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名师论文范文

名师论文范文

名师论文

名师论文范文第1篇

(1)增强体能。职业学校培养的是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体能是将来从事劳动和技能服务的基础,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的要求,职业学校的体育课堂,努力提高以耐力、力量和速度为主的体能素质水平。所以,职业学校的每节体育课都应该安排与职业相关的体能训练。(2)职业素质。根据未来职业工作的特点,学习与职业相关的健康保健知识,提高防范职业病的意识和能力,选择有助于防治职业病的体育手段进行锻炼。职业学校的体育课堂,教师应安排学习与职业生涯相关的体育运动项目,认识体育对提高就业和创业能力的价值,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赢得学生的认可:职业学校“好”课的最终评价标准要得到学生的认可,学生是教师服务的主要对象,学生对体育教师的课有最直接的感受,学生的认可能够反映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当前,职业学校的体育课堂大部分实行“选项”教学,体育教师的课如果得到学生的认可,这位体育教师的“名气”就大,会有更多的学生选择他的课。

2取得成绩——赢得体育同行的认可

取得成绩:就是体育教师在立足教学岗位的基础上,积极参加体育教学竞赛和体育运动竞赛。(1)坚持参加教学竞赛——争取外出学习机会,积极参加教学竞赛。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在做好教学工作的同时,积极参加体育教学竞赛。培训和竞赛是教学业务提高的最佳手段,也只有参加培训和竞赛才可能促使自己研究教学业务。现在,职业学校体育骨干教师培训的机会比较多,省、市、学校都会组织,特别是在教研组进行业务学习教研活动,是一个积累的过程。而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种培训更是业务提高的难得机会。如果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能够参加教学竞赛那更是磨炼自己的好机会。江苏省教科院组织的“两课”评比,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创新杯”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和说课大赛,是体育教师展示自己教学水平的一个良好平台。因为在参赛的过程中,体育教师必须要研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等,在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的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2)坚持带队训练——名体育教师不能够带好一支运动队,不是一个“名”教师。体育教师教育工作的另外一个主要任务是:做好运动队的训练工作。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不愿意做运动队的训练工作,原因是运动队训练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有时候,短时间内的训练是出不了好成绩的。他们恰恰犯了训练学中的常识性错误,那就是训练学中要求的系统性、不间断性原则,对于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来讲,做训练工作确实是对他们考验,而只有经受过这种考验,才能够积累丰富的训练经验,取得更好的体育运动竞赛成绩。江苏省教育厅联合省体育局每年定期举办省职业学校篮球、健美操、田径等传统比赛。在参赛的过程中,是对职业学校体育教师的一次全面的检验,取得优异成绩的体育教师能够获得体育同行的认可和赞誉。赢得体育同行的认可:就是通过自己在教学竞赛和体育运动竞赛中脱颖而出,取得比体育同行更好地成绩。在取得成绩的同时,把自己的参赛经验毫无保留的传递给自己的同行,并对体育同行的参赛起到指导作用,带领大家共同进步。

3读书写作——赢得专家的认可

赢得学生、体育同行的认可,是体育教师操作层面的,但是体育教师要实现质的飞跃,就必须实现由体育教学操作层面向体育教学理论层面这样一个质的飞跃。读书写作:这是实现质的飞跃的基本途径。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好当,但是当好一个有文化的体育教师难当。体育教师在文化学习上的“先天不足”,是阻碍体育教师实现质的飞跃的瓶颈,突破瓶颈的唯一方法是体育教师要坚持读书和写作。原因在于以下方面。首先,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都是来自于普通高等师范教育的,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都是针对普通教育的。但是,进入职业学校以后,面临着许多与普通教育不同的问题,笔者在近几年的“两课”评比中发现,许多的体育教师对职业教育理论知识明显缺乏。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必须要更新,体育教师必须能够适应职业教育发展的需求,就要多读书。其次,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必然会遇到一些问题和困难,如何把这些问题转化为课题。遗憾的是:在第一、第二期“江苏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立项中,我们都没有看到与体育教学相关的课题,甚至在市一级的课题申报中,也罕见体育相关课题。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在自己的教学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经验体会,只有在不断的总结中,才会积累起来。因此,做一个“有文化”的体育教师一定要学习善于总结,勤于笔耕,参与省、市级课题研究,在部级、省级刊物发表高质量的文章。最后,在职业教育领域,体育课程理论、教材建设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职业学校的体育课程理论基本沿袭普通教育的理论,缺乏对职业教育的基本认识;教材由普通高校的人员编写,按照田径、球类等运动项目编写,但是,职业学校的学生专业的不同性,必然要求运动项目的不同性。因此,根据学生的专业开发体育教材是实现职业学校学生“增强职业体能、防止职业病”目标的必然趋势。赢得专家的认可:在由操作层面向理论层面转换的过程中。职业学校的体育教师要利用时机,大胆地向职业教育领域的专家表达自己的观点。尤其是在自己的体育教学领域,针对职业教育的体育课程理论、教材建设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职业教育体育课程理论,职业教育体育教材编写等理论观点。

名师论文范文第2篇

[关键词]教师成长;教学实践;教师专业发展

名师是其所处时代的教学实践水平的引领者和代表者,他们的专业成长历程、教学经验为研究者研究教学实践提供了切入点。借助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的“浙江省中小学骨干教师高级访问学者”项目,我们对其中5位在浙江省乃至全国都极具影响力的中青年教师进行访谈,编辑出版了《名师成长轨迹访谈录》丛书(以下简称《丛书》),全面而生动地反映这些名师的专业成长历程。结合《丛书》中5位教师的成长经历,笔者对名师成长的内外部条件进行了研究,认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比较重要的,也是比较突出的。

一、有高而广阔的实践与展示平台

展示平台的高度和广度,影响着教师的眼界,也影响着外界对他们的关注度和认可度。

(一)优秀教师的传、帮、带

名师也是普通人,他们并不比别人有更多的当教师的天赋。但是,如果撇开个人后天努力而谈命运的话,那么相比别人,他们的好运就是在入职初期就能进入一所有着优良的传统、和谐的教学氛围和众多优秀教师的学校。

金莹(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浙江宁波镇明中心小学校长)毕业后工作的第一所学校就是有着极好基础的百年老校。金莹说:“它的教学质量确实比较高,像小学数学,在这个学校有优良的传统,在宁波市也是数一数二的。……我们小学数学这一块,有很好的梯队层次,老中青三代,力量比较强。我记得当时学校搞一个课题,好像是应用题研究,……把一些典型的课例拿出来,在教研活动上交流,老师们互相提意见,一起琢磨,其目的就是希望摸索出这些典型应用题的最优化的教学方法。这些教研活动我们青年教师都可以去旁听,感觉收获特别大。……我参加工作的最重要的一个感觉,就是‘第一口奶’是吃得很好的,这也可能是我比其他老师幸运的地方。……我一进学校就能够受到正规的训练。应该说,起点比较高”“第二个就是有师傅指导。……孙老师(指孙曾佑,全国知名特级教师)像长辈一样对我们。……我们组建了一个学习小组,她上示范课,我们就去听。而且孙老师也会给我们创造很多机会,教研组开课,我们就都去听.然后互相提提意见,相互学习,这一点对自己教学能力的提高帮助也很大。”

正如通过正规的学校教育学生可以在短短的十几年间就与人类文明最高水平相接一样,新教师进入一所好学校,在经验丰富的老教师的传、帮、带下,在短时间内就能将老教师几十年摸索的经验转化为自己的经验,从而快速成长为一名基础扎实、教学规范的合格教师,同时为自己将来的独立探索打下基础,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开拓了巨大的空间。这也说明,学校教研活动的开展对青年教师的专业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二)大量的公开课展示

名师之名,不在他自身,而在他的课。“课”,是名师本质力量的外显,而名师被人了解,主要借助于他们的公开课。公开课在教师的专业成长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当然,这并不是说日常课没意义,每个老师都必须上普普通通的日常课,日常的教学实践是教师成长的阳光和土壤,没有日常课,就不能称其为教师,更谈不上名师。但是,相对于大多数教师而言,这些名师有更多的公开课展示机会。公开课,就其表现形式而言,是一种展示;就其对教师专业成长的意义而言,却是对教师自己已有教学实践和经验的系统化总结以及教学理想的一种清晰化表达,是对教师自身习惯化、例常化的日常教学的客体化审视。公开课是教师把自身日常教学作为客体进行审视、研究、提升的过程,通过一节公开课的准备、实施和课后的交流与总结,教师的收获可能比上一个学期的日常课还要大。在公开课的过程中,教师不仅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还要考虑与同行交流;不仅能得到来自学生的反馈,还能得到来自同行及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最终,公开课会成为教师成长路途中的一个标志性的里程碑,成为他后续日常课教学的新起点。

林良富老师在访谈中谈到他对观摩课的理解:“1994年我上‘圆的周长’的时候,从选题到课堂教学节奏的把握,我都考虑了一下,日常课、比赛课和观摩课之间还是有点不一样的。日常课直接面对的是自己熟悉的学生,比赛课是在一个小范围里面,它更多的是评委参与、学生参与,而观摩课有一个观摩的场景氛围,有四、五百人啊,在这种情况下,你选什么样的题材,对课的效果其实影响是挺大的。有些课,它不适宜在大场景里面来上,只适合在教室里面上,但有些课适宜。所以我当时选‘圆的周长’,也是考虑了这个因素,就是将学生的学习和听课老师的评课有机结合起来。‘圆的周长’这堂课,从课的教学内容来看,它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周长的意义的解释,另一部分是圆的周长公式的推导,也就是说既有理论的探究,又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所以从设计来看,既有讲授,又有学生自主活动,既可以单向的讲解,又可以进行动态的活动,在课型上可以动静结合起来。相对来说,这种课既不会让听课的老师觉得枯燥,同时也会让学生学得有兴趣。其实,选题也是有一定的艺术性的。”“选课也是有一定艺术性的”,这话说得真好!选课不是投机取巧,不是避重就轻,也不是对评委口味的迎合,而是基于对教学内容、教学情境以及教学活动方式的整体把握之上的、超越具体技术层面而达到艺术境界的游刃有余。正是公开课的机会,使教师能够跳出日常课的模式而思考更复杂也更深刻的问题。

(三)有高水平的交流对象

教师的专业成长,除了自己的实践和领悟,还需要与高水平的人交流。公开课是一种方式,以文会友也是一种方式。例如,俞正强(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浙江金华站前小学校长)老师正是通过他的文章让更多的人认识他、了解他,并以文章的方式与更多的人进行交流,也得到更多的启发与提升。教师的成长还有另外一个途径,那就是私下亲密无间、推心置腹的交流。《丛书》中的五位教师,是2006至2007年浙江省中小学骨干教师到北京师范大学做访问学者的同学,之前,他们还同是浙江省“5522”名师工程人选。其中,林良富、刘永宽(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全国模范教师,浙江省宁海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总校长)、金莹、俞正强是第一期的同班学员,有许多机会在一起切磋、探讨。林良富、刘永宽、金莹,都是宁波的教师,被称为“宁波三杰”,他们一同参加各种研讨活动,一同赛课,生活中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他们之间有赞赏,也有真诚的建议。林良富这么评价刘永宽:“他动笔比较少,不太喜欢写。但他的智慧、他的聪明、他对教学改革动向的把握和他及时的吸收能力却非常强。他超越了一般人所理解的那种上进的概念,更注重所做的事是不是适合自己的心灵。”林良富对金莹的评价是:“金莹是圆满型的,是和谐社会的代表”“她是完美的,是所有的人都认可的完美”“俞正强与金莹是完全相反的。他是追求冷僻、险绝”。其他人对林良富是怎么评价的呢?“林良富的综合智慧最高”“他有大智慧,而且勤勉”。

2002年,林良富提出了“教学时尚与教学个性化”的提法。他说:“现在在教师中,有很多跟风现象,面对新课程中众多的新理念、新口号,我们很多老师失去了自我,人云亦云,没用自己的理解去解读新课程,而是随大流、跟风。所以,我第一个观点就是‘不是风,是我’——在‘风’过来的时候,你要保持自己清醒的头脑,要有自己的个性,自己的主见!第二个观点是‘不是我,是风’——作为一个名师,作为一个部级的骨干教师,你应该走在教育改革的前头,成为改革的弄潮儿,要影响别人。这个时候,我不是‘我’,更多的时候是‘风’,你要创造潮流。”这是林良富对“教学时尚与教学个性化”辩证的、创造性的理解,刘永宽又在这两句话的基础上另加了两句:“是风,也是我;不是我,也不是风。”这两句,依然说的是教学时尚与教学个性之间的关系,但更进一步论述了教学的特点,即:一方面,时尚是由每一个教师的具体而生动的教学组成的;另一方面,真正好的教学都是一样的,没有特别之处,也不可能有时尚。之后,林良富将他自己的和刘永宽的拼在一起,就成了四句话:“不是风,是我;不是我,是风;是风,也是我;不是我,也不是风”。刘永宽加两句,是因为他读懂了林良富的思想,而且认真对待,真诚地提出自己的看法;林良富接纳了刘永宽的两句话,也是因为他明白了刘永宽之所指,真诚地接纳了。这样,两位教师的交流,既启发、提升了他们自己对教学的看法,也给我们以极大的启示。教师们对教学的看法,正是在这样的交流中得以实现的。二、个性化的教学实践与表达

北京师范大学顾明远教授在《丛书》的《序》中提到:“教育更像艺术,艺术也有法则,但不拘泥于法则,更多的是创造。一幅画、一首歌都不是重复的,而是不断创新的。教育的每一堂课,对待每一个儿童也不能重复,需要不断的创造。我看了《名师成长轨迹访谈录》,更坚定我认为教育是一门艺术的信念。林良富老师是一位智慧型的教师,既能宏观把握又能脚踏实地,处处显示出他的教育智慧;刘永宽老师潇洒大气,在不懈的追求中推陈出新;俞正强老师在平淡中显心智,在朴实中表现美;金莹老师喜欢琢磨,把每一堂课都上得完美;邱向理(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数学特级教师,杭州师范大学第一附属小学校长)老师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总能捕捉到教育的细节,关注学生。他们中,有的老师以严肃认真见长,有的老师以诙谐生动见趣,有的老师以细腻关爱感人,个个老师的风格都不一样,就像一幅幅美丽的图画展现在我们面前。这不是艺术是什么?”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正是在掌握一般教育规律的基础上,有自己的创造,有自己的特点,并自成风格。

(一)富有创造性的教学实践

这些教师的教学实践是有创造性的,他们总能把平常的课上出不一样的味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林良富的“用字母表示数”充满着情趣和智慧;刘永宽的“分数的意义”无招胜有招;俞正强的“错题研究”剑走偏锋;金莹的课总是那么精致、完美;邱向理的课总在思考基本功的训练如何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结合起来……人们在他们的课当中能够体悟出他们对教学的理解和追求,感悟出他们用心创造的美好。对于他们,教学不是日复一日味同嚼蜡的无奈的应对,而是注入感情的用心雕琢,是充满激情的豪情挥洒,是充满自信的美的流淌,是美好人生的又一脚印。

错题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常有的,也是教师必须面对的。一般的教师会和学生找出错题的原因、订正、找出正确解法。但是谁会专门上一节“错题研究”,而且能使学生得出人生感悟,上出一节有人文情怀的课来?俞正强就上了这样一节课。这节课,从学生习以为常的错题为起点,通过“错题的分析、订正到欣赏,学生对错题的认识,渐渐地离开了狭隘的知识性错误,对错误有了比错题本身更深刻的体验;再通过推而广之,让学生们的心灵跳出课堂,走进人生感悟。通过讨论,‘错误是不可避免的,错误是要付出代价的,珍视错误,少犯错误’成为课堂最终共识,从而使学生置于人生发展的层面”。

创造性的教学,是于习以为常中发现不平常的意义,并且把它放大之后呈现,使之成为教育的契机。名师有一双发现意义的眼睛,还有呈现意义的信心和能力。

(二)在潮流面前保持清醒

这些教师虽然风格各异,但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对教学本质的理解是一致的,而且能够在巨大的潮流前保持清醒的头脑。他们不是从某个时尚的理论出发来规约自己的教学,也不依某种时尚理论的倡导而改变自己的教学。他们不是拒绝潮流,而是不盲从。他们总是能立足于教学目的、立足于真实的教学实践来思考问题、探索教学的规律。这样的特点,保证了他们能够持续进行实践探索而不被潮流吞没。在一片强调课堂生成的潮流下,几位教师不约而同地思考着“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林良富认为“生成”不是“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俞正强认为要通过“预设”去促进“生成”,通过“生成”完成“预设”的目标;邱向理说“乱哄哄地搞一气,学生学不到什么东西的”。在强调数学生活化的大背景下,林良富提出“数学教学取材”不能失去“数学味”;俞正强提出“数学生活化不是数学学习的目的,‘数学化’才是数学学习的真正目的”;刘永宽提出“数学实践活动的教学要防止数学本体的失落,教师要及时引导,把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向正确的轨道”;邱向理认为“热热闹闹的,就是数学味太少了”;金莹认为“生活中的素材还是不行,它不是一个有效的教学情境,而且有时候学生的思维还是无法自然过渡到数学的思维上来”。这些都体现了名师面对时尚教学理论清醒、独立的思考和探索。

(三)形成自己的教育话语

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是由于他们对教学的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以及基于此的创造性的实践,同时也是由于他们在实践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教育话语。这样的教育话语,不及那些专事理论研究的学者的宏大,也不及他们的系统,却生动、鲜活地道出了其基于实践的对教学的理解。他们能用朴素的语言刻画出丰富的教学内容,凝炼与提升他们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

刘永宽用“天上的星星参北斗”一“风风火火闯九州”-“该出手时就出手”-“你有我有全都有”来说明教学的目标确定、师生共同参与活动、教师点拨、目标达成等一系列的教学活动。林良富用“‘踢皮球’与‘打乒乓球’”来说明师生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的、多向的、有层次的互动与机械、简单的“一问一答”的本质区别,用“珍珠理论”来形象地阐释新授课、练习课、复习课、实践活动课等几种不同课型的功能、作用及相互间的关系。俞正强用“美女成长三部曲”来比喻教师对好课的追求,他说:“不要问好的课有什么标准,好的课学生应该是开心的,教师与学生之间是融洽的;一节课下来,学生知识掌握是扎实的,如果考试一下,分数是不错的;学生感觉上课时间是过得很快的,等等。这样就可以了。美其实是很简单的,数学课一定是简单的,因为数学本身是简约的。”金莹用“平静美”来描述课堂的常态,邱向理用“搭桥”来说明如何帮助学生学习。

名师们的教学实践不是零散环节的机械构成,而是由一套内在自怡的理论指导下的自觉实践。也正因如此,他们才能不断完善自己的理论,也才能在所谓的潮流面前保持清醒。

三、在教学中体悟幸福人生

名师论文范文第3篇

关键词:中小学;名师;教师发展

基础教育是培养创造性人才的奠基工程,是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人才培养的生命线,而这根生命线的给养质量与生命力又取决于是否具有一大批中小学名师(以下简称“名师”)。因此,在教育逐步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呼唤教育,教育呼唤名师,学生渴望名师。

一、新时期名师的主要内涵

“名师”是一个动态的、不断发展的概念,其含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深化。传统意义上认为,名师是指在教育界影响广泛并拥有知名度和追随者的杰出教师。通俗地说就是学生最喜爱、家长最放心、同行最佩服、社会最敬重的教师。他们是师德的表率、育人的模范、教学的楷模、科研的能手。但是,随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在教育走向现代化的新时期,社会希望名师具有与时俱进的素养,诸如成为教育理论的建设者、教育事业的探索者、教育实践的改革者和教师发展的引领者等。本文认为新时期名师有五种共性特质、五种个性特质及四个成长特点。

五种共性特质主要包括:一是把握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教育本质的能力;二是以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为基本内涵的丰富知识;三是对教育原理进行实践解读与应用的能力;四是把文化判断力与信息整合力相结合的教育能力;五是跨越“高原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五种个性特质主要包括:一是区域风貌(经济、文化、自然风景)与教育教学的结合能力;二是对不同学生群体的个性化认知与亲和能力;三是对教材等教学资源的个性化解读与应用能力;四是掌控课堂教学的个性化组织与交流能力;五是用独特的人格气质感染并影响学生的能力。

四个成长特点主要有:一是时空性,即名师个体素养的成长具有时间的延续性,既是“现在时”,也是“过去时”,还是“将来时”,其影响范围具有空间的扩张性;二是竞争性,即在一定的时空领域,同一个层次和不同层次的名师是以一种竞争的状态存在的,这种竞争性,既是名师成长与发展的常态,也是名师成长与发展的动因;三是递进性,即不论是不同层级的名师,还是名师的精神力量、专业素养和教育艺术,在其成长与发展的历程中,都是以递进的方式生长的;四是差异性,即在名师的精神力量、专业素养和教育艺术方面,不仅同一层次的名师群体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而且同学科、同层次名师之间的个性风格也有明显差异,并使名师的成长与发展具有不断完善的空间。

“名师”的素养是多元动态的,以上十种特质特别是个性特质不一定都具备,其发展状态和水平也不一定平衡。而且各种特质不是孤立割裂的,其发展层级处于动态变化之中。

二、新时期名师的重要品质

名师的品质众说纷纭,涵盖甚广。本文经过研究与实践认为,名师的主要品质有以下六种。

一是崇高的精神力量。它是基于对教育事业的社会历史价值的深刻体会与认同,基于对教育事业的钟情挚爱,基于在教育事业中个人成长及价值创造的幸福追求,并从这些方面生成、建构的一种生存情怀与灵魂振奋。名师的精神力量主要包括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向“真”的力量、向‘“美”的力量。这种精神力量是名师所共有的人格特征,比教师职业道德更深地渗透、融通于教师的所有职业生活乃至生命历程之中。

二是精深的专业知识,包括广博深厚的文化知识、全面准确的教育知识、系统精深的专业知识。新时期名师尤其要具有组织化、系统化的专业知识体系,对专业知识的学科架构、来龙去脉、前因后果、发展趋势,能做到了然于胸、稔熟于口。广博而精深的知识体系是名师的坚强支撑。

三是扎实的教学功底,包括教师必备的技能性因素(可称“硬功”,比如教学语言、操作技能等)和非技能性教学因素(可称“软功”,比如教育机智、课堂的调控能力等)。“软”“硬”之功是名师成长的核心依托和重要基石。新时期名师的闪光点尤其表现于“软功”,它是展现名师超群的教学艺术、创造性的教学能力、独树一帜的教学风格的汇聚点。

四是精湛的研究水平。教学与研究是成就名师的“双翼”。“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浮。教学是研究不竭的源头活水,研究是教学富有生命与活力的有力保障。新时期名师要具有较高的学术素养和研究能力,才能把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及时科学地转换为科研任务,通过教育科学研究,实现对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开拓性认识和探索,从而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五是较强的引领能力。新时期名师要善于挖掘潜力、磨砺自身,通过带教、带学、带研等方式来传播先进的教学理念,传授精良的教学经验,指导其他教师不断地提高教育、科研水平,使自己真正成为教师群体发展的“辐射源”和引领者。

六是强烈的合作意识。名师在博采众长之中成长,应该不断地汲取同行、专家的教育教学智慧,是为“合”。同时,名师所关注的已经不仅仅局限于本学科的教育功能,还要重视多学科教育功能的整合,需要与其他学科同行协作,共同关注学生的综合素养与全面发展。

三、新时期名师的成长途径

教师的成长途径是指以教师个人为能动主体,以不断强化主观进取心为目的,有意识设计的、促进自身素养和能力不断提升的学习与实践的路径、方向。笔者经过三年的探索实践,初步总结出新时期名师成长的六条途径。

(一)专业规划——设计自我发展道路

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是对教师专业发展的各方面、各阶段及其步骤的设想与规划,是教师对自己专业成长进行研究、定位和推进的过程,是一种理性的向往和成功的期许。例如,重庆市巴蜀幼儿园以“制定适宜的专业成长计划”为突破口,帮助名师培养对象分析自己的专业优势和不足,找准专业成长的定位,并用《名师成长手册》具体呈现专业成长计划,以“发展愿景与规划”“专业学习与发展”“教育设计与实践”“教育研究与总结”“自我总结与反思”等具体项目,规范教师的行动步骤,记录教师的成长足迹,调控名师培养对象的发展方向。此外,由于名师成长的专业规划往往凸显于一道道“关隘”的攻坚,特别是在创新学习、主题归纳、思想提炼、风格塑造等方面,因此还需要拟定并执行更为详尽的计划。

(二)专业学习——修炼深厚教育功底

新时期名师的专业学习主要包括“练功”、读书和“阅人”三种方式。

其一是“练功”,包括“四练”,即练心、练脑、练口、练笔。“练心”,就是不断锤炼对教育教学的情感体验,保持责任心与幸福感,克服随时会产生的倦怠之心;“练脑”,就是锤炼教育教学的创新型智慧,提升教育教学机智,使课堂交流更迅捷、更有针对性;“练口”,就是锤炼自己的教育教学语言,使语言风格多样化、蕴含丰富化;“练笔”,就是锤炼自己教育教学策划设计、反思总结、提炼归纳的动笔能力,让“动口”水平与“动笔”水平和谐发展。

其二是读书。阅读经典,与教育大家对话,是名师教育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基础。例如,重庆市沙坪坝区育英小学为了提高教师研读名著的实践效益,提出并践行了“对话名师读出思想点、读懂文本找出设计点、量身订做找准参与点、课后比较引出反思点、厚积薄发提炼创新点,从而再造‘我的课堂”’的研读名著新要求,促使名师培养对象逐步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

其三是“阅人”,包括学习同行经验和学习专家思维。学习同行经验,指通过拜师、听课、研讨等形式,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学习他人的经验,汲取他人的教训,做到博采众长,扬长避短。学习专家思维,指学习和领悟专家的教育思想、研究方法、治学态度等。例如,重庆市北碚区朝阳小学充分利用西南大学专家导师团队的力量,通过“聆听专家讲座,领悟专家思想;参与专家课题,学会反思研究;实践专家思维,现场诊断课堂”等措施,引领名师培养对象的教育思想向纵深发展。该校的名师培养对象陈维礼、张晓等就是在这样的“阅人”过程中,分别成长为重庆名师、特级教师的。古人言: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而“阅人”则更进一步: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

(三)教育实践——磨砺教育实践智慧

教育实践是名师生存与发展的沃土。名师教育观念的树立、教育精神的养成、教学方法的创立、教学风格的形成、教学个性的张扬、教学业绩的彰显等,都是在教育实践中,尤其是在与学生的交流中、在与教师团队的协作中完成的。例如,重庆市巴川中学构建了“三人六步”磨课法,即由同学科的三位名师培养对象担任主角,通过六个步骤:一研——深入钻研课标教材,设计教案;二议——分学科组集体评议教案的科学性、实效性;三试一由三人之一的主讲教师在精心准备的基础上上课;四评——学科组评先行课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五比——由另两名教师分别再上课,在比较中进步;六献——在反复修改、完善的基础上,主讲教师给全校或全组成员献汇报课。“三人六步”磨课法师法“三人行必有我师”的古训,秉承“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的智慧,立足课堂教学这一教育实践的主阵地,体现了“理念共生、智慧共享、协作共赢”的团队合作文化。

(四)教育研究——插上腾飞的翅膀

开展教育研究是名师强劲的“腿脚”。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教师的工作就其本身的逻辑、哲学基础和创造性质来说,本来就不可能不带有研究因素。小学名师的教育研究主要包括课题或问题研究、典型案例研究、自我叙事研究。例如,重庆市巴川中学立足课堂教学,以学期为研究周期,开展微型课题研究,并通过优秀课题的评选、交流、推广,凝练名师培养对象的经验,促使其在研究中成长。近两年来该校名师培养对象在公开刊物上19篇,论文获部级奖项38人次,硕果累累。该校的郭洪老师正是在这样的校本研究土壤中,一步步成长为重庆市特级教师的。实践表明,没有教育研究,名师必然半途“夭折”或者昙花一现。

(五)总结反思——提高理论与实践的融合度

自我总结与反思是一种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研究的自我与教学的自我在进行对话,是理想的自我与现实的自我的心灵沟通。总结反思的内容和视角一般包括总结经验、反思教训并前瞻设想,特别是提升经验和修正教训的前瞻设想,要善于吸取同行观点,目的步骤明确,内容措施具体。例如,重庆名师、特级教师刘云生,从偏远区县村小教师到出任主城区教委副主任,始终将学习之根、研究之根、反思之根和总结之根伸向孩子们的课堂、生活及心灵,坚持总结反思自己课堂的“教”、学生课堂的“学”和教学研究的针对性及深度和广度,使他的学习和研究领域逐渐扩展。先后推出了语文教学、学校管理、教育哲学等多方面的研究成果,成长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名师。正是总结反思这种螺旋上升的过程,优秀教师才会拾级而上,抵达名师之巅。:

名师论文范文第4篇

全球华人易学名师峰会在广州隆重召开

中国风水学院 报道:为弘扬和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科学有序的引导名人事业发展,学习并牢记“八荣八耻”,构建和谐社会,由(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中华国学研究会主办的首届中国传统文化与名人论坛于2009年8月8日上午在广州鸣泉居隆重举行。此次论坛本着“求真、务实、科学、和谐”的宗旨,并以此作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六十周年的特别文化献礼!

出席此次盛会的领导和嘉宾有:中国教育发展基金会首席代表吴桂贤,(文化部)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会长杨丽丽,联合国北∕北合作组织首席新闻官韦燕,联合国防治沙漠化委员会执行委员程浩,广东省社会科学院知名教授柯可,广州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科学哲学硕士生导师杨维增,香港天湖学会会长、中国易学堪舆学院名誉院长麦荣耀,中华国学研究会执行会长许国桢,中华国学研究会会长、原广东省文化馆书记、馆长曾伟,中国易学堪舆学院院长谢维成,中华和文化协会会长张连添,中华和文化协会名誉会长陈木添,太极图文化研究所所长、四川华林集团董事长明赐东,广东汕头周易研究会会长莫善朝,广东周易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省情调查研究中心外联部主任钟浩天,全球华人推动中国和平统一莫斯科大会副秘书长李雄、李伟,李族国际集团董事长、广东潮商会副会长李志强,广东汕尾周易研究会会长翁振明,世界易经学会会长况君,世界易经学会副会长兼广西分会会长张庆红,广西河洛周易装饰研究会会长黄俊文,中国易学堪舆学院北部湾研究院副院长,广西钦州传统文化研究会副会长易美兴,中国风水科学研究院院长蔡天奖,副院长杜转运,新加坡东方哲学研究专家陈伟华,中国易经协会常务副会长吴誌文,彭永强等。来自海内外从事传统文化领域研究和探索的专家学者与名人300左右人参加此次盛会。盛会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在和谐、吉祥、团结的浓烈的气氛中开幕。

同一天下午,以弘扬传统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展示易学成果,表彰优秀名师为主题的“第二届全球华人易学名师峰会”在广州三寓宾馆的会议厅隆重开幕,并于8月9日完成峰会各项议程胜利闭幕!

在召开此次盛会期间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杨维增,香港天湖学会会长、中国易学堪舆学院名誉院长麦荣耀,中华国学研究会执行会长许国桢,广东汕头周易研究会会长莫善朝,广西河洛周易装饰研究会会长黄俊文,世界易经学会会长况君,广东汕尾周易研究会会长翁振明和潘长军,吴誌文,彭永强,杨善言,杨明星等一些专家学者应邀演讲。

中国易学堪舆学院作为业界知名主流机构和具有影响力的机构,一直以来积极支持和参与业界健康,积极向上的学术研讨会及论坛。中国易学堪舆学院此次组成了代表团出席大会。谢维成院长担任代表团团长,麦荣耀会长,莫善朝会长,翁振明会长担任代表团顾问,中国易学堪舆学院代表团其他成员包括:副院长刘智诚,中国易学堪舆学院北部湾研究院副院长易美兴,名誉院长邱成彬,黄金印,许志友,王一瑾,郑躬焕,陈宝邓,谢永尚和潮汕易学风水业界的杨正德大师,叶人会,蔡传庵,丁钦鹏,陈明源,江游,曾传恩等二十余人。

首届中国传统文化与名人论坛广州鸣泉居主会场

第二届全球华人易学名师峰会广州三寓宾馆主会场

专家学者大会发表主题演讲

名师论文范文第5篇

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是国家今年秋季面向优秀研究生设立的最高荣誉奖项。中央财政拿出10亿元,奖励全国4.5万名研究生;其中,1万名博士生每人可获3万元,3.5万名硕士生每人可获2万元。根据财政部、教育部今年9月出台的《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管理暂行办法》,各地相继出台了评选细则。因不少高校都计划2012年底前发放到位,额度较大,该奖也被不少学子戏称为“年终奖”。

武汉某高校今年获得220个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名额,符合申请条件的有3900人。根据该校出台的评选办法,研究生国家奖学金评审从学子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科研能力等3个方面综合考评,择优选定。

“指导教师为第一作者、研究生为第二作者的论文,视为研究生独撰。”该校研究生院负责人昨日表示,“这样的规定在全国都很普遍,并非我们学校如此。根据校方科研成果积分计算标准,研究生独撰论文评国家奖学金时,视刊物级别可获2分—40分不等的评分。如师生共同署名,第一作者为学生,只能获得60%的评分。”

名师论文范文第6篇

一、中职名师所应具备的素养

(一)不断奋斗进取的素养

作为一个名师不能够只将眼光放在当前、不思进取,而应该要不断的努力进取,获得更高的成就。不断的奋斗进步不仅仅是教师专业化与发展的重要前提,同时也是道德实践与示范的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代沟因为经济与观念等方面的原因,已经变得越来越明显。要消除这些代沟就必须要不断的发展自身。

同时作为一个中职名师不能改在理念、知识体系以及对新的教育目标的理解上落后于人,而理念、知识体系的更新、对教育目标的理解都需要去积极进去。但是作为中职名师,肯定是身处教育第一线,基本没有脱产进修的机会,那么如何才能够让自己更进一步呢?

(二)名师需要“博学知服”,拥有健全高尚的职业人格

社会上虽然没有对名师进行明确定义,但是却认为名师有许多的不能,有很多不能够碰触的道德底线。作为一个“中职名师”应该博学,拥有牢固宽广的学识体系。一名中职名师,不仅仅能够在自己所教授的专业领域有着高深造诣,同时对于其他技术类课程也应该有所了解。作为一个“中职名师”,要能够在相邻的知识领域拓展自己的课程,能够从日常生活中获取各种为教学服务的资源并应用到教学中,趣化教学;能够理解学生并适时的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引导他们掌握学习的方法。

(三)中职名师需要足够的创造力与魅力

作为一个中职名师必须要具备一定的创造力与魅力,能够让学生喜欢。名师需要有一种独特的灵气,能够在举手投足之间表现出一种卓尔不群的魅力,深深的吸引学生,让学生主动的去模仿,让学生明白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每一位“中职名师”都应该有自己独特的教学方法,与他人不同,对于中职学生的教学也会有着自己不同的见解。“中职名师”通过创造力来不断的改善自己的课堂、改善自己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中职名师”会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让他们所接触到的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喜欢上他们。

二、如何进行名师素养教育

(一)素养教育必须要深挖教学特色,丰富知识内涵

要成为一个名师就必须要对自己的教学特色进行深挖、发展,同时还必须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丰富内涵,使得自己能够达到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人文素养。作为一名中职教师必须要有意识地研究课堂教学艺术的形式与效果,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个性特征。

首先,教师必须要认识到自己的个性特点,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发挥自己个性中的优势,如果与自身的个性特点相违背,就很难形成自己的教学个性。

其次要有着积极改革与创新的精神,对教学观、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并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素养教育不断充实自身的人文知识

要形成名师素养,教师就需要不断地学习各种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宗教知识和美学知识来不断的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让自己能够在教学中依靠自身的专业知识、品德修养、人文底蕴、审美情趣以及教育技巧来获得学生的认同感,让他们去进行积极的模仿,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提高。

(三)素养教育要不断自省

孔子曾说过“吾日三省吾身”,现在的名师相信与已经被后人封为圣人的孔子相比还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圣人都需要“三省吾身”,要想成为名师的我们更应该自省。我们要断的自问“上课前还有哪些方面我没有准备好?课堂教学组织上还有那些不足之处?课堂上是否充分的调动了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课堂上是否尊重、激发、引导学生的学习?课堂上学生在知识、能力、方法、情感等方面有什么收获?”。通过不断的自问来发现自身的不足,提高自身。

名师论文范文第7篇

 为进一步加强2021届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管理,提高毕业论文质量,根据《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办法》(附件1)的要求,特拟定工商管理学院2021届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方案。

    一、选题与开题

 1.2020年11月04日前,完成选题与开题工作,选题可参见附件2《工商管理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指南》。

 2.应教务处要求,2021届本科毕业论文新增开题报告会环节。开题报告会由指导教师负责安排,采用多种形式自行与另外两位教师共同组队完成,同学之间互相交叉记录。

 3.2020年12月01日前,以班级为单位提交附件3 《2021届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情况一览表》,发送至邮箱:gsbkjx@163.com。以班级为单位,提交《西南财经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会记录表》(附件4)及导师签字的《西南财经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表》(附件5),交至通博楼A312办公室雷老师处。其中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交至通博楼A309办公室王老师处,选题情况一览表发送至邮箱:wangeric@swufe.edu.cn。

    二、初稿

 1.2020年12月30日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初稿,交由指导教师审核。

 2.学院各系主任将校级优秀毕业论文作为范文,发给每位老师并在系所会上讨论学习,以熟悉学院本科论文写作基本要求;组织老师讨论细化本科毕业论文撰写规范,定稿后发送给所有老师和同学。

    3.2021年01月04日前,以班级为单位,将完成的学位论文初稿发送到邮箱gsbkjx@163.com,其中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需将论文初稿发送至邮箱:wangeric@swufe.edu.cn。文件命名方式为“专业-学号-姓名-论文题目”。 指导教师撰写附件6《西南财经大学本科学生毕业论文(设计)中期检查表》交至通博楼A312雷老师,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交至A309王老师。如逾期未交,将直接推迟一个月答辩。

    三、定稿与检测

    1.2021年03月31日前,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定稿。

    2.2021年04月06日前,以班级为单位,将完成的学位论文定稿电子版发到邮箱:gsbkjx@163.com,其中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需将学位论文定稿电子版发到邮箱:wangeric@swufe.edu.cn。同时提交毕业论文定稿2份,一份请导师签字(在右下角空白处签:同意定稿并签名),另外1份(封面及致谢部分隐去指导教师姓名,版权申明不签字)以班级为单位交至通博楼A312雷老师,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交至A309王老师处,供交叉评阅使用。如逾期未交,将直接推迟一个月答辩。

    电子稿提交要求:根据附件7《西南财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与印制规范》要求自行排版,提交word及PDF版本完整论文定稿,文件名命名方式为“专业-学号-姓名-论文题目”;另按检测要求,提交一份除去封面、目录、版权申明、 致谢、后记(如有)等内容word版电子稿,文件名命名方式为“检测版-专业-学号-姓名-论文题目”。 (待检测学位论文电子版必须与提交定稿保持一致,若经检查发现有不一致的现象,将直接推迟一个月答辩)。

    3.2021年04月08日前,学校使用“学术不端行为文献检测系统”对全校本科毕业论文进行检测,检测通过方能参加论文评阅和答辩(此次检测为全面检测)。

    学士学位要求:

    检测文字复制率<20%,视为通过检测。但该生和导师应对其学位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判断并修改。检测文字复制率≥20%,视为未通过检测。该生需对论文进行修改(论文修改时间不少于一周),并经指导教师审核通过后,方可申请再次检测;优秀毕业论文,复制率需<10%。

    四、论文评审

    2021年04月30日前,学院组织包含指导教师在内的两名教师进行审阅评分,收取两份评阅表(指导老师用和评阅老师用),两名评阅老师评阅成绩均及格后方能认定为评阅通过。其中,50%的论文采用双盲的方式,由校外老师评阅;剩余50%的论文,采用双盲的方式由院外教师评阅。论文评阅通过的学生方可进入答辩阶段。若评阅未通过,学生需根据教师评阅意见修改论文后重新提交评阅。

 2021年04月30日前,请指导教师填写好附件8《西南财经大学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指导情况记录表》和附件9《西南财经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评阅表》(指导老师用),以班级为单位收齐后交至通博楼A312办公室雷老师处,其中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专业学生交至通博楼A309办公室王老师处。 若学生指导记录表和评阅材料不齐,学生将不能参加本轮答辩。

    五、论文答辩

 1.2021年05月04日前,学校按学院人数的3%,随机抽取学生由各学院组织进行毕业论文(设计)公开答辩(抽取公开答辩的学生人数不足的6人的学院补齐6人,学院需提前报送公开答辩安排),公开答辩与学院组织的答辩一同进行。若学校不组织公开答辩,学院自行组织公开答辩。

 2021年05月08日,学院组织本科毕业论文第一次答辩工作。学生准备毕业论文定稿3份(封面及致谢部分隐去指导教师姓名),供答辩专家使用,答辩开始前提交给答辩组答辩秘书。未通过答辩者需再次相应申请公开或学院答辩,其论文修改时间不得少于1个月。

    2.2021年06月09日,学院组织本科毕业论文第二轮答辩工作。

3.2021年07月10日,学院组织本科毕业论文第三轮答辩工作。学院完成延迟答辩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登录。

若答辩时间有变,另行通知。

    六、答辩后材料提交

    答辩结束后6个工作日内,根据答辩老师意见完善毕业论文,以班级为单位,将修改后的毕业论文纸质档1份交至通博楼A312办公室雷老师处,电子档(同时提交word及PDF版本,文件名命名方式为“专业-学号-姓名-论文题目”)发送至邮箱:gsbkjx@163.com,学习委员填写附件3《2021届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情况一览表》(专业名称)发送至邮箱:gsbkjx@163.com。其中市场营销(中外合作办学)专业的学生发送至邮箱:wangeric@swufe.edu.cn。

    七、优秀本科毕业论文推荐

    2021年05月24日前,完成优秀本科毕业论文的推荐和评审工作。

    八、毕业论文抽检

 2021年07月-09月,学院组织专家对学生论文进行抽检,并完成毕业论文(设计)的档案整理归档工作和总结。

 2021年09月10日前,学校集中对2021届全校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进行最终次“学术不端行为文献检测”。

    2021年10月,学校对各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情况进行抽检,抽检结果纳入学校年度教育教学工作考核。

 

 

名师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

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学生在思想方面的引领与影响作用非常重要,因此,职业院校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对于促进学生素质的提高意义重大。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围绕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意义、存在的问题、解决的对策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梳理这些研究成果,并分析学者们的观点和看法,是探索推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方式更科学性与合理性的客观需要。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内涵

通过整理发现,研究具体学科名师培养的文献很少,但有很多学者研究了与此相关的概念,比如“名师”“教学名师”等。

(一)名师

章宏(2014)认为名师是在所属地区或领域内师德高尚、教育理念先进、教学能力高超,教学效果良好,并被学生和同行认可的教师。刘延东(2008)对名师的概括是“忠诚、爱心、博学、创新、修养”。熊伟荣(2015)认为“名师之“名”,在于名“德”。名师除了要具备优秀的技能素养,还应拥有更高的思想境界”。美国学者斯滕伯格(Sternberg)(2003)认为名师就是专家教师,即知识达到专家水平、工作效率高、充满创造力和观察力的教师。

(二)教学名师

刘泽雨(2013)认为教学名师就是“上课受欢迎、教学效果出色的教师”,是在教书育人的效果方面有一定成绩而非在科研方面成绩斐然的教师,是在教学方面有一定的知名度,但又未达到和大师、大家一样水准的教师。蒋玉莲(2009)认为教学名师是在教学效果和科研成果上都居于一流水平,且在学识、创新能力、因材施教等方面均表现突出的教师。

以上有关“名师”“教学名师”的界定不尽相同,有的侧重名望、有的侧重科研、有的侧重德行,但也有共通之处,即不管是“名师”还是“教学名师”都有其突出或优秀的方面,且都对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给予了高度重视。

二、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动因

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相互作用的结果,学者们主要从内外两个方面探讨了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动因。

(一)国家相关政策的外在推动

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与思想政治理论学科发展的重视,一系列推动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发展的政策应运而生。2008年,、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明确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一支重要力量,是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宣讲者,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010年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教育大计,教师为本,要加快建设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推动职业教育发展,根据相关文件的精神,章宏、刑广陆、欧阳光明等提出以出色的教师队伍作为引领有助于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职业院校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的主渠道,故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对于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作用重大。

(二)职业院校学生素质提高的内在要求

袁战国(2012)从诺奖中的名师出高徒的现象分析得出,在很多领域,名师出高徒都具有相当的普遍性,换句话讲就是高徒往往是需要名师来成就的。

章宏、程道明(2015)认为“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核心是实现人的素质的现代化,即为学生应对经济全球化和工业信息化挑战提供个性化学习选择和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能力”,职业院校学生素质现代化的转变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的培养与指导。2015年5月,国务院印发了《中国制造2025》,职业院校的学生是未来中国制造的生力军,中国能否成为制造强国,很大程度取决于职业院校学生行为素养的高低。职业院校学生思想道德、职业意识和工匠精神的培养重任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来担当。

三、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存在的困境

近年来,有关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存在的问题渐成热点,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名师培养厚此薄彼

职业院校往往以短期的就业目的为导向,注重学生技术能力的提升,忽视人文素养的培育,为提高就业率,最立竿见影的办法就是提高专业教师的水平,因此,基础课教师的培养也就被一些相对急功近利的学校放在了末位。欧阳光明(2015)认为,“由于重视程度不够,一些高校没有建立有关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制度。虽然有部分高校制定了相关政策,但这些政策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孙新凤(2014)认为高职高专国家教学名师评选的导向影响了一些校名师培养的选择,使得一些高职院校更偏重对专业课教师的培养,而忽视基础课教师的发展。

(二)名师选拔标准有缺陷

何莽、许陈生(2011)认为名师的选拔标准不够清晰,比如评选高职名师的标准是具有“双师型身份,且“为人才培养做出过重大贡献”,而关于“为人才培养做出过重大贡献”的标准是什么,并没有详细的规定。蒋玉莲(2009)认为名师限额申报、硬性分配的评选体系有失公平,这样一种体系明显偏向普通高校,限制了职业院校产生名师的数量,更挫伤了职业院校培养名师的积极性。

(三)名师培养效果欠佳

张忠(2016)认为,培训对于教师的成长非常重要,为了促进教师的成长发展,很多学校也为教师设置了很多培训项目,但效果并不理想,原因是培训由不同的部门设置和组织,容易导致相互脱节和内容重复,致使培训效果不佳。孙新凤(2014)认为各种培训或培养措施缺乏成果验收机制,只强调过程,不追求结果,缺乏目标任务的学习,自然收不到良好的培养效果。对于基础课,尤其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来说,有合理、实用的培训科目固然重要,但有与之相对应的学习结果评估亦不可或缺,前者是教师成长为名师的基础,后者是教师学有所获的保障。

四、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方法

学者们有关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方式的探究较多,但尚未形成系统的、成效显著的培养模式。已有的文献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展开了研究。

(一)创建名师培养工程

美国学者彼得・圣吉(Peter M. Senge)(1990)认为建立共同目标,进行团队学习,能够改变心智模式,超越自我。近年来,为构建一流师资力量,国内各省市兴起了名师培养工程,设立名师工作室、建立名师培养基地等渐成流行趋势,也得到一些学者的充分认可。如刑广陆(2014)认为教师要成长为一个成熟的专业人员需要经过一系列的过程,在最后的名师大师培养阶段要设立名师大师工作室,培养起职业教育专家队伍。

名师培养工程虽不断改革深入,但多倾向于一些实践取向的专业课领域,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的工作室或培养基地也大多存在于本科院校当中,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工程刚刚起步,经验与效果有待深入研究。

(二)选拔培养青年名师

一些l达国家,如美、英、日等国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他们认为青年教师更有活力、思维更活跃、更有感染力。赵菊珊、马建离(2008)认为青年教师不仅是教学的中坚力量,也是学校和学科建设的希望,提出通过教学竞赛的方式来推动青年教师的成长。刘泽雨(2013)认为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出现了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象,为解决人员断层问题,选拔培养青年名师就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关键环节。

(三)建立老带新师徒制

唐信焱(2014)认为教师也是一种职业,教学也是一种技能,师徒制是职业院校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一种重要方式,那么学校在教师培养方面也可采用这种方式。王春晖(2015)认为在教师培训中可以运用教练式培训模式。

教师教学、科研、师德等方面的提升有规律可循但无定律可遵,很多实践内容只可意会、身教,不可言传。因此,相关部门参照一定的标准选取部分在教学、科研、德行等方面表现突出的老师,与培养对象形成一对多、一对一甚至是多对一的老带新师徒制有很大的推广价值。

(四)建立名师培养激励机制

岳柏冰(2016)从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出发,认为要把表彰奖励和物质待遇相结合,把精神层面的需要与物质层面的需要相结合,加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培养。邢广陆(2014)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规定出发,认为要改善教师工作环境,提高教师待遇和福利。

综上所述,学者们的相关观点为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研究奠定了一定的理论基础,也为进一步深入、系统地研究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提供了空间。

参考文献:

[1]刘延东在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颁奖会上的讲话[N].中国教育报.2008/09/13

[2]熊伟荣.名师的“名后”发展还需多重催化――基于J市名师专业发展现状的实地调研[J].基础教育研究.2015(7)

[3]刘泽雨,王红丽,董金明.选拔培养思想政治理论课青年教学名师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3(3)

[4]教育部社会科学司.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5]章宏,程道明.现代职教体系下的名师内涵研究及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32)

[6]欧阳光明,司俊丽,岳柏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状况分析及对策思考[J].课程教学.2015(5)

基金项目:

本文系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2016年院级课题《职业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名师培养研究》(课题编号:HNTKY-KT2016-6)阶段性研究成果。

名师论文范文第9篇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高效运作;策略研究

中图分类号:G451.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2)19-009-2名师工作室搭建了青年骨干教师成长的平台,如何真正从内涵上引领学员发展,拓展工作室活动渠道,丰富工作室活动形式,提高名师工作室的质效,经过实践调查和理论研究,笔者探索出如下措施:

一、机制推进策略

1.名师周期制

工作室名师经过考核上岗后,三年为一个周期,围绕这样一个周期,挂牌名师制定个人及工作室的行动方案,制定目标各发展规划。三年到期后,考核合格可以继续申请名师工作室挂牌,否则取消。

2.量化指标制

对每个名师工作室的活动次数、经费使用、学员课题及学员成长都有量化指标。比如特级教师挂牌的名师工作室,三年任期内必须完成至少一个市级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工作,否则就是不合格。

3.名师例会制

为了保证名师工作室活动的有序进行,并促进名师工作室之间的交流互动,名师工作室管理办公室实施名师例会制度,每学期定期召开工作室质量推进会议,在会议上,各工作室挂牌名师交流经验,反映问题,寻找高效推进工作室质量的措施。

4.经费保障制

社会事业处每年划拨33.35万元经费,用于工作室活动的支撑,专款专用。围绕此项经费的使用,名师办公室专门出台了《名师工作室经费使用制度》,保障经费的使用。

5.年度考核制

在三年周期中,以年度为单位,进行阶段性年度考核,有利于名师工作室的扎实推进。年度考核主要涉及以下内容:一是挂牌名师考核,包括名师的工作计划、总结、组织活动情况、个人发表文章、公开课及主持讲座情况;二是学员考核,主要包括学员出勤、参加活动、读书及反思、公开课论文及课题情况;三是工作室活动情况考核。根据考核情况,评出优秀工作室及优秀学员予以奖励,同时对不合格学员予以滚动淘汰。

二、理论提升策略

工作室成员都是由一个学科的教师组成的,有着很多的共同语言,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各个工作室认真组织所有成员,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的形式,学习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学习新课程理论专著,提高成员的理论修养。

这种读书活动主要分三个层次进行:

首先是推荐并统一购买书目。各个工作室推荐的书目有《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教学的革命——创新教育课程设计》《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于漪与教育教学探索》《化学教学论》《课堂教学的50个细节》、《课堂观察——走向专业的听评课》《名作细读》《语文的原点》等多部著作。

其次是在学习的同时,撰写读书笔记。通过撰写读书反思的形式,把书中先进的教育思想与自己的教育实践相融合,去感知、感悟并进行思想的交融,在虚心汲取优秀教育思想的基础中,丰富自己的教育思想。

第三,在推荐各种书籍,组织学员进行阅读的同时,许多工作室还组织学员进行读书交流活动。以现场文学沙龙的形式,畅所欲言、各抒己见,达到理论和思想的升华。

三、名师引领策略

名师工作室是一个学习团体,挂牌名师承担了整个工作室学员的学习任务,其中培养方案的设计、活动的组织、学员的管理考核等,都是名师一手完成,这对挂牌名师本身提出了极高的要求。我区十个工作室的挂牌名师,都是具有市级以上骨干称号的一线骨干教师,其级教师两名,这些挂牌名师不仅自身学术水平高,而且理论及管理水平也高,这些名师发挥自身优势,引领学员通过多种形式的研讨学习活动,达到教学相长的境界,这是名师引领的第一个层面。

名师引领的第二个层面,是外部名师的引入。“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高水平专家、学者的加盟,为沿江工业开发区的名师工作室建设,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林春曹、杨树亚名师工作室长期聘请省著名特级教师、小语会会长袁浩、江苏省特级教师潘文斌担任工作室名誉顾问,有力地推动了这两个小学语文工作室的建设。南京大学陈仲丹、刘经远教授,南京市生物特级教师张鸿亮,特级教师胡玉娟、陈立春,教授级高级教师王高等名家多次来我区讲学。一年来,我区十个名师工作室聘请名师指导不下50余次,其中半数工作室都聘有自己的名师顾问,这些名师利用自身的资源,为促进工作室的对外交流,提供了广阔的前景。

四、科研支撑策略

各工作室按照管理要求,每年要组织开展学员培训成长活动,这种活动的组织必须以教学科研为引领,才能取得显著效果,避免工作室活动陷入浅层次、表面化和随意性的误区。另外,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也是学员成长的必由之路,对提高学员的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大有裨益。

工作室成立以来,各工作室利用市区规划课题和个人课题申报的机会,有目的地开展了此项工作。各工作室选报的课题主要从三个方面考虑:一是挂牌名师的教学风格和研究特色;二是学科的研究热点;三是学员及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

吴卫东工作室结合挂牌名师所在扬子中学的校园文化特色,围绕“知情交融”这一专题开展活动;特级教师林春曹工作室工作室的研究主题则是“言意兼得”;史献计工作室的研究课题是“专题研究初中生物理前概念调查研究”;杨树亚工作室的研究主题则定位在“思辨语文”……

在工作室集中以课题为引领开展活动的同时,各工作室还组织学员申报南京市个人课题,为学员的教学研究保驾护航。在80名工作室学员中,共有50余名学员申报立项了个人课题,获奖及发表文章200多篇。科研,成为教师发展的助推剂和动力舱。

五、创新发展策略

名师工作室是由名师引领下的跨校发展团体,各种形式的学习培训研讨活动是它最基本的平台。名师工作室活动是否高效,决定了工作室的成败。各工作室在设计活动方案,组织活动实施时,要把握好创新发展的策略,从活动内容、活动形式、活动过程以及活动评价等方面进行创新。

各工作室在安排活动内容时,采用教师们最感兴趣的实践活动内容,选取诸如“目标研究”、“问题情境设计”、“考试命题研究”、“论文写作”等专题深入研究。同时,不断创新活动形式,采取外出学习、读书交流、课例研究、课题研讨、专家讲座、学术沙龙、网络研讨等多种形式,提升活动质量,聚焦课例研究,加强活动策划,延伸活动时空等多种形式,提高工作室效率。

六、人员优化策略

名师论文范文第10篇

一、勤读书――厚实自己的文化底蕴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我认为这话对于教学同样适用,那就是:读书破万卷,教学如有神。读书是教师的一种生活方式。教师读书一要博览群书,开拓视野,二要广泛阅读教学专业书籍,如教育教学论著、杂志、名师经验介绍等,而且要做到著作要通读,杂志要精读。教师只有书读得扎实,从学习中汲取营养,才能活得真实,教得厚实。

名师无不爱好学习,善于实践,以行动推进教学改革。他们反复学习当前教育领域内前沿性的东西和教育教学中实用的知识,如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多元智能理论、认知协调理论及元认知理论等,使之内化为自己的理念,从而指导教学实践,然后经过长期地实践与感悟,创新出许多有效的教学方法。浙年名师盛新凤酷爱读书,遍读了中外教育名著,并结合语文教学特点,创造性地提出了“三美教学模式”,作为诗意语文理念发展了语文教学理论,成为语文教学园地的一朵奇葩。回想我们自己,读了几本教学专著?研读过几篇教学文章?教师一般认为,读书就是读课本、查教参、搬教案,教材、教参、名师教案就是自己学习的全部,教学论著那是教育家的事。这样把读书蕴藏的精神功能削减为实用价值,以浮躁、功利的态度读书,哪会有成长起来之时?原地踏步,走的再多也不成路啊!虽然我们的使命不是原创教育理论,但我们的教学实践却时时需要先进教育理论来指导。因而,我们要养成博览群书的习惯,培养良好的教育理论素养,成为先进教育理论的跟踪者、解读者、传播者和向实践行为转化的演绎者。

二、善反思――提升教育教学能力

叶澜教授说,教师要达到“通达洒脱”的境界,不仅要靠理论实践的积累,还需要对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批判性的反思。名师深知,不能把教师的角色定位于知识传授者,这样不利于提高教师专业文化,只会使自己沦为只会“低头拉车”不知“抬头看路”的教书匠。基于这种认识,他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强化问题意识、反思意识,深入到教育思想、教育价值和教师态度等层面上,把反思看成是对教师全部生活方式的审视。通过反思,把自身的经历、经验、实践转变成自身成长和发展的新起点,形成更为丰富的教育智慧。他们还用笔记录校园生活、教育事件、教学实践的成功与失败,让记录成为反思的延伸,提升自己,启迪他人。湖北教师陈海燕伴随着教学的风风雨雨,笔耕不辍,用心写出了教学系列文章、班级管理系列故事,下乡支教时又留下了一连串的“支教手记”等,在反思与记录中积淀教学智慧,提高教育能力,升华教育情感。回首我们的实践历程,有过多少反思?留下了几多文字?我们大多把反思看成是自我封闭的思考,把记录当成是额外的负担,把身边的教育故事当成课后的谈资,却无心记下那灵光一现的精彩瞬间。没有反思哪来课堂的灵性、大气与开放?学名师就要善于学习借鉴他们的反思理念,以学生的视角、同伴的视角、超越自我的视角反思自己的教学,在反思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三、敢创新――培植独特的教学风格

教学是一种艺术,教学需要创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遵循一般的教学规律,而且要结合自己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突破和创新。有创新精神的教师,在教学或处理教育事件时,常常会表现出惊人的智慧,并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风格。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在执教童话《小稻秧脱险记》一课时,文中的杂草被喷雾器大夫用化学除草剂喷洒过后有气无力地说:“完了,我们都喘不过气来了。”可是,一位小朋友说杂草这句话时,气力十足,声音宏亮。于老师幽默地说:“要么你的抗药性强,要么这化学除草剂是假冒伪劣产品。我再给你喷洒一点。”说完朝那位小朋友做了喷洒动作,全班学生都哈哈大笑。小朋友再读这句话时,果然耷拉着脑袋,真的有气无力了。于老师表扬说:“你读懂了。”孩子也开心地笑了。千人千面,每个教师在教学中都有自己的教学特点,在学习名师的过程中,不能执迷于“一招一式”的模仿,更不能削足适履,迷失自我,要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发现自己的优势,培植自己的亮点,要有超越名师,超越自我的勇气和信心,深入钻研,实现教学上由“胆大妄为”向“胆大敢为”再到“胆大有为”的质的飞跃。

四、事业理念――成就名师的力量源泉

德艺双馨的戏剧界艺术大师常香玉说过:“戏比天大。”在名师眼里,就是“教”比天大。他们把教书育人当成一项崇高的事业,而不是职业。事业的理念使他们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李卫东老师在极其简陋的学校里遍读中外教育专著;王菘舟老师在破旧的古屋里听着雨声和蛙声,磨课《只有一个地球》,四易其版;窦桂梅老师两年内完成了三部教育著作。而我们把教育当成职业,对工作少有激情的投入却有过多的抱怨。我们看到的只是名师的课堂上那鱼水亲和的场景,行云流水的教程,却没有看到名师课堂背后长期积累、反复历练、不断反思、不断超越自我的煎熬与磨练,而这也正是我们同名师有差距的根本原因。因此,我们追求名师首先要拥有对教育事业执着的情怀,把事业融入自己的生命,以事业的理想支撑自己的教学成长生涯。

几番思索,几番收获,名师的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更不是一帆风顺的。用“复制”加“粘贴”的方式学习名师是肤浅和幼稚的。我们既要用外在的眼睛看现象――产生对名师的向往,更要以内在的眼睛看真谛――找准追求名师的方向。以事业的理念投入教育教学,博览群书,勤于反思,敢于创新,反复锤炼、打磨自己,这就是成为名师的必由之路。

参考文献

[1]陈海燕.教育叙事伴我行[J].中小学教师培训,2007(9).

[2]谭仁杰.做研究型教师[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名师论文范文第11篇

促进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展示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的教学成果,有效推动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毕业生的高质量就业。

二、主办单位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幼儿教师教育

三、协办单位

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学院(系)

四、活动时间

征稿截止时间:2017年6月10日

评选揭晓时间:2017年7月30日前

五、评审委员(排名不分先后)

郭力平(华东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蔡迎旗(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刘晓东(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秦金亮(浙江师范大学杭州幼儿师范学院)、刘云艳(西南大学教育学部)、张博(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鄢超云(四川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贺永琴(贵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郑健成(福建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王彩凤(郑州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六、活动组织

1.评选范围:全国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2017年应届毕业生独立或合作撰写的毕业论文。

2.论文分组:分设大专生、本科生、研究生(含硕士生、博士生)三个组。

3.论文推荐:大专、本科生参评毕业论文由所在院校(系)集体推荐。推荐数量:大专生严格控制在本院校(系)当年毕业生总数的15%以内,本科生严格控制在20%以内。每篇参评论文均应附上两位具有高级职称指导教师或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的评语。研究生推荐名额不限,由导师推荐并写出评语。所有参评论文均一式一份并附上作者本人学生证复印件,于2017年6月10日前(以当地邮戳为准)寄至杭州市文三路求智巷3号《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编辑室(邮编310012)。参评者同时将参评论文的Word文档以附件形式发送到电子邮箱 。

4.子邮件格式要求:邮件主题请写:学校+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名请写:姓名+论文题目。附件文档全文宋体、小四号、两端对齐、1.5倍行距。在发送电子文档前,请删除论文中的学校名称和导师姓名,以及页眉、页脚及致谢页中有可能涉及学校、导师、作者本人的相关信息。

七、评选和奖励

1.特邀全国各高校学前(幼儿)教育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论文评选委员会,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分组评选,按一定比例评出各组优秀论文。

2.由主办单位颁发获奖证书。

3.获奖结果将在2017年9月《幼儿教育・教育科学》杂志及其官方网站“幼儿教育网http://”上公布,部分优秀论文将选登在《幼儿教育・教育科学》上。

4.获奖作者编入“中国幼教招聘网http://高级人才库”向全国各用人单位重点推荐。

八、重要说明

名师论文范文第12篇

毕业论文(设计)是最终检验学生综合掌握专业学科知识、理论应用与实际的重要手段,也是培养学生观察、归纳、分析社会实践和通过调查科研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重要环节,各系应切实做好这方面的工作,严格把关,现提出以下规定,请各系参照执行:

一、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

在毕业实习前一学期末,由各系教研室(组)结合培养学生技能,有针对性地拟出若干毕业论文课题或由学生根据就业意向自拟课题,并为各位学生确定论文(设计)指导教师,指导教师必须是相同或相近专业的专业课教师,具有讲师职称或硕士学位以上的。每位指导学生人数不超过6人。指导教师应深入所指导学生的实习单位,指导学生学会在社会、生产、科研第一线调研、收集、分析与选题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散实习的学生必须在实习单位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老师指导,并报相应学历、职称材料、单位联系电话到系备查。教务处随时抽查毕业论文(设计)的组织情况。对指导教师把关不严、明显失察、发生学生完全用抄袭、下载论文(设计)参加或通过答辩者,经教务处查证属实,将比照教学事故对指导教师进行院纪处理。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要求

1、必须认真选题,选题必须突出实用性和创新性,必须要有选题依据、目的、意义、论文(设计)的主体架构、主要观点或结论、可能的创新之处等内容的文字说明;

2、必须要有论文(设计)的资料收集和前期的准备情况、论文(设计)撰写过程时间安排的文字说明;

3、论文(设计)撰写必须至少要经过提纲、初稿、二稿、三稿、定稿几个阶段,每一阶段应有指导教师签署指导建议。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前面各项均应作为原始资料存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袋中;

4、毕业论文字数一般不得少于8000字,毕业设计字数有指导教师掌握。完整的毕业论文(设计)应由封面、目录、中英文标题、中英文摘要、中英文关键词、选题说明、正文、参考文献(不少于10本、篇)、致谢内容等组成;

5、毕业论文(设计)必须一式四份,按统一格式(见附件)装订成册,答辩完后,连同指导教师指导记录、答辩记录和答辩小组评议结论放入学生毕业论文(设计)袋,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各系必须存档保管。

三、毕业论文答辩

1、在系主任的领导下,各教研室(组)分别组成若干答辩小组(设组长一人、答辩教师2—4人、答辩记录1人),对所有本科毕业生组织答辩;

2、论文(设计)指导教师不得参加所指导的学生论文答辩;

3、毕业论文(设计)定稿至少应于答辩前一周送交答辩教师审阅。

四、毕业论文(设计)成绩的评定

1、指导教师应给出论文(设计)的评语及百分制成绩,答辩结束后,经答辩小组讨论,有组长执笔签署答辩评语及百分制成绩,然后分别按0.4、0.6的权数计算学生毕业论文成绩,90及以上为优,80—89为良,70—79为中,60-69为及格,60以下为不及格;

2、凡不按以上要求完成毕业论文(设计)者,或毕业论文(设计)袋中内容不全者,一律为毕业论文(设计)不合格;凡经查实属抄袭、网上下载论文蒙混过关者,除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判为不及格外,还视其为考试作弊,给予相应的学籍处分。

五、毕业论文(设计)封面、毕业论文(设计)内容格式要求、指导记录及评语及成绩表的格式附表:

附表1

学士学位论文(设计)封面式样

分类号 UDC

单位代码

密 级 公 开

学 号

四川文理学院

学士学位论文

论文题目(小2号宋体、一般不超过20字)

论文作者:

指导教师:

学科专业:

研究方向:

提交论文日期:

年 月 日

论文答辩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授予单位:

中 国 达 州

20 年 月

论文参考格式:

附表2:目录(理工类)

------------------------------------------------------------——-----------------

目 录

摘要 …… X

Abstract …… X

1.引言 …… X

2. XXX ……X

2.1 XXX …… …… X

2.2 XXX ……X

2.2.1 ……X

2.2.2 ……X

3.XXX ……X

参考文献:……X

致谢:……X

附表(可有可无) ……X

论文参考格式:

附表3:目录(文法经管类)

------------------------------------------------------------——------------------

目 录

摘要…… X

Abstract…… X

引言…… X

一、XXX …… ……X

(一)XXX…… …… X

1、XXX ……X

(1) ……X

二、XXX …… ……X

参考文献: ……X

致谢: ……X

附表(可有可无) ……X

附表4 学位论文式样要求:

题目[中文为小二号加黑居中] Title[英文为Times New Roman 16加黑居中]

副标题[中文为四号黑体居中、英文为Times New Roman 14加黑居中]

[间隔一行]

XXX专业XX班XXX[姓名] 指导教师 XXX [四号楷体居中]

[间隔一行]

摘要[空二格起打,小四号黑体。Abstract为Times New Roman 12加黑]:摘要内容[五号楷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 12].

关键词[空二格起打,小四号黑体。Key word为Times New Roman 12加黑]:关键词3-6个[五号楷体,词与词空一格,分号隔开。英文为Times New Roman 12]

正文另起一页

正文[内容五号宋体,英文为Times New Roman 12]],文中图表只附最必要的,图与表内的文字、图题、表题要简练准确,文稿中的表格采用三线表。正文序号编排应规范,文经管法参考如下,第一层:一、二、…(小四号宋体加粗);第二层:(一)(二)…;第三层:1、2、…;第四层:(1)(2)…,所有标题均空二格打起;理工类参考如下:第一层:1、2…(顶格,小四号宋体加粗);第二层:2.1、2.2…;第三层:2.1.1、2.2.1…,第二、三层空二格打起。 正文完。

[间隔一行]

注释:

[内容五号宋体,空二格起打]

[间隔一行]

参考文献:

[内容五号宋体,空二格起打]

参考文献的格式:所有参考文献和注释一律采用文末注,凡是用文中注或页脚注的论文,请作者自行修改。且参考文献只列出发表在正式出版物上的主要条目,并要依次用上角标标注在正文内容出现处并注明页码,参考文献不能少于6条,不宜引用内部资料。同时,为保证文章的新颖性及相关性,请尽可能参引近两年刊载的相关文献。同等情况下,引用本刊刊发的文章作为参考文献,我们将优先采用。

各种参考文献类型及其文献类型标识:普通图书——M;论文集——C;论文集析出文献——A;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其它未定义文献——Z.

对于数据库、计算机程序及电子公告等电子文献类型的参考文献,建议以下列双字母作为标识:数据库——DB;计算机程序——CP;电子公告——EB.

其中,[DB/OL]——联机网上数据库书;[DB/MT]——磁带数据库;[M/CD]——光盘图书;[CP/DK]——磁盘软件;[J/OL]——网上期刊;[EB/OL]——网上电子公告。

其书写格式如下:

例一、[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期):起止页码。

如:[1]陈 东。基于分灾模式的结构防灾减灾设计概念初探[J].自然灾害研究,1996(4):15-17.

例二、[序号]主要责任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如:[2]牛光庭,李 杰。建筑材料[M].北京:水利电力出版社,1993:25.

例三、[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D].出版社: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如:[3]陶建人。动接触减振法及其应用[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1998:88—90.

例四、[序号]专利所有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出版日期。

如:[4]王杏林。建筑砌块联接件[P].中国专利:CNI036800,1997-09-27.

例五、[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

如:[5]GB50023-95,建筑抗震鉴定标准[S].

例六、[序号]主要责任者。题名[N].报刊名称,日期(版次)。

如:[6]陈志平。减灾设计研究新态[N].科技日报,1997-02-13(5)。

例七、[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析出文献起止页码。

如:[7]钟文发。非线性规划在可燃毒物配置中的应用[A].赵玮。运筹学在理论与应用——中国运筹学会第五届大会论文集[C].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6:468-471.

例八、[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如:[8]王明亮。关于中国学术期刊标准化数据库系统工程的进展[EB/OL].1998-08-16/1998-10-04.

附表5:

四川文理学院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设计)指导记录( 级)

学生姓名 系 专业、班

论文(设计)题目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稿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稿

修改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稿

修改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稿

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附表6:

四川文理学院学士学位毕业论文(设计)评语及成绩

系(院):

专业教研室(组):

学生姓名 论文(设计)题目

指导教师 所学专业 职 称

答辩组成员 答辩组长 所学专业 职 称

答辩教师 所学专业 职 称

答辩教师 所学专业 职 称

答辩教师 所学专业 职 称

答辩教师 所学专业 职 称

答辩教师 所学专业 职 称

答辩教师 所学专业 职 称

指导教师评语

成绩: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答辩小组导评语

成绩:

答辩组长:

年 月 日

系、院意见

综合成绩:

系 主 任:

年 月 日

附表7:

四川文理学院

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论文(设计)题目:

别:

级:

专业(班):

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年 月 日

四川文理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

系(院)

专 业

年 级

开题日期

学 号 姓 名 指导教师

1、选题目的和意义:

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3、选题研究内容:

4、本选题研究技术路线、研究方法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5、调研计划及主要参考文献

6、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

7、开题审查小组审查意见:

教研室主任或组长签名:

年 月 日

开题审查小组组成名单

组成 姓名 职称 所在单位 签字

组长(非指导教师)

名师论文范文第13篇

本科毕业生论文(设计)写作规程

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综合性的教学环节,是教学活动的继续、深化、补充和检验。为加强对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及答辩的管理,特制定本办法。

一、目的和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和答辩是学生在完成教学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后必须进行的综合实践教学环节,是对学生的学科理论基础、专业知识及应用能力的全面检验,培养和训练学生初步的科学研究能力。

2、加强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及答辩工作的管理,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各教学管理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强指导。学校分管教学的副院长全面负责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和答辩工作,教务处统一部署、组织与协调有关工作,各系系主任负责本系各专业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写作和答辩的具体组织、实施工作。各系要根据学校的统一部署,成立毕业生论文(设计)写作和答辩指导组,由系主任担任组长,成员由指导教师、毕业班班主任等人员组成。

3、各系要按照各专业培养目标分专业制定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和答辩的安排意见包括系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和答辩指导组成员、指导教师名单、毕业论文写作及答辩工作安排、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目录及对学生选题、写作和答辩的基本要求、步骤等内容,在第七学期发给本科毕业生,并报教务处备案。

4、论文必须提出和解决在本专业内的某一问题,观点要正确,方法要得当,推理合乎逻辑。

5、对外语系学生的论文写作,要求学生使用本专业的语言文字规范进行表述。

二、指导教师

1、指导教师由各系确定。各系要选择工作认真、业务能力强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

2、讲师以上(含讲师)的教师都有义务参加论文指导工作。

3、为确保质量,每位指导教师一般指导5名学生左右。

4、如因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需要,或者本专业的指导力量不足,可以跨专业(系)聘请具有讲师以上(含讲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教师进行指导。在校内跨专业(系)聘请,须经有关系主任批准,并报教务处备案;校外聘请须经学校教务处同意后,由分管教院校长批准。

5、指导教师的职责:

(1)指导学生选题,对学生提出写作论文的明确要求;

(2)帮助学生深入理解题目,介绍参考书目,指导查阅资料的方法;

(3)指导学生拟出论文提纲,帮助制定论文撰写计划;

(4)检查学生论文(设计)进展情况;

(5)在学生撰写论文过程中发现问题,要及时指导,帮助解决难题;

(6)审阅论文(设计)初稿,指出不足之处,指导学生进行修改,写好正稿;

(7)对论文写出评语,评定成绩。

(8)参加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答辩。

6、指导教师在指导学生论文撰写时,不得包办代替,要指导学生独立进行完成;不得放任自流,要严格要求学生,具体指导,认真负责。

三、写作规程

(一)选题

1、毕业论文(设计)选题的内容应满足教学基本要求,使学生能受到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训练,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工作的能力。各专业可根据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和要求,

选择体现本专业特点、符合本专业发展动态、能促使学生受到全面训练的题目。

2、毕业论文的选题要由各系组织有关教师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拟出,要尽可能覆盖专业主干课程。其范围大小和难易程度要符合学生的实际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经认真讨论筛选后,予以公布。各系在公布题目时要求采取适当方式指定教师对学生进行选题指导。各专业的毕业论文选题数量应不少于毕业学生人数的1/2。

3、选题应以本专业为主,对所学课程内容范围内的题目都可以选做,也可以选做教育学、心理学、中学教材法、中学教育和教学研究等教育专业方面的题目。

4、全校各专业均不选用文艺创作的题目和翻译题目;理科系也不选一般性的习题解之类的题目。

5、学生选定题目后,一般不得随意更改,个别确有特殊原因需要改换选题者,须向指导教师说明理由,报系主任批准后,方可改变。学生原则上不得跨学科、跨专业自选题目。

6、一般不准两个或几个人合写一个题目。如有需要两人以上合写一个题目时,须由指导教师提出,经系领导批准,而且要分工合作,每人都得执笔。

7、根据学生的选题方向和指导教师的实际情况,有条件的可进行双向选择。若论文选题较集中,或某个方向的指导教师缺乏,可动员学生重新选题,最终由系毕业论文(设计)写作和答辩指导组统一协调安排指导教师。

8、学生拟定毕业论文题目后,要填写选题报告,指导教师审查签字、系主任审查后可进入开题阶段。

(二)开题

1、学生在根据选定的论文题目,广泛查阅资料或进行必要的调查、实验而取得所需材料和数据后;应对取得的材料和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提炼和综合;对论文涉及的课题研究现状、课题研究意义作好充分的论证;提出拟研究的主要问题、重点和难点,研究的方法和步骤以及预期结果;编制论文提纲;填写《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征求指导老师的意见。

2、指导教师在审核论文提纲及相关准备材料和《毕业论文开题报告》后;应明确提出同意开题的意见或暂缓开题的意见;经系主任审核,由系办公室在《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上盖章;学生方可在指导教师指导下开始进入论文的撰写阶段。

(三)撰写

1、体例

(1)一般按科研论文体例撰写,即“篇名—作者姓名及系专业、级、班、学号—中文摘要(100—200字)—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的顺序写作。

(2)随文须附英文题、英文摘要(100—200字)。

(3)论文文辞力求精炼,文科5000字左右,理科因涉及实验及定理推导,以3000字为宜。为便于编排和存档,学校统一发毕业论文封面,以B5纸打印。要求使用规范的标点符号,标点符号的使用要遵守GB/T15834—1995《标点符号用法》的规定;数字使用应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简化字使用应以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公布的为准。

(4)注释(对论著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性说明)置于当页地脚或正文后。序号用①、②、③等形式标示。参考文献附于全篇正文后,序号用[1],[2]、[3]等形式标示,参考文献需注明具体出处的,应在序号后加圆括号或标注页码或章节篇名。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要齐全,其著录格式如下:

a.专著、论文集、学位论文、报告:[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b.期刊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c.论文集中的摘引文献:[序号]摘引文献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原文献主要责任者,原文献题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文献起止页码。

d.报纸文章:[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日期(版次)。

2、撰写、修改

根据各系评议小组通过的开题报告和论文提纲,学生可以进入撰写阶段。

(1)撰写、修改阶段要突出论文的创新性 、科学性和规范性,论点要正确,论据要有力,推导要符合逻辑。

(2)学生完成初稿后要虚心听取指导教师的修改意见,反复修改,征得指导教师同意后定稿。

(3)初步定稿的论文经指导教师签字同意后,可以打印,学生进入毕业论文的结题答辩准备阶段。

(四)结题

1、各系要成立由专业教师组成的评议小组,对论文进行评议。

2、各系专业教研室负责本学科毕业论文的初评,并负责提出初评的意见。评议时,应先由撰写论文学生宣读论文,然后进行评议。

3、指导教师根据学生论文质量,并参考其写作过程和小组评议情况,认真写出对论文的评语,向系评议小组汇报,由系评议小组最终评定成绩。也可采取以系为单位集中进行论文答辩的形式进行评定。除以上两种评定方法外,各系亦可根据本系情况采取切实可行的成绩评定方式。

4、由学生个人提出申请,并填写《毕业论文结题报告》,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系评议小组审核同意后,报系办公室归档。

(五)答辩

1、对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要严格把关。各系要在学校的统一部署下,成立系毕业论文(设计)答辩领导组,设主席1名,委员5—7人,秘书1名(负责答辩会议的记录工作):按专业成立若干个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小组,一般由3—5人组成,其中至少要有一名教授或副教授参加,并主持答辩小组的工作。各系须于每年答辩前将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和各专业答辩小组的组成及工作安排情况报教务处。

2、所有本科毕业生均须参加答辩。答辩顺序采取抽签的办法随机排定。无故不参加答辩者,以旷考论,毕业论文(设计)成绩以不及格计。

3、答辩主要考核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观点正确与否,内容的新颖程度及论述的严谨程序,同时也要考核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和应变能力等。答辩时,所质询的内容应为论文中的关键问题和与论题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等。

4、每一学生的答辩时间一般为半小时。学生个人介绍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思想和主要内容,不超过十五分钟。对实验性论文(设计),若条件具备,可允许学生将实验过程和结果等进行演示。

5、毕业论文答辩小组可根据每个学生论文(设计)的质量和答辩情况,参考指导教师的初评意见,以无记名投票方式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五级分制评定毕业论文成绩,并由答辩主持人将答辩意见及成绩填写在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本上(一式三份)。

6、答辩小组对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发生争议时,应充分讨论商定,必要时报请系答辩委员会裁决。

7、对于被评为优秀或不及格存在争议的毕业论文,系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要组织复议,并将复议结果填写在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本上,并将复议意见以纪要的形式报教务处。

8、被评为优秀毕业论文(设计)的学生人数一般应控制在该专业毕业人数的20%以内。

9、答辩会议记录、论文答辩成绩评议表要妥善保管。

(六)其它

1、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单由系主任或教学副主任签字后,本系留存一份,报送教务处一份。

2、毕业论文(设计)作为一门主修课程列入教学执行计划。其中本科的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要与学士学位的授予直接挂钩,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达到中等以上者可获得学士学位。

3、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各系要统一以电子文本形式存档,并在教务处备案。学生要将毕业论文(设计)打印三份,一份装入本人档案,一份本系留存,一份报送教务处。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留存时间至少为五年。

4、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结束后,各系要召开专门会议,讨论和总结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并写出书面总结,以指导今后的工作。

5、每届毕业生的论文选题、答辩委员会组成、答辩小组分设、总结报告、《长治学院学士学位论文答辩考核评审表》和《学士学位论文答辩记录》等一系列教学资料,均由各系教学秘书整理完整并存档。

6、各系每年要从被评为优秀的毕业论文(设计)中向教务处推荐50%的优秀论文(设计)(包括指导教师评语、答辩小组意见),由学校遴选、编辑《优秀毕业论文(设计)》集。

7、学士学位论文写作、答辩完成后,各系要将毕业论文、《毕业论文选题报告》、《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毕业论文结题报告》、优秀论文推荐排序名单、毕业论文质量分析报告等一并报教务处存档。

名师论文范文第14篇

【中图分类号】 G620 【文献标识码】 C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5)02―0023―01

社会的竞争使人们越来越认识到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性,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要靠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需要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

一、教师专业发展是名师培养的基石

首先,要多读书,让浩瀚的知识海洋来滋养和丰富自己。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如果想有更多的成就和作为,不至于把备课变成单调乏味的死抠教科书,那教师就要读学术著作。在教师知识的大海里,教师所教给学生的那点基础知识应当只是沧海之一粟。名师的教育技巧正是由于他们持之以恒地读书,不断地补充自己的知识大海。名师的理论知识在数量上的增长导致名师个人素质的提升,衬托着教科书的背景越宽,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就越明显,教师在课堂上讲解教材时就能更加自如地分配自己的时间。

其次,要主动地提升专业技能,为出色完成工作奠定基础。学科专业功底是教师从事教学和完成教学任务所必需的知识和技能,是支撑教师职业的核心支柱。教师要有一缸水才能灌满学生一杯水。当代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学科专业功底,而且要能了解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并且能将本学科放在与邻近学科互动的大背景下考虑。因此,教师不仅需要学科专业功底,而且需要人文类学识、科技类学识、工具类学识、艺术类学识、劳技类学识等。当前如何整合资源、挖掘潜能、综合搞好教育教学与拥有学科专业功底同样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终身学习,不断更新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二、教育科学研究是名师成长的前提

教育科研提升了名师的职业素养和内涵,扩张了名师的个性表现力和个人影响力。系统的科学研究既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又丰富和发展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使实践发展成理论,理论演绎成新的实践。如此,不仅能实现先进的理论与科学实践的融合,而且反过来又推动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的发展。名师的教学实践过程又是教育科研的过程。他们的讲学、示范课或教学经验、教育论文等,会产生很大的社会效益,使教育科研很快转化为生产力,从而促使这些学者型名师自然成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排头兵和领头雁。

北京师范大学林崇德教授认为教科研是名师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教师参加教科研的必要性在于:一是能够学习教育理论、提高教育理论修养,从而懂得教育规律,这是名师的理论功底。二是可以了解国内外的教改信息,自觉适应国内外教育发展需要,这是名师的时代修养。三是明确教改的实质,更好地成为教改骨干,这是名师的成就所在。四是提高科研兴校的意识,改变自身的角色,这是名师成为研究型教育家的关键。教师参加教科研的做法是面向实际、站在前沿、重在应用、强调合作。

三、自我反思探索是名师发展的途径

名师应具有自我反思精神。要懂得从自己的经验出发,把教学作为一种开放的、能够与自己的经验进行交往的过程,并且能够从本身的教学问题出发,进行研究与评估,从而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善于反思是教师专业化的核心要素,教师不能满足于已有的经验,更重要的是要对自己的经验进行不断反思,否则,教了几十年的书,只不过是在机械重复老一套的教学方法。名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并不满足于已经取得的成果,而是勇于自我反思,主动回顾重现自己的教学行为与表现,进行批判性的分析和调整。他们时时刻刻都在学习,不断完善自己。正因为勇于反思,名师在自我完善方面表现出较高的自觉性,他们在不断加强各方面修养,因而也能够很快战胜困难,适应新的环境,执着坚定地追求人生的成功。同时,在教育教学实践过程中基于反思的重建,是教师个体发展的保障。通过反思性教育教学实践,教师将面对真实的自己、寻求真实的发展空间、获得真实的自我更新。

名师论文范文第15篇

[作文课堂]

老师:大家应该记得《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的这句话:“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孔子引用周任的话用意是什么?

学生:借用古代良吏的名言,说明了人在某一个职位上就必须施展出与之相称的才能。

老师:那孔子为什么不直接用自己的语言阐述,而要引用一句古代良吏的名言来说明?

学生:这样更具有权威性,也更有说服力。

老师:对,这就是“引证法”。它的好处是:借用权威性的话语,使文章说理更加深刻透彻,更具有说服力,体现出一种理性的力量和思想的深度。即便是孔子这样的大家,说话时也会引用古代名言来增强自己言论的说服力,而在后人的文章中,就更是常常见到运用引证法来提升文章权威性的例子了。请看下面这段文字:

《吕氏春秋》中的《察今》一文里有这样一句话:“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邪。”莫邪,是古代有名的宝剑。这句话的意思是:一把剑,只要锋利就行,不一定非要像莫邪那样有名。这启示我们,一个对人民、对国家有贡献的人,并不一定要名扬四海,我们提倡学习名人成功的经验和奋斗精神,而不是盲目崇拜名人头顶那一轮虚幻的光环。

上面这一语段即使用了引证法,引用了《察今》中的“良剑期乎断,不期乎莫邪”阐明我们提倡学习名人成功的经验和奋斗精神,而不是盲目崇拜名人头顶上的光环这一道理。

学生:老师,哪些材料可以作为引证时使用的论据呢?选取这些材料的要求是什么?

老师:引证时可用的材料十分广泛,比如著名作家、权威人士的有关言论,科学的公理和定理,流行的格言、谚语以及各种政策、法规等。引用这些材料时必须注意:第一,内容必须真实可靠,绝不可胡编乱造。第二,这些材料必须具有权威性,能够反映事物本质,经实践检验是正确的。第三,引文要准确贴切,不要断章取义,不要“无”的放矢。第四,平时积累这些材料时要认真核实,要确保材料来源的可靠性和权威性,不能随意添油加醋。

学生:老师,运用引证法必须注意哪些方面的问题?

老师:引证法的使用,包括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要找到确切的理论论据,这可以称之为“引”;二是要对所引理论根据加以分析,使之与论题充分联系起来,这可以称之为“证”。许多学生对于“引”是颇费心思的,但对于“证”却往往不够重视;只“引”不“证”或重“引”轻“证”,文章便成了“观点”和“引语”的堆砌。在运用引证法时,找到确切的理论根据是可喜的,但论据本身只是一种材料,它不能代替论证。缺乏论证分析的过程,文章则变成了一种简单拼凑,势必苍白无力。因此,在列出理论根据之后,一定要恰当地加以阐述,要引而有证,引而有说,讲清所引用资料的意思,阐明引用资料的目的,将他人的话与自己的观点紧密联系起来,使得所引材料真正为我所用,成为文章有机的组成部分。

学生:老师,“引”的方法主要有哪些?

老师:从“引”的方式上看,不外乎两种:“直引”和“意引”。“直引”即直接引用,这是我们运用最多的一种方式。而“意引”又可分为“转述”和“活用”两种。“转述”即作者用自己的话转述原文意思,“活用”即化用或套用名言警句,同时加以适当论述。

学生:老师,在“引”的过程中,我们必须注意什么?

老师:第一,所引用的名言警句等针对性要强。每句名言都产生于特定的背景,都应用于特定的交际目的,即使谈同一个问题,也有不少名言可供选取。要仔细分析每个道理论据的特定功能,将它引用到最恰当的语言环境之中。例如强调立志的重要性,可选用“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其志”;强调志向远大,可选用“燕雀安知鸿鹄之志”;批评某些不能持之以恒、一曝十寒的行为,可选用“有为之人立长志,无为之人常立志”等等。

第二,要简洁,不宜过多。议论是在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是在介绍他人的见解。引用他人的话,目的是为了让读者更加信服自己的话,所以自己的话应是议论的主体,应是全文最醒目的部分;过多的引文,很容易将自己的分析淹没,这样就会犯主客倒置的错误。

第三,要注意直接引用与间接引用的区别。直接引用务求文字、甚至标点均准确无误;而间接引用只须述其大意,但要注意人称的转换。

学生:那么“证”又有哪些方法?

老师:“证”的方法多种多样,这里简单介绍三种。

第一种,诠释引证法。即通过对引文的诠释分析达到证明论点的目的。例如:要“不耻相师”。古人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意思是说,老师并不一定样样都比弟子高明,弟子也不一定样样不如老师。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认为只有样样胜过自己的人才可以拜为老师是错误的。

在这段议论中,作者对“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作了解释分析,从而证明“要‘不耻相师’”的论点。这样论据与论点得以紧密结合,不致油水两分。

第二种,归纳引证法。即从不同角度引用归纳,证明论点。例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