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章网 精品范文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1篇

1.1以现有的先进资源来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

在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的更新下,一系列先进的教学成果展现在教育者面前,通过实践证明教学改革下全新的教学方极具科学性,值得借鉴与推广,因此,基于现有的优势教学资源能够为信息资源整合的实现奠定基础。加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络教学资源日益丰富化,并能够为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有效的资源基础。在此过程中,实现信息资源的整合需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要确保这一教学资源的引入适合专业教学需求,同时也要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1.2构建信息资源库

要想实现对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就要求高校要建立完善的信息资源库,而从当前高校信息资源库建设的现状看,由于重视程度不足致使信息库建设资金投入等受限,信息化教学还停留在视频教学等初级阶段。而实现信息资源整合不仅要求要建立完善的教研资源库,同时还需要针对学习资源进行高度的整合,进而才能确保信息资源在教学中得到高效利用。

2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作用与基础

2.1实现二者整合的作用

当前,实现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与信息技术的整合是教改下该专业教学的必然发展方向,同时也是落实教学目标与提升人才质量的基础。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该专业教学中,能够以全新的教学模式来实现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落实,即通过对学生主观能动性的激发来确保学生实现对专业知识的自由构建。与此同时,通过信息技术的应用,教学活动的开展突破了时间、地点等条件的束缚,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强化学生的自学能力。此外,以信息技术为媒介能够为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等提供基础,强化师生交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在具体应用的过程中,能够以EAD技术将仿真软件应用到教学中,同时,基于当前中职院校学生的实际特点,可以进一步实现Protel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以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确保教学模式的有效更新。

2.2实现二者整合的基础

要想确保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的有效整合,首要基础条件是具备相应的信息化软硬件基础设施,同时需要具备专业能力素质高的师资队伍,确保该专业的教师能够具备信息化教育的理念,能够基于信息化技术下运用全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此外,在实现二者整合的过程中,需要通过每一阶段教学成果的总结来制定相应的改进与实施计划,进而才能够确保基于信息技术下的专业教学能够实现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

3实现信息技术与中职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整合的有效途径

3.1更新教学理念,积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

在中职院校电工电子专业课程教学中,要想实现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确保专业学生的能力素质满足当前社会对人才的实际要求,就需要教师更新教育理念,积极采用全新的教学模式,将信息技术应用在课堂教学中,进而通过信息技术的优势作用来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确保学生能够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对知识的自我建构。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在素质教学下,需要打破灌输填鸭式的教学模式,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比如:将多媒体教学设备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将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内容以“图+文字”的形式呈现出来,这样能够实现对学生注意力的吸引,进而使学生带着兴趣走进知识,为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奠定基础。

3.2因材施教,实现教学课程与内容的合理设置

对于中职院校的学生来讲,其本身的知识基础差,缺乏主动性,自身的学习态度不端正,加上电工电子专业课程内容的理论性相对较强,传统的教学方法下学生对专业不感兴趣,也就无法具备相应的能力。与此同时,这一专业教学内容过于陈旧,与高职院校的教材内容相近,而中职生与高职生本身的知识基础是不同的,一概而论的教学内容定然不符合中职生的实际状况与需求。同时,相应的课程设置不合理,缺少实践课程内容。因此,在实施信息技术与专业课程整合的过程中,要做到因材施教,以学生的实际特点需求为切入点,并要实现课程的合理设置,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确保学生能够在实践的过程中巩固理论知识,并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满足社会对该专业人才的实际要求。

3.3实现教学方法的创新

信息素养是当今时展对人才素质的必然要求。实现信息技术与电工电子专业课程相结合,要在明确教学目标的基础上,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只有这样,才能通过教学活动的开展来切实提高人才的综合能力素质。比如:教师可以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教师的指导来确保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逐渐融入到信息技术下的教学范围中。再如:为了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教师可以通过案例教学法来实现对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在此过程中,需要注意是要确保案例要具备可操作性,这样学生才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实现自身的进步与成长。此外,教师还应该以信息技术为媒介来构建仿真模拟实验,将知识立体化、形象化的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以在调动学生主观积极性的基础上,确保学生能够积极的参与到信息化教学中,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

4总结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2篇

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教学方式,讲授什么样的教学内容,培养什么样的职业技能,没有学生的配合都会成为一纸空谈,这就需要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如何建立起融洽的师生关系呢?首先要求教师加强自身的师德师风,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想赢得学生的尊重,教师必须先端正教学态度,提高业务能力,建立起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真正做到为人师表。其次要求教师要心系学生,多从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多替学生着想。只要教师真正做到以上两点,那么即使学生一开始不爱学习或者对老师的要求有抵触情绪,但慢慢的就会了解老师是真正为了他们好,就会接受老师的要求,配合老师的教学活动。

二、以胜任力为本位开展课程建设

胜任力本位课程,可理解为“基于胜任力的教育”或“以胜任力为导向的教育”。其理论基础是建构主义,是一种以核心胜任力为基础,融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情操与提高胜任力为一体的整体化课程理念和模式。胜任力课程目标是培养有知识、有技能、有情操、有工作胜任力的职业技术人才。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要将这一目标贯穿于教学始终。

(一)加强胜任力课程编排,提高教学有效性

教师既要采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方法,更要综合运用适合于胜任力培养的教学方法。如互动学习、合作教学、案例教学、实践—反思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角色扮演、任务驱动、体验式教学、问题—讨论—指导式教学、讲解—演示—指导—评价四步教学法、项目驱动教学等教学方法。

(二)创建胜任力本位课程学习环境

创造一个实践的、人文的、工作现场学习的环境,该环境能够支持专业群的学习共同体;有开放的学习工具,技术、资源可供访问;能为小组和个人学习提供胜任力本位课程框架和内部计划;能够支持学习范围扩展及更多团体的国际化,包括面对面的和在线的方式。

(三)胜任力课程的改革要和专业改革相结合

以胜任力要求为依据,通过研究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群的建设,优化通用胜任力、系列专业胜任力和专业与岗位胜任力“三圈层”课程体系。明确本课程哪部分是培养通用胜任力的,哪部分是培养系列专业胜任力的,哪部分是培养专业与岗位胜任力的。

三、做好课程的总体规划

(一)加强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认知

教师在讲第一堂课时,通过对模拟电子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模拟电子技术的主要研究内容、模拟电子技术的性质和任务、学习模拟电子技术的主要方法及模拟电子技术相关职业的全面介绍,加强学生对模拟电子技术的认知程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二)主要采用项目教学模式

把模拟电子技术主要内容分解成几大模块,每一模块的知识都通过完成一个项目来学习,每个项目又根据需要分解成若干个任务。在进行每个项目之前,教师要事先制定出项目要求,包括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要求,并把每个项目涉及到的基本知识做简单介绍和讲解;之后学生按照项目要求逐一完成每个任务,教师在项目完成过程中进行巡回指导和答疑;最后教师对项目完成过程中所遇到的难点问题做进一步讲解,学生完成项目报告并提交作品。通过完成项目的整个过程,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以及大胆设计、寻求突破的创新能力,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三)重视课程设计

指导教师应在设计开始前编好课程设计任务书,并准备好必要的文献资料。教师要认真分析学生学习情况,做好选题、分题工作;题目要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并要不断优化设计题目。教师要根据题目性质和学生的具体情况研究指导方法和重点。课程设计以学生独立工作为主,教师采用启发方式,对难点和关键性问题给予必要的指导,指导学生阅读参考资料,逐步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综合设计能力。

(四)搞好实习、实训

通过参观实习与顶岗实习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教师应根据实习要求,选好实习场所。实习前由指导教师制订出实习计划书并加强对学生的劳动纪律教育。实习中对学生严格要求和管理,学生要遵守劳动纪律和安全、保密制度。学生要按时完成实习日记和实习报告,教师要做好成绩评定工作。

(五)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

充分发挥学生会的作用,建立“模拟电子技术”课外活动小组,经常举办一些和模拟电子技术有关的知识竞赛和模拟电子线路设计比赛,使对本课程感兴趣的学生能够进一步发展爱好、提升水平、增强能力。组织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举办的职业技能考试,使他们在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同时提高职业能力,增强就业信心。挑选一些能力极强的学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大赛,使这些学生的综合设计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提升。

四、注重教学改革

随着高等职业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对职业教育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代职业教育目标更注重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为此应不断革新教学理念、革新教学模式、革新教学方法、革新教材、革新教学手段、革新考核制度,切实推进教学改革。

(一)及时更新教学理念

通过到企业调研及对毕业生的追踪调查,进一步明确知识体系的重点和难点,明确学生学习本课程的核心能力。理论教学采用行动导向、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模式。实验教学采用基础实验、综合实验和创新实验三阶段台阶式教学方式,教学目的明确,层次分明,循序渐进。

(二)教学过程注重定性分析

从工程思维观念出发,不过分追求理论分析的严谨。注重培养系统的观念、工程的观念、科技进步的观念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于难度较大的内容,采取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各个击破的方法。采用讨论式、讲练结合式、启发式、演示式、理论与实践穿行式等多种教学方法,总结一些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的窍门,加强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三)做好教材选择工作

每学期都要提前做好教材选择工作,不能长年使用一本教材,应及时更新教材,编写适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创新型规划教材。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追踪新技术,增加新知识。

(四)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

采用多媒体课件、黑板授课、网络教学及实验仿真和实际操作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将肢体语言与声光电有机的结合起来,全方位对学生实施情景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兴趣,很快进入学习状态。

(五)改革考核评估体系

考核评估体系的改革是教学改革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可以建立阶段性评价、目标评价、项目评价、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评价体系,全面、客观地评价每个学生的综合能力。五、加强教学管理建立课程标准,教学过程文件符合课程标准并严格执行。健全备课、辅导答疑、理论教学、实验、实习、课程设计、实习实训及考试阅卷各主要教学环节质量标准并认真执行。不断完善课堂教学检查与评价机制,积极开展集体备课、观摩教学、课程建设专题讨论会等教研活动。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3篇

1.课堂教学效果一直不佳目前在中职院校中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设计并不合理,在教学安排上过于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深奥的理论知识很难理解,使得教学课堂枯燥乏味,很多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不感兴趣,在课堂上的表现比较消极。这就使得课堂效率明显降低,培养出来的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不牢固。此外,中职院校的教师在教学上缺少创造性,不注重学生的主体性,仍旧沿用原有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没有任何趣味性可言。

2.中职学生的特点很多中职学生文化课学得并不是很好,对教师所讲述的理论知识有时候不能及时的理解。除此之外,中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差,控制能力也相对较弱,这就为教师的教学增加了一定的难度,中职学生由于在升学阶段的考试不是很理想,在之后的学习中也没有更加努力,有些学生之所以在升学考试中失败也有一部分原因是由于学习方法不对。一部分中职学生还存在性格上的缺陷,例如自卑,缺乏自信等。中职学生这一系列的特点,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结合中职学生特有的特征,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中职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策略分析

1.讲解形象直观,激发学习兴趣由于电子技术基础这门课程的理论知识和概念比较多,并且相对比较抽象难理解,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将深奥的理论知识讲解的形象直观一些,以利于学生的理解。在教学手段上,可以充分利用各种教学设施,如多媒体设备、实验器件等。有些教材上的内容单凭实验进行演示并不能让学生完全的理解,然而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却是一个比较好的教学工具。例如在学极管整流电路实验中,输出波形容易失真,如果仅仅通过实验演示,出现的波形大多是失真的波形,不易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且学生很难找出哪部分波形信号是失真的,哪些信号是干扰信号。对于输出波形的分析成为学生学习的难点。此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教学,应用EWB教学仿真软件进行实验模拟,就能够将理想的输出波形清晰的展示出来。通过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得教学内容更加的形象直观,便于理解。除此之外,在电子技术基础的课堂教学中,应让学生对课本上所提到的电子器件实物进行一定的了解。如在学习电容、电感时,教师可以将一些实物带到教室让学生进行观看,同时,也可以从网上查找一些图片,让学生对电容、电感等器件加深了解。这样教学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他们的学习热情。

2.理论联系实际,增强实践能力中职院校主要是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实用性人才,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注重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与实际进行联系,通过设计不同的实验,以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动手能力。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的内容本身就是与实验进行结合的,脱离了实验教学,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效果将很难提升。在设置实验时应以激发学生兴趣为目的,不断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在教学中应注重演示实验的开展,使学生不断动脑。同时,在演示实验中,教师也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参与,通过亲身实践,找到问题所在并及时的解决。例如在学极管质量的判别时,教师要先对二极管的内部结构进行讲解,尤其是PN结的单向导电性问题,让学生先了解PN结正向导通、反向截止的特性。但是如何利用这一特性用电工仪表对二极管的质量进行判断呢?这是学生要思考的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设计不同的方案进行实验,然后再让学生比较不同方案的优缺点。最后得出结论:用万用表变换不同的电阻量程范围进行实验能够方便快速的测出二极管是否损坏。通过引导学生积极动手做实验的方式能够使得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产生一定的兴趣,充分活跃了课堂气氛。在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建立,多鼓励、少批评,针对中职学生的特点,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这对学生以后的发展也具有很大的帮助。

3.灵活运用教材,寓教于乐对于教材的选用应结合中职学生的特点,做到恰当合理。中职学生本身基础就比较差,教师应兼顾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教学内容的实用性进行选择教材。教师应对教学大纲有一定的研究,深入钻研教材,并且对学生进行全面的了解,因材施教。为了更好的让学生对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感兴趣,应将教材中的内容改编成不同的游戏,不再拘泥于教学的形式,只要让学生理解了教材上的内容,不在乎教师怎样进行讲解。例如在教授载流子的概念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当电子,学生所坐的座位当作空穴。选出来几个学生与教师表演自由电子,在电场的作用下,自由电子产生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教师就和几个学生在教室里跑动,这样课堂气氛充分被带动起来,学生肯定会被教师的行为逗的哈哈大笑,在一种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对于教材中难理解的内容完全有很多创新的方法,关键是在于教师如何灵活的运用。

三、结束语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4篇

1是社会发展的需求进入二十一世界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今社会已经进入了一个多元化的信息时代,对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高。在要求学生具备基本的专业知识的同时,对学生其他方面也有诸多的要求。当前的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依据采取传统的教学模式,其培养出来的人才已经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也不能满足当前社会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因此,中职电子技术课程应该加强改革,适应时代的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1.2是教育改革的需求随着社会的发展,教学改革也取得了良好的成绩。新教学改革中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采取自主、探究以及合作式的教学模式,把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做好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的角色。因此,中职学校应该积极响应新课改的要求,加强对电子技术课程的改革。

1.3当前教学存在弊端当前中职电子技术教学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教师观念陈旧,电子技术课堂效率不高等,使得电子技术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学生没有学到电子技术相关知识。这些问题的普遍存在,成为了中职电子技术教学和其发展的瓶颈,中职学校要想获得更好的发展,就要加强教学改革,适应现代化教学发展的需求,促进其更好的发展。

2我国中职电子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和问题

2.1中职电子技术教育现状中职学校中设立电子技术专业的时间虽然有一定时期,但对于电子技术课程的研究不够深入,在实施教育的过程中,各种评价体系并没有建立,缺乏一支稳定的电子技术专业师资队伍,在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上也各部相同。中职电子技术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需要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相结合,但是在当前中职学校电子技术教育课程中,由于课程建设不完善,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时间并不多,大多都是注重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在人才培养上面,中职学校并没有对当前电子技术市场进行调查,对市场人才需求不了解,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不能满足社会对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

2.2教学内容不足当前,大多中职学校采用的教学都差不多,一般采用的都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电子技术基础》。但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其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当前的教材内容过于陈旧,没有对其进行更新。电子技术的发展极为迅速,新的方法和技术在实际的应用中也越来越广泛,但是这些新的技术在教材中也没有得到体现,教材中的大部分案例都是以前的技术和方法。教师在教学的过程汇中,按照教材上的内容实施教学,和学生的实践存在很大的差异,不利于学生专业技术的培养。同时,在教学内容上,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其教学内容的制定不符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其理论知识相对于实践来说,对学生并没有那么重要,学生需要重点掌握的是操作,在将来的工作中,才能更好的发挥。但是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却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忽略了学生的实践,理论知识过于深奥,学生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打击了学生学习电子技术课程的信心。

2.3电子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中职学校在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上还存在诸多的问题,让电子技术课堂教学质量也得不到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对电子技术课程专业培养目标不明确,培养出来的人才没有特色,不能满足社会对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学的知识大多广而宽泛,不能很好的针对社会需要进行定向培养有技术性的人才;

第二、课程设计不合理,人才培养模式以传统的模式,没有突破,没有根据人才需求状况进行改革和创新,这样不利于与时俱进,应用型的人才培养比较落后;

第三、学生学习观念不强,积极性不高,学生与老师的课堂互动性不强,导致在教与学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老师教的与学生所学到的知识存在一定的偏差,学而不精,缺少积极钻研的态度。

第四,当前中职学校还缺乏一支专业的电子技术教育师资队伍,教师的专业性和教育方式还值得探究,如何培养出一个优秀顶尖的电子技术教育师资团队,是中职学校和教育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从而使得培养出来的人才在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两方面都能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实现供需平衡。

第五、教师在教学中缺乏对学生针对性的培养,对有突出表现的学生进行重点培养,而是采用单一的培养方式,不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3中职学校电子技术教学改革对策

3.1改革教学内容教师在实施电子技术教学的过程中,过多的为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的意义并不大,理论知识过于深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仅听不懂,还会打击到学生对该课程的学习信心,使学生丧失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因此,中职学校应该加强对电子技术教学内容的改革,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型和先进性。根据社会对电子技术人才的要求,将现有的教学内容进行精简,删去过于复杂的理论知识部分,并将使用部分增加。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考虑到学生在工作中的实际需要,不断更新教学内容,坚持与时俱进,其教学内容要适当的增加新技术和新知识。

3.2注重对教学方式的改革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一门课程是否感兴趣,直接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对教学方式的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的地位,学生缺乏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学习兴趣。在第一节电子技术课堂中,教师就要详细的为学生介绍关于电子技术的相关知识,让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有清晰的认识,认识到其价值,在以后的学习中,才会更加注重对该课程的学习。同时,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要使用多种教学技术,并做到灵活的运用,提高学生对电子技术课程的兴趣。

3.3加强对教学技术的改革要提高教师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首先就要转变教师的观念,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意识。当今的社会是一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信息日益更替,教师只有不断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积累新的知识才能更好的进步,不被时代所淘汰。教师要认识到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和重要性,树立现代教育技术理念。其次,学校要对教师进行培训。学校要制定好培训目标,并按照培训目标制定培训计划,针对教师的现状,实时地对教师开展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在重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技能掌握的同时,也要注重对教师理论知识的培训。同时,学校也可以聘请校外的有关专家进学校,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不断的提高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水平。

4总结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5篇

关键词 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4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2)12-0052-03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人才,它以培养目标的应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为特点,人才培养不仅要满足岗位需要,而且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为了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进一步办好高职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出更加符合当地经济需求的人才,2010年9月对铁岭地区电子行业人才需求进行比较有针对性的调查,发表文章《铁岭地区电子行业人才需求调查》。笔者根据调查报告的结果,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一些探索。

1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

养模式构建原则

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文件及近年来对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成果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建设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1 以能力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根据高职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要求特点,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文化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相结合的原则,实现职业技能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

1.2 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理论课按照“够用”原则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和技校教育,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中间位置。高等教育要求掌握较深厚理论知识,强调理论知识掌握的多少,这与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行研究开发等工作岗位的要求是分不开的。而中职教育要求掌握较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不要求掌握多少理论知识,这也是其在工作中主要从事生产操作的岗位要求的。高职教育既要求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掌握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其工作岗位也是介于设计和操作之间的某些中间位置,因此它对理论知识的要求为“够用为度”,不追求对高深知识的掌握,又要对专业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1.3 按照“一体化”教学思想,重点培养高职专业的应用能力,建立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

“一体化”教学思想将技术理论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教师提出“双师型”素质要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示范教学基本形式。在教学管理方面,以实践技能考试为主要考核形式,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并重,让计算机与外语教学不间断,实践教学不间断。

2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根据对铁岭地区电子行业企业类型分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所在电子行业可以分为3大类:1)从事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制造的工业企业,占绝大多数;2)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集中在商品流通环节的商业企业,数量也较多;3)拥有大量电子设备的楼、堂、厅、馆等专业场所,需专业电子技术人员进行电子信息设备的管理。

以上几类电子行业工作单位的工作岗位基本上是电子产品的设计、改进、生产、检验、销售、售后、生产的管理、设备运行维护等,其中产品设计、技术改进等岗位需要的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而生产岗位需要的是中职学历或经培训的熟练技术人员,高职毕业生的岗位大多定位在销售、售后、低层的生产管理、辅助设计人员进行产品的设计试验,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等层面。

根据以上分析,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义为:面向电子技术应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道德与创新精神,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应用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技能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3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分析,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可以分为4个模块:1)以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为引导,学生应掌握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检测、维修、生产工艺路线的制定、生产管理等能力;2)以电子产品开发为引导,学生应掌握电子线路的阅读、仿真、PCB电路板设计等能力;3)以电子产品销售为引导,学生应掌握电子产品的销售、安装、现场调试、售后维护等能力;4)以电子设备的运行维护为引导,学生应具备常用及专用电子设备的使用、维护及保养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毕业生还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能够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具有良好的对本行业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的感知能力和再学习能力,并能够在工作中推广使用,创造更多价值。

4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培

养模式的探索

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应该充分为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养成服务。借鉴基于过程的工作方法的思想,按照目标及能力需求进行理论和实践课程设置。

因为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电子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层次低于本科学生,高于中职学生,因此理论课程要求为够用、适度,不必要求学生理论知识有多么扎实,只要满足岗位基本需求即可,如需加深可在工作中通过再学习不断提高;而实践技能要求就要相对高一些,实践课程设置应该充分体现岗位需求的能力要求。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第一、二模块要求,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学期,开设电子产品设计制作课,模拟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试制生产一种电子产品的全过程,根据这一过程倒推出该行业企业从业人员所需具备的各项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确定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该课程的重点内容是让学生自己制作出一款温度监测装置,能进行温度的显示和报警。因为本专业培养目标不在于理论设计,不必掌握过于高深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因此该课程给出电路原理图,要求学生读懂原理图,要进行仿真、PCB设计、电路板焊接制作、单元电路检测、故障排除、产品调试、产品检测、归档文件等工作。根据课程要求应该掌握的内容,应开设的专业基础及专业理论课程应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分析、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子测量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rotel DXP电路设计、电路仿真技术、电子产品生产工艺、计算机应用基础。按照“一体化”教学思想,理论与实践训练应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开设这些理论课的同时开设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路实训、传感器实验、电子测量实训、单片机实验、Protel DXP实训、电路仿真实训、元器件贴装焊接实训、电子产品生产认知实训、计算机基础实训,同时对PCB课、仿真课、单片机课进行课程设计。针对第三、四模块开设的理论课有家电原理与维修、办公自动化设备、微机组装与维护,同样这些课程也开设有相应的实践课,并集中统一安排时间到共建实习基地考察参观交流,进行认知实习。

另外,无论哪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求具有一定的文献资料收集查找能力,因此还应开设文献检索课程。由于电子行业的特点,很多元件、设备的说明书和技术资料都是英文的,很多企业的产品也外销国外,国际交流越来越广泛,专业英语课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根据高职毕业生双证制度要求,学生毕业时还应考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能够考取的资格证书为电子设备装接员,为此学校开设高级电子设备装接员培训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课,进一步提升学生电子设备装接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该专业学生还可以考取通信设备测试员、网络维护员等其他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根据对铁岭地区电子行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诚信、团队合作、人际沟通、责任感、再学习能力等个性素质要求都比较高,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有意识地对这些品质进行培养,因此学校在公共课中开设了思想道德与法律、形势与政策、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和讲座,选修课中开设了科学技术史、前沿科技、中国传统文化、美术欣赏、公共礼仪、英语语音、文学欣赏等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固定举办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英语口语大赛、篮球联赛等竞赛活动,积极参加省和国家举办的各项电子专业竞赛,如毕杯电子设计大赛等,促使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再学习能力等个性素质的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第三年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再学习能力,调整好毕业找工作时的个人期望值,找好自己的社会定位。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实习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集中实习,要求学生全部到指定的实习基地进行顶岗生产实习,时间要求5个月以上,全面了解电子行业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第二阶段为分散自由实习,学生可以自己寻找感兴趣的工作岗位进行实习,为毕业后在该岗位参加工作做相应准备。在毕业实习期间要求学生同时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

根据以上分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基于当前地区就业形势的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可以用图1清晰地表示出来。

5 结束语

通过对铁岭地区电子行业用人单位对员工需求的调查,充分了解了当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各项能力需求,运用基于过程的工作方法思想,依照理论够用、重在能力原则,由需求设计应该开设的各门课程和应该培养的各项实践能力,从而建立起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相信通过这一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一定会更加适应当前社会需求,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王永新,房淑芬,袁野.铁岭地区电子行业人才需求调查[J].科技传播,2011(1):21.

[2]许秀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6):127-129.

[3]巩云.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93-95.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6篇

关键词:高职高专、应用电子技术、课程体系、实践能力培养

高职教育培养的是高素质技能型和应用型的人才,它以培养目标的应用性,专业设置的职业性,教学过程的实践性为特点,人才培养不仅要满足岗位需要,而且要能适应社会发展的不断变化。为了适应当前复杂多变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进一步办好高职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出更加符合当地经济需求的人才,2010年9月对铁岭地区电子行业人才需求进行了比较有针对性的调查,发表文章《铁岭地区电子行业人才需求调查》[1],根据调查报告的结果,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构建原则

根据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相关文件及近年来对高等职业教育研究的成果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建设一般要遵循以下原则。

1、以能力为中心构建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根据高职专业的职业岗位群要求特点,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实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学校培养目标与企业需求紧密结合,按照文化基础、专业基础和专业技术现结合的原则,实现职业技能培养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建设。

2、在课程体系建设过程中,理论课按照“够用”原则设计。

高等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也不同于中等职业教育和技校教育,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一个中间位置。高等教育要求掌握较深厚理论知识,强调理论知识掌握的多少,这与其在今后的工作中要进行研究开发等工作岗位的要求是分不开的。而中职教育要求掌握较熟练的实践操作技能,不要求掌握多少理论知识,这也是其在工作中主要从事生产操作的岗位要求的。高职教育要求即要求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又要求掌握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其工作岗位也是介于设计和操作之间的某些中间位置,因此它对理论知识的要求为“够用为度”,不追求对高深知识的掌握,又要对专业方面有一定的理论基础。

3、按照“一体化”教学思想,重点培养高职专业的应用能力,建立学生质量评价体系和方法。

“一体化”教学思想将技术理论与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对教师提出了“双师型”素质要求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引导、示范教学基本形式。在教学管理方面,以实践技能考试为主要考核形式,学历证书与职业证书并重,让计算机与外语教学不间断,实践教学不间断。

二、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确定

根据对铁岭地区电子行业企业类型分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工作所在电子行业可以分为如下几大类:1、从事电子信息产品设计制造的工业企业,占绝大多数。2、从事电子信息产品的销售和售后服务,集中在商品流通环节的商业企业,数量也较多。3、拥有大量电子设备的楼、堂、厅、馆等专业场所,需专业电子技术人员进行电子信息设备的管理。

以上几类电子行业工作单位的工作岗位基本上是电子产品的设计、改进、生产、检验、销售、售后、生产的管理、设备运行维护等,其中产品设计、技术改进等岗位需要的是本科及以上学历的人员,而生产岗位需要的是中职学历或经培训的熟练技术人员,高职毕业生的岗位大多定位在销售、售后、低层的生产管理、辅助设计人员进行产品的设计试验、保证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等层面。

根据以上分析,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应该定义为:面向电子技术应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与职业道德和创新精神,掌握必需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电子技术应用领域方面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有较强实践能力和技能的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应用型人才。

三、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能力分析

根据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的培养目标和就业岗位分析,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应具备的职业能力可以分为四个模块:1、以电子产品的生产制造为引导,学生应掌握电子产品的装配、调试、检测、维修、生产工艺路线的制定、生产管理等能力。2、以电子产品开发为引导,学生应掌握电子线路的阅读、仿真、PCB电路板设计等能力。3、以电子产品销售为引导,学生应掌握电子产品的销售、安装、现场调试、售后维护等能力。4、以电子设备的运行维护为引导,学生应具备常用及专用电子设备的使用、维护及保养等方面的知识。

此外,毕业生还应该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和应变能力,能够不断适应复杂多变的社会环境,具有良好的对本行业新知识、新工艺、新技术的感知能力和再学习能力,并能够在工作中推广使用,创造更多价值。

四、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的探索

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应该充分为专业培养目标和职业能力养成服务。借鉴基于过程的工作方法的思想,按照目标及能力需求进行理论和实践课程设置。

因为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培养目标设定为培养电子行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所需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层次低于本科学生,高于中职学生,因此理论课程要求为够用、适度,不必要求学生理论知识有多么扎实,只要满足岗位基本需求即可,如需加深可在工作中通过再学习不断提高,而实践技能要求就要相对高一些,实践课程设置应该充分体现岗位需求的能力要求。

根据以上分析,针对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职业能力第一、二模块要求,学生在校学习的最后一学期,开设《电子产品设计制作》课,模拟电子产品生产企业试制生产一种电子产品的全过程,根据这一过程倒推出该行业企业从业人员所需具备的各项基本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从而确定出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能力培养的具体内容。该课程的重点内容是让同学们自己制作出一款温度监测装置,能进行温度的显示和报警。因为本专业培养目标不在于理论设计,不必掌握过于高深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因此该课程给出电路原理图,要求学生读懂原理图,要进行仿真、PCB设计、电路板焊接制作、单元电路检测、故障排除、产品调试、产品检测、归档文件等工作。根据课程要求应该掌握的内容,应开设的专业基础及专业理论课程应包括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电路分析、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子测量技术、单片机原理与应用、Protel DXP电路设计、电路仿真技术、电子产品生产工艺、计算机应用基础。按照“一体化”教学思想,理论与实践训练应紧密结合在一起,因此在开设这些理论课的同时开设模拟电子技术实验、数字电子技术实验、电路实训、传感器实验、电子测量实训、单片机实验、Protel DXP实训、电路仿真实训、元器件贴装焊接实训、电子产品生产认知实训、计算机基础实训,同时对PCB课、仿真课、单片机课进行课程设计。针对第三、四模块开设的理论课有家电原理与维修、办公自动化设备、微机组装与维护,同样这些课程也开设有相应的实践课,并集中统一安排时间到共建实习基地考察参观交流,进行认知实习。

另外,无论哪个岗位的工作人员,都要求具有一定的文献资料收集查找能力,因此还应开设文献检索课程。由于电子行业的特点,很多元件、设备的说明书和技术资料都是英文的,很多企业的产品也外销国外,国际交流越来越广泛,专业英语课程也越来越受到重视。

根据高职毕业生双证制度要求,学生毕业时还应考取高级职业资格证书,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能够考取的资格证书为电子设备装接员,为此学校开设高级电子设备装接员培训课程,包括理论和实践课,进一步提升学生电子设备装接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该专业学生还可以考取通信设备测试员、网络维护员等其它相关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 转贴于 根据对铁岭地区电子行业人才需求的调查,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诚信、团队合作、人际沟通、责任感、再学习能力等个性素质要求都比较高,学生在校期间应该有意识的对这些品质进行培养,因此学校在公共课中开设了思想道德与法律、形势与政策、健康教育、就业与创业指导等课程和讲座,选修课中开设了科学技术史、前沿科技、中国传统文化、美术欣赏、公共礼仪、英语语音、文学欣赏等课程。学生在校期间固定举办电子设计大赛、计算机应用能力大赛、英语口语大赛、篮球联赛等竞赛活动,积极参加省和国家举办的各项电子专业竞赛,如毕昇杯电子设计大赛等,促使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再学习能力等个性素质的不断提高。高职学生第三年进行毕业实习和毕业论文撰写,进一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工作经验、再学习能力,调整好毕业找工作时的个人期望值,找好自己的社会定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实习分为两阶段,第一阶段为集中实习,要求学生全部到指定的实习基地进行顶岗生产实习,时间要求五个月以上,全面了解电子行业企业员工的工作情况,增加学生的工作经验。第二阶段为分散自由实习,学生可以自己寻找感兴趣的工作岗位进行实习,为毕业后在该岗位参加工作做相应准备。在毕业实习期间要求学生同时完成毕业论文的撰写任务。

根据以上分析,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基于当前地区就业形势的课程体系与实践能力培养模式可以用下图清晰的表示出来。

四、结束语

通过对铁岭地区电子行业用人单位对员工需求的调查,充分了解了当前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各项能力需求,运用基于过程的工作方法思想,依照理论够用、重在能力原则由需求设计应该开设的各门课程和应该培养的各项实践能力,从而建立起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能力培养模式,相信通过这一课程体系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一定会更加适应当前社会需求,更加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

参考文献:

[1]王永新.铁岭地区电子行业人才需求调查[J].科技传播,2011,1(上).

[2]许秀平.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与实践[J].实验室科学,2009,12(6).

[3]巩云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课程建设的探索[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5.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7篇

关键词: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改革;中职学校;学生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TM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3) 12-0000-01

一、前期教学方面的改革

(一)教学内容的精简和增加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突出特点是其应用能力较强,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改革,需要打破其传统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因此,在加强学生掌握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同时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中,并在实践中总结经验理论。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改革需要在其教学内容方面进行精简与添加。

1.电子技术理论知识的精简

就目前技术基础教材编写时,编者应该注意电子技术基础理论的精简,尽量在讲清楚相关理论概念原理的基础上,避免繁杂多余的内容出现,把握好教学内容的必需和够用两个尺度。

2.电子技术知识的添加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内容的添加包括课程范围的拓展、实用知识和新知识的添加。课程范围的拓展,类似于课外拓展。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需要掌握越来越多的知识和技能,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在当前社会和科学的发展需求中,学校教育除了要在应用教育上下功夫之外,还应该在其他方面进行拓宽。因此,在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技术基础教育中,其教学可以适当进行一些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拓展,以培养学生进行其他知识学习的兴趣。

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一大特性就是其实践性强,中等职业学校的教学更应注重其实际操作能力。因此,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改革应注重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并加强实验与语实训环节的设计,让他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提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进行电源整流滤波电路的教学时,在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之上,可大量设计动手设计的试验环节,让学生为某一家用电器设计较为使用的直流电源,从而使学生在实际设计与制作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的电路知识及其原理,并加强电子制作技巧与方法的学习,使学生能将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

(二)教学模式的多样化

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双为实现教学目的,运用各自教和学的方式方法,进行引导学习和掌握知识的方法。教学模式按照具体情况可以分为重点归纳式讲授、谈话讨论式讲授、实践实验操作等。

就中等职业学校的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来说,基本上遵循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向学生灌输自己总结的重点理论知识,学生则对于老师所讲内容进行消极的死记硬背,考试时也根据老师所划重点进行选择性记忆,完全违背了高校教学目的。因此,要进行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方式改革,需要老师转换观念,以学生为重心,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课堂上的互动性,同时在实验课程中,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和实际操作性,使学生在实验中不断思考和积累。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多采用直观演示和讨论探索的教学方式。直观演示主要是教师在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中,通过实物接触或者画面演示进行教学,比如在学生认识学习新器件的过程中,可以将不同型号的电子器件给予学生认识和熟悉,也可以通过PPT或者视频等多媒体演示,进行课堂学习,增强学习的趣味性。讨论探索则主要是进行老师和学生或者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讨论,使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掌握学习内容并学习其他同学的思考方式,并且在思考中解决问题,有利于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手段的改革

传统的“一只粉笔走天下”模式已经被打破,目前,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基本实现电化教学,各个中等职业学校都已经引进多媒体教室。在此基础上,电子技术基础的教学则能够实现理论知识和画面实际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此种模式的教学中,更加主动积极的接受教学知识。因此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如动画教学、多媒体课件、仿真教学软件以及教学光盘等),使学生能够根据实物、影像、声音等多种方式接受课程内容,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的趣味性,加深知识印象,同时,在此基础上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达到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目的。

二、后期教学成果考核方式的改革

在如今以分数论成败的应试教育中,不管是教师、学生还是家长,都沉浸在高分数带来的种种荣耀中,从而直接导致学校教育造就一批高分低能的应试型人才。因此,改革教学成果考核体系,显得尤为重要。教学评价的改革,需要从考核学生理论学习、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着手,对学生进行全面地能力考查。目前,多数中等职业学校对教学成果考核方式进行改革,考核不再执着于学生的期末考试成绩,而是将学生的平时操行、测试分数、上课表现纳入期末评定,从而督促学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学习,注重积累,在提高学习成绩的同时,也提高自己的实际应用能力。

综上所述,要实现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结合,需要通过不断优化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方法,在不断研究中进行教学改革,从而提高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实现其教学成果的优化。

参考文献:

[1]张丛箴.浅谈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J].学园:教育科研,2011(17):194-194.

[2]罗兆金.中等职业学校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之浅见[J].职业,2009(24):82-83.

[3]李贤文.中职学校《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江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0,20(2):90-91.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8篇

【关键词】产品制作 项目教学 教学做一体

【基金项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电工电子技术”精品课程项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6-0217-01

1.引言

“电子技术”课程是机电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各专业间的知识渗透越来越深入,“电子技术”作为传授发展最快的电学知识的一门共有技术和共有理论课程地位越来越重要。

为培养学生学习新知识、分析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的能力,课程教学中引入了“以电子产品制作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模式”,引导建立一定的工程意识,强化学习自信心,培养动手能力,初步掌握工程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工程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2.课程设计理念

针对电子应用岗位群,突出学生电子应用能力的培养,注重将职业资格标准融入课程教学,以“课程与岗位工作过程对接”为指导,以教学做一体化为典型特征,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同开发与设计。在课程设计中遵循的理念是:

确定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跟随现代先进实用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思想,增强实践性教学环节,强调以掌握概念、强化应用、突出能力、鼓励创新的思路。

3.教学模式设计

电子技术课程组通过调研分析,参考同类院校的成功案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在课程中开展了“以电子产品制作为载体”的项目教学工作。让学生在具体的电子产品制作过程中学习知识和技能,让老师在具体的电子产品制作过程中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制作为纽带,实现“教、学、做”一体。

按照情境学习理论的观点,只有在实际情境中学生才可以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并获得理论认识水平的发展,因此本课程要求打破单一讲述的教学方式,实施项目教学,以改变学与教的行为。

教学过程中,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等多种途径,采取工学结合的培养模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评价采取形成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4.教学载体开发

课程组教师与行业、企业的专家、兼职教师密切合作,企业兼职教师参与课程设计开发与教学实施的全过程,充分体现课程教学过程的开放性。

将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岗位群中的电子产品组装、检测、调试、维护与管理的技能进行归纳,提炼出与传感器技能相关的行动领域,在转换成学习领域,然后基于工作过程设计学习情境。以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为重点,充分体现课程教学内容的职业性。

本课程立足于操作技能的培养,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和课程教学,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经过行业、企业专家深入、细致、系统的分析,本课程最终确定工作任务如表1、表2。

5.结语

课程项目、任务充分体现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要求,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逐步形成一套适应职业教育对人才培养要求的课程体系。“电子技术”课程采用“以电子产品制作为载体的项目教学模式”,该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的不同之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课程知识进行了重构与整合,提取了典型的学习任务;(2)在课程教学中不再区分理论课、实训课,理论与实训都以电子产品制作载体;(3)以电子产品制作为载体,较好地实现了“教、学、做”一体;(4)较为全面地实施了过程考核评价模式;(5)老师、学生的互动明显增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徐国庆.职业能力现实化视野中的我国职教课程改革基本命题[J].职教论坛,2012(12).

[2]徐国庆.论职业教育项目课程体系的设计[J].职教论坛,2009(18).

[3]屈孝初.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动态生成模式[J].大学教育科学,2014(4).

[4]程宜康.高职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课程决策[J].职教论坛,2014(3).

[5]王明伦.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

[6]赵志群.职业教育与培训学习新概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

[7]谢文林,林峰.构建主义学习理论对职业教育教学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10(6).

[8]刘智运.创新人才的培养目标、培养模式和实施要点[J].中国大学教学,2011(1).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9篇

课题来源于重庆科创职业学院校级科研立项项目"构建高职实践教学体系新模式的理论与实践研究",项目编号:13KC11。

前言

在《教育部关于以就业为导向深化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若干意见》文件中指出,高职教育应"坚持培养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实践能力强、具有良好职业道德的高技能人才"。要达到这一培养目标,高职教育必须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对近年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毕业生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调研。据数据统计,有70%的学生认识基本的仪表并知其功能,但只有40%的人会使用基本的仪器仪表;有60%的学生认识元器件并知其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但只有48%学生会检测元器件;有55%的学生能自行分析简单电子产品的工作原,但只有22%的学生会组装电子产品。通过调研发现,学生掌握的理论知识能力超过实际动手能力。又通过对各层次学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调研,截止2013年4月初,全国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就业率为55.17%,普通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就业率83%,中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毕业生就业率为90%,发现高职学生的就业率低于本科院校,更低于中职学校。这就值得思考高职实践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本文就是笔直结合在高职院校的工作经验,对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一、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分析1.对高职教育的认知不明确在我国,高职教育起步比较晚,导致很多人对高职教育的本质理解不够。尽管相对于基础教育领域课程的学科中心主义而言,职业教育领域的课程范畴能延伸到项目和实践活动,但并未完全从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阴影中走出来。导致培养出来的学生理论上比不过本科生,技能上比不过中职生。

2.教学管理和教学考核淡化了实践教学的权重

在制定专业人才培养文件时多侧重于理论教学,教学考核也是基于这些文件而做出的,没有建立规范的实践教学的考核办法。对于实践教学环节通常只停留在时间安排上,缺乏具体的配套实训教材,实践教学由教师自行决定,随意性大,没有过程控制,学生最终考核成绩都是以卷面成绩定夺,所以绝大部分学生不把实践教学课当成一回事,在这种培养模式下,学生的实践能力其结果可想而知。

3.严重缺少双师型教师。

在教学团队中,绝大多数教师都是从校门到校门逐渐成长起来的,基本没有参与过企业的实际生产管理工作,缺乏实践经验及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加之受传统教育管理体制的影响,为了教学、评职称,不得不把时间和精力大都用在钻研书本理论和撰写论文上,想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只能是心有余地而力不足。

4.实践设备落后

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使学生能和企业进行无缝对接,必须要有基本的实践教学条件做保障。又加上电子领域发展是比较快的,设备的更新速度也比较快,就需要即时更新实践设备。

5.采取的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需改进

在教学过程中,以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始终占主要地位,而一些效果很好的教学方法,如案例教学法、头脑风暴法、角色扮演法、现场教学法等,在教学过程中的运用并不广泛。二、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对策分析

1.从思想上重视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践教学

要推动实践教学的改革,首先要解放教师的思想。思想决定行动,所以重理论、轻实践的思想必须在职业教育界从上到下彻底改变,否则加强实践教学就是空谈。

2.建立完善的实践教学体系

要系统化的培养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需要一个完整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践教学体系是根据专业技术能力、职业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结构的要求而构建的。将课程的设置与每一个实践教学环节相配合,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3.建立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教师是实践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学师资队伍建设是搞好实践教学的重要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要求教师既能承担理论课的教学任务,又能承担技能课的教学,因此要培养双师型教师。采取的措施:

(1)为了适应新形势下对双师型教师的需要,必须安排专业课教师到生产第一线进行进专业实践训练;

(2)鼓励专业教师取得相关专业技术职务资格证书、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或专业技能培训合格证等;

(3)通过课程体系、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优化促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加强高职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采取必要的措施是保障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关键。只有措施得力,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才会达到预期的目标。4.建立高标准的实践基地是加强实践教学的必备条件保证高职实践教学要求的教学基地和必要的硬件设备,建立的实践教学基地应具有的特点如下:

(1)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应具备鲜明的高职教育特点;

(2)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如何实现与发挥产学结合功能;

(3)推动开展职业资格等级证书鉴定;

(4)有效开发、合理利用社会、企业教育资源

5.改革实践教学的教育模式,积极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10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 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1C-0147-02

电力电子技术是学习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课程。高职院校的学生想要学习好电气自动化,就必须重视电力电子技术的作用。但是在现在的许多高职院校中,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设置出现诸多问题,导致学生在进入企业工作时,发现在学校学习的知识和技能运用不上,或者运用得非常少。出现这样的问题,需要学校、教师进行自我反省,在设置课程时,应充分重视学生以后的发展。

一、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内容设计滞后。一方面,电力电子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但是高职院校的教学内容相对滞后,无法适应社会以及企业的工程需要。另一方面,在实用性能方面,电力电子技术的要求很高。如何让学生成为一个高素质的应用人才,是当前高职院校需要解决的一个重大问题。在课程设计上,过多的理论公式推导、大量的电路图及波形分析使学生一定程度上感觉乏味。在教学内容组织上,高职院校教师没有按照科学的方法进行分类,只是将各种电力电子电路单纯地罗列出来,有关电力电子应用装置的具体介绍也只是一笔带过,内容组织在一定程度上不合理。

另一方面,课程内容没有职业教育特色。由于历史原因,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内容过于偏向本科,课程内容对电子电力器械的内部结构以及运行原理介绍较多,而高职学生更多的是需要对元器件的运用能力,课程内容没有真正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反映教改新成果。

(二)课程教学方式单一。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式大都采用讲授法,以教师的讲述、学生听课记笔记为主,再结合板书和多媒体视频、PPT等教学方式为辅。对于晶闸管整流电路、交流调压电路以及逆变电路,其电流和电压波形的分析较复杂,即使采用讲授以及展示PPT的方法,也很难引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此外,课程学习相对于学生来说难度系数大,学生较难理解理论知识,单一的讲授方式和PPT的展示不能很好地让学生将所学的课程内容有效运用到实际的电力电子产品中,对电力电子装置不理解、难理解,使得学生出现一定程度的厌学。

(三)实训环节薄弱。实训对学习电力电子技术来说是掌握知识的一个重要方法;高职院校的实训是培养学生成才必经的环节。但是目前大多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还是用基本的演示性和验证性项目进行实训教学。在这种实训里,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没有充分体现,学生的实践兴趣几乎为零,同时学校的实验设备功能利用率非常低。另外,电子产品更新换代的周期短,校内实验室的实验实训设备不能跟上日益更新的电力电子技术。

二、解决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存在问题的对策

(一)优化教学内容。随着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电力电子技术不断更新换代,它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因此,要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和合理安排,并在课程中适当添加电力电子技术飞速发展出现的新动态、新技术和新概念,尽量使课程内容贴近时代的变化。如在介绍电力电子元器件时要选用能够代表当前实际应用水平的电路进行讲述,这样才能贴近现今的需求,不至于让学生在毕业后感觉学校教学内容与社会断层。

在化的过程中查漏补缺,要以培养学生能力为本位,将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作为重要目标,突出教学培养的核心内容,使教学内容详略得当,并且难易度适中,而对于比较复杂繁琐的数学公式推导过程,对高职学生没有什么现实的意义,对他们以后的工作没有什么作用。对电子电器元件的参数特性和使用方法要详细叙述,要让学生掌握电子电气元件的理论知识,明白如何使用这些元件,在头脑里生成一个印象。课程设计还要注意循序渐进,引导学生系统全面地掌握课程的核心内容和技术,并转化成为熟悉运用的能力,从而满足今后工作岗位所需的技术能力要求。

(二)促进教学方式多元化。在传授知识给学生时,应注重对学生的启发互动,让学生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得到启发。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是在教师讲授理论知识的前提下,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理论与实践交融渐进式的教学方式。在这钟教学方式下产生的学习环境,可以使学生有自由发挥、勇于创新的空间。一方面,学生立足教材,自我阅读、自我探索、自我感悟并按照已有的知识动手操作、归纳总结、探索规律,从而掌握本专业的职业能力;另一方面,教师立足于任务的引导,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环环紧扣、教授技巧方法、示范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能力。

当然,除了启发互动式的教学方法之外,电力电子电路仿真―― MATLAB 软件是一种对高职院校很有帮助的教学辅助,能形象生动地演示电路的搭建和输出电压、电流变化的整个过程,这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兴趣。拥有成熟完善的电力电子工具包的MATLAB软件,在教学中使用简易,可模拟搭建课程中的各种复杂电路,电路的运行过程尽显在学生眼前。

(三)以学生为主体,优化实训环节。实训是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重中之重。高职院校尽量使现有的实验实训装置营造出一个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体验到类似真实工作环境的生产氛围,使学生在模拟环境中理解和掌握课程要求的操作能力,进而使学生培养专业的操作能力与理论素养。

此外,电力电子技术实训教学基地是高职院校培养学生实训能力的场所。伴随着新能源发电和节能环保理念的深入,许多新兴的行业发展起来,随之出现的全新电力电子装置也被广泛应用到现实生活中。高校要随时与时俱进,带领学生走向校外的实训教学基地,聘请有经验的技术人员在模拟环境中进行讲解,这种直观的实训教学环节能使学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同时接触到社会时代变迁带来的成果,运用自己所学知识结合参观学习的收获,使知识融会贯通。

在进行实训时,不应仅仅教授实训环节的内容,在讲解单元电路的过程中,应穿插理论课的知识要点在其中,使学生在实训实验中获得丰富的知识,在动手进行实训操作的同时,能逐渐加深对电力电子技术理论知识与实训知识的融合,进而牢固掌握理论知识和实训知识。

【参考文献】

[1]罗海霞,万烂军.“循环互辅”实践教学方法在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中的研究与实践[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35)

[2]曹海红.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建设探索与实践[J].电子制作,2015(10)

[3]王璐.Matlab在高职院校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J].时代教育,2014(23)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11篇

关键词:职业;能力;电子设备;装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5)20019001

电子设备装接技术作为电子行业重要的职业领域,其人员的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该技术的发展状态,而技术人员要想真正具备精湛的电子装接技术,就需要进行电子技术和电子组装技术理论知识的学习,并具备较高的科学研发能力,鉴于现在的电子类技术发展与市场发展的联系较为密切,电子设备装接技术职业能力的提高要充分结合企业的发展。在发展职业能力的过程中,不仅要真正掌握电子装接技术的理论知识,还要达到企业要求的具有丰富现场实践操作能力、了解行业实际发展状况和自身技术符合企业相关岗位的技能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形成顺应市场形势的职业技术能力。

任何技术的掌握都离不开理论知识的获得与实战经验的掌握,电子装接技术也是这样,在现阶段的电子装接技术中,电子设备装接工人的职业能力要通过分组项目的考评来进行断定,通常是将电子设备装接的职业技术运用分为四个阶段,即“教、学、做、评”一体化,以下就针对电子设备装接技术的具体鉴定方式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有针对性的提高职业要求中的电子设备装接技术。

1 严格遵守电子设备装接的相关国家规定,明确技术的知识与实践技能

考虑到电子设备装接技术的发展势头迅猛,国家专门针对这一行业颁布了相关的职业标准规定,即为“电子设备装接工国家职业标准”,在该项标准中要真正成为电子设备装接的工人就要达到标准中的具体技能水平,而相关的培训部门就要将这些规定在实际培训中进行落实。首先相关部门需要结合电子装接技术的特点对国家相关规定进行具体分析,制定出符合电子设备装接职业技能考查的相关重点,指明考察标准中要求的内容和较为重要的知识培训,深入对其进行开发。这是单方面的从电子设备装接的国家规定方面进行的分析,而从电子设备装接的行业角度来看,则是具有“电气与电子组装件焊接要求”和“电子组装件的可接受条件”这两项最具影响力的规定,这两项规定在实际的技能要求中到普遍的应用。“电子组装件的可接受条件”中,表面贴装组件的各种贴片式组件的具体化定义都被囊括在内,其中更是对焊接的可接受要求和焊接的异常之处都进行了更为细致准确的规定,因而更具有实际应用的价值,被灵活的融入到了提高技能的培训环节中。其次对培训内容和技能提高的详细的规定属于技能培训中的“教”环节,主要包括职业道德的培训、职业素养的培训、职业文化的培训、职业技能的培训和职业能力的培训,职业能力作为职业技术水平培训的重中之重,受到了各课题教学专家学者的重视,教学的负责人要有针对性的对的技术工人进行技能素质上的提高和培训,就要认真研究科学分析电子装接技术的国家规定和行业标准,将两者结合起来共同约束和规范电子设备装接工的工作行为。

2 与时俱进,及时更新对电子装接工的具体培养方案

教学方案的确定不是一劳永逸的事情,时代在不断的发展,技术也会随之不断的改变、提高,因而对于电子设备装接技术的培训也需要因时而异,也就是说培训院校要承担更多的责任与使命。电子设备装接技术工人的存在就是成为国家生产、管理、建设服务等地一线领域中的高素质、高水平和高技能的实践型人才,而培训院校要承担起来的责任就是为国家培养这样的一群人才,培训院校在设定培训方案时,不能过于僵化,应当保证课程教学的内容贴近于实际的技能考核,及时的改进课程培训的结构,确保课程要求的规定对于接受培训者的职业能力提高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和思维上的拓展作用。相关的培训人员要共同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合理的分析和修改,使其更适应于市场对电子设备装接工人素质的要求,满足行业的需求。培训人员应当注意的是不能将眼光局限在完成硬性培训要求方面,还要同时兼顾职业技能鉴定内容的教学与培训,使接受培训人员所接受到的培训都能够与实际应用相融合,充分展现市场中电子企业发展的要求和个人职业技术掌握的熟练程度,为自己获得技术上的肯定提供机会。

3 对于职业能力鉴定中不合理的部分要敢于革新

同增加职业能力鉴定标准一样,职业能力鉴定中也会存在着不合理之处,如果不能够紧跟时展的潮流,就会呈现衰败之势,因而明确电子设备装接技术的考察标准中还应当包括敢于对职业能力鉴定中的不合理之处进行革新,在提高整个考评水平的基础上,提高工人的职业能力。一般电子装接技术考核在强调职

业道德职业素质的前提下,还包括其他几个专业知识技能层面,分为以识读技术文件、准备工具、整理电子材料和元器件为主要内容的工艺准备层面;以功能单元或者整机的检验和检修为主要内容的检验与检修层面;以整机安装、表面贴装技术、连接与焊接技术为主要内容的装接和焊接层面。而这些职业能力要在各自专业化的范围进行学习,就需要有各自专业的技能课程,主要有电工基础、电子产品设计与制作、电子产品质量的管理和电子工艺基础等多种课程类型。在实际的考察中,考评环节的专题组考评人员专门负责对理论性的知识进行出题检测,而具有较大的市场影响力的企业和行业内部的权威人士则是技能实践应用考察的出题人与评定人,不论是理论性质的考评还是技能实践性质的考评,其内容都需要尽量的与市场中普遍的电子企业电子产品生产工艺流程、生产实际检测需要相吻合。在技能考核中,电子产品的生产车间的的各类实用工具、设备、器械、材料和操作场所都会成为必不可少的要素,所以技能考试的场地一般就设置在电子企业中,这样做既避开了培训院校内部考核设施和资源不足的缺陷,又保证了企业能够直接观测参与考评的工人的具体素质高低,使考试更具有现实意义,引导考试顺利进行进行。

4 在技能培训中推行电子设备装接工人的职业资格证书

现阶段很多电子设备装接工人掌握了一定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但却没有职业证书,也就无法真正认清自己的职业能力在当前的社会技能水平所处的位置,因此在培训中应当强调的是持证上岗的工作意识。国家对持证上岗十分重视,并极力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种制度就是要让技术人员能够通过职业能力的考评来获得专业的肯定,而目前很多企业对资格证书也没有形成重视的状态,造成了员工有证书或者没有证书都能够享受同等的待遇,这就使员工在心理上形成不公平对待的心理,在一定程度上使电子设备装接技术工人的职业素质和职业道德都无法得到有效的提高。为此就需要在实际选择技术人员时形成区别对待,响应国家的号召,提高企业和技术人员的持证上岗意识。

国家十分重视电子产业的发展,对电子产业的发展赋予了极大的期望,各种引导性、支持性的政策出台更是为电子产业的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电子产业中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是电子产业生存与发展的重点,社会缺少的不是单一的理论型人才,真正缺少的是理论与实践应用双全的人才,故而电子设备装接技术培训中,要充分认识到职业能力培训中的考评内容完善的重要性将教学内容和改革深入贯彻,跟随时展,使职业能力的提高成为培训院校教学大纲中最为完善的教学培训方案,确保实践性技能与理论知识相互渗透、共同促进、彼此影响,强化对市场的适应能力。

参考文献

[1]於建.职业技能鉴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应对策略[J].科技资讯,2014,(02).

[2]吴长明.浅析基层单位如何提高职业技能鉴定工作水平及途径[J].广东科技,2012,(11).

[3]张玉健.职业素养教育在高职电子工艺课程中的渗透[J].中国电力教育,2011,(20).

[4]曹白杨,杨虹蓁.加强创新教育适应航天工业发展――电子工艺与管理专业建设探索[J].北华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11,(06).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12篇

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有特色的、服务浙江经济发展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在近几年的跨越式发展中,面对新的形势,对部分特色专业,如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作了许多有益的研究和尝试。本文主要谈一下我们建立髙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和今后发展的一些设想。

1髙职人才培养模式的_般特征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是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对人才进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具体方案。主要包括知识、能力、素质三个方面。目前,比较一致的提法是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培养为中心,以知识层次为保证,培养厚基础、宽专业、多方向的技能型人才。通常的做法是:加强英语和计算机技能教学,实行“多证书”制度。以市场为导向,根据社会的需求进行专业设置;以岗位职业能力为依据,根据企业的要求进行专业建设;以现代教育理念为指导,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进行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一句话,在人才培养模式中,人才的规格要满足社会的需要,人才的职业能力要满足企业的需求,所进行的教学要满足学生就业的需要。

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中,知识、能力和素质组成了人才培养的基本框架。其中培养目标是前提,职业能力的培养是核心,素质教育使人才培养进一步完善。它主要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提倡学校与用人单位共同制定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计划;二是根据技能的特点,把技能分为通用技能、初级职业技能和高级职业技能;三是根据技能的要求进行相应知识要求的分析和优化,确定满足职业技能要求的知识结构,突出教学内容的实用性、有效性、针对性和先进性;四是文化素质教育把社会要求的公共素质和企业要求的职业素质结合起来;五是合理建立教学体系,把技能教学、素质教学和理论教学有机结合起来,突出职业能力的培养;六是落实和建立能够达到培养目标和职业技能要求的技能训练场所;七是抓好各个教学环节,落实各项措施。

2高职应用电子技术教学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

我院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是一个比较新的专业,一开始我们就将其定位于服务浙江经济、办出髙职特色这样一个目标上。在近四年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在对兄弟院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办学经验认真学习、总结的基础上,对我院应用电子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系统研究和论证。根据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模式的一般特征,在制定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体系(目标)时提出了以下几个原则:(1)培养的人才及专业方向要适应当前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要适应企业和用人单位的需求;(2)教学内容要及时引人新技术、新工艺、新器件,体现职业教学特点,具有一定的先进性;(3)及时进行行业和地方经济发展对本专业人才所需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素质结构的分析和预测。

在实际制定过程中,根据所确定的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人才的培养(目标)模式,形成了模块式的课程体系。总地来说,是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意职业能力和基础素质的培养。通过调研与专业指导委员会共同对人才岗位(群)职责、基本素质要求、知识和能力要求进行分析,构建专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同时确定专业的核心能力。根据浙江经济的发展特点和行业的具体情况,我们确定了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专业方向(培养目标):培养具备厚实的电子技术基础知识,牢固掌握电子工程和单片微机应用方面的专业知识,具有一定的电子设备设计能力,较强的生产、安装、调试等综合能力的高等职业技术人才。可以从事电子产品、电子设备的生产、安装、调试、维修与技术改造及售后技术服务工作;从事电子产品和传统设备的“智能化”改造和开发工作。为此构建的四大模块是:理论教学模块、实践教学模块、考证模块和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模块(如图1所示)。

2.1 理论教学模块

理论教学模块中的课堂教学是学生获取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途径,该模块由公共课程子模块、应用电子基础课子模块、微机与控制类课程子模块、新技术子模块组成。

公共课程子模块基本按学院的统一要求’开设相应的马列、英语、数学、计算机等系列的相关课程。公共课的设置既充分考虑到培养学生今后发展的能力,又兼顾到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专业服务的定位,以及近几年生源的实际情况,我们尽量把握好理论教学“必需,够用”的尺度。

对应用电子基础课子模块,我们的着眼点为电路分析、模电、数电、电子CAD等课程,考虑到这部分内容多,又是应用电子技术课程体系中的重点和基础,我们加强了模电、数电、髙频电子等课程的优化及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配合与相互渗透。模电、数电课程中增加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围绕实际电路展开了一些有益的尝试,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电子电路的掌握、运用和综合电子电路的读图能力;注意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绘制电子电路原理图和PCB图的能力;注重常用分离器件、集成电路芯片的使用。通过与实践环节的配合,学生能基本掌握电子技术的基本应用能力。为培养再学习能力和适应第一工作岗位所需的工作能力打下厚实的基础。

微机与控制类课程子模块主要由单片机基础、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计算机接口技术EDA与PLD、智能仪表、电机与控制等课程组成。这一部分主要为了适应在电子技术应用专业范围内较高层次的应用,特别是在智能化、自动化应用方面打好基础。

新技术子模块主要是通过一些选修课、讲座,介绍一些电子技术应用领域中的前沿技术,这一模块是希望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新技术,进一步提高基本能力。

    2.2实践教学模块

实践教学模块由电子技术基本能力、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微机与控制系列实践能力、科技创新能力四部分组成。电子技术基本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的“焊、选、制、测、调”等基本能力;计算机软件应用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的常用软件的使用能力;微机与控制系列实践能力主要培养学生的智能电子电路应用、调试能力,控制软件的阅读、编写、调试能力,电子设备的技术改造能力。科技创新能力模块是通过第二课堂、电子兴趣小组和创新实验室的活动为部分有进一步提高要求的学生培养电子科技方面的创新能力。

在实践教学体系中,主要以技术培训为主,加强技能训练,突出先进性和实用性。在实践、实训教学内容中注意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快速发展的新动态,加人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新知识。同时注重实训内容与方法贴近生产实际。

为此,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制定教学计划中,对本专业的实践教学各环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进行了明确,实践教学以培养学生的电子电路调试能力和正确使用电子仪器为重点,适当注重设计能力和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课程设计基本由原来的单一理论设计转为集理论、设计、安装、调试于一体多方面的设计。实训、实、习中对产品的装配、调试检验尽可能按企业生产要求进行。毕业设计课题尽量结合生产实际,选择工程实例或生产实际课题,以加强学生的工程技术素质的培养。我们在00级和01级学生中进行了实验,取得了不少经验,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如01级学生在参加全国电子产品制作大赛中,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

2.3 考证模块

“双证书”制是职业教育院校培养人才的又一个特色,学生在校学习期间不仅要取得学分,还要考取相应岗位的中、高级岗位证书。我院应用电子专业,要求考取“中级电工”合格证书。我们准备以后给学生多一点选择,除了“电工”以外拟增加“无线电”中级工证书。一般通过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模块的学习后,安排2~3个教学周进行实训,实训后绝大部分学生可以顺利获得相应的岗位证书。

2.4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模块

通过上述各环节的学习和训练,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安排学生到企业进行毕业实习和生产实践,由学校和企业各安排一名指导教师进行指导,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和生产技能。同时,结合生产实际提出毕业设计课题,在接下来的8~10周完成毕业设计。在实践中根据具体情况学生可以在企业或学校的实验室里完成毕业设计。

3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素质构成体系

在人才培养模式中,素质是一个重要方面。我们总结应用电子技术专业人才的素质构成体系应是由:(1)政治、文化素质;(2)专业技能素质;(3)身体、心理素质等方面组成。政治、文化素质:要求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掌握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爱祖国、爱人民,有为祖国富强和民族振兴而奋斗的思想。具有法律、英语、数学的基础知识和各种人文素养,达到高等专科教育应有的文化素质水平。

专业技能素质:有较强的电子技术应用能力和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电子设备调试、维护能力,有较好的专业素质。

身体、心理素质:掌握多项体育运动的技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运动标准,具有良好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

总的来说,素质的培养要“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全面发展。”即以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工作能力培养为根本,根据学生人学素质分类制订素质教育方案,因材施教。促使学生全面发展,学会做人、学会做事,以适应社会对本专业人才素质的要求。要实行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校园文化建设和校外教学相结合。调动全体教职员工参与素质教育,让学生在校期间始终在一个良好的素质教育氛围中健康成长。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13篇

【关键词】高职院校 电力电子技术课程 教学改革 CBE理念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9C-0146-02

在高职院校的电气自动化教学中,电力电子技术是一门必不可少的课程,在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教学内容比较广泛,涉及到知识较多,学生的学习有一定的难度。而在当前,社会对电气自动化人才的质量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传统电力电子技术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综合素质与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高职院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亟待改革,但改革不能盲目进行,需要融入相关的教育理念。CBE(能力本位教学理念)强调学生能力的培养,尤其注重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将其应用到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有利于对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转变,为学生提供更多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进而提高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一、传统电力电子技术教学现状

首先,课程内容设置不具科学性,主要表现为课程内容较为滞后,与当前实际发展不相适应,在目前工程领域中不适用。另外,课程内容与高职学生基础水平不相符合,难以实现因材施教,不利于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培养。其次,教学方法不具丰富性,传统教学方法为讲授式,辅以必要的多媒体,学生自主实践操作的机会不多,尚未将当前较为先进的simulink仿真演示应用到教学中。最后,缺乏系统性实训教学,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实践性无需赘述,但在目前的高职院校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大部分学校的实践教学仍然以演示性、验证性项目为主,通常引导学生搭建基础性电力电子电路并进行测试,难以将学生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调动起来,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总之,传统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提高学生技术水平与实践能力,高职教师应该充分应用CBE理念对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进行改革,进一步提高教学有效性。

二、CBE理念在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一)创新教学方式。在高职院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的教学改革中,相关教师应该积极融入CBE理念,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核心,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对教学方式进行创新。具体来说,教师应该积极引入互动式、启发式教学方法,为学生组织一系列自主性教学活动,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其中;运用理论与实践相互交融、渐进的教学模式,为学生营造轻松、充满探究性与创新性的学习环境,将学生学习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进而提高教学有效性。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一方面,教师应该组织、引导学生自主对教材进行阅读与探究,并进行归纳和总结,明确职业能力应具备的理论知识,并进行学习与掌握;另一方面,教师应该给学生设置相应的学习任务,并在进行相应的技能示范后,鼓励学生自主动手操作,从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以“开关电源的制作”这一部分的教学为例,首先,教师在对知识能力进行分析的基础上,给学生布置相应的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对教材进行阅读,了解LCBT、MOSFET的原理、特征、使用方法等。其次,设置互动环节,对学生进行分组,并提出相应学习任务。再次,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对电路进行自主创建、调试与整定。最后,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进行评价,评价以鼓励式为主,以增强学生自主学习信心,保证接下来的教学活动能够顺利开展。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使传统的教学模式得到转变,促进“培养学生技术应用能力”这一教学目标的实现,而且能够让学生全过程参与到教学活动中,从而提高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有效性。

(二)优化课程的知识结构。在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教师应该对课程进行开发,将知识结构进行重组,对课程知识结构进行优化。在高职院校电力电子技术教学中,新编的教材中增加了一些关于电力电子技术发展新动态、新技术方面的概念,对课程知识结构体系进行重组,坚持以能力培养为本位,以提高学生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教学内容的设置更加得当,有利于学生对理论知识、核心技术进行系统学习。因此,在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应该注意新教材的应用,并再次对新教材中的知识结构与课程内容进行优化,对CBE理念中的学习包进行借鉴,编写出“理论、实践一体化的电力电子技术与应用课程”的学习资源包。在引导学生自主对这些学习包进行学习的基础上,应用这些学习包为学生组织相应的学习活动,以丰富学生的知识结构,让学生学习到与将来工作岗位息息相关的知识与能力,进而使学生职业能力得以提升。

(三)细分教学流程。在应用CBE对高职院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进行改革时,教师应该注重DACUM(课程开发图表)的应用,在综合分析电力电子技术能力岗位要求的基础上,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将教学内容分解成不同的模块,以便于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与此同时,教师还应该对学校现有的实训室教学资源进行合理运用,以学习资源具体情况为依据,给学生设置相应的实践操作活动,将理论讲授与技能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比如,在“调光灯的设计”这一模块教学中,教师应该以学生能力为依据,对知识点进行凝练,将电力电子器介绍、单相半波可控整流电路等理论知识融入到教学实践中,并对学时进行规划,具体如表1所示。

在上表中,教师能够明确看到教学任务,学生能够明确了解学习任务,而且强调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模块,在教师根据课程图表中的任务给学生讲解相应的理论知识后,将相应的学习方法告知学生,组织学生自主学习理论知识,自主进行实践操作。这样一来,不但能够使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提高教学效率,而且能够促进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有效培养,进而提高学生将电力电子技术应用到实际生活中的能力。

总之,目前传统的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模式已经难以满足学生技术应用能力及职业能力培养的需要,高职院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在改革过程中,相关教育工作者应该注重CBE理念的应用,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核心,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参与度,增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的一体化,让学生在自主实践操作中提高技术应用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让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蒋伟,李玉秋,陈震等.高职院校《电力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实践[J].黑河学院学报,2014(6)

[2]李金彦,马国军.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高职电力电子技术课程设计与教学组织[J].职业教育(下旬),2015(8)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14篇

分析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以及个人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进行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在教学设置、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不断的改革创新,提出模块化教学、演示化教学、理论与实训一体化教学等方法,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相关基础知识,在践行教学改革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改革

0引言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是高职电类专业及相关专业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是所授课程中学生最难掌握的课程之一[1]。加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电工电子技术显得尤为关键。因此,如何进行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改革,培养学生更好地掌握电工电子技术相关基础知识,为学生从事相关工作奠定行业基础,是高职院校和教师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根据电工电子基础课程的特点,结合高职教育的目标,同时总结个人从教以来的教学经验,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就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教学做出思考与探索。

1高职院校中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存在的困难

1.1课程内容多,讲完和讲透难以兼顾

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包含电工技术基础、电子技术基础,其中电子技术基础又包含数电和模电部分。在职业院校机械类等工科非电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因各专业的侧重性以及必要性,往往将电工技术基础和电子技术基础合并为一门电工电子技术基础课程,一般为72课时。但因电工电子知识在各行各业的渗透较深,72课时内要将整个课程的内容讲完的同时又能够讲得透彻,较难达到。

1.2学生基础较差,学生学习兴趣欠缺

由于我国现阶段高等院校的录取形式仍以应试教育选拔为主,因此高职院校的学生大多学习成绩相对较差,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素质,包括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等等[2]。在教学中发现,课程开始时,大多数学生听课非常认真投入,但随着内容不断增加,越来越多的学生逐渐开始听不懂,学习兴趣渐渐丧失,最后索性放弃。

1.3理论与实训分开教学,教学效果不明显

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技能型人才,实训教学课程的设置与实施是高等职业教育的特色,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进行实践应用,从而掌握相关专业的操作技能和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但大部分高职院校因为师资配备、教学设计、课程安排等多方面原因,同一门课程的理论与实训往往分开教学,甚至会出现实训超前理论课程的情况,因此,在一定程度上理论与实训未能相得益彰,教学效果不明显。

2高职院校中电工电子技术基础教学的探索

2.1模块化教学

电工电子技术课程内容繁多,面对课时有限、学生自学能力稍欠缺的情况,采取模块化教学,在将此课程划分为电工技术和电子技术两大部分的基础上,再分别进行细分至不同的模块,针对不同的专业对各模块的内容分配不同的学时,这样可以将本专业相关的电工电子知识讲解透彻,达到教学目的。例如,对于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在制定该课程教学进度计划时,考虑到机械专业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实训对象或者工作对象就是机床,而机床是由电动机拖动的,因此,电工技术部分关于异步电动机的控制这个章节就应该作为一个重点模块予以讲解。

2.2演示化教学

面对学生听课兴趣欠缺的现状,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方法更加不能吸引学生。观察发现,电工电子技术很多知识都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当在课程中引入生活中的应用时学生相对比较感兴趣。因此,在授课过程中,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借用实物,一边演示一边讲解,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又达到了灌输理论的效果。例如,讲授二极管的特性时,可借用数字万用表欧姆档,现场测量,分别根据阻值大小的区别来说明二极管的偏置情况,由此进一步讲解二极管的单向导电性。

2.3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

基于高职教育的特点,高职教学设计中实训课所占比例比普通高校要大很多。通常重要课程都有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训教学,课时丰富利于巩固,但存在的理论与实训脱节的问题也较明显。因此,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将理论课程安排在实训课程之前,且尽量安排在同一个学期。当然,如能做到理论、实训一体化教学,即在教授某部分理论后有相应的实训模块,用实践验证理论,对于加深理解、巩固提高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3结论

如何提高电工电子技术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帮助学生学以致用,是任课教师需要共同思考与探索的问题。现如今在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改革的形式下,只有通过不断的思考与探索,在教学设置、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法上不断的改革创新,不断地提高自身教学能力,才能达到人才培养目标和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覃银红 单位: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屈文斌.高职院校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改革研究[J].船舶职业教育,2014,06:17-19.

[2]吴运水.职业院校电工电子实训教学问题初探[J].电子世界,2016,03:29-31.

[3]韦胜东.基于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电工电子技术》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06:270-271.

中职电子技术论文范文第15篇

[关键词]虚拟仿真;中职院校;电子技术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17)21-0084-01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虚拟仿真技术愈来愈被更多的人所认识并了解,运用领域亦变得更加广泛。虚拟技术蓬勃的发展背景下,在中职电子技术教学中加强其工作的推进不仅有利于虚拟仿真技术社会价值的实现,更有利于推动我国中职教育事业的进步与发展。为此,加强虚拟仿真技术在中职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势在必行。

一、虚拟仿真技术在中职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一)教师教学的得力手段

虚拟仿真技術在中职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有效提高了教学质量,在传统的中职电子技术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填鸭式”的理论教学手法进行教学,然而电子技术教学的理论教学抽象、难懂,加之学生的实操课安排比例较少,从而导致其教学质量不高。而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不仅有效地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具体化、形象化,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更有助于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使教师能够腾出更多的时间进行备课设计工作,并借此提高整体教学质量。

(二)学生学习的“好帮手”

中职院校的学生往往文化课基础较为薄弱,其在抽象、难懂的电子技术课堂学习中受个人学习基础的限制,难以激发自身的学习积极性。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能够将系统的理论知识运用图文并茂的形式在荧幕中呈现,学生被新的动态教学模式所吸引,便会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此外,虚拟仿真技术在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还能够打破传统理论知识统一的课堂局面,从而给教学模式带来更多的创新,使电子技术教学质量不断提升[1]。

(三)教师的虚拟仿真技术应用有待提高

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确定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电子技术教学质量,然而,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对教师自身的应用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当前,我国中职院校多数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已经形成了理论讲解为主的习惯,对突如其来的教学改革很难在一时间适应,并缺乏对虚拟仿真技术的深入了解,使其在实践教学工作中难以保持长远的教学价值。为此,强化教师对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能力成为中职院校电子技术教学工作任务的重点。

二、关于虚拟仿真技术在中职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利用虚拟仿真技术创设教学情境

虚拟仿真技术对生活中的情境进行模拟,让教学资源更加直观地呈现在学生眼前,同时将教学资源的影像要素与生活化相关联,借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有种身临其境之感,并轻松、愉快地获取电子技术专业知识。此外,这种教学技术的应用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更能让学生更加充分地理解和运用电子技术知识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为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构建一个虚拟仿真技术的情境平台,让学生模拟电路操作来展示电路数据,不仅能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清晰地掌握理论知识,而且能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2]。

(二)虚拟仿真技术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应用

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在传统的电子技术教学工作中便有所应用,但学生整体对其知识点内容缺乏明确的认识和理解,继而导致在小组写作学习过程中容易产生较大的分歧,进而影响学习效果。而虚拟仿真技术与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融合不仅能够促进学生团队协作学习能力的提升,更能让每个学生清晰地了解技术与理论领域的知识点,让学生更能够在不同的观点下进行积极探索,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教师在运用虚拟仿真技术授课时,其自身要不断加强对该技术的练习,在教学中不断学习,可以提高自身对虚拟仿真技术的应用能力,从而满足电子技术教学工作的要求。

(三)模拟操作与实际操作相结合

鉴于中职院校电子技术教学中的设备数量限制和人数配比限制,必须加强虚拟仿真技术的引进,从而促进全体学生能够更好地进行实操训练。虚拟仿真技术能够为学生构建虚拟的实操平台,让学生能够在模拟操作中切实感受到现实的操作滋味。值得强调的是,模拟器操作虽然能够培养学生的实操能力,但却无法模拟出现实设备出现的各种突发问题,为此,在进行模拟操作教学中亦要充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让学生在虚拟仿真技术的辅佐下进行更好的实操训练,从而促进学生综合应用能力的提高[3]。

在信息化时展背景下,中职院校的教育模式要积极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在电子技术教学工作中尽可能融入现代化教学手段,积极推进虚拟仿真技术在教学工作中的应用,科学、合理地利用虚拟仿真技术的优势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实际应用水平。

作者:杨健

参考文献: 

[1]陈闽蜀.虚拟仿真技术在中职电子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兰州教育学院学报,2015(3):111-112.