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核医学论文范文

核医学论文范文

核医学论文

核医学论文范文第1篇

PBL教学模式是加拿大的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首先应用于医学教育领域。这种模式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教师扮着向导和促进者的角色,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并结合讨论的学习方法。通过这种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可明显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能,尤其在“自主学习、协作、沟通、创新”上更有突出效果[1]。LBL是传统授课模式,该模式多年一直为世界绝大多数地区和学校所采用,该模式可以全面、系统地传授各学科知识,教师主要依据讲义教材内容,将知识教给学生,学生也以教材为蓝本,系统学习。该模式具有知识完备、理论完整、教材完善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基础理论和基础教育,对教师和学生的素质能力要求都不太高,比较有把握地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所以LBL模式长期发挥着重要作用[2]。这两种模式在教学理念、实施方式、成绩评估、实际效果等方面都既有长处也有不足。广泛使用的传统授课模式将知识划分得过于分明破碎,学科不断增多,教学内容交叉重复,基础与临床课之间脱节,这并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整合能力。容易忽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压制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不利于培养和发挥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精神。故在传统LBL教学模式的基础上,结合PBL教学模式,可以扬长避短、相得益彰。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打破传统观念模式,围绕问题综合设计课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理解获取新知识,培养创造性思维,从知识传授型转为能力培养型[3]。克服了“教师、教材、教室、我讲你听”的中心论,整合了发现式教学和授受式教学的优点,形成了师生“学习共同体”,师生都围绕“解决问题”而开展教与学的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辅导员和推进器[4]。

2检验核医学的特点及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959年Yalow和Berson首先创立了放射免疫分析技术检测血清微量胰岛素开始,检验核医学经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过程,日新月异地衍生出放射免疫分析法、免疫放射分析法、放射受体分析法、放射酶学分析法等。它们主要应用核素示踪技术体外分析技术分析机体的代谢、功能、转化等变化,分析微量物质进行超微量分析,揭示生理病理状态机体的变化规律,为疾病的早发现、早治疗、预后判断提供科学依据。与众多基础、临床学科交叉渗透,是高等医学院校检验医学专业的必修课之一。检验核医学的教学方法。主要按照LBL模式进行,依照教材的顺序,分别教授核物理的基础知识、放射性测量技术、实验核医学技术,接着是临床应用。这种以教材为基础的教学方式,但也存在很大局限性。理论教学基本都是以教师讲解,教学手段是幻灯片和板书。学生也长期接受“填鸭式”,习惯于课前不预习,仅依靠课堂学习,缺乏学习主动性,一堂课下来,似懂非懂,在考试前再突击复习,考前再背,考后就忘。久而久之易产生厌学情绪,严重影响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长期处于事倍功半的不利局面。面对如此尴尬的形势,检验核医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借鉴兄弟院校的经验,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对检验核医学展开了全面教学改革。根据各章节的内容特点不同,对不同章节实施以不同的教学改革,如:核技术积极开展多媒体教学、放射免疫分析使用专题式教学、临床应用部分尝试PBL与LBL结合的教学模式。通过这些教改举措,取得一些成果,本文就教学改革方面的心得体会进行探讨。

3PBL与LBL结合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与应用

检验核医学内容庞大,大致可分为基础核知识和临床应用两部分。临床应用部分重点描述各检测项目的临床意义和医学评价,本校近两年在该部分的教学引入了PBL与LBL结合教学模式。PBL教学法是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根据教学需求精心设计安排,分为4个阶段:(1)以问题为引导;(2)学生自主学习;(3)小组讨论;(4)归纳总结。①以问题为引导阶段,在学习《13C-呼气试验》之前,授课教师提出预习问题,“如何检测肝细胞功能、胃排空功能、胰腺外分泌功能”。通过几年学习,学生一般都已学习《临床生物化学检验》,知道常规的肝功能检测,如转氨酶、胆红素等,但未学过检测胃排空功能、胰腺外分泌功能。在学习《血液辐照》一章时,提出疑问,“如果父母亲人需要输血,作为子女可否伸出胳膊去献血”,学生一般会踊跃表示愿意,但教师明确告之子女不能直接为父母献血,为什么?请查资料;②学生自主学习阶段,学生通过带着疑问,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自己主动去查资料,看教材,自己推断整合,比单纯的自己预习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③小组讨论阶段,小组讨论是PBL教学法的重要组成部分,面对上百人的学生规模,如果课程全部都使用教师担任PBL教学讨论,那将是巨大工作量,占用教师大量时间和精力。所以现阶段,一般以寝室为单位组成学习小组,寝室长担任学,起组织、督促作用。通过讨论加深对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并发现新的疑问,找到疑问的解决方案,相互启发、相互提高。通过讨论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案,形成勇于尝试、敢于探索的学习气氛。④归纳总结阶段,该阶段也可归为LBL教学过程,分由学记录组讨论结果,教师根据记录资料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点拨,对学生还比较混淆尚未搞清楚,则需要详细加以说明讲解。完善学生的认识结构,使知识体系系统完整[5]。PBL教学过程主要放在预习阶段,LBL教学过程依然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教师授课时,以学科为基础,教学为中心,在课堂上以讲授为主,教学过程依然是学生预习-教师课堂教授-学生听课学习-课后背诵-练习-重现。由于学生通过带着问题的预习,大致地学习了该章的内容,教师根据组长所记录的讨论结果,更能把握住学生所学所知所欠。学习《13C-呼气试验》,教师首先按照教材讲解用13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杆菌感染,概述、试验过程、方法学比较和临床引用,虽然学生通过预习已经了解试验内容,但试验原理过程仍比较复杂,教师可详细讲解原理并推导试验方程式,这样通过PBL和LBL两种教学模式双管齐下,常见的教学困难完全可迎刃而解。同样,《13C-呼气试验》另外3个试验主要为熟悉了解内容,学生一般都能较好理解试验概述、临床意义,但对试验原理、反应过程理解较困难,故教师可根据学生掌握情况,突出重点难点,如详细分析13C-美沙西汀、13C-辛酸、13C-三酰甘油在体内的代谢转化从而检测肝细胞功能、胃排空功能和胰腺外分泌功能。《血液辐照》是《检验核医学》的重要章节,在授课前教师通过提问“可否亲属输血”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通过预习基本了解,禁止亲属输血的原因,当正式讲授该章时,教师可简单阐述禁止亲属输血的原因是“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该章节应重点讲解“血液辐照仪”和“临床应用”。

4成效

4.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预习是学习的前奏,在预习阶段积极采用PBL教学模式。教师在上一次课结束时,提出预习问题,课后学生主动看教材,上网查文献,并组织讨论问题给出解答。通过这个过程,可激发学生对检验核医学产生兴趣,不再是枯燥乏味的单独听课。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对该章知识有了系统全面学习,不但达到学习目的,也培养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升了主观能动性。

4.2培养教师的能力

检验核医学发展非常迅速,故要求教师也得不断学习、充实提升自己。除正常的备课教学外,为学生设计预习问题,是对教师知识水平的考验。学生通过带着问题学,获取了知识,也产生新的疑问,教师需要解答学生的新疑问,面对带着疑问的学生,教师再进行课堂教学,是一次教学相长的新考验。在实施PBL与LBL结合教学各环节中,明显锻炼了教师的能力,提高了综合素质。

4.3扩展知识面

本校选用的检验核医学教材,得到学术界所公认。学习教材书本内容,是学生所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学生初涉此学科,对本学科还是一张白纸,也适合教师按照LBL教学模式,讲解教材内容,扎实基础知识。但检验核医学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通过PBL教学模式,还可以让学生主动查阅课外资料,学习教材以外的新知识,跟上发展的步伐,了解学科发展的新动向,扩张知识的深度、广度,开拓学习思维方式,同样也加深了对教材的理解。

4.4提升动手和综合分析能力

PBL教学模式要求围绕问题独立思考,通过自己看教材,查文献等手段,都是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方式,消除很多学生普遍存在高分低能现象。小组讨论阶段,一方面创造了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另一方面鼓励学生互助互动、讨论交流,又可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和团结协作能力。教师也能较好地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正式授课时能做到有的放矢。所以,坚持实际情况,把PBL与LBL有机地结合起来,可充分发挥各自特长、取长补短,互为补充[6]。

5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5.1改变课程理论的完整性

传统的课程是经多年实践,将一系列相关的内容放在一个章节里,保证知识的连贯性、独立性。学生也习惯大块地学习,一节课下来,就有一个结构完整的知识。在传统LBL教学模式中,引入了PBL教学法,改为以问题为中心带着问题的学,势必打乱学科的完整性,把一些知识点漏掉,导致一些学生对问题以外的知识重视不够,一些基础知识学得不牢[7]。

5.2耗费大量人力物力传统的LBL教学模式中相对比较简单,上课40min出成绩。采用PBL与LBL结合模式,将导致学生课前的预习和讨论时间远多于传统LBL教学模式,学生得花大量时间去查阅书籍,上网阅读。这可出现学生难以有充足的时间来安排其它课程的学习,使部分学生出现逆反、排斥心理,将PBL教学部分当作负担,仅为完成任务,流于形式。学生研究的问题也多局限于几点,造成时间、人力的浪费。5.3学生配合的持久性不强医学院的学生基本是来自通过高考的高中生,自幼接受传统教学模式,习惯于“你讲我听”、“你教我学”。刚开始实施PBL与LBL结合的模式时,还有趣味感和新鲜感,由于课前准备时间较长,一旦实施1、2次后,就不愿长期坚持。故应控制教学时数,占课程总学时的5%~10%为佳,同时对学生要多鼓励、多引导,激发潜能。

5.4对师资的要求更高

核医学论文范文第2篇

核医学科是一门边缘学科,内容涉及多个学科,其检查项目几乎涵盖了人体所有系统,同时还涉及核物理、辐射生物学效应、辐射防护等基础学科;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核医学功能影像的优势得到越来越充分的体现,尤其在肿瘤学、心脑血管疾病中的应用,越发显得重要;因此及时修订教学大纲,适当增加教学时数;同时紧扣临床实际应用,调整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核医学功能显像优势,在有限的学时内,精简内容,重点讲述核医学优势项目,如:(1)内分泌系统核医学。(2)临床应用广泛的核医学技术,如:骨骼系统、泌尿系统等。(3)在临床诊断治疗、疗效判断、预后评估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核医学技术,如:肿瘤核医学、心血管系统核医学、神经系统核医学。(4)临床价值重大的核素治疗,如甲状腺疾病及肿瘤的核素治疗等。对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从核素显像的原理,影像的分析要点、常见的异常类型、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核素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治疗后的防护,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给出实际病例,进行课堂讨论,积极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在考试命题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突出核医学的临床实用性。

2改进教学方法,进行多模式教学

过去由于教学内容多,理论课时数少的矛盾,教师们更多进行了“填鸭式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进行教学,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提问、讨论等环节,使学生疲于接受教学内容,而难以及时消化吸收,导致学习兴趣低、学习效率低。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核医学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多媒体技术将图像、动画、视频及文字资料生动逼真的融于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无法用语言描述清楚的教学内容予以模拟,给学生们更为直观、深刻的影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平台。教师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将大量的图片制作成多媒体幻灯,将核素示踪过程完全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结合实际病例进行提问并展开讨论,最大限度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教学互动,突出了教学中的重点,增加了教学信息量,同时增强了教学效果。

3将核医学影像与其它影像学进行比较,体现出核医学功能显像独特优势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们以放射学得理念学习核医学,特别强调解剖学的概念,例如在描述影像时,常用放射学概念,如“密度”、“信号”等,因此,授课时,我们特别将放射影像学与核医学进行对比,在总论的教学过程中,强调放射影像学与核医学成像原理的不同;在各论教学时再进行比较教学;例如心肌灌注显像是核医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主要目的是评估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及程度;而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简称冠脉CTA)也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手段之一;我们将二者进行比较教学;冠脉CTA检查的是冠状动脉的解剖学改变,即冠脉有无狭窄、钙化及肌桥,并对病变进行精确定位。理论上冠状动脉狭窄可致心肌的血流灌注减少,但由于机体有着强大的代偿机制,并不是所有冠脉狭窄、斑块及肌桥都会出现心肌缺血或梗死,因此,冠脉CTA并不能显示冠脉疾病引发的心肌缺血的范围、程度;然而这恰好是心肌灌注显像的特长。心肌灌注显像观察的是心肌的血流灌注情况,通过心肌放射性分布的多与少反映心肌血流灌注的多与少,而心肌细胞聚集放射性的多少取决于该部位冠状动脉灌注血流灌注量,即心肌灌注显像反映的是冠状动脉狭窄这个病因所导致的结果-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范围及程度,从而判断预后,并可评价冠脉支架的疗效。这好比是水渠与稻田,冠状动脉好比是水渠,心肌好比是稻田,水渠有问题不能代表稻田的灌溉不好,而我们更为关注的是稻田里的麦苗是否长的好,即心肌是否缺血。由此可见冠脉CTA所提供的是解剖学信息,心肌灌注显像提供的是功能学信息[2],二者分别反映了一个疾病的两个不同的侧面,从不同的角度对疾病进行评估,各有所长,不可相互替代或混淆。

4紧随现代医学发展,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核医学最新研究进展,培养学生及时跟进医学科技发展的新动态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现代医学影像学已从单纯的形态学诊断发展为形态与功能成像并重,并着眼于分子影像学的研究,分子影像学代表了21世纪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方向。随着现代核医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分子核医学取得了显著进展,带动了肿瘤核医学、核心脏病学及神经核医学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核医学图像模糊、解剖结构欠清晰的难题;PET/CT、SPECT/CT图像融合一体机的使用,使核医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2]。另外,随着现代临床医学及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有些传统的核医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逐渐减少,甚至被淘汰了;同时,随着核医学仪器及放射性药物的发展,核医学中新的内容层出不穷,我们需要及时跟进核医学的发展,将核医学的新技术、新进展及时补充到教学中,突出核医学先进性及实用性,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并重点讲解这些内容,例如:随着PEC/CT的广泛使用,正电子显像成为了核医学研究热点,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正电子显像的显像原理、临床应用价值就成为了新的重点内容;这样更贴近临床的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们及时跟进学科发展新动态,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能更合理自如的运用核医学知识为临床服务。

5加强教师技能培训,促进教师知识扩展

核医学论文范文第3篇

(1)内分泌系统核医学。

(2)临床应用广泛的核医学技术,如:骨骼系统、泌尿系统等。

(3)在临床诊断治疗、疗效判断、预后评估中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的核医学技术,如:肿瘤核医学、心血管系统核医学、神经系统核医学。

(4)临床价值重大的核素治疗,如甲状腺疾病及肿瘤的核素治疗等。对重点内容进行重点讲解,从核素显像的原理,影像的分析要点、常见的异常类型、临床应用价值以及核素治疗的适应证、禁忌证、治疗后的防护,突出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同时给出实际病例,进行课堂讨论,积极与学生互动,活跃课堂气氛,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教学效果。在考试命题过程中,充分体现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突出核医学的临床实用性。

2改进教学方法

进行多模式教学过去由于教学内容多,理论课时数少的矛盾,教师们更多进行了“填鸭式灌输”的传统教学模式,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进行教学,忽略了与学生的互动、提问、讨论等环节,使学生疲于接受教学内容,而难以及时消化吸收,导致学习兴趣低、学习效率低。随着多媒体技术在医学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核医学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多媒体技术将图像、动画、视频及文字资料生动逼真的融于教学过程中,将抽象的无法用语言描述清楚的教学内容予以模拟,给学生们更为直观、深刻的影像,为学生提供了一个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的平台。教师们充分利用多媒体教育技术来辅助教学,将大量的图片制作成多媒体幻灯,将核素示踪过程完全以图片或动画的形式展现给学生,结合实际病例进行提问并展开讨论,最大限度的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高度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教学互动,突出了教学中的重点,增加了教学信息量,同时增强了教学效果。

3将核医学影像与其它影像学进行比较

体现出核医学功能显像独特优势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们以放射学得理念学习核医学,特别强调解剖学的概念,例如在描述影像时,常用放射学概念,如“密度”、“信号”等,因此,授课时,我们特别将放射影像学与核医学进行对比,在总论的教学过程中,强调放射影像学与核医学成像原理的不同;在各论教学时再进行比较教学;例如心肌灌注显像是核医学的一个重点内容,主要目的是评估冠心病心肌缺血的部位、范围及程度;而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简称冠脉CTA)也是目前诊断冠心病的主要影像学诊断手段之一;我们将二者进行比较教学;冠脉CTA检查的是冠状动脉的解剖学改变,即冠脉有无狭窄、钙化及肌桥,并对病变进行精确定位。理论上冠状动脉狭窄可致心肌的血流灌注减少,但由于机体有着强大的代偿机制,并不是所有冠脉狭窄、斑块及肌桥都会出现心肌缺血或梗死,因此,冠脉CTA并不能显示冠脉疾病引发的心肌缺血的范围、程度;然而这恰好是心肌灌注显像的特长。心肌灌注显像观察的是心肌的血流灌注情况,通过心肌放射性分布的多与少反映心肌血流灌注的多与少,而心肌细胞聚集放射性的多少取决于该部位冠状动脉灌注血流灌注量,即心肌灌注显像反映的是冠状动脉狭窄这个病因所导致的结果-冠心病患者心肌缺血的范围及程度,从而判断预后,并可评价冠脉支架的疗效。这好比是水渠与稻田,冠状动脉好比是水渠,心肌好比是稻田,水渠有问题不能代表稻田的灌溉不好,而我们更为关注的是稻田里的麦苗是否长的好,即心肌是否缺血。由此可见冠脉CTA所提供的是解剖学信息,心肌灌注显像提供的是功能学信息,二者分别反映了一个疾病的两个不同的侧面,从不同的角度对疾病进行评估,各有所长,不可相互替代或混淆。

4紧随现代医学发展

及时更新教学内容,增加核医学最新研究进展,培养学生及时跟进医学科技发展的新动态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动了现代医学的发展,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现代医学影像学已从单纯的形态学诊断发展为形态与功能成像并重,并着眼于分子影像学的研究,分子影像学代表了21世纪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方向。随着现代核医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分子核医学取得了显著进展,带动了肿瘤核医学、核心脏病学及神经核医学的迅猛发展。尤其是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解决了核医学图像模糊、解剖结构欠清晰的难题;PET/CT、SPECT/CT图像融合一体机的使用,使核医学的发展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另外,随着现代临床医学及现代医学影像学的发展,有些传统的核医学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逐渐减少,甚至被淘汰了;同时,随着核医学仪器及放射性药物的发展,核医学中新的内容层出不穷,我们需要及时跟进核医学的发展,将核医学的新技术、新进展及时补充到教学中,突出核医学先进性及实用性,及时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并重点讲解这些内容,例如:随着PEC/CT的广泛使用,正电子显像成为了核医学研究热点,并广泛应用于临床,因此,正电子显像的显像原理、临床应用价值就成为了新的重点内容;这样更贴近临床的教学,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情趣,同时也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使得学生们及时跟进学科发展新动态,在将来的临床实践中能更合理自如的运用核医学知识为临床服务。

5加强教师技能培训

促进教师知识扩展首先,医学科学的发展,鞭策着教师们要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更新知识,拓宽视野,提高业务水准。尤其图像融合技术的应用,迅速推进了分子核医学的发展,因此教师们需要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更快更新教学内容,使学生了解核医学的新进展,培养学生及时跟踪的学科新动态。其次,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得核医学的教学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也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如何更好的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成为了教师们的新课题。这样的变化不仅要求教师精通核医学的专业理论和实践,还要求教师掌握基本的微机应用知识、相关的操作软件、一定的网络知识及扫描仪、数码相机等电子仪器的应用技能。

核医学论文范文第4篇

[关键词]人文医学服务;医院;核心竞争力

[中图分类号]C9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1)18―0043―01

1、人文医学服务的含义

(1)人文医学就是重视人的生命价值。“人文医学”简单地说就是在医学中贯彻人文精神。什么是医学中的人文精神呢?就是在一切医疗活动中,以人的生命为中心,重视人生命的价值,尊重生命个体的存在,在此基础上建立人性化的医疗政策、管理和服务,达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人文医学”是医学的最高境界,是一切医疗活动追求的最高目标。

(2)人文医学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以病人的需要为本,以满足病人的需要为宗旨。满足患者的需要首先要了解患者的需要是什么。患者是弱势群体,在由一个健康人变为病人时,他的心理与生理发生了变化,他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病人的需要由强到弱分为以下几个层次:第一,安全需要非常强烈的上升到了主要地位。他需要医生帮他解除病痛。第二,对治疗过程知晓的需要。他需要了解治疗效果以及以后的治疗方案,还要了解治疗费用大致是多少。第三,心理安慰的需要。这时的病人有弱者的心理需求,他需要家人、朋友及医护人员的关怀。在某种程度上患者都具有心理障碍,尤其是重病患者,迫切需要心理安慰。第四,对环境舒适的需要。第五,被尊重的需要。虽然病人更关心他的安全,但是他的自尊并没有丧失,他需要医生、护士给他人格上的尊重。

从以上病人需求分析可以看出,病人首先是人,是一个有着各种社会属性的人,其次他是一个生病的人,一个在生理或心理方面有某种缺陷的人。因此,医生要把病人看做是一个有生命价值的人,要了解他的思想感情和喜好,在这个基础上为他实施人道主义的救治。医学只有与人文融为一体才能更有效地为人类服务。

2、人文医学服务的内容

(1)优秀的医疗质量和技术水平是人文医学服务的基础。人文医学服务的首要前提是医务人员能否解除病人的痛苦,为病人提供满意的医疗过程。如果医生不能以合适的技术手段及时为患者的病情作出明确的诊断,同时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缓解或解除病人痛苦,挽救生命,任何人文医学服务设施、服务都是空中楼阁。人文医学服务的基础首先是爱护生命,只有治病,才能救人。

(2)对病人人格的尊重和对生命的爱护是人文医学服务的核心。人最宝贵的是生命,而人的生命也只有一次。医务人员的手中掌握着千千万万人的生命,我们没有理由轻视任何一个生命。在生命饱受疾病之苦之际,医务人员要去完成天使的职责,挽救每一个生命。不管他是肢体残疾、老年痴呆、精神病患者,还是植物人,都要给予爱护和关怀,每个工作细节都要表现出对患者的关爱和尊重,人文医学服务强调尊重患者,核心是尊重患者的生命价值、人格尊严。这是人文医学服务的核心。

(3)建设高水平的医院文化和服务文化是人文医学服务的关键。医院文化对医院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医院文化建设的目标是在医院全体员工中建立起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信念、行为规范。医院的价值观主要包含患者至上、关爱患者、尊重患者、方便患者、平等待人的人文精神,以及精诚协作、爱岗敬业的团队精神和专业操守。人文医学的医院文化注重提高医院员工的责任感和人文精神,自觉把人文医学服务化为自觉的行动。创建优秀的医院文化,就是要把人文医学提高到医院精神的高度,形成以人文医学为中心的服务文化。

(4)营造良好的就医氛围是人文医学服务的保证。就医氛围包括很多内容,主要有环境、语言、舒适度、沟通程度等。医院环境布局的好坏,直接影响人的心理感觉。营造温馨和谐的就医环境,使病人得到精神和心理的安慰;语言是沟通的桥梁,也是医院文明的窗口,医务人员所面对的是弱势群体,因此对医务人员的语言的使用有着特殊的要求。比如,导诊、标志、轮椅、微波炉等设施,解决好在就医、检查、交款、买药、治疗各环节中的等待时间和不便等问题;医患双方的沟通好坏直接会影响到病人治病的心情和行为,而沟通的主动权在医务人员手中,医务人员有责任主动告知应该告知的信息,包括治疗进程、治疗方案以及健康知识等。

3、人文医学服务提升医院的竞争力

(1)人文医学服务提升了病人对医院的信任程度,稳定了需求市场。医学不仅是技术,还应该是仁爱之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同级医院间在技术上的差别在缩小,它们之间的竞争更多的是服务细节上的不同,高端的竞争应该是细节的竞争。由于一个医院比另一个医院在就医上方便了一点,人文理念多了一点,而就是这“一点”赢得了患者的青睐,你的需求市场就得到了保证,你就拥有了独特的竞争力,从而稳定了市场需求。

(2)人文医学服务密切了医患关系,建立了良好的医院形象。医疗服务是一个独特的领域,它与其他领域不同点在于,它是一个高科技含量的企业,在这里信息是不对称的,患者对医疗消费是不能自我判断的,它完全依赖医生的单方面治疗。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如果对医生没有信任感,在治疗过程中就会对医院产生怀疑、恐惧和憎恨,导致医患关系紧张。人文医学服务要求充分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要自觉尊重患者的人格和权益。通过诚挚的问候、和蔼的微笑,尽可能多地与患者进行心理交流,耐心讲解医疗知识,帮助他们克服恐惧、怀疑、焦躁不安等情绪,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把医护人员当做知心朋友,从而建立起医院良好的形象。

(3)人文医学服务创建了快捷的医疗流程,提升了医院的管理水平。人文医学服务要求给病人提供快捷的医疗流程,快捷的医疗流程也是打造医院成本优势的过程。服务流程只有快捷、简便才能使患者满意,而快捷、简便的流程也是医院节约成本所追求的目标。从患者的需求出发,医院要建立一整套完整的工作流程,每个细节都要有工作要求。服务流程越科学,可以减少不必要的劳动和时间,成本就越低,医院的效益就越高。从病人走进医院大门开始,从挂号到看病,从检查到取药,全程都要有规范的操作流程,以病人为中心,创建满意的医疗过程。在每一个环节都倾注人文关怀和高标准的技术要求,打造精品医院,从而创造管理的新模式。

(4)人文医学服务成就了高素质的医疗队伍,提高了治疗水平。1988年8月,世界医学教育会议通过的《爱丁堡宣言》明确指出:“病人理应指望把医生培养成一个专心地倾听者、仔细的观察者、敏锐的交谈者和有效的临床医师,而不再满足于仅仅治疗某些疾病。”这对医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文医学服务要求医务人员既具有专业知识,又具有现代礼仪、道德情操、沟通技巧、心理咨询等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医院医务人员是医疗服务和管理的主体,要打造精品医院,就要用人文医学服务的最高目标培养优秀的医疗卫生队伍。在对医务人员的培训中,注重社会因素对健康和疾病的影响,注重对医生尊重病人、关爱生命的培育,全面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核医学论文范文第5篇

德国的康德曾说过,只有两种东西能让人的心灵产生深深的震撼:一是头顶璀璨的星空,二是内心崇高的道德法则,所言无外乎敬畏自然与敬畏生命。伦理是指一系列指导行为的观念,它不仅包含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行为规范,而且包括做人的道理,人的情感、意志、人生观和价值观等方面,是人与人之间符合某种道德标准的行为准则。做学问者不可无德。古今中外都把医学视为治病救人的“仁术”,大医精诚。先贤说“医乃生死所寄,责任重大,非仁爱之士,不可托也”。沈铭贤倡导生命伦理应当在与生命科学和医学相关的价值导向和制度建设中有所体现[1]。钱尔凡提出,医学期刊编辑只有具备“敬畏生命”的伦理观,才能时刻意识到自身岗位的特殊性和所肩负的使命,内化于心、外化于形,在自己的编辑实践中有所体现[2]。笔者现结合在实际处理稿件中遇到的问题谈谈自己的观点。

一、医学研究论文伦理审核的依据与意义

美国学者乔治?萨顿研究表明,科学研究者如果只是埋头于自己的专业领域,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成果而研究,为了利益而研究,就会像《蜘蛛侠》里的绿魔――丧失人道的情怀,变得冷淡,甚至成为可怕的试验机器。科学研究首先要把为人类谋福祉放在第一位。

医学期刊编辑所把关的领域是对生命肩负责任的领域,是“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生命医学领域,应树立“敬畏生命”的价值理念,传播正确的伦理。临床医学研究多以人作为研究对象,涉及人的隐私、自由、尊严、权益等诸多敏感议题。研究者们必须遵守伦理原则,这不仅是研究者的道德要求,也是人类社会的规则要求。作为医学研究成果的者及推广者――医学期刊,其编辑在审稿中应高度关注、严格把关相关问题。从整体上审核医学研究论文的伦理问题及其在临床上的实际指导意义,从细节上审核研究者在试验过程中的疏忽和不适当[3]。

国际上公认的伦理原则:尊重(自主、保密)、有利/不伤害、公正。国际社会普遍倡导遵循《纽伦堡法典》《赫尔辛基宣言》《贝尔蒙报告》《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国际伦理准则》等纲领性文件。世界医学编辑协会专门提出了《医学期刊伦理道德政策声明》,我国卫计委要求遵循《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伦理审查办法》《药品临床试验管理规范》《伦理委员会药物临床试验伦理审查工作指导原则》等法律、法规。此外,还有《人体器官移植条例》《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和人类精子库伦理原则》《人胚胎干细胞研究伦理知道原则》等条例和准则。这些国内外法规、文件为医学编辑进行医学论文的伦理审核提供了重要依据。

二、医学期刊编辑目前论文伦理审核面对的问题

医学期刊尤其是像《实用医学杂志》这种综合性的医学期刊,专业性很强,编辑即便是某个方面的专家也不可能对所有的论文进行客观的判断,论文的取舍主要还是依靠同行评审。《实用医学杂志》在给专家的审稿指南中明确指出审稿中应注意的伦理问题。目前编辑部常常面临的论文伦理问题有:(1)论文没有提及是否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对研究的伦理问题只字未提。(2)论文提到了获得伦理委员会审查通过,但没有提供任何的相关证明,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或文字的描述上。(3)审稿专家、编辑部注意到了伦理问题,要求作者修改,但作者的修改仅仅停留在类似“本研究通过单位伦理委员会审查”等文字的补充,未见任何证明文件,普遍存在应付了事的现象。

而且,期刊目前即便有伦理审核,也要面对很多其他问题:第一,论文伦理审核一直停留在边缘,没有作为录用的必要指标。论文是否录用主要还是看专业及方法学方面的指标是否审核通过。有专家提议对未经伦理委员会审查批准,不遵守知情同意、有利、无伤和公平公正原则的论文,不予发表[4],但这在国内的期刊中少有执行。医学伦理学方面的内容,编辑部只能要求有相关的表述信息,基本没有能力跟踪、判断论文是否符合伦理要求。而且当研究论文处于投稿状态的时候,研究和实验已经完成,是否符合医学伦理学已无法跟踪,编辑部只能选择用或不用。第二,医学期刊编辑的医学伦理学知识缺乏,不具备伦理审核的素质与能力,只能依靠医学方面的专家来把关。目前,医学期刊的审稿专家全部是医学方面的专家,伦理学知识的具备情况并不是选择审稿专家的标准。第三,编辑学习医学伦理学知识的途径匮乏,主要还是通过自学来完成相关学习。陈丽文等对我国88家医学期刊编辑部伦理意识现状进行调查与组合评价,发现63.6%的期刊在2010年的投稿须知中尚未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学要求[5]。医学期刊编辑的伦理学知识培训少、相关知识有限,导致其在编辑过程中对稿件中的医学伦理学问题缺乏判断能力;调查表上医学期刊编辑的教育与培训得分几乎为0,表明被调查的编辑缺乏学习医学伦理学知识的途径。

三、医学期刊如何关注论文的伦理学问题

我们应多渠道、多途径着手,将编辑部建设成伦理学知识的集散地,一方面尽可能多地收集伦理学方面的信息,另一方面尽可能广地播散伦理学方面的信息。

第一,应当发挥行业协会、学会优势,凝聚一批期刊的力量,推动一批期刊对伦理学研究的关注。中国的科技期刊很多都关注到了论文的伦理学问题,也对此进行了一定的尝试,并取得了一定的推广效果。比如2004年10月中华医学会杂志社要求旗下杂志,从2005年起在投稿须知中必须增加有关医学研究伦理方面的要求。《临床儿科杂志》《解放军护理杂志》等期刊在约稿函中提出了科研伦理规范的问题。2006年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与发表协作网(ChiCTRPC)创建,其联合一些编辑部呼吁构建和完善我国医学期刊出版和编辑伦理学,建立了“医学期刊发表伦理网”(mjpe.net)。2010年ChiCTRPC重申对进行伦理审核的重要性并赋予其新内涵,即编辑要利用已有的临床试验结果、伦理审查平台和资源,从入口、过程和出口三个环节对临床试验质量进行监督[6]。

医学期刊虽然抱团关注医学研究的伦理问题并且进行了一些实践,但目前看来效果仍不明显,实际工作中存在“雷声大雨点小”的情况。比如雷水英等研究者调查了10种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2009年发表的涉及人体的研究论文,以及约稿函中关于医学伦理学方面的要求,结果很不乐

观[7]。这方面的工作仍需我们医学期刊编辑人员不断推进。

第二,提高编辑人员医学伦理学知识储备,从简到繁,从易到难,提高他们的审核素质。首先,编辑要先做自己能够完成的审核工作。在处理稿件的过程中要注意:(1)研究是否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查。(2)有伦理审查描述的论文是否具有相关的证明材料。(3)作者补充的伦理审查材料是否存在弄虚作假的情况。(4)临床研究论文中经常缺失的资料是否经过伦理委员会的审查。编辑在审稿过程中重视医学伦理学审核,并要求作者提供补充材料,这有助于研究人员日后注意研究和处理伦理问题。

其次,从论文的审核入手,培养和提高作者的伦理意识。编辑部审核论文伦理,可要求作者提供伦理审核通过的文件,这有利于促使研究者树立伦理观,遵守研究原则。论文的内容很多是医学期刊编辑无法把握的,需要作者(研究者)具备伦理素养。比如:临床科研设计方案是否严密合理?研究方法是否正确、完善?是否严格遵守试验操作规则?研究者是否存在为了扩大样本量,对可保守治疗的患者采取手术治疗,对可行无创检查的患者进行有创检查,对可口服药物治疗的患者采用输液治疗,对可自愈的疾病进行药物治疗等违反道德的行为?研究者是否为了设置试验组和对照组,利用患者的信任以及他们缺乏专业知识的漏洞,未对他们采用已经经过临床验证有效的、经济的治疗方案,而采用新的、昂贵的治疗方案?这些内容的伦理审核,医学期刊编辑很难把握。所以,一方面要依靠研究者本人的伦理素养,另一方面,编辑可要求研究者提供伦理审查通过的文件。此外,编辑部可以通过论文回溯核对医学研究的伦理学问题,促使研究者提高伦理意识。

第三,作者与编者的互相学习与促进。虽然期刊是论文审核的把关者,但多年的编辑经验告诉笔者,作者其实是最了解论文存在哪些缺点的人。投稿医学期刊的作者很多都是医学方面的专家或者专家的学生,他们对这个专业及专业研究的伦理问题知道得要比医学期刊的编辑多得多。编辑可利用作者提供的伦理学方面的资料,多向作者学习,通过作者群体学习伦理审核的要点;让作者知道期刊需要这方面的材料,作者在之后的研究和写作的过程中就会多加关注。同时,医学期刊编辑对伦理学方面的知识及政策的积累会积少成多,集腋成裘,最后就能更好地把握论文的伦理审核问题,将编辑部建设成为伦理学知识的学习园地。

核医学论文范文第6篇

1.1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的临床资料为2008年至2010年期间来我院接受治疗的肺结核患者150例,且在心脏听诊诊断中均有异常,表现为有杂音。150例患者中男76例,女74例,年龄范围为34-75岁,平均年龄为49.2岁,所有患者均确诊患心脏方面疾病。

1.2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符合以下四项中至少三项可确诊为肺结核患者①典型肺结核临床症状和肺部X线表现;②临床可排除其他非结核性肺部病患;③PPD(5TU)阳性或血清抗结核抗体阳性;④诊断性抗结核治疗有效。必要时应作纤维支气管镜采集微生物标本和活检标本通过微生物学和(或)组织病理学确诊。本研究纳入标准为确诊为肺结核患者且心脏听诊异常者。排除标准为肺结核患者但心脏听诊正常者或非肺结核患者。

1.3仪器与方法

1.3.1仪器

使用GEVivid7Pro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1.8-3.8MHz。专人操作。

常规超声测量及观察指标:1)心包膜有无分离现象;2)主动脉根部管壁有无钙化,管腔的内径大小;3)肺动脉干内径大小;4)半月瓣、房室瓣及其腱索形态与活动情况;

1.3.2方法

(1)心脏听诊

所有患者采取仰卧姿势,听诊医生主要对每位患者的心率、心律、心音改变(正常、异常)、心脏杂音(有无杂音)、心包摩擦音等进行诊断,发现有异常者被纳入本文研究对象。

(2)超声心动图检查

所有患者检查前均空腹,且检查前6小时未进食,检查时均采取卧位进行超声诊断。分别观察心包膜、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瓣、肺动脉干及肺动脉瓣、二尖瓣及其腱索、三尖瓣及其腱索的各种声像图表现(包括瓣口血流频普,左右室功能测定)。根据常规超声测量指标,观察以上观察部位是否异常,并且统计部位异常例数,且计算每个部位异常发生率。

1.4统计学方法

所有计量资料均使用SPSS11.0统计软件,结果以χ2和p值表示,p<0.05时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心脏结构异常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心脏结构异常,根据检查结果可统计出:心脏单部位病变者66例,占44.00%,其中最常见是主动脉瓣异常患者32例,占单部位病变中的48.48%;双部位病变患者56例,占37.33%,其中最常见是心包膜与主动脉瓣病变26例,占双部位病变中的46.43%;心脏三个或以上部位异常者28例,占18.67%,其中心包、主动脉瓣、三尖瓣、肺动脉四个联合病变最常见,有12例,占多部位病变的42.85%。

2.2各组瓣膜病变超声心动图检查与心脏听诊杂音的关系

分别统计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五种类型心脏异常疾病中心率异常、心律失常、心音异常,心脏杂音和心包摩擦音例数和比例,结果见表2。心包膜异常52例,其中46%心率异常,34%出现心包摩擦音;主动脉瓣异常70例,其中51.42%心律失常和24.28%出现心脏杂音;肺动脉瓣异常31例,其中74.19%出现心脏杂音;二尖瓣异常41例,其中55.88%出现心脏杂音;三尖瓣异常42例,其中67.29%出现心脏杂音。

3讨论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以肺部器官为主慢性传染病。除肺部、呼吸系统发生病变外,心脏异常在临床上常见。在临床诊断或治疗肺结核疾病中,往往因为忽略心脏病变检查耽误了肺结核患者心脏病变的治疗,给治疗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临床上,对于肺结核伴随心脏异常患者的诊断,目前还是以心脏听诊为主,然后结合心电图或超声心动图相结合的方法。本文主要探讨肺结核心脏听诊异常患者超声心动图检查,以肺结核心脏听诊异常患者为研究对象,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来检查心脏听诊异常患者心脏异常类型(心包膜、主动脉根部及主动脉瓣、肺动脉干及肺动脉瓣、二尖瓣及其腱索、三尖瓣及其腱索等部位),得出结论为心脏单部位异常发生率为44.00%,其中最常见是主动脉瓣异常,这是因为肺结核患年纪较大发生老年性心瓣膜退行性病变所致;双部位异常发生率为37.33%,其中最常见是心包膜与主动脉瓣异常,这也是肺结核患者年纪较大和心包膜受累的缘故;心脏三个或以上部位异常发生率为18.67%,其中以心包、主动脉瓣、三尖瓣、肺动脉四个联合病变最常见,此类病人多为年纪大、结核病史长,部分是并发肺心病所导致。关于临床听诊与超声心动图之间的关系,本文也作了较系统的研究和探讨。临床听诊包括对心率、心律、心音改变、心脏杂音、心包摩擦音等[8]各方面综合诊断,根据各自的特点来确定心脏部位病变或者异常。本文重点分析了通过超声心动图检查的五种类型心脏部位异常患者的听诊杂音状态,结果反映出一定的规律,且对临床心脏听诊提供有帮助。通过分析得出,心包膜异常52例,其中46%心率异常,34%出现心包摩擦音;主动脉瓣异常70例,其中51.42%心律失常和24.28%出现心脏杂音;肺动脉瓣异常31例,其中74.19%出现心脏杂音;二尖瓣异常41例,其中55.88%出现心脏杂音;三尖瓣异常42例,其中67.29%出现心脏杂音。

4结语

核医学论文范文第7篇

患者,男性,21岁,自16年前感原因不明的乏力,腹部增大,质地较硬。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肝功异常,ALT、AST升高至3-4倍正常上限,未予特殊治疗。1996年患者至北京儿童医院就诊,查肝功仍异常,B超示肝大、巨脾,行脾切除术,术中行肝活检,示肝硬化。出院后定期复查肝功、B超,间断使用保肝药物,转氨酶在50u/L至2-3倍上限波动,B超发现肝表面逐渐粗糙、有结节。2000年患者感乏力明显。2004年复查腹部B超示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胆红素2-3倍正常上限。自服保肝药物。2007年4月复查B超示少量腹水,未予处理。11月患者因肺炎入当地医院,食用薯片后呕血200ml,为咖啡渣样,未排大便,B超示肝表面结节明显,估计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未行胃镜检查,予以保守治疗。2008年3月患者至302医院就诊,胃镜示食管中段静脉曲张;CT示肝左叶变小、比例失调;肝穿刺铜染色(+),疑肝豆状核变性,建议至专科医院进一步诊治。后患者就诊于合肥某专科医院,查见KF环,尿铜(+),血铜蓝蛋白在正常上限,遂诊为肝豆状核变性。MRI示颅脑正常,给予锌制剂服用至今。青霉胺3片tid、二巯丁二酸4粒bid,交替服用,每种服用3月。2008年7月-2009年3月患者症状无好转,血小板下降至80*10^9/L,血红蛋白下降,尿蛋白(+++),24小时尿蛋白定量最多时为1.23g,遂停青霉胺及二巯丁二酸。2009年4月(查白蛋白23g/L)及7月两次出现明显腹水,当地医院予以利尿、滴注白蛋白等治疗,腹水均消退。9月3日查白蛋白16g/L,6日腹部胀大、双踝可凹性水肿,患者遂至石家庄某医院就诊,12日出现低热,至37℃以上即感不适,每日下午3点至晚间出现,予以物理降温治疗,不伴寒战及腹痛,给予利尿、消炎、保肝药物治疗。9月底出院后感乏力、腹胀较严重,遂于10月2日至我院急诊科就诊。大便为黑褐软便,潜血(+),尿蛋白(-),ALB19g/L,TBIL46.6umol/L,血氨41.7mmol/L,HGB69g/L,PT16.1s,,APTT43.6S,D-Dimer2267ug/L,B超提示腹腔积液但不宜定位。给予抗炎、补蛋白、输血及血浆等对症支持治疗,病情好转,10月4日转入上观,病情稳定,10月9日出室,SPO291%。患者发病来未出现锥体外系等神经系统症状,饮食睡眠一般,大便多数正常。既往史:患者3岁时右踝骨折,7岁时左侧大腿骨折,均治愈。1996年脾切除术中曾输血。体格检查:营养较差,贫血貌。左手腕处见一明显蜘蛛痣。双侧颈动脉搏动明显,心率104次/分。腹软,未见腹壁静脉曲张。右中上腹轻压痛。肝、脾肋下未及。移动性浊音(±)。肠鸣音活跃。四肢肌张力正常,双下肢不肿。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直肠指检:触及内痔。诊断:①肝豆状核变性;②结节性肝硬化;③门脉高压症状;④肝功能失代偿;⑤腹水;⑥食管静脉曲张?⑦肝肺综合征?

2、临床护理观察

2.1一般护理

肝豆状核变性为铜代谢障碍性疾病,血清铜蓝蛋白的含量可反映出患者病情的轻重与转归,因此,检测患者铜代谢尤为重要;患者同时伴有结节性肝硬化、门脉高压,低蛋白血症,易出现生命体征的变化和水电解质紊乱。在护理工作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点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仔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改变及精神变化,及时发现肝性脑病先兆症状,并注意与神经精神症状相区别;观察患者有无锥体外系受损症状:有无肌肉震颤、肌肉强直等表现;观察皮肤、粘膜、有无破溃、出血情况;观察腹围及体重变化;观察有无上消化道出血、感染、肝昏迷、电解质紊乱、肝/肾综合征等并发症的表现,遵医嘱检测铜蓝蛋白及肝、肾功能、血常规、血清电解质等,及时发现异常。并嘱患者适当休息以改善肝脏血液循环,减轻肝脏代谢负担。特别是餐后l~2h内要注意卧床休息。腹水患者采取半卧位,减轻腹水对横膈压迫,有利于呼吸。衣被要清洁干燥、宽松舒适,保持口腔、皮肤粘膜清洁。

2.2服药的观察护理

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患者需服用青霉胺、硫酸锌,应遵医嘱准确控制用药剂量及时间。青霉胺是治疗肝豆状核变性首选用药,但副作用较大,可引起肾病综合征等,服用青霉胺前做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青霉胺可引起发热、药疹、白细胞减少、肾病、骨髓抑制等,因此要经常查血尿常规,肝肾功能。硫酸锌可抑制铜的吸收,其优点是价廉,毒性低,安全有效;缺点是作用慢,过量可致头晕、呕吐、腹泻,服药过程中注意观察,可服维生素C预防。由于患者须终身服药,要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要及时发现及处理并发症,告知患者如出现不良症状时不必慌张,可遵医嘱加用保肝类、缓解消化道症状及维生素类药物等,并配合医生做好血尿常规、肝肾功能和骨髓像检查。因患者服用利尿剂,应注意观察腹用和体重的变化,每日监测尿量、腹同、体重,注意有无电解质异常。

2.3心理护理

该患者年纪轻,情绪上表现为极度紧张,敏感、多疑,加之病情的恶性进展进一步加重了悲观,焦虑及抑郁情绪。针对以上情况,在护理中我们做到:首先以热情、耐心、充满爱心的工作态度,建立良好的护患信赖关系。诚恳而坦率的与患者交谈,鼓励患者将郁积情绪和紧张心境都倾吐出来,对患者的痛苦与困难表示理解,并给予安慰和帮助,解决困难。取得患者的信赖,使患者消除顾虑,树立起信心,主动配合治疗。其次,给患者和家属讲解有关疾病的知识,让他们对疾病的转归、治疗和护理有正确的认识。耐心倾听他们的诉说,热情回答他们的提问,促进患者心理转变,积极配治疗。告知家属为了减少对患者的谈论病情,并且在治疗上辅以适量的的情绪,保证患者充足的休息时间。

2.4饮食护理

饮食控制往往关系到铜的摄人而直接影响治疗效果。在治疗过程中,我们严格控制铜的摄人,食用营养室提供的低铜饮食,每日铜的摄人控制在1.55mg以下。据报道,高浓度的膳食维生素C、铁、锌、硒均能抑制铜的吸收。为了便于患者出院后自我调配膳食,在临床护理过程我们向患者及家属讲解合理饮食的注意事项:避免使用铜制炊具、食具;在食物的选择上避免含铜高的食物如:猪肝、猪肾、肉松、河蟹、虾、蚕豆、豌豆、玉米、贝壳类、坚果、蘑菇、巧克力等,选择富含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猪肉、黄鱼、带鱼、鸡肉、精白米面、牛奶、鸡蛋清、水果、卷心菜、菠菜、芹菜、番茄、南瓜、黄瓜、杨梅、柠檬等;忌油炸、刺激性强、干糙粗硬的食物,以免引起上消化道出血,限制食盐,每日不超过3g。同时应掌握饮食禁忌,做到绝对禁忌饮酒,不饮用含乙醇的饮料。忌用辛辣及刺激性食品及调味品,避免油炸食品(患者2007年11月就因食用薯片后呕血),少食或不食含大量食物纤维的食品。

3、出院指导

肝豆状核变性是一种遗传代谢性疾病,早期、及时有效的治疗对本病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和长期预后改善有重要意义,肝移植是目前治疗该病的唯一有效方法,精心的护理和照顾是患者康复的关键。因此,对家属进行健康宣教尤为重要,嘱家长一定要定期带患者到门诊随诊,继续对症支持治疗,服用心得安可有助于减轻食管静脉曲张,有条件即行肝移植术,肝移植术后继续针对肝豆状核变性的正规治疗,定期复查铜蓝蛋白、肝功等;并向患者及家属讲解长期服药的意义和服药的注意事项及毒副作用,以便观察。讲解长期低铜饮食的重要性,坚持按医嘱服药。并建议患者家属对家庭成员进行基因检查,接受遗传咨询,防止患者群的漏诊。

核医学论文范文第8篇

实行成本核算 增强医院竞争力 论文摘要: 随着 社会 主义市场 经济 的不断完善和 发展 以及医疗卫生改革的不断深化,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 医院 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如何提高自身的竞争力,以一种更加积极的状态参与到市场竞争的潮流中将是医院所面临的主要难题之一。客观现实迫切要求医院必须适时更新经营管理理念,通过实施包括成本核算在内的一系列经济管理手段来降低医疗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为患者提供质优价廉的服务,不断提高自身生存能力,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发展。结合我院近年来的工作实践,就科室成本核算工作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 论文关键词: 医院;成本核算;竞争 辽宁省人民医院是一所以心脑血管及外周血管疾病诊疗为重点的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面对当今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苦练内功,挖掘潜能,不断提高医院的综合实力成为医院发展的当务之急。在院领导的支持与鼓励下,自1999年我院开始实行科室全成本核算。通过几年来的实践,取得了一些成效,现将具体做法介绍如下,供大家 参考 。 1 基础工作我院在成本核算工作开展之前主要做了以下几项基础工作。 1.1 广泛宣传,提高职工对成本核算工作的认识 医院成立了由院长亲自挂帅的成本核算领导小组,由财务处牵头着手进行操作,设立专职核算人员。通过召开中层领导会、职工代表大会等形式,向职工宣传实行成本核算的目的及其重要意义,让职工认识到实行成本核算的目的是有效地利用现有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提高效益、降低成本。不能把成本核算简单地理解为医院进行奖金分配的一种手段。通过成本核算,合理调整奖金分配,对调动职工的积极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医院实行成本核算的最终目的是将有限的卫生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充分发挥其效益,减轻患者及国家的负担,同时也使医院的管理提升到更高的档次。 1.2 做好基础工作,确保成本核算工作顺利开展 1.2.1 人员培训 在提高职工认识的基础上,分部门、分科室举办了成本核算知识讲座,所有科室的主任、护士长及部门负责人均参加了讲座。同时,对核算管理人员进行了全面培训,使其对成本核算的制度及核算 方法 都了如指掌。 1.2.2 清产核资 对各核算单位的固定资产进行全面清查。包括资产清查、产权登记、价值确认和资产核实等4个方面的 内容 。 1.2.3 基础数据核对登记 对各核算单位占用的房屋面积重新测量登记。为各核算单位安装水表、电表、中心供氧流量表等计量设施,做好水、电、氧气等基础数据的记录。 1.2.4 合理制定内部服务价格 包括消毒、洗涤、维修、加工等内部服务项目的价格。 1.2.5 建立并健全相关制度 建立健全医院物资、材料的计量、收发、领退和盘点制度,固定资产管理制度、科室成本核算制度等一系列相关制度。为保证业务收入与成本核算数据配比的合理性,成本核算数据及操作流程标准化、规范化,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升级了门诊住院收费系统,药品及物资均实施了 计算 机管理。 2 核算工作 2.1 确定科室成本核算对象 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各病区、门诊及医技科室为科室成本核算对象,统一全院各部门的统计口径。 2.2 核算方法 2.2.1 科室收入 将科室收入分为直接收入和间接收入两大类,总的归属原则如下:(1)直接收入:是指由一个科室自行完成的收入。这部分收入100%计入各科室。包括:床位费、材料费、护理费、诊查费、特护费、输氧费、处置费,以及由本科室自己完成的 治疗 收入、本科心电图收入等。(2)间接收入: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科室共同完成的收入。这部分收入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按一定比例分别计入各有关科室。包括:检查收入、手术收入、麻醉收入等项目。药品收入不计入科室收入。(3

核医学论文范文第9篇

论医院进行成本核算的必要性和初步设想 关键词 :成本核算 价值 规律 医疗事业 社会 主度 医院 必须按客观 经济 规律办事,进行必要的成本核算。医院进行成本核算是有其客观必要性的。就这个 问题 谈一点粗浅看法: 一、按价值规律的作用,医院也要进行成本核算 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价值规律还起着重要作用,仍需要运用一系列的价值范畴来为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服务。在我们 目前 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在所有制方面还存在着多层次的经济结构。就国营的而言,各生产经营单位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们除了代表全民的利益外,还有本单位的经济利益(职工集体副利事业和奖金),因而它们之的经济联系是通过商品交换来进行的,必须按价值规律的要求办事,由于价值规律的作用,成本 计算 就有客观必要性。 价值规律对医院经济活动来说是否起作呢?我们认为同样是起作用的。在我国社会主义现阶段,医院不是行政单位,而是一个服务事业单位,是整个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也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经济单位。医院既有大量的经济活动,也有它自身的经济利益,医院所需的一切物资设备,如购买药品、卫生材料、医疗器械等是按商品交换的价值付款的,而医院为病人进行医疗服务照理也应按等价交换的原则收费。然而目前不是,而是按低于社会的必要劳动时间在收费。即医院向外单位购进的一切物资,付款是按价值规律办事,而为外单位(病人)提供的服务收费却未按价值规律办事,而是低于医院服务的必要耗费,搞的不是等价交换而是赔本经营,这显然是不合理的。若作政策性亏损,由国家补贴也可,然而国家给医院的补助又只是定额补助(工资),其余一概由医院自己的收入解决。因此医院在医疗服务过程中的消耗主要靠医院自己的业务收入来补偿。由于医院收费不是按价值规律办事,医院的必要消耗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所以医院越办越穷。致使医疗设备得不到更新,所以医疗技术水平不能提高,规模不能扩大,满足不了人民群众 治疗 的需要,职工福利得不到改善,以至奖金都没有钱发,挫伤了医院广大职工的积极性,这是实际工作 总结 的经验教训。 二、医院经济管理和医疗事业的 发展 也要求医院进行成本核算 医院经济管理的主要任务也就是要求按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对医院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监督、指导和调节,合理地使用人力、物力、财力、加强经济核算,力求以尽可能少的劳动消耗,取得尽可能大的医疗效果和经济效果。成本核算是衡量管理工作的尺度。 人类进行任何生产经营活动必须讲求经济效果,即讲求劳动所得是否能补偿劳动耗费而有余。否则就不能进行扩大再生产。因此,任何生产经营活动都有一个计算劳动耗费的问题。医院作为服务单位,每年要消耗大量的物化劳动和活劳动。就物化劳动来说医院每年要消耗和使用大量的药品、卫生材料和医疗器械等;就活劳动来说医生的服务也应算入劳动能力的修理费。这此劳动消耗应当在为病人治疗服务的过程中按等价交换的原则得到补偿而有余,这样医院才能办下去,医疗卫生事业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反之,如果得到的补偿低于消耗,如现今规定的医院统一收费标准过于偏低,从国家那里行到的补助又少,从而消耗得不到应有的补偿,更谈不上有余,医院只有越办越穷,得不到就有的发展。医院在治疗服务过程中,所消耗的费用应该得到补偿,所提供的劳务也就得到收入,也就是说按必要的耗费收费,重新制定统一的收费标准。 成本的计算范围,按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的论述,商品的价值由以下三个部分构成:一是已消耗的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的价值,即物化劳动;二是劳动者为自己创造的必要产品的价值,即活劳动中的必要劳动部分,也就是支付劳动者的报酬;三是劳动者为社会创造的剩余产品价值,即活劳

核医学论文范文第10篇

一、指导思想

“三基三严”培训要求全员参与,人人达标。要把“三严”的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训练与专科训练相结合,一般训练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业务学习、操作训练、派出进修、专科培养、自学函授等途径,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确保我院医疗质量的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医务科和护理部负责制定全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考核工作。

各科室要充分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三基”训练。

三、培训考核目标

全院“三基”培训覆盖率应达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以及中医适宜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鼻饲及胃肠减压;清创缝合的基本操作方法,中医适宜技术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

五、培训方式与安排

采用医务人员自学与科室讲座、医院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础医学理论、专业和急救知识及技术。医务科、护理部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做好记录。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科室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医务科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医务科、护理部将统一组织培训、考核;

3、医务科每半年组织一次理论知识考核,每年组织两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中医适宜技术等;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医务科、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

1、每项考核工作结束后,由医院统一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考核结果纳入医务人员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执业周期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用及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

2、医院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纳入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与科室质控挂钩;对“三基三严”培训工作做得好的科室给予表彰,对成效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重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教育培训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的原始记录者,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凡经补考“三基”考试考核仍不合格者,当事人予以下岗处理。

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二)

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三严: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

“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是提高医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保证,反映了为医之道的根本,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内涵。根据《医务人员分级培训计划》,以医学临床“三基三严”培训为中心内容,认真抓好医务人员分级培训工作,尤其是加强住院医师的在职培训,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全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制定2012年产科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计划。

一、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强化培训的认识。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梁晓红副主任医师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由刘玉嵚主治医师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

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理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

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

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侵权责任法》、《病历书写管理规定》、《母婴保健法》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胎心监护仪使用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骨盆测量、产科四步检查法、正常分娩产程观察及处理;电除颤仪器使用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

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月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利用手术培训考核无菌术、消毒、铺巾、穿脱手术衣、切皮、结扎、缝合等技术。

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定期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1、科室每月对本专业知识组织考试1次。参加全院三基培训,包括以下内容:人体解剖、生理、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免疫、病理生理、药理、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除参加全院考试外,科室还要对住院医师进行定期培训、考试。

2以下产科常见病及急危重症循环学习:正常产程观察及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羊水栓塞、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妊娠时限异常、正常产褥、异常产褥、异常分娩。

3、重点加强产科相关技能培训:骨盆测量、产科四步检查法、会阴侧切及缝合技术、手术基本操作、心肺复苏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胎心监护仪使用技术等。

4、利用晨会对十五种核心制度学习、提问,人人过关,每月抽考。

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三)

为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加大临床、医技、护理人员“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理论和操作考核力度,把“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特制定**年三级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及考核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三基三严”培训要求全员参与,人人达标。要把“三严”的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训练与专科训练相结合,一般训练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业务学习、操作训练、派出进修、专科培养、自学函授等途径,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确保我院医疗质量的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严格执行《三级医院“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管理办法》(宝医发【**】54号)的有关规定,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考核工作,科技教育处、护理部负责安排“三基”知识培训讲座,确定参加考试的各级人员等。

各学科“三基三严”考核小组具体负责本科室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要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三基”训练。

三、培训考核目标

全院“三基”培训覆盖率应达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穿脱隔离衣、鼻饲及胃肠减压;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气管插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培训教材主要参考《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临床分册》、《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医技分册》、《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护理分册》等。

五、培训方式与安排

采用医务人员自学与科室讲座、医院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础医学理论、专业和急救知识及技术。科技教育处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做好记录。

1、学习训练阶段(1月1日至10月31日)

安排10个月的时间采取自主学习、岗位训练、专题讲座、示范教学的方法,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医务人员的学习训练,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学科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周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科技教育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采取闭卷考试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深化训练效果。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科技教育处、护理部将统一组织培训、考核;

3、科技教育处每季度组织一次规范化培训医师理论知识考核,每年组织两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等;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科技教育处、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

核医学论文范文第11篇

中医文化研究的现状和问题

中医文化研究流于泛文化研究近年中医文化研究主要包括内涵研究及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哲学及方法论、多学科或跨学科、学科地位研究等。值得注意的是,从事中医文化研究者鲜有中医人,而以文学、哲学、史学学者居多。这些学者对于中医文化内涵外延及形态表征、中医哲学及方法论等做了较为深入的探讨研究,但如偏离了医学背景谈中医文化,脱离中医学与时代经济社会发展、人类健康事业的关系谈中医文化,难免流于泛文化研究。

中医文化研究未触及中医学的核心部分和实力部分中医文化被认为具有中国原创特点,体现国家软实力的知识体系,也是中医学发生和成长的土壤,是中医学的根系和灵魂,决定了中医学的历史地位和未来走向。事实上中医文化不仅是中医学之根,也是其脉、其支,贯穿于养生保健、临床治疗、康复、方药资源、应用技术等所有部分,且血脉沁润般交构在一起。当前中医文化研究,往往局限于中医院文化氛围营造、艺术形态的诗词歌赋、万众太极式的广场运动,这些虽然也是在高调进行中医文化研究和推广,但终究未能深入到中医学的主体部分和实力部分。

中医文化研究视野偏移近20年的中医临床及科学研究,多将中医学分割为中医、中药、针灸、养生保健、中医文化等各自传习运行的“体系”。具有原始创新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医知识体系被分割,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被肢解,其直接后果是,中医学已沦为一门低水平、经验性、不稳定、没有多少理论价值的医疗保健技能[2],而其实用价值也正伴随着韩医、日本汉方医学的崛起而衰减、削弱。中医是五千年中医文化根系的干、枝、叶、花,只有根深脉畅,才能叶茂花香,中医的核心价值观才能涵养于中、弘扬于外,其原创力和生命力才能不断显现。

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研究的现状目前对于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提法较多,主要包含天人合一、和、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以人为本、治未病等观点,系统研究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与核心价值体系的局面尚未出现。至于在唯科学主义盛行的今天,国人知识结构细化,传统文化衰落,对中医学中蕴含的人文情怀、认知方式、济世精神、直觉思维及中医学对社会、文化、科学、经济发展的价值,尚无系统研究。

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体系与核心价值观的研究路径

在前人中医文化内涵、外延研究基础上,对立足中医学的中医文化内涵部分进行深入系统研究,包括整个中医理论体系、理法方药。

从历史、时代、世界视域系统深入研究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从历史视域,立足中医学对中医文化做系统研究,凝炼其核心价值观。通过对中医学及历代中医人物的研究,梳理中医文化、中医思想传承的特点,发展的脉络,明确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历史选择。从时代、世界视域,进行跨学科、超国界的深入研究调查,探究当代人所认同的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通过国内外现代文献研究,国内外中西医师、学者、城乡居民、学生等各类人群的调查访谈,立足中医学对中医文化进行跨学科的系统研究。探明当代国人、世界人民对于中医文化的选择和认同,厘清源流,探讨经历了时空的筛选,哪些积淀为中医文化的精髓,成为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凝炼提升在上述研究基础上,明确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历史发展与选择,进一步研究时代特征、时代背景,研究中医文化发展的现代环境需求,对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进行凝炼提升,形成本正源清、古今认同的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观。

中医文化的核心价值体系研究通过对古今文献中的思想、方法、历史人物、案例进行收集、分类、归纳、处理,研究其中的文化要素、背景因素、支撑因素、触发因素、推动因素,对中医文化的多元性、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多元性加以凝炼提升,实现下列研究目标。①实用价值体系研究(医、药):思想基础、理论基础、科学内涵、理论架构(脏腑、经络、病因、病机、治则、治法、养生、运气学说等)等。②思想价值体系研究:认知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方式、价值判定方式等。③社会价值体系研究:天人合一、以人为本、中和、气、仁等。④教育价值体系研究:独特的师承教育形态、口传心悟的教学方法等。⑤道德价值体系研究:历代中医人文精神的传承脉络、弘扬充实,中医医德等。从中医文化的文化价值、科学价值、健康价值、经济价值以及对社会发展理念、经济发展理念深刻影响等方面,深入系统研究中医文化核心价值观的现代价值。

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体系的架构

中医文化核心价值体系应包括以下内容:①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宇宙观、自然观、生态观、发展观。②重视正气、中和平衡的生命观、生活观、治疗观。③燮理阴阳、身心共养、形神兼具、动静相宜、刚柔并济,重预防的顺势适时养生观。④以人为本、济世活人的价值追求。⑤大医精诚、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⑥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医病-医人-医国的社会责任感。⑦以仁存心的医德医风。⑧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的临证思辨模式。⑨凸显自然人文物理的理法方药临床诊治模式。⑩勤求古训、博采众方、观乎时变、继承创新的治学方式。11重人文、重继承、重实践、重体悟、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方式。

核医学论文范文第12篇

一、指导思想

“三基三严”培训要求全员参与,人人达标。要把“三严”的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训练与专科训练相结合,一般训练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业务学习、操作训练、派出进修、专科培养、自学函授等途径,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确保我院医疗质量的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医务科和护理部负责制定全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考核工作。

各科室要充分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三基”训练。

三、培训考核目标

全院“三基”培训覆盖率应达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以及中医适宜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鼻饲及胃肠减压;清创缝合的基本操作方法,中医适宜技术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简易呼吸气囊的使用。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

五、培训方式与安排

采用医务人员自学与科室讲座、医院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础医学理论、专业和急救知识及技术。医务科、护理部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做好记录。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科室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医务科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医务科、护理部将统一组织培训、考核;

3、医务科每半年组织一次理论知识考核,每年组织两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中医适宜技术等;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医务科、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

1、每项考核工作结束后,由医院统一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考核结果纳入医务人员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执业周期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用及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

2、医院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纳入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与科室质控挂钩;对“三基三严”培训工作做得好的科室给予表彰,对成效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重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教育培训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的原始记录者,给予通报批评、限期改正。凡经补考“三基”考试考核仍不合格者,当事人予以下岗处理。

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二)

三基: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三严: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

“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是提高医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保证,反映了为医之道的根本,也是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的主要内涵。根据《医务人员分级培训计划》,以医学临床“三基三严”培训为中心内容,认真抓好医务人员分级培训工作,尤其是加强住院医师的在职培训,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全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制定2012年产科三基三严培训及考核计划。

一、加强对急诊医护人员三基三严强化培训的认识。

我科成立由科主任梁晓红副主任医师担任科室培训、考核小组长,由刘玉嵚主治医师具体负责科室培训考核工作。经常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和自觉性。

二、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输液、输血、水电解平衡的基本理论,休克、感染、

发热等病因及发病机理,常见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和处理原则,危重病人营养、热量供应以及护理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护理诊疗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

临床意义。各种药物的基本成分、禁忌、作用方法、使用及适应症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穿刺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和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

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执业医师法》、《输血法》、《传染病防治法》、《侵权责任法》、《病历书写管理规定》、《母婴保健法》等。

(5)技能培训与考核内容:徒手心肺复苏技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胎心监护仪使用技术、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骨盆测量、产科四步检查法、正常分娩产程观察及处理;电除颤仪器使用技术;

三、培训方式方法:

采用职工自学与科室集中学习、训练两结合的方式方法。要求医护人员利用空闲时间学习医学及急诊急救基础知识及新技术、新理论知识。并定期进行考核

记录在案。科室利用科主任查房晨会交班及每月业务学习时进行新理论知识讲解讲座,并对急救常用技术采用现场操作演练考核,定期举行急救模拟演练。利用手术培训考核无菌术、消毒、铺巾、穿脱手术衣、切皮、结扎、缝合等技术。

安排全科医护人员积极参加医院医疗文书规范书写专题讲座。同时结合本科特点及医院要求,对各种申请单、知情同意书、急危重症患者抢救记录等医疗文书规范书写进行强化学习。由科主任或高年资医师举办讲座一次,并定期由科室质控小组对本季度医疗文书进行检查,进行综合评分并记录在案。

四、具体培训考核计划:

1、科室每月对本专业知识组织考试1次。参加全院三基培训,包括以下内容:人体解剖、生理、生物化学、医学微生物、免疫、病理生理、药理、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除参加全院考试外,科室还要对住院医师进行定期培训、考试。

2以下产科常见病及急危重症循环学习:正常产程观察及处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产后出血、子宫破裂、羊水栓塞、胎膜早破、前置胎盘、胎盘早剥、妊娠合并心脏病、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急性阑尾炎、妊娠时限异常、正常产褥、异常产褥、异常分娩。

3、重点加强产科相关技能培训:骨盆测量、产科四步检查法、会阴侧切及缝合技术、手术基本操作、心肺复苏术、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胎心监护仪使用技术等。

4、利用晨会对十五种核心制度学习、提问,人人过关,每月抽考。

三基三严培训计划(三)

为进一步提高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加大临床、医技、护理人员“三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理论和操作考核力度,把“三严”(严格要求、严密组织、严谨态度)落实到各项工作中,特制定**年三级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及考核实施方案,具体如下:

一、指导思想

“三基三严”培训要求全员参与,人人达标。要把“三严”的作风贯彻到各项医疗业务活动和管理工作中。按照“三基”训练与专科训练相结合,一般训练与重点培养相结合,当前需要与长远发展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业务学习、操作训练、派出进修、专科培养、自学函授等途径,对各级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多种形式、全方位的培训,从而提高专业技术人员整体素质,确保我院医疗质量的持续发展。

二、组织领导

严格执行《三级医院“三基三严”培训与考核管理办法》(宝医发【**】54号)的有关规定,医院“三基三严”培训考核领导小组负责制定全院“三基三严”培训计划,组织落实考核工作,科技教育处、护理部负责安排“三基”知识培训讲座,确定参加考试的各级人员等。

各学科“三基三严”考核小组具体负责本科室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要利用科室会议、晨会交班时间对全科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意义、目的、重要性的宣讲教育,提高对培训考核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积极开展“三基”训练。

三、培训考核目标

全院“三基”培训覆盖率应达到100%,考核合格率≥90%。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穿脱隔离衣、鼻饲及胃肠减压;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气管插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培训教材主要参考《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临床分册》、《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医技分册》、《天津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护理分册》等。

五、培训方式与安排

采用医务人员自学与科室讲座、医院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要求医务人员利用业余时间学习基础医学理论、专业和急救知识及技术。科技教育处定期组织全体医务人员进行统一培训及考核,并做好记录。

1、学习训练阶段(1月1日至10月31日)

安排10个月的时间采取自主学习、岗位训练、专题讲座、示范教学的方法,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医务人员的学习训练,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学科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周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科技教育处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采取闭卷考试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深化训练效果。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科技教育处、护理部将统一组织培训、考核;

3、科技教育处每季度组织一次规范化培训医师理论知识考核,每年组织两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等;护理部每年组织两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科技教育处、护理部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

核医学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 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实践;体会

[中图分类号] R197.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6)01(b)-0178-04

[Abstract] Cultivation and practice of medical staff core values is helpful to improve medical staffs' ideological awareness, standardize medical personnel professional behavior, build a harmonious doctor-patient relationship, reveal hospitals' connotation. By the guidance of education, the protection of the improvement of regime, and the measures of propaganda and practice, combined with the important role of unity thoughts, incentive system and cultural deposits make medical staff internalize core values into spirit pursuit and action of the medical staff.

[Key words] Medical staff; Core value; Practice; Experience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决定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方向。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报告明确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坚持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大众,努力使之深入人心,最大限度地形成社会价值共识,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战略任务。

医疗卫生行业是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医疗服务,维护和促进人体健康的重要部门,必然要成为社会道德建设的承重墙,而医务人员的一言一行必然会成为社会持续关注的焦点[2]。为凝聚共识,规范行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以下简称“我院”)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又讨论形成了“敬畏生命,扶伤济世,厚德仁爱,精勤修业”的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使之成为职业操守、行风建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主旋律。

1 培育和践行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意义

1.1 有利于提升医务人员的思想觉悟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有利于不断夯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道德基础[3]”。培育和践行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就在于通过营造一定的物质环境、精神氛围和制度环境,使身处其中的医务人员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在潜移默化中产生认同,从而实现对医务人员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的塑造。通过主流意识形态强大的感召力和吸引力作用,提升医务人员的思想觉悟,使广大医务人员能够自觉构筑起抵制腐朽价值观的思想堡垒。

1.2 有利于规范医务人员职业行为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要通过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人们的精神追求,外化为人们的自觉行动[4]。”随着社会的发展,思想的解放、价值的多元体现了社会的进步,也出现了价值迷失和道德失范的现象。面对“红包”、“回扣”等利益的诱惑,个别信仰缺失、诚信丧失的医务人员置职业道德于不顾,视患者贿赂为当然,造成了恶劣的社会影响,失去了社会大众的信任。而通过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有助于引导医务人员正确认识本职工作,深刻理解职业精神的内涵,强化理想信念、职业道德、职业责任,自觉的以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的航标灯,价值观念的指南针,在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让精神力量转化为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优良职业行为[5]。

1.3 有利于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近年来,医疗纠纷多发并呈明显上升趋势。据中华医院管理学会统计,自2002年9月《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实施以来,中国医疗纠纷的发生率平均每年上升22.9%。中国医院协会的一项调查显示,2012年,中国每所医院年平均发生暴力伤医事件约27次。究其原因,除了患者法律意识和消费者意识日渐增强,对医疗效果期望值随生活水平的提高日益增高,以及医疗意外、疑难杂症等因素外,医务人员的职业操守确实是引发纠纷的一个重要原因。有调查显示,在频发的医疗纠纷中,因技术原因引起的占不到20%,80%均源于服务态度、语言沟通和医德医风问题[6]。医务人员不可能“包治包好”,但如果时刻秉承“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敬畏生命,扶伤济世,厚德仁爱,精勤修业”的核心价值观,对于把生命托付给自己的患者尽最大努力,通过细致贴心的服务、规范的医疗行为和精湛的医疗技术,赢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和尊重,是消除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润滑剂”。 1.4 有利于彰显医院软实力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文化软实力建设的重点。这是决定文化性质和方向的最深层次要素。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7]。”同样,作为一种诉诸内心、经过强化的群体意识或整体认知,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是医院软实力的基本组成部分和重要载体,决定着医院的内聚力、导向力、同化力和战斗力。医院积极培育为医务人员所广泛接受和为全社会所广泛认同的核心价值观念,能凝聚军心士气。同时,也因其吸引力和亲和力,更易引起全社会的普遍关注和赞赏,彰显医院软实力的底蕴和厚度[8]。

2 我院培育和践行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实践

2.1 教育引导

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贵在知行统一,而知是前提、是基础,内心认同才能自觉践行。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离不开持续的灌输,抓好宣传教育始终是一项基础性工作[9]。我院以教育为渠道,将核心价值观传输、内化于教育体系所能覆盖到的每一名教育者和教育受众对象。一是重视对教育者的教育,包括理论授课老师、实习指导老师、研究生导师等,通过培训教育和制度规范,进一步明确其在理论授课、教学查房、病例书写、协助施救等环节的师德要求,督促其不断加强身心修养,以良好的师风师德,做医务人员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做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推动者、践行者、教育者和示范者。二是重视教育受众对象分层分类教育,对新任中层干部进行人文管理、沟通技巧、廉政教育;对新入职员工进行医院文化、医德医风教育;对全体医务人员分别进行医德、师德、学术道德、岗位道德教育培训工作,并要求各类医务人员每年在继续教育中参加职业道德、医学伦理、医学人文等方面的培训内容不低于6学时,实现职业道德继续教育常态化。三是高度重视对医学生进行教育,根据学生在不同阶段面临的任务不同实行了“四阶段教育”,包括入院教育、入科教育、选导师前教育和毕业教育,开设理想信念、职业道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等“专题化”教育课程,将职业道德和价值观教育贯穿到医学生学习生涯的始终。

2.2 制度保障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综合性工程,制度建设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路径。良好的制度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的基础和保证[10]。培育和践行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仅靠学习教育是不够的,必须建立一套切实可行的行为规范和考核监督机制作为保障。一是建立了院科两级职业道德建设领导体系,包括由院长、书记担任主任,副院长、副书记担任副主任,各职能部门为成员的医院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委员会,由科室核心组成员构成的科室职业道德建设工作组。党委办公室作为医院职业道德建设的主责部门,在医院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委员会的直接领导下,统一协调相关部门,推进医院职业道德建设工作。其他职能部门依据职能分工负责不同范畴和不同群体的职业道德建设。逐步探索建立党、政、工、团统筹协调,专项负责,协同合作,行之有效的医院职工职业道德建设长效工作机制。二是建立健全了职业道德建设制度体系,包括医德医风建设责任规定与医德医风预警监督管理规定等制度体系;师德建设规范与制度体系,完善临床带教老师、研究生指导教师、本科实习指导老师行为规范;学术道德建设规范与制度体系,建立学术道德标准和学术行为规范;岗位道德建设规范与制度体系,完善并落实员工行为规范和优秀服务准则;健全职业道德建设教育培训机制,建立师德教育专题培训机制,形成基于岗位特点的职业道德教育培训体系,实现职业道德培训系统化管理。三是推进职业道德考评、激励、惩戒体系建设,包括完善职业道德建设考评体系、建立职业道德建设激励体系、建立职业道德建设监督机制、建立“失德”教育处分机制等,为全院医务人员践行核心价值观提供制度保障。

2.3 舆论宣传

培育和践行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要注重发挥新闻媒体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渠道作用,营造浓厚的舆论氛围[11]。一是我院官网、官方微博开设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职业道德建设”专栏和“共创文明”微话题,其中涵盖了中央精神、卫计委解读、行业典型、大医精诚、主题宣讲、职业风采等版块。网站专栏的建设为“培育和践行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提供了及时传递信息和活动整体展示的平台。二是在《宣医信息》报刊开设“职业精神建设”专栏,汇集了《我说“大医精诚”》《专家风采》两个栏目。其中《我说“大医精诚”》专栏,从院党委书记到普通职工,从科室主任到住院医师,从医生到护士,从职能部门到一线职工均结合本岗位阐述了对“大医精诚”的理解,分享领悟,涤荡心灵,在各层面引起共鸣。《专家风采》挖掘专家成长故事,职业故事,团队建设故事,展示我院专家的大医风采,为广大职工树立了医德、师德、学术道德、岗位道德的榜样。三是深度挖掘医院“温暖行医”“科学办医”的真实故事和新人新事,组织撰写了“德艺双馨医务人员榜样”故事5篇,积极策划、编辑、制作“共建和谐”微视频5部。在全院范围展开《正能量文章》征集活动,形成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能量理论文章14篇,5篇获奖,我院被北京市医药卫生文化协会授予优秀组织奖。四是选树先进典型,通过参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举办的首届“《央广健康》频道观众喜爱的京城好医生”评选,北京市十大健康卫士评选等活动,制作专题片6部,宣传金牌好医生、优秀好医生,首都十大健康卫士,大力宣传各岗位优秀人物的典型事迹,通过楷模榜样的作用为培育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信仰者和传播者奠定基础,牢牢把握正确舆论导向,发挥文化凝聚作用,努力让医院倡导的价值观念、教育内容能够传递到其所能达的每一个地方,影响到每一名医务人员,使核心价值观逐渐内化为精神追求,外化为自觉行动。

2.4 实践养成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行胜于言,面对各种思想文化相互交织、相互激荡的大潮,必须要加大宣传力度,创新传播路径,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处不在、无时不有,让核心价值观融入日常工作中,让让人们在实践中感知它、领悟它[12]。我院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开展经常性主题实践活动,塑造职业精神,培育核心价值观。一是院党委开展了“夯实‘三型支部’基础,争创优质医院中做先锋”“务实清廉树形象,为民服务创品牌”“卫生服务创一流,科学发展我献策”“岗位创优我先行”等系列主题活动,坚持不懈发挥发挥党支部和党员的先锋先导作用,以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评选“群众心目中的好党员”和“党员心目中的好支委”,树立了一批群众反映好、示范作用强的党员典型,坚持典型示范、榜样引领。二是院团委坚持不懈用高尚精神塑造青年,结合重大活动、事件和节庆日等,开展了“学习党史、缅怀先烈、做医院发展建设主人翁”主题团日、“救死扶伤,践行天职”辩论赛、“寻找身边榜样,弘扬四德品质”宣讲比赛、“传承优良传统,续写宣医佳绩”专家访谈等,一方面教育青年传承老一辈专家的优良传统,在本职岗位上精勤不倦,德业双修。另一方面树立价值标杆,统一价值追求,引导青年向身边政治信念坚定、精神追求高尚、职业操守良好、人民群众满意的青年典型学习,激发青年的职业责任感,做宣医发展的主人。三是医院成立了志愿者协会,开展“志愿服务在医院”、“和谐有我、文明有我、奉献有我”等主题公益活动,党团员、职工积极报名,现有注册志愿者1800余名,志愿者行动遍及外省市、郊区农村、社区和敬老院。医务人员通过服务患者,奉献社会,既丰富了阅历,增长了才干,又得到了百姓的认可、支持,体会到帮助他人、奉献社会和自我价值实现的愉悦,无形中锻炼了综合能力,提高了精神境界。四是医院根据《医疗机构从业人员行为规范手册》,提炼制订全院不同岗位、不同类别人员践行核心价值观的行为准则,动员全体医务人员从身边小事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把核心价值观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 3 培育和践行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体会

3.1 要注重发挥思想凝聚作用

国家行政学院副院长周文彰在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融入政府日常工作》为主题的发言时指出:“当今中国,每天都有许多让我们感动的事和人,同时也有不少背信弃义、伤风败俗等道德失范现象,迫切需要核心价值观来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引领和规范行为[13]。”我院从培植医务人员的职业精神入手,职业精神是在医疗服务中形成并体现出来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文化心态、行为准则、群体意识、生活态度以及优良传统的总和[14]。这种精神在很大程度上改善着从业者的品行,影响着单位的精神风貌。将职业精神教育贯穿于医学生教育和医务人员执业过程始终,贯穿于医院精神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通过广泛深入的教育引导、舆论宣传、文化熏陶和制度保障等,整合各种思想观念,清肃不良思潮,统一思想认识,凝聚广泛共识,发挥价值观的引导作用,帮助医务人员找到个体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价值目标,找准日常生活和行为实践的价值标准,使之转化为医务人员的道德标准和实际行动。

3.2 要注重发挥制度约束作用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按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健全各行各业规章制度,完善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学生守则等行为准则,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人们日常工作生活的基本遵循[15]。”我院通过建立健全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制度机制、监督机制、评价机制和示范机制,通过组织、教育、感化、奖惩等方式,及时对偏离核心价值观的言行进行调控。把学习践行效果与评先评优提拔重用挂起钩来,把个人表现与部门工作结合起来,对于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优秀典型采取相应的舆论支持和荣誉物质奖励,不断增强每名医务人员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并将其转化为具体的行为。

3.3 要注重发挥舆论导向作用

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指出:“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16]。”我院新闻媒体利用理论、评论、事迹报道及其他宣传方式,陈情、论理、讲故事,树立和宣传好身边的先进典型,把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结合起来,把热点问题引导与群众道德评议结合起来,找准宣传教育与人们道德情感的契合点,注重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用小故事阐发大道理,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不断巩固壮大主流舆论阵地,使医务人员受到心灵的震撼,坚定践行核心价值观的信念。

3.4 要注重发挥文化引领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医院文化建设的航向,只有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医院文化建设才不会迷失方向[17]。医院文化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形成一种催人奋进的价值体系,在这个价值体系中居核心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观,它是维系全院职工团结和睦的精神纽带,是推动医院全面发展的精神动力[18-20]。我院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就是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础上,由医务人员在长期工作和学习实践中讨论形成的、为广大医务人员所共同认同和奉行的价值取向、思维方式、道德规范、意志品质的总和。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医院文化,更好地凝魂聚气、强基固本,进一步激发医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自觉形成对广大患者与家属态度诚信、语言友善的行为准则,促进医患关系和谐融洽,全面推进医院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参考文献]

[1] 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N].人民日报,2012-11-18.

[2] 安步月.抓好“六个注重”努力培育和践行医院核心价值观[J].临床医药实践,2013,22(12):966-967.

[3]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会同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国外文局.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5:163-164.

[4] 张晓林.凝心聚气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N].浙江日报,2014-04-17.

[5] 汤波,白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嵌入医务人员医德行为的意义和途径[J].继续教育研究,2014,(5):103-104.

[6] 王建敏,王香平,樊洁,等.医学生临床阶段职业精神培养实践探索与思考[J].中国医院,2015,19(2):71-73.

[7] 韩文乾.核心价值观是文化软实力的灵魂[N].经济日报,2014-9-16.

[8] 刘浩.以两高精神引领医务人员核心价值观的培育[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0,8(3):153-155.

[9] 刘云山.着力培育和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党建,2014,(2):21-24.

[10] 乔春霞,张泽一.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制度建设问题探讨[J].理论导刊,2014,(12):22-23.

[11] 沈壮海.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践行之思[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5(480):4-13.

[12] 谭卓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日常化的三重路径[N].光明日报,2015-01-02.

[13] 周文彰.政府日常工作应融入核心价值观[J].中国政协,2014,19(3):25-26.

[14] 花蕾,王建敏,王香平,等.培育医务人员职业精神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4,27(3):427-428.

[15] 滕盛萍.建立文明规范体系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抓手[J].前线,2014,(7):89-91.

[16] 张曙光.善用抓手培育和弘扬核心价值观[N].人民日报,2014-12-02.

[17] 胡昌益,胡海娟,桂巾雯,等.新时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医院文化建设的探讨[J].航空航天医学杂志,2014, 25(4):547-548.

[18] 羊城.培育医院核心价值观的思考[J].中国医药科学,2014,4(23):147-149.

核医学论文范文第14篇

医学临床“三基”培训及考核是提高医务人员整体业务素质的重要途径和方法,是提高医院医疗水平的重要保证。为更好地抓好基础医疗质量,规范医疗操作程序,加大医务人员“三基”理论和操作考核力度,以考促学,狠练基本功。以医学临床“三基”培训为中心内容,认真抓好医务人员培训工作,尤其是加强医务人员的在职培训,以提高医疗质量和全院医务人员的整体素质。特制定三基培训及考核计划。

一、培训对象:全体医务人员

二、培训目的

“三基”培训是提高医务人员整体素质和医疗水平的重要途径。目的为提高全体医务人员的医疗质量水平。按照要求,卫技人员“三基”考核合格率≥80%。

三、培训方法

(一)

采取分级分类培训原则:初级职称人员重点加强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培训。参考书籍为新版的《药理学》、《生物化学》、《生理学》、《病理学》、《内科学》、《外科学》以及本学科教科书、本专业最新诊疗指南。《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传染病防治法》及各专业法律、法规、部门规章等。

(二)

个人自学为主,科室和院部组织培训为辅。每月一次学习,时间不少于1小时,培训要求有记录。

(三)理论每月进行一次培训,每季度进行一次考核。

(四)徒手心肺复苏采取现场培训、考核的方法。

四、培训及考核内容

1、基础理论:包括与疾病诊断、治疗及护理有关的医学基础理论。如:人体解剖、生理、病理、药理学、医院感染、基础护理、输血、水电解质平衡、医学检验、医学影像、临床药学、临床营养、核医学、超声诊断学等部分的基础理论。

2、基本知识:包括为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直接提供科学依据的临床医疗知识。如:医疗诊疗规范、临床常用护理技术规范、各种疾病的阳性体征、各种检验检查的标本采取方法及临床意义。

3、基本技能:包括医护人员应具备的诊断、治疗的基本操作技能和急救技术。

基本操作技能:如各种注射法、各种穿刺技术,穿脱隔离衣、鼻饲及胃肠减压;手术的基本操作方法:包括洗手、穿脱手术衣、手术器械的正确使用、打结、基本缝合方法等。

急救技术:心肺复苏技术、气管插管、心电监护仪的使用技术、电除颤仪器的使用技术、呼吸机的使用与维护技术。

临床思维能力:能根据掌握的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结合病人的病情,拟定出诊断治疗计划与护理计划等的思维判断能力(如病历、医嘱、处方、护理文件的书写能力、体格检查能力、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门急诊处理能力、阅读辅助检查报告能力等)。

4、医疗卫生相关法律法规:《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及《病历书写基本规范》等医疗文件书写的有关管理规定等。

以上内容均为考试和考核内容。培训教材主要参考《XX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临床分册》、《XX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医技分册》、《XX市卫生技术人员三基培训教材护理分册》等。

五、培训安排

1、学习训练阶段(1月1日至10月31日)

安排10个月的时间采取自主学习、岗位训练、专题讲座、示范教学的方法,有计划、分步骤地抓好医务人员的学习训练,提高医务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和工作技能。

(1)开展自学自练:医务人员按照共同科目和专业科目要求进行自主学习和训练,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2)集中培训演练:以院、科为单位,采取专题讲座、集体讨论、集中训练等方式,抓好重点内容和重点科目的学习训练。各学科在科主任、护士长的主持下,每周业务学习一次、充分利用晨间交班时间提问;每月至少组织一次集中培训、观摩技能操作录像,并组织院内高年资主治医师及专家授课,护理部每月负责组织全院护理人员理论与技能培训。

2、考核阶段(11月1日至12月20日)

采取闭卷考试与现场操作相结合的形式,深化训练效果。

六、考核的人员范围及要求

1、培训考核对象:全体卫技人员

2、每名医务人员必须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本专业常规诊疗操作技术;

3、每季度组织一次规范化培训医师理论知识考核,每季度1次技能考核;理论考试内容为“三基”理论知识;基本技能考核为:医疗文件书写、体格检查、各种穿刺、给药技术等;护理部每季度1次护理“三基”理论知识考试与技能考核;

4、各科专业技术人员掌握专科基本技能操作,由科主任、护士长每月组织一次考核,每季度组织抽查,各临床、医技科室应建立“三基”培训考核登记本,详细记录每次培训、考核的内容,并保存考核的原始资料。

七、奖惩措施

1、每项考核工作结束后,由医院统一对考核结果进行公示,考核结果纳入医务人员个人业务档案,作为执业周期考核、职称晋升、岗位聘用及培养使用的重要依据。

2、医院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纳入基础医疗质量管理,与科室质控挂钩;对“三基三严”培训工作做得好的学科给予表彰,对成效突出的科室和个人给予奖励。对不重视“三基三严”训练工作,教育培训管理混乱,缺乏规范的原始记录者,

核医学论文范文第15篇

一、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意义重大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精神支柱,是行动向导,是医学院校发展的“指南针”,因其强大的凝聚力和感召力,有助于引领医学生形成从医的坚定职业理想信念、正确的价值取向和充满活力的精神力量。当代大学生信仰盲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缺少核心价值引领。当然,核心价值观并非具体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而是一种基本的价值目标、价值取向、价值准则。党的十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具有的继承性、前瞻性、引领性、导向性使其能够成为大学生行为选择和道德品质塑造的价值标杆,它不仅是对普通大众的要求,同时也是对医学生提出的价值要求。可以说,发挥社会核心价值观对校园文化建设的引领作用是医学院校完成其承载的历史使命的必然要求,意义重大。

(一)有助于推动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内化为医学生的行为规范和价值取向,将是保障医学院校良性发展及医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保障。因而,医学院校需要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在高校的吸引力、影响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占据校园文化建设的制高点,保证校园文化建设始终沿着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前进,从而为基层输送大批“下得去,留得住”的优秀医药卫生人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灵魂,对高校文化建设具有引领和整合作用。作为高校文化建设的核心元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医学院校文化建设的基础和支柱。经济和信息化的高速发展及西方推行的霸权主义文化,直接冲击着我国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加之西方国家还将高校大学生作为他们实施文化渗透的重点人群,因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能为广大师生指明努力的方向,引导他们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道路。

(二)有助于营造“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浓厚校园文化氛围随着医改的深入推进,人们对健康的高期望使得医学院校的功能和作用较以前更加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其具有导向性和决定性作用而对于营造“大医精诚”“医乃仁术”的校园文化氛围至关重要。所以,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结合专业特点,加强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引导医学生明是非、辨善恶、知荣辱,帮助学生明确在以后的医疗活动中始终深怀仁义之心,恪守职业规范,并坚持用医务人员从业规范约束个人的言行。医学院校是医学知识的传播者,医学真理的追求者,医学文化的弘扬者,医学道德的培育者,医学规范的践行者,医学使命的守护者,蓬勃发展中的医学院校,需要强大的价值支撑,且学校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三)有助于为基层培养高素质的医疗卫生人才文化是软实力,而富有鲜明文化特色的地方医学院校具有一种天然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因为高校不仅是教育机构,还是文化机构,具有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引领四大主要功能。随着全球开放程度的扩大,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不同价值观之间的较量越来越激烈,引导医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形成健康、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具有导向作用。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合格医药卫生人才的重任。医学生既是社会的精英,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他们不同于普通大众。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个人主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负面价值观导致大学生特别是医学生不同程度地出现价值观迷失、盲从、扭曲、异化等。舆论指责现在医学院校培养的“准医务工作者”较过去出现道德素质普遍下滑。许多医学院校的学生将个人求职目标定为大城市的大医院,而不愿意去基层工作。鉴于此,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使学生将刻苦学习与个人发展、服务社会有机统一起来,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坚定他们服务基层的信念和选择。

二、引领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践行路径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只有内化于心,引起共鸣,才有可能外化于行。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要将其基本要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方方面面。通过培育,旨在激发个体的价值认同并形成崇高的信仰,使其上升为坚定的信念,内化为不懈的价值追求并主动践行之,从而打造一个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的立体式校园文化体系。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中谈到:“要利用各种时机和场合,形成有利于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活情景和社会氛围,使核心价值观的影响像空气一样无所不在,无时不有。”

(一)基本路径:注重把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全过程在医学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环节,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重在讲道理,但绝非讲“大道理”,而是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校园文化建设全过程,渗透到学校规章制度、学生手册、教师从业规范等日常管理和工作中来,用核心价值观引领和规范师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求既要注重精神文化建设,重视校园人文环境的培育和周边环境整治;也要注重物质文化建设,建设富有医学特色的人文景观,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遍布校园的每个角落。如校园里实验楼群等建筑物、道路、广场、体育馆等场所的命名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统领,充分体现了学校的办学特色和治学思路,这些无不散发着核心价值引导的作用,形成系统的立体式校园文化可谓是一条非常有效的路径选择。

(二)重要路径:注重发挥各种媒介的舆论引导功能,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正确的舆论导向能够引导医学院校遵循其所倡导的核心价值观。但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会在人们的头脑中自发形成,而各种媒介是推广校园主流价值的重要条件。在信息化时代,高校更应当充分利用各种传媒来加强道德舆论导向,发挥学校报刊、广播电视及网络在宣传方面的作用。当今,网络已成为现代社会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广社会主义价值观的主渠道。利用校园网、网上图书馆、QQ群、微信、微博等网络媒介,采用富有青春活力的形式,用学生感兴趣的网络语言,结合专业学习、社团活动、实习就业等内容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真正形成影响力强大的网络传播阵地。所以说,有必要利用网络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高校文化建设的规范、引导、保障、促进作用,从而形成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

(三)有效路径:注重发挥社会实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作用社会实践是加强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途径,有助于进一步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实效性。上海大学邱仁富博士认为:“理论是革命的先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是本本、不是供奉起来的神圣教条,而是人们社会实践的标杆,只有通过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才有生命力。”然而,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高校偏重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解读等理论学习和宣传,对实践层面践履不足。须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目标的实现离不开实践的熏陶、生活的磨炼、情感的内化。例如西安医学院,始终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学校的发展,规范学校的各项活动,加强思政实践育人工程,尽量创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突出实践育人的特色和要求,充分发挥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现实生活的引领作用。

(四)关键路径:加强道德建设,注重发挥典型引领的示范作用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校文化建设,不仅要注重理论讲授,加强“两课”建设,还应将深刻、系统的理论知识渗透到学生日常的学习生活中,注重发挥典型示范的引领辐射作用。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道德模范人物更具有重要的引领、带动和鼓舞激励作用,他们是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最鲜活、最生动的教材。所以在高校中用典型的正面案例,对大学生价值观予以引领至关重要。高校师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者、践行者,他们的个体素质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传播效果。而且,教师传播的不仅仅是知识,他们更像一面旗帜,是学生成长的引路人,特别是思政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的过程中,更应做到以身作则、带头遵规守纪、廉洁从教。

三、结语

精品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