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范文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范文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范文第1篇

1.教学计划设置。在我院近五年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计划中,顶岗实习的总学时为360学时,一般安排在第六学期的第一至十八周。实际执行是从第五学期的第十三周开始到第六学期毕业前结束,期间包括第五学期的第十三至十九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大大超过了半年的时间要求,不仅符合建筑工程施工生产周期较长的特点,而且可以帮助学生针对具体岗位工作的内容,从岗位实践中探讨毕业设计(论文)课题,将专业理论知识综合应用于工程实践中,从而提高毕业设计(论文)和顶岗实习的质量。

2.学生实习岗位分布。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学生的顶岗实习岗位与毕业后的职业岗位基本一致,主要是工程施工一线的施工员、质检员、材料员、造价员、资料员和监理员等,学生顶岗实习的单位也就集中在施工企业和少数的监理企业。而建筑工程的单件性、固定性和施工生产的流动性,又决定了学生顶岗实习的地点遍布全国各地及不同的施工现场。在长达八个月的时间里,许多学生的实习岗位还会因工程的进展、岗位的适应性、毕业就业等原因发生变动。

3.顶岗实习质量分析。尽管在前五个学期里学生经历和接受了实践教学环节的训练,但在刚刚进入顶岗实习初期,多数学生仍感到十分迷茫,导致学生实际进入岗位角色的时间滞后,同时,面对施工现场艰苦恶劣的工作环境,较大的工作强度和压力,吃苦耐劳精神和自我约束力的欠缺,企业待遇的不平衡,在岗实习的学生往往频繁地调换实习岗位,导致学生实际顶岗实习的时间并未得到保障。因此,对离校顶岗实习的学生,指导老师、班主任、辅导员一般采取电话、短信、飞信、QQ、邮件等方式进行联系,检查并指导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但较长的实习时间(含寒假、春节),分散的实习地点,学生实习场所、通信方式的变更,实习人数的逐年增多(全系07级在外顶岗实习学生约370人),给顶岗实习的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目前考查学生顶岗实习效果的依据,主要是顶岗实习结束学生提交的顶岗实习日志、顶岗实习报告、实习单位的实习鉴定、毕业设计(论文)及顶岗实习学生被实习单位录用的比例。在近几届毕业的学生中,能够完成实习全过程实习日志的学生寥寥无几,而实习日志中能够全面反映当天实习地点、工作内容、实习体会、工程中的技术难题及处理方法等内容的也不多。毕业设计(论文)的选题、内容、格式、进度也因各种主客观原因达不到规定要求,甚至出现雷同、抄袭等现象,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评定时,会因学生的毕业就业而降低要求,学生浑水摸鱼,侥幸过关,学生严谨治学、踏实工作、不畏困难、勇于探索的精神不断缺失,职业素养不断下降,因而,顶岗实习学生被实习单位录用的比例仅有20%左右。

二、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建议

1.创新校企合作机制,建立稳定的校外顶岗实习基地。建立互动双赢和可持续发展的校企合作关系,是建立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的前提。例如我校可利用省示范院校、省特色专业、省优秀教学团队、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教育环境、专业师资的优势,为企业“量身打造”符合企业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解决企业技术、管理、经营方面的难题,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使企业实现其经济和社会效益的增长。另一方面,企业与学校通过共建专业、共同开发课程、共建实习基地、共同开展应用研究与技术服务等,使学校分享企业资源,实现学校人才培养、技术研究、社会服务的三大职能。只有这样,才能改变由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教师依靠个人社会关系建立校企“私下”合作的现状,使学校与企业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战略合作伙伴,为学生的顶岗实习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2.建设校内外“双师型”教师队伍,加强顶岗实习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学生对顶岗实习所持有的态度、对专业理论知识掌握及灵活运用的熟练程度,指导老师的悉心指导也同样重要。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必须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才能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另一方面,尽管在职专业教师中取得国家建筑业执业资格的人数十分可观,但他们实际工作经历有限,或者离开实际工作岗位的时间已久,很难胜任指导学生顶岗实习这一“双师型”教师的角色,而通过校企合作聘请的行业、企业专家作为兼职教师,真正亲临一线指导学生顶岗实习的到位率也较低。因此,把“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高职院校内涵建设、专业建设的重点之一,加快、加大建设的进度、强度,实实在在地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在职教师积极主动去企业锻炼,了解行业发展的最新动向,逐步培养他们的实际工作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教学能力。同时,建立更广泛的校外兼职教师资源库,组建“校企互通、动态组合”的兼职教师队伍,让企业的能工巧匠真正走进课堂,不断提高其教学能力,并支持他们取得高校教师资格证书,从而保证校内外“双师型”教师对学生顶岗实习的参与度,做好学生顶岗实习的指导,实现企业、学校和学生的三赢。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范文第2篇

建立闭环反馈的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闭环反馈的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是保障顶岗实习教学质量,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1.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应该是各系部、各专业的常设机构。学校参与人员建议系部领导牵头,涵盖专业辅导员、专业骨干教师等;参与企业应是与学院建立长期、稳定顶岗实习合作关系的、能够包含机械类专业主要工作岗位的多家代表性企业。企业参与人员建议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中负责高校招聘的人员牵头,包含企业指导实习人员;家长和学生代表应结合顶岗实习实际情况,在实习人数较多的企业中选取,并要求其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

2.制订顶岗实习管理文件。明确学生顶岗实习教学工作流程与成绩评定的管理方法,规范顶岗实习企业兼职教师和学院专职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加强顶岗实习的安全教育,并针对顶岗实习学生组织管理制定相关文件,进行具体规范与要求。

3.构建操作性强的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制度。系部提供顶岗实习学生名册,分各专业召开顶岗实习学生专题会议,具体落实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工作,包括学生业余时间和宿舍管理、实习现场管理、学生健康心理咨询和辅导等。

规范顶岗实习教学工作程序

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一般应该包含毕业论文撰写环节,毕业论文和顶岗实习任务同时开展,专业要求毕业论文内容和顶岗实习内容相关,对于较难实现的,也可以由指导教师指定题目。学生在实习中注意观察,找到论文写作的方向,搜集资料,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完成论文,这样可以使论文避免抄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论文质量。

(一)学生在顶岗实习期开始前应完成以下工作

1.接受学院系统、全面、仔细的顶岗实习培训。通过培训,弄清顶岗实习开展的步骤、方法、要求等,每名学生都应明确实习的全局性安排、时间进度及上交材料的要求。2.完成并上交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协议格式由学院或系部统一制定。学生自行打印后,填写自己信息,与所在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如多人在同一企业实习,可集中填写后与企业签订1份协议,完成后上交指导教师。3.领取学生顶岗实习手册。学生顶岗实习手册由学院统一印制,每名学生离校前领取一本。手册主要内容包括顶岗实习基本信息、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结、实习考核与评价等。

(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结束后应上交以下材料

1.完成顶岗实习手册。填写顶岗实习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联系方式和实习企业的基本情况、实习主要任务等;按实际实习时间完成顶岗实习周记;撰写顶岗实结报告;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习指导教师填写实习考核与评价等内容。2.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要求符合学院或者系部制定的要求。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范文第3篇

一、 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一)毕业论文偏离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

由于指导教师教学实训任务重,没有太多精力投入到毕业论文的指导当中,且很多教师没有企业工作经历,难以指导学生写出理论联系实际、能指导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中出现故障的高水平毕业论文。

(二)选题不当

选题盲目追求理论的前沿性,忽略了高职学生自身的实际水平,缺乏明确的研究对象,与所学专业及岗位需求结合不紧密,不能充分体现高职学生的专业特长,脱离顶岗实习,缺乏实用性、岗位性,有悖于人才培养方案的要求和高职人才培养目标。

(三)内容粗糙,格式不当

由于高职学生写作毕业论文时间和顶岗实习时间重叠,没有太多的精力花在毕业论文上,致使论文资料准备不足,生搬硬套,论点不明,论据不足,逻辑性缺乏。相当一部分同学在做毕业论文时应付了事,格式五花八门,不符合规范性要求。

(四)态度不端正,抄袭严重

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进行论文撰写时,态度不端正,以各种理由消极地对待这项工作,抄袭拼凑,敷衍了事。

(五)对毕业论文重视程度不够

高职院校尽管出台了毕业生毕业前需写毕业论文的规定,但没有统一的标准,对毕业论文要求不如顶岗实习那么严格,且指导老师平时教学与科研任务较重,每位老师应对十多位学生的毕业论文指导,有些力不从心,因此就放松了对学生毕业论文的持续认真的指导;系部对指导老师的管理以及对毕业论文的选题质量、规范性要求和答辩质量也是要求不严,过于放任。

二、 印刷媒体技术专业毕业论文环节改革与实践

(一)加强毕业论文的规范管理,做好毕业论文管理模式顶层设计

一是加强学院、系部、指导教师对毕业论文的三级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鉴于毕业论文环节对高职学生在综合实践能力提升中的重要作用,学院应建立毕业论文质量保障体系,规范系部管理,严格指导老师职责,明确规定,对毕业论文答辩不合格的学生暂缓发放毕业证,直至毕业论文通过。在毕业论文写作之前,系部可以组织专家、教授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应当遵循的规范、写作流程、写作技巧做详细讲解;对毕业论文的选题、开题报告、资料收集、论文大纲、论文撰写和答辩环节进行培训,明确各环节的质量标准,强化指导老师的责任意识和指导力度,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

二是做好毕业论文管理模式的顶层设计。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不能生搬硬套普通本科院校的模式,其内容应契合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紧扣顶岗实习的工作流程、岗位要求,将毕业论文内容与实习岗位上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紧密结合起来,突出职业教育过程的实践性、职业性。

(二)先定岗再选题的高职毕业论文改革措施

结合高职教育实践性、岗位性的要求,笔者所在学院印刷媒体技术专业采用先安排学生到企业顶岗实习,确定岗位后,指导教师根据这些学生所在的岗位进行选题指导,强化了毕业论文选题与顶岗实习岗位相结合的针对性。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绝大多数是大中型印刷包装企业,印刷包装企业生产流程分为印前、印中、印后加工三个大环节。专业教研室根据专业教师在三个方向钻研深度的不同,在各自熟悉的领域指导学生结合岗位实践完成毕业论文。

(三)与岗位实践相结合的高职毕业论文改革措施

系部应明确要求印刷媒体技术专业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内容,必须将顶岗实习过程中遇到的典型问题、常见故障、解决方案选择其一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和探讨。一方面,通过生产中工人师傅对问题的发现、故障的排除增加自己的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加强学习,查阅资料,与工人师傅探索其他的解决办法,指导生产实践,提高毕业论文的实践性、岗位性、实用性。

(四)毕业论文答辩改革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范文第4篇

论文关键词:顶岗实习;教学质量;数控技术专业

顶岗实习是指学生前五学期以文化课学习、专业基础理论学习及校内实训为主,第六学期在企业操作岗位上真刀真枪地磨练,使理论知识在实践操作中融会贯通,实践技能在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得以提升,进而形成培养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养的教学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生产运作,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下完善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为学生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但事实上,不少学校的顶岗实习被异化成简单劳动或初级打工,对顶岗实习过程疏于管理和指导,甚至出现学校与接纳实习的企业两不管的“放羊”状态。实践证明,顶岗实习在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对它进行科学设计、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关键,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需要不断进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现阶段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

1.学校对顶岗实习管理工作不够完善

对顶岗实习教学环节认识不到位,重视程度不够。认为顶岗实习是一个走过场的环节,学生一旦“进厂实习”,学校就“卸了担子”,不用再去操心,只要不出安全事故即可万事大吉,放松了管理。事实上,顶岗实习期间,学生既是学校的学生,同时又是企业的员工,因而学校应与接纳实习的企业及时沟通,加强管理,学校绝对不能懈怠,不负责任。

对顶岗实习单位选择缺乏专业性。顶岗实习作为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其目的是学生到实习现场参与一定的实际工作,通过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生产上的实际问题,获取独立工作的能力,在专业技术方面得到全面锻炼。所以在联系顶岗实习企业时必须对实习单位条件、实习环境、内容能否到达实践教学的要求严格把关。那种认为能联系上一个顶岗实习企业已经很不错了、饥不择食的做法不但达不到学校设计的教学目的,还会使学生对实习失去兴趣,从而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

对顶岗实习学生的监管缺失。顶岗实习单位的安排有两种形式,一是学校统一安排,二是学生自己找单位。学校统一联系顶岗实习企业好于学生自己联系的实习单位,这是因为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条件差,地点分散,学校对学生的管理只能是巡点或者是远程指导,并不能很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实习中出现的问题;其次,在调研中发现部分通过自主落实实习单位的学生根本没有到实习单位报到,最后通过各种不正当关系获得了实习证明资料,使顶岗实习徒有其名,质量无从谈起。

2.企业对学生顶岗实习过程指导不力

大部分企业以“准员工”的身份招收实习生后,常常只是安排两周时间岗前培训,然后将学生充实到生产第一线,开始从事生产劳动。企业只关注他们能为企业创造多少产值,而对于他们业务学习、技能提升、思想生活等方面问题却无人问津。企业为了保障自身运转及利益,不可能让大批学生进行轮岗,把他们长期安排到流水线上做操作工,这样一来学生觉得顶岗实习是白白浪费时间,学不到什么。而学校迫于难找实习单位,只能被动接受企业的安排,明知学生成年累月做“流水”根本学不到技能却无可奈何,最终伤害了学生。

3.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严重缺失

学生对顶岗实习期望值过高,不愿从事简单的生产。对企业待遇斤斤计较,尤其是同工种津贴待遇与工人差距较大时,认为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对工作失去兴趣,表现在实习中工作不积极、不配合等。其次是顶岗实习期间游山玩水,追求安逸的生活,怕吃苦,眼高手低,面对艰苦的实习条件和环境不是迎难而上,而是知难而退。以自我为中心,不考虑企业方面的实际状况,稍不随意就要求企业调岗,达不到自己目的就离岗返校等。

二、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策略

1.有条件地选择顶岗实习单位,实现顶岗实习与就业相结合

我院牵头组织的陕西装备制造业职业教育集团和陕西省机械工程学会数控及自动化分会为学生顶岗实习单位的选择提供了良好的企业资源。我们选择了生产水平和管理水平较高、技术力量较强、生产任务较饱满的名牌大中型企业和有成长性的高新技术企业作为数控技术专业顶岗实习的单位。在第五学期一开始就邀请这些企业到学校召开校企见面会,企业与学生“双向选择”签订就业协议或顶岗实习协议,对优秀学生企业优先签订就业协议,对一般学生先签订顶岗协议,然后通过顶岗实习过程中的表现决定是否签订就业协议。对签订协议的学生有针对性地安排校内上岗前培训,这样使学生在校实习期间就能得到与未来的工作岗位一致的实践培训机会,使学生尽快适应顶岗实习。而对多次面试被淘汰的学生,学校及时进行有针对性地辅导,重新推荐合适的顶岗实习单位。 转贴于

2.优化顶岗实习内容,制订顶岗实习课程标准

顶岗实习之所以处于放任状态,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缺少顶岗实习教学实施方案是最主要的原因之一。在实习过程中没有具体的岗位职业要求,缺少明确的技能、知识、素质教学目标,顶岗实习中工学相脱离,学生把自己当成普通员工,只知道工作,不知道学习。工余时间学生无所事事,放任自流。针对这种情况,我院数控技术专业首先明确了学生顶岗实习岗位是数控设备操作岗位或其他相关岗位。学院指导教师与企业一起研究制订顶岗实习计划和实习期应完成的学习任务,并对顶岗实习岗位特点及每个岗位技能、知识、素养(安全、操作规程等)提出具体的要求。有了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从而改变了学生顶岗实习中只做不学的现状,实现了工与学的有机结合。

3.顶岗实习应由校企联合指导,强调学院指导教师在顶岗实习中的管理责任

顶岗实习应由校企联合指导。企业兼职指导教师主要以技能指导为主。学院指导教师在学生顶岗实习过程中应该担负起更多监督和管理职责,他们要和企业协商妥善安排学生顶岗实习的内容、场合、方式;让学生带着学习任务或毕业设计项目进入实习岗位,避免学生到流水线上当操作工;监督学生严格按照实习计划有步骤地完成既定的顶岗实习学习任务;定期到学生工作岗位了解情况,保障学生的各项合法权益;不断掌握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思想动态,及时与学生沟通,做好思想教育工作;为学生排忧解难,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4.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论文)相结合

顶岗实习严重地冲击着传统校内毕业设计(论文)教学方式。那种封闭式、脱离实际、空对空的毕业设计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为此,我院从2010年开始就数控技术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结合毕业设计教学工作进行了改革,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毕业设计(论文)课题通常由企业指导教师结合企业生产实际提出,也可由实习学生在参加一定时间的顶岗实习后,根据专业兴趣和职业发展及顶岗实习内容提出。毕业设计(论文)的课题内容应以企业行业面对的实际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注重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训练。毕业设计(论文)指导以企业兼职教师指导为主、学院专业教师为辅双方共同指导。这样一来吸纳了校企双方的优势,利用了校企双方在人力、课题选择等方面的优势,形成了“1+1﹥2”的效应。

5.加强“校中厂”和实训基地建设,破解实习岗位不足的难题

所谓“校中厂”顶岗实习模式,就是利用校办工厂和实训基地设备为学生提供专业技能顶岗实习岗位,完成企业一部分生产任务。我院校办工厂在国内同类院校规模最大,能同时容纳400名学生实习,生产的数控磨床系列产品销往国内外各地。最近几年学院又重点加大了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投入建设,先后购置了电火花加工、线切割、数控车削中心、数控多轴加工等设备,能同时提供四个班学生实习。充分利用校办工厂和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设备资源优势,与华星无线电器材厂合作,为该厂完成了固定导轨零件的加工生产任务。利用数控技术专业实训基地高档4轴、5轴数控加工设备以及师资力量为企业及时完成生产任务提供了帮助,取得了企业的充分信任。今年初该企业又明确提出派出技术人员并提供刀具和专用夹具与学院数控技术实训基地合作加工特殊零件和异形零件。通过“校中厂”和实训基地解决了企业人力资源和高精度设备严重不足的问题,同时又破解了学生在校期间顶岗实习的难题,达到了校企合作双赢的目的。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范文第5篇

摘要:顶岗实习是高职院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高职教育的特色所在。文章结合文秘专业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扩大顶岗实习基地规模、提升顶岗实习基地质量、挖掘顶岗实习基地功能、加强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健全顶岗实习基地管理体系和推进顶岗――就业一体化基地建设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文秘;顶岗实习;基地;建设

教育部《关于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促进高等职业院校毕业生就业的通知》指出:“高职院校要切实落实高职学生学习期间顶岗实习半年的要求,与合作企业一起加强针对岗位任职需要的技能培训,大力提升毕业生的技能操作水平,提高就业能力。”为贯彻这一指导方针,各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学生顶岗实习的途径和方法,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整体实习效果并不理想,有许多问题需要解决,其中顶岗实习基地的建设问题不容忽视。本文以高职文秘专业为例,针对秘书职业岗位的特点,根据秘书职业工作性质的要求,探索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生顶岗实习基地建设的问题。

一、高职文秘专业顶岗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高职文秘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文秘专业知识和良好的现代秘书素养,具备较强组织协调、语言表达、文书写作与处理能力,熟练操作各种办公设备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高职文秘专业不像理工科专业有很多个校内实训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可以实习,动手机会相对较少。文秘专业教师大多是从高校毕业后直接从事理论教学,实践经验相对欠缺。文秘专业学生在完成专业基础课程,掌握了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后进行顶岗实习,是提高学生实践技能的重要途径,是强化学生职业工作能力的必由之路。

高职文秘专业的大学生毕业后将成为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文的文员,从事文秘、档案等相关工作,学生必须具备未来职业岗位所需要的基本能力。顶岗实习可以促使学生认识社会,熟悉今后从事工作的氛围,学会融入环境,帮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更好地应用于工作实践,学会与人交流沟通,培养学生对实际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就业观,为就业做好心理准备,为实现毕业与就业的零距离对接奠定基础。

二、文秘专业顶岗实习基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顶岗实习质量难以保证。在文秘专业学生顶岗实习中,有的企业能够给学生提供适合的岗位进行实习,但一般都不愿让实习学生了解核心内容与行业机密,不让实习学生进入技能水平要求较高的关键岗位进行顶岗操作。如文秘专业实习学生只能从事一些简单的秘书工作,不能出席会议,不能接触文件,不能参与具体事务的办理,如此顶岗实习根本不能培养学生的实际工作能力,致使他们毕业后很难实现零距离上岗。而有的企业则只把学生当作廉价的劳动力,只提供一些待遇低、劳动强度大、岗位技术含量不高、甚至一些简单重复性的工作岗位,学生顶岗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岗位层次过低,实习只是流于形式,学生难以学到真正需要的专业技能,顶岗实习的培养目标难以实现。

2.顶岗实习基地不够稳固。现在高职院校文秘专业与实习单位缺乏经常性联系,其合作关系较肤浅、不稳定。一般仅限于企业提供岗位,学校安排学生顶岗实习,学生走走过场,企业和学校对学生顶岗实习都存在短期行为,没有形成长远的人才培养目标和校企合作机制,导致学生很难从顶岗实习中得到很好的历练。由于合作松散,则使双方渐行渐远,实习基地很不稳固。

3.顶岗实习基地利用率不高。文秘专业虽然建立了一些顶岗实习基地,但由于受到路途偏远、学生人数众多、基地作业场所等方面的限制及企业用人时间与学校教学时间矛盾等影响,顶岗实习基地大部分时间处于闲置状态,利用率不高,造成基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4.顶岗实习无法整建制进行。文秘岗位总数统计量较大,类别涉及范围较广,但个数单位内岗位数较少,总体呈现出“类广位多量少”的状态。这使得个数单位文秘岗位一次性很难容纳几十人,要能容纳几十人的单位,就不能满足专业对口。因此,文秘专业毕业生的顶岗实习只能采取分批、分散实习的方式,很难实行整建制顶岗实习,从而影响指导教师和学生的沟通,给校外实习管理和指导带来诸多不便,总体实习效果不理想。

5.顶岗实习基地管理松散。主要体现在学校把学生交给了顶岗实习单位就万事大吉,认为应该由实习单位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工作,有的根本不把顶岗实习看作教学的一部分,甚至一些顶岗实习地点没有带队教师,或者是带队教师不能从学生学习知识、技能、提高学生素质的角度来培养学生,只是一般看管,只要不出什么差错就行;而与学校合作的企业,以追求利益为原则,不把学生看作为顶岗实习的学生,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就干,不能胜任就走人。这使学生根本无法进行顶岗实习,有的中途就不辞而别,有的迫于学校压力勉强坚持到最后,有的嫌顶岗实习工资待遇太低,干脆跳槽,待到顶岗实习结束,学生所剩寥寥无几,使顶岗实习出现了非常尴尬的局面。

三、高职文秘专业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对策

1.扩大顶岗实习基地规模。由于文秘岗位个数单位需求量偏小,仅靠少量几个实习单位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高职文秘专业毕业生的顶岗实习问题。要想更多地提供顶岗实习岗位,就必须拥有数量可观的顶岗实习基地单位。因此,学校要动员各种力量,通过各种渠道建立广泛的顶岗实习“根据地”。如系里制定顶岗实习管理办法,让系部教师人人关心顶岗实习,人人参与顶岗实习,发动教师利用自己的社会关系,联系企业推荐学生等,为更多的文秘学生提供足够的顶岗实习空间和舞台。

2.提升顶岗实习基地质量。在规模扩张过程中,高职文秘专业顶岗实习基地要强调质量的提升。一方面,高职院校要每年甄选顶岗实习基地,尽可能选择技术先进、管理水平高、规模大、效益好的企业,淘汰不合适接洽基地,有意识留住优质基地;另一方面,必须注意基地布局合理,充分考虑到文秘专业特点、岗位对口、实习深入、锻炼到位等因素,保证学生顶岗实习的岗位既要符合企业岗位工作的需要,又要符合学生所学的专业和未来所从事的职业,只有这样才能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3.挖掘顶岗实习基地功能。高职文秘专业顶岗实习基地,除了着眼于解决高职文秘毕业生的顶岗实习问题外,还可挖掘出其他许多特殊而重要的潜能。实际上,只要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产学相长、共同发展”的原则,就能使顶岗实习基地大放异彩。比如针对高职院校教师有丰富的教学经验,但不熟悉具体工作岗位,没有实际工作经验,不能理论联系实际,动手能力不强的情况,我们可以同时把顶岗实习基地作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基地或教师的挂职锻炼基地;还可以通过举办“企业文化节”等活动平台,把顶岗实习基地作为学生企业文化的熏染基地;另外还可以把它作为新课题的研发基地;爱心助学基地;教育教学改革的信息反馈基地等,从而提高顶岗实习基地的利用率。

4.加强校企合作广度和深度。在基地建设过程中,要加强院系与基地单位联系的紧密程度、基地单位用人的重视程度以及彼此合作的广度和深度。高职文秘专业应与基地单位应坚持互补性、紧密性原则,保持联系的常态化。双方要勤于交流,长于接触,善于沟通,共同就人才的适用性、培养目标以及教改课题等提出规划,会商方案,协同作战,实现短距离、零距离的接触与合作。比如,一方面院系请企业管理者走进校园,了解文秘专业特点和学生特长,参与制订教育教学规程,举办企业制度、企业文化等方面讲座,共同研究教改适用方案,使企业成为人才培养的当事人;另一方面,院系主动登门,不是临时造访,而是了解企业的用人需求、所遇难题和企业发展远景,推介办学特色及其人才,在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的同时,建立、巩固和扩大顶岗实习基地的合作模式。

5.健全顶岗实习基地管理体系。学校要建立和完善顶岗实习院、系领导两级工作机构和制度,加强领导,提高认识,明确责任,强化顶岗实习管理;院系与企业要签订《校外实习基地协议书》,保证企业和学生的权益和义务,规范顶岗实习生实习工作;学生离校前,院系要与学生签订《顶岗实习管理协议书》,明确规定学生实习期间不得随意更换工作,遵守企业的相关规章制度,而且对于企业支付给学生的报酬也在协议书上明确规定;学校要与学生家长沟通,争取家长的理解和支持;学校投入经费,配备人力,保证每个实习基地都有企业指导教师,保证安排足够的校内教师对学生顶岗是进行全程管理,其中对集中人数多的实习基地,配备一名教师,学校发放课时津贴和补助,对人数较分散的实习基地,采用不定期回访制度,保障顶岗实习顺利进行。

6.推进顶岗――就业一体化基地建设。顶岗――就业一体化基地指具有一定规模并相对稳定的能够供学生参加顶岗实习,以实现学生与企业的密切联系,为企业选拔人才服务的具有顶岗和就业双重功能的基地。对于学生而言,顶岗――就业基地使学生将学到的理论和知识用于实践,感受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职业氛围,深入了解和体验相应职业的思维方式与工作技巧,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顺利实现社会角色的转变,从而解决就业时面临缺乏社会经验的难题,为今后的就业打下良好基础。对于企业而言,通过接纳学生实习,企业可以全面、真实地了解学生,对在实习期间动手能力、处事态度等方面表现优秀的实习生,在其自愿的前提下,毕业后接纳为正式员工,从而最大限度地避免人才引进上的失败,避免企业的损失。对于学校而言,学生经过半年到一年的顶岗实习,达到企业员工标准,实习结束后,由企业录用,很好地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确保了出口畅通。因此,推进顶岗――就业基地建设,既为企业量身定做适用性人才,又为毕业生解决了寻求职业岗位的后顾之忧,是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合作共赢的利好方式。

总之,高职文秘专业顶岗实习基地建设,必须坚持兼顾规模、质量和效能的原则,把内涵发展与规模扩张紧密结合起来,既重视保持高职文秘顶岗实习基地的一定数量,又注重实效,注重内在质量,给高职文秘毕业生提供较为合适的顶岗实习岗位,使其在顶岗实习中得到真正的锻炼并获得一定的发展机会。同时,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和完善管理制度,确保顶岗实习落到实处,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水平的提高,在此基础上,积极推进顶岗――就业基地建设,切实解决学校、企业、学生的实际问题,从而更好地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

参考文献:

[1] 彭汉庆.高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教学化的若干思考[J].

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2] 张爱梅.高职文秘专业顶岗实习问题与对策探微[J].新

课程研究,2010,(10)(中旬).

[3] 马斌.简论高职就业基地拓展的路径[J].宁波职业技术

学院学报,2007,(8).

[4] 席敦芹.以高职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顶岗实习质量[J].

山东纺织经济,2010,(9).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岗位实习;多学期、五段式;职业能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2)08-0040-02

岗位实习(或称顶岗实习)作为提高学生技能的重要实践教学形式,越来越受到高职院校的重视。国内高职院校岗位实习的模式主要有:(1)“411”模式:4个学期校内学习,1个学期岗位实习,实习回校后再安排1个学期的培训提高;(2)“2+1”模式:在校学习2年,第3年到专业对口的企业实习3~6个月,然后由学校统一安排就业;(3)“l+l+l”模式:第1年在校内学习基础知识,第2年在校内实习实训,最后一年在企业进行就业性实习。

岗位实习是由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参与的,其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给岗位实习的管理和监控带来了不小的难度。由于多种因素,我国很多高职院校在岗位实习的方案设计上,没有从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上做深入的思考和探索,普遍存在实习目的简单、模式单一、组织形式不科学、实习管理制度不健全、实习评价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往往导致实习效果不理想。如何探索出一种既有理论支撑,又具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岗位实习新模式,成为职教界关注的课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很多高职院校对多学期、分段式岗位实习模式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如“三段式”模式、“四段式”模式等,但现有的方案在理论支撑和可操作性方面仍难以尽如人意。为切实提高岗位实习的效果,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可探索采取一种“多学期、五段式”的岗位实习新模式。

“多学期、五段式”岗位实习新模式的内涵及意义

“多学期、五段式”岗位实习新模式的内涵 “多学期”是指将实习过程分布在3个以上的学期;“五段式”岗位实习是指以递进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将岗位实习分为五个阶段实施,即认知性实习(约2周)、高级职业资格证书技能考证性实习(约6周)、适应性岗位实习(约4周)、生产性岗位实习(约12周)、就业性岗位实习(约12周)。通过对岗位实习实施“循序渐进、分段实施”的方法,系统、渐进地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岗位迁移能力。“多学期、五段式”岗位实习模式的时段安排(以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如图1所示。由图1可见,岗位实习教育一般安排在第一学年,适应性岗位实习、高级职业资格证书考证性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二学年,生产性岗位实习和就业性岗位实习一般安排在第三学年。

“多学期、五段式”岗位实习新模式的实施意义 传统的岗位实习一般是学生在所有专业知识学完之后进行,大多集中在第三学年的最后两学期。这种实习往往存在实习模式单一、实习内容简单、实习内容枯燥等问题,更重要的是当学生在企业实习一段时间后发现自己专业知识和技能存在不足需要回学校弥补学习时,因面临毕业和找工作已经无法实现了。另外,这种集中时间进行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后又集中进行岗位实习的模式不利于学生将专业理论与企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多学期、五段式”实习模式是将传统的一次性岗位实习分成五个阶段,分别安排在4~5个学期,综合考虑学生的特点、专业要求及教学进程等因素,结合实习企业的岗位标准,科学设定各阶段的实习时间、实习内容及实习方式。其优点在于:(1)便于理论联系实际。采用分段式实习方式便于将专业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目标明确,内容具体,前后贯通,相互连接,由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综合,随着课程的逐步深入,实习层次逐步提高,可以实现全面培养学生职业能力的目的。(2)符合认识论的规律。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的认识运动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通过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使认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3)可避免学生在同一岗位上实习时内容单调、枯燥乏味的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多学期、五段式”岗位实习新模式的实施方案 在实施“五段式”岗位实习时,可将企业的初级工、中级工、高级工、技术员等部分岗位标准加以转换,成为岗位实习教育、适应性岗位实习、生产性岗位实习、就业性岗位实习的考核标准。同时,可在对五段式岗位实习积分法评价的基础上,将积分转换为学分。五段式岗位实分为100分,获得90分以上为优秀,74~89分为良好,60~73分为合格,60分以下为不合格。“五段式”岗位实习学分为3分,优秀得3分,良好得2分,合格得1分。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五段式”岗位实习的实施方案如表1所示。

岗位实习新模式的质量保障措施和实施效果

实施“五段式”岗位实习的必要条件是实习企业要积极、主动地配合学校。我院与毗邻的开发区工业开发总公司签订了联合办学协议,建成了总面积达14万平方米的生产性实训校区。入驻实训校区的企业在租金、用水用电价格、招聘员工等方面享受相应优惠条件的同时,在配合学生实习实训方面必须满足相应的要求,这样就为学校推行“五段式”岗位实习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为保证“多学期、五段式”岗位实习新模式的效果,我院采取了以下措施:(1)将企业的部分岗位标准转换为岗位实习的考核标准,这样学生进行岗位实习时目的就很明确,考核的针对性也很强。(2)实行学校教师和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共同指导学生的“双导师”制度,在对学生的考核中,企业的兼职教师将与学校教师共同考核、评价学生的实习情况,在评价中明确校企双方的职责,共同评价、监测教学质量。(3)实行岗位轮换制度,对于生产性岗位实习和就业性岗位实习,学生一般要轮换2~3个岗位。(4)加强过程监控,参考ISO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思想,制定“五段式”岗位实习的运行管理制度,以加强对“五段式”岗位实习的过程监控。

笔者所在系部2008级学生完成了“五段式”岗位实习的全过程,实习单位为三家电子企业,实习时间分布在五个学期。从反馈的信息来看,实习效果非常好,学生在就业单位适岗上手非常快,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通过这种“理论——实践——再理论——再实践”的反复递进式实习,学生对电子企业的运行管理和电子产品制作的各个工艺环节理解得更加深刻,更重要的是,能够充分认识到自己所学知识和技能与企业岗位需求之间的差距,并且有充分的时间可返回学校“回笼”学习。

参考文献:

[1]杜家龙,刘敬尔.关于实践教学基本问题的探讨[J].职教论坛,2004(4).

[2]蒲海.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8.

[3]任淑清,张宇,等.高校医药营销专业分段式实习模式的探索[J].药学教育,2008(2):43-44.

[4]孙小梅.三段式统分结合的教师教育实习模式建构与述评[J].文教资料,2009(8):196-198.

[5]陈解放.基于中国国情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路径选择[J].中国高教研究,2007(7):52-54.

[6]王雅琴,戴建平.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的组织和操作管理模式研究[J].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2):46-48.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范文第7篇

论文摘 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过程中,由于学校、酒店、实习生对“实习岗位设置”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高校无法参与安排实习岗位、酒店把实习生当成普通员工使用、实习生对岗位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与障碍。学校应加强理论与实践指导、酒店应站在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角度考虑、实习生应明确实习目的等,从而满足三方的诉求。  

 

酒店实习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如何优化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岗位设置模式,对于培养优秀的酒店业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进行探索。 

1.岗位设置的不同理解 

酒店实习生岗位设置是指实习酒店因人力资源需求对实习生岗位类别和比例结构进行有效的人员设置。 

1.1人才培养目标对岗位设置的要求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学校希望实习生通过酒店实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服务技能、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实习生岗位设置,要求实习酒店提供比较全面的实习岗位,使实习生尽可能多的了解酒店的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也要求酒店在提供实习岗位时,注重对实习生能力的培养。 

1.2实习酒店对岗位设置的态度 

酒店对实习生岗位的设置常常局限于眼前利益,缺乏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长期培养。如:有的酒店单纯利用实习生质优价廉的特点, 认为实习生实习期短、流动性强,在岗位设置上一般只考虑基层岗位,根本不涉及管理岗位,也没有根据实习生的特点及专长进行分配。 

1.3实习生对岗位选择的看法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生,通常将自己定位为管理类人才。虽然一开始只能接触基层岗位,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实习生对管理岗位的偏爱和追求。在岗位的选择上实习生更青睐于前厅部、销售部、行政部,以及后场文员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从事管理工作的有利起跳点。以衡阳师范学院07、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调查表明,有21%的学生希望到行政部实习,31%的学生想要去前厅部,23%的选择了销售部,14%的学生愿意去餐饮部,对客房部感兴趣的仅有3%,剩余8%的学生对岗位选择没有特别要求。 

2.岗位设置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2.1从学校看 

一是理论教学与酒店岗位需求存在差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功底,但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与酒店岗位要求的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人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学校在岗位设置中缺少主动权。为了节约成本,酒店实习生岗位基本是按照酒店人力资源的需求来设置,而不会顾及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当学校针对岗位设置提出涉及酒店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苛刻”条件时,大多数酒店都予以拒绝。第三,实习心理辅导不足。学校在实习管理中对实习生的心理辅导不够,导致实习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2.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岗位设置利益化。很多酒店片面的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尽可能的节省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单纯的利用实习生资源。二是岗位设置欠妥。酒店提供的基本上是基层服务岗位,而这不可能让实习生了解酒店的整体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在不允许“串岗”和换岗的情况下,可能影响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对酒店行业的厌恶,形成酒店人才的“潜流失”[2]。三是缺乏系统培训。酒店很少给实习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即使培训,内容完全停留于形式,枯燥、单调,根本没有涉及到管理知识。 

2.3从实习生看 

一是实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实习生没有意识到基层岗位的重要性,经常抱怨实习时间长、实习内容单调。二是心理素质较低。实习生心理素质低表现在心理上对基层岗位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不强。以衡阳师范学院06级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为例,调查显示只有8%的实习生能够完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高达74%的实习生则长时间的停留在磨合期。此外,实习生容易把实习简单的理解为劳务输出,导致实习过程成中的各种情绪问题和心态问题。 

3.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岗位设置的优化对策 

3.1从学校看 

首先,要构建优质、稳定的实习酒店。学校与酒店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可以使酒店充分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特长爱好;学校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了解酒店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需求以及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加强技能培训。包括专业服务技能、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训。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鼓励学生争当“社会志愿者”,督促学生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中多灌输交际思想,也可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活动,拓展学生的交际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再次,聘请酒店职业经理人授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角度,使学生了解酒店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模式,还可以解答学生对于酒店在实习生岗位设置上的疑惑和不解[3]。最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高校在培养管理人才的同时,应开展心理知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模拟挫折训练等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正确的解脱压力,积极面对挑战。 

3.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要树立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理念。酒店对于实习生的使用应着眼于为整个酒店行业的培养储备人才。二是要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实习岗位。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酒店业,酒店应尽可能多的为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与轮岗的机会。在酒店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实习岗位设置应涉及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销售、行政等多个部门;实习期较长的,应尽可能提供轮岗机会,2-3个月进行一次岗位轮换。三是要建立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实习生的在岗培训和薪酬管理。在岗培训内容应包括基层岗位服务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其他职能部门运作情况的培训。对于实习生薪酬管理,要根据其工作中的表现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从实习生看 

一是提高对酒店实习的认识。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就应对整个实习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了解实习目的,在实习中思考解除疑问。例如,在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实习中,实习前由实习指导老师提供一些与酒店管理有关的论文选题,实习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题,边实习边研究,实习结束后进行论文比赛。既有利于激发实习生探求管理知识的欲望,也提升了酒店实习的层次。二是增强服务意识。实习生应当放低姿态,从主观上增强对基层岗位的认同感;充分意识到在对客服务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彭惠军,田亚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三赢”实习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07,(12):116-118.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范文第8篇

论文摘要:高校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过程中,由于学校、酒店、实习生对“实习岗位设置”的理解存在差异,导致高校无法参与安排实习岗位、酒店把实习生当成普通员工使用、实习生对岗位认识不足等诸多问题与障碍。学校应加强理论与实践指导、酒店应站在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角度考虑、实习生应明确实习目的等,从而满足三方的诉求。

酒店实习是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是实现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学生综合能力和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如何优化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岗位设置模式,对于培养优秀的酒店业管理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就此进行探索。

1.岗位设置的不同理解

酒店实习生岗位设置是指实习酒店因人力资源需求对实习生岗位类别和比例结构进行有效的人员设置。

1.1人才培养目标对岗位设置的要求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中高层次的管理人才,学校希望实习生通过酒店实习提高自身的专业服务技能、管理技能和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实习生岗位设置,要求实习酒店提供比较全面的实习岗位,使实习生尽可能多的了解酒店的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也要求酒店在提供实习岗位时,注重对实习生能力的培养。

1.2实习酒店对岗位设置的态度

酒店对实习生岗位的设置常常局限于眼前利益,缺乏对酒店管理人才的长期培养。wwW.133229.CoM如:有的酒店单纯利用实习生质优价廉的特点,认为实习生实习期短、流动性强,在岗位设置上一般只考虑基层岗位,根本不涉及管理岗位,也没有根据实习生的特点及专长进行分配。

1.3实习生对岗位选择的看法

高校旅游管理专业的实习生,通常将自己定位为管理类人才。虽然一开始只能接触基层岗位,但这仍然不能掩盖实习生对管理岗位的偏爱和追求。在岗位的选择上实习生更青睐于前厅部、销售部、行政部,以及后场文员等,因为他们认为这是从事管理工作的有利起跳点。以衡阳师范学院07、08级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为例,调查表明,有21%的学生希望到行政部实习,31%的学生想要去前厅部,23%的选择了销售部,14%的学生愿意去餐饮部,对客房部感兴趣的仅有3%,剩余8%的学生对岗位选择没有特别要求。

2.岗位设置产生偏差的原因分析

2.1从学校看

一是理论教学与酒店岗位需求存在差异。高校旅游管理专业培养出的人才具有较深的专业理论功底,但却缺乏实际操作能力,这与酒店岗位要求的高综合素质、高实践能力人才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二是学校在岗位设置中缺少主动权。为了节约成本,酒店实习生岗位基本是按照酒店人力资源的需求来设置,而不会顾及学校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当学校针对岗位设置提出涉及酒店多个部门、多个岗位的“苛刻”条件时,大多数酒店都予以拒绝。第三,实习心理辅导不足。学校在实习管理中对实习生的心理辅导不够,导致实习过程中各种心理问题层出不穷。

2.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岗位设置利益化。很多酒店片面的把实习生当作廉价劳动力使用,尽可能的节省培训时间和培训成本,单纯的利用实习生资源。二是岗位设置欠妥。酒店提供的基本上是基层服务岗位,而这不可能让实习生了解酒店的整体运营状况和管理模式,在不允许“串岗”和换岗的情况下,可能影响实习生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对酒店行业的厌恶,形成酒店人才的“潜流失”[2]。三是缺乏系统培训。酒店很少给实习生进行系统的培训,即使培训,内容完全停留于形式,枯燥、单调,根本没有涉及到管理知识。

2.3从实习生看

一是实习目标不明确。很多实习生没有意识到基层岗位的重要性,经常抱怨实习时间长、实习内容单调。二是心理素质较低。实习生心理素质低表现在心理上对基层岗位的理解和适应能力不强。以衡阳师范学院06级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为例,调查显示只有8%的实习生能够完全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而高达74%的实习生则长时间的停留在磨合期。此外,实习生容易把实习简单的理解为劳务输出,导致实习过程成中的各种情绪问题和心态问题。

3.旅游管理专业酒店实习中岗位设置的优化对策

3.1从学校看

首先,要构建优质、稳定的实习酒店。学校与酒店的长期稳定的合作可以使酒店充分了解学校的培养目标、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及学生的特长爱好;学校也可以在此基础上了解酒店的管理模式、人力资源需求以及对实习生的重视程度。其次,要加强技能培训。包括专业服务技能、环境适应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的培训。高校在教学过程中应优化课程体系,强化实践教学,经常组织学生参加“勤工俭学”、鼓励学生争当“社会志愿者”,督促学生将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以加强学生适应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情商的培养,在专业教学中多灌输交际思想,也可有针对性的组织一些活动,拓展学生的交际圈,锻炼和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再次,聘请酒店职业经理人授课。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观察角度,使学生了解酒店管理人员的日常工作和管理模式,还可以解答学生对于酒店在实习生岗位设置上的疑惑和不解[3]。最后,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高校在培养管理人才的同时,应开展心理知识讲座、设立心理咨询室、模拟挫折训练等来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引导学生正确的解脱压力,积极面对挑战。

3.2从实习酒店看

一是要树立为酒店业培养人才的理念。酒店对于实习生的使用应着眼于为整个酒店行业的培养储备人才。二是要尽可能多提供一些实习岗位。为了使学生充分了解酒店业,酒店应尽可能多的为实习生提供实习岗位与轮岗的机会。在酒店正常运作的情况下,实习岗位设置应涉及前厅、客房、餐饮、康乐、销售、行政等多个部门;实习期较长的,应尽可能提供轮岗机会,2-3个月进行一次岗位轮换。三是要建立人性化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加强实习生的在岗培训和薪酬管理。在岗培训内容应包括基层岗位服务技能、管理能力以及其他职能部门运作情况的培训。对于实习生薪酬管理,要根据其工作中的表现给予适当奖励,以提高其工作积极性。

3.3从实习生看

一是提高对酒店实习的认识。实习生在实习之前就应对整个实习有一定的理性认识,了解实习目的,在实习中思考解除疑问。例如,在衡阳师范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酒店实习中,实习前由实习指导老师提供一些与酒店管理有关的论文选题,实习生可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题,边实习边研究,实习结束后进行论文比赛。既有利于激发实习生探求管理知识的欲望,也提升了酒店实习的层次。二是增强服务意识。实习生应当放低姿态,从主观上增强对基层岗位的认同感;充分意识到在对客服务中,可以学到很多知识,增强人际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

参考文献:

[1]彭惠军,田亚平.高校旅游管理专业“三赢”实习模式探讨[j].商业经济,2007,(12):116-118.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高职 毕业实习 物业管理 校企联合

高职物业管理专业是管理基础理论和管理技能紧密结合的复合型专业,所服务的行业具有综合性、实务操作性强的特点。随着物权法、新劳动合同法及新物业管理条例的出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和用工制度更严格,急需提高毕业生职业素质、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毕业实习是检验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和综合素质、掌握实际岗位技能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是通往就业的桥梁。下面谈谈我系物业管理专业学生毕业实习管理的一些体会。

1.时间安排。毕业实习安排在第三学年二月底到六月初,为期十四周。由于实习时间较长且连贯,学生岗位实际操作机会多,企业岗位安排灵活,对学生的考察充分。另外,学生之前已学完系专业教师与物企总经理和行业协会专家一起研讨确定的各模块课程,且采用多媒体案例教学,通过校内实训室操作“物业管理系统”模拟软件及面对任务的准岗位员在岗课堂模拟训练,使学生对物业管理的主要内容和要求已有一定了解。同时聘请的兼职教师如企业总经理和行业领导举办的专题讲座和座谈。使学生思维更加开阔。加之一年级的社会实践(二周)和二年级的专业认知实习(五周,不同类型管理规范的物业参观和实习基地岗位基本操作),为毕业实习作好了较充分的准备。

2.实习企业的选择。毕业实习须以就业为导向,除实习基地企业外,实习前还要尽可能多地联系具有一级和二级管理资质、社会声誉好、品牌优、企业文化先进的物管企业,它们管理着不同类型物业,如新建中高档智能小区、涉外小区、高层综合办公楼和商住楼、著名外资企业等。了解这些企业目前可供实习的岗位和要求。是否有新招聘学生的计划;如有新项目企业更合适。这样既满足企业目前需求;学生又能从头学起(从前期介入、早期参与和验收接管开始)。对他们学习和就业都有利,且实习费用一般都由这些企业负担。

3.校企联合指导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

3.1 签订实习协议。实习前与实习物企充分协商后校企双方签订实习协议,明确双方各自承担的责任、义务和权利,同时聘请企业总经理或部门经理作实习和毕业论文指导及答辩老师。与学校实习指导教师一起细化实习考核表,包括实习的时间、进度、任务、岗位考核要求、考核成绩评定方法等,共同指导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从而保证学生在岗位上得到充分地实际学习和锻炼,并使毕业论文的选题和内容能切实体现学生岗位操作与理论基础知识的结合。

3,2岗位安排与实际操作。实习第一周由企业对学生进行内部培训;内容包括企业领导介绍本企业文化和管理经营理念等。部门经理具体介绍各岗位规章制度、操作规范、程序和安全事项等。第二周由部门经理或主管参照学生简历所述特点,将学生分散在不同岗位,并指定一位师傅在岗位上进行“传、帮、带”。学生上岗时佩带胸卡,以准工作者姿态、按企业作息时间与员工一起上下班,从基层做起,在岗位上直接动手、具体操作。譬如,在管理处前台接待业户,学会倾听业户各种意见。记录他们反映的情况,学会与不同类型业户进行交流与沟通。特别是跟师傅去做催收欠费工作时,学习如何根据业户的经济情况、目前心态、还款金额、还款态度等做好宣传、解释、沟通和说服工作等;在工程部门实习时,参加现场维修服务,了解屋顶水箱、地下室水泵检修和业户室内水管堵塞的原因等,以及停车库、门禁系统智能管理软件操作,掌握电梯运行维护管理,了解安防和消防联动的现场操作程序等;装修管理中,劝导阻止敲承重墙、违章搭建和高空抛物,以及管理建筑垃圾等;在财务部门实习能熟悉公司现行的收费制度和物业管理财务软件的使用;参与公司物业报刊编辑和小区文化活动,特别是局域网上文化活动。如对宠物管理方法利弊进行网上辩论等{参加站岗安保、楼道保洁与花树绿化养护和回访管理。通过这些实际岗位实习。增强了学生吃苦耐劳精神、责任感、敬业精神和团队精神,提高了动手能力和社交能力,而实际经验的增加也有利于学生在毕业前考取企业认可的“物业管理员”上岗证等相关证书。另外,教师在指导学生实习时,也拍摄一些实习现场照片,收集学生实习素材以及企业的基础资料,促进“双师型”建设和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改善。

3.3 毕业论文与实习岗位的关系。毕业论文内容充分反映了与岗位实习的相关性,主要涉及:在客户服务部如何服务各种类型物业的业户、投诉处理、公司品牌与人性化服务管理,物业前期管理、安保三防管理,不同季节的保洁、全装修房装修纠纷、如何处理物业与业主、业委会三方关系、物业收费和维修基金的管理使用、绿化养护管理与经营、保安巡更系统、车库和门禁系统的智能化管理、会所特色经营管理等。还有具体岗位管理难点的处理建议。如停车位、宠物管理等。实习结束后学生人人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着重考察论文中理论结合岗位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毕业成绩由毕业论文内容(占35%)、答辩情况(占15%)和实习平时岗位表现(占50%)综合评定毕业成绩,与高职学生培养特色相适应。由于实习安排组织得当、效果明显,因此每年都有近75%的同学在实习结束后与实习单位鉴定了四联单,其余学生借助在这些企业实习的良好背景,在毕业后不到一个月内都实现了就业。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 管理模式

学院的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时,首先是对实验实训课和基础理论的课时比进行了规定(一般要求1:1),其中实习环节更是有明确的要求,特别是顶岗实习,一般要求至少一个学期(半学年)。所以,除去外语、艺术等小专业以外,其他专业都安排了至少一个学期的顶岗实习,部分对实践能力要求较高的专业,甚至达到了一个学年(两个学期)。一方面,通过顶岗实习,能够让学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到真实的工作环境中去经受锻炼,获得专业技能;另一方面,也让学生在企业生产实际中巩固了专业知识,提升了专业理论水平,从而实现顶岗实习的预期效果。

1.学院顶岗实习管理组织结构

学院对顶岗实习采取顶岗实习领导小组负责的办法,在二级学院安排学生参加顶岗实习时,成立相应的实习领导小组,这个小组一般由二级学院院长任组长,负责顶岗实习的领导工作,相关专业的教研室主任任副组长,全面负责学生顶岗实习期间的工作,安排相关的专业课任课教师和辅导员负责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指导和管理。同时,指派学生会干部、班干部等成立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小组,在学生中间进行自我管理。另外,聘请接受学生顶岗实习的企业负责人和工程技术人员负责学生在企业期间学习工作的管理与指导工作。基本框架如下图(图1):

2.顶岗实习管理系统

顶岗实习,是将学生送到企业,完成本应该在学校完成的教学任务。所以,顶岗实习是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但是由于参与其中的各个方面人员都有(学校教师、学生,学生家长,企业方面的人员)具有管理主体多元化、实习地点分散化、实习内容多样化等特点。为保证顶岗实习的顺利进行,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加强实习过程中的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目前,顶岗实习管理系统如图2所示:

3.学院顶岗实习的管理流程

1.顶岗实习前期工作

(1)顶岗实习单位推荐

学生顶岗实习的推荐工作主要由学院、各二级学院就业办负责组织,学工办协办,学院学生工作处和教务处对其进行监督。

(2)学校根据顶岗实习单位的条件和要求,通知符合条件的学生进行报名,经过双向选择,确定实习单位。

(3)学生一旦确定了实习单位,就不得随意变更。如有特殊情况确需变更的,必须向指导教师提交书面申请,指导教师签字系就业办审批同意后方可变更实习单位。

(4)学生根据实习单位和岗位要求,填写《顶岗实习审批表》。

2.顶岗实习准备工作

(1)制定实习计划

各二级学院指定的校内指导教师,在接受顶岗实习教学任务后,根据实纲和实际实习岗位的情况,制定实习专项任务和实习进程表。

(2)进行学生安全教育

顶岗实习期间,指导教师负责进行学生的安全教育,加强学生的安全管理认识与安全意识。校外实训单位安排安全专职人员对实习人员(师生)进行现场安全教育。校内指导教师加强安全巡视,负责对实习人员整个实习期间的安全管理。

(3)学生填写《顶岗实习安全责任书》。

3.顶岗实习安排

(1)实习指导

指导教师定期指导学生,检查实习进度和质量。在业务指导中应注意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创新精神;

指导教师在学生实习结束后指导学生撰写实结或论文,保证学生的实习质量和水平;

指导教师定期到学生实习单位进行指导和检查,以掌握学生的动态。要求至少每周应与实习生所在单位或与实习生本人联系一次;

实习单位指导教师要积极关心学生的生活和工作,与学生常沟通、常交流,关心他们的业务锻炼、能力培养。提醒实习中注意事项,定期检查实习进度,反馈实习意见,帮助解决实习中存在的问题。

(2)学生管理

负责学生的人身、财物、现场安全、往返交通等安全管理工作;

了解学生实习期间的工作和思想动态,对学生的一些思想问题及时解决,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协助学生办理好各项相关实习手续,如入职、食宿、假勤、辞工、往返交通等;

负责对学生在实习期间考勤、工作情况的考核和督促;

组织学生开展有利于身心健康和促进校企关系的文体活动;

每周向顶岗实习主管领导做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遇到重大问题要及时汇报;

(3)成绩评定

指导教师负责评定学生顶岗实习成绩。校内导师依据实习巡视情况、学生上交的《学生顶岗实习日志扎实习专项任务检查与答辩评定学校考核成绩,校外实习导师对实习学生的劳动态度、职业道德、劳动纪律、工作能力、创新精神等方面进行全面考察给出岗位考核成绩。学校指导教师负责汇总企业和学校考核成绩,给出学生顶岗实习综合成绩,于实习结束 1周内网上录入成绩并报教务处。

(4)教学文件要求

顶岗实习教学文件主要包括顶岗实习教学大纲,顶岗实习任务书、指导书,学生顶岗实习日志,顶岗实习教师周志,顶岗实结,顶岗实习考核成绩表等。

顶岗实习教学大纲是顶岗实习活动的指导性文件,由专业教研室根据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要求制订,其内容包括:实习任务要求,实习内容和方式限定,学习单位的选择要求,实习成绩的评定等。

顶岗实习任务书、指导书是顶岗实习教学活动中明确学生实习任务,并为学生实习提供指导和参考的文件,由专业教研室根据大纲要求选择或组织编写,要体现针对性和实用性。

学生顶岗实习日志是学生在顶岗实习期间记录每天的工作和学习情况,用于学生自我评价和成绩评定的依据。由学校统一设计格式与内容。

顶岗实习教师周志是指导教师对顶岗实习工作的记录,每周一次,作为学生考核和教师考核的依据。由学校统一设计格式与内容。

顶岗实结是由指导教师对整个顶岗实习工作进行的总结。

顶岗实习考核成绩表主要用于检查考核学生实习状况,规范实习学生及其指导老师的教学活动。由各系根据实习类型和内容设计格式与内容,确定考核内容与评分标准。

其主要流程如图3所示:

参考文献:

[1] 常月琴等.加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探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

[2] 朱春瑜等.系部顶岗实习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09

作者简介: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范文第11篇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 台州 318000)

摘要:论述了校外实践基地进行教学化的必要条件是有效学习岗位的建设,总结了学习岗位设计的难点和步骤,并举例说明如何将岗位发展或重组成为学习型岗位。

关键词 :校外实践基地;学习岗位;工作岗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727(2014)11-0113-04

作者简介:姚朝霞(1979—),男,硕士,湖南岳阳人,台州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智能控制应用及校企合作教育。

顶岗实习是让学生熟悉工作内容(岗位职责和生产流程)、掌握工作方法(工具、对象和组织形式)、理解工作标准(操作规程和质量标准)的重要途径,是高职院校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关键环节。然而,在实践中,顶岗实习的目标不断被有意识和无意识异化。

举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两个中期顶岗实习的例子:A学生进入一家大型机床制造企业生产车间某部件装配岗位,装配只有3个工序,从新手到半熟练工最多用时8天,共实习3个月;B学生进入一家机床维修服务公司,一直从事简单辅助工作,实习3个月后,对于故障判断和维修还没有头绪。

可见,第一个学生很快掌握工作内容、方法、标准,然而综合职业能力没有得到培养,第二个学生实习3个月,基本上还没有入门,但给予更长实习时间,也许综合职业能力能够得到发展。上述顶岗实习情况较为常见,即使学生遵守规范、想学爱学,指导教师尽职负责,都没有办法提高实习质量、实习效率,这显然不是我们所设想的顶岗实习。这说明,没有学习价值的工作不会促使学习发生,如果没有学习支持,有学习价值的工作也不一定促使学习发生。因此,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和教学化,核心是寻找和设计有学习价值和学习环境的学习岗位,实现工作、学习一体化。

学习岗位特征与形式

具有学习意义的工作岗位,能够将学习与工作整合为一体,工作过程也就是学习过程,学习型岗位必须具备以下特征:(1)岗位的工作内容包涵完整的工作过程,如果需要,学习者(同时也是工作者)可在不影响他人情况下,随时暂停工作而进行学习;(2)学习时间不存在流水生产线上的压力,工作进程有较大的自由度;(3)工作岗位有相应的学习条件和与同学、实践专家交流的可能性;(4)学习任务必须是一系列完整的工作过程,要求有全面的综合性的真实任务,但任务大小要适中,符合学情。

岗位学习多发生在企业内部,形式依据传统或者需要进行人为设计,特别兼顾生产效益,比较典型的有轮岗培训、质量小组和“学习岛”等。轮岗培训可以让学习者接触、了解、熟悉企业较多岗位,但任务简单,不适合高职生;质量小组是针对企业生产过程出现的问题临时组建的小组,不适合新手,也不适合计划性较强的实习;“学习岛”是在企业生产区域独立设置学习岗位,将生产与学习分离,适合新手,是一种比较好的岗位学习形式,但要求重新配置生产资源,对企业投入压力较大。可见,学习岗位形式多样,学习方法多样,也可以在一个实习周期内穿插使用,并无固定形式,形式上只要能满足上述四项特征、符合专业目标、易于操作,都可以成为学习岗位。

设计难点

企业岗位的设立取决于企业经济和生产技术的客观要求,而职业能力只有在以人为本的职业环境中才能获得发展,因此,创建学习型的工作岗位及其学习环境,必须首先解决好这对矛盾,这正是岗位设计的客观难点所在。

难点1:任务的统一 任务驱动工作与学习,因此工作与学习一体化首先要实现工作任务与学习任务的目标统一。这要求教师比较熟悉企业工作流程、工作内容、工作组织,还要有比较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

难点2:难度的把握 工作任务设计过于复杂,学生根本完成不了,挫伤积极性,设计过于简单,则达不到培养目标。这要求教师熟悉工作环境,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外,还要求分析学生学情,了解学生差异,力求满足学生整体性需要。

难点3:专家的支持 实践专家往往承担生产任务的压力,能够得到实践专家的指导的先决条件就是实践专家有工作休息间隙并愿意交流、指导。专家的支持力度不但取决于专家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性格,还取决于学生的沟通能力和企业管理层的包容等等,不确定因素太多。

难度4:企业的包容性 学习岗位经过设计后,就与企业具体的工作岗位有所区别,所以如果设计的岗位容易扰乱企业生产,需要增加较多额外资源,出现投入—产出明显不对称,企业可能会以各种借口否定设计方案。

设计步骤

学习岗位设计非常困难,精心制定设计步骤有利于保证学习岗位设计的科学性和效率。

确定教学目标 实习不应当是学校教学的形式补充,而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一个环节,与学校教学前后课程具有较强的关联性。因此,可对照基于工作过程专业课程体系开发的成果,选定需要在企业实践的典型工作任务。

开展社会调研 内容主要包括四个方面:(1)选择区域内合适的、可合作的企业进行调研,洽谈可合作性;(2)工作岗位及其工作过程情况;(3)相关岗位设定情况;(4)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职业能力情况。

进行第一次论证 第一次论证会,由聘请的企业一线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学校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主要任务有四个方面:(1)由简单到复杂对工作任务论证;(2)论证岗位职责、工作任务、职业能力;(3)从组织结构上论证工作岗位的各种可重组性;(4)论证实践专家的支持能力与支持意愿。

学情分析 对学生情况需要进行充分的预分析,包括生源地、普高中职生源、学制、专业忠诚度、前期理论基础、实践基础、班风、个性等等,教师在后期进行具体岗位设计时,应该结合学情进行考虑,否则难以与学生情况相适应。

教师亲历实践 这不同于教师实践锻炼,专业教师轮岗实践主要目的是充分熟悉企业的岗位环境、工作细节、组织结构、管理制度、企业文化,深刻体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研究企业转型升级战略人力资源要求,对接好学校教育和企业需求。

学习岗位设计 对照实际工作岗位,实践教师与企业生产部门反复协商学习岗位选择和设计,然后进行工作组织、工作任务表、职业能力设计与分析。

学习环境建设 学习环境包括工作组织、实习管理制度,现场交流平台、培训室、信息平台,学习参考资料、工作页、引导文等等,最重要的还有现场实践专家和指导教师培训。

进行第二轮论证 论证学习环境建设的科学性、可行性,评估校企双方在教学实施时管理、资源支持、责任、师资配置等等设计方案。论证的结果是要形成有约束力的执行方案和教学文件。

在上述步骤中,学习岗位设计的可行性直接影响到后期教学运行,校企之间的合作细则主要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形成共识,学习岗位要求作为学习环境建设的依据。

设计案例

数控设备应用与维护专业经过基于工作的课程体系开发后,发现典型工作任务“自动化机床整机安装与调试”在校外实践基地完成具有一定的可行性,如下页表1所示。经过多次下企业走访调研,选择某自动化设备有限公司作为合作对象,选择的理由是该厂的机种品种多,生产流水线压力不大,公司具有产品的完整研发能力,企业管理层乐于合作。

经初步调研,企业生产组织结构如下页图1所示,发现车间设置与“机械零件加工”、“机床构造与装配”、“机床电气控制”专业课存在某些对应,那么把典型工作任务“自动化机床整机安装与调试”分成三个工作任务:零件加工、机械装配、电气柜装配,然后学生分配到各个车间完成实习工作任务,教学目标是否可以达到呢?从表面上看是完全可以,本专业在校企合作初期也曾经这样运作过,但效果并不好,这是调研不充分的结果。

经过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和调查后发现,该企业生产流程是按图1所示进行的。图1表明公司为了技术保密,将整机图纸碎片化,将生产任务碎片化,技术工人只掌握也只关心部分零件图纸和生产技术,根本不知道机床全貌,最后由几个关键技术员整机调试。具体岗位有卸料、划线、錾削、锉削、锯割、钻孔、焊接、车工、铣工、磨工、镗工、线切割、质检、部件装配、剥线电工、电气柜制作、电路板安装、调试等等,而不同车、铣工还可能加工同一零件。如果从基于工作过程的角度出发,每个工作岗位都可以实现“明确任务——方案决策——详细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几个标准步骤,在这种真实的工作情境中,综合职业能力能得到初步发展,但离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还有距离。因为即使学生将工作岗位都轮岗一遍,由于工作的对象是不同机床的某个零件或部件,学生学会的是零件加工和部件装配基本技能,低难度、长时间重复操作导致学生产生厌恶情绪。轮到整机调试岗位,又不知道整机该如何安装与调试,不理解机床功能,也不知道如何观察故障现象,更不会分析故障现象,与学习目标相差甚远。可见,工作任务之和小于学习任务,不能达成实践教学目标。

最后与企业协商,成立一个实习车间,如图1虚线框所示,独立于现有生产组织单元。派遣一个技术水平高、经验丰富、管理水平高的技术员担任学生实习车间主任,实习车间并不从公司专门设置一个场地,只是企业生产部不将生产任务碎片化,而是将机床的整个生产任务交给实习车间,班级学生分组完成整机生产任务,完成每个小任务时就与生产车间实践专家临时组成一个工作小组,按照原有的生产组织单元进行生产。这时,学生可以对每个工作任务完全按照“明确任务——方案决策——详细计划——实施——检查、评价”几个标准步骤来完成工作,不再接受简单工作指令,从而实现有效学习。

学生首先看懂整机技术图纸、分析工艺要求,集体划分生产任务,制定生产计划。根据零件生产计划安排表与生产车间协商合理安排零件加工任务,零件加工从卸料、零件制作到加工都由学生在实践专家的指导下完成。根据装配部件和整机装配生产计划,经过反复论证,确定装配流程和工艺要求细节,在实践专家的指导下按步骤完成装配。根据电气原理图和说明,制定电气柜的布局设计、电气线路安装图设计、接线与安装、执行部件线路连接等工作计划,编写电气功能逐项调试计划。最后根据机床功能要求完成整机测试,如果出现故障,学生要能根据故障现象进行分析后排除故障,直到满足技术合同要求为止。

学生的工作岗位没有发生大的变化,依然是零件加工、机械装配、电气安装,但是由于改变了过于依赖于他们现有的工作组织,单独接受整机生产任务,结果工作要求、任务、内容发生巨大改变,促使学生脱离于但又根植于原有工作岗位,从而使得工作具有更佳学习性。

经过前面几个步骤后,学习岗位具有学习性,但并不代表学生可以顺利完成学习与工作,学生还需要学习环境支持。其中,最重要的是学习工作页和引导文的开发,借助其他参考文本的支持,学生完全可以根据学习工作页和引导文的思路进行学习与工作。学习环境建设完毕后,召开校企实践基地组织会议进行最后的论证,彼此理解学习岗位与工作岗位异同,合理配置资源,从而确保实习的顺利性。经过设计后的学习岗位完全满足学习岗位的四项要求。

结语

数控设备应用于维护专业学生多批次参加实习,前两批为简单轮岗,后续批次参加实习车间岗位学习,后续批次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测评结果明显优于前期批次,这充分证明了学习岗位的学习价值。可见,学生顶岗实习并不是简单地将学生置于企业真实工作环境中实习,而需要做好教学目标与实习岗位学习功能的有效衔接。这个衔接过程非常复杂,衔接效果受设计者教育理论、工作经验等条件限制,更受到企业现实条件制约,具有一定的挑战性。

参考文献:

[1]彭汉庆.高职校外顶岗实习基地教学化的若干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09(29).

[2]赵志群.职业教育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J].职教论坛,2008(11).

[3]赵志群.岗位学习是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范文第12篇

关键词:公共事业管理 岗位实习 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9(a)-0135-01

管理类学科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众多高校在探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体系的同时,也在不断的对实践教学环节进行创新。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从2008年开始招生,发展到现在应经初具规模,岗位见习作为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对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

1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岗位实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1 岗位实习内容设置单一,综合能力培养欠缺

对于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的设计,大部分高校都是以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为主要环节,很多学校在教学计划中没有连续性的专业岗位实习环节的体现,或是岗位实习的内容设置较单一。管理课程的设置以理论学习为主无法实现课程要求的技术性和操作性,更无法提高学生对管理类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1.2 岗位实习制度不完善,管理不规范

岗位实习环节是实习单位、学校、教师与学生四方主体的互动过程,主体的多样性、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的公平性都要求与之相适应的配套管理规范和管理制度,以保证岗位实习的效果。但是目前部分高校在岗位实习的组织过程中,对指导教师和学生都缺少有力的规范,实施效果的考评形式化。

1.3 岗位实习能力培养定位不清,专业特点不突出

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岗位实习形式多与毕业实习相近,除了学校推荐实习单位以外,学生自主联系实习单位也成为其主要的实习方式。但是由于学生仅仅依靠个人能力想要在社会上找到符合专业要求并与课程实践能力要求相对应的实习机会非常少,预期的实习效果无法实现。

1.4 教学师资力量有限,实践能力不足

拥有丰富实践教学经验的教师缺乏,成为困扰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问题。多数教师没有参加过专业的实践锻炼,无法在实践教学第一线开展有效地实践指导,这也使岗位实习的效果大打折扣。

2 能力导向型岗位实习教学模式的分析

我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创办于2008年,在实践教学体系建立过程中,结合我院特色,对岗位实习环节进行了探索,提出并实行了能力导向型的岗位实习教学模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岗位实习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之一,包括专业认知、专业技能实习和专业综合实习三大模块。在实施的过程中每个模块内容都不相同,着重突出专业特色。

前三年每年安排学生到校内外实习基地进行三次实习,并根据年级的升高,逐年增加专业综合实习的时间,用“岗位培养式”的实习方式加强学生理论知识的应用。专业认识主要采取专题讲座、文献阅读的方式来实现,贯穿在整个岗位实习中。专业技能实习和专业综合实习是专业岗位实习的主体。通过校内外实习基地的岗位挂职助理方式完成。岗位实习以能力为导向,主要具有以下特点:(1)把岗位实习作为学生专业实践的重要环节并将其设置为必修课程之一,高度重视此环节的规范管理,建立了严格的教学管理制度并规范落实执行,强化管理保证效果;三年的岗位实习教学时间设计为28周,其中以专业认识为主的理论教学时间与以专业技能实习和专业综合实习为主的实践教学的总学时比例约为1∶4,提高了实践教学的时间,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2)以专业技能实习和综合岗位实践为主体,充分利用资源,提升岗位专业技能。专业技能实习和综合岗位实习两部分的总学时占岗位实习教学总学时数的一半以上,实习主要依托大学和集团下属的眼科医院等基地,在专业经费投入不足和师资力量短缺的情况下,实现了人才的理论和实践共同培养,既大大节约了办学成本,又形成了实践教学不同环节的“合作力”。实习结束后,如果学生和实习单位双方认可,学生毕业后可以留在实习岗位就业,实现“双赢”。同时,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能够进行职业目标的调整,迅速弥补技能的缺失,提高了实践的效果。(3)突出“产学研”特色,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本院的实习单位既是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学生潜在的就业部门,又是实习基地,一方面通过学生挂职锻炼、校内外教师联合培养的形式全面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另一方面,在岗位实习过程中,锻炼了学生的心理素质,获得了专业知识和技能,检验了学生的人际关系的处理协调能力,而这些也正是社会适应能力的主要组成部分。

3 构建完善的岗位实习教学模式的保障路径

目前,能力主导型的岗位实习教学模式还存在很多制约因素,影响其效应的发挥。因此,为促进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岗位实习教学模式的顺利发展,提出以下保障措施。

3.1 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构建“双师型”团队

高校应该加大经费投入,通过鼓励教师参加实践类研讨会和管理实践活动、到优秀的院校学习等培养模式提高教师的实践水平。同时,聘请业务能力强的一线公共管理专家对教师进行指导,补充实践经验。

3.2 完善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实验室建设

实习单位的建设与维护是实习开展的重要条件。高校应积极搭建校外实践教学平台,加大对实习基地建设的投入,以共赢为原则,加强与政府部门、社会团体等组织的联系和沟通,引导实习基地的发展走上规范化的道路。同时,要根据专业的培养目标,以软件更新,资源共享等为基础,通过建立实战训练模拟实验室,拓展校内模拟实践,满足实践教学总体需求。

3.3 加强岗位实习课程规范化管理,建立评估体系

为保障实践教学质量,提高学生参与实习的积极主动性,除了建立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之外,还要严格过程管理,做好实践教学的考核与评估。考核必须由单一评价变为综合评价,既要包括学生自评和指导教师评价,也要把学生与指导教师互评的结果纳入到总体考核中去,这样既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也能够通过学生的反馈评价完善考核评价制度。

参考文献

[1] 武杰出,王艳.公共事业管理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探讨[J].公共管理,2009(12).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会计专业 指导性 综合实践 模式

近年来,会计专业的综合实践环节应该如何规范,一直是困扰会计专业的一大难题。高职高专会计专业,由于专业本身的特殊性,在毕业环节综合实践方式,通常采用理论型(论文形式),实践形式(实习总结形式),这两种方式。

一、会计专业毕业环节论文形式的综合实践

就其论文形式来讲:论文的撰写旨在培养、检验毕业生通过调查研究、经验总结、对比分析等手段,应用本专业相关的知识与技术应用能力,展示学生的分析、归纳、总结及想象能力。

(一)这种方式在高职高专的毕业环节综合实践中的优点

1.学生的组织安排较易

因为论文的写作要求、格式、批改较为成型。

2.论文命题较成熟

虽然每个高职院校论文命题每年均有增减,但成型的较多。学生的选题也偏重于选理论方面题目,因为好找参考书。

3.考核过程成熟

经过几年的探索,对这种方式如何控制过程,提高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等,各学院均有一套成熟的质量监控体系,论文的规范、质量也都有较大的提高。

4.考核结果成熟

论文的考核结果通常采用答辩方式,其结果也易控制和把握。

(二)论文形式的综合实践的不足

1.论文考核与学生实习岗位脱节,学生很难针对现实问题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有目的的探究。

2.论文只是注重了理论知识的阐述,少了高职高专应用解决问题的特点。

3.这种方式有可能造成空对空,有为写而写或抄袭或无从下手之感。

二、会计专业毕业环节实习总结形式的综合实践

这是毕业环节综合实践方式的又一种形式。这种方式强调反映学生对操作技术与规范、基本技能与技巧的掌握程度,以及分析归纳总结能力与文字表达能力。

(一)实习总结形式的综合实践的优点

1.写作简单。一般只是要求对本次实习岗位的内容进行描述与总结,这些资料容易获得,且写作要求不高。

2.如果实习岗位非会计岗位,也能较好完成实习总结,防止空对空。

3.防止抄袭。学生抄袭的可能性不大,学生必然要动脑自己完成。

(二)实习总结形式的综合实践的缺点

1.难于考查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

2.实训过程不易控制,教师无法参与。

3.由于学生看问题比较简单,很难达到毕业实践的目的。

综合以上两种现实中常用方法的优缺点,我们提出基于全程导入法教学模式下的指导型会计专业综合实践方式。

三、指导型会计综合毕业实践方式

指导型会计综合毕业实践方式就是毕业学生进入实习单位后,学生与教师根据具体岗位,共同讨论拟定有针对性、有一定思考深度的论文题目。这种技术应用论文与传统本科教育的论文和以上两种高职高专论文有很大区别,它更强调论文的应用与实效性。这种方式更符合国家对高职高专学生毕业综合实践的目标:应用已有的所学知识、能力与技能来解决岗位实践中的实际问题,并使之在解决问题过程中系统化,进而转化为具体的应职应岗能力(包括相应的实践操作技能)。

指导型会计综合毕业实践方式其必要性在于其符合全程导入法教学模式对毕业环节综合实训要求的三个条件:

第一,只有依据真实岗位来判别问题解决成功与否,才能评判一个毕业生有无真本领。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毕业综合实训环节,应尽可能地依据现实岗位状况与要求出题,同时依据现实岗位状况与要求来评判问题解决的成效。

第二,如果学生一时无法真正确定就业岗位,但选定了一个真实岗位(并非毕业生真正就业的岗位)做毕业综合实践,并学到了该岗位真实状况下应职、应岗能力,说明该生已奠定了举一反三解决问题的基础,对今后上岗适应会大有裨益。反过来,如果学生平时学习时没有就业岗位目标,到了毕业阶段也没有进行与真实岗位相对应的毕业综合实践,也没有提出依据现实岗位来评判实践成效的要求,则学生在校期间等于没能学到真本事,这是用人单位所不希望的“产品”。

第三,毕业综合实践全程导入法不但对学生有择业定岗的要求,更重要的是对每一位任课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要根据学生应职应岗能力的需要注重知识的应用能力或新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技术应用方案设计能力、技术应用论文撰写能力、技术应用操作能力综合性训练。所以说指导型会计综合毕业实践方式,一是能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和思路及其优化选择的能力;二是能形成方案实施操作及其优化的能力。完全符合全程导入法教学模式的要求。

指导型会计综合毕业实践方式优点如下:

1.针对性强。针对每个人拟题,能结合实际,解决问题。

2.老师指导有针对性,对学生实习过程易了解指导,且易控制达到会计专业毕业环节综合目标。

3.考核成绩真实反映实习的结果。

指导型会计专业综合毕业实践方式缺点是非会计岗位实习,要求老师的素质高,应具有其他知识储备。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范文第14篇

关键词:顶岗实习;高职;教学改革;教学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232-02 顶岗实习,是指在基本上完成教学实习和学过大部分基础技术课之后,到专业对口的现场直接参与生产过程,综合运用本专业所学的知识和技能,以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并进一步获得感性认识,掌握操作技能,学习企业管理,养成正确劳动态度的一种实践性教学形式。与传统意义上的实习不同,参加“顶岗实习”的学生在实习期间即有正式工作岗位,“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不仅接受教师的指导,还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

顶岗实习是坚持以就业为导向、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环节。教育部关于职业院校试行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意见文明确指出:“要积极推荐学生到企业等用人单位顶岗实习,努力形成以学校为主体,企业和学校共同教育管理和训练学生的模式。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时间不少于半年。”通过顶岗实习,学生能够尽快将所学专业知识、岗位技能与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学期间与企业、与岗位零距离对接,帮助学生树立起职业理想,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练就过硬的职业技能,从根本上提高高职类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目前,很多高职学院均将顶岗实习作为专业核心课程。

顶岗实习实施与控制是指在实习全过程中建立校、企、学生三方有效沟通机制,以达到监控并保证实习质量这一目的的一系列方法和手段。

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有其自身特点。机械类专业适用面广,随着制造业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以及新能源和节能新产品的开发与应用,人才需求遍布机电、数控、钢铁和汽车等制造行业,而这些制造业在京津冀地区都快速发展。通过对本地区制造业企业的调研,发现这些企业大多属于中、小型民营企业,能够一次性提供的实习岗位数量不多,且工作内容会随其经营或生产的需要而变化,所以这些企业不适于集中、大量地接受机械类学生顶岗实习。但这些少量、工作形式灵活的岗位反而对从业者职业技能和素质要求更高、更具挑战性,所以这样的岗位往往只邀请优等生去参加顶岗实习,并多数带有培养与挑选后备人才的目的性。被调研的企业中,也有许多资质良好的大、中型国企与合资企业,可以一次性提供数量较多的、岗位类型和技能要求相对稳定的实习岗位。这些企业资源配备完善、技术先进,指导教师可以利用企业现场组织教学活动,便于实现实习教学目标。所以,这类企业可以充分体现集中实习的优势,多数具备与学校建立可持续顶岗实习合作的可能。因此,高职院校如何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合理安排、精心组织、规范管理,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毕业与就业零距离”是提高顶岗实习质量的关键,也是高职人才培养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建立闭环反馈的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

建立闭环反馈的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是保障顶岗实习教学质量,提高指导教师和学生顶岗实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要条件。

1.建立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建立由学校、企业、家长代表、学生代表组成的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校企双方有专人负责联络,处理具体事宜,使顶岗实习管理有条不紊地开展。顶岗实习管理委员会应该是各系部、各专业的常设机构。学校参与人员建议系部领导牵头,涵盖专业辅导员、专业骨干教师等;参与企业应是与学院建立长期、稳定顶岗实习合作关系的、能够包含机械类专业主要工作岗位的多家代表性企业。企业参与人员建议由企业人力资源部门中负责高校招聘的人员牵头,包含企业指导实习人员;家长和学生代表应结合顶岗实习实际情况,在实习人数较多的企业中选取,并要求其有较好的沟通能力,能够及时发现问题、反映问题。

2.制订顶岗实习管理文件。为加强顶岗实习的内涵与管理,学院应组织以专职教师为主、企业兼职教师为辅,修订完善《顶岗实习课程标准》、《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职责》、《顶岗实习考核细则》、《学生顶岗实习守则》、《学生顶岗实习指导手册》、《学生顶岗实习安全守则》、《顶岗实习指导教师管理与考核办法》等相关管理制度。明确学生顶岗实习教学工作流程与成绩评定的管理方法,规范顶岗实习企业兼职教师和学院专职教师的职责和任务,加强顶岗实习的安全教育,并针对顶岗实习学生组织管理制定相关文件,进行具体规范与要求。

3.构建操作性强的顶岗实习学生管理制度。系部提供顶岗实习学生名册,分各专业召开顶岗实习学生专题会议,具体落实顶岗实习期间学生的管理工作,包括学生业余时间和宿舍管理、实习现场管理、学生健康心理咨询和辅导等。

二、规范顶岗实习教学工作程序

顶岗实习教学环节一般应该包含毕业论文撰写环节,毕业论文和顶岗实习任务同时开展,专业要求毕业论文内容和顶岗实习内容相关,对于较难实现的,也可以由指导教师指定题目。学生在实习中注意观察,找到论文写作的方向,搜集资料,结合实际工作经验完成论文,这样可以使论文避免抄袭,做到有的放矢,提高论文质量。

(一)学生在顶岗实习期开始前应完成以下工作

1.接受学院系统、全面、仔细的顶岗实习培训。通过培训,弄清顶岗实习开展的步骤、方法、要求等,每名学生都应明确实习的全局性安排、时间进度及上交材料的要求。

2.完成并上交校企合作学生顶岗实习协议。协议格式由学院或系部统一制定。学生自行打印后,填写自己信息,与所在实习单位签订实习协议,如多人在同一企业实习,可集中填写后与企业签订1份协议,完成后上交指导教师。

3.领取学生顶岗实习手册。学生顶岗实习手册由学院统一印制,每名学生离校前领取一本。手册主要内容包括顶岗实习基本信息、顶岗实习周记、顶岗实结、实习考核与评价等。

(二)学生在顶岗实习期结束后应上交以下材料

1.完成顶岗实习手册。填写顶岗实习基本信息,包括学生的联系方式和实习企业的基本情况、实习主要任务等;按实际实习时间完成顶岗实习周记;撰写顶岗实结报告;由企业指导教师和学习指导教师填写实习考核与评价等内容。

2.完成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格式要求符合学院或者系部制定的要求。

三、依托就业企业,建立稳定的实习基地满足顶岗实习需求

对机械类专业而言,就业企业是最大最稳定的顶岗实习基地。就业企业指导教师同学院指导教师实习期间共同指导学生的顶岗实践,共制订培养方案,并对学生进行基本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可以要求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职业技能培训与考核,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如:钳工、维修电工、制图员、液压工、可编程控制系统设计师等。

参考文献:

[1]吴贵才.高职顶岗实习实施方案的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1,(6).

[2]何冰.工程机械应用与维护专业学生顶岗就业分析[J].中国校外教育,2011,(9).

[3]邱丽芳,等.高等职业教育顶岗实习长效管理机制的研究[J].中国电力教育,2011,(34).

[4]靳建峰,等.浅谈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顶岗实习学生的教学管理[J].中国电力教育,2010,(1).

大学生实习岗位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 高职教师 顶岗实习 教学 技能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顶岗实习对于高职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它不但可以让学生学习到专业知识,而且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了解自己所从事的行业。这就要求我们高职学校的教师也必须具有丰富的岗位知识以及技能,教师顶岗实习的重要性就不言而喻。笔者分别到重庆永川紫光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重庆昌元化工有限公司、重庆天原化工有限公司、重庆鑫富化工有限公司、重庆新华化工有限公司进行为期4个月的顶岗实习。现就高职教师顶岗实习重要性进行阐述。

1 教师顶岗实习的重要性

1.1 实践对理论的加强

通过在企业的顶岗实习,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知识与技能的不足与优点,可以更好把理论上的知识运用到实践工作中。高职高专教师大多数是学校毕业后直接进入教育系统的。以前在高校所学的知识具有理论化、系统化的特点。对于高职教学并不了解,这就会导致教学与实际结合不紧密,学生掌握知识不牢固。这些教师在对应专业的岗位进行顶岗实习是很有必要的,可以使得这些教师将自己所学的知识先与实践相结合。从实践中对自己的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整理与归纳。并在教学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可以使得学生更快、更牢地掌握所学知识。同时讲述顶岗实习的一些情况,使得学生对今后的工作有所认识。

1.2 基本素养的培养实例

实习教师就要从细节抓起,时时刻刻提醒自己的身份转换。在岗位实习期间自己作为一名被管理者,要求按时上下班、着装等都会有一些相应的要求。通过顶岗实习可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融入实习期间的时间观念,用现实的例子来教育学生的培养学生的基本素养,如提高学习效率,加强团队合作。养成按时上下课、准时完成学习任务的习惯等。注重实训室教学的安全讲解,利用顶岗实习的所见所闻进行实训室的安全以及逃生知识,这样更加有利于学生接收。并对学生出现的不良反应做出及时调整,保证实训过程无安全问题出现。

1.3 教师素养的提高作用

教师顶岗实习可以让高职教师学到书本上所学不到的知识。与工人师傅相互交流、探讨,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而且可以很好地提高教师的观察能力与动手能力,使得自己的实作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更加有利于今后的实训教学;从工人师傅身上学到吃苦耐劳,做事认真负责的精神。工厂的条件相比于学校要艰苦很多,教师经历过之后能够帮助自己战胜更多的艰难困苦,而且可以引导学生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同时也能更好地找到自己在教学上的不足以及企业对学生的需要情况。为自己今后的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1.4 校企交流的平台的巩固

教师通过在企业实习,与企业的联系更紧密了,可以使更多的企业了解我们学校、了解我们的教师,了解我们的教学,从而来了解我们的学生。这样可以为学生今后的就业创造更多的机会。并可以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影响力,同时也为学校以后的招生作出宣传。

2 高职教师顶岗实习的问题及建议

顶岗实习教师最开始都有较强的学习积极性,但随着岗位工作的枯燥和工作时间较长,其积极性会日益减少,表现为缺岗、提前离岗以及在岗位上无所事事。分析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目前各化工企业生产的特点都是连续化、自动化,这样一来,高职教师刚到岗位上“摸不得,碰不得”,只能看岗位上的师傅操作,两天下来就会对实习失去兴趣,认为没有东西可学;二是高职教师认为,实习所学的知识到了真正的教学岗位上未必有用,因此产生敷衍心理。这主要是由于教师没有放下身份,认为一线工人师傅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始终不如自己。

顶岗实习教师没有以一个正式工作人员的身份投入实习过程,有些教师在岗位上很随意,不按时上下班,甚至经常请假,甚至装病不上班。所以学校对于顶岗实习教师的纪律管理一定要加强。

顶岗实习教师缺乏主动性和沟通能力,在学校是老师主动向学生灌输知识,在岗位上,师傅因为工作繁忙,不会主动与顶岗实习教师进行交流。结果出现两种极端:主动性和沟通能力强的教师实习效果很好,与师傅关系好,确实学到很多东西;主动性和沟通能力差的教师,玩手机,看报纸。结果什么也没学到。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做到主动积极,勤学好问。所以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应对顶岗实习教师加强教育。

顶岗实习时间上的冲突。教师顶岗实习期间有些厂正在大修、有些岗位只上夜班、有些岗位实行倒班制度。而顶岗实习教师大多是只上白班,这就使得工人师傅与教师的交流时间变少。使得顶岗实习教师不能亲身经历该岗位的采样、分析、报告处理等实际工作,使得实习效果下降。所以建议在教师的顶岗时间安排上更加符合该岗位的实际工作时间,这样更加有利于高职教师的学习与实践。

顶岗实习的高职教师不但要放下身份,把自己当成一名真正的学徒才能从顶岗实习岗位学到知识与技能;而且在回来的教学实践中还要将自己所学融入到理论和实践教学中。只有这样才能让高职教师充分理解顶岗实习的真正意义。

参考文献

[1] 周霞.高职院校顶岗实习现状探析[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4).

[2] 高爽.高职院校顶岗实习中的问题及改进措施[J].科教导刊(上旬刊),2011(7).

[3] 于小五,刘志忠.浅谈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模式[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1(22).

[4] 常月琴.加强高职院校学生顶岗实习工作的探讨[J].济南职业学院学报,2011(2).

[5] 颜绍梅.谈高职教育产教结合的问题与对策[J].教育与职业,2006(14).

[6] 龚娟.浅论高职院校顶岗实习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当代教育论坛(管理版),2010(1).

[7] 魏毅.也谈高职院校如何深入开展“工学交替、顶岗实习”[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2).

[8] 胡凯.浅析当前我国高职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