信线路的利用率。分组交换方式的数据通信具备电路交换和报文交换两种数据通信方式的优点,主要适用于数据库检索、图文信息的存储和计算机之间的邮件传递和通信等领域,其数据传输质量高,成本较低。

3 数据通信的应用背景及发展趋势

3.1 数据通信在移动通讯业务方面的应用

进入21世纪以来,数据通信技术得到了跨越式发展,移动数据通信技术以及无线通信技术的产生和应用将数据通信技术的应用推向了巅峰。数据通信在移动通讯业务方面的应用可以实现移动式的图文传输、计算机网络接入和远程控制和网络化数据信息互联。传统式的数据通信对于网络终端端口的要求较高,一旦端口使用用户过量,就会出现拥堵问题,造成数据连接的终端无法顺利传输或者接收数据的现象。使用移动数据通信技术就可以很好的避免这种问题的产生,通常情况下,移动终端都是具有个性化定制的应用特点的,一个终端只负责一个用户,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数据传输的速度和质量。同时,移动数据通信还可以实现计算机和计算机之间的远程控制和数据互联,在用户端工作繁忙的时候,可以方面用户在任何地点和区域实现数据信息的传输和应用,节约了用户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

3.2 帧中继数据通信技术的应用

通常讲的帧中继数据通信技术实际上就是采用光纤作为主要的传输介质的一项新型数据通信技术。帧中继数据通信技术的误码率低,差错率较少,受到了用户的广泛应用。同时,帧中继技术也是当前宽带网络技术中的数据入口,主要作为数据信息传输应用,对于语音和视频信息等对于延时要求严格的数据信息传输不适用。帧中继数据通信技术可以检测到传输信息中的错误,但是无法进行更正,在实际的应用中主要作为特定的终端接点和服务技术应用。

3.3 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的应用

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数据通信技术实现接入方式的模块化、网络结构一体化和应用类型综合化以及宽带网络技术的集约化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随着硬件设备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同移动通信技术和结合完全打破了数据通信的物质性和空间性,使数据信息的传输实现了数字化和信息化以及智能化。数据传输的速度也因此进行了不断的优化和创新,传输速度的提升解决了数据通信中音频和视频信息传输的延时性问题,充分发挥出了数据通信技术的优势和特点。

3.4 数据通信的发展趋势

就当前数据通信的发展来看,数据通信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在工作、学习还是在日常生活中都无法离开数据通信。随着当代人们对于数据业务需求的不断增加,数据通信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创新和发展。最为明显的就是手机移动通信技术的应用,从最开始的信息传输需求,逐渐走向了语音数据通信传输以及视频聊天技术。可以说需求是刺激技术发展的原动力,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则是通过实际的应用情况进行反馈和评价的。

在未来的数据通信发展方向上,移动数据通信技术和无线通信技术是发展的核心,随着各种移动设备的不断创新和应用,移动和无线数据通信技术必然进入高速的发展阶段。未来的数据通信,势必会将有线网络通信技术、无线局域网技术、移动通信技术和无线技术相融合,形成一种多元化的数据通信网络,提高数据通信传输速度的同时,也提高了数据传输的质量和满足了用户对于数据传输和应用的需求。当前的数据通信已经日臻完善,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科学技术全球化的影响下,相信数据通信会有更大的发展和突破。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数据通信的内容涉及较为广泛,技术应用类型也比较丰富,不同的技术应用有着不同的适应性。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还需要结合数据通信系统的目标设计要求,进行针对性的技术评估和测试,选择适宜的数据通信技术类型和通信传输方式。移动数据通信技术和无线数据通信技术的产生和发展对于数据通信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岂菲.论数据通信及其发展应用前景[J].信息通信,2011(02).

[2]李亚军.浅谈数据通信及其应用前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半月),2008(04).

[3]王春艳,贾莉.刍议数据通信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20).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互联网分组交换技术分析讨论

一、分组交换技术概述

分组交换技术是交换技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代表着网络未来的发展趋势,分组交换方式有如下优点:(1)报文交换;(2)线路交换。

分组交换技术使用统计复用,与电路交换相比较,能极大地提高带宽的利用率。它强调存储转发在交换节点上的使用,从而导致了掉队现象的发生。

分组交换网络主要有两种连接方式可供选择:(1)面向连接;(2)无连接。分组交换网络的三个功能面分别是:(1)数据面;(2)控制面;(3)管理面。

数据面具有分组转发的功能,所以需要高性能的系统。

现代的主要分组交换网包括:面向连接的X25、帧中继、ATM、MPLS和无需连接的以太网、CP/IP网络。

分组交换网主要有两种连接模式,也就是上文提到的面向连接和无连接。就分组交换技术来说,面向连接的网络和电路交换相类似,为了在交换机中分配资源,就需要通过连接建立过程;但是因为它采用的模式是统计复用,通常情况下,面向连接是通过使用逻辑信号来对资源进行配置的。分组交换技术出现以来,已经投入运行了多种分组交换网。

基于ATM技术在此方面的优良性,人们提出了用类似于ATM的交换机取代核心网络,这样,路由器的IP交换技术只在边缘网络中进行运用,最终这种模式发展成多协议标记交换,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MPIS。在过去的几年中,多种经济和高速路由的查找方法被提出,使其平稳度过了发展的瓶颈期。流量工程能力―――即对分组流向的控制,成为MPLS的最大优点。

二、三层交换技术在网络分组交换中的应用

(1)在骨干网中,一定要使用三层交换技术,否则成千上万台计算机处于一个子网络中,不仅仅无法保证安全性,也会因广播域的无法分割导致无法对广播风暴进行有效隔离。虽然传统的路由器可以隔离广播,但是其性能又无法得到保障。

三层交换机需要对广播包进行转发(例如DHCP客户机发送的BootP数据包),但是广播包的任意广播是不被允许的,要在广播包超出一定的数量的时候对其加以限制,从而起到抑制广播风暴的作用。除了必要的路由决定过程之外,由二层交换处理大部分的数据,使数据包的转发效率得到提高。

IP的路由功能可以通过三层交换机使用硬件交换机构来实现,路由软件的优化使得路由过程效率得到提高,解决了传统路由器软件路由的速度问题。所以,三层交换机兼具路由器的功能和交换机的特殊性能。

(2)在连接子网中运用三层交换

计算机的数量如果超过同一网络的限定数量,网络传输速率会因为网络上的大量广播而降低。为避免出现在大型交换机上的广播风暴,可以将它划分成许多个虚拟网(VLAN),但这样会导致必须通过路由器才能实现虚拟网之间的通信。而VLAN之间的通信任务也不能让传统路由器来“胜任”,因为针对局域网中的网络流量而言,传统路由器的能力不强,而在连接不同的子网或者VLAN的时候,利用三层交换机中的吉位端口或者百兆端口,就显得科学得多。

三、三层交换技术的发展展望

终端到主机的交互式通信和交易处理,是通过分组交换技术来实现的。它需要协议进行转换的场合、国际通信、并且要求使用环境高度安全等等。目前,宽带网络技术的冲击对分组交换技术的冲击越来越大,但由于我国薄弱的通信基础设施,分组交换业务在以后也会发挥主要作用。

而更科学合理的三层分组交换技术,衍生于大的分组交换技术之中,它的概念的提出和在当今社会的应用,虽然只经历了不长的几年时间,但是三层分组交换技术已经不断地在丰富和扩展它的功能。

四、总结

在科技技术和微电子技术迅猛发展的当今时代,三层网络分组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网络技术向前发展。它是分组技术的衍生部分,是打破常规思维模式的一种创新型技术,提到分组技术就不能不提三层分组交换技术,相信在将来,分组交换技术将得到更为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参考文献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第13篇

Abstract: This paper introduces method theory of VLAN routing based on layer 3 switch in IPv4, explains the configuration technology and experimental process of VLAN routing based on layer 3 switch in IPv4 by using experiment teaching simulation software Cisco Packet Tracer, realizes the multiple equipment interconnection, and through the experiment, enriches the experimental teaching content of routing configuration in the network of Computer Engineering.

关键词:Cisco Packet Tracer;IPv4;三层交换机;VLAN间路由

Key words: Cisco Packet Tracer;IPv4;layer 3 switch;inter-VLAN routing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6)14-0219-03

0 引言

当前是信息化时代,每个行业都或多或少的涉及到了互联网,其实互联网正在逐渐将各个行业都融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正因为如此,网络技术人才需求量必定会伴随着网络技术应用面的扩大而增加。为此,我国很多高校纷纷开设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等相关专业,以培养更多的网络技术人才。相关文件中指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其中最重要的三个关键环节是实验、实训、实习,确保学生校外实习和校内学习的一致性。但是要想真正在短时间内建成与实际工作环境相一致的实训场所,还需要多方面的配合与支持,比如领导重视,资金投入,课程要求等,这些因素都会对最终成型的实训室产生重要影响。同时由于计算机网络设备的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因此高校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轻实践、重理论的问题,导致学生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无法同步提升。为解决上述问题,很多高校采用了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该软件是由Cisco公司开发的路由器、交换机仿真工具软件,不仅能够很大程度上的解决网络设备短缺的问题,还能够有效提高对交换机及路由器配置方法和命令的运用能力。Packet Tracer能轻松模拟出各种PDU的详细结构和数据流,不仅通俗易懂,而且简单易用,是一种良好的图像化交互方式。不仅如此,其simulation模式还能够完整呈现整个过程中各种协议数据包,十分有利于各种协议的原理以及运行过程的教学和学习,比真实设备更具优势。

1 IPv4与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原理的分析

1.1 IPv4

Internet 协议第四版(简称IPv4),也是第一个被广泛使用,构成现今互联网技术的基石的协议。1981年Jon Postel在RFC791中定义了IP,IPv4可以运行在各种各样的底层网络上。IPv4的基本特征是发送数据包前不建立连接,不使用任何开销来保证数据包送达和其运作与传送数据的介质无关。

1.2 VLAN技术

VLAN(虚拟局域网)是对连接到的第二层交换机端口的网络用户的逻辑分段,不受网络用户的物理位置限制而根据用户需求进行网络分段。一个VLAN可以在一个交换机或者跨交换机实现。VLAN可以根据网络用户的位置、作用、部门或者根据网络用户所使用的应用程序和协议来进行分组。基于交换机的虚拟局域网能够为局域网解决冲突域、广播域、带宽问题。由于在传统的以太网中,无论是交换式的以太网还是共享介质的以太网,所有的用户都在同一个广播域中,在这种状况下,不仅会将宝贵的带宽浪费,而且还会造成网络性能的降低,影响网络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但VLAN技术的出现有效弥补了这一问题,它能够将广播风暴控制在一个VLAN内部,划分VLAN后,由于广播域的缩小,网络中广播包消耗带宽所占的比例大大降低,网络的性能得到显著的提高。不同的VLAN之间的数据传输是通过第三层(网络层)的路由来实现的,因此使用VLAN技术,结合数据链路层和网络层的交换设备可搭建安全可靠的网络。

1.3 三层交换原理

三层交换也称IP交换技术,或者多层交换技术,它是相对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分组的高速转发。简单的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三层转发”。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的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一个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是一个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但它是两者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地把路由器设备的硬件及软件叠加在局域网交换机上。

2 仿真实验设计与实现

2.1 实验拓扑(图1)

2.2 拓扑图中交换机vlan的划分情况及相应的IP地址(表1)。

2.3 三层交机实现VLAN间路由实验的关键配置如下:

交换机SW1关键配置指令代码如下:

2.4 三层交机实现VLAN间路由实验关键部分结果(图2~图4)。

3 结论

本文采用Cisco Packet Tracer仿真软件实现拓扑搭建IPv4三层交换机实现VLAN间路由实验,在设备需求的逐年递增,实验资源越来越难满足高效率、高质量的教学要求,通信产品更新换代快,购买硬件实验设备成本高。全新的教学模式不仅促进了学习积极性,也极大地提高了学习效果和学习效率,从而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真正实现教、学、做一体化的高职教学模式。

参考文献:

[1]regis Desmeules[加], Cisco IPv4 Self-study Implementing Cisco IPv4 Networks(IPv4)[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第14篇

网络隔离技术的目标是确保把有害的攻击隔离,在可信网络之外和保证可信网络内部信息不外泄的前提下,完成网间数据的安全交换。网络隔离技术是在原有安全技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弥补了原有安全技术的不足,突出了自己的优势。

隔离技术的发展历程

网络隔离,英文名为Network Isolation,主要是指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可路由的网络(如:TCP/IP)通过不可路由的协议(如:IPX/SPX、NetBEUI等)进行数据交换而达到隔离目的。由于其原理主要是采用了不同的协议,所以通常也叫协议隔离(Protocol Isolation)。1997年,信息安全专家Mark Joseph Edwards在他编写的《Understanding Network Security》一书中,他就对协议隔离进行了归类。在书中他明确地指出了协议隔离和防火墙不属于同类产品。

隔离概念是在为了保护高安全度网络环境的情况下产生的;隔离产品的大量出现,也是经历了五代隔离技术不断的实践和理论相结合后得来的。

第一代隔离技术——完全的隔离。此方法使得网络处于信息孤岛状态,做到了完全的物理隔离,需要至少两套网络和系统,更重要的是信息交流的不便和成本的提高,这样给维护和使用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第二代隔离技术——硬件卡隔离。在客户端增加一块硬件卡,客户端硬盘或其他存储设备首先连接到该卡,然后再转接到主板上,通过该卡能控制客户端硬盘或其他存储设备。而在选择不同的硬盘时,同时选择了该卡上不同的网络接口,连接到不同的网络。但是,这种隔离产品有的仍然需要网络布线为双网线结构,产品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

第三代隔离技术—数据转播隔离。利用转播系统分时复制文件的途径来实现隔离,切换时间非常之久,甚至需要手工完成,不仅明显地减缓了访问速度,更不支持常见的网络应用,失去了网络存在的意义。

第四代隔离技术—空气开关隔离。它是通过使用单刀双掷开关,使得内外部网络分时访问临时缓存器来完成数据交换的,但在安全和性能上存在有许多问题。

第五代隔离技术—安全通道隔离。此技术通过专用通信硬件和专有安全协议等安全机制,来实现内外部网络的隔离和数据交换,不仅解决了以前隔离技术存在的问题,并有效地把内外部网络隔离开来,而且高效地实现了内外网数据的安全交换,透明支持多种网络应用,成为当前隔离技术的发展方向。

隔离技术需具备的安全要点

要具有高度的自身安全性 隔离产品要保证自身具有高度的安全性,至少在理论和实践上要比防火墙高一个安全级别。从技术实现上,除了和防火墙一样对操作系统进行加固优化或采用安全操作系统外,关键在于要把外网接口和内网接口从一套操作系统中分离出来。也就是说至少要由两套主机系统组成,一套控制外网接口,另一套控制内网接口,然后在两套主机系统之间通过不可路由的协议进行数据交换,如此,既便黑客攻破了外网系统,仍然无法控制内网系统,就达到了更高的安全级别。

要确保网络之间是隔离的 保证网间隔离的关键是网络包不可路由到对方网络,无论中间采用了什么转换方法,只要最终使得一方的网络包能够进入到对方的网络中,都无法称之为隔离,即达不到隔离的效果。显然,只是对网间的包进行转发,并且允许建立端到端连接的防火墙,是没有任何隔离效果的。此外,那些只是把网络包转换为文本,交换到对方网络后,再把文本转换为网络包的产品也是没有做到隔离的。

要保证网间交换的只是应用数据 既然要达到网络隔离,就必须做到彻底防范基于网络协议的攻击,即不能够让网络层的攻击包到达要保护的网络中,所以就必须进行协议分析,完成应用层数据的提取,然后进行数据交换,这样就把诸如TearDrop、Land、Smurf和SYN Flood等网络攻击包,彻底地阻挡在了可信网络之外,从而明显地增强了可信网络的安全性。

要对网间的访问进行严格的控制和检查 作为一套适用于高安全度网络的安全设备,要确保每次数据交换都是可信的和可控制的,严格防止非法通道的出现,以确保信息数据的安全和访问的可审计性。所以必须施加以一定的技术,保证每一次数据交换过程都是可信的,并且内容是可控制的,可采用基于会话的认证技术和内容分析与控制引擎等技术来实现。

要在坚持隔离的前提下保证网络畅通和应用透明 隔离产品会部署在多种多样的复杂网络环境中,并且往往是数据交换的关键点,因此,产品要具有很高的处理性能,不能够成为网络交换的瓶颈,要有很好的稳定性;不能够出现时断时续的情况,要有很强的适应性,能够透明接入网络,并且透明支持多种应用。

网络隔离的关键点

网络隔离的关键是在于系统对通信数据的控制,即通过不可路由的协议来完成网间的数据交换。由于通信硬件设备工作在网络七层的最下层,并不能感知到交换数据的机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控性、抗抵赖等安全要素,所以这要通过访问控制、身份认证、加密签名等安全机制来实现,而这些机制的实现都是通过软件来实现的。

因此,隔离的关键点就成了要尽量提高网间数据交换的速度,并且对应用能够透明支持,以适应复杂和高带宽需求的网间数据交换。而由于设计原理问题使得第三代和第四代隔离产品在这方面很难突破,既便有所改进也必须付出巨大的成本,和“适度安全”理念相悖。

隔离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

数据交换技术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软交换技术下一代网络 LTE 网络技术 交换技术 开放协议

中图分类号:F224文献标识码: A

一.引言

传统的PSTN网络是建立在TDM之上的,网络提供给客户的各项功能都需要交换机的支持,业务处理和管理控制都是通过交换机来实现。如果需要增加新业务,既要修订标准又要改造交换机,导致新增业务需要较长时间。为实现新业务需求,需要在网络中建立公共业务平台,将业务提供和呼叫连接分开,由智能网(IN)完成业务提供,而由交换机完成呼叫连接。采用此种模式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业务处理能力,同时也缩短了业务提供时间。业务分离,承载出现多样化,为确保承载连接和呼叫控制进一步分离,就需要导入软交换技术,通过软交换技术在媒体层、传送层、业务层和控制层的作用,将业务和控制分类,实现最终目的。

二. 软交换技术概述。

1.软交换的概念。

软交换又称为呼叫AGENT、呼叫服务器或媒体网关控制。其最基本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或网元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会话、拆除会话)、信令互通(如从7号信令到IP信令)等。这种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使业务提供者可以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转移。这一分离同时意味着呼叫控制和媒体网关之间的开放和标准化,为网络走向开放和可编程创造了条件和基础。

2.软交换技术的发展。

软交换的概念最早起源于美国。当时在企业网络环境下,用户采用基于以太网的电话,通过一套基于PC服务器的呼叫控制软件(CallManager、CallServer),实现PBX功能(IPPBX)。对于这样一套设备,系统不需单独铺设网络,而只通过与局域网共享就可实现管理与维护的统一,综合成本远低于传统的PBX。由于企业网环境对设备的可靠性、计费和管理要求不高,主要用于满足通信需求,设备门槛低,许多设备商都可提供此类解决方案,因此IP PBX应用获得了巨大成功。受到IP PBX成功的启发,为了提高网络综合运营效益,网络的发展更加趋于合理、开放,更好的服务于用户。业界提出了这样一种思想:将传统的交换设备部件化,分为呼叫控制与媒体处理,二者之间采用标准协议(MGCP、H248)且主要使用纯软件进行处理,于是,SoftSwitch(软交换)技术应运而生。

三.下一代网络LTE概述。

1.LTE概念。

LTE是3GPP在2005年启动的新一代无线系统研究项目。LTE采用了基于OFDM技术的空中接口设计,目标是构建出高速率、低时延、分组优化的无线接入系统,提供更高的数据速率和频谱利用率。整个系统由核心网络(EPC)、无线网络(E-UTRAN)和用户设备(UE)3部分组成,(见下图一)。其中EPC负责核心网部分;E-UTRAN(LTE)负责接入网部分,由eNodeB节点组成;UE指用户终端设备。系统支持FDD和TDD两种双工方式,并对传统UMTS网络架构进行了优化,其中LTE仅包含eNodeB,不再有RNC;EPC也做了较大的简化。这使得整个系统呈现扁平化特性。系统的扁平化设计使得接口也得到简化。其中eNodeB与EPC通过S1接口连接;eNodeB之间通过X2接口连接;eNodeB与UE 通过Uu接口连接。

(图一,LTE系统网络架构图)

2. LTE技术的发展。

LTE项目是近两年来3GPP框架内为了应对WiMAX等通信技术的挑战于2005年年底紧急启动的规模庞大的新技术研发项目。作为3G向后的演进,LTE得到了各大通信企业、高校和通信研究机构的广泛关注与参与。它采用OFDM和MIMO作为无线网络演进的唯一标准,大大改进并增强了3G的空中接入技术。数据传输能力方面,在20MHz频谱带宽下能够提供下行100Mbit/s与上行50Mbit/s的峰值速率,同时,改善了小区边缘用户的性能,提高小区容量和降低系统延迟。与3G甚至HSPA相比,LTE在高数据速率、分组传送、延迟降低、广域覆盖和向下兼容等方面都更具技术优势。

四.软交换技术在下一代网络LTE中的应用。

下一代网络NGN是业务驱动的网络,通过业务与呼叫控制分离以及呼叫控制与承载业务分离实现相对独立的业务体系,使业务真正独立于网络,灵活有效地实现业务的提供。用户可以自行配置和定义自己的业务特征,不必关心承载业务的网络形式以及终端类型,使业务和应用的提供有较大的灵活性,从而满足用户不断发展、更新业务的需求。也使得网络具有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和竞争力。同时,下一代网络是基于统一协议的分组式网络。现有的通信网络,无论是电信网、计算机网还是有线电视网,都不可能单独作为信息基础设施,但近几年IP的发展使人们开始认识到:各种网络都将最终汇合到统一的IP网络,即三网融合。各种以IP为基础的业务能在不同的网上实现互通,IP协议成为各个通信网都能够接受的通信协议,从技术上为NGN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软交换是下一代网络的控制功能实体,为下一代网络提供具有实时性要求的业务呼叫控制和连接控制功能,是下一代网络呼叫与控制的核心。软交换技术,是NGN体系结构中的关键技术,其核心思想是硬件软件化,通过软件来实现原来交换机的控制、接续和业务处理等功能,各实体间通过标准化协议进行连接和通信,便于在NGN中更快地实现各类复杂的协议,更方便地提供业务。软交换设备是多种逻辑功能实体的集合,提供综合业务的呼叫控制、连接以及部分业务功能,是NGN中语音/数据/视频业务呼叫、控制、业务提供的核心设备。

基于SRVCC 网络技术,LTE 核心网络的MME 与现网软交换MSC Server 之间要建立基于IP 的信令接口Sv 接口。该接口在用户从LTE 无线网络向GSM/WCDMA 漫游时由用户终端触发PS 到CS的语音业务切换。 终端用户在原LTE 网络下的承载可能除了有基于GBR(Guaranteed Bit Rate)的语音承载外,还可能同时有非GBR 的数据承载, 在网络和终端具备条件的情形下也要进行相应的处理。在目标网络GSM 或WCDMA 支持和终端手机支持的情况下,SRVCC 的切换同时可能伴随PS 到PS的切换。 PS 到PS 的切换要涉及到网络的S3/S4 接口或Gn 接口; 同时进行PS 到PS 的切换可使得在LTE 网络如Web 浏览的数据业务在目标网络中保持连续。

基于3GPP 网络技术规范和GSMA 运营商企业联盟IR.92 技术规范,IMS MMTel 是2G/3G 移动网络进一步演进并在LTE 时代提供多媒体语音业务的关键网络技术;IMSMMTel 是保证运营商在下一代网络业务运营中处于主导地位的关键。运营商在现网的网络建设中应积极推进和部署IMS 的网络建设。运营商在现网的网络建设中,在网络IP 化建设的基础上,基于移动网络的设备演进能力,积极的推进网络软交换系统与IMS 系统的设备功能融合,例如进行MGCF 与MSCServer 的功能融合,IM-MGw 与软交换MGw 融合, 推进SIP-I 技术的网络部署;从而简化IMS 与现网组网的复杂度,加快IMS 的网络应用步伐。 在LTE 网络部署的同时,在IMS MMTel 成熟的区域部署SRVCC 的网络应用解决LTE 覆盖不连续问题。 分析和准备CSFB 的网络技术应用。在现网的网络建设中,在现有的软交换系统中部署SGs 网络互通接口,以确保用户语音业务的应用。

五. 软交换技术的过度策略。

软交换又称为呼叫AGENT、呼叫服务器或媒体网关控制。其最基本的特点和最重要的贡献就是把呼叫控制功能从媒体网关中分离出来,通过服务器或网元上的软件实现基本呼叫控制功能,包括呼叫选路、管理控制、连接控制(建立会话、拆除会话)、信令互通(如从7号信令到IP信令)等。这种分离为控制、交换和软件可编程功能建立分离的平面,使业务提供者可以自由地将传输业务与控制协议结合起来,实现业务转移。这一分离同时意味着呼叫控制和媒体网关之间的开放和标准化,为网络走向开放和可编程创造了条件和基础。下一代网络(NGN)是一个建立在IP技术基础上的新型公共电信网络,它将话音、数据、视频等多种业务集于一体。建设下一代网络是电信竞争的需要。随着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电信市场的逐步开放,电信业的一个最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业务运营和网络运营的分离,由网络运营商提供可靠、高效的基础承载平台,由业务提供商提供各种应用,他们与设备制造商三足鼎立,共同推动了电信业的繁荣和进步。软交换技术是下一代网络的核心技术,软交换思想吸取了IP、ATM、IN和TDM等众家之长,形成分层、全开放的体系架构,作为下一代网络的发展方向,软交换不但实现了网络的融合,更重要的是实现了业务的融合。

从网络角度看,通过软交换机结合媒体网关和信令网关,跨接和互连电路交换网与分组化网,尽管两个网仍基本独立,但业务层已实现基本融合,可统一提供管理和加快扩展部署业务。当数据业务逐渐成为网络的主流业务时,可以考虑将电路交换网上的电话业务逐渐转移到分组化网上来,最终形成一个统一的融合网。这种网络演进思路的基点在于网络和业务的融合,不在于节点的融合,它允许不同的网按照各自最佳的方向独立演进,不受限于节点结构,是最适合于像中国电信这样的传统运营商的网络演进策略。据国外统计数字估计,在8年内一个不投资在软交换的运营商的利润将比投资在软交换上的运营商少50%。当然,软交换技术还在发展和完善过程之中,会有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但作为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已经获得业界的认同。软交换的切入点将随网络运营商的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差异。通常是从长途局和汇接局开始,再进入端局和接入,然后扩展到多媒体应用和3G网络。当然,不同的运营策略将有不同的切入点优先次序,但最终都是提供一个完整的端到端的解决方案,完成从电路交换网向分组化网的过渡。软交换不仅适合于新兴的电信运营商,也同样适合于传统的老牌电信运营商,都可以完成从电路交换网向分组化网的过渡。

六.结束语

软交换技术缩短了业务提供的时间,有利于高效服务。在下一代网络LTE中,利用软交换技术的特点,便于打造高质量服务,利用复杂的技术,解决通信难题,有利于移动通信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 周巍Zhou Wei 软交换技术应用价值分析[期刊论文] 《邮电设计技术》 -2007年10期

[2]熊蔚 高胜保 软交换技术应用与管理探讨 [期刊论文] 《电信技术》 -2007年3期

[3]岑建雄 软交换技术应用浅谈 [期刊论文] 《科海故事博览·科教创新》 -2009年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